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乘法的说课稿(10篇)
1.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乘法的说课稿 篇一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义务教育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第76页例2,例3,“做一做”及练习十七第1、4题。
2、教材分析:
“倍的认识”一节是在学习了7的乘法口诀后出现的。例2,是以三个小朋友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情境,根据2个4根,3个4根与1个4根的关系,引出“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例3,是引导学生用摆点子图的方式,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为解决问题构建“思维模式”。
3、教学目标:
(1)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3)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能力及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4、教学重点:经历“倍”的概念初步形成过程,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5、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图片。
二、说教法:
根据以上分析,教学时,我主要采用电化教学、启发谈话、实物操作、合作交流等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与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通过动手摆小棒和图片,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初步建立“倍”的概念,进而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
三、说学法:
1、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运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过程充分依靠教材的编排思路,挖掘教材的编排特点,分以下环节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由于倍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所以本节课创设情境,请3名女同学,6名男同学上台,诱导启发,并说明:男同学是女同学的2倍。这节课就来学习“倍的认识”。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熟悉感,为学生创设一种用数学眼光分析观察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首先让学生观察课件中的3名小朋友,让学生自己发现,引导得出:2个4根及3个4根。在学生有了一定的感知后,再揭示“倍”的含义(3个4根也可以说成4的3倍)。接着让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说一说,让他们感到“一个数的几倍”的存在,并体验到它的含义与作用,真正理解“一个数的几倍”具体描述的是什么内容。
其次,课件出示例3,先让学生自己尝试摆圆,第一行摆2个圆,第二行摆的是第一行的4倍。这时,学生很容易理解第二行摆的圆必须有4个第一行那么多,也就是4个2,所以要在第二行摆8个。学生脑海里建立起“第一行几个,第二行有多少个同样多的几个,就是几的多少倍”的表象,并得出用乘法计算的结论。
最后,通过师生的拍手游戏练习,将知识进一步抽象化,使学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思路,为下节课的解决问题构建“思维模式”。
(三)拓展延伸,巩固深化。
在这一环节中,书中的“做一做”几练习十七第1、4题,目的是巩固新知,加深对“倍”的概念的理解,理清“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达到融会贯通。
(四)全课小结,激励评价。
让学生畅谈自己在本节课的表现和收获,体现了新的课程理念,给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
2.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乘法的说课稿 篇二
俞老师的这节课,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切身感受相同加数这种特殊的加法算式来引出乘法,既符合学生学习的一般规律也加深了学生对乘法的理解。将这个新出现的计算形式合理的融入到了学生的知识体系中。在具体操作上,让学生从不同的加法算式中挑出那些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分类环节)作到了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感受形象的数学,也增加了学生的兴趣。然后利用算全班小朋友的手指数目,将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改写成新的算式——乘法算式。由一般的加法算式中提炼特殊的加法算式,既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再把这样的加法算式到乘法算式,步骤清晰,层次分明,已为这节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其实接下去的核心内容基本都是为这个“改写”服务的。包括认识乘法的基本读写方法,巩固“改写”的过程。学生在学习刚刚认识的这个乘法的时候,一般很容易将其意义与加法混淆,比如课堂上就出现了4×4=8的回答。这是对乘法意义的不理解。巩固和练习是可以熟练“改写”,但是对于一些对意义还有存疑惑的学生,可以采用各种方法在加强和巩固。俞老师在课堂上的运用了各种方法,让学生从不同方面感受了乘法的意义以及与加法的区别,只是在具体练习上有所欠缺。
数学的计算方法是一个很一般化的,能够普及的方法。既然是方法,就能够通用。乘法的出现就直接囊括了所有加数相同的加法,将这个思想贯彻到学生知识体系中就是所有加数相同的加法都可以用乘法表示。俞老师尽量多的用到了各种各样的形式的.加法算式改写到乘法算式,其实可以用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发掘。最后一个学生自己发掘并改写的环节由于时间问题草草收场实在可惜。
3.《认识乘法》的说课稿 篇三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加法的基础上学习的,使学生道乘法的含义,又为以后学习乘法的其它知识作铺垫。
这节课的目标是:
1、结合具体情境和问题材,经历由加法算式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
2、了解乘法的意义,认识“×”,会读、写乘法算式,会把边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3、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乘法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了解乘法的意义,认识“”,会读、写乘法算式,会把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为了完成以上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在教法选择上主要以“谈话法”“指导法”为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起着带路人、向导的作用。在学法上主要是以“观察法”“讨论法”‘操作法“,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同时采用了挂图、花片等教具辅助教学。下面我就简单地说一下教学过程。
一、谈话式引入激发兴趣
小朋友,知道“儿童节”是那天吗?(六月一日)六一儿童节放假有一群小朋友来到游乐场去玩。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出示情景图)
二、自主实践,探索新知
1、请学生说一说图中有什么,小朋友在做什么?
2、让学生交流汇报,教师适时指出小火车是4人一组,碰碰车是2人一组,跳绳是3人一组。[这拉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然后请学生根据图中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对所提问题列出算式3+3=6,2+2+2+2=8,4+4+4+4+4=20。这里激发学生去产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为探求新知创下良好的开端。
4、接着引导学生观察列出的加法算式。提问“同学们你们看算式有什么特点,加数有什么特点?(每个算式加数都有相同;加数一个比一个多;三个算式都是加法等等)[让学生初步感受乘法的含义]
5、接着请大家猜想如果小火车后面还有一节车箱,算总数就再加4,还有一节,就再加一个4。[让学生产生认识冲突,感觉这样书写太麻烦,从而引出要想算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加法计算,还可以用加法的朋友“乘法”计算。(板书:乘法)]
讲解例子:相同加数是4,就写4,数数有几个4,就写5,中间写这个符号“”,它叫“乘号”(板书),指导学生读算式,4乘5或5乘4。
6、下面请学生把这两个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并读一读,写在书40页上。
7、然后让学生小组交流写乘法的方法。总结出一看二数。在学生掌握方法后完成“自主小天地”
[整个教学过程:从45的讲解,到学生自已写32=6,42=8,尝试写乘法算式,再到学生自已编题,充分体现了由“扶”到“放”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概括出乘法的含义,建立表象,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三、操作活动、巩固新知
我安排学生摆花片,每堆5个,摆3堆,并提问:“一共有几个花片”。喜欢动手是孩子的天性,具体形象思维是他们认识的特点。数学活动中的操作,既可以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体验、理解数学知识。
四、实践应用
提问学生:从教室里你能发现乘法问题吗?如:灯、桌子[这个环节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
五、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书中练一练1、2题,让学生看图写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让学生感知乘法的含义。
2、针对性练习:练一练3,脱离实物图,把加法改写成乘法。
六、全课小结:请学生说说本节课的收获,教师随机总结。
4.二年级语文上册酸的和甜的说课稿 篇四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7课《酸的和甜的》。课文是一个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他的原身是《伊索寓言》中的一则寓言。这篇文章形式活泼,故事情节有趣,小孩子应该非常喜欢。“吃不到葡萄说葡萄是酸的”,是狐狸的自我安慰,却迷惑了小松鼠和小兔子,只有小猴子敢于亲自尝试。这篇文章就告诉了我们平时做事要亲自去体验、去尝试的道理。
二.说学情
我所认教的班级是二年级三班,这个班的孩子聪明活泼,领悟能力强,善于表达,表现自己。这些都有助于他们很好的理解课文。
三.说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课文。
3.懂得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
四.说教学重点
1.掌握本课的生字。
2.正确朗读课文,从小动物的对话表情中体会它们的性格特点。
3.感悟做事情要敢于亲自尝试的道理。
五.说教法,学法和过程
现在,我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程序。同时把教法和学法渗透在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之中:
(一)在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如果学生感到了快乐,那么他们就会积极思考,主动参与。所以,本课我力争创设愉悦可持续型氛围,让学生乐学,积极投入其中。新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教学是阅读写作教学的基础,是1,2年级教学的重点。因此课前复习生字时,我利用比赛摘葡萄的游戏形式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复习生字词,并引入新课。
(二)图文结合,以读为本,表演帮助理解课文。
在人教版的低年级教材中,每篇课文都配有插图。这些插图使教科书图文并茂,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更重要的是这些插图可以作为课堂教学最为直观的教学辅助用具。我教授这篇课文更是在每个自然段都安排了一幅插图,利用这一条件,我先出示图片让学生找到了课文的重点段落第四自然段,在开课不久就先提出这个自然段学的设计一是考虑到学生的兴趣,二是考虑到低年级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的情况制定的。由图学文,学生找到“小猴子想干什么”并进行表演,从表演中体会出重点词“迫不及待”的意思,也就帮助理解重点段落。当提出“小猴子听了小兔子的话后做了什么时”又一次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学生边读边演重点词“大口大口地”他们进入了角色,在读读演演中解决了课文中的难点词句,积累语言,自读自悟。而讲到文中另一重要角色狐狸时,我同样运用了图文结合法,让手让学生自己品读,理解。课文的2,3,5,6段,是过度段落我处理得比较弱,但依然是通过看图读文进行学习的。
5.二年级数学《排队问题》的说课稿 篇五
本节课采用“阅读-讨论式教学法”。通过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主题图和相关文字,初步感知生活中的数学现象,通过讨论,合作学习,探索出各种排队等候的方案,在通过计算,对每种方案进行选择,从而找到最优化方法,在此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运筹思想在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作用。
基于以上思考,我制定了一下教学目标:
二、说目标:
1、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简单事例,让学生从中体会到运筹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2、使学生逐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形成寻找最优化方案解决问题的意识。
三、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是这样安排的:首先谈话引入课题。在谈话中,不但回顾了前两节课的内容,又导入到新课;在新课中,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出示主题图,让学生从图中得到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然后出示导学案中的问题。
在解决问题中,事先让学生做了导学案,预习了排对问题,就是卸货可能出现的顺序,有6中顺序,在学生预习、讨论的基础上来让学生帮助完成我的课件-----填表格(即是卸货的六种顺序的讨论结果)。学生在展示讨论的过程中把每一种卸货顺序占用的总时间,总结出最节约时间的一种顺序都一一说清楚。
在巩固新课中,我安排了三道练习,一道是“小明、小亮、小叶三人同时来到学校医务室,他们所需要的时间分别是5分钟、3分钟、1分钟,要使三人的等候时间的综合最少,应该怎样安排他们的就诊顺序?”这也是导学案中的一个巩固练习,在展示时考虑此题相对比较容易就没有再让学生来展示。
第二道也就是实际展示的第一道,是在例题的基础上的一个提升题“是要使四艘货船的等候时间的总和最少,应该按怎样的顺序卸货?”
第三道题是一个巩固新知题“一个装满货物的仓库,如果用小型车装货物,需要 20 分钟装完;如果用中型车装需要 35 分钟装完;如果用大型车需要 55 分钟才能装完。仓库只能一车一车地装。要使这三辆车等候的时间总和最少,应该怎样安排装货的顺序?这样安排,这三辆车等候时间总和是多少分钟?”
6.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乘法的说课稿 篇六
教学目标
1.应用连乘计算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理解估算的过程,逐步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3.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 培养学生爱校护校的主人翁情感。
教材分析
在二年级时学生对连乘的运算顺序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位于运用连乘方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并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本节课的原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的“买矿泉水”,在“试一试”中有一道题“估计你们学校大约有学生多少人”,本节课的实际教学内容正是因此所得到的灵感。备课时我考虑到估计学校约有学生多少人,必须基于学生对学校基本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恰逢我校正在开展“我爱我校”的活动,于是我灵机一动,将教学的具体内容换成了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题材,在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学校的了解,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同时增强学生爱校护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征对具体题目进行正确估算,哪种类型的`题目要用连乘来计算。
教学关键
找关键字句解决连乘问题。估算找类型。(看哪个数最接近哪个整十整百:一类要多估,如:带钱买东西,买布做衣服等;另一类可少估,如:计算题。)
教法
分析法、情景教学、启发式教学、讲解鼓励等教学方法。
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倾听等学习方式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目的以“了解学校”为主线,使学生被熟悉的校园景象所吸引,从而主动地投入到发现数学信息和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的数学学习中。)
师:孩子们,你们已经在杭西小学学习生活了两年多的时间,你们对我们学校都有哪些基本了解?谁愿意说给大家听一听?
生1:我们的学校很大。
生2:学校有两栋教学楼,旧楼有3层,每层有4间教室,还有一栋“逸夫楼”,里面有专用多媒体教室和( )老师办公室、校长室以及学生教室。
师:同学们对学校的建筑了解得真清楚,旧楼就是我们的教室所在的教学楼。(小黑板出示:旧教学楼有3层,每层有4间教室,每间教室有4盏灯。)
师:看了这段话,你知道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能提那些数学问题?
生1旧教学楼一共有48盏灯,我是用乘法算出来的。
……教师将学生回答的相关信息板书)
(继续出示小黑板:三(2)班教室,老师说道: “欢迎参观三(2)班教室,我们的教室里有4组,每组有5套课桌椅,每套课桌椅148元”。)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生1:我们班的课桌椅一共要花多少钱? ……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问题“我们班的课桌椅一共要花多少钱?”展示出来。)
师:估计一下,我们班的课桌椅一共要花多少钱??
(评析“了解班级”的教学情境一下就激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板书学生对自己班级所在教学楼进行了解所发现的数学信息,启发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出发提出问题,引发了学生的数学思考。)
(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目的解决“我们班的课桌椅一共要花多少钱?”的问题要用连乘的方法,这是本节课的一个新知识,对此结果进行估算是给孩子们提出的一个更高的要求,此处选择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一方面让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和进行估算的方法,另一方面也给每一个孩子提供交流的机会。)
1.分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怎样估算“我们班的课桌椅一共要花多少钱?”让每个孩子都有交流的机会。
2.全班交流,请代表说说自己小组的估算方法。
生1:我们组是这样估算的,一组有5套课桌椅,4组就有20套课桌椅,我们把每套课桌椅148元看作150元,20×150=3000元。
7.二年级数学《6乘法口诀》说课稿 篇七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年级数学《6乘法口诀》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数学《6乘法口诀》说课稿1一、说教材
6的乘法口诀是人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三单元第六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了1——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在编排上先出现一组准备题,每次加6,把得数填在空格里;再出现例10,看图写出乘法算式,并编写出乘法口诀;然后进行巩固练习、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乘法口诀的教学是本单元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本学期教学的一个重点,它是学生以后进一步学习乘除法的基础。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几方面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通过操作软件,在学习乘法口诀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意义,让学生在实际问题情景中感受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并能用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
2、能力目标:在口诀的整理中,初步培养学生发现简单规律的能力,提高应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学生在编口诀和利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习能力,积累学习情感,享受成功的喜悦。
根据教学目标,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让学生在1——5的乘法口诀的编写经验上,自主探索,编出6的乘法口诀,并熟记口诀。
同时,又由于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受其表达能力的限制,将其探索发现的知识抽象出来,概括形成口诀形式这一过程和发现口诀的内在规律,对学生来说,又是一个难点。
教学难点:编写乘法口诀,发现口诀的内在规律。
二、说教法
小学数学教学法指出,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特点,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本课教学是在网络环境下进行的,结合本课内容和学生实际,本课教学采用故事情境法,发现法、尝试法等进行教学。通过创设情境,学生讨论交流,达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转播学生的练习,达到人机互动。
三、说学法
新课程强调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必须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为此,本课教学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为主,通过让学生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让学生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
四、说教学程序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结合教学内容,本课的教学程序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精彩的课堂开端,不仅能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点,一开始就给学生创设一个小熊请客的情境,并结合课件的动态演示,配以优美的音乐,把学生带入了复习准备环节:小熊来到了一座小桥边,可桥上只有一个数字,怎么过桥呢?小熊正在纳闷,这时飞来一只小鸟,它告诉小熊用桥上的数字每次加上6,说出得数,就可以把桥搭上。让学生说出得数后再填表算一算,填表算一算起两个作用:一是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二是让学生熟悉6的连加,为学习6的乘法口诀打下基础。
(二)发现问题,自主探索
布鲁纳说过:“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新课程标准也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让学生去“经历、体验、探索”学习数学的过程,使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索,去发现、去“再创造”。只有这样的教学,才能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在探索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中,我设置了6种不同的水果,让学生自主选择进入练习,给了学生可选择的空间,体现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6个练习都是编6的乘法口诀,这里多个数的连加可以看屏幕数出,从而解决了乘法算式的得数问题。“再想一想”“你真棒”的提示,体现了人机对话。教师通过转播的形式达到人机互动,起到了互相学习、集思广益的效果。接着让学生运用前面掌握的方法填出积,编出6的乘法口诀。同时在做题的过程中内化了思维方法。我这样设计,是为了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教学理念。
(三)激导探究,巩固知识
练习的设计应遵循“多样性、灵活性、开放性”原则,给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舞台,让不同的人保证得到不同的发展。
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以下三个练习。
练习一:通过“探险”主题,让学生自由选择,可进入“小兔”或“海豚”两个画面,每幅图都有两种理解,能列出两个乘法算式,使用的口诀也是相同的。怎样理解图意,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这里学生可通过人机对话来判断对错,通过教师转播达到互动。
练习二:小狗爬楼梯,学生每算对一个乘法算式的得数,并说出所用的乘法口诀,小狗就爬一步楼梯。这样的练习,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练习三:通过让学生看动画,列出两个乘法算式,并说出所用的口诀。既能提高计算能力,又再次看到一句口诀能算两道乘法算式。分页标题#e#
这三个练习,都配以美丽的色彩,优美的音乐,还配上了感情色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四)应用知识,内化提高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课堂教学应该着力体现“小课堂,大社会”的理念。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以及作出决策的能力,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体会到数学的内在价值。为此,在学生掌握了6的乘法口诀之后,我设计了以下4个练习。
练习一:通过“送信“游戏,让学生发现口诀的排列规律,并说一说自己所发现的规律。这些规律学生在学习中已初步发现,通过操作会感受更清楚,在游戏情景中,印象会更深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轻松地突破了难点。
练习二:帮帮我们。通过人机对话,培养学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转播,达到思维的交流,同时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练习三:创设实际生活情境,让学生互动讨论,找出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练习四:引导学生从1只青蛙身上找出问题,如:1只青蛙有1张嘴、2只眼、4条腿……接着以人机对话的形式进入2只、3只、4只、5只、6只的填空练习。这个练习既巩固了1——6的乘法口诀,又让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并在游戏中内化了知识,熟练了乘法口诀。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成功的满足与喜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在评价方式上主要采取了让学生以自评、互评与组评相结合的评价形式,让他们畅谈学到了什么,学得怎么样,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五、说板书
为了体现本节课的设计意图,更好地突出重点,我的板书力求简洁、美观、清楚。
总之,本课教学是在网络环境下进行的,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转播学生的练习,达到人机互动,直接诱发了学生在感情和行为上的参与意识。练习中生动有趣的画面,直观动态的演示,强有力地吸引着学生,把学生带进一个个崭新的学习境界,创造出激动、高昂、活泼的获取知识信息的氛围,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尝到学会创造、追求真知的乐趣,其参与性学习的程度是普通形式下的授课所难以达到的。同时增强了课堂密度,强化了学生思维的整合度,给学生个性思维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很大程度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年级数学《6乘法口诀》说课稿2一、教材
1、教学内容:
《6的乘法口诀》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的第十一课时的内容。
2、教材所处的地位:
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学生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因此乘法口诀的教学是本学期的一个重点。教材内容的呈现是在学生学“2—5的乘法口诀”以后。由于他们已经具有学习2—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所以教材的呈现形式没有给出一个完整的乘法算式和一句完整的口诀,意在让学生主动探索归纳出6的乘法口诀。体现了提高学生学习独立性要求的编写意图。
3、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规律出发,灵活处理教材,体现新课标的理念,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的3点:
(1)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和经验编出6的乘法口诀,知道口诀的来源,熟记口诀,比较熟练的运用口诀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合作交流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体会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4、教学重难点: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编出6的乘法口诀,并应用口诀正确计算。同时,由于学生年龄小,探索发现口诀的内在规律,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学习的难点。
我认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教学关键就是结合学生的实际,加强具体的操作活动,让学生亲自经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第二大方面是说学生: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的学生,天真可爱,但注意力不稳定。低年级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而口诀教学比较单一,要上好本节课,最需要的是创设生动的情境,采用有趣的小游戏和小竞赛,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探究空间,充分感受学习的快乐,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
二、教法
《小学数学教学法》指出: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课教学我运用了如下方法进行教学:
1、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情景里亲自动手操作、探索,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不过如此简单,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2、游戏教学法。即是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做中学、玩中学”的体现。因为小学生学习活动不再是教师的“说教”,应该更多的时间是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这样的教学,更能体现了“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功能。
3、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组织教学。体现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互相合作交流的.意识,在共同讨论中完成学习任务。也达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要求。
另外,音乐是陶冶人心灵的神丹妙药,是调节情绪的有效工具。也为了增加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乐曲中进行操作。并以“掌声表扬”的方式激励学生多思考、多发表意见。
三、学法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以学生为中心。”为此,课中我让学生全面参与新知识的形成过程,进一步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和动口表述的能力,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问题、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
四、设计理念
本着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获得体验,我把本课设计成为生动有趣的游戏和不同层次的活动,放手让学生去动手实践,培养学习能力,积累学习情感。
五、教学程序
接下来我来谈谈教学过程的设计,遵循儿童发展的规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进一步体现新课程新理念的教学方式,我采用以下四个环节完成本课的教学:
(一)复习旧知,引出课题:俗话说:“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
精彩的课堂开端,不仅能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在复习铺垫中,我就采用采蘑菇和开锁游戏,让全班同学回忆“2—5的乘法口诀”,目的是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促进新旧知识的迁移,为探索新知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操作迁移,探讨新知。
布鲁纳说过:“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课中我创设“去参观海底世界”的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完成准备题的学习,为新课中的编写口诀打基础;接着,我让学生动手用三角片摆小鱼,共同学习“一六得六和二六十二”这两句口诀;然后,我让学生在四人小组内编写口诀,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口诀。(三)学以致用,巩固提高: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所以我们要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来。
练习的设计我力求体现“灵活性、多样性、开放性”原则,给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舞台,让不同的人保证得到不同的发展。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6个练习:夺星星、摘苹果、夺锦旗、夺红花、我能行、用数学,让学生在愉快中应用新知识。(四)创新评价,总结全课这是教学过程最后的环节,一个成功的总结在一节课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成功的喜悦,我把总结全课设计为:先让学生畅谈自己的表现和在本节课中的收获,给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起到了巩固新知的作用。接着通过提问:“你们还想知道什么?”一波未平又起一波,再次把学生带到另一个高潮。再次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感受了数学知识的魅力所在,又达到本节课的升华作用。六、板书设计
板书要一目了然,能反映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本课主要体现学生得出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设计如下:
6的乘法口诀
一个6相加6×1=6一六得六
2个6相加6×2=12二六十二
3个6相加6×3=18三六十八
4个6相加6×4=24四六二十四
5个6相加6×5=30五六三十
6个6相加6×6=36六六三十六
二年级数学《6乘法口诀》说课稿3一、教材
1、教学内容:《6的乘法口诀》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表内乘法(一)》的第6课时的内容。
2、教材所处的地位和重、难点:教材内容的呈现是在学生学“2—5的乘法口诀”以后。由于他们已经具有学习2—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所以教材的呈现形式没有给出一个完整的乘法算式和一句完整的口诀,意在让学生主动探索归纳出6的乘法口诀。体现了提高学生学习独立性要求的编写意图。
本课的重点应该是让学生理解6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难点是怎样去熟记并利用乘法口诀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教学目标:
① 通过观察、探索,使学生知道6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
② 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合作交流和语言表达能力。
③ 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法
1、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情景里亲自动手操作、探索,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不过如此简单,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2、游戏教学法。即是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做中学、玩中学”的体现。因为小学生学习活动不再是教师的“说教”,应该更多的时间是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
3、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组织教学。体现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互相合作交流的意识,在共同讨论中完成学习任务。
三、学法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主要培养了学生以下学习方法:
1、指导学生观察图画,共同讨论,在自主探索中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戏中运用学习成果,把数学知识利用到现实生活中。
2、在游戏中运用学习成果,把数学知识利用到现实生活中。
3、培养学生共同合作,相互交流的学习方式。
四、教学、具准备
课件、写有算式的卡片、苹果;主题图、表格。
五、教学程序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让全班同学回忆“1—5的乘法口诀”。这不但是为了检测他们是否掌握并记忆了,还可以为本堂课的教学做一些铺垫。
(二)设置情境,探讨新知。
1、编写口诀。
这是本堂课的重点,主要是通过学生自主地观察图画,探索、归纳出6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并加以记忆。根据教材的主题图,我逐一出示小鱼(1条小鱼由6个全等三角形组成,一共出示6条)。学生观察图画,思考并完成下面的问题:
①、填表。
盘数 1 2 3 4 5 6
个数
②、根据表格写出相应的乘法算式。
③、根据乘法算式归纳出相应的乘法口诀。
④、根据“口诀”还能想出另一道乘法算式吗?
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所以我们要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来。如:①61页“做一做”,呈现用6根小棒摆成的六边形直观图,以口答“摆2个六边形用多少根小棒?摆……”巩固6的乘法口诀;②63页第6题,填空题,题目以图文结合形式给出一只蚂蚁6条腿的条件,让学生分别填出3只、6只蚂蚁多少条腿;③怎样很快地算出在上课的学生的人数(每6人一组,共6组)?
(三)小结。
1、结束语(师):同学们,今天这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生答。板:6的乘法口诀]这不仅是把课堂交给了学生,让他们概括出本堂课所学的知识,还可以再次唤醒学生对本堂课的记忆,揭示课题。
二年级数学《6乘法口诀》说课稿4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所要讲的这部分教材是小学教材人教版二级上册乘法口诀部分的《6的乘法口诀》。6的乘法口诀是在学生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乘法口诀的继续,也是今后学习7、8、9乘法口诀的基础。教学6的乘法口诀的编排与4的乘法口诀基本相同,例7中,没有给出一个完整的乘法算式,没有给出一句完整的乘法口诀,目的是让学生主动探索归纳出6的乘法口诀,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自主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从知识与技巧、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以下目标
1.让学生经历编制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6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掌握6的乘法口诀,能运用口诀正确地进行乘法计算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编口诀、用口诀的过程中,初步发现一些简单的规律,培养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3.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合作参与的意识,感受探索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6的乘法口诀,能运用口诀正确地进行乘法计算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探索发现口诀的内在规律
三、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的思维仍处于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比较、综合的意识。在兴趣浓厚的状态下,学生有了较强的自信心和强烈的表现欲望。
四、教学方法:
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我主要采用操作法与启发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二年级学生主要依赖于直观性的教具进行思维。动手操作让学生手脑协作,更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英国教育家皮斯博说:如过你想让儿童能够独立的批判地思考,并且有想象的能力,你就应该采取加强这些智慧品质的方法。要把学生培养成富有创造力的开拓型人才,在教学方法上应采取启发式。正如孔子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揭示课题
让全班同学根据25的乘法口诀进行快速的口算,目的是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促进新旧知识的迁移,为探索新知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在这一环节里,我设计了三块教学活动。
1、编口诀
这是本堂课的重点,主要是通过学生自主地观察图画,探索、归纳出6的乘法口诀。根据教材的主题画,我逐一出示小鱼(1条小鱼由6个全等三角形组成,一共出示6条)。学生观察图画,思考并完成下面的问题:
①填表。
②根据表格写出相应的乘法算式。
③根据乘法算式编制出6的乘法口诀。
2、根据出示的金鱼图,说出每个图表示的含义。
3、观察比较,找出6的乘法口诀的规律。
4、采用形式多样的方法记口诀。
(三)应用口诀,解决问题。
练习形式多样,既巩固本节课的知识,又增加了乐趣,特别是培养学生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
(四)总结、归纳。
通过本节课学习,同学们学到了那些知识,请把你的收获告诉大家好吗?在学生汇报中,使本节课的知识点得以巩固。
板书要一目了然,能反映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本课主要体现学生得出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设计如下:
6的乘法口诀
一个6相加61=6一六得六
2个6相加62=12二六十二
3个6相加63=18三六十八
4个6相加64=24四六二十四
5个6相加65=30五六三十
8.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乘法》教案 篇八
教学目标:
经历把几个几相加表示成乘法算式的学习过程,初步认识“几个几”和惩罚的含义;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读会写乘法算式;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2经历算式分类、由“几个几”的实物抽象成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形成几个几的观念,体验加法与乘法的联系,感受乘法算式的简便,发展观察、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3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活动中感受乘法来自实际生活中的一种现象,对数学相关的生活现象产生一定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几个几”和乘法含义
教学难点:
乘法含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
谈话:小朋友们,今天,周老师想带领大家一起到动物学校去瞧一瞧,想去吗?诶,我们来到动物学校的大门口,大门关着,是不是?原来呀,要想进入动物学校,还得先过大门这一关,这些加法算式,你会算吗?请你选一道你喜欢的算式来算一算,谁先来?
谈话:都算对了,怎么门还没开呀?
出示小猴说:在这些算式里还藏着一个小秘密呢!你能把它找出来吗?
指出:这些算式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加数不相同的连加算式,另一类是加数相同的连加算式。今天咱们就来研究这些加数相同的连加算式。
(我在这个环节设计了算式分类这个细节,让学生通过把算式分类,使学生对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有一个初步的感知,为接下来的形成几个几的观念作一个铺垫,还培养了学生的分类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新知
认识“几个几”
谈话:终于,门,开了。这个动物学校可真美丽!在这个动物学校里你看到了几种小动物?(生:小兔子和小鸡)
谈话:我们先来观察小兔子,把小鸡先藏起来!
提问:小兔子是怎么排列的?(生:每堆2只,有3堆)(2只2只的排列)
引导:小兔子是几只几只的在一起?有几个这样的2只?我们一起来数一数,1个2只,2个2只,3个2只。
提问:一共有这样的几个2只?谁能用一句话来说一说。(生:一共有这样的3个2只)
提问:你能帮周老师算一算一共有多少只兔子吗?怎么列算式?(生:2+2+2=6只)
追问:同学们,这是几个2相加得多少?(板书:3个2相加得6)
说明:3个2相加得6,兔子有6只。
提问:我们再来看小鸡,小鸡是怎样排列的?(每堆3只,有4堆)
提问:那小鸡是几只几只的在一起的呢?请小朋友来说一说有几个这样的3只?你来数给我们看看?全班再来一起数一数(1个3,2个3,3个3,4个3)
提问:小鸡一共有这样的几个3只?
提问:那你会列算式吗?(生:3+3+3+3=12只)
追问:这里又是几个3相加得多少呢?(板书:4个3相加得12)
说明:4个3相加得12,小鸡有12只。
总结:观察我们刚写的两道算式,每道算式里的加数都是相同的。第一道算式可以简单地说成“3个2相加”,第二道算式可以说成“4个3相加”,以后碰到像这样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都可以简单地说成“几个几相加”
(设计说明:在这个环节,我通过让学生观察兔子和小鸡的排列,理解3个2的实际意义
——兔子每堆2只,有3堆。接着让学生观察3个2相加的算式。这样的设计,从具体到抽象,有利于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几个几相加”的意义)
2教学“试一试”
谈话:下面,就请小朋友用小棒来摆一摆几个几。请先听清楚老师的要求,再动手摆一摆。
活动一:
谈话:请你拿出两根小棒,举起来让我看一看,这就是1个2。将它摆在桌子上,算作一堆,现在请你照样子,摆堆。请同学上来摆一摆。
谈话: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这里一共有几个几?(个2)
提问:谁能列出一道加法算式?这是几个几相加得多少呀?
活动二:
谈话:下面请你自己动手摆3个4。请一位同学上来摆一摆。
谈话: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这里有几个几?
提问:你会列算式吗?这是几个几相加得多少呀?
活动三:
要求:下面老师想请同学们自己来摆几个几。摆之前,先想清楚每堆摆几根,摆这样的几堆。摆好后同桌两人互相说一说,你摆的是几个几。想好了吗?想好了就开始吧!
谈话:请一位同学上来摆一摆。你来介绍一下你摆的是几个几?你会用算式来表示吗?简单地说,就是几个几相加得数是多少呀?
谈话:我们在摆的时候呀,小猴它也在摆,看!它摆的是什么?(花片)咱们一起来看一看,小猴它摆了几个几呀?你是怎么看的?有没有不一样的看法?(生:横着看,它摆了3个。竖着看它摆了个3。)你会用算式表示吗?(++=1、3+3+3+3+3=1)也就是几个几相加得多少?(3个相加的1。个3相加得1)
提问:咦,为什么他们的得数都是1呀?(花片的总数不变)
(设计说明:摆小棒我设计了三个环节。首先,说明摆几堆,每堆摆几根。提出具体的要求,让学生再次感受到几个几的实际意义。接下来,要求学生摆3个4,将具体的要求加以抽象,让学生思考后摆。最后,让学生自己想“几个几”并摆一摆。这个教学环节中,通过学生动手摆,对“几个几”“几个几相加”的意义有循序渐进的实质性理解。)
3教学“例2”
谈话:小猴看咱们班小朋友都这么聪明,想继续邀请咱们去动物学校的电脑室去看看,想去吗?
出示:电脑教室1
谈话:这就是电脑教室1了,仔细观察,这里的电脑室怎么排列的呀?一张桌子上有几台电脑?有几张桌子?(每张桌子上有2台电脑,有4张桌子)
提问:谁来数一数,这里有几个几?你会列算式吗?(2+2+2+2=8)
出示:电脑教室2
提问:这里又是几个几相加呀?(8个2相加)
追问:你会列算式吗?
出示:电脑教室3
谈话:哇!这里的电脑更多了!有100个2呢!你们来报算式,周老师来写好吗?呀!黑板都写不下了,让老师来想想有没有什么好方法,同学们也一起帮老师想一想好吗?哦,有同学想到了乘法,你真的和周老师想到一块去了!今天这节咱们就来认识乘法。
指出:像这样的加数相同的连加算式就可以写成乘法算式。4个2,就可以直接写成4乘2等于8,或者2乘4等于8
咱们一起来把这两道乘法算式来读一读,齐读,预备齐。
指出: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一样,各部分都是有名称的。这个符号叫做乘号,等号前面的两个数都叫做乘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做积。
改写成乘法算式:你能把这道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吗?它的乘数是谁?它的积是谁?
对比:看这是我们用加法写的,这是用乘法写的。你觉得乘法怎么样?(写得很快,简便)
指出:像这样几个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咱们就可以写成乘法算式。像这样几个几相加得多少的算式,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比较简便。
(设计说明:逐步出示3张图,随着电脑数量的不断变多,可以让学生产生强烈的主动学习乘法的愿望,激发想学生学习乘法的热情。)
4设计游戏,巩固应用
小朋友们表现的都太精彩了。来玩一个游戏好吗?
听清楚游戏规则:老师击鼓,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听,老师每次敲几下,敲了几个几。同时思考,要知道一共敲了多少下,用加法怎么列算式,用乘法怎么写算式。准备好了吗?
三、回顾整理
小朋友们,我们今天这节,学习的是什么知识呀?(几个几、用乘法来表示加数相同的连加算式)
9.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乘法的说课稿 篇九
《认识钟表》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本课的教学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第一次接触时间学习,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大量看钟表时间的经验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又是二年级进一步学习半时的认识和三年级秒的认识的开始,掌握认识钟表和整时是小学生必备的知识。教学的本质在于帮助、激励、引导,本课就是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注重联系实际,力争做到“思想、方法、知识、能力”的有机统一。根据教材的地位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知道时针、分针及钟面上的数字;并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知道整时的两种表示方法。
2.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体验学习数学的兴趣。
3.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自觉养成了遵守和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这样的目标设计使我更多的关注学生在有限的时间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发展。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确定教学重点为整时的认读方法。教学难点为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会看钟表上的时间。课前准备了教学课件、钟面模型、钟面模型零件等大量教具。
二、说教法
教师是数学活动的合作者、引导者和组织者,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结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思想,本课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在学生初步感知钟面特点的环节主要采用启发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钟面上都有些什么,逐步归纳、总结,从而使学生形成表象认知。在例题学习环节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己观察、对比、讨论出钟面上的三个时刻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从而探究认读整时的方法。
三、说学法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是单纯的记忆和模仿,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基于这样的理念,本课学生的学习方法主要有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等。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后,我为了加深学生对钟面的进一步认识,设计了学生自己制作钟面的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操作遇到困难的时候学生自然而然的想到了自己的同伴,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最大的帮助。
四、说流程
1、上课伊始,我就抓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的心理特点,创设情景猜谜语,为后期学习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开端。通过回忆“在哪里见过钟表”充分唤起学生的已有经验,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教学。
2、自主合作、探究新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途径。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我采用讲练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新知。设计了三个层次,首先让学生观察钟面,充分交流,全班汇报,了解钟面上有什么,从而形成表象,再通过动手制作钟面加深对钟面的了解;其次,让学生通过对三个时刻的对比,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归纳出认读整时的具体方法;最后,为了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巩固认读整时的方法,安排了学生动手拨时钟的练习。
3、巩固练习、运用新知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助于学生巩固新知,还可以让学生合理灵活的选择新知解决实际问题。安排了本课的基础练习课本86页练习的第一题连线,和提高练习课本85页的做一做,最后让学生体会接近整时的“快8时”和“10时多一点”的发散练习。层层递进,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所发展。
4、总结评价、回顾新知,通过“你有什么收获”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系统回顾,明确本课的知识重点和学习时应注意的问题和方法,帮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知识。
我注重系统直观的板书,及时的体现了知识点,便于学生对新知识进行梳理。
总之,一节课的成功与否不仅是课前教师设计的好,还要及时抓住课堂的生成问题,巧妙处理,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在我们的课堂上有所收获。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说课稿2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钟表的组成部分,知道时针、分针及钟面的数字。
2.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并知道整时的两种表示方法。
3.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时间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看整时
教学难点:整时时针、分针所在的位置
教学具准备:实物钟、模型钟,实物展示及相关多媒体课件,头饰。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请同学们听听这是什么声音?(嘀嗒……)
再听听这是什么声音?(闹钟声……)
2.生活中我们时时刻刻离不开钟表,钟表有着各种不同的形状,(圆的、方的、扇形的……)钟面上还有丰富的知识,你们想知道吗?
二、整合问题:
1.说一说,关于钟表,你都知道哪些知识内容?
2.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钟表。
三、解决问题:
1.自主学习,解决问题
学生拿出学具钟,说说在钟面上你都看见了什么?
2.合作学习,解决问题
同桌比一比,看钟面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指名汇报)
3.教师点拨,解决问题
(1)时针、分针、12个数(数一数)12个大格、一些小格(秒针)
(2)师拨动按钮,生说针是按怎样的方向转的?(顺时针)
四、总结归纳
1.认识整时
(1)师:听闹钟又响了,文文还在睡懒觉呢。(出示情境图)
快告诉文文,现在是什么时刻了,再睡下去,她会迟到的。
(纠正7点说成7时)
(2)师:再说说这些是什么时刻?(出示图片)8时、3时、6时
生观察这些钟面上的针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
生汇报: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3)整时的常用方法8时、3时、6时(文字表示法)
(4)整时的另一种表示法:8:00 3:00 6:00
你见过这种时间吗?在哪见过?(电子表示法)
(5)怎样用电子表示法记录时间?(同桌互练)
五、拓展应用
1.找朋友(头饰)时间相同的才是好朋友,刻别找错呀。
2.拨钟表说时间。(同桌互做)
3.过一小时是几时?(出示图片)生思考动手操作
六、升成创新
出示缺少时针的钟面,分针指向12.问:这是几时,你想让它是几时,怎么办?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说课稿3教材分析
《认识钟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节课要求学生对整时的认识,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基础。
学生分析
时间的知识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大部分学生在学前教育或家庭教育中多多少少都接受过一些关于时间的知识。一般来说,他们的.活动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来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就感知到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
设计思路
本课从导入到实践活动,学生都是在以非常熟悉的“我的一天”来设计的。注重了学生学习学习方式的转变,体现了有效教学的理论。进行这一知识的教学,体现以生活为依托,以实践为第一。在教学中,学生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让他们在玩中发现数学问题,找寻数学知识,学生的思维可以得到尽情的发展,个性得到尽情的张扬,使40分钟的课堂变的有效果、有效率、有效应。
学生的学法:
时间的概念比较抽象,要结合大量的实践活动来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体验才能把这一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使其主动掌握时间的基础知识,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也参与了有效学习的过程。
我的设计理念:
一、感受数学生活化的魅力。
由于时间在生活当中是无时无刻不在的,学生对此也有一定程度的感知,所以我从每一个人日常生活的作息时间入手引入正题,再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知识和经验去认识钟表,通过讨论、交流的方法由生活经验上升到知识体系。
二、在实践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我让学生应用这节课学到的知识为自己设计一份作息时间安排表,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促使学生把已获得的知识、能力应用于生活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在实践探究中,学生各自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意见,课堂成了学生展示自己个性的舞台。
三、感受数学中的情感。
数学并不是枯燥的,它其中也蕴含着丰富的情感生活,这也是在有效教学中“全人”发展的特征体现。在本课中我通过让学生了解自己妈妈的作息时间,让他们感受到父母的辛苦。对学生来说也是一次心灵的震撼。虽然是短短的几句话,也是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感恩教育。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钟面和电子表面,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正确地读、写整时时刻。
2.经历操作、讨论、交流等实践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动口、动脑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合作精神,发展数感。
3.建立时间观念,学会合理地安排作息时间,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教具、学具:教学课件、钟表和钟表模型
教学流程
本课我主要由五个教学环节来完成一、激趣导入。
1.创设情境。
(1)猜谜:小小骏马不停蹄,日日夜夜不休息。蹄声哒哒似战鼓,提醒人们争朝夕。(创设情景,有效的课堂提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根据出主题图设题提问。
提问:你能说出你自己的作息时间吗?你怎么知道的呢?(看挂钟或电子表。)
2.揭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钟表”。(板书课题:认识钟表)
二、探究新知。
1.认识钟面、电子表面。
(1)观察钟面和电子表面:学生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观察的对象,可以观察钟面,也可以观察电子表面,互相讨论、交流意见,教师参与共同研究。
(2)学生交流、反馈(得出以下几种答案)。
钟面:①有1~12个数字(点击闪烁)。②有2根指针,长针和短针。(身体又细又长的叫分针;身体又粗又短的叫时针。)
电子表:①由数字表示时间。②中间有2个点会闪烁。
(开放式的课堂,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能力。学生自主、有效的获取知识,学生掌握知识也就更加扎实。)
2.认识整时。
(1)课件依次出现“我的一天的生活”。
观察画面,说一说我接下来的一天是怎样安排的?
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观察、交流。
学生互相评价,教师引导学生体验:描述任何事物时都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学生的评价客观、真实。培养学生的自主评价能力。)
(2)认识钟面上整时刻。
①观察钟面,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充分交流
③引导学生小结:我们在看钟面时不仅要看时针,还要看分针,如果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④反馈练习。出示模型钟:说说这是几时?你是怎样想的?
(设计此环节引导学生思考、观察、探究中发现知识。)
(3)认识电子表的整时刻。
1、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可以自行完成,也可以小组讨论完成。
2、教师:说一说你是怎样认识电子表上的时刻的?
3、引导学生小结:在电子表上,如果点的后面是2个0,前面的数字是几就是几时。
4、反馈练习。
出示模型钟:这个时刻用电子表的方式来表示,该怎样写呢?
(强调:电子表表示的整时刻时,点的后面是2个0。)
5、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用两种方法来表示整时刻。一种是文字表示,一种是电子表的形式。(小结加深学生对时间两种表现形式的理解)
三、知识延伸。
1、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起床的时间是6时,看动画片的时间也是6时呢?(得出一天有早晨、上午、下午和晚上,初步感知时针每天转2圈。)
2.练习十六第3题。
(1)提问:①钟面上现在是几时?
②再过1小时是几时呢?
(2)反馈(教师演示课件):分针转一圈,时针走一格。(4时)
(3)学生独立认识其余钟面时间。
3.实践活动:小组合作设计一份合理的作息时间安排表。
(这个实践活动体现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之一的关注发展和关注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四、情感体验。
你能说出妈妈一天的作息时间吗?她的作息时间和我们有什么不同呢?为什么会这样呢?(体现有效教学的特征,关注“全人”发展。)
五、小结。
师:学习了这节课后你有什么收获?懂得了什么道理?希望通过这节课大家不仅能认识钟表,还要懂得珍惜时间,和时间一起赛跑!应用较少的时间做更多的事情。
(渗透有效教学的内涵,节时高效。相机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课后总结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作为一名刚刚踏上数学教学之路的我来说,整堂课的设计和实施免不了会有许多不足。希望在座的各位老师能够给我批评指正,我虚心接受,并将努力改善。谢谢大家!我的说课到此结束。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说课稿】相关文章:
1.数学《认识钟表》的说课稿
2.小学数学《认识钟表》说课稿
3.关于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说课稿
4.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说课稿
5.认识钟表说课稿
6.《认识钟表》说课稿
7.数学《认识钟表》评课稿
8.数学认识钟表课件
10.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乘法的说课稿 篇十
说教学重点: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说教学难点:初步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及数学表达的能力。
说教学设计:下面我主要从教学设计及依据、教学反思这两大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我们的教学设计总框架可以分为六大部分,一是创设情境;二是自主探究;三是合作学习;四是探究学习;五是练习巩固;六是课堂总结。
[设计意图是:贯彻“学导练”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的使用。先让学生根据学案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并在这个过程中独立解决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再由老师重点讲解知识要点,并将知识要点总结归纳为学习方法、操作要领;然后紧扣所学知识和思维训练点去“练”,落实双基,开拓学生思维。]
第一个教学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经典故事书》和《科学世界》两本书,然后让学生猜一猜:老师今天带来了这两本书中的一本,你能一下就猜准是哪本书吗?这时候,学生可能会说:“能”,也可能会说:“不能”
如果学生说“能”,就让学生把他猜的是什么说出了,然后再提问有不同意见的学生。
如果学生说“不能”,就追问学生:为什么?
接着,补充一个信息:我带来的不是《经典故事书》。让学生再猜一猜.[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轻松愉悦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同时让学生体验合情推理的思维过程,借助“不是?就是?”的引导,帮助学生学会用准确、完整的语言表达推理的思维过程,降低新知学习的难度。]
进入第二个环节:自主探究
在这个环节中,我们设计了以下几个步骤:首先“复活课本例题”,也就是通过动画的形式展示课本例题,并要求学生认真看,接着出示三个思考问题:(1)你能发现什么数学信息?(2)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3)你打算怎么解答?当学生急着说答案时,让学生再次思考,在学案“自学导航”中独立完成这三个思考问题,让中差生在学案的帮助下也能找到方法。
[设计意图:把学习的主动权让给了学生,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怎么学。这既样保护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又体现了新课标提出的基本理念:“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学习”。]
第三个环节:合作学习
通过前面的自学,让学生在小组里自由交流学习收获,遇到不懂的问题,组内成员互相启发,互相帮助。
这个环节的教学设计体现了新课标提出的.学段目标之一“合作学习并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
第四个环节:探究学习
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在班上汇报交流自学情况。让学生各抒己见,互相补充,互相学习。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有条理地阐述自己推理过程的数学表达能力。同时也让学生明白――分享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第五个环节:练习巩固
[设计意图:练习从直观到抽象,由浅入深,层层深入。这样设计既可以让优等生吃得好,也可以让学困生吃得饱。]
【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乘法的说课稿】推荐阅读:
三年级数学口算乘法的说课稿08-27
二年级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的评课稿10-23
四年级上册数学《大数的认识》说课稿06-21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说课稿09-17
三年级上册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09-29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说课稿06-19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我长高了》优秀说课稿06-26
二年级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同步练习题07-14
六年级数学说课稿《倒数认识》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