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摄影行业发展形势分析报告(精选14篇)
1.儿童摄影行业发展形势分析报告 篇一
电子烟行业发展形势分析
电子烟,亦称香烟替代品,属于保健产品,没有焦味,没有危害,有助于戒烟,任何场所都可以使用。从一开始,引起人们的广泛兴趣,并开始决定远离烟草,尝试使用电子烟。目前,电子烟在国外比较流行,特别在英国,德国,法国,波兰,美国,以色列,俄罗斯,新加坡,菲律宾,韩国,阿根廷,意大利,巴西,加拿大等富裕国家。中国,虽是电子烟的起源地,但是很少有人使用电子烟,很多人还是比较倾向于香烟。这其中的原因,包括思想文化习俗,兴趣爱好,还有很多因素。西方发达国家,追求发展进步,易于接受新事物。许多中国人,不愿意改变习惯,接收新事物,至少短期内很难适应。当然,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在逐步转变,可以预见未来中国必将成为最大的电子烟消费市场。
由于中国电子烟市场状况不佳,很多电子烟制造商生产的电子烟产品,大部分销售到欧洲,北美,中东,东南亚,南美洲等地区。他们大多建立自己的电子烟品牌,向客户推销自己的产品。要么直接卖给烟民,要么与电子烟代理商合作。国外的一些代理商,也建立自己的电子烟品牌,但产品主要从中国电子烟厂家购买。比如,博格电子烟,Green smoke,Blu,skycig,pons,njoy,nucig,crown7等等,这几个都是目前比较知名的电子烟品牌代理商。他们没有自己生产电子烟,而是将自己的设计想法提交给中国电子烟公司,让其生产。这种经营方法很好,可以节省了很多成本。但也有缺点,倘若电子烟供应商的技术实力和信誉不好,将会影响电子烟的质量。因此,他们在选择电子烟制造商时,比较严格。不仅管理完善,技术实力强,而且产品质量高,信誉好。
在电子烟市场中,除了电子烟制造商,电子烟品牌代理商,还有电子烟外贸公司。它与电子烟代理商一样,没有厂房,没有设备,自己无法生产电子烟。它有自己的电子烟客户,一方面根据客户的需要与电子烟厂家购买电子烟,另一方面将市场上最新的电子烟产品推销给客户。
2.儿童摄影行业发展形势分析报告 篇二
今年前两个月,我国外贸进出口延续了去年11月份以来的下滑态势,出口跌幅加深,进口跌幅减缓,上半年外贸进出口形势仍不容乐观。
一、1至2月外贸运行基本情况
今年1至2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2667.7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同)下降27.2%。其中出口1553.3亿美元,下降21.1%;进口1114.4亿美元,下降34.2%。累计外贸顺差438.9亿美元,增长59.4%。
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的不利影响,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进出口调控措施,努力保持外贸进出口稳定增长。在进出口税收政策方面,先后5次调高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和高技术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取消或下调粮食、棉花、部分化工产品等产品的进出口关税。在加工贸易政策方面,暂停加工贸易限制类保证金台帐实转政策;从2月1日起,从加工贸易限制类目录剔除1730个商品编码,从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中剔除27个商品编码。在贸易便利化方面,继续减免或降低农产品、纺织品服装的检验检疫费用,改进出口收结汇联网核查办法等。从1~2月进出口情况看,各项调控措施正在初步发挥作用。具体表现在:
(一)加工贸易进出口降幅趋缓。
2月份,加工贸易进出口536.7亿美元,下降25.6%,降幅比1月份缩小8.2个百分点。其中,出口345.9亿美元,下降23%,降幅比1月份缩小2.4个百分点;进口190.8亿美元,下降29.7%,降幅比1月份缩小18.6个百分点。
(二)大宗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降幅相对较小。
1~2月,涉及出口退税率上调的主要大宗劳动密集型产品中,除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出口下降20.6%外,大部分产品出口降幅明显低于出口总体降幅,也低于同期其他产品出口降幅。其中,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146.2亿美元,下降11%;鞋类出口43亿美元,下降2.3%;家具及零件出口36.3亿美元,下降13.6%;箱包出口16.4亿美元,下降7.3%;塑料制品出口19亿美元,下降10.7%。
(三)部分农产品、原材料进口增加较多。
1~2月,小麦进口9.5万吨,增长4337.1%;大豆进口629万吨,增长15.1%;铁矿砂及其精矿进口7939万吨,增长6%;初级形状的塑料进口3 0 9万吨,增长13%;钢坯及粗锻件进口44万吨,增长1351%;未锻造铜进口56万吨,增长20.6%。
二、当前外贸运行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机电产品出口增长仍然乏力。
由于我国机电产品出口主要面向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较大。尽管去年11月份以来我国先后3次提高了部分机电产品的出口退税率,但效果仍不明显。2月份,机电产品出口408.5亿美元,下降22.9%,比1月份降幅扩大两个百分点。
(二)重要工业品出口继续减少。
今年以来,国际市场对重要工业品和原材料需求进一步萎缩,价格低迷,我国部分工业品出口数量在上年减少的基础上继续下降。1~2月,煤出口511万吨,下降41.6%;焦炭出口10万吨,下降93.9%;未锻轧铝出口2.9万吨,下降68.9%;钢材出口347万吨,下降52%;钢坯及粗锻件基本没有出口。
(三)对新兴市场出口下降更为明显。
我对欧盟、美国、日本三大市场的直接出口占我国出口总额近一半。1~2月,我对欧美日出口分别下降了22.9%、16.1%和17.5%。但由于新兴市场国家对外需依赖程度高,经济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而且韩国、印尼等国货币大幅贬值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我国对新兴市场出口下降更为明显。1~2月,我对东盟、韩国、台湾地区、俄罗斯、巴西出口分别下降了24.5%、28.3%、38.7%、39.1%和30.7%。
(四)单月外贸顺差大幅减少。
从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单月外贸顺差一直保持在250亿美元以上,去年10月份到今年1月份,单月外贸顺差更是连续4个月保持在350亿美元以上。但由于今年2月份出口跌幅超过进口跌幅,外贸顺差大幅下降。2月份外贸顺差48.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减少33.5亿美元,下降40.9%。
(五)初级产品进口值明显下降。
3.浙江省社会发展形势分析 篇三
(一)社会发展水平处于全国前列
国家统计局社会司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联合研制的《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方案》,2001年和2002年连续两年对全国各地区社会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其结果显示,浙江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数排在上海、北京、天津之后,居全国第4位。2003年以来,省委、省政府更加重视社会发展工作,启动实施了“五大百亿工程”,即“百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百亿信息化建设工程、百亿科教文卫体建设工程、百亿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和百亿帮扶致富建设工程”,大多是关乎社会发展的社会公共产品建设,同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社会发展的政策措施。
(二)社会发展向与经济发展基本协调的方向加速转变
据国家统计局编制的社会发展水平评价资料显示,浙江社会发展水平从1995年的第9位跃升至1999年的第5位,进而再升至目前的第4位,实现了与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各省市的位次基本对应。社会发展将从缓慢型转向增速型,社会结构从农业型转向工业型,并正向工业化后期转化,社会生活从匮乏型转向比较宽裕的小康型,社会事业从政府包办型转向政府、社会共办型,社会管理从全能、管治型转向有限、服务型。
浙江社会发展取得如此长足的进展,是由多方面的因素促成的:
一是发展理念的飞跃和发展战略的转变。省委提出了“八八战略”和建设“平安浙江”的重大决策上。“八八战略”中有关积极推进科教兴省、人才强省,加快建设文化大省,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推动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直接关系和促进社会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二是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较为扎实。目前,浙江的经济总量、人均GDP、出口总额和财政收入都已跃居全国第4位,成为经济活力较强、发展水平较高的省份之一。2003年,全省财政收入达到1468.9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06.5亿元,为全省社会发展提供了较为雄厚的财力基础。三是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社会发展重大政策措施。2003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就社会发展方面所下发的文件,其数量之多,范围之广,都是前所未有的,有的甚至是三令五申。
二、社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社会发展问题突出
农村社会公共产品供应不足。浙江省农村人多地少,潜在的劳动力资源丰富。但农村基础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供应不足,导致农村整体劳动力素质偏低,很难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经济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
农民“看不起病”的现象仍比较突出。近年来,浙江省财政卫生经费虽逐年有所增加,但在投入的结构方面,“重城轻农”现象仍未得到改变。目前,按户籍人口统计,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75.81%,按常住人口口径统计,非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48.91%,而农村卫生经费仅占全部卫生经费的20.65%。城乡公共医疗服务的非均等性,使不少地方的农民还未摆脱“小病不治,大病等死”的状况,农村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困难群体现象仍未得到根本改善。
农村文化、体育基础设施缺乏。目前,全省共有5268个“返盲村”,村民至今无法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扩大。199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2.13倍,到2003年差距已扩大到2.43倍。初步测算,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已超过了2.6倍。
(二)人口与就业压力持续增大
人口结构不合理趋势加剧。一是人口老龄化程度逐年提高。浙江省1987年开始进入老龄社会。到2003年底,60岁及以上老年人已达618.9万人,占全省人口的13.6%,老龄化速度仅次于上海,列全国第2位。乡村老龄化程度明显高于城镇,全省61%的老人生活在乡村,且越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越快。二是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目前浙江省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3,明显高于103—107的正常值,且一直处于高位波动状态。
就业的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同时并存。一方面,总量压力增大,“十五”期间,平均每年新增城镇就业劳动力总供给量为105万人左右,未来5—10年,劳动力供给仍将持续增长,劳动力供过于求的总体格局不会改变。城镇新增长劳动力特别是大中专毕业生、经济结构调整所产生的失业人员、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大量涌入的外省劳动力交汇在一起,压力持续增大;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结构性失业的矛盾突出,高素质劳动力素质不足,低素质劳动力过剩,将成为“十一五”期间就业的主要矛盾。
(三)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多
当前,群众信访的突出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工业化进程中的农村土地征用问题,占2003年来省集体上访总量的近30%;改革进程中的企业改制和社会保障问题,占集体上访总量的近15%;城市化进程中的城镇房屋拆迁问题,占集体上访总量的10%以上。
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事故多发,造成人、财、物的巨大损失。
(四)社会发展领域改革滞后
长期以来,社会发展领域仍基本保存着计划经济体制的传统框架,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政府的责任和市场的作用划分不够明确,在基本的社会公共服务尚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同时,又承担了许多可以通过市场解决的任务,政府“缺位”、“越位”和“错位”现象并存;社会领域行业垄断严重,管办不分;社会事业投资主体“单一”,仍过分依赖政府,非国有资本受体制、机制、行业准入等方面因素的制约,依然难进入公共服务领域,使社会资源有效利用不足。社会发展的宏观管理体制和微观运行机制已很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加剧了社会公共产品和服务在规模质量和结构上与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需求之间的矛盾。
三、促进社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提升社会发展的战略地位,充分发挥社会发展对经济发展的保障和促进作用
在浙江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争取率先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不协调问题,正在凸现加快社会发展的战略重要性:一是工业化进程中资本对劳动的替代,以及资本密集型产业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替代加快,正在突出显现扩大就业和解决社会就业问题的战略优先地位;二是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所连带产生的不同行业、地区、人群的不平衡发展问题,突出了控制收入差距的战略紧迫性;三是体制环境的变化引发社会利益分化和社会结构多元化,高度显示了加强社会管理的战略重要性;四是人民生活由“生存型”向“发展型”和“享受型”的转型升级,更加突出了扩大公共产品和加强公共服务的战略重要性。
(二)进一步确立社会发展总体目标,明确工作重点
浙江省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为:努力增加社会公共产品与服务的供给,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社会公共服务;努力改善欠发达地区和农村落后条件,推进城乡和地区社会事业平衡发展;通过改革积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逐步满足城乡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不断提高供给水平和质量;促进社会发展目标与国民经济的总量和结构平衡;实现经济与社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社会发展的工作重点是:
第一,加强农村社会发展工作。农村社会发展工作是推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项战略性任务。要继续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和省委、省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农村社会发展在本届省政府任期内迈上一个新台阶。
第二,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促进就业是社会发展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和主要着力点。一要加强就业再就业形势分析和宏观对策研究,掌握工作动态,及时提出对策措施;二要改进和完善就业计划,编制全省及各地城镇登记失业率预测计划,提出全省和各地“新增就业岗位”计划编制方案;三要把扩大就业落实在就业容量大的行业发展上,大力推进旅游业、社区服务业、文化产业发展;四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不断提高劳动者,特别是农村劳动力的技能素质。
第三,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危机应急机制。2003年以来,省政府相继出台了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应对市场价格异常上涨、重特大自然灾害救助等多个预案。建议在已有预案基础上,扩展到可以预见的、可能发生的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按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分别归类,建立统分结合、职责明确、功能全面、灵敏高效的预防和应急机制,切实提高应对公共安全危机和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第四,加快社会发展体制和机制改革步伐。一是改革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方式。正确划分政府、市场管理的范围,解决政府管理“越位”、“缺位”和“错位”问题。二是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尽快研究出台浙江省社会发展投融资政策和政府投资管理办法,提高政府投资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建立政府投资责任追究机制,合理划分审批权限,简化规范审批程序,规范投资资金管理,改进建设实施方式。三是推进社会事业机构分类管理。按照公益性及营利性程度,划分社会事业机构类型,实行不同的管理体制,创新运行机制。四是深化社会事业机构内部改革。探索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和产权制度改革,强化劳动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提高运营效率。五是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工作,培育和推进社会事业领域内的产业发展。
(三)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社会发展的宏观调控方式
加强和完善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工作。1998年省政府印发了《转发省计经委统计局关于建立全省社会发展评估报告制度意见的通知》,社会发展评价工作进入制度化、规范化阶段。通过这项工作,可以动态监测社会发展水平,分析社会发展各行业进展的平衡性和结构变化,对比分析各地之间的社会发展差距和薄弱点,为引导社会发展进程提供决策依据。我们将进一步落实评价结果公布制度,加大对评价报告宣传和开发利用的工作力度。
建立健全全省社会发展形势分析例会制度。为监测分析全省社会发展形势,及时把握全省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突出矛盾和发展趋势,有效实施对全省社会发展的宏观调控和指导,省发展改革委在认真研究和试运行的基础上,向省政府提出了建立全省社会发展形势分析例会制度建议,并将会同各有关厅局认真组织好全省社会发展形势分析例会,及时向省政府递交专题研究报告和年度形势分析报告,为省政府相关决策提供依据。
4.财政形势发展报告 篇四
一、2007年财政运行情况良好
2007年,贵阳市财政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开展机关作风教育整顿活动为契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履行财政职能,继续深化和推进财政改革,抓好增收节支,不断健全公共财政体系,财政收入超额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考核目标,财政支出按照预算有序支出,财政运行情况良好。
2007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1886557万元,比上年增长19.72%。一般预算收入完成759154万元,为预算的107.84%,比上年增长23.28%;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060921万元,为预算的101.91%,比上年增长20.24%。全市基金收入400396万元,比上年增长104.89%,基金支出421483万元,比上年增长146.24%。2007年市本级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17734万元,为预算(人大通过调整预算,下同)的102.58%,比上年增长24.17%。加上级转移支付补助63084万元,区县上解46000万元,上年结余16000万元,减上解上级支出6905万元,本级财力为435913万元,一般预算支出完成416308万元,为预算的99.44%,比上年增长12.47%。年终结余19605万元,全年财政收支平衡。市本级基金收入138439万元,比上年增长62.65%,基金支出92177万元,比上年增长191.26%。
(一)积极组织财政收入,圆满完成财政预算目标
财税部门坚持依法治税,切实加强收入征管,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一是加大税收和非税收入征管力度,确保财政收入及时入库。二是作好各项政府性基金征收工作。三是切实加强契税的征管。四是加强财税部门的协调配合,及时研究分析财政收入进度,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解决,实现了财政收入的均衡入库,做到了应收尽收。
(二)支持区县经济和企业发展,不断培育新财源
一是以建设全省经济强县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对各区、县(市)财源建设项目贷款的贴息额度,全年共下达财源建设项目贷款贴息补助资金4347万元。二是加大对小城镇建设资金投入,全年下达小城镇资金3281.26万元。三是积极支持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采取财政拨款、担保贷款、给予优惠政策等多种形式对全市中小企业进行扶持。据不完全统计,全年对中小企业新一轮的扶持项目有246个,投入市县两级扶持资金约7000万元,吸引社会投资近25亿。预计这些项目建成达产后,年新增产值91.6亿元,实现利税约16亿元。四是对企业进行多方位的扶持,完成中央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的收尾及26户省属企业39所学校的分离工作;拨付企业产品出口奖励资金569.3万元;验收企业技术改造项目86个,总投资20.4亿元,项目达产后,预计年可新增产值37.6亿元,新增利税6.61亿元;配合有关部门,完成47户企业3165万元的省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和民族特需商品生产企业贷款;除企业挖潜改造资金外,拨付企业各类资金3.48亿元,有力地支持了企业生产的发展,促进了财源建设。
(三)拓展融资渠道,积极筹措资金,支持全市经济建设
一是积极向财政部和省财政厅争取国债资金,国债补助资金到位1.15亿元。二是与发改部门积极配合,完成与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合作事宜。到年底,与国家开发银行第一轮贷款累计下达资金计划60亿元,拨付59.47亿元;与国家开发银行第二轮贷款累计下达资金计划40亿元,累计拨付资金19.2亿元。三是积极利用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累计完成外债借款1.90亿美元,正在实施的项目和准备实施的项目有水污染综合治理项目、地理信息系统项目、城乡道路网建设项目、水资源综合开发项目等。
(四)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支持新农村建设
一是认真落实取消农业税等政策,建成了农民补贴网,确保各项涉农补贴发放到户,通过 “一折通”形式兑付了综合直补、种粮直补(含种粮大户直补)、良种补贴、能繁母猪补贴、库区移民补贴、退耕还林补贴等7项涉农补贴资金6088万元,受益农户达44.7万户。二是按照市委、市政府2007年“十件实事”的要求,围绕农业增效,市级财政共安排资金1.63亿元,用于“四改一气”生态能源建设项目;安排资金2200万元,全面完成万户小水池建设;安排资金5832万元,解决农村1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完成投资1000万元,建立无公害蔬菜基地150个;下拨扶贫资金840万元,完成农村串户路硬化800公里;安排资金1200万元,进行农村危房改造3000户;拨付资金840万元,完成农村富裕劳动力非农技能培训26326人,转移就业20000人。三是认真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省、市两级财政共下达“两免一补”专项经费4824万元。四是认真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全市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157.23万人,参合率为92.63%,特殊人群参合率达100%,资金到位7743.06万元。
(五)关注民生,加大对社会公共事业的投入
一是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尽力解决农民工子女和困难家庭子女“上学难”问题。安排资金1000万元在农村建设8所标准化学校;安排资金300万元改扩建或新建公办中、小学8所,接纳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二是着力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加大社会保障方面投入。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医疗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障支出19.65亿元;拨付城镇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1.45亿元;支付救灾资金1194万元;拨付就业再就业资金7255万元;拨付740万元用于兑现城镇义务兵家属优待金;落实残疾人康复经费994万元;安排资金10.77亿元,用于被征地农民的安置、补偿、养老保险和生活保障等。三是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落实资金300万元,建成10个标准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安排资金200万元,建成三所惠民医院。四是着力廉租房保障制度建设,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难”问题,市级财政统筹资金2600余万元,用于廉租房建设,已解决1000户人均住房面积在8平方米以下的城镇最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五是着力解决中心城区群众“出行难”问题,安排资金56302万元,用于道路基础设施和交通管理设施建设。六是着力解决市民饮水安全问题,安排资金890万元,为“两湖一库”治理工作开展作好资金保障,并安排资金80万元,专项用于环保法庭的建设。七是配合严打“两抢一盗”专项行动开展,拨付各类专项经费900余万元。此外,还安排补助经费481万元,建立187 座“四室合一”村级综合楼;安排经费426万元,改、重建基层人民法庭6所和解决9个基层派出所用房问题。
(六)进一步深化各项财政改革,提升财政管理水平
一是稳步推进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深化部门预算改革,提高部门预算的透明度,增强预算约束力,从2007年正式使用了新的政府收支分类办法编制财政预算。二是进一步深入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着力建立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提升管理水平,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上线单位已达116家,支付统发工资、监理设计费、政府采购等支出31808万元;通过国库集中支付网络管理系统批复用款计划43985万元,实现资金支付36453万元,市本级财政全年向各区、县(市)财政调度资金达26.8亿元。三是进一步推进政府采购改革,不断扩大政府采购规模,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全年政府采购预算总金额51072.86万元,实际采购总金额44898.89万元,节约资金6173.97万元,平均资金节约率为12.09%。做好政府采购领域治理商业贿赂的专项工作。四是稳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到2007年底,已在修文县、花溪区、息烽县、开阳县等23个乡镇开展“乡财县管乡用”专项改革试点,改革成效已初步显现。在白云区开展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清理化解乡村债务试点,在开阳县冯山镇开展“村财乡代管”试点工作。五是实施非税收入改革,并于2007年12月份启动对罚没收入、新设基金和新收费项目进行的“政府非税收入收缴模式”管理。六是继续开展国有农场税费改革工作,争取到上级转移支付资金347万元。七是配合有关部门对贵阳市医药公司等44户市属国有企业进行了改革重组,并按照规定为贵阳市机械装卸运输公司等19户国有企业的技改项目资金和商业网点费办理转增国家资本金手续,共转增国家资本金 6299万元。八是进一步加大财政投资评审力度,强化建设项目资金全过程监管,确保财政资金高效和安全使用。共完成审查项目379个,完成送审金额594127.23万元,审定金额503979.33万元,审减金额90147.90万元,综合审减率为
15.17%。
(七)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加强财政监督管理工作,切实做到依法行政 一是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各项工作任务责任,积极开展机关作风教育整顿工作。二是加强财政干部队伍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财政部《财政部门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实施意见》,努力实现依法行政和依法理财。三是加强财政监督检查,完成了全市会计信息质量专项检查、专项案件的查处和对财政系统内部的监督检查工作。四是进一步加强会计事务管理,进一步规范了会计工作秩序,建设开通了“贵阳会计网”。五是按照财政部和省财政厅的统一部署,完成了全市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清查工作,并针对资产清查暴露出来的单位资产、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二、2008年财政工作展望
2008年,是深入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重要一年。财政部门将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财政工作全局,突出以人为本,努力促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全面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创新财政体制机制的公共财政体系建设,建立适应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公共财政,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职能作用,积极走出一条适合贵阳市实际的公共财政发展、改革、创新之路。
2008年全市财政总收入计划为213亿元,比上年增长13%,一般预算收入预算为86.55亿元,比上年增长14%。并根据实有财力,相应安排全市财政支出。
2008年市本级一般预算收入362200万元,比上年增长14%。加各项上级转移支付58945万元、区县上解50000万元,动用上年结余13626万元,减上解省8000万元,2008年市级可用财力为476771万元,全部安排一般预算支出,一般预算支出比上年增长14.52%。2008年市本级经常性财政收入比上年增长9.96%,教育投入比上年增长13.74%,农业投入比上年增长12.17%,均高于市级经常性财政收入的增幅。科技投入9700万元,占财政支出2.03%,达到法定比例。财政用于民生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支出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的增幅。2008年市本级基金收入191000万元,基金支出190800万元。
2008年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财政工作。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宏伟目标以及市委、市政府确定的2008年工作总体目标及工作部署,在加强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积极谋划,切实把财政工作的重心转移到支持全市经济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上来。大力支持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加快发展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系,多渠道筹集并管好用好各类资金。全力保证市委、市政府各项重大决策的贯彻落实,切实保障“十件实事”的基本支出需要,促进我市财政全面可持续协调发展。为确保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恢复生产的资金投入,市级财政将视财政收支情况对预算进行必要的调整、整合,并及时将资金拨付到位。
(一)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
认真履行公共财政职能,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使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千家万户,切实做好“十件实事”的资金保障。大力调整支出结构,向“三农”、困难群众、弱势群体、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四个方面倾斜,着力保证涉及民生、生态环保建设项目的资金需要,不断加大对各类社会事业的投入力度。加强调查研究,深入了解和掌握目前我市在民生方面存在的带有普遍性的突出问题,及时制定切实有效的解决办法和配套措施。
(三)压缩行政支出支持灾后恢复重建。采取各种措施,千方百计降低行政运行成本,行政管理经费在上年的基础上压缩5%。严格控制出国考察,从严控制差旅费。不再安排行政事业单位购车。各行政单位2008年一律不再新增人员(包括临聘人员)。从严控制会议经费支出,尽量减少会议。严格控制招待费,尽可能地控制各项接待费用。加强对灾后重建物资和资金的监督管理,严肃财经纪律,确保专款专用和提高效益。
(二)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体系
加大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按照主体功能区建设要求,认真研究环境资源区域补偿办法,尽快建立重要生态功能区域的生态补偿机制;逐步扩大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转移支付规模,加大对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着重从政府基本公共服务方面缩小各区、县(市)之间的差距,使基层财政困难状况得到明显改善;配合“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完善“乡财县管乡用”管理制度,努力提高财政运行效率;进一步加大财源建设力度,增强县域经济协调稳定发展的活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增加对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的投入,支持文化创新,促进公益性文化建设的发展;落实工业强市战略,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投入,支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大节能减排等环保投入,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三)推进财政管理改革创新
5.儿童摄影行业发展形势分析报告 篇五
业内专家指出:我国机床行业经过漫长的市场低迷期,让众多企业都感到压力重重。首先外销企业困难较大。从规模以上企业来看,以内销为主的品牌企业发展势头较好。没有品牌的中小企业发展比较困难。其次各地区发展不够均衡,浙江、山东、河北、北京以及四川发展比较快,广东的民营企业发展也较快。东北地区发展不快,其他地方的发展也比较缓慢。与此同时,部分银行将机械行业列为投资高风险行业,企业的贷款难度大幅上升。这更导致企业的资金来源困难,再度加重了企业现金流的压力。
相关资料显示:2012年,中国机床工具行业出口额为436.37亿元,同比增长9.79%,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速下降了8.42个百分点。统计显示,2012年,中国机床工具行业销售产值增长速度下滑较为明显。其中,切削工具制造、金属切削机床制造行业的增速下降幅度占比较大,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速分别下滑31.18和15.28个百分点。
从2012年我国机床行业部分企业四个季度的业绩报表来看,不难发现我国机床行业市场一直没有摆脱低迷之势,企业不理性的运营都为2012年整个机床行业的可持续增长增加难度。尽管如此,企业对机床行业仍旧保持乐观态度。预估到2013年的第二季度或第三季度机床行业市场才能出现真正的复苏。而未来五年中国机床行业将迎来又一个黄金发展期。打印 转发 关闭
分享到:人人网开心网新浪微博腾讯空间
声明:
1、任何注明“来源:中国制造网”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其版权均属中国制造网所有,任何个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传播。已授权的个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制造网”,否则,中国制造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2、任何非注明“来源:中国制造网”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等的资料,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中国制造网转载该资料,并不代表中国制造网同意其观点,中国制造网不对其真实性负责。该资料仅供读者参考,请自行甄别,判断真伪。
6.中国家具市场发展形势分析 篇六
变革,家具行业的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相信大家都能体会到。从国家的整个经济形势来说,我国的经济高速发展阶段已经过去,即将进入的是平稳发展阶段,同样家具行业的高速增长时代也已经过去了,进入了平稳发展阶段。
从国内的情况来看,近几年东部地区的家具行业遇到的发展瓶颈,不断上升的原材料价格,物流成本和人力成本制约了东部家具的发展,东部家具的产业逐步在由南向北,由东向西转移。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家具产业的转移,逐渐的完善基础设施和产业链,四川、河南等地的发展势头就比较强,特别是四川。
与此同时,整个家具产业集群效应更加显著,近几年来涌现了很多新兴的产业园区,国际市场上随着我国家具低成本的优势慢慢降低,国际家具产业向东南亚国家转移的形式也日趋明显。出口方面美国和欧盟前两年出台了法案对非法采集木材的产品进行限制,欧洲实行了原产地的标签法,这也可能使我们碰到越来越多的问题,增加成本和企业的风险在逐渐扩大,家具产业的成本和风险也在不断的增加。
定制,个性化引行业新趋势
近两年,定制家具正在兴起,个性化成为发展趋势,消费者为了使家具的款式融入整体装修风格,不再满足于批量生产的标准化家具产品,更多的倾向于根据自己的要求设计想要的家具,企业根据消费者的设计要求,为个人制造一些个性化很强的家具。
同时消费者对于环保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体现在实木家具卖得比较好,全国都普遍如此,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大家对板式家具甲醛超标有恐惧,实木家具的快销,未来几年也会带来一些由于木材干燥的问题及一些售后的问题,这也是企业要把握的。
合作,家具到居家的转变
另一方面家具行业与相关行业的融合也在加强,大家看到一些装修企业开始涉足家具行业、生产定制家具,一些家具企业与房地产行业频繁的互动,涉足商品房装修、酒店的装修改造、门窗改造等领域……家具行业也在向其它领域进展,例如与家具行业相关的皮革制造、塑料、泡沫等行业的融合趋势也比较明显。
7.汽车销售服务行业经营形势分析 篇七
1. 经营形势
(1) 企业经营形势
2015年国内乘用车销量实现2, 021万辆, 同比攀升9.6%。增长率放缓总量依然巨大。各公司的利润普遍下滑, 亏损裁员、降薪几成行业常态。资金断链关门、欠薪、被兼并、倒闭的经销商比比皆是。行业洗牌正在发生。
小微门店如雨后春笋, 社会维修与4S店竞争日趋激烈。4S店客户较快流失, 效益下滑。
(2) 电商及微商平台蚕食传统行业
互联网+时代, 电商、微商无孔不入, 主流电商平台如淘宝、京东商城、亚马逊等, 线上囊括从整车、二手车、配件、改装用品、保修设备等全系产品。
专业二手车网站涌现 (人人网、瓜子网) 。通过网购配件到实体店付费安装者越来越多;DIY的客户也渐增。
2. 严峻的环保形势
传统燃油汽车无法解决的CO2排放量随汽车销量的增长而呈指数增长, 大大超出地球自我修复能力, 雾霾、干旱、沙漠化、洪涝灾害、强对流天气、冰川消融等现象连年加剧。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已经向我们亮起黄灯。加上拥堵交通压力, 迫使国家对汽车行驶及排放的监控日趋严格, 限牌限购、限行, 燃油升级等, 使传统燃油汽车发展受限。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必将使新能源汽车的研发生产、销售与服务迈向快车道。
3. 国家政策与相关标准的发布
(1) 《关于汽车业的反垄断指南》
2016年3月23日国家发改委公开征求《关于汽车业的反垄断指南》意见。《指南》明确了汽车行业纵向垄断协议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具体行为, 其中纵向垄断协议包括限定固定转售价 (最低转售价) 、地域和客户限制、限制售后维修服务和配件流通等;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包括限制配件制造商生产“双标件”、限制售后配件的供应与流通、限制维修技术信息等的可获得性。将有助于规范厂商行为, 推动汽车市场流通, 提升经销商话语权和定价权, 降低经销商经营成本, 同时有利于推动汽车配件流通、拓宽维修商的配件和信息来源渠道, 降低消费者维修成本。
商务部正修订《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 环保限迁壁垒和二手车税制有望成为重点调整内容, 二手车消费热情有望得到大幅提升。
(2) 《电动汽车充电接口及通信协议》等5项国家标准的发布
2015年12月28日, 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联合国家能源局、工信部、科技部等部门, 发布《电动汽车充电接口及通信协议》等5项国家标准, 并已于2016年1月1日起实施。
《电动汽车充电用接口及通信协议》作为实现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的基本要素, 其技术内容的统一和规范, 是保证电动汽车与充电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技术基础。此次5项标准修订全面提升了充电的安全性和兼容性。解决了电动汽车充电难的问题, 必将促进电动汽车发展。
以上政策的推出后, 若监管得力, 有望在1-3年内, 打破汽车厂商、经销商对汽车技术和配件的垄断, 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 改变汽车销售服务行业的格局, 社会维修服务必将有个增长的契机。
二、形势分析
1. 行业大形势分析
中国汽车市场进入平稳增长区间, 未来几年销量增速超过10的概率较小, 逐渐进入汽车后市场时代。受高基数、宏观经济下行、环境/能源/交通压力增加、产能过剩、车企价格战等多因素影响, 汽车终端需求锐减, 微增长成为阶段性常态。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快速上升以及汽车车龄的不断增加, 我国汽车行业进入后市场时代, 市场空间超万亿。汽车与互联网的融合是必然趋势, 而后市场因其特有属性成为汽车互联网化的主战场。
2. 企业经营管理形势分析
(1) 汽贸企业原来粗犷式的经营, 向精干、精细化转变。销售形势大好时, 员工养成的轻松拿高薪的习惯, 在效益下滑时面临严重挑战。企业各业务模块, 都将或已进行精干精细化的管理。
(2) 企业服务模式更务实地向“方便客户”方向转变。在产品及服务越来越同质化的竞争形势下, 追求与众不同的服务模式, 是企业追求创新的永恒主题。汽车厂家要求的标准化流程和配置在逐步弱化, 来自企业自主改革和社会资源整合要求的创新型改革越来越多。
(3) 企业销售业务及服务多元化。互联网使信息来源多元化, 客户选择更加理性, 可供客户选择的机会增多, “等客上门”的销售服务模式, 已不能适应当前形势。
(4) 互联网+对汽车销售服务行业的冲击将越来越大。通过互联网实现整车销售、配件产品销售以及服务工时销售, 已经走入现实。企业如果固步自封, 必将被时代淘汰。
(5) 燃油的内燃机在汽车上的应用必将逐渐下降, 而以纯电动、油电混和动力的新能源汽车份额必将逐步增大。
三、应对策略
市场竞争严酷, 企业唯有直面现实积极应对, 方能立于不败之地。结合发展趋势提出应对措施如下:
1. 经营模式的转变
汽车营销最关键的就是营销理念、营销方法以及营销模式等, 只有充分掌握这些方面的内容, 才能促进我国汽车营销模式的创新和发展[1]。
(1) 变“坐销”为“行销”。企业须定期拜访客户, 以产品为媒介通过面对面的感情营销。
(2) 售后服务部门强化主动提务, 通过保养提醒、保险提醒、拜访客户, 甚至上门为客户车辆提供维修保养, 防止客户流失。
(3) 汽车维修服务企业发展的趋势, 是“小而全”。中心库存较全, 网点保持基础库存, 物流配送及时, 网点规模不宜过大 (5~6个工位) , 网点以覆盖5公里范围为宜。
2. 调整企业人员结构
以满负荷工作为标准, 量化员工工作量及质量, 确定人员编制。使每个员工具备独立工作能力, 人力资源最大化可节约人员开支。
3. 调动社会资源, 与政府职能部门或相关企业联合建立便民机构, 树立竞争优势
比如与政府职能部门合作 (车管所、保险公司等) , 在企业就近选号上牌、与交警部门和保险公司合作成立事故快速理赔中心等, 通过企业与各职能部门的无缝对接, 方便了客户实现共赢。
4. 强化网络营销渠道
利用微信、电商平台, 开展网络营销。指导客户DIY, 保证客户不流失。
5. 建立新业务拓展部门, 拓宽资源与服务渠道
(1) 与品牌力强的新能源汽车厂家合作。
(2) 与市政或职能部门沟通, 抢占新能源汽车充电站等前置建设项目。
(3) 发展与互联网+、车联网有关的新业务。
(4) 与时俱进, 加强对新能源汽车, 尤其是纯电动、油电混动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学习, 为未来发展变化占得先机。
参考文献
[1]陈蕾.汽车营销模式的发展进程分析与讨论[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 2016, (12) :10-11.
8.儿童摄影行业发展形势分析报告 篇八
关键词:企业文化;石油企业;发展创新;形势
放眼世界,不断深化的石油工业重组改制以及实施对外发展战略的石油企业面临发展与创新的问题。中国的石油工业在半个世纪的发展后,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发展模式,石油文化也初具成型。不过,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崛起,原本的传统石油文化不能完全融入经济发展的浪潮,必须改革,必须创新才能使中国的石油企业不被时代淘汰,继续更好地发展。
1文化差异
企业发展关系着方方面面,历史底蕴,风俗习惯,国情文化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中西方文化上,更是偏颇的多,相似的少,体现之一就是性格。自古以来,中国人崇尚保守,谦逊,瞻前顾后,而西方人则大胆,开放,随心随性。这么多年来依旧不能判定哪个更优,所以至今这样的差异并未消失,中国还是保留了自己的文化。在文化差异一这块,不单单是性格不同,只是这一方面体现最直观,最明显罢了。接受的教育不同,从小养成的习惯,接触的生活环境不一样,造就了中外思维方式的不一样,中国人善于站在高出思考问题,在现实之外,对生命做更深刻的探讨。比如在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人的精神与肉体之间都有深刻的思考。西方人则偏重对思维逻辑和理性判断的考量,强调黑就是黑,白就是白,在物质世界,探索和求证问题,知识的本源。在对待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中西方的抉择是不同的,中国人更看重家族利益,集体利益,国家利益,舍小家为大家的历史典故从古至今流传不惜。然而,西方更重视个人利益,追求自由平等,崇尚人权,在西方人看来,如果个人利益都无法得到保障,又怎么谈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正式这样的思维模式和文化熏陶,所以西方大多走资本主义道路,而中国走适合本国国情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石油文化发展:
在还是手工业时代的天下,石油远不会预见今天的繁荣景象。历史教材中曾提到重工业是西方领头的,中国在闭关锁国的政策下被洋枪样炮撬开了历史的大门。后来新中国成立,石油全靠进口,中国被耻笑是无石油的国家。直至油田的勘测发现利用,如今的中国石油行业已经蓬勃发展,除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广大的劳动人民也贡献了无数的日日夜夜。现在在领头的非中国石油莫属,简称中石油。听名字就知道这个不是一个小企业,是国家领导并且参与经营的国企,这样的企业不仅仅为了盈利,更多的是利国利民。就拿中石油代表中国石油来说,这个企业的宗旨就是致力于产业报国,以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集团为目标,加快实施国际化经验战略,通过合理开发和利用国内外的市场和资源,加快转型,从国内石油的龙头老大转变为有号召力的跨国石油企业,从简单的石油生产商转变为石油供应商,让中国石油也能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反观西方,西方原本是遍地石油的富豪之都,迪拜就是因为石油,迅速崛起的希望之城,一个石油产业就把迪拜推上了穷的只剩钱的国家。但是,石油是非可再生资源,早年迪拜靠出口石油赚钱,但是这样的开采石油迟早是支撑不住的,所以迪拜已经加快转型,靠酒店旅游拉动生产经济。这个是应对石油危机的一个代表。还有依靠战争夺取土地,其根本目的就是争抢石油。西方石油文化发展到今天,因为财富而造成掠夺,因为利益造成争抢,西方在石油上的一意孤行使得石油文化失去原本的面貌。
2发展创新
很多的企业提及发展创新这个词。发展是好事,创新确是一把双刃剑。转型意味着突破,被市场接受了,固能开启一番新天地,如若失败了,投入的技术开发等前期筹备付诸东流不算,对品牌的口碑,其他产品的销售,对员工工作的积极性等等都会有深远的影响。总之对企业受到的重创可能是小范围的也有可能因此一蹶不振。当然,高风险和高收益是并存的,一个企业如果因噎废食自然不会有大的作为。在石油行业也是如此,如果依旧依靠国家扶持这棵大树,纵然不会倒,也不会有什么大的作为了。因此为求发展,加快转型是中国石油现在的主要课题。
2.1中国石油文化转型
中国石油公司说大了是国家企业,说小了是家族企业,这样的经营模式本身就是有利弊的,在转型上,这个也是考虑的一方面。当然大方向是中国国情,就是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造就了中国石油企业文化一直保留的重形式,轻效果,重组织,轻内容的现象。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热潮,中国应该重新总结这些传统的企业文化,摒弃不合时宜的观念和做法。也就是说重新审视传统企业文化的历史作用和地位,思考和反省今后发展的继承和发扬。用理智的头脑做明智的选择,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企业焕然一新,在新体制下更有竞争力。
2.2文化建设
除了企业的文化转变,市场对文化转变的认可也很重要,加上中国本就是一个集体利益为重的国家,民众的认可也有助于中国石油的发展。从无到有一向困难,但是中国迈出了第一步并且扎实地迈好了每一步。石油文化节就是一个代表。有学生的加入,就是新鲜血液的注入,將来会有千千万万的大学生用科学和才干撑起中国的石油产业,加快企业的创新,文化的扬弃,文化不停,发展不息。
3 结束语
总之,在国家建设的转型中,中国石油也紧跟步伐,以高科技,高技术,高水平为特色,注重节能,细化生产和开发,为社会和国家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也造福了百姓的生活。在石油文化方面,中国也并未落后,用正确的理念经营企业,不仅拉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也为国民经济和地方发展做出了贡献。
参考文献:
[1]岳金霞.石油企业文化发展创新面临的形势分析[J].商业时代,2008,(7):111-112
[2]王新军.浅议石油企业文化体系创新[J].经济师,2010,(3):278,283
9.形势政策论文——经济发展分析 篇九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经历了复杂的2010年,2011年我国经济将是怎样的一年?从国际情况看,世界经济目前在缓慢、艰难地复苏,甚至还可能出现反复,中国经济已经和世界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些都会对中国经济的运行带来很大影响。从国内情况看,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巩固企稳回升的阶段,逐渐回归到正常增长的运行轨道上。2011年我国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并在科学发展上迈出扎实的步伐,为“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
2010年是我国经济企稳回升的关键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有力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战胜来自国内外和自然界的严峻挑战,努力化挑战为机遇,取得了重大发展成就:经济较快增长,农业础得到加强,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改善民生成显著,不仅有效地巩固和扩大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的成果,而且基本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2011年是执行“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一年。做好经济工作,既有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
1.做好经济工作的有利条件
第一,我国经济处于新一轮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2010年,GDP增长率回升到10.3%,从而进入新一轮即第11轮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
第二,“十一五”时期取得的成绩为“十二五”奠定了良好基础。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继续提高,消费结构将持续升级,投资结构、产业结构也将随之调整变化,带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为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第三,内需驱动增长的模式得到进一步强化,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持续增强。
第四,从外需看,2011年世界经济将继续缓慢回升,出口将保持一定增长,外需有可能实现对经济增长的正拉动。
第五,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积累了在复杂经济环境中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宝贵经验。通过实践,进一步提高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增强了驾驭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加深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加深了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政治优势的认识。这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2.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目前,国内外经济环境更加复杂多变,来自国内外和自然界的挑战更加严峻。从国际看,世界经济虽然有望继续恢复增长,但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恢复的过程必将缓慢、动荡而曲折。欧洲国家主权债务危机还在蔓延;美国失业率居高不下,债务负担沉重,流动性泛滥,美国再次推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虽然可能有助于缓解美国本身的问题,但必然会给世界经济带来通货膨胀等负面影响;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在复苏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出现了通货膨胀问题。
从国内看,宏观经济平稳运行面临复杂形势,在经济快速增长变动中,经济结构升级的约束增多,社会结构平衡的难度加大,前进中存在不少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经济社会管理亟待加强和改善。传统增长模式面临新挑战。在就业、教育、住房、医疗卫生、收入分配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领域,还存在不少难点和热点问题,基本公共服务的可及性、公平性仍然不够。这些都与人民群众对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有较大差距。
总体判断,2011年,虽然经济发展中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但我们的总体经济环境在进一步改善,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只要牢牢把握积极稳健、审慎灵活的宏观经济政策基本取向,有效实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宏观调控政策,我国经济仍将
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如不出现重大特殊事件,估计2011年GDP增长速度将会保持在10%左右。如何开好局起好步?
1.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确保经济平稳健康运行.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新变化,党中央、国务院准确而及时地调整了宏观调控政策,作出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决策。
2.把稳定物价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管理好通胀预期
2010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出现了较明显的物价上涨压力,月度居民消费价格上涨一度超过5%。针对物价水平上涨的多方面原因,抑制价格上涨的措施也应该是综合性的。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全面加强价格调控监管工作。
3.大力发展农业,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
近来价格上涨压力比较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的农业太脆弱了,现在出现价格上涨的问题,基本上都是围绕在农产品上。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0年11月份物价指数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了11.7%,而非食品价格仅仅上涨了1.9%,说明当前这个价格主要上涨的内容是在食品上,也就是说在农业上。
4.处理好保增长、调结构、控通胀的关系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是抑制通货膨胀的关键措施,是解决就业等民生问题的先决条件。
调整经济结构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保障。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十二五”时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也是2011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最终目的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促进经济更好地发展,实现科学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长期保持价格水平稳定,避免出现通货膨胀风险的重要方面。稳定价格总水平不仅影响宏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影响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步伐,而且影响千家万户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因此,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宏观调控最紧迫的任务。
10.儿童乐园行业发展趋势报告 篇十
据悉,中国儿童产业的规模大致在1万亿左右。“但这个产业集中度较低、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缺乏长期规划、文化创意方面较弱,而品牌化和理念化的乐园经营模式,是目前国内儿童乐园产业所缺乏的。”张景瑞指出,目前国内儿童产业中成熟的、有特色、能形成口碑的连锁企业并不多,尚未形成很清晰的竞争格局。
据其介绍,光腚猴室内儿童乐园主要细分为三种类型:儿童室内游乐园、动漫主题室内乐园和儿童职业体验城。盈利模式都是依靠门票收入、植入式营销和销售商品、服务以及衍生品。
而另一方面,百货业态正在发生巨变。万达曾做专门的市场调研,结果显示消费者在超市逗留的平均时间是45分钟,而体验购物中心的消费者逗留时间约为2.5到3个小时,其中购物时间仅是逛商场总时间的1/4。这意味着在如今的购物中心,购物已不是人们的主要目的,消费者将更多的时间花在了购物之外的吃喝玩乐上。
据业内人士透露,国内多家购物中心先后扩大儿童品牌招商,并对儿童区进行改装升级,比如在北京的华润五彩城、蓝色港湾、朝阳大悦城、凯德MALL都加大了儿童业态占比来拉动商场销售。这些产品未来将如何在儿童娱乐产业竞争中胜出呢?
按照惯例,万达每进入一个新行业的做法是,高薪挖角该行业里的人才,大手笔投入,迅速品牌化、规模化摊薄成本,标准化进行复制。据邱晓军介绍,万达每个“宝贝王”乐园的面积在3000至5000平方米之间。针对0-8岁亲子家庭,在游玩中融入早教、主题摄影、生日派对、亲子餐厅、婴童坊等功能区。未来还计划推出动画电影、动漫衍生产品、亲子在线社区、电商平台等产品。
数据显示,今年年底,万达广场开业数量将达到109家,并且以每年超过25家的数量递增,万达“宝贝王”的开店路线是依托万达广场进行扩张,迅速实现全国布局,产生连锁效应与规模优势。
目前,国内游乐场里的娱乐项目多是传统的以器械为主。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缺乏延续性的产业链最终导致很多原先游乐场的稳定客户流失。邱晓军看到了这点,在亲子乐园中增加早教、派对业态因而提上日程。
11.儿童摄影行业发展形势分析报告 篇十一
1 国内外剑麻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1.1 国外情况
坦桑尼亚、肯尼亚、马达加斯加、摩洛哥、莫桑比克、中国、巴西、墨西哥、海地、委内瑞拉等是世界十大剑麻生产国,其收获面积约占全球的97 %。
1.1.1 生产情况
据FAO统计,2013年,全球剑麻收获面积313 985 hm2,其中巴西收获面积176 739 hm2、坦桑尼亚32 295 hm2、肯尼亚40 500 hm2、墨西哥12 000 hm2、马达加斯加15 850 hm2,分别占世界的56.29 %、10.29 %、12.9 %、3.8 %和5 %。2013年,世界剑麻总产量28.16万t,其中巴西15.06万t、肯尼亚2.8万t、坦桑尼亚3.49万t、墨西哥1.2万t、马达加斯加1.9万t,分别占世界的53.5 %、10 %、12.4 %、4.8 %和6.7 %。中国1.65万t占世界的5.9 %,居世界第5位。2013年世界剑麻平均单产为89 670 kg/hm2,世界上剑麻单产最高的地区是亚洲,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趋势,中国剑麻单产最高,2013年单产为471 430 kg/hm2,是世界单产的5.26倍。
1.1.2 市场情况
剑麻产业在全球贸易中,虽然所占份额不大,但由于其用途的不可替代性和生长环境的约束性,在全球贸易活动中颇为活跃。全世界目前每年对剑麻的需求量约为80万t,而目前世界剑麻年产量约为40万t左右,供求缺口巨大。
1.1.3 科技进展
现国外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剑麻进行育种已经逐渐趋于成熟。墨西哥是世界上唯一开展剑麻转基因实验的国家,他们以普通剑麻幼叶作为外植体,通过农杆菌和基因枪等手段,成功的将GUS基因导入普通剑麻,并得到转基因植株。
国外的剑麻加工技术要优于国内的同等技术,坦桑尼亚利用剑麻废渣产生电能,以满足其对电力的需求,促进剑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巴西利用剑麻浆制作酒精燃料。Muthangya Mutemi Mshandete等对坦桑尼亚剑麻产业进行研究,利用大量剑麻脱叶残留(SLDR)产生生物质甲烷,该加工过程在与菌株进行发酵的生物与处理条件下得到极大改善。厄立特里亚利用太阳晒干剑麻浆制成羊饲料。Morcln Juan I采用2种加工方法,从剑麻纤维中提取纤维素和准备纳米纤维素,肯尼亚对剑麻栽培技术、深加工技术方面进行技术改良。
1.1.4 产业特点
近10年,受土地资源约束、生产成本增长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全球剑麻种植总面积、总产量出现波动,受种植比较效益下降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影响,生产规模总体呈小幅度下降的趋势。全球剑麻生产、贸易向传统生产国和贸易国集中,进出口贸易规模进一步扩大。巴西、坦桑尼亚、肯尼亚等主要生产大国的种植面积保持增长姿态,巴西剑麻种植面积从2003年的332.4万亩增长到2013年的425.05万亩,增长27.87 %,坦桑尼亚从2003年的69万亩增长到2013年的86.23万亩,增长24.97 %。随着剑麻工业化产品用途的多样化,对剑麻纤维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各国普遍重视剑麻纤维的初加工,机械化生产的比例有所提高。
1.2 国内情况
中国主要的剑麻品种是H.11648,品种特点为高产,易感病。中国在剑麻病虫害防控方面成绩显著,攻克了剑麻斑马纹病、剑麻茎腐病等剑麻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但是,近年来剑麻紫色卷叶病和剑麻新菠萝灰粉蚧病危害严重,已成为中国剑麻种植业的重大隐患。
1.2.1 生产情况
中国剑麻主要分布在热带及南亚热带的省份,广东、广西、海南、福建、云南都有种植。据农业部南亚办统计,2015年中国剑麻种植面积为42.62万亩。
从农业部南亚办的数据中可以看出,中国剑麻种植总面积在2008年最高,达到了65.71万亩,随后逐年下降,到了2014年达到44.91万亩,其中广西种植面积34.96万亩,占总面积的77.84 %,广东8.25万亩,占总面积的18.37 %,海南种植面积1.35万亩,占总面积的3.01 %。
2015年总产量(纤维)115 814 t,单产313.86 kg/亩,全年总产值95 813万元。2014年,全国剑麻总产量为11.22万t,同比增长24.36 %。其中,广西7.59万t、广东3.21万t、海南0.34万t,分别占全国总产的67.65 %、28.61 %和3.03 %。全国平均单产310.72 kg/亩,同比增长23.73 %。
1.2.2 市场情况(进出口、价格、消费等)
2014年,全国剑麻总产值为5.59亿元,同比减少9.7 %。剑麻进口量约为3.98万t,进口值约为5 594.6万美元,进口均价1.41美元/kg,同比增长19.67 %、38.24 %和15.57 %。其中,从巴西进口2.42万t,从坦桑尼亚进口0.75万t,从肯尼亚进口0.3万t,从马达加斯加进口0.43万t,分别占进口量的60.8 %、18.84 %、7.54 %和10.80 %。2014年,中国出口剑麻类纤维及短纤和废麻375 kg,出口均价0.98美元/kg,出口金额369美元,同比下降99.75 %和99.84 %,全部出口到新加坡。2014年剑麻单价呈现平稳上升趋势,干纤维平均最低价6.6元/kg,平均最高价8.75元/kg。
1.2.3 科技进展
国内对于剑麻产业的研究体现在剑麻柔软处理工艺、剑麻汁液酿酒工艺、剑麻繁育等。现中国已经建成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广东、广西科研院所和各地农垦及剑麻企业为主体的剑麻科研体系,研究范围涉及剑麻种质资源、新品种选育、良种繁育、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控、加工和综合利用等领域。2008年初,国家启动了包括麻类作物在内的50个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工作,剑麻位列其中,目前设立了岗位专家2个,区域试验站2个。近2年主要科研成果有:剑麻培養技术研究,建立了中国剑麻主产区土壤数据库,对不同麻龄剑麻营养分配与累积特性进行了研究,发现不同麻龄剑麻各营养器官大中量元素的养分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广西农垦积极研发和集成国内外剑麻先进生产技术,取得年均单产纤维572.6 kg/亩的记录,居全球大面积种植剑麻单产首位。剑麻病虫害研究形成一套剑麻抗斑马纹病的鉴定技术,提出了剑麻斑马纹病、茎腐病、炭疽病及灰粉蚧综合防治技术。遗传育种研究开展了高产多用途剑麻品种选育,选育出的南亚1号抗病性强,产量较高,具有多用途开发的潜质。开展剑麻遗传转化研究,完成了800份转基因植株和458份四倍体的大田盆栽培育,获得了部分抗性材料。开展了剑麻抗斑马纹病转基因育种,共获得抗性植株37株,为下一步开展抗病试验准备了有效条件。
nlc202309081424
1.2.4 产业特点
(1)栽培区域比较集中,集约化程度高
中国剑麻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海南,其中主产区广东、广西的剑麻面积和纤维产量分别占全国的92 %和94 %。广东和广西剑麻种植与收获已初步实现机械化,机械化综合作业水平达到85 %。
(2)栽培技术先进,产量稳步增长
通过多年的生产时间,中国已经摸索出实现剑麻高产稳产的栽培技术措施,并制定了剑麻栽培技术规程,通过剑麻种植业标准化实施,中国剑麻大面积种植平均单产可达251.12 kg/亩,居世界最高水平。在世界剑麻面积和产量逐年递减情况下,中国剑麻面积和产量稳步发展。近年来,虽然中国剑麻受到新病害影响,收获面积有所减少,但是通过采用先进栽培技术,单产逐年提高,产量稳步增长。
(3)产业化经营程度高
中国经过多年的发展,剑麻加工业得到了长足发展,目前开发的产品已有20个系列500多个品种,在国内外形成了比较固定的销售网络。主产区如广东、广西及海南等省区已建立起一批剑麻龙头企业,基本实现了以产品为龙头,以市场为导向,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如广东东方剑麻集团、广西剑麻集团实行产加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经营,覆盖了全国70 %种植户和90 %的产品,初步形成了集约化和规模化经营的格局。
(4)适宜发展剑麻的热带土地资源丰富
剑麻属多年生热带作物,产地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 °之间的部分地区,具有较强的地域约束。中国适宜种植剑麻的土地面积有50多万hm2,主要分布在广东雷州半岛、海南、广西南部和福建西北部,这些区域经济欠发达,农业开发程度低,许多地区尚处在待开发状态,现有种植面积仅占可利用面积的3 %左右,发展潜力巨大。
2 中国剑麻产业分区域发展情况分析
中国剑麻主产区为广东省、广西省和海南省,云南和福建部分地区也有少量种植。从农业部南亚办统计的数据可以看出,中国剑麻的种植面积从2005-2009年呈上升趋势,从2010年开始呈缓慢下降趋势;单产2014年达到近10年最高值,309.86 kg/亩,其余年份产量一直不稳定,2010年达到最低点220 kg/亩;全年总产值从2005-2009年呈上升趋势,从2010年至今呈波动趋势,但幅度较小。
2.1 各主产区剑麻生产情况
从农业部南亚办统计数据可以观察到,中国剑麻种植面积与产量最多的省份依次为广西省、广东省和海南省,单产最高的省份为广东省,这3个指标均呈波动态势,2005-2009年,3个省份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呈逐年上升趋势,2010至今呈下降趋势。
2014年,以一个麻农种植20亩剑麻为例。按亩产纤维245 kg,纤维单价8元/kg计算,总收入3.92万元。以自动化生产线出麻率4.8 %,割麻费、打麻费分别按每吨73元、76元计算,机耕肥料费500元/亩计算,总支出为2.51万元,收支盈余1.40万元,投入产出比为1.55,亩均纯收入700元。
剑麻被抽取纤维后所余下的剑麻汁和剑麻渣可提取剑麻皂素和果胶。剑麻渣中提取的剑麻皂素,国际市场上每吨8万-9万美元,在剑麻皂素中再提炼出单烯醇酮和双烯醇酮更是国际市场上的医科新宠,每吨价格约为20万美元。麻渣、剑麻废液沼气还可以用来发电。同时,剑麻有利于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对提高丘陵荒地地表植被覆盖率、改良土壤结构、涵养水土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
2.2 各主产区剑麻市场情况
中国剑麻经营主体为龙头企业带动、农户承包为主,种植规模相对集中,组织方式为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其余部分为个体农户分散种植。由于各项改革配套措施不完善,以往计划经济的传统习惯在许多方面存在着与市场经济体制不适应的矛盾,主要体现在麻片收购价格未与市场接轨,公司+基地+农户关系未理顺等。
2.3 各主产区剑麻加工情况
目前,全国拥有各类剑麻加工厂60多家,从业人数5万多人,产值约15亿元。研制开发的剑麻产品400余种,主要包括剑麻纤维、剑麻纱条、白棕绳、剑麻地毯、剑麻抛光轮、钢丝绳芯、剑麻墙纸及其他剑麻制品等。今年,除部分剑麻纤维直销外,其他大部分纤维加工成剑麻纱条、白棕绳、剑麻抛光布及剑麻地毯等进行外销。由于品牌信誉好、花色多、质量稳定、销售网络广,中国剑麻产品畅销欧洲、美国、东南亚、中东、日本、韩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随着新的剑麻纤维制品的成功开发,剑麻纤维的应用领域也不断拓展,剑麻的总需求量将不断增长。
另外,近年来剑麻麻渣废水的综合利用技术逐步发展,用于提取剑麻皂素、剑麻果胶、剑麻乱纤维及生产有机肥,可提高麻片价值100元/t以上。目前,多家公司从全自动打麻机厂按15-30元/t麻片计价回收麻渣废水,用于提取剑麻皂素和剑麻果胶,按5-10元/t麻片计价回收乱麻纤维和用于生产有机肥,除去综合利用工厂的收益,麻片附加值在50元/t以上。但对于手拉式打麻机分散加工,麻渣废水不集中,难以集中利用,目前剑麻麻渣废水的综合利用基本限于全自动打麻机上。这样计算,全自动打麻机的效益更加明显,并可有效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有明显的社会效益。
2.4 剑麻作物在各主产区的特点
根据农业部南亚办的数据显示,2005-2009年中国剑麻的种植面积与产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但从2010年开始,种植面积与产量开始小幅度下降,但单产出現小幅度提高。2014年的种植面积为45.01万亩,较2013年减少2.59万亩,但产量提升21 982 t,单产提高了58.74 kg/亩。
中国的剑麻制品由最初的单一生产纤维、麻绳发展到目前20多个系列400多个品种。近年来,中国对剑麻及其纤维制品的需求量持续增加,已成为剑麻纤维的生产和进口大国。
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加上其他高效短期经济作物的剧烈竞争,目前能够用于剑麻种植的土地资源十分有限,同时随着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的影响,经济效益下降,近年剑麻种植面积出现萎缩趋势,产量增幅受限,其产量无法满足国内市场的需要。
nlc202309081424
3 中国剑麻产业发展对策
3.1 面临的形势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中国主产区剑麻主栽品种仍是H.11648,而该品种除表现一定程度的早衰退化外,正面临新一轮剑麻病害的威胁,每年因病害死亡的剑麻面积达数百公顷,损失严重。种植品种的长期单一及老化退化、抗病高产新品种培育力度不够,严重地阻碍着剑麻生产的发展和剑麻制品的创新。
剑麻经济收益在定植后3年左右才能体现,一般在种植后第6年才达到收支平衡,投资期较长。另外,麻片采收缺乏采收机械,而目前人工费用约为100-120元/t,种植效益较低。
由于麻片采收用工费用居高,在价格低的情况下,麻农一般不去采收,对加工企业的原材料供给不能保证四季供应,导致加工企业不时出现原材料供应脱节。
新产品开发之后,材料搭配、生产技术等方面仍有待提高。此外,对剑麻副产品的开发利用不足,如要加大对麻渣汁液的综合开发利用的研究。
3.2 中国剑麻产业发展建议
3.2.1 做好产业发展战略规划,优化产品区域布局
中国热区光温水资源优越,但土地资源十分有限。随着工业化进程和一些更高效益的作物竞争,剑麻发展的空间不断缩小,因此必须根据剑麻的特色优势,通过做好产业发展战略规划,优化产品区域布局,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打造剑麻特色产业带,寻找剑麻新的发展空间。建立和完善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链发展格局,推动剑麻生产向优势区域几种,以标准化生产示范园推进特色产业带建设,打造剑麻龙头企业,对原有的加工场进行改扩建,按照标准化加工技术规范,在每个产业带配套建设剑麻产品加工工业基地,建立完善的市场服务体系,促进产业升级。
3.2.2 加强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引导工作,放宽对中小剑麻加工企业的融资条件
加强对剑麻龙头企业的种植标准化、生产规范化和品牌建设的扶持引导工作,实施对中小剑麻加工企业的贷款融资优惠条件,促进中小剑麻加工企业的发展。
3.2.3 加强剑麻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强化行业监管,提高产品和企业竞争力
加强剑麻生产和产品质量标准研究,及安全标准体系建设,建立从种植、加工、销售到质量追溯的标准体系,建立质量追溯机制。加强对剑麻行业协会和农民合作组织的扶持,促进市场信息渠道畅通,加強市场监管力度,规范生产经营行为。
当前中国剑麻栽培水平参差不齐,特别是民营植麻区管理水平耕地,应加强有关剑麻高产栽培技术标准的推广,以农业部高产剑麻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创建为契机,全面推进剑麻标准化种植。
此外,中国剑麻产品市场不规范,加工质量也不稳定,标准化生产和质量监督落实不到位。因此,应建立强有力的剑麻行业协会,协助相关部门,加强行业自律,在剑麻种植、加工全过程中实施有效的质量监督,贯彻落实标准化生产;依据具体的市场形势,合理协调产品价格;关注并分析国内外剑麻产业形势,在进行战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适当的应对策略;统一开展工作,引导企业加强沟通与合作,积极应对国内外市场的变化,增强整个剑麻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推动产业的整体发展。
3.2.4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
加强与全球剑麻研究机构的合作研究与交流,引进国外新技术、新品种,促进中国剑麻科技发展;鼓励中国剑麻企业抓住机遇,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通过资本充足、兼并、并购、收购、入股、控股等多种方式进入境外拓展剑麻产业,建立海外基地,利用国外的丰富优质的土地资源和十一的气候条件,增强对产业的控制力和攻击力,缓解中国剑麻种植地与人力资源紧缺问题;加大对“走出去”剑麻企业的产业政策扶持。对境外独资或控股中资生产企业资产的剑麻运送回国内的应视同国产产品,一律全额返还关税和增值税,也可按境外的中国控股企业自产剑麻减征或免征进口关税配额的办法予以扶持。
3.2.5 加强产业风险监测预警力度,构建现代剑麻市场营销平台
在当前全球气候异常和经济情况不稳的情况下,加强对自然灾害的监测预警力度及对全球剑麻市场走向的监测,开展产业风险分析,构建产销对接的现代剑麻市场营销平台,是促进中国剑麻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当务之急[1]。
参考文献
[1] 胡盛红. 2013年中国剑麻产业形势分析及发展趋势[J]. 热带农业科学,2014,34(12):111-117.
12.儿童摄影行业发展形势分析报告 篇十二
1.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国外关于生态旅游的研究大部分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初, 克里彭多夫 (Krippendorf) (1982) 的文章在这方面开了先河。他认识到资源基础是旅游业的原材料, 不恰当地或过度地使用这些原材料会使它们贬值。20世纪80年代, 随着社会上出现了大量旅游与保护之间关系的事例信息, 生态影响方面的旅游研究数量越来越多, 人们意识到需要了解如何才能克服旅游业的负面影响。罗默里尔 (Romeril) (1985) 在《国际环境研究杂志》的一次特刊上曾指出, 关注旅游业的环境影响已经成为全球自然资源保护大趋势中的一部分。沙克尔福 (Shackleford) (1985) 对旅游业生态问题方面的研究做了比较完整的概括, 他在回顾旅游业与环境问题的发展时指出, 国际官方旅游组织联盟 (IUOTO, 世界旅游组织的前身) 自20世纪50年代初起开始从环境的角度看待旅游发展, 这方面的职能主要由旅游开发委员会承担。国际自然保护联盟 (IUCN) 特别顾问、墨西哥专家豪·谢贝洛斯拉斯喀瑞 (H·Ceballos-Lascurain) 1983年首次在文章中使用“生态旅游”这一概念, 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引入这一概念。拉尔曼 (Laarman) 和德斯特 (Durst) 在他们早期将生态旅游定义为自然旅游中的一种, 具体地定义是“旅游者出于对目的地的自然历史特征中的一方面或多方面的兴趣而到该目的地旅行, 这种旅行融教育、娱乐于一身, 而且往往具有探险性”。
1.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卢云亭 (1996) 从环境作用的角度将生态旅游定义为:以生态学原则为指导, 以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为取向所开展的一种既能获得社会经济效益, 又能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边缘性生态工程。杨开忠等人的《生态旅游概念内涵、原则与演进》从生态保护、旅游地发展及两者综合等角度, 对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生态旅游概念内涵的发展演进过程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并以此讨论了生态旅游的基本要素、原则和可持续发展观对生态旅游概念演进的影响等诸多问题。王兴宾 (1997) 从旅游类型角度将生态旅游定义为:以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为主要旅游吸引物, 以观赏和感受生态环境、普及生态意识和知识、维护生态平衡为目的的一种新型旅游产品。同时, 他将生态旅游分为狭义的和广义的两大类。狭义的生态旅游是指具有较高文化素养、对生态学知识有强烈的兴趣或较多的了解, 为考察、探索生态环境保护而进行的一种专项旅游, 这是一种艰苦型甚至冒险型的旅游活动, 目前尚属于非大众化的旅游;广义的生态旅游, 是指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游览、观赏、休闲、度假, 在此过程中愉悦身心、益智健脑、增加生态及相关知识, 这是一种大众化的生态旅游。
2 福建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发展现状
近年来, 福建接待国内外游客的人数逐年攀升, 旅游门票收人相当可观, 仅2008年就接待游客8855.38万人次, 旅游总收人达1014.55亿元。自2009年起, 福建就紧紧围绕建设“中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的宏伟目标, 坚持科学发展观, 将旅游业发展全面融入到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经济国际化和市场化之中, 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加大旅游型新农村建设力度, 着力打造“海峡旅游”品牌, 启动了“欢乐海峡, 爱在福建”海西旅游年活动, 积极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2010年, 福建省继续实施“欢乐海峡, 爱在福建”海西旅游年活动, 积极拓展两岸旅游市场, 进一步打造“小三通”黄金通道, 深化区域合作, 拓展海西旅游发展空间, 开展“看世博, 游福建”、“乘高铁, 览八闽”等系列活动, 方便两岸各地民众走进福建乡村, 体验最美海西。海峡旅游以蓝色海滨景观轴 (连接宁德、福州、莆田、泉州、厦门、漳州) 、绿色生态景观轴 (包括南平、三明等大武夷旅游区景点) 和红色人文景观轴 (包括龙岩、漳州等地人文风情景观) 为主线, 大手笔描绘“海峡旅游新干线”, 进而全面提升旅游业素质和旅游核心竞争力, 推动全省旅游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使福建旅游业生态文明建设蓬勃发展。
2.2 存在的问题
2.2.1 缺乏科学规划, 盲目开发。
在当今旅游热的大潮中, 生态景点城市化的现象愈来愈突出。道路城市化、景区广场化、建设公园化、建筑时尚化等成为景区城市化趋势的典型。许多原本生态很美的地方, 一经规划与开发之后就面目皆非。乱砍乱伐树木, 乱开乱筑道路, 滥建观景索道, 是各生态景点中最常见的现象。大量现代建筑物引入原始生态区, 使得许多景区原有植物受到严重破坏, 野生动物受到严重干扰, 对景区原生和原始景观有很大的影响, 形成大面积的次生景观和人工景观。
2.2.2 只重利益, 不顾生态。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 景区开发和利用对旅游资源、生态环境造成的消极影响逐步显现。如福清市的石竹山风景, 随着游人的日益增多, 人们竞相在那里大兴土木, 兴建宾馆饭店等旅游服务设施。其中有的宾馆饭店与石竹山的主要风景点———仙公庙连接在一起, 并把仙公庙挤到一边, 而喧宾夺主。这样既有碍于游人对风景区的观赏, 又破坏了石竹山风景的传统特色。
2.2.3 生态意识不强, 公众参与度不高。
虽然大众已经熟悉生态旅游这个词, 但在旅游过程中, 极少旅游者会达到生态旅游的要求。在生态旅游开发过程中, 往往是经营者和政府进行相应的规划和建设, 而当地居民的意见, 甚至是利益被忽略。另外, 福建省的生态旅游民间组织较少, 对于生态旅游意识的传播无法起到很好的帮助作用。
3 促进福建生态旅游发展的对策
3.1 科学规划, 合理开发, 实现生态游可持续发展
在旅游规划过程中, 要根据当地的资源禀赋、环境承载能力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科学规划和设置绝对保护区、自然风景区、户外娱乐区等功能区。特别是在生态旅游景区要规划设计一批高档次、高规格、高品位的生态交通、生态饭店、生态商店、生态厕所, 同时增设一些生态旅游项目, 如徒步旅游、野外观鸟、野外宿营、野外攀岩、野外森林浴等, 每个项目要从生态角度严格控制服务设施的规模、数量、色彩、用料、造型和风格, 提倡以自然景观为主, 就地取材, 依山就势, 体现自然之美。在现有的生态技术、资金条件以及人们的环保意识还达不到维护生态平衡要求的情况下, 在旅游区的环境容量未确定之前, 必须控制旅游业的发展速度。对一些重点保护的景区, 必须防止太多的游人进入, 即使是一般旅游区, 也应严格控制超容量吸引游人, 做到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福建森林覆盖率高、海洋面积广、气候条件佳的优势, 大力开发森林旅游、海洋旅游、农业旅游等生态旅游产品。在进行生态旅游规划时, 也应是一种更道德、更负责、小规模的和以社区为依托的旅游形式, 从而使游客既能感受到旅游体验, 又能使环境得到保障。
3.2 树立社区开发的生态旅游意识
要制定旅游业长期发展的经济战略, 就必须解决一些 (社区和生态的) 焦点问题, 并在发展过程中保护资源。接待社区是大部分旅游活动的经济、社会、文化和基础设施资源的基础, 而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是资源条件的衡量标准之一。以社区为依托的旅游开发在环境上更可持续、更生态。当地人首先认识到保护自然资源基础能给他们带来的利益要大于那些居住于当地的大开发商给他们的利益。社区的各个部门必须有效合作才能确保提供高质量的产品, 同时不破坏生态资源基础。
3.3 使旅游者了解生态伦理, 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
对待生态环境的观念和态度, 能直接影响人们的旅游行为以及旅游经营者的经营和管理行为。在发展旅游业过程中, 不要只以人为中心, 而应从生态全局角度看, 更重视生物圈和地球的主要生态系统, 植物、动物、岩石等事物都对维持生态系统整体起到了各自的作用。要大力倡导文明、环保和卫生旅游, 提倡游客在旅游过程中讲究卫生、回收垃圾、保护动植物, 使游客在享受大自然的同时亲近、了解和保护大自然。在全社会开展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宣传活动,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科普工作, 提高旅游管理者、经营者、旅游者和旅游目的地居民的环境、生态和绿色旅游意识。这样会使福建旅游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态相统一, 达到可持续发展旅游的目的。
3.4 重视生态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从目前已开放的生态旅游景区来看, 一般都比较缺乏生态旅游方面的管理人才, 很不适应新世纪发展生态旅游的需要。为此, 一方面, 应加强对现有人员的培训, 提高他们的素质;另一方面, 应从大专院校及人才市场引进一批旅游管理和生态旅游讲解的专业人才, 这些专业人才必须负责保持环境质量, 激励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以对环境负责任的行为方式行事, 并对环境进行讲解促使人们把目光放远并改变自己的行为, 从而推动福建省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
3.5 加大绿色技术在旅游中的应用
在旅游开发中, 生态环境问题的处理、旅游承载力的测算等都离不开高新技术的支持与参与。然而, 当前高新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还很有限, 普及率也较低。绿色技术是高新技术的代表, 负载着一种新型的人与自然关系, 可以防止和治理污染, 改善生态, 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是解决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因此, 福建在生态旅游发展的过程中, 要加大对高新技术应用的资金投入, 广泛运用绿色技术。
3.6 推行绿色市场营销
迪亚曼蒂斯 (Diamantis) 和拉德金 (Ladkin) 指出企业想要重新定位, 开发对生态友善的产品, 就必须采取更积极的行动, 或实施“三R” (Reduce, Reuse, Recycle, 指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 绿色原则。他们指出环境营销最初的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 这种营销需要有更好的规划和实施战略, 而不仅仅是“面子工程”。皮蒂 (Peattie) (1995) 指出, 绿色市场营销是一个全面管理程序, 指找到、了解和满足顾客和社会性的需求, 并以可持续的方式从中获利。它与传统营销方式有四点不同:持开放态度和长期眼光;更重视自然环境;把环境看作具有特殊价值的东西, 这种价值超越了它的实用价值;更重视全球意义而不是对自己社区的意义。福建旅游提倡这种营销方式的意义在于, 评价和提升市场份额仍然是有必要的, 产品和服务的环境表现是可以改进的, 环境和居住在这样的环境下的人的关联关系是能够维持下去的。
3.7 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体系和政策体系
政府应将旅游业作为福建省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建立与完善各种政策制度, 使生态文明建设有章可循。开展绩效考评并实施目标责任管理, 将考评结果纳入各级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建立并实行各级政府、职能部门的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以及企业的生产者责任制。要严格落实环境责任追究制度, 尤其是刑事责任的追究制度, 加大对违法超标排污企业的处罚力度, 严惩环境违法行为。加强立法, 严格执法, 推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走上法制化轨道。这样才能提高福建旅游的综合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 树立起良好的旅游品牌形象。
4 结语
生态旅游发展的终极目标是可持续, “可持续发展”是判断生态旅游的决定性标准, 这在国内外的旅游研究者中均已经达成了共识。旅游作为福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该在生态旅游的指导下科学发展, 为社会的全面发展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在当前大好的国家政策倾斜下, 福建旅游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大于消极阻碍作用, 机遇大于挑战, 只要政府高度重视, 措施得力, 福建旅游必将飞速发展, 成为海西经济区的重要产业支柱。
摘要:近20年来,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双赢的旅游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已成为新世纪旅游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从福建发展生态旅游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入手, 提出了发展福建生态旅游的对策。
关键词:生态旅游,福建
参考文献
[1]Krippendorf, J.A. (1982) ‘Towards new tourism policies’, TourismManagement 3:135-148.
[2]Romeril, M. (1985) ‘Tourism and the environment-towards asymbiotic relationship’,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 Studies25:215-218.
[3]Shackleford, P. (1985) ‘The World Tourism Organisation-30 years ofcommitment t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Environmental Studies 25:257-263.
[4]Ceballos-Lascurain, H. (1987) Estudio de prefactibilidaad socioeconomicadel turismo ecologico yanteproyecto asquitectogicode sian Ka’anQuintana Roo.Study completed for SEDUE, Mexico.
[5]Laarman, J.G.and Durst, P.B. (1987) ‘Nature travel and tropicalforests’, EPEI Working Paper Series, Southeastern Center for ForestEconomics Research, 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 Raleigh.
[6]Diamantis, D.and Ladkin, A. (1999) ‘“Green”strategies in the tourismand hospitality industries’, in F.Vellas and L.Becheral (eds) TheInternational Marketing of Travel and tourism, London:MacMillanPress.
[8]Peattie, G. (1995) Environmental Marketing Management:Meeting theGreen Challenge, London:Pitman.
[9]卢云亭, 生态旅游与可持续旅游发展, 经济地理, 1996, 16: (1) .
[10]杨开忠、许峰、权晓红, 生态旅游概念内涵、原则与演进[J].人文地理, 2001 (4) :6-10.
[11]王兴宾, 中国的生态旅游与旅游生态保护, 国家旅游局计划统计司, 旅游开发与建设, 1997 (8) .
13.九江市钢铁产业发展形势分析 篇十三
钢铁是重要的工业原材料,钢铁产业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的基础行业,同时也是我市十大支柱产业之一。因此,我市规划好钢铁产业的布局,延长产业链,打造产业集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就钢铁行业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和我市钢铁企业的经营现状作出调查和分析:
一、我国与世界钢铁工业发展趋势分析 2012年全球粗钢产量增长低迷,总产量为15.47亿吨,较上年增长1.2%,我国2012年粗钢产量为7.16亿吨,占全球钢产量的46.3%。我国2012年粗钢产能8.4亿吨左右。如果按粗钢产量在7.16亿吨左右计算,2012年我国粗钢产能利用率约为86.38%,比2011年提高1.15个百分点。如果按粗钢表观消费量在6.88亿吨左右计算,产能过剩率约为122%,产能过剩约22%。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一些中小钢铁企业在建产能难以统计,我国实际粗钢产能可能更大,产能过剩压力可能随着结构调整日趋加大。
目前,制约钢铁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三点:一是国内的房地产调控政策短期内不放松,房产销售和投资增速均在下滑;二是欧债危机继续困扰全球经济运行,2013年我国出口增速将明显放缓;三是美国经济复苏进程缓慢,对新一轮世界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有限。预计2013年我国钢铁行业仍将面临较大的需求压力,市场形成的“倒逼机制”客观上要求行业自身提高生产效率、避免同质化竞争和实施兼并重组,以应对总体环境不利带来的冲击。主要下游需求行业增速持续放缓。另外随着“十二五”规划的大力实施,城镇化、基建设施等进程的加快,我国经济发展结构开始转型,把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作为战略重点。钢铁行业就需要围绕产业链大的优化升级,引进先进的技术,促进制造业结构和水平实现重大变化。
二、我市钢铁行业初具规模、在全省的行业地位突显 2012年,我市钢铁企业共17家,产钢392万吨,同比增长12%,主营业务收入224.6亿元,同比=8.9%。我市的主要钢铁企业情况分别介绍如下:
1、江西九江萍钢钢铁有限公司
江西九江萍钢钢铁有限公司座落在湖口县金砂湾工业园内,厂区占地面积2000余亩,螺蚊钢、普通线材、板材的生产,现有生产能力550万吨,企业员工7122人。2012年,形成钢铁产能550万吨,其中,线材400万吨,板材150万吨。
公司的发展已经历10年历程,2003年,福建来乐集团公司通过招商引资,由江西奉新县移入湖口金砂湾工业园,命名为九江钢厂,通过三年的改造,2005年形成年产钢35万吨的能力。2006年8月中旬,由萍乡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兼并九江钢厂,并于2006年9月21日正式签订了兼并重组协议,从而,原九江钢厂已成为萍乡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在湖口的全资子公司。拉开了九钢快速发展的序幕。该公司投资10亿元,通过等量淘汰和以新换旧等途径进行了第一期技术改
造,使企业产能提高到100万吨;2007年10月,投资65亿元开始二期建设。其中:投资28亿元的150万吨线材改造项目于2009年2月竣工投产,投资37亿元的150万吨板材生产线改造项目于2010年4月竣工投产。2010年8月公司再投资25亿元,对老生产线进行升级改造,再增加产能100万吨。到2012年,形成产能550万吨。其中:线材400万吨,板材150万吨。2012年产钢377万吨,其中,线材285万吨,板材92万吨,主营业务收入154亿元。
2、奥盛(九江)钢线钢缆有限公司
奥盛(九江)钢线钢缆有限公司位于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注册资本1.8亿元,总资产4.7亿元,现有职工112人,主要产品有预应力光面、镀锌、无粘结钢绞线、预应力光面、镀锌、刻痕、螺旋肋钢丝等二大系列七大品种,是国内同行业中品种、规格最全的企业,产品主要应用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如桥梁、大型建筑、码头、大坝、飞机场候机楼、体育场、高层建等工程中,已形成年产5万吨能力,公司2012年生产预应力产品5万吨,销售收入3.4亿元,利润500万元,上交国家税金1500万元。
公司生产桥的梁缆索镀锌钢丝,今年供世界斜拉桥排名第六位的九江长江二桥3500多吨,该产品是国际桥梁最新发展要求的高性能镀锌钢丝。公司生产的无粘结预应力镀锌钢绞线860多吨应用到台湾的竹林大桥、贵州乌江三桥,高扭转镀锌钢丝应用到韩国的白石大桥、仁川大桥、贵州六冲河大桥、福州鼓山大桥、河南桃花峪大桥、马鞍山大桥等重
点工程上,预应力螺旋肋钢丝、刻痕钢丝出口到巴基斯坦、沙特、孟加拉国、澳大利亚等国家,预应力钢绞线供应给京福高速、马鞍山大桥等国家重点项目、但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出口形势困难,原来的欧美市场几乎进不去,只能积极开拓东南亚及日本、韩国和非洲、南美市场,国内的铁路工程回款困难,企业流动资金压力不小。
该公司运行较好,主要靠科技创新,不断开发出国际预应力行业所需的新产品,在生产制造中采用自主研发的新技术、不断挖潜降耗,采用陶瓷内加热镀锌技术,不停机接头镀锌技术,双张紧稳定化处理新工艺、稳定化处理带头技术等,使产品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预应力行业今后将向高强度、大规格、高扭转、低松弛、高防腐、高性能方向发展。
3、华林特钢集团有限公司
华林特钢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浙商投资建立的集特殊钢冶炼生产和型材锻打为主的企业,隶属于华林特钢集团。公司于2003年12月在江西省九江县注册成立,注册资金9018万元,现有总资产3.9亿元, 生产厂区占地面积300余亩,厂房面积53000m2,公司座落于九江县沙城工业园,紧傍福银高速公路出口,交通极为便捷。公司于2005年投产运营。主要产品有:模具钢、合金工具钢、高速钢、不锈钢、锻件、钢管、汽车配件生产等,年生产能力达到10万吨,各种型材锻打能力8万吨。2012年产各类型钢12.5万吨,实现销售收入8.77亿元,利税7045万元。
公司生产各种冷作模具钢、热作模具钢、塑胶模具钢、碳素结构钢、合金结构钢、碳素工具钢、弹簧钢、合金钢等几十个精钢品种,并可根据客户特殊要求制作钢种。承接各种大型锻打件、圆钢、板材的加工和制造。公司产品和服务在长江以南的特钢、模具钢市场享有良好声誉,产品供不应求。
公司计划对现有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在现有年产10万吨的基础上,再新增规模10万吨,至 2015年形成年产20万吨模具钢和锻打各类型材15万吨的能力。总体投资大约
1.2亿元。其中:投资1亿元建设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现代化化高速钢生产线,2015年产值可达17亿元,上交税收1.2亿元,利润1.5亿元。
三、打造企业集群,延长产业链,做强做大钢铁产业 按照江西省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全省钢铁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360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330亿元,主要经济指标比“十一五”末翻一番;生产粗钢3000万吨、生铁2500万吨、成品钢材3000万吨,全省形成两家产能超千万吨级具有国内竞争力的特大型钢铁企业,其中,规划在九江湖口建设以船板为主的千万吨级新型钢铁工业基地。我们要主动对接好省里规划,抓住机遇,逆势而上,把九江的钢铁工业打造成真正的支柱产业。一要抓住全省钢铁重组机遇,促进产能沿江布局。要利用好沿江大开发的优惠政策,发挥沿江运输成本低的优势,利用全省钢铁重组的机遇,促进钢铁产能沿江布局;利用省内钢铁企业联合重组、置换产能,使九江钢铁工业基地产能达1000万吨,新增主营业务收入
14.儿童摄影行业发展形势分析报告 篇十四
——华侨大学摄影行业分析
队名:摄影小分队
队员:刘医 陶昶然队长:王绍林
项目
成 果 书
王馨冉 朱微微 沈超南年3月
2016摄影行业分析报告
目录
一、摄影专业分析报告..........................................4 1.摄影专业概况................................................4 2.摄影专业就业前景分析........................................5 3.应具备的专业素质及技能......................................6 4.对摄影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的建议............................7
二、摄影行业分析报告.........................................8 1.摄影行业总概况..............................................8 2.摄影行业现状................................................9 3.摄影行业在做的..............................................10
三、专职摄影师岗位分析报告...................................11 1.岗位:专职摄影师............................................11 2.岗位信息....................................................11 3.大学生求职途径..............................................15 4.对在校学生的建议............................................16
四、贵州省普安县三板桥镇河滨数码照相馆采访调查以及兴义市摄影行业分析..........................................................17
摄影行业分析报告
摄影行业分析报告
一、摄影专业分析报告
1.摄影专业概况
全国有86所高校开设了摄影专业,另一部分高校命名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摄影方向)。所有专业1123个,摄影专业在专业学科中属于文学类中的艺术学类,其中艺术学类共27个专业,摄影专业在艺术学类专业中排名 摄影行业分析报告
摄影专业主要课程:美术基础、色彩写生、平面构成、色彩构成、摄影技术基础、传统暗房技术、数字暗房技术、摄像技术基础、非线性编辑、摄影史论、艺术概论、传播 学、新闻报道摄影、广告摄影、人像摄影、商品摄影、摄影专题研究、图片摄影赏析、DV摄像专题研究、图片编辑、摄影流派与技法分析、摄影美学、艺术摄影等 50余门专业必修和选修课程。
摄影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广告公司、影视剧制作公司、新闻媒体、报社杂志期刊社、出版社,婚纱影楼、文化宣传部门和其他有关事业单位,从事摄影摄像、影视制作、计算机平面设计、广告策划与制作、文化宣传、社会教育、商业摄影等工作。就业岗位包括:摄影师、平面设计师、平面设计、淘宝美工、摄影助理、美工、平面设计实习生 设计师平面设计 广告设计 网页设计及网页美工 文员客服平面设计培训讲师 热聘中、网站编辑、摄像师、网店美工、化妆师、摄影师助理等等。
2.摄影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截止到 2013年12月24日,39425位摄影专业毕业生的平均薪资为 3437 元,其中应届毕业生工资2890元,0-2年工资3215元,10年以上工资4215元,3-5年工资4153元,6-7年工资5332元,8-10年工资7749元。就业前景比较好的城市有:上海、广州、深圳、北京、杭州、厦门、武汉、成都、佛山。
摄影师是一个时尚而又多金的职业,社会在不断的进步,各地的影楼摄影工作室迅速崛起,时尚活动接二连三,电视电影的长期拍摄,摄影师的需求量随之也越来越大,这也正说明摄影师就就业前景越来越好,摄影行业会发展的火爆!
2.1摄影专业的重要性与发展
摄影行业分析报告
改变了过去只有大型影楼才有实力购买昂贵拍摄设备和后期加工设备的历史,催生了小型工作室的发展,尤其是电脑后期处理技术的发展,给整个行业带来了颠覆性的变化,技术门槛越来越低,技术标准越来越多元化,打破了传统影楼一统江湖的格局。同时,儿童亲子类摄影以及孕妇照等细分品类逐步成为行业新的生力军,规模不断扩大,据测算目前中国仅儿童摄影的市场规模已超过 300 亿元。这一阶段,伴随着淘宝等电商的兴起,与网络电商有关的商业摄影也发展迅猛。
摄影行业分析报告
3.2拓展能力
3.2.1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不单指学习书本知识的能力,更主要是说逻辑分析能力,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也是随机应变的能力,从生活实际中学习的能力,若一个人只会被动填鸭式的学习,没有自学能力,那遇到新事物时就会变得茫然不知所措,毫无创造力,就是大家常说的学的比较死,呆板,不灵活。对于摄影这个专业来说,在实际工作中更容易碰到需要能力的情况,懂得活学活用。随机应变,这样才更适合社会的发展。
3.2.2较高的文化修养
作为一个与艺术打交道的专业,具备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也是必不可少的。人文艺术修养对于摄影专业的学生提高自身的创造力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还可以增进与客户的交流,从而更好地满足对于雇主的摄影需求。
4.对摄影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的建议
4.1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学校应当鼓励摄影专业学生进行市场调查,接触实际,了解市场需求;高校要对摄影专业学生加强目标教育,使从事这一专业的学生对将来的入职有一个明确的定位。
4.2灵活调整学科课程设置
高校人才培养内容的改革要立足于的学科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大胆创新。从世界知名大学的学科发展来看,更趋向于融合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综合学科的专业设置。他们更重视基础课程,重视通识教育、专业培养次之。
4.3加强校企合作
课程体系设置尝试校企合作。面对产业结构现代化的挑战和要求,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渐的从封闭走向开放,企业越来越多的参与到了人才培养中,订单式的人才 培养模式在不断推出。形成了校企共建的课程体系。高校教师越来越多的走上实际岗位,越来越多的学校要求老师要具有双师资格,企业的一些有经验的管理人员也 走进了高校走进了课堂,也参与了课程改革和设置,双方互利共赢。
摄影行业分析报告
二、摄影行业分析报告
1.摄影行业概况(本版块部分内容摘自中国人像摄影行业2015发展报告)
2015年,中国人像摄影行业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高举旗帜,服务大局。坚持稳中有进的发展总基调,坚持改革创新,坚持聚合发展,坚持市场导向,人像摄影行业进一步发展。2014年人像摄影行业市场全年实现总产值2465亿,比去年同期增长14.1%,与2013年增长率26.4%相比,增速放缓12.28个百分点,但仍高于GDP7.4%的增速。
1.1行业整体业绩保持增长
中国人像摄影学会依据商务部典型企业数据和行业调研数据估算,截止2014年底,全行业总收入2465亿元,同比增长14.1%。
人像摄影业经营单位数量和从业人数较上一有所增长,主要原因是人像摄影业业态创新迅速,创业企业快速增加,行业外经营主体不断进入,投资与创新双向拉动,行业服务产出能力持续扩大,总体业绩指标继续上行。被调查企业2014年门店面积有所减少,但拍摄场地面积大幅增加,特别是摄影旅游和互联网相互作用下,摄影基地规模持续扩大。
1.2行业整体规模持续扩大
2014年,经营单位达38万家,比上年增长8.1%,从业人数575万人,同比增长2.7%。人像摄影业三大类结构占比为:婚纱摄影38.5%,儿童摄影21.5%,综合摄影40.0%。
依据商务部统计方法,人像摄影业主要分为婚纱摄影、儿童摄影、综合摄影三大类。婚纱摄影类包括婚纱摄影、婚礼摄影、情侣摄影、艺术写真摄影、旅游婚纱摄影等。儿童摄影包括儿童摄影、孕妇摄影、亲子摄影、全家福摄影
摄影行业分析报告
等。综合摄影包括证件照摄影、团体照摄影、广告摄影、产品摄影、微电影、摄影基地、婚纱礼服生产、摄影摄像器材销售、照片材料生产与冲印、相册相框制作、场景设计搭建、专业教育培训、摄影及婚礼相关展会、专业软件开发生产、互联网平台对接与使用等。
2014年,行业企业总量为38万家,同比增长8.6%;从业人员575万人,同比增长2.7%。行业从业人员自主创业势头良好,专业人员和高素质人才成为行业急需,就业岗位增加使行业从业人员数量保持持续增长。
2.摄影行业现状:
2.1行业业态呈现多元化发展
2014年,传统业态保持稳定,其中儿童摄影稳中有升。“互联网+摄影旅游”增长势头强劲,仅三亚一地旅游拍照数就比同期增长70%,海外摄影旅游数增长超过50%。
一、二线城市摄影综合体基地建设数量(含改造和再建)同比增长超过100%。自由摄影师队伍与定制化服务产品需求快速增长。
婚礼摄影与以摄影为入口的婚庆产业链加速形成。行业互联网使用正由一、二线城市向三、四线城市快速普及。农村市场增量加速。旅拍、基地、“互联网+”、婚庆、文化、定制、风格等服务方式和业态发展迅猛,正在成为行业发展新亮点。行业规模效益和特色化、多元化局面开始呈现。满足消费者对个性化、专业化、差异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行业组织形式的精品化、特色化、小型化、网络化、快速反应将成为主流,这其中创新空间巨大,新业态同步迅速增长。
2.2现阶段国内摄影行业面临的问题:
2.2.1行业整体利润率继续下滑
摄影行业分析报告
2014年,行业平均利润率为9%,同比下降1.8个百分点。其中婚纱摄影平均利润率约为8%,下降1个百分点,儿童摄影平均利润率13%,下降2个百分点,综合摄影平均利润率10%,下降1个百分点。根据商务部典型企业调查,典型企业三项费用合计同比增长5%,其中平均工资增长3.5%,税金增长5.5%,营销费用增长4.5%。网络营销费用增长较快,单一客资网络成本由300元增加到500元,增长65%。总体来看,行业盈利水平降低,企业经营困难迹象出现。
2.2.2摄影行业本身的转型
目前,整个摄影行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随着摄影工具的普及,以及传播渠道的丰富便捷,人们对摄影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这带来了整个摄影行业的蓬勃发展。据中国人像摄影学会统计,2014年底,中国人像摄影行业总产值达2060亿元,比上年增长24.2%,产值增速远高于国家GDP增速。但与此同时,国内传统摄影行业现状并不乐观,人力成本、房租成本和获客成本都日趋高涨,造成了不少传统影楼经营困难。
2.2.3手机的出现对于摄影行业的影响
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手机在普通大众中已经普及开来。从前拍照片需要昂贵的照相机以及照相配件(胶卷之类),而现在,人们打开手机就可以随时随地地拍照,照片保存在手机里,不需要冲洗,可以随时观看。传统的照相馆随着新科技的出现逐渐被冷落。据调查,人们只有在拍证件照如身份证照片、护照照片等正规的照片时才会到照相馆拍照。
不仅在大、中城市的照相馆或影楼出现了这样的状况,我们小组调查的镇上的小型照相馆也出现了这样的状况,村里的年轻人外出打工,接受新的思想,接触到新的科技,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留在村中的基本是老人和小孩,当了解到他们什么时候会去照相馆的时候,他们说道基本不去的,只有在村委会或者社区需要证件照片的时候才偶尔光顾。一些老人也说只有在小孩周岁的时候才会去拍照,冲洗留作纪念,一般都是手机拍照。
3.摄影行业在做的
3.1摄影行业目前的热门:儿童摄影
儿童摄影在整个摄影行业中异军突起,平均每年以16%的发展速度递增,目前中国儿童摄影市场产业规模已突破250亿元/年。根据前面所述商务部统计情
摄影行业分析报告
况,儿童摄影企业数量增长8.4%,企业营业收入增长28.38%,企业儿童摄影数量在摄影行业中占比11%,营业收入占比10.7%。摄影行业平均利润率10.8%,儿童摄影子行业利润率15%,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儿童摄影无论是企业数量还是营业收入都快速增长,成为拉动行业产值增长的另一个引擎。
3.2“互联网+”推动行业转型升级
2014年,“互联网+”助力人像摄影业进入互联网时代,加速实现传统产业的在线化、数据化,实现产业跨界融合,多元化营销。商务部典型企业调查显示,企业的电子商务交易额约为210亿元,同比增长87.5%。在互联网思维影响下,企业越发追求回归行业本质,专注产品和服务,强化诚信与素质,积极塑造企业品牌,借助互联网传播企业口碑,在变革过程中实现品牌价值升级。人像摄影业正在信息化新技术的作用下,从整合、营销、传播、支付、消费者体验各个环节重新定义行业的运营和发展模式,加速以“互联网+”为代表的行业现代化进程,全面提升品牌价值和专业能力。
三、专职摄影师岗位分析报告
1.岗位:专职摄影师 2.岗位信息
2.1主要在影楼工作,部分在公司为公司专职摄影师(如食品摄影师、珠宝摄影师)2.2从业者学历情况
摄影行业分析报告
2.3从业者性别
2.4从业者工龄
2.5从业者年龄
摄影行业分析报告
2.6摄像师薪资
2.7摄像师升职空间
2.7.1职称升级: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分为初级、中级、高级、技师级、高级技师级五个等级。摄影师职业资格证书分为:初级摄影师、中级摄影师、高级摄影师、摄影技师和高级摄影技师(摄影高级技师)五个等级。
2.7.2职务升级
初级电视摄像员-中级电视摄像员-高级电视摄像员-电视摄像师-高级电视摄像师
2.8.岗位主要职责:
2.8.1根据拍摄任务,制定详细的拍摄工作计划与时间安排。2.8.2根据工作需要,挑选合适的摄影设备。2.8.4选择适当的拍摄角度,安放摄影设备。
2.8.5根据导演的要求,运用摄影艺术手段完成影视片的电影造型。2.8.6在完成拍摄任务的整个过程中,与拍摄小组的其他成员紧密协作。2.8.7与被拍摄者沟通,以达到快速进入拍摄状态的效果。2.8.8使用专业的设备对所拍摄的影响进行编辑处理。
2.9在职人员素质要求
2.9.1 “执业”素质
摄影行业分析报告
2.9.1.1“执业”道德素质
随着当前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从业人员的评判不再只局限于个人能力,越来越看重道德素质,宁可找个能力一般但诚实守信的人,也不愿冒险去雇佣不可靠之人。特别对于给排水这种建筑设计人员,对部分政府建筑的保密性的要求更高,而且不只是保密,从业人员更要有一颗责任心,爱岗敬业,这样才能获得人们的尊重与认可。
2.9.1.2熟知行业法律法规
熟知行业法律法规。认可规范制度的重要性,不违反法律法规。在工作中应贯彻国家、行业和地方的有关方针、政策及现行法规、规范和条例,并严格要求自己服从,不逾越现有规章制度。
2.9.2专业摄影能力
2.9.2.1 沟通能力,这是 摄影行业分析报告
能理解摄影师的意思,无法很好的诠释出摄影师要表达的风格。比如饱和度,裁切,液化,色偏,阴影,风格,装饰,文字等方面。所以摄影师还必须是一个有着良好审美和创意,熟练的后期师。
作者:弥勒
链接:http:///question/37205278/answer/73248923 来源:知乎(内容有所增添、删减)
3.大学生求职途径
3.1参加校园招聘会 3.2海投简历网申
最常用的方式,通过海投简历,增大投递简历覆盖面,以得到面试的机会。
3.3实习积累工作经验
很多公司都提供实习岗位,而这些表现优秀的实习者都有机会转为正式员工。对于大
二、大三的同学都可以利用周末空余时间或寒暑假去找份实习工作,一方面锻炼自己的业务能力,另一方面增加社会经验,锻炼自己的技能,更有机会在毕业之后转为全职。
3.4内部推荐成功率非常高
内部推荐的成功率非常高。可以通过亲朋好友、师兄师姐、学校、导师等关系获得内部推荐机会。这样的推荐通常直接进入终面环节,所以在求职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身边的一切资源。这也能让大家意识到平时一定要注意人脉的积累,特别是班级同学、老师。
3.5毛遂自荐或有贵人相助
摄影行业分析报告
如果你有足够的自信以及足够的勇气,那就选择这种最直接的方式了。也许你会台拒绝,但也许就会遇到你的贵人。除了花费一点时间以外,对于大家来说,也没有什么损失,而且成功率相对网申要高很多的。
4.对在校学生的建议
4.1夯实基础知识
大学生的主要职责是学习,大学四年的学习是未来工作的基础.,也是大学的目的.我们要合理分配好学习时间,掌握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应该是作为一个大学生最应该考虑的问题,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为以后的在学习以提升知识面提供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
4.2课外知识汲取
通过广泛涉猎文学类书籍,提升自我情商,提升自我的人文素质修养也是极其重要的。除此之外,美术、绘画等艺术类的书籍,掌握一定的美学知识,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训练大学生的创新思维,会捕捉摄影灵感。
4.3制定职业生涯规划
通过网络了解摄影师职业所需专业技能,或者通过与老师或师兄师姐的的交流,利用资源,了解摄影专业发展方向,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定位,制定合乎自身情况的职业生涯规划书。根据职业生涯规划书,一步步按照自己理性的职业发展。
4.4学好英语,考到证书
众多最新的技术都是用英文发表的,会英语,能看懂外国发表的文章,在以后的职业中就能比别人先一步掌握行业动态,掌握主动权,如现在很多摄影技术的更新。考取相关的资格证书,如CET4、CET6、省一、二级计算机证书以及相关的证书。
4.5加强软件学习
对于在校生来说,有充分的时间学习PS、AI等软件,能熟练使用这些软件对于同学们在未来的工作中将会是很大的帮组。
4.6课余实践
课外的充裕时间多到影楼走走,了解现在的影楼或婚纱摄影发展状况,争取实地训练摄影技能的会,体验摄影行业真实感受,与客户、摄影师进行沟通,通过实地的走访,了解到自己的不足之处,然后不断提升自我能力,让自己在未来可以发挥出自己在学校所学的知识以及拓展自己的摄影技能。
摄影行业分析报告
四、贵州省普安县三板桥镇河滨数码照相馆采访调查以及兴义市摄影行业分析:
1.城市所在地简介:
贵州省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兴义市为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普安县为黔西南州下辖县,属国家贫困县。
2.中等城市(兴义市)婚纱摄影市场分析
兴义市全市人口约为80万人,主要集中在旧城区,现城市向三个方向发展,发展为三角形趋势,上图为百度地图截取的图片,兴义市主要的摄影影楼集中在街心花园,街心花园被当地人称为“有钱没钱,街心花园”,是旧城区的主要商业步行街,每到傍晚,必定车水马龙。在街心花园内,不到100米的圆形范围内,大大小小集散了4家婚纱摄影影楼,有的在地图上未显示。
每到周末各大影楼打出广告,婚纱摄影多少多少钱去哪哪拍照之类的广告。我就兴义市街心花园的婚纱摄影影楼做了调查及采访,现总结如下: a)兴义市为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作为贵州四大城市之一,对于全州300多万人来说,吸引力是非常大的,尤其是那些在外务工挣到钱的年轻人来说,兴义市是一个不错的城市,而拍婚纱照是现在年轻人所推崇的,摄影行业分析报告
虽然黔西南州西有特大城市昆明,东有大城市贵阳,可家门口就有的婚纱摄影自然不必再跑到所谓的大城市去拍摄婚纱照,所以这是兴义市对黔西南州的吸引力导致的兴义市婚纱摄影影楼如此之多的原因之一。
b)兴义市坐拥几大旅游资源,万峰林、万峰湖、马岭河大峡谷,为兴义市带来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自然也推动了兴义市个人游动摄影的发展,许多人拿着照相机来到景区,为游客拍照,几分钟便可以拿到照片,而且大家都聚集在一起,俨如菜市场待售的大白菜。这种服务在全国各地的旅游景点都是随处可见的,这也缓解了我们国家一定的就业压力。
c)这个假期我回到高中所在地的这个城市,发现多了许多摆地摊的人,他们带着笔记本电脑、打印机,打着快照、一元一张的字样在马路边,而且似乎生意格外地好,据调查,一张快照的成本大约在0.5元左右,而他收取1元,依靠数量取胜,自然也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但在另一方面,这种竞争对于实体照相馆的老板来说可就不那么乐观了,实体店照片快速冲洗价格一般都在2元左右,偏远的地方甚至更高,毕竟在那些小山村里面招徕不到那么多的客流量以及业务,这也是导致许多小县城以及乡镇照相馆倒闭的原因之一。
3.乡镇(三板桥镇)摄影行业现状分析
回到普安县三板桥镇之后,采访了三板桥镇唯一的照相馆,然后对乡镇的摄影行业做了一个分析:
a)乡镇青壮年外出,家中几乎为老人和小孩,对于拍照没有刚需,除非有急用才会光顾镇上的照相馆。
摄影行业分析报告
b)乡镇上的照相馆往往会随着政府办公的搬迁而搬迁,因为他们的很多业务均来自政府办公单位,另随着小城镇改造,许多地方乡镇合并,对于独家经营的照相馆来说也是一种不小的打击。
c)一般乡镇照相馆不仅仅只是经营照相一种业务,许多照相馆附带十字绣装框、复印等业务,有的照相馆甚至照相成了副业,而十字绣装框却成了主业,三板桥镇的照相馆老板告诉我,现在他一年的收入照相大约只占了三分之一,其余部分来自十字绣状况以及出售其他的东西。
d)照相馆处在一个1万人左右的乡镇,大部分为老年人和小孩,年轻人外出,加之照相馆没有充分的设备或人才的储备,所以对于年轻人的婚纱摄影业务的拓展十分没有优势,现在年轻人外出赚到钱,都希望好好地拍婚纱照,所以都去到兴义等中大型城市拍摄,一些甚至去到昆明等城市拍摄婚纱照,他们将此看得比较重要的一件事情。
【儿童摄影行业发展形势分析报告】推荐阅读:
儿童摄影行业市场分析12-11
儿童摄影馆活动方案08-05
儿童摄影创意促销活动11-07
实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终期报告09-05
资兴市2001——2010年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终期评估报告07-03
建国大业摄影分析07-02
摄影摄像实践报告06-18
专业实习报告摄影店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