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心理压力调节的方法

2024-08-18

自我心理压力调节的方法(共11篇)(共11篇)

1.自我心理压力调节的方法 篇一

一、基础知识要牢固

基础知识是我们考生最容易忽视的地方,因为过于简单而不当一回事,大多数是因为马虎而丢分,不管是老师上课讲或是同学们早复习都会忽视这个问题。

二、理清以往的重点知识考点

我们考试已经只剩一个月了,在这一个月里,我们能做的就是巩固知识,一定要理清楚以往几年来所考的重点知识,还有教科书里的重点知识,这对我们的考试有很大的帮助。

三、以教科书为主资料为辅

我们在复习中有时会有某一科教科书中的重点知识,怎么想都想不起来,可以利用书本上的内容,加上我们的所拥有复习资料,在用不同颜色的笔标记出来,加深自己的印象来复习。

四、备好一本错题本

要想考高分,一本错题本是不可少的,我们考生一般会把这个错题本用来提醒自己,让自己不再犯同类错误了,以免考试中出现丢分现象。

五、睡前巩固

每天晚上睡觉前把自己一天下来的重点知识巩固一遍,清楚的知道自己的错题究竟错在哪里,是怎么解决的还有怎么纠正的?把这些在自己脑子里回顾一遍,会加深印象,会使每一天的复习变得轻松起来。

我们考生考前一个月是又着急又紧张的状态,理清思路做好每一天的复习,做好中考最后一个月的冲刺复习,才能考出理想的成绩,也不负自己多日以来的勤奋学习。

中考生要怎么调节自我心理压力

一、自我暗示

可用一些言语来激励自己、提醒自己“不要在困难面前跌倒”、“我一定可以的”、“相信自己没有想象的那么糟”,用这些言语来暗示自己的心理及行为调节,从而体现出调节效果。

二、自我放松

要学会自我放松,这是自我调节的很好的一个方式,我们可以利用课间做一些小小的运动,可以听听一些轻音乐,来舒缓情绪及做题中的神经神经紧绷,起到一定的解压效果;我们可以在紧张时深呼吸,长期在室内学习的沉闷,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去操场上散散步呼吸一些新鲜空气,来缓解压力。

三、自我想象

虽然中考在即,复习固然重要,也要学会如何放松自己。在我们的学习中,难免会面临一些挫折,当我们没有受挫折的时候,我们可以想象在生活中的挫折给自己带来的紧张、焦虑,如何才能把这种紧张和焦虑感转移来放松自己在做题的紧绷感,要学会如何将自己的压力成为学习中的动力才会使我们的学习提高效率,所以那么多学霸整天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发奋图强 。

我们考生自己要告诉自己在遇事情的时候,不管有多么糟糕,换个角度就会有新的发现,可能事情就解决了,所以再大的压力我们可以自我调节的方式来释放自己的压力,或化压力为动力,相信自己才是最棒的,告诉自己“我能行!”。

2.自我心理压力调节的方法 篇二

医学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护理服务趋向市场化,为护理专业带来了自主发展的机遇,同时,社会日趋激烈的竞争也对护理服务业的质量提出更严厉更客观的要求。日渐增加的护理工作压力已使护士成为一种危险职业,首先出现的变化表现在生理方面,如精神不振、失眠、食欲下降,甚至严重的惫溃感。其次表现在心理方面的变化,有沮丧、焦虑、抑郁。护理工作是致力于人类健康的服务性工作,是特殊环境下的职业,时时充满挑战与压力。据调查护士职业群体的心理问题要高于一般人群,护理人员的精神健康问题及防范措施日益受到重视,管理者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指导护士正确对待和控制工作中的各式各样的压力源,提升护士的应对处理能力,最终达到改善护士的生理和心理状况,提高职业满意程度,提升护理质量。

1 压力来源

1.1 专业因素 护理工作中复杂的人际关系是护士感到紧张的重要原因之一以及护士所承受的巨大的专业压力,工作负荷过大,生活缺乏规律,与护理工作相关的紧张感对生理方面的免疫系统和心理状态都存在负面影响。护士在工作中容易面临事故出现的风险,如操作和处理医嘱时害怕犯错会使护士的生理和心理处于紧张状态,护士在工作中需要处理护士之间、医护之间的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特别是护士与病患冲突时,即便遇到歪曲事实的情况,护士也必保持理解、平和的心情,并解決患者遇到的问题,因此压抑了自己内心的感受,在精神上做出妥协,护士的感情受到伤害而又无法表达,工作努力却得不到理解,这种长时间的情感投入,使护士产生更多心理问题。

1.2 环境因素 护士每天身处病痛折磨和死亡威胁的工作环境中,心理随时处于一种高度的心理应激状态,许多科室都具有多种电子诊疗仪器,如呼吸机、除颤仪、起搏器等,室内充满报警声和机器的操作声,这些都易加重护士的心理负担和身体疲劳。另外护士的职业角色与为人妻、为人母的社会角色也存在一定的冲突,所有存在的这些职业应激,造成护士职业精疲力竭、情绪低落,甚至出现慢性疲劳综合征。

1.3 传统观念的影响 在中国,存在护士工作超负荷、护士严重缺编,频繁的夜班影响正常的生物节律、工资待遇低、社会地位低、进一步晋升和深造的机会少等现状。多年来社会上认为护士就是医嘱执行者,就是打针发药,所从事的工作是一种简单劳动,可有可无,尽管护士为患者付出了辛苦劳动,往往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内心期望的自我价值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冲突,造成护士的压力增大,从而产生失望、悲观、沮丧、焦虑等情绪反应,长此以往,护士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影响。

1.4 自身因素 我国护士学历普遍较低,除外护理学专业知识,社科人文知识缺乏,这与现在要求的护士对病患实施身心、全方位的社会护理依旧存在一定的差距,并且护士在自我心理调节方面缺乏必要的心理卫生知识。再次,部分护士存在身体状况不良,心理素质差等也是影响护士的适应行为的主要因素。

2 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

2.1 改善工作环境,领导者应尽最大努力为护士提供一个可以使心理上感到宽松、安全的工作环境。

2.1.1 人员配备上,尽可能保证护士编制,并按老、中、青各层次分工合理搭配,对环境差,工作量大的科室要给于待遇、人力方面的政策倾向。

2.1.2 物资供应上,保证设备仪器完好,提供充足的后勤保障,避免护士增加额外工作量。

2.1.3 管理作风上,用人所长,容人所短,以人为本,及时和正确处理工作中复杂的人际关系,尽最大努力营造团结合作的工作氛围。如此,使护士在工作时身心感到愉悦,保持健康积极的适应状态水平。

2.2 加强护士的心理素质训练,决定应对强度的关键是护士的心理状态,因此,管理者对刚刚上岗的新护士进行岗前培训时应培养积极的情感,增加心理方面的教育。对于某些工作压力大的科室,如新生儿科。急诊科等,要在平常的业务学习中加强心理方面的讨论和学习,鼓励护士交流应对压力的经验,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一方面可以通过讨论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另一方面也可以疏泄护士内心紧张不安的情绪以及消除心理压力。

2.3 相信自己自觉加强业务学习 自卑是女性常见的一种心理障碍,再加上社会对护士工作的误解,使护理人员更容易自卑,这种自卑心理一旦形成,就会束缚自己不去冒险做任何新的促进自我发展的事情。因此,我们要克服这种不良心理。由于护理学模式的改变,对护士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既要有较好的人文学科修养,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又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因此我们要自觉加强业务学习,掌握新技术、探索新课题,接受新挑战。

2.4 关心护士生活管理者应尽可能为护士提供一个安静的休息环境,保证睡眠时间充足,工作时间分配上尽量将工作时间和非工作时间分开,使护士的业余时间能自主安排,使身心得到彻底放松。

3.压力过大高考前的心理调节方法 篇三

所以,很多农村的孩子学习更刻苦更用功,就是希望自己的努力可以有很好的结果,颇有点当年考状元的感觉,而对于城市里的孩子,虽然考大学已经不是唯一就业的途径,但是,考上大学不仅自己有面子,自己的父母也有面子,毕竟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更有文化,而大学也是父母们认为的最佳的选择。

而且,在中国因为人口众多,不可能满足每个人都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因此才设立的高考这样的制度,虽然录取的比例已经非常高,但是一样会有人名落孙山,也正是因为有名额的限制,所以,竞争才如此的激烈,而且,国家又将大学分为三六九等,每个学生和家长都希望上一个好大学,因为那意味着未来可能会很容易找工作,很容易获得不错的薪水。

正是因为诸多的原因,孩子们从上高中就开始感受到高考带来的压力,一方面是学习知识的压力,一方面是来自家长的压力,这些压力如果能够正确对待,就会成为动力,因为学习不是给父母学的,是为了自己更加美好的将来而学,好好学习用好的成绩回报父母,这就是最好的孝顺。

可是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有这样积极乐观的心态,相反会把这些当成是压力,结果会产生一种逆反的心理,觉得自己学这些知识就是为了应付高考,成绩好也是被父母逼的,再加上学校非常强调分数的重要,每次考试都要排榜,孩子的压力就更大,担心成绩不好被老师骂,被同学瞧不起,被家长骂,所以,背着沉重的心理负担去学习,结果会严重导致各种疾病。

还有一些学生因为不能正确对待高考,一旦成绩不理想,甚至会出现轻生的念头。那高考该具备怎样的心理?

1、最重要的就是有一个积极但是平和的心态,只要自己平时努力了,这个只是检验学习成果,不必要那么紧张,发挥出自己的水平就好。

2、高考前不要再搞题海战术,适当的放松。

3、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因为过度的紧张,导致失眠。

4、进行心理暗示,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取得好成绩。

4.幼儿教师职业压力的自我调节 篇四

各个职业都有其压力所在,幼儿教师也不例外。同其他职业相比,由于面对的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幼儿教师的职业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幼儿教师面临着多方面的压力,有来自外界的,也有来自自身的。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幼儿教师心理常常超负荷,一些幼儿教师因此也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这种过大的工作压力导致幼儿教师产生了一些心理问题。如何解决幼儿教师的职业压力,除了外部因素,如:社会、幼儿园、家庭的关注等外,最重要的是幼儿教师本身的自我调适。

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它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要解决这些问题,除了社会、幼儿园的努力外,教师自身也要进行积极的调适。职业压力是指职业环境中威胁性刺激持续作用而引起个体一系列心理、生理和行为活动改变的一种紧张状态。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同样也存在着压力。幼儿教师的职业压力,一般是指在幼儿教育这一特殊的教育职业环境中威胁性刺激持续作用而引起的幼儿教师一系列的生理、心理、和行为活动改变的一种紧张状态。适度的职业压力可刺激人奋进,不仅是必要的,而且能够扩展职业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而过度的职业压力则会使人产生生理、心理以及行为失调反应,从而影响到个体身心和职业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幼儿教师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学龄前的幼儿,是一份集脑力与体力劳动于一身的职业。为此,一些老师都也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感

到工作中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这对于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职业压力的突显不仅影响幼儿教师对幼教工作情感和精力的投入,还影响她们教育能力的发挥和发展;不仅影响幼儿教育的质量,对幼儿及幼儿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也会有极大的危害。若老师在幼儿园里和幼儿的关系紧张不协和,变得脾气暴躁,性格古怪,情绪变化无常对幼儿不热心,毫无同情心,偏执和偏爱,对幼儿要求不合理,态度倨傲,不尊重幼儿人格,其结果必是幼儿对教师的要求无所适从;这时期的幼儿模仿性、可朔性强,长此以往,幼儿的心理健康也必将受到严重的影响。

幼儿教师在社会的舞台上扮演着多重角色。在幼儿园是幼儿模仿的榜样,在社会则被要求是一个高素质的公民。在这些社会角色中,她们有喜、有怒、有衰、有乐,而当她们以教师的角色出现在幼儿面前时,幼儿教师不得不抑制自己的情绪,职业的神圣感迫使教师们不得不抑制自己的喜怒哀乐,努力将最健康、最阳光的一面呈现给孩子们,给她们最美好的影响。因此多重角色也造就了幼儿教师人格障碍方面的问题。

随着一些家长文化水平的提高,特别是早期教育、智力开启等一些新观念的影响,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从一入园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因此,家长对幼儿园的声誉、教学质量、教学环境等都有了较高的要求,相应对幼儿教师的知识、教学能力、教学方法等也有了较高的期望,这种期望在幼儿教师身上的投射造成了幼儿教师压力的来源之

一。

我认为幼儿教师要学会自我调适。幼儿教师进行缓解压力的自我调适是保证自身的身心健康、利己利人的基础,工作和生活也会随之有了无限的希望,自我调节主要有以下一些方法:

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素质。教师只有对工作性质有了正确的认识后,才能从内心上接受它,才能感受工作的乐趣。认为工作是一种生活方式,工作与生活不可分,是生命的重要内容。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要改善与同事间的关系。教师要寻找机会与同事交往,关心他人的需要,帮助他人履行义务,尊重他人的权利,赞许他人的优点,并协助其进一步发扬光大;而不要埋怨同事,过多关注其缺点与不足。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要客观的分析自己在竞争中的优势、劣势,并通过努力使自己的优势发扬光大。这样才能让自己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工作才会出色,才会得到领导和同事的认同,在这种良好的状态下,工作的积极性会提高,心情自然会舒畅。为此,教师应做到:保持良好的心境。保持良好心境的 方法是要开阔胸怀,对未来充满希望。教师对自己要实事求是,发现自己的价值,肯定、发挥自己的优点,剖析自己的缺点,以长补短,在工作中有效地发挥自己的潜能;而不要过分苛求自己,追求不切实际的高期望值,以免造成工作上的压力。每个人的精力和能力都是有限的,不可能事事都做得尽善尽美,要慎重确定自己的目标,切勿不切实际。幼儿教师的职业压力能否能调适好,将对教师的教学活动、人际关系、家庭关系等

5.自我心理压力调节的方法 篇五

今天有幸听了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傅纳教授所做的《教师心理健康与压力调节》的专题报告,深受启发与教育。

听了傅纳教授的课后,使我进一步认识到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想做好教育,首先自己应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同时也要懂得教育心理学,因为,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标准是:智力正常、了解并接纳自己、善于调节与控制情绪、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于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于教师。”教师工作是崇高的,他担负的使命是为社会培养一代新人。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她举出各种事例从不同视角减轻教师内心的压力,以一颗宽容之心解决事情,以良好的心态看待事物。联想到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天天要与学生们在一起,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师的言行举止无不影响着学生。所以教师要调整好心态,要学会放松、学会良性宣泄、学会换位思考,有了良好的心态才能以探索性的角度和学生沟通,教好学生。通过学习,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教师身心健康, 高尚品德。

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更是如此,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是智者——什么都懂;是能者——什么都会;是圣者——不会犯错;是权威者——具有比父母还高的权威力量。教师的衣着举止,言谈风度,以及待人接物等,都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和人格,是构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发点和首要原则。通过学习,我也知道了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为工作奉献,并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二、真诚关心教师,凝聚人心。

学校党政领导通过谈心、家访以及工会活动等真诚关心教师不同层次的需要,对教师存在的问题,如孩子入学、生病住院、生活困难、进修学习等,都尽心尽力地为教师排忧解难。同时,校领导设法创造教师“自我实现”的机会, 比如:组织校内各种评优活动,帮助教师提炼自己的教学特色;提供更多的成功机会,鼓励教师参加各种竞赛,让他们在获奖中产生自信,让他们获得成功;帮助教师看到自己的闪光点,使他们能保持良好的心态进行工作。

三、重视情绪调节,保持心境。

学校党政领导十分关注教师的心态及变化的情绪,注重适时地调节教师各种心理失衡,调节教师情感和疲劳产生的不良心理状态,当教师碰到具体问题时,如: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工作上的困扰,不良人际关系的刺激,过重的外界压力等等。我们注意运用合理的宣泄等心理疏导方法,如理情治疗技术“ABC”理论来引导教师,帮助教师达到心理平衡,形成和谐的工作情绪,以便保持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学校教育教学中去。

四、注重团队意识,提升智慧。

团队的发展能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我校注重培养团队意识,树立敬业精神来打造学校发展所需要的团队。每学期,我们全体教职员工一起来评选“红棉团队”,通过建设一支团结高效、相互信赖、相互激励、共同提高的学习共同体来创建学习,开展校本行动研究,使教研组建设与时俱进。而评的过程则是打造团队精神的过程。因为一个“红棉团队”,它必定具有这个团队强烈的“共同愿景”,具有较强的“学习力”和较强的“行动力”,“学、做、教”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在实践中教师能真正感悟新课程理念,提升实践智慧,教师个体的专业化发展水平在此能够得到很好的发展。

五、推进心理教育,促进发展。

为了更好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要求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去,形成多渠道实施,如班主任工作团队工作等等,同时也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去,每一个任课教师可以根据本学科教学内容与学习活动特点渗透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这样就能够形成众多的非专门渠道,促进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

注重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绝不是每周一、两节课或者搞几次轰轰烈烈的活动就能实现的。事实上,大量的研究与实践经验都表明,心理健康教育和其它教育一样需要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需要“润物细无声”的意识和观念;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仅靠有限的时间、空间是难以实现的,同样需要在点滴的生活实践经验中积累而成。因此,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应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内容渗透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将两者融合在一起,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实处。利用学科知识加强情感教育,使学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

教育是生命与生命的相遇,教育是心与心的同行,教育是生命对生命的影响.所以,在当今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里,教师与学生是同路人,只有教师把自己经营的好一些,才能用自己高质量的生命去影响学生,教师应养成良性的思维习惯,这样才能让生命之花绽放。通过此次学习,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人生的目标不是要摆脱困难,而是要积极面对。因为把握生活从改变自己开始!”

6.自我心理压力调节的方法 篇六

在一个运营两个月的项目团队里,每个人都很认真、拼命的工作,但团队业绩一直没有突破、很平常,突然有一天下午团队里连着三个座位是空的,原来是这三个很努力的队员突然提出离职,这让主管束手无策,她们承受不了长期积累的压力,经过思想斗争后决定离职,可见队员的心理压力若得不到及时的排解将会对他们造成很大的困扰,那么到底该怎及时的辨别并准确的调节压力使团队的业绩和态度得以提升呢?以下内容将给出答案。

相关人物:

主管 质检 队员

事件描述:

面对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越来越多的人出现了亚健康的情况,很多人在工作中感到很大的心理压力,随之就是由压力带来的一系列情绪影响,当这些心理压力与情绪交织复杂的困扰若不能及时、准确的化解,将会导致团队业绩下滑或长时间没有新的突破、管理困难、连续离职等诸多问题。

近段时间我一直关注公司的一个新项目,这个项目正式运营两个月左右,当时挑选的项目队员都是那种踏实、认真、稳定的人员,每天看着他们积极认真的样子真是很可爱,有时看到他们看他们卖命的工作会感到一丝的心痛,然而,在这么努力的情况下团队的业绩却好久没有突破,面对这种情况,我打算找团队里有代表性的队员进行谈心了解问题的原因。

首先,让主管给我一份项目名单,这份名单是按队员的综合表现自上而下排序的。通过这份名单可以了解队员的大致情况,然后与主管的具体沟通,主管也觉得队员们态度很端正、工作很认真,只是技巧上需要改变一下,但我觉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销售方式,在这个项目里队员们更需要的是缓解心理压力。在与主管沟通时得知他们的组长近期有强烈的升职欲望,如果不升职就离职,这个组长我很了解,他的责任感很强,并且强项就是管理方面,他更在乎的是体现自己的价值,如果这点没有满足,即使升职也会离职。听到这个信息后,我跟主管说让这个组长协助我提升队员的业绩,这样如果组长在工作时间频繁与队员接触也可以得到主管的理解,以避免责备组长打消了他的积极性,

其次,找了这位组长谈心,他在乎的话题果真与主管反应的一样,他一直围绕着“升职”的话题,若不满足这个要求就会选择离职,我将他是否离职的各方面利弊做了一番分析,让他自己考虑做决定。之后我将要与队员谈心的事情告诉了他并且他的角色就是协助我使队员的业绩提升(让组长有价值感),听到这番话后原本低头无精打采的他马上振奋起来,然后斗志昂扬的向我说着他以前的管理经验,并且对提升队员的业绩也是相当有把握。看着他的态度我知道我选对人了,然后我让他大概描述一下他打算怎样帮助这个员工,他的大致方向是对的。于是,就让他回去做好准备工作,当他回到岗位时可以看出多的是一份自豪感,此时,他已经将“升职”与“离职”放到了一边。

再次,让质检将团队近期的工作报表和工作录音发给我,通过报表可以知道每个队员平时的工作情况,工作录音主要是队员刚参加工作和近期的录音,通过这种录音的对比可以知道队员到团队后的进步情况,并且可以用报表和录音当做谈心的突破口,降低队员的防范心理,从而使队员更加轻松的说出心里话

最后,我在队员们出单的非关键时间找队员谈心,可是当我到达他们工作地方时发现我要谈心的那个队员以及挨着她的两名队员都不在位置,质检当时在忙其他的事情也不在位置,整排只剩下最两端各一名队员在孤零零的工作着,后来得知她们三个人提出了离职,主管正在与她们谈话。我意识到了自己应该早些找她们谈心,此时谈心要用数倍的努力才能搬回局面。

面对此时的局面,我立刻改变计划,将谈心的对象转移到座位两端没有跟随她们一起离职的两名员工,很多管理者可能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申请离职的队员身上而忽略了身边的队员,因为当他们得知自己身边同时有几名伙伴离职时会怀疑自己的工作,之前坚定的信念也会动摇,这时也正是离职的萌发期也是最关键的时期,所以此时与她谈话可以较轻松的除掉离职的思想。

当我找这名剩下的员工谈话时,她果真与我想象的一样,看着身边的伙伴离职开始怀疑自己目前的工作了而且信念也动摇了。通过交谈了解了她的顾虑和不解,并且解决了她内心的疑惑,这样她就可以重拾信心继续上路了。

7.自我心理压力调节的方法 篇七

一、情绪管理

情绪是心理活动的核心,对身心健康都有重大的影响。异常的情绪可能会导致防御机制,即采取曲解事实的方法来对抗自身的不良情绪,从而结果也往往与事实存在偏颇。因此学会自觉地调节和控制情绪,是心理保健的重要内容。那么结合自身情况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方法对情绪管理进行自我调节和控制呢?

1、树立切实可行的理想,明确自己的发展道路。

有理想的人精神就会有寄托,工作学习就会有动力,生活得也充实,自然身心都会处在积极乐观的状态,情绪得以舒张从而对其更好的控制和管理。但若是连前行的方向都不明确且感到迷茫的话,就会像无头苍蝇一样,自然内心也不会感到快乐。

2、培养自己具有乐观的生活态度。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都要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相信问题总会有解决的办法,从而勇敢地面对现实,努力进取,永不失望,对前途充满信心和希望。持这样的乐观态度往往会产生积极情绪。

8.心理学论文——自我调节能力 篇八

——概念、作用部分

[摘要]:文章主要介绍自我调节的概念和关于自我调节的三种不同观点以及自我调节的作用表现。同时在对自我调节及其与自我调节相关的概念进行介绍的基础上,分析自我调节的过程。

[关键词]:自我调节 自我控制 班杜拉 社会认知观 三元模式 情绪管理 弗洛伊德 自我效能感

在所有物种之中,人具有最强的主观能动性,这种主观能动性不仅表现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上,更表现为改造自我。人改造自我的目的是为了适应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变化,是适应自身素质、资源或条件的变化。在这里,人的这种自我改造就是现代心理学中所研究的自我调节能力。

自我调节是一种使个体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引导自己目标定向的内部处理机制,调节意味着个体能精细地、自动地使用特定的机制和机能来调整自己的认知、情感和行动。广义的自我调节,是指人改造自我的一切行为和意图,可以大致把它划分为目标选择、行动准备和行为控制三个过程①。包括心态调整、个性引导、知识更新、信息收集、方法优化、思想品德再造、修养提高、自我完善、体育锻炼、治疗补宜等。狭义的自我调节,研究者将其范围缩小为自我强化或者自我心理调节,以便更深入、细致的研究。

由于自我调节的复杂性,研究者对其解释一直没有达成一致见解。目前,较有影响的主要有三种观点:

一种观点把自我调节看作是一种图式,持该观点的研究者认为自我调节是一种知识结构,该图式的功能是控制自我和调节自身反应;并且进一步假定连续的活动可以改善自我调节,如果自我调节像图式或其他的知识结构那样起作用,那么自我调节的激活会有利于后来的自我调节。

二是把自我调节看作一种技能,该观点认为自我调节主要是通过学习获得的一种控制自我的能力。尽管技能是通过实践逐步形成的,但通过不断的实践,这种技能是趋向于稳定的。一旦这种技能稳定下来,它对个体以后管理自我活动的影响就会变弱,也就是说,一个人在自我调节活动上的成功很少或不会受到以前自我控制活动的影响。

第三种观点把自我调节看作一种资源,而这种资源是有限的。该观点认为所有形式的自我调节都需要一些资源;最初的自我调节任务会消耗人们的调节资源,从而对随后的自我调节行为产生不利影响;自我调节的成功与否依赖于资源的可得性,可利用的自我调节资源越多,自我调节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同样的资源可用于各不相同的自我调节任务,包括认知和思想的调节、情感调节、冲动行为和欲望行为的调节以及外在表现的调节。上述三种观点都有一定的实验支持,但① 引自中国临床康复第10卷第26期(2006-07—15)《自我调节的跨文化特色》的引言部分

1劳动心理学期末论文

是大部分的实验研究倾向于支持第三种观点①。

自我调节问题是心理学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所以还有很多研究者在其他的工具书中对自我调节的解释进行了一些心得描述:

比如: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认为自我调节是个体受到环境的作用而促进原有心理状态的变化和创新以适应外界环境的过程。他从生物学、物理学和控制论中借用这一词汇, 以说明有机体在生长过程中对环境的适应过程。

再比如:庞发现在他所著的《人的自我开发》一书中把自我调节解释为人们在成长过程中,围绕成长目标对自身以及自身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所进行的调整。其目的是及时排除各种干扰,使自己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以便沿着正确方向迅速前进。客观世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要想适应客观世界发展变化的需要,就要不断地进行自我调节。等等。

在这里,我们主要应用美国心理学家、认知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班杜拉的自我调节理论来解释人的这种自我改造的行为。班杜拉认为自我调节是个人的内在强化过程,是个体通过自己对行为的计划和预期与行为的现实成果加以对比和评价,来调节自己行为的过程。他指出,个体总是以内在行为标准和期望结果来解释判断自己的行为,并由此不断的强化或惩罚自己。他认为自我调节不仅需要自我控制行为技能, 还需要在相关情境中操作这些技能的知识与个体动因,所谓自我调节就是为了设置并逐渐达到个体的目标,自我生成思想、情感和行为的过程。

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认为自我调节是个体、行为和环境三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并且具有循环性。因此,自我调节就包括了三个过程,如图1所示。

内隐的自我调节就是自我观察的过程,行为的自我调节就是自我控制的过程,环境的自我调节就是自我反省的过程。对应到社会认知观,自我调节过程及①

② 引自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4卷第2期(2008-03)《自我调节研究进展》资料来源B.J.Zimmerman,”A social cognitive view of self-regulated academic learning”,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81,1989

其伴随的信念就是这三个循环的阶段:预测、操作或意志控制和自我反省。①

预测指行为操作之前的准备与确定行动阶段的过程,包括目标的设置和自我动机信念。在人们能够有效地调节他们的行为之前,他们必须选择一个目标,确定他们想要做什么。在最普遍的水平上,人们的目标总是围绕他们想要成为的人来设定的。

操作或意志控制指发生在行为操作期间并影响注意和行为表现的过程,包括自我控制和自我观察。人们收集信息,根据可能的结果来构建情景,计划和预演多种行为过程,然后实施行为。

自我反省指发生在行为操作之后并影响个体对该行为操作经验反应的过程,包括自我判断和自我反应。个体在这一过程中会形成一种认知期望,他会因为他的成绩而体验到一种情绪反应,这些情绪反应能以多种形式出现,从骄傲和自我满足到失望和绝望,最后,基于他所形成的期望和他所体验到的情绪,个体将会相应地对他的行为做出调整,反过来影响对后继行为的预测。这样便完成了一个自我调节循环。

心身和谐是身心健康的基础,其关键就是自我调节作用。它作用于躯体时,有利于维持内环境的体内动态平衡,有利于个体对环境的适应和协调。自我调节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个人对自己的行为、活动和态度的调控。比如:对情绪的控制、对意识的控制、对行动力的控制、对欲望的控制等等。

举例来说明一下:首先是对情绪的控制。自我调节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情绪的调节。情绪和心身健康关系密切,任何情绪活动总伴随着生理、生化的变化,控制和调节情绪状态对心身健康影响很大。情绪影响心理活动效率的典型例子是焦虑对学习效率的影响。一般而言,平时情绪稳定,不易过分焦虑的人比那些容易激动焦虑的人学习成绩好;稳定的情绪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高焦虑情境下的学习效率低下;适中的焦虑程度对大多数人可产生最佳的学习效果。再拿“冲动”来说。一些脾气暴躁或者易怒的人做事情一旦受外界不良影响,很容易造成情绪的波动,进而引起行为上的冲动,而冲动往往容易坏事,这也是一种自我障碍。自我调节在这时就起到很大的作用了:调节的好,这些人会慢慢恢复理智,冷静下来,冲动的行为会消失,进而做出正确的判断引导事情的正常发展。这其实就是自我判断和自我控制的作用。

其次是对意识的控制,体现为积极性的加强或减弱。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感觉:体验对自己能力程度的焦虑带来的不安全感,这便是一种自我意识障碍。有大批散漫的学生,对课堂参与或完成家庭作业表现出淡漠或无兴趣。因为这些学生对学习具有较低的自信心,并对其缺乏内在的兴趣,或者说是他们的自我效能感不强导致他们对学习这一目标的低追求,一旦由于学习结果会受到过于严厉的惩罚时,他们就会很容易自暴自弃。这时,就需要采取积极的自我调节方法了。自我调节的好,就会积极主动学习,把学习设为主动追求的目标;反之,调节的不好,学习就会成为一项负担,随之自我效能感越来越差,就更不能积极主动学习了。这不仅是意识上的障碍也会造成态度问题。一个渴望自我发展的人必须主动克服这些自我障碍,进行积极的自我提升与自我尝试。

① 资料来源: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5期

再次是对行动力的控制,具体表现为行为的启动和制止以及动作的协调一致。这个可以简单理解一下,比如说公司员工接受领导检查,有的人容易紧张,而紧张的后果就是说话语无伦次,做事情手忙脚乱,甚至走路都“顺拐”。这些都是很常见的因心理压力或者情绪紧张受到影响而产生的身体反应,此时自我调节的作用就是缓解心理压力、纾解紧张的情绪。调节的好,心里平静下来了,协调性也就恢复正常了。

最后就是对欲望的控制。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包括人的原始冲动、各种本能和出生后所形成的与本能有关的欲望,这些冲动和欲望是心理的深层基础和人类活动的内驱力,它决定着人的全部有意识的生活,影响着人的行为。自我的作用就是调节进人到意识的各种印象,压抑心理中那些先天的、兽性的本能和欲望。这里就涉及到人格理论中的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的目的在于追求快乐,自我的目的在于追求现实,超我的目的则在于追求完美。自我服从超我的强制规则,它不仅必须寻找满足本我需要的事物,而且还必须考虑到所寻求的事物不能违反超我的价值观。这就是自我调节在人格理论中的作用表现。在通常情况下,自我协调着本我和超我,三者处于平衡状态,就保证了人格的正常发展。

总结:以上就是本文对自我调节的概念、作用以及自我调节的过程进行的简要论述。自我调节是心理学的重点研究课题,很多研究者仍在不断地针对自我调节进行各类实验各种探究以便找到更合理更贴切的解释,因此,人们对自我调节的探索仍需要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自我调节是维护身心健康的一项重要方法,它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尤其是对现代大学生来说,学会如何进行积极的自我调节已是必修课程之一。

[资料来源]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5期

中国临床康复第10卷第26期(2006-07-15)《自我调节的跨文化特色》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4卷第2期(2008-03)《自我调节研究进展》

伊犁教育学院学报第18卷第4期(2005-12)《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综述》

庞发现著《人的自我开发》,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B.J.Zimmerman,”A social cognitive view of self-regulated academic learning”,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81,1989

9.大学生心理健康之自我调节 篇九

添加时间:2009年6月10日

 点击数:604

动荡的青春期,大学生的心理发展正在逐渐走向成熟,在心理发展过程中,既存在积极面,又存在消极面,因而矛盾和冲突是在所难免的。大学时代,是个既渴望友情又追求孤独的时代。一方面,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大学生常常对自己的内心世界进行细致而全面的探索、反省,希望有一方完全属于自己的自由角落,这是青年期最显著的心理特征之一。这种心理闭锁与真正的自我确立有着一定的关系。另一方面,大学生又害怕孤独,希望自己的情感有一个宣泄的对象,希望自己有一个可以共鸣的知己。特别是在刚走出家门的大学新生身上,可以更容易看到这种需求;这种心理特征上的二重性,使大学生的情感生活更为复杂。怎样解决这些心理的矛盾和冲突?下面是大学生在生活、学习中常常会遇到的一些困惑及自助方法,当你遇到类似问题时,会对你有帮助。

1、当你特别想家时,怎么办?

家是感情的重要寄托,当远离亲人时,每个人都会产生想家的情绪。特别是大学新生,往往是平生第一次离家,还不大适应,而且是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举目无亲,想家的情绪更加强烈。想家是正常的,但如果因想家的情绪太强烈而影响了正常的工作、学习就不妥了,要自觉加以调节。

办法一:时间控制法。规定好在每天固定的时间段专门进行和想家有关的事,如独自回忆、写家信、打电话等等,其余时间则从事其他事情,一有想家的念头就强迫自己将之驱散。

办法二:宣泄法。想的太苦就不要压抑。同亲人通个电话、唱唱思乡歌曲、做做运动、独自流流眼泪或者索性大哭一场等都是宣泄思念之苦的有效渠道。办法三:移情法。早日建立同新集体、新朋友的情感联系,使注意力和情感转移,是缓解想家情绪的根本途径。

2、当你觉得内心孤独时,怎么办?

人是有社会性的动物,有爱和归属的需要。一个人既需要爱别人,也需要得到别人的情感接纳,否则就会产生孤独感。孤独感带给人的痛苦是异常巨大的。大学生内心容易产生孤独感,最主要是由于感情脆弱、自我保护意识强,从而内心闭锁,与他人在情感上产生疏离造成的。因此,摆脱孤独感的根本途径是解除闭锁,开放内心世界,和他人建立情感联系。

办法一:主动解锁法。放松防范意识,放下不必要的“自尊心”和架子。真诚地对他人(特别是一起生活、学习的同学)抱有兴趣和爱意,主动关心他人,向他人袒露内心世界,交流思想和情感。你会发现,爱的确可以换来爱。

办法二:避免独处法。尽量不要让自己一个人呆着,一旦发觉自己成了一个人,就要马上找个人做伴。当然,能经常组织和参加一些集体(特别是小型集体,如宿舍、小组等)活动就更好。

3、如果你对父母依赖性太强,离开父母总觉得不习惯,怎么办?

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学会独立思考和独立生活,是青春期人格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在刚离开父母或暂时还未学会独立时,仍然对父母有较强的依赖性,这也是很正常的现象。但是,如果长时间学不会独立,甚至到成年都对父母有强烈的依赖性,则会对人格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办法一:主动断乳法。造成依赖心理过强的主要原因,是过分留恋未成年时期在父母呵护下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因此,摆脱依赖心理的根本途径,是要认识到脱离父母、自己独立是人生的必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从而增强早日独立、做一个自主自强的成年人的信心和自豪感。

办法二:父母自居法。遇到困难或烦恼时,不要急着询问父母,而是先想想“假如换成父母亲,他们会怎么办”,站在父母亲的角度但是通过自己想出办法来。

办法三:朋辈替代法。寻找一些比较独立成熟的朋友,以他们为榜样生活和思考。即让榜样的作用代替父母的作用。

4、如果你刚入学,对大学的学习感到不习惯,怎么办?

这主要是因为你还没有适应大学的学习规律。

办法一:认知调节法。大学期间的学习和中学有很大不同,主要表现在社会意义和人生意义成为学习的主要动力(而不是分数或升学压力)、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的自由度加强(而不仅仅局限于课本和课堂)、自学能力成为决定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而不是主要依靠老师)等几方面。尽快地了解大学期间的学习特点和规律,并根据这些特点和规律,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动机和学习方法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办法二:咨询法。向老师及师兄师姐们请教、探讨。

办法三:生涯设计法。大学的学习直接和未来职业有关,根据职业需要来调整学习态度和方法也是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的一条途径。因此可以不急于投入学习,而是通过各种途径先行了解所学专业的优势、前景、职业要求,以及学校的有关政策、基础条件和教学服务设施等等,然后再结合自己的特点和需要,为自己制定明确而详尽的毕业目标、计划和实施步骤。

5、如果你觉得自己的情绪总是不大稳定,怎么办?

在日常生活中,情绪的激烈变动是不多的。大多数时间,人们的情绪一般会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心理学中称为心境。谁都希望自己天天都有好心情。能否保有稳定而持久的愉快心境和你的世界观、人生观是否积极健康,是否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和充实的生活内容,人际关系是否和谐,自我意识和人格是否健全等等许多因素都有关系,因此,有个好心情的根本途径在于实现心理健康。不过,有一些小的技巧也可以给你带来帮助。

办法一:对镜而笑法。早晨起床后、出门前,以及在任何心情开始不好的时候,马上对着镜子,强行做个笑容。你会发现,笑容会带来好心情。

办法二:音乐疗法。常听一些旋律优美、节奏明快的音乐,对找到好心情大有帮助。

6、当你为家庭经济状况不如别人而感到自卑时,怎么办?

人人都喜欢富裕而不喜欢贫穷。当发现自己的经济状况和他人差距较大时,会感到一些不平衡和不快乐,这是一种很正常的心理现象。但是如果这种心理超出一定的限度,导致了自卑心理,就成了一种偏差,要想办法矫正了。

办法一:认知调节法。要纠正“金钱决定身份”的错误观念,认识到贫穷并不是耻辱,为贫穷而自卑事实上是软弱和有失尊严的表现,从而坦然地接受这个现实,进而树立“人穷志不穷”的自信心,把目光放远点,把精力放在自强不息、努力奋斗上。

办法二:目标转移法。你虽然经济不富裕,但是在其它方面(如人品、才华、能力等)一定有富裕的地方,找到这些地方,并力争在这些方面表现得更加优秀。办法三:参加勤工助学活动。一方面,解决经济困难。另一方面,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证明自己有创造财富的能力,从而进一步增强自信心。

7、当你为自己没有特长而感到自卑时,怎么办?

渴望优秀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动力,每个人都应该不断追求优秀。但是,如果固执地企望自己在所有方面都优秀,并为不能达到这一目标而感到自卑,就成了完美主义者。这种倾向对个人发展是不利的。你的烦恼可能与此有关,因为完全没有长处的人是不存在的。

办法一:优点调查法。俗话说“旁观者清”,向你周围的人发放“我有何特长或优点”调查问卷,通过别人的眼睛,你肯定会发现你的优点和特长其实很多。办法二:及时学习法。没有谁的特长是天生的,而都是自觉不自觉地通过学习和锻炼获得的。因此,不必自卑,你希望自己有什么特长,就马上行动,有目的地学习锻炼。你会发现,目前还没有的特长,过几年就有了。

8、当你为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而感到迷惘时,怎么办?

人和动物最大的不同就是人是有意识地生活的,因此,就需要为自己的人生设置一个目标。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人就会像迷失了方向,感到迷惘、困惑和不安。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是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

办法一:社会实践法。人生目标不是空想出来的,而是在足够的人生经验和对社会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动机和客观条件等,经过不断地思考、选择逐渐确立的。许多大学生人生目标不明确,正是由于人生经验不够、对社会了解不足造成的,所以,走出校园封闭的围墙,通过各种途径充分了解社会、体验生活、增长阅历,是确立人生目标的必由之路。个别同学越是迷惘越把自己封闭起来,不愿意进行积极的人生尝试,这种做法是不利于心理健康的。

办法二:阶段目标法。想不明白长远目标,就根据你认为目前最应该做或做想做的事,给自己暂先订一个短期目标(一年、两年或五年)。阶段目标的实现,会大大促进长远目标的形成。切忌因目标不明而混日子、得过且过。

9、当你为朋友较少而烦恼,或者很想认识新朋友但不知如何结交时,怎么

办?

朋友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需要你去主动结交的。结交新朋友的前提条件是要对别人抱有浓厚的兴趣。之外还必须经过一个从初步接触到逐渐了解的过程。当然,这个过程除了需要时间外,还需要一定的技巧。

办法一:没事找事法。寻找机会,请求对方帮助做一件小小的事情,并真诚地说谢谢,可以将二人的关系迅速拉近。

办法二:间接接触法。通过一个熟悉对方的朋友介绍来认识和接近对方。办法三:记名字法。在接触中抓住相互介绍和交谈的机会,适时地表示友好,并记住对方的名字,再见面时大声说出对方的名字。

办法四:自报家门法。主动走到对方面前做一个自我介绍,虽然有时候有些唐突,但也不失为认识新朋友的最直接的方法。

10、如果你与不太熟悉的人交往总感到害羞、紧张、害怕,怎么办?

面对陌生人,一般人都会感到一些紧张不安,这是人的一种保护性本能,是正常现象。但是,如果这种反应过了头就成了一种心理适应不良的表现,称为社交焦虑和社交恐惧。这种情况极大可能同你的成长经历、家庭环境和个性有关,也可能和你的一些错误观念有关。

办法一:认知调整法。不要以为社交恐惧是很严重、很丢脸而又无法改变的事情,而要认识到这是一种并不严重、很正常也很容易矫正的心理现象。从而缓解心理压力,增强矫治信心。

办法二:主动强化适应法。习惯是练出来的,熟能生巧,因此不要因为社交恐惧而回避与人交往,相反要命令自己更加主动、频繁地与人交往,你会发现与人交往多了,慢慢地,就不会感到紧张了。

办法三:现场放松法。每当感到紧张时,就双肩下垂,闭上双眼,然后慢慢地做深呼吸,直到完全放松时为止。

10.自我心理压力调节的方法 篇十

讲述你的考研故事,分享你的考研心情:考研征文(请勿擅自)

离考研的日子越来越临近了,心理压力的增加和焦躁不安是可想而知的,我也是如此!

借着圣诞节加上双休日的好日子,我自我放假了两天,逛了王府井大街,顺便也习惯性的逛了逛王府井书店。偶尔看见一本书,是讲人的心理方面的,它的封面上写着“让你在你自己面前不再自卑”的宣传语。

多么让人感慨和有所触动的语言啊!我为什么会感到不安呢,我为什么会感到心理不宁呢,我为什么会让到巨大的压力呢,因为我缺乏自信,甚至可以说我对我的考试有种“自卑”的情绪,正因为这样,所以我才会感到不安和压力。

这本书全名叫《像心理学家一样思考》(杨雁捷 著),这是一本非常通俗易懂、幽默诙谐的普及性畅销类通俗读物。但这不是一本纯粹的`已经泛滥的励志书籍,它是深入浅出的让你明白很多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的,我们自己内心深处的心理变化,是以心理科学为基础的,不像那些外面书店泛滥的励志书籍在缺乏科学依据的情况下胡口乱吹。

我当时就拿起了这本书,仔细地看了几篇,非常有趣,也非常震撼,更有种眼前一亮、豁然开朗的启示。它告诉了我很多切切实实发生在我内心深处的一些心理变化,让我感到很是亲切和激动,我要是早点看到这本书的话,我的情绪或许会调节的更好。

我们也算是经历了大大小小不计其数的考试了,可是面对考研,我们还是会感到心理压力和不安,很大程度上的原因是,我们现在人大了,面对的是实实在在的生活的压力,而这些生活压力不再是来自于父母或者老师,而是自己,来自于自己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如果我们不能很好的认识自己的心理变化,我们可能十分的痛苦。

学习本身是一件快乐的事,难道不是吗,为什么要把它弄得像现在这样充满压力感和不安呢?在那时刻,我明白了很多道理。作为经验,我也郑重地把这本书推荐给每一个参加考研的研友们看,让自己有一个好心情和好的状态来面对未来人生中的无穷无尽的挫折和困难。没有什么困难可以阻挡我们的前进,除了我们自己,加油加油,每一个为了实现自己梦想而奋斗的人!

11.心理健康的自我调节 篇十一

作为营业厅的业务受理员,常常要面对各种不同的客户,其中也包括满腹牢骚和满脸怒火的人。由此可见,营业厅人员常常需要承受巨大的压力,但是却绝不能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因此,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刻不容缓。那应如何调适自身的心理健康呢?

1、调整认识角度

美国心理学家艾里森在20世纪50年代创立的被称为“合理情绪疗法”的理论认为,情绪困扰并不一定是由诱发性事件直接引起的,常常是由经历者对事件的非理性的解释和评价引起的。如果改变了非理性观念,调整了对诱发事件的认识和评价,领悟其中的理性,情绪困扰就会消除。现实生活中的许多情绪困扰都是这样,如果从非理性的角度去认识某一事物或问题,会使人恨恨不已;如果换个角度去认识,理性一些去认识,就会使人豁然开朗。正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或者说“换个角度天地宽”。

2、学会难得糊涂

对一些无关大局的非原则性的外部刺激,在认识上要模糊一些,在心理感受上要谈漠一些,当别人在背后说自己几句话时,或因一些小事与人发生口角时,或偶遇失意时,不妨有意识地控制一下自己的情绪,坦然处之,不斤斤计较,不耿耿于怀,做到大事清楚,小事糊涂。这种超然处世的态度,显示出一个人的态度、自信和修养,需要有意识地经常加以培养。

3、合理进行宣泄

人的情绪处于压抑状态时,应该加以合理宣泄,这样才能调节机体的平衡,缓解不良情绪的困扰和压抑,恢复正常的情绪情感状态。如遇到挫折和失败,内心苦闷难受时,畅快地哭一场,或者找人诉说一通,都是缓解情绪压抑的好办法。

4、巧用幽默缓解

幽默感是消除不良情绪很有用的工具。当我们遇到前来办理业务的客户怒骂、挖苦等刺激时,要避免陷入激怒状态。一个得体的幽默,一句适宜的俏皮话,常常可以使已经紧张的局面轻松起来,使一个窘迫难堪的场景消逝。幽默和是智慧成熟的表现。乐观地对待生活,不为任何挫折、失败和痛苦所压倒,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5、学会面对挫折

一个人的一生中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大大小小的挫折将时刻伴你左右,只有敢于和善于直面人生挫折,才能在挫折中奋飞,在拼搏中成功。

上一篇:吉林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全面落实-吉林安监局下一篇:清明祭扫副校长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