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贫困地区农村党员体现先进性的思考实习报告
1.民族贫困地区农村党员体现先进性的思考实习报告 篇一
新的历史条件下保持农村共产党员
先进性的载体探索与实践
分水乡是1992年“撤并建”新建乡,也是全县新阶段扶贫开发重点乡。全乡12个党(总)支部、436名党员。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全乡各级党组织以中发〔2004〕20号文件和胡锦涛总书记有关重要讲话精神为统揽,紧紧抓住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条主线,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牢牢把握“关键是要取得实效”和“真正成为群众满意工程”的要求,扎扎实实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并成功探索了新的历史条件下保持农村共产党员先进性的载体和形式,且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一、以党员受教育为立足点,在个体转化中激发党员先进性
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要通过党员的良好作风来体现。从分水乡党员队伍的整体表现来看,主流是好的,值得组织放心、人民信赖,但一些党员的个体现象和个别反映真不能忽视。因此,分水乡在狠抓党员队伍集中教育的同时,尤为注重以人为本,个体帮教转化。在学习内容上较好地体现了针对性,合理安排了党员应学什么(即《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读本》)、党员想学什么(即政策、法律法规和农业实用技术等);在学习方式上体现了灵活性。通过采取集中辅导学、小组集中学、个人自学、革命传统教育学、远程教育学、宣传板报学和送学上门以及信函电话促学等方式抓好了党员的学习,确保了参学率达99%,激发了广大党员特别是农村党员的学习积极性。尤其是针对个别党员意识淡化,不自觉履行党员义务,对先进性教育活动认识模糊、信心不足甚至有应付了事的思想等问题,各支部结合村情制定了帮教措施。红明村通过开展“四送”活动,为全村党员送去了一份学习材料、一张党员先进性具体要求明白卡、一幅勉励性对联(或贺年画)、一次组织谈话,使他们的党员意识明显增强。王武村开展了“五访”活动,通过定期对思想消极的 党员、身患重病的党员、生活困难的党员、家中发生意外事故的党员、离退休干部党员和离任村干部党员进行走访,使他们感受到了组织的关爱和温暖。原小茶村支书田应态,今年2月病逝后,王武村总支送去花圈并为其召开追悼会,使很多党员和群众深受感动。尤其是过江村在对后进党员帮教转化中,通过掌握后进党员的思想动态,研究落实了后进党员思想转化的具体意见,制定落实了“六包”责任制,通过包学习时间保证、包思想觉悟提高、包党员义务履行、包存在问题整改、包党员作用发挥、包思想作风转变,极大地提高了党员素质,确保了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并涌现出了一些感人事迹。南克组党员积极带头组织群众集资,仅用三天时间集资达2万元,向村党支部争取“四在农家”创建项目,愿望得以实现,现创建活动如火如荼;联峰组杨昌华病逝前不忘向党组织上交了党费;新台组冷茂堂母逝未葬期间戴着孝帕组织党员参加集中学习;龙塘组70岁高龄女党员高传香带领村民修路出工12天;离退休党员冷胜友和离任老支书吴宗福向计生困难户捐款100元、50元。这些先进典型,为全乡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提供了生动题材,为后进党员思想转化树立了示范和榜样。
二、以组织增活力为支撑点,在团体推动中彰显党员先进性
党员的先进性必须依靠党的基层组织引领和推动,没有党的整体先进性作支撑和依托,党员先进性必将缺乏源泉、动力和保证。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分水乡以提高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目标,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切实加强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一是紧紧围绕创建“五个好”支部,深入开展了党员“五个好”活动。即:履行岗位职责好、家庭小康业绩好、带领群众致富好、先锋模范作用好、农民群众口碑好,以此彰显党员先进性。活动期间,全乡8个农村党支部已调整3个,建立健全党小组(党支部)27个,其中过江村、红明村“三级联创”初步达标验收。二是认真开展了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职活动,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全乡各村已设政策宣传、计划生育、科技示 范、卫生监督等岗位12个,250名无职党员找到了自己的岗位,极大的激发了他们参与村务管理和开展“双带”活动的积极性。三是认真开展了“双培三带”和“三个培养”主题实践活动。培养了入党积极分子86名;培养了副科级后备干部10名,股级后备干部21名,村级后备干部32名,组级后备干部160名;吸收预备党员8名。四是加强村级办公阵地建设。分水乡财政解决2万元帮助中坝村扩建了活动阵地,解决2万元为金华村修建了食堂;天山村自筹资金7000元硬化了村办公楼院坝;通过争取项目扶贫资金15万元,启动新建王武村级办公楼。此外,通过开展党员评议、专题组织生活会、党员党性分析、制定班子和个人整改方案和措施,使各支部在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等方面得到了全面加强。
三、以群众满意为落脚点,在群众评价中展现党员先进性
分水乡农村基层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主题,把通过解决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解决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主要问题,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重点问题,作为自身先进性的重要内容,实现了在学习中提高认识,在整改中促进工作,以实际行动和成效赢得了广大群众好评和积极支持。先进性教育活动期间,分水乡主要推进了五项“群众满意工程”。一是推进农民增收致富工程。坚持三业并举,各有侧重。狠抓科技兴烟,2005年全乡收购烤烟198万斤,实现烤烟产值1100万元,比上年净增600万元,其中王武、天山人均单项收入达到了1800元;狠抓重晶石开采加工,建成1000万元规模粉体加工厂,并于2005年12月28日正式投产,为分水乡农民增收拓宽了门路;积极组织劳务输出4200人,实现劳务收入1800万元(邮政统计),让一大批农民通过外出务工致富。二是推进贫困帮扶工程。2005年是分水乡“两基”验收之年,分水乡认真开展了党员干部“1+1”帮扶活动,结对资助贫困生86名,帮扶金额13000元,通过建立党员干部包保责任制,使一部分贫困学生得以继续学业。2006年初,分水乡针对独生子女户、二女绝育户等计生家庭困 难实际,组建了计划生育利益导向保障基金会。目前,已向社会各界募捐5万元,落实首批帮扶对象70户,发放扶助金8000多元,解决了他们春耕备耕和生病治疗费用,极大的推动了全乡“少生快富”工程。三是推进交通网络工程。修通了王武村盘山出境路25公里,完成投资规模87 万元;改建了分水至金华村公路;正在实施修建新台扶贫公路15公里;即将规划修建三星村村级公路。确保了年底全乡村村通公路目标实现。四是推进人畜饮水工程。今年抓住国家烟水配套工程机遇,在天山、王武、金华等村实施水窖(水池)48 口,落实专项资金480 万元,在红明村修建小山塘水库一个,解决了红明村500亩良田灌溉问题。五是推进“四在农家”民心工程。通过多渠道筹资20万元,在红明四合组、王武高坪组、过江南克组实施了“五通三改三建”工程,推动了分水乡新农村建设。此外,通过完成集镇街道硬化、启动异地扶贫搬迁,让群众真正看到先进性教育带来的新变化,使他们真正得到了实惠。
四、以新农村建设为着力点,在建章立制中永葆党员先进性
切实搞好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要用党的先进性促进新农村建设,更要在新农村建设伟大实践中体现党员先进性。对此,分水乡结合乡情和农村实际,努力探索巩固和扩大整改成果,构建党员永葆先进性长效机制。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乡党委领导班子共收到建议和意见56条,查摆出基层党组织存在的突出问题96条,党员个人152条,涉及机关单位部门35条,采取分层落实了整改措施,收到了较好的成效。乡党委领导班子通过开展“三查三带”活动,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整改成果。一是查学习差距,带头边学边改。针对班子成员学习时间不足、方式方法单
一、内容单调、领会肤浅等情况,乡党委进一步建立完善了中心学习组制度,建立了领导干部自学、述学、评学和讲学制度。二查作风不实,带头深入基层。进一步明确了领导干部工作分工和目标考核责任制;进一步完善了领导挂帮联系点制度和驻村工作制度;进一步落实了计划生育、安全生产、烤烟生产、党风廉政建设以及基层党建等工作包保责任制。三 查群众呼声,带头落实整改。针对历史遗留的欠款和白条,及时拟定了还款计划,并在2006年元月兑付了4万元;针对务彭公路过街半边硬化半边不管的问题,群众意见较大,乡政府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并自筹资金15万元,现已启动施工;针对重晶石厂施工秩序干扰较大,矿区公路不畅,乡党委明确一名领导专抓;针对烟农种烟积极性不高,烟农户数偏少,乡政府出台了大户种烟奖励措施,对完成合同烟叶3500斤以上的,乡政府直接奖励500元,落实计划达208万斤,超计划任务48万斤。为了切实转变机关工作作风,改进部门服务态度,在乡机关单位开展了“三定三推”活动。一是定责到人,推行“1+1”责任落实制度。针对群众提出的合理的意见和建议,相关单位明确1名整改具体责任人抓整改,对需整改的问题、整改责任人、整改措施、整改时限向社会公开,向群众公示,对解决好的问题认真做好巩固工作,对虽已整改但效果不好,群众意见较多的问题,认真分析原因,修订整改措施,进一步抓好落实,重新整改;对暂时解决不了的问题,分别向群众作出说明。二是定点联系,推行“1+2”结对帮扶活动。即1名党员联系1个行政村、帮扶1名贫困党员和困难群众。主动帮助解决联系行政村在生活、生产方面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通过结对帮扶贫困群众和老弱病残党员,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温暖。三是定时办公,推行“1+3”便民服务活动。即办公地点、人员和服务承诺三公开,确定凡赶集日为值班为民服务日,涉及群众办事较多的民政、计生、派出所、林业、电力等部门开展便民服务活动,对办事地点、人员和服务承诺等方面经乡纪委审查后,向社会公开,凡对没有按规定要求开展便民服务活动的单位和相关责任人,一经群众反映和举报,一律通报批评,责令及时整改。各村通过建立村级组织工作规范和村干部工作职责,对村级组织分工,对村干部工作职责、程序、考核、监督等作出了明确规定。红明村通过推选村民代表,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进一步修订完善了村民自治章程及村规民约,健全和完善村民议事、村务公开、财务公开等制度;王武村通过在民选干部家中安装了大联通移动座机、高音喇叭,为 民选干部配备手提式小喇叭和“勤政灯”(手式电瓶灯),购置电视、影碟、功放、音箱,极大地提高了村干部服务能力和水平,提高了工作效率;过江村通过建立“三抓三促”工作机制,进一步规范了“三会一课”制度,较好的推行了党员承诺制,使广大农村党员在制度建设中永葆党员先进性。
为了进一步探索新时期农业农村工作方式方法,乡党委在认真宣传中央1号文件精神的基础上,努力构建了服务“三农”工作的长效机制,推行了党员干部“三在村”(吃住在村、工作在村、考核在村)工作制度,提出了“工作措施到村,上下联动抓户”的工作要求,通过进一步总结和提练,实质就是推行“进村入户”,即:以村为基础,以户为单元,以人为根本。这一要求符合分水乡现行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实际,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体现了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通过全乡上下开展送政策到户、送信息到户、送技术到户、送补贴到户、送培训到户等“五到户”活动,极大地帮助广大农民解决了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满足了农民多方面的需求,真正做到了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较好的搭建了“党员干部经常受教育、农民群众长期得实惠”的服务平台。
【民族贫困地区农村党员体现先进性的思考实习报告】推荐阅读:
浅析民族地区农村科技推广08-09
农村贫困调查报告12-28
正视中国英语 体现民族特色08-13
中华民族地区公共政策研究调研报告12-21
关于了解资助农村贫困小学生调研报告12-01
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01-20
民族地区县域经济问题07-05
民族地区小学数学教育02-01
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教学的有效性研究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