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行业分析报告

2024-10-31

信息技术行业分析报告(精选8篇)

1.信息技术行业分析报告 篇一

电子政务软件开发行业分析报告

1、行业及发展概况 1.1行业概况

1.1.1 软件行业总体市场

软件行业作为国家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中国软件行业市场总量近年来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势,软件行业业务收入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不断攀升。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历年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公报数据显示,2009、2010 年中国软件产业完成业务收入分别为 9,513亿元和 13,364 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 25.62%和 40.48%。2011 年中国软件业务收入达 18,468 亿元,同比增长 38.19%,超过“十一五”期间平均增速 10个百分点,实现了“十二五”软件行业的良好开局。2012 年、2013 年和 2014 年软件业务收入分别达到 25,022 亿元、30,587 亿元和 37,235 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 35.49%、22.24%和 21.73%。2008-2014 年中国软件行业业务收入规模及增长情况如下图:

***3723 ******0000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8468757395131.1.2电子政务市场的发展状况

电子政务是指政府机构在其管理和服务职能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优化,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制约,建成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主要包括三个组成部分:一是政府部门内部的电子化和网络化办公;二是政府部门间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的信息共享和实时通信;三是政府部门通过网络与民众之间进行的双向信息交流。

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国务院有关部门相继建设了一批业务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和政务自动化系统。比如“十五”期间,国家推进了金关、金税、金盾、金审等重点电子政务工程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这些应用系统在提高政府行政能力和增强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2 年以来,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已从部门办公自动化,开始走上了支撑部门职能业务的发展道路。2006年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发布以后,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应用深化和整体发展。经过近几年的建设,中央级传输骨干网已经开通,国家电子政务外网也投入运行,可承载中央和地方部门的部分政务业务,为进一步整合内、外网及专项网资源,实现国家电子政务网络的互连互通和政务业务系统的协同互动奠定了基础;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已开通运行,各级政府网站基本建立。政务信息系统建设已经覆盖了税务、海关、农业、金融监管、公安和社会保障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为政务部门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电子政务治国理政和服务于民的架构已具雏形。

在建设管理方面,首先各建设单位把电子政务作为一把手工程,这对加大业务部门和建设部门的协调力度、强化业务应用的先导性、确保资源的优化配置等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时,各项目建设单位也初步形成了高层次、组织化和规范化的工程建设管理制度,形成了一系列工程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保障了工程建设的质量和顺利实施。其次,各部门在建设电子政务工程时,注重发展模式的创新,包括运行与维护模式的探索、国产设备的应用和工程建设的管理等方面。此外,电子政务建设的制度规范逐步建立,加强了项目的申报审批、工程建设、资金管理、监督检查,以及验收评价等环节的管理,对保证电子政务工程质量、有效控制建设规模、提高投资效益发挥了积极作用。

1.2 发展前景和市场空间

据CCID 统计,2013 年我国电子政务市场规模达到1,634.2 亿元,同比增长16.91%。2007-2016 年市场规模及增长情况如下图所示(其中2014-2016 年为CCID 预测值):

2007年-2016年电子政务市场规模30002568.***97.81188.66391906.21634.22218.11000

741861.71010.95000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电子政务整体市场规模持续稳定增长的同时,我国电子政务市场的投入结构也发生着变化,当前呈现出政府对硬件投入比重逐年下降,软件和IT 服务所占比重逐年上升的趋势。据计世资讯(CCW Research)分析,2014 年财政行业信息化在硬件方面的投资为22.2 亿元,占总投资的35.3%;软件投资达到25.1 亿元,占总投资的39.9%。与此同时,服务投资快速增长,达到15.6 亿元,占总投资的比重提高至24.8%。与其他行业相比,电子政务投资受经济的影响较小。预计到2016年政府行业IT规模将达到1121.5亿元。随着我国信息化的不断深入,电子政务市场规模将继续不断扩大。

1.3 行业发展趋势

政府的职能定位直接决定了电子政务实施的内容和方向。随着中国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逐渐成为主导,推动政务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聚焦民生、强化公共服务是“十三五”期间政府的重点工作内容。因此,未来几年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重点是推动政务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完善财政、金融、税收、公共服务等管理信息化服务体系,工业和信息化部预计未来五年电子政务市场投资额增速可达20%。

1.4市场竞争情况

1.4.1 软件行业总体竞争状况

软件行业属于竞争较为充分的行业。

在企业数量方面,经过近20 多年的发展,我国软件行业企业总数迅速增长,截至 2014 年末,我国拥有各类软件企业 38,695个。在企业数量增加的同时,优势企业的实力不断增强,规模不断扩大。据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 年中国软件业务收入前百家企业累计完成软件业务收入4,820.88 亿元,占全国软件业务收入的 12.95%。

在产品竞争方面,按系统软件、支撑软件和应用软件三类分析,系统软件和支撑软件(主要包括数据库软件和中间件)中,除金蝶、用友等少数国内厂家涉足中间件市场外,几乎被国外软件企业垄断。应用软件市场是软件产品中种类最多、应用最广的部分,目前国内大多数软件企业均处于此领域。随着国内各行业信息化建设的逐步深入,国内应用软件市场需求不断加大,行业市场更加细分和专业化,国内厂商往往更熟悉用户需求及使用偏好,因此在本领域较外国厂商具有本土优势,总体上取得了领先的市场地位,特别是在电子政务、能源、电信、金融等重点行业应用领域拥有明显的优势。随着我国信息安全意识的提高,我国企业在各类软件,首先是电子政务软件方面应有较为明显的提高。

1.4.2电子政务领域市场竞争状况

由于电子政务应用的特殊性,国外厂商IBM、SAP、ORACLE等厂商涉足较少,国内软件服务企业成为电子政务的主要业务应用软件供应商。

电子政务业务经过多年的发展及充分竞争,各细分领域内部已形成了龙头企业拥有明显市场份额及技术优势的市场格局。电子政务业务系统建设思路更加成熟,政府行业市场更加趋于细分,要求IT解决方案供应商更加专业化,因此市场竞争格局比较稳定,新进入者的进入成本相对较高。电子政务业务的竞争也趋于理性,主要通过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深入挖掘优势和重点领域,为政府部门用户提供更加精细化的解决方案来提升市场竞争力。

2、行业进入壁垒 2.1 市场进入壁垒

政府部门在电子政务应用软件的功能、数据交换和安全性等方面都有严格的标准和规定,不符合这些规定的新进入者将无法进入本行业市场。同时,非税收入信息化管理应用具有较高的“用户黏性”。政府部门在建立信息系统并推广应用的过程中,所付出的总成本不仅包括购置硬件设施、软件系统所付出的显性成本,而且包括在工作规范、管理制度、业务改造、职员培训等方面的隐性成本,产品转换成本较高,新的进入者很难抢夺先入者的市场份额。

2.2 行业经验壁垒

该行业主要服务对象为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卫生教育部门、具有公共管理或者公共服务职能的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这些用户的信息化需求多样性和复杂性高,对软件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要求苛刻。客户在选择软件厂商时更加关注公司以往的行业成功案例,因此行业经验壁垒较高。

2.3技术和人才壁垒

技术的载体是人才,人才是软件企业竞争力的源泉。本行业的软件企业不仅需配备既了解客户所处行业知识背景,又掌握软件研发核心技术的复合型研发团队,还需要配备具有丰富财政管理经验、掌握先进管理思想的专业化管理团队,以及具有较强业务开拓能力的营销团队。企业研发、管理和营销团队的形成是一个逐步建设、持续发展、长期积淀的过程,新进入者在短期内难以实现,人才是进入本行业的重要壁垒之一。

2.4服务网络壁垒

管理软件日常使用过程中会遇到问题或产生新的需求,如不能快速有效地响应客户的需求,将大大降低客户的满意度甚至失去新的业务机会。这要求软件企业在提供软件产品的同时,建立贴近客户的、较为完善的服务网络,及时有效地向客户提供持续的售前咨询、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因此,高效完善的服务网络是进入本行业的重要壁垒。

2.5 客户资源壁垒

软件企业只有通过较长时间的实践,才能培育出稳定的、忠诚的客户群体,积累丰富的成功案例,从而在行业市场树立良好的品牌声誉。同时,在行业内针对不同用户特定需求而进行的二次开发,不仅能提高公司产品的技术水平,同时将增强用户黏性。而新的进入者往往缺乏示范案例和品牌,难以在短期内培养出良好的客户群体。

3、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3.1 有利因素

(1)政府产业政策大力支持

软件产业的发展水平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经济软实力,是国家重点发展、大力扶持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关于扶持软件产业的法规、财税、金融政策和支撑服务体系越来越完善,从各方面保障了软件产业持续、健康、高速的发展。

(2)市场前景广阔

当前,国务院各部门、各级地方政府正在进行新一轮的政府职能改革,政府职能正向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领域倾斜,为提高执政效率和科学化水平必定产生政府信息化的新需求,需要加大对管理信息化应用领域在内的电子政务市场的投入,这将为该领域的产品提供商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

(3)技术创新推动行业发展升级

信息技术是发展最快、更新最快的领域之一,新技术应用正在不断改变软件产业的格局,带来软件产业发展的新机会。比如中间件、虚拟化、云计算等技术的完善对软件产业的发展格局开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中间件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将使分布式应用软件在不同的技术系统、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大大提升软件的兼容性和可扩展性;虚拟化技术可以提高服务器资源的利用效率,带来数据中心、服务器平台的整合,大大提高软件研发的效率和能力;云计算可以提供基于网络的海量计算服务,不仅可以作为软件服务的平台,也可以作为存储空间的提供者和业务信息处理的平台,由此将极大创新和完善软件产业的商业模式,扩大软件的应用领域。

3.2 不利因素

(1)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目前,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法律在执行层面仍有待加强,国内软件企业及用户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相对薄弱,知识产权保护的机制不健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软件行业的规范化、国际化发展。

另外,软件是典型的知识密集型产品,产品的研究开发需要大量专业人才和大量资金的投入,产品附加值高,但产品内容复制简单,因而容易被盗版,使软件开发商遭受巨大损失。若不能够实施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将不利于行业健康快速的发展。

(2)大多数软件企业规模较小、竞争力不强

一直以来,虽然我国软件行业发展迅速,但是由于起步较晚,与国外大型软件企业相比技术水平落后,企业规模仍然偏小,融资渠道不畅,在经营理念、研发能力和资金实力等方面积累不足,难以进行较大规模的研发投入和研发基础设施建设。当前软件行业关键的基础技术、核心技术仍然掌握在国外软件巨头手中,核心高端产品如操作系统、大型数据库、关键中间件技术几乎被欧美等跨国软件巨头垄断。企业规模偏小和竞争力不强限制了国内软件企业技术能力、服务能力以及企业品牌的提升,不利于国内软件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

4、项目风险

相对一般信息化(如企业信息化)项目而言,电子政务项目通常更具复杂性,不确定性影响更大。涉及的主要风险有:

1、协调性风险(即合作主体之间形成的矛盾)对目标的期望和认同不一致,责任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文化意识和沟通上的矛盾。

2、技术性风险

对实施方案的选择,对软件开发工具的选择,对设备购买的选择,对软硬产品的选择等。在这方面,可能会差之毫厘,缪之千里。

3、执行过程产生的风险

包括人员的组合不恰当与变动造成团队涣散,项目监理不到位,双方的信息沟通问题,实施过程遇到意外问题,实施与运营没有很好交接等。

2.信息技术行业分析报告 篇二

济宁市境内有50个大型煤矿, 绝大多数都是沿河与沿湖, 受自然灾害的影响, 尤其是每年的汛期, 暴雨给各企业的安全生产造成很大压力。为加强高危行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建立气象信息与高危行业协调联动机制, 该市所有煤矿、化工、道路运输、水上运输企业都要在企业显要位置加装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 由市气象台通过气象信息直通系统实时向企业发布气象信息。通过这种形式, 灾害预警信息将以最快的速度进行发布, 能够有效解决灾害性气象信息传输的瓶颈问题, 企业能够在最早时间了解气象预警信息, 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一、系统介绍

气象信息直通系统是用于专业多媒体显示领域的新媒体制作, 播放和管理的工具, 功能强大, 操作简单方便, 可以迅速的制作用于媒体播放的多区域画面展示, 在几分种之内可以获得主流电视台广播人所使用的图文并貌的专业设计。系统是完整独立的软件其独特的文件格式确保显示信息保密性, 同时采用各种有效的安全措施 (如MD5加密、C/S的信息传输工具等) , 确保网络的安全性。系统采用先进的视音频编辑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通信技术。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 便于扩展, 以适应未来发展需要。随信息量的加大节点增加时, 将不会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

㈠功能与性能介绍作为新媒体信息发布系统, 气象信息直通系统采用C/S架构, 有利于处理海量数据;采集各种实时信息源, 包括数据库信息和网页信息, 二是通过系统独有的DataFlow数据引擎采集数据后, 用绚丽的画面展示出来。三是气象信息直通系统的DataFlow数据引擎工具能支持多种类型数据库, 如:Oracle, SQL2003, My SQL等。在数据对接技术上采用XML映射, 轻松实现与各种数据库对接工作, 无论应用方式如何, 都无需二次开发工作, 利用现有的成熟工具完成对接。四是气象信息直通系统独有的FTP独立更新功能能够将对画面内预先定义的区域内容进行实时更新, 每个区域的更新可并发操作, 相互独立, 不会相互干扰。五是气象信息直通系统的网络管理器具有对远程播放端进行实时监控的功能, 能将远端播放器的VGA输出内容实时的反馈到服务器端, 有效监控播放内容及质量。

二、系统模块功能介绍

气象信息直通系统的强大功能是由众多的功能模块有机结合实现的, 通过这些子模块的连续工作, 系统的硬件与软件程序有机的配合才能有我们强大的功能, 这些子模块包含编辑制作模块 (WS-Editor) , 网络管理模块 (WS-NM) , 服务器伺服模块 (WS-Server) , 播放模块 (WS-Player) , 数据交换模块 (WS-DFx) 等。

㈠编辑制作模块

编辑器操作简单, 轻轻拖动鼠标就可随意编辑各区域位置、大小、叠加层次、显示比例和分辨率。并且编辑器可以使用的素材包罗万象, 可编辑多种素材, 如视频、音频、图片、文字、RSS、TV、复合、动画、PPT、Flash。在编辑的同时也可对编辑素材和播放画面边做边看, 发布节目的同时, 可以编辑下一个节目, 并定制发布节目。

㈡网络管理模块

网络管理模块可以任意分组、远程配置管理播放器, 对播放器所要播放的节目进行节目单管理, 多种定时设置命令实现节目单播放和节目单插播, 满足灵活的播放控制。并对所播放的节目实施查看, 随时增删播放内容, 更改播放次序。同时实施记录节目播放日志, 网络操作与用户操作信息, 使用情况一目了然。其中网络管理模块功能细分为以下几点。一是实现远程控制播放终端, 可以选择开机, 关机, 重启, 开始播放, 停止播放, 开始下载, 暂停下载, 同步检查等。二是远程画面监控机制, 能够实时的监控到远程播放器的播放画面, 并以帧图的形式反馈。三是时间表管理, 建立每个播放器或者每组播放器详细的节目内容播放计划时间表, 既能让播放器同步播放显示内容, 又能个性化的让某一个播放器单独播放独立内容。四是插播消息功能能够让紧急的播放信息能够在自定义的播放终端上, 即时的插播, 并提供各种插播方式和显示方式。

㈢服务器伺服模块

服务器伺服模块有强大的数据存储和处理能力, 能将编辑制作模块上传的数据文件归档, 储存、分类。服务器伺服模块实现了无人职守, 自动运行, 并记录各个模块运行的情况。服务器伺服模块海量的处理能力确保系统中的播放器的数量能达到600个同时上传下载, 1000个播放点同时在线。

㈣播放模块播放模块

支持多种格式媒体素材, 支持多样效果播放, 可以做到多层画面叠加和融合, 并在多层融合的基础上, 支持蒙板、专场效果。

㈤数据交换模块

数据交换模块能兼容Oracle, SQL Server, My SQL, Access等多种类型的数据库, 并能实现无缝对接。数据交换能力的强大不仅仅是能容纳不通类型的数据, 更重要的是能够将获取的数据和Flash结合, 完美的显示出来。

三、结语

3.现代信息技术在纺织行业中应用 篇三

关键词:信息技术;纺织行业;应用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4-0148-01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已广泛地应用到各个领域。在纺织生产领域,为了更好的发展,为了能够在竞争中得以立足,为了能够设计和生产出更新颖款式和产品,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纺织行业是纺织工业发展必行之路。计算机作为信息技术的载体,在纺织行业中应用的程度实际上就是企业信息化的程度。纺织行业作为传统制造业,其信息化就是将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现代管理技术和制造技术相结合,最终实现产品设计制造和企业管理信息化,生产过程控制的自动化,采购和销售网络化。现代信息技术贯穿整个纺织行业中,并发挥重要的作用。

一、辅助设计信息化

(一)纺织机械计算机辅助信息化。可以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AUTOCAD软件进行二维平面绘图,进行三维立体设计,建立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能提高设计人员的工作效率,提高设计质量,改善信息交流,产生制造所需的数据库。

(二)服装设计信息化。服装设计辅助系统可以进行款式设计、推挡和排料等,各种技术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的完善和提高,同时也创造出更多的产品来满足不同企业的需求。三维服装辅助设计系统已经进入产品的应用阶段,被人们不断的接受和认可,同时借助于3D人体扫描和服装款式设计,正稍稍地进人们生活,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现代的超维服装设计,考虑到线、面、体、时、意等设计要素,还考虑到心理、视觉、审美等诸多因素,设计出的新产品将给人们带来更高的享受。

(三)产品图案设计信息化。产品的图案是印染技术重要指标,好的图案能够刺激人们的眼球,增强人们的购买力。以往的设计,通过人功进行,浪费人力和物力,也很难得到满意的图案,现代的辅助设计系统通过图样的扫描输入,或由计算机直接生成图案,根据需要进行图形的改进、色调的调整,在电脑上随时修改,直到得到满意的图案为止,然后由激光照排机输出用于印花生产的高精度分色胶片。增加花纹、色调的种类,也提高了设计的效率和质量。

(四)织物组织辅助设计信息化。织物模拟系统的功能是提供织物织成后的仿真图样,系统输入信息包括将要生产的织物颜色、织物组织结构、染色顺序和线密度,自动生成织物的模拟图像,上千万种色谱与数种织物组织结构相结合,显示出设计的新效果,带来更大的吸引力。

二、生产过程信息化

(一)生产信息监测现代化。纺织生产监测管理系统能全方位监测机台的运转状况,及时提供各种分类统计图表,其独创的“机台实时运行图”,为分析机台低效原因提供了真实的记录,能有效指导日常生产管理,促进纺织企业提高生产效率,节约人力资源,真正实现企业信息化管理。据介绍,该系统不仅适用于喷气织机、喷水织机、剑杆织机及有梭织机、经编机等各种机型的织造设备,还适用于梳棉、并条、粗纱、细纱、络筒、浆纱等其他纺织工序以及环境温湿度等各種生产信息的监测管理。

(二)生产过程控制自动化。近十多年来我纺织机械的自动化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在新型纺织机械上普遍采用了自动化技术。包含了先进的信息处理和控制技术,粗纱机采用计算机控制多机分部传动;浆纱机采用计算机控制多电机分部传动;PLC在纺织设备上应用普及,清花、梳棉、并条、精梳、络筒、并纱、捻线、整经、无梭织机等等;梳棉机自调匀整装置;并条机自调匀整装置;粗纱机的CCD张力检测、微调节器装置;细纱机的电子凸轮;异纤维自动检测装置和织物自动检测装置等,生产过程控制自动化,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三、采购、销售信息化

信息化采购使企业不再采用人工办法采购它们的原料,全新的模式使用权买、卖双方通过电子网络而联结,商业交易开始变得具有无缝性,缩短了采购周期;节约了大量的采购成本;增加了有效的供应商。利用网络技术,通过一个公共的交易平台,采购、竞标变得前所未有的快速、高效和公平。网络是纺织行业电子商务的主流,企业通过内部信息网络和互联网将供应商的采购业务和代理商的销售业务有机联系起来,无论在交易额和交易领域方面,都非常可观。企业可以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将相关信息了如指掌,随时掌握各种行情变化,及时调整相应的应对方案。即可以获得外面的信息,也可以将自己的产品信息传播出去,相互了解,从而达到采购、销售科学化。

销售信息化使得销售快速化;信息透明化;沟通实时化;管理统一化;资源最优化。企业销售信息化,不仅可以及时了解产品的销售情况,还可以有效地指导渠道客户开展业务,收集反馈信息,与渠道客户建立牢固的合作伙伴关系;在企业业务伙伴之间、企业与客户之间通过网络化方式协同工作,因而逐渐形成对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的需求,建立和优化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流程、协作运营和财务运作流程,形成产业链、供应链。企业可以控制采购和库存成本,动态核算生产成本,量化质量指标,加速库存周转和资金周转,提高及时交货率。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在纺织行业起到一定的作用,包括机械设计、服装设计、产品图案设计、织物组织设计等在内的辅助设计信息化;包括生产信息监测现代化、生产过程控制自动化的生产过程信息化;包括信息化采购和销售等方面,最终实现产品设计制造和企业管理信息化,生产过程控制的自动化,采购和销售网络化。

作者单位:白城技师学院

参考文献:

[1]吴迪.纺织行业信息化亟待升级与更新[J].中国计算机报.2003.11.

[2]王鹏.纺织业信息化的五项任务[J].中国计算机报.2003.11.

4.中国信息安全行业分析报告 篇四

当前,随着全球信息化步伐的不断加快,互联网、云计算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正在发生巨大变革。全球信息化已成为现代社会的大趋势。但由于信息网络本身存在的各种缺陷以及信息网络互联形式的多样性和开放性,信息安全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并成为当前信息科技研究的重要和热门领域。

一、信息安全的概念

信息安全是指信息网络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信息服务不中断。信息安全主要包括五方面的内容,即需保证信息的保密性、真实性、完整性、未授权拷贝和所寄生系统的安全性。其中保密性是指信息不被泄露给非授权的用户、实体或过程。即信息只为授权用户使用。真实性是指原始信息的正确性和一致性。完整性指在传输、存储信息或数据的过程中,确保信息或数据不被未授权的篡改或在篡改后能够被迅速发现。未授权拷贝指未经过信息拥有者的授权,不能对信息进行拷贝、传播。寄生系统的安全性包含了硬件、软件、网络及使用人员在内整个系统的安全。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二、信息安全产品的分类

(一)安全硬件

1、防火墙/虚拟专用网络硬件产品

防火墙/虚拟专用网络(VPN)安全硬件具有数据流的监控、过滤、记录和报告功能,必要时可隔断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的连接。它在内部网络与不安全的外部网络之间设置障碍,阻止对资源的非法访问。

2、入侵监测与入侵防御硬件产品

入侵检测(IDS)作为传统保护机制的有效补充,形成了信息系统中不可或缺的反馈链;入侵防御系统(IPS)则是入侵检测系统的升级版本,变被动检测为主动防御,其市场发展空间较大。

3、统一威胁管理硬件产品

统一威胁管理硬件产品将网络防火墙、网络入侵监测与防护、网关防病毒等功能集成在一个设备中。

4、安全内容管理硬件产品

安全内容管理硬件产品最主要的功能是提供Web流过滤、内容安全性监测及病毒防御。

(二)安全软件

安全软件通常用于保护计算机、信息系统、网络通讯、网络传输的安全。利用安全软件,企业用户可以进行安全管理、访问控制、身份认证、病毒防御、加解密、入侵监测与防护、漏洞评估和边界保护。主要包括:

1、安全威胁管理软件

安全威胁管理软件用于严密监视网络流量和应用程序,及时发现恶意行为。其通常包括两类产品:防火墙软件、入侵监测与防护软件。

(1)防火墙软件

防火墙软件针对于某些应用程序或数据进行访问控制。

(2)入侵监测与防护软件

入侵监测与防护软件能够不断的监视设备和网络的运行情况。

2、安全内容管理软件

安全内容管理(SCM)是一套基于策略的安全解决方案,用于保护信息和Web通信的正常进行。SCM主要包括以下子市场:

(1)防病毒系统

防病毒系统用于识别并清除有害程序或代码,通过扫描硬件驱动器、邮件附件、软盘驱动器、网页和所有相关数据流,发现任何已知或未知的病毒、有害代码、特洛伊木马或者间谍软件。

(2)Web流过滤系统

Web流过滤系统用于监视或阻断与业务无关的对网页的访问要求。

(3)内容安全系统

当信息中包含垃圾信息及其他有害信息时,内容安全系统被用于监视、过滤或阻断这些信息。

3、安全性与漏洞管理软件

安全性与漏洞管理软件可以帮助企业或者组织机构侦测、描述和改善信息安全风险。

4、身份管理软件

身份与访问管理软件用户识别一个系统的使用者身份,根据已建立的系统权限判别是否允许用户的访问。

(三)安全服务

安全服务分为四个部分:计划、实施、维护及教育培训。

三、信息安全行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安全只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其发展轨迹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萌芽阶段(2005年之前):国内各行业和部门开始萌生信息安全意识,主见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于是各行业都在有意识地学习和积淀信息安全相关知识,与国内外领域内的权威企业交流,了解信息安全技术、理念、产品、服务及建设理念。

爆发阶段(2005-2009年):国内各行业企业、政府各部门对于信息安全的建设和意义已取得了深度认识,很多行业部门开始自觉地对内部信息安全建设展开规划与部署,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对信息安全系统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普惠阶段(2011年以后):当信息安全建设与企业整体信息化建设融合,信息安全建设已经成为各领域行业信息建设的必要条件。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完全以信息安全建设为核心围绕“安全”来建设。

我国的信息安全市场可以分为安全硬件市场、安全软件市场和安全服务市场。

1、安全硬件市场

近几年,安全硬件市场需求持续保持强劲增势。处于企业信息化进程中的中小企业加大对入侵防御系统(IPS)、SSL VPN 设备、网络防火墙/安全路由器等安全硬件的投入。依据IDC的研究数据,2011年安全硬件市场的增长率约为22.5%。

2、安全软件市场

2011年安全软件市场规模年增长率约为11.5%。信息安全应用软件市场的销售额高达91亿美金。除传统的针对ES 防病毒技术以外,认证访问管理和Internet网关安全等更为主动的防御应用都呈现较高的增长趋势。

3、安全服务市场

近年来安全服务市场在全球安全市场的份额持续走高。信息安全的解决是一个综合性问题,涉及到诸多因素,包括技术、产品和管理等。在面临信息安全问题时,企业客户更倾向于向专业的信息安全公司咨询。

四、信息安全子行业的竞争状况

由于国内信息安全市场的快速增长,近年来信息安全企业数量急剧增加,目前国内注册的信息安全企业约有1000家。主流信息安全厂商所占市场份额约占整个安全市场的50%。按照企业用户的不同,国内信息安全市场可分为高端市场和中低端市场。高端市场主要指金融、电信、部分政府机构和大型企业形成的信息安全需求市场。目前,高端市场主要被国外厂商及少数实力较强的国内安全厂商占据,包括思科、华为、绿盟、卫士通、兴唐通信等企业;中低端市场由大量的中小型企业和公共事业部门组成,其业务流程相对简单,对安全性的要求相对较低。

(一)防火墙/VPN市场

2011年国内方式墙市场规模2.79亿美元,较2010年同比增长12.3%;市场格局方面,天融信处于市场领先地位,占18.0%的份额,其次是华三通信(H3C),占15.4%的份额,第三位是华为,占15.1%的份额。

(二)入侵检测市场

2011年国内入侵检测市场规模为0.45亿美元,较2010年同比增长5.5%。市场格局方面,启明星辰、绿盟科技、东软集团、安氏领信占据市场前四名,市场占有率分别为25.1%、17.4%、13.1%、10.8%。

(三)入侵防御市场

2011年国内入侵防御市场规模为0.838亿美元,较2010年同比增长20.6%。市场格局方面,绿盟科技市场占有率第一,为19.2%;其次是华三通信14.9%,天融信12.9%,启明星辰10.1%。

(四)统一威胁管理市场

2011年国内统一威胁管理市场规模为1.61亿美元,较2010年同比增长27.9%。统一威胁管理市场集中度不如集体信息安全子行业,仅有四家公司市场占有率超过10%,分别是华为(12.5%)、华三通信(10.9%)、山石科技(10.8%)与启明星辰(10.0%)。

(五)漏洞扫描市场

安全性与漏洞管理软件占IT安全软件的市场份额不大,2011年该市场的规模为0.39亿美元。排名前三位的是绿盟科技、IBM、启明星辰,市场占有率分别为25.4%、20.0%和12.8%。

(六)身份管理与访问控制市场

2011年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软件市场中,市场占有率的前四名分别为吉大正元(23.9%)、上海格尔(17.3%)、IBM(11.4%)和EMC(6.8%)

(七)安全内容管理市场

2011年国内安全内容管理市场规模为0.796亿美元,较2010年同比增长38.8%。安全内容管理市场集中度比较高,深信服与网康科技处于市场占有率的前两名。分别占38.6%和27.9%。

(八)VPN硬件设备市场

2011年国内VPN硬件设备市场规模为0.594亿美元,较2010年同比增长24.8%。安全内容管理市场主要由深信服占据,2011年深信服占有35.4%的市场份额。此外仅有Array Networks市占率10.5%。

五、信息安全行业的市场前景

未来,中国的信息安全市场将保持高速、超规模的发展势头。

总的来说,中国信息安全行业发展不成熟,机会巨大,它的健康需要国家,安全企业,安全从业人员、网民等各类人士的共同努力辅助。有理由相信,中国的信息安全行业将会有如下前景。

(一)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将逐步完善。由于信息安全是影响社会安定的答问,因此国家会投入大力气在上面,并且积极参与和支持国内民族信息安全企业的发展。

(二)商用信息安全技术将突飞猛进地发展。在这个大环境下,技术领先、有实力、资本雄厚、管理完善、服务全面的大企业将始终起引导作用。

(三)国内信息安全企业将逐步走向融合,一方面对抗外来信息安全企业的竞争压力,另一方面,信息安全行业本身也需要大量的资本和人力投入。

(四)从长远来看,中国信息安全行业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中国的信息安全行业远远没有达到市场饱和,而且中国的计算机行业逐步向城镇、农村发展,以后的计算机安全市场也将举足轻重。

(五)中国信息安全从业人员的素质将会大大提高。近年来,国家大量培养了信息安全人才,但他们缺乏足够的从业时间。

六、信息安全未来发展热点

(一)可信计算与可信网络

可信计算是在计算和通信系统中广泛使用基于硬件安全模块支持下的可信计算平台,以提高系统整体的安全性。

(二)云安全

云安全融合了并行处理、网格计算、未知病毒行为判断等新兴技术和概念,通过网状的大量客户端对网络中软件行为的异常监测,获取互联网中木马、恶意程序的最新信息,传送到Server端进行自动分析和处理,再把病毒和木马的解决方案分发到每一个客户端,云安全是网络时代信息安全的最新体现

(三)内网安全

现有的网络安全防护手段大多强调对来自外部的主动攻击进行预防,检测以及处理,而授予内部主机更多的信任。但是统计数字表明,相当多的安全事件是由内网用户有意或无意的操作造成的。内网中某台主机的有意或无意的误操作都会对整网主机的安全性造成威胁,内网安全因此具有很大的复杂性。

(四)安全认证

安全认证是由可以充分信任的第三方证实某一经鉴定的产品或服务符合特定标准或规范性文件的活动。

(五)数据保护

数据保护是以全面数据文件安全策略、加解密技术与强制访问控制有机结合为设计思想,对信息媒介上的各种数据资产,实施不同安全等级的控制,有效杜绝机密信息泄漏和窃取事件。数据保护的对象主要是政府及企业的各种敏感数据文档,包括设计文档、设计图纸源代码、营销方案、财务报表等。

(六)安全数据传输

安全数据传输使数据安全保密传输,例如防止明文数据传输时,被黑客截获,所带来的安全隐患。适用于各种网络协议(如HTTP, FTP, SMTP)中,尤其适合使用在互联网用户登录认证,交易接口。

七、信息安全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信息安全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备系统工程、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等方面的专业只是,运用所学只是与技能去分析和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具有较高的综合业务素质、较强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可在信息产业以及其他国民经济部门从事各类信息安全系统、计算机安全系统的设计、开发研究、教学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八、信息安全主干学科及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干核心课程:离散数学、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现代密码学、计算机病毒原理与防治技术、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技术,计算机网络安全,操作系统安全、信息隐藏技术、网络安全协议与标准等。主要实践教学环节有:程序设计训练、计算机组成原理和汇编语言课程设计、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操作系统课程设计、网络安全协议实现,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设计、信息安全综合设计等。

九、信息安全就业前景

5.信息技术行业分析报告 篇五

2016年2月

信息服务业是指服务者以独特的策略和内容帮助信息用户解决问题的社会经济行为。从劳动者的劳动性质看,这样的行为包括生产行为、管理行为和服务行为。信息服务业是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实现商品化、市场化、社会化和专业化的关键。

信息服务业是利用计算机和通信网络等现代科学技术对信息进行生产、收集、处理、加工、存储、传输、检索和利用,并以信息产品为社会提供服务的专门行业的综合体,主要分为三大类:即信息传输服务业;IT 服务业(信息技术服务业);信息资源产业(主要指信息内容产业)。

信息服务业包括系统集成、增值网络服务、数据库服务、咨询服务、维修培训、电子出版、展览等方面的业务。

信息服务主要指除软、硬件产品的销售之外,围绕信息系统软、硬件产品的推广应用所进行的各项服务过程,主要包括网络信息服务和专业计算机服务二大部分。网络信息服务现在主要指通过互联网提供的信息服务,包括互联网接入服务(ISP,即通过电话线、同轴或无线等手段,把用户的计算机或其他终端设备接入互联网),互联网内容提供服务(ICP,即提供互联网信息搜索、整理加工等服务),网络应用服务(ASP,即为企事业单位进行信息化建设、开展电子商务提供各种基于互联网的应用服务)等。专业计算机服务包括系统集成、咨询、培训、维护和设施管理等服务。信息服务业是信息产业中的软产业部分。信息服务业是从事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重要产业部门,属于第三产业。信息服务业是连接信息设备制造业和信息用户之间的中间产业。对生产与消费的带动作用大,产业关联度高,发展信息服务业有助于扩大信息设备制造业的需求和增加对信息用户的供给。

一、行业管理体制和行业政策

1、行业管理体制

信息服务业属于信息产业中的软件与信息行业,处行业的主管部门是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制订我国软件行业的产业政策、产业规划,对行业的发展方向进行宏观调控。

此外,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技部等部门分别从产业发展、科技发展等方面共同推进产业发展。行业内部组织机构为中国软件行业协会。中国软件行业协会主要负责产业及市场研究、对会员企业的公共服务、行业自律管理以及代表会员企业向政府部门提出产业发展建议等。

2、行业法律法规及政策

信息产业是国家先导、支柱与战略性产业;软件是信息产业的核心,是信息技术应用与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基石。为鼓励软件行业发展,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先后颁布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建立了行业发展优良的政策环境。这些政策的颁布和执行,将有效促进软件企业尽快走上产业化、规模化的发展道路。同时,信息化被确定为国家的重要战略举措,国家为此制定了一系列推进政策,为软件行业的发展创造广阔的市场空间。相关政策主要包括:

1)2000 年6 月,国务院颁布了国发[2000]18 号《国务院关于印发<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18 号文”),明确提出了到2010年力争使我国软件产业研究开发和生产能力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的发展目标,并从投融资、税收、技术、出口、收入分配、人才、装备及采购、企业认定、知识产权保护、行业管理等方面为软件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2)2002 年7 月,国务院颁布了国办发[2002]47 号《振兴软件产业行动纲要(2002年-2005 年)》(以下简称“47 号文”),从提高我国软件产业的总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出发,明确了振兴软件产业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发展思路和工作重点。

3)在18 号文和47 号文的基础上,国务院有关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措施,使软件行业政策体系日趋完善,形成了目前我国软件行业的基本政策架构:

①在软件产业化方面,原信息产业部和原国家计委联合制定了《国家软件产业基地管理办法》,明确了国家软件产业基地的支持扶植措施;原国家计委、原信息产业部、原外经贸部联合出台了《关于组织实施振兴软件产业行动计划的通知》,通过建设软件出口基地、海外开拓体系和若干国家软件工程研究中心来加强软件产业的基础建设。②在税收优惠方面,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海关总署共同发布了《关于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规定软件企业销售其自产的软件产品,2010 年前可以按17%的法定税率征收增值税,并对其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即征即退,由公司用于研究开发软件产品和扩大再生产。

③在扶持和培育骨干软件企业方面,原信息产业部会同教育部、科技部和国家税务总局等有关部门先后制定出台了《软件企业认定标准及管理办法》和《软件产品管理办法》,为软件企业按规定享受有关优惠政策创造了条件;原信息产业部会同发改委、商务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共同制定了《加快推进大公司战略》、《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确定了国家规划布局内的重点软件企业的认定标准;此外,原信息产业部还制定了《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管理暂行规定》和《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暂行规定》,加强了行业规范管理。

4)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信息化,将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作为重要的长期战略之一。党中央在“十七大”中首次将信息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并列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任务,提出要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性文件,主要包括:《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2006-2020 年)》、《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推进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建设的意见》等。这些指导性文件为我国信息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5)2009 年4 月,经国务院审议通过的《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正式发布,该规划将软件和信息服务列入今后三年电子信息产业重点发展领域,明确继续实施“国发[2000]18 号”文件提出的政策,进一步落实支持软件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二、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行业的现状

全球信息化的兴起,带动了软件等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进入20 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软件产业获得了飞速发展,全球软件产业增长率是全球经济平均增长率的5 倍以上。近几年,全球软件产业规模持续增长,2006 年全球软件产业规模达到8,754 亿美元,同比增长6.2%。2007 年全球软件产业规模达到9,400 亿美元,同比增长7.4%。2008 年,全球软件产业达到10,058 亿美元,2015 年全球软件产业将达到15.12 亿美元。在2010 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务收入达到1.36 万亿元,是2005 年的3.5 倍;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占电子信息产业产值的比重从2005 年的10.2%提高到2010 年的18%,从业人员超过300 万人。

2000 年-2007 年全球软件产业市场值及增长趋势图

三、我国软件行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现状

我国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业近几年发展特点:

1、总体产业收入持续高速增长

根据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统计数据表明,2012 年我国软件业收入达2.5 万亿元,同比增长31.5%。从我国宏观经济背景下来看,在中央提出“稳中求进”基调下,2012年GDP 增长7.8%,工业增长10%,电子信息找造业增长15%,而软件产业增长31.5%,在所有的国民经济行业中一枝独秀。从行业规模来看,我国软件产业的企业总数超过3 万家。从产业结构来看,信息技术服务类收入占51%,超过半数。从区域来看,软件产业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社会基础设施相对比较好的大城市。目前,我国已经授予七个城市“软件名城”的称号,分别是南京、济南、成都、广州、深圳、上海、北京,七个软件名城的软件产值规模占我国软件行业产值的56%。

2、产业呈聚集发展态势

软件业自身较少受地理环境的限制,所以大型城市优秀的基础设施、人才环境和针对高科技行业的优惠政策更能吸引软件企业的聚集。目前,全国4 个直辖市和15个副省级城市的软件企业占全国软件业务收入的80%以上。东部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软件业务收入占全国软件业务收入也高达80%以上。在其他地区,中心城市软件业收入的增长速度也远高于二三线城市。

3、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务结构调整加快,服务化趋势更加突出

近几年,软件企业服务化和软件网络化的趋势使得,软件产业中咨询类服务和运营类服务的平均增速达到40%以上,虽然目前两者总共才占软件产业业务收入的26%,但在未来会成为软件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同时,作为信息技术服务的基础设施,通信业的高速发展导致嵌入式系统软件增速一直处于较高水平。

4、产业链垂直整合,软硬件融合趋势明显

我国软件业百强企业中,华为、中兴和海尔等软硬件结合企业占据前茅。如IBM、甲骨文等国际软件巨头都非单纯提供软件服务,而是将其硬件产品与软件产品相结合,以整体方案的形式提供给客户。这样不但能使软硬件更加高效整合,也能极大的提高企业的利润和提高竞争力。

5、本土软件企业与国际企业还存在巨大差距

目前,本土软件公司主要涉足于低端软件市场,在高端软件领域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国外市场还都难以与大型跨国软件公司相抗衡。以经营管理软件企业为例,用友软件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都只有SAP 的几十分之一,市场占有率更是难以比拟。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主要是我国工业信息化程度还不够高,国内市场被国外厂商产品(包括盗版产品)占据,国内企业相互间的激烈竞争和品牌认可度较低等。

6、智慧城市建设刺激需求

智慧城市的核心是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将城市运行的各个环节集成于一个大的数据环境中,然后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智能调控城市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而达到节能、高效、便民和激励创新的城市生态系统。住建部于2013 年1 月公布了第一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包括37 个地级市,50 个区(县)和3 个镇,标志着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正式拉开帷幕。2014 年八部委《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八部委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强调,要加强顶层设计,各地城市人民政府要从城市发展的战略全局出发研究制定智慧城市建设方案。

建成的智慧城市将实现“五化”:公共服务便捷化;城市管理精细化;生活环境宜居化;基础设施智能化;网络安全长效化。国开行也将在未来三年内提供不低于800 亿元的投融资额度,未来在该领域的投资将达到上万千亿元。智慧城市的建设依赖于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与其最为相关的行业即是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特别是对于数据处理和分析业务将得到极大的发展。

四、软件和信息服务行业市场规模和发展前景

1、Web2.0时代的云计算与大数据

目前,“Web2.0”、“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概念成为行业追逐的焦点,其本质在于通信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互联网技术运用于各个商业环节,云计算是软件产业服务化的集中体现,其本质就是面向服务的商业模式创新。它改变了IT 资源交付和使用模式,用户能够通过网络随时随地获得所需的服务。基于云计算的硬件设备、基础软件、开发工具、应用软件、信息服务等新产品、新业态不断涌现,产业格局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据Gartner 的预测,2013 年全球市场对于公有云和大数据相关市场规模将达到1200 亿美元。从硬件方面,市场对于网络设施和数据中心的需求将会不断加大。从软件方面,数据处理和运营类服务市场会进一步扩大。

2、智慧城市建设刺激需求

智慧城市的核心是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将城市运行的各个环节集成于一个大的数据环境中,然后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智能调控城市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而达到节能、高效、便民和激励创新的城市生态系统。住建部于2013 年1 月公布了第一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包括37 个地级市,50 个区(县)和3 个镇,标志着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正式拉开帷幕。2014 年八部委《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开行也将在未来三年内提供不低于800 亿元的投融资额度,未来在该领域的投资将达到上万千亿元。智慧城市的建设依赖于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与其最为相关的行业即是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特别是对于数据处理和分析业务将得到极大的发展。

3、中小企业和细分领域信息化建设使数据处理服务需求增大

随着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研发设计工具、高档数控系统、制造执行系统、工业控制系统、大型管理软件等工业软件的市场需求,将以每年超过25%的速度增长,2015 年将超过7000 亿元;随着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应用,面向冶金、建材、石化、制造、能源等行业和金融、电信、物流等领域的信息化解决方案需求越来越迫切,未来5 年的复合增长率将超过30%;随着基础设施智能化转型的加快,智能电网、智能交通的大规模建设将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创造出广阔的市场,仅智能电网相关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未来5 年的规模就将达到700 亿元,年均增长65%;随着制造业和服务业领域的信息化进程加快,信息技术外包(ITO)和业务流程外包(BPO)业务也不断扩展,国内市场规模未来5 年将以年均26%的速度增长。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报告显示,截止2012 年低,我国中小企业使用计算机办公的比例达到91.3%,互联网办公的比例达到78.5%,然而与发达国家高达95%的中小企业互联网办公比例而言,还有一定差距,但也说明市场还有几大的潜力。在金融、电力等细分领域,近几年也加大了对信息化建设的投资。各大银行都推出了大量电子化产品和完善网上银行、手机银行业务,这对于银行内部网络系统和数据处理设施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网络基础设施提供商和机房市场在未来几年内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五、行业竞争格局及市场供求状况

1、行业竞争格局

(1)全球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竞争态势的变化

世界软件和信息服务市场规模持续稳定增长,软件业近年来增长率一直保持在5%左右。金融危机后,世界软件业在2009 年出现了负增长,但随着经济复苏,2010年软件业产业规模突破1 万亿美元。

从目前的情况看,发达国家仍然是世界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市场需求和供给的主体。美国是世界上最的软件和信息服务市场。欧盟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规模排名第二。

从供应方来看,美国、西欧和日本厂商也一直是全球提供信息技术服务的主体。为降低生产成本,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许多企业致力于发展核心业务,而讲信息技术系统开发和架构、应用管理及业务流程优化等非核心业务转移到其他国家。在这一过程中,印度、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在承接离岸外包中竞争优势逐渐显现,中国、俄罗斯等新型信息技术服务国家正在兴起。

但是随着全球化趋势不断深入和演化,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兴起并加速发展。世界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正推动其他产业出现变革,同事其自身也正在经历服务和、网络化、国际化的转型。这给世界各国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张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同时也对很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更为严峻的挑战。①新模式、新业态和新概念的不断推出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软件技术网络化、服务化、平台化趋势更加明显,并与其它行业深度融合瑞东产业创新,以SaaS(软件服务化)、云计算、物联网、智慧地球为代表的新模式、新业态、新概念不断推出,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拓展了产业内涵。同时也使传统软件和信息业企业转型压力倍增,市场竞争格局面临很大变数。

一是网络化。互联网进一步激活了软件产业。无论是个人应用软件,还是企业级软件,网络与软件结合的趋势已经不可阻挡。国际软件巨头都在积极地应对这一变化。

甲骨文(Oracle)在2013 年推出了Web 服务存储库(Web Services Repository),它能帮助客户在不欧诺个环境下让系统实现标准化,在客户现有的应用中定义业务流程,更容易开发新业务流程。同时,甲骨文踏入企业搜索市场。2013 年甲骨文公司公布“遍历”企业网络的新软件——Secure Enterprise Search,旨在帮助企业快速地在数据库、电子邮件、其他企业软件中搜索信息。

微软作为世界最大的软件公司,面对Google 等网络化软件的调整,也不断加快网络软件的研发步伐。2012 年11 月1 日,微软正式发布网络服务战略:Live.com。

Live 战略的发布,标志着微软将从软件全面迈向互联网。Live 与微软以往的产品不同,不是以产品包的形式卖给用户,而是以互联网个人门户的形式提供服务。它是用户进入互联网的“入口”,也使微软进军互联网的“入口”。

二是体系化。市场竞争逐步演变为体系间竞争。以甲骨文、IBM、HP 等为带变得软件厂商通过持续的并购后去产品、技术、市场资源和客户,增强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提供能力,实现规模效应和资源整合。同时,国际上一些软件产业巨头都在加快纵向整合,形成一个以自身的产品能力为核心的产业体系,通过体系的竞争来争取优势,微软体系、IBM 体系、SAP 体系都是以自身的优势为核心,整合上下游的资源,形成真题竞争优势。三是软件服务化趋势将更加明显。应用需求的快速发展带动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并直接结果是产生了当前炙手可热的网络服务(Web Service)技术。在网络环境下,软件研究、开发、测试和营业的传统模式正在发生改变。如何合理地讲Web 服务应用到企业的信息系统及日常管理工作中,一直受到国内外企业管理人员的极大关注,这也进一步带动了软件服务和法杖的需求。

从企业推动来看,2013 年4 月,IBM 推出了11 项新产品和22 项基于WebSphere的软件更新,并对咨询服务增加人力投入,该项目计划在2013 年底完成。同时,IBM在内部为超过90000 名商业顾问进行SOA 相关的教育进行培训活动,培训活动是为即将到来的SOA 高潮作准备。在SOA 实现的过程中,对于以人为中心架构师和开发者,IBM 推出了WebSphere Portal 6.0 版本,该系统集成了IBM Workplace 和为构建组装应用程序来适应不同具体工业领域或者一个组织内部的一个人员的角色或者任务的协作技术。②创新和生产的全球化

一是跨国企业本土化。例如微软试图与本土企业建立“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构建强有力的跨国联盟目前,在中国,微软已经和创智、中软、神州数码和浪潮等四家企业建立了这样的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同时,微软在中国全面布局研发机构,包括微软亚洲研究院、微软亚洲工程、微软中国技术中心、微软大中华区技术支持中心(中国区)等。这些研发机构的定位已经不再局限于当地市场,而是放眼全球,很多研发成果已经广发用于各类微软产品,服务全世界用户。

Google 也将其全球化战略落实到了本土化这个关键点上,目前已经在美国、英国、日本、及加拿大推出本地搜索服务,用户可以利用此服务轻松查找任何城市的旅店。

参观等常用信息。Google 为增强在亚洲国家的本土化进程,先后在日本的东京、印度的班加罗尔和中国的北京设立了三个研发中心。中国因其文化独特性和巨大的市场,已经成为Google 本土化的重点。

二是国内企业全球化。目前本土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的国际化一般有四种模式:软件外包模式、国际营销扩展模式、全球研发和销售并重模式及资本运作模式。

从软件外包来看,中国正成为一个软件外包的强国。根据赛迪顾问数据,2001~2011 年,中国软件外包服务市场年复合增长率达到52.1%,市场规模由2001 年的1.8 亿美元上升到2011 年的6.33 亿美元。

海外营销扩张方面,中国本土企业在海外的销售稳步增长。例如,近年来,方正集团的海外市场开拓取得了极大地进展。方正的汉字激光排照技术已占领90%的海外华文报业市场;Apabi 电子书系统已被国际上50 多家图书馆所采用;方正集团自主研发的日文照排系统也已成功应用于日本的300 多家报刊;RIP 软件在美、德、英等发达国家已经拥有近百个全球合作伙伴。此外,方正网络出版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也就爱那个在全球全面展开,并正在积极筹划法文、西班牙文印艺软件。

研发和销售并重模式方面,华为、中兴等本土领军企业已经开始研发的全球布局。

目前,华为在美国的硅谷和达拉斯、俄国的莫斯科、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及印度都建立研发中心。中兴公司为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已设立了11 各海外研发中心,包括美国、印度、瑞典和韩国等。

最后,海外资本运作成为企业寻求国际化突围的重要步骤。具有一定研发和创新能力的新兴企业,如华为、金蝶、百度等,已经通过跨国合资经营、并购、上市等方式,实施了品牌、市场、人才和产品的国际化。

2、行业的进入壁垒

(1)资金壁垒

行业进入的资金壁垒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政府、林业、人口计生等领域的信息化项目往往包含大规模系统集成,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通常需要企业先按照合同规定外购部分软硬件,项目实施后客户再分阶段按比例结算项目款,会占用企业较多的流动资金;第二,行业应用软件开发,特别是定制开发,一般周期比较长,需要大量的研发人员、管理人员投入,人力成本较高;第三,在一些重要的项目招投标过程中,招标单位为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一般会对投标企业的注册资本规模设置较高门槛,从而使资金实力较弱的企业失去参与资格。(2)行业经验壁垒

企业在提供信息化服务的过程中,不只是向客户提供软件产品和实施系统集成,还需要帮助客户分析业务需求,分析现有信息系统中存在的不足,帮助客户根据业务发展目标规划信息化项目,提供需求分析、项目规划、项目建议、项目可行性研究、总体设计、解决方案编制、实施方案编制等咨询、规划、设计服务。同时,客户对系统自身的可靠性、稳定性、安全性等方面要求很高。项目采用的公开招标方式,使企业以往的项目业绩、系统安全可靠的实现性等诸多因素直接决定企业是否具有投标参与资格以及中标的可能性。因此,进入本行业需要相当丰富的经验积累。(3)客户忠诚度壁垒

信息化服务提供商需要对客户的业务流程和应用需求有较深入的了解,能将定制开发的应用软件与客户的其他系统紧密集成。信息化项目不仅需要实施企业提供软件和系统集成,还需要企业为项目提供长期运维服务。经过长期的合作,客户对企业提供的系统和服务逐渐形成依赖,对信息化服务提供商保持一定的忠诚度。信息化服务提供商通过长期的技术应用和服务逐步培养出稳定成熟的客户群,而新的行业进入者很难在短期内建立稳定的客户群。(4)核心技术壁垒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是高科技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核心技术的积累和技术创新是推动软件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信息化服务的技术核心是资源的整合共享应用,企业是否具备整合资源、共享资源、应用资源的核心技术,是否具有在已积累的核心技术上实现创新的能力,是其在信息化服务领域能否持久发展的重要因素。(5)人才壁垒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具备典型的智力密集型特点。由于企业需要根据客户的特定化需求提供信息化服务,行业内企业不仅需要掌握软件研发核心技术的专家型研发团队,还需要掌握客户所处行业知识背景的人才,尤其是需要具备上述两个方面优势的复合型人才。行业内高素质的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市场人才相对有限的现状,构成进入本行业的人才壁垒。

六、行业周期性、区域性、季节性

周期性特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无明显周期。

区域性特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集中在上海、北京、广州等特大型城市。

季节性特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无特别的高需求季节。

七、行业上下游之间的关系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行业的上游为计算机及辅助产品、网络设备、系统软件行业,下游为电子政务、林业信息化等行业。上游行业与本行业的关联性主要体现在:上游行业的产品质量会影响本行业的解决方案和服务的质量,上游产品的价格变动将会对本行业的产品价格产生联动影响。

当前,电子类产品性能不断提升,推动本行业解决方案和服务持续完善;上游行业基本处于充分竞争状态,产品价格总体下滑趋势明显,降低了本行业的采购成本。

6.信息技术行业分析报告 篇六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元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我国电子信息行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迎难而上,奋发作为,整体运行呈现稳中有进态势,增速保持领先、结构调整加快、创新能力提升、辐射带动增强,行业的新基础、新引擎和新动能特性不断凸显,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支撑引领作用。

一、运行情况与特点

(一)规模稳步扩大,结构调整深化

2016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高于全国工业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以上。电子制造业与软件业收入合计17.1万亿元,同比增长10.8%;其中,电子制造业实现收入12.2万亿元,增长9.3%;软件业实现收入4.9万亿元,增长14.9%。从行业结构看,软件业收入比重持续提高,软硬比例更趋协调。在电子制造业中,内销市场与内资企业贡献度提升,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在软件业中,服务化趋势日趋深化,信息技术服务收入比重达到51.8%,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从产品结构看,智能化、高端化、融合化趋势凸显,智能手机、智能电视市场渗透率超过80%;国产品牌的高端彩电、手机和路由器加快涌现;智能手表、智能眼镜、虚拟现实设备、智能家居以及无人机等新

11注:本文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除国民经济行业大类中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外,还包括其他大类中与此相关的小行业。***0140000120000亿元电子制造业收入软件业收入*********02000002012年***011***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工业和信息化部

图1 2012-2016年电子信息行业收入规模情况

兴产品加快成长。

(二)创新能力提升,体系不断完善

2016年,围绕产业关键环节和核心技术,政府部门、研究机构与重点企业等各方力量协同攻关,有效增强了产业体系化创新能力。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2016年国内企业发明专利授权量十强中,华为、中兴、京东方、腾讯、联想、华虹宏力等六家电子信息类企业入围。在基础电子领域,短板和空白不断被克服。如:全部采用国产CPU的“神威·太湖之光”成为世界首台运算速度超过十亿亿次的超级计算机;采用国产芯片的IGBT模块实现量产;功率型硅衬底LED器件荣获2016年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下游应用领域创新步伐不断加快。如:量子点电视、OLED电视、激光电视等新技术产品加速涌现;国产智能电视SoC芯片装机达到800万颗;采用国产芯片的支持北斗导航智能手机出货量突破1800万部;国产YunOS系统,开始从手机操作系统向万 物互联操作系统转变,完成了大到汽车、家居,小到手机、手表的产品覆盖。在标准制定方面,影响力不断提升。2016年,我国主导制定的12项电子信息领域国际标准正式颁布;我国颁布的超高清标准AVS2编码效率超越国际标准;我国主推的极化码(Polar码)被国际标准组织采纳为5G新的控制信道标准方案,有望成为5G时代的“领军者”。

(三)投资快速增长,资源有序整合

2016年,电子信息行业5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10464亿元,同比增长15.8%,高于全国制造业投资增速11.6个百分点。尤其是在政策取向和技术趋势的引导下,财政资金、产业投资基金的撬动作用不断凸显,保障了武汉存储器、华虹“909”二期、成都中电熊猫、成都京东方、深圳华星光电等一批重大项目的顺利开工建设。除增量投资外,电子信息领域存量资源的整合也在有序推进。如:由紫光集团、长江存储、中芯国际等27家重点企业、院校和研究院所共同发起成立的“中国高端芯片联盟”,致力于打造涵盖“架构-芯片-软件-整机-系统-信息服务”的产业生态体系。此外,相继成立了“中国虚拟现实产业联盟”、“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通过有效整合资源,不断加强战略、技术、标准、市场等方面的沟通协作,对于促进新兴领域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外需市场疲软,龙头逆势成长

2016年,我国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总额12245亿美元,同 ***000400020000亿元21.0累计投资累计增速%25.020.015.813.411.28.77.79.811.811.512.710.015.014.75.00.0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2 2016年以来电子信息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

*********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7.7-10.05.61.2-1.15.00.0-5.07807698011.9亿美元出口额7897增速78117210%20.015.010.0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

图3 2012-2016年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总额情况

比下降6.4%;其中出口7210亿美元,下降7.7%;进口5035亿美元,下降4.6%。外需市场低迷倒逼行业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全年,电子信息产品一般贸易出口增长3.2%,增速超过平均水平10.9个百分点;手机、数码相机、路由器、自动柜员机、液晶面板等产品的出口均价比上年均有所提升。需求疲软导致竞争加剧,我国电子信息企业苦练内功,直面挑战,助推中国品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华为2016年收入规模将超过5000亿元,其中60%以上来自海外市场,成为全球第一电信设备供应商;联想入选世界品牌百强企业,笔记本电脑产量位居世界首位;京东方液晶面板出货量已经跃升至全球第二;海尔收购通用电气的家电业务,使市场占有率跃居至全球第五位。

(五)效益水平提高,支撑作用增强

2016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约6464亿元,同比增长16.1%,行业平均利润率达到5.3%,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软件业利润总额6021亿元,同比增长14.9%,行业利润率超过10%。电子信息制造业收入与利润占全国工业比重达到10.6%和9.4%,分别比上年提高0.6和1个百分点。除直接经济贡献外,电子信息行业对社会生产生活的支撑作用也在不断增强。信息技术与工业融合发展迈上新台阶,2016年我国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61.8%,工业企业数字化生产设备联网率达到38.2%;异地协同设计、个性化定制、网络众包、云制造等新的研发生产组织模式不断涌现。金融、交通、医疗、教育、水电燃气等行业信息技术应用不断深化,基于安全可靠软硬件的信息系统建设试点和推广应用逐步展开。电子信息技术还在国防和国家重点工程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天宫二号”、“神舟十一号”和“墨子号”等前沿科技实践中,中电科等一批电子信 息企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总体来看,2016年我国电子信息行业发展可以概括为稳中有进,进中有难。“稳”是指,电子信息行业在工业经济疲软背景下保持了较快增长,带动作用突出。“进”是指,电子信息行业结构调整深化,发展质量得到明显提升。“难”是指,电子信息行业处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时期,新旧增长动力正在切换,深层次结构性问题依然存在,核心、高端和基础产品供给相对不足,整体实力仍有待提升。

二、行业运行趋势

“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仍处于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但下行压力较大,周期性和结构性矛盾相互叠加,短期和长期问题相互交织,总体形势较为复杂。具体到电子信息行业来看:

国际方面,2017年世界经济发展环境依然错综复杂。美国新一届政府内外政策尚不明朗;英国脱欧影响继续发酵,对欧盟政治、经济等方面冲击将进一步显现;德国、法国等欧洲大国进入选举年,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倾向抬头;新兴经济体总体增速预计将有所加快,但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存在。与此同时,信息产业日益成为全球竞争的新焦点,“高端回流”与“中低端分流”现象并存。这些因素将给我国高度外向型的电子信息行业发展带来巨大压力。国内方面,2017年我国工业和宏观经济有望延续平稳增长态势,但影响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不利因素仍较多,如长期性、深层次、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受市场环境偏紧 和经营成本较高双重挤压,实体经济发展仍较为困难;新兴产业领域成长发展面临的环境和政策制约仍较多。在这种形势下,对正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时期的电子信息行业而言,防风险和稳增长的有效结合,全面推进深层次、市场化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仍然任重道远,行业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

当然,在承受压力和挑战的同时,行业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难得的机遇和有利因素,如: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实体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作用日益得到广泛认同;《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智能硬件”等发展战略全面部署和产业政策相继推出,都将为电子信息行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开辟新的空间。

2017年作为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电子信息行业既有机遇,也有挑战,但机遇大于挑战,行业将保持中速增长,引领、支撑作用将进一步凸显。

三、问题和困难

虽然电子信息行业在复杂的环境中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增长,但行业发展仍面临不少的挑战,如核心技术掌握不足,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国际竞争加剧,市场秩序混乱等问题依然严峻,亟待采取有效措施,为稳定和促进行业发展提供支撑。

(一)自主创新能力尚需进一步提升

我国在芯片、显示面板、系统集成等领域不断取得技术突破,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逐渐缩小,但自主创新能力尤其是集成创新能力,仍远远落后于美、德、日等先进国家,核心技术缺失依然制约着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健康发展。在共性关键技术、底层软硬件和核心基础元器件领域的基础仍较薄弱,产业价值链高端和发展制高点被国外企业把持;应用基础技术供给不足,国内总体上以跟随式发展为主;创新体系不健全,在产业创新模式由传统的依靠单点技术和单一产品,向多技术融合的系统化、集成化创新转变的大背景下,对主要创新要素的跨界整合能力不足;创新人才不足,极具全球化视野、企业家精神的领军人才缺乏,专业技术人才缺口进一步扩大。

(二)产业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从整体看,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结构仍不协调,终端产品比重大,基础产品占比低,对外依存度偏高,外需市场占比接近50%,产品出口以加工、代工为主,同质化现象严重。大型企业与小微企业发展态势分化,大型龙头企业实力雄厚,抵御风险能力较强,能够在逆境保持相对平稳的发展,而提供配套产品的部分小微型企业,受到需求与成本的双重挤压,已出现众多倒闭案例。区域失衡局面仍未得到彻底扭转,中西部地区电子信息制造业尽管在“十二五”期间实现了快速增长,全国占比稳步提升,但东部地区在增速下降形势下利用资本、人才等优势加快转型升级,新的竞争优势正在形成,“十三五”期间与中西部地区的差距有可能再度拉大。

(三)产业增长动力处换挡期

以出口和人力资源优势为主的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传统增长动力在“十二五”后期明显减弱,随着国内外电子市场日趋饱和,彩电、手机、计算机等传统产品规模接近天花板。我国人力成本不断攀升,全球组装加工制造向更具人力资源优势的中南亚、南美等地区加速转移。与此同时,信息技术创新速度不断加快,产业发展模式由垂直分工向水平分工转变,使得电子信息产业与市场结合更加紧密,技术和市场驱动作用愈加凸显,而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由于核心技术薄弱、长期采用跟随发展路径,尚未形成以技术和市场驱动的新增长动力,产业发展后续风险不容小视。

(四)走出去面临多方面挑战

近年来,电子信息企业不断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随着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崭露头角,面临的挑战与困难也不断增多。发达经济体频繁利用反补贴反倾销(双反)、国家安全等壁垒限制我国产品出口,阻碍我国企业进行跨国并购;新兴经济体为保护本国产业发展所设置的壁垒也不断增多。此外,由于产业技术标准体系落后,缺乏国际话语权,国内企业走出去面临诸多技术壁垒。另外,中资企业在海外大多处于单打独斗状态,导致发现市场机会后,企业间出现恶性竞争,甚至出现他国同行企业渔翁得利的局面。

(五)产业安全面临严峻威胁

我国电子信息行业总体技术水平仍相对落后,部分关键环节 对外依存度较高,供应链较为脆弱,严重影响行业健康发展。集成电路领域,我国制造水平与国际先进工艺相差1-2代,年进口额超过万亿元;显示面板领域,在制造装备、驱动芯片、配套材料等上游配套方面仍然存在巨大的缺口,国内面板企业关键材料和设备的本土配套率低于30%。新技术、新模式的出现也进一步加剧了产业发展风险,使得我国原有技术积累和市场经验积累不再适用,面临新的洗牌危机。

四、相关建议

结合当前行业运行情况,按照稳增长、调结构、降本增效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发展要求,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强化自主创新支持力度

国家应强化顶层设计,全面统筹协调,集中资金、资源,提升关键核心技术和基础产品的供给能力。建议采取鼓励企业提升研发创新投入强度的税收政策;将支持集成电路产业的相关政策延伸到核心元件、新型显示器件和智能硬件等领域;国企采购自主创新电子设备、系统软件和基础材料的,可给予一定的补贴和风险补偿;建议设立专项资金,加大对电子信息领域大型骨干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龙头企业向高附加环节的垂直整合。

(二)扩大内外需市场空间

内需市场方面:一是加快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快速扩大工业电子的市场规模,切实发挥现有两化融合等专项资金的作用,树立并支持一批电子信息技术支撑智能化改造的示范标杆;二是提 升信息消费内容的供给质量和水平,加快推进网络、电视内容服务的市场化进程,提供高清化、智能化服务,促进手机、彩电等终端产品的更新换代。外需市场方面:加快推进“一带一路”战略,促进电子信息行业国际产能合作。建议通过专项资金等方式为优质电子信息企业的出口贸易和海外投资提供融资和担保支持;金融机构为电子信息企业在海外的贸易伙伴提供买方信贷;建议选择代表性生产领域,在“一路一带”的相关国家设立研发、制造和商贸综合园区,便于国内企业协作发展,同时也可以发挥品牌宣传的作用。

(三)降低企业成本税费压力

建议加快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实行差别税率,对鼓励发展的领域(核心元器件、基础材料、新型显示、基础软件等)施行普惠制降税措施;加快落实国发4号文中的各项退免税措施,针对软件产品和软件服务融合度日益加深的现状,建议改变现有管理模式,给予统一的优惠税率;切实降低企业费用,减少强制性的工资标准调整,使工资回归市场化;降低电子废弃基金征收标准,削减不必要的费用项目,同时提高费用使用的透明度。

(四)完善政策与竞争环境

进一步强化政策落实,简化对电子信息企业跨领域经营和新产品入市的审批和检验流程,促进效率提升;在环保方面,对有能力自行处理或循环利用危废的企业,可通过评估、监管等方式,予以许可。在产业服务方面,建议搭建专利公共服务平台,提高 产学研对接效率。在热点领域投资方面,加强规划引导,避免出现盲目投资。在恶性竞争方面,建议出台相应法律法规,打击低于成本价的产品倾销。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建议加强执法力度,提高行政执法能力,提高企业维权便利性。

7.信息技术行业分析报告 篇七

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 以及中国金融体制的不断完善, 使人们对高风险与高收益的股票市场愈加关注, 机构和投资者试图分析财务数据、利用技术分析、宏观政策、数学模型等预测股票的发展趋势。然而股票市场是一个高度复杂的非线性动态系统, 有其本身的规律性、复杂性、动态性, 同时还受市场、经济、国家政策、投资者心理等众多因素的影响, 简单的以技术分析、财务分析、数理统计的方法预测某一行业板块的整体运行态势效果不是很显著, 因此寻找合适的方法来预测产业指数显得尤为重要, 这为投资者锁定投资目标、实现稳定收益以及减少市场投机提供了基础。本文将以深证信息技术行业指数为例, 利用一种较为新型的模型对该行业指数进行预测与分析, 从而为股市的其他方面的预测提供一定的依据与基础。

二、文献综述

长时间以来, 对股票价格的预测一直就是学术界和广大投资者最感兴趣的的问题之一, 它不仅存在着及其重大的应用价值, 也极具理论意义。到目前为止, 随着投资理论的不断发展, 提出了众多的股票价格、产业 (行业) 指数的预测方法, 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一) 较为传统的预测分析方法

具体为基本面分析方法、传统的技术分析法、指标分析方法 (如KDJ、MACD、R SI、VOL等技术指标) 。

(二) 传统的时间序列分析方法

该类分析方法是把股票价格指数、产业指数看作随时间变化的序列, 利用时间序列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分析。

(三) 非线性系统的分析方法

该类分析方法是把股票、产业指数看作为一个随机性和秩序性交织在一起的非线性动态系统, 依靠其非线性函数进行仿真求解, 此类方法有分型统计法、灰色预测法、神经网络法等

在长期的研究中, 人们试图找到一个求解股票价格指数的非线性动态方程, 这样就可以顺利的预测后期股票的价格指数。但是股票市场的复杂性、随机性、动态性决定仅依靠某一动态方程组来解决是不可能的。所以, 我们只有基于现有的市场样本 (产业指数) , 从市场过去运行的规律中来寻找决定系统或市场演化的法则和系统状态变量。这样就无须了解市场内在的运行机制, 就可以实现任意的函数关系、学习能力以及通过学习掌握数据之间的依存关系。并且它只需要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学习, 就能够从纷繁复杂的数据中自主寻找出参数之间的规律和特点, 并且刻画这些规律和特点。显然这里必须使用到非线性的预测方法来逼近系统内复杂的非线性映射, 由此我们引用的非线性分析工具———神经网络。

本文选用神经网络中比较经典的RBF (径向基) 神经网络, 由于该网络的输出层对中间层的线性加权, 使得该网络避免了BP神经网络冗长的计算, 使更具运算速度和外推能力更具较强的非线性映射功能。因此可以这么说, 径向基神经网络特别适合于非线性的时间序列的预测。接下来模型的建立与求解也是建立在RBF (径向基) 神经网络的基础之上。

三、样本选择

深证信息 (代码:399620) 为反映深市不同行业上市公司的整体表现, 提供更丰富的指数化投资标的、分析工具和可交易的指数产品, 促进ETF等基金产品进一步发展, 深圳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信息公司参照国际惯例于2011年6月15日, 将深市个股按行业分类标准分为10个行业, 编制10只深市行业指数 (纯价格指数) 。因此使样本更具科学性:

(一) 产业指数更具指导意义

众所周知, 深证产业指数是选择几十只股票进行加权之后进行的计算, 因此是这一产业整体走势的代表, 是一个整体指标, 反应了某一行业的整体趋势, 因而不易受极端个股的影响, 更加真实具体。

(二) 使投机转化为战略投资

中国股市之所以脆弱, 原因之一就是股市的投机性过强, 导致整个证券市场不够稳定, 股票价格波动频繁, 散户、机构投资者损失惨重, 整个市场处于恶性循环状态。而产业指数注重的是整个行业的整体走势, 是一个较为长期的指标, 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够很好的指导短线投机, 但是对于具有战略投资眼光的机构或个人却极具指导意义。他们可以根据某一产业指数的变化转变投资策略, 适应不断变化的证券市场, 进而实现稳定收益。

(三) 个股的股价预测易受政策、内幕、追捧, 短线投机者及庄家的影响, 预测往往不够理想

在经历了全球金融危机之后, 整个金融市场处于一种波动的状态, 众多的投资者、机构放弃了长线的战略投资, 转而进行投机性的短线操作。不少庄家财大气粗违规操纵股市 (广大证券乌龙指事件等) , 暗地操纵股票, 使个股股价巨幅波动, 中小投资者在市场博弈中明显处于劣势地位, 所以, 个股股价的预测存在着极大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 这也导致即使是很好的股价预测模型也不能准确预测出股价的未来走势。而产业指数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这种问题, 因为某一产业的价格指数是根据一定的指标筛选的在整个证券市场上比较稳定, 运行良好的股票, 数量多。选样空间要求严格, 而且成分股的选择调整较为合理。所以, 要人为控制某一产业的整体价格指数不仅资金量大, 而且需要的时间较长, 风险集中, 不利于操作。基于以上几点的分析, 本文将以信息行业指数的预测为例进行详细分析。

四、模型建立与求解

本文把信息技术行业指数可以看作是一个时间序列进行处理, 因此这里假设有时间序列x={xi/xi∈R, i=1, 2, 3…N}, 然后利用2014年第8期中旬刊 (总第561期) 时代Times已知的N个值预测后M时刻的数值。这里可以采用序列的前N时刻的数据为滚动窗, 并将其映射为M个值, 这里M代表在在该窗之后的M个时刻的预测值, 如表一所示, 列出了数据的划分方法, 该方法悲哀把数据划分为K个长度为N+M且有一定重叠的数据段, 每一个数据段可以看作一个样本, 这样就可以得到个K=L- (M+N) +1样本, 这样一来就可以将每一个样本的前N个值作为R BF神经网络的输入, 后M个值作为目标输出, 通过学习, 实现RN到RM的映射, 从而达到预测目的。

这里的样本数据来源于中国深证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信息公司, 由于篇幅限制本文并没有以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为样本, 而是选取了2014年1月份的信息技术产业指数作为样本数据, 并给出网络的设计和训练过程。

这里将每三天作为一个周期, 3天的信息产业指数数据作为网络的输入量, 输出则为预测日的行业指数。因此, 本文中的神经元个数为N=3, 输出层的神经元个数M=1, 样本个数K=7, 为了提高精度, 中间层的神经元个数设为50。在利用软件MATLAB2013b计算机仿真前, 应对1月2日至1月30日的指数值进行归一化处理, 再进行网络训练与测试, 最终得到如下运行结果:

注:由于误差较小, 为便于观察, 笔者将归一化值、误差率保留四位小数。

从表中, 我们不难看出, 利用RBF神经网络可以较好地预测深证信息技术产业指数, 其误差小于0.01, 部分值的误差率接近于0, 充分说明该模型中对于股市的预测适应性较高, 对于非线性的动态系统拟合度较高, 外推能力较强。为了便于观察预测值与实际值的差别及走势, 我们利用MATLAB2013b进行编程得到如下图像:

从图1上我们很清晰的看到, 利用RBF神经网络进行预测可以较好的模拟出整体趋势 (“*”号与“o”) , 从而为预测提供决策依据。

从上图2我们可以看出训练样本共训练15次, 在第9次时运行达到最优结果, 由于训练样本数据有限导致误差略大, 但在小样本的情况下可以控制到这样的误差, 我们认为是大致可以接受的。若要提高预测性能, 笔者建议应该采取更大的样本, 如一年的深证信息技术产业指数。

以下是利用该模型进行的短期预测:

注:春节股市休市, 2月7号开盘。

表2给出了2月7日至15日的深证信息技术行业预测指数值。然后我们就可以根据预测的指数点再结合自己的投资经验, 技术分析等综合考虑, 进而为一段时间的投资决策提供了依据, 从而提高了对股市走势的把握程度, 减少误差, 为作出合理的投资判断提供了指导基础, 也增强了收益的稳定性、可靠性。然而由于股票的长期走势受投资者心理、产业结构调整、宏观政策、国际局势、国内政治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所以, 本文没有从事长期性的预测而是利用已知的指数点预测未来一周左右的走势, 在根据实际走势进行不断的修正模型和参数, 用实际值继续往后预测, 以此类推, 继而不断提高模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五、总结

本文通过建立RBF神经网络对深证信息行业指数进行预测, 一定程度上避免技术指标模型、历史数据模型所构成的集成网络预测股票价格的缺陷。

采用RBF神经网络, 由于该网络的输出层对中间层的线性加权, 使得该网络避免了BP神经网络冗长的计算, 在对股票价格指数的预测中同各国神经元连接权值的调整, 更加准确的逼近市场价格波动中反映出来的非线性映射关系, 使更具运算速度和外推能力, 从而实现对混沌时间序列的准确预测。并且方法简单实用, 误差率较小, 准确性较高, 使模型更具推广型。从而为投资者迅速锁定某一行业、投资决策提供一定的依据。另外, 本文所采用的数据较少一定程度上影响预测误差的大小, 因此在实践中建议采用一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数据。影响行业指数变化的因素有很多, 因此, 投资者应该结合国家政策、国际形势、技术指标、基本面等进行综合分析决策。今后我们还需要将更多的因素考虑到估价预测模型中去, 在股市规律中加入不可预见的调节因素等。

摘要:股票市场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非线性动态系统, 在金融市场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随着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投资者越来越重视股价指数的变化趋势。因此, 利用相关模型预测行业价格指数趋势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深证信息技术行业指数为例, 选用神经网络中比较经典的RBF (径向基) 神经网络, 使模型具有运算速度和外推能力, 更具较强的非线性映射功能, 从而较好的预测出该行业的未来一段时间的运行趋势, 为投资决策提供依据。

关键词:股价指数,深证信息技术行业指数,RBF神经网络,投资决策

参考文献

[1]飞思科技产品研发中心.神经网络与MATLABR2007实现.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7.

[2]周品.MATLAB神经网络设计与应用.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3.3.

[3]吴维, 陈维强.用BP神经网络预测股票市场的涨跌[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2001, 41 (1) :9-15.

[4]陈明.MATLAB神经网络原理与实例精解.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3.3.

[5]MATLAB中文论坛.MATLAB神经网络30个案例分析.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10.4.

[6]董长虹.Matlab神经网络与应用 (2版)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7.9.

[7]施航, 马琳达.人工神经网络在股票价格预测中的应用[J].电脑开发与应用, 2007, 20-35.

8.地理信息技术在公安行业中的应用 篇八

关键词:GIS;警用地理信息系统;公安;PGIS;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TP30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09-0000-02

GIS Technology Applications in the Police

Wang Zhimin1.2,Lin Xia1.2,Liu Fujun1.2,Liu Peng1.2

(1.Shandong Computer Science Center,Jinan250014,China;2.Shandong Zhengzhong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Consulting Co., Ltd,Qingdao266071,China)

Abstract:Analysis the current Police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ummed up the key GIS technology,the basic framework of the system are briefly described,and finally a brief specific description of business applications.

Keywords:GIS;the the public security bureau;information technology

一、引言

公安信息化建设是政府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推动公安信息化建设、实现科技强警,自1998年以来,公安部积极推动“金盾工程”建设,并于2001年1月通过了国家计委关于“金盾工程”建设的立项。“金盾工程”其总体目标是建成和完善全国公安通信网络和全国公安信息系统,实现以CCIC(中国犯罪信息中心)为核心,各公安业务为基础,以“数字化警察”为目标的信息共享和综合利用。

二、警用地理信息系统现状

我国公安部门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组建计算机专用信息网络,并逐步开始将计算机引入到日常警务信息管理工作中。但是对地理信息技术的了解和使用,却是90年代中后期的事情。最早所建立的系统,大多是各级110指挥中心、交管局指挥中心牵头建设的一些以GPS监控和指挥调度业务为主的系统,并没有真正将GIS主要用于对公安业务信息的管理与分析上。2000年后,北京、杭州、南京、廣州、济南、青岛等一些大城市的公安部门先后开始开展这方面的综合应用,建立了以GIS为基础的多业务警种的综合应用系统。

三、警用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关键GIS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集成了多学科的最新技术,如关系数据库管理,高效图形算法,插值,区划和网络分析,为空间分析提供了强大的工具,使得过去复杂困难的高级空间分析任务变得简单易行。其中警用地理信息系统主要应用的GIS技术有空间查询与量算、叠加分析、缓冲区分析、网络分析。

空间查询与量算是查询和定位空间对象,并对空间对象进行量算,是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之一,也是地理信息系统进行高层次分析的基础。在地理信息系统中,为进行高层次分析,往往需要查询定位空间对象,并用一些简单的量测值对地理分布或现象进行描述,如长度、面积、距离、形状等。

叠加分析是指在统一空间参考系统下,通过对两个数据进行的一系列集合运算,产生新数据的过程。叠加分析的目的就是通过对空间数据的加工或分析,提取用户需要的新的空间几何信息。

缓冲区分析是指以点、线、面实体为基础,自动建立其周围一定宽度范围内的缓冲区多边形图层,然后建立该图层与目标图层的叠加,进行分析而得到所需结果。缓冲区分析是解决临近度问题的空间分析工具之一。领近度描述的是地理空间中两个地物距离相近的程度。

网络分析是运筹学模型中的一个基本模型,它的根本目的是研究、筹划一项网络工程如何安排,并使其运行效果最好,如路径分析、地址匹配、资源分配等。

四、警用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框架

警用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框架分为工具集、数据、软件、服务、应用、用户等几个部分,框架结构图如下所示。

五、基于GIS技术的公安业务应用

(一)实有人口管理GIS应用。通过与人口系统的关联,实现常住人口、暂住人口、重点人口等人口的查询、定位、统计、分布分析、暂住人口和常住人口的变迁轨迹分析等功能,提高公安机关的管理效能。

(二)案事件GIS应用。通过与案事件系统的关联,实现案发地采集上图、综合查询、空间点位、发案地周边信息查询,以及从时间和空间上对案事件进行串并分析等功能,有利于公安人员通过电子地图这一可视化工具进行侦破分析。

(三)重点场所管理GIS应用。在电子地图上对管辖区域内的重点场所单位进行采集上图,实现基于地图的查询定位统计功能,并对单位场所与从业人员的关联情况进行分析。公安人员利用电子地图对重点单位管理,更加直观化、明了化,有效地节省了公安人员的时间和精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四)全局警务态势GIS应用。在电子地图上对全局的警力分布、状态进行实时展示,方便领导和指挥人员直观快速的掌握全局警务态势情况,并且可以实现对警员的管理和考核。

(五)110指挥调度GIS应用。当110接警中心接到报警电话时,系统即可在地图上显示出报警人当前的位置,指挥中心通过对报警位置周边警力以及警用资源分布情况进行查看,选择最佳路径出警。

(六)警卫GIS应用。在安全保卫活动中,需要治安、巡逻、警卫、交通管理、消防、公共交通灯多个部门全力配合的综合指挥。系统以电子地图为基础进行警力综合部署。可以查询警卫住地信息、警卫路线信息、警卫现场信息以及重点人员和常用信息,实现重大活动的警卫管理。

(七)交警GIS应用。以交通地理信息为基础,利用各交通要素的空间分布特点,实现执勤岗位、占路施工、管制措施、信号灯和标志灯业务管理信息的标注、显示和统计分析功能,为交通管理指挥调度提供地图服务,为交通事故提供报警定位、周边信息查询以及高发时间和路段的可视化分析等功能。

(八)出入境GIS应用。利用地利信息技术,可以掌握外国机构、涉外教育单位、三资企业、境外企业代表机构(商社)、境外新闻机构办公地点、各类出入境中介服务的机构等组织的基本情况及分布;实现对境外人员常住地、散居社会居住地、旅店等地处的监控,并掌握涉案外籍人员、外籍人员居留证件过期活动的轨迹;对入境流量异常情况分析;出入境证照统计分析等应用。

(九)情报分析GIS应用。利用电子地图的周边查询功能,将案发地周边的宾馆住宿、网吧登记、街头盘查、出租车记录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找出本案的重点关注人群,为刑侦破案提供重要的线索。

六、结语

综上所述,警用地理信息系统在我国虽然已经有了一定规模的应用,但是应用还没达到普及的程度。但也应看到,一定程度上我国开展警用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存在有一定的后发优势:一是目前GIS软件自身的功能越来越完善,更有利于业务应用功能的开发实现;二是经过近几年来公安信息化建设,各地都已建设良好的网络环境和硬件设施,并积累了大量的业务信息,为开展警用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奠定了良好的硬件和业务数据基础;三是各级领导对这项工作越来越重视,积极引导推动了全国警用地理信息应用的开展。所有这些,对我们各地开展警用地理信息建设是很有利的。

参考文献:

[1]阎正,何建帮.城市地理信息系统标准化指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2]修文群.地理信息系统GIS数字化城市建设指南[M].北京: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1

[3]刘南,刘仁义.Web GIS原理及其应用—主要Web GIS平台开发实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4]吴信才.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5]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建设规范GA/T 493-2004

[6]谢拳.警用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成都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7

上一篇:上厕所不冲水的警示语下一篇:九年级上物理实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