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复习题资料

2024-06-22

管理学原理复习题资料(精选9篇)

1.管理学原理复习题资料 篇一

一、填空题

1、管理的载体是(),本质是(),目的是()。

2、()是计划的前提,()和()是其它管理职能的依据;组织、领导和控制旨在保证()的顺利实施;()是各项管理职能的灵魂和生命。

3、采取再造的结果通常是()和()。

4、现代管理道德的发展,使()成为当前管理界最紧迫、最重要的课题;()道德观是中国儒家道德观的高度概括。

5、决策的目的是()和();()是决策的依据。

6、根据价值链分析法,企业的各种价值活动可分为两类()和()。

7、企业成长的基础是(); 一项能力能否成为企业的核心能力必须通过三项检验()、()和()。

8、组织设计的任务是设计清晰的(),并规划和设计组织中各部门的(),确定组织中()、()、()的活动范围并编制()。

9、人力资源计划的整个过程可以分为()、()、()、()、()、()六个步骤,人力资源计划中最为关键的一项任务是()。

10、哈默和钱皮曾在《公司再造》一书中把“3C”力量即()、()、()看成是影响市场竞争最重要的三种力量,并认为三种力量中尤以()最为重要。

二、单项选择题

1、管理职能;

2、管理者技能;

3、决策过程;

4、价值链分析法;

5、人力资源管理程序;

6、组织变革;

7、根据双因素理论;

8、管理控制;

9、预算内容。

三、名词解释

1、组织变革:

2、授权:

3、彼得原理:

4、领导权力:

5、沟通:

四、问答题

1、阐述管理的定义及其内涵

2、企业的社会责任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3、何谓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如何利用组合分析帮助企业进行经营决策?

4、为什么说创新对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5、改善企业的道德行为有哪些途径?

6、简述计划与决策的区别和联系

7、试分析行业竞争的五种力量。

2.移动通信原理复习资料 篇二

方至少有一方处于运动中进行信息交换的通信方式.移动通信特点:1利用无线电波进行信息的传输.2在强干扰环境下工作(互调干扰、邻到干扰、同频干扰).3通信容量有限.4通信系统复杂.5对移动台的要求高 移动通信工作方式:单工通信、双工通信、半双工通信、移动中继方式无线电波受到的影响:多径衰落、阴影衰落、多普勒效应阴影衰落概念:无线通信信道传播环境中的地形起伏、建筑物及其他障碍物对电波传播路径阻挡形成的电磁场阴影效应.移动信道是一种时变信道多径衰落的分类:1平坦衰落和频率选择性衰落.2快衰信道和慢衰信道.衰落特性的特征量:1衰落速率和衰落深度.2电平通过率和平均衰落持续时间室外传播模型:1Okumura-Hata 2COST-231 Hata 3CCIR 4LEE话务量计算:B=A-A0/A信源编码作用:压缩信源产生的冗余信息,降低传递这些不必要的信息的开销,从而提高整个传输链路的有效性.调制概念:对消息源进行编码的过程.功率效率:保持信息精确度的情况下所需的最小信号功率GMSK应用于GSM系统MSK(最小移频键控),FSK相位连续的,GSMK(高斯最小移频键控)相位跳变大小比较:PSK

量来改善接收信号的质量.信道编码目的:减小信道噪声或干扰的影响,是用来改善通信链路性能的技术。MIMO:收发两端采用天线配置,充分利用空间信息,提高信道容量。分集三种合并技术:选择合并、最大比值合并、等增益合并频率复用概念:解决频率资源有限和用户容量问题小容量大区制:一个基站覆盖整个服务区大容量的小区制:带状服务、面状服务覆盖区簇=区群 N与同频干扰为正比例关系蜂窝小区的确定:N=i平方+ij+j平方多址接入技术:软切换为CDMA独有 CDMA缺点:多址干扰、远近效应 特点:通信容量大、容量的软特性扩频通信概念:是一种信息传输方式、用来传输信息的信号带宽远远大于信息本身的带宽、以香农公式一基础。FDMA、TDMA、CDMA容量依次增大CDMA功率控制主要解决远近效应切换:将正在通话状态的MS转移到新的业务信道的过程切换引起的原因:移动台发起、上级实体发起切换分:硬切换、软切换2.5G:由GSM网络发展而来的GPRS网络以及由IS-95发展而来的CDMA2000 1xGPRS和GSM区别:在网络上的最大不同是在核心网增加了传输分组业务的分组域,即在保持原有GSM的电路交换域的MSC域外,从BSC通过Gb接口连接了为传输分组业务的SGSN-GPRS业务支持节点和GGSN-GPRS网关支持节点。GSM传送话音业务(电路交换)、GPRS传送数据业务(分组交换)GSM:电路域 GPRS:电路域、分组域(GGSN2G、SGSN)GSM系统结构:MS(移动台)、BTS(基站)、BSC(基站控制器)、MSC(移动业务交换中

3.政治学原理复习资料2 篇三

1、(C)政治观体现了人们对“政治”应然状态的追求。A 管理

B 神权

C 道德

D 权力

2、美国政治学家(BC)认为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这一定义在当今西方社会得到广泛认同和引用。

A马克斯·韦伯

B 戴维·伊斯顿

C汉密尔顿

D 哈罗得·拉斯韦尔

3、根据(D)的观点,人是一种政治的动物,人的本性就是要过一种社会集体生活。A柏拉图

B 西塞罗

C苏哥拉底

D亚里士多德

4、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A)决定政治权力的分配。

A 经济秩序

B 阶级状况

C 政治力量分布

D 政治秩序

5、中国古代的法家主张,政治之道在于(ABC),即政治权力的获取、保持和运用。A 法

B 势

C术

D 变

6、政治学研究最常见、最传统的方法是(B)。

A 制度研究途径

B 权力研究途径

C 政策过程研究途径

D 政治功能研究途径

7、马克思主义创立的(CD)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革命,也为人们科学认识和把握政治的含义提供了方法论基础。

A 阶级分析方法

B 经济分析方法

C 历史唯物主义

D 辩证唯物主义

8、中国古代关于政治的研究主要围绕君主的(D)而展开。

A 治臣之道

B 治民之术

C 合法性

D 治国之道

9、亚里斯多德认为政治的最高形式就是(D)。A 自由

B 民主

C 法律

D 国家

10、从学科发展角度来看,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研究与(D)研究高度结合,因此,一直没有形成独立的政治学科。

A 管理

B 文学

C 历史

D 社会伦理

1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政治观运用于中国革命实践,他所撰写的(ABCD)等著作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的主要代表作。

A《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

B 《新民主主义论》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论联合政府》

12、(B)精辟地论述道:“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

A 密尔

B 孟德斯鸠

C 卢梭

D 托克维尔

13、就当今世界来看,具有典型意义的主要国家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政治权利主要包括(A C D)。

A 民主权

B 财产权

C 生存权

D 自由权

14、各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民主权利主要体现在公民的(D)上。A 财产权

B平等权

C 自由权

D 参政权

15、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实行(C),是确保公民基本民主权利的最基本的途径。A 直接选举

B 普遍选举

C 村民自治

D 监督制约

16、八大民主党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本着(ABCD)的方针,实行参政议政,参与民主政治生活。

A 肝胆相照

B 荣辱与共

C 互相监督

D 长期共存

17、现代国家政权建构的基本原则中(D)是国家产生的逻辑起点。A 权力制约原则

B 法治原则

C 监督原则

D 人民主权原则

18、议行合一原则是(A)国家政府组织设置的基本原则。A 社会主义

B 奴隶制

C 资本主义

D 封建制

19、(D)是我国基本的政治制度。

A 共产党领导制度

B 首长负责制度

C 政治协商制度

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0、下列组织属于邦联制的是(A BD)。

A

欧洲共同体

B 独联体

C 俄罗斯联邦

D 东南亚国家联盟

21、纵观各国的宪法,以下的(A B C D)体现了法治原则。A 司法独立

B 国家制定的法律必须是良法

C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 各国家机关的权力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予

22、从社会主义的发展历史来看,具有典型意义的政体形式主要有(ACD)。A 苏维埃政权形式

B 联邦政权形式

C 巴黎公社政权形式

D 人民代表大会政权形式

23、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AD)的产物。

A 私有制

B 社会契约

C 社会共同体

D分工

24、作为1787年美国宪法主要起草人的(A)指出,一个国家的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不是天使而是人,因而防止把某些权力逐渐集中于同一部门的最可靠办法,就是给予各部门的主管人抵制其他部门侵犯的必要法定手段和个人的主动。

A 汉密尔顿

B 华盛顿

C杰斐逊

D 潘恩

25、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中的民主党派属于(D)。A 在野党

B 反对党

C

执政党

D 参政党

26、西方国家政治社团发挥功能和作用的途径主要有(A B C D)。A大众传媒

B 立法机关

C 超国家机构

D 政党和议会党团

27、在西方发达国家。社团发挥其作用的非常规方式有(A B C D)。A 示威抗议

B 政变

C 恐怖活动

D 司法诉讼

28、西方传统政党最早出现于(B)。

A 德国

B英国

C 法国

D 美国

29、针对政治制度的合法性危机,有可能出现的政治行动主要是(D)。A 政治妥协

B 政治改良

C 政治革命

D 政治改革 30、(A)认为,处于当代这种深刻的理性多元主义的现实中,指望人们都持某一种综合性教义是不可能的,除非用国家力量来压迫民众。

A

罗尔斯

B 韦伯

C 托克维尔

D 亨廷顿

31、(A)认为,在确立各种规则时,必须要征得参与者的同意,所谓“同意限定公正”。

A布坎南

B 哈耶克

C 罗尔斯

D 诺齐克

32、治理方法的单一从根本上说是古代治理中缺乏(D)精神的结果。A 法制

B 法治

C 民主

D 平等协商

33、(A)是使市民社会与国家政治相联系的基本途径。A 选举

B 监督

C 集会

D 游行

34、(A D)的总统是由直接选举产生的。

A 法国

B 美国

C 德国

D 阿根廷

35、在现代社会中,(B)制度已成为调整国家权力活动的基本途径。A 弹劾

B 选举

C 监督

D 罢免

36、政治参与实际上乃是公民行使以(D)为核心的公民权利的过程。A 咨询权

B 知情权

C 罢免权

D 普选权

37、公民委托出去的只是国家的治权,而始终掌握着国家的主权。因为公民可以利用(A BCD)制约手段监督和影响政府的行为。

A 撤销决定

B 制止行为

C 否决议案

D 选举权利

38、现代国家的选举原则主要有(A B C D)。

A平等选举原则

B 直接选举原则

C 间接选举原则

D 普遍选举原则

39、在现代法治社会,(D)监督已经成为公众参与监督的最重要的形式,也是遏制官僚主义、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有力武器。

A 政党

B 社会

C 公民

D 新闻舆论 40、一般来说,政治参与的制度化要求(C D)。

A 对政治参与权的保护

B平等的参政权

C 有效的利益整合机制

D 政治参与渠道的通畅

41、舆论监督以其(A B C D)而对政治权力主体具有强大的威慑力,曾经被马克思形象地称为“另一个法庭――社会舆论的法庭”。

A 评价性

B 广泛性

C 及时性

D 公开性

42、意大利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家(D)在分析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特点的时候指出,国家统治=暴力+文化领导权,其中,拥有文化领导权使其政治统治合理化。

A哈贝马斯

B 伯恩斯坦

C 马佐尼

D 葛兰西

43、政府必须建立在“被统治者”同意的基础上,这种观念使自由主义者更加支持(A B)。

A代议制

B 民主制

C 法治

D 法制

44、在分类研究中,社会成员如何看待政治生活中不同党派、团体和个人之间的(A C)是区分传统政治文化与现代政治文化的一个重要指标。

A冲突

B 合作

C 竞争

D团结

45、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一般把社会主义和(B)看成是两种对立的意识形态。A 无政府主义

B 自由主义

C 保守主义

D 法西斯主义

46、现代自由主义以认同和支持(C)为特点。

A 自由贸易

B 自由经济

C 国家干预

D 政府改革 47、20世纪现代自由主义的主要观点是(AB)。

A福利改革

B 经济干预

C 自由经济

D 自由贸易

48、基于个人才能和工作愿望各不相同这样的事实,自由主义并不同意(CD)这样的观念。

A政治平等

B 法律平等

C社会平等

D 收入平等

49、下列关于改良社会主义的观点,表述正确的是(A C)。A 按照道德原则分配财富

B 按照市场原则分配财富 C 反对暴力革命

D 目标是推翻资本主义 50、怀疑人类的理性能力,使保守主义信奉(D),反对任何宏大的社会设计和改造方案。

A 生态主义

B 无政府主义

C 理想主义

D 实用主义

51、保守思想和观念大体出现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期。它的产生是对以(D)为标志的经济和政治急剧变迁的反动。

A 德国革命

B 美国革命

C 英国革命

D法国革命 52、1970年代以后,(C)的产生,使英美保守主义思想受到冲击。A 生态主义

B 社群主义

C新右派

D 女权主义

53、新右派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它的理论具体表述就是(A D)。A自由经济

B 弱国家

C 干预经济

D强国家

54、在当代,政治发展主要指政治的(A)过程。

A 现代化

B 开明化

C 清明划

D 法制化

55、抽象地看,实现政治稳定的途径包括(AD)。

A 政治制度化

B 法治化

C 民主化

D 减少政治参与

56、(D)是实现政治稳定的根本途径。

A 发展经济

B 共同富裕

C 政治发展

D政治制度化

57、从广义上看,政治文明主要是指公共领域里的(C),它意味着人们之间的普遍合作。

A 政治稳定

B 政治一致

C 政治秩序

D 政治共识

58、(A D)精神是现代政治文明的精神实质。A 宽容

B 民主

C 法治

D 理性

59、(D)在《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中认为“现代性孕育着稳定,而现代化过程却滋生着**”。

A 布坎南

B 哈耶克

C 罗尔斯

D 亨廷顿

60、现代政治文明并不要求宗教、思想和的统一,而要求(D)的合法性得到承认,能够在公民中取得统一。

A 国家元首

B 立法机关

C 政党

D 政治秩序

61、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来看,推动着全球化的主要动力有(AB D)。A 技术革命

B 各国的制度变革

C 文化趋同

D 跨国公司 62、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需要(A B C D)。

A 完善人大的选举制度

B 完善人大的罢免制度

C 完善人大的质询制度

D 厘清宪法与党的领导之间的关系 63、宪政建设的根本意义在于它的(D)正义。A 法治

B 形式

C 结果

D 程序 64、理想主义途径认为民主的首要价值在于(D)A 权威

B 平等

C 自由

D 自治 65、(B)是天生的民主派。

A 工人阶级

B 中产阶级

C 资产阶级

D 小资产阶级

66、为了防止政府滥用公权,侵害公民自由权利,代议制民主理论家提出(AC D)等原则,限制公共权力,还主张通过分权与制衡,实现公共权力部门之间的相互制约。

A 有限政府

B 廉洁政府

C 高效政府

D 法治政府

67、多元民主理论认同(A)主义的民主观,但在某些具体问题上持有不同观点。A 精英

B 代议制

C 传统

D 自由

68、从政府政治体系的角度来说,政治民主化主要表现为(B)的民主化改造。A 政府职能

B 政府体制

C 政府结构

D 政府管理 69、人们把古希腊(A)的“哲学王”思想看作是精英主义的最早表述。A 柏拉图

B 亚里士多德

C 西塞罗

D 苏哥拉底 70、理想主义途径认为民主的价值在于(A B D)。A 权威

B 平等

C 自由

D 自治

71、民主作为一种制度,在大多数国家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实施。在所有不同版本的民主实践中,建立在自由民主理论基础上的(C)是最通行的制度模式。

A 直接民主

B 间接民主

C 宪政民主

D 人民民主 72、精英民主理论所指的精英是指(C D)上最优秀的人物,他们是与普通大众相对应的一个群体。

A 文化

B 经济

C 政治

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资料 篇四

开卷考试,时长2小时。考试题型为论述题

论述题

1、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内容。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二、价值观、人生价值;

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物质生产的生产方式作用;

五、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六、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具体的是:历史唯物主义包括人生观和价值观 价值观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随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 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存在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反之则具有阻碍作用 2.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不同的价值观具有不同的导向作用,所以要树立真确的价值观 3.正确价值观的标准:1)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2)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 4.集体主义是新时期我国正确的价值取向,要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反对个人主义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集体主义在根本上是一致的。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发挥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目的要求坚持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要求发挥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产生的矛盾,需要集体主义的调节 人生观 1.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2.个人与社会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3.人生价值包括贡献(社会价值)和索取(个人价值)两个方面,人生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4.人生价值的实现既需要社会提供一定的客观条件,也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必要的主观条件,反对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 5.崇高理想对社会,对人生有指导和促进作用 6.理想源于现实高于现实,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理想转化为现实需要多方面条件,从主观方面上说,需要发挥艰苦奋斗精神 7.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所以,我们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 8.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是统一的,改造主观世界是为了更好的改造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二者统一于实践。在时间自觉实现主观和客观,个人和社会的统一

2、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和实质

3、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4、唯物辩证法的原则、规律和范畴

5、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含义和特点。

7、如何理解用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指导改革和发展

5.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 篇五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 3.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1.哲学的基本理论的内荣:

4意识的本质及其能动作用的表现

3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定义和意义: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形态

P4: 5.运动与静止

6、实践及其基本特征是什么? 7.唯物辩证法的特征

8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区别

9、矛盾及其特征是什么? 10.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1.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能动性规律性的关系

P5: 12意识的功能和作用

13质量互变规律的基本原理

1、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旧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主要区别和联系

3、真理于价值的关系 4.真理的决定性和相对性

P6: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1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规律p94 2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唯心主义历史观的区别? 3群众史观和英雄史观的区别: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P7

劳动二重性与商品二因素的关系

2价值、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之间的关系 3.价值规律内容,作用和表现形式 4货币的本质及功能

P8:5.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

6剩余价值的含义?类型? 7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规律: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价值、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

第五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 1垄断的含义:

经济全球化的含义?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经济全球化的动因?

(1)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2)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

P9: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答: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上理解,即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它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对其继承和发展,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2.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者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3.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是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产物。它主要是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而创立的崭新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马克思、恩格斯在1841年以前曾经接受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从1841年下半年起转向 L.A.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他们吸取G.W.F.黑格尔哲学中辩证法的合理内核而摈弃其唯心主义,吸取费尔巴哈哲学中唯物主义而摈弃其形而上学和社会历史问题上的唯心观点,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哲学。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1.哲学的基本理论的内荣: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P28)

PS:两个知识点:(知识点不在问题的回答范围之内,但要求要会)

(1)根据对上述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P28-29)

(2)根据对上述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又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之论。(P29)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形态

答:唯物主义:物质决定意识(存在决定思维);唯心主义:意识决定物质(思维决定存在)。

3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定义和意义:

马克思主义将世界分为物质的和精神的两部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精神反映,而且能够对物质产生反作用。总的来说,物质是世界上最根本的东西,在这个世界上,物质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这就是所谓的马克思主义物质观。

意义: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性实在性原则。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4意识的本质及其能动作用的表现

本质:意识的本质是人脑的机能,使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意识的能动性及其表现:意识能动性是指人的意识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的作用。5.运动与静止

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静止的物质运动在一定的条件下的稳定状态。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6、实践及其基本特征是什么?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P34)

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P35)7.唯物辩证法的特征

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物质世界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本质方面。唯物辩证法就是对物质世界的这两个不可分割的本质方面的反映。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8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区别

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形而上学则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9、矛盾及其特征是什么?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的对立属性又称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又称同一性。(P43)

10.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辩证关系: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自始至终存在着矛盾运动,即所谓的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方面都有其特点。辩证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即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她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1)区别:任何一般(普遍)只是大致包括个别(特殊),只是包括了个别的某一部分属性,某一方面特征或共同本质任何个别都不能完全地包括在一般之中。(2)联系:一般存在于个别之中,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任何个别都是一般,都具有一般的本质或属性。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普遍和特殊的区分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11.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能动性规律性的关系

规律与人的能动性:规律是事物的本质联系和内在根据是事物的必然联系,是事物的稳定联系;规律具有客观性。人们在发挥是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承认规律的客观性。在发挥4 主观能动性时还应注意:1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2实践是发挥人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3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12意识的功能和作用

第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第三,意识具有知道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总之,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这是物质、意识关系问题上的唯物主义。

13质量互变规律的基本原理。

质量互变规律的基本内容是: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量变和质变相互转化的规律是事物发展普遍规律。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另一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构成事物的要素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等在数量上的规定性。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质变,在新的质变的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过程,如此循环往复,这就是量变和质变相互转化的规律。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2.旧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主要区别和联系

旧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主要区别就是认识与物质的关系,旧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认识(或者是意识),而认识(或者意识)不能反作用于物质,即为纯粹的物质世界;辩证唯物主义承认物质对意识的反作用,即他们可以相互影响,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旧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联系: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在继承了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合理前提的同时,又克服了它的严重缺陷。首先,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把实践的观点引入了认识论,科学的规定了认识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才产生了它们之间的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其次,辩证唯物主义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应用于考察认识的发展过程,科学的揭示了认识过程的中的多方面的辩证关系。

3、真理于价值的关系

1.真理与价值是相对立的统一。

2.真理与价值的对立是指二者的区别。真理是讲认识与认识对象的关系,要求认识要与对象相一致,相符合。价值是指外物对人的需要的满足,表示某物具有对人有用或使人愉快的属性。3.真理与价值又是统一的,不可分的。

(1)真理能够指导社会实践,成功的改造世界,以实践成果满足人的需要,这就是真理的价值。(2)真理与正确的价值观相一致,正确的价值观必定是在真理的指导下实现需要的满足。4.真理的价值具体表现在他的功能上。(1)真理具有指导实践的功能。(2)真理具有再认识的功能。(3)真理具有教育和激励的作用。4.真理的决定性和相对性 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真理的相对性即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对事物的客观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局限的、不完全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关系:

(一)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

(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1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规律p94 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及其矛盾运动 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其特殊形式 2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唯心主义历史观的区别?

唯心主义历史观认为:社会意识形态决定社会存在,先有社会意识形态,后又社会存在。

唯物主义历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了社会存在,之后才有社会意识。

其实,所谓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就是指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因为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之前任何哲学学派都没有能够证明社会形态中的“物质决定意识”的道理。3群众史观和英雄史观的区别:

(一)唯心主义英雄史观的基本形态

1、唯意志论唯意志论认为,少数帝王将相、英雄豪杰的意志可以决定历史的进程,人类历史就是由这些“大人物”随心所欲地创造的。至于人民群众,则被看作是“消极的”、“被动的”、“惰性的物质”,是这些少数英雄人物的盲目追随者,是供他们使用的“材料”。

2、宿命论宿命论认为,决定社会历史发展的是某种神秘的精神力量,如“上帝”、“天命”、“神”、“绝对精神”等等,而英雄人物则是诸如此类精神力量的体现者或受托人。而人民群众只能俯首听从这些神秘精神力量和英雄人物的支配。

(二)唯心主义英雄史观存在的原因

1、认识根源唯心主义英雄史观的认识根源在于不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从而夸大英雄人物的作用或只看到思想动机。

2、社会历史根源唯心主义英雄史观的社会根源是生产力还不够发展,大多数人从事生产劳动,少数从事政治统治,垄断精神文化生活。

3、阶级根源唯心主义英雄史观的阶级根源在于历代剥削阶级为了维护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剥削和统治,总是对历史发展的真相作歪曲的宣传,百般吹捧他们的领袖人物和政治代表,极力贬低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

(三)唯物主义的群众史观同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相反,历史唯物主义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观点出发,认为社会发展的历史是物质资料生产的历史,是社会生产方式新陈代谢的历史,因而也是人民群众创造活动的历史。唯物主义坚定地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和肯定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是唯物史观的基本特征。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劳动二重性与商品二因素的关系 :(1)商品的二因素的内涵:

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自然属性,是指商品的使用价值; 价值:商品中凝结或物化了的一般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价值不能独立存在,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离开了价值的使用价值就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2)劳动二重性的内涵

具体劳动:是指具有特定的具体形式的劳动,它所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了各种具体形式的、一般的或者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也是对立统一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劳动过程的两个不同的方面,统一于同一劳动过程之中;具体劳动规定什么劳动、怎样劳动的问题,抽象劳动则讲的是劳动多少、劳动时间长短的问题,因而二者是相互排斥的。

(3)无论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还是价值,都是劳动的产物,并且生产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劳动是不一样的,即具体劳动创造了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了商品的价值。商品之所以具有二因素,其原因在于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它们之间是结果和原因之间的关系,劳动二重性为因,商品二因素为果。

使用价值和具体劳动:每一种具体劳动,都能够生产出一种特殊的产品,而每种特殊的产品又都能满足人们一定的、特殊的需要,即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因此,具体劳动生产商品的使用价值,但不能形成商品的价值;

价值和抽象劳动:商品的价值是由一般的或者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创造的,而一般的或者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正是抽象劳动,即抽象劳动创造商品价值。2价值、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之间的关系

1、价值是商品固有属性,没有价值就不能称为商品

2、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没有使用价值也就没有交换价值

3、交换价值是价值在交换过程中的反映 3.价值规律内容,作用和表现形式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形成价值规律。价值规律是贯穿于整个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它既支配商品的生产,有支配商品的流通。他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德价值自发波动。

作用:第一,自发的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第二: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三,自发的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而劳动量则按照劳动时间来计量。决定商品价值量的,不是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而只能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2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形成价值规律。

3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

4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在: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第二,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三,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4货币的本质及功能

现代货币的本质特征是作为支付手段而被普遍接受,这一特征决定了货币的基本功能。货币的功能7 有三:作为商品和劳务的交换媒介;作为价值尺度,确定商品和劳务相交换的比率;作为价值储存手段。如果货币不能作为被普遍接受的支付手段,则既不能当作交换媒介,也不能作为价值尺度,更不能作为价值储存手段。5.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

劳动力成为商品,要具有两个基本条件:第一,劳动者是自由人,能够把自己的劳动路当作自己的商品来支配;第二:劳动者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自由得一无所有,没有任何实现自己的劳动力所必须的物质条件。6剩余价值的含义?类型?

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凝结,体现了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

剩余价值的最基本的类型有两种,即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劳动日的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7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规律: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价值、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

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本质,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的观念上层建筑,是为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服务的。

第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产阶级在进行阶级统治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自己作为社会统治阶级的意识。

第五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

1垄断的含义:所谓的垄断,是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向后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

经济全球化的含义?所谓的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体化过程。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一是生产的全球化。二是贸易的全球化。三是金融的全球化。四是企业经营的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的动因?导致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首先,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发展。其次,跨国公司的发展。最后,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

(1)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

当代资本主义发生新变化的原因主要有:首先,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资本主义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其次,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利和利益斗争的作用,是推动资本主义变化的重要力量。再次,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产生了一定影响。最后,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也对资本主义的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2)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

首先,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为适应科学技术进步和生产社会化的发展,必然要求调整和变革旧的生产关系,新的适应8 生产社会化要求的生产关系必然将不断出现和发展。

其次,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从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生产资料私有制仍然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资本追逐剩余价值的本性并没有改变,改变的只是获取剩余价值的方式和方法。社会福利制度缓和了资本主义分配关系的矛盾,但并没有改变导致财富占有两极分化的制度基础。周期性经济危机仍然是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基本经济特征。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深刻的,其意义也是深远的,但是,这些变化并没有触动资本主义统治的根基,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性质,也没有改变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的基本原理的科学性。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6.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 篇六

题型:

1.单选题:15题 2.多选题:5题 3.简答题:3-4题 4.材料分析题:一个大题 5.论述题:一个大题包括两个小题

一、绪论

1.(理解)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演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2.马克思主义政党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就是致力于实现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3.马克思说过,“哲学把无产阶级当做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做自己的精神武器。”(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立场)从这样的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就是无产阶级的理论表现,是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理论概论。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4.恩格斯“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5.“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6.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1)首先,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2)其次,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7.(理解)联系的特点: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条件性。8.(理解)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是因为:树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

9.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10.(背诵)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的矛盾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方法论: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1.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度的两端叫关节点或临界点,超出度的范围,此物就转化为他物。12.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1)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矛盾运动的结果。(2)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3)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4)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第三章: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

13.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14.实践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体现了自觉能动性。

15.实践和认识的关系: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第三,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6.柏拉图:唯心主义先验论

17.(背诵)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毛泽东进一步阐发了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又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的飞跃,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辩证发展过程,科学地揭示了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把课本134页中国改革开放理论创新等内容结合起来)

18.感性认识仍然是“生动的直观”,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直接性是其突出特点。

19.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具有抽象性、间接性的特点。20.实践证明: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可能不可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

21.从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个阶段,即由精神到物质的阶段,由思想到存在的阶段”。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能动的飞跃。22.(背诵)价值评价的作用:价值评价在实践中起着激励、制约和导向作用。(1)首先,价值评价作为人们对自身的客观需要的主观反应,作为人们对价值现象的认识,是推动实践不断实现价值的精神驱动力量。(2)其次,价值评价作为时间的主体尺度,是实践活动发展的规范因素,它要求实践活动必须努力消除盲目性和随意性,必须服从于实践目标的实现,即服从于实践满足人们客观需要这一根本目的。最后,价值评价作为实践活动的目标,是实践活动发展的导向因素,它引导实践活动朝着更充分、更全面、可持续性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方向发展。

23.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以绝大多数的利益为评价是非、善恶、美丑的标准,归根结底是以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彻底解放为标准的。马克思主义价值评价是价值评价的根本标准。

2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意义

25.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的基本内涵是:一切从实践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其核心是实事求是。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26.唯物史观代表人物:马克思恩格斯列宁 唯心史观代表人物:柏拉图梁启超

27.(理解)物质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及决定力量。

28.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应,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29.(1)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2)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也相应地或早或迟地发生变化和发展。社会意识是具体的、历史的。(3)但社会意识并非消极被动地受制于社会存在,它既依赖于社会存在,又有其相对独立性。

30.(背诵)社会意识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1)一是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和不平衡性。(2)二是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3)三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反映了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要求,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要求,对社会发展起着消极的阻碍作用。

31.(背诵)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1)首先,这一原理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正确解决了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历史革命性变革的基础。(2)其次,这一原理对于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3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两大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33.生产力的三要素:一是劳动资料,二是劳动对象,三是劳动者。其中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34.(背诵)意识形态又称为观念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思想观点。(谈如何建设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就结合这一内容来谈,如(1)政治、(2)法律、(3)道德等)35.社会形态包括社会的经济形态、政治形态和意识形态,是三者历史的、具体的统一。经济形态是社会形态的基础。

36.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

37.我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不断破除束缚经济社会发展的旧观念和旧体制,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38.(背诵)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1)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2)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9.(背诵)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依据:(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40.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1)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2)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在阶级社会中的作用;(3)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4)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第四章:资本主义的本质和规律

41.(理解)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规律 第五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42.(理解)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代替自由竞争并占据统治地位,垄断资本主义得以形成。43.(理解)参与制,即金融寡头通过掌握一定数量的股票来层层控制企业的制度。“参与制”即“资本参与制”

44.(理解)政府的“个人联合”的多种途径:(1)如金融寡头直接出马或者把自己的代理人送进政府和议会,通过掌握政权,利用政治力量为其垄断统治服务;(2)或者是收买政府高官和国会议员,让他们在其政治活动中为金融寡头的利益服务;(3)或者聘请曾在政府任职的高官到公司担任高级职务等,金融寡头还通过建立政策咨询机构等方式来对政府的政策施加影响,并通过掌握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科学教育、文化体育等上层建筑的各个领域,以左右国家的内政外交及社会生活。

4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的主导下建立了国际货币体系,亦即布雷顿森林体系。

46.(背诵)经济全球化的后果:

对发达国家的经济影响:由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占据优势地位,在制定贸易和竞争规则方面具有更大的发言权,进而控制一些国际组织,所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

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1)经济全球化使资源在全球范围你加速流动,发展中国家可以利用这一机会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实现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增强经济的竞争力,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2)可以通过吸引外资,扩大就业,使劳动力资源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3)也可以利用不断扩大的国际市场解决产品销售问题,以对外贸易带动本国经济的发展;(4)还可以借助投资自由化和比较优势组建大型跨国公司,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以便从经济全球化中获取更大的利益。

47.(背诵)经济危机呈现新的特点:(1)去工业化和产业空心化日趋严重,产业竞争力下降;(2)经济高度金融化,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严重脱节;(3)财政严重债务化,债务危机频繁爆发;(4)两级分化和社会对立加剧;(5)经济增长乏力,发展活力不足,周期性危机与结构性危机交织在一起;(6)金融危机频发,全球经济屡受打击。第六章: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48.1889年7月,在恩格斯的指导下,国际社会主义者在巴黎举行代表大会,标志着第二国际的诞生,同事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49.社会主义改革根源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运动发展的内在要求。

第七章: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

7.管理学原理复习题资料 篇七

《学前教育原理》自考专升本复习资料

(1——10章论述和应用部分)第一章

1. 运用所学理论分析我国学前教育价值取向上所存在的误区。P16—21

2. 从功能论的角度分析“超前教育”与“神童教育”。P28

第二章

3. 运用已学知识,结合工作实际,阐述当前托幼机构与家庭合作存在的问题,(P76)并提

出解决措施。P68—72

4. 了解托幼结构与家庭、社区合作有何价值。P66—68

5. 如何理解托幼机构与家庭、社区合作是社会发展与托幼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P65—66 第三章

6. 谈一谈你是如何看待幼儿教师在托幼结构中的角色和作用的?P104—105

7. 你认为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专业化的幼儿教师?P119—120

第四章

8. 行为主义、成熟论以及认知发展理论对物质环境作用的认识有何异同?P126—127

9.结合实际理解幼儿园物质环境创设的基本原则*P130—133第五章

10.论述建立现代优质师幼关系的策略。P184—187第六章

11.幼儿行为辅导应遵循那些原则?P212—214 第七章

12.分析瑞吉欧的幼儿教育体系的课程方案,并结合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实际情况,谈谈该课程方案对我国幼教改革的启示。P253—255

13.联系实际分析你的课程价值取向。P249——251 第八章

14.幼儿的学习活动的特点对教师有哪些启示。P299—302

15.教师在幼儿园教学中怎样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策略?(举例说明)P308—310

16.怎样重新认识集体教学中的地位和组织?P318

第九章

17.现代的因人施教与传统的因人施教内涵上有何不同?P332—333

18.现代幼儿教育为何大力提倡因人施教?P333——335

19.因人施教与全面发展的关系。P333—334

第十章

8.管理学原理复习题资料 篇八

06287

钢筋和混凝土两种材料为什么能结合在一起工作?

钢筋与混凝土之所以能共同工作,主要是由于:两者间有良好的粘结力、相近的温度线膨胀系数和混凝土对钢筋的保护作用。P5

1.双向应力状态下混凝土强度变化曲线的变化特点?

复杂应力作用下混凝土强度的变化特点:当双向受压时,一向的混凝土强度随着另一向压应力的增加而增加,当双向受拉时,双向受拉的混凝土抗拉强度均接近于单向抗拉强度,当一向受拉、一向受压时,混凝土的强度均低于单向(受拉或受压时)的强度。P8-9

2.什么叫做混凝土的徐变?

徐变:在应力不变的情况下,混凝土的应变随时间继续增长的现象。P12-13

3.影响混凝土徐变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因素有:长期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应力大小、加载时混凝土的龄期、混凝土的组成成分和配合比、养护及使用条件下的温度与湿度。发生徐变的原因在于长期荷载作用下,混凝土凝胶体中的水份逐渐压出,水泥石逐渐粘性流动,微细空隙逐渐闭合,细晶体内部逐渐滑动,微细裂缝逐渐发生等各种因素的综合结果。P12-13

4.混凝土收缩的概念?

收缩:在混凝土凝结和硬化的物理化学过程中体积随时间而减小的现象。

引起的原因:初期是水泥石在水化凝固结硬过程中产生的体积变化;后期主要是混凝土内自由水分蒸化引起干缩。P14

5.影响钢筋和混凝土粘结强度的因素?

影响钢筋和混凝土粘结强度的因素(5个因素P20):混凝土强度、浇筑混凝土时钢筋所处的位置、钢筋之间的净间距、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是否为带肋钢筋

6.什么是钢筋和混凝土之间粘结应力和粘结强度?

(1)粘结应力:变形差(相对滑移)沿钢筋与混凝土接触面上产生的剪应力;钢筋表面单位面积的粘结力即为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应力。光面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由:化学胶着力、摩擦力和机械咬合力组成。(P19)

(2)粘结强度:实际工程中,通常以拔出试验中粘结失效(钢筋被拔出,或者混凝土被劈裂)时的最大平均粘结应力作为钢筋和混凝土的粘结强度。

7.结构的可靠性和可靠度各指什么?

结构的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总称为结构的可靠性(P25)

结构的可靠度: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在规定的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P25)

8.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是什么,何谓超过了该极限状态?

结构或构件达到最大承载能力或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或变位状态称为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出现下列四种状态之一即认为超过了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1)整个结构或结构的一部分作为刚体失去平衡,如滑动、倾覆等;

(2)结构构件或连接处因超过材料强度而破坏(包括疲劳破坏),或因过度的塑性变形而不能继续承载;

(3)结构转变成机动体系;

(4)结构或结构构件丧失稳定,如柱的压屈失稳等。(P26)

9.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是什么,何谓超过了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结构或构件达到正常使用或耐久性能的某项限值的状态称为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出现下列四种状态之一即认为超过了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1)影响正常使用或外观的变形;

(2)影响正常使用或耐久性能的局部损坏;

(3)影响正常使用的振动;

(4)影响正常使用的其它特定状态。(P26)

10.桥梁结构的功能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何谓结构的可靠性、可靠度?

桥梁结构的功能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P25)

结构的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总称为结构的可靠性(P25)

结构的可靠度: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在规定的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P25)

11.梁的钢筋主要有哪些类型?

梁内的钢筋有纵向受力钢筋(主钢筋)、弯起钢筋或斜钢筋、箍筋、架立钢筋和水平纵向钢筋等。(P43)

12.受弯构件正截面工作的三个基本假定是什么?

1、平截面假定;2、不考虑混凝土的抗拉强度;3、材料应力应力物理关系。

13.按照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配筋情况及相应破坏时的性质得到正截面破坏的三种形态是什么?细述三种形态。

钢筋混凝土梁的受弯构件的破坏形态主要有少筋破坏、适筋破坏和超筋破坏,其中只要适筋破坏为延性破坏,其余为脆性破坏。三种破坏形态特征见P48-49

少筋梁的受拉区混凝土开裂后,受拉钢筋达到屈服点,并迅速经历整个流幅而进入强化阶段,梁仅出现一条集中裂缝,不仅宽度较大,而且沿梁高延伸很高,此时受压区混凝土还未压坏,而裂缝宽度已经很宽,挠度过大,钢筋甚至被拉断。

适筋梁受拉区钢筋首先达到屈服,其应力保持不变而应变显著增大,直到受压区边缘混凝土的应变达到极限压应变时,受压区出现纵向水平裂缝,随之因混凝土压碎而破坏。

超筋梁的破坏是受压区混凝土被压坏,而受拉区钢筋应力尚未达到屈服强度。破坏前的挠度及截面曲率曲线没有明显的转折点,受拉区的裂缝开展不宽,破坏突然,没有明显预兆。

14.Pg56例3-1

例3-2

Pg64例3-6

Pg133例6-1

Pg153例7-1

Pg160例7-4

15.说明钢筋混凝土板与钢筋混凝土梁钢筋布置的作用?

当荷载超过了素混凝土的梁的破坏荷载时,受拉区混凝土开裂,此时,受拉区混凝土虽退出工作,但配置在受拉区的钢筋将承担几乎全部的拉力,能继续承担荷载,直到受拉钢筋的应力达到屈服强度,继而截面受压区的混凝土也被压碎破坏。P5

16.什么叫钢筋混凝土少筋梁、适筋梁和超筋梁?各自有什么样的破坏形态?

实际配筋率小于最小配筋率的梁称为少筋梁;大于最小配筋率且小于最大配筋率的梁称为适筋梁;大于最大配筋率的梁称为超筋梁。

少筋梁的受拉区混凝土开裂后,受拉钢筋达到屈服点,并迅速经历整个流幅而进入强化阶段,梁仅出现一条集中裂缝,不仅宽度较大,而且沿梁高延伸很高,此时受压区混凝土还未压坏,而裂缝宽度已经很宽,挠度过大,钢筋甚至被拉断。

适筋梁受拉区钢筋首先达到屈服,其应力保持不变而应变显著增大,直到受压区边缘混凝土的应变达到极限压应变时,受压区出现纵向水平裂缝,随之因混凝土压碎而破坏。

超筋梁的破坏是受压区混凝土被压坏,而受拉区钢筋应力尚未达到屈服强度。破坏前的挠度及截面曲率曲线没有明显的转折点,受拉区的裂缝开展不宽,破坏突然,没有明显预兆。见P48-49

17.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沿斜截面破坏的形态有几种?各在什么情况下发生?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沿斜截面破坏的形态主要有斜拉破坏(剪跨比m>3时发生)、剪压破坏(剪跨比1<m<3时发生)和斜压破坏剪跨比m<1时发生),均为脆性破坏。P78-79

18.影响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斜截面抗弯能力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影响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斜截面抗弯能力的主要因素:剪跨比、混凝土抗压强度、纵向钢筋配筋率、配箍率和箍筋强度(P80-82)

19.钢筋混凝土纯扭构件有哪几种破坏形式?

钢筋混凝土纯扭构件的破坏形态有四种:少筋破坏、适筋破坏、超筋破坏和部分超筋破坏,除适筋破坏为延性破坏外,其余均为脆性破坏。P111-112。实际工程中通常都采用由箍筋和纵向钢筋组成的空间骨架来承担扭矩,并尽可能地在保证必要的保护层厚度下,沿截面周边布置钢筋,以增强抗扭能力。

20.什么叫作长柱的稳定系数?

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是指长柱失稳破坏时的临界压力与短柱压坏时的轴心压力的比值。或者说在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构件计算中,考虑构件长细比增大的附加效应使构件承载力降低的计算系数称为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P129

21.偏心受压构件的破坏形态有哪几种,各自有什么特点?

偏心受压构件的破坏形态有两种:受拉破坏(大偏心受压破坏)和受压破坏(小偏心受压破坏)。大偏心受压破坏的特征为受拉钢筋首先到达屈服强度,然后受压混凝土压坏。小偏心受压破坏的特征为受压区边缘混凝土的应变达到极限压应变,受压区混凝土被压碎,同一侧的钢筋压应力达到屈服强度,而另一侧的钢筋,不论受拉还是受压,其应力均达不到屈服强度,破坏前构件横向变形无明显的急剧增长。P140-141

22.大、小偏心受压的界限是什么,各自有什么特点?

当受拉钢筋达到屈服应变的同时,受压边缘的混凝土也正好达到极限压应变值,即为界限状态。大偏心受压破坏的特征为受拉钢筋首先到达屈服强度,然后受压混凝土压坏。小偏心受压破坏的特征为受压区边缘混凝土的应变达到极限压应变,受压区混凝土被压碎,同一侧的钢筋压应力达到屈服强度,而另一侧的钢筋,不论受拉还是受压,其应力均达不到屈服强度,破坏前构件横向变形无明显的急剧增长。P141

23.简述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压构件的破坏形态、破坏类型及判断方法。

受拉钢筋首先到达屈服强度,然后受压混凝土压坏为大偏心受压破坏(ξ≤ξb为大偏心受压破坏)。受压区边缘混凝土的应变达到极限压应变,受压区混凝土被压碎,同一侧的钢筋压应力达到屈服强度,而另一侧的钢筋,不论受拉还是受压,其应力均达不到屈服强度,破坏前构件横向变形无明显的急剧增长,为小偏心受压破坏(ξ>ξb为小偏心受压破坏)

24.影响受弯构件弯曲裂缝宽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影响受弯构件弯曲裂缝宽度的主要因素包括:混凝土强度、保护层厚度、受拉钢筋应力、钢筋直径、受拉钢筋配筋率、钢筋外形和构件受力性能等因素的影响。P192-193

25.引起钢筋混凝土构件出现裂缝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引起钢筋混凝土构件出现裂缝的主要因素有三种:1、作用效应引起;2、由外加变形或约束变形引起的裂缝;3、钢筋锈蚀裂缝。P189

26.简述配筋混凝土结构的分类

国外分为Ⅳ级:全预应力,有限预应力,部分预应力和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国内分为三类:1、全预应力混凝土构件(预应力度λ≥1)——在作用短期效应组合下控制的正截面受拉边缘不允许出现拉应力;2、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构件(预应力度0<λ<1)——在作用短期效应组合下控制的正截面受拉边缘出现拉应力或出现不超过规定宽度的裂缝;3、钢筋混凝土构件(预应力度λ=0)——不预加应力的混凝土构件。(P224)

27.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有哪些优缺点?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优点:提高了构件的抗裂度和刚度;可以节省材料,减少自重,可以减小混凝土梁的竖向剪力和主拉应力;结构质量安全可靠;预应力可做为结构构件连接的手段,促进了桥梁结构新体系与施工方法的发展。

缺点:工艺较复杂,对施工质量要求甚高,因而需要配备一支技术较熟练的专业队伍;需要有一定的专门设备;预应力反拱度不易控制;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开工费用较大,对于跨径小、构件数量少的工程,成本较高。P225-226

28.何谓预应力混凝土?为什么要对构件施加预应力?其基本原理是什么?

所谓预应力混凝土,就是事先人为地在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中引入内部应力,且其数值和分布恰好能将使用荷载产生的应力抵消到一个合适程度的配筋混凝土。(P222)

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加预应力的主要目的主要有将混凝土变成弹性材料、实现荷载平衡、使高强度钢筋与混凝土能共同工作。P240-242

基本原理:由于预先给混凝土梁施加了预压应力,使混凝土梁在均布荷载作用下使下边缘所产生的拉应力全部或部分的被抵消,因而可避免混凝土出现裂缝,混凝土梁可以全截面参与工作,这就相当于改善了梁中混凝土的抗拉性能,而且可以达到充分利用高强钢材的目的。

29.什么是预应力度?《公路桥规》对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如何分类?

预应力度:由预加应力大小确定的消压弯矩与外荷载产生的弯矩的比值。(P224)

分为三类:1、全预应力混凝土构件(预应力度λ≥1)——在作用短期效应组合下控制的正截面受拉边缘不允许出现拉应力;2、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构件(预应力度0<λ<1)——在作用短期效应组合下控制的正截面受拉边缘出现拉应力或出现不超过规定宽度的裂缝;3、钢筋混凝土构件(预应力度λ=0)——不预加应力的混凝土构件。(P224)

30.钢筋张拉控制应力是什么?

张拉控制应力是指预应力钢筋锚固前张拉钢筋的千斤顶所显示的总拉力除以预应力钢筋截面积所求得的钢筋应力值。(P253)

31.钢筋预应力的损失要考虑哪些因素?

钢筋预应力损失需要考虑6种因素,见题37,课本P254-264

32.何谓预应力损失?

预应力钢筋的预应力随着张拉、锚固过程和时间推移而降低的现象称为预应力损失。

33.何谓张拉控制应力?

张拉控制应力是指预应力钢筋锚固前张拉钢筋的千斤顶所显示的总拉力除以预应力钢筋截面积所求得的钢筋应力值。(P253)

34.张拉控制应力的高低对构件有何影响?

从提高预应力钢筋的利用率来说,张拉控制应力应尽量高些,使构件混凝土获得较大的预应力值以提高构件的抗裂性,同时可以减少钢筋用量。但又不能定得过高,以免个别钢筋在张拉或施工过程中被拉断,而且张拉控制应力值增高,钢筋的应力松弛损失也将增大。另外高应力状态使构件可能出现纵向裂缝,过高的应力降低了构件的延性。(P253)

35.《公路桥规》中考虑的预应力损失主要有哪些?(见37题解答)

36.引起各项预应力损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减小各项预应力损失?

《公路桥规》中考虑的预应力损失主要有6种,需判别属于先张法还是后张法。其主要原因和减小预应力损失的措施如下:见P254-264

9.管理学原理复习题资料 篇九

第十章外部性

复习题

1.举出一个负外部性的例子和一个正外部性的例子。

答:负外部性的例子:化工厂排放的化学废气,污染了环境,但它却不必承担污染的全部成本。正外部性的例子:在临街的自家院子里种花,既美化了自己家的环境,又使邻居和路人可以欣赏到美丽的花,具有正外部性。

2.用供求图解释企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负外部性的影响。

图10-1 存在负外部性的供求图

答:生产中的外部性使该物品的社会成本大于私人成本,生产该物品的社会最适量小于其 均衡数量,即市场量。

3.专利制用什么方法帮助社会解决了一个外部性问题? 答:专利制利用法律法规的形式规定专利发明者可以在一定时期排他性的使用自己的发明的权利,激励发明者更多地进行新技术研究,科技发明的正外部性内在化。

4.什么是矫正税?为什么就保护环境免受污染的方法而言,经济学家对矫正税的偏好大于管制?

用于纠正负外部性影响的税收被称为矫正税。这种税也被称为庇古税。作为解决污染的方法,经济学家对矫正税的偏爱通常大于管制,因为税收可以以较低的社会成本减少污染。首先是因为税收减少污染更有效率。矫正税实际上规定了污染权的价格,并把污染权分配给那些减少污染成本最高的工厂。无论环境保护机构选择的污染水平是多少,它都可以通过税收以最低的总成本达到这个目标。其次,矫正税对环境更有利。在管制政策下,企业被动地减少污染,一旦达到了管制的要求,它就没有理由再减少排污。税收激励工厂主动减少污染,以尽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6版 微观经济学分册 第10章 课后习题答案P219-P221 力减少不得不为此支付的税收量。

5.列出不用政府干预时也可以解决外部性引起的问题的一些方法。

答:私人解决外部性所引起的问题的方法有:(1)用道德规范和社会约束来解决;(2)慈善行为;(3)通过依靠有关各方的私利来解决外部性问题;(4)利益各方签订合约。

6.设想你与一个吸烟者同住一间房,但你不吸烟。根据科斯定理,什么因素决定了你的室友是否在房间里吸烟?这个结果有效率吗?你和你室友如何达成这种解决方法? 答:根据科斯定理,如果我被迫吸烟所承受的成本大于我的室友吸烟所获得的收益,我的室友就不应该在房间里吸烟。如果我的成本小于室友的收益,她就可以在房间里吸烟。只要交易成本不阻止协议的达成,结果就是有效的。我和室友协商达成解决办法:我们中的一个补偿另一个吸烟或者不吸烟的损失。如我给室友买一些糖果以缓解她不能吸烟的痛苦,来与她达成协议——她以后不在房间里吸烟。

问题与应用

1.有两种方法保护你的汽车不被偷窃:防盗杠杆使偷汽车者难以偷走你的汽车;报警器使得在你的车被偷以后,警察可以轻而易举地抓得小偷。以上哪一种类型的保护会给其他车主带来负外部性?哪一种带来正外部性?你认为你的分析有什么政策含义吗?

答:(1)防盗杠杆的保护给其他车主带来负外部性,因为防盗杠杆的使用使偷汽车者难以偷走我的汽车,但偷车者会把注意力转向其他汽车,多偷那些没有安装防盗杠杆的汽车。(2)报警器给其他车主带来正外部性,因为偷汽车者并不知道哪些汽车装了报警器,为避免被抓,他们会减少偷任何一辆车的概率。

(3)这一分析的政策含义是政府应该对使用防盗杠杆的汽车所有者征税,对装报警器的汽车所有者给予补贴。

2.你同意下列说法吗?为什么同意或不同意? A.“必须根据矫正税引起的无谓损失来评价庇古税作为减少污染方法的收益。” 答:不同意。矫正税与其他大多数税不同,它是存在负外部性时的正确激励,从而使资源配置接近于社会最优。矫正税既增加了政府收入,又增加了社会福利。

B.“当决定是否向消费者或者生产者征收矫正税时,政府应该把税加载引起外部性的市场一方身上。”

答:不同意。无论向谁征税,税收的影响是相同的。因此无论外部性是由消费者还是生产者造成的,向消费者或者生产者征税会导致同样的数量下降以及消费者支付和生产者收入的价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6版 微观经济学分册 第10章 课后习题答案P219-P221 格变动。

3.考虑灭火器市场。

A.为什么灭火器在消费中表现出正外部性? 答:即使人们是出于自身利益而购买灭火器,以减少自己的损失,人们也可以阻止火势蔓延以减少其他人的生命、财产损失,所以灭火器表现出正外部性。

B.画出灭火器市场图,标出需求曲线、社会价值曲线、供给曲线和社会成本曲线。答:灭火器的使用有正的外部性,它的社会价值曲线高于它的需求曲线。

C.指出市场均衡产量水平和有效率的产量水平。直观地解释为什么这两种量不同。

图10-2 灭火器市场图

答:如图10-2 所示,市场均衡的产量水平是Q1,有效率的产量水平是Q2。需求曲线并不反映一种物品的社会价值。由于社会价值大于私人价值,因此社会价值曲线在需求曲线之上。社会价值曲线与供给曲线交点的产量是社会有效率的产量;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交点的产量是均衡水平的产量。因此,两个产量不同。

D.如果每个灭火器的外在收益是10美元,说明能引起有效率结果的政府政策。答:政策应该对每消费一个灭火器,向消费者补贴10美元。

4.旧金山的一家本地戏剧公司提出建立一家邻近的新剧院。在得到批准之前,市政规划者全面研究了该剧院对周围社区的影响。

A.一个研究结果是,剧院引起交通拥堵,这对社区有不利影响。市政规划者估算,额外交通拥堵给社区带来的成本是每张票5美元。这是哪一种外部性?为什么? 答:属于负外部性,因为额外交通拥堵对社区有不利影响。曼昆《经济学原理》第6版 微观经济学分册 第10章 课后习题答案P219-P221 B.画出剧院门票市场的图形,标明需求曲线、社会价值曲线、供给曲线、社会成本曲线、市场均衡产出水平,以及有效率的产出水平。再说明每单位的外部性数量。

答:图中显示了剧院门票市场。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曲线间的垂直距离是外部成本。C.通过进一步研究,市政规划者发现了第二种外部性。排练话剧往往持续到深夜,演员、舞台工作人员和其他剧院成员不时来来往往。规划者发现,步行人数的增加改善了周围街道的安全状况,据估算,给社区带来的利益是每张票2美元。这是哪一种外部性?为什么? 答:这属于正外部性,因为这给那些居住在剧院附近的带来利益。

D.在一个新图形上,说明在存在这两种外部性情况下的剧院门票市场。再标明需求曲线、社会价值曲线、供给曲线、社会成本曲线、市场均衡的产出水平、有效率的产出水平,以及每单位这两种外部性的数量。答:图中显示正负两种外部性。

E.描述可以带来有效率结果的政府政策。

答:有效率结果的政府政策是3美元的税。这时的市场均衡量为社会最佳状态。

5.酒的消费越多,引起的汽车事故也越多,因此,就给那些既不喝酒又不开车的人带来了成本。

A.说明酒的市场,标出需求曲线、社会价值曲线、市场均衡的产量水平,以及有效率的产量水平。

答:酒的消费有负外部性,它的社会价值小于其私人价值。酒的有效率产量小于市场均衡时的产量。

B.在你画的图上,用阴影标出与市场均衡的无谓损失相对应的面积。解释原因。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6版 微观经济学分册 第10章 课后习题答案P219-P221

图10-3 酒市场图

答:图10-3 中的阴影部分就是市场均衡产生的无谓损失。酒的社会价值小于其私人价值,由社会价值和社会成本曲线决定的产量Q1,对社会来说是有效率的。但是,酒市场的交易双方在交易时并不考虑消费酒所带来的负外部性,市场只按私人成本和私人价值来确定使交易双方剩余最大化的均衡销售量Q2。在Q2的水平上,酒的社会成本大于酒的社会价值,产生无谓损失。

6.许多观察者认为,我们的社会中的污染程度是极高的。

A.如果社会希望把总污染减少一定量,为什么让不同企业减少不同量是有效率的? 答:不同企业减少污染的成本不同,让不同企业减少不同量的污染,就像市场把不同量的物品分配给对物品评价不同的买者一样,是有效率的。

B.命令与控制方法通常依靠各企业统一的减少量。为什么这种方法一般不能使企业达到应该更多减少的目标? 答:命令与控制方法对企业产生不了更多减少污染的激励。企业只要达到管制要求的排污量目标就完成任务了,没有理由再减少排污。而且,规定各企业统一的排污减少量并不一定是最省钱的保护环境的方法。由于不同企业减少污染需要的成本不同,要求所有企业等量减少排污是没有效率的。

C.经济学家认为,适当的矫正税或可交易的污染权可以有效地减少污染。这些方法是怎样引导那些应该减少更多污染的企业的? 答:适当的矫正税可以把污染控制在环境部门想达到的任何程度。同时,矫正税把污染权分配给那些减少污染成本最高的工厂,是有效率的方法。而且,矫正税改变了对企业减少排污的激励,企业为了减少税收支出,总会尽力减少污染以少交税。可交易的污染权即污染许可证,其减少污染与矫正税很相似。那些以高成本才能减少污染的企业愿意为污染许可证出最 5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6版 微观经济学分册 第10章 课后习题答案P219-P221 高的价格。那些以低成本可以减少污染的企业也愿意出卖它们所拥有的许可证。污染许可证成了一种稀缺资源,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收益,会尽量减少对这种资源的购买,或节省这种资源,出卖给别人。这样,企业就会更多地减少污染。

8.Ringo喜爱以高音量演奏摇滚乐,Luciano喜爱歌剧,并憎恨摇滚乐。不幸的是,他们在一座墙薄如纸的公寓楼中是邻居。A,这个例子中的外部性是什么? 答:这个例子中的外部性是:Ringo用高音量播放摇滚乐,使邻居Luciano受到摇滚乐的干扰,因为Luciano憎恨摇滚乐。

B.房东可以实行什么命令一控制政策?这种政策会引起无效率的结果吗? 答:房东可以规定房客不得在房间里开大录音机、收音机或电视机的音量。这种政策可能会引起无效率的结果。它虽然使Luciano避免忍受摇滚乐干扰之苦,但也使Ringo无法享受自己喜爱的音乐。如果高音量摇滚乐使Luciano所承受的成本小于Ringo的收益,这项政策就是无效率的。The landlord could impose a rule that music could not be played above a certain decibel level.This could be inefficient because there would be no harm done by Ringo playing his music loud if Luciano is not home.C.假设房东允许房客做自己想做的事。根据科斯定理,Ringo和Luciano如何自己实现有效率的结果?什么妨碍他们实现有效率的结果? 答: 根据科斯定理,Ringo和Luciano可以就此事进行协商,比较他们各自的成本和收益,达成一个协议。要么,Ringo向Luciano支付一定的金额以补偿Luciano忍受摇滚乐的痛苦;要么,Luciano向Ringo支付一定的金额以补偿Ringo不能享受自己喜爱的音乐的损失。或者允许Ringo可以在每天的特定时间大声地演奏音乐。高昂的交易成本或者各方都竭力要达到更好的交易而使谈判破裂会妨碍他们实现有效率的结果。

9,图10-4 表示污染权的需求曲线既定时,政府可以通过用庇古税确定价格或用污染许可证确定数量来达到同样的结果。假设治理污染的技术有显著进步。A.用类似于图10-4 的图形说明这种发展对污染权需求的影响。

答:由于治污技术有显著进步,对污染权的需求减少了,污染权的需求曲线从D 向左下方移到D。如果使用矫正税,如图10-4,需求曲线的移动使污染量减少;如果使用污染许可证,如图10-5,污染权需求曲线的移动使污染价格下降。

B.在每种管制制度下,对污染的价格和数量有什么影响?解释原因。,6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6版 微观经济学分册 第10章 课后习题答案P219-P221

图10-4 庇古税,矫正税

图10-5 污染许可证

答:在庇古税制度下,庇古税决定了污染的价格,只要税率不变,污染的价格就不变,而需求曲线的移动改变了污染量,使污染量减少。在污染许可证制度下,污染许可证的发放量决定了污染量,只要许可证的数量不变,污染量一般不会变。而需求曲线的移动改变了污染价格,使污染价格降低。如果采用管制行为要求企业达到某个减少污染的目标,治污技术的显著进步不会对污染的价格和数量有什么影响。企业在达到规定的排污量之后,就没有理由进一步减少污染了。

10.假设政府决定发行针对某种污染的可交易许可证。A.政府是分配还是拍卖许可证对经济效率有影响吗? 答:政府无论是分配还是拍卖许可证对经济效率并不重要。因为许可证是可交易的,减少污染成本高的企业会出高价从别的企业购买许可证,也可以出高价在拍卖会上买到满足自己需要量的许可证。市场最终将会以最高的价格把许可证分配给对它评价最高的买者。其他方式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6版 微观经济学分册 第10章 课后习题答案P219-P221 只要是公平地发放许可证,对效率来说都是一样的。如果在许可证的取得过程中存在幕后交易或特权现象,就会使社会效率大大降低。因为污染企业必须多花一部分成本去“寻租”。B.如果政府选择分配许可证,许可证在各企业中的分配对效率有影响吗? 答:许可证在各企业中的分配对效率不重要。许可证多余的企业可以在许可证市场上出卖多余的证,许可证缺少的企业也可以在市场上购买它所需要的量。

11.在快乐山谷有三家工业企业。政府想把污染减少为120 单位,所以它给每个企业40 单位的可交易污染许可证。

A.谁出售许可证?出售多少?谁购买许可证?购买多少?简单解释为什么卖者与买者愿意这样做。在这种情况下减少污染的总成本是多少? 答:减少单位污染成本最小的厂家将出售自己的许可证,在本题中应该是C企业出售许可证。减少污染成本比C企业高的企业将购买许可证,本题中应该是A、B 企业。A、B、C三家企业都只得到40单位污染的许可,这就意味着A、B、C 企业必须减少的污染量分别是:30、40、10单位。与此相对应的成本是:A企业:30×20=600美元,B企业:40×25=1000美元,C企业:10×10=100美元

(1)C企业可以将自己的许可证以每污染单位10~20 美元之间的价格出售给A企业30单位,C企业最多可得到600美元。剩下的10个污染单位,C企业可以以每单位10~25美元的价格出售给B企业,C企业最多可得250美元。在这种交易方法下,C企业最多可得600+250=850美元。(2)C企业也可以将40个单位的污染量全部以10-25美元的价格出售给B企业,C企业最多可得40×25=1000美元。这样做的收益大于方案(1)中的收益,所以C会实施本方案,向B企业出售40个单位的污染许可证。

上一篇:闯关作文下一篇:诚信计量自我承诺示范单位创建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