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作文人生感悟

2024-09-01

优秀作文人生感悟(12篇)

1.优秀作文人生感悟 篇一

生命之初,我们每个人都会站在迷宫一样的十字路口,周围的无数条小路纵横交错,路的尽头隐没在远方的地平线上。没有路标,我们只能茫然地徘徊,慎重地选择。而一旦作出决定,就只能用全部的勇气和毅力面对在这过程中产生的一切挫折与磨难,没有回头路。

我们都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中长大成人。

成长的道路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而尝试的勇气是桅杆上的船帆,有了它,航船方能前进。

我想每个人都有迈出第一步的难忘经历。每当回想起它,脚下前进的步伐就多了一份稳定,战胜挫折的信心就多了一份踏实。

那天,我坐在台下的椅子上,惴惴不安地等候上场。回荡在礼堂那悠扬动听的琴声让大多数人们的脸上露出轻松的笑容,我的心却重重地悬着,冷汗沾湿了衣领。

我回想起这几个月来的努力练习,那几首熟悉的旋律反复回响在耳畔。闭上眼,我仿佛能触摸到琴键那细腻的`触感,每一个音符都交织成流动的乐章从指尖泻出,熟练的动作几乎融化在我的骨子里,信手拈来。我甚至还记得先前弹奏时的轻松和愉快,仿佛整个人都融化在欢快而略带忧伤的曲调里。但是现在,我还能保持平常的心态,将它完整地表现出来吗?

我感到自己的手在颤抖,脑子昏沉沉的,父母安慰我的话也一句没听进去。我知道自己现在的状态连将曲子完整地弹下来都有问题,拿奖简直是奢望。

老师叹了口气,对我说了一句:“好好加油!我相信你。”

我忐忑不安地等着,竟连心脏每一下“噗噗”的跳动声都听得清清楚楚。

每一秒时间的流逝仿佛都被拉长成一个世纪。

我终于听到我的名字了,索性心一横,带着破釜沉舟的气势走上台。我能感到每个人的视线都粘在我身上,如坐针毡的滋味难受极了。

我努力排开杂念,凭着平时的记忆让手指放在琴键上开始弹奏。当时的感觉好像做梦一样,等我回过神来才发现我已经重复了好几个音节,更可怕的是接下去的音节我竟然忘得一干二净!我的脑海里一片空白,老师平时告诫我“不要慌”的谆谆教诲此刻也被抛到脑后。

我已经不大记得当时是怎么在人们仿佛嘲笑的眼神中走下台的。想哭,但却挤不出一滴眼泪,仿佛整个人都已经麻木了。

回来的火车上,我一夜没睡,老想着为什么会水准失常。之前上台的那些哥哥姐姐们镇定自若的神情和动作深刻地印在我的脑海里,他们的勇气和自信如同他们的演出一样精彩。

我终于明白:要获得成功,不光要付出无数的汗水和辛劳,良好的心态才是稳定发挥的前提。如果连尝试的勇气和起码的自信也没有,又怎能迎面挑战挫折,又何来成功的辉煌?

愿我们从小事做起,时刻锻炼自己,敢于接受生活中的种种挑战。尝试了失败,我们才会认识到自己应为成功付出些什么,我们才会明白只有在不断的尝试中才能积累经验和智慧,才有可能创造出辉煌灿烂的人生。

2.优秀作文人生感悟 篇二

目前, 在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教师指导, 间接传递对生活的经验、对事物的体验, 造成写作中的人云亦云。比如, 描写高兴就只会写“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我高兴极了”、“我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可见, 学生缺乏对生活、对事物的主体感悟。古人讲诗言志, 文寓情。有感而发、抒写真情的文章才会令人产生共鸣, 也才能称得上是好文章。因此, 这种主体情感的积累与体验, 对于学生在习作中产生顿悟, 写出富有个性的内容是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心理学认为, 感悟是人脑对客观现实进行感知, 经过思维活动产生的一种顿悟的过程。顿悟后往往伴随着灵感的产生, 这对习作内容的丰富性、新颖性和体现个性都有极其重要的影响。这样做也遵循了参与性、实践性和自我性等教学原则。因此, 在作文教学中除了知道写作方法外, 注重学生主体感性的挖掘与培养, 可以改造习作内容的枯燥乏味和单一性, 体现主体性, 对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有着很大的帮助。

如何能让学生实现作文上的感悟, 是在作文指导教学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一、感知丰富的生活, 增加体验

如果孩子们跳舞、品尝、触摸、听闻、观看和感觉信息, 他们几乎能学一些东西。对于一个初学习作的人来说, 无论是大人还是儿童, 都必须学习感知自己生活的空间, 感受周围的一切事物, 从中增加自己对一切物质世界的主观情感体验。艺术来源于生活, 是现实的再现, 但又高于生活本身。这是最普遍的艺术原理, 当然也适用于写作文。正因为写作个体的千差万别, 对于生活的认识、所获得的感受不同, 创作出来的作品也各具风格。因此, 只有当学生会感知一切事物, 发自内心地有所感受, 才会成为个体的体验, 换言之, 才会有主体意义上的习作内容产生。叶圣陶先生指出, 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 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 才会做成什么文字。我们生活在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中, 指导学生从身边的生活、与人的交往中, 从所看到的一草一木入手, 是获得体验的最佳途径。首先要激发学生的情趣。彼德·莱克恩说:“当学习充满乐趣时才最为有效。”说明这样可以激发更多的有意注意, 减轻对写作的为难心理。其次要有目的地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正如卡洛琳·胡伯所说, “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孩子们从他们所作的每一件事情中获得学习”。可以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出发, 如有情节、有意义的动画片, 学校年级组织的活动、班会讨论的问题等, 要多从学生的生活实际考虑, 低年级可开展“我是一名清洁员”、“我能给”、“我是个勇敢的人”等主题活动;中高年级可开展“今天我当家”、“我在秋天里的收获”、“我能行”等一系列从学生主体出发的活动。最后还要多给学生讲述自我体验的机会。每次活动结束之时, 大家总要围坐在一起, 从老师到学生把自己对活动的建议、看法、疑问和感受说给大家, 一句两句不限, 说一段两段话的鼓励, 能围绕一个内容说具体的大力表扬, 培养学生乐于表达自己的看法, 对身边的事更加关注的习惯。说是写的基础, 有了自己的观点, 也能说得明白清楚, 再动起笔来, 学生绝不会“横眉冷对作文纸, 俯首甘为啃笔头”了。

二、掌握指导的时机, 给出方法

写作文最讲究指导的时机, 指导得体适时, 方法得当, 将成为学生作文的重要阶梯。

其一是将现代教育技术与指导相结合。在倡导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学生素质的今天, 现代教育技术对于习作的指导与提高也是很有帮助的。运用大量的声像材料, 可以帮助教师在指导时把抽象的方法具体化, 把单词的内容丰富化, 如写作《校园的春天》, 先用摄像机把美丽的校园拍下来, 配上优美的音乐。当课上指导回想校园景色, 学生补充不全或作为总体感知时, 就可以把录像片放给大家看, 既增加了感性认识, 又帮助学生理清了思路。找到了观察的角度与顺序, 学生自然而然地知道了习作的方法。

其二是利用引导学生提问、发言和讨论的时机进行指导。学习上唯一愚蠢的问题是不问问题, 因此, 在学生为内容如何写下来疑惑时, 不要给出结论, 可先让大家发问、讨论。在学生经过尝试仍找不到满意的解决途径时, 教师就要很明确地为学生指出一个解决的方法, 作为抛砖引玉之用。经过启发后的学生, 会重新审视自己的所思所想, 对材料的处理会有全新的突破。

其三是在活动、事情发生时, 给学生以正确的指导。有些时候, 指导学生感知、体验心境放在作文课上时, 最佳时机已经过去, 而在活动中、事情发生时学生的体会是最明确、最直接、也是最深的, 此时给学生以简单的画龙点睛式的指导, 会有更直接、更有效的反馈。一次, 在指导学生片段练习时, 外面正好赶上雷阵雨, 乌云滚滚, 狂风大作, 还有临近下雨时的雷电交加, 大雨倾盆时的壮观景象, 让许多学生不禁望向窗外, 若有所思。我马上让大家放下要写的练习, 都趴在窗台前观看下雨的情景, 孩子们听着、看着、小声议论着, 表情极为丰富。于是我适时地给学生以指导, 观察外面的雨晴特点和其他人的表情, 你说了什么, 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哪些你最有体会, 最有感受。写一个小片段, 学生很快就写出了, 而且感受颇深。如“大雨带走了闷热, 留给人们一个清凉的夏夜”、“调皮的弟弟大声地哭着”、“给大地洗了一个痛快的凉水澡”、“柳树姑娘一头秀发被吹得乱蓬蓬的”……教师的合理指导是学生学会写作文的关键环节。但是, 要想写出满意的作文, 不注重学生的主观感受, 一味地由教师给予经验, 是不能写出学生自己真实的体会的, 指导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本身的习作能力, 为了以后的不指导。

三、寻找最佳的角度, 求新求异

学生有了习作材料, 有了写作的方法还是不够的, 在构思的过程中, 一定要有与众不同的写作角度。第一个夸姑娘是花的人是天才, 第二个夸姑娘是花的人是庸才, 第三个夸姑娘是花的人是蠢才。正因如此, 学生学习写作文一定不能人云亦云, 要有自己的看法和写作角度。正所谓一粒沙里看世界, 半瓣花上说人生。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 体现学生的主体思想, 角度、选材比较新颖的习作基本就成型了。一位学生写道:“说起马桶大家一定会笑, 不过, 你别笑, 因为在生活中谁也离不开它。不要小瞧马桶, 它称得上是一位‘环保员工’, 每家每户都有这样一个员工, 它每天都把喉咙撑得大大的, 接受着人们新陈代谢后所排下的垃圾, 而你用完, 只需按一下按钮, 它就会把脏东西吃得一干二净, 让你的家总能保持气味芳香, 干净舒适。马桶真是人类的好帮手啊!”又如:“垃圾箱的全身是用生铁铸成的, 它穿着一件黄绿相间的大袍子, 头是四方的, 戴着一顶大檐帽, 头的四周张着四张方方正正的大嘴, 一看就知道是个贪吃的家伙。下面是一个见棱见角的大肚子, 一条短粗的腿, 一只扁大的脚, 站在那里等着人们从四面八方把‘美味’扔给它。”虽然学生所选的材料来自于生活中最不起眼的物件, 但他们能从崭新的角度去思考, 就具备了新颖的、与众不同的写作角度, 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有了这些仍然是不够的, 真正令人感动的是能产生情感共鸣, 读来“有味儿”的, 也就是要有学生主体对事物的真情感悟。

四、整理有价值素材, 感悟真理

从心理学角度而言, 所谓有所感悟是一种内部语言。把内部语言转化为外部语言可分为口头和书面两种。当学生有了较充实的生活原材料, 有了较合理的写作方法, 也有了较新颖的审视材料的角度, 应该说已经具备了转化的条件, 能写出通顺、明白的作文了。但要想使文章生动、富有感性, 能够体现自我, 就要从中去感悟情理了。说真话、写实事、抒发真情是素质教育对学生习作的明确要求。记录真实事件、有感而发的文章, 才具有说服力。遵照量变到质变的辩证唯物论, 积累了一定的材料后, 就要对素材进行选择、提炼。在这一过程中, 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从最普通的事物中, 引发深入思考, 如这给了我怎样的启示, 我为什么要把它作为写作的对象等。经过思维的加工, 产生自我的情感体验, 产生感悟, 达到“我手写我口, 我笔抒我情”的目的。在这样的逐步训练中, 学生的习作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感受, 是成人所体会不到的。这样的训练, 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了, 写作角度新颖了, 习作内容更能具体体现某个人的思想了。如一位学生写道:“我仔细端详着, 他留着齐刷刷的板寸头, 虽年纪轻轻, 可头发却像八九十岁的老爷爷, 雪白雪白的。头下方长着一个又长又细的脖子, 那瘦长的身体让人看上去就像操劳过度。”又如:“别看牙刷长得不怎么好看, 用处可不小呢。每当医生说我的牙很健康时, 我都会想起小牙刷。因为是它把牙齿里的牙菌和蛀虫一扫而光。小牙刷虽然年纪小, 却有一种任劳任怨的吃苦精神, 它默默地伴随人们每一天, 带给人们健康、洁白的牙齿。”再如:“豁牙妹妹今年五岁了, 很讨人喜欢, 她长得不高, 留着黝黑的齐耳短发, 小圆脸白白胖胖, 浓浓的眉毛弯弯的, 像两片柳叶, 一双又黑又亮的眼睛常笑得眯成一条缝, 雪白的牙齿当中缺了三颗门牙, 一笑起来就像天窗一样显示给大家。因为这, 我给她起了个名字——豁牙妹妹。”

3.感悟生活 快乐作文 篇三

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环节,也是影响学生语文成绩的直接因素。随着近年来学校教育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然而,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多年的语文教学经历特别是作文教学让我喜忧参半。喜的是经过全体语文同仁的坚持不懈的努力,情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忧的是,很多学生一提起作文就头痛,觉得作文难于上青天。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作文的过程中,让孩子感悟生活,快乐作文,给孩子一片自由翱翔的天空。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为此,我认为作文教学应该从指导学生观察生活入手,让学生到生活的海洋里去寻觅写作素材,积累素材,使学生在愉快的环境氛围中取材,在趣味盎然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挥笔。

一、培养兴趣——在快乐中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说:“对一切来说,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快乐地去表达。所以我每学期一开始,就会讲一些著名作家的故事给学生听,如郑渊洁、杨红樱、黄蓓佳等一些学生特别喜欢的儿童作家的小时候的写作趣事,并为他们推荐一些畅销的儿童读物,来激发学生阅读和写作兴趣,消除学生畏惧写作的心理。

二、用心观察——从快乐中寻找素材

如何让学生从无话可说转变为有话可说和从无事可写变为有事可写?我的方法是先引导学生学会用眼睛去看,处处留心,观察生活中的一切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也就是教师要善于抓住机会指导学生去感受自己身边的事、身边的人,周围的景色,从而更好去感受生活。我们要让他们能在“平常”中挖掘到写作需要的“宝藏”。例如指导学生写四年级下册习作1《春游》时,在作文前,我先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给他们提出这次春游的目的要求以及注意事项,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春游,春游的地方由小组自己决定,小组成员也可以单独行动(跟随父母或朋友),去的地方可以是某处景区、公园或其他地方等等。学生们表现的是兴趣盎然,激动万分。正是由于教师在写作前以快乐引路,才使学生在快乐中寻找到好素材。

三、善于搜索——从快乐中寻求思路

学生有了素材后,再组织他们进行分组交流和共同讨论,寻找优缺点,取长补短,教师再适时引导,从而获得写作共同点。例如写《我最敬佩的人》,即向大家展示身边的一些高尚品德的人和事。这次写作的内容,可以是孩子们亲眼见到的,也可以是亲耳听到的,还可以是从书本上读到的事。可没想到的是有些学生对身边的人缺乏认识或了解(这其中也包括他们的父母家人),本来有一些感人的素材很值得写,但他们不知道如何去写或写什么。每次看到这样的情景,我都会适时结合当学期学校的主题教育,如举办“真爱无限,感恩无痕”的中队主题会,以及配合学校开展“学雷锋”活动等,使学生从内心深处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再为学生提供可交流的机会,让学生把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有价值的好素材都从脑海中搜索出来,然后经过师生共同讨论,提炼出怎样写的路子,最后再拟草稿。

四、学会倾诉——在快乐中相互交流

我曾回顾自己小时候的作文训练,都是在老师规定同一要求和同一时间下完成的。这必定会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学生的积极思维的发展。因为其思维受到压制,学生的想象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写作思路也很难打得开,再加上时间的约束,从而使他们的心理受到很大的压抑。

前不久我看到了“放纵拟草”一说,令我感触很多。所谓“放纵拟草”,就是要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学生说心里话、说真话、不说空话、套话和大话。我非常赞同这一教育方法,在教学中我努力去指导学生,在掌握第一素材的基础上,不受任何条件限制的情况下进行起草。在“自由”中拓宽写作思路,让学生有话可写。

五、交换批改——在快乐中追求进步

改变教学观念,已势在必行。即将教师的个人批改行为转换为师生共同合作行为。中国有句古话:“谷子有了苗才能合理地剔留。”作文更是这样。教学时,我一般会分两个步骤进行:第一步,让学生进行自我修改。通过让学生本人依据教师在草稿练习本上的批语进行深层次再加工,把遗忘或被忽视的情节再加上。第二步,同学之间传阅批改。学生从打草稿到自我修改,将文章的语言文字、段落结构等都已经做了很多遍的琢磨,容易产生满足感,所以不妥和不通之处就很难再被发现。而我让学生交换批阅的目的就是让旁人去点破自己的不通和不妥之处。在教学中,我见到了学生平时难有的那种浓厚的兴趣以及认真、专注的神情。

其实,作文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和努力将自己塑造成师范者和指导者的行为是举足轻重的。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教给他们常用而又很重要“调、删、改、补”等方法,让他们掌握在草稿上下一番功夫的真本领。当然,教师还应在学生积极修改时给予他们及时、恰当、到位的表扬。

4.人生感悟作文 篇四

痛苦来了,幸福还会远吗!

——题记

孤独十眼泪=坚强

没有父母关爱的童年是寂寞:没有父母关怀的天空是冷淡的。但是在冷淡的天空寂寞的童年中使我成为一棵坚强、勇敢的小树。

刚上幼稚园时父母便外出打工挣钱,我便带着对父母的思念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一直在关爱下的我突然失去了才明白父母的爱是多么的重要、温暖。家务事情繁多,爷爷奶奶忙得不可开交,我不得不学着洗衣、做饭,平时都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我望着乌云密布的天空,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我的艳阳天什么时候才会来呀!

时间像流水般而逝,朋友的陪伴,爷爷奶奶的关怀,使我渐渐淡化了对他们的思念,变得更加坚强,更加自立,我已不再是当风雨来临时需要依偎在大树下的小树苗了,而是一棵当暴风雨来临时可以经得起风吹雨打的小树了。原来我的天空一直有温暖的太阳照耀着,散发着爱的光芒。

鞭打十责罚=一百分

学校是我跨进知识的大门,也是我获得友谊的殿堂。

本以为小学的老师是和蔼可亲的,当你写错字时,他可以握着你的手耐心细致地教你,当你面对一篇陌生的课文时,他会教你一字一字的发音,但残酷的现实打破了美好的梦幻。

一百分是什么?一百分是老师对你的肯定,一百分是同学对你的羡慕,一百分是自己对自己的一种鼓励。

上课铃响了,老师用鞭子指着我,让我背课文,我颤颤微微的站起来。吞吞吐吐的背着,突然一声巨响止住了我,教室里鸦雀无声,老师用鞭子拍打着桌子,我害怕得直哆嗦,我想下一个就是我了吧,果不其然,老师用力的挥起鞭子,当辫子落在手上时,眼泪也点了下来。我摸摸通红的手,还不得不抄五篇课文,我低着头回到座位上,拿起笔便抄起了课文,五遍终于抄完了,课文也能顺利背下来,我流利的把课文背完了,课本上并深深印上上了一个一百分,我高兴地回到了教室。看着这个一百分,这不仅是我最难忘的一百分,也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百分。

帮助十陪伴=快乐

一个人一生也许会有很多的朋友,但是最重要的,对你最有帮助的却只有一个,人生最重要的财富归结于有一个忠实的朋友。

一场病拉开了我们的距离,窗外下着毛毛细雨,我全身冷得直哆嗦,头痛的模模糊糊的,我被他们带到了医院,他一直陪我坐着打了三个多小时的点滴,饥饿、寒冷、寂寞、空虚是我们紧紧的靠在一起,坚固了我们的友谊。

当你正孤独,寂寞时。还有一个人默默的关着着你、关心着你。那就是最忠实的朋友。

彩虹总要经过风雨的洗礼才会光彩耀人。

小草总是要冲破坚硬的石头才能呼吸到春天的。

爱的存折要用生活的点点滴滴贮满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不是你的天空没有太阳,只是你没有发现它爱的光芒。痛苦来了,幸福还会远吗!

人生符号

你的人生是真正待放的花蕾,还可以是展翅翱翔于蓝天的雄鹰,是正在追逐目标的逗号,还是已获得成功辉煌的句号。

不同的人生符号,象征着不同的人生。

逗号—求索

风华正茂的我们正求索知识。踏上求索知识条征程,象征着艰辛的苦涩,泪水汗水交融,点滴成血,这是我们求索知识的过程中所付出的代价,俗话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一步

一个脚印,得到一方晴空上的乌云。或许求索不一帆风顺,请相信做工不同,人生的抛物伐也不同,人生路脚点也不同,求索知识的心镜不同,人生的未来更不同。

问号——获识

人非圣贤,就能无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放下你的尊驾卑躬求问你所疑问的问题,这样,才能获取新的知识。不断寻问,解决疑惑,是智者的选择。这并不是丢面子的行为,而是不懂就问,寻求真理的明智。不懂装懂,知识断绝你拥有新知识的可耻行为。知识你堕落深渊的卡帕心理。求知不同,获识不同,你的人生亦不同。

叹号——停滞不前

望着谌蓝的天空,深深的叹一口气,唉,好羡慕他们啊,(指成功者)同你是否观察到成功者背后的艰辛,不是那常常的叹息声。而是那永远无休止的劳作。我们只懂得说却不去做,说的天花乱醉,低头看还是原地不动,路是走出来的,不是“叹”方出来的,成功者滞的是叹息,而失败者停滞的是脚步,辉煌与庸俗只是一步之遥。、句号——成功

雄关慢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跌倒并不可怕,可怕是你永远站不起来,成功者所经历的失败,痛苦是他们迈向是成功的基石。是男儿就应该站起来,“从头越”。如果你愿意永远趴着生活,害怕失败打击,那么注定是个失败者的你,永远没有成功,黑暗将是你的伴侣。努力不同,未来人生亦不同。

无论是那种人生,我们都应该努力前行,抛物伐人生,我们努力做最高的人生。

那晚,我懂得有一种爱叫无言

夜,曾是我期待独享的,认为它总是可以用“浪漫”来形容.可现在,夜仿佛吞噬了我一切的等待„„

---------题记

曾经,我反复挣扎着,犹豫着,埋藏在心底的小秘密,到底该不该说,我害怕,甚至逃避些什么,它带给我的痛苦与折磨,使我无法继续承担,终于,在那个夜晚,突发的迸裂„„„

“妈.给我配副眼镜吧!”我心狂跳着,我千百次躲避,不敢面对的暴风雨来了,经过妈妈的一番斥责,我流下了眼泪.其实,我害怕的不是这些.而是当自己的妈妈得知女儿近视后,表面坚强, 背地泣不成声的样子;是嘴上大骂.心里难过的样子;是将我拥入怀中,自责的样子.可这一切的一切,都还是发生了„..我知道不能在隐瞒了.我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经过一个叛逆期,使自己更放肆起来,曾也拿什么无知的话题刺痛所有关心过我的人„„

“也许是„叛逆期的缘故吧!过一阵就好了.”我常这样自我安慰道.不过,这样经常性的安慰,结束在那个夜晚,我好象突然长大了,又好像更依赖父母了.配眼镜,父母都在,妈妈没有了往日的焕发神情,爸爸也低着头,一直的抽

烟„..我拼命克制自己,不让眼泪流下.在选镜框的时候,我“呜„„.”地哭出了声.店里的姐姐们都在像哄小孩似的哄我,我感觉到一种无言的幸福..本不认识的人,竟可以发出心底最真诚的问候与关怀„..妈妈把我拥入怀中,我含泪而笑„..又是一个夜晚,从老师家里出来等妈妈,我想了好多好多„上帝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当你发现它对你的不公时,不应抱怨,要学会去寻找为自己开启的另扇门,只要心中有一个不悔的梦,我相信凭借爱的力量,定可以造就奇迹.想着想着我笑了.看见远处一个神色慌忙的人影匆忙向我走来,我丢下书包,再次扑入母亲怀中.嗯!我闻到了一个母亲身上抚育孩子,不求回报,还有一种„叫无言的味道.“妈妈,以后我们就是朋友喽.我要经常跟你讲关于幸福的故事„„”

后记:无言的母爱.可以造就奇迹,我相信,即使在最无助的时候,即使泪水已使我看不清世界的样子.我曾在聆听,关于幸福的声音„„

花怒放触动我的心灵

学校 朱嘉茵

绽放

我一直努力地绽放

像梅一样丰满而妩媚

在冰天雪地里留下一抹冷香

——题记

望窗外寒风的萧瑟,使那棵树显得憔悴不堪,它告别了昔日的花样年华,剩下一片枯黄的叶子摇曳枝头,也许,那是生命的最后一丝挣扎了吧!

去年的寒假,一张突而其来的成绩单,让我无数次所憧憬的希望全落空了,我深深地低下了头,脑海一片空白,我的心都要碎了,可是我欲哭无泪,开始陷入自闭。

我独自一人坐在空荡荡的房间里,杜绝见任何人,房里的一切,在我看来,都是那样不堪入目,连那蔚蓝的天穹,都显得那般阴沉。桌子上的存钱罐小猪,露出狰狞的面容,我再也受不了了,索性站起来摔掉了这个存钱罐,一头钻进了被窝。

“啪——”

听到这个声音,妈妈急忙跑了进来,她什么话也没说。半天才冒出一句话,“你要觉得难受,就哭出来吧!”但此时此刻,我欲哭无泪。募然回首,窗外的梅仙子伴着飞雪释意吟诗作对,阵阵芳香,沏人心鼻,我陷入了一片艳想„„.寒风砭骨,冰天雪地里到处一片白茫茫,隐约中,梅花那娇媚的身影,飘然而过,正向我频频招手。她是那样冷艳。

她怒放着,一直努力怒放着,她明知无情的寒风会将她摧残,皑皑白雪会将她吞噬,再者,春风乍起,会是她生命的终结,她依旧笑傲着,以他泛泛微笑,婀娜身姿,忘情地风舞于银装素裹的冬季.她怒放着,一直努力地怒放着,满天飞舞的雪花将她覆盖,她挥撒而走,砭骨寒风摇曳其娇美之躯,她傲立而行,不曾因畏惧而屈服,只是怒放,怒放„..窗外的生命之梅,如仙子般飞舞着,以她的阵阵冷香,抹抹娇艳回馈生命,她告诉我——生命是一朵永不凋零的花.我释怀放声大哭,释放压抑已久的一切不快,哭声回荡屋内,我明白,那是心伤的痛感,心跳得是那般急促。擦干眼角的泪珠,耳边响起一丝话语——冰天雪地并不冷,怒放,怒放„.我捡起地上的碎片,扔进垃圾筒,大声地告诉自己:“我也可以像梅一样坚强地怒放,即使,在冰天雪地里。”我的心,顿时急促地跳着——

“砰砰——”

怒放

我一直努力地怒放

像花一样冷艳而傲然

在心灵深处怒放一朵梦里花„„

——后记

别堕落,我们没资格

是不是经常迷茫,是不是学会了颓废,是不是缺少目标无所事事,警告你,别堕落,你没资格!

你生来就不是豪门,没有王子公主的命就别学只有王子公主才能得的病,人家有时间、金钱去仰望天空、去抑郁彷徨,你没有,你必须奋斗,你生来就背负着家庭、生活的重担!别把时间都浪费在埋怨、牢骚上,没有人对不起你;

别把自己看得跟故事里的男女主角似的,人家天生漂亮、天性善良,你呢,你能够给自己的优势就是能力,然而,如果你一味的颓废,就连这最后的机会都会丧失,成为一无是处的废物!不论你是笼罩在失望阴影下的大学生,还是很不顺心的工作者,你都得找到自己的信心,然后去努力。否则,就认命吧,一辈子浑浑噩噩,无所做为,别怪别人鄙视你、瞧不起你,因为你活该!

所以,从今天起要么努力追逐梦想,要么就做别人脚底的泥巴,不过如此,千万别堕落,你没资格!你需要看清,你的失败究竟是因为没有伯乐还是你自己没能力!

爱自己的最好方式就是努力奋斗让自己优秀起来,如果你在颓废,别郁闷没有知己、找不到真爱,因为连你自己都不爱自己,还妄想别人爱你吗?试问,你有什么值得爱,你配吗?

往往,一个人在乎的不是金钱而是一颗奋斗的心啊!

醒悟吧!别再堕落了!

难过了,不要告诉别人,别人永远都不可能明白在你的立场上的感受

难过了,静静的蹲下来抱着自己,让眼泪尽情的洒落

难过了,拿着镜子看看此刻的自己,让真实浮现眼前

难过了,默默的将自己隐藏起来,让空虚掩盖一切

难过了,闭眼倾听周围的声音,让自己沉浸在喧嚣中

难过了,不必告诉别人,自己的悲伤为何要别人也承担呢

难过了,可以假装快乐,和别人一起兴奋时就能遗忘了自己

难过了,仍然安慰别的伤心者,你会发现自己也在受益,当局者迷而已难过了,听音乐,就让音乐把它带走

有谁不曾难过

有谁还会记得

过去的不再重来

又何必去苦想

忘掉…

5.人生感悟作文 篇五

上次看到了雨果的作品《诺曼底号遇难记》,让我倍受感动。里面的主人公哈尔威船长在船遇难时,让乘客们都上了救生艇。还说,船上 60 人全部安全,其实船上有 61 人,他把自己忘了。“在瞬息之间,海水把船尾也浸没了,哈尔威船长,他屹立在船头上,一个手势也没有,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打铜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人们透过阴惨惨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

“哈尔威船长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他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履行了一名船长神圣的责任。”这是这篇文章的一个片段。像哈尔威这样的人才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任的人!他救了 60 个人,却惟独忘了自己!他粗心地忘了自己!

6.小学作文:人生感悟 篇六

人生的路是自己一步一步踏出来的!就像你在金色的沙滩漫步一样,总会留下一窜窜脚印,一窜窜意味深长的脚印……

;有时候,人生的道路并没有你想像中的那么平坦,它充满崎岖险阻,荆棘铺满了人生的历程,你无法拒绝这突如其来的怪客,你只能像招呼上宾一样对待,温柔和蔼,拿出一颗平常心,它就很快被你击败;而如果你用避而远之的心态去对待这位远客,那它一定要你为你的无情付出深刻的代价,也许是小败一场,也许是让你颓废的一场,它会把你辛勤的努力付之一炬,而你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看着一切一切付诸东流!

7.透视阅卷现场感悟高考作文 篇七

毛主席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 就得亲自咬一口, 尝一尝。此言得之。现在借用来也说一句, 要想感悟高考作文的“个中三昧”, 就得真正“品味”阅卷现场的真实状况。笔者曾多次参加高考阅卷, 并一直密切关注全国高考阅卷的现场, 认为有义务将有关高考阅卷的心得奉献给今天准备高考的同学们。

(一)

让我们首先关注阅卷现场的“审题”。高考, 是人才选拔考试, 必须“命题”。我国一直在讲究“文以载道”, 高考作文命题往往又不可避免地承载着特有的价值导向功能;都在倡导一种积极向上、努力奋进、和谐发展的理念, 着眼于人与时代的交融共生, 人与生活的水乳交融, 人与社会的相依互存层面的思考;清楚表达切合时代主旋律, 贴近社会主流意识, 具有进取情怀的主题倾向更为显豁鲜明。“在语文学习中, 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 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语文课程标准》) 有了“命题”, 就得“审题”, 即依照考题的指向去写作, 否则, 就失去了同一条“起跑线”, 就无法比较和鉴别。

“几十年的高考作文下来发现, 以前的命题中, 考生要花很多时间在审题上, 即使这样还是会一不留神跑了题, 文笔再好作文都不及格, 实在很可惜。近两年在作文命题上已有意识地将审题难度降低, 不让考生转弯太多。”这是江苏高考作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教授的一席话。指出了今后高考作文命题的一个走向:降低审题难度, 让考生有更多的时间去关注作文本身而非纠结于题目。

从现在的高考阅卷现场情况看, 作文命题水平虽然比较高, 但是作文题目却并不好写;一般来说, 高考作文审题无难度, 但写起来有难度, 写好更有难度。其原因主要有, 有些题目中所含的某些要素, 虽然在生活中无所不在, 但考生比较生疏, 不在关注、了解的热点范围内;有些题目的导语亦实亦虚, 并没有给考生足够的启示;许多考生没有完整理解命题隐含的限制性, 没有理清题目所存在事物之间具有的逻辑联系;备考中准备的材料不容易使用, 只能依靠自己的综合素质, 发挥真实水平。实际上, 主张逐渐降低审题的难度, 就是为了让考生在有限的时空内专心致志地把文章写好;然而, 难度总得存在, 因为从选拔的角度看, 一定要凸显区分度。所以, 依然应该注重审题, 一字一句地把考题像要知道梨子那样“咬一口, 尝一尝”, 弄清它到底包含了哪些“滋味”。如果审题马虎, 提笔就写;或因时间紧, 未能认真理解;或因心理紧张, 未加省察, 就会导致“下笔千言, 离题万里”的情况。而那些试图淡化审题和忽视审题的做法是完全无视高考作文的基本规律, 在高考作文应考实践中更是误人子弟的一种导向。摆脱这种情形的唯一方式就是要强化审题意识, 逐字逐句慢条斯理地审清题中之言, 不必急于求成;唯求准, 唯求切, 唯求新。因为审题失误, 乃是作文的最大失误;切题与否, 才决定作文的档次分类, 并直接决定其分数的高低。这就要求在审题时不要局限于一面, 要善于多角度思考, 多方面挖掘。

就拿某省高考作文题目《忧与爱》来说, 这是一个典型的关系型命题, 所谓切题, 就是要看是否揭示了两者的关系, 其关系揭示的是否合情合理;只要内容上能涉及“忧与爱”的关系, 哪怕在情理上略显牵强;或在关系中侧重于某一方、另一方但也有所关联的, 均被视为切题。从这个角度看, 审题难度好像不大;但像这样审题所写成的文章分数, 也很难进入到考生所期望的理想档次;这又似乎证明在审题上决非那么简单。如果考生能再深入思考一点, 就会不难发现这个命题的重要关注点是, “忧与爱”之间的关系并非只是简单的并列或选择, 不应该仅仅只限于“因爱生忧”、“忧因爱烈”之类的理解, 而应该看到命题中更复杂、更多重、更深刻的关系;比如说“忧患中的爱”就是一种顺理成章的关系, 只要分析合情入理, 就可以拿到一定的高分。

再如, 某省某年的许多考生, 由于在审题时没有能够完整地理解命题中《回到原点》所隐含的必要限制, 即“回到”与“原点”所存在的事物之间本应具有的逻辑联系是因果关系, 而非假设关系。当年就有一定数量的考生, 竟写出假设自己又回到母腹中 (有的干脆写成“妈妈的子宫里”、“母亲的肚子中”) , 重新开始自己的人生之旅, 自己将会如何之类的文章, 令人啼笑皆非, 其分数难有优势也就可想而知了。

又如, 某年某省的高考命题材料涉及对歌曲《绿叶对根的情意》的主旨把握, 按理说不难理解, 但还是经常见到不少甚至有些是语言功底相当不错的考生, 因为偏题或跑题而被判低于基准分的低分;其中有多数考生“一叶障目, 不见泰山”, 急于抢时间以快速写作, 思忖不周就匆忙下笔, 结果曲解了歌词的整体寓意, 比如对歌曲中“这就是绿叶对根的情意”这关键语句竟视而不见, 而只抓住一些细枝末节而大做文章;有些考生只抓住歌词中“你也祝福我, 我也祝福你”, 于是就大谈人与人之间要真诚和谐相处;有些考生抓住“不要问我到哪里去”、“今天这方明天那里”等语句, 就大书特书“请父母赶快放手, 我们能自主自强自立”等一厢情愿的宣言式文章;有些考生更是由于对歌词中的“根”与“绿叶”二者之间存在的主体与派生、支撑与依附等主从关系缺乏辩证的认识, 因而在文章中竟将这种“主从关系”人为颠倒;将“自己”理解为“根”, 而将父母理解成“围绕子女默默奉献”的两株“绿叶”。由于诸如此类的原因, 导致不少考生的分数都没有及格。

我们再来重点看一下某省高考作文题目《拒绝平庸》, 当年考生的审题疏忽状况, 更可以印证不认真审题而出现大量低分的严重教训。当年在现场触目惊心地看到, 这个省近40万考生面对这个题目, 仿佛出现了一种奇怪的“思维传染病”, 竟然一致作出了这样的理解, “拒绝平庸, 就等同于追求卓越、放弃平凡”;在这种“惯性思维”的导引下, 于是名人事例蜂拥而至, 许多为人们广为知晓的伟大人物再一次粉墨登场集体亮相:“拒绝平庸, 就是放弃平凡”, 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 我辈岂是蓬蒿人”便是最好的证明;“拒绝平庸, 就是追求卓越”, 李娜法网夺冠, 就是追求卓越的典型表现;屈原不随波逐流就是“拒绝平庸”;陶渊明“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 拳拳事乡里小人”就是“拒绝平庸”;司马迁“究天人之际, 通古今之变, 成一家之言”就是“拒绝平庸”;鲁迅弃医从文“我以我血荐轩辕”就是“拒绝平庸”。一时间此类例子连篇累牍充斥文中。似乎是每个创造了不凡业绩人物的背后, 都至少应该有着典型的“拒绝平庸”的故事。问题在于, 先不说所列举的这些人物及事迹虽然都是无可厚非的“经典”材料, 但像这种炒历史冷饭的材料运用, 却也是写作上平庸之“举”的“经典”表现。再者, 从严格审题的角度看, 对《拒绝平庸》这个命题, 审题的应有之义应该是, “拒绝的是庸, 而不是平”, 而这一点在其提示语中更有着“不避平凡, 不可平庸”这样极为清楚的说明。当年的考生如果能够认真审题思考, 就应该读出这个题目中所包含的一定哲理, 就必须是“已经有‘平庸’危及自己, 且自己又能认识到这种危机, 并表明态度采取措施, 拒绝、摆脱这种危机”;这其中有的或许本来平庸, 此时忽然觉醒;有的或许本是平平淡淡, 但能静中思动, 追求不凡;有的或许已经出类拔萃, 但仍能志存高远;有的或许本已出类拔萃, 但现在已经担心“江郎才尽”等等。很显然, “追求卓越”只是命题“拒绝平庸”的一种可能;但决不能认为, “拒绝平庸”就是“追求卓越”, “拒绝平庸”的结果不一定非要“追求卓越”。当年大量考生由于审题的“偏”与“浅”才直接导致所写的文章也走向“平庸”。而这“一着不慎, 满盘皆输”的惨痛教训, 作为今天的考生不可不察。

另外, 在作文的审题中还有这样一种特殊现象, 不知基于何种思考就匆匆扫描, “整体打包”, 比如把“忧与爱”这样进行“整体打包”, “历史中的忧与爱是激励我们奋发向上的力量”、“社会中的忧与爱是塑造我们灵魂之形的力量”、“生活中的忧与爱是支持我们面对人生的力量”等, 根本不顾及命题的基本要求, 如今已成为审题过程中最常犯的毛病之一。这类作文一般都被毫不留情判在40分左右, 自属必然。

(二)

此外, 再来看看阅卷现场另外一些需要留意的现象。

可能是在平时备考时, 为了达到快速成文的目的, 整个学校都掌握了一些所谓的写作“模式”或“套路”并经强力训练;在阅卷现场集体“亮相”时, 更有甚者, 不只文章的行文思路结构相同, 开头结尾相似, 甚至所使用的具体材料也“何其相似乃尔”, 这就必然招致某种意义上的宿构之嫌, 尽管判定“宿构”需要阅卷者拿出确凿证据, 但这类文章仍然会给阅卷老师留下相当糟糕的印象。那么, 阅卷老师怎会心甘情愿给这些文章亮出理想的分数呢。

无独有偶, 还有一类考场作文也被讥之为“套式作文”, 它一般具有这样一些特征:题材总是选用现成的历史文化名人事例;文章结构表现为典型的“穿靴戴帽三段论”, 即用三个自然段左右的历史文化名人的事迹为作文主体, 再加上开头结尾;而主题又总是局限在一个浅显的平面上, 而不能进行深入开拓。主题平面化、结构模式化、材料滥俗化, 是“套式作文”的三大基本表现, 这也是“模式”或“套路”的典型一种;对指导教师而言, “虽曰爱之, 实则害之”, 还是不要仅仅为了应考而如此短视, 不仅把灵动的思维束缚, 限制了思考, 而且也无法真正形成写作能力, 对将来更是有害无益;只有平时老老实实多写一些活泼灵动具有真生活、真性情的“真文章”方为上策。

在阅卷现场还发现有些考生照搬使用试卷中的有关材料, 这种做法还被某些所谓的“指导专家”在自己的有关参考书或文章中美其名曰为“节省考场时间的最佳方略”等, 说得天花乱坠;可在阅卷现场, 遇到此类情况, 如果是用做文章论据, 则被认定为“机械抄袭”而只能得到很一般的分数;如果整段全篇照抄, 其性质则比抄袭文章还要严重, 只给评很低的分数。这里的教训是不要耍小聪明而投机取巧, “就地取材”即使“取之有道”, 也最好不要如此不劳而获。

还有一些考生因为缺乏个人信息的保密意识, 在试卷中随意透露出自己在具体某某市或某某学校如何, 无意中泄露了该考场的文章来自哪个市县 (区) , 不说这根本就不符合高考阅卷的有关规定, 也难料该阅卷老师有没有地域亲疏心理, 则很容易出现评卷中的人为不公正因素而招致不利影响, 应该尤为注意。

另外, 选择书信体、日记体, 使用副标题、小标题、题记、后记等, 虽然都被允许, 可是在阅卷现场还是看到, 有些阅卷老师就认为滥用小标题或题记纯属于小题大做, 在区区1000字中不伦不类;虽允许保留自己的意见, 但难免不因个人的情感好恶而直接影响到文章的分数。

在现场还发现, 对标题进行任意图解擅改的 (重起炉灶) , 这类作文一律是20分以下;胡编乱造、肆意虚构的, 例如不顾命题实际胡乱写成“穿越剧”, 则定然会往低分打;标新立异、硬贴标签的, 这类作文一般是5类卷。这些现象, 也应引起注意。

在阅卷现场, “立意”是最能体现思想见解和认识水平的。一篇好的作文, 立意首先要正确, 但要想拿高分的话, 还必须做到深刻和独到。要有思想的“火花”, 有自己的独到感悟, 能让阅卷老师觉得眼前一亮。在现场有句话传得好:只要阅卷老师的眼睛“亮”了, 那么所阅作文也就“靓”了。但在平时的应考训练中, 考生往往多把重点放在好操作的结构思路上, 这才出现前面所提及的诸多“模式”、“套路”, 而对于思想内容, 却总觉难以下手;而高考阅卷现场却又在充分说明, 构思固然重要, 但真正决定作文档次的, 思想性却居第一位。因为那些有内容、有思想、有个性、有见地的文章, 哪怕有些瑕疵也属“白璧微瑕”而获得高分;而那些空洞干瘪言之无物的作文, 即使结构完整、辞藻华丽, 也难得到理想的分数。这就要求在准确审题的前提下, 文章的选材一定要有生活, 要求尽可能地联系自我, 不要总是拿古今名人做代言人;材料要尽可能鲜活, 具有时代和生活气息;不要总拿所谓的“经典”素材, 给人“陈芝麻烂谷子”为之麻木的感觉, 那些人云亦云重复率较高的材料无疑会严重影响到所评分数的结果。

(三)

“语文素养”, 更是当今阅卷现场重点强调的一个方面, 其中, 文体意识一定要清晰分明, 这虽是反复强调的话题, 但依然有相当数量的考生因文体意识淡薄而写出不伦不类的文章, 记叙文东拉西扯, 信马由缰;不讲构思, 甚至套作抄袭。议论文取材空洞, 材料堆砌, 没有自己的见解和剖析。叙是简单的低级转述, 不能动人;议是随便地泛泛而谈, 不能明理;甚至一半叙述, 一半议论, 凡属此类作文, 一律视为5类卷;语言素养较差的, 降格为6类。

此外, 从阅卷现场还可看到, 书写正确、整洁, 可以上浮一个档次;书写潦草且错别字、病句较多者, 一律下浮一个档次, 严重者可直接进入6类卷。这是因为文字表述是作者思想、情感、谋篇、布局的载体, 一切的一切都要落实到文字上, 要求文字表述首先要通顺些, 不能病句、错别字连篇, 不能颠三倒四, 不能写只有少数人才懂的“网络言辞”, 不能书写得歪歪斜斜、潦草不堪。文字基本功扎扎实实为上, 早已经成为共识。

再看现场《等级评分标准》的“表达”项共有四个评判指标, 其中关于书写的评判指标依次为:“一等 (25-21) ”“书写工整”, “二等 (20-16) ”“书写较工整”, “三等 (15-11) ”“书写潦草”, “四等 (10-0) ”“字迹难辨”, 可见人们最关注的“文面”要素就是文字书写。将心比心, 在阅卷现场阅卷老师每人每天不少于300篇, 加班则不少于400篇, (但每日不得超过600篇) , 这不能不说节奏太快;此外, 在现场阅卷这种严密监管下所进行的高强度劳动, “劳动者”早已疲劳感顿生, 每天瞪大眼睛紧盯在电脑屏幕上的扫描件, 本来已使人烦躁不已, 但是绝大多数作文的“文面” (文章的视觉化) 更让他们疲惫不堪。毫无疑问, 在阅卷现场的特殊氛围里, 当人们遇到一篇书写清晰、工整、美观, 标点符号使用正确、书写规范, 行款格式正确, 修改符号使用规范, 没有错别字的文章时, 眼前能不为之一亮、精神为之一振, 甚至击节赞叹吗?这样的文章, 即使某个要素差一些, 也往往不由自主地被评得较好的分数, 也是人之常情;可惜的是, 能有如此幸运者凤毛麟角。其实, 阅卷就是交流, 考生的文章就是代表作者在和阅卷教师在阅卷现场交流, 阅卷教师对每一篇即将和自己见面的文章都充满了好奇和期待。每当系统推出一篇文章, 首先映入眼帘的不是文章内容, 而是“文面”。因此, 一个干净整洁的“文面”有多重要可想而知。

(四)

从阅卷现场感悟高考作文, 一言以蔽之:

现在的阅卷现场一般有这样几个“看重”:看重考生感悟生活的体验与认识水平;看重考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与思维水平;看重考生独立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能力;看重考生进行创造性表述思路与结构能力。

“考纲”对作文的要求主要体现在“符合”、“健康”、“充实”、“通顺”、“完整”、“规范”几个词上。这其中“符合题意”是最基本的, 因为考试要消除宿构、套作、抄袭等不公正现象;“思想健康”是传播文明的前提;“内容充实”是表情达意的需要;“语言通顺”方能证明熟练运用语言文字;“书写规范”才能让人愉悦顺畅地阅读。这些是高考优秀作文的最基本要求。

其实, 我们还可以换一个说法, 那就是高考现场作文评分人心目中的作文是什么样的。通过问卷调查得知, 最主要的是作文的思想应该是明确的, 作文要一看就知道说的是什么, 文字要一看就明白, 能畅晓通彻地把握全文意旨, 表达的过程中, 没有指向不定的模糊与歧义, 没有明此而实彼的微言大义, 没有言已尽而意无穷的空白意蕴, 没有出人意料的穷极奇崛的语言等, 这都因现场阅卷的临时限制性所决定, 因为高考作文并不是作文竞赛, 它还只是水平测试, 而非选拔极少数的写作“尖子”。

因此, 高考作文的平时训练中, 要注意积累丰富的知识, 要训练明辨事理的能力, 要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确切地认识事物, 要培养自己的情致来驾驭文辞。与其在训练时搜肠刮肚地堆砌辞藻、搜集资料, 还不如从思维的角度创新, 即, 拿到一个题目, 不一定去写整篇文章, 可以多找几个“下刀”的角度, 去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 并学会揣摩命题者的想法。

毋庸置疑, 读书对高考作文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平时坚持安排合理的时间, 广泛阅读古今中外各种流派的作品, 以开阔视野 (只是不要漫无目的跟风阅读, 比如, 非要读莫言的全部作品) ;精读自己喜欢的某些作家作品, 以探知精妙之所在, 肯定会对高考作文不断补益。

有专家就曾指出, 在高考作文训练中, “能力”依次为“写作兴趣”、“写作意志”、“写作人格”、“写作技能”, 可见写作的第一能力是“作文兴趣”。因此高考作文训练也要“兴趣”重于“技能”, “课外”重于“课内”, “讲评”重于“指导”, “多改”重于“多写”。不知以为然否。

8.初中感悟作文教学初探 篇八

作文感悟法,就是给学生提供借鉴点多而且优秀的范文,让学生认真阅读,细心感受,然后总结出从中感悟到的可以借鉴的内容和方法,进而运用感悟到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知识来进行写作训练。

以下面一篇散文为例来谈谈这种方法。

1.阅读范文:

此生从未去过江南,徘徊于山水之间,那一片烟柳繁华时常摇曳在梦中。看惯了浩荡金风中起舞的白桦林,看惯了茫无边际的林海雪原,在天苍地茫之中,心里就下起了杏花春雨,笼罩了古诗中的四百八十寺。

仿佛展开了一幅画卷,千里莺啼,水村山郭,缓缓绘成了梦里清丽温婉的背景。没有寒冷,没有冰封雪盖,有的只是杨柳微风,杏花春雨,有的好似永远是人间最美的四月天。将脚步放逐于幽深的雨巷,让心轻轻地承载丁香的惆怅。在那样的情景之中,哀愁也变得美丽起来。

江南的女子,该都是亭亭玉立,浅笑低回,驾一叶兰舟,轻舒皓腕,采一朵火红的莲,于时光深处悠悠而来。或人面桃花,倚墙嗅青梅,或秋千院落,裙裾飞扬,或蹙眉深坐,挑尽残灯。千般情态,万种风情,那张微笑的脸,从婉约的宋词深处慢慢地漾上来,直印进我向往的心里。

江南的男儿,该都是满腹才华,风流倜傥,轻摇纸扇,漫步于薄雾轻笼的郊外,或思饮艳遇,或提酒携樽,登楼作赋,把一片情怀挥洒于山水之中。他们的诗词歌赋,让江南的历史承载了太多眷眷的深情。让远在天涯的我,于书卷的清芬中神飞千里。

江南的才子佳人,男儿的才思,女子的多情,相遇后便演绎出许多故事。于是便有了男儿的铭心之思,女子的无边清怨。有些故事,历尽千年,早已成为后人口口相传的传奇,成为一份直指人心的美丽。

其实,更吸引我的,是江南的历史底蕴。无数次的兴衰更替,造就了它沧桑的厚重。江南的风物,吸引了无数统治者的心,他们一心想占领江南。江南在他们的梦里,是一个欲望。当时柳永的“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曾引得金主完颜亮亲临江南,在西湖上,饱览江南名胜之后,慨然写下:“万里车书尽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由此可见其志。

有春风十里,珠帘漫卷,也有故垒萧萧,山枕寒流。无边风月,映衬着沧桑之美。这就是江南,水蕴灵性,山藏厚重,人拥至爱。这样的江南,怎能不成为千百年来人们的向往之地?

我梦里的江南,如一朵洁白的莲花在缓缓绽放。

2.学生自主探讨,积极去感悟,把众多的感悟点理清楚,形成最终的感悟收获。可借鉴的知识点如下:

可以借助联想和想象来作文,运用间接得来的经验,可以写出精彩生动的文章。

比喻、引用、化用唐诗宋词中有关江南的诗词句,可以让文章的语言很出彩。

散文体现了“形散神不散”的特点:用女子、男儿、才子佳人、历史底蕴来充实文章内容。

四字短句的运用,能让作者的情感深情流露。情感外露类的文章可用此法。

平时要了解历史文化名城,关键时刻就是绝佳的写作素材。

向往名胜古迹:洞庭湖、岳阳楼、黄鹤楼、兰亭、赤壁、醉翁亭、石钟山、北固亭、桃花源、天姥山……

向往人物:陶渊明、李白、杜甫、司马迁、李清照、辛弃疾,诸葛亮、杜甫……(風雅之事、忧国忧民、英雄壮举、壮志未酬……)

对某处地方的向往,不能单叙地方景物,要有底蕴的东西在其中,如人物事迹、精神风貌、历史典故、民族精神……

3.快乐写作。揣摩了范文,收获了感悟,之后就是快乐写作了。学生可以天南地北、天马行空地根据自己感悟到的内容与方法进行练笔。或以联想与想象取胜,或以语言精彩见长,或以历史底蕴显深厚,或以名胜古迹表情怀。因为悟到了写作中的一些窍门,所以学生的作文中出现了很多优秀的作品,真正做到了“悟文而作文”。下面是优秀的作品展示,我们从学生的作文中可以看到他们“悟”痕迹。

佳作1:《但愿长梦不复醒》

我想我一定是梦游了,不然怎能这样幸运地和你,诗仙李白一同看世界、品人生。

年轻的你有着“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壮志凌云,我跟随你出三峡,泛洞庭,东游吴越,北上太原,游遍大江南北。走过山迢水远,穿过云缭雾绕。我们来到这入蜀之路,在这里我看到的是天梯石栈,冲波逆折、枯松倒挂,飞湍瀑流;听到的是悲鸟号古木,子规啼月夜,连我也要感叹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步入中年的你,并不因年长而锐减飘逸豪迈之气。此时,你应邀入宫,供奉翰林,演绎了一段“力士脱靴,贵妃捧墨”的传奇。一曲“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唱出多少豪气。可你这位御用文人,因小人排挤,仅一年便被赐金放还,从此你不再受宫廷的羁绊,浪迹天涯,以诗酒自适。

走出黑暗的朝廷,天地为之一宽。在青山绿水之间放歌,在花影迷离之间畅饮。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仕途不畅那又怎样,天生我材必有用,一身清贫那又怎样,千金散尽还复来。我们烹羊宰牛,一饮就是三百杯。你径须沽取斗酒十千,洒下了一路豪迈,饮出了一世英名。

尽管之后你受判长流夜郎,最终在寂寞飘然中远去,但那又如何,你自己将清新飘逸的文笔飞扬了大唐的山山水水。留下了“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的不朽赞誉。

与你一同走完这轰轰烈烈传奇的一生,我的梦也醒了,此时的我意犹未尽,体味着你教我那“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迈与不羁。我愿长梦不复醒,与你在月下共酌,同销那万古愁情。

佳作2:西塘寻梦

西塘,一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江南水乡女子,静静地横卧在浙江嘉善太湖东南流域的水网地带,展露着自己令人心醉的绝妙风姿。她激动着多少人的思潮,引动着多少人的遐想,更牵动着多少人的梦境!

西塘寻梦,便是我的夙愿。

一部美国的《廊桥遗梦》,无论是小说抑或是电影,都曾经那么强烈地震撼着我的心灵。罗伯特金凯和弗朗西斯卡在廊桥上展开的爱情故事,深深地铭刻进我记忆深处。自此,“廊桥”在我的字典里,就有了特殊的含义。

西塘是个小镇,水河绕街道流淌。家家户户的屋檐下,都搭起斜斜的屋面,形成长长的廊棚,保留着明清时期水镇街市的遗风“街衙依河而建,民居临水而筑”这就是西塘的最大特色。吱吱嘎嘎,人力车的轮胎压着古镇的青石板路,一路清风吹拂,穿行在粉墙带瓦之中。稍倾,便到了“送子来凤桥”。这就是典型的“廊桥”。“廊桥”是传统文化的延伸,保持着民间淡泊和朴素的风格。不知道西塘的“廊桥”是否演绎过像罗伯特 金凯和弗朗西斯卡那样绮丽的爱情故事?且看这座“送子来凤桥”是否有了爱情的结晶?我沉浸在美妙的梦想之中。

游西塘,不能不说西塘的弄堂。

“门前街道屋后河,深长弄堂白条多”。作为市镇和宅屋建筑的一个部分,有着深邃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北京的胡同和上海的里弄,仅可作行人的通道。然而西塘的弄堂,它既是民居,又是小街,还是商铺。故此,西塘人把弄堂看成是他们的命脉。

最有趣的是那条总长68米,宽仅0.8米的“石皮弄”。因其地上铺的石板薄如皮而命名。它又深又长,又暗有狭,幽深曲折。雨天行走,一把伞就撑满了整个弄堂;两人相遇,必须侧身而过。弄堂两边是深宅高墙,打开各自的窗户,可以倚窗谈心,交手传筒。如若张生和崔莺莺在世,也用不着红娘忙乎了。

西塘的梦,穿越历史的隧道,就飘飘忽忽在这些谜一般的弄堂之中。

告别这位清新婉约的江南水乡女子,心中留下一串串如咀嚼橄榄般的回味无穷的梦。

西塘寻梦……寻梦西塘

总之,引导学生去感悟,培养学生感悟能力的方法是多样的,没有最好的方法,只有更好的方法。这里只是谈了一些自己浅陋的见解和做法,还有很多内容需要去学习和改进。在这里抛砖引玉,期待收获更多的感悟。

参考文献:

1.《感悟学习》 姚伟文

2.《生本教育》 郭思乐

9.人生感悟初一作文 篇九

人生感悟初一作文

风来了,竹子的枝干被风吹弯;风走了,竹子又站得直直的,好象风没来过一样。

竹子不因被风吹过,就永远直不起腰来;清澈潭水不因云飘过,就永远留住云的影子.同样的,心胸宽大的人,不因别人两句不礼貌的话,就刮起狂风巨浪;也不因别人不礼貌的行为,就在心底刻下无法磨灭的伤痕.

幸福就在:草原上有对狮子母-子。小狮子问母狮子:妈,幸福在哪里?母狮子说:幸福就在你的`尾巴上ㄚ…于是,小狮子不断追着尾巴跑…但始终咬不到。母狮子笑道:傻瓜!幸福不是这样得到的。只要你昂首向前走,幸福就会一直跟随着你!

10.人生感悟作文欣赏:书味人生 篇十

中国人好书,不仅于求书之事上,读书之时亦须讲求一番意境。《幽梦影》一书中尝言:“读经宜冬,其神专也;读史宜夏,其时久也;读诸子宜秋,其别致也;读诸集宜春,其机畅也。”读书,于意境之中细品,方可悟得真谛,味出人生。

细细想来,自幼我们读起《三字经》《幼学琼林》之时,我们的书味人生便已然启程,无论行程多远,我们的书味人生从未停止。清人张潮曾言;“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随着我们阅历的不断深入,品味也时刻被不断赋予新的内涵。曾经年少时叹服于诸葛之智的我们开始明白司马仲达那份隐忍之后的大智,开始从迷恋于孙悟空本领通天到钦佩唐僧那一心求圣的坚韧与毅力,开始从嬉笑怒骂的李逵身后去观察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惆怅与落寞。于书中成长,与书共成长,这才是书味人生的妙趣所在。

不知何时,案头的书越堆越高了起来,只因品味过后,不愿“就此别过”。恍然间,仿佛书已是多年挚友。读罢冯骥才先生的《俗世奇人》,深深沉醉于老天津的风味与特色,杨绛那满含深情的一部《我们仨》,让人禁不住一次次为那朴素而又真实的爱而落泪。一部书,写尽的也许就一生,我们在别人的生命历程中去学会顿悟、去学会收获道理,于书中品味别人的一生,借以提升我们自己生命的质量,这也是书籍带给我们的财富与智慧。

穷尽一生,我们难以读完这世间的每一本书籍,但我们能做的,就是将自己的人生演绎成一本精彩的书籍。也许这本书籍会留下来,在人们心中代代相传,也许它会消失,隐匿于光阴中去静静诉说。无论是哪一种结果,我们的一生最终都将会像与书籍一样的方式被定格。这,也是书味人生的另一种诠释。

窗外,月光如练;低头,书页微卷。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一书一人生。

作者:河南省灵宝市第一高级中学2201 张稼轩

11.感悟生活式作文教学探究 篇十一

近年来,中学作文教学和中学生作文正在发生一场深刻的变革。社会上“新概念作文”的冲击,中考中连续多年话题作文的采用,打破了中学作文教学的沉闷,教坛吹进了清新凉爽的风气。这在作文教学中具有解放思想的意义,使之从格式化、序列化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得以去探究更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

笔者认为学生写作的材料来源于生活,但要高于生活,所以,在中学作文教学中提倡感悟生活式作文效果会更好一些。现代著名教育家夏丐尊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作文贵有新味,最重要的是触发的功夫。所谓触发,就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其它的事。”因此,中学作文教学应指导学生善于获得感悟,表达感悟。

感悟是什么?感是感觉、感受、感想、感慨,它属于情感领域的活动;悟是觉悟、领悟,它属于认识领域的活动。感悟是生命的体验,是个性的体现。强调作文的感悟,就是尊崇人本思想。

就一篇好的文章而言,内容与形式,总是统一的;就写作过程而言,内容与形式也应是统一的。内容又常常对形式起着制约作用:内容的丰盈伴随的是表达的流畅,内容的枯竭,便产生表达的无奈。中学生的作文已经是一篇篇完整的文章,不再像学语时期是意念的最简单的直白。因此到了中学阶段,作文教学的视点应逐渐转移到开拓写作内容上来,多多感悟,多多积累。

因此,在作文教学中笔者积极倡导“感悟生活式”写作模式。它的基本构思方式是:通过对自己亲身经历事件的具体叙述,对熟识或不熟识人物的细致刻画,对现实生活中诸多现象的真实描写,产生联想、感悟和触发,让作者抒发内心真挚的情感,阐发耐人寻味的道理,表达独特的物外之趣。

二、留心生活,感悟触发

“感悟生活式”作文中的人、事、景、物是感悟、触发的基础和前提,所以在对这些生活中的人事景物进行描述时,就更需要凸现特别的视角、生动的场面、细腻的心理、感人的细节……

1、以现实中存在的人或事为触感点

在这类感想性作文中,人物的言行举止、思想行为、事件的发展过程或细节特点等均可成为触发感想的触感点。这个触感点或贯穿全文,或在文中画龙点睛,或时显时隐地统摄感想过程和材料,成为写作内容的主线。

(1)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性文章。一般应以人物的言行、举止、心理等为描写对象,透过人物的言行、举止和心理来折射社会现象,抒写作者对人生等的认识和感悟。

如微型小说《地震给学生上的课》一文,作者以“课”为触悟点,巧妙完成了由通常意义的学校课堂向人生课堂的过渡。行文以人物的言行为描写对象,借助于对比手法,将老教授与女教师对地震的反应、面对突变的做法及事情的结果等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对比:白发老教授镇定从容,时髦女教师慌忙逃命(“惊”“冲”“踢”);白发老教授是在学生“鱼贯而出”安全离开后出来的,而时髦女教师却是率先冲出的……本文就是要借助“地震”的契机,通过两个人物截然不同的反应和表现,给学生、更给生活于“和平岁月”中的人们上了一堂人格课。文章结尾紧扣“地震”,寓意深刻,希望唤醒人们的人格意识,具有深刻的警示作用。“危险彰显人格”是作者“悟”到的道理,也是行文的主旨所在。

(2)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性文章。一般以一件事为描写对象,“感悟”社会,“感悟”人生。我们可以依据人们认识获得的规律,在情节设置上,集自然与曲折、巧合与必然为一体,在叙事中创设事件的某一典型细节或事件的变迁规律、特性等,并以这些为触悟点,为启示、感悟的得出提供最充备的条件,突出瞬间所悟的启示。

如一学生写的《我的视线》,文章用朴实的语言细腻、生动地叙写一位身有残疾的父亲送儿子赴考的故事,通过心理活动的描写刻画了“我的视线”中父亲的形象,表达了父亲爱儿的深情和“我”对父亲的由衷感激。文章谋篇布局极具创意,触悟点的设置匠心独运而又自然天成。全文突破了一般人惯用的从大事着笔写大主题的模式,用小处着笔、小处感悟、以小悟大、以小见大的笔法,抒发顿悟人生真谛的大主题。

2、以景、物为触感点

从生命现象看,物有静动之分。静物包括的触感点可以是其形、色、态及其构成和搭配关系等;“动”物除此之外,还包括其声、生长特性、规律、生命现象特质等。这类题材,一旦触感点明确了,则一般都应由物及人,通过联想,将主题推而广之。

(1)以景为描写对象的启迪性文章。景物的构成主要是色彩、形态,色彩千变万化,形态千姿百态,其特定的形、色,及其形色变化的某一过程或全部,都可作为触感点,引出关于宇宙、自然界、人类社会的过去、现在、未来的诸多感慨。对这个感想的过程进行“感”的真实的描写、刻画和记录,自可完成感悟性作文的写作。

如一学生写的《我爱海》这篇文章,以细腻的笔墨,描绘了午后到傍晚大海的静景与动景,以天色、海风、渔船、小岛映衬海,以丰富的想象和精妙的比喻描写海。风平浪静、微波初起,波涛汹涌、潮起潮落,变幻多姿的大海壮景中,渗透着作者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激情。他从中感悟到自己的生活,正如这潮起潮落的海,有奋斗,有低迷,有平平静静,有曲曲折折,有成功的喜悦,有失败的痛苦。但无论以前如何,当一觉醒来的时候,一切已成过去,又是一个如海一般崭新的一天在等待我们去面对。从而抒发了“爱海,爱它的一切;爱生活,爱生活的一切”的情怀。

(2)以物为描写对象的启迪性文章。这类文章要注意物象的形体外观、生长规律、某种遭遇等的描写,并常以这些为契机和触悟点,引发对大自然、人类社会、世界万象等的思考和感悟,抒写意旨。

如一学生写的《间隔之美》,观察的是教室墙上的瓷砖,泥水匠砌砖原本留有间隙,那是因热胀冷缩之故,留一点间隙,以防出现裂缝甚至脱落。文章由此感悟到:人与人之间也就像这瓷砖,也是需要留有一定的间距的,不然,一遇到“热胀冷缩”,那相互间的关系也会闹僵,抑或出现“冷战”,甚至出现感情裂缝。间隔虽小,但它能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丽,更和谐。这样,作者就在完成情感变化的过程的同时完成了“悟”的全过程。情感与“悟”互相渗透,水乳交融。

三、发散思维,联想想象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没有想象就不能有创造,创造需要想象,而想象是创造的前提。”一篇成功的文章,就要呈现出构思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所以,笔者要求学生在写作时把视野拓展得更广些,把思维发散得更开些,在平时积累写作素材的过程中,把那些相近、相似的素材摘录在一起,以便写作时将它们勾联在一起。精骛八极,心游万仞,于古今中外、人事景物之间自由驰骋,这样,一方面可以打开学生的创作思路,另一方面则使得学生的作文由薄变厚,由平面变为立体,由静态变为动态,由单一时间和空间变为多维时空。

1、时间、空间联想法。

运用发散思维,纵横古今中外。“纵”就是纵向思考,按时间顺序,古往今来地联想。它由过去、现时、未来三部分组成。“横”就是横向思考,按空间顺序四面八方地联想。比如:由“水”想到长江、黄河、黑龙江,塔里木河……想到外国的江河湖海,都属横向思考,它能使认识向四周延伸拓展。

如一学生写的《门的变迁》一文,作者选取三个时间和空间,先写了原始社会里,我们的祖先住在山洞里,外边电闪雷鸣,风雨交加,虎狼嚎叫,这时的人们多么需要一扇坚实的门啊。再写唐朝昌盛时,人们安居乐业,夜不闭户,最后写到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高楼林立,景美如画,然而,坚实的防盗门使得人和人之间最宝贵的亲情、友情越来越冷漠了,连对门的邻居都视为陌生的路人。由此作者从反面揭露了现代社会的弊端——人性的冷漠,发出了对亲情、友情的渴望。

2、人物性格联想法。

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是生动的教科书,是启人智慧、让人思考的范本。以史作证,谈古论今,借助历史展现自己的视野,所以可以根据文章立意的需要,把一些有着相同本质的人及相关的事勾联在一起,这些人物可以是历史上的,现实生活中的或者是文学作品中的。如岳飞与风波亭,屈原与汩罗江,谭嗣同的“有心杀贼,无力回天”,苏武牧羊守汉节,苏东坡“突围”,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项羽的“不肯过江东”,昭君的出塞,李白的“我辈岂是蓬蒿人”,杜甫的“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诸葛亮的谦思,文天祥的《指南录后序》,这些事例不仅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和说服力,而且表现了作者的视野及阅读的底蕴。

如一学生写的《选择》一文,构思别具一格,在选材上既不讲生动的故事,也不发长篇的议论,而是精选几个自己曾背诵过的名句作解释,谈体会,巧妙引用到文中。屈原选择正直爱国,李白选择高傲豪放,于谦选择清廉执著,林则徐选择忠诚勇敢,他们的选择成就了他们崇高的人格和辉煌的人生,四则材料直接证明了“人生重在选择”。

3、人事景物联想法

针对一个问题,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展开多角度思维,由一点向四周辐射、开放,把相关的人事景物联系在一起,从而使主题更加突出。

如一学生写的《大漠中的生命先锋》,这是一曲以物为描写对象和触感点而吟出的生命的颂歌。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文章中经历了由物——联想——认识——再联想——再认识——再联想——歌颂的多次被触动的过程。首先,作者的视野放在沙漠上,由沙漠而想到作家和画家笔下的沙漠,之后自然想到“诗人眼中的沙漠”,想到古代诸多诗人面对同一物(沙漠)的感受(诗句)的不同,或凄美,或壮美,或婉约美,由此,作者有了第一次认识:“能够在沙漠中得以生存的都是顽强的生命”。这是作者对沙漠中生存的顽强生命力的肯定,作者接着又以最能体现沙漠中顽强生命力的“很小很小的植物”——走日兰为触感点,展开联想,想到在沙漠中生存、与走日兰有着同样顽强斗志的人们。最后推物及人,对沙漠中跋涉着的绚丽辉煌的“人生之旅”进行歌颂,将“沙漠中的生命先锋”定格,吟唱出一曲生命的赞歌。

四、抒写性灵,展现个性

现代社会新现象不断涌现,新观念不断更新,知识经济使人们的价值观不断发生变化。学生们都渴望有一个自由驰骋的空间,而作文就是他们张扬个性的最佳表现方式之一。所以,在作文训练中要号准时代脉搏,披沙拣金,引进时代活水,激活同学思维,让“时尚、科技、潮流”都注入同学的心田。时代活水包括社会热点、时政新闻、国内外大事、当代科技的最新发展(如“神舟”六号)、当代先进理念(如“新课标”、责任、团队精神、公平等)、当代的各项改革、时尚语言(如网上流行语),在引入时代活水时,要学生学会去伪存真,分清良萎,选准角度,鲜活表达,写出佳作。在平时训练过的话题中,选出一些话题,变换角度,多层次“立体式”进行讨论、辨析、交流,与有时代活水的素材接轨。日积月累,学生的作文就会大气起来,令人耳目一新。

如一同学写的《英雄评说》,这是一首对奥运健儿的赞歌。全文有三个部分组成,“飞翔,不是梦”这是对亚洲飞龙刘翔的赞美;“不倒的,是信念”这是对中国女排的赞美;“英雄,不在成败”这是对失败的英雄占旭刚的赞美,最后抒情作结:“英雄的荣耀与音容笑貌也许会沉没在时光的河流里,成为往昔,但是他们的努力将是这河里永不退色的金沙。”这篇文章内容写得很饱满,也很有张力,有较鲜明的个性特征。

再如在写《海啸》这个话题时,同学们的个性更是得到了充分的张扬,有的依据媒体的报道而想象刻绘出当时的海啸场面,通篇灾难场景及人们自救情形的描述,读来让人宛如身临其境,揪心不已,从中悟出了生命的可贵,要善待自己和关爱身边的亲人;有的则把自己想象成海啸灾难中的一员,亲身经历了这场浩劫,从中赞扬了生命的顽强及爱心的博大;有的描写了对灾后全球性的援助、爱心奉献的认识;更有的就“人与自然”的话题提出了印度洋海啸即是天灾,更是人祸,因为人类在沿海大量修盖房屋以及对红海沿岸红树林等生态的破坏,告诫人类要保护环境,不能随意破坏生态平衡……这些文章读了能让人产生巨大的心灵和视觉冲击,有一种沉甸甸的分量。

罗丹曾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双眼睛就是人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锻炼出来的感悟能力。只要我们引导学生用心去观察生活,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人生,引导学生深入地体验情感,滴水瓣花总关情,那么,学生的感悟能力就一定会得到加强,他们都会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12.优秀作文人生感悟 篇十二

一、结构要“简”。

阅卷的特殊性决定了考场作文的结构要避免复杂, 要让阅卷教师在最短的时间内明确作文的信息,就以议论文为例,开头提出论点,中间论证论点,结尾总结论点,结构一目了然。而且段落要短, 一般以四到五行为好。段落过大,阅卷教师读起来就有一定的困难。

二、内容要“新”

1. 题目别致。题目是阅卷老师和考场作文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不少阅卷老师就是根据作文的题目来判定学生的审题能力和写作水平的。因此,拟一个独具特色的题目, 是聪明考生的必然选择。如2014年江苏省高考作文《一点青春气,千里快哉风》,就很别致。

2. 素材要新。像屈原 、苏轼、司马迁这样的“万能素材”,越来越受到阅卷教师的厌烦,我们要善于从现实生活、历史典故、文学名著中去搜寻别人没有用过的材料, 而且要注意材料的贴切性、典型性、新颖性和多样性。同样是写厄运的,2014年湖南省高考作文《养就心中一段春》没有用被大家使用滥了的史铁生、张海迪,而是用黄永玉的事例,很新颖。请欣赏下面的段落:

曾经,黄永玉受尽迫害,可他丝毫没有向厄运屈服,只因心中有一个信念:苦难的生活终会拨云见日,走向光明。于是,这个无愁河边的浪荡汉子每天只是静静地做好本分的工作,没有一丝懈怠地等待, 终于苦尽甘来,等来了他与叔父沈从文平反的时候。经年之后,有人问他:“在当时的环境中何以如此从容? ”他笑着答道:“黑就是黑,白就是白。”守住内心的信念,处事亦带来春风, 这是黄老的人生哲学,我们也应用坚定的信念去坚守心中的理想,养就心中一段春。

三、立意要“深”

1. 准确立意。甘肃省高考阅卷规定,凡是符合材料立意的作文,在平均分以上起评,相反,离题作文,则在起评分以下评分,可见作文立意的重要性。例如:

“老规矩”里 蕴含着博 大精深、源远流长的北京文化,那些温暖的话语、文明的习俗、敦厚的思想, 似一幅幅古朴而常新的美丽画卷, 令人肃然而生敬意。然而,曾几何时,前辈留下来的这些宝贵精神, 大多被人们遗忘在昨日的沙滩。 (2014年高考北京市优秀作文《处在悬崖边上的文化》)

考生抓住“老规矩”这个关键词立意, 而能将日常生活的“规矩”上升到“文化”层面来认识,切合题意、认识深刻,内容项顺理成章地取得了高分。

2. 立意要深。“千古文章意为高”, 阅卷教师通过作文立意, 可以窥见考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 我们可以从历史和文化的沃野中去找寻理论的“掘地三尺”的深度;通过纵向和横向的比较,理想和现实的关照,偶然和必然的分析尝试辩证地寻找理性的答案。阅卷老师一般对深具慧眼、富有哲理的作文情有独钟,给分较高。例如:

生命相拥,达成万物和谐。生命相拥更深一层的意义在于人对自然的亲近、保护与敬畏。陶渊明采菊东篱下, 种豆南山里;卢梭隐居瓦尔登湖,身居木屋中,读书写文章;海子关心粮食、蔬菜,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朱自清,赏荷塘,观月色;俞平伯,泛秦淮,听清唱;余光中,听冷雨, 思故乡———让生命沐浴自然风雨, 替灵魂洗尽铅华浮躁,返璞归真,谦卑地与自然万物共荣耻,人类的良知、理想才能归来,才能与天地相拥,达成和谐。 (2014年高考河南省优秀作文《生命因相拥而美丽》)

考生以材料中两位竞争者相拥过桥为感悟的起点,想到生命相拥“给个人带来温暖、给社会带来发展”之后,进一步深化文章的思想,联想到“人”与“自然”的“相拥”, 给文章融入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文情怀,思想深刻、厚重非一般考生所能及。

3. 立意要“ 雅”。所谓 的“雅”,就是思想要健康 ,那些消极粗俗的立意,只能惹人生厌。我们不能 拿自己的 青春赌明天,和阅卷教师嬉皮笑脸。我们要明白,高考体现国家意志,而国家意志则重在弘扬真、善、美。有些同学喜欢唱反调,不管写什么都用调侃嘲讽的口气来写,显得很不严肃。

四、感情要“真”

充满灵动的写作不是“为文而造情”, 而是“因情 而生文”。如2014年高考广东省满分作文《黑白照片》,文章一开始写了在外工作多年的“我”回到老家后,打开陈旧的相册,回忆了母亲在过去的点点滴滴,紧接着写了“我”失去母亲后的痛苦,“失去母亲, 我便像失去了整个生命,苟延残喘的气息,总在纠缠着我冷漠的心情,呼吸,大口去呼吸,呼吸那不属于我的空气, 只在这看不到尽头的黑夜里,慢慢隐去,隐去我那纯纯的想念和氤氲”, 最后,作者抒发了对母亲的赞美之情:

想念,不管日夜,不分春夏,不问时空。我都在这样的想念中慢慢成长、慢慢学会独立,自从母亲走后,那天堂的色彩总在我的心中充满了期待,期望某一个微妙的空间里,能够邂逅那神秘的国度,在那里,鸟语花香、山明水秀,没有纷争、没有嘈杂,也没有辛酸的回忆! 只有母亲那柔美的背影,白色长裙,镶嵌着水蓝色小花,长长的麻花辫,奔跑在山野、河川,引吭高歌她那青春无限!

文章始终贯穿着作者失去母亲以后的痛苦之情,以及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五、语言要“美”

无错字、病句,词句洗练流利,语脉首尾贯通,文意开合自如,是语言美的第一步。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锤炼语言,力争使词语生动、句式灵活、文句有意蕴。作文的语言美, 可以从“引用”、“修辞”、“句式”三个角度处理。 当然,不能因文害义,为了语言的外表美而忽视了文章的心灵美。请欣赏2014年高考海南省标杆作文《授人以渔摆脱依赖》中的文字:

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意在告诫为师者,引导学生前行时,要点到即止,指示一条明路,却要学生独自前行和摸索, 最后得到属于自己的成果。为师者如此,为人父母者又何尝不是如此?母鹰总是毫不留情地将小鹰抛出巢外,老虎在年幼时便要惨遭父母遗弃。引到适宜处即放手。这是大爱,是情至深处似无情的大智慧。

倘若为人父母者毫无原则的溺爱, 为子女亲手铺路开道。规划人生,子女一直活在父母的庇佑之下。又怎能一展翅膀,搏击社会的风风雨雨,领略世道的苦辣酸甜?倘若为师者一路带领学生前行,帮助学生解决他们所遇到的每一个困难,学生又怎能独立思考, 独立去解决困难,并从中找到自己的创新之路?

段内语言整散结合, 段与段之间也需要整散结合, 这样错落有致的美感与阅读的韵律感,其效果可想而知! 灵活地使用整散句, 会为你平实质朴的语言增添不少亮丽呢!

六、文面要“洁”

上一篇:申报建筑专业工程技术资格专业名称参照表下一篇:入党为什么研讨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