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现状及其防治

2024-09-28

水污染现状及其防治(共12篇)(共12篇)

1.水污染现状及其防治 篇一

南京市地膜使用现状及其污染防治对策建议

摘 要:从南京市地膜使用现状出发,分析了南京市地膜使用面临形势及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南京市地膜白色污染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膜;对策;南京

中图分类号 X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1-0085-03

Application statu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Mulching Film in Nanjing City

Liu Chunlei1 et al.(1.Nanj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Nanjing 210013,China)

Abstract:Based on current application status,existing problems and changing trend of mulching film application in Nanjing were studied,and corresponding mulching film pollution prevention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Key words:Mulching film;Countermeasures;Nanjing City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塑料工业的发展,日本等发达国家开始将塑料薄膜应用于农业生产中,由于地膜具有保温、防冻、节水、保墒、控制土壤盐碱度以及促进作物早熟、提高产量和品质等作用,地膜覆膜栽培成为促进农业增产的的一项重要的技术措施,迅速在世界各地得到了推广。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将该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农用膜消费国。每年地膜使用量约120万t,占据全球市场的61%;地膜覆盖作物已超过50种,每年地膜覆盖面积达0.7亿hm2,近年来增长到0.23亿hm2左右,地膜已成为我国现代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资料之一。预计今后10a中国农用地膜覆盖面积可能会保持大约每年10%左右的增长速度[1]。

随着地膜使用量高速增加,塑胶地膜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持续应用已经成为“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土壤地膜残留问题日益突出。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开始对17个省市开展调查,发现所有覆膜农田都有不同程度的地膜残留,并且对农业生产及环境产生了极大的副作用。近年来,甘肃、新疆等残膜污染严重的省份已经开始重视并启动地膜污染治理工作。

南京市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地区和商品粮基地之一。随着南京市现代农业的发展,设施农田在营造各类温室、塑料棚和人工气候室时对农用地膜的需求量加大,地膜使用量、覆盖面积、地膜使用强度必定随之增加。了解南京市农用地膜应用及残留现状,开展地膜残留防治工作,对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南京市地膜覆盖现状

1.1 使用量、覆膜面积持续增加 20a来,南京市农用地膜保持持续增长态势,全市农用地膜使用量从1994年的1 531t增加到2014年的2 640t,增加了近1倍。其中,近6a南京市地膜使用量保持年均5%的高速增长。南京市的农作物地膜覆盖面积也同步上升,从1997年的10 221hm2增加到2014年的21 606hm2,短短7a翻了一番。

1.2 农用地膜使用强度不断增强 地膜使用强度即单位耕地面积的地膜使用量(kg/hm2)。据南京市近20a统计年鉴,南京市的地膜使用强度从1996年的8.59kg/hm2增加到2014年的11.08kg/hm2,提高了29%。从全国范围来看,南京市属于地膜使用强度较高地区[2],应当引起相关管理部门足够的重视。

1.3 地区分布不均,区域差异明显 从2014年南京市各区地膜使用量来看,南京市地膜使用量区域分布不均。南京市地膜使用分布在7个涉农区中,江宁、六合、高淳是前3个占比最大的区,合计占全市使用量的61.3%,雨花台区占比最小,仅0.7%。

1.4 残留量逐年增大,污染日趋严重 据南京市2009年污染源普查报告,全市地膜回收率为83.47%,回收状况不容乐观,离100%回收率仍然有不少距离。地膜是一种聚乙烯加抗氧剂支撑的高分子碳氢化合物(聚氯乙烯),分子量大,性能稳定,自然条件下可在土壤中留存200~400a。长期的地膜使用,残膜不断累积,如果按照2009年的回收率计算,南京市年地膜残留量从1993年的253t上升到2014年的436t,22a间地膜年残留量增加了近1倍,22a间总地膜残留量累计达8 393t,即耕地的地膜残留量达35kg/hm2。目前存在问题

长期以来,农业污染问题一直没有提升到很重要的位置,随着中西部地膜残留问题凸显,地膜污染防治才逐渐被重视。尽管南京市地膜使用量尽管不是很大,但是由于地少人多,强度逐渐增加,地膜残留状况需要得到有效控制。目前南京市地膜使用及管理存在主要问题[3]是:

2.1 产品质量不过关 农膜生产市场准入条件低,乡镇企业占有相当比例。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大批生产厂家使用劣质原材料,减少农膜生产厚度,导致市场上主流农膜厚度一般为0.005~0.008mm,产品质量不过关,易破碎,不利于回收再利用。

2.2 使用者环保意识不强 地膜的使用者主要是农村人,由于文化素质普遍较低,环保意识淡漠,大多数人对地膜污染的危害认识不足,地膜回收和再利用尚未引起足够重视。

2.3 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缺失 我国尚没有针对农膜污染防治进行专门性立法,没有建立农膜土壤残留标准,也没有针对超薄膜回收难的问题修订国家地膜厚度标准,导致管理部门、生产企业、消费者的责任意识模糊,缺乏法律约束,给予地膜残留滋生蔓延的空间。

2.4 农村环境管理职责有待明确强化 相关部门缺乏有效管理和相应管理措施和运行机制,固废资源化管理体系、经济技术及政策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致使农田地膜残留问题得不到重视及解决。

2.5 缺少资金扶持 由于我国农用地膜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尚未明确防治资金的投入来源以及相关的保障机制,国家的财政投入与环保投资的需求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不能满足农用地膜污染防治的要求。南京市地膜使用发展趋势及预测

3.1 设施农业面积不断提高,地膜使用量逐渐增加 据《南京市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南京市秉持都市型现代农业定位,坚持把发展高效农业和设施农业作为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落脚点。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高效、设施、休闲、安全、品牌农业等“五大农业”。2010年底,全市高效农业和设施农业面积累计发展到.67万hm2和2.33万hm2,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36%和9.7%,共建立各类农业园区171个,其中省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8个,66.67hm2以上规模的农业园区69个。到“十二五”末,高效设施农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全市高效农业面积累计达到12万hm2,占耕地面积的50%以上;设施农业面积累计达到4.67万hm2,占耕地面积的20%以上,设施农业占耕地面积比重上升到18.17%,在江苏省内仅次于徐州、常州。随着南京市现代农业的发展步伐加快,农用地膜广泛运用于各类农业生产中,地膜使用量、覆盖面积、地膜使用强度将持续增加。

3.2 城市化进程逐步推进,地膜使用区域更加集中 基于南京市土地资源禀赋的局限性和农业经营模式的滞后性,一定程度制约了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推进。南京市现代农业重点建设区域为“两带三区”,即江宁区汤铜公路沿线的汤山设施园艺、湖熟设施蔬菜、周岗设施水产、横溪设施西瓜、谷里设施蔬菜等园区为主体的设施农业产业带;六合区、浦口区的江浦和星甸设施蔬菜、盘城和葛塘设施园艺、龙池和东沟设施蔬菜、竹镇设施果蔬等园区为主体的设施农业产业带;高淳县环固城湖设施特种水产养殖和固城设施食用菌生产为主体的设施农业园区;溧水县傅家边现代农业园区的设施园艺采摘业和有机蔬菜业为主体的设施农业园区。浦口区、栖霞区、建邺区、雨花台区及六合区南部南京绕越公路以内的近郊区,重点发展以休闲农庄为核心的休闲农业园区。随着南京市城市定位的提升,城市化建设进程加快推进,浦口、栖霞2区的农业用地面积将随之减少,农业功能将向高淳、溧水、六合、江宁倾斜。未来,南京市地膜发展重点关注区域主要为高淳、溧水、六合、江宁4区。

3.3 各区农业发展模式各具特色,地膜使用量趋势各不相同 由于农业发展模式的不同,地膜在各区的使用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从近10a各区地膜使用量发展情况来看,六合、高淳、溧水、江宁4区呈增长态势,雨花、栖霞、浦口呈减少态势。雨花台区地膜使用量12a间减少了92.6%,这与该区的区域位置有关。由于靠近主城,随着城市往外扩张,农用面积骤降,地膜使用量必然随之骤降。而高淳区是地膜使用量增长最快的区,10a间增加了170%。该区的地膜使用快速增长与农业发展模式有关。近年来,高淳区农业结构不断调整(2013年高淳区粮经比为33∶67),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大棚蔬菜种植、菌菇养殖,特别是3大支柱产业中华绒螯蟹养殖的快速发展,导致了地膜使用量快速增加。所以,应当针对各区主要地膜使用行业进行残膜污染防治。南京市地膜发展对策建议[4-7]

基于南京市地膜应用现状、特点及发展趋势,南京市在追求农业科技增产增收成果的同时,可以从源头控制、过程清洁、末端回收同步开展工作来促进农膜环保化使用,确保农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4.1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废弃地膜污染的科普知识宣传,让人们了解其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对人类的危害,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增强土地资源意识和保护环境的责任感,禁止焚烧废弃地膜,防止二次污染。引导农民使用优质地膜,自觉保护农村环境,科学购买、使用、处置地膜。

4.2 从源头控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可借鉴日本的先进经验,从源头控制,加快制定地膜的回收和再利用法律法规,如确立严格的地膜市场准入条件来促进生产企业提高生产工艺,改善地膜质量,从而促进地膜回收率的提高。

4.3 建立农用地膜污染防治责任制度 处理农村环境问题需要环保局、农委、财政局等部门的协调和配合,各部门在具体工作中按照各自职责行使管理职能。建议建立农用地膜污染防治责任制度,明确各行政管理部门职责,促进农用地膜使用、回收等管理工作科学有效推进。

4.4 抓重点地区和重点行业 基于南京市现状及预测情况,建议重点抓六合、高淳、江宁、溧水4区。针对各区不同的地膜使用行业,依托各行业协会开展地膜污染防治工作。如高淳区近年来的地膜使用量快速增长与螃蟹养殖相关,可以通过高淳固城湖螃蟹养殖协会,宣传废弃地膜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号召养殖户开展对废弃地膜的回收工作,鼓励条件较好的养殖户改用钙塑板等材料代替塑料地膜。

4.5 加大财政投入,建立废弃农膜回收网络 健全农用地膜回收制度,加大农户的残膜回收财政补贴,提高农民积极性;加大对残膜回收机械补贴力度,为推广使用残膜回收机械创造良好的运行环境。在扶持废旧农膜回收加工企业发展的基础上,以政府补贴来调动回收企业建设网点的积极性,鼓励企业通过发展协议收购大户、流动废品收购商户等形式,广泛设立废旧农膜回收网点,建设废弃农膜回收网络。

4.6 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环保农用地膜和地膜清理机械的研发和应用 政府部门应当充分依托南京市强大的高校科研资源,优先扶持环保农用地膜研发的项目,推进可降解膜的推广使用,降低农用地膜对环境的污染。同时,注意开发适应不同需要的农用地膜清理机械,提高废弃农膜回收的机械化程度。促进地膜污染防治从“末端治理”转变为“始端控制”。

参考文献

[1]陈东城.我国农用地膜应用现状及展望[J].甘蔗糖业,2014,8(4):50-54.[2]舒帆.我国农用地膜利用与税收及其财政支持政策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2014.[3]李芳蓉,童丹.白色污染的危害及其绿色化治理对策[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13,29(3):39-44.[4]高远.论我国农用地膜污染防治法律制度[D].海南:海南大学,2015.[5]刘艳霞.中国农村地膜残留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思考[D].陕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6]陈东城.我国农用地膜应用现状及展望[J].甘蔗糖业,2014,8(4):50-54.[7]刘金军,王环.农用地膜的污染及其治理对策研究[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9,23(6):9-13.(责编:徐焕斗)

2.水污染现状及其防治 篇二

中国消费者协会2001年8月初公布一项调查结果[1],在北京对30户装修后的室内环境污染物进行检测,甲醛浓度超标的达到73%,对杭州市53家装修后的室内环境进行污染物检测,发现甲醛浓度超标的达到79%,最高的超标10倍多。此外,TVOC和苯的超标情况也很严重,分别占20%和43%,可见室内空气中主要超标污染物为甲醛。

阐述了室内空气中甲醛的来源、危害、污染现状,提出了甲醛污染的防治措施,这对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室内空气中甲醛的主要来源

甲醛是无色、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挥发性气体,略重于空气,是室内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室内甲醛有多种来源,可来自室外的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光化学烟雾等等。室内来源只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来自燃料和烟叶的不完全燃烧;二是来自建筑材料、装饰物品及生活用品化工产品。具体来源为[2]。

1)用做室内装饰的胶合板、细木工板、中密度纤维板和刨化板等人造板材,因为甲醛胶具有较强的粘合性,还具有加强板材的硬度及防虫、防腐的功能,所以目前生产人造板使用的胶粘剂是以甲醛为主要成分的脲醛树脂,板材中残留的和未参与反应的甲醛会逐渐向周围环境释放,是形成室内空气中甲醛的主体。

2)用人造板制造的家具,一些厂家为了追求利润,使用不合格的板材,在粘结贴面材料时再使用劣质胶水,加之制造工艺也不规范,结果顾客买回家去,等于买回了一个小型废气排放站。

3)含有甲醛成分并有可能向外界散发的其他各类装饰材料,比如贴墙布、贴墙纸、化纤地毯、泡沫塑料、油漆和涂料等。

4)燃烧后会散发甲醛的某些材料,比如香烟及一些有机材料。

2 室内空气中甲醛污染的危害

甲醛对皮肤和黏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可使细胞中的蛋白质凝固变性,抑制一些细胞机能,由于甲醛在体内生成甲醇而对视丘及视网膜有较强的损害作用。甲醛对人眼的刺激阈可低至0.6~1.2mg/m3,嗅觉阈0.03~0.6mg/m3。根据大量文献记载,甲醛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嗅觉异常、刺激、过敏、肺功能异常、肝功能异常及免役功能异常等方面,而个体差异很大。大多数报道其作用含量均在0.12mg/m3以上,个别报道其作用含量在0.06~0.07mg/m3时,儿童发生气喘[3]。

3 目前室内空气中甲醛污染水平

为了解室内空气中甲醛浓度是否超过标准限值,是否满足居住条件,甘肃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在2007年,采用现场检测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兰州市100家完成装修后搁置3~8月的住宅进行了调查。甲醛是采用的《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01)中的要求进行检测[4],并记录所测的100家住宅的装修情况,内容主要侧重于装修时间、装修完毕后的搁置时间、使用材料、装修状况、是否采取室内空气污染防治措施。调查结果显示,有85家甲醛浓度超过了国家标准[5],最大超标倍数达10倍之多,甲醛浓度达标的大多数是在夏季进行的装修,并尽可能选用了环保型装修材料,且装修后通风时间长,有的还采取了一些其他治理措施。对于超标部分住宅则存在装修豪华、通风时间不长或通风条件不好等现象,其超标倍数普遍高,且其业主选购的不是环保材料,超标的民用建筑通过继续通风和其他方式的处理后再次都能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6]。这说明只要对室内空气污染有足够的重视,并采取积极的措施,最终都能住上放心的新房。

4 关于室内空气中甲醛污染防治的几点建议

4.1 严格执行防治室内空气污染的相关政策

1)我国政府为了有效防治室内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建设部于2001年11月联合发布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01),目的是为了预防和控制新、改、扩建的民用建筑工程中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产生的室内环境污染。在工程验收时,必须进行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检测,检测结果必须符合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限量的规定,不符合的民用建筑工程严禁投入使用。这项规定对保障公众健康,维护公共利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为保护人体健康,预防和控制室内空气污染,在2002年11月19日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卫生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共同颁布的《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该标准对室内空气中污染物浓度的最大限值作了具体的规定。

3)为加强住宅室内装饰装修管理,保证装饰装修工程质量和安全,维护公共安全和公共利益,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以2002年2月26日发布了《住宅室内装饰装修管理办法》,并于2002年5月1日起实施。该办法对业主、装饰人和装修企业在确保室内空气质量都做了具体规定[7]。

4.2 加大环保宣传力度,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

1)房屋装修时,严把原材料质量关,选用绿色环保的装修材料。

2)在购买家具时,尽量选用实木家具;买回家的家具敞门通风放置一段时间,使甲醛充分释放至浓度达标后再用。

3)房屋应尽量在夏季装修,因为夏季室温高,甲醛易挥发。再者装修后的房屋要尽量多通风,使甲醛尽可能在通风期间释放。有资料记载,通风换气可以使甲醛浓度减低50%~70%[8]。

4)在室内放置一些吸收甲醛的绿色植物,如吊兰、虎尾兰、芦荟、常舂藤、龙舌兰等。

5)在室内放置一些活性炭吸附甲醛,并经常烘晒活性炭以提高和达到吸附效果。

6)请具有资质的治理公司治理,选用不产生二次污染的药剂或净化装置消除甲醛的污染。

5 结语

现代人平均有90%的时间生活和工作在室内,室内空气质量的优劣,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很大程度上也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只要消费者有较强的环保意识,学习和掌握新型的环保型装修材料和技术,以及材料的监管方法和生产销售方式,从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出发,严把质量关,那就能远离室内空气中甲醛的污染,做到人与所生存环境的和谐共存。

参考文献

[1]刘宏奎,刘新生,王喜元.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检测实验室的建立与管理[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

[2]蔡春丽,刘冲.室内环境中危害化合物对室内空气污染现状调查[M].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优秀论文集(中卷),2008.

[3]宋广生.室内环境质量评价及检测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4]GB50325-2001,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5]GB/T18883-200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2.

[6]崔九思.室内空气污染检测方法[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7]王喜元.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辅导教材[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

3.我国水污染防治现状及完善 篇三

关键词:水污染防治法水环境保护完善

一、我国水污染防治现状及完善

水,是生物圈的基本构成部分,是人类所有社会经济活动所必须依赖的物资基础之一。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目前水污染严重和水资源短缺已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一个共同难题。在全球水资源日趋缺乏的今天,防治水污染、保护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必然选择。

二、各国水污染防治法的主要管理措施和制度概况

水污染是导致水资源短缺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各国为了防治水污染,都制定了相应的水污染防治的管理制度。概括起来,各国水污染防治法的主要管理措施和制度大致分为两种类型:直接控制型和间接控制型。

直接控制型,即指具有强制性、技术性、严格性特征的预防性、管制性和救济性法律制度。它包括预防性法律制度、管制性法律制度、救济性法律制度。而间接控制手段,即采用经济手段,其实质在于按照“污染者负担”原则、环境资源有偿使用原则,通过市场机制,使污染、破坏环境资源的生产者、消费者承担相应的经济代价,从而将环境成本纳入各级分析和决策过程。间接调控手段主要有征收环境费制度、环境税收制度、排污权交易制度和财政刺激制度等。

三、我国现行水污染防治法的立法概况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2100立方米,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资源的1/4,另外,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众多城市结构性缺水。而且,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快,用水量激增,导致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在各国纷纷立法进行水资源保护的今天,我国也积极做了水资源保护的相关立法,主要包括《水法》、《水污染防治法》及其实施细则、《水土保持法》、《防洪法》、等等,就此形成了我国现阶段水环境管理的制度体系。在这里我们主要谈谈《水污染防治法》的立法情况。

在我国,从50年代起就由卫生部门负责开展水污染防治工作,但是,其工作重点只是在于饮用水卫生管理方面。1984年5月1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89年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此后又颁布了一系列相关法规。1995年,针对我国淮河流域的严重污染状况,国务院制定了《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1996年5月15日,人大常委会又通过了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我国现行的《水污染防治法》共七章62条,各章内容依次为:总则,水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制定,水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防止地表水污染,防止地下水污染,法律责任和附则。

四、我国水污染防治面临的问题

从1996年《水污染防治法》实施以来,防治工作虽有一定进展,但水环境恶化趋势未得到根本遏制,治污速度赶不上污染的速度,所以资源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并存,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危及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产、生活。现在,我国水污染防治仍面临五大严峻问题:

1.水污染形势依然严峻

污染排放总量增长速度快,据水利部统计近3年增长8.6%,主要水系水质恶化程度没有得到控制,据环保局统计,2004年七大水系,一半以上达不到饮用水标准,一半以上属于五类、劣五类水,已不能直接使用。另外,水污染事故不断发生,经济损失较大。

2.工业污染仍然十分突出

不少老企业污染严重,无力治理,生产设备老化,工艺技术落后,产生的废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高消耗、高污染的小企业仍大量存在;不少企业有法不依,违法排污现象普遍。

3.城镇污水未有效处理

随着城市化发展,城市污水排放量增加,而污水处理厂建设缓慢,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滞后,目前能正常运行的有1/3,低负荷运行的有1/3,还有1/3开开停停。另外,我国仍有一大批城市没有污水处理收费制度或收费偏低,不能满足污水处理厂的运营要求。

4.饮用水安全问题突出

我国一些地区饮用水源地水质差,不合格率占25%,全国农村尚有3亿多人饮用水不安全。

5.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据统计我国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222吨,是发达国家的5~10倍,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为62%,发达国家均为75%~85%;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系数为0.45,而很多国家为0.7~0.8;生活用水浪费严重,全国管网漏损率为20%,每年浪费水达100亿吨以上。

以上水污染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的状况,说明在我国水污染防治方面,立法尚需完善,执法、司法也需要进一步改进。而立法乃执法、司法之源,所以完善我国的水污染防治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五、完善我国水污染防治法的思考

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水污染防治政府有责

水环境保护是大规模的公益性事业,所以在公益性事业中政府的作用极为突出、重要、有效。理论和实践证实,在水环境保护工作中,需要坚持并强化政府的职责。完善水环境保护必须加强政府在环境保护规划和计划、水环境质量、污染总体控制、清洁生产、饮用水保护等方面的责任和权力规范,并细化法律责任条款。

所以建议立法应增添“水污染防治政府有责”的规定,水污染防治工作目标责任书确定的任务完成情况和跨界水质段面水质年度考核结果应纳入政府工作考核及政府工作主要负责人征集考核体系,并作为任免、奖励干部的重要依据。全国人大环资委主任委员毛如柏曾强调,对领导干部的环境责任追究制应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将来在修改有关法律时,应明确规定,对未履行环境保护职责的,或履行不力的行政领导,应给予行政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应辞职或撤职,情节严重的应追究刑事责任。

nlc202309032353

2.鼓励公众参与

而今,公民的环境权日益受到重视,我国的水污染防治法应加强对公众参与的明确、具体的规定,保证、鼓励、保护公众更多地参与环境管理,促进水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同时应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加强宣传、教育、培训,为水环境污染治理、保护、发展提供持续的社会根本动力。

3.彻底改变“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执法瓶颈

1996年修改的水污染防治法的“全过程控制”、“清洁生产”等新的法律概念的发展、实施确实有一定的进步。污染防治立法从末端控制战略下的预防为主,发展为源头控制战略下的预防为主,使环境管理从废物、末端管理扩大到产品、源头管理。依据立法,政府对造成水污染的企業进行了整顿,禁止新建严重污染水环境的企业,淘汰落后工艺和设备,规定企业应采用原材料利用率高,污染物排放量少的清洁生产工艺,加强管理,减少水污染物的产生。

我认为应使违法违规排污的企业付出高昂的代价,才能改变这种状况。因此,在立法上应明确采取相应的行政处罚、司法追究、排污收费、民事赔偿等措施,使违法违规排污的企业,得不偿失,从而使违法的管理失职者不仅承受良心谴责,还要依法受到惩处。

4.改进经济刺激措施,健全价值补偿机制

如前所述,环境经济刺激措施是水污染防治法制的间接调控主要措施,它可改变无偿或低价使用水资源并将环境成本转嫁给社会、他人及后代的传统作法,从而有利于可持续发展。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也因此规定了相应的制度。

另外,我认为应该同时健全价值补偿机制,征收排污费只是考虑了水资源利用行为对水质的影响,而没有考虑水资源利用对水资源量及地下水方面的影响,是不全面的补偿。应增加的水资源补偿机制的征收对象为既不构成刑事违法又不构成行政违法,但其行为可能对水资源的使用和水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的单位和居民。

5.继续坚持以流域管理为核心,从整体上来防治水污染

我国以前是单一的区域控制,后来由于跨区域污染问题及纠纷层出不穷,久拖不决,而且随大城市用水量的增长,长距离引水成为许多城市的供水主要来源,跨区域污染已成为这些城市的安全隐患。新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确立了将流域管理作为基础和核心,并纳入地方人民政府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为了加强流域的污染防治,国家和地方还颁布了专门的法规和规章,如1995年国务院颁布了《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1999年湖北人大通过了《湖北省汉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与此同时笔者认为同时还应进一步建立和健全跨区域污染纠纷的法律制度,以协调好江河湖泊跨行政区域的污染防治工作,如此才能从整体上来防治水污染。

6.强化法律责任

扩充法律责任条款,增加应受处罚的情节种类,细化应受处罚的情节,加大处罚力度。同时还应规定违规之后的补救性措施,如限期改善、申报、补正及复工的规定。因为对排污者,其目的是通过一系列的措施规范其行为,从而促使其达标,所以处罚并不是最终目的,如此才能有效地防治水污染。

五、结语

总之,防治水污染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政府、企业、个人共同的努力,需要各种法律、法规的共同作用,才能使水环境保护进入发展的新时期。对它不断的创新和完善,才能面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任务、可持续发展和依法治国的新观念、“入世”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蔡守秋.国外水资源保护立法研究.200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2002

作者简介:

宋莉(1990.4—),女,山东青岛人,单位山东科技大学学生,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4.论淮河流域水污染及其防治 篇四

以淮河流域水污染的主要污染指标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评价淮河流域的`水污染状况,分析淮河干流、省界监测断面和全流域历年水质变化情况,结合入河排污口的实测资料,评价主要河流以及流域内河南、安徽、江苏和山东四省入河污水量和主要污染物的变化情况.基于流域内已发生的水污染事故、现状水质和入河污染物的状况,简要分析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面临的困难,结合流域经济发展水平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对水污染防治与水资源保护需研究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讨论.

作 者:谭炳卿 吴培任 宋国君 TAN Bing-qing WU Pei-ren SONG Guo-jun 作者单位:谭炳卿,TAN Bing-qing(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文局,安徽,蚌埠,233001)

吴培任,WU Pei-ren(淮河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安徽,蚌埠,233001)

宋国君,SONG Guo-jun(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北京,100872)

5.养殖水体的污染及其防治 篇五

养殖水体的污染及其防治

现今水产养殖业的现状为虽然大规模的发展,但同时伴随着养殖技术的`不成熟,养殖水体的污染现象日趋严重.本文以养殖水体的污染为主要对象,分别对养殖水体中的主要有害物质及生物防治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论述.

作 者:胡彬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水产系,重庆,北碚,400716刊 名:绿色大世界英文刊名:GREEN LARGE WORLD年,卷(期):“”(9)分类号:X5关键词:养殖水体污染 生物防治

6.水污染现状及其防治 篇六

长江水污染现状分析、防治策略以及相关建议

【内容摘要】:人类的文明之舟自占依水而行,人类对水的依赖,就像婴儿之于乳汁。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它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可以说,没有长江流域,就没有这一地区现实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国的历史、社会、经济都会是另一种状况;反之,如果中国没有了长江流域水资源或长江流域水资源不再能为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基础条件,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也将成为一句空话。如今,我们对长江的期待是巨大的,它在经济发展方面担负着缩小东、中、西部之间差距的重任;同时,它还担负着喃水北调”以解决北方缺水的任务,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全局性地位。然而,就是这样一条举世无双的黄金水道,如今却成了两岸人们排放废污水的卜水道,倾泻而入的各种废物垃圾,己使长江污染越来越严重。本文旨在通过对长江水污染进行现状分析,呈现长江水污染的防治策略及其成效,提出治理长江流域水污染的相关建议来唤起广大市民以及企事业的保护长江流域水资源的意识,为其保护水资源提供策略及实践借鉴。【关键词】:长江流域 水污染 统一管理 水资源保护意识 建议

近几天,武汉市民纷纷接到湖北省环境保护厅的“关爱生命之水、实现永续发展”的绿色短信。江苏靖江市官方微博“靖江发布”9日11时许发布通报称,因长江水源出现水质异常,全市暂停供水。靖江事故绝非个例,这是长江流域水污染的一个缩影。一个必须正视的痛切事实是,长江全流域水污染事故的概率高企,且短时间内无力改变现状。据统计,在整个长江流域中,有40多万家化工企业,分布着五大钢铁基地,七大炼油厂以及三大石油化工基地。如此众多且凶险的潜在污染源,每天都在虎视眈眈着长江。除此之外,那些根本无法预料的江面事故,比如载有危险品的船舶泄漏或者沉船事故,亦对长江水体的安全构成日常而致命的隐患。

一、长江流域水污染现状及分析

据统计,在长江干流21个城市江段中,污染带总长452.3 km,其中南京长122.8 km、武汉77.3 km、上海52.3 km.岳阳29.5 km.重庆27.4 km、镇江21.2 km,六城市累汁污染带长度占长江干流污染带总长的30Ic。上海、南京、武汉、重庆、攀枝花等21个城市被调查的790 km江段中,己形成约560 km的污染带。

固体废弃物是指没有使用价值和用途被人们抛弃的物品,主要是由工业制造、建筑、烹调、文娱、农业生产以及其他活动使用的各种材料之后被抛弃的固体残余物,包括:过期的报纸、玻璃瓶、金属罐、纸杯、塑料瓶、废弃车辆、橡胶、矿渣、动物皮毛、飘尘、污泥与食品剩余物等。长江沿岸堆积的大量固体废弃物是污染长江水质的另一大原因。1992年,仅三峡库区固体废弃物年产生量就达462万t,堆存量达2170万这些未经处理的固体废弃物经洪水冲刷和雨水淋溶,其中各种有毒有害的物质极易进入水体,严重污染水质。重庆以卜沿江城镇淹没线以卜工业和生活垃圾堆存近2 000万t,也没有一座达到国家标准的生活垃圾处理厂,另有淹没线以卜城镇中大量的坟墓、厕所和医院污物堆存以及原来的各类矿场及矿渣等,所有这些有害物质将被大量浸出并扩散到水体中。

经分析,造成长江水污染日趋严重的主要原因如下:

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小组作业-论文

“万科四季花城”、“高尔夫城市花园”、“恋湖家园”、“奥林匹克花园”等数十个楼盘,开发建筑面积达250万平方米,新增居民近10万人。因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滞后,这些居民区的生活污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金银湖,造成湖水水体严重污染,目前金银湖水质已从开发前IV类降为劣V类水质,湖水发黑、发臭,失去了景观功能和养殖功能。又如中心城区的墨水湖、龙阳湖、南湖、汤逊湖等周边楼盘开发项目,同样由于污水收集管网未形成系统,不能有效收集居民生活污水,这些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湖,使这些湖泊的水质分别由原来的Ⅲ类降为Ⅳ类,再由Ⅳ类降为V类或劣V类。据武汉市水务局2006年的统计,我市中心城区(不含东西湖区、江夏区、蔡甸区和黄陂区)62个湖泊水质营养状况评价结果显示,呈富营养状况水质的湖泊占60%以上,表现出中度和重度富营养,总磷、总氮及COD严重超标,湖

雨、污不能分流,污水处理难度大。湖泊治理和湖泊水体保护、生态修复是一个系统工程,牵涉到“点源”(是指水体自身的污染来源,如腐败的动植物沉积和底泥污染等)、“面源”(是指地表的污水及雨水)及“内源”的综合治理。“点源”是一个个排污口,治理办法是截污,而截污的前提是污水管网收集系统的畅通和广覆盖。但目前污水管网收集系统并不完善,没有达到广覆盖。老城区管网改造滞后,存在雨水、污水合流的情况,雨污分流只在部分新建城区和已改造的老城区得以实施,从而加大了污水处理和截污的难度以及污水处理的不完全。“面源”的治理要依靠城市综合管理措施。但实际情况是:在全市范围内,从市民到政府官员并没有完全树立起推行生态城市建设的管理理念,缺乏阻断浮尘、制止乱倒垃圾等有效措施,通过土壤——草皮——沟渠净化地面雨水的从源头控制水污染的机制尚未完

此外武汉市世行贷款污水治理项目(一期)工程近日正式投入使用,武汉市污水处理能力由6.4%提高到21.6%,105万市民告别污水。著名东湖风景区水果湖泵站经一年多建设也投入运行,茶港和水果湖等主要排污口的晴天污水和初期雨水已不再排入东湖。目前,东湖截污工程已实现20个排污口的截流,可截住入湖污水的70%,每日可截流污水约20万吨。特别是医疗废水含有大量病毒和细菌,传染性很强。8月初,武汉市环保、卫生等部门对该市71家区级以上医院医疗病人大小便、清洗各种医疗器械的消毒液、手术及医疗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排放情况调查发现,这些医院日排放医疗废水2.3万多吨。一些有医疗污水处理设施的医院,也存在废水处理设施运转不正常或擅自停运的现象。对此武汉市政府要求该市所有医院在今年12月底前建成医疗废水处理设施,彻底实现医疗废水无害化处理。

但这只是排废后的未端治理,治理水土流失才是保持水质的源头措施。据介绍,由于丘岗、河网密布,降雨丰沛,近年来,开发建设活动频繁,武汉市轻度以上的水土流失面积达千余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15.5%,每年有300多万吨表土流失。水土流失将农药、化肥、土壤的营养元素及一些动植物腐殖质带入水体,使水体中悬浮物、总磷浓度、含沙量等增加。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当地水利、农业、林业生产的发展,加重了旱涝灾害,淤积了湖泊、河道、水库,影响了城市景观和区域生态环境。

针对水土流失造成的面源污染,8月9日,由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和武汉市水务局联合编制的武汉市第一部水土保持总体规划《武汉市水土保持规划》,从源头治理水土流失,规划分为近期和长期两个阶段,经过20年整治,投资8.19亿,水土流失程度全部控制在微度侵蚀以下,水土流失治理率达到100%,植被覆盖率达到35%以上。

近年来,武汉港水域水质呈逐年恶化趋势,主要是船舶流动造成的污染,经粗略估算,通过武汉港的船舶将2/3的垃圾和3/4以上的油污排入长江,每年总量在1万吨以上。

据悉,武汉将今年年内开始建设我国首个内河船舶防污工程。一期工程将投资300余万元,工程包括在青山监督站建立一个实验室,在阳逻、二桥、大桥等6个监督站的巡逻艇上配置便携式红外摄录和检测设备,对油污采样分析,提高监测、治理能力。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小组作业-论文

几乎与此同时,国家重大科技“武汉市汉阳地区水环境质量改善技术与综合示范”项目示范区选在武汉三镇之一的汉阳地区,历史上,汉阳湖泊纵横交错,但近年来水系分割、功能萎缩、污染严重。作为全国第一个城市水环境改善重大科技项目,对享有“高山流水觅知音”盛誉的汉阳,对整个武汉市来说是个难得的机遇,该项目的实施,不仅从未端而且从源头治理水环境,尽管项目包括3部分:以月湖、莲花湖为重点的景观水体工程,以墨水湖、龙阳湖、三角湖、南太子湖为重点的水质恢复工程,以生态技术为重点的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但一经实施,将提高武汉市治理水体污染的能力。

四、关于长江流域水污染的相关建议

1、提高水资源保护意识

长江流域水资源虽然相对比较丰富,但总的数量还是有限的,且时空分布不均匀。长期以来,人们认为长江水量大,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在人们的生活、生产活动中,往往不重视珍惜、节约和保护水资源,特别是工业和城市的发展,重经济效益而忽视环境保护,污废水任意排放,使得长江流域水环境口趋恶化,影响了人体健康,制约了经济发展,也 影响水资源的永续利用。人类正处于新世纪重要历史时期,我们必须要更新观念,提高保护水资源对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的认识。保护长江水资源是一个全民的事业,要发动全社会力量,加强宣传教育和舆论监督,使社会各界和公众了解和遵守水的各项法律,强化人们的水资源保护意识,特别是要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环境保护的国策意识,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使关心水、珍惜水、保护水资源成为全民的自觉行为。

2、加强长江流域监督管理

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人为地将系统、完整的水系分割开,‘多龙治水”难以实现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水资源保护应遵照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一体化、水量与水质并重的原则 进行统一管理,实现宏观调控,制定和规划整个流域的水资源保护目标、措施和要求,理顺关系、健全机构,加强流域水资源保护的管理,加快水资源保护决策支持系统建设。流域 监督管理主要有以卜几个方面。

2.1、完善水环境监测网络,加强监测能力建设

应在己有的水质站网基础上,尽快完善水环境监测站网,加大水质监测投入力度,提高监测应急能力。按照流域水功能区划,优化布设饮用水源地,对重点保护江段和重大排污II的测站或测点,严格控制污染排放总量。采用先进科学技术,提高监测站网采样能力、分析能力和信息处理传输能力,逐步建立自动水监测站网,做到及时准确地向有关部门反映水质情况和水污染的防治成效,为水资源管理、保护和水源污染防治服务。

2.2、进一步完善取水许可的管理

既要严格控制取水量,限制耗水量大、污染严重的企业用水,又要严格退水水质管理,对一切从长江取水的企业和单位坚决执行取水许可水质管理规定》。2.3、加强对入河排污总量控制监督

在合理规划入河排污II的同时,要按照冰法》、冰污染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加强对新设或扩大设置的入河排污II的监督管理力度,凡超过总量控制要求的,应依法处理。

2.4、推进水资源保护建设,加强以源头控制为主的水污染综合治理

7.城市水污染问题及其防治措施研究 篇七

1 城市水体污染问题的多视角分析

造成城市水体污染的原因不一, 主要是人类生产和生活过程中随意排放污水等人为因素造成的。其中人为排放污染物, 缺乏对污染物的控制盒监管, 未有及时进行达标处理是导致城市水污染存在的主要根源。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造成城市水污染问题的原因进行多视角分析。

1) 城市污染物大量无节制的排放。城市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所产生的大量废水, 未有及时进行处理, 源源不断地排入河流或伴随着地表雨水径流汇入河流, 导致水体污染, 地下水质下降, 进而导致城市整个供水环境的恶化;

2) 城市污染物排放的监控体制比较薄弱。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 各地虽然也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 严格控制城市污染物的排放量, 但是由于人力和资金等问题的原因, 一些城市尤其是偏远的小城市还没有建立完善的监控体制。造成一些企业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 存在着偷偷排污的行为;

3) 城市水污染的治理不到位。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由于受资金缺口的制约, 部分污水处理系统处于闲置状态, 部分污水得不到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或地下, 或由于管网雨污合流影响污水处理系统正常运行等一系列问题。

2 城市水体污染防治对策

城市水体污染的防治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事情, 它是一项长期综合性的系统工程。笔者认为对城市水体污染的防治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提高社会公众的整体环保意识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也是一项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了更好的实现这一目标, 环保部门应该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为了保护城市的水资源, 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要不断增强市民的水忧患意识, 节约用水, 防止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积极参与到防治城市水污染的具体实践中去。

2) 运用法律和行政手段根治污染源

城市水体污染的一个主要来源就是工业废水的排放。工业污染源是现代文明的产物, 政府必须采用强制手段, 加大对污染源的治理。对于工业污染的排放国务院要求必须达标才可以排放这为进一步加强水污染的防治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各地政府应该对违规排放企业, 进行关停, 并促使企业进行技术政造, 实施清洁生产。同时还要建立健全水环境保护法规, 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 做到有法必依, 违法必究, 做到以防为主、以冶为辅。最终实现水体变清, 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 运用技术手段, 加强对污水的处理

是采用现代先进的技术手段, 加强对城市污水的处理, 建立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目前城市污水再生处理技术方法包括但不局限于二级处理、二级强化处理、三级处理 (深度处理) 和消毒处理。二级处理:是以一级处理为基础, 利用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或其他等效处理方法, 除去城市污水中悬浮性和溶解性有机物。二级强化处理:是在二级处理功能基础上利用生物法、物化法, 除去城市污水中的磷、氮等物质。深度处理:在二级处理或二级强化处理基础上, 采用化学混凝、沉淀、过滤等物理化学处理方法进一步强化悬浮固体、胶体、病原体和某些无机物去除的净化处理过程。由于各地经济和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程度不一, 各地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 采取合适的技术手段, 将污染物去除或将其转化为无毒无害的物质进行排放, 从而防治对城市水体的污染。

4) 发挥市场经济杠杆的推动作用, 促使污水资源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价格是市场机制的核心, 要通过污水处理和排污收费的合理定价, 逐步建立起激励节约用水和防治污染的价格形成机制。在城市的污染防治工作中要着重把污水作为一种稳定可靠的水资源进行再生利用, 形成良性循环, 努力实现经济建设与水污染控制的协调发展。

3 结论

城市的水污染问题不仅仅是单纯的环保问题, 它更是一个经济问题、社会问题和生存问题。为了创造良好的城市水环境, 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本文通过对当前城市水污染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多视角的分析探讨, 并从多方面提出了防治城市污水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从而为保障城市安全用水, 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利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张忠祥, 钱易.城市可持续发展与水污染防治对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

[2]邓荣森.对当前我国中小城镇污水处理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环保产业, 2003, 11.

[3]莫家斌.探讨我国城市水污染现状及其对策[J].科技资讯, 2009 (13) .

[4]冯建春, 王金慧, 孔蕾.城市水污染现状及其防治[J].科技信息, 2008 (35) .

[5]李玉文, 周玮.浅谈城市水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 2008 (9) .

8.浅谈地下水污染及其防治 篇八

关键词:地下水;水污染;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X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5-0039-01

一、地下水资源的重要性

地下水作为我们日常生活、工作、生产中最重要的供水资源,在保障居民正常生活、工厂正常生产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尤其是对于地下水来说,其作为水资源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直接决定着社会的健康发展。另外,地下水作为淡水资源,具有非常高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生态价值。地下水具有较强的调蓄功能,能够对水资源的利用进行有效的平衡;其次,经济价值。地下水是众多水资源中最易开发、储量较大、水质较高的特征,能够有效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生产对水资源的需求。

二、地下水污染来源

1.工业方面。就目前我国工业生产来说,经常会将大量的“三废”(即废气、废水、废渣)排到大气中,而且这些“三废”中含有着大量的有毒有害的物質,如果没有经过处理就排放到大气、地下,将会对环境和水资源造成巨大的破坏。据相关统计表明,造成地下水污染的污染源有很多种,而工业废水污染是最严重的一种。

2.农业方面。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也会对地下水资源造成一定的污染,农业生产过程中经常会有化肥、畜禽粪便、农药等物质的残留,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对地下水造成污染。尤其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经常会使用化肥、农药,其中一部分会被农作物吸收,但是还会有大量的残留在外面,最终深入到地下水,对地下水造成污染。因此,农业生产也已经成为地下水污染的一个重要污染源。

3.生活方面。随着近几年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进而导致生活中产生的垃圾也越来越多,这些垃圾长时间的堆积、不处理也会对地下水造成巨大的危害。就目前我国处理垃圾的实际情况来说,主要是采用传统的填埋法进行处理,这种处理方法的一个弊端就是会有大量的渗滤液下渗,进而对地下水造成巨大的污染。

4.其它方面。人类在实际生活、生产、活动过程中也会对地下水造成污染,例如,修建公路、高铁、运河、采矿等活动,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地下水的流速、流动方向,最终会对地下水中污染物的降解造成一定的影响。另外,自然灾害也会对地下水造成污染,例如,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会对地壳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导致一些有毒有害物质下渗到地下水,对地下水造成污染。

三、地下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1.提高国民地下水的保护意识。就目前我国国民的实际情况来说,在保护水资源方面的意识还不是很高,大多数人都缺乏较高的保护水污染意识,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我国国民保护地下水污染的意识。首先,国家应加大宣传力度,使人们都能够深刻意识到地下水对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性,以及地下水污染的严重程度,从而提高人们对地下水的保护意识;其次,政府应从小学开始,将保护水资源写进课本中,从而能够从小培养人们保护地下水的意识。

2.不断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政府应结合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从而借助法律的强制手段,有效整治造成地下水污染的企业。例如,国家应出台《地下水保护法》,明确规定企业“三废”排放的标准,加大对违规企业的整治力度,从而有效控制工业废水对地下水带来的危害。另外,政府还要加大对各种水资源管理机构的支持力度,从法律上明确他们的合法地位和职责,从而确保地下水得到科学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3.采取预防与防治相结合的手段。如果地下水遭到污染后才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也不一定能有效解决,因此,为了能够有效解决地下水污染问题,必须要制定出健全的预防措施,将预防和防治有效结合在一起,从而在最大程度上确保地下水资源不被受到污染。地下水的自净能力不是很高,同时我国在处理地下水污染方面的技术还比较落后,鉴于以上两种因素,必须要从源头开始加强,制定出健全的预防措施,从而有效避免地下水遭到污染和破坏。

4.提高地下水资源的监测。正常情况下,污染源渗透到地下水中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所以这就为水资源监测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水资源监测部门必须及时对水资源进行检测,对比前后检测结果,一旦发现有污染物,要在第一时间采取有效措施,及时的将污染物去除,从而确保地下水不被受到污染。

5.加大对农药、化肥的管理力度。农业活动过程中会用到大量的农药、化肥等有毒有害物质,进而对地下水造成严重的污染,因此在对地下水污染防治过程中,必须加大对化肥、农药的管理力度,同时还要在农村推广使用高效、低污染的化肥和农药,另外,相关技术人员也要加大对农民的技术指导,尽量在满足农作物需求的基础上,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从而有效控制农业活动对地下水造成的污染。

四、结论

综上所述,水资源在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必须加大对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力度,避免地下水资源受到污染,是我们每个人都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因此,要加大对地下水资源的检测力度,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及时将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从而确保地下水资源不被受到污染。

参考文献:

[1]孙萍. 地下水污染途径、危害及其防治问题浅析[J]. 科技与企业,2015(11).

[2]王峰. 浅谈城市水污染起因及其防治对策——以哈尔滨市水污染事件为例[J].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12).

[3]肖尤泽. 浅谈农药对农业环境的污染及其防治措施[J]. 四川农业与农机,2015(06).

9.高中地理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教案 篇九

理解调整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对大气污染治理的普遍意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案例分析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形成的成因、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2.通过案例分析酸雨形成的原因、污染过程和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分析大气污染现象发生的时空尺度差异。

正确引导学生保护环境,从身边做起。 教学难点: 可吸入颗粒物的概念、酸雨的危害及防治。 教学重点: 1.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形成的成因、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2.酸雨形成的原因、污染过程和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难点突破方法: 引入可吸入颗粒之前,先引入总悬浮颗粒的概念,并通过案例分析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形成的成因、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和酸雨形成的原因、污染过程和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学情分析(针对我校学生课前预测) 本节课选取我国一北(北京)、一南(贵阳)两则案例,虽然它们的大气污染现象、主要大气污染物有所不同,但它们在大气污染防治措施上却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由此可以说明改善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调整工业布局和产业结构等措施在治理大气污染过程中具有的普遍意义。 知识点应用归纳:(学生重点记忆知识点以及知识点综合应用提炼) 一、大气污染现象和大气污染物

1.大气污染

2.大气污染物

(1)可吸入颗粒物

①“总悬浮颗粒物”:

②可吸入颗粒物:

③可吸入颗粒物的危害

(2)酸雨

①概念:

②形成酸雨的大气污染物:

③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④我国的酸雨:(以硫酸型酸雨为主)

A.特点

B.分布

、大气污染防治

1.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2.大气污染的防治: 课堂提问及练习题选用设计: 下列有关大气污染的词条,你知道的有多少?试一试根据自己的了解去阐释。

提问:自然原因有哪些?

案6例 博帕尔毒气泄漏事件

1.本案例讲述的是大气污染中的急性中毒事件。

2.事件的污染源:联合碳化物工厂

讨论:为什么北方的沙尘暴天气比较多?

思考:为什么我国南方的酸雨比北方的严重?

阅读 欧洲、北美的酸雨问题

看图:世界酸雨的分布图,思考:

世界酸雨主要分布中哪些地区?

思考

1.造成北京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是什么?

2.这些污染物质的来源是什么?

3.调整能源结构对北京防治大气污染有什么意义?

案⑧例 贵阳大力治理酸雨

1.贵阳酸雨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

2.整治措施:

思考贵阳市在治理酸雨的过程中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能够奏效的原因是什么?

课程安排 4月22 [导入新课]雾霾天气,造成城市里大面积低能见度的情况。在早上或夜间相对湿度较大的时候,形成的是雾;在白天气温上升、湿度下降的时候,逐渐转化成霾。这种现象既有气象原因,也有污染排放原因。1月9日以来,全国中东部地区陷入严重的 雾霾 和污染天中,中央气象台将大雾 蓝色预警 升级至 黄色预警 ,13日10时北京甚至发布了北京气象史上首个霾 橙色预警 ,一月中旬,北京的空气污染指数PM2.5接近了1000。从东北到西北,从华北到中部导致黄淮、江南地区,都出现了大范围的重度和严重污染。

下列有关大气污染的词条,你知道的有多少?试一试根据自己的了解去阐释。

PM2.5 大气污染现象 大气污染物 酸雨 大气污染危害

大气是自然环境中最活跃的组成部分。虽然大气也具有一定的自净作用,但若排放的大气污染物超过大气环境容量(自净能力)时,就会产生大气污染。大气污染造成的影响和危害是多方面的。

一、大气污染现象和大气污染物

1.大气污染

由于自然或人为的原因,大气圈中的原有成分被改变,而且增加了某些有毒有害的物质,致使大气质量恶化,影响了原有的生态平衡,严重威胁着人体健康和正常的工农业生产,并对建筑物及各种设备设施造成损害,这种现象称为大气污染。

提问:自然原因有哪些?

案6例 博帕尔毒气泄漏事件

通过案例能够掌握:

1.本案例讲述的是大气污染中的急性中毒事件。(说明:大气污染现象是多种多样的,它们污染和影响的时空尺度不同:有急性中毒事件;有困扰某个局部地区的地方性大气污染问题;有的则是全球性的大气环境问题,需要全人类的共同关注。)

2.事件的污染源:联合碳化物工厂

事件的污染物:45吨剧毒性甲基异氰酸盐气体

事件造成的危害:1 750人当即丧生,2万人终生残废,受毒气影响的人数达50万,还有无数十、羊、家禽死去。多年以来一直危害着博帕尔市民的健康,继续吞噬着人们的生命。

2.大气污染物

(1)可吸入颗粒物(技术上标为TMl0)

①“总悬浮颗粒物”:空气中悬浮着无数固体颗粒的统称。

②可吸入颗粒物:指总悬浮颗粒物中去掉10微米以上的那些大颗粒,它是空气质量播报中一个重要参数。

原因:人的的鼻毛、分泌物和黏膜可以将大多数大于10微米的粉尘过滤掉,只有小于10微米的颗粒物才会随气流进入气管和肺部。

阅读什么是空气污染指数(简称APl)?

通过材料了解如下问题:

1.概念:空气污染指数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或地区评估空气环境质量状况的一种指标。它是将许多复杂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经一定方法处理,变成公众易于理解和掌握的形式。

2.目前北京空气质量日报公布的主要污染物有: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和臭氧。

10.水污染现状及其防治 篇十

船舶对长江水域造成的污染及其防治

摘要:船舶在长江航行或停泊期间,其机舱的`含油污水、生活污水、垃圾等“废物”如不经处理就将其直接排入水域,势必将造成水体的污染.针对长江船舶的流动性和防污监管难度大,管理措施不到位,船员及旅客防污意识淡薄,随意向长江丢弃生活垃圾和排放污水等现象,就船舶对长江水域造成污染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防治方法与措施.作 者:卜惠峰 作者单位: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湖北,武汉,430010期 刊:水利水电快报 Journal:EXPRESS WATER RESOURCES & HYDROPOWER INFORMATION年,卷(期):,31(4)分类号:X522关键词:船舶 污染 防治 长江流域

11.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污染防治现状 篇十一

摘要: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给城市居民的工作、生活、学习和休息带来了严重干扰,尤其是对噪声敏感区的影响更为严重。本文分析了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的污染危害,从噪声源、传播途径、城市规划及法律法规等方面介绍了道路交通噪声污染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交通噪声 环境污染 防治措施

0 引言

从物理学的角度上而言,所谓噪声就是指不同频率、不同强度无规则地组合在一起的声音。噪声无论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会给人带来不适感,影响人们正常的工作、学习和休息。一般地,由于人们对噪声的感受存在差异性,所以对噪声的感受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因此,我们通常将所有影响人的交谈或思考的环境声音都统称为噪声。人们一般用分贝(dB)作为衡量噪声强度的标准,用信号噪声比(S/N)来衡量噪声对有用信号的影响程度。噪声是环境污染之一,对人的身心健康危害很大。

近年来,公路交通事业的发展,带动了所经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建设发展迅速,新建扩建的街道、马路使原来偏僻、安静的区域变成了繁华嘈杂的闹市,从而加重了交通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公路交通噪声污染已经逐渐变成沿线居民最为关注的环境污染问题。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欧洲国家的流行病学研究,噪声污染已经成为空气污染之后影响人体健康的环境因素。过度暴露在噪声污染中,不仅会严重影响心理健康,也会增加患心脏病等疾病的风险。

人在较强噪声(90dB以上)的环境下长期工作和生活,会出现听力下降的现象。人在听到强烈声音时都会有耳朵发聋的感觉,如果离开噪声环境或者发出噪声的源停止发声,人的听力就会恢复。但是,长期在嘈杂的环境中生活、学习和工作,持续地受到强噪声的刺激,那么听力下降的状况将不能恢复,同时会使内耳感觉器官发生器质性病变,这就是所谓噪声性耳聋。一般认为它是在暂时性听力偏移尚未充分恢复的状态下继续受到强烈噪声的反复作用而引起的。战争时期的炮兵战士患耳聋症的人很多,因为巨大的炮声,能造成人耳膜和听觉神经的严重损伤。

交通噪声主要指的是机动车辆、飞机、火车和轮船等交通工具在运行时发出的噪声。这些噪声的噪声源是流动的,干扰范围大。目前,我国城市道路密度不断加大,各类机动车数量迅猛增加,大多城市主干道道路交通量已呈现交通流状,上下班高峰时期道路拥堵比比皆是,汽车在道路上行驶、拥堵、频繁踩刹车,城市交通噪声污染日益突出。在交通繁忙的高峰时刻,大街上的噪声高达90dB;在交通阻塞的交叉路口,局部区域的交通噪声可达到100dB以上。

1 交通噪声的危害

一直以来,交通噪声就是严重影响人们生活的危害之一,长此以往,不仅会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甚至还会折损人的寿命。城市交通噪声,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影响最为普遍、显著。目前,我国城市交通要道的噪声水平,已经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控制标准,需要采取控制措施。

1.1 噪声对人体生理健康的影响

噪声所引起的人体生理变化称为噪声的生理效应,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①伤害听力。噪声会形成耳聋。如临时在90dB噪声级条件下,耳聋发病率为21%,在80dB的条件下,耳聋发病率为10%。②影响睡眠和劳动。个别状况下,40dB的延续噪声可使10%的人遭到影响,而其忽然性的噪声可使10%的人惊醒;70dB的延续噪声可使50%的人遭到影响;60dB的忽然噪声可使70%的人惊醒。③搅扰交谈、思索和通信。如噪声级和说话声相近,正常说话就会遭到搅扰;若再增大10dB的话,说话就难以闻声;如是60dB以上的噪声,俩人说话的间隔必须小于70cm,此时打电话则会觉得艰难。另外噪声使人肉体难以集中、反映愚钝、无法思索问题。④引起人的生理、心理失调。试验证实,噪声会引起人体缓和的反映,使肾上腺素增添,既而能够会引起心率转变和血压降低。噪声能引起失眠、疲惫、头晕、头痛、记忆力衰退等,另外噪声还会使人懊恼、易怒,甚至失去明智。

1.2 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休息

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是人们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和维持健康的必要条件。好的睡眠环境,应能给人以安全和愉悦感,让人身心放松。如果长期处于交通噪声污染的环境下,不仅无法保证人正常的睡眠质量,还会造成身体内控制新陈代谢的生物钟紊乱,不仅影响睡眠,还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当人辗转不能入睡时,就会出现心态紧张,呼吸急促,脉搏跳动加剧,大脑兴奋不止等情况,影响第二天的工作和学习。

1.3 引发交通事故

人们在正常驾驶时,如果道路周围交通噪声刺激过强,就容易引发交通事故。经过相关医学调查研究发现,驾驶员在强噪音刺激的情况下,生理系统会受到严重影响,出现烦躁、失控、迟钝等症状,从而引发交通安全事故。同时高强度噪声还会造成驾驶疲劳,带来交通安全隐患。

2 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的控制方法

城市道路交通的噪声防治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主要应从声源降噪和传播途径降噪两方面考虑,特殊情况下对受声点加以防护。

2.1 噪声源的控制

控制噪声源是降低噪声污染最直接的措施,噪声防治应从降低噪声源开始,尽可能降低城市道路交通行驶车辆噪声。具体来说,可从以下两方面做起:

是选用低噪声路面。一般来说,汽车行驶在沥青混凝土路面噪声要低很多。因此,使用低噪声路面可有效降低公路交通噪声污染;另一方面控制机动车辆。主要措施有:机动车辆主要噪声源的控制;设计生产各种低噪声的零部件;机动车辆的综合控制措施。

2.2 声屏障的降噪作用

不管在噪声源和传播途径上如何采取措施,都只是降低噪声,而无法彻底消除噪声。在城市道路受声点之间设置声屏障,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降噪方法。声屏障是一个降低公路噪声的重要设施,也是道路设计者经常采用的降噪措施,对距公路200范围内的受声点有非常好的降噪效果,声屏障是一个明显干涉声波传播的阻挡物或部分阻挡物,它可以阻挡声的传播而形成一个声影区,其降噪效果随声程路程差的增大而增加。

2.3 绿化带的降噪作用

在城市道路受声点之间种植绿化林带。有关研究表明,非常稠密的树林(在生源与受声点之间没有清楚的视线),且树林高度高过视线4.5以上时,树林深入30可降噪5,如树林深入60可降噪10,树林的最大降噪值是10。种植林带除具有降噪作用外,还兼有绿化美化环境的功能。增加城市绿化面积,能有效地降低空气污染度。为使城市居民远离交通噪声,要致力于在道路两侧修建斜坡,加宽沿街住宅的绿化带,并利用有限地带开发立体绿化,增加植被面积,充分发挥绿色植物在降噪和净化空气污染物中的作用。

2.4 合理规划、布局

①做好区域规划:临街宜建造噪声宽容建筑,如购物中心、写字楼、多层停车场或街市等,以将噪声隔开。②沿街住宅平面布局:加大交通干道两侧的住宅与道路之间的距离,通过减弱室外空间的围合程度来达到降低混响声的干扰程度。③合理布置住宅各房间位置:通过住宅户型设计达到降低交通噪声的影响。

2.5 健全法制,加强监管及宣传力度

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的法律规定,建立公众和民间团体参与监督的信息渠道和反馈机制,定期向社会发布环境质量和噪声污染信息。充分利用各种教育方式,全方位、多层面地进行环境保护教育,提高市民的文明意识,使他们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减少和避免人车矛盾引发的交通事故和偶发噪声,进而自觉支持环保工作。

3 结语

随着我国城市交通运输的发展,我国城市交通噪声污染情况也越发严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居民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逐步提高,交通噪声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控制。

参考文献:

[1]杨新兴.城市交通噪声及其危害[J].前沿科学,2011(18):21-

28.

[2]李家华.环境噪声控制[M].冶金工业出版社,2001.

[3]盛美萍,王敏庆,孙进才.噪声与振动控制基础[M].科学出版社,2007.

[4]王冬梅.锦州市道路交通噪声污染状况及防治对策[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1(01).

[5]周利萍,丁学锋.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污染及防治对策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05).

[6]潘明,萨仁其其格.巴彦浩特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污染现状及防治浅析[J].北方环境,2013(09)

[7]徐亚威.淮北市道路交通噪声污染状况和防治对策[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5).

12.中国水污染现状及防治措施 篇十二

关键词:水污染,因素,防治措施

1 概述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 水资源问题已成为当前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随着工业发展和人口增长, 工业和生活废弃物大量产生, 加之农药和化肥广泛应用, 使水源受到污染的机会增加。人若饮用或接触大量受污染的水, 就会给身体带来一定的危害。水污染比大气污染、垃圾污染后果更严重, 水一旦被污染了, 就很难治好。

近年来, 我国因水污染造成的事故屡见不鲜, 如1992年2月淮南市田家庵发电厂, 因使用煤矿废水污染了的淮河水, 迫使三台机组停机。1985-1989年浙江省因农药污染中毒死亡的总人数10126人、伤59110人, 伤亡人数为该省交通事故伤亡人数的10倍。更为轰动的是2005年的松花江污染事件, 使得其流域的水资源利用受到严重的威胁[1]。水危机正威胁着人类的活动和生存, 防治污染、保护水资源是各国都关注的问题。

2 我国的水污染现状

水污染的根源来自工业排放的废水、污水、城镇生活污水以及农业化肥、农药流失等。据统计, 从1998年起, 我国生活污水排放量已经超过了工业废水排放量, 大部分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水体中, 增加了水污染。又由于农业方面的化肥、农药的低效利用, 使大量营养物质随地表径流进入水体, 更加重了水体污染。

2.1 排污及工业废弃物引起水污染

工业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是我国水源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近20年来, 虽然我国污水的处理率在不断提高, 但污水的年排放量仍在大幅度增加。2006年, 全国废水排放总量为536.8亿t, 比上年增加2.3%。其中, 工业废水排放量240.2亿t, 占废水排放总量的44.7%, 比上年减少1.1%;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296.6亿t, 占废水排放总量的55.3%, 比上年增加5.8%。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428.2万t, 比上年增加1.0%。其中, 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541.5万t, 占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的37.9%, 比上年减少2.4%;城镇生活污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886.7万t, 占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的62.1%, 比上年增加3.2%[2]。由于乡镇企业的废水废气处理率、处理达标率和符标率等3项指标很低, 导致农村生态环境的污染。同时, 工业固体废物的排放堆存不仅占用大量土地, 并对空气、地表水和地下水产生二次污染, 而且使江湖面积缩小, 影响水资源的利用。固体废物中所含有害成分经雨水淋洗会污染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 造成农、渔类产品污染。

2.2 农业面源污染引起水污染

随着点源污染的控制, 农业面源的污染已成为水环境污染、湖泊库富营养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来自化肥和农药残留物, 以及水土流失过程中的土壤养分和有机质。随着化学肥料施用量的快速增长, 导致土壤板结、耕作质量差, 肥料利用率低, 土壤和肥料养分易流失, 污染了地表水和地下水。农药对水体所造成的污染也很严重。据统计, 我国农药总产量目前已超过127.4万t, 每年农药的使用量在100万t左右[3]。根据分析, 一般只有10%~20%的农药附着在农作物上, 而80%~90%则流失在土壤、水体和空气中, 在灌水与降水等淋溶作用下污染地下水。

2.3 城市生活垃圾引起水污染

我国人口众多, 居民的生活垃圾数量也很大4亿多城镇人口, 按每人每天产生1kg计。10亿多农村人口, 按每人每天产生0.5kg计, 每天共产生90万t生活垃圾。生活垃圾利用率极低, 大部分都在城郊和乡村露天堆放, 不仅占去大片可耕地, 还可能传播病毒、细菌, 其渗漏液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 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威胁饮水和农产品安全。而且, 城市生活污水也是引起河流污染的主要原因。

3 水污染的影响

水污染对于工农业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绝大多数的工业生产离不开水, 水质会直接影响工业产品的质量, 如造纸、印染等工业产品, 使用不清净的水会造成产品的色泽晦暗;酿酒、食品等使用不卫生的水会导致饮料和食品的卫生质量不合格, 直接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污水对农业的影响更为严重, 用污染的水灌溉农田, 会造成土壤质量降低, 农作物减产、变质, 甚至颗粒不收;污水对渔业造成的危害也非常大, 可使水生生物缓慢中毒, 出现畸形的或是带有怪味的鱼虾, 严重时一夜之间成百上千的鱼死亡[4]。

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当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水中, 当数量超过水体自净能力时, 就会造成水体污染, 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如, 甲醛汞中毒 (水俣病) 、镉中毒、砷中毒、氰化物中毒、农药中毒、多氯联苯中毒等。铅、钡、氟等也可对人体造成危害。这些急性和慢性中毒, 是水污染对人体健康危害的主要方面[5,6]。

4 水污染的防治对策

水污染防治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涉及到国家政策、管理技术、市场调节、全民配合等方面。水污染防治必须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密切结合, 统筹规划, 综合治理, 建立和完善水污染治理机制, 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 依靠全社会力量做好水污染防治工作。

4.1 严格控制点源污染并实行排污总量控制

对于工业和城市废、污水排放, 必须要加强管理, 达标排放。对于超标、超量排污的企业, 一方面要加大处罚力度, 另一方面还可以利用收取的排污费、排污权交易费等设立特别基金, 用于扶持企业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 减轻企业治污的经济压力。采取奖励和惩罚相结合的措施, 充分调动企业治污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4.2 加强农村面源污染的宏观调控

将面源污染的控制与农业灌溉方式的改变、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绿色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的建立等方面结合起来, 提高科技水平, 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 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提高有机肥使用量, 将面源污染控制到最低程度。

4.3 加大对水污染治理的投资

初步估计, 用于水污染防治的投资至少应增加到我国GDP的1%, 这个数字与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但如果现在还不痛下决心增加投资, 任凭水污染发展下去, 那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必将继续增加, 最终发展到无法收拾的地步。

加快建设城市废水处理厂, 可显著提高城市废水无害化处理率。在缺水地区更应大力实现废水的资源化, 将处理后的废水回用于工业、农业和市政等, 缓解水资源的矛盾。同时, 引进国外先进的水环境恢复技术, 结合国情, 研究水环境恢复技术的理论、方式方法, 通过生物技术与物理、化学手段的结合, 加速水环境恢复的进程。水是人类须臾不可缺的重要资源, 它既是生命之源, 又是发展之本。

4.4 建立健全水管理系统的法律法规

用有效的、强有力的法规代替过时的立法和规定;依法施行统一管理, 建立新的全球水道德观念, 加强水的忧患意识和节水意识教育, 克服“水盲”。应加大执法力度, 坚持依法治水, 坚决杜绝有法不依, 执法不严的经济增长率, 大河流域用水量无计划, 部门间、地区间水冲突日趋严的现象发生。水是有限的, 水是宝贵的, 水是不可再生的。面对过去惨痛的教训, 每个人都要自觉地树立节水意识, 节约每一滴水, 减少和杜绝人为的水污染。水污染是文明的污染, 是时代的污染, 水消失是民族的消失, 是人类的灭亡。

4.5 水环境质量规划

按河流生态学概念, 确定流域内主要河段水文周期内最佳自净能力时的污染临界负荷, 并据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的综合比较论证, 提出相应的国土整治中的土地利用方案、国民经济规划布局以及人口密度等方面的最优指标。在这些分析论证的基础上, 合理地制定点、线、面废污水与废弃物的防治措施, 以防止污染的扩散。

4.6 大力推行清洁生产

所谓清洁生产工艺, 是指应用的原料、中间产品和产品对环境不会造成严重污染, 即使有也是轻微的。例如。合成洗涤剂的生产中用不含磷洗涤剂取代含磷洗涤剂, 从而在生产过程中消除了磷的最大污染源:在农药生产中取消了甲胺磷、六六六。

DDT等高毒性、高残留的有机氯农药, 代之以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采用清洁生产将污染物消除在生产过程中.消除r它们对水环境的污染.从而把水污染防治的重点从末端治理转向源头控制[7]。

5 结语

搞好水污染的防治, 提供充足的水资源, 是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和发展经济的必然要求, 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特别是在近十年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过程中, 人们在紧张的生活节奏下, 更应该注重生活环境质量的提高, 加强水资源保护意识, 节约用水, 并从技术、法律、经济等多种途径和手段对水污染进行控制。最终实现人们生活质量稳步提高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武军.松花江水污染——中国环境问题的挑战与应对[J].河南预防医学, 2006, 17 (2) :123-124.

[2]全国环境统计公报[G].2006.

[3]http://www.chinapesticide.gov.cn.

[4]孙希君.水污染及污水处理[J].哈尔滨学院报, 2002, 23 (8) :48-49.

[5]张振营.水污染与人体健康[J].海河水利, 2002 (增刊) :70-71.

[6]裴继春.水污染的危害及防治[J].工业安全与环保, 2006, 32 (3) :18-19.

上一篇:学习高中思想政治的一般方法下一篇:累并高兴的一天心情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