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间题设置的几点反思

2024-08-31

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间题设置的几点反思(精选9篇)

1.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间题设置的几点反思 篇一

提高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的几点体会

江苏射阳县

1、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要求在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适当深化,注重在能力方面的培养,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力争把知识转变为能力和觉悟,并加强综合训练,挖掘出他们的潜能;

2、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要狠抓基础知识,注重在基本知识过关和基本训练上下功夫,再在加强学生理解记忆上下功夫,一步步地引导,传授于他们分析问题的方法;

3、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则适当降低要求,扎扎实实抓好基础知识的查补和复习,强调从基本概念入手,加强基本训练,课堂学的知识,力争做到当堂复习,当堂巩固。同时,适当开展一些 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重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备课时,我们做到“四备”(备大纲、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在上课时,我们让学生既动眼、又动手;既动脑、又动口,充分发挥师生的双边活动的作用。如在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时,我首先指导学生阅读、思考并设计几个问题组织学生讨论。

1、为什么说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学生经过看书、思考、讨论后,用书上的内容加以回答,然后教师加以归纳、总结。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真正含义了。也克服了死记硬背,使学生从中领悟到我国目前所面临的困难,以及作为学生的责任,从而教活了知识。

三、要做到“把握大纲,吃透教材”

“把握大纲,吃透教材”即以大纲和教材为准。讲课时,我们应准确地把握本课在全书中的地位,以及重点、难点。特别是对于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教学,更要做到准确、明了、简洁。如在讲“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这个基本原理时,首先应点出了这是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接着列举几种社会形态的更替,说明这些都是由

客观规律决定的。在讲到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更替时,同样强调是受这一规律支配的,从而要求同学们要坚定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树立起振兴中华的远大理想,从而达到了提高学生思想认识的目的。同时十分强调学生答题的规范化和准确率,把“准”字渗透到日常的教学和练习中去。

四、要做到“突出重点,杜绝题海战”

“突出重点,杜绝题海战”即要求教师要做到精讲、精练、精评,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较好地突出重点、难点,详略得当,有针对性地讲解,做到化难为易。同时,我们也注意加强学生作业的练习和讲评的精练,在练习过程中,我们主要依据大纲和教材,针对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重点与难点,并对各地有关的练习进行精选,反对照抄照搬,搞题海战术。在讲评过程中,让每一位学生准备一个笔记本作为“错题集”,对于容易出错的和不易理解的内容单独摘录下来,加深印象。针对学生错误多的地方有的放矢地进行讲评,帮助学生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以及如何纠正,并能够做到举一反三,巩固了知识。在教学实践中,应注意三对口:教材与大纲对口;练习与学生实际水平对口;练习与中考试题题型对口。力求做到:听得懂、看得见、摸得着、记得牢、考得好,争取使每一次练习都能真正反应出学生掌握的情况。

五、要做到“打好基础,积极转化和辅导好差生”

实施素质教育,就要转变以往的教学理念,努力为国家培养合格的高素质的人才。就要着眼于大多数和大面积的提高,决不让一个学生落伍。既要培养优等生和中等生,保证为上一级学校输送优秀的学生,更要注意去积极转化和辅导差生,这是全面提高整体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的环节。转化差生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对差生要热心、耐心,爱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励他们的上进心。具体做法是:

首先教师要端正教育理念,我们的现代化建设需要各方面的人才,认识到差生同样是祖国的花朵,都是祖国建设的后备军,差生学习基础差,更需要得到教师的精心培育,需要得到教师和全体同学多方面的帮助。对差生,决不歧视他们,要偏爱他们,重视他们,关心爱护他们,切忌一味指责。课外多花一点时间与差生谈心、谈学习,谈认识,谈目标,谈追求,帮助他们分析落后的原因所在,指导他们查漏补缺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差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坚持用爱心和汗水浇灌学生的成才之路。

其次要努力去寻找,去发现差生身上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多肯定,少否定。每位差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他们也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因而作为教师应该多与他们交谈,肯定他们的长处,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上多加努力,基础差

只是暂时的,关健在于自己的勤奋努力,勤能补拙,只要自己有恒心,有信心,讲究学习的方法,就一定能赶上来,同时,对他学习上的每一点进步,都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

最后,要耐心辅导,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教学上要充分考虑到差生的接受能力,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关键在课内,功夫在课外”,也就是在平时要下大功夫。在课外,要组织差生给予耐心辅导,特别像我们这样的乡镇初级中学,学生基础差,只有耐心辅导,才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我们经常利用课余时间,每次组织三至五名差生,给予耐心辅导,决不歧视、讽刺、打击他们。在辅导中,主要是教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纠正他们错误的学习态度,而且针对差生知识的缺漏,循序渐进,多启发、多引导,鼓励他们,把他们的潜力挖掘出来。

由于我们的辛勤努力,使我们这样的乡镇初级中学的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中考成绩持继多年一直在全县同类学校中居于首位,得到了兄弟学校的认可和赞同,我们教学的经验在全县兄弟学校得到了普遍推广,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总之,在注重素质教育的同时,应狠抓教学质量的提高。一方面努力抓好课堂教学,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重视辅导和转化差生,只有这样,政

治课教学才会取得明显的成效。

2005年10月26日

2.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间题设置的几点反思 篇二

1 新华书店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意义

1.1 加强新华书店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发展要求

科学发展观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理念, 对于我国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发展的具有实践意义, 而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 因此新华书店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是顺应了科学发展观的发展要求。新华书店的作用是发展商业经济和宣传文化, 具有一定的社会公益性, 通过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由于新华书店的发行网点的设施施备不够完善, 经常会出现非法出版物和盗版图书的问题, 大众传媒和电子信息系统的不断完善, 使得新华书店面临着传统发型消费分流的局势, 影响到了新华书店的长远发展, 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发挥其传播文化的功能, 提升其社会地位。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可以促使新华书店的员工学会科学的分析问题, 充分地研究和把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大胆创新,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

1.2 加强新华书店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我国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而随着社会的发展, 经济主体日益复杂化和多样化, 要加强对企业单位和居民消费者的管理就必须抓好思想政治建设工作, 强化企业员工的责任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营造和谐的文化氛围, 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提升工作效率,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增进员工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促进新华书店事业的和谐发展。

1.3 加强新华书店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现了现代企业集团改革的新要求

现代企业集团的发展要依据实际情况进行体制和机制的有效改革, 建立健全现代企业的管理体系, 调整企业的产业结构, 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实现企业的规模化生产。而思想政治工作的大力开展是加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能够使得企业人员培养自身素质, 提升各方面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形成强大的精神力量, 充分地激发员工的积极主动性和创新性, 传播企业的文化精神理念, 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努力为新华书店的伟大事业做贡献。

2 新华书店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对新华书店的思想政治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没有雄厚的队伍力量

在新华书店的工作中, 只是加强管理体系的建设, 没有意识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意义, 没有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缺乏雄厚的队伍力量, 没有专业的政工人员, 缺乏专业的思想政治知识储备和思想政治技能, 不仅要注重经济指标、培养管理人才, 也要重视政工队伍的建设。

2.2 随着社会变革新政策的出台以及企业改革, 使得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遇到阻力

因为企业单位的体制和机制不断地发生变革, 企业单位不断地朝着公司化和集团化的方向发展, 各种绩效考核制度的变更等都会对职工的思想造成不同程度的触动, 没有及时对传统的观念进行教育纠正, 导致员工的反感和消极情绪出现, 工作效率和质量降低, 不利于企业单位的长远发展, 并且新华书店是以创造社会效益为主要目标的公益性的企业单位, 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员工的经济效益造成影响, 而当今的绩效考核也会使得职工间的利益分配不均, 导致员工产生不满情绪, 加大了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阻力, 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

2.3 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线”的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在不同企业的发展中的认识程度不同, 经常会用企业的经济效益来判断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 没有正确的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实际意义, 尤其是企业单位的领导阶层对思想政治工作的不重视使得工作配合力度不够, 缺乏专业人员的引导, 无法发挥其“生命线”的作用。

2.4 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能力不足, 缺乏动力

新华书店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系统不完善, 解决和应对措施不够, 缺少积极主动性, 尤其是互联网的应用使得员工的思想以及工作上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一般都会运用网络来进行信息的传递和知识的获取, 但是在很多领域的创造能力不足, 不能够积极主动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还有一部分领导和员工不能运用新兴媒体进行交流, 降低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3 加强新华书店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

在当前新华书店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展过程中, 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而从新华书店的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可以采取一定的应对措施, 针对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来完善工作体系, 推动新华书店的长远发展。加强新华书店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对策有以下几点:

3.1 确定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着手点, 找到工作开展的突破口

为了响应党的号召, 推动图书市场的发展, 承担社会责任, 要在企业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结合企业改革发展的重点进行深入的工作, 不断地满足消费者的精神文化需求, 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不断推进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要紧抓企业生产经营的核心理念, 确保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将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的竞争和发展优势, 提升新华书店的地位。

3.2 实现新华书店领导阶层的双向进入和交叉任职

要加强对专业政工人员的管理, 转变其只做表面功夫的思想和行为, 切实地做好对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实现由单一功能的干部转变为有政治头脑、精湛的业务水准、先进的经营理念以及高效的管理方式的多功能的干部, 政工人员要深入到职工的工作环境中, 这样才能了解职工的思想动态, 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3.3 提升新华书店的创新能力, 创新其发展模式

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 领导和职工开始广泛的应用新兴媒体进行工作交流和信息传递及处理等, 因此专业的政工人员要掌握一定的现代传媒技术, 拓宽与职工进行交流的渠道, 降低其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 例如微博、微信等。要开展多种形式的职工乐于参与的活动, 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使得员工从积极健康的活动中受益, 加强职工的自我教育, 还可以开展相关的专家讲座, 创新工作的方式方法, 提升企业单位的创新能力。

3.4 发挥新华书店领导阶层的统率作用

在企业单位, 领导干部的领导能力对于职工的影响很大, 合理有效的领导方法可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 实现对职工的统一管理和调度, 必须做到严以律己, 在全体职工面前起到模范表率作用, 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做到人性化管理, 树立领导权威, 增强领导的号召力,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

4结语

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在政治领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同时具有独特的教育、培养以及管理控制的功能, 能够提升居民的思想觉悟。而对于新华书店中的员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能够更好的确保新华书店的经济效益和其他工作的顺利进行, 推动我国的思想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促进文化产业的长远发展。

摘要:在我国的发展过程中, 经济的改善是一方面, 而思想道德建设也至关重要, 不断地强化国家的思想道德建设能够提升居民的综合素质和生产生活各方面的能力, 而且在我国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 本文针对新华书店的员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加强其思想政治工作, 分析新形势下加强新华书店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 深入剖析其开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完善其思想政治管理体系, 推动其长远发展。

关键词:思想政治,新华书店,对策

参考文献

[1]西平县新华书店杜大海.做好新华书店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思考[N].驻马店日报, 2012.

3.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间题设置的几点反思 篇三

【关键词】政治课;思想品德;教育反思文

引言: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是学校教育活动的生命线,直接关系到学生道德品质的养成问题,历来倍受重视。努力做好德育工作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本人通过对中学德育工作现状的反思,谈谈自己对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一些思考。

一、政治课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的不足

第一,国家选拔人才制度的不完善。虽然,一场席卷全国的素质教育革命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但国家选拔人才的标准并没有发生太大变化,仍采取的是“一考定终身”制度,高等院校选拔人才时唯一看中的是高考成绩,并没有把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高低作为衡量人才的一个重要指标考虑进去,所以现实中“轰轰烈烈搞素质教育,扎扎实实抓应试教育”已成为我们多数学校的实际情况,学生的分数,升学率仍然是评价教师和学校教育的主要依据。在这种思想影响下,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把知识教育、升学教育摆在了重要位置,把育人问题、学生怎样做人问题摆在了次要位置。因此,多数学校德育工作也就走过场、搞点缀,流于形式。

第二,德育机构不完善,制度不健全。德育工作不是一项具体的学科教育,而是一项带有整体性、全面性的教育工作,很难在短期内看到效果。由于目前学校受评价机制和自身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多数学校把升学率作为硬件来抓,凡是利于升学的学科教育方面的机构、人员、经费、队伍建设都比较齐全,而涉及德育方面的机构、人员、设施、经费很少以至没有。多数学校在德育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着缺乏整体规划,工作思路不清、制度不完善、活动不规范、缺乏科学的评估机制等问题。

第三,教师的师德师风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直接影响着学生思想行为的养成。因此,要想让学生树立起高尚思想品格,老师必须“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但部分教师思想落后、法制观念淡薄、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方式简单、只教书不育人、人在教室心在外……虽然这些只是少数的个别的现象,但严重地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提高政治课思想品德教育质量的几点建议

一要强调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的课堂过于追求理性化,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正是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的起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课堂上,教师要尽量将时间让给学生探究问题,成为学生发现问题的引导者、探求问题的启发者、解决问题的合作者,而不应该是带着问题进课堂、留下答案出教室的灌输者。思想品德教学除了要完成教材安排的任务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教材特点,结合考虑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安排一些弹性题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挑选,更好的发挥参与作用。培养学生自主选择作业,敢攻难题和自我检查的学习习惯,注重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二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说过,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性趣对学习的重要性。所以老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环境的不同而变化,不应该千篇一律,只要抓住“兴趣点”不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思想政治课就会越上越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使其更主动地发展自己、完善自己。老师应该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让学生带着书本知识观察生活、观察社会,会发现许多和原有知识经验不一致或相矛盾的现象,使头脑里经常带着“为什么”,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的首要任务是促使学生把好奇心发展下去,引导他们发现事物现象后面隐藏的本质,科学揭示事物发展变化规律,如果在教学中忽视或不重视学生的好奇心的激发,课堂上往往出现学生精神不集中、发言人数少等情况。总之,兴趣是登堂入室迈向成功的门槛,思想政治教学就要使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受到熏陶与启迪,得到思维锻炼,在润物细无声中塑造学生的精神境界,提高学生素质。

三要鼓励和支持学生的疑难问题。如果学生总是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来展开讨论,他们的内心就会因为缺乏那种迫切解决问题的愿望,因而大多数学生根本不愿意参加这样的讨论,表现在课堂上就是发言人数少,讨论不热烈,时常有人“开小差”。究其原因,还是教师把自己看得太重,让学生提问不够。没有了感兴趣的问题,学生怎能积极的投入精力去研究呢?所以作为老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环境的不同而设置问题,甚至让学生先自己主动提出问题,然后再想办法解决问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才会被调动起来。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当以学生兴趣为先导,主动、积极、执着地去探究某种事物时,他会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参与的愿望才会变得更大。

四要激励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学生对很多问题不明白,自然对知识充满渴望,所以向老师请教是不可少的。一般情况下,老师都会给他们满意的答复,一时答不了的就课后查阅资料,然后再告诉学生。但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依赖心理,主动学习的兴趣将大大降低。怎么会这样呢?通过课改实践,使我们意识到是我们的“积极主动”使学生养成懒于思考的习惯,提问的人渐渐地减少了。为什么不能把困难留给学生,让他们自己想想办法先试一试呢?教师应以学习者的身份参与学生质疑、讨论和辩论,把思维的空间留给学生,把活动的权利交给学生,使学生在做学习主人的意识支配下,自主探究,集思广益,从而以极大的热情,去探究未知世界,去寻找适合的答案。只有如此,学生才会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只有如此,我們的课堂才会显出生机,显出活力。

三、结语:思想品德与生活是紧密相连的,思想品德无处不在,把课堂中学到的方法延伸到课外,扩大学生的视野,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使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尊重,个性得到张扬,师生携手,在探究、品味生活中实现生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升华,使思想政治课堂在不断“生成”中绽放美丽和精彩,充满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金美君.人文关怀: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视点[J].当代教育论坛,2015,(22).

[2]张炳前.当代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问题及对策[J].甘肃科技纵横,2012,(01).

4.新课程中初二政治教学的几点反思 篇四

一、教学中教师角色要转变

教师在新课程中的最大变化是角色的变化, 因此, 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 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美国课程学家多尔认为, 在现代课程中, 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作为“平等中的首席”, 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

(1) 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应该尊重学生, 诱导学生内在的主动性, 放手让学生表现自己的独立性, 为学生提供学习过程中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 这种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

(2) 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作为引导者, 教师要记住自己的职责是教育所有的学生, 因而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能。引导是含而不露, 指而不明, 开而不达, 引而不发。

(3) 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

新课程中, 师生关系已从传统的“师道尊严”转变成新型的伙伴关系、朋友关系。课堂教学中, 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

二、教学中教材内容要“用活”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的用教材, 要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 要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 选取更接近实际的内容对教材进行深加工, 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既能够把问题简明地阐述清楚, 也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去探索、自主学习。

(1) 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大于教材。

教学内容的范围是灵活的、广泛的, 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 只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的材料都可作为学习内容。

(2) 充分利用教材开创自由空间。

过去的教和学都以掌握知识为主, 教师很难创造性地理解、开发教材, 现在则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大胆创新了。

三、教学中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要尊重

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 而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 从而获得知识的意义。学习的过程是自我生成的过程, 这种生成是他人无法取代的, 是由内向外的生长, 而不是由外向内的灌输, 其基础是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掌握了这个标准以后, 在教学中首先应了解学生已知的, 分析学生未知的,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 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提倡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能做到的, 教师决不替代。

四、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的评价

5.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几点教法 篇五

那么,如何使思想品德课教学充满活力,从根本上改变这种不利局面呢?

一、创设情境,体验感悟

教学活动要坚持“走近学生、走近生活、走近实际”,这也是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教师在教学导入时,应创设特定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从而启迪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

如我在教《礼貌是人际交往的通行证》这一观点时,我创设了“一个年轻的小伙子问路”的情境:“他碰见第一个人时问:“喂,到东村怎样走?那个人摇了摇头,没说话,走了。于是走了一会儿又碰见了第二个人,又问:“喂:到东村怎样走?”第二个人没说话,还瞪了他一眼,又走了。于是他又走了一段路,碰见了第三个人,问:“大伯:到东村怎样走?”大伯说:“你一直向前走向右拐就看见”,谢谢!”最后这个年轻的小伙子才悟出了一个道理。做人要有礼貌才行。又如:我在讲人的平等这一知识点时,事先将人们如何对待街上的流浪汉的各种情景拍下来,课前播放。这样,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参与热情,接下来的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要使思想品德课活起来,还可选用大量走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材料,以文字、漫画、数据、表格、探究等形式呈现,教师要充分、合理利用好这些素材,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二、巧设疑问,深入实际

鼓励、启发学生质疑,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手段,问题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但脱离生活的任何问题都不会引起学生的共鸣,只有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才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激活学生思维,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如在九年级“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分析《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的新闻图片展。引起学生们反响强烈,参与积极性非常高,课堂教学不断深入。利用我们身边的典型事例,能让学生感受到我是社会的一员,我有义务有责任去为社会的传承做点贡献。

在《我和父母》的教学中,我设计了角色扮演活动。情境:学生扮演孩子:“一个调皮的孩子给爸爸的悔悟信。”学生扮演爸爸:爸爸给孩子的一封信。通过信的沟通,使学生懂得父母对家的付出和奉献才有家的温暖。”接下来,我又设计了几个问题:说一说妈妈或爸爸的一天,谈一谈父母对我们的爱等等。这样使学生在大量事实中更深刻的体会父母的辛苦,并且用实际行动关心和孝敬父母。课后我又设计了几个实践活动:“爸爸、妈妈的生日我知道”,“给爸爸倒杯水”,“给妈妈揉揉肩、刷刷碗”等,使学生在实际行动中体验孝敬父母的快乐。活动后,请同学们写下感恩的体会文章。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感悟父母的辛苦和对自己的关爱,从内心真正理解父母良苦用心。教师根据教材特点、具体学情,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就能营造一种富有情境的氛围,让教学活动烙上生活的印记,使“课堂生活化”、“生活课堂化”,真正地体现中学思想品德课的新理念。

可见,在教学设计中,多涉及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他们身边的问题,会激发学生参与兴趣,唤起他们学习欲望,从而深化知识、感悟人生。在不知不觉中达成教学目标。

三、走进生活,感受快乐

思想品德课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以知识为载点,服务社会、回归社会、感悟人生。

近年来,思想品德课都有大量生活情境的材料题,如2008年的奥运、抗震救灾;2009年的建国60周年、神七飞天、2010年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等。都为我们设置和展示生活的情景提供有价值的材料。所以,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必须坚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生活,走进实际,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学生参与,让课堂真正活起来。

四、师生互动,增进情感

师生交流互动学教法是以师生平等为基础,以学生自主研究为特征,以互动对话为手段,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相互启发和讨论 ,领会学习内容,激发求知欲望,开发学生创造潜能的教学活动。例如:我在讲授《当代青年的崇高使命》课堂教学实践中,运用了讨论法,辨析法,总结归纳法等让学生交流互动解决以下三个问题: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面临的伟大而又艰巨的历史使命是什么?2.为了完成这一目标,党的十三大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制定了什么路线、方针和政策呢?3.当代中学生的崇高使命是什么呢?

互动法的教学过程,体现师生之间的融合和心灵的碰撞。教师要树立平等、关爱、谦恭和信任意识,鼓励学生主动地投入到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来,敞开、引发真正意义的对话,让学生说说真实的思想。首先,创设宽松和谐的交往情境。让学生“毫无忧虑”地发表自己的观点,“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学习需要。其次,创设开放自由的学习情境。比如:在课堂上,老师给与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运用讨论的方法和辩论式的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再加上热情的参与,我们的课堂就能达到教学目的,收到良好的效果。只有创设开放自由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放飞自己心灵的时候,才能获得个性和多种智能的发展。思想政治学科的学习不仅包括知识积累,更包括情感积累和生活积累,这就需要学生去感悟、去体验、去收获。最后,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特征,突出思想政治教材的动态性,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如辩论赛、图片展示、模拟法、社会实践、观光旅游等,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参与对话,从而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和开放性思维,提高道德认知水平和能力。

6.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间题设置的几点反思 篇六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整体和部分的含义,理解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及要求。了解系统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及其方法论要求。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堂活动,使学生亲历实践过程,教师进行情境设问并组织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培养和锻炼综合性思维的能力。引领学生培养自主创新精神与实践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整体意识,培养全局观念,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或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努力把自己融入集体、融入社会。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统筹考虑,优化组合。锻炼培养学生的综合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最终落脚点。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2.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3.掌握系统优化的思维方法。

课前准备:

1.这一堂是优质课参评课,要借班上课,因此课前对学生的情况做了了解。

2.准备了课堂活动中需要的材料,比如报纸、胶带纸、相机等。课前将班级中的同学按自然组的前后座次分成六个活动小组,每组8~10人,每组选定队长。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1.创设哲学意境。

2.组织学生课堂活动:“建高楼”,并明确游戏规则。

3.游戏结束后对学生的活动做简单评价,并给予精神奖励。

二、情境设问、师生共探、提炼生成与验证反馈

(一)第一次情境设问与师生共探:你和你的团队是一种什么关系?

我们所建的楼和建楼的过程中还有哪些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第一次提炼生成:整体的含义,部分的含义。

第一次验证反馈:请学生列举几个生活中整体和部分的例子。

(二)第二次情境设问与师生共探:你的团队有哪些成功的奥秘或不足的原因?

第二次提炼生成:整体和部分有区别;整体和部分有联系。

第二次验证反馈:教师引导学生列举一些成语谚语。

(三)第三次情境设问与师生共探:假如让我们重新来一次,你觉得都需要做哪些改进会使高楼建得更好?

第三次提炼生成:整体和部分关系的方法论。

第三次验证反馈:教师简单列举学习中的事例。

(四)第四次情境设问与师生共探:教师将一个团队的高楼进行拆分,并口头设问。

第四次提炼生成:系统的含义。系统的特征

第四次验证反馈:教师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例子。

(五)第五次情境设问与师生共探:呈现美国金门大桥事例。

第五次提炼生成:系统优化的方法论。

第五次验证反馈:教师列举科技史上优化组合成果的数字统计和事例。

三、情感升华

教师以幽默而有内涵的语言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情感升华,结束本课。

教学效果:本堂课参加了杭州市优质课评比,获得了在场160多位听课教师和专家的一致好评,并在众多的优秀教师中一举夺魁,取得2009年杭州市优质课评比第一名。

对“活动教学法”的几点反思。笔者觉得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注意。

(一)要注意活动的生活性与可操作性。从哲学课堂的功效上看,要突出哲学来源于生活以及对生活的指导意义。活动应为学生而设计,贴近学生生活。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让学生感受哲学就在我们身边,活动必须是具体的、说服力强的、可以在课堂上有效实践的,忌宏观的、抽象的、强拉硬拽的。

(二)應注意设问的层次性和有效性,要问有厚度。设问要严谨、指向性强、逐层深入、环环相扣。避免突兀的、宏观的、随意的、无效的提问。

(三)应注意流程的顺畅性和创造性。我把整个教学流程设置为:活动导入——情境设问——师生共探——提炼生成——验证反馈——情感升华。另外,又将具体的教学环节进行优化组合。整堂课中就屡次出现峰回路转、高潮迭起的场面。学生在情境中提高了积极性,在探究中培养了独立性和学习能力,在合作中发展了主体性和团队精神。

(四)应注意教学关系的不断优化。要准确把握学生起点,简单的问题不必复杂化,不能低估高中生的能力,否则会使学生对哲学课堂产生恐惧感;复杂的问题可以巧妙的简单化,根据学生情况,尽量选取典型事例说明哲理,深入浅出。教师本身还需长期积累,厚积方能薄发。

(五)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细节问题需要注意,比如要注意哲学意境的创设,创设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要语表有技,语言生动凝练;教师回答要科学,善于利用学生的回答,充分挖掘学生的资源等等,不一而足。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政治学习由过去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学生主动的探究性学习、发现式学习。所有的这些转变对我们广大的政治教师来说都不饬是巨大的挑战,我们任重而道远。但所幸的是,已有无数的开拓者,我们何愁教育改革不成功?

7.优化初中思想政治教学的几点建议 篇七

那么, 我们该如何优化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课堂呢?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充分利用新的课程标准和教材, 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的整合和筛选, 通过精心的努力、反复的思考和斟酌创新设计出合适的、理想的教学模式, 以此来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探索。

一、教师及时地转变教学观念, 以便适应社会的发展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简单地进行传授式教学, 把知识原本不动地直接灌输给学生, 而是要做一名出色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有效组织和引导学生自主地对知识进行钻研和探索, 从而获得新的知识。这样就要求教师要及时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 通过对教材的认真钻研, 将知识进行归纳和整理, 挖掘出教材中重要的教学内容和关键教学点, 然后采取积极引导的方式指引学生积极自主地学习, 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钻研精神。如果教师还是不能够打破陈规, 仍旧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虽然也能够将知识传递给学生, 并监督和督促学生将其掌握牢固, 但是却不能够让学生锻炼自己的自主发现和钻研探索能力, 在以后的生活中学生虽然有知识, 但是对于新鲜的事物却不能够快速地接受和理解, 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也就不能够被社会发展所接受。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从未来社会发展的大方向考虑, 我们必须及时地转变我们的教学观念, 不再单纯地让学生学习知识, 而是要让学生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己对知识的获取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如《丰富多彩的情绪》的学习, 以前教师会直接告诉学生四种基本类型的情绪, 传授给学生情绪的影响和作用, 告诫学生一定要主动调控好自己的情绪。而转变教学观念后, 教师就不再这样直接将知识告诉学生了, 而是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知道和了解的情绪种类, 并且思考个人的情绪状况对于自己的行为有什么影响和作用。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实践和经验, 肯定会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和见解。然后, 教师再组织学生分组钻研教材, 解决刚才教师让思考的问题, 并将之前学生的答案进行整理和补充, 使其知识更加全面和具体。这样就能够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探讨和交流学习新知识, 并将知识理解得更加全面和透彻, 而且在新知识的探索过程中他们的学习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作用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不但轻松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也使自己的教学观念得到了转变。

二、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轻松愉悦有趣的教学环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能够让学生有足够的知识学习及探索的欲望和动力。在兴趣的促使下, 学生更能主动地获取知识, 扩大自己的视野, 对于学习的目的也更加明确。而且学生在兴趣的陪伴下还能够逐步加强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不断巩固和探索知识, 使思想政治的教学课堂不断得到优化。由此可见良好教学环境创设的重要性。学生只有在这种愉悦的学习氛围和环境中才能够激发出学习的激情, 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效率也会出乎意料得高。创设教学情境的手段和方式非常丰富多样, 接下来我们就来简单地看一下几种情境营造的方式。

1. 教师可以用自己的文学知识, 以风趣

幽默的语言来营造一种轻松欢快的学习氛围, 这样有趣的话题也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加强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 使之产生主动探索知识的欲望。这种创设情境的方式非常简单, 关键是教师表述的内容一定要引起学生关注。

2.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主要是它形象生动的展现形式极易引起学生的注意, 唤起学生的兴趣, 提高学生对知识学习和探索的动力。因此, 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设计一些活泼生动的情境, 给学生营造一种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3. 巧妙应用实际问题。

思想政治教学与实际的联系非常紧密, 而教材设计的教学内容有时就会有一些滞后性, 这时我们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时事问题, 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给学生营造一种浓烈的学习气息, 让学生在体验和感悟中产生共鸣, 然后再引导学生进一步地钻研和探索教材中的知识。这样就能够更加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 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教学情境的创设方法非常多, 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和现有的教学条件进行合理的选择, 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种理想的环境和氛围,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使学生在知识获取的过程中增长知识、提高能力。

三、教师以良好的精神面貌确保课堂的高质量完成

思想政治课堂的优化也需要提高教师上课的精神面貌。在政治教学过程中, 教师以良好的教学状态站在讲台上, 精神十足、语言铿锵有力地讲述知识, 这样就能够给学生正能量的传递, 让学生也信心满满地投入到政治课程的学习之中。这会大大提高教学的积极性和教学质量。相反, 如果教师在上课时面无表情, 语言死板, 精神状态十分不佳, 就会给学生营造一种生硬、无力的感觉, 让学生失去学习知识的兴趣, 甚至会把学生的情绪也带动得十分低落, 使得课堂中的师生关系紧张, 而且让人反感, 让学生对学习政治知识产生逆反心理, 抵触和对抗教师的教学行为, 产生厌学现象。这就与我们优化教学课堂背道而驰了。因此, 我们必须注重课堂教学的精神面貌, 用自己的最佳状态进行教学, 并以此来感染学生, 使学生有学习的足够动力。我们还要用自己的爱心和真心与学生进行交流, 以真情换真情, 得到学生信任和理解, 以此来丰富自己的教学课堂, 营造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 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效率。

8.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间题设置的几点反思 篇八

激发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它与学生的生活知识结合较少,有些学生偏向认为政治课就是讲一些大道理,不切实际与自己无关。这种政治无用思想抑制了他们的学习兴趣。面对政治课理论枯燥,学生乏味厌学的情况,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方案、措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吸引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学生自主的学习这门课程,达到学会学习的彼岸。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其产生兴奋点,从而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为此,教师可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教学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可利用个别案例,特殊情境,学生比较关注的热点话题,教师用恰当的言语导入教学内容,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认识到政治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与生活密切相关,并且充满乐趣,从而使学生逐渐培养自学能力,达到教学目的。

指导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当前,不少中学生存在着动荡性的心理特点,自主学习意识不强,在学习过程中易受周围的影响,自主学习能力也较弱。作为教师,要通过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在掌握了方法、步骤的基础上,能自觉主动地学习。从而达到我们的教学效果。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刊物自学,教师可向学生展示出导读提纲,使一些不善于自主学习的学生能在提纲的引导下,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创新意识,不但能掌握课本知识,而且学会了怎样学习,从而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灵活授课,巩固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新性、主动性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具体要求。教师要牢固确立学生是教学主体的观念,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为学生构建与课本基础知识型结合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思考、探究、展示才能的空间。让其在学习中获得乐趣,获得知识。并能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自主地学习知识。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巩固自主学习的能力。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灵活运用课堂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师可提出问题,让学生参与,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即使学生答错了问题,教师要鼓励他们,引导他们向正确的方向发展。教师要打破教师评价主体的单一方式,要让学生也能成为评价的主体。使学生在参与中动口、动脑,增长知识,获取兴趣。并能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他们产生一种共同参与的成功感,激发他们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最终形成和巩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9.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间题设置的几点反思 篇九

第一, 教师认真学习领悟教材, 准确把握教材的主题和主线。

教材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 是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载体, 是教与学的主要依据。每次正式开课之前, 可以组织专兼职教师集体研讨, 认真学习领悟教材, 对“思政”课课程的主题、主线、重点和难点等有清晰的认识和把握, 避免个别教师因个人原因在上课时出现随意取舍、就事论事、以史代论等问题。应认真讨论如何整合教材内容, 在有限的课时内做到将理论讲准、讲精、讲透;弄清楚教材中的新提法、新观点, 并理解其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第二, 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 解决“进头脑”的问题。

评价一堂课的质量, 要看学生到课率的高低, 看是否得到学生的认可和喜欢, 是否让学生真正从此课中获得收益, 这就要求将教材体系有效地转化为适合于教师自身特点的教学体系。为此, 应着重抓好四方面工作:一是积极鼓励教师进行跨学科教学和研究。二是处理好教材体系和教学体系的关系。三是提倡教师之间互相学习。四是增强教师的学科建设意识和科研能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当把教育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引入学科建设和研究中的重要问题, 同时也应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学术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 善于将教学中发现的理论问题进一步深入地坚持研究下去、取得成果, 再运用到课堂上来。这可以看作是从教学第一线中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 从学科的学术发展上研究问题, 再回到教学中去。这是一个研究与教学相结合的模式, 也是学科建设与课程建设相结合的模式。”[1] 为此, 学校应鼓励思政教师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 积极投入到学科建设中, 坚持以教学带科研, 以科研促教学, 使教学和科研实现良性互动。通过上述四个方面的努力可以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 有效提升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第三, 提高学生对教材的使用率, 充分发挥教材的基础作用。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基本依据, 但是通过调查我们发现, 学生对“思政”课教材的使用率不是很高, 甚至有的学生经常不带教材、不带笔记就来上课, 认真使用教材的学生很少。这固然与本课程教材偏重于理论, 相对比较枯燥有关, 但是我们认为更主要的还是学生在思想观念上存在问题。因为不少专业课的教材更晦涩难懂, 缺乏生动可读的一面, 但是学生们却很少觉得枯燥。针对这一问题, 我们要求任课教师在学生使用教材、阅读教材时做必要的引导和帮助。借助每章的概述、小结和阅读书目, 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读一些相关的书籍以加深对教材本身的理解;结合学生思想特点将某些章节列为教改试点单元, 由学生阅读教材, 提炼理论, 分组做多媒体课件。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教师吃透了教材, 学生用好了教材, “思政”课的学习才会有良好的基础,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效性才有保障。

二、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是“思政”课教改成功的关键

课堂不仅是传授知识的殿堂, 也是培养思维方式和科学思想方法的重要平台。运用何种教学方式和方法才能使“思政”课真正进入学生的头脑, 这是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一直在积极探索的问题。根据我们的实践体会, 以为可以进行以下尝试:

第一, 课前十分钟“时事点评”, 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

要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必须突破传统课堂教学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模式, 构建双向互动式教学模式。例如, 开展课前十分钟“时事点评”的教学创新活动。这一环节主要由学生就一周内发生的时事新闻, 挑选自己最感兴趣或对自己触动最大的一则, 以多种形式进行述评, 不单是简单的向其他同学传递发生了什么的信息, 更重要的是阐述对这件事的看法和评论。教师则针对学生表达的观点做适时的点评和引导。这样做, 较好地纠正了部分学生平时不看报纸、不关心时事的习惯, 并且激发了学生的爱国心、责任心, 有利于促进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在初次实施中也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 部分同学所选择内容可能与教材完全脱离, 或就事论事等。此时可以及时召开教研会, 听取任课教师的意见, 做出进一步改进:如根据所授课的内容和进度, 布置学生下次所做的主题;讲到改革开放时, 让学生准备“深圳30年历史变迁”, 讲授台湾问题时, 由学生准备“钓鱼岛问题”等。课前十分钟“时事点评”与教材内容紧密结合, 使学生深刻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魅力所在, 愿意和喜欢这门课, 并能从中受益。

第二, 坚持教师集体备课, 进行“小班化”教学, 保证教学质量。

为保证“思政”课的教学质量, 课程组应制定和实施专兼职教师集体备课制度, 每一章都组织集体备课 (1—2周举行1次) 。每章都确定主讲教师, 就本章的教学目的、教学重点、难点、热点、教学案例、教学方法的运用和课堂教学设计等问题提出建议, 专兼职教师在讨论的基础上, 做出统一的课程设计要求, 统一确定教学目的、教案和教学课件, 统一制定课后思考题、参考文献, 统一规划社会实践调查方案等。同时, 由教学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的专职骨干教师牵头制作统一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要求课件内容逻辑体系严密、贴近学生实际、体现国际国内热点和焦点问题, 突出重点, 把握难点, 课件表现形式丰富多彩, 做到理论性与感染性相结合, 既符合教材要求, 也符合学生特点。通过集体备课, 为确保“思政”课在一个较高平台上实施创造了条件, 同时又为教师展示个性才能留有空间, 确保高质量地开展教学工作。与此同时, 应尽可能坚持“思政”课的“小班化”教学, 以便于演讲式教学、辩论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教学方法的运用, 加深教师与学生沟通互动, 实现“教师与学生的零距离”, 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

第三, 整合教材内容, 实施专题讲授。

高校“思政”课课时少、内容多, 在教学中, 要紧紧把握住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主题, 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 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重点, 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完整、准确地介绍给学生。按照总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我国的内政外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等历史逻辑和中国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线索, 分专题进行讲授, 尽量克服教学中由于教师教育背景以及专业方向的不同而产生的“短板效应”, 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研究专长, 推进课程教学的精品化、示范化进程。要求学生在每个专题结束时, 写专题总结或心得, 提炼本专题重要理论及意义, 并阐述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第四, 积极尝试研究式教学方法,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思政”课具有很强的政治性、理论性和现实针对性, 简单的“灌输型”教学, 往往不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甚至还会产生反感与排斥。为此, 可以尝试研究式教学, 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研究式学习活动中, 教师与学生以一种平等的、朋友式的身份进入教学环节, 使学生在一种平等交流、共同探讨的环境中学习。这种教学方式, 学生既是学习实践者, 又是学习目标、学习内容、活动安排的参与者、学习结果的创造者。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以“概论”课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为切入点, 共同探讨、研究、回答时代、社会、人生所提出的难点、热点问题。带着问题, 通过自主的研究、探索活动, 在“探讨”的过程中“悟”出理解性知识, 培养探究技能, 并感受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思想困惑及社会问题的魅力所在。将这种学习方式引入“思政”课教学, 无疑可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开放性, 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从而提高“概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第五, 深化实践教学, 构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实践体系。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只有与社会实践的大课堂相结合, 才能显示出理论的科学性和现实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 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 增长才干、奉献社会, 锻炼毅力、培养品格, 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对于实践教学的探索, 可以分四个层次进行:一是课程实践教学, 让学生利用假期进行社会实践相关专题的调研。具体由教师把握调研的选题方向, 如新农村建设、家乡变化、海峡两岸关系等。鼓励学生结合所学理论, 走访自己的家乡, 体会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化;结合当代大学生特点, 调研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等。锻炼学生查阅文献、整合资料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理论指导实践的重要作用。二是依托学生社团, 在课程之外开展各项实践活动, 陶冶学生情操, 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三是和团委联合组织寒暑假期间以系为单位的学生社会实践小分队, 思政教师深入各分队参加社会实践并指导学生, 使教师和学生真正了解第一手资料, 感受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四是组织思政教师、辅导员和各系学生代表到延安、井冈山和西柏坡等地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回校后开展图片展览和演讲活动。

第六, 改革考核方式, 合理评定学生成绩。

课程考核结果是检验课程教学效果的一条重要标准, 是教育教学过程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由于种种原因, 思政课一直缺乏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2] 。目前高校主要采用的是“平时表现+社会实践+期末闭卷考试”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考核。但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 部分高校, 由于班级授课人数较多, 讨论式或演讲式教学开展较困难, 教师很难熟悉每一个学生, 因而对学生的平时成绩和社会实践成绩无法做到准确把握, 从而出现“一考定音”的现象。这样的考核方法显然具有较大的偶然性, 不能科学地考核学生真实水平。为此, 应在“思政”课教学中加快课程考核的改革。可以试行学生的最终成绩=平时成绩20%+社会实践书面报告成绩20%+期末考试成绩60%, 注重学生平时成绩和社会实践成绩的评定, 提高这两部分成绩的比例, 降低期终成绩所占的比例, 从而可以比较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成绩, 提高课程考核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韩振亮.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中需要解决的两个问题[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9, (2) :46.

上一篇:大学摄影大赛解说词下一篇:纪检委年度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