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第五册音乐教案

2024-09-23

2017第五册音乐教案(7篇)

1.2017第五册音乐教案 篇一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教案 上册第三单元有多重2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

2、培养学生的估计和解决与千克、克有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掂一掂、猜一猜中帮助学生建立千克、克的质量概念。

4、培养学生与人友好合作的学习态度。教学重点:

进一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教学难点: 正确估计生活中一些常见物品的质量。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老师昨天上超市买了一些大小差不多的苹果。估计一下:几个苹果大约重1千克? 学生随意估计的结果可能是杂乱、盲目的,在此矛盾的基础上,教师提问:怎样估计才能尽量使结果准确一些呢?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学生分四人小组讨论:怎样估计才能尽可能使结果更准确一些?

学生的估计方法可能看有:拿出一个苹果称一称,再根据这个苹果的质量去进行推算;先称好了1千克重的物品,用手掂一掂,再去掂苹果,看几个苹果的质量掂起来和前面的感觉相似;直接用秤称等。

2、全班交流。

3、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估计方法带领学生进行验证。问题:从录像中你明白了什么?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学生再次用弹簧秤称出1千克重的物品,然后用手掂一掂,然后猜一猜,哪样的物品的质量重1千克。

2、第2题。先让学生拿出一枝铅笔估一估,再用天平称一称。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1、总结:说一说估计一样物品的质量要使结果尽量准确必须注意什么?

2、想一想,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教学反思:

2.第五册音乐教学计划 篇二

一、学生情况分析:

对于中年级的学生更应该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对待音乐,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爱学、愿学。

学生年龄小,生性活泼,我会在这一点下功夫。学生的整体情况预计不均衡,情况参差不齐。所以,对不同学生应用不同教法,要培养学生专长,即“普遍培养,重点发展”。使学生各方面均有提高。

二、教学分析:

由于学生还处在低年级的音乐教学中,在本学期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的实施: 愉悦性:在教学过程中,不论是歌曲的学唱、乐理知识的学习,都要使学生学的快乐。使他们能兴致勃勃,主动积极地投入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以及创造音乐的活动中去。艺术性:在教学中要通过艺术形象来唤起学生对美的共鸣与追求,从而进行审美教育和品德教育。

本学期在上课同时我要注意加强巩固音高概念、巩固学生对音的高低、强弱、长短的感觉。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累积乐理知识。教材中的律动和舞蹈较多,应注意引导学生自编动作、节奏甚至歌词,发展学生身体的协调能力和自编能力。为今后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三、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5.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学科整合。响应新课标要求。

四、本学期教学目标、任务: 1.演唱:

(1)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演唱习惯。(2)参与各种演唱活动。

(3)能够用自然的声音,按照节奏和曲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4)能采用不同的力度、速度表现歌曲的情绪。(5)能够背唱4-6首歌曲。

2.演奏

(1)能够用打击乐器或其他音源合奏或为歌曲伴奏。(2)能够用打击乐器表现一定场景。3.综合性艺术表演

(1)能够参与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2)能够配合歌曲、音乐用身体做动作。

(3)能够与他人合作创编简单的律动、集体舞歌表演等。4.识读乐谱

(1)复习简单的节奏符号,并能创作简短的节奏。(2)能够用声音、语言、身体动作表现简单的节奏。5.创作实践

能够运用线条、色块或手势,来表现声音或音乐。

3.第五册美术教案 篇三

领域 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三原色。

2.观察两个原色调和之后产生的色彩变化,说出由两原色调出的第三个颜色(间色)

3.能够调出预想的色彩,并用它们涂抹成一幅绘画作品。教学评价建议

1.能否用三原色调出三个间色

2.能否分别说出三个间色分别是由那两个原色调出来的。

3.能否调出预想的颜色。

4.能否记住三原色以及用他们调出的间色(间色这一概念可以不出现)。教学实施建议:

一、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教具:水彩画工具,色彩卡片,图片,范作。

2.学生准备学具:水彩画工具。

二、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因为三年纪的学生对水彩画接触的不是很多。所以有必要指导一下如何使用水彩颜色,然后,让学生挑选两个最喜欢的颜色,调一调。再说一说变成了什么颜色。接下来可以让学生自由调配颜色,但要有两个要求,只将两种颜色相调,并且要记住它们调出的第三个颜色。(可以做一些笔记)。然后交流。

2.发展阶段

让学生认识三原色。并且真正理解“原色”的含义

将纸弄湿,将调出的色彩涂抹在作业纸上:让学生用两个指定的原色调出教师出示的那个间色。学生调出颜色胡

色相一定会有差异,让学生比一比。说说原因。教师分别出示两个间色。让学生自己寻找两种颜色调出它。学生继续尝试调出喜欢的颜色并填在画面的空白处。

3.收拾与整理

可以留出十分钟左右的时间,主学生将水彩画工具清洗整理好,然后再进行作业展评。

三、课后拓展

在课堂练习的基础上,可让学生做以下练习:绘出七色彩虹,绘出春天(或夏天,秋天,冬天)的感觉,表达心情,天气,味道……

教学参考资料

蒙德里安与《红。黄。蓝的构成》

蒙德时安

Mondrian.Piet:[荷兰](1872年――1944年)蒙德里安出生在荷兰的阿麦斯特一个教会学校校长家庭,14岁开始学画,20岁成为当地的一位中学美术教师,开始从事学院派和写实主义创作,后又从事印象派,象征派和写实主义创作,后又从印象派,象征派和后印象派中吸取养料。直到1911年,他在荷兰看到毕加索和布拉克的早期立体主义作品后,次年就赶赴巴黎,开始按立体主义方法作画。最初使用最单纯的红,黄,蓝和绿等颜色来描绘风景。在以后的年代里,他以抽象的平面,用正面的手法来表现风景,1914年回到和来创立风格派,提倡新造型主义。

蒙德里安把新造型主义视为一种手段,通过这种抽象符号把丰富多彩的大自然简化成有一定关系的表现对象。他认为:“唯有纯造型才能完成最后的抽象。在造型的艺术中,真实性只能通过形式和色彩,有动势的运动的均势才能表现出来,纯手段才是提供达到这一点的最有效的方法。”这一思想使他通过直角,通过把色彩简化成原色,并加上黑和白,成为一种非全等的,对立的的均衡。正如他自己所说:“我一步步地排除着曲线,直到我的作品最后是由直线和横线完成,形成诸如十字型,各个相互分离和隔开,直线和横线是两相对立力量的表现,这类对力的平衡到处存在着,控制着一切。”

蒙德里安在1914年的画中,曲线已经消失,垂直与水平结构居主导地位;19196年以后通过垂直与水平线结构的动势平衡,以及使用原色,完成了他表现宇宙的理想,达到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境界。《红,黄,蓝的构成》也是如此,他作于1930年,有51厘米见方,现归纽约私人(Mn and Mrs,Armand P,Bartos(收藏)

万花筒

领域 设计、应用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万花筒的图案是对称的,并能描述它的对称方式。

2.用绘画,剪纸,拼贴等方式表现类似于万花筒的图案。

3.试着按自己的设计来表现色彩。教学评价建议

1.能否表现对称的图案。

2.能否用“先设计一个花样再复制”的思路来设计对称的图案。

3.能否表现记忆中的色彩的感觉。

4.如何引导学生在设计、应用领域学习。

5.如何循序渐进地指导小学中年级学生制定设计方案。

教学实施建议

一、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教具:一些有万花筒图案的图片,中心对称的图案。示范用的纸。笔,剪刀,胶水等工具。

2.学生准备学具:有万花筒的学生将其带到课堂。带好彩色纸,剪刀,绘画笔等。

二、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让学生看看万花筒然后讨论:万花筒里的“花”有什么特点?主要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的花样是如何对称的。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中归亮的那个六角形图案,它是由六个三角形组成的。其中有一个三角形的花样是真实的。其余五个都是镜子反射出来的,它们都是相同的并且围绕一个中心点对称。2.发展阶段 首先可以让学生讨论一下思路:我们要创作一个:“真实的”三角形花样,可以剪,可以画;再制作其余五个“镜子里的”花样,组成要做的图案。

然后让深长思考用什么方法使图案对称。(将纸叠在一起剪,用印的方法来画……)学生很难将对称表现得精确,这并不重要,对于三年级的学生只要能表现出万花筒的图案就可以了。

色彩也是考虑的一个方面,可以让学生再一次观察万花筒,将其中认为最漂亮的一个色彩组合记住。并且将它表现出来。

3.收拾与整理

学生应该已经习惯将剪下的纸屑放在纸篓中。那么结束时只要再检查一下周围是否有纸屑就可以了。

万花筒:

一种光学装置。由几面镜片组成,能使人从其中窥见由彩色玻璃碎片拼成的对称几何图形;转动装有玻璃碎片的部分即可显示出变幻无穷的图案。由布鲁斯特于1816年前后发明,1817年取得专利权。简单的万花筒包含两片楔形条状反射镜,成60度或45度相连,也可用一片明亮的铝片折成。镜片装在筒内,筒的一端装有可转动的玻璃盒,其中放置彩色玻璃碎片,金属箔或圆珠。有些万花筒不装玻璃片盒,而用反射镜片反映远方的物体。如在窥孔上装一目镜则效果更佳。

大人国与小人国

领域 造型,表现,欣赏,评述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举例说明大小是通过相互比较才可以体现出来的。

2.能够用比较的方法,绘画(制作)“大人国”或“小人国” 教学评价建议

1.能否用对比的方法,来突显主人公的“大”或“小”。

2.用来突显主人公的“大“或”小“的表现方法是否有创意。

3.构图是否完整。

4.能否有意识地使用一些自己喜欢的色彩组合。

教学实施建议

一、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教具:一些玩具汽车,房子,人物等迷你型的物品,一些与这些物品大小较匹配的景物图片,有条件的可以准备一些有关的动画片,电影等影像资料。

2.学生准备学具:学生将自己过家家用过的各种玩具“娃娃,动物,积木,汽车,厨具……)带来。带齐绘画工具。

二、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让学生回忆看过的有关大人国或小人国的故事,简要说明一下故事内容。然后讨论故事是如何表现主人公来到了大人国(小人国)的?

请学生将带来的各种物品放在不同的背景前,说说感觉并讨论:是什么原因使同一样物体看起来有时候显得非常大,有时候又显提非常小,让学生举例说明。

教师也可以用一些图片,影像资料告诉学生:大小是通过相互比较才可以显示出来的。

2.发展阶段

学生思考:你想表现大人国还是小人国?你想有那几样物体的大小反差来表现主人公来到了大人国或小人国?继续启发学生思考:画面的主体是什么?用什么背景来衬托它的大或者小?

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意开始作业。

3.收拾与整理

4.学生的创作往往要两课时才能完成,在第一课时结束的时候,教师可将作业收起来。

三、课后拓展

用泥塑的形式,配以一些玩具,模型,背景图表现立体的大人国或小人国。

教学参考资料

《格列佛游记》

〔英〕乔纳森。斯威夫特著。第一部是“厘丽浦之游”,俗称“小人国”,第二部是“勃罗廷奈之游”,俗称“大人国”。

前前后后

领域 造型、表现、欣赏、评述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回忆,观察与比较,能够概括出“同样大小的物体会显现近大远小的现象”这一规律。

2.能够运用“近大远小”的规律,绘画或拼贴一幅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的作品。教学评价建议

1.能否例举“近大远小”的现象。

2.能否用“近大远小”这一规律来表现前后关系。

3.画面是否表现出了物体的前后关系。

4.三年级的学生怎样学习透视知识。

教学实施建议

一、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教具:一些有明显透视效果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2.教师根据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在课前让学生观察道路两旁的树,电线杆等有明显透视现象的景物,如有条件,可让学生用照相,速写等方式记录观察结果。

3.学生准备学具:剪刀,浆糊,彩色纸,绘画工具。

二、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交流课前观察的结果,教师同时出示相应的图片,影像资料等。说说这些景物都有些什么规律?举例说明。

2.发展阶段

讨论:在以往的绘画中,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前后关系的?

知道了“近大远小”的规律后,说说你准备如何用它来表现景物前后关系?教师可以为学生的作业指定一个主题,也可以让学生讨论后自主命题,并选择一种作业形式(绘画,拼贴,或两者结合)。

绘画之前可以与学生探讨一下绘画顺序:先画什么比较合理?

3.收拾与整理

要让学生养成将剪下的废纸屑随手放进纸篓的习惯,这样课后的收拾与整理就比较方便。

三、课后拓展

寻找,收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世界名画,并用简单的语言加以书面评论。

教学参考资料

《林间村道》

〔荷兰〕霍贝玛

由于这幅画成功地表现了焦点透视的技法,所以,在美术技法教学上一直被用来作为示范作品。

第5课 天然的斑纹

领域 造型、表现

课时 1-2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用一两句话说出不同肌理效果带给自己的独特感受。

2.能够用拓印,拓印添画,绘画等方法表现1-3种不同的肌理。

教学评价建议

1.能否理解肌理的含义。

2.能否说出不同肌理给人的不同感受。

3.能否总结出做作业过程中的一些好的方法与同学共享。

4.能否表现至少一种肌理效果。

教学实施建议

一、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教具:收集到的一些石块,木块,各种质地的布料,树叶,纸张,皮革,皮毛标本,蝴蝶标本等有不同纹理的材料。水粉笔,毛笔,调整色盘等。

2.学生准备学具:收集到的树叶,羽毛,各种有凹凸纹理的徽章等。水彩工具,蜡笔等。

二、引导教学

1.引导学生发现自然界中一些平常不太被关注的细节,让学生不光会用眼睛,还要尝试用触觉去感知这些细节的美丽,积累一些视觉和触觉的经验。

教师可以将自己带来的和学生收集到的材料都展示出来,让学生观察它们的肌理,摸一摸,说说它们给你什么感觉?可以这样说:树皮给我的感觉是粗糙的,丝绸的感觉滑滑的,金属摸上去又硬又凉。还可以做一些对比,譬如:棉布比丝绸粗糙,但比树皮细腻,皮毛的感觉比皮革温暖;青的树叶比枯叶要滋润,细腻……

2.发展阶段

教师介绍,示范两种拓印的方法:将纸覆在实物上,用铅笔,油画棒等工具直接将纹理印下来;或将水粉画颜料涂在实物上之后用吸水性能较好的纸印下它的纹理。制作肌理效果的方法还有很很多,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创意。也可以让学生用绘画的方法来表现美丽的斑纹。

以上拓印的方法不难,但要取得很理想的效果却也不是很容易的,给学生多一点的时间去尝试,并且在作业过程中,组织几次讨论,谈谈成功的原因,谈谈失败的原因,谈谈遇到的困难,谈谈解决的方法,这样会使学生更快地掌握拓印的方法。学生可以自主决定用什么方法,表现什么样的肌理。建议用两课时,让学生尝试不同的方法。表现不同的肌理。

3.收拾与整理

由于这节课会用到多种材料,教室里会显得凌乱一些,所以,下课前要留出一点时间让学生收拾物品。

三、课后拓展

如果学生感兴趣,教师还可以向学生介绍以下的方法让学生尝试:有些纹理,例如,树皮,可以用拓印碑文的方法来印。将水粉色涂在玻璃等光滑并不吸水的物体的表面,将纸覆上去,得到偶然的肌理效果;将墨汁或颜料滴在水面上,稍稍化开后,用宣纸吸附,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学参考资料

肌理:与形态,色彩一起组成造型三要素。肌理指由于材料的不同配列,组成和构造而使人得到的触觉质感和视觉触感。质地,手感,触感,织法,性质,纹理等说法,都可包括在肌理之中。能够实际触摸的称为“触觉肌理”;只能看不能触摸出差别的称为“视觉骨理”,如从照片或印刷品上感受到的肌理即是。

第6课 校园里的花

领域 造型、表现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各种植物枝叶生长的结构,叶片,花瓣的形状特征以及枝杈的前后穿插变化。

2.能运用不同大小的点,流畅富有变化的单线条来写生各种植物,并将点与线结合添加上背景使画面的构图更完整。

3.通写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发现美,表现美,锻炼学生的观察力,感受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评价建议

1.能否通过观察了解写生植物枝叶生长的结构,叶片,花瓣的形状特征。

2.在写生过程中,能否画出花,叶,枝杈的形态及枝杈的前后穿插变化。

3.能否尝试用各种材料通过剪,折拼贴等方法制作成立体或半立体的花卉。

教学实施建议

一、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教具:在教室里摆几盆盆栽,再准备一些用不周材料制成的花卉作品。

2.学生准备学具:绘画工具材料。

二、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引导思考,是什么把我们的校园装点的如此美丽。培养学生能从身边寻找美,发现美,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在教室里分别摆放几盆盆栽,请学生观察,植物的枝叶是怎么生长的?叶片或花瓣什么形状?有什么特征?枝杈之间如何穿插的?得出画画前要先仔细观察对象的认识。

2.发展阶段

任何植物,都有它的个性特征,有的茎干粗壮,有的根细弱,有的叶肥厚。教师引导学生讲植物枝叶的结构,叶片或花瓣的形状特征。如八月菊的叶子是椭圆形的,边缘还长着许多小齿,像是一把把木工用的锯子。叶子有大有小,参差不齐。有的时子还垂下来。等学生心中有数了,再下笔去描绘。这时要注意画面的构图与盆栽外形有整体感觉,从什么地方画起都可以,主要是把前面的花,叶,枝杈的形态画出来,后面的花叶枝可根据前面的特征进行添加与加工。画面的前景可以用点,线,面有规律的组合,或用一种花纹的重复组合。

三、教学拓展

1.出示用其它材料制成的花卉作品供学生欣赏。

2.启发深长用纸和其它材料通过剪,折拼贴等方法制作成立体或半立体的花卉,美化教室。

教学参考资料

1.写生是以实物为对象进行描绘的作画方法。

2.参考书目:《儿童写生教程》。

第7课 最受尊敬的人 领域 造型、表现 课时 1-2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思考谁是最受尊敬的人,并通过平时的观察抓住人物的特征。2.引导学生用绘画,拼贴等方法来表现心目中最受尊敬的人。

3.通过绘画创作,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尊敬之情。教学评价建议

1.能否通过观察,了解最受尊敬的人的外貌特征。

2.在肖像有绘画过程中,能否表现出人物的基本特征。

3.能否大胆,自由地运用绘画,拼贴和立体制作等方法绘制肖像。

儿童人物画的欣赏与研究

教学实施建议

一、课前准备

二、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1> 引导学生思考:谁是最受尊敬的人?并能对其外貌特征进行描述。

2> 教师请学生欣赏几幅不同风格的肖像画作品。

通过讨论,得出谁是最受尊敬的人,为什么?

出示范作,猜猜“这是谁”?“为什么”?“他为什么受尊敬?”

得出画肖像画要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的道理。

2.发展阶段

带领学生进一步讨论,得出要画出最受尊敬的人,可以从他的职业特点入手,并能进行描述。通过不同职业人物衣着的比较,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征。肖像画的风格多变,注重色彩与线条的表现力。鼓励学生大胆,自由的绘画,并能运用拼贴,拓印等多种制作方法来绘制作品。

欣赏名家的肖像作品,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3.收拾与整理

4.作业完成后,应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保持教室卫生。

三、课后拓展

1.想象一下,还可以怎样来画肖像画。

2.还有谁受尊敬,可以来画一下。教学参考资料

1.凡。高,毕加索简介

2.参考书目:《外国美术简史》。

第8课 今天我值日

领域 造型、表现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回忆,观察在学校,班级值日的情景。

2.掌握值日时人物的各种动态变化,通过绘画表现值日的情景。

3.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创作能力,培养学生做事的责任感。

教学评价建议

1.能否通过回忆,观察,描述值日时人物的各种动态特征。

2.在欣赏过程中,能否大胆的发表自己的想法。3.在画的过程中,能否画出人物的基本动作。

4.能否大胆自由地运用各种绘画材料,画出不同风格的作品。

教学实施建议

一、课前准备

1.引导学生回忆学校,班级的值日情景,并作简单的描述。

2.教师几幅供学生欣赏用的不同绘画材料工具和不同风格所表现的学生正在值日的作品。

二、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通过回忆,在学校,班级中你做过什么值日?值日时做些什么事?做值勤员时检查同学的各项行为规范,如文明休息不奔跑,见到老师主动招呼有礼貌。做值日生时擦黑板,扫地,排桌椅……得出无论做什么事都应尽心尽力去完成,要有责任心。

2.发展阶段

请几位学生来前面演示值日时的各种动作,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人物的动态,能用基本形概括出每个动作的特征。

出示几张同龄人的作品,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想像,启发他们思考怎么做值日可以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如手脚并用,一手擦黑板,一手擦窗,脚还可以扫地,让机器人一起参与劳动,把自己变成个巨人站在校园里值勤等等。引导学生组织画面,画面中的人物不用很多,动作不宜复杂,只要表现值日时的一个情景,抓住人物的动作特征即可。

三、教学拓展

1.欣赏同龄人的绘画作品

2.可以用水彩笔,颜料等各种绘画材料,采取不同的绘画形式如吹塑纸版画,黑白线条等表现画面的效果。

第9课 有趣的鞋

领域 设计,应用,欣赏,评述

课时 1-2课时

教学目标

1.欣赏并发解种材料制作的鞋子所具有的不同风格特征及民族特色。

2.通过观察讨论,知道鞋子的外形特征与组成部分,学会用各种材料,使用各种方法设计制作一双有趣且有特色的鞋子。

3.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试尝各种不同材料的运用。

教学评价建议

1.学生课前的准备是否充分。

2.学生能否运用各种材料制作不同造型的鞋子。

3.整个教学活动中,是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

4.简单了解环境与人类生存的关系,尝试运用各种废旧材料进行创作。

5.学生的造型能力与形象思维之间的联系。

6.美术教学中,如何运用废旧材料美化教室的环境。

教学实施建议

一、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和学生课前分别收集一些广告纸,旧的挂历纸,包装纸;零碎的布;旧毛线,钮扣;彩泥等等。

2.学生课前准备剪刀,胶水,水粉颜料,油画棒或水彩笔等。

3.课前教师收集虎头鞋,凉鞋等别致有特色的鞋子,制作几双不同造型,不同材料的鞋子做范例。

二、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欣赏教师带的来各种鞋子,引导学生通过“看”,“想”,“说”,了解不同造型的鞋子的共同特点及组成部分。

2.发展阶段

以小组为单位,在欣赏与联想的基础上,对各种不同造型,不同材料的鞋子进行图形和色彩的分析,讨论。训练学生敏锐的造型感觉,采用大胆的表现形式,独立完成一双有趣的,用料独特的鞋子作品。

1> 以小组为单位,对各种不同材料的鞋子进行讨论,分析,提示学生仔细观察,大胆联想,找出根据各种材料制作鞋子,注重在质地,图形或色彩上产生不同效果。

2>

绘画制作鞋子时要注意鞋子的不同造型,制作效果的协调,鼓励学生制作出不同造型,不同材料的鞋子。鞋子不必全部具有具象的图形,可以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感受,通赤直觉进行大胆随意的创作。

3>

学生做作业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由学生自由选择制作方法。使用彩色广告纸,彩泥里,可以利用其鲜艳,强烈的色彩感觉,突出表现鞋子的立体或半立体造型。

三、教学拓展

1.可以使用各种广告纸,旧画报,采用碎纸粘贴的形式,产生马塞克式的效果来制作鞋子的鞋底或鞋面。

2.寻找各种不同颜色,图案的小布片,采用“剪”,“贴”,“缝”等方法,完成鞋子的创作。

3.用折泥制作立体的鞋子造型,再用水粉颜料添加花纹,颜色。

4.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一组鞋子的设计制作作品,并粘贴在废旧的纸板上,同时为版面确定主题,美化设计,进行展示,评比。

教学参考资料

《中国民间工艺》

《造型艺术》――综合材料篇

《造型艺术》――泥工篇

第10课 团包手工

领域 设计,应用,造型,表现

课时 1-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利用皱纸团包的各种造型的作品,引导学生对立体造型艺术有一些基本的了解。

2.学生根据想象,创造,将皱纸团包成各种简单的外形,并尝试将制作完成的皱纸团粘接组合成不同造型的小艺术品。

3.引导学生欣赏艺术家的雕塑作品,提高学生进行立体造型艺术设计制作的兴趣,培养学生对造型艺术的理解能力。

教学评价建议

1.是否发解掌握各种立体造型的构建方法及简单的构建原理。

2.能否熟练的运用“团”“包”的方法,制作一件立体的纸作品。

3.整个教学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立体造型艺术的闪趣。

4.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利用不同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5.各种材料在组合使用效果的分析。

6.如何运用各种材料,工具,进行美术课的教学内容的拓展。

教学实施建议

一、课前准备

1.学生与教师一起收集平时制作纸工,美化教室时剩余的皱纸,彩色手工纸的边角料,废料,准备剪刀,胶水,小镊子等。

2.课前老师收集一些运用各种纸张制作的纸立体造型作品。

3.教师和学生在课收集艺术家创作的各种立体雕塑的图片或照片,便于在课堂上交流,讨论。

二、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通过欣赏艺术家创作的各种立体雕塑的图片或照片,引导学生学会欣赏立体造型艺术,了解立体造型艺术基本的构建原理。

2.发展阶段

学生大胆想象,创造,用皱纸团包各种简单的造型,选择几个造型进行粘贴组合,采用“团”,“包”,的方法,每人制作一个纸立体造型或小组集体创作一组纸立体作品。

1> 组织小组讨论,尝试,将皱纸揉,团,包丰各种造型的方法。

游戏:比一比,赛一赛,哪组团包的造型最多。

2> 利用皱纸团包各种造型时,引导深长注重抓住各种物体的外形特征,要求学生所选择的造型的外形应以简洁,形象为主。

3> 利用制作好的各种皱纸团造型组合立体造型时,着重讲解粘贴:各个皱纸团包造型间的大小变化。粘贴接触面的大小,整个立体造型的重心位置以及细部的刻画。

三、教学拓展

1.集体采用皱纸团包的方法与彩泥设计组合成一组立体造型的作品,展示在自己的班级或专用教室内。

2.学生用旧报纸制作的团包的纸立体作品,再根据学生个人的喜好,用水粉色或丙烯颜料,将其涂上不同的颜色。

教学参考资料

《雕塑》

《立体构成》

《动物简笔画》

第11课 巧巧手

领域 造型,表现,设计,应用

课时 1-2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对身过的事物进行观察,并在此基础上搜集各种可利用的材料。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将各种材料如石头,树叶等加工成各种画面。

3.通过制作,培养学生对身边事物的创新再造能力。

教学评价建议

1.是否在课前仔细观察了想表现的事物,并找到了相应的材料。

2.能否发挥想象求新求异,合理运用各种材料进行组合和创作造。

3.能否在活动结束后进行合理的回收和整理。

4.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引导观察自然物的研究。

5.如何合理运用各种材料开发新的教学内容的研究。

教学实施建议

一、课前准备

1.师生共同收集各种可利用的材料,如树叶,豆类,铅笔屑等。

2.带领学生观察这些材料,并能对各种的外形,颜色等特征进行简单描述,并想象其表现那些事物。

二、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引导深长观察所收集的材料,根据其外形,颜色等,讨论用那些材料可以表现出什么事物。

启发学生可以利用材料天然的颜色和造型进行创作,教师可以示范几种基本的制作方法,如剪,折,贴,卷,插等。教师还可通过示范单项材料制作和多项材料组合的方法,鼓励学生求新求异。

2.发展阶段

“奇思妙想阶段”,启发学生学会基本制作方法的基础上,发挥想象能力,利用或打破材料的原有形态和色彩,充分发挥其作用,进行组合或创造,制作构思奇妙,造型美观的作品。

“情感升华阶段”,引导学生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利用身边的材料求异,才会设计出好的作品。

3.收拾与整理

作业完成后,应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先回收可再利用的材料,再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环境的卫生和整洁。

三、课后拓展

1.通过交流,自查作品中的表现材料的方法,看看能找到更好的材料的方法吗?

2.我们是否可以用更多的材料和方法表现各种画面。

教学参考资料

参考书目:《生活美劳DIY》全套十本,吉林美术出版社,1999年。

第12课 变废为宝

领域 造型,表现,设计,应用

课时 1-2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观察,并在此基础上搜集各种废旧材料。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将各种废旧材料加工成各种物品。

3.通过制作,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评价建议

1.是否在课前仔细观察了物体的颜色,外形收集了相关废旧材料。

2.能否合理利用废旧材料进行组合和创造,制作立体造型。

3.能否体会到变废为宝和保护环境的乐趣。

4.能否在活动结束后进行合理的回收和整理。

5.在美术教学在如何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物的研究。

6.如何合理运用各种材料开发新的教学内容的研究。

教学实施议

一、课前准备

1.启发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并能对各种物体的外形,颜色等特征进行简单的描述。

2.师生共同收集各种废旧材料,如旧挂历,易拉罐,吸管等。

二、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引导学生在上节课的基础上,更仔细地观察各种物体,根据其外形,颜色等,讨论用那些废旧材料可以将它表现出来,并使其具有立体感。

可适当分析几种物体的立体造型,示范几种基本制作方法,如卷,插,支撑等,教师还可通过半立体的圆等较特殊的立体造型,让学生领会多种立体造型表现法。

2.发展阶段

“奇思妙想阶段”,启发深长在现有事物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打破物体的原有形态,充分发挥身边废旧材料的作用,进行组合或创造,制作一伯立体的工艺品。

“情感升华阶段”,引导学生懂得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发挥自己的创新意识,制作出立体的工艺品来美化身边的环境,是一个一举两得的环保好方法。

3.收拾与整理

作业完成后,应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先回收可再利用的材料,再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环境的卫生来整洁。

三、课后拓展

1.我们是否可以用更多的材料的方法来表现各种物体的立体造型。

2.在生活在,我们应仔细观察,将各种废旧材料变废为宝。

教学参考资料

参考书目:《生活美劳DIY》全套十本。吉林美术出版社,1999年。

第13课 梦幻中的城堡

领域 造型,表现,欣赏,评述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及有创意的角色模仿,启发学生对城堡展开想象。通过对动画片的欣赏,开拓学生思路。

2.指导学生用各种材料采用折,剪,镂,绘制等方法,创作出富有个性特点和形式感的新颖城堡。

教学评价建议

1.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交流活动,敢于说出自己对设计作品的感想。

2.是否积极动脑,大胆构思,创作。

3.是否能充分利用各种材料。

4.培养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研究。

5.如何突破常规的表现形式,培养学生运用各种表现方式进行创作。

教学实施建议

一、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好提供给学生的彩纸,线,橡皮泥,KT析,像塑板等各种材料,及欣赏用的动画艺术作品。

2.学生准备一些废旧盒子和其它材料。

二、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让学生扮演国王与王后,王子与公主,并且分别夸张地描写自己城堡的外形,他们想对自己的城堡进行改造请“大臣们”(学生)为他们出谋划策。

让学生分小组相互交流自己对城堡的理解与想象,“大臣们”(学生)根据自己对城堡的理解与想象,交流设计想法和表现的形式。

2.发展阶段

肯定学生的大胆构思,激励学生打破常规,自由地创造和表现。

鼓励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创作,通过大胆的想象与构思,用剪,镂,折,贴,画等制作或表现的方法,表现一幅较抽象的画面。

在作业过程中,指导学生设计的形式要与使用的材料相适合。

展出制作完成的深长作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描述自己设计的作品,收拾和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环境整洁。

三、课后拓展

1.积极指导学生如何去欣赏动画片中的城堡,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的能力。

2.鼓励学生根据生活与学习中各种有趣的内容,采用变形与夸张手法进行创作,也可以收集各种材料尝试作,学做小艺术设计学。

教学参考资料:

卡通片,动画片,中外童话彩绘书籍。

第14课 我设计的自行车

领域 造型,表现,设计,应用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自行车结构,功能的初步认识,指导学生设计自行车的草图,或运用各种综合材料创作自行车。

2.引导学生富有创意的运用各种类型的材料,在创作在体验设计自行车美感,在创作与探索中,捕捉创作灵感,逐步形成创造性的构思。

3.通过讨论交流,相互启发,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评价建议

1.能否把自己有新意的自行车的设计想法,用绘画的方法画出设计草图。

2.能否创造性的利用各种材料,设计制作出有新意的自行车。

3.自行车的造型是否美观,其功能是否有创意。

如何合理运用各种材料开发新的教学内容的研究。

教学实施建议

一、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教具:各种自行车的图片资料。

2.学生准备学具:一些吸管,废光盘之类的材料。

二、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在学生设计自行车之前,先让学生欣赏一些自行车的图片,主要是让学生简单了解自行车的结构,最好能向学生介绍一下自行车的发明过程。

要求学生开展积极的讨论,在边讨论边构思在逐步形成自己的设计灵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发展阶段

启发学生从自行车的功能出发,进行设计构思,在造型设计上可以借助自然界物体的外形进行改装,或是想象中的抽象造型。

指导学生在设计自行车的草图时,相互讨论,相互补充,使设计的草图更完美。

当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老师积极肯定学生好的有创意的造型,对有个性的表现给予及时表扬。

指导学生在制作自行车时,注重自行车整体造型的美观,同时让学生体验造型的艺术魅力。

3.收拾与整理

指导学生将各种不同类型材料归类,放回原处,收拾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清洁。

三、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课后找各种材料,如:丝带,毛线,铅丝,铅笔,碎花布等,积极尝试,表达自己的丰富多彩的想象,设计出更有创意,更美观的自行车。

教学参考资料

参考书目:《生活美劳DIY》全套十本,吉林美术出版社,1999年。

第15课 星空的联想

领域 造型,表现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课前查询资料了解宇宙特点,相互交流启发想象,通过欣赏一些科幻片,开拓学生思路。

2.指导学生用刮蜡的绘制技法和表现形式。创作出富有个性特点和形式感的星空图。

教学评价建议

1.是否积极动脑,大胆构思,创作。

2.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交流活动,能运用好新的技法作画。

3.如何培养学生运用各种相关知识丰富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研究。

教学实施建议

一、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具:提供学生欣赏的科幻片作品,示范用的材料。

学生准备学具:绘画工具材料。

二、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让学生分成甲与乙两组,相互交流自己对星空的理解与想象,比一比甲乙两方谁了解的知识多?谁的想象力丰富?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星空的理解与想象,交流表现它的设想。

让学生欣赏科幻片作品,进一步了解星空的特点,揭示它的秘密。

2.发展阶段

通过教师演示,指导学生设计一张刮蜡纸,鼓励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颜色,进行创作。

通过大胆的想象与构思,用点,线,面表现形式创作一幅较有新意的画面。

在作业过程中,鼓励学生打破常规的构思,描述自己在星空在的形象与动态,肯定学生的自由的作品设计,和创意的表现。

展出学生作品,让学生根据自己想象与构思进行交流

3.收拾和整理

要求学生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环境整洁。

三、课后拓展

积极指导学生探索宇宙的奥秘,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并运用科技知识更好的培养学生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

第16课 新颖的电脑

领域 设计,应用,造型,表现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利用容易找到的材料,设计制作一个造型新颖的电脑模型。

2.指导学生采用绘制,剪帖等方法对电脑模型进行简单的装饰。

3.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创意和制作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教学评价 1.是否积极地动脑筋大胆想象并采用与别人不同的创意与造型。

2.是否能够将绘画与其他造型方法结合,共同运用于电脑模型的装饰美化。

3.是否对想象创意,设计制作表现出高昂的热情。教学实施

一、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卡纸,彩色纸,废旧纸盒,彩泥等材料,各种绘画制作工具以及示范作品。

2.学生准备一些包装纸盒,彩色纸,彩泥等材料,铅笔,蜡笔,彩色水笔,剪刀,胶水,彩色纸等绘画制作工具。

二、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展示一些造型新颖的电脑模型作业,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

通过学生讨论和教师讲述,了解示范作业的设计思路与造型特点。2.发展阶段

教师以清晰的演示,说明几种造型特点鲜明的电脑模型的具体制作方法与步骤。

鼓励学生选用自己喜爱的材料,通过想象与构思,设计并制作出一个造型新颖,奇特的电脑模型,采用画,撕,剪,拼贴等造型手段将电脑模型装饰美化。

在作业过程中要激励学生大胆,自由的创意,同时又要仔细认真地制作。

引导学生想方设法突破示范作业的设计思路和造型特点,还要改变单纯用绘画装饰的形式,将绘画与纸工或其它方法结合起来运用。

将完好的作业展示在教室里,互相评价,欣赏。并分小组比比谁的电脑模型设计最奇特,制作最精美,装饰最美观。

3.收拾与整理

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环境的整洁。

三、课后拓展

让学生回家改进电脑模型的设计创意,并进一步制作得更精细完美。

通过对多种材料媒介的利用,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的研究。

作业指导要点:

1.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指导,让学生尽量利用身边收集到的材料来进行构思和创意,要想方设法让学生找到材料的特点和相适应的制作装饰方法。

2.学生观赏示范作业或其它资料,无形中会产生一定的框框。所以教师还必须设法让学生突破示范作业的构思和现有装饰美化的手法,要求学生做出构思独特的电脑模型。

第17课 电脑美术

领域 设计,应用,造型,表现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在Windows图画程序中绘制简洁的图案。

2.指导学生采用Windows图画程序进行复制,粘贴,组成一幅四方连续纹样。

3.引导学生通过创意和*作感受电脑美术课的乐趣和设计制作成功的喜悦。教学实施

一、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电脑演示示范作品以及电脑软硬件设备。

2.教育学生要爱护电脑设备及专用教室的教学设施。

二、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做好学生进电脑室上课的组织工作,安排好每位学生的座位及上机的电脑,确保电脑能够正常运行。

复习学过的Windows画图程序的*作方法及本课的图案设计,排列,重复等造型知识内容。

教师可先让学生欣赏一些电脑设计和制作的四方连续纹样优秀作品。

利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2.发展阶段

教师以清晰的演示复习画图程序界面上的各种工具的用途,当场演示电脑绘画中图案绘制,复制,粘贴,翻转和旋转,拉伸和扭曲等创作方法,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和掌握。

教师演示并带领学生共同完成一些翻转和旋转,拉伸和忸曲等变化的电脑绘画方法和*作。

让学生随意地使用一下软件中的各种工具,进一步掌握绘制,复制,粘贴,翻转和旋转,拉伸和扭曲等*作。

鼓励学生选用自己喜爱电子画笔和颜色,通过想象与构思,利用工具箱中各种工具,设计并画出一个有趣的形象。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复制,粘贴,翻转和旋转,拉伸和扭曲的*作,制作出有独特情趣的四方连续纹样。在作业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大胆,自由地创意和绘制。

作业完成后让学生在屏幕上互相评价,欣赏其他同学的作品。

3.收拾与整理

指导学生按照现正确的步骤安全地关闭电脑,整理桌机,地面,保持教室环境整洁。

三、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回家积极寻找上机的机会,去试用更多的工具和技巧,进行生动有趣的电脑造型活动,更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绘画技能。

作业指导要点

1、上机打开电源,*作电脑进入Windows画图程序。

2、用左侧工具箱中的矩形工具先画一个矩形,再用画笔等工具在矩形中进行简单的纹样创作,点取油漆桶,刷子等工具进行上色*作。

3、点取选取工具在画面上选择对象,接着在编辑菜单中点击复制,便可复制对象到系统剪贴板。

教学参考资料

电脑绘画的彩色输出:

在电脑在完成了绘画作品后,除了让其在屏幕上显示外,恐怕我们最想做的还是把作品变成一幅活生生的彩色图片。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依靠电脑输出设备,目前常用的彩色输出设备有以下几种:

1、彩色喷墨打印机:这是最常用的输出方式,“喷墨”这个词清楚地解释了这种打印机的工作原理。一束极细的墨水喷到介质上就是一个像素。喷墨打印机不公有墨,还有喷头。喷墨技术使用很广泛,从小型彩色打印机到大型彩色喷绘机都可以应用。喷墨设备的优点是经济,迅速,适合在平面介质上打印。

2、热蜡打印机:热蜡打印机使用有彩色的色带把颜料转移到输出介质上。成像头产生的热量使蜡熔化到介质上,形成鲜艳明亮的色彩。这种热蜡打印机一般为专业图像或广告商的设计输出使用。

3、彩色激光打印机:彩色激光打印机用迅速产生高质量的彩色图像输出。这种打印机使用激光和干颜料生成图像。激光把颜料加热固定在输出介质上。彩色激光打印机的最大缺点就是价格太高。

第18课 会响的玩具

领域 设计,应用,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利用容易找到的材料,设计制作一个会响的简易玩具。

2.指导学生采用绘制,剪贴等方法对玩具进行简单的装饰。

3.引导学生通过创意及制作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教学评价

1.是否积极地动脑筋大胆想象并采用与别人不同的创意与设计。

2.是否能够将绘画与其他造型方法结合,共同运用于玩具的装饰美化。

3.是否对想象创意,设计制作表现出高昂的热情。教学实施

一、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竹筒,木片,毛笔杆,塑料小瓶,彩色纸等材料,各种绘画制作工具以及示范作品。

2.学生准备一些包装纸盒,竹筒,木片,毛笔杆小瓶罐等材料,铅笔,蜡笔,彩色水笔,剪刀,胶水,彩色纸等绘画制作工具。

二、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展示一些会响的玩具示范作业,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

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示范的玩具会发出声响。

2.发展阶段

1> 教师讲述几种示范作业的设计思路。

2> 教师以清晰的演示说明几种用竹筒,木片,铃铛等材料制作成会响的玩具的具体方法与步骤。

3> 鼓励学生用找到的材料,通过想象与构思,设计并制作一个会响的小玩具,采用画,剪,拼贴等造型手段将玩具装饰美化。

4> 在作业过程中要激励学生大胆,自由地创意与设计。要认真仔细地进行制作。

5> 作业完成后让学生在教室里互相评价,欣赏,并分成小组,比比谁的玩具发出的声音更响,更优美动听

3.收拾与整理

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环境的整洁。

三、课后拓展

让学生回家改进会响的玩具的设计创意。

如何引导深长以材料为媒介结合科学原理进行创意,设计的研究。

通过设计与应用课程如何培养深长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研究。作业指导要点:

1.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了解玩具发声的原理。要让学生结合手中的材料找到合适的发声方式,并设计出美观的造型。要加强在这方面对学生的引导与培养,这是本课教学的核心所在。

2.学生观赏示范作业或其他资料,无形中会形成一定的思维框框。所以教师还必须设法让学生突破这些框框,鼓励学生做出有独特创意的玩具。

第19课

美术小记者 领域 综合,探索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习简单的摄影知识

2.指导学生模仿记者进行采访活动,了解美术记者的工作内容和具体的工作流程。

3.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策划,采访,编辑和展示活动,感受美术记者工作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教学评价建议

1.是否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的各个过程,敢于进行拍摄和采访实践,并乐于与他人合作。

2.是否能够掌握照相机的基本*作方法,拍出符合采访内容,有初步构图意识的作品。

3.是否对资料整理,编辑,展示工作产生兴趣,能在某一环节中发挥自己的作用。教学实施建议

一、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必要的摄影和采访工具,图片,文字展示的示范作品。

2.学生分组准备采访的内容以及相应的器材。

二、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做好深长分组采访的组织工作。

导入此课的内容,传授美术记者的工作过程和具体要求。

教师可先让学生欣赏一些图片文字展示的示范作品,激发学生强烈学习兴趣。

2.发展阶段

教师讲述简单的摄影知识,以清晰的演示说明怎样进行摄影,怎样进行采访活动。要注意消除学生对摄影实践的惧怕心理。

要讲清照相机上常用部件的*作按钮的名称及功能,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和掌握。可以让学生先模拟使用一下照相机。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组员共同拟订采访内容及活动计划。

学生分组按计划进行采访和摄影活动。

按照计划内容对采访记录资料,照片资料进行整理编辑。鼓励学生通过集体构思设计,选定喜爱的色彩和排版形式,利用各种材料工具,制作出一幅生动有趣的,图文并茂的主题性展示作品。

在作业过程中要激励学生大胆,自由地创意和制作。

作业完成后让学生进行互相评价,欣赏其他同学的作品。

3.收拾与整理

指导学生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环境整洁。

三、课后拓展

1、鼓励学生积极地寻找进行拍摄,采访实践的机会,去创作更生动有趣的形象,报道展示更有意义的事物

2.利用模拟活动培养学生多方面具体能力的方法研究。

3.指导学生如何利用某一主题或活动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研究。

教学参考资料

摄影其实是一种记录影像的技术,进行这种技术的工具就是照相机。照相机是一个不透光的盒子,作用是控制光线的进入,使胶卷产生不同程度的曝光。照相机包括机身和镜头两个部分。机身内置快门来决定胶卷进行曝光的时间,快门其实是一个掩盖胶卷的机械装置,在进行曝光时按照所设定的时间而打开,让业自镜头的光纪录在胶卷之上,而镜头则是一些光学组件,用以结集光线,在胶卷上造像。相片影像的优劣取决于合适的曝光(还有构图,色彩等等),相机快门负责曝光时间,而镜头不单有对焦的功能,更重要是用可调较的光圈来决定光线量,再配合快门决定光线投射在胶卷上的时间,产生一个受控制的曝光过程,即是一个拍摄过程。而胶卷刚记录下影像,通过冲洗,扩印等工序,便最终得到拍摄所要的照片资料。

第20课 迷人的动画片

领域 欣赏,评述

课时 1-2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欣赏动画片,使学生发解动画片的不同类型。

2.在欣赏各种动画片的同时,使学生发解夸张与变形,是动画片艺术表现上最主要的特征。

3.在欣赏动画片的同时,还使学生了解动画片的制作过程。

教学评价

1.是否对本课的内容发生兴趣

2.是否了解动画片的主要类型以及最主要的特征。

3.能否简单说出动画片的制作过程。

4、中外动画片对学生影响的研究。

教学实施

一、课前准备

1.教师课前应了解动画片的种类,动画片的制作过程,动画片艺术表现的主要特征。2.教师收集国内外各种动画片的图片资料,也可以收集幻灯片,投影片,录像带,VCD甚至电影片等各种教学媒体,以供学生欣赏用。

3.课前也可预先要求学生,收集一些动画片的图片资料,供上课时讨论,欣赏用。

二、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教师把收集到的国内外各种动画片的图片资料展示给学生欣赏,也可利用幻灯片,投影片,录像带,VCD甚至电影片等各种教学媒体,播放给学生观看,以便引起学生们的兴趣。

也可以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们把自己收集得来的各种动画片的图片资料,互相交流,欣赏。

2.发展阶段

教师可选择一些学生所熟悉的和所喜爱的动画片,说说这些动画片表现的内容和艺术特点。

让学生归纳一下,动画片有那些类型,以及动画片要经过那些工序才能完成。

三、课后拓展

1.让学生调查一下,班级中有多少人喜爱在国动画片,有多少人喜爱外国动画片。说说明理由。

2.临摹或试着自己创作一个动画形象。教学参考资料

1.动画片

动画片,英语称为“卡通”(Cartoon),含义是活动漫画,我们中国也称“美术片”。动画片,它采用“逐格摄影”(又称“定格摄影”)的方法,将一系列互相之间只有细微豪华而动作连续的画面拍摄在胶片上(电视动画片则摄录在磁带上),然后以一秒24格的速度放映出来,能获得形象活动自如的艺术效果。动画片,有短片,长片和系列片多种,题材和形式广泛多样,在世界影坛上占有重要地位。在电视领域中更受重视,为少年儿童和成年观众所喜闻乐见。

动画片由于用绘画方法来表现角色的每个动作,因而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一般说,一部10分钟的短片,片长900英尺,等于1.44万格画面,以每张动画拍摄2格计算,大约要会制七千多幅图画。一部90分钟的长片,就要绘制六万多张图画,需几十个画家进行一两年工作。20世纪80年代后,世界上许多国家开始运用电子计算机来完成动画的中间过程,大大提高了动画片的摄制能力。动画片的绘画形式,基本彩“单线平涂”的方法,即在单线画的形象上,涂上各种均匀的色块。有少数动画片,为了保持某种绘画风格,如水彩画,炭笔画,蜡笔画等,画面具有浓淡色彩和明暗层次的效果。但绘制这样的动画片是十分艰巨的。

动画片,最早诞生于法国。1877年。巴黎的光学家兼画爱E.雷诺根据“视觉暂留”的原理制成一种新的玩具活动视镜。1878年在巴黎世界博览会获奖。1879年他对活动视镜又作了改进,根据动画片的基本原理,利用一只饼干筒,发明了活动视镜影戏机。可以使连续画的画带无限地延长,能够表现更长的活动图画。雷诺绘制了《喂小鸡》,《游泳女郎》,《猴子音乐家》等二十多个动画小节目。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原始动画片。

随着后来幻灯放映机的发明,1888年10月,雷诺运用幻灯机的技术,制成了光学影戏机。分绘制的动画片《一杯可口的啤酒》,成为在电影发明以前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动画片,此片描绘一个游客在乡下一家小酒店里胡闹的故事,共有700多幅画面,画带长32米,以每秒3个画面的速度放映,1892年10月,雷诺将这些片子在巴黎格雷万蜡像公工演出,获得成功。雷诺以他非凡的创造,成为世界动画片的创始人。

4.小学语文第五册教案 篇四

二、教学重难点:

感情朗读,积累文中的好词。

三、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读几遍课文,读一读生字新词。)收集有关香港的资料。(历史、回归、现在等的图片或文字)

2、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前播放《东

方之珠》,学生听或轻轻拍手哼唱。)

1、伴随歌曲,我们走进了课堂,你们知道刚才唱的是什么歌曲吗?东方之珠的“珠”是什么意思?(珍珠)东方之珠指哪里?

2、你知道香港在什么地方吗?(课件出示中国地图:地图上画圈的地方就是香港,它在祖国漫长海岸线的南端,是一个著名的港口。)

3、为什么把香港称为东方之珠呢?学习了课文我们就知道了。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昨天,同学们预习了课文,现在还有没有不认识的字?敢不敢接受老师的检查?(开火车读词语)有没有不理解的词语?(交流、联系句子、课件演示等)

香港贸易清澈海豚闪耀 粤菜佳肴应有尽有

琳琅满目物美价廉璀璨无比一应俱全亚太地区

(粤菜:广东风味的菜。亚太地区:太平洋周围的40多个国家和地区。

璀璨无比: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霓虹灯:彩色的灯。闪耀:闪烁。

琳琅满目:读句子,看课件,就是商品多的意思。)

2、解决了生词,现在你们能不能把课文读通顺呢?自由地小声读课文。

(三)、学习第1段

1、无声的默读有助于思考,请默读第一段,思考为什么把香港称为东方之珠呢?

2、交流。(香港是亚太地区的航运中心、贸易中心和金融中心,还是购物、美食和旅游的好去处。)

3、现在让我们到课文中去看看,香港为什么是购物、美食和旅游的好去处?

(四)、学习2―5段

1、整体感知:

①听老师读课文2-5段,同学们来感受。

②同学们谈感受:在听老师的朗读中,香港给你们留下什么印象?(美丽、繁华)

③你知道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香港的美丽和繁华的?在哪一段描写?

(板书:市场 美食 海洋公园 夜景)

课文的每一段又是怎样具体地描写香港的美丽和繁华呢?

2、深入理解,指导朗读:

市场①默读第二段,边读边想,哪些词语最能体现香港市场的繁华?

②课件演示第二段,哪些词最能体现香港市场的繁华?你从这个词中体会到什么?其余同学补充。

③这么繁华的万国市场,你能够通过读课文来展现吗?指名朗读。

美食逛了香港的万国市场,我们再去看看香港的美食。

①默读课文第三段,边读边想,哪些词句最能体现香港美食的繁华?

②交流哪些词最能体现香港美食的繁华?你从这个词中感受到什么?

③到底有哪些美食可以大饱口福?(课件演示。)怪不得人们把香港称作“美食天堂”。

香港不但是万国市场、美食天堂,还是一个旅游胜地。每一个到香港旅游的人都要到举世闻名的海洋公园去看看。

海洋公园①现在我们就去看看海洋公园里海狮的表演。(课件播放)

海狮的表演怎样?(精彩、有趣、可爱……)

②看看课文第四段中,用了哪个词来概括海狮的表演?(出色)

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海豚海狮出色的表演呢?(课件演示,你从“一会儿…,一会儿…。有时…,有时…”体会出什么?)读出你的体会。

③仿照文中的句式练习说话。用“------表演最为出色。它(它们)一会儿…,一会儿…。有时…,有时…。”的句式。

逛了香港的万国市场,品尝了香港的美食,观看了香港海洋公园海豚和海狮出色的表演,香港夜晚的景色更是令人陶醉。

夜景 ①让我们一起来欣赏香港的夜景。(课件播放)

②夜景美,文章更美,让我们一起通过美美地读这段文字,把它记在脑子里。

7、学了课文优美的文字,听了同学们动听的朗读,我情不自禁地也想跟作者一起说(猜猜我会说什么呢?)香港,真是一颗璀璨无比的“东方之珠”。(你们没把我的感情读出来,想想怎样读才能表达出对香港的热爱。)

(五)、总结、扩展交流

1、回顾课文内容,用“香港________,我多想________。”的句式说说你此刻的感受,最好用上今天学了的优美词句。

2、课前,你还了解了香港的什么?

5.培智语文第五册教案 篇五

基础练习一

一、教学要求:

1.区别认识音节里的声母,写出汉字的部首。2.同音字比较,组词练习,选词填空。3.写字练习,选词填空,阅读儿歌。

二、教学重难点:理解问句的意思,会填空。

三、课时安排:三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内容:练习1.2题。

要求:A类:了解音节的要素,能准确地划出声母,识记部首,巩固汉字。

B类:认识部首,巩固汉字。C类:跟读词语。

教学重难点:认识声母,写出汉字的部首。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读拼音,划出音节里的声母。

wang

cao

ling

zhou

mei

cheng

jin

sheng

往操领周没城今升 1.复习音节。2.区别形状相似的声母。

3.划出声母,比比读音,再看看字形。

二、写出带有下面部首的字。舟()()户()()戈()页()()方()()车()1.说出部首名称。2.写出相应的汉字。第二课时

内容:练习3.4题。要求:

A类:读准字音,区别同音字,会组词、填空。B类:读准字音,区别同音字。C类:跟读字音。

教学重难点:区别同音字,组词、填空。教具准备:小黑板、生字卡片。

一、读一读,再组词。升()京()长()方()生()敬()场()放()旗()星()厂()房()汽()行()

二、填空。

行人()笑,花()了,本领()车辆()跑,树成(),()国旗

1.组织学生读课文,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2.填空。

3.读音训练,注意读准同音字的声调,以及其中后鼻韵母的发音。4.介绍同音字的特点:一般同音字,有一个相同点,两个不同点。即音相同(调不一定同)形不同,义也不同。5.读一读,加深印象。第三课时

内容:练习5——7题 要求:

A类:能看清图意,会填空,能正确书写左右结构的字,会阅读简短的小诗。

B类:能正确书写左右结构的字。C类:能跟读词语,学说完整话。

教学重难点:正确书写左右结构的字,看清图意,会填空。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看图选词。有还有前面这边那边

(1)公园里()草地,()()小河。(2)()()是草地,()()是小河。(3)草地()()是小河。1.指导看图,看清图意。

2.区别运用“有”“还有”“这边”“那边”“前面”。3.填空。4.读句子。

二、写字,注意把左右结构的字写端正。操场村往

1.说出字的结构特征。2.师指导范写,生跟着书空。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三、读一读。

鸟儿爱蓝天,鱼儿爱江河,蚯蚓爱泥土,蜜蜂爱花朵。我们好儿童,从小爱祖国。

1.生试读,教师巡视,发现解决学生阅读困难。2.教师带读。

3.尝试了解各句意思,教师借助多媒体演示让学生图文结合理解。4.学生自由朗读。

基础练习二

一、教学要求:

1.会区别前后鼻音,能将相同的部首的字归类。2.区别同音字和形近字。

3.读句子练习和理解问号、句号的用法,写字练习。

二、教学重难点:区别同音字和形近字,理解问号、句号的用法。

三、课时安排:三课时

四、教具准备:小黑板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1——2题 教学要求:

A类:区别前后后鼻音,相同部首的字归类。B类:相同部首的字归类。C类:正确跟读。

教学重难点:相同部首的字归类。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比较每组音节的韵母,再读一读音节。fan

jin

shen

lian

fang

jing

sheng

liang

1.比较每组音节的韵母。

2.比较声母相同,韵母不同的音节。

3.区别前后鼻韵母an—ang

in—ing

en—eng 4.练读比较。

二、把部首相同的字写在一起。找喝浮拍洞吃敬挂深教

ian—iang

1.分析汉字的字形结构。2.按部首特点,记住字形。3.逐个认识每个字的部首。

4.将这些字分别填空相应部首类别的横线上。5.读一读,记一记。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3.4题 教学要求:

A、B类:区别应用同音字、形近字。C类:正确跟读。

教学重难点:应用同音字、形近字 教学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选字填空,再读一读句子。五午

1.今天下()下雨了。2.()星红旗真美丽。动洞

1.大树下有一个()。2.阳阳在家爱劳()。(1)指导学生读读字音。

(2)口头组词,扩词帮助理解字义。(3)填写在句子中。

(4)读一读填写完整的句子,体会一下具体的语言环境。

二、比一比,写写。找——我午——牛升——开 边——这周——同吃——汽 1.逐个复习认读。2.区别比较。

3.说出每组两个字的不同之处。4.比一比,写一写。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5.6题 教学要求:

A类:1.读句写句,理解句子的意思。2.写字练习。B类:写字练习。C类:基本的笔画书写。教学重难点:读句写句。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读句子,注意标点符号。(1)小江怎么还不来?(2)这是什么地方?(3)这是黄亮的家吗? 1.认识问句。2.理解句子的意思。3.按标点读出语调。

小江怎么还不来?

这是什么地方?这是黄亮的家吗? 4.指导学生看清问句中“怎么”“吗”“什么”等词语,并读出相应的语气。

二、写字,注意把上下结构的字写端正。怎拿空香

1.让学生说说每个字的字形结构规律。2.复习从上到下的笔顺规则。

3.观察每一笔在田字格中位置,尽量把写字写匀称,写美观。4.逐字指导。

怎:上下结构,“”写在横中线上,第三笔竖写在竖中线上;“心”写在横中线下面,第三笔要点在竖中线上。

拿:要避免字形写得过长,上面“合”的人字,可写得放开一点,遮住下面的“一”和“口”,下面“手”的竖钩可适当短一点,这样可使字形体结构更紧凑。

空:宝盖头的点要写在竖中线上,“八”可写在横中线和竖中线交叉的位置上,“工”写在下半格竖中线的中央。

香:“禾”写在横线上,第四笔,第五笔要注意长短相当,第三笔要写在竖中线上。

基础练习三

一、教学要求:

1.会看图找音节,提高学生复习汉语拼音的兴趣。2.辨认同音字,能按部首归类。3.看图说话,读句子并练习使用句号。4.写字练习,阅读。

二、教学重难点:复习汉语拼音,看图说话。

三、课时安排:3课时

四、教具准备:投影仪、小黑板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1.2题。教学要求:

A类:帮助学生理解汉语拼音音节所表示的实际意义,提高复习汉语拼音的兴趣,会归类相同部首的字。B类:会归类相同部首的字。C类:会正确跟读。

教学重难点:会归类相同部首的字,理解汉语拼音。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看图找音节,把它们用线连起来。1.指导学生读音节卡片。

Kan bao

mao yi

lou

fang

bei zi

()

()()

()2.指导看图片,说明图片的意思。

3.找出与图片相应的音节词语,把它们用线连起来。4.反复拼读,认读。

二、把部首相同的字写在一起。冷慢袄您忙怎裤想快净 冫心 忄衤

1.复习四个部首的读音。

2.认读汉字,分别说出它的部首是什么。3.。学生填写,教师巡视指导。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3.4题。教学要求:

A类:会辨认同音字,会读问句,会使用问号。B类:会辨认同音字。C类:会读句子。

教学重难点:正确使用问号。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再组成词语。

bao 包()

lian 连()

yuan 原()bao 报()

lian 练()

yuan 园()1.复习同音字:音同调不一定同的字,字形不同,字义和用法也不同。2.读读自音,口头组词。3.选择一个写在括号里。

二、读句子,加标点。

(1).你会洗手帕吗(2)是谁把鞋刷干净的1.读句子。

2.想一想,这些句子还缺什么? 3.复习学过的标点。

4.选择恰当的标点加在每一句的后面。5.加上标点“。”或“?”。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5.6.7题。教学要求:

A类:会说一句完整的话。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汉字。会阅读简单的课外读物。

B类:会说一句完整的话,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汉字。C类:会正确跟读。

教学重难点: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汉字,阅读课外读物。教学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看图,分别用一句话说说每幅图上谁在干什么? 1.指导看图。2.提问:图上画的是谁?他(她)在干什么?看得出是什么时候吗? 3.指导说话:晚上,妈妈在灯下织毛衣。早上(傍晚),爸爸(叔叔)在给自行车打气。

二、写字,注意把半包围结构的字写端正。原房连起

1.了解字的间架结构。2.指导书写。

三、阅读。

1.指导看图,了解图意。2.思考:小明和小花猫在干什么? 3.阅读这段文字。

4.回答问题:小明听到小花猫的叫声,他会怎么做? 5.你怎样帮助小明,使他不要忘记上学时的学习用品? 汉语拼音字母表

一、教学要求:

1.读出小写字母的呼读音,认识字母表中v的读音,记住小写字母的顺序。

2.对照小写字母,认识大写字母,能认读。

3.在记住小写字母顺序的基础上,记住大写字母的顺序。

二、教学重难点:认识大小写字母。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具准备:小黑板、字母卡片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认识大、小写字母。

教学要求:A类:能按顺序读字母表,认识大小写字母,掌握书写方法。

BC类:正确跟读。

教学重难点:认识大小写字母,掌握书写方法。教具准备:小黑板、字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从已经掌握的知识导入:

1.复习汉语拼音字母,复习汉语拼音字母歌。2.出示字母表,二、认读大小写字母。第二课时

一、按顺序认读字母表。

二、反顺序认读字母表。

三、点名指读字母。

四、用大小写字母,玩“找朋友”游戏。1.学生认读各自手中的大、小写字母。

2.教师出示大写字母,学生读出小写字母,并大声朗读2遍。3.学生出示大写字母,其他学生读出小写字母,并大声朗读2遍。

五、练习。1.照样子找朋友。

学生认读每个字母,再连线。2.在大写字母下面画“√”。

学生先认读,说出哪个是,哪个不是,再放手学生画“√”。教师巡视指导,检查。

基础练习四

教学要求:

1.复习拼音,区别前后鼻音。2.能认真辨别同音字,并能正确组词。3.会正确选用同音字填空。4.学会写意思相反的词。5.写字练习,阅读。

教学重难点:拼音、字、词;正确运用同音字。教学具准备:投影仪、小黑板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比较每组带点字的音。1.认真区别并能读准前后鼻韵母,读准字音。

2.一组一组地比、练习朗读,做到能听辨发音和比较正确地读出。

二、读一读,再组词。

1.学生读音,比较音调、字形、字义。2.学生组词,教师巡视指导。

三、选字填空,再读一读。

1.学生认读每个同音字,理解字面上的意思。2.学生尝试填写。3.讲评。

四、照样子写出意思相反的词。

1.读例子,明白进——出,它们的意思相反。

2.理解慢、冷、短的意思,启发学生想想跟什么意思相反。3.学生填写,教师讲评。第二课时

一、读一读。

1.练习看图,让学生说出大概的意思。教师根据学生所说,出示相对应的句子,让学生读准、读熟练。2.引导学生边看读全文。

3.想象,让学生想想秋天到了,你还看见了什么/ 4让学生欣赏秋天的其他美景。

二、写字练习。

1.读题目,理解题目要求。

2.分析字形结构:回、田、国、圆(全包围结构)3.在田字格中范写。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基础练习五

一、教学要求: 1.按要求辨别声、韵母。

2.同部首归类练习,形近字组词,巩固记忆生字的音、形。3.选字填空,看图选词填空。

二、教学重难点。选字词填空。

三、教学具准备:小黑板、投影仪

四、教学时间安排:4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1——2题。

教学要求:归类练习,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学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读下面的字,按要求写进方格。Mang

yao

shang

chang

忙要商场

Yan

pang

yong

ya

眼旁用芽 声母是y的字: 韵母是ang的字:(1)多种形式朗读生字。(2)指导分类。

二、部首相同的字写在一起。沙眼住看景睛汗早体温 亻氵 日目

(1)引导学生逐个读出字音,看清字形。(2)说出部首名称。(3)按要求分类。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3.4题。

教学要求:通过形近字组词,同音字的选择填空,进一步引导学生区别字形,理解字义。教学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

一、比一比,组成词语。开()住()外()井()往()处()

(1)引导学生比较每组字的异同。2.读一读。3.引导口头组词。4.指名扮演。5.集体评议。

6.练一练:睛()眼()谁()清()很()推()

二、选字填空,再读一读。丰风

(1)今年的棉花又()收了。(2)外面的()很大。辛新

(1)沙沙穿了一件()毛衣。(2)爸爸打鱼()苦。A、读题,了解题目要求。B指导学生比较字义:丰风新辛 C 读句子

D根据前后意思填写适当的字。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底5.6.题。

教学要求:会看图选词填空及写字练习。教学重难点:看图口述 教具准备:小黑板、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看图,选词填空。1.引导学生看图。2.针对填空的内容提问。(1)这是什么?(2)哥哥怎么样看书?(3)小华在干什么?(4)解放军戴着什么? 3.根据生口述填空。写字一口井军帽专心 这是。哥哥看书很。小华在。解放军戴着。4.齐读。

二、写字,注意把左窄右宽的字写端正。1.读题,理解题目要求。2.指导观察左边的字。3.指导书写。第四课时 教学要求:阅读

教学要求:会读一篇小诗文。教学重难点:会看图,了解诗的大意。教学教具准备:投影仪、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交待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指导看图。1.认识向日葵。

(1)根扎在泥土里,杆子长得很高。(2)春天播种。

(3)夏天长出了圆盘,开出了黄花。(4)秋天成熟。2.指导朗读。

要求读出自信,欢快的语气语调。

基础练习六

教学要求:

1.复习拼音,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

2.按部首归类,帮助学生掌握字的结构特征,记住字形。3.会正确运用量词选词填空。

4.会根据图意区别运用“他”“她”“它“。5.写字练习,阅读。

教学重难点:拼音、字、词;正确运用量词及代词。教学具准备:投影仪、小黑板 课时安排: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1.2.题。教学要求:复习巩固汉语拼音。教学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读读下面的字,再按要求归类 照岁收村重称早算 声母是zh ch sh 的: 声母是z c

s 的: 1.读题目,理解题目要求。

2.读读字音。(重点训练平舌音,翘舌音的发音技能。)3.在横线上写上汉字。(不写拼音)

二、读一读,注意读准带点字的音。

bang

nian

jing

cao

帮助新年眼睛操场

pang

lian

qing

zao 旁边洗脸晴天早上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3.4.题

教学要求:练习按部首归类及正确运用量词填空。教学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把下面部首相同的字写在一起。笔别答彩割算照刻热影 刂

1.读读字音,说出每个字的部首名称。2.分别写在横线上。

3.巩固练习:把下面部首相同的字写在一起。接堆汗晒滴操地找晴没 城报场汽明 土:

扌:

日:

氵:

二、选词填空,再读一读。本位口粒面滴

一()米一()书一()汗 一()叔叔一()井一()红旗 1.指导学生读量词。2.结合学过的课文内容填空。3.读词语。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5.6.题。

教学要求:会根据图意区别运用“她”“他”“它”练习把左中右结构的字写端正。

教学具准备:小黑板,投影仪。教学过程:

一、看图选词填空,再回答问题。1.组织学生复习“她”“他”“它”的字义。2.指导看图,练习选词填空。“她”“他”“它”()在干什么?()在做什么?()是什么动物? 3.口头回答。

她在喂鸡。他在做游戏。它是长颈鹿。4.个别指导。

二、写字练习。

1.读题目,理解题目要求。

2.分析字形结构:啊脚村游(左中右结构)3.在田字格中范写。4.学生练习书写。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阅读

教学要求:学会读儿歌,培养阅读简单文字读物的兴趣和能力。教学过程:

一、指导学生看图,按图意说话。

天下了大雪,雪停了,太阳刚刚露出,小朋友在雪地里做操。

二、引导学生自己看文字试读。小朋友,起得早,一二三四做早操。不怕风雪不怕冷,天天锻炼身体好。

三、听范读。

四、连贯地读课文。

6.洪恩英语第五册教案5 篇六

活动目标:

1.通过情景表演“阿拉丁神灯”和师幼互动游戏“大嘴巴的青蛙”,使幼儿听懂,理解并积极、勇敢的说出单词“honey”、“ice cream”,理解句型“I want…”的含义。

2.在互动游戏“吃食物”中,鼓励、引导幼儿使用句型“I want…”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3.通过趣味教学,培养幼儿对英语活动的兴趣,并且愿意参加到游戏活动中去。

活动难点:ice cream 的发音

难点突破:教师以夸张的嘴形,逐个音节的教。

活动准备:

阿拉丁神灯(神灯是依据风箱的原理制作而成的,可以从神灯口里冒烟雾)和各种教具:一个苹果,一罐蜂蜜,若干张单词图片(数量要根据幼儿的人数而定);

大嘴巴的青蛙(废旧纸盒制成的青蛙,嘴巴可以张开);

冰淇淋(厚纸全成冰淇淋的形状,口部放三个小球,每个小球有一根细绳控制,通过拽动细绳来控制小球,使其掉到冰淇淋筒中。)

Teddy头饰,点读笔及挂图,黑板,教师衣服上贴上若干张“honey”、“ice cream”的小贴片。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

教师以Teddy的身份出场,Teddy和幼儿打招呼,全体师幼一起表演歌曲律动《Follow me》。

二.动画片学习:

Teddy和幼儿一起观看本课故事一遍(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一起跟读。)

三.单词及句型学习:

Teddy假装很饿的样子,到处寻找食物,夸张的发现阿拉丁神灯中冒出了烟(由助教帮忙)。于是Teddy念动咒语“I want an apple.”,果然出现一个苹果(助教)。

(一)学习honey

Teddy再次念动咒语“I want honey.”这时,可以设一个环节——什么也没有出现,Teddy请幼儿帮忙,幼儿积极发言后出现一罐蜂蜜。然后请表现积极地幼儿上前念诵咒语,从神灯中出现单词卡片,贴到幼儿的身上。让每个幼儿都有参与的机会。

(二)学习Icecream

按照以上的方式出现冰淇淋的教具,教师说一遍“Icecream”然后假装吃一口,这时拽动细绳,于是冰淇淋就会被“吃掉”一个球,进而激发幼儿的兴趣,当幼儿读准单词时,让幼儿吃一口。当冰淇淋吃完,引导幼儿念动咒语“I want icecream”,再从神灯中变出单词卡片来。同样每个幼儿都有单独说和得到卡片的机会。注意:幼儿单独说时,一定要纠正不正确的发音

(三)学习使用句型

助教老师模仿青蛙叫声,Teddy神秘的说“Listen!Who is talk?”然后找到大嘴巴的青蛙,教师模仿青蛙说:“I want honey.”Teddy说“honey”,然后把一张Honey卡片放到青蛙的嘴巴里。经过Teddy的示范,幼儿就会理解句型“I want…”的含义,知道只要说出单词“honey”和“Icecream”,就可以给青蛙喂食。这样请幼儿喂食,直至吃完所有的卡片。

四.句型操练

助教老师打开点读笔,播放音乐,吸引Teddy和幼儿的注意力,然后从神灯中出现。Teddy接过点读笔,然后从挂图中点读单词及句型,引导幼儿跟读,请幼儿上前寻找Teddy读出的单词并点读。

点读歌曲《I want ice cream》,师幼一起舞蹈,舞蹈中Teddy根据歌曲内容分发小贴片。

7.苏教版数学第五册教案 篇七

1、整十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

教案内容:

教学内容:P1——2 教学要求:

1、经历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和非整十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笔算的探索过程,能口算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商为整十数),会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里、动手操作能力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情趣。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有条理地思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口算和笔算方法的探讨。

教学难点: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格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口答:20里面有()个十,46里面有()个十和()个一,70里面有()个十,83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2、解决实际问题。

两个人一共买了18枝铅笔,平均每个人买几枝?

口答算式,问:你胜利怎样想的?你会用竖式计算吗?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教学整十数除以一位数

⑴出示场景图左半部分,提问:

观察图画,说说你知道了什么?要求平均每个男孩买多少枝,你会列式吗?

⑵用小棒摆一摆,分一分,并说出摆与分的过程。

⑶相互交流,知道把4个十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个十,也就是20。

⑷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再让学生说一说每组两题在计算上的联系和区别,帮助学生形成算法。

⑸小结。

2、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⑴出示场景图右半部分,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想求什么问题?要求平均每个女孩买多少枝,应该怎样列式?

⑵猜猜46÷2商是几十多?你能用小棒摆一摆,分一分吗?

⑶小组交流分的情况:拿出几捆几根小棒,先怎样分,再怎样分,最后每人分得多少枝?

⑷学习用竖式计算。各小组讨论竖式的计算方法后汇报交流。

⑸教师结合学生讨论情况板书竖式,并讲解笔算过程。

三、巩固深化,拓展提高

1、想想做做.2 学生练习,指名板演。

师生共同评价板演情况。

谈话:说说在计算时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注意余数。说说在计算中应注意什么?进一步巩固笔算方法。

2、想想做做4 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

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

独立练习。

在小组内交流订正。

3、想想做做5 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

要知道哪种树苗每棵的价钱贵一些,你打算怎么办?

独立解答,在班内共同订正。

四、作业:想想做做3

五、全课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能告诉大家在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吗?

课 题:

2、除法的验算

教案内容:

教学内容:P3——4 教学目标:

1、经历除法验算方法的探索过程,学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2、培养解决问题之后进行反思的意识。

3、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在不断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过程中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同学们,你们参加过生日聚会吗?明明和芳芳快过生日了,这天,他俩一起来到食品店选购蛋糕(出示场景图),你们能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在买蛋糕过程遇到的数学问题吗?

二、自主探索,探究方法

1、探究没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

(电脑出示两人的对话情景)。

问:明明算得对吗?你能帮他验算吗?请你先想一想,再把你的想法说给同桌小朋友听一听。

指名回答。

教师将学生的验算可能性板书于黑板(乘法验算、除法再算一遍等)

提出下列问题在班内交流。

⑴12×3=36表示什么意思?这说明明明的计算怎么样?

⑵12、3、36在除法算式中分别是什么数?我们可以怎样来验算这样的除法?

得出结论:我们可以用商和除数相乘,看结果是否等于被除数来进行验算。

2、探究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的方法。

(电脑继续出示对话场景图)

谈话:芳芳算得对吗?请你也想出一种验算方法帮帮她。

汇报验算方法,教师板书于黑板。

组织讨论:21×3+2=65表示什么意思?计算结果是65元又表示了什么意思?21、3、2、65在除法算式中分别是什么意思?

问:你认为有余数的除法应该怎样验算呢?

三、提升经验,归纳方法

提问:我们可以怎样来验算有余数的除法呢?

结论: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方法,直接用商和除数相乘,看结果是否等于被除数。有余数的除法验算的方法,用商和除数相乘的积再加上余数,看结果是否等于被除数。

四、实践运用,加深理解

1、想想做做1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回答。

提问:每组中两道题有什么联系?

2、想想做做2 把4道题分成两组,每人自选一组题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指名两人板演,全班共同订正。

3、想想做做3 同桌两人轮流口算,并说说上下两道题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4、想想做做4 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在班内交流算法,并回答:你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计算是正确的吗?

5、想想做做5 先独立读题看图解决第一个问题。再问: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解决?

四、拓展提高

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字

()÷3=21„„2()÷=12„„1

五、作业:

用竖式计算并验算:69÷3 85÷4 27÷2 44÷2 65÷3 58÷5

六、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课 题:

3、练习一1 教案内容:

教学内容:P5.第1--4题

教学目标:

进一步掌握除法的验算方法,学会用乘法验算除法。培养解决问题之后进行反思的意识。和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

教学过程:

一、练习指导

1、练习一.1 独立尝试进行口算,再指名汇报得数。

教师选择其中几题要求说出口算方法。

2、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出示题目:93÷3 85÷4 46÷2 67÷3 尝试练习,并指名板演。

交流评析,要求口述算法。

3、练习一.3 出示表格题,引导理解题意。

学生独立完成。

班级汇报交流。

二、基本训练

1、学校买了68只皮球,借出13只,剩下多少只皮球?把剩下的皮球平均借给5个班级,每个班级能借到多少只?

(读题后引导学生分析题目,能从条件入手正确解答。)

2、学校买了68只皮球,借出13只。把剩下的皮球平均借给5个班级,每个班级能借到多少只?

(读题后引导学生将以上2题进行对比,找出其异同点,并引导学生正确分析,正确解答。)

3、练习一.4 独立审题后学生尝试解决这两个问题。

组织交流,重点讨论第二个问题是怎样解决的。

三、全课总结

四、拓展练习:P6.思考题。

五、作业:P5.2、4

课 题:

4、练习一2 教案内容:

教学内容:P5--6第5--8题

教学目标:

会正确进行除法计算和验算,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在不断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过程中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口算

33÷3 36÷3 77÷7 80÷8

24÷2 84÷4 80÷4 66÷6 先由学生独立口算。

再随机指名口算。

同时选择其中几题要求说出口算方法。

2、计算并验算

85÷4 98÷3

69÷3 84÷4

二、思维训练

1、学校买了58本故事书,26本科技书,平均放在3层书架上。每层书架放了多少本书?

引导分析题目,要求学生会说出思考过程。

2、王老师买了4只小皮球,付出100元,营业员找回16元。每只小皮球多少元?

引导理解题意,并指导分析,使学生能完整表达思考过程。

三、练习指导

1、谈话: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第5--8题,想想每题应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如果有困难可向同学请教。

2、学生独立尝试。

3、组织交流,分析思考过程。

四、全课总结

五、作业:P5--6.第5--8题。

课 题:

5、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

教案内容:

教学内容:P7—8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尾不能整除)笔算方法的过程,恩能够正确地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的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迁移

1、笔算42÷2 指名板演,集体练习。

评讲,要求说出笔算过程。

2、谈话引入新课

二、学习新知

1、出示例题图

⑴学生独立审题,然后提问:要求每班能分到多少个该怎样列式?

⑵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横式、竖式。

⑶让学生观察、试除,要求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

⑷引导:这类题该怎样解决呢?我们一起来用小棒摆一摆。

2、操作探究

⑴问:应该先摆多少根小棒?(演示摆出5捆带2根)

⑵同桌交流:52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怎样分呢?每份得多少?请大家先自己独立分一分,然后同桌互相交流分发。(教师巡视,发现学生的不同分法)

⑶情况反馈(学生边操作演示边叙述分的过程)。

⑷引导比较各种不同分法:你认为哪种分法好?为什么?

⑸学生复述分的过程。学生独立分小棒的过程,要求边分边口述。

3、教学笔算

⑴问:根据刚才分小棒的过程,52÷2的笔算该怎样写呢?应先算哪一位?十位上余下的1表示什么?接下来怎样除?

⑵验算。

⑶比一比:52÷2与42÷2,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

⑷练习:

想想做做1的前两题。

班级交流反馈。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1后两题。

独立完成,集体评讲。

2、想想做做3

出示前两组题,分组练习。

反馈:这两组题在计算上有什么不同?

出示后两组题,分组练习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

3、想想做做6

先要求学生估算出这些提的商是几十多,并说出理由。

再用竖式计算。

四、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上,我们通过摆摆、说说、算算学会了新知识,你有什么收获吗?

五、作业:P8.2、4、5

课 题:

6、商末尾有0的除法

教案内容:

教学内容:P9——10 教学目标:

1、经历非整十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上的个位是0的除法笔算方法的探索过程,掌握这种笔算方法。

2、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逐步树立起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主题图,谈话: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要求我们解决什么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

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动手操作。

谈话:请你找出相应的学具代表羽毛球,我们一起来摆一摆、分一分。

学生分组活动,再汇报交流结果。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演示分羽毛球的过程,边演示边提问:先分整筒的,每班分到几筒?整筒的分完了吗?再分单个的,出现了什么情况?你是怎样分的?

2、列竖式计算

学生尝试用竖式进行计算,然后同桌交流,教师巡视。

指名学生板演。

评讲:商的个位为什么要写0?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说一说。指名把小组的意见在班内汇报。

追问:如果商的个位上不写0,会出现什么情况?

3、验算

4、小结: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除到被除数的十位,没有剩余,接着除个位上的数,不够商1时,必须在商的个位上写0。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1 学生独立完成并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2、想想做做 2 独立完成,同桌互相检查。

集体订正:第一组的两道题的算法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上面一道题商的个位不是0,而下面一道题商的个位是0?你能找到第二组两道题的不同点吗?

3、想想做做3 独立思考,找出错误原因,班级交流。

独立订正。

4、想想做做5 问:题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要求我们解答什么问题?

独立解答第一个问题,共同订正。

思考如何解答第2个问题,先在小组讨论,再在班级内交流。教师板书安排方法。

5、想想做做6 独立读题,指名复述题意。

组织讨论,交流想法。

独立解答,得出结论。

四、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今天你学到了哪些本领?你是怎样学到的?在今天的计算中,你有什么想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吗?

五、作业:P10.4、6

课 题:

7、练习二

教案内容:

教学内容:P9——10 教学目标:

1、经历非整十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上的个位是0的除法笔算方法的探索过程,掌握这种笔算方法。

2、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逐步树立起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主题图,谈话: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要求我们解决什么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

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动手操作。

谈话:请你找出相应的学具代表羽毛球,我们一起来摆一摆、分一分。

学生分组活动,再汇报交流结果。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演示分羽毛球的过程,边演示边提问:先分整筒的,每班分到几筒?整筒的分完了吗?再分单个的,出现了什么情况?你是怎样分的?

2、列竖式计算

学生尝试用竖式进行计算,然后同桌交流,教师巡视。

指名学生板演。

评讲:商的个位为什么要写0?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说一说。指名把小组的意见在班内汇报。

追问:如果商的个位上不写0,会出现什么情况?

3、验算

4、小结: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除到被除数的十位,没有剩余,接着除个位上的数,不够商1时,必须在商的个位上写0。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1 学生独立完成并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2、想想做做 2 独立完成,同桌互相检查。

集体订正:第一组的两道题的算法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上面一道题商的个位不是0,而下面一道题商的个位是0?你能找到第二组两道题的不同点吗?

3、想想做做3 独立思考,找出错误原因,班级交流。

独立订正。

4、想想做做5 问:题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要求我们解答什么问题?

独立解答第一个问题,共同订正。

思考如何解答第2个问题,先在小组讨论,再在班级内交流。教师板书安排方法。

5、想想做做6 独立读题,指名复述题意。

组织讨论,交流想法。

独立解答,得出结论。

四、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今天你学到了哪些本领?你是怎样学到的?在今天的计算中,你有什么想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吗?

五、作业:P10.4、6

课 题:

8、复习1 教案内容:

教学内容:P12.1——5 教学目标:

进一步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笔算以及验算的方法,沟通知识间的联系,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熟练程度。发展数学思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P12.1 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组织反馈。

同时选择几道不同运算的题要求说说口算方法。

2、P12.2 独立完成,组织反馈。

评讲:引导学生比一比,说说上下两题在计算方法沙锅的区别和联系。

3、P12.4 先让学生说说“总价”、“单价”、“数量”的含义。

再组织学生独立完成表格,反馈交流。

最后让学生说说“单价”是怎样求得的。

二、发展练习

1、小明今年8岁,小芳今年6岁,奶奶今年72岁。奶奶今年的年龄是小芳的几倍?你还能提什么数学问题?

2、同学们要种93棵数树,已经种了18棵,剩下的树苗平均分给5个小组,每个小组还要种多少棵?

3、一套少儿百科全书共有5本。如果成套买,每套的价钱是80元;如果不成套买,每本的价钱是18元。怎样买合算?成套买比不成套买每本能便宜多少元?

4、P12.5 出示图,引导看图。

了解从图看懂的信息,再提出数学问题进行解答。

一、全课总结

二、作业:P12.3

课 题:

9、复习2 教案内容:

教学内容:P12——13.6——9 教学目标:

进一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P12.6 让学生算一算、比一比,体会相应的规律。

2、类推练习

仿照上题,改编题目

64÷4 72÷6

二、课内练习1、48个同学去采集昆虫标本,每3人分一组,可以分成多少组?

2、小明在图书室借了一本98页的故事书,准备一个星期把它看完。他平均每天要看多少页?

3、食品店里一袋面包4元,50元钱最多能买多少袋面包?还剩几元?

4、同学们去划船,女同学20人,男同学23人,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需要租多少条船?

三、拓展练习

P13.思考题,先由学生独立思考,也可同桌交流想法。

在上面基础上组织交流讨论,说说推想过程。

四、练习指导

在学生独立审题理解的基础上,将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共同讨论,理清思路,总结方法。

三、全课总结

四、作业:P13.7——9 课 题:

10、实践活动:农村新貌

教案内容:

教学内容:P14——15 教学目标:

1、根据课本情境解决现有问题,并能解决在具体情境中所提出的问题。

2、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有序的观察能力。

3、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场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所提出的问题。

教学难点:

学生根据情景,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感,导入新课

谈话,看书上插图,感受农村新貌。

二、创设情境,进行实践活动

1、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画面内容。

问:在幸福村,你看到什么?

仔细看看每个地方,阅读图中人物说的话,把你看到的、读到的说一说。

2、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⑴小组合作,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在幸福村中,有宽阔的大道,大家可以自由地参观,但在参观的过程中,老师有一个小小的要求,边参观,边根绝所给出的信息,提出问题,行吗?

学生分小组活动,说一说发现了什么,能提出哪些问题,并整理出来。

⑵全班交流,选出共同感兴趣的问题。

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教师板书提出的问题,如:

幸福村有几排楼房?

幸福村有多少人?

幸福村的街上有多少个灯柱?

小华用3分钟的时间能从家走到果园吗?

玩具厂每天做的玩具可以装几箱?

果园里有多少棵果树?

苹果树比梨树多多少棵?

3、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请同学们从以上问题中选自己喜欢的问题,解答出来。

再在小组内交流,并互相评价。

最后在班级内汇报,同时要求说出解决每个问题的思路和过程。

三、应用拓展,积累经验

这节课,我们一起参观了新农村,在活动你有什么收获或想法吗?随着社会的进步,你觉得农村还会有怎样的变化呢?

课 题:第二单元:认数

11、认识整千数和一万

教案内容: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6-1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数整千数的过程,体验数的发展;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万”,直接感受“10个一千是一万”的含义;能说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的数位顺序,明确计数单位“万”所在的位置;会读、写整千数和一万。

2、探索并掌握整千数加、减整千数的口算方法。

3、体会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发展数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体育馆吗?在哪里见到的?您所见的体育馆有多大?能坐多少人?今天,老师将带你们去参观一个万人体育馆,想去看吗?出示教学挂图,引导学生仔细看图,并告诉学生这座体育馆大约能作10,000人。据想知道10,000有多大,10,000怎么写吗?(板书课题:认识整千数)

二、师生合作,获得新知。

1、感受整千数和一万的含义。

教师出示一个大正方体。谈话:你知道了一个大正方体有几个小正方体吗?一个正方体表示一千。接着出示2个大正方体,提问:这是几千?(二千)让学生依次数下去,一千、二千、三千„„九千,当出现10个大正方体时,提问:10个一千是多少?(板书:10个一千是一万)现在你知道10,000有多大吗?(一万有10个一千)

2、借助计数器教学读写整千数和一万。

教师先在计数器的千位上拨出3粒珠,提问:千位上的三粒珠表示多少?谁能把这个数写出来?指出:3个一千是3,000。让学生读一读。

指名在计数器上拨出五千、九千,让学生说说有几个1,000。提问:你们能写出来吗?然后读一读。

要在计数器上拨出10,000,你会怎么拨珠?让学生拨一拨,写一写,读一读。

3、找朋友。

教师把写有二千、三千、六千、八千、一万、2000、3000、6000、8000、10000的卡片发给学生,请手中拿有二千、三千、六千、八千、一万卡片的学生上台,再把自己的好朋友找出来,找好朋友后,其他学生把这些数读一读。

4、教学数位顺序表。

谈话:刚才我们学会了整千数和一万的读法和写法,现在你能把下面的数位顺序表填写出来吗?

填完后在小组里交流,然后讨论:从右边起第几位是万位,第四位是什么位?百位的左边一位是什么位?右边一位是什么位?

在全班交流后齐读数位顺序表。

三、实际应用,深化新知。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明确直线上一格表示1,000,再独立填写空格内的数,指名读一读。然后在小组里讨论:7,000是接近1,000还是接近10,000?你是怎么想的?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先读出横线上的数,在读一读图中的句子,感受数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先读一读图中的句子,再写出横线上的数。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指名口算6,000-4,000、2,000+3,000,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其余题目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里校对计算结果,并任意选一道题交流自己的算法。

5、做“想想做做”第5题。

新引导学生看懂图意,交流从图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然后自己列式解答。

6、做“想想做做”第6题。

以小组为单位填表格,再交流。提问: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分小组提一提,一人提出问题,大家解答。

7、做“想想做做”第7题。

给学生创设情境,小明家和冬冬家都在少年宫同一边时,让两位学生表演一下,使学生明白两家在同一边时,求两家距离用减法计算。两家分别在少年宫的两边时,再请二位学生表演一下,使学生明白两家分别在少年宫的两边时,求两家距离用加法计算。

四、总结延伸。

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跟同桌说说,再跟老师说说。

你能用今天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

课 题:

12、认识非整千的四位数

教案内容: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1-23页的“想想做做”第6-11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读、写非整千数的方法。能熟练的口算整千数加整百数以及相应的减法。

2、通过用数描述身边的事物,促进数感的发展,感受到数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提高学生读数、写数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四位数的读、写方法,正确读、写数。

教学具准备:大小计数器。

教学过程:

1、做“想想做做”第6题。

(1)6428里面有()个千、()个百、()个十和()个一。

(2)7005里面有7个()和5个()。

(3)4个千和9个百组成的数是()。

4个千和9个十组成的数是()。

2、做“想想做做”第7题。

(1)完成前两组题。练习后可以进行对比,让学生领会每组3道题之间联系。

(2)练习第三组题。(注意让学生自己探索算法后进行交流)

3、做“想想做做”第8题。

(1)第8题可以先让学生读一读每组已给出的三个数,再思考每组数有什么规律,接着往下写。

(2)写完后可以让学生自己说说是根据什么规律填写的。

4、做“想想做做”第9题。

(1)独立写数。

(2)让学生写数后比较每组两个数在读写中的不同点。

5、做“想想做做”第10题。(同桌合作完成)

一人摆数,另一人读出这个数;也可以一人先说出一个数,另一人再摆出这个数。

6、做“想想做做”第11题。

第11题让学生完成后,交流从练习中得到的体会。进一步感受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

7、你知道吗?

(1)这部分内容,可以让学生自由阅读,读后交流自己的感想。(2)要突出数的产生和发展来源于人们劳动和生活的需要。掌握用算筹表示的数字有两种摆法:纵式摆法和横式摆法。

课 题:

13、比较数的大小

教案内容: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4-2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正确、熟练地进行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2、能判断一个四位数接近哪个整千数,培养估计意识,增强从现实生活中提取数学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具准备:大小计数器,实物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迁移学习方法。

谈话:小玲家最近要搬新居了,他们家打算购置一些新的家用电器,你们想去看看吗?不过,小玲说它有下面几个问题先要考考大家:

(1)红光小学女生有643人,男生有634人,男生多,还是女生多?

(2)选择正确的答案填空。

一台电饭煲是160元,一台电风扇的价钱比一台电饭煲低一些,一台微波炉的价钱比一台电饭煲高得多,一台电风扇()元,一台微波炉()元。

167 680 148(3)“口”里可以填几?

758 〈 口53

二、主动探索,掌握比较方法。

谈话:你们的问题回答得很好,我们今天继续学习比较数的大小,(板书课题)同学们先和小玲一家去家电商场看看吧。家电商场里的电器真多,我们来看看这几种电器的单价分别是多少?(出示例题图,并指名回答)

1、出示小玲爸爸提出的问题:电视机和空调相比,那一台的价格低一些?

谈话:要比较电视机和空调哪一台价格低一些,就是要我们解决一个什么样的数学问题?(比较2530和3680的大小)

(板书:2530 O3680)先在小组里说说,你是怎么比出来的,再汇报交流。学生的比较方法可能有:

(1)2,530不到3,000,3,680已经超3000,所以2,530比3,680小;

(2)数数的时候,先数到2530,后数到3,680,所以2530比3,680小;

(3)2,530是2千多,3,680是3千多,2千多比3千多小,所以2,530比3,680小;

(4)千位上2比3小,所以2530比3,680小;

在交流中,只要学生对比较方法的解释是合理的,就肯定他们的想法,但在学生说出第四种方法时,提问:“这种方法你们听懂了么?这种方法简便吗?”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最后填上2530〈3,680。

2、谈话:刚才同学们比较了最高位上不同的两个数大小,我们再来看看小玲妈妈有没有问题要问我门。出示小玲妈妈提出的问题:你会比一比电视机和电冰箱的价格吗?这个问题是让我们解决一个怎么样的数学问题?(板书:2530O2350)让学生相互说说自己的想法,学生的想法可能有:

(1)千位上相同,百位上5比3大,所以2530比2350大;

(2)2530在数数的时候要排在2,350的后面,所以2530比2350大;

(3)2530已超过2,500,而2350还不足2,500,所以2530比2350大;

(4)既然同是2千多,只要看百位上哪个数大,那个数就大;

(板书:2530>2350)

3、谈话

4、小结:同学们掌握的比较数的大小方法还真多,在下面练习中选择你最喜欢的方打去比较。

三、内化新知,巩固比较方法。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先独立的在括号里写出计计数器上表示的数,再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然后在全班交流。提问:比较9,999和10,000的大小时你是怎么想的?比较6230和6203时比到哪一位才区分出大小的?

2、做“想想做做”第2、3题。

先指名说说这两道题各让我们解决怎么样的数学问题,然后说出自己想法。

3、做“想想做做”第5题。

口答接力赛:下面的数各接近几千?提问:5,870和5003千位上的数都是5,为什么5,870接近6000,而5003接近5000?那么看一个数接近几千要看哪两位上的数?

4、做“想想做做”第6题。

动手操作:同桌两人每人拿出4张数字卡片,组成一个四位数,然后比较它们的大小。

5、做“想想做做”第7题。

(1)口答哪天售出的书最多,哪天售出的书最少。

(2)口答第2个问题,指名说一说估计册数的方法。

6、做“想想做做”第8题。

谈话:我们古代的人把五座有名的大山称为五岳,现在人们仍然这样称呼。那么五岳指的是哪五座名山呢?指名读出五岳的名称及高度;再指名说一说哪个最高,哪个最低;最后

把五岳的高度按从高到低的顺序排一排,再在全班交流。

四、总结全课,布置课堂作业。

谈话:本节课我们在帮助小玲一家购买电器的过程中学会了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同学们说出了那么多种的比较大小的方法,还运用这些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收获是很大的。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吗?

五、课堂练习。

做“想想做做”第4题。

课 题:

14、练习课

教案内容:

教学内容:认识万以内数及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万以内数的实际含义,掌握万以内数位顺序,会正确读、写万以内数。

2、初步了解数的产生和发展,体会数学在人类发展历史中的作用和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了解数的产生和发展

1、谈话

数学是一门与数字打交道的科学,虽然只有从0——9这十个阿拉伯数字,但通过它们千变万化的组合,产生了许许多多的数,方便了我们的生产和日常生活。

数字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每天的作息时间中有数字,我们同学有学号,我们乘车、购物、欣赏名山大川时也发现很多数„„

在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感受到了数字对人类的帮助了。

1、P22“你知道吗?”第一段。

自由读一读后简要介绍一下。

2、P23数的产生和发展

当物体的个数越来越多时,聪明的祖先们又想出了新的记录方法了。

自由阅读后讨论、介绍。

二、数字训练

1、数位顺序表

2、读数

⑴3526 3500 3005 3050

⑵67800 60078 60780 60708 600007

3、连线

六千五百 6055 六千零五 6500

六千零五十五 6505

六千五百零五 6005 小结:读、写数的方法。

4、找规律填数

⑴3700、3800、3900、()、()、()

⑵4997、4998、4999、()、()、()

⑶1050、1100、1150、()、()、()

5、说出下面每组中的“3”的含义。

3820 30097 23 5932 6300

6、⑴以上的商品价钱中,最便宜的是()元,最贵的是()元。这两件商品的价格相差()元。

⑵想一想:7000元钱能买到哪两种商品?

7、解决问题

第二棵树大约有多少年?把你认为合适的答案圈出来,并说明理由。

1880年 1380年 780年

8、拓展题

用一个

6、一个9和两个0组成一个四位数。要求

⑴一个零都不读出来。

⑵只读出一个零。

⑶只读出一个零的最大四位数是多少?最小四位数是多少?

课 题:

15、练习三

教案内容: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7-2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更好地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法和有关地口算方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促进学生数感的发展。

2、通过用数描述身边的事物,感受到数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提高学生读数、写数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四位数的读、写方法,正确读、写数。

教学具准备:大计数器,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数的组成知识。(第1题)

(1)9670是()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位,7在()位上,个位上是()。

(2)5个千、8个百和4个一组成的数是()。

二、读数、写数练习。

1、完成第2题。

(1)读出下面个数,并说出每个数中的6各表示多少,再用线连一连。

(2)进行交流,说出从练习中得到什么体会。(同一个数字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数值不同。)

2、完成第3题。

(1)让学生先读一读,再写出横线上的数。

(2)布置课后小组作业:在课余收集类似的素材进行交流。

三、口算练习。(完成第3题)

7200-7000 7000+3000 8000-3000 6700-700 600+3000 10000-6000

四、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完成第5题)

(1)让学生对近三日每天参观的人数各接近几千进行估计。

(2)进行估算。

(3)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估算的。

五、数的大小比较和估计。

1、完成第6题。(比较大小)

5、完成第7题。

要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比较。在小组里用合适的语言(多得多、多一些、少得多、少一些、接近、差不多等)来表达比较的结果。

六、找规律填数。

1、完成第8题。

(1)要引导学生看懂题意,先指导学生一组一组的有序观察。(分成6组进行填写数,有的递增,有的递减。)

(2)独立的填写。

(3)最后可以交流每组上是根据什么规律来填写的。

2、完成第9题。

第9题是开放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能不重复不遗漏的找到所有答案,体会策略和方法。

(1)引导思考,独立填写。

(2)交流填写结果,说出填写的策略。

课 题:第三单元:千克和克

16、千克的认识

教案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用秤物体质量的方法,通过看一看、称一称、拎一拎、数一数、说一说等活动,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样食品(出示蜜枣、膨化食品),他们在争吵到底谁比较重,你能想个办法帮它们解决这个问题吗?

讨论,得出结论:掂一掂、称一称、看一看

二、操作体验,认识千克

1、学生尝试称一称蜜枣的重量

谈话:通过掂一掂,我们发现蜜枣比较重,但它到底有多重呢?我们一起来称一称吧。

学生活动,交流称的结果并说出自己是怎样看出重量来的。

谈话:秤面上的指针指着“1”,到底“1”表示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这台秤吧。

2、认识秤面,认识千克

学生观察秤面,说说在秤面上看到了什么?(kg和数字刻度)

问:你知道kg表示什么么?

讲述:kg是千克的符号,称一般物体的重量时,通常用千克做单位,千克又叫公斤,如果用秤称物体的重量时,秤面上的指针指着1,就表示这个物体重1千克,那么如果秤面上指针指着2呢是多重呢?你能看出这台秤最多可以称多重的物体吗?

3、学生再次称一称蜜枣,初步建立1千克的概念

学生称蜜枣,并交流称的结果。

再让学生掂一掂,体会1千克的实际重量。

再掂一掂膨化食品,估测有没有1千克重。

4、进一步感受和体验1千克

⑴称一称、掂一掂1千克的大米

小组合作称出1千克的大米

体验1千克大米的实际重量,轮流用手掂一掂。

⑵称一称、掂一掂、数一数1千克的鸡蛋

小组合作称出1千克的鸡蛋。

合作数出1千克鸡蛋的个数。

问:为什么同样是1千克的鸡蛋,但每组数出的个数有些差别呢?

想一想:1千克鸡蛋大约有17个,照这样计算,2千克鸡蛋大约有几个?你能称出2千克的大米或鸡蛋吗?

学生再次尝试称一称。

三、应用拓展,完善体验

1、想想做做1 谈话:通过称一称,我们知道表示蜜枣、鸡蛋、大米有多重都可以用千克作单位,生活中还有许多物品也可以用千克做单位表示重量的。

出示商品实物照片,观察后交流从图中获得的数学信息。

问:你知道什么是净含量吗?

2、想想做做2 谈话:生活中处处都可以看到关于重量的信息。

出示图片,了解数学信息。

从这两幅图中,你有什么话想说的吗?(进行安全教育)

3、认识形形色色的秤

谈话: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广泛的,用来称物品重量的秤也是各种各样的。

出示秤的实物图片或实物。

学生交流。

4、想想做做3

学生观察秤面说出各种蔬菜的重量。

交流反馈,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看出秤面上所表示的物品重量的。

根据刚才说出的数据提出数学问题,口答解题。

5、想想做做4 出示题目,让学生观察阅读,提问:这道题提出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加“大约”?你能说出这两种水果的重量吗?

6、想想做做5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总结延伸

1、问: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谈话: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广泛的,希望同学们课后到商店去看一看,记一记,哪些物品重1千克,星期天和妈妈一起到菜场去买菜,看一看妈妈买了哪些菜,各重几千克,试试你能帮妈妈拎起几千克重的物品。

课 题:

17、克的认识

教案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初步建立克的质量观念,知道称比较轻的物品的重量要用克作单位。

2、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用天平称比较轻的物品的方法,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进行估测,逐步提高估测能力。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质量单位千克,谁来说一说,1千克的物体拎在手上有什么感觉吗?

小结:千克是一个比较大的质量单位,称比较重的物品,通常用它作单位。还有一些比较轻的物品又用什么单位来称量呢?

讲述:克也是质量单位,称比较轻的物品时常用克来作单位。克的符号是g。

二、动手使,解决问题

1、认识天平

出示天平并介绍。

2、称出10克的黄豆

学生分组活动称出10克重的黄豆。教师巡视。

问:10克黄豆大约有多少粒。交流汇报。

问:根据我们数出的结果,你又想到了什么?

感受1克黄豆的重量。

3、感受1克的重量

⑴分组掂一掂准备好的2分硬币。

问:2分硬币掂在手上有什么感觉?

⑵再掂一掂一根羽毛和一把学生尺,问:一根羽毛和一枚2分硬币比,哪个更轻些?一把学生尺和一枚2分硬币比呢?

交流汇报。

一根羽毛比1克重还是轻?一把学生尺呢?

4、学习用克称物品的重量。

P34水果图

问:你能看出图中物品的重量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小结:我们在称物品重量或是看图了解物品重量时,首先要观察什么?再怎么看秤读出重量?

5、了解千克和克的进率

出示一袋蜜枣,这袋蜜枣的重量是500克,那么两袋这样的蜜枣是多少克?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把这两袋蜜枣放到以千克为单位的台秤上称一称,问:这个台秤上的刻度是以什么为单位的?看一看这两袋蜜枣有多重?

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1千克=1000克。

6、完成“试一试“

谈话:用弹簧秤称出一本数学书大约重多少克?学生活动。

掂一掂:一本数学书和一个文具盒比一比轻重。

称一称:文具盒的重量。

比一比:估测和称量的结果。

班级交流。

三、课堂练习,巩固深化

完成“想想做做”的题目。

1、第1题

观察插图,指名回答书上的问题,再体温: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的重量是以克为单位的?

2、第2题

让学生猜一猜这三种物品比1克轻还是重?实际掂一掂,在比较中加深对1克有多重的体会。

3、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说出答案。

问:你是怎么想的?

4、第4题

出示图,指名说说图的意思。你知道杯子里的水有多重吗?你是怎么想的?回家后照样子称一称,算算杯子里的水的重量。

四、全课总结,课后延伸

谈话:这节课,我们又认识了一个新的质量单位克,知道了克是一个比较小的质量单位,在表示比较轻的物品重量时常用到它,同学们在生活中要做个有心人,看看哪些物品是用克

和千克做单位的。

课 题:

18、练习四

教案内容:

教学目标:

进一步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熟练掌握千克和克的进率并能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

完成练习四中的习题。

1、第1、2题

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积累的对相应实物重量的体验,结合给定的数据思考选择什么样的答案或计量单位比较合适。

交流时注意让学生依照对这些物体重量的感受说说自己的想法,以加深印象。

教师小结解题策略。

2、第3题

首先复习千克和克的进率。

再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本题。

最后组织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3、第4题

引导学生观察图画,细心收集图中的信息。

再解决所提出的问题。

最后要求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组织交流汇报。

汇报时主要对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解释。

4、第5题

引导看图,说出每样商品的净含量。

再由学生独立解决相关问题。

最后组织交流,并鼓励学生再提出一些数学并进行解答。

5、第6题

引导理解题目含义,并让学生算出1号杯中水的重量。

再把2号杯、3号杯中的水的高度与1号杯比较,从而估计出这两杯水的重量,2号杯、3号杯里的盛水量大约分别是90克和120克。

6、思考题

交给学生自己思考并组织交流讨论。

7、全课总结。

课 题:

19、称一称

教案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称一称的活动,让学生经历称物体的过程,进一步感受千克与克的实际意义,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2、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与同学的交往、合作意识。

3、通过计算和称量体重,了解自己的身体发育状况,促进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形成。

教学过程:

一、调查汇报

谈话: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千克和克,上节课布置你们课余时间到商店哪些商品的重量是用千克或克作单位的,各是多重?谁来说一说?

二、实践操作

1、猜一猜

问:今天你们从家里带来了什么?谁来说一说哪些是水果?哪些是蔬菜?

老师今天也带来了一样东西,想知道是什么么?出示袋子让学生猜一猜。

打开袋子验证。(苹果)

想知道一些什么吗?用什么办法知道苹果的重量?

出示课题:称一称

2、动手实践

看图,了解活动内容及活动要求。

分组活动:各小组把自己带来的水果、蔬菜各称出1千克,再数一数各有多少个,并且把数的个数填在表格里,然后展示在黑板上让其他同学看。

学生活动,并填写结果。

交流汇报。

谈话:刚才各个小组分别称出了1千克的苹果、橘子、黄瓜、西红柿,知道了它们各有多少个,另外你们还带了哪些蔬菜、水果,称了没有,也填在书上的表格里。

问:看着这写数据,你们发现了什么?

3、估一估

⑴教师出示自己带来的苹果(略大),问:你们能估一估老师带来的苹果1千克大约有多少个吗?为什么跟你的结论不太一样呢?

⑵讲述:都是1千克的苹果,但是大小不一样,所以个数就不一样,苹果大,个数就少,苹果小,个数就大。

4、称体重

⑴估一估自己的体重大约是多少千克?

⑵认识秤面。

出示书中的体重图。

指名说出这个小朋友的体重。

问: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⑶小组活动称体重。

⑷班级交流。

讲述:除了称出自己的体重外,我们还有一种方法知道自己的体重大约是多少。

阅读P38“你知道吗?”

各人比较自己的称得的体重与算出的体重有无差别,相差多少,在小组内交流。

5、小结:一般情况下,算出来的体重与称的体重是差不多的,但是也有人相差较大,如果你的体重比算出的体重重很多,那就说明你太胖了,要注意多吃蔬菜,多运动。如果你的体重比算出的体重轻很多,那就说明太瘦了,要注意营养均衡,不挑食。

四、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参加了称一称的活动,知道了不同的水果、蔬菜1千克大约各有多少个,还学会了称自己的体重和利用公式计算体重。课后把你学到的知识介绍给你的邻居和其他小朋友。

课 题:20、练习课

教案内容:

教学内容:本单元内容的系统练习

教学目标:

巩固本单元所学知识,并在练习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综合运用。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看图写出物品或人的重量。

二、把你认为合适的答案圈出来。

1、一个二年级学生的体重大约是

30千克 300千克 30克 300克

2、一本数学书大约重

20克 120克 20千克 120千克

3、一头猪大约重

3克 120克 3千克 120千克

4、一只鸡蛋大约重

6克 60克 6千克 60千克

三、填空

1、填空

4千克=()克 8000克=()千克

5000克<()千克 3900克>()千克

2、比大小

109克○100克 5千克○500克

1200克○2千克 6000克+200克○7千克

9千克—1千克○8000克 7500克—500克○6000克+500克

3、在()里填上“千克”或“克”

一块手表重100()

一只塑料袋能装3()的物品。

一本词典重大约500()。

一头大象约重4000()。

四、解决问题

1、每千克苹果3元,买15千克苹果需要多少钱?36元钱可以买多少千克苹果?

2、1袋冰糖重100g,几袋这样的冰糖重1kg?

3、水果超市原来有西瓜3400千克,卖出3000千克后,又运来5000千克,现在有西瓜多少千克?

4、每根香蕉的重量都相等,每个橘子的重量也都相等,一个橘子是85克。一根香蕉重多少克?一个菠萝重多少克?

课 题:第四单元:加和减

21、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教案内容: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9-4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口算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以及进位的整百数加整百数法。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相应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4、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意识、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地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结果。

教学具准备:教学情境挂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去玩具店买过玩具吗?今天也有两个小朋友要去玩具店买玩具,你们想帮他们参谋参谋吗?现在我们就到玩具店看看吧。

看!玩具店到了,谁在买东西呀?我们给插图中的小朋友起个名字,男孩叫贝贝,女孩叫玛丽。

二、探索新知。

1、同学们,这个玩具店真漂亮,玩具真多,(出示商店图)贝贝和玛丽每人要买两件玩具,你能说出他们购买什么玩具吗?你是怎么知道的?他们怎样付款呢,你们能帮他们算算吗?

2、提问:书上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你打算先解决什么问题,再解决什么问题?

你能帮他们列出算式吗?

3、学生口头列式:教师同时板书算式:

(1)贝贝应付钱:44+25=()

(2)玛丽应付钱:44+38=()

4、谈话:这两道算式如果用竖式计算,我想每位同学都不成问题。但是,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口算的机会是很多的,贝贝和玛丽到商店来的时候就没有带纸和笔,他们只能口算

出应付的钱数。你能口算出得数吗?先自己想一想、算一算,再在小组里相互交流。

5、反馈:通过交流学生可能得出以下算法:

第一道算式:44+25=()

(1)先算44+20=64,再算64+5=69;(2)先算44+5=49,再算49+20=69;(3)先算40+20=60,再算4+5=9,最后算60+9=69;(4)先算4+5=9,再算40+20=60,最后算60+9=69。

第二道算式:44+38=()

(1)先算44+30=74,再算74+8=82;(2)先算44+8=52,再算52+30=82;(3)先算40+30=70,再算4+8=12,最后算70+12=82;(4)先算4+8=12,再算40+30=70,最后算70+12=82。

6、再次交流,确认和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

7、比较两道算式的异同点。(小组讨论交流)

8、通过讨论得出:第一道算式相加时不需要进位,第二道算式相加时需要进位。

9、对表现出色的小朋友进行表扬。

三、巩固深化。

1、算一算、比一比。(做“想想做做”第1、2题。)

(1)电脑出示第1、2题,让学生看清题意后把口算结果直接写在书上。

(2)集体反馈,电脑验证。

(3)比较每组题的异同点。(第一题让学生体会进位加与不进位加在计算方法上的联系与区别;第2题让学生体会如何在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基础上思考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2、想一想、填一填。(做“想想做做”第3题。)

(1)让学生根据要求在书上填表。

(2)电脑验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算。

3、比一比、算一算。(做“想想做做”第4题。)

(1)引导学生先口算每组题的第1小题,再算第2小题。

(2)口算结束后交流算法。

(3)让学生说一说通过口算发现了什么。

(4)教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评价。

4、先估计得数是几十多,再口算。(做“想想做做”第5题。)(1)选出其中一组题先估算再口算,并请学生说说估算的理由,将估算结果和口算结果对照,看有无错误。

(2)其余每组题同桌合作完成。

(3)集体反馈,电脑验证。

(4)讲述:在口算之前先估算可以预测口算的得数。在口算之后再估算,可以检验口算的结果。希望同学们今后自觉地在计算前或计算后进行估算。

5、解决实际问题。(做“想想做做”第6、7题。)

(1)电脑出示第6题。

提问:从熊猫馆到老虎馆有几条路?学生回答后逐一阐述每一条线路。

提问:你打算用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先估算,再回答问题。

让学生在组内交流解答另外两个问题的想法。

让学生到到讲台前将自己的思考过程说给大家听。

电脑验证,并对讲述有条理的学生进行表扬。

(2)电脑出示第7题。

让学生弄清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学生独立在书上列式计算。教师对后进生予以帮助。

集体反馈。让学生将自己分析、思考的过程说给大家听,同学间相互补充、相互评价。

四、课后延伸和课堂总结。

小朋友,今天这节课学习的什么?你学会了什么?课后同学间可以相互出题考对方,回家后,也可以用你学到的本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 题:

22、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

教案内容: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1-4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

3、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正确的口算需要退位的两位数减两位数。

教学具准备:情境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今天,老师带大家去一个你们最喜欢的地方,想不想知道去哪儿?出示情境图:玩具商店。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学生自主观察玩具商店的情境图。

你从题中得到了哪些信息?你们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怎样列式?想好后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然后各小组的选一名代表给全班同学说一说。

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及时的评价并分类解决。如果学生提出用加法做的问题,让学生口述算式和得数,这样及时复习并巩固上节课的知识。如果提出用减法做的问题教师将这类问题按不退位减和退位减的顺序分类板书如下:

(1)玩具客车比玩具小汽车贵多少元?

(2)玩具火车比玩具小汽车贵多少元?

(3)玩具火车比玩具客车贵多少元?

2、学生自己读一读板书问题,独立思考,并列出算式。

(指名说算式并板书:38-

25、44-

25、44-38)

3、学生自主探索口算方法。

这三道题的笔算方法我们早已学过,这节课我们研究口算方法,先来研究38-25的口算

方法。你能口算出得数吗?小组里讨论。

在班内交流各自的算法,教师板书。学生可能说出的算法有:

(1)38-20=18,18-5=13。(2)38-5=33,33-20=13。(3)30-20=10,8-5=3,10+3=13。

你们的想法,老师已经写在了黑板上,看着这些算式,你能说说口算时各是先减哪一位上的数,再减哪一位上的数吗?

44-25得多少呢?请同学们开动脑筋,自己想办法口算得数。

先在小组内交流口算方法,再在班内交流,教师板书。学生可能说出的算法有:

(1)44-20=24,24-5=19。(2)44-5=39,39-20=19。

(3)把44分成30和14,30-20=10,14-5=9,10+9=19。

看着这些算式,你能像上一题那样说说每种算法各是怎样计算的吗?

小组讨论,比较38-

25、44-25在口算时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找相同点时,着重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算法,都可以先用被减数减减数十位上的数,再减个位上的数,也都可以先减个位上的数,再减十位上的数,还可以十位上数、个位上的数分别相减,然后把两次减得的差合起来。不同点是,第一题是不退位减,第二题是退位减,特别是用第三种方法计算退位减时,要从被除数十位上退一作十,和个位上的数合并后再减)

让学生自己口算44-38。

三、巩固应用,深化拓展。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在书上填写得数。完成后组织交流,让学生说说自己怎样算的,并比较每个蘑菇上两个算式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夺红旗”游戏。各学习小组的成员,每人完成一组式题,4人共完成四组式题。比一比,每组三道式题之间有什么联系。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1)学生读题后,独立填写统计表。

(2)集体交流,体会口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1)比一比每组中的两个算式,再比较中发现联系。

(2)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5、做“想想做做”第5题。

(1)学生先在小组内说一说,估计得数是几十多,再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

(2)口算得数,集体校正。

6、做“想想做做”第6题。

(1)让学生先说说从题中知道了哪些信息,书中提出了什么要求。

(2)学生交流估计方法。

(3)通过算一算,经验估算情况。

7、做“想想做做”第7题。

(1)仔细看图,收集题中的信息。

(2)独立解决问题,再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和和解题结果。

四、全课总结,深化理解。

小朋友,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这些知识你是怎么学到的?先相互说说,再告诉大家。(根据学生叙述,板书课题: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

课 题:

23、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1 教案内容: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3-44的例题和“试一试”,第43-44页的“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学习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学会解决与倍有关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及相应的变式问题。

2、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学会解决与倍有关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及相应的变式问题。

教学具准备:情境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发现你们穿的衣服很漂亮,你知道你的上衣和裤子谁买的吗?你知道它们价格吗?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一个有关买衣服的问题。(板书: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习新知。

1、教学例题。

(1)课件出示妈妈带着玲玲去买衣服的情境。出示裤子标价“28元”,营业员阿姨说:“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玲玲的妈妈问营业员:“买一套衣服要多少钱?”

提问:从上面的情境你了解到哪些信息?你能理解买一套衣服的意思吗?

(2)谈话:今天老师还请来了一位数学小助手,他的名字叫线段图。我们可以先用一条线段表示出裤子价钱。(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表示裤子价钱的线段图)

表示上衣价钱的线段该画多长呢?(学生讨论)

为什么要画这样的3份长?让学生在书上画出表示上衣价钱的线段,并指名到黑板上画。

要求一套衣服一共要多少钱,也就是求裤子和上衣的价格一共是多少,我们可以这样表示问题(画出括号,写上?)。

这样线段图就画完了,谁能指着线段图的每一部分说说表示的意思?

(3)谈话:这个问题需要几步计算来解决?你会解答吗?做在草稿纸上,如果不会解的,可与同桌讨论后再解答。

(4)交流: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列式的?你会解答吗?(指名说,教师板书)

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估计学生一般先求上衣的价钱,再求一套衣服的价钱)

(5)提问:有没有不同的方法?如果没有不同的算法,教科书上的第二种方法不再教学。如果有学生说出第一种解法,先让学生说出算式,教师板书。再让学生指着线段图说一

说“1+3”表示的意思,即裤子的价值是1个28元,上衣的价钱是3个28元、一套衣服的价钱是4个28元。所以第二步用28×4求出一套衣服的价钱。

2、教学“试一试”。

(1)谈话:妈妈想考考玲玲,她把问题改了改。(出示问题: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贵多少元?)指名读问题。

(2)谈话:我们先看线段图,问题改了,线段图要不要改?怎样改?

你能指出要求的是哪部分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黑板上改线段图。

会解答吗?做在草稿本上。指名板演。

(3)交流: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提问:有用第二种解法解答的吗?如果没有,不再教学这种解法;如果有第二种解法解答的,让学生板演,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3、比较。

提问:这两道题在解答方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在学生回答时,把课题板书完整。

三、组织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带子图,说说问题是求什么。

独立解答后交流是怎样解决的。

说说你还能求什么。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指名说说线段图所表示的意思。独立解答。

交流并订正。说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提问:题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要我们做什么?

学生各自填表。

全班共同校对。

4、补上合适的条件。

养牛场里有黄牛25头,奶牛和黄牛一共有多少头?

(1)补上一个条件,使它成为一道一步计算的问题。

(2)补上一个条件,使它成为一道两步计算的问题。

先独立思考,再交流。

5、出示情境图。

编一道用今天学习的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

四、布置作业。

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课 题:

24、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教案内容: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学会看线段图,并能利用画线段图帮助理解题意。

2、能根据题意用两种方法解决简单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看线段图解题

1、口述线段图意义。

2、要求列出算式。

3、小结(两种解题思路)。

二、应用题练习

1、一袋面粉重15kg,一袋大米的重量事面粉的4倍。大米和面粉一共重多少千克?大米比面粉重多少千克?

要求:

1、先画出线段图。

2、列出算式并解答。

3、思考:你能用几种方法解答?

2、小白兔拔了28个萝卜,小灰兔比小白兔少拔6个。它们一共拔了多少个萝卜?小灰兔比小白兔少拔多少个萝卜?

要求:

1、先画出线段图。

2、列出算式并解答。

3、思考:你能用几种方法解答?

三、课堂练习

1、红花有32朵,绿花的朵数是红花的5倍。?(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2、红花有32朵,绿花的朵数比红花朵5朵。?(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四、全课总结。

五、作业:P44——45.5、6、7

课 题:

25、两步计算应用题

教案内容:

教学目标:

1、一步学会看线段图,并能利用画线段图帮助理解题意。

2、能根据题意用两种方法解决简单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练习指导

1、P45.8

出示题目,学生独立审题。

口述题目意思,口答问题的含义。

指名回答本题的数量关系。

学生独立完成。

小结。

2、P45.9

学生独立审题,理解题目含义。

学生独立完成。

班级评讲:本题的数量关系是什么?怎么列式?

小结。

3、P45思考题

指导学生先画出线段图表示题重的数量关系。

引导学生看线段图说出自己的思考和发现。

学生独立解答。

二、课堂练习

1、停车场有小轿车28辆,大客车的辆数是小轿车的3倍。一共有多少辆车?(还可以怎样提问?)

2、小红摘了25千克黄瓜,小明摘的西红柿的重量比黄瓜的3倍少10千克。小明摘了多少千克西红柿?

3、小方家养了4只母鸡,每只母鸡孵出21只小鸡。现在一共有多少只鸡?

三、全课总结

四、作业:P45.8、9

课 题:

26、练习五1 教案内容:

教学内容:P46.1——5 教学目标:

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快速地口算出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过程:

一、练习指导

1、P46.1

出示题目。

先自由口算,再独立口算。

评讲:

1、比较分析每组中两题的区别和联系。

2、小结加、减法在算法上的共同点。

2、P46.2

师生合作进行口算(教师出示教具带领学生口算。)

学生同桌合作练习。

3、P46.3

出示题目,学生根据要求进行估算。

引导学生总结出估算的方法。

任意指其中一题要求估算出结果。

4、46.4

口算比赛。

评讲。

5、46.5 出示题目,要求说出题目含义。

让学生根据题意提出求和或求差的一步计算的问题,并口算出结果。

二、课堂练习

1、先口算出上、下两数的和,再算出这两个数的差。

课 题:

27、练习五2 教案内容:

教学内容:P46——47第6——9 教学目标:

进一步学会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题,能看懂线段图,能利用线段图帮助解决问题,基本上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练习指导

1、P46.6

学生独立审题并解答。

评讲:你从图中得到哪些信息?要求什么问题?

能一步求出问题吗?先求什么?为什么?再求什么?怎样列式?

小结。

2、P47.7

学生独立审题并解答。

评讲:你从图中得到哪些数学信息?要求什么问题?

你能画出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吗?

怎样列式?为什么?

3、P47.8

学生独立审题完成,并要求画出线段图。

评讲。

小结:两题在解答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4、P47.9

指导学生画出线段图。

问:这题的线段图和前面的比有什么不同?

先求什么?为什么?再求什么?

小结。

二、课堂练习

1、一辆中巴车可以坐25人,有80位同学坐车郊游,3辆这样的车够坐吗?

2、桃树有2棵,梨树的棵数是桃树的2倍,苹果树的棵数是桃树的3倍。(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3、学校买来了39只篮球,买来的排球比篮球的3倍还多4只,买来的足球有多少只?

三、全课总结

四、作业:P46——47.8、9

课 题:

28、练习五3 教案内容:

教学内容:P47——48第10——13题

教学目标:

进一步学会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题,能看懂线段图,能利用线段图帮助解决问题,基本上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练习指导

1、P47.10

独立完成后评讲。

小结(鼓励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P48.11

引导看图,找出数学信息。

分析每小题,指出必须找出合理的选择信息解决问题。

二、课堂练习

1、某城市六月份的降水量是42毫米,七月份比六月份少了14毫米。

六、七两个月一共降水多少毫米?

2、狗的寿命大约有12年,马的寿命大约是狗的2倍,大象的寿命大约比马长6年。大象的寿命大约有多少年?

3、一班收集了69节废电池,二班收集的是一班的3倍,两个班一共收集了多少集废电池?

4、卡车有34辆,客车比卡车多17辆,轿车的辆数是卡车的4倍。轿车比卡车多多少辆?(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三、思考题

1、P48

出示第一组的三道算式,引导观察并研究同一道算式中各部分的数之间以及三道算式之间的联系。发现规律后再尝试着按规律接着往下写。

第二组题由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评讲。

2、找规律填数。

⑴1、3、9、27、()、()

⑵1、2、3、5、8、()、()

课 题:第五单元:24时记时法 29、24时记时法

教案内容:

教学内容:P49——52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了解24时记时法,会用24时记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个

时刻,能进行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之间的相互转换。

2、在认识24时记时法的过程体会24时记时法在生活里的应用,进一步建立时间观念,会合理安排时间,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电视吗?今天田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张节目单,看看上面有没有你喜欢看的节目,它几时播出的?

2、学生自由回答,教师适时提问,如:14:00在钟面上怎样表示?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几时?

教师并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出相对应的两种记时方法。

3、小结并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

1、初步认识24时记时法

⑴问:你知道一天中有几个小时?想一想,在这24个小时里,钟面上的时针要走几圈?一天时从什么时间开始的?

⑵出示红蓝色彩带,说明:我们把每天的凌晨0:00——中午12:00用红色彩带表示,把中午12:00——夜里12:00用蓝色彩带表示。

⑶问:中午12:00是白天还是晚上?师画出太阳图标。

⑷演示钟面时针的运行情况,了解0:00和24:00之间的关系。

⑸说明:0:00和24:00表示同一个时刻,这个时刻既表示一天的结束,又表示新的一天的开始,如果是除夕夜的时候,它还表示特殊的意义,也就是旧的一年的结束,又标志着新的一年的开始。

3、普通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之间的相互转换。

⑴观察普通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在表示方法上的区别。

⑵练习:说出下面时间用的是哪种记时法:

8:00 16:30 下午5:00 夜里11:30 上午8:00 下午4:25 21:34 0:00

4、练习:P50想想做做1中的第一个钟面。

要求说出钟面表示的时间,问:这个时候你可能在干什么?

再出示背景图,问:这时的钟面上表示的什么时间?你怎么看出来的?你能用24时记时法说出钟面上表示的时间吗?

同理学习后两幅图。

5、小结转换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2

出示题目,问:上面的营业时间用的是什么记时法?你能把它转换成普通记时法吗?

在把24时记时法转换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2、想想做做3、4

出示题目,直接口答。

3、想想做做5 观察火车票,问:你从火车票上得到了哪些关于时间的信息?

讨论:妈妈下午几时前到南京火车站比较合适?

4、想想做做7 以四人一组为单位,轮流用24时记时法播报节目。

5、想想做做8 小组讨论:看着3个钟面上的时间,说一说这时你可能在做什么?再在班级内交流。

四、归纳小结,提高认识

1、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2、阅读课后常识部分:“你知道吗?”上的内容。

课 题:30、简单的时间计算

教案内容:

教学内容:P53——55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自主探究计算经过时间的算法,能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进行有关计算。

2、进一步感知和体验时间,逐步建立时间观念。

3、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进一步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创设现实情境,探究计算方法

1、整时段时间的计算

⑴出示节目表

⑵问:从节目表上说说“六一剧场”是几时播出?几时结束的?

如何计算它的播放时间呢?

⑶讨论计算方法。

⑷教师板书计算过程。

2、计算从几时几十分到几时几十分经过的时间。

⑴问:你还想知道哪个节目的播放时间?

⑵师生共同进行计算。强调书写的格式要求。

⑶小结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

二、联系生活实际,解决数学问题

1、想想做做1 出示题目,问:你从图中知道了哪些关于时间的信息?

每天的借书时间分成了几段?

应该怎样求出每天借书的时间呢?

学生尝试练习,再集体讨论。

2、想想做做2

提出观察要求:图中有几家不同的商店?它们各自的营业时间是从几时到几时?分别分成了几段?

尝试完成各商店的营业时间,并组织讨论交流。

3、想想做做3

出示题目,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后独立算一算。

评讲交流做法和想法。

教师小结。

三、全课总结,完成作业。

课 题:

31、练习课

教案内容:

练习内容:24时记时法

练习目标:

进一步掌握24时记时法和普通记时法的区别及换算方法,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能够进行一些有关经过时间的简单计算。

练习过程:

一、两种记时方法的互换

1、将下列时间改成用24时记时法表示的时间

下午2时 晚上7:20 中午12:00 上午8时30分

2、将下列时间改成用普通记时法表示的时间

21:00 15时10分 9:50 13:40

二、计算经过时间1、8:00——15:40 2、9:30——22:00 小结互换方法。

三、实际应用

1、下面是三家商店的营业时间:

商场:9:00——20:30 超市:6:30——21:00 歌厅:12:00——次日2:20 分别计算三家商店的营业时间各是多长?哪家营业时间最长?

先由学生独立解决,再集体交流讨论。

重点讨论第三种情况的解题思路。

2、想想做做P54.4 题目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小星的睡觉时间分布在几天里?怎样计算?

3、想想做做5 出示火车时刻表,问:从这张列车时刻表张你了解到哪些信息?给我们提出了什么问题?“运行”和“停靠”是什么意思?

小组讨论后指名回答。独立完成第1、2两题,做好后让学生说说计算方法,集体反馈。

问:从这张火车时刻表上,你还能知道些什么?

先小组交流,再指名在班级里说说想法。

四、阅读资料,拓展知识

阅读“你知道吗?”中的画面和文字,让学生读一读。谈话:阅读了这段文字,你了解到哪些知识?你还想知道什么?谁能给大家介绍更多的知识?希望同学们课后继续查阅资料,多渠道地收集信息,把了解到的知识讲给大家听。

课 题:

32、周末一天的安排

教案内容:

教学内容:P56——57 教学目标:

1、通过时间活动,加深对24时记时法的认识,进一步掌握求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

2、体会24时记时法在生活里的应用;进一步建立时间观念;学会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同学们,你们的周末一般是怎么度过的?

2、指名回答。

3、师:看来大家的周末生活还真师丰富多彩呀,这一节课我们就来运用刚刚学过的知识一起来探讨怎样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才能让我们的周末过得既充实又有意义。

4、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境,感悟体验

1、播放课件,了解时间表中的小姑娘周末生活。

2、谈话:小华也是一名三年级的小学生,这是她上周末一天的生活,看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看来小华周末的生活安排得丰富多彩,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她制定的具体的作息时间表。

3、出示主体图,谈话:从这张作息时间表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4、出示下面问题:

小华做家务用了多长时间?做作业呢?

小华到新华书店购书用了多长时间?

小华参观动物园的时间是从下午几时几分到几时几分?一共用了多长时间?

小华制作航模的时间是从下午几时几分到几时积分?一共用了多长时间?

5、师:上面的问题你能解决吗?说说你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小组讨论)

6、师: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能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啊?(班级交流)

三、实践应用,自我提高

1、谈话:从小华的周末一天的时间安排中,你觉得小华是怎样的一位同学?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2、如果让你来安排周末一天的生活,你有什么好的创意?

(启发引导合理安排时间:既要要有学习劳动的时间,还要有娱乐休息的时间。)

3、同学们独立自制一张详细的时间安排表。

4、组织学生交流,及时反馈。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每一个人都拥有同样多的时间,希望大家都能珍惜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课 题: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3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案内容:

教学内容:P58——90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2、培养观察、操作及思维能力。

3、培养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出示图画,谈话:

⑴同学们,田老师画了三幅画,你们想看看吗?(欣赏)

⑵问:看了这三幅画后,你想说什么?

⑶谈话: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物体的面都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板书课题)

2、举例

谈话: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面也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吗?

生活中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可见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我们常见的图形。它们都有各自的特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发现特征

1、研究长方形的特征

⑴猜想

谈话:我们先来研究长方形的特征,仔细观察黑板面、课桌面以及画在黑板上的长方形,你发现了长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征?

学生汇报。

⑵验证

谈话:同学们的猜想到底是对还是错呢?我们能用什么办法证明一下呢?请同学们四人一组互相讨论,想办法验证一下长方形是不是真的具有这些特点。

问:你打算用什么方法验证?

分组活动。

⑶交流、总结

问:你发现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

讲述:我们把相对着的边叫做对边,相邻的两条边叫做邻边。

问:你是怎样知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的?指名回答。

⑷小结:刚才同学们用折、量、比的方法说明了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讲述:通常我们把长方形长边的长叫做长,短边的长叫做宽。

⑸问:长方形的角有什么特点呢?指名回答并板书。

问:你是怎样发现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的?

⑹小结:我们通过自己动手发现了长方形的四条边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这就是长方形的特征。

2、研究正方形的特征

通过电脑演示长方形的变化,呈现正方形,指出:长方形的长缩短到和宽相等时,这样就成了一个正方形。

引导学生依照研究长方形边和角的特征的方法,自己去发现正方形的特征。

全班交流并总结出正方形的特征。

讲述:正方形的每条边的长叫做边长。

3、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谈话:我们已经发现并验证了长方形的特征和正方形的特征,那么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

小组讨论后在班级内交流,使学生认识到长方形、正方形都有四条边和四个角,每个角都是直角。不同点在边上,长方形的对边相等,而正方形是四条边都相等,也就是说正方形不仅对边相逢,而且邻边也相等。

三、应用拓展

1、在钉子板上围一个长方形,再将围成的长方形改成一个正方形,说说围成的图形为什么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2、用长方形纸折出正方形,并说明折出的为什么是正方形。

小结: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3、动手测量

⑴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先量一量,再填一填。

⑵先估计数学书封面的长和宽大约各是多少,再量一量。

4、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并展示部分学生作业,要求说出所画图形的每条边的长度。

5、游戏:猜图形

⑴狗弟弟:我的身后是一个长方形,看得见的两条边分别是8cm、5cm,你知道其它两条边的长度吗?

⑵猪小弟:我的身后藏着一个正方形,可以看到的这条边是6cm,请问:看不见的三条边各是多少cm?

⑶牛大哥:只知道我的身后是一个四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一条边是5cm。聪明的同学,你知道它是什么图形吗?它的每条边可能是多少cm?

四、全课总结

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又进一步认识、研究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边 角

长方形 有四条边,对边相等 有四个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 有四条边,都相等 有四个角,都是直角

课 题:

34、认识周长

教案内容:

教学内容:P61——62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2、能利用对图形周厂的认识测量和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

3、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4、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和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观察操作,感知周长

1、摸一摸

出示数学书,谈话:同学们,数学课本我们天天都在用,它是我们学习知识的好伙伴,现在你能不能很块指出课本封面的边在哪里吗?

学生用手摸一摸课本封面的四条边,并说一说,指一指。

谈话:课本封面的四条边的总长就是它的周长。

出示数学作业本,让学生独立摸一摸、找一找作业本封面的周长,再互相看看说说,集体交流。

2、找一找

出示瓷砖、手帕等物品的实物图,让学生指出这些物品的周长。

出示例题图,让学生观察哪里是儿童游泳池池口的周长。

指名说一说。

谈话:游泳池池口黑色的边线的长就是池口的周长。

组织学生先独立指出课桌面、三角板的边线,再在小组、班级中交流,分别指出它们的周长。

让学生举例说一说一些物体的面的周长。

3、围一围

学生拿出钉子板,在钉子板上围出不同的图形,在小组里交流围的情况,并指出围成的图形的周长,组织学生在班级里反馈做法。从而知道围成的图形的每条边的总长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片树叶,让学生思考怎样才能知道树叶的周长。分组操作,围出树叶的周长,并量一量。

组织学生交流做法。

二、量量算算,理解周长

1、描一描

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中的各种形状的图形。说明题目要求是描出每个图形的边线。让学生说一说在描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然后独立描出每个图形的边线。

2、量一量

出示“试一试”中的两个图形,问:你能知道下面每个图形的周长各是多少吗?学生独立量一量,算一算,做好后在小组中交流算法。

组织学生在班级中讨论,明确应先量出每个图形的各条边的长度,然后将图形中各条边的长度相加算出周长。

3、算一算

想想做做”4,让学生独立做一做,并思考有没有不同的方法,做好后,学生先在小组中交流算法,再在班级中说一说,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算法。

“想想做做“5,说明题目要求,让学生独立做一做。做好后让学生在小组中充分地交流想法与做法,教师参与交流,了解学生的解题思路,组织学生在班级中进行交流,反馈学生不同的计算方法。师生共同评析。

三、实际运用,拓展延伸

1、实际测量

“想想做做”3,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不同形状的树叶,在小组中开展操作活动,量出它们的周长大约各是多少厘米,教师参与到学生活动中,了解学生活动情况,组织全班学生进行交流,汇报操作的方法及测量结果。

2、解决问题(作业)

“想想做做”6,让学生在小组中说一说各自的想法,选择简便易行的做法,然后让学生在班级中说一说,交流选择不同的但是合理并符合实际的测量方法。让学生互相测量腰围长度,布置学生课后测量大树树干的周长。

四、全课总结

课 题:

35、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教案内容:

教学内容:P63——65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过程,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和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出示场景图

引导学生观察,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会提出数学问题吗?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学习例题

⑴篮球场是什么形状?请指出篮球场的周长。求篮球场的周长就是求什么图形的周长?为什么?怎样才能计算出这个长方形篮球场的周长呢?

⑵学生尝试练习。

⑶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算法,并说明这样算的理由,然后选出代表在全班进行交流。

⑷问:你喜欢哪一种求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为什么?你认为求长方形的周长需要知道哪些条件?怎样计算?

2、学习“试一试”

⑴出示题目:一条正方形手帕才边长是25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

⑵学生尝试练习。

⑶小组交流“你是怎样做的?”。班级交流“你喜欢哪一种算法?”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想想做做3

独立做题,在班级内共同订正。

2、想想做做1、2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问:做这两题时,都要先怎样?再怎样?从这里可以看出求长方形的周长时需要什么条件?求正方形的周长呢?

3、想想做做4、5

独立完成,集体评讲。

问:你是怎样想的?你为什么分别求长方形的周长和正方形的周长?

4、想想做做6

指名读题,明确题目要求。

动手拼图形,拼好后在小组内互相检查,并口答题目中的问题。

在班内交流不同的拼法。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 题:

37、实践活动:周长是多少

教案内容:

教学内容:P68——69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认识和对图形周长含义的理解,进一步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在操作实践、交流讨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发展数学思考及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同学们,课前你们每个小组都分得了一个学具篓,请大家看一看这个学具篓里有什么物体,能告诉老师吗?

揭示课题。

二、操作实践,解决问题

1、围一围

谈话这是一根美丽的丝线,谁能告诉老师我们能用这根美丽的丝线做什么?

出示课本插图,明确围成的图案的要求。

问:你想用这根丝线围成什么美丽的图案?

学生活动。

评析:你围成的图案的周长是多少?怎样量最方便?

2、摆一摆

谈话:刚才同学们用最方便的方法量出了自己围出的图案的周长,下面你能用尺量出学具篓里的小棒的长度吗?

你能从中选出几根小棒摆成正方形或长方形吗?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如果学生摆出的不是长方形、正方形,及时提醒注意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问:你是怎样摆的?周长是多少?

3、拼一拼

谈话:请每位同学从学具篓里拿出12个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用这些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你能拼出几种?你能算出你拼出的大长方形的周长吗?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学生汇报,多媒体演示学生拼的作品。

问:比较这三个长方形的周长,哪个最长,哪个最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4、量一量

谈话:小朋友们自己动手求出了不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老师这有两个图形,你能想办法求出它们的周长吗?

学生尝试练习。

问:你分别量了它们的几条边就能知道它的周长了?

5、估一估

谈话:同学们真聪明,你们通过围、摆、拼、量求出了不同图形的周长,老师手里的这块手帕你能估计出它的周长吗?

指名学生进行估计,并将估计结果记录下来。

学生动手测量,计算周长。

问:你还想估计哪些物体的面的周长呢?自己估一估、量一量、算一算。

学生自由活动:估计、测量、计算。

三、全课总结

课 题:第七单元:乘法

38、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教案内容:

教学内容:P70——71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口算整百数乘一位数的算法的过程,会口算整百数乘一位数。

2、在具体情境中应用数学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于日常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出示挂图,谈话: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图中的两位小朋友正在干什么?你知道了什么?

根据搜集到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二、自主探究

谈话:同学们提出了很多问题,现在我们先来一起解决其中的两个问题。

1、解决“小女孩要跑多少米”的问题

⑴问:求小女孩要跑多少米怎样列式?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算式。

⑵谈话:请同学们先想一想怎样计算400×2,结果是多少?再在小组里交流。

⑶班级交流。

谈话:谁来给同学们说一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学生说出算法,教师板书。

2、尝试解决“小男孩要跑多少米”的问题

⑴问:怎样列式?

⑵谈话:请同学们自己算一算,结果是多少?

⑶小组讨论交流算法。

⑷班级交流,总结算法。

3、小结,问:观察上面两题的乘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揭示课题。

三、组织练习

1、想想做做1 先让学生一组一组地算,再比较每组中两道题算法上的联系,从而促进算法的有效迁移。

2、想想做做2 教师出示卡片指名回答,再移动卡片,学生抢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想想做做3 学生独立完成后,说一说每组的三道题之间的联系。

4、想想做做4 引导观察图意,搜集信息,明确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5、想想做做5

出示图画,引导搜集信息,明确要求问题。问:“沿着四周走一圈”是什么意思?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班级交流评讲。

6、想想做做6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题中插图,搜集图中的信息。独立思考,解答题目。

小组交流后指名汇报,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四、全课总结

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又是怎样学道这些新知识的?

课 题:

39、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

教案内容:

教学内容:P72——73

教学目标:

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1、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问题,只要我们多观察,多留心,就能发现许多关于数学的知识。(出示主题图)

二、自主探究,体会领悟

1、学习例题

⑴观察图中小华从家道学校的场景,说说小华在做什么。

问:根据刚才看道的,你能提出怎样的数学问题?怎么解决?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算式。

⑵谈话:你能列竖式计算出它的得数吗?

学生尝试笔算,小组交流。

⑶班级汇报:

列竖式计算时遇到了什么问题?这个问题你们是怎么解决的?

⑷问:看一看这道题的计算过程,联系以前学的两位数乘一位数想一想,三位数乘一位数在竖式的书写格式和运算顺序等方面你发现了什么?

2、学习“试一试”

出示大生骑车从家道体育场的场面,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列出算式。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一人板演,教师巡视指导。

班级交流,由板演的同学说说自己的计算过程。

问:这一题的计算和上一题比,复杂之处在哪里?

1、小组讨论:三位数乘一位数时要注意什么?

三、巩固应用,深化发展

1、想想做做1 学生在书上将竖式补充完整。

做完后,同桌互相检查,统计做对的人数。

2、想想做做2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交流订正。

3、想想做做3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班级交流订正。

让学生数一数每题的积各有几位,问:为什么积的位数不一样?

问:根据刚才的观察和思考你发现了什么?(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积是三位数或四位数)

4、想想做做4 指名说一说这道题要我们做什么,要求口算哪些题,口算给同桌听,一人口算乘2的题,一人口算乘3的题。

5、想想做做5 让学生说图意,说说从题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用竖式计算得数,然后口头回答问题。

相互交流自己的想法。

6、想想做做6 独立完成,集体评讲。

7、拓展题

四、总结提高,质疑反思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课 题:40、练习课1 教案内容:

教学内容:P74第1——4题

教学目标:

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同时能合理地运用口算、估算、笔算的多样性计算策略。

教学过程:

一、练习指导

1、练习七1 分组出示估算题。要求学生估算出积是几十多,再独立进行口算。

小结归纳每组中两道题的区别。

2、练习七4 指导看图,弄清题里各是什么物品,重量分别是多少。

同桌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汇报。

小结归纳,指导学生合理选择条件进行解答。

二、课堂练习

1、先估计积是几位数,再进行计算

613×7= 3×352=

284×4= 135×4=

2、判断

3、解决问题

⑴每辆卡车运水果891千克。5辆这样的卡车能运多少千克的水果?

⑵680个同学乘9辆车去郊游,前8辆车各坐75人,第9辆车要坐多少人?

⑶工厂运来2000千克黄豆,平均每天用125千克做豆腐。8天后用掉多少千克的黄豆?还剩多少千克黄豆?

三、拓展练习

四、全课总结

五、作业:P74.2、3

课 题:

41、练习课2 教案内容:

教学内容:P74——75第5——9题

教学目标:

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同时能合理地运用口算、估算、笔算的多样性计算策略。能合理地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

一、练习指导

1、练习七5

以组出示每题,要求学生进行口算,再比较每组中两题之间的联系。

2、练习七6

出示题目,要求学生进行估算,并指名说出估算方法。

再进行计算,并将估算结果与计算结果进行对照。

3、练习七7——9

独立读题,明确解答方法。并对学生存在的不理解的地方给予必要的指导。

二、课堂练习1、200千克 300千克 400千克

⑴5筐苹果一共重多少千克?2筐香蕉呢?

⑵几筐苹果的重量正好是一筐香蕉的重量?

⑶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三、全课总结

四、作业:P75.7——9

课 题:

42、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

教案内容:

教学内容:P76——77 教学目标:

1、通过有趣的童话情境,自主探索出“一个数与0相乘得0”。

2、经历探索乘数中间月的乘法的笔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计算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

3、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你听过小猫钓鱼的故事吗?今天有3只小猫去钓鱼,我们一起去看看它们有什么收获。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探索“0和一个数相乘得几”

⑴出示小猫钓鱼场景图

问:你从图中得到了哪些信息?你是怎样看出来的?“3只小猫一共钓了多少条鱼”可以怎样列式?

⑵学生独立列式,并计算出结果。

⑶问:你能改写乘乘法算式吗?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3个0相加等于0,改写乘乘法算式还可以怎样写?

⑷想一想:0×7= 8×0=

指名口答。

问:你还能说出几个类似的算式吗?从中你有什么发现?

2、探索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⑴出示看台图

问:这个看台一共有几排?每排有几个座位?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能求出这个看台一共有多少个座位吗?

⑵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⑶一个看台102个座位,学校体育馆有4个这样的看台,估计一下,学校体育馆大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小组交流,并说说估计的方法。

⑷算一算,到底有几个座位?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指名板演。

⑸班级交流评讲。

问:积的十位上的0十位怎样得到的?与刚才估算的结果接近吗?

⑹试一试:104×4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1 在书上计算,同桌检查计算结果并改正。

2、想想做做2 独立完成在书上,做完后小组里交流订正。

3、想想做做3

独立检查,在书上订正,然后全班交流。

问:你认为做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最容易发生哪些错误?怎样避免这些错误?

4、想想做做5 看图说一说,4个书架各有多少本书?你有什么发现?你能估计4个书架大约一共有多少本书?说说你的估计理由。

5、想想做做6 谈话: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和小组里的同学交流一下。

将学生提出问题板书出来,要求学生选择问题并解决。

四、全课总结,深化理解

问: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计算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要注意些什么?

五、作业

想想做做4

课 题:

43、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教案内容:

教学内容:P78——79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其竖式的简便写法,能正确地计算这类算题。

2、在研究算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合情推理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出示:3×2= 7×2= 13×2=

3×20= 7×200= 21×4=

口算后讨论:你是怎样口算的?

二、教学新课

1、学习例题

⑴出示例题插图

问:你从题中了解到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

⑵指名说出口算方法和结果。

问:你是怎样由4×12=48想到4×120=480的?

⑶小结。

2、教学“试一试”

⑴让学生在书上计算,指名板演。

⑵指名板演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⑶问:第一题中乘数250末尾有一个0,积1500的末尾为什么有两个0?第二题算过7×9得63后,为什么积的末尾要添写2个0?

三、巩固练习

上一篇:八年级下作文指导:记叙中结合抒情和议论下一篇:小学生古诗词经典诵读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