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六月教学日记(精选9篇)
1.五、六月教学日记 篇一
六月的忧伤小学日记
纤柔的裙摆随风舞动,掠过碎花,沾了它的花香。此时,我坐在草地上,用心聆听花间细语。每一次浅浅的呼吸,每一寸缓缓的步调都是那样的曼妙。有时候真的想躺在一片柔软的草地上,看着澈蓝的天空,任思绪随白云飘荡。
六月在人的印象中是一个阳光明媚,碧水蓝天的美好季节。可在我的心里隐藏着一种痛,它的名字叫做分别。
拖沓着泛黄的时光,各自紧扣行囊。这次青春的相聚里,总有一个时刻,彼此道着珍重。过了成人礼的我们,装着懂了的爱和责任在年华盛开到荼蘼,走上没有熟人的路,然而我们始终懂得,这条路永远值得坚持。
在毕业典礼上,那些过往的片段毫无预兆的涌入脑海。犹记得课堂上睡觉被老师罚站时的狼狈;犹记得借了语文课代表的小说在上课时被老师收走;犹记得军训时的我们大汗淋漓,卖了命的拉歌;犹记得食堂里长长的队伍。。。
“谁娶了多愁善感的你,谁安慰爱哭的你,谁将你的长发盘起,谁为你做的嫁衣。”伴着如此抒情的歌声,泪水无可阻挡的滑落。我闭上眼睛,不让眼泪泄露我的悲伤。
我怀念,怀念那些别来无恙的旧时光。
我怀念,怀念每天疯狂赶作业的焦虑和无奈,怀念手捧的墨香的书本,那些枯燥的公式方程式烂熟于心。怀念每学期末就被整得惨不忍睹的文具们,感谢他们用自身的残缺,换来我精神世界的丰盈和斑斓。
那时我们的梦想,关于未来,关于爱情,关于一场环绕世界的旅行。如今,杯子碰在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三年前,总以为高考还远。可一转眼间,屈指可数的倒计时让人胆颤。可无论如何,终究是要以最美好的姿态面对这场分离。
六月的花海洋溢着浪漫的气息,温柔的花香抚摸着每一个嗅觉细胞。我将全身心的投入这场花宴,又何尝不知这是一场离别的.祭奠?我相信,三年的梦想坚持总会有一个答案,那时候,手捧录取通知书的喜悦会将曾经所有的不安与焦躁磨灭。
人生总要经历大大小小的分离,而此时的离开是为了更好的将来。那些年少轻狂,张扬跋扈,肆无忌惮的青春奋斗时光,再也不见;那些可以和同桌吵架的时光再也不见;那些约定的誓言再也不见。没关系,都没关系,重要的是那些熟悉的笑脸,熟悉的校园还可以再见。
在我的青春日记里,永远的留着一个分别的夏天,我给它起名为“六月的忧伤”。
2.三年前的六月七号心情日记 篇二
假如时间能够倒流,我相信这一切都会改变!假如我还是十八岁,我相信这又是另一个我!
今天是二零零八年六月七日,一个三年后的我!三年前的今天我坐在考场里面考试,不尽的让我想起了六月六日的晚上我失眠了,因为第二天我要考试了。
一个可以改变我命运的日子!可是造化弄人,我的考试成绩不理想,我到了一个专科学校读书,而今天的我,又在另一个世界中,我参加工作了!当年考试完,我也没有填写志愿表,直接去了历史名城苏州,去那里寻找我的梦想,不到半个月的时间,我回到了老家。随之没有几天我又坐车去了河北沧州,在那里打工,建桥梁,真正的体会到了爸爸妈妈赚钱不容易,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就五六十块的工资,我在这边足足呆了一个多月,由于我要到大学深造,而离开了沧州,去了伤城上学!去了苏州,让我在那里倒下了,这是我的伤心往事,人家都说从那里跌倒就从那里爬起,二零零七年的六月我又去了南方,不是苏州,但是还是留在江苏,六朝古都南京,可是让我伤心的是在那里的情况又是一个我想不到的结果,又是半个月的时间,我回到了伤城!在伤城的情况,我相对来说是稳定了,在那里做了半年,然后又离开了伤城,到了南方。
又是一个天地,这次我去的地方是历史名城广西柳州,在那里呆了两个月,这份工作是我哥哥的大学同学给我介绍的工作,去一个娱乐场所做网络维护,这个娱乐场所是台资企业—钱柜的演变,在那里接受了两个月的岗前培训,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让我懂得了什么是残酷,真正的体会到了优胜劣汰的社会性质,也让我体会到了这个社会的竞争性,也许这就是社会吧,物竟天择,适者生存。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这句话本身都很固执,我相信人的性格是可以改变,而不是不可改变,因为这是实践证明的!在这边的培训,我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在此我要谢谢当时带我的教员李白龙和徐晓春!也要特别感谢当时带我的工程部屠经理,谢谢您!也许这都是造化弄人吧,这边偏偏出现了情况,公司股东由于资金问题而关闭了!我也坐车回到了老家!
时间过得飞快哦,我转眼间二十一周岁了,要不是由于上学,估计也成家了吧!
今天二零零八届的学生要参加高考了,我在此祝福你们,祝福你们都考试个好成绩,去回报生我们养我们的父母亲,要为他们争口气,要让他们知道自己会给他们一个答复的。
我现在眼前还能出现当时在高中拼搏努力的场景,也许这都是人的一生难忘的事情吧,毕竟是一个可以改变命运的转折点!好怀念哦!可惜哦,时间已经过去了,转眼间我都二十一周岁了!时间是回不去了,而我也只能接受这一切了,让我高兴的`是我找到了一个爱我疼我的女朋友,我现在没有什么野心了,喜欢过平淡的生活,平平淡淡的过完这段时间,让我好起来!再停几天,我要回学校进行毕业答辩了,也是真正的毕业了。这短短一年的时间,我经历了很多的事,有泪,有痛,有甜,有笑,这一切都成为了记忆,成为了我人生当中的美好回忆!这一年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在科技市场跟着老大混,老大教我怎么样做生意,教我技术,我在此要感谢好哥们老大!谢谢你大哥!谢谢你当时对我的指导,也许你以为没有什么,但是我认为你教了我很多东西!当时要不是一念之差,我相信我现在还在你那做,也不会离开你,这就该怪我了!对不起老大……也许你以为没有什么,可是我不这样认为,让我感觉到很对不住你,真的,真的是一念之差。不过当时的决定也让我非常后悔,真的后悔,我不该离开公司,真的不该离开公司,不该离开你!
今年的今天,我教学了,也许自己为自己庆幸吧,也许吧,我找到了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可能是累了吧,真的累了。三年前的今天我在考场为自己的命运打拼,三年后的今天我在办公室面前写下自己的滴滴心程!生活也许就是这样子吧,总要经历很多事情,总要经历挫折,总要体会喜悦,总要想很多的事情。
不管怎样,我们要记住这样一句话,我们的命运由我们自己主宰,谁也代替不了我们自己!我们要为我们自己祈祷,祈祷我们会有更好的明天,会有一切自己想得到的,为此我们要拼搏,为此我们要努力,为此我们要打拼,江山就是这样子坐稳的!
心里要默默的为自己祈祷,为自己祈福,为自己加油!
3.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案 篇三
※学习导航
【学习目标】
1、把握本文说明顺序,并了解其作用。
2、领会本文作为文艺性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3、了解荔枝的生态及其生产情况,丰富科学知识。
【学法建议】
1、抓住关键语词理清说明顺序,明确荔枝的相关特点。
2、紧扣关键语句分析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和引用古代诗文达到的说明效果。
【课前预习】
1、作者简介
贾祖璋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科普作家。他创作、编写、翻译了二十九部生物学著作。现任中国科普创作协会副理事长。贾祖章先生虽已八旬有 余,但他人老心不老,现在终日伏案著述,陆续写出了许多优秀科普作品。《南州六月荔枝丹》《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都选自他的《生物学碎锦》。
2、资料链接
(1)学前指导
说明对象:(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对象特征
说明方法:下定义、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列数字、画图表、引资料
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说明语言:科学性(正确、准确);文学性(生动、形象)
(2)文体介绍
本文属于科学小品,属于说明文。所谓小品就是随笔之类的小文章,科学小品则是介绍科学常识的文艺性说明文,既有很强的科学性,又有一定的文学情趣。(3)白居易《荔枝图序》:
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冬青;华如桔,春荣;实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实过之。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元和十五夏,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译文:荔枝生长在巴州和峡州之间一带地方。它的树形呈圆的形状,很像古代用来遮蔽东西的“帷盖”。叶像桂树的叶,冬季还是绿色的;花像橘树的花,在春天开放;果实的颜色像丹砂那样红,夏季成熟。果实聚成簇,像葡萄,核像枇杷的核,壳像红绸,膜像紫绸,瓤肉像冰雪一样晶莹,洁白,浆液像醴那样甜,像酪那样酸。(关于荔枝的情况),大概也就如同前面所说的情形,那实际的情况比介绍的这些还要好。假如果实离开了枝体,一天颜色就变了,两天香味就变了,三天味道就变了,四五天以后,色香味就全消失了。元和十五年的夏天,南宾郡的太守乐天,让官画工画成一幅荔枝图,并写上这篇序,这是为了告诉没有见过(荔枝)的人以及虽然见过却没有看到它三天以内的变化情况的人。
3、预习思考
(1)预设问题
①粗读课文,抓住关键语词,概括每段段意,用自己的话或课文的原话详细准确地表达荔枝的特征。
②文中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说明荔枝的特征。
③预习课文后,你提出了哪些新的问题?
※互动课堂
【课时安排】1课时
一、自学评价
1̣̣̣ .下列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无误的一组是()
A.粗糙cāo 红缯zēng 乳酪 lào
B.背负bèi 树冠 ɡuān 萌蘖 niè
C.龟裂guī 宋徽宗hui 贮藏 zhù
D.谚语yàn 紫绡 qiāo 果梗 ɡěnɡ
2.下列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组是()
A.醴酪
纵然
粗糙
呕气
B.希奇
薄膜
烘干
嘲讽
C.花序
进贡
移植
吹嘘
D.气侯
渣滓
绚丽
褐色
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词)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A.紫绡(生丝织的绸子)
兼程(既走水路,又走陆路)
B.醴酪(甜酒)
日啖(品尝)
C.密移造化出深山(自然、天然)
绛囊(深红色)
D.山顶千门次第开(第二次)
浑圆(全、满)
4、名句填空
①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
——《惠州一绝》 苏轼
②长安回望绣成堆。
,无人知是荔枝来。
——《过华清宫绝句》 杜牧
③你还能默写出关于荔枝的其他诗句吗?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二、文本研习
1、整体感知
(1)课文结构顺序图如下:
第一部分:(1节)
第二部分:(2-11节)荔枝的生态(说明荔枝本身)
果实外部形态(2-5)
2节:果___,龟裂片、片峰(粗糙)
3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
4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果实内部组织(6-11)
6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节:贮藏,______________(与果实关系密切,附带介绍)
9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11节:果花,花期、花___、花___、花___、花____
第三部分:(12-15)荔枝的生产
(说明荔枝问题)
12节:产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节:果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节:移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节:产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结构图,作者介绍荔枝采用了那些说明顺序?为什么采用这些说明顺序?使用这些说明顺序有何作用?体现了本文的什么特点?
2、重点探究
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既有一般说明文简明、准确、周密、条分缕析的特点,又有清新诱人的诗意。请学生讨论合作完成。
(1)科学性
①语言细密精确(限定范围、修饰程度、说明条件、比喻形状)
如:“现代科学发达,使荔枝北移,将来也许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不能改成“将来是完全可能的事”,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又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语言的周密上,这些词语的运用,十分准确表达了信息。
②确数、约数的运用,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等。
③例子事实确凿
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④术语依据科学
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文学性
①引用古诗文、史料、故事,既增强了文章的文学色彩,又充实了文章的内容。细读课文请找出,并说明各自在文章中的作用。
②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使表达生动形象,凸现文采。
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本文语言的科学性集中体现在用词准确、周密。文学性集中体现在大量诗词典故的运用上,既使说明形象生动,又使文章诗意盎然。
三、问题探讨
1、题目“南州六月荔枝丹”隐含哪些方面的信息?作者为什么不直接用“荔枝”作为标题目?
2、第一段在文中是否多余?作用是什么?
3、阅读下段介绍荔枝的文字,思考分析其与课文写法风格的区别。
荔枝,无患子科。常绿乔木,高可达20米。偶数羽状复叶,小叶长椭圆形或披针形,全缘,革质,侧脉不明显。……花小,无花瓣,呈绿白或淡黄色,有 芳香,圆锥花序。果实心脏形或圆形;果皮具多数鳞斑状突起,呈鲜红、紫红、青绿或青白色。果肉(假种皮)新鲜时半透明凝脂状,多汁,味甘美而有佳香。
——摘自《辞海》
四、活动体验
请利用下面的资料,运用本文最具特色的说明方法,起个好题目,写一段富有文学情趣的介绍石榴的说明文字。然后读一读,同学间交流评价。
1、燃灯疑夜火,辖珠胜早梅。——梁元帝《咏石榴》
2、日射血珠将滴地,风翻火焰欲烧天。——白居易《山石榴》
3、榴者,天下之奇树,九州之名果……缤纷磊落,垂光耀质,滋味浸液,馨香流溢……遥而望之,焕若隋珠耀重渊;详而察之,灼若列宿出云间。千房同膜,千子如一,御饥疗渴,解醒止醉。——潘岳《安石榴赋》
4、榴大如杯,赤色有黑斑点,皮中如蜂窠,有黄膜隔之,子形如人齿,淡红色,亦有洁白如雪者。——《事类合聚》
南州六月荔枝丹答案
答案
一、自学评价
1.A 点拨:B项“背”读bēi,C项 “龟”读jūn,D项“绡”读xiāo,前二者系多音字,D项系与形近字而误。
2.C 点拨:皆因形、音都相近或相同而误。A项“呕”应为“怄”,B项“希”应为“稀”,D项“侯”应为“候”
3.C 点拨:A项“兼程”:一天走两天的路程,B项“酪”:用乳汁制的半凝固状食品,D项“次第”:依次。
4、答案: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略
二、文本研习
1、整体感知
(1)第一部分:(1节)介绍荔枝引用白居易《荔枝图序》“壳、膜、肉、浆”
第二部分:(2-11节)荔枝的生态
(说明荔枝本身)
果实外部形态(2-5)
2节:果壳,龟裂片、片峰(粗糙)
3节:果色,深红色或紫色
4节:果形,心脏形、卵圆形、圆形
5节:大小,直径三四厘米(重十多克至二十多克)
果实内部组织(6-11)
6节:果膜,白、薄
7节:果肉,白色半透明(颜色)、味甜微酸(味道)、制作方法
8节:贮藏,不耐贮藏(与果实关系密切,附带介绍)
9节:果核,长圆形、表面光滑、棕褐色或绿色
10,11节:果花,花期、花形、花型、花序、花蜜
第三部分:(12-15)荔枝的生产
(说明荔枝问题)
12节:.产地,中国南部
13节:果谱,种类、内容、荔枝品种
14节:移植,习性、古荔枝移植情况
15节:产销,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满足需要
(2)
明确:本文是把荔枝作为水果来介绍的,按照从主到次,由表及里的顺序来写。课文主要介绍荔枝的生产特征,次要介绍生产情况。在介绍果 实时,又根据它的结构特点,采用了由外到内,由表及里的空间顺序。在说明荔枝果实的外部特征时,又按照壳面构造—色泽—外形—大小、重量的观察顺序来写。这样既突出了荔枝的形态特征,又说明了有关它的其他知识。
2、重点探究
(1)科学性
①语言细密精确(限定范围、修饰程度、说明条件、比喻形状)
作者用揣测语气,说将来也许有可能发生这样的事,就变成了肯定语气,指将来必然产生的事实。
又如: “成熟的荔枝,大多数……紫色”中的“大多数”、“荔枝的大小,通常直径三四厘米”中的“通 常”、“荔枝的肉的细胞壁特别薄,……一般都不留渣滓”中的“一般”、“荔枝晒干或烘干,……完全失去洁白的面貌”中的“完全”。在语言的周密上,这些词语的运用,十分准确表达了信息。
②确数、约数的运用,如:“一年开花两次”、“大约重60克”、“通常直径三四厘米”、“重达四五十克”等等。
③例子事实确凿
如:13节荔枝古籍,其中“陈紫”一种,现名“莆田荔枝”……
④术语依据科学
如:荔枝壳粗糙,用果树学术语叫“龟裂片”。还有如“片峰”“果肩”“果顶”等
(2)文学性
①引用古诗文、史料、故事,既增强了文章的文学色彩,又充实了文章的内容。
细读课文请找出,并说明各自在文章中的作用。
a.白居易的《荔枝图序》,给人感觉开头新颖,引人入胜,并为后文作者与白居易对荔枝的不同看法提供依据。
b.徐勃《咏荔枝膜》,说明荔枝味美。
c.引用白居易的“一日而色变,……色香味尽去矣”,说明荔枝不耐贮藏。
d.杜牧的诗歌“长安回望绣成堆……无人知是荔枝来”,一方面说明荔枝不耐贮藏,另一方面就是对这件事的嘲讽。
e.苏轼的诗歌“罗浮山下四时春……不妨长作岭南人”,一方面为大力发展荔枝生产展现了一幅蓝图,另一方面说明荔枝的味美。
②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使表达生动形象,凸现文采。
如:细长如指,圆小如珠等
三、问题探讨
1、题目“南州六月荔枝丹”隐含哪些方面的信息?作者为什么不直接用“荔枝”作为标题目?
“南州六月荔枝丹”短短的七个字,包含了荔枝的生长地域、成熟的时间、以及鲜明的色泽,以这句话作为标题,能激发人丰富的联想;并且它是引用明朝诗人陈辉《荔枝》中的一句诗,具有浓厚的文学气息,同文章的语言风格是一致的,比用“荔枝”作标题要好。
2、第一段在文中是否多余?作用是什么?
存疑导入,引人入胜。幼年时对荔枝的疑问引出说明对象。
初设印象,列出说明总纲,使文章结构紧凑。
白居易的话有对有错
壳如红缯——错(粗糙)
膜如紫绡——错(误作)
瓤肉莹白如冰雪——完全正确
浆液甘酸如醴酪——对
3、略
4.《六月我们看海去》教学设计 篇四
“吟诵青春”是一组不同时代的诗歌,要组织学生围绕“理解”与“朗诵”两个要点展开活动,在理解、感受的基础上朗诵,在朗诵揣摩的过程中加深理解、感受。通过活动体验,学生朗诵诗歌能够准确把握作品内容,传达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感情倾向,并具有一定的感染力。
朗诵实际上基于理解的声音呈现,其要点是“心悟口诵”。因为“凡音者,产乎人心者也,感于心则荡乎音”。播音专家张颂教授也指出,朗读作品“必须从全篇着眼,深入探究饱含着的思想感情的变化,找到文字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内心依据”,“不从内心依据出发去研究语言发动的全过程,就不能揭示朗读的真切奥秘,也就不能说是认识了朗读的真谛”。可见,强调理解与感受是朗读的基本规律所在。
这一部分教学的重点应该是意义的构建与呈现,就是要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方法,使学生把文本与直接、间接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对文本产生富有“个人意义”的理解,并用恰当的声音形式来呈现这种理解。在具体教学中,了解毛泽东青年时代学习生活的经历,分析《致青年公民》、《相信未来》、《六月,我们看海去》的内在情感旋律,把握诗歌的意象,都有助于加深理解诗作内容,有助于寻找传达诗作思想情感的声音形式。同时,也要注意“活动体验”的基本要求,不能用理解、感受代替朗读,把这里的学习活动变成诗歌鉴赏。
指导朗诵,首先要引导学生把握诗作的感情基调,然后指导学生通过揣摩语音、语调的高低、停连、快慢、轻重,找到恰当的声音表现形式。《沁园春?长沙》格调昂扬豪迈,要读得声韵饱满、大气磅礴。“看”、“怅”、“问”、“忆”领起的句子,要读出不同的语气。《致青年公民》激情洋溢,声音的停连可以借助阶梯诗的格式来处理,读出热情奔放的气势,但不能一味高亢,要整体设计声音高低、节奏快慢的变化,在声音形式的变化中突出点题的关键诗句。《相信未来》沉稳而坚定,前3节收尾的“相信未来”要用逐次递进的声音表现,与第4节前两句情感贯通。第5、6两节,不能在每句诗后都作停顿,以免阻滞情感表达,要抓住“不管……是……还是……”、“我坚信……一定会……”几个关键词,一气呵成,在语气对比中表现坚定的信念,然后用真诚而高昂的语气读出第7节。《六月,我们看海去》节奏明快,不能用拖调徐吟的方式来朗诵,要处理好节奏,和着一群风风火火的青年人奔向大海的脚步声来读,甚至可以尝试用现代摇滚乐“说唱”的节奏形式,来表现诗句中那中天然的韵律感。
与此同时,朗诵要十分注意防止漠视个人理解纯技术性指导的倾向,也要反对任何形式主义的表达。超越学生的理解、感受,只是在声音处理方式上指导,甚至用统一的符号来标画诵读文本,只会导致机械的、模式化的朗读。事实上,中学生朗读中常见的那种一味激昂慷慨的固定腔调,正是忽视深刻理解、漠视情感体验而导致的“声”“情”脱节的恶果。声音表现的纯技巧是不存在的,技巧总是在情感表现中产生并为表现理解服务的。有效的方法,是指导学生追求“声、情”统一,把声音形式统一到自我的理解与感悟上。因而,课堂上既要听学生怎样读,更要让学生交流为何这样读,并把二者的统一性作为评价的标准。“活动体验”第4题“朗诵提示”就是借鉴一些著名艺术家的做法,让学生用个人理解的方式来记录阅读感悟与表达设计,给朗读以提示,这种方法应该有助于促进“声、情”统一。
诵读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分组朗诵、朗诵会等都可以采用,教学中应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面向群体朗诵的活动机会。教师应该读,但在“活动体验”中,这不一定是范读,而是一种交流,要给学生讲清你的理解,也要让学生评价你的声音是否表达了你的理解。学生不论是否具有朗诵的优势都必须读,诵读活动不能变为有朗诵特长的师生的表演会。
5.五年级日记:春游日记 篇五
在早上的八点半,我们晨读完弟子规,上楼收拾完东西,就下楼准备上车。楼下由家长们组成的志愿者团队已经早早地等候着我们了。在大约八点四十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坐上了车,浩浩荡荡的开出了校门。那个场面不可不谓壮观,四十多辆车,连在一起就有两百多米长,这样的车队走在路上,不时地引得路人驻足观望。
在九点半的时候,我们到达了本次春游的目的地——西霞院,首先我们全体师生在大门口前拍了合影,然后就以班级为单位,有条不紊的走进了西霞院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个池塘和一片片的桃花 ,梨花,樱花等等。在绕了一个圈子以后,我们又回到了大门口,在这里,我们坐上了通往大坝的小火车。
坐在小火车上,感受着清新的风,令人的心情舒畅无比,这时,女生们就开始唱起了歌:“大王派我来巡山,我把人间转一转……”刚开始我们男生们自然是没什么反应,但到后面,我们男生们也开始唱了起来:“啦啦啦德玛西亚……”又过了一会,就成了男女生们对歌了,女生们唱一首温婉的:“天上的星星流泪,地上的花儿枯萎……”男生们就非要来一首嗨一点的:”BOOMSHAALAA!I WANT TO DAN DAN DAN DAN CE!“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到达了吃午餐的地方。
学校准备的午餐是很丰盛的,每人三块蛋糕,两个水果,一个鸡蛋,一根火腿肠,吃完午饭,同学们都是一个个打着饱嗝。接下来的自由活动时间,同学们有的在那里玩一种叫做“德国大心脏”的游戏,有的在打扑克牌,当然,最吸人眼球的是几位四年级舞蹈队的女生,老师提来了一个音响,放着歌,本意是想让同学们听听音乐放松的,没想到的是这几位小女生直接跟着音乐跳起了舞,令一旁的老师和同学们都纷纷叫好,舞蹈老师也是一脸欣慰的笑容……
6.五年级500字优秀日记 日记 篇六
走出商店,外面挤满了人,虽然还不能说是人山人海,咦?他们在看什么呀?一听,原来只是一个主持人在吹嘘自己的牛奶怎样好。这些人真大惊小怪,无聊的广告也要看。
我刚要上车,忽然,主持人说:“我们请来了世界级魔术师的徒弟,请大家欣赏精彩的魔术。”一听见魔术,我急忙向人群跑去,我最喜欢魔术,既然是世界级魔术师的徒弟,那一定很了不得。我灵巧的从大人们的空隙间挤进去,哟,把头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前面来了!
随着大家的掌声,魔术师跨着自信的脚步走了上来,还捧着一大箱道具盒。其中有步、有长长的杆子、一本书,还有一个纸袋。可以说是要有什么有什么。魔术师拿出一根杆子,一吹,一把红色的小小的伞在杆子上“嚓”的打开了,魔术师从杆上取回伞,扔在一旁。又拿了一根白色的杆子,给大家看没有什么特别,他又朝杆上一吹,又是一把红色的伞撑开了。这会儿大家都呆住了,他是怎么做到的呢?为什么杆上会撑开伞呢?一连串的问题在脑中浮出来。最令我感兴趣的是把一根点燃的竹竿变出了一枝玫瑰花。
7.五、六月教学日记 篇七
银蛇手握m4,说了一句:followme(跟着我)大家都跟着他,走到一扇门前,发现门后有一个枪头露出来了,他断定门后有反恐精英,他对大家嘘了一声,按4切换手雷,就在准备扔的时候,他发现门上有一句加多宝的广告词:拉开拉环,赢取心动大奖!银蛇忒高兴,他拉开手雷拉环,瞧了瞧,咦?心动大奖在哪里?大家眼珠都快蹦出来了,卡兹蓝说:问阎王爷要去吧。然后银蛇自己说:headshot(爆头)doublekill(双杀)multikill(三连杀)ouagekill(四连杀)unbreakble(五连杀)unbelievable(六连杀)
反恐精英顿时的脸色是这样的:~“(≧▽≦)/~。
五年级:崔哲文
8.五、六月教学日记 篇八
节能环保意义大
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是多么的重要。
水是生命的源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可缺少的最重要的物质资源之一,人的生命一刻也离不开水。如果没有电,人类的文明还会在黑暗中探索。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享受着天然气给人类带来的益处。
我们是一个五口之家,奶奶为我们全家的一日三餐辛勤操劳,水电气成了她每月的“心头病”。看着每月寄来的帐单,她总要唠叨一番。我总觉得不以为然,想着奶奶“真小气”,连这点小钱也心疼。可是,在完成“水电气的统计与节能”实践活动后,我终于理解了奶奶的“心头病”。看着作业单上的数字,我想如果我们每天节约一度电,每月节约一吨水,那么一年下来,我们所节约的这些能源,不仅为自己节省了一笔开支,也能受益于更多的人。
节能、环保不仅是一个口号,更是体现在每个细节中。离开房间时,关上电灯并且拔掉电视机、音响、计算机等的电器插头。尽可能用节能灯代替普通灯泡,尽管它的价格相对贵一点,但它的耗电量只及普通灯泡的一小部分。清洗衣服的水可以用来拖地……
9.南州六月荔枝丹的教学设计 篇九
语文版九年级下第18课《南州六月荔枝丹》1-10自然段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荔枝的外部形态、内部组织。
(2)掌握本部分由表及里,由外到内的说明顺序 。
(3)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领会准确地运用语言和引用古代诗文加强说明效果。
2、过程与方法
以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为主,教师适当引导点拨为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不读死书尽信书,要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1、本部分内容的说明顺序
2、本部分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明朝诗人丘浚(xùn)在七言诗《咏荔枝》中写到“世间珍果更无加,玉雪肌肤罩绛纱。一种天然好滋味,可怜生处是天涯。”诗人对荔枝无以复加的赞美和推崇,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贾祖璋的《南州六月荔枝丹》。
(二)自学感悟
1、学习1-10自然段
(1)默读2-10自然段,每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完成下表:
(2自然段) 果壳
(3自然段) 颜色
外部形态 (4自然段) 果形 外
(表) (5自然段) 大小
荔枝
(6自然段) 膜
(里) (7自然段) 肉
内部构造 (8自然段) 贮藏 内
(9自然段) 核
荔枝的花 (10自然段) 花
师生小结:通过上表,我们可以看出这部分作者采用了由表及里,由外到内的说明方法,从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两方面给我们介绍了荔枝的知识。
(2)第1自然段写的什么?这个开头有什么好处?
(以小学学习《荔枝图序》向老师质疑为引子,引出“荔枝”这个话题。这个开头既亲切活泼,又符合学生的阅读心理。原原本本地引用白居易《荔枝图序》的诗句,为后文提到的与白居易对荔枝的不同看法提供了依据。起到了引出说明对象,总挈全文的作用。)
(3)课文第8自然段能否删除?为什么?
不能。本段介绍荔枝的贮运。首先说明“荔枝不耐贮藏”,然后用科学的数据加以验证,最后引用典故说明荔枝保鲜之难。这段内容与上段介绍果肉关系密切,可视为有关果肉知识的补充。
(4)第10自然段可否归入荔枝的内部结构部分?能否删除?为什么?
(不可以。荔枝的花不属于荔枝的内部结构范畴。)
(不能删除。由荔枝果实想到花,有花才有果所以附带介绍花,给人完整的印象。)
师生总结:课文的1-10自然段是课文的第一部分,这部分主要介绍了荔枝的果实,按照从外到内、由表及里的顺序进行说明。
(三)合作探讨
思考:文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分别起了怎样的作用?本文除了介绍荔枝的知识,还有哪些内容?这些内容有何作用?
教师点拨: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引用、下定义、分类别、作解释、列图表等。
讨论后交流。明确:
1 说明方法有:
(1)举例子 使说明更具体,更具有说服力
如:海南岛和廉江有野生的荔枝林。(现实的)
六十年代广东调查得知,有鹅蛋荔枝和丁香大荔,重达四五十克。(调查的)
据记载南越王尉佗曾向汉高祖进贡荔枝。(古籍记载)
(2)打比方 使说明更形象生动
如:绛囊、红星、珊瑚珠 说明荔枝颜色呈红色
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重 说明荔枝成片成林的绚丽美景
(3)列数字 使说明更准确有说服力
如:荔枝大小,通常是直径三四厘米,重十多克到二十多克。(估计数字)
荔枝花期是二月初到四月初,早晚随品种儿不同。广东有双季荔枝,一年花开两次。又有四季荔枝,一年开会四次之多。(准确数字)
(4)下定义 揭示事物的特点
如:用果树学的术语来说,荔枝壳表面有细小的决状裂片,好象龟甲,特称龟裂片。裂片中央有突起部分,有的尖锐如刺,这叫做片峰。
(5)引用
①引用诗文及其作用:
《荔枝图序》 说明荔枝的外形及内部特征
《咏荔枝膜》 说明荔枝膜的轻薄
《过华清宫绝句》 说明荔枝的不耐贮藏
《惠州一绝》 突出苏轼对荔枝的喜爱
②引用典故及其作用:
唐明皇宠幸杨贵妃兼程送荔枝 说明荔枝不耐贮藏
宋徽宗移荔枝于宣和殿 说明荔枝性喜温暖
文徵明说顾氏种活荔枝事 说明荔枝性喜温暖
教师点拨:本文作为一篇文艺性说明文,作者十分注重其文艺性和趣味性,大量引用了古代的诗文和掌故,这些内容极大地丰富了文章的知识性和趣味性,使文章增添了不少情趣和文化内涵,也极大地激发了我们阅读的兴趣。
(四)扩展阅读
1、比较阅读
下面一段说明文简要地介绍了另一种果树石栗。阅读时把它同《南州六月荔枝丹》比较一下,分析这段文章说明的顺序,指出说明的重点,体会加粗的词语在句内的表达作用。
广州是一个树木葱茏的城市,少说也有一两百万株树木簇拥着它。广州的街道树有好多种:榕树、紫荆、凤凰木、玉兰等等。而特别多的一种街树是石栗。这种树木枝叶异常繁茂,叶子心脏形,碧绿得仿佛刷上了一层绿油,在阳光下常常灼灼闪亮。这种树开一种米黄色的小小的花,有一种奇特的香味(在马来亚的回教堂里,我就曾经常常闻到一种和石栗花味很相似的香气)。它结成的果实有点儿像核桃果,一层肉质的硬皮里面,包藏着一枚或两枚坚果。“石栗”的名字,大概就是由此而来了。这种坚果坚硬异常,用手或牙齿是压不破、咬不开的。得用石头或铁锤才能把它砸裂,里面,有白色或淡黄色的略具圆形的果仁。每年秋天,石栗果常常落满街头,有的是整个掉落,有的是爆裂开了,滚出了它的坚果。
(节选自秦牧《“石果”的秘密》)
学生思考,然后自由发言,并集体评议。
(1)秦牧《“石果”的秘密》中这一段先概括写广州街道上的树,然后详细写“特别多”的一种:石栗树。
(2)说明石栗树的顺序是:枝叶(着重写叶)→花(着重写香味)→果实。其中写石栗的果实是全段重点,说明的顺序是:从外到内,由表及里,先略写外形,再详写内核“坚果”,最后写石栗果的成熟。说明“坚果”的顺序是:外壳(突出它的坚硬异常)→果仁(颜色、形状)。
(3)这段文章中加粗的“特别”“异常”,分别强调石栗树之多和枝叶之茂盛,符合实际。用“有点儿”“大概”,是为了使语言表达严密一些,不作绝对肯定。这些词语用得很有分寸,准确地反映了对象的性状、特点,使说明具有科学性。
2、推荐阅读
荔枝图序
白居易
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①。叶如桂,冬青;华如桔②,春荣③;实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④,膜如紫绡⑤,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实过之。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元和十五年夏⑥,南宾守乐天⑦,命工吏图而书之,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日者云。
注:①帷盖:车帷上面的圆顶。②华:同“花”。③春荣:春天开花。④缯:帛类。红缯:红色缯绸。⑤绡:生丝织品。⑥元和:唐宪宗年号。元和十五年为公元820年。⑦南宾:即四川忠州,今忠县。公元819年,白居易任忠州太守。乐天:白居易字乐天。(吴小如注释)
赏析:就拿白居易笔下的荔枝树及其花、叶、果实等来说吧,作者不仅用极简洁的文字描绘出荔枝的整体,而且通过文字的叙述竟然同时横跨过春、夏、冬三个季度。尽管序文是为一幅静止的图画而撰写的,但绘画毕竟是平面的,从画面上不仅不能看到“核如枇杷”“膜如紫绡”这些包在荔枝壳内的东西,更无从体验其瓤肉的色与味。在作者笔下,尽管他一连打了十个比方(“如帷盖”“如桂”“如桔”“如丹”“如葡萄”“如枇杷”“如红缯”“如紫绡”“如冰雪”“如醴酪”),可是我们读后立即对荔枝的色、形、香、味各个方面都有了具体感受。这魅力还小么!何况作者还怕只设譬喻不足以穷其色、形、香、味之美,又加上了两句:“大略如彼,其实过之。”紧接着作者进一步阐明摹绘荔枝图和写序的目的:原来荔枝之为物十分娇气,果实如离本枝,不出三五日便“色香味尽去”。为了让荔枝永葆其鲜丽佳美的本来面目,在没有摄影、录像技术的千载以前,作者只能利用平面而静止的绘画来补救于万一。前人或谓白居易撰此文是“特为荔枝立传”(清人王符曾《古文小品咀华》评语),我以为,作为一位诗人和有正义感的士大夫,虽然遭到远谪巴蜀的厄运,但他之所以要人作画和亲自撰文,主要还是为了体现出他那爱自然、爱生活的本性,怀着一颗推己及人的热诚的心,把出产在当时尚属于穷乡僻壤的新鲜荔枝介绍给中原和后世的人们。作者明白表示,他是为了许许多多“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日者”才这样做的。从而可以看出,这时身在贬所的白居易,依然保持着当年写《秦中吟》时期的仁民爱物的高尚人品。因此,这篇看似平易浅显而实属精心结撰的小文就不仅是为了记录自然、玩味生活的闲适之作了。我更进一步揣测,作者是否有以荔枝自拟的涵义,为了引起和提醒当政者和广大的士大夫阶层的重视,希望不被人遗忘,更不希望等到“色香味尽去”时,把那鲜美甘甜的佳品当成过时的.无用之物而等闲弃置,才写成这篇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文章呢!
另外,从作者驾驭文字的能力方面看,这篇序文也大有值得欣赏借鉴的地方。作者对荔枝的描绘有六朝小赋的遗韵,却不露堆砌罗列的痕迹。这是由于文章把对偶句式融汇于参差错落的排比句式之中,然后又把整齐划一的排比句式同参差错落的散体句式有意无意地交织到一起,于是自然而然给人以空灵活泼而不是纤佻细碎的感觉。读起来只感到生机盎然、情趣洋溢。只有通过这样的描述,才能起到因小见大、寓庄于谐、既堂堂正正而又美不胜收的良好效果。从诗人的文章里我们毫无意外感觉地获得了一次诗的享受。
(五)课堂作业
1、在本文中,作者按照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的说明顺序合理地安排了文章的结构。请按题意填空。
(1)课文第2至9自然段按( 由表及里,由外到内 )的说明顺序写荔枝的果实,其中,第2至4自然段写荔枝果实的( 外部形态 ),第6至9自然段写荔枝果实的( 内部构造 )。
(2)第10自然段写荔枝的( 花 ),课文将这一内容安排在介绍果实之后,根据的是( 由主到次 )的说明顺序。
(3)课文先写荔枝的( 生态结构 ),再写荔枝( 生产情况 ),也是按(由主到次)顺序进行说明的。这样安排符合我们对荔枝这种水果认识了解的一般顺序。
2、课文中引用了许多古诗句来说明有关荔枝的知识,试指出下列引诗的具体说明对象。
(1)飞焰欲横天
( 荔枝成熟时的颜色)
(2)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
(荔枝壳膜的形状和颜色)
(3)红云几万重
(果实成熟时荔枝林的颜色和形态)
(4)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 荔枝不耐贮藏)
(5)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
(古代历史上移栽荔枝的情形)
(6)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唐玄宗时以飞马运荔枝供宫中享用的情形)
(7)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古人对荔枝美味的赞颂)
3、指出下列各段所用的说明方法。
(1)荔枝呈心脏形、卵圆形或圆形,通常蒂部大,顶端稍小。蒂部周围微微突起,称为果肩;有的一边高,一边低。(下定义)
(2)还有一些稀奇的品种,如细长如指形的“龙牙”、圆小如珠的“珍珠”,因为缺少经济价值,现在已经绝种了。(举例子、打比方)(3)一个荔枝花序,生花可有一二千朵,但结实总在一百以下,所以有“荔枝十花一子”的谚语。(列数字、打比方)
(六)知识积累
画出文中引用的古诗文,读读,议议,背背,并逐步学会欣赏。
(七)写作锻炼
以下两道题,按要求完成任意一题。
1、参考以下资料,把这篇课文改写成一段一百字左右的平实的说明性文字。
荔枝,无患子科。常绿乔木,高可达20米。偶数羽状复叶,小叶长椭圆形或披针形,全缘,革质,侧脉不明显。……花小,无花瓣,呈绿白或淡黄色……果实心脏形或圆形;果皮具多数鳞斑状突起,呈鲜红、紫红、青绿或青白色。果肉(假种皮)新鲜时半透明凝脂状,多汁,味甘美而有佳香。
2、用文艺性笔调写一篇短文,介绍你家乡出产的一种水果或其他特产,力求写出其中蕴含的文化意味。要求抓住事物的特征,准确地加以介绍;妥善安排文章的结构层次,注意写作顺序,写得简单明了,有条不紊;运用说明、描写等多种手法说明事物,有意识地打比方,使文章通俗生动。
(八)小结点拨:这节课我们通过对课文1-10自然段的学习,了解了荔枝的有关知识,分析了作者在文章中使用的说明方法和作用。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我们还应该学习作者对待学习的态度,要有怀疑精神,不死读书,也不读死书。
(九)下堂提示
1、自学课文第11-14自然段。分析说明内容、说明方法和作用。列出本文提纲。
2、本文的说明语言有哪些特点?
3、通过学习本文,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十)板书设计
南州六月荔枝丹(贾祖璋)
果壳
颜色
外部形态 果形 外
(表) 大小
荔
枝 (里) 膜
内部构造 肉
贮藏 内
核
【五、六月教学日记】推荐阅读: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设计一07-11
合肥工业大学机械专业五、六月学习经验12-09
六月花香散文06-28
六月诗歌06-28
饥荒六月诗歌12-09
六月诗意精彩语录07-07
六月的奋斗作文08-18
我的六月诗歌10-19
毕业季六月感言12-18
六月高考作文1200字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