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的讲话稿(精选15篇)
1.课外阅读的讲话稿 篇一
高中生如何进行课外阅读
丁山党2012年10月22日
金秋十月喜洋洋,中华儿女得诺奖,莫言一了国人愿,校园涌动翰墨香。借莫言获得今年诺贝尔文学奖之机,我想谈一谈高中生如何进行课外阅读。
在紧张的学习之余,看点小说,读些杂志,写写诗歌,丰富我们的课余生活,提高文学修养,同时缓解紧绷的情绪和山大的压力,确实很必要,应该说这是好事。但凡事皆有度,太过犹不及。目前,有些同学就没有把握好课外阅读的这个度。比如:课堂上,有的同学在衣袖课本的遮掩下,如饥似渴地看时尚杂志;宿舍里,有的同学被子蒙头,废寝忘食地读穿越小说;有时,为方便阅读,把厚达七八百页的一本书化整为零;或者,为蒙骗老师,在小说外面套上课本封面。这些现象说明我们在课外阅读方面出现了误区。如不及时纠正,就会产生严重后果。
一、课外阅读时间安排不当会严重影响我们的学习。作为学生,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而高中学习任务重,课程繁多,作业量大,空闲时间少。如果我们把大量时间花在这些阅读上,岂不是本末倒置,荒废学业吗?课堂上读,直接影响听课质量,晚上挑灯夜读,必然影响第二天的学习状态,长此以往,恶性循环,学习成绩下降是必然的。
二、课外阅读内容选择不当会影响我们良好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时下那些流行的言情、神魔、武侠、玄幻、穿越等小说不适合读。当然不是说这些小说绝对没有好的,但我敢说这些小说大多是粗制滥
造、低级庸俗的。这些作品中所谓的纯情,大多是不切合社会现实的,所谓的侠义,是不符合当今法制精神的,更不用说那些暴力、凶杀,将会把你引入歧途。不信吗?打开网络小说首页,你会看到言情穿越的《丑女也疯狂》《穿到古代嫁个小丈夫》,青春校园的《同桌就是你的仇敌》《野蛮霸少的公主女佣》,玄幻武侠的《混沌修真诀》《偷遍修真界》,听听这些题目,你难道还会觉得其中有你人生健康成长需要的精神食粮吗?
三、沉迷武侠穿越等时尚小说还会产生更为严重的后果。这些作品确实情节紧张、曲折,读来刺激、过瘾。就像毒品一样,能让你一时忘掉烦恼忧愁、飘飘欲仙,但一旦入迷,就会走火入魔,后果不堪设想。上周三央视二套《经济与法》栏目讲了一个案例:一个叫马珊珊的女同学本来品学兼优,但由于看穿越小说着迷而一心想偶遇时间邃道穿越到古埃及,最后她不辞而别,去寻找通往古埃及的时间邃道,结果,路上出了车祸,酿成悲剧。
那么,该怎样进行课外阅读呢?在此,我给同学们提几点建议:
一、对那些无病呻吟、充满暴力、凶杀等不健康书籍,即时下流行的言情穿越神魔武侠玄幻小说要坚决拒绝。同学们,为了我们的远大,你就忍痛割爱吧!
二、对报纸杂志等要注意时间和方法。不要占用课堂,要利用好课余饭后的时间,短平快地看,快速了解国内外大事,欣赏优美短文,幽默故事,适当地做目标些读书笔记更好。我们学校前年考入北京大学的王宇星同学、今年考入北京大学的宋昊天同学,不仅学习成绩优
秀,而且阅读面广,视野开阔,这与他们都爱看《中国青年报》《瞭望》等有一定思想深度的报纸有关。
三、对经典的作品,要选择合适的时间来读。如古代的《红楼梦》,现代的《家》《春》《秋》,或者余秋雨的《千年一叹》,或者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这些人类文明的精华,我们确实应该读。但这些作品一般体量很大,不是一时半会、一天两天能够读完的,因此,不适合在上学期间读,更不能在课堂上看。我们可以寒暑假读,给自己订一个计划,每个假期读一到三本,这样的话,三年六个假期下来我们也能有可观的收获。
“胸无春秋志难远,腹有诗书气自华”,同学们,让我们时刻牢记我们的目标,坚守课堂学习主阵地;同时要选择好课外阅读的内容、时间和方法,轻松生活,开阔视野,提升自己的气质修养。
最后祝愿同学们将来一能金榜题名,圆梦大学,二能胸有诗书文章,举止儒雅风流,若问来自何处,襄高学子最优。
2.课外阅读的讲话稿 篇二
一、农村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为了了解学生们课外阅读的情况,我对全校七到九年级的100名学生采用书面回答的形式,展开了调查。
1.你课余进行以下活动吗?(1)阅读课外书(2)看报(3)看电视
2.你课余阅读课外书(看报)大约多少时间?
3.你课余看电视大约花多少时间?
4.你课余花在完成课外作业上的时间大约有多少?
学生个个都能成为弄潮的好手,胜利抵达彼岸。因而教者既要有意识地把每个学生放到风口浪尖去摔打,又要有目的地让他们切切实实地学会应有的本领。要力求学生在语文学习的每个环节上参与率都是100%,以求取得语文教学每个目标的达成率都是100%。实现这两个100%,关键是学生要主动,而学生主动的关键在于教者的调动和保护。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在无意识注意中无忧无虑地学习。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或消极情绪的生成往往在一念之间,在课堂提问时注意肯定学生答案中的哪怕是很小的正确部分,就能帮助他们赢得自信,保护自尊,拓展思路,使解答趋于圆满:在朗读复述等训练中注意褒扬学生哪怕是很不起眼的优点,就能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增添勇气,使有关能力不断增强;在批阅评讲学生作文时注意发掘其立意组材,语言表达哪怕是书写方面的一点长处,多给点赏识性的眉批或总批,在有关句子下面做一点类似“~~”的嘉许性记号,就能使学生深受感动甚至震撼,使他们不至于视写作为畏途,还可能与写作结下不解之缘。
要深刻认识到,给学生语文学习的安全感,学生就能获得语文学习的心理自由。心理自由是思维发展的
现将学生回答的有关数据统计如下:
针对问题1,看电视的占了80%,读课外书的占10%,看报的只占2%。
针对问题2、3,其平均时间分别为25分钟和1.10小时(其中有好几位学生的回答是每天几乎不看课外书和报纸)。
针对问题4,其平均时间是1.30小时(其中九年级学生占用的时间明显高于七八年级,已经超过2个小时)。
从以上统计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三个普遍现象:一是学生课外阅读时间普遍不够;二是学生阅读兴趣普遍低下;三是学生阅读面普遍狭窄。
二、现象形成的原因
深究以上现象形成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方面:
(一)学生缺少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
长期的应试教育在家长心中投下了浓重的阴影,他们对于“课外阅读”这一概念表示不解,觉得自己的孩子对书本上的知识都未吃透,还谈这些“不务正业”之事,
前提。中学阶段,学生的知识、经验不断扩大加深,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也在不断加强发展,自由的心理状态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事物的复杂关系和联系。在没有心理束缚的状态下,他们会以批判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事物,会不满足于教师的说教和书本的现成知识,而喜欢索取隐藏的内容,追根到底,这正是他们独立思考,增长知识,发挥才干的可贵表现。实施新课改,需要的正是学生的这种学习精神和学习状态。
安全感是学生本应拥有的生存、发展权利,传统的语文教学一定程度上剥夺了这种权利,今天我们提出给学生语文学习的安全感说到底是为了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打造生态型课堂,更好地创设提升学生语文素质和全面素养的新天地。与此同时,我们也要防止走向另一个极端,即放弃教师应有的主导作用,放弃教学应有的调控手段,对学生一概信马由缰听之任之,甚至牺牲教学的严肃性,内容的确定性和答案的唯一性去迎合学生的不当意见和不良表现。给学生语文学习的安全感是为了让学生心情松弛,而不能让学习松懈,课堂松散。
(责任编辑韦淑红)实属多余。据调查结果表明:除了家庭因素之外,学校也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有的农村初中学校因为基础设施的配备相对简陋,没有设置图书馆、阅览室,也就不能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良好的环境。而且部分教师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也很少鼓励学生去看一些有益的书籍,甚至连学生早自修看课外书都是违反纪律,导致了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相脱节,造成课堂所学的学习方法无用武之地。
(二)课外阅读涉及的范围窄
在调查的100人中,平时阅读内容是科普类的有10人,占10%,故事类30人,占30%,历史类的有5人,占5%,作文选的有60人,占60%。其他的5人,占5%,数据表明,在农村的初中学生思想里,形成了优秀作文等同于课外书籍的这样一种狭隘的概念,学生课外阅读很少涉及古今中外名著、民间传说、科幻读物。
三、加强农村初中课外阅读的对策
针对农村的实际,要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入手:
(一)更新理念
为了更有效地加强课外阅读,为学生提供课外阅读广阔而自由的天地,语文教师必须进行理念上的转变。教师要确立“大语文教育”的理念,要提高课外阅读重要性的认识,要以实际行动,真正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给学生以足够的课外阅读时间和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要研究课外阅读的理想方式,逐渐形成学生重视课外阅读、喜欢课外阅读的良好风气。
要坚持“以生为本”课外阅读理念。在推荐和引导课外阅读的过程中,能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在与学生交流中,了解和把握他们阅读的动向,找到既是学生喜爱又有阅读价值的读物,真正达到让学生想读书,能读书,读有价值的书的理想境界。
(二)指导阅读方法
1. 以读促读
学生在课内读了一篇感兴趣的文章后,进而引导他们读与之相关的一组文章。如读了朱自清的经典散文《春》之后,再引导学生去阅读其他作家描写春的文章,也可以引导他们读一组关于其他三个季节的文章。此外,还可以由这位作家的某一篇文章延伸到他的其他文章,或由所选作品延伸到背景材料、评论性文章等。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只要教师善于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拓宽视野,在广阔的课外阅读中涵泳、品味,就能真正做到“得道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2. 以说促读
教师定期组织阅读积极分子介绍文坛新动态,推介新作品,谈谈自己的阅读心得,讲讲课外阅读的收益。有了榜样示范,有了积极分子带动,整个班级的阅读氛围自然要好许多。
3. 以看促读
现在,有许多名著名篇都拍摄成了影视作品,如四大古典名著,现代名著《阿Q正传》、《骆驼祥子》、《子夜》、《茶馆》、《边城》,外国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滨孙漂流记》等。这些影视作品大多已制成了光盘在市场上出售,假期中,各大电视台也纷纷播映。教师引导学生在读作品的同时,收看这些影视作品,他们对原著的阅读兴趣会大大提高。
(三)挖掘书源
学校、家庭、社会都要积极为学生创设阅读条件,保证孩子们有书读,有“许多花”来“酿蜜”。
(1)家长要配合。
通过家长会、家访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对丰富学生的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情操,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要求家长多带孩子到书店、图书馆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图书。选择读物要做到:(1)内容要健康,因为不好的阅读材料会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2)符合少年儿童年龄特点。(3)类型要多样。古诗、儿歌、童话、寓言、小说、历史故事、科普知识等都应涉及,阅读面要广。总之,家长要努力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
(2)学校要完善。
教育事业应受到全社会的支持,学校应多方集资逐步完善教学设施。每个农村中学应着力建起图书馆或图书室。图书馆是学生读物的主要来源。信息时代要求我们的学校教育培养学生的图书馆意识,提高学生利用图书馆检查工具找到所需信息和知识的能力,有了图书馆,可以组织学生上课外阅读指导课,这样让学生感受到图书馆是一个学习的乐园,是遨游知识的好场所。
(四)加强引导
广大教师和家长应互相配合,加强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使学生善读书,增强课外阅读积累。
我自己则常常引导学生用这样的方法读书:
(1)读一读,圈一圈。要求学生阅读时,圈出文中的生字新词,利用工具书查阅,弄懂了再读。
(2)划一划,想一想。一是划出不理解的地方,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是什么意思;二是划出文章的重点句或优美词句、精彩片断,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好在哪里?
(3)抄一抄,写一写。人手一册读书笔记本,摘抄好词佳句,熟读成诵,这是积累材料的重要途径。
课外阅读关键在于坚持,教师及家长要经常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执行情况,督促学生完成定性定量的阅读任务。只要持之以恒地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读书就逐渐成为自觉行为。课外阅读将会给我们的语文教学带来无与伦比的精彩。语文课外阅读将让农村孩子走出乡村,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3.课外阅读的讲话稿 篇三
长久以来,我国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多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无不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这是我国传统教育的精华。《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学校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让学生遨游书海,与大师为友,与知识为友,与真理为友,用最静心的阅读,来充实心灵,陶冶情操,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对小学生来说,多读一些课外书,不仅可以拓宽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写作能力,还可以丰富他们的人文涵养,塑造良好的品质和健康的人格。因此,教师应该把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学生会对哪些课外书感兴趣呢?怎样指导学生选择课外书呢?如何点燃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呢?
一、营造阅读氛围,培养阅读习惯
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已成为我们适应新课程实施、探索学校发展的有效途径。小学生的兴趣、爱好比较广泛,好奇心比较强,只要对这件事情感兴趣,他们就会想尽一切办法去完成这件事。要想让他们多读课外书,就应该先让他们对课外书感兴趣。从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个方面营造校园阅读氛围,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通过不断的阅读,使心灵充实、思想深刻,并修身养性,熏陶气质;书籍是学校中的学校,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就是一种真正的备课。爱好读书应该是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习惯。读教育名著,与大师对话,和名校交流,拜专家为师,以学者为友,学大师们的理论精髓和实践经验,但更重要的是学习他们不迷信权威的创新精神,学习他们不懈追求探索的人生境界和献身事业的人格力量。把学习内容转化积淀为自己的综合素养和创造能力,才能提升自己和事业的境界。
作为教师,我们要尽可能多地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从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个方面打造“书香校园”“ 书香班级”,使学生受到情感的陶冶。相信,一个喜欢阅读的教师定能带出一批喜欢阅读的学生。我提倡“师生共读”,对于一个教师来说,读书也是最好的备课,也是真正的备课。例如,在教学朱自清的《匆匆》一课前,我先给学生介绍一些朱自清的文章,将学生分成几组,让学生自己去想办法阅读,他们有的去图书馆借,有的去书店买,还有的在网上阅读,然后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进行汇报,有的学生找到的资料,我也很生疏,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了解。等到真正学习《匆匆》这篇课文时,学生们理解得很快,对于文章所蕴含的内容,也理解的很透彻。
二、利用阅读资源,培养阅读习惯
一名语文教师应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阅读课程资源,实现课内外阅读教育的衔接与整合,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激发、阅读方法的指导、课外阅读的评价、合理安排课外阅读的时间等方面的研究,积极倡导课外阅读理念,开辟课外阅读的阵地,逐步探索适合我校学生发展的课外阅读操作模式,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着力构建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自主性,促进教师教学思想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课外阅读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成为学生成长的动力。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指导阅读方法,拓宽阅读渠道。如在教学《触摸春天》一课时,当学生还在为盲童安静能够在花丛中穿梭、能够捕捉蝴蝶感到惊讶、佩服的时候,我便出示了海伦·凯勒的图像,向学生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同时推荐了她的一本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此时能够从大多数的学生的眼中看出来他们急切地想读这本书,因为他们从我的介绍中知道了海伦·凯勒是残疾人,他们从心里想知道海伦凯勒利用这三天能够做什么。课下,学生讨论的话题就是如何能找到、买到、读到那本书,我们班利用两周的时间读完了这本书。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学生讨论的最多的也是这本书中的内容,我的目的也达到了。
三、教师推荐课外读物,培养阅读习惯
课外阅读不仅能够扩大学生的知识容量,丰富人生阅历,更是积累文学知识、提升文化素质的重要手段。就小学阶段而言,阅读是每个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都要经历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学生掌握和积累语文知识的一种有效途径。
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往往被忽视,教师们只重视字词的教学,让学生反复抄写字词,背词义,考试的时候成绩就不会太低;只注重课本内的文章,在教学时的确是通过阅读来理解课文内容,但仅仅是理解此篇课文而已。并没有教学生学会读书、学会运用,学生缺乏学习语文的兴趣,就别提读书了,更不要提读课外书了。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利用适当的机会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如在教学《嫦娥奔月》以后,我要求学生先去收集古代的神话故事,再到课堂上讲给同学听,如果哪位同学讲的故事跟老师找到的视频是一致的,在他讲故事的时候,我就会放着视频,跟他一起合作。这样一来,他们阅读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了,第二天,同学们找到了许多神话故事——《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开天辟地》等等,有的学生还把书拿到了学校跟同学互换着看。当然,我也费了很大功夫,找到了很多视频,跟同学们一起合作,带着他们又学到了很多。这样有目的的进行课外阅读,既能增强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又能提高他们课外阅读的质量。以后我再安排类似的任务时学生们的积极性都很高。
四、通过成果展示,培养阅读习惯
通过阅读,能够让学生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但现在的小学语文课堂阅读量远远无法满足学生语文学习的需要,我便利用小学生课余时间充沛的优势,指导学生进行适量的、合适的文学作品阅读,然后写一写自己的读书感悟、读后感,先在班上互相传着看一看,再进行评论,把评论较好的文章报送到学校的广播室。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也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读写能力。既满足了学生的成就感,也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课外阅读带给他们的快乐,从而使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外阅读的行列中来。
总之,小学阶段恰好是形成阅读习惯的重要阶段,只有从小点燃学生的课外阅读热情,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才会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
4.课外阅读的好处 篇四
课外阅读对语文学习是十分有作用的。
既然说了是课外阅读,也就是说能够学习到课内很多所没有学过的知识。“书中自有黄金屋。”就学习一本语文书是没有用的。因为一本语文书里面,很多课文都需要查找课外的相关的资料。这样才能够彻底地懂得课文究竟在讲些什么,作者写这篇文章的好处是什么。学多一点知识,读多一些书,慢慢的累积下来,懂的道理也就多了,也就会变得成熟、稳重和懂事一些。
另外,课外阅读对写作方面也是十分有用处的。课外阅读上的一些好词好句,在写作文时,能够用上去,会令自己所写的文章变得更生动、形象、具体。或者在课外阅读时所看到别人用过的写作方法和修辞手法,也是能够记下来,以便在写作文时用上去的。
所谓“学海无涯”。知识是永久学不完的。课外阅读不但能够学到更多的课外知识,能够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对学习课文有帮忙之外;还能够遨游童话世界,寻找快乐,寻找乐趣。能够明白名人的传记故事,明白历史……
5.课外阅读的主题作文 篇五
我喜欢看的书是《十万个为什么》,因为它激发了我对科学的浓厚兴趣。许许多多的问题《十万个为什么》中都有答案。它也让我发现了另一个世界,一个科学的世界,思考的世界。
还有《安徒生童话》和《格林童话》培养了我的幻想能力,它们像一首首美妙的诗歌和一幅幅逼真的画面深深地映入我的脑海里。《伊索寓言》使我看到了人类智慧的闪光,也告诉了我很多很多的人生哲理,给我了许许多多的启示。《西游记》让我看到了孙悟空的七十二变,令我善良,宽容,有面对困难的勇气。 《水浒传》又让我看到了梁山好汉的杀贪官、除恶霸、劫富济贫……
6.《恒久的滋味》课外阅读答案 篇六
人的一生,会经历许多味觉,这些味觉停留在记忆中,成为生命的滋味。
小时候,喜欢吃糖,甜味停留在孩童时代记忆,不只是口腔四周的快乐,同时呼唤起许多满足、幸福、受宠的回忆。
几乎每一个儿童都有过爱吃糖的记忆,在许多民族的语言文字中,“糖”、“甜”,都已经不单单只是生理味觉上的反应,“sweet”、“candy”,也同时包含了满足、幸福、爱等等心理上的感觉。
甜味如果是人生第一个向往的味觉,甜味停留在记忆里,也就有了童年全部的幸福感受。人不会一直停留在童年,因此人也不会一直满足生命里只有甜味。甜味是幸福,但是甜味太多,也觉得腻。
我不知道为什么开始喜欢上了酸味。
大概是在身体发育之后,十二、三岁左右,被称为青少年,被称为惨绿少年,好像没有熟透的果实,透着一种青涩的酸味。没有放糖的柠檬汁,盐腌渍的青芒果,那种酸,好像初尝到生命里的一种失落、怅惘,一种不严重的感伤。
酸是一种味觉吗?
为什么我们说一个人“好酸”,当然不是他身上的气味,而是他透露出的一种在得不到时的一点点忌妒、讥刺、不满足的愤怨委屈吧。记忆里嗜吃甜食的童年,偶然吃到母亲调了许多醋的面条,立刻皱起眉头,酸得全身皱缩起来,那时还不懂得“酸”的意味。等到我在青少年时期,挤了满满一杯纯柠檬汁,不放糖,咕嘟咕嘟喝着,忽然彷佛懂了生命原来除了“甜”, 还有别种滋味。
但是我品味着“酸”的时候,还是不能了解,为什么母亲会顿顿饭都吃苦瓜,极苦极苦的瓜,加上极臭极臭的豆豉,加上极辣极辣的辣椒,极咸的小鱼干,用热油爆炒,还没有吃,远远闻着,扑鼻一阵咸、辣、臭、苦,呛鼻刺激的气味,呛到使人喉头都是哽咽,呛到眼泪止不住。我长大之后,看着母亲耽溺在这样的味觉里,听她叙述战乱里人的流离,她描述炸弹下来,刚才说话的人,不见了,肠子飞起来,挂在树上。她在咸、辣、臭、苦里,回忆着她五味杂陈的一生吗?
五味杂陈,说的是味觉,但也是人生。
人生应该只有甜味吗?还是在长大的过程,一步一步,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生命经验的扩大,我们的味觉也在经验不同的记忆?我在甜味里记忆幸福满足,在酸味里学习失落的怅惘,在辣味里体会热烈放肆逾越规矩的快感。
我终于也学会了品尝苦味,在母亲临终的时刻,我怀抱着她的身体,在她耳边诵念金刚经,我懂得一种苦味,比甜味安静,比酸味丰富,比辣味深沉庄严。我难以形容,但是我知道,我不能拒绝生命里这样苦味,我终于知道:我多么眷恋不舍,母亲还是要走!我也终于知道:我人生的滋味大部分从母亲处学来。
从小到大,记忆里最不能忘记的滋味都从母亲的菜饭里学来。我们很少上餐厅,母亲总是一边摘菜叶,一边娓娓说着故事,她用小火煎着一条赤鯮,鱼的酥香的气味久久停留在空气中,至今也似乎没有消逝。母亲的`菜有糖醋,有盐渍,有抹了花椒的辛香,有酸辣,有辣苦,也有臭豆腐奇特使人迷恋的臭香。她教会了我去品尝各种味觉,品尝各种味觉混合的不可言喻的滋味。
但是母亲的滋味里有一种仪式,她会特别慎重料理,那滋味却只是米麦五谷的平淡。
每一年过年,母亲要蒸一百个馒头,发面的面头要特别挑选过,蒸锅里的水,大火煮沸,蒸气白烟缭绕,馒头要蒸得白胖圆满,用来在年夜祭拜祖先,也象征预兆一年的平安祥和。母亲在揭开蒸笼的盖子时,慎重庄严肃穆的表情,使我难忘,她没有任何宗教信仰,但是她有生活的虔诚。
馒头饱满丰圆,透着淡淡五谷的香。我负责的工作是在每一个馒头正中心用筷子点一个红点。红染料用天然胭脂调成液体,用筷子头蘸着,刚好一个圆圆的红点。母亲在一旁叮咛:要点在正中心哦!那时候还没入学,大概四、五岁,我也开始学会了慎重庄严的举止。
我如此贴近那些馒头,好像麦子在土地里、阳光里、雨水里的全部饱实的生命都给了我,平淡悠长而且沉着,在所有的滋味之上,是更恒久的滋味吧!
19、文章第6段中加点的“惨绿少年”有怎样的含义?(2分)
20、在作者的生命历程中,甜、酸、苦等滋味,各代表了什么样的人生阶段?甜味、酸味和辣味各自包含怎样的感觉?(3分)
21、本文行文有两条线索,请指出。(2分)
22、画线的问句在文中有怎样的作用?(3分)
23、年夜祭祖的白馒头给作者的启示是什么?(3分)
参考答案:
19.本意指风度翩翩的青年男子,文中指青涩、强说愁的青少年。
20. 甜:童年,酸:青少年,苦:成年。 甜味里记忆幸福满足,在酸味里学习失落的怅惘,在辣味里体会热烈放肆逾越规矩的快感。
21.一是体验各种生命的滋味,一是“我”的成长历程。
22.用问句更能引起读者注意与思考,对母亲艰辛一生的感叹,引起下文对人生的感悟。
7.课外阅读的讲话稿 篇七
抽丝剥茧——课外阅读现状分析
一、学生缺乏阅读的兴趣, 阅读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事只要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就会主动地、积极地去完成。而农村学生由于以下原因导致阅读的兴趣不高。
1.年龄特点的制约。好玩是儿童的天性, 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 要他们静下心来看书, 确非易事。
2.学生课业负担重, 导致根本没有阅读的时间。为了在考试中考出好成绩, 小学生们整天围着教科书或教辅读物打转, 整天钻在各种作业、练习题或试卷中, 实际上用来课外阅读的时间就很少, 要让他们主动积极去阅读, 根本不可能。
3.阅读本身不易于掌握。对于小学生来说, 要他们自己去领悟, 自己去阅读, 自己去感受阅读的乐趣, 那本身就十分困难。比如让低年级学生去阅读历史故事、革命故事, 他们就会很吃力, 越吃力, 就会越失去阅读的兴趣。
二、家庭因素的制约, 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课外阅读
家庭是学生生长的摇篮。农村小学生由于所处的特殊环境, 受家庭里各方面因素的制约, 在课外阅读上存在着种种不足。
1.家庭经济条件差。许多家庭根本没有多余的钱来支持有阅读愿望的学生购买大量的课外书籍, 因而就造成了他们的阅读量较少。
2.家长的意识落后, 观念淡薄。农村家长都有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 他们期望自己的孩子考高分, 他们认为只要把老师教的书本学好就行了, 读课外书简直是荒废学业, 根本没有必要。
3.家长在课外阅读指导上力不从心。农村家长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 对于在孩子的课外阅读的指导上根本无从下手, 更何况现在农村的留守儿童多, 爷爷奶奶更是无法指导。
三、学生在课外阅读上没有掌握科学方法
在课外阅读中, 农村小学生没有恰当的阅读方法, 因而阅读的质量也不高。
1.在选择阅读书籍上十分盲目。课外书籍浩如烟海, 鱼龙混杂, 非每一本书都对小学生有价值, 而小学生的审美能力不强, 他们的阅读带有随意性和盲目性, 只凭个人兴趣去阅读, 不仅造成了时间上的浪费, 而且读书的效率也不高, 容易吸收杂乱无章的东西。
2.没有做好读书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小学生的记性好, 但忘性更大, 更应该做笔记。但小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时, 根本没有几人做笔记, 他们都是随手拿来看了就丢了, 读后问之内容, 当时知晓, 但过后不久就忘记得一干二净了。
3.没有养成经常阅读的习惯。有些小学生有阅读的兴趣, 也积极地阅读课外书, 但是他们只是凭个人兴趣, 想读时才去读, 不想读时就随意丢在一边, 没有制定读书计划, 没有养成经常阅读的习惯, 这样的阅读就会是虎头蛇尾, 阅读的成效也不佳。
对症下药———实施良好对策
针对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中存在的种种现状, 我觉得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以提高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 让学生享受自由愉快的阅读乐趣。
一、激发兴趣, 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阅读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先导, 是需求的动力。只有充分地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学生才会主动积极地寻求阅读的机会, 从而增长知识。
1.启发学生阅读的萌芽
在学生进行阅读的最初, 不要强求学生读什么书。当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书来读后, 他们就会很容易被书所吸引, 产生读的愿望, 而主动加入阅读的队伍中来, 时间久了, 就会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2.设悬念, 引发阅读兴趣
小学生最爱听故事。许多学生对书本不感兴趣, 就在于他们没有尝到读书的甜头。作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置悬念, 吸引学生阅读的兴趣。另外, 还可以给学生提一些问题, 抓住学生迫切想知晓答案的心理, 趁热打铁, 为学生推荐读物, 他们就会主动地去读书寻求答案了。
3.树立榜样, 鼓励先进, 激发阅读兴趣
(1) 教师以身示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教师与其在口头上大吹读书的好处, 还不如处处以身作则, 做出榜样。在与学生的交谈中, 教师能旁征博引经典名著、好词佳句, 随口道来, 让学生从教师身上真切地感受到读书的价值, 由钦佩教师的博学多才而爱上老师。
(2) 树立学生典范。随时表彰课外阅读积极分子, 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从而更坚持大量阅读, 并且个人的进步又是同学们效仿的范例。同时还可以让阅读水平高的学生充当“小老师”, 讲自己的阅读体会, 朗读美文, 讲故事等, 从而让学生的阅读兴趣大增, 个个都争当“小老师”。
二、优化校园阅读氛围
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 要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优化校园良好的阅读氛围是十分重要的。因此, 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 为学生的课外阅读保驾护航。
1.保证阅读时间
要让学生读书, 时间必须保障。教师每天应少布置些机械重复的书面作业, 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进行阅读。农村学生早晨到时间较早, 很多学生都会提前半小时甚至一小时到校, 这时就可以让大家读自己喜欢的读物。每天中午 (农村学生大部分在校吃午饭) 可以抽出一定时间组织学生阅读。另外, 还可以每周增设一节阅读课, 保证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及指导。
2.建立班级图书角, 学校开放图书室、阅览室
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 教师可以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 组建班级图书角, 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这样相互竞读, 借读, 极易促进学生的阅读。但班级图书角资源毕竟有限, 学校图书室、阅览室应对学生全面开放, 让学生把图书室、阅览室当成课外阅读的乐园、创新的天地和心灵驰骋的原野。
3.组织与阅读有关的竞赛
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 学生增长了知识, 掌握了不少好词佳句, 总想在同学面前表现出来, 非常渴望自己的努力得到别人的肯定, 学校应给学生提供尽量多的机会, 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才华, 。比如, 可以开展词语接龙、讲故事比赛、诗歌大朗诵、演讲比赛等, 当他们的阅读布线得到肯定的展示, 在心理上就会产生极大的满足感, 从而更加积极地去阅读。
三、营造家庭阅读环境
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大多是在家庭里完成的。因而, 家庭的阅读环境。家庭的经济文化水平等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阅读质量。
1.针对经济条件差的, 鼓励学生借书看、换书看
农村家庭经济条件普遍较低, 农村学生所拥有的课外书籍少之又少。面对着有强烈欲望却无书可读的学生, 就仿佛看到了巧妇无米之炊的窘况。在这种情况下, 可以鼓励学生向学校图书室或其他图书馆, 向同学借书看。也可以在学生中建立“阅读伙伴”, 这样不仅可以互相快捷地借阅对方的书籍, 而且可以有效地进行读书交流。
2.开展家访工作, 开好家长会, 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
只有转变家长的思想观念, 学生的课外阅读才有强力的支持。教师可以利用开家长会或家访活动, 向家长介绍课外阅读给学生带来的好处, 转变家长眼里只有分数的观念, 转变家长眼里读书是老师教学生的观念, 取得家长的配合, 邀请家长参与开展与阅读有关的各种竞赛活动, 让家长在活动中真切地感受到阅读所带来的益处。
3.开展家长培训班, 教会家长如何指导孩子阅读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向家长介绍辅导孩子读书方法, 与家长共同商讨, 让家长和孩子一同制定阅读计划, 选择阅读书目, 共同阅读, 或者与孩子比赛读书等, 让家长成为指导孩子的最好老师。
四、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发挥教师的导读作用
阅读方法直接影响阅读质量。使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 就好比给了学生一把开启宝库的金钥匙。面对浩瀚的知识, 小学生怎样才能高效地吸取营养, 扩大知识面呢?这就需要老师在阅读方法上予以适当的指导。
1.教会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目
农村小学生年龄小, 阅历浅, 不知什么是真正的美, 也不知什么书目适合自己, 老师可以告诉他们什么是好书, 什么是坏书, 提高学生鉴别美的能力, 帮助他们选择书目。 (1) 根据年龄特点选择书目。低年级可以选择童话、儿歌、寓言等, 中年级可以阅读革命故事、儿童故事、科幻故事、儿童诗歌等, 高年级可以选择历史故事、散文、小说等方面的读物。 (2)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选择读物。这样不仅可以巩固课堂学习内容, 更容易引起阅读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3) 组织订阅少儿报刊, 进行统一指导。
2.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
阅读方法有很多, 作为老师, 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不同的书籍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比如, 精读法 (即逐字逐句地研读,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牢固培养思维能力) 、略读法 (即翻看读物时大致看一下序言、目录、开头、结尾, 然后从头到尾粗略地看一遍, 力求快速地明确主要内容。) 、批读法 (即在阅读中边读边思边勾画, 或写上几句心得体会, 随读随写。) 这些方法的运用, 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做好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是记忆的储存器、资料的仓库, 创造的发源地。因此, 要引导学生写读书笔记, 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鼓励学生在阅读课外书时摘录优美、精彩的语句、片断, 对于高年级的学生, 可以鼓励他们编写提纲, 写写读后感, 还可以鼓励学生写日记, 在每天的日记里可以写上自己读了什么书, 有什么收获, 即使是简单的一两句话也是可以的。这种读书方法不但可以做好知识的积累, 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8.课外阅读的讲话稿 篇八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有了兴趣,孩子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电影、电视、网络为什么总吸引着孩子们的眼球?答案很简单——源于“爱”。那么,我们老师的任务是:让孩子爱上读书,体验读书的快乐。
1.故事点拨,激发欲望。
书本对许多学生来说没有吸引力,关键在于他们没有尝到读书的甜头。处于低年级的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爱听有趣的故事,对此我有意识地选择了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情节生动的故事,利用课前2~5分钟生动形象地讲给他们听,有时故设悬念,只讲故事的一个片断,让这些精彩的故事或片断成为“诱饵”,诱导学生因趣而寻书来读。
2.以身作则,榜样激励。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老师不仅要在口头上大力宣传读书的好处,更要时刻以身作则,做出榜样。在课堂上,教师能旁征博引各类经典名著,好词佳句能随口娓娓道来,如数家珍,让学生从老师身上真切地感受到读书的价值。学生会因为老师的博学多才而发自内心的敬佩老师。“亲其师,信其道”,学生会因此而爱上读书的。因此,我特别注意与学生共同阅读,凡是我要推荐给学生的书,我必先自读,共同与作者对话。每天中午,我必到教室,与学生各捧一本书入神阅读,在这样的氛围中,在爱读书的老师的言传身教下,学生爱上读书是理所当然的。此外,我还给学生们介绍古今中外伟人好读书的故事,如《史记》的作者司马迁,文韬武略的毛泽东,科学巨人爱因斯坦等,让同学们明白,他们的成名无不得益于大量的课外阅读,让学生从这些伟人榜样的身上汲取力量,爱上读书。
3.课外延伸,拓展视野。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的特点,以落实重点训练项目课文为“经”,以优秀课外读物为“纬”,从而构建“经纬”交错的阅读教学,有机扩大课外阅读量,这是一项切实可行的重要策略。扩大阅读量是连接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纽带和桥梁,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的阅读活动从课内向课外延伸,对于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能力,营造课外阅读的氛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效的利用好课堂的四十分钟,上好每一节语文阅读课,是提高阅读效率的关键。课上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鼓励他们积极思考,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很必要的。在这种有目标、有计划的引导下,学生的阅读兴趣会慢慢得到提高,从而逐渐养成良好地阅读习惯。
二、拓宽书源渠道,有“米”下锅。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没书可读,学生空有一腔读书的热情,犹如蜜蜂无花可采,那又怎能酿出蜜来呢?所以,学校、家庭、社会都要积极地为孩子们创设课外阅读条件,保证孩子们有书可读,才能让他们采得花,酿得蜜。为此,我们应在以下三方面下功夫:
1.争取家长的配合
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不能光靠老师,必须要有家长的紧密配合。通过家长学校、家访、投稿《家长孩子报》等途径向家长们宣传课外阅读对丰富学生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情操,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意义,并向家长推荐好书,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读书,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营造浓郁的书香家庭氛围。
2.图书角意识的培养
我发动学生买书、捐书、组建班级图书角、积极参与学校的图书置换活动,实现资源共享。但班级图书角资源毕竟有限,满足不了孩子们的需求。所以,我鼓励学生到图书馆去借阅所需图书,参与和平区少儿图书馆借阅到我校的活动。以不断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进而把图书馆当作课外阅读的乐园、创新的天地和心灵驰骋的原野。
三、加强阅读指导,授之以“渔”。
使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就好比给了学生一把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面对浩瀚的课外语文信息,小学生怎样才能高效地汲取营养,扩大知识面,积累语言,提高写作能力?这需要教师在阅读方法上予以适当的指导。
1.教给学生基本的阅读方法
第一,精读法。即逐字逐句精细研读的阅读方法,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牢固掌握知识,提高思维能力,增强语言修养。
第二,略读法。它的特征是翻看读物,首先看序文、目录、开头或结尾,然后从头到尾地浏览,力求迅速明确主要内容。
第三,速读法。即不发言,不辨读,其特点是快,速读时可采用“扫视法”,培养以词句为单位的整体性阅读习惯。
第四,批注法。就是阅读过程中边读边批注,引导学生做到边读边思边勾画圈点或写上几句心得,随读随写,手脑并用,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阅读方法很多,我们要注重指導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书籍、目的、性质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
2.教会学生学会积累
要想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收到实效,就要教会学生从书中汲取精华,学会积累。
第一,赏读成诵。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自己喜欢的、文质兼美的短文、片断,要出声、入情赏读,直至诵记于心。
第二,做读书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笔记是记忆的储存器,资料的仓库,思考的激发器,创造的发源地。因此,要引导学生写读书笔记,如摘录优美、精彩的语句等,此方法,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第三,编赏手抄报。通过范例引路,指导学生定期将自己阅读中发现的优美文段编成“小报”,既有文字,又配插图,有图文并茂、相得益彰的效果。通过这种方法,学生不仅会爱上读书,而且会爱读好书。
总之,孩子的潜能是无限的,我们要相信孩子,不断创新、充实、改善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孩子们更轻松快乐的学习、阅读、成长。
9.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篇九
2.课外阅读有利于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提高。大多数学生都会在自我心中树立一个英雄形象或学习的榜样,而教师、科学家、军人、医生、工程师等崇高的职业人士往往会成为他们学习、模仿或崇拜喜欢的对象。相当一部分学生是经过阅读各类书籍认识他们的,学生在阅读时会潜意识地将自我的思想、行为与书中所描述的人物形象进行比较,无形中就提高了自身的思想意识和道德素质,并进取地履行到自身的思想及行为方式上。
3.课外阅读有利于小学生发展个性。扩大孩子的课外阅读面能够使孩子个性健康、顺利地发展。阅读好的书刊、作品能够陶冶一个人的思想情操,提升一个人的素养和修养,开阔一个人的视野,塑造一个人的个性,使人的心理品质比较健全。而整天埋于题海、不关心世事的孩子,其个性往往比较忧郁、孤僻。每个学生都有自我的个性,所以在教育教学中必须学会因材施教,扩充孩子的课外阅读量,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使每个孩子都有自我最独特的个性,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4.课外阅读有利于各科的学习。课外阅读不仅仅有利于语文水平的提高,同时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有很多正面影响。课外阅读不仅仅能够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阅读本事,还能够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学生会将自我从课外学到的知识融汇到他们从课内书籍中所获得的知识中去,融会贯通,构成一种良性循环,使知识更加牢固。
5.课外阅读有利于智力的开发。课外阅读能够扩大学生们的智力背景,书读得越多,知识面就会越开阔,同时会让学生在阅读中丰富头脑,使他们的思维更活跃、更具有灵活性。在遇到问题思考时不会异常费力,他们会从自我以往积累的知识财富中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式也会比其他孩子多样。广泛的课外阅读是学生搜集和汲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经过这条途径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思维也相对灵活起来,这就为学生供给了丰富的智力来源。
10.让课外阅读点亮学生的心灵 篇十
泗洪县界集小学裴启奋泗洪县董沟小学高超 大量的课外阅读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必由之路。新课程把课外阅读摆在学好语文非常重要的位置,《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指出:“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要求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这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新理念。因为进入信息时代,知识的累积与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只有善于学习并终身学习的人,才不会被淘汰。而这种学习能力的形成,在于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地课外阅读。
一、课外阅读的练兵场——阅读市场
张之洞曾经说过:“读书不得要领,劳而无功。”小学生课外阅读个体性强,随意性大,受控因素小。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阅读,营建一个良好的阅读市场。
1.构建主题阅读。
我们学习的课本是按照主题编写成组的,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时,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的特点,构建主题阅读。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我经常以课本为出发点,有计划地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如,教学完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组课文后,推荐学生阅读一组写人的作品,组织主题阅读,《我要做个好孩子》、《细米》、《绿山墙的安妮》、《红岩》等书出现在孩子们的手中;教学六组描写动物的一组文章后,布置学生翻阅与课文相关、相近的文章、资料等学生开始阅读,学生很快找来了《狼王梦》、《动物趣谈》、《狼和狈的故事》、《第七条猎狗》、《斑羚飞渡》。学生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阅读兴趣大增。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再读读原汁原味的作品或类似的书,使知识纵横沟通。
2.构建课外阅读大卖场。
要想让学生兴趣浓厚的一直阅读下去,教师还应开展课外阅读一系列的活动。在课外阅读教学的实践中我是这样做的。一是在读书活动中,各班级应多开展有关的读书实践活动,如:故事会、演讲比赛、调查报告、书签制作、小小报、读书征文比赛、报刊剪辑等。二是中高年级学生须做读书笔记(读书笔记形式各班自定),并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开展读书笔记交流活动。三是举办读书交流会。每学期每班举办一次“课外阅读博览会”,以“名人名言”、“书海拾贝”、“我最喜欢的”、“好书推荐”等活动,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看过的新书、好书,交流自己在读书活动中的心得体会,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心中的感受,使学生在表达的过程中,增长知识,提高运用能力,在班上形成良
好的读书氛围。四是每学年按年段举办课外读书竞赛。低年段以背诵古诗、名人名言、成语、讲童话、寓言故事等为主;中、高年段以背诵优秀诗文(段)、讲中外历史故事、中外各民族民间故事、介绍长篇名著、谈读后感等为主。每学年末学校将根据师生们读
书的具体情况表彰读书先进,评选校园“十位课外阅读标兵”和“优秀读书集体”,以
及百名“优秀小读者”。
二、课外阅读的千面佛——个性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就要求教师要珍视阅读教学中学生对文本的不同认识和感受,并为之
营造与之相应的教学环境,把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引上正确的轨道,在纠偏、匡误的过程
中,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那么,如何让学生在阅读活动中,演绎自己的个性化行
为呢?
1.注重阅读主体的独特体验。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同样作品由不同的人可以解读出不同的结果。
这就要求我们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教学时应结合实际,注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注重个性
化阅读,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
独特的感受。如在学生阅读曹文轩的纯情小说《细米》后,曹可凡同学解读出了细米的桀骜不驯与刚强,李晶晶同学解读出细米的腼腆而又淘气,杨思雨同学解读细米的瘦小
而又胆大,陈国擎同学解读出细米的淳朴憨厚与坚定执着。少年细米这一艺术形象在同
学们的头脑里不断的生成。课外阅读,引导学生生成体验是关键,必须让学生亲自品,亲自悟,并通过联想和想象,激起自己的生命意识,从而获得情感的熏陶。
2.讲究方法,发展个性。
坚持学生自主阅读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原则。课外阅读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
阅读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阅读方式,提高学生的主体阅读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如一位教师在指导阅读施耐庵的《水浒传》,先组织学生自读文本,欣赏小说中的不同英雄的传奇故事,感悟小说中人物的勇敢、机智、洒脱与睿智。欣赏完小说之后,教者开始进一步引导学生做更深层次的探究,并提出“小说中的诸位英雄为什么都报国
无门?”“好汉们为什么那么痛恨朝廷?”“英雄们的为什么都是一样的结局?”等深层次的问题。然后师生共同探究,从而使学生在自主阅读中获得知识,提高阅读能力。2.3、3.鼓励学生读写结合。
作为语文教师,应调动一切手段促进学生主动走进课外阅读,带着浓厚的兴趣去阅
读并写作,从写作入手的方法便会起到这样的作用。一些构思精巧的小说,为了让学生
有兴趣阅读,可以布置续写的作文。那么学生在阅读小说时便会仔细揣摩小说构思,认
真体会小说创作风格,才能续写得形神兼备。对于一些意境优美的散文篇章,可以尝试让学生改写。针对教材中的一些篇章,还可以布置学生先写一篇同题目的文章,然后将自己的文章与教材篇章对照,并鼓励学生评说教材篇章的长处与短处。
11.小学课外阅读的培养 篇十一
【关键词】小学语文 培养 自主 阅读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读书能力、自学能力和思考能力的最有效途径之一。新修订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让学生在阅读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面要完成这一教学任务,就必须重视学生的自主参与、自主学习。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应当如何让学生自主参与,进行自主学习的实践,培养他们自主参与、自主学习的意识呢?
一、培养兴趣阅读
“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 ,课程标准的阅读目标第一条为 “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的确,“教会孩子渴望阅读 比教他怎样阅读更重要”, 因为有兴趣才能自觉主动地阅读,有兴趣才能坚持不懈地阅读,有兴趣才可能形成阅读习惯。
(1)创设班级阅读环境,催生阅读兴趣。环境的创设在阅读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会给儿童带来阅读的激情,调动他们阅读的积极性。如在教室建立图书角,在教室的黑板报上,专门为读书开辟专栏,内容为 “我喜爱的名人名言”、“本周推荐书目”、“我喜欢的词句”等,这些内容不定期地更换,源源不断地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参考和引领。
(2)发挥课内阅读作用,指导选择读物。要选择有利于儿童身心发展,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爱好,文质优美、内容精彩有意思的读物才能吸引学生。选择课外读物,可以和课内阅读联系起来。如学习了《只拣儿童多处行》就可以向学生介绍冰心的《再寄小读者》,学完《小抄写员》后,学生被深深的父子之情所打动,此时可推荐阅读《爱的教育》,教师可以简单介绍书中篇目和故事梗概,吊学生胃口,激励他们课后主动阅读。
(3)开展阅读活动,交流阅读成果。有检查才会有落实,有测评才会有促进。定期测评可采用“讲”“展”“赛”的形式。“讲”即讲述,采用读书汇报会、故事会、阅读心得交流会等多种形式。 “展”即展评,就是展评读书笔记、手抄报、采密集等。“赛”即竞赛、辩论赛、百科知识竞赛等。这些测评形式,既能有效的检查阅读情况,又能激发阅读兴趣,调动阅读积极性,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
(4)参加各种比赛,体验成功喜悦。学生学得或了解的知识多或少,他们或许不知道。那么,有意识地带他们去参加一些语文活动,一方面是为了应用语文知识,另外,也可以促进学生进一步地多去课外阅读。因为有比才明白自己的差距,就会有一种多读多积累的欲望,就会更加主动地去从事课外阅读,步步深入。
二、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光有兴趣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要爱读,而且要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获。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1)略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
(2)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作品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默读法。默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地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做出快速地信息处理和消化。
(4)摘抄评价法。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
(5)写心得体会法。教师要鼓励学生经常写日记或读后感。也就是要求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后,用日记或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并在课外阅读活动课上进行交流。读写听说紧密结合,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很快得到提高。
三、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条件
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幽雅的环境中舒舒服服地进行课外阅读。
(1)开发图书馆(室)。图书馆是学生读物的主要来源,信息时代要求我们的学校要提高学生利用图书馆找到所需信息和知识的能力。有了图书馆,可以组织学生上课外阅读指导课,这样让学生感受到图书馆是一个学习的乐园,是遨游知识的好场所。
(2)建立班级图书库。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教师可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也可采用“流动图书箱”的办法,由各班干部轮流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还可以组织学生举办图书展览,把被介绍的图书陈列出来,同时展出学生整理编写的宣传图书的资料,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阅读条件。
(3)给学生创造足够的阅读时间。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实现课内外的沟通,保证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及指导。
(4)优化读书环境。在窗明几净的教室内,装点上几幅书画作品,增添文化气息。读书时,放上一盒优雅舒缓的钢琴曲,学生在音乐的伴随下,进入情感交融的境界。
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只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主感悟”便是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径。学生在充分“读”的基础上,能够“悟”出精髓:因“文”悟“道”,因“道”学“文”;以“读”见“悟”,以“悟”促“读”,“读”“悟”相得益彰:自悟中就有思维的培养,自悟中就有语感的积淀,自悟中更有创新的火花。实在的语文教学就应该通过自主感悟和交流对话,来展示学生的见解和才情,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丰富学生的人文精神,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安恩平.阅读教学中的探究与实践[J].教师教育科研,2006(05):21
[2]呼玉山.激发阅读兴趣 提高阅读能力[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2(10):59~60
12.以阅读档案促进课外阅读的探究 篇十二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 》对高中生的课外阅读提出了明确要求, 高中学生的课外阅读量累计应达到23-30万词以上。同时,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 》明确提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建立学习档案夹。
阅读档案是展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所做的努力、所取得的进步及反映其学习成果的一个集合体。它通常以一个文件夹的形式收藏学生具有代表性的学习成果 (如作业、作品等) 和反思报告。阅读档案不仅可以用来督促学生检查自己完成的作业, 反思自己的阅读方法, 树立自信心, 还可以作为老师和家长观察学生学习成果的窗口。
二、建立阅读档案
高一开学初, 笔者要求学生课外寻找一篇词数200-300词、生词量1%~3%的文章进行阅读, 并且做好阅读笔记。笔记的内容包括New words&expressions, Useful sentences and summary三部分。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促使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另一方面还可以将这篇文章作为起始阶段的档案材料, 以便以后进行纵向比较。笔者主要从三个环节指导学生自己建立阅读档案。
1. 精选阅读材料
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接受能力和表达能力广泛开拓题材范围。所选的阅读材料应具有以下特点: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文字难度适中、把握时代特色, 符合自己的兴趣、语言地道等。
2. 存入阶段性阅读材料和阅读笔记
教师应鼓励学生将课外拓展性作业和创造性作业放入档案中, 要求学生在每周做2~3篇阅读笔记后挑选自己满意的阅读材料和阅读笔记存入阅读档案。此外, 在每个单元教学结束后, 阅读作业、平时的阅读测验都存入阅读档案。通过做阅读笔记, 使学生自己发现并学习新单词及有用的句型, 逐步扩大词汇量, 逐渐提高概括能力和写作能力。
3. 记录阅读数量和质量
为了促使学生有效、足量地进行课外阅读, 笔者要求学生记录每周的课外阅读情况, 放到档案袋中。课外阅读记录表如下:
注: (1) 阅读材料如果没有标题, 请自己根据文章进行概括并写出标题; (2) 阅读质量分为以下几个等级:A.生词极少, 阅读流畅, 速度快;B.有少量生词, 但能读懂全文;C借助词典能基本了解文章内容;D.能猜测出文章大意或部分内容;E.一点也看不懂。
通过记录表, 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情况一目了然, 学生也会不断督促自己扩大课外阅读量
三、评价阅读档案
学生自己保管自己的阅读档案袋, 并可以随时撤换自己不满意的材料。教师要求学生及时地对自己和他人的学习档案做出评价。档案评价包括学生自评、同伴互评和教师评价。
1. 学生自评
学生可以通过填写课外阅读每周评估表来进行反思。
学生通过对自己每周的阅读情况进行纵向比较发现自己的进步, 逐步提高自己的阅读信心和兴趣。
2.同伴互评
学生之间可以进行横向比较, 互相交流、探讨。互评比自评更加客观, 能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阅读现状, 有利于发现在课外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同伴互评着重于评价阅读习惯、阅读技巧的运用及阅读质量、效果等, 并写出评价意见和建议。评价方式可以是测试或限时阅读, 其结果可以作为学生反思课外阅读的依据。
3.教师评价
教师要定期对学生阅读档案内容进行量化评估。教师可以通过在家长会上展示学生的阅读档案, 让每个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以及所取得的成绩, 并要求家长帮助孩子进行总结和反思。
无论采用哪种评估办法, 教师一定要把结果反馈给学生并指导学生写出改进的具体计划。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师可以每月在班级里进行一次评选活动。如:评选出本月阅读量最大的学生、本月阅读水平最高的学生等。通过这些活动调动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提高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通过对学生成果的展示与交流不仅让学生互相借鉴优秀的英语学习档案袋的制作和编辑, 还可以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 体会成功的喜悦, 激发进一步收集的动机与积极性。
四、建立阅读档案应注意的问题
1. 阅读档案袋的设计
阅读档案袋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想象来决定外形与结构, 但封面上必须写上Name, Number, Class, Teacher’s name, Date:From_____to_____等信息。
2. 限时阅读
由于课外阅读时间相对比较宽松, 很容易成为“慢读”。所以, 限时阅读尤其重要, 阅读的时间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和材料的难易程度而定。
3. 不同学习阶段, 存档内容侧重点不同
不同学习阶段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所不同, 因此存档内容在各阶段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高一刚建立阅读档案时, 应挑选能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文章,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阅读材料。在起始阶段教师特别要注重对阅读习惯的培养, 经常用表扬、评奖等各种激励措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对高二学生在选材上可以加大难度, 篇幅可以增加到400-500字左右, 生词率可增加到4%, 让学生通过阅读不同题型的材料来开拓视野、增长各方面的知识。
高三学生已经进入复习迎考阶段, 因此对阅读量、速度和准确率要求更高, 教师可要求学生从总结、回顾在课外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入手, 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阅读方法体系。
4. 制订阅读存档计划
存档计划一般由教师来制订框架,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来制订阅读存档计划。比如本学期的阅读量、阅读速度、寻找阅读材料的渠道以及写出几篇质量较高的阅读笔记等。学生制订好以后存入档案中, 以便经常对照, 不断督促自己。
五、指导阅读技巧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 笔者指导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技巧, 如对文章的长难句进行分析、找出文章主题句、推断和预测、从上下文中猜测词义、跳读、略读、使用词典等。笔者要求学生总结自己在阅读中所运用的技巧并把它填入到每周的课外阅读估评表, 要求他们与同伴互相交流以促进他们在今后的阅读中进一步掌握和运用这些技巧。教师可以通过课外阅读每周评估表发现其在阅读中存在的问题, 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辅导。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前提。高一学生在阅读时有许多不良习惯, 如遇到生词就查字典、经常回读、用手指指着读、出声朗读文章等。笔者采取学生互相监督的办法, 在档案袋中记录这一习惯出现的次数和间隔时间, 督促学生改正不良习惯。
六、结果与分析
开学初, 笔者对所教的高一 (11) 班和高一 (12) 班进行了阅读摸底考试, 考试内容包括细节理解题、推理判断题、词义猜测题和主旨大意题。考试成绩的分析结果如表1:
从表1可以看出, 实验前两个班级的能力相差不大。笔者把高一 (12) 当实验班, 使用阅读档案, 经过一个学期的实验, 进行阅读测试。结果分析如表2:
从表2可以看出, 阅读档案使用后实验班的阅读能力有所进步。笔者还发现, 实验班学生在开展课外英语阅读活动的过程中, 锻炼了筛选信息和组合信息的能力;在展示交流的过程中, 锻炼了口语能力和听力;在写阅读报告的过程中, 锻炼了写作能力。
七、结语
英语学习档案袋为“立足过程, 促进发展”的学生评价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和载体, 如果能够切实有效地利用阅读档案, 坚持不懈, 一定能够促进学生的阅读水平。
参考文献
施丽华.从PPP到TBL[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2.
杨燕芬.用阅读档案促进初中学生的课外阅读[J].中小学外语教学, 2003, (7) :20—23.
13.课外阅读鲁迅和萧红的答案 篇十三
(1)“当她找到鲁迅先生以后,她的希望产生了,心里的冰块开始融化了。”“萧红心里的冰块开始融化了”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2)“是的,没有鲁迅先生在荆棘满地的前面为青年们开路,萧红同时代的一批青年作家也就不可能冲出牢笼走进文坛。”这句话中“荆棘满地”是暗指_____________这“牢笼”是指____________,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 用“//”将文章最后一段话分为三个层次,并分别写出没个层次的意思。第一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因为上海对萧红来说是一个陌生城市,她是举目无亲的,而且几年来流浪生活冰冻了她原本对未来充满憧憬的心,而在这个时候,鲁迅先生待她如亲人,又视她如调皮的女儿,这让孤苦无依的萧红感觉到了呵护和关怀,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2)“荆棘满地”指白色恐怖下的黑暗而残酷的现实,“牢笼”指束缚青年作家创作、发展的恶劣环境。这句话的意思是:正是鲁迅先生,出于对文学青年的无私关爱,不惜冒着生命危险,为他们的文学前途披荆斩棘。
(3)在那个艰苦的年代,没有鲁迅先生,也就没有萧红。她很可能默默无闻地寂寞下去,甚至颓唐地毁灭自己。// 是的,没有鲁迅先生在荆棘满地的前面为青年们开路,萧红同时代的一批青年作家也就不可能冲出牢笼走进文坛。三十年代出现的一批生龙活虎的青年作家,有谁没有受过鲁迅的哺育呢? // 在建立我国现代文学队伍方面,鲁迅先生立下了不朽的功勋。鲁迅是中国青年作家之父,他一生对青年的帮助,是人们万世所感念的。
第一层:鲁迅先生为萧红开创了新的人生;
第二层:鲁迅先生为一大批文学青年奉献着自己的光与热;
第三层:鲁迅先生为中国现代文学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历史会永远铭记他。
一九三四年十月,一个二十三岁的东北姑娘,突然闯进鲁迅先生的生活来,她立即引起鲁迅先生的注意。先生待她如亲人,又视她如调皮的女儿,她就是萧红。
一个陌生的东北姑娘,从遥远的关外来到举目无亲的上海。原来一颗对未来充满憧憬的心,被几年的流浪生活打击得已经冰冷了。然而,当她找到鲁迅先生以后,她的希望产生了,心里的冰块开始融化了。
在这以前,这世界上已经有了一个寂寞的萧红,一个在生活中挣扎搏斗的东北姑娘。萧红呢,从小得不到父爱,没有家庭的温暖,她把鲁迅当作老师和父亲。原来的一双对人间有些怀疑的眼睛,一下子便明亮起来;一个孤立无援的贫弱女孩子一下子找到了自己的家。
鲁迅先生的一家同这个东北姑娘一见如故。鲁迅先生喜欢她,关怀她;许广平同情她,爱她,处处照应她。甚至连小海婴(周海婴,鲁迅先生的独生儿子)也不愿意离开这位年轻的、梳着两条小辫子的东北阿姨。萧红成了鲁迅先生家中的常客,亲密得宛如一家人。
萧红,正是由于鲁迅先生的帮助闯进了上海文坛。从此,一股沁人心脾、清新如朝霞的风便吹进了文艺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有才华的青年女作家诞生了。
萧红在文坛上健步地奔跑。人们看到她前进的脚印下,也流着一位慈祥老人的汗珠,这位老人正是伟大的鲁迅。
1、选择带点字正确的解释在序号上打“√”。
举目无亲(①抬起 ②全 ③推选 ④举动)(1)
一见如故(①原来的 ②原因 ③朋友 ④故意)(3)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句子的意思。
(1)“当她找到鲁迅先生以后,她的希望产生了,心里的冰块开始融化了。”
“心里的冰块”是指萧红 答:指萧红的内心对未来没有了热情和憧憬。
“冰块开始融化了。”是因为 答:鲁迅先生一家给了这个生活中挣扎搏斗的东北姑娘关怀、照顾和同情,使她对生活有了信心。
(2)萧红在文坛上健步地奔跑。人们看到她前进的脚印下,也流着一位慈祥老人的汗珠,这位老人正是伟大的鲁迅。”
“健步奔跑”是指 答:指萧红的才华得以发展,在文坛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汗珠”喻指 答:指鲁迅先生在她的成长中所付出的辛苦。
、你认为文章歌赞的是(鲁迅先生)
① 鲁迅对青年人的帮助 ② 萧红才华出众 ③ 鲁迅与萧红的友谊、对于鲁迅,你听老师讲过,也读过介绍他的文章,那么你心目中的鲁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答:关心爱护年轻人,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爱憎分明得人。
举目无亲:抬起眼睛,看不见一个亲人。比喻单身在外,人地生疏。
14.关于进行课外阅读积累的建议 篇十四
广东省东莞市东城区岭南学校 吴海宁
积累是学生形成语文素养的一条重要途径,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中,引导学生进行有意识的积累,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和阅读习惯的形成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阅读面的扩大,阅读量的增加都与有意识地积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有针对性地阅读,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都会得到相应提高。这样做,也有利于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尤其有利于评价学生对读物的综合理解能力,有利于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能力。在对文本的阅读中,我们还可以通过有针对性地积累,具体考察学生在文学常识、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能力。所以,语文教师如果能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引导他们做有针对性地积累,学生的阅读能力必将得到相应地提高。那如何针对文本做阅读方面的积累呢?笔者在所在的学校从事着相应的探索和研究,逐渐形成了以六个“我”为内容的积累模块,从多年的实践来看,效果很不错,现推荐给同仁及广大学生。
一、“我知道”(“文章出处”板块)
大家在完成相应项目之前,应是多次深入到文本中去,进行有目的的阅读。当你认为自己确有收获时,你便应开始在课外积累本上做相应积累。积累的第一步,便是对文章的出处进行记录了。你应用一到两行的空间,记下文章标题、作者以及出自哪本书或杂志、报纸。若你是对课文进行的阅读积累,最好不要标出处为“七年级教科书”,而要标文章选自的作品集,相关链接主要是介绍作者生平及其主要作品、写作风格等。
例:[文章标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鲁迅[文章出处]《朝花夕拾》[相关链接]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专集中。
二、“我理解”(“文章理解”板块)
建议:请你用100字左右的文字简明扼要地对文章内容进行综述(即概括文章内容),或对文章产生的背景进行说明(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写这篇文章的)。
三、“我赏析”(“精彩赏析”板块)
结构:例句+赏析(至少两个组合,50字以上)
建议:
1.你应结合写作背景、上下文从表达方式、修辞或情感等角度赏析你认为精彩的文段,说出它好在哪里,或是分析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表达。
2.你应将你所认为的精彩之处挑选出来并做相应分析,这是你个性化阅读的体现,是你个性化的赏析。你可以赏析一个词,也可以写下你对这段文字的精彩点评。
四、“我想说”(“读后心得”板块,100字以上)
建议:掌握方法写读后心得最重要。可以是引述原文部分内容加以联想发挥;可以列举同类事物,做出综合结论;可以逐层分析原文,透彻了解内容,编写写作提纲;可以是结合原文主旨,联系生活实际谈感想;可以从一个独特的角度抓住一点深入剖析,也可以反向对话,谈古论今等等。
例,一学生在读《我自豪,我是自强不息的人》之文后,写下了这样的感言:生活是作文之源,人生是作文之本。本文作者从自已不平凡的生活着笔,写得真实具体,因此获得了成功。从这成功中,我们有哪些启示呢?
启示一:抒写真情才会有好作文„„启示二:构思巧作文才有结构美„„启示三:语言质朴才最感人„„
五、“我会写”(“仿写”板块)
结构:例句+仿句(至少两个组合,50字以上)
建议:仿写受形式的束缚但在内容上应有创造性,所以,宜从仿写句子开始。仿写时,首先要阅读题干,明确要求。其次要研读例句,把握已知(明确句子结构,句式,修辞,修饰语特点,知晓内容,扣准要点),仿写可以是相同结构、相同句式、同一修辞格、同类修饰语,换词仅为最基本的仿写。
六、“我积累”(“好词共赏”板块)
建议:①每篇课文至少积累五个词②应将原文抄写下来,并用特殊符号标明这些词语的位置③至少知道两个词的意思。
以上是针对单篇文本所做的积累,这种积累历时较长,工作量大,所以,不易时间安排太紧,一周让学生完成一次即可。除了做以文本为对象的阅读积累以外,那种非专题性的兴趣积累(精彩片段、知识撷英、文海拾贝型的积累)也应继续做下去,只要双管齐下、长期坚持,学生将来必有所成。
15.课外阅读的讲话稿 篇十五
课外阅读主要指学生除课本以外的阅读,课外阅读的时间和地点都可以自由安排,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取自己喜欢的阅读材料。课外阅读对于高中生来说不仅是进行语文学习的需要,更是丰富精神生活的需要。
(一)课外阅读是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需要
语文综合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语文综合素养的形成需要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语文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共同结合。课外学习主要体现为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一种有效途径。高中生的“字、词、句”已经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学生完全能够依靠自己的阅读能力对阅读材料进行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教学生对不同的文本进行赏析,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和爱好。课外阅读能够让学生对课内学习的知识进行巩固,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加深对相关语文知识的理解。课外阅读是对语文课内学习的补充,学生通过课内学习和课外阅读的共同作用实现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加强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需要。
(二)课外阅读是丰富学生精神文化的需要
高中生已经有了自己的兴趣和追求,在精神层面形成特定年龄的精神文化,正直朝气蓬勃的年华,他们认定的事情就会投入极大的热情完成。课外阅读被很多高中学生当成自己的兴趣爱好。阅读兴趣一旦产生,学生就能够积极投入课外阅读中,精神生活得到最大限度的丰富。学生之间能够形成一股“阅读热”,彼此互相影响,形成阅读的良好风气。在特定的时间内,一部作品往往能在学生之间流行起来,掀起一股课外阅读的热潮,在学生之间形成一定的精神文化。
二、实现科学高效的课外阅读的途径
高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对学生的成长显得尤为重要,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还能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最终实现学生全面、综合的发展和提高。为了实现高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科学高效化,高中语文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探究:
(一)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高中语文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首先高中语文教师要意识到课外阅读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重视课外阅读,意识到课外阅读对学生成长的重要价值,让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获取知识,在繁重的学习生活之余得到放松和心理的调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善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就能更积极地投入阅读。第一,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和学生多交流课外阅读的好处,给学生提供时间和空间,开展多种活动,鼓励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第二,让学生就课外阅读进行交流和探讨。对课外阅读进行交流和探讨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定期地在班上设置读书交流会,让学生就阅读内容进行交流、探讨,可以交流读书的心得体会,讨论作品的内容主旨,也可以分享作家的写作特色风格等。通过交流和探讨,学生真正积极主动地参与阅读活动,改变过去无趣被动、高耗低效的阅读现状。第三,教师要敏锐地利用课堂教学的舞台,抓住课本中的文章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教授《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小说的典型环境、精彩人物、跌宕起伏的情节仔细体会,并对阅读小说的技巧进行点拨,和学生一同走进课本中的经典名著。这样,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就被小说波澜起伏的情节吸引,这时教师再抛出几个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学生就能带着兴趣钻进《水浒》原著。
(二)教师要为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有效指导
随着信息网络的普及,学生接触到的阅读面更广泛化,除了传统的阅读材料外,学生还能通过网络进行阅读。网络上的资源很多比较成人化,不适合学生阅读。高中语文教师要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有效的指导,让学生接触到健康的阅读资源,让学生的阅读科学、高效。第一,定期交流推荐好书籍。教师可以根据某一阶段的课堂教学适时推出时文名著,也可以在班上定期地开展关于推荐书籍的活动,让学生之间互相推荐好书,并说出推荐理由,让学生在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交流的过程中获得好的书籍和读书体验,这是科学、高效阅读的前提和基础。第二,给学生布置一定的阅读任务。阅读要读出质量就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形成见解和思考,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籍并布置阅读任务,定期交流学生的阅读心得或展示读书笔记。这个过程要建立一系列反馈、评价和激励机制,使课外阅读收到实质性效果,而不是单单流于形式。第三,教师在课内学习时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指导。要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取得良好的阅读效果,教师就应该高度重视阅读方法的指导,教会学生赏析文章的语句、辞藻,并通过文本的阅读掌握作品的主旨、作者的思想等。让学生带着在课内学到的技巧遨游在课外阅读的海洋中,从而学会阅读,体会到乐趣;爱上阅读,应用到写作中。阅读,积累写作素材;写作,提高习作水平。由读到写的过程就这样水到渠成地形成,一篇篇有生命的文章就在学生的读与写中产生了。
综上所述,课外阅读对高中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高中语文教师要意识到阅读对学生的重要意义,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有效的指导,实现科学、高效的阅读,进而大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读写能力,促使语文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
摘要:“读”一直是贯穿语文学学习的一条重要主线,读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在教学中很多教师更多注意课内阅读,对课内阅读进行训练,而课外阅读容易被教师们忽略。基于此作者就高中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进行思考和研究,重点从课外的重要意义和课外阅读具体途经进行探究。
关键词:课外阅读,高中语文,科学高效
参考文献
[1]刘再彪.高中课外阅读的困境与对策[J].教学探析,2014(06).
【课外阅读的讲话稿】推荐阅读:
课外阅读《庐山的云雾》07-24
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的论文11-08
小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11-13
课外小说阅读07-20
课外阅读西游记的心得体会10-18
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11-07
《藤野先生》的课外阅读训练和答案11-20
小学三年级课外阅读07-05
暑期班级课外阅读总结07-23
《盼雪》课外阅读及答案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