疆域与行政区划导学案

2024-08-18

疆域与行政区划导学案(精选14篇)

1.疆域与行政区划导学案 篇一

【课前励志】

自强诚信,求实拓新。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通知的概念和主要种类,理解其主要特点和适用范围,掌握通知的

写作要领。

2.情感目标:树立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

3.能力目标:能够根据具体语境的要求科学筹划工作,写出规范的通知。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通知的写作要领和写作注意事项。

难点:认识通知在工作中的作用,能根据实际情况撰写通知。

【学法指导】

1.认真研读教材,按照导学案要求,独立完成训练课题。

2.小组合作、讨论研究拿出最佳方案,作为小组展示。

3.及时整理展示、点评结果,丰富自己的设计。

【自主学习】

1.通知是在公务活动中,上级对下级、组织对成员要求          、          、

或服从的一种事务性应用文。

2.《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中规定了通知的适用范围,通知“适用于

下级机关的公文,        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        要求下级机关办

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任免人员。”

3.根据通知的适用范围和功用,可分为        性通知、        性通知、

性通知、        性通知四类。

4.通过阅读例文一(p75),回答以下问题:

⑴本通知属于哪一类通知?

⑵本通知的标题具有哪三个要素?

⑶本通知的主送机关使用了统称,包括多地区、多系统的多类部门。请给下面通知的

主送机关加上标点符号:

①各省    自治区    直辖市人民政府    国务院各部委    各直属机构

②各市    地人民政府    省直各厅    局

【合作探究】

1.修改下列文件标题。

⑴××县人民政府关于转发人事部关于××同志恢复名誉后享受××级待遇的通知

⑵××市教育局关于召开全市中小学校会议的《通知》

⑶××县严格控制会议费规定的通知

2.请指出下面一份通知中所存在的问题。

通知

为了活跃我校学生课余生活,团委决定组织一次全校性学生歌咏比赛。请各班团支

部书记今天下午开会,讨论有关比赛事宜。务希准时出席。

3月20日

××市国际旅游学校学生科

⑴格式上存在的错误:

⑵内容上存在的错误:

【达标训练】

1.下列事项中,不可以用通知来处理的是(    )。

A、××省人大常委会拟公布一项地方法规

B、××市水电局召开水利建设工作会议,需告知各县、各区水电部门事先做好准备

C、××市纪委拟在全市范围内批评××局干部×××玩忽职守,给国家造成经济损失

的严重错误

D、××市政府拟批转卫生部《做好灾后防疫防病工作的意见》

2.××省人民政府向所属县、市人民政府下发《财政部关于严格控制各级行政机关、

事业单位发放奖金的紧急通知》,应用(    )。

A、指示型通知     B、转发型通知

C、批转型通知     D、发布型通知

3.请根据以下内容拟写一份通知。

5月16、17日是双休日,上海市将举行“三校生”高考,考试院要借用××学校的

20间教室做考场。因此,××学校学生处在5月12日告知各班在周五下午把教室打扫干净,课桌内全部清空,放学后,学生会劳动部要进行检查。请代为拟写该通知。如缺少有关项目,可自行补上。

【学后总结】

课后及时复习已学内容,并按时完成作业。对于课上探究后依然生疏的问题,下课后

组内互学,或小组之间探讨,做到查缺补漏,踏实稳固。

【布置作业】

整理本次导学案,完成《习题册》中有关习题,预习下节内容。

语文

[应用文 行政文书--通知 导学案设计]

2.疆域与行政区划导学案 篇二

一、导学案重“学”, 教案重“教”

教学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学, 教育家吕叔湘说过:“学生的学, 应当由被动地学向主动地学转化”, “变教师的外部给予为学生的内部求索”。导学案的设计则正好合乎教学的这一要求, 它以学生为本, 在紧紧围绕“学”这一主旨的前提下, 在教学上实行“双管齐下”, 分两条线。一条是引导线, 告诉学生这节课的学习目标、要掌握的学习内容, 以及如何学习等;另一条则是本节课要求掌握的知识点。这种方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便利。然而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 教案的设计则完全服务于教师, 告诉教师如何展开教学, 如何漂亮地完成这一课时, 它注重教师的教, 但却忽略了学生的学。

实践证明, 教学中只有尊重学习者并在教学设计里做好“还权”和“放手”, 才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 让课堂散发出生命的活力。

二、导学案重在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教案重在对知 识的传授

编写导学案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问题的设置要尽可能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 由浅入深, 让大多数学生“跳一跳”能够摘到“桃子”, 要在学生肯学、想学、会学和学会等方面下工夫。导学案承载着教师的教学思想, 保证学生能通过自学掌握必须的知识, 重在引导学生解答问题的方法, 强调一题多解, 注重师生、生生间的交流合作。教案是“教”教材的产物, 一本教参书可以用上一辈子, 一本教案也可以重复使用多次, 它强调学习系统的书本知识, 但对什么条件下怎样用以及知识之间如何配合运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等没有足够重视。可以说, 教案的编写是直接告诉学生“一加一等于二”, 这个答案只要在考试时能答在试卷上就行。导学案则不然, 它在让学生掌握相应知识的同时, 更注重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如语文导学案预习方法的编写, 总体就是:1.查工具书搜集相关资料。2.速读全文, 默读难理解的词句, 有感情地朗读感人片段。可以用自己的话、积累的语言写体会或通过其他方式, 如画、演、唱等方式表达。3.小组内或组与组之间合作交流。

从这份导学案中就可以看出, 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设计导学案的重要前提。学生查工具书、阅读课文并运用各种形式表达对文本的理解或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等等, 这些设计都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三、导学案重学习的过程, 教案重课堂的结果

传统教学只重视学生掌握知识本身, 不重视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方法, 这种“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方法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个性, 把教学过程演化成无须智慧努力, 只要用听和记忆就能掌握知识的程度, 于是便有了掌握知识却不思考知识、运用知识、创新知识的“好学生”。这实际上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个性的摧残。导学案则重视学习的过程, 就如上例导学案的设计中, 每一条都在强调学生学的过程。如第一条查工具书搜集与本课相关的资料, 学生在运用各种工具书搜集整理资料的过程, 实际就是体验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学生不但达到了学习的目的———搜集到了相关资料, 掌握了相关知识, 更体验到了学习中的乐趣和艰辛, 从而也就锻炼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又如第二条, 要求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运用各种形式表达对文本的理解, 这既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又为全班每一个学生提供了表现的机会。

四、编写难度不一

3.导学案的实践与感悟 篇三

与传统的教案相比,原来教案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只有教师本人能够看见,最多在上课前给学生说说,印象肯定不够深刻。而在导学案上学生首先看到的就是本课时的教学目标、重难点,一目了然,在学习时随时可以回顾目标,学习的指向性更加明晰,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与传统的教学相比,采用导学案进行教学,从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到展示解析、拓展延伸等每个步骤都依照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编排设计,各个环节都有明确的任务和要求,即使没有老师的引导,学生在导学稿的“引领”下也可以完成学习的任务,使抽象的学习目标变得具体可感。语文教学不再是老师一个人的“独角戏”,每一个学生都变成了学习的主角,突出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导学案”帮助学生将新学的知识与已有的知识经验形成链接,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适当的附着点,以利于学生形成更为牢固的知识体系,还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新知识的方式方法。但俗语说得好:世间万物皆有利也有弊,使用导学案进行教学亦然。

因为利用导学案进行教学在突出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的同时,也限制了教师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教师极具个性的激情讲解在传统教学中是最吸引学生的地方,而使用导学案后,由于过分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这种讲解是难得一见了,课堂虽不缺乏热闹却总让人感觉缺少一种激情,一种学生毕生都难以忘记的激情。再则由于导学案强调从预习到练习、作业合一,当堂完成。而学习的任务、方法在导学案上都一目了然,一些学习较好的学生往往不听老师的任务安排,以做完导学案上所有的习题为目标,不帮扶差生,不参与课堂讨论,为做题而做题。

另外导学案的容量有限,问题都是预设好的,缺少了灵活性。课堂教学的精妙在于艺术性地激发学生的情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其产生顿悟,迸发出创造性的思维火花。而导学案大都是教师在授课之前就已经按照自己的思路设计好的,所以在授课中只是按教师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以导学稿的形式固化起来,其实质背离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这不利于鼓励学生发现、探究问题。另外导学案对于后进生的学习效果是不太理想的,还必须考虑分层次教学,因人而异灵活设计、灵活地运用,任务非常艰巨!

“路漫漫其修远兮”,针对以上种种的困惑与问题,都有待于在以后的语文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加以改进和提高,使导学案更有实效,同时需要我们付出更为艰辛的劳动!

4.疆域与行政区划导学案 篇四

教师招聘考试初中地理精选说课稿《疆域》(行政区

划)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疆域》这一节的第二课时“行政区划”。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及说板书设计这七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本节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第一章第一节“疆域”中的第二课时,这节课是八年级学生学习中国地理的第一课中的核心内容。了解中国的行政区划,掌握我国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和分布,是今后学习中国地理的基础,将贯穿于中国地理学习的始终;省级行政区是我国行政管理的基本单位,对社会、经济活动、交往有重要的影响,是中学生未来工作和生活所必备的知识,因此,在整个中国地理的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基础地位。本节教材分别从我国现行的三级行政区划以及各省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位置、行政中心等进行阐述。与老教材相比,新课标教材更加精练,正文字数减少,更多的内容则是以活动教材的形式出现,安排了多种形式的练习,突出了学生动手能力和读图获取地理信息能力的培养。

接下来说一说我对学情的认识。

二、说学情

中学生心理学研究指出,初中阶段是智力发展的关键年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从年龄特点来看,初中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抓住学生该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定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生理上,青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和对学情的认识,我确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我国现行三级行政区划;2.能够说出省级行政区的全称、简称和行政中心;3.能够识别一些重要省级行政区的轮廓形状;4.在我国空白政区图上准确填出34个省级行政区。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识图、拼图等活动,初步形成我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分布的空间想象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设立,激发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民族自信心。

四、说教学重难点

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为:能都说出和找出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和位置 教学难点为:34个省级行政区的简称、行政中心及空间分布

为了很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我在教法与学法的选择上,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力求贯穿直观性、趣味性、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体现乐学乐教的教学思想。在教法上,我会多方面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学歌谣、诵三字经、小组竞赛等,加强师生互动交流,体现乐学乐教的教学思想。为了更好地落实学生作为主人的地位,在学习指导中,我会用问题、游戏竞赛、小组讨论等方法引导他们探究新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任务。

下面我将重点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包括导入、新课教学、巩固提高和布置作业这四个环节。

五、说教学过程

在新课导入这个环节我采用的是温故知新、复习导入的方法。孔子云:“温故而知新”。回顾旧知识是导入新课的常用方法。在课堂的开始我会先进行一个复习,温故前面所学的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幅员辽阔的大国,并且利用上节课留的课后延伸题目“思考我国疆域辽阔会有什么不足”来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即为了方便管理、为了利于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而实行的省、县、乡三级行政区划,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中国的行政区划。

接着进入课堂的第二个环节:活动讨论,新课教学

首先我会用一个投递包裹的实例来展示行政区划的意义和作用。这个实例是这样的:一位同学在网上买了个东西,地址如下三种写法,哪个能成功投递?(1)回龙观新村小区2号楼1202室;(2)龙域西一路回龙观新村小区2号楼1202室;(3)北京市昌平区龙域西一路回龙观新村小区2号楼1202室。显然只有第三个地址可以投递到。接着以感受行政区划的意义和级别为过渡进行承转。

以学生生活中的实例入手,让学生真切体会到我国三级行政区划及其意义所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接着我会以问题作为引导,让学生阅读教材第7页的正文部分。问题如下:(1)我国共有多少个省级行政单位?分为哪几种?各有多少个?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2)“自治区”是怎样的的省级行政单位?看图说出我国共有哪几个自治区?(3)“直辖市”是什么含义?看图说出我国有哪几个直辖市。

(4)“特别行政区”是怎样的省级行政区?看图说出我国的特别行政区有哪几个。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并且结合自己的知识储备,得出的答案为:我国有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共计34个省级行政区划。省级行政单位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四种。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为了尊重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自治区”以及其下辖的“自治州”及下辖的“自治县”都是民族自治的地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部分。我国共有五个自治区,分别是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直辖市,即中央直接管辖的市,我国有四个直辖市,分别是北京、天津、上海和重庆。宪法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可以设立特别行政区”。我国现在有两个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

在了解这些后,我接着用学习目标对该部分内容的要求作为承转过渡,即掌握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全称、简称和行政中心的名称及在图上的位置。

在这里我采用的是活动探究的方式。

首先是利用歌谣,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二宁福吉安,四市两特藏二岛,陕甘青蒙云贵川。分别找同学说出它们分别代表什么省级行政单位。以此来熟悉我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及其全称。

其次是分片法。让同学们根据课本第7页图1.7“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域”以小组竞赛的方式完成下面的表格。表格的左栏是将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按照地理位置划分的7个片区:分别为东北三省、北部边疆的自治区、黄河中下游的四省二市、长江中下游的六省一市、南部沿海的四省二特别行政区及一个自治区、西南的三省一自治区及一市、西北三省二自治区,需要学生完成的是将这些片区里包含的省级行政单位填写出来。以此来掌握我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大致所处的地理位置。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第三是分类法。

首先是沿线分布。即以竞赛的方式,分别让学生在图上按照逆时针方向,找出沿陆上疆界分布的省级行政单位;(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然后再按照逆时针方向,找出沿大陆海岸线分布的省级行政单位。(辽宁省、河北省、天津市、山东省、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其次是轮廓想象。即给出我国某些省区的轮廓图,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联想其像什么? 比如:黑龙江像展翅高飞的丹顶鹤、云南像一只美丽的孔雀、内蒙古像一只翱翔于天空中的雄鹰,这些与该省区的动物有关;台湾岛像香蕉、海南岛像菠萝,这些与该省区盛产的水果有关;陕西省像蹲着的兵马俑,这与该省区的历史文化有关。还有一些仅仅是轮廓形状有特点的情况。比如:广东省像小象的头,山西省像平行四边形,山东省像骆驼等。让同学们进行大胆想象,看看还有哪些省区像什么,从而帮助记忆。

第四是三字经法——黑吉辽,内蒙古,陕甘宁,青新藏,云贵川,晋冀鲁,豫苏皖,湘鄂渝,琼粤桂,浙闽赣,京津沪,港澳台。并且结合教材第8页表1.2“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划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以此来掌握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

然后让学生在表中找出其简称不只一个的省级行政单位,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陕西省和甘肃省,并且记住其简称。

以上这些用这种活动探究、小组竞赛等的方式进行新课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另一方面,学生要完成任务就必须要认真仔细的阅读地理相关地理图片,这也培养了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以及从图中获取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此外还注重了地理教学的综合性原则及挑战性原则,让学生在竞争中学习知识,在竞争中掌握知识,把死课本变成“活”课堂。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在巩固提高这个环节,我采用的是拼图游戏竞赛的方式。以小组为单位,最快实现将打乱的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拼完整的组为胜利者。利用儿时常玩的游戏形式,突破难点,让学生灵活巩固所学知识,可以培养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不仅能乐学,还能掌握学习的方法,会学地理,爱学地理。

在课堂的最后,我以让学生课下完成教材第9页“活动”中的第3小题作为作业,即在图中填入省级行政区域的简称和行政中心。以此结束了本节课的全部内容。这样的作业可以考查到学生在这一节课所学的所有知识,起到一个检测、巩固的作用。

本着知识条理清晰、层次分明、重难点突出的原则,我设计了这样的板书。中国的行政区划 一、三级行政区划

省(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县 乡

二、各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及行政中心

中公资深讲师刘文静解析

注:本文章用于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版权为“中公教师考试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或摘编。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公教师考试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文来自中公教师考试网未经允许 禁止转载

5.导学案编制与使用 篇五

高效课堂“五步三查”教学模式及评价(一)、检查反馈(二)、明确目标

学习目标要板书到黑板,形式不限,可以用小黑板,多媒体等。

(三)、“五步三查”

1、独学

用双色笔对存在的问题做好标注,带入对学、群学中解决。

第一次学情调查。

2、对学、群学

(1)、“对子”之间的帮扶作用:考察小对子的学习效果。

(2)、小组长的作用:小组长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是否强?

(3)、考察教师对小组长的培训效果。

3、小展示

学生: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小组成员汇报学习成果,最大限度地暴露尚未解决的问题。

老师:第二次学情调查,确定大展示的内容。

4、大展示

学生:完成深化提升,拓展生成(发言要脱稿)

老师:要适时追问、点拨,做即时性、鼓励性评价。

5、整理学案、达标测评

(1)、梳理一节课知识系统,整理学案,注重双色笔的使用。

(2)、必须当堂检测。达标率达到85%以上为合格,95%以上为优秀。(第三次学情调查)说明:

1、教师要对导学案和预习笔记进行检查

2、课堂学生参与度达到100%,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参与质量。例如:发言声音是否洪亮?表达是否到位?语言是否简练?站姿是否大方?做题步骤是否完整?书写是否工整?

3、穿插巩固要贯穿课堂始终。

4、各个环节安排和时间分配不做固定要求,教师可因学情需要做适当调整。

二、导学案模板

三、基本要求

源于教材,脱离教材,自成体系。一节一案,分栏版式。学法到位,话语激励。

四、导学案的基本构成学习目标

展示预设 学习内容

总结提升

达标测试

学法指导

知识链接

拓展提升

五、本模板是师生共用,集教师的教案、学生的自学笔记、整理笔记于一体,便于教师循环使用和学生综合复习使用。本模板导学案供初学者使用,起到点拨提示作用,当教师已完全掌握了课堂操作技术,并能运用自如时,可以不用此模板。

六、使用说明书

1、自学笔记: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凡是不会的问题用红笔写在左边的自学笔记栏内。

2、整理笔记:不会的内容经过对学、群学展示等环节后,学会的写在右边的整理笔记栏内。不要求整齐化一,会多少写多少。学习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作拓展的题目,3、学法指导: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时间安排,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分别给出独学、对学、群学、大展示、总结提升、达标测试的时间。二是针对课堂上每一个环节都应有对应的学法指导及处理技巧的点拨与说明,语言力求准确到位,并有激励语言。

4、知识链接与拓展提升:知识链接旨在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包括三个方面:旧知复习,学生难于查找的相关知识,教师示范性提示)。

拓展提升:增加1—2道开扩思维训练的拨高题目。

5、教学反思:分收获、不足、整改措施三项来写,以反思促提高,以反思促发展。

6、学习目标: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知识导图,二是学习目标

知识导图:按知识点之间内在联系的线索,将知识点串成线、连成网,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呈现形式可结合知识结构本身特点,绘成知识树、概念图、纲目、图表、框架等。也可鼓励学生发挥、创造,想象和联想绘制,按自己的方式构建。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具有可检测性,使本节内容的当堂检测题能够与之相对应。

(1)数量以1-3个为宜,不能太多;(2)内容一般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公式、概念和知识点的掌握运用,培养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采用恰当的学习方法或策略,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仔细挖掘藏在学习材料中的道德情操、审美情趣和学生个人发展目标。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其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可在目标中将学生自学中会涉及的重、难点以及易错、易混、易漏等内容作出标注,以便引起学生高度重视。

(4)目标内容应明确具体,而且可操作、能达成。

学习目标中不要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要用“能记住”、“能说出”、“会运用﹡﹡解决﹡﹡问题”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并指出重点。

7、展示预设:根据本节课重、难点设计1~2个题目为宜,题目预设遵循四性:方向性,共同性,互动性,生成性。

展示是解决学习内驱力的最好手段,还是学习成果的最直观暴露,是教师进行学情调查的直接途径,是教师课堂决策的依据,是教师教学智慧的发源地,是学生获得学习情感支持的化学分子,是课堂抵达“知识超市、生命狂欢”的保证。高效课堂也可以说是一种“展示文化”。缺少了展示,就等于“离魂寡居”,课堂就会变得“灰冷阴暗”,没有展示的课堂是畸形的课堂,是“死课堂”,是远离了人性的课堂,是没有温暖、力量、活力的课堂。

“方向性”是指展示不是漫无目的、信马由缰,是“坡上放羊”,虽无绳却有线,要杜绝“无主题”展示,展示表面看起来很热闹,但价值不大!

“共同性”是指从展示的内容上来讲,要展示共性度高的问题或易错点;

“互动性”是针对展示的方式上来讲,要体现出师生、生生的交往,可以是疑难求助、对话交流、质疑对抗、文本批判、合作表演、诗歌朗诵等等多种形式的互动交流;

“生成性”是指从展示的价值体现上来讲,包括学习的方法总结、规律探寻、学习的新发现、新思考、新感悟或新的成果展示等。这样就避免了展示不高效的情况,也真正体现出展示环节的必要性。这种生成既有预设中的生成,也有课堂即时性的生成,无论哪种生成都必须是有效的生成,而不是漫无边际、脱离主题的生成。学生在展示时,老师的点拨要实现学生讨论从感性到理性的一个质的飞跃。点拨、追问要恰到好处,要言简意赅,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点要起到点石成金、画龙点睛的作用,拨要达到拨云见日、拨乱反正的功效。使得教师的教育智慧在这一环节将得以充分的体现。

8、学习内容:学习内容是导学案的核心,要体现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

(1)、文科可采用忆一忆、说一说、写一写、练一练、读一读、议一议。理科可采用忆一忆、专题

一、专题

二、专题

三、等形式

(2)、对本节课的知识要问题化,问题要层次化。问题要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由简到繁。支解难点,搭建桥梁,新旧弦接。

(3)、学法指导:包括课堂上学生要重点看的文本中的关键词句、图片等,学习方法、记忆方法、理解角度、理论运用等活动方式的指导及疑难问题的索引、提示,都是对学生自学的重要指导。

9、总结提升 总结提升不是课堂小结!而是对知识的梳理和升华,重在对照学习目标对本课内容的一个回放,重在总结规律,提炼方法,预设生成,拓展提升(作好知识导图的再生)。

10、达标测试

(1)、题量要适中,难度适中,以5分钟左右的题量为宜。

(2)、面向全体,紧扣目标,紧扣考点,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能促进优生成长。

3、规定完成时间,要求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11、黑板的使用

6.导学案与教案的区别 篇六

一、导学案的作用

教师由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策划者、组织者、促进者、引导者,从而在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所以导学案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六个作用: ① 学生自主学习的路线图,为学生高效地自主学习提供了有效途径; ② 课堂知识结构体系的呈现表; ③ 学生课堂展示的备份材料; ④ 学生课堂学习的随堂记录本; ⑤ 自我反思小结的文本材料;

⑥ 以后复习巩固使用的学习材料。

导学案设计质量的高低决定了学生的学习质量,让学生能够通过教师设计的导学案增长知识、形成能力。因此,编写导学案的第一要求就是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在此前提下寻求一些好方法。

二、导学案与教案的区别

导学案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习得能力,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实际上是教师用来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一份好的导学案能体现四个特点:

(一)问题探究是导学案的关键。能起到“以问拓思,因问造势”的功效,并能帮助学生学会如何从理论阐述中掌握问题的关键。

(二)知识整理是导学案的重点。初步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独立地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整理归纳,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三)阅读思考是导学案的特色。

(四)巩固练习是导学案的着力点。在探索整理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进行一些针对性强的巩固练习。

三、导学案的编写模式及编写原则 导学案一般由五部分组成

——题头部分: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链接、学法指导等 ——复习旧知识;

——熟读文本,提炼知识点; ——达标检测;

——学习小结、学习反思;

(一)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具有可检测性,使本节内容的当堂检测题能够与之相对应。学习目标设置的具体要求:

1、数量以3个为宜,不能太多;

2、内容一般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

3、可在目标中将学生自学中会涉及的重、难点以及易错、易混、易漏等内容作出标注,以便引起学生高度重视;

4、目标内容应明确具体,而且可操作、能达成。教师需面对所教学生的实际水平,按照预设的教学目标,准确地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定位。学习目标既不能过低,使学生达不到基本的学习要求。又不能过高,造成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也很难达到。如果目标确定的不适度,学生很难实现高效学习。

学习目标中不要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要用“能记住”、“能说出”、“ 会运用”、“解决”、“问题”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并指出重难点。

(二)学法指导

有两种常见的形式:第一种是本学科的研究方法。第二种学法是学生平时普遍的学习方法。如:阅读的技巧、做笔记的方法,自主学习的方法、小组合作的技巧等。

在课堂教学中应逐渐渗透各种方法。或在导学案中引导学生领会理解,或者提出明确的要求,也可以口头说明。

在复习课中也能体现学法指导。一章的知识学完后,在复习课中教师要帮助学生结合典型例题,展开讨论和独立思考,进一步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将零散的知识点串成线、形成面,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除了通过有针对性的练习,巩固所学,拓展知识形成应用能力外,也应该很好的指导、引导学生对本章所运用的科学研究方法进行梳理。

思考:如何指导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指导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掌握和熟识一些基本规则,从而有效的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因此可在最初的导学案中可标明一些要求:如专心听人发言,眼睛注视对方,以微笑点头表示赞同;努力听懂别人的发言,边听边想,记住要点;为保证别人思维的连贯性,在别人发言时不要随便插嘴打断,如有不同意见,要耐心听别人说完后再及时提出等等,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的好办法。

只有经过长期不懈的指导和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随时校正,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方法逐步走向成熟。当然在每节课中都要注意学法指导的基础性、发展性。

(三)学习内容

——熟读文本,提炼知识点

学生通过熟读文本,通过独学、对学和群学等途径,能够归纳整理出本课的知识点,对重点、难点问题有初步认识;学生可以用知识树、网络图等方式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教师编制导学案时,可以将知识点设置成若干问题,以简答、填空等形式出现,但不能破坏知识的整体性。——运用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

这是是导学案的核心,要体现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学生通过独学、对学和群学等途径,能够运用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

编写导学案这部分内容时应注意的五个原则:

课时化原则 ;问题化原则 ;参与化原则 ;方法化原则 ;层次化原则 ; 1.课时化原则。

在每个学科新教材中,一些章节的内容用一课时是不能完成的,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实际的上课安排,分课时编写导学案,使学生的每一节课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有计划的完成学习任务,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2.问题化原则

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释,从 而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

怎样设计问题?

①问题要能启发学生思维; ②问题不易太多,太碎; ③问题应引导学生阅读并思考; ④问题的呈现不能用一个一个填空的方式,避免学生照课本填空,对号入座,不能用教学参考上的成题,学生如果从参考书上找到答案,也抑制了学生的积极思维; ⑤问题的叙述语应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如:你认为是怎样的?你判断的依据?你的理由?你的发现?等等。

通过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让学生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3、参与化原则

通过对导学案的使用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激励人人参与的热情,提高人人参与的能力,增强人人参与的意识,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这就是所谓的参与性原则。相信学生,敢于放手发动学生,只要教师敢于给学生创设自主互助学习的机会,其学习潜能将会得到更有效的挖掘。4.方法化原则

导学案中应体现教师必要的指导和要求。教师指导既有学习内容的指导与要求,又有学习方法的指导。

如在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要明确、具体地告诉学生看教材哪一页的哪一部分,用多长时间,达到什么要求,自学完成后教师将采取什么形式进行检查等; 5.层次化原则

在编写导学案时将难易不

一、杂乱无序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各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认真研究导学案的层次性。学案要有梯度,能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认识教材、理解教材。能引领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深入。还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使优秀生从导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要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四)达标检测

达标检测题的编写及使用的具体要求:

1、题型要多样。量要适中,不能太多,以5分钟左右的题量为宜。

2、紧扣考点,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

3、难度适中,即面向全体,又关注差异。建议可设置选做题部分,促进优生成长。

4、规定完成时间,要求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5.注重及时反馈矫正。

每一个学点后面尽量跟上对应的练习。为拓展学生的思路,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能有最大程度的收获,还增加了少量的选做题。

课堂教学中,反馈矫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一个重要手段和途径,反馈与矫正的基本要求是“适时反馈,及时矫正;真实反馈,准确矫正”。因此每个知识点后面对应的练习题要扣住本堂课的重点、难点、易错、易混、易漏点、中考和高考焦点,巩固本堂课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反馈矫正不仅仅是书面练习、检测,也可以是提 问、展示、练习等多种形式。

四、编写、使用导学案还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编写高质量的导学案是一节课成败的基础,它能体现教师的“支架”作用。使用时要求教师语言简练、开门见山、直击要点。作为教师要清楚何时点拨、点拨什么内容(易错知识点、易混知识点、方法、规律、知识结构、注意事项、拓展等)。教师在编制导学案时,必须把握好对教材的“翻译”,把教材严谨的、逻辑性极强的、抽象的知识,翻译成能读懂、易接受的、通俗的、具体的知识,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给出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好老师要能够深入浅出,设计导学案要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梯次化,梯次渐进化。教师在编制导学案时,要求在难度、内容和形式上设计分为ABCD四个级别:A级为“识记类内容”;B级为“理解级”,要求学生能把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和生活挂钩,形成融会贯通的衔接;C级为“应用类”,学以致用,能解决例题和习题;D级为“拓展级”,要求学生能把知识、经验和社会以及最新科研成果挂钩。

“四级要求”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学力自主选择。对于老师而言,导学案则实现了从教师带着书本走向学生,变为教师带着学生走向书本,学生带着问题走向教师的转变。

(二)导学案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必须从有利于学生学习操作的角度思考创作,要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在导学案可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增加“加油站”“温馨提示”“友情链接”等补充说明、信息提供、方法指导的栏目。

(三)应根据不同的课型编制不同的学案,如新授课中的预习性学案、复习课中的检测性学案、专题性学案等。

(四)多一些激励的话语。如:试试你的身手,你最行!做一做,你一定能过关!温馨提示:比比看,哪个小组办法多等等

(五)课后反思、不断完善

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解决问题的能力情况。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就采取个别辅导的方法单独解决,如果是大面上的问题,则下阶段要强化训练此知识点。

②反思教学方法是否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③知识点的训练程度与知识点的难易程度是否匹配;

④某个教学环节失误的原因是重、难点把握力度不当,还是对学生的指导、点拨不到位;

⑤某个教学环节的成功是偶然还是必然等。

五、对学生使用“学案”的要求

(一)根据“学案”的要求认真进行预习。学生必须基本解决“学案”中提炼知识点部分,通过独学、对学和群学,70%的学生可以解决应用题,生疏或难以解决的问题应做好标记,并做好预习笔记,课堂上与同学交流或向老师质疑。

7.学案导学的实践与反思 篇七

一、学案设计, 体现学科特点, 体现差异教学

大家都知道概念性强是数学学科的基本特征, 所有数学的内容都是以概念为它的基本元素的, 由概念组成命题, 由命题组成整个逻辑系统。我们设计了“知识储备”环节, 通过知识填空和复习小结来衔接新旧知识。又通过“问题情景教学”和不同的变式练习, 让概念在不断的运用中逐渐形成, 经过比较、实践、摸索、总结、归纳等过程, 最后建立一个完整的概念。在设计学案时充分利用“知识结构图”和“网络知识填空”等环节, 让学生把概念网落实在纸上。让所有的、相关的、从属的概念在学生头脑和学案中都形成一个网络。

二、学案使用, 注重反馈信息

一般学案使用的流程是在学生充分预习, 填写学案后反馈到教师那里, 教师整理反馈信息后再通过课堂讨论研究, 精确点评, 学生重新整理。也就是说教师上好课的前提必须对学生的学情充分了解, 这就要求反馈的适时性与真实性。学案中很容易暴露思维过程中的错误, 或概念理解错误, 或定理法则运用条件不足, 或思维方法不对等。教师要注意收集学生思维过程中的错误, 不仅要指出其错误所在, 还要正确分析产生各种错误的原因, 并在课堂教学中有意安排类似的练习, 让学生及时矫正。

三、学案留白, 注重学后反思

学案上留出空白, 给学生写下反思和交流话题, 提倡学生学后反思。即 (1) 解题后的反思。解题后对审题过程和解题方法及解题所用知识的回顾及思考, 只有这样, 才能有效地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提高思维能力。若在解题后及时重现一下这个思维过程, 追溯“灵感”是怎样产生的, 多次受阻的原因何在, 总结审题过程中的思维技巧, 这对发现审题过程中的错误, 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都有重要作用。 (2) 提炼数学思想和方法。教材中本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与数学对象有机地联系起来, 在新旧知识的学习运用中渗透, 其目的是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去领悟、运用并逐步内化为思维品质。 (3) 知识整合, 网络衔接。既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 也是学生数学能力提高的阶梯。 (4) 交流话题给师生以交流平台, 能促进教学更好的发展。

8.“学案导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篇八

一、高三政治“学案”的设计

在“自主探究,学案导学”模式下,导学案的设计对整节课的成功与否尤为关键。在传统的学案设计中,往往只是简单的对课本内容进行梳理和概括,不能起到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引导性作用。

导学案的设计首先要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思考角度去设计学习活动,着眼于学生学什么和如何一步步深入的学,反映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环节以及学习活动过程。

此外,自主探究,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打破只用教案教学的常规做法,以导学案为载体实施对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的指导,将课下与课上相结合,学案与教案相结合,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讲解诱导相结合、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知识技能与能力素质的培养相结合,形成全方位、多渠道、多角度的“立交桥”,让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亲身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但要特别注意把学案与教案区别开来,不要把学案简单的当成教案的“附属品”。

编写高三政治导学案更要注意紧跟学习目标、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要求,从“以学为本,因学论教”出发而设计,要能够做到:围绕目标,紧扣教材,贴近时事;具有指引性、启发性;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要因材施教,真正帮助学生从宏观上把握知识脉络,形成知识体系,告别盲目默写,灵活对点答题。它主要包括三部分:学习目的、学习流程(知识归纳、实际运用等)和提升训练,在备课时可根据需要对其进行适量调整。

二、“自主探究,学案导学”模式在高三政治课堂上的运用

1. 学生自主探究

教师必须在课前两到三天将导学案发给学生,如果是综合性较强的内容建议可提前一周。首先要求学生根据导学案的要求回归课本认真复习后在学案上填出来;然后可以让学生针对有疑问的内容进行标注并在同学间进行交流探讨;接着教师必须提前将学生们做好的导学案收上来进行查阅,这样既检查了学生的课前准备情况,又能初步感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做到心中有数,并对自己的教学策略及时地做出相应的调整。

2. 师生共同探究

完成上述自学工作后,师生之间已有沟通的共同基础,课堂就成为学生在教师的点拨和在导学案的引导下解决问题的一个平台,教师不需要在大多数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上花时间,能够加快课堂节奏,加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课堂程序一般可分为诱导式——提问、讨论、归纳、练习以及开放式——质疑、探究、小结、提升,讲练结合,通过提问、讨论、辨析、点拨和训练,使学生在探讨解决一个个问题中进一步理解知识、学会方法、提高能力。

如笔者在上《政治生活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主观题审题答题指导》这节公开课时,主要采用诱导式的课堂程序。学生根据导学案的思路进行探究,经过思考后学生得出心得体会,反过来能促使教师有更深一层的感悟,从而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比如在探讨本单元主观题的设问类型的时候,学生就提出可以归纳为“点、线、面”三种角度,遇到“点”的题目要注意不要遗漏细节知识,“线”的题目要注意把握不同主体特征,“面”的题目要突破局限,从宏观的角度去寻求切入点。这类的总结并不是由教师机械地告诉学生,而是通过导学案中不同类型的题目汇总,由学生在做中感悟,自行得出来的结论,这种自己推导出来的结论才能让学生们真正的牢记于心并在以后的学习中自主应用。

9.初二生物《传粉与受精》导学案 篇九

【学习目标】

1、描述传粉的概念及方式

2、关注人工辅助授粉在生产实践上的应用

【学前准备】

挂图、实物

【预习导航】

1、植物开花后,成熟的__ ______会自动裂开,________从花药里散放出来,通

过一定的方式,落到________的柱头上,这个过程叫做_________。其方式可以分为 和 两种。

2、人工授粉是用 的方法,从 上采集花粉,再将花粉传授到 柱头上的技术。

3、区分:在异花传粉中,根据传粉所依靠外力的`不同,可以把传粉分成两种:利用昆虫进行传粉的花叫虫媒花;依靠风力进行传粉的花叫风媒花。

虫媒花 风媒花

花冠的大小与颜色

有无芳香气味

有无甜美的花蜜

【课堂活动】

Δ观察与思考

1、蜜蜂不停的在花朵之间采蜜,这对鼠尾草有何益处?尝试描述鼠尾草的传粉过程。

2、从玉米雌、雄花序的结构和着生位置看,有哪些特点与传粉相适应?

Δ分析与讨论

1、在实施人工授粉时,为什么要对接受花粉的花朵进行去雄?

2、去雄和授粉后为什么都要进行套袋处理?所用的袋为什么要具有一定的透气性?

Δ课后第一题

【达标检测】

1、某片桃树园旁新建了一个养蜂厂,那么,这片桃树的产量将会( )。

A. 由于蜜蜂大量增加,会吃掉大量的花粉,因而产量会大量减少

B. 由于桃花是虫媒花,蜜蜂会帮助桃花传粉,因而产量会增加

C. 由于桃花是风媒花,蜜蜂对桃子的产量没有影响

D. 桃子虽然是虫媒花,但蜜峰对桃子的产量不会产生影响

2、玉米开花时,如遇到连绵阴雨,果实产量就会下降,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 雨水多,气温低,所以花粉不能正常形成

B. 花粉被雨水冲落,影响了风力传播

C. 因为连绵的阴雨,昆虫不能进行传粉?D. 因为连绵的阴雨,影响了开花

3、下列不属于风媒花特征的是( )。

A. 花小,花粉多而轻 B. 有花蜜,花大而鲜艳 C. 无花瓣,无花萼 D. 柱头常有分叉和黏液

4、下列叙述与玉米花的特征相符合的是 ( )。

①虫媒花②单性花③风媒花④两性花⑤自花传粉⑥单生花⑦异花传粉

A.①④⑥ B. ②⑤⑦ C. ②③⑦ D. ①⑤⑥

5、人工辅助授粉的意义是( )。

A. 可以弥补自然授粉的不足?B. 使植物提前开花、结果,产生种子

C. 协助植物的自花传粉 ?D. 虫媒花在自然环境下授粉的几率很低

6、人工授粉的好处在于( )。

A. 加速果实发育 B. 增加产量?C. 防止品种变异 D. 加速果实成熟

7、如果在开花前,把桃花甲去掉雌 蕊,把桃花乙去掉雄蕊,连同桃花丙,都用塑料袋分别罩起来,扎好袋口,其结果是( )。

A. 甲能结实、乙不结实、丙能结实 B. 甲不结实 、乙能结实、丙不结实

C. 甲不结实、乙不结实、丙能结实 D. 甲、乙、丙都不能结实

8、小麦和豌豆的主要传粉方式是( )。

A. 自花传粉 B. 风力传粉 C. 昆虫传粉 D. 水力传粉

10.教案与导学案的异同 篇十

而教案则是教师自己在课堂上用的,不给学生的东西,两者虽然都是为了教学而准备的,但是用法却不一样,效果也不一样。教案的要求是教师本身,而学案的要求是针对学生。

学案的定义:

学案是与通常所说的教师教案相对应的学生学习方案。它是在教师广泛调研学生的学习状况,研究学生建构自主学习诸种因素及可能性的前提下,集思广益,精心编写的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辅助材料。内容包括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结构、学法引导、思考讨论、技能训练等。

学案是教学方法, 学案是教学策略,学案是学习方案, 学案是导学材料

学案是教师在充分了解学情、课标和教材的基础上从学习者的角度设计的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导学材料。

学案教学法的优势:

1.有利于教学目标转化为学习目标。

2.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3.有利于造就师生之间朋友式的合作关系。

4.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5.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课余负担。

实施学案教学法容易出现的问题

1.学案变成学生的练习册。

2.学生两极分化的情况有可能加大。

3.好的学案需要教师付出大量的劳动,对教师的创造力要求较高。

4.好的学案容易产生大量生成性问题,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是一个考验。

5.好的学案教学强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对教师的组织能力是一个挑战。

(二)学案的组成要素

(1)课题和课型。学案的类型可有新授课、讲评课和复习课之分,在设计和教学过程中侧重点有所不同。

(2)所教内容的地位和作用。这能使同学们从整体上把握本学案涉及的内容,明确学习这些知识的重要意义,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3)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能让学生懂得应掌握哪些内容,掌握到什么程度,增强学习的动力和针对性。

(4)与前后知识的联系。这能帮助学生把握知识的来龙去脉,架设温故而知新的框架,建构完整科学的知识体系。

(5)所教内容的内在联系。能使同学们形成一个较小范围内的知识框架,更好地把握所学内容,培养比较、辨析等高考能力。

(6)重点难点。它能提醒同学们要着重掌握的问题,明确努力的方

向,激励学生想方设法重点突破。

(7)疑点、易混点、易错点。它能提醒同学们需要特别注意相类似、容易混淆的相关内容,以便更准确地掌握知识。

(8)知识结构。这是学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此可以强化基础知识的落实,基本技能的培养,较为详尽完整地把握学习内容。

(9)高考题例析。这主要让同学们了解所学内容在高考中是怎样考察的,以什么形式、题型、材料来设计问题,难度如何,从而启发学生思维,规范学生解题。

(10)热点聚焦。它能分析所学内容与哪些社会热点、焦点问题相链接,帮助学生进一步把握知识与知识、知识与热点问题,热点与热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多方位、多角度分析相关问题,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11)巩固练习。这也是学案中的基本要素,可包含识记类、理解类、应用类、创新型、讨论型等多种多样的题目,能穿插在教学过程中,也能作为课堂内容及例题讲解后的巩固训练,以检验所学知识,培养多种能力。

(12)课堂小结。主要由学生来总结所学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感受、心得、收获、体会或提出疑难问题等,以便及时总结得与失,弥补知识缺漏,不吃夹生饭,不做欠帐人。

学案的基本形式

(三)根据内容不同,学案可分为填空式、图解式、图表式、习题

式、问题式等。实际上一个学案往往是以上几种形式的综合运用。

(四)(1)填空式学案

如某些概念、原理、定义等,知识点较为分散,学生难于系统掌握,这时可将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设计成填空式学案,由学生预习或课堂上填写。

(2)图解式学案

有些知识内在联系较强,可制成图解式学案,帮助学生理解掌握。

(3)图表式学案

有些内容对比性明显,可设计成图表式学案,将其逐一类比。

(4)问题式学案

课堂教学不但要求学生掌握知识,还要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以及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根据教学内容,可设计问题式学案。

(5)习题式学案

某些内容,可按课本顺序和知识梯度设计具有针对性和综合性的习题,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学案内容的编写:

具体地讲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具体情况对课本内容删减、合并、重组。

(2)创设问题情景,给学生留有创造性学习的空间。

(3)能体现跨学科的渗透。

(4)要广泛地联系社会生活。

11.浅谈导学案与课堂教学 篇十一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学生自主学习成为一种教学常态,于是导学案成为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发展个性打下良好基础。如何更好地使用导学案,将其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呢?我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与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导学案设计要体现人文性

初中数学教学要适应素质教育需要,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教师设计好练习题是十分关键的一环。当堂达标教学中的练习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既要让学生“熟能生巧”,又要防止学生“熟而生厌”。在设计练习题时,我将练习中呆板枯燥的“练一练”“想一想”“做一做”等题目名称,可改为体现人文关怀的导语,如:“看看我今天多棒”,选择题可改为“慧眼识珠”,应用题可改为“请你帮忙设计设计方案”等,增加问题要求表述的亲和力,使学生感到轻松有趣,让学生在这些导语中充满自信。

二、导学案设计要生活化

数学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练习题的设计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选取发生在孩子身边的素材,给学生提供实践活动的机会。如生活中的购物问题;如组织学生游玩活动或乘车等问题。

我在讲二次函数时,就用了去集市买桔子为例。“放学后我们去买桔子,假设1.2元一斤桔子,所花钱数y与买桔子的斤数x之间的关系式是什么?它是个什么函数?”“花50元钱买桔子,所买桔子斤数y和桔子单价x之间的关系式是什么?它是个什么函数?”接着用“桔子现在的价格是1.2元一斤,经过两次涨价到y元,那么桔子价格y和增长率x之间是什么关系?”用这三个例子复习了前面所学过的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

像这样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练习设计,可展现数学的应用价值,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导学案设计要有层次性

新课程确立了“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告诉我们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导学案设计必须有层次、有坡度。在课题练习的编排时遵循由易及难,由浅入深的顺序,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在每节课数学练习的编排主要遵循以下四个步骤:

1.模仿。与例题类型和难度基本相同的题目。通过练习,提高数学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熟练程度。

2.变式。本质特征与例题相同,非本质特征与例题不同的题目。这类练习有利于把握概念的关键特征,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3.灵活。通过综合和灵活应用数学知识才能解决的问题。这类联系主要提高学生综合能联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创造。这是一类带有思考性和创造性的问题,是需要同过创造性的思维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这类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

设计练习题时一方面把本节内容根据知识发生发展的规律设计几个大题,每题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使知识由浅入深,由单个知识点到综合运用,形成一个大高潮;另一方面是每个大题围绕一个中心知识点设计低、中、高三个档次的小题,几个小题之间分出层次、拉开档次,又形成几个由低到高的小高潮。大题之间,小题之间都环环紧扣、步步升高,形成一个有机结合的知识链。解每个大题时,要求A组学生解低档题,争取解中档题;B组学生解中档题;争取解高档题;C组学生可以直接解高档题,使知识发生发展的规律与学生的认识规律有机结合起来,同步进行,使教学目标指向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分层解题、分层指导、分层作业、分层评价。整个练习题设计的指导思想是“低起点、多层次、高要求”。使学生人人都能参与,差生也有用武之地。解决了“差生吃不了,优生吃不饱”的弊端。使每个学生随时处于一个充满活力的积极进取的发展变化过程,达到最优化发展。使每个学生都乐练、能练、会练。

四、知识要有联系性

练习不仅仅使学生掌握概念、法则等基础知识,而且还要在练习过程中及时总结规律,使知识上升为技能,提升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学二次函数的性质时,教师要了解知识的前后联系,要从整体考虑设计练习。这就改变了“学什么就教什么”的做法,从而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埋下伏笔。

如在学习圆周角的定理后,可设计练习:“圆中一条弦分圆成1:3两部分,则它所对的圆周角的度数是多少?”既能复习本节内容,又能为下节的圆内接四边形做铺垫。

五、题型要有开放性

数学开放题,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形成积极探索和力求创新的心理态势,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供了广阔的驰聘天地。在诸多的开放题中,具有多种答案的开放题是学生最喜欢做的。

练习是巩固新知的有效手段。新课程的练习观是依托于开放的教学内容,针对学生的知识缺陷,设计能联系生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和富于挑战性的题目:让学生在自由选择内容时发现探索的过程;开放练习的答案:教师设计训练学生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和逆向思维的练习;开放练习形式:教师要把口头练、笔练、操作练、调查练相结合;把教室内外、学校、社会相结合;把常规练习与游戏性、竞赛性练习相结合;开放练习评价:教师既要评价学生“双基”,也要注重学生能力和态度;既要评价结果更要注重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把教师与学生,定性与定量,口试与笔试相结合进行评价。新课程关注以上的练习形式,既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解答开放题目的过程,不仅仅是熟练掌握解题方法的过程,同时也是感受多种数学思维方法,提高思维能力的过程。

12.导学案与多媒体整合刍议 篇十二

关键词:导学案,多媒体,整合

随着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已经广泛应用到包括农村在内的各级各类学校。它具有利用计算机对文字、图像、图形、动画、音频、视频等多种信息进行综合处理的强大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起到了无可比拟更不可取代的作用,受到广大师生的喜爱。导学案是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将导学案与多媒体结合起来,既有利于高效课堂建设,又可以利用网络技术,丰富课程内容,加强语文课堂人文教育。

一、导学案与多媒体结合使用的教学现状

实践当中,由于认识上的不足以及操作过程的偏差,导学案与多媒体结合过程存在诸多问题。

1. 二者不能兼顾,厚此薄彼

一线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常常因为要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而不能兼顾导学案和多媒体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有的教师特别注重教材的挖掘与拓展,多媒体呈现时内容很丰富,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但是这些内容是无法在导学案中呈现的。于是课件在课堂中占去大量戏份,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大大减少了,导学案被边缘化了。有的教师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花大量时间指导小组共同探讨,以导学案设计思路来展开学习活动,能够有条理地完成教学任务,但是忽略了多媒体对课程资源的深度开发。

2. 二者并重,学习过程走了过场

因为导学案与多媒体的优势非常明显,而且各自侧重点不同。多媒体重在直观形象的展示,极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导学案重在指导思路与方法,有利于习惯的养成。于是好多教师抓住它们的这些优点,既设计了精美的课件,也编制了很全面的导学案,意欲在课堂中使用以获得双赢,实际效果却事倍功半。究其原因,这样的课堂过程并不实惠,因为一节课的时间有限,而设计内容过多,课件播放与导学案的解决都只能走过场,非但不能提高课堂效率,对学生来讲,只感受到了课件的华丽表象和导学案的形式化,弊端远远大于益处。

3. 放弃其一,单一模式不符合课改理念

《新课标》关于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要求“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目标,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形成相对稳定而又灵活的实施机制”。导学案和多媒体是课改理念指导下出现在课堂上的实现课程目标的途径、方法和实施机制,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起着其他途径和机制无法替代的促进作用。在实践中,有的教师只使用导学案,虽然加强了学生的学习活动,但是又陷入新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更不能有效拓展文本。有的教师只把导学案当作课后练习,整堂课使用多媒体教学,不能给学生更多自学和思考时间,也不能呈现明显的学习思路,课前预习也没有明确目标……诸多不利因素都是与课标要求相背离的。

二、导学案与多媒体整合的具体思路

多媒体与导学案在课堂教学中并不是相互冲突的:多媒体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让抽象的知识和内容更加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易于接受与消化。它将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潜移化,将学生的学习重心前移,充分体现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因此,二者完全可以协调使用以便为高效课堂服务。

1. 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为导学案注入活力

使用模式化学案主导课堂,使课堂成为一个封闭的系统,这让学习又成为一种新的被动行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又受到了抑制和影响。此时运用多媒体技术独特的形、声、景创设活泼生动的情境,将抽象思维转移为形象思维,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效果肯定不错。

2. 用多媒体丰富课堂,为导学案减负

笔者发现在使用导学案过程中最突出问题是内容太多,学生自主学习任务很繁重,既要思考、讨论,还要完成导学案填写整理。使用多媒体可以将语言文字的形象性、生动性、情感性更充分展示出来,减轻了学生思考的负担。多媒体能够呈现更丰富的内容或链接更多知识来帮助学生理解,完全可以为导学案瘦身,达到减轻学生大量概括综合的负担。

3. 用多媒体资源,丰富导学案资源

导学案很大局限性在于容量有限,一旦制作完成再无法拓展。多媒体完全可以弥补这一缺点,而且可以随着课堂变化随时在网络搜索相关知识,呈现在学生面前,快捷方便。

13.对导学案的困惑与体会 篇十三

我校自从2012~2013下学期期末就开始了课改,我们参照山西太谷的课改成功案例,决定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学校学情的课改之路。在这半年多来的课改旅途中,可以说我们全校师生,勇于接受新事物,敢于挑战新尝试,一路走来,洒过汗水,洒过泪水,当然也有过收获。

对于学生而言,导学案是在讲授新课前发放给学生,相当于预习作业。通过硬性的书面作业使得学生真正完成预习的工作。学生在完成导学案的过程中,对新知有了初步了解,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从而在学习的过程中能更加高效。对于老师而言,通过批阅学生的作业,可以知道学生的问题所在,从而有针对性的设置教学重难点,有目的的展开教学,提高教学的效率。在教学法上,老师根据重难点展开教学,同时请同学展示自己的答案,在请围坐在一起的同学展开讨论,分析对错。这样的教学法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老师是引领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有了自己的初步了解,按照老师在课堂上的引导,经过同学间的相互讨论和自己的思考,学生在重新面对这份导学案的时候有了更恰当更深层的理解,做到温故知新。可以说运用导学案规范了课堂教学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有利于因材施教,对于自主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有一定帮助,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但同时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困惑。

我们如果运用导学案,在课堂上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导学案,当然最大的困惑还是在编写导学案的过程中。我们力求打造高效课堂,导学案的编写的合理是实现高效课堂的一大法宝。那么,导学案上都是些什么内容呢?怎样编写才能真正的起到导学的作用呢?看了自己的导学案以后学生能学到知识吗?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探索,我意识到导学案的编写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编写,题量的设计,难度的变化,同时班级内学生的个体差异也要考虑到,等等。说实话,在这时真是感受到自己的工作经验的不足,总想把所有的知识都传授给学生,生怕哪个题型练不到,又怕学生练得少掌握不好,我编写的导学案就是挤了又挤,缩了又缩,密密麻麻的题,在课堂上根本弄不完,反倒弄的我累学生更累。之后与陈老师及同年组老师探讨,吸取经验,完善导学案。

14.《孔子与老子》知识梳理型导学案 篇十四

【课标要求】

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2、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相想的形成。【自主学习与知识整合】

一、孔子:

1.历史定位:孔子是 时期的 家、家、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主要保存在由其弟子整理记录的_____________一书中。2.思想内容:

(1)政治思想: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其主要内容是“ ”和“ ”;提倡“ ”,逐步改良政治。

(2)哲学思想:对鬼神 ____,把探讨和解决 放在优先位置。(3)教育思想:

教育原则上,主张:“ ”; 教育方法上,主张:“ ”;

学习方法上,要求学生要实事求是;要反复温习,要有恒心;还主张要把 结合起来。

3、历史影响:

(1)孔子的思想在当时,逐渐形成完整的,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

(2)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影响;(3)孔子也被推崇为 圣人,受到后人景仰。

二、老子:

1.历史定位: 时期的重要思想家老子,是 学派的创始人,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2.思想内容:(1)哲学思想:

“ ”是天地万物的本原,提出“,”的思想,摈除了“ ”的绝对权威。包含着丰富的 思想,指出任何事物都有 的两个方面。

/ 9

(2)政治思想:倡导“ ”,以“无事取天下”。3.历史影响:

(1)他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 的哲学家。

(2)他的思想对中国文化,包括、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都产生了深远影响。【重点突破】

一.分析孔子的“仁者爱人”思想在当时能否被统治者接受?我们应如何分析其出发点? 1.进步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消极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孔子的根本出发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为什么教材上指出孔子的复礼是一种保守思想?“礼”的实质是什么? 1.礼,即周礼。为实现礼,孔子提出“正名”主张。所谓“正名”,就是正奴隶制统治之名,使周以来奴隶制国家的统治秩序和奴隶制的等级制度得以恢复和维护。这反映了他政治思想中保守的一面。

2.实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孔子为什么会由凡入圣?但是历史上也有不少孔子的反对者,激烈到要“打倒孔家店”,孔子身后的是是非非,该如何评价? 1.孔子由凡入圣的原因:

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是历史上政治秩序稳定、统治巩固后,孔子受到重视,社会**时,孔子首当其冲受到批判。2.评价:

消极:保守、落后; 积极:科学、进步。

孔子的仁政、重民思想以及孔子的教育方法、教育经验深刻地影响中国古代教育 四.如何看待老子的”道”?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2.它是一种______________思想.

五.老子的辨证法思想和我们的唯物主义辨证法是否相同? 积极:它体现了事物的矛盾性,同时矛盾双方相互转化.因此它是古代的朴素辩证法.

消极:它不是唯物主义辩证法

1.它认为对立面的转化不需要任何条件

2.它将对立面的转化看成循环回复的过程,看不到事物在转变中不断向前发展更没看到人的主观能动性,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抱着消极悲观的态度。

第1课 孔子与老子 【一课一练】

1.阅读下列四幅图片,可以获取的信息主要有()

①孔子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②孔子是中国古代的政治家 ③孔子对中国教育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④孔子提出了“正名”的主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2.下列对下图中人物的介绍,不正确的是()A.他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B.他要求恢复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其思想具有保守性 C.他子主张“因材施教”,他兴办私学,只招收贵族子弟 D.他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允许学生坚持不同于老师的意见. 香港孔教学院悬挂 的《孔子游历图》

新加坡中学教材里 的《孔子行教图》

加拿大多伦多 的孔子铜像

我国邮票中的任 鲁国司寇的孔子形象

/ 9

3.孔子曰:“仁者,爱人,爱有差等。”墨子曰:“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造成这种分歧根源是()A.二人所处时代不同; B.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C.学术思想不同; D.谈论的问题不同

4.古籍记载:战国时期“孔墨之弟子徒属,充满天下。”其反映的现象是()A.儒家、墨家垄断教育; B.教育开始普及民间; C.各国推行儒、墨思想; D.私人办学现象出现 5.下列对孔子的“仁”和德政学说的理解,正确的是()①主张调节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②具有古典人道主义性质 ③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④维护奴隶制,反对社会变革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6.孔子“学而优则仕”思想实质是()A.通过教育途径,选拔治国的贤良人才; B.建立贵族垄断文化的机制; C.应重视官员的文化素质; D.应在社会上形成尊师重教的风气; 7.下列孔子的思想中最能体现以民为本的是()A.“仁”和“礼” B.“仁”和“德治” C.“克己复礼” D.“忠恕”之道 8.下列属于孔子思想的内容是()①“仁者爱人”②“无为而冶”③“为政以德”④“克己复礼”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③

D ①②

9.孔子认为“仁”的最基本的含义是()A.爱人 B 忠恕 C 仁政 D 克己复礼 10.孔子思想中的“礼”是指()A.礼貌 B 礼器 C 法律 D 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

/ 9

11.体现孔子政治思想中保守性的是()A.克己复礼 B 忠恕 C 未知生,焉知死 D 有教无类 12.下列对孔子“当仁不让于师”的理解,正确的是()A.没有必要尊敬老师 B.对老师不要客气

C.要敢于坚持正确意见 D.坚持自己的看法,不必谦让于老师 13.下图为《孔子讲学图》,孔子的教育成就对社会发展贡献最大的是()A.“有救无类”的办学思想 B.“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C.“知之为知之”的学习态度 D.“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

1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体现了孔子的教育理念是()A.有教无类 B.因材施教 C.独立思考 D.学思结合 15.《颜渊篇》记载颜渊、仲弓、司马牛三人“问仁”,孔子有三种答案。甚至子路和冉有都问“闻斯行诸”,孔子的答复竟完全相反。说明孔子()A.孔子也不明确答案 B.偏爱某些学生 C.有教无类 D.因材施教

16.“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 D.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 17.儒家思想之所以能为历代统治者所推崇,其根本原因是()A.孔子是“至圣先师” B.儒家思想有助于消除分裂 C.“仁者爱人”思想与休养生息政策不谋而合

D.儒家思想为封建统治者提供了意识形态上的理论支柱

18.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这表明他提倡()

A. 启发诱导,反对注入式的教育方式 B. 有教无类,打破贵族垄断文化的局面 C. 因材施教,主张依对象而进行教学

D. 为国举贤,宣传“仁”为核心的思想

/ 9

19.孔子之所以被尊称为“圣人”,是因为()A.孔子的思想在春秋时盛极一时 B.清康熙帝赞之为“万世师表” C.其思想经过发扬改造,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 D.他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 20.“苛政猛于虎”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思想()A.己之不欲勿施于人 B.人而不仁,如礼何 C.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D.为政以德

21.孔子强调”仁者爱人”最能体现他赋予”爱人”以教育涵义的主张是()A.因材施教 B.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C.有教无类 D.诲人不倦 22.在山东某旅游点,导游在一处为“杏亭”的景点讲解:“春秋时期,此人在这里大办教育,讲学授课,培养了大批人才。”你联想到此人的政治主张是:()A. 兼爱非攻,互助互爱 B.为政以德,爱惜民力 C. 民贵君轻,社稷次之 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23.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从积极的意义来看,主要是()A.有利于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 B.有利于规范社会等级秩序 C.有利于劳动人民反抗统治者的斗争 D.有利于儒家思想的发展

24.孔子的学生冉求胆小怕事,遇事退缩,孔子就教导他凡事要抓紧,要立刻去做;而仲由敢作敢为,但做事鲁莽,孔子就教导他凡事要冷静,请教父兄之后再去做。这充分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教学理念?()A.有教无类 B.因材施教 C.温故知新 D.择优而教 25.山东某地有一楹联“仲尼若不删订六经,何处觅中华民族文化?杏坛(注:学校)早已昭告天下,此间有东亚炎黄子孙”。该联褒扬的是:()A.黄帝 B.孔子 C.孟子 D. 司马迁

第1课 孔子与老子

【课前5分钟反馈】

1.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是 A.黄帝 B.孔子 C.老子 D.周公 2.老子对中国文化发展的积极影响,主要在于 A.强调人们必须遵守社会秩序,要克制自己 B.提出了“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

/ 9

C.主张“无为而治”,“以无事取天下”

D.指出任何事务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矛盾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3.“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下列对老子的这一思想理解不准确的是

A.含有朴素辩证法思想 B.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不断运动 C.认为事物相互依存且不断相互变化 D.认为对立的东西相互转化

4.老子主张无为,希望社会退回到小国民的状态,这在当时主要反映了()A.新兴地主的要求 B.没落奴隶主贵族的要求 C.手工业者的要求 D.富裕商人的要求

5.“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这段文字反映了老子的

A.辩证法思想 B.“道”的基本概念 C.“无为”政治主张 D.“以弱胜强”的观点 6.从历史的角度看老子思想中最有价值的是

A.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B.小国寡民的思想;C.唯物主义思想;D.朴素辩证思想;

7.《老子》中记载:“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段话体现了老子的什么思想?

A.辩证法思想 B.“无为而治” 的思想 C.“天法道,道法自然” 的思想 D. 以柔克刚的思想 8.老子和孔子思想观点的相似之处是

A.都否认天命论 B.都主张恢复周礼 C.都主张体谅百姓,不要过分压迫 D.都强调贵贱有序 9.关于老子思想的下列评述,不正确的是 A.“道”是抽象的,“道”派生了人间万物 B.“天法道,道法自然”,否定天命论 C.矛盾的对立双方,无需条件,就可以转化 D.“无为而治”是指统治者任何事都不管

10.“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老子》。以上言论反映的思

/ 9

想是

A. 唯物论思想 B.辩证法思想 C. 无为而治思想 D.民本思想

/ 9

参考答案

【一课一练】

1---5 ACBDC

6—10 ABBAD

11—15 ACADD

16---20 BDCCD 21---25 CDDBA 【课前5分钟反馈】 26—30 CBABB 31---35 DACDB

上一篇:浅谈多媒体在美术课堂教学示范中的作用下一篇:2024年清水镇镇领导在教师节庆祝大会上的讲话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