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

2024-06-16

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14篇)

1.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 篇一

引导自我评价学会自我完善

内容提要:教学要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就要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对此教师要创造机会给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并要作出适当的指导,对于学生大胆的自我评价要给与发自内心的欣赏,使学生感受到自我评价的喜悦和乐趣。

关键词:自我评价自我完善

叶圣陶指出:“尝谓教而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 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必须使学生具备自我评价的能力。自我评价是被评者按照一定评价目的与要求,对自身的工作、学习、品德等方面的表现进行价值判断,它可以指学生在没有对评价活动的结果进行外部监督的情况下,自己对自己的活动进行评价的过程。通过学生自我评价,即能够按既定的目标和标准,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检测,作出正确的评价,促进自己的学习。

一、创造机会,引起自我评价

学生不仅仅是“认知体”,而首先应该是“生命体”。只有富有个性、充满创造力的生命,才能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最大空间,在数学教学中,学生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灵感参与课堂交流,从而使数学课堂呈现出了灵性生成性和丰富性。如:教学应用题及题的一题多解时,应尽可能让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来考虑问题,寻求最佳最妙解法,不断训练思维的开拓性、创造性,达到自我评价客观、公正,自我调节正确合理。又如:应用题教学中对学生的错解,可请学生自己说出列式道理,让学生自己发现错在哪里,自己改正。通过这样的训练,强化学生的正确思维,并形成在列式后不急于求解,而能沉思默想一下算理根据的习惯,久而久之,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完善能力便能得到提高。

二、注重指导,掌握自评方法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当一个学生回答了一个问题或提出了一个的设想时,教师总喜欢立即给予对与错,好与坏的评价,这样既会打击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限制学生思维的进一步发散,也使回答问题的同学失去了自我评价的机会,长此以往,学生往往会倚赖于老师,“老师是这样说的„„”“老师说应该这样做”就失去了学习的个性化。而实施自我评价,是学生在教学中听取了其他同学的各种想法,结合老师 1的要求或提示对自己的想法进行评价,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因此,指导自我评价,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异中评长短

在一题多解的题目中,可以鼓励学生说出与别人不一样的方法,并评一评自己的方法比起别人的有什么优势或不足,通过这样的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完善的能力,能以客观的眼光对待自己。

(2)答中自感悟

课堂上要使学生学中生疑,疑而有思,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指导学生自我评价,不断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其思维处于积极、亢奋、活跃的状态。如学生在归纳长方体的表面积概念时回答:长方体的表面积是指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这时,教师没有马上判断对错,留下一点空间给学生,并加以疑惑的表情,学生马上感悟到回答有缺陷:哦,不,应该是指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如此,学生能在教师留下的适当时间内及时自我评价,从而达到自我完善。

(3)议中求完善

学习中常常会采取小组学习,尤其以议论、交流、争辩等方式见长。而小学生在议论中往往善于发现他人在学习中的情况,却不能客观地评价自己。这时,就要指导学生在相互交流、相互赏识、相互评价中找出自己在思考、辩论等方面的优缺点。

三、体验乐趣,乐于自我评价

实施自我评价贯穿于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能通过自我评价让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使学生感受到思维劳动本身的乐趣。如:六年级的一道应用题:“六

(一)班45名同学去参观海洋馆,售票处写着票价每位10元,50位以上的团体票可以享受八折优惠,需付多少钱?”一位学生回答了受同学们赞同的答案“10×45=450元”后,见到老师还在微笑地期待,想了想,又举起了手回答:其实,去买50张门票,享受八折优惠,这样门票只须50×10×80%=400元,不仅少花钱,而且还可以多带5个同学进门。听后,我不禁为她鼓掌叫好,只见她的小脸扬起了自豪的笑容。而令我感受至深的一班学生中,我那时有一个班,有3—4人不及格,当时,我也不太紧张,因为我相信他们一定会改变的。于是,我一边不断改进我的数学课堂教学,一边不断地关心他们,了解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喜好,第一次数学单元测试中,还有3人不及格,那时,我并没有骂他们,我只是让所有的同学在数学评卷后,写了一篇300

字的感受篇,是关于这一次考试的感受篇,有很多同学都说自己没什么进步,下一次一定要努力,并写出自己的理想,而三个不及格的学生都不约而同的地写道,“老师,对不起,我没有尽我的能力去学习,我有空就会看电视、去玩。”而在下一次的数学课,我利用了5分钟时间,说了这次的感受篇,简短地说:“你们都进步了,你们都明白了,让老师和你们在往后的日子里做得更好吧,老师同样感受到你们的努力的。”一学期过去了,居然这一班的学生不但成绩比以往好了很多,而且学习兴趣、态度、方法都有了很大的进步。这不就是自我评价的结果吗?

总之,学会自我评价的学生才会懂得怎样才能让自己进步,它是人自我完善的阶梯。

2.引导“自我对话”学会作文起步 篇二

三年级是作文教学的起步阶段,其重要性甚至可以关系到孩子一生的写作功底,随着新课程改革一轮又一轮的更新,对学生作文训练的要求也更全面、更深入了,原本二年级的写话应该是一个前提铺垫,但我接手的这个班似乎没有这个铺垫准备,甚至连基本的作文写作步骤都不知晓。所以第一单元的写作课让我心灰意冷,孩子们交上来的“作文”根本就是天书,修改也无从下手,实在让我苦恼了很久……

第一次尝试——失败!

我不敢放弃,因为我是个语文教师,我必须对孩子们以后的写作能力负点责任。为此,我每天晚上上网查询各位前辈同仁的习作教学经验,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一个办法一个办法的试验,最“恐怖”的时候,每天安排一节作文操练课。从写作的字数,段落数,句子数都做了明确规定。整整两个月,我只安排了两篇作文内容,我想,我不跟他们比篇数,我拼的是孩子们的作文基础。多好的出发点呀,成效当然也是有的:孩子们交上来的作文似乎越来越“像模像样”了,有头有尾,起因—经过—结果,清楚明白,一目了然。我沾沾自喜,直到平行班的一个语文老师说了这样一句话:“咦,你们班的作文分数还不懒嘛!好像都有个套路似的,你怎么教的?”

犹如当头棒喝,我恍然大悟:原来我这是在扼杀孩子们习作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啊!虽然基础很重要,但是变化更重要啊,孩子们的心灵感受更更重要啊!我惭愧至极……

源头活水——让我重燃信心!

那段时间,我带着悔过之心每天反复阅读《小学语文教学建议30条》,也阅读了《可以这样教作文:24位名师的小学作文教学经验》一书,慢慢地有了一些初浅的想法。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之不尽。”那么这源头活水究竟在哪里呢?我发现三年级课本中的“口语交际”内容和“习作”内容存在巨大的关联性,而每次上口语交际课,孩子们总是那么喜欢说,那么有话说,说的内容也很贴近生活,很有孩子们的感受,所以我想:是否可以让这些“说的内容”成为“写的内容”,让口语交际成为习作铺垫。按照这样的思路,我小结了一点小小的感受:原来孩子们说的比我教的丰富;原来孩子们天马行空的记录比我规定的写作字数更多;原来孩子们自己问自己问题比我大红的叉叉和划线效果更好。于是我有了这样的想法和做法:

“自我对话”一:爱上写作,自我表达

因为“口语交际”和“习作内容”的相似性,我试着把所有的作文内容都当成是口语交际,因为《建议》18、19条也说了,口语交际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创设情境让孩子体验感情的,那么现在的作文内容变成了口语交际,我们就可以采用故事会、采访、辩论等各种方式让孩子成为其中的角色,体验角色的心理感受,开口说话。因为身临其境,因为兴趣浓厚,更因为没有教条,没有套路,可以讨论,这就是写作的“活水”啊!

“自我对话”二:记录成文,自我理顺

在第一步的基础上,要记录已经不是一件特别难的事情了,孩子们会觉得写作文原来是不用挖空心思挤牙膏的,只要用点记忆力就行了,这样既培养了孩子们的复述和记忆能力,也减轻了写作的心里负担。

再者是语言个性表达的自由。由于个性不同,知识背景不同、经历也不同,小学生的作文在语言表达上也必然会有不同的个性。因此,老师不要以自己好恶来影响学生,更不能限制学生个性语言的表达。

当然,完全记录以后还是要适当地提一些修改的小意见,但只需要停留在语句的通顺上就可以了,要让孩子学会自我理顺语言,教师只提供一些范文的修改小办法,小技巧。我参考特级教师丁有宽从小学语文课文中解剖出指导学生写好作文的规律性知识——写作技巧“三十法”,帮助学生了解作者是如何叙事、状物、写人、开头、结尾和安排篇章结构的。

“自我对话”三:欣赏作文,自我评价

《新课标》要求我们教学评价不仅是甄别与筛选的功能,而应能促进学生发展的发展性评价。而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则要我们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主体独立体验和感受,结合实际情况,我让学生自己给自己问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相应的修改,所以,这个“问题”就是关键之重。

这一点,我也想了很久,作为起步作文,这些小问题还是教师花了心思整理,提供给孩子的。第一个问题:你写的内容跟题目有关系吗?划出题目中的关系词。第二个问题:你觉得哪些话写得最棒,最有意思?用线条标出。第三个问题:你愿意把你修改后的文章和谁互换来读一读?找一个能了解你的好朋友来读。这三个问题层层深入,全面解决了孩子的作文是否离题,中心是否明确,亮点在哪里,作文的互评、欣赏等问题,让独立习作、自主修改、评价欣赏一气呵成,个人觉得基本达到了新课标关于作文的要求。

当然,因为是试验方法,不能操之过急,得慢慢来,一步一个脚印。我们应当时刻保护孩子的那颗真心,少点教师的明确指向性评价语,多点孩子的独立欣赏和肯定性互评,让孩子们从心灵的自我沟通出发真正喜欢上“写作文”。

3.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 篇三

说明文是中学教材中很重要的一种文体,占整个教材内容的比例较大,从社会实际使用价值来看,这种文体的文章越来越重要。因此教会学生会读、善读说明文很有必要。

学生对说明文的阅读较容易有兴趣,但真正学会阅读说明文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特别是要学会自己学习说明文那就更不容易。学生在常用的说明文教学的模式下很难培养出兴趣,更不必说能提高阅读能力。事实上传统型的说明文教学已不适合今天说明文教学的需要,它只是教给学生说明文的有关知识,而不是教给学生关于说明文的阅读方法、阅读技巧。学生既然没了兴趣,也就不可能培养出较高的阅读说明文的能力,甚至会产生厌倦阅读说明文的情绪。笔者根据多年来对说明文阅读教学的探讨,认为要使学生喜欢阅读说明文、善于阅读说明文、能独立阅读说明文,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从说明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步骤入手,教给学生说明文的基本知识,让学生认识说明文的基本特征,使他们明确说明文阅读的基本要求,掌握说明文阅读的基本步骤。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紧紧扣住教材,把说明文阅读的基本知识贯穿于每篇文章之中。初中说明文教学的重点在初二,实际上在此以前,学生在初一年级时已接触过说明文,对说明文的知识已经有一定了解。因此教课文前先布置一下预习,让学生考虑谈一谈以前学过的说明文内容上说明了些什么,使用些什么方法进行说明的,按什么顺序说明的,作者围绕中心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的,说说你认为文中用得最准确的词语有什么作用。然后在课堂上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讨论,讨论后让学生阅读要教的课文来解决这些问题,可以说这些问题解决了,要学生也学会这些课文了。这样教完一篇又一篇课文,学生就逐步掌握了说明文的阅读基本步骤,并养成了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

2.努力培养学生阅读说明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从课本入手,适当选用课外材料。一般来说学生对科技说明文较容易感兴趣,因此教师可以选用较浅易的有一定趣味性的说明文作为切入口。提出明确的要求,使学生知道所要阅读的文章要解决什么问题,教师针对不同的文章提出不同的要求,根据文章的特点给学生设计一到两道题让学生思考、分析、理解,所设计的题目,既要符合文章内容的特点,又要符合文体的阅读要求,使学生进入“跳起来摘桃子”的激励状态中。经过反复多次的训练,就可以让学生在趣味获得过程中掌握、运用说明文的阅读规律。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阅读的方法。

3.教会学生阅读说明文的方法,引导学生从一般规律中发现特殊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一篇说明文,除了从文体特点上看应了解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层次,还应能理解文中的一些语句的含义、理解一些比较重要的概念,特别是有的介绍科技知识的说明文中常出现一些新概念需要学生理解掌握。解决这些问题,在指导过程中我是这样尝试的:解决学生的畏惧心理。学生对从未接触过的较难理解的说明文既有新奇感又有畏惧感,阅读这样的文章要激发的兴趣来解决学生畏惧心理,让学生有急于尝试的感觉;教给学生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步骤。如句子内容的理解,可以先找出需理解内容在文中的位置,然后根据文章内容进行理解,因为任何材料都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找到了该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后,辨别该句子与所在层次或全文中心的关系,再根据层次或文章中心内容来理解;文中概念的理解也要先找出文中对这个概念阐释过程的位子,然后对这些内容进行概括、理解。如20无锡市中考阅读题中关于植物生长过程中左旋、右旋的理解,不少学生硬是从图示中用顺时针和逆时针的辨别去理解以致出错,事实上这种方法也无法正确理解。其实,在试卷提供的材料中有几句话:“有两种攀援植物的始祖,一种生长在南半球,一种生长在北半球。为了获得更多的阳光和空间,使其生长发育得更好,它们茎的顶端紧紧随时朝向东升西落的太阳。这样,生长在南半球植物的茎就向右旋转,生长在北半球植物的茎就向左旋转。”细细考虑这几句话,那么左旋、右旋到底是怎样的就清楚了。至于文中陌生的与文章内容理解无多大关系的概念可以放到课外去理解,不必硬根据文章内容去理解,否则就会出现钻牛角尖的情况,被这种概念造成解题的心理压力。即使是说明对象的把握,也必须指导学生一定的方法,否则容易出错,因为学生的理解能力是有差异的,掌握了一定的方法,理解能力差的`学生也就能正确理解了。学生有了一定的兴趣、掌握了一定阅读方法的基础,也就为喜读、会读、会读、善读说明文,独立完成说明文的阅读成为可能。

4.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运用所学到的阅读说明文的知识、技巧、能力的机会。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得到满足感、成就感,得到成功的喜悦;另一方面进一步熟练运用学到知识的能力,熟能生巧,在运用中发现新的规律,进而达到创新式地阅读说明文的目的。要注意的是选择训练材料时,教师要选用与文章内容相关的、有一定趣味的、难度适中的文章,设计有针对性的系列化的练习题进行训练。让学生在训练中把不同的文章进行比较,逐步掌握多种不同的特点说明文,在这些训练过程中教师要积极的全过程的参与设计、指导、点拨。如关于说明文开头文字的作用理解,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来归纳出说明文的开头形式从表达方式上看有三种:叙述性文字、议论性文字、说明性文字。理解这三中开头应以学生懂得说明、记叙、议论三种表达方式的相互关系、在不同文体中的主体地位为前提,学生必须明确在说明文中,以叙述性文字作为说明文的开头,一般情况下主要是为了引出说明内容,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以说明性文字开头,一般是概括说明文章的中心内容,总领全文;以议论开头,一般是引出议论内容,揭示说明对象的意义等。像说明文中引用材料的作用理解、说明文的结尾形式的作用常可以知道学生通过用比较去理解。

4.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篇四

一、引导学生了解正确认识自我的重要性

有这样一个笑话:一位解差解和尚上府城,住店时和尚借机把他灌醉,把他的头剃光,然后逃走了,解差醒后发现少了一个人,大吃一惊,继而一摸光头转惊为喜:“幸而和尚还在”,可随即他又困惑不解:“那我又在哪呢?”这个笑话让我们一笑的同时也在告诉我们,一个理智正常的人,大概不至于闹出不知“我在哪里”的笑话,然而要真正的认识“自我”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人也是在为断的认识中来提高自己的,这个重要的环节是不可以丢掉的。

可是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在不同的学生身上就会有不同的表现,比如,学校举行一台晚会要求学生自愿参加,在这样一个前提下,班级里进行挑选,那么在班主任的心中,艺校的学生表演一个节目是不成问题的,这个就是和普校比的一大优势了。班主任把任务一下达,等待学生的反映,这里面就会分出几种类型:

第一、自我积极型的,认为别说她好是在抬举她,不想出丑,所以这一类学生可以知道自己的优缺点,并尽量扬长避短,不因别人的评价而轻易改变自我概念,也就表现的很快乐、很自信;第二、自我消极型的,看不到自己的优点,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经常自卑或妒忌别人,而且经常抱怨别人或说“老天为会么对这样不公平”;第三、自我混乱型的,为别人的赞美而高兴异常,觉得让自己的表演就是一种莫大的荣幸,如果一旦不能参加了或者别人说她表演的不好了,就会为别人的批评而垂头丧气,经常时悲时喜,不知自己能做什么,该做什么;第四、自我夸大型的,为自己罩上耀目的光环,漠视自己不足,自吹自擂。

从这几种类型可以让学生明确知道,正确认识自己的目的就在于通过对自己清醒、客观地分析评价,实现自我调节、自我完善。所以自我观念是否积极,对我们的生活、学习等各方面产生重要的影响,只有拥有积极的自我概念才能客观地分析自已的优缺点,清楚地看到自己的潜力,从而做到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与特长,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因为在这个人世上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在认识自己,之后才有了相应的行为。

二、教会学生掌握正确认识自我的方法

(一)引导学生重新找回自信

平时没事时我们老师也会在闲暇之余讨论一些孩子,那么这里面有专业、文化全优的学生,有平时爱动的学生,也有学不好功课,做不好事情的学生等,这些学生之中最让人着急的就是那些学不好功课,做不好事情的学生,其实现在看来他们并不是真的没有学好功课、做好事情的能力,而是缺乏自信心所致。

许多人认为,自信心的有无是天生的、不变的,其实并非如此。童年时代受人喜爱的孩子,从小就感觉到自己是善良的、聪明的,因此才获得别人的喜爱,于是这些孩子就尽力使自己的行为名副其实;而那些不得宠的孩子呢,人们总是训斥他们:“你是个笨蛋,没礼貌的东西!”于是他们就真的养成了这些恶劣的品质,因为人的品行基本上是取决于自信心和

人看不见自己的面孔,常常借助于镜子;同样,我们不易评价自己的品质,就要依靠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反应。艺校的学生本身就有一定的艺术才能基础,在家里或多或少的都参加过演出,所以不管他们在哪一个环境,他们会尽快的适应的。可是正是这样的锻炼,有些学生就要自己每天的照自己,而忽略了别人眼中的他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当然,他人的评价并非都很正确,这正如镜子因凹凸不平会歪曲人的形象一样。倘若一个学生能上与多数人交往,注意倾听多数人的意见或反应,善于从周围人的一系列评价中,概括出一些比较稳定的评价作为自我评价基础,肯定有利于同学大大加深自我了解。在日常交往中,我们要经常引导学生用自己外在的良好言行将自己推销给别人,反过来,更要学会用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来正确评判自己。我们可以在开学初,利用两节班会课,让班干部分别介绍班级中自己最熟悉的八、九个同学,又请同学代表如实评价所有班干部的为人、学习、工作情况。大家开诚布公,畅所欲言,许多发言非常有分寸,言辞恳切,针对性很强。对别人的优点、长处给予热情肯定,对存在的缺点、不足毫不回避。班主任再结合课外个别谈心,对同学们的看法作出全面衡量。这项举措能使班主任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把握了大多数同学的基本表现,使同学们加深了彼此之间的心灵沟通,更加明白自己应该扬什么长,避什么短。

2、引导学生通过和别人比较认识自己

人有一种自我评估的内驱力,在缺乏客观评判标准的情况下,会自觉不自觉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评估自己。自己跑步的速度是通过与别人赛跑中比较出来的;个子的高矮也是通过“比个儿”来确定的,个人对自己的品质、能力的评价也应该是这样的。在每一次与同学们的交流中,我总是坚定不移的让所有同学彻底明白,生活当中学习固然是一个可以改变自己的有效途径,可是学会做人也是一个学生的头等大事,同时又要学会学习,学会生活,要不断通过比较找出自己在思想道德、行为表现、人际关系、学习方法等各个方面与别人的差距,做到言有方向,行有目标。针对这个话题,我们可以放在轻松的表演中进行一次班会,主题叫做《为了班级,我还能做些什么?》,我们采用大组交流交流和小组讨论形式,围绕三个问题进行探讨:第一、优秀的班级还缺少些什么?第二、我的价值在哪里?第三、我能做但是我还没有做到的有哪些?让同学们在边说边演的形式下和愉悦的氛围中,可以踊跃走上讲台,尽情抒怀,这时就会出现有的向上比,从对佼佼者的仰慕中,透露出勇敢的自强;有的同一层次比,大胆面对彼此的长短、是非,表达出竞争的欲望;也有的向下比,真诚的挖掘后进者纯洁、美丽的一面。艺校学生是比较能说的,自己的见解也有颇有新意的,这就是平时的时候不能扼杀可他们的天性。

3、引导学生通过和自己比较认识自己

这种与自己的比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现在的“自我”与曾经的“自我”作比较;二是将自己的期望与实际获得相比较。班集体中常常会有这样的例子:有的同学想要获得第一名,以屈居第二为奇耻大辱,而有的却为成绩及格而兴高采烈;同样来自家境困难,有的同学生活有序,学习刻苦,自强不息,而有的同学却想入非非,学习浮夸,不思进取;身处富裕家庭,有的同学严格要求,勤劳朴实,一身正气,有的却放任自流,消费无度,荒废学业。面对男女交往,有的同学以诚相待,情趣健康,有的同学却捕风捉影,自寻烦恼。这学期我的工作就放在了学生心理变化的这个角度,我发现了学生在一个阶段熟悉了学校的各个方面之后就会产生懈怠的情绪,这种情绪会影响他们学习的各个方面,那么我就找每个学生谈话,然后让她们对自己一个学期表现自我剖析一下,以便于了解自己的同时可以在下一个学期有了相应的目标的设定。在聊天时让学生没有戒心了,班主任不能一直把自己抬的太高了,要不然学生会觉得老师只是一个可以管学生的而不懂爱学生的冷酷老师,也就是自己将这道门可关闭了。相反呢,学生一旦学会了正确的自我比较,会获得比外来的帮教好得多的效果。

这样时间一长,心理健康的学生能经常反躬自问:“我在某方面的情况与别人相比怎么样?”他们能通过别人来认识自己。除了同周围的人相比较外,他们还常与理想自我相比。即从父母、老师、书本那儿获得知识和价值观,把它们融合成若干理想和模范,借此比较和仿效,作为判定自己位置与形象的量尺。别人也好像自己的一面镜子,当自己做得对时,别

开始”,而欲斗狠者一听就脸红闭嘴了。

(三)通过范文讲读和作文训练,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认识教育

首先,可通过范文讲读来引导。现行中学语文教材所编选的都是些文质兼美的文章。通过讲读教学中的范文引导,一方面可使学生学习其写作手法,另一方面可使学生体味文章表的什么情,达的什么意,体会文章中所蕴含的个人因素,从而明白言为心声文如其人的道理,懂得加强自我修养、自我教育的重要性。毛主席的《沁园春·雪》,写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议论,上下几千年,气雄万古,这与作者雄伟旷达的气魄和博大宽广的胸怀更是密不可分。没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范仲淹也写不出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岳阳楼记》来。由此可见,一篇好的文章离不开好的思想内容和美的艺术形式,离不开作者个人的感情色彩。而所谓的文如其人,不仅指作品的艺术风格,更指反映在作品中的作者思想。明白了这个道理,学生就会懂得作文为什么要讲真话、抒真情,写所见所闻,为什么要歌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表达正确健康的思想感情,而闭门造车、思想落后为什么写不出好文章。这样,学生就会把自己融进文章中去,在作文中惩恶扬善,诚实地暴露和分析自己,有意识地通过作文进行自我评价,自我鞭策,从而把作文过程自觉地变成提高自我思想修养的自我教育过程。其次,还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纠正假大空的文风,引导学生说真话表真情,使他们从作文、日记中获得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对学生作文和日记里流露出的消极思想和片面认识,教师在肯定情感真挚的优点的同时,要对症下药,满腔热情地引导学生提高认识、转化思想。或精心设计鼓励性的批语,及时驱散学生心灵中的乌云,使学生精神振奋,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灵。或当面批改,当面交谈,通过开诚布公耐心细致的疏导,使学生思想健康的发展。切忌当众批评,甚而挖苦讽刺,否则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不利于学生的自我教育。那么这一项在艺校要是实施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可是作为班主任就要和任课老师有协商,和专业课老师有联系,待老师布置作文之后由班干部收上来,班主任再看一看,从中了解学生的心理来对症医治,并通过专业老师的手来达到更进一步的效果。

总之,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语文学科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如何发挥这一优势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尚需我们继续探索,以不断总结出更多更好的经验。

四、倾听家长的心声,扮演家长的角色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在艺校读书的学生大都是来自于家庭较为优越的家庭,而且从小离家在外求学,要么就是家庭不太幸福的,对家的温暖有一种特别的渴望。所以在封闭学校的这些学生,班主任最应该做的就是关心,爱护他们,在他们幼小心灵中承认你的同时也就接纳了你的一切了。同时与家长的沟通也是必不可少的,在了解中知道他们的喜好与性情,在管理还需要有家长的配合,有时要借家长之口来传达一些信息,那在校期间班主任所扮演的家长角色就要提上议程了。那我们班主任作为一个“家长”,学校就相当于学生的“家”一样,从这个切入点来下手。

(一)引导孩子对家庭自我的认同。

校园“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孩子较为重要的一个自我发展基地,家庭自我是对家庭特征的认同和内化的结果。班主任要让孩子了解自己的“家”,了解“家庭”的每一个成员,明白自己和“家”、自己和“家庭成员”的关系,让孩子懂得自己的拥有,懂得爱自己的“家人”。

(二)指导孩子对社会自我、集体自我的把握和认同。

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集体之中,与他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能不与他人合作。怎样帮助孩子正确地认识社会自我呢?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要告诉孩子,既然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集体之中,就需人人都遵守、服从、维护社会与集体的规则,任何人都只能为社会、集体增光,而不能为社会、集体抹黑。二是要鼓励孩子保持自己的个性,带着个性融入社会,既能与他人打成一片,具有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又不能人云亦云,丧失自己的个性和主见。三是防止两个极端:高估自己或贬低自己。高估自己的情况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因为人人

牵制下,这个小气泡很容易被打破的,如何能让学生有一个健全的人格,可以有一个好的心态去处理自己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是所有教者都在考虑的。

现如今艺校的发展也在寻找一条属于自己学校的特色,而我们学校的一个最大的特色就是我们的专业与文化的双轨运行,学生在校的时间多,我们不仅要充实学生的业余生活,还要在学生的情感方面下功夫,针对学生上网以及一些精神空虚,没有同情心、宽容心、进取心、责任感等的学生进行一下反面的教育也无非不可,让所有的学生在全校开会的时候来一个大比拼,这样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他们的这种想法根本就算不了什么,就是在庸人自扰。

所有的学习也不能僵化,所有的学习为了有一天的实践,我们在教学的同时也希望学生可以亲身经历,品味其中的酸甜苦辣,这样的自我认识教育也可以收到成效的。

5.如何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 篇五

要想提高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首先要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意识。有了明确的意识,孩子才会自觉遵循,把自己的需要和自我管理结合起来,像对待吃饭睡觉那样,对待成长过程中的自我管理。

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在二战中和二战后,都是世界的风云人物,他的愿望是从政、做首相,为此,他进行了长期的准备。他曾担任《晨邮报》的记者,到南非战场采访,并且积极写作,靠撰写文章赢得名声,参与上流社会的社交,结识权贵,发表演讲,树立政治威望„„他凭借自己良好的自我管理意识,并且付诸实践,等待时机,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父母要帮助孩子认识到自我管理是促进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思想、言论和行动的意识,自觉地管理自己,将自己的潜能发挥到最大。

方法二:掌握科学的自我管理方法

科学的自我管理方法的形成需要父母的引导和帮助,然后在实践中孩子才会慢慢掌握。父母可以为孩子介绍自己或成功人士的自我管理的经验,让孩子学习和效仿,帮助孩子探索适合自己的自我管理新方法。下面是3种行之有效的自我管理方法。

系统科学的自我管理方法。此方法是将孩子的成长作为一项系统的工程去研究、设计和管理,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进行分析,使孩子的成长更加符合教育和成长的规律。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也会做出错误的决定,影响孩子的发展。向孩子解释系统的自我管理方法,遇事就可以多进行逻辑推理,找出最佳方案,少走弯路。

行为科学的自我管理方法。行为直观地体现在每个人身上,受孩子思想的支配而表现在外面,人们评价孩子也往往通过他的行为,从行为进行评估和纠正,可以帮助父母把一些不正确的思想消灭于萌芽状态,帮助孩子实现思想和行动的统一。

预见未来的自我管理方法。预见未来的自我管理,是源于对客观事物正确认识基础上的科学预见,帮助孩子预见某种决定或行为的后果,能够大大提高孩子成长道路上的自觉性,减少盲目性,使孩子的人生获得主动权。

帮助孩子掌握科学的自我管理方法,孩子就会学习用科学的方法来管理自己。父母要让孩子结合实际情况,运用合适的方法,帮助孩子管理自己。

方法三:让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的生活

父母在生活中总是为孩子包办代替,这会使孩子形成“只要我不愿意做的事情,父母就会帮我去做”的意识。因此,父母要通过各种形式让孩子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要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更要让孩子意识到,自己有能力管理自己的生活。在信心的鼓舞下,孩子会很好地管理自己的生活。

王辉小时候,妈妈总是会为他做好很多事情。他想自己试着穿衣服,妈妈不同意;他想自己吃饭,妈妈硬要喂他。王辉。觉得自己可以做好生活中的这些小事,他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妈妈,妈妈欣喜于孩子的想法,于是让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生活。

他第一次穿衣服时,竟然将扣子系错了,妈妈看到很想笑,但是她觉得这是孩子的第一次,于是好好地表扬了他一番,见到熟人就跟别人夸奖一下:王辉会自己穿衣服了。王辉听到夸奖以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热情更高了。

明年他就要上幼儿园了,妈妈对他一点也不担心,她相信孩子自己会好好照顾自己的。

孩子能否管理好自己的生活,是自我管理能力中最重要的。如果孩子连自己的生活都无法管理,那么,就很难相信他会在其他方面更好地管理自己。

只要孩子可以做的,父母就不要代办。衣服脏了,教给孩子如何去洗;孩子的房间乱了,教给他自己去整理,父母可以在小事中逐渐锻炼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方法四:让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各方面都很不成熟,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总会表现出情绪不稳定,偶尔会大喜大悲,偶尔会焦躁不安,而善于管理自己情绪的孩子,在这方面的表现就不会这样,他们会合理把握自己的情绪,知道应该如何控制和释放自己的情绪。

父母可以和孩子达成一定的协议,比如当孩子因为父母不给他买某件东西而大哭大闹时,可以用事先约定好的语言或目光暗示孩子,孩子看到后,就会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行为,用文明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愿。

有个小男孩脾气很暴躁,有一天,爸爸给了他一袋子钉子,告诉他,每次发脾气或者和他人吵架时,就在家里的篱笆上钉一根钉子。第一天,男孩钉了37根钉子,以后的几天,他稍微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了,每天钉的钉子也变少了,并且他发现,控制自己的脾气并不难。

终于有一天,他一根钉子都没有钉,他高兴地把这件事情告诉了爸爸。爸爸对他说:“以后只要你一天没有发脾气,就可以拔下一颗钉子。”日子一天天过去,最后钉子都拔光了。

他高兴地带爸爸来到篱笆边,爸爸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孩子,你做得很好,但是你看看篱笆上的钉子洞,这些洞永远也不会恢复了。就像你和一个人吵架,说了些难听的话,就好像是在他人心里留下了一个伤口,无论你怎么道歉,伤口总是在那儿。你的朋友是你宝贵的财产,所以不要去伤害他们。”

父母只有让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孩子才能逐步纠正发火、骂人、说脏话等不良习惯。孩子在说脏话的时候,可能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但是已经成为习惯了,所以改正起来很困难。针对孩子的具体情况,父母要教育孩子正确对待与他人的摩擦,以宽容的心态来原谅他人的过失。

同时,父母还要帮助孩子找到适当的宣泄方式,如:鼓励孩子把不开心的事情告诉父母或是其他人,以缓解内心的不快,还要教孩子不要轻易流露出自己的情绪,要学会用合适的方式来暗示自己。

此外,父母还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乐观、幽默的性格,以此来让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

方法五:让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的学习

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父母就要教给孩子在学习中应注意的事项,以及在学校里应该注意的常识,比如要爱护和整理书包、课本、文具,怎样使用文具,并且要教孩子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制作简单的教具等。

每天一回到家,姜菲就打开电视,看完电视再去做作业,常常做作业到很晚,这天,姜菲做作业都到十点了,还没有做完。

妈妈觉得这样下去,会严重影响她的身体和学习,于是为她制定了严格的规定,她先看电视,后做作业,就以减少她的零花钱为惩罚。在严格的规定下,姜菲自觉地克制自己,回家后先认真做作业,然后再看电视,有时候作业多了就不看电视了。姜菲慢慢地学会了管理自己的学习。

父母要给孩子学习的自由,不要代替孩子做作业或是帮助孩子检查作业,父母那样做,孩子就会认为那是父母的工作,自己就不会检查作业了,对学习的兴趣也会降低。父母要让孩子学会自己学习、自检作业,锻炼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6.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篇六

关键词: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5-190-01

达尔文认为:“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教师在教学中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才能使学生受益终生,达到教学不需要教的境界,其关键和有效途径在于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学会学习”是素质教育对学生提出的能力要求的一个要项,如何引导学生达到这一培养目标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看法。

第一,让学生具备进入学习的必要条件。除了诱导学生学习的动机与兴趣,还需关心学生自身的物质准备,乃至饮食、睡眠、玩儿乐活动的正常秩序,使学生能自觉地投入学习。

第二,让学生熟悉宏观的学习过程。基本要求如,掌握课前预习技能,保证听课效率,一丝不苟地完成每次作业,适时复习功课,及时纠错,克服马虎潦草的坏习惯,不断扩大阅读量,提倡边学边思考,加强“常规”知识的记忆,正确理解概念判断,勤于辨析知识,精确运用知识等等。这些都是贯穿于各科各项内容活动的每个环节的意义,并持之以恒的遵守环节要求,一些程序趋于自动化后,学生养成习惯,领悟到全程学习要领,也就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

第三,让学生掌握微观的学习技巧。我们都知道:只有把学法指导落到实处,学生才能学会学习。因此,教学中指导学生掌握和运用科学的学习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就是让学生正确认识教学中各个环节的作用,认识到上课是学习的中心环节,这样学习才会有效果,学生认识提高了,学习方法明确了,兴趣增强了,学习成绩自然就提高了。另外,教学中经常渗透学法,展示学法。保持愉快的学习情绪,科学地使用大脑,更是最佳的学习策略。

例如,教给学生快速的阅读方法:一是扩大视觉覆盖面,二是减少发音动作,三是加速思维运转。除此,要丰富生活经验,拓广知识面,增加其识字量和阅读量。一般来说,学习的专心程度与年龄和个人状态有关。为此,学生必须通过各种不同的作业要求,视自身情况合理安排家庭作业时间和作业顺序。根据学习效率曲线,先做容易的书面作业,一定程度上作为热身阶段,接着交替进行其他口头作业和书面作业,必要时就增加短时休息,这样效果更好些。

第四,转变教学观念。旧式教育过程中教师往往包揽一切,只教给学生应试知识和应试技巧,忽略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必须从根本上改变教育观念,提高认识 。 首先在教学中教师要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和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让学生接受你,并进而接受你传授的学习方法 。 其次,还要克服定式心理,树立发展观念,也就是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相信他们有学习的潜能,同时对他们提出合理的学习目标及要求,肯定多于否定,赞扬多于批评,学生的自学兴趣就产生了。

第五,培养优良的学习品质。学习既要遵循知识的内在规律,又要符合自身的认知规律,对于后者,学生情况往往千差万别,教师应贴近学生实际,有针对性的进行无微不至的关怀。如,设法增强学生的专注能力,有时可以通过有意识的训练来促进和培养。其方法有:通过各种游戏练习集中注意一个物体(球、棋子等)或者瞄准一个伙伴、对手;有意识地感受日常事情(呼吸、嗅气味等);有目的地观察和回忆日常事物(一只鞋、一件玩具等)逐步扩大视野;有意识地倾听(车声、音乐);通过扮“盲人”的方法,触摸熟悉的或不熟悉的物品;有意或随意遐想等。总之,当精神有压力时,可以做一些放松动作和平静的活动,以便获得解脱。

第六,培养情感。兴趣、情感、意志等,虽说是非智力因素,但在认知过程中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对知识产生强烈的欲望,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极为重视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启发、引导和培养,使之乐观向上。在愉快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感,体验到自己解决问题、学会学习的愉悦感。更重要的是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激励评价,引导性要强,使学生能动地调节自我,监控能力,主动发展。

此外,还要培养学生的意志和毅力,使其克服困难,处处留心积累知识;要增强自信心,多实施“成功”教育;要引导学生总结学习经验,使其将某一方面的学习优势转化为优势的学习。老实认真、勤奋刻苦、谦虚谨慎,这些普遍经验虽是老生常谈,但却非常重要。

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教育本身原来如此,养成能力,养成习惯,使学生终生而用之。”这充分说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们的现在和将来的学习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要下功夫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养成良好的慎思习惯,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是实现人的自身发展的需要,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实现学生自学的需要,是建立现代素质教学模式的需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学习作为认识对象,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学生学习,遵循热爱学生,启发思维,因材施教,认真备好“教法、学法”学习就能积极主动,会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化。

参考文献:

[1] 黄胜谊.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J].广东教育(教研版),2008(05)

[2] 李东升.让学生在自主选择中学会学习[J].辽宁教育,2004(03)

7.正确引导高年级学生的自我意识 篇七

通过五年级的思品课,我发现高年级学生的自我意识复杂化,但通常表现为个人意识比较强烈和自我意识水平较低两种。我们知道,一节好的课,总是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得好,能顺利实现教学目标。

作为思品课,内容切合实际生活,比较容易引起学生共鸣与。但在思品课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有些男生过于活跃,喜欢抓到一点点话就起哄或者有些女生一整节课都是一声不响,一定要到提问才开口。心理学认为,这都是个体自我意识复杂化的体现,高年级的学生的自我意识正处在这样逐渐成熟的一个过渡期。

我发现,女生更在意负面的评价,譬如:同学们听到一句幽默的话后课堂有点乱,老师批评了一句,女生很快安静了下来,可男生居然还有几个“笑容可掬”在说话,这都与女生对自我价值的评价更取决于关系取向有关,男生对负面的评价敏感度比女生的弱。如:小西等几个男生,不在乎老师的批评,不十分在意人家如何评价他,说到他时无论是优缺点都会一下子兴奋起来,出现莫名的躁动;小丽等几个女生,对自己的形象很有信心,在老师表扬谁最优雅的时候,眼睛发亮,上课的时候特别集中精神。这些都是自我意识中男生和女生差别。

通过观察,小学高年级年龄阶段男生开始对成功、成就感更为敏锐,喜欢:“你真聪明、你了不起、你是个大画家、你将来很有出息”之类的评价;女生的整体自我意识以及行为、智力、躯体外貌、合群以及幸福等分量表的得分均高于男生。提示女生对自己行为得体、智力及学校表现良好、躯体外貌满意、人际关系良好以及感到幸福的意识高于男生,喜欢: “你真懂事、真是个好学生、大家喜欢你、这女孩长得不错”之类的评价。

上述是日常课堂教学中的一个体会,总趋势符合儿童心理学的一般规律。另外,高年级的孩子们自我意识社交焦虑呈负相关,自我意识越高,社交焦虑程度越低。同时男生对自我行为意识评价越高,社交焦虑越低;女生对自我躯体外貌评价越高,社交焦虑越低。这都与男性更注重成就取向,而女生更注重外在的吸引力(身材和外貌的满意度)有关。

8.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 篇八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是培养学生自信心和自我认识能力的手段,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让他们自由的宣泄情绪、发表意见,积极的进行自我评价,用自己预期目标去达到既定目标。

关键词:自我评价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对数学学习的评价不仅只关心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心他们学习的过程;关心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水平,更要关心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必须要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提高了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这样才有利于培养成就感、自信心、自我认识能力和自我反省意识,使孩子的个性得到张扬,促进学生的知、情、意、行的综合发展,重视各学科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怎样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我认为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一、教师的态度,直接影响学生的自我评价。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最重要最基础的是要秉持这样的数学教学理念: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仅靠依赖模仿与记忆,应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倡导学生亲自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生活的环境、家庭背景的差异导致学生思维方式的悬殊,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的、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教师的态度和评价对学生自我评价的形成起着主导作用。学生通常是信服的接受教师的评定,并在理解教师评价时把自己划归相应的级别。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实事求是、恰如其分,让每个学生都看到自己既有优点,也有缺点,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同时对学生的自我评价要进行及时的引导和调控,尤其是对自己评价过高或过低的学生,要采取切实措施,让前者看到自己尚有不足之处,让后者看到自己还有某些优势,使他们对自己的评价变得比较客观、全面,从而在各自的起点上都能得到提高和发展。

二、创设机会,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教师在学生发展自我评价能力过程中并不是扮演主角,而是配角,主角只有一个那就是学生自己。教师作为配角不意味着付出的心血有所减少,恰恰相反,反而更多,引导家长,引导孩子,就像轮船上的舵手,引领方向的灯塔。教师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课堂知识,还有正确的数学理念,帮助孩子在数学学习方面学会正确的评价自己。高年级学生感知事物虽然具备了一定的能力,但还不够精确,认识客观事物的能力较低,部分学生注意力还不够稳定,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而自我评价往往过高或过低,在学生自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评价起到相互促进和自我教育的作用,使学生心服口服,积极向上。

三、转换角色,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评价是一门艺术。因此,老师就应该设法提高它的艺术性。由于学生毕竟经验少,自我评价难免会出现盲目性,我们可帮助孩子转换角色来进行自我评价。如班内某同学经常不写作业,我就问“假设你现在就是老师,碰到学生不做作业,你会怎么做呢?”等问题,这样的换位思考就可以引导孩子进行客观的自我评价,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并积极改正。教师在学生发展自我评价能力过程中并不是扮演主角,而是配角,主角只有一个那就是学生自己。教师作为配角不意味着付出的心血有所减少,恰恰相反,反而更多,引导家长,引导孩子,就像轮船上的舵手,引领方向的灯塔。教师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课堂知识,还有正确的数学理念,帮助孩子在数学学习方面学会正确的评价自己。

四、为学生搭建自我评价的舞台

(1)为全班的每一个学生设立确定一个可以达到的学习目标,帮助他们提高数学成绩,让他们对自己的数学成绩、学习能力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建立健康的自信心。

(2)尽量给予学生积极正面的评价,孩子的自我认知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甚至很多的成人终其一生都无法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学生特别是小学生更容易表现出的依赖、轻信、接受他人的评价这样的一种状态,他们会敏锐的捕捉到教师不经意间流露出的感情、表示的态度等身体态势信息来调整自己的言行举止,以达到迎合教师迎合成人的目的。

(3)在教室开辟数学角,放上一些符合学生现阶段数学学习内容的经典数学题,让学生自己做,自己和同学交流,自己对自己或对他人做出评价。每周教师抽出时间总结点评。

五、与孩子交友,创设机会让他们评价自我每个学生都渴望成长,他们喜欢尝试去做一些事情,但缺乏经验,很容易失败。这时一些老师性急,便会立刻训斥学生,虽然只是一句话,但极大地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这时,我们不妨尝试着与孩子交朋友,站在孩子的立场去理解他们的行为和举动,暂时不做正确的疏导,可以寻找和创设机会引导他们自己去认识和评价自我。班里有一个叫戈星的孩子,每天总是最后一个到班级,他的父母说,这孩子从上幼儿园开始,早上就不爱起床,小闹钟要响好几次才肯起床。这在许多学生身上很常见,这种习惯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克服的。为此,班级开展了“夺红星”的明星活动,每天针对学生在家或在校的表现为自己画星,每月超过百颗的被评为四学会明星。自此,家长说:“现在好了,不用我叫,每天闹钟一响,孩子就自己主动起来了,第一件事就是给自己画一颗星。”

9.引导学生学会倾听的策划 篇九

关键词:课堂教学;引导;倾听策划

策划,就是计策,谋划。其实从事一线教育的老师一直都在做,小至周时安排,大至学年计划,但很少有人会把它提升到“策划”这个长远角度上来考虑。《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一、二学段目标中就已提出了“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学会认真倾听”“把握主要内容”“简要转述”等要求。因此,在教学时,我注重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专注而耐心地倾听别人的讲话,把别人的话听清楚、听明白,并能够把握重点,进行简要转述,同时逐步形成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

1.策划教师的倾听

教育的过程就是师生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教师善于倾听是教学互动的基础,也是引导学生学会倾听的前提。学生往往具有很强的向师性、模仿性和好奇心,老师每一个亲切的眼神,每一个细微的动作,每一句热情的赞语都能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

2.策划学生的倾听

课堂教学是在师生之间不断地听、说、读、写中完成教学任务的。每一节课都有很多时间在听,但不一定都是倾听。传统教学常常要求学生认真听讲,仅仅注重了学生单方面的接受。新课程要求师生互动交往,彼此倾听,平等交流,教学相长。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学会倾听是课堂教学有效性大大提升的前提条件之一。(1)指导学生倾听的姿势;(2)引导学生保持理解的心态;(3)教给学生倾听的方法;(4)适时、及时地评价激励,增强倾听的动力;(5)加强学生倾听的训练,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课堂训练是主渠道,还需要大量的课外实践。将倾听的教学策划延伸到日常生活训练中,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学会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能更有效地实践课堂上逐步培养的倾听能力。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倾听是一个需要长期策划的过程。在日常教学和常规训练中,只要教师善于策划,善于倾听,善于调控学生情绪,善于运用教育机智,就能使学生逐步养成倾心听、会听的良好习惯。

10.怎样引导孩子学会感恩 篇十

1.让孩子参与劳动

整齐干净的家,可口的`食物,这些都是父母辛勤劳动的结果。年幼的孩子只会自然地享受这一切,而不知道这背后父母付出了多少,因而他们也就不懂得感恩。父母如果能让孩子参与到其中,孩子们的感受就会发生完全不一样的变化,他们就知道这一切得来有多么辛苦和不容易。比如,让孩子自己洗衣服,让孩子这着拖地,学着做饭。通地实施,他们懂得了这些都很辛苦,从而在心底里蒙生父母辛苦了的念头,这也就是孩子学会感恩的苗头,从而他们懂得珍惜食物,主动帮助父母做点家务,就算他们嘴上没有说要感恩父母,但他们已经在用行动说话了。

2.看感恩电视或电影

有些时候孩子不懂得感恩,父母不要埋怨孩子,因为孩子不知道感恩是怎么回事。他们认为父母帮他们做好一切是应该的,也就不会去想感恩,更何况孩子连感恩是怎么回事都没理解到,也就不能责怪孩子不懂得感恩了。父母可以找一些传统的感恩孝亲电视或电视给孩子看,通过其中的故事情节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孝敬父母,什么是感恩。只有在孩子懂得了感恩之后,他们才能学会感恩。

3.给与孩子责任

当父母说自己的孩子不懂得感恩里,父母有没有想过是自己没有给孩子责任感呢?只有当孩子明白了责任的重要性之后,孩子才能独立去面对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受到陌生人或是朋友同学家人等的帮助。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拥有更多的朋友,因而他们也就懂得了感恩,当他们帮助了你,你要跟他们说谢谢,这就是感恩的心。父母可以适当地给与孩子责任,让他们明白,责任心对一个人有多么重要。

4.榜样的力量

11.班级让学生学会自主管理 篇十一

所谓学生自主管理,实际上是学生自我管理,是在班主任指导下依靠班级主体自身的力量进行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一种管理方法。因此,班主任工作不如因势利导,优化学生的角色意识,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养成学生参与班级日常事务活动,让学生学会自主管理。

在当前实施学生自主管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首先,学生自主管理班级体现了健康班级的健康理念。学生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目标是自己制定的,做起来心情是愉悦的,不在是传统的“管、卡、压”,班主任的作用只是疏和导,班级自主管理体现了民主、开放的教育观念。其次,实行班级学生自主管理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民主意识和责任意识。每一个学生从单一的被管理者成为管理者,他们既是被管理的客体,又是管理的主体,都处于管理和被管理体系之中。这样,民主意识得到增强,因而焕发出管理的积极性和对班级的责任感。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工作中要体现这一理念,班级管理也要体现这一理念。为了体现这一理念,班主任从以下方面让学生学会自主管理班级。

一、以学生为本,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管理的参与者。

过去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作为命令的下达者、班级的决策者、惩罚学生的执行者,使学生望而生畏、见其止步,使班主任在学生中的形象变为学生激情的阀门。学生在这种情况下要么指到哪打到哪,要么南辕北辙,也使班主任在思想上众叛亲离、不得人心。新课程改革下的班级管理理念是以学生为本,民主化管理,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管理的参与者,已不简单是一个班集体的管理者,而且是班级的服务者、组织者和集体的一员。全班同学有与班主任平等对话的权力;班主任也放下昔日的高姿态,坐下来与全班同学平等交流,与大家心灵相通融为一体,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及时改正自己的不足之处。

二、带领学生自主确立班级的目标,自主制定班规班纪。

针对班级特点与学校管理体制,班主任带领学生讨论创建优秀班级,有了班级总体目标,就有了明确的发展方向,下一步就是要如何才能实现这些目标。班主任在解决这一问题上采取了学生自主制定班级制度的办法。先组织学生讨论需要制定什么样的班级制度?为什么制定?在学生讨论时,允许学生出现不同意见,在出现不一致的意见时,班主任采取民主协商的方式,妥善解决协调一致,学生结合《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各项规章制度,自己确定本班的班规班纪并由学生书写贴在墙上。通过学生自主参与制定的班级制度,充分体现了班级管理民主,尊重了学生的人格,体现了以人为本。学生们在制定各项制度的同时,既理解了《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又将这些呆板的规章制度转化成自身发展的动力。学生有了自己制定的班规就会自觉去遵守,慢慢的班级同学违反校纪校规现象少了,老师也由“消防员”变成了引领人。在实际操作中班主任还把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位的考核细则,进行量化,每一位同学有加分有减分。每天的纪律情况由值日班长负责检查,全班监督,期末看看谁表现最好,得分最高。班委根据每个学生的总积分,由高到低排列名次,记录在案,以备作为班级评比“三好生”、“优秀学生干部”的依据。这样,学生人人心服口服,个个心情舒畅,从而更加激发他们蓬勃向上的决心和信心,形成人人追求健康向上的良性发展风气。

三、建设班级文化,创建温馨的“家”。

建设良好的班级文化,会让学生高兴来学校上课,还能呵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从班级这个“大家”中感受到温馨,从而自主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比如,让学生自主设计班级文化牌:名人画像、名言格言、学生书画等等,散发出浓郁的文化气息;“学习园地”展示了学生各类优秀作品;“班级之星”激发了全班同学的学习热情。创建健康、和谐、文明、优雅的班级文化,对学生具有枯燥呆板的说教所无法奏效的教育影响力和感染力。

四、培养班级学生学会自主管理,促进学生自身发展。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个好的班集体,班干部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其作为班级的火车头,起着“唯余马首是瞻”的作用。因此,培养班级学生学会自主管理,要发挥班委会的核心力量。班主任组织班级同学自己选举班干部,要求新当选的班干部既要以身作则,身先士卒,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又要积极开展工作,大胆管理。刚开始时他们能力很欠缺,需要精心指导,在恰当的时候还要放权给他们管理。如:班干部有权力对班上的好人好事给予加分,给予表扬;对一些不良行为要及时用恰当的方式进行批评指正;树新风,扬正气;充分激发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和参与欲望。为此要教育学生牢固树立自己是班集体的主人的思想,让学生明确自己是班集体的一份子,应该群策群力、热爱集体、关心集体、为集体争光;充分发挥学生在自我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在班委的组织下,学生们可以对班级事务进行民主评议,对班上的量化考核人人参与。例如每个同学在做好教室卫生及保洁之外,还要互相监督,互相勉励,对做得好的同学给予表扬,对做得不够好的敢于揭发,敢于批评,让正气压倒邪气。这样,班主任就可以从幕前退到幕后,充当起参谋来。同时,班主任要承担学生干部解决不了的难题。这种难题主要集中在个别思想工作上。因为通常个别谈话的对象都是存在某方面的问题,所以这种交流必须以客观、平等的态度、高度的责任感和爱心为前提,班主任要耐心细致做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引导他们健康成长,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同时班主任要教会学生干部学会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便于他们遇到问题时也知道该怎么处理。

五、培养集体荣誉感,增强班级凝聚力,促进自主管理。

著名的教育改革家魏书生曾这样说过:“班级像一个大家庭”。班集体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因此,建立好一个班级,首先要培养好一个班级的集体荣誉感。班主任首先从全班同学共同关注的焦点出发,激发他们对集体事情的关注的热情;其次,从班级共同利益和荣誉出发,培养全班同学的共同荣誉感。班主任要善于利用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竞赛作为提高班集体的凝聚力的东风,同时在班级中经常组织一系列特色活动,如主题班会活动、文体比赛、联欢会、小组智力竞赛、小组常规评比等活动,都是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的极好机会。通过比赛,学生感受到集体的力量,找到了归属感,真正体验到了“我以班为荣”、“班以我为荣”的自豪感,这样无形之中促进了学生自主管理班级。

六、及时总结,促使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不断提高。

在日常各项活动后,我注意指导学生自我检查和总结。通过自我检查,总结评比,学生既能看到自己的成绩,又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促使其自主管理能力的不断提高。例如,利用每周班会课前的几分钟进行小结,由值日班长总结本周情况,表扬好的,指出不足,再提出新的要求。

12.如何引导学生学会讲故事 篇十二

那么,如何在高三进行记叙类文章的指导与训练呢?关键是要引导学生学会讲故事。

一、选择故事

选择一个怎样的故事,这就是解决写什么的问题。选择故事的两大原则是真性情和有意义。如下面这个习作片段:

十一点三十五分,我到家,饭桌上还是什么也没有,奶奶还在厨房手忙脚乱着。我不明白为什么奶奶不能早点把饭做好,可耐着是奶奶,我也不便说什么,只是在电话里跟在外打工的妈妈说,我中午不回来吃饭了,奶奶动作太慢了。

“外面的饭菜能有家里暖和吗?奶奶天天都赶在你回家前几分钟才烧菜,为的就是你能吃上刚出锅的热菜呀。”

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奶奶总是要挤在那几分钟里拖着臃肿的身子在厨房里忙来忙去。我一阵酸楚,这份等待却是满满的爱啊。

奶奶给我做饭,但因为行动迟缓,又想让孩子能吃上热菜,总是在那几分钟内显得格外地忙碌,而这一情景起先却使我产生了误解,文章通过叙述写出我由不理解到理解、感动的过程,所写事例真实,情感表达真切,自然能打动人。

当然,不是所有的事例都可以写入文章中,选材要真实,还要有价值、有意义。比如,有个学生写自习课上,老师发现有人讲话,很是生气,于是说谁承认自己说话的就有体育课上,不承认的就抄写课文。这个事例虽然也可能发生在我们身边,但这位老师的做法显然有不妥当之处,如果不能认识到这一点,就会产生负面的效应。如下面这个作文片段:

她辍学了,因为一次63分的考试成绩。放学后,我来到她家,听她讲述着自己逃学跑到南京,选择了打工的道路。我对她的选择感到了庆幸,看到她的生活状态自由洒脱,我真心羡慕啊。

这段文字所表明的观点是对同学辍学做法的肯定,但辍学并不是因为家境等客观原因,而是因为自己主观上对学习的厌弃,这种逃避困难、放弃学业的做法并不值得提倡。这种价值观、人生观本身就有一定的问题,这样的作文当然就存在思想境界不高的问题了。

二、写好故事

写好一个故事要学会写出事件的波澜,也就是写出事件的曲折变化。“文若看山不喜平”,只有写出了事件的波澜才能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那么怎样才能写出事件的波澜?要善于选择本身就曲折复杂的事件来写,还要运用使叙事曲折的技巧。比如,刚才写奶奶做饭的文章,就是写对奶奶做法的不理解到理解的过程。再比如,有一个学生写的人物是隔壁的胖女人,对其身材的特点首先就表露出一种厌弃,

让作文之花在激励的枝头绽放

赵娟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使学生在老师的期待和激励中获得信心和力量,情不自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教育如此,作文教学亦如此。在新课程背景下的作文教学中,高中语文教师应站在“立人”和“立言”的高度,眼中有文,心中有人,把学生健康的言语人格、态度、趣味置于第一位,呵护学生的作文兴趣,保护学生本真的言语表现方式和原发的言语热情,让学生的写作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掘。

一、生生互动激励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学应该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这是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学中提出的学习理念,也是作文教学的新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改互改作文,这种做法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领会写作要领的自信,提高学生思考生活现象和社会问题的思维品质,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特别是给学生写的一些肯定性的、赏识性的评语以及教师宣读评语对其他同学也是极大的激励和鼓舞。因为需要赞美,是人的天性。人人都需要赞美,如同人人都需要吃饭一样。没饭吃,你会产生饮食的饥渴;没有赞美,你会 但随着交往的逐步加深,对她的感情也在渐渐发生着改变,道是缺憾却完美,我们可以利用一些缺憾,写出人物情感的变化过程。 针对情节波澜不够,笔者展示了一个学生作文片段,让大家尝试修改升格,让情节变得有波澜。

(原文)就这样,外婆被推进了手术室,病房外的我们焦急地等待着,可手术室的大门迟迟没有打开。各种猜想涌现在我的脑海,手术是不是出问题了,肿瘤切除了没有,可我现在什么也做不了,只有默默地祈祷上天不要将亲人从我身边夺走。

手术的门打开了,外婆安然无恙地出来了,手术很成功。

一位学生做了这样的修改:

我焦急地坐在椅子上,突然发现医生穿着手术服走出来了,面色凝重,她缓步地走到我面前,说出几个字,可是我却怎么也听不清,脑海里突然响起许多声音,外婆昏倒前众人的惊呼声,救护车刺耳的鸣笛声,护士们齐推着外婆进手术室的脚步声……可是医生转身就走,我急着想抓住他,却抓不到。突然我发现手术室的灯还亮着,这才意识到刚刚打了个盹,做了个梦。我站起身,门突然打开,医生从里面走出来,那情景简直和梦中的一模一样。我用力握紧拳头,指尖深深刺进皮肤里却感觉不到痛。我目不转睛地盯着医生,听到他口中说出一句话:“病人已经没事了。”我那高度紧绷的弦终于在那一刻松开了。

这段文字相比原文来说,增加了对“我”在手术室外焦急等待心情的描述,穿插梦境的描述,使“我”的焦急心情更加真切可感,也使得情节更加曲折,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

当然,给情节造波澜,并不是为了虚张声势、故弄玄虚,应该遵循事情本身发展的内在规律,有的学生将事件描写得繁复曲折,但与突出中心的关系不大,徒使文字冗长拖沓。有的情节构思老套,让人一眼就能看出事件的走向,达不到引人入胜的效果。有的为了叙事曲折而穿凿附会,破绽百出。这些都是我们在指导学生叙写故事时需要提醒学生注意的地方。

13.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 篇十三

姚计海/丁泽

教育惩戒是一个颇有争议的话题,有赞同者,也有反对者。之所以有很多争议,关键在于人们往往从不同角度来理解教育惩戒的内涵。看问题的视角不同,自然会持不同观点。在探讨教育惩戒的合理性及如何运用之前,我们应首先对教育惩戒的内涵作一界定。

教育惩戒不是体罚

教育惩戒是教育者为了引导和促进学生良好发展,在理性调控的情绪状态下,对学生不符合要求或规范的行为施以符合其发展规律的惩罚或告戒。

从中可以看出,教育惩戒的目的在于改正学生的错误或引导学生的行为,促进其良好发展,而不是伤害或阻碍学生身心发展。因此,教育惩戒不同于违背学生发展规律、有损学生身心健康的体罚或变相体罚。

教育惩戒要求教育者在实施惩戒的过程中要理性调控其情绪或情感。如果教育者做不到这一点,就不能够惩戒学生。教育者以非理性或情绪化的方式惩戒学生,往往会导致惩戒过度或惩戒不当,难以实现教育惩戒的目的。

教育惩戒的方式要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发展的规律。教育惩戒取得实效的关键在于它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加以实施,这是教育惩戒之所以具有合理性的根本所在。

教育惩戒有其存在价值

从本质上讲,教育惩戒是通过外界力量使学生的心理或行为发生某种改变。在中小学教育阶段,尤其小学阶段,学生内在动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发展并不成熟,难以完全依靠内在力量来调控自我认识与行为,还需要外在力量来加以引导和支持。教育惩戒作为引导学生发展的外在力量,它既是教育者管理学生的有力保障,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从社会学习的角度来看,教育惩戒有助于抑制学生的错误行为,它可以引导众多学生通过观察学习,看到有错误行为的学生受到惩罚,从而引以为戒。

行为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就是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直接联系。改变学生行为的途径在于外界刺激,外界刺激是引起学生行为改变的决定因素。行为主义认为当学生出现错误或不良行为时,外界惩戒是使其改正的有力手段。而认知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或行为改变要以人的内部认知状态为中介环节,学习并不是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简单的联结,人并不是机械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而作出反应。

随着学习理论的不断深化,强调外界刺激的行为主义与强调内在信息加工的认知主义之间不断融合,形成认知行为主义,它有力地阐释了人的学习原理。它认为培养或改变学生观念和行为既依靠外界刺激的作用,也需要学生内在认知加工的作用。

因此,教育惩戒并不排斥充分考虑学生的内在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强调不能简单地对学生的错误或不良行为施以惩戒。教育惩戒作为引导学生发展的外界刺激因素具有一定积极作用,尤其当学生的内在认知发展并不成熟时,教育惩戒更有其存在的价值。

儿童道德发展需要教育惩戒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eanPiaget)指出,儿童道德认识的发展是由他律向自律过渡的过程,他把儿童道德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1)自我中心阶段(2——5岁):儿童还不能把自己同外在环境区别开;(2)权威他律阶段(6——8岁):儿童顺从外在道德权威,把规则看作是固定不变的;(3)可逆性阶段(8——10岁):儿童不把准则看成是不可改变的,而把它看作是同伴共同约定的,品德由他律向自律过渡;(4)公正阶段(11——12岁):儿童产生公正观念,开始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

在此基础上,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科尔伯格(L.Kohlberg)也提出了颇具影响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他认为人的道德判断具有三种发展水平:(1)前习俗水平:往往从行为结果及与自身的利害关系来判断是非;(2)习俗水平:往往以法律与秩序作为道德判断标准;(3)后习俗水平:力求通过道德价值和道德原则作出内在的解释。

14.学会自我管理,做班级小主人 篇十四

新妙镇中心校 谭渝敏

我又接了个新班。面对刚入学的四十几名新生,让我又一次感受到:班主任是天底下最小但管的人和事却是最多的“主任”。对于那些离开幼儿园踏进小学课堂的孩子们来说,开始时多少带着新奇与兴奋。而当新奇感逐渐褪去,新环境带给这些六七岁孩子的,或许更多的是不适与失落。我深知要带好一个班,光靠一个老师的严格管理是不行的,更重要的是学生自觉自律的行为。那么如何去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做班级的小主人呢。

一、营造氛围,让孩子爱上“班级”这个家

班级,就像一个家庭,一个小社会,每天的事层出不穷,又烦杂难当。一年级的孩子可千万不能小看他们,在思想上他们有了自己的许多见解和判断是非的能力,生活中也具有了不可估量的能力。于是,在班级管理中,如何把孩子们的能量运用起来,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现在的老师不好当,现在的孩子不好教”这是老师们经常说的一句话。因为我们教育的对象是一群活蹦乱跳的孩子,他们的个性千差万别,但他们都喜欢自己的家。于是,当孩子踏入校园的第一天时,我就在他们头脑中建立起“班级”与“家”的概念,我会亲切地对他们说:孩子们,从今天起,你们就有两个家了,班级这个新家里你会有很多的小伙伴,可以和他们在一起做游戏,学本领。每天你的爸爸妈妈会从第一个家把你送到第二个“家” 里去上学,第二个“家”就是我们的班级。

当然,在这个“家”里,你得赏识每一个孩子,能使他们更信任你。你蹲下身子,放下教师高高在上的姿态,和孩子们融为一体,像朋友一样,加深感情;你对每一个孩子都能真心实意,像妈妈一样关心呵护他们。“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当孩子上课没精神时,你轻轻地走过去,俯下身子,关心地问一句:“怎么了?不舒服?”就这样一个简单的动作,几句温暖的问候,孩子会深深地烙在他的记忆中。

老师不仅要赏识孩子的闪光点,而且要包容孩子错误与不足,给孩子留有自尊,改正的机会,只要你的工作做到位,孩子的可塑性是很强的,他们就会努力地改正。当你做到了这一切,你真挚的心就会换来孩子那可滚烫的心,他们会用他们特有的方式来回报你。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这样,孩子就会觉得班级是温暖,温馨的。

二、引导、激发孩子的主人意识

魏书生说:“管理是集体的骨架。一个良好的班集体,能给孩子们以蓬勃向上的感召力和人心归向的凝聚力,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强大的影响。”要让孩子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让他们主动的参与班级的各项工作,真正在和谐、民主、温馨的环境中健康顺利的成长。而自我管理的直接动力来源于小学生自我服务、行为自律的需要。真正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是孩子发自内心的行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计划性,因此,引导自我管理首先要强化自我管理的意识。

随着留守儿童的增多,现在的学生对成人的依赖性很强。由于隔代教育,长辈的溺爱,这些“小太阳”们在家庭中失去了培养独立性的机会,他们更多地需要成人的帮助和照料。这种状况是培养自我管理意识的最大障碍。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各种教育机会,进行生活、学习独立性的教育。如在晨会、班会中向学生正面宣传“自己的事自己干”,让学生从认识上加深对独立性的理解。还可以与家长取得一致意见,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培养独立性的机会。

其次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自己、他人与班级的关系。儿童的自我管理并不只是管自己,而是要对自己、他人、集体全面负责。引导孩子自我管理首先应使他们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克服个人本位主义,使自我管理植根于集体中,具有集体的意蕴。曾经班上有位同学他的成绩优良,很有组织能力,但他个性较强,缺乏关心他人的热情,于是就让他组织班队活动,并经常在大家面前表扬他这种乐于助人的精神,还积极创造机会让其他同学主动与他接近,让他体会到同学友情的真挚。过了一段时间,他争当班干部,为大家服务,成了班级管理的得力骨干。由此可见,强化学生自我管理意识,一方面要求每位同学照顾好自己,另一方面,还要求同学关心他人和集体,认识到自己是班级的一员,管理好班集体是每位同学的职责。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班级的健康发展,必须要有一定的规范。因此,我首先确定几个认为比较合适的班训后,再让同学们通过民主讨论达成共识,共同制定合乎本班的班级公约。由于学生有为自己的目标负责的倾向,牢固树立”我制定的规则,我要这样做,我必须要这样做“的思想,所以它容易使学生对自己的行为产生自我约束。实践证明,班级公约的制定不但对于形成良好的班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学生自身的成长和进步也起到了极大的激励作用。在班级公约制定的整个过程中,学生其实无形中已开始了自我教育,这有效地激发了他们的主动意识,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了学生个性的自由和全面发展。

最后还要保护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一般来说,少年儿童的心灵是纯洁无瑕的,他们乐于遵守纪律,配合老师的工作,也乐于为集体服务。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因此,不断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就成了调动积极性的最有效的手段。

三、以点带面,让孩子参与班级管理

以点带面提高管理效果,树立典型是关键。首先要树立正面典型,以班级中认真懂事好学积极上进的孩子作为典型,进行积极的指导,指出他们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要求他们在各方面都起模范带头作用。其次要树立思想暂时落后的转变典型。要耐心启发,循循善诱,肯定和指出他的闪光点,增强他的自信心,并以正面典型激励他,启发他,一点点一滴滴,他定会转变的,这样就可以以一带十,点面结合。通过典型的树立,全面育人,使他们更佩服、尊重你,就可以很顺利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如在班中设置多种岗位,“小组长”、“小卫士”、“小老师”、“管理员”等。尽可能的创设多种机会使更多的孩子以各种角色活跃于班集体管理的位置上,并定期轮岗。在多元多向的竞争中,给每个孩子带来机遇与挑战,是他们积极进取的活力与源泉。这样把班级交给孩子,使孩子真正成为班集体管理的主人,他们就会时时事事对班集体、对同伴具有高度的责任心,时时处处主动为班集体建设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调皮、好动的孩子,他的动手能力和动作协调性会很好,让他们参与班级管理,能使他们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这既可以增强他们的自我约束力,又从另一个方面帮助他们找到了自信。在安排任务时,我会刻意安排两个或两个以上孩子去负责,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孩子们会通过交流、合作达成共识,无形中培养了孩子们的合作意识。我班上就有一个特调皮的男孩,他自己纪律性很差,老是管不住自己,课堂上总是动来动去的。不过,我发现他有一定的号召力,于是就将午休的纪律交给他和纪律委员管,你别说,还真有点效果。这样以来,午休的纪律好了,也培养了他的集体主义感。

四、进一步促进自我管理的养成

班级自我管理真正地体现了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客体,又把学生当作教育的主体,以及在教育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叶圣陶说过这么一句话:“教是为了不教。”也可以借此说,“管是为了不管”,不管,是班级管理者追求的最高境界。我们在学生有了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养成自己管理自己的习惯,班级自我管理的习惯,使之达到班级管理的最高境界。

班主任还要善于利用一个优秀的班集体所形成的正确的舆论和优秀的班风去影响、制约每个学生的心理,规范每个学生的行为。正确的舆论对班级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熏陶、激励的作用。在扶正压邪,奖惩分明的过程中,舆论具有行政命令和规章制度所不可代替的特殊作用。因此,善于引导学生对班级生活中一些现象进行议论、评价,形成“好人好事有人夸,不良现象有人抓”的风气。

记得在一次开展“我是校园的主人”教育班队课上,孩子们在受到教育后,是一脸的兴奋。我可不想让这兴奋成为过眼烟云,于是,马上让孩子们离开座位,动手捡起室内、走廊的垃圾。孩子们捡的欢,捡的细。他们不怕脏,还捡起了下水道口的臭垃圾,我见了是一脸的开心啦。捡完后,我立即表扬了大家,特别是那几位捡下水道口垃圾的同学。我知道,这次活动有了初步效果。当然在班级管理活动中,还要启发诱导,创造环境和契机,才能使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才能进一步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上一篇:电影《张震讲鬼故事之鬼迷心窍》在线看下一篇:我做的小水轮转起来了教学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