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师转正工作总结(精选19篇)
1.软件工程师转正工作总结 篇一
加入我们这个大家庭一年多了,我的主要工作是负责:
1、公司的网络及服务器维护和电脑软硬件维护管理;erp系统完善,协调各门部按照流程操作。
2、公司的视频闭路监控系统与红外入侵声控报警系统。
3、公司的推广及网络优化等工作。
4、门禁系统的运行维护。
5、测色仪、mic机的日常维护故障排除
在公司各位领导同事的支持帮助下,各项工作开展都很顺利且圆满的完成了本职工作,也顺利完成了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过去的一年在工作自身在各方面都有所提升。现将这xx年的工作情况等作如下汇报:
一、网络方面工作内容如下:
(1)此项工作主要包括计算机硬件的维护、采购申请、管理,并保证计算机及相关网络产品的正常工作,计算机软件的安装及维护,软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解决,防治机器及整个网络被病毒攻击,及资源共享设置等。
(2)计算系统及软件维护:日常维护的基本为x台左右。日常出现故障的情况较为常见,主要的电脑故障有:系统故障,网络故障,软件故障等,很多机器由于长期使用,导致系统中存在大量垃圾文件,系统文件也有部分受到损坏,从而导致系统崩溃,重装系统,另外有一些属网络故障,线路问题等。其他软件问题主要包括杀毒软件的安装使用,office办公软件的使用等。安全方面:首先需要关注最新病毒的动态!公司没有硬件防火墙和软件防火墙,对安全方面的.防护基本不存在。为此并制定了“计算机管理办法”来维持网络正常运作。
(3)传真机,针式打印机打印机日常的维护工作(经常出现的问题:不能传真、打印等工作),将复印机与网络相连,充分利用现用资源,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
(4)视频监控的维护、设备的增加、定期检查、保证系统正常工作。
二、管理方面工作内容如下
(1)整理it相关文书及管理制度
(2)服务器的的管理:对域服务器的相关更改及调整,使服务器达到最佳运行状态,公司所有用户(除特殊外)均加入域,大大提高了安全性。erp系统数据的维护及相关问题的处理。
(3)权限的管理:按领导要求对计算机用户进行相应权限的更改。
(4)erp系统的管理:数据定时备份,跟据操作需要不定期的更新完善修改,更方便的简洁操作。三、自我工作总结如下
在过去的xx里顺利的完成了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有了各位的支持与帮助,相信xx4将是一个很好的开始,让我们携手共进。为美好的明天打拼、努力工作。
2.软件工程师转正工作总结 篇二
工程造价软件是一门将建筑构造与识图、建筑结构基础与识图、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建筑工程CAD等相关课程的知识、理论、方法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应用性课程。其教学目标有两个。
1. 知识目标
学生对《枣庄科技职业学院图书馆建筑、结构施工图》进行识读, 从清单及山东省消耗量定额两方面进行分析, 使用工程造价软件中的钢筋抽样软件、图形算量软件及计价软件编制出图书馆工程量清单、图书馆工程量清单计价表。
2. 能力目标
在手工计量计价的学习基础上, 能够熟练使用工程造价软件 (钢筋抽样软件、图形算量软件及计价软件) 编制工程预结算。
二工程造价软件课程教学内容
1. 构建学习情境
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 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 确定出学习情境, 见下表:
2. 确定学习任务
根据构建的学习情境的工作内容, 将学习情境分解为若干个学习任务。
3. 实施课程教学
工程造价软件课程采用集中学习的方式, 集中10天 (共60学时) 进行课程的学习。在教学中采用“四层次渐进式”的教学模式, 即:“基础型”实训→“提高型”实训→“拓展型”实训→“实践型”实训。“基础型”实训:全部学生分析《枣庄科技职业学院图书馆建筑、结构施工图》, 进行基础功能的学习, 使用钢筋算量软件、图形算量软件、计价软件编制工程量清单;“提高型”实训:给学生一套较难的框架结构图纸, 部分学生进行钢筋算量软件、图形算量软件、计价软件的练习;“拓展型”实训:让少数学生进行拓展内容的学习, 强化练习, 参加全国高职高专广联达软件大赛;“实践型”实训:部分学生到施工现场进行真图纸、真工程的练习实践。
三结束语
以真实的工程项目——枣庄科技职业学院图书馆工程项目作为教学平台, 选择典型的工作任务, 使学生先熟悉各个典型工作任务的工艺流程, 然后由教师将软件操作知识引入课堂。让学生自动自主地进行工程造价软件操作, 教师只起到辅导的作用,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本文仅对工程造价软件课程教学实施做了浅显的研究, 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完善。
摘要:依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指导思想和理论, 对工程造价软件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 通过对本课程教学实施的介绍, 以为工程造价专业其他专业课程的建设提供借鉴及参考。
关键词:工作过程,教学实施,四层次渐进式
参考文献
[1]姜大源.世界职业教育课程建设的基本走势及其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8 (27) :7~13
3.软件工程师转正工作总结 篇三
关键词 软件工程 工作流 工作流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11.5 文献标识码:A
在网络时代发展的同时,软件开发已经成为大势所趋的形式。从一点点摸索前进到现在的轻车熟路,已经逐渐成为一种固定的行业化发展。但是,行业中的技术方法和手段五花八门,所以一定要制定的关于软件行业的标准与准则,形成专业的工作流。并且也为软件开发企业提供了所要追求的目标和规划了企业的前景。虽然只是一个最终的理念,没有提供正规过程的方法。但是,提出的RUP开发模型,很实用在工作流程当中。通过坐标图来描述,把核心过程工作流锌粉为商业建模、需求、分析和设计、实现、测试、部署。把核心支持工作流分为配置和变更管理、项目管理和环境。并且在时间组织上用周期、阶段、迭代和里程碑来描述。这样,全方面较为精准的RUP成为软件开发过程的标准。
1P-PROCE模型
在P-PROCE模型中清晰明了的表明了几个要素之间的关联。以产品过程为核心程序,组织团队、部门担任各自的角色,并且合理安排资源,统筹人员和设备,对产品零部件进行适当的管理。并且对组织过程活动根据度量指标、成本、时间和质量,作出控制和评价等。同时要结合软件开发过程的特点,做出相应的改变。
2工作流管理系统
2.1工作流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
工作流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运用网络的帮助来策划、要求和管理工作流,同时把各个工作流之间的过程相结合,并且还要注意团队群体之间的和谐关系,阶段性的交换信息,工作流必须以工作流管理系统为基础实现。而且在创建流程的过程中,要注意对定义的要求,一定要符合工作流开发的环境。还要注意每一个阶段之间步骤与步骤之间的连接。要利用网络设置数据模型,那樣能更好的分解工作流管理系统近期发展的情况,都有数据明确的表示出来。此外,在网站中,还应该加一些工作列表已经用户界面等经常处理问题的程序。用图像表示用户界面,可分为两大方面,建模与实施。建模又分为工作流建模和工作流仿真。工作流建模分为产品、资源、过程、组织、度量。衔接到工作流仿真,模型仿真、性能评价、仿真环境。过渡到实施,工作流实例化、工作流执行。接下来是网络环境和COM组件。分为五大点,工作流模型库、系统资源库、仿真数据库、工作流实例库、文档和代码库。
2.2工作流管理系统的构成
在工作流建模系统中,分为三大方面。首先的是模型转换接口,其次是过程建模模块是核心的功能。它具体分为项目信息、活动创建、ECA规则创建、模板映射、模型检验等,最后是系统维护分为资源管理、角色管理、人员管理、组织管理等都属于系统资源库里。在资源分配的过程中,是根据管理模块管理分配的。在工作流执行系统过程中,个人工作台结构分为用户操作界面分为消息发送和SourceSafe,可以用消息接收模块并且根据用户列表视图分析资源共享,在工作列表处理程序的过程中查看文档与代码库并且要关注任务分配模块。在消息处理的以及模型解析器工作流管理系统的过程中,把资源分配作为中心,管理模块用来处理消息,并且应该辨别信息真伪,恰当的放入伪真数据库里。在事件管理过程中,归结于活动管理模块过程中。运用随机数生成器、数据采集分析器、仿真时钟、未来事件、实验控制器帮助消息处理以及模型解析等等。
在软件企业的研发工程过程当中,工作流管理系统充当了重要的角色。它为管理软件产品提供了一个展示的平台。它具有CMM思想和RUP技术相结合,是最恰当的规范,特别是对于软件开发过程来说是相当适合的。它对工作流的概念和理解都诠释的很清楚,并且按照提前预定的工作流安排以后的工作与研究执行计划,开发新思路。使用工作流管理可以使应用逻辑与过程逻辑区分开来。工作流管理系统大大加快了软件工程企业的现代化发展,促进了网络事业的发展进程。创造了信息全球化趋势,使软件工程市场发展有了很美好的前景展望。
当今社会,为了满足网络新信息时代的全面发展,一定要全面分析工作流管理系统,提出可能出现的问题,要不断的改善服务系统,更好的解决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发展。突出其优点,建立真正的平台和语言。注重建立核心技术,优化过程建模、发展电子商务的潜在领域,突出信息共享的优点,强调多Agent 设计理念,从而实现了构建工作流管理系统的体系框架。使现代化企业能够更方便、快捷的享受面向网络的服务系统。运用工作流技术,在处理日常事务时,节省了人力资源,方便了传递过程,并且减少了纸张的保存过程。在使用工作流管理系统中,随着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信息资源分配的更加合理而且在与人员之间的相互关系也越来越便利。同时,工作流管理技术也大大的提高了软件工程的生产效率。还有能够帮助项目管理建设提供环境资源,包括了研发创建的案例,模板与准则之类。能够衡量、检验是否达成了系统目标、结构等,更具有准确性。工作流管理系统的所有功能,从根本上来说,都是要减少软件工程的耗费成本,提高管理,并且在保证质量的同时要控制资源。它的主要作用是用来过程管理,所以,在软件工程开发的同时一定要规范工作流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 傅谦,张申生,曹健,等.面向软件工程的工作流管理系统[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2,36(9):1351-1354.
[2] 杨光洁.面向中小企业的工作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华东师范大学,2009.
4.软件测试转正工作总结 篇四
本人自6月25日起进入梦龙移通公司从事手机软件测试工程师一职,在不知不觉中已经经过了2个月的试用期,在这段时间里,我感悟颇多,虽然这并不是我的第一份工作,但是在此期间,我对于工作一贯谦虚谨慎、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从来没有改变过。
在本部门工作中,我一直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及时地完成领导布置的每一项任务,工作总结网并虚心向同事学习,不断改正工作中的不足;配合各部门负责人落实及完成公司各项工作,
在过去的2个月中,通过不断的学习和自我提高,已经适应了本职的工作,但对于一个初入公司的新人,要全面融入企业的方方面面,可能在一些问题的考虑上还不够全面,但我相信,通过公司领导及同事的悉心指导,我一定会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的提高自己的水平、素质,更好的完成本职工作,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继续努力,克服自己的缺点,弥补不足,向白盒测试、内部代码测试方向了解,加强 软件测试、计算机语言方面的知识,不断自我学习,力争成为学习型、创新型、实干型兼备的新世纪人才。
5.专业监理工程师转正总结 篇五
尊敬的公司领导:
本人XXX,男、42岁,2011年11月22日进入本公司,受公司委派XXXXXXXX工程任职现场监理员。
进入工地以来,我严格要求自己,爱岗敬业,尽职尽责,认真完成上级领导和甲方交付的各项工作。工作期间,遵照监理合同要求,严格按照监理规范及监理工作程序,履行监理职责,及时熟悉施工图纸和监理合同内容,掌握监理规划和监理细则,认真审阅施工方案,每道工序施工前督促施工方做好施工技术交底,强化隐蔽工程质量控制力度,严防产生质量隐患。
在监理过程中,按照公司编制的质量控制办法,采用旁站、巡视、平行检验方式进行每道工序的过程控制。重点对施工方项目管理人员的质量和安全意识进行调查,加强监督施工单位的三检制度落实,对质量和安全意识不到位的施工管理人员加强说服,强化完善施工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对现场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找出问题的根源,并要求施工方积极主动采取有效解决办法,责任具体落实到每个人,并对出现的较大问题,全程跟踪监督施工方落实整改,达标后才算完毕,杜绝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根据公司规章制度,试用人员在试用期满两个月合格后,即可被录用成为公司正式员工。且本人在工作期间,工作认
真、细心且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进取心,勤勉不懈,极富工作热情。因此,我特向公司申请:希望能根据我的工作能力、态度及表现给出合格评价,使我按期转为正式员工。
本人签名:
6.土木工程转正工作总结 篇六
2014年7月1日,我结束了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涯怀揣着实现自我价值的渴望来到了五矿二十三冶建设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工作。转眼间,已经快过去半个岁月了,回想自己这段时间的经历,我收获很多,同时也感悟很多。
一、工作的主要内容:
开始,我来到了和平小学代培了将近三个月,在和平小学项目中,教学楼正在主体施工中,综合楼证开始基础,体育馆正在基础建设。在师傅王工的带领下,我主要从事技术员职责。在体育馆施工中,我了解了基槽开挖施工工艺:开挖桩承台基坑土方 → 灌桩芯混凝土 → 混凝土垫层 → 砌砖胎模、抹水泥砂浆 → 钢筋绑扎 → 安装模板 → 墙、柱插筋→浇筑混凝土; 在教学楼主体工程完工后,我们进行了工程质量的实测实量、验收在施工过程中,施工队经过自检、互检、交接检后,再报项目部,由项目质检员复查,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协助现场技术人员处理施工质量问题。刚开始,我所做的只是统计工程质量问题的类型、准确位置以及数量,如蜂窝孔、漏浆、露筋胀模、烂根等。通过学习《修补方案》技术交底,积极向领导和同事请教,逐步掌握了处理这些问题的方法。
后来我被分配到建北城花·雅园项目部工作,而该项目正在基础挖土阶段。我继续从事技术员工作,暂时主要是从事的是前期大临建设、相关技术标和项目策划的编写。其中对整个工程及工地的基本情况有了了解,也看了工程的建筑、结构施工图,了解了该工程的类型、结构形式、工程的规模、生产工艺过程、建筑构造与结构体系、地基与基础的特点等,还编辑了工程的部分进度计划图、网络计划图、项目策划中的质量安全文明施工。通过看施工图,现场调查,与同事交谈等方式,对工程有了一个基本的认知,知道我们技术员需要完成哪些任务,我将参与哪些工作等。
二、工作取得的经验及收获:
在这半年的试用时间里,我也取得了许多经验及收获:
1),对施工操作流程、行业发展、公司状况的整体初步了解。认识到土木工程这个专业,必须与施工现场进行零距离的接触。这样,才能更加深入的接触了专业知识,了解工程施工过程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我学会了很多工程实践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
2),深刻了解图纸设计的重要性,图纸被称为工程界的共同语言。图纸是土木建筑工程不可或缺的工具,图纸设计技能是从事工程技术的人员的基本要求。经过这段时间的实习,我学会了读图、改图,并且基本能按图纸施工。并在遇到疑问能设身处地的去揣摩设计者的设计意图,并将图纸所要的设计的东西,通过
简朴的语言对工人进行技术交底。
3),熟悉了一些相关工程合同,相关图纸和规范。在项目部的课余时间里,我经常阅读工程合同,翻阅图纸,在观看图纸遇到不懂的地方,查阅工程规范。通过了解这些事情,能很快区分合同内外的事情,在今后的施工过程中,遇到问题及时跟甲方协调和办理签证,进而降低工程损失。
4),了解了一栋建筑的大概施工工艺,这段时间的工作中,我主要了解楼面主体架构和各类建筑材料,墙体、墙柱,板,梁和楼梯的种类及适用范围;清楚了施工缝的留设和处理方法,大概明白了混凝土中产生裂缝的多种原因等。
5),意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我明白扎实的专业知识是工作进行的前提。在每次项目部开会中,项目经理汪总经常强调我们要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己。所以,在这段时间里,我对自己要求严格,加强学习,并对自己的职业有更好的规划。
三、存在的不足:
在为期半年的工作时间内,虽然学习了很多,但是也知道了自己的许多不足之处:
1),图纸和规范不熟悉,所以不能很好的指导施工,今后要多看规范和图纸;
2),学习不过主动,不能主动去完成一些事情,需要师父安排才能去完成。今后要学会从被安排变成安排,这样才能真正的学到知识;
3),没有长期的目标,在以后的工作中要有自己的职业规划,工作几年需要考什么证件,达到什么样的水平,去一步步实现。最后,感谢五矿二十三冶一公司给我一个这么好的平台,感谢领导对我们新员工的栽培与重视,感谢在和平小学和建北项目中同事的关心与帮助,让我在充满活力的项目部里,展现全部的激情和青春。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认真、负责、踏实,竭尽全力在项目部做我力所能及的事情,学到真本事,在五矿二十三冶这个舞台上飞得更高!
签名:
7.软件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探索 篇七
当前我国产业的改革与发展正处于经济转型期的重要阶段, 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式正面临由低效而粗放的形式向集约而高效的方式转变过程, 产业结构面临由高污染、高能耗向绿色环保、低能耗产业的调整与转变过程。而一个国家软件产业, 作为21世纪拥有最大产业规模、最具绿色低能耗、拥有最高技术人才集中数量和最具广阔前景的新兴产业之一, 其发展将成为经济转型成功的重要标志。大力发展软件行业, 对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的重要性, 已经提升到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角度, 甚至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政治和未来。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已经为软件业需求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由于IT技术在各个行业的全方位应用, 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从而更进一步催生软件行业的发展和巨大的社会需求。
软件业作为高技术开发人员密集集中的行业, 人才需求已经成为制约软件行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当前全球软件人才存在大量缺口, 欧美、日本、印度等国家和地区均面临着软件人才的短缺问题。中国虽然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但高技术人才比率相对偏低。目前, 如何尽快填平软件领域教育与就业之间的这条鸿沟, 大力发展高校IT相关专业, 改革软件专业教育模式与教学手段, 解决软件人才培养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能力相互脱节的问题, 已成为高校软件工程专业建设与培养重要探索路径。
2. 高校软件工程专业的培养特色
在国家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大力发展软件和集成电路设计产业的背景下, 软件人才的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之一。根据《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 (2006-2020年) 》, 在未来十余年我国家对计算机及软件专业人才的需求总数估计为200-300万以上。具有关部门统计, 按照目前信息化发展的状况, 社会对计算机及软件专业的人才需求量达近百万人。
针对国家对于软件人才的需求现状,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都开办了软件工程及其相关专业。我国现有高校2400多所, 而其中“211”及“985”高校仅有151所。因此, 对于除“211”及“985”之外2200多所普通高校, 将主要承担着对地方人才包括软件人才的培养任务。作为地缘优势, 各地方高校设立软件工程专业, 主要满足了地方对信息化以及软件业发展日益增长的需求。
作为地方普通高等学校, 顺应地方经济发展的要求, 在制订软件工程专业建设规划以及发展目标时, 应该充分考虑地方经济建设的特点以及对软件人才的普遍需求, 其总体目标应为:紧紧围绕地方经济以及学校发展要求, 明确以教学工作为中心, 以专业建设为重点, 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特色, 面向人才市场, 面向社会需求。因而, 如何着力培养高层次实用型、复合型软件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是其培养特色。高校人才培养应该在如何培养优秀的软件工程师, 培养符合用人单位要求的实用型人才方面狠下功夫。
3. 软件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思路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的重大改革项目, 软件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思路, 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毕业生, 改变我国软件业在国际相关行业的地位和现状, 因此, 探索软件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思路, 对于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软件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总体思路为:以卓越工程师“3+1”模式为培养特色, 积极探索、创建学校与校外软件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 构建工程教育的新体系, 探索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全面开放学生最后一年的实习、实践教学环节, 让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 通过直接接触实际工程项目, 培养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 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水平、应用型的计算机软件领域工程技术人才。
4. 当今软件工程专业就业现状分析
根据《2013年度中国理科基础教育白皮书》 (注1) 中给出的2012-2013年文理科毕业生就业形势调查统计报告, 通过麦可思机构对我国高等教育的调查研究结果, 2012届高校本科专业毕业生就业率排在前50位的专业中, 软件工程专业排在第16位。但对比分析同类计算机相关专业就业情况, 软件工程就业率排名第一。见表1:
根据麦可思对2012届本科生就业之后月薪情况的数据调查, 进一步对比分析, 发现软件工程专业薪资收入要明显高于IT类其它相关专业, 说明社会对于软件工程专业的认可, 同时, 由于信息工程、网络工程从就业前50名之外, 进入薪资前50名之中, 说明计算机类相关专业在社会中的地位。而电子商务专业排名下滑, 表明社会更认可工程型、实用型人才。在2012届本科平均月收入最高的前50个专业中, 软件工程专业排名第二。见表2:
根据麦可思对2009届本科生就业之后的进一步跟踪调查分析, 学生毕业三年之后, 收入排名前10名的专业中, IT类相关专业大幅增长到占6个席位 (60%) , 而软件工程专业更稳居收入排行榜首。月薪比排名第二的金融学专业足足高近600元, 是所有文理科专业中, 唯一收入超过7000元的专业, 比全国本科生平均月收入高近1700元。由此说明, 社会对于软件工程专业的要求:相对于其它专业更加注重实践能力, 以及软件行业对于有实践经验人才的渴望, 也更加坚定了我们培养软件工程专业人才的方向和信心。见表3:
综上分析, 可以看出, 软件专业不是人才培养过剩, 而是我们的培养方案不能很好地顺应行业的发展需求, 当前软件专业的培养模式, 没有培养出社会真正需要的有用人才。
5. 软件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特色探讨
扬州大学自2007年招收首届软件工程专业方向学生伊始, 就积极探索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 强调突出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通过减少理论课程的学时数以及课程门数, 大幅增加实践类课程的课程门数, 以加强对学生实践知识及软件实际开发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3+1”的培养特色。
由于减少理论课程的学时数以及课程门数, 使得在教学安排上有更多的内容可以放在实用性、应用型课程的调整方面。采用“3+1”培养模式, 本科四年所有的课程全部压缩在三年中完成, 最后一年全部为学生实习学年。因为采用了面向社会需求的培养模式, 该专业毕业生深受社会和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 大多数学生在大三年级已经被用人单位预订, 并带薪实习。专业就业形势很好, 毕业生就业率一直稳定在100%。在减少理论课学时数的同时, 由于我们狠抓教学质量, 教育方式得当, 使得学生在考研、就业等方面没有受到任何影响。甚至优于采用普通模式培养的学生。关于扬州大学2013届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生, 采用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与普通培养方案考研与就业情况的对比分析, 见表4:
总结我们的软件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主要体现在如下六个特色:
(1) 采用”3+1”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 三年在学校学习基础课程和专业知识, 最后一年去企业实习;
(2) 根据社会需要和我校自身条件, 将软件工程专业定位在面向工程应用上, 围绕培养为地方经济服务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软件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模式, 专业特色明显;
(3) 充分吸收、借鉴国际先进教学模式, 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紧跟国际软件领域的新变化, 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动手能力强, 适应社会的变化需求;
(4) 教学计划、教材内容不断改革、更新, 适应国际发展和软件领域新进展, 尽量采用双语教学模式、英文原版教材教学, 人才培养适应市场化、国际化需求;
(5) 实践性教学环节设置合理。课程实验、课程设计、课程实习和毕业设计的内容遵循“一体化”的原则, 做到实践能力培养不断线, 教学内容前后充分衔接;
(6) 培养的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较强, 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 让学生尽早接触软件项目, 在竞赛和软件项目设计、软件开发实践过程中锻炼自己, 不断成长。
6. 结论
对于普通地方高等学校, 采用“3+1”卓越工程师人才教育培养模式, 尤其对于工程类专业学生, 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就业机会和社会竞争力。在当今软件产业飞速发展以及庞大的社会需求前提下, 针对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 如果毕业后选择在软件行业就业, 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模式将更加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和关注。
由于目前高校软件工程专业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以及用人单位的需求, 必须冲破原有教学体制框架的束缚, 面向社会真正培养用人单位所需的应用型人才。因此, 软件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还需要我们不断进行改革、探索。
摘要:软件工程专业作为当今迅速发展的一个新型热门专业之一, 正在面临高校毕业生过剩所引发的就业难困境, 以及用人单位存在大量缺口急需招收员工以解燃眉之急间的矛盾。必须改变现今软件工程专业培养模式, 大力推行面向用人单位的实用型、复合型软件工程技术培养方式。本文给出了采用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 培养软件专业人才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软件工程专业培养,卓越工程师培养,软件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唐龙.我国软件业的发展现状与展望[J].决策与信息 (下旬刊) 2013, 6.
[2]张廷海, 周经.印度软件业发展对我国软件人才队伍建设的启示[J].学术论坛, 2011, 6.
[3]黄霞, 郑军.对软件行业未来发展的思索[J].中国科技纵横, 2009, 11.
[4]金彩琴, 汪万紫, 裘国永, 蒙根胡依格.国内若干高校软件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比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 11.
[5]佟玉军, 周军, 陈文实, 等.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2011, Z1.
[6]李玮瑶, 吕海莲, 杨照峰.卓越软件工程师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科技信息, 2013, 24.
[7]周立, 张发爱, 浅谈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施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 2013, 3.
[8]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1, 2.
[9]任一支, 俞兰平.卓越软件工程师课程与教材建设探讨[J].计算机时代, 2012, 12.
8.浅谈软件工程之软件需求分析 篇八
【关键词】软件工程 软件需求 需求工程 需求开发 需求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1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181-02
软件工程师所需解决的问题往往十分复杂,了解问题的性质可能是非常困难的,尤其当系统是全新的时候。
1.综述
软件工程中包含需求、设计、编码和测试四个阶段,其中需求工程是软件工程第一个也是很重要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的任务仍然不是具体地解决问题,而是准确地确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目标系统必须做什么”,主要是确定目标系统必须具备哪些功能。本文以企业人事信息管理系统为例详细介绍了需求工程的构成和进行方法。
2.需求的标准
定義需求标准有所不同,但在思想上是相同的,都是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一般的标准为:明确(Clear)、完整(Complete)、一致(Consistent)、可测试(Testable),还有可跟踪、可修改等等。
明确:目前大多数的需求分析采用的仍然是自然语言,自然语言对需求分析最大的弊病就是它的二义性。所以对需求分析中采用的语言应该做某些限制尽量采用主语+动作的简单表达方式。还有,不要使用计算机术语。需求分析最重要的是和用户沟通,可是用户多半不是计算机的专业人士,如果在需求分析中使用了行话,就会造成用户理解上的困难。
完整:需求的完整性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要做到需求的完整性是很艰难的一件事情,它涉及到需求分析过程的各方各面,贯穿了整个过程,从最初的计划制定到最后的需求评审。
一致:用户需求必须和业务需求一致,功能需求必须和用户需求一致。严格的遵守不同层次间的一致性关系,就可以保证最后开发出来的软件系统不会偏离最初的实现目标。
可测试:需求的几项标准都是为了保证需求的可测试性,只有系统的所有需求是可以被测试的,才能够保证软件始终围绕着用户的需要,保证软件系统是成功的。
需求工程分为了需求开发和需求管理两个阶段:下面就以这两个阶段说明:
3.需求开发
需求开发又分为需求获取、需求分析、编写规格说明书和需求验证。以下列出和讲解分析常规的步骤,当然应按照项目的大小和特点等实际情况我们应该自己确定合适的步骤。
3.1需求获取:
这是该阶段的一个最重要的任务。以下为获取用户需求需要执行的活动。
了解客户方的所有用户类型以及潜在的类型。然后,根据他们的要求来确定系统的整体目标和系统的工作范围。
对用户进行访谈和调研。交流的方式可以是会议、电话、电子邮件、小组讨论、模拟演示等不同形式。需要注意的是,每一次交流一定要有记录,对于交流的结果还可以进行分类,便于后续的分析活动。例如,可以将需求细分为功能需求、非功能需求(如响应时间、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自动恢复时间等)、环境限制、设计约束等类型。
需求分析人员对收集到的用户需求做进一步的分析和整理。
需求分析人员将调研的用户需求以适当的方式呈交给用户方和开发方的相关人员。大家共同确认需求分析人员所提交的结果是否真实地反映了用户的意图。
3.2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软件定义时期中很重要的一个阶段,它的基本任务是准确地回答“系统必须做什么?”这个问题。在很多情形下,分析用户需求是与获取用户需求并行的,主要通过建立模型的方式来描述用户的需求,为客户、用户、开发方等不同参与方提供一个交流的渠道。这些模型是对需求的抽象,以可视化的方式提供一个易于沟通的桥梁。用户需求的分析与获取用户需求有着相似的步骤,区别在于分析用户需求时使用模型来描述,以获取用户更明确的需求。
用于需求建模的方法有很多种,最常用的包括数据流图(DFD)、实体关系图(ERD)和用例图(Use Case)三种方式。DFD作为结构化系统分析与设计的主要方法,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DFD尤其适用于MIS系统的表述。DFD使用四种基本元素来描述系统的行为,过程、实体、数据流和数据存储。DFD方法直观易懂,使用者可以方便地得到系统的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但是从DFD图中无法判断活动的时序关系。
ERD方法用于描述系统实体间的对应关系,需求分析阶段使用ERD描述系统中实体的逻辑关系,在设计阶段则使用ERD描述物理表之间的关系。需求分析阶段使用ERD来描述现实世界中的对象。ERD只关注系统中数据间的关系,而缺乏对系统功能的描述。如果将ERD与DFD两种方法相结合,则可以更准确地描述系统的需求。
3.3编写规格说明书
项目视图和范围文档包含了业务需求,而使用实例文档则包含了用户需求。你必须编写从使用实例派生出的功能需求文档,还要编写产品的非功能需求文档,包括质量属性和外部接口需求。软件需求规格说明阐述一个软件系统必须提供的功能和性能以及它所要考虑的限制条件,它不仅是系统测试和用户文档的基础,也是所有子系列项目规划、设计和编码的基础。它应该尽可能完整地描述系统预期的外部行为和用户可视化行为。
采用软件需求规格说明模版:采用需求规格说明书模板在你的组织中要为编写软件需求文档定义一种标准模板。该模板为记录功能需求和各种其它与需求相关的重要信息提供了统一的结构。注意,其目的并非是创建一种全新的模板,而是采用一种已有的且可满足项目需要并适合项目特点的模板。
3.4需求验证
需求分析阶段的工作结果是开发软件系统的重要基础,大量统计数字表明,软件系统中15%的错误起源于错误的需求。为了提高软件质量,确保软件开发成功,降低软件开发成本,一旦对目标系统提出一组要求之后,必须严格验证这些需求的正确性。一般说来,要按以下步骤进行需求验证:
1)审查需求文档;2)依据需求编写测试用例;3)编写用户手册;4)确定合格的标准。
4.需求管理
需求开发的结果应该有项目视图和范围文档、使用实例文档、软件需求规格说明及相关分析模型。经评审批准,这些文档就定义了开发工作的需求基线。这个基线在客户和开发人员之间就构筑了计划产品功能需求和非功能需求的一个约定。需求约定是需求开发和需求管理之间的桥梁,需求管理包括在工程进展过程中维持需求约定集成性和精确性的所有活动。
5.企业人事管理系统
5.1企业人事管理系统概述
企业人事管理系统是针对企业人事方面的大量业务处理工作而开发的管理软件。根据用户的要求,实现人员基本情况管理、工资管理、和考勤管理等几个方面的功能。用户通过输入工资、考勤、职工履历等基本信息,由系统自行生成相应的统计数据及各类统计报表以供用户查询、打印。
5.2系统功能分析
系统开发的总体任务是实现企业人事信息关系的系统化、规范化和自动化。
系统功能分析是在系统开发的总体任务的基础上完成的。经过按照以上分析过程进行分析,分析出企业人事信息管理需要完成功能。
6.总结
以上详细介绍了软件需求分析过程。软件工程中包含需求、设计、编码和测试四个阶段,其中需求工程是软件工程第一个也是很重要的一个阶段,要想做好一个项目,必须先做好需求分析,需求工程分为了需求开发和需求管理两个阶段:需求开发又分为需求获取、需求分析、编写规格说明书和需求验证。需求管理就是对需求变更控制的过程。通过介绍企业人事信息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阶段,更好地说明了需求分析过程。
参考文献:
9.土木工程新同事转正工作总结 篇九
经过两个多月的现场实习生活,与刚踏入公司那个懵懂无知的我相比提高了很多。这其中有很多方面,比如生活、工作、交际及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等。在这段时间里公司给了我极大的支持与帮助,让我感受到了领导关怀的温暖和同事之间关系相处的融洽,更体会到了人开拓进取、不断创新的拼搏精神和勇攀高峰、追求卓越的坚定信念。这也恰恰印证了我们公司“诚信、敬业、关爱、创新”的企业理念,此时,我为有机会能成为公司的一份子而感到骄傲。
七月份初来公司时,虽然我是一名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在项目上也待了两个月,但是对于公司主营的金属维护行业还是不熟,因为理论上的知识与实际工作中有着很大的差异,所以试用期中如何实际理解工程的含义,懂得施工的具体步骤,以及需要注意各项事项,成为我的主要任务。
经过在公司半个月的封闭式培训,通过各位领导和前辈同事的授课大概理解了公司的主营方向、发展史、做过的大型项目及公司的各方面制度和流程。带着对工作的憧憬我和同事一起来的了这个骄阳似火的南京,虽然是下着小雨但刚一下车就被南京这么温热的气压给震住了,像是给了我们一个大大的拥抱已表欢迎。我们所住的地方距离项目现场车程大概10分钟,还记得第一次去现场的时候,钢结构的正在30多米的高空吊装桁架。对于那时候的我们来说图纸和方案成了我们每天研究的对象。虽然东西并不是很多、很复杂,但是没有亲自到现场观看单单凭借想象还是不能明白。之前一直在做开工前的准备工作,在这边师傅给我分配的任务是资料员,之前在项目上也见过他们做资料总感觉这是件很简单的工作。但当我真正接触才发祥并不是你想象中的轻松。所有的资料都应该有真实性、时效性,对每个数字都有仔细斟酌哪怕是一个小数点、日期„„就比如在给监理送安全网检测报告时,之前的报审表施工项目部接受人一栏中把日期填成了报审那天,监理说要求是填出检测报告那天的日期,结果是报审表都要重新打印签字盖章。
作为一名工程人员吃苦耐劳的精神是必须的基本要求,之前在封闭式训练时最不喜欢的就是每天早上的晨跑,但还是坚持下来了。来到现场才知道那些晨跑都不叫事啊,每天要走的步数估计都要上万步了吧。所以在晚上感觉还有精力的时候我总是要戴上耳机绕着小区跑上3公里多,当自己累的要倒下的时候,心想着在坚持一下下就这样跑了下来,发现其实这个过程不仅是锻炼了身体,还有自己的意志力以及一天之中所有的所有不愉快。真是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呢!
规范是做任何工程的依据,《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压型金属板工程应用技术规范(GB50896-2013)》、《钢结构焊接规范(GB 50661-2011)》这些规范都是我们经常用到的,虽然现在还是看它们就如相面一样,但我相信首先我们要大概了解一些内容,在实际施工中遇到这些看过的内容后可以再次查阅,我想这样时间久了规范自然就在心中了。
团结协作是一个项目完成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了,就拿我的工作来说资料并不是凭空来做的。首先材料员要联系厂家发货,等货物来了要等监理和总包的人员进行检查、实地测量、拍照留证,在这之前是找相关人员进行材料进场前的会签并将表格在门卫处登记料车方可进入施工现场卸货。假如需要送检的材料还要再次邀请监理、总包见证取样在拍照。在这之中要填写总包给的表格里的附表5、6,其中要有供应商、收料单位、总包、监理进行签字并盖相应的章,最后找业主签字,做好后分别整理4份给了相应单位存档。这只是一份材料报验的资料就经过了相当多的手续,可见做资料也并不简单。这也当然离不开我们每位项目人员的配合,其中一方出差错整个环节将会错乱严重的话最后会导致罚款。
其实我对安全资料并不熟,不知道需要检查些什么,注意些什么,于是我们工程处的安全工程师赵工就耐心的为我讲解,教我在检查的时候着重检查哪几项、需要注意哪几项,而我也是虚心的接受并把相关的资料看了一遍。在检查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他们安全资料中许多不足的地方并给他们指了出来,我从中也学到了不少知识,知道了安全资料这块需要做哪些,他们的规范性是哪些。
在我资料做好不忙的时候我会看一些施工方案、工程质量、工程安全、安全资料、工程形象以及工程安装等方面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遇到问题会主动找师傅和前辈们询问使我学到了不少东西,学会了怎么样才能更好的和项目上人员进行沟通交流,这在我以后的工作中有很大的帮助。除了此之外,平常我也会和同事一起去项目上看一看,不懂的地方也会问一问他们,他们也会细心地为我讲解。不去项目的时候我会看一看《建筑施工手册》以及一些施工方案,从中提高我的理论知识,为以后实际工作奠定基础。
10.软件工程师转正工作总结 篇十
首先对研发中心的产品开发流程进行了了解,小家电产品行业的开发流程基本是一样的,但我们企业在新产品导入的初级阶段的成本报价做得比较精细,成本明细大到外观件,小到一颗螺钉都有详细的罗列,产品的利润在此阶段基本定型,作为产品开发人员,我觉得成本意识必须大于一切,否则就是负值了;研发中心的标准化工作尤其是图纸资料的标准化管理我觉得在这里做得也是非常的到位,我也在出相关图纸的过程中感同身受,这比有些企业做得规范得多;产品零部件的标准化管理亦深入到每一个产品开发部门,产品的标准化率的高低体现了我们企业资源的最大利用程度。中试部给我们的研发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我在进行to9517烤箱多次的试产和改进、验证工作过程中,从对中试部门的了解到充分沟通、资源有效利用,都进行了相当程度的实践活动,深感良好的合作、勤勉的沟通对于我们解决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产品的认证过程中,认证的提交和认证资料的准备,不合格项的整改,都需要全面综合的专业知识做为支持,在此期间吸收了这方面大量的知识;pp试产过程中,开发与工程、生产、品质部门的衔接,生产问题的处理,这都需要一定的耐心和积极的责任心。
给我一个舞台,一定要让青春展放人生的价值,我有这个信心和能力,迎接挑战,面对未来,愿与公司共生存,同发展!
11.软件工程师转正工作总结 篇十一
关键词:软件工程;软件开发过程;软件测试。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9-0000-02
软件事故是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现象,一旦出现软件事故则其带来的损失是非常巨大的,早期有美国的火箭爆炸,近年又有温州的动车追尾。所以由此可见软件测试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
一、认识软件测试
软件工程中,软件测试就是在软件正事投入行业使用前,对软件的需求分许、系统设计和程序源代码进行最后的复查检测,是确保软件质量的关键。是为了发现软件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是利用测试工具按照测试方案和流程对产品进行功能和性能测试,甚至可以根据需要编写不同的测试工具,设计和维护测试系统,对测试方案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估。执行测试用例后,需要跟踪故障,以确保开发的产品适合需求。
软件测试在软件生存期中有两个主要的阶段:一个是在编写出每一个模块之后就对其进行测试,亦可称为单元测试或者模块测试。这一阶段主要是对某模块的程序段进行测试或者对其体现的单一功能进行测试。第二个阶段是对软件系统进行的各种综合测试。
二、软件测试的对象
软件测试并不是简单的程序测试,测试程序能不能运行是不够的。软件测试应该贯穿于软件定义与开发的整个期间。所以,软件的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程序编码以及各阶段产生的说明文档,如规格说明、概要设计等都应列入软件测试的对象。另外由于程序的各个开发阶段是相互衔接的,前一阶段的工作如果出现的问题不及时解决的话很自然的会影响到下一阶段的。为了把握好没一阶段的正确性,我们需要进行各种确认和验证的工作。
确认包括需求规格说明的确认和程序的确认,而程序包括静态和动态的确认,静态的确认一般经过人工的分析,动态的确认主要是通过动态分析和程序测试来检查程序的执行情况。
验证就是要想办法证明该软件在软件生存期各个阶段中的逻辑协调性、完备性和正确性。例如测试用户的要求和程序运行的结果是否相符、测试用户的需求与系统分析员的报告是否准确、测试需求说明书和设计说明书是否匹配、设计说明书和源程序是否吻合。
三、软件测试的目的及应把握的原则
在说此问题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下基于不同的立场时存在的两种测试目的,一个是用户角度,一个是软件开发者角度。从用户角度出发,用户总是希望通过软件的测试尽可能的发现软件中的隐蔽错误和缺陷,以此作为是否接受该软件的度量。另外以软件开发者角度来测试,他们则希望测试那些成为在软件产品中没有错误的过程,验证该软件已正确地实现了用户的要求,增强用户对软件质量的认可。所以他们多会选择一些导致程序失效概率小的测试模块,回避那些容易暴露程序错误的测试用例。也不会刻意去检查排除程序中可能存在的副作用语句。可见这样的测试对于软件的质量来说是毫无意义的。因为在程序中会存在着许多预料不到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要在特定的环境下才能体现出来。如果不把重心放在力求找出这种错误的基础上,便会把这些错误遗留到运行阶段中。所以软件测试时要多站在用户的角度思考,把目标确定为揭露程序中存在的错误。要力求以最少的时间和人力找出软件中隐藏的各种错误和缺陷。
根据上述的软件测试目的在软件测试中我们要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一)把“尽早和不断的进行软件测试”牢记于心
由于软件开发各个阶段工作的多样性,以及人员的配伍关系等因素,使得每个环节都有可能产生错误,所以要把软件测试贯穿到每一个软件开发的环节中去,端正态度认真的完成各个阶段的技术审核,这样才能尽早的发现和预防错误,把出现的错误掐死在萌芽階段没从而提高软件质量。
(二)测试用例要包含输入数据和与输入数据相对应的预期输出结果
测试前要根据测试的要求选择适合该程序段使用的测试用例,这种测试用例主要用来检验程序员编制的程序是否有误。所以采用输入数据和与输入数据相对应的预期输出结果作为测试用例能更快捷的指出程序片段是否有误。
(三)程序员应避免测试自己的程序
测试工作需要客观的态度和冷静的情绪,人们通常不愿意否定自己的劳动成果。正是因为出于此种心理影响,如果程序员检查自己的程序时难免会对软件规格说明的理解产生偏差。因此由其他程序员来检查应该会更客观,更有效果。当然在此我们不能把测试程序和调试程序相混淆。
(四)设计测试用例时不可忽略不合理的输入条件
合理的输入条件是指能验证程序正确性的条件,而不合理的输入条件则包含输入异常、临界或者容易引起异变的条件。人们在进行测试时往往过多的考虑正常的条件而忽视不太合理的输入条件。在软件的正常使用中,人们常会应为操作的失误而对该程序输入各种不合理的输入比如打错键盘或非法输入等。这种错误轻则导致错误的运算,严重会导致软件的失效。因此不合理的输入条件不可忽略。
(五)注意测试中的群集现象
测试时如果某些程序段出现的错误较多,则应加大力度对该程序段进行详细认真的检查,因为据经验表明测试后的程序残存错误与该程序段中已发现的错误的数目成正比。
(六)认真执行测试,杜绝测试的随意性
指定详细的测试计划。计划应包括:软件的功能,输入和输出,各功能测试的进度安排,测试用例的选择等等,还需多查阅相关文献力求全面。
(七)妥善的保管测试计划、测试用例、出错统计和分析报告等,为日后的软件维护提供便捷的服务。
总之,在软件开发工程中软件测试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工作环节,如果没有此环节的支撑,开发出来的软件产品注定会很快被淘汰。所以为了对用户负责,对国家和人民负责软件开发者特别是大中型软件的开发项目必须要严格的的对软件开发的一系列活动进行妥善的软件测试,这样才能更好的确保软件的质量,提高软件的健壮性和可移植性。
参考文献:
[1]解敏.软件测试技术的管理与预测研究,陕西师范大学,2010
[2]刘燕俐.软件测试发展创新探究,新疆油田公司数据公司,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
[作者简介]
12.论软件体系结构与组装软件工程 篇十二
关键词:软件体系结构,组件,软件工程
近年来,信息化的急速发展使计算机与网络得到了普及与使用。而在计算机与软件行业,技术的发展更为迅速,各类应用技术不断的出现,带动了行业的发展,但是在发展的同时,还有大量的遗留系统的存在,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现有的软件系统的发展。在此行业内,计算机技术与软件技术一直是业内人员所研究的问题,而软件体系结构与组装软件工程在软件技术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为软件的设计、开发、应用起到了指导的作用,也为软件的开发带来了一定的转变。
1 软件体系结构与组件技术
大规模工程软件系统与小规模程序设计存在着根本区别,一条程序语句不足以作为开发单位,而组件必须成为构造软件的模块。基于组件的软件开发已成为一个热门研究领域,获得商业界的关注,并产生了几个组件互操作性模型。这些模型能帮助实践者处理越来越复杂的软件系统。
软件作为一种程序语言的体现者,其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在软件的开发中,软件体系结构作为一种控制软件的手段,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软件复杂性所带来的问题。在软件体系结构的使用中,可以将软件之间的相似性、通用性、潜在性都进行整合,利用软件体系结构可以使软件的开发与设计有一定的基础,而不是从零开始摸索与创建,这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在软件程序的开发上所需要应用的时间与成本。为此,体系结构显式给出软件系统的结构,将系统中的组件计算与它们之间的交互分离开来,在任何改变影响实现之前,提供了可供管理和分析系统的高级模型。
在理论上,软件体系结构所具备的是对软件的一种理论性的、完善的组件工程,其核心内容是使组件在设计、配置等方面有更高层次的开发与应用,是为了实现组件理论上开发的定义。它们是用已有的组件来开发复杂系统的两个不同方面。软件体系结构是可重用软件组件的一种自然补充,已有的组件中间件技术是以组件为中心的,着重对外部组件属性进行标准化;软件体系结构是以系统为中心的,更强调连接和作为一个整体的系统的属性。
2 复合软件体系结构要求
2.1 允许各个风险承担者之间对系统进行通信。
风险承担者包括顾客、设计师、管理者、组件开发者、系统集成人员、用户等等。允许在高于源程序的抽象级上理解系统,对系统进行推理,更接近风险承担者心目中的系统模型。
2.2 减少“问题”空间中的系统需求与“方法”空间中的软件设计之间的鸿沟。
支持重用与应用程序家族,将遗产项目中的成功设计和进化属性转换为代码。
3 组件技术协调软件体系结构
已有的组件中间件技术,如CORBA,Active X和Java Beans,是以组件为中心的,主要关注标准化外部组件属性—接口、封装、绑定机制、组件内通信协议及关于运行时环境的期望。相反,软件体系结构及其风格以系统为中心,集中定义黑盒组件通信的系统,分析最后得到的系统的属性,产生“胶水”代码绑定系统组件。组件中间件技术和软件体系结构都是基于组件的软件开发的关键因素,然而在这两个领域之间存在着惊人的有限的交互。不同的焦点暗示了跨越这两个领域之间鸿沟的可能:使用已有的组件中间件技术来实现用体系结构技术建模的系统。
4 组件对体系结构的要求
组件的应用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软件体系结构只是其中的一种,而为了保证组件在市场中的价值与应用的成功,其主要的体系结构因素有以下几种。
4.1 多种组件粒度。
体系结构底层结构必须既支持小组件,也支持大组件,从简单的数据结构到大规模的数据库。然而大多数较大的组件无疑是用较小的组件构造的,较大的组件能够为设计者提供更有意义的功能封装。
4.2 组件可替换性。
在体系结构中,其中的底层结构要保证组件之间的可替代性,在结构中,可以应用与原有的组件等价的组件进行组件之间的替换与删除。
4.3 用多种程序设计语言开发组件。
由于不同的程序设计语言具有不同应用领域,再加上新的语言层出不穷,体系结构底层结构必须支持用不同的程序设计语言开发组件。
4.4 用户接口合成。
有许多组件并没有用户接口,而一些领域和组件具有一成不变的用户接口。体系结构底层结构必须支持将多个组件用户接口复合成单个统一的完整的用户接口。
4.5 组件的简单分布。
在软件体系结构中,体系结构对底层结构的要求是达到其在理想情况的设计下进行简单的分布,这样有利于在实际的底层结构封装与分布的多样性与简易性。同时,在市场的要求下,组件的简单分布可以满足在使用时所应用的进行相关的组件任务。
5 应用软件体系结构与组件技术的优点
为了促使软件开发有更良好的基础,软件体系结构与组件技术应具有的相应完善的特点来作为软件开发与维护的指导依据,现举例分析内核的应用,其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
5.1 精巧的内核。
如上文所述,应用软件是非常复杂且庞大的系统,因此在软件的开发与维护中要严格依据开发标准,而为了节省工作量,应利用精巧的内核作为软件功能的集成体,从而减少工作的复杂性。在用户的使用过程中,对计算机功能与软件的应用并不是都需要软件程序中的复杂扩展,因此,利用精巧的内核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简化用户的使用操作,方便应用软件,同时在应用内核时需要依据用户的需要对内核的拓展内容进行添加,避免出现不必要的程序。
5.2 扩展能力。
扩展能力是建于内核的基础上,对内核添加集成式的特性,将扩展集应用于内核中,帮助其增加新的扩展特性,从而在用户的需求上添加相应的应用软件的需求。
5.3 减少对资源的占用。
在应用软件中,每一种特性都对资源有一定的占用,而利用内核的方式可以减少此类资源的占用率,从而方便使用。
组件技术以其众多的优点正逐渐走入业界人士的眼中,而随之为软件体系结构带来的变革必将会为软件的整体效能提高、软件的划时代发展带来新的支持。
结束语
在现今的信息化时代,软件工程的应用与发展有着广阔的前景,同时,软件工程的发展需要在软件开发中不断的探索,追求进步,促使计算机的功能与网络技术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可以达到最大化。软件的开发与拓展是非常复杂的工程,其发展与创新离不开软件体系结构的指导与组件技术的应用。在软件体系结构与组装软件工程中还存有一些不足之处需要改进,这就需要技术人员在此行业中不断的创新与发展,为软件的开发与使用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应俊.软件体系结构和组件软件工程的分析[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5(8).
13.工程管理工作入党转正申请书 篇十三
您好!
首先感谢您给我到从事工程管理工作的机会,对此,我感到无比的荣幸和激动。我一定会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好好表现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为我们路维明天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是XX年8月1日进入路维的,至今已有3个多月的时间了。这3个月来,是我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非常感谢我的领导和同事们,他们给了我很多无私的帮助和指导,让我能够在这个领域迅速入手,经过3个月的培训学习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我希望能够通过一次考核,一来前面3个月的付出能够得到领导的认可,二来通过考核发现自己的不足。
工作经验,为保证联合年检的顺利进行,我积极开动脑筋,虚心向科长请教,主动与***的同志们交流看法、商定年检时间、程序、事项和具体措施,及时沟通、探讨和解决年检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最后顺利完成了对**家社会力量办学单位的联合年检工作。这项工作的顺利完成,不但使我学到更多地业务知识、提高了自己的工作能力,也为今后对事业单位的联合年检工作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工作体会
在xxx近一年的工作学习中,我在学习、工作和政治思想上都有了新的进步,个人综合素质也有了新的提高,回顾这一年来的工作历程,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注重思想政治学习,提高思想认识水平
xxx党组非常重视干部队伍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经常对全局同志进行政治理论教育,使我在思想政治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我曾多次参加局党组和支部组织的政治理论学习,认真学习了“xxxx”重要思想和xx大报告等文件,并先后三次代表机关工委参加xx大知识竞赛活动,取得优异成绩。通过进行政治理论学习和参加党内的一系列活动,不仅提高了我的理论知识水平,还使我进一步加深了对“xxxx”重要思想的认识和理解,看到了党在过去五年的前进历程和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了解到了我党在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以及在本世纪头二十年的在各方面建设中的各项任务。
学习xx大、“xxxx”不能只落在口头上、笔头上,必须与工作结合起来,具体落实到实处。首先,必须正确贯彻和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作为一名***工作者来说,就要按照xx大对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所提出的明确要求,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继续推进我区政府机构改革,做到科学规范部门职能,合理设置机构,优化人员机构,实现机构编制的法定化,切实解决层次过多、职能交叉、人员臃肿、权责脱节和多重多头执法等问题。其次,要坚持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坚持全面落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我党最大的政治优势就是密切联系群众,作为一名国家公务员,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作为开展工作的出发点,把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切实解决人民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14.软件工程师工作总结 篇十四
进入公司后,首先在我们部门培训一周半,我的主要任务是尽快熟悉尚未深入学习的M领域。在经理和同事们的帮助下,我很快就得以把全部精力投入到项目中来。在这个项目中,我用到了一些专业知识,与此同时让我更加欣喜的是,我也接触到了以前尚未真正接触的(这里你自己改一下,或者加几句对这个技术的简单描述)知识,这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我学习新知识的渴求。专业和非专业上不懂的问题,我及时向同事学习请教,不断提高充实自己。虽然经验有限,难免遇到问题,但是我认为每一项工作都是一种锻炼,每一个困难都是一次机会,加上经理给我的指导,老员工的耐心帮助,使我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了新的工作环境下新技术的运用。在此,我要特别感谢我们的经理和同事对我的指引和帮助,感谢他们对我工作的提醒和指正。
在电子政务实验室的工作中,我一直用我们公司的“合作沟通主动一点”,“工作流程规范一点”的企业文化来严格要求自己,和共事同事默契配合,及时有效沟通;按照要求和规范及时完成手头的工作,同时注意拓展相关知识。这也是让我尽快融入我们互联网这个大集体的重要保证。
在过去的三个月里,除了技术上的进步,我最大的收获在于敬业精神和思想境界。我留意到同事们都是勤勉投入工作,认真完成任务,遇到问题及时互相帮助,彼此相处极为融洽,这些温暖的点滴让我这个新人对我们互联网极为有信心。
同时,在与大家的沟通过程中,我也学到了不少交际上的知识和处理方法,这对我非常受用;同时,对于记录待完成事件的办法,我也参考了同事的建议,因此在之后的工作中将会更加有效率。
此外,在这三个月的业余时间里,我也没有闲下来,继续保持我的求知习惯,经常阅读与我的岗位相关的技术书籍,同时也根据兴趣扩大阅读范围。因为我认为,书富如海,只有不断地有针对性地学习,才能让自己的头脑更加充实。
15.软件工程师转正工作总结 篇十五
关键词:卓越软件工程师,软件人才培养,教学模式,校企合作
1 前言
卓越软件工程师教育是新时期高等教育的新模式, 最先在欧美国家开展, 并产生了良好的效果。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的重大改革项目, 我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于2010年正式启动, 这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 同时也是我校“十二·五”教学改革的重点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卓越软件工程师的培养可以我国造就大批具有工程实践能力的专门技术人才, 为中国的崛起储备更多坚实的后备力量。
2 培养卓越软件工程师的意义
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需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国家,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提升国家的核心竞争力。而卓越软件工程师培养的主要目标是面向工业界、面向社会, 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型软件工程技术人才, 为建设实现工业化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储备。
我国软件产业人才主要来自高校、企业和培训机构或企业与高校合作培养等。高等院校是我国软件产业人才培养的主体, 拥有社会培训机构所不可比拟的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 然而大量的计算机及相关专业毕业生虽掌握了软件行业需要的软件基础知识和开发能力, 由于我国高等教育长期与产业脱节, 片面追求学科的系统性和完备性, 忽略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导致毕业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缺乏, 造成了表面上软件人力资源储备丰富但实际上适用人才不足的尴尬局面。针对目前软件人才培养的现状, 需要建立卓越软件工程师的培养体系, 为我国软件产业的健康良性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以实施卓越软件工程师培养计划为突破口, 促进工程教育改革和创新, 全面提高我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是积极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高等工程教育体系, 促进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走向工程教育强国的有效途径。
3 我院卓越软件工程师教育培养模式措施
中原工学院软件学院是河南省首批软件学院之一, 办学效果出色, 在本省软件学院中处于引领地位, 是我校首批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点。“软件工程”专业是我校的特色专业建设点、校卓越计划首批试点专业, 2011级卓越软件工程师试点班已于2012年2月正式开班。学院积极研究、探索培养卓越软件工程师的整体方案, 积累了一系列实践经验和有效措施。
3.1 改革教学模式
培养模式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的工程教育和人才培养的过程和途径, 必须突破单一以课程“灌输”为主的模式, 实行校企联合, 产学研结合, 共同打造以问题探究式、科研训练式、工程实践式等为中心的多元化培养模式, 这是发挥学生个性特长, 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探索研究、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 逐步形成国际化视野的基本保证。
教学模式注重实践和教学改革。多方位的课外实践和课内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 而校外实践创新活动则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创造了空间, 为学生提供了发挥特长的平台。
3.1.1 建立全新的课程体系
通过对毕业生工作后反馈信息的统计, 以及座谈的形式, 了解他们在实际工作中, 对课程设置合理性和教学大纲安排的建议, 适时调整课程安排。在与企业的见面会上, 搜集用人单位对软件人才的要求, 介绍学校的教学计划, 听取用人单位对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的意见。综合各方面信息, 编制软件技术专业全新的教学大纲, 突破传统的课程体系定制方法。
传统的课程体系注重理论课程的教学, 实践课程相对薄弱。改革后的卓越软件工程师培养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新课程设置分为七个模块, 包括公共基础课模块、思想政治课模块、学科基础课模块、专业课程模块、校内专业实践课程模块、企业实践课程模块和素质拓展模块。专业必修课程强调本领域的理论基础与核心技术;软件技术强调软件开发技术、方法和工具的掌握;集中实践注重应用系统开发能力和工程能力培养, 并结合市场软件应用需求, 培养技术创新能力;专业选修课程注重拓展学生专业视野和和整体专业素质的培养。
新课程设置打破了传统的“自然科学基础→基础理论→专业技术→工程方法与实践”教学模式, 建立“理论精炼够用、技术课程优先、实践贯穿始终”的全新教育培养模式。从改革前后的课程体系可以看出, 培养计划在课程分布上, 对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做了比较大的整合, 摒弃过时内容, 除去重复部分, 尽可能使教学内容紧凑高效。
3.1.2 改革实践教学体系
传统实践环节是以“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为核心。其中课程设计主要作用仍然是课程实验的延伸和对课程理论的验证。软件职业技术能力的核心是程序设计能力, 一切课程的目的都服从于设计能力的培养, 因此, 实践环节的安排应该以软件设计为主线。随着课程进展、要求和水平不断提高, 改变传统实践教学体系, 是软件工程实践教育的重要内容, 是提高软件人才开发能的重要途径。
传统课程设计改革为“多级综合实践课题”。具体方案是用“三级实践课题+二级软件工程实践+IT行业社会实践+创新创业活动+企业课程”的实践体系, 取代原来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实践体系, 如图2所示。采取不同时期不同级别的课题设计, 逐步扩大和加深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设计能力的提高。
“三级实践课题+二级软件工程实践”把各学期内时间较短、内容独立的课程设计进行合并, 构成软件设计分级综合实践课题, 每个学期至少三周时间。学生在校理论教学的三个学期分别设计了不同目的的实践课题, 主要培养学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集中实践的模式, 时间充足, 效果较好;以综合性实际项目为驱动, 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快;课题由易到难, 连续性强, 学生能力稳步提高;课题多样化, 适合不同学生和不同应用;小组协作, 培养学生软件工程能力。以实践活动促进学生核心能力, 即软件设计能力的提高。
企业也可以直接参与“三级实践课题+二级软件工程实践”课题, 课题的项目由教师和企业共同提供, 让学生尽早的接触到软件生产过程, 在参与企业真实项目的过程中, 了解软件的规范化和工程化, 熟悉软件公司环境, 练习软件开发和设计能力。同时, 利用假期带领学生到软件企业的实训基地, 做IT行业社会实践, 使学生尽快熟悉企业流程和参与到企业真实项目中, 锻炼他们的软件工程能力。
3.2 校企合作
实用型软件人才的培养是企业需求与高校培养目标的结合点。高校在人才培养中, 要以教学为中心, 以培养人才为根本, 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鼓励教师面向社会、面向企业, 开展技术服务和软件开发, 提高教师的动手能力, 进而能采取措施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使学生能力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
学校要主动“走出去, 请进来”, 积极向软件企业提出合作意向。走出去进行市场调研, 根据社会和企业需要, 适时调整专业设置。只有同社会和企业相结合, 了解企业的用人要求和标准, 才能为校企双方提供合作的条件。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 鼓励学生到软件行业发达的地方就业;请进来让企业了解学校的培养模式, 了解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 才能了解学生, 为校企合作提供可能。让学生和企业接触, 聘请有实际工程背景的工程师、专家或相关技术人才来校授课, 既能让学生提前接受企业文化熏陶, 缩短学生的实习周期, 又能减少企业的培训成本。
学校与软件企业联合设立科技攻关项目, 对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性技术实施集中攻关, 利用软件企业较强的实践性和丰富的实际经验积累, 联合软件类高校系统的理论知识体系, 实现短期攻关, 体现软件企业和高校相辅相成的关系。
与企业共同建设实训基地, 实训期间由企业提供课题, 公司派出工程师和高校教师联合指导。毕业后, 符合企业要求的可直接就业。开拓校外实训基地的同时, 也要增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 聘请有企业经历或者技术能力强的教师, 作为实训教师, 采集实训课题, 进行实训;由企业派老师直接进行实训, 实训后由企业推荐就业, 或自主择业。
3.3 建立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建立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的高水平工程教育师资队伍是提高软件人才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软件技术人才培养需要一支实践能力强并熟悉掌握国际规范和软件开发规范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在师资队伍建设中, 采用了“三个1/3”的教师构成体系, 即l/3的专职教师, 主要负责学院专业建设和主干技术课程的教学;1/3的校内其它院系 (主要是计算机学院) 特聘教师, 主要负责学院专业理论课程等的教学;1/3的校外兼职教师, 主要负责实践环节的教学。
学校借助同企业的合作, 通过引进工程师型教师、聘请企业优秀人才兼职教师等方法来提高教师工程实践能力。 (1) 推进教师企业轮训:通过支持教师以脱产或半脱产形式到企业顶岗锻炼或到合作企业中兼职, 参与企业的实际项目, 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和软件工程能力。定期选派青年骨干教师参加企业培训, 获取企业资格证书, 鼓励教师考取行业资格证书, 提高现有教师队伍的“双师”比例。鼓励教师参加软件技术学术会议和软件人才教育教学研讨会等,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适应软件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对软件技术人才需求的变化。根据教学需要, 派教师到知名软件企业进行培训, 参与实际软件项目开发和管理, 从而提高软件工程能力和职业素质。实践证明, 这是一种快速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和综合业务素质非常有效的办法。 (2) 引进工程师型教师:软件技术人才实践性非常强, 需要有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 可以通过引进工程师型教师的途径, 借助他们的实践经验, 提高师资队伍的实践教学能力。自2005年起, 软件学院有计划地从IT企业引进有软件开发和项目管理经验的软件专业技术人员, 目前, 学院80%的专职教师都具有IT企业工作经历。
4 结论
卓越软件工程师教育作为新时期高等教育的新模式, 仍需要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探索方法和总结经验。本文针对当前软件人才传统培养模式的不足, 从我校软件学院的教学改革实践出发, 通过教学模式改革建立全新的实践体系和课程体系, 利用校企合作模式, 提高软件人才的工程实践能力, 通过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结合卓越软件工程师的培养模式在实行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对高质量、实用性的软件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参考文献
[1]朱彦松, 车战斌, 郭基凤, 韩玉民, 窦桂琴.卓越软件工程师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研究[J].计算机教育, 2012 (10)
[2]李英梅, 王建华, 于延.卓越软件工程师教育培养研究—以哈尔滨师范大学软件学院为例[J].计算机教育, 2012 (12)
16.浅论软件工程基本观念 篇十六
关键词:生产效率 结构化 复用 优化
在60年代计算机发展初期,程序设计是少数聪明人干的事。他们的智力与技能超群,编写的程序既能控制弱智的计算机,又能让别人看不懂、不会用。那个时期编程就跟捏泥巴一样随心所欲,于是他们很过分地把程序的集合称为软件,以便自己开心或伤心时再把程序捏个面目全非。人们就在这种美滋滋的感觉下热情地编程,结果产生了一堆问题:程序质量低下,错误频出,进度延误,费用剧增……。这些问题导致了“软件危机”。
在1968年,一群程序员、计算机科学家与工业界人士聚集一起共商对策。通过借鉴传统工业的成功做法,他们主张通过工程化的方法开发软件来解决软件危机,并冠以“软件工程”这一术语。三十年余年来,尽管软件的一些毛病如人类的感冒一样无法根治,但软件的发展速度超过了任何传统工业,期间并未出现真真的软件危机。这的确是前人的先见之明。如今软件工程成了一门学科。
软件工程主要讲述软件开发的道理,基本上是软件实践者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总结。软件工程的观念、方法、策略和规范都是朴实无华的,平凡之人皆可领会,关键在于运用。我们不可以把软件工程方法看成是诸葛亮的锦囊妙计─—在出了问题后才打开看看,而应该事先掌握,预料将要出现的问题,控制每个实践环节,并防患于未然。
一、软件工程目标与常用模型
软件工程的目标是提高软件的质量与生产率,最终实现软件的工业化生产。质量是软件需求方最关心的问题,用户即使不图物美价廉,也要求个货真价实。生产率是软件供应方最关心的问题,老板和员工都想用更少的时间挣更多的钱。质量与生产率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高生产率必须以质量合格为前提。如果质量不合格,对供需双方都是坏事情。从短期效益看,追求高质量会延长软件开发时间并且增大费用,似乎降低了生产率。从长期效益看,高质量将保证软件开发的全过程更加规范流畅,大大降低了软件的维护代价,实质上是提高了生产率,同时可获得很好的信誉。质量与生产率之间不存在根本的对立,好的软件工程方法可以同时提高质量与生产率。
软件供需双方的代表能在餐桌上谈笑风生,归功于第一线开发人员的辛勤工作。质量与生产率的提高就指望程序员与程序经理。对开发人员而言,如果非得在质量与生产率之间分个主次不可,那么应该是质量第一,生产率第二。这是因为:(1)质量直接体现在软件的每段程序中,高质量自然是开发人员的技术追求,也是职业道德的要求。(2)高质量对所有的用户都有价值,而高生产率只对开发方有意义。(3)如果一开始就追求高生产率,容易使人急功近利,留下隐患。宁可进度慢些,也要保证每个环节的质量,以图长远利益。
软件工程的主要环节有:人员管理、项目管理、可行性与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程序设计、测试、维护等。
软件工程模型建议用一定的流程将各个环节连接起来,并可用规范的方式操作全过程,如同工厂的生产线。常见的软件工程模型有:线性模型(图1),渐增式模型(图2),螺旋模型,快速原型模型,形式化描述模型等。
最早出现的软件工程模型是线性模型(又称瀑布模型)。线性模型太理想化,太单纯,已不再适合现代的软件开发模式,几乎被业界抛弃。偶而被人提起,都属于被贬对象,未被留一丝惋惜。但我们应该认识到,“线性”是人们最容易掌握并能熟练应用的思想方法。当人们碰到一个复杂的“非线性”问题时,总是千方百计地将其分解或转化为一系列简单的线性问题,然后逐个解决。一个软件系统的整体可能是复杂的,而单个子程序总是简单的,可以用线性的方式来实现,否则干活就太累了。线性是一种简洁,简洁就是美。当我们领会了线性的精神,就不要再呆板地套用线性模型的外表,而应该用活它。例如渐增式模型实质就是分段的线性模型,如图2所示。螺旋模型则是接连的弯曲了的线性模型。在其它模型中都能够找到线性模型的影子。
二、软件开发的基本策略
人们都有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能自然而然地运用于生活和工作中。同样,程序员脑子里的软件工程观念会无形地支配其怎么去做事情。软件工程三十年的发展,已经积累了相当多的方法,但这些方法不是严密的理论。实践人员不应该教条地套用方法,更重要的是学会“选择合适的方法”和“产生新方法”。有谋略才会有好的战术。下面讲述软件开发中的三种基本策略:“复用”、“分而治之”、“优化——折衷”。
复用
复用就是指“利用现成的东西”,文人称之为“拿来主义”。被复用的对象可以是有形的物体,也可以是无形的成果。复用不是人类懒惰的表现而是智慧的表现。因为人类总是在继承了前人的成果,不断加以利用、改进或创新后才会进步。
复用的内涵包括了提高质量与生产率两者。由经验可知,在一个新系统中,大部分的内容是成熟的,只有小部分内容是创新的。一般地可以相信成熟的东西总是比较可靠的(即具有高质量),而大量成熟的工作可以通过复用来快速实现(即具有高生产率)。勤劳并且聪明的人们应该把大部分的时间用在小比例的创新工作上,而把小部分的时间用在大比例的成熟工作中,这样才能把工作做得又快又好。
将具有一定集成度并可以重复使用的软件组成单元称为软构件(Software Component)。软件复用可以表述为:构造新的软件系统可以不必每次从零做起,直接使用已有的软构件,即可组装(或加以合理修改)成新的系统。复用方法合理化并简化了软件开发过程,减少了总的开发工作量与维护代价,既降低了软件的成本又提高了生产率。另一方面,由于软构件是经过反复使用验证的,自身具有较高的质量。因此由软构件组成的新系统也具有较高的质量。
分而治之
分而治之是指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简单的问题,然后逐个解决。这种朴素的思想来源于人们生活与工作的经验,完全适合于技术领域。软件人员在执行分而治之的时候,应该着重考虑:复杂问题分解后,每个问题能否用程序实现?所有程序最终能否集成为一个软件系统并有效解决原始的复杂问题?
优化——折衷
软件的优化是指优化软件的各个质量因素,如提高运行速度,提高对内存资源的利用率,使用户界面更加友好,使三维图形的真实感更强等等。想做好优化工作,首先要让开发人员都有正确的认识:优化工作不是可有可无的事情,而是必须要做的事情。当优化工作成为一种责任时,程序员才会不断改进软件中的算法,数据结构和程序组织,从而提高软件质量。
优化工作的复杂之处是很多目标存在千丝万縷的关系,可谓数不清理还乱。当不能够使所有的目标都得到优化时,就需要“折衷”策略。软件中的折衷策略是指通过协调各个质量因素,实现整体质量的最优。软件折衷的重要原则是不能使某一方损失关键的职能,更不可以象“舍鱼而取熊掌”那样抛弃一方。人都有惰性,如果允许滥用折衷的话,那么一当碰到困难,人们就会用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去折衷,不再下苦功去做有意义的优化。所以我们有必要为折衷制定严正的立场:在保证其它因素不差的前提下,使某些因素变得更好。
以上就是我个人对软件工程的一些粗浅看法,软件工程这门学科还远未达到完美的境地,我们还需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与完善。
参考文献:
17.软件测试工程师工作总结 篇十七
一、软件测试部见证xx的强硬实力
这段工作时间完全是在软件测试部度过,亲自体验感受离了xx科技的主要软件产品。包括xx等等。并且协助同事完成对xx工具等软件的测试工作。
1、产品名不虚传。
通过对软件的实际测试,彻底从思想上改变了自己对数据备份保护的概念。xx的硬盘动态备份技术,能够在不占用固定硬盘空间(非用户使用空间),实现数据的快速备份与恢复,堪称典范,不愧是行业的创新者和领导者。
2、友善同事关系给人温暖和关怀。
在工作期间,自己的对计算机硬件系统比较陌生,特别是对频繁的更换操作系统等,多亏xxx等多位同事的热情帮助和指导,让我顺利完成软件测试。在软件测试过程中,同事们一丝不苟的精神对我影响很是深刻。这种良好的工作环境给我振奋,给我力量,给我信心!
3、软件的瑕疵在所难免。
在软件测试过程中,也发现了部分让人不是很满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下列方面:
a、软件对中英文操作系统不能完全兼容。
建议:在软件安装入口处对中英文操作系统进行路径选择。
b、软件对不同主板的识别bios差异大。
具体是在xx软件测试中,不同主板性能差异大。
c、软件密码在重新登录后有残存现象。
已经通过xx反馈到研发部。
d、软件的不稳定性。
本人xx因为测试xx中的xx软件在重启中黑屏,在维修过程中彻底报废。在软件测试中部分软件在不同机器环境中测试性能有差异。还有其他问题在测试过程中已经汇报相关人员并得到满意解决。
总而言之,我们xx科技的产品还是值得信赖的。作为销售人员,我们需要对产品树立强大的信心!即使我们产品存在瑕疵,我坚信,我们勤奋团结的同事,一定会创造出更优秀的产品。
二、产品市场简单调查分析
1、同行业产品简单调查
通过在xx搜素引擎检索“数据快速恢复”,“系统快速回复”,“快速还原”等关键词,发现xx软件,和本公司产品具有很强的相似性。(测试报告详见附件内容)通过在xx的电脑diy市场及软件销售市场简单走访,暂时未发现xx系列软件的经销商。
2、网络调查简单分析
作为数据快速恢复领域的创新者和领导者,本公司的核心关键词语“数据快速恢复”,“系统快速回复”,“电脑系统快速还原”等在xx等知名搜索引擎没有很好的被索引。或许是公司产品发展定位因素,在网络推广方面有再提高的空间。对于此,本人有信心有能力,在非工作实践,提高xx产品关键词语在上述搜索引擎的排行。
3、电脑城市场调查简单分析
前期,和xx电脑城的xx网络(网络及电脑外设集成批发全国连锁经营),xx(品牌笔记本零售商),xx(电脑diy集成)等公司的店长简单交流对此类软件的看法。整体反映效果较好。在xx,在进一步熟悉公司产品和销售流程同时,将安排时间继续跟进,推荐试用xx产品。
三、个人整体认知
准确的说,xx是一面镜子,照出了自己的不足和缺点,为自己的成长和提高创造了机会。
1、计算机硬件知识欠缺。
自认为是it专业本科生,熟悉专业去做销售更好些。其实不然,自己还是一粒沙子。在软件测试部,学会了计算机硬件的线路连接,知道了用u盘可以ghost快速做系统等等。或许可笑,但是对我而言,很严肃的现实证实:自己还不会是一个合格的职员。需要虚心的向同事们请教!
2、英语知识的欠缺。
自认为立志做好国内销售,带领团队创作“农村信息化”创业计划书,立志为西部农村的it发展贡献一份力量。看到了xx的英文操作系统,就基本灰心。但是我坚信,我会在短期内,在专业英语方面有所突破,因为自己还是对专业英语有浓厚兴趣的。
3、对销售的错误认识。
两年多的校园代理销售经历,误打误撞,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尽管在工作期间,没有亲自体验到去向大客户推销产品的经历,但是通过x经理推荐的《大客户销售十八招》一书,发现自己还有很多的东西要认真的学,认真的领会,并在实际推销中灵活应用。庆幸的是,对于销售的做起码准则还是在坚守:诚实信用,对客户负责!用好的人品去赢得客户关注!面对拒绝,保持良好的心态!
4、自己还有在xx存在的价值。
xx和自己理想中的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是这种差距,或许就是我存在的价值!主动向同事请教问题,积极虚心的向同事学习,这是我工作过程中一直在践行的!下阶段,将积极贯彻总经理的指示“加强个人管理,提高业务的能力”,从严要求自己,做好各项工作,提高个人存在贡献值。“与xx共创业”,是我在xx工作的基本心态:认同公司发展愿景,服从公司安排,任劳任怨,积极负责,务实创新,把xx的事业看成自己的事业去拼搏!
四、下阶段工作计划
在xx,认真贯彻落实“加强个人管理,提高业务能力!”的xx员工作风,具体落实到:
1、服从公司的工作安排,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2、进一步熟悉公司产品(硬件产品),熟悉公司环境(认识研发部同事)
3、熟悉学习公司的销售制度和流程;
4、提高公司关键字网络检索排行,并提交一份营销计划书;
5、继续学习销售知识及应用技术,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6、申请参加公司的综合业务能力考核。
18.工程类工作转正申请 篇十八
进入公司三个月多的工作,我已经成功的转换了自己的角色,不是以一个实习生角色去投入工作,而是以一个真正的晋愉地产员工的心态去对待工作。在此感谢公司领导的关心和帮助,特别是盛世融城项目部的陈经理和导师徐宾,以及各位同事给我的指引和帮助,让我很快就适应了工作环境,也熟悉了公司的整个操作流程。
目前本人在晋愉·盛世融城项目部中担任助理工程师,在试用期间主要工作:1,协助导师徐宾针对盛世融城A组团1#、2#楼外墙保温、门窗、栏杆等工程的管理工作;2,协助导师徐宾对盛世融城A组团4#、C区7#楼异地样板房修建安装的管理工作;3,协助导师徐宾对盛世融城C区7#、8#楼修建进行管理;4,对红岩路桥工程有限公司在盛世融城部分土石方工程进行管理;5,积极认真做好领导布置的每一项工作。
在本部门的工作中,我一直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及时做好领导布置的每一项工作。工作认真,细心且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进取心,工作热情,性格开朗。期间和同事之间能够通力合作,关系相处融洽而和睦,有团队协作精神。遇到专业和非专业上不懂的问题虚心向同事们学习请教,不断提高充实自己,坚守岗位,尽力把工作做到最好,获得了本部门领导和其他部门同事的认同。在日常生活中,我已经把自己融入进晋愉这个大家庭中,我迫切的希望自己能成为公司正式员
工中的一员,晋愉给了我这样一个发挥的舞台,我要珍惜这次机会,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努力,为公司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今后,我会更积极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注重自身发展和进步,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成为公司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在此我提出转正申请,恳请领导给我继续锻炼自己,实现理想的机会,我会用“空杯”的心态去在工作中去学习,以谦虚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做好我的本职工作,为公司创造价值,同一起晋迁佳境,愉悦人生!
19.软件工程师转正工作总结 篇十九
为培养造就一大批“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创新能力强、适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优秀后备工程师, 建设创新型国家, 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优势, 增强我国的核心竞争力。2010年6月23日, 教育部开始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同时将其列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截至目前, 共有194所高校成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1]。
1、人才培养定位
成都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工程专业在2012级开始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以实际软件工程项目为背景, 以软件工程项目开发技术为主线, 通过高校和行业企业的深度融合, 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软件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培养定位--高素质应用型软件人才。其中高素质是指具有跨学科知识背景, 具有良好的科学及人文素养、扎实的专业学科基础知识, 过硬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突出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具备开放视野的创新型人才;应用型是指为满足成都区域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建设及其核心产业———软件产业信息与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需求的技术型、工程型人才[3]。
2、软件工程卓越工程师计划探索
2.1“平台+模块+插件”课程体系设置
课程体系设置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 以培养具备未来卓越工程师潜质为标准, 体现软件人才的核心竞争力即专业学科知识能力、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企业适应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国际沟通交流能力等, “平台+模块+插件”的课程体系设置包括三大类, 见图1。
平台课程由公共基础课程、素质教育课程以及学科专业基础课程构成, 重在综合素质、科学及人文素养培养、开拓学生视野、突出团队沟通与协作和专业基础能力培养。
其中公共基础及素质教育课程:本着“文理渗透”的原则, 设置高等数学、国学经典、大学生心理学等课程, 注重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提供丰富多彩的体能训练、心理健康教育及咨询课程, 使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学科专业课程:重在学科专业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培养, 与“211”、“985”等研究型院校培养的学术型人才和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技能型人才相比, 所培养的应用型工程人才掌握的学科专业理论知识在深度上低于学术型人才, 高于技能型人才;在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上, 强于学术型人才, 较技能型人才培养, 更强调应用学科专业知识解决工作实际问题的能力, 而不是单纯的技能操作训练。
多语言应用能力平台:注重语言能力培养, 包括沟通交流、表达与写作能力、服务外包语言应用能力。外包语言以口语练习为主, 增强学生对外交流的信心和能力, 为培养国际化软件与信息服务工程师人才打下基础。
模块课程:通过设置服务外包、游戏开发、软件测试、移动开发、.NET技术、JAVA技术等与行业急需的技术方向作为选修课程模块。强调和体现同一专业学生“个性化”特性及各专业方向的交叉和渗透, 学生在学习了本专业方向基础知识后, 可根据市场岗位细分及自身爱好与需求, 选修其它模块课程。
企业插件:通过企业实训、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等课程设置体现, 以软件产业及企业的实际人才需求标准为插件, 关注产业前沿发展, 把软件行业的新标准、新成果及企业对人才的特殊需要, 及时引入到人才培养过程, 实现双方优质资源互补, 有效地促进软件人才的培养工作[3]。
2.2“3+1.1”学制设置
为强化卓越工程师能力培养, 采用“3+1.1”年学制设置, 将培养过程划分为两个时间段, 教学内容对应设置为“学科教育+企业实训”两个部分, 整个过程均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完成教学组织与运行。“3”代表前三年的校内教育;“1.1”代表1.1年的提升实践动手能力的校外教育, 即企业参观、企业认知实习、企业实训、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 其中0.1年代表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的两个暑期。在前三年中, 将“3”又分成2年和1年, 分别代表不同层次的平台类课程学习阶段和模块类课程学习阶段, “1.1”又分成“0.1”年的企业培养I和“1”年的企业培养II, 不同层次达到能力逐步跃升 (见图二) 。
2.3“1+3+8+18周”企业培养方案
为突出工程能力培养, 关键是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在整个卓越计划培养体系之中, “1.1”年的企业培养细分成“1+3+8+18”周, 其中0.1代表“1+3”周, 1代表“8+18”周 (见图三所示) 。其中核心部分就是实习实训, 最终达到实习实训与学习专业相结合, 实习实训与学生就业相结合, 实习实训与职业方向相结合, 实习实训与校内校外相结合。
(1) 校企联合培养I
“1周”:暑期企业参观, 体验式参观, 学分:1分, 设置1周的短学期, 在第一学年暑期执行。组织形式:由专业教师带队, 组织参观大型电子信息类行业企业、软件及信息服务外包企业或参加重要的产业发展峰会如国际软件洽谈会或服务外包洽谈会等等, 组织企业工程师或行业产业专家讲座、介绍行业及产业发展前景, 与企业工程师进行座谈, 直观感受和体验未来的工作场景, 增加学生对该行业和专业的认可度, 产生对行业的浓厚兴趣。
“3周”:暑期企业见习, 认知性实习, 学分:3分, 设置3周的短学期, 在第二学年暑期执行。组织形式:进入企业, 执行三周体验式项目开发。目的是使学生体验软件项目开发过程, 企业项目开发环境和基本要求, 通过项目开发体验明确未来的专业发展目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在企业与高校共同搭建的实训基地实施, 也可以全部安排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或培训机构完成。配备双导师。
(2) 校企联合培养II
此阶段, 属于企业插件, 根据企业用人标准或就业方向, 实施“多渠道、多途径、分类别的实习实训方案”。
“8周”:企业综合实训, 学分:8分, 第七学期或第三学年暑期执行, 重在培养学生软件工程综合项目实践能力、项目开发技能, 包括基本的配置、设计、编码、测试等, 运用适当的理论和方法解决软件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工程项目管理和团队协作及沟通交流能力等。
“18周”:企业顶岗实习 (含毕业设计) , 学分:18分, 第四学年执行, 培养学生“岗位对接”与“岗位轮训”, 就业前的实战训练, 真正实现就业的零距离。
组织形式:校企合作灵活, 在最后一学年内完成, 采用企业实训、企业实习、毕业设计及就业一体化管理模式, 达到校企真正深度融合, 也可根据企业实际实行“订单式”, “课程嵌入式”, “企业主导型式”, “校企互动式”等形式。实施过程注重双导师配备, 企业项目实训, 配备双导师指导, 在企业实训及定岗实习阶段以学校导师为辅, 企业导师为主;毕业设计, 采用双导师制度, 所有题目全部来自企业真实项目或课题, 此时以学校的导师为主, 企业的导师为辅进行指导。培养全过程坚持遵循“全员参与、全程参与”的原则。
2.4 教学方法及评价改革
(1) 全面推行“案例驱动式”教学, 采用“做中学”和“按需教”模式,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在专业课程、专业方向课等实践性强的近二十门课程中, 全面推行以学生为中心的项目驱动式“做中学”和“按需教”教学模式。学生组织成项目团队, 以真实的行业业务项目为背景, 以课程所涉及到相关技术为主线, 按照软件企业规范的开发流程和团队角色划分, 完成相应项目立项、计划、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交付的全过程, 帮助学生掌握该课程所涉及到的项目开发所需要的分析、设计方法, 开发平台、技术及工具, 设计规范, 开发、管理流程, 质量控制及项目管理等等。
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 教师通过学生的进度报告, 小组讨论和答疑, 随时掌握学生动态, 针对其问题适时切入知识点教学。教师对提交的文档、代码及时组织评审, 并及时反馈给学生, 学生根据反馈意见进行修改, 提升水平。课程项目案例选取注重实用性和先进性, 并鼓励学生大胆地采用先进技术, 自行设计有风险性的方案, 允许失败后总结经验, 最终完成规定任务。这样便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工程能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造性思维。
(2) 构建自主学习模式
通过项目资源库和各种网络资源平台为基础, 构建全面的自主性学习模式, 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每个小组由学生自主产生一名组长, 同时配备部分项目指导教师。同时结合学院实行的专业导师制, 使学生与院内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广泛交流, 鼓励学生与校外软件企业、公司或研发团队合作, 参与项目开发及新技术的开拓等。
(3) 改变学生成绩评定方式
采用以过程为主、结果为辅的成绩评定模式, 执行以团队合作和个人表现结合、队友考核和教师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法。规定所有课程期末考试成绩不得超过60%。考核形式多样化, 针对专业课、专业选修课程等实践性强的课程, 不得使用试卷形式, 而必须采用项目考核机制, 以学生提交的各阶段进度报告、会议评审、文档、源代码、相关技术方案;相应项目工作量、界面友好程度、功能丰富程度、技术架构;团队合作、沟通及交流等通过不同权值进行综合考核, 同时参照学生相互考核、指导教师考核和课程答辩小组考核等相结合。
2.5 工程型师资配备方案
没有一支高效、优秀的双师型、工程型教师队伍难以保证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得以实现, 引入“双导师”制和“外聘教师”制。
(1) “双导师”制
“双导师”制是指学生在企业现场的教学活动, 由企业和学校分别指派企业工程师及学校的“双师型”专职教师承担相关教学和指导工作。
学校导师由学院在本专业教师中遴选。担任导师的教师要具有一定的工程背景和实践经验, 有责任心, 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企业导师经校企双方商定后, 由学院在企业工程师、技术管理干部中聘任, 并签订指导合同, 在大三下学期介入直到学生毕业。双导师管理: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可成立指导小组, 共同研究和解决进行现场教学、实习、工程实践、科研实践中的问题, 总结和积累指导经验。实行“双导师”制的关键是要明确导师的责、权、利。学校导师与企业导师要经常沟通信息, 协调指导事宜。要尊重企业导师, 充分发挥企业导师的作用。
(2) “外聘教师”制
“外聘教师”是指邀请软件公司具有高级软件工程师和高级课程讲师双重资格的专家来校集中授课。
外聘教师来自国内外知名企业, 主要由外企IT工程师、海外留学生和资深软件专家组成, 具有高级软件工程师和高级课程讲师双重资格。每位外聘老师带学生进行限制, 外聘周期为2-4周, 实行全天候集中实训及授课。
2.6 创新能力培养途径
通过打造“学生创新工作室”及“项目孵化室”;设置“软件创新春蕾计划”;构建完备的学科竞赛体系, 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学科竞赛活动;设置学生进入“教师科研团队”机制等构建了立体化创新能力培养途径, 大大提升了学生的项目开发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科技创新和团队协作能力。
3、总结
通过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施方案进行探索, 目前已经在学院软件工程专业2012级开始实施, 充分体现了“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能力培养为核心, 提升就业竞争力为目标”的培养理念, 相信会在将来不断提升本专业的专业就业率及就业层次。
摘要:针对软件工程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 以推进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为突破口, 在课程体系设置、学制设置、校企联合培养、师资队伍准备、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改革等工程型人才培养模式方面作了全面探索及实践。
关键词:软件工程,卓越工程师计划,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阎朝坤.卓越软件工程师目标驱动的“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 2012, (23) :63-64.
[2]唐满.软件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的探索[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2, (7) :135-136
【软件工程师转正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6月软件工程师试用期转正工作总结08-31
软件工程师年终总结06-27
软件工程师个人总结08-17
软件测试工程师年终述职总结10-03
安卓软件工程师工资06-30
软件工程师求职简历09-14
软件工程之第五、六章总结11-04
java软件工程师面试10-31
软件高级测试工程师岗位职责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