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小学语文基础教育论文(14篇)
1.推进小学语文基础教育论文 篇一
目前,在母语教育必要性的讨论中,普遍谈及的有两个原因:一是母语水平降低影响了大学生的基本技能评价甚至是就业前景,其严重程度日益显现;二是语言的竞争是全球化时代国际竞争最重要的一部分,汉语教育是强国战略之所需。这样的认识自然是正确且尖锐的,而如果我们将母语教育的目标设定得更久远些,从更广阔的时空视野来考量,则将开辟另外的角度,看到母语高等教育不仅关乎受教育者语文技能的加强,更关乎一代代人生命质素的全面提升和人格的全面发展;看到母语高等教育不但是民族、国家强盛的需要,更是民族文化认同和民族文化存亡的关键。而这些,正是由语言的基本性质和母语的基本性质所决定的,是我们重视母语高等教育的根本因由。但是,就在很多人要保存自身的本土文化、发扬自己传统的过程中,却出现了母语危机。母语危机是目前语文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重要课题。
母语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而大学语文教育应当是在高等教育层面进行母语教育的一种形式。母语教育,它承载着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是民族精神的载体,这是背景,是审视大学语文的角度。母语教育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具有不同的教育目标和教学方法。从这个角度来说,大学语文教育的目标可划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基础汉语素质的养成,对语言文字理解和表达能力的培养;二是审美功用的发挥,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提高审美文化素养;三是注重民族特性,传承民族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塑造民族风骨。
大学语文教育应立足于基础汉语素质的养成。在这一层面上,它的性质就是基础性和普及性的,注重语言文字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它的内容要能够针对大学生在语言和文字表达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以此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但如果把大学语文仅仅局限在实际应用上,那也不科学。大学语文里面所有选出的文章都是典范的,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都是优美的所以大学语文还有一个审美的功能。要通过大学语文教育来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让学生充分领略大自然的壮美,感悟人世间的人性美。在审美教育中,要培养学生和谐的心态与健全的品格。大学语文如果沿着更深层次走下去的话,它还承担着传承民族文化、塑造民族特性的重任,它能够明确在当代文化中民族文化具有的独特价值内涵。
所以,大学语文有责任通过教育帮助学生建筑一个精神家园,加强民族文化的.认同,塑造民族成员百折不屈的精神风骨。真正的中国人能够抛弃地域空间的局限而建筑共同的民族精神家园,将这种精神扎根于心,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淡化对民族文化的认同也不会忘记传承民族文化的使命。如果大学语文教学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留下了“根”的文化记忆,帮助他们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形成一种民族认同感,那就是很大的收获。一个无法完美使用母语的人,永远无法达到语言间的和谐沟通,无法达到自如的境地;一个不能自由使用母语的民族其人文涵养是空白的,是无法独立于世界的。母语还对其他学科有支撑作用,对大学生成才有支撑作用。
倡导母语教育,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化大学语文教学改革;要明确大学语文课程的地位、性质和功能。居于高校素质教育课程核心地位的大学语文课在高校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中,不可或缺,不可替代,不但应列入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中,而且应当成为全体大学生的必修课。《红楼梦》中有这样两句话:“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言简意赅,深刻中肯。当代大学生仅有一些知识和专业技术是不够的,人文品行更重要。每个大学生在社会生活中都会遇到许多问题,要同各种人、各种事打交道,缺乏观察、分析、综合等能力是不行的。因此,大学语文作为母语教育,对培养学生学习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良好的人文素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际能力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母语教育与民族文化的根本血脉相连,密不可分,母语教育除了完成语言技能的传授,更担负着使受教育者成为具有民族文化素养的人和塑造民族文化的心理认同及民族文化的传承者的功用,而这一特点却往往被人们所忽略。高等学校的语文教育,就承担着从根本上培育学生自觉的语文观念和母语意识的历史使命。
2.推进小学语文基础教育论文 篇二
首先要阅读经典, 解决学生读什么的问题。对于经典, 意大利文学家卡尔维诺这样说:“经典作品是一些产生某种特殊影响的书, 他们要么本身以难忘的方式给我们的想象力打下印记, 要么乔装成个人或者集体的无意识隐藏在深层记忆中。”“他们带着先前解释的气息, 背后拖着他们经过文化或多种文化 (或只是多种语言和风俗) 时留下的足迹。”经典名著的价值在于典范语言的熏陶, 在于心灵的滋养, 在于对人类精神的终极关怀。教育部在2001年颁布的《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为学生推荐了一些经典名著, 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灵活掌握。我们高一语文组在四月初开展了以“自我救赎, 从读书开始”为主题的读书活动。在活动的宣传语中, 我们着重指出:“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 可是我国目前的阅读状况不容乐观, 2009年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 我国识字国民中平均每人每年阅读图书5.2本, 相对于日本的40本, 美国的50本, 俄罗斯的55本, 以色列的64本, 差距非常大。”经过全体高一语文备课组老师的斟酌筛选, 本着经典、励志、多样化的特点, 最终为学生推荐了二十本适合高一学生阅读的中外名著。叔本华认为:“喜欢阅读一目了然的书的人是懒惰的人, 只有阅读那些需要自己反复思考才能明白的书的人, 才是真正的读书人。”所以有人主张读那些“稍微超过自己知识积累、认知水平、理解能力的书”, 以激活感性、启发知识、磨炼理性。这也是我们主张学生阅读经典的意义所在。
“顺应, 就是对学生阅读兴趣及能力的最好保护!”这就解决了学生怎么读的问题。学生懒于读书, 不喜欢读书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语文老师每次鼓励学生阅读的同时都要附带一些硬性的条件。例如只能阅读老师指定的书目, 读完书后一定要做札记、写读后感等。当学生的阅读成为了语文老师布置作业的组成部分时, 学生主动阅读的欲望也会随之消失殆尽。我这里所指的顺应是在老师的引导之下, 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选择, 不以这样或那样的阅读目的限制束缚学生, 语文教师只有静静等待学生阅读之后自然产生的沟通表达欲望强烈以后, 再进行有益的适时引导, 才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校高一年级的读书活动, 在学生的阅读活动逐步展开之后, 老师还要先以班级为单位, 然后在全年级进行名著欣赏课、讨论课等形式的交流报告会, 进行名著的诵读比赛、征文比赛等。为学生阅读之后搭建好沟通、展示的平台, 这就会使学生充分体验到阅读给自己带来的成就感。
在学生阅读过程中, 语文老师也要重视自己的引导作用。例如, 如何协调语文阅读与其他学科学习的时间分配问题;如何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学生解决阅读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如何在阅读过程中, 丰富学生文化积累的同时, 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并且做到在语文课堂上的适时迁移。因此, 我所说的“顺应”不是一种简单的放任自流, 而是在保护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 以学生的语文阅读为主, 真正实现杜威提倡的“让阅读兴趣成为阅读习惯”。
3.思辨之旅,推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篇三
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处于认知与思维发展的关键期,逐渐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思维模式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因此,在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抓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与趋势,有方法、有目的地开展阅读教学,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提出的新一轮挑战。
笔者立足于阅读教学的特点,就如何引导学生踏上思辨之旅、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与技巧、增强学生阅读的条理性与全面性,提出了以下三点思考。旨在以提高学生思辨能力为契机,推进小學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
一、整合局部理解,提高阅读的全面性
小学生的思维认知模式主要集中在具体的形象思维上。在这个阶段,他们的认知依赖于具体的形象事物,对于事物的理解存在片面性,给语文阅读的学习与理解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帮助学生从点到面、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如何掌握对局部的理解。同时,在局部理解的基础上,还要教会学生精细加工信息的方法,教会学生如何整合,如何归纳出主旨中心,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全面性与综合性发展。
在教学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滴水穿石的启示”这篇课文时,用了四个故事。每个故事看似独立,其实都印证了“坚定目标、持之以恒就能有所收获”这个道理。学生要理解每一个故事的内容并不太难,但是如果不能将这些故事的内容整合起来、提炼出每个故事的精神内涵,便无法很好地全面理解文章、洞悉文章的主旨。
因此,笔者让学生先阅读每一个故事,逐一记下每个故事给他们的启示;随后让学生再细看自己写下的启示,总结出它们的共同点,加以整合,最终得出文章的中心内容。
二、在情感的基础上思考,提高阅读的深刻性
新课程标准非常倡导学生的情感体验,要求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语言情境,组织贴近生活的实践活动。在语文教学中,尤其是阅读教学中,情感往往是贯穿文本全文以及课堂教学的主线。由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牢牢把握学生的情感动态与发展需求,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有效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在情感的基础上深入思考,以此提升阅读的深刻性与有效性。
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詹天佑”的时候,笔者利用配乐朗读,烘托气氛,使学生的感情得到很好的激发,纷纷表示:“詹天佑不顾安危勘测铁路真伟大!真艰苦!很不容易!”这些都是学生在阅读之后的情感流露,是基于阅读材料的浅层理解。此时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深入思考,提升阅读的深刻性。引导之后,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深入到“詹天佑为了祖国的荣誉,不畏艰险,发挥才智,夜以继日地艰苦创造,终于建好铁路。这种精神令人惊叹”。理解的深刻程度比较原先有了一个质的提高。
三、在解析的引导下自学,提高阅读的探究性
瑞士著名教育家亚美路曾指出“教育最伟大的技巧是有所启发。”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提出:“凡为教,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
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对阅读文本进行有效的解析;另一方面,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要做到点到为止,把课堂的主动权与话语权交还给学生,启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利用课堂或者课后时间深入探究,进行有效的自学活动,以此提高学生阅读的自觉性与探究性,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三顾茅庐”这篇课文时,同学们都可以看出刘备为人谦逊,待人诚恳;诸葛亮雄才大略、见识过人,由此引出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待人要诚恳,要尊重爱惜人才,最终才能赢得人才。文章用比喻的手法描写景物、烘托气氛、表情达意。通过这样由表及里的解析引导,给学生传授自主探究阅读的方法:先了解文章大意,再分析人物特点,随后理解文章主旨,接着感悟文章表现特点。
新时代下的少年,认知更加深刻化,思维更加立体化。因而,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以满足他们对于语文阅读的需求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趋势。教师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贴近学生的认知发展需求与心理发展特点,准确把握语文阅读教学发展的新趋势,通过科学的分析、技巧的教授、丰富的实践,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启迪学生的思辨智慧,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为学生今后学习语文以及其他学科奠定基础。■
4.杨屯小学推进素质教育经验材料 篇四
嘉祥县万张乡杨屯小学,始建于1951年,现有1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482人。教师19人,13人具有大专学历,其中县级教学能手1人,县级优质课获得者3人,学科带头人2人、县级骨干教师7人。学校占地面积15120平方米,校舍70余间,装备了微机室、仪器室、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德育室、少先队室、音乐室、劳技室、保健室、个性特长展室、音体美器材室。整个校园处处充满文化气息,处处彰显着学生的个性。
一、让校园文化建设成为学校发展的主旋律
“让学校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乐园,让学校成为学生健康、快乐的家园”确定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将“绿色校园”、“阳光校园”、“人文校园”三大理念确立为校园文化建设上的基础理论。力求做到“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说话,每一间房活动,每一处景生情,每一个角落育人”,以内在的力量凝聚、激励学生,以独特的氛围影响、规范学生。
二、规范教学常规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生存线、发展线。为了更好地规范教学常规,我们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抓起,一抓课前准备,二抓课堂教学授课水平,三抓作业布置和批改,四抓辅导工作,五抓教后评估。
三、抓教研、促教改,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一个学校领导如果觉得很忙,没空上课评课,那么这种忙就是瞎忙。我们校委会带领老师们从听课入手,深入课堂,进行教研。并
且对不同能力层次或不同年龄段的教师提出不同的目标,“一年入门,两年过关,三年出师,五年成骨干”,“不研不教、边研边教、科研兴校、科研兴教”已成为我校响当当的口号。
四、从养成教育入手,完善学校管理
少先队工作是学校工作的窗口,同时也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委会制定了班级管理办法,大队委负责实施,校委会负责监督,从安全、学习、纪律,卫生四个方面对一至六年级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量化,每天一公布,每周一小结,每月一评比,颁发流动红旗学期末根据检查成绩累计出分数,按1:4评出优秀班级,所在班班主任为优秀班主任,作为年终评优树先的依据。班级管理中无论是班风建设还是学风的培养,最重要的不是去“管”,而是如何去“理”,既“养成教育”。“养成教育”的养成,同时也充分调动了两个积极性:一个是教师理的积极性,一个是学生做的积极性。使学校管理进一步完善。
五、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彰显“共性+个性”的办学特色。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校确定了“共性+个性”的办学特色,力求在提高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面素质的基础上充分弘扬学生的个性,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有所成、各有特长,让每一个教师都享受教育的幸福、形成自己的教学性格。学校成立了书法、绘画、手工制作、手抄报、诗歌朗诵、乐队等形式多样的兴趣小组,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真正实现了“班班有特色,人人有特长”。学校还征集“学生格言”、“学生书画作品”等个性风格凸
现的作品,设立“学生格言牌”、“学生书画作品”装帧框,展示在校园醒目的位置,既丰富师生的校园生活,又激励学生的自信心。
我们的学校虽然取得了一点点成绩,那已成为历史,那只能代表过去,不能代表现在和将来。我们将在教办领导和教研室领导的带领下,一路开拓、一路进取、一路思博、一路创建,争取走向更大的辉煌。
5.推进小学语文基础教育论文 篇五
──永修县三角乡中心小学推进素质教育典型经验材料
永修县三角乡中心小学位于永修县城东郊,距县城三公里。学校北枕修河,东临鄱阳湖,是一所环境优美、布局合理、教学设施俱全的乡镇示范性学校。学校占地面积2万余平方米,16个教学班,现有在校学生583人,在岗教师42人。近年来,学校坚持“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定基础”的办学理念,积极打造书香校园,大力开展大课间活动,全面实施以“尊重生命、学会生存、热爱生活”为内容的“三生”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自我发展、终生发展。近三年,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县学校目标考评优胜单位”、“全县小学教学质量综合评估优胜单位”、“全县人民群众满意学校”、“全县卫生示范学校”、“永修县森林学校”、“九江市安全文明校园”、“九江市德育示范学校”、“九江市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先进单位”、“江西省平安校园示范校”。
一、优质的教育资源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为首批启动的全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学校,2006年以来,学校不断加大对现代教育设备的投入,装备了计算机室、教师电子备课室、多媒体教室、美术教室、音乐教室和图书室等10余个功能教室。同时积极组织教师开展各种形式的现代教学技能培训和比赛,使校园“四化”建设形成了鲜明特色:一是推进远程教育全覆盖,实现教学资源信息化;二是推进教师教学方式新突破,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三是推进信息技术广泛 运用,实现课堂教学规范化;四是推行教师档案、留守儿童电子查询系统,实现学校管理一体化。学校也因此被评为九江市“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先进单位”。2012年秋季,学校成为全省“班班通”工程试点学校,每个教学班都配备了液晶电视机、计算机等终端设备,现在每个班级都能上网,课堂教学手段得到进一步优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日常教学得到更加有效地整合,有力促进了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全面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
二、浓郁的校园文化美化学生的童年生活
学校坚持以优化育人环境为切入点,以营造高品位的文化氛围为突破口,积极打造“书香校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一是注重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在净化、美化校容校貌的同时,以创建“森林校园”为契机,对校园进行了总体规划和绿化,对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进行了合理划分,对景点、草坪、花坛进行了精心设计,对各景点植物进行了认真的挑选。通过创建,校园绿化覆盖率达60℅,学校也被评为“森林校园”。如今,园林式的三角中心小学绿树成荫,环境优雅,学校的主建筑、各种场所和各类设施在布局、格调、育人功能上做到和谐统一,让人一进校园就能产生清爽、亲切和无限愉悦、恬美的感受。二是注重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突出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育人的功能,创设校园精神文化环境。如将健康常识、急救知识张贴在学生进出的楼道,将“中外科学家故事”宣传画悬挂在走廊墙壁,构建动人多元的走廊文化;将精心设计的校风、校训、校徽镶嵌在学校醒目的位置,便于师生警示和铭记;把言简意深的教育标语布置在墙壁上,烘托育人环境氛围,对学生的教育也融入了无声之中。三是注重校园班级文化建设,教室是学生在校园里感情最深、影响最大、最主要的学习、生活场所。为给学生提供潜移默化的育人环境和展示才华的舞台,学校还创造性的让全校学生共同参与年级、班级文化建设,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设计创作班报、创作书画,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知识的魅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生动的“三生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近年来,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多,导致农村小学留守学生也普遍增加。这部分学生由于绝大多数隔代监护照管,家庭教育中父母亲情缺失非常突出。同时,由于家庭隔代教育的过分溺爱,致使他们以自我为中心,个性偏激,逆反心理严重,自理自护能力差,对生命、生活缺乏正确的认识和了解。为此,学校把以“尊重生命、学会生存、热爱生活”为内容的“三生教育”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和突破口,作为“一校一品”建设的主要内容,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以组织实施,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健全的心智。
为使“三生教育”有本可依,落到实处,学校编写了《三生教育》校本教材,各班每周设置一节 “三生教育”课,安排综合素质高的骨干教师担任授课工作,使“三生教育”的内容通过教材和课堂进入学生的头脑。同时,坚持将“三生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把“三生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学校还以丰富多彩实践活动为载体,激发学生自觉参与“三生教育”、感悟“三生教育”。一是固定教育时间,坚持每周一早上通过国旗下的讲话对学生进行“三生教育”,如《助人为乐》、《地球小卫士》、《感恩》、《远离毒品》、《我爱我的祖国》等师生演讲,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思想上,都给师生很大的鼓舞和启迪,让他们进一步领悟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从而善待生命、珍爱生 命,使生命更鲜活更精彩。二是组织应急演练,每学期都开展了防震防灾演练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师生的防震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三是举办“生活技能展示大赛”,低年级比赛项目为系鞋带、整理书包、穿衣,高年级比赛项目有削苹果、做水果拼盘、做凉拌宴等,进一步倡导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情感,使同学们学会了一些劳动技能,提高了生活自理能力,体验了劳动的艰辛与快乐,感受到父母的不易,也懂得了感恩父母。四是开展主题画创作活动,组织学生创作“三生”主题画作,并进行集中展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心、感恩之心和责任感、正义感,倡导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活,学会生存。五是丰富主题队会,组织开展“守护生命”、“与生命握手”等少先队主题活动及主题班会,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接受“三生教育”,彰显了“三生教育”注重体验的理念,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生活,在活动中理解生存,在活动中读懂生命。六是观看影视作品,组织学生观看安全教育电影《火海逃生》,开展观后感写作比赛,进一步增强了学生消防安全意识,提高了消防自救互救能力。七是举办“三生教育”主题文艺汇演,每年的“六一”,我校都举办以“畅想生命”、“快乐生活”等为主题的文艺演出,学生通过节目的排练和演出,深化了对生命的认识,体会到了生命的可贵,人生的美好。八是开展绿地认养活动,把校园绿地的管理权交给学生,通过除草、施肥、治虫、浇水等劳动,培养了学生的责任心和养育植物的兴趣。九是坚持阳光体育运动,本着健康第一和把快乐还给学生的原则,从创造和谐师生关系的指导思想出发,科学设计了学校的大课间活动。活动形式丰富多彩,有娱乐竞赛、趣味游戏、身体素质练习、手语操等。在音乐的选择上也进行有意识的安排,让音乐和学生运动融为一体,让学生感受和欣赏音乐之 美,真正实现了“把时间还给学生,把空间留给学生,把方法教给学生,把健康带给学生,让学生到阳光下、到操场上、到大自然中去活泼健康成长”的构想。
为了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品质,使“三生教育”真正落到实处,2013年春,学校精心打造了“生活实践操作室”和“生活实践基地”。生活实践操作室中配备了煤气灶、电饭煲、菜刀、梳子、鞋刷、洗衣板等日常生活工具。在教师的示范指导下,大部分同学都能掌握系鞋带、钉纽扣、洗小件衣物、做简单饭菜等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回到家中不但改掉了衣来伸手够、饭来张口的不良习惯,还主动为父母做家务。此举得到了广大家长的一致好评。生活实践基地设在校园环形跑道的四个角上,采取学校提供蔬菜种子和幼苗,班级分块种植管理的办法实施。学生通过对幼苗的培植、呵护,了解了植物的生长规律,加深了对生命的认识和尊重,也使“三生教育”由室内延伸到室外,构建了完整和谐的“三生教育”体系。
6.推进小学语文基础教育论文 篇六
一、学校基本情况
七宝明强小学始创于1905年,目前有74个教学班,210名教职员工。近年来,学校先后成为全国“新基础教育”推广性研究实验校及成型性研究基地校、上海市二期课改实验校、闵行区国家级课题《区域现代学校制度理论与实践》试点学校、闵行区首批数字化实验学校等。
我校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和现代教育理念的百年老校,近年来以“两明两强”(明事理、明自我、强精神、强体魄)校训为抓手,致力于百年老校学校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已连续7届评为“上海市文明单位”,09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10年又被评为“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是全国“和谐德育”研究课题实施学校、“市政府‘家校互动’实事项目先进集体”、“上海市红旗大队”、“上海市红旗中队”等。在闵行区历次办学水平评估均达到A等一级,学校发展始终处于高端稳定的格局。同时还是“中国特色教育理念与实践项目学校”、“上海市行为规范学校”、“上海市体育先进单位”、“上海市卫生先进单位”、“上海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上海市优秀家长学校”、“上海市劳模集体(行政组)”。
二、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做法与基本经验
(一)主要做法
1、教育现代化的软件建设
至2011学年底,我校的发展定位是:城市化地区优质教育的新型学校。围绕这一目标,我们进行了历时三年的“新基础教育”扎根研究实践,将我们与华师大专家组共同开展的“新基础教育”成型性实践研究的成果,深深扎入明强小学本土化的土壤中,扎在每一个明强教师的心里与教学行为中,使“新基础教育”与百年明强的学校文化紧密融合,在传承与发展中实现明强教育现代化的稳步发展。
(1)教育现代化的观念提升
首先是在全体教师中树立正确的“教育现代化”的观念。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新基础教育的“生命实践”理念为行为指导,在全体教师中进一步开展“新 基础教育”和国家及上海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学习与讨论活动,邀请专家、学者来校讲课,在思想观念上形成共识。
其次是教育行为的现代化。基于“新基础教育”的扎根实践,关注课堂的生成性、开放性,编制明强小学“幸福教师”“七彩童年”课程的校历,提升教师幸福指数,丰富学生童年生活。
再次是教育目标的现代化。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确立了为了每个孩子的终身发展,为了每个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为最终的培养目标。(2)教育现代化的队伍建设
首先,以校训精神为底色加强教师团队建设。将“两明两强”融入教师发展和梯队成长之中,通过骨干示范、引领及辐射作用,加强教师团队建设。
其次,以课堂教学为平台提升教师团队研究水平。创新教研形式,以“学习交流——二十分钟精品课——教学研究沙龙”为抓手,开展校本教研,提升教研活动质量。聚焦课堂教学,以“和美课堂”课题研究为抓手,不断提升教师专题研究的独立性和主动性。定期开展现场教学设计、练习设计、反思能力等比赛,充实丰富考核内容。
再次,基于生命自觉的教师读书活动。积极创建创新教师读书机制,提升教师思维品质。十年“新基础教育”,我们将教师读书作为一种制度确立下来,形成了将读书活动与教师自身的教学实践相结合,与教师的生命自觉相结合,与教师的绩效考核相结合的运作机制。(3)教育现代化的能力提高
全员参加现代教育技术学习、培训与考核。学校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学习信息技术。立足实践,注重针对性,实用性,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实践水平与能力。近年来,教师历次考试通过率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广大教师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自觉行为。
2、教育现代化的硬件建设
学校将安全教育要求纳入家校《育苗宝典》课程,实现家校共育。实行“活动中教育”的策略,使安全教育凸显过程性。多方面打造安全校园,确保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1)校园物质环境的建设
我们通过校园环境建设,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近年来,学校增添新的教学设施,如艺术楼、温馨的绿化、浮雕等,学生徜徉校园,犹如进入童话世界,陶冶了情操,美化了学习环境,帮助学生突破应试教育的束缚,走进个性发展的天地,丰富了学生的童年生活。(2)校园安全设施设备的建设
学校重视校园安全管理,技防措施不仅“追求有”而且“坚持用”。其次,让“体验式”安全教育入脑入心。同时,强化日常化的教师护导管理机制,强化应急预案的模拟演习,努力将校园安全隐患杜绝于萌芽状态,有效降低校园的伤害事故。
(3)校园计算机网络化管理与教学建设
以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整合为导向,加强学校网络平台及数字化校园整体建设。一是整合网络资源,开展有效的应用研究;如与兄弟学校开展网络教学研讨,初建区校两级各类教学资源的管理平台,推进校际间的教学资源共享;进一步完善和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研究和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NOC)研究,确保处于全国同类研究前列。二是完成和完善学校数字化网络管理平台建设,逐步实现办公系统与教育管理的自动高效,体现现代化学校的现代管理效能。
3、教育现代化的文化建设
(1)致力于百年学校文化传承与发展
我们系统地梳理了百年老校文化发展历程,寻求形成明强文化“审美超越”这一核心理念的历史根基。探索“审美超越”学校文化培育明强人身心素质、精神力量和对明强人生命和精神开发--提升当代明强人审美品质的实施途径。确立继承与发扬“审美超越”文化的基本原则,从而丰富和提升百年明强教育的内涵及当代价值。“明强文化”日渐被广大明强师生、区教育系统以及本区社会各界所认可和认同。2010年市级课题《百年老校学校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实践和探索》获准立项,目前正在结题阶段。
(2)致力于“审美超越”文化核心理念的文化建设
“审美超越”是“明强文化”的核心理念,在明强百年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这一理念所产生的文化张力,均得到充分的体现。我们将“审美超越”理念下的 3 文化育人,落实在培养学生审美品质的目标上,遵循目标实施的五大原则,开辟了五大实施途径。即:生命为魂、实践为本、生活为经、年段为纬、融通为型的五大原则,以及基于校园文化、艺术教育、和美课堂、成长体验、教师垂范的五大实施途径。详见市级课题《以“审美超越”为核心理念的学校文化实践研究》(荣获区级第十九届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3)致力于“两明两强”校训精神及内涵的内化
校训是一所学校的立校之本。尤其是明强校训,经过百年的变迁,从办学初期的“国势民生,赖以明赖以强也”到当今“明事理、明自我,强精神、强体魄”始终没有离开“明”和“强”两字。强化校训精神:在校门至教学大楼矗立五块历经沧桑岁月的不同年代校训名言;每一次广播操全校师生都高呼校训入场;解读校训的校歌每周都唱;以“明”字为冠名的教学楼单元。内化校训内涵:参观校史陈列室感受明强先辈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邀请老校友、老革命后代来明强讲述当年地下工作的峥嵘岁月;走进古镇浸润民族精神与传承民间文化等。
(二)基本经验
1、教育现代化必须与教师的教育理念更新相统一——以理论为指导。
教育现代化,首先是教师的现代化,教师现代化,关键是教师教育观念的现代化。智慧的教师才会在培养智慧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上具有的高度的智慧和特有的创造性。为此,明强十分关注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以骨干带动全体教师的自觉发展。目前已申报有区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养基地、区小学语文学科教研训基地、区小学数学学科教研训基地以及区班主任名师郭芳工作室四个区级层面的教师专业发展基地。
通过生命自觉提升价值追求和责任意识;追求理念与实践的双向建构;提升课程开发和学科整合意识;形成独特个性教学风格等,实现教师的价值提升、重新下移、过程互动、动态生成、动力内化。
2、教育现代化必须与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相统一——为孩子的幸福。
在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明强化大力气开发了颇具特色的“七彩童年”课程,排出了“强强系列活动”校历表。充分利用校园的空间,建设了“体育活动中心”、“艺术楼”、“种植园”、“科技园”等,学生的各项课外活动都有专门的区域,孩子们的个性爱好和艺术特长有了充分发挥的场所。明强还针对不同年段学生的 4 特点,编写了《七宝古今风貌》、《校园四季植物》、《七宝皮影进课堂》、《童心稚笔绘古镇》、《明强人》等校本教材,拓宽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探究、传承学校文化。我们所做的一切,都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3、教育现代化必须与学校的悠久传统文化相统一——在传承中发展。
明强小学的世界,之所以与众不同,不仅是因为有自己百年的文化传统,也不仅是因为有了“新基础教育”的精神底蕴渗透其中,而是因为“新基础教育”所代表的教育现代化的文化“新质”,与明强的文化传统,在相融共生中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由此创生的文化世界孕育出了独特的明强人。
顽固死守与盲目抛弃都是不可取的,明强人自豪地做到了将传统和现代在一所学校的发展中融合共生。
三、特色与亮点
1、将学校教育现代化建设与“新基础教育”扎根实践相结合
进入新基础教育扎根研究阶段,学校努力做好新基础教育的“本土化”研究。开展“小教研组领衔式专题教研”,真正实现“动力内化和重心下移”,每学科都确立了共同的研究主题,各年级小教研组还建立了与之相关的小课题。围绕“成熟课型精品化,成型课型普及化,薄弱课型成型化”。做实以“日常化研究性实践”为特征的校本研修,打造了明强教师凸显的团队与个人研究自觉,扎稳扎深教师团队发展的根。
2、将学校教育现代化建设与百年老校学校文化传承与发展相结合
以学校“四大工程”(即智慧管理工程、“七彩童年”工程、和美课堂工程、幸福教师工程)建设为载体,将学校教育现代化建设与百年老校学校文化传承与发展相结合。
智慧管理强调管理者要特别注重培育自我及师生的变革和发展自觉,变行政化管理为智慧管理,追求“自己与每一个师生主动健康发展”的教育境界。
“七彩童年”工程,强调学生立场,从校园环境与氛围开始,时刻关注儿童主动发展的需求和潜能,重视为儿童的生命成长提供物质、场所的支持及精神的涵泳。引导学生回归快乐童年,彰显健康个性。
“幸福教师”主要为教师提供自我调整与更新的力量。围绕“合作、共享、创新、休闲”展开,鼓励教师在与学生亲密互动的过程中追求积极的职业定位,在教育转型与变革实践中,感受因专业成长带来的深层次的幸福和愉悦。
“和美课堂”追求精特美,追求课堂教学各要素的和谐与统一,强调课堂是师生共同体验与成长的场所。包括教师与学生的和谐,主体与环境的和谐,教学内容与方式的和谐;追求理想的教学内容结构之美,教学设计开放之美,教学资源生成之美,生命涌动活力之美,又实际表现为探究、互动、真实、德性和审美的课堂。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改进工作的对策
(一)存在问题
1、学校规模较大,东西两校区发展水平不均衡
西校目前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如何和总校一样,都办成“人民满意的教育”,是目前的一个重要工作。虽然西校与总校在教育教学上保持一致,但融合的不够。
2、教师队伍庞大,教师个体专业成长与发展不均衡
一方面,多年来教师已经将研究的意识全程渗透于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之中,努力使自身实践成为研究性变革实践。但由于一些教师自身素养和积累的欠缺和不均衡性,导致许多实践研究的品质有待提高。另一方面,一个长期困扰和制约教师和管理者发展的瓶颈性问题是思维品质和思维方式。割裂式思维、点状式思维和结果式思维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这样的思维不利于个人的发展,不利于师生的和谐,不利于团队的合作,不利于学校的持续发展。
(二)改进策略
1、构建一校两区“同而自主”的发展格局
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尽力让每一个进入明强小学的学生都能享受大致公平的优质教育,加快西校区发展步伐,从校园硬件环境营造、内涵发展引领、师资队伍建设、学生素质培养等全方位进行打造,关注东校区优质资源的共享与辐射,重视西校区自身独特优质资源的培育和发展,使一校两区尽早实现“同而自主”的发展态势。
2、为每一个教师专业发展搭建平台
7.推进小学语文基础教育论文 篇七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推进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合作, 是当前社会对人才的一项基本要求, 很多公司企业对于应聘人员都要求有较好的团队合作意识。所以, 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 培养更多高技能、高水平的新型人才, 学校对于学生的教育也是煞费苦心。尤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为了让学生从小就拥有良好的素质, 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经无数研究发现在教学中推进合作学习能达到这种效果。通过合作学习, 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他们自身愿意去主动学习, 这样远比被动地学习有利很多。还有, 合作学习有助于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 , 老师可以公平、民主地对待学生, 而学生之间也会加深感情, 彼此合作, 这样, 会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和班级氛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推进合作学习, 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是符合学生心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方式, 它尊重学生的个性, 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全方面地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推进合作学习的策略
1.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小学生毕竟还小, 他们对合作的意义理解不够清晰, 不明白为什么要合作, 再加上现今很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 从小就是在家人的“蜜罐”中长大的, 不少学生都是以自我为中心, 让他们与人合作, 本身就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所以, 老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培养这些小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要在他们的脑海里形成一种合作观念。这样, 他们才会愿意与人合作学习。例如,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课是《狐狸和乌鸦》, 老师在上这节课时, 可以先安排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学生相互合作, 有默契, 才能够配合得当。这样, 学生就会形成一种合作学习的意识, 而且会将这种意识带入今后的学习中。
2.合理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
合作学习对于学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度”, 合作学习亦不例外, 并不是在整个课堂上都要进行合作学习。老师需要把握好合作学习的时机, 它应当从学生的需要出发, 从实效出发。如此, 才可以营造平等、宽松的教学氛围, 提升课堂效率, 激发学生的合作学习兴趣, 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例如,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会学到《难忘的八个字》, 对于这节课, 老师前部分内容可以不让学生合作学习, 因为前部分内容学生自主学习也能掌握, 但是后面一部分内容, 需要大家相互合作, 共同探讨。比如, 为什么那八个字对作者而言非常重要?可能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见解, ““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只有大家一起探讨, 相互学习, 才会提高见解。因此, 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合理安排, 既能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也可以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3.积极评价合作学习的价值
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不求人人成功, 但求人人进步”, 这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追求境界, 也应该是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和尺度。所以, 老师对于学生合作学习的评价, 也应该客观全面, 积极评价其价值, 这样, 才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让他们继续合作学习。例如,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课是《我的弟弟“小萝卜头”》, 这一课相比较不容易学习, 通过这节课, 相信学生获得感悟也不尽相同。有的学生可能学会了更多的生词;有的学生可能对那时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还有的学生, 也许从“小萝卜头”的身上看到了一些难能可贵的品质。只要每个人都学到了知识, 都有了自己的感触, 那么都是成功的。老师需要认识到这一点, 积极评价合作学习的价值, 让学生保持合作学习的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层出不穷, 百花争艳, 合作学习是其中的最佳之举。通过合作学习, 可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总之, 合作学习对于学生的成长而言, 有着极大的意义, 能帮助学生从小就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而且, 它适应当前教育体制, 能够培养出更多满足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朱沐云.刍议小学语文合作学习小组的优化建构[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10 (04) .
8.推进小学语文基础教育论文 篇八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合作学习
语文,对于学生而言非常重要,所以老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讨,寻求最有效的教学方法。研究发现合作学习是一项极佳之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推进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知道合作的意义,加深同学之间的感情,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在所有的教学方法中,合作学习模式具有最大的推广价值,它冲出了传统教学的牢笼,课堂不再是以老师为主,那些所谓的权威,也应该被当前的社会状况所摒弃。学生毕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的任务就是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要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推进合作学习,就能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实现语文学科的价值。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推进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合作,是当前社会对人才的一项基本要求,很多公司企业对于应聘人员都要求有较好的团队合作意识。所以,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培养更多高技能、高水平的新型人才,学校对于学生的教育也是煞费苦心。尤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从小就拥有良好的素质,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经无数研究发现在教学中推进合作学习能达到这种效果。通过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他们自身愿意去主动学习,这样远比被动地学习有利很多。还有,合作学习有助于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老师可以公平、民主地对待学生,而学生之间也会加深感情,彼此合作,这样,会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和班级氛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推进合作学习,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符合学生心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方式,它尊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全方面地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推进合作学习的策略
1.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小学生毕竟还小,他们对合作的意义理解不够清晰,不明白为什么要合作,再加上现今很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就是在家人的“蜜罐”中长大的,不少学生都是以自我为中心,让他们与人合作,本身就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所以,老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培养这些小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要在他们的脑海里形成一种合作观念。这样,他们才会愿意与人合作学习。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课是《狐狸和乌鸦》,老师在上这节课时,可以先安排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学生相互合作,有默契,才能够配合得当。这样,学生就会形成一种合作学习的意识,而且会将这种意识带入今后的学习中。
2.合理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
合作学习对于学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度”,合作学习亦不例外,并不是在整个课堂上都要进行合作学习。老师需要把握好合作学习的时机,它应当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从实效出发。如此,才可以营造平等、宽松的教学氛围,提升课堂效率,激发学生的合作学习兴趣,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会学到《难忘的八个字》,对于这节课,老师前部分内容可以不让学生合作学习,因为前部分内容学生自主学习也能掌握,但是后面一部分内容,需要大家相互合作,共同探讨。比如,为什么那八个字对作者而言非常重要?可能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见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有大家一起探讨,相互学习,才会提高见解。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合理安排,既能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3.积极评价合作学习的价值
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这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追求境界,也应该是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和尺度。所以,老师对于学生合作学习的评价,也应该客观全面,积极评价其价值,这样,才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继续合作学习。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课是《我的弟弟“小萝卜头”》,这一课相比较不容易学习,通过这节课,相信学生获得感悟也不尽相同。有的学生可能学会了更多的生词;有的学生可能对那时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还有的学生,也许从“小萝卜头”的身上看到了一些难能可贵的品质。只要每个人都学到了知识,都有了自己的感触,那么都是成功的。老师需要认识到这一点,积极评价合作学习的价值,让学生保持合作学习的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层出不穷,百花争艳,合作学习是其中的最佳之举。通过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总之,合作学习对于学生的成长而言,有着极大的意义,能帮助学生从小就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而且,它适应当前教育体制,能够培养出更多满足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朱沐云.刍议小学语文合作学习小组的优化建构[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04).
[2]甘水兰.小学语文教学中推进合作学习的探讨[J].学园,2013(09).
An Exploration of Cooperative Study in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Wang Hong
Abstract:In recent years,along 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people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discuss the teaching method,especially in the Chinese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after all,Chinese students willcontact a language learning,but also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Cooperative learning is a new teaching method,the implementation of thismethod in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help students to develop the cooperation and team spirit,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ability of them,help students to learn Chinese,learn how to learn.
Key words:Primary school;Chinese teaching;cooperative learning;promote
9.推进小学语文基础教育论文 篇九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情况报告
为了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城乡均衡发展,提升我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全面贯彻落实河南省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相关文件精神,根据上级的统一部署安排,在上级部门的具体指导下,我校牢牢抓住了这次历史机遇,积极行动,制定措施,动员广大教职员工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开拓进取,有计划、有步骤地扎扎实实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并在软、硬件建设及新课程改革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现将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一、大力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
牛村中心小学,始建于1951年,当时是利用均地主的房屋建起来的,经过了三次搬迁,到1990年又经过了群众集资兴建,才具有了现在的办学规范,从此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现在,学校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700平方米,绿化面积 520平方米。软硬件设施配套齐全,基本达到了基础教育规定标准,优化了育人环境。
1、教学设施:设有远程教育室1个、少先队活动室一个、建成校园网络系统,教师办公用微机1台/4人。
2、图书储藏:学校设有图书室,藏书 册,生均 册,达到规定标准。
3、仪器及电教设备:学校设有体育、音乐、美术、卫生器材室及科学仪器室、实验室,教学仪器设备达到二类标准,并接入了路由器,建立了校园局域网,使全体教师能够上网查阅资料,为现代化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在上级部门的要求下,我校为了保障师生的财产安全,在学校安装了监控,安装了九个摄像头,使学校各个角落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学校始终把建设一个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骨干教师队伍体系作为学校工作重点,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认真落实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的制度。
1、充分利用政治学习工会活动的时间,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有关法律法规,通过学习增强了教职工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以“敬业、爱生、奉献”为主旋律,通过举行师德演讲比赛,不断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通过评选表彰师德楷模,以典型为带动,使全体教师达到师德建设“十不准”的基本要求和师德规范的八项要求。
2、近年来,我校陆续补充特岗教师幼师2名,使我校的教师结构进一步年轻化,整体素质进一步得到提高。现在,我校专任教师平均年龄40多岁,教师年龄、学科、职称结构合理。
3、加强教育理论学习,使全体教师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更新教学方法,以适应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使教师逐步从“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
4、采用多种方式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一是从思想上提高认识,让老师增强紧迫感,危机感和竞争意识。二是为教师业务培训开辟更多的途径。要求学校教科室认真组织好每周的教研活动,开展专题发言,收看教学录像,组织讨论。开展好“骨干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优质课,新任教师汇报课”等活动,形成以老带新,以新促老互相学习的良好风尚。同时,学校采取推门听课的办法经常深入班级了解课堂教学情况。三是保证资金,让教师“走出去”。我校一直鼓励教师带着问题参加各种外出培训学习,以达到开阔眼界,激活思路,提高业务能力的目的。仅2010年以来,我校先后派教师30多人次到濮阳、郑州、鹤壁新区、浚县等地学习。回校后,组织教师及时进行总结和反思,交流学习心得,以讲座、汇报课等形式汇报学习成果,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三是教师培训形成制度,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如提高学历层次、专业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等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对教师进行计算机培训,并在原计算机培训的基础上进行了多媒体课件制作培训,由于大家的努力,我校的继续教育合格率达到了100%。同时,学校非常重视对骨干教师的培养,现在,我校的县级以上骨干教师3人,占教师总数的16%,30%以上教师教改成果在县级以上获奖或论文发表交流。
三、狠抓教科研工作,缩短城乡差距。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在寻县教体局的支持和帮助下,在教研专家的指导和引领下,我校立足校本,坚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以更新科学教育理念为前提,以优化课堂教学为重点,以提高师资整体素质为核心,以发展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归宿,坚持把教科研活动作为学校的常规工作来抓。
1.名师引领,全面提升。我校多次聘请外校教研员及名师来我校“现身说法”,对我校校本教研活动的扎实、深入开展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每次我校都抓住良机,及时安排有关教师分学科全程学习——观摩课例、听取教研室领导对课的精彩评析、与名师“同课异构”、专家针对问题而做的微型讲座等。通过活动,我校教师在教材理解、教材运用、授课理念以及课上教师关注视角等方面都有了眼界开阔之感。专家近距离地与老师互动交流,给老师们以细致的指导和引领,从而使我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得到了全面提升。
2.城乡联校,缩小差距。对于相对落后的农村学校,吸收借鉴城区先进学校的有效做法,加强校际间的合作交流,是提升我校校本教研品味的又一个捷径。自从大武口区教育局牵头,组织我校与县一实小启动 “城乡联校”工程以来,学校领导之间建立起了教学管理对子、教师间结成了教学研究对子、学校团队班主任间建立起德育工作对子。我校有8位一线教师与县一实小教师互结对子,先后有三位教师参与“轮岗”。学校要求结对子教师每月向县一实小的指导教师提交一份典型教案,请指导教师进行备课指导;听指导教师两节课,在课堂中学习;每学期末做校内公开课一节,汇报成长效果,并上交个人成长总结,整理个人成长档案,结果纳入考核之中。学校对结对子教师奖励考核分,激发教师参与活动,提高自我学习的积极性。今年,两校又多次合作开展了“同课异构”、优质课竞赛、小专题交流等教研活动。活动开展以来,结对子教师在教学理念和班级管理等方面都有很大进步,而这种进步在平时的校内交流中又潜在的带动着其他教师,形成了辐射,为我校的校本教研注入了新鲜血液,极大的缩小了我校与城区学校的差距。
3.远程教育,分享优质资源。我校充分利用农村远程教育的资源优势,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由信息处专人负责接收远程专家讲座、课堂实录、教学评析等,鼓励教师选择利用,并定期组织教师进行观看和评议。面对我校不同类型的教师,我们采取有针对性的培训策略。使我校教师身在学校却能“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教育教学的新信息更加广泛了。
4.小专题研究,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根据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我校着眼于细节,着手于实处,以教育局“校本化专题研究”工作思路为指导,力争教科研活动的多样化、专题化。我们本着“问题即专题、教学即研究”的原则,先为教师课堂教学录相,使教师在通过录像课自我反思的基础上,找出自己教学中的突出问题,整理确定为研究专题,开展研究,认真填写“小专题研究手记”,注重研究过程的积累。围绕着专题,开展了各种形式的课堂教学交流活动:如学科组及校级优质课、小专题研讨课、专题成果展示交流等。学校还积极承担片区专题研讨活动,注重听、评、研一体化,使每位教师的专业水平在说课评课及专题研讨中得到提升,教科研意识、能力增强。同时,《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也正在扎实的实践研究中。
四、加强德育安全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德育安全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我校继续在突出重点,抓出实效,创出特色上做文章同,形成了全员育人、全科育人、全程育人的良好机制。
1.加强班级少先队在德育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做好常规德育工作,推进“文明班级的评选”制度,充分发挥少先队红领巾督查队的作用。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的监督,坚持纪律、卫生周周评制度和值周领导制度。坚持升降国旗制度和国旗下的讲话制度。
2.不断拓宽德育教育渠道,充实德育教育内容。积极组织班队会活动,通过主题班队会知识竞赛,文艺节目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建立家长委员会,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德育教育网络。在学生中开展评优树模活动,激发学生奋发向上。
3.认真落实《体育工作条例》和《卫生工作条例》,保证体育课和体育锻炼的时间,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定期对学生体检,并对学生进行健康分析和心理疏导,控制学校流行性传染病的发生。
4.不断完善安全工作机制,加强学校安全工作,健全安全工作制度和应急预案,几年来,我校无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纵观近年来的工作,虽然,我们在推进义务教育城乡均衡发展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切实缩小了与城区学校的距离,特别是在硬件配制方面,我校已与城区学校基本持平,但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作为农村学校,在软件方面,我们还和城区有一定的差距,这就需要我们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完善教师终身教育制度,使学校成为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的沃土,使学校成为少年儿童健康茁壮成长的摇篮。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情况报告
牛村中心小学
10.推进小学语文基础教育论文 篇十
扎实推进素质教育
在全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西刘桥乡中心学校认真落实省、市、县中小学素质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力争在新的挑战和未来的竞争中赢得主动。
一、统一思想,明确办学方向
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积极倡树“用知识守护生命,用制度守护校园”的管理理念和“快乐着奠基明天”的办学理念,全体教师秉承“热诚、团结、奉献;知足、卓越、高远”的团队精神,沿着“平等和谐凝聚合力,读书学习积储后劲,规范制度引领方向,科学创新不断超越”的办学思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教育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为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奠定基础。
二、统分结合,增强校务管理效率
一是精简机构,提高效率。教育办、中心学校管理合二为一,精简了人员,提高了办事效率。2008年8月,按照我乡教育发展需要,对教育办、中心学校班子进行了充实和调整,把教育行政和教育教学两套管理班子合二为一,教育办班子成员兼任校委会成员,一套班子,两架马车,管理人员大大减少,办事效率得到极大提高。二是坚持教育干部竞聘上岗制度,切实把好干部队伍“入口”关。校委会在充分酝酿讨论的基础上确定了中心学校13名中层教育干部职数,校委会在此基础上制定了《西刘桥乡中心学校中层教育干部竞聘方案》,组织全乡教师进行了认真学习,根据自愿报名择优录用的原则公开选拔教育干部。全乡共有31名教师报名参加13个岗位的竞争。通过查阅近五年考核成绩、民主评议、外聘评委对竞聘人员演讲打分等程序,对竞聘人员的德、能、勤、绩进行了全面考核,择优聘用了13名年富力强的中层教育干部,为全乡教育持续、和谐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三是创新管理模式,理顺校务管理架构。自8月份开始,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党组织保证监督和教职工民主管理三位一体的管理体制,坚持“一校两部,统筹安排,统一领导,分部管理”的学校管理模式。相继出台了《关于教师请假的有关规定》、《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有关规定》、《关于禁止教师从事有偿家教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和规定,实现学校师生的民主、科学、规范管理。同时,制定了《督查积分办法》,对各学部和部门的卫生、值班、车辆管理、师生纪律、安全、学生宿舍、食堂就餐等方面进行全面督查,定期反馈和整改,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规范档案管理,建立了专门的档案室,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通过到县教育局、丁庄、大王等地的学习,不断规范档案管理水平。
三、突出重点,务求德育管理实效 我校将德育工作作为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按照《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的要求,深入开展公民道德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利用校内外德育资源,寓德育于各学科教学之中,加强学校德育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联系,讲究实效,克服形式主义。教师实行一岗双责,既教书又育人,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德育工作机制,把德育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
利用“九九老人节”组织学生到乡敬老院开展尊老敬老活动,让学生接受感恩教育;在师生中发放了《建设和谐美丽新校园》的倡议书,呼吁学生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为建设文明和谐的校园做出自己的努力;利用周末组织学生到广北桑蚕基地和附近企业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认识社会的能力。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生活,拓展了学习空间,为其健康成长提供了条件。同时,大力加强校园管理和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校园环境,力求净化、绿化、美化、秩序化、人文化、教育化,营造平安、文明、和谐校园氛围,使中小学成为弘扬正气、团结友爱、生动活泼、秩序井然的精神文明建设基地。
四、规范教学,增强软件建设 一是加强课堂教学改革和教师培训。根据自身实际,相继出台了相关的制度,强化措施,积极组织广大教师参加培训提高活动,先后到日照、青岛、济南、潍坊、东营、广饶的丁庄、稻庄等地学习考察,通过外出人员的汇报和示范课演示,极大丰富了我们的课堂教学内容。组织了第一届乡教学能手评选活动,外聘评委通过听课、民主评议等措施,有6名教师成为教学能手,带动形成了良好的教学氛围。出台了《西刘桥乡“有效课堂”建设实施意见》,建立了学习笔记,先后组织了15名教师进行了有效课堂的探索。重新启动了“两字一画”为主要内容的教师基本功训练,大力加强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11月份,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教学开放周”活动,让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深入课堂,深入校园,了解教师教学和学校管理各方面的工作,听取了他们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加强了沟通和了解,全面促进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是严格控制学生作息时间。走读生每天在校学习时间(包括自习)小学不超过6小时,中学不超过8小时。晚间、双休日和其他法定节假日不上课。学生每天集体体育锻炼不少于1小时。睡眠时间不少于9小时。学生晚自习结束时间,初中不晚于21点;早上统一起床时间,初中不早于7:00。义务教育阶段走读生早上到校时间不早于7:30,上课时间不早于8:00。
三是积极开展学生自主实践性学习,坚持学生自习时间不分配到学科。按照规定安排寒暑假期和其他法定节假日,不利用假期组织学生到校上课或集体补课,不收费上课和有偿补课。
五、完善机制,规范学生管理
严格规范办学行为,全面落实《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试行)》和《关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意见》精神,从课程设置、学生评价、作业量、在校时间等多方面进行了规范。细化了学生的管理,相继出台了初中部和小学部的《学生管理制度》和《班务量化标准》,出台了学生宿舍管理和食堂就餐的相关规定,规范学生在校行为,注重良好习惯的养成。利用国庆节等节假日和大课间,开展了学生篮球比赛、拔河比赛、跳绳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完善学生评价机制,建立健全学生成长档案。学校建立完善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重在过程性评价的评价机制,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诊断、矫正功能,建立健全了学生成长档案,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认真执行家庭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建立家庭生活困难学生救助制度,帮助家庭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建立健全家庭生活困难学生救助档案。
六、加强教师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建立一支素质精良、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是规范常规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我校采取如下举措:一是严格执行教师资格制度,所有教师持证上岗。二是认真做好教师培训工作。其中,20名教育干部参加远程教育培训,学校有56名班主任参加远程教育培训,再次落实好每周业务学习内容,定期检查业务学习笔记。三是开展校本培训和教研活动。我校组织教师观摩优课,开展了校内评课听课活动,全校50位老师上课评课,平均听课14节。我校组织部分教干、教师到潍坊市参观学习,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四是加强师德建设。在开展的师德建设主题实践活动中,西刘桥乡教育办公室高度重视,开展了切合实际的活动,确保取得实效,并以此为契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断将师德建设断引向深入。9月8日,召开师德建设第一阶段动员大会,开展了集体宣誓、集中学习等活动。9月14日组织召开第二阶段动员会议,集中学习了县教育局师德建设主题实践活动第二阶段实施方案,举行了师德建设签名仪式,全体教师在“爱生敬业,无私奉献;团结同志,维护大局;为人师表,知荣明耻;严谨治学,终身学习”的横幅上郑重的签上了自己的庄严承诺,将自己的言行置身于全社会的监督之中。同时,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东营市校长文明行为规范“十则”和教师“八要十不”守则》、《关于严禁中小学在职教师从事有偿家教的意见》等文件规定和教育政策法规统一进行了汇编整理,统一印刷了《“立师德、强师能、树新风”师德建设学习材料》,下发到每一名教师,采取了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每名教师认真记录不低于5000字的学习笔记,并写出个人心得体会,教研室和督导室对全体教师的师德笔记进行评比检查,并予以了公示。乡教育工会通过组织发放征求意见表、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并对征求到的意见建议进行认真分类梳理,共征求意见建议60个大类230余条,并分别予以答复,乡教育工会制作两块“金点子”展板在小学部、初中部教学楼前予以公示。教师人人撰写了自我剖析材料,梳理剖析工作中违反师德的现象,认真查找师德建设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根据查找出来的问题,积极落实措施,切实整改。同时,多种形式发现和挖掘典型,通过学校师德标兵评选、举办师德事迹报告会等活动,大力宣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各项主题实践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广大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营造了师德师风建设的浓厚氛围。五是规范教学行为。要求每一个教师自觉认真备课、上课、布置批改作业、辅导学生和组织好课外活动。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人格,不歧视、侮辱、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维护好学生的合法权益。依法保障教师权益,不安排教师在法定休息日、节假日上课,不安排教师辅导学生晚自习。
七、探索建立评价制度,促进教育良性发展。
我校全面推行日常考试无分数评价制度,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学校为每个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档案,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小学学生学业成绩评价实行日常评价与期末考试评价相结合的评价办法,成绩评定实行等级制(一般为A、B、C、D四个等级)。初中实行学业考试制度和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制度,学业考试成绩和基础发展目标评价等级作为学生毕业和升学的主要依据。严格考试管理,不组织、不参加未经市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各种统考、联考或其他竞赛、考级等活动。探索建立有利于促进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提高的科学的教师评价体系,坚持内容全面、主体多元原则,综合考虑师德表现、工作态度、专业发展、工作量、工作难度和工作实绩等方面科学评价教师工作。
八、规范财务管理,确保学校良性发展。
我校认真贯彻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依法进行会计核算,依法组织学校收入,合理安排各项支出。一是规范财务管理,确保账务公开透明。9月份,首先配合教育局核算中心完成教育办公室、中心校各学部的财务账目审计交接,并建立新帐套。二是加强资产和校舍档案管理。建立健全资产购入、使用、报废等环节的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责任。按有关专业技术要求,对仪器、图书、设备等进行科学分类、编号、登记,定期定位存放,完善相关防护、维修措施,确保各类仪器、图书、设备经常处于完好可用状态。建立健全校舍档案,及时更新档案内容,保证档案资料齐全、完整、数据准确、绘图规范。三是建立健全民主理财小组。每月账目和大额支出全部在公开栏公示,确保财务运行规范合理。四是加强校舍和校园环境管理。本年度先后投资780万元,先后开工建设了科技楼和学生餐厅,学校向东扩展了50亩,规划了学生操场,投资2万元购置了银杨和法桐,操场周边植树300余棵。同时,大力加强学校内部配套建设,投资3万元进行了“班班通”线路改造,投资2万元对教学楼内网线和陈旧用电线路进行了改造,对学生公寓楼排水排污系统进行了改造。实施了校园内场地整平工作,对初中教学楼前、小学教学楼与实验楼间场地进行了整理,初步解决了学生大课间无活动场地的问题。对校园树木进行了移植、灭虫等规范管理,校园更加整洁、美观。
九、严细管理,将学校安全落到实处。
我校始终将学校安全工作放到首要位置优先考虑,强化工作措施,狠抓工作落实,做到了学校安全工作有布置、有检查、有整改,将学校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制定了安全工作检查方案,明确各组织机构的职责,层层签定安全责任状,细化“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的要求,形成全环节负责、全职能管理的安全工作格局。在日常教育上,通过组织学生观看了教育部与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的“知识守护生命”大型公益活动《开学第一课》等形式将安全知识融入到各学科中,做到天天讲、月月讲,长流水、不断线,使安全教育经常化、制度化,提高学生的自我防护能力;在接送学生车辆管理上,经乡教育办审核,县教育局批准,有17辆符合接送学生的车辆,基本解决了远距离学生的上学问题,乘车学生1277人。如实填写《广饶县接送学生车辆安全检查日志》,督查室组织专门人员对校车卫生状况、超员现象进行不定期检查,检查结果直接与车主的经济利益挂钩,力争做到平安运行。建立了 “学校-车主(驾驶人)-乘车学生”三级安全管理网络,加强监督,确保行驶畅通、安全;在重点区域安全防范上,狠抓“物防”和“技防”的建设,“三防”覆盖了学校的重点部位,重点做好实验楼、食堂、宿舍楼等重点区域的安全防范,投资一万余元安装了防盗门窗,投资一万多元为四栋教学楼、财务室、办公室安装红外线报警系统,大大提高了安全系数,学校的安全防范能力明显增强;在学校及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上,针对学校建筑工地人员复杂,冬季闲散人员较多的情况,坚持领导带班和专人24小时值班制度,并进行不间断的巡查、巡防。初中部政教处加强对住宿学生要的安全管理,杜绝夜间学生私自外出现象。严格落实门卫管理制度,任何人不登记都不允许进出校园,坚决制止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校园。
十、加强卫生管理,确保学生饮食安全。
11.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推进素质教育 篇十一
一、正视语文教学的现状,努力减轻学生负担
语文教学中的不合理负担,就是学生提高母语应用能力所不必要的负担。面前教学中有不少内容,是顺应某些学科知识系统化的要求而被纳入语文教学中来的,到底对提高学生语文水平有什么必要性,并说不清楚。这方面不合理的负担,概括起来,表现在四个“不可”:阅读教学非对一篇篇课文的主题思想和写作特点进行分析不可,文言文非逐句翻译不可,现代文或文言文的教学非讲文体、语法等知识不可。并不是说主题思想、写作特点、文体语法知识等等不该讲,有时不但该讲,甚至不妨大讲,但若变成非讲不可,就会造成学生极重的负担。在不同的情况下,四个“不可”的表现,或者有轻重不同,但总的来说这是一种“主流”倾向。
二、必须加大语文学科知识体系改造的力度
文体、语法、修辞、写作等现成的学科知识体系,基本上是对所有语言现象的静态的理论概括。但在一个相当的时间里,人们误以为这与学生学习母语的规律是同一个东西误以为课堂上讲讲这类知识,再完成某个知识点的迁移,就完成了语文能力的培养,而完全忽略了知识的迁移所必须的条件,忽略了提高母语应用能力的固有规律,在教学方法上把母语教学和数理化教学简单地划了等号。目前学生语文学习负担过重,根本原因在于语文学科的自身建设还存在着有待解决的问题。而加大了语文学科知识系统改造的力度,便是其中一项艰巨的任务。这是对大面积上的语文教学讲产生举足轻重的作用的一项重要历史任务,只有在这方面取得突破,语文教学才能真正掀开新的一页。语文学科知识的改造更新,离不开语文教学的实践。课堂教学应当是这种改造更新最好的实验基地。哪些知识需要学生记忆、积累,哪些知识不需要强调记忆、只需要大致了解即可;哪些知识必须反复梳理、系统掌握,哪些知识不需要系统掌握、但需要反复渗透;哪些典范的语言材料需要记诵而且也可能使学生记诵,哪些只需要学生有所感受即可;在阅读写作时最管用的方法有哪些,分别适用于什么样的学生……这些都需要反复实践,不断总结。
三、从课堂教学、教材编写、科学研究三方面为建立语文能力目标系统创造条件
推进语文素质教育,使语文教学进一步科学化,是一个全面的教育实践的过程。合理的语文课程标准的制定,合理的语文能力目标体系的建立,都不是少数人开会讨论做文章所能完成的,只能在实践的过程中逐步求得完善。课堂教学不仅应继承发展广大教师所创造的成功经验,不仅应探讨语文知识分类的问题,还要研究语文能力的项目层次如何划分。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训练是很复杂的问题,但长期以来具体的能力项目并不合理,能力层次很不清楚,因而无法形成循序渐进的语文能力体系。这方面问题的解决,应从认真总结课堂教学中的“个案”做起,要总结学生在阅读或写作中所出现的问题、所解决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具体过程。这种具体的活材料是极有价值的。这类材料多了,覆盖面广了,对学生能力的实际状况就会逐步心中有数。有些能力是无法诉诸训练的,但有些是可以训练的;有些是能够通过全班的练习讲评收到效果的,有些只适合个别辅导、小范围谈话来解决。这样的经验多了,就会对能力项目、能力层次有更深入的认识。
语文能力的目标定位,关乎语文教学的全局。因此,教材问题就不能不给予高度重视。现今语文教材是语文教材改革的成果,浸透着选编写教材人员的心血,对语文教学功不可没。但由于语文能力定位这个历史性的课题尚有待于解决,所以,现行教材仍然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实践证明,阅读基本功能力这一概念不仅可以适用于语文教学,对于训练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很有价值,而且由于阅读基本能力所强调的是基础的、普遍的、本质的能力,所以,它既鲜明的体现着语文的工具性和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有助于简化名目繁多的语文知识,从而减轻学生的负担。
12.推进小学语文基础教育论文 篇十二
一、树立新理念,创新思维方式,实施开放式习作教学
“习作要从兴趣入手,使学生乐于表达”。开展开放式习作教学,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打下基础。小学生习作往往词汇匮乏,东拼西凑,字数不多,有的甚至是原文照抄,通篇雷同。因为平日不留心观察生活,不善于捕捉写作素材,或者语言表达能力差,写作畏难情绪严重等多种原因,小学生往往谈习作而色变,缺乏学习的兴趣。针对这种情况,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转变思维方式,降低习作难度,积极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训练学生摘抄优秀习作,让学生模仿优秀作文。这样既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利于语言积累,又大大降低学生的自主创造压力,让他们不再怕写作文,从而使学生的习作能力得到提高。但是光摘抄,不动脑、不品味,对于提高作文水平作用不大。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切关注习作方法的指导,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写出有血有肉,文从字顺的作文。语文教师可以试着在摘抄这个环节中设计几个步骤来提高学生习作水平。
一是要根据学生喜欢的作品定题目。每一次摘抄前,可以组织班上不同类别的同学进行访谈,共同商议感兴趣写作范围。
二是要策划好习作范围。在策划习作范围时,可以要求同学每次摘抄前阅读十篇相关类容文章,并在摘录本上记录下名字,并从中选一篇最优秀的进行摘录。
三是要指导学生赏析。学生摘录时,要进行赏评: 对好的语句,段落进行眉批,在文章结尾进行尾批,尾批时不能照抄文章的总评,必须是自己的真实感情,要求学生对作者的选材、笔风、写作方法等各方面谈谈自己的感受,必须做到说真话,不说假话、空话,真实。内容可长可短。每次摘抄老师都仔细批阅,及时反馈,摘抄优秀的可以在晨会上进行展示、探讨,不断提高学生的赏析的意识。
在降低门槛、充分鼓励学生习作的同时,语文教师还要悉心指导学生积累生活经验,并且密切注意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思考。“开放的思维是习作创新的核心。思维是本、是根,思维的培养是我们进行习作教学时应该首先着重考虑的。”小学语文新课标里的习作目标是: 在写作教学中,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例如,同样是写父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实事求地写爸爸的日常点滴小事,很小却很感人的事,通过事来表达人的性格特点,还可以引导学生写爸爸的性格、爱好等。总之,习作教学遵循开放性思维的原则,要指导学生习作实事求是,写出心里的真实感受,也就是对自己真情实感的“挖掘”。
二、以情感人,让习作中渗透学生的情感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因为存在畏难情绪,小学生对语文习作没有兴趣,不愿意去写,或者即使写了也是敷衍了事,缺乏情感。小学生为什么把写文章当成老大难的事呢? 有的教师一贯以为是学生缺少生活经验。其实,并非如此。有意,一草一木都可入文; 无情,万水千山都会视若无睹。学生稀缺的正是“情感”! 而我们的老师在习作教学中忽视了情感的“培育”。是啊,我认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或多或少地带有点文人敏感的特质。花开,静听其声音; 花落,感受其壮美。春雷乍响,繁星弯月; 大雪纷飞,秋叶飘落……如果教师本身是这种“性情中人”,那我们的学生也会随之“染”上文学的特质,也就不愁学生在习作当中无言于表了。
三、联系生活实际,丰富教学内容,让习作内容具有开放性
作文为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活动。而原先的习作教学无论是习作内容、形式,都只局限于课堂及教科书上的单元作文,“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考试为中心”,教师为教而教,学生为学而学,内容、形式的死板,机械化,使得学生对作文失去了兴趣。小学教师应该认识到丰富多彩的生活、千姿百态的事物是学生写作的源泉。这就需要老师做有心人,引导学生把观察的触角伸向生活、自然的每一个角落。教师组织、动员家长安排时间带着学生去外地参观、去游览古胜名迹、去搞社会调查、去访问,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积累,产生表达的需求。学生通过有目的的观察,对那些平时并不留心的事物,会留下较深刻的印象,产生较深刻的认识。这些会为作文提供实实在在的素材和内容,培养他们的真情实感,并指导学生在作文中写出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四、打破束缚,在习作中给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
开放习作表达方法的教学,应由重形式指导改为重内容指导,由重课堂指导改为重课前指导,由重套路指导改为重思路开拓。小学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采用合适的方式表达出来。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把学校的活动作为习作的生活素材之一,如学校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校运会、电影观后感以及少先队教育活动的感受等。有了课前的生活积累和真实体验,学生都乐于习作,乐于表达。
在语文习作过程中,教师惯用的是写人、记事、写景、状物这四种文体,并且这些都是老师规定好了的模式: 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这样大大限制了学生的习作自由度及想象空间,使得学生习作变得呆板、虚伪、乏味,实为不应该的悲哀。因此,小学生习作文体应充分体现多元化的特点,还应在原来的文体基础上加上想象习作,如编童话、续写寓言、写科幻习作等。只要打破限制学生习作的条条框框,使学生任意发挥,相信一篇篇有趣味的习作就会新鲜出炉。学生们的创造性习作,也会使我们为之惊叹不已。当然,打破文体的条条框框,并不是审题、行文可以不顾文体,这里只是为了纠正命题习作或给材料习作限制过严而已,绝不是不要文体,或者不讲文体,毕竟“文无法则亡”。表达方式的开放性,只是适度放宽了文体的“空间”,但这个适度得保证学生选择什么文体,至少要像什么文体,坚决杜绝“四不像”的现象出现,从而导致学生概念模糊,文体不清。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 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成什么文字。美国教育家华特也说: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因为生活无处不文章。凡是好的作文都是学生心灵中最美妙的音符。小学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习作是抒心中所感,写心中所想,从而写出真正感人的作品。
摘要:学生的语文学得怎样,作文可为一个衡量标准。学生的语文能力过不过关,作文也是一个重要标志。可见,习作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至关重要的位置,可以说,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如何让小学生接受习作,喜欢习作,写好习作,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师苦苦探索的问题。
13.推进小学语文基础教育论文 篇十三
以教育的信息化推进松江区教育的现代化是我区强师兴教的基本思路之一,根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推进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试验工作的通知》精神,我区大力推进农村中小学信息化应用。松江区26所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推进工作按照市项目推进办的要求,围绕《松江区农村中小学信息化应用推进方案》,在近2年中扎扎实实、有序地推进,已经逐步将教育、教学和管理架构到信息化平台,形成了教育设施信息化日趋完善,教育资源信息化更加丰富,学校管理信息化逐渐普及,教育科研信息化更加科学,师生信息化素养不断提高的教育信息化环境,初步达到了聚焦信息技术的课堂应用、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提升学校教育内涵发展的信息化应用目标。
一、领导重视,做强规划,保证了应用推进工作顺利开展
1、有一个立足实干的管理队伍
信息化工作是一项深不见底的工作,如何有序推行,如何有效开展,领导重视,建立一支强有力的管理队伍至关重要。自开始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推进工作以来,教育局组建了以分管教学的局长任组长,教育局基教科、计财科、研训部和信息中心4部门领导任组员的信息化应用推进领导小组,负责全区中小学信息化应用推进项目的规划、管理、服务和协调工作,并在经费上给予充分的保障。在每学期开学初的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布置会上,教育局的信息化应用推进领导小组都会对新学期的信息化应用推进工作进行部署,各校根据新学期的工作要求,及时调整和完善本校的信息化应用推进工作。每学年,对于学校的信息化应用推进工作从门户网站的应用、基础教育机构信息公开、资源库开发与应用、教师学生电脑作品赛、教师教育平台、学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应用这六方面纳入到学校的教育督导考核中,使信息化应用推进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我区还采取了联络员制度,由信息中心的5位教师分别承担26所学校的联络员任务,在日常工作中,联络员与实验校时时保持联系,充当区工作领导小组与实验校的桥梁,上通下达,保证了学校信息化应用工作的有序、有效的推进。
2、有一套切实可行的规划方案
2009年5月教育局出台了《松江区教育信息化三年发展规划(2009年 — 2011年)》,在规划中提出来了未来三年松江区教育信息化工作将围绕实现符合教育宣传、教育教学管理、教师教育与培训需求的教育信息化这一目标,深化信息技术应用,促
心建设,为全区学校提供应用的统一部署和数据集中存储环境,最大限度解决农村学校技术薄弱的问题,同时能避免分散建设所造成的巨大的资源利用率不高的问题。为此,松江区教育局高标准建设了数据中心,目前区教育数据中心建设初具规模,中心机房面积为200平方米,配置水平达全市先进水平,为未来10--20年全区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加快信息化平台系统建设,深化教育信息化应用
我区遵循“统一建设,降低成本,提升应用,保障发展”的原则,为解决各学校技术力量不均衡的问题,以“区层面关注技术和管理,学校层面关注应用”为基本思路,统一建设了一系列应用平台,并以统一标准进行督导考核,有效推进了区域均衡发展。
统一建设的系统有:教育系统的邮件系统和FTP系统; BBS和“我的空间”;中小学校门户网站;流媒体发布系统;区域资源库;学校综合管理平台;教师教育平台等等。
以统一建设模式实施信息化,不仅有效地降低了整体成本,而且使用统一平台,实现以同一尺度评价学校信息化应用的开展,为应用的推进提供了量化及信息化的管理手段,促进了应用有序发展,推动了应用向教与学的纵深发展。统一建设的各项应用均经审慎、科学规划,既充分考虑了独立应用的升级、发展,又实现了各系统之间较好的整合。统一建设不仅为基层学校消除了技术瓶颈,而且还保障了学校信息化应用的可持续发展。
四、加强教育技术培训,提升教师教育技术素养
我区以立足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遵循教师成长的规律,坚持按需施教,学研、学用相结合,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实践性和先进性,为区教育技术实验校和全区的农村中小学教师开设了上海教育资源库培训、松江教育资源库资源开发规范与应用培训、教师教育平台和综合管理平台的培训;更分学科地开设了数学学科教师几何画板培训、理化仿真实验室、理科教师ScienceWord培训、学科教师常用工具软件培训、网络管理员的学校网站设计与制作培训、学科教师教师空间、影音播客、网络管理员视频拍摄制作培训等培训,培训内容多,参与面广。
从2010年1月开始,根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沪教委人[2009] 30号文件精神,我区开始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中级)的培训。整个培训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2010.1-2010.5)完成原来的26所农村校的后半程培训,第二阶段(2010.5-2011.11)进入全员培训。我们采取送教上门、面授+远程学习的培训模式,注重集体备课,严把作业质量关,保证培训在人员数量加大的基础上培训质量不降。
节日》、《快乐集邮》等学科专题网站,成为拓展课、探究课的教学载体,深受学生的喜爱。
网络学习、活动内容的日益丰富,增强了师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了师生的信息素养。全区师生积极参加电脑制作比赛、机器人比赛、多媒体教育软件赛,近五年来共获得全国奖项43人次,市奖项68人次。
七、积极架设教师教育系统平台,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教育信息化是教师专业化的重要途径,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就在于教师的信息化。近两年来,我区为了提升教师教研水平,为学校搭建了VOD视频点播系统,开辟教师空间、BBS、影音播客等系统,鼓励学校利用信息化环境开展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校本研修新模式。全区有1355个教师围绕664个主题开展研讨,发帖数达到4958条,有1206个教师建立了自己的博客,这些教师主要来自26所实验校。同时,26所实验校通过这些平台积极开展网上教研活动,让老师在不同的时间对不同的学科教学进行交流与评论,取长补短,促进了学校的教研组建设,促进了教师特别是年青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2011年松江区教师教育平台逐步上线,我区利用学校的共同体建设,在共同体的牵头学校建立了9个高清的远程教研视频录播系统,不仅可以进行课堂教学的直播,而且还可以进行远程的教研活动。4月19日下午,松江区教师进修学院研训部联合区教育信息中心进行了松江区教师教育平台的首次网上教研活动。活动的主会场设在民乐学校,由民乐学校的征丽老师上了一堂初一《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一)》的数学展示课,各校的初一备课组长在现场听课。区教育信息中心通过教师教育平台对本堂课进行了直播,直播课程图像清晰、流畅,华实初中、新桥中学、天马上学校、佘山学校、小昆山学校、九亭中学等10所学校的初一数学学科教师近36人在自己学校观看了本节课的直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八、建设教育综合管理系统,逐步实现管理信息化
14.推进小学语文基础教育论文 篇十四
让每位学生都享有相对均衡的教育资源是学校的责任,为此,一年来,我校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职责,坚持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开足开齐课程,着力从教师的整体素质、学生的综合素养、办学水平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全力推进义务教育全面、均衡、协调、持续发展。根据《湖北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方案》(鄂政督〔2012〕1号)和《湖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试行)》(鄂教规〔2011〕3号)的要求,一年来,扎实开展各项工作,顺利通过区政府教育督导室对我校规范办学复评评估,积极申报并争创市级“绿色学校” 等等,现将一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校现有20个教学班,学生983人;教职工人数46人;学校占地19987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532平方米。
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情况(一)领导重视,全面谋划
为持续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做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迎国检工作,2014年学校成立了以校长程胜利、副校长杨正刚为首的领导小组,分工合作,责任到人;定期召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会议,稳步推进学校教育均衡发展迎国检工作的开展。
(二)积极争取力量,科学合理规划,积极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
1、及时检查登记,不断更新数据。今年初,学校总务处对学校校舍、场地、教学设施、图书设备等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登记,更新了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数据库,对科学合理制订新学年学校标准化建设方案提供了参考,今年4月26日我校94届校友为母校捐赠了价值2.5万元的图书,充实了我校的图书种类和数量,丰富了孩子们阅读的素材。
2、不断完善办学理念,逐步渗透校园文化。今年,学校多次通过领导班子会、办公会、党员会、教师会等不同形式、不同层面的会议对办学理念、校园文化的深化建设进行反复研讨交流,旨在把校园文化建设、特色学校建设和标准化建设结合起来,不断更新、深化和完善校园文化建设、促进标准化建设。
3、大力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结合学校教育装备标准化建设规划,今年学校班子集思广益、积极争取力量,通过努力安装了学生饮水工程,完成了校园教学区和生活区的隔离,更新了校园监控系统,9月,又将渗水的教学楼顶进行了防水维修。
(三)以“比访” 工作为抓手,实施教师队伍建设工程
1、继续开展 “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工作,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均衡发展。今年初,学校制订了《柏林镇中小学2014年教师“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工作实施细则》,并扎实有效地开展了“比访”工作。
一是强化教学过程常规管理,增强质量意识。我们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强化教学法规意识,采用“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的方法,加强课程计划的执行和管理,做到“开齐、上足、上好”,促进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我们通过巡课、推门听课的方式,同时创新安装了红蜘蛛网络教室软件,加大对课堂教学的监控力度,加强教学常规工作的管理和考核。在教学管理中,我们坚持“月查制度”,以教研组为单位,每月15日检查教案、作业批改、听课笔记、业务笔记,将检查情况与月考核有机挂钩,建立动态的评价激励机制,重点突出“四抓”,即抓备课、抓上课、抓作业、抓辅导,从而使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能形成强大的质量保证体系。
二是搭建广阔平台,让教师在历练中逐步成长。我们通过举办专题讲座、理论学习、观看优秀课堂教学实录谈体会,学校领导深入教学第一线,开展随堂听课、评优课活动,以及组织示范观摩课、讨论课、集体备课、经验交流会等,引导广大教师狠抓课堂教学,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努力打造规范课、特色课、精品课。并且,通过举行课堂教学评比,优秀论文、优秀教学反思、优秀教学叙事等评比,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基本功锻炼,有效地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从而使一些青年教师脱颖而出。
三是坚持以“研”促教,规范校本研修。校本研修是实现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必经途径。我们构建起完善的校本研修管理制度,严格做到“五定”,即定时间、定内容、定人员、定场所、定记载,并对校本研修实施五级管理,即校长管理,教务处管理,教研组管理,备课组管理,自我管理,从而确保了校本研修的持续、规范运行。在校本研修中,我们积极实施了安全培训、师德培训、班主任培训,生本教育培训,通过派出年轻教师赴外县市观摩课堂教学评比等形式,同时,我校今年语文、数学两个学科分低、中、高三段申报了六个区级研究课题,并派六个课题负责人到张湾小学、黄龙小学等科研工作做的出色的学校取经学习,以促进我校的课题研究,以“研”促“训”,以 “研”促“改”。
2、提高教师队伍的师德水平。首先,我们把《教师法》、新《义务教育法》、《师德规范》《中小学教师“十不准”》等教育法律法规作为学习内容,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全面性的教育法规宣传教育活动;其次,在全体党员和教师队伍中开展师德大讨论,撰写师德心得与体会,组织全校教师积极参与以“弘扬职业道德,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的征文和演讲活动;再次,根据教育局的相关文件,坚持每学年对老师进行一次师德师风公开评议,今年12月份进行了师德师风评议工作。此外,我们一直坚持在评优评先、评聘晋级中严格实行“一票否决制”,将师德水平作为评价其工作思想和工作业绩的首要条件。通过长期深入的师德建设,广大教师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以“关爱每一位学生,发展每一位学生”为己任,在教育活动中,普遍做到了尊重学生的人格,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位教育对象,从而使每一位学生都享受到平等受教育的权利。
3、我们着力推行教师成长和专业提升计划,在注重培养骨干教师的同时,更加注重对每个青年教师的培养,加大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力度,努力推进“名师工程”、“青年教师培训工程”,充分利用 “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积极派年轻教师参加区教育局组织的各类培训和学习,同时和兄弟学校进行教学互动,促进年轻教师的成长。给每个青年教师分析定位,定向培养,为青年教师外出学习、课题研究提供优先权,然后通过老带新、传帮带、师徒结队等形式,使每位青年教师都能尽快地跨越教育教学“平原”上的种种障碍,逐步胜任自己的工作岗位,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模式和育人经验。
(四)强化教科研,以生本教育为载体,实施义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工程
一是坚持教研、科研结合,以研助教,以教促学。深化课程改革,建立科学评价体系。把合格率、巩固率、提高率和转化率作为考核、评价教师工作的主要内容,记入教师档案,作为评先晋级的重要依据。
三是大力开展生本教育,着力构建“361”高效课堂。构建“361”高效课堂,主要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因学定教,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活泼、健康地发展。我们从分教研组有效集体备课入手,提高备课组整体备课水平;加强教学设计优化个人备课,为提高课堂效率作保障;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奠定基础。在校内开设了高效课堂实验班,进行“36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和探索。
五是扎实开展以“大家唱、大家跳”为主的艺术教育活动和“湖北省千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开展了2014年春季运动会、举行了武术操比赛、开展冬季阳光长跑活动、特色大课间活动,现在正在推行啦啦操,保证学生、教师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丰富学生业余生活,提升学生审美情趣。
(五)“多管齐下”,汇集爱心,以留守儿童服务站为阵地,实施教育关爱工程,从措施上保障弱势群体平等地接受义务教育
随着经济建设的飞跃发展,外出务工人员增多,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便成了摆在我们面前不容忽视的热点问题。我们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来对待此项民心工程。我校做了以下工作:
1、更新完善留守儿童档案,全面掌握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各班主任认真填写留守儿童基本情况登记、留守儿童成长记录卡、留守儿童信息汇总、三特儿童(特困生、特长生、特殊学生)登记、留守儿童活动登记、班级关爱活动记录、留守儿童特殊事迹和留守儿童成长案例分析等,详实记录留守儿童成长过程,并及时更新,确保无一遗漏,使留守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和建档率均达100%;
2、继续积极争取创造“多方合力”(公用经费计划、社会团体捐赠、学生之间互助、国家政策争取等)的保障机制,推动了我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长期有效开展。
3、充分利用留守儿童之家、文体活动室、音乐活动室、书画活动室、舞蹈活动室、计算机活动室等阵地,以优越的条件,引导留守儿童开展健康有益、积极向上的活动。
4、继续推进“三线相交”(家庭——学校线、课内——课外线、教学——活动线)的策略,加大学习、生活和心理等方面的帮扶力度,促进留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成长,综合素质得到不断提高,杜绝未成年人犯罪和意外伤害的发生。
5、采用“三位一体”(书信、电话、网络)的沟通网络,帮助留守儿童通过多种途径与远在他乡的父母进行亲情交流,搭建心桥,消除时空隔阂带来的负面影响。
6、经济上大力支持。学校优先对 “留守学生”实行 “两免一补”,解决“留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基本问题;
7、生活上、思想上关心“留守学生”。要求班主任教师要经常对“留守学生”进行家访,建立“留守学生”与党员教师、班主任的结对帮扶制度,让教师充当“留守学生”的第二监护人,使部分监护人长期缺位的“留守学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利用心理咨询室和心理健康课定期对“留守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减轻“留守学生”由于父母不在身边而产生的心理压力。让“留守学生”每月给父母写一封书信或通一次电话,加强“留守学生”与父母的亲情联系。抓住春节外出务工农民返乡的机会召开“留守学生”家长会,与“留守学生”家长共商“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
8、开展志愿者活动,汽车工业学院“心协”志愿者每周一对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孩子进行心理辅导和经济援助,积极开展“一日捐”和“手拉手”等关爱活动。
9、争取社会力量对留守儿童进行关爱,今年“六一”时,柏林镇政府领导为我校留守儿童送来学习用品和新书包,4月份,我校94届校友我校优秀的留守儿童进行了资助等等,一年来,学校积极争取各种力量帮扶留守儿童和贫困学生。
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尽管学校在过去的一年里子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做了大量的工作,不懈的努力,也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目前也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亟待加以解决。
一是标准化建设任务大,改扩建所需资金缺口非常大。二是教师流动性大,代课教师待遇低,不稳定,中途离职现象增多。
三是教师们的教育思想观念、师德水平、专业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
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系统推进、综合治理、深化改革。2015年,我校将继续全面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及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凝聚合力抓均衡。
(二)加大宣传,营造氛围。助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迎国检。
(三)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经费投入力度,加强校安工程建设、学校标准化建设。目前我校教学楼和很大一部分建筑、教学设备距省定办学标准还有一定的距离,改造、扩建所需资金较大。
新的一年,新的起点,我校将继续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重心,全面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努力创建人民满意学校,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迎国检不懈奋斗。
【推进小学语文基础教育论文】推荐阅读:
古田小城镇建设加快推进 优化基础设施12-13
推进教育公平研究06-19
扎实推进素质教育09-22
推进高职教育发展11-19
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构建和谐教育07-26
发展农村教育推进教育均衡化进程11-23
小学语文专业基础知识10-05
小学语文基础知识专项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