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考作文新名词

2024-10-10

2015届高考作文新名词(精选9篇)

1.2015届高考作文新名词 篇一

2015苏锡常镇一模语文优秀作文

作文题目:贫困交加的梵高,在每天努力振作起来的信心的支配下画着他那色彩绚丽的画。他曾满怀感慨地说:生活的色彩和他画中的色彩太不一致了。不仅梵高,很多人都曾为此感叹过,思索过„„

1、把画中的色彩带给生活

生活灰暗,画的绚丽一如既往。这就是梵高的伟大之处,他深知苦难的宿命,但他要重振信心,要画,要梦想。

古往今来,多少人亦如是!

明知不可得,也要追寻;追寻本身的意义或许大于一个完美的结果。生活的色彩沉重凝滞,且让心中那幅画的绚烂点亮生活。

你是否曾被《安妮日记》打动:那是怎样暗无天日的苦难岁月,密集的铁丝网,轰鸣的枪炮,血腥的屠戮......然而,身处其间的孩子却矢志不渝地做着梦,写下对和平的渴望,甚至描绘一个不凡的未来——即使她有没有未来还难以想象。

越是深重的苦难,人的自我意识就越发强烈,对人类的悲剧性实质的洞察也越发深刻。这种悲剧性,即曹文轩在《远方》中所述的“人总想着到达目的地却总不能到达。”但是,这样的悲哀却不一定导向消极悲观,反而激发出更强烈的创造冲动,以心灵中喷涌而出的美与希望来抗拒悲剧,填补生命的空虚,即使希望渺茫。

今天,虽然没有太多的苦难,但我们不也在追寻吗?

追寻一种超脱庸俗的美好,追寻一种名利场之外的憩息。钢筋水泥间,总有人不忘心中的桃花源;物欲之中,总有人呼唤真诚,让“理想国”常驻于心......即使生活不尽如人意,他们心存色彩,竭力用心中的色彩点染生活。

人可以走向天堂,不可以走到天堂,所谓天堂即是人的仰望。这种信仰的姿态,是梵高所坚持的,或许也是全人类所共同拥有的。人的结局更可能是“悲”的,挥之不去的苦难或庸常会把人淹没,万物寂灭之时,自然之力会把人吞噬。然而,明知“悲”的宿命却仍要前行,却仍不吝惜自己的力量和美德,来给生命添一点幻想和色彩,这是人性永恒的闪光。

那时读希腊神话,我有些不解:阿喀琉斯早就被预言他的脚踵会中上阿波罗的神矢,赫克托耳参战时就收到他将阵亡的神谕,为何他们义无反顾?

或许就是人性告诉他们,这就是生活,这就是命运。也许结局是头破血流,路远马亡,但有过一个神圣的理想,有过一个战斗的姿态,就够了。

画是虚幻的,但一代代人在把画中的色彩带给生活,人对美好的追寻创造亘古如新。

2、艺术是一面镜子

不由想到王尔德说的一句:“生活在模仿艺术,而非艺术模仿生活。”梵高画中的色彩是真正的艺术,生活的贫困自然无法和艺术相一致。艺术是镜子,贫困只是镜子中的影像。

所谓“字如其人”,一个人在艺术方面的表现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质、人生志向。

梵高虽然贫困潦倒,但他依然手握画笔,画出自己的内心。那盆血色的向日葵,缺耳朵的奇怪自画像,梵高并没有跟随当时艺术的主流,依然创造出了自己的风格。

如果梵高站在艺术的镜子前,镜子中绝不是一个穿着破败蓬头垢面的穷人,而是他内心不屈的意志以及闪闪发光的绘画天赋。

与梵高有相似经历的还有朱耷,朱耷是明朝后裔,生活却已沉沦,失去自由,生活中处处受到限制的他在画纸上表达自己的心声。他画中的物体毫无美感,甚至十分丑陋,但都有一双麻木呆滞的冷眼,看着这个世界。朱耷成功地通过艺术表达了心志,从冷眼看社会,用丑陋刺破世俗的屏障。

艺术之镜可以帮我们找到自己人性中的丑陋之处,从而加以改正,让我们更加美丽。

镜子不会说谎,也不自带“美图秀秀”的功能,无论是一个痘痘,还是一道疤痕,都能清楚地显现出来。同样,在艺术面前,有些人就露出了丑陋的一面。市场上出现许多人工造成的假画、假瓷器,打着名人创作的幌子,赚黑心钱。这种功利化的心志在艺术之镜的照射下,显得十分丑陋。

艺术是美好而纯净的,我们不能用功利化的心去看待它,我们应该用热爱艺术、尊重艺术的心去体会艺术的无限魅力。歌德说:“艺术是逃离这个世界的最好途径。”我想,这里所说的世界并不指全部的世界,他逃避的仅仅是世俗的困扰,逃避的是社会的丑陋之处,而去往一个纯净的世界。艺术可以让我们忘记功利,忘记嫉妒仇恨,到达精神上的《瓦尔登湖》,感受那平静的湖面,清新的空气,以及没有相互欺骗的自由自在。艺术是一面镜子,我们应该不时地把它拿出来,照一照自己,看看有没有变得更加美丽,有没有偏离自己的心志。

3、心若向阳,何惧悲伤

电影《玫瑰人生》中有这么一段台词:“你可以夺走我的不死梦想,却不能夺走我对不死梦想的无限渴望,你可以摧毁我的美好生活,却不能摧毁我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

是啊!只要心中还残存着对美的一丝渴望,又何来悲伤一说?正如米兰昆德拉所言:“一个即使生活在废墟中也要在饭桌上摆上一束花的民族是不会凋谢的。”因为心若向阳,便无悲伤。

虽然我不能在生活中存在,但我的灵魂却会在我的画中常驻。我想,这是梵高的心声。

钱学森的导师,清华物理系教授李光亚老先生,在那个激进的年代被打入右派,为了不让学生受牵连,每当在校园里碰到学生向他打招呼时,他就先报以一个大大的微笑,旋即拼命的摆手,示意他们不要靠近。而每当李老听到有同事因忍受不住摧残而自杀时,李老便会低下头,默念:“不值得呀,不值得呀。”正是抱着这样一颗向阳无惧的心,李老安然无恙地从那段乌云密布的日子里走过,为中国的导弹事业里注入充满阳光的能量。

瑞士民谣:“不管你回多少次头,你的屁股总还在你的后头。”意思是,不管你怎么做,那些不好的人或事总会跟着你。因此,我们唯一能做的便是调整心的航行,向撒满阳光处全速前进。

当年福楼拜独自一个人住在阴暗潮湿的小屋子里,在他给情人的信中他写道:“我每天坚持散步,坚持写作......坚持着每天的日出。”对!就是看日出!尽管周身是一望无边的昏暗,但他心中却依然保留着阳光的一席之地且每天都不断地更新,反复。生怕它衰老,无力。所以,当刺眼的阳光历经千难万阻拨开乌云来到你窗前的时候,请不要断然的回绝它,张开怀抱揽他入怀吧!因为它将给你灌入如婴 儿般新生的原动。

也许,当前出现在你生命中的是荆棘与路障;也许,你望向未来的路曲折蜿蜒;也许,你觉得黑夜太漫长,难以忍受。但是,请始终不要放弃。

因为,心若向阳,何惧悲伤!

最后,我想用米兰昆德拉的一句话作结:断头台也没什么可怕,因为它必将如沉睡的婴儿般躺在如母亲般的夕阳手中,无一例外。

4、笑对现实

面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鸿沟,哀声叹气,不如乐观面对。

梵高有他内心的色彩。他把这色彩变成《向日葵》中的希望与热情,自画像的疑惑与追寻,《夜空》下的恐惧与焦灼。而生活的色彩是单调而灰暗的,绝望的他选择了结束生命。

然而如果他将自己的信心与希望保存的更长久一点,就能看到生活的画幅上绽放鲜花,在他死后不久,他的画风靡全球,人们竞相抢购。然而这一切,他都永远无法看到了。

人生之不如意十有八九,生活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当理想与现实产生矛盾甚至有巨大的反差时,我们应该如何去面对?是自暴自弃,随波逐流?还是笑对现实,顽强拼搏?

爱迪生肯定是选择后者。几乎无数次的失败后,投资人选择撤资,同事摇头叹息,学生劝他放弃,他也曾经陷入现实的漩涡难以自拔。那天夜里他梦见了母亲,母亲用温和的声音给予怨鼓励。醒来后他重新振作精神,继续投入到工作中了。面对冷酷无情的现实,若不是因为内心的乐观与执著,怎能在梦中与母亲相会,并且从中得到了力量与勇气?

笑对现实,给人以无穷力量。

文革时期,有位音乐家被迫下乡务农。当平反后,人们惊讶的发现他身体硬朗,容光焕发。他说“我每天铡草的时候,都是按四四拍铡的。”乡下,离他的故乡,他的音乐之梦都那么遥远,似乎永无希望。会有多少人,在那样的情况下悲观消沉,自暴自弃,甚至于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而那位音乐家,却在残酷的现实中乐观的继续着音乐的梦想,在贫瘠而灰暗的现实土地中,开出了绚丽多彩的理想之花。乐观之力。实在不容小觑。

反观当今有些人,苦苦追寻理想很多年,最终被无情的生活所打败,在理想的多彩与现实的灰暗夹缝间,被压得喘不过气,最终选择屈服。也许从理想到生活只差最后下一步,因为缺乏乐观的心态,最终没能达到理想的彼岸,令人叹息。

笑对现实,从乐观中获得继续奋斗的力量。

笑对现实,或许只差下一步,就能实现多彩的理想。

笑对现实,让我们为建设中国梦添砖加瓦。

5、生活的色彩

梵高感慨:生活的颜色与画中的色彩太不一致了。而我认为,生活的色彩是我们自己描绘的。

首先,我们看世界的态度决定了我们看到的世界。当我们内心阳光明媚时,哪怕是阴雨天也是诗情画意的。所以这需要我们以积极的眼光看问题。

这需要我们对生活少一些苛求,多一些满足。因为幸福只属于苛求是成反比的。正所谓“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我们往往从小事物中倾听生命的声音,感受万物的美好。

所以,生活的色彩是自我的认知态度决定的。

其次,我们的做法也影响了生活的色彩。好友可沁几乎是一天一套衣服,夏天是绿到醉心的纱裙,冬天是粉白的绒衫和羽绒服······而我呢,都是清一色的百搭款,咋一看像老照片里的鬼。这就是“人靠衣装,佛靠金装。”

这需要我们有较高的品位与素养,把自己的生活渲染得五颜六色。

但是,生活往往不可能是一马平川的,往往各种烦心事使我们不得开心颜。正如宫崎骏所说“人生就是一列开往坟墓的列车,路途上会有很多站,很难有人可以至始至终陪着走完,当陪你的人要下车时,即使不舍,也该心存感激,然后挥手道别。”

生活在厄运中燃烧能散发浓烈的香味:生活在厄运中沉淀,就像酒一般愈显甘冽。

所以,厄运所带来的生活的色彩更加灿烂。正如梵高因贫困交加,精神错乱才能画出那色彩绚丽的艺术瑰宝。

一个站着的人值得尊敬,而一个跌倒后爬起来的人更难能可贵。

苏轼,宋词集大成者。多次遭遇贬谪。而他却一手美食一首诗书,大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套研制的东坡肉,东坡肘子,更是为世人所喜爱。

所以,生辉的色彩是由我们自己决定的。苏轼贬谪后的闲散生活正应了老子所说“祸兮,福之所倚。”而厄运使司马迁潜心写出《史记》,使史铁生能写出《我与地坛》。

生活的色彩,或浓或淡,或彩或素,都由我们自己决定,有我们自己的心态做法决定。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像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一样,有良好的心态,活出五彩的人生。

6、我自凌寒独自开

“红岩上,梅花开,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 想到了梅花。

那还是零八年的冬季,江南迎来了罕见的风雪,只几天,就从大雪演变成雪灾压塌了房屋,折断了树枝,夺去了人命······

花圃中那棵粗壮的老梨树,也难逃厄运,在一夜的的风雪中哀嚎着折断了许多枝干,地上凌乱的枝干成了大自然耀武扬威的资本,暴雪狰狞的笑着,展示着它残忍的手段。许多时候,风雪的伤害不是致命的,他是侩子手,他爱折磨,他在一钱一钱地凌迟你夺走你的生命,满地的枯枝败叶铁证。

物业派人清扫了花圃,满目的肃杀终于有了些许收敛。梨树旁那颗干瘦的梅花树,渐渐开始吸引我们的注意,它改良的品种,能够四季开不败,它只是应季开放几天就又重归死寂。

梅花吸引我们的注意源于它是唯一在风雪天仍展示出生命迹象的树木。它的枝头已有了少许嫩绿,三两个花苞也已迫不及待地现了,红红的花苞依偎细的花蕊,像母亲拥抱着婴儿,丝丝缕缕,情意连绵。

风雪依旧,高速公路拥堵,树木折断压到行人的新闻接连不断。晚间新闻时间,各地都在转播央视新闻,胡锦涛主席的讲话在滚动播出:“众志成城!中华民族迎难而上的决心与信心会让我们渡过难关!克服困难的信心将是最有效的融雪剂。”

又过了几天,不经意间梅花已经全部开放了,仿佛只用了一天,又似乎只用了一夜。远远望去,像一团火焰;近看,一朵朵梅花俨然一个个火精灵,随风舞动,情趣盎然。我惊诧于眼前的情景,终于明白梅花的确值得称赞。

几千年来咏梅之诗不衰,描梅之画不竭,都是为了颂扬梅花惊人的信心,这份“我自凌寒独自开”的自信。它出现在三九严寒,像一曲《乱红》,舞出一份缤纷的绚烂,它用笑脸逗乐你,用芳香的手抚摸着你的心灵。

思绪回到了现在,家门口的梅花树仍是在努力振作起来的信心的支配下,画着它那色彩绚丽的画。抗雪救灾精神也成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鼓励着人们,催人奋进,像梅花一样,凌寒独自开。

7、尚留一目看梅花 高三(6)班 朱新宇

“扬州八怪”之一的汪士慎,晚年一目失明,仍坚持为人作画,并自刻一闲章,云:“尚留一目看梅花。”

“看”这一字,含义深刻,这个“看”不是单指视觉层面,更是一种面对生活的精神态度与气节品质。

普通人“看”到是什么?是世俗的功名利禄,是现实的虚伪残酷、是对自己的境遇不满、是抱怨生活的贫困失意,······这些支离破碎,残酷的现实令人彷徨,迷茫,不堪重负,最后失败倒下。

而有一些人,却在生活中看到了绚丽多彩,看到了生活的美好与希望,并以一种顽强不屈的态度来面对与描绘生活。正如汪士慎,他尚留一目看梅,看到了仅仅是梅花吗?不,是面对生活的豁达与坦然,是对自我的一种超脱与闲适,一目失明却坚持为人作画,生活色彩黯淡,却用手中的画笔点亮他人的色彩生活,画笔落下之时,搁浅的墨汁更是浸染自己人生之画的芬芳。

台湾作家非马说过:“生活如同鸟笼,我们需飞出其中。”生活中总是充满种种束缚与失意,或贫困交加,或学习压力,如同一个不断加紧的鸟笼,不断地压迫我们的身体,触到皮肤,便一发不可收拾,不断收紧勒入,直至皮肉模糊,直至痛苦呻吟,直到你倒下。耳畔传来轰隆隆的声音,随之一起崩塌的更是生活的信心与信念,是一个人的精神大山。

什么才能阻止生活的鸟笼来束缚我们的肉体?我们需要飞出其中,以一种顽强,勇敢,坚定,乐观的态度来面对生活的不幸与困难,每天努力振作信心面对生活,描绘属于自己的绚丽多彩。生活之海波涛汹涌,险象纵生,我们需持好手中的船舵,振作前行;生活之画布空白索然,茫然怅惘,我们应握紧手中的画笔,坚定落下,点燃生活的色彩与明亮。

尚留一目看梅,眼睛黯淡,却因梅之艳丽倒映其中而反射出绚丽多彩,我几乎可以想象出汪士慎赏梅游玩,闲云野鹤的生活的惬意与悠然,心中的坚强与乐观。

一目看梅,梅之芬华,尽收于眼,尽得于心。

8、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高三(6)莫兰

困窘如梵高,绚烂如《向日葵》,尽管梵高的生活困苦,才华无人赏识,但得益于他对生活的信心与希望,他终究成为世人眼里那个“扑向太阳的画家”。

正如有一句歌词唱道:“这世界有太多不如意,但你的生活还是要继续。”当我们抱生活以热情与希冀,生活也将变得更精彩。

古者云:穷而后工。当生活的困窘如铁担压在诗人的肩头,那些辞藻精丽的词句读来才令人荡气回肠。鲁迅评《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殊不知司马迁正是在遭受宫刑后完成这部史学巨著;“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苏轼在贬谪后发出如是感慨,足以见其豁达的胸襟。司马迁与苏轼都是命运多舛的代表,但在生活的困境面前,他们依然以坦然的态度积极面对生活。

倘若我们在困境之中,仍有此番豁达自信,亦不失为是生活的胜者。生活有时是黑色的,让人看不见前行的路。但即使是在那样黑暗的年代里,仍然有食指相信未来。他写道:“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我依然固执的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这样相信未来的他给予了自己一片光明。而同一个时代里,还有用“黑色的眼睛寻找光明”的顾城,还有奔波于雨巷的戴望舒,还有······

到了现在这个时代,尽管已经不再那么黑暗,但生活仍然不如我们所希望的,轻易给予我们所想要,有时甚至给予我们无尽的孤独与寂寞,企图抹去我们对生活的热爱。正如海子所遭遇的那样,他走进餐馆,向老板请求用朗诵诗歌来换取一杯酒,但毫无浪漫情趣的老板却因海子身材矮小,不修边幅,落落不欢的形象而嘲讽着拒绝了他。海子走出餐馆,也走进更深的寂寞。但仅仅就是这样了吗?不是的,寂寞与悲哀未曾抹去他对生活的憧憬,也才有“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样明艳充满希望的诗句。

我们总要与生活给予的苦难,悲痛,失望与落寞相背道而驰,才能在未知的明天找到属于自己的色彩。生活像是一块沾染颜色的画布,我们只有尽我们所能,才能将画布变成美丽的画卷。

泰戈尔说:“如果你因失去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失去繁星了。”人生何处不美好,只要我们怀抱希望,一切都是生活里闪光的繁星。

9、用积极点亮未来 高三(6)尹蕾

多年以后,唐小满站在邮递员面前,在录取通知书上郑重签下自己名字时,准会想起那段艰辛却又美好的时光。

唐小满是由奶奶拉扯大的,彼时,她懵懵懂懂,扯着奶奶的不停地问爸妈去哪了,奶奶总会抱着她,慈祥地说:“乖孙,爸爸妈妈去了一个美丽的地方,会永远守护着你。”小满总是信了满怀,但当她渐渐长大,脱去了稚气,但青涩仍在的小满知道只有她与奶奶相依为命,知道了奶奶带她的不易。她晓得只有努力读书,才有可能描绘出一个绚烂的未来。

风从这个小城吹过,日复一日,吹皱了奶奶额上的皮肤,也吹大了小满娇小的身躯。

不负众望,小满以优异成绩考进了市重点高中。那天,奶奶兴高采烈,眯着眼睛翻来覆去地看着小满的通知书,好似那不是通知书,而是一件稀世珍宝。那天晚饭,奶奶咬咬牙炒了盘肉丝,小满吃得狼吞虎咽。

市重点汇集了各校精英,小满这个三流学校出身的优等生自然做起了凤尾。不,她连凤都算不上。他们拿着苹果手机,他们穿着耐克阿迪,雅思考不过,他们很着急。可小满仍为每天的生活费担忧。

第一次月考,老师报了所有优秀的成绩,小满满怀期待,希望有自己,忐忑中,老师报完了,没有她。小满很失望,她的卷子从前方传下,她微笑着看了一眼卷子,旋即那个笑容被定格,似有扭曲。68,连总分的一半都没到。在心底,唐小满默默伤心。有液体从她眼眶溢出。小满抹去泪痕,装作若无其事。回到家,她躲进那间简陋的小书房,书房里堆满了纸箱,里面摞满了书,因为没有书架,这是奶奶特地给她找的书箱。狭小的空间,四面墙壁却贴满了奖状,从一年级到初三,无一遗漏。桌上摆了一张照片,祖孙俩,言笑晏晏。

晚饭是青菜,奶奶张罗的。小满看着奶奶日益佝偻的身影,无可言说的心酸,在她心中蔓延。那天晚上,他满脑子都是奶奶花白头发下慈祥的鼓励,思及此,信心便又复回。小满振作起来,为了美好的将来!

生活依然困顿,小满成绩也不上不下,可那也不是最糟糕的,她想。在每天努力振作起来的信心的支配下,小满在昏暗的小书房内,挑灯夜读,馒头配开水,一天也就过去了。可日子在怎么不如意,小满总会以饱满的精神迎接它的到来。

录取通知书上的签名隽雅秀致,似乎在描绘一幅美妙多彩的画。

假若你的生活是阴暗的冷色调,请不要丧失信心,请以积极的人生态度,用暖色调点亮生活的每一个冰冷的角落,点亮未来。

10、理想与现实 高三(6)班 汤晓雯

史铁生曾说:“此岸永远是残缺的,否则彼岸就要坍塌。”

理想是丰满的,是人们遥不可及的彼岸,现实却是骨感的,是人们永远残缺的此岸。

理想是他的魔幻现实主义,而现实便是他的百年孤独。哥伦比亚著名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思用一生阐述这一组反义词。他的上校,他的枯叶败情,以及那霍乱时期的爱情,都无法填补这孤独的空白。他寂寞又空虚的精神令人无法理解,以至于人们欣赏他的文字而渐觉凌乱而索然无味。他追寻着彼岸,那是可以填补此岸残缺的安慰。他的死亡,则是给世人留下了千年的孤独的空白。

理想与现实很多时候是相悖。理想对于现实或许是悲情的,但它从未从人们心中泯灭,如同火焰一般,永不失温度。

茶峒——沈从文文笔下一个乌托邦式的理想地方,少女懵懂的爱情,湘西质朴的民风,妓女与水手之间亦有着一段的爱恨缠绵。在他的笔下,一切是平等的,一切都显得生动而可爱。明山净水白塔渡船,少年少女,一切彰显着活力。这是他的乌托邦,是他寻寻觅觅,求而不得的桃花源。那个岁月的**,使他向往安宁,向往一个纯净质朴的家园安放心灵。现实终究是残酷的,但即使这样,他的心同翠翠同在,一切等待,等待那个黎明的到来。

南阳刘子骥,寻桃花源至死不渝,这样的心境,沈从文大概也感受到了。现实是痛苦的,因为它从来不是人们所期待的样子。理想若是如花少女,那么现实便是枯桥老妪。

当冰桶挑战风靡全球之时,还有多少人记得初衷。这是一项慈善活动,可人们将拯救变成了游戏。世人慨叹天妒英才,霍金成为了渐冻人,而今天为了拯救霍金一样的受害者们,世人都忘记了自己的概叹,理想是出发时心中的美好,而现实便是自己的怠慢、等待。多少人接受了挑战,而忘记的捐募,慈善早因此变相成为一场作秀。初心成为理想,而忘却却成为了现实,这之间的距离本来很近,却因人们怠慢而南辕北辙,背道而驰。

如果理想与现实一致,那牛郎与织女便不会天各一方,普罗米修斯便不会承受重复之苦,而海子也不会在火车呼啸中魂飞。

此为双生,强壮的现实吸取着理想的养料,致其赢弱不堪。

11、无色 高三(6)班 张景尧

生活本是无色,需要每一个人上色。

梵高曾感叹生活的色彩和他画中的色彩太不一致了。这恐怕也是众人的心声。画是平面的,你可以调和它的颜色。但生活却是立体的,色彩不会融合,相反变得交错。

画出的是理想,生活却是现实。理想与现实如同一对矛盾,既对立又统一。

曹操也曾满怀赤诚,只身刺杀董卓,做治世之能臣,可现实却是他成了乱世之奸雄。王熙凤也曾一心持家,可当弄权铁槛寺,她饱尝权与钱的滋味,不顾“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的劝诫,最终“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泰戈尔说过:“你看不见你自己,你看见的只是你的影子。”曹操与王熙凤便是如此,看见了臆想的自己,在光影交错之间输给了现实。他们极力去掩饰自己的过,把光彩镀于己身,殊不知光彩在现实面前是那么的不堪一击。

6岁父母离异,13岁失去双腿,13次登顶泰山……他是陈州,被誉为当代徐霞客。当众人酝酿着如何给生活上色时,他的生活早已浸渍了污浊。他想过死,却又幡然醒悟自己该有所作为。他开始锻炼,练到足以用双臂支撑起自己半截的身体,足以支撑起风雨中飘摇的灵魂。当他登上泰山之巅,振臂高呼,一时间所有的屈辱与不甘都得以发泄,那一刻,他生活的污浊不见了。当赞美与声名扑面而来,他没有沉湎其中,他只想继续他游历山川的梦想。他愿生活归于无色,也不想再上色,因为他发现,当无色时,生活中的色彩竟与画中的色彩出奇的一致。

齐白石57岁时画作仍不为人赏识,但他不急,他钟情的是笔墨,字画,山水,而非名利。当他名声大噪,他却依旧不急不躁。如同他画中的虾,甘于水底,自得其乐。他不愿给生活上色,也不愿他人来上色,他愿给画留白,也给生活留白。

我们追求看似美好的理想,孤注一掷地去调和生活的色彩,到头来却只是涂抹琐碎的记忆。

老子强调无为,无为并非毫不作为。正如生活本是无色,再如何上色,繁华落尽,曲终人散之时也终将归于无色。一切的一切随风而逝,随浪而行。

闭上眼,天地间只剩一张白纸,上面空空的,又觉满满的……

信心使生活色彩绚丽 高三(8)班 毛冬妮

每每欣赏梵高名作《向日葵》,总被其色彩明艳所打动,而今方知,美的或许并不是梵高面前的向日葵,而是其冲破暗淡生活的信心。

何为信心?信心是过着“秋天漠漠向昏黑”的日子,却仍有“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执念;信心是虽碌碌无为,却仍有“吾辈岂是蓬蒿人”的志向。总而言之,信心是对于尚未实现的理想的执着信念和凭据,是挣脱黯淡现实的翅膀,为生活涂抹上色的精致画笔。

顾准第一次提出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实行市场经济,后来两次被打成“右派”,仍不动摇。他雷打不动的信念,使他奋力游过现实的逆流,告别万马齐喑,终到达理想彼岸。信心的重要性由此可见。

从古到今,有很多对生活丧失信心的人。其中最令人惋惜的就是林黛玉。我曾多次感叹:林黛玉虽有着千金之躯,倾国倾城的样貌,甚至是横溢的才华。可她却终日惆怅,自觉寄人篱下。她不努力争取自己的幸福却消沉于愁苦。若黛玉有着乐观向上的心态,有与封建礼教抗争到底的信心,怎会落得个如此凄惨的结局?

即使马云的“成功学”已经无数次的被写入作文,可我仍觉得他有不可替代的典范作用。这不仅仅表现在他敢于创新与孜孜不倦的努力中,更是因为他有着敢与美国金融巨头抗衡的信心。阿里纽约震撼上市,是美国资本市场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募资,他带着自己闪闪发光的理想,和任何困难都无法打倒的信心,穿梭在美国“高权威”的企业中。这个貌不惊人的小个子用他的信念缔造出一个阿里帝国,也让世界记住了他。马云──商业巨头,当之无愧。

生活本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很多时候,我们事与愿违。在生活一次次打压中,意志消沉的人随着生活起起伏伏。而那些拥有强大信心做后盾的人,可能现在正碌碌无为着,可终有一天,将一飞冲天。

面对暗淡现实,我们不必低入尘埃,正如萧伯纳所说:“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

彩绘生活

高三(9)班

赵文英

当你觉得生活索然无味时,当你受到排挤心有不甘时,当你觉得寄人篱下世不容我时,你还能否怀着一颗彩绘生活的心,扬鞭赶走灰暗与失意,把幸福书写得源远流长? 如果你说“我能”,那你一定会在生活的温暖与新生中收获热泪盈眶的动力。拥有一颗彩绘生活的心,不必华丽,但必须坚固。亦慈亦让的沈从文在身陷囹圄时对黄永玉说的那句“要从容啊”,消散了那个冷酷时代多少令人恐慌的黑暗,带来了多少众荷喧哗的感动与欣喜。在这个“平常的沈从文”的生活里,我看不到湘西宁静的山水和朴素敦厚的人情,而是无止境的羞辱和贫困交加的窘境。可他却从这令人心碎的灰暗中看到小桥流水、绿树繁阴,描绘出书中的爱意绵长。如此善于彩绘生活的沈从文,如何做了时代的牺牲?

生活本该色彩斑斓,它或许会被短暂的雾霾掩去光和色,但只有勇于穿过层层乌云、不畏雷鸣电闪的人,才能享受到穿透乌云的第一抹阳光。

想到诗人余秀华,贫苦的农村、食不果腹的生活、村民们冒犯的言语,让这位脑瘫患者一度陷入颓丧。可当她走进诗歌的世界,用并不灵活的手指摸索着打出文字,她带给人们的是金色的稻田、慈爱的父亲、村口倔强的古树„„生活的色彩和诗中的色彩形成的巨大反差,才动人。

纵然生活有万般不如意,也要在心中展开广阔的画布,春则为草的觉醒而欢悦,夏则在小憩中聆听蝉的欢鸣,感怀时光的有形流逝,秋则悲悼落叶,闲赏落花,冬则雪中寻诗。

生活的火焰并不能够总是燃烧得旺盛与鲜艳,尤其对小人物而言,更多时候,它是灰烬的代价与化身。然而,当你于灰烬里埋头寻找,灰尘扑面呛人的刹那,你会发现,总有一块心一样形状的钻石或珍宝,让你怦然心动。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顾城如是说。当生活赐给你黑暗,不必彷徨,不必急着怨天尤人,只因有了这黑色,方能更清晰的明白其他色彩的珍贵与美丽。

且将黑色融入生活的调色盘,用心彩绘生活的多姿,听到来自远方的呼唤。

心与生活 高三(9)班 顾悦

古语云:“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由此推之,在尘世固有的坎坷与挫折面前,坚定的意志是克服人生种种磨难亦必有的要素。

空无鸟迹,径无人总踪,满地江雪之中,垂钓人一点,胜却寂寞无数。柳宗元面对练练贬谪,久久居于瘴气之地,无限的感慨与心底对人事的牵念得之而寓 之其文,后世览无不赞矣。

是以当人生中的江雪沉重地降临于我们的身上时,忍得寂寞,挨得沉郁,惜得人事,让我们无论是绿鬓还是华发骋然临于径上。

又想起震川先生对爱情最为感人的一句“庭有批把树,吾妻死之年手植之,如今已亭亭如盖矣。”面对亲人与爱人的相继去世,那些喜悲肠一日而九回。时间或许能治愈人的伤痛,却抹平不了天空中鸟已飞过的痕迹。

是以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的惆怅也是只有在经历过后才能触而感发,正如杨绛的愧怍归根到底是人性中本能的冷漠与疏离隔开了一个温暖而善良的灵魂之后的遗憾与反思。

因此,当下应被珍惜,才不辜负天降下的大任,回之以在阳光中给予清风以微笑,在黑暗中给予蜡烛以感激。

“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泪光的余花中透露的晶莹是对战火中的不时降落的轰然而起的一瞬皆无的爆炸最为形象的诠释,艾青将自己化而为鸟,始焉,终焉,与母亲誓死相随。

然而,右派的误判,几近二十年的中断的写作不禁令人猜想,这是蕴育在沉默中怎样宽广而无限的悲哀。但是,面对错责,他硬是挺下了这一鞭打在脊背上的痛楚。因为,是母亲啊。

是以即使在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的境遇下,仇恨只能带来猜忌与心中的那个信仰的毁灭,沉默这蕴于爆发的深情能让人为之动容。

生活是什么?是仕途坎坷?是亲爱阴阳相隔?是对不幸之人的愧怍?还是所爱降下的惊雷?并不完全是。光照于墙,必有明与暗,而我们就在那条交线上。所以,向着阳光,却又享受黑暗才是人生最美的姿态。

如何做到?心韧不折,心怜不抑。如此而已。

乐以忘忧 高三(9)班 李尚诺

就像振翅欲飞的蝴蝶,人生也会遭受风浪,那下一刻,是顽强旷达还是支离破碎。

很多时候,我们无法决定生活的颜色,但可以决定生命的颜色。当挫折、苦难成为必然,我们何以面对这微漠的血色与淡漠的悲哀?以不屈,以信心,以旷 达。

在漫漫岁月中,总有人的足迹从未消退,反而愈加清晰。从美洲到亚洲,钱学森跨越了一片大洋的距离,也跨越了一场磨难艰险。钱老曾在美国求学,学成后欲归国,却遭到美方威逼利诱,最后被迫扣留。在美国的五年中,钱老从未低下过一次头,即使是面对被监禁的生活,贫乏的吃穿用度与不为人知的耻辱、艰险。

在带着疲倦的身心熬过了五个年头之后,钱老踏上了归国之程。这不仅是一位游子的思归之心与欲将肝胆以报国的决心。这更是一种信念,一种不屈,一种期盼。相信明天的光明,击退今天的乌云。每一次的雨过天晴,大地上都会滋长新的绿意,昭显着生命不褪的颜色。

犹记得,尼采曾说过:“当你注视着深渊时,深渊也在注视着你。”面对困境,难道要坐以待毙,让它伺机将我们拆吃入腹吗?难道心甘情愿作一只困兽,垂死挣扎吗?当然不是。

在《悲剧的诞生》中,尼采肯定了人生的悲剧性,却提出有着炽热炫目光晕的日神与癫狂融入世界的酒神。我们或许做不到消除自我、个体,融入宇宙,而求得释放痛苦的最终快感。却可以尽自己所能,逃离深渊。生命的悲剧不在于它苦难不断或是终将消失,而在于它的苍白无力。手执生命的画笔,却最终不敢涂抹上一笔,易于屈服,毫无信心,纵使颜料色彩斑斓,纸张却苍凉得刺眼。

像是一位失去双臂的少年——刘伟所说:“要么死,要么精彩地活着。”所以,他学会了用双脚弹奏钢琴,即使是世界名曲,也不在话下。刘伟不是为了感动他人,而是为了让自己的生命称得上精彩。以不屈、信心面对夕阳,那么明天,又会是朝霞满天。

乐以忘忧,何为乐?不屈而旷达,顽强而充满信心。

向日葵的光与影

常州第一中学

高三(1)班 姚霖

人有内外之分,生活的色彩便有了明暗之别。看到著名油画《向日葵》,就会想起材料中这位一生困顿却内心虔诚的伟大的荷兰画家——梵高。

对作家或艺术家而言,生平传记叙述着传主的客观际遇,即外在生活世界;而直接的文艺作品却流露出内在灵魂世界,仿佛一个人平日不曾显的精神自传。在读作家的传记前,我惯于推测他们的经历与其文风的暗合之处;即使是凭空虚构的题材,我也坚信是以其自身生活为底色的。而在了解他们的实际生平后,我倒有看山不是山的观感,因为外在生活和作品体现的内在世界的种种不一致——至少于我先入为主的判断不符。不禁想起钱钟书对我这样读了作家作品却对其人背后实际生活兴趣犹浓的嘲讽:“假如你吃了一个鸡蛋,觉得味道不错,何必要去看看那只下蛋的母鸡呢?”。

“生活之树常青。”说这话的歌德实在是生活常青的人,他的实际生活亦是一副色调明丽的油画,与他内在创作中多姿多彩的样态一致。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生前贫困潦倒、身后名声显达的梵高却感慨自己生活的色彩和他画中的色彩太不一致。这句感慨让我联想起对存在于作家中的某种更为普遍现象的悲叹:文章憎命达。对于他们,公众非但难以从其外在生活察觉其内心的广袤无垠和深不可测,还怕要被其黯然的生活与丰富的精神之间的鸿沟所震惊——悲凉与失望交加的观感,许是在所难免。

然而从另一角度,我可以看到梵高那色泽黯淡的生活下潜藏着的色彩绚丽的创作。这些画作绚丽的色彩暗示着他仓促人生背后缄默的灵魂,无论是静默着炽烈燃烧的向日葵,还是震颤着旋转上升的星空,都是他在生活表象中无以言表、非绘画不可传达的意志。这些色彩是梵高内在精神世界的表证,是他生命正真的光芒——而这光芒却穿透他那黯淡的生活表层抵达无穷远处,像一把利斧穿透人心的冰洋。

光芒的穿透,需要时间,正如梵高的《向日葵》。

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不少落第文人反而比中第而显达一时的进士在后世更要大名鼎鼎,例如蒲松龄﹑李笠翁等大家,无不是经历着当时色泽黯淡的人生岁月的。在当时,他们并不得志,但若仅凭落魄的外在际遇而判断其生命的分量的话,未免有失偏颇,因为他们生命内在的色彩是借助文字论著得以发显,流传千古。

所以,梵高的伯乐高更曾说过:“不要凭眼睛看到的事物来创作,要用内心的感受来画。”《向日葵》的光影之分,人的内外之别,我不能通过其内在精神来判定其外在生活的实际,也无法从外在表象评价生命底色的分量。彼此虽则联系,但又存在不一致乃至不可相提并论之处;这种不一致在作家与艺术家身上,又常借创作来平衡——内外之分,亦彰显迥异的价值。

透视生活之美

常州第一中学

高三⑶

周梦绯

第一抹晨光褪尽深重的夜寒撒向大地,从狭小的窗口挤入,在地上拖下一道暖黄。简破的室内堆叠着灰白而冷硬的画具。一个人挺坐于画板之前,毫无光泽的灰暗室内,只见他画板上的绚丽色彩和不停涂抹的手。那是梵高,正在画画的梵高!

他曾在穷困潦倒时感慨生活与他画作的迥异,却仍是每天在充满信心与振作中作画;史铁生也曾在瘫痪之时痛于命运不公,却也仍在痛苦之中找寻宁静写作,传达情感与生命的美好。

生活常常与理想相差很远,甚至背道而驰;命运往往在人生中开个玩笑,甚至扼住你的咽喉。佛家认为人生而受苦,可见生活也许就是多灾多难的。这就是现实,可如果人人都顺于现实,匍匐于苦难,何来梵高之画、史铁生之作呢?他们透视到了生活之美,未被生活苦难的表象所打倒,所以他们显于众人、出于浊世。

在常人看来,生活是繁忙、枯燥的;在病人看来,生活是痛苦、绝望的;在有些高官看来,生活是投机、享受的„„没有人希望自己总是这样或碌碌无为或刀口舔血地一成不变地生活。人们不满现状,内心早有规划好的理想之园,渴求改变,却一次又一次被困难打倒,因为他们未透视到生活之美。生活之美,不仅在我们常想的心灵深处的净土,更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每时每分。抓住每一天去努力,满怀信心与期待去活,才是生活呀!

平庸者总是平庸地去看待生活,经受苦难者总是怀着怨恨去看待生活,安逸者总是不庄严地看待生活。所以他们时常抱怨,而不追求。他们眼中生活就只是生活,没有梵高眼中的“绚丽多彩”,没有史铁生笔下的“饱含真情”,没有美,没有坚韧。

真相是,无法透视便无法突破。挣开命运的枷锁,我们需要发现生活的美好,坚定自己追求美好的信心与信念,努力自我找寻与改变。生活与理想的不同,不会阻挡住一个内心坚定与充满希望的人,只会将愚昧、贪欢的人困死在自己的“围城”里。

吉米说:“我绝望,掉入深井;我低头,看见井水中满是星光。我总是在最深的绝望里看见最美的风景。”透视生命之美,哪怕冰冷刺骨暗无天日,也会坚守本 心找寻理想。终有一日,华枝春满,月到天心。

苦涩的绚丽

常州第一中学

高三(14)班

马丹珺

背上画架,提着装满颜料与调色板的桶,他又一次出发。这一次,他将自己的世界镀成金色,飘逸着向日葵的清芬。他,梵高,用自己的画笔展示对美好诚挚的向往。然而,或许是因为苦难的浸润,向日葵的芬芳中带着苦涩。

诗人海子曾感慨:“生命依然生长在忧愁的河水上。”诗人尚且如此难以参透生活,更何况画家?他们没有可以鲜明表达内心矛盾滋味的笔触,只能将一腔真情与怅惘倾注于画布上。然而这苦涩的绚丽之后,却更能显出生命的可敬、可畏。

同梵高一样,19世纪的俄罗斯画家伊萨克•列维坦的生活也苦不堪言。身处战争年代的列维坦,在饱受童年的压抑与折磨后,用自己满含痛苦与悲哀的双眼看村庄,看国家,看世界。但与梵高最终含恨自杀不同的是,他让一切使他痛苦的事物都有了并不黯淡的色彩,他让苦难侵袭后的俄罗斯在他的画笔下暴涨出诗意的生命力。

列维坦在一次写给契诃夫的信中坦言:“我从来没有如此热爱过自然。”他不选择在失意中沉沦,不选择与心中的美好而和平的世界离别。他只希望将一切赋予生命,无论是孤独的木桥还是寂寞的教堂。这些浸透了苦涩的绚丽色彩,彰显了生命的重量、精神的重量。

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经历过苦难的艺术家数不胜数。然而,战争带给人的疼痛感远没有理想与信念来的深刻。而吴冠中,中国的丹青艺术家,正是在饱受攻击与非议之下,弃艺从文。

曾经,他的画无不讴歌世界的美好与对纯洁的向往。正是这样一个热爱美好的人,在祖国风雨飘摇之时,放弃并永久离开了充满艺术气息的巴黎,回到中国。在这之后,他开始从事文艺工作,但他的一些违背常理的言论让他受尽抨击。吴老心中,只是悲哀。

谁又能知道,他乖张的言论背后,隐藏着的是对中国文艺事业的深忧?谁又能理解,这只是他追求美好的另一种方式?吴老的苦涩,早已不在画里,不在文字里,而在心里。心里那个炫丽的理想世界不经苦涩,如何让它成为现实?

梵高也曾自勉:“在这个世界上我是怎样一个人无足轻重。”那又是什么力量 驱使他向生活、向追求低头,甚至下跪?或许正如周国平所说:“生活由命运和面对命运的方式决定,相同的命运,方式不同,就形成本质上不同的两种命运。”现在,我也能理解《月亮与六便士》中的斯特里克兰德为了追求心中幻妙的世界而割断一切社会关系,永远孤独的可悲了。生命,诚可敬而可畏。

荷兰德林有言:“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对艺术家们而言,诗意是无论多苦多痛都要挥洒出炫丽的色彩,是面对苦涩生活时内心的安详与宁静。这苦涩的绚丽中闪烁着生命的光辉,这是理想与现实的锋芒。

让理想在现实中绽放 高三(2)班 潘梦婷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现实迷茫,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前路漫长,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只要我们对生活多一份洒脱自信,将理想化为现实,便指日可待。纵使梦想孤独无依,现实尤为骨感,但请坚信:崎岖路后必是万花盛开。当梵高贫困交加时,他也曾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有过怀疑,但他并非一蹶不振,而是一鼓作气,自信到底。他终究还是成为一代大师,绽放了他的理想。纵使遭人排挤,难捱到底,但请别放弃:梦想会为拼搏到底的人绽放。你是否经历过史泰龙一样一千八百八十五次的拒绝?你是否尝试过王宝强一般为了理想拼搏而付出所有,甚至吃不上饭的生活?如果没有,就请别放弃。你还没有像其他人一样拼尽全力就怨天尤人,愤世嫉俗,又有什么道理呢?

纵使困难重重,前路漫漫,但沧海无情人有情,你总会遇到那个愿意陪伴你一起前行的人。也许你们无法像伯牙与子期那般相知相许,但有他在,必会助你一臂之力,为你排除现实中的重重障碍。所以,请别气馁,相信自己,相信你的“战友”。

与其抱怨现实残酷,命运不公,倒不如把怨天怨地的时间花在拼搏上;与其羡慕他人的成功,不如花几倍的努力换取自己的成功。成功的花儿,惟有付出汗与血,才能芳香沁人。

食指说:“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自古英雄苦人多,若没有一颗相信未来的心,便会被无情的现实压垮。曾经青春迷茫的刘同,正是因为一颗相信未来的心,才能排除万难,坚持到底,成为光线传媒副总经理。曾经遭受他人冷嘲热讽的陈欧,也是因为相信未来,才执着地走下去,创办了聚美优品,道一声:“我为自己代言。”如果说现实和理想之间隔着一层膜,那信念便是破解这层膜的唯一方法。或许现实迷茫,前路漫长,但正是这黑暗而又无比光明的岁月,丰满了我们斑驳的羽翼,飞往缀满梦想的天堂„„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高三(8)班 孙嘉悦

梦与现实总是存在差距的,不经意间,你便会发现生活已悄悄变了方向,你会迷惘,会慌张,但请相信不停地变道后,生活终会朝着你预期的方向前行,只要你不忘初心。

前方的路是难以预料的,但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自己的心。心若有梦,它定会指引着你不断前行,即便前方是刀山,是火海,只要心足够坚定,也定会奋不顾身的。

人生之路的曲折是所有人都无法得知的。就如贫困潦倒的梵高尽管才华满腹依旧不被赏识。正如他说的那样,生活的色彩和他画中的色太不一致了,对他来说画中的色彩是缤纷的,是灿烂的,画中的世界如仙境一般美妙,而生活却是灰暗的、死寂的,对他来说甚至是伸手不见五指的黑,但尽管如此,他依旧坚持作画,直至生命的最后一秒,虽然梵高的结局令人惋惜,但正因他对初心的坚持让他为世人景仰。

没有荆棘的人生是不完整的,确实。但是没有梦,没有初心的人生亦是不完整的。生活中总有一些人面对生活的变故,不得以放弃了自己的原有的梦想,而去选择更易获得安稳生活的一条路,尽管他们如今过着平凡的生活,也许过着那种惬意的日子,但我想他们的内心终会有所空缺的吧。

在有一些人面对生活所迫时,“弃暗投明”,选择大道之时,另一些人依旧在黑暗的小道上行进着。他们为的也许不是多么伟大的理想,而是自己的初心。北大学生周浩毅然选择退学而进入技校就读,曾引起不少的争议,在众议纷纷中,他本人的回答才最令我感触。他说,在哪里我无法体会到动手的快乐,在技校多了许多让我动手、操作的机会。专业没兴趣,痛不欲生。面对高等学府抛出的橄榄枝,他仍不忘初心,为了寻找那份本真,毅然选择他的那份执着,那份对初心的坚守正是如今很多人所缺失的。

当生活与你所设想的大相径庭时,你是否有勇气,是否还能不畏一切流言,坚定地朝着心的方向前行呢?亦或是内心踌躇,心中曾有的坚固开始动摇直至崩塌了呢?

生活的色彩与心中的色彩不一致的又能如何?心的方向叫做闯。勇敢地朝着心的方向闯荡,终有一天你会看到一架彩虹出现在生活的天空中。

即便慌张,即便迷惘,即便生活一次次地改道,只要你心足够的坚定,它一定会乖乖的按着心所指的方向前行,但在此之前,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2.2015届高考作文新名词 篇二

一、仔细审题、不要盲目作文

审题,是语文教师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2015年全国高考二卷的材料给出了三个人物,除了都对社会有贡献这个相同点以外,剩下的都是不同。如果考生任选一个人物,挖掘人物品质,文章写得也许很顺畅。但在材料的最后还有这样一段话“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 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你要写清楚谁更具风采,但你的文章更要解决是否“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这才是所给材料的题眼。也就是说这次作文是不能就单一人物来作文的,一定要在比较分析三个人物后,体现你的选择。比较分析就是“思考、权衡”。近年的高考作文都是开放性作文,所考察的是学生的作文能力,所以高考中跑题作文已经罕有出现,但无论是在习作还是考试中,都会出现偏题作文,其实这都是审题不明造成的。在现在的高考阅卷中,立意也是要分等级的。好的立意分值和一般立意的分值虽然在标准化批阅时的打分差距不大,也就是几分,但在文章的综合评判上, 分数的差距就会很明显,一般为7—8分,乃至一个分数段的差距。所以,想要在考试中取得一个好分数,一定要过审题这关,绝对不能盲目作文。

二、仔细分析,不要一叶障目

近年来的全国卷作文都是材料作文,大家觉得材料看懂、知道意思就可以作文,其实不然。想要说明和阐述一个理论需要几百万字的论著,想要反应社会的一角需要几十万字的小说,想要分析一个问题需要几千字的论文。考试中的材料才几百字,却能让你明白你该如何作文,材料一定非常概括、凝练、有内涵。所以,别小看这一、二百字的材料,它需要你用心来分析。

今年的材料给了三个人物,仔细阅读可以得出以下思考。

老李,他笃学敏思,矢志创新,那什么样的人才能做到这一点?

他破解生命科学,那什么样的人才能去做“破解生命科学”这么大的命题? 他率领团队,不是什么人都能率领团队的吧?

老王,他爱岗敬业,练就绝活,那什么样的人能做到这一点? 他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那他具有什么样的能力? 他从高职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他又付出了怎样的努力?

小刘,酷爱摄影说明什么? 不是谁任意拍出来的照片都会被人称道吧?

如果带着这些问题去更加深入的分析,我们不难得出结论:

老李应该从小就是个优等生,在学业上不断攀登,接触到了科学的大门,自身拥有过人的魅力,大家愿意追随他共同研究。他善于带领团队,能够让团队产生合力不断突破研究,并且不甘落后,一直勇于创新。

老王应该是中等生,在学业上的成绩只考上了高职, 但他却能干一行、钻一行,拥有超乎常人的毅力和韧性,虽然在综合学习上不占优势,但动手能力特别强,有自己的一技之长,并不断地发挥自己的长项,把善长的专业做到极致。

小刘应该是个热爱生活的人,更加看重自己在精神上的享受,材料说他酷爱摄影,但却没有说他是个摄影家或记者,这只能说摄影只是爱好而不是工作,但他在自己的工作之余,显露内心本性,勇于尝试,最后也得到了大家的赞扬!

在得到这样的结论后,就可以对号入座了,这三个人也许就是我们千千万万考生们的缩影,考生们正处于这三个成功人的“青年阶段”,他们的成功给考生指明了方向。 这种成功的代入感会引发出强烈的共鸣,分析到此,考生们就会有话要说“身居局中,局中人知甘苦; 又须身处局外,局外人有公论”[1]王国维的这句话说的就是带入人物, 引发共鸣,再跳出人物,做出公平的议论。其实这就是一个思辨的过程。

分析材料非常重要,如果只是泛泛的理解,只能有一个模糊的概念,刚作文的时候也许还能下言过百,等到展开深入的时候就会理浅词穷了。

三、仔细思考、不能随心所欲

当有了上文的分析后,考生们大多有话要说,但请别把感情现在就抒发出来,这毕竟是考试,不是读后感。你得去“应答”题目。为什么会出这样的材料呢?

1.考题后面的背景

当今的高考不仅仅是国家选拔人才的需要,对于千千万万的考生而言,高考也是改变自己命运的转折点。所以就有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之说。但是不是只有过了独木桥才能有所成就呢? 这次高考的材料给出了答案。那就是“条条大路通罗马”。近年来,我国的大学毕业生屡创新高,大学毕业生不再是“香饽饽”,反而成为了“包袱”。大学生就业不仅仅需要政府部门作为,更需要大学生自身“作为”,别去挤“好的”只选择“对的”职业,选择自己喜欢、热爱的工作。

这样的考题就是要看看这些即将成为大学生的考生们是不是从小就有了理想,有了自己选择。如果你早早的就立下宏愿,那这次作文恰恰给了你抒发志愿的机会,如果你没有任何想法,那这作文也就只能写得“假大空”。

2.网络评论的兴起

现在是网络的社会,每天网络上产生的信息量惊人。 人们发表自己的言论不是传统的报纸和书籍,随便一个手机,登陆一个网站,拥有一个账号,你就可以“畅所欲言” 了。但是有时间、有能力发“帖子”还是少数,更多的是在下边评论。那么问题来了,你会评吗? 你会评的有理有据吗? 你会评的让人信服吗? 面对一则新闻,你是仅仅表述一下你的心情还是阐述一下你的观点呢? 这次的高考作文题目明确提到“体现你的思考、权衡和选择”,就是要考察一下你的思辨能力。

当你能够了解作文题目的深层含义时,你就能够把握住作文的方向,看清出题者的思路,把握材料的脉搏。阅读前的心理背景同阅读中对作品的心理反应必然相互作用,如果他们的性质和方向是一致的,就互相加强,产生放大作用; 如果他们的性质和方向是相悖的,就互相消弱,产生缩减作用[2]。

四、仔细作文,不能白话成篇

上面从审题、分析和思考三个方面解读了这次的高考作文题,正所谓“不辨不明”,也许这时考生们都“有感要发”了。但高考作文不是你随便发发感慨、写明自己理想、 心情就能得高分的考试,高考作文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考察你的作文能力,也可以说是“成文能力”。什么是成文能力呢? 就是你用什么样的语言来承载你的思想。北京四中的一位常年评阅高考作文的老师这样说过“一篇作文先看看运用了什么样的词语,什么样的修辞,什么样的句式,使用了几种标点符号,文章分了几个段落,基本上就对这人的写作水平有了大部分的认识”。这话虽然是有点经验之谈,但却深得高考作文的要领。

每年高考,作文都是大家热评的话题,随便什么人都能对作文评论一番,就连考生也能来上几句,但考生的分数出来以后和评论的思想几乎一致,却没有什么好分数。 作文说到底还是要看你的写作能力: 字词句是不是有过积累,能不能恰当的运用修辞手法,能不能正确运用标点符号来表达语气,文章结构是否合理,段落划分能否做到清晰有序; 有没有开篇点题,有没有结尾照应,有没有夹叙夹议,有没有议论抒情; 议论的时候有没有论证方法,描写的时候是否详略得当,抒情的时候有没有运用多种表现手法。这些都是阅卷老师需要摘取的得分要点。词语的锤炼在于寻求恰当的词语,既生动又新鲜活泼的表现人和物,善于选择句式、调整句式可以有效地添加文采,增强语言的表现力,收到理想的修辞效果[3]。所以在考试中想要拿到高分一定要把这些基础做好,所谓“文以载道”,不成文又如何载道呢? 没有平时的写作练习,题目分析的再透彻也是没用。

五、结语

3.2015届高考作文新名词 篇三

用于哪些句式

it用作形式主语代替动名词的用法主要见于以下句式:

1.It is no use(no good, fun, great fun, a new experience, a great honour, etc)doing sth。如:

It is no good talking.空谈是没有用的。

It’s fun working for him.为他工作很有意思。

It’s great fun sailing a boat.扬帆驾舟十分有趣。

It’s no use shouting at him—he’s deaf.向他叫喊是没有用的——他耳聋。

It has been a great honour your coming to visit us.你来看望我们是极大荣幸。

2.It is good(nice, useless, interesting, pleasant, tiring, etc)doing sth。如: It is useless speaking.光说没有用。

It was pleasant sitting there.坐在那里很愉快。

It’s so nice sitting here with you.和你坐在一起真是愉快。

It’s good hearing English spoken.听到人讲英语,我很高兴。

It’s terribly tiring working late like this.这样干到深夜是非常累人的。

3.it is worth while doing sth。如:

It’s worth while doing the work.这项工作值得做。

Do you think it’s worth while quarrelling with me? 你认为和我吵值得吗?

4.其他句式。如:

It doesn’t matter wasting a little money.浪费一点钱没有关系。

4.2015届高考作文新名词 篇四

1.(2014·天津卷)“PX”即对二甲苯,其毒性跟酒精差不多。可是有人却出于某种目的,将百度百科词条中“PX”的毒性由“低毒”改成“剧毒”。清华大学化工系学生发现这一情况后,连续6天日夜坚守,36次修正被反复篡改的词条,在网络上成功捍卫了“PX”低毒属性这一科学常识。这场特殊的科学保卫战表明()A.认识的发展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B.正确的认识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 C.正确的价值选择往往会因人而异D.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必须坚持真理 2.(2014·安徽卷)下图漫画揭示的哲理是()①价值判断超越社会历史条件

②价值判断应基于价值选择

③价值判断往往是因人而异的④要用正确价值观指引人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总书记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神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据是()①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②价值观作为个人行为准则,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驱动、制约和规范作用 ③价值观作为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决定事物的性质和价值 ④价值观作为一种理想追求,决定人类社会的前途和命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2013·北京卷)一位小提琴家在音乐会上演奏,突然G弦断了,但是他并没有停下来,随即创作了一首从头到尾可以不用G弦的曲子,演奏非常成功。这说明()①成功总是以挫折和困难为基础 ②遇到困难要勇于面对,发挥主观能动性 ③客观条件无法影响到人的成功 ④知识和能力储备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是近代以来中华儿女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是中国人民的跨世纪梦想。回答5~6题。

5、(2013·江苏卷)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这是因为()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③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借鉴 ④中华民族精神是民族复兴的精神动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6、(2013·江苏卷)“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每个中国人的梦。“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这就需要我们()①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 ②果断抓住时机,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③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和证明自己的价值 ④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2013·江苏卷)转基因食品今天已经非常普遍,支持者认为它可以为人类提供丰富的食物;但是世界上也有一些人和民间组织对此持激烈的反对态度,他们认为大自然有其自身的法则,人为地改变生物的基因将会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影响。从中可见()①哲学对具体科学具有指导作用 ②世界观是人们思想和行动的指导 ③价值判断与人认识事物的角度有关 ④认识运动是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8、(2013·四川卷)观察下图。下列对漫画蕴含的哲理理解正确的是()①与时俱进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

②真理如果超出其适用条件就会变成谬误

③价值选择正确与否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

④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并通过个性表现出来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2012·福建文综,34,4分)在实现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历史时期,弘扬“爱国爱乡、海纳百川、乐善好施、敢拼会赢”的福建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说明()。

①先进的社会意识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②正确的价值观是指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价值观 ③正确的价值观可以转化为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力量 ④符合规律的社会意识能够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2012·浙江文综,30,4分)下边的漫画(选自《人民论坛》总第354期)可以表明()。

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②社会意识有先进与落后之分

③价值判断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④不同的价值判断源自不同的认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2012·课标全国,20,4分)汉代的匡衡少年时没钱买蜡烛,就凿壁偷光,勤奋苦读。有一户人家有很多书,匡衡在这户人家当雇工却不要报酬,只是请求主人把所有的书都让自己读一遍。主人深受感动,就把书借给他。后来,匡衡成了大学问家。这表明()。

①社会和他人提供的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②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决定性因素 ③人生价值能否实现取决于能否用正确的价值观来引导 ④人生价值总是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的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2、2013·浙江卷)社会发展犹如列车前行,需要正能量的驱动,而正能量的积聚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微贡献”。这告诉我们()A.个人是社会中的个人,个人价值的实现离不开社会提供的条件 B.社会是个人组成的社会,社会发展离不开个人的付出 C.只有正确的价值观才对社会和人生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D.只有正确处理个人和社会的关系才能实现自我价值

13、李商隐一生怀才不遇,仕途坎坷。李商隐死后,崔钰曾作《哭李商隐》诗:“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怀未曾开。”并指出李商隐这匹“良马”腿脚屈曲,步履维艰,是因为不遇其主。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实现人生价值,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B.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C.实现人生价值,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D.人生价值的实现取决于是否有他人的帮助 14、2013年是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活动11周年。感动中国人物的评选标准是:为推动社会进步、时代发展作出杰出贡献;在各行各业具有杰出贡献或重大表现;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为社会公平、人类生活环境作出突出贡献;个人经历或行为,代表了社会发展方向。这一评选标准体现出()。

A.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B.人生价值的实现是自我奋斗的结果

C.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D.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主要是物质贡献

15、阿姆斯特朗从小就醉心于航空,是个航空迷。1969年他胜利完成人类登月壮举,成为“登月第一人”。返回地球后,他并未像其他人那样利用名声换取利益。43年来,阿姆斯特朗个性低调,远离镁光灯。不过,他并不是一个难以沟通的怪人,他只是给自己一个安心工作的环境。材料体现了()①价值观对人生道路和生活方式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 ②不同的价值观,决定了人们面对利益时所做的选择不同 ③实践有时可以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 ④脱离社会的“个人奋斗”和“自我实现”是可能的 ⑤实现人生价值并不否认追求人的个性发展

A.③④

B.①②

C.①⑤

D.①②⑤

5.2015届高考作文新名词 篇五

第一节 诗歌的形象破解

一、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胡逸老致虚庵

黄庭坚

藏书万卷可教子,遗金满籯常作灾。

能与贫人共年谷,必有明月生蚌胎。

山随宴坐画图出,水作夜窗风雨来。

观山观水皆得妙,更将何物污灵台?

【注】 ①胡逸老,生平不详,致虚庵为其书房。②籯:筐笼一类的盛物竹器。这首诗表现了庵主胡逸老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首诗表现了胡逸老品格清高,为人不慕荣利,有仁爱之心、山水之趣的性格特点。首联赞美胡逸老的诗礼传家,显示其品格的清高。颔联赞美庵主的仁爱之心。颈联正面写致虚庵,让读者体会庵主高雅的人格、宽广的胸襟;诗人在敬慕的同时,也表明了自己的高雅情怀。

2.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采莲曲

[唐]白居易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采莲词

[唐]张潮

朝出沙头日正红,晚来云起半江中。

赖逢邻女曾相识,并著莲舟不畏风。

两首诗都写了采莲女,形象有所不同,请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白诗通过“欲语低头笑”等神态描写勾画出一位情窦初开,腼腆羞涩的采莲姑娘。张诗通过“并著莲舟”“不畏风”等动作描写写出了一群互助、团结、勇敢的采莲姑娘。

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小园

②①

[清]黎简

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

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

幽竹如人静,寒花为我芳。

小园宜小兰,新目似新霜。

【注】 寒花:菊花。

本诗的后两联由物及人,请结合景物描写简要赏析诗人的形象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幽竹寒花(菊花),是孤傲贞美的意象;新月新霜都是高雅圣洁、白璧无瑕的象征。幽竹静立亭亭,秋菊凌霜傲放,显示出诗人的劲节高风,一片冰心。此时诗人小立于这幽竹、寒花、新月之中,他高尚的节操、澄明的胸怀,与周围景物浑融一体,一个孤清高洁的形象跃然纸上。

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狂 夫

杜甫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筿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注】 ①本诗作于杜甫客居成都之时。②筿:竹子。

请简要分析“狂夫”的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诗中先写“风含翠筿”、“雨裛红蕖”的赏心悦目之景,后点“凄凉”、“恒饥”、“欲”死的可悲可叹之事,二者由“狂夫”这一形象统一起来。可见狂夫是一个以宁折不弯的坚韧、“疏放”倔强的人生态度面对生活的打击,笑对人生,不屈不挠,老而弥坚的志士形象。

5.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陆游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

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

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注】 ①写该词时陆游42岁,因遭投降派罗织罪名免官,被迫隐居。②玉瀣(xiè):美酒。③黄庭:即《黄庭经》,道家的经典著作。

②③①②①

(1)这首词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一形象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词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是一个表面旷达闲适、内心却充满抑郁不平的隐士(或:落寞英雄)形象。

(2)抒情主人公隐居“苍烟落照”之间,丝毫不理“尘事”,终日与美酒、《黄庭经》相伴,以及“贪啸傲,任衰残”的所谓随处开颜的举止,貌似轻松洒脱,实际上是一种无奈;“老却英雄”四字更明显道出诗人心中因统治者徒使英雄垂暮、无所作为的满腔悲愤。

6.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晚次鄂州

卢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注】 ①估客:贩货的行商。②三湘:泛指今洞庭湖及湘江流域一带,漓湘、潇湘、蒸湘的总称。

第二联描绘入微,试简述其情景,并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 ①诗人简笔勾勒出船舱中的所见所闻:白天风平浪静,单调的行旅生活使人昏昏欲睡;夜间江潮看涨,船家絮语,更觉长夜难眠。②反衬出诗人昼夜不宁的纷乱思绪。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湖上早秋偶兴

汪莘

坐卧芙蓉花上头,青香长绕饮中浮。

金风玉露玻璃月,并作诗人富贵秋。

李璟《浣溪沙》中有“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同写荷花,李词与汪诗的意境有什么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李词描写了秋末花残叶败之景,萧条凄凉,渲染了词人的一腔愁绪;汪诗描写了早秋花香叶盛之景,生意盎然,表现了诗人的闲情逸致。

8.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忆王孙·春词 ②①

李重元

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杜宇声声不忍闻。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注】 ①王孙:本指贵族公子,此处指主人公的丈夫。

作者精心选取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营造出什么样的氛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作者精心地选取了芳草萋萋、杨柳青青、杜宇悲啼、雨打梨花等四种意象。这些意象的组合营造出暮春时节令人感伤的氛围,写出了闺中少妇的思夫之愁。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秋思

陆游

乌桕微丹菊渐开,天高风送雁声哀。

诗情也似并刀快,剪得秋光入卷来。

【注】 并刀:并州出产的剪刀。并州,东汉州名,古时并州以产剪刀闻名。

本诗作者描绘了何种意境?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作者虽不言秋,却以富有代表性的典型景物,如乌桕、菊花、天高、鸿雁等,生动地描绘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秋景图,表达了作者的轻松愉悦之情。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虚堂

寇准

虚堂寂寂草虫鸣,欹枕难忘是旧情。

斜月半轩疏树影,夜深风露更凄清。

【注】 寇准(961~1023),北宋政治家、诗人。因刚直不阿,两次罢相。

本诗后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月光斜照在半截窗户上,又把稀疏的树影投在堂屋的地上,夜半更深,风露渐浓,营造了一种凄清的意境。环境的凄清是作者心境凄然的折射,暮年迁谪,写出了诗人难忘旧情的凄楚之感。

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诗中的“柳”是怎样一个形象?作者用了什么手法来写柳?

①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对古代诗歌的形象、表现手法的鉴赏评价能力。诗歌形象分为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作者常常以人格化的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通过这种象征性的形象描写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在分析诗中“柳”这一物象时,可以分析其特征(倚、狂、蒙、不知)。对于表现手法的分析,应结合具体的诗句来进行。

答案 诗中的“柳”是一个得志便猖狂的势利小人形象。作者抓住了事物的特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第二句在动态上拟人,第三句在心态上拟人——想用飞絮蒙住天地日月,把整个世界都变成它的。诗人运用拟人手法隐喻某一类人。

12.阅读下面两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如梦令

[宋]严蕊[] 注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

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

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昭君怨

[宋]郑 域

道是春来花未,道是雪来香异。

竹外一枝斜,野人家。冷落竹篱茅舍,富贵正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注】 严蕊,宋代女词人,曾不幸堕为营妓,但心地高洁,尤善琴弈歌舞,丝竹书画,色艺冠一时。

两首词都吟诵了一种花,试分析所吟的对象和所抒情感各是什么?

6.2015届高考作文新名词 篇六

一、可写性———作文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可写性是指试题的内容不深奥, 考生不陌生。

2015 年新课标全国一卷, 围绕“父亲开车打电话, 女儿该不该举报”话题命题。材料源于2015 年5 月9 日《楚天都市报》的一则简讯, 属于近期的社会新闻事件。二卷围绕“三个当代风采人物, 谁更具风采”话题命题, 材料同样来源于现实生活, 如“大国工匠”就是2015 年五一劳动节期间播放的系列记录片《大国工匠》的内容。

可见, 作文题目紧密联系现实生活, 和考生的生活经历及人生体验息息相关。如果考生只忙于低头读书, 陷于题海, 能应付这种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题目吗?难道不应该“家事、国事、天下事, 事事关心”吗?据此, 我们的对策是:关注生活, 积累生活, 思考生活, 表达生活。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作文就是生活的一部分。”[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要求学生“积极参与生活, 体验人生, 关注社会热点, 激发写作欲望”。

考生可以有选择的看电视:《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专题片等。可以有选择的阅读报刊:《半月谈》《中国青年报》等有关时事的文章。

自然也要阅读生活, 以“我”为圆心, 以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为半径。对触动自己心灵的事件, 对社会热点问题, 要记录、要思考、要表达。

当然, “可写性”中还包含公平性。高考命题不会脱离学生生活实际, 不会违背学生认知规律, 尤其是全国卷, 一定会考虑到不同区域、不同层次的考生实际。

“文章合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有了深厚的生活积累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就不难写出洋溢着时代气息的考场作文。

二、选择性———巧于展示自己的爱好特长

选择性指考生对立意角度、文章内容、文体样式、表达方式等进行选择的可能性和多样性。前两个指标在试题题干上常写成“立意自定”, 后两个指标在试题题干上常写成“文体自定”。

从立意角度看, 2015 年新课标全国一卷作文的立意就呈现出多个角度:如写给小陈, 可以点赞, 对她举报父亲的行为表示理解和赞同;可以质疑, 批评她举报父亲有违伦理常情;也可以点赞质疑并存。如写给老陈, 可以宽慰和劝导, 可以批评和指责, 可以批评和劝诫, 可以分析和说服, 也可以几点并存或任意组合。如写给警方, 可以点赞, 称赞他们依法办事;可以质疑、商榷或批评, 指出他们执法不够人性化;也可以几点并存。除此之外还可以写给网友, 写给媒体, 写给社会公众。

从文体角度看, 2015 年新课标全国二卷要求考生“明确文体”。文体可自己选择。

据此, 我们的策略是:充分展示自己的爱好特长。

在立意选材方面, 本着熟悉而独特的原则。要立足材料, 重点发掘自己独特的生活积淀和情感体验, 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 张扬自己独特的个性特征。这样, 相对于其他考生, 自己便立足于高原之上了。全国二卷最能说明这个问题, 面对三个当代风采人物, 最关键的是梳理三类人不同的“出彩点”, 对接到与自己理想相对一致、领域相对熟悉、思考相对深入的方面, 这样便可彰显自己的才情与深度。

在文体方面, 有的考生长于议论, 有的考生长于记叙, 如若文体自选, 便可扬其所长。2015 年贵州一考生的作文《“摄影机”如是说》, 就以记叙为主, 兼以抒情议论, 张扬了个性, 取得了与众不同的效果, 被评为一类文。

选择性客观上为那些并非“全才”而在某一方面又有特长的学生提供了用武之地, 如果是“通才”自然会锦上添花。

三、导向性———永远传递正能量

导向性是指试题朝着健康、积极、深刻的方向立意的意向, 实际上就是试题潜在的思想性。

2015 年新课标全国一卷作文题用“女儿举报父亲开车打电话”的新闻事件, 二卷创设“风采人物”评选的情境, 都是基于“立德树人”的价值取向, 渗透了依法治国理念, 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文试题的教育功能的确得到了彰显。对此, 我们复习应考的策略是:立意积极向上, 永远传递正能量。

好文章是靠主旨的光彩照亮的。那些彰显爱国主义精神、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章, 总给人一种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力量。而有些传递消极虚无的思想情绪、违背社会公德和传统美德的文字, 其作文的等级自然是末位的。

在文章中很好地传递正能量, 一要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理解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涵。二要积累这方面的素材, 并思考其中蕴含的思想。三要有意运用, 考场作文一定要“以意为先”。

思想让文字更为亮丽, 亮丽的文字照亮了阅卷老师的眼睛。

四、探究性———理性之花最美丽

探究性指试题要引导考生对作文内容去做深入探讨、认真研究, 尤其要加强对理性思维和理性表达的引导。

2015 年新课标全国一卷就需要考生对“女儿该不该举报父亲”的事件作出科学合理的判断, 提出公允的观点, 进行理性的分析、严密的阐述及丰富的论证。二卷让考生在三个当代风采人物中选择“谁更具风采”, 题目中的“思考、权衡与选择”直接反映出考生思维能力的差异, “更”字更显思辨能力。

从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评分细则”中可知:理性思辨能力的高低决定着作文等次的高低。对此, 在备考中要加大对考生理性思辨能力的培养。

一是在理论上武装自己, 掌握人生哲理的一些原理, 尤其是有关辩证分析的思想, 用联系的眼光分析问题, 不说“过头话”;用发展的眼光分析问题, 观点不“近视”;用全面的眼光分析问题, 言理不“一根筋”。

二是多阅读一些富有理性思辨内容的材料, 如故事、名言、警句等。

三是在实践中有意识地进行锻炼。如果是写记叙文, 在讲究形象生动的同时, 也要追求理性, 如叙事类的文章, 要着眼于事件所蕴含的思想;写人的文章, 要着眼于人物思想品质和精神风貌的发掘;想象类的文章, 也必须建立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如果写议论文, 论点要能体现考生对生命、对社会的理性认识与思考;论据要与中心论点有本质联系;论证时要注意结构的逻辑层次、事理结合、辩证说理。

理性思辨不仅是艺术问题, 更是思想问题。反映了考生对客观事物的尊重, 对他人的尊重。

五、防套性———带着镣铐跳舞

防套性是指防止考生拿别人或者自己的旧作稍加改动作为应试作文。

多元立意角度的文题给考生提供了充分的作答空间, 但也出现了虚构和套作的问题。为此, 2015 年新课标全国一卷和二卷作文都在材料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写作欲望的基础上, 增加了任务型指令。如一卷要求考生给“女儿举报父亲”事件相关方写信来入情入理的谈问题、讲道理。在内容及文体上都有一定的限制。二卷要求考生在深入思考“当代风采人物”推选标准的基础上优中选优。这就要求考生在写作中学会“带着镣铐跳舞”。

一是仔细审题, 严格按指令要求写作。如2015 年新课标全国一卷, 任务是“请给小陈、老陈和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 阐述你的看法”。任务的形式是书信体, 任务的内容是“表明你的态度, 阐述你的看法”, 即用“信”的形式表明态度, 阐述看法。书信其外, 思辨其中。无论形式和内容都要满足, 才算完成写作任务。

二是正确处理“限”与“不限”的辩证关系。如新课标全国二卷要求自己“明确文体”, 这是“不限”;一旦确定了某种文体, 写出的文章就必须符合这种文体的基本特征, 这是“限”。如全国新课标一卷“选好角度”, 这是“不限”;但无论选择哪个角度, 都必须满足“书信其外, 思辨其中”的形式和内容, 这又是“限”。总之, 既要按规定动作跳, 又要跳得精彩。

六、难易度———在准确与别致上下功夫

难易度指高考作文试题的难度。试题的难易与试题本身是否容易理解有关。

难于理解的题目常常表现为主旨隐含在材料中, 思考的强度大, 可开掘的角度多。对于这类题目, 最重要的法宝就是按“焦点立意”进行写作。

所谓“焦点立意”就是核心立意, 是能覆盖整个材料内涵的立意, 是整个材料的中心思想。一则材料尽管角度很多, 但有主有次, “符合题意”与“基本符合题意”是有等次上的区别的。如新课标全国一卷的立意焦点是“法治理念”, 二卷的焦点是“人生价值”。瞄准“焦点立意”写作是“切合题意”的有效方法。

对于审题难度不大的试题, 要在内容上追求深刻, 在表达上追求新颖, 在书写上追求美观, 体现出“别致”的风采。

一般地说, 全国卷不在审题上设置障碍, 主要考查考生的基本素养。功夫在平时, 考生要努力培养自己健康的思想、良好的思辨能力、扎实的写作基本功。

参考文献

[1]张开.注重题型设计、强化教育功能—2015年高考作文的特点及相关问题的解读[J].语文学习, 2015, (Z1) .

7.2015届高考作文新名词 篇七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在这春风又起、柳枝吐绿的美好季节,我们迎来了2012级2015届高考百日冲刺誓师大会。首先,请允许我向辛勤耕耘的高三老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向各位高三同学致以最亲切的问候和最良好的祝愿。

在刚刚过去的全市高三期末统考中,我校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文理两大类达一档线1041人,尤其是尖子生群体更是取得了我校高三历年来同期考试的最好成绩:进人文科前50名和理科前100名人数达到16人。特别是文科全市前50名中,我校占11人,全市前10名我校占4人。540班廉丹阳同学以656分的总成绩夺得全市文科第一名。这样的成绩的确令人欣喜、令人振奋、令人鼓舞。在此,我再一次代表学校对我们高三年级全体老师、特别是成绩突出的班主任和老师们 表示衷心的祝贺和诚挚的感谢!

老师们、同学们,“革命尚未成功,大家仍需努力”。一百天,在岁月的长河中只是一个瞬间,但一百天足以影响一个人成长的历程,足以改变一个人发展的命运。能否把握住高中学习阶段中最忙碌、最艰难、最关键,也是最难忘的一百天日子至关重要,意义深远。为此,我向同学们提三点希望和要求:

一、要有坚强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念。高考不仅仅是智力水平的检验,更是意志、信念等非智力因素的较量。心理素质是增强剂,它能使人的各种能力发挥到极致。希望同学们以今天的誓师大会为起点,以冲刺高考、拼搏高考的积极心态,面对即将到来的频繁的模拟适应性考试,面对即将遇到的成功与喜悦,困难与挫折,相信自己还有潜力没有被挖掘出来,并把全部精力都集中起来去证明它。

二、要讲究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应试技巧。高考备考既是一项艰巨的脑力劳动,更是一场智慧的竞争。在这一百天里,一要讲究科学的复习方法,虚心听取老师的指导意见,以查漏补缺的方法,巩固夯实基础知识;二要以反思总结为手段,注重知识的整理、纠错和积累,构建强大的知识体系;三要以培养习惯为目的,增强规范意识、得分意识,以考代练,科学训练,重在规范。做题要细心、耐心和规范,坚决做到容易题目不失分,中档题目多拿分,压轴题目拿一分是一分。

三、要不折不扣做到四个“认真”:一是认真上好每一节课,用好每一个早读、晚自习,做好每一次作业,弄懂每一道题,不放过每一个疑点,把握好每一次考试,实现每一次提升。二是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科,凡是有薄弱学科的同学要多吃苦、多用功,全力补救,多考一分就多一份希望!三是认真思考,充分挖掘自己的增分空间,充分挖掘每一门学科可能存在的增分空间,基础知识可能存在的增分空间,规范答题可能存在的增分空间,以求最大限度的提高自己的成绩。四是认真上好每一节体育课,跑好每一次课间操,加强锻炼,注意营养和休息,确保健康的身体和旺盛的精力。

老师们,高考冲刺的钟声已经敲响,我们为之奋斗三年的目标就在眼前!同学们,高考冲锋的号角催人奋进,我们为之拼搏十二载的青春理想就在眼前!让我们振奋精神拧成一股绳,齐心协力共圆一个梦,我们坚信,在努力奋斗一百天,飞翔的梦就会张开翅膀,雄心与智慧就会闪光;我们坚信“明确目标、师生协力、精打细算,细做实干,2015定创辉煌“。最后,送上一副对联与全体高三师生共勉:

8.2015届高考作文新名词 篇八

人生的价值规范训练

一、选择题

1.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河南省濮阳市公安局治安支队副主任科员李权卿,在无数次

与爆炸打交道的人生经历中,有效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被人们称为“与死神打交道的人”。上述材料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①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②价值观不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就不同 ③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就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 ④获得社会的尊重是奉献社会的基础和前提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③

解析:选C。本题考查人的价值等知识。材料没有涉及不同的价值观,②排除;奉献社会是获得社会尊重的基础和前提,④错误。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

2.2013年8月13日,陕西省公安厅公布了全省公安机关自6月份以来破获的包括氢氧化钠

制毒牛肚、溴酸钾“漂白”毒馒头、非法添加剂制毒粉条、用工业盐加工猪肉、化学品造出毒醋、用明矾做伪劣蜂蜜等在内的8起危害食品安全的典型案例。这些安全事故的发生都源于一些黑心厂商不顾一切追逐利益。这主要说明()

①错误的价值观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②价值观影响着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 ③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④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选A。本题考查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为了利益,一些企业不顾消费者生命财产安全,肆意生产有毒食品,体现了①②。

3.漫画蕴含的哲理是()

A.人的主观能动性受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的制约

B.人们的阶级地位不同,对同一行为的评价也不同

C.人们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往往会有不同的价值判断

D.生活中人们的主观认识很难与客观事实相符合解析:选C。本题考查考生对价值判断的理解,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判断能力。A的说法正确但不符合漫画主旨,B中的“阶级地位”在漫画中没有体现,C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D说法错误,否认了社会意识能够正确反映社会存在。

4.自强不息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条件。中国的诸多远古神话、寓言,如夸父逐日、精卫填

海、女娲补天、愚公移山等,无不彰显着古人自强不息的人生品质。下列说法中蕴含的哲理与材料一致的是()

A.经国大业,不朽盛事B.不畏义死,不荣幸生

C.终日乾乾,与时偕行D.平静淡然,不卑不亢

解析:选C。本题考查考生对如何实现人生价值的理解,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乾乾”指自强不息的样子,“终日乾乾,与时偕行”出自《周易·乾·文言》,意思是说,一天到晚谨慎做事,自强不息,和日月一起运转,永不停止,因此C符合题意。

A、B、D均与题意不符。

5.无数个职业称呼的改变,反映出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今,“炊事员”改叫

“烹调师”“营养配餐师”,“保姆”改称“家庭服务员”。“炊事员”的时代,人们满足于一个“饱”字;而如今,“烹调师”“营养配餐师”等新称呼意味着人们追求的是“好”,既要吃得好还要讲究营养搭配。上述材料的理论出发点是()

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然具有阶级性 ③社会价值观的主导者历来属于人民群众 ④正确的生活观是我们拥有美好人生的航标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选B。本题考查考生对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理解。在阶级社会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才具有阶级性,排除②;价值观具有阶级性,不同社会的价值观的主导者也不同,故③错误。①④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B。

6.(2014·云南省玉溪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坐电梯或是爬楼梯、开车或是走路,在追

求“低碳”生活方式者眼里,这不再是随机的选择,而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小改变,来践行“低碳”生活方式。从哲学上看,这表明()

①价值判断决定价值选择 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难以统一 ③不同的生活态度决定不同的生态价值观 ④正确的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促进作用

A.②③B.①③

C.①④D.②④

解析:选C。②③观点错误,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可以实现统一,价值观属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而不是生活态度决定价值观,故排除。根据题意,题中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价值判断决定了人们在生活中做出的价值选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故①④入选。

7.2013年9月26日晚,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颁奖典礼——《圆中国梦 德耀中华》

在北京举行。颁奖典礼分为“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5个篇章,每个章节通过播放短片,演奏音乐、吟诵经典、颁授奖章、致敬礼赞等形式,诠释了震撼人心的道德之美,生动展示了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材料表明()

①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②不同的价值观决定了人们不同的价值选择 ③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 ④人的价值在于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精神财富

A.①②B.②④

C.①③D.③④

解析:选C。本题考查价值观与人生价值的相关知识。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说明人是价值的创造者,体现了人的社会价值;举行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颁奖典礼,说明人是价值的享受者,体现了人的自我价值得到了社会的认可。故①③正确。④观点错误,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包括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②在材料中未体现。

8.(2014·浙江省金华一中高三4月月考)公益是自利利他,是心甘情愿地享受付出,关心自

己和关爱他人相辅相成。这体现了()

①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是互为前提的关系 ②人生价值是贡献与索取的统一 ③个人与社会是统一的 ④理想与素质是统一的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①④

解析:选C。关心自己体现了对个人的意义,关爱他人体现了对他人、对社会的意义,关心自己和关爱他人相辅相成体现了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从人生价值的角度可以理解为贡献与索取的统一,故②③正确;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进行的,故①错误;④表述错误,排除。本题答案选C。

9.(2014·河北省唐山市高三年级摸底考试)2013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公布失

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今后符合《规定》所列失信行为的人将被人民法院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并向社会公布,使其受到信用惩戒。从哲学上看,应当受到惩戒的失信人()

①没有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社会的关系 ②不懂得人是社会的人 ③不懂得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④违背了自愿、平等、公平、诚实守信的交易原则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选A。本题材料中失信行为的人失信于他人、失信于社会,没有正确处理个人与

他人、与社会的关系,故①②符合题意,可以入选;③与题意不相符合,故不能入选,④中的观点属于经济生活范畴,与题目要求不相适合,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A项。

10.(2014·安徽省淮南市示范高中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罗阳同志为了实现自己航空事业的理想信念和报效祖国航空事业的远大理想,全身心投入自己的事业当中,坚持不懈,勇于进取,做出了非凡的不朽成就。这启示我们()

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能否实现人生价值的决定性因素 ②努力奉献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③树立正确价值观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④人生价值的创造、实现和证明离不开劳动

A.①②B.②④

C.①③D.③④

解析:选B。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但不等于说主观能动性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排除题肢①;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因此排除题肢③;材料告诉我们人生价值是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的,因此答案选B。

11.(2014·广东省“十校”高三第一次联考)下图漫画《取经》中,猪八戒和沙僧向唐僧说:

“咱把这‘山寨’版的经书买下来呗,省得上西天去取了。”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看,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

A.应一切从实际出发,求真务实

B.为追求真理应坚持实践

C.要实现人生价值,必须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D.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山寨书就有心理需求

解析:选C。A是辩证唯物主义;B是认识论;C符合题意;D与材料无关。故答案是C。

12.(2014·河南省潢川一中高三第11次周考)“就业是民生之本”,为解决就业问题,国家

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就业和创业环境。国家之所以要努力改善就业和创业环境,是因为()

A.外部环境是人生成长必不可少的决定因素

B.实现人生价值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

C.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一定的社会条件

D.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解析:选C。A项中“外部环境是决定因素”的表述是错误的,故A项不能入选;国家为

劳动者实现就业创造外部条件与C项中的“一定的社会条件”相符合,故C项可以选;B、D两项在材料中未体现出来,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C项。

二、非选择题

13.因为不甘平凡,他始终敢于创业;因为创业失败,他曾经东躲西藏;因为诚实守信,他

屡次东山再起;因为不断坚持,他终于获得成功;因为心中有爱,他热衷公益活动;因为为人乐观,他诠释老当益壮。20多年前,因创业失败,他被乡亲们当作“败家子”,差点被逐出家门;20多年后,他回乡架桥修路、奉献爱心,成为了父老乡亲心目中的“大好人”。他能够清晰地说出多年来开过的十几辆车的车牌号,甚至多年来使用过的传呼机、手机号码,却不会认真去记多年来自己捐出的数十万元的钱物„„他的经历让我们知道什么是千辛万苦,他的拼搏让我们明白什么是创业不息,他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现实版的农民企业家与时俱进的人生传奇。他,就是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工商联执委、南华蔡珠酒店董事长蔡秉高。

(1)有人认为,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才能实现人生价值。请你评析这一观点。

(2)结合材料,运用实现人生价值的相关知识,谈谈蔡秉高由乡亲心中的“败家子”到“大好人”给我们的人生启迪。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人生价值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认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表达能力。回答第(1)问,首先要清楚人生价值的含义,人生价值既包括社会价值也包括自我价值,而且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据此不难对题中观点作出判断。第(2)问,从“败家子”到“大好人”,蔡秉高实现了自我价值,而自我价值实现的前提是他对社会的奉献。因此作答时既要从蔡秉高实现自我价值角度谈其中的启示,更要从蔡秉高实现社会价值角度谈其中的启示。

答案:(1)①人生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也包括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由此,实现人生价值离不开自我价值的实现。②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要求,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实现自我价值需要以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为基础,一个人只有为社会作贡献,才能得到社会的尊重,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个人的自我价值。因此,最大限度地对社会作贡献才能真正实现人生价值。

(2)①人的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蔡秉高为社会作出了贡献,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②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蔡秉高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勇于拼搏、坚持不懈。③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蔡秉高回乡架桥修路、奉献爱心,作出了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④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发挥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价值观指引。

14.(2014·四川省忠县石宝中学高三10月月考)收入分配问题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也影

响到经济升级和社会转型。收入分配问题是社会经济关系及其变动在财富分享方面的反映。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达到惠及更多百姓的目的,需要从社会经济发展和改革的全过程和深层次来把握,需要用勇气和智慧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如提高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营业税改为增值税;调整财政收支结构,把财政资金更多地投向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加大“三农”投资力度;建立公共资源出让收益的全民共享机制,实施一系列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领域的“顶层设计”。

运用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分析如何“用勇气和智慧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解析:本题是一道哲学题。题干要求运用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分析如何“用勇气和智慧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必须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一方面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另一方面,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坚持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客观规律。应从社会经济发展和改革的全过程和深层次来把握收入分配改革问题。

9.2015届高考作文新名词 篇九

公讳尧臣,字伯庸。天圣五年举进士第一,为将作监丞、通判湖州。召试,以著作佐郎直集贤院,知光州。岁大饥,群盗发民仓廪,吏法当死,公曰:“此饥民求食尔,荒政之所恤也。”乃请以减死论。其后遂以著令,至.今用之。郭皇后废,居瑶华宫,有疾,上颇哀怜之。方后废时,宦者阎文应有力,及后疾,文应又主监医。后且卒,议者疑文应有奸谋。公请付其事御史,考按虚实,以释天下之疑。事虽不行,然自文应用事,无敢指言者,后.文应卒以恣横斥死。

元昊反,西边用兵,以公为陕西体量安抚使。公视四路山川险易,还言某路宜益兵若干,某路贼所不攻,某路宜急为备。至于诸将材能长短,尽识之,荐其可用者二十余人,后皆为名将。是时,边兵新败于好水,任福等战死。今韩丞相坐主帅失律,夺招讨副使,知秦州;范文正公亦以移书元昊不先闻,夺招讨副使,知耀州。公因言此两人天下之选也,其忠义智勇,名动夷狄,不宜以小故臵之。且任福由违节度以致败,尤不可深责主将。由是忤宰相意,并其他议,多格不行。明年,贼入泾原,战定川,杀大将葛怀敏,.乃公指言为备处,由是始以公言为可信,而前所格议,悉见施行。

初,宦者张永和方用事,请收民房钱十之三以佐国事。下三司,永和阴.遣人以利动公,公执以为不可。

京师数为飞语,及上之左右,往往谗其短者。上一切不问,而公为之亦自若也。

公在政事,论议有所不同,必反复切劘,至于是而后止,不为独见。在上前,所陈天下利害甚多,至施行之,亦未尝自名。

公为人纯质,虽贵显不忘俭约。遇人一以诚意,无所矫饰,善知人,多所称,荐士为时名臣者甚众。有文集五十卷。将终,口授其弟纯臣遗奏,以宗庙至重、储嗣未立为忧。天子愍然,临其丧,辍视朝一日,赠左仆射,太常谥曰文安。

(节选自欧阳修《王尧臣墓志铭》)★1.(对点演练)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尧臣军事才能杰出。西北边境因元昊作乱发生战争时,王尧臣通过实地考察,对兵力部署、要塞防卫等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B.王尧臣在陕西体量安抚使任上,当现今的韩丞相因好水之战指挥失当致使任福等人战死而被贬官时,敢于仗义执言。

C.王尧臣居官任职期间,处理政务遇到意见不一致时,一定与大家反复讨论,直到取得共识为止,从不固执己见。

D.王尧臣一生历任多职,为国为民,临终仍挂念国事。皇帝亲自参加他的丧礼,并且停止朝政一天以表达哀思。

[解析]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的能力。原文说的是“任福由违节度以致败”,不是因为韩丞相指挥失当。[答案] B 2.(思维拓展)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后遂以著令

.B.以释天下之疑

.C.多格不行

著:显著 释:消除 格:搁置 阴:暗中 D.永和阴遣人以利动公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采用代入法与语境分析法不难看出,“著”应为“写作”。[答案] A 3.(思维拓展)(对应学生第2题)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尧臣为人正直的一组是

()①公请付其事御史,考按虚实 ②不宜以小故置之 ③尤不可深责主将 ④由是始以公言为可信 ⑤公执以为不可 ⑥公为之亦自若也

A.①②④

C.②③⑥

B.①③⑤ D.④⑤⑥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归纳文中信息的能力。①②③⑤都可表现尧臣的正直,④是他劝言不被采纳后别人认识到他的可信;⑥是面对别人的非议时他的泰然自若。[答案]

B 4.(思维拓展)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此饥民求食尔,荒政之所恤也。”乃请以减死论。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遇人一以诚意,无所矫饰,善知人,多所称,荐士为时名臣者甚众。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翻译句子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力求字字落实,做到“信、达、雅”。(1)“荒政”“恤”“论”要译准。(2)“遇”“矫饰”“称”是翻译关键词。[答案](1)“这不过是饥民求食罢了,这应是救济饥荒的法令所要体恤的。”于是请求以减免死罪论处。(译出大意给2分;“荒政”“恤”“论”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2)(王尧臣)对待别人全都真诚,没有虚假掩饰,善于识人,常常称誉别人,所推荐的人成为当时名臣的很多。(译出大意给2分;“遇”“矫饰”“称”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参考译文】

王公名尧臣,字伯庸。天圣五年考取进士第一名,被授任将作监丞、湖州通判。皇帝面试后,改任著作佐郎当值集贤院,出朝任光州知州。这一年光州严重饥荒,许多强盗掠夺百姓的粮仓,按照法律要以死罪论处,王尧臣说:“这不过是饥民求食罢了,这应是救济饥荒的法令所要体恤的。”于是请求以减免死罪论处。这之后就把这样的事写进了规章制度,到现在还在使

用这些法律。郭皇后被废时,居住在瑶华宫。生了病,皇上很是同情她。在郭皇后被废时,宦官阎文应曾经帮助过皇后,等皇后生病了,阎文应又主管监察医治的情况。皇后将死时,有人怀疑阎文应有奸谋。王尧臣请求将此事交付给御史,审问调查事情真伪,来消除天下的怀疑。事情虽然最终没有这么做,但是以后阎文应做事时,再也没有人敢说什么了。后来阎文应最终因为放纵专横的罪名被处死。

元昊谋反,朝廷要对西部用兵,授予王尧臣为陕西体量安抚使。王尧臣探查四面路的山川地势和艰险程度,回去就说哪一路应该增加多少兵力,哪一路贼兵不会攻打,哪一路应该紧急备战。说到诸位将领才能的长短,全都是头头是道,推荐了二十多个可以任用的人,后来这些人都成了名 将。当时,边关的部队刚好在好水打了败仗,任福等人战死。当时的韩丞相为主帅,因为指挥失当而被削职为招讨副使,出任秦州知州。范文正公也因为先前不知道元昊的谋反而与元昊有过书信来往被削职为招讨副使,出任耀州知州。王尧臣于是说这两个人是天下的首选,他们忠义智勇,名扬于夷狄,不应该因为小小的缘故就弃臵不用。况且任福是因为违背了节制而失败战死的,更不能因此而严格惩罚他的主将。由于王尧臣这些言辞没有投合宰相的心意,等到王尧臣其他奏议来到时,就将其中的大多数搁臵不施行。第二年,贼兵侵入泾原,在定川大战时,杀了大将葛怀敏,定川就是王尧臣当时指出的要紧急备战的地方,因此大家开始认为他的话是可信的,而以前所搁臵起来的奏议,都一一被施行了。

当初,宦官张永和刚开始当权时,请求向百姓收取十分之三的房屋税用以国事。命令下到了三司,张永和暗地里派人贿赂王尧臣,王尧臣坚持认为那是不可行的。

京师多次流传王尧臣的谣言,皇上的侍从也经常说他的短处。皇上对这一切都不管不问,而王尧臣也都像以前一样做事。

王尧臣处理政事时,遇到有所不同的议论时,一定会反复研究,直到找到正确的,然后才停止,绝不会独断专行。在皇上面前,所说到的天下利害很多,而至于施行的,也从来没有自夸过。

王尧臣为人纯正质朴,即使富贵显赫时也不忘节俭,王尧臣对待别人全都真诚,没有虚假掩饰,善于识人,常常称誉别人,所推荐的人成为当时名

上一篇:励志语录警句名人名言下一篇:实数的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