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得读《儿童绘画心理学》有感

2024-09-11

读书心得读《儿童绘画心理学》有感(精选10篇)

1.读书心得读《儿童绘画心理学》有感 篇一

再读《昆仑》有感

——我的武侠情结

有人说,武侠小说是男人的童话故事。这话听似有些调侃讥讽的意味,但我作为一个老资格的武侠读者,并不觉着以此为耻。我读武侠小说的历史大概可以追溯到小学时代,那时候家里没有电视,在某个放学的午后从哥哥的旧书堆里翻出一些故事书来看,后来才慢慢知道这些故事书是一种叫做武侠小说的东西,从此便结下了不解之缘。现在想起来,那时候看的东西多半是些十分粗糙的东西,譬如《残肢令》、《红灯盗》、《绝情十三郎》之类,却记忆十分深刻;后来到《天龙八部》、《萧十郎》、《边荒传说》、《七剑下天山》、《四大名捕》,才知道这个被金古黄梁温统治的江湖世界。

而我最喜爱的一本,却不是出自这些武林巨擘之手。这一本《昆仑》,我读了至少八年。这本小说的作者笔名叫“凤歌”,出自李太白的诗句“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这疏狂不羁的一句正合了我的脾胃。最初时候,小说连载在《今古传奇.武侠版》期刊上,于是就在每个周末都巴巴地跑去书店看有没有新本,并随时准备从每个星期25块钱的生活费中拿出4块8毛钱来买上一本。连载的期刊终因各种原因不能都买齐,但在这些期刊中其它文章中却也着实认识了一些小有名气的写手,如步非烟、沧月、小椴、时未寒、盛颜、燕垒生等等等,也知道有了一个“新武侠”的说法,灼灼然有超金越古之势,北大才女步非烟更所言要“革金庸的命”。听来多少有些幼稚,想要超越金古,谈何容易!但就是这或者并不成熟的“大陆新派武侠”,一路伴随着我的成长。

《昆仑》的故事发生在南宋末年,那个元军铁蹄入侵的纷乱年代。主角梁萧的父亲梁文靖是南宋人,曾在合州抵抗元军,而他的母亲,却拥有蒙古皇室血统。于是一开始他便注定了一生左右为难的境地。十岁时的一场变故让他失去了双亲,在临安独自流浪,后被隐光韬晦的天机宫收留,苦练数术,研得巧妙的机关、布阵之学。出道之后,因好友被宋军所杀,梁萧折箭为誓,入了元军,侵略南宋。然而他却迷茫了:一天天如此攻城略地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双手的血腥和元军的残暴令梁萧深深痛苦。他决定叛出元军,却连累义妹惨死。后来发生了一系列变故,终使得梁萧在国仇家恨的双重折磨下落寞西去,自我放逐了十年。待他回来时,元朝已统一中原,但宋朝遗民却聚集在天机宫,还想复宋。天机宫决定合力杀掉“叛逆”一雪宋朝之耻。然而梁萧在昆仑山得天罚剑,天机宫众人尽全力亦无法取胜。在闻得元军大举袭击天机宫时,为保宋朝遗民撤离,梁萧与元军旧友割袍断义,与其死战,生死未卜。

小说至此戛然而止,“空留明月照大江。”——看到如此结局时,一股苍凉之感油然而生。明月依旧,江水依旧,又照得尽、洗得尽这历史恩怨吗?为抵抗宿命挣扎了半生,却依旧只换得曲终人散的结局。虽然在众口之中已成传奇,却依旧褒贬不一。有人说他是汉奸,有人说他是英雄,有人说他只是一个渴望真正活一次、在生命中不留下任何遗憾的平凡的人……的确是“是非成败,且待后人评说”。——令人唏嘘,也令人感慨。

我不敢说这样的一生是否值得。一生的动荡飘摇,却让他在不断地摇摆、彷徨和痛苦中真正明白了“天道”的含义,以“西昆仑”之名屹立于后世。然而他此生都没有得到他想要的东西:自由的生活和放达的人生。除了自我的生命,他还有一个愿望——一个到今日都没有实现的愿望:“让天下永无战争。”当看到这句话时,我从心底起了一阵隐秘的颤动:是的,就是这句简单的话,却涵盖了从古到今多少人的愿望和多少人的血泪!“让天下永无战争”……这也只有在经历过战争的残酷,才更认识到此话的重逾千钧吧。

武侠小说中的“侠”早已超出了“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狭隘概念,是对人性中真善美的追求,对假丑恶的痛恨。

这个高节奏的物质追求至上的现实社会严重扭曲了人们的心

灵,三俗滥行,侠义衰微,道德沦丧,让人哭笑不得听闻的丑闻闹剧层出不穷。

但愿武侠能够守住它的圣洁。

2.读《沉思录》有感 读书心得 篇二

国贸 20140240424 姚丹

时光之河倒流了,在路过公元121年时,时光被吸引了,它停住了匆匆的脚步!令时光老人迷恋的不是造纸巨匠蔡伦的以自尽的方式了结了生命,也不是汉安帝刘沽内忧外患、百事多艰的窘境,而是马可.奥勒留.安东尼呱呱坠地,降临这纷扰的世间。从他红尘梦醒,降临人世的那一刻起,他的人生注定不平凡!奥勒留的卓越、伟大,并不在于他在战场上的所向披靡,或许在于他爱民如子,励精图治,但真正令奥勒留永远活在人间是他的《沉思录》,是他写给自己的那本书。

奥勒留出生在罗马帝国不知是他的好运还是噩梦!罗马帝国虽然曾经盛极一时,但奥勒留却被迫成为这个帝国的最后一位皇帝。有人说奥勒留全身充满了煞气,他克死了他身边的人,罗马帝国是因为奥勒留而灭亡的,但有谁肯花那么一点点时间,用那么一些些精力,去了解奥勒留的苦痛?奥勒留虽出身王室,但他的一生过的并不顺心如意。他在位二十余年的时间里,国内战乱不断,灾难频繁,天灾人祸迫使他不能和父母妻儿常呆在一起,只好把大部分时间用在军营里和士兵一起度过。

辉煌的罗马帝国太过偏爱奥勒留,它刻意地用各种形式考验奥勒留。罗马帝国有意无意的内忧外患,扮成了染上艾滋病的病人,身体的防御系统逐渐土崩瓦解,经济、政治状况日渐衰落,致使罗马人口锐减,民不聊生!大厦将倾,任他奥勒留有千般本事、万般能耐,夙兴夜寐地工作,也无法阻挡罗马帝国的颓势。胸有壮志的奥勒留,无奈之下,只能眼睁睁看着罗马这座大厦轰然倒塌。

在大部分人脑海里,一个常年征战的人形象会是杀人不眨眼的嗜血狂魔,但奥勒留是个例外,他有战士的刚毅,亦有学者的哲思。战争不仅没有玷污奥勒纯洁的内心,更为他成为哲学家奠定了基础。战乱开启了奥勒留心里属于哲学的那扇门,奥勒留便开始默默地思索生命,拷问灵魂,即使别人认为他是神经病,因为在世人的认知里只有疯子才自己与自己对话,他也从未停止思索。

奥勒留在第一卷提到“从我的老师那里,我明白了不要介入马戏中的任何一派,也不要陷入角斗戏中的党争;我从他那里学会了忍受劳作,清心寡欲,事必躬亲,不干涉他人事务和不听信流言蜚语”

如果说奥勒留成为罗马帝国最后一个皇帝是他这一生的悲哀的话,那么有这样的一个老师是他缺憾人生一片绚丽云彩。不争不显不露正是在皇家能平安生存的必要守则,老师给他的影响不仅仅只是在为人处事,更多的是在他思考问题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些方面。如果没有恩师对奥勒留的影响,或许他早已经被这常年战乱麻痹了内心,何来《沉思录》之谈?

在现世中存活的芸芸众生们,整日里为了蝇头小利狗苟蝇营,为了金钱和物质的享受迷失了自己的本性。殊不知,灵魂先于身体早衰是一件多么让人羞愧的事情!浮生若梦,一切的虚名甚至身后的名声都将不复。不要以为你将活一千年,死亡时刻在窥视着你。当你活着的时候,当你的行动在你力量控制范围之内的时候,思考一下什么才是值得你真正为之努力的东西。佛说涅磐,上帝说你可以上天堂,是否真有所谓的灵魂,在人死之后变得轻灵超脱?“如果灵魂继续存在,大气怎么无穷地容纳它们呢?大地又怎样容纳那些古往今来被埋葬的人的尸体呢?在此正像这些尸体在保持一段时间之后变化一样,不论它们变成什么样子,它们的分解都为别的尸体腾出了空间,那移入空气中的灵魂也是如此,在继续生存一段时间之后便被改变和分解了,通过融入宇宙的一种再生的智慧而获得一种如火焰一样的性质,以这种方式为到达那里的具肉的灵魂腾出地方。”这是马可·奥勒留对灵魂继续存在的这种假设给出的回答。

当无法改变的现实使我们裹足不前,我们仍要做的是遵循自己的本性,“使自己保持朴素、善良、纯洁、严肃、不做作、爱正义、崇敬神灵、和善、温柔、致力于所有恰当的行为吧”,自我道德的完善,不为他人的行为所左右,这是奥勒留应对的措施,退回到内心中沉思。他的功过也许要历史学家做更系统的论述,然而面对现实的压迫,一个高尚灵魂的深深思索仍足以令千年后的人们动容。

躲也没用,跑也没用,心情不好没用,抱怨也没用,不如干脆安下心来,慢慢地走在雨中,看每一滴雨掉下来的样子,打在身上的样子,溅到泥土的样子,闻闻真正的雨的味道。湿都湿了,还怕透么?战乱激发了奥勒留关于哲思的斗志,千年前的他,就已经懂得了若岁月静好,那就颐养身心; 若时光阴暗,那就多些历练。生命中最困惑的,不是没人懂你,而是你不懂自己。人可以通过双眼看世界,但是有个死角就是自己,所以看清自己、与自己对话从来就不是用眼睛能够做到的,唯有用心灵去审视过去,去反省过往。而反省自己,与自己对话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绝对真诚、平和的心态,需要超凡、决绝的勇气。在这本《沉思录》里,作者好似一个异常严峻而又平和的人站在镜子前面,告诫镜子里头的自己,书中“你„„”的句式就是最好的明证。这不是简单的内心独白和情绪倾诉,这是自己与自己的交谈,这是解剖灵魂对自己进行告诫,比如他在书中这样对自己说道:“你错待了自己,你错待了自己,我的灵魂,而你将不再有机会来荣耀自身。每个人的生命都是足够的,但你的生命却已近尾声,你的灵魂却还不去关照自身,而是把你的幸福寄予别的灵魂。”他总是这样在书中狠狠地拷问自己。

令奥勒留常常感到奇怪的是:“这世间的每个人爱自己都超过爱其他所有人,但他重视别人关于他自己的意见,却更甚于重视自己关于自己的意见。”但是不论你多么真诚,遇到怀疑你的人,你就是谎言。不管你多么单纯,遇到复杂的人,你就是有心计。不管你多么天真,遇到现实的人,你就是笑话。不管你多么专业,遇到不懂的人,你就是空白。所以,关键不是别人如何看待你,而是你自己够不够了解自己。懂你的人,你不用花费时间去解释;不懂你的人即使长篇大论、满是真情的去解释,在那人眼里你只是假惺惺地做戏。所以做最好的自己就好,太过意别人对自己看法会使你活的很乏味无趣。过度渴望被别人关注是很累的,要努力去习惯独处,要用淡然和从容看待世间万物。人生匆匆数十载,若是一直爱自己胜过爱别人,那便是虚枉此生。你定是一个极度自私的人,也必然不会有贴心知己。这世间,总会有那么一个人,值得你不顾一切地去爱,去在意,无论最终的结果是牵手还是分手,爱过就圆满。当你爱一个人胜过爱自己的时候,你便会发现原来自己有那么多的缺点不足,你会比以前更了解自己,你会知道怎样去爱别人才是最好的方式。

这世上我们最应该感谢谁呢?也许是那个曾背叛过你,伤害你最深的人。因为是他让你懂得了恨,让你懂得了怀疑,让你懂得了欲哭无泪,让你懂得了人心。只有伤害和背叛,才令你浴火重生,让你坚强,让你变得更好。我们的人生,就伴随着如此的血泪。或许,我们所谓相濡以沫的幸福,最终,与爱情无关,与心底的那个人,亦无关。但是在匆匆生岁月里,我们必须敞开心扉,至少不顾一切地去爱一次,哪怕遍体鳞伤、体无完肤,也要去爱。只有爱过了伤过了痛过了,才会明白生命的意义。

即使能活上三千年,甚至于三万年,你也应该记住:人所失去的,只是他此刻拥有的生活;人所拥有的,也只是他此刻正在失去的生活。因此,生命的长短没有什么不同。此刻对于所有人都是一样的,那正在逝去的也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失去的不过是单纯的片刻。一个人不可能既失去过去,又失去将来!----还没有经历的事情,怎么可能被夺走呢?因此,请记住两点:第一,万事万物根本上都是一样的,在无穷无尽的循环往复,我们在一百年、两百年或是无限的时间里看到的景象,都是同一回事;第二,长寿者和早夭者失去的都是同样的东西;因为只有此时此地的这一刻才可能被夺走。一个人只拥有现在,也就不可能失去他还尚未拥有的东西。

奥勒留对于“得失”的看法可谓是犀利至极。古语有云“有得才有失”。此话与奥勒留的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妙。没有得到,何来失去?一个人,若一无所有,那他便是最富有的人,因为他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失去。同样,世界首富会是这世间最贫穷的一个人,因为他这一刻所拥有的一切都会在将来的某一刻通通失去。生命里有门功课叫接受:接受爱的人离开,接受亲的人离世,接受喜欢的人无论如何也不喜欢自己,接受喜欢的人无论如何也不能在一起„以及接受自己的出身、相貌、天份。无论活多大,每一次在“接受”面前,我们依然像个只会嚎哭的孩子,区别是,长大的自己会对自己说“接受,是变好的开始”。凡事顺其自然,从不去强求,但求无愧于心。此身乃如草芥微尘,世事转头已成空。淡然的面对,坦然的度过。不要以为得到了什么,其实人时时刻刻都是在失去,失去时间,失去生命,失去更多的财富,失去更多的机会。不要抓得太紧,抓得越紧,丢失的会越多。只有看淡得失,懂得接受,才会把长度一定的生命无节制的拓宽。

“要尊重你的判断力。你的思想里没有出现不合乎自然和理性的想法,正是多亏了它,你才不至于做出草率的判断,正是它使你对人友善。”当你纠结于是否承认自己对于某事毫无头绪的时候,你应该相信你理性的判断,不要因为你的虚荣心而去怀疑。承认软弱并不是羞耻的事情,你不是完美无瑕的怪物。只有直面自己能量下滑的事实,在需要帮助时勇于求助,你才是真正在处理自己的问题。我们应该学会用微笑对待自己判断力。人的一生,总是难免有浮沉。不会永远如旭日东升,也不会永远痛苦潦倒。反复地一浮一沉,对于一个人来说,正是磨练。因此,浮在上面的,不必骄傲;沉在底下的,更用不着悲观。必须以率直、谦虚的态度,乐观进取、向前迈进。

“所有你看到的事情都将迅速的衰朽,那些目击其分解的人们不久也将逝去。活得最长的人将被带到和早夭者同样的地方。”

3.读书心得读《儿童绘画心理学》有感 篇三

——读《客户服务问题管理》有感

随着集团公司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用户对IT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对IT服务的质量也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本人作为中心一名为用户提供一线服务的员工,工作中一直就如何提升个人服务水平和能力不断思考,结合服务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也归纳了一些心得体会。一个人的资质毕竟有限,把心得体会肯定有局限性,而且难以系统地去进行归纳。偶尔读到了《客户服务问题管理》这本书,此书主旨是阐述当代服务业如何吐故纳新,导入服务问题管理的方法,从而为用户提供令人满意的服务。虽然是讲方法的书,读过之后,对于如何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方向和思路,还是有所启发的。

“像水一样,为您服务”是中心的文化理念,也是我们工作时的一个准则。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姿态很低,但境界很高。这一理念教导我们存心像水那样深沉,言语像水那样真诚,做事像水那样有条有理,行为像水那样待机而动,服务时自然无往不利,用户满意。从思想上坚定理念,是提高我们水平和能力的基础。

企业文化是一个平台,更是一种环境和氛围。要一个人改变现状,其实并不是因为领导要求了就去改变,而是因为他们发现在自己所处的文化内,改变是对个人最有利的做法,所以不得不去改变。

改变现状,提升服务质量要解决心态问题,也就是强化个人的责任感。推诿拖延、牢骚抱怨、执行不力、目标不清等等,归根结底是服务人员缺少个人责任感所造成。道德与准则的区别是道德没有制裁权,而准则有制裁权。在为用户提供服务过程中,缺少个人责任感既是道德问题,也是准则问题。道德问题在于服务员工的“断裂式”服务意识,只求一次性服务,不求“进化式”服务;准则问题是服务员工缺少执行企业准则的能力。因此,培养与建立个人责任感就成了解决服务人员道德问题与服务准则问题的关键。

那么如何增强责任感呢?碰到问题,第一个想法就应该是:“我能做什么?”或者“我现在能做什么?”“我现在该做什么?”而不是问“这是谁的责任?”“你们为什么不做?”“这是他们的事情”“这种事情怎么会落到我头上?”这就是主人翁意识。选择了第一种,就选择了主动,显示了生命中的强劲与奋斗,也就选择了与优秀为伍;选择了第二种,也就选择了被动,显示了脾弱无力、毫无控制权,也就选择了与平庸为伴。因为,责任问题、意识问题根本就没有为什么可问。

打造优质服务需要制定恰当的服务标准。服务标准的制定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不仅用来提醒员工如何做好服务,而且也告诉了用户如何监督我们的员工服务。只有当用户需求与企业能够满足这些需求的能力相匹配时,企业才能在动态的环境中做到得心应手,所以企业为服务人员制定恰当的服务标准,至关重要。

服务标准关乎着企业的服务诚信,所以要坚决杜绝对用户的过度承诺。从员工加入某个组织开始,他就必须以实现组织目标从而实现自己的目标为目的。对于员工来说,良好的服务必定遵循组织制定的服务标准,而良好的服务愿望并不总是跟优质的服务同行,他需要根据组织的服务标准调整自己对用户的承诺幅度和深度。

优秀服务人员力量的源泉来自于不断学习。学习型组织包括五项要素:一为建立共同愿景,二为团队学习,三为改变心智模式,四为自我超越,五为系统思考。要利用团队与组织的力量,充分发挥员工的学习积极性,打造一个能够快速学习最新知识,适应用户不断增长的需求的组织。组织学习机制就是要把个人隐性知识转化为组织的显性知识,把优秀的做法提炼为企业知识,让组织所有成员共享。

持续创新才能使服务有无尽的生命力。好的服务一定具有服务一致性的特点,但仅仅做好基本服务不足以感动顾客,还需要加入自己的特色服务、个性化服务。当这两者都具备的时候,服务企业就完全可以利用有效的组合与连续的量的冲击,使用户的满意度超出预期。

在信息支持单位相互竞争的环境下,必须超越服务的表象,才能凸现差异性。要做好服务创新,也要求我们具备立体化思维的深度探索精神。服务人员在服务中如果只看到服务行为,而看不到服务精神,便只是停留在水平化思维,而这种思维方式下也仅能看到服务的方法,而看不到创造方法的能力。我们要做的就是要打破思维定式,冲出局限,主动探寻新的服务方向和途径,勇于尝试,创新服务模式,打造特色优质服务。

4.读书心得读《儿童绘画心理学》有感 篇四

今天心血来潮,翻了翻给女儿买的课外优秀读物《论语》。

当看到下面这一条颇受启发。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这句话翻译为现代文就是:

子张向孔子请教如何求官职得俸禄的办法。孔子说:多听听别人的意见,有疑问就保留,谨慎地说出无疑问、有把握的事,就能减少错误;多看看,保留疑问,谨慎地实行无疑问的事,就能减少后悔。说话少出错,做事少后悔,官职俸禄的机会就在其中了。

想想自己,从事学校中层领导几年了,活没少干,事没少做,成绩也没少出。可是人际关系及上下级关系处得就是不怎么样。有时候总结原因是自己没有能力,有时候埋怨自己不会处事。有人说,做得多就错得多。当今天看了孔子教导弟子的话之后,我才知道,工作只凭热情是不够的,人要善于倾听和观察。人长着眼睛和耳朵是做什么的呢?绝对不是摆设,眼睛和耳朵是大脑的前锋侦探,大脑司令部根据先锋反馈的消息再指挥嘴或手等做出语言或行动。

耳朵的作用就是多闻阙疑,多方面听取意见,然后经过大脑的全面思考和正确判断,确定无疑问有把握的方案,再谨言,而无把握的方案,就可以弃之不言,谓其余。

眼睛的作用就是多见阙殆,多方面了解借鉴曾经出现过的类似的有过失和问题的事件,反馈给大脑司令部作出分析和反思,确定无疑问的路子,再慎行,而无把握的路子,或者经别人验证不可行的路子,就成为其余之列了。

孔子说,只有这样,你说错话,做错事的机率会很少,你后悔的次数也很少,这样就禄在其中矣。

看孔子的取舍观多有道理,人就是要善于借鉴利前车之覆做后车之鉴。正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要善于听取众人的意见而做出明智的选择。这样才会不做或少做后悔事。

读到下面这句时,也感到汗颜。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倪(换车字旁音为倪),小车无軏,(音为越)其何以行之哉?

熟话说,一诺千金。反省自己行事,有些事情是没有讲信用的。首先那次去易三小学,说好了,把投稿地址发给那个小学的教导主任的,可是回来之后,把那个邮箱和电话不知道放哪儿了,找不到了,所以一直也没有发。心里很是愧疚。可是等后来找到邮箱的时候,那个投稿地址的文件又不知道放哪儿了。这件事情上,我觉得很愧疚。一定得做到。

再想到那次布置学校教师学生做手工制作的事情,有的班级做得很认真,像此类的活动,一定要评比,给予一个公正的评价,可是由于自己工作拖拉,没有认真的评选,也没有及时地总结,打击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5.读书心得读《儿童绘画心理学》有感 篇五

系实际的角度和关注问题的重点互有区别,但“本领恐慌”的普遍存在为大家所认同。

早在1939年毛泽东主席就讲过:“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正是有了这种清醒和觉悟,我们党在毛泽东带领下开展了著名的延安学习运动,并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和高超的领导能力,最终取得了全国的胜利。可以看出“本领恐慌”彰显了党的第一代领导人高度重视党的自身建设,也成了战胜困难挑战、不断取得胜利的保证。胡锦涛总书记上任伊始就把党的自身建设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放在首位,第一站以赶考之心重返西柏坡,重温了西柏坡精神,重申了毛泽东当年提出的“两个务必”。他在西柏坡的讲话中,不少语句成为了之后中国公众熟知的语录,如“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尤其要关心那些生产和生活遇到困难的群众,深入到贫困地区、困难企业中去,深入到下岗职工、农村贫困人口、城市贫困居民等困难群众中去,千方百计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这也为提出“科学发展观”重大理论提供了实践基础,也从实践中找到解决和提高“执政能力”的理论思想。党的第四代领导人的“执政能力”是对第一(来源:好范文 http:///)代党的领导人的“本领恐慌”延续和发展。“科学发展观”也是一种工作的观念和学习、调研的方法,时代在变,环境在变,特别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越是更宽辐面、更高层次正对这种发展变化的层级,产生本领恐慌的可能性以及由此带来的压迫感和危机感越大。

面对本领恐慌,应该怎么办?唯一的出路就是学习。其一,只有学习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毛泽东曾说:“情况是在不断地变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情况,就得学习。” 适应新时代的生存方式,就是不断学习、终身学习,最根本的应变之道也是学习,一旦学习停滞了,适应就停滞了。只有做到终身学习的人,才能不断获得新信息,抓住新机遇,不断获得高能力、高素质,不停顿地克服本领恐慌,走向成功。其二,才能是从学习中得来。本领恐慌的因果关系在于,恐才能之不足而慌张,而才能从何而来?诸葛亮在著名的《诫子书》说“非学无以广才”。康熙皇帝在群臣称赞他是“由天授,非人力可及”时,立即予以批驳:“如虽古圣人,岂有生来即无所不能者,凡事俱由学习而成”,“凡事未有学而不能者”。也就是说,人的才能无论多高,都是学习的结果,并非与生俱来。

关于什么叫学习、为什么学习、学习什么和怎样学习,古往今来都是常说常新的永恒课题。具体到个人,在用一生中最宝贵的黄金时间来工作和创造时,“学习”就是不断提高和不断超越的基础,更是逆流而上时需要不断思考、调整和修正的“航标”。西方的哲人康德说过:“感性无知性则盲,知性无感性则空”,这与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的这句名言可以说是惊人的一致,都是对怎样学习的阐述。《论语》说:“学而时习之。”学是获得知识、技巧和能力;习是复习、练习,巩固知识、技巧和能力。《中庸》又把学习分成学、问、思、辨、行等五个步骤等等。这些论述既回答了什么是学习,同时也从一定意义上是对学习方法的精辟总结。但从根本上讲,在工作实际中最基本是要做到“工学和合”,就是工作与学习和谐一致。学习主要应以工作为转移,在工作之余进行学习,容易直接针对当时工作的需要;在工作之中进行学习,更能直接促进工作,快速提高本领。工作与学习相合一,就是“从战争中学习战争”,因为学非所用、用非所学就是本领恐慌的症结。联想总裁柳传志说:“别的企业都看重应聘者有没有经验,而我们看重的是会不会总结经验。”会总结经验,才会把经验转化成为智慧、素质。因此,“工学和合”也就回答了三个问题,为何学——为工作而学;学什么——根据工作的需要学;怎么学——从工作中学习工作。

每个人都有不同侧重的学习内容,比如学习理论思想和法规政策,学习本职业务和专业技能,学习谋划创新和协调办事等等,每个岗位都有不同的目标要求。从一般意义讲,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方法正是老生常谈的“三万”,即“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万个人”。一是读万卷书。读万卷书能拓宽视野,对素质培养大有脾益。今天,虽然有电视,有网路,书的作用也是不能代替的,它是主要的智慧

载体。万卷书怎么个读法呢?要根据自己的目标,自身的情况,有些精读,有些略读,有些浏览,有些只需要翻翻目录,有些只需看看前言……绝不平均用力,也不走马观花,有所选择,有所侧重,有所控制地读万卷书,建立起自己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发展改革创新的最合理的知识结构。二是行万里路。人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百闻不如一见”。行万里路可以得到读万

卷书得不到的很多好处。书上看到的,只算是“闻”,而行万里路,则能够“见”,效果大大胜于闻。眼见为实,眼睛看到的事实更能给人以触动,亲身经历的东西更能够影响心灵,从而观念变,见解变,头脑变!绝不能呆在书堆里练本领,练素质,要深入社会,广泛了解社会。行万里路,就是要调查研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三是交万个人。诺贝奖获得者瓦勃格指出:“一个年轻的科学家,一生中最重要的就是跟当代的科学巨人进行个人接触”。交万个人不仅能够增强社会性,培养沟通能力、交际能力、合作能力,而且能够广得资讯,开拓视野,扩大智慧来源,多一些读书得不到的收获,甚至达到“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功效。联系工作实际,办公厅也在不断创造这种学习条件和学习过程,每年深入持久地开展读书和写读书心得活动,结合实际组织进行考察调研,省市办公厅(室)人员交流学习等,既促进各方面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又指导大家不断实践和掌握学习的方法。

6.儿童教育心理学读书的心得体会 篇六

对于家长来讲,只有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认知特点,站在儿童的角度来看待儿童表现异常的行为,才有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即使如此也不会很轻松,不仅需要认知也需要实践,更需要耐心和毅力。

作者阿德勒是自我心理学之父,曾经追随佛洛依德进行心理学研究,也从社会定向的个体心理学对佛洛依德学说进行了改造。《儿童教育心理学》主要围绕帮助儿童形成健康、统一的人格这一核心问题展开,也是很多家长们阅读此书,进行取经的主要目的。

书中从自卑与追求优越感,家庭将环境和学校环境等角度对儿童教育的心理特点进行了论述。教育通过自我认知和自我指导实现。书的整体性稍差,书的第一版距今有近1时间,更多的时候是通过一两个例子进行论述,实证性和理论性略差,有很多可以看做观点并非理论。

儿童进行决策是出于某个目的,目的是基于儿童自己的认知进行的,认知是在客观世界的反映,但与客观世界并不一致,儿童有很多大人看来不合理的行为(或者不太能理解的行为)就来自于儿童对客观世界理解与真实客观世界的偏差,大人要理解儿童的行为,就必须去了解儿童对客观世界是如何进行认知的,需要再更微观的认知层面进行理解,才能真正的理解儿童。

阿德勒这本书提出通过自卑与追求优越作为切入点,自卑与追求优越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知道了自己的不足,才有向善的动力,但是如果目标太高也容易受挫,因此怎么引导或教育儿童达到一个好的平衡,就是教育的价值所在。受限于当时整体的心理学、神经认知科学水平,局限性也比较明显,没有从现代认知科学进行解读,也是比较遗憾的一个地方,有兴趣的家长可能需要再阅读现代儿童心理学相关的理论书籍。

7.读书心得读《儿童绘画心理学》有感 篇七

与众不同的第九个小时——读《教师的第九个小时》中一班潘欣八小时之外,是教师多情而美好的第九个小时,教师也和平常人一样,工作之余,也有着丰富的课余生活。教师也是平凡的人,但正是因为教师这个职业,在课堂上我们“学高为师”,在课外我们“身正为范”,在工作之余我们待人充满热情,处事冷静沉着,对孩子多一分关爱,对老人多一分孝敬,对自己多一分压力、多一分责任!正是在这样的为人处事中,教师的第9个小时是这样的丰富多彩:

单浩因为有了体贴能干的妻而家有美玉玉生香,身为同事的妻除了在工作中优秀的班级管理、出色的烹饪手艺外,还是一名优秀的维修工和一名高水平的工程师,负责家里的方方面面,身为教师的妻以她的勤劳淳朴带给了身为教师的夫无边的幸福,也赢得了丈夫无限的尊敬。拥有这样的夫妻生活,夫妇何求?

刘成伦以四部曲展现了他在过去36时间里的精彩人生,从儿时的优秀少年到二次复读的中学生,最后考上师范,走上了教师的道路,从而定格了自己的命运;在疼痛年月中剖析着自己内心深处的黑暗,一颗感恩的心最终使他走向了正道;在师范中靠文学来摆脱物质匮乏的压抑,行走出了自己的光彩人生;最终买书成了生活的必须,用自己不高的收入投资于教育书籍的购买。

赵庆林打江南走过,在“岁月无痕”中邂逅了出尘脱俗的乐乐,得到了迟到的爱情。陶近涓和乌镇来了个约会,徐亚燕带我们领略了一次青岛大连兰色的美丽„„

8.读《儿童》有感 篇八

传说在14世纪末,一个被称为“万户”的中国人,就想到用火箭作动力进行飞行试验。他在座椅背后安装了47支当时最大的火箭,并让人把他捆在椅子上,两手各持一个大风筝,然后同时点燃火箭。万户的勇敢尝试虽遭失败,但他却是世界上第一个利用火箭的力量做飞行试验的人。

这短短的一篇文章就能体现出我们中国人的勇敢和创新。并得知我们在飞天上有一个“第一”,虽然这个“第一”失败了。当我看完‘飞机为什么能上天’这短短的一个小章目时,我知道了飞机在起飞前,先在跑道上加速行走一段距离。由发动机产生的动力克服空气阻力(起飞时还要克服与地面的摩擦力),推(拉)动飞机前进。空气从机翼表面流过,由于机翼上下形状的差异,上表面的空气流程长,速度快,压力就小;下表面的空气流程短,速度慢,压力就大。这样,当上下压力差超过飞机的重量(重力)时,飞机就可以离开地面,飞向空中了。

9.读《儿童的秘密》有感 篇九

秘密是人生成长的一个关键的方面,它展示了日常生活中普普通通的秘密是如何让孩子明白和意识到自己逐渐拥有的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这种认识反过来又帮助他们形成一种自我感、责任感,以及自主性和人际交往的亲密性。马克斯·范梅南通过著作《儿童的秘密》深刻说明了秘密对于一个人生的重要性。

我关注到书中有这样一段描述:一个孩子每次在吃早饭的时候,都会关注墙上的影子,他动,影子就跟着动,于是那个孩子就被影子吸引住了,看着他的影子进行了许多有趣的联想。马克斯·范梅南指出:“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不是在一种安全、有序、熟悉的环境中就更容易激发和成长呢?”

这个提问揭示了另一个问题:现在为了教育好孩子,大人们用尽办法为孩子们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始终提醒孩子们,要专心学习,少想点学习之外的事情,可是,这种“良好”真的对孩子良好吗?

正如作者所说,如果生活的环境快乐、祥和、有序、踏实,那是有利于培养一个人的想象力的,以那个被影子吸引的孩子为例;如果生活的环境过于固定、僵化、压抑,就很大程度地扼杀创造力,扭曲秘密激发的想象力。从现实生活中很容易拿到例子:一些国外的学校的学习环境相当轻松,每个班人数少,课桌可活动,师生之间以朋友相称,作业多数要求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这种活跃的环境气氛很容易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做一个有思想有主见的人;而在我国,人口庞大,市场竞争激烈,导致学习竞争激烈,孩子们从小就被安排在压抑的环境中,被叮嘱要学习,死读书,读死书,最后甚至读书死„„我国这样的环境固然不能完全改变,也不用照搬国外模式,但至少可以从减轻孩子负担、让孩子有个自由的自主的空间抓起。事实已经充分证明,不光是孩子,大人们也同样如此,营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平和的环境十分重要,影响不是一时,而是一世。

我们都是由一个新生儿逐渐脱胎换骨而来的,一切要从头抓起,给予自己和他人一个良好的环境就得从新生儿做起。

据我了解,一个新生儿出生时并没有进入自然的环境,而是进入了一个完全被改造了的环境,人们为了使自己有一个更安逸的生存方式,抛弃了自然的环境而造成了一个与之相反的环境。其实这对新生儿并不有利,如果说成人需要精神上的锻炼,那么新生儿比成人更需要肉体、生理上的锻炼,过于舒适安逸的环境一开始就造成了孩子对于安逸生活的依赖,形成了惰性。出生下来不哭不闹的孩子是失败的孩子,一个人在他的一生中没有一个时期像在出生时那样经历过如此剧烈的冲突和挣扎,并承受由此引起的痛苦。

然而当一个孩子适应了他所到来的世界并开始认识这个世界时,我们又要以另一种方式来对待他们了,那就是给予他们一种特殊的温暖。这种温暖不是一件又一件的衣服或是襁褓,因为对出生不久的孩子来说,衣服不是必需之物,他需要的是一种周围环境的温暖,这种温暖用一个字来表示,那就是“爱”。不是溺爱,不是奢侈的爱,不是华丽的爱,而是真正的幸福的爱,它是如此平静,如此安宁,如此的拥有光亮和热度,孩子们感受到的是别样的快乐、轻松和富有自我。

孩子们长大一点了,需要更多人的教育和书本的教育了,除了家庭,大人们为他们多提供了一个受教育的环境:学校。说到学校教育上面已经提到过,学校应该给予孩子们较轻松的学习环境,少一点压力,让他们有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和思路。学校环境不是全部,家庭环境对孩子也很重要,甚至更重要,父母如果采取过激的教育方法很可能导致不堪设想的后果。就从家训来说,每个家都有潜在的家条家规,孩子们作为家庭一员受其影响不可小视:当父母的管教过于严苛,会产生两个结果,一个是抵触、反抗,一个是妥协、服从,可以想象,前者的孩子有强烈的叛逆倾向,长大后有走不正道路的机率;后者的孩子则是畏畏缩缩,成了一个懦弱、优柔寡断的人。真正具有教育意义的纪律来自于“人内心的自我”,即自律,也就是说,家庭要有意识的教会孩子自我教育,学会反思、反馈,让孩子们发现“自我内在空间”。

马克斯·范梅南问道:“我能怎样帮助孩子让他体验作为美妙秘密的生活的本身呢?”

10.教师读书心得之读共产党宣言有感 篇十

作为一名学校基层的教育管理者,更加关注的《共产党宣言》中所阐述的教育思想对于今天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所带来的启示和指导意义。“用心做教育,做心中有人的教育”也正是今天教育综合改革的核心内涵,更是对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全面阐释。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提出了教育的本质和作用在于培养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教育永远围绕人来展开的,教育要围绕人的全面发展视角上去认识(引自区教委顾成强主任在中高考总结表彰会上的讲话)。今天的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就是要将过去的教育没有从“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去发展,纠正到回归自然、回归生活、回归传统、回归体验的教育。教育是社会活动,学校不是封闭的不与社会接触的场所,教育是与社会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脱离社会的教育绝对不是培养人的教育,也绝对不会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给予学生施展才能的自由空间,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和今天深入开展的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终极目标。无论是中高考命题改革,还是中高考招生制度改革,以及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的变革,都是在体现公平的基础上,要体现学生的创造,激励学生去努力追求,充分考虑到学生个性发展,扬长避短,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去展示自己的才华和智慧。

上一篇:食堂主管岗位说明书下一篇:02_Java初级程序员岗位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