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案例反思

2024-10-10

音乐教学案例反思(共13篇)(共13篇)

1.音乐教学案例反思 篇一

一、游艺活动

(设计思路:本环节主要通过玩开汽车找朋友的游戏,培养学生的模仿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拓展、发散学生的思维。)

1.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那我们就先来一起做个小游戏。

2.师:瞧,老师在干什么?那我们就来玩一个开小汽车找朋友的游戏吧!先跟老师把开小车的儿歌学一学。

开着小车嘀嘀嘀,真开心呀嘀嘀嘀!

3.儿歌学会了,那请同学们竖起小耳朵,听好游戏规则:当老师开着小汽车开到你面前时,会做一个动作,你站起来边说儿歌边把老师这个动作再重做一遍,做的正确的同学就可以成为老师的好朋友,并且坐上老师的小汽车,跟老师到下一站继续找朋友。要注意的是,小汽车在开动过程中,不能停,所以同学们要一直帮老师说着儿歌。听明白了吗?

4.游艺活动开始先集体试做,在与每位同学单独做。(找3―4个同学即可)。

5.提高游艺要求我们的同学都真聪明,可老师非常贪心,还想找几位更聪明的同学来当我好朋友。当老师开着小汽车到你面前时,你要做和老师不一样的动作,就能成为我聪明的好朋友。(继续游戏)

二、歌曲情境导入

1.瞧,我们把小汽车开到哪了?动物园。动物园里有好多小动物啊!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谁能用动作模仿你喜欢的小动物,让老师和同学来猜一猜。模仿的像你就可以当小老师来教教其他同学。谁最勇敢?

2.律动表演,模仿小动物动作。同学们的模仿能力可真强,如果能用歌声来表达你们对小动物的喜爱就更棒了。谁来试试?

3.同学们这么喜欢小动物,老师提议,不如我们开个音乐会,你把自己变成你喜欢的小动物,模仿它的动作或者声音,和大家一起开心地唱歌跳舞、做游戏吧!(播放课件《小动物跳舞》,音乐响起,师生同歌同舞)

4.咦,河那边好像走来了两只小象,哦,我知道了,小象一定是来参加我们的音乐会的。同学们你们欢迎吗?为了表示对大家的友好,它们还给大家带来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

5.小象刚才悄悄告诉我,只要我们学会了这首歌,它还会给我们带来许多大家喜欢的礼物。你们想要吗?看谁第一个学会。三、歌曲教学

1.朗读歌词我们把歌词变成儿歌读一读。

2.同学们的声音可真优美,相信你们把它们变成歌唱出来声音一定会更动听。

3.分段多种形式教唱歌曲师生接唱、男女生接唱、排排接唱、同桌对脸唱、小组唱和小象比赛唱。

4.我发现刚才和小象比赛唱歌的时候,看见小象在和自己的好伙伴握手问好,都迫不及待想找自己的好朋友握手问好了。

同学们把自己变成一只小象,和你的同桌扮演歌中的小象一对好朋友,边唱边表演。我们来看看哪对好朋友表演得最好?(师生同表演)

5.“小老师”创编教演。我发现×××同学的动作和老师做的不一样。是自己创编的吗?我们请她当小老师教教大家。

6.展示表演。

四、拓展延伸

同学们的表演精彩极了,小象说了要送给我们一次点歌的机会。《找朋友》

(这首歌是孩子们在幼儿园学过的歌曲,都会唱,音乐响起歌声自然响起,将课堂再次推向高潮。)

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那你身边的好朋友一定会越来越多。

2.音乐教学案例反思 篇二

一、教材中“音乐”的含量较低

参看苏教版初中音乐的教材内容不难发现, 教材中“音乐”的含量其实很少, 教材中很多内容都是关于音乐知识与音乐技巧的, 这些技巧和学生的生活并不贴近, 学生理解起来不仅存在障碍, 还会丝毫提不起兴趣。授课时, 很多时候是教师空洞地讲授某些民族音乐的发展历程、背景以及音乐的特色, 学生的参与极少, 音乐课成了教师的独角戏。此外, 音乐课很多时候基本上变成了唱歌课, 课程的讲授就是教师简单机械地将一首歌教给学生, 直到学生们会唱为止。在音乐课上, 音乐的内涵、音乐的韵味、音乐的价值完全没有得到体现。音乐课上教师应当注重学生们对于音乐的感知, 应当将学生作为主体, 应当更注重音乐本身, 然而现今的音乐教育在这些方面都存在明显的缺失。

音乐课的反思首先要从教学内容着手, 教材中音乐的含量低是一个亟待改善的现状, 课堂上教师不应该一味地讲授那些枯燥的和学生们所处的时代很远的音乐的发展历程, 这对于学生们对音乐的感知并没有实质性的作用。音乐课上, 教师应当更多地让学生真正和好的音乐接触, 让他们有机会欣赏与领略音乐的实质。音乐是另一种形式的表达, 音乐不是简单地唱歌, 透过音乐学生如果能够体会到背后的情感与韵味, 那就达到了音乐教育的真正目的, 那也是音乐教师应当寻找的目标。

二、教材内容无法吸引学生兴趣

现在的音乐教材中存在的另一个很大的问题是, 教材内容和学生生活存在严重的脱节, 教材的内容完全吸引不了学生的兴趣。教材中, 大部分是民族音乐, 现在的初中生对于民族音乐基本是一片空白, 那主要是因为他们对于这个领域毫无兴趣, 学生们更醉心于当下的流行音乐, 这些音乐他们极其喜爱甚至沉迷, 而教材中的内容完全不是他们感兴趣的。此外, 教材中的内容大部分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 不要说是初中生, 就是很多大学生对于那个年代的音乐基本都没有认识, 年代的跨度往往会带来很大的认识与审美上的鸿沟。对于那个年代的音乐以及音乐背后涵盖的情怀, 那是初中生完全无法领会的, 那和他们生活的时代隔得太远。正是因为如此, 很多时候学生会觉得音乐课枯燥乏味, 趣味性不强, 对于音乐课也丝毫提不起兴趣。

这样的现状是目前音乐教学的一个很大障碍, 想要逾越这个障碍, 课堂上教师有必要做出一些革新。首先, 不必完全照本宣科, 一成不变地按照教程来, 那样学生接受起来难度较大。对于教材中很重要的内容, 如果这些内容的确是和学生的生活隔得比较远, 教授课本知识前教师可以准备充分的引言与过渡, 尽量将课本中的知识和学生的生活相结合, 并且以简单轻松的形式向学生介绍教学内容的相应背景知识, 让学生对于相关知识有充分了解, 接受起来才会更容易。此外, 课堂上教师可以适当加入学生们喜爱的其他的教学内容, 教学形式也可以有相应改变。比如, 可以让学生们来表演自己最喜爱的歌曲, 并且阐述自己喜欢的原因及自己对这首歌的体会, 这个过程并不仅仅是让学生有勇气在同学面前来唱一首歌,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深刻地去体会一首音乐作品, 尝试了解作品想要表达的内在情感。

三、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不平衡

目前的音乐课堂上, 还是难以避免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 教师和学生间缺乏互动, 学生的地位被忽略在音乐课堂上也十分常见。很多音乐教师一堂课下来基本没有离开过钢琴, 和学生间也极其缺乏沟通, 音乐课就是教师教给学生唱一首歌, 并没有实质性的意义。这种状况很普遍, 也是很不可取的。音乐课堂是培养学生情商的过程, 是提升学生对于音乐的感知的途径, 若课堂上教师完全不在意学生的感受, 教学形式枯燥乏味, 学生不仅学不到东西, 还会对音乐丧失兴趣。

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应当有所改变, 教师应该更多地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 时刻关注学生的反应及变化, 让他们更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音乐课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唱一首歌, 重点是透过学唱的过程让学生能够感受到一首歌与一首音乐作品想要表达的情感。很多时候, 经典的音乐后面往往蕴含着一个深刻的故事或者一个意味深长的道理。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感知, 就是要让学生能够懂得如何欣赏好的音乐, 欣赏音乐后面传递的情感, 读懂那个故事以及那个意味深长的道理, 这才是音乐教学的目的, 才是教学中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应当去到的方向。

3.音乐教学误区之反思 篇三

随着音乐课程改革试验逐步向前推进,音乐教师对新课程的认识、体会有了新的变化,音乐课堂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新面貌。但是,在课程改革实验的过程中,一些音乐教师不注意音乐课程自身的特点,片面追求个性教学风格和热闹的课堂气氛,忽略学生的音乐感知和感悟能力,在某些方面甚至进入了误区。以下是我近几年来通

过听课和自己的反思,发现的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一、注重了兴趣爱好,忽视了音乐本体

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是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如何让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呢?在教学中,有的老师就想到了安排一些与歌曲内容有关的活动来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这对于活跃课堂气氛确实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也出现了另一种情况,那就是和音乐的关系越来越远了。

如在人音版教材第13册《青春舞曲》的教学中,从课堂导入开始,教师就设计的花样繁多,自己充当“导游”带领学生到新疆旅游,真正做到了以情感入手,从心灵深处打动学生。但接下来的教学却让人觉得开始变味了,教师让学生一会儿交流自己所了解的新疆知识、一会儿学做新疆舞的一些基本动作(翻腕、动脖子等)、一会儿学说几句新疆话、一会儿模仿手鼓的演奏、一会儿学习骑马动作……真是热闹极了,学生玩得很开心。然而这节课最主要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准确、有表情地演唱歌曲《青春舞曲》,可一堂课下来,真正学会正确演唱歌曲的人却寥寥无几。过分地追求音乐的趣味性、娱乐性、把次要的东西当作正餐,学生长期在这样的教学下,谈什么审美能力的提高?

二、注重了学生主体,忽视了教师主导

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大多处于被动的地位。而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有的教师却矫枉过正,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过分追求以学生为主体,结果使课堂陷入了混乱的境地。

如在《荧屏乐声》中,为了加深学生的感受,安排了这样一个教学过程:要求学生用手中的打击乐器为一小段动画片配音乐。顿时,教室里如同炸开了锅般乱作一团,有的上讲台抢乐器;有的兴奋地、使劲地敲打着手中的打击乐器;还有的在大声喊叫……老师好半天才恢复了正常的课堂秩序。这样的课堂不得不让我们思考:对于初一年级的学生而言,对音乐与画面的关系了解不是很多,在学生还不太熟悉如何正确使用打击乐器的情况下,就贸然让学生进行所谓的“配乐创编”,所以才会出现这样的教学效果。真正好的教学,并不是两种孤立的教学模式,而应该是主导性教学与主体性教学二者有机的、完美的结合,是教师为了营造合适的氛围而恰当运用各种方法的教学,教师的主导一定要适时、关键、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注重了审美素质,忽视了知识技能

实施新课程后,很多教师却片面地认为双基的学习不重要了,以至于在课堂上不敢涉及音乐知识,连最基本的识谱、节奏、听觉练习等也被舍弃了。

如在《七子之歌》的教学中,教师设计了很多的教学环节,先由教师深情朗读诗歌导入新课,然后和学生交流诗歌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再和学生交流澳门的一些相关知识,因课前下的功夫大,每位学生表现都很投入。教师也就没有安排专门的学唱,只是让学生一次又一次地聆听,但每次教师都没有提出什么具体的聆听要求。课堂容量倒是大了,但整个授课过程没有解决歌曲中弱起小节及六度大跳这些基本的双基知识点,更不用说从歌曲的重、难点入手,体会歌曲的意境美、思想美。在强化审美的同时却忽视了音乐基础知识的工具性;强调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时又舍弃了知识与能力,其实质是对音乐课程改革新理念认识的偏离。

四、注重了学科综合,忽视了音乐特色

现代音乐教学改革中,强调音乐学科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人文精神在音乐教育中的体现。因此教学中音乐与相关学科的综合发展、渗透、互补是十分必要的。但这种综合一定要慎重,稍不注意就会产生喧宾夺主的现象,成为生硬和机械的学科内容叠加的“杂科”。

如在《春之声》一课的教学中,某教师的教学安排如下环节:(1)自由讨论春天在哪里?(2)朗诵诗词《春晓》,并用自己的语言赞美心中的春天。(3)欣赏美术作品《春》、《春色》、《放风筝》等。(4)画自己心中的春天。(5)介绍风筝的制作。(6)最后齐唱《春之歌》。

4.《音乐小屋》教学反思 篇四

本次音乐活动的设计是根据低年级孩子好玩、好动等天性,以游“音乐小屋”为主线而展开一系列的活动。本次音乐设计,将知识的学习融入音乐活动之中,让学生在听、唱、动等多项音乐活动中体会学习的快乐,培养孩子们对学习音乐的兴趣、合作精神及创造能力。通过一系列情境变化来表现音乐;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在此,我谈几点自己的想法,以便给今后的课堂教学提供参考:

其一,在组织教学环节我是引导学生乘坐音乐小列车一分钟的组织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教师和学生情感交流的最佳时机。我这里用了“音乐王国要建音乐小屋,主人请我们一起去玩,然后坐音乐小列车出发”的情境,学生对此很感兴趣,课堂气氛也马上就热闹了起来。好心情是上好一堂音乐课的重要保证,这个情境设计,让学生马上就进入了状态,也为接下来的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其二,在情景导入新课时,我是引导孩子对口令进“音乐小屋”,解决了本课教学中的第一个难点

“3 3 1 3 | 5 6 5 | 4 5.4 | 3.0 || ” 音乐 小屋 在 欢迎 你 欢迎 我

其三,在学唱“音乐小屋“时,我提示学生要参加青蛙音乐会必需先学会音乐小屋的主题曲,在这里解决了本课教学中的第二个难点 “ 76 5 1 | 2 5 4 | 3 2 3 | 1 0 || ”

我 们的 快 乐 都 在 里 边 装

小孩子的天性就是爱玩、爱动。我在这里利用了这一特点,用游戏的方法来解决本课的难点,打破了以往练习时的枯燥,让学生在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学习、巩固了难点。以往我自己在节奏、难点练习时,老是发现很多学生心不在焉,今天看见他们学得都很认真,很有兴趣,让我感触颇多。看来,问题是出在我们老师自己身上,以后要多想想如何让学习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情,让学生不再觉得是一种负担。

其四,是参加音乐小屋举办的“青蛙音乐会”,第一次聆听时,我没有出示课题、图片,而是让学生听听看是谁在表演,知道了就举手,但不用说话。当然,就这样听到底的话,学生肯定是坐不住的,所以我又在中间适时地提一些问题,如:“它们的叫声每次都一样吗?”“最后的时候,叫声发生了什么变化?”等等,促使学生认真地聆听完全曲。复听的时候,我让学生在出现青蛙叫声的地方加上青蛙的动作和叫声,其它地方模仿青蛙拉琴的动作(这里,有很多小朋友都听出青蛙在拉小提琴),并要求,青蛙叫的轻的地方我们也叫的轻,叫的响的地方我们也叫的响。这就促使学生认真听音乐,要不就会对不上了。以前听欣赏的时候,老是会有学生讲话,但这次学生却听得很认真。其实,不是学生不爱听,而是我们老师没有引导好。聆听的时候,我们要适时地给学生一些要求、一些任务,学生就会有事情可做,当然也就不会“无所事事、东张西望”了。最后,我是让学生为乐曲取名字,最后我再揭题。目的是让学生对乐曲有个了解,知道这首乐曲是青蛙音乐会。但是,有人也提出意见说是不是把整个的欣赏环节去掉用其它的环节来代替,可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想出用什么来代替这个环节才更为妥当,应此,在这里供大家讨论一下。

其五,在给歌曲配打击乐器这个环节中,我选了两种声音长短不一样的乐器,并让学生进行选择,给不同的打击乐器配上合适的节奏,(我在前面让学生表扬音乐小屋,听教师范唱时,让学生伴奏的节奏X X | 0 0 || X — | 0 0 || 也为后面的节奏选择做了铺垫)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声音长的要配宽一点的节奏,声音短的可以配密集一点的节奏,真正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而不是让伴奏流于形式。

其六,在设计心目中的“音乐小屋”的这个环节。我通过了同桌相互交流的方式,让学生把自己心中的音乐小屋和同桌一起分享,然后再让几个小朋友把心中的音乐小屋介绍给大家,和大家一起分享,学生这里也说的很好“只要你一走进我的音乐小屋,你所有的烦恼就都没有了,就会变得很快乐。”“我的音乐小屋是粉红色的,里面有很多音乐,只要你走进来,音乐就会自己唱起来,你就会很快乐”等等。我觉得一堂音乐课能让学生感到快乐就够了。

5.《音乐教学反思》 篇五

韩老师

听过伊能静的《萤火虫》吗?偶然的机会听到,就被那“细声细语”所吸引,于是我决定:将这首歌推荐给六年级的孩子们,《音乐教学反思》。

一上课,我就在黑板上写下:--------------的萤火虫,问: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萤火虫。于是,孩子们脱口而出:可爱、调皮、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又问:看到“萤火虫”,你第一个会想到什么。于是,动画片《宝莲灯》中的唯美的画面,古人的勤奋一一被他们忆起。第三问:看到“萤火虫”,你第一个会想到谁。郝副连长、雷锋、老师这些平凡而又伟大的形象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我静静的听着孩子们说着自己心中的萤火虫,在他们用语言感受了萤火虫后,我按下了“播放”按钮,于是那悠扬的旋律深深的吸引了孩子们。

师:这首歌曲感觉如何?是什么打动了你?

有的说是优美动听的旋律,有的说是歌手的恬静,有的说想到了夏日的夜晚,大人们在树下纳凉,自己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那些美好的会议都在他们心中蔓延,教学反思《《音乐教学反思》》。

师:那这样的歌曲适合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聆听呢?

有的说在心情不好时听,能让自己的心平静下来,有的说在受到挫折的时候听,给自己鼓励,有的说要在夜晚一个人静静的听,享受独处的安逸……

歌声一直伴随着我们的交流,我真是惊讶孩子们的感受。当我还没提议学唱这首歌时,已经有同学举手要求延长,显然得到一致的响应。学唱的过程中,我感受从未有过的感动,孩子们那专注的眼神,会心的微笑,都是那么纯真。快下课时,我说:谁来猜一猜,给大家选这首《萤火虫》目的何在?这样一个问题,既让孩子们自己总结了这一节课的感受,也同样拉近与孩子们的距离,共享“萤火虫”般的光亮。

6.音乐教学反思 篇六

一、课前调动学生学习氛围很好,运用了最短的时间与学生形成默契,在短时间内运用坐如钟站如松等口令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力,并且还强调了学生的坐姿以及站姿。还让学生模仿救护车的声音,大胆的张嘴来模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将课程中所需要讲解的知识点一一给大家进行了简单的梳理。

二、上课的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还是可以的,主要是因为这节课在问题的设计上由浅入深,学生容易回答,并且能较好的组织语言回答,跟着教学的思路走。另外在与学生互动的环节选用的节奏拍打、画旋律线、以及运用图形谱等等形式辅助学生进行音乐欣赏,以至于在后面的主题听辨环节学生能很好的掌握。

不足:

一、学生在唱旋律的过程中,我没有关注到学生演唱的准确性,主要是固化的思维左右了我,一方面设计的流程我是唱两遍,因而就担心时间不够,就有点跑流程,没能在这个关注到学生的演唱,这是课堂生成的问题,应该要及时解决才行。不能一味跑流程,要时刻关注学生。

二、本节课在时间的把握上也有问题,学生一般 情况来讲在公开课上的反应是非常好的,都乐于表现自己,配合度也是相当高,前面的A段部分讲解的非常顺利,以至于时间比较充裕,到了B段的时候就明显有拖拉了,以至于在后面的听辨环节,结构的讲解环节时间就非常的紧张。因而在公开课比赛的过程中,一定要准确的把握好时间。

总结:

7.音乐教学案例反思 篇七

一、新课标理念下音乐教学内容的反思

目前,大部分小学音乐课把识谱作为音乐课程内容的一部分。于是,音乐教师在课堂上安静讲解识谱的内容,学生则在下面静静地听。不过,识谱是否在小学音乐课程中占据绝对性的位置,是很多专家热议的话题。针对这个问题,国培专家曾进行深入的分析。他们认为,在最开始的音乐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力度、速度、音色、节拍等音乐要素的学习和培养,而旋律是被放在第五个位置进行学习的。换言之,音乐学习是建立在体验、感性基础之上的,而不是一开始就建立在识谱这种理性学习的基础之上。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提升音乐的鉴赏水平,同样能够起到学习音乐的效果。尤其是对小学生而言,他们大多活泼好动,想象力比较丰富,更喜欢参与音乐活动,并在参与中获得情感体验,从而习得音乐知识。即使不学习识谱也能学会唱歌, 故此,识谱教学在小学教学中不占有决定性位置,学习识谱只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音乐。音乐教学内容要依据学生特点进行精心安排,注重情感性、生动性和趣味性,关注学生的成长需求,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

二、音乐与文化相融合的教学实践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音乐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精神文化遗产和智慧的结晶。无论是文化中的音乐还是音乐中的文化,提醒着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树立文化自觉的理念,虽然在教学中不会讲解音乐文化方面的知识和内容,但是作为教师要从文化理念的视角来进行音乐课程的教学,进行优秀文化的传承。国培专家主张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文化理念的培养,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中的文化,培养学生情感、价值观,使得学生在音乐欣赏中感受音乐的文化内涵,提升自己的音乐欣赏水平,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在音乐语境中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也充分体现了新课改教学理念的精神实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成长。

三、音乐教育实践路径反思

关于音乐的教学方法,国培专家认为,当前多数的音乐教学是单一方法、单一维度,应该倡导通过多维度多种方法来进行音乐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呼吁多种维度进行音乐教学实践探索,突显音乐学与教育学的有机融合,彰显音乐教学的审美教学理念。同时,注重音乐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拓展学生的人生视野。这就要求学生在上音乐课时都要会唱民族音乐歌曲,而且要让每一个孩子都要热爱民族音乐,从而使音乐体现出民族性的特点。此外,从音乐教学的实践性角度分析,注重人类学与教育学的有机结合,充分挖掘音乐背后的文化内涵、创作背景以及音乐文化的目的,增强学生对音乐的主观体验感,这种基于音乐实践的思考也将成为教学的方向。

四、音乐教学的多元化实践

小学音乐课并不只是教歌和唱歌,而有无穷丰富的选择。 其实,音乐的内涵是丰富多彩的,而当前我们的音乐课堂有时显得过于单调。因此,音乐教师应该充分利用音乐的丰富元素,让学生感受音乐的艺术魅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例如,我会将音乐课上成一节“朗读课”,让音乐与朗读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音乐声中体会文字的优美、在朗读中享受音乐在情感上的共鸣;我会用一节课专门让学生来感受“节奏”, 通过拍手、拍膝、敲桌、跺脚,创造出各种节奏;我会哼唱(或者用风琴弹奏) 各种不同风格的乐曲,让学生根据自己对乐曲的理解,用形体来表现乐曲的情绪或情感,尝试用自己内心与音乐进行交流,感知音乐那丰富而神奇的世界。

五、结束语

国之兴旺,离不开教育,而教师是教育的重心,教师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质量。在当今时代,教师培训早已不是传统的高高在上的训导,而是注重思想、素养及人格等方面的引领、提升和塑造,这不仅是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视野的开拓, 更是教育理念的转变与更新。国培专家对音乐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深入思考和分析,倡导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审美价值理念的形成。这就要求教师不断进行教学研究和培训学习,有效应对教学过程中的各种情况和挑战。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形成探索性的思维学习方式,这有利于学生进行创新性学习,为以后的音乐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摘要:音乐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的重要学科,影响着学生情感价值和审美价值理念的提升。文章针对国培计划下的音乐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进行探讨,以期为提高音乐课程的教学质量提供理论参考。

8.一节音乐课的教学反思 篇八

1964年诞生的中国第一部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是我们音乐老师再熟悉不过的音乐作品。对于中国人来说,它已经远远超出了一部芭蕾舞剧的意义,其中的歌曲《红色娘子军连歌》《军民团结一家亲》曾经在20世纪60年代末掀起的“普及样板戏”的热潮中广为流传。

选择这个内容是为了上一节公开课,几乎翻遍了网上所有的教案和参考资料,发现上面的教学内容无非就是关于《红色娘子军连歌》的学唱,《女战士与炊事班长舞》和《军民团结一家亲》的音乐欣赏。我不禁反思:单单这么几首曲子的欣赏,我们的学生就真正了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了吗?真正获得音乐的审美体验了吗?也就在那一刻,一个念头在脑海中闪现,我要上一堂与众不同的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要让我们学生真正了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

构课的过程是痛苦的,面对着一大堆的教案,翻阅着一页页的教参,欣赏着整一部的舞剧,聆听着一首首的乐曲,千头万绪,让我无从下手,找不到出口,我要怎么教?我要教什么?经过两天的痛苦思考和与办公室同事的讨论,我想到了《红色娘子军》是中国的芭蕾舞剧,那么我何不从中国入手,探寻它的中国魅力呢?接下来在对舞剧的概念解释中,我又犯愁了,教参中的解释是:舞剧又叫芭蕾。正确吗?经过一番求证和查找资料,为了避免原则性的错误,更贴近于《红色娘子军》的本身,最后我把课题正式确定为《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中国魅力》。有了这样一个课题,此后的所有问题迎刃而解。

整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从题材、舞台布景、服装化妆、音乐、舞蹈这五个方面让学生体会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中国魅力。通过对故事的讲述,让学生知道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题材是以中国的革命历史作为创作依托的。通过《娘子军操练舞》等各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舞蹈欣赏,让学生了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在舞台布景、服装化妆、道具、舞蹈上的中国魅力。接着通过《军民团结一家亲》的欣赏让学生在体会音乐与舞蹈的关系的同时,分析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在音乐方面的中国魅力。丰富的音响资料,视频中舞蹈演员高超的芭蕾技巧,强烈地冲击着学生的眼球,使他们在惊叹的同时,快乐地感受着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中国魅力。

教学反思

初中学生的审美情感虽然略显稚嫩,但已经显露了追求美的倪端,这正是需要扶持和引导的地方。作为教师,如何让学生在获得音乐情感体验的同时也让一种精神在学生心中扎根,是教师应该深深思考的问题。

在教学实践中,每一位老师都会根据一定的目标要求,选择适当的内容,精心进行教学设计。找准教学“切入点”在教学设计时是尤为重要的,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建立一个总的设计思路或框架,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布局和安排。同时在教学设计时,既要考虑到教师的教法,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学法;既要考虑教师的知识水平,也要考虑学生学习的兴趣;既要活跃课堂气氛,还要激发创造性思维等等。

一、找准教学切入点

教学中的“切入点”犹如化妆师化妆时关键的一笔,犹如美术家构图时的最佳角度。找不准它,我们的教学将无法深入到作品的内部,无法进入学生的心灵。找准教学切入点,我觉得应该做到以下两点:

1.教学切入点尽可能地要小,具有针对性。刚刚开始确定《红色娘子军》作为教学内容的时候,是介绍舞剧概念还是介绍芭蕾舞剧,使我一下子犯难了。最后选择介绍芭蕾舞剧这个概念,最终的原因是缩小知识点,使概念的指向性更明确,更具有针对性。

2.教学切入点的选择要直指作品最具特色的方面。作为中国第一部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从1964年演到今天,创下了近3000场久演不衰的艺术神话,它在芭蕾舞台上破天荒地塑造了英姿飒爽的“穿足尖鞋”的中国娘子军的形象,将芭蕾的精华与中国的气派融为一体。因此,我以“感受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中国魅力”为整堂课的切入点,结合芭蕾舞剧的概念,抓住舞蹈、音乐这两大要素展开教学,师生共同探究、体验作品的“洋为中用”之美。

整部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由序幕加六幕组成,为了突出中国特色,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我选取了《娘子军操练舞》《黎族少女舞》《赤卫队员五寸刀舞》《女战士与炊事班长舞》《相亲慰问红军》《红色娘子军连歌》这几首具有中国特的舞蹈和音乐。在整个教学过程和各个环节的安排上,我时刻围绕着让学生感受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中国魅力这个切入点,由听故事——看舞蹈中的道具、服装、舞台布景——欣赏具有中国特色的舞蹈——聆听舞蹈中的音乐——演唱主题曲,由浅到深,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同时每个环节之间又有着相互的联系,如:欣赏具有中国特色的舞蹈这个环节中,在让学生欣赏舞蹈的同时,我还请学生关注舞蹈中的音乐,使学生认识到音乐在舞蹈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压抑恐怖的黎族少女音乐,活泼欢快的女战士音乐,从而顺理成章地引出下一个环节关于舞剧的音乐的聆听和体验。

我力求通过挖掘舞剧中最具有表现力的舞蹈、音乐要素,让学生亲身感受到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中国魅力。

二、充分把握教学内容

“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先要一桶水”这句话曾在教育界流行一时,在新课程标准下,这句话又有了新的理解: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随时“添水”“换水”,及时地对自己的一桶水更换更有营养价值的“优质矿泉水”和“活水”。

我习惯在备课、上课、课后问自己为什么?从而促使自己多找资料、多看书,尽量避免原则性的、专业上的错误,解决模棱两可的知识点。同时多提问、多思考,可以促使我们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添水”“换水”更多的是体现在教学的细节上。如为了让学生知道《娘子军操练舞》的舞台背景是具有海南地域风情的,我特地去网上查找了木棉树以及它在海南人心中的地位;《黎族少女舞》欣赏时,我找了黎族的相关资料。细节决定成败,于细微处做文章,才能使我们充分地把握教学内容,让课堂教学更加严谨、完美,让学生信服。

三、精心选择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师生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为了有效地完成一定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它既包括教师的教法,又包括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学法,是教授方法和学习方法的有效结合。在本节课中,我选择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视频欣赏,感受魅力。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多媒体技术手段在本节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精心选择的一个个具有中国特色的芭蕾舞蹈,强烈地冲击着学生的眼球,震撼着学生的视听。

2.对比感知,体会魅力。对比是音乐教学中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运用对比欣赏的方法,可以随时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突出知识的特点。为了突出音乐在芭蕾舞剧中的作用,我两次运用了对比的教学手段:第一次,通过舞蹈《黎族少女舞》和《女战士与炊事班长舞》的对比欣赏,使学生了解到不同的音乐能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从而由探究舞蹈的中国魅力过渡到了探究音乐的中国魅力这个环节。第二次,通过有声和无声两个版本的《乡亲慰问红军》舞蹈欣赏,使学生充分体会到音乐与舞蹈的关系,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是音乐的表现形式。一次次的对比,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3.动静结合,提高魅力。“动”和“静”的巧妙结合,会使课堂产生错落有致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既要让学生安静地聆听和思考,又要让他们热烈地讨论和积极地参与表现,使他们在思考和讨论中掌握知识,在实践活动中深刻感悟和体会。如《红色娘子军连歌》的学唱环节的安排,在演唱中不仅使学生体会到了音乐的中国魅力,同时学生用歌声表达的是他们对于艺术家们创造出这样一部芭蕾精品的骄傲和自豪。最后通过讨论,总结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中国魅力,使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一个完整、系统的了解、回顾和升华。

每一首作品,都有一个清晰的构思之路,是智慧的结晶。每一个音符,都历经长期的酝酿,耐人寻味。只要我们细心揣摩,总会巧妙地摸索出一条通向音乐深处的最佳途径。不同类型的作品,用不同的切入方式,选择不同的教学手段,因音乐而宜,因教师而宜,因学生而宜,定会让我们的音乐课堂色彩纷呈。

学生感受:

807班,罗梦婷:“舞蹈是一种艺术,一种生活,一种情感的表达。欣赏着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使我沉浸在舞蹈艺术的神奇圣境之中。人们络绎不绝的舞姿飞舞散开,曲折的身段手脚合并,轻步漫舞似飞燕掠水,真可称‘珠缨旋转星宿摇,花曼抖擞龙蛇动’。演员们用自己的舞姿诠释着生命的赞歌,她们用脚尖描绘着飒爽的英姿,让我们领略了足尖艺术的风采……”

804班,罗文卉:“坐在教室里欣赏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我的心底被深深触动了。看着那足尖轻轻一踮,顺着绷直的足背往上是优雅的身姿。《红色娘子军》没有全身洁白的芭蕾舞裙,有的只是一身身充满革命气息的军装,它没有唯美的背景音乐,有的只是慷慨激昂的革命红歌,它没有芭蕾浪漫的故事情节,有的只是令人敬佩的中国精神——坚贞不渝的信念。课后,我迫不及待地欣赏了整部的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

809班,郑栋栋:“这是我第一次观看芭蕾舞剧,第一次接触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改变了我对芭蕾舞剧的看法,它使我觉得芭蕾不再远离我们的生活,反而就在我们身边。”

810班,陆婧倩:“当一群穿着长衣长裤、戴着军帽的女战士映入你的眼帘——但她们的脚上踩着的却是‘足尖鞋’时——这样的搭配真的太史无前例了,这是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让我最震撼的地方……从这节课以后,芭蕾舞剧让我想起的不单单是穿着轻盈纱裙的四小天鹅,而是那群潇洒坚韧的红色娘子军战士!”

9.音乐对花教学反思 篇九

《对花》是一首河北民歌,对唱形式。这课我从学生进入音乐教室开始,学生就感受着民族音乐的韵律,从体验对唱入手,再欣赏河北民歌《对花》,引入新授。在了解把握音乐的同时,教师始终把审美放在核心位置,根据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表现,来把握音乐整体形象。

歌曲教学环节,教师从对唱入手,教师以演唱示范的方法引导学生自然解决“前倚音和上滑音”的教学。在演唱实践活动中学生了解“对唱”“表演唱”这两种声乐演唱形式并积极大胆的表演,教师大力提倡个性化的表演。在歌曲《对花》的学习时结合使学生充分体会河北民歌的特色,在欢快,热闹的气氛中完成歌曲的学习。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谈一谈,唱一唱,演一演,从而引导挖掘学生的创作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面向全体学生,在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基础上,我始终坚持对学生鼓励性的评价,在评价中体现爱护和尊重,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客观、公正、鼓励为主的方式开展师生评,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进行生生互评,使教学在评价中提高和升华。

10.音乐教师教学反思 篇十

《热爱地球妈妈》这首歌曲,我以小提琴独奏曲《沉思》为背景音乐,渲染情绪氛围,利用多媒体演示了土地沙漠化、绿地被损毁、污水乱排放等一幅幅触目惊心的地球环境遭破坏的画面,让学生感受到强烈的感官冲击,使学生心灵受到震动,通过影象图片的观看,引到学生注意观察在进行交流自己看到的画面,小组讨论明确地球正遭破坏的缘由,进行归纳总结:废水、废气、生活垃圾等系列问题,并设想由此带来的严重后果,接着因势利导,抛出问题:我们人类能为地球妈妈做些什么呢?小组讨论,归纳出几点:不要向天空吐烟、不向河流排放脏水等等,结合歌词呈现出来,自然地引入到下一环节的唱歌教学中。教学反思:

歌曲为带尾声的单段体结构,三段歌词,多处运用附点及切分节奏,怎样在短短的四十分钟内让学生唱好歌曲,并让他们深受感染呢?怎样突出歌曲的音乐性防止上成思品课?怎样通过音乐唤起学生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地球的情感呢?我想,这既是本节唱歌课的教学难点也是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11.小学音乐教学的几点反思 篇十一

一、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在过去,我与其他一些老师一样,音乐课只是一味地在讲,根本没有留意到学生究竟明白了没有。后来反复在想,究竟谁才是课堂的主人?学生在课堂上只是为了配合老师吗?经过课标的深入学习,我明白了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而教师只能是主导作用。因此在音乐课上,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教学内容不仅具有音乐性、审美性,更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课堂教学内容只有充分利用现有教材中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调整教材内容以适合现代学生审美需求,并根据学生的学力水平重组教材,把充满生活情趣的内容充实到教学中去,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与审美愉悦,让教学内容真正使学生想学、爱学、乐学,教师应该不断创造更大的空间让学生们自主发挥。学生一旦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再把知识点设计成小坡度、多台阶,让学生在知识的大树下,跳一跳就能摘到“知识的果实”,然后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一级一级地登上去,在不知不觉中尝试到探究的乐趣、失败的苦恼,最终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二、积极打造精品课堂

在自己的音乐课教学中,经常不免出现随意、离散、低效的现象,要真正提高教学质量,无论从掌握知识、技能技巧,还是从发展思维、培养能力看,都需要达到课堂整体结构的最优化——经济而高效。也就是说,最关键的是打造高效课堂和精品课例。打造精品课堂也是每位教师一直以来潜心研究的课题,虽然着力点不同但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收获和见解。首先,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这种教学手段丰富音乐课堂。在唱歌教学中,我利用上网查寻,让学生了解词曲作者与歌曲的创作背景,并有机会欣赏一首歌曲的不同演唱形式和风格所产生的不同效果,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提高学习歌曲的动力;或播放歌曲的MTV,让学生领略音乐与画面完美结合的魅力,更深层次地理解歌曲的内涵及感情。在欣赏教学中,我制作简单的课件将所要欣赏的歌曲与画面串联在一起,同学们即有了听觉的享受,又有了视觉的感受,有效地改变了以往欣赏课以单调、枯燥的听觉为主的教学方法,使每一堂音乐课都能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音乐。

三、大力提倡愉快教学

愉快教学是愉快教育的中心环节,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现愉快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以及创造进取和成功的条件,目的是使学生在愉快的心态下学习,即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竭力调动一切有利因素,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教学活动中,从而达到培养和发展他们感受和表现音乐的能力,并且真正从音乐中得到审美、愉悦、陶冶、净化的教育作用。“愉快教学”应是不拘形式和千姿百态的。

12.音乐教学案例反思 篇十二

自2006年11月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 (教师教育) 本科专业各类必修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至今, 高师音乐的和声教学越来越受到关注, 作为普通高校音乐教师教育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主干课, 和声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后继的课程。本次研讨会旨在通过对《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教材的修订及试点院校使用情况的说明来引导现阶段和声教学改革的新思考、新启示、新发展。会议的召开对高师和声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专业学术的发展以及我国高师音乐教育的改革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短短的一天时间里, 会议内容紧凑充实。上午, 王安国教授做了题为“全国普通高校音乐学 (教师教育) 本科专业课程试点工作与《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教材教程的解读”的主题报告。回顾了我国近十年音乐教育课程的发展, 他讲到高师音乐教学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后的平稳进行期, 过去我国基础音乐教育课程的发展经历了前进、倒退、曲折中前进的总趋势。他指出我国基础音乐教育教学中中小学校存在的问题有:1.不到位——音乐教育在基础学科教育中的地位极其脆弱。国家相关规定中明确规定音乐课在中小学基础教育课程中占百分之四, 但是各地中小学音乐课程的开课情况却极其令人担忧, 许多学校不开课、少开课。2.不作为——音乐教学质量不高、内涵不充实;缺乏对有效音乐教育知识的认识;缺少对“音美育人”最根本的哲学内涵的深刻理解。

他同时指出我国高师音乐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最集中的表现在于促进学科建设的最大动力来源于学位点与重点学科的资格申报和评审而不是以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为核心动力。他强调一个合格的高校作曲理论课专业的高校音乐教师应具备对所教授学科及相关学科知识透彻的理解和把握及对学生教学的责任心和爱心两方面的基本素质。他认为高校作曲技术理论课应具备的四个基本知识要点包括:两种基本调式 (自然大小调、和声大小调) 内自然和声材料基本形态、音响特性、功能定位及应用常规及相互关系;清晰乐段概念;建立在盲点结合的协和关系及音线的时空关系之上的复调对比二声部关系;为适用非规范乐队而使用三到五行表达的乐谱形式简化功能谱。

下午的报告会针对王安国教授所提出的现象和问题, 刘之、张碚、张友刚三位教授分别从和声、作品分析、复调三个方面对教材的修订做了相关说明;汪高原、潘琳、张立三位青年教师从自展, 因此, 基础造型课程对艺术的发展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在实际教学中, 我们必须注重造型基础课程, 力争培养出更多符合21世纪社会发展需要的艺术设计人才, 促进艺术和社会的更快发展。

参考文献:

[1]崔爱武.艺术设计基础教学中学生创造力培养初探.教育与职业, 2008年33期.

[2]陈辉.造型基础课程探究.美术大观.2011年03期.

[3]陆斐然.艺术设计造型基础课程改革探析.艺术与设计 (理论) , 2010年10期.

身教学角度出发对现阶段高师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教学做主题报告。

刘之教授对《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的修订说明, 针对高师教育的培养对象是将参加中小学音乐教学的教师, 增加了调式的综合与扩展、歌曲旋律的和弦选配等相应的内容。同时刘老师提出, 针对四声部和声织体的训练在我们现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训练时间太长、学生多专注于复杂的声部进行原则、训练过程中付出的时间与结果不成正比等一系列问题, 我们是否可以考虑以钢琴作为载体来实现和声从理论知识到具体实践的转换?张友刚、张碚教授分别从复调及曲式分析方面对《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做了修订说明。针对“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课程的设置、教材的选用、试点院校在使用中出现的困惑, 张友刚做了题为“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的教材分析和教学思考”的报告。他指出, 我们在音乐课程的设置上应该注意创新性与传统型、整体性与个体性、有机性与独立性、连贯性与交叉型、综合性与单一性的结合。

接下来, 汪高原、潘琳、张立三位教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做了报告。汪老师通过对中学实际调查得出结论:现阶段大部分毕业学生存在高理论低技能的情况, 不符合中小学音乐教学的要求。通过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课程的开设, 课程加强了学生对钢琴伴奏和配奏的训练, 改变了以往以四声部和声写作为主体的模式;加强了和声分析和欣赏方面的训练。张力老师从课程教学的现状和改革面临的挑战两方面做了报告。他讲到, 高师音乐课程普遍将四大件 (复调、和声、曲式分析、配器) 做为基本课程, 而这一课程设置与我们的现状和教学目标是不相符的。现阶段课程面临的挑战:综合性、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综合性是要把四大件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而不是简单地堆积在一起;实践性、多声部音乐分析和写作在教学中具有更强的教学性;基础性、基于高师音乐教育的对象是中小学音乐教师, 课程应更注重基本理论知识与实际教学实践的结合。

大会最后进行了分组讨论, 各高校代表各抒己见, 对“怎样将四大件更好的整合在一门课程中?”“如何选择教材?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王教授最后指出我们要在改革的过程中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 为我国高师音乐教学贡献一点力量。最后请允许我引用张力老师的一段话来结束本文:“任何一个改革, 上至国家政治经济的改革, 下到我们教育事业的改革都是一个观念上的改革, 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有缺陷我们就弥补、有不足就改正、有失败就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坚持下去, 我们的改革一定会获得成功”。

[4]王英珏.李禹.对艺术设计专业造型基础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考.美术大观.2008年09期.

[5]付敏.艺术设计教育创造力培养与教学模式改革.中国成人教育, 2009年16期.

[6]李雪飞.论艺术设计教育中创造力的开发.昆明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2年02期.

[7]曹瑞林.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初探——谈2l世纪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J].河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3 (04) .

13.小学音乐老师教学反思 篇十三

小学音乐老师教学反思1

音乐教师,首先就应明确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悟,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构成健康的音乐审美潜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和推进新课程改革,我认为,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先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体验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逐渐喜欢音乐,从而才能对音乐有更深一步的了解。要用心引导学生,从而使学生不仅仅做到此刻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因此在音乐课教学上,我会从下列两个方应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

1、根据音乐教室现有的乐器,透过音乐欣赏的形式,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各种乐器,并且让学生参与其中亲身实践,讲解各种乐器基本的演奏方法,这样一来,学生不仅仅对乐器有了进一步的接触,而且还对我国的各种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

2、透过丰富多彩的音乐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活跃空气,在紧张的文化课学习之余可调节情绪,有利于其他课的学习。

用多种方法,努力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针对本校特点,配合新课程改革,在学习音乐教材的同时运用数码钢琴进行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具体为:

1、在音乐欣赏课上,有些乐曲能够利用学校现有的乐器,结合大纲要求,给学生示范演奏,改变以往放录音让学生单纯欣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既开拓了视野,有提高审美潜力。

2、在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方面,为避免单纯学理论的枯燥,利用情境联想教学,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例如音符实值的学习,透过模仿动物叫声的长短来辨别不一样的音符,这样一来,学生会比较容易掌握。

3、利用多媒体、电视、音响等不一样教学设备,欣赏大型的交响乐和民族管弦乐作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感受音乐。

4、课堂上,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潜力,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下方就《真善美的小世界》一课,谈一下我的想法。

小学音乐老师教学反思2

一、把握学生心理特征,从而对课堂纪律进行调控

这学期我任教低年级的音乐课程,在音乐课堂上,前几分钟,同学们的配合还是相当不错,可是很快课堂就出现难以收拾的“热闹”。记得在第一节音乐课的时候,因为我并没有很好了解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在上课后15分钟还没有进入主题,使课堂出现闹哄哄的情景,当时我只会发脾气,所以最终使得学生和教师也出现比较僵的情景。这样一来,学生对教师的好感也消失,同时也影响到教师的教学质量。之后我查阅了相关书籍,明白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他们都是集中力时间比较短,所以必须把握好课堂的前15分钟,提高课堂的效率。为此我对自我的教学安排做了相关的调整,我通常把师生问候,练声及复习前一首曲目的时间把握在前5分钟。经过简短的导入然后直奔主题,这样一来学生能很好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知识。而导入的方式也必须引起学生的兴趣,对于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于动画视频导入,故事导入或者聊天的方式导入都是相当感兴趣,。所以说,把握好学生的心理特征,课堂的效率已经能够提高一半。

二、用先唱歌后识谱的方法强化听觉

在音乐课中,学生们对于唱谱从来不感兴趣,反而感觉到乏味。刚开始我对这情景并没有摸着头脑,还以为是他们偷懒。

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审美主体对于音乐的各种听觉感受本事,是审美本事的基础。所以先唱歌、后识谱与先识谱、后唱歌在教学目的上并不矛盾。对此我作出以下的改善,在教唱新歌前我首先让学生欣赏,以听领先。并让学生和着音乐做简单的律动,使学生对音乐有了听觉上的印象,为下一步学好歌曲作好铺垫。然后让学生欣赏歌曲、感受音乐,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再经过让学生唱歌,在不知不觉中解决了歌谱中的难点,使学生在识谱时降低难度,让学生感觉识谱并不太难,从而增强其自信心,加深对音乐的热爱。

三、让乐器和舞蹈走进课堂

在音乐课中我发现,每当课上接触到乐器或者舞蹈,学生们都十分感兴趣,但却是老跟不上节奏。

乐器和舞蹈在课堂的恰当运用,是能够把课堂的气氛变得最活跃。并且乐器和舞蹈是很好地培训学生的节奏感。对于刚刚接触接触音乐的同学,他们会觉得学习节奏是一大难点,如果只是简简单单叫他们跟着教师来拍掌,这样枯燥的学习是很难调动学生的进取性。所以在某些节奏性强的歌曲中,我会尝试多用乐器来在辅导,先让学生跟着我有嘴和手同时打节奏,并强调嘴和手要一致。然后我再作乐器示范,最终每组学生中挑选几位出来表演,学生学习的效果很梦想。

小学音乐老师教学反思3

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我慢慢体会到,要上好一节课并不难,难的是要上好每一堂课,很多问题并不能仅仅靠一节两节课就能解决的,是要靠平时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在细节之处慢慢灌输你对音乐的理解,把握住他们学习音乐的正确的方向,并且能成为他们中的一员,让孩子真正的喜欢你,这才是最难最难的.

我带的是一二年级的音乐课,针对学生性格特点,每次开始上课,我都会在黑板上画出六颗星星,作为孩子们上课是时的过程性评价,奖励给上课学习态度认真,歌曲表演完整等优秀的孩子,这一招,总会特别奏效。我觉得这也是对我工作最大的鼓励。

一二年级的学生已能“聆听、思考”音乐,大致能从音的高低、音的长短、量等方面去听去想。这一时期,学生还不具备音乐术语概念,和学生的交流,要避免过多使用音乐术语,要善于将音乐术语转化成学生听得懂的话,多多以轻松快乐的游戏来让她们吸收要学的知识,寓教于乐,同时还要多鼓励学生敢于表现自己。

小学音乐老师教学反思4

《论语八佾》中,孔子对鲁国大司乐说:“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皎如也,绎如也,以成。”这是孔子对音乐的理论说明,他要求音乐和谐、纯粹、清晰。孔子不只仅认识到了音乐是对实际的摹仿,同时也注意到了并不是对实际的自然摹仿,而是要求对实际进行艺术概括。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做到“纯粹和谐”。

《我当老师》就是这样一首天真的歌曲,表达了一个小主人公对“当老师”的有趣实践。

千年前的孔圣人已经意识到:音乐在教育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一个人全面发展,不只需要智慧、勇敢,而且必需“文之以礼乐”,所以他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 “为人生而音乐”是音乐课堂的远程目标,从近处点滴做起,为远方的理想服务,是音乐课堂“投入不问回报”的事实和有效地价值。

一、读小诗的改进

“小鬼当家”第五单元的开头语,很适合小朋友的心理“胃口”:我能做点啥?你快猜一猜,扫地洗衣钉扣子,小鬼当家人人夸。

在其他班级,让学生按节奏朗读这四句,觉得结束感不强,有戛然而止的不适感,所以重复了最后三个字——“人人夸”。在做课件的时候加了进去。

二、“乐以发和”

“和谐”成为当代的最强音,课堂也求和谐。但课前十分钟,课件还是出了点小问题。电脑开机后,自动跳出一个对话框,说装置了一个什么程序我匆忙中没有记住,然后再打开昨天调试时非常正常的课件,糟糕!其中的视频竟然无法播放,于是只好重新插入视频,眼看上楼去带学生来音乐教室来不和了,早早来准备听课的徐雪红老师主动说“我去帮你带下来吧!”真的心里是感激不尽,在此感谢善解人意、“救”我于“水火”之中、笑靥如花又倩声如银铃般悦耳的徐老师——谢谢!

原本想让学生下楼来音乐教师的时候,顺便带些凳子下来,给听课的老师坐,可是因为课件故障的关系,搞到铃声响的那秒钟才“排除险情”,所以造成了课堂凳子“紧缺”的状况,在此道歉——sorry!

三、“人而不仁,如乐何?”

“人而不仁,如乐何?”孔子提出人的品质与音乐的内在联系。他说假如一个人没有仁德,那又怎能很好地掌握音乐呢?”

在听课老师的众目睽睽之下,我和二2班的小朋友度过了一节“难得和平”的音乐课,那个我研究课题中的“问题小孩”小潘同学,迫于“听课”这种氛围的压力,所以“水火相融”的“现象”让我很欣慰:终究是个聪明的小孩啊!可造之材!歌唱中,小潘同学的声音逐步融入了大家的声音之中,我和全班同学不必如平时般为潘同学的随性而行的捣乱行为而承当无可奈何中的“殃和池鱼”的后果。是听课老师带来的“人气”让“问题小孩”今天表示“例外”让课堂顺利进行。小潘表示了自身的“仁”,对我来说是可喜可贺的事情啊。

四、宽容胜于苛求

“歌者直己而陈德”。这节课,虽然没有占据“天时”优势,气温转冷,让教室中咳嗽一片确实让我有些小小的沮丧,但“人和”让我的感动一直在加分。

学校的地理位置处在风、湿的当口,冷风夹杂着回湖水的潮湿,教室里一咳就是一大片。当我课堂上初次听到那压抑的一片咳嗽声,就在后悔时间选的有点不妙。于是为了不让咳嗽来破坏歌声的音响效果,出了个下策:“当你咳嗽了,你干脆停下来,不要唱了。”但是在“公开课”的氛围下,我发现几乎没有小小朋友停下来真正不唱了,休息了,都在尽力配合我的要求。咳嗽的小孩,只停了以秒来计算的实间,然后又跟上大部队的脚步。所以想想自身有一点点残暴。

五、音乐课堂以外的故事

这节音乐课上的表示,以至于我在2班的下一节美术课上,有“说话不算话”的“心太软”行为。

上节美术课结束时候已经确定要“惩办”,因为两节课完成一张画,但是画画时候总有小孩在讲话,影响画画速度,下课铃声响了,很多小朋友没有完成作品,所以吃批评了。

但是上完公开课的第二天,我走进教室,想到咳嗽了还“捧我的场”,批评他们真有点不近人情,于是心软:想到你们上节课,那么认真的配合老师,咳嗽了,还在唱歌,所以这节课,不忍心再骂你们,惩办你们了。但是你们以后的美术课,画画时候应该少讲些废话,认真些画画,对自身画画的要求高中一年级些,不要怕难,一味追求简单省力。你们唱歌时候那么活泼聪明,相信你们动脑筋了,画画也会很出色的。

于是,再给五分钟,完成上次的画,再画今天的作业,教室里,出奇的恬静,没有小家伙再交头接耳。画画的质量明显提高了。

六、春天的氛围

音乐的表示,是需要内心的热情。让学生对音乐充溢兴趣和热情,并乐意把上音乐课的时间和精力用在“音乐”上,二不是浪费在发呆等颓废的事情上。并在动脑中找到乐趣,在应约中体会到想象的愉悦,让课堂出现出一种生机勃勃的状态。

小学音乐老师教学反思5

反思对于一个教师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它能使教师对自我一学期的表现有个整体的回顾,现将我在这一学期教学中的几点体会和认识谈谈:

一、教学实践中的自我反思

我在上每节课之前,都会在心中把要上的环节演一遍,研究课堂上可能出现的状况。每一堂课结束后,都会进行反思,研究哪些教学设计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哪些精彩片断值得仔细咀嚼,哪些突发问题让自我措手不及,哪些环节有待今后改善等等。同时反思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的闪光点是否被我抹杀。学生在课堂上有发表自我见解的权利,这些也有可能是拓宽我们教师教学思路最有价值的东西。把这些都记录下来,能够实现教学相长。

音乐课上让学生动起来,从生理到心理,从资料到形式,从教师的教到学生的学,从教学要求到教学组织,经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身体动起来,情感动起来。这种“动”,非“放羊式”的乱成一团,是在教师的科学方法推动下、促引下,逐渐诱发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心扉自由地理解音乐美的沐浴,提高音乐修养,培养起音乐情趣的“动”。在课堂中要给学生“动”的`空间、时间,让学生在“动”中加深对歌曲形象的联想,从而增强对音乐的表现力。作为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动态的课堂,让学生在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都得到动态享受,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创造欲望。

二、理论学习中的自我反思

理论是让一个人在思想上得到升华的最有价值的东西,作为教师要如饥似渴地学习和研究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并自觉地运用理论反思自我的教学实践,指导自我的教学活动,在学习中深刻反思,认真消化,并付诸于实践。先进的理论使我们的教学进入新的境界。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要求他的教师:“读书,每一天不间断的读书”,“不断补充其知识的大海”。他认为,这样“衬托学校教科书的背景就宽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就更明显。由此可见,理论学习的重要性。今后我要加强理论学习,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自我教学水平的提高。

近几年,经过自我的教学实践,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一个更深的认识:孩子不是认知学习的工具,他们是具有鲜活生命,有独特个性的完整的人;孩子是以一个完整的生命体的方式参与到课堂生活中,课堂教学道德应当成为完整的“人”的教育。

完整的人的教育,就要尊重孩子的智慧。至于学生的学习程度,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却成了次要的问题。当我们把认知任务作为课堂教学的唯一目标时,课堂上便看不到“人”,只看到“教案”;看不到智慧,只看到答案。完整的人的教育,要时时关注孩子的学习情绪,学习状态。没有兴趣,是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

在我的音乐课堂上,我时刻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人都是感情动物,仅有感情到位,兴趣自然有了。例如我在执教《小乌鸦爱妈妈》一课时,我没有按教材上要求的用稍快的速度演唱,而是用慢速柔情的声音教唱,这样一来,很多学生就能把小乌鸦对妈妈的感情体会到,在这节课中,最大的成功在于学生懂得了要爱妈妈的思想,也有许多学生在这节课想到自我的妈妈,唱的泪流满面,谈体会也很深刻,这节课上的十分成功。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状态,就要在思想上真诚顾及学生多方面的成长,要能从学生的眼里读出愿望,当学生没有信心时,要能唤起他的力量,要运用自我的教育机智,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精神脉搏始终与他们一齐欢跳!这才是充满人性魅力的教育。

以上是我在教学中的一点感想,我只期望以后再经过教学实践多摸索经验,使自我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

小学音乐老师教学反思6

这是一首天真活泼、富有儿童情趣的歌曲。歌曲节奏活泼,旋律幽默诙谐,歌词具有很浓的童话色彩,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歌曲采用了二四拍,节奏较复杂,每个乐句都采用问答式的一呼一应,乐句间休止符的运用表现了小动物的可爱。

在教学《我当老师》以后,通过反思我有以下的几点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一、巧用多媒体创设童话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本节音乐课开始,大屏幕就出现了动物学校的场景,通过一群活泼可爱的小动物的画面,教师妙趣横生语言的描绘和引人入胜的音乐渲染,把学生带进了“动物学校”的童话世界。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展开充分的想象,自己当上了动物学校的小老师,并以问答的形式启发学生:“你想教小动物来干嘛?”一下了就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由于创设了这样独特的教学情境,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转换成了“动物学校”的小老师的角色,不仅使学生在身临其境的状态下体验了当老师的快乐,而且使学生初步熟悉、理解了这首歌的歌词。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为学生学唱《我当老师》打好基础。

二、多种感官联合并用,促进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新课标指出,音乐教学的综合包括音乐教学不同境域之间的综合和现代教育科学技术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拓展学生的审美空间。

在学生初听歌曲时,随欢快的音乐,大屏幕上出现了动物图谱,既有小猫、小狗、小鸟和小羊可爱的卡通动物头像,又有随乐曲跳动的旋律线,这时学生眼看、耳听、口哼、手拍,多种感官联合并用,同时出现《我当老师》的歌词。以这种形式出示歌曲,体现了浓郁的童话色彩,促进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小学音乐老师教学反思7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音乐是素质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尤其是近几年高考基本能力学科的开设,音乐课的质量,也是极为重要的。因此,音乐教师也应该学会反思、善于反思。那么,音乐教学反思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又如何在反思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呢?

一、在备课过程中设计反思

音乐课的备课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就可以先给自己设计这样的几个问题以供反思。例如:“学生对本课的民歌熟悉程度如何”,“怎样设计学习民歌的教学方式会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在学唱民歌的教学环节中会出现哪几种问题,如何对症处理”等等。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会觉得有的放矢,备课也不会流于形式。因为音乐课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所以在备课中设计的反思还是以提高兴趣为主。如果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特别有兴致,或者无动于衷,就该问问自己是什么原因,积累经验教训,并在平行班尝试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以求得最佳效果。

二、在上课的过程中验证反思

课堂不是车间的流水线,一成不变,同样的教学方式方法,五十名学生可能有五十种不同的反应。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地调整教学的方式方法,不断验证在备课时设计的反思,对症下药。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好的教学也总有它不足的地方,有待于进一步改进,进一步优化。因此,在课堂上发生的种种“意外”,就可以成为很好的反思材料,提供教师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进行探索。

三、在课后进行各种形式的反思

反思的方式有许多种,可以通过语言也可以通过文字,可以自我反思也可以通过交流进行集体反思。反思最具有借鉴意义的一种方式是编写案例反思。所谓案例反思,就是通过具体的典型的教学个案,来研究和揭示其内在规律的一种写作方式。虽然案例有其个别性、特殊性,但是也从中体现出了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学理念等等。教师将这些典型案例通过文字的形式加以分析概括,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也可以提供给同行借鉴。

反思除了自我反思,也可以通过观摩分析他人的范例来进行。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自我反思,自我案例分析,都是建筑在自身的基础上,而许多事情还是旁观者清。所以,教师应该多观摩分析其他教师的课,学习他们的教学理念、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等等。反思假如我上同样内容的课,会有什么不同,什么相同,我从中得到了哪些启发,等等。音乐教师往往由于自身条件的不同有各自的特长,比如器乐,比如声乐,要善于利用自己的特长,别人的特长可以作为自己的借鉴,看看别人是如何来利用的,思考自己可以如何利用。因此,无论是主课也好,副课也罢,教学反思都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音乐教师,我认为更应该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反思与提炼,从而发现问题,学会研究,不断地去提高教学水平,成为科研型、反思型的新型教育工作者!

小学音乐老师教学反思8

音乐课如果只让学生唱歌,流行的还可以,但是长时间学习歌曲学生也不喜欢。必须穿插进行,上一些欣赏课,表演课。模仿一些小品。引起学生的兴趣。对初中生来说,他没有音乐的专业知识,就很难去认真学习音乐,了解音乐的内涵。也就达不到音乐课堂效果。因此我在上音乐课时,尝试了几种方法,还有一定的收效,不妨与大家一起共同讨论学习。

一、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

现在每个班的学生到音乐音乐教室都知道分组坐,铃声落之后不在交头接耳,下课后学生会自觉摆放凳子。我要求最后进入教室的两名同学打扫卫生,时间久了都不拖沓。这些习惯都已经养成,不用再去强调,无规矩不成方圆,所以说规矩给他们说了,慢慢的养成习惯。课堂就省掉许多与课堂无关的事。

二、带着问题学习音乐

因为一节课只让学生去感受,不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和观察能力这并不是一堂好课。我在有些课时经常设计一些问题,形式多样,照顾全体,以小组比赛的形式来回答问题,还有分小组讨论的形式来回答。比如在七年级课找了一首流行音乐周杰伦《青花瓷》如:请欣赏音乐从音乐中求答问题:

1.听完音乐感受?

2.这首乐曲用什么乐器来演奏?如果换一种乐器有同样的效果?

这样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音乐,自然学生在学习音乐时很用心去感受,去思考,去理想,去想象,培养了学生各方法的一些能力。在学习中快乐地学到知识。

三、采用小组合作进行课堂授课

因为学生对音乐理解很抽象,它不象文字可以直观地去感受,而音乐必须通过去听,用心去感受它的节奏、力度、速度、情绪等一些音乐要素,才能使学生正确地去理解。所以我经常使用一些方法,让学生去分组去学习,通过听、看、唱、演不同方式。让学生演唱带着情感去演唱。用心去演唱。以小组为单位比赛学习效果更佳。(五年级、七年级学生比较认真,小组合作积极性强,而八年级的学生主观性强,小组合作作用不是很大)

四、编排小品,创编舞蹈动作

有的欣赏完音乐,我会让学生表演一个小话剧。小品。来加深学生们对音乐印象。更好的理解音乐。(七班,八班展示突出)根据音乐的特点要求学生学习歌曲后,合作一些动作来表达音乐。比如在学习《牧歌》《卓玛》,让同学们学习一些少数民族动作来随着音乐起舞。(女生们表现好,男生不喜欢动,让他们为歌曲打节奏)

以上都是我这段时间在教学中积累的经验,我通过自己的尝试有一定效果。在课堂上改革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快乐中享受音乐,不断提高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在教学改革的大路上,我相信会越走越宽。

小学音乐老师教学反思9

《论语八佾》中,孔子对鲁国大司乐说:“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皎如也,绎如也,以成。”这是孔子对音乐的理论说明,他要求音乐和谐、纯正、清晰。孔子不仅仅认识到了音乐是对现实的摹仿,同时也注意到了并不是对现实的自然摹仿,而是要求对现实进行艺术概括。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做到“纯正和谐”。

《我当老师》就是这样一首天真的歌曲,表达了一个小主人公对“当老师”的有趣实践。

千年前的孔圣人已经意识到:音乐在教育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一个人全面发展,不仅需要智慧、勇敢,而且必须“文之以礼乐”,所以他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 “为人生而音乐” 是音乐课堂的远程目标,从近处点滴做起,为远方的理想服务,是音乐课堂“投入不问回报”的事实和有效地价值。

一、读小诗的改进

“小鬼当家”第五单元的开头语,很适合小朋友的心理“胃口”:我能做点啥?你快猜一猜,扫地洗衣钉扣子,小鬼当家人人夸。

在其他班级,让学生按节奏朗读这四句,觉得结束感不强,有戛然而止的不适感,所以重复了最后三个字——“人人夸”。在做课件的时候加了进去。

二、“乐以发和”

“和谐”成为当代的最强音,课堂也求和谐。但课前十分钟,课件还是出了点小问题。电脑开机后,自动跳出一个对话框,说安装了一个什么程序我匆忙中没有记住,然后再打开昨天调试时非常正常的课件,糟糕!其中的视频竟然无法播放,于是只好重新插入视频,眼看上楼去带学生来音乐教室来不及了,早早来准备听课的徐雪红老师主动说“我去帮你带下来吧!”真的心里是感激不尽,在此感谢善解人意、“救”我于“水火”之中、笑靥如花又倩声如银铃般悦耳的徐老师——谢谢!

本来想让学生下楼来音乐教师的时候,顺便带些凳子下来,给听课的老师坐,可是因为课件故障的关系,搞到铃声响的那秒钟才“排除险情”,所以造成了课堂凳子“紧缺”的状况,在此道歉——sorry!

三、“人而不仁,如乐何?”

“人而不仁,如乐何?”孔子提出人的品质与音乐的内在联系。他说假如一个人没有仁德,那又怎能很好地把握音乐呢?”

在听课老师的众目睽睽之下,我和二2班的小朋友度过了一节“难得和平”的音乐课,那个我研究课题中的“问题小孩”小潘同学,迫于“听课”这种氛围的压力,所以“水火相融”的“现象”让我很欣慰:毕竟是个聪明的小孩啊!可造之材!歌唱中,小潘同学的声音逐步融入了大家的声音之中,我和全班同学不必如平时般为潘同学的随性而行的捣乱行为而承担无可奈何中的“殃及池鱼”的后果。是听课老师带来的“人气”让“问题小孩”今天表现“例外”让课堂顺利进行。小潘表现了自己的“仁”,对我来说是可喜可贺的事情啊。

四、宽容胜于苛求

“歌者直己而陈德”。这节课,虽然没有占据“天时”优势,气温转冷,让教室中咳嗽一片确实让我有些小小的沮丧,但“人和”让我的感动一直在加分。

学校的地理位置处在风、湿的当口,冷风夹杂着回湖水的潮湿,教室里一咳就是一大片。当我课堂上初次听到那压抑的一片咳嗽声,就在后悔时间选的有点不妙。于是为了不让咳嗽来破坏歌声的音响效果,出了个下策:“当你咳嗽了,你干脆停下来,不要唱了。”但是在“公开课”的氛围下,我发现几乎没有小孩子停下来真正不唱了,休息了,都在尽力配合我的要求。咳嗽的小孩,只停了以秒来计算的实间,然后又跟上大部队的脚步。所以想想自己有一点点残忍。

五、音乐课堂以外的故事

这节音乐课上的表现,以至于我在2班的下一节美术课上,有“说话不算话”的“心太软”行为。

上节美术课结束时候已经确定要“惩罚”,因为两节课完成一张画,但是画画时候总有小孩在讲话,影响画画速度,下课铃声响了,很多小朋友没有完成作品,所以吃批评了。

但是上完公开课的第二天,我走进教室,想到咳嗽了还“捧我的场”,批评他们真有点不近人情,于是心软:想到你们上节课,那么认真的配合老师,咳嗽了,还在唱歌,所以这节课,不忍心再骂你们,惩罚你们了。但是你们以后的美术课,画画时候应该少讲些废话,认真些画画,对自己画画的要求高一些,不要怕难,一味追求简单省力。你们唱歌时候那么活泼聪明,相信你们动脑筋了,画画也会很出色的。

于是,再给五分钟,完成上次的画,再画今天的作业,教室里,出奇的安静,没有小家伙再交头接耳。画画的质量明显提高了。

六、春天的氛围

音乐的表现,是需要内心的热情。让学生对音乐充满兴趣和热情,并乐意把上音乐课的时间和精力用在“音乐”上,二不是浪费在发呆等颓废的事情上。并在动脑中找到乐趣,在应约中体会到想象的愉悦,让课堂呈现出一种生机勃勃的状态。 为您服务

小学音乐老师教学反思10

音乐教学更是艺术教学中的艺术。音乐反思性教学则是指运用教育教学的有关理论,对课堂教学的教育理念、教学资料、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思考,从中归纳出成败得失,为不断优化后续教学带给重要的条件。实践与研究证明,小学音乐实施反思性教学是教师自觉探索解决音乐教学中的有关问题,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能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教师自我学习,提高业务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我透过对教学《龟兔赛跑》这一案例进行反思,具体地分析探索教学资料、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群众协作等方面的反思与调整的过程与方法。

一注重音乐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进行课堂教学资料的反思。

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教学资料不仅仅具有音乐性、审美性,更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课堂教学资料只有充分利用现有教材中能引起学生兴趣的资料,调整教材资料以适合现代学生审美需求,并根据学生的学力水平重组教材,把充满生活情趣的资料充实到教学中去,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与审美愉悦,让教学资料真正使学生想学、爱学、乐学。在教学《龟兔赛跑》时,我安排了欣赏三段不一样的音乐:第一段是兔子、小鸡和小猫;第二组是乌龟、鸭子和小羊;第三组是大象、小熊和老牛。第一步让学生聆听音乐并思考:这段旋律表现了哪一组小动物呢?第二步问为什么你会认为这是这组小动物呢?此时学生会根据他平时积累的经验告诉我们:大象的腿很粗,它走起路来很笨重,所以它的音乐听上去很强也很沉重,而乌龟呢,它爬得慢,但身体没有大象那么庞大,所以音乐听上去很平稳。而小兔子是一蹦一跳的,所以音乐听上去很简单,也很活泼。第三步让学生聆听音乐模拟这一组动物走路的情景。这样才能激起学生对音乐的内化,体会音乐艺术的美感。

二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课堂目标的反思。

由于学生的需要、兴趣、经验和潜力是多样化的,音乐课堂教学目标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的音乐教育观,就务必以学生为主体,遵循学生的显示发展水平。联系学生的客观实际,根据教师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把握,灵活设计课堂教学的音乐审美、情感态度和知识技能目标,提高教学目标设置的适宜度,增强教学目标实现的有效性,真正起到教学目标的导向、调控、评价作用,成为课堂教学成功的保证。在设计《乌龟赛跑》这一课时定下了三个教学目标:1、透过欣赏,让学生初步感受不一样的节奏、旋律,速度所表现的不一样的音乐形象。

2、透过创编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3、透过创作表演第二次龟兔赛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现欲,使学生懂得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忙,渗透团结友爱的思想教育。透过反思,围绕着学生年龄特征和音乐感知等特点,重新设立教学目标:“透过对教具的直观介绍及有关乐曲欣赏,充分体验学生丰富的表现力,同时形象感受和理解作品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及情绪。”课堂上,透过讨论欣赏、比较欣赏、选取欣赏等多种教学策略进行反思。

三把握学生认知心理,进行课堂教学策略的实施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平等的融入学生,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教学。在不一样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心理、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与情感反应等,合理安排课堂教学策略,尽可能的使学生用心主动的,全身心的感知并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四围绕主体,紧扣主题,群众协作是反思教学必要补充。

上一篇:机械辞职报告示范下一篇:扶贫资金使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