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手机管理制度

2024-07-19

工作手机管理制度(精选20篇)

1.工作手机管理制度 篇一

自20xx年9月1日手机实名制正式启动,市工信委协调三大运营商推进手机实名制,要求凡固定电话、网络用户,移动手机用户,必须提供真实的身份证件,非实名制老用户将被要求补登个人信息。实施网络、手机用户实名制不但有利于抑制通信犯罪让受侵害用户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同时能保障通信安全,确保网上金融、移动支付能安全开展。从市网络通信市场来看,电信、移动、联通三大运营商做到用户开户执行实名制。

一、新增用户一律推行手机实名制,全面落实全国人大

常委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更好防范短信欺诈、手机诈骗等行为。老用户在办理套餐变更等业务之前,也必须进行实名登记。

二、三大运营商通过发布公告

宣传工信部《电话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登记规定》,同时采取优惠便利措施吸引老用户补登身份信息。

三、通过对代理商的业务培训

将实名制相关要求传达到基层销售代办网点,并签订了实名制规范协议。

四、加强网站注册备案管理

要求辖区内的网站主办者必须通过为网站提供接入、托管、内容服务的IDC、ISP来备案登记,或者登录信息产业部备案网站自行备案。无论是企、事业单位网站,或是个人网站,都必须在备案时提供有效证件号码。

2.工作手机管理制度 篇二

日前, 福建省福州市手机“摇工作”平台升级, 功能模块按求职者和用人单位分门别类设置, 可随时供求职者搜索周边招聘信息、发布个人求职信息, 也可供用人单位发布各类招聘信息、查询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以及招聘会信息。

新版本“摇工作”平台的功能模块设有面向求职者的“摇一摇周边岗位”“热门岗位”“高校毕业生岗位”“发布求职信息”, 以及面向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发布”“临时工信息发布”“人力资源储备计划”“找人才”等15个模块。升级后, “摇工作”平台在分类上更加精细化, 信息量更大。

目前, 福州市手机“摇工作”平台每天都有2万多条有效岗位信息。两年多来, 已有近40万名用户下载使用这一平台。

3.毕业找工作 手机来帮忙 篇三

邻近毕业 提前兼职演练

小李虽然还是大三,明年才面临毕业找工作,但同班很多同学都在学校所在的城市里找了兼职,过上了自给自足的日子。于是小李也准备找份兼职锻炼自己,培养交际能力,顺便赚点生活费,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对普通学生而言,想找兼职通常需要熟人介绍(信息量太少)或者找中介(要收费),机会和成功率有限。其实,只需在手机上安装“百姓网精简版”(下载地址:http://tinyurl.com/72cyunv)就可以在手机上搜索同城的兼职职位了。

运行后点击“兼职招聘”,然后点击“切换城市”,选择自己所在城市,再选择要找的兼职职位的类别,比如“促销”、“家教”、“翻译”、“设计”等,选择后就可以获取职位信息(图1)。如果满意,最后点击“点此下发到手机”就可获取联系方式(图2)并与职位提供者进行联系了。

毕业后 抓紧找工作和职位

除了找兼职,大学生面临更重要的事情还是找一份理想的工作,在没有电脑的情况下,也可以用手机安装“前程无忧”(下载地址:http://tinyurl.com/c93pdko)客户端,随时随地搜索职位信息。前程无忧是由51job前程无忧网站为手机用户定制的求职软件,职位信息非常丰富,更新也很及时。

运行前程无忧后,单击“职位搜索”,然后点击“职位名”,在搜索关键字栏中输入职位信息关键字,如“网络维护”,然后设置地点筛选条件,如“湖南”(图3),再点击“搜索”就可以找到符合条件的所有职位信息了。点击职位可以查看该职位的详细信息(图4)。如果对某一个具体公司的招聘信息比较感兴趣,可以通过公司名来搜索,点击“公司名”,然后输入公司的名称,点击“搜索”就能找到该公司的招聘信息。

没经验 找校园招聘信息

周同学以前也在网上找过很多职位,投的简历也非常多,但大部分都石沉大海,因为很多职位都要求应聘者有一定的工作经验,而这恰恰是大学生所欠缺的。好在很多校园招聘会和校园招聘的信息中所提供的职位多是针对大学生,不需要有工作经验,对于还在校园的学生们可以通过手机软件“校园招聘”(下载地址:http://tinyurl.com/bphsqeh)来搜索本城市各大高校正在举办的校园招聘信息。

运行校园招聘,首先点击界面左上角选择自己所在的城市名称,如“武汉”,即可搜索到本城市各大高校的校园招聘会信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图5),每个校园招聘会都包括地点、时间,点击招聘信息即可弹出工具菜单,点击“查看详情”即可调用浏览器打开该招聘会的详细信息,包括公司介绍、具体时间地点等(图6)。如果怕自己忘记,还可以点击“设置提醒”,到时候手机会自动提醒,让你不会错失机会。如果你对校园招聘的地方不是很熟悉,可以点击“路线”,会调用百度地图,标出校园招聘会的具体地点和路线(图7),让你轻松找到校园招聘会现场。

求方便 机会就在身边

有时候为了方便,很多同学都想在学校附近找工作或者兼职,而“赶集生活”(下载地址:http://tinyurl.com/cux2hkp)就为大学生提供了“附近”功能,能通过手机定位找出自己所在位置附近的全职职位和兼职工作,为那些想在附近找工作的学生提供了方便。

打开赶集生活,点击“附近”(图8),软件会自动定位出当前手机所在的位置,然后在职位分类中点击“全职招聘”或者“兼职招聘”来搜索附近3000米范围内的职位信息(图9)。

好简历 帮你提高成功率

小杨同学的专业成绩还不错,年年都是奖学金获得者,但每次找到中意的职位并写好简历进行投递后都杳无音讯,没有下文,而同宿舍的小严属于每次考试都会挂科的主儿,但却很容易就找到了月薪3000元的工作,经过经验的分享后小杨才发现是自己的简历出了问题,尽顾着突出成绩的优良却忽略了很多细节。如果你也觉得自己的简历写不好,不妨参考“前程无忧”的“职场资讯”中所提供的信息。

在“职场资讯”中详细介绍了在写简历时要注意的问题,比如你知道如何才能在简历中突出自己的优点吗?点击“职场资讯”里的“简历指导”,可以看到很多指导大家写简历的文章(图10),点击文章标题可以打开文章的内容进行阅读(图11),包括一些大学生在写简历时的常见误区,有了这个法宝,相信大家一定能写出更吸引人的内容。

想面试 提前功课不可少

面试是找工作过程中比较重要的一环,面试中表现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能否签约,很多同学都是在面试的时候表现不佳而被无情地拒绝掉。其实面试除了平时知识的积累和交际等综合能力的考查外,也有一定的技巧可循。一般考官面试除了考核你个人工作能力外,还会在面试过程中观察你的个人修养和临场应变能力,面试中哪些表现会让你的面试加分?如果你不清楚的话,可以让“面试技巧”(下载地址:http://tinyurl.com/d22q9yl)软件告诉你,帮你清楚了解面试中礼仪等问题。该软件提供了有关面试的很多文章,按“面试流程”、“面试技巧”、“面试题库”、“面试经验分享”进行了分类(图12),点击“面试经验分享”可以查看很多过来人分享的宝贵经验(图13)。

小提示

在面试的时候,经常会碰到忘记了某个专业知识的尴尬,又担心面试的时候考官问到后无从回答,但眼前又没有书本和电脑上网查询,其实也可以用手机安装“面试宝典”(下载地址:http://tinyurl.com/d77b67n)软件来救急,该软件提供了很多专业方面的知识可以供临时查询。运行后选择学科分类,如要查询网络方面的知识,则点击“网络知识”,里面有很多常见的网络职位面试常问的问题和答案在列表中显示出来(图14),还可以在搜索栏中输入关键字进行快速搜索,非常方便实用。

4.工作手机管理制度 篇四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确有需求的,须经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

教育部的这一新规,引发了网友们的热烈讨论。有网友表示支持,“不让孩子带手机进学校是为了孩子好,不能过度依赖手机”,也有的家长质疑,“不带手机,学生自己上下学期间有问题怎么联系家长?”,还有人吐槽,学生使用手机很大的一个原因是“大多数作业都是手机上布置的,而且越来越多”。

其实手机该不该带入校园,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引发争议。事实上,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这一代孩子,智能手机已是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手机上网为孩子打开了更广阔的空间,让他们能更快更多地获得各种信息。但不可忽视的是,一些青少年自制力较弱,沉溺网络耽误学业,也导致近视越来越低龄化。

减少中小学生的手机依赖,已有共识。但如何减,如何管,却一直未有定论。早在 2018 年,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下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就明确提出严禁学生将个人手机、平板电脑等带入课堂。可在实施过程中,因为缺乏管理细则,效果并不明显。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有的老师处理方式简单粗暴,极端的还砸毁手机,由此而引发的师生冲突也不时见诸媒体,家长们对此也颇有意见。

此次教育部的《通知》不仅态度鲜明反对手机进课堂,而且,对于如何管理也做出了更明确具体的规定,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都更强。比如,有的手机过度使用是因为老师习惯留电子作业造成的,此次《通知》就对此做出明确规定,不得使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对于一些家长提出的方便联络的问题,《通知》也并未“一刀切”,而是“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为有需要的家长留出了余地。同时,要求学校设立“校内沟通电话”“班主任沟通热线”等,满足学生和家长的通信联系。

如何能让孩子们管好自己、用好手机,是学校、家长、学生和全社会都需要答好的考题。如今,校园里已明确管理权责,加强日常管

5.手机管理制度 篇五

第一条严禁学生携带手机以及手机附属设备(充电器、充电宝、耳机等)入校,无论是智能机还是普通功能机或者其它通讯工具均包含在内。

第二条凡发现学生携带手机入校,无论在校园内何时何地、使用与否,学校领导及教职员工都要把该手机及其附属设备当做违纪违规工具予以收缴暂扣,并将收缴的手机及附属设备交由大队部详细登记、保管,并由学生签字确认。

第三条允许学生携带并使用电子书包、电子词典等学习用电子产品,但不允许使用这些产品玩游戏、看小说、听歌看视频、拍摄录影、上网聊天等的.娱乐功能,一经发现,等同于手机对待,予以收缴暂扣。

第四条为方便学生主动与家长沟通,学校教学楼安装有校讯通电话,学校办公室也有座机电话。如家长有事找学生,请家长直接拨打班主任或其它教师电话,由教师代为转告。如有急事发生,教师会主动联系家长。

第五条如有极特殊情况,必须携带手机进校的,请务必先与班主任联系,书面申请并征询班主任同意后,方可携带手机入校,入校后第一时间将手机上交至班主任处保管,使用的时候去班主任处领取,使用完毕后立即归还给班主任继续保管,并在放学后返还。

6.学校手机管理制度 篇六

第一条总则

学校原则上不允许学生在校园内携带、使用手机。确因特殊情况需要将手机带进校园的,必须履行相关手续并符合以下规定。

第二条手续办理与承诺

1.学生提出申请,填写申请表,家长签字同意,报班主任登记。

2.承诺遵守本规定的各项条款,文明使用。

3.承诺学生自行妥善保管手机,因保管不善造成手机丢失或损坏,由学生本人自行负责。

4.学生在校违规使用手机所引发的一切不良后果由学生本人及家长承担。

第三条使用规定

1.不在教学时间(早读、正课、课间)内使用手机。

2.不在教室、实验室、图书馆、阅览室等教学场所内使用手机。

3.课间不得使用手机。

4.考试过程中不携带、不使用手机。若因未留意而携带手机,应主动交监考教师。

5.在教学时间内、教学区域内关闭手机。

6.仅限于使用手机的通讯功能,不得利用手机聊天、接收或传播不良信息、考试作弊等。

7.家长因重要紧急事项联系学生,必须在学生休息时间内进行。教学时间内,可与南楼政教处(xxxxxxxx)或北楼副校长室(xxxxxxx)联系。

8.学生手机号应在班主任处准确登记。

第四条检查

1.学校各处室干部、班主任、任课教师、大队干部有权检查学生使用手机的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2.学校各处室干部、班主任有权在教学时间内、课间及中午时间抽查学生手机状态,并采取相应措施。

第五条违反本规定的处理办法

1.违反本规定的,第一次发现携带或使用手机的,扣除班级量化积分2分,给予学生班级内部批评教育,并通知家长进行配合教育。第二次发现携带或使用手机的,给予学生全校点名批评教育,并取消当周文明班级评选资格。第三次发现携带或使用手机的,给予学生全校点名批评,取消本人本年度所有评先选优资格,取消班主任年终评优选先资格。

2.考试过程中携带或使用手机,按作弊对待,依据我校《学生违纪处罚办法》处理。

3.违反本规定情节严重或认错态度差,视情节给予纪律处分。

第六条附则

1.本规定由德育处、少先大队组织实施,解释权属学校德育处。

2.本规定执行情况纳入班级量化考核,每发生一次违规现象,扣班级量化考核分2分。

7.高职英语课堂手机管理与利用 篇七

如何应对学生执着地玩手机的现象, 成了我们教研活动中的一个经久不衰的热门话题。在一些中小学里, 因为有升学的压力, 教师们管理学生的手机可以使用非常强硬的手段, 禁止学生使用手机。但是对于已经是成年人并且学习意愿不怎么强烈的高职学生, 中小学的办法显然无法照搬。有的高职院校采用课堂手机集中管理的办法[1], 但是实行起来比较麻烦, 费时而且要费尽口舌。如果有的学生交出一部手机, 还藏着另一部手机, 不是仍然可以继续玩吗?有的学校采用在教学区域屏蔽信号的方法。这种方法费钱而且可能导致误事。严格说来, 屏蔽信号侵犯了人们的通信自由权利。课间休息的时候是可以使用手机的, 但是如果信号被屏蔽了, 肯定有许多不便。

许多老师在课堂上发现玩手机的学生会进行直接的批评教育, 但是收效甚微, 学生仍然我行我素。当老师批评的言语比较刺耳的时候, 他们还会产生反感以至于与老师发生冲突。笔者在日常教学实践中, 也是在与手机“作斗争”的过程中, 总结出了一些手机管理和利用的方法。

1 严格要求, 制定规矩, 晓之以理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教师在上课时必须制定一些使用手机的规范, 让学生遵照执行。例如, 上课时手机不得出现在课桌上和课桌里, 必须把手机静音并放在口袋里或者书包里, 即放在不被人看到的地方。这样有两个好处:一是避免看到手机而被其诱惑, 忍不住玩两下。可以向学生解释, 这叫做“眼不见心不烦”。二是有效保护个人财产, 下课离开教室的时候不会因忘记拿走手机而造成个人财产损失。举例说吧, 2011年10月, 笔者教过的一个学生, 刚刚走出教室又匆匆回来找手机, 已经找不到了。毕竟外语课是合班上课, 人数众多, 被谁顺手拿走了, 也无从查证。

向学生解释分场合使用手机的道理。比如在以后求职面试的过程中, 如果正在与用人单位人事部门人员谈话过程中手机响了, 肯定会对面试有负面影响。这时一定不能接听手机, 否则肯定会影响面试的成功几率。还可以跟学生讲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 比如他们以后可能会遇到相亲的场合, 也最好不要使用手机, 否则可能会降低成功率, 错失牵手的机会。在对学生进行英语等级考试培训中, 本人特选了一篇讲述如何注意礼貌使用手机的短文进行重点讲解。这篇文章中最值得借鉴的一段文字如下:“When eating at a restaurant with friends, don’t place your mobile phone on the table.This conveys the message that your phone calls are more important than those around you.”[2] (“当你与朋友一起在餐馆吃饭时, 不要把手机放在餐桌上。那样传递的信息是:你的电话比周围的人更重要。”) 在告诉学生考试规矩的时候, 着重强调学校会对手机严加管理。尤其是英语等级考试的时候, 学校会要求学生将带来的手机等通讯工具关闭并交到讲台。如果有的学生不交上来, 考试过程中手机从身上掉到了地上或者出现在考生的桌子上, 或者手机发出响声, 即视为违规, 将受到严厉的惩罚。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6月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过程中, 我校考点就有两个学生因为没有交出手机, 并且考试过程中手机发出了声音而被判定为违规。有了学校宏观上的控制, 教师们管理学生的效果就好多了。管理学生的手机一定要告诉学生, 老师是帮助他们摆脱手机的魔法控制的。手机是个好东西, 但是我们不能成为手机的奴隶。

2 规定学生上课时按座次表就坐

让学生按座次表就坐, 既便于点名, 又便于监控课堂上学生的小动作。如果发现谁玩手机, 记下其姓名, 责令其抄写或背诵指定的课文或作文。向学生解释, 这样做不是惩罚, 而是对学习不认真的学生提出的较高的学习要求。其实对于那些不爱学习的学生来说, 让他们达到较高的学习要求, 几乎相当于对他们的惩罚。教师对照座次表, 就能发现哪些学生是经常在课堂上玩手机的, 从而经常提问他们, 让他们不得不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学习上来。对于屡教不改的学生, 可以记下其姓名, 课后找其谈话, 或者联系其辅导员甚至联系家长。

3 首次提醒, 再次警告, 不行就收到讲台

每次当上课铃声刚响不久, 都会有很多学生仍然在玩手机。此时可进行不点名提醒, 让玩手机的学生收好手机。在上课过程中, 发现有玩手机的学生, 可以用目光注视或言语提醒, 或者巡视等方式加以警告。对于完全沉溺于玩手机的学生, 则需要将其手机收缴到讲台, 或当面制止。为了防止与学生造成冲突, 教师应向学生表明这是学校的要求, 校领导可能在就教室外面检查了, 上课的教师不得不严格管理学生。并且声明学校要求老师对学生严加管理是对学生的一种爱护。

4 教师以身作则, 身教重于言教

在上课过程中, 教师尽可能不要带手机进入课堂。如果非带不可, 一定要置于静音状态, 并且不管来了电话还是短信, 都不能接听或查看。上课时候看时间, 也一定不能用手机来看, 最好佩戴手表。教师上课过程中, 万一手机响了, 应立即挂断或关机。这样, 只有教师严格要求自己, 以自己尊重教学、尊重课堂、尊重学生的良好教学风貌去影响带动学生, 才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和效果[3]。

5 合理利用学生手中的智能手机

在对学生进行英语等级考试培训的过程中, 将教学补充材料做成电子文档或者图像, 投影到荧幕上, 建议学生用手机拍照, 便于课后对照复习。这个方法在英语应用文写作的培训过程中使用较合适。实践证明, 95%以上的学生都很乐意用手机将英文写作内容拍下来。学生们看着手机上的图片朗读英文, 都很卖力。这样, 学生既学习了英语, 又过了把玩手机的瘾。有时候重要的板书内容, 也可以建议学生拍照, 便于课后加以整理。

建议学生在智能手机上安装有道词典或者金山词霸之类的电子词典, 还可安装背单词的软件。这样, 手机就具有辅助学习的功能。经过观察, 已经有很多爱学习的学生已经按照老师的提示, 安装了电子词典, 用来查找英语单词、辅助学习。当然, 也有部分学生上课时以查单词为名, 行玩手机之实。

合理利用手机的多媒体功能。建议学生将课本上的配套mp3光盘里的文件拷贝到手机里, 课后经常听。这样可以帮助他们纠正发音, 提高英语听力水平。学生也可以将自己朗读英语的声音用手机录下来, 然后自己再听, 与之前的mp3文件上的读音相对照, 找出自己与mp3文件上发音上的差距。

总之, 对于屡禁不绝的学生在课堂玩手机的现象, 只有进行强化管理与合理疏导相结合, 才能解决手机与课堂之间的冲突, 并让手机成为英语学习的辅助工具。

参考文献

[1]英起志.当学生不再自觉——关于课堂手机集中管理的教育案例分析[J].科教文汇, 2013 (12) .

[2]杨丽.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M]//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全真模拟试题合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4, 10.

8.手机使用与管理类本科课堂管理 篇八

【关键词】手机使用 ; 知识有用性 ; 教学质量和管理 ; 注意力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291-01

隨着网络科技的发展,教学实践越来越离不开各种科技的应用,如越来越多的管理与思想教育通过微信进行知识传递和管理(官桂香,2013),然而科技在教学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一些挑战。在管理类的本科课堂上,不少学生认为管理课程与他们毕业时找工作之间的关系不大,即知识的有用性受到质疑,手机又是分散注意力的一个重要的因素。9成以上学生上课大量时间都在关注手机,手机的广泛使用使得课堂教学难以管理。国外通过一些调研发现,校园内禁止青少年使用手机,每周学习时间就会增加1小时,学生成绩会提升6%。尤其对学习成绩靠后的或者低收入水平家庭的学生,手机禁用对他们的影响更大,可能的原因在于这些学生的注意力更容易被分散,手机禁用会更有效地提升他们的注意力。下面将从学生使用手机用途、管理类本科课堂难以管理的原因入手,深入探讨课堂上减弱手机使用的干扰作用,同时提升管理类本科课堂的质量。

一、本科学生使用手机的主要用途

学生使用手机概况:大部分学生使用手机关注微信状态,与朋友聊天,通过手机看新闻资讯等。尤其是在管理教学的课堂上,2/3以上的学生都在课堂上关注并使用微信。学生尤其对微信有较强的粘性,有不少人不到10分钟都会关注一次微信,否则会有焦虑感;没有了网络或微信,会有种与社会隔绝的恐慌。学生完全投入在微信中可以使得时间过得更快一些,使用微信可以与朋友沟通交流并获得快乐,使用微信看朋友圈的内容也会了解朋友最新状态,或者学习到一些新知识。

二、管理类本科课堂难以管理的原因

大量管理类本科学生课堂上使用手机,主要是由以下几个方面原因造成的。从学生角度来说,第一,从学生角度来说,学生认为管理类的一些学科知识没用太大作用。知识的有用性是影响学生动机的重要因素。管理学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对一些管理课程如餐饮管理、服务管理、管理学、营销管理等,学生觉得毕业之后也难以从事餐饮或者做管理者,他们的动机大大受到削弱;第二,从客观角度来说,不少管理课堂都是大规模班级,一般课堂规模为60人以上甚至有的课堂超过100人,老师难以照顾到每个人,也难以不停地为学生使用手机维持课堂纪律;第三,从老师角度来说,管理学老师有限的实战经验,学生感觉不到真实感和趣味感。同时,管理课的理论使得学生感觉到枯燥无味。最后,很多课本都是过时的,就连波特咨询公司都破产了,波特的五力模型在新时代并非完全适合的,但是课本并没有进行相关改进和更新,不少老师还是按照课本的体系进行讲授。不足为怪,大规模的管理课堂上,学生低头看手机就成为普遍现象了。

三、对课堂采取的管理措施

针对管理类课堂学生大量使用手机的原因分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管理类课堂进行管理,提高学生的注意力。首先,在本科管理类课堂上,可以更多设计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的话题,让学生参与进来。管理类课堂的知识更新快,可能很快过时,而且不同理论的适用背景也变化多端。教会学生如何进行思考比教会学生“是什么”更重要,由此,老师应注重设计各种问题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第二,控制课堂规模,小规模上课,可以进行深入互动并对一些管理问题展开深入讨论。这里,由于规模不大,可以为每个学生制作台签,一方面便于老师认识每个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由于台签通常是为领导做的,台签也会让学生感到被重视感。第三,老师的实战经验有限。老师可以到趁假期到企业做兼职,了解企业;同时,也可以多与行业内专家联合教学。

最后,也是比较重要的,要让学生感觉到知识有用性,应努力让学生在管理课堂上提出的一些项目计划书更有意义,则他们可能有较强的动力参与课堂的学习和研讨。一方面,学校可以提供实验基地,或者鼓励校友会投资建立创意孵化器基金,把学生好的创意直接转化为生产力。如清华大学校友会发起的孵化器项目,将学生的创意转为现实。在其毕业之后,创业人也更多,迎合了总理提出的"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口号。另一方面,将学生课堂上提出的一些项目直接与国内管理类各种比赛项目结合起来。这样,对本科学生来说,如果能获得一些比赛类奖励,对他们来说以后在找工作中可能更有竞争力,他们也会感到自己的项目受到认可,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官桂香.微信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探讨,课程教育研究,2015,12.

9.学校手机管理制度 篇九

二、学校对学生带手机到学校实行登记制度。从携带手机到校之日起到班主任处申报并登记姓名、品牌、手机号码、估价等基本信息。发生手机丢失或号码更改要及时在班主任处做信息变更。对未申报登记的手机学校将予以没收并通知家长来学校领回。

三、禁止在早读课、自习课(包括白天、晚间)、上课、学校正式集会、晚间就寝后时间开机接打电话、收发短信、玩游戏、上网。如有违反,给予通报批评,同时扣除德育积分3分/次。学校将派人在以上各时段从申报表中抽号码拨打,如接通,将及时向家长通报,并将手机交家长保管,给予通报批评,加倍扣除德育积分。

四、学校将实行手机统一上交保管制度,并设立上交、取回时间段,具体规定如下:

(一)白天:每天上午和下午上课前10分钟为手机上交时间,下课和放学后为手机取回时间;

(二)晚间:每天晚自习上课前10分钟为手机上交时间,次日早读课后为手机取回时间。

(三)以寝室为单位(走读生单列),上交手机分袋保管。

(四)在规定时间内,如遇特殊情况需开机联络,须向班主任或当堂科任教师申请,经同意后方可取回开机,联络完毕立即放回手机保管袋。

五、各类考试期间禁止携机进入考场,一旦发现,试卷作零分处理,给予通报批评,取消评优资格,扣除德育积分5分/人次,并将手机交家长保管。

六、手机需在固定充电区域充电,不得使用劣质充电器。

七、学校提倡文明用机,收发健康有益信息,自觉抵制不良信息干扰。

10.手机测试员工作总结 篇十

一、前提条件

1.培养个人素质:

a)对工作一丝不苟的谨慎态度和一如既往的高昂热情。

b)探索精神,打破沙锅问到底。

c)追求完美,创造性思维,想出富有创意甚至超常的手段来寻找缺陷。

d)善于表达观点,并组织好语言,描述操作过程应做到通俗易懂。

2.认识职责所在:

a)测试用例、测试计划的编写,测试资源、测试质量的协调保证。

b)测试执行,部分自动化测试、性能测试。

c)国外、国内,外场测试的支持。

二、测试目的

测试的目的是为了发现尽可能多的缺陷,这个观念很容易让人接受,但是却很难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因为测试的目的常常被定位为“证明软件没有问题”。软件质量是否优良在投产后才能有所体现。

正确理解测试的目的十分重要。如果认为测试的目的是为了说明程序中没有缺陷,那么测试人员就会向这个目标靠拢,因而下意识地设计很多不易暴露错误的测试示例,这些测试用例恰恰证明软件实现了预期功能,这样的测试是不真实的。成功的测试在于发现了迄今尚未发现的缺陷。

三、测试流程

1.项目需求评审:

a)评审原则:检查需求的正确性,无歧义性,完整性,一致性,可执行性,可验证性,可修复性,可追溯性。不要只检查文档的表面文字和界面,要深入思考,该功能是否符合逻辑,敢于提出问题。

b)评审要点:是否描述可输入/输出值的属性,如边界值,度量单位,时序要求等。是否描述清楚软件模块与模块间衔接处的处理情况及返回值。专用名词是否一致性等等。

2.制定测试计划

a.对测试项目进行划分进程,明晰在某个时间应该完成某个测试任务。尽量细分测试阶段及人员分配。

b.了解、收集并整理测试所需的资源。

c.制定可用度量指标定义的测试成功条件。

3.设计测试用例:

a)基本要素:测试目的、前提条件、输入数据或操作过程、期望的响应。

b)不同的测试例其用途应当不同,不要冗余。

c)设计测试用例在除了常用数据外,还需要考虑极限值、边界值、重复值、0值及负值,即不同的测试用例需要不同类型的数据值来进行测试。

d)设计测试用例时需要注意的是,除了对整体流程及功能注意外,还要注意强度测试、性能测试、压力测试、边界值测试、稳定性测试、安全性测试等多方面。

4.测试过程

a)集成测试:将一些程序模块集成在一起时,测试它们能否正常运行。

11.手机管理也当依法,不该! 篇十一

杨柳青色陌上头:学生上课、晚休玩手机固然不对,但老师的做法也不可取。对于这些手机,老师应该妥善保管,或交给家长,或在周末让学生带回去。老师没有对手机的最终处置权。将手机砸烂,不仅方法过激,教育效果也未必好,应该赔偿。

风花雪月的邂逅:师生之间,是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老师依照校规管理学生,是正常的工作行为,但老师却没有权利将学生的私人物品破坏。如果破坏了,也绝不会因为双方存在师生关系而改变“损坏他人财物”这一违法行为的性质。所以,老师摔碎学生手机,属于侵犯学生的个人权利,应当赔偿。

风筝古筝铁骨铮铮:不错,学生带手机进校进课堂,老师应该管理,但老师这种简单、过激的行为,不仅不能起到教育学生的目的,还会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生成不好的示范效应,给学生脑海中留下“粗暴解决问题”的处事印象。

12.工作手机管理制度 篇十二

一、手机在高校学生工作方面具有重要优势

不可否认, 在诸多新媒体中手机具有一定的优势:第一, 功能丰富。手机既是重要的通讯工具, 又可以充当电脑、i Pod、u盘、MP3, 再配以丰富的手机软件, 能够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求;第二, 携带方便。在诸多电子产品中, 手机十分轻便, 是容易携带的便携式媒体;第三, 价格区间较大。手机价格从几百元到上千元不等, 即便是价格相对低廉的手机也拥有不错的功能。具备了上述优势的手机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强劲的动力, 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我国高校大学生大多为“90”后, 他们的思想观念更为多元、他们的接受能力更强, 他们更容易被时尚、高端、新潮的事物所吸引, 手机是最受他们喜爱的物品之一。目前, 大部分的高校学生已经习惯并能够娴熟运用手机来查阅和接收相关信息、发布文字或图片等等。高校学生工作是以全体大学生为服务对象、以有益于大学生学习、生活及终身发展为目的的服务型管理事务, 学生工作者更应当密切关注大学生的动态变化, 抓住每一个有利于工作开展的契机, 以切实提高学生工作的效率和效度。手机媒体, 既是高校学生工作的新领域, 也是时代发展带给高校学生工作的新挑战。

二、手机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重要功能

从当前实际来看, 手机已经成为重要信息发布的新平台、高校师生互动的新载体、重塑学工形象的新媒介, 在思想教育、师生互动、家校联系、心理咨询、就业指导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 信息发布的新平台

信息是当今时代最重要、最宝贵的资源, 在高校学生工作领域, 重要的信息包括:教学安排、学生管理、学校活动、就业指导等等。手机在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方面具有强大优势, 借助手机可以使这些重要信息在学生中迅速传播开来, 使学生掌握与自身学习、生活及就业密切相关的各种资讯, 并做出及时高效的应对和反应, 极大地提高了高校学生工作的效率。

(二) 师生互动的新载体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成为教育改革的亮点之一。加强师生互动交流、促进师生和谐共处成为提高高校学生工作实效性的重要策略。高校学生工作者可以借助手机通用软件, 如QQ、微信、短信等, 密切与学生之间的联系, 进行充分深入的互动交流。同时, 手机也已经成为高校大学生展现个性、抒发情绪的重要“空间”, 高校学生工作者可以通过手机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实际需要, 及时为他们提供指导和帮助。

(三) 重塑学工形象的新媒介

目前, 高校学生工作正在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 但学生工作者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仍十分僵硬、刻板难以接近, 这在无形中为学生工作设置了不必要的障碍。高校学生工作者可以借助手机来打造自己的新形象, 如开通官方微博、创设QQ群等, 以服务者、引导者的身份出现在广大学生面前。

三、手机媒体时代高校学生工作的对策

高校学生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到学生工作在新媒体时代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认真分析、小心求证、大胆尝试, 采取有效措施抢占手机这一高校学生工作的“新高地”, 发挥手机在学生工作中的正向作用。

(一) 高度重视、正确引导

将手机引入到高校学生工作中还是一个新的尝试, 高校学生工作者应当高度重视手机媒体在学生中的影响力, 将手机纳入到学生工作研究范畴之内, 积极探索运用手机开展学生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认真总结和反思学生工作的经验和不足, 对大学生开展信息化教育和引导, 提高他们对驳杂信息的辨识能力, 帮助其正确运用手机媒体。

(二) 制定规则、科学监管

目前, 我国对新媒体的监管愈发重视, 但手机媒体监管方面仍然立法缺位。大学生是走在时代前沿的群体, 高校学生工作者应当与大学生一起对手机监管进行探索, 强化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素养, 制定并完善高校手机媒体的相关规章制度, 并以此来规范大学生使用手机的行为, 如尊重知识产权、尊重他人隐私、自觉抵制各种不良信息的传播, 营造生动活泼、健康文明的校园手机文化氛围。

(三) 丰富活动、柔性管理

借助手机媒体的强大功能, 积极开展类型丰富、主题明确、趣味十足的校园活动。如, 利用手机开通论坛、博客、微信群、QQ群等柔性组织, 宣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 发布相关信息和咨询, 引导广大学生深入探讨、畅所欲言;再如, 在国庆、校庆及民俗节日等特殊日子, 组织开展手机摄影比赛、校园手机短信征集活动、手机彩铃DIY大赛, 等等。通过上述活动, 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影响, 有所收获并健康成长。

步入新媒体时代, 手机等新媒体在高校大学生中得到了广泛普及, 成为当前高校学生工作中一个不容忽视的要素。作为新媒体时代的一种媒体工具, 手机是一把“双刃剑”, 关键在于高校学生工作者如何运用并发挥手机功能。学生工作者要正确认识手机媒体在学生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承担起引导大学生正确掌握手机等新媒体的重要使命, 积极探索发挥手机正向作用的新路径, 实现高校学生工作的创新与发展。

摘要:步入新媒体时代, 手机等新媒体工具在高校大学生中得到了广泛普及。高校学生工作者应充分重视这一现实情况, 抢占这一学生工作的“新高地”, 积极探索正确运用并发挥手机正向作用的新路径, 为实现高校学生工作的创新发展做出努力。

关键词:高校学生工作,新媒体时代,手机,策略

参考文献

[1]徐军伟.手机短信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八大功用[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 (05) .

[2]徐振祥.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与挑战[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7 (06) .

[3]楼锡锦, 沈黎勇, 林博峰.大学生使用手机状况研究报告[J].中国青年研究, 2009 (02) .

13.手机卖场销售管理制度 篇十三

一、销售人员行为要求

1、着装

男士上班必须工作服打领带,穿皮鞋;女士着工作服,不得佩戴夸张首饰

2、仪表

1、注意保持个人卫生,无异味,如化妆品味太浓,酒味,烟味,蒜味,或其它异味食品。

2、精神饱满的进入工作状态,不得面带倦意,坐姿、立姿都要

讲究大方得体。

3、员要必须佩戴工牌,统一带在左胸处,不得歪歪扭扭。

3、行为

1、微笑是每个销售人员最起码的表情,面对客户应表现出热情,真诚、友好、亲切、友好、专业,不准有不理不睬的行为。

2、有客户在卖场,不得大声说话、闲聊、喊叫、乱丢、乱碰物品,发出不必要的声响。

4、言谈

1、说话要注意艺术,多用敬语(欢迎光临、您好,请坐,请稍

候,对不起,请慢走)

2、不得在客户听到的范围内讨论客户的言行。

二、销售人员纪律要求

1、销售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上、下班休息时候,迟到十分钟以上的销

售人员扣除半天工资,并不得无故早退。如果未经卖场经理同意早退,扣除当天全天工资,迟到超过一小时的扣除当天全天工资。

2、请病假必须在上早班前一小时电话向卖场经理请假,经理同意后

方可请假,否则视为旷工

3、销售柜台前不得看与销售无关的杂志、小说、报刊或私人手机,更不准吃零食。每发现一次罚款人民币20元。

4、销售人员第二天不能按时上下班的,必须在23点之前向卖场经理

电话或短信请假,否则视为迟到或早退。

5、每周五下班前销售人员安排好下一周的的作息时间,如有倒休人

员须向卖场经理提前一天申请,并经卖场经理同意后方可休息。

6、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视情节轻重罚款十元或十元以上。

1、未经卖场经理同意答应客户额外折扣、优惠等。

2、散布不利于公司信息,在团队中造成不良影响。

3、同客户产生纠纷,如造成损失由卖场老板酌情处理。

4、作息日上班时间每月关机超过三次者。

5、被客户投诉,情节严重的由卖场老板处理。

6、两个月内销售额为卖场内最后一名的。(新员工除外)

7、未经卖场经理同意私自外出者。

7、有下列情形之一都视情节轻重罚款二十元或二十元以上。

1、服务态度恶劣,与客户争吵、打架者;

2、被客户投诉,严重损害卖场形象、声誉的;

3、在卖场内与同事之间恶意攻击或争斗者;

4、利用工作职权收受别人财物、款项,谋取私利者;

5、向客户所要回扣者;

6、严重超范围承诺客户者。

三、销售人员接待客户条例

1、销售人员接待客户以客户走到谁负责的柜台前谁接待为原则,当前接待的人员不是接待两组客户。当第二组客户到柜台前时,由相邻的销售人员上前接待。

2、销售人员应积极、主动接待上门来访的每一个客户,不得抢客户或挑客户,只要对本卖场感兴趣,包括同行愿意接受销售人员介绍的来访人员均为客户。

3、1)销售人员没有上班,其老客户找其本人,由当前在岗的销售人

员接待,当日成交5/5分配,当日未成交,交还客户给原销售人员跟进。

2)如销售人员上班并在接待客户,则可由另一个销售人员接待,当日成效5/5分配。

4、销售人员休息当日如上班可正常接待客户,不可迟到、早退。如出现不属以上情况,由卖场经理统筹按排全权处理。

四、销售销控管理条例

1、总销控由卖场经理执行,其他人无权销控;

2、所有“认筹单”“收据”由卖场经理保存;

14.小学学生手机管理制度 篇十四

 

 

根据《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组织责任督学进行“五项管理”督导的通知》(国教督办函〔〕32号)和《浙江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组织责任督学进行“五项管理”督导的通知》(浙政教督办函〔2021〕24号)精神以及乐清市教育局关于开展“五项管理”督导的通知》的要求和相关规定,为保障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保证学生的学习时间,规范学生行为,能让学生正确对待手机(电话手表)。根据我校实际情况,经学校研究,对学生将手机(电话手表)带入校园作如下规定:

一、学生使用手机的危害

1.手机辐射危害学生健康。小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期,身体机能还未发育健全,手机辐射会危害学生发育,影响身体健康,造成理解力、反应力、记忆力的明显下降,使听觉受损,免疫功能失调。

2.手机中的不健康内容毒害大。手机上网、QQ聊天、网络游戏、电子书等功能,以及不良短信,手机黄、赌、毒等,严重毒害小学生。

3.干扰学校的正常教学。课堂上手机铃声、听音乐、收发短信等,均会扰乱教学秩序,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利用手机等电子产品很轻易地作弊,败坏考风,破坏学风,影响了考试应达到的效果,不利于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严重影响学业。

4.影响学生学习和休息。学生忘我地玩手机,严重影响了自己的休息,降低了学习效率。

5.危及学生的人身安全。学生通过手机可以很便捷地引来社会闲散人员,容易滋生事端,引发安全隐患。

6.助长学生的攀比之风。学生比手机好坏,助长攀比之风,滋生享乐思想。

二、携带制度

1.凡因特殊情况确需携带手机的,须由家长填写《申请书》,经班主任同意且汇报学校申请通过。

2.带入校园关机,交给保安室保管,统一放在保安室手机(电话手表)保管箱内。放学时拿回,出校门后方可开机。对带进校园的手机(电话手表),由学生自己承担责任,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由家长及学生本人负责。

3.家长如有事和学生联系,可以和班主任或科任老师等打电话。

三、管理制度

1.严禁学生在校园内使用手机。一经发现,所有行政干部、值周人员、班主任、任课老师等都有权收缴手机,收缴的手机统一交大队部保管,由家长来校领取。

2.凡携带手机进校园者,一律给予警告、纪律处分,经教育仍不改正者,学校将给予记过及以上处分。老师在收缴手机的过程中,若学生不给予配合,老师可联系大队部。大队部工作人员有义务及时协助老师进行处理,学校将视情节轻重给予该生记过及以上处分。

3.各年级各班务必加强管理,将严禁学生携带手机进校园列入班规,由纪律委员负责监督。本班学生遵守学校手机管理规定,一旦发现有人违反规定,立即报告班主任进行处理。

4.与真善美少年、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学生和班级考评相结合。违反手机使用管理规定的,取消其所有资格。

5.学校设立手机举报处,大队部。

6.收缴手机的领取程序。由学生本人写出申请书,班主任提出意见,经年级长签字同意后,由学生家长来校领取。

在执行本规定的过程中,不服从学校管理出现顶撞学校管理人员或藏匿不缴的,要从严处理。

本制度自即日起正式实施。

 

 

15.手机报的内容与编辑管理 篇十五

加强手机报内容的管理

为更好地满足手机报读者的需求, 充分发挥手机报的优势, 在进行手机报编辑时, 需要解决好手机报内容的个性化、互动性和新闻的时效性等问题。

内容的个性化。每一个受众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由于其身份、地位、兴趣、爱好等的不同, 每个受众对于手机报的需求都是不同的, 手机报不可能承载过多的内容, 来满足所有人的要求。综合性的手机报不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 手机报要有明确的市场定位, 然后根据受众群体需要提供个性化的量身定制的内容。目前订阅手机报的受众多为信息需求量较大, 尤其在专业化、个性化信息需求方面, 同时喜欢时尚, 具有一定支付力、购买力的受众群。据调查, 手机报受众中最多的三类群体分别为公司职员、自由职业者和在校学生。 (3) 针对手机报的受众群体, 手机报的编辑内容要实现小众化, 有针对性地提供个性化的新闻信息。分众化是大势所趋, 针对不同的受众群体, 提供有个性化的信息, 例如根据年龄、职业、爱好、信仰等分门别类的手机报, 关注目标受众的兴趣点, 做大做强手机媒体。

手机报要想做到吸引受众, 必须在内容编辑时做好定位。首先, 在一份手机报的诞生之初, 编辑就应该对其进行准确定位, 确定目标受众。这个定位可以根据内容细分, 也可以根据地域细分。不同兴趣的读者会选择订阅不同内容的手机报, 不同地域的读者也会对不同地区的新闻投入不同程度的关注, 手机报的一大好处就是可以通过手机确认读者的地理位置, 为有针对性地推出手机报做好了准备。其次, 在以后的内容选取中, 把握手机报的定位, 做好相关信息的集中工作, 使读者在阅读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的同时, 也可以及时补充一些相关信息。

新闻的时效性。手机的随身性更是使手机报能摆脱传统报业的时空限制, 对重大的事件进行实时跟踪, 抢得播报新闻的先机, 使信息能够第一时间到达用户终端, 实现受众与新闻事件的零距离。因此, 手机报在时效性方面有独到的发展空间。手机报可以传递的信息多种多样, 但手机报的编辑还是应当将传播重大公共突发事件当做手机报的主要功能。在突发事件的传播过程中, 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在第一时间实时了解事件的最新发展动态。手机报在报道“5·12”汶川地震的过程中, 每天发表各地评论的摘要, 报道社会各界对汶川灾区的支援和灾区情况, 使手机用户第一时间了解地震的最新情况。在进行手机报的内容编辑时, 一方面给用户以内容更新提示, 用短信的形式加以展现;另一方面, 可以拓展手机报的内容深度, 提供内容背景和详细报道的链接, 使滚动发稿和现场发稿与新闻的深度联系起来, 实现对新闻事实全方位的了解。

内容的互动性。手机报可以采用短信回复的形式与编辑部实现有效互动, 在制定新闻和实现意见反馈方面做得比较成功, 但是如何实现新闻资源最大程度的挖掘, 实现去中心化的内容提供方式, 仍是手机报需要努力的方向。手机同时是信息采集和传播信息接收的终端, 运用手机完全可以完成新闻信息的采集和传播。2008年奥运圣火在温州传递时, 温州手机报招募并安排了108名手机报的订户分布在火炬传递沿线, 他们通过摄影、写作等报道, 以受众独特的视角关注奥运圣火传递, 在第一时间向手机报平台后方发回400多张彩信照片和2000多条文字信息, 实现了火炬传递过程中的滚动直播。利用手机进行互动, 方便快捷, 如果围绕社会热点话题, 及时推出互动讨论, 不仅会使信息传递效果更好, 而且可以增强老百姓的主人翁意识, 提高社会凝聚力。

创新手机报的编辑形式

手机报是一种快速浏览阅读的媒体, 受众在阅读的过程中形成了特定的阅读习惯, 它的编辑工作自然也要结合自身的特点和受众的阅读习惯来进行。手机报没有大容量、没有大篇幅, 它有的是迅速及时、阅读方便, 因此, 手机报应有符合自身特点的编辑方法。

新闻标题的制作。对于新闻来说, 标题应当是其灵魂, 标题是全文的浓缩和概括, 在编稿时完全可以以题概文, 把新闻的主体内容在标题中体现, 隐藏事件的前因与后果, 引导读者去阅读标题背后的详细内容, 充分调动读者兴趣, 达到很好的引导效果。手机报受屏幕限制, 不能全文显示, 标题的制作就更为重要。手机报的第一屏都是本期内容的导读, 读者通过导读标题对本期手机报内容会有大致了解。手机报稿件的文字要尽量精练。一般手机每屏只有200字左右的容量, 每期手机报能容纳的文字量很难超过3000字。“手机报的阅读通常是一种快速浏览, 稍长一点的文章会让读者有厌烦感, 产生阅读疲劳。依据这样的阅读习惯, 手机报文章要尽量少用长句, 多用短句, 语言平实易懂, 言简意赅, 少用形容词和虚词, 用尽量少的文字, 涵盖最多的信息, 节约读者的阅读时间。这就要求编辑要根据手机报的特点, 将文字进行逐字逐句的推敲整理。” (4) “标题是全文的浓缩和概括, 有的新闻篇幅很长, 实质内容其实就是标题一句话, 在编稿时可以把标题直接拿过来作为稿子的第一句话。” (5)

图片的使用。在国外, 讽刺漫画是非常流行的一种媒体表现方式, 国内的一些主流媒体上也经常会出现一些配以少量解说词的漫画。其实图片是一种表达准确又让人印象深刻的表现形式, 一篇几百字甚至几千字的文章所起到的效果, 也许还不及一张小小的图片来得直观。新闻图片在手机报的编辑中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有的文字稿如果不配照片就会索然无味。在手机报编辑的过程中, 注意对手机报图片的选择很重要。受特定的手机屏幕尺寸的限制, 在编辑图片的过程中应该选择近景或者特写的镜头, 这样能够清楚生动地展现图片中的细节, 而对于那些远景等图片则需要适当地取舍。用图片对手机报中的新闻信息加以展示, 不仅形象生动, 而且富有生活气息。“如果一张新闻图片包含的信息量大, 经过压缩后, 细节信息会严重缺失, 图片的表现力会黯然失色。而近景或特写图片在手机屏幕上的表现力更细腻、更丰富。” (6) 因此, 手机报的编辑应当树立一种多用、巧用图片的意识, 这样可以省去文字叙述, 减少内容含量, 免去了读者一页一页翻阅的麻烦, 也提高了读者的兴趣, 避免了阅读文字的枯燥。如《湖北手机报》7月9日的娱乐新闻《李嘉诚掷2亿催儿子成婚》就配了梁洛施的图片, 7月11日的娱乐新闻《陈慧琳昨日剖腹产产下5斤半重男婴》配了陈慧琳的图片。这样编辑既可以清晰地看到图片内容, 又可以借助女明星们的靓照满足读者的审美需求, 让读者在费力阅读了大量严肃的硬新闻后能产生视觉和心理上的愉悦和放松。

版面的设计。手机报由于其载体的特殊性, 使得它与传统报纸的版面不同。手机报的“版面”就是“帧”, 一般一份手机报总长不会超过20帧, 每帧内容不超过800字, 少则一篇新闻, 相当于传统媒体中的深度报道, 多则三四篇新闻, 不过关键词一般都是用【】框以示醒目, 后面多是一两句话新闻。如2009年7月6日的一篇新闻《我省新增1例输入性甲型流感患者》:“昨日, 湖北武汉新增1例输入性甲型H1N1流感病例。这是我省第19例病例。患者是一名23岁女性, 家住武汉市, 现为澳大利亚某大学学生。7月2日, 她从澳大利亚乘机经上海入境, 3日乘飞机抵汉。4日, 患者自觉咽痛、流涕, 后出现发热症状。5日, 医学检测结果显示: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河南移动手机报在版面设计上有自己的特色, 它是按照月份设为不同的主题, 如“生活精彩手机报”、“凤凰大讲堂”、“记录中国, 彩信大赛”、“瑞丽之星”等。根据时间的不同呈现动态的编排, 不仅给读者以新鲜感, 而且和其他企业联袂, 也增强了竞争实力。

注释

1[1]赵红艳:《关于手机报和传统报纸关系的传播动力学分析》,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08 (6) 。

2[2]http://tech.163.com/10/0114/16/5T0IB3E0000915BE.html

3[3]张云华、李征:《手机报深度运营的三个方向》, 《热点》, 2009 (9) 。

4[4][6]王崇刚:《手机报编辑技巧初探》, 《采写编》, 2008 (3) 。

16.“校园手机”管理办法的反思 篇十六

关键词禁止 手机 懒政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手机早已进入了智能时代。除了打电话、发短信之外,还可以接通互联网,浏览新闻、搜索信息、聊天娱乐等等。它的便携性、智能性、综合性让最容易接受新事物的青少年们爱不释手。越来越多的学生成了须臾离不开手机的“手机控”。于是很多中学便出台了“不允许学生将手机带入校园,一经发现,立即没收,由学校代为保管,学生毕业时领回”的规定。然而这样的管理方式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一、校园学生手机禁令弊端

从规定本身而言,这是一条不具备可操作性的规定。学生带没带手机,教师如何知晓?难道要搜身?且不说教师有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在学生维权意识越来越强的今天,没有哪个老师去搜查学生的身体。如果有人带手机被发现、被没收,有人带手机却没被发现,有人带手机被发现教师却没收不了——这样不公平的结果只能让学生对学校的管理越来越不认可。

从规定的目的来分析,没收手机的惩罚无益于教育目的的实现。学生在学校使用手机,不是手机的错,该惩罚的对象应该是学生而不是手机。而且,没收手机并没有解决问题,很多学生昨天手机刚被没收,第二天就又买一个,更加隐蔽地使用。作为学校,管理和教育的对象应该是学生而不是手机,这种“头疼医脚”的做法完全是缘木求鱼,永远也不可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从时代发展的角度而言,这种简单的管理是悖逆历史潮流的。多年前,QQ刚兴起的时候,很多单位规定职工上班时间不准使用QQ;可是,还没过几年时间,规定就变成了“上班时间要打开QQ,随时接收单位的文件、通知等”。现在一些发达地区的学校已经在搞“电子书包”的试点,而我们竟然还规定学生不能带手机进入学校,是不是太落后了?随着3G、4G时代的到来,手机接入互联网的速度越来越快,给我们的学习、生活也带来了越来越多的便捷。当全社会都在享受高科技带来的好处的时候,我们为什么非要开历史的倒车?

从人性化的角度而言,管理要尊重学生的合理、客观需求,应正视学生的差异,简单、粗暴的管理方式从来都得不到学生的认可和拥护。我们不能打着“为你好”的旗号就将“脏水”和“孩子”一起泼掉,这是愚蠢的因噎废食;不能因为少數人沉溺手机游戏就连其他学生使用手机学习的权利也剥夺掉。

现实的情况是,部分学生在使用手机的过程中出了问题,太多学校在管理学生使用手机的时候存在更大的问题:无视学生的正当需求,不顾学生的具体差异,堵而不疏,管而不理,不搞调查研究,一禁了之,一收了事,这是一种典型的“懒政”,自然也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二、“校园手机”管理的可行办法

首先,学校要搞一个调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胡乱做决定更是贻害无穷。要调查清楚有多大比例的学生在使用手机,使用手机都是在做什么;有多大比例的学生已经上瘾不能自拔,而这些人又需要学校、老师提供哪些帮助。学校是帮助人成长的地方,这一点务必要牢记。

其次,学校要充分倾听学生、教师、家长三方的意见,制定出一个有针对性、区别对待、合情合理的“学生校园内使用手机管理办法”。复杂问题不能简单处理,比如可以规定使用的条件,上课时不能用,课间可以查资料,不能玩游戏;也可以考虑给一些自制力较弱的学生提供校园“手机保管箱”等以约束其使用手机的频次。对违反规定的惩罚也分具体情况而定,比如第一次可以告诫,第二次通报批评,第三次由家长代为保管一星期等等,这样也不容易因学生的抗拒而产生更大的矛盾。

最后,学校应该走民主程序,将“管理”办法公布给学生,得到多数人的同意后再去执行。因为这个办法里有学生的智慧和多数人的认可,落实起来遇到的阻力一定会更小,效果也一定会更好。

学校的管理者尤其要学习大禹治水的智慧,面对处于青春叛逆期、喜欢尝试新事物的中学生,“堵”甚至连一把“双刃剑”都算不上,“堵”只能让他们学会阳奉阴违、弄虚作假,既不利于问题的根本解决,也不利于学生的人格完善,有百害而无一利。学校作为一个文化场所,管理更要尊重人性,要养成调查研究的习惯,发扬民主,与时俱进。

17.全国学校手机管理制度 篇十七

1、学校禁止学生在校园内携带、使用手机,以确保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2、学校将定期不定期开展手机的检查,对发现携带手机的学生,按不同情况视其情节处予以纪律处分,同时,责令学生写出书面检查,并通知家长填写手机保管协议,由学校统一保管至学期末,学期末由家长领回手机。并提醒该生如再次重犯将取消参评“三好学生”“奖学金”等资格。

3、任课老师发现学生在校园内使用手机,有权将学生手机扣留,并及时送交班主任、或政教处,填写手机保管协议。按上述第二条进行处理。

4、对多次携带手机的学生,根据情节将进行记大过、留校察看或劝其退学等处理。

二、细则与处分

1、禁止学生在校园内任何场所、任何时间携带或使用手机。如有违反,第一次责令写出书面检讨,并通知家长填写手机保管协议,由学校统一保管至学期末,学期末由家长领回手机。同时给予通报批评,同时取消各类评先评优资格。第二次违规携带或使用手机,给予严重警告以上处分,同时与家长、学生签订手机使用协议。取消各类评先评优资格。处分结果记录学生学籍档案。

2、禁止在各类考试期间携机进入考场,一旦发现,考试作零分处理,并给予记过处分。按上述第一条进行处理。

3、严禁在校园内用手机和各类违规电器,一旦发现,收缴相关物品,并对屡教不改者,给予纪律处分。

4、本规定所有扣分纳入学生操行分考核、班主任月考核。

三、服务与保障

1、为保障学生在校期间与家长的通讯。家长需要联系学生的可以打电话给班主任,或学生找班主任借电话打给家长。特殊情况需带手机的学生,须经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写明情况,进校后将手机交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

18.学校手机管理制度 篇十八

1、禁止学生携带智能手机及其他电子产品如MP3、MP4、iPad、电话手表和平板电脑等进入校园,禁止带入课堂。

2、学生确因特殊原因需要携带手机,必须由学生监护人提前向学校提交书面申请,经学校批准后方可携带,到校后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

3、学生携带的手机只能为接打电话的功能机,智能手机一律不予批准。

4、学校提供手机专用保存箱,携带手机的学生进入教室前将手机交给班级管理员,班级管理员统一存放学校指定保存箱,放学前统一取回。

5、为保障学生在校期间遇紧急或突发情况与家长沟通的需要,学校提供公用电话,家长必要时可直接与班主任教师联系。

6、学校将加大对手机及电子产品管理考核。学校在入校大门口设置手机安检设备每日抽检,学校及德育处不定期进行排查或到班级抽检。一经发现携带手机隐瞒不报的学生,学校立即将学生手机没收,责令学生写书面反思,并进行全校通报批评,手机由学校代为保管直至毕业返还给家长。对于态度恶劣,或经多次教育不改者,学校将给予纪律处分,并记入学生档案。。

19.工作手机管理制度 篇十九

一、对学生行为引导和价值观教育的缺位

相信高校辅导员近几年的一个棘手的工作已经从网吧拉人变成了让低头看手机的学生抬头。智能手机的丰富应用吸引着青年学生, 同时也消耗着他们的金钱、时间和精力,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上课、开会甚至吃饭、睡觉的时间都要使用手机, 甚至产生了严重的依赖。虽然手机依赖症是当下心理学的研究热点, 但极端的例子也较为鲜见, 在这里并不将其作为辅导员工作视角下学生群体现象研究的典型案例, 我们主要关注的问题是学生不分时间场合的使用手机和将过多的时间精力用在手机社交和娱乐上。

作为移动智能终端, 手机媒体为用户提供了有效利用碎片化时间的可能, 但是很多学生出现了将正常的学习、参加文体活动和面对面人际沟通的时间统统变成了手机时间。我们承认, 智能手机的丰富应用吸引力巨大, 但这不应该成为影响正常教学活动的借口。

因此, 我们首先应该通过班会, 宣讲等活动形式帮助学生明确认识到正常的学习、工作时间是不应该使用手机的;同时, 行为上的引导、监督和制度上的要求必不可少, 例如不少高校都实行的禁止手机进课堂的活动, 让学生行动起来, 自我约束和他人监督相结合, 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从另外一个方面思考, 被手机占用的时间原本应该被拿来做些什么呢?手机上吸引人的应用和网络世界有没有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参与呢?是时候让学生意识到手机之外的“美好”了。因此, 辅导员工作中, 我们应该积极开展文艺、体育和社会实践活动, 用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将学生“拉”回来。

另外, 应该积极利用手机中的各种通讯和新媒体形式, 建立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阵地, 例如通过微博和微信公众号等形式进行理想信念教育, 传递正能量。

二、师生间关系的“虚”与“弱”

智能手机本身的电话, 短信功能, 加上使用广泛的QQ, 微信等应用, 使辅导员和学生之间建立起了看似四通八达的联络网络, 而辅导员们也十分注重使用这些便捷的功能与学生沟通交流, 处理学生事务。

但当我们过分依赖于这些带有虚拟性质的联系机制的时候, 我们就会面临一些问题, 师生间关系的不稳固, 联系的不紧密, 而这些问题的存在将会对辅导员在处理常规事务尤其是突发性学生事件时产生负面影响, 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1. 师生间关系的“虚”

辅导员知道学生网络上的昵称, 听到过学生在电话中的声音, 在现实中却分不清学生的脸;辅导员以为的“他或她”, 在现实生活中也许并不一致;辅导员努力在微信上推送各种正面新闻, 却不知道学生早已取消关注或熟视无睹。

这样一些现实问题提醒我们, 也许该回到最传统的教育方式上来, 多种手段的结合丰富了我们教育的内容, 拓展了外延, 但最实用有效的方式, 就是与学生面对面。

因此, 在辅导员的工作中应注意, 充分利用智能手机带来的便利, 创造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但同时又应该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 建立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的常规机制, 例如定期与学生谈心, 到学生的课堂、自习室和宿舍中去倾听学生的心声, 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2. 师生间联系的“弱”

相信不少辅导员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当你想联系某个学生时, 发现其手机关机, 无论通过QQ还是微信@他都没有回复, 这时你发现, 所有这些联络方式都依赖于学生的手机这个移动终端;更有的学生也许手机没有问题, 但他不想理会, 你的所有@他也不会予以回应, 这时的你才知道, 以互动为极大优势的社交媒体也可以变成单向, 原本我们认为多向的联络网络, 却在遇到一些情况时变得脆弱和易断。

而恰恰是这些问题考验着我们对学生事务的掌控能力和平日工作的细致程度, 要求辅导员在平时的工作中就要注重师生, 生生间多种联络方式的完善。首先, 应该建立完整并动态的学生联络方式数据库, 其中应包括学生家长和学生周围人群的联系方式。

其次, 建立以学生干部体系为基础的学生层级联络网络, 学生之间交往的频度较高, 更容易形成紧密的联系纽带, 充分利用学生提供的有效信息往往能够解决一些特殊事件。

最后, 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辅导员在平时的工作中应对学生做到以诚相待, 这样才能让学生敢于, 乐于与你交流。

三、网络舆情监管的复杂性

随着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广泛应用, 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参与到网络的各种事件中去, 由于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 他们十分容易被一些网络事件吸引并参与其中, 容易在虚拟世界中产生心理的失衡, 触碰道德甚至是法律的底线。这些问题的存在就给高校在网络舆情监管上增加压力。

当前大多数高校网络舆情监管机制尚不完善, 缺少相应的人力和资金投入, 更多的是依靠基层辅导员的工作去发现和解决问题, 因此辅导员工作中应采取积极有效的办法进行有效的监管, 从而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效率。

首先, 利用多种教育形式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 让学生了解网络传谣、诽谤等行为对自身和社会的危害;另外, 辅导员应借用多种网络社交手段倡导正面的思想, 为学生推介红色网站, 与学生共同剖析网络事件。

其次, 充分借助班干部体系的力量, 了解学生在网络上的表现, 对出现的问题苗头做到及早发现, 不让不良舆情成为反面舆论。

最后, 辅导员作为一线工作者, 应积极进行网络舆情的研究, 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 提高自身进行网络舆情监管和疏导的能力。

总之, 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便利了辅导员的工作, 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我们应正视困难, 在日常工作中积极寻求解决的方法和途径, 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参考文献

[1]何小明, 刘可文.手机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教育与职业, 2012 (08) .

[2]肖光荣, 喻娇.3G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11 (06) .

[3]陈树湘.论新媒体时代高校师生关系的转变[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2 (06) .

20.工作手机管理制度 篇二十

摘 要:世界是信息技术化的时代,伴随着电子信息通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应用的快速推广,新旧更替日新月异的手机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与此同时,运用手机等通讯设备进行犯罪的行为已屡见不鲜,如利用手机诈骗、售假、造谣、传播暴恐影音视频等犯罪活动日益猖獗。随着智能手机及其服务技术的迅猛发展,智能手机的种类愈发繁多,功能愈发復杂,也对手机取证工作提出来了新的挑战。

关键词:智能手机;手机取证;取证模型

当今社会电子信息技术日新月异,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和数字通讯设备的不断发展,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已逐渐成为现代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从最先的模拟即时通话功能扩展到现在的无线上网、高像素照相、实时定位等功能,手机所承载的信息量越来越大,可以说是个人的手持数据终端设备。智能手机中所储存的大量信息对于刑事案件的侦查十分重要,我们可以从智能手机中获得大量的线索以及证据。进行手机调查取证技术的相关研究,对于打击与手机相关的各类犯罪,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大现实意义。近年来,新疆兵团第七师公安局加大电子物证的勘验和提取工作,更加有效而且规范地从手机中提取有关案件的各种信息,对侦查破案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一、手机犯罪的种类

根据多年的工作实践,我们不难发现,手机与犯罪相关的情况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四大类:一是利用手机信息的私密隐秘性。在犯罪过程中犯罪分子将手机作为联络交流工具,通过手机的外在保护模式的特殊犯罪手段掩盖犯罪事实;二是利用手机的信息的可虚拟性。在犯罪过程中犯罪分子利用手机跨越物理和虚拟两大空间的特点,通过建立虚拟平台发送虚假信息,在2014年124团特大电信诈骗案中,犯罪分子假冒电视台、金融机构、司法公正系统等人员发布中奖信息、骗取钱财等;三是利用手机的移动不确定性。在犯罪过程中犯罪分子利用手机与同伙联系,利用手机密切合作,相约作案,特定分工,并在作案后相互联系分开潜逃;我辖区近年来侦破的几起电信诈骗案件中,犯罪嫌疑人都是异地操作、分工协作。四是其他情形。涉及手机取证的犯罪具有多样性,手段层出不穷,花样不断翻新,很多不法分子利用上手的某些功能实施违法犯罪。

二、手机调查取证模型

刑事犯罪侦查工作中智能手机的调查取证流程如下:

1.取证准备

对案件进行初步的分析,了解案件的基本情况,因为电子物证检验更依赖于案件的侦办情况,取证人员应当明确分工任务,针对手机的型号品牌选择合适的手机取证工具,为接下来的调查取证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2.提取证据

取证人员应首先对现场进行调查访问,保护与记录现场,提取手机检材,及时向运营商提取相关信息。同时对智能手机进行详细研究和分析,利用技术手段恢复智能手机被删除的信息,找到隐藏文件、目录、密码,以及利用手机上网留下的痕迹与留下的各种缓存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和提取,我局在侦破124团特大电信诈骗案中,民警对几名嫌疑人使用的智能手机进行分析,获取了手机上网地址信息、各个嫌疑人之间的联系记录、与受害人、银行之间的联系记录等客观、直接的证据。

3.检验证据

不要破坏原始电子数据,按规定对收集到的检材样本进行编号并拍照记录,确定所检测手机的品牌、型号、出厂时间、操作系统等,屏蔽手机信号,防止手机数据变换影响检测结果。我局在侦办几起电信诈骗案件中,对各嫌疑人的手机根据检材样本型号选择提取相应方式,连接检材样本并提取数据,严格按要求对检出的检材样本数据进行记录。

4.分析证据

这是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主要包括对移动运营商网络数据库取证分析、手机内存及其外接扩展存储器取证分析、SIM(UIM)卡信息取证分析和手机软件取证分析。这些分析得出的数据能客观准备地确定嫌疑人实施犯罪行为的时间、地点,各嫌疑人之间的联系记录,以及转移和提取赃款的操作记录。

智能手机的所有数据都储存在手机内存以及外接扩张存储器之中,所以对于智能手机来说,手机内存及其外接扩展存储器中的数据是极其重要的。传统手机内存及其外接扩展存储器中比较有证据价值的是:手机电话簿、通话记录、收发的短信内容。智能手机的功能更加强大,其中有证据价值的数据种类也更加多样化。同时,要对手机SIM卡和TF卡进行数据分析,对SIM卡的分析,可以掌握其各项入网参数等、用户数据和网络参数、短信息、电话号码、通话记录、位置区识别号码等,通过近几年我局侦办的几起电信诈骗案来看,嫌疑人在犯罪既遂后,一般都把受害人电话设置为黑名单,从某种程序上讲,这也是民警固定证据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对TF卡的数据分析,可以获取与案件相关的文档、音视频、图片等信息,这些为侦查破案提供了强有力的、客观的证据。

5.提交证据

分析证据之后,需要编写必要的检测和分析报告。同时,对收集分析得到的手机数据信息,必须经过审查转换之后才能作为证据提交。我国《刑诉法》规定了证据的八个种类,手机数据信息要应用于诉讼活动之中,实现其证据价值,就需要将其转化成刑事诉讼法中规定的证据类型,否则只能作为侦查线索而无法作为证据进入最后的刑事诉讼活动。

三、结束语

上一篇:加强保险资金风险管理的建议下一篇:档案归档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