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复议制度》题库

2024-09-04

《行政复议制度》题库(精选8篇)

1.《行政复议制度》题库 篇一

行政管理学单项选择题

行政管理学单项选择题

(B)通过霍桑试验,提出“社会人假设”,弥补了科学管理学派“经济人假设”的不足。A、巴纳德 B、梅奥 C、西蒙 D、沃尔多

()力图摒弃传统行政的权威主义和以效率为中心的取向,而试图建立以公平为中心的民主行政。B A、新公共管理时期 B、新公共行政学时期 C、新公共服务时期 D、行为科学时期

(D)沟通不宜采用命令或指示的沟通形式,而只能通过协商、合作的办法.A.上行 B.网上 C.下行 D.平行()是进行行政改革的前提。A A、政治保障 B、舆论宣传 C、经济发展 D、公众要求

()追求的是用最少的资源消耗,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高质量的最佳成果。C A.客观效率 B.规范效率 C.机械效率 D.社会效率

()主张建立层级较少的扁平化的而非金字塔式的政府组织结构。A A、市场政府模式 B、参与政府模式 C、解制式政府模式 D、弹性化政府模式

()是通过解除政府规章的方式来发挥政府的潜力与创造力。B A、企业家政府 B、解制式政府 C、弹性化政府 D、参与政府

()是衡量公共组织及其运行状况的重要标准。B A、行政决策 B、行政执行 C、行政监督 D、行政方法()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处于核心地位。A A、行政决策 B、行政执行 C、行政监督 D、行政方法

()决定着决策方案能否实现及实现的程度。D A、行政效率 B、行政方法 C、行政监督 D、行政执行 1926年怀特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大学公共行政学教科书:(B)。

A、《行政学》 B、《行政学导论》 C、《行政学原理》 D、《政治与行政》 B 被称为“行政管理之父”的是()。A A、法约尔 B、梅奥 C、泰勒 D、威尔逊

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的是()。A A、马克斯·韦伯 B、泰勒 C、法约尔 D、梅奥

科学管理时期的公共行政理论是以()为中心的理论。A A、效率 B、管理 C、行政 D、公平C 从工厂的具体观管理研究过程中抽象出一些管理的普遍性原则,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是(C)。A、法约尔 B、梅奥 C、泰勒 D、威尔逊

从20世纪()年代开始,西方发达国家相继开始进行行政改革,然后许多发展中国家因为实行市场化也进行不同程度的行政改革。C A、50 B、60 C、70 D、80 D 对具有公务员身份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案件,需要给予处分的,由(D)给予处分。

A、检察机关 B、行政监察机关 C、党的纪律检查机关 D、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和行政监察机关 对于涉及民主党派党员的公务员违反政纪需要给予处分的,应由()给予政纪处分。B A.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 B、行政监察机关 C.法院 D.分别由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和行政监察机关

当事人对行政仲裁不服的,可以()。B A、向上级行政机关申诉 B、向人民法院或仲裁机关申请仲裁 C.提请行政复议 D、提请上级政府机关调解 F 发表了公共行政学的开山之作《行政之研究》的是()。A A、威尔逊 B、韦伯 C、泰勒 D、古德诺 法治行政强调行政目标应当体现:()B A效率 B、正义性 C、法的国家意志性 D、法外特权 法治行政的核心含义是()B A、加强法制建设 B、法律高于行政 C、行政高于法律 D、国家权力至上 G 公共行政环境的(A)首先表现在各种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差异性上。A、特殊性 B、复杂性 C、不稳定性 D、约束性

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A)。A、政府职能 B、行政监督 C、行政决策 D、行政体制 公共行政学作为一个有体系的学科,形成于()。B A、19世纪末 B、20世纪20年代 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D、18世纪 中叶 公共行政首要特点是它的(C)。A、政治性 B、民主性 C、公共性 D、法制性

公共组织的高级决策层所表现的效率,是()。B A.管理效率 B.组织效率 C.工作效率 D.规范效率 公共组织绩效管理的核心环节是()A A、建立绩效评估指标 B、进行绩效评估 C、进行绩效追踪 D、进行绩效比较

公共组织绩效管理的特点主要表现在()A A.目标的多元化 B.标准的客观化 C.指标的精确化 D、方法的多样化 公共组织的中间管理层所表现的效率,是()。A A.管理效率 B.组织效率 C.工作效率 D.规范效率 公共组织的基层工作人员所表现出的效率,为()。C A.管理效率 B.组织效率 C.工作效率 D.规范效率

法制行政着眼于()A A、强调行政目标体现国家的意志性 B、行政目标应当体现正义性 C、行政行为应当体现公共利益性 D、行政组织应当体现合法性

公共服务效能指标的核心是()。D A、分析公共组织提供服务的成本 B、分析公共组织是否做到了投入少产出多C、分析公共组织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社会公平D、分析公共组织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公共利益 公共财政分配的目的是()。C A、促进经济发展 B、促进效率提高 C、满足公共需要 D、满足政府需要 国务院财政决算草案经审定后,报()审批。C A、国务院总理 B、全国人大 C、全国人大常委会 D、国家主席

构成公共组织结构的基本要素是(),它是公共组织机构的支撑点和联络点。A A、行政职位 B、职能目标 C、行政职权 D、行政人员

根据《立法法》,行政法规和规章应当在公布后的()天内报有关部门备案。B A、15 B、30 C、45 D、60 H 回归后的香港行政区和澳门行政区属于()的行政区。C A、现代型 B、传统型 C、特殊型 D、发展型 L 里格斯认为处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期间的一种公共行政模式是()。D A、分散型 B、融合型 C、衍射型 D、棱柱型 M 美国哈拂大学教授(C)最先提出对公共行政环境问题进行研究。A、德鲁克 B、里格斯 C、高斯 D、古立克

目标管理方法是(D)于20世纪50年代,应用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和人际关系理论而提出的一种新的管理方法。A、菲德勒 B、西蒙 C、伍德沃德 D、德鲁克

目标管理方法是以()为中心的现代管理方法。A A、人B、事C、权 D、利益

N 内阁制,起源于18世纪的()国,后来为许多西方国家所采用。A A、英国 B、美国 C、日本 D、加拿大 能否实施战略管理的关键在于()A A、公共组织的自主性 B、公共组织的经济基础 C、公共组织的领导D、公共组织的环境

P平行沟通是一种同级部门或同事之间的信息沟通,亦称()。B A、网上沟通 B、横向沟通 C、无反馈沟通 D、纵向沟通 R 融合型的公共行政模式存在于(B)。A、信息社会 B、农业社会 C、原始社会 D、工业社会

S 事中监督是指对监督对象在执行法律或实施决策、计划过程中履行职责情况进行的监督检查,也叫(D)。A、现场监督 B、专案监督 C、工作报告 D、跟踪监督

世界上第一个建立文官制度的国家是()。D A、法国 B、美国 C、中国 D、英国

涉及国家行政机关以外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案件,需要给予处分的,由()给予党纪处分。A A、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 B.行政监察机关 C.法院 D.分别由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和行政监察机关 T 提高()是公共行政的宗旨。A A.行政效率 B.生产力水平C.社会文明程度 D.经济发展速度

W 我国最早出现行政这一概念是在(B)上。A、《尚书》 B、《史记》 C、《礼记》 D、《左传》 我国第一部行政学著作是(A)。

A、《行政学的理论与实际》 B、《论译书》 C、《行政学原理》 D、《行政学》 我国由人民代表投票选举产生政府领导者的制度属于()。D A、聘任制 B、委任制 C、考任制 D、选任制

我国最早提出学习行政学的是(),他于1876年在《论译书》中提出“我国公卿要学习行政学”。C A、孙中山 B、康有为 C、梁启超 D、张金鉴 我国法制监督的对象包括()A A、行使行政权力的主体 B、企事业单位 C、法院工作人员 D、检察院工作人员 委员会制又称合议制,起源于19世纪中期的(C)。A、奥地利 B、瑞士 C、瑞典 D、芬兰 为了弥补或完善决策而制定的决策方案,称为()。B A、积极方案 B、追踪方案 C、临时方案 D、应变方案

为了实现目标而制定的方案,称为(),这是构思和设计的主要方案。C

行政管理学单项选择题

A、应变方案 B、临时方案 C、积极方按 D、追踪方案 X X理论时期是指(A)。

A、科学管理时期 B、行为科学时期C、新公共行政学时期D、新公共管理时期

行政体制的核心问题是(D)。A、行政权力的划分 B、公共组织设置 C、政府系统的各级各类政府部门职权的配置 D、上述三者,即ABC 行政体制的滞后性是由其(A)演变而来的。A、稳定性 B、继承性 C、政治性 D、系统性

行政复议由具有行政复议权的()作出。A A、上级行政机关 B、法院 C、检察院 D、同级人民代表大会 行政决策体制的核心()。D A、专家咨询系统 B、公民磋商与参与系统 C、信息支持系统 D、领导决策系统

行政执行过程的第一阶段是()。A A、准备阶段 B、总结阶段 C、协调阶段 D、实施阶段 行政执行过程评估主要由()进行。A A、各级行政机关 B、各级立法机关 C、各种党派 D、社会团体 行政立法的授权者是()C A、检察机关 B、司法机关 C、立法机关 D、行政机关

行政方法的首要特点是()A A、科学性 B、系统性 C、技术性 D、创新性 行政效率更重要的是体现在追求()上。A A.社会效益 B.经济效益 C.政治效益 D.机械效益

行政改革要以改变观念为先导,以()为核心。B A、改变环境 B、体制创新 C、经济发展 D、社会进步 下列不属于行政领导权力的来源的是(A)。A、决策权力 B、归属权 C.合法权力 D.奖惩权力

下列不属于人民法院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的是()A A、调解行为 B、认为行政机关侵犯法律规定的经营自主权的 C、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不服的 D、对符合法定条件申请办法许可证和执照被拒绝的 下列不属于政府的政治职能的是()。B A、民主职能 B、确保社会公平分配的职能 C、政治统治职能 D、保卫国家主权的职能

下列不属于行政改革的发展趋势的是()。D A、向民主行政的嬗变 B、电子政府 C、市场机制和民营化的引进 D、加强政府规章制度的指导作用 下列不属于税收特征的是()D A、强制性 B、无偿性 C、固定性 D、服务性

下列不属于机关行政的是()A A、公务员管理 B、会议管理 C、公文与档案管理 D、行政经费管理 下列属于人民法院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是()C A.法律规定的仲裁行为B.调解行为 C.认为行政机关违法要求履行义务的 D.不具有强制力的行政指导行为 下列关于效率与公平的陈述,错误的是()。B A、公平是效率的保证 B、效率是公平的保证 C、效率是实现公平的基础 D、效率是实现公平的主要途径 现代意义上第一个独立的、职能化的人事行政机关是()于1855年成立的文官委员会。C A、日本 B、美国 C、英国 D、法国 Y 由立法机关或其他任免机关经过考察而直接任命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是(A)。

A、委任制 B、考任制 C、选任制 D、聘任制

以提出有限理性的观点对公共行政做成巨大贡献的是(C)A、巴纳德 B、梅奥 C、西蒙 D、沃尔多 衍射型的公共行政模式存在于()。A A、工业社会 B、原始社会 C、农业社会 D、信息社会 Z 政府由“守夜人”变成“社会主宰者”的时期是()。C A、前资本主义时期 B、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C、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D、当代资本主义时期

政府为公众服务的服务性特点首先表现在其()上。C A、公平性 B、平等性 C、非赢利性 D、普遍性

政府只是充当“守夜人”的角色,也就是“夜警察”的角色的时期是(A)。A、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B、前资本主义时期 C、当代资本主义时期 D、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政府全面质量管理最重要的推动力是()C A、社会舆论 B、政府公务员C、政府高层领导者D、顾客 政府全面质量管理的重点是()D A、以质量提高为导向 B、以员工考评为导向 C、以上级决策为导向D、以顾客为导向 政府再造是用()取代官僚体制。A A、企业化体制 B、中央集权 C、地方分权体制 D、公众参与体制 法治行政着眼于()B A、强调行政目标体现国家的意志性 B、行政活动应当体现法的内在价值 C、行政行为应当体现法的规范性 D、行政组织应当体现结构的秩序性

在西方,最早提出行政概念的是(D)。A、瓦特 B、史坦因 C、马克思 D、亚里士多德

著名的POSDCORB即七项管理职能的提出者是()。A A、古立克 B、法约尔 C、泰勒 D、韦伯

总统制,起源于18世纪末期的(B)国,是以总统既为国家元首,又为政府首脑的中央政府组织形式。

A、英国 B、美国 C、巴西 D、埃及

中央一些部委和一些省市公开招考司(局、厅)级和处级领导者的制度属于()。C A、选任制 B、委任制 C、考任制 D、聘任制

中国的公共行政的最大特点是(D)。A、公平性 B、高效性 C、民主性 D、中国共产党领导政府

职位分类最早产生与19世纪的(B)国,后被许多国家所效仿。A、中 B、美 C、英 D、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正式生效的日期是()。A A、2003年1月1日 B、2003年5月1日 C、2002年10月1日 D、2002年1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正式施行于()B A、1993年10月1日 B、2006年1月1日 C、1993年4月24日 D、2005年4月27日 整个行政执行过程中最具有实质意义的、最为关键的阶段是()。B A、协调阶段 B、实施阶段 C、准备阶段 D、总结阶段 行政管理学单项选择题

A、应变方案 B、临时方案 C、积极方按 D、追踪方案 X X理论时期是指(A)。

A、科学管理时期 B、行为科学时期C、新公共行政学时期D、新公共管理时期

行政体制的核心问题是(D)。A、行政权力的划分 B、公共组织设置 C、政府系统的各级各类政府部门职权的配置 D、上述三者,即ABC 行政体制的滞后性是由其(A)演变而来的。A、稳定性 B、继承性 C、政治性 D、系统性

行政复议由具有行政复议权的()作出。A A、上级行政机关 B、法院 C、检察院 D、同级人民代表大会 行政决策体制的核心()。D A、专家咨询系统 B、公民磋商与参与系统 C、信息支持系统 D、领导决策系统

行政执行过程的第一阶段是()。A A、准备阶段 B、总结阶段 C、协调阶段 D、实施阶段

行政执行过程评估主要由()进行。A A、各级行政机关 B、各级立法机关 C、各种党派 D、社会团体 行政立法的授权者是()C A、检察机关 B、司法机关 C、立法机关 D、行政机关

行政方法的首要特点是()A A、科学性 B、系统性 C、技术性 D、创新性 行政效率更重要的是体现在追求()上。A A.社会效益 B.经济效益 C.政治效益 D.机械效益 行政改革要以改变观念为先导,以()为核心。B A、改变环境 B、体制创新 C、经济发展 D、社会进步 下列不属于行政领导权力的来源的是(A)。A、决策权力 B、归属权 C.合法权力 D.奖惩权力

下列不属于人民法院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的是()A A、调解行为 B、认为行政机关侵犯法律规定的经营自主权的 C、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不服的 D、对符合法定条件申请办法许可证和执照被拒绝的 下列不属于政府的政治职能的是()。B A、民主职能 B、确保社会公平分配的职能 C、政治统治职能 D、保卫国家主权的职能

下列不属于行政改革的发展趋势的是()。D A、向民主行政的嬗变 B、电子政府 C、市场机制和民营化的引进 D、加强政府规章制度的指导作用 下列不属于税收特征的是()D A、强制性 B、无偿性 C、固定性 D、服务性

下列不属于机关行政的是()A A、公务员管理 B、会议管理 C、公文与档案管理 D、行政经费管理 下列属于人民法院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是()C A.法律规定的仲裁行为B.调解行为 C.认为行政机关违法要求履行义务的 D.不具有强制力的行政指导行为 下列关于效率与公平的陈述,错误的是()。B A、公平是效率的保证 B、效率是公平的保证 C、效率是实现公平的基础 D、效率是实现公平的主要途径 现代意义上第一个独立的、职能化的人事行政机关是()于1855年成立的文官委员会。C A、日本 B、美国 C、英国 D、法国 Y 由立法机关或其他任免机关经过考察而直接任命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是(A)。A、委任制 B、考任制 C、选任制 D、聘任制

以提出有限理性的观点对公共行政做成巨大贡献的是(C)A、巴纳德 B、梅奥 C、西蒙 D、沃尔多 衍射型的公共行政模式存在于()。A A、工业社会 B、原始社会 C、农业社会 D、信息社会 Z 政府由“守夜人”变成“社会主宰者”的时期是()。C A、前资本主义时期 B、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C、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D、当代资本主义时期

政府为公众服务的服务性特点首先表现在其()上。C A、公平性 B、平等性 C、非赢利性 D、普遍性

政府只是充当“守夜人”的角色,也就是“夜警察”的角色的时期是(A)。A、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B、前资本主义时期 C、当代资本主义时期 D、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政府全面质量管理最重要的推动力是()C A、社会舆论 B、政府公务员C、政府高层领导者D、顾客 政府全面质量管理的重点是()D A、以质量提高为导向 B、以员工考评为导向 C、以上级决策为导向D、以顾客为导向

政府再造是用()取代官僚体制。A A、企业化体制 B、中央集权 C、地方分权体制 D、公众参与体制 法治行政着眼于()B A、强调行政目标体现国家的意志性 B、行政活动应当体现法的内在价值 C、行政行为应当体现法的规范性 D、行政组织应当体现结构的秩序性

在西方,最早提出行政概念的是(D)。A、瓦特 B、史坦因 C、马克思 D、亚里士多德

著名的POSDCORB即七项管理职能的提出者是()。A A、古立克 B、法约尔 C、泰勒 D、韦伯 总统制,起源于18世纪末期的(B)国,是以总统既为国家元首,又为政府首脑的中央政府组织形式。

A、英国 B、美国 C、巴西 D、埃及

中央一些部委和一些省市公开招考司(局、厅)级和处级领导者的制度属于()。C A、选任制 B、委任制 C、考任制 D、聘任制

中国的公共行政的最大特点是(D)。A、公平性 B、高效性 C、民主性 D、中国共产党领导政府

职位分类最早产生与19世纪的(B)国,后被许多国家所效仿。A、中 B、美 C、英 D、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正式生效的日期是()。A A、2003年1月1日 B、2003年5月1日 C、2002年10月1日 D、2002年1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正式施行于()B A、1993年10月1日 B、2006年1月1日 C、1993年4月24日 D、2005年4月27日 整个行政执行过程中最具有实质意义的、最为关键的阶段是()。B A、协调阶段 B、实施阶段 C、准备阶段 D、总结阶段

行政管理学试题及答案

X、行政控制过程的最后环节,也就是最为关键的环节是(B纠正偏差)。X、下列不属于行政领导权力来源的是(B决策权力)。

X、行政体制的核心问题是(D 上述三者)X、行政决策体制的核心(D领导决策系统)。X、行政执行过程的第一阶段是(D准备阶段)。

Z、中国的公共行政的最大特点是(D中国共产党领导政府)。Z、在西方,最早提出行政概念的是(B亚里士多德)

Z、忠于政府,维护政府的声誉,终于职守是(A行政道德)的核心内容。Z、《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正式生效的日期是(C2003年1月1日)。G、公共行政环境的(D特殊性)首先表现在各种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差异性上。G、公共行政生态学的代表作是里格斯的(B公共行政生态学)

G、构成公共行政组织机构的基本要素是(A行政职位),它是公共组织结构的支撑点和联络点。

G、根据《立法法》,行政法规和规章制度应当在公布后的(B 30)天内报有关部门备案。

G、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A政府职能)。

G、回归后的香港行政区和澳门行政区属于(C特殊型)的行政区。G、(B平行)沟通不宜采用命令或指示的沟通形式,而只能通过协商、合作的办法。B、被称为“行政管理之父”的是(D法约尔)。

B、被称位“科学管理之父“的是(D 泰勒)。

B、批准是一种约束力较强的(A事先)监督方式。其内容包括:要求监督对象报送审批材料、审查和批准(含不批准)三个步骤。

#、1926年怀特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大学公共行政学教科书(D行政学导论)。W、我国于1998年又进行了机构改革,改革后的国务院原40个部门减为(D 29)。W、我国《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正式施行于(A 1993年10月1日)。

N、内阁制起源于18世纪的(A 英国),后来为许多西方国家所采用。S、世界上第一个建立文官制度的国家是(D英国)。S、税收制度的核心内容是(B税法)。

D、对监督对象未构成犯罪,仅构成违反政纪的案件,由(D行政监察机关)调查处理。

D、对涉及国家行政机关以外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案件,需要给予处分的,则只由(C党的纪律检察机关)给予党纪处分。

F、非执政党和非国家机关对行政行为的监督称为(D社会监督)。C、从20世纪(C70)年代开始,西方发达国家相继开始进行行政改革,然后许多发展中国家因为实行市场化也进行不同程度的行政改革。

M、目标管理方法是(A德鲁克)于20世纪50年代,应用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和人际关系理论而提出的一种新的管理方法。

多选题

B、较为常见的行政领导者产生方式主要有(ABCD)。A、选任制 B、委任制 C、考任制D、聘任制 E、考核制 C、从决策的风险程度来讲,行政决策可以分为(ABD)。

A、确定型决策 B、风险型决策 C、理性决策 D、不确定决策 E、直觉决策 F、非营利组织的特点主要有(ABCDE)。

A、非政府性 B、组织性 C、非营利性 D、志愿性 E、自治性 F、非营利组织在提倡公共服务中的作用表现在(ABCDE)。

A、在制度建设方面有倡导作用 B、监督市场C、监督政府 D、中介作用 E、维护良好的社会价值 J、具体公共行政环境包括(BE)。

A、自然地理环境 B、管理对象C、经济环境D、政治环境 E、组织文化 J、机关行政的特征包括(BDE)。

A、机关行政的法制性 B、机关行政的综合性C、机关行政的权威性 D、机关行政的事务性

E、机关行政的时效性

J、机关行政的作用主要表现在(ABCDE)。

A、发动作用 B、枢纽作用 C、效率作用 D、保障作用 E、联系作用 J、决策方案一般有(ABCD)。

A、积极方案 B、临时方案 D、追踪方案 D、应变方案 E、长期方案 R、人事行政应遵循的原则有(ABCDE)。

A、德才兼备原则 B、知人善任原则 C、公平竞争原则 D、功绩原则 E、依法管理原则

R、人事行政的特点可以归结为(ABCD)。

A、法制化 B、专业化 C、现代化 D、职业化 E、普遍化 S、市场失效主要表现在(ABCDE)。

A、市场垄断和专制价格 B、外部性问题 C、公共物品的提供 D、无知和非理性 E、不平等问题

S、社会监督的主体是(ABCDE)。

A、政协 B、各民主党派C、各社会团体D、新闻机构 E、公民个人 S、税收的基本特征有(ABD)。

A、强制性B、无偿性 C、政治性 D、固定性 E、服务性 W、我国国家公务员调配的基本形式是(ABCD)。A、调任 B、转任 C、轮换 D、挂职锻炼 E、借用 W、我国公务员的考核内容包括(ABCE)。A、德 B、绩 C、勤 D、智 E、能

X、下列属于文化环境要素的是(BCDE)。

A、组织文化 B、意识形态 C、道德伦理 D、价值观念 E、教育 X、行政区划体制应遵循的原则有(ABCDE)。

A、民族自治原则 B、政治原则C、有效管理原则 D、有利于发展的原则 E、尊重历史传统的原则

X、行政体制的特点主要有(ABCDE)。

A、历史的继承性 B、严格的系统性 C、鲜明的政治性 D、相对的滞后性 E、教强的稳定 X、行政领导者素质的构成主要有(ABCDE)。

A、政治素质 B、文化素质 C、道德素质D、心理素质 E、身体素质 X、下列属于行政领导者素质特点的是(DE)。A、系统性 B、社会性 C、发展性 D、层次性 E、时代性 X、行政领导权力的来源主要有(BCDE)。

A、决策权力 B、归属权 C、专业知识权 D、奖惩权力 E、合法权力 X、行政指挥的方式主要有(ABCE)。A、书面指挥 B、口头指挥 C、会议指挥D、遥控指挥 E、现代通信指挥 X、行政控制的对象有(ABCDE)。

A、行政工作人员 B、财务 C、工作D、信息 E、组织绩效 X、行政监督的特点是(ABCDE)。

A、行政监督主体的层次性 B、法律地位的独立性C、行政监督内容的双向性

D、监督主体的多样性 E、监督对象的双重性 X、行政实施阶段的环节主要包括(ABCD)。

A、行政指挥 B、行政控制 C、行政沟通 D、行政协调 E、行政评估 Y、有些学者是从“三权分立”来界定公共行政范围,认为国家可以分为(ACE),三种权力。

A、立法 B、监察 C、行政 D、考试 E、司法 Z、组织文化包括(ABDE)。

A、组织观念 B、法律意识 C、管理对象 D、价值观 E、道德感情 Z、政府失效主要表现在(ABCDE)。

A、资源配置的低效率B、造成另一种不公平C、政府的低效率D、政府成本过高 E、寻租

Z、政府职能的特点是(ABCDE)。

A、普遍性 B、不可替代性 C、服务性D、系统性 E、强制性 Z、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作用主要表现在(BCDE)。A、见面税收 B、委托公共事务 C、辅导监督 D、补助 E、法律管制

1、美国早期的政治家和政治学家主张政治与 行政 分离,这是公共行政学产生的主要推动力。

2、公共行政的首要特点是它的 公共性。这是公共组织与其他私营部门的主要区别之一。

3、中国公共行政的最大特点是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府。

4、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的是 韦伯。

5、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是 泰勒。

6、被称为“行政管理之父”的是 法约尔。

7、我国最早提出学习行政学的是 梁启超,他于1876年在《论译书》中提出“我国公卿要学习行政学”。

8、公共行政环境的 特殊性 首先表现在各种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差异性上。

9、以 价值观 为核心的组织文化是形成组织规范、工作准则、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人际关系准则的源泉。

10、在我国,为人民服务 是公共组织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这是由马列主义的意识形态决定的。

1、提出管理五项职能和14条管理原则的是(D)。A、欧文 B、泰勒 C、韦伯 D、法约尔

2、提出著名的POSDCRB,即七项管理职能的是(B)。A、泰勒 B、古立克

行政管理学试题及答案

C、韦伯 D、法约尔 3、20世纪30年代,古立克把管理职能概括为(A)。A、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预算 B、领导、决策、组织、指挥、协调、人事、预算 C、计划、领导、人事、指挥、组织、报告、预算 D、计划、领导、人事、沟通、协调、组织、预算

4、第一位试图建立公共行政学体系的是(C)。A、费富纳 B、魏劳毕 C、怀特 D、泰勒

5、我国第一部行政学著作《行政学的理论与实际》的作者是(C)。A、梁启超 B、孙中山 C、张金鉴 D、康有为

6、美国哈佛大学教授(A)最先提出对公共行政环境问题进行研究。A、高斯 B、里格斯 C、德鲁克 D、古立克 7、1961年里格斯发表了(D),这是公共行政生态学的代表作,并以生态学方法研究公共行政的风气之先河。

A、《比较公共行政模式》 B、《美国社会与公共行政》 C、《政府生态学》 D、《公共行政生态学》

8、融合型的公共行政模式存在于(C)。A、工业社会 B、原始社会 C、农业社会 D、信息社会

9、衍射型的公共行政模式存在于(C)。A、信息社会 B、原始社会 C、工业社会 D、农业社会

10、按照里格斯的划分,棱柱型是(D)。A、后工业社会的公共行政模式 B、农业社会的公共行政模式 C、工业社会的公共行政模式

D、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期间的公共行政模式

1、有些学者是从“三权分立”来界定公共行政范围,认为国家可以分为(A、C、E)三种权力。

A、立法 B、监察 C、行政 D、考试 E、司法

2、从广义的管理的角度来界定公共行政范围的行政学家有(A、B、C、E)。A、西蒙 B、怀特 C、汤姆森 D、孟德斯鸠 E、斯密斯堡

3、传统公共行政时期,也有人称为(A、B、E)。A、科学管理时期 B、表态公共行政学时期 C、人际关系时期 D、动态行政学时期 E、X理论时期

4、奠定公共行政学理论基础的代表人物是(C、D),他们提出了政治与行政分离的观点。A、韦伯 B、法约尔

C、威尔逊 D、古德诺 E、泰勒

5、作为行政学的学科体系的建立是由(A、B、E)完成的。A、怀特 B、魏劳毕 C、泰勒 D、韦伯 E、费富纳

6、一般公共行政环境包括(A、B、C、E)。A、自然地理环境 B、政治环境 C、经济环境 D、管理对象 E、文化环境

7、具体公共行政环境包括(B、E)。A、自然地理环境 B、管理对象 C、经济环境 D、政治环境 E、组织文化

8、里格斯将公共行政环境模式划分为(A、C、D)。A、融合型公共行政模式 B、分散型公共行政模式 C、棱柱型公共行政模式 D、衍身型公共行政模式 E、集中型公共行政模式

9、下列属于文化环境要素的是(B、C、D、E)。A、法律制度 B、意识形态 C、道德伦理 D、价值观念 E、教育

10、组织文化包括(A、B、D、E)。A、组织观念 B、法律意识 C、管理对象 D、价值观 E、道德感情

1、要正确地界定政府职能,必须正确地处理政府与 社会、政府与 市场、政府与 社会

组织、政府与 公民 的关系,同时也必须考虑到社会的发展程度和政治民主的发展的水平。

2、马克思认为政府的基本职能有政治统治职能和 社会管理职能。

3、对市场经济的调控,只能由 政府 进行,其他任何组织都不可能代替政府。政府 的调控手段主要是制定各种政策。4、1949年10月21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规定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政务院,下设35个部门。5、1954年,我国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改 政务院 为国务院。

6、内阁制,又称议会制、议会政府制、议会内阁制、责任内阁制等。它起源于18世纪的 英 国,后来为许多西方国家所采用。

7、总统制,起源于18世纪末期的 美 国,是以总统既为国家元首,又为政府首脑的中央政府组织形式。

8、半总统制是总统制在 法 国的变形,是由 法 国第五共和国宪法所确立的一种中央政府体制。

9、中国的国务院体制是在总结我党革命根据地政权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借鉴了 前苏联 的部长会议制,于1954年形成的。

10、中国地方政府是以 民主集中制 为原则的政府形式。

1、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A)。A、政府职能 B、行政监督 C、行政决策 D、行政体制

2、政府为公众服务性特点首先表现在其(C)上。A、公平性 B、平等性 C、非赢利性 D、普遍性

3、我国于1998年又进行了机构改革,改革后的国务院原40个部门减为(D)。A、30 B、31 C、28 D、29

4、政府只是充当“守夜人”的角色,也就是“夜警察”的角色的时期是(A)。A、自由资本主义 B、前资本主义

C、当代资本主义 D、垄断资本主义

5、政府由“守夜人”变成“社会主宰者”的时期是(C)。A、前资本主义 B、自由资本主义 C、垄断资本主义 D、当代资本主义

6、行政体制的核心问题是(D)。A、行政权力的划分 B、公共组织设置

C、政府系统的各级各类政府部门职权的配置 D、上述三者,即ABC

7、行政体制的滞后性是由其(A)演变而来的。A、稳定性 B、继承性 C、政治性 D、系统性

8、委员会制又称合议制,起源于19世纪中期的(B)。A、奥地利 B、瑞士 C、瑞典 D、芬兰

9、典型的行政体地方政府是(B)的地方政府。A、加拿大 B、德国 C、印度 D、英国

C、韦伯 D、法约尔 3、20世纪30年代,古立克把管理职能概括为(A)。A、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预算 B、领导、决策、组织、指挥、协调、人事、预算 C、计划、领导、人事、指挥、组织、报告、预算 D、计划、领导、人事、沟通、协调、组织、预算

4、第一位试图建立公共行政学体系的是(C)。A、费富纳 B、魏劳毕 C、怀特 D、泰勒

5、我国第一部行政学著作《行政学的理论与实际》的作者是(C)。A、梁启超 B、孙中山 C、张金鉴 D、康有为

6、美国哈佛大学教授(A)最先提出对公共行政环境问题进行研究。A、高斯 B、里格斯 C、德鲁克 D、古立克 7、1961年里格斯发表了(D),这是公共行政生态学的代表作,并以生态学方法研究公共行政的风气之先河。A、《比较公共行政模式》 B、《美国社会与公共行政》 C、《政府生态学》 D、《公共行政生态学》

8、融合型的公共行政模式存在于(C)。A、工业社会 B、原始社会 C、农业社会 D、信息社会

9、衍射型的公共行政模式存在于(C)。A、信息社会 B、原始社会 C、工业社会 D、农业社会

10、按照里格斯的划分,棱柱型是(D)。A、后工业社会的公共行政模式 B、农业社会的公共行政模式 C、工业社会的公共行政模式

D、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期间的公共行政模式

1、有些学者是从“三权分立”来界定公共行政范围,认为国家可以分为(A、C、E)三种权力。

A、立法 B、监察 C、行政 D、考试 E、司法

2、从广义的管理的角度来界定公共行政范围的行政学家有(A、B、C、E)。A、西蒙 B、怀特 C、汤姆森 D、孟德斯鸠 E、斯密斯堡

3、传统公共行政时期,也有人称为(A、B、E)。A、科学管理时期 B、表态公共行政学时期 C、人际关系时期 D、动态行政学时期 E、X理论时期

4、奠定公共行政学理论基础的代表人物是(C、D),他们提出了政治与行政分离的观点。A、韦伯 B、法约尔

C、威尔逊 D、古德诺 E、泰勒

5、作为行政学的学科体系的建立是由(A、B、E)完成的。A、怀特 B、魏劳毕 C、泰勒 D、韦伯 E、费富纳

6、一般公共行政环境包括(A、B、C、E)。A、自然地理环境 B、政治环境 C、经济环境 D、管理对象 E、文化环境

7、具体公共行政环境包括(B、E)。A、自然地理环境 B、管理对象 C、经济环境 D、政治环境 E、组织文化

8、里格斯将公共行政环境模式划分为(A、C、D)。A、融合型公共行政模式 B、分散型公共行政模式 C、棱柱型公共行政模式 D、衍身型公共行政模式 E、集中型公共行政模式

9、下列属于文化环境要素的是(B、C、D、E)。A、法律制度 B、意识形态 C、道德伦理 D、价值观念 E、教育

10、组织文化包括(A、B、D、E)。A、组织观念 B、法律意识 C、管理对象 D、价值观 E、道德感情

1、要正确地界定政府职能,必须正确地处理政府与 社会、政府与 市场、政府与 社会

组织、政府与 公民 的关系,同时也必须考虑到社会的发展程度和政治民主的发展的水平。

2、马克思认为政府的基本职能有政治统治职能和 社会管理职能。

3、对市场经济的调控,只能由 政府 进行,其他任何组织都不可能代替政府。政府 的调控手段主要是制定各种政策。4、1949年10月21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规定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政务院,下设35个部门。5、1954年,我国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改 政务院 为国务院。

6、内阁制,又称议会制、议会政府制、议会内阁制、责任内阁制等。它起源于18世纪的 英 国,后来为许多西方国家所采用。

7、总统制,起源于18世纪末期的 美 国,是以总统既为国家元首,又为政府首脑的中央政府组织形式。

8、半总统制是总统制在 法 国的变形,是由 法 国第五共和国宪法所确立的一种中央政府体制。

9、中国的国务院体制是在总结我党革命根据地政权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借鉴了 前苏联 的部长会议制,于1954年形成的。

10、中国地方政府是以 民主集中制 为原则的政府形式。

1、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A)。A、政府职能 B、行政监督 C、行政决策 D、行政体制

2、政府为公众服务性特点首先表现在其(C)上。A、公平性 B、平等性 C、非赢利性 D、普遍性

3、我国于1998年又进行了机构改革,改革后的国务院原40个部门减为(D)。A、30 B、31 C、28 D、29

4、政府只是充当“守夜人”的角色,也就是“夜警察”的角色的时期是(A)。A、自由资本主义 B、前资本主义

C、当代资本主义 D、垄断资本主义

5、政府由“守夜人”变成“社会主宰者”的时期是(C)。A、前资本主义 B、自由资本主义 C、垄断资本主义 D、当代资本主义

6、行政体制的核心问题是(D)。A、行政权力的划分 B、公共组织设置

C、政府系统的各级各类政府部门职权的配置 D、上述三者,即ABC

7、行政体制的滞后性是由其(A)演变而来的。A、稳定性 B、继承性 C、政治性 D、系统性

8、委员会制又称合议制,起源于19世纪中期的(B)。A、奥地利 B、瑞士 C、瑞典 D、芬兰

9、典型的行政体地方政府是(B)的地方政府。A、加拿大 B、德国 C、印度 D、英国

2.《行政复议制度》题库 篇二

1 行政复议前置制度概述

行政复议前置制度的含义:所谓复议前置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法律、法规规定的特定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在寻求法律救济途径时应当选择先向行政复议机关申请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才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本文所称行政复议前置原则是指行政复议前置的常规化,即只要提起行政诉讼的案件必须经过行政复议,当事人没有相应的选择权,只能按照程序进行救济。

2 我国行政复议前置的现行规定

行政复议前置涉及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衔接关系问题,我国行政诉讼法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对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衔接的规定具体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2.1 自由选择型

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害其合法权益时,可以选择行政复议,也可以不经复议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即使经过复议的案件,如果不服复议结果仍然可以再提起诉讼。

2.2 复议前置型

是指行政复议应当作为行政诉讼的先行程序,即政诉讼的提起必须以经过行政复议程序为前提条件。[1]之所以要设置复议前置这样的模式,是因为对于专业性和技术性很强的某些行业和领域内发生的行政争议,由于行政机关具备相关的专业技术、设备和人员,所以能够更为迅捷、快速的解决问题和争议。

2.3 复议终局型

是指行政相对人就特定行政争议向行政复议机关申请复议后,该行政复议机关作出的复议决定为终局性的,行政相对人必须遵从,不得再提起诉讼。[2]行政复议终局属于法律的绝对保留事项,只能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所制定的法律来加以规定。它可以具体划分为单一性复议终局和选择性复议终局两种情形。所谓单一性复议终局,是指行政相对人对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只能通过行政复议进行救济,对于行政复议机关作出的复议决定只能遵从,即使不服也不得提起诉讼。而第二种复议终局类型是选择性复议终局。它规定,对于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这两种争议解决方式,行政相对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的选择其中之一,但是,一旦选择了行政复议,则不能对行政复议不服,再行提起诉讼,这种规定就客观上造成了行政复议成为终局裁决的效力。

2.4 径行起诉型

这种模式属于法律的例外规定,即如果对于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行政相对人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从而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径行起诉模式下,法院没有规定行政相对人可以自行选择提起行政诉讼或是行政复议,径行起诉中,没有关于行政复议前置的规定,但它规定行政相对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3 行政复议前置制度之构建

3.1 实行行政复议前置原则的必要性

之所以要实行复议前置是因为我国现行复议前置制度存在很多的缺陷。

3.1.1 类型较多,复杂混乱

法律法规都规定了行政相对人维护合法权益的救济类型,看似非常明确和清晰,实则非常混乱。原因在于我国法律法规较多,就目前我国的法制环境而言,当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可能迅速而又正确的找到相应的救济途径,一旦行政相对人选择错误,一是会增加当事人的救济成本,二是会拖延救济时间,降低了解决纠纷的效率。

3.1.2 两者有先后之分,影响了各自救济功能的发挥

选择何种救济方式实质是选择行政手段解决还是司法手段解决的问题。新体制的设立应当涵盖两种手段,穷尽救济途径。在自由选择型和径行起诉型之中,行政相对人都可以不经复议直接起诉,这样一来,行政手段就无法发挥其职能,毕竟对于一些特殊领域其专业性和技术性较强,由专业的工作人员主持复议工作,可能就可以把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也不必走上诉讼之路;在复议终局型中,经过复议的案件即发生法律效力,也不能再提起行政诉讼,实质是剥夺了行政相对人的诉权,也违背了司法最终解决原则。同时,也为行政机关滥用权力提供了便利条件,最终使行政复议制度形同虚设,无法发挥其行政救济和行政内部监督的功能。

3.1.3 两者的受案范围不一致,导致救济手段无法对接

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要大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实践中,部分不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而可以提起行政复议的行政争议会因此只能采取行政复议的方式解决,使得行政复议成为事实上具有终局效力的裁决。

3.2 实行行政复议前置原则的配套机制改革

行政诉讼实行行政复议前置原则,进行行政纠纷一律复议前置制度改革,不可能是单兵突进,必须对行政复议体制全面改革,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设立复议委员会制度和废除复议机关在行政诉讼中作被告的规定。

3.2.1 设立复议委员会制度

设立复议委员会制度对确保复议决定的公正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我国的专利复审委员会、商标复审委员会在实际运行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于复议委员会的设立,其成员可由本部门实际经验丰富的公务人员以及聘请非公务人员即社会中比较公正有威望的人士、专家学者以及法律人士共同组成,其中非公务人员的比例不得少于三分之二,以确保公正。行政复议委员会的职责就是受理复议申请、审查被申请的具体行政行为的适当性和合法性,并据此作出初步的复议决定。这个决定,应当送交行政复议机关的负责人签署后,以行政复议机关的名义作出复议的最终决定。在这个过程中,行政复议负责人只有基于重大的政策考量才允许改变初步决定,并且要在复议决定书上说明理由。这种改革模式符合复议公正的要求,使得复议机关增强了相对独立性和专业性,又考虑到了行政领导负责制的影响,没有冲击到现有的机构改革活动。可以说,这种新型的行政复议委员会模式是一种适应行政复议制度司法化发展方向的、适合我国国情的并且具有较大可行性的改革模式。[3]

3.2.2 废除行政复议机关在行政诉讼中作被告的规定

我国《行政诉讼法》第25条:“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正是因为这一规定,复议机关抱着“都是一家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作出复议决定,使得维持的案件在复议案件中占比较重,未能充分发挥行政复议的高效、便捷和专业的功能以及对行政案件内部监督的作用。另外,行政复议的解决争议救济制度的性质,决定了复议机关带有准司法性质,要在复议活动中处于居中裁判的位置。直接将行政复议机关的行为纳入法院司法审查的做法,忽视了行政复议行为与行政诉讼行为同样具有居中裁判的本质属性,与法理不符。如果废除行政复议机关在行政诉讼中作被告的规定,这就涉及到复议决定效力的问题。据此,应当立法规定,对于行政争议,如果争议双方中有任何一方不执行行政复议决定所规定的义务,则另一方有权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也应当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予以执行。相反,如果争议双方均未在法定期限内提起行政诉讼,则行政复议决定发生法律效力。

总之,在行政复议前置问题上,正确梳理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的先后关系,重构目前的行政复议前置模式,对于行政争议的解决和社会大局的稳定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要结合我国目前的实际国情和司法发展方向,完善相关制度,弥补制度缺陷,循序渐进,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海坤,章志远.中国行政法基本理论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508.

[2]祝贺.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衔接问题的研究[D].广西:广西民族大学,2013:7.

[3]刘飞.行政复议体制改革的模式及路径探析[J].前沿,2007(9).

3.试论我国行政复议制度的完善 篇三

摘 要 行政复议是行政法治的必然要求,是行政民主的重要体现。健全有效的行政复议机制对切实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实现行政法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也是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基础。

关键词 行政复议 完善 建议

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上一级行政机关提出申请,由受理申请的行政机关对具体行政行为依法进行审查并作出处理决定的活动。行政复议是行政机关在行使其管理职权时,与作为被管理对象的相对人发生争议,根据相对人的申请,由该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对引起争议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复查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

一、行政复议的特征和作用

(一)行政复议的特征

1.行政复议是行政机关的活动,所要解决的是行政争议。是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进行层级监督的一种较为规范的活动。

2.向行政机关提出复议申请的只能是与某一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管理相对人。行政复议主要以具体行政行为为审查对象,并附带审查部分抽象行政行为。

3.行政复议必须按照法定的程序进行。管理相对人提出复议申请必须在法律、法规规定的期限内提出。复议机关受理复议申请、进行调查取证、组织审理都须依法进行,并在法定期限内做出复议决定。

(二)行政复议的作用

1.通过行政复议,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对下级行政机关违法或者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做出相应的纠正决定。包括对程序上有欠缺的,责令补正;对不履行法定职责的,限期履行;对具体行政行为主要事实不清的、适用法律依据错误的、违反法定程序影响管理相对人合法权益的、明显不当的决定,予以撤销、变更以及责令重新做出具体行政行为;查明违法或者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产生的原因,找出行政机关在执法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促使下级行政机关采取相应措施,改进行政执法活动,防止今后再出现类似问题。

2.通过行政复议,可维护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的行为。行政复议是一种法定行为,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进行。管理相对人对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复议的机关、条件、方式和期限等都必须符合法律规定。复议机关经过审理,对适用法律、法规、规章和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正确,事实清楚,符合法定权限和程序的具体行政行为予以维持。行政复议一般为一级复议。行政复议决定一经送达即发生法律效力。管理相对人对复议决定不履行又不起诉的,行政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或者依法强制执行。这样,既有利于争议的解决又可以避免管理相对人找行政机关纠缠不休。从而使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及时得到确认,有效地提高行政管理工作的效率。受理、调查、审理行政复议案件,并依法做出复议决定,是行政复议机关代表国家行使的职权。认识行政复议对行政机关行使职权的作用,保证复议活动合法、公正地进行,对于依法行政具有重要意义。

二、行政复议制度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行政复议救济以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作为依据,该法目前的主要不足在于:

1.行政复议制度的救济功能有待进一步加强。在行政复议制度的实际运行中,因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不高、政府的复议理念缺乏等,有的地方和部门不积极受理、审查符合法定条件的行政复议案件,相互推诿、敷衍搪塞,并且行政复议办案质量不高,使行政复议运行环境不畅,行政复议机构形同虚设;另一方面,因是一种行政系统的内部监督机制,公民对这些复议机构信任程度不够。

2.行政复议机构既不独立也不规范。在我国,没有相对统一和独立的行政复议机构,我国各级人民政府和各行政职能部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多可设立主管行政复议的工作机构,所以实践起来难以协调一致。

3.公务员合法权益受到侵犯得不到行政复议的救济。我国《行政复议法》没有将内部行政行为纳入行政复议范围,公务员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济。

4.行政复议对抽象行政行为只作极为有限的监督。《行政复议法》只是将规章以下的抽象行政行为有限的纳入到了行政复议的范围,对于行政法规和规章,行政复议仍然不能发挥监督作用

三、强化行政复议功能,完善行政系统内部的救济机制

加强行政纠纷解决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是完善行政救济制度的当务之急,从我国行政救济的实践来看,纠纷解决机构欠缺独立性和权威性,是制约行政救济制度功能发挥的最大障碍。纠纷解决机构受制于其他机关和领导个人意志,无法保持中立,不能公正执法纠纷解决机构还欠缺法律上的权威性。针对我国行政复议法的缺陷,借鉴他国行政系统内部救济的先进做法,我国的行政复议要做好进一步的工作。

1.全面扩大行政复议范围。《行政复议法》对原有行政复议范围有较大拓宽,但仍有若干明显不足。例如,局限于外部行政行为,对于行政机关对其工作人员的任免、处分以及待遇问题,还不能申请复议,只能走一般的申诉途径。立足于公正解决行政纠纷的目标,应当允许所有的行政行为,都可以申请复议。同时,对复议结果不服的,当事人有权向法院起诉。

2.加强复议机构的行政复议能力。基层行政复议能力弱,机构建设差,无法适应争议解决实践已成各界共识。但自《行政复议法》实施后,“切实加强复议机构建设”屡屡出现在高层文件中,却没有实际动作。市县苦于机构、编制数量所限,大多无实质突破。鉴于我国现行的行政救济机构行政化倾向严重,我国在完善行政救济制度时应借鉴我国台湾地区的做法,改变行政救济制度的行政色彩,强化行政救济机构的独立性,建立相对独立的复议委员会。复议委员会由行政机关、管理专家和法律专家共同组成,其与所在行政机关只是指导、咨询关系,复议委员会在进行复议时,只服从法律、法规和规章。行政复议人员素质是提高行政复议能力的关键,但目前缺乏行政复议人员能力与素质的统一要求,能力的参差不齐,严重制约着定纷止争水平。广大复议人员应象司法系统一样,由特定机构统一的培训规划,从复议理念、案件审理、新型案件、新颁法规等多方面有计划地培训基层复议人员。各机关的复议工作人员应注意专业化和多元化结合。

3.加强复议程序的保障。目前,我国基层行政复议缺乏权力保障,审理案件干预多,下级政府不支持,同级部门不配合,司法机关难协调,复议决定难执行。行政复议工作缺乏物质保障,没有经费保障,没有交通工具。改变目前行政复议以书面审查为原则的方式,引入听证程序,保障复议当事人质证、辩论和聘请律师的权利;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外,行政复议应当公开进行,接受各方监督;除简易案件外,证据应当经过当面质证,未经当面质证的证据不得作为裁决的依据,以避免暗箱操作;要有明确的管辖与时限规定。

4.规范审理机制。行政救济应有法定的运转原则与机制,但行政复议法实施多年,条文抽象而难以把握,是否适用调解,是否开庭审理,是否禁止不利变更等基本原则均无明确立法;调查、证据适用、中止、终止、转送等运转环节仍然依赖各地摸索,缺乏基本的审理程序规则、证据规则、法律适用规则,与明确统一的行政诉讼制度相比,行政复议没有章法可循。

5.保持行政复议机构的相对独立性。根据现行《行政复议法》的规定,行政复议机构仅仅是行政机关内设的一种参谋性、从属性机构,无实际的复议权力。行政复议机关的行政负责人掌握着复议决定权。由于行政复议机关是复议被申请人的上级机关,或者是被申请人本身,因此复议结果与复议机关有着密切的或者切身的利害关系。为维护自身的狭隘的眼前利益,复议机关难免偏向被申请人一方,因此很难坚持合法、公正、公开等原则。为充分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应使行政复议机构相对独立。复议机构的工作在性质和程序上司法性较强,类似于简易司法活动,必须坚持复议机构独立复议、公正、公开和无偏私的原则。“可以借鉴我国台湾地区的做法,由行政机关、管理专家和法律专家共同组成复议委员会,实行合议制度,这样有助于树立行政复议公正、权威的形象,获得当事人的信赖。”复议机构在机构设置、人员任免、待遇方面应加强独立性,减少各种干扰。

参考文献:

[1]杜宝国.行政执法教程.江西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编印.2005.

[2]应松年,高家伟.行政法全书.中国人民公安出版社.1999.

[3]罗豪才.行政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4.行政执法题库1 篇四

定》考试题库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一部分:总则、处罚的种类和适用

一、判断题

1、规范和保障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治安管理职责是制定治安管理处罚法目的的基本方面。(×)

2、在整部治安管理处罚法中,涉及到公安机关的权力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益之间的关系,首先考虑的是公安机关如何能最大限度的运用权力。(×)

3、某一行为之所以被认定为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它对社会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危害。(√)

4、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有不同的危害内容。具体到某一个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社会危害内容,是由该行为所侵犯的具体社会关系或者社会秩序的性质所决定的。(√)

5、衡量某一行为是否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并应受到治安管理处罚,最直观的外在标准就是看其是否具有社会危害性。(×)

6、只有应受治安管理处罚的行政违法行为才是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7、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权即行政拘留的决定权只能由公安机关行使。(√)

8、经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决定,治安管理处罚权可以交由综合执法机构行使。(×)

9、如果经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决定,其他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权可以交给公安机关行使。(√)

10、在联合执法中,公安机关对属于自己管辖范围内的违法行为,以自己的名义依法进行处罚,其他参与联合执法的行政机关加盖公章。(错)

11、对同一问题的规定,治安管理处罚法与行政处罚法的规定不一致的,应当适用行政处罚法的规定。(×)

12、治安管理处罚法是一部集实体规范和程序规范于一身的法律。(√)

13、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发生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适用治安管理处罚法。(×)

14、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和航空器内发生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适用治安管理处罚法。(×)

15、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违反治安管理的,不适用治安管理处罚法,其违反治安管理的法律责任通过司法途径解决。(×)

16、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在该地区发生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应当适用治安管理处罚法。(×)

17、按照有关规定,对违反治安管理的外国人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公安机关应当通报同级人民政府外事部门,逐级上报公安部,并通报该外国人所属国家驻华大使馆或者领事馆。(√)

18、按照有关规定,对违反治安管理的港澳台居民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公安机关应当通报同级人民政府港澳事务办公室或者台湾事务办公室,逐级上报公安部,并通报港澳特区政府驻北京办事处或者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19、治安管理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

20、实施治安管理处罚,应当公开、公正,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

21、办理治安案件应当坚持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原则。(×)

22、公安机关办理治安案件,并不是单纯为了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实施治安管理处罚,而是通过办理治安案件,纠正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的违法行为,达到教育本人,让其他群众自觉守法,保障法律贯彻实施的目的。(√)

23、从根本上说,教育就是为了治安管理处罚,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处罚手段。(×)

24、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采取有效措施,化解社会矛盾,增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

25、国务院公安部门负责全国的治安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治安管理工作。(√)

26、几个公安机关都有权管辖的治安案件,由有关的公安机关协商确定管辖。(错)

27、对治安案件的管辖权发生争议的,由人民法院予以裁定。(×)

28、上级公安机关在必要的时候,可以依法查处下级公安机关管辖的行政案件。下级公安机关认为案情重大、复杂,需要由上级公安机关查处的,移送上一级公安机关查处。(×)

29、军人在地方作案的治安案件,当地公安机关应当在查明身份后及时查处。(×)30、地方人员在军队营区作案的治安案件,由军队保卫部门查处。(×)

31、军人与地方人员共同在军队营区作案的治安案件,以军队保卫部门为主组织查处,公安机关配合。(√)

32、军人与地方人员共同在地方作案的治安案件,以公安机关为主组织查处,军队保卫部门配合。(√)

33、军人退出现役后,在离队途中作案的治安案件,由军队保卫部门查处。(×)

34、已经批准入伍尚未与军队办理交接手续的新兵违反治安管理的,由公安机关查处。(√)

35、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对他人造成损害的,一律由行为人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36、在治安管理处罚法施行后,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造成损害的,公安机关不能再裁决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包括赔偿损失或者负担医疗费用。(√)

37、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打架斗殴或者损毁他人财物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情节轻微的,公安机关应当调解处理。(×)

38、当事人达成协议的治安案件,公安机关不予处罚。(×)

39、对于非因民间纠纷引起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如果双方当事人都有意愿接受调解处理,公安机关可以调解处理。(×)

40、治安调解协议书对当事人和公安机关不具有确定力、约束力和执行力。(√)

二、单选题

1、治安管理处罚作为一项重要的(B)权力,是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管理社会治安的一种重要手段。A、经济 B、行政 C、刑事 D、民事

2、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最基本的特征是(A)。A、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 B、具有违法性 C、尚不够刑事处罚 D、应受治安管理处罚

3、治安管理处罚的程序,适用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治安管理处罚法没有规定的,适用(C)的有关规定。A、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B、行政复议法 C、行政处罚法 D、公安机关内部文件

4、以下(D)情形,适用治安管理处罚法。A、在台湾地区发生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B、在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发生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C、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内违反治安管理的 D、全国人大代表违反治安管理的

5、治安管理处罚必须以(A)为依据。A、事实 B、性质 C、情节 D、社会危害程度

6、治安案件的管辖由(A)规定。A、国务院公安部门 B、省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 C、地(市)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 D、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

7、下级公安机关认为案情重大、复杂,需要由上级公安机关查处的,可以请求移送上一级公安机关查处;上级公安机关对下级公安机关申请移送的案件,应当在(C)内作出审查决定,并通知其办理移交手续或者由其继续办理。A、三日 B、二日 C、二十四小时 D、十二小时

8、公安机关及其职能部门对不属于自己管辖的行政案件或者其他治安案件,应当在(C)内经本机关或者本部门负责人批准,移送有管辖权的机关或者部门处理。

A、三日 B、二日 C、二十四小时 D、十二小时

9、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对他人造成损害的,(D)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A、行为人 B、监护人 C、其所在的单位 D、行为人或者监护人

10、公安机关可以调解处理的治安案件的前提条件是(A)。A、引发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原因必须是民间纠纷 B、仅限于打架斗殴或者损毁他人财物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C、仅限于情节轻微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D、必须是公安机关愿意调解处理

11、经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达成协议后不履行的,公安机关应当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给予处罚,并(B)。A、按照达成的协议,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依法强制执行 B、告知当事人可以就民事争议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C、告知当事人可以依法向上一级公安机关提起行政复议

D、告知当事人如果双方有意愿继续接受调解,公安机关可以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作出的处罚决定暂缓执行

12、对外国人作出行政拘留决定之后,决定机关应当在(D)小时内将案件情况报告省级公安机关。A、12 B、24 C、36 D、48

13、外国人在行政拘留期间死亡的,有关(C)应当通知该外国人所属国家驻华使馆、领馆,同时报告公安部并通报同级人民政府外事部门。A、县级公安机关 B、地(市)公安机关

C、省级公安机关 D、省级人民政府外事部门

14、下列属于应当收缴的选项是(D)。

A、赌博行为人在实施赌博行为的过程中偶然使用的交通工具、通讯工具 B、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借来的工具 C、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偷来的工具 D、注射毒品的用具

15、(A)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A、不满十四周岁的人

B、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 C、精神病人 D、怀孕的妇女

16、(B)违反治安管理的,从轻或者减轻处罚。A、不满十四周岁的人

B、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

C、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 D、醉酒的人

17、行政拘留处罚合并执行的,最长不超过(B)日。A、十五 B、二十 C、三十 D、六十

18、治安管理处罚法所确定的数过并罚原则是(C)。A、并科原则 B、限制加重原则

C、并科原则为主、限制加重原则为补充的原则 D、限制加重原则为主、并科原则为补充的原则

19、对决定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人,在处罚前已经采取强制措施限制人身自由的时间,(C)。A、不予折抵 B、可以折抵

C、应当折抵。限制人身自由一日,折抵行政拘留一日

D、应当折抵。限制人身自由一日,折抵行政拘留二日

20、共同违反治安管理的,根据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B),分别处罚。A、年龄大小

B、在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中所起的作用 C、是否亲自实施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D、在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中所使用的手段

21、违反治安管理有下列(A)情形的,减轻处罚或者不予处罚。A、情节特别轻微的 B、取得被害人谅解的 C、主动投案的

D、向公安机关如实陈述自己的违法行为的

22、违反治安管理(A)内曾受过治安管理处罚的,从重处罚。A、六个月 B、九个月 C、一年 D、二年

23、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有下列(D)情形的,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A、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 B、七十五周岁以上的 C、哺乳不满一周岁婴儿的 D、怀孕的

24、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在(A)内没有被公安机关发现的,不再处罚。A、六个月 B、九个月 C、一年 D、二年

三、多选题

1、制定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目的是(ABC)。A、维护社会治安秩序 B、保障公共安全

C、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D、规范和保障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

2、《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现在已越来越不适应依法治国和现实斗争的需要,具体表现在(ABCD)。A、治安管理处罚范围过时

B、治安管理处罚种类偏少、幅度偏小 C、治安管理处罚程序过于简单 D、与其他法律不协调

3、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特征包括(ABCD)。A、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 B、具有违法性 C、尚不够刑事处罚 D、应受治安管理处罚

4、公安机关办理外国人违反治安管理的案件,应当依照我国的法律、法规和有关国际条约的规定,特别注意以下(ABCD)问题。

A、严格遵循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原则,必须注意警容风纪和文明礼貌 B、严格遵循及时原则 C、必须更加重视调查取证

D、必须加强请示报告,密切与有关部门的协作配合

5、实施治安管理处罚的基本原则包括(ABCD)。A、以事实为根据原则 B、过罚相当原则 C、公开、公正原则 D、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

6、公安机关在办理治安案件时,要贯彻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原则应注意(ABC)问题。

A、要自始自终贯彻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原则

B、必须克服片面强调处罚,为处罚而处罚,“以罚代教”的错误倾向 C、必须克服片面强调说服教育,“以教代罚” 的错误倾向

D、教育后可以适当考虑减轻处罚

7、治安调解应当具备的条件是(ABD)。A、引发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原因必须是民间纠纷

B、可以调解的治安案件的范围仅限于打架斗殴或者损毁他人财物等情节轻微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C、至少有一方当事人有意愿接受调解处理的意思表示 D、必须在公安机关的主持下进行

8、实践中,对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治安案件,有以下(ABCD)情况的,不适宜选择调解。

A、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后果比较严重,情节比较恶劣,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不认错的

B、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利用民间纠纷打击报复的

C、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一贯蛮不讲理,无事生非,欺压群众的

D、当事人在调解过程中或者达成协议后,又重新挑起事端,制造新矛盾或者造成再次违反治安管理的

9、以下属于治安管理处罚种类的选项有(ABC)。A、警告 B、罚款 C、行政拘留 D、吊销许可证

10、办理治安案件所查获的(BCD),应当收缴,按照规定处理。A、实施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工具 B、毒品、淫秽物品等违禁品 C、赌具、赌资

D、吸食、注射毒品的用具

11、要正确认定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的年龄,必须掌握(ABC)。A、正确计算年龄 B、认真核实年龄

C、认定年龄应当以实施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时为准 D、认定年龄应当以实施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结束时为准

12、在实践中判断或证明行为人在违反治安管理时的辨认或者控制能力可以采取的方法有(AB)。

A、调查该精神病人是否被人民法院宣告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B、委托具有鉴定资格的人员进行精神疾病鉴定 C、以办案人员的经验认定 D、以其亲属的证明材料认定

13、构成共同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必须同时具备以下(ABC)条件。A、从主体上看,必须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具有责任能力的人实施的

B、在客观方面,必须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行为人共同实施了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C、在主观方面,必须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行为人具有共同违反治安管理的故意

D、在主观方面,必须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行为人具有共同违反治安管理的故意或者过失

14、一般来说,教唆他人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的成立,应当同时具备以下(AD)条件。

A、在客观上,行为人必须实施了教唆他人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 B、在形式上,行为人必须是采用明示的方式进行教唆

C、在结果上,被教唆人必须接受教唆并实施了被教唆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D、在主观上,行为人必须具有教唆他人违反治安管理的故意

15、公安机关对教唆他人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进行处罚,应当把握(AC)。A、应当按照其所教唆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定性并给予处罚 B、应当定性为教唆他人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并给予处罚 C、按照教唆人在共同违反治安管理中所起的作用处罚 D、比照被教唆人一律从重处罚

16、构成单位违反治安管理中的直接责任人员,应当符合以下(ABCD)条件。

A、必须是单位的人员

B、必须是亲自实施了具体单位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人员

C、对自己所实施的单位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事实情况在主观上存在着故意 D、在单位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实施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人员

17、作为违反治安管理的主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必须具备以下(ACD)特征。

A、单位必须合法存在,即具有合法性

B、单位必须具有一定的可持续性发展能力,即具有延续性 C、单位必须是具有一定组织形式的组织,即具有组织性 D、单位必须是能够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组织,即具有独立性

18、违反治安管理有下列(CD)情形之一的,减轻处罚或者不予处罚。A、情节轻微的

B、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后果的 C、出于他人胁迫或者诱骗的 D、有立功表现的

19、违反治安管理有下列(ABC)情形之一的,从重处罚。A、有较严重后果的

B、教唆、胁迫、诱骗他人违反治安管理的 C、对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证人打击报复的 D、屡犯不改的

20、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有下列(AC)情形之一,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应当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A、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 B、初次违反治安管理的 C、七十周岁以上的

D、怀孕或者哺乳不满一周岁婴儿的

21、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与犯罪行为的主要区别在(ABD)。A、危害社会的程度不同

B、违反的法律规范不同 C、行为的表现形态不同 D、受到的处罚不同

22、治安管理处罚与其他行政处罚的区别主要表现在(ABCD)。A、治安管理处罚涉及面较其他行政处罚广 B、治安管理处罚的主体较其他行政处罚单一 C、治安管理处罚在处罚程度上较其他行政处罚严厉 D、治安管理处罚的时效性较其他行政处罚强

23、行政拘留是一种剥夺人身自由的最严厉的治安管理处罚,在适用应当注意(ABC)。

A、适用对象不能随意扩大 B、期限不能随意延长 C、程序不能随意改变

D、作出决定时不能与其他处罚种类合并适用

24、行政拘留、司法拘留、拘留审查、刑事拘留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ABCD)。A、性质和依据不同

B、适用对象和目的、审批机关不同 C、羁押期限、羁押场所不同 D、法律后果、救济渠道不同

25、共同违反治安管理的一般处罚原则,应当包括以下(ABCD)情况。A、对在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中起主要作用的行为人的处罚 B、对在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中起次要作用的行为人的处罚 C、对在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中起辅助作用的行为人的处罚 D、对在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中所起作用相当的行为的处罚

26、能作为违反治安管理未成年人的监护人的有(ABC)A、父母

B、祖父母、外祖父母 C、兄、姐

D、其他亲属或一般朋友

27、赔偿全部财产损失,除了赔偿直接的财产损失外,还应当赔偿受害人失去的“可得利益”。对“可得利益”的赔偿,应当同时具备以下(ABCD)条件。A、必须是当事人已经预见或者能够预见到的利益 B、必须是可以期待的利益 C、必然能够得到的利益

D、必须是直接因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所丧失的利益

28、下列属于应当追缴的选项是(ABC)。A、盗窃怀孕的母羊,该母羊所生的小羊 B、盗窃三轮车从事交通运输所获取的利益 C、将盗窃的货币存入银行所产生的利息 D、淫秽物品

29、醉酒的人在醉酒状态中,又下列(ABCD)情形的,应当对其采取保护性措施约束至酒醒。A、对本人有危险 B、对他人的人身有威胁 C、对他人的财产有威胁 D、对公共安全有威胁

30、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有下列(ABCD)情况之一的,视为自动投案。A、向其所在单位投案的

B、违反治安管理后逃跑,在追查过程中,主动投案的 C、并非出于其本人主动,而是经亲友规劝、陪同投案的 D、为了减轻违法后果,先以书信、电话、传真投案的《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部分: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和处罚

一、判断题

1、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行为,其侵入的信息系统是国家事务、国防建设、尖端科学领域的计算机系统。(×)

2、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与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的主要区别在于后果是否严重。(√)

3、违反危险物质管理规定行为中的运输,是指将少量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和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从一地带到另外一地或进入公共场所。(×)

4、单位能构成违反危险物质管理规定行为的主体。(√)

5、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被盗、被抢或者丢失,故意隐瞒不报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6、我国目前已经有了关于管制器具的统一的法律规范。(×)

7、在民族自治以外地区携带少数民族用刀的,不能认定为非法携带管制刀具。(×)

8、行为人经常携带枪支、弹药、管制刀具、危险物质进入公共场所或者交通工具,屡教不改的,属于情节严重,可以认定为构成犯罪。(√)

9、在正在起飞的飞机上使用手机,经乘务人员劝阻后又再次使用,造成通讯受到干扰,使航空器处于危险的状态,此行为属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10、过失损毁、移动覆盖物、防围和警示标志的,属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应当予以治安管理处罚。(×)

11、公众活动场所的经营管理人员违反安全规定行为的主体限定为社会公众场所的经营管理人员。(√)

12、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行为侵犯的对象是享有人身权利的任何自然人,包括无辜公民、犯错误的人、一般违法人员和犯罪嫌疑人。(√)

13、非法侵入尚未分配、出售或出租、无人居住的住房的行为,也属于非法侵入他人住宅行为。(×)

14、为了逃避犯罪分子的追杀、伤害、强奸等,在没有得到住宅主人同意的情况下,进入他人住宅的,不应以非法侵入他人住宅行为论处。(√)

15、在认定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行为时,要区别行为人所用的威胁手段,还要看是否有危害结果发生,综合考察才能认定此行为的成立。(×)

16、构成侮辱他人行为,要求被侵害人一定在场。(×)

17、过于频繁地或者在休息时间发送提供服务、商品的信息或者其他信息,可能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也可以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18、通过安装针孔摄像头等设备来偷窥他人隐私,属于侵犯他人隐私行为,应当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19、猥亵他人行为侵犯的对象只能是女性。(×)

20、虐待家庭成员,被虐待人要求处理的,才能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21、对殴打或者以其他方式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行为,不管被侵害人是否受伤,都应当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22、盗用他人长途电话帐号、号码造成损失的,不按盗窃行为处理。(×)

23、房屋被盗卖,非所有人处理所有权,按盗窃行为予以处罚。(错)

24、秘密窃取是针对财物的所有人、保管人、使用人没有发觉,即使被其他人发觉的,也是秘密窃取。(√)

25、公民的通信自由权利包括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两个方面。(√)

26、不动产上的附着物可以分离出来的部分不能成为哄抢公私财物行为侵犯的对象。(×)

27、行为人在聚众哄抢时,使用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手段致使当事人不敢、不能反抗的,属于哄抢财物行为。(×)

28、行为人借贷款物后,因客观原因长期拖欠,确实不能偿还的,只要借款原因正当真实,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也没有随意挥霍的,属于借贷纠纷,不构成诈骗行为。(√)

29、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冒充法官进行招摇撞骗的,不构成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招摇撞骗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31、行为人冒充人民警察实施抢劫,使被侵害人不敢反抗,此行为亦构成招摇撞骗行为,应当从重处罚。(×)

32、伪造、变造或者买卖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的公文、证件、证明文件、印章的行为侵犯的客体只是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的信誉。(×)

33、伪造、变造、倒卖有价票证、凭证行为中的倒卖,是指低价买进,高价卖出伪造、变造或者真实的有价票证、凭证的行为。(√)

34、行为人使用假的大学毕业证骗取用人单位信任的行为,属于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

35、伪造、变造、倒卖有价票证、凭证行为的主体,可以是达到责任年龄、具有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

36、变造、买卖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印章、公文、证件、证明文件行为,情节严重的,构成犯罪。(×)

37、倒卖体育比赛入场劵的行为,无论情节轻重,都只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38、因避险及其他不可抗力的原因而进入或者停靠禁止、限制进入的水域或者岛屿,在原因消除后立即离开,抵港后虽及时向公安边防部门报告的,不构成船舶擅自进入、停靠国家禁止、限制进入的水域或者岛屿的行为。(√)

39、船舶擅自进入、停靠国家禁止、限制进入的水域或者岛屿行为的情节严重,是指擅自进入、停靠国家禁止、限制进入的水域或者岛屿,经管理人员要求驶离后,仍拒不驶离或者多次进入、停靠国家禁止、限制进入的水域或者岛屿等情形。(√)

40、未取得营业执照的娱乐场所擅自经营的,可以由公安机关对其进行治安管理处罚。(×)

二、单选题

1、违反国家规定,故意干扰无线电业务正常进行的,或者对正常运行的无线电台(站)产生有害干扰,经有关主管部门指出后,(B),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情节严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A、拒不接受批评的 B、拒不采取有效措施消除的

C、及时改正的 D、不再从事同类行为的

2、能够灼伤皮肤引起表层红肿、腐烂,误食则会迅速破坏肠胃等组织器官,严重的可在短时间内导致死亡的物质是(D)。A、爆炸性物质 B、有机剧毒物品 C、放射性物质 D、腐蚀性物质

3、移动、损毁国家边境标志、设施或者领土、领海标志设施行为侵犯的客体是(A)。

A、国家边境的正常秩序 B、国家安全

C、国家边境标志设施 D、国家领土、领海标志设施

4、擅自进入铁路防护网或者火车来临时在铁路线路上行走坐卧、强越铁路,影响行车安全的,处警告或者(B)以下罚款。A、一百元 B、二百元 C、五百元 D、一千元

5、根据《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治安管理办法》第6条规定: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的参加人数在(C)以上的,由地(市)级公安机关许可。A、一千人 B、两千人 C、三千人 D、五千人

6、组织、胁迫、诱骗不满十六周岁的人或者残疾人进行恐怖、残忍表演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B)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的处罚。A、单处 B、并处 C、可以单处 D、可以并处

7、我国《宪法》第37条规定: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A)执行,不受逮捕。

A、公安机关 B、国家安全机关 C、人民检察院 D、人民法院

8、以强迫接受的方式卖花、卖唱、开车门、拎包等行为属于(D)。A、威胁乞讨行为 B、诱骗乞讨行为 C、强迫乞讨行为 D、冒犯性乞讨行为

9、构成盗窃罪的条件之一多次盗窃中的“多次”,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即(A)年内入户盗窃或者在公共场所扒窃3次以上。A、1 B、2 C、3 D、4

10、根据《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个人诈骗公私财物(C)以上的,属于诈骗“数额巨大”的犯罪行为.A、2千元 B、1万元 C、3万元 D、10万元 11、2002年7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关于审理抢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抢夺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B)以上的,属于刑法规定的抢夺财物“数额较大”的,构成抢夺罪。A、500元 B、500元至2000元 C、1000元至2000元 D、2000元

12、在真实的公文、证件、证明文件上,采取涂改、拼接等手段,改变其真实内容的,属于(D)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公文、证件、证明文件行为。

A、伪造 B、制造 C、改造 D、变造

13、伪造、变造船舶户牌,买卖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船舶户牌,涂改船舶发动机号码行为中的船舶,不含长度小于(C)米的艇筏。A、3 B、4 C、5 D、6

14、涂改船舶发动机号码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D)一千元以下罚款。A、单处

B、并处 C、可以单处 D、可以并处

15、社会团体的主管部门是(B)。

A、各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 B、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 C、人民法院 D、人民检察院

16、设立保安培训机构,必须经过(C)审批。

A、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 B、地(市)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 C、省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 D、国务院公安部门

17、煽动、策划非法集会、游行、示威行为的处罚对象是(B)。A、积极参加非法集会、游行、示威的人员

B、煽动、策划非法集会、游行、示威的组织者或者发起人

C、所有参加非法集会、游行、示威的人员

D、围观非法集会、游行、示威,不听公安机关劝阻离去的人员

18、旅馆业的工作人员明知住宿的旅客是犯罪嫌疑人员或者被公安机关通缉的人员,不向公安机关报告的,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A)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A、五 B、十 C、十五 D、二十

19、房屋出租人将房屋出租给无身份证件的人居住的,处(B)罚款。

A、二百元以下 B、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

C、五百元以下 D、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

20、违反关于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制造噪音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处警告;警告后不改正的,处(C)。A、警告 B、二百元以下罚款

C、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D、五百元以下罚款

21、明知是赃物而窝藏、转移或者代为销售行为侵犯的客体是(C)。A、行政执法机关的行政执法活动 B、行政机关的正常管理活动 C、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 D、公安机关的管理活动

22、无证驾驶航空器发生事故的,处(D)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的罚款。

A、五日以下 B、五日以上十以下 C、十日以下 D、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

23、明知自己患有梅毒、淋病等严重性病卖淫、嫖娼的,(B)。A、以卖淫、嫖娼行为从重处罚 B、以传播性病罪追究刑事责任 C、劳动教养 D、给予治安管理处罚并收容教育

24、在公共场所拉客招嫖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B)元以下罚款。A、二百元 B、五百元 C、二千元 D、五千元

25、拉客招嫖行为与介绍卖淫行为的本质区别在于(D)。A、行为的主体不同 B、行为的结果不同 C、行为发生的场所不同 D、处罚适用的法律不同

26、利用计算机信息网络、电话以及其他通讯工具传播淫秽信息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C)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A、一千元 B、二千元 C、三千元 D、五千元

27、行为人参与聚众淫乱活动的次数超过(B)次,则构成犯罪行为。A、2 B、3 C、4 D、5

28、组织播放淫秽的电影、录像等音像制品没有达到(C)场次以上或者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A、五至十 B、十至十五 C、十五至三十 D、二十至三十

29、非法种植罂粟不满(D)株或者其他少量毒品原植物的,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A、一百 B、二百 C、三百 D、五百

30、对从事饮食业的单位或个人,为了吸引顾客,在食品里添加罂粟壳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C)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A、一千 B、二千 C、三千 D、五千

31、非法持有鸦片不满(B)克、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不满十克或者其他少量毒品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二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A、一百 B、二百 C、三百 D、五百

32、旅馆业、饮食服务业、文化娱乐业、出租汽车业等单位的人员,在公安机关查处吸毒、赌博、卖淫、嫖娼活动时,为违法犯罪行为人通风报信的,处(D)拘留。

A、五日以下 B、五日以上十日以下 C、十日以下 D、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

33、饲养动物,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处(A)。A、警告 B、二百元以下罚款

C、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D、五百元以下罚款

34、因扰乱体育比赛秩序被处以拘留处罚的,可以同时责令其(D)个月内不得进入体育场馆观看同类比赛;违反规定进入体育场馆的,可以强行带离现场。A、三 B、六 C、九 D、十二

三、多选题

1、有下列(ABCD)行为之一的,属于扰乱大型群众性活动秩序行为。A、强行进入场内

B、展示侮辱性标语、条幅等物品

C、围攻裁判员、运动员或者其他工作人员 D、向场内投掷杂物,不听制止的

2、下列(CD)选项属于扰乱公共秩序行为。

A、聚众扰乱社会秩序,情节严重,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和教学、科研无法进行,造成严重损失的

B、聚众堵塞交通或者破坏交通秩序,抗拒、阻碍国家治安管理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情节严重的

C、非法拦截或者强登、扒乘机动车、船舶、航空器以及其他交通工具,影响交通工具正常行驶的

D、破坏依法进行的选举秩序的

3、结伙斗殴行为和聚众斗殴罪的主要区别在于(ABD)。A、构成的主体不同 B、在客观方面的表现不同 C、在主观方面的表现不同 D、造成的后果不同

4、盗窃、损毁路面井盖、照明等公共设施行为侵犯的客体是(BD)。A、井盖、照明等公共设施 B、公共安全 C、社会的公共秩序 D、国家财产所有权

5、举办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应当向所在地县级公安机关提出书面申请,并在申请时提交以下(ABCD)文件。A、活动方案和说明,活动安全保卫工作方案 B、场地管理者出具的同意使用证明

C、申请人身份证明及无违法犯罪记录等

D、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须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的活动,应当同时提交有关批准文件

6、构成公众活动场所的经营管理人员违反安全规定的行为,在客观上必须具备以下(ABD)条件。A、违反安全规定

B、有发生安全事故危险 C、发生了安全事故

D、经公安机关责令改正,但拒不改正的

7、以下不属于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的选项有(BCD)。A、为索取合法债务而将他人扣押在单位的 B、为防止精神病患者行凶伤人而将其暂时隔离的

C、人民群众对正在实行犯罪或者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犯罪嫌疑人、通缉在案的犯罪嫌疑人、越狱逃跑的罪犯或者正在被追捕的犯罪嫌疑人依法扭送到司法机关的

D、实行正当防卫而将犯罪嫌疑人暂时捆绑并押送司法机关的

8、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非法拘禁,具有下列(ACD)情形之一的,构成非法拘禁罪,应当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A、非法拘禁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的

B、2次以上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一次非法拘禁2人以上的 C、非法拘禁他人,并实施捆绑、殴打、侮辱等行为的 D、司法工作人员对明知是无辜的人而非法拘禁的

9、打击报复证人及其近亲属行为侵犯的客体是(ABCD)。A、证人及其近亲属的民主权利 B、证人及其近亲属的人身权利 C、证人及其近亲属的财产权利 D、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

10、有下列(CD)行为之一的,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A、虐待家庭成员的 B、遗弃被抚养人的

C、虐待家庭成员,被虐待人要求处理的 D、遗弃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被抚养人的

11、盗窃公私财物行为侵犯的对象公私财物,应当具备以下(ABCD)特征。A、能够被人们所控制和占有 B、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C、能够被移动

D、他人占有、使用,在他人控制之下的财物

12、构成破坏选举秩序的行为必须具备以下(ABC)条件。A、破坏的选举活动必须是依法进行的选举活动

B、破坏选举秩序在客观上表现为以各种手段破坏选举或者妨害选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C、破坏选举秩序的行为对选举活动造成的影响不大 D、破坏选举秩序的行为对选举活动造成严重影响

13、下列(BCD)选项属于非法侵入、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行为。A、违反国家规定,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的

B、违反国家规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进行删除、修改、增加、干扰,造成计算机信息系统不能正常运行的

C、违反国家规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进行删除、修改、增加的

D、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影响计算机信息系统正常运行的

14、阻碍执行公务行为和妨害公务罪的主要区别是(BC)。A、行为的主体不同 B、行为的客体和对象不同 C、行为的客观方面不同 D、行为的主观方面不同

15、行为人的行为具有下列(BD)情形之一的,构成非法搜查罪。

A、非法搜查他人身体、住宅的 B、非法搜查引起被搜查人精神失常的

C、司法工作人员对与涉嫌犯罪无关的人身、场所非法搜查的 D、3次以上或者3人(户)以上非法搜查的

16、盗窃公私财物虽已达到“数额较大”的起点,但情节轻微,并具有以下(ABCD)情形之一的,可不作为犯罪处理。A、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作案的 B、全部退赃、退赔的

C、被胁迫参加盗窃活动,没有分赃或者获赃较少的 D、主动投案的

17、具有以下(ACD)特征的,属于拒不执行人民政府在紧急状态下依法发布的决定、命令行为中的“紧急状态”。A、必须是现实或者是肯定要发生的 B、可能威胁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 C、阻止了国家政权机关正常行使权力 D、影响了人们的合法活动

18、阻碍执行紧急任务的下列(ABCD)车辆通行的,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A、消防车 B、救护车 C、工程抢险车 D、警车

19、有下列(ABD)情形的,公安机关应当设置警戒区域。A、刑事案件的发案现场 B、交通事故的现场

C、自然灾害、火灾、责任事故和突发治安事件现场 D、需要进行隔离的传染病发生、流行地

20、招摇撞骗行为与诈骗行为的区别是(BCD)。A、行为的主体不同 B、侵犯的客体不同

C、主观方面不同 D、客观方面不同

21、以下(ABCD)行业需要公安机关进行许可。A、旅馆业 B、典当业

C、公章刻字业 D、保安培训机构

22、申请举行的集会、游行、示威,有下列(ABC)情形之一的,不予许可。

A、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 B、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 C、煽动民族分裂的 D、人数众多的

23、旅馆业的工作人员有以下(ABC)情形之一的,给予治安管理处罚。A、对住宿的旅客不按规定登记姓名、身份证件种类和号码的 B、明知住宿的旅客将危险物质带入旅馆,不予制止的 C、明知住宿的旅客是犯罪嫌疑人员的,不向公安机关报告的 D、明知住宿的旅客是被公安机关通缉的人员

24、房屋出租人有以下(BC)情形之一的,给予治安管理处罚。A、将房屋出租给外来流动人员的

B、不按规定登记承租人姓名、身份证件种类和号码的

C、明知承租人利用出租房屋进行犯罪活动,不向公安机关报告的 D、没有按照国家规定纳税的

25、对有下列(CD)情形之一的卖淫、嫖娼人员,可以不予收容教育。A、年龄不满十六周岁的 B、患有严重性病的 C、被拐骗、强迫卖淫的

D、怀孕或者哺乳本人所生一周岁以内婴儿的

26、下列(ABCD)行为,属于为赌博提供条件的行为。A、提供赌具 B、提供赌博场所 C、提供赌资 D、提供交通工具

27、有以下(BCD)行为之一的,给予治安管理处罚。A、持有鸦片、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或者其他毒品的 B、向他人提供毒品的 C、吸食、注射毒品的

D、胁迫、欺骗医务人员开具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三部分:处罚程序、执法监督

一、判断题

1、报案,是指违法犯罪行为发生后,公民、法人、其他组织或者被侵害人主动报告公安机关,反映其发现的违法犯罪事实和违法犯罪嫌疑人,要求公安机关对案件依法进行调查的行为。(√)

2、举报,是指被侵害人以外的公民、法人、司法机关和其他组织发现违法犯罪事实和违法犯罪嫌疑人而向公安机关告发或者提供案件线索、证据,请求公安机关依法查处的行为。(×)

3、“群众扭送”,不属于举报。(×)

4、行政执法部门任何违反法定义务的不作为和乱作为的行为,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5、诬告是指故意捏造事实,伪造证据,意在无中生有,陷害他人。(√)

6、一人实施同一行为同时符合两种或者两种以上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构成要件的,应统计为两起案件。(×)

7、对治安案件进行调查,收集相关证据是办理治安案件的基础环节,在办理治安案件中起着重要作用。(√)

8、凡采用刑讯逼供或者采用威胁、引诱、欺骗等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手段收集证据,都是非法证据。(√)

9、刑讯逼供,是指在办案过程中,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施以肉刑或者变相肉刑,逼取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陈述的行为。(√)

10、以非法手段收集的证据,特殊情况下也可以作为处罚的根据。(×)

11、保护公民的个人信息不被泄露和滥用,是保护

公民隐私权的重要保证,也是让公民获得社会安全感的重要前提。(√)

12、人民警察在回避决定作出前进行的与案件有关活动,一概认定为具有法律效力,有利于保护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或者被侵害人的合法权益。(×)

13、传唤的目的是为了询问证人,查明案情,取得证据。(×)

14、对无正当理由不接受传唤或者逃避传唤的人,应当强制传唤。(×)

15、经查证核实的被侵害人陈述、证人证言,都是定案的根据。(√)

16、如果被侵害人或者其他证人不愿提供证言,公安机关可以采取强制措施强迫其提供证言。(×)

17、对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无关的场所、物品、人身,人民警察不得检查。(√)

18、检查妇女的身体,应当由女性工作人员进行。(√)

19、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和被侵害人的人身进行检查时,要尊重被检查人的人格,不得以有损人格尊严的方式进行检查。(√)

20、扣押,是指公安机关在办理治安案件过程中,发现能够证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有无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物品,可以依法予以扣留的处罚措施。(×)

21、公安机关在办理治安案件时,应当按照行政处罚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有关规定,执行扣押的人民警察不得少于两人,并向被扣押物品持有人出示工作证件,扣押后要依法出具扣押清单,并由人民警察、见证人和持有人签名或者盖章。(√)

22、人民警察私分、侵占、挪用扣押财物、故意损毁扣押的财物以及违反规定使用或者不及时返还被侵害人财物的,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3、鉴定的目的是为了查明案情,解决案件中有争议的法律问题。(×)

24、鉴定人鉴定后,应当写出鉴定意见,并加盖鉴定人所在单位的公章。(×)

25、治安管理处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及其公安机关内部相当于县级的内设机构依法决定。(×)

26、按照有关规定,县级公安机关在对外国人依法作出行政拘留决定前,应当报上级公安机关批准。(×)

27、在处罚前被采取强制措施限制人身自由的,限制人身自由的时间可以折抵行政拘留时间。(×)

28、被拘留人在被行政拘留前因同一行为而被继续盘问以及传唤后的询问查证时间,不应折抵行政拘留时间。(√)

二、单选题

1、司法机关移送的违反治安管理案件,主要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在办理刑事案件过程中,根据刑法、(C)的有关规定,将需要对尚不够刑事处罚或者免予刑事处罚的人以及被不起诉人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移送公安机关依法处理的案件。

A、治安处罚法 B、行政处罚法 C、刑事诉讼法 D、民事诉讼法

2、公安机关受理报案、控告、举报、投案后,认为属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应当立即(C)。

A、向上级公安机关报告 B、向当地人民政府通报 C、进行调查 D、作出治安管理处罚决定

3、在公安机关调查取证过程中,对拒不提供证据的知情人或者其他证人,(D)。

A、采取强制措施 B、进行训诫 C、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D、积极说服、教育,使其配合公安机关调查取证

4、在回避决定作出前,治安案件调查人员(A)停止案件调查。A、不应 B、应当 C、可以 D、暂时

5、公安机关负责人、办案人民警察在回避决定作出之前进行的与案件有关的活动(D)。

A、有效 B、无效

C、由作出回避决定的上级公安机关审查后决定是否有效 D、由作出回避决定的公安机关进行审查后决定是否有效

6、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公安机关传唤后应当及时询问查证,询问查证的时间不得超过(A)。

A、8小时 B、16小时 C、24小时 D、48小时

7、需要传唤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接受调查的,经公安机关(B)批准,使用传唤证传唤。

A、主要负责人 B、办案部门负责人

C、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 D、法制部门负责人

8、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公安机关传唤后应当及时询问查证,询问查证的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情况复杂,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可能适用行政拘留处罚的,询问查证的时间不得超过(C)。

A、8小时 B、16小时 C、24小时 D、32小时

9、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进行传唤的,公安机关应当及时将传唤的原因和处所通知(B)。

A、被传唤人所在单位 B、被传唤人家属

C、被传唤人所在地的居(村)民委员会 D、被传唤人所在地的公安派出所

10、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询问不满(C)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应当通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到场。

A、12周岁 B、14周岁 C、16周岁 D、18周岁

11、人民警察询问被侵害人或者其他证人,(D)。A、应当到其所在单位或者住处进行 B、应当通知其到公安机关提供证言 C、可以在案件调查人员选定的地点进行

D、可以在其所在单位、住处进行;必要时,也可以通知其到公安机关提供证言

12、询问同一案件的几个被侵害人或者其他证人时,(A)进行。A、应当单独 B、应当共同 C、可以单独 D、可以共同

13、对扣押的物品和文件,公安机关应当在(C)作出处理决定。逾期不作出处理决定的,公安机关应当退还当事人。

A、七日内 B、十日内 C、十五日内 D、二十日内

14、一般情况下,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对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有关的场所、物品和人身进行检查时,应当出示人民警察的工作证件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开具的(D)。

A、搜查证 B、拘传证 C、传唤证 D、检查证明文件

15、公安机关对扣押的物品,经查明与案件无关的,应当及时退还;经核实属于他人合法财产的,应当登记后立即退还;满(C)无人对该财产主张权利或者无法清查权利人的,应当公开拍卖或者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所得款项上缴国库。

A、一个月 B、三个月 C、六个月 D、一年

16、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公安派出所可以决定警告和(D)以下的罚款。

A、50元 B、100元 C、200元 D、500元

17、根据现行法律、法规以及行政许可法的原则精神,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应当由(B)或者其上级公安机关依法决定。

A、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 B、原发放许可证的公安机关 C、地(市)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 D、省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

18、为了查明案情,需要解决案件中有争议的专门性问题的,应当(A)。A、指派或者聘请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员进行鉴定 B、由办案部门组织本部门人员进行集体鉴定

C、由办案部门负责人进行鉴定 D、由法制部门进行鉴定

19、精神病的医学鉴定,由(D)进行。

A、县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 B、地(市)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 C、省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指定的医院 D、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 20、发现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有其他违法行为的,在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作出处罚决定的同时,通知(C)处理。

A、政府信访部门 B、上一级公安机关

C、有关行政主管部门 D、人民法院

21、对吸食、注射毒品成瘾的,除依法予以治安管理处罚外,(A)。A、还应当依法予以强制戒毒 B、还可以予以强制戒毒 C、还应当依法予以收容教育 D、还可以依法予以收容教育

22、公安机关作出治安管理处罚决定的,应当制作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书。决定书除应当载明法定内容外,还应当由(D)加盖印章。

A、案件调查人员 B、作出处罚决定的公安机关负责人 C、办案部门负责人 D、作出处罚决定的公安机关

23、公安机关应当向被处罚人宣告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书,并当场交付被处罚人;无法当场向被处罚人宣告的,应当在(A)送达被处罚人。

A、二日内 B、三日内 C、五日内 D、七日内

24、决定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公安机关除应当依法向被拘留人宣布并送达《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书》外,还应当及时通知被处罚人的(C)。

A、所在单位 B、所在居(村)委会 C、家属 D、所在地派出所

25、《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书》的送达期间自公安机关作出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之日的(B)开始计算,并在2日内送达。

A、当日 B、次日 C、第二日 D、第三日

26、公安机关作出吊销许可证及处(B)以上罚款的治安管理处罚决定前,应当告知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有权要求举行听证。

A、一千元 B、二千元 C、三千元 D、五千元

27、一般情况下,公安机关办理治安案件的期限,自受理之日起不得超过(C)。

A、十日 B、十五日 C、三十日 D、六十日

28、公安机关办理治安案件的期限,案情重大、复杂的,经上一级公安机关批准,可以延长(C)。

A、十日 B、十五日 C、三十日 D、六十日

29、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处警告或者(D)以下罚款的,可以当场作出治安管理处罚决定。

A、20元 B、50元 C、100元 D、200元

30、当场作出治安管理处罚决定的,经办的人民警察应当在(C)内报所属的公安机关备案。

A、六小时 B、十二小时 C、二十四小时 D、四十八小时

31、对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不服的,被处罚人应当在知道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之日起的(C)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

A、十五日 B、三十日 C、六十日 D、九十日

32、当事人因不服治安管理处罚决定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应当在知道作出该处罚决定之日起(B)内提出,A、一个月 B、三个月 C、六个月 D、一年

33、受到罚款处罚的人应当自收到处罚决定书之日起(D)内,到指定的银行缴纳罚款。

A、五日 B、七日 C、十日 D、十五日

34、被处罚人如果确有经济困难,需要延期或者分期缴纳罚款的,经被处罚人申请和作出治安管理处罚决定的公安机关批准,可以暂缓或者(B)。

A、免予缴纳 B、分期缴纳 C、以劳动折算 D、申请政府补助

35、人民警察在水上、旅客列车上当场收缴的罚款,应当自抵岸或者到站之日起(A)内,交至所属的公安机关。

A、二日 B、三日 C、五日 D、七日

36、被处罚人不服行政拘留决定,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可以向公安机关提出暂缓执行行政拘留的申请。公安机关认为暂缓执行行政拘留不致发生社会危险的,可以由被处罚人或者其近亲属按每日行政拘留(D)的标准交纳保证金,行政拘留的处罚决定暂缓执行。

A、二十元 B、五十元 C、一百元 D、二百元

37、担保人不履行担保义务,致使被担保人逃避行政拘留处罚的执行的,由公安机关对其处(C)以下罚款。

A、一千元 B、二千元 C、三千元 D、五千元

三、多选题

1、治安案件的来源主要有以下(ABCD)类。

A、公安机关自己发现的违反治安管理事实或者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 B、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报案或者举报、被侵害人的报案或者控告 C、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主动向公安机关投案

D、其他行政主管部门、司法机关移送的违反治安管理的案件

2、举报和控告的区别主要有(ABC)。A、行为人的法律地位不同 B、对案件的知晓程度不同 C、行为人与案件的利害关系不同 D、产生的结果不同

3、对于受理的治安案件,公安机关是否将其作为治安案件进行调查,必须同时符合以下(ABC)条件。

A、是否有违反治安管理的事实发生,这是公安机关调查治安案件的前提 B、违法行为是否需要依法予以治安管理处罚,治安管理处罚是行为人对其实施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依法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C、是否属于受理报案、控告、举报、投案的公安机关的管辖范围 D、是否是治安管理处罚法明确规定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4、对不属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公安机关应当告知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投案人,并说明理由,其意义在(ABCD)。

A、是为了保障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投案人的知情权 B、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投案人的合法权益 C、是有利于保护公民配合公安机关打击违法犯罪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人民群众积极同违法犯罪活动作斗争

D、是为了避免群众对公安机关产生误解

5、调查治安案件、收集证据的基本原则要求包括(ABD)。A、公安机关调查治安案件,应当依法进行 B、严禁以非法手段收集证据

C、以非法手段收集的证据,必要时可以作为处罚的根据 D、以非法手段收集的证据无效

6、人民警察在办理治安案件过程中,遇有下列(AD)情形之一的,应当回避。

A、是本案当事人的 B、是本案当事人的亲属的

C、本人或者其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D、与案件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

7、公安机关在执行传唤时,应当注意以下(ABCD)问题。A、执行人员要向被传唤人表明人民警察身份 B、要出示传唤证,并向被传唤人宣读传唤证 C、应告知被传唤人传唤的原因和依据

D、送达传唤证时应要求被传唤人在《传唤证》回执上签名并注明收到时间

8、公安机关传唤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后,应当严格遵循以下(BCD)原则。A、及时通知被传唤人所在地的公安机关 B、及时询问查证

C、严格遵守法定询问查证时限 D、及时通知被传唤人家属

9、人民警察询问被侵害人或者其他证人的基本要求包括(ABC)。A、可以到其所在单位或者住所进行 B、必要时,可以通知其到公安机关提供证言 C、在公安机关以外询问的,应当出示工作证件

D、在公安机关以外询问的,应当出示工作证件和传唤证

10、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的当场检查与人民警察法规定的当场检查,两者的区别是(ABD)。

A、适用对象不同 B、法律后果不同 C、检查方式不同 D、法律文书不同

11、公安机关在办理治安案件行使检查权时,必须严格按照以下(ABCD)要求进行。

A、检查权的适用对象必须是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有关的场所、物品、人身

B、检查时,人民警察不得少于二人,并应当出示工作证件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开具的检查证明文件

C、对确有必要立即进行检查的,人民警察经出示工作证件,可以当场检查,但检查公民住所应当出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开具的检查证明文件

D、检查妇女的身体,应当由女性工作人员进行

12、证据的“登记”与证据的“先行登记保存”的区别在于(ABCD)。A、法律依据不同 B、适用对象不同 C、批准权限不同 D、处理期限和后果不同

13、公安机关作出治安管理处罚决定前,应当告知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ABCD)。

A、作出治安管理处罚的事实 B、作出治安管理处罚的理由 C、作出治安管理处罚的依据

D、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依法所享有的权利

14、治安案件调查结束后,公安机关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出以下(ABCD)处理:

A、确有依法应当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违法行为的,根据情节轻重及具体情况,作出处罚决定

B、依法不予处罚的,或者违法事实不能成立的,作出不予处罚决定 C、违法行为已涉嫌犯罪的,移送主管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D、发现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有其他违法行为的,在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作出处罚决定的同时,通知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处理

15、违法事实不能成立,通常包括以下(ACD)种情形。A、有充足证据证明违反治安管理的事实不存在

B、案件调查人员经过推理,认定违反治安管理的事实不存在 C、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违法事实成立

D、没有证据证明当事人实施了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16、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书应当载明(ABCD)和作出处罚决定的公安机关的名称和作出决定的日期等内容。

A、被处罚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件的名称和号码、住址 B、违法事实和证据

C、处罚的种类和依据,处罚的执行方式和期限

D、对处罚决定不服,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

17、公安机关作出(AB)的治安管理处罚决定前,应当告知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有权要求举行听证。

A、吊销许可证 B、二千元以上罚款 C、行政拘留 D、驱逐出境

18、人民警察对符合以下(ACD)条件的治安案件,可以当场作出治安管理处罚决定。

A、治安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凿 B、情节显著轻微 C、有当场处罚的法律依据

D、依法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作出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处罚的

19、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人民警察当场作出处罚的决定程序的内容包括(ABCD)。

A、表明人民警察身份 B、告知被处罚人依法享有的权利

C、制作《当场处罚决定书》并交付被处罚人 D、报所属公安机关备案

20、被处罚人对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采取的法律救济途径有(AD)。

A、申请行政复议 B、提出行政控告

C、同时申请行政复议和提起行政诉讼 D、提起行政诉讼

21、拘留所接收被行政拘留人应当履行以下(ABCD)法律手续。A、查验《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书》

B、查验被拘留人的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证明身份的证件,并填写《入所登记表》

C、告知被拘留人员在拘留期间依法享有的合法权利和必须遵守的规定 D、对被拘留人随身携带的物品进行登记

22、有下列(AC)情形之一的,人民警察可以当场收缴罚款。A、被处五十元以下罚款,被处罚人对罚款无异议的

B、在边远、水上、交通不便地区,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作出罚款决定后,被处罚人向指定的银行缴纳罚款有困难的

C、被处罚人在当地没有固定住所,不当场收缴事后难以执行的 D、不讲真实姓名的被处罚人

23、在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期间,有下列(BCD)情形之一的,行政拘留决定可以停止执行。

A、办案单位认为需要补充调查的

B、作出行政拘留决定的公安机关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 C、行政复议机关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

D、被拘留人申请停止执行,行政复议机关决定停止执行或者人民法院裁定停止执行的

24、对被处罚人逾期不缴纳罚款的,作出罚款决定的公安机关可以采取下列(ABC)措施。

A、每日按罚款数额的百分之三加处罚款 B、将依法扣押的财物拍卖抵缴罚款 C、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D、可以处15 日以下拘留,罚款仍应执行

25、治安管理处罚法保留行政拘留暂缓执行制度的目的是(CD)。A、为了查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全部违法事实 B、为了规范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的执法

C、为了使被拘留人更充分地行使法律所赋予的救济权

D、为了防止和避免因错误行政拘留被执行而给被拘留人造成难以弥补的精神损失和伤害

26、适用行政拘留暂缓执行应当符合以下(ABCD)条件。A、被拘留人依法申请了行政复议或者提起了行政诉讼 B、被拘留人提出了暂缓执行行政拘留的申请

C、公安机关认为对被拘留人暂缓执行行政拘留不致发生社会危险 D、被拘留人或者其近亲属依法提出了符合法定条件的担保人,或者按照法定标准交纳保证金的

27、公安机关作出行政拘留暂缓执行的适用程序包括(ABCD)。A、受理被拘留人提出的暂缓执行行政拘留的申请 B、对被拘留人暂缓执行行政拘留的社会危险进行审查 C、对担保人进行审核 D、作出决定

28、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担保人应当符合下列(ABCD)条件。A、与本案无牵连

B、享有政治权利,人身自由未受到限制 C、在当地有常住户口和固定住所 D、有能力履行担保义务

29、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应当(ABCD)办理治安案件,文明执法,不得徇私舞弊。

A、依法 B、公正 C、严格 D、高效

30、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办理治安案件,不严格执法或者有违法违纪行为的,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向(ABC)检举、控告。

A、公安机关 B、人民检察院 C、行政监察机关 D、人民法院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部分:案例分析题

1、案情:张某盗窃李某300元现金,被公安机关依法传唤,公安机关应李某要求对该案进行调解处理。

问题:公安机关做法是否正确?

参考答案:不正确,张某的盗窃行为不属于调解范围。

2、案情:王某(男,15岁)盗窃张某现金400元,公安机关给予其行政拘留10日的处罚,办案单位将其送所执行。

问题:办案单位的做法是否合法?

参考答案:不合法。因不满16周岁,不执行拘留处罚。

3、案情:张某因殴打他人被公安机关当场查获,经询问,张某另交代了七个月前曾盗窃400元现金(未报案)。

问题:公安机关对两次违法行为如何处理?

参考答案:只对殴打他人进行治安处罚。盗窃行为已过追究时效,不在处罚。

4、案情:张某和黄某系夫妻,某日黄某到派出所报案称:自结婚后多次遭到丈夫虐待,并出示了病历,要求派出所处理,派出所以家庭内部矛盾为由,不予受理。

问题:派出所的行为是否合法?

参考答案:虐待家庭成员,被虐待人要求处理的,公安机关应当对其治安处罚。

5、案情:张某系动物爱好者,长期饲养一狼犬,干扰了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民警对其警告后,仍不改正。派出所对其传唤,后延长至24小时。

问题:派出所的做法是否合法?

参考答案:不合法,对张某只能传唤8小时。因为对张某的行为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不可能适用拘留处罚,不得延长至24小时。

6、案情:派出所某日接黄某报案称:其丈夫张某多次贪污国家公款,要求公安机关处理。

问题:派出所应如何处理?

参考答案:受理后,移交有管辖权的检察机关。

7、案情:民警刘某在值勤中,对一扰乱国家机关办公秩序的陈某进行了200元的处罚,并当场收缴。

问题:民警刘某的行为是否合法?

参考答案:不合法,被处五十元罚款,被处罚人对罚款无异议的可当场收缴。

8、案情:张某向其邻居王某借VCD播放器,称要组织同事唱歌,但张某却与其同事,多次在其家中观看淫秽录象,民警对张某进行了治安处罚,并扣押了VCD播放器。

问题:民警的行为是否合法?

参考答案:不合法,不应扣押VCD播放器,对于善意第三人的合法财产不应扣押,应当予以登记。

9、案情:2006年5月10 日,罗某从某超市门前将群众王某的一辆阳光牌自行车用十字型钥匙打开骑走,被群众抓获送到派出所,派出所对罗某作出拘留并处200元罚款处理。

问题:这样处罚对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不对,因为派出所没有权利作出拘留并处罚款权限,对罗某作出对罗某作出拘留并处200元罚款处理决定,应该由该派出所的上级公安机关公安分局作出。

10、案情:范某与张某为前后邻居,2006年6月12日,范某带着自家的宠物狗在街上遛弯时,该宠物狗将在街上等人的张某的裤子咬坏,张某见状将该宠

物狗踢了一脚,双方发生争吵,后打110报警移交派出所处理,派出所对双方进行了调解处理。

问题:派出所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对。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9条规定: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打架斗殴或者损毁他人财物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情节较轻的,公安机关可以调解处理。

11、案情:2006年4月13日群众匿名电话举报给石市长安分局某派出所称:桥东辖区南三条市场某门市部内有人正在用麻将进行赌博。接报后该所联防队员贾某、夏某带上检查证赶到该门市部,将正在用麻将进行赌博的侯某等四人口头传唤至派出所进行审查。

问题:请分析本案中存在的问题。

参考答案:本案例中存在:

1、跨辖区抓赌;

2、联防队员贾某、夏某不具有执法主体资格,不能办案。

3、对侯某等四人不适用口头传唤。

12、案情:某中学高二学生杨某将该校高一学生李某打伤,派出所拟对杨某进行治安处罚,在对杨某进行告知程序时,杨某提出了陈述和辩解,派出所在未听取杨的陈述和辩解的情况下就对杨做出了警告处罚。

问题:派出所这样做对吗?

参考答案:不对。《治安管理处罚法》第94条第2款规定: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有权陈述和辩解,公安机关必须充分听取违法治安管理行为人的意见,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依据应当进行复核,本案例中该派出所没有听取杨的陈述和辩解即对杨做出处罚是不对的。

13、案情:老王从市场买了条西伯利亚狗。狗慢慢长大后特别爱叫,且不分昼夜的叫,领居们意见很大,准备高考的小柳多次向老王提出这件事,老王不予理睬。一日夜里,狗又叫个不停,小柳向派出所报警。

问题:公安机关应如何处理此案?如老王仍不改正,应该怎么办? 参考答案: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七十五条的规定,以养动物干扰他人生活行为,给予老王口头警告,如老王仍不采取措施改正,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14、案情:2006年6月12日,吕某、刘某、石某三人在某茶社斗地主进行赌博,被派出所当场查获,查获赌资240元。派出所民警当场清点完赌资后,对三人赌资分别进行了扣押。2006年6月30日,派出所对三人做出了罚款500元处理,问题:这种做法对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不对。对扣押的物品,公安机关应在15日内作出处理,该派出所对三人做出的处理决定超出了15日。

15、案情:2006年7月8日,甄某与蒋某因卖淫嫖娼被派出所抓获,派出所对二人做出警告并处罚款5000元处理。

问题: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不对。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66条第1款规定:卖淫嫖娼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0元以下罚款,应对二人进行拘留并处罚款处理。

16、案情:张某以前曾被李某欺负过,怀恨在心,2006年7月19日晚上,张某伙同刘某、王某三人在南阳桥上将从此路过的李某、倪某打成轻微伤。

问题:对张某、刘某、王某应如何处理?

参考答案:对张某、刘某、王某应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3条第2款第1项进行处理,《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3条第2款第1项规定:结伙殴打伤害他人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并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17、案情:程某1992年10月4日出生,因学习成绩不好辍学在家,2006年4月14日,程某从网吧出来,将停放在网吧门口的一辆自行车骑走,被车主发现送至派出所,派出所对程某作出了治安处罚。

问题:派出所这样处罚对不对,为什么?

参考答案:不对。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12条规定:不满14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不予处罚,但是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管教。本案例中,程某不满14周岁,派出所不应对其进行治安处罚。

18、案情:王某将手机丢失,认为同宿舍的张某将其手机偷走,王某向派出所报案,派出所将张某传唤至派出所,张某到达该所时间为当日上午十时十分,但直到第二日晚二十时左右张某才被派出所允许离开。

问题:派出所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

参考答案:本案例中该派出所对王某的询问查证的时间超过了8个小时,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116条规定,人民警察在办理治安案件过程中,超过询问查证的时间限制人身自由的,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9、案情:2006年7月5日晚11时,某派出所民警到某居民楼接出警时,马某对民警进行辱骂并与民警撕扯,使办案民警不能正常执行公务。

问题:马某的行为是否违反法律?构成了什么行为?

参考答案: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条第一款规定,构成了阻碍执行公务。马某阻碍人民警察执行公务,从重处罚。

20、案情:郭某因酒后无事生非,为填补精神上的空虚,发泄对社会的不满,寻找精神刺激,将某小区警务室门前的法制宣传栏的玻璃板损毁砸坏。

问题:郭某此行为构成了什么行为?

参考答案:郭某酒后无事生非,将玻璃板损毁砸坏,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6条,属寻衅滋事行为

21、案情:2006年5月2日,张某寻衅滋事,将李某打伤。110接警后将张某抓获并送某派处所处理。某派处所民警见李某伤势较轻,达不到轻伤,就在张某、李某同意的情况下,进行了调解处理。由张某赔偿李某500元结案。

问题:派出所民警做法正确与否。

参考答案:《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九条规定,对于民间纠纷引起的打架斗殴或者损毁他人财物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情节较轻的,公安机关可以调解处理„„”本案张某寻衅滋事将李某打伤,不属于调解范围,所以民警做法是错误的。

22、案情:出生于1993年1月1日的李某,在2006年5月5日晚上盗窃了一辆价值400元的自行车,5月6日卖时被抓获。派出所对其进行了200元处罚。

问题:派出所的做法正确与否。为什么?

参考答案:不正确。因为《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十二条规定,不满十四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但是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管教。本案中李某未满十四周岁,不应对其进行罚款处罚。

23、案情:2006年元月2日,李某(男,1986年6月生)从邻居家的小库房里偷出一个价值300元的旱冰鞋藏在自己家中。至2006年7月7日拿出来玩时,被邻居发现像其家中的东西。遂到小库房查看,发现旱冰鞋已丢失。于是报案到派出所。经派出所受理,传唤李某。李某承认了盗鞋事实。派出所对其拘留5日。

问题:派出所的做法正确与否。为什么?

参考答案:不正确。因为《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二条规定: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在六个月内没有被公安机关发现的,不再处罚。本案中李某的行为超过了六个月,应不再处罚。而且派出所无权作出拘留处罚。所以派出所的做法是错误的。

24、案情:2006年6月8日,某派出所抓获了一名盗窃自行车(价值300元)的违法人员(男,1980年2月出生)。其交代在前一天还在附近抢夺一女同志现金200元。经工作已查实,报公安局批准,对其盗窃行为给予行政拘留12日。抢夺行为给予行政拘留13日处罚。合并执行行政拘留25日。

问题:公安局的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参考答案:不正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十六条规定:有两种以上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分别决定,合并执行。行政拘留处罚合并执行的,最长不超过二十日。本案中对两种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合并执行25日行政拘留,是错误的。

25、案情:某派出所民警张某、李某在处理张某亲弟弟(成年人)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案件时,不徇私情,认真询问双方当事人,秉公办理,严格执法。报请分局批准,对其亲弟弟行政拘留8日。

问题:张某的行为有无不正确的地方。

参考答案:《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八十一条规定,人民警察在办理治安案件过程中,遇有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近亲属的,应当回避。本案中民警张某与被处罚人是近亲属关系,应该回避。

26、案情:某铁路派出所民警张某、李某,于2006年7月8日9时,将抢越铁路、影响行车安全的当事人王某(男,25岁)传唤至派出所询问。2006年7月9日11时让其离开派出所。并让其第二日再来接受询问。

问题:派出所民警做法是否正确。

参考答案:民警做法是不正确的。《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八十三条第一款规定,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公安机关传唤后应当及时及时询问查证,询问查证时间不得超过八小时,情况复杂,依照本法规定可能适用行政拘留处罚的,询问查证时间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第三十六条规定,擅自进入铁路防护网或者火车来临时在铁路线路上行走坐卧、抢越铁路,影响行车安全的,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上罚款。本案中王某抢越铁路的行为不属于可能适用行政拘留处罚,所以传唤查证时间不得超过八小时。

27、案情:2006年3月2日9时,某派出所民警接到举报,称在其辖区一居民家中正有人吸毒。为了尽快抓获这些人,派出所长当即带领民警赶到该居民家中,敲门入室抓获正在吸毒人员三名,从其抽屉里找到刚用过的吸毒工具等物品。然后将吸毒人及工具带回派出所询问。

问题:派出所工作上有无错误。

参考答案:《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八十七条规定:“„„.检查公民住所应当出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开具的检查证明文件。”第八十八条规定:“检查的情况应当制作检查笔录„„.。”第八十九条规定:“„„对于案件有关的需要作为证据的物品中,可以扣押„„对于扣押的物品,应当会同在场见证人和被扣押持有人查点清楚,当场开列清单„„.”本案中办案人员到居民家中抓人不开具检查证,不制作检查笔录,不制作扣押清单,做法显然是错误的。

28、案情:某派出所在处理一起赌博案件中,由于赌资较大,派出所对参与赌博的四人各罚款1500元。

问题:派出所的行为是否正确。为什么?

参考答案:不正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九十一条规定:治安管理处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决定;其中警告、五百元以下罚款可以由公安派出所决定。本案不经分局公安机关决定,由派出所做出超出五百元以上罚款处罚,显然是不正确的。

29、案情:某派出所在一次行动中查获一名身上可能藏有管制刀具的妇女。为了查获证据,派出所长李某指派男性民警侯某、尚某对该妇女进行了检查,并查出了刀具,对该妇女进行了处罚。

问题:派出所的做法正确与否。为什么?

参考答案:不正确。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八十七条规定:检查妇女的身体,应当由女性工作人员进行。本案中由男性民警对女性违法嫌疑人搜查身

30、案情:民警张甲、张乙在进行治安检查时,发现一经营户王三存在明显违法行为,依法拟对王三处以50元行政罚款。

问题:请简述作出处罚决定的程序。

参考答案:(1)出示表明执法身份的证件;(2)口头告知当事人拟作出处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享有的陈述、申辩权利;(3)听取并核实当事人的陈述、申辩(4)依法填写当场处罚决定书,并当场交付当事人。

《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

本题库:判断(49题)、单项选择(53题)、多项选择(63题),总计165题。

一、判断题(49题)

1、《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不适用于公安机关办理的强制戒毒、收容教育等强制措施的案件。(×)

2、《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只能适用于公安机关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对违法行为人决定行政处罚的案件。(×)

3、行政拘留并处罚款的,罚款不因暂缓执行行政拘留而暂缓执行。(√)

4、因违反治安管理人逃跑等客观原因,导致无法查清案件事实,无法收集足够证据而结不了案的,公安机关应当向被侵害人说明原因。(√)

5、被处罚人拒绝缴纳罚款的,可以处15日以下拘留,罚款仍应执行。(×)

6、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应当遵循合法、公正、公开、及时的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

7、行政案件如果由违法行为发现地公安机关管辖更为适宜的,应当由违法行为发现地公安机关管辖。(×)

8、几个公安机关都有权管辖的行政案件,由最初受理的公安机关管辖。(√)

9、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要求公安机关负责人、办案人员回避的,应当提出申请,并说明理由。(√)

10、对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提出的回避申请,公安机关应当在5日内作出决定并通知申请人。(×)

11、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要求公安机关负责人、办案人员回避的,自提出回避申请之日起,公安机关应当停止办案人员对行政案件的调查。(×)

12、在公安机关作出回避决定前,办案人员不得停止对行政案件的调查。(√)

13、上级公安机关直接或指定管辖的,不受行为地管辖原则限制。(√)

14、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在办理行政案件时,对涉及的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当事人要求保密的,应当保密。(×)

15、对扣押物品进行鉴定、检测、检验的期间不计入扣押期间,但应当将鉴定、检测、检验时间告知当事人。(√)

16、在行政拘留处罚前因同一行为已经被采取继续盘问措施限制人身自由24小时,执行拘留时应予折抵一日。(×)

17、公安机关办案人员依照简易程序作出当场处罚决定的案件,在作决定之前无须履行告知程序。(×)

18、公安机关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和其他行政处理决定,应当在宣告后将决定书当场交付被处理人,并由被处理人在决定书附卷联上签名,即为送达。被处理人不在场的,公安机关应当在2日内将决定书送达被处理人。(×)

19、对个人处以200元以下、对单位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可以由办案人员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20、适用简易程序处罚的,可由办案人员1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21、对卖淫、嫖娼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的,可以由办案人员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22、适用简易程序作出行政处罚前,办案人员应当口头告知当事人拟作出行政处罚的事实、理由、依据及其依法享有的权利。(√)

23、公安机关对行政案件进行调查时,应当全面、及时、合法地收集、调取有关证据材料,并予以审查、核实。(√)

24、办理行政案件需要调查的案件事实不包括违法嫌疑人的基本情况,因为违法嫌疑人不讲真实姓名,身份住址不明的,也可以实施处罚。(×)

25、办理行政案件不需要调查违法嫌疑人有无法定从重、从轻、减轻以及不予处理的情形,因为这些情形不影响案件的定性。(×)

26、公安机关对单位和个人报案或者违法嫌疑人投案的,应当及时受理,进行登记。(√)

27、公安机关对不属于自己管辖的行政案件,不予处理。(×)

28、公安机关对报案人提供的有关证据材料、物品等应当登记,并妥善保管。(√)

29、公安机关询问查证的时间不得超过12小时,但对案情复杂,违法行为依法可能适用行政拘留处罚的,询问查证的时间可以延长至24小时。(×)

30、公安机关不得以连续传唤的形式变相拘禁违法嫌疑人。(√)

31、询问违法嫌疑人时,应当告知其对办案人员的提问有如实回答的义务以及对与本案无关的问题有拒绝回答的权利。(√)

32、首次询问违法嫌疑人时,应当问明违法嫌疑人的姓名、出生日期、户籍所在地、现住址、身份证件种类和号码、是否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行政拘留、劳动教养、收容教育、强制戒毒、收容教养等情况。(√)

33、违法嫌疑人为外国人的,询问时必须问明在华关系人等情况。(×)

34、询问不满十六周岁的违法嫌疑人时,可以通知其监护人或者教师到场。(×)

35、询问未成年的违法嫌疑人应当在其住所、学校、单位或者其他适当的地点进行。(×)

36、询问聋哑人,应当有通晓手语的人参加。(√)

37、对违法嫌疑人进行检查时,应当尊重被检查人的人格,不得以有损人格尊严的方式进行检查。(√)

38、办理刑事案件中的取得的证据,可以直接作为行政处罚的根据。(√)

39、依法对卖淫、嫖娼人员进行性病检查,应当由医生进行。(√)40、人民警察对违法嫌疑人进行安全检查,不需开具检查证。(√)

41、办案人员对单位进行检查的,可以凭工作证件进行检查,检查结束后,立即补办检查手续。(×)

42、检查是否需要制作检查笔录,由检查人员视情决定。(×)

43、被处罚人提出暂缓执行行政拘留申请的,公安机关应当在收到申请之时起十二小时内作出决定。(×)

44、对被侵害人或者善意第三人合法占有的财产,不得扣押,应当予以先行登记保存。(×)

45、办理治安案件时,办案民警有权直接决定是否扣押,扣押后应在24小时内向所属办案部门或派出所负责人报告。(×)

46、对已超过法定办案期限仍不能办结的治安案件,公安机关应当终止调查。(×)

47、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时,对不满16周岁的违法行为人,不适用行政拘留处罚。(×)

48、公安机关办理治安案件时,扣押期限为十五日,逾期不作出处理决定的,公安机关应当将被扣押物品退还当事人。(×)

49、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对与案件有关的物品,都可以扣押。(×)

二、单项选择题(63题)

1、《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适用于公安机关及其依据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授权具有独立执法主体资格的业务部门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A)以及强制戒毒、收容教育等强制措施的案件。

A.对违法行为人决定行政处罚 B.对犯罪行为人给予刑事处罚

C.对民事纠纷进行处理 D.对行政许可行为作出决定

2、公安机关办理涉外行政案件,对外国人作出行政拘留、拘留审查、监视居住决定后,决定或者批准机关应当在(C)内将案件情况报告省级公安机关。

A、12小时 B、24小时

C、48小时 D、72小时

3、公安机关收到被处罚人提出暂缓执行行政拘留申请,认为暂缓执行行政拘留不致发生社会危险,且被处罚人或者他的家属能够提出符合条件的担保人,或者按每日200元的标准交纳保证金的,应当作出(C)行政拘留的决定。

A.继续执行 B.终止执行

C.暂缓执行 D、不再执行

4、被决定回避的公安机关负责人、办案人员、鉴定人和翻译人员,在回避决定作出以前所进行的与案件有关的活动是否有效,由(D)根据案件情况决定。

A、被决定回避人员本人 B、违法嫌疑人

5.行政诉讼法知识竞赛题库 篇五

本题库是依据1989年4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出题,本法于1990年10月1日起施行,根据2014年11月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决定》修订。

本部分包括判断题25道,填空题20道,选择题10道,简答题5道。共60道。

一、判断题

1.为保证人民法院公正、及时审理行政案件,解决行政争议,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职权,根据宪法,制定本法。(对)

2.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可以出庭应诉。不能出庭的,可以委托行政机关相应的工作人员出庭。(错)正解:可以;可以 3.在少数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共同居住的地区,人民法院应当用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进行审理和发布法律文书。人民法院应当对不通晓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的诉讼参与人提供翻译。(对)4.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拒绝履行或者不予答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对)5.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不服提起的诉讼,只能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错)正解:或者原告所在地 6.上级人民法院无权审理下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行政案件。(错)正解:有权

7.复议机关在法定期限内未作出复议决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起诉原行政行为的,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起诉复议机关不作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对)8.证据经法庭审查属实,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对)

9.在诉讼过程中,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可以自行向原告、第三人和证人收集证据。(错)正解:不得

10.证据应当在法庭上出示,并由当事人互相质证。对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证据,可以在公开开庭时出示。(错)正解:不得 11.以非法手段取得的证据,不得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对)

12.对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的行政案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先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对)13.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三个月内提出。(错)正解:六个月 14.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五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十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错)正解:二十年;五年

15.人民法院既不立案,又不作出不予立案裁定的,当事人可以向上级人民法院起诉。上级人民法院认为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立案、审理,也可以指定其他下级人民法院立案、审理。(错)正解:上一级 16.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行为所依据的国务院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不合法,在对行政行为提起诉讼时,可以一并请求对该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对)17.人民法院一律公开审理行政案件。(错)正解:但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和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18.在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认为行政案件的审理需以民事诉讼的裁判为依据的,可以裁定终止行政诉讼。(错)正解:中止 19.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或者由审判员、陪审员组成合议庭。合议庭的成员,应当是三人以上。(错)正解:三人以上的单数)20.人民法院对公开审理和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一律公开宣告判决。(对)21.发回重审、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的案件可以适用简易程序。(错)正解:不适用

22.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应当对原审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和被诉行政行为进行全面审查。(对)

23.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应当收取诉讼费用。诉讼费用由败诉方承担,双方都有责任的由双方分担。收取诉讼费用的具体办法另行规定。(对)24.行政机关或者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作出的行政行为侵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由该行政机关或者该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所在的行政机关负责补偿。(错)正解:赔偿 25.各级人民检察院对审判监督程序以外的其他审判程序中审判人员的违法行为,有权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检察建议。(对)

二、填空题

1.人民法院依法对行政案件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_____的干涉。(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

2.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以_____。(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3.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依法实行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_____。(两审终审制度)

4.当事人在行政诉讼中的法律地位_____。(平等)5._____有权对行政诉讼实行法律监督。(人民检察院)

6.行政案件由_____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最初作出行政行为)7.经_____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审判工作的实际情况,确定若干人民法院跨行政区域管辖行政案件。(最高人民法院)8.两个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的案件,原告可以选择其中一个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原告向两个以上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由_____人民法院管辖。(最先立案的)

9.人民法院对管辖权发生争议,由争议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报_____人民法院指定管辖。(它们的共同上级)10.人民法院判决第三人_____的,第三人有权依法提起上诉。(承担义务或者减损第三人权益)

11.没有诉讼行为能力的公民,由其法定代理人代为诉讼。法定代理人互相推诿代理责任的,由_____指定其中一人代为诉讼。(人民法院)12.被告不提供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提供证据,_____没有相应证据。但是,被诉行政行为涉及第三人合法权益,第三人提供证据的除外。(视为)13.被告在作出行政行为时已经收集了证据,但因_____等正当事由不能提供的,经人民法院准许,可以延期提供。(不可抗力)14.人民法院有权向有关行政机关以及其他组织、公民调取证据。但是,不得为证明_____调取被告作出行政行为时未收集的证据。(行政行为的合法性)15.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诉讼参加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_____,人民法院也可以主动采取保全措施。(保全证据)16.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_____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17.院长担任审判长时的回避,由_____决定;(审判委员会)

18.经人民法院传票传唤,原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按照_____处理。(撤诉)19.被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按照_____处理。(缺席判决)20.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行政案件,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理,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_____内审结。(四十五日)

三、选择题

1.行政诉讼法自什么时候起施行?(A)A.1990年10月1日 B.1990年7月1日 C.1990年5月1日 D.1990年4月1日

2.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诉讼是?(D)A.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

B.行政法规、规章或者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 C.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 D.征收、征用决定及其补偿决定

3.当事人认为审判人员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审判,有权申请(D)回避? A.审判员 B.书记员 C.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 D.以上皆选

4.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多长时间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B)A.三日 B.五日 C.七日 D.十日

5.下列选项中不可以适用简易程序的是?(C)A.被诉行政行为是依法当场作出 B.案件涉及款额二千元以下 C.发回重审

D.属于政府信息公开案件

6.外国法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组织的行政诉讼权利加以限制的,人民法院对该国公民、组织的行政诉讼权利,实行什么原则?(A)A.对等 B.平等 C.公平D.诚实守信

7.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多长时间内作出第一审判决?(C)A.两个月 B.三个月 C.六个月 D.一年

8.罚款、拘留须经人民法院院长批准。当事人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几次复议?(A)A.一次 B.两次 C.三次 D.四次

9.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内多长时间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C)A.两个月 B.三个月 C.六个月 D.一年

10.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诉讼是?(A)A.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 B.行政机关滥用行政权力排除或者限制竞争

C.行政机关违法集资、摊派费用或者违法要求履行其他义务 D.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未按照约定履行或者违法变更、解除政府特许经营协议、土地房屋征收补偿协议等协议

四、简答题

1.人民法院判决撤销或者部分撤销,并可以判决被告重新作出行政行为的情形?

答:(1)主要证据不足的;

(2)适用法律、法规错误的;(3)违反法定程序的;(4)超越职权的;(5)滥用职权的;(6)明显不当的。

2.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下列第一审行政案件有哪些?

答:(1)对国务院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所作的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案件;

(2)海关处理的案件;

(3)本辖区内重大、复杂的案件;

(4)其他法律规定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3.哪些可以被委托为诉讼代理人?

答:(1)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

(2)当事人的近亲属或者工作人员;

(3)当事人所在社区、单位以及有关社会团体推荐的公民。4.行政诉讼证据的种类有哪些? 答:(1)书证;

(2)物证;

(3)视听资料;(4)电子数据(5)证人证言;(6)当事人的陈述;(7)鉴定意见;

(8)勘验笔录、现场笔录。

5.诉讼期间哪些情形可以裁定停止执行? 答:(1)被告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

(2)原告或者利害关系人申请停止执行,人民法院认为该行政行为的执行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并且停止执行不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

(3)人民法院认为该行政行为的执行会给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

6.行政执法考试题库讲解 篇六

一、判断题

1、《山东省行政执法监督条例》的立法目的是为了加强和规范行政执法监督,防止和纠正违法或者不当的行政执法行为,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依法行政。

答案:正确

2、行政执法监督应当遵循合法公正、程序正当、违法必纠的原则,实行预防与纠错、教育与惩处相结合,保证法律、法规、规章的正确实施。

答案:正确

3、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下级人民政府的行政执法行为实施监督,本级人民政府对其所属部门的行政执法行为实施监督。

答案:正确

4、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无权对设立在本行政区域内实行垂直领导的行政执法部门的行政执法行为进行监督。

答案:错误

5、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设立的派出机关或者派出机构的行政执法行为,由设立该派出机关或者派出机构的人民政府负责监督。

答案:正确

6、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政府法制工作的部门依照法定职责,负责本级人民政府行政执法监督的具体工作。

答案:正确

7、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依照法定职责,负责本行业的行政执法监督工作。

答案:正确

8、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健全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协调解决行政执法监督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并将行政执法监督工作作为本级人民政府依法行政考核内容。

答案:正确

9、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行政执法监督队伍建设,配备专职行政执法监督工作人员。行政执法监督工作所需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答案:正确

10、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执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执法行为违法或者不当的,可以依法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投诉、举报。

答案:正确

11、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依法审核确认本级政府监督范围内行政执法机关的行政执法主体资格,无需向社会公告。答案:错误

12、行政执法人员应当按照规定参加专业法律知识和公共法律知识培训,经考试合格,取得行政执法证件后,方可从事行政执法工作。

答案:正确

13、行政执法机关聘用的劳动合同制人员、劳务派遣人员、临时借调人员以及其他无行政执法资格的人员不得从事行政执法工作。

答案:正确

14、除法律、法规、规章对行政执法人员的证件另有规定外,行政执法人员应当使用省人民政府统一颁发的行政执法证件。

答案:错误

15、行政执法听证主持人应当具备相应的法律知识和专业知识,并按照规定参加统一培训,经考试合格,取得省人民政府颁发的行政执法听证主持人资格证件。

答案:正确

16、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其所属部门对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有裁量幅度的行政执法条款进行梳理,制定行政执法裁量基准,无需向社会公布。

答案:错误

17、行政执法机关作出重大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征收等行政执法决定的,应当按照规定进行法制审核。

答案:正确

18、行政执法机关在行政执法活动中形成的检查记录、证据材料、执法文书等,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进行收集、整理、立卷、归档,并实行集中统一管理。行政执法监督机关应当定期组织行政执法案卷评查。

答案:正确

19、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其所属部门对行政执法依据进行梳理,科学界定执法岗位职责,合理确定执法人员的执法责任,并向社会公布。

答案:正确

20、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定期对所属部门及其行政执法人员行使行政执法权和履行法定职责的情况进行评议考核。

答案:正确

21、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进行行政执法评议考核时,不允许委托社会组织或者机构作为第三方,对行政执法活动进行外部评议。

答案:错误

22、行政执法机关之间发生行政执法争议的,应当提请本级人民政府负责政府法制工作的部门协调解决;协调无法达成一致的,由 负责政府法制工作的部门报请本级人民政府裁决。

答案:正确

23、行政执法监督工作人员执行行政执法监督公务活动时,应当持有省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统一颁发的行政执法监督证件。

答案:错误

24、行政执法监督应当采取日常监督、专项监督、综合检查等方式进行,也可以采取抽查或者暗访等方式实施监督。

答案:正确

25、行政执法监督工作人员执行公务活动时不得少于两人,可以不用出示行政执法监督证件。被监督的行政执法机关及其行政执法人员应当予以配合。

答案:错误

26、行政执法监督事项具有重大社会影响或者涉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重大利益的,行政执法监督机关应当进行专门调查。

答案:正确

27、行政执法机关对行政执法文书作出补正或者改正,可以采取口头或者书面的方式。

答案:错误

28、行政执法监督机关认为行政执法监督事项涉及有关单位职责和权限的,可以提请有关单位予以协助。有关单位应当在职责范围 内及时予以协助。

答案:正确

29、被行政执法监督机关确认无效的行政执法行为,自始不发生法律效力。

答案:正确

30、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政府法制工作的部门在行政执法监督工作中,应当加强与检察机关、监察机关的协作配合,建立信息资源共享机制。

答案:正确

31、行政执法监督机关发现行政执法机关的行政执法行为违法或者不当等比例较高的,可以约请该机关的相关负责人进行谈话。

答案:正确

32、行政执法监督机关在监督检查中发现行政执法行为违法或者不当的,应当发出《行政执法监督意见书》。

答案:正确

33、政执法机关无正当理由不履行或者拖延履行法定职责的,由行政执法监督机关责令其限期履行。

答案:正确

34、行政执法行为被撤销的,行政执法机关不可以重新作出行政执法行为。答案:错误

35、行政执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因违法、不当的行政执法行为或者行政不作为,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行政赔偿责任。

答案:正确

二、单项选择

36、《山东省行政执法监督条例》自()开始实施。A、2014年11月27日

B、2015年1月1日 C、2015年3月1日

D、2015年5月1日 答案:D

37、行政执法监督的内容主要包括()。①检查法律、法规、规章的实施情况 ②检查行政执法责任制落实情况

③检查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行政许可权等综合执法的实施情况 ④检查行政执法裁量基准制度实施情况 ⑤审查行政执法主体的合法性

⑥检查行政执法人员和行政执法听证主持人资格和证件管理工作 ⑦监督行政执法程序是否合法、正当 ⑧协调处理行政执法主体之间的执法争议 ⑨依法应当监督的其他事项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⑨

D、以上均包含 答案:D

38、行政执法监督机关可以对哪些行政执法行为实施监督()。⑴行政处罚 ⑵行政许可 ⑶行政强制 ⑷行政确认 ⑸行政登记 ⑹行政征收 ⑺行政征用 ⑻行政收费 ⑼行政给付 ⑽行政裁决

⑾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行政执法行为

A、⑴⑵⑷⑸⑹⑺⑻⑼⑽⑾ B、⑴⑶⑷⑸⑹⑺⑻⑼⑽⑾ C、⑴⑵⑶⑷⑸⑹⑺⑻⑼⑾ D、以上均包含 答案:D

39、有关行政执法机关应当自收到《行政执法监督意见书》之日起()内,自行纠正违法或者不当的行政执法行为。

A、5日 B、10日 C、15日 D、30日 答案:D 40、行政执法机关逾期未按照《行政执法监督意见书》自行纠正违法或者不当的行政执法行为的,由行政执法监督机关出具《行政执法监督决定书》,有关行政执法机关应当自收到决定书之日起()内向行政执法监督机关报告执行情况。

A、7日 B、10日 C、15日 D、30日 答案:D

41、法律、法规、规章实施满1年的,自期满之日起30日内,负责实施的部门应当向()书面报告有关情况。

A、本级人民政府

B、上级人民政府

C、本级人民政府法制机构

D、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答案:A

42、行政执法监督机关认为被监督的行政执法行为违法或者不当的,有权作出处理决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责令限期履行 B、责令补正或者改正 C、予以撤销

D、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答案:D

43、法律、法规、规章实施满一年的,负责实施的有关部门应当书面报告下列哪些情况()。

(一)法律、法规、规章的学习宣传情况

(二)相应配套措施和制度的制定情况

(三)行政执法队伍的建设和培训情况

(四)违法案件的查处情况

(五)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措施

(六)对法律、法规、规章实施情况的意见和建议 A、(一)

(二)(三)

(四)(五)B、(一)

(二)(四)

(五)(六)C、(一)

(二)(三)

(五)(六)D、以上均包含 答案:D

44、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的监督工作计划,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和法律、法规、规章的实施情况,制定行政执法监督工作计划。

A、上级人民政府

B、本级人民代表大会 C、上级人民代表大会

D、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答案:D

45、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山东省行政执法监督条例》规定的监督措施()。

A、行政执法主体公告制度

B、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 C、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 D、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制度 答案:C

三、多项选择

46、以下哪些是行政执法监督的类型()。A、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 B、层级监督和专门监督

C、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

D、对抽象行政行为的监督和对具体行政行为的监督 答案:ABCD

47、对行政执法行为的监督主要来自于()。A、人大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 B、司法监督 C、行政监督 D、社会及舆论监督 答案:ABCD

48、行政执法人员不得有哪些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非法收费或者截留、私分罚款和没收的违法所得或者财物 B、拒绝或者阻碍行政执法监督工作人员依法履行监督职责 C、对投诉人、举报人实施打击报复 D、拒绝向行政执法监督机关或者行政执法监督工作人员提供有关资料或者隐匿、销毁、转移执法证据

答案:ABCD

49、行政执法机关不得有哪些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未执行罚款决定与罚款收缴分离、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 B、擅自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行政许可权等综合执法工作或者擅自变更其权限范围

C、拒绝执行行政执法监督处理决定或者拒绝报告行政执法监督处理决定执行情况

D、未按照本级人民政府要求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 答案:ABCD 50、行政执法监督工作人员不得有哪些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依法履行行政执法监督职责,造成严重后果 B、利用行政执法监督职权谋取私利 C、涂改、转借行政执法监督证件

D、执行公务活动时主动出示行政执法监督证件 答案:ABC

51、行政执法文书存在哪些问题,由行政执法监督机关责令有关行政执法机关补正或者改正()。A、未说明事实、依据或者理由,当事人、利害关系人没有异议的

B、文字表述错误或者计算错误的 C、未载明决定作出日期的D、适用法律依据错误的 答案:ABC

52、在行政执法监督中发现哪些问题,由行政执法监督机关予以撤销()。

A、主要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 B、适用法律依据错误的 C、超越或者滥用职权的 D、行政执法行为明显不当的 答案:ABCD

53、行政执法机关的行政执法行为存在哪些情形,由行政执法监督机关确认违法()。

A、不履行法定职责,但是责令其履行已没有意义的 B、行政执法行为违法,但是不具有可撤销内容的 C、违反法定程序,但是可以补正或者改正的除外

D、行政执法行为违法,但是撤销可能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或者社会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 答案:ABD

54、行政执法机关的行政执法行为存在哪些情形,由行政执法监督机关确认无效()。

A、行政执法机关没有法定依据作出的

B、行政执法决定未加盖本行政执法机关有效印章的 C、行政执法决定不具有可执行内容的

D、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确认无效的其他情形 答案:ABCD

55、《山东省行政执法监督条例》规定,行政执法监督机关可以采取哪些方式进行调查取证()。

A、查阅、复制、调取行政执法案卷和其他有关材料

B、组织实地调查、勘验,或者进行必要的录音、录像、拍照、抽样等

C、委托符合法定条件的社会组织进行鉴定、评估、检测、勘验 D、组织召开听证会、专家论证会 答案:ABCD 行政许可法公共法律知识题库

一、判断题

1、国务院的部门规章有权设定一定范围内的行政许可事项。答案:错误

2、(难题)行政许可申请可以通过信函、电报、电传、传真、电话记录、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方式提出。答案:错误

3、法律、行政法规设定的行政许可,其适用范围没有地域限制的,申请人取得的行政许可在全国范围内有效。答案:正确

4、行政机关举行行政许可听证活动的费用由参与听证的当事人分担。答案:错误

5、《行政许可法》适用于有关行政机关对其他行政机关或者对其直接管理的事业单位的人事、财务、外事等事项的审批。答案:错误

6、法规、规章对实施上位法设定的行政许可作出的具体规定,根据实际情况,可以作一定的变通规定。答案:错误

7、行政许可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行政机关可以当场告知或者多次分别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答案:错误

8、(难题)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行政机关能够当场作出决定的,应当于五日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答案:错误

9、行政许可听证的主持人,即本案的调查人员。答案:错误

10、行政机关在其法定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规定,委托其他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委托行政机关对受委托行政机关实施的行政许可行为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答案:正确

11、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应当确定一个内设机构统一受理行政许可申请,另设一个内设机构统一送达是否准予行政许可的决定。答案:错误

12、(难题)经国务院批准,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根据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可以决定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许可权。答案:错误

13、依据法定条件和程序,简单的行政许可决定,需要对申请材料的实质内容进行核实的,行政机关可以指派一名工作人员进行核查。答案:错误

14、省政府规章可以在上位法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范围内,对实施 该行政许可作出具体规定。答案:正确

15、行政机关对行政许可申请进行审查时,发现行政许可事项直接关系他人重大利益的,应当告知该利害关系人。申请人、利害关系人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行政机关应当听取申请人、利害关系人的意见。答案:正确

16、行政机关应当根据被许可人的申请,在该行政许可有效期届满前作出是否准予延续的决定;逾期未作决定的,视为准予延续。答案:正确

17、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和对行政许可事项进行监督检查,不得收取任何费用。但是,行政机关提供行政许可申请书格式文本的可以收费。答案:错误

18、行政机关依法对被许可人从事行政许可事项的活动进行监督检查时,应当将监督检查的情况和处理结果予以记录,由监督检查人员签字后归档。公众有权查阅行政机关监督检查记录。答案:正确

19、行政许可申请人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申请行政许可的,行政机关不予受理或者不予行政许可。答案:正确 20、《行政许可法》施行前不符合《行政许可法》的规定,在《行政许可法》施行后继续有效。答案:错误

21、行政许可的申请书必须采用格式文本。答案:错误

22、(难题)行政许可申请人提交的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行政机关尽量要当场作出决定,并作出书面或口头的行政许可决定。答案:错误

23、行政机关一般在受理行政许可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三十日内不能作出决定的,经本行政机关负责人的批准可以延长十五日。答案:错误

24、结婚登记属于行政许可。答案:错误

25、对于数量有限的行政许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申请人的申请均符合法定条件的,行政机关可以在申请人中任意选择一人,准予行政许可,这属于行政机关自由裁量的权力范围。答案:错误

26、有关行政许可的规定未经公布,不能成为实施该行政许可的依据。答案:正确

27、出于公益需要,行政机关依法变更或者撤回已生效的行政许可,给相对人造成财产损失的,行政机关应当赔偿。答案:正确

28、(难题)地方政府可以根据当地实际,在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许可条件之外,适当增设其他条件。答案:错误

29、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的期限以日计算,含法定节假日。答案:错误

30、(难题)取得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特定行业的市场准入行政许可的被许可人,有权自主决定停业、歇业。答案:错误

31、(难题)对申请事项依法不需要取得行政许可的,收到申请的行政机关应当在五日内告知申请人不受理。答案:错误

二、单项选择

32、《行政许可法》自()起施行。A.2004年1月1日 B.2004年5月1日 C.2004年7月1日 D.2004年12月1日 答案:C

33、(难题)制定《行政许可法》的目的是维护()。A、公共利益和经济秩序 B、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 C、国家利益和经济秩序 D、国家利益和社会秩序 答案:B

34、(难题)设定行政许可应当促进()的协调发展。A、政治、经济和自然环境 B、经济、文化和生态环境 C、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 D、政治、文化和自然环境 答案:C

35、以下哪一种行为属于行政许可?()A.企业法人登记 B.婚姻登记 C.税务登记 D.户口登记 答案:A

36、(难题)下列属于《行政许可法》规定的行政许可的是()。A.减免税收审批 B.产品质量认证 C.发给采矿证 D.授予荣誉称号 答案:C 37.(难题)下列不属于《行政许可法》调整范围的是()。A.进出口食品检验机关,经鉴定后,给某公司的进出口食品贴上检疫标签

B.行政机关根据某化工厂的申请,发给其生产许可证

C.北京市某大学希望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拨款,对学校进行扩建,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其申请予以审批

D.老王下岗后自谋出路,想自己开一个小饭馆,于是向工商局提出申请,工商局经审查,发给老王营业执照 答案:C

38、(难题)某省水利厅发现其附近有地热资源,希望开发用于开采地下热水的地热井,于是,便携带有关资料到某省地质矿产厅办理有关采矿登记手续,地质矿产厅依法给予了采矿登记。该采矿登记属于何种行为?()

A.属于行政确认,因为采矿登记确认了采矿权 B.属于行政内部审批,因为水利厅和地质矿产厅都属于行政机关 C.属于行政许可,因为该采矿登记是依申请作出的且是依据法律作出的

D.属于行政强制措施,因为采矿必须进行登记 答案:C

39、(难题)下列行政许可中可以转让的有()。A.商业银行设立许可 B.律师资格 C.企业登记 D.排污许可 答案:D 4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可以向申请人提出购买指定商品 B、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不得接受申请人提供的有偿服务 C、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办理行政许可,不得收受申请人的财物 D、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办理行政许可,不得向申请人收取费用,但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答案:A

41、()可以设定临时性行政许可。A、国务院部门规章 B、国务院决定

C、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章 D、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规章 答案:C

42、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设定的经济事务的行政许可可以提出在本行政区域内停止实施的意见。A、法律 B、行政法规 C、国务院决定 D、地方性法规 答案:B

43、(难题)某市的人大常委会制定了一部地方性法规,规定公民如果要经营某种商品,不但要得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许可,而且要得到文化和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许可。但是,相应的行政法规并没有规定要得到文化和卫生行政管理工作部门的许可。则关于这部地方性法规的正确说法是()。

A.该地方性法规是违法的,因为地方性法规没有设定行政许可的权力

B.该地方性法规是违法的,因为对于该行政许可事项,行政法规已作出了规定 C.该地方性法规是违法的,地方性法规无权对行政法规设定的行政许可增设行政许可的条件 D.该地方性法规是合法的 答案:C

44、省政府规章设定的临时性的行政许可实施满()需要继续实施的,应当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地方性法规。A.三个月 B.六个月 C.一年 D.两年 答案:C

45、《行政许可法》规定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的,()可以设定行政许可。A.地方性法规 B.地方政府规章 C.部门规章 D.国务院文件 答案:A

46、(难题)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决定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许可权之前,必 须经()批准。

A.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 B.国务院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国务院主管部门 答案:B

47、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在法定授权范围内,以()的名义实施行政许可。A、自己 B、授权机关 C、特定行政机关 D、委托行政机关 答案:A

48、受委托行政机关在委托范围内,以()的名义实施行政许可。A、自己

B、委托行政机关 C、授权机关 D、特定机关 答案:B

49、受委托行政机关接受委托后,不得()其他组织或者个人实施行 政许可。A、授权 B、再委托 C、转委托 D、直接交给 答案:B 50、申请人提供的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当场或者在()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A.三 B.五 C.七 D.十 答案:B

51、下列关于行政许可收费表述不正确的是()。A、行政机关应当按照公布的法定项目和标准收费

B、行政机关所收取的费用,留出必要的办公费用后,必须全部上缴国库

C、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挪用、私分或是变相私分 D、财政部门不得以任何形式向行政机关返还或者变相返还实施行政 许可所收取的费用 答案:B

52、行政机关对申请人提出的行政许可申请的处理,说法不正确的是()。

A.销售某种商品已经不需要行政许可,但赵某不知,仍然向工商局提出行政许可申请,工商局应即时告知王某不受理

B.张某向民政局提出行政许可申请,但是该行政许可属于公安机关的职权,于是民政局即时作出了不受理的决定,并告知李某向公安机关提出申请

C.马某向工商局提出的申请材料有错误,但可以当场更正,工商局于是允许马某当场更正

D.田某向某局申请许可时,提交的说明书不符合法定形式规定,但是某局并未当场告知也未在5日内告知王某需要补正的内容,则赵某应当重新提出申请 答案:D

53、(难题)《行政许可法》为了解决两个以上部门分别实施行政许可的事项时所面临的程序复杂和时限过长的问题,规定了三种可供选择的方式,下列哪一项不是?()A.集中办理 B.联合办理 C.一个窗口对外 D.统一办理 答案:C

54、行政机关作出的准予行政许可决定()。A.应当公开,且公众也有权查阅 B.不予公开,公众也不能查阅 C.应当公开,但公众不能查阅

D.只允许公、检、法等相关部门的人员查阅 答案:A

55、实施有限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公共资源配置以及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特定行业的市场准入等事项的行政许可的,行政机关应当通过()等公平竞争的方式作出决定。A.协商 B.招标 C.拍卖 D.招标、拍卖 答案:D

56、对于企业或者其他组织的设立等需要确定主体资格的行政许可,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行政机关()。A、可以予以登记 B、可以当场予以登记 C、应当当场予以登记 D、应当在二十日内予以登记 答案:C

57、(难题)赋予公民特定资格的行政许可,该公民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许可。A.撤销 B.吊销 C.注销 D.抵销 答案:C

58、(难题)下列哪种情况下,由此给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造成财产损失时,行政机关应当予以补偿?()

A.李某依法取得了在江边某处采砂的许可,后为了防洪筑坝的需要,行政机关撤回了该许可

B.赵老大违反规定滥捕滥杀野生动物,为了保护野生动物,猎户赵老大的持枪证被行政机关吊销,猎枪也被没收

C.某丙申请食品生产许可,行政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未经实地检查其场地条件就批准了该申请,后在行政机关的监督检查过程中,撤销了该许可 D.王某在不符合条件的情况下,为了取得生猪屠宰许可而贿赂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后王某的许可证被上级机关吊销 答案:A

59、(难题)行政许可的设立机关应当定期对其设定的行政许可进行()。A、检查 B、评价 C、调查 D、修改 答案:B 60、行政许可的申请人()委托代理人提出行政许可申请。A、应当 B、可以 C、不得 D、必须 答案:B 61、《行政许可法》规定,除可以当场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外,通常行政机关应当自受理行政许可申请之日起()日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A、三十

B、二十 C、十 D、五 答案:B 62、《行政许可法》规定,在规定时间不能办结需要延长行政许可办理期限的,应当由()批准。A、具体承办人 B、办公室主任 C、本行政机关负责人 D、具体业务处的处长 答案:C 63、行政许可采取统一办理或者联合办理、集中办理的,办理时间不得超过()。A、三十日 B、四十五日 C、六十日 D、三个月 答案:B 64、行政许可采取统一办理或者联合办理、集中办理的,在规定的期限内不能办结的,经本级人民政府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

A、三日 B、七日 C、十日 D、十五日 答案:D 65、行政机关作出准予行政许可的决定,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内向申请人颁发、送达行政许可证件,或者加贴标签、加盖检验、检测、检疫印章。A、三日 B、五日 C、七日 D、十日 答案:D 66、行政机关应当将依法需要听证、招标、拍卖、检验等所需时间()告知申请人。A、书面 B、口头

C、以任何可行的方式 D、书面或者口头 答案:A

67、被许可人需要延续依法取得的行政许可的有效期的,应当在该行政许可有效期届满()日前向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行政机关提出申请。但是,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A、三十 B、十五 C、十 D、五 答案:A 68、行政机关应当根据被许可人的申请,在该行政许可有效期满前作出是否准予延续的决定;逾期未作决定的,()延续。A、视为不准予

B、由该行政机关另行解释是否准予 C、视为准予 D、不得 答案:C 69、行政机关实施检验、检测、检疫,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五日内指派()名工作人员按照技术标准、技术规范进行检验、检测、检疫。A、五 B、三

C、两 D、一 答案:C 70、行政机关根据检验、检测、检疫结果,作出不予行政许可决定的,应当()不予行政许可所依据的技术标准、技术规范。A、当面口头说明 B、电话说明 C、书面说明 D、其他方式说明 答案:C 71、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和对行政许可事项进行监督检查,()收取任何费用。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A、可以 B、应当 C、视情况而定 D、不得 答案:D 72、行政机关提供行政许可申请书格式文本()。A、可以收取工本费 B、应当收取工本费

C、不得收费

D、和当事人协商可以收费 答案:C 73、根据《行政许可法》的规定,公众对行政机关的监督检查记录()。A、有权查阅 B、无权查阅

C、经过有关领导批准可以查阅 D、经过监督检查人员的允许可以查阅 答案:A 74、行政机关对个人和组织发现违法从事行政许可事项的活动的举报,应当()。A、及时核实处理 B、对举报人实施奖励

C、将审查处理结果告知举报人 D、将审查处理结果向社会公示 答案:A 75、(难题)被许可人未依法履行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义务的,行政机关首先应当对被许可人作出的处理是()。A、进行罚款

B、吊销行政许可 C、责令限期改正 D、停业整顿 答案:C 76、行政机关在监督检查时,发现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设备、设施存在安全隐患的,应当作出的处理是()。

A、责令停止建造、安装和使用

B、责令设计、建造、安装和使用单位立即改正

C、责令停止建造、安装和使用,并责令设计、建造、安装和使用单位立即改正

D、对设备、设施进行扣押封存 答案:C 77、(难题)被许可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行政许可的,行政机关应当作出的正确处理是()。A、撤销行政许可

B、要求被许可人补办相关手续 C不能撤销行政许可

D、撤销行政许可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行政许可不予以撤销。

答案:D 78、行政机关错误实施行政许可导致行政许可被撤销,被许可人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依法予以赔偿的主体是()。A、实施行政许可的行政机关 B、被许可人

C、承办行政许可的工作人员 D、实施行政许可中获得利益的人员 答案:A 79、被许可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的行政许可被撤销,被许可人基于行政许可取得的利益()。A、受法律保护 B、不受法律保护 C、附条件的受法律保护 D、无条件的受法律保护 答案:B 80、行政机关违法实施行政许可,给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赔偿的法律依据是()。A、国家赔偿法 B、民法 C、行政许可法

D、行政复议法 答案:A 81、()应当建立健全对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的监督制度,加强对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的监督检查。A.国务院及其各部委 B.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C.省级以上人民政府 D.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答案:D 82、被许可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行政许可的,一般情况下()。A.应当撤销 B.可以撤销 C.不予撤销 D.应当注销 答案:A 83、行政机关依法作出不予行政许可的书面决定的,应当说明理由,并告知申请人享有依法()的权利。A.申请行政复议 B.提起行政诉讼

C.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D.申诉 答案:C 84、行政许可直接涉及申请人与他人之间的重大利益关系,行政机关应当告知申请人、利害关系人享有要求听证的权利,申请人、利害关系人要求听证的,应当在被告知听证权利之日起()内提出听证申请。A.五日 B.十日 C.三十日 D.四十五日 答案:A 85、下列关于行政许可监督检查费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以不收费为原则,所需要经费应当由本级财政予以保障

B.监督检查原则上不允许收费,所需经费由单位自筹 C.监督检查以收费为原则,不收费为例外

D.监督检查以收费为原则,所需费用由行政相对人负担 答案:A 86、下列关于行政许可法律责任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违反法定程序实施许可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B.监督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C.申请人、被许可人违法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D.违法设定行政许可不承担法律责任 答案:D 87、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取得的行政许可受法律保护,行政机关不得擅自改变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这体现了()。A.公平原则 B.公开原则 C.信赖保护原则 D.便民原则 答案:C 88、(难题)经过听证程序的,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根据是()。A.专家论证结果 B.上级机关批复 C.听证笔录 D.主管领导意见 答案:C 89、行政机关成为行政许可实施主体需要具备的条件是()。

A、是履行外部行政管理职能的行政机关 B、有法律、法规、规章明确授予的行政许可权 C、有足够的工作经费予以保障 D、有专门的机构实施行政许可权 答案:B 90、行政机关对被许可人进行检查时,被许可人进行正常生产经营活动,行政机关应当()。

A、责令被许可人暂时停止生产经营活动 B、交纳保证金后不停止生产经营活动 C、检查没有发现问题返还收取的保证金 D、不妨碍被许可人的生产经营活动 答案:D 91、行政许可申请人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申请行政许可的,行政机关作出的正确处理是()。A、不予受理行政许可 B、不予行政许可

C、对行政许可申请人批评教育

D、不予受理许可或者不予行政许可并给予警告 答案:D 92、行政许可申请人隐瞒有关情况且申请的行政许可直接关系公共

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事项的,申请人不得再次申请该行政许可的期限是()。A、一年 B、二年 C、三年 D、四年 答案:A 93、行政许可申请人以欺骗、贿赂取得行政许可且申请的行政许可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事项的,申请人不得再次申请该行政许可的期限是()。A、一年 B、二年 C、三年 D、四年 答案:C

三、多项选择

94、行政许可法的立法宗旨是()。A.规范行政许可的设定和实施

B.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C.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

D.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有效实施行政管理 答案:ABCD 95、(难题)行政机关违法实施行政许可后,可能承担的法律责任的种类有()。A.民事赔偿 B.国家赔偿 C.刑事责任 D.行政责任 答案:BCD 96、实施行政许可,应当遵循的原则有()。A.公开 B.公平C.公正 D.便民 答案:ABCD 97、(难题)可以撤销行政许可的情形有()。A.超越法定职权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 B.行政许可有效期届满未延续的

C.违反法定程序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

D.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

答案:ACD 98、下列属于行政许可证件的有()。A.许可证 B.执照

C.行政机关的批准文件 D.资格证、资质证 答案:ABCD 99、申请人提出的申请材料具有下列哪些情形的,行政机关应当即时不予受理()。

A.申请事项不属于行政机关职权范围 B.申请事项依法不需要取得行政许可的 C.申请材料不齐全

D.申请材料不符合法定形式 答案:AB 100、被许可人需要延续依法取得的行政许可的有效期的,行政机关应当()。

A.根据申请,在该行政许可有效期届满前作出是否准予延续的决定 B.根据申请,在该行政许可有效期届满三十日前作出是否准予延续的决定

C.行政机关逾期未作决定的,视为准予延续

D.行政机关逾期未作决定的,视为不准延续 答案:AC 101、(难题)行政许可的基本特点是()。A.依申请行为 B.强制性行政管理行为 C.外部行政行为

D.准予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 答案:ACD 102、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应当依照法定的()。A.权限 B.范围 C.条件 D.程序 答案:ABCD 103、行政许可的实施和结果应当公开,涉及()的除外。A.商业秘密 B.国家秘密 C.机关工作秘密 D.个人隐私 答案:ABD

104、下列哪些制度体现了行政许可的便民原则?()A.统一办理、联合办理、集中办理制度 B.信赖保护 C.听证制度 D.窗口式办公制度 答案:AD 105、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变更或撤回已生效的行政许可的情形是()。

A.行政许可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修改或废止的 B.因不可抗力导致许可事项无法实施的

C.准予行政许可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的 D.行政许可的有效期限届满的 答案:AC 106、(难题)行政许可的监督具体包括()。A.行政机关对从事许可事项的管理相对人的监督 B.对行政许可实施机关的内部监督 C.司法监督 D.权力机关的监督 答案:AB 107、下列属于行政许可的有()。

A.特定身份登记 B.游行示威许可 C.出租车经营许可 D.颁发身份证 答案:BC 108、(难题)按照行政许可的性质、功能和适用条件,可将行政许可划分为()。A.普通许可 B.特许 C.认可 D.核准与登记 答案:ABCD 109、(难题)下列行政许可中属于特许的有()。A.集会游行示威许可 B.无线电频率配置许可 C.排污许可 D.海域使用许可 答案:BCD

110、行政许可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修改或废止,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行政机关可依法()已生效的行政许可。

A.注销 B.变更 C.撤销 D.撤回 答案:BD 111、(难题)设定行政许可应当有利于发挥()积极性、主动性。A、公民 B、其他组织 C、行政机关 D、法人 答案:ABD 112、(难题)地方性法规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章,不得设定()。

A、应当由国家统一确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资格、资质的行政许可

B、企业或者其他组织的设立登记及其前置性行政许可

C、直接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宏观调控、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直接关系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等特定活动,需要按照法定条件予以批准的行政许可

D、有限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公共资源配置以及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

特定行业的市场准入等,需要赋予特定权利的行政许可 答案:AB 113、(难题)地方性法规可以在()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范围内,对实施行政许可作出具体规定。A、法律 B、国务院决定 C、行政法规

D、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章 答案:AC 114、下列哪些机关可以设定行政许可?()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省人民代表大会

C、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 D、县人民代表大会 答案:ABC 115、(难题)下列哪些政府可以设定行政许可?()A、国务院 B、省人民政府

7.浅论我国行政复议制度的几个问题 篇七

一、行政复议的性质及目的

(一) 行政复议的性质

1. 行政说。

行政说认为, 行政复议是一种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复议活动受行政权支配并体现行政权的特点, 是行政机关的活动, 复议机关与被申请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行政隶属关系, 与申请人之间是管理者与被管理相对人的关系, 这种情况与其他具体行政行为没什么本质区别。

2. 司法说。

司法说认为, 行政复议的目的是解决行政纠纷, 行政复议的过程就是解决行政纠纷的过程, 行政复议与一般的具体行政行为并不相同, 在行为性质、行为发动者、行政机关法律地位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不仅如此, 行政复议程序在形式上也有明显的司法活动的特点, 如时效、管辖、不告不理制度等。这些内容和形式上都表明行政复议是一种司法行为。

3. 行政司法说。

行政司法说, 也称准司法说。这种学说认为, 行政复议兼具行政与司法的双重性质。在复议机关这个主体性质上, 在复议裁决结果的法律效力上, 在行政机关与被申请人关系上, 都表明其行政的性质。但同时, 行政复议也更具有司法的属性。如, 具体行政行为的发动者是行政机关, 而复议程序的发动者是申请人, 更类似于司法程序中的不告不理原则;行政复议是对行政执法的监督与审查, 目的是为了解决行政执法过程中产生的行政纠纷, 行政复议机关是以行政司法者的身份出现的;行政复议是三方法律关系, 不同于具体行政行为的两方法律关系, 等等。所以说, 行政复议既有行政性质也有司法性质。 (2)

笔者认为上述三种学说, 其本质上并不存在分歧, 行政复议属于行政权的范畴, 并不等于说它与行政权的其它作用形式必须完全相同, 其形式更接近司法程序。因此, 行政复议的性质是行政的, 但却是具有司法程序特征的行政活动。

(二) 行政复议的目的

行政复议的根本目的在于保护个人权益, 它是一种权利救济程序, 是一种通过解决行政纠纷而救济个人权利的制度。行政复议制度的这些属性, 必然要求它要有独立性、公正性、争讼性及救济性, 而在现行法律制度中, 只有司法程序才最接近这些特征, 最符合这些要求。所以说, 行政复议程序应当是具有司法特征的程序, 这并不是主观上想“另起炉灶”, 而是行政复议自身内容与根本目的的客观要求。我们不能违背这些客观要求, 人为地拒斥行政复议程序的司法化。

二、行政复议的制度合理性和独立价值

(一) 行政复议制度的存在, 能确保行政妥当性, 使得对行政相对人的权利保护更为完整

行政复议的审查不仅针对行政行为的合法性, 也针对行政行为的合理性, 这点正填补了行政诉讼只针对行政行为合法性审查的“死角”, “有权利就要有救济, 有救济才能有权利”, 行政复议制度的存在, 能更充分保障行政相对人的权利。

(二) 行政复议人员的专业性, 对促进权利保护的正确性方面具有正面、积极的功能

我国台湾学者蔡志方认为, “由于行政机关最接近事实, 对事实正确之判断所需知识设备及人力最多, 且采取职权调查主义, 足以发现实体之真实, 依实证之经验显示, 不但行政法院如未经诉愿之先行程序的过滤及澄清案情, 不易迅速处理争讼, 亦不易正确裁判, 对于诉讼当事人之正确解决纷争, 亦属不易”。 (3) 的确, 专业的行政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 更易对行政方面的纠纷做出正确判断。

(三) 行政复议在解决行政纠纷时在效率、便捷上具有比较优势

英国著名行政法学家威廉.韦德曾经这样论及英国行政裁判所的优越性:“它能够提供一种较为迅速、经济, 也更为便捷的公正裁判。它是处理大量有关福利计划的小额请求的必要设施。法院的法律程序是琐碎、缓慢、费用昂贵的, 它的缺陷也正是其优点, 因为法院的任务是实现高标准的公正。一般而言, 公众总是需要尽可能的最好的产品, 并准备为此付出代价, 但在处理社会事务当中, 目标就不同了。这个目标并不是不惜任何代价以获得最好的结果, 而是在符合有效管理的基础上取得最好的结果。为了节省社会和当事人的开支, 应当使争议得到迅速和经济的处理。” (4) 行政复议制度为行政相对人提供更为快速, 容易接近的救济途径, 像过滤器一样, 减少相对人在司法途径外解决纠纷的不必要的开支。

另外, 行政复议救济措施具有综合性和有效性, 能统一行政步调, 行政复议是行政组织内一种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和反馈机制, 具有协助政策发展的功能

由此可见, 行政复议制度存在的独立价值是不可否认的, 因而即使在外部司法机关审查机制十分成熟的国家, 类似行政复议制度的行政系统内部的审查机制也同样受到普遍的重视。如美国的行政法官制度、英国的行政裁判所制度、日本的行政不服审查制度、台湾地区的诉愿审议委员会制度以及德国的异议审查制度等。因此, 笔者认为, 行政复议制度之所以在我国未能充分发挥其功能, 应该说并不是复议制度存在的合理性的问题, 而是其他的因素在某种程度上的消解和掩盖了该制度的优越性。解决以上问题, 首先要对现行制度的缺陷进行详尽的分析。

三、我国行政复议组织设置及程序制度上的缺陷

(一) 行政复议机构设置不独立, 难以确保行政复议结果的公正

行政复议机构的独立性是保证行政复议结果公正性的必然要求。国外类似我国行政复议机构的, 如美国的独立控制委员会 (及其行政法官) 和英国的行政裁判所都独立于一般行政机关, 不受行政干预;也正是由于这种比较超脱的独立品格, 才能保证其裁判的公正性, 从而在本国法律制度中确立了重要的地位。

我国现行拥有行政复议管辖权的机关有:县级、市级、省级人民政府, 市级、省级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以及县级人民政府部分工作部门。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政府的各职能部门分别设立负责行政复议工作的机构, 导致行政复议机构数量众多又十分分散没有一套统一的行政复议机构体系, 给相对人申请复议造成了很多困难, 也违背了精简与高效原则。同时, 现行的行政复议管辖机构是从属于现行的领导体制的, 复议机构不具有独立的法律地位与人格。《行政复议法》第3条虽然赋予复议机构较大的职权, 但一般认为, 复议机构是复议机关内设的具体从事复议工作的办事机构, 即行政复议机关是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 并无独立的复议权, 不能以独立的名义对外从事活动。实际上, 它只是政府内部的一个办事机构, 无法独立于政府, 也就没有力量制约政府行为。复议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要听命于所属的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的负责人。复议机构只是具体地承办案件和“拟定”复议决定, 而最后对外生效的复议决定则由复议机关负责人同意或集体讨论通过后做出。在办理行政复议案件时, 具体审查案件的行政复议机构对案件的处理只有建议权, 最后决定权属于并没有参与案情调查和案件审查的行政复议机关, 而行政复议机关于被申请人之间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行政隶属关系, 这就不能不使人对行政复议案件处理结果的公正性产生怀疑。

(二) 行政复议决定公正性缺失

一方面, 我国现行的行政复议管辖体制是与行政隶属关系相一致的, 存在“官官相护”的体制缺陷。一般情况下, 复议案件由做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的上级行政机关管辖。行政隶属关系与行政复议这种“准司法”活动的中立性、公正性是不相适应的。在行政执法的实践中, 作为被申请人的下级行政机关与作为复议机关的上级行政机关是经常相互沟通的, 有些具体行政行为, 本身就是根据上级机关的指示精神或具体要求做出;有些行政行为在做出以前, 已经和上级机关“打过招呼”或请示汇报过, 由此产生的争议再由上级行政机关复议, 其公正性是难以被理解的。另一方面, 《行政复议法》规定有的复议案件由原行政机关管辖, 也直接违背了公正原则。

笔者认为, 行政复议制度的设立, 其根本点在于监督和制约权力, 而且不论是省部级行政机关还是其它行政机关, 其行政行为在客观上同样存在合法性与合理性的问题, 它不因行政机关的层级而改变。任何级别的行政机关都需要接受监督。省部级行政机关作为自己案件的复议机关, 直接违背了公正原则。正如马丁·P·戈尔丁所阐述的:公正在形式上的起码要求是“与自身有关的人不应该是法官”、“结果中不应含解决者个人利益”、“纠纷解决者不应有支持或反对另一方的偏见”。 (5) 行政机关实施具体行政行为与相对人发生争议后, 它既是纠纷一方的当事人, 又是处理同一纠纷的“法官”, 这样的复议结果的可信度和公信力是值得怀疑的。 (6)

(三) 责任追究机制欠合理

根据《行政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 复议机关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相对人不服提起行政诉讼的, 以原机关为被告;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 以复议机关为被告;复议机关在法定限期内没有做出复议决定, 相对人对原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提起诉讼的, 以原行政机关为被告;对复议机关不作为不服的, 以复议机关为被告。此类规定基本上免除了复议机关在实质上没有依法履行复议职责的外部责任即复议机关出于袒护下级或不愿意当被告的心理, 对于受理的复议案件, 可以不经过审查或不经过认真审查, 就草率做出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复议决定。这便导致复议活动流于形式。尽管《行政复议法》设专章规定了行政复议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法律责任, 但这主要是一种内部责任, 且缺乏相应的追究责任的程序, 由谁启动、由谁追究、在多长期限内追究、不追究的法律后果等等, 法律都没有明确规定, 使这些法律责任难于落到实处。

四、我国行政复议在观念上的重构定位

(一) 我国行政复议观念上的重构定位———“司法化”

行政复议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种程序救济制度, 强调程序有其独立价值, 程序公正, 通过程序控权已成为学术界的共识。程序的参与性、中立性、合理性、自治性等是最低限度的程序正义要求。笔者认为, 行政复议的“司法化”已经成为了复议制度改革的一种不可回避的趋势。正如我国台湾学者叶俊荣所说, “在考量司法化与行政化的双重需求下, 行政程序的立法设计方向, 已经不是要不要司法化的问题, 面是司法化的程度问题”。 (7) 行政复议司法化是在坚持行政复议制度专业性、高效性的前提下, 吸收和借鉴司法的某些原则和程序, 使两者实现有机结合。

(二) 我国行政复议观念上的重构定位的“度”——有限、适度的司法化

复议程序的司法化同时还应当是一种有限、适度的司法化, 即准司法化。在程序设计上, 仍须体现其行政特色, 在有利于实现公正的前提下, 还应充分考虑行政效能的提高和行政成本的控制等因素, 使程序更加简约和便捷, 以突显复议制度的比较优势, 摆脱司法程序过于形式化以及过于冗长拖沓的弊端, 真正实现公正与效率的平衡。根据这样的理念, 行政复议程序规则的实行应当有利于降低当事人成本, 行政复议程序的进行应当尽可能采取较短的期间, 行政复议的方式应当努力贴近公众, 以此实现行政复议制度亲民、利民、便民的本质。 (8)

五、我国行政复议组织机构的设置重构———行政复议委员会

(一) 机构设置

复议机构的独立设置, 不仅是各国行政行为审查机制的共同发展趋势, 也是我国加入WTO后面临的现实要求。WTO规则所涉及的司法审查, 只要求审查机构保持充分独立性, 并不排除审查机构具有形式上的某种行政属性。我国台湾地区现行《诉愿法》规定:各机关办理诉愿案件应设立“诉愿审议委员会”, 组成人员以具有法律专长者为原则, 委员会委员由本机关高级职员及选聘的社会公正人士、学者、专家担任, 其中社会公正人士、学者、专家不少于百分之五十。同时另外配置行政辅助人员, 二者各司其职。审议委员会的职责是:听取诉愿人陈述;主持言辞辩论;审查承办人员提交的卷宗;参与审议委员会会议表决。行政辅助人员作为承办人员, 除负责有关行政事务外, 主要办理诉愿程序方面的事项, 如审理程序结束后草拟处理意见、送审议委员会审查等。我国台湾地区由独立常设机构承担诉愿案件审理任务, 采取公正审议的司法化程序, 具有决定权的委员由多方人士构成, 客观上打破了因行政隶属关系而生的法外干涉, 有效消除了完全由公务员充任诉愿审议人员因行政、政治上的考虑而袒护被审查机构的可能。与此同时, 行政辅助人员承办诸如调查取证、委托鉴定等工作量大而法律性较低的事务, 大大提高办案效率。

笔者赞同我国大陆借鉴台湾地区的做法, 因为这样的制度调整代价较小, 相对容易实现, 符合我国国情。制度调整的第一步, 可以对现有行政复议人员构成进行改造, 凡具有行政复议职能的机关均采取行政复议委员会形式, 委员原则上为5—15人间的单数, 其中从学者、专家中选聘人员为委员总数百分之五十, 地方各级行政复议委员会选聘人员需经省级复议委员会认可。行政辅助人员由复议机关从熟悉法制工作事务人员中选任。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 可进行第二步制度调整, 取消地方政府部门办理行政复议案件的职权, 只以地域为原则设立统一的地方各级行政复议委员会。

(二) 人员构成

我国要建立起行政复议人员任职资格制度, 确保行政复议人员的专业水平。毫无疑问, 没有复议机构的独立地位, 很难吸引有能力有志向的专业人员进入行政复议队伍, 但如果不能确保复议人员具有与职责相适应的专业水平, 即使设立独立的复议机构, 也无法达到设立复议制度的本来目标。因此, 我国在设置相对独立的复议机构的同时, 应对行政复议人员要求其参加全国统一司法考试, 获取资格后方能从事复议工作, 以确保行政复议人员的法律素质。

六、我国行政复议程序制度的设置重构

(一) 合议制度

我国目前的行政复议实践, 仍以处理一般公务的行政首长负责制为基本行为准则, 对案件的最终决定权掌握在行政复议机关首长手中;或者在行政复议机关授权行政复议机构的情况下, 掌握于行政复议机构首长手中, 根本不存在由多数人审查案件并在多数人意见一致的基础上做出复议决定的法律制度。具体办案人员对案件的处理意见与行政首长不一致时, 必须以行政首长意见来做出复议决定, 即使该首长的意见明显不合法甚至违法。这就为个别行政首长随意专断、以牺牲法制为代价来换取所谓“双赢”、“协调”的局面提供了机会, 不仅可能导致案件处理结果的不公正, 影响到政府行为的一贯性, 而且还会挫伤办案人员的积极性, 产生消极应付思想, 甚至因对公正标准的把握无所适从而逐渐丧失公正信念。作为关系相对人个人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 行政复议只有采取会议或合议的形式, 以集体的智慧来决断具体行政行为的效力, 才符合法治和民主的要求。

(二) 言辞审查制度

现行行政复议制度以书面审查为原则, 对言辞审查没有明确规定。书面审查的理论基础是效率、便民和经济, 但仅仅根据案件的书面材料进行审查并做出决定, 难免有“暗箱操作”嫌疑, 而且有些案件仅采书面审查很难查清案件事实, 必要时还要采取审判式听证程序;对于案件复杂, 证据效力和真伪难以判定的案件, 应适用言辞审查方式, 公开听取各方当事人意见。当事人对案件事实的陈述、辩解, 对证据的质证、论驳等程序运作, 有助于审查人员对案情获得直接深入的认识, 避免可能的错误, 使案件的处理结果更趋公正合理。

(三) 明确规定凡经过行政复议的案件起诉时一律以复议机关为被告, 加强对复议机关的监督

将复议机关确立为行政诉讼被告, 这是法院对复议机关实施有效监督的前提。因此, 我国现行法律应规定, 经过行政复议的案件, 无论复议机关做出维持决定还是做出撤销变更决定, 当事人对复议决定不服提起诉讼时, 均以复议机关为被告。如此改革之益处在于:一是明确规定复议机关不依法履行职责将承担不利法律后果, 司法审查的存在对复议机关人员产生心理压力, 这可以大大促进复议机关依法履行法定职责, 合法、公正地做出复议决定;二是复议机关为避免介入诉讼而做出维持决定时, 该维持决定进入司法审查领域, 加强了行政诉讼对行政复议的司法监督, 同时也体现“谁行为, 谁被告”的司法规则, 改变行政复议机关不依法履行职责随意做出维持决定的状况。

结束语

《行政复议法》是我们法治道路上阶段性的成果, 其存在法治上的缺失, 论其原因可归结为人们思想中法治观念的缺失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行政权力的运用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来看, 似乎比法治的运用更快捷, 更有效。虽然我们目前不具备完全法治的社会条件, 但作为法律人的法治理念却不能丢弃。

8.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初探 篇八

摘 要:本文将分析民事诉讼法第55条的立法背景,条文设置以及法律实施等方面,结合热门公益诉讼案件,进一步分析行政公益诉讼相关问题在现有法律框架下的解决途径及其不足,为我国的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提供参考。

关键词:行政诉讼;公益诉讼;解决途径

2012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第九项决定,增加一条,作为第55条:“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至此,我国民事诉讼中正式确立了公益诉讼制度。而从行政诉讼的发展历史上来看,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以下简称《行政诉讼法》)生效以前,法院一直用民事诉讼程序审理行政诉讼,而1989 年《行政诉讼法》在审理程序方面的不完整性也是建立在诉讼程序上可以参照民事诉讼的安排之上。由此可见,民事公益诉讼的确立对行政公益诉讼的建立和完善有着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一、行政公益诉讼的含义

目前,由于我国没有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因此对其定义限于学术讨论。学者对行政公益诉讼的概念认识不一。而通过上文的介绍,可以发现行政公益诉讼作为公益诉讼,客观诉讼,是对当下行政诉讼制度的一种补充和完善。因而对其应当在现有的框架内进行定义,并说明普通的行政诉讼保护不到的权益。

笔者认为,行政公益诉讼是指当行政主体的违法行为或不作为对公共利益造成侵害或有侵害之虞时,与此行政行为无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以及特定的国家机关为维护公共利益而向法院提起的行政诉讼。

二、我国《民事诉讼法》关于民事公益诉讼的法律规定

《民事诉讼法》第55条正式确立了民事公益诉讼制度。条文采取了不完全列举的方式,將污染环境和侵害消费者权益为代表的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纳入受案范围,并用“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这一概括规定作为补充,为日后法律的修改完善留下余地。对于民事公益诉讼提出的主体,条文规定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关于“机关”和“有关组织”提起公益诉讼的主体资格,由于本次修改《民事诉讼法》并没有具体规定哪些国家机关和组织可以提起公益诉讼,因此在适用中应当援引《民事诉讼法》以外的有关法律规定。

正是由于《民事诉讼法》对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主体资格没有做出明确规定,使得人们原本期待的公益诉讼热潮在2013年意外地遭遇了尴尬的境地。根据环保部下属的中华环保联合会法律事务中心诉讼部部长马勇介绍:“我们在2013年,一共向法院提起了8起诉讼,但没有一件被受理。法院对此的解释是,中华环保联合会不符合公益诉讼主体的资格。” 中华环保联合会属于环保部主管的环保组织,在民事诉讼法未修改之前,法院根据原《民事诉讼法》第108条,将中华环保联合会认定为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组织,认可其原告资格。但是《民事诉讼法》修改后,中华环保联合会却被认定不符合诉讼主体资格。这与《民事诉讼法》第55条中“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有很大的关系,由于规定的不够明晰,导致法院对此条文进行任意解释,从而拒绝受理案件。

显见,法律实践与法律条文产生了巨大的落差,这也为行政公益诉讼在立法上提供了警示。

三、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

(一)行政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

目前行政诉讼法对原告资格的规定主要体现在《行政诉讼法》第2条以及《行政诉讼法》司法解释第12条,两个条文中的原告资格标准从“侵犯合法权益”到“有法律上利害关系”,可以看出是放宽的过程,但是依旧没有突破“法律上利害关系”的约束。有学者认为《行政诉讼法》司法解释第13条第1款规定的公平竞争权涉及万民大众的公共利益,为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提供了规范依据。即使这样理解,公平竞争权也仅仅是公共利益中很小的一部分,这对行政公益诉讼制度保障的权益而言是不足的。本文可以将《行政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中的原告诉讼资格修改为“利害关系”,将发起诉讼的条件,即“侵犯合法权益”修改为“影响”,进而通过完善《行政诉讼法》中诉的利益标准,为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打下牢固的基础。

对于行政公益诉讼的原告,各国的规定不一,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是普通市民;二是社会性组织(社会团体);三是检察机关。笔者认为我国的行政公益诉讼原告可以涵盖公民,法人和社会团体以及检察机关。

对于公民的原告资格,在民事公益诉讼中并没有获得认可,对此最高人民法院民诉法修改研究小组办公室负责人曾撰文写道:从公益诉讼的目的和性质看,似乎不应该过于严格地进行限制,但是为了避免滥诉,需要对当事人的主体资格进行一定的界定、限制。但是对于行政公益诉讼而言,其涉及到私权,司法权,与行政权三者之间的关系,行政公益诉讼不仅仅是诉讼的问题,也是公民对行政权的监督,是公民民主权利的一种表现。赋予公民行政公益诉讼资格符合人民主权原则,扩大公民的诉权,通过诉讼的方式参与国家管理。

对于社会组织的原告诉讼资格,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得到了认可,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必要要求。现代社会关系复杂,政府在管理过程中难以做到事无巨细,因此借助社会的力量弥补国家的力量成为当代社会的发展趋势。社会组织代表一定人群所享有的共同利益,因而也具备一定的公共性质,而社会组织在专业知识上的优势也有利于其参与国家事务管理。

对于检察机关的原告诉讼资格,笔者赞同将其纳入我国的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有学者认为检察机关是法律监督机关,当检察机关作为行政公益诉讼的原告,就取得了原告和法律监督者的双重身份,从而导致角色冲突。可以发现上述观点认为公诉权和法律监督权是两种平行的权力,从而会导致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时的角色冲突。笔者认为公诉权和对诉讼活动的监督是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的两种不同手段,就如同在刑事诉讼中,检察机关对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行为承担了公诉职能,并不意味着对此类案件不可通过抗诉进行法律监督。

(二)行政公益诉讼的受案范围

我国民事公益诉讼制度规定的受案范围是“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在立法上采用了列举加概括的方式规定了受案范围,回应了社会的关注,也为制度的不断完善留下余地。如果对行政公益诉讼进行立法,笔者认为也可以采用此种立法模式。

由于行政公益诉讼涉及到司法权对行政权的监督,为了保障行政权的独立,应对行政公益诉讼的受案范围加以严格限制,就如同美国的联邦纳税人诉讼制度,运用严格的“双重纽带法则”限制受案种类和数量。不同于美国的判例法制度,我国需要在立法中对受案范围加以严格的限制。

(三)行政公益诉讼的程序设置

对于提起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大致有两种模式,一为直接起诉,二为前置审查。为了保障诉讼经济和诉讼效果,笔者认为我国应采用前置审查程序,贯彻穷尽行政救济原则。

穷尽行政救济的基本涵义,是指行政相对人没有利用一切可能的行政救济以前,不能申请法院裁决对他不利的行政决定,行政相对人在寻求救济时,首先必须利用行政内部存在的、最近的和简便的救济手段,然后才能请求法院救济。在行政公益诉讼设置前置审查程序,就是审查原告在诉前是否穷尽了行政救济途径。正如日本的居民诉讼,公民对居民监督请求结果不服方可提起诉讼。我国《行政诉讼法》第37条对行政诉讼与行政复议的衔接作了规定,确立了以“自由选择为原则,复议前置为例外”的规则,复议前置在一定程度上體现了穷尽行政救济原则。对于这条规定,有学者主张:鉴于公民对我国行政诉讼法中规定的复议、诉讼自由选择的规定尚无法做到准确理解和适用,从某种程度说,这种自由选择制度确实也在客观上起到了阻碍公民权利真正实现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在一定范围内建立“穷尽行政救济原则”。这也说明了在行政公益诉讼前穷尽行政救济的现实必要性。另一方面,在行政公益诉讼前设置审查程序,有助于有效发挥行政资源,保证行政机关的自主性,同时保障公民的司法救济权。

参考文献:

[1]黄学贤,王太高著:《行政公益诉讼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林莉红:《法社会学视野下的中国公益诉讼》,《学习与探索》,2008年第1期。

[3]温辉:《行政公诉的理论基石》,《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

上一篇:幼教专干岗位职责下一篇:日语范文打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