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绿色出行的征文

2024-08-06

关于绿色出行的征文(6篇)

1.关于绿色出行的征文 篇一

绿色出行征文比赛:爸爸的习惯作文

每个人都有习惯,而我爸爸则有一个“绿色”的习惯。

从2013年开始,济南就不断地陷入十面“霾”伏,一时间“绿色出行”成了大家风靡一时的话题,如何“绿色出行”?曾经令我困惑不解,是爸爸用实际行动为我诠释了其真谛。

从2011年我们家搬家后,由于爸爸离单位的距离近了不少,他便很少再坐车、开车去上班了,而是坚持天天步行去上班,他每天面带笑容,大步流星地向单位走去,夏天时,常常大汗淋漓地回家;冬天时,迎着刺骨的寒风向单位挺进;下雨时,甚至打着雨伞艰难地前行。步行上下班,已经成了他一种理所当然的习惯。这曾令我不解,甚至觉得他“老土”,终于有一天禁不住问:“爸爸,家里有那么宽敞、舒适的轿车,你为什么不开,反而是辛苦地步行上班?”爸爸语重心长地说:“孩子,地球只有一个,那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我们每个人只有从自身做起,少开车,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少产生工业垃圾,主动地去保护、爱护环境,才能让天空更蓝,树木更绿,花儿更红,人们生活的更加健康!况且爸爸步行上班也是一举两得的事情,既为绿色环保尽了一份力量,也锻炼了自己的身体,此等两全其美的好事,何乐不为呢?”听后,我恍然大悟:原来,这便是绿色出行的真正意义啊!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大自然一旦毁坏,就很难恢复原貌,自然界的美丽也会烟消云散,因此,我们必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保护地球:能步行的尽量步行,能骑自行车的就骑车子,能乘公交车的尽量乘公交,一个人向绿色走近一小步,几个人就是一大步。为了让花儿更美,小河更清,世界充满了“绿色”,我们一起加油吧!

爸爸的习惯带动了我们家的“绿色习惯”,我们家的轿车买了7年,行程才3.1万公里,这一切让我领悟了“绿色”的真正意义——为了我们的家园更加美丽,为了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更加健康长寿!

2.不一样的绿色出行 篇二

URB –E

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不仅停留在快递员身上,也是令很多上班族头疼的问题。虽然能够选择自行车或者电驴子解决这“一公里”,不过要想带着这么大的交通工具穿梭于高峰期的公交、地铁,除非神仙妹妹下凡。URB-E折叠电动自行车解决了这样的问题,足够紧凑轻量是这款车的特点。采用航空铝结构材料,使整车保持在13公斤,随身携带不成问题,而且不怕偷。内置的锂电池能达到32公里的续航里程,时速最高24km/h。外观颜色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设计,此外还有很多附件可以自己配置,比如杯托、行李架之类的。

没有中轴和辐条的折叠自行车

折叠自行车的发展方向一直是减轻重量和体积,后果就是自行车越来越小,车轮和车架越来越小,为了便捷而牺牲了稳定性,这一点在山路和路不平的地方尤为明显。为此意大利设计师Gianluca Sada设计了一款没有中轴和车条的折叠自行车,最大特点是轮子大小和正常的自行车一边大,而且折叠起来以后只有雨伞那么大。采用独特传动装置的它,使得折叠非常简单。再加上随车附带的背包,你可以把它背在背上行走,非常便携。它看起来很神奇,但是它还在概念阶段,反正没有大梁和车条的自行车我是不敢骑。

三星智能自行车

不智能,就滞后。在这个一切都需要智能化的时代,三星联合意大利三星大师院联手设计了一款智能自行车,充分利用三星智能手机技术,为骑行者提供最大程度地保护。采用铝制车架可以最大程度上缓解车身震动,提升舒适度。车架里面集成了电池、WiFi、蓝牙、Arduino、4个激光发射器、数字摄像头等智能元件,并通过吸附在车把中间的三星手机进行控制。4个激光发射器可以在天黑时自动在马路上投影出一条车道,后置摄像头还可以让骑行者通过手机了解后面的路况。

竹制儿童自行车

GreenChamp Bike是专门为儿童设计的一款平衡车,专为5岁以下的儿童设计,用来帮助孩子培养平衡能力。这款童车主打环保理念,车架和主要零部件都用竹子做成,将环保概念发挥到最大。竹子是一种成本低廉的可再生原材料,设计团队在竹子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在竹纤维里注入蜂蜡防止开裂,整车还涂有竹蜡防水。整车部分采用双层结构,在两层竹子之间再加一层竹子,让车子更结实。这让我一下就想起来小时候满大街的竹子小推车了。

电动自行车OtOR刮了经典复古风

Oto Cycles是在巴塞罗那注册的一家厂商,其生产的电动自行车带有强烈的复古风。灵感来自哈雷摩托的经典造型,只不过将原来的柴油机换成了纯电动系统。整体框架延续老款自行车结构,电池模块设计成油箱挂在横梁上,轮胎、座电点击轮毂都可以自定义颜色,无穷多的组合,绝对能够表达自己的个性。整车23公斤重,能承载110公斤的重量,极速25km/h,还有高功率电机选配,最高时速可达55km/h,满电可行驶60公里。55km/h别人我不知道,反正我是真不敢骑。

篮球概念自行车

设计师Tomislav Zvonaric出于对篮球和乔丹的热爱,设计了这款名为mikecycle的概念自行车。车身每个细节都体现了设计师对乔丹的喜爱。牛角造型的车把是对当年乔丹所在公牛队的致敬,JUMPMAN造型的轮胎设计极具乔丹时代的特色,车梁处还为篮球设计了专门的放置区。种种细节表明,这是一款为篮球爱好者们定制的自行车。碳纤维材质保证了精巧度,同时车身还增加了一些实用设置,比如大梁放手机的区域。

反光自行车LUmEn

夜间在马路上骑自行车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万一汽车司机不留神就容易发生事故。许多自行车采用后尾灯,但大多采用电池供电,因此受到电能限制,还容易被盗。来自旧金山的Mission Bicycle Company团队设计了一款反光自行车,比较适合喜欢夜间骑行的人群,夜晚时整个车架和车轮都会变亮,非常醒目,很大的提升了安全性。这款名为Lumen的自行车关键之处就是整车采用的反光涂料,其最大特点就是当有光线照过来之后,它可以把光反射回光源方向,而不是折射或散射出去。涂料就不用担心电源问题了,但是车都被偷了就单说了。

字母自行车

3.倡导自行车绿色出行的公益实验 篇三

创新城市发展的理念,倡导低碳环保的发展方式,显得日益迫切。这不只是中国的问题,也是世界的问题。

2009年,一个倡导绿色出行的公益组织,拜客绿色出行成立了,几个年轻人聚在一起,画了一幅广州自行车友好城市的蓝图,他们希望通过媒体发声、对政府建言献策等方式推动单车出行。这个看似很“天真”的项目,却在2013年获得了“全球环境基金小额赠款计划”的青睐与支持。从小洲便桥重生到广州大桥增设自行车道,在媒体、人大代表等倡导与呼吁之下,1.2亿元升级公共自行车系统正式写进市财政预算。

危桥重生记

缓解气候变化的其中一个途径就是推广低碳交通。而让市民选择低碳交通(公交及自行车等)则需要城市公共政策和公共设施的配套,以及市民观念的转变。拜客绿色出行通过自行车出行地图的社交平台来建立受众的黏性,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来传播“环保时尚健康自由”的生活理念;并借助政策倡导行动促进广州市自行车出行环境的完善。

在河网密布的广州,小洲便桥实在不足为奇。2013年,这座平凡的危桥,在媒体上和广州的单车圈里成为焦点,引起不小的风波。

小洲便桥始建于2003年,是当年广州大学城建设的施工便桥,原本计划的使用年限是三年。2013年1月,超期服役十年的小洲便桥封闭检测,被鉴定为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危桥,建设部门拟定拆除危桥且不再进行重建。

小洲便桥自建成之后,一直是连接小洲村与大学城的重要通道,更重要的是,它几乎是自行车进出大学城的唯一通道。十载光阴弹指而过,小洲便桥承载的是无数学子的记忆,那是小洲早茶的味道,瀛洲烧烤的快乐,坐上35、86、252、565路公交归家的思念、穿梭于广州大街小巷的记忆。

拆桥消息出来之后,拜客绿色出行发起了一场挽救留住小洲便桥的投票活动,最终有1649人呼吁不拆。同年7月,建设部门最终同意加固小洲便桥,新的桥梁设计使用年限为10年。2014年,加固后的小洲便桥重新通车,并修建了宽2米的专用自行车道。

拜客绿色出行算过一笔账,小洲便桥建成之后,以周一到周五行人和自行车一天流量约1000人;周六日流量约为4000人,平均节约3公里的机动车绕行路程来算,一年约可减少390吨碳排放。以广州市出台的慢行交通规划,30000台公共自行车每天服务10万人(每人以公共自行车代步4公里,每一个公共自行车一天服务3-4人次来估算)计算,一年累计减碳29200吨……

拜客在自行车推广方面的经验已经得到全国各地的自行车组织和公益组织关注,有来自北京、佛山、深圳、东莞、厦门、杭州的市民和公益组织表示希望把拜客的理念和模式在的那个地复制推广。

“我们谈自行车友好城市、谈路权、谈城市该如何治堵,归根到最后还是落到如何让车的城市回归到人的城市。”拜客绿色出行在他们一篇文章的开头,如是说。

挽留小洲便桥,只是拜客绿色出行行动之一,在倡导自行车低碳出行,建设广州慢行交通系统方面,拜客一直没有止步。当喜欢上公共自行车的人越多,对骑行配套设施的需求就越大。这也就促使政府去改善城市的骑行道路。骑行环境的改善,反过来让更多的人愿意使用公共自行车。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拜客绿色出行主创人陈嘉俊是公益圈子里赫赫有名的“拜客一世”,他曾说:“探讨自行车,并不仅仅关注自行车出行,更深层次是关乎城市、关乎人们生活、城市未来的发展模式。广州已经步入发达城市行列,城市精神和市民对城市生活的诉求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我们应该重新审视已经习惯的生活环境,从中找到让生活更美好的途径。”

塑造城市骑行文化,引领低碳生活潮流

过去数十年,是广州经济和城市建设高速发展的时期,但与GDP 形成反差的,是粗犷的发展模式、人口的迅速集聚,给广州带来了一系列问题——雾霾垂天、交通拥堵,公共资源分配不均。这些问题不为羊城独有,北京、上海、深圳,无一例外。年轻的中国城市,早早的出现“大城市病”。

2010年亚运会之后,广州变形成了地铁、立交桥、BRT等立体交通网。颇堪玩味的是,也是在2010年,广州开始试水城市公共自行车,6月底,首批18个公共自行车租赁点正式投入运营。与此同时,广州也借亚运会,大力整饬自行车道。

大容量的、快速的交通运输,解决不了的是都市消费生活“最后一公里” 问题,这便对慢行交通系统的要求。快递、外卖和6公里内日常服务,需要慢行交通工具,这也是改善和优化城市的体中之意。

然而,公共自行车的运营,却不尽如人意。随后的几年,发生在公共自行车上的问题不断见诸报端——借车容易还车难、单车破损未更新、租赁点服务后继乏力、单车网点难以铺开……那一厢是公共自行车运营企业巨额亏损,骑虎难下。

而广州市政府还没有专门针对发展自行车的政策和工作小组,也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来支持绿色出行,更没有专门针对通过可持续交通来缓解气候变化的政策和决策小组。同时,市民对可持续交通方面的认识普遍有所误解和偏差,社会公众过分强调机动车出行。

2015年,拜客绿色出行发布的一份《广州市中心城区自行车出行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 1984年广州的自行车出行比例是35%,但到2015年调研之时,自行车出行比例降至7%-8%,远不如北京、上海、杭州、南京等城市。

《报告》中还分析了制约广州成为自行车友好城市的原因。在他们的调查区域内,自行车道占道、被占用等问题普遍存在,且过街缺少自行车道标线。道路设施影响到骑行安全系数,尽管道路规划者十分注重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隔离,但普遍缺少阻车桩,安全系数低;自行车道人性化设置不够,自行车与行人共用空间少,为了“赶路”,有的自行车骑上了机动车道。自行车停放也存在车位不多、停车不便、舒适度差等问题。

这份报告一石激起千层浪,不只在媒体上引发了激烈的讨论,同时也引起相关学者、人大代表以及相关政府部门的密切关注。

曾经有学者算过一笔账,广州每年投资300亿到500亿到快速交通规划建设,如果能拿出5%预算来做慢行交通系统,持续5年,广州市解决最后一公里、绿色低碳、出行便捷将得到明显的改善。

2015年6月,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审计通过财政预算,其中,1.2亿元用于“公共自行车项目提升推广资金”,一石激起千层浪。据悉,广州计划在公交、地铁、出租车、水巴以及有轨电车这五套公共交通系统之外,恢复、重建交通慢行系统,增加自行车道和步行道路,让市民可以选择步行或自行车,半小时之内能到达的目的地,减少城市交通的压力。

2016年的春天,首批3万辆自行车到位,后续将投放的十万辆公共自行车的消息也不胫而走,从基数上看,这基本上是广州正在运营的公共自行车数量的三倍和十倍。与此同时,新增自行车服务网点、改造自行车道以及优化信息平台等措施相继推出。

由汽车造成的污染已成为城市环境及大气环境的主要污染源之一,也是温室气体的重要排放源头。倡导绿色出行和低碳生活,成为减少碳排放的重要路径。

拜客绿色出行——这个由不同年龄、不同背景、不同身份,却对绿色出行有着同样理念的志愿者所组成的公益团体,以行动力、环保、创意、改变、成长和民主为核心价值,不遗余力地推行绿色出行、低碳出行。

4.绿色出行,助力“低碳世博” 篇四

在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世界各国的国家馆也将以不同的方式阐释各自对于城市、人与自然关系的感悟:中国的“东方之冠“、日本的“蚕茧”、加拿大的“枫叶”、澳大利亚的“圣石”、芬兰的“冰壶”……2010年,我刊将陆续介绍世博会上异彩纷呈的国家馆,以及健康游世博等相关知识,期待大家参与世博,共享世博,提前感受2030年城市居住生活方式。

迎世博 健康你我他

绿色出行,助力“低碳世博”

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工程师刘登国

影响气温变化的关键是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当浓度增加时,地球表面的温度就随之上升,导致地球变暖。研究发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从工业革命前的280×10-6上升到现在的380×10-6。如果目前使用矿物燃料的趋势继续下去,到本世纪末,二氧化碳浓度可能超过700×10-6,这可能导致全球气候上升1.4至5.8摄氏度。全球变暖很可能的结果是,导致极端气候频繁出现,如干旱、热浪以及由于海平面上升导致的水灾。

全球变暖对人类的经济和生活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全世界的共识。中国2010 年上海世博会非常重视贯彻生态、环保、绿色世博的理念,努力打造“低碳世博”,其目的在于减少资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创造畅通的出行环境,改善空气质量,努力实现“低碳世博”。为减轻污染,保障健康,倡议世博参观者采取“绿色出行”方式参观世博会。

职业司机或私家车驾驶员汽车导致能源(化石燃料)消耗,二氧化碳排放增加,空气污染,损害人体健康,增加经济负担。

建议:尽量少开车、多拼车;选购环保型车辆;尽量少开空调;尽量在早晚比较凉快时加油;经常检测尾气排放,超标时赶紧检修。

公交/骑行/步行一族一辆公共汽车高峰期的运载能力是小汽车的数十倍,既减少了人均乘车排污率,也提高了城市效率,而地铁的运客量是公交车的7~10倍,耗能和污染更低。

建议:打车时,多人合乘;地铁/城铁比公共汽车更环保;只要天气气温和距离合适,步行/骑车的方式最节能、最环保。

长途旅行者 在所有长途交通工具中,火车比飞机更清洁和节能,能源消耗降低40%~70%,污染降低85%。短途旅行中,火车或者长途汽车要比飞机节省2~3倍的能源,越长的路程,节省越多。

建议:坐火车和长途汽车比坐飞机和小汽车更加环保,在1000公里以内的旅行者尽量不要乘坐飞机。

此外,人们可以计算自己日常活动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所需的经济成本,个人付款给专门企业或机构,由他们通过植树或其他环保项目抵消大气中相应的二氧化碳。如按每棵冷杉树30年内可以吸收111千克二氧化碳来计算,自驾车耗油100升所产生的270千克二氧化碳,大概需要种3棵冷杉树,在接下来的30年里才能将其“消化”掉。

我们呼吁和期待,在参观世博的过程中,大家要积极参与低碳活动,宣传低碳理念,为打造“低碳世博”做出贡献。

出行方式对环境的影响:小汽车>摩托车>公共汽车>地铁>自行车>步行

不同交通工具所排放的二氧化碳

附件 碳足迹计算方法:

开车CO2排放量(千克)=油耗公升数×2.7

飞机短途旅行(200公里以内)CO2排放量(千克)=公里数×0.275

飞机中途旅行(200~1000公里)CO2排放量(千克)=55+0.105×(公里数-200)

飞机长途旅行(1000公里以上)CO2排放量(千克)=公里数×0.139

用电的CO2排放量(千克)=耗电度数×0.785

新概念

1.一吨(1000 kg)二氧化碳:在25摄氏度和常压下,每吨二氧化碳排放所占体积相当于550立方米,而一个25米泳道的普通游泳池体积约1250立方米。

2.下列行为,可以排放一吨二氧化碳:乘坐飞机3200公里;开越野车开2160公里;开中型小轿车3040公里;开混合动力车9600公里;开启电脑10600小时;放牧一头乌干达奶牛8个月。

3.下列行为,可以抵销一吨二氧化碳:将5个100瓦的灯泡更换为18瓦的节能灯泡,并运行1年;将20台电冰箱更换为高效节能冰箱,并运行1年;在中国西南山地种植九棵生长期为30年的冷杉树。

海宝指路

中国馆——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

中国国家馆展示设计依托中国国家馆恢宏大气的建筑空间,采用艺术装置的手法来营造空间与造型,并利用多媒体影像手段和其他多元的艺术手法表现设计理念。展示内容分为三个层次,即49米层核心展区《东方足迹》,41米层体验展区《智慧之旅》,33米层功能展区《绽放的城市》。分别从核心展示、动感体验、未来畅想3个层次,演绎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表现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

城市最佳实践区:体验零碳生活方式

5.世界无车日 体验绿色出行 篇五

诞生于19世纪最后10年的汽车,曾经是速度和效率的象征。但与此同时,现实的拥堵、污染等问题开始困扰人们的生活。一则数据显示,驾驶一辆排量为1.6升的轿车,每天行駛里程在50公里左右,一年下来就是1.8万公里,以每一百公里10升的平均油耗计算,一年耗油就是1800升。一度代表着进步的汽车在无形中被称为“城市杀手”。

当许多欧洲城市面临着由于汽车造成的空气和噪声污染日益严重的状况时,1998年9月22日,法国一些年轻人最先提出“In Town,Without My Car!(在城市里没有我的车)”的口号,希望平日被汽车充斥的城市能获得片刻的清净。

这个主张也得到都市居民的热烈支持,成为全国性的运动。法国绿党领导人、时任法国国土整治和环境部长的多米尼克·瓦内夫人倡议开展一项“今天我在城里不开车”活动,得到首都巴黎和其它34个外省城市的响应。当年9月22日,法国35个城市的市民自愿弃用私家车,使这一天成为“市内无汽车日”。在9月22日这一天,有些城镇限制汽车进入,只允许公共交通、无污染交通工具、自行车和行人进城。这个让城市得到片刻喘息的运动很快席卷了欧洲。

一年后,1999年9月22日,66个法国城市和92个意大利城市参加了第一届“无车日”活动。2000年2月,法国首创的无车日倡议被纳入欧盟的环保政策框架内。短短的几个月时间,欧盟的14个成员国和其他12个欧洲国家决定加入欧洲无车日运动。截至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已有37个国家的近1500个城镇参与其中。现在越来越多亚洲和南美洲国家的城市也开始推广这项活动,使9月22日成了“欧洲无车日”、“国际无车日”。至今,国际上已有超过1000个城市开展过“无车日”活动。

“无车日”活动旨在鼓励所有市民放弃依靠汽车出行的生活方式,倡导保护日益遭受破坏的大气环境。2003年法国有72个城市,全欧洲有超过860个城市参加了“无车日”的活动。参加活动的城市都各自划出了禁止私家车通行的地区,鼓励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是以骑自行车、滑旱冰及步行的方式出行。自 9月16日开始的“欧洲公共交通活动周”也由此进入了高潮。

形式各异为环保

意大利·米兰

在意大利,每个月都有无车日。在每个月的第二个星期天,意大利许多城市都会开展星期天无车日活动。当天上午8时至晚上8时,米兰市禁止除公交车外的其他一切机动车辆通行,人们出门或乘坐公交车,或步行,或骑自行车和滑板车,甚至有骑马的。政府会给予一定的奖励措施,如对乘坐公交车上下班或外出办事的公民一律免票。

随着“无车日”的推广,这些城市居民的环保意识也在不断提高。

印尼·雅加达

为纪念“世界无车日”,印尼雅加达交通管理当局把能代表首都风貌的苏迪尔曼将军大街和坦林大街宣布为无车街,从早上5时到下午2时,禁止所有车辆通行。

雅加达上下班的人流主要集中在一个被誉为金三角的城市核心区域。为缓和市区交通运输的压力,雅加达市政府考虑按照双单日或车牌尾号的奇偶数等办法限制流入金三角地区的车辆。但是,市民对这一设想反应并不热烈,相反,对无车日的推行却大受欢迎。

新加坡

新加坡第一个“无车日”诞生于2001年,两年后扩展成为“绿色交通周”。它由非盈利组织新加坡环境理事会倡导。每年举办的日期不固定,去年的“绿色交通周”于8月20日至27日举行,今年的活动日期仍没有确定。

在去年的活动中,组织者发布了《绿色交通指南》,教导有车族如何定期维修车辆、选择机油、确保发动机顺畅运作、不要超速驾驶等,因为这些良好的驾车习惯有助于减少汽车油耗,为环保做出贡献。

比利时·布鲁塞尔

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政府规定无车日这天所有市内公共交通一律免票,因而许多人利用这一机会乘坐公交车、地铁和有轨电车到城市各地观光。该市交通部门负责人用街上呈现节日气氛描述布鲁塞尔的无车日。大街上没有了往日的车流和嘈杂,许多自行车爱好者身穿整齐的运动服装,信马由缰地走街串巷。从9时到19时,燃料机动车只有公交车允许运行。

芬兰·赫尔辛基

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和全国其他多个城市也都举行“无车日”活动,提倡和鼓励人们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车或步行前往市中心上下班,以减少市区交通拥挤状况。

为了鼓励人们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赫尔辛基市公共汽车公司对在“无车日”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市民提供半价优惠车票。有关部门和组织还将在赫尔辛基市中心的花园街上举行多种形式的咨询活动,向人们宣传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车或步行的好处。活动期间,一些城市的企业职工将自发地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车或步行上下班,有的城市还举行芬兰特有的拄手杖行走和步行等有利于身体健康的活动。

韩国·首尔

韩国首尔市于2007年9月10日首次开展“无车日”活动,效果明显。在这次“无车日”活动中,首尔市钟路1街至6街共2.8公里长的路段被划定为禁行区域。除公交车辆外,其他车辆禁止在10日4时至18时的时间段内通过这一路段。

为推广公共交通,在禁行时间段内,首尔市民可免费乘坐公交车通过禁行区域。作为配套措施,首尔市当天还关闭市政府及下属机关所管辖的停车场一天,以鼓励广大市民多利用公共交通工具。

在探索中前进

然而年复一年,欧洲举办无车日活动的城市和活动规模已经大打折扣。

从法国全国来看,2003年有98个城市参加“无车日”,2004年减少到72个,2005年只剩下56个。德国首都柏林、意大利首都罗马2003年都退出了“无车日”活动。从世界看,虽然2005年有1125个城市参加“无车日”,数量与去年差不多,但与前年相比却减少了200多个,2003年参加该活动的城市有1353个。法国一些环保人士批评政府动员不力,他们担心:照此发展下去,“无车日”将走向消亡。

法国生态部长塞日·勒佩尔蒂埃说,“无车日”里划定一些限制机动车的地区以后,造成其周边道路出现严重的堵车问题,空气污染更为严重,许多人抱怨“无车日”不能解决什么问题,反倒给他们的生活增添困难。这番话应算是对“无车日”活动潮落趋向的一种解释。而每年的9月22日并非都是周末,依赖方向盘的上班族,备感不便。

法国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部长内利·奥兰表示,无车日是一项好的活动,但不符合现实情况,每年的无车日未能动员起足够的法国人,也不足以改变民众的驾车习惯。统计显示,在法国公路交通运输排放的温室效应气体中,私人小轿车的排放量占60%,而1/2的驾车人每次出行低于3公里,1/4的人甚至不足1公里。因此,“换一种方式出行”活动将更为积极,也更富有教育意义。

无车日虽然举步维艰,但欧洲各国减少私车行驶、改善环境的努力并未终止。

法国是“国际无车日”的诞生地。在“无车日”里,法国各大城市都划定一些限制机动车的地区,并鼓励居民无车出行。巴黎作为交通最拥堵的城市之一,首先开展了一系列提倡“绿色出行”的举措。自2005年起至2012年前,在市中心(塞纳河右岸约7.8平方公里区域,该区域内包括卢浮宫、巴黎歌剧院等)禁止非市中心居民车辆通行,此外,著名的蓬皮杜文化中心一带的道路将改为步行街。当然,目前该计划仅仅实现了一部分而已。法国政府还在巴黎城中设有多处自行车租借点,鼓励市民出行使用自行车。

英国伦敦对进城的汽车征收进城税,使市内汽车流量减少了15%。此外,在美国的旧金山和德国的法兰克福,拼车被视为是一种得到普遍认可的环保用车行为,有专门的拼车网为居民提供拼车资讯,这样大大节约了能源也降低了交通成本。

为减少空气污染和保护文物古迹,意大利政府早在1997年就提出了一系列有关交通管理的改革方案。方案要求拥有300人以上的机构必须设专人负责雇员上下班的交通管理问题。单位要为上下班同路的雇员购买或租用班车,政府给予适当补贴,此外,还鼓励多人搭乘同一辆汽车上下班、减少一人一车现象。近几年来,一些城市在政府和民间环保组织的支持和鼓励下已采取行动振兴公共交通,以替代私人车辆。这些措施主要通过机动灵活地安排公交线路,设立专线车、应召公共汽车及其他小型机动车,以方便乘客。为控制市中心区的空气污染,罗马市政府今年年初以来开始在规定时间内限制单号或双号牌照的私人汽车在市中心区的部分路段行驶。佛罗伦萨、那不勒斯等大城市也分时段限制市内汽车流量,尤其限制未安装催化器的私人汽车在市区通行。一些城市还使用大型客车来减少市内车流量。意大利政府已计划逐步用电动或天然气汽车取代传统用汽油做燃料的公交车。一些城市在较短的线路或公园内使用电动汽车。

刚刚步入“汽车社会”的中国也很快“引进”了无车日活动。2001年,成都成为中国第一个举办无车日活动的城市;2002年,台北也将无车日选在了9月22日。北京、上海、武汉等众多城市也开始开展“无车日”的宣传。

首届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周于2007年9月16日正式启动。这项活动在北京、上海、天津等108个城市同时开展。在9月16日至22日活动期间,参加城市大力倡导绿色交通理念,号召市民选择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等绿色交通方式出行。在9月22日“无车日”的7时至19时,以上城市将划定一个或数个区域,只对行人、自行车、公共汽车、出租车等公共交通开放。

6.关于绿色出行的征文 篇六

初春的北京,还带着一丝凉意,海淀区精神文明活动已深入社区、来到你我邻里之间,为居民工作和生活带去了一份健康、一份平安、一份温暖。

“与文明同行,让平安相伴,让和谐同在”,可以概括成新春伊始海淀区精神文明工作的重点所在。通过贯彻和实施首都“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将雷锋精神发扬光大,海淀区精神文明建设又得以丰富和扩展。

海淀区正式启动了为期5年“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到2015年力争使首都交通文明程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从现在起至6月底,海淀区力争达到人人知晓文明交通行为。今后5年内,执法机关将强化工作力度,重点针对酒后开车、闯红灯、无证驾驶等“十大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展开打击。强行超车、并线、加塞等交通违法行为,将被纳入日常严管项目。

3月5日是第48个学雷锋纪念日,也是中国青年志愿者日,海淀区各街道乡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便民服务活动,进一步弘扬雷锋精神、普及志愿理念、弘扬志愿精神,推动志愿服务活动在全社会广泛开展,使更多的人加入到志愿服务的行列。

开文明车 行文明路

做文明人

2011年2月27日,为全面贯彻落实首都文明交通行动动员部署大会精神,海淀区交通支队组织召开了海淀区2010年总结表彰暨文明交通行动动员部署大会。

会上,刘春利支队长首先简要回顾了2010年交通安全工作,并从开展“两会”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全面落实“三见面,三把关”工作;全面落实对专业运输单位的安全监管责任;严格对“四种车”、低速载货汽车及校车进行安全监管四个方面对“两会”工作进行了部署。

海淀区委常委、宣传部长李彦来宣读了对2010年度市、区交通安全先进单位和个人的表彰决定,区安委会领导向受到表彰的先进单位和个人颁发了奖牌和证书,副区长高祥阳与街、乡镇、系统代表签订了2011年交通安全责任书。

随后,海淀区副区长高祥阳全面部署了海淀区文明交通行动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指导思想、组织领导、工作目标、阶段步骤和工作措施。同时对强力推动文明交通行动启动实施、全面优化交通环境、全面开展综合整治、严格监督考核和责任追究等方面进行了重点强调。

海淀区委副书记、区政法委书记关成启,就开展文明交通行动提出了五点要求:抓好文明交通建设,开展灵活多样的宣传活动,形成“政府牵头、部门协作、社会参与、标本兼治”的工作格局,固化形成文明交通行动的长效工作机制,扎实深入落实好各项工作。

2月28日,是海淀区“做文明有礼的北京人——绿色出行文明交通从我做起”主题宣传活动第一个高潮日。早上7点,海淀街道的引导员们就来到苏州桥下,在街道交通安全委员会宋金良副主任的带领下摆放展板、插彩旗、悬挂横幅,布置好宣传站点后,又到桥下的人行横道边站岗。早8点,海淀区副区长高祥阳、海淀区交通委、海淀交通支队的领导们来到宣传站,亲自参加宣传,发放宣传材料,亲切慰问参与活动的文明乘车引导员和交通协管员。

“文明交通行动”启动后,海淀区各街道广泛动员民众,将这一行动贯彻到实处。海淀羊坊店地区文明引导服务队在复兴路的京东和京西两个路口各选派了8名文明乘车引导员,与交警和交通协管员相互配合共同维护交通秩序。街道还组织长安街延长线8个公交站台悬挂了宣传横幅十余条,宣传“做文明有礼的北京人”、“开文明车、行文明路、做文明人”等活动。

根据市、区总体部署,海淀上地街道综治部联合上地地区交通委员会在上地城铁站开展以“做文明有礼的北京人”为主题的交通安全宣传活动。街道工作人员向上地城铁站、邻近公交站的上下乘客及过往行人发放宣传材料800多份,讲解日常交通安全知识,倡导大家文明出行、文明乘车,自觉遵守各项交通规定,养成文明出行的良好习惯。

2011年3月的全国两会期间,海淀区交通保卫工作达到了绝对安全的卓有成效。

雷锋精神深入社区

暖人心

今年的雷锋活动,突出“环保”主题。海淀城管学雷锋活动期间共发动社会单位150余人、社区志愿者200余人,发放城管宣传材料1000份,规范门前三包300余家,清理非法小广告1000余张。清理青云北路、五道口城铁站周边、科育社区等重点区域和环境脏乱点生活垃圾20余吨。海淀环卫中心20多名志愿者在中关村西区广场上,免费为市民检查身体、理发、修理自行车,义务清理小广告,为市民普及生活垃圾收运知识。海淀区卫生学校的20名学生走进西三旗街道清缘里社区清除宣传栏、楼门口的小广告,捡拾白色垃圾。田村路街道玉海园五里社区的85名青年社区志愿者清理卫生死角、清理绿地、清除小广告,擦拭宣传栏、健身器材、路椅等公共设施。二里庄社区组织孩子们拣拾白色垃圾、义务清扫街道。清河街道空研社区为居民义务修理自行车、理发和维修电器;学府树社区居委会联系部分底商,为居民提供优惠打折服务;朱房社区组织中小学生清理社区卫生死角。

活动中,志愿者起到了亲力亲为的表率作用。曙光街道社区服志愿者在世纪文化广场举行举行包括义务理发等15项学雷锋活动,受益人数达千余人次。北下关街道辖区中国气象局社区义工开展了健康咨询、量血压、修自行车、理发、计生咨询、免费发放避孕药具等活动。中关村街道白塔庵社区时尚相约理发店义务为社区老人理发。海淀街道20多家单位、50多名志愿者在飞达社区广场较往年增添了法律咨询、免费就诊、家庭纠纷调处、就业招聘、手工编织教学等项目。花园路街道中学生志愿者走进晴冬园社区空巢老人家送去米、面、油等生活用品。北医志愿者为居民免费量血压;商务管理学校志愿者为老人义务理发。海淀区团委、万寿路街道和海淀区志愿者联合会万寿路分会的团干部、志愿者代表走进永定路西里社区空巢老人李贞芳家,为其打扫卫生、检查身体。交通银行五棵松支行为低保家庭的大学生捐助1000元钱。花园路街道总参四部社区10余名志愿者为困难居民擦玻璃、收拾家务,送去慰问品。北极寺社区志愿者开展计生咨询、法律援助、医疗保健等多种服务。学院路街道各社区相继开展了免费测量血压、义务献血等学雷锋活动。

活动深入到居民生活中,开展一系列便民服务,是活动重要内容。上地街道开展以“关注健康、文明出行”为主题的便民服务活动,医生们为居民讲授传染病预防、糖尿病和冠心病的知识与措施,为100多名群众免费测量血压、做心电图、口腔、耳科检查。东升乡100多名青年志愿者以支部为单位,到所在单位、社区走街入户,发放垃圾分类桶和宣传材料。八里庄街道开展家电维修、理发、修车、修鞋、磨刀剪、测血压血糖以及政策咨询和资料发放等义工服务项目。青龙桥街道志愿者开展了义诊、理发、磨刀、修车、法律咨询等30余种便民服务项目。西三旗街道建材城联合社区的“好人好事本”记录了拾金不昧、照顾病邻等一个个感人肺腑的助人为乐的事迹。

上一篇:诗经读书心得下一篇:餐饮食品安全培训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