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科技职业学院迎接高职人才培养

2024-10-08

湖北科技职业学院迎接高职人才培养(共8篇)(共8篇)

1.湖北科技职业学院迎接高职人才培养 篇一

大学是新的开始

-----在传媒艺术学院2013年迎新大会上的讲话

(2013年9月26日)XXX

亲爱的新同学们:

大家好!怀着梦想,怀着激情,怀着亲人殷殷的嘱托,在这金秋送爽、丹桂飘香的九月,你们走进了湖北科技职业学院校门。我谨代表传媒艺术学院全体师生,满怀喜悦地迎接你们——新一代湖科传媒人。热烈欢迎你们的到来!欢迎你们成为这个传媒艺术大家族的一员!

传媒艺术学院成立于2001年,是学校开设时间最长的学院之一,目前在校全日制学生1230余人。建院以来,办学实力不断增强,专业设置不断拓宽,业内影响不断扩大,办学成果不断涌现,正向全省高职一流院系迈进。你们今天的加入,将唤发湖科传媒的青春与活力并创造新的历史辉煌!

同学们历经十年寒窗苦读,迈进了大学殿堂,而这又是一个新的开始!

大学是新的开始,你们已经开始了大学时光的第一课——军训。在训练场上我看到了你们的飒爽英姿,不怕苦不怕累的毅力,我为你们感到骄傲,我祝贺你们!

大学是新的开始,为你们开启了新的知识宝库。大学海纳百川,兼容并蓄。在这里,你们可以凭着 “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锐气挑战大学中所有的未知数。跌倒了,爬起来,继续向前冲。没有人会批评你们的狂妄,没有人会嘲笑你们的无知。不懂,你们可以问;不会,你

们可以学。你们要不怕失败多次的尝试。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战胜了自己,我们就赢得了未来。

大学是新的开始,在于为你们建构了新的生活舞台。大学绚丽多姿,异彩纷呈。在这里,你们能结识来自五湖四海的新同学、新朋友,在互相交往中,增长见识,学会合作,养成包容;在这里,你们能选择各种社团活动,在参与中增强才干,锻炼能力;在这里,你们将融入社会,脚踏实地,了解国情,成长为一个心智成熟的社会成员。

大学是新的开始,在于为你们提供了创新思维和能力的空间。大学革故鼎新,继往开来。在这里,你们能踏准时代的脉搏,获得新的思想理念,迈出对真理新的探索之旅;在这里,你们能自由地表达独到见解,最大限度地激发创造力。

大学是新的开始,大学是魅力所在。万事不如身手好,一生须惜少年时。期盼同学们珍惜大学三年的分分秒秒,用勤奋、智慧和勇气,为未来美丽的人生增添一道道色彩,实现中国梦、实现自已的大师梦!最后,我衷心祝愿同学们在传媒艺术学院三年里,学业有成、生活有序、快乐成长!

2.湖北科技职业学院迎接高职人才培养 篇二

关键词:高职,专业英语,社会适应,培养模式

近几十年, 由于全球化速度的加快、我国大学扩招、社会对英语学习的狂热, 造成了英语专业过火, 使得这几年我国纯英语专业和英语教育专业人才日趋饱和, 而这些学生因为专业性不强, 实践不足, 理论有余, 职业技能缺乏, 使得英语专业的本科生甚至研究生逐渐失去了原有的竞争优势, 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但与此同时, 随着我国经济形势走高, 国际地位上升, 我国的企业与国外的合作日趋加强, 国人的出境率也年年攀升, 社会对英语复合型, 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仍然很高, 无形中给专业英语人才创造了许多就业的机会, 这对于高职专业英语的人才培养无疑是一个契机, 也是一个挑战。高职专业英语的人才培养模式应摆脱对本科教育的复制, 转向适应于社会需求, 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的职业教育模式。

1 目前高职院校专业英语的类型和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

所谓专业英语, 主要指的是专业领域中适用的英语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 简称ESP) , 比如工程英语, 医学英语, 化工英语等, 许多本科院校及高职高专在学科中都设置了相关专业英语课程。而高职英语专业是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迅速成长起来的一个重要专业, 它不同于本科院校的英语专业, 不以“经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主, 而是专业英语的一种扩展和延续, 是以英语为应用工具的某专业知识的学习, 其人才培养以“复合应用型”为目标。目前, 高职院校以专业领域里使用的英语作为专业发展的主要有四类:应用英语、商务英语、旅游英语和英语教育。其中, 商务英语和旅游英语应市场需求而生并自成体系, 已经得到社会的公认。

据统计, 截止2012年, 全国高职高专招生院校总数为1288所, 开设高职英语专业的院校总数达929所。其中商务英语专业为高职英语专业中最受欢迎的专业, 其次是应用英语和旅游英语, 但由于高职教育与地方经济密切关联, 各地高职英语专业的发展并不均衡。此外, 鉴于高职英语专业教育受到不同源流的影响, 高职英语专业教育界对于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并未形成高度统一的认识。因此, 各地在改革实践中出现了各种层面的人才培养模式。 (刘黛琳, 2010)

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商务英语专业就形成了“以实践为核心 (Practice) , 以英语为主线 (English) , 以商务为背景 (Business) ”的PEB人才培养模式, 围绕实际应用设定英语语言知识、商务知识及培养目标, 并建立完善的实习实训基地, 如模拟会议室, 开发多功能商务模拟情景, 组织学生分角色模拟公司活动等。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形成了“四位一体”的旅游英语人才培养模式, 即:融技能教育、英语基础知识教育、专业教育和文化教育为一体, 旨在解决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 培养优秀旅游人才。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旅游英语专业, 提出了具有旅游英语专业“2+1”的人才培养模式, 实行产、学结合, 开展“订单培养”, 按照用人单位的要求, 对学生进行英语基础课、专业理论课的教学, 同时由旅游企业派出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教授专业实践课;实行“工学交替”, 学生在学校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之后, 从第二学年起就到相关的旅游企业顶岗实习, 第三年返回学校学习, 毕业后再去就业。

还有的高职院校商务英语采取的“2S5T人才培养方案”, 即:学生具有双重身份, 既是学生 (student) , 又是模拟企事业单位的员工 (staff) , 教给学生岗位指向的知识和技能, 实现角色转换, 从而突出岗前培训、毕业即能就业的总目标。在实施过程中突出五个重点:教学目标 (target) 、教学任务 (task) 、示范教学 (teaching) 、实训实操 (training) 、技能测试达标 (test) ;有的学校采取的是“校企合作高职高专商务英语订单式”, 该模式以就业为导向, 以“行业先导”为特色, 在商务英语专业传统的“英语+商务”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 加入“行业”知识和地方经济特色的人才培养新思维, 在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

而我院旅游英语则是依托行业, 构建“理论与实践并重, 学校与企业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整个课程设置和实践安排上, 注重的是循序渐进, 打好基础, 从课堂做起, 不断强化其英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并引导学生在课余及假期参与企业社会实践, 在能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将学生送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在学期分布上, 第二学期为校内英语综合能力实训, 旨在提高学生的听说书写综合能力, 第三学期的涉外导游实训, 让学生在企业中学习和锻炼, 初步将学生推向社会, 第四学期的旅游综合技能实训, 扩展学生的就业之路, 在第五六学期的企业顶岗实习时学生已逐步走向成熟, 敢于交流并胜任职位。除此之外, 还利用各项竞赛和活动来加强训练, 使之不断得以提高, 如口语竞赛, 国际友人的交流, 优秀毕业生讲座, 社会志愿者等等。

为了使旅游英语专业的学生更能适应社会需求, 我院经过了三年, 在对社会相关行业及毕业生的调研之后, 进行分析, 不断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以期找到最合适的培养模式, 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2 社会对专业英语人才的需求研究

我院在建设旅游英语的基础之上, 对全市10家大型旅行社, 主要旅游景点及10家四星以上的酒店, 市旅游局进行了调查研究, 主要采取现场调查、发放调查卷, 回收整理、企业代表研讨会及到企业或单位搜集资料等方式, 来了解本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情况, 掌握本专业毕业生从事相关工作岗位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收集单位对本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实训条件建设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并进一步促进企业和单位对本专业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道路, 以明确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调查, 作为宜昌市的朝阳产业, 旅游业正快速向前发展, 作为三峡工程和葛洲坝工程所在地, 宜昌是全国11个重点旅游城市之一, 旅游资源极其丰富, 每年游客超过1000万人次, 近几年其入境游客呈16%—20%的速度递增, 而出境旅游则呈每年翻倍增长, 预计到2020年我市国际游客将达到150万人次, 宜昌也将由旅游过路地转向目的地, 这将需要一大批熟练掌握并运用外语 (尤其是英语) 的, 符合涉外旅游发展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而目前宜昌市涉外从业人数不容乐观, 到2013年为止, 我市的涉外导游仅400多人, 英语导游345名, 专职出境领队100多名, 这些持有导游证的人中至少的四分之一的人并没有从事导游行业或没有在宜昌地区从业。

按目前的培养规模, 其涉外人才远远达不到市场发展的需求, 目前该行业急需的是出入境涉外导游, 包括全陪和地陪, 翻译, 旅行社涉外接待人员, 酒店及游船的涉外服务人员, 同时还有国际会展的接待和设计人员, 当然这些服务人员在从业时必须持有国家及省级的相关证书。

根据调查和行业的特性决定了在人才需求有以下两个特点。

一是涉外服务人员首先应具备熟练应用英语的能力, 具备涉外导游业务的能力, 能从事涉外导游、旅游景区或酒店的翻译或接待工作能力。

大多受访企业表示目前宜昌涉外旅游业最大的问题是素质较差, 语言水平欠缺, 甚至是严重不过关, 其综合服务水平与国际接轨还差距离。我院从事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也反映英语语言的不熟练成了他们就业的拦路虎, 不敢说, 说不出, 用不了是他们最大的问题。因此涉外服务人员的培养应该从扎实的语言关入手。

涉外服务人员除了言语上的交流外, 还应掌握各个国家或民族的跨文化交际方面的知识, 熟知所接待外团的文化习俗, 禁忌爱好等等, 以免发生不必要的纠纷。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涉外人员必须熟悉旅游基本流程, 善于处理与旅游相关的问题, 谙熟各国语言, 货币, 法律法规等, 并具备与各国理事馆打交道, 在异国他乡迅速处理突发事件能力。

二是应该有热情、情商高、知识面宽。

据调查, 目前涉外服务人员普遍综合能力较低, 缺乏服务意识和个人魅力, 作为旅游涉外人员应该首先具备理智和热情, 一旦进入这个行业, 会发现很多事情枯燥, 工作激情会被打击, 因此“理智”不可或缺;同时要在这个行业发展, “热情”必不可少。

高情商、人性化服务。涉外旅游业从业人员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情商要高”, 要代表一个国家或一个城市的形象。对于入境游客涉外服务人员应该考虑到客人异国他乡所遇到的种种问题或文化冲击, 并细心周到的做出处理。

做知识面丰富的“杂家”。作为涉外服务人员, 尤其是导游, 除了熟悉景区景点旅游历史外, 还要了解我国, 城市经济发展、天文地理、环保等相关知识。

3 高职专业英语毕业生对人才培养的调研分析

对企业进行调研的同时我们也对近三年毕业的旅游英语专业的学生进行了问卷及回访调查, 主要针对人才培养方式中的课程设置, 师资水平及工作感想进行调查, 对专业实践教学提出可行建议。

根据数据统计, 80%的毕业生认为课程设置合理, 教师授课认真负责, 知识渊博, 也有很多是双师型教师, 但主要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 对于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培养不够, 尤其在英语听说能力上有待加强, 英语交流能力欠缺, 过度关注通级, 在实习中涉外导游的锻炼太少, 机会不够。

2) 课程设置针对性不强, 在校学习理论的时间只有两年半, 但课程涉及到酒店, 旅行社都比较泛, 理论性太强, 与社会接轨不够紧密, 有些内容脱离实际, 实践课程太少。

3) 毕业后从事的职业是多方面的, 还涉及到游船, 电商及营销, 希望在课程设置中考虑。

4) 教师的企业实践知识太少, 很多都是纸上谈兵, 脱离实际。

5) 对学生情商, 口才和交际能力培养太少。

4 提升高职专业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社会适应性的基本策略

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包括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技术手段、教学管理与评价等与人才培养过程有关的众多方面互为关联的统一体 (庄智象, 2009)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应顺应社会发展形势和人才需求, 与社会环境相互依存、相互融洽, 其提升其适应性的基本策略如下:

4.1 更新人才培养观念,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英语教学不同于大学英语, 尤其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 应更加注重他们的英语应用能力和在某专业领域实践的能力。人才培养方案要根据社会环境、人才市场和用人单位的需求改革和修订, 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 把专业英语的教学从重文法, 重阅读上转到语言运用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上来。改变以往单向灌输填鸭式的教学方式, 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以及学生之间, 学生和外界的交流, 提供更多学生实习实践的机会。

4.2 增进跨学科意识, 将专业和英语相融合

要想培养好专业英语人才, 首先是打造一支跨专业的英语教师团队, 里面既有英语专长的专业教师, 又有懂专业的英语教师, 并且在行业和企业中有过实习或任职的。跨学科教学有助于深化“英语+专业”或“专业+英语”的符合性人才培养思路, 增强学科专业之间的联系。

4.3 改革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合适的人才评价体系是衡量和考查人才培养的方式, 也是调节和引导教师培养人才的手段, 评价不再以单纯的课堂和试卷考核为标准, 而应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及时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相结合, 形成期末、实习、课堂和日常学习过程评价等多种评价模式组成的学生学习评价体系。

4.4 增进校企合作, 打通就业渠道

学校和企业应该共同承担起培养学生的任务, 资源共享、相互协作、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共建实验室、共同培养人才和科技科研合作, 不仅为学生和老师创建对接社会的机会, 更为毕业生打通了就业渠道, 缓解就业压力。

总而言之, 由于受市场经济以及和国际接轨趋势的影响, 英语复合型人才走俏, 高技能人才稀缺。高校和政府以及各个行业应该共同努力, 提高专业英语毕业生的社会适应性, 使他们学有所用, 顺利就业, 在行业里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左卓.高职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百花齐放[J].英语教育周刊, 2010 (196) .

[2]刘黛琳.高职高专外语教育发展报告 (1978-2008)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8.

[3]刘庆林.高职院校旅游英语专业“四位—体”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晋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 (5) .

[4]郭定芹.高职旅游英语专业“2+1”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3.湖北科技职业学院迎接高职人才培养 篇三

【湖北艺术职业学院专业】湖北艺术职业学院招生网站-湖北艺术职业学院分数线

1、我院舞蹈表演、影视表演、播音主持三个专业是自主招生专业,需要参加我院单独组织的专业考试,专业线由我院自行划定。录取分数线根据考生文化成绩,与专业成绩按比例划定。

2、我院其他专业需要2008年湖北省专科艺术类专业联考成绩,对外省招生的专业,以当地省的组织专业考试成绩为准,录取分数线由专业65%和文化35%合并,作为录取线。

3、我院各专业男女生比例原则上是1:1,要求考生身体及心理健康。

4、我院艺术类专业学费每年7762元,文科类专业为每年4000元。

5、我院颁发的毕业证书为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专科毕业证书,毕业证校名是湖北艺术职业学院。

6、我院学生可享受国家奖学金、国家资助金及国家励志奖学金。

湖北艺术职业学院重点专业:

湖北艺术职业学院全景地图:

湖北艺术职业学院历年分数线:

湖北艺术职业学院报考指南:

湖北艺术职业学院招生计划:

湖北艺术职业学院人气校友:

4.湖北科技学院优秀团干申报材料 篇四

尊敬的团支部:

执笔书写人生路,且把书香铸青春。追逐梦想路,我们一路奋斗,一路拼搏。转眼间,大学的第三年即将结束,我很高兴成为我校优秀团干的候选对象,特此将自己事迹梳理申报。

我是魏威,自大一起一直担任09公共事业管理的团支书至今。在日常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不但在学生工作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模范带头作用,而且在政治思想、学习成绩、文体等方面也是力争上游,努力使自己成为全面发展的有志青年,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具体表现如下: 一:学习方面

在学习上,我系统地学习掌握了较为扎实的专业知识,我一直坚信 “一分耕耘,一份收获”和天道酬勤的道理。因为我始终知道保障我学习机会的是父母在背后辛勤的劳动与付出,我没有权利去浪费家长和老师们的一番心血。而且,学无止境,在大学有机会接触到各类的知识和提供你去学习他们的机会。自己也可以丰富自己的见识。长期以来,我一直都坚持去教室和图书馆自习,这一坚持让我受益匪浅,他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结构还开阔了我的眼界。在课堂上,我会紧紧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认真思考老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课下,我会及时的做好预习与复习的功课。虽然自入学以来,从事学生干部工作,但是却一直能做到学习工作两不误,在大一学年学习综合排名中在班级中位于第5名,在大二学年综测排名中位于第3名,大二期间一次性地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我并没有满足于此,成绩只是过去,并不代表未来。我必须的更进一步地发挥自己最大的潜力去取得更大的成绩。二:思想方面

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必须得有一个先进的思想武装自己。

在思想上,我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时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以十六大精神为主线,在追求思想进步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大一在党校学习期间就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并及时向党组织做思想汇报,积极向组织靠拢,并且于2011年被推为发展对象,2011年作为预备党员参加了校预备党员培训班。虽未成为正式党员,但我已经心先入党。始终以一名正式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响应党组织的号召。认真参加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教育活动。在党支部会议上积极参加讨论,表达自己的心得和看法,不断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及时找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正。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成为一名正式党员打好扎实的思想政治基础。

大学期间不同于以往,它是介乎于学校与社会之间的阶段,这也就要求我们不仅仅局限于学习,还要拓展自己的能力,如何拓展自我能力,是靠大学中的各种工作来实现的。三:工作方面

我一直以饱满的热情去对待每一项活动和工作。因为我知道只有不疾不徐的做好每一件小事,才能获得最后的成功和内心安稳的满足。本本分分做人,可免庸人之烦扰;安安心心做事,才可致吾道之大成。在工作上必须秉持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态度,“工作态度决定工作行为,工作行为决定工作地位”。“实干 +工作意识”是一个学生干部的必备素质。在大二任职基础医学院团委学生会办公室副部长,我能积极领导自己部门组织搞好工作,经过开学以来的锤炼,不仅工作经验有了明显提高。更重要的是锻炼自己吃苦耐劳的精神。我工作热情,认真负责,勤于实干,绩效显著。作为本班团支书,我积极深入到同学当中,为同学们解惑释疑,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工作上我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发挥学生群体作用积极创新勇于实践,带领班集体举办过多次团活动和青年志愿者活动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校学院领导的支持和关怀下我相信在今后的工作当中我会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充足的干劲投入到工作中。在班级内,我广泛汲取同学们的意见,并及时传达院、系的工作指示和要求,使班级同学的思想时刻紧随学院发展的步伐。并向老师及时反馈同学们的思想以及学习生活情况,时刻最好“桥梁”。凭着自身的诚实守信,待人真诚,在同学和老师中都树立了良好的印象。

历史学家朵瑞丝·基恩高德温曾说过:“人生目标不应该只是追求工作上的完美,而应该是整个人生的完美。”在工作上,我力争做到尽职尽责,工作之外我也对自己严格要求。我要把洁白的思想终身系在云里,把我的工作化作莽莽乾坤的一片风景,我无愧我头顶上那一片天空,无愧我脚下的那一片土地的支撑。自入学以来认真从事学生干部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得到老师及同学的肯定。作为学生干部,我认真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工作,并积极配合学生会及分团委其他各项工作,坚守“只要需要一定到”的原则。四:能力拓展发面

在加强文化课、艺术专业的学习外,不断努力向德、智、体、美全面的综合素质的大学生靠拢。爱好广泛,同时不断的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在实践中去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在大学期间,通过自己学习,成功拿到了国家计算机二级证书(VFP),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在大一期间,作为院篮球队的一员积极参与院级比赛,获得了老师和队友的称赞。大学是我人生的转折点,是我人生价值得以初步实现的地方。无论过去有过多少曲折和艰辛,无论拥有过多少星辉和花朵,那都已经成为了昨天,我更相信“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会用“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的热情和态度,以“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标准继续我的“人生革命征程”。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会更加努力,脚踏实地,一步一步走好人生的每一步,以更昂扬的姿态迎接每一次挑战,抓住每一次机遇,描绘属于自己的绚丽蓝图!最后,我希望团组织能考虑我的申请,我也会以实际行动来证明我自己,不辜负团组织和老师同学对我的期望。此致 敬礼

申请人:魏威

2012年4月14日

大学期间工作及获奖情况: 2009---2012年,担任班级团支书

2010学年,担任基础医学院学生会办公室副部长

2011年下学期起,担任基础医学院党委学生一支部组织和宣传委员 2009年,获得军训“优秀学员”称号

5.湖北科技职业学院迎接高职人才培养 篇五

1 高职教育深度融入行业和区域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第一, 深度融入行业和区域发展、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是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需要。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人才需求提出更高要求。高职教育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要力量, 必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为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培育一批具有精湛技艺和创新能力的高技能人才, 为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培养一批掌握现代服务技术的高技能人才, 为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培养一大批“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技能人才。高职教育经过多年的探索发现, 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仅仅依靠高职院校或者企业自身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 因为高职院校拥有优良的师资和理论学习环境, 但在培养学生实践技能方面能力不足, 而企业具备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能力和条件, 但在理论和综合素质养成方面能力欠缺, 所以只有把两者的优势紧密结合起来, 才能培养出符合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第二, 随着大学扩招, 学校脱离企业需求目标培养的人才就业问题日益严峻, 面对日益凸显的就业结构性矛盾, 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在改善民生、促进就业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 我国高等教育一直奉行精英教育的路线, 并不是针对生产一线。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生产技术的更新换代, 生产和管理一线对人才需求的素质和质量要求快速提高, 大量低技能劳动者不能满足工业技术升级的需要, 造成了这一层次人才的严重紧缺, 我国沿海地区曾经出现相当严重的“技工荒”, 严重制约了我国产业技术升级和经济的发展。就业是民生之本, 高等职业教育逐渐和行业区域经济发展相融合, 探索出了一条工学结合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道路, 在全面提高广大劳动者素质和职业技能、缓解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培养符合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等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为改善民生, 促进社会和谐做出积极贡献。

第三, 面对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战略目标, 各层次企业从业人员需要经常进行职业教育才能跟上企业生产技术升级和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需要, 高等职业院校必须抓住机遇, 为社会成员多样化学习和发展提供服务。长期以来, 高等职业院校主要面向适龄青年开展全日制专科学历教育。当前, 随着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升级, 迫切需要对在职人员进行技术更新培训;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进程中有近2亿农民工迫切需要接受培训以保障体面就业;有大量中等学历的在职员工需要继续发展;还有大量本科或更高学历的人才面对生产和管理一线的要求需要“回炉”到高职院校接受职业技能培训。面对挑战, 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面向人人, 充分发挥职业性和区域性的独特优势, 主动深入地融入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 大力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 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 满足社会成员多样化学习和发展需要, 成为当地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社区教育、技能培训、新技术推广和先进文化传播的重要基地。

第四, 面对建设创新型国家,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的需要, 高职教育应该深度融入其中, 为其培养急需的人才, 支撑起我国的现代产业体系。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目标和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之路本身就注定了高职教育只有深度融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大潮中, 才能走向辉煌和发展。国家提出发展战略型新兴产业的发展目标, 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 技术优化升级的必然要求。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新能源、新材料、精密电子技术、航空航天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 不仅需要大量的研究开发人员, 更需要大量高素质技能型的生产和制造人才,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 把高新技术熟练应用到生产过程中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比仅仅研究出一种高新技术更为重要, 在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 很多国家都能够轻而易举地买到先进的生产技术, 但能够真正把先进生产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升国家综合生产能力并继而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国家少之又少。所以, 高职院校要主动满足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需要, 有针对性地推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专业与教学改革, 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能力, 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供支撑, 重点加强支撑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的主要职业和关键岗位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

第五, 国家提出了“走出去”战略, 这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可以让优势企业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 为企业发展赢取更大空间。高等职业院校应该积极融入其中, 培养大量既懂技术操作, 又懂外语和管理的高素质人才, 伴随产业企业走向世界。国家实施“走出去”战略, 在世界范围内优化组合资本、技术、管理和市场资源, 需要发挥人力资源优势, 既懂技术操作, 又懂外语和管理的高技能人才具有不可替代性。对此, 高等职业院校必须做好充分准备, 紧随产业企业走出去步伐, 及早将相关行业 (企业) 产品 (生产) 的国际通用标准融入教学内容, 培养综合性跨国经营人才, 在各类企业跨出国门开展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境外投资、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等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

2 高职教育深度融入行业和区域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起到引领作用的途径和方法

本部分笔者将结合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近几年发展和改革的实际情况, 从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改革、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改革、校企合作共建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校企合作共建共享共管实习实训基地、校企合作进行“3G实景课堂”建设等几个方面介绍我院是如何通过深度融入轨道交通运输产业链和长株潭区域经济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从一个高职办学的后起之秀转变成引领者的途径和方法。

第一、积极推进“政校企三位一体”的办学体制机制创新, 走出一条充分利用行业背景优势和区域发展优势的办学之路。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十二五”期间, 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建设的重点是办学体制机制创新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建立什么样的校企合作体制机制, 怎样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面对的新的发展问题。从以上可以看出, 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仍然是现在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高职教育学校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我院升格高职之前作为铁道部开办的、广州铁路集团公司主管的具有深厚铁路运输行业背景的学校, 几十年来与行业企业的良好合作基础使学院在校企合作进行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学院升格为高职之后继续保持和加强与广铁集团以及其他铁路运输行业企业的合作关系, 进一步加大与铁路运输企业的合作力度, 拓展合作领域, 在办学模式上进行大胆改革与创新。2010年11月, 学院与株洲市人民政府、广州铁路集团签订三方办学合作协议, 学院真正形成了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 在这种机制创新下, 学院办学可以充分利用广州铁路集团各站段优势资源, 提升学院的办学实力和社会声誉, 同时也获得了株洲市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 把我院的发展列入株洲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进行重点支持, 并大力支持学院新校区建设和创建示范性高职院校创建工作。通过三方共建协议的签订和落实, 学院在拥有实力雄厚的办学条件的基础上, 可以充分利用行业企业的优势资源和地方政府的优惠支持政策, 使学院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通道。

第二, 采取多种方式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 打造校企合作平台,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由于高职教育培养人才的特殊性, 国内外的经验已经证明, 要想办好高职教育仅仅有教育部门或学校的努力是不行的, 还必须有大量社会企业参与进来, 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人才培养, 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规格、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担当人才培养责任、共同完成质量考核,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适销对路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在这方面, 学院利用自身在铁路运输行业的影响和在铁路办学方面的优势地位, 牵头南方六大铁路局和其他50多家单位组建了湖南省第一个跨区域、跨行业的南方铁路运输职业教育集团, 使其成为学院与行业企业进行校企合作的一个平台, 最终实现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 学院加强了与行业企业、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联系, 实现了学院办学过程和行业企业发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高校融合, 使学院伴随铁路运输行业和长株潭区域经济的飞速发展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在同行业和区域职业院校中起到了引领作用。

第三, 校企合作共建“3G实景课堂”, 积极推进利用职教新干线平台, 掀起职业教育的信息化革命。教育信息化, 要求在教育过程中较全面地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 促进教育改革, 从而适应正在到来的信息化社会提出的新要求。教育信息化已经推行了许多年, 但是一直停留在把书本的东西通过信息化手段再现这一粗浅的水平上。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内容是教学信息化。教学是教育领域的中心工作, 教学信息化就是要使教学内容数字化、教学手段信息化、教学方式现代化, 其技术特点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 基本特征是开放、共享、交互、协作, 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 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模式。为了解决高职教学“教学做合一”, 解决由于高铁技术飞速发展带来的学院实习实训设施设备无法始终在技术上保持先进的难题, 我院和广铁集团广州动车检修基地、长沙地铁公司、株洲车站等单位合作开发应用“3G实景课堂”教学方式, 把现场最新装备、课本最新理论知识通过任课教师课堂理论讲解和专家现场演练相结合的“双讲师”教学制, 实现理论学习和现场操作相结合, 实现“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目的。“3G实景课堂”是学院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独立开发出来的信息化系统, 目前在全国职教界尚属首例, 通过使用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保证了教学质量, 又可以始终利用铁路运输最新技术装备, 保证学生所学就是岗位一线的最新技术, 学业完成直接上岗就业。通过同步录制技术, 可以把整个授课和操作演练过程数字化保存进学院教学资源库, 学生通过职教新干线平台可随时自主观看学习, 遇到问题在线向老师提问, 老师在线解答, 方便了教与学。

通过以上办学体制机制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3G实景课堂”教学方式变革, 以及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改革、专兼结合教师队伍建设, 学院已经探索出了一条深度融入行业和区域发展、大力提升高职教育办学质量的高校办学之路, 近几年来, 学生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5%左右, 用人单位对学生满意度96%以上, 办学规模迅速扩大, 办学质量快速提高, 办学效益稳步提升, 为学院赢取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学院南方铁路“黄埔军校”的地位更加稳固, 对行业和区域内人才培养、技术应用开发、教育教学改革、教学手段革新起到了真正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陈锋, 吴明晖.符合时代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 2011, 8.

[2]马陆亭.从“理论要点”到“高教强国”和“思想体系”的研究.中国高教研究[J].2011, 8.

6.湖北科技职业学院迎接高职人才培养 篇六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湖北科技学院外语学院、教育学院2010级和2011级女生作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有关文章的书籍资料20余篇, 以及互联网上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

1.2.2 问卷调查法:

对湖北科技学院2010级、2011级公共体育课女生发放了200份调查问卷, 发出200份, 回收200份, 回收率为100%。有效问卷200份, 有效率为100%。

1.2.3 教学实验法:

抽选80名学生进行为期一学期17周的瑜伽课程教学。观察与研究教学结果, 并结合理论与实践来总结经验, 整理相关资料。

2、结果与分析

2.1 对女生上大学体育课兴趣现状的调查分析:

以下是我对湖北科技学院200名女生以前对上大学体育课的兴趣和对瑜伽认知的调查表。

2.2 影响女大学生对上大学体育课兴趣的因素

高校女生的心理特征处于不稳定和不成熟的时期在上课时大致存在如下心理特征:追求时髦、缺乏自信、怕苦、怕累、追求趣味性、爱美等等。新颖最能诱发她们的学习动机。而许多传统体育的“教学大纲”、“培养方案”的内容大多围绕达标、考试而进行。一堂内容乏味的体育课本就缺乏吸引力, 再加上过多地强调理论说教与技术标准, 就更难以满足学生们的要求。

运动环境的影响对女生上体育课的兴趣也有阻挠作用, 很多大学体育的场地难以满足女生体育锻炼的需求, 高校女生胆小、害羞、爱干净, 这种心理是上体育课的最大障碍, 在运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 应尽量给学生创造干净、整洁、宽敞的运动环境。

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的讲授过程条理清晰、语言生动, 实践教学中动作示范准确、规范、优美, 学生便很快领会动作要领, 培养起练习兴趣。传统教育的核心是以教师为本, 过分突出教师的主体作用, 而忽略让学生多实践并逐渐进步获得信心。

2.3 学习瑜伽课后对体育课的兴趣改变

随机抽选出80名学生进行为期17周的瑜伽教学课程, 教学课程结束后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分析统计, 并对其上大学体育课兴趣的改变进行研究与分析。

根据表二可见我校女生对瑜伽这项运动的学习动机十分明确, 并对学习瑜伽的兴趣也十分浓厚。

3、瑜伽对高校女生上瑜伽课兴趣的激励作用

3.1 培养学习动机

用女生渴望有健美形体的心理, 促进她们上体育课的动机。教师在示范教学的时候, 要肯定你完成的这些体位将会使她们产生浓厚的兴趣。这点最重要的是你做的体位不仅动作规范、美观、呼吸正确到位, 并且在示范的过程中能够描述出让学生感兴趣的体位理疗功效, 让她们感觉到瑜伽的精华都在你的身上所体现。培养她们对大学体育课程的学习动机。

3.2 增强自信心

练习瑜伽能够使人的神经系统得到放松, 产生美容与纤体的功效。练习者的审美意识及气质等都可以得到极大的提高与改善, 尤其在练习中对女生实现美的追求给予了很大的满足。通过舒缓的音乐, 使人陶醉在大自然的韵律之中, 很快排除掉心理上的各种消极与烦恼, 身心得到全面调节。

3.3 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近几年人们的生活压力在逐渐增加。高校的学生也越来越受到就业等问题的困扰, 就业压力大是我国应届生的普遍问题, 如不能及时的释放和缓解压力对学生的心理影响极大。瑜伽的练习是在宁静的环境以及心境下来进行身体的舒缓伸展, 在不违背健康原则的基础上改善练习者的身体状况, 有效调节心理情绪。使人彻底从身心得到减压与放松。

3.4 改善生理状况

瑜伽作为教学课程引进课堂, 除了能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外, 对高校女生各项身体素质发展, 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体位的练习过程中配合正确的呼吸方式使练习的效果更完善。瑜伽的体位多以拉伸肌肉和扭转脊柱为主, 通过各种挤压、扭转、延伸, 使练习者可以缓解脊柱和肩周的疾病, 通过瑜伽练习能够有效地改善练习者的生理状况。

4、结论与建议

瑜伽作为近几年比较广泛推广的运动项目, 非常适合高校女生的身心发展需要, 瑜伽进入大学体育的课堂, 对于提高女生上课的积极性有很大的激励作用, 也助于我院的体育教学改革, 完善和补充现行的教材。学校应广泛地利用各种方式和渠道来推广瑜伽课程的练习价值。吸引更多学生参加到瑜伽练习中, 在科学的引导和练习以及安全保障下, 有利于提高大学女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 更有助于培养她们的终身体育意识。

摘要:本文通过以瑜伽作为大学体育课的新兴项目来培养女生上课的积极性。近些年伴随着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瑜伽课的开展对于当今大学体育课的积极推进建设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文章想通过我的研究让许多对上体育课抱有消极情绪的女生, 感觉到瑜伽给她们带来的有利之处。

关键词:瑜伽,培养,高校女生,大学体育课程

参考文献

[1]、张惠兰, 柏忠言。瑜伽:气功与冥想[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15-16.

[2]、汪敏, 钱强, 盛宁宁.瑜伽形体训练对女大学生身心健康影响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 02期

[3]、孙兰.论瑜伽对女大学生的身心作用[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1, 07期

7.湖北科技职业学院迎接高职人才培养 篇七

湖北科技学院的前身是咸宁师专, 今天师范性仍然是其主要特色之一。结合“高水平特色发展的应用型综合性地方大学”的办学目标, 艺术与设计学院美术学专业自然成为培养地方中小学美术教师的文化摇篮, 对美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就显得十分紧迫。与高精尖人才培养模式相比较,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主要表现出以下三个特点:1.知识结构注重实际需要, 强调基础、成熟和适用的知识;2.在能力培养中特别突出对基本知识的熟练掌握和灵活应用;3.更加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

结合以上所述文化教育资源在高校呈现的“新常态”及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美术教学法》课程要求学生认识、理解、掌握中小学美术的教学技能。我们从美术学专业学生的实际出发, 经过预设、实践、反思等环节, 探究得出这样的动态结论:脱去传统教学中教师向学生单向灌输理论的桎梏, 采用“大班-小班-大班”的教学组织形式, 引导学生经历“新获认知-自主实践-反思交流”的学习流程, 生成微团队、微平台、微实践、微视频的“四微整合”动态教学模式, 能有效引导学生达到认识、理解、掌握中小学美术教学技能的课程目标。

一、形式与流程

“大班-小班-大班”的教学组织形式是为适应学生对《美术教学法》理论知识辩证认识的全过程而特意安排的。辩证认识的全过程是指“认识-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它将传统“师讲生听”的单向灌输, 演变为最初的理性认识、亲身的感性实践、体验后的理性反思三环节, 能让学生对理论知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第一环节大班教学, 以教师为主导, 侧重讲解本次课程新的理论知识, 也对前次分小班自主学习时出现的普遍问题进行指导。学生的学习任务是对新的理论有初步的认识, 对上次学习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有更加深刻的理性反思。第二环节小班学习是以理论指导下的教学实践为主的分小班合作学习活动, 重心在学生实践上。第三个环节大班教学, 以活动体验总结、深化对教学法理论知识的理解为主, 重在交流认识, 深化理解, 反馈问题。师生双向活动是这一环节的特色。三个环节可以概括为:新获认知、自主实践、反思交流。

二、“四微整合”教学模式

“四微”指微团队、微实践、微平台、微视频。

(一) 微团队。

根据学校实际条件安排的《美术教学法》课程的教学班额是60余人, 这种班额仅适应进行短时间的理论课程讲授, 既无法关注到学生个体的智力特点, 也不利于学生个人实践能力的培养。微团队就是针对这种学习实际而建立的小型学习共同体。经过调查发现, 每一个60余人的大班都是由三个小的专业班级合成, 小的专业班级成员已经分别共同学习了近三年, 他们相互熟悉, 交流起来放松自如、知己知彼。如果让学生在大班的同学面前讲课, 绝大部分学生会紧张无比, 但是若在自己原有的小专业班讲课, 学生的紧张心理就可以减轻了大半。所以微团队的第一层含义是在自主学习时将大班拆分成他们熟悉的3个专业小班分别学习;第二层含义是在专业小班班长的主持下, 各专业小班分成4-6个学习小组, 每个小组包含讲 (说) 课人、记录人、主持人、视频录制人等 (如图1-2) 。

(二) 微实践。

实践是提高学生教学技能的核心环节。为了兼顾到每一个学生的能力提升, 我们采用微实践的方式, 即:将以每个学生为主体的单元实践时间定在12-15分钟, 首先由主持人上台介绍授课人 (“小老师”) 、授课内容和年级, 请出“小老师”。接着“小老师”授课8-10分钟, 但其中的教学环节与中小学40分钟左右的课堂尽量一样完整。“小老师”授课时, 同小组的记录人负责课堂纸质记录, 主持人负责把握授课时间, 录制人负责用手机录制授课视频。专业小班内的其他小组成员根据“小老师”选用教材所对应的教学对象扮演相应年级的学生听课。授课完毕, 原“听课人”变为“小老师”授课的“评委”或“同事”, 由主持人上台引导他们对该“小老师”的授课进行评议, 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 时间把握在4-5分钟之内。评议的意见记录人也应记录下来。各个小班中, 记录人、录制人、授课人、主持人的角色是轮换的, 即每个人都至少要经历一次讲课、评课、记录等实践环节。这样就真正地达到了全方位总动员、全员参与的目的, 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不同的角色。授课人自选感兴趣的中小学美术教材内容备课、授课;记录人记载授课人相关信息、教学过程、评议意见等等;主持人负责组织单位时间 (12-15分钟) 内的专业小班实践活动;手机视频录制人录制课堂教学和评议的实况;专业小班班长负责全组活动的整体调控和安排, 每次活动以后对专业小班实践活动进行梳理总结, 并及时针对活动中的主要问题向教师汇报, 以便下次活动前教师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学生在课程结束后的评议中普遍认为:“小组讲课制度大大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在轻松、热烈的气氛中掌握了所学知识, 如果有不足之处也可以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如图3-5)

(三) 微平台。

微平台是为方便师生分享教学资源而启用的网络分享平台。它可以是qq空间、微信圈等等。在实际操作中, 我们启用了微信, 教师与众多学生建立好友关系, 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一方面利用朋友圈分享教师准备给学生的教学资源, 如多种版本的教材、美术课程标准、学生作业情况反馈、学生教学实践反馈等等;另一方面也方便学生单独向老师请教与沟通, 一改传统的那种线性教学模式。在《美术教学法》课程中师生形成了多轴性、网状学习模式, 真正地达到了线上线下相结合。这些相互交织的学习形式也促进了各种学习共同体的快速进步 (如图6-10) 。

(四) 微视频。

微视频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中小学美术教师授课的优秀范例。这一部分主要由教师收集选择, 供教师大班授课时使用, 作为学生教学实践的范例。教师运用视频编辑软件对各种长时间的视频进行片段截取和编辑以后使用, 剔除与课堂重点内容无关的信息, 最后呈现的大约几分钟, 例如:教师是如何引导评价的、如何导入的、如何激发创意的、如何示范的等。第二部分是供师生反思自己教学用的上课现场视频。为了引起学生的重视, 也为了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首先要带头这样做。教师截取自己教学的某些视频片段, 把自己讲课的微视频在全班播放, 与学生一起剖析教师授课的优缺点, 继而指出反思是进步的重要阶梯, 使学生在反思中探寻事件或行为背后隐含的意义。这种影响是非常深刻的。如果我们离开了反思, 那么上课也就是为了上课而上课, 失去了上课的目的和意义。在实践过程中, 学生充当“小老师”时录制的教学实况, 学生课后都进行了仔细观看, 及时从另一个角度发现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由于分小班自主实践时教师无法同时顾及到各个小班的活动情况, 也可以通过观看学生交上来的教学视频得以弥补, 以便全面掌控学生教学实践活动的实际, 为客观评价学生的表现和提升小班实践活动的质量提供了最真实的材料和客观基础。来自师生本身的微视频贴近师生的学习实际, 是师生亲身的经历, 学生往往感受更加深刻。针对课堂教学的目标截取以后使用, 不仅短小精干, 而且针对性强, 能有效加大师生对教学理论剖析的深度, 继而改进师生的教学实践质量 (如图11-13) 。

教师教学技能的培养是一个永恒的课题,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 “互联网+”需要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者开启“多微”思路, 不管是微视频、微团队、微平台还是微实践, 都只是便于总结的一些外在的语言形式, 而真正内在的、本质的还是“四微”甚至“更多微”思路整合出来的一个大写的“人”的力量。在教学中所有与“微”有关的思路皆因教师把学生中的每一个微小的分子看得很重, 于是, 教师从细微处着手, 从学生的学习心理入手, 创造机会让学生亲身经历, 正如学生体会到的那样:“实践是一个‘教师’最好的学习方法。”“这样的课, 让我们离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又近了一步。”作为一名“育师”的人民教师, 只有真正用灵魂与学生对话, 用细节感染学生, 用具有艺术性的教学方法引领学生, 把自主学习的权利交还给学生, 学生才有可能真正成为能服务地方的、名符其实的应用型人才 (图14-16为部分学生写的课程学习体会) 。

摘要:教学技能是艺术与设计学院师范专业学生踏入工作岗位的必备能力。为了适应当今社会对地方普通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 在美术教学法课程中, 脱去传统教学中教师向学生单向灌输理论的桎梏, 采用“大班-小班-大班”的教学组织形式, 引导学生经历“新获认知-自主实践-反思交流”的过程, 生成微团队、微平台、微实践、微视频的“四微整合”动态教学模式, 能有效引导学生达到认识、理解、掌握中小学美术教学技能的目标。

8.湖北科技职业学院迎接高职人才培养 篇八

一、高职教育的办学特色内涵

(一) 鲜明的个体性。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离不开高职教育高等的层次特色和职业的类型特色, 在这种共性的基础上, 培育和打造自己的办学特色、塑造自己院校的品牌, 形成自己的强项、优势或亮点, 逐步形成自己某一方面的独特风格。

(二) 比较的优势性。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是与同类院校相比较的结果, 没有比较就没有特色。“人无我有”仅仅表现了学校独有的、特别的、鲜明的个性。“人有我优、人优我新”才是特色, 体现了质的差异和比较优势, 且这种优势是其他同类院校在短期内难以企及的。

(三) 形成的稳定性。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是经过长期办学积淀而形成的, 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考验, 被社会和公众广泛认可, 成为师生员工共同的愿景和追求目标, 是一种相对稳定的态势, 不是自贴的标签, 也不是广告宣传和媒体炒作的产物。

(四) 表现的多元性。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表现是多方面的, 有体现在学校总体的办学方略、办学观念、办学思路上的;有体现在教育上的特色, 比如培养模式、特色专业、人才特色等;有体现在教学上的特色, 比如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实践环节等;也有体现在教学管理上的特色, 比如先进的教学管理制度、科学的质量监控制度、流畅的教学运行机制等。

(五) 发展的传承性。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不仅是对过往办学历史和传统的全面总结与传承创新, 更是经过全体师生共同努力、反复实践的结晶, 是一个历史的概念, 而且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 需要着眼于学校的规划蓝图和发展战略, 随着外部形势的发展与自身办学条件的变化而不断丰富, 在传承中创新, 在创新中发展。

二、结合办学环境选择学校特色发展的路径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是一所由无锡市人民政府主办、无锡市人民政府新区管理委员会承办的普通高等职业院校。自2003年办学以来, 学校始终根据“高新区办学、办在高新区”的办学特点, 坚持把“立足新区、依托新区、融入新区、服务新区”作为学校特色化发展的路径选择, 从办学定位、办学机制、专业设置、培养模式、办学条件等方面, 积极推进学校特色化建设。

(一) 在办学定位上, 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学校根据无锡高新区产业发展的需要, 围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产业对人才的需求, 探索和实践“高等职业教育与高新技术产业互动发展”的高新区办学模式, 明确“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定位、培养方向和服务面向, 按照区域产业发展要求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

(二) 在办学机制上, 与地方政府紧密结合。依靠无锡高新区特色的管理体制和投入保障机制, 保证学校在短期内快速建设与发展。依托政府的主导作用, 成立政产学研合作理事会, 明确政府、学校、园区、企业四方责任和利益, 明确各自的功能与角色, 推动学校办学机制体制的创新。

(三) 在专业设置上, 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根据无锡高新区的产业优化方面统筹学校的专业结构建设, 学校坚持以区域内产业、技术、职业的最新变化引领学校的专业建设, 推进专业的设置与调整, 提高专业与新兴战略性产业的发展方向相契合, 以区域的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引领学校的专业设置。

(四) 在培养模式上, 与人才成长规律紧密结合。按照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智能和技能结构, 基于产教融合, 以工作为过程, 以项目为导向, 以共同研发科技项目为载体, 实现课堂教学、生产实践和项目开发的有机结合, 让学生在实际工程环境中参与技术创新或技术攻关, 提升大学生的技术素养和技能水平。

(五) 在办学条件上, 与区域资源融合紧密结合。学校推进与地方政府、高新技术园区、科技企业的融合发展, 推进区校一体化深度融合, 将集聚于无锡高新区方圆22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产业、装备、人才、科技等优势资源为我所用, 促进了办学资源共享互补。

三、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办学特色的实践与探索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自建校以来, 不断实践和探索符合学校自身发展的办学特色之路, 始终坚持以无锡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主要服务方向, 逐步形成了“科技引领、区校一体、产教融合”的高新区办学特色。

(一) 坚持与时俱进, 确立“融合发展”的办学理念。在学校初建阶段, 按照“办成一所学校”的理念, 围绕新区产业结构做好专业设置、教学设计、课程安排等内容, 实现了学校办学规模的有效扩张。在无锡高新区建设“创新型国际化科技新城”的实践中, 提出了“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内涵提升、人才强校”发展战略, 推进学校与高新区的融合式发展, 实践和探索了“高等职业教育与高新技术产业互动发展”的高新区办学模式。

(二) 推进教学改革, 建立“技术技能”的培养体系。随着无锡高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 学校构建了对接产业转型发展要求的动态调整机制, 专业结构经历了由传统制造类到软件与服务外包类, 再到精密制造、光伏新能源、现代服务业等专业的两度调整优化, 构建了具有高新区特色的七大类专业群。积极开展以工作任务为驱动、以研发项目为导向、以实际产品为平台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探索项目化教学、分组式研发等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 初步建立了“技术人才”的教学体系。

(三) 发挥区域优势, 实施“科技引领”的办学模式。学校以与产业园区、科技型企业合作为重点, 以“政产学研联盟”为依托, 全面推进“政产学研”合作。先后聘请50多名“530”企业和科技型企业的技术专家、行业精英和海归博士担任学校兼职教授, 成立“产业教授工作室”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向50多家科技型企业委派了100多个科研助理团队, 开展多项技术攻关和科技项目研发, 把科技项目引进到教学的全过程, 开展项目化教学, 构建了专业课程核心体系, 形成了“科技引领、项目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四) 强化研发合作, 推动“产业教育”的深度融合。以推进校企技术合作为抓手, 不断创新校企合作模式, 建立园校企紧密合作机制, 通过订单式培养、合作共建专业、实验实训基地、实习车间、教学工厂, 到依托行业领导企业共建二级学院, 再到科技项目联合攻关等方式, 开展多领域、多层次、多形式的校企合作, 实现合作内涵的新跨越。积极推进专业与园区企业的对接, 把专业建在相关产业园区。通过多年的实践, 学校基本建立了一个二级学院对接一个产业园区, 一个专业对接一个以上行业领军企业、一名专业教师对接一名以上企业技术骨干的合作模式。园校企三方在专业建设规划、核心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环节、教育质量评价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 构建了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先后与无锡国家软件园等9大高新区产业园区, 建成集产业、教学、科研于一体的“政产学研合作联盟”, 瞄准产业建设专业、围绕专业联动产业, 教学与产业对接、专业与岗位对接, 初步构建了产业园区、领军企业和学校之间“资源共用互惠、人才共推互聘、专业共建互赢、文化共融互通、成果共享互利”的“无锡科院模式”。

(五) 扩大服务功能, 提升“服务新区”的贡献份额。学校主动服务新区产业转型升级, 打破地域局限、冲破层次瓶颈, 与国际商业机器有限公司 (IBM) 合作, 开展了本科生软件与服务外包高端人才培训项目。到目前为止, 共举办了21期, 培训学员5, 500多名高素质软件与服务外包人才, 80%以上被无锡高新区知名软件科技公司录用, 这不仅推动了无锡高新区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的迅速崛起, 更是开创了高职院校开展本科生软件与服务外包技能实训的先例。

四、结语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在多年的办学实践和探索中逐步认识到, 办学特色是高职院校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 是赢得社会地位的前提, 更是高校参与竞争的核心。要培育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只有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狠抓教育教学改革, 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突出地域特色, 打造校园品牌, 唯有如此, 高职院校才能把握时代发展和高职教育发展的趋势, 牢固确立自身优势, 谋求长远的发展, 得到社会的认可。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Z].2012

[2]崔玉平.基于区域经济发展与学校内涵建设论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J].教育与职业, 2010

[3]周茂东.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认识误区与路径选择[J].教育与职业, 2008

[4]周茂东.论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形成[J].职业教育研究, 2008

[5]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S].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4

上一篇:修辞英语下一篇:环境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