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计划的研究方法

2024-12-14

研究计划的研究方法(共11篇)

1.研究计划的研究方法 篇一

制定课题研究方案的步骤和方法

课题的名称必须准确表述所要研究的问题。建议研究者在课题名称中尽可能表明三点: 研究对象,研究问题,研究方法。例如:“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合作学习教学策略实验研究”,研究的对象是小学一年级学生,研究的问题是合作学习教学策略,研究的方法是实验法。

二、研究的目的、意义和背景

(一)研究目的、意义的论述

首先要阐述课题研究的背景,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的。因为任何课题不是凭空来的,都有一定的背景和思路。其次,要阐述此项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即为什么要研究,研究的价值是什么,解决什么问题。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以及本课题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

阐述这部分内容,要认真、仔细地查阅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前人或他人对本课题或有关问题做过哪些研究及其研究的指导思想、研究范围、方法、成果等。把已有研究成果作为自己研究起点,并从中发现以往研究的不足。确认自己的创意,从而确定自己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这样,既可以更加突出本课题研究的价值、意义、也可以使自己开阔眼界,受到启发,拓展思路。

三、研究范围和内容

(一)研究范围

任何教育科研课题,都应该有一定的研究范围。否则,研究就无法进行。因此,必须对研究范围给以准确的限定。

1、对研究对象的界定。对研究对象进行界定,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对研究对象总体范围进行界定,其二是对一些研究对象的模糊概念进行界定。这既关系到研究对象如何选取,也关系到研究成果的适用范围。

(1)对研究对象总体的范围进行界定。如果研究对象的总体不同,那么同一个研究课题所得到的结论就很可能不同。例如研究中小学青年教师的素质,以经济发达地区中小学青年教师为研究对象总体,和以欠发达地区中小学青年教师为研究对象总体,所得到的结论就可能会不一样。因此,对研究对象总体的范围进行界定非常重要。

(2)对一些研究对象的模糊概念进行界定。有不少课题中研究对象的概念模糊,处延不确定,如“厌学生”、“差生”、“青年教师”、“品德不良学生”等等,都没有统一和明确的定义。因此,必须给予界定,以确定研究对象总体的范围,正确选取研究对象的样本。一般来说,对这些模糊概念下定义,应尽可能使用有参考依据的、比较权威的、被大多数人所认可的说法。

2、对一些关键概念的界定。对研究课题中的一些关键概念必须下比较明确的定义。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使该课题研究在确定的范围内开展,使课题思路明确清晰,具有可操作性,使研究成为一个有确切涵义的问题,具有科学性;另一方面也便于别人按照研究者规定的范围来理解研究结果和评价该研究的合理性。在教育科学的研究和实践中,许多概念说法不一,观点各异,不下明确定义就无法显示研究目标。例如:“合作学习对培养学生交往能力的作用”这一课题研究,对“合作学习”要给以明确定义,对“交往能力”也要有一个限定:是指学生与教师的交往,还是指学生之间的交往。对一些关键概念给以界定,也叫做“给变量下抽象定义”,就是对变量的内涵作出明确说明。在中小学的实际研究中,通常用确定变量的结构指标的方式来给变量下抽象定义。即:分析一个变量的内容、性质、范围、角度、结构,也就是说从哪些方面或哪些角度对变量进行研究。如研究学生的学习态度,可从学生的学习价值观、对学习的情感、学习的行为意向入手。研究学生的生活态度,可从学生的生活目标、学习态度、劳动态度、消费态度、娱乐态度五个方面进行研究。

要使课题研究具备可操作性,还要通过给变量下操作定义,确定其操作指标。如学生学习态度中的学习行为意向,其操作指标是:学生到校率、迟到和早退的次数与时数、上课时认真听讲的情况、完成作业的认真程度等。给关键概念下定义,包括对所有关键概念下定义。如“在科学研究工作中提高中青年骨干教师专业素养的研究”中,不仅要对“专业素养”这一概念下定义,还要指出“专业素养提高”的研究范围,将其框定在“科学研究工作中骨干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这一有限范围之内。

给变量下抽象定义,确定其结构指标,可以参照有关辞典、教育理论书籍、教育大纲、教材等对变量概念的科学定义,或参照国家及有关上级领导对教育问题的方针、政策、法规、守则、职责要求等。这就要求研究者具备一定的教育理论基础,在研究之前要进行学习,要查阅资料,要对所研究的问题有个基本的了解。

(二)研究的内容

研究课题要通过研究内容来体现。一项科研课题,如果提不出具体的研究内容,就无从研究。研究内容的多少与课题的大小有直接关系。如果研究课题很大,那么研究的内容必定很多;如果研究课题较小,那么研究的内容也就比较少。研究内容必须准确体现研究课题。目前,中小学教育科研在这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第一,只有课题而无具体研究内容。第二,研究内容与课题不吻合。第三,课题很大而研究内容却很少。

有了具体的研究内容,就可以依据研究内容设计更为具体的研究方案。如“教师教育理论素养对教育科研影响的研究”这个课题,属因果研究的范畴,在考虑具体研究内容时至少要包括三个部分,即第一,研究并提出“教师教育理论素养”的基本内容。第二,对选为被试的教师进行“教育理论素养评价”,分析当前教师教育理论素养的基本情况。第三,研究、分析学校教育科研与教师教育理论素养的关系。这样,才能得出研究成果。比较简单的研究课题也要考虑具体的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

任何科学研究除了要应用哲学方法和一般科学方法之外,都还要有具体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每一项题目一定要有相对应的教育科研方法。例如,对小学生的合作意识现状进行研究,必然离不开调查法;研究如何对青年教师进行培养,一般总要用到经验总结法;探讨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是否优于原有的教学方法,则宜采用实验法。在中小学教育科研中,仅用单一的方法进行研究不大容易得出科学研究结果。每一种方法都有其优点与局限性,采用单一的方法,往往只能获取部分信息,而遗漏许多其他有用信息,难以做出全面准确的结论。因此提倡使用综合的方法,或几种方法并用,或以一种方法为主,其他方法为辅。例如,进行教学实验研究,当然主要采用实验法,但也要使用测量法对实验效果进行比较(如进行测验),也可以用调查法对实验效果进行比较(如了解学生的反映)。再如进行某项调查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以得到大量数据,但也要辅之以访谈调查,以使结论更加可靠,材料更加丰富。

“研究方法”这部分,主要反映一项课题的研究要“做些什么”和“怎样做”。除了要叙述清楚使用什么方法进行研究之外,还要尽可能写得细致一些。如用调查法,可写明调查方式是问卷还是访谈。如果用问卷调查,最好能将设计好的问卷附上。如果是访谈调查,尽可能附上访谈提纲。若采用实验法,最好将实验方案附上。若采用经验总结法,可以把预计总结经验的内容项目、实践方案及用何方式积累材料、预计积累哪些资料等项目一一写出。

2.研究计划的研究方法 篇二

船舶建造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项目, 由于生产计划的不确定性, 使得计划和实际生产相脱节, 管理部门和生产部门很难确切了解全厂的生产进展实际情况以及劳动力负荷状况, 而DELMIA软件可为船厂制定合理的建造计划提供有效的仿真平台, 利用DELMIA的离散事件制造仿真功能, 可以将船厂繁杂的生产事物, 通过仿真, 制定成有序的生产计划。

DELMIA (Digital Enterprise Lean Manufacturing Interactive Application, 数字企业精益制造交互式应用) 是法国达索公司的产品, 该软件是数字化企业的互动制造应用仿真软件, 它可以向随需应变 (on-demand) 、准时生产 (just-in-time) 的制造流程提供完整的数字解决方案, 使产品生产商能够在短时间内制定出合理的生产工艺流程, 降低生产成本、促进企业创新, 缩短产品的建造时间。DELMIA分为三个部分, 分别为:DELMIA E5 (DPE) , DELMIA V5 (DPM) , DELMIA D5 (QUEST) 。这三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可以通过PPR Hub连接在一起进行数据的交换和处理。其中, DELMIA/QUEST是进行数字化工厂及离散事件仿真的主体软件, 它可进行工厂生产系统集成、工艺流程设计以及可视化的制造流程仿真方案的模拟, 从而, 实现在全三维数字工厂环境下对生产工艺流程的准确性与生产快速性的仿真验证。

2 DELMIA应用于造船过程的可行性分析

在现代造船模式下, 船舶建造中每一个区域都是整体的一部分, 某个区域在时间节点上的置后都可能导致整个生产计划的延迟。所以, 没有一个合理的计划, 就无法对时间节点进行严格的控制。只有通过对计划的研究, 才可以保证生产的连续性, 优化船厂的资源配置, 扩大企业生产总量, 降低生产成本和管理成本。

现代造船的生产依靠先进的三维生产设计工具软件, 对船舶制造所需要的零部件进行设计, 对船舶生产的材料加工装配顺序进行规划, 得出确切的材料用量及加工制造顺序。完成生产设计的主要内容。在三维生产设计在我国基本普及后, 为了进一步整合我国现有的船舶制造资源, 提升骨干船舶制造企业的船舶制造能力, 对船舶建造生产计划的研究已被提到了船舶制造企业科研攻关的重要位置, 目前, 国内骨干的船舶制造企业均提出了数字造船和数字船厂 (Digital Shipbuilding Digital Shipyard) 为建设目标的科研研究项目。

DELMIA对船厂制造过程的仿真是通过将船舶生产设计所完成的船舶的零部件, 通过接口文件转入到DELMIA系统中, 与DELMIA系统中建好的船厂的三维模型及建造设备资源模型相结合, 构成完整的船厂仿真动态数字化沙盘, 通过DELMIA内部的脚本设置过程和制造工时、工量的数据库, 实现对整个造船的计划进行合理安排。从而对建造时间, 场地, 工时进行合理规划, 如图1所示。

对于一般的制造企业来说, DELMIA用来规划产品流程已经实现, 如汽车、空调等企业已经成功完成生产计划及过程仿真。这些企业有个共同点, 就是流水线作业。原材料在流水线的始端进入, 经过特定的工序、工时, 从流水线末端产出产品。而船舶建造过程与大规模的定制加工的流水线作业不同。首先, 船舶的制造是一种小批量多品种的建造任务方式, 其次船舶的建造过程又分为内场的零件制造与外场组装、船台 (坞) 的总装和码头的系泊装配与调试等四个阶段, 造船所需材料, 对材料进行加工及子分段程在内场完成, 而外场完成的是加工好的子分段结构的分段总装和管阀件的分段预装, 内场要求对材料和加工工时提出具体计划, 而外场则关心的是分段装配场地、船台 (坞) 、码头等场地的需求及对大型起重设备的需求计划。

3 船舶建造时间场地的估算

一个完整的生产计划的制定, 需要有整个生产各个节点相对正确的工量和时间的信息, 以一个船体小分段的制造过程为例, 如图1所示, 其装配过程需要经过板材的预处理、号料及套料、构建加工、部件装焊、分段装焊等一系列的制造过程[1,2], 如图2所示。

因此, 对于多任务下的离散化船厂的船舶建造过程的计划制定, 必须要掌握船厂对船舶建造的工量、设备 (加工设备和起重设备) 加工能力及场地资源等基本信息, 然后, 利用DELMIA的数字化动态仿真功能, 获得特定产品的加工工时与船厂在多任务的产品生产中的场地资源的运转计划。以船体结构的单道焊缝标准工作程序与船厂吊装工种标准作业时间的确定为例。

自动埋弧焊工种标准作业时间主要是通过计算其工步 (工作单元) 时间后汇总得出的。在造船生产中, 人在工作中的活动范围很大, 动作往往是全身性的, 而且有些工作的完成与工人的技术掌握程度或一些偶然情况关系很大, 因此, 仅用模特法是无法得出造成生产中的工作时间的。通过实测结果统计的方法, 对模特法中未定义的动作时间进行规定, 并通过统计得出那些无法确定具体工作内容或动作次数的工作的完成时间, 从而得出构成焊接工作的所有工作单元的完成时间。如表1所示。

续表

注:其中的d, 一条焊缝上多道焊之间的, 取焊缝长度l;焊缝间的, 在小组立 (装配) 阶段取8m, 中、大组立 (装配) 阶段取20m。

根据表1埋弧焊工步时间标准, 可以相应计算出单道焊作业的标准时间。

焊前耗时T焊前为工作单元3、4、5、6时间值之和:

undefined

设此焊缝长度为l (m) , 规定的焊接速度为v (cm/s) , 则焊中的耗时T焊中为:

undefined

焊后耗时T焊后为工作单元8的时间, 即:

T焊后=32.38 (s)

所以, 单道焊缝的作业时间T为:

undefined

吊装工种标准作业时间的确定, 以上海某船厂17.5万吨散货船144分段的SS1A中组立生产为对象, 利用上述研究方案对起重作业工种标准作业时间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简要的测定、分析步骤及结果如下。

确定起重作业工种的工时计算基元 (工步) , 主要通过对船厂起重作业的描述:起始 (夹起) →起吊→吊运→放置→目的地 (去夹) →回程 (起始地) 来进行。对每个工步进行分解, 提取作业动作按作业时间分为常值型和函数型两类, 如表2所示。

常值型作业动作 (一般为辅助作业) 的正常作业时间测定。主要通过现场实际抽样法或模特法测定。利用现场实际抽样法测定时一般可根据完成动作的时间及动作的使用频率, 查《现代管理工程手册》[3]确定时间研究所需要的周期数, 然后现场抽样统计分析后得出常值时间。以使用撬杠 (TU-CR) 辅助动作为例的现场实际抽样结果如图4所示。

函数型作业动作 (一般为基本作业) 的正常作业时间测定。通过“4分步法”来确定, 以起重作业中的最基本作业动作吊运为例。 (1) 收集整理原始数据, 分析影响吊运工作时间T的可能因素。经过分析, 起重机运行速度V, 起重机运行距离X, 小车运行距离Y, 以及物料重量确定为可能影响因素。相应收集的原始数据如表3所示; (2) 通过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 (PCA) 方法来确定影响吊运工作时间的主要因素。通过相关性分析, X, Y与T高度相关 (相关性系数R>0.75) 但W与T不显著相关 (R=-0.08) , 故确定起重机运行距离X, 小车运行距离Y为吊运工作时间T的主要因素; (3) 确定数学模型 (函数类型) 的基本形式及求解。由于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得到的二元线性方程可以对吊运工作时间T有很好的拟合 (拟合度为0.988) , 考虑简单适用的原则, 这里采用线性的数学模型 (T=0.97X+2.2Y+15.5) 。当然, 有些作业可能需要用到非线性, 甚至神经网络的模型形式才能得到较好的拟合效果; (4) 校验、修正正常工作时间数学模型:公式计算值与按标准方法进行的实测值对比检验、修正模型。结果如表4所示。

工步工时汇总 (基本+辅助作业时间) 需考虑宽放时间 (一般可取宽放系数为20%) , 得到起重作业标准作业时间。

考虑工艺改进、作业条件和环境以及工人熟练程度与标准工作要求的差异性, 利用不同的调整系数或函数来确定科学合理的工时定额。这里以工人熟练程度提高为例, 说明如何进行考虑差异情况下的工时定额。研究表明, 在企业实际生产中, 随着工人操作熟练程度的提高, 工作效率也会相应提高, 其工时也随着下降。所需工时与工人总操作或生产的产品量服从学习曲线 (经验曲线) , 如图5所示, 其数学表达式为Y=a×Xb。可以通过收集工人样本 (>10人) 历史数据 (工人总操作或生产的产品量可由其在某一特定岗位的工龄近似得出) , 运用线性回归[LnY=Ln (a) +bLnX]最佳拟合出系数a和b。一旦学习曲线确定后, 就可以利用它来计算各个产量 (工龄) 下的工时定额。

船体分段制造是典型的多品种、变批量生产, 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和综合性。虽然对于同一艘船而言船体分段相似性很小, 但同时制造多艘船舶尤其是同时制造多艘同型船舶时, 船体分段的相似性就体现出来了, 如机舱双层底分段, 其建造工艺是固定的, 作业内容随船型变化很小。而且不同船体分段不管组件如何复杂, 其加工工艺都可以分解为焊接、装配等主要作业和划线、打磨等辅助作业, 且作业的工艺要求也具有相似性。因此考虑结合固定堆场生产与流水线作业模式的优点, 利用相似性原理和成组技术, 在固定的堆场胎架上采用专业化班组流水作业, 实现流水定位专业化生产。对船体分段堆场调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船舶建造应用方面的场地效用函数, 由场地利用率组成:场地利用率U (i, t) ) 表示场地i在第t天的利用率

undefined

式中, Land[i].Block[j].Area为i场地中第t 天第j个分段的场中面积, Land[i].L和Land[i].B分别为第i 场地的长度和宽度。

U (i) 为第i场地到限定天T内的利用率

undefined

U (T) 为所有场地总的利用率

undefined

其中m为场地总数。

国内分段制造场地排列比较乱, 因而降低了场地利用率, 也不易管理。国外普遍采用图6中的两种排列方式。由于国内给出分段投影面积形状仅为矩形, 而不是接近于实际形状的梯形, 这也影响场地利用率提高。也有投影面积采用矩形, 为方便起见, 分段堆场排列形式采用图7方式, 中间空地可堆放部件和零件。分段一旦选定了制造位置, 就不再移动, 直到计划标准时间。如果在计划时间内由于意外因素拖延了制造时间, 则必须移动机动场地继续完成, 以保证计划能够顺利实施。

通过对船舶建造的工量、设备 (加工设备和起重设备) 加工能力及场地资源等基本信息定量分析, 获得了船舶建造计划设计的基本工量、工时和场地的调度信息, 这些基本信息将存入DELMIA的后台数据库, 为建造计划的制定提供依据, 由于模特法的工作的不完备性, 以及我国船舶建造企业制造人员的流动性对于建造计划设计的影响, 系统在企业滚动计划的编制上, 将采用累积负荷法跟踪多品种船舶建造过程, 不断地修正原始数据, 通过建立设计和建造的标准时间来确立设计和建造计划。即将一定时间段设计部门或建造部门的所有设计人员或建造人员的劳动力负荷 (以工时量为单位) 相加后求平均值, 所求得的值称为算术平均负荷 (TLm) 。

其计算按下式进行:[1]

undefined

undefined

其中:undefined劳动力的算术平均负荷

TLi=一定时期内设计或建造人员i的计划劳动力负荷

n =该设计或建造部门的设计或建造人员个数

作为设计或建造计划的制定和管理者, 关注的往往不是计划或建造负荷而是设计或建造人员的实际负荷, 因此就需要计算设计或建造部门劳动力的加权平均负荷 (TLmw) 。

其计算按下式进行:

undefined

其中:undefined

TLmw = 劳动力的加权平均负荷

TLi = 一定时期内设计或建造人员i的计划劳动力负荷

TOi= 设计或建造人员i的劳动力负荷权值

注:设计或建造人员i的劳动力负荷权值TOi由设计部门根据以往的设计或建造负荷统计得到, undefined。TOi<1则表示该设计或建造人员的设计或建造效率高于设计或建造部门的平均水平;TOi>1 则低于设计或建造部门的平均水平;TOi=1则表示该设计或建造人员的设计或建造效率与该工作中心的平均水平相等, TOi随着设计或建造人员的熟练程度和设计或建造部门的平均熟练程度的改变而改变。

当所有设计或建造任务都编制了进度计划以后, 以工作部门为单位编制负荷图。

①计算工作部门负荷。首先对每个工作部门, 按一定的周期将各设计或建造任务所需的负荷定额工时累加, 获得各工作部门各周期的计划负荷需求。

除按计划产生的计划负荷工时外, 还应考虑计划外实际已下达设计或建造任务产生的工作部门负荷。二者之和为工作部门总负荷。

②计算工作部门可用能力。每周期工作部门可用能力可用下式计算 (假设设计或建造人员的劳动力负荷权值均为1) :

可用能力 =每周期内可用天数×每天可用工时 (假设以一天8小时工作制, 即×8) ×工作部门人数。

场地的安排与建造计划直接相关, 船厂由于场地的限制, 不可能一下子就将所有的分段同时开始建造, 只能根据场地的实际情况, 进行有计划的安排。

4 用DELMIA建立造船计划及可视化仿真方案

首先应用DPE建立和优化船舶建造计划的总体框架如图9所示, 首先要将船舶建造相关的数据包括船舶产品的数据, 初始建造计划的数据, 船厂资源的数据输入到DPE 数据库中, 通过PPR Hub在各种数据中建立相应的连接, 然后将数据输入到QUEST中进行仿真处理, 在对模拟的结果进行分析, 可以发现是否存在瓶颈的问题。如果存在瓶颈或者干涉的问题, DPE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通过对资源的优化, 达到最佳的效果, 然后将计划输出。

船舶建造过程的内场计划和外场计划通常可以通过这一过程完成。船厂内场车间建模不但需要在虚拟环境中建立有形实体的三维几何形状, 而且需要定义包含各种资源对象的层次结构关系和交互行为例[2]。设计工艺时, 往往需要定义与机床、工艺参数、工人等等对象的关系, 在没有发生动态行为前, 这种关系是静态的。在上述对象中, 对于机床对象而言, 它又具有装载、加工和卸载工件等对象行为 (操作方法) , 并通过消息传递机制与其它对象发生交互行。外场分段装配仿真同样需要物理设备类、工艺类、逻辑控制类、仿真支持类。物理设备类对应现实生产线中有形的实体, 如加工设备、物流设备。建造场地要根据实际的场地大小建立相应的模型, 可以在QUEST中建立, 也可以通过外部的建模软件将模型导入。图10和图11分别为起重设备和船厂建造场地建模。

在DPE中将生产计划和分段产品建立联系, 初步的生产计划由DPE传递给QUEST, 在QUEST虚拟平台上模拟生产计划的执行情况。

根据制造资源运作的情况可以生成动态饼图和柱状图, 从图中可以分析每个阶段分段建造的情况, 场地的利用情况。从图12中可以看到在一次仿真以后某些分段的完成比例比较高, 而相对应在同一场地的其他分段完成的比例相对要低。点击场地利用的按钮我们可以得到场地利用的情况, 对于较低的场地利用率, 可以将分段从其他过高的场地利用率的场地挪到该场地, 达到资源优化的目的。如图13所示。

在模拟过程中, 如果出现制造资源不足或调配不合理会导致瓶颈的出现。DELMIA提供两种解决途径:一是推迟工期, 等条件具备的时候再继续执行计划, 二是增加制造资源及调整资源布局, 根据输出的统计结果分析, 在虚拟环境中调整资源分配或增减资源。从而得出最新计划。

5 总结

本文以DELMIA软件作为平台, 通过对船舶建造的工量、设备 (加工设备和起重设备) 加工能力及场地资源等基本信息定量分析, 获得了船舶建造计划设计的基本工量、工时和场地的调度信息, 再通过累积负荷法, 跟踪多品种船舶建造过程, 不断地修正原始数据, 通过建立设计和建造的标准时间来确立设计和建造计划。并对船舶的建造过程计划进行模拟仿真, 提出了对于内场与外场制造过程运用不同的建立造船计划的方法及对于计划不合理地方的修改策略。

参考文献

[1]张志英, 江志斌.基于规则推理的自动船体装配工艺生成方法.上海:上海交通学学报, 2007, 41 (1) :31-35.

[2]徐兆康, 胡毛子.船舶建造工艺学.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5.

[3]陈宁, 张亚, 曲浩.船舶生产设计的劳动力负荷问题研究.上海:造船技术.2007.2.

[4]马健萍, 周新建, 潘磊.基于Delmia/QUEST的数字化装配线仿真应用.南昌:华东交通大学学报.02006.2.

[5]萨尔文迪G主编.[美]现代管理工程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87.

[6]赖志向, 叶家玮.船舶建造过程中船体分段堆场优化问题技术研究.

[7]赖志向.船体分段堆场调度系统建模的探讨.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船舶与海洋工程, 广州.

[8]Lee J K, Lee K J, Park H K, et al.Developing scheduling systems for Daewoo Shipbuilding:DAS project[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1997, 97 (2) :380-395.

[9]Baek T H, Chung K H, Park J C.A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resource leveling heuristic for ship erection scheduling[J].IE Interfaces, 1999, 12 (3) :354-361.

[10]Park K, Lee K, Park S, et al.Development of bay schedulers for shipbuilding[J].IE Interfaces, 1995, 8 (2) :95-103.

[11]Koh S G, Park J C, Choi Y S, et al.Development of a block assembly scheduling system for shipbuilding company[J].IE Interfaces, 1999, 12 (4) :586-594.

3.TFA计划和特岗计划的比较研究 篇三

【关键词】TFA计划 特岗计划 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041-01

一、计划实施背景

20世纪90年代下半期以来,受教师职业社会地位低下等各种因素影响,美国公立中小学教师流失严重,教学专业领域出现了教师数量短缺和质量低劣的双重危机,各种要求改革传统教师培养、选拔、雇佣和管理的替代性途径纷纷问世。TFA计划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

1985年,我国开始实行“基础教育由地方负责”的原则,县、乡、村及学生家庭缴费成为义务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由此造成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公,拉大了城乡教育的差距,也造成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队伍数量缺乏、稳定性差、年龄和学科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以上不利因素成为我国实施特岗计划的主要背景。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贫困地区的教师数量的缺乏、教师质量的下降、教育的不均衡是TFA计划和特岗计划实施的主要原因。在促进落后地区教育发展和实现教育公平方面它们的作用是相同的。

二、计划的性质

TFA计划于1997年创建[1],是美国专门从事教师招募、选拔、培训和管理的全国性非营利组织所推行的一项改革方案。虽然有联邦政府的支持,但TFA计划的性质还是公益性的社会组织行为。从筹资的来源说,其资金是公私合作的,且以私人资金为主。TFA计划侧重于与多方合作,构建了强大的社会网络系统。

特岗计划是2006年由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中央编办四部委共同实施的,其性质是政府行为。较之于TFA计划,特岗计划的资金筹措方面依赖于国家财政。在计划的运行上,国家部门起主导作用。

较之TFA计划,特岗计划其优势在于国家稳定的财政支持。但其不足之处在于将私人资金排除在外,政策的限制使特岗计划不能积极地争取企业、基金会、社会团体的私人资金。由于我国捐赠系统的不完善以及学校、企业、社区的往来不密切等因素,造成非公有制部门、非营利性组织和其他团体对特岗计划的参与度和吸引力明显不够强。

以TFA计划为借鉴,建立与组织系统外的良好伙伴关系有利于特岗计划的发展[2]。首先有利于补充特岗计划的资金支持。中央财政拨款的专项资金仅能满足特岗教师的基本工资发放,在目前地方财政困难的情况下,应积极争取企业、基金会、社会团体的捐赠才能有效解决资金困境。其次有利于缓解我国特岗教师的再就业问题。特岗教师合同到期后,进入公共部门的就业人数有限。让非公有部门的企业主动吸纳他们或者加强与某些创业性公益组织的联系可以增加特岗教师的就业选择方向。

三、教师的招募对象

TFA计划是美国教师培养解制路径改革中的代表,教师的征募面向社会的各行各业。而“特岗计划”的招募对象是以高等师范院校和其他全日制普通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可见其招聘范围还局限于教育行业。

TFA计划要求应聘人具有扎实的通识背景和专业经验,主张他们要尽可能地尊重和利用其先前的教育背景和经验,使这些通识背景和专业的经验能够给课堂教学带来积极的影响[3]。特岗教师具有通识背景的仍是少数,他们普遍持有学科中心的专业身份,其工作和生活基本以所任学科的课堂为轴心,这使得特岗教师形成了很强的学科依附,窄化了自己的知识视野。因此,特岗教师在岗前培训时要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加大对通识教育的培养。

四、教师资格认定

在美国的部分州TFA计划推荐新教师接受州的教学许可认证。短训班的学员只要参加了旨在“为结果而教”的学科知识系列研讨会,并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年的教学工作,就能获得的全职教师资格证书。TFA计划这种认证需要完成一年的教学工作。TFA计划推荐实施的认证属于选择性路径的资格认证,主要面向教师紧缺的学校和科目。到2008年,通过TFA计划培训获得资格认证的教师已超过1280余名[4]。

师范院校毕业生作为特岗教师的主体,其教师资格证是毕业通过学分(2012年以前)即可得到,非师范类的学生需要参加并通过资格考试得到资格证书,不论哪一种形式都是先得到证以后才上岗,可是上岗后能不能真正胜任,原发证单位并不能够跟踪到。相比于TFA计划的教师资格认证,即有教学工作经验后得到的认证,我国特岗计划的教师资格认定制度还有待完善。特岗教师在学校或校外已经取得了与其学科相关的教师资格证,但教师资格证的获得并不能检验出学生真正的教学能力。这种“先得证后上岗”的形式往往会使学校和学生忽视教学技能的培养,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特岗教师队伍的质量。

通过对TFA计划和特岗计划的比较研究发现,虽然两者之间有许多不同之处,但正因为不同才可以相互借鉴。TFA计划在资金来源、教师招聘和教师资格认定方面都留给我们很多启示,当然特岗计划要因地制宜,在择优弃劣的基础上做到对TFA计划的批判性吸收,逐步解决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师资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方面问题,从而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教育公平。

参考文献:

[l]徐春妹,洪明.解制取向下美国教师培养新路径——“为美国而教”计划的历程、职能与功过探析.外国教育研究,2007,(7).

[2]彭佑兰,许树沛.美国TFA计划及对我国“特岗计划”的启示.教育发展研究,2010,(10).

[3]李佳萍.美国“新教师计划”与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内江科技,2009,(10).

[4]David Keeling.The New Teacher Project.2008,http://www.Tntp.org.

作者简介:

张健龙,1988年4月,男,汉,河北省张家口市人,研究生在读,教育经济与管理方向。

4.研究计划的研究方法 篇四

课 题 组 研 究 计 划

(2012年9月)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环境下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已进入以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的阶段。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教育活动都要服务于这一主体,都要充分调动主体自觉积极参与教育过程。“学习”开始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教育界的关键词。如何促成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进行有效的学习活动,提高学习的质量,并兼顾学生在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各方面的均衡发展,成为新时代中国的有用之材,也就成为现时代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指导思想:

信息技术的运用范围非常广泛,已深入到各行各业之中,与我们的现代生活息息相关。本课题的研究在于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力争培养现代型优秀教师,促进小学课堂教学策略方法的创新,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总体目标:

本课题研究,既是信息化条件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办学目标的客观要求,也是充分发挥信息装备效益,促进教育观念更新,创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必然选择。主要目的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通过自主性、研究性的学习和亲身实践来调动情感,获取直接经验,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服务社会的意识,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建设信息库,创立交互平台,使学生善于利用畅通的信息渠道获得信息,提高对信息的搜索及跟踪能力,强化信息接受的能力,从而发挥学生主体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

三、具体目标:

1、组织实验教师制订课题研究工作计划,根据计划开展活动。

2、全面开展深入课题研究,定期组织召开座谈会,推进典型课例、进行经验交流。

3、组织课题组教师参加班班通培训,学会作课件和网页的制作,努力提高教师信息素养,更好地参与本课题的实验操作,教学运用现代教育理念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模式,加强创建新型教学模式的能力,达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4、通过学习、借鉴、引进、交流,进一步深化课题研究,让学生学会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努力使每一位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索”都能有所发现或达到一定意义上的创新,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5、做好课题的阶段总结,积累经验,组织教师撰写经验论文。

四、具体措施:

1、认真落实课题研究的实施情况。认真召开全体课题组成员参加的课题实施情况会,各研究子项和小组汇报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调整和落实下阶段课题研究方案。

2、加强理论学习。为了统一课题组成员的认识,转变观念,掌握和了解有关课程整合及相关的理论。课题组每学期至少举行一次封闭的理论学习,并要求课题组合全体成员加强自学。

3、加强培训和交流学习。采取多种方式加强课题组成员的培训,提高课题组成员的整合能力,主要采用下面几种方式:一是积极参加总课题组组织和省市相关部门组织的培训;二是积极参加各级教研和信息化管理部门,相关科研实验校组织的交流;三是校内针对性培训。

4、作好课堂记录与观察。每节整合课均由课题组成员作好课堂实录和课堂结构性观察,便于课后总结与反思,及时对课堂结构性观察数据进行统计。

5、积累经验,撰写论文。组织教师总结课题开展情况,根据实验研究总结成功之处,找出不足,制定整改措施。组织老师撰写经验论文。

五、工作安排

九月:

1、组织实验教师制订课题研究工作计划,根据计划开展活动。

2、学习电子白板的应用。

3、迎接市教研室、教育局集体视导。

十月:

1、课题组成员进行信息技术培训。

2、认真开展本课题实验研究。

3、期中学科考核

4、迎接市教研室、教育局集体视导。

十一、十二月:

1、实验课题研讨座谈会。

2、认真开展本课题实验研究。

3、迎接市教研室、教育局集体视导。

元月:

1、积累经验,撰写论文。

2、整理上交实验档案。

六、课题组成员:

5.研究计划的研究方法 篇五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

一、指导思想:

我校课题组成员将按照“建学习型组织,做研究型教师”的精神,大力倡导“科研兴校,教科主导”的思想,深入、扎实开展课题研究。结合学校实际,抓实基础,不断学习,善于总结,以求真、务实的态度,扎实的工作,夯实我校的教育科研基础,促进学校内涵的发展,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在贯彻落实课题的实施中,第一阶段师生对课题研究认清了形势,理清了思路,为使课题《作文教学与评价策略方法研究》得到全面实施,使学生习作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结合我校实际拟定第二阶段实施计划:

二、课题:作文教学与评价策略方法研究

三、课题实验班级:五年级

四、课题实验时间: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

五、实施过程:

1、在第一阶段实施的基础上,强化管理、注重过程。

2、实施小组围绕课题开展公开课、优质课评比,通过听课,对课堂教学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并把探讨的好的建议延伸到课堂上,以便提高课堂教学。

6.学习兴趣的研究计划 篇六

在学校音乐教育中,教师运用艺术载体——音乐作品这一主要媒介,向受教者进行熏染、陶冶、塑造,从而美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文化修养。但长期以来存在这样一个现象,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比较沉闷,缺乏生气,难以唤起小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尴尬的现实——现在的小学生对音乐课不是特别感兴趣,就连音乐教师自己都承认音乐课不好上,老师们绞尽脑汁设计了有趣的教学环节想带动学生的情绪,可是到头来却没人理睬你,课程不能按照老师的设计进行,让人不知所措。为了提高小学生的音乐素质,培养他们的音乐学习兴趣,作为音乐教师,我们必须要摸索出一套符合小学生心理和生理的音乐教学方法,以促进小学音乐教学的发展。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和研究,特提出了《小学低年级音乐学习兴趣培养的研究》这一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人对事物或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积极、热情和肯定态度,并由此产生参与、认识和探究的心理倾向。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意义,应该说早已被人们所认识,爱因斯坦的“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即是一句至理名言。就音乐教学而言,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小学音乐教学,其基础性主要不是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是音乐学习兴趣,或者说音乐兴趣是基础中的基础,因为,没有兴趣做基础,包括传授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内的音乐教学的基本任务就难以完成。因此,把音乐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孩子,让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接受学习为探索学习,便成为音乐学习中的首要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就不能使学生热爱音乐,对音乐产生感情。如果通过九年义务教育连个音乐兴趣都没有在学生心中建立起来,那就不能不说我们的音乐教育在某种意义上是失败了。如果我们的音乐课不能使学生喜爱,不能成为发自学生内心的需求,那么任何所谓“音乐学习”对孩子们来说都没有意义。

7.计划生育政策与工作开展方法研究 篇七

计划生育是有计划地生育子女的措施, 它是我国在特定历史条件下, 根据我国的国情提出的一项重要的控制人口的政策。特别是1980年9月25日, 《中共中央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 (以下简称《公开信》) 的发表, 计划生育逐步上升为我国的基本国策。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时期:

1949年~1961年, 鼓励生育期。由于新中国刚刚成立, 百废待兴, 急需劳动力, 国家基本上鼓励生育。虽然马寅初在1957年发表《新人口论》提出节制生育政策, 但没有受到重视, 马寅初也作为反动分子被打倒。

1962~1969年, 限制生育政策提出。1962年12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出关于认真提倡计划生育的批示, 大力提倡晚婚。1964年国务院成立了计划生育委员会并在部分市、县试行。

1970~1980年。计划生育政策逐步形成并全面推行。1970年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计划正式纳入了国民经济发展计划。1973年明确了“晚、稀、少”的方针, 经过逐步发展, 政策明确要求, 一对夫妇生育子女数最好一个。最多两个, 生育间隔3年以上。

1980年~1984年。计划生育政策进一步抽紧。1980年9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 要普遍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1982年把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

1984年-现在。计划生育政策调整并稳定下来。在农村放宽了生育二胎的条件。并且各省、市、自治区先后制定了本地区的计划生育条例, 实现了区别对待、多元化的生育政策, 并推出了计划生育相关配套政策。

2 计划生育政策的历史意义

2.1 有效遏制了人口的过快增长, 缓解了发展压力据

专家测算, 计划生育实施30年来, 使我国人口由高出生、高增长变成低出生、低增长, 30年少生了近3.5亿人口, 而我国是个人均资源贫瘠的国家, 水资源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4, 耕地资源不及世界的1/3, 石油资源不及世界的1/20, 等等。特别是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资源的利用还是粗放型的, 因此人口增速的放缓, 缓解了发展压力, 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2.2 有效缓解了社会矛盾, 促进了社会的稳定作为

发展中国家基础条件薄弱, 许多软件硬件条件都不完善, 许多社会保障性制度尚未建立, 急需资金积累, 人口多, 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就突出。可以说计划生育的实施, 降低了我国的人口基数, 不仅有效缓解了我国作为资源小国的发展瓶颈问题, 同时也有避免了这些社会矛盾的集中爆发。

2.3 初步扭转大众的生育观, 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

展计划生育政策通过倡议、宣传、行政手段乃至法律、法规手段的强力推进, 有效扭转了我国大众几千年来封建的“多子多福, 养儿防老”的生育观念, 同时也间接的促进大众观念从重“生育”, 到重“养育”、重“教育“转变, 有力的推进了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和婴幼儿营养水平的提高。

2.4 有力的回击了“生育观”的错误观点, 有利于确立

正确的生育文化生育权被许多专家标榜为最基本的人权, 他们认为搞计划生育就是限制人权。其实殊不知, 任何人的人权都不是孤立的, 都与他人、集体、社会息息相关, 世界上没有不受节制的人权。以基本人权为标榜的自由生育权, 挤压的是其他人的生育权、发展权, 危害的是他人、社会和子孙后代。可以说计划生育是一场移风易俗的伟大革命。实行计划生育, 就是要树立社会主义有计划地生育子女的文明、科学、进步的生育观念, 就是要求家庭的生儿育女服从国家的根本利益, 让人们懂得人口科学知识和避孕节育, 优生优育的科学知识。

3 当前对计划生育政策的一些错误认识

3.1 错误认识一:计划生育政策导致我国男女性别比

偏高许多专家对我国计划生育政策严厉指责, 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认为计划生育导致了我国男女性别的严重失调, 他们估计我国男女性别比高达115-118:100, 然而我国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有力的驳斥了这一观点, 普查的数据表明我国男女性别比为仅为105.:100。退一万步说, 就算我国男女性别比达到115-118:100, 也不是计划生育政策所导致。无论是“一胎”政策、“一胎半”政策或者“多胎”政策, 根据生物学原理和概率统计, 男女性别比应该都是1:1。导致我国男女性别比偏离的真正原因是以下三个。一是性别选择, 由于我国“重男轻女”、“传宗接代”的封建思想还没有完全消除, 特别是在农村希望生男孩的愿望非常强烈, 非法鉴别胎儿性别, 人为选择出生婴儿性别的情况仍然严重, 是导致我国女性偏少的主因。二是女性的漏报。在超生的家庭, 孩子一般是N女+1男的模式, 为了规避处罚, 这样的家庭一般都故意漏报女孩的数量, 使女孩成为“黑人”, 而男孩子由于承担传宗接代的使命, 一般都有正式户口。三是环境因素的影响, 研究表明随着工业化进程, 环境污染加剧, 代表男性的Y基因的存活能力明显强于代表女性的X基因, 因此, 导致男婴出生呈上升趋势。这个问题现正逐步引起人口学家的关切。

3.2 错误认识二:计划生育政策导致了我国老龄化许

多所谓的人口学家认为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导致或者加速了我国老龄化。那么什么是人口老龄化呢?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过程。人口老龄化的具体标准是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 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是否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根据这一标准。美国、英国等欧美发达国家早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在逐步走进老龄社会。可以说, 老龄化是全世界性的趋势, 而全世界目前只有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因此计划生育与否与一个国家的老龄化基本没有关系。那么, 导致全球步入老龄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一个是平均寿命的延长。步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都是平均寿命长的国家, 比如我国, 建国前我国人均寿命不到35岁, 而到现在接近73岁。一个平均寿命短如35岁的国家是永远不会进入老龄社会, 因为还来不及老已经死了。二是老龄化标准已不符合人类社会的实际情况。由于人类的平均寿命不断延长, 许多国家考虑把男性退休年龄调整到62或65岁, 把60岁作为老人的标准已经有点过时。

3.3 错误认识三:计划生育政策导致我国人口红利的

终结这个错误观点产生的根本原因就是只认为人是一种生产者, 不承认人同时也是一个消费者。什么是人口红利, 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 抚养率比较低, 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 整个国家的经济形成了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很显然, 人口红利是指人创造的社会价值对于自身所消耗的社会物质的一个阶段。而人在幼年和老年创造价值小于自身消耗价值, 是一个净负值。

事实上人口红利也不一定带来经济的高增长。从上20世纪70年代开始中国、韩国、新加坡、香港、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越南等, 先后出现“人口红利”, 然而这些国家 (地区) 在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巨大。最富裕的如新加坡人均GDP超过3万美元, 而最穷的越南人均GDP在2005年仅有600多美元。相同的“人口红利”期所导致的经济增长的不同结果意味着“人口红利”并不必然导致经济增长。一个国家的资源存载能力有限, 过多的人口反过来将严重制约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不加节制生育, 盲目的扩张人口, 不仅不能带来人口红利, 反而抑制了国家的快速发展。应该说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有效控制了我国人口过快增长, 维护和延长了我国人口红利期。

4 对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建议

4.1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30多年来, 我国计生委的工

作人员冒各种骂名, 顶各种干扰, 坚持计划生育政策不动摇, 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近年来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对计划生育政策的争论也越来越多, 特别是许多所谓的人口学家, 在毫无根据的情况下对我国计划生育政策无端指责, 混淆视听, 迷惑了广大老百姓。特别是提出了“计划生育将使我们亡国灭种”的谬论等等, 在群众中引起极大的恐慌。虽然, 我国生育率的大幅度下降并接近更替水平, 重要原因是育龄妇女婚龄后移, 多胎生育有所减少, 但仍可能反弹, 加上我国近三亿多妇女有生育能力, 社会经济文化状况大部分尚未达到要求少育的水平, 巩固计生成果还要做大量的思想工作和社会服务工作。而且目前我国正处在第三个出生高峰的顶峰, 计划生育工作的任务仍然很繁重。因此, 做好计划生育工作, 就是要坚持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不动摇, 进一步加大宣传, 努力肃清错误思潮的影响, 使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到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严峻性、长期性和重要性。

4.2 查漏补缺、做实做细虽然我国计划生育工作取

得了重大成就, 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监管机制, 但是对两类人群的监管仍然存在不小的漏洞。一是流动人口, 一是高收入人群。前者是流动性大, 居住地与户籍管理脱节造成的, 可以通过强化辖地管理, 实行计划生育全国联网管理等方式解决。后者是不少高收入者, 仗着自己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 视国家法律法规于不顾, 以上交罚款代替管制, 起了很坏的示范效果。特别是给广大人民群众形成一种“有钱有权就可以生”的错觉。对这一部分人应该采用冻结账户、严控收入来源等严厉措施, 震慑挑战法律底线者。

4.3 加快试点, 长远考虑虽然我国计划生育政策仍

然是一个长期的政策法规, 但任何一个政策必定有他的适用期限, 考虑到人口政策对国家与社会的影响, 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看清他的利弊, 特别是人口政策直接关系到国家民族的未来。因此在全国推行计划生育的大前提下, 也应该选择部分适当的地域实行“两胎制”或“自由生育”试点, 充分认证, 科学摸索, 彻底搞清利弊, 为我国人口政策的调整积累科学、真实的依据。

4.4 奖罚并举, 优化保障搞好计划生育, 就需要把计

生工作同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 把计生工作同勤劳致富奔小康结合起来, 同社会保障结合起来。拓宽经济来源, 针对人口老龄越来越严重的状况, 大力发展老龄事业, 发展和完善养老保险体系, 多为老年人办实事、办好事, 解决老年人的后顾之忧。

参考文献

[1]潘贵玉.中华生育文化导论[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 2001.

[2]史正.艰难的决策深远的影响科学决策.2011.03.1-5.

[3]Ansley J.Coale and Chen Sheng Li.Basic data Oil fertilityinthe provinces of China, 1940-82.East-West PopulationInstitute, 1987.

[4]宋健, 于景元.人口控制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5.

[5]蒋正华.1992年中国生育率抽样调查论文集[C].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 1996.

[6]邹骥.中国人类发展报告2009/10[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10.

[7]陈胜利, 周长洪.生育文化指数[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05.

[8]欧阳清, 覃世民.创新科研单位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探讨[J].粮食科技与经济, 2009 (5) .

[9]美国人口咨询局.2009年世界人口数据表[R].北京: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编译, 2010.

8.通信工程项目网络计划的应用研究 篇八

关键词:通信工程 网络计划

一般的建设工程网络计划都是按照确定项目范围、规划工作分析结构并编码,确定工作任务表及先后连结关系,建立网络图,工期排程,建立资源工作表,资源分配,优化资源和工期,建立项目基准这样的程序完成项目网络计划。目前绝大多数企业都是使用Microsoft Project软件来制定网络计划,也有部分企业开发了更适合自己企业的专用项目管理软件。我国通信工程项目的管理受传统和行业影响较重,一直处于一种相对独立的管理模式,应该说管理也相对完善,与其配套的通信工程绘图软件和通信概预算系统在通信建设单位、通信设计单位、通信施工单位和通信监理单位已普遍使用。而Microsoft Project软件和其他项目管理软件,在这些单位并没有人重视,更没有人使用。

通信工程网络计划的范围就是一个通信工程项目,通信工程一般包括通信管道工程、通信设备安装工程、通信线路工程以及附属配套工程。一个通信工程项目是由一个或多个具有内在联系的通信工程所组成的,并隶属于一个总体设计的一类特殊性建设项目。

通信工程项目的网络计划也要以一般的建设工程网络计划为基础,再结合本身的发展现状和特点,借助通信工程管理现状的优势方面,编制方法更实用、科学、易用。

经过多年研究我们找到了利用通信工程绘图软件和通信概预算软件的优势,将通信概预算软件与项目管理Microsoft Project软件有机结合来进行通信工程项目网络计划的编制,下面用实例加以介绍。

本案例为沧州黄骅的一个通信工程项目,项目包括一个通信管道单项工程项目和一个通信光缆线路单项工程项目,施工单位为河北海星通信建设有限公司。本项目使用网天通信工程绘图及概预算软件、微软Project 2003、微软Excel 2007。本案例的项目网络计划的编制方法如下:

1 利用通信工程绘图和概预算软件系统生成本案例通信工程预算表

通信工程预算表由表一到表五组成,是通信工程网络计划的基础、依据和最重要的参考。

2 编制资源工作表

通信工程项目资源分为人员、机械和材料。本案例的人员分为管理人员、技工和普工三项资源,机械分为机械费和仪器仪表费两项资源,材料分为光缆、水泥制品、塑料制品、木制品和钢材及其他材料。在Microsoft Project中将十项资源输入并选择类型,再输入各种资源及资源的最大可用量,标准费率等,建立本项目的资源工作表,见表1。

3 建立任务工作表

任务工作表主要包括任务代码、任务名称、大纲级别、WBS。本案例中先将建筑安装工程量预算表中的定额编号作为任务代码,项目名称作为任务名称,直接移植到Microsoft Project中。然后将黄骅通信工程项目作为一级纲要任务,通信管道单项工程、光缆线路单项工程作为二级纲要任务,建筑安装工程量预算表中移植过来的项目(名称)作为三级纲要任务。通信工程概预算本身就是遵从工作分解结构的原理编制的,不需要再规划工作分析结构,在Microsoft Project中,只需输入纲要级别后,会自动生成WBS。本案例的标识码、任务代码、任务名称、大纲级别、WBS参见表2。

4 确定任务的先后连接关系,输入前置任务标识号

通信预算定额中的任务项目,先后连接关系都很明确,时间关联在具体的项目中差别很小,任务间的关联性很容易确定,实际编制中,有经验的项目经理可凭经验直接输入前置任务标识号。本项目的前置任务参见表2。

5 输入任务开始时间、完成时间和工期

建筑安装工程量预算表中的技工工日和普工工日是确定单项任务工期的依据,在这里将工程量预算表中的技工工日和普工工日,作为基础资料也直接移植到Microsoft Project中,方便参考,再根据合同中总的工期要求,通过工期估算,充分考虑人工资源分配等综合情况确定任务开始时间、完成时间和工期。本案例的技工工日、普工工日、开工时间、完成时间和工期详见表2。

6 资源分配,资源调配,优化工期

资源分配要根据现有的资源量,也要参考任务的工期,网络计划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合理的工期安排和合理的资源分配。

资源分配后,会存在很多问题,成本偏高、工期不符合要求、资源超负荷甚至低级失误,资源的分配还有很大优化空间,这就需要进行资源调配。

工期优化就是压缩关键工作的持续时间,以达到要求的目标。

资源调配和工期优化会相互影响,这就需要综合考虑,达到平衡,保证总工期合乎要求,资源安排合理,成本下降。Microsoft Project软件中有自动调配资源的功能,还有资源平衡的功能,这些都可以使编制网络计划很方便很便利。本案例资源分配,资源调配和工期优化后的基础资料情况见表2。

7 保存比较基准

资源调配完成以后,在Microsoft Project软件中,使用保存基准的功能,保存比较基准,项目网络计划也就完成。比较基准包括比较基准工时、比较基准工期、比较基准开始时间、比较基准完成时间和比较基准成本。详见表3。

9.研究生的学习计划 篇九

对于申请美国研究生的学生来说,在申请美国大学研究生的过程中,如何写好学习计划呢?下面就从几个不同的方面来简述美国研究生申请中的学习计划如何写好,

总的来说,美国研究生学习计划书需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 简单说明自己的学习经历,专业背景及工作经历;

2. 说明自己进一步求学的动机及为什么选择该国,该大学与该专业;

3. 详细的留学时间安排;

4. 介绍留学所需资金及来源;

5. 对未来职业目标的阐述,留学后回国的理由。

美国研究生申请的学习计划注意事项:

(一)详读学校的写作说明并了解问题的重点,不赘言,不遗漏,且在要求的字数内完成。例如学校要求五百字内完成(In 500 words or less discuss ...),则全文最好不要超过五百字。如果学校要求以问答方式来叙述(Responses to essay questions.....,Please limit your response to on page.),即依其要求回答不长过一页。

1. “I am interested in English literature” 这句话表达不够清楚,而I was concentrated on Milton and Shakespeare in college“ 就明白的说出了申请人的志趣及专研范围,

2.”I received extensive training in physics“ 这句话不够详细,”My training was in the area of particle physics“就具体多了。

3. ”I was very active as a student representative“ 最好说明曾经做什麽: 主办演讲、沟通学生与校方之意见等。

4.”I am attracted to your department by its brilliant faculty--“应说明对於教授的认知是从何而来,如在何处读到某教授之文章而愿受教於他,或某位教授正在从事一项重要研究,与自己欲攻读的研究领域相同等。表达对所申请之系的课程、教师和特性有些了解,依学校之不同而提及某位任教於该校的教授、新课程或该校的某个学位有兴趣。

(三)不要用语意模糊的.句子,如 ”Your esteemed school---“应代以学校的名字。”I will return to serve my country---"应明确的说出所要从事的到底是什麽工作等。

(四)避免用深奥的字汇,尽量以简单容易的字来表达。

(五)不要离题,谈论一些不相干的事。

(六)态度诚恳认真,不卑不亢。不用为自己的弱点道歉,譬如:托福成绩不高等;也不要表现得过份自信。重要的是给学校一个专业,认真的印象。

(七)不要抄袭,改写书上的样本文章。应详读学校的介绍,了解其要求,再对自己的学业背景、计划加以考虑,写出自己的风格。

(八)检查英文的时态、性别及单多数等方面的错误,美国的学校不会期望外国学生的英文完美无缺,故陈述得清楚明白比十全十美的英文重要。

10.课题研究的步骤和计划 篇十

本课题研究时间为一年,(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一年级及二年级分别进行实验研究。

1、2014年3月——2014年6月,原始数据及案例的收集、测试、教师调研阶段。

操作方法:教师随笔、手记、学生表现记录、学生日记、访谈以及问卷调查等。

2、2014年7月——2014年8月,数据的整理,将问题分类,阶段性总结。

3、2014年9月——2014年12月,试验干预阶段,通过开放性课堂、德育活动以及民主性的班级管理、家校互动等手段对赏识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心进行研究。

4、2015年1月——2015年3月,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形成结论、写出成果论文。完成结题报告。结题。

六、课题预期的成果和表现形式

课题预期的成果

爱心方面:

1、学生爱父母:知道父母生日、能主动替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能体谅父母和家庭的困难,为父母分忧。

2、爱老师、爱学校:对老师有礼貌,爱护公务、主动帮助老师做好班级以及学校的事。

3、爱同学:和同学友好相处、不做有损同学的事,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能选择和平的手段解决与同学之间的矛盾。

4、爱社会、爱祖国: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责任心方面:

1、知道自己是家庭的一员、积极主动的承担力所能及的事。

2、明确自己是学校的一员,主动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爱护班级的公物。

3、学习责任心:自觉完成作业、干净整齐不打折扣的完成。包括口头作业预习作业等。

课题研究最终成果:逐步提升学生的爱心和责任心。

课题研究后的表现形式:

11.影响计划生育进程的三个研究报告 篇十一

“我们当年计算过,比现在还要早六七年就应可以逐渐放开二胎了。国家选择现在放开,是一个非常慎重的决定。”在1980年代担任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统计处处长的萧振禹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萧振禹参与了2006年社科院有关人口政策研究的重大课题,课题组的结题报告,提出了“生育政策软着陆”的建议。

于景元也是这个课题组的成员。1979年,在第七工业部(简称七机部)二院副院长宋健的带领下,时任二院总体设计部副主任的于景元等人建立了数学模型,对20世纪末的中国人口数字做出了预测。

在这一预测数字的基础上,由宋健执笔写出初稿,1980年9月,中共中央发表了《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中国由此进入“一胎化”时代。

寻找政策变量

1978年3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部宪法)。第五十三条规定,“国家提倡和推行计划生育”。这是计划生育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下来。从此,控制人口、计划生育开始成为时代的主旋律。

这年6月,时任七机部二院副院长宋健来到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出席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全体成员大会。

在会上,一名美国学者告诉宋健,他手头有一个用偏微方程描述的人口模型,可以预测未来的人口数量。他觉得,这个模型对于人口众多的中国可能会有用。

从事控制论和导弹研究的宋健从未接触过人口学,觉得很新奇,遂将模型带回国内做研究。

宋健找到时任二院总体设计部副主任的于景元和计算站工程师李广元,一起研究这个模型。于景元对《中国新闻周刊》回忆:“我们当时很惊讶,没想到人口还能用偏微方程来描述,和我们从事控制理论研究有共性。”

宋健让李广元去国家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了解一下,国家需不需要这方面的研究。

其时,国务院成立了新的计划生育领导小组,由国务院副总理陈慕华担任组长。6月底,领导小组召开了第一次会议,提出了争取在三年内把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由1977年时的千分之十二点一降到百分之一以下的任务。至于如何才能完成这个任务,计生工作者们并没有能够量化的措施。

“当时我们的思路是,计划生育要以思想教育为主,不宜采取过激措施。”彼时在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从事统计工作的萧振禹向《中国新闻周刊》回忆。

得知宋健那里有这样一个模型可以进行测算,计生办反应热烈,“正愁不知道该怎么计算呢”。

由计生办出具介绍信,李广元到公安部要来了每年的户籍人口汇总资料和建国后两次人口普查(分别为1953年和1964年)的统计数据。根据这些数据,宋健小组对原人口模型进行了改写,使之更便于上机计算。

人口模型有几个重要参数,包括死亡率、生育模式(指妇女在生育年龄区间不同年龄下的生育水平),都需要通过统计数据,建立函数。为了进行人口预测和政策模拟,在模型中还需确立一个体现政策的“政策变量”。

于景元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当时国外人口学界提出了“妇女总和生育率”的概念,即一个妇女这一生生育孩子的总数。“妇女总和生育率”为1,代表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1.5,代表一半家庭生一个孩子、另一半家庭生两个孩子;2,代表一对夫妇生两个孩子。以此类推。这个概念可以体现国家人口政策,正适合做为“政策变量”。

人口模型改造完成后,交由李广元所在的计算站,对设定的不同的“妇女总和生育率”,用大型计算机进行测算。

1979年1月,中国人口学会在四川召开学术年会,李广元代表宋健小组参加,并作了发言,将这一方程公之于众。此时方程计算尚未结束,但模型本身已经引起了轰动。

不久,结果出来了: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到2000年,中国人口为10.5亿;生育2个孩子,为12.22亿;生育3个孩子,为14.20亿。结果还显示,在中国,妇女总和生育率临界值为2.14,也就是说,如果“妇女总和生育率”一直保持2.14,则死亡和出生人数相抵,人口进入零增长,总量基本保持稳定。

报告报送政治局

1980年1月,宋健、于景元、李广元和田雪原(中国社科院人口所研究人员)联合署名,写了一份报告,送给时任国防科工委副主任钱学森和中国社科院副院长许涤新。

2月8日,钱学森致信国务院副总理、国家计划生育领导小组组长陈慕华称:“我认为这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工作者进入社会科学领域,和社会工作者一道,共同解决国民经济问题的一个良好开端,应该支持。知道您领导这方面的工作,所以把全部材料转呈给您,供您参考。”2月10日,许涤新也给陈慕华写了信,表示自己“同钱学森同志一样,很重视这一预测和分析”。

2月25日,陈慕华亲笔回信:“钱学森、许涤新同志:你们送来的我国未来一百年人口发展趋势的资料很好,对制定我国人口政策很有参考价值,我已特报政治局。请你们代向宋健等同志致谢。”

不久,宋健受邀列席了胡耀邦主持的一次讨论计划生育的政治局会议,介绍了人口预测的结果。

“宋健回来以后告诉我们,在场的老革命家们都发表了意见,说中国人口必须要控制。如果少生一个孩子是一种牺牲的话,他们宁愿做出这种牺牲,也要严格控制人口增长。”

1980年9月9日,邓小平会见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执行主任萨拉斯一行,提出:“我们制定了控制人口的计划,争取到本世纪末不超过12亿。”9月25日,“公开信”发出,独生子女政策成为国策。

“理论上,一个家庭生两个孩子,也就是12.22亿,但如果上头这么规定,下面一定会有家庭生3个甚至更多,特别在农村。而且人口惯性很大,不是说今天国家倡导只生两个孩子,人口就会立刻降下来。所以,国家倡导的是独生子女政策。”于景元说。

第二次建言

1982年,进行了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一年后,数据统计完成。宋健小组将最新数据带入人口模型,再次进行测算。结果显示,1979年初进行的测算基本准确。

“公开信”发出后,生育率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同时,各种乱象也逐渐呈现出来,地方计生部门暴力执法的事件频频上报中央。

1984年,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党组向中央报送了《有关计划生育工作情况的汇报》。汇报建议:“对农村继续有控制地把口子开得稍大一些,按照规定的条件,经过批准,可以生二胎。”中央批转了这一汇报,作为七号文件下发。1985年,一些学者在山西翼城进行了放开二胎的实验。

此时,宋健已从七机部调至国家科委,担任主任、党组书记,1986年担任了国务委员。这一年,科委决定进行有关人口的“软科学”研究,成立了“人口发展与对策研究”课题组。已调任航天工业部(由七机部改名而来)710研究所副所长的于景元也受邀加入。

分管“软科学”的国家科委科技政策局副局长孔德涌在进行立项审批时,注意到了这个课题。同样是学自动控制出身的他,对计划生育的重要性深有体会。

1969年搞“战备疏散”,孔德涌随当时所在的中科院到了北京延庆,住在村支书家里。“一共八个孩子,站一排,个头就像等差数列。我看有个孩子,全身漆黑,像非洲人一样,我问怎么回事,他哥哥说,这个孩子从出生就没有洗过澡。我当时很感慨,越穷越生,越生越穷。”如今77岁的孔德涌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课题立项通过后,由时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顾问马宾任组长,孔德涌也加入了课题组,和于景元共同任副组长,成员约有10余人。

1987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已过去五年,国家统计局进行了一次全国人口10%范围内的抽样调查。课题组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研究发现,妇女总和生育率从1982年的2.86下降到了1985年的2.20,但“开口子”之后,从1986年起再次回升,1987年达2.59。

1987年秋天,由国家科委副主任吴明瑜签署的课题组报告《关于我国人口发展趋势的预报》上达了中共中央书记处。报告指出,1986年妇女总和生育率大幅度回升,这都是由开小口造成的,建议重新审查当前正在推行的多种“口子”的方案。

于景元看到了中央批示的复印件。他对《中国新闻周刊》回忆,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赵紫阳在上面批示:请告计生委。为什么1986年生育率大幅度回升?胡启立则明确批示:上面开小口,下面就刮风。人口应该严控。

1988年3月,全国两会召开。课题组在1987年报告的基础上,写出了题为《严格控制人口,迫在眉睫》的报告,由三位负责人共同署名,打印了多份,交由在两会担任工作人员的一个课题组成员,带上两会。

两会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听取了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彭珮云的汇报。

邓小平的女儿、时任国家科委科技政策局副局长邓楠列席了会议。“邓楠回来后告诉我们,说赵紫阳在会上很不高兴。他说今年两会期间有一份文件,是马宾、孔德涌、于景元三个人写的,在会上散发,他们究竟想干什么?我说,邓楠同志你是知道的,我们想干什么呀?还不是为了国家吗?”于景元对《中国新闻周刊》回忆。

这次会议最后讨论通过了《计划生育工作汇报提纲》,强调统一思想,认真执行计划生育工作的现行政策。

此后,“开小口”逐渐停止。“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政策继续严格执行。

1988年11月,受国际著名软科学研究机构、位于维也纳的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邀请,孔德涌去做有关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报告。“中国对人口的控制,当时世界上都出了名。而国际同行也了解中国在人口方面的严峻形势,他们告诉我,他们认为中国严格控制人口是完全正确的。”

不久,国家科委国际合作司的人员去欧洲访问,回国后告诉孔德涌,现在欧洲人口学界流传着一个说法:中国有一个“马孔于”学派,主张严格控制人口,又叫“严控派”。

但于景元对这个称呼不以为然,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主张严格控制人口增长,这是国家的大方向,是基本国策,不是我们几个人或者一个学派的主张。非说我们是某个学派的话,我们也是‘国家派。”

“生育政策软着陆”的政策建议

2000年,中国进行了第五次人口普查。

这年末,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人口发展研究室主任战捷中标,承担了社科院有关人口政策研究的课题,对中国50年来的人口政策对生育的影响进行评估。课题组成员10多人,经费25万。

时任中国老龄科研中心副主任萧振禹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710研究所副所长于景元都参加了这个课题组。社科院世界政治经济研究所统计室主任何新华运用新的数学模型,得出了中国20年来少生了2.7亿的结果。

课题组还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征询了52名知名人口学家对人口生育政策的看法和评价。“大部分专家都认为,是时候放开二胎了。”

战捷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当年说‘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政策是一代人的政策,现在20年过去了,差不多有一代人了。这20年间,控制了人口的增长,但也有很多人做出了牺牲。劳动力短缺、老龄化、干群关系恶化……各种问题都浮现出来。群众也有呼声,希望放开二胎。而且2000年人口普查时,中国的妇女总和生育率已经只有1.22了,非常低。”

2006年,课题组做出了名为《中国人口政策效应评价与调整思路》的结题报告,提出了“生育政策软着陆”的建议。

报告提出,在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苏、辽宁、吉林、黑龙江、湖北、山东、内蒙古和重庆这12个省级行政区,“妇女总和生育率”已降到了2以下,生育率低于千分之十,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千分之五。在这12个省级行政区,已经可以优先放开二胎了。从2006年开始实行,经过10年,再平稳过渡到全国放开二胎。

课题组本打算将报告交由社科院科研局出版,但局领导认为这一观点与当时的政策不合,可能会引起社会不安,没有同意出版。

对此,课题组成员并不感到意外。

2004年,课题组的研究已经告一段落,只剩论文需要撰写。这一年初秋,刚卸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一职的彭珮云在河北保定召开了一次会议,专门听取主张放开二胎的专家的意见。出席者来自中国社科院、中国人口情报中心和中国人民大学。

战捷代表社科院人口所在会上发言,介绍了从事的课题和研究成果。“彭珮云并没有表态,当时的计生委主任张维庆也在,他也十分谨慎,并没有说什么。但我觉得,领导心里肯定有这么一笔账,否则为什么让我们开这个会?”战捷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萧振禹没有出席这次会议。会前,他向老领导彭珮云私下表示,自己是一个急脾气,怕在会上和人吵起来,因此不准备出席。

计生委的老同事半揶揄地问他:“严控的时候,写公开信的时候,你是赞同一胎的。现在你怎么又提倡放开?怎么都是你呢?”

上一篇:办理施工许可证施工方需提供资料下一篇:临沂小学2015国防教育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