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低年级学习习惯培养总结

2024-07-09

小学语文低年级学习习惯培养总结(共18篇)(共18篇)

1.小学语文低年级学习习惯培养总结 篇一

一、教学生会听课,养成积极动脑的习惯。

我每接到一个新班,首先要重点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听讲的习惯,使学生做到:会听,会看,会想,会说。

会听:听要入耳,如果听而不闻,等于没听。学生听讲时要边听边想边记忆,抓住要点。不仅要听老师的讲解,还要认真听同学们的发言,要能听出别人发言中的问题。

会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首先要给学生观察权,不要让老师好心的“讲”取代学生的“看”。凡是学生能够通过看就能掌握的东西,教师一定要少讲或不讲,同时,在看时注意要集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看。

会想:首先要肯想,老师每提一问,学生人人都必须立即思考,立刻去想,准备回答。即使不回答或答不上来,也要把问题重述一遍,说出自己是怎么想的,想到哪儿去了,老师要有的放矢的进行点拔,使学生接着去想,同时,要对学生及时评价,答得对的学生要给予鼓励。

会说:听、看、想都要通过“说”这一关来点破,语言是思维的结果,要说就得去想,想的出,就认真听,仔细看,抓住会说,能促进前者三会。我的做法是:第一,训练学生大声发言,并要看谁的声音最响亮,看谁发言最有气魄,最有精神,要求每个学生的“发言、声音”达到合格。第二、经常让学生说想法。说想法,就是让学生说出自己思维的过程。课堂上要让每个学生说出自己“想法”的机会,可以单独说也可以三两人互相说,还可以分组说。总之,人人必须有说的机会,同时,学生传说的,教师切莫代言。第三、要求学生会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课堂上要求学生根据教材中的定义、概念、法则、性质等数学用语,简明准确的语言,来完整的回答问题。第四、要给学困生的发言权,学困生在课堂上一般都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不善于观察,不会听,不会想,也不会善于思考,所以自然就不会说了,所以教师总是要给他们的机会,让他们说,说错了不要紧,教师给予纠正。

二、教会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要让学生会思考:首先要让学生懂得什么是独立思考,要让学生在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的过程中,掌握思考的方法。

 

2.小学语文低年级学习习惯培养总结 篇二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意识

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意识,就是要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性。教师要告诉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促进一个人全面发展,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使人受益终身。要让学生明白:只有建立起学习习惯重要性的意识,才能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另外,在培养学生习惯意识的同时,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需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让学生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在这个过程中,为了养成好习惯,就要不断地强化训练,反复抓,抓反复,做到步步到位、环环相扣、随时检查,久而久之,良好的学习行为得到内化,使学生真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日常的学习中,学生经常会有不认真书写的情况,这时教师不要急于批评学生,而是耐心地告诉学生这样写的危害。同时将认真书写的学生作业在班上展览,引导其余学生去模仿,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二、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影响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因素众多,其中教师的引导和教师的榜样作用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我们教师平时板书或写评语时一定要写工整、规范的字,不能连笔写。一个潦草的字也不可以,因为低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强、模仿能力强。另外,对于有好习惯且能坚持不懈的学生应该随时进行表扬,在学生中树立榜样,这样就能让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抓住教学的各个环节,点滴渗透

在教学活动中严格训练学生,是学生养成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基础。教师应抓住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从预习到展示,从互动探究到教师的答难解疑,从复习巩固到考试,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步骤地训练。例如,在教学课文《大熊猫》时,我是这样做的,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以大熊猫的口吻加上动作上台介绍自己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不但课堂气氛活跃,而且学生很容易地了解了大熊猫的特点,还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力,教学效果良好。教学生字“波”时可用一盆子清水,让学生吹一下水面就理解什么是波浪,在往水里撒些土让学生观察水的变化,学生又理解了“清”和“浊”。因此,教师还应该对课堂教学方法进行创新,让学生学习起来不乏味。

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配合

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形成,与家庭教育分不开,这就需要教师密切联系家长,请求家长的配合,共同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思想活动、行为举止,有些是教师抓不住的。虽然有些家长的文化水平不高,对孩子的教育缺乏科学有效的方法,在某些方面还需教师的帮助,但家长往往能观察和注意到孩子细微的变化。教师要给家长一些建议帮助其及时对孩子进行教育。例如,孩子学习时坐不住、写作业忘带课本或作业本是很多低年级学生常见的坏习惯。家长就要帮助指导孩子,回到家里先做作业再玩,即使家长不懂孩子的作业也要检查字是否写得工整。要让孩子明白做事和学习一定要一心一意,做完一门功课,书和作业本立刻装到书包里,睡觉前自己检查、整理第二天要用的学习用品。同时家长也应该为孩子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要让家长明确帮助孩子矫正不好习惯需要足够的耐心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只有教师和家长配合好,才能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3.小学语文低年级学习习惯培养总结 篇三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高年级;学习习惯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主动式的学习方法受到了学生和老师的欢迎。然而要想让学生主动地接受语文知识,那么小学高年级学生必须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身学习语文的质量。

一、小学语文高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

1.课前预习的习惯

在学习新的知识之前,学生要进行预习,以此来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对于小学语文高年级的学生来讲,他们要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在课前预习的时候,学生要通过查找字典等方式来将文字障碍清除掉。同时,学生要记录出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在课堂上有侧重点地听老师讲解本节课的内容。我们知道预习的方式被分为以下两类:第一类,周预习;第二类,日预习。

比如,当讲解《永远的一课》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事先预习本篇课文,在预习的过程中将本节课的生字生词都摘抄下来,并且要为生字组词。同时学生要将预习中所遇到的问题也都记录下来,然后在课堂上提出这些问题。通过预习,降低了学生学习新课的难度,也让学生在日积月累中将预习作为一种习惯,而不是教师所安排的任务。

2.细致观察的习惯

要想学好语文这门学科,学生必须要养成细致观察的好习惯。通过细致观察,学生可以发现生活中所蕴藏的语文知识,并且也可以为学生的写作积累下丰富的素材。比如,当教师组织学生一起去春游,那么学生在春游的过程中要多多观察,记录下属于春天这一季节的魅力,这样做大大降低了学生日后写作的难度。

3.勤于动手的习惯

不管是在课堂中还是在课堂外,学生都要养成勤于动手的好习惯。在课堂中,学生要勤于动手,将自己不理解的知识点一一记录下来,然后在课下询问老师或者其他学生。在平时的课外阅读中,学生要将优美的语句摘抄下来,便于自身日后的写作。很多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学习方法都不太灵活,为此语文教师要鼓励学生动笔,告诉学生动笔的技巧。

4.质疑提问的习惯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质疑提问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從本质上来讲,学习本身是一个不断思考、不断讨论、不断运用的过程。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多提问题,以此来开启学生的思维。在整个语文课堂中,如果学生始终不提出任何问题,那么学生心中所积累的问题会越来越多,从而影响到他们学习语文的效率。

5.背诵的好习惯

语文这门学科不同于其他的学科,其需要学生在背诵中积累下更多的语文知识。小学阶段是学生背诵的黄金阶段,为此语文教师可以让高年级学生多背一些古典诗文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其要督促学生多多背诵,养成良好的背诵习惯。

比如,当老师要讲解《龟虽寿》这首古诗的时候,语文教师可以专门给学生留出足够多的背诵时间,让学生将《龟虽寿》这首古诗背诵下来。另外,教师要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让学生背诵曹操的其他古诗,以此来增加学生的知识容量。

二、培养小学语文高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策略

1.培养学生的耐心和恒心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在日积月累中慢慢养成的,因此为了能够让小学高年级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严格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引导学生养成预习、提问、背诵等好习惯。然而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首先,语文教师要确定一个目标;其次,将目标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再次,慢慢培养学生的耐心和恒心;最后,让学生看到良好的学习习惯所带来的效果。通过这样做会增强学生内心的成就感,慢慢让学生在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提高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

我们知道,小学生的自制力远远低于初中生、高中生的自制力。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过程中,有很多小学高年级学生会选择放弃,在这个时候,语文教师要给他们讲述一些名人的经历,以此来达到鞭策高年级学生的目的。当高年级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得到了提高,他们会严格要求自我,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学生之间相互监督,共同进步

在养成好习惯的过程中,学生必须与以前所养成的坏习惯作斗争,比如,有些学生的字迹潦草,不能按时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作业,针对这部分学生,教师要让他们严格要求自我,并且还要让学生之间相互监督,从而实现共同进步。

当小学高年级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之后,那么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其所遇到的困难会越来越少,这会大大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陈赛义.小学三年级数学“优等生”如何培养与提高自主学习能力[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05).

[2]赵嶷娟.实施自主学习激活大学生的学习方式[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0(12).

[3]韩延怀.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及应对策略探讨[J].新课程:教研,2010(10).

4.课堂小学语文学习习惯培养 篇四

只有善于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到大自然中陶冶性情,到社会生活中发现美的事物,学生的思想才会活跃,感情才会丰富,才可能写出感人的文章。

观察习惯的培养,首先,生活中处处留心,处处留心皆学问。遇到新奇的事物,比如去动物园看动物、出去旅游看风景等,大人在学生欢呼兴奋、情绪盎然的时候,恰到好处提醒、引导他,仔细地观察细节,审视细节,不要只笼统地看大概。引导学生与相邻的或者相似的事物进行对比,比如看到鸭,就让他同鹅进行对比。吃杏时,让学生说说杏与桃子有何异同。其次,课堂中的学习中同样需要细心观察。观察可以从形状、声音、颜色、味道、数量等方面入手。

5.小学语文低年级学习习惯培养总结 篇五

三年级语文组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无疑给学生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本学期,我们针对三年级学生原有的水平与学习习惯现状,主要针对以下几个方面的习惯进行培养。

一、书写习惯

(一)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对汉字浓厚的兴趣,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姿势,做到“头正、身直、足平、臂开”,“一尺一寸一拳头”。养成“提笔就是练字时”的良好习惯,并掌握钢笔字的书写方法,能使用钢笔熟练地完成作业,做到规范端正整洁,有一定的速度,培养审美能力。

(二)培养措施:

1.培养学生对写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写字也如此。教师在教学中多鼓励学生,让他们感到写字是件快乐的事情,以此来培养他们的写字兴趣。

(1)各种形式的表扬鼓励。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被别人赏识,小学生也不例外。教师在巡视,指导,批改学生作业时,要充分抓住时机随时随地对书写工整美观和书写有进步的学生进行表扬,作业评价从内容和书写两方面进行。在书写优秀的学生写字档案上贴上喜报,让学生对写字有自信,有写好字的愿望。

(2)创设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喜欢写字。在课堂中,可采用师生角色的互换,做到师生互动。在平时的写字教学中,有时是老师指导学生写字,而有时则是鼓励学生们当老师,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还能让学生对写字始终充满兴趣。

(3)形式多样的竞赛。竞赛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练字的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竞争意识,同桌之间互相合作的集体意识。做作业时,进行同桌之间的比赛,看谁书写进步大。写字课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写字比赛,看哪一组得到的红印章最多。另外每月一次的写字比赛后,教师重视对书写优秀学生和进步显著的学生的表扬激励,评比校级、班级的“书法之星”。

(4)家校沟通,共同指导作业书写。与家长沟通,发挥家长的监督指导作业,让家长参与作业书写的评价与指导。家长在作业右下方签字,并争取对书写态度做出有效的评价。

2.利用每周的“习字一刻钟”时间进行指导。

习字课上,教师教给学生写字的方法和技巧,教给学生基本笔画的起笔、运笔和收笔方法,让学生知道偏旁的书写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掌握偏旁的书写,要让学生观察每个字的每一笔在田字格中所占的比例和准确的位置。

3.教师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教师的表率作用对学生有着特殊的影响。教师以身作则,对于学生来说就是无声的指导。为了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我在平时尽量抽空练字。在课堂板书,作业批改上我都非常注意书写的姿势和握笔姿势,安排好字的结构,注意字的笔顺,争取给学生展示一个个端正美观的汉字。

二、预习习惯

(一)培养目标:预习是课堂的前奏曲,直接影响着课堂学习的效率。面对新升入三年级的孩子,我们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我们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四步预习法”: 一读:读课文三遍,标段。二写:画出生字加拼音,组词。三查:利用工具书或网络理解词语的意思,或搜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作者资料、写作背景及相关的诗词名言等)四思:学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二)培养措施:

1.设计助学单,学生人手一份进行课前自主学习。助学单提前做,上课时依据助学单上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进行教学,学生进行交流订正。学习字词、感悟内容、提出疑问、搜集资料等内容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主能力。

2.加大评价激励措施。定期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班级进行总结表扬,评出“认真预习星”。(课本前)并利用飞信和家长沟通,力求家校双方共同关注预习习惯的培养。

三、表达习惯

(一)培养目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高年级口语交际阶段目标有“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因此我们确定如下培养目标:能够积极用普通话流利进行口语交流,逐步做到说话清楚、完整、有条理。乐于参与讨论,勤于思考,勇于创新,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二)培养措施:

1.课前进行口语交际,激发学生语言表达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小学生来说,有了兴趣,就有了热情,更有了让生命勃发的原动力。课前进行口语交际,坚定学生学习的自信心,集中小学生的精神,把注意力由课间休息转入到课堂学习状态上来。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锻炼学生当众说话的胆识,培养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促进学生语言表达的良好心理和言谈风度的形成。

2.课上让学生谈体会,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与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心理学认为: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两者相互依存。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直接影响到各个方面的发展。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是掌握语文学习方法的最基本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的作用是十分之重要的,要注意运用教学机智,及时把握契机,抓住教材的重点,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争取每一节课都能让学生用两三句话来谈出学后的体会或心得。

3.面向全体,重视每个学生的表现。

在进行说话训练中,不仅要营造一个和谐的语言环境,还要多表扬,多鼓励,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欲,让每个学生大胆地积极主动地说。教师在课堂上要民主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用爱关心每个学生,重视每个学生的表现,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特别是对后进生,教师更应加倍呵护,应该允许他们失误,从实际出发,认真研究分析他们的知识缺陷,真心地帮助他们。这就要求教师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课堂上应该给学生一盏绿灯,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让他们多动口说,给他们创造一个自主发展的空间,使其个性得到充分地发展。

4.注重学生的朗读与背诵。

(1)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朗读的巨大潜能,热情地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朗读的训练中,不但使自己的口头语言表达得更规范,还能把朗读“内化”和“运用”变成学生自己的语言,从而增强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必须善于启发学生理解所读的内容,全情投入,融自身感情于语言文字的描写叙述中,以准确地感受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意境和思想感情,最后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加以深化理解。

(2)运用背诵积累,丰富学生的语言。

语言训练不可缺少背诵,学生通过背诵能较好地积累词汇,并在进行“内化吸收”的同时,使他们才思通畅而不枯竭。在语文教学中,我不但指导学生背诵的方法,而且要求学生全情投入地反复朗读课文的精彩片段。这样就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识记思维,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素材,使学生在不断提高言语表达水平的同时,逐步加强自身的言谈修养,达到随机应变,培养才思敏捷的良好素质。人们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们坚信,只要学生能多用情熟读名篇佳句,自然可以达到背诵、积累的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

四、读书习惯

(一)培养目标:书是人类的朋友,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通过培养学生自觉阅读的兴趣和阅读方法的指导和训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主动阅读,乐于交流,勤于积累,灵活运用。让读书成为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二)培养措施: 1.利用故事引领阅读

本学期,三年级教材中安排了一个单元的童话故事,教师以课文学习为契机,在课堂教学中渗透阅读方法指导,训练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诵读技巧。教师利用课文的学习,适时拓展,吸引学生课后主动走进更多的童话故事中。一月份我们将进行读书考级。

2.充分利用图书角阅览室引导阅读

每月的阅览时间带领学生走进阅览室,可以一边阅读一边摘抄,积累好词佳句美段。建立班级图书角,调动学生课间阅读的积极性。让阅读成为学生课余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班级评选“阅读小标兵”。

3.把阅读向家庭延伸

引导家长参与阅读,形成经典诵读家校的互动,真正使经典诵读成为孩子生活的重要部分。孩子和家长一起阅读,交流心得体会,形成浓厚的家庭读书氛围,打造一批书香家庭。

4.让积累成为一种习惯

孩子们每天要保证30分钟的阅读时间,阅读的同时还要养成积累的好习惯。每天积累一点点,长此以往就会形成丰厚的文化底蕴。为了让孩子们每天快乐的积累,在每天的家庭作业后面,积累三五行即可,我们鼓励孩子们当天积累、当天背诵下来,老师要对每天的积累情况进行有效评价。

5.经典诵读

与德育处的《四季的脚步》的德育活动相结合开展经典诵读。本学期分别以“秋之思”“冬之韵”为主题,精选适合三年级孩子诵读的诗词进行朗诵,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提高理解能力和审美力。

6.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每月开展读书活动,如:读书推荐卡、“秋之思”手抄报展评、童话故事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展示学生学生的阅读习惯和成果,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和能力。

总之,习惯是一种经过长期坚持而最终形成的行为。这种习惯需要日积月累才能达到,因此,我们将在计划的指导下,扎扎实实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语文教学才会更上一层楼。

6.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总结 篇六

一、从小抓起,越早越好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习惯在小学低年级就形成了,以后如果不给予特别的教育,形成的习惯很难有多大的改进,所以尽早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重要的。学生年龄小时,习惯既容易建立,也容易巩固,不良的学习习惯若被及时发现也易于纠正,等到不良习惯越积越多并稳固定形时,既影响良好习惯的建立,又不易纠正。如有的学生有上课不专心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坏习惯,即使在老师的教诲下有了改正的决心,可往往是改了又犯,犯了又改,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才能彻底改掉。很多人认为小学低年级要让孩子多玩,到了高年级习惯自然就养成了是极其错误的,所以从小学一年级,甚至幼儿园起,就要开始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强化训练,从而形成稳定的自觉行为。

二、循序渐进,逐步发展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一朝一夕养成,也不能统统一下子养成,它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渐形成的过程。所以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结合能力增长的需要,循序渐进,逐步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要求,使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由小到大,持续稳定地得到发展。如在小学低年级,要让学生养成上课专心听讲,按时完成作业等简单的切实可行的学习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水平的提高,知识的不断更新,到了小学高年级乃至中学,就要在简单的学习习惯基础上逐步训练养成高级的学习习惯,如阅读习惯,独立思考习惯、勇于创新习惯等。那种不遵循习惯形成规律,幻想一朝一夕就养成某种高级学习习惯的想法是不切合实际的,也是极其有害的。

三、严格要求,密切配合

良好习惯的养成,必须依靠学生多次反复的实践,并且对学生来说,应主要放在课堂上进行。小学低年级学生自制能力差,一些良好学习习惯易产生,也易消退,所以对他们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直至巩固为止。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不能只讲要求,而应结合教学实际,精心备课,细心指导,反复训练,认真检查,严格督促,使良好习惯的养成融于课堂教学中,同时在反复实践和强化训练中尤其要注意各科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班级与班级之间的密切配合,步调一致,否则会降低强化效果,影响良好习惯的形成。

四、树立榜样,启发自觉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家长、教师的要求或模仿他人情况下形成的,所以设身处地,树立榜样,不仅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就是对高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要多树立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榜样。如在班上多表扬一些上课认真听讲,作业工整,遵守纪律的学生,使其他学生自觉模仿,形成习惯,对学生的每一点良好行为,教师不仅要及时给予表扬,而且要在班上营造一种良好的议论氛围。同时家长和教师,也要注重自己的言行,做好学生的表率,不能使自己的不良习惯传染到孩子的身上。对高年级的学生则要给他们多讲一些名人持之以恒,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等方面的故事,引导他们多读一些课外书籍,从中感受良好习惯对一个人成材的重要影响,从而自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整体发展,互相促进

7.小学语文低年级学习习惯培养总结 篇七

根据低年级学生生理和心理及年龄特点, 在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时, 注意符合儿童学习活动的基本规律, 注意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 在对具体学习习惯进行指导的基础上, 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 ) 一般学习习惯的培养

低年级学生的一般学习习惯包括:上课习惯 (课上遵守纪律、认真听讲、积极动脑、踊跃发言 ) 、课前准备习惯、作业习惯 (按时认真完成作业、及时订正作业、预习和复习习惯) 以及文具整理和使用习惯等. 我们根据低年级学生特点首先对学生进行具体的学习习惯训练. 如训练学生上课发言举手时, 告诉学生上课发言要先举手, 再进行示范练习, 要求人人掌握规范的举手姿势, 发言时声音洪亮. 其次, 以编儿歌的形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养成习惯. 如课前准备儿歌:“上课铃声响, 快步进课堂, 悄悄准备好, 等着老师把课上. ”文具摆放儿歌:“书包左边放, 文具盒在右上, 本堂课用书本, 摆在面前好取放. ”最后, 注意良好习惯形成后的巩固, 多以鼓励加奖励的正面强化来巩固学生的良好习惯. 在师生的双 边活动中, 及时地提醒、督促、训练, 使之形成行为迁移, 人人养成好习惯, 班级面貌自然得到发展.

(二 ) 特殊学习习惯的培养

各个学科有各自的特点, 因此, 教学的方法、对学生的要求、学习的方式各不相同. 那么学习这些学科的习惯也不同, 我们把它称为特殊学习习惯. 像语文学科的书写习惯, 是低年级学生必须养成的一项特殊而又重要的学习习惯. 老师不仅指导学生握笔运笔, 而且要指导他们按笔顺规则书写, 严格看书、写字的姿势, 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书写习惯. 语文课中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指导学生善于倾听, 善于表达, 课堂上师生才能够收放自如. 高效率利用课堂40分钟. 班主任和班上其他任课老师互相配合, 形成教育合力, 共同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使之成为稳定的学习品质, 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但只要老师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从低年级开始训练, 从点滴入手, 循序渐进, 良好学习习惯一定能养成.

二、培养学习习惯的具体措施

(一 ) 明确目的 , 正确引导

为了让学生知道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作用, 教师要经常利用晨会、班会, 给学生讲中外名人和科学家的故事, 让他们明白好的学习习惯是成功的重要条件, 使他们明白道理、知道利弊. 同时, 教师还要告诉他们应克服哪些毛病, 使他们做到心中有数. 对他们不正确的学习习惯, 教师要耐心引导, 启发他们学习习惯的自觉性.

(二 ) 身先士卒 , 以身作则

儿童善于观察、模仿, 教师的一言一行时刻左右着他们的一举一动. 所以教育者要以身作则, 起好模范带头作用. 要学生做到的事情, 自己应该首先做到. 比如在要求学生写好字时, 教师首先要认真、端正地板书. 因为, 此时无声胜有声, 端正的板书肯定会在潜移默化中指导着学生的字迹. “不动笔墨不读书”也是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 这也需要教师自己先动笔, 做好示范, 教给学生“动笔”的方法. 学生掌握了方法, 才有可能养成动笔的习惯.

(三 ) 家校配合 , 共同促进

儿童的行为习惯, 主要是在学校和家庭养成的. 儿童的习惯如何, 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一面镜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家庭是孩子的终生学校. ”家庭教育对儿童成长的作用不容忽视, 父母与儿童的特殊关系, 使家庭教育更具有亲和性与权威性, 同时也具有先入性、基础性的特点, 家长对儿童的各种习惯有感染性和潜移默化的影响. 因此, 我们利用家访、家长会、专题讲座、经验交流、办家教报, 组织家长学习, 更新教育观念, 提高教育能力, 增强教育效果, 在相互尊重相互配合的氛围中, 统一思想, 统一行动, 分析孩子的具体情况, 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教育.

三、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的注意点

(一 ) 起步要早 , 贵在坚持

专家认为, 早期教育能极大地提高孩子的整体素质. 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也应从早抓起. 学生年龄小时, 学习习惯既容易建立, 也易于巩固. 不良的学习习惯若能被发现也能及时得到纠正. 等到不良习惯越积越多, 既影响良好习惯的建立, 又不易改正. 如有的学生养成作业潦草的习惯, 经老师教育后有了好好写字的决心, 可往往事到临头老毛病又犯.于是犯了改, 改了犯, 这时就需要学生有较强的毅力, 要经过长期的不懈努力, 才能改掉. 所以, 从小开始就要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并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强化训练, 从而形成稳定的自觉行为.

(二 ) 由易到难 , 逐步前进

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应由易到难, 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接受能力, 安排相应的学习习惯, 切忌不能操之过急, 不能把所有的学习习惯一下子压在学生身上. 如在小学低年级, 可培养他们读好书、写好字、养成上课专心听讲、认真作业等简单的切实可行的习惯. 到了中、高年级, 就可培养他们阅读、自主预习、质疑等学习习惯. 那种幻想一下子养成所有学习习惯的想法是不可行的, 不实际的.

(三 ) 以点带面 , 整体发展

学习习惯培养好了, 学生的成绩慢慢地提高了, 在他们的思想、心理上都将把成为好学生作为自己的目标, 他们会以好学生的准则来要求自己, 会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会把班集体的荣誉与自己的行为紧密结合, 会想到为集体争光. 因此, 他们的其他习惯也就会慢慢地好转起来, 如行为习惯、卫生习惯、劳动习惯等等. 这几者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相互促进, 久而久之, 学生的各个方面就会得以整体发展.

8.小学语文低年级学习习惯培养总结 篇八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习;习惯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6-380-01

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因此,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于语文学习至关重要。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是小学阶段从低年级步入高年级的时期,正处于孩子习惯的定型期,学习习惯将开始逐步固化下来。此时,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对其今后的学习与发展都有十分重要影响。

一、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作用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什么是学习习惯呢?它是指在学习过程、学习生活中,在学习环境的影响下,经教育反复练习形成的,最终发展成为个体需要的一种自觉的学习行为方式。对于一名四年的学生来说,培养适合本年龄阶段的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二、适合四年级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内容

1、养成查阅字典的习惯。字典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工具,尤其是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虽然已经掌握了一些汉字的书写用法,但还不能够自如运用,这就要求学生勤于查字典,学会通过字典来学习字词的用法。作为教师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认识到字典的作用,让学生自己解决字词问题;教学设计增加查字典的内容,大胆进行家庭作业改革试验;组织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查字典的良好习惯。

2、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提倡并引导孩子进行充分的课前预习十分重要。教师可以以作业的形式,让学生进行查找读音、组词的预习,还可以让学生提前阅读课文,在课文中标记出不懂字词和难以理解的句子。同时老师在检查预习作业的时候,也能够及时地发现哪些字词学生不易掌握,在进入到课堂教学的环节中,就能够有所导向,教师有针对性的尽兴教学,学生自然就能够记得更扎实,学的更透彻。

3、养成认真听课,独立思考的习惯。(1)对于四年级学生,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在课堂上边听边想的习惯,当遇到不懂的地方,要及时举手,向老师提出来,此时教师不但要耐心的讲解,同时还要予以适当的鼓励,强化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动学习意识,在课堂上消化掉疑难问题。

(2)对于重难点问题以教师要着重强调,可以提高语调,稍作停顿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养成注意听课的习惯。

(3)边听边记。“不动笔墨不读书”,做笔记是课堂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尤其是对于需要重点记忆或是难以辨析的字词,更应该随时动手记录,反复复习,才能够加深理解。养成这种听写同步进行的习惯对今后的学习是大有益处的。

(4)排除课堂干扰因素,在上课之前需要准备好的物品要提前拿出来,整理好,避免在上课过程中翻找物品分散注意力,也对其他同学造成干扰。此外,教师讲课时要善于察看学生听课的表情,当学生对所讲内容反应淡漠时,需要及时调整讲课内容方法,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4、养成独立认真书写作业,及时订正错误的习惯。课堂与家庭作业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了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作用,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与理解,还能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发现新的问题。那么培养学生认真、独立地完成作业就显得非常重要,尤其是家庭作业的优质、高效,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意志力与自觉性。另外这种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些评价机制的渗透与辅助,通过评比,能够大大激发学生做好家庭作业的积极性,促进同学间的交流学习。监督学生及时订正作业中出现的错误也是学生反馈其学习效果的重要渠道,及时订正作业不仅能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及时回顾、整理,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还能培养学生的成功感和自信心。

5、养成勤动笔、善积累的习惯。我们都知道语文的学习是源于生活,同时也实践于生活。这就要在平时的生活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善于倾听,获取信息的能力、从多读多背中积累语文材料。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当中,最好让学生准备好笔,以便阅读一边动笔,可以在将精美的词句进行勾画,还可以进行简单的批注,以便在下次看到的时候有大致的印象。对于描写的特别优美的词句,可以将其摘抄下来,为作文积累丰富的语言。相信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了勤动笔、善积累的习惯。

6、养成爱读、多读课外书和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多读书,加强课外阅读,是小学四年级学生有效的提高语文综合素质的重要方式,课外阅读能够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多做读书笔记,能够将书中的优秀内容变成自己的文学积累,为语文的运用打下坚实基础。

三、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1、强调作用。教师要讲清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重要意义,使学生认识其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引起他们的足够重视。

2、明确目标。目标在学习过程中有巨大的导向性和动力性。教师要使学生认识到语文学习过程就是语文学习习惯与语文特性相融合的过程,并在学习中树立习惯意识,努力克服不良习惯,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3、要求具体。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一定要有具体要求。首先,这几种最基本的语文学习习惯都要具备,缺一不可。其次学生要针对自己的实情来确定一种或几种自己欠缺或不足的习惯来着力培养。第三每一习惯中又都有度的不同差异,学生因人而定。第四学生要有一个具 体可行的达标计划。

4、严格督导。习惯的形成非一夕之功,所以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时务必要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从一招一式人手,从一点一滴抓起。开始时一定要严格要求,出现偏差及时给予指导,直到行为方式固定化。

9.小学语文养成学习习惯经验总结 篇九

运用榜样的力量促进良好学习习惯养成。著名的作家、科学家、艺体明星是学生崇拜的对象,学习的榜样,他们的治学精神,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教师可多作介绍,在他们成功过程中,习惯所起的巨大作用,借此来启迪激励学生,促使其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案例:我校学生《习惯养成读本》就有这样的小故事:鲁迅爱书。鲁迅先生从少年时代起就养成了爱护图书的好习惯。每次看书,他总是先洗手,一旦发现书脏了,就小心地把它擦干净。他还学会了订书、补书的本领,备有一套工具,如发现书有破损,便及时细心整理、修补,使之面貌一新。

案例:班级身边的榜样。李承宗是我班的“智多”星,在教学中,我感觉他的知识比其它孩子丰富,他的思维总是领先于别人。细心观察他,发现他有个特点——爱看书。多少次,在语文课上,精彩的发言,赢得全班同学的掌声。当问及他这一知识来源时,他自豪地告诉我们:“从课外书上看到的。”“从课外书上看到的。”——李承中告诉同学们:世界上的蜘蛛有130多种,其中有一种食人蜘蛛是绿色的;明朝的某某皇帝在位多少年,如何治理国家,甚至葬于何地……

10.小学语文低年级学习习惯培养总结 篇十

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1、研究的背景

课程性质背景:

语文学科,是我们的母语课程,是一门最基础而又最难进行质量评价(亦即实效评价)的学科。它的难,难在其教学质量很难凭借某一份书面测试卷看出。从本质来讲,语文教学质量的好坏应体现在学生的语文素养上。《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那么,“语文素养”与我们通常所讲的“语文教学质量”到底有何差异呢?其实,在一定范畴里,“语文素养”和“语文教学质量”都指称语文教育的一种结果形态和存在(即通过语文课程达到我们希望在学生身上形成的东西)。但如果对这种结果形态进一步作生成上的分析,就会发现,“语文教学质量”是某个时间节点上静态的特征,而“语文素养”由动词性的词素“养”,反映出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持续的自主发展作用。它的形成不是单纯“教”的结果,更不是一种终结状态,而是必须由学生自己借助语文课程将优秀的语言文化成果内化成生命个体的一部分,内化的过程伴随语文教育过程不断地进行下去。显然,从概念的周全性看,“语文素养”要比“语文教学质量”概括得更准确,更贴合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需要。

“语文素养”的概念内涵是非常丰富的,从“养”这一动态要求上讲,语文自主学习的习惯与能力应该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有了自主学习的习惯与能力,才可能不但在课堂上,更在生活中,不但在学生时代,更在人生的每一天,都接触语文,学习语文,提升语文素养。这与“学会发展”、“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是紧密贴合的。

时代要求背景:

近年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都在加大力度,大力倡导和推进素质教育的持续发展。特别是我们苏州市教育局,自从2007年3月提出“三项规定”以来,更是打出了一组组素质教育的“组合拳”。这组组合拳当中,“减负增效”是关键。“减负不减质量”、“减负推动学生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那么,如何做到长效的“减负增效”呢?这其中,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获得自学的能力就是一项重要的举措。苏州市教育局鲍寅初局长说:“教会学

生自学是‘教好每一个学生’的重要内容,老师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自学方案。”苏州市教育局适时在今年暑假开展了“会休息、会自学、会健体”优秀学生评选,又在本学期开展“指导学生自学先进教师”的评选。苏州市教科院又正在全市开展中小学“指导学生自学”微型课题的研究。可以说,一系列的举措,使广大教师进一步领会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性。这也是本课题提出的一个非常具有时代意义的背景。

2、概念的界定

语文自主学习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教育学》中对“学习习惯”的解释:是指在长时间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的不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是极为稳定的思维和行为的动力定型。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与人的成长规律和学习规律相适应的最佳行为模式,能使人付出更少,收获更多。本课题所指的“语文自主学习习惯”,我们把它定义为:是指小学生在语文自学过程中逐渐养成的,并可帮助学生提高自学效果的极为稳定的思维和行为的动力定型。

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学习能力是获得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它是感知、认知、自控力、理解、记忆、操作能力等诸多能力的综合体现,是所有能力的基础。《新课程标准》从.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写话)、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对学生提出了语文能力要求。而本课题所指的是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它是指学生在语文自学过程中运用的,帮助学生提高自学效果的具体的方法与技巧。

3、研究的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旨在探索小学生应该形成哪些语文自主学习的习惯与能力,如何来培养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习惯与能力。研究的过程,既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更是一个实践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但能促进教师在培养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习惯与能力方面教学经验的积累、理论水平的提高、专业的成长,更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增强,语文素养的提升。不言而喻,对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也是有着极大的益处的。同时,课题组的研究,也必将有效地促进学校语文教研组的校本教研,带动其他老师共同进步。

二、研究目标

通过课题研究,我们希望达成以下三个目标:

1、指导学生“学会自学”,通过语文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与能力的增强,促进其语文素养的提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通过学生语文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与能力的增强,更好地做到在“减负高效”基础上的语文教学质量提高。

3、通过课题研究,促进研究者的专业成长,促进学校语文教研组的校本教研,带动学校其他老师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三、研究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是学生,因此,研究内容也着眼于学生的素养发展。主要包含以下五个具体内容:

1、小学生应该养成哪些语文自主学习的习惯,形成哪些自主学习的能力;

2、如何来培养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习惯与能力;

3、在培养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习惯与能力的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利用家校合力、课内课外;

4、如何评价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习惯与能力水平。

5、如何利用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习惯与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四、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是本课题研究的最重要的一个方法。两位研究者要自觉地将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按照“预诊(观察、调查以了解情况,发现问题)——搜集资料初步研究——拟订总体计划——制订具体计划——行动——总结评价”的步骤踏踏实实地进行研究。行动研究室一个动态的过程,所有的设想、计划、,都处于一个开放的动态系统中,都是可修改的。行动研究还应有较强的联合性与参与性,两个研究者,以及家长、学生要全程参与行动研究法实施的全过程。同时,在整个研究过程中,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要贯穿于行动研究法工作流程的始终。行动研究还要特别重视留下研究的过程性资料。

2、观察法

通过观察,了解本班学生在自主学习习惯与能力方面的情况。我校是一所新开办的学校,研究者都是新接班,所以这一点尤为重要。观察的内容如:学生有哪些自学的习惯与能力?哪些学生具有了初步的自学习惯与能力?学生自学的习惯有哪些差异?学生对待自主学习的态度如何?是积极主动的,还是消极被动的?哪些家长比较注重孩子的自学习惯?

3、调查法

通过调查,更清楚地了解本班学生在自主学习习惯与能力上的真实情况和真实水平,从而更好地指导研究,指导实践。调查的对象是自己班与平行班,自己学校与其他学校,学生与学生之间。调查的内容主要有:学生是否有自主学习的习惯?已有哪些习惯?目前能力水平如何?别的班、别的学校是如何具体指导、操作这项工作的?学生对于自主学习态度如何?家长的认识是怎样的?调查后要认真分析,得出一定的结论,用于指导课题研究,指导实践。

4、测验法

在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特别是课题研究中期阶段,我们希望借“测验法”来检验之前课题研究的成果,来论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与能力的实践是否有效,是否要作必要的修正。

5、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就是对单一的研究对象进行深人而具体研究的方法。本课题个案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单一个体的研究追踪,论证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与能力对学生学习质量的促进作用。当然,学习质量不单是指学习成绩,更不仅仅指一时的测试分数,而是着眼于学生的质量动态发展。

6、经验总结法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特别是课题研究的后期,要全面细致地将课题研究的有关经验、做法加以总结,加以完善,并清楚、系统地予以整理成文,以便形成课题研究成果和指导教研组内其他老师。

五、研究步骤及具体安排

(一)启动、准备阶段(2009年9月~11月)

1、运用观察法、调查法,全面细致地了解学生情况。

2、深入进行理论学习,结合观察、调查情况,商议确定课题研究的方向和内容。

3、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做好课题的申报立项工作。

(二)研究、推进阶段(2009年12月~2010年2月)

1、遵照课题研究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研究、推进。

2、研究者在各自的班级积极行动,反复指导、实践,侧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3、积极利用家校合力,借助家长会、家校路路通、个别交流指导、告家长书等形式让家长提高意识,齐抓共管。

4、利用积极的评价激励策略,推动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5、确定好个案研究对象,作研究的追踪调查。

6、利用公开研讨课的形式,展示研究内容、过程和方法。

(三)反思、调整阶段(2010年3月~2010年6月)

1、及时收集研究的过程性材料。

2、利用测验法及时了解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情况以及能力水平,对全体学生在“习惯与能力“上作出一个阶段性的评估。

3、及时总结研究工作经验,认真做好阶段性研究反思,及时调整研究行动。

4、召开家长会和学生座谈会,倾听家长和学生的感受、意见、建议,及时调整研究行动。

5、继续积极、深入地开展行动研究工作。

(四)总结、分享阶段(2010年7月~2010年10月)

1、利用调查法、测验法对比、了解学生在课题研究前后在“习惯与能力”上的差异以及学习质量的差异。

2、举行一个课题研究成果分享会,邀请相关教科研专家、其他语文老师、学生以及家长共同参与,利用讲座、主题发言、座谈等形式分享研究成果。

3、整理研究的过程性资料,分析研究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现象和问题,归纳总结成功的做法和经验,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4、汇编课题研究论文、优秀教学设计以及其他课题研究成果。

5、将课题研究成果推广至学校语文教研组全体老师应用。有机会的,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作推广、分享。

六、预期成果

1、课题研究论文、优秀教学设计。

2、课题结题报告。

3、《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习惯与能力培养序列表》。

4、个案研究案例汇编。

七、研究组成员及分工

1、主持人:陆林珍

分工:全面主持、管理课题的研究工作;承担本班的具体行动研究工作;撰写课

题研究方案、结题报告;撰写课题研究论文、教学设计、《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习惯与能力培养序列表》。

2、参与人:吴敏、徐卉、唐雯、査澄娟

11.小学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篇十一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习习惯;培养

小学语文课堂相对来说比较轻松,这是为了能够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但是这也造成很多小学生对于语文课堂的不尊重,认为语文课就是来玩的,不用思考不用计算,只需要写字就可以,所以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首先改变他们对语文的看法,语文是很容易就可以学好的,但是同样,不认真对待也会与别人有差距。其次,让学生明白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让他们意识到学习习惯会影响他们的一生,这样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就会认真对待学习习惯这件事。最后,让他们学会尊重老师,语文老师的表达能力强于其他学科的老师,这也是学生培养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一个优势,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尊师重教”的道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与老师的配合也就会更加容易,减少摩擦。

一、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说明学与思是不能分开的。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生要培养的第一个良好学习习惯就是善于思考,很多人会说语文有什么好思考的,不就是读读文章写写字,小学生的任务更加简单,其实很多生活中的智慧都来自语文,语文是学生学习一切其他学科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打破以往的教育模式,通过小组合作或者翻转课堂让学生转变自己的学习态度,对于一些事物有自己的看法,大胆展示自己的看法。在课堂中,学生可以思考为什么描写这个场景时要用拟人手法,为什么作者在表达自己的情感时没有直接表达,而是通过周围环境的描写来衬托自己内心的想法,多思考几个“为什么”就能够让学生在以后的自主学习或者更高年级的学习中学会主动思考,而不是被动调动思维,这种学习习惯学生没有,教师要刻意培养,这就能够使学生的思维不被自己左右,也不用担心学生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思考是学生学习最基本的要求。

二、培养学生勤于观察的习惯

勤于观察是针对学生解决问题和写作进行的要求,“创作来源于生活”有它的道理,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不丰富,理论知识也有限,所以在学习时遇到的问题教师无法让学生轻易地理解,这时就需要学生通过自己观察一些现象来解决自己的问题,比如学习《小动物的家》这篇课文时,很多学生都不明白,为什么动物们不可以和人类一样住在同样的环境中,为什么鱼要生活在水里,为什么蚯蚓总喜欢鉆到泥土里,为什么牛和老虎一样大,老虎只吃肉而牛只吃草,这些问题过于简单也过于复杂,要给小学生回答这些问题并且让他们接受是一件很困难的事,这时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加上自己的生活经验就能够明白和接受一些事。鱼如果不生活在水里,它就会渐渐失去生命力然后死掉,所以必须让鱼生活在水里,进入更高的年级以后他们会了解到鱼离开水就像我们离开了空气会无法呼吸而死,但现在他们无法理解这些,所以必须要让他们通过观察来理解课文中的描述。通过观察也能够让学生积累一些生活素材,写作时也能够做到胸有成竹,笔下生风,不再感觉到写作或者写日记是一件很难的事,有了积累和素材他们自然就有了要表达和想表达的东西,除此之外能够让他们更加细心,犯的错误更少,而且勤于观察不仅对于语文的学习有好处,对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以及生活都会有很大帮助。

三、培养学生温习的习惯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习是学生能否学好一门课程的关键,年龄稍小的学生还没有温习的习惯,所以对于一些东西接受快忘得也快,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也同样说明了温习的重要性,很多知识学生在上课时能够明白,但是让他们自己理解可能还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必须要求他们温习知识,语文更是如此,学会的生词要经常温习,还有学会的一些方法要经常拿出来练习,学生把知识温习多次之后就能够变成自己脑海中无法磨灭的一个东西,就不会遗忘,这是学习的最终目的。

语文教师的任务并不是很重,他们的目光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学生能写出优秀的作文日记,谁认识的字更多,能不能写得一手漂亮字,能不能取得好分数这些方面。良好的习惯影响一生,坏的习惯也会影响一生,作为学生的启蒙教师要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为学生好,培养他们好的学习习惯只是第一步。小学阶段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使学生慢慢养成好习惯,从而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赵碾盘.小学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与实践[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论坛,2013(9):150.

[2]胡金凤.培养语文学习习惯,点亮学生生命航灯:小学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的方法和实践[J].吉林教育,2015(10).

[3]李孟华.让语文学习习惯点亮小学生的生命:小学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与实践[J].俪人(教师),2016(6):13.

12.关于低年级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篇十二

第一, 端正的读书写字姿势:读书的姿势要身坐正, 胸挺直, 两脚放平;写字的姿势要眼离桌一尺, 手离笔尖约一寸, 握笔姿势要正确, 手不要挡住眼睛的视线.现在小学生近视比例越来越高, 背后很重要的原因是老师 (甚至家长) 只关注学生的成绩, 没有让孩子掌握最基本的读书写字姿势.

第二, 认真的学习习惯:认真是一种态度, 更是一种习惯.一个人如果从小就没有认真的习惯, 长大了对人生的态度也一定是玩世不恭.从眼前看, 今年六年级的毕业质量调研就有卷面清洁分, 以往清洁分都是形式化而已, 今年是严格要求, 专门有一位老师批清洁分, 有很多学生都扣掉1到2分的清洁分, 有的班级基本上都没有扣清洁分, 而有的班级大部分学生都扣了2分清洁分.从这里也能看出老师是否重视这方面对学生的培养.

第三, 热爱学习的习惯:兴趣是学习内在的动力, 最有效的就是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要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是一种享受和快乐, 而不是像我们先辈所说的“十年寒窗苦读书”, 它是一种内需, 不是外界强加的.其实有很多老师都知道要让学生爱学习、毫无疑问必须让学生对学习感兴趣, 也都能够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很多老师在应试教育的高压面前忽略了这一点, 学生在过重的作业负担面前毫无兴趣可言.那么怎样才能权衡利弊既能兼顾成绩又不失兴趣呢?我想有以下几种方法可以尝试一下.

寓教于乐:数学上经常会有动手摆小棒或画圆圈等操作题目, 一定要让学生经历体验这个过程, 除了要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在经历中感受知识, 这样学到的知识更扎实更深刻, 所以现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了不仅要重视结果还要重视过程, 我想这就是原因吧.但现在由于受到教学内容的限制, 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过多的教学任务, 所以有时教师没有时间给学生操作练习, 这是需要我们改进调整的地方.

重视鼓励:对于小学生的教育来说, 批评远远没有鼓励更有效.多表扬、树立榜样能够帮助学生兴趣的培养.课堂上可以多设置几个奖励项目, 如:口算大王、智慧之星、数学王子、小小书法家、进步之星等, 定期进行评比, 力争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得到奖励, 让每一名学生都有成就感, 如果没有得到奖励, 一定要让他知道原因, 让他更有方向性, 争取下次得奖;平时也可以通过奖励大拇指或贴花, 鼓励学生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这里不赞成物质奖励, 应该多一些精神奖励, 要让学生知道学习是自己的事情, 是自己有收获, 而不是为别人学, 不是为了得到奖励而学.

切实“减负”:课堂上再生动再有趣, 如果课后一大堆作业, 学生还是会失去兴趣.“减负”就是少布置作业, 作业要精, 要布置对学生能力发展有用的作业, 要学生感兴趣的作业.如果某一学科作业即使老师不布置, 学生也会去做, 说明这位老师水平很高.他已经让学生对学习感兴趣了, 是主动去获取知识的.

倾听的习惯:现在的孩子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不会听, 尤其是一年级的孩子.背后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现在的孩子普遍比较自我, 缺乏倾听和理解别人的训练, 而这正是老师需要帮助孩子的.我一般是通过几种方式来培养学生听的能力:1.重复老师说的话;2.师生交流提高听的质量;3.小组合作———同伴互说、同伴交流;4.生生互动, 在会听的前提下要会说;5.每天都会给他们讲一个小故事, 让他们复述, 回去讲给家长听.一个学期后学生的倾听能力有显著提高.

科学的学习方法: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要让学生知道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如复习的方法、预习的方法、总结归纳方法, 等等.然后要指导学生如何复习、预习、总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后学得才能更轻松, 更有兴趣.

认真审题的习惯:审题不认真是失分的主要因素, 所以我们必须静下心来仔细找原因, 想对策.客观原因是现在的题目确实比我们小时候难多了, 尤其在语言文字的表述上比以前复杂了, 逻辑性也更强了.主观原因是现在的小孩子心浮气躁, 没有耐心去仔细读题分析.针对这种情况:首先我们要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胜不骄败不馁, 要有一颗踏实的心;其次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让学生养成认真读题审题的习惯, 一年级时还要教学生怎样读题, 刚开始要用手指点着读.

使用纠错本的习惯:纠错本对学生的帮助很大, 尤其是复习阶段更容易有针对性, 可以查缺补漏.低年级学生需要家长帮助一起来完成纠错本, 慢慢到高年级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以上是本人总结的几个小学生需要培养的学习习惯.有人说教育的本质就是习惯的培养, 作为教师和家长, 我对此非常赞同.我相信一个养成了好的学习习惯的孩子不可能是一个学习不好的学生, 相反, 如果没有好的学习习惯, 偶尔取得了好成绩也是暂时的, 不可持续的.

摘要:低年级的小学生是学生的一个特殊群体, 对这一群体的教育应该以学习习惯的培养为第一要务.作者总结出的几个重要习惯包括:读书写字姿势、认真的学习习惯、热爱学习的习惯、倾听的习惯、科学的学习方法、认真审题的习惯和使用纠错本的习惯.

13.小学生语文自主性学习习惯的培养 篇十三

作者:陈静单位:江苏射阳县解放路小学手机:***邮编:224300

摘要:《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注重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要求培养孩子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语文教学应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教学的一个方向,是新课程标准真正进入课堂的一把标尺。笔者从以下五个方面阐述小学生语文自主性学习习惯如何培养:

一、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二、强化对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方法传授;

三、搭建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平台;

四、引导并形成学生自主性学习的习惯;

五、注重大课堂,培养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关键词:兴趣方法平台习惯合作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注重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要求培养孩子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语文教学应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方式。语文教材将努力贯彻新课程的指导思想,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方面会做出许多有益的探索,学会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用心去记住,并能以语言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在语文教学中不只是单纯的就课本而讲课本,而应引导孩子们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教学的一个方向,是新课程标准真正进入课堂的一把标尺。我们的课堂只有充满乐趣,才会吸引学生,使其积极主动的学习;我们的课堂只有在教师精妙的引探导学下,有启思有质疑并在合作交流中完成知识的内

化,才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其好学乐学善学;我们的课堂如果多一分精彩的活动,学生自主学习也许就会多十分活力,而其学习能力也许会百倍的提高。下面就小学生语文自主性学习习惯如何培养,谈谈几点看法。

一、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首先,对一年级同学上好第一节导言课,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学好语文的兴趣和自信心,使他们能主动积极地学习。在他们正式开始学之前,很有必要跟他们谈谈下面几个问题: 为什么要开设语文?为什么要学语文?语文是一种什么样的语言?

其次,增强教者自身对学生的吸引力、凝聚力。教者就像在大海中航行的舵手,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引路人,必须有丰富的经验、较强的应变能力,让学生有所依靠和信任;同时教者还要强化语言的组织能力,尽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学习任务;另外我们还要注重整洁大方的外表、光明磊落的言行以及无私奉献的精神,力争成为学生心目中最可爱的人。

再次,努力增强教材的趣味性。众所周知,印刷精美、形式多变、内容新颖、接近生活、想象丰富的任何读物都会激起学生的兴趣。新教材中已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图以及许多国内外最新的词汇和知识信息,同时我们教学中对话也都采用学生通俗易懂的适宜操练的句型,这些无疑都能激发起学生兴趣,引起学生共鸣。

最后,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强化课堂教学的实用性与趣味性,一堂好课正如一台好戏,要有开始、发展、高潮、结局等,跌宕起伏的情节更会引人入胜,使人流连忘返。一堂好课应具备以下条件:完整、严密的教学步骤;运用多种媒体教学;自然巧妙地导入;活跃的课堂氛围。

二、强化对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方法传授 学习方法如同一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不仅要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取知识,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小学生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例如,在教学中,我教给小学生预习符号,并授其“读、画、标、思”四字预习法:读即读通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和课文,尽量不读破句子;画即画出生字和新词,看看字形,想想意思;标即标出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思即思考课文后有关内容,主要指思考题。在交流时谈谈自己的预习所获,让小学生享受到自主学习成功的喜悦。

三、搭建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平台

课堂是一个舞台,学生是这个舞台上的主角,教师只是舞台的搭建者、学生风采的欣赏者和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小学生自主性学习需要平台和空间,教师就要想法设法为小学生创建自主性学习和展交的平台,放手让小学生去自主性学习、交流展示,努力营造自主、开放、活跃的课堂学习氛围。比如在进行《爷爷和小树》一课的预习展示时我就尽量把课堂让给学生,让学生尽情的展示交流,而我只在一旁做适当的引导点拨和适机的评价。在学习新字时,我总是让小学生交流识字方法,鼓励他们多角度识字,对有创意的识字方法及时鼓励。

动手操作是自主性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如每课的新字都让小学生自己制作生字卡。

四、引导并形成学生自主性学习的习惯

小学生自主性学习习惯的培养已成为一个紧迫的问题等待我们去研究。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看,小学阶段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从小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不仅对提高学业成绩有特殊的意义,而且对将来的工作、学习、生活都有积极的影响,更是树立终身学习的重要基础。

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小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非常重要。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可见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是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内容与标志之一。我认为,基本的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包括:

1、培养有目的地学习的习惯;

2、培养课前预习的习惯;

3、培养坚持阅读、积累、勤于动笔的习惯;

4、培养合作交流学习的习惯。

五、注重大课堂,培养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现今的语文提倡教学的大课堂。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活动。学习内容也要具有开放性。不要拘泥于课本的教学,学科的教学,而应该有学科之间的渗透会更好,比如在语文教学中有历史、社会的渗透,学生会更加喜欢内容丰富的课堂,更加喜欢课本以外的知识,对老师会更有钦佩感。语文教学也提倡合作性。小组合作交流来完成老师布置得教学任务。它以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来实现

解决问题的目的。生生互动的形式,凝聚了集体的智慧,“人人教我,我教人人”,有利于优势互补,缩小个体差异;教学的合作性主要表现在:以讨论的形式研讨教师或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在讨论中一般要──“倾听”: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价和补充;“协作”:用自己擅长的形式(如读、画、唱、演等)展示问题的解决过程;“分享”:让每个人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从中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

总而言之,教师观念的更新和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小学生热爱语文并形成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动力。让小学生从教师的引导和激励中,掌握自主性学习的方法,形成自主性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为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庞维困.《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与策略》.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第67,68,69页

[2] 周炎根,桑青松.《国内外自主学习理论研究》《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1月

第25卷第1期,第18页

[3]潘涌.《语文新课程与教学的解放》.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第98-107页

[4]刘宏武.《选择适合的学习方式》.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第三,五,六,七章

[5]任长松.《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第98-107页

[6] 程晓堂.《论自主学习》 学科教育, 1995,(6)

[7] 卢仲衡.《自学辅导教学论》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第102-104页

14.小学语文低年级学习习惯培养总结 篇十四

太平镇思明小学:何秋惠

内容摘要:习惯对孩子的生活、学习以至事业上的成功都至关重要,小学一年级是儿童形成各种习惯的最佳时期。为了学生养成一个良好学习习惯。主要从学生的课前准备、课堂学会听、想、说和书写的习惯培养。使得良好的学习习惯伴随着他们一生的学习和生活。

关键词:小学生 学习习惯 培养

任何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离不开教育,而教育就是培养人的良好习惯。习惯对孩子的生活、学习以至事业上的成功都至关重要。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对一切来说都感到很新奇。他们还没有从学前班那种以自我为中心、喜欢按自己的意愿活动的形式中过渡到小学生活中来。小学一年级是儿童形成各种习惯的最佳时期。在这一阶段重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对各种知识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其能力、性格的发展。为了学生有一个良好学习习惯,我在教学的全过程中非常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课前准备的习惯

现在的农村学校招收的学生都是农民的孩子,这些农民由于农村剩余劳动力有的长年在城市打工。而他们的孩子大多数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照看,由于隔代亲情往往产生溺爱,疏于管理,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相对较差。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他们还没有从学前班那种以自我为中心、喜欢按自己的意愿活动的形式中过渡到小学生活中来。而在学校里,往往会出现找不到学习用品,上课铃声响了还在自由说话,一派你行我素的景象。为此,在新学期开学的第一节课,我们就要向学生提出具体的要求,在课间休息做好下一节课的准备。如开学的第一天,我要求学生提前几分钟进教室提醒学生做好准备工作,课桌上放一本书、一支笔、一块橡皮,让学生明白上什么课,准备什么书。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当学生基本上能独立准备学习用品后,每个小组推选一位平时做的得好的学生当组长来检查,对做的好的学生奖励一颗星,几个星期以后,学生就会在一次次的督促和竞争中就会慢慢养成了做好课前准备的良好习惯。

二、培养认真听课的习惯。

认真听课包括两方面,一是认真听老师讲课,另外是认真听同学发言。一年级的学生上课往往坐不住,爱做小动作、爱讲小话,自我控制能力很差,注意力容易分散,经常会发生听课“走神”的现象:老师在讲课时,有的学生在玩东西,还有的学生和周围的同学讲话等等。为了让学生上课能够专心倾听,我首先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坐姿,在课堂上我大张旗鼓的表扬坐得端正的孩子,对坐姿有进步的孩子给予表扬,树立正面的形象,让他们起到榜样的作用。如果你仔细观察,虽然有的学生眼睛在盯着老师,但不像听讲的样子。还有的学生往往只注意听老师讲,同学发言时却没有注意听。这时教师及时提醒,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认真倾听其他同学回答问题,仔细思考他们回答 得是否正确,有没有回答具体,还有没有需要补充的。使学生逐步养成认真听课的好习惯。其次还利用学生喜欢的游戏、竞赛活动来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引导学生认真听老师讲课,听别人发言,如:开火车游戏,竞赛活动有:同桌同学、组与组之间,男生和女生之间进行竞赛等。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评价激励的手段来激发学生的成功感和满足感。如,对于课上特别认真,仔细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加于表扬和鼓励,并通过在教室里建立星星榜,开展“群星闪耀”、比比谁的星星多等评比活动,使学生在相互学习,评比中渐渐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逐步增强课堂学习的效果。

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发言的习惯

数学是一门思考性极强的学科。在数学教学中,必须要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积极发言的习惯。在一年级的课堂上,常会出现这样一个现象,当老师提问时,所有的小学生都把手举得高高的。但是请到个别小学生回答时候,他站起来后又不知道要说什么;有的孩子站起来后,支支吾吾,声音很轻;有的孩子表达内容的完全和题目的要求无关。在教学中,我常要求学生养成先想后说,想好再说,并尽量做到语句完整、流畅的习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不是单纯地“教”知识,而是通过引导帮助学生去做、去想知识。如在学习“10的分与合”时,在复习铺垫的基础上,提问:“10可以分成几和几呢?”引导学生一边分计算棒一边思考,从而自己得出结论。多问几个“为什么”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是这样的。另外,学生原有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也应引起我们的注意。如在进行10几减9的减法学习时,我才刚开讲,有的学生就叫起来: 11-9=2、12-9=3、13-9=4……千万不要以为学生都会了,知道答案的学生都是上过幼儿园的学生,而那些没上过幼儿园的学生则一无所知。即使那些能说出答案的学生,理解水平也是不一样的,有的算法清晰,有的则仅是形式上会背出答案而已,而对于具体的思考过程、计算方法等并不是很清楚。于是我问那些能说出答案的学生:“你们是怎么算出来11-9=2、12-9=3、13-9=4……你能当小老师说给其他同学听听吗?”这就促使那些能说出答案的学生不得不重新沉下心来考虑如何解释,从而重新思考关于10几减9的相关知识。而对那些还不会计算10几减9的学生我则引导:“同学们,其他小朋友都知道了这么多减法算式,我们可不能输给他们,赶紧想办法试试看。”这样,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就几乎能全部调动起来了。之后,我再请小老师说说自己的算理、算法,其他同学进行验证、补充,学生在相互之间的思维撞击中学会了知识,获得了积极的成功体验。对一些不愿说和不会说的孩子可采取下面的方法:留出时间让孩子说。例如一年级的看图列式,孩子只有把图说清楚,才能真正对图意有所理解,因此一定要留出时间,让孩子说说看到了什么,了解到什么。对于不愿说的孩子,则多采取鼓励的办法,安排他们跟在优等生后面“复述”,肯定他“也说得对”,激发这些孩子说的主动性。

三、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认真书写不仅能提高作业的准确率,而且对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养成认真负责的习惯有积极的意义。大部分一年级小学生还没能 掌握正确的作业的姿势,做作业时候头趴得低,作业本斜放,握笔很低,大拇指压着食指,每次都需要教师的反复提醒。个别小学生做作业时随意涂改,页面不整洁,完成的作业也不能很好地达到字迹匀称、端正、美观的要求。所以,教师首先要求学生坐姿端正,握笔姿势正确。写作业之前,教师要带着学生复习一下正确的书写姿势。在学生写作业时,教师要认真观察,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坐姿。其次,通过讲解,使学生树立形成正确、美观的印象。再次,要求学生用本干净整洁;字迹清楚规范;有一定的书写速度。为此,做数学作业一般要求学生书写格式规范,阿拉伯数字和符号的书写也要规范。教师要事先给他们写好样子,让他们先观察,再书空一次,最后在练习写。

15.浅析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篇十五

一常规习惯的培养

课前, 我要求学生把课堂上要用的东西如课本、教具、练习本等放在桌上一定的地方, 预备铃响后等候老师的到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坐、立习惯。开学的第一课我对学生在听课时怎样坐, 回答问题时怎样站都提出明确要求;培养学生自信表达的习惯, 课堂中对于学生的回答, 不管是对或错, 只要是学生独立思考的答案, 我都会给予鼓励, 以激发学生们积极思考和积极表达的信心。我时常对学生说:“你们每个人都有比其他人优秀的地方, 所以应记住自己永远是最棒的。”

二倾听、积极思考习惯的培养

我们都知道, 认真倾听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积极思考的基础, 也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因此, 教师要培养学生上课认真倾听的习惯。上课认真倾听包括看、听、想、做等四个方面。看就是看老师演示、板书和动作;听就是注意倾听老师的讲解和同学的回答;想就是想所学的内容, 自己学会了什么, 还有什么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做就是动手操作学具和做练习。

为了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 首先要求学生听课时, 思想上不要开小差, 注意力要集中;其次, 要求认真倾听其他同学回答问题, 仔细研究他们回答得是否正确, 有没有需要补充的, 有没有更好的建议;再次, 要仔细观察老师的演示和板书, 并按要求认真地操作学具, 做好练习。

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使他们上课专心听讲, 我认为教师讲课时, 一定要精神饱满, 而且语言要生动有趣, 条理要分明, 方法要灵活多样, 力求使课堂教学活动引人入胜, 使每个学生都乐意听。

三书写习惯的培养

俗话说“字如其人”, 在书写教学中, 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 不仅影响学生写字的质量, 更关系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在书写教学时, 应培养学生先摆正姿势再书写的习惯, 坐时要端正, 腰杆挺直再写字;其次, 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全神贯注、仔细观察字的结构, 揣摩笔画, 准确控制运笔的轻重缓急, 久而久之, 就能潜移默化地改变其心理;最后, 还要引导学生养成做完作业要仔细检查, 发现写错字等问题就及时改正的好习惯。

四阅读习惯的培养

读书, 从小处说, 可以开阔视野, 丰富人的精神生活;从大处讲, 可以传承文化, 可以提升人的精神境界, 创造出新的文明。可谓:终身读书终身受益。作为教师, 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日常教学中, 我首先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要有了兴趣, 学生就会主动地去读书。其次, 引导学生有目的、有选择地读书。在阅读教学时, 我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心情、心境, 以及阅读能力, 向学生推荐不同的书目, 并指导学生吸收不同书籍的优秀之处。最后, 我还着重锻炼学生坚持读书的毅力。只有培养了学生坚持的习惯, 才能让学生持之以恒地读书。

五自学习惯的培养

从开学初, 我便着手进行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 教预习方法, 提预习要求;在了解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后, 结合他们自身的知识水平和阅读能力, 和学生共同讨论, 明确了一些要求;一是读课文最少5遍, 读正确、读通顺, 并编好小节号。二是看生字表, 给生字组词, 并把生字每个抄写3遍。三是结合课后读读写写练习, 在课文中划出生词。四是课文中不理解的词语要查词典。预习要求提出以后, 为了将这些要求落实到学生的实际行动中, 为了让学生多认字早读书, 我注重培养学生自学字词的能力;在教学中, 处处设置情境, 营造氛围, 以激发他们表达和表现的欲望;鼓励学生在课外对与课本相关的、类似的知识加以整理, 并做好积累工作。

六勤于动笔的习惯的培养

“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些通俗易懂的道理告诉我们无论课内课外, 无论看书听课都要勤于动笔。于是, 我要求学生平时在读课外书时, 拿好笔, 摆开本子, 边读边记。在遇到自己感兴趣的词句时用线段或符号标注出来, 同时, 还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小笔记本, 在遇到好词好句时, 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片断摘抄下来。最后, 要求学生在课外书的空白处, 做简单批词, 如“太棒了”“太奇妙了”“太有意思了”之类, 在批注经验丰富后, 可以批注完整的一句话, 再往后可用几句完整的话表达自己的意思。总之, 一定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俗话说:“行为决定习惯, 习惯决定性格, 性格决定命运。”良好习惯一旦形成, 就会让我们的学生多一分自信, 多一分力量, 多一分机会, 多一分能力, 因此我们应致力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从而挖掘出学生的智力潜能, 激活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责任编辑:庞远燕]

摘要:小学阶段是各种学习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有条不紊地进行, 有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 有利于挖掘出学生的智力潜能, 激活学生的学习内驱力,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16.小学生学习语文习惯的培养 篇十六

如何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我想从下面两个方面来略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一、抓好常规管理,培养良好的“习惯意识”。

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首先应从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意识”入手。人的习惯很多:生活习惯,道德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等等,但不管是什么习惯,它们之间都存在着联系,有着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作用。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可以发现,许多成绩落后的学生往往是道德行为习惯也相对落后的学生,他们往往表现得没有礼貌,不讲文明,如:随意进出教师办公室,在教室大呼小叫,有的甚至喜欢打架骂人,显得没规矩。如果我们对这些现象视而不见,而只是一味的“关注”他们的学习,效果能好到哪里去呢?但如果转变一下角度,抓好平日的常规管理,从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人手,让其在头脑中形成“原来做什么事情都得有个规矩”的意识,即形成“习惯意识”,使這成为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内部动力,从而为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打好基础,提供前提。如何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最有效的方法即有意的强化训练。

二、课堂教学——习惯养成的主阵地。

有了学生的内部动力即有了内部强化,对学生良好的语文习惯的养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外部的引导和强化往往具有更大的作用。而教师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引导主要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的。低年纪小朋友语文学习注重于读、写两方面,在这两方面的基础上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1、读。 做每件事最好都能循序渐进、按部就班,所以,我们可以先让学生初读。让学生借助拼音扫除生字障碍,做到读正确。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督促学生养成正确的读写姿势以及自觉的朗读习惯。接下来就是精读。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就要培养学生带着问题读的习惯。这些问题可以是教师给的,但更好的是学生自己提出,教师帮助归纳的,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带着问题读的习惯的养成。有些老师担心,一年级学生小,不会提出什么问题。其实,正是因为他们小,他们的想象力就比较丰富,还没有被扼杀,只有从小培养,才能提出更多更精彩的问题。“不动笔墨不读书”这虽然是老生常谈,至少还是有它存在的道理,黑格尔曾说过“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该习惯的培养,应当结合各年段的阅读要求进行。教师首先应当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动笔的地方自己先动笔,这不仅可以起到示范的作用,也是教给学生“动笔”的方法,只有方法掌握了,才有可能养成动笔的习惯。教给方法之后,还应当在多次的自觉运用中强化,最终形成学生不自觉的行为即习惯。

2、写。小学低年级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尤为重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指导:(1)充分利用教师范写的作用。在教师范写时,可以请学生说笔画的名称,遇到关键笔画时还应适当讲解,这样不仅让学生牢记笔顺及各笔画的位置,教师工整的书写也能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促进学生认真书写习惯的养成。(2)重视书写指导。教师范写过后,学生开始描红临写,此时,教师应巡视进行指导。要求学生描红时一笔一画认真描,且应一笔描成笔笔到位;临写时要按笔顺并看清笔画的位置及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如发现有学生不认真或不按笔顺,及时纠正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当然好习惯的养成也不是一促而就的,教师在每次作业时也应当重视学生书写情况。

三、重视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

毋庸置疑,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重要的阅读实践活动,是形成阅读能力十分重要的方面。许多有识之士形象地说,没有课外阅读的语文教学就像是跛子腿走路,跛子腿怎能学好语文?

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首先是要让学生喜欢读书,养成读书的习惯。这既需要我们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来培养,更要用开展课外阅读来培植。让学生自己的读书实践中学阅读,注意让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使他们喜欢阅读,同时鼓励学生读课外书。其次,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我们可以结合校本课程,把校外的读书和校内读书结合起来。在校内给学生提供读书时间,自由阅读,互相交流;在课外自由读书,以一定的形式在校内外展示交流。这样既保证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又通过交流活动促进学生的读书活动,提高阅读兴趣,培养读书习惯。

17.小学语文低年级学习习惯培养总结 篇十七

崔跃华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可见培养良好的语文习惯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有效的提高学习效率,特别是在小学阶段,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使学生受用终生。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下面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几点看法和感受。

一、培养认真预习的习惯

所谓的预习就是指学生把老师要讲授的功课提前做好准备工作。从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自觉预习功课的孩子往往自身学习能力较强,学习也更主动,效率更高。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自觉的课前预习习惯,我首先对学生提出了符合学习实际的预习要求,然后,在课堂中检测和落实。主要要求学生做好以下两个环节: 1多读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朗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这里的“读”不单单指朗读,还包括了朗读的各种形式如:大声读,轻声读,默读等。通过朗读形式的变化,既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帮助学生自己找出问题,提高听课的目的性。所以,“读”是预习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2多查

初读到一篇新文章,学生往往会遇到一些不理解意思的生词。这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请工具书来帮忙。然后,把易错的多字音词,较难记忆的字、词,在书上或者是预习本上标注出来。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字词鼓励学生结合上下文的意思帮助理解,自查自悟。

二、培养认真倾听的习惯

倾听,是指“把感官、感情和智力综合起来,寻求其含义和理解的智力和情感过程”。一个人是否善于倾听,不仪体现着他的道德修养水准,还关系到他能否与其他人建立一种正常和谐的人际关系。在语文教学中学会倾听是十分重要的,它能有效的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效率。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呢?我认为应该主要抓住以下几点: 1在词语听记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词语听写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字词的有效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有效途径。学生在教师词语听写的过程中会自然地集中注意力,这时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通过听写方式的变化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集中注意力,提高自身的倾听能力。2在课堂问答中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会采取提问法或讨论法进行阅读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否能很好的倾听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和同学的发言,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听清教师所提问题,以及问题要求,不要盲目回答。要尽量教会学生抓住问题重点,再有 针对性的回答。其次,应当要求学生除了听清老师的问题外还应注意倾听其它同学的发言,并进行总结、评价和补充。教学中,教师还应创设情境,精心设计所提问题等,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

3在朗读评价中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

倾听能力的培养能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语言的判断分析能力和朗读能力。通过有目的倾听,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得以集中。另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对同学的朗读进行自己的品评,这样在思考和感悟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

三、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的习惯

听讲是学生在课堂上接受信息的第一道大门。为什么同是一堂课,一个教学内容,可是学生的成绩差异会如此明显呢?在培养好的倾听习惯之后,认真的听讲就是实践的过程。虽然学生的成绩受到基础、兴趣、对教师的态度等外在因素的一定影响。但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其实是学生是否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是否养成了这样的习惯。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的习惯呢?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多方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往往会遇到学生上课不注意听讲,“开小差”等情况,通过研究和了解这多是因为学生认为学习过程过于枯燥,对所学内容没有兴趣造成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避免单一的教学方式,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情,形象、直观的教学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特别是在讲到重点内容时,更应该提醒学生注意。使学生不自觉地养成注意听课的习惯。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可以多观察学生听课的表情,如发现多数学生对所讲内容表现淡漠,就应该及时调整讲课的方式、方法。如果,有个别同学出现“开小差”的情况,应及时予以提醒。2培养学生边听边想的习惯

教学其实是师生的双向互动过程,学生只有把自己的所感,所想,与同学和老师互相交流才能有所收获。因此,教师要用多种方法启发、鼓励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大胆的质疑,并对学生的回答及时予以肯定,从而帮助学生养成思考的兴趣、习惯。如教学《将相和》一文时,我指导学生自选说、写、读、演等形式进入蔺相如与廉颇的角色,理解他们当时的不同心态。学完“负荆请罪”这一内容后,我重点指导学生讨“将相和”的基础是什么?在学生激烈地讨论发言后,我进一步点拨,使他们认识到:在一个集体里,学会相互谅解、不斤斤计较、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处处以集体利益为先,才能形成团结有力的整体,获得更大的成功。3培养学生边听边记得习惯

现在大部分小学学生都没有记笔记的习惯,其实,上课时随时以笔记的形式记下老师所讲的内容即便于课后复习又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所以,教师要让学生明白笔记的重要性,在听课时要勤于记笔记。这点上教师可以已随时抽查课堂笔记的形式,提醒他们应把课上听到的重点内容随手记录到笔记本或是书上。只有做到耳到,手到,才能养成学习过程中听写同步的习惯。这不仅对现在,对今后的学习上也将是大有益处的。

四、培养阅读的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作为一名语 文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这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创造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课堂上,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引导学生进入课本角色,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最为直接的方法。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扮演文章中的不同角色,再配合一些多媒体教学手段,从视、听多方面给学生感官刺激,营造一种有趣的课堂教学情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例如《火烧云》一文描绘了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时瞬息万变的壮丽奇景。女作家萧红借助丰富的想象,把读者带入了美好的意境。学习这样的课文,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分析文中美的形象、美的语言、美的意境,并让多媒体进入课堂,在轻快的音乐声中重现火烧云变幻莫测的奇观。在体会大自然奇光异彩、千姿百态的同时,要让学生明白,作者之所以敏锐地捕捉到了生活中这些稍纵即逝的镜头,是因为她具有丰富细腻的情感,心中充满了对自然、对生活的挚爱。2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后,因为课内阅读时间有限,这时就需要课外阅读,来扩大阅读量,从而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课外阅读不必像课内阅读那样,有规定的时间和内容,这种阅读应当是在一种宽松自由的条件下进行的。教师可以从旁鼓励和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课外阅读的习惯一旦养成,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课内阅读的效率,更可以让学生受用一生。3交给学生阅读方法

阅读的方法很多,有精读、略读、浏览、摘抄好词佳句、写读书笔记等各种方法。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不同的阅读方法并且能够灵活运用。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渐渐掌握了这些方法,学会了怎样读书的同时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小结和建议:

18.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 篇十八

摘要: 语文教学中养成良好的语文习惯是语文教学大纲对广大师生提出的教与学的要求。本文主要从培养学生勤于阅读、积累的习惯,培养边聆听边思考的习惯,培养练口习惯这三方面谈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阅读能力;习惯

一、培养小学生养成勤于阅读、积累的习惯

语文教学效果不佳的症结之一,是教师对课文“分析”过多,滔滔不绝的讲授“冲”掉学生的各项语文训练,剥夺了学生自己阅读、感知、理解、消化课文的主动权,“长此以往”,学生在堂上就少了自己阅读实践。至于课外阅读,要么是被繁重的作业负担挤掉,要么放任自流,小学生怎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真正提高阅读能力呢?要解决这个长期困扰语文教学的“顽症”,只有屏弃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更新观念,优化语文教学,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实践的主体,让学生扎扎实实开展课堂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养成勤于阅读,不断积累知识、经验的习惯,这才能提高他们的阅读等能力。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授学生每一种新体裁的课文后,宜总结此体裁课文应掌握的各种知识点,以后在教授这种体裁的课文时,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大胆领着学生开展阅读训练,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总结出每篇文章要求掌握的内容。如小学语文教师在教授学生学习第一篇说明文后,归纳出阅读说明文应主要弄明:A、说明的对象是什么?B、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C、采用哪种说明顺序?D、说明的对象有哪些特征?E、说明的语言有哪些特色?在教授学生学习第二篇说明文时,教师可指导学生分初读、精读、研读三步,让学生通过阅读,自行归结说明文要弄懂的五个知识点。通过这种堂上的阅读习惯的培养,使学生掌握不同文章的阅读方法,改变漫无目的的不良阅读习惯,达到锻炼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当前许多学校存在领导片面追求升学率、教师重成绩轻能力,令学生作业越减越重的不良现象。我们教师应深思深省,自觉推行素质教育,语文教师更应自觉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培养小学生自觉养成开展课外阅读的习惯:

A、养成每天阅读佳作的习惯。佳作除教学大纲推荐的名著外,小学语文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篇幅短小、内容精悍的千字文。向学生提出目标:小学三年,阅读中外的名著20本,阅读千字文200篇。

B、养成每天做阅读记录的习惯。要求学生在阅读名著名篇后,把佳作的作者、梗概等记录下来。这既是一种自我约促,也是一种知识积累。

总之,小学生在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过程中,都应养成自觉摘抄、作读书笔记等积累知识的习惯。

二、培养小学生边聆听边思考的习惯

目前的语文教学,重写而轻听、说,故不再赘述“写”。课堂上,带着疑问聆听教师的讲解、范读等,边听边思索,这是每位小学生读能做倒的,但课外的聆听、思考则为我们平素所忽视。胎教的流行,证明人类对世界的最初认识始于听觉。婴儿哇哇坠地到成长为一名小学生,随着他们自身知识的增长、生理上**趋成熟,他们进入成长的“烦躁期”,对周围的大部分“声

音”开始有点不耐烦,或只停留在听的阶段,常常没作深入思索。俗语说的好:身边一切皆学问。平时收听广播、听别人争辩等,如果能边聆听边思考,亦能获得和提高语文能力。如当一名小学生在家观看电视节目,发现电视节目主持人把姓氏中的“任”读成“r?n”,如果这学生能深入思考,联系到课堂上老师读“r?n”,想到是主持人读对或老师读对,翻开字典,发现主持人念错了,那么这位小学生的语文认识能力就得到巩固、提高。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教导学生养成边聆听边思考身边一切“声音”的习惯,从中获得、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三、培养小学生练口的习惯

这里所说的练口,主要指练口才、练说话。由于“考不着”、“课时紧”等原因,这个练口历来不大受重视。这种现象若不迅速扭转,语文教学将会落后于时代,愧对未来。因我们面对的是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人们在科学探讨、经济活动、人际交往等中,需要谈论、争辩,需要彼此间理解、认可、支持,需要用最简练、最精确的语言来表情达意……,所有这些都离不开口才,所以语文教学应重视练口,培养学生能说会道、能言善变的本领。

培养小学生练口的习惯,具体应抓三方面的工作:

1、在静态语境中练基本功。

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安排适宜的练口活动的时间,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并使之养成良好习惯。练口前要向学生提出要求:“声音洪亮、吐自清楚、正确流利”。练口开始时是要求学生注意讲话时的声调、仪态。先要求把话讲完整、讲清楚,进而要求生动、感人、精彩。这样反复练习,逐步提高,就会养成好习惯,就会练就“说话”的本领。

2、把课上活,促进交谈。

学生在静态语境中的说话能力培养固然重要,但当他们以后步入社会,更多的将是动态的交际语境。因此我们还应注重培养小学生对动态语境的适应能力。

培养小学生这种适应能力,要求语文教师必需把课上活,要为各种形式的交谈创造有利条件: A、创建“对话、答问、讨论”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教师的精心设计、机智诱导下,捉住机会,利用更多的动态交流语境,积极练口。

B、围绕课文内容的分析、理解,引导学生钻进去,跳进来,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让学生说起来,争起来,辩起来。做到这些,语文课才能活起来。

C、教师要及时发现说、争辩活动中,那些有新意、有创见、高水平的发言,并及时鼓励创新的见解,激励争辩双方,进而让学生形成一种敢说、爱说、会说的风气。

3、样板效应,熏陶感染。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一方面要严于律己,力求做学生在朗读、演讲、辩论等方面的榜样,另一方面是让学生寻找常见的高水平的样板,进行学习、欣赏、评论、效仿。如收看电视辩论节目、体育比赛实况的解说等等,让学生欣常高水平的“说话”。认定样板,找到差距,学生自然在效仿的过程小学到真本领。

国家教委制订的《九年义务教育全**制初级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在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中早就制订教育学生”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这一条,并就指导学生读、写、听、说方面提出了具体的“习惯”:读书看报的习惯、修改文章的习惯、细心聆听的习惯、有礼貌说话的习惯等。这不仅是以法的形式突出强调了“习惯”的重要性,向广大师生提出了明确的教与学的要

求,而且还明确了开拓语文教学,提高语文能力的努力方向。也就是说,要想真正有效地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习惯至关重要。

浅谈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倾向。学习习惯有好坏之分,如:课前预习,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等都是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了它,学生可以轻松快捷地学好知识。反之,一个人如果养成书写潦草,做题马虎等不良的学习习惯,不仅增加学生学习的负担,而且有损于学生的身体健康,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学家,心理学家都非常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提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问题既然如此重要,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下面结合习惯的形成规律,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从小抓起,越早越好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习惯在小学低年级就形成了,以后如果不给予特别的教育,形成的习惯很难有多大的改进,所以尽早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重要的。学生年龄小时,习惯既容易建立,也容易巩固,不良的学习习惯若被及时发现也易于纠正,等到不良习惯越积越多并稳固定形时,既影响良好习惯的建立,又不易纠正。如有的学生有上课不专心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坏习惯,即使在老师的教诲下有了改正的决心,可往往是改了又犯,犯了又改,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才能彻底改掉。很多人认为小学低年级要让孩子多玩,到了高年级习惯自然就养成了是极其错误的,所以从小学一年级,甚至幼儿园起,就要开始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强化训练,从而形成稳定的自觉行为。

二、循序渐进,逐步发展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一朝一夕养成,也不能统统一下子养成,它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渐形成的过程。所以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结合能力增长的需要,循序渐进,逐步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要求,使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由小到大,持续稳定地得到发展。如在小学低年级,要让学生养成上课专心听讲,按时完成作业等简单的切实可行的学习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水平的提高,知识的不断更新,到了小学高年级乃至中学,就要在简单的学习习惯基础上逐步训练养成高级的学习习惯,如阅读习惯,独立思考习惯、勇于创新习惯等。那种不遵循习惯形成规律,幻想一朝一夕就养成某种高级学习习惯的想法是不切合实际的,也是极其有害的。

三、严格要求,密切配合良好习惯的养成,必须依靠学生多次反复的实践,并且对学生来说,应主要放在课堂上进行。小学低年级学生自制能力差,一些良好学习习惯易产生,也易消退,所以对他们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直至巩固为止。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不能只讲要求,而应结合教学实际,精心备课,细心指导,反复训练,认真检查,严格督促,使良好习惯的养成融于课堂教学中,同时在反复实践和强化训练中尤其要注意各科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班级与班级之间的密切配合,步调一致,否则会降低强化效果,影响良好习惯的形成。

四、树立榜样,启发自觉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家长、教师的要求或模仿他人情况下形成的,所以设身处地,树立榜样,不仅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就是对高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要多树立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榜样。如在班上多表扬一些上课认真听讲,作业工整,遵守纪律的学生,使其他学生自觉模仿,形成习惯,对学生的每一点良好行为,教师不仅要及时给予表扬,而且要在班上营造一种良好的议论氛围。同时家长和教师,也要注重自己的言行,做好学生的表率,不能使自己的不良习惯传染到孩子的身上。对高年级的学生则要给他们多讲一些名人持之以恒,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等方面的故事,引导他们多读一些课外书籍,从中感受良好习惯对一个人成材的重要影响,从而自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上一篇:公共场所英语标识下一篇:小学家长会问卷调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