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常规目录(共5篇)
1.儿科护理常规目录 篇一
儿科患儿护理常规特别备注
一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护理常规
1、执行小儿内科患儿一般护理常规。
2、保持室内空气清新,维持室温18~22℃,湿度50%~60%。
3、急性期应卧床休息。
4、给予易消化和富含维生素的清淡饮食,保持口腔及皮肤清洁。
5、密切观察体温变化,体温超过38.5℃时给予物理降温。物理降温无效者,可给予药物降温。
6、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向医生报告并配合处理。
7、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多饮水,必要时静脉补充营养和水分。
8、向家长讲解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的知识和措施。
二
支气管肺炎患儿护理常规
1、执行小儿内科患儿一般护理常规。
2、保持病室环境安静舒适,空气流通,湿温度适宜。
3、卧床休息。
4、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营养丰富的流质、半流质饮食、少食多餐,保持充足水分。
5、保持呼吸道通畅,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必要时吸痰。
6、严格控制输液速度,避免心力衰竭的发生。
7、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根据缺氧情况决定给氧浓度。
8、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
(1)如患儿出现烦躁不安、面色苍白、气喘加剧、心率加速、肝脏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大等心力衰竭的表现,及时报告医生。(2)若患儿出现烦躁或嗜睡、惊厥、昏迷、呼吸不规则等神经系统症状时,立即报告医生并配合抢救。(3)患儿腹胀时,可采用肛管排气、小剂量盐水灌肠等减轻腹胀。
9、向患儿家长讲解疾病的有关知识和护理要点,指导家长合理喂养,加强体格锻炼。
三
急性肾炎患儿护理常规
1、执行小儿内科患儿一般护理常规
2、发病2周内卧床休息,待水肿消退,肉眼血尿消失,血压将至正常后可以下床轻微活动或户外散步,血沉正常后可恢复上学,但应避免剧烈体力活动,爱迪氏计数正常后可恢复正常活动。
3、有浮肿及高血压患儿,应限制钠盐摄入,血压正常给予低盐饮食,有氮质血症时应限制蛋白质的入量,每日<0.5g/kg:供给高糖饮食以满足小儿热量的需要,在尿量增加、水肿消退、血压正常后、可恢复正常饮食。
4、应用利尿剂前后注意观察体重、尿量、水肿变化并作好记录。
5、严密观察病情
(1)观察尿量、尿色、准确记录24h出入量,应用利尿剂时每日测体重1次,每周留尿标本送尿常规检查2次。(2)观察血压变化,若出现血压突然升高、剧烈头痛、呕吐、眼花等,提示高血压脑病。
(3)密切观察呼吸、心率、脉搏等变化,警惕严重循环充血的发生,如发生循环充血将患儿安置于半卧位、吸氧,遵医嘱给予强心剂。
6、、向患儿家长讲解本病相关知识,减轻其心理压力。
四
哮喘患儿护理常规
1、执行小儿内科患儿一般护理常规
2、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湿温度适宜。
3、保证患儿的休息,避免刺激性气味及强光的刺激,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剂。
4、避免刺激性食物。
5、缓解呼吸困难
(1)哮喘发作时,给予坐位或半卧位,低流量持续给氧。(2)教会并鼓励患儿做深而慢的呼吸运动。
(3)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注意观察呼吸困难及病情变化,及时与医生联系处理。
6、保持呼吸道通畅,哮喘厉害者,给予吸入治疗。必要时吸痰,保证充足的水分及营养供给。
7、应用氨茶碱,宜稀释后静脉滴注,并密切观察用药反应。
8、向患儿及家长讲授有关用药及防病知识。
五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护理常规
1、执行小儿内科患儿一般护理常规
2、安排合理的生活制度,根据病情安排适当活动量,避免情绪激动,以免加重心脏负担,严重患儿应卧床休息。
3、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少食多餐,避免过饱,保持大便通畅。
4、实行保护性隔离,预防感染。
5、密切观察患儿神态、面色、呼吸、心率、肝脏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6、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和量,用输液泵控制滴速;尽量减少搬动和刺激患儿,治疗护理尽量集中完成。
7、指导家长掌握先天性心脏病的日常护理,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对家长和患儿解释病情和检查、治疗经过,减轻他们的紧张、恐惧心理,取得他们理解和配合。
六
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护理常规
1、执行小儿内科患儿一般护理常规
2、保持室内安静、舒适、空气新鲜。
3、绝对卧床休息,急性期卧床休息稳定3~4周,有心衰者休息应不少于6个月,待心力衰竭控制、心脏恢复正常大小,再逐渐增加活动量,以不出现心慌气促为宜。
4、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富有营养、易消化饮食、易少量多餐,避免过饱和刺激性饮料及食物;心衰者给予低盐饮食。
5、给予心电血压监护,监测心率与心律、呼吸频率及节律的变化,若出现心慌、气急、发绀等症状及时进行处理。必要时给氧气吸入,使用洋地黄制剂时,注意药物的副作用。
6、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给开塞露通便。
7、严格控制输液量和速度,必要时使用输液泵。
8、向患儿和家长介绍本病的相关知识及预后,减少患儿及家长的焦虑及恐惧心理。
七
腹泻患儿护理常规
1、执行小儿内科患儿一般护理常规
2、卧床休息。
3、对呕吐、腹泻严重者暂禁食4~6h外(不禁水),腹泻脱水患儿均应继续进食,母乳喂养患儿暂停添加辅食,继续母乳喂养,随着病情稳定和好转,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
4、遵医嘱补充液体,严格执行补液原则。先快后慢、先盐后糖、先浓后淡、见尿补钾。
5、对感染性腹泻患儿,注意做好床边隔离,以防交叉感染。
6、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患儿大便次数、量及性质,监测患儿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尿量的变化。观察代谢性酸中毒、低血钾、脱水情况及精神状态,如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
7、做好口腔及皮肤的护理,便后温水冲洗臀部并涂护臀霜。
8、向家长讲解引起腹泻的相关因素,指导合理喂养的方法,指导家长做好食具消毒,定期进行生长发育监测,发现异常,及时治疗,注意天气变化,及时添加衣物,尽量避免受凉或过热,避免长期滥用抗生素,以免引起肠道菌群失调。
八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护理常规
1、执行小儿内科患儿一般护理常规
2、保持病室内清洁,空气流通及适宜的湿温度。每天空气消毒1次,或食醋熏蒸。
3、血小板计数过低应严格卧床休息,以免加重出血和休克。
4、供给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少渣或无渣易消化饮食。有胃,肠道出血时应禁食
5、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精神状态,出血部位,出血量及性质。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做好止血,输血准备。
6、患儿忌玩尖锐玩具,限制剧烈运动,避免损伤,7、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患儿注意预防感染
8、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挖耳,鼻,避免搔抓皮肤。
9、止血操作前应向患儿及家长讲明道理,尽量消除患儿恐惧心理
10、直到患儿出院后定期复查,遵医嘱服药,预防感染
九 新生儿护理常规
1、保持病室内清洁,空气流通,室温保持在22~24℃,相对湿度在55℅~65℅为宜、2、每4小时测体温1次,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保暖措施、体温高者采取松解包被或温水浴降温,维持体温在36.5~37℃。
3、保持呼吸道通畅
(1)新生儿生后应立即清除口、鼻部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2)保持新生儿合适的体位,如仰卧时避免颈部前驱或过度后仰;俯卧时,头侧向一侧,专人看护。(3)经常检查鼻腔是否通畅,及时清理鼻腔的分泌物。
4、严格消毒隔离制度并定期进行监测;感染与非感染患儿应分室而居,避免交叉感染;工作人员入室应更换清洁鞋,严格无菌操作,接触每个患儿的前后均应洗手;严格探视制度;对患病或带菌的工作人员应调离新生儿科。
5、提倡母乳喂养、正常新生儿应生后0.5小时即可喂奶,按需哺乳,抱起喂奶,喂奶后将小儿竖抱起并轻拍背部,嗳出气体,然后取头高右侧卧位;人工喂养者,奶具应专用并消毒,防止呛咳;记录奶量,观察有无溢乳或呕吐的发生。
6、五官、脐部及皮肤的护理
(1)双眼有分泌物者,用无菌棉签将分泌物轻轻擦去,用生理盐水清洗双眼并滴入眼药水;注意耳部清洁干燥,经常更换卧位,防止耳部受压时间过久;有鼻圬可用吸鼻器吸出,保持呼吸道通畅;每日可用生理盐水或2.5℅碳酸氢钠清洗口腔,预防鹅口疮。
(2)脐部护理、保持脐部干燥,避免大小便污染、脐部潮湿用95℅酒精作干燥处理;有渗血时先局部清洁消毒,再用云南白药外敷止血;有脓肿性分泌物,可选用3℅双氧水清洗,再用活力碘消毒脐部及周围皮肤;断脐时应严格无菌操作。
(3)皮肤护理、每日用婴儿沐浴液进行洗澡,观察皮肤的完整性、脐带及四肢活动等情况,每次大便后用温水清洗
臀部,拭干,再涂以鞣酸软膏,预防尿布皮炎。
7、观察患儿的精神、反应、面色、哭声、哺乳、皮肤、睡眠、大小便等情况。
8、指导家长正确的喂养及护理方法、介绍有关育儿保健知识,提倡母乳喂养,促进母婴感情的建立,做好新生儿筛查及预防接种工作。
十 早产儿护理常规
1、保持室内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室温保持在24~26℃,相对湿度在55℅~65℅为宜
2、根据早产儿的体重、成熟度及病情,给予不同的保暖措施,保持体温在36.5~37℃、体重低于2000g者尽早进入暖箱,并根据不同的体重调节箱温,随时监测体温的变化。
3、生后应立即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宜间断低流量给氧、对呼吸暂停的患儿可给予弹足底、拍背、睡水床等刺激;备好抢救药品及物品以便随时抢救。
4、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加强口腔、脐部、臀部及皮肤的护理;实行保护性隔离,防止交叉感染;早产儿温箱每日消毒并更换水槽的水,每周更换温箱2次,并做好终末消毒,其余同新生儿护理常规。
5、尽早喂养,防止低血糖和脱水;有吸吮能力者应尽量母乳喂养或选择早产儿奶粉,吸吮能力差者可用滴管、鼻饲或静脉高价营养、每周测体重2次。
6、监测体温、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观察患儿的进食情况、精神反应、哭声、反射、面色、皮肤颜色大小便等情况,做好护理记录。
7、应用输液泵严格控制滴速。
8、鼓励母乳喂养,对家长进行有关护理、喂养、保暖及预防感染等的知识指导,特别注意保暖和监测体温的变化、按时进行预防接种;强调定期检查的重要性。
十一 新生儿窒息护理常规
1、执行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2、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阳光充足,每天开窗通风1~2次,每次30min、室温保持在22~24℃,相对湿度维持在55℅~65℅、患儿应进入单间隔离,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禁止探视。
3、积极配合医生实施复苏抢救
(1)准备工作、将远红外线辐射抢救台预热、准备氧气、吸痰器、复苏囊、喉镜、气管插管等(2)A、B、C、D、E复苏方案
1)A(畅通气道):取仰卧位,抬高肩背部2~3cm;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2)B(建立呼吸):刺激足底建立呼吸;若无效用复苏囊加压给氧,氧流量应≥5L/min,按压频率为30~40次/min,手指压放之比为1:1.5;必要时行气管插管和机械辅助呼吸。
3)C(建立循环):若心率低于80次/分,应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有拇指法和双指法两种按压方法,按压频率为120次/min,深度为1~2cm。
4)D(药物治疗):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遵医嘱给予静脉或气管内给药。5)E(评价):对每一个复苏步骤均要进行评价,以便采取下一步的措施。
(3)保暖、生后立即用温热毛巾擦干患儿全身并置于远红外线辐射抢救台;病情稳定后再置于温箱内保暖,维持体温在36.5~37℃。
(4)建立静脉通道,准确及时按医嘱给药,纠正酸中毒。
(5)复苏后的护理、加强监护,监测患儿意识、肌张力、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尿量、血氧饱和度和窒息所致的各系统症状,观察用药反应,记录好护理记录。
4、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勤洗手,加强环境管理,预防感染。
5、安慰家长,耐心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及抢救经过,鼓励家长增强信心,以取得家长的理解与配合、病情恢复后指
导育儿知识,讲解早期进行脑康复治疗的重要性;定期复诊及治疗。
十二 新生儿肺炎护理常规
1、执行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2、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阳光充足,每天开窗通风1~2次,每次30 min,室温保持在22~24℃,相对湿度在55%~65%为宜。
3、喂养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不宜过饱,防止呕吐误吸;人工喂养的患儿应选用适宜的奶头,以防呛咳;重者可鼻饲或静脉营养。
4、严密观察呼吸,心率及意识的变化;重点观察有无心衰及呼吸道阻塞表现,以利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5、保持呼吸道通畅 取头高足低位,头偏向一侧并经常更换体位,及时有效的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必要时做肺部理疗。
6、体位引流及雾化吸入。
7、合理用氧,改善呼吸功能。
8、维持正常体温,早产儿或体温不升者可置于温箱或远红外辐射保暖台。
9、控制输液速度,可应用输液泵,避免短时间输入大量液体而引起肺水肿,导致心力衰竭。
10、向家长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和护理要点;家长及时了解患儿的病情,做好育儿知识的宣教。
十三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常规
1、执行新生儿护理常规。
2、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阳光充足,每天开窗通风1~2次,每次30 min,室温保持在22~24℃,相对湿度在55%~65%为宜。
3、合理喂养,保证热量,营养和水分的供给,促进胆红素的排泄。
4、密切观察皮肤黄染出现的时间,范围,大小便色泽和神经系统的症状,判断有无胆红素脑病的征象;如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做好抢救准备,观察皮肤有无破损,脐部是否有分泌物等败血症的征象。
5、按医嘱完成各项治疗,观察疗效及药物反应。
6、光疗的护理。(1)患儿的准备
1)入箱前进行皮肤清洁,忌在皮肤上涂粉或油类,剪短指甲,防止抓破皮肤。2)双眼戴不透光的眼罩,避免损伤视网膜。
3)脱去衣裤,全身裸露,用尿布包裹,保护会阴部。4)入箱前测体重和体温并记录。(2)温箱的准备
1)清洁光疗箱,注意清除灯管及反射板的灰尘。
2)接通电源预热,检查灯管的亮度,冬季箱温达30℃,夏季箱温达28℃即可入箱,相对湿度达55%~65%。3)大单或大毛巾围好箱周,以防患儿磕碰。
(1)入箱 将患儿裸体放入已预热好的光疗箱中,记录开始照射时间。
(2)光疗 是全身皮肤均匀受光,单面光疗箱可每2H更换体位一次,俯卧位时注意防止口鼻受压影响呼吸。(3)根据体温状况随时调节箱温,当体温超过38.5℃时,要暂停光疗,经过处理体温恢复正常后再继续光疗。(4)记录出入量按需喂奶,奶间可喂水,根据医嘱静脉补液,保证水分和营养的供给。(5)光疗中的观察
1)监测胆红素的变化,以判断疗效。2)注意黄疸的 部位,程度及其变化。3)皮肤有无发红,干燥及皮疹。
4)观察大,小便的颜色,性状。5)注意吸允力及哭声的变化。6)观察精神反应,生命体征。(6)出箱护理
1)一般血清胆红素(68.4umoL/L(4mg/dl)可停止光疗。2)摘眼罩,测体重,给患儿穿好衣服。
3)记录出箱时间,及灯管使用时间(超过1000h必须更换灯管)。(7)清洁消毒光疗箱,备用。
7、向家长介绍新生儿黄疸的原因及治疗;指导正确的喂养。母乳状黄疸的患儿暂停母乳喂养,指导其母亲学会保持泌乳;对发生胆红素脑病而出现后遗症的患儿及早给予康复治疗。
十四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护理常规
1、执行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2、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阳光充足,每天开窗通风1~2次,每次30 min,室温保持在22~24℃,相对湿度在55%~65%为宜。
3、保持患儿安静,医护技操作集中进行,避免不必要的刺激。
4、供给足够的营养和热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频繁惊厥和颅内出血时喂奶时间延至症状得到控制后或生后72h;开奶后不能抱喂,吸吮力差者可鼻饲牛奶,喂养困难者应静脉补液以保证热量供给。
5、严密监护患儿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瞳孔,意识,肌张力及抽搐等症状,观察药物反应。发生异常应及时协助医生抢救。
6、遵医嘱给氧。
7、遵医嘱给予镇静剂,脱水剂时,应严密监护用药情况,以防发生意外;注意观察前囟张力及尿量;应用糖皮质激素时注意滴速不宜过快,用输液泵控制速度。准确记录24h出入量。
8、加强口腔,脐部,臀部护理,预防感染发生,恢复期应定时多翻身,避免坠积性肺炎和压疮的发生。
9、向家长交待患儿病情,并介绍疾病的有关知识;讲解早期康复治疗的目的及早期干预的重要性,增强治愈的信心;指导家长掌握康复干预的措施,注意按时复诊,定期复查。
十六 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常规
1、执行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2、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阳光充足,每天开窗通风1~2次,每次30 min,室温保持在22~24℃,相对湿度在55%~65%为宜。
3、绝对静卧,抬高患儿头肩部15~30度,治疗护理工作集中进行,静脉穿刺选用留置针,操作宜轻柔。避免沐浴,减少搬动和刺激。
4、病情较重者应延迟喂奶至生后72h,可先喂以糖水,然后喂奶,吸吮力差的可用滴管或鼻饲喂养,禁食期间予以静脉营养。
5、严密观察患儿的意识,呼吸,心率,瞳孔,肌张力,囟门的紧张度等生命体征的变化;按时测量头围,及时记录阳性体征并与医生联系。
6、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合理用氧,观察并记录患儿呼吸频率,类型,及给氧效果。
7、保持稳定体温,体温过高予以物理降温;体温过低注意保暖。
8、遵医嘱合理正确用药,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应用镇静剂要注意有无呼吸兴奋剂要注意有无呼吸抑制现象。
9、向家长讲解病情,使其了解疾病的严重程度,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给予了解疾病的严重程度,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给予心理安慰及支持,指导家长对有后遗症的患儿及早进行功能训练和智力开发,并定期复查。
2.儿科护理常规目录 篇二
关键词:C反应蛋白,血常规,联合检验,儿科
正常状态下, 血液中CRP含量极低, 如果身体组织产生损伤, 例如急性感染、炎症或者手术, CRP浓度就会急剧上升, 通常在出现炎症的6~12 h后就可于血液中明确检出[1]。CRP最早被用于风湿热的临床诊断中, 但因此种检验方法的敏感性相对较差, 因而并未实现广泛推广。近年来, 因准确、简便、敏感的临床检验方法逐渐增多, 临床中再次将CRP作为研究焦点[2]。本院对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儿科患儿84例实施CRP血常规联合检验, 效果良好,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本院儿科收治的患儿84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感染类型将所有患儿分为甲、乙两组, 甲组为细菌感染, 乙组为病毒感染。甲组43例, 男24例, 平均年龄 (6.15±2.07) 岁;女19例, 平均年龄 (6.24±1.59) 岁。乙组41例, 男23例, 平均年龄 (6.39±2.16) 岁;女18例, 平均年龄 (6.34±1.28) 岁。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检验方法
入院1 d内抽取两组患儿2 ml的空腹静脉血, 血液采用离心处理, 得到血清后, 通过透射比浊测定法检测血液标本中CRP浓度。选用Quik Read CRP分析仪 (芬兰Qriondiagnostica公司) 检测CRP, 选用美国雅培CD3200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性能检测WBC, CRP参考值:0~10 mg/L。
1.2.2采集方法
严格消毒后, 所有患儿统一采集指血, 将40μl所采指血注入含EDTA-K2的锥形管中混合均匀, 严格遵循正规流程测定白细胞, 并合理分类中性粒细胞。向盛有CRP稀释液0.8 ml的管内注入20μl指血, 根据操作规定正确测定CRP, 结束测定后详细记录检测结果[3]。判定标准:白细胞计数高于10×109/L, 中性粒细胞计数>0.70, CRP高于10 mg/L时, 为阳性。
1.3 统计学方法
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比较分析显示, 乙组的中性粒细胞分类计数、CRP与WBC检测值处于正常范围, CRP为 (7.62±2.09) mg/L。甲组的中性粒细胞分类计数、CRP与WBC检测值不仅明显高于乙组, 而且明显超过正常的参考范围, CRP为 (76.53±9.68) mg/L。其中, 18例CRP>10 mg/L, 21例白细胞计数>10×109/L, 11例中性粒细胞计数>0.70。两组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CRP一般由肝细胞合成, 其中TNF与白细胞介素可起到调节作用。一般而言, CRP合成量在1~10 mg/L, 但是当患者由于部分原因发生急性炎症的时候, 合成量会随之产生明显增加。根据临床经验判断, 若患者受到感染、创伤、理化或者肿瘤等因素刺激后, 血液中的CRP会出现迅速升高, 通常24 h内就可达到峰值。若感染得到及时控制后, 1~2 h内CRP就会快速下降, 然而真正恢复正常水平则需要1周时间。本次研究显示, CRP和WBC相关性较高, 临床中的细菌感染常表现为WBC、CRP、粒细胞与体温升高, 然而由于患儿免疫力低, 机体应激机制尚不完善, 因而对感染的反应能力不强。而且, 血常规中的白细胞参考范围相对宽泛, 对于WBC基数低的患儿而言, 若WBC升高幅度不明显, 均不过超过正常范围上限, 而且外界因素也会对白细胞值产生一定影响。所以, 患儿的感染类型只凭白细胞值不能准确检测出。CRP的检测速度明显较快, 操作简单, 一般用于小儿感染类型的鉴别中[4]。本研究显示, 采用CRP血常规联合检验, 甲组CRP值明显高于乙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与程菁祎[5]报道一致。
综上所述, 儿科感染类型的鉴别中应用CRP血常规联合检验, 能够明显提高临床鉴定速度, 进一步赢得治疗时间, 准确、有效、安全, 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钮文思.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验在儿科中的应用价值.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3, 10 (22) :3028-3029.
[2]许季.CRP血常规联合检验用于儿科的临床分析.基层医学论坛, 2013, 17 (31) :4161-4162.
[3]周祖发.CRP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中的应用价值.医学信息, 2011, 24 (1) :482-483.
[4]曹爱琴.快速CRP血常规联合检测在儿科疾病中的应用.大家健康 (学术版) , 2013, 7 (10) :88-89.
3.中医儿科护理常规 篇三
录
中医儿科护理常规
一般护理常规„„„„„„„„„„„„„„„„„„„„„„„„„„„2 肺炎喘咳„„„„„„„„„„„„„„„„„„„„„„„„„„„„„4 鹅口疮„„„„„„„„„„„„„„„„„„„„„„„„„„„„„„6 小儿腹泻„„„„„„„„„„„„„„„„„„„„„„„„„„„„„8 疳证„„„„„„„„„„„„„„„„„„„„„„„„„„„„„„„10 惊风„„„„„„„„„„„„„„„„„„„„„„„„„„„„„„„12 痫证„„„„„„„„„„„„„„„„„„„„„„„„„„„„„„„14 水肿„„„„„„„„„„„„„„„„„„„„„„„„„„„„„„„16 麻疹„„„„„„„„„„„„„„„„„„„„„„„„„„„„„„„19 水痘„„„„„„„„„„„„„„„„„„„„„„„„„„„„„„„22 痄腮„„„„„„„„„„„„„„„„„„„„„„„„„„„„„„„24 顿咳„„„„„„„„„„„„„„„„„„„„„„„„„„„„„„„27 小儿暑温„„„„„„„„„„„„„„„„„„„„„„„„„„„„„30 疫毒痢„„„„„„„„„„„„„„„„„„„„„„„„„„„„„„33 遗尿„„„„„„„„„„„„„„„„„„„„„„„„„„„„„„„36 紫癜„„„„„„„„„„„„„„„„„„„„„„„„„„„„„„„38
中医儿科护理常规
一般护理常规
1、病室环境
(1)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陈设适宜,保证安全,以适应患儿。
(2)根据病证性质,室内温湿度适宜。
2、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儿到指定床位休息。
3、入院介绍
(1)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通知医师。(2)介绍病室环境及设施使用方法。
(3)向较大患儿或陪护家长介绍作息时间、相关制度。
4、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
(1)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3岁以内一般免测脉搏、呼吸、血压)。
(2)新入院的患儿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连续3日。(3)若体温37.5℃以上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4)若体温39℃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5)体温正常3天后,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6)危重患儿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
5、每日记录大便次数1次。
6、每周测体重1次,或遵医嘱执行。
7、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8、尊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9、定时巡视病房,做好护理记录
(1)严密观察患儿的神志、面色、生命体征、囟门、哭声、指纹、舌脉、二便等变化,若发现异常,应报告医师,并配合抢救。(2)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治疗效果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若发现异常,应报告医师。
(3)及时了解患儿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10、遵医嘱给药。服药的时间、温度和方法,依病情、药性而定,注意观察服药后的效果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
11、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
12、根据病情,对患儿或家属进行作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治疗。
13、关心患儿,做好心理护理。
14、预防院内交叉感染(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2)做好出院床单位的终末处理。
15、做好出院指导,并征求意见。
肺炎喘嗽
肺炎喘嗽是因外邪犯肺,痰阻气道,使肺气郁闭所致。以小儿发热、咳嗽、气急、鼻煽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肺。小儿肺炎、咳嗽、支气管炎、哮喘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发热、咳嗽、精神等状况。
2、X线、血常规等检查。
3、有无鼻煽、发绀、三凹症。
4、辨证:风热犯肺、风寒袭肺证、痰热壅肺证、阴虚肺热证、肺脾气虚证。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儿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发热、咳喘期,应卧床休息,减少活动。喘憋明显者,取半卧位,经常给予翻身,变换体位。
(3)保持呼吸道通畅,痰多时,轻拍背部,促使痰液排出。
2、病情观察做好记录,做好护理记录
(1)观察体温、呼吸、咳嗽、痰喘、腹部胀气、神色、汗出、二便和重症患儿的生命体征。
(2)出现面色灰暗、烦燥不安、肢冷汗出、呼吸急促、脉细微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出现体温骤降或超高热,心率超过140次/分或间歇脉时,应报 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临证(症)施护
(1)风热犯肺证患儿的穿衣盖被不宜过暖。
(2)痰热壅肺证患儿出现气喘较重时,宜静卧,及时吸氧。(3)痰多黏稠、不易咳出时,遵医嘱给予中药雾化吸入,稀释痰液。(4)出现呼吸困难、面唇紫绀时,及时吸氧。
4、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易消化的半流质,忌食荤腥、油腻、辛辣之品。发热患儿可适度多饮水。
(2)阴虚肺热者,可给予牛奶、鸡蛋、瘦肉、鱼类及蔬菜。(3)脾虚大便稀溏时,可用山药、红枣等温补食物。(4)肺虚不足者,可食梨汁、橘子汁以助养肺生津止渴。
5、给药护理
中药宜温服或频服,药后可给予热粥、热汤以助药性,微汗而出。
6、情志护理
稳定患儿情绪,避免烦燥,积极配合治疗。
三、健康教育
1、冬春季节少带儿童去公共场所,预防呼吸道疾病。
2、指导患儿在进行户外活动时所需注意的事项。
3、讲解出院带药的服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4、指导患儿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不偏食,保持大便通畅。
鹅口疮
鹅口疮俗称“雪口”,因先天胎热内蕴,或口腔不洁,感受秽毒之邪所致。以口腔黏膜舌上布满白屑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心、脾。婴幼儿口腔炎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口腔白屑性状。
2、有无影响进食及呼吸。
3、实验室检查。
4、辨证:心脾积热证、虚火上浮证。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儿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小儿奶瓶、奶头、餐具应清洁消毒。
(3)注意口腔清洁,可用2%苏打水或清热中药擦洗口腔,每日3~4次,半小时内不宜进水、进食。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观察口腔黏膜、舌面白屑的增减及吸乳情况。
(2)出现烦躁、口臭、流涎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出现吸乳时啼哭、吞咽时呼吸困难等,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临证(症)施护
(1)心脾积热证患儿多喂服温开水。(2)疮面遵医嘱用冰硼散外涂。
(3)口臭便秘者,遵医嘱给予清热泻火的中药。
4、饮食护理
(1)乳母饮食宜清淡,忌辛辣、酒类刺激性食物。
(2)食物以微温为宜,禁食过热,以防损伤口腔黏膜。
(3)虚火上浮者,选用清淡滋补食物,少食多餐。
5、给药护理
中药汤剂宜少量多次偏凉服。
6、情志护理
保持患儿情绪稳定,避免大声哭闹。
三、健康指导
1、注意饮食卫生及患儿用品的清洁消毒。
2、勿滥用抗生素。
3、介绍患儿、乳母的适宜饮食。
小儿腹泻
小儿腹泻是因外感时邪或内伤乳食所致。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脾胃。婴儿腹泻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喂养史、卫生习惯。
2、大便性状、气味、次数、病程。
3、有无脱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4、辩证:伤食泻、风寒泻、湿热泻、寒湿泻、脾虚泻、脾肾阳虚证。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儿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大便培养后,具有传染性者,应执行消化道隔离。(3)保持臀部清洁干燥,勤换尿布,便后用清水洗净、擦干。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观察大便的次数、色、质、量、气味。
(2)患儿的体温、精神、哭声、指纹、腹痛、腹胀等变化。(3)出现腹泻严重、尿少、皮肤干瘪及眼眶、囟门凹陷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4)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冷汗时出、便如稀水、脉微细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临证(症)施护(1)伤食泻患儿出现腹胀、腹痛时,可做腹部按摩。(2)风寒泻患儿出现腹痛、肠鸣时,腹部宜保暖。
(3)湿热泻患儿,可饮淡绿茶、淡盐水、橘子水,以助清热利尿。(4)寒湿泻患儿,应病室避风,腹部保暖。
4、饮食护理
(1)饮食以素食、流食或半流食为宜,忌食荤腥、油腻、生冷瓜果之品,哺乳儿应减少乳量和次数。(2)伤食泻,宜控制饮食,必要时禁食。
(3)脾虚泻,可食山药粥及健脾利湿之品,忌食肥甘厚味之品。(4)寒湿泻,可给予生姜糖茶饮服。(5)脾肾阳虚泻,饮食宜热而软,少量多餐。
5、给药护理
(1)中药汤剂宜温服。
(2)脾虚泻、寒湿泻的中药宜热服。
6、情志护理
腹痛时应多与患儿交流,分散其注意力,以减轻疼痛。
三、健康指导
1、注意乳儿饮食及餐具卫生,适应四季气候变化,合理安排饮食。
2、推荐适宜饮食,提倡母乳喂养,不要在夏季断奶。
3、加强户外活动,多晒太阳,随气候变化增减衣服,避免腹部受凉。
疳 证
疳证多由于喂养不当、脾胃受损、营养失调所致。以形体消瘦、面色萎黄、毛发稀疏、食欲不振、大便不调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脾胃。营养不良、厌食、积滞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喂养史、饮食习惯。
2、皮下脂肪减少程度。
3、患儿心理及生长发育状况。
4、辨证:疳气证、疳积证、干疳证。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儿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室内阳光充足,空气新鲜,衣被柔软,注意冷暖,防止交叉感染。
(3)加强皮肤和口腔黏膜护理,防止压疮及口疮的发生。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观察面色、精神、体重、腹胀、肢温、哭声、饮食、毛发等情况。
(2)观察大便次数、性状及有无不消化的食物。
(3)观察患儿有无咬牙吮指、揉眉挖鼻。
3、临证(症)施护
1、疳气证:可给予捏脊疗法。
2、疳积证:在腹胀痛时,可用手掌在患儿腹部及脐周顺时针按摩。
4、饮食宜护理
(1)饮食宜营养丰富,易消化,少食多餐,定时定量,忌生冷、油腻及硬固食物。
(2)疳气证善食易饥、多食多泻的小儿,应酌情控制进食量。
5、给药护理
中药汤剂宜温服。
6、情志护理
1、关心患儿,注意情志疏导。
2、对性情急躁、脾气怪癖的患儿应耐心诱导,使之配合治疗。
三、健康指导
1、让患儿家属了解本病的知识,纠正患儿偏食、吃零食和饮食不节的不良习惯。
2、提倡母乳喂养,及时补充患儿在生长发育中所需之营养物质。
3、指导患儿饮食及用品的清洁消毒方法。
4、纠正患儿咬牙吮指、揉眉挖鼻的不良习惯。
惊 风
惊风又称惊厥,因外感时邪,暴受惊恐,内蕴痰热所致。以抽搐伴神昏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心、肝。高热惊厥、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等惊风症状出现时,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抽搐部位、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
2、高热、精神、哭声。
3、呕吐、意识障碍、前囟、颅缝等情况。
4、辨证:感受疫邪证、湿热疫毒证、痰食惊风证。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儿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必要时执行保护性隔离。
(2)保持病室清洁安静,避免强光及噪音刺激。
(3)急惊风患儿室温宜凉爽,慢惊风患儿室温不宜过低。
(4)惊风发作期应卧床休息,将患儿平卧,头偏向一侧,解开衣领,使用床档,切勿强行约束肢体,防止意外损伤。
(5)抽搐停止后,室内保持安静,减少刺激,让患儿安静休息。
(6)加强口腔和皮肤护理,预防口腔炎及压疮发生。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观察抽搐部位、程度、持续时间和伴随症状。
(2)神志、面色、体温、呼吸、血压、脉象、呕吐物等的变化。
(3)患儿出现瞳孔散大、气息低微或有屏气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4)患儿出现汗出如油、脉细弱或囟门高突、哭声尖利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临证(症)施护
(1)抽搐时,立即遵医嘱针刺急救或使用镇静剂。
(2)牙关紧闭者,用多层纱布包裹压舌板放在上下臼齿之间,防止咬伤唇舌。
(3)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出咽喉分泌物、呕吐物,必要时给予吸氧。
4、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富营养、易消化。
(2)昏迷患儿遵医嘱鼻饲,给予流质饮食。
5、给药护理
中药汤剂宜温服。
6、情志护理
安慰患儿,避免情绪波动而诱发抽搐。
三、健康指导
1、让患儿家属了解本病知识,学会预防抽搐和缓解抽搐的简单方法。
2、推荐合理饮食,注意饮食卫生。
3、指导患儿适时进行室外活动,多晒太阳,增强体质,避免惊恐,防止惊风发生。
痫 证
痫症俗称羊癫疯,因先天胎中受惊,元阴不足,使气血逆乱;或血滞心窍,惊后成痫所致。以突发仆倒、昏不知人、口吐涎沫、两目直视、四肢抽搐或口中发出异常叫声、醒后如常人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心,涉及肝、脾、肾。原发性和继发性癫痫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抽搐形式、持续时间。
2、发作时意识、瞳孔、呼吸。
3、是否有产伤、脑损伤史及家族史。
4、心理状况、生活自理能力。
5、辨证:惊痫、风痫、痰痫。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儿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床旁加床档,防止坠床。
(3)保证充足睡眠,注意休息。
(4)合理安排生活,避免发作的诱因,如饮食过量、情绪激动、睡眠不足、压力过大等。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观察痫证发作时的神志、面色、哭声、痰液性状。
(2)观察抽搐部位、时间、次数。
(3)发现患儿有痴呆、失神等发作先兆,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临证(症)施护
(1)抽搐时,立即平卧,头偏向一侧,解开衣领、裤带,清除口腔分泌物,必要时吸痰、吸氧。
(2)抽搐时,将牙垫置于上下磨牙之间,以免咬伤舌头。
(3)抽搐大发作时,针刺或指掐人中、涌泉穴。小发作时遵医嘱针刺内关穴等。
(4)持续状态时,遵医嘱用止痉剂,观察疗效及副作用,并准备好抢救用物。
4、饮食护理
饮食宜清淡、富营养。忌食辛辣、炙烤、肥甘之品。
5、给药护理
发作间歇期应遵医嘱按时服药。
6、情志护理
指导患儿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惊恐和精神刺激。
三、健康指导
1、向家长宣传坚持正规用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得随意停药和减量。
2、减少诱发因素,避免各种不良刺激。
3、讲解发作先兆及发作时的简单处理。
4、在发作未完全控制前,不宜单独外出、玩耍、游泳、登高、骑车等。
5、出院后定期复诊。
水 肿
水肿因外感风邪或邪毒入侵,使肺、脾、肾功能失调,水湿溢于肌肤所致。以肌肤浮肿及小便短少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肾,涉及肺、脾。肾病综合征、急慢性肾炎、心力衰竭等出现水肿时,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水肿部位、性质,有无腹水、胸腔积液、阴囊水肿。
2、多尿、血尿、低蛋白血症、水肿。
3、血压、贫血、营养状况。
4、心理状况、生活自理能力。
5、辩证:风水相搏证、湿热内蕴证、脾虚湿困证、脾肾阳虚证、肺脾气虚证。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儿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2)高度浮肿时,应卧床休息。
(3)阳虚水泛者,取半卧位,以改善呼吸困难。(4)记录24小时尿量,必要时记录24小时出入量。(5)遵医嘱定期测量血压、体重和腹围。
(6)高度浮肿者,可加海绵床垫;阴囊水肿者,可用棉垫托起阴囊,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预防压疮发生。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1)观察水肿消退、尿量、血压等情况。(2)使用利尿剂后,应观察低钠、低钾表现。
(3)出现精神萎靡、呕吐、烦燥、肢冷、心率加快、血压下降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4)出现尿少或尿闭、血压升高、恶心呕吐、胸闷气急、心慌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5)用激素治疗后出现胃痛、出血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临证(症)施护
(1)风水相搏者,在服解表剂时,需热服。药后盖被使其发汗,以助药效。
(2)湿热内蕴者,应将下肢抬高,以减轻水肿。可给予中药煎水代茶饮,以助清热利水。
4、给药护理
(1)治疗期间应观察免疫抑制剂和激素的用药反应,观察血压变化。(2)中药汤剂浓煎温服,采用少量多次频服。
5、饮食护理
(1)严格掌握饮食宜忌。忌生冷、油腻及海腥等发物。
(2)浮肿少尿期,可给予无盐饮食;肿消后,给予低盐饮食;控制激素治疗期间的饭量。
(3)脾虚湿困者,可给予健脾利湿类食物。
6、情志护理
做家长和年长儿的健康指导,使其树立信心,坚持治疗。
三、健康指导
1、注意保暖,积极预防感染。
2、保持情绪稳定,消除紧张恐惧心理。
3、如用激素,不可随意停药,遵医嘱坚持按计划用药。
4、注意安全,避免奔跑、打闹、摔伤,防止骨折。
5、推荐适宜饮食,掌握饮食宜忌。
6、定期门诊复查。
麻 疹
麻疹因感受麻疹疫毒所致。以发热、咳嗽、泪水汪汪、唇内颊黏膜出现“麻疹黏膜斑”及满身布发红疹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肺、脾。麻疹、奶疹、风疹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流行病学史。
2、热型,皮疹部位、特征,有无并发症,精神状态。
3、患儿心理状态。
4、辩证:顺证、逆证(热毒闭肺证、热毒攻喉证、毒陷心肝证)。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儿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执行呼吸道隔离至出疹后6天,有并发肺炎者延长至10天。(3)室内光线柔和,避免吹风受寒和强光刺激眼睛。
(4)保持床单位清洁、平整,经常更换体位,衣服宽松,保持耳、鼻、口腔清洁。
(5)修剪指甲,勤洗手,防止患儿用手挖耳、鼻或搔抓皮肤,以防局部感染。
2、病情观察,作好护理记录
(1)观察麻疹各期的发热、咳嗽、神志、哭声、出汗等情况。(2)麻疹透发顺序、分布、色泽等变化。
(3)出现疹出不畅、疹色紫暗、身热骤降、面色苍白、四肢欠温、呼吸微弱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4)出现咳嗽音哑如犬吠、烦燥不安、唇甲紫绀、喉头水肿、呼吸困难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5)出现高热不退、神昏谵语、呕吐抽搐、气促鼻煽、喉间痰鸣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临证(症)施护
(1)麻疹透发不畅,遵医嘱用中药煎水代茶饮,或用毛巾蘸中药药液外擦,助于透疹。
(2)出疹期需重视补充水分,遵医嘱用中药煎水代茶饮,也可选用果汁加开水稀释饮用。
(3)眼部分泌物多,可用温水、生理盐水清洗双眼,遵医嘱洗后滴抗生素眼药水。
(4)麻毒攻喉时,密切观察呼吸及全身情况,及时吸氧、吸痰,并做好气管切开准备。
4、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流质或半流质,热食以促进血液循环,使皮疹易于透发。
(2)恢复期应逐渐加强饮食调养,增强抵抗力。
5、给药护理
中药汤剂宜热服,出疹期可采用温服法。
6、情志护理
(1)多与患儿接触,给予关心和鼓励。(2)丰富患儿生活,避免恐惧心理的影响。
三、健康指导
1、做好计划免疫接种,降低发病率。
2、做好卫生宣教,让患儿及家属了解本病的知识,选择适宜的饮食。
3、指导生活护理,注意防止发生目疾、声音嘶哑、哮喘等后遗症。
4、麻疹流行期间,易感儿童不宜到人群密集的场所去。
水 痘
水痘又称水花,因外感时行邪毒所致。以发热、皮肤分批出现丘疹、疱疹、结痂,愈后不留疤痕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肺、脾。水痘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流行病学史。
2、皮疹部位,形状、性质及伴随症状。
3、体温、精神、饮食等状况。
4、患儿心理状况。
5、辨证:风热犯表证、热毒炽盛证。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儿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执行呼吸道及接触隔离,至水痘结痂、脱落为止。
(3)注意避风,衣被宜柔软舒适,以防复感外邪。
(4)高热期应注意卧床休息,鼓励患儿多饮水,促进邪毒外泄。
(5)皮肤清洁,剪短指甲,防抓破皮疹。注意口腔、眼、鼻腔黏膜和外阴部的清洁卫生,加强护理。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观察水痘透发的疏密、部位、形态、色泽等变化。
(2)出现痘大而密、痘色紫暗、痘浆浑浊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3)出现高热不退、皮肤发生感染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临证(症)施护
(1)热毒炽盛,高热伤津者,应遵医嘱给予中药煎水代茶饮。
(2)大便秘结者,可给予蜂蜜、香蕉、果仁等润肠通腑之品。
(3)皮肤痒甚,可在疱疹未破溃处遵医嘱涂擦5%碳酸氢钠溶液,疱疹破溃处宜保持干燥。
4、饮食护理
(1)出疹期饮食宜清淡,以富营养、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为主,忌辛辣荤腥发物。
(2)恢复期应给予营养丰富饮食,注意补充水分。
5、给药护理
(1)中药汤剂宜温服。
(2)热毒炽盛证宜偏凉服。
6、情志护理
患儿因瘙痒严重而哭闹时,应转移患儿注意力,避免情绪激动。
三、健康指导
1、水痘流行期间应做好预防工作。
2、注意天气变化,预防感冒。
3、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饮水。
4、避免皮肤因瘙痒抓破而导致感染。
痄 腮
痄腮是由风温邪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发热、腮部肿胀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经络,重症涉及心、肝。流行性腮腺炎、化脓性腮腺炎、颌下腺炎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流行病学史。
2、腮腺肿大程度、有无疼痛。
3、有无脑炎、睾丸炎表现。
4、患儿心理状况。
5、辩证:温毒袭表证、热毒蕴结证、毒陷心肝证、邪窜肝经证。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儿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2)执行呼吸道隔离至腮腺完全消肿后1周。(3)急性发热期,有睾丸肿大者,应卧床休息。
(4)加强口腔护理,遵医嘱使用甘草银花液或生理盐水漱口,每日3~4次。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观察腮部肿痛程度、体温、脉象、神志、睾丸等情况。(2)出现高热不退、睾丸肿痛、少腹剧痛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出现突发壮热、头痛项强、呕吐、嗜睡、昏迷、抽搐时,应报 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临证(症)施护
(1)温毒袭表证患儿应多饮水。可局部冷敷或遵医嘱使用青黛散或金黄散加麻油调敷腮腺肿胀处。
(2)热毒蕴结证出现高热不退时,可行物理降温,或遵医嘱针刺退热。
(3)邪窜肝经证出现睾丸肿痛者,采用“丁”字带将阴囊托起,局部冷敷。
4、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易消化的流质和半流质。(2)尽量避免多咀嚼食物。(3)多饮水,禁食肥腻、酸性食物。
(4)热毒蕴结者,宜多进清凉饮料,有利于退热及毒邪的排出。
5、给药护理
(1)中药汤剂宜温服。(2)高热者偏凉服。
6、情志护理
(1)保持绪稳定,因积极的情绪可使疼痛减轻。
(2)向患儿及家长宣教有关本病的知识使之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有利健康。
三、健康指导
1、让患儿家嘱了解本病以及病后终身免疫的特点及隔离时间。
2、指导家长学会观察病情,出现症状时立即就医。
3、加强体育锻炼,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增强体质,预防各种疾病。
顿 咳
顿咳是因时行疠邪犯肺,阻于气道而肺气上逆所致。以阵发性、痉挛性呛咳,咳后有特殊的吸气性吼声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肺,百日咳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流行病学史及预防接种史。
2、咳嗽性质、伴随症状、神志及意识等。
3、患儿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程度。
4、患儿心理状况。
5、辨证:初咳期、痉咳期、恢复期(脾气亏虚证、肺阴亏虚证)。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儿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执行呼吸道隔离。
(3)避免接触异味、煎炒、辛辣、烟熏等刺激物,以免加重咳嗽。
(4)避免直接吹风。
(5)对幼小患儿在阵咳时要轻轻抱起,轻拍背部。
2、病情观察,作好护理记录
(1)观察咳嗽的时间、性质及痰的色、质、量以及呼吸、神志、面色等情况。
(2)出现高热不退、气急鼻煽、紫绀、烦躁不安、喉间痰鸣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3)出现痰中带血、目睛及鼻腔出血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4)咳时两眼凝视、屏气或抽搐不停者,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临证(症)施护
(1)初轻咳时,可将患儿坐起或站立,或侧卧位,必要时吸痰。
(2)服药、哺乳,以防呛入气管引起窒息。
(3)出现剧烈咳嗽、呼吸困难时,及时给氧。
4、饮食护理
(1)饮食易消化、富于营养,以少食多餐为原则。
(2)忌油腻、海腥发物或过甜过咸之品。
5、给药护理
中药汤剂或成药均在饭前服,药丸或药片要碾成粉末,温开水调服。
6、情志护理
(1)组织轻症儿童游戏娱乐,以分散注意力,保持心情愉快,减少发作。
(2)做好烦躁哭闹患儿的情绪调护,可采用患儿喜欢的方式,如讲故事、听儿歌等。
三、健康指导
1、合理计划免疫接种,预防传染病。
2、让患儿家属了解本病知识,将患儿及时隔离。
3、掌握缓解咳嗽的简单方法。
4、加强营养,增强体质。
5、寒冷季节或气候骤变外出时,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小儿暑温
小儿温暑是因感受暑疫邪毒所致。以暑季突起高热、神昏、抽搐为主要临床表现。流行性乙型脑炎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流行病学史。
2、体温、神志、抽风等情况。心率、血压、呼吸、瞳孔、肌张力等变化。
3、患儿心理状况。
4、辨证:卫气同病证、气营两燔证、热入营血证、肝风内动证。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儿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执行昆虫隔离法。
(3)根据病情,分清轻重,安排病室,以利观察抢救。
(4)腰穿后去枕平卧位2小时。
(5)加强口腔、皮肤及眼部护理。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瞳孔、面色、肌张力、二便等变化。
(2)患儿出现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手足抽搐、眼球上翻、凝视、口角抽动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患儿出现喉间痰声漉漉、呼吸困难、屏气时,应报告医师,并 配合处理。
3、临证(症)施护
(1)卫气同病证,可行物理降温,控制患儿体温在38℃左右;或遵医嘱针刺退热。
(2)气营两燔,大便秘结时,可遵医嘱用中药番泻叶5~10g泡水饮用。
(3)喉间痰多,呼吸急促时,应给予吸氧、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4)注意患儿肢体功能活动,及早发现肢体强直症状,及时治疗。
4、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
(2)高热期以流质为主,可多饮果汁饮料。
(3)不能进食者,遵医嘱给予鼻饲。
(4)恢复期给予高热量饮食。
5、给药护理
(1)中药汤剂宜温服。
(2)开窍丸剂应碾成粉末调服。
(3)昏迷时遵医嘱鼻饲给药。
6、情志护理
指导生活护理,解释病情,减轻患儿及家属的精神压力,保持乐观情绪。
三、健康指导
1、鼓励食用易消化、富营养,如瘦肉汤、鸡蛋羹等物。
2、穿着宽松、棉质衣服以利于排汗。
3、向患儿家属介绍本病的知识,以配合治疗。
4、合理用药,切忌滥用退热药。
疫毒痢
疫毒痢是因进食不洁之物,湿热蕴伏肠胃,疫毒内陷,损伤肠络,内陷心包,引动肝风所致,以突发高热,神昏,惊厥便下脓血(或无)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肠,重时达营分。中毒性菌痢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饮食不洁、疾病接触等流行病学史。
2、粪便性状、伴随症状。
3、心理社会状况。
4、辨证:疫毒内闭证、内闭外脱证。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儿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执行消化道隔离,至患儿症状消失,大便培养连续三次阴性。
(3)抽搐者加床档,以保护患儿。
(4)便后用温热水洗净肛门并擦干,必要时涂油保护肛周皮肤,以防臀红。
(5)及时正确地留取新鲜黏冻脓血便标本送检。必要时肛拭法留取。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观察呕吐、排便次数,呕吐物及大便的色、质、量及气味。
(2)患儿出现高热不退、神昏谵语、呕吐抽搐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3(3)患儿出现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四肢厥冷、血压下降、脉沉细而弱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4)患儿出现意识模糊、呼吸不规则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临证(症)施护
(1)遵医嘱用参附汤回阳救脱,服药后观察神志及皮肤温度。
(2)高热不退时,遵医嘱应用退热剂或针刺退热。
(3)惊厥抽搐时,使患者头偏向一侧,松解领扣,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氧。
4、饮食护理
(1)疾病初期,呕吐频繁者,暂禁食。
(2)病情稳定后,饮食以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流质或半流质为宜。
(3)避免生冷、油腻及刺激性食物。
(4)保证摄入足够的水分。
5、用药护理
中药汤剂宜少量多次温服。
6、情志护理
(1)注意安慰患儿,耐心诱导,避免情绪激动。
(2)尽量满足患儿所需,使之配合治疗。
三、健康指导
1、讲究饮食卫生,讲解预防传染性疾病的知识,防止病从口入。
2、饮食以易消化、富于营养、无刺激性为主,合理调整胃肠道功能,34 提高机体抵抗力。
3、指导患儿家属,掌握在腹泻期间防止脱水的方法。
4、讲解便后清洁肛门的重要性。
遗 尿
遗尿是因小儿下元虚寒、肾气不足,脾肺气虚、膀胱失约所致。以经常在睡眠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膀胱,涉及肺、脾、肾。遗尿病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遗尿的时间、次数及小便的量和气味。
2、生活习惯。
3、患儿心理状况。
4、辨证:肾气不足证、脾肺气虚证、肝经湿热证。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儿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宜侧卧位,盖被不宜过紧,双脚不宜过暖或受压。(3)尿床后及时更换衣被,温水清洗会阴,保持皮肤清洁。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观察遗尿时间及尿床后是否熟睡。
(2)夜间定时唤醒患者小便,并将唤醒小便时间渐次后延至晨起。
3、临证(症)施护
(1)肾气不足者,饮食不宜过咸。可睡前温水泡脚或遵医嘱睡前艾灸关元、气海穴。
(2)脾肺气虚者,应节制饮水量,可给予山药、红枣汤代茶饮,或遵医嘱针刺。
4、饮食护理
饮食宜清淡,晚饭后或睡前不进流食。
5、给药护理
(1)中药宜温服,晚餐前服完。(2)观察效果和反应,并做好记录。
6、情志护理
(1)正确说明病情,消除紧张情绪,解除羞涩、自卑的心理状态,使肝气条达,疏泄调畅,有利于疾病康复。(2)尿床后不宜责怪患儿。
(3)肝经湿热者,睡前冷水搓面,温水泡脚,或遵医嘱针刺。(4)晚餐后减少饮水,临睡前排空小便。
三、健康指导
1、安排合理作息时间,如养成午睡习惯、不过度疲劳、睡前排空膀胱等。
2、讲解本病知识,减轻心理负担。
3、积极预防和治疗引起遗尿的各种原发病。
4、多参加文体活动,保持良好心态。
紫 癜
紫癜也称紫斑,因外受邪热,内伏血分,迫血妄行;或素体禀赋不足,气血亏损,脾虚气弱,气不统摄,血不循经所致。以皮肤瘀点、瘀斑、压之不褪色为主要临床表现。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过敏性紫癜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过敏源接触史。
2、出血程度和部位。
3、心理社会状况。
4、辨证:血热妄行证、气不摄血证、气阴两虚证。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儿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室内温湿度适宜,空气新鲜,避免污秽浊气、油漆、花粉等刺激。
(3)床铺平整清洁,衣被柔软舒适,不揉搓皮肤。
(4)注意口腔护理,用软牙刷刷牙,忌锐利玩具,限剧烈活动,定期修剪指甲,避免磕碰。
(5)紫癜面积较大者,应卧床休息,减少活动。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观察皮肤出血倾向,出血的部位、颜色、分布面积及关节肿痛消长情况。
38(2)注意神志、面色、体温、呼吸、血压、脉象、舌象、二便及伴随症状。
(3)腹痛剧烈伴有血尿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救治。
(4)出现鼻黏膜出血、牙龈出血、呕血、黑便、尿血量多、烦躁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临证(症)施护
(1)血热妄行者,室温不宜过高,衣被不可过暖。忌食辛辣炙烤之物。可用鲜梨汁、西瓜汁代水频服。
(2)气不摄血者,注意保暖,衣被松软,少活动,多休息,少食多餐。
(3)阴虚火旺者,室温偏凉,衣被忌过暖。忌食辛温香燥之品。
(4)瘀血阻滞,剧烈腹痛时,遵医嘱可用活血、止血、止痛药物。
(5)鼻黏膜出血时取坐位,头后仰,前额冷敷,遵医嘱用云南白药或三七粉棉球压迫止血。
4、饮食护理
(1)禁食坚果和冷硬多刺食物。
(2)忌食辛辣、海腥发物和煎炸、炙烤、硬固之品。(3)多食润肠通便之品,保持大便通畅。(4)若发现紫癜与某些食物有关,应忌食之。(5)有胃肠道出血时应暂禁食。
5、用药护理
(1)中药汤剂宜温服。
39(2)观察用药效果和反应,做好记录。
6、情志护理
向患者介绍本病知识,减轻紧张及恐惧心理,保持心态稳定,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三、健康指导
1、推荐适宜饮食,合理喂养,掌握饮食宜忌。
2、调节情绪,消除紧张及恐惧心理。
3、指导生活护理,随天气变化随时增减衣被。汗出谨防风邪,拭汗勿用冷湿毛巾,避免受凉。
4、教会家属使用压迫止血的方法。
5、患儿在脾切除术后2年内,应定期随诊,遵医嘱用免疫增效剂,以增强抗感染能力。
4.新生儿、儿科疾病护理常规 篇四
一、正常新生儿护理常规
1.病室环境:提供良好的环境,保持空气流通,室温、湿度适宜。
2.身份识别:新生儿入母婴同室,需核对新生儿腕带(姓名、床号、住院号、出生时间、性别等)及全身情况,并告知家属及产妇。
3.体位护理:将新生儿安置在婴儿床内,出生6小时内,新生儿头放平或稍低位,偏向一侧,注意观察面色及呼吸,如有紫绀或呼吸困难,应立即检查呼吸道是否通畅,如有分泌物,应及时清除、遵医嘱吸氧,并报告医师。
4.监测生命体征:注意新生儿保暖。每日测体重1次、测体温4~6次,观察大小便次数、量、颜色及性状,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并给与对症处理。
5.新生儿护理:根据情况,每日行新生儿沐浴1次,眼部护理、脐部护理、口腔护理、臀部护理各1次。
6.密切观察新生儿情况,发现异常及时通知新生儿医师,必要时转新生儿科继续治疗。
二、早产儿护理常规
早产儿(premature infant)胎龄<37周出生的新生儿,而出生体重<2500g的婴儿统称为早产儿。1.维持体温稳定
(1)保持室温24~26℃,湿度55%~65%。
(2)根据早产儿的体重、日龄、病情,给予不同保暖措施,测体温6次/d。(3)各种治疗、护理集中进行。2.维持有效呼吸
(1)保持呼吸道通畅,患儿取侧卧,头肩抬高15°,头偏向一侧。
(2)有缺氧症状时,遵医嘱给予吸氧,氧浓度以维持血氧饱和度在85%--93%为宜;出现呼吸暂停,立即通知医生,并给予拍打足底、托背、睡水床等措施。3.合理喂养(1)尽早喂养,提倡母乳喂养,无法母乳喂养者以早产儿配方乳为宜。(2)吸吮能力差和吞咽不协调者给予鼻饲喂养。(3)每日准确记录出入量,每日测体重一次。4.预防感染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做好手卫生。(2)限制探视,非工作人员不得入内。(3)室内物品定期消毒,防止交叉感染。(4)加强基础护理,保持皮肤清洁。5.密切观察病情(1)严密监测生命体征
(2)观察患儿喂养、精神、哭声、反射、面色、皮肤颜色、肢体末梢温度等。(3)加强输液管理,常规使用输液泵,密切巡视,随时记录。6.健康教育
(1)指导家长注意保暖,维持患儿体温36~37℃。(2)合理喂养4~6个月。
(3)保持皮肤清洁,加强脐部护理,预防感染。(4)出院后1个月门诊随访
(5)根据体重增长情况,按时预防接种。
三、危重新生儿护理常规
1、保持室温22~24°,相对湿度50~60%,并保持空气清新。
2、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检查、治疗、护理患儿时必须使用流动水洗手或快速手消毒液消毒。
3、严格执行每班交接班制度,认真查对手条、床头牌。
4、每日测体重一次,各项护理操作尽量集中进行,动作轻柔,同时注意保暖及观察患儿反应及各项体征。
5、每日洗澡或擦澡一次,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干燥、并做好脐部、臀部护理。
6、喂奶前换尿布,遵医嘱给予母乳或配方奶喂养,无吸吮能力者给予鼻饲喂养。喂奶时注意患儿体位,防止吐奶、误吸造成呼吸道阻塞。
7、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呼吸道管理。
8、患儿入暖箱或远红外辐射保暖台保暖,每日测体温4次,每班有暖箱温度、湿度记录。
9、严密观察病情及各项生命体征,15~30分钟巡视一次,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同时做必要的处理,积极配合医生抢救各种急危重患儿。
10、注意保持各种管道的通畅和监护仪等抢救设备性能完好,处于使用及备用状态,各种抢救用药齐全并在有效期范围内,如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并交班。
四、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保持呼吸通畅,防止呛奶窒息。
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定时测量生命体征,观察患儿精神、哭声、面色、吸吮能力及大小便情况,如有异常及时报告。
3.观察患儿面色、四肢末梢颜色及温度。
4.观察患儿脐周有无发红或脓性分泌物,臀部皮肤是否清洁完整,全身皮肤有无硬肿、出血点。
5.保持病室安静,室温22℃~24℃,相对湿度55℃~60℃。6.加强基础护理,预防感染。
7.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避免交叉感染。8.对患儿家长进行健康指导。
五、新生儿肺炎护理常规
新生儿肺炎(neonatal infectious pneumonia)是新生儿常见疾病,病原体的侵入可发生在出生前、出生时和出生后,以弥漫性肺部病变及不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其特点,需及早诊断和正确处理。
1.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分泌物粘稠者给予雾化吸入,促进分泌物排出;定时翻身拍背。
2.遵医嘱用氧,改善呼吸功能,选择与病情相适应的吸氧方式,监测血氧饱和度。3.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
4.维持正常体温,体温过高时给予降温,体温过低时给予保暖。5.遵医嘱应用抗生素及抗病毒药物,观察用药后疗效。
6.观察病情(1)生命体征,尤其是呼吸情况。(2)面色、哭声,注意有无缺氧及早期心衰的 表
现。(3)哺乳情况,有无呛奶,口唇发绀。
7.合理喂养,少量多次喂养,必要时给予鼻饲喂养。
六、新生儿败血症护理常规 新生儿败血症(neonatal septicemia or sepsis)指新生儿期细菌侵入血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所造成的全身性感染。
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巡视,发现异常及时与医生取得联系。2.准确及时应用抗生素,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3.维持体温稳定,体温偏低时,及时给予保暖;体温过高时,给予物理降温并多喂水。4.遵医嘱用氧,注意调节氧浓度,监测氧饱和度。5.加强脐带及皮肤护理。6.保证营养摄入,合理喂养。
7.做好家长的心理护理,讲解与败血症有关的护理知识。
七、新生儿低血糖护理常规
新生儿低血糖(hypoglycemia)指血糖值低于同年龄婴儿的最低血糖值。以全血标本检测,足月儿最初3天内血糖低于1.7mmol/L、3日后低于2.2mmol/L,小于胎龄儿和早产儿生后3日内血糖低于1.1mmol/L,3日后低于2.2mmol/L。1.尽快建立静脉通路,用输液泵调节葡萄糖的输入量及速度。
2.能进食者提倡尽早喂养,根据病情给予10%葡萄糖或吸吮母乳,按时喂养。3.定期监测血糖,根据血糖遵医嘱调节输液速度。4.根据患儿体重、体温情况给予暖箱或热水袋保暖。
5.观察患儿有无震颤、多汗、呼吸暂停,如发现呼吸暂停立即给予处理。
八、新生儿黄疸护理常规
新生儿黄疸(neonatal jaundice)是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引起,其原因很多,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重者可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产生胆红素脑病,引起死亡或严重后遗症,故应加强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观察,尽快找出原因,及时治疗,加强护理。
1.病情观察:(1)皮肤黏膜黄疸程度;(2)神经系统症状:有无拒乳、嗜睡、肌张力减低等胆红素脑病早期表现;(3)大小便的次数、量及性质;(4)皮肤有无破损及感染灶。2.患儿吸吮无力、纳差时,护理人员应耐心喂养,按需调整喂养方式,保证奶量摄入。3.遵医嘱给予蓝光照射或换血疗法,并做好防护措施。4.遵医嘱给予口服肝酶诱导剂。5.合理安排输液计划,及时纠正酸中毒。
6.做好患儿家长的解释工作,使家长了解病情,积极配合治疗护理。
九、新生儿低钙血症护理常规 新生儿低钙血症(hypocalcemia)当血钙低于1.8mmol/L(7.0mg/dL)或游离钙低于0.9mmol/L(3.5mg/dL)时称低钙血症。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2.遵医嘱给予口服钙剂,口服钙剂应在两次喂奶间给药,禁止与奶汁混合,以免影响钙吸收。
3.静脉用药过程中要确保输液通畅,防止药物外溢造成局部组织坏死。发现药液外溢,应立即拔针停止注射,局部用50%硫酸镁溶液湿敷。
4.静脉输入10%葡萄糖酸钙针时要用5%葡萄糖液稀释1倍以上。
5.备好吸引器、氧气、喉镜、气管插管等急救用物,一旦发生喉痉挛立即实施抢救。6.介绍育儿知识,鼓励母乳喂养,多晒太阳。无法母乳喂养者可选用婴儿专用奶粉,并加服钙剂和维生素D。
十、新生儿窒息护理常规
新生儿窒息(asphyxia of newborn)是胎儿因缺氧发生宫内窘迫或娩出过程中引起的呼吸、循环障碍,以致生后1分钟内无自主呼吸建立或未能建立规律呼吸,而导致低氧血症和混合型酸中毒。
1.配合医生按A、B、C、D、E程序进行复苏。A.通畅气道:及时清除口、鼻、咽及气道分泌物。
B.建立呼吸:(1)触觉刺激;(2)面罩复苏囊加压给氧;(3)严重者给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C.恢复循环:胸外按压心脏。
D.药物治疗:(1)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2)保证药物应用。E.评价:效果评价贯穿始终。2.保暖,维持患儿体温在36~37℃。
3.加强监护,密切观察患儿的体温、呼吸、心率、血压、尿量和神经系统症状。4.遵医嘱给氧,监测氧饱和度。5.合理喂养,观察吃奶及消化情况。6.准确及时地完成各项治疗护理并做好记录。
7.健康教育:介绍有关的疾病知识,取得家长理解,减轻家长的恐惧心 理,得到家长的配合。
十一、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护理常规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是指在围产期缺氧窒息,导致脑的缺血缺氧性损害,包括特征性的神经病理及病理生理改变,并在临床上出现一系列脑病的表现,部分病例可留有不同程度神经系统后遗症。1.保暖,维持体温在36℃~37℃。
2.严密观察病情,注意神经系统的症状,如精神反应,肌张力的变化。3.遵医嘱吸氧,监测血氧饱和度和血压的变化。4.准确及时地完成各项治疗并观察用药后反应。
5.准确调节输液泵滴速,协助医生监测患儿血糖变化,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的高值。6.合理喂养,观察吃奶及消化情况。
7.健康教育:向患儿家长解释病情及预后,帮助家长树立信心,配合治疗,指导家长掌握一定的康复及功能锻炼的方法。
十二、新生儿破伤风护理常规
新生儿破伤风(neonatal tetanus)系由破伤风杆菌由脐部侵入引起的一种急性严重感染,常在生后7天左右发病;临床上以全身骨骼肌强直性痉挛、牙关紧闭为特征,固有“脐风”、“七日风”、“锁口风”之称。1.控制痉挛
(1)遵医嘱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中和未与神经组织结合的毒素。(2)建立静脉通道 最好选择留置针,避免反复穿刺给患儿造成不良刺激。(3)患儿放置在单间,专人看护,必要的操作集中在使用止痉剂后完成。(4)用3%过氧化氢消毒脐部,外涂75%酒精,用破伤风抗毒素脐周封闭。
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发生抽搐时患儿面色、心率、呼吸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详细记录,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并配合抢救。3.保持呼吸道通畅
(1)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防止吸入感染。(2)吸氧,缺氧改善后及时停氧。(3)备好抢救物品。
4.保证营养,早期应给予静脉营养以保证热能供给,病情允许的情况系,给予鼻饲喂养,病情好转时用奶瓶喂养来训练患儿吸吮力及吞咽功能,最后撤离鼻饲管。5.定时更换体位,防止压疮的发生,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干燥。6.健康教育:对患儿家长讲授有关育儿知识。
十三、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护理常规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onatal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临床以腹胀、呕吐、便血为主要表现,腹部X线平片以肠壁囊样积气为特征,病理以回肠远端和结肠近端坏死为特点。是新生儿尤为早产儿阶段胃肠道的一种严重需要急救治疗的疾病。
1.禁食7--14日,持续胃肠减压,保持引流管通畅,记录引流物的量,颜色和性状,每周更换胃管2次,注药后夹管30min。
2.补液护理,建立良好的静脉通路,按时按量完成输液。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1)患儿的面色、呼吸、体温、心率、精神状态、四肢温度及皮肤有无花纹。(2)呕吐的次数、颜色、量及性状,有无腹胀。(3)有无休克、肠穿孔、低体温、酸中毒等并发症。4.正确及时留取大便标本并送检。
5.加强基础护理,每班做口腔护理1~2次,保持皮肤清洁。
6.恢复喂养:腹胀消失,大便潜血阴性后可逐渐进食。开始试喂糖水,1日后无腹胀、呕吐可改喂母乳。人工喂养由稀到浓,量由少到多,间隔时间由长到短。恢复喂养过程中密切观察有无呕吐,腹胀等症状,若反复出现应立即再次禁食。
十四、新生儿肺透明膜病(NRDS)护理常规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的病因多种,其中最重要的是由于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引起,主要发生在早产儿。1.根据医嘱给予合适的给氧方式。
2.注意保暖,使患儿体温维持在36~37℃,减少耗氧和水分丢失。3.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口腔和呼吸道内分泌物,防止误吸。4.气管内滴入表面活性物质
(1)清理呼吸道:头稍后仰,使气道伸直,彻底吸净气道分泌物;
(2)抽取药液,从气管中滴入,患儿分别取平卧位、左侧卧位、右侧卧位,以利药液吸收;(3)用复苏囊加压给氧,使药液更好地弥散;(4)注入药物后4~6h禁止气道内吸引。
5.保证营养供给,注意喂养,不能吸吮吞咽者可用鼻饲喂养或补充静脉高营养液。6.严密观察病情,随时掌握病情变化,定期对患儿进行评估。7.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及无菌操作规程。
十五、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常规
新生儿颅内出血(intracranial hemorrhage,ICH)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严重疾患,死亡率高,严重者常有神经系统后遗症,主要出血类型为硬脑膜下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脑实质出血、小脑出血及丘脑基底节出血。
1.严密观察病情,注意生命体征,意识形态、囟门张力、呼吸、肌张力和瞳孔变化。及时记录阳性体征并及时报告医生。
2.保持绝对静卧、减少燥音,治疗、护理操作集中进行,动作应轻、稳、准,尽量减少对患儿移动和刺激,静脉穿刺最好用留置针保留,减少反复穿刺。3.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4.遵医嘱吸氧,监测血氧饱和度。
5.合理喂养,根据病情遵医嘱喂养,保证热量供给。6.遵医嘱准确用药,确保疗效。
7.维持体温稳定,体温过高时应予物理降温,体温过低时保暖。
8.健康教育:强调远期治疗和随访的重要性,对遗留后遗症患儿,应指导其家长对患儿进行肢体功能训练,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十六、新生儿手术后监护常规
新生儿(Newborn)是指自脐带结扎至生后满28天的婴儿。
1.患儿全麻术后安置于暖箱或红外线保暖台,根据年龄、体重调节暖箱温度。2.持续监测心率及指脉氧饱和度,接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
3.了解手术名称、手术方式、术中情况,检查全身皮肤,详细交接带回液体及各种管道,妥善固定,标识清楚。
4.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变化,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并记录。
5.保持呼吸道通畅,机械通气期间监测血氧饱和度,按需吸痰,停用呼吸机后遵医嘱吸氧,及时观察氧饱和度情况。
6.严密观察手术部位敷料有无渗血、渗液,做好基础护理,防止手术切口污染。7.做好管道护理,保持各种管道固定好、通畅,防止管道脱落。严密监测引流液的量、色及性状,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并记录。
8.遵医嘱给予静脉输液,控制液体滴速,保证静脉入量,防止液体外渗。
十七、新生儿肠穿孔围手术期护理常规
新生儿肠穿孔(Neonatal intestinal perforation)是危及新生儿生命的严重疾病,引起肠穿孔的原因有很多,如新生儿坏死性肠炎,胃、肠壁肌层缺损,胃肠壁局部缺血,消化性溃疡穿孔等,病死率高,除病情重、并发症多外,由于早期往往缺乏典型的症状、体征,疾病本身的表现常被原发病所掩盖,穿孔后不易及时发现,给诊断带来困难。术前护理
1.饮食护理:禁食,胃肠减压,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
2.病情观察:观察患儿精神反应、血氧饱和度、呼吸、心率、血压、腹胀情况、腹壁张力及腹壁皮肤颜色。
3.补液: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遵医嘱准确输入液体。4.体位:头肩抬高15~30度,头偏向一侧或侧卧位,防止误吸。5.加强基础护理,保持床单位平整,睡水床定时翻身,防止压疮。术后护理
1.麻醉未醒,行呼吸机机械通气,保持呼吸道通畅。
2.严密观察患儿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指脉氧饱和度等情况,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并记录。
3.保持切口敷料干燥,严密观察腹部切口敷料有无渗出,避免大小便污染。4.妥善固定各种引流管,保持通畅,标示清楚。
5.术后暂禁食水,保持胃肠减压管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并做好记录。6.用药护理:按医嘱要求准确输入液体,保证热卡供给,遵医嘱按时给予抗生素。7.保持患儿安静,哭闹时给予安抚,防止腹胀。
十八、新生儿先天肠闭锁肠狭窄围手术期护理常规
先天性肠闭锁和肠狭窄(Congenital intestinal atresia and stenosis of the intestine-)指在从十二指肠到直肠间发生的肠道先天性闭塞和变窄,是新生儿外科中一种较常见的消化道畸形。术前护理
1.患儿术前禁食水、胃肠减压,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
2.观察患儿心率、精神反应、指脉氧饱和度、腹胀情况、有无肠型、呕吐以及呕吐物的性质、量,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并记录。
3.遵医嘱准确输入液体,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
4.保持患儿头肩抬高15~30度,头偏向一侧或侧卧位,防止误吸。术后护理 1.麻醉未醒,行呼吸机机械通气,保持呼吸道通畅。
2.严密观察患儿瞳孔、意识、生命体征及指脉氧饱和度等情况,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并记录。
3.严密观察腹部切口敷料有无渗出,保持切口敷料干燥,避免大小便污染。
4.妥善固定各种引流管,保持通畅,标识清晰。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及性状并记录。5.造瘘口护理:造瘘口周围涂氧化锌软膏保护皮肤,及时清除肠液及引流液,观察造瘘口处肠粘膜的颜色及血运情况,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并处理。6.保持静脉液体通畅,遵医嘱给予液体输注,保证热卡供给。7.保持患儿安静,哭闹时给予安抚,防止腹胀。
十九、新生儿蓝光照射治疗护理常规
蓝光照射治疗,简称光疗(phototherapy),是一种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的简单易行的方法。1.光疗前护理
(1)接通电源,检查光疗箱。
(2)预热,待光疗箱温度升至设置温度。(3)夏季高温天气,光疗箱应放在空调房间内。
(4)清洁患儿皮肤,裸体,包好尿布,用不透光眼罩遮盖双眼。(5)做好光疗箱的使用登记工作。2.光疗时护理
(1)患儿裸体安置于玻璃床中央,帮助患儿摆好舒适体位,1~2h翻身1次。(2)保持玻璃床清洁,患儿呕吐物,汗渍,大小便等污物应及时清除。
(3)每4--8h测体温1次并记录,根据患儿体温调节光疗箱温度,使患儿体温保持在36~37℃,体温>38.5℃时暂停光疗。
(4)每1h巡视1次,观察患儿有无烦躁,高热,皮疹,腹泻等光疗副作用,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并做好记录。
(5)两次喂奶之间喂糖水,以减少不显性失水。3.光疗后护理
(1)光疗结束后检查患儿皮肤粘膜完整情况,观察黄疸消退情况,大小便情况。(2)登记停止光疗时间。
(3)清洁消毒光疗箱,更换损坏灯管,保持光疗箱功能完好,备用。第五章 儿科疾病护理常规
一、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保持病室环境整洁、舒适、通风,根据病情调节病室温、湿度。
2、根据病种、病情安排床位,通知医生,做好入院宣教及评估。
3、测量体重、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3岁以内酌情免测脉搏、呼吸、血压)。
4、新入患儿每日测量体温、脉搏、呼吸4次,连续3日,若体温在37.5℃以上,每日测体温4次,若在38.5 ℃以上,每日测体温6次,体温正常3日后,改为每日1次,每日记录大小便次数。
5、每周测体重,特殊、危重患儿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
6、按医嘱执行饮食、三级护理制度。
7、做好健康宣教,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8、按要求巡视病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报告医生,积极配合抢救,做好护理记录。
9、做好书面交班记录及床头交接班。
10、执行病室生活制度,保证患儿充足睡眠和休息。
二、小儿高热惊厥护理常规
高热惊厥(concvulsion)是小儿惊厥常见的原因,多见于1-3岁的小儿。多发生于上呼吸道感染的初期,当体温骤升至38.5℃~40℃或更高时,突然发生惊厥。表现为全身强直,持续数秒至数10分钟,可伴有发作后短暂嗜睡。
1.保持病室安静,避免强光,噪音等刺激,护理操作尽可能集中进行。2.惊厥时解开衣领,头偏向一侧,保证气道通畅,必要时给予吸氧。3.预防外伤:床边放置床挡,勿强力按压或牵拉患儿肢体,以免骨折或脱臼。4.遵医嘱给予镇静药物,密切观察呼吸、心率、血压及瞳孔的变化及药物疗效。5.注意观察抽搐的部位、时间及次数,出现抽搐及时报告医生并详细记录。6.体温超过38.5℃者每4h测量体温一次,并行物理降温或按医嘱给予解热剂。7.保证患儿摄取充足的水分及富有营养的流质及半流质饮食;做好口腔护理及皮肤护理,预防感染的发生。
8.告之家长预防惊厥的关键是及时控制体温。
三、小儿充血性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充血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指在静脉回流正常的前提下,心肌收缩力下降使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组织器官灌流不足,同时出现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小儿时期常见的危重急症之一。1.危重病患儿应住抢救室并备好抢救药品和物品。
2.嘱患儿绝对卧床休息,取半卧位或高斜坡卧位,保持安静,避免哭闹。3.呼吸困难、紫绀者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烦躁不安者,给予镇静药物。
4.观察心率、节律的变化,以及患儿的精神状态、呼吸、面色、末梢循环等情况,如有
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5.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应用洋地黄类强心剂时应密切观察有无洋地黄毒性反应,如心律失常、恶心、呕吐、视力模糊、黄视、绿视等症状。6.使用输液泵控制输液量及速度,详细记录24h出入量。
7.鼓励患儿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少量多餐。8.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9.避免患儿受凉,做好家长健康指导。
四、小儿肺炎护理常规
肺炎(pneumonia)是由不同的致病菌或其他因素所引起的肺部炎症。临床以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及肺部固定湿罗音为特征。肺炎是婴幼儿的常见病,肺炎死亡占小儿死亡的第一位。按病程分类:病程大于1个月为急性肺炎;病程1~3个月为迁延性肺炎;病程大于3个月为慢性肺炎。按病情分为:轻度肺炎,表现为呼吸系统受累,其他系统无或轻微受累,无全身中毒症状。重症肺炎,除呼吸系统受累外,常有神经、消化和循环系统受累的表现。1.注意呼吸道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2.保持病室空气流通,空气新鲜,室温控制在18~22℃,湿度55~60﹪。3.嘱患儿卧床休息,有呼吸困难、紫绀时及时吸氧,观察缺氧症状是否改善。
4.保持呼吸道通畅,指导有效的咳嗽,必要时遵医嘱雾化治疗。备好吸引器、气管插管等抢救物
品。
5.给予易消化富有营养饮食,鼓励多饮水,进食时少量慢喂,以免发生窒息。
1.密切观察患儿精神状态、体温、呼吸、脉搏以及咳痰的性质和量,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2.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观察治疗效果。3.根据病情指导家长对患儿进行户外活动,增强体质。
五、小儿呼吸衰竭护理常规
急性呼吸衰竭(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ARF),简称呼衰,是小儿时期的常见急诊之一。是指累及呼吸中枢和/或呼吸器官的各种疾病导致呼吸功能障碍,出现低氧血症或低氧血症与高碳酸血症并存,并由此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1.绝对卧床休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备好抢救物品和药品。2.保持呼吸道通畅,经常翻身拍背,必要时给予吸痰。3.遵医嘱给予高浓度吸氧与低浓度吸氧交替使用。4.加强口腔护理及皮肤护理,预防感染。
5.严格记录液体出入量,合理安排输液顺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6.注意观察用药后反应、疗效及毒副作用。
六、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护理常规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rickets of vitamin D deficiency)简称佝偻病。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导致钙、磷代谢异常,使正在生长的骨骼不能正常钙化,造成骨骼病变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性营养性疾病。此病好发于3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主要表现为生长中骨骼的改变,肌肉松弛和非特异性神经症状,重症佝偻病患儿可见消化功能紊乱,心功能障碍并可影响智能发育及免疫功能等。临床分初期、激起、恢复期、后遗症期。1. 避免交叉感染。
2. 轻症患儿应鼓励多户外活动。
3. 佝偻病活动期嘱患儿卧床休息,避免早坐、久坐、久站或早行走,防止骨骼畸形。护理操作时避免重压和强力牵拉,防止骨折。
4. 提倡母乳喂养,按时添加辅食,给予富含维生素D、钙、磷和蛋白质的食物。5. 遵医嘱给维生素D制剂,观察有无维生素D中毒表现,如过量表现立即停服。6. 做好健康指导,告之家长行日光浴、服维生素D的正确方法。
七、小儿脑膜炎护理常规
脑膜炎(meningitis)是由各种病毒、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的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临床上以全身中毒症状、颅内压增高、脑膜刺激征为主要表现。1.绝对卧床休息,昏迷者取头侧卧位,保持病室安静,尽量减少刺激。
2.给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昏迷者可给予静脉高营养和鼻饲。3.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备好吸引器,气管插管等抢救药品和物品。1.使用脱水剂时,注意输液速度,防止药液外渗,观察脱水效果。
2.观察有无脑膜刺激征的临床表现,警惕脑疝和呼吸衰竭的发生,如有异常,立即通知医生。
3.防止外伤,避免惊厥时出现舌咬伤和坠床。
4.保持皮肤黏膜完整性,注意床单位的整洁,做好口腔、眼部护理。5.昏迷者保持肢体的功能位,做被动运动,防止肌肉萎缩和肢体畸形。
八、小儿腹泻护理常规
小儿腹泻(infantile diarrhea)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并存为特点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严重者可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是我国婴幼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临床上分为轻型和重型,轻型腹泻主要以肠道症状为主;重型腹泻除严重的胃肠道症状以外,还有明显的脱水、电解质紊乱和全身感染中毒症状。1.做好床边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2.遵医嘱及时留取大便标本,做好大便培养,预防臀红及尿路感染。
3.加强饮食管理,注意饮食卫生。以少量多餐,多饮水为原则。呕吐严重时须暂禁食,母乳喂养患儿暂停辅食,人工喂养患儿,可喂等量米汤或稀释牛奶或其他代乳品。腹泻停止后,继续给予营养丰富的饮食。
4.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以及大小便次数、颜色、气味、量,及时送检。5.评估脱水程度及有无电解质紊乱,遵医嘱准确记录24h出入水量。6.根据医嘱安排输液顺序及滴速,观察补液效果。
7.静脉输液时掌握补液原则,即先盐后糖,先快后慢,先浓后淡;见尿补钾,见酸补碱,见惊补钙。
九、小儿营养不良护理常规
营养不良(malnutrition)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蛋白质及能量摄入不足或消耗增加引起的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症,主要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临床表现为体重下降、皮下脂肪减少或水肿,伴有各器官功能紊乱。喂养不当是导致营养不良的最主要原因。1.重症患儿需绝对卧床休息,根据饮食量、体重逐渐增加活动量。
2.给予高蛋白、高能量、高维生素饮食,适当补充铁剂;饮食遵循由少到多,由稀到稠,循序
渐进的原则。
3.实行保护性隔离,与感染性患儿分开居住。加强皮肤护理和口腔护理。4.及时监测体重,了解治疗效果。
5.对Ⅲ度营养不良患儿应密切观察病情,注意有无低血糖反应等异常变化。
6.重症患儿输液或输血时,根据病情严格掌握滴速,以免发生心力衰竭或肺水肿等并发症。
十、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护理常规
急性肾小球肾炎(acute glomerulonephritis,AGN)简称急性肾炎,是儿科常见的免疫反应性肾小球疾病,由多种病因引起,其中多数发生于急性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被称为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急性起病、浮肿、尿少、血尿、高血压。1.急性期2周内应绝对卧床休息,待水肿消退、血压降至正常、肉眼血尿消失后可下床活动。
2.加强饮食管理,尿少、水肿期间以低盐、低蛋白、高糖、高维生素饮食为宜;有氮质血症时应限制蛋白质摄入,待尿量增加、水肿消退、血压正常,可恢复正常饮食。3.注意观察精神状态、血压、尿量及尿色、水肿性质及程度,观察有无并发症的发生。4.做好口腔护理和皮肤护理,避免口腔感染及皮肤感染。5.指导按时服药,定期随访。
十一、小儿肾病综合征护理常规
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简称肾病,是一组多种原因所致肾小球基底膜透性增高,导致大量血浆蛋白由尿丢失引起的一组临床症候群。临床具有4大特点:①大量蛋白尿;②低蛋白血症;③高胆固醇血症;④不同程度的水肿。1.注意保护性隔离,预防呼吸道感染。
2.高度浮肿伴大量蛋白尿期间绝对卧床休息,待尿蛋白下降、浮肿逐渐消退后,可适当下床活动。
3.加强饮食管理。长期应用激素期间,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和植物性脂肪。4.遵医嘱记录24h尿量,按时测量血压,并做好记录。
5.观察浮肿部位、程度及性质,有无腹水、胸水,定时测量胸围、腹围,以了解浮肿消退情况和治疗效果。
6.观察有无药物副作用,及时补充钙和维生素D,鼓励多饮水。
7.应用利尿剂、抗凝和溶栓治疗期间,注意监测电解质,观察有无低血容量性休克及血栓形成。
8.加强口腔护理和皮肤护理,高度水肿期间,避免肌肉注射,阴囊水肿时,可用吊带托起,紫草油纱布加50%硫酸镁湿热敷。9.指导按时按量服药,定期随访。
十二、小儿过敏性紫癜护理常规
过敏性紫癜(anaphylactoid purpura)是一种主要侵犯毛细血管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为血管炎综合征中的最常见型。临床特点除皮肤紫癜外,常有过敏性皮疹、关节肿痛、腹痛、便血和血尿等。
1.注意保护性隔离,预防呼吸道感染。
2.起病2周内,疼痛、皮疹、浮肿明显时嘱患儿绝对卧床休息,待临床症状缓解后,可适当下床活动。
3.加强饮食管理,避免过敏原食物摄入。
4.密切观察皮肤紫癜部位、大小及特点,注意有无恶心、呕吐、腹痛等消化道症状;有无关节疼痛、便血及血尿症状。
5.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注意紫癜增减情况,了解治疗效果。6.做好健康教育,避免接触农药、蚊虫叮咬、病毒感染等。
十三、小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护理常规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又称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小儿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临床主要特点为皮肤、粘膜自发性出血,血小板减少,出血时间延长,血块收缩不良,束臂试验阳性,骨髓巨核细胞正常或减少。1.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减少活动,避免外伤。
2.遵医嘱给予易消化软食,禁食坚硬的食物,防止口腔黏膜及牙龈出血。
3.密切观察病情,注意皮肤瘀点、瘀斑变化。对血小板极低者应警惕颅内出血的发生。4.避免深静脉穿刺抽血,必要时应延长压迫时间以免形成深部血肿。5.加强口腔和皮肤的护理,预防感染。
6.鼻腔出血时可用浸有0.1%肾上腺素棉球堵鼻,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止血药。7.做好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定期复查。
十四、小儿白血病护理常规
白血病(leakemia)是造血系统的恶性增生性疾病。其特点为造血组织中某一血细胞系统过度增生、进入血流并侵润到各组织和器官,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在我国小儿的恶性肿瘤中,白血病发病率最高,约占小儿时期所有恶性肿瘤的35%。
1.重度贫血、严重出血、血小板低下的危重患儿应绝对卧床休息,待血色素、血小板逐渐回升时,可适当增加活动。
2.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含铁高的高维生素饮食,有消化道出血时应禁食。
3.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变化,有无颅内出血倾向,出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抢救,做好记录。
4.贫血严重时,遵医嘱持续低流量吸氧0.5~1L/min。
5.化疗期间,密切观察患儿对化疗药物的反应,做好患儿心理护理。6.输血时注意输血滴速及有无输血反应。
7.加强口腔护理和皮肤护理,预防口炎及皮肤感染。
8.骨穿、静脉注射、肌肉注射等各种穿刺后延长压迫止血时间,防止出血。9.加强患儿及其家长的健康教育,避免外伤、出血和感染,定期复查。
十五、小儿糖尿病护理常规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vs,DM)是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引起的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致使血糖增高、尿糖增加的一种病症。糖尿病可分为:①胰岛素依赖型,即I型糖尿病,98%儿童期糖尿病属此类型,必须使用胰岛素治疗;②非胰岛素依赖型,即II型糖尿病,儿童发病甚少;③其他类型:包括青年成熟期发病型,继发糖尿病,某些遗传综合征伴随糖尿病。儿童糖尿病易并发酮症酸中毒而成为急症之一。
1.观察病情变化,监测血糖、尿糖、血酮、尿酮等,如有异常立即通知医生处理。2.根据患儿年龄、生长发育和日常活动的需要,指导合理饮食。
3.按时、准确注射胰岛素,及时进餐,如出现低血糖反映,通知医生配合处理。更换注射部位,合理保存胰岛素,教会患儿或家长掌握自我注射胰岛素技术。4.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口腔、皮肤清洁,防止感染。5.鼓励患儿每天适当活动,注意运动时间。
5.常规教学工作检查材料目录 篇五
一、教学管理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1—1盒
1、常规教学工作检查自查报告
2、学校领导分工方案
3、学校管理规章制度
4、绩效工资考核方案
5、徐闻县实施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案学习资料
6、城北中学实施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工作方案
7、会议记录
8、教职工奖罚制度
9、班主任工作量化考核方案
10、教师量化评分表
11、常规教学工作检查登记表12、2009~2010学第一学期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13、2009~2010学第一学期教导处工作总结
14、教育教学工作计划
15、教导处工作计划
16、中考备考计划
17、考绩奖励方案
18、课程表、任课安排表
二、教学工作计划(2010~2011学第二学期)• • • • 01—2盒
1、科组计划
三、教学总结论文(2010~2011学第一学期)• • • • 01—3盒
1、科组总结
2、教师教学总结
3、教师教学论文
四、教师业务档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1—4盒
五、教师业务档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1—5盒
六、教学教研活动安排及记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2—1盒
1、科组活动记录
2、实施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案学习记录(见科组活动记录)
3、集体备课
4、公开课安排及教案
七、教学教研活动安排及记录• • • • • • • • • • • • • • • • • • • • • • • •02—2盒
1、专题教学活动
2、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学习记录
八、开展课处活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2—3盒
1、教师本人设计的课处活动记录材料
九、开展课外活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2—4盒
2、教师本人设计的实践活动记录材料
十、毕业班工作•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2—5盒
1、中考备考计划
2、考绩奖励方案
3、学生家长座谈签到表
4、培优转困计划
5、培优转困课程表及对象
6、课外活动(特长班)课程安排及对象
7、模拟考试成绩及分析表
十一、理化生分组实验推出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3盒
十二、学科辅导••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5—1盒
1、培优转困计划
2、培优转困辅导安排表及对象
3、课外活动安排及对象
4、获奖学生记录表
十三、学科辅导•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5—2盒 教师本人设计的培优转困材料
十四、2009~2010学考试成绩登记表及分析表• • • • • •06—1盒
十五、2009~2010学第二学期单元测试评析表• • • • • •06—2盒
【儿科护理常规目录】推荐阅读:
儿科护理资料12-06
儿科护理管理论文08-13
儿科护理质控计划09-10
儿科护理查房记录11-14
儿科护理实习心得总结06-23
儿科优质护理工作总结09-12
儿科护理学系统重点10-27
儿科护理工作总结计划10-28
半年儿科护理工作总结12-10
儿科护理研究学试题及答案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