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有情怀的新闻人

2025-03-22|版权声明|我要投稿

如何做有情怀的新闻人(共2篇)

1.如何做有情怀的新闻人 篇一

做有情怀的教师演讲稿范文

演讲稿的内容要根据具体情境、具体场合来确定,要求情感真实,尊重观众。在充满活力,日益开放的今天,我们可以使用演讲稿的机会越来越多,相信写演讲稿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做有情怀的教师演讲稿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做有情怀的教师演讲稿1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亲爱的同事们:

大家好!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做有情怀的教师,做有温度的课堂》。

今年,我刚刚踏入教育行业,成为一名英语老师。心怀立德树人的教育梦想,踏上朴实厚重的三尺讲台,来到孩子们中间。记得当我第一次走进教室,看到孩子们那一张张青涩的面庞,一双双清澈的眼睛,我先是有些慌乱,我急切地问自己,你能教好他们吗?你能为他们的成长引路吗?你能担得起他们的期望吗?我胡思乱想着,不过慌乱稍纵即逝,学生们一声亲切的“老师好”,让我坚定了决心,鼓起了勇气。那时,我想到了自己怀抱的初衷:我要做有情怀的老师,我要把课堂变成有温度的课堂。带着这样的信念,我站在三尺讲台之上,抛洒着一腔热情,努力去认真上好每一堂课。

记得在我班上有个学生,刚开始上课时,他总是心不在蔫,思想开小差。课堂上我提醒了几次都不起作用,于是和他交流了一下。当我问他为什么上课不认真时,他看了看我,艰难开口说:“老师,不是我不想听课,是我听不下去,觉得……觉得课堂很无聊。”

他的话如一记重锤击打着我,有些闷痛却让我警醒。我想,大家都是从学生阶段走过来的,如果课堂沉闷无聊,确实很难听进去,所以,我决定从课堂氛围营造上下功夫,立足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尝试着以“零零”后感兴趣的教学方式,走进他们。在备课时,我适当增加了课堂互动环节,也常拿他们喜欢的“梗”来教学,渐渐地,课堂氛围“活”起来了,而那个不爱听课的孩子,也喜欢上了我的课。现在,我正在领导分析《让课堂充满生长的气息》,我会努力做好这一课题,和孩子们一起,在情感、认知、价值观等方面,取得进步。

陶行知先生曾说,在教师手里,操纵着幼年人的命运,如此便操纵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继续以一颗热烈的教育心,以一份赤忱的教育情怀,坚定地在教育之路上,时刻谨言慎行,以身作则,与孩子们一起成长,让孩子们走进有温度的课堂。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做有情怀的教师演讲稿2

各位老师:

下午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做一个有情怀的教师》。

前两天,看了我的导师于教授发在公众号的一篇文章,叫《看望狱中服刑学生的校长:该有怎样的情怀?》文中提到的前武汉大学的校长刘道玉老先生在自己的学生野夫蒙冤入狱后,在他身陷囹圄,最孤立困苦的日子里,去监狱探望、鼓励他,使他重拾了对生活的信心,改变了他的一生。而刘校长则因为这样的探监行为,而被 “莫须有”的名义而免职。这一免职就是整整30年。80年代在中国当过大学校长、党委书记的人,绝大部分偃旗息鼓了,刘道玉还在关注、研究、呼吁教育改革。我想,这就是一位教师的情怀吧!他的情怀来自于对学生的热爱,对事业的热爱!

是的,爱是生命中最好的养料,它能使生命之花绚烂绽放!

记得第一次站在一(5)班讲台上,我面对的是一群刚刚从幼儿园来的小娃娃们时,我的`内心是有些抵触的。看着一个个坐不会坐、站不会站,上课还在教室里乱窜,没事举手打小报告,随时随地要上厕所的他们,长期在中高年级任教的我都没有自信去当好他们的启蒙老师。当他们像一只只欢快的小麻雀叽叽喳喳时,我只好故意板着脸,做出一副威严的样子。然而,没多久,语气不自觉柔缓下来的我,很快地卸掉了一些孩子的心理防线,窃窃私语、小动作开始接连不断。我严厉地批评了几个屡教不改的孩子,教室一下子就安静下来了。可是,我发现孩子们的眼神也暗淡了不少。我的心禁不住颤动起来,难道我错了?想想,他们还是一群对新学校、新老师充满期待与热情的孩子啊!从那以后,我学会了和孩子交朋友,师生关系也融洽起来。是啊,不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又怎么能换来孩子们纯真的童心呢?

小汐在我们班是一个特殊的存在,也许她是个幸运的孩子,偌大的校园里,只有她一个人牵过校长的手在操场上巡视;偌大的校园里,只有她一个人可以在每次午饭后,扑向爸爸温暖的怀抱。可是她也是一个很不幸的孩子,偌大的校园里,只有她一个人患了一种特殊的疾病——癫痫综合症。

记得上学期刚开学没多久,我从她妈妈那里知道了她的大概情况,心里很忐忑。中午,孩子们在教室里午休,她脱了鞋,趴在桌子上睡觉,渐渐,她的桌子上口水已经流成了小溪,而她自己把自己的脸淹在了这“小溪”里,只听见她睡觉的呼噜声越来越大,越来越急,不一会儿,全身抽搐起来。我发现不对劲,赶紧推推她,想将她唤醒,可是她一点反应都没有。我赶紧用手扶住她的头,让她的头靠在自己的胳膊上,睡得舒服点。才几分钟过去,突然听到“砰”的一声,只见她突然从桌子上滑到桌子底下去了。我吓得尖叫起来,连忙去扶她,奈何她身子特别沉,硬是抱不动。所幸隔壁办公室的严老师和赵老师听到声音,第一时间冲过来,几个人合力,才把她扶了起来。当时,我的心里既难过又自责!如果这孩子出了什么事怎么办?为什么我没早点学点这方面的急救措施呢?如果我早点学了这方面的知识,就不会遇到问题手忙脚乱了!晚上回到家后,我找了很多这方面的急救护理资料,反复观看急救视频,终于掌握了这方面的技能!

小汐呢,从一开始就不适应学校的生活,经常老师们课上的好好的,她就突然哇哇大哭起来,今天想妈妈,明天想爸爸,后天想奶奶,每天都要哭闹几回。作为老师,我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多的给予她更多的关爱:她行动迟缓握笔写字非常吃力,我就鼓励她多看书;她上课爱随便下位,唱歌跳舞,我就轻声提醒她上位坐好;她控制不住自己爱独自行动离开活动区域,我就找班级小小志愿者陪护她。

在老师、同学的关爱下,她也变得快乐起来,她总会睁着一双亮晶晶的大眼睛,看着我,微笑着对我说:“孙老师,您像仙女一样漂亮!”阳光般的笑容舒展在她的脸上,也舒展在我的心里,温暖着我。

转眼间,从教七年多了,和孩子们的相处,让我体会到了为人师的幸福与责任。假如有来世,我希望,我还是一名老师,把我的爱给予更多的孩子们!

正如徐志摩诗中所说:“我有的只是爱,我是一个极充实的富人,也是一个极空洞的贫者,我没有别的动力,我只有爱;我没有别的能耐,我只有爱;我没有别的办法,我只有爱。”因为,爱,是我们作为老师的情怀!

我的演讲结束,谢谢大家!

2.如何做有情怀的新闻人 篇二

在多年的新闻实践中, 笔者认为, 新闻评论在州市党报中成为“消逝的枪声”的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 重视不够, 媒体对新闻评论很陌生

州市党报是州市党委的机关报, 是党委的喉舌, 是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在宣传、贯彻党委政府的各种大政方针和政策中发挥了主阵地和主力军的作用。同时, 其在充分反映社情民意、基层诉求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这些都是通过会议新闻、事件新闻、消息报道、通讯报道实现的, 新闻评论却难得一见, 这跟州市党报对新闻评论不够重视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州市党报中, 重视新闻消息、通讯写作, 忽视新闻评论文章撰写的情况比较明显。

(二) 环境不佳, 受众觉得新闻评论很突兀

州市党报, 因为长期缺失新闻评论的办报风格和模式, 形成了不好的新闻环境。媒体人作为知识分子和专家学者, 在采写和编辑大量新闻稿件的同时, 偶尔也会写上几篇评论员文章、社论、短评、编者按等新闻评论。但是广大读者在长期的阅报过程中, 习惯了阅读新闻消息和通讯, 对党报长期的风格和质量有了定式的考量。面对冷不丁刊发的一篇新闻评论, 读者会觉得十分突兀, 也会对评论内容格外关注或过多猜测。

(三) 人才不足, 没有专业的评论员

州市党报作为最基层的新闻媒体, 也是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沟通最直接、最便捷的平台。大量的基层信息需要报社的编辑记者采写。而州市与中央、省相比较, 在财力、物力方面都有很明显的劣势。因为州市财力不足, 对新闻宣传、媒体事业发展的投入自然会比较少, 从而导致了州市党报人少事多的现象。编辑记者终年都在基层一线跑新闻稿件、随领导调研、 开各种会议, 无暇研究和撰写评论。由于人员紧、部门少, 分工就不细, 没办法像省级、中央媒体那样设置新闻部、摄影部、评论部等等。编辑记者在完成正常的采编工作后, 也没有精力再研究、撰写新闻评论。

(四) 机制不活, 新闻与新闻评论的距离很远

新闻宣传是一项系统工程, 宣传效果的取得涉及多个环节。一个会议、一个新闻事件、一次领导调研, 除了新闻消息、通讯的常规报道外, 新闻与新闻评论的配合是很有讲究的。什么新闻需要配发评论, 是配评论员文章还是社论、是配短评还是编者按, 如何让新闻与新闻评论有效结合等, 是考验媒体的机制活不活、新闻部门负责人能力水平的事情。州市党报因为财力、人力和环境的因素, 造成了无法单设新闻评论部门、没有形成新闻评论的长效机制、评论栏目无法开设等问题。因此, 再重要的会议、再大的新闻事件、再生动的领导调研, 都没能形成新闻与新闻评论的有机结合, 新闻与新闻评论的距离越来越远。

二、以“正”立言, 让新闻评论成为“鲜明的旗帜”

(一) 以正确的思想看待新闻评论的作用

作为州市党委机关报的党报, 所有采编人员必须掌握一些基本常识。例如, 新闻评论包括社论、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 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评述等;新闻评论是具有鲜明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新闻文体;新闻评论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引导、监督、 表态以及深化等方面。如果没有旗帜鲜明的引导、监督、表态和深化, 我们新闻宣传的层次、质量、效果都难以得到提升。所以要用正确的思想看待新闻评论在新闻宣传中的重要作用。

(二) 以正确的方法破解新闻评论的缺失

要让党报的新闻评论“枪声长鸣”、“枪炮齐鸣”。笔者认为要对症下药:一是各州市宣传部门要加强督促媒体开设新闻评论栏目。二是各党报要安排领导班子、部门负责人参加新闻评论方面的培训和学习, 让媒体管理部门和媒体领导首先对新闻评论重视和行动起来。在新闻媒体采编队伍中分设新闻评论部门, 制定并完善规章制度, 增加人员队伍, 专门开展新闻评论和新闻理论文章的研究和撰写。通过制度性、 机制性的保障, 促进包括新闻评论员在内的新闻人才的培养。 采取从上至下、从下至上的方法, 培养有思想的媒体人、有心思的评论员。

(三) 正确的言论发出党报最强音

1. 多层次策划。都说策划新闻不行, 但是新闻策划是必需的, 新闻评论也一样。州市党报作为基层一线的新闻媒体, 掌握着大量一手的新闻素材。对新闻素材进行包括消息、侧记、 评论、图片、后续、深度等延伸、立体策划的同时, 还可以进行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等多层次的策划, 有针对性地配发新闻评论, 最终达到最佳的宣传效果。

2. 多领域评论。新闻评论是新闻媒体对政治、经济、文化、 社会等方方面面的主张、判断、批评、号召和动员。那么我们就要观察各个领域, 中央的指示也好、地方的决策也罢, 正确的道路也好、错误的观点也行, 都可以对其撰写刊发新闻评论, 长短不一、深浅不同, 力争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3. 多角度立论。新闻评论是新闻体裁中重要的一类。作为党报的新闻评论, 它反映的是党报对新闻事件的判断、对由新闻引发的各类社会问题的思考。新闻评论体现的是媒体和社会的认知度。所以, 我们只有多角度地看待新闻事件, 从不同的角度立论, 才能写出观点独特、科学辩证、受众喜爱的评论文章。

党报是主流媒体, 就应该宣传时代主旋律、发出时局正声音、汇聚社会正能量, 以“正”立言, 做真正“有态度”、“有温度”的新闻媒体。

参考文献

[1]中国传媒大学党报党刊研究中心课题组.打造新形势下“时评”的影响力[J].中国记者, 2014 (11) :81-82.

[2]张全.县市报本土评论题材的深度开发[J].中国记者, 2014 (9) :99-101.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台湾香港澳门居民在内地就业管理规定下一篇:建筑工地安全体验馆

付费复制
学术范例网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9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