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元宵的诗词

2024-07-16

描写元宵的诗词(共8篇)(共8篇)

1.描写元宵的诗词 篇一

1.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卢照邻《十五夜观灯》

2.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3.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姜夔《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4.今夜沧州夜,沧州夜月圆。——顾况《上元夜忆长安》

5.雪林一夜收寒了,东风恰向灯前到。——范成大《菩萨蛮·元夕立春》

6.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周邦彦《解语花·上元》

7.五更钟动笙歌散,十里月明灯火稀。——贺铸《思越人·紫府东风放夜时》

8.忽晓阑街儿童语,不为上元灯近。——刘辰翁《金缕曲·贺赵松庐》

9.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10.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姜白石《诗曰·元宵争看采莲船》

11.旧家元夜,追随风月,连宵欢宴。被那懑.引得滴流地,一似蛾儿转。而今百事心情懒。灯下几曾忺看。算静中.唯有窗间梅影,合是幽人伴。——沈端节《留春令》

12.咫尺元宵剩放灯,翠红多少九衢尘。梅花不解新时样,初破风前一点春。——钱时《岁二日吴说卿座中初见古梅一花》

13.碧澹山姿,暮寒愁沁歌眉浅。障泥南陌润轻酥,灯火深深院。入夜笙歌渐暖。彩旗翻.宜男舞遍。恣游不怕,素袜尘生,行裙红溅。——吴文英《烛影摇红·元夕雨》

14.动地欢声遍十龙。元宵真赏与民同。春归莲焰参差里,人在蓬壶快乐中。乘皓月,逐和风。凉舆归去莫匆匆。班春休道无千炬,也有星球数点红。——郭应祥《鹧鸪天》

15.春雪如蝴蝶,春灯如百花。漫漫飞不已,愁杀千万家。我今无复梦,拥被读南华。——梅尧臣《上元雪》

2.描写元宵的诗词 篇二

一、放灯

元宵节又名上元节, 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圆月之日, 中国人根据“第一良宵”之意, 名之“元宵”, 又因为旧时的这天晚上通宵张灯结彩, 人们放灯观灯, 故又名“元宵灯节”。汉朝时已有对元宵节的庆赏活动, 汉明帝时正式敕令正月十五夜要放灯礼佛。唐代, 元宵节开始在民间盛行, 民间在元宵节这一天悬挂花灯, 观赏花灯的风俗自此流行开来。唐玄宗时把赏灯的时间定为三天, 即十四、十五、十六三天。到了宋代这一风俗更为流行, 规模和场面都愈来愈大, 放灯的时间也增加到五天, 即正月十三到正月十七。《水浒传》第六十六回:“依照东京体例, 通宵不禁, 十三至十七, 放灯五夜。”元宵放灯时热闹非凡, “北京大名府是河北头一个大郡, 冲要去处, 却有诸路买卖, 云屯雾集, 只听放灯。都来赶趁”。在三十三回宋江因为清风寨镇要放灯才欲去观看。七十一回, 也正是因为皇上大张灯火, 与民同乐, 庆赏元宵, 才吸引宋江、柴进等人到东京观看元宵灯火。

二、鳌山

鳌山原是指古代传说海上有巨龟背负神山, 后元宵节拟其形, 把无数盏绚丽多姿的彩灯扎架起来, 供游人观赏, 故谓之“鳌山”。《水浒传》的第三十三回、六十六回、七十二回都描写了宋时元宵节的鳌山。

第三十三回

去土地大王庙前扎缚起一座小鳌山, 上面结彩悬花, 张挂五七百碗花灯。……元宵夜宋江看到小鳌山“山石穿双龙戏水, 云霞映独鹤朝天。金莲灯、玉梅灯, 晃一片琉璃;荷花灯, 芙蓉灯, 散千团锦绣。银蛾斗采, 双双随绣带香球;雪柳争辉, 缕缕拂华幡翠幕。村歌社鼓, 花灯影里竟喧阗;织女蚕奴, 画烛光中同赏玩。虽无佳丽风流曲, 尽贺丰登大有年”。

第六十六回

大名府留守司州桥边搭起一座鳌山, 上面盘红黄纸龙两条, 每片麟甲上点灯一盏, 口喷净水。去州桥河内周围上下点灯不计其数。铜佛寺前扎起一座鳌山, 上面盘青龙一条, 周围也有千百盏花灯。翠云楼前也扎起一座鳌山, 上面盘著一条白龙, 四面灯火, 不计其数。……城中各处宫观寺院佛殿法堂中, 各设灯火, 庆贺丰年。三瓦两舍, 更不必说。

第七十二回

元宵节当天, 天色晴明得好, 看看傍晚, 庆贺元宵的人不知其数, 古人有篇《绛都春》词, 单道元宵景致:

融和初报, 乍瑞霭霁色, 皇都春早。翠幰竞飞, 玉勒争驰都门道, 鳌山采喝彩结蓬莱岛, 向晚色双龙衔照。绛霄楼上, 彤芝盖底, 仰瞻天表。缥缈。风传帝乐, 庆玉殿共赏, 群仙同到。迤逦御香, 飘满人间开嘻笑。一点星球小。渐隐隐鸣梢声杳, 游人月下归来, 洞天未晓。

清风寨镇土地庙前的小鳌山和大名府三处鳌山有以下共同特征。

1.鳌山上都有龙的图形, 寓意君主与民同乐。

清风寨“山石穿双龙戏水”, 大名府留守司州桥鳌山“上面盘红黄纸龙两条, 每片麟甲上点灯一盏, 口喷净水”, 铜佛寺前鳌山“上面盘青龙一条”, 翠云楼前的鳌山“上面盘著一条白龙”。东京的鳌山虽没有具体描写, 但在词中写道:“鳌山采喝彩结蓬莱岛, 向晚色双龙衔照。”鳌山上都有龙的图形且龙能喷水, 龙是帝王的象征。元宵节皇帝和妃嫔在宫城门楼上观灯嬉戏, 百姓在楼下观看露台演出杂剧, 奏乐人不时引导百姓高呼“万岁”。鳌山上“风传帝乐, 庆玉殿共赏”, 正是道君皇帝庆赏元宵、与民同乐的真实写照。

2.鳌山一般设在市镇中心或者人烟辐辏之处且鳌山上灯火花样繁多, 景致极为壮观。

清风寨镇设在土地大王庙前, 张挂五七百碗花灯;大名府市中心添搭两座鳌山, 留守司州桥、铜佛寺前、翠云楼前也有鳌山, 鳌山上灯火不计其数;“北京三五风光好, 膏雨初晴春意早。银花火树不夜城, 陆地拥出蓬莱岛。烛光衔照夜光寒, 人民歌舞欣时安。五凤羽扶双贝阙, 六鳌背驾三神山”。六个鳌山上有三座神山, 足见鳌山之大。《水浒传》虽然没有对扎在都门道的东京鳌山作具体描写, 但是东京是都城所在, 其鳌山应该更多、更大, 也更为繁华。

三、社火

社火, 本指节日迎神赛会所扮演的杂耍、杂戏。之所以称为社火, 是因为中国古代是农业国, 农业收成之丰歉, 对于国计民生至关重要, 故每年许多节日, 均以杂戏、杂耍等形式娱神, 求其保佑当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土地是各种作物生长之本, 故土地神最受重视, 而古代地方基层行政组织, 以二十五家为“社”, 每社每年定期对土地之神进行祭祀, 以此土地之神亦被称之为“社”神。元宵节是一年当中第一个月圆夜, 春耕即将开始, 为祈求丰收, 自民间至朝廷, 都举行庆祝活动, 求其保佑, 因而在祭祀娱神活动中, 伴有大量烟火, 古称“社火”。其他节日的娱神活动也以“社火”呼之。清风寨镇、大名府、东京所在的开封府, 大街小巷都有社火。宋江因在清风寨镇看到社火队里一伙舞“鲍老”, 那鲍老“身躯纽得村村势势”, 于是不由得哈哈大笑, 因此被刘高的老婆发现, 结果被抓。六十六回宋江等攻打大名府后, 作者在词中写道:“烟迷城市, 火燎楼台。前街傀儡, 顾不得面是背非;后巷清音, 尽丢坏龙笙风管。耍和尚烧得焦头额烂, 麻婆子赶得屁滚尿流。踏竹马的暗中刀枪, 舞鲍老的难免刃槊。”这里提到了元宵节社火中的傀儡舞、耍和尚、麻婆子、踏竹马和舞鲍老。其中的鲍老, 是傀儡戏中常出现的引人笑乐的人物, 是一种戴面具的滑稽舞。宋杨亿《傀儡诗》:“鲍老当筵笑郭郎, 笑他舞袖太郎当。若教鲍老当筵舞, 转教舞袖郎当长。”鲍老与郭郎同为傀儡戏中的人物, 二者一起作滑稽性表演。宋时舞鲍老已成为元宵社火舞队中的常备戏。舞鲍老的风俗一直延续至明。

四、灯棚

宋江到清风寨镇看灯, 只见家家门前搭起灯棚, 悬挂花灯, 灯上画着许多故事, 也有剪彩飞白牡丹花灯并芙蓉、荷花, 异样灯火。

灯棚也称“山棚”, 高大的结扎各式花灯的彩楼或百戏艺人献艺的戏棚。灯棚大小不同, 清风寨镇的灯棚应该是小型的、简单的, 仅悬挂花灯而已。北京大名府的灯棚却是大型的。“家家门前扎起灯棚, 都要赛挂好灯, 巧样烟火。户内缚起山棚, 摆放五色屏风炮灯, 四边都挂名人书画并奇异骨董玩器之物”。户外的灯棚装饰除了花灯外还有“巧样烟火”。“巧样烟火”就是把施放到空中的烟火变成楼阁、人物、花卉等奇巧的玩意。室内的灯棚还摆放“五色屏风炮灯”。“炮灯”是一种球形的彩灯, 可以悬挂在灯棚, 也可以作为元宵节的纪念品赠给妇女作头上的饰品。清风寨镇“银蛾斗采, 双双随绣带香球”及大名府“翠玉楼高侵碧天, 嬉游来往多婵娟。灯球灿烂若锦绣, 王孙公子真神仙”中的“银蛾”、“香球”和“灯球”都是这种球形的彩灯。

清风寨镇, 其地位相当于县, 是用以屯兵驻守防止辽、西夏侵略和弹压人民反抗的军事组织。东京是宋都城所在, 大名府是和开封府并称的四京府之一。所以我们看到作者在具体描写了清风寨镇的元宵节活动后, 还用浓墨重彩描写大名府元宵节活动, 因其规模比清风寨镇要大, 庆祝的时间要长。从小说描写来看, 清风寨镇的放灯应该是只在正月十五这天的当晚来进行, 因为花荣也只是在元宵节当天派兵去维持治安, 宋江也是因正月十五当晚放灯才去观看的, 先前的一系列描述都是为赏灯而做准备。而六十六回则写:“依照东京体例, 通宵不禁, 十三至十七, 放灯五夜。”放灯时间较清风寨要长。东京开封府虽然是都城, 但是大名府的元宵节体例是依照东京的, 所以作者为避免写作上的重复, 只对东京的元宵节作了整体概述。《水浒传》中元宵节描写详略得当同时又相互补充, 这样的描写手法让读者在了解宋朝庆赏元宵风俗民情的同时又看到不同地方庆赏元宵的不同之处和地域性特色。

清风寨镇在山东青州地区, 宋江在清风寨所看之灯, 是“剪采飞白牡丹灯”和“荷花芙蓉异样灯”。在鲁中、鲁西南地区, 元宵节所放之灯, 必少不了荷花灯, 青州属于鲁中地区, 放荷花灯与当地风俗是相吻合的。东京的元宵节更突出皇都的王者之气、君主与民同乐的喜庆氛围。

《水浒传》的元宵节描写在让我们了解宋朝元宵节风俗的同时, 对于故事情节的发展也起到了推动作用。三十三回宋江在清风寨看花灯被刘高老婆认出后被抓, 为救宋江、花荣, 梁山好汉大闹青州府道, 而后宋江率众上梁山。六十六回梁山好汉利用元宵灯节混入大名府, 里应外合, 攻破城池, 救卢俊义上梁山。七十二回李逵元夜闹东京, 让皇帝记住了宋江等人, 为招安活动打下了基础。元宵节的描写让《水浒传》故事更加精彩。

摘要:在众多的节日民俗中, 元宵节是《水浒传》着墨最多的。作者描写了清风寨镇、大名府和东京三处的元宵节庆赏活动。不同区域的元宵节为我们展现了宋朝元宵节的风俗, 同时也推动了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

关键词:小说《水浒传》,元宵节,风俗

参考文献

[1]施耐庵, 罗贯中.水浒传.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7.

3.元宵节的诗词名句 篇三

传统习俗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拉兔子灯等。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

1. 猜灯谜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一项活动,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它是一种富有讥谏、规戒、诙谐、笑谑文艺游戏。谜语悬之于灯,供人猜射,开始于南宋。《武林旧事·灯品》记载:”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元宵佳节,帝城不夜,春宵赏灯之会,百姓杂陈,诗谜书于灯,映于烛,列于通衢,任人猜度,所以称为”灯谜"。如今每逢元宵节,各个地方都打出灯谜,希望今年能喜气洋洋,平平安安。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欢迎。

唐宋时灯市上开始出现各式杂耍技艺。明清两代灯市上除有灯谜与百戏歌舞之外,又增设戏曲表演内容。

历代人们除游灯市外,又有迎紫姑祭厕神、过桥摸钉走百病等习俗,有击太平鼓、秧歌、高跷、舞龙、舞狮等游戏。

传统社会元宵节是城乡重视民俗大节,在城市元宵喧闹尤为热烈,它体现中国民众特有狂欢精神。传统元宵所承载节俗功能已被日常生活消解,人们逐渐失去共同精神兴趣,复杂节俗已经简化为“吃元宵”食俗。

2. [舞龙灯]

耍龙灯,也称舞龙灯或龙舞。它起源可以追溯上古时代。传说,早在黄帝时期,在一种《清角》大型歌舞中,就出现过由人扮演龙头鸟身形象,其后又编排六条蛟龙互相穿插舞蹈场面。见于文字记载龙舞,是汉代张衡《西京赋》,作者在百戏铺叙中对龙舞作生动描绘。而据《隋书·音乐志》记载,隋炀帝时类似百戏中龙舞表演《黄龙变》也非常精彩,龙舞流行于我国很多地方。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象征。

3. 踩高跷

踩高跷,是民间盛行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高跷本属我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我国最早介绍高跷是《列子·说符》篇:“宋有兰子者,以技干宋元。宋元召而使见其技。

4. 舞狮子

舞狮子是我国优秀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

民间传统节目——舞狮子

5. 划旱船

划旱船,民间传说是为纪念治水有功大禹。划旱船也称跑旱船,就是在陆地上模仿船行功作,表演跑旱船大多是姑娘。旱船不是真船,多用两片薄板,锯成船形,以竹木扎成,再蒙以彩布,套系在姑娘腰间,如同坐于船中一样,手里拿着桨,做划行姿势,一面跑,一面唱些地方调,边歌边舞,这就是划旱船。有时还另有一男子扮成坐船船客,搭档着表演,则多半扮成丑角,以各种滑稽动作来逗观众欢乐。划旱船流行于我国很多地区。

6. 祭门、祭户

古代有“七祭”,这是其中两种。祭祀方法是,把杨树枝插在门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

7. 逐鼠

这项活动主要是对养蚕人家所说。因为老鼠常在夜里把蚕大片大片地吃掉,人们听说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蚕。于是,这些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锅粘糊糊粥,有还在上面盖上一层肉,将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没顶棚、墙角、边放嘴里还边念念有词,诅咒老鼠再吃蚕宝宝就不好死。

《荆楚岁时记》中说,正月十五时候,有一个神仙下凡到一个姓陈人家,对他们说:如果你们能祭祀我,今年就让你们桑蚕丰收。后来就形成风俗。

8. 送孩儿灯

简称“送灯”,也称“送花灯”等,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这一习俗许多地方都有,陕西西安一带是正月初八到十五期间送灯,头年送大宫灯一对、有彩画玻璃灯一对,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儿怀孕,则除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平安。

9. 迎紫姑

紫姑也叫戚姑,北方多称厕姑、坑三姑。古代民间习俗正月十五要迎厕神紫姑而祭,占卜蚕桑,并占众事。传说紫姑本为人家妾,为大妇所妒,正月十五被害死厕间,成为厕神。每到迎紫姑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紫姑肖像,与夜间在厕所间猪栏迎而祀之。此俗流行于南北各地,早在南北朝时期就见于记载。

10. 走百病

“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桥等,是一种消灾祈健康活动。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

4.小学元宵节的诗词佳句 篇四

(宋)向子諲

华灯明月光中,绮罗弦管春风路。

龙如骏马,车如流水,软红成雾。

太液池边,葆真宫里,玉楼珠树。

见飞琼伴侣,霓裳缥缈,星回眼、莲承步。

笑入彩云深处,更冥冥、一帘花雨。

金钿半落,宝钗斜坠,乘鸾归去。

醉失桃源,梦回蓬岛,满身风露。

到而今江上,愁山万叠,鬓丝千缕。

2、《鹧鸪天?上元启醮》

(宋)张孝祥

子夜封章扣紫清,五霞深里佩环声。驿传风火龙鸾舞,步入烟霄孔翠迎。

瑶简重,羽衣轻,金童双引到通明。三湘五管同民乐,万岁千秋与帝龄。

3、《传言玉女?钱塘元夕》

(宋)汪元量

一片风流,今夕与谁同乐?

月台花馆,慨尘埃漠漠。

豪华荡尽,只有青山如洛。

钱塘依旧,潮生潮落。

万点灯光,羞照舞钿歌箔。

玉梅消瘦,恨东皇命薄。

昭君泪流,手捻琵琶弦索。

5.十首关于春节元宵节的诗词 篇五

传言玉女・钱塘元夕

作者: 汪元量

一片风流,今夕与谁同乐?

月台花馆,慨尘埃漠漠。

豪华荡尽,只有青山如洛。

钱塘依旧,潮生潮落。

万点灯光,羞照舞钿歌箔。

玉梅消瘦,恨东皇命薄。

昭君泪流,手捻琵琶弦索。

离愁聊寄,画楼哀角。

辛亥元夕

作者: 何中

顽坐故贪a,忽行时自言。

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

时序鬓发改,人家童稚喧。

街头试灯候,不到郭西门。

折桂令・元宵

作者: 佚名

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

月满冰轮,灯烧陆海,人踏春阳。

三美事方堪胜赏,四无情可恨难长。

怕的是灯暗光芒,人静荒凉,角品南楼,月下西厢。

水龙吟・绍兴甲子上元有怀京师

作者: 向子N

华灯明月光中,绮罗弦管春风路。

龙如骏马,车如流水,软红成雾。

太液池边,葆真宫里,玉楼珠树。

见飞琼伴侣,霓裳缥缈,星回眼、莲承步。

笑入彩云深处,更冥冥、一帘花雨。

金钿半落,宝钗斜坠,乘鸾归去。

醉失桃源,梦回蓬岛,满身风露。

到而今江上,愁山万叠,鬓丝千缕。

台城路・上元

作者: 纳兰性德

阑珊火树鱼龙舞,望中宝钗楼远。H余红,琉璃剩碧,待嘱花归缓缓。寒轻漏浅。正乍敛烟霏,陨星如箭。旧事惊心,一双莲影藕丝断。

莫恨流年逝水,恨销残蝶粉,韶光忒贱。细语吹香,暗尘笼鬓,都逐晓风零乱。阑干敲遍。问帘底纤纤,甚时重见。不解相思,月华今夜满。

春节诗词五首:

迎春歌

作者: 袁宏道

东风吹暖娄江树,三衢九陌凝烟雾。

白马如龙破雪飞,犊车辗水穿香度。

绕吹拍拍走烟尘,炫服靓装十万人。

额罗鲜明扮彩胜,社歌缭绕簇芒神。

绯衣金带衣如斗,前列长宫后太守。

乌纱新缕汉宫花,青奴跪进屠苏酒。

采莲盘上玉作幢,歌童毛女白双双。

梨园旧乐三千部,苏州新谱十三腔。

假面胡头跳如虎,窄衫绣裤槌大鼓。

金蟒纩身神鬼妆,白衣合掌观音舞。

观者如山锦相属,杂沓谁分丝与肉。

一路香风吹笑声,千里红纱遮醉玉。

青莲衫子藕荷裳,透额裳髻淡淡妆。

拾得青条夸姊妹,袖来瓜子掷儿郎。

急管繁弦又一时,千门杨柳破青枝。

春节看花市

作者: 林伯渠

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

束立盆栽成队列,草株木本斗芬芳。

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

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

已酉新正

作者: 叶J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梅柳芳容樱松篁老态多;

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迎春・律转鸿钧佳气同

作者: 叶燮

律转鸿钧佳气同,肩摩毂击乐融融。

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

凤城新年词

作者: 黄景仁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6.元宵节诗词 篇六

展灯、观灯是元宵节最主要的活动。汉朝张灯一夜,唐朝增至三夜,从十四到十六,满城灯火通明,热闹非凡。元宵诗中自然不乏对这一活动的吟咏。苏味道在《正月十五夜》一诗中写道:“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诗中描写了长安城元宵之夜明灯错落、人潮涌动,深更时分人们仍不愿离去的情景。而郭利贞在《上元》诗中则这样描绘观灯的情景:“九陌连灯影,千门度月华。倾城出宝骑,匝路转香车。”你看,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家家门外月华如昼,男女老少街上观灯,车水马龙好不热闹。描写灯节盛况的诗词还有很多,如宋代朱淑真《元夜》所写的“火树银花触目红,揭天鼓声闹春风”,还有“已见炬如千树列,更看灯似百花开”“千家春不夜,万里月连宵”“明月千门雪,银灯万树花”“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等,写的都是元宵之夜展灯、观灯的欢乐情景和美好祝愿。

除了看花燈,吃元宵是元宵节里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不少文人墨客连元宵的味道以及煮吃制作的过程都有精描细绘。清代符曾的《上元竹枝词》不但道出当时的元宵是何种馅、什么米,甚至连谁家的粉好等都写得清清楚楚:“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姜白石的《诗曰》词与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所不同的是他所描绘的是南方元宵节的场景:“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实在是真切生动,活灵活现,妙不可言。

值得一提的是,元宵节还是一个十分浪漫的节日。古代,由于封建礼教森严,平日里男女不许谋面。因此,情思萌动的少男少女们好不容易盼来个可以自由活动的机会。少女们急切切更衣梳妆,借着观灯会情郎,成为当时独特而又普遍的现象。文人墨客对此情此景同样多有绘声绘色的描写,如宋代欧阳修的《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诗人虽然在上阕点明了“去年元夜时”,痴情的男子在“人约黄昏后”感到的甜蜜;但在下阕便写出了“今年元夜时”,因“不见去年人”的哀伤,以至于“泪满春衫袖”,读来不免让人心生怅惘。而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更是把此情此景描述得淋漓尽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7.元宵诗词 篇七

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

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女冠子•元夕 蒋捷

蕙花香也。雪晴池馆如画。春风飞到,宝钗楼上,一片笙箫,琉璃光射。而今灯漫挂。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况年来、心懒意怯,羞与蛾儿争耍。

江城人悄初更打。问繁华谁解,再向天公借。剔残红灺。但梦里隐隐,钿车罗帕。吴笺银粉砑。待把旧家风景,写成闲话。笑绿鬟邻女,倚窗犹唱,夕阳西下。

忆秦娥 刘辰翁

中斋上元客散感旧,赋《忆秦娥》见属,一读凄然,随韵寄情,不觉悲甚。

烧灯节,朝京道上风和雪。风和雪,江山如旧,朝京人绝。

百年短短兴亡别,与君犹对当时月。当时月,照人烛泪,照人梅发。

生查子•元夕戏陈敬叟 刘克庄

繁灯夺霁华,戏鼓侵明发 旧时同,情味中年别。

浅画镜中眉,深拜楼西月。人散市声收,渐入愁时节。

临江仙•都城元夕 毛滂

闻道长安灯夜好,雕轮宝马如云。

蓬莱清浅对觚棱。

玉皇开碧落,银界失黄昏。

谁见江南憔悴客,端忧懒步芳尘。

小屏风畔冷香凝。

酒浓春入梦,窗破月寻人。

踏莎行•元夕 毛滂

拨雪寻春,烧灯续昼。

暗香院落梅开後。

无端夜色欲遮春,天教月上官桥柳。

花市无尘,朱门如绣。

娇云瑞雾笼星斗。

沈香火冷小妆残,半衾轻梦浓如酒。

金菊对芙蓉•上元

纳兰性德

金鸭消香,银虬泻水,谁家夜笛飞声。正上林雪霁,鸳鸯晶莹。鱼龙舞罢香车杳,剩尊前、袖掩吴绫。狂游似梦,而今空记,密约烧灯。

追念往事难凭。叹火树星桥,回首飘零。但九逵烟月,依旧笼明。楚天一带惊烽火,问今宵、可照江城。小窗残酒,阑珊灯灺,别自关情。

清平乐•上元月蚀

纳兰性德

瑶华②映阙,烘散蓂墀雪。比拟寻常清景别,第一团圆时节。

影蛾忽泛初弦,分辉借与宫莲。七宝修成合璧,重轮岁岁中天。

台城路•上元

纳兰性德

阑珊火树鱼龙舞,望中宝钗楼远。靺鞨余红,琉璃剩碧,待嘱花归缓缓。寒轻漏浅。正乍敛烟霏,陨星如箭。旧事惊心,一双莲影藕丝断。

莫恨流年逝水,恨销残蝶粉,韶光忒贱。细语吹香,暗尘笼鬓,都逐晓风零乱。阑干敲遍。问帘底纤纤,甚时重见。不解相思,月华今夜满。

蝶恋花•密州上元

苏轼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

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南乡子•宿州上元

苏轼

千骑试春游,小雨如酥落便收。能使江东归老客,迟留。白酒无声滑泻油。

8.元宵节的诗词名句 篇八

《观灯乐行》

(唐)李商隐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 羞逐乡人赛紫姑。

《女冠子·元夕》

(宋)蒋捷

蕙花香也。雪晴池馆如画。春风飞到,宝钗楼上,一片笙箫,琉璃光射。而今灯漫挂。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况年来、心懒意怯,羞与蛾儿争耍。

江城人悄初更打。问繁华谁解,再向天公借。剔残红灺。但梦里隐隐,钿车罗帕。吴笺银粉砑。待把旧家风景,写成闲话。笑绿鬟邻女,倚窗犹唱,夕阳西下。

《解语花·上元》

(宋)周邦彦

风消绛蜡,露浥红莲,灯市光相射。桂华流瓦。纤云散,耿耿素娥欲下。衣裳淡雅。看楚女纤腰一把。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

因念都城放夜。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钿车罗帕。相逢处,自有暗尘随马。年光是也。唯只见、旧情衰谢。清漏移,飞盖归来,从舞休歌罢。

《古蟾宫·元宵》

(明)王磐

听元宵,往岁喧哗,歌也千家,舞也千家。听元宵,今岁嗟呀,愁也千家,怨也千家。那里有闹红尘香车宝马?祗不过送黄昏古木寒鸦。诗也消乏,酒也消乏,冷落了春风,憔悴了梅花。

《蝶恋花·密州上元》

(宋)苏轼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

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生查子 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京都元夕》

(元)元好问

袨服华妆着处逢 ,六街灯火闹儿童 。

长衫我亦何为者 ,也在游人笑语中 。

《折桂令 元宵》

(元)失名

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

月满冰轮,灯烧陆海,人踏春阳。

三美事方堪胜赏,四无情可恨难长。

怕的是灯暗光芒,人静荒凉,角品南楼,月下西厢。

《思越人·紫府东风放夜时》

(宋)贺铸

紫府东风放夜时。步莲秾李伴人归。五更钟动笙歌散,十里月明灯火稀。

香苒苒,梦依依。天涯寒尽减春衣。凤凰城阙知何处,寥落星河一雁飞。

《鹧鸪天·元宵后独酌》

(明)杨慎

千点寒梅晓角中,一番春信画楼东。收灯庭院迟迟月,落索秋千翦翦风。

鱼雁杳,水云重,异乡节序恨匆匆。当歌幸有金陵子,翠斝清尊莫放空。

★ 元宵节诗词名句65首

★ 诗词名句

★ 诗词名句大全

★ 元宵节诗词大全

★ 七夕节诗词名句

★ 古代诗词名句

★ 经典爱情诗词名句

★ 桃花诗词名句

★ 中秋诗词名句

上一篇:《一百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第七课时教学设计下一篇:语文复习语病--辨析病句学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