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数学学习方法(精选8篇)
1.关于初中数学学习方法 篇一
关于初中生数学学习现状的调查
调查时间:2012年12月15日
调查地点:宁陕县城关初中
调查对象:城关初中初二级80名学生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
调查人:李青
一、调查目的随着数学教学改革的进行,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也要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创新和改革教学方法和模式,让数学课堂教学更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学习能力的提高。为了能够较全面的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现状,较好的改进我们一线教师的教学,特对初二级的80名学生的数学学习现状进行了调查,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二、调查实施
本次调查主要采取随机方法在初中各年级中抽查了一部分学生,主要采取问卷式调查,围绕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态度、方法及存在问题提出了12个选择题和一个简答题,共发出问卷80份,收回有效份数80份。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你对所学数学课程感兴趣吗?A、不感兴趣(46·2%)B、感兴趣(38·3%)C、说不清楚(15·5%)
大部分学生对学习数学没有兴趣,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成为当前初中学生数学成绩难以提高的主要因素,以后教学中需主要加以改进的地方。
2、你的预习情况是怎样的?(1)基本没有计划,但能按照老师的要求预习68.8%。(2)预习时只是背诵定理,阅读概念,认识符号73.75%.能坚持课前预习是学习效果好的重要保证,我们教师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一定的自学能力,这在学生以后的学习中都是必不可少的。
3、你的课堂学习情况是(1)注意力差,容易走神 65%(2)只忙于做笔记,而难以跟上老师的讲解 70%(3)偶尔会提出问题,但会比较主动的回答老师的提问。61.25%
大部分学生没有主动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的习惯,特别有的学生不善于表达,常常使老师不能及时的掌握教学实效。这种状况有待改变。
4、作业情况(1)每天作业只关心对了多少,如果错了就只会向别人打听答案60%
(2)认为作业比较重要,但却不能认真去书写86.25%(3)建有错题集,但用的少78.75%
5、考试情况(1)很在意考试,但由于习惯问题,书写时不注意,容易出错63.75)(2)有考试后反思,但不深刻66.25%
四、结果与建议
通过调查报告表明:对学习数学缺乏兴趣,完全没有学习的主动性,甚至有的同学讨厌上数学课,上课完全是为了应付,造成课堂的效率较差;学生缺乏对问题的探究性,合作学习的意识不高,不能灵活的运用所学的知识;学习数学的信心较低,对自己的数学成绩担忧;希望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喜欢在课堂上动手操作,和同学一起探究合作。
根据结果,建议如下:
1、创设情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获取知识的巨大推动力,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把与教材相关知识、数学故事、教学情境等引入课堂,采用启发式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产生愉快的学习氛围,进而产生强烈的探索和研究欲望,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能力和智力都能得到培养和发展。
2.课堂气氛民主,学生大胆参与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大都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这就需要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一种宽松愉悦、心情舒畅和共同参与的教育气氛,使得课堂气氛活跃,能让学生大胆参与,独立思考,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在教学中不要急于把答案塞给学生,启发学生思考,得出结论。哪怕是奇怪的思想和错误的结论,尊重学生的不同观点和意见,允许学生自由讨论与争鸣。
3、注意差异性,因材施教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根据其不同条件、特点和需要,认真研究各层次相应的、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施教策略和教学方法,这样我们教学才能主动地适应不同学生的差异,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另外,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及教学内容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有助于学生运用学法和迁移学法,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及时的掌握学生的学情状况。
4、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
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多组织和鼓励学生讨论,促进学生自我思考、积极交流、融会贯通。同时建立生生、师生之间多维互动的合作交流方式并充分发挥省省、师生之间的互补作用,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自主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
5、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习惯决定一切,所以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果的根本途径,所以在平时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比如:课前预习的习惯,从而提高课堂听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上课合理做笔记的习惯,便于课后的练习与复习;作业、考试后认真总结分析的习惯,通过分析,查漏补缺,总结经验,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课堂引入中情景创设的研究
情境是教师进行教学,也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载体。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不仅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到政治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政治运动的广泛应用;还应做到“到位不越位”,根据政治的需要,围绕政治的重点和难点,创设具有“政治韵味”的情境,体现社会发展的新文化,以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开展积极的政治活动,促进政治知识建构。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情境在政治教学中的作用,促进学生的发展。
创设教学情境是指教师有意利用环境、情感、艺术等因素来调动学生无意识的心理活动,以协调有意识的心理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掘人的生理和心理潜能,它可以激发学习情趣,拓展思维空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一、要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学过程本身是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过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成功的基本保证,师生关系不仅影响着本学科的成绩,而且对学生的兴趣,爱好甚至对今后的发展都有着重要影响,教师过分地讥讽、挖苦和责骂学生,会使他们满怀茫然与恐惧,会使他们产生冷漠厌学的心理。只有创设和谐民产的教学氛围,才能缩短师生间的情感距离,使学生能够亲其师信,爱其道。
2、教师要熟练地驾驭教材
教学内容是教师创设情境,增强教学效果的主要客观依据。教学中,是否需要设置情境,设置怎样的情境,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导,都必须依据教材特点和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来决定。因此,教师必须全面把握教材,深刻领会教学内容,才能精心设计。如果对教材不吃透,教师本人都对教学内容感到拓燥无味,体会不出意境,拿什么去感染学生,激烈学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呢?只有吃透了教材,才能围绕重点难点有选择,有针对性地组织语言,设置问题,制作多媒体课件,才能驾轻就熟,创设良好情境,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3、要全面了解学生
一位好教师,在上讲台之前,首先对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正所谓心中装着学生,只有细致地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基础和智能水平,熟悉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针对学生的特点,恰当地选择和运用科学手段、方法,以便结合教材创设教学情境,这样,就更能打动学生,吸引学生,让学生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来,愉快而牢固地掌握知识,开发智能。
4、教师要有激情
情境教学的特点之一就是以教师的情感去感染激发学生情感,使其产生相应的积极的情感体验。苏霍姆林期基指出:“只有情感的面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奔腾流动的时候,知识才能成为信念,成为学生主观世界的一部分。”教师激情是创设教学情境的重要条件,教学中,教师饱满的激情,无疑会使学生受到感染,促使其自觉地随着教师的引导进入一种积极的学习境界中。
5、教师应具有较高的素质
情境教学中,要求教师既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又要有丰富教学经验,既要有严谨的教学风,为人师表的责任感,又要有充沛的热情和民主教育,教师如不具备这些条件,就不能科学地结合教材,学生特点搞好情境设计,自然也就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此外,教师还应具备多方面技能,如音乐、美术、计算机技术等,教师可以充分租用这此艺术手段,营造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绪氛围,创设理想的教学情境。
问题情景必须是新颖的和未知的。要使问题具有新颖性,就不能简单地根据答案直接提问,必须换个角度,换个方法,才能设计出新颖的问题。未知的东西的最大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概括性。教师通过设置问题情境,组织学生对未知东西的探索,使学生有可能掌握比在一般学习活动中获得更概括的知识。问题情景必须能够激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愿望和需要,即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要求,选取什么样的情境作为学习内容,是老师创设情境教学应考虑的首要问题.一要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可直接选取教材中提供的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现实生活情境素材进行加工或自己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情境素材作为课堂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如果选取的情境学生不熟悉或不感兴趣,那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学生的知识水平情况,做到有的放矢。二要构建开放式的教学情境,选取的生活情境容量要大,要让学生从中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看出多个数学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
2.关于初中数学学习方法 篇二
数学概念作为数学知识的理论基础, 是数学思想方法的载体。评价一个人数学认识能力、解题能力的高低, 数学品质的优劣, 无不与数学概念掌握程度有关, 这就体现了数学概念教学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 作为数学教师不应忽视概念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二、数学概念教学方法的设计
1. 具体概念的教学方法设计
(1) 联系新旧理论知识, 进行正反例证对比。在数学概念的教学实践过程中, 第一, 要解决学生在理解概念过程中的关键问题。理解往往是指学生对已有的理论知识的理解, 其已有的理论体系可以说是学生所遇到的该概念的实际例子。我们应把这些例子和即将要学习的新概念相结合进行教学。在概念教学过程中, 我们要多举生活中常见的、让人有直观感受的例子。在给学生讲解平移概念的时候, 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情景展示, 如展示一批滑雪运动员在洁白雪地上运动的情景, 高层电梯迎送来客直上直下的情景, 飞机在起飞和降落过程中在跑道上快速滑行的情景, 火车飞速行驶钢轨上的情景, 等等, 通过平移这些生活实例可以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 从而提示学生回忆曾经学过的概念。我们也可以采用提问的形式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展现出来, 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第二, 获得具体概念的关键特征。我们要将概念正反例证地进行比较。所以, 我们要采取措施, 让学生接触或者意识到概念的反例与正例。例如:在正反例教学过程中, 由于教学间隔时间较长, 教过了反例就忘记了正例, 不利于正例与反例的对照。因此, 我们要将正反例证同时展现出来。如果正例与反例之间还存在顺序关系, 不能同时呈现的话, 就需要我们尽可能地缩短两者的教学时间间隔。同时, 应注意的是, 正例与反例不能理解为一个正例和反例, 具体概念的形成往往需要多个正例、反例反复体现才行。
(2) 应用情境进行练习。概念教学完成前面的步骤后, 学生已经以知识的形式了解了概念的基本形态。如果我们想要把对概念的学习延伸到更高的技能层次, 必须让学生在几种不同的学习环境下进行练习, 从而对概念的正反例证进行分析。在练习过程中, 我们为保证练习效果, 最好不重复使用同一个案例, 防止学生凭借初始记忆而不是根据概念的关键性特征来区分概念。
(3) 让学生通过观察来发现概念的本质特征。在应用了概念的正反例证之后, 我们还要及时地引导学生对概念正反例进行总结。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 我们可以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这些正例都有哪些共同的地方?”“这些反例又有哪些共同的特征?”通过这些问题的回答使学生能较好地把握具体的关键性特征。我们也可以在课堂运用游戏来强化概念:让若干名学生上讲台来, 用手绢蒙住自己的眼睛, 要他们用手感觉讲台上放的多面体、方体、圆体的物体模型, 从而让学生能够充分了解多面体重要特征;我们也可以通过让学生手摸、眼看、动手等一系列操作使学生感知概念本身的属性。通过这些方式, 当他们完成任务后就可以让学生进行总结。学生在总结概括的过程中, 很有可能会出现对正例概括出现偏差的情况, 比如把应该是非本质属性的当成本质属性。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就要利用反例, 让学生自己通过运用正反例证的方法比较, 来形成精确的概括, 我们所说的概括就是要使学生能够通过应用感觉器官来感知与接触概念属性。
2. 定义性概念的教学方法设计
(1) 要体现出概念同化、新旧相联。和上述所谈的具体概念教学过程的设计方法雷同, 我们在定义性概念的教学中, 也要在让学生理解概念的重要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安排。但有所不同的是, 定义性概念教学方法与具体概念教学相比有不同的理解方式。长期以来, 概念教学是运用下位例子来同化概念的关键性特征, 是上位学习的一种主要方法;而定义性概念教学特征是将应用定义的形式直接传授给学生, 让学生在概念学习中用于同化的上位观念, 是下位学习的一种方式。我们在定义性概念教学之前, 要采用复习提问的方法提示学生同化新概念的原有知识。一般在提示定义性概念的主要特征前, 还要注意让学生记忆中具有同化与理解这种关键特征的原有理论知识。
(2) 在教学过程中, 为了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我们要强调关键性的定义。在新概念的定义教学中, 我们要应用语言描述的方式将概念直接传授给学生, 同时, 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阅读书本上的定义来认识新概念的特点。当出现定义之后, 要设法让学生立即将定义应用到他们已有的知识体系中, 与原有的知识建立联系。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使学生充分理解概念;另一方面是要通过找出新概念与旧概念相同的地方来引导学生。如在等式与方程教学中, 它们相同的特点就是都体现了相等数量上的关系。
三、数学概念教学方法的实践
学生能否主动参与数学学习, 产生积极学习的欲望, 大胆尝试探索, 不断取得成功,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新课导入设计的合理性程度和创设数学概念学习的情境。
1. 通过精心构建课堂问题情景, 营造良好的概念学习氛围
教学过程中, 我们要鼓励学生积极运用现有知识进行大胆的猜想, 积极思考, 并且根据学生自身不同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 应用比较直观、具体的跨学科或本学科的探究性问题让学生进行探讨, 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作符合事实的推理性想象, 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敢于猜想、善于猜想的良好习惯和学习意识, 从而形成数学直觉。在情境创设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 创设的课堂情境应具有较大的吸引力。能够通过课堂的情境创设引发学生兴趣, 并且能够激起学生较强的求知欲望, 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的极大热情。另一方面, 情境创设的吸引力, 不仅在于其形式的新颖, 更在于通过外在手段所引起的浓厚兴趣。
(2) 课堂情境教学要具有一定的悬念。古人曾说:“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有疑才能启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 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而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 将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作为教师, 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科知识特点, 采取恰当的方法创设情境, 引发求知欲, 从而使学生积极地探索、研究新知识。
2. 尽快让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概念
说应不失时机地让学生通过关键性的字和词对概念进行剖析。语言作为思维的重要表现方式, 我们可以在学生的语言中得到反馈信息, 从而更好地评定学生对概念的理解程度和掌握情况。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正确表述概念, 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思维。例如教学“角平分线”定义, 我们应该让学生从图形语言、文字语言、几何语言等多方面对概念进行理解、剖析, 只有这样才能抓住概念的本质属性, 从而消除因概念抽象造成的模棱两可的现象。
3. 联系实际, 适度延伸概念
让学生通过学到的数学概念解决日常活动中一些实际的问题, 是我们在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目的。我们在恰当的时机, 应该及时对已经学过的概念进行分类, 应用此方法, 有利于将新概念与旧概念联系起来。通过适度的延伸, 能够让概念的课堂教学更加有意义。运用概念是从一般到个别, 而概念的获得是由个别到一般, 它不但能将学生已有的知识再一次形象化和具体化, 而且能够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加深刻、更加全面。
4. 要注重变式, 注重对概念的巩固
我们应该将如何应用概念的变式作为练习重点。通过恰当地运用变式, 使学生思维不受到消极定势的影响, 最终向发散的、灵活的思维方向转换。概念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巩固。心理学专家曾经说过, 要想获得概念, 如果不及时加以巩固, 就会产生遗忘。巩固概念, 应该在已经形成概念后, 使学生能正确地讲述概念, 而不是死记硬背, 我们要让学生在体会概念的同时, 把握概念的重点、要点及本质上的重要特征。同时巩固时还要注意运用正反实例进行比较, 将教学中与概念相关的、类似的概念进行比较, 分清它们的共同点, 并注意隐含的“陷阱”及适用范围, 帮助学生从“应试学习”的误区中走出来, 体会到对知识更为深刻的正面思考, 使获得的概念更加的稳定、精确, 并易于迁移。
四、结语
综上所述,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 讲解的概念, 必须注意教法, 一定要让学生理解, 切勿死记硬背。可以说数学科学、严谨的推理性, 决定了概念教学是传授知识的先决条件。如果学生没有理解概念, 必将逻辑紊乱、思路闭塞, 对定理、法则的理解更无从谈起。因此, 数学概念的教法是我们数学教师应长期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盛群力, 李志强.现代教育设计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l998.
[2]陆建中.初中新课程课堂教学策略[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
3.关于初中数学作业批改方法的思考 篇三
但是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老师上课教,课下批改作业;学生上课听,课下做作业。多少年来一贯制,教学改革的热门课题是如何改进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等;特别是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其实数学教学的改革应包括作业批改的改革。因为批改作业是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
一、“全批全改”存在的问题
初中数学作业的批改方法多采用“全批全改”。目前随着数学改革的深入进行,以及时代对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明显地暴露出作业“全批全改”存在的问题。
1、教师花费在评改作业上的时间过多。初中数学作业天天有,学生天天做,教师天天改。如果一个教师任两个班,每班按50人计算,每次要批改100本作业;若每次留4个题,一次要批改400道题,若每本作业平均用2分钟,就要花去3个多小时的时间。尤其是批改几何作业,还要花费更多的一些时间。再加上平时小测验、单元测验、班主任工作、备课……忙得团团转。探索教学改革的时间难以保证,当然教学改革也难以付诸实施。
2、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素质教育下突出的特点是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可是作业的“全批全改”是在学生头上的“紧箍咒”。使他们天天忙于按时完成作业,不管对与错。学生主动思考,自我检查的积极性受到压抑。
3、师生双方获得的信息失真度很大。学生做作业,教师批改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师生双方获得信息的重要通道。可是我们经常发现有些学生作业很不错,但一考试成绩很差,因为学生为了老师“批改”只好抄袭作业,教师也只好“上当受骗”。由于时间紧,教师批改作业常用一些简单符号,学生由这些符号只能知道哪个题错了,但不知道错在哪里?得到的只是百思不解的信息。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作业的“全批全改”教师很辛苦,既束缚了教改的手脚,又束缚了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所以,改革数学作业批改方法应当受到应有的重视。
二、批改作业方法的几点尝试
布置作业,批改作业不仅仅是教学的重要环节,还是师生双方获得信息的重要窗口。精心设计,布置作业,认真批改作业。能使师生双方及时接受正确的信息,加快信息反馈的速度。只有师生共同配合,才能真正达到做作业和批改作业的目的,批改作业的方法应多样化。但关键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师生活动紧密结合为一个整体。为此做了以下尝试:
1、随堂批改作业。新课后,简当的作业可当堂完成,采用集体讨论答案,当堂集中统一批改。
2、小组批改作业。把不同水平的学生安排成前后两桌,每四人组成一个小组。每次上课前5分钟由教师提供参考答案,小组内互相批改,并把批改的情况向老师或信息小组汇报典型范例及错题情况。
3、教师抽查和面批。教师对小组批改后的作业要进行抽查,了解作业和批改的情况,对作业中存在的明显问题要复批或面批。
4、信息小组及时做好信息交流。由科代表和几名同学组成信息小组,其主要任务是:(1)汇集班上作业中出现的典型错题进行"会诊",分析错误原因,提出正确答案供学生参阅。(2)收集作业中做题方法新颖巧妙、思路简捷、一题多解等典型范例,及时向全班进行交流。(3)每一单元教后,在教师的指导下,信息小组总结正、反两种典型,向全班同学作交流。以达到消除错误,开阔眼界,巩固知识,掌握方法的目的。
5、评语式批改。当学生作业中出现审题、计算、观察、分析、判断等方面的错误时,老师可以利用评语进行方法指导,让学生正确的解题方法。例如:“先找准数量关系式”、“利用逆推方法试试看”、“第二步该干什么”等等评语实际是向学生提示思考的路线。学生在老师的提示下自己去思考、改正。根据指导,学生不仅找到了错在哪里,而且知道为什么错、怎么改正。评语此时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教师对学生的错或对要进行适当的评价和鼓励,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成功和失败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做到胜不骄、败不馁。特别让学生从容的对待失败,树立必胜的信心,明确“失败乃成功之母”。
4.关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反思 篇四
关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反思篇一
在新课改、新教材的要求下,如何搞好数学课堂教学,提高学生成绩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成为教改的重要课题。通过我对新课程的教学和学习,结合我平常的教学工作,谈谈我对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些体会。
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某件事很感兴趣的时候,他就会自觉主动地去探求研究,会不断学习,积极进取。如果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有很大的兴趣,那么我们在教学时就会轻松很多,也会有事倍功半的效果。学生的学习动力来自学习兴趣。枯燥、无味的学习环境和教师的满堂灌的教法只会使学生更加的趣味索然,教师如何有意识地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是我们每一个教师注意的问题。强烈的好奇心,是引发兴趣的重要来源,它将紧紧抓住人的注意力,使其在迫不及待的情绪中去积极探索事情的前因后果及其内涵。因此,在数学教学之中,教师应巧设问题,诱发学生的好奇心。
我在讲解“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时,让学生对一些方程进行求解时,我只看一眼,就和学生谈到方程的解的情况,而学生却只有做过之后,才知道。学生就好奇了,他们想老师为什么没有做,就知道了方程解的情况,议论纷纷。这时候再讲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的作用,学生就有了极大的兴趣。在讲有的几何题目时,角平分线的性质、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学习后,可以不证明全等三角形就得到线段相等,同时再分情况讲解在不同的条件用不同的方法证明线段相等。讲“圆的有关性质”时先引入有关圆的实际例子,车轮为什么是圆的?如果是正方形会是怎么样?诱发他们好奇心讨论。以及有关“圆的切线”的性质学习后,解决有关问题也简单了。同时老师也要有一定的功底特别是在解题方面用不同的方法让学生佩服。
二、在教师深刻领会教学思想的同时,还应当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首先向学生说明人具有巨大的自主的学习潜能,使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其次,让学生明确自主学习是时代的要求,能使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能提高自己的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等各种能力,只有学会学习,才能在将来竞争激烈的社会上求得生存。但学生的思想工作不是靠生硬的说教能左右的,还应该让学生在教学中去感受,明确的学习目标,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产生自学课本的欲望。要求他们多动脑,敢想敢做。尽可能的去营造学习一种氛围,愿意积极地学习。
三、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学会学习的方法
新课程倡导的是学生的合作与学习,有许多问题需要学生共同合来完成,我们在让学生独立的情况下,也要注意合作的重要。况且在当今社会上,有很多工作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需要的是一种合作。为此结合课本知识与生活,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同时在学习时,有时也要独立完成,当遇到困难时,应该多看看题目,是不是漏掉了条件或是没有把条件用完就在做题,养成好的习惯学会学习。当他们做题遇到困难时问我,我首先问他们题目的意思弄清了吗?读几遍?学会从题目中找问题,而不是问老师。让他们知道老师也是从题目中回答你的。让他们学会从题目中找自己的疑问。另外重视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我们的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但也要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去。由于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会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加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对数学的认识,学习有用得数学,所以教学时就结合我们生活中的问题来讲。
如“二次函数的应用”中有关实际问题,“有一河面上有座桥的桥面是抛物线的拱形桥,桥洞离水面的最大高度为4米,跨度为10米,一艘宽4米,高3.5米的船要经过此桥,问能不能经过?”激起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与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相适应
初中学生刚刚进入少年期,机械记忆力较强,分析能力仍然较差。鉴此,要提高初一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效果,务必要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这是每一个初中数学老师值得认真探索的问题。通过我对新课程这几年的研究, 结合我平常的教学工作,有了以下几点工作体会:
1.总体把握教学要点,如该学年,该学期有哪些知识点,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这样在平常教学中才有目标。
2.注意和学生一起探索各种题型,我发现学生都有探求未知的特点,只要勾起他们的求知欲与兴趣,学习劲头就上来了,如每节课后如有时间,我都出几题有新意,又不难的相关题型,与学生一起研究。
3.每节新课后注意反馈,主要作业与小测中发现学生掌握知识的不足之处,及时加以订正。
4.要进行一定数量的练习,我反对题海战术,但用相当数量题目进行练习却是必要的,练习时要有目的,抓基础与重难点,渗透数学思维,强调一点是老师在练习要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与锻炼,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与打好基础,可以做到用一把钥匙开多道门。
5.就是考前复习中要认真研究与整理出考试要考的知识点,重难点,要重点复习的题目类型,难度,深度。这样复习时才有的放矢,复习中什么要多抓多练,什么可暂时忽略,这一点很重要,会直接影响复习效果与成绩。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并把握得准,必须要有相当长时间的经验积累与总结,甚至挫折,否则不行。而我仍在不断摸索中,但我相信,只要肯下功夫,就会有所领悟。
6.抓好后进生工作,后进生会影响全班成绩与平均分,所以要花力气使大部分有希望的后进生跟得上。例如,在课后,只要有时间,我一般会留部分成绩不足的学生再进行一次复习讲解或小测,时间不要太多,十几或二十分钟,但一学期下来,就积少成多,对提高成绩会有帮助,但要注意两点,一是其它科任老师协调好时间,二是被留下的学生的思想工作要过关,以免因被留下产生抵触情绪,就会影响复习效果。
以上六个方面的看法只有根据自身与本班实际情况综合运用,有机结合,才可能有一定效果。教与学是双长的,教的技巧怎样高,也需要学的配合,农村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习惯差,怎样让他们以更好的学来配合教师的教,需要不断地探索前行。总之,在新课程改革下,我们的课堂就是学生的课堂,要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学生潜能开发出来,教会学习的方法,提升学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老师要能多思考,多探索,多创新,上好每一堂课,讲好每一道题。只有这样才能走好教改之路,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成绩。适应新形式的教学要求。
关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反思篇二
什么是一堂真正的好课,怎样才能上好一堂课,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并在反思中提高,这才是解决好以上问题的一个重要的前提
一、通过生活中的事例,解释某些数学知识的产生及发展过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其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才是我们真正要做的。
而“归纳”是数学思想和数学能力很重要的一块,“操作猜想”这一形式对培养学生的归纳思想与能力所起的作用更是妙不言。例如讲a:b:c=7:5:3,可设a=7k,b=5k,c=3k,但是学生不懂,设a=3k,c=7k,我举例:父亲:哥哥:妹妹=7:5:3,就很容易理解了。
二、引用生活中的数学实例,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对数学具有良好的兴趣和动机,在数学学习中获得快乐和享受,是我们追求的目标。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创设情境,能满足学生对外界新颖事物的心理需求,使学生到好奇和兴奋,同时,利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可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学生的思考过程具体化、形象化,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欲望,三、在教学中,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来解释人类及自然界的一些常见现象,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应用的广泛性,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数学学习应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新教材的编写中列举了一些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例子,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更进一步地观察生活、收集素材,给学生提供一些更有趣、更有价值的实例。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来解释人类社会生活及自然界的许多现象,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到数学的价值,从而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在教学中,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数学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发挥的重大作用,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体会到了数学的价值,更明白了知识的获得不仅仅在课堂,更在丰富多彩的生活、社会实践中,从而打破没有感情的数学定理,冷冰冰的数学公式,没有灵魂的数学符号。学生从中也能真正意识到:人人都应该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应该获得必需的数学。
关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反思篇三
怎样认识《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和配套的“北师大数学教材”呢?如果对《标准》阅读不祥,理解不深刻,教师在教学中的施展就会被“教材”所束缚,或者就按“教材”内容进行教学、指导,长此下去,学生的素质发展、知识能力是不能实现培养目标的,而且还直接影响中考的效果,也会埋没一大批人才。因此,我认为现行教材“北师大数学版本”只是纲样、线索,要靠我们教师去挖掘、去探索,用新颖、创新的眼光去认识教材、使用教材,有外延和拓展,更要具有“目标”意识,要了解教材与我们培养的对象,要有意识地培养和发展学生。我们要牢记:教学是“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近几年到处都在提倡课堂教学改革,课改是每所学校的头等大事,也是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我校先后派了许多老师外出参观学习,也带回很多很好的课改经验,我受益非浅。近两年来,我承担了初三数学教学,也担任了“讲学稿”的编写工作(许多知识内容是教材中没有的,而是近几年来中考目标内容,以及系统基础知识训练题型)。结合学生认知结构和探索能力,我认为许许多多新授课的知识内容还是按照孔老先生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的说法去教学较好。例如:概念课的教学,教师要引用有关实例或图案进行解说,不仅使学生了解概念的含义,更要使学生理解概念的内涵;在概念的应用辨析中,充分发挥学生探索、讨论、交流才是必要的。但不是说,无论什么内容都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讨论、自主交流就一定能实现。如果什么内容都让学生自主学习,不如不办学校,就让学生在家自学就行了,还要办学校、招聘老师干什么呢?当然,我这种说法并不是与课改对立,反对课改,而是更有利于课改。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讨论交流学习,很适用于练习课、复习课、知识的应用课,特别是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课题,充分让学生讨论、交流是必要的。也许学生思考及破题方法比我们老师单纯的指导好的多。他们通过讨论、交流还能发现许多简捷、特殊的技巧方法,还能从讨论、交流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究能力,也能不断地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以及交际能力。
我认为,新授课不仅要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讲清楚、讲到位,同时举例讲解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在举例的分析过程中,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此时,每个教师都非常希望抓住的教学好契机就彰显出来了。引导学生参与分析是启发学生联想新旧知识、启动有关定理、公式,不断筛选中启用相关定理。另一方面,举例讲评要求学生有正确的书写和解题格式规范,也是每写一步的基本依据的训练要求。这样做是对全体学生练习的基本要求;若不举例示范,让学生自主的探究、讨论、交流,只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有的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确实很强,全体同学都认可,但是他们当中多数在解题格式、规范训练中的书写及推理的前后逻辑关系比较混乱(如:9.7班黄卓、黄萍同学的口头表达能力确实很强,但书写却非常差,甚至很多练习题根本不做,单元检测时往往不能得高分。这就需要不断地给他们提出要求,不断地给予纠正。对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多加鼓励,同时对书写要求也不能放松,使全体同学都达到规范化的训练要求。
5.关于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策略的论文 篇五
初中学生处于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更擅长直观具体的形象思维,逻辑推理的本领处于发展阶段,教师要结合学生的思维特征,通过一些开启学生思维闸门、优化学生思维品质的问题,不断引领学生思维走向纵深。如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方”时,我在课堂上让学生准备好细绳、剪刀,我首先给学生演示用剪刀剪细绳:第一次,将绳子对折,找到中点将其剪断,绳子成为2根;第二次再将2根细绳一起对折,再次找出中点并将其剪断,绳子成为4根,依此类推,并将剪的次数与细绳的根数记录下来。此时,我提出下列问题:1.如果剪5次,能够得到多少根细绳?2.通过刚才的实验,你能发现什么样的规律?如果总共剪n次,可以得到多少根细绳?怎么写出表达式?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伴随着提问,不仅引导学生感悟了乘方的含义,更深化了对乘方知识的理解,促进他们深入思考乘方的数学内涵。
二、提问要面向全体,更要考虑个体的差异
在设计课堂提问时,我们切忌走极端,要么泛泛提问,让学生泛而广之地回答;要么紧盯着几个优秀学生,忽视其他班级个体。精彩高效的课堂提问,必然是能触发每一个个体的思维意识,促进他们深入地思考问题,教师在提问时,即使是面对个别学生,也要力求让全班同学都能进入思考的境地,真正使课堂提问成为一种有效调节课堂的手段。如在让小刚同学回答时,教师可以说:“现在小刚同学先回答,其他同学看他回答有没有不妥当的地方,然后再说说你的看法。”这就无形中照顾了其他同学,使正在回答的以及旁听的同学都进入到对问题思考的状态中,积极思维,开动脑筋。在课堂上要尽量避免学生齐答的现象,因为齐答虽然表面上气氛热烈,但必然存在部分同学不经大脑思考,人云亦云的现象,犹如南郭先生一样,随声附和。此外,教师在设计提问时,还要考虑个体的差异性,要契合学生学习实际,设计贴近学生思维水平的问题,让他们通过“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从而既不伤害学生的自信心,也让他们感受思维的价值,体会思维成功的快乐,尤其是对那些基础较好,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更要给他们量身定做一些凸显他们思维水平的问题,引导他们感受深层思维带来的乐趣。
三、提问要吸引学生注意,让学生耳目一新
课堂提问,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切忌一成不变,让学生感觉缺乏新意。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要通过精心预设,选取新颖别致,能让学生耳目一新的问题,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开启思维,积极思考。例如,在学习“全等三角形”的知识时,我出示如下问题:小明在打扫卫生时,不小心将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了(出示图),现在需要划同样大小的一块玻璃,他应该怎么办?这样一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学生耳目一新,在对实际问题的思考中,产生了对全等三角形判定条件的探究欲望。
四、提问要瞄准时机,把握好火候
课堂提问的时机,对课堂提问尤为重要。时机选择得当,学生思维正处于对疑惑的渴求阶段,教师抛出问题,效果明显,事半功倍。当然,不同时期的提问在教学中的作用也不同。新课伊始,当学生注意力分散时及时提问,可以锁定学生的注意力;授课过程中,当学生思维遭遇障碍,产生偏差,或思维偏离方向,此时的及时提问,可以帮助学生纠正方向,扫除思维障碍,引导学生正确思维;在课堂接近尾声时,此时上课时间已经较长,学生容易产生麻痹和倦怠心理,教师展示问题,能够让学生重振精神,集中注意力。从教学的整体来看,课堂提问可谓贯穿始终,无论是教学的哪一环节,教师都要恰当展示问题,通过反问或追问,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不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的思维在数学课堂上始终处于活跃状态。
五、提问要循循善诱,因势利导
学生是独立的个体,他们具有主观能动性,虽然教师在课前经过精心预设,但课堂中各种预设之外的生成是千变万化的。学生在回答中往往会出现超出我们预设之外的结果,如答非所问,或直接回答不出等。因而我们在提问时不仅要全身心投入,灵活运用教育机智,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妥善解决课堂问题,还需要多疏导、多启发、多铺垫,从而将学生引入正确的思维轨道上来。如教学完全平方公式时,学生把公式中(a+b)2展开式中的2ab这一项漏掉了,此时,我没有直接指出学生的错误,而是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自己去发现错误,纠正错误,再次让学生发现完全平方式的特征,从而加深他们对公式的认识,发现其内在的规律。总之,数学课堂是思维的世界,问题犹如点燃思维的火苗。一节优秀的数学课离不开精彩的提问,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只有不断优化提问的策略,提高课堂提问的艺术,才能真正让课堂提问发挥其应有的功效,让学生的思维真正因提问而不断闪耀出迷人的光彩。
6.初中数学学习方法 篇六
初中数学在整个数学的学习过程中不算难,只是一些比较基础的知识,日常生活中可能会用的比较多点,但是还是有许多孩子学不好,特别对于小升初的孩子来说,就更是困难点。其实学习每门学科都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只要好好掌握了这些方法,学好数学就应该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下面给大家推荐几种方法。
一、掌握预习学习方法,培养数学自学能力
预习就是在课前学习课本新知识的学习方法,要学好初中数学,首先要学会预习数学新知识,因为预习是听好课,掌握好课堂知识的先决条件,是数学学习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预习可以用“一划、二批、三试、四分”的预习方法.“一划”就是圈划知识要点,基本概念.“二批”就是把预习时的体会、见解以及自己暂时不能理解的内容,批注在书的空白地方;“三试”就是尝试性地做一些简单的练习,检验自己预习的效果.“四分”就是把自己预习的这节知识要点列出来,分出哪些是通过预习已掌握了的,哪些知识是自己预习不能理解掌握了的,需要在课堂学习中进一步学习.
二、掌握课堂学习方法,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课堂学习是学习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要坚持做到“五到”即耳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
手到:就是以简单扼要的方法记下听课的要点,思维方法,以备复习、消化、再思考,但要以听课为主,记录为辅;
耳到:专心听讲,听老师如何讲课,如何分析、如何归纳总结.另外,还要听同学们的解答,看是否对自己有所启发,特别要注意听自己预习未看懂的问题;
口到:主动与老师、同学们进行合作、探究,敢于提出问题,并发表自己的看法,不要人云亦云;
眼到:就是一看老师讲课的表情,手势所表达的意思,看老师的演示实验、板书内容,二看老师要求看的课本内容,把书上知识与老师课堂讲的知识联系起来;
心到:就是课堂上要认真思考,注意理解课堂的新知识,课堂上的思考要主动积极.关键是理解并能融汇贯通,灵活使用.对于老师讲的新概念,应抓住关键字眼,变换角度去理解.
三、掌握练习方法,提高解答数学题的能力
数学的`解答能力,主要通过实际的练习来提高.数学练习应注意以下几点:
1.端正态度,充分认识到数学练习的重要性.实际练习不仅可以提高解答速度,掌握解答技能技巧,而且,许多的新问题常在练习中出现.
2.要有自信心与意志力.数学练习常有繁杂的计算,深奥的证明,自己应有充足的信心,顽强的意志,耐心细致的习惯.
3.要养成先思考,后解答,再检查的良好习惯,遇到一个题,不能盲目地进行练习,无效计算,应先深入领会题意,认真思考,抓住关键,再作解答.解答后,还应进行检查.
4.细观察、活运用、寻规律、成技巧.
四、掌握复习方法,提高数学综合能力.
复习是记忆之母,对所学的知识要不断地复习,复习巩固应注意掌握以下方法.
1.合理安排复习时间,“趁热打铁”,当天学习的功课当天必须复习,无论当天作业有多少,多难,都要巩固复习.
2.采用综合复习方法,即通过找出知识的左右关系和纵横之间的内在联系,从整体上提高,综合复习具体可分“三步走”:首先是统观全局,浏览全部内容,通过唤起回忆,初步形成知识体系印象,其次是加深理解,对所学内容进行综合分析,最后是整理巩固,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3.突破薄弱环节的复习方法.要多在薄弱环节上下功夫,加强巩固好课本知识,只有突破薄弱环节,才利于从整体上提高数学综合能力.
这些方法都是比较常用而且比较有效方法,说起来很容易,但是做起来还需要靠各位同学的毅力,以及家长的监督,
7.关于初中数学学习方法 篇七
一、运用开放内容, 摆脱定式思维
很多学生刚刚进入初中后, 在数学学习中会遇到衔接不畅的困境, 这种现象普遍存在, 严重影响着教学效果。实际上, 这种现象的产生并不完全是学生自身的原因, 它与在小学阶段已形成的定式思维模式存在着很大关联。小学数学教学比较倾向于将固定的解题模式呈现给学生, 由教师对数学问题进行分类, 找到常见的思维方式, 一起传授给学生。长此以往, 学生头脑中便形成了诸多机械化的定式思维。学生只有摆脱这种思维, 才能解开对初中数学学习的束缚。
例如, 在对“三角形”内容进行教学时, 我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了这样一个问题:若正方形的四个顶点分别在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上, 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度分别是3cm和4cm, 那么, 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从表面看来, 这道题目的难度并不大, 但真正解答起来, 学生会发现, 这个问题的解答并不是唯一的。经过开放性的思考, 学生找到了图1 中的两种图形状态, 并分别对应了不同的计算结果。这个问题的出现, 打破了学生的固化思维, 将多种思考的可能性呈现给大家。灵活的思维也随着开放性问题的铺开而逐步形成。
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 对于学生的思维灵活性要求与日俱增。小学阶段所养成的定式思维虽然对特定类型的题目解答有所帮助, 但却远远无法适应初中数学学习的需要。然而, 思维方式的转变需要教师采取适当的方式, 要经过长期的引导和熏陶。开放性的教学内容绝不能只在教学过程中昙花一现, 而应使之经常性地应用到数学教学中来。
二、运用趣味素材, 激发主动学习
与小学阶段相比, 初中的数学知识量明显增加, 教师不可能在课堂教学中将每一个知识点都讲到, 这便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的主动学习意识, 而这个意识的产生与学习心理之间又存在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两者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为了让学生从心理上产生主动学习的动力, 就要想办法让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兴趣。在教学中运用一些富有趣味性的素材, 通常可以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 在学习“三角形与其外接圆”知识之前, 我先在课堂上拿出两张纸, 先将其中一张剪成一个小三角形, 然后提问:“我想用一个圆形的纸片来把这个三角形完全覆盖住, 但又要使圆形纸片的面积达到最小, 我该怎样对另一张纸进行剪裁呢?”这个问题从内容到形式都让学生耳目一新, 他们都积极思考解决的办法。于是, 再引发学生解决这个问题时, 主体教学也就顺利地开展起来了。
趣味教学素材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收集, 既可以是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 也可以是学生感兴趣的, 只要能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即可。趣味素材的运用, 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增, 他们都能主动地投入到对知识内容的探讨中去。
三、运用合作交流, 完善学习方法
学习过程是否顺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习心理的状态积极与否。学习进行得轻松顺畅, 学生自然会对数学学习产生热情, 并期待更为深入的学习。但若在学习过程中错误百出, 推进困难, 必然会对学生心理造成消极影响, 导致学习自信丧失。因此, 带领学生不断完善学习方法, 是从学习过程角度带动学习心理构建的重要内容。其中, 合作交流是我在实际教学中运用较多的方式。
例如, 在学完“全等三角形”内容后, 我请学生一起来讨论并完成问题:“大家都知道, 只有两条边和一个角对应相等的三角形不一定全等。为了使两个三角形全等, 现有这样一个方案:若这个角的对边恰好是这两条边中的较大边, 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你能否在此基础上提出其他方案呢?”这种提问方式相当灵活, 学生的讨论也非常热烈。学生在充分的交流过程中, 很好地了解了其他学生的解题思路, 这对自己思维的拓展有很大帮助。
通过合作交流来完善学习方法, 我们可以从两个层面进行理解:一是交流知识内容, 二是交流学习方法。在知识学习过程中, 个人思维终究有一定局限性, 甚至容易使学生在思考复杂问题时绕进死胡同。合作交流则拓展了学生原本单一的思路, 增加了学生认知数学的思维方式。这对优化学习效果必然有促进作用。跳出知识范畴, 将目光转移到学习方法上来, 不同学生所采用的学习方法往往也不同, 尤其是知识掌握程度较好的学生, 更是摸索出了一套独特的学习方法, 如能在合作交流中分享, 必然会让全体学生受益。
四、运用分层教学, 实现循序渐进
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心理环境构建, 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况。学生只有具备了积极的学习心理, 才能达到我们预期的由表及里之效果, 即透过表面的知识教学, 从内部充实力量, 激发学生更为强劲的学习动力。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从心理上接受数学, 并对知识内容进行深入理解,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适合的学习环境与空间, 即分层教学。
例如, 学生曾遇到过这样一个问题:将大圆的直径分成n条线段, 以每条线段为直径画小圆, 则每个小圆的周长与大圆周长的关系如何?这个问题对于学生而言, 既抽象又陌生, 解答起来毫无思路。于是, 我将问题进行拆分, 以难度分层的方式予以呈现:如图2, AB是⊙O直径, 将AB分成几条相等的线段, 以每条线段为直径分别画小圆。 设AB=a, 则⊙O周长为l1=πa。 那么, 将AB二等分时, 每个小圆周长。 以此类推, 将AB三等分时, l3是多少?四等分时呢?n等分时呢?在这样的层层递进中, ln的表达式自然不难得出, 解题难度也降低了很多。
对于分层教学, 教师应以广义的眼光来看待, 即分层不仅仅局限于对不同知识程度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 还应当拓展到对教学内容难度的分层上, 使数学学习在循序渐进中开展。这种阶梯式教学形式, 能为学生留出充分的知识接受空间。一方面, 学生在面对较为复杂的新知识时, 不会感到突兀;另一方面, 前一阶段的教学预热也能够成为推动下一阶段学习开展的有力驱动。分层教学方式使学生更愿意学习数学了。
学习心理对于学生学习状态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不仅包括学习过程中的自信心与积极性, 还关系到学生能否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数学学习。可以说, 一个饱满而理想的学习状态, 是需要内在心理环境作为保障和支撑的。因此, 以心理环境构建为依托开展初中数学教学, 为教师的高效教学开辟了一条捷径。有了正面的心理环境, 即使问题复杂, 或教师无法在课堂教学中全部涵盖知识内容, 学生也能积极有效地通过自主学习来习得。这对于初中阶段, 乃至高中数学的学习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摘要:影响初中数学学习效果的因素并不是单一的, 除了教师开展教学这一外力影响之外, 学生自身的心理状态也对学习效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高质量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对知识呈现的表面功夫上, 更应当对学生的学习心理予以关注。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生,心理
参考文献
[1]杨军芬.如何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J].语数外学习 (初中版中旬) , 2012 (9) .
8.关于初中数学学习方法 篇八
关键词: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效率
初中数学进入到一个拔高阶段,不仅仅接触到更多新的知识点,还在不断拓展新的知识面,形成新的思维方式。在数学合作学习中,合理安排小组成员可以大大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合理设置方案和内容也是可行性和有效性的保障。
一、合作学习的意义
由多种思维交纵集合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方法的灵活多变是其明显的特性,单独的一个人往往只能依照思维惯性以某种形式思考。或许能够解决问题,但是客观上解决方法可能不如此。如果要同一个人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思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常常也会有思维遇到瓶颈无法得出答案的情况,或者得出错误答案,而自己找不到问题的所在。
这种情况下,合作学习的优势就十分明显了。不同人的思维方式不尽相同,在交流中可以学到更多的思考方法,对自己而言是一种思维的开拓和启发。几个人都无法单独解决的问题,或许会被整合后的信息和思路解决掉。因此,合作学习可以在倾听他人的同时学习到一种新的思维方式。
二、合理安排合作学习小组成员
在讨论某问题时,学生之间思维方式不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尽相同,在一个合作学习小组当中,必须搭配安排能力强的学生和能力弱的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能力强的学生往往先一步解决问题,可以帮助弱一些的学生思考,并解决问题;或者经过思维活跃学生的交流发言能让其他学生豁然开朗。这样不同的学生在短时间之内都能迅速地解决问题。合理安排成员是提高合作学习效率、达到合作学习目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当然,在合作學习的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例如,学习好的学生如果表达能力不足或者与学习能力弱的学生配合不够默契,解决问题的效率就会大打折扣。此外,在课堂上还应该尽量避免学生凑到一起讨论学习以外的话题。
三、合作学习方案的可行性
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思维活跃是课堂效率的关键,教师大多会提供多种教学方案使学生保持活跃的思维。众多的方案良莠不齐,必须有一定的可行性才可作为合作学习的方案。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有这么一道题目:将一个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剪开,展成一个平面图形,回答下列问题:
(1)能得到哪些平面图形?与同伴进行交流。
(2)你能设法得到下面的图形吗?
显然这一题应该让学生操作,思考解决,而实际上有的教师在没有足够正方体的情况下全部演示包办,甚至把展开后的图形画在黑板上让学生记住。这样的合作学习并没有任何的意义,学习效果也可想而知。最好的办法是事先让学生各自准备好几个相同的正方形,在小组讨论时动手操作,研究立体图和平面图之间的关系,如此学习的效果才是最稳固的。
初中数学的合作学习是一条促进学生高效率学习的良好途径,应该积极推广,但是实行这种课堂教学需要在适当的情况下,不是所有的方式和内容都适合合作学习。做到了合理的安排,才能够体现出合作学习的优越性。
参考文献:
[1]蒋启元.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措施探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01):11,55.
[2]李玉坤.新课标下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探究[J].考试周刊,2008,11(03):14-16.
【关于初中数学学习方法】推荐阅读:
关于初中的学习方法11-30
关于初中学习计划参考06-30
关于初中老师学习心得10-31
关于初中物理教学科学方法教育的一些思考09-21
关于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方法的探析11-30
初中数学复习方法09-12
浅谈初中数学学习方法07-05
初中数学有效的学习方法07-08
初中数学复习方法策略07-14
初中数学学习规划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