助人为乐小学一年级优秀作文(精选14篇)
1.助人为乐小学一年级优秀作文 篇一
作文就是让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用文字表达出来, 而小学生作文, 往往是先把自己的所知所感口头表达出来, 然后, 再写到作文本上。平时说话, 上课举手发言就是学生的口头作文, 没有口头作文, 文字表达就有困难。那么一年级学生能不能进行口头作文呢?回答是肯定的。现在六七岁的孩子, 在进小学一年级之前, 就已经从DVD、电视机、电脑等传媒工具中获得口头语言表达的一些基础知识, 而且他们大部分已在学前班、幼儿园“进修”过, 口头表达具有一定的基础。孩子们去春游, 回来总是叽叽喳喳讲个没完:今天我们多高兴啊!一边坐车, 一边唱歌;有的同学在放自己的风筝, 有的同学在追蝴蝶……孩子们看过了精彩的电视卡通节目, 能够将故事情节在同学面前绘声绘色地讲出来……其实, 这些话都是孩子们的口头作文。孩子们都有这样的天分, 作为一年级有经验的教师就应该充分抓住学生口头作文的精彩的片段, 通过一系列的基础训练, 辅以规范的语言来表达, 使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作文能力逐渐得到提高。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是识字, 要狠抓字、词的音、形的掌握, 加强字义的理解, 严格要求学生把字写正确, 并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先抓识字, 无疑是正确的, 但要结合字词教学抓好口头作文的基础训练。首先抓好学生“听”的能力的训练, 平时要训练学生认真听别人讲话, 注意力集中, 听清讲话者的主要意思, 边听边想, 适时提出不懂的问题。在“听”的训练中, 使学生口头表达的逻辑思维能力逐步形成。其次, 要让学生多“讲”, 看过的图片,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讲出其中的美, 抓住事物明显的特征, 是圆还是方, 是红色还是绿色……对学生的回答不能要求太高, 几句话说得清楚就行, 表达的语言要规范, 说话要大胆, 口齿要清晰, 声音要响亮, 不能用方言来表达, 培养学生用连贯的语言回答问题。要启发儿童讲述多姿多彩的学校生活。例如, 学校的第二课堂活动, 有哪些兴趣小组?谁跟你一起参加哪个兴趣小组活动?成员多少?活动如何开展?你觉得最有趣的是什么?……回答了这些问题, 学生就做出了一篇具体生动的口头文章。要引导学生讲述听过的故事, 就要设计一整套问题启发儿童回答, 要求学生回答每一个问题时, 都必须用一个完整的句子, 然后再将几个句子连起来说几次。要让学生看图说话, 看动作说话, 看物体说话, 看录像说话, 还要让学生把拆散的不按原课文安排的句子恢复原来的次序, 再连起来说, 进而通过对比, 明白一些文章为何要那样写。说话有序, 文章才有序。在一年级说话的训练中, 老师的中心目标是要达到有效地引导儿童说完整的句子, 说通顺的句子。
在家里, 还要让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进行密切的配合。日常生活中, 尽量用普通话对话, 父母要从一词一句中引导孩子说话规范, 用词准确, 语音语调恰如其分, 说话完整。鼓励孩子说话, 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喜怒哀乐尽显露, 家长耐心听完后, 适时点拨。这样也有助于学生口头作文能力的提高。
2.助人为乐小学一年级优秀作文 篇二
清晨,兔妈妈对小白兔说:“你可以帮我去树林里采一些蘑菇回来吗?”小白兔高兴地说:“好的。”于是,小白兔便提着篮子一蹦一跳地朝树林走去。
小白兔走呀走,突然,发现前方不远处的草地上长了许多蘑菇,小白兔开心地跳了起来,心想:终于可以完成妈妈布置的任务啦!然而,前方一条小河拦住了她的去路,她没办法到小河的对岸去了,小白兔急得团团转,耷拉着耳朵哭了起来。这时,大象伯伯因为口渴了,也来到了小河边。他看到了伤心的小白兔,于是走过去问道:“小白兔,你怎么了?”小白兔说:“我想到河对岸去采蘑菇,可是我过不了河。”大象伯伯听了后笑着说:“别难过了,我可以帮你过河。”只见他伸出了长长的鼻子,在小河上搭起了一座“小桥”。小白兔沿着“小桥”很快走到了河对岸。
小白兔终于能够采到蘑菇了!她开心地对大象伯伯说:“谢谢您帮我过了河。”大象伯伯说:“能够帮到你我很开心。”
3.小学六年级助人为乐作文 篇三
在那么多帮助人的方式里,我最喜欢“教人”的方式。因为别人不懂的地方我了解的话,教会他不但能使他不用再被他不解的问题所困惑而且自己本身除了多一次复习的机会外,同时也多了一份快乐。
除此之外,帮助家里分担家务也是我喜欢的助人方式之一。因为它不只是最唾手可得的助人工具,同时,也可以为环境清洁敬上一份心力,有时后甚至能让家里的成员们不用那么劳累,看来就算称它是让人一石“三”鸟的助人工具,我看也不为过喔!
4.助人为乐的小学三年级作文 篇四
星期五放学的路上,我走着走着,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推着一辆三轮车,三轮车里面有两袋大米,他在吃力的走着。
时间过去很久了,这位爷爷已经满头大汗了,我又看看我胸前的红领巾,我想:我是一个少先队员,我要帮帮那个爷爷,我就连忙跑过去说:“爷爷我来帮你吧!”爷爷慈祥的说:“好呀!谢谢你小朋友。”然后,我在后面推车,爷爷在前面推,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车推到平缓的路上。我擦了擦汗,帮爷爷把大米送回了爷爷的家。来到爷爷家,爷爷高兴地对我说:“谢谢你了,小朋友,如果没有你的帮助,我不会把大米拉回家的。”我说:“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说完我就回家了。
虽然,我回家已经很晚了,但是我把这件事告诉了爸爸和妈妈,他们都夸我做的好,我听了心里乐开了花!
5.浅谈小学一年级识字教学 篇五
一、创设情境识字
如果教师一味地出示生字, 让学生跟着拼音去识字, 这样的教学方法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太过于枯燥乏味。要使学生对识字感兴趣, 在教学新课时, 教师可以创设一定的情境, 让学生进入这个情境, 在不知不觉中学会要认的字。如教学《在家里》一课时, 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小朋友, 你们瞧, 小芳家漂亮吗?可是小芳碰到了一个难题, 爸爸要小芳把手中的词语卡片贴到相对应的家具或电器上去, 可小芳不认识上面的字, 你能帮帮她吗?”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并且能说出自己是如何记住这些字的。识字成为一件愉快的事情。
二、利用新旧知识联系识字
我们知道知识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因此, 在教学生字的时候, 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 发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这样既发展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又让学生自主地学习了新知识。如在教学《口耳鼻》一课时, 我问学生:“你是怎样记住‘日’这个字的?”学生有的说“口”加一笔, 有的说“白”去掉一笔。我说:“你们能用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来记字, 真不错。”又如在教学“本”这个字时, 我问学生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个字的。学生有的说是“木”加一横, 有的说是把“禾”字的撇改成了横, 有的说是把“术”的点改成了横。我说:“你们不仅能用加一加的方法, 还能用换一换的方法, 真是爱动脑筋的孩子。”学生在欣然接受老师表扬的同时, 又会明白原来以前学过的知识都可以再拿过来用, 初步感受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三、结合阅读文本识字
一年级上册共编排了20篇课文, 每篇课文安排识字9~13个。针对识字量过大这一问题, 我在教学的各个环节, 都注意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首先, 在每次新课开始之前, 我都会让学生预习课文, 自主认识每课生字条上的生字。教学时, 在学生初读课文后, 我都会问学生:“看看生字条上的生字宝宝, 你们认识它们吗?跟它们打个招呼吧。”再问学生有没有不认识的生字, 让学生借助拼音来读一读。这样, 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 去找课文中的生字, 成为学习的主人。其次, 在学习生字时, 我会让学生当小老师来教同学认读生字。这样做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热情, 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如让学生跟小老师读三遍, 若小老师读错了, 其他学生可以指出或代替他当小老师。再次, 教会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字义。如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时, 其中有个“画”字。我让学生联系上下文, 体会“小鸡画竹叶……”的“画”和一幅画的“画”的意思有什么不一样。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体会, 知道“小鸡画竹叶……”的“画”指的是画这个动作, 一幅画的“画”指的是图画。我又让学生说说谁画什么、“画”字还可以组成哪些词语……这样的教学, 遵循了“在语言环境中识字”的原则, 让学生明白了有时候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是不同的。又如《阳光》一课中有这么一句:“河面闪着阳光, 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了。”学到这里时, 我让学生打开书本第17页, 读读儿歌《猜一猜》中的句子“两棵小树十个杈, 不长叶子不开花”。通过比较读, 学生认识到同一个“长”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 语音不同, 字义也不同。
6.小学五年级写助人为乐的作文 篇六
一天,秋雨绵绵,突然觉得整个世界变得无声无息,落叶在空中拼命挣扎,雨点从天空中悄悄落下,一滴一滴,一滴一滴。突然,奶奶打来电话,说爷爷摔得爬不起来了,扶起他就一直说疼。我们赶紧回到老家,叫了辆救护车把爷爷送到了荆州医院,我的心就像被火烧的一样难受,爷爷比我更难受,希望爷爷快快好起来!想着,我的泪水聚集在眼角,但我又把它们忍进去了,因为我不想让家人看见我伤心的样子。
在医院我看见一位失明的老太太,满头白发,拄着拐杖,独自走在一片空旷的地板上,摸索着一步一步。看病的人们都离她很远,我不知道为什么。我走上前去扶着那位老太太,一步,两步,三步,四步……走在这片冰凉的地上,树木发出沙沙的声音,仿佛是在为我鼓掌。我扶着她,她拉着我的手,我的手感到了温暖,她应该也一样吧。走出医院刚出大门,看见有一位叔叔来接老太太,老太太好像能看见似的,她是在用心看世界吗?她转过头来,握着我的手说:“谢谢你,小姑娘!”我说了声“不客气。”老太太就上车走了,我心中有无数个疑问:老太太怎么知道我是个小女孩呢?怎么看得见那位叔叔的?……一会儿我才想起妈妈去哪了,于是到处找她们,一不小心摔了一跤,一位陌生的叔叔把我扶起,关心地对我说:“没事吧,小朋友?”我摇了摇头,他又问我怎么了,我哭着告诉他跟家人走丢了,他掏出了电话给我,我打电话给妈妈,知道了他们的位置。对那位叔叔说了声谢谢,就去找妈妈了。
找到家人,爷爷说他好些了,我把事情经过都告诉了他们,得到了他们的表扬。
只要大家有一颗善良的爱心。去帮助别人,用一双手去扶起他们,去帮助他人,就会得到回报。虽然只是一件件小事,但也可以看出一颗颗善良的心。善良从一件小事开始。
作者|刘梦洁
7.小学五年级作文:乐于助人 篇七
梁老师今天带我们做了一个游戏,叫做“小山羊与小刺猬的故事”。梁老师先把我们分成了两个小组,每组分别要选四人饰演“狼”“苹果树”“小刺猬”和“小山羊”。
故事是这样的,秋天,秋高气爽,一只小刺猬哼着歌,蹦蹦跳跳地来到不河耍,玩着玩着,忽然,一个又红又大的苹果映入他的眼前:“哇!好大的苹果啊!真想吃一个呀!”小刺猬抬头望着大树。吞了吞口水,朝树枝爬去,“哎哟喂,”小刺猬从树上摔下来了,“痛死我了!”小刺猬从地上爬起来,生气地说:“哼! 我就不信我吃不了苹果!”正在小刺猬生气时,一向自私的狼先生走来了,“尊敬的狼先生,请你帮我摘几个苹果吧!我会分你一些的!”“哼,”狼先生把头一扭,傲慢地说:“我才不会帮你呢,我们狼是决对不会帮助任何动物的。”说完自私的狼先生就走了。奇怪的是狼先生刚一走,善良的小山羊就来了,“嗨!小刺猬你最近好吗?”“不好;一点也不好—山羊山羊,你帮我摘个苹果好吗?”小刺猬说,“当然!”小山羊爽快地答应了,然后小山羊便用他那又粗又大的角来撞树,“哗啦一声,只见苹果落在了小刺猬背上的尖刺上,小刺猬开心极了,和小山羊一起迫不急待地吃完了苹果。
从这个故事中让我懂得了在现实生活中要学会互相取长补短,与便要培养乐于助人的好品质。
8.刍议小学一年级的写字教学 篇八
一、引导学生感知字形美
1.引导观察, 定位字形
观察力是学生需要习得的基本能力之一, 观察力的强弱是决定孩子将来成功大小的条件。在写字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字形的能力, 既是对观察能力的培养, 也是对有效的写字教学方法。学生在写字的过程中, 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观察字形, 感知字形特点, 感知字形结构, 并在头脑里对所学汉字的字形进行定位。另外, 还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所学的字在字格中的位置, 并将此位置定格在自己的头脑里, 这样, 学生就会在写作之前胸中有“字”了。
2.引导联想, 活化字形
联想是需要从小培养的思维能力。在写字教学中引导学生联想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 另一方面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 也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要在语文教学中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教师在具体的写字指导中, 可以通过汉字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联想, 充分理解字形;可以通过儿歌让学生在兴趣昴然中产生联想, 从而感受汉字的魅力;还可以运用比喻对汉字进行联想, 让学生对抽象的文字产生兴趣。例如, 引导学生练习“伞”字, 就可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想象,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 可能想到大蘑菇, 可能想到大树, 还可能想到房屋……在想象之后, 老师辅之以生动的电脑画面, 就会让学生头脑里构建美化的汉字形体, 字形在学生的联想和教师的画面配合中被活化了。
二、引导学生体会书写美
从哲学意义上讲, 视觉审美比行动审美要强, 具体到学习上就是观察审美能力强于书写审美能力。引导学生体会书写美就是要引导学生将观察审美能力变为书写审美能力。
1.示范指导
针对一年级的学生而言, 示范指导这一步骤必不可少, 从指导的角度而言, 大到一个字的字形指导, 小到一个笔画的起笔指导, 教师都要精心设计, 力求指导到位。首先是书写的基本笔画, 这是基本功, 教师要一丝不苟;其次是笔顺规则, 教师要细心指导, 不要出现丝毫差错。
从示范的角度而言, 示范是对学生的一种引领,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有模仿的天性, 从这个意义上说, 示范比指导更为重要, 教师要善于示范, 要精于示范, 要乐于示范。善于示范是从方法论上对教师示范的要求, 精于示范是从业务水平上对教师示范的要求, 乐于示范是从教学态度的角度对教师示范提出的要求。从示范的时间点上看, 教师在指导学生整体感知了字形之后, 运用教学用具对学生展示写作过程;从示范方法上看, 教师要将需要学习的字在黑板上画好的田字格中示范, 让学生感受字形的同时, 也感受每一笔每一画的具体位置。同时, 教师在示范时需要以慢动作的方式进行, 将每一笔的起笔运笔和收笔慢节奏地表现出来。
2.比较感知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而言, 仅仅是示范指导还远远不够, 他们还无法临摹到位, 因此,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需要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进行比较, 然后反复临摹。首先, 比较运笔方法, 教师要引导学生看教师的运笔范写和自己的运笔方法进行比较, 然后在多次临摹中掌握方法。比如, 教学“横”这一笔画, 我先在黑板上慢慢示范, 每一个动作都非常留心, 非常细致, 然后让学生仿作我运笔的方式运笔, 然后让学观察谁的“横”写得好, 最后鼓励学生再三临摹, 写出老师一样的“横”来;其次, 比较字体结构就是书写时的间架结构, 教师范写后让学生感知字体的间架结构, 然后学生临摹, 接着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找出病因或者给学生指出病因, 引导他们反复摹写, 针对自己的病因改正, 直到自己看着都比较满意为止, 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要有充分的耐心和充足的细心。
三、引导学生在书写训练中发展个性美
人是灵性的动物,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充满个性的个体, 教师在对学生的理解过程中别把学生想成是千篇一律的“仿制品”, 要想成是充满个性的灵动个体。新课程理念指出, 要培养学生个性, 要在教学中呵护学生个性, 要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张扬学生个性。同时在课程标准中针对写字培养个性方面也有精辟的论述。
1.在正确习惯培养中展示个性美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有效学习的保障, 也是学习效果的保障。从第一学段开始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是符合教学规律的, 在写字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既是写字教学的要求, 也是语文教学的要求。《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中明确提出:“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课程标准中的这一段论述, 是从习惯培养的角度对写字教学的定位, 这个定位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都是一种有效的保护。具体到教学中就是写字前要指导学生做好写字准备, 比如削好铅笔、放好作业本、端正坐姿等, 写字过程中要时时矫正学生写字的不良习惯。
2.在学生的自主评价中展示个性美
小学生的肌肉还不发达, 长期的写字训练会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 另一方面, 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 课堂上量太多也会影响学生注意力的培养。因此, 在写字教学中要注意一个原则是贵在好, 而不在多, 每次不过二三个字即可, 有时就写一个字也行。但量少不等于放松, 而是要引导学生在写完字后对自己的字进行评价, 自己觉得满意了才算完成。学生自主评价的过程中我们要多表扬, 多从学生写字的个性上去认识学生写的字, 千万不能以教师的眼光去认识学生写的字。同时也要引导学生个性化的自主评价, 要引导学生自我表扬, 看到每一笔画的优点, 这样学生的个性也会在写字中, 在自我评价中展示出来。
总之, 从“美”化的角度引导学生写字, 从“美”化的角度设计自己的写字教学都会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 也会使学生写字的兴趣高涨, 同时在“高涨”的背后, 是习惯的养成, 能力的培养和教学效果的展现。
参考文献
[1]王双, 丁佩洲.写字教学必须进行综合改革, 2005.
9.一年级看图写话助人为乐 篇九
有一天,我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突然,我发现一位老爷爷正吃力地拉着车,我连忙跑去在后面推车,老爷爷觉得车轻了许多,就往后一看,发现我在后面推车,连忙对我说:“小朋友,谢谢你。”我说:“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
后来我一边推车一边想:原来帮助别人这么快乐呀!我今天帮助了老爷爷,我十分开心!
【范文二】
今天,天气格外晴朗。小明高兴地走在半路上,他遇到一位老奶奶,手提着一桶水,兴致勃勃正准备去花园浇花。小明心里想着:这位老奶奶年纪这么大了,行动不方便,我应该帮帮她!于是,他就飞快地跑过去,接过老奶奶手中的桶,说:“老奶奶,我去帮您浇花吧!”老奶奶听了小明的话,笑着说:“你真是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小明听了之后,心里比喝了蜜还甜呢!
【范文三】
一天,小兔子走在上学的路上。天空突然下起了大雨,小兔子赶忙往学校跑。小乌龟看见了,心想:“小兔子没有带雨伞,我把它送到学校去吧!”于是,小乌龟用龟壳当雨伞,把小兔子送到了学校。小兔子说:“谢谢你!”
10.助人为乐小学一年级优秀作文 篇十
在一所小学,小明很想获得老师的奖励,可是他学习不好,老师一直没有奖励他。但他是个乐于助人的好孩子,只要别人需要帮助,他就一定会帮助别人。
那天早晨,雨哗啦啦地下着,雷电无情地劈着。他穿着雨衣、打着伞、顶着暴雨向学校冲去。刚跑到校门口,小明就发现地上有一个趴在地上还背着一个书包的小男孩在一步一步地挪动着自己的脚,经过的人都不管他,他很难受,好像马上就要哭了似的。他看见了小明,眼睛里闪着无助的目光。他赶忙跑过去,焦急地问:“小弟弟,你怎么了?”“有些同学在我进教学楼的时候,突然冲出来,不但把我吓到了,还把我绊倒了,还用水瓶子装满雨水,拿到过道洒,我想起来快点走,可是起来不了,脚被崴到了,我只能爬着走,谁知又被他们三个撒了水,我就变成这样了。”小男孩伤心地说。
小明马上把小弟弟扶到了医务室,老师刚抹完药酒,只轻轻地揉了一下,他就“嗷嗷”地大叫起来。小明心想:弟弟这么痛,我要想办法,转移弟弟的注意力,也许他就不会这么疼了。小明说:“我最喜欢的动画片是神奇宝贝,你最喜欢的呢?”小弟弟红着脸说:“我喜欢的是一部很老的儿童电视剧,叫《喜羊羊与灰太狼》”“这部电视剧已经很老了。”小明说。“是啊,确实很老了,可是我就是喜欢看。”……不知不觉中胡老师已经把脚揉好了。小明搀着弟弟慢慢地走进教室,小弟弟坐在座位上说:“今天太谢谢你了,要不是你,我今天不知道要多久才能回到教室。小明说:“没事,‘举手之劳’而已。”
11.浅谈小学一年级的拼音教学 篇十一
一、教学要求
新《课程标准》提出:“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 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我们在教学中要把学生实际和课程标准要求相结合,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将一年级学生的好奇较好地延续到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去, 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 让学生牢固地掌握拼音, 为以后的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因此, 在拼音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重点让学生在学习拼音时享受到快乐, 促进学拼音的兴趣。围绕这点, 我在课前积极研究教材, 精心设计课程, 目的就是让学生学得轻松, 学得扎实, 学得灵活。
二、激发兴趣
刚刚走入校园的小学生, 看到这些形体相似的汉语拼音符号会感到很抽象, 很枯燥。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的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 在开始学习汉语拼音时, 教师就要让学生了解学习汉语拼音的重要性, 知道汉语拼音的作用很大。学生喜欢听故事、讲故事、学儿歌、背儿歌。根据这一特点, 在上拼音准备课时, 我给学生讲故事, 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接着, 我告诉他们:“学会了汉语拼音, 我们就可以阅读有趣的拼音读物, 能了解许多没有看到过, 也没有听到过的事情, 甚至可以去编故事, 写故事。”这样一来, 学生的劲头很大, 有效地激发了他们学拼音的兴趣。
三、快乐识记
(一) 充分利用课文图文, 直观识记
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并没有明确的目的性, 他们的注意力具有随意性和不稳定性。只有注重学生的直观感知, 才能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我充分注意教学内容的具体性和直观性, 充分利用课文插图 (卡片) , 抓住插图所具有的“图表音”“图表形”的特点, 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在情境中掌握所学拼音字母。
1.图示法。一年级拼音教材的每一页都配有很美的插图, 这是编者用心设计的。我在拼音教学时, 结合插图表音、表形的特点, 帮助学生掌握拼音。例如, 教“ɑ, o, e”时, 为了让学生更容易地记住拼音, 我首先出示插图:一位小女孩在河边唱歌, 张大嘴巴唱ɑɑɑ, 公鸡圆圆嘴巴唱o o o, 鹅扁扁嘴巴唱e e e。这样, 对学生来说, 学习拼音的第一课难度就不大, 并对拼音产生浓厚的兴趣。再如, 教拼读“bɑ”, 插图上画的小女孩推着箱子声母b碰撞箱子韵母ɑ, 相碰拼成bɑ, 把“前音轻短后音重, 两音相连猛一碰”的拼读规律直观地表现出来。充分利用书上的插图引导学生快速记住拼音的音和形, 这样就能省出很多时间用在音节的拼读上, 并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拼读能力。
2.实物演示法。这种方法能直观、准确地帮助学生记住字形。如区分b和p, 一个发音不送气, 一个发音送气, 我放一张薄纸在嘴边, 发出两个音, 让学生直观地观察送气的情况。这样更能让学生具体地、透彻地掌握所要教授的内容。
(二) 编故事, 快乐识记
我们都知道, 拼音教学本身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如果每天都是看看教学图片, 读读儿歌, 记记方法, 那肯定是枯燥无味的, 学生的学习欲望也会大大降低。因此, 我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形象生动的故事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后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给学生上好课, 就得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的兴趣之火。”一年级的学生最喜欢听故事, 于是, 我在拼音教学中为了激发他们的兴趣, 经常编故事让他们容易记忆。如, 在加声调的时候, 尤其是给“i”上加声调, 标调时要省写一点, 这是教学难点也是教学重点。于是, 我编了个故事:ɑ、o、e、i、u、ü是六姐妹, 妈妈给每人发了4个蝴蝶结。其他姐妹很快就把蝴蝶结扎上了, 但是i因为头上戴着顶帽子, 蝴蝶结怎么都扎不上去。她着急地跟妈妈说:“我怎么才能把蝴蝶结扎上呢?”妈妈说:“傻孩子, 你要先把帽子脱掉, 才能把蝴蝶结扎上呀!”从这节课后, 学生从形象生动的故事中记住了给i标调的时候要脱掉帽子再标调。编故事很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让他们学得轻松, 记得牢固, 逐渐喜欢上拼音。
(三) 巧设游戏, 快乐识记
低年级学生的自控能力差, 注意力时间短, 但好奇心强, 喜欢新鲜事物。单一的教学方法是远远不能满足他们需求的。所以, 我们教师一定也要积极开动脑筋, 不断探寻适合一年级学生的、多样的教学方式, 让他们在喜闻乐见的形式中, 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 轻松地掌握知识要点。在教学汉语拼音时, 教师可巧妙地将汉语拼音寓于游戏之中, 让学生在“玩中学, 趣中练”, 让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究, 变教师要我学为我要学习。
如游戏“我说你猜”, 首先教师做口型, 然后让学生猜猜自己读的是哪个拼音。又如游戏“找朋友”, 教师手拿字母卡片u、ü, 问学生:“谁愿意和我交朋友?”这时, 手拿字母卡片j、q、x、l、n的学生走到前面, 站成两队。教师再问学生:“你们说, 我手中的u和ü, 跟哪一队相拼呢?”学生回答:“u和两队都能相拼。”“u和j、q、x一队相拼, 要去掉上面的两点儿。”“只能和n、l一队相拼。”然后, 全班同学拼读ju、qu、xu、nu、lu、nü、lü。这种练习是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掌握拼音的规则, 不需要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去记了。再如游戏“开火车”, 我教完声母和韵母以后, 就可以让几组排成“火车”的学生来比赛拼读拼音, 看哪列火车开得又快又好又不断节。
课堂还有很多游戏, 如拍手记忆法、问答法、分苹果、传悄悄话等。寓学习于游戏之中, 学生都兴趣盎然, 这样不但提高了课堂效率, 还减轻了学生的负担。通过一系列趣味性强的游戏和活动, 不仅增强了学生对拼音学习的兴趣, 提高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还能让学生对字母的音、形及音节的拼读掌握得更牢固, 让他们学得轻松, 练得扎实。
(四) 复习巩固拼音
拼音容易忘记, 那么我们怎样帮助学生巩固汉语拼音呢?我会鼓励学生多读注音的课外书籍。我向学生和家长推荐了很多注音的儿童读物, 如《小学拼音报》《安徒生童话》《小熊过桥》等。课外阅读不但能巩固学生的汉语拼音基础, 还可以丰富他们的生活, 扩展他们的眼界, 并能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在拼音教学中, 教师应采用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 让学生在游戏中轻松愉快地学习汉语拼音, 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这是我两年拼音教学的心得。在今后, 我将不断地深入研究拼音教学的特点, 并应用到教学之中, 从而提高自己的拼音教学水平。我相信, 只要用心、用情, 一定会让学生快快乐乐地学习汉语拼音的。
参考文献
[1]汉语拼音教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
12.助人为乐三年级作文 篇十二
今天放学后,我和奶奶乘公交车回家。在公交车上,坐在我后面的一位小女孩可能口渴了,吵着要喝牛奶,可是她妈妈找遍了整个包也没找到,小女孩不依不饶地哭着、吵着。我马上从书包里拿出一 包牛奶递给这位小女孩,小女孩看到牛奶,马上停止了哭闹,笑着从我手中接过牛奶并说:“谢谢!”我说:“不用谢!”一会儿这位小女孩就狼吞虎咽地把牛奶全喝完了。这时,她脸上露出了满足的 笑容,我也开心地笑了,心里比自己喝了还甜呢!
我心想,原来帮助别人也是一件这么快乐的事情啊!
13.助人为乐_三年级作文_小学作文 篇十三
今天,阳光灿烂,风和日丽,天气非常好!小狗准备到遥远的大森林里去看望生病的外婆。
一路上,他蹦蹦跳跳的,高兴得不得了。不知不觉,小狗迷了路,原来外婆家在森林里,可是,现在他眼前出现的正是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一头牛正在津津有味地吃着嫩绿的青草。“完了,迷路了!”小狗大叫,急得哭了起来。
这时候,牛伯伯走过来,问小狗:“小狗,为什么哭呀?”小狗边哭边说:“我本来要到森林里去看望外婆的,可是ㄅㄅㄅ”没等小狗说完,牛伯伯就说:“哦!我告诉你吧!你走过了一点儿,往回走一些,就有一片大森林,森林里有一间小木屋,可能就是你外婆的家了吧!为了不再走错路,我带着你去吧!”
14.农村小学一年级汉语拼音教学初探 篇十四
第一, 用教具, 让学生乐学。在教学中, 卡片是最常用的教具。在教学a的时候, 我首先画了一个小女孩的嘴, 然后给学生做示范, 让学生学会开口呼。让孩子们想想这个读音我们在哪里见过, 有的孩子做过体检, 马上就想起来, 这是在我们感冒的时候医生经常给我们检查嗓子的时候的声音。然后利用多媒体教学把这个场景再次展示在孩子们面前, 孩子们觉得熟悉, 不自然的就开始了学习。其次, 我们还玩找朋友的游戏, 当我们开始拼读的时候, 我写几个学过的字让孩子们拿着卡片去找自己的搭档。比如说爸爸这个词, 我会给一些学生发b p和a o e的卡片, 然后让孩子们自己找出来, 不成为搭档的小朋友就拼读, 搭档听他们是否拼准了。这个环节往往让孩子们很感兴趣, 我抓住他们这一点, 就开始教他们做卡片, 并安排他们回家教父母做卡片、做游戏。他们不仅仅可以拼读课堂上的生字词, 还可以拼读生活中的常见词语。孩子们在家里和父母的游戏过程中可以锻炼他们的组织能力和书写拼音的能力。
第二, 重规范语言, 让孩子们开口说话。对于刚进入小学的学生来说, 老师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仅仅次于父母。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学生的学习典范。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普通话的标准发音, 尽量杜绝出现病句。尤其是我们这个地方, 很少有平翘舌的区别。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 不但自己不能发错音, 一旦孩子们出现了普通话和四川话交替的时候就要反复纠正。从源头上堵住出现川普的现象。由于我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 听到普通话的机会除了电视而外就基本只能从老师这里获得了。因此很多孩子害怕自己说错话而不好意思, 就干脆不开口。这种情况, 我一般采取的方式是让他从读简单的声母开始, 一旦读的可以就让他教我们一起读。多读几遍之后他就开始自信了, 然后开始请他教我们拼读。在一系列的鼓励和自信的培养之后, 这类孩子的口通常就会打开了。尽管他们最初说话可能不太标准, 我就耐心的纠正他们, 当他们有了一点点的进步的时候, 我和同学们就一起给他最真挚的掌声。在一阵阵热烈的掌声中, 我看到了一个个开心的笑脸。
第三, 注意书写, 养成习惯。在拼音的教学中, 会读只是第一步, 接下来的一个重点训练任务就是书写。从我们开始接触拼音教学的时候, 我就让学生习惯我经常出现在板书或者卡片上的四线格。让学生观察老师的书写步骤和他们在四线格中的位置。同时要求孩子们在回家和父母制作卡片的时候也要按照老师的方法先画好四线格, 我甚至给学生画好格子, 让学生拿回家写好字母和家长游戏。通常情况下, 我们会有很多让孩子们板演的机会, 四个小组一轮比赛, 每个小组选一个同学上台板演, 下面的同学可以帮忙, 看看哪个小组的孩子做得又快又好, 然后他们将获得我们的小礼物——最热烈的掌声。
第四, 抓背诵, 让学生达到熟能生巧。如果我们让学生生搬硬套的一个字母一个字母的背诵是不现实的, 因为需要学生记住的东西即学会23个声母、24个韵母、16个整体认读音节, 能读准音, 认清形;会认读四声;学会拼音方法, 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声母 (21个) :b p m f d t n lɡk h j q x z c s zh ch sh r y w
韵母 (24个) ɑo e i uüɑI ei uiɑo ou iu ieüe erɑn en in unünɑnɡenɡinɡonɡ
整体认读音节 (16个) zhi chi shi ri zi ci si yi wu yu ye yue yun yin yuan yinɡ
这个内容用四至五周的时间完成。就算只是拼读音节, 而不是直呼音节, 是书写音节而不是默写音节。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 也是不容易的。因此我们采用了很多趣味性的游戏让学生进行记忆。比如口诀法:伞把t, 拐棍f, 靠背椅子真像h。z、c、s后有椅子, 翘起舌头zh、ch、sh。 (椅子一靠, 舌头就翘。) 我们边背口诀边做动作, 学生比较容易掌握。
第五, 鼓励阅读, 强化记忆。我们班上放着很多注音的童话故事书, 我首先安排一些拼音比较好的学生读给大家听, 然后让其他孩子也自己读, 利用课余时间读自己喜欢的故事, 然后开展讲故事比赛。我发现很多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学得更快, 他们想要读懂这是个什么样的故事, 就会想方设法对自己不太懂的拼音进行学习。这样不但训练的孩子的自学能力, 也培养了孩子们自己动脑的习惯。
【助人为乐小学一年级优秀作文】推荐阅读:
学会助人为乐小学作文10-30
小学作文:助人为乐的爷爷06-28
助人为乐的哥哥小学作文09-17
助人为乐350字小学作文10-15
乐于助人小学作文06-22
小学生助人的作文01-24
助人的快乐小学作文650字07-26
小学生描写乐于助人的话题作文12-20
一年级语文下册看图写话助人为乐11-06
我有颗乐于助人的心小学生作文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