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理想课堂实施方案(12篇)
1.构建理想课堂实施方案 篇一
教育论文
构建课堂新理想 实现理想新课堂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因此,语文教学理想的课堂应该是,在注重工具性的同时,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教学中,我以新课改为契机,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改革新路子,努力构建课堂教学新理想,师生共同实现理想新课堂,为切实改变学生的生命状态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课堂教学中注重人文主义思想渗透和人文精神关怀,凸现学生生命的灵动
人文精神所涵盖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判断、审美理念、对历史的认知与认同、集体意识、关怀意识、道德意识、生命意识和国家意识等等是一个人立身处世、健全人格的基石。如果这些东西模糊不清,人就会失去存在的价值和拼搏的理由,他就有可能走向虚无、反动甚至罪恶,在这种状况之下,即使有再丰富的知识,也毫无用途。而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大多是用对知识机械割裂式地传授来代替学生主体的一种感染、一种参悟、一种建构。这样缺少人文精神的课堂是毫无生机毫无前景的课堂。所以依据新课改理念探索、构建、实践课堂新理想,就成了我教学工作中关注的重中之重。
美国作家欧.亨利的小说《麦琪的礼物》是世界短篇小说长廊中的一篇不朽之作,它表达了一个永恒不变的爱的主题。在教学这篇文章之前,我先讲了一件事:一对新婚夫妇在路上遇到了一起车祸,在千钧一发之际丈夫用尽生命的最后一丝气力,推开了新娘,自己却永远的闭上了眼睛……学生听后眼眶湿润了,随即便七嘴八舌地评论开
来。在探讨“什么才是真挚的爱”的过程中,学生一下子切入了文章的主题,并且明白了很多“爱”的道理。学生这种结合自身感受的畅所欲言,有的不仅是情感的交流,思维的碰撞,带来的更多效应是学生在评价的同时,学会了对美与丑、善与恶的审视,道德情感得到了激发,学生真正受到了情感的洗礼和心灵的震颤。
在教学余光中的《乡愁》时,指导学生朗读技巧,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仔细体会作者的思乡心境,就能很好实现教学目标。因为文章短短的几行文字,简单的几个画面,就积淀了作者的全部人生经验与情感体验,反复指导朗读作品本身就是对余光中的人生经历与人生境遇的最好感悟和体验,它对学生情感的培养效果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也是其他方式不可替代的。
二、课堂教学中创设民主、和谐、轻松、愉悦的氛围,焕发师生的生命活力
这方面必须关注“师生双主体”问题:一是老师的主体性。这个主体性问题关键不在于老师是否作为教学的主宰,而是作为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者、实施者、知识的引导者、彼此的沟通者、兴趣的激发者、情感的唤醒者和学生的欣赏者,对学生要持一种尊重、理解、关怀的态度,让学生处于一个与教师平等的地位上,这样他们就能无所不谈,就能尽量发表各自独到的见解。一是学生的主体性。这个主体性问题关键在于学生是教学的中心,教学过程一切要围绕学生实际展开,这样才有可能创设出一种自由民主的教学氛围。我们努力探索和实践的以学定教“四步八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定向导学(出示目标、学生自学)——互动展示(组内互导、展示交流)——检测反馈(问题检测与问题训练)——拓展迁移(学生小结、拓展延伸),就能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上教师不再是目空一切的主宰,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学生也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主人。在学习《伟大的悲剧》时,我先让学生第一遍自读,梳理故事情节:
(1)、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精疲力尽却又满怀希望奔向南极点,却悲哀地发现已经有人捷足先登,只好垂头丧气地蹬上归程。
(2)、回来的路危险增加了十倍,天气变得愈来愈恶劣,寒季比平常来得更早。他们中间最身强力壮的埃文斯突然精神失常,这位不幸的英国海军军士在夜里死去了。
(3)、接着奥茨越来越走不动了,为了不拖累同伴们而独自走向暴风雪,这个英国皇家禁卫军的骑兵上尉像一个英雄似的走向死神。
(4)、最后,三个疲惫、羸弱的人在暴风雪刮得异常凶狠之时,无法离开帐篷,最后爬进各自的睡袋,等待死亡的到来,却始终没有向世界哀叹过一声自己最后遭遇到的种种苦难。
第二遍自读,复述故事,整体感知。请同学复述这个故事,并说说其中哪些细节最能使你感动和难忘。学生的回答可能有所不同,要让他们自己去找,并说明理由,只要言之成理,教师都应予以肯定、鼓励或表扬。
第三遍自读感悟探究,斯科特和他的探险队员们表现出人类怎样的优秀品质,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每一遍自读,我都不急于让学生回答,而是给足学生读书和探究思考的时间。有的学生探究思考的不理想,就让他再多读几遍,有时要求默读,有时抓住关键情节细读、范读。由于充分保证了学生自主读书探究的时间,在交流和展示时,学生就会有很多话可说,连平时不常发言的学生都提出了一些问题,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这样的课堂,解决了学生自主探究不自主或流于形式或自主不深入的问题,学生在课堂上能找回自我,发展个性,充分调动了自主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老师也能及时发现和肯定学生探究的成果和收获,逐步消除有些学生的盲从、和自卑心理。
三、课堂教学中要优化知识结构,拓展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盎然情趣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民主化进程的加快,激发学生的情趣越来越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除了创设好的环境和氛围,优化知识结构、拓展教学内容也是一个重要课题。它最起码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现有教学内容知识结构的优化。应该改变过去的一厢情愿而成为两厢情愿,变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为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变知识的传授过程为学生的认知过程,进行梯度式分层式教学,适应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二是扩展课堂的内涵,进行相关学科的交叉教学,强调学科间教学的相互渗透,实施迁移性联系性教学,这样的兴趣转移和情感介入都可以使学生的学习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三是继续扩展到联系学生的社会生活实际,也就是“把知识和能力与生活打通”,这就是在更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45分钟的效益。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上课的概念应扩展到“所见即所得”(当然这其中包括所听即所得),从这一点延伸开去便会成为“所思即所得”“所想即所得”。当然这可能是一个比较理想的境界,如果通过努力能够达到这种程度,知识的传授、学科的交叉又能蕴含于生活经验的传授和社会知识的讲解,那么我们课堂便会真正达到全面提升学生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到鲁迅对百草园的喜爱,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私塾的厌恶。我事先让学生说说他们童年的故事。学生兴致勃勃地说了起来……他们大都出生在农村,与他们朝夕相伴的是田野、小河,无拘无束的生活使他们与大自然结下了亲密的友谊,可是现在却不能撒欢在其间了。“为什么?”“我们上学了……”“再和鲁迅小时侯的教育比一比”,学生很快就会明白很多……
四、课堂教学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变传授为探索,变坐享其成为亲力亲为,唤醒学生的乐学萌动
让课堂活起来动起来,让学生在课堂的活动中感受学习的乐趣,感受自身价值得到实现的喜悦是我的一贯追求。这里的活动不仅仅指
学习认知和训练活动,它还可以涵盖游戏、表演、展示、情境设臵再现等等多种多样的,且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的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一切活动。只要是有利于课堂教学,我们完全可以把它引入课堂。这样说来,一节课就是一个完整的、生活化的行动或者也可称之为活动展示。它不仅有利于打破原有僵化的教学模式,而且契合行动研究的理论,更有利于学生多元智能的开发。这确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皇帝的新装》这篇文章故事性比较强,所以我在组织课堂教学时,依次按照每一个故事情节相应地编排了一个画面。如游行大典场面,试穿新装场面,用投影作为背景,这样既渲染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在课堂上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研习人物形象时,我并不是一味给学生讲解,让其机械地记忆,而是让学生进入角色、参与其中。在赏析“大臣、官员、皇帝看新装”这一情节时,我改变了以往让学生通过朗读,思考三个场面写法不同的方法,让学生走上讲台通过自身的表演,来领悟写法的不同。这一举动仿佛“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顿时活跃起来,争先恐后要到台上表演。为了进一步渲染气氛,我课前准备的一些小道具(王冠、胡子等)更增强了学生的兴趣,学生上台表演时将皇帝夸张的动作、恐惧的心理、心口不一的言行,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学生饰演的老大臣手持拐杖,眼戴花镜,苍老的声音,更展现了其虚伪的本质;而饰演骗子的同学则以其诙谐的语言、滑稽的动作引得同学们捧腹大笑,在笑过之余,也加深了对人物形象的理解。表演结束后,我又适时点拔、诱导,学生很容易就总结出人物形象各自特点。这可比单纯由老师讲解效果不知要好上几倍呢。
五、课堂教学探求学生自主学习的途径和模式,悉心指导问题解决策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用激励的态势让学生保持一种主观能动的
激情,其次要不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的解决要靠方法,学生在课本上发现的问题往往是封闭性的,而且教材都提供了必要的信息,容易找到标准的答案。但是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往往是开放性很强的,很难有一个标准答案。因此,学生掌握问题解决的策略就变得尤为重要。教材中提供的范文不是学习的“法典”,而仅仅是学生学习的一个范例,在学完了余光中的《乡愁》一诗之后,引导学生再学习席慕容的《乡愁》,将学法进行有效的迁移,同样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激发了学生主动去探究其他文学作品中的“乡愁”主题,这就使知识由课堂延伸到了课外,知识得到了整合,学生所习得的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很容易就会转化成了发展性学力。
所以要通过对新知的引入、教学环节的衔接、延伸等进行有效的设计,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改革,把学科思想方法的教学作为学科课堂教学的灵魂,让学生自主质疑、主动求知、创新思维,从而达到建构以学生大胆而有益的探索为核心的自主学习的模式。这应该就是我们研究的核心,毕竟我们是在寻找一种理想与现实能够结合的比较好的课堂教学模式,这个立足点会有强大的生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是学生发展的基点,只要学会了学习,我看学生终身发展应该不成问题。
六、课堂教学着力培养研究和合作意识,激发开展语文活动的兴趣,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
在教学完《中国石拱桥》一文后,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古人为我们留下了灿烂辉煌的宝贵遗产,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科技的发展,我们身边的桥又有哪些变化和发展呢?”很快学生就拟定了“诗歌中的桥,桥梁美学、种类,家乡的桥,未来的桥,心中的桥”等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围绕中国桥的研究这一主题,他们就利用课余时间和休息日,兴趣盎然地到网上查阅资料、到图书室调阅史料和进行社会走访、调查,各研究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协同作战,去完
成课题研究任务。两周后,一份集图片、音像、文字多种形式于一体的、内容丰富的《天堑变通途──中国桥的研究》的综合实践活动调查报告等成果,就会如期出现在我的面前。实践证明,结合课堂教学所延伸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能极大的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同时也能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工作最重要的是把学生看成活生生的人。师生间是活生生的人的相互关系。”其实课堂教学既是学生的认知过程,更是学生的生命活动和成长过程。只要我们自觉更新教育理念,不断强化生本意识,关注学生课堂内外的生命状态,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改革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就会使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幸福生活中,耗费较少的时间和精力却能收到令人满意的优质效果,使教学效率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同时,只要我们用真心领略,用耐心去思考,用全心去行动,把握住教学生活中的每一次机会,珍惜好每一次不起眼的收获,用智慧启迪智慧,用情感调动情感,用心灵碰撞心灵,用人格感化人格,就一定能构建课堂新理想,展现课堂新活力,实现理想新课堂。自然的美丽就会充盈课堂,幸福的回味也将永驻学生心间。
2.构建理想课堂实施方案 篇二
何为教学艺术? 教学艺术是教师在课堂上遵照教学法则和美学尺度的要求, 灵活运用语言、表情、动作、心理活动等手段, 充分发挥教学情感的功能, 为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而施行的一套独具风格的创造性教学活动。 教学艺术具有形象性、情感性、审美性、表演性和创造性等基本特征, 是将创造性的教学设计、高超的教学技巧、灵活的教学机智、生动的情境创设、真实的情感交流以及形象生动的语言、惟妙惟肖的表演和恰如其分的幽默等教学手段高度综合的艺术, 从而使课堂充满了艺术的因子, 使教学具有了审美的价值, 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了创造的快乐。 教学离不开艺术。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 如果没有美, 没有艺术, 那么是不可思议的。 ”教学是具有艺术内涵的, 是教师对教学技能、教学美感、教学风格的实践探索, 是创造性的教学实践活动。 教学的艺术美, 是教师一生的追求。
那么, 如何提升自己的教学艺术呢?
1. 渊博的知识是教师追求教学艺术的前提条件。 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只有教师善于读书, 深有所得, 才能教好书。 ”在学生心目中, 教师是专业精深、底蕴深厚、知识渊博的人, 是一个能熟练驾驭课堂教学的人, 是一个值得敬佩的人。 教师的学识魅力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力, 是学生学习、效仿的榜样。 一个具有学识魅力的教师, 一定是一个兴趣、 特长广泛而丰富的教师, 一定是一个具有丰富想象力、思考力和创造力的教师。 这样的教师必定会娴熟运用教学技能技巧, 使课堂教学波澜起伏、纵横驰骋、游刃有余、美不胜收;这样的教师一定会象一块磁石一般, 牢牢地把学生吸引在自己的身边, 使教学活动情景交融、妙趣横生、心灵激荡、余波连连。 只有这样的教师, 才会真正将课堂变成“学堂”, 将讲台变成 “舞台”, 将教学演绎成“艺术”, 从而引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遨游, 在情感的世界里激情迸发, 在艺术的境界里得到情感的升华。 因此, 教师应紧跟时代步伐, 进一步开阔视野, 拓宽学习领域, 不仅要将专业学问 “做深”, 将跨学科学问 “做广”, 还要向着“博、大、精、深”的学术层次迈进, 努力使自己真正成为 “专深博广”、“专博相济”、“底蕴深厚”的新时代魅力型教师。
2. 灵动的教育智慧是教师具备教学艺术的有效载体。 教学艺术是智慧的结晶。 灵动的教育智慧是激发学生兴趣、 引起学生心灵共振的关键因素, 也是构成课堂教学艺术的核心要素。 教学艺术的奥秘就在于, 真实中蕴含机智, 平实中蕴含起伏, 充实中蕴含灵动。 这就要求教师要在 “万变不离其宗” 的“ 教学程式” 背后, 彰显匠心独运的教学智慧, 即在对教学环境、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活动及教师自身等教学要素进行深入分析、 理性研究的基础上艺术性地再现教学思路、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因此, 教师要宽视角、多维度地设计教学方案, 使课堂具有充实的教学基调、丰盈的教学思想、灵活的教学方法、丰富的艺术韵味和饱含激情的师生互动; 教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启迪学生的思维,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引导领学生感知、想象和体验,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善于运用调侃、 幽默以及即兴发挥等艺术手段, 将发生在课堂上的、稍纵即逝的“小事件”及 “智慧火花”, 灵活机智地引入“ 课堂对话”, 以调动学生的思维, 丰富课堂教学的内涵。
3. 独特的教学风格是教师成就教学艺术的有效保障。 教学风格是教师在教学艺术上趋于成熟的标志。 一个有独特教学风格的教师, 一定是一个具有创造力和艺术感染力的教师, 也一定是一个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 回眸周边, 放眼全国, 许多优秀教师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与特色, 他们的授课要么深入浅出、环环相扣、论证严密、结构严谨, 要么亲切自然、朴素无华、娓娓道来、细细诱导, 要么生动形象、机智诙谐、妙语连珠、引人入胜, 要么情绪高涨、慷慨激昂、扣人心弦、感人至深。 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 犹如拨云见日, 给学生开启一扇智慧之门; 一个恰如其分的幽默, 犹如清风扑面, 给学生以无限的遐思;一句情真意切的鼓励, 犹如丝丝甘霖, 给学生以无尽的回味;一句信手拈来的励志箴言, 犹如春风化雨, 给学生以心灵的滋润。 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 学生一定会备受感染、心情愉悦、情绪激扬, 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人生的启迪、兴趣的激发、心智的训练、情感的陶冶及能力的提升。
3.构建理想的育人课堂 篇三
一、有备而来,调动积极有效的教学元素
课前精心设计教学预案,是构建理想课堂的基础和前提。我们必须尽可能把教案设计得科学实用、生动有趣、精细周全,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准确地把握课堂上可能生成的东西,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笔者在上《我掉了一颗牙》一课时,最初想以一则谜语导入新课:“两队白衣兵,形状像玉米,守住红城门,唇舌紧相依。”谁知随口一问,孩子们居然能够一下子猜出谜底,似乎并不感兴趣。后来,我看到学生在活动课上快乐玩耍的情景,灵机一动,用数码相机拍下了一个个精彩的瞬间:孩子们有的咧开嘴巴笑着,露出换牙的缺口,有的则三五成群,快乐地叫喊着。当拍到一个名叫小蕾的小女孩时,她突然用手捂住了嘴巴:原来她掉了大门牙,害羞了!课堂上,我运用这些照片导课,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教学话题也在轻松的氛围中自然生成。
又如,教学《我是独生女(子)——话说我们独生子女》一课时,沈琦琪老师课前走访班中每位学生的家长,请家长给自己的孩子写一封信。在课堂上的“亲情传真”环节中,教师充满激情地诵读了小婷妈妈的信:
宝贝女儿:
你长这么大,这还是妈妈第一次给你写信。因为11年以来,你从没长时间地离开过妈妈,一直是在妈妈的视线里长大的。从呱呱落地到蹒跚学步,再到上幼儿园、上小学,你现在已经是五年级学生了。看着你一天天长大,妈妈从心底里感到高兴和欣慰,因为让你健康快乐地长大就是妈妈最大的心愿。
你小时侯身体不好,经常打针吃药。每次看到你细小的胳膊被针扎入,妈妈多想替你挨痛呀!那一针针哪里是扎在你的手上,那都是扎在妈妈的心里啊!……
孩子,你永远是妈妈的骄傲,在你心中永远有妈妈的祝福!
爸爸妈妈永远爱你!
……
信未读完,小婷早已泣不成声。和小婷一样,很多学生读了父母的信,都流下了眼泪,他们的心中有感动、有悔恨……
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课前采撷资源时,一是要关注学生生活,因为生活是最真实的课程资源。看似简单的照片,看似平常的掉牙故事,因为来自于学生的真实生活,所以一下子引起了他们的兴趣。二是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情感的认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态度和行为。学生与父母朝夕相处,对父母的爱常常体会不深,而书信看似平常,却能拨动学生的情弦,让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到父母深深的爱意。
二、适时调控,点化即时生成的鲜活话题
课堂上,我们既要重视对教学预案的运用,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生成的东西,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适时地调控课堂,以实现课堂教学的真实、创新、高效。
例如教学《参加正当有益的课余活动》一课时,学生都谈了自己参加的课余活动,并辩析了哪些是正当的,哪些是不正当的。一位学生突然提出:“老师,看电视是正当有益的课余活动吗?”这一问题虽然不在预设之内,但我立刻组织学生展开了讨论。学生的观点并不一致,有的认为看电视能增长知识,开阔视野,了解国家大事,是正当的;有的认为看电视容易着迷,使人误了正当的工作,还不利于学习和保护视力。于是我就问:“那么这一活动在怎样的条件下才能变得正当有益呢?”接着,学生就在四人小组内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分析了问题的关健,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在交流中,大家得出这样的结论:只要时间把握适当,注意选择有益的节目内容,看电视就是正当有益的课余活动。利用这个课堂生成的问题,老师带着学生进行了一次问题探究,同时也给了提问的学生一个极大的鼓舞——他的问题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和重视。
课中调控,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对每一个不同寻常的提问表示尊重。“看电视”的问题虽然偏离了预设,但却是学生生活、学习中碰到的最直接的问题。组织学生探讨自己最关心的问题,学生当然全情投入,印象深刻。同时,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对于生成的问题,教师要进行必要的引导:如果是教师非常清楚的问题,当时就要给以明确的解答;如果是教师弄不准的问题,可以把学生的思路引向课外,让学生或师生一同从书中、生活中去探寻答案;如果学生在价值观上有误,教师则要及时给予正面的引导……总之,对于课堂生成,我们绝不能置之不理,更不能训斥挖苦,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三、敦品笃行,看重身体力行的生活实践
新课标指出: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的确,对于我们的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而言,“课外的事情比课内的事情更重要”。学生课堂上懂了,课后是否真的懂了?学生课堂上讲了,课后是否真的做了?因此,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把握、寻找与学生生活建立联系的结合点,打破教学场所、教学时空的限制,让孩子们去接触原原本本的生活,去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从而获得真切的感受。
课后实践,一是教师思想认识要到位。活动的结束并不等同于教育的结束,一节课结束了也绝不意味着学生认识活动的终结。在教育活动之后,教师需要有意识地总结提升:可以利用学生尚存疑问之处再提出新的教育要求,引导活动不断向纵深发展,或者为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学生的知识、技能,举办成果展示会,交流、推广或利用成果等。二是教师课后反馈要到位。教师要重视课后评价,学生的学习并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之上,更应该包括课外的实验操作、手工制作、饲养种植、调查访问等等实践活动,我们要通过成果展示的形式(如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所完成的作品、收集到的资料等)对学生进行评价,使学生既对课外实践增强兴趣,又清楚地看到自己参加实践活动的情况。这样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身体力行的生活习惯。
如学习《让我自己来吧》一课,我们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作业要求,还可以与家长配合,布置“量身订造”的作业,培养学生每天按时完成作业、按时作息的习惯。学习《家人关爱我成长》一课,可以要求学生坚持自己能做的事情不给父母添麻烦,帮助父母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请父母监督,并做好有关记录。
总之,一个理想的品德课堂,既需要课前的精心准备,又需要课堂上的机智调控;既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也要真正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既要看学生课堂上的表现,也要关注他们课后生活中的行为,关注他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课堂质量是个永恒的话题,只要我们善于学习与反思,勤于实践与探索,我们的教学效果一定会越来越理想。
(作者单位:浙江常山县芳村镇小学)
4.构建生活化的小学美术理想课堂 篇四
构建生活化的美术课堂教学,使学生在漫长的学习经历中,体验到生活的乐趣与生命成长的快慰。让课堂回归生活,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是课改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它要求教育提供给学生顺利成长与发展的土壤,要求教师的教学成为以艺术文化润泽和以学生个性发展为中心的育人行为,使课堂充满催生学生情感、智慧、人格成长的阳光、雨露。
美术课是美的课堂,是生活的课堂,我们在美术课堂中引入生活信息,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美术,在美术课堂中,进一步认识生活,提升对生活美的认识和创造。
我们教师要认真调查学生的意见和兴趣,积极引导和激发学生所蕴藏的潜能。同时,也相应地提高了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
我们通过构建生活化的美术教学,引领好学生对美的追求,让美来源生活,回归生活,给学生恰当的艺术指导,提升学生创造空间和生命质量,让学生的生活质态有艺术细胞的滋养,让学生的学习在生活情境中达到美的提升。
我们在美术教学中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借助于生活情境和生活经验,给学生探究生活美的平台,进行美术学习与创作,让学生的美术多一份灵动和神韵,多一份生活的韵味。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我们创设生活化的美术课堂,离不开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走进生活化的美术课堂,体验到生活中美术元素和美术时尚,让学生在生活化美术课堂中获取知识。例如在《面具制作》教学中,我们一反常态,不再是讲解结构和制作步骤,而是精心的进行准备几套剧本面具,先让学生使用面具进行表演,学生在表演中体验到面具的作用,激发了学生的情感,赋予面具的生活意义,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意识,真正体会到面具的神奇魅力,这样学习不再枯燥,而是体会到了玩中学习美术的快乐。
在学习《方寸之间》时,我采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合作探究,让他们查询资料,了解学习篆刻常用工具和篆刻步骤,进行名家篆刻作品欣赏,举行校内作品展览,为自己和他人创作印章,这样的美术活动特点就是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实践中去,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体验他们感兴趣的生活。篆刻实践活动使学生多种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特别是学生的篆刻技术得到了提高,他们对传统优秀作品的欣赏水平也有了提升。
如《小泥人》一课,我们学生可以用橡皮泥或陶土来做雕塑练习的。但是我们也可以让他们自己动手去挖粘土,让他们在课上真正感受到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这样的课堂才是农村孩子的乐园,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掌握技能,充分发挥课堂活动的优势作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现在我们很多的农村学校已经配置了多媒体教室,我们还可以以多媒体电教手段为学生多角度、多方面提供大量直观、形象的感知材料,对上好美术课很有帮助。
二、实践中学以致用,拓展应用美术的能力
学以致用才会让学生感受学习的魅力,体验创造的乐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操作活动就是把学生手的动作和脑的思维结合起来,以活动促思维,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手脑并用,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在实践中锻炼美术知识的应用能力,让美术为生活所用。学校开展英语节,我发动学生根据英语节的特点和要求,找出美术能够服务的地方:英语节标志,制作手抄报,圣诞节贺卡,展板的布置,表演的服装道具的设计和制作等。我将任务分配到各个小组,英语节的标志运用了标志设计的知识;贺卡,手抄报运用了绘画,剪纸,拼贴等的美术知识;服装道具的制作更是让学生们用足了美术知识,利用废弃材料的不同质感,做成不同剧目的演出服装;在制作中学生还发现纸材上可以画,可以拼贴,更可以刻挖,硬质的材质可以串联,可以组合。一次活动运用了很多的美术知识,让学生们深深地体会到美术的重要性。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还发现了不同的制作方法,丰富了他们的美术技能。
学习了《环境小设施》,正逢城市建设新的公交车站台,我把报纸上征询市民的几种方案拿给学生看。我组建了几个设计小组,对已有的方案提出自己的建议,决定为我们学校附近的站台进行设计。为了达到实际应用的效果,我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的站点去考察环境。接着学生们应用课堂中学到的美术知识,进行设计,他们运用绘画的方式画出设计图,然后运用泥塑,纸板,甚至各种废弃材料制作了立体模型。虽然学生们的设计没有付诸现实,但在实际生活的设计中学生们充分运用了课堂中学到的美术知识,巩固了知识,拓展了知识的应用能力。
到生活中去,教学做合一,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儿童的生活才是儿童的教育,过什么样的生活,应该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把课堂教学和生活联系,把知识和生活联系,在生活中学习知识,在生活中巩固知识。践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教学做合一,给他们最感兴趣的学习方法,才是给儿童最真实的教育。
5.构建有效课堂、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篇五
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乡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发生了显著变化,课堂教学面貌明显改观,但课堂教学的总体水平,与“优质轻负、充满活力”的新课程改革要求尚有差距。为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实现优质轻负的教育目标,经研究决定在全校开展深化课程改革,构建有效课堂、高效课堂实践活动,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全面分析、准确定位、重点突破、全面提升”的工作思路。关注课堂,决胜课堂,以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科学的课堂教学过程,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师教学效益,提高学生学习效益,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实施方案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
为加强领导,保证活动顺利开展并取得显著成效,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领会内涵、提高认识
有效课堂、高效课堂教学是指教师以新课程理念和科学理论为指导,遵循教学活动规律和学科特点,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课堂上,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构建有效课堂、高效课堂,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现实要求,对于推进我校教育教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确立目标、明确思路
工作目标:构建“有效、高效、优质、轻负”的课堂。基本思路:以“有效的教,促进高效的学”的理念为指导,通过“学习、实践、反思、交流、合作”的实践策略,提高教师设计、实施、评价、反思教学的能力。努力探索常态教学条件下,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效教学方式和策略。
(四)分项实施、重点突破
1、充分研读教材
基本要求:要求全体教师理解教材、吃透教材、活用教材。教师对照课程标准,通读所任学科教材内容(小学教师要适当掌握初中阶段教材内容,初中教师要适当掌握高中阶段教材内容),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知识体系、脉络结构和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把握课程整体目标和阶段目标。在此基础上,能够细读当前所教年级教材,吃透教材在整个学科中的地位、作用,能够对教材进行灵活的加工处理,能够书写出高质量的教材分析,写出整册书和单元可行教学计划。
主要措施:组织教师深入学习学科教材和研读课程标准,通过专家讲座、骨干示范、同事合作、个人研读等形式,采取培养典型、过程考核、教材教法能手评选等措施,落实本阶段工作要求。工作目标:所有教师能够正确理解教材、合理使用教材,部分教师能够创造性使用教材。
2、优化教学设计
基本要求:要求教师规范备课、有效备课。教师在掌握课标、吃透教材、把握学情的基础上,高质量落实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备程序、备作业的常规要求。在此基础上,鼓励教师不断超越自我,创造性地开展有效备课,逐步让每一节备课都能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线索清晰、方法得当、内容精当,形成有个性、有创意的教学设计。
主要措施:通过加强常规管理,落实备课检查、指导、考核制度,建立集体备课机制(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个人修改、课后反思),开展优秀教学设计展览和评比,全面提高教师备课质量。学校力争逐渐为教师有效备课提供充足的课件、课例等资源,推荐名师备课案例。
工作目标:所有教师能够规范备课,部分教师能够创造性地进行有效备课。
3、构建有效课堂、高效课堂
基本要求:一是课堂上创新教与学方式,充分发挥教师的组织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地把学生解放出来,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有意义学习过程中,全身心投入,积极动脑、动口、动手,教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坚持“四凡四不”,即凡是学生自己能学习的教师不教;凡是学生自己能探究的教师不导;凡是学生能做出的教师不启;凡是学生自己能说出的,教师不引。老师有时放不开,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学,是因为不相信学生的能力,所以一定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学好。许多教师只所以喜欢满堂灌,是惟恐讲不细,学生听不明白。考试不及格,传统的观点总认为教师讲得少,就是教师不负责,希望老师多讲。这些不是方法问题,是思想观念问题,说到底就是对学生信不过。思想观念不转变,教学改革永远不会进行到底。二是要优化教学策略,恰当灵活地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精讲精练,及时反馈、有效调控,切实提高教学活动实效。提倡“两个高效”,即每一位学生的高效和每一分钟的高效。关注每一个有问题的学生,关注每一学生的问题。闲则生非,课堂不允许一个学生闲,忙了,纪律就好,成绩就好。学校最大的浪费是课堂时间的浪费。课堂上要做到放手但不放任,让学生自主却不自流,让学生全力以赴、全神贯注、全神投入,紧张而愉悦地学习。
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上一节校内公开课,男
55、女52岁以下的教师必须做课件,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每位教师每学期必须听课15节(含校内、校际),分管副校长、教导主任每学期听课30节。
主要措施:开展各学科、各学段、各种课型的课堂教学观摩、展示、研讨活动。组织骨干教师上示范课,全体教师授课大比武等活动。开展全员性的“两效”课堂教学评比活动。有计划地组织中青年教师、骨干教师“走出去”,聆听专家课堂,坐下来写出听后反思。工作目标:建立起各学科有效课堂、高效课堂评价标准和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全校教师牢固树立起追求“两效”课堂教学的理念,课堂教学水平整体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4、优化作业设计
基本要求:要求教师精心设计作业、创新作业批改方式、减少学生重复、机械、无效的作业。教师精心地设计具有针对性、层次性、选择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作业,创新作业批改形式,发挥作业批改中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师生心灵交流的激励性作用,作业及时评价,做到堂堂清,促进学生不断改进和发展的作用。
主要措施:加强对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教师布置和批改作业情况的检查和讲评,组织作业设计研讨,开展教师现场作业设计竞赛、优秀作业设计案例评选、优秀班级作业展评、学生家长评教等措施,推进作业设计的优化,使教师形成自主设计高质量作业并及时批改评价的良好习惯。课堂练习时,坚持三条原则:一是发散性思维原则。选练题目有一定的代表性,通过练习能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二是量力而行原则。做到选练的题目适度、适量。所谓适度,就是难易适中,即不拔高,又不过于简单。所谓适量,就是作业总量以学生经过努力在15分钟内能完成为限,又不偏少。三是针对性地布置不同层次的习题。”
工作目标:使全体教师形成自主设计高质量作业并及时批改的良好习惯。
5、规范学生学习习惯 基本要求:通过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巩固等学习过程的管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预习要思考一些基本的问题:讲什么?跟以前的知识有什么联系?等等。上课要做到“声声入耳、字字入目、动手动脑、用心学习”。要端坐在凳子上,起立时要站直;听课时目视老师,重点内容课本上有的要勾画,没有的要记在课本的空白处或笔记本上;老师板书时要目视黑板;老师提出问题时积极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不明白的问题要及时问老师;回答课本上的问题时将书捧在胸前,声音要宏亮;书写时执笔要正确,要认真书写,解答过程要规范,写在规定的位置,不写错别字,要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讨论问题时要主动参与,积极发言。坚持先复习后做题,复习是巩固和消化学习内容的重要环节,把所学知识认真复习一遍,该记忆的记住了,该理解的理解了,然后再做作业。
主要措施:组织学生学习“学习常规”,开展“学习标兵”、“学习模范班”评比活动,颁发流动锦旗,积极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风貌,进一步培育优良的学风、班风和校风。
工作目标:绝大多数学生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都能作到主动学习。
(五)、坚持活动,落实过程 1.开展教师教学技能大比武。时间:2012年5月
活动内容:以学校为单位进行课堂教学大比武,依据成绩综合排名,评出一、二、三等,结果列入考核。⒉开展教学设计比赛,时间:2012年6月。⒊开展互听互评活动,时间2012年5月至6月。
6.构建卓越课堂实施方案 篇六
一、指导思想
依据巫溪县教科所提出的“情智共生,卓越课堂”方案的总体目标,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倡导的人才观、质量观、教学观为指南,以着力改变教与学的方式为核心,以优质师资和优良设施设备为保障,创建一流的课堂,促进全校教学质量整体提升,顺利实现“人本、均衡、卓越”的教育发展目标。
二、现状分析
我校于20XX年进行新课改以来,在巫溪县教委和教科所的领导下,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师生积极参与,立足课堂教学实际,从实际问题出发,不断深入研讨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和方法,建立强有力的学校教研团队,克服诸多限制条件的约束,通过一系列努力,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初步的
成果,但是,由于部分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根深蒂固,教学三维目标还未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未能很好的得以体现,教师重“教”而未重学生的“学”,课堂教学改革还需进一步深入。
三、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卓越课堂”是指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坚持德育为先、全面发展、能力为重、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突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建立师生学习共同体,彰显多元、开放、包容的课堂教学文化,最大程度地优化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形成最优化的课堂形态,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育人质量。结合学校实际,分阶段制定实施计划,推进“卓越课堂”建设,力争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使我校所有学科课堂教学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全面落实新课程三维目标,普遍达到“有效课堂”要求,总体水平明显提高。
(二)、具体目标
1.在教学目标上,整体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课程三维目标,着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在教学准备上,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和课标要求,准确领会教材编写意图,根据学生发展需求和教学环境,恰当
选择教学素材,科学设计教学过程,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3.在教学内容上,体现层次性和多样性,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着力挖掘学科和课堂教学内容的育人价值,灵活处理教学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在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上,建立师生学习共同体,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形成师生积极参与、交流互动、共同学习的过程,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5.在教学评价上,既重视学习结果,又关注学习过程和方法;既重视学习能力提升,又关注学习情感和态度。加强学生日常评价,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采用学生、教师、家长等多元主体参与的教学评价方式,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激励学生全面发展。
四、工作措施
(一)提高理论水平,增强课改自觉性
1. 加强领导,成立学校“卓越课堂”五年行动计划实施工作领导小组,组织、领导“卓越课堂”实施工作。
组长:陈帮界
副组长:钟辉
成员:全体教师
2. 加强学习,通过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素质,转变教学观念,增强课改的自觉性。
利用业务学习时间组织教师认真学习《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十项规定》、《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的意见》和《重庆市义务教育“卓越课堂”五年行动计划》等文件精神,准确领会文件精神,更新教育观念,创新工作方式,增强“卓越课堂”实施的自觉性。深化教学改革,把推进“卓越课堂”行动计划落到实处。
(二)转变意识观念,转变教学方式
1.树立“学生主体”教学理念
①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要通过课堂引导,让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
②树立新型的知识观。教师在课堂中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和探究,让学生经历从问号变成句号,再由句号到问号的反复论证,从而把知识不断地拓展、延伸、迁移,逐步形成能力。
③树立全员的评价观。要制订科学的评价方案,要对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中的兴趣状态、能力表现、合作意识、学习效果进行全方位、合理的评价。同时,也要对教师在教学中启发、引导、点拨、激励等效果方面作出准确评价。
2.突出学生主体,转变学习方式。
①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主动求知。其次,教师要改变生浇硬灌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学在教前,教在学后,生为主帅、师为参谋。
②突出学生的自我表现能力,让学生学习潜能得以最大的释放。要做到身动、心动、人人动,让学生在动中学、在学中动,在“自动”中战胜自我,发展自我,在“他动”中发现不足,弥补不足。
③增强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要打破常规,运用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来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极力创造让学生敢想善想、敢问善问、敢做善做、敢说善说的课堂教学环境;要鼓励学生挑战权威,鼓励学生突发奇想、敢冒风险,鼓励学生动手实践,身体力行。
3.创建“以生为本”的职业文化
7.构建理想的高中英语讲评课堂 篇七
目前的讲评课堂, 以教师的点评分析讲解代替了学生的思考合作探究。在这种教学模式下, 学生缺乏应有的思考过程, 合作学习探究答案几乎空白, 质疑意识难以养成, 学生在被动接受知识的情况下很难突破自我, 无法实现学习效果质的飞跃。要实现事半功倍的课堂教学效果, 就必须依靠理想课堂加以保证,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鼓励学生充分参与课堂, 合作探究, 确保教师的引领促进学生的学习, 实现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飞跃。要以问题的设计为突破点,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 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模式, 实现理想课堂的构建。
一、传统讲评课堂的现状
1.教师授课内容偏多, 学生参与课堂偏少。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过分注重知识点的讲授, 知识点讲得全面透彻, 讲授内容过多反而突不出重点, 缺乏针对性, 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由于教师主宰了课堂, 学生参与课堂、展示自己的机会变少, 缺乏小组合作、主动探究、不断反思的过程, 严重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发展。
2.自主学习能力不强, 合作竞争意识薄弱。学生一直在被动的学习, 一旦离开教师的指导就不能很好的获取知识, 很难养成个性化的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能力得不到提高。有的学生不会整理个性化的错题本, 有的学生遇到问题不善质疑, 有的学生无法进行有效复习, 还有的学生不善利用课余时间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弥补修复。由于参与课堂的机会不多, 学生只顾独自学习, 与同伴互助合作竞争意识也比较薄弱。有的学生有知识点的困惑不能通过同伴互助的方式解决, 有的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不能提升, 有的学生缺乏自信而不敢大声回答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都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优化。
二、理想讲评课堂的构建
理想课堂的构建关键在于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和师生在课堂上的通力合作。教师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竞争意识, 通过优质高效的课堂互动, 同时抓好课前、课中、课后等几个环节, 实现理想课堂的构建。
(一) 讲评课前的教师备课
理想课堂的构建实际上要延伸到课前的教师备课。这种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有更加充分的知识准备来应对学生的提问质疑, 要以充分的备课确保理想课堂的实施。备课过程中要以问题为导向、任务为驱动, 用合理的课堂任务设计来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激发学生思考, 鼓励学生小组合作。教师通过作业的批阅了解学情学况, 选择典型的共性知识盲点作为重点分析点拨的内容, 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 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鼓励学生踊跃汇报、大胆发言, 不足部分则由教师讲授补充, 共同分析知识盲点和错误原因。
(二) 讲评课中的师生互动
理想课堂的构建在于师生角色明确, 给力互动。学生要争做课堂的主人, 教师要把握好课堂的节奏, 确保学生有足够的课堂活动时间, 不断激发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充分进行思想的沟通和碰撞, 不断提高组织协调能力, 大胆大声发言, 在教师的讲授补充下构建知识体系、分析错因、悟出结论, 最后通过任务学习加以巩固, 实现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具体讲评时可以使用以下几个环节:
1.校对答案, 学生思考。教师把答案展示给学生, 让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校对和回顾。针对共性化的错题要设计问题让学生根据知识点提示进行思考, 可以提供考点分析、知识点回顾、上下文语境等提示信息为学生的思考指明方向。教师要让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后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讨论思考、分析交流, 确保有效生生互动, 同时关注学生的讨论互动氛围, 深入到学生中去, 准确了解学情, 以便作出启发式的有效点拨。
2.学生展示, 教师点拨。学生经过个性化的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探究后会产生自己的见解和新的感悟, 分析出解题的思路和结果。教师可以让学生踊跃汇报, 大声展示小组的讨论结果, 让其他小组进行评判, 同时鼓励其他小组大胆质疑, 提出自己的观点。在学生观点无法定夺时, 教师要适时进行分析和点拨, 与学生共同分析出答案。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题型特点, 寻求解题思路和突破方法, 培养学生答题能力。
3.任务学习, 学生感悟。通过学生个性化思考、小组合作讨论、踊跃汇报答案、大胆质疑和教师点拨等一系列环节后, 能重新构建弥补知识体系, 除此之外还要用新的学习任务来巩固知识体系以达到熟能生巧的效果。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设计学习任务让学生巩固消化。像单选题要让学生积累拓展词汇, 注重一词多义和旧词新义的运用;完形填空要注重对文本的整体理解和感悟, 通过归纳短文大意和作者观点进一步吃透文章;阅读理解要注重充分利用已读文本, 挖掘设计新的阅读任务, 培养学生快速准确定位信息的能力。
4.学生质疑, 教师答疑。共性化的知识盲点解决后, 教师要让学生进一步关注个性化的错题, 自己思考回顾, 分析错因, 弥补不足, 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时要大胆质疑, 可以同伴互助合作解决问题, 也可以求助于教师, 力求及时解决, 不留后患。
(三) 讲评课后的学生巩固
教师要在课堂结束前对本课所讲授的内容进行总结回顾, 总结本课所收获的知识、已解决的问题, 同时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错题积累, 起到巩固消化的作用, 也便于满足以后个性化巩固复习的需要。
8.构建理想课堂追寻有效教学 篇八
关键词:理想课堂;财会专业;教与学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怎样切实提高现今职中学校财会这一专业教育教学的质量已经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唯有教师们做到及时地更新课程的教学手段与教学形式,增强职中学校财会专业的师资水平,充分调动职中生学习兴趣。才可以达到职中学校财会专业的教学革新,促进学生在学习当中努力地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能力。
一、财会中存在教方面的问题
1、职中财会教师专业水平的限制
目前,在职中学校中,尽管财会这一专业中教师队伍的人数是不少,可是就其的整体专业之水平而言还是不高的。并且在学校中财会教师的队伍里边还存在着很大部分的教师都不是从财会专业毕业的,以至于这一部分教师对于财会专业中的理论知识掌握和实践操作经验都还丰富不够,在深度性的研究与学习方面还非常的缺乏,到了实际课程教学活动当中常常无法创作出正确适当的财会教学活动方案。除此之外,由于财会教师的阅历不够、知识面的狭窄,同时又缺乏个人非常擅长的课程,导致了学校在对教师进行分配的时候无法做到科学合理,以至于经常都发生教师在上学期是教一门学科,到了下学期缺被调整到了另一门相差甚远的学科进行教学。财会教师们专业知识的缺乏,主要在于财会教师们在进行了多年的财会教学后,仅仅限制在了会计这一专业,而对于相关连的金融和贸易等的专业没有做出了解与学习。这样一来,便造成财会教师不能实施与临近专业性问题的融会贯通。而项目操作经验的缺乏,实践操作的能力的低下,导致了财会教师无法实施更理性的课程设计与操作。
2、职中学校财会硬件设施的不健全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信息技术也得到了空前的迅猛壮大,会计的电算化也随着被逐步地普及了开来。职中院校里边的财会实验室也慢慢地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我们知道,会计电算化进一步推进要求需要信息计算机技术做辅助。可是在现在职中学校的课程教学当中,依然缺少比较深度性会计电算化的作业,无法达到联机进行作业,同时会计实验室里边所实施的项目形式也相对单一,无法增强多元性的实践操作经验,会计实验室所实施实践性作业有待进一步进行开发。目前会计的项目是由多层次相结合的,这就要求我们的会计工作人员掌握多方个面的不同知识,方可以在其中自由地开展工作。一般中职学校的实践作业也就是局限在会计的核算工作方面,没有拓展延伸到更大的范围里面去。
二、财会中存在的学的问题
1、学生对于会计专业兴趣的缺失
兴趣往往是影响职中生实施财会专业这一学习的巨大影响之因素。可是在现今职中学校的会计课程教学活动中,职中生大多都失去了对财会专业学习的积极性。自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是经济得到飞速发展,让市场中的职中学校里边出现了非常多的财会专业学习者,一大批财会专业的毕业生步入社会,直接的导致了需求比例的严重失调,也让职中生无法看到财会这一行业的美好前景,从而让财会专业的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财会专业技能和知识的积极性。当然,有关专业学科兴趣的缺乏也不单单局限在财会这一个行业。
2、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当
尽管近几年以来一直被提倡不要光注重分数,应该能力,可是在我国的传统观念之下,分数一直是评价学生水平高低的标准。大部分的学生无法得到一个比较满意的分数通常都不是由于智力方面的原因,而是因为学习手段与方式的不正确。也就是说,学生们在学习知识以及理解知识方面的的能力往往是不会相差很大的,也就只是因为在后阶段的学习训练的过程当中所位于的环境以及个人的性格等方面的因素,造成了不一样的学习策略体系,以至于与他人之间的距离被逐渐地拉大。由于学生没有获得合理科学的学习手段,也就很自然的会降低其的学习效果以及能力,因此,家庭与学校所施加下来的压力也会变大,导致恶性循环让学生很难获取进步。
三、构建理想课堂、追寻有效教学的途径
1、增强会计专业教师的专业水平,实施合理的教学分工
我们知道,职中学校财会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将直接地影响到职中学校会计学科教学活动的质量。财会教育有重要的基础地位。在财会教育中,财会教育是用法律形式规定的,要求适龄儿童必须接受强制、免费和普通的国民基础教育。财会教育是面向全体公民的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财会教育的普及程度、质量优劣,直接关系到我国以后的发展。财会教育是九年财会教育的第一阶段,在实施财会教育中负有直接的重大基础责任。财会教育的健康发展有利于保证每一个人接受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财会教育是最基础的教育,是学生接受更好教育的保证。因此,学校应该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对财会教师实施相关的考核,构建起一个科学健全的课程教学评价机制。应该对财会教师实施针对性的培训与再教育,促使职中院校的财会教师可以不断地让自己得到充实和发展,增强专业知识素养和能力。同时学校在给教师们划分课程教学任务的时候,需要考虑的是每一位教师的特长以及个性,用这当作基础来实施课程教学任务的分工。应该给每一个教师分配比较稳定的几门学科,以保障教师们可以在一个或者是多个领域实施深度的探究与学习,全面的发挥教师们内在的潜力。经过对此种方式的实施,不但可以确实的实现减低财会专业教师的工作压力,同时还可以确实增强教师不断提高课程教学活动质量的积极性。
2、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自新课改一来,教育界的人士就经常把“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挂在嘴边,这就说明了兴趣在教学中的作用,以及对于学生来说的重要性。结合目前财会专业职中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缺乏的这一现象,职中学校的财会专业教师必须实施有效性的疏导工作。可根据当今社会的就业难这一现状来使中职生感到一定的压力,使职中生正确意识到财会专业知识学习的关键性,只要教师能够把握好度的关系,便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实现增强职中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同时,财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有效掌握,是今后在竞争激烈社会中生存的最可靠的屏障。而且财会专业知识可以运用的地方非常广泛,不管是家庭的理财,还是在工作中的理财工作,只要专业知识运用的好学生都可以实施合理科学的核算与规划。唯有学生具备了正确的学习观念,才能够自觉主动地开展学习。
3、针对会计专业研究新型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
尽管我国实施新课程改革已经有好几年了,可是在现在的职中院校的会计专业的教学中依然存在教师一味地在讲台上实施索然无味的专业知识讲解,教师一个人在讲台上唱独角戏,在此种课堂教学形式之下,只能导致教师在上面进行非常细致的讲解,可是职中生却在台下默默无闻地打瞌睡、开小差、玩手机等,认真听课的同学少之又少。那么是什么造成学生的不认真听课的呢?显然,是由于财会教师讲到的专业知识太过于理论性化了,没有一点趣味性,没有与职中生们的生活实际进行联系,导致职中生们不明白知识应该怎样进行具体的应用和实践,所以自然就会在课堂教学中出现走神的现象。财会专业的教师应该注意,在课程教学活动中,财会教师应该尽最大能力为职中生们提供有效合理的实践操作机会,结合具体的专业知识构建起一个有益的情境,应该科学地设计课堂问题与教学流程,使职中生可以结合财会工作中的各个方面实施具体性的有针对性的了解与接触,是职中生可以自主性的开展专业课程学习,以增强职中生的财会专业水平和能力。
结语
总而言之,应该高度重视让职中学校的财会专业课程教学的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身为职中学校财会专业的教师唯有与时俱进,做到及时性地更新课堂教学手段与课程教学形式,增强自身的专业知识素养与能力,全面调动起职中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的主动性,才可以实现职中学校财会专业的课程教学改革,促进学生们在学习与工作当中努力地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能力,让其自身的知识面得到有效的扩展,以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为以后的发展和进步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成民.网络时代高职财务会计校内实习初探[A].2011高等职业教育电子信息类专业学术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2011
2 吴希慧.谈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提高[N].经理日报,2009
3 吴希慧.浅析高职高专会计教学的课程改革途径[N].经理日报.2009
4 原和平.浅谈会计人才培养方式转型[N].财会信报,2010
9.构建理想课堂实施方案 篇九
(1)每一个学生在每一个光阴段都有事做。
(2)在详细的一节课里到达厚积常识、破疑解难、办法优化、才能进步、进修高效。
(3)必需让学生在讲堂上心境舒畅,有平安的进修生理情况。
高效讲堂要相符三个“量”:(1)信息量。(2)思维量。(3)训练量。
高效讲堂要到达三“动”:(1)形动,讲堂上学活泼起来了。(2)心动,思维在动。(3)神动,思惟在动。以上三“尺度”、三个“量”和三“动”,是高效讲堂的本色。
断定一堂课是不是高效讲堂,首要有“八看”:一看教授教化目的是不是落实了“三维”要求,二看教授教化法式是不是完成了“先学后教”,三看讲堂上是不是由“教教材”酿成了“用教材”,四看西席的脚色是不是由“主演”酿成了“导演”,五看学生的脚色是不是由“观众”真正酿成了“主角”,六看教授教化手腕是不是完成了当代化,七看教授教化进程是不是由关闭走向了开放,八看讲堂教授教化后果是不是完成了“堂堂清”。
一、对比高效讲堂的尺度,当前讲堂教授教化中存在的首要问题和不敷是:
1、教授教化目的没有很康复的落实三维目的,只注意了常识与技巧的造就,短缺对进程与办法以及感情立场代价观的看重。
2、教授教化观念落后,教改意识淡漠,讲堂教授教化中学生主体位置不凸起,短少西席指示下的学生自立进修,不克不迭调动学生踊跃性,学生被动的接受常识,西席讲得多,与学生互动少,西席经办取代多,学生思虑、感悟少。
3、教授教化手腕单一,没有很康复的应用试验、挂图等教授教化辅助手腕,分外是当代化的教授教化手腕(如多媒体课件、灌音、录像等)更是很少运用。
4、讲练关系处置欠康复,表示在:讲堂演习设计不精,教与练脱节;以讲代练,教与学脱节;有安插无反馈,练与评脱节。不克不迭完成“堂堂清”。
5、讲堂教授教化的行动不规范,影响教授教化后果,表示在:⑴教授教化言语不规范,短少精心设计;⑵板书、板画不规范;⑶讲堂教授教化组织不力、监控不严,对学生规范化的要求过低。⑷讲堂教授教化环节不完备。
发生上述征象的首要缘故原由是:
1、课前投入不敷,表示在:(1)集体备课研讨力度不够,有的流于情势,乃至应付公务,难以进步学科西席的整体素质。(2)小我备课不充足,教授教化环节设计不精,短少问题情景的创设以及学生运动的精心设计等,教授教化体式格局单一,难以引发学生进修兴致,招致讲堂教授教化效力不高。
2、学生自立进修的才能不强,自立进修的办法欠缺,年夜多半学生没有把进修酿成具有内涵进修念头根基上的“想学”,把握了必定的进修战略根基上的“会学”,火急必要西席的指示和治理,使学生增强自立进修意识,把握科学的进修办法,养成优越的进修习气。
二、构建“三阶段五环节”高效讲堂教授教化的战略
根本要求:集体备课要当真落实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各备课组要把握集体备课的重心,依据黉舍正定的分歧课型集体备课内容要求,重点要放到教法学法探讨和学生运动设计上来,不克不迭只停顿在对常识内容的计议上。二是既要群策群力,造成共性,又要施展专长,造成个性。三是充足施展主干西席的作用,让他们在备课中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
落实步伐:(1)教诲处、级部加年夜督查力度,对各备课组的备课光阴、备课所在、备课资料均予以按期反省,履行周反馈轨制,在每周印发的《教授教化简讯》上实时传递。(2)包组引导及级部主任要监视备课组长,并当真介入每次运动,确保集体备课不流于情势。
落实步伐:(1)加年夜反省力度,级部每周反省各备课组西席备讲义三分之一,并实时在《教授教化简讯》颁布反省成果。西席要用黉舍新学期印刷的备讲义备课,名目要齐全,书写要工致。(2)履行引导排闼听课,加年夜讲堂教授教化督查力度。(3)严厉西席教授教化信息反馈轨制,增强讲堂教授教化治理和质量反省监控,由学生填写《西席教授教化信息反馈表》,以相识西席讲堂教授教化表示、教授教化后果等情况,并实时向西席反馈,调动师生讲堂教授教化双边运动的踊跃性,保障讲堂教授教化的规范和高效。
课后:优化“教”与“学”的深思,赓续晋升“教”与“学”的程度。
此外西席还要整顿本身深思的内容,写康复单位跋文、学期总结,总结履历教训,赓续进步教授教化教研程度。
“学”的深思指学生的深思,是学生赓续的监视、评估自身的进修进程、进修办法与进修成果的行动,学生进修的深思与西席的深思性教授教化是相同一的。西席在存眷学生周全成长的同时,要指示学生实时深思本身的进修状态,改良进修办法,学生的深思要造成笔墨,要有改良的步伐。
三、构建高效讲堂的步伐与运动
1、级部组织各备课组当真进修《沂水三中创立高效讲堂施行计划》,在集体进修和研讨的根基上,各备课组写出创立高效讲堂的计划与盘算,重点是依据学科特色写出“三阶段五环节” 的详细做法。
2、踊跃开展“四课”运动。每位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及市县级教授教化能手举行一堂“示范课”;每位任教不敷五年的青年西席上一堂“报告请示课”;每位西席上一节“优质课”;对讲堂教授教化模式有新摸索或新思绪的西席举行“观摩课”并在高
一、高二年级中评出“十佳高效讲堂教授教化示范西席”。课后,都要进行评课运动,先有主讲西席说课,然落后行评课,对比高效讲堂的尺度,找出胜利和不敷,互相商讨,配合进步。
3、勉励西席尽力立异讲堂教授教化模式。依据学科特色,各教研组都环抱新课改和“三阶段五环节”高效讲堂教授教化的构建,至少肯定一个教研课题,尽力摸索具有开放性、探讨性和多样性的讲堂教授教化办法和教授教化模式。本年立项的县市级课题,黉舍教科室将从优异的课题组中保举发生。
4、学期末各任课西席写出小我学期教授教化深思,各备课组初步造成具有学科特色的高效讲堂教授教化模式,造成书面资料,以上西席小我深思和备课组总结教诲处将择优印刷成册,全校交流。
10.楼庄小学构建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篇十
一、现状分析: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而确保教学质量的主阵地就是课堂。我校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开展“构建高效课堂教学质量工程”实施以来,我校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发生了显著变化,课堂教学面貌明显改观。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与“优质轻负充满活力”的新课程改革要求尚有差距.为解决此问题,切实减轻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实现优质轻负的教育目标,打造高效课堂势在必行。但是,以我校师资队伍目前现状,仍需要从有效课堂做起,逐步达到高效课堂目标。
二、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根本指导,以高效课堂创建活动为载体,以强化校本研训为主要抓手,以提高教学效率为根本目的,以全面提高队伍素质和教育质量为奋斗目标,积极稳妥地打造“理念先进、目标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合理、方法科学、氛围和谐、教学相长、质量提高”的高效课堂,把质量建设进一步引向深入。
三、工作目标及基本思路: 工作目标:
构建“高效、优质、轻负”的课堂教学,努力提升课堂教学效益,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基本思路:
以“有效的教,促进高效的学”的理念为指导,通过“学习、实
践、反思、交流、合作”的实践策略,提高教师设计、实施、评价、反思教学的能力.在高效课堂教学过程中掌握方法,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四、实施方案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机构
为加强领导保证活动顺利开展并取得显著成效,我校成立由校长为组长、学校中层班子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由各团队组长和学科组组长组成的实施小组,领导、指导和组织全校“打造高效课堂”活动的开展。
1、领导小组:
组 长:王占锋
成 员:李生治(二)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各团队利用校本培训和教研活动时间认真组织教师学习新课标和构建高效课堂有关资料,提高认识积极参与本次活动。
(三)精心组织、扎实推进
1、宣传发动,理论培训(2012 年8—9 月)。
学校召开全体教师会议,全面动员、组织学习,深入讨论形成共识,制订方案,明确要求;转变观念,增强实践操作能力。
2、查找问题,讨论模式(2012 年10 月)。
开展课堂教学反思活动,组织教师对照先进的教学理念与经验,对当前课堂教学现状进行观察、分析,通过自评互评找出存在的问题
和差距。开展案例分析活动,通过案例分析,每一名教师都要找到3~ 5 个制约课堂高效的问题,写出解决措施或改进建议措施。教研组长要组织学科带头人讨论、制定本学科创建高效课堂的学科模式。
3、示范引领,归纳提炼(2012 年11--12 月)。
组织学科骨干教师、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等教学中的“领头人”率先上研究课,发挥引领作用。各组对自己领头人所上研究课进行分析归纳,在此基础上提炼本学科高效课堂基本的程序和模式。
4、理论学习,引申深化(2013 年1 月—3 月)。
积极参加各级培训活动,让每位教师在实践上有提升,在理论上有升华,促进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间的有机转化。
5、全员展示,总结提高(2013 年4 月—5 月)。
组织高效课堂实践汇报研讨活动,人人上汇报课,课课进行研讨评议,针对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策略。教研组、备课组及教师个人要认真总结实践经验,进行理性思考,形成一定的高效教学模式,推出一些成功的课例,撰写一份有较高价值的论文或经验总结文章。
6、学科定型,推广运用(2013 年6 月—7 月)制定、完善《创建高效课堂模式指导意见》、《高效课堂评价方案》和《高效课堂校本研训实施方案》等配套方案。
楼庄小学
11.构建高中物理理想课堂的对策 篇十一
【关键词】物理 理想 课堂 对策
一、弄清构建高中物理理想课堂的条件
1、充分的课前准备是打造“理想课堂”的前提基础。“教学目标要有预设性”。没有充分准备的课,肯定是低效或无效的。上课就好比打仗,备课就好比战前的备战。《孙子兵法》说得好:“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备课之关键在于备知识、备方法、备学生,三者缺一不可。备知识就是“知己”,备学生就是“知彼”,而备方法就是研究战略战本。古人说理想方能为师“,故教师备课时,不能仅限于将课本上已有的知识备好,还应该阅读大量的相关资料,将本节课的知识背景掌握充分,将局部的知识放到整体的知识大背景来研究,只有这样才能为“理想课堂”奠定基础。
2、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理想课堂运行的必要条件。要做到这点,我认为教师必须具备三种过硬的基本功:1、语言。2、板书。3、严密的逻辑思维。课堂是师生互动的场所,教师怎样才能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住?试想教师没有抑扬顿挫,幽默风趣的语言,怎么吸引学生的听觉?没有一手漂亮的板书,又怎能吸引学生的视觉?没有对知识严密的逻辑分析,又怎能给学生的智慧的光芒,给学生以心智的启迪?学生的能力又从何而来?所以我认为教师具备了这三点,学生才会欣赏你,佩服你,才会对你的课感兴趣。
3、真挚的情感是打造“理想课堂的软件保障”。首先教师要用平等的心态对待他们,当他向你求知时,你要用更大的耐心与心细去帮助他。上课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明知这部分学生认识能力有限,就不要用深难的问题去为难他,这样会让他难堪、自尊心也会受到伤害。假如用一些浅易的问题去鼓励这类学生回答,就会让其产生成就感,提高其学习兴趣,激发他参与学习的积极性、甚至可以帮助他树立或找回一些学习的自信。而当他违反纪律时,你一定要严厉地批评他,但绝不能批评之后,与他反目为仇,流露出讨厌他的情绪,而是要继续关心他,找出他一些细微的闪光点,鼓励他。只有这样,他才会认为你是真心对他,而把你当真朋友,愿意与你相处。如果我们能与学生建立起这样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那我们就一定能将我们的课堂打造成“理想课堂”。
二、构建高中物理理想课堂的对策
1、转变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
过往的教学模式是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教师单纯的讲述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学习状态,教学效率较低;而现在新课程要求转变教学方式,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作为教师就要从单一讲述向启发性学习转变,从只重结果到重过程转变。
比如:在物理定律的学习过程中,像“牛顿第二定律”、“向心力”、“万有引力定律”、“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等力学内容,注重引导学生熟悉认知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过程,并在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上逐渐启发学生如何推倒向心力,进而推出万有引力的内容;在熟练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之上指导学生学习动能定理的推导,进一步推出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定律,定理的推导过程中,加强对内容的理解,更深入把握它们之间的联系。通过相互之间的关联,使学生意识到这些定律并不是各自孤立的。在推导过程中使学生思维得到训练,能力得到培养,这种教学方式要比单纯的让学生记忆定理定律内容和公式,而后通过让学生做题,练习来巩固效果好得多,后面所述的这种方式智慧事倍功半,是一种低效的学习方式。
2、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调动学生积极性
要在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效率,首先要求教师在备课上课的环节上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注重分析和熟悉学生情况,这是因为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及基础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同。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首先要承认学生才是自主学习的主体,而个体之间有一定差异,只有这样,在开始备课才会有所侧重,上课落实时重点突出。其次是教师心中有学生,而且要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能忽视学生的存在。
比如在高三物理复习教学中就需要特别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收到良好的效果。在复习之初,首先对全体学生进行整体分析总结,以充分把握学生在基础,能力及学习习惯上所存在的差异。整体分析主要包括对高中物理学习的基础知识点的掌握,解题习惯和运算能力等内容的养成;对分析结果按A、B、C、D作答,像“摩擦力”这一知识点,掌握好的学生为“A”,较好,但仍存在不解的为“B”,掌握情况一般为“C”,较为糟糕为“D”。而后根据以上总结分析,即可得出每一位学生的知识掌握,学习习惯及运算能力情况,但切不可简单的在心中形成“优等”,“中等”和“学困生”等等级印象。并在此基础上,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針对不同学生在复习知识时有所突出,给予学生更多的帮助,同时加强督促与鼓励,从而让每一位学生获得进步,提升教学效率,创建高效理想的课堂。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常仪器简单、现象鲜明直观的演示实验、或能使学生多观察、多动手的学生实验,利用设悬念、摆疑点、设置矛盾的方法,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而根据教材举出一些生动、直观、新奇的现象,也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如,苹果为什么落向地球?如果抛出的石块速度足够大,还会落向地球吗?在光滑的平面上,一只蚂蚁能推动一个很重的铁块吗?在雪地上开车时为什么速度不能太大?如果太大会有哪些危险?有哪些方法可以辨别一根木棒哪头是树根?在此基础上再不失时机地设法强化、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李成彬;高中物理课程改革之我见[J]. 课程教育研究 2013年27期;
[2]陈永建;提高高中物理实效性教学策略探究[J]. 科技资讯 2012年35期;
12.构建生活化的小学美术理想课堂 篇十二
美术课是美的课堂, 是生活的课堂, 我们在美术课堂中引入生活信息, 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美术, 在美术课堂中, 进一步认识生活, 提升对生活美的认识和创造。
我们教师要认真调查学生的意见和兴趣, 积极引导和激发学生所蕴藏的潜能。同时, 也相应地提高了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
我们通过构建生活化的美术教学, 引领好学生对美的追求, 让美来源生活, 回归生活, 给学生恰当的艺术指导, 提升学生创造空间和生命质量, 让学生的生活质态有艺术细胞的滋养, 让学生的学习在生活情境中达到美的提升。
我们在美术教学中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方式, 借助于生活情境和生活经验, 给学生探究生活美的平台, 进行美术学习与创作, 让学生的美术多一份灵动和神韵, 多一份生活的韵味。
一、创设生活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我们创设生活化的美术课堂, 离不开生活情境的创设, 让学生走进生活化的美术课堂, 体验到生活中美术元素和美术时尚, 让学生在生活化美术课堂中获取知识。例如在《面具制作》教学中, 我们一反常态, 不再是讲解结构和制作步骤, 而是精心的进行准备几套剧本面具, 先让学生使用面具进行表演, 学生在表演中体验到面具的作用, 激发了学生的情感, 赋予面具的生活意义,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意识, 真正体会到面具的神奇魅力, 这样学习不再枯燥, 而是体会到了玩中学习美术的快乐。
在学习《方寸之间》时, 我采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 合作探究, 让他们查询资料, 了解学习篆刻常用工具和篆刻步骤, 进行名家篆刻作品欣赏, 举行校内作品展览, 为自己和他人创作印章, 这样的美术活动特点就是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实践中去, 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体验他们感兴趣的生活。篆刻实践活动使学生多种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特别是学生的篆刻技术得到了提高, 他们对传统优秀作品的欣赏水平也有了提升。
如《小泥人》一课, 我们学生可以用橡皮泥或陶土来做雕塑练习的。但是我们也可以让他们自己动手去挖粘土, 让他们在课上真正感受到艺术来源于生活,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这样的课堂才是农村孩子的乐园, 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掌握技能, 充分发挥课堂活动的优势作用,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现在我们很多的农村学校已经配置了多媒体教室, 我们还可以以多媒体电教手段为学生多角度、多方面提供大量直观、形象的感知材料, 对上好美术课很有帮助。
二、实践中学以致用, 拓展应用美术的能力
学以致用才会让学生感受学习的魅力, 体验创造的乐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手使脑得到发展, 使它更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 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操作活动就是把学生手的动作和脑的思维结合起来, 以活动促思维, 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手脑并用, 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 在实践中锻炼美术知识的应用能力, 让美术为生活所用。学校开展英语节, 我发动学生根据英语节的特点和要求, 找出美术能够服务的地方:英语节标志, 制作手抄报, 圣诞节贺卡, 展板的布置, 表演的服装道具的设计和制作等。我将任务分配到各个小组, 英语节的标志运用了标志设计的知识;贺卡, 手抄报运用了绘画, 剪纸, 拼贴等的美术知识;服装道具的制作更是让学生们用足了美术知识, 利用废弃材料的不同质感, 做成不同剧目的演出服装;在制作中学生还发现纸材上可以画, 可以拼贴, 更可以刻挖, 硬质的材质可以串联, 可以组合。一次活动运用了很多的美术知识, 让学生们深深地体会到美术的重要性。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还发现了不同的制作方法, 丰富了他们的美术技能。
学习了《环境小设施》, 正逢城市建设新的公交车站台, 我把报纸上征询市民的几种方案拿给学生看。我组建了几个设计小组, 对已有的方案提出自己的建议, 决定为我们学校附近的站台进行设计。为了达到实际应用的效果, 我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的站点去考察环境。接着学生们应用课堂中学到的美术知识, 进行设计, 他们运用绘画的方式画出设计图, 然后运用泥塑, 纸板, 甚至各种废弃材料制作了立体模型。虽然学生们的设计没有付诸现实, 但在实际生活的设计中学生们充分运用了课堂中学到的美术知识, 巩固了知识, 拓展了知识的应用能力。
到生活中去, 教学做合一, 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 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 怎样学便怎样教。儿童的生活才是儿童的教育, 过什么样的生活, 应该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把课堂教学和生活联系, 把知识和生活联系, 在生活中学习知识, 在生活中巩固知识。践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 教学做合一, 给他们最感兴趣的学习方法, 才是给儿童最真实的教育。
【构建理想课堂实施方案】推荐阅读:
小学音乐构建理想课堂07-18
学校构建“高效课堂”实施方案08-18
本色课堂理想09-19
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07-08
构建高效课堂指导意见11-05
【实用】理想课堂作文09-11
聚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 构建智慧高效课堂07-02
构建课堂教学环境优化课堂教学07-27
构建有效课堂 让信息技术课堂充满活力09-25
一路追寻语文理想课堂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