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国节气有感800字(精选10篇)
1.读中国节气有感800字 篇一
前些日子,我读了一本好书《感动中国——学习双百人物,规划精彩人生》。读完之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这本书让我的灵魂接受了一次洗礼,这些人物的身影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使我永远不能忘记。
书中节选了许多英雄模范人物,每一个人物都发出一股巨大的力量,让我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无数次让我潸然泪下。烈火的壮士——邱少云;炸碉堡的英雄——董存瑞;身残志坚的楷模——张海迪……一个壮士留下了一首生命的赞歌,十个英雄写下了十个传奇故事……“双百人物”留给我们的是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坚持不懈、舍死忘生……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那是因为感动!”
张海迪,她堪称中国的保尔,用自己的坚强意志书写了日后的辉煌,用罕见的魄力唤起站立的希望,她个子矮小,却是人们心中的巨人。她没有上过学却写出了拥有无数读者的作品。她创造了生命史上的奇迹,成就文学史上的传奇。她的精神无人能比,她的毅力值得所有人学习,她是中国的骄傲,是13亿人民的骄傲,更是我们所有小学生学习的榜样。正式凭着这一切又一切的感人事迹,她当之无愧的被评选为了1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张海迪姐姐用自己的行动向我们诠释了百折不挠的真正含义,她用自己过人的毅力使我明白了:无论命运有多坏,老天爷对自己的打击有多大,都要勇敢地站起来,昂起头来向前冲,不管旅途上充满荆棘或坎坷,都不要怕,因为只有经过磨练的人才会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感动人民,感动大家,感动中国,感动世界上的每一个人。
“双百人物”是时代的坐标。他们的事迹历史不容我们忘却,我们也不容自己忘记。我们应经在心里刻下了他们的名字,感谢他们付出,学习他们!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学习“双百英雄”的精神,用毅力组成翅膀,用勇气编织尾翼,自信地飞向蔚蓝的天空,去寻找心中的那个理想。
2.读《极简中国史》有感800字 篇二
武雨桐 | 文
历史是一门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学问,需要去钻研学习,才能发现其中的乐趣。
《极简中国史》这本书,作者用其细腻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从远古时期开始直至民国时期五千多年的中华民族史。以及从一件件、一桩桩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中走出的一位位名垂青史的英雄人物。
在书中,首先吸引了我的目光的便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战乱与民族大融合的时代”这一章节。这一章节中,作者简明扼要的总结了这一历史时期的历史现象和政权交替的情况,又针对当时最具代表性的两件史实进行了详细的讲述,两件事分别为“北魏孝文帝改革”和“门阀政治”.两件事在课本上均有涉及,但并未有详细的史书介绍。《极简中国史》上将孝文帝改革的历史经过写的十分完整,让读者也悦目娱心,仿佛身处那一段数千年前的历史之中,亲身经历了那一次雷厉风行的改革。但是“门阀政治”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体现的繁荣恰恰相反,“门阀政治”体现的恰好是藏在一件件锦衣华服之下那一张张无知的嘴脸与一句句为了家族繁荣而卖力讨好的话语。两种极端,一种是隐藏在艰辛改革之下的繁荣昌盛,另一种则是隐藏在繁荣昌盛之下的破碎不堪。
通过对这本书的阅读,我对中国史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也更加深了我对中国历史的学习兴趣。古人的聪明才智与辛勤的劳动成果,造就了如今源远流长的中国历史,泱泱华夏——华夏并非单一的民族,“北魏孝文帝改革”让鲜卑族融入了这个家庭,使得华夏变得多元化。一代代历史先贤的智慧结晶将华夏文化雕刻打磨,使灿烂的华夏文化成为了世界历史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在很多人眼中,历史是非常的无聊、乏味,可是事实并非如此,史书虽然文字平淡,可在真正爱好历史的人眼中,史书、史记就好比一块蒙了厚厚尘土的金子,尘土掩盖住了金子的光芒,却挡不住它散发光芒的本质。当有人拂去尘土时,散发的则是耀眼的光芒。在那时,它身为金子便是无可否认的事实,全世界将一起目睹它的光彩。
3.读《活着》有感800字 篇三
初读《活着》,并没有网友所说的撕心裂肺、百感交集之感,只是觉得这部文学作品所塑造的角色是被时代的大潮裹挟的活着,一路走来失去了父母、儿女、妻子、女婿、外孙、战友,最后与牛为伴,孤独终老。若说感慨,我感慨在当时时代大背景下生存的步履维艰的所有人,只是福贵的磨难更多更令人同情。
作品的时间跨度从内战到三反五反到大跃进再到文化大革命。
福贵年少轻狂输光了家业,直接导致了父母的离世。刚开始看的时候奇怪主人公怎会是这种不知天高地厚的痞子富二代?生活中我最厌恶的就是这种坐吃山空、想不劳而获的败家子,所以对福贵没有任何怜悯之心,心里暗暗骂了一句“活该”!
后来,福贵迷途知返,但被国民党抓了壮丁参与内战,险象环生,万幸最终又回到了妻儿的身边。残酷的生活让他面临养家糊口的重担,为了让儿子上学将来能有出息,福贵把聋哑女儿卖了(读到这里好担心会出现童养媳、性虐待之类的情节,万幸并没有)。
儿子在学校踊跃为校长(县长的女儿)献血,结果被无良医生抽血抽到血尽人亡,看到这里我就彻底不淡定了,人性呢?医德呢?怎么可以如此丧尽天良?县长女儿的命就比农民孩子的命高贵吗?
丧子之痛随着时间淡化了,夫妻俩全寄希望于聋哑女儿,幸运的是找到了一位好女婿,不幸的是女儿产后大出血死了。这段深有感触的是,当医生问女婿保大保小时,女婿毫不犹豫的说保大。凤霞是不幸的却也是幸运的。
还有妻子,软骨症去世。妻子富家小姐出身,跟了他没享过一天福,想到这里我就对福贵充满了怨恨,害人害己啊!
同时,有了公社大炼钢,有了文化大革命,他的战友春生被迫害的生无可 恋最终寻了短见。这片历史的缩影,不知还包含了多少悲惨的故事。
没完,女婿干活出事故死了,外孙吃福贵自己做的豆子撑死了……
死了,都死了!家人并排躺在墓地里,只有垂暮之年的福贵一个人留在了人间,枕头下准备了10块钱作为村里给他收尸的人的酬劳。
我们个人的力量无法与大时代抗衡,当身处动荡年代,无边的苦难告诉我们正是因为活着如此艰难,活着才更具有深刻的意义。没有比活着更有意义的事情,也没有比活着更难的事情了。
4.读《看见》有感800字 篇四
牡丹区检察院 刘双
知道柴静是因为2003年的非典,最近一次关注她是因为2015年由她制作的关于雾霾纪录片《穹底之下》在网络上的热播。除此之外并没看过她之前的节目,但偶然一次在书店里翻了几页《看见》,然后念念不忘,终于在今年世界读书日那天将此书收入囊中。
由于平时工作繁忙和琐事缠身,《看见》仍然没有看完,但仅仅读到一半就已经让我对她产生了由衷的敬佩,因为她才真正活成了我期待和喜欢的样子。
爱思考
有思想的人总是爱思考。柴静到了央视之后,工作总会不时地带来挑战。最早的时候柴静主持《时空连线》,由于跟之前的节目差别太大,和自己的文艺气息不符,她遭受到了很强的质疑和批评,一度让她很是沮丧,但这没有使她一蹶不振,她通过与同事、领导间沟通,不断地在生活中去发现,去思考,去总结,最终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得到了观众和同事的认可。到后来,做两会的新闻节目,她对节目的形式、节目的意义都有着深入的思考,她思考用什么样的形式来展现两会,她思考怎样真实地向观众呈现两会。每一个章节里,文字间都能感受到她不断地思考,不断以一个新闻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地过程。
勇 敢
印象最深的,还是她的勇敢。2003年非典,可能因为不在北京,现在回忆起来当时好像没有受到太大影响,所以无法了解那种紧张和恐惧的氛围。后来在北京上学,听老师讲北京当时的情况,学生都放假回家了,连大街上都看不见几个人,体温高一点就会被隔离起来,可见当时北京对于非典的恐惧。所以我特别敬佩柴静这个主动要求去一线非典病房采访,冒着生命危险去“探寻事实真相”的女记者。两会观察,她改变了传统的节目形式,以直播的形式向观众展现了两会,有老百姓的期望,有人大代表间的争论,还有群众对人大代表的批评。这种直播形式含有很多不可控因素,在电视节目中其实是很忌惮这种情况的,但柴静却敢于尝试,敢于突破——还是在中央电视台这样的平台。
柴静,让我敬佩的不只这两点,还有她的认真,她的坚持和她的善良,等等等等。正是她的这些优秀品质,让我们跟着她一起看见了很多以前不曾看到的事情,也改变了我们一些思考问题的态度。
5.读童年有感800字 篇五
故事的主人公阿廖沙在最疼他的父亲去世后,跟随母亲去了外祖父家里。在此期间,他得到了外祖母的疼爱。同时,也亲眼目睹了两个自私自利的舅舅为了争夺家产而无休止境地争吵、打架。阿廖沙在外祖父家寄人篱下的处境以及生活上的种.种不如意,让小小的他深刻体会到人性的冷漠、自私和丑恶,使他幼小的心灵受到了深刻的打击,最终阿廖沙决定走向“人间”去寻找新的生活。
《童年》这部作品中语言十分生动活泼,把坚强、勇敢、正直、充满爱心的阿廖沙;善良、乐观、充满无私的爱的外祖母;自私、贪婪、残暴的外祖父;贪婪恶毒的舅舅们和聪明乐观的小茨冈刻画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在艺术上作者运用了儿童视角和成人视角交替使用的方法,作品主要通过儿童的视角将一幅幅丰富多彩的画面,一个个生动有趣的生活片段淋漓尽致的呈现在读者的面前;另一方面,作者又偶尔以成人的视角评点生活,使作家笔下所写的文字含义更清晰更深刻,更富有思想性和哲理性。
6.读《渐》有感800字 篇六
读《匆匆》,是真觉时间之匆匆: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茫然的双眼前过去……
读《渐》,更多感受到的却是“渐”的奇妙,你感觉不到它的存在,感受不到它的呼吸,但你确确实实在改变,甚至这改变也是悄无声息的:皱纹渐渐爬上了眼角,儿女渐渐长大,父母渐渐老去,今天渐渐变成了昨天……
“渐”是无形的,它掩盖了太多的变化,可“渐”又是有形的,一个人从一无所有渐渐走到事业成功,看起来是悄悄改变的,可是他付出的努力和艰辛可以一幕幕回想起来;一个富足的家庭走向破落衰败,其实也是有迹可循的;一段感情从滋生到浓情蜜意,其间的点滴经历必定很多……
时间渐渐改变了太多,何止是白天黑夜的交替,春夏秋冬的变更,如花少女到苍颜老妪的转换!
读《渐》,只读一遍是不能读懂读透的,非反复阅读,不能觉其精妙。
“一粒沙里见世界,一朵花里见天国”,《渐》便是那一粒沙、一朵花,使我们见着了真的人生。
丰子恺认为,“渐”的作用,“就是用每步相差极微极缓的方法来隐蔽时间的过去与事物变迁的痕迹,使人误认为其恒久不变”。是啊,你看时钟看起来是不动的,但其实它时刻在运动着,在你认为它不动的过程中,它悄悄地移动了,时间就悄然逝去了。
每日端坐于教室中的学子,今天上课偷偷发个呆,走个神,明天作业悄悄偷工减料一番,看着什么都没改变,但不知不觉中,这极微极缓的差异最终形成了不可逾越的鸿沟。
苗条的少女,在今儿多吃几块肉,明儿少走几步中渐渐变成了臃肿的大妈。
踌躇满志的官员,在今天收一点,明天拿一点的渐渐中锒铛入狱。
……
想来我们好多人受着“渐”的欺骗还不自知。
““渐”的本质是“时间”。”“时间全然无从把握,不可挽留,只有过去与未来在渺茫之中不绝地相追逐而已。”丰子恺笔下,陌生的事理通俗化了,难释的问题变为切实的生活感受,使人不得不折服于他的睿智通达。
所以只有少数人能不为“渐”所迷,不为造物所欺,他们懂得人生的短暂,不去为名利欲望耗费有限的光阴;他们心胸广阔,超然豁达,不计个人得失,执着追求人生的意义。如邓稼先,“渐”带走了他的健康活力甚至生命,但带不走他对科研事业和祖国的热爱;如叶嘉莹先生,“渐”花白了她的头发,但带不走她举手投足间的优雅和对诗词的热爱……
其实每一次回头,都看得见过去了的“渐渐”,而我们现在所经历的,也终将成为将来的“渐渐”。我们无法如那些有“大人生”“大人格”的人那样的不为“渐”所迷,不为造物所欺,但也该尽力在时光不可避免的“渐”中保持初心,认识到“渐”的变化,不虚度宝贵的时光。
7.读诗经有感800字 篇七
几枝蒹葭,几片凉风,几许伤感。似无意地从这白色的纸页中透了出来,这是我第一次读这首诗的想法,作者写的很奇妙,用景来渲染凄凉悲伤的氛围,“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说实话,我真为那男子感到不值。他在着急地寻求所爱之人,可终究见不到。诗分为三段,每一段表达的情感都基本相似,其中的“宛”字,让人看着仿佛一股凉意涌上心头,这样朦胧而又卑微的爱,就这么不值得吗?追求的道路险阻重重,可不管有多困难,随着时间推移,最终都会变成一粒粒尘埃,飘在空中,淹没数不尽的孤寂,怅惘之中。全诗反复咏叹,将一男子热烈地追求所爱慕的“伊人”,虽望而不可得,但依旧执着专情的样子表达得淋漓尽致。
然而转念一想,在这样的情况下,男主人公竟依旧执着,这便让我想到了“纵然灼灼桃花十里,取一朵放在心上,足矣!”试想一下,我们的人生何尝不是这样呢?在生活中会遇到许多困难与挫折,我们不但不能逃避,反而要不断追求,挑战自我,精神上坚忍不拔,我们要努力,就像主人公对所爱之人的执着,就像这蒹葭一样坚韧。
喜欢一个人和挑战挫折,对我来说,是一样的,都要经过时间的磨练,经过无数的困难,每当失魂落魄时,想想《蒹葭》,心里就会有一股干劲。
8.读《行者无疆》有感800字 篇八
李旭军
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坚持读书,就是积累天才的一个过程。《行者无疆》便是一本好书。行者独步于遥远的旷野,素昧平生的未知,遭遇处处的难题,只因为一个执着的信任,敢于把世界上任何一片土地都放在脚下,为后来人度步出一往无垠的疆土。这种霸气,也是我喜欢《行者无疆》的原因。
不得不佩服余秋雨先生,这位著名的学者,走过了26个国家96个城市,记录了这一不同凡响旅程的全部感受。他在全书思考的完整性和深刻性、文体的张力和自由上,更胜余秋雨以前的几部著作,笔触比《文化苦旅》更优娴、比《山居笔记》更开阔、比《千年一叹》更从容。也还好余秋雨先生是一位善于写作的人,把他的思考与见解写在《行者无疆》上,我今日才有幸读到这本著作。这本让我收到启迪的著作。如果我是诺贝尔评奖人,我真想给余秋雨先生颁发一个诺贝尔文学奖。
我是一名旅游爱好者,我很喜欢到有不同特色的地方去,目前虽然我也去过不少的地方,可是,自从我看了《行者无疆》,我才知道,什么是旅行,什么是旅游。旅游跟旅行的意义是不同的,在马赛,余秋雨先生在一碗热腾腾的普罗旺斯鱼汤中思考着主流与逆反的关系;在瑞士,他在滴滴答答的手表指针中,谈论着中国人追求名贵的心理……这思考的深刻性,并不是常人所能达到的,这本书所达到的境界与价值,是我说不清的,这也是我偏爱它的原因,这本书所引发的思考,也引发了我的思考,这也该引发社会的思考。
吸引我的不仅仅是这本书所达到的思想境界,还有那让人叹服的惟妙惟肖的写作手法,我感觉自己并不是在看书,而是已经被余秋雨先生带进了欧洲,从欧洲最南端的亚平宁半岛直到冰天雪地的纳维亚半岛,走过了庞贝古城在熔岩的吞噬下的冲天火焰,穿过西斯廷教堂中米开朗琪罗的壁画下的厅堂,与他一起去那26个国家96个城市。这就是《行者无疆》更神奇的地方。
9.读《培根随笔》有感800字 篇九
王聪
每当我听见“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被人们敬仰信奉的话时,就会忍不住的想起培根--------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散作家、哲学家。他所著的《培根随笔》中的每一句话都令我回味,令我思考,令我赞不绝口。
培根的全名是弗朗西斯·培根。他是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思想家和科学家,被马克思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他不但在文学、哲学上多有建树,在自然科学领域里,也取得了重大成就。培根是一位经历了诸多磨难的贵族子弟,复杂多变的生活经历丰富了他的阅历,随之而来的,他的思想成熟,言论深邃,富含哲理。他的整个世界观是现世的而不是宗教的(虽然他坚信上帝)。他是一位理性主义者而不是迷信的崇拜者,是一位经验论者而不是诡辩学者。在政治上,他是一位现实主义者而不是理论家。
《随笔集》共五十八篇,内容涉及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语言简洁,文笔优美,说理透彻,警句迭出,几百年来深受各国读者喜爱。培根学识渊博且通晓人情世故,对谈及的问题均由发人深省的独到见解。
培根的生平经历十分坎坷,他有过高人一等的官职,却也有过被人诬陷、身败名裂的苦楚。但他不屈不挠,以坚定的脚步向着真理迈去。他所创作的《培根人生论》、《新工具》以及《培根随笔》等书,成为的世世代代人们心中永垂不朽的精神食粮。
在《培根随笔》中,给我印象最深的,要数《论友谊》。在这一篇中,培根说道:”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这说明了朋友是我们身边必不可少的一个角色,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以前,我一直认为,朋友,只是是在我遇到困难时拉我一把的救命稻草。直到读完这一篇,我才明白了友谊不仅是以获得利益为出发点,更是在我们伤心或快乐时的一个剪切键和复制键。
10.读简爱有感800字 篇十
最近刚刚读完了《简爱》,之后我深有感触。以下是我的读书报告,表达我的感触与想法:
简爱是一个平凡的女性,从小女孩成长为一个家庭教师,一直貌不惊人,是一个灰姑娘式的人物。不平凡的人生磨砺了她坚韧的性格,她追求独立的人格和地位的平等,这种精神为广大读者欣赏,赞美和感动。当然也包括我。简爱虽然经历不幸,却始终热爱生活,并把爱戴给每个需要她的人。为了自己的信念——平等的,真实的,纯粹的爱,她毅然放弃了渴慕已久、唾手可得的爱情。简爱的一生,虽谈不上轰轰烈烈,却是平凡而美丽的。
小说始终洋溢着浓郁真挚、丰富细腻的情感,这与作者自传体的叙事语气密不可分。读这部小说时,我不由得设身处地的体验简爱的人生经历和内心世界。
《简爱》主要通过女主人公简爱与罗切斯特之间一波三折的爱情故事,塑造了一个出身低微、生活道路曲折,却始终坚持维护独立人格、追求个性自由、主张人人平等、不向命运低头的坚强女性的形象。
最让我入迷的部分是:简爱被送进了洛伍德孤儿院。孤儿院教规严厉,生活艰苦,院长是个冷酷的伪君子。简爱在孤儿院继续受到精神和肉体上的摧残。由于恶劣的生活条件,孤儿院经常有孩子病死。包括海伦也患肺病去世,于是简开始登广告谋求家庭教师的职业。
还有最后结局:简得知叔父去世并留给她一些遗产,同时还发现圣约翰是她的表兄,倚决定将财产平分。圣约翰是个狂热的教徒,打算去印度传教。他请求简嫁给他并和他同去印度。简拒绝了他,决定回到罗切斯特身边。她回到桑菲尔德庄园,那座宅子已成为废墟,疯女人放火后坠楼身亡,罗切斯特也受伤致残。间找到他并和他结了婚,得到了自己理想的幸福生活。
以下是我对重要人物的分析:
简爱:一个性格,朴实,刚柔并济,独立自主,积极进取的女性。她蔑视权贵的骄横,嘲笑他们的愚蠢,显示出自强自立的人格和美好的理想。以她女性的成熟和智慧,终于走出自己的道路。
罗切斯特:一个热情奔放、敢做敢为、敢爱敢恨又具有同情心的人。他虽然生长在富贵家庭,却不是那种不学无术的子弟。由于在年轻时受骗,娶了一个有疯病的女人为妻,使他受尽磨难,感情一波三折。
里德太太:溺爱自己的孩子却痛恨简爱。她的性格固执刻薄冷酷。
圣约翰:乐于帮助贫苦的人,有崇高的理想,把他的全部身心都献给了基督教的传教事业。他缺乏人们之间的那种温情,坚强又顽固,敏锐又严肃,过分的理智,控制欲极强。
《简爱》以浓郁的笔法和深刻细腻的心理描写,引人入胜地展示了男女主人公曲折起伏的爱情经历,歌颂了摆脱一切旧的习俗和偏见,扎根于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基础之上的深挚爱情,具有强烈的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读中国节气有感800字】推荐阅读:
中国传统节气冬至08-28
读《中国震撼》有感12-03
读《美丽中国,我的中国梦》有感08-04
读中国哲学简史有感09-05
读《中国教师报》有感12-05
读《民族复兴——中国梦》有感09-17
读《中国历史故事》有感09-25
读《中国教师报》有感 定10-29
读中国革命史有感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