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计算机教案(精选8篇)
1.优化计算机教案 篇一
课题一:合理安排时间
教学目标:
1.通过简单的实例,初步体会优化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优化思想。
难点:理解烙3张饼的最佳方法。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饼的模拟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
1、谈话:“饼”大家吃过吗?烙饼不但好吃,而且还藏着数学问题,大家想知道吗?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烙饼过程中的数学知识吗?(揭题)
二、研究烙法
A、提出问题、激起求知欲
1、现在如果妈妈烙1张饼,最少需要几分钟?(6分钟)谁来烙一烙。为什么是6分钟?(正面3分钟,反面3分钟)
2、如果妈妈要烙两张饼的话,最少要几分钟?(6分钟)谁来烙一烙。
师:1张饼最少要6分钟,烙2张饼应该12分钟才对,这怎么回事儿?(因为一个锅可以同时烙两张饼,这样同时烙可以节省时间)
3、出示信息
(二):这时小红走来了,她说:爸爸、妈妈和我每人一张。
(1)师:这时小红放学回来了,你看她说了什么呢。(出示信息2)问1:现在妈妈要烙几张饼?(3张)那你知道妈妈烙这3张饼的时间最少是多少吗?(设疑)
师:有没有比刚才那位同学更省时间的?告诉你妈妈烙只用了9分钟,你想想看妈妈会用什么样的方法?
B、合作交流、探究问题 分组交流烙3张饼的方案 C、交流评价、归纳总结
1、得出9分钟烙的方法。让下面学生再按照这种方法重新烙一次。
2、小结:这种方法每次锅中都有2张饼,不浪费时间。看来我们烙饼的时候尽可能使锅里有两张饼在那里一起烙。这样就不会浪费时间,最省时间。
3、取名
像这种烙3张饼有那么多的数学奥秘?那我们能不能给他取个名字?(快速烙饼法)
D、推广应用
1、前面我们一起烙了1张、2张以及烙3张的最佳方法。如果现在烙4张饼,你觉得怎样烙才能最快?需要多长时间
2、如果现在要5张,怎么烙?谁来介绍一下方法?(2+3)与(2+2+1)的区别。3、6张、7张、8张、9张怎么烙呢? E、总结烙法
1、从烙2、4、6、8„„张饼,怎样烙最快?发现什么?那烙3、5、7、9„„张饼呢?
2、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小结。
(烙双数时,可2张2张来烙;烙单数时,可先2张2张烙,最后剩下3张按最佳烙法来烙。)
F、应用规律
1、烙20张饼需要多少时间?60张?73张?
2、我们研究的这个规律是在锅里只烙2张的前提下。那如果锅能同时烙3张,我们这个还可以用吗
3、小结:只要我们合理的安排事情,就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我们在生活中也会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
三、应用规律、解决实际
1、美味餐厅遇到了一个问题,需要大家帮助解决。课件出示图片:这一天餐厅里来了3位客人,每位客人点了2个菜。假设两个厨师做每个菜的时间都相等,应该按怎样的顺序炒菜?说说你的理由。
2、一个锅一次能同时煎2条鱼,两面各需要煎5分钟,煎熟3条鱼最少需要多少时间?
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合理安排事情,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老师希望大家能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合理安排时间来学习和生活,做一个珍惜时间的人!
五、拓展延伸
智力题:假如这个锅一次能烙10张饼,两面各需要烙6分钟,而现在有15张饼要烙。请你想一想,最少需要多少时间?
《数学广角——优化》
----四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
教者:杨育程
时间:2014年12月31日
2.优化计算机教案 篇二
(1) 学生缺乏学习热情。学生对于计算机的日常操作, 大多数是在上网聊天、打游戏、听音乐等娱乐方面, 他们对于计算机课上所讲得专业计算机内容是不感兴趣的, 在他们的意识里, 学习这些专业的计算机知识是没有作用的。相比于有趣的游戏, 专业的计算机学习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枯燥、乏味的, 并且他们也没能真正体会到学习中的乐趣, 没能了解到学习这些专业知识的重要性。刚开始的时候, 学生们对于计算机课还是有一定热情的, 但是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 学生们就会产生厌学心理。在很多的计算机课堂上, 很多学生会发呆、打瞌睡, 他们的潜意识里认为计算机是很简单的, 平时上上网就足够了。但是在以后的工作中, 他们对于WORD、EXCEL等办公工具的掌握程度又会遇到困难。
(2) 教学的内容不能及时更新。现代科技的发展是非常迅猛的, 计算机技术也是日益更新的, 学校的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是很难跟得上最新的软件技术。比如说, 用的教材是以前的版本, 或仅仅做了一部分的更新。并且机房的应用软件都没有及时更新, 当有的机房还用的是Photoshop 7的时候, 市面上已经出现了Photoshop cs4的软件了, 并且后者拥有更加高效的算法和更多的功能。
(3) 重理论、轻实践。由于学校的教学任务都比较重, 以我教授的一年级《信息技术基础》为例, 当讲到信息的传递性时, 老师通常只是读读书本上信息传递性的解释, 而没有实实在在地把信息的传递性展现出来。学校只能保证理论教学的内容, 也就是通过口述的方法, 在老师单独的操作下, 完成书本上的计算机教学内容。而且在老师的教课过程中, 往往就是照着书本上的进度, 完全忽略了学生的学习感受, 比如:学习如何打开文件, 老师就把所有打开文件的方式都仔细地讲一遍。其实, 很多基本的操作学生们都是知道的, 这种浅显的内容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学生真正上机实践的时间却是很少的, 他们无法及时地把理论知识变为实践知识。
2 计算机教学优化的方法和具体应用
2.1 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采取灵活教学方式
应该紧密结合教学内容, 积极创建灵活、生动的教学情境, 让学生感受计算机学科的魅力, 让学生能够主动学习, 使计算机教学真正“活”起来。首先, 学校可以在课余时间, 举办关于计算机的比赛, 像是打字比赛、编程比赛、排版比赛等, 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在校比赛中表现好的学生, 可以推荐去参加更加专业的校外比赛, 进行经验交流, 这样就可以培养出学生更高的计算机水平。然后, 可以在学校开设专门的学习兴趣小组, 让学生可以与其他人进行讨论, 一起学习, 并且老师也可以适当地教授这些学生一些更加深入的内容, 以提高他们在计算机方面的造诣, 保留他们在计算机方面的兴趣。最后, 老师要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 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说, 在上理论课的过程中, 可以在适当的时候穿插一些Flash动画, 以追求图文并茂, 在色彩的冲击下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总的来说, 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 让他们能够完全接受学习的内容, 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2.2 要及时跟上计算机发展速度
要做的首要的工作是尽量摒弃书本上的内容, 因为书面的内容是很难更新的, 它的更新速度是比较慢的, 仅仅依靠书本上进度是远远不够的。那要用什么代替书本教材呢?笔者建议, 学校可以联系专业的计算机学习网站, 建立专业的学习系统, 让学生可以运用计算机在网络上学习计算机知识, 要求学习网站有较快的知识更新速度、有清晰的教学方案。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学习到最新的计算机知识, 又可以让学生拥有自学的能力, 一举两得。然后, 学校可以订阅一部分的专业计算机报刊、电子杂志等更新速度快的媒介, 例如:《计算机应用文摘》, 《现代计算机》等让学生和老师拥有最新、最快的计算机知识, 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出学生的计算机兴趣, 让学生们都能够站在科技的前沿。最后, 要鼓励学校安装新型的教学软件, 能够给学生最大的教学帮助。
2.3 加大学生上机实践的强度
学校要在教学安排时, 增加学生上机操作的时间。在短暂的理论教学的过程中, 不能再延续以前的教学方法, 单单按照书本上的教学内容讲授, 而是要有重点的讲。比如说, 老师在上理论课时, 把书本上难以理解的地方提出来, 让学生们在以后的操作中能够少走弯路。并且, 老师可以在课堂上, 提出学生在上机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给以详细的解释, 让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学到最有用的内容。在上机的实践操作中, 老师也要起到相应的引导作用。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布置一定的任务, 在课结束时给予评分, 让学生能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快速地掌握好知识。同时, 老师要在上机课上起到很好的点拨作用, 即最大程度地让学生独立操作, 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 并且在学生遇到难题的时候, 能够及时给予帮助。在理论课学习的前提下, 上机课的实践下, 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学习效率。然后笔者建议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 多进行计算机的练习。为了让每个同学达到最好的练习效果, 学校可以建立一个专门的计算机练习系统, 给予每一个学生一个专属的帐号, 让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登录网站完成计算机学习内容, 没有电脑的学生可以在学校的机房里完成, 有电脑的学生则可以更加方便地随时学习计算机知识, 并且要给不同年级的同学制定不同的教学任务。在学期末的时候, 学校可以统一地对学生的网上学习的完成内容进行检查、考核、评分, 以布置任务的方式推动学生学习, 但又能保证一定的学习灵活度。
摘要:着重指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及时跟上计算机发展速度、加大学生上机实践的强度三种解决方法, 对教学现状进行改善, 希望能给计算机教育工作者一些启发和思考。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优化
参考文献
[1]刘垣, 苏建新.与时俱进, 创新计算机应用教育体系[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2004 (9)
3.谈计算机教学策略的优化 篇三
我们知道,计算机是检索知识信息、进行文字书写和图文编排、进行绘图并处理复杂的画图、繁琐的计算和数据信息的强大工具,能极大提高信息检索、文字处理、作图、运算和数据处理的效率和效果,学习运用计算机工作,是当代社会对所有工作人员的必然要求。计算机操作应用以及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中等职业职业学校学生的必修课程,课时量大,目标要求高。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深刻体会到,要教好计算机学科,关键在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愉快地学习,满足他们的求知欲。一般地,刚开始学习计算机时都怀着神秘、兴奋的心情,非常想学计算机,有的学生还认为学电脑可以打游戏,好玩。但随着学习进度的不断深入,有的学习内容需记忆理解,并且枯燥无味,这就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下降。作为一名计算机教师,这时就应善于引导,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优化实践环节,营造发现式的学习环境
动手是本学科的特点,上机操作是教学环节中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实践途径,在整个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要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一条条指令、一种种方法示教,学生亦步亦趋地模仿学习的状态,一定要争取多上机,实践才能长才干。因此通过计算机操作,营造一个学生控制的发现式学习环境,是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的保证。
为提高上机效率,在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进行操作的前提下,每次必须把课堂教学的三基知识转化为能力。学生上机时,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对学生进行提问、辅导、答疑,检查每一个学生掌握的程度,并要求学生认真完成上机报告。针对中学生比较活跃、好奇好动的特征,必须加以耐心细致的正确诱导,提高上机效率。对好学的学生,提供方便,放手让他们钻研下去。对不少学生非常喜欢玩游戏的现象,可充分利用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也可给学生讲解游戏的程序结构和破译方法,促使其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统一协调,引导他们向研究程序方面发展。在程序高度运行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教师不要马上指出其错误,而要让学生观察研究程序的每条语句乃至标点符号,再参照出错信息的意思找出错误原因后进行修改,到正确运行为止。
二、突出重点内容。注意各学科的联系
把计算机引入各科教学中不仅可加大教学的密度。节省时间,而且能根据教学需求将其内容动态地加以分解、组合,生动地再现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使抽象的讲授形象化,既有利于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亦可拓宽思维空间,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在BASIC的表达式教学中,着重BASIC表达式与数学表达式的联系和区别。联系:两种表达式均有英文字母、阿拉伯数字、括号、运算符号,各种运算意义相同,运算顺序一致。区别:BASIC表达式中的乘号、除号、乘方符号等与数学表达式都不同,分别是*、/、^,表达式书写要求在一直行上,且只能用小括号和小括号嵌套改变运算顺序,等等。在学习“磁盘操作系统(DOS)”一章时,对DOS的一些基本操作命令,不要求学生死记命令字符,而应引导学生,从命令的形式或英语单词的缩写,去联想该单词的意义或单独短语。如:删除命令Del,即是单词delete“删除、除去”的意思:diR/w即是显示当前盘上的文件目录,参数w代表with,即“宽度、横向”的意思:即将当前磁盘文件目录横向排列(每行5个)显示出来;软磁盘格式化Format命令,format/s的参数s,即为“系统”一词的英文首个字母。
三、运用现代网络媒体,激发学习的热情
网络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扩大了学习、讨论和交流的领域,激发了他们主动获取知识的强烈欲望。鼓励、指导学生大胆、灵活地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竞赛,进行自由辩论,互相交流方法,互相启发思路,以实现解决实际问题与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机统一。其主要途径有三。一是通过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指导学生用计算机编辑文稿,用窗口画笔画出简单的彩图和制作书签、卡片,用计算机建立自己的学习档案,帮助老师完成考试成绩的计算与管理等。二是通过辅助教学,来发挥计算机的工具性优势,淡化学科本位意识,根据现有条件尽可能地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向学生提供形象直观的感性知识和大量材料,这不但能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教学内容,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直觉力。三是通过解决学习上的实际问题,学以致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四、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没有积极主动的学习,就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要创设各种机会、鼓励学生去主动参与,把他们智慧的火花尽量激发出来。在课堂中,由于时间有限,倾向于训练基本功,掌握基本操作,而课外则可以让学生们自由发挥,教师要有意识地加以引导,把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延伸到课外,把课外这个第二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得课外成为课内所学知识有益的巩固、补充,从而促进课堂教与学,得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4.运用计算机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篇四
运用计算机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充分体现素质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育才小学程翊
“课堂教学是 实施素质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主渠道”,把握好40分钟对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教师要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必须考虑影响学习的激励因素。根据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心理学的研究:影响学习的因素可充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而外部因素中尤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学的媒介。黑板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辅助工具之一,它最适合临时性的板书以及在班级学生面前进行数学运算或类似的练习。但黑板的短处之一是难读难写,而且教师不得不背对学生,从而失去了对班级的控制和与学生的目光交流。投影仪、录音机等先进教学仪器的引入,曾经给课堂带来了生机,但仍因其不能将声、像,动态与静态完美地结合起来而缺乏生命力。于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极为有效地弥补了这一空白,成为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且正显示出它无以伦比的`优势。以下几点,是我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所取得的可喜教学效果。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因此教师设计教学过程和每个教学环节都必须充分考虑儿童的心理特点和需要。小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对学生的直接兴趣始终是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稳定组成部分。如果教师善于用色彩鲜明适度的画面吸引学生、点燃学生的好奇之火,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极大程度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如我在教学《比较分数的大小》时,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运用多媒体进行导入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其做法是:编制“唐僧师徒分西瓜”的故事。上课伊始,教师将屏幕打开,唐僧师徒四人出现在一荒草丛的大路上,被太阳晒得口干舌燥。悟空便蹦蹦跳跳地来到师傅面前说:“师傅,口太喝了,我去找点解渴的东西来!”并吩咐八戒和沙僧看好师傅。不一会儿悟空抱着一个又大又圆的西瓜回来了。悟空道:“师傅和沙僧吃西瓜的1/4,八戒吃西瓜的1/3,我吃西瓜的1/6。八戒一听瞪在眼睛,很不高兴地说:“猴哥,明知我的肚皮大,吃得多,却分给我的最少,你吃得最多。”语音刚落,悟空便哈哈大笑道:“好一个呆子、呆子、呆子……”到此,教师抓住时机提出问题:“悟空为什么叫八戒呆子?”由于小学生特别喜欢《西游记》,课一开始,同学们便被生动的画面、富有个性的人物对话所吸引,每个情节历历在目,问题一提出,同学们争着回答:“八戒不知道自己分得最多。”“他真呆!”等等。教师紧接着追问:“八戒为什么不知道自己分得最多呢?”此时学生跃跃欲试,欲言不能,教师趁疑而入,因势利导,揭示课题。这样就达到了“一石击起千层浪”的效果。新颖有趣的引入课题,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为学习新的知识铺设了一条平坦的大道。
二、运用多媒体,化静为动、突破重难点。
形象生动的图是获取知识的跳板。在小学教学中,大量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插图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插图是静止的插图借助多媒体,创设动态情境,以鲜明的色彩,活动的画面把活动过程全面展现出来,那么既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化抽象为具体,又可促进思维导向由模糊变清晰。
“相遇问题”历来就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相当难度的一类应用题,在教材中既是重点,又是
5.优化计算机教案 篇五
学教案-提高课堂利用率,优化课堂
在教学过程中,备课工作是教学成败的基石,也是教师最主要的工作之一.所以就有了关于怎么备课,怎么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课堂效率一系列的亘古不变的话题讨论.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要求,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又该怎么去备课,怎么实现因材施教,以人为本.就这样,学教案在我们学校应酝而生了,作为一名工作经验尚浅的青年教师,学教案的实行让我对教学的有了更多自信和把握. 首先,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中的课堂设计都只在教师的备课笔记中呈现,学生是被动的跟着老师的思维方式,课上一旦走神就漏掉了一些难以弥补的内容;其次,以前老师上课的时候要强调一些重点难点,需要口头上多次重复,还要监督学生做好一些必要的笔记;然后,课堂上需要一些必要的训练,要将不同资料上的.题目按照题型分类离开了学教案的使用变得繁冗复杂. 学教案的使用解决了传统教学上的很多不足,有效地提高了课堂利用率,并且优化了课堂.第一,让学生弄清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它需要的知识基础是什么?它又是什么的知识基础.第二,知识结构分几个层次?哪些是重点,难点和关键?怎样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和关键;第三,本节教材教给学生哪些基础知识?什么能力?怎么培养? 作为选修物理,就我们学校而言,不是针对每个学生,所以怎样让徘徊在B级上下的学生最后在高考中有突破性的发挥是我工作以来思考的德问题,学教案的实行帮助了我,也帮助了学生,这种类型学生上课难免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或者思考问题的速度跟不上,或者上课听不出老师讲课的重难点,学教案上的内容帮他弥补了由于自身暂时难以克服引起的成绩落后.作为青年教师来讲,学教案上清晰的思路,完整的结构框架,让我上课更加镇定,发挥游刃有余,有更多的精力在有限的时间关注跟多的学生的课堂反映.
6.优化计算机教案 篇六
第四章 主板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主板的基本知识和结构 2.学会鉴别、选购主板的方法。
3.掌握主板南北桥芯片组在主板中所起的作用。4.掌握依据CPU合理选配主板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主板的鉴别和选购,依据CPU合理选配主板的方法。
三、技能培训重点、难点
主板的鉴别和选购
四、教学方法
教师讲解、演示,学生思考、记忆;分析法和问题讨论法,教与学对应的全链式教学法
五、教具使用
计算机一台、多媒体幻灯片演示,Internet,主板
六、教学内容与过程
导入: 如果一个人有着聪明的头脑却没有强壮的身体,这个人的发展会怎样?计算机的最主要的躯体组成部分就是主板,负责传递“头脑”对“身体”的控制。
讲授新课:(多媒体幻灯片演示或板书)
一、基础知识:认识主板
教师先让同学们观察主板,对主板有感性认识;然后进行讲解。
1.主板的结构
主板的平面是一块四层板或六层板PCB印刷电路板。四层板的主板由主信号层、接地层、电源层、次信号层构成。电路板上是布线和各种部件。
教师利用幻灯片和实物投影仪对主板上芯片部分、CPU插座、插槽部分和接口部分的部件进行展示和讲解。2.主板的芯片组介绍
介绍Intel、VIA、SIS、NVIDIA四家的主流芯片组产品及主要特色技术参数。
二、制定选购方案:选购主板前的分析 让学生搜集、了解主流主板的技术参数。
1.主板选购的基本原则
提问学生:影响主板选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总结;
讲解CPU与主板的匹配、主板布局、扩展功能和调节功能等选购基本原则。2.Intel P4 CPU平台主板选购方案
针对高中低档特点进行分析选购对象。
三、实战:选购主板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教案
1.主板质量鉴别方法
主板主要使用观察法进行购买前的选择和鉴别。2.主板稳定性和可靠性测试
对主板可进行常规测试进行检测:负荷测试、环境测试和烧机测试。3.主板测试软件简介
介绍并演示主板常用测试软件及简单测试。
小结:
1.主板的结构和各部分组成 2.主板的选购基本原则 作业:
1.复习本章 2.预习下一章
7.计算机网络工程实验优化探索 篇七
1 将网络仿真工具应用于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
为学生提供方便的、与课程及当前应用相对应的、真实的网络实验环境,让学生亲自搭建网络、动手调试、配置网络,从而使学生能够直观、全方位地了解各种网络设备和应用环境,真正加深对网络原理、协议、标准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网络技能和实战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科研和动手能力。网络实验室网络拓扑结构如图1所示。
然而在实际网络工程中往往包含上百个路由器等网络设备,通常网络实验室是不可能达到要求的。而网络仿真环境可在低成本条件下对计算机网络环境参数及模块随意配置,提供可重复、易控制的实验环境。NS2是一个离散事件仿真器,对有线和无线网络都有很好的支持,可以使用NS2模拟器来构建网络环境。计算机网络原理涉及到很多协议和算法,这些内容在传统的实验环境下很难模拟或成本太高。NS2是一种免费的仿真软件,可实现各种类型网络的仿真,构建一个计算机网络仿真平台,不仅可以演示底层协议的工作原理,而且节约实验成本,效果很好。在仿真环境下实现对计算机网络一些难懂且十分抽象的概念和协议的模拟,如TCP协议慢启动等,使学生加深对抽象网络协议的理解,分析网络的性能。
2 学生主体作用的激励
改革实验教学方法,规范管理,提高教学水平,就是要注重“学生是教育主体”的作用。通过对学生的引导、帮助和促进,充分调动他们获取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能力,提高素质。在很多实验环节中都存在着一种现象,即:学生做完一个实验甚至是做了一个学期实验后,竟然不知道他们所做的实验作用是什么、为什么要做这些实验。究其原因,一是学生进入实验室后缺乏主动探索性;其二是实验内容的安排条理不连贯。根据多年实验教学观察,本文提出在计算机网络实验中应用“需求驱动”模式。分解为两个层次:其一是社会需求,其二是学生主体需求。
通过校企合作,建立计算机网络实践基地与国内一流公司合作,引进技术和设备支持,建立较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基地。根据社会对计算机网络工程技术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展开实验、培训,从而使计算机网络实验室所开设的实验项目都能够与企业、公司的技术需求实现零差距。即所谓社会需要什么,我们的实验室就提供什么,通过社会需求驱动实验项目和实验环境的发展,从而能够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核心环,牢牢地吸引住学生。
计算机网络实验内容主要包括3个层次:计算机网络实验、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组网实验。计算机网络实验是原理性实验,这部分实验内容选做1~2个典型的实验项目即可;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主要是网站设计等内容,可以安排在课后进行,或单独开课;重点是组网实验,主要是网络操作系统和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的配置,这部分实验内容多,需要优化网络实验内容,精心设计网络设备配置的实验项目。而且需要设计一些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可以培养学生的网络设计能力。通过改革实验项目的内容和相互之间的顺序,形成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前后连贯的螺旋形模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特长进行适当的模块选择,从而可以达到自身主体需求的驱动效益。
3 实验项目模块化与虚拟网络实验平台共建
3.1 提高型实验室
网络实验室除了提供基本的网络实验项目之外,还应加上一些提高性实验内容。提高型实验主要是基于真实操作系统和虚拟操作系统的网络管理、Internet接入和使用实验。实验操作系统要完全开放,实验硬件配置及性能如下:
实验硬件:台式机24台,华为、思科路由器8台,华为、思科两层、三层交换机8台,实验教学辅助设备有投影机、投影幕、实验投影仪、功放音箱。
实验模块:实验模块操作系统、Internet接入和使用实验性质验证型、综合型。
3.2 创新型实验室
我们按照教育部倡导的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给一些很有兴趣的学生加开创新型实验教学内容。集中体现多种技术共存,网络设计层次化和多种路由技术、上层应用拓展三大实验特点。例如,可以在上层应用中开展IP语音电话、无线接入技术、基于校园网的QoS和远程教学与视频会议、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各种配置、网络安全技术、网络管理与维护、网络软件应用开发、网络数据库软件开发等。现将实验硬件配置和性能介绍如下:
实验硬件:CISCO三层交换机1台、光纤交换机1台、接入交换机5台、光纤跳线2个、有防火墙1台、安全多业务路由器6台、核心路由器1台、ADSL接口卡2个、二口专线卡3个、一口专线卡6个、数模处理器6个、无线发射器2台,模拟电话6部,MODEM 6个、IBM服务器2台、联想电脑36台、小型机柜台、大型机柜子台。另有投影机、投影幕一套。
实验模块:网络工程、网络安全技术、网络管理与维护。
实验性质:设计型、创新型。
3.3 虚拟网络实验平台
计算机网络工程实验不同于其他科目实验,它存在着很多庞杂的体系结构,对于实验环境要求比较高。特别是由于受资金、技术等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我们教学设备的硬件建设相对欠缺和滞后,大部分实验室都只是简单“PC”的组合。因此,学生做网络实验的条件和机会有限,即使是在网络实验室里很多实验内容也都由于对网络安全可能存在冲击因素而被加以限制。同时,还有很多学生进入实验室后,对实验环境非常陌生,经常是把大量时间在这里浪费掉,致使实验室使用效率大打折扣。因此,为了培养出合格的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学生,我们在教学改革研究中必须解决以下问题:
(1) 通过可扩展性方法构建虚拟网络平台,运用IE浏览器在外网或局域网上模拟实验环境和实验环节,可以使更多的学生无限次的进行实验,从而解决设备紧缺的矛盾。
(2) 从教学策路上采用两级分理机制,保障学生每次在进入实验室前,都已经熟练掌握了该实验所涉及的各种仪器和方法,从而大幅度提高网络实验室的使用效率。
通过两级网络实验环境体系的构架提高计算机网络工程实验教学的质量,使理论学习和实践紧密结合,更好地满足本科教育中创新型、实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使得实践教学能够更加高效展开,实践教学管理更加规范化、合理化。
4 结 语
计算机网络工程从硬件、软件和通讯等方面来讲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学生需要综合各科课程的知识基础和实验技能,结合计算机网络的实验知识才能做好该课程实验,从而获得系统级的分析、设计、管理和应用的能力。对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组合,探索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的有效方法、通过两级网络实验环境体系的构架以及学生主体作用的体现激发了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工程实验的兴趣和求知欲,也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摘要:实验教学是计算机专业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现如今实验教学环节中存在着实验设备滞后、实验内容单一、学生实验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等众多问题。从以上三方面展开《计算机网络工程》课程的实验教学研究,提出将网络仿真工具应用于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强调学生在实验中的主体作用、将实验项目模块化、搭建虚拟网络实验平台等多种优化策略。实践证明这些优化方案在网路工程实验环节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网络仿真,实验教学
参考文献
[1]容治.计算机网络教学实验环境存在的问题和改革探讨[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7(21):91,158.
[2]徐雷鸣,庞博,赵耀.NS与网络模拟[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3]董付国,原达.NS-2仿真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J].计算机教育,2005(10):51-53.
[4]黄坤.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建设的方案与实现[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6,19(2):56-58.
[5]袁宗福,夏素霞.网络实验室的规划与设计[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1):42-44.
[6]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开展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和评审工作的通知[Z].教高[2005]8号,2005.
8.优化计算教学 提升计算能力 篇八
一、创设情境,增强动力
许多数学教师认为计算教学仅仅是计算,只要学生掌握了计算方法,会计算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所以在计算教学时,教师总是先出示要让学生学习的内容,然后示范计算方法,强调注意点,再让学生运用之前示范过的计算方法去计算。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在教师讲解计算方法时总会有一部分学生思想开小差,这也是为什么计算题很简单,出错率却很高的原因所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因此,在计算教学时,我们要把学生置身于一定的计算情境中,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乐趣,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知识经验,让学生通过整合自己已经拥有的数学经验完成学习任务。
例如,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混合运算”中的例题(见下图)。
题目中只是要求学生列出综合算式,然后根据教材的提示计算12×3与15×4。教材已经把计算过程列好了格式让学生填,如果我们按照教材中的步骤来教学的话,虽然学生经过强化,知道了在没有括号的情况下进行加、减、乘、除法计算时,应先算乘、除,后算加、减,但是学生对为什么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不太明白。所以在教学这一道例题时,我实地创设了一个真实情境:我让班中的两位同学模拟购物情境,一位同学从我这里买走了3副中国象棋,一位同学从我这里买走了4副围棋。我让学生算一算他们一共要付给我多少元钱。学生很快就知道应先把每一个人付给我的钱算出来,然后再把两个同学所付的钱数加起来就可得出两人一共要付多少钱了。这时,我追问:在计算12×3+15×4时,为什么计算过12×3=36后不是先加上15后再乘以4呢?学生经过刚才的情境创设,已经明白了这一道题的计算过程,所以都齐声回答道:因为12×3算出来的是买象棋的钱,15元是一副围棋的钱,而不是4副围棋的钱,所以不能先加15再乘以4。这样,学生就很自然地明白了为什么要先算15×4了。接着,我再强调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时,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由于学生已经融入我所创设的情境中,所以都能自觉地听我讲解计算方法,并且能自觉内化到自己的知识系统中。
二、口述过程,梳理算理
学生明白算理是他们计算正确的前提,如果学生不明白算理,那么即使有时候做对计算题,那也只是一种偶然的现象,很多学生出现计算错误都是因为不能正确理解算理。所以,在进行计算教学时,我们要及时帮助学生梳理算理,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这样计算,这样才能保证学生计算的正确性。俗话说:“言为心声。”说话是学生梳理算理的重要策略之一。在教学计算内容时,我们要经常让学生口述计算过程,并让他们说一说自己的计算过程或思路,这样有利于教师发现学生的思维脉络,知道学生是否真正掌握计算方法。
例如,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31页“想想做做”(见下图)。
当学生做完后,我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计算过程。因为有了第一题的格式做例子,所以大部分学生在计算第二、三题时,当乘到十位上的数字时,也都能与十位对齐,而不是与个位对齐。他们口述算理时,也都能很顺利地说出自己的计算过程和思路。但是有少部分学生在做第二题时做错了,他们得出的答案是310,而不是2542,是什么原因呢?我让其中的一位学生口述他的计算思路,并出示他计算的竖式。没想到这位同学出示的竖式是这样的(见右图)。该生说:“当时我拿62乘以十位上的4时,也想把2乘以4的积与十位对齐,但是后来我发现下面拿6乘以4时,得到24,一看这个24都得写在十位的前面,感觉不对。你看前面无论是例题还是‘试一试中的题目,当乘到十位上的数时,一般结果只是在十位前面多一位,哪有多两位的,所以我就想可能是把2和4的乘积8与个位上的2对齐吧。”听了这位学生的话,我马上明白了他还没有真正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发现了问题,我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让所有学生理解为什么与十位相乘的时候一定要与十位对齐。如果我不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计算过程,而只是简单的以“对”或“错”来进行评价,即使学生按照我的方法纠正了算法,他们也还是没有明白这道题的算理,那么在以后的计算中,就还会出现这样的错误。
三、重视口算,强化估算
口算是学生进行笔算的基础,如果学生不能确保自己口算迅速、正确,那么也就不能保证笔算的速度与正确率。而估算是学生及时预测自己计算是否正确的基础,当学生笔算出一道算式后,用估算的方法估一估计算的结果在什么取值范围内,就可以大概知道这道题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了。像前面计算62×41这道题时,如果学生对于20以内的计算不能一口说出来的话,那么就可能出错。如果学生养成估算习惯,那么在计算62×41时,就可以把62近似为60,41近似为40,62×41的结果就一定比60×40的结果大,也就是说计算结果一定要比2400多,而那位算出答案是310的学生就会发现自己计算错了。因此,我们要加强口算与估算教学,经常训练学生的口算与估算能力,让口算与估算充满数学课堂的每一个角落。只有学生的口算与估算能力提高了,他们的计算能力才会慢慢提高。
比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时,教材中出示的例题是144×15,让学生直接用竖式计算,然后再小组交流算法。我在教学这一道题时,融入口算与估算教学,把口算、估算、笔算教学融为一体,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口算的思维过程是先算100×15=1500,40×15=600,4×15=60,最后算1500+600+60=2160;估算时,可以将144看成150,然后计算150×15=2250,也就是说144×15一定小于2250,比250少6×15=90。最后再组织学生进行笔算练习。这样,通过前面的口算与估算练习,学生已经基本上理解了这道题的算理与大致结果,这为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性奠定了基础。
四、养成习惯,确保准确
良好的计算习惯是计算正确的重要保证。我们经常会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在计算时,竖式上的答案是正确的,但是一抄到横式上就抄错了。比如24×14,竖式上计算结果是336,但是一抄到横式上就写成了363。也有的学生明明计算的是24×14,但是一列竖式就列成了42乘14。还有的学生书写马虎,数字写得让人看清是几,特别是在脱式计算中,前面写出来的数字,下面再计算时连自己都认不出来,从而造成最终计算结果的错误。这些都是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而造成的。所以,在重视教学的同时,我们要让学生养成认真书写与细心检查的习惯,这样才能保证学生不会出现笔误,保证计算准确。
总之,计算能力是每一位学生必备的最基本的数学素养,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是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的重要任务。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我们要优化计算教学,让学生的计算能力逐步得到提高。
【优化计算机教案】推荐阅读:
查询处理及优化教案09-13
运筹学教案9 第二部分 组合最优化01-02
NET性能优化方法总结与字符串连接优化10-11
计算机软件教案01-04
设计优化06-09
优化环境方案06-12
方案优化步骤07-07
优化人才结构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