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超市区角设计

2024-07-03

幼儿园超市区角设计(11篇)

1.幼儿园超市区角设计 篇一

幼儿园教案:幼小衔接区角活动设计四个

阅读棋

目标:

1.在玩棋游戏中了解正确的阅读方法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2.迁移经验,尝试设计、制作阅读棋。

3.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其中的乐趣。

环境和材料:

1.教师自制的阅读棋两副,棋谱由数字1~100和图片组成(图片有两种,一种是有关正确与错误的阅读方法的图片,一种是教师日常捕捉到的幼儿各种阅读行为的照片)。图片下方有表示相关行为和进退方向的文字说明,如看书认真仔细前进1格,与同伴争抢图书后退3格等。

2.骰子和方形小串珠(红、黄、蓝、绿)。

3.多种多样的游戏棋谱。

玩法和规则:

1.可2-4人一起玩。每人选一种不同颜色的小串珠,自主决定掷骰子的顺序。游戏开始,一个幼儿掷骰子,投出的数字是几就往前走几步。如果第X格正好是关于阅读行为的图片,幼儿则根据图片内容及进退方向走棋,如看书认真仔细前进1格,与同伴争抢图书退3格等。游戏者按序进行,先到终点者为胜。

2.在学会下教师制作的阅读棋及熟知棋谱中所示的阅读方法的基础上,尝试绘制关于其他阅读方法或行为的图片,自制棋谱。第一步:临摹教师绘制的棋谱图案;第二步:参考其他游戏图案,小组分工、设计制作各种阅读行为棋。

好习惯棋

目标:

1.尝试正确摆放起点和终点的卡片,按顺序排列数字,并随意摆放行为习惯图,摆出棋谱。

2.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形成对良好行为习惯的认知,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环境和材料:

较大一块场地,8开大小的硬纸板36张,分别写上1~36的数字,文字(起点、终点)卡片,正确与不正确的行为习惯图9张,幼儿自制积木大骰子一个。

玩法和规则:

1.幼儿2~6人,互相协商在场地上将教师提供的材料摆放成棋谱:先按数字顺序排列数字卡,然后将9张行为习惯图片随意摆放在数字卡片上,再将起点、终点卡片摆放在相应的位置。

2.幼儿分成两队,以“石头、剪刀、布”决出先后顺序,由每队的第一个幼儿先掷骰子,掷出数字几,就用双脚并拢跳几格,如掷出数字4,就往前跳4格。当第4格正好是行为习惯图片时。先判断是好习惯还是不良习惯,如果是好习惯的就再往前跳4格,如果是不良习惯的就往后退4格,然后换另一队的第一个幼儿开始。按此顺序进行,先到终点者为胜。

3.拓展活动。

①排列1~36的数字卡片要用去幼儿较多时间,有些孩子会因为缺乏耐心而不能坚持,因此可把1~36的数字分成3段,再增加两套起点、终点的文字卡片和两个大骰子。如此,可将一副棋变成三副棋,三组幼儿同日寸玩耍。

②游戏进行一段时间后,可让幼儿根据对良好习惯的认识画出若干图片,自制棋谱。

上学路上

目标:

1.养成倾听的意识,练习倾听能力。

2.探索一些基本的测量方法。

3.熟悉幼儿园周边的环境,具有一定的方位感。

环境和材料:

1.底板图若干幅(每张底板图大小和A3纸相同),上面贴有家、幼儿园以及幼儿园附近的.标志性建筑物(如大型超市、便利店、公园、肯德基、车站)的图片。

2.录音带两段(录有从家出发到幼儿园沿途经过的路线的内容),记号笔,记录纸。

3.测量工具:小棒,扭扭棒,绳子,教师自制的直尺(直尺上有1~20的刻度线)等。

玩法和规则:

第一种玩法

1.根据录音在底板图上画出上学的路线。如听录音用记号笔连接家——肯德基——民星公园——28路终点站——幼儿园。

2.用不同工具对上学路线进行测量。如使用了6次小棒就记录数字6。还可以用其他材料进行测量,记录方法同上。然后比较哪种测量工具更方便,为什么。

第二种玩法

1.听第一段录音在底板图上画上学路线并测量。如用记号笔连接以下录音中提到的地点“从家中开始向左至肯德基,再向前至民星公园,再向右至28路终点站。再向前到幼儿园”。再用教师自制的直尺进行测量,并记录结果。

2.听第二段录音,在底板图上画出不同的上学路线并测量。测量工具、记录方法同上。

3.比较测量结果,说说哪条线路到幼儿园用的时间最少,为什么。

拓展活动:

在第二种玩法的基础上增加路线的数量,提高比较的难度。

三分钟做的事

目标:

1.尝试在规定的三分钟内完成任务,养成做事专注、投入的习惯。

2.提高竞争意识及自我约束能力。

环境和材料:

1.沙漏。

2.笔,记录表,白纸,玻璃弹珠,筷子,计算式题纸,印有动物图案的涂色纸。

3.根据记录表在墙上展示“班级之最”,如“夹珠子最多的”“绘画最多的”“计算最多的”“涂色最多的”等。

玩法和规则:

幼儿先选择一个沙漏,然后选择一种感兴趣的内容(夹弹珠、涂色、绘画、做计算题),转动沙漏计时,幼儿开始操作。当沙漏完时,幼儿必须停下手中的活动,在记录纸的相应格子内记录自己完成任务的情况。记录方式由幼儿自己决定,可以用数字,也可以用符号、图案。

拓展活动:

1.根据幼儿的兴趣不断调整游戏材料或内容,如:三分钟卷几支铅笔,三分钟整理几本图书等。

2.展示墙中的内容由关注速度过渡到关注质量,如“计算最正确的”“涂色最均匀的”“绘画最逼真的”,等等。

小小统计员

目的:

1.引导幼儿用各种几何图形片自由拼搭各种物体,并学习从数、量、色、形等角度进行统计。

2.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发展思维的敏捷性。

准备:

1.颜色、形状、大小不同的各种几何图形片若干。

2.统计表若干份(如图一)。

玩法:

先让幼儿用各种几何图形自由拼搭物体,并将其粘贴在统计表左边的空白处,然后再从数、量、色、形等角度统计拼贴物体所用的几何图形片。可引导幼儿按形状统计所用图形片的数量,并在统计表中填写;也可增加难度,在统计表左方涂上红、黄、蓝等颜色,然后统计出相应的图形片数量,如红色三角形有几个,黄色圆形有几个,蓝色长方形有几个等,并用较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统计结果。

建议:

1.统计难度应根据幼儿的能力逐步增加。

2.鼓励能力强的幼儿根据统计出的各部分数量计算出某一项目的总数。

3.该活动适合大班幼儿。

好玩的贝壳

目的:

按贝壳的颜色排序,复习10以内的数字,比较数的大小,学习数的组成。

准备:

贝壳若干(其中凸出的一面分别涂上红、黄、绿色,凹的一面分别写上1~10的数字)。

玩法:

1.按贝壳的颜色排序,如一个红贝壳,一个黄贝壳,一个红贝壳,一个黄贝壳……

2.按数序排列贝壳。

3.比大小。两个幼儿同时翻出一个贝壳,比比谁的数字大,大的可以吃掉小的,最后比比谁赢得多。

4.撒贝壳,练习数的组成。看看正面朝上的有几个,反面朝上的有几个,然后说出几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合起来是几。

5.将贝壳拼成各种图案,并说出结果。如:“我用7 个贝壳拼了一朵花。”

建议:

该活动适合中、大班幼儿。

帮豆豆搬家

目的:

1.学习10以内数的顺数、倒数,区别10以内数的单、双数,巩固对几何图形的认识。

2.锻炼手指的灵活性。

准备:

蚕豆、筷子若干,画有数字或图形的纸板图若干张(如图二)。

玩法:

1.用筷子将一粒蚕豆依次从1搬(夹)至10或从10搬(夹)至1。等熟悉玩法后进行“夹豆子”比赛,又快又正确者为赢。

2.分别按单、双数练习帮豆豆搬家。

3.用筷子将一粒蚕豆任意夹到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等图形里,并说出结果。如:“我把豆豆搬到了三角形的家里。”

建议:

该活动适合小、中班幼儿。

钓鱼

目的:

学习数物对应,比较数字的大小,学习6以内的加减法。

准备:

磁性钓鱼竿若干,写有数字或式题的纸小鱼(上别有回形针)若干,鱼塘背景图一幅(如图三)。

玩法:

1.把钓到的鱼放到写有相应数字的鱼池中。如:钓到写有数字4 的鱼,就把鱼放到4号鱼池。

2.把钓到的鱼放到比它大1或小1的鱼池中去。如:钓到写有数字3的鱼,就把鱼放入4号或2号鱼池中。

3.根据钓到的鱼身上的加减式题,把鱼放入相应得数的鱼池中去。如:钓到的鱼上写有式题“1+2”,就把鱼放入3号鱼池; 钓到的鱼上写有式题“2-1”,就把鱼放入1号鱼池。

建议:

该活动适合中、大班幼儿。可以一个人玩,也可以合作玩。

2.幼儿园超市区角设计 篇二

一、在关注材料“操作性”的同时凸显“探究性”

虽然教师已经充分认识到数学区角活动中材料的重要性,并积极选择和设计各类材料以促进幼儿在操作中获得相关的数学经验,但还是存在一些误区,其中的一个主要问题是,比较关注材料的“操作性”,忽视材料的“探究性”。

从图一“送小动物回家”和图二“糖果找家”所显示的材料来看,材料本身的指向性是确定并且是唯一的,即通过操作让幼儿习得两个明确的相关数学概念,即“数量对应”和“图形匹配”。在这样的区角活动中,幼儿虽然也在操作,但这种操作是一种高结构化的、作业化的练习,显然,它与区角活动的本质属性相去甚远。

所谓区角活动,是教师依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利用游戏形式创设环境、提供材料,促使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在与材料的互动中进行个别化、自主化学习的活动过程。显然,它是一种个别化的、低结构化的、过程性的学习活动。从这三个基本特点出发,任何区角活动都应当体现自主性、差异性、开放性、选择性,都应当关注幼儿自己的发现、感知和体验,数学区角活动也不例外。

因此,从区角活动的本质属性来看,教师在选择与设计数学区角活动材料时只关注操作性是远远不够的,更应关注探究性。探究是一个要求幼儿既动手又动脑,让思维处于活跃状态的过程;是一个激发幼儿灵感,发挥幼儿创造性的过程;是一个连续的、不断深入的,非孤立、非断裂的过程;是一个灵活的、变化的、非机械的过程;是一个尊重幼儿个体差异和自主性的过程;是一个结果开放、体现多样性的过程。因此,教师在选择与设计数学区角活动材料时,应更多地思考为幼儿提供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多样性等特点的材料,给幼儿留出足够的操作和创造空间,以引发幼儿在自主地与材料互动的过程中感知和理解相应的数学概念。从图三“我的毛毛虫”和图四“蜘蛛织网”来看,教师所提供的活动材料不仅便于幼儿操作,而且有利于幼儿自我探究、自我发现和学习。在图三“我的毛毛虫”中,教师提供了大小、颜色不同的圆片和夹子,让幼儿尝试做自己喜欢的“毛毛虫”。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积极探究和学习——有的幼儿只是想到了用圆片拼成一条“毛毛虫”,有的幼儿发现用夹子可以使“毛毛虫”站起来;有的幼儿用一个大圆片和许多小圆片拼出“毛毛虫”,有的幼儿选择用同样颜色或大小的圆片做“毛毛虫”,有的幼儿用大小圆片间隔排列的方式做出“毛毛虫”;有的幼儿做出的“毛毛虫”是圆片和夹子一一对应的,有的幼儿做出的“毛毛虫”是一个夹子夹两个圆片的……在幼儿自我探究和发现的过程中,幼儿体验或运用了有关数数、分类、排序、对应等相关的数学方法。在图四“蜘蛛织网”中,教师提供了细绳、扭扭棒、插有安全钉的泡沫板、数字卡等,以让幼儿尝试在泡沫板上“织蜘蛛网”。在实际操作中,有的幼儿只是关注将钉子绕满,有的幼儿能边绕边数,也有的幼儿会先选一个数字再按相应数量“织网”,还有的幼儿会设法选择能绕得长、绕得多的绳子,更有幼儿在多次操作后发现织出的“蜘蛛网”会呈现不同的形状和图案……在这样的探究和操作中,幼儿获得了关于数数、对应、单位、估算、空间认知等多方面的经验。

操作是幼儿早期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但仅有操作是不够的,尤其是仅仅满足于巩固、练习、强化的操作是不够的。笔者认为,数学区角活动作为一种开放性、低结构的活动样式,更需要让幼儿进行开放式的探究性操作,而不是封闭式的练习性操作。

二、在遵循“儿童在前、教师在后”原则的基础上体现材料的“引导性”

如果说材料的“探究性”规定了材料的操作空间和创造空间,并能保证幼儿与材料充分互动,那么材料的“引导性”则能预示材料的操作范围和创造边界,以保证幼儿在探究中获得更有价值的发展。所谓材料的“引导性”是指教师在设计材料的过程中能根据教育目标以及幼儿的个体差异在材料中隐含或预示幼儿操作与探究的方向,促使幼儿在自我探究式的学习中获得更有价值的体验和发展。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里的“引导性”有一个基本前提,即必须遵循“儿童在前、教师在后”的原则,也就是说,教师应当首先满足幼儿对材料的探究和操作体验,然后在观察幼儿探究和操作的基础上,分析并找到材料与教师所期望的活动结果间的关联,并将这种关联转换成一种内化在材料中的“指路线索”,使幼儿后续的探究和操作能顺着这个“指路线索”更有价值地展开。

如在投放“数字拼板”(见图五)初期,教师观察到幼儿在探究和操作时没有关注到材料是可以用来拼数字字形的,于是就将材料的投放方式作了一些调整,如图六所示。这样材料的“引导性”就体现出来了,即教师用长条形板直接拼出数字字形,给了幼儿一个操作上的“指路线索”,让幼儿意识到这个拼板是可以用来拼数字的。当幼儿再次拿到如此摆放的材料时,他们一下子就在拼板和数字之间建立起联系,接着也就会自然地用这些拼板去拼不同的数字字形。同样,当发现幼儿拼数字时有一定的随意性、偶然性,不能拼出所有的数字字形或拼出的数字字形有错误(如左右方向颠倒)时,教师又适时增加了分别为红色和绿色的两种小本子(如图七,红本子上有0~99中的数字共20组,其中包含0~9的所有字形;绿本子则是一本空白本子,可供幼儿记录除红本子上的数字之外自己想到的其他数字)。这样的材料隐含了教师的“引导性”,凸显了一条材料操作的“指路线索”:它一方面可以使幼儿在操作中接触到所有的数字字形,另一方面可以让幼儿自主地拼搭数字并加以记录,同时给了幼儿再现和表征数字的机会。在这样的区角活动材料的选择与设计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始终是以“儿童在前、教师在后”为基本原则的,即通过观察幼儿的探究和操作行为,积极思考怎样通过材料间接体现“引导性”,以使幼儿的探究和操作学习更自主、更有教育和发展价值。

三、在设计和自制材料的同时选择一些开放性、游戏性强的成品材料

数学区角活动材料的选择与设计这项工作对于教师而言是极具挑战性的,它远比设计一个集体活动的教具要难,因为它需要同时具备教育性、游戏性和开放性。

笔者认为,幼儿园数学区角活动材料虽说主要应由教师设计和制作,但不应该是全部,实际一点的做法是,教师可以更多地去发现和选择一些现成的成品材料或玩具。如积木,虽然积木作为一种传统的建构游戏材料,人们更多关注的往往是它对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的价值,但实际上搭建积木活动与幼儿的数学认知有很大的关系。国外的研究表明,儿童早期的积木建构经验与他们3~8年级的数学学习成绩有显著相关;纵向研究的数据证明,学前期有足够多积木建构经验的幼儿,到了8年级后数学学习成绩优于同龄孩子。因为幼儿在搭建积木的过程中可以很自然地体验到关于数量、类别属性、模式排序、空间认知、单位与测量等全面的数学概念。如两个幼儿在一起合作“造大楼”,在这个合作性的建构活动中,如果教师能充分意识到这个成品材料对幼儿数学学习的价值,就可以启发幼儿在搭建中思考和探究大楼的楼层数、大楼中积木排列的模式规律、大楼空间形状和位置的对称、不同大楼的高度及其测量方法,等等。再如,纸牌、棋类等成品游戏材料,这些材料的最大特点就是游戏性和开放性,幼儿在用这样的材料操作时往往更轻松、更自由、更多元。

3.幼儿园大班区角教案 篇三

一. 目标

1、发现小小玩具秤的.活动原理。

2、能利用秤来辩别哪个物体重、哪个物体轻。

3、喜欢制作简易的玩具秤获得制作玩具秤的具体经验 ,体验成功的乐趣。

二. 材料提供

1、实物秤若干,各种轻重不一的物品。

2、筷子若干 ,一次性塑料碗若干 ,线若干(约15厘 米左右 ),笔若干,“秤砣”若干;

三. 操作层次

第一层次:观察小小玩具 秤,会自由地玩秤,讨论制作的材料及方法。

第三层次 :能利用玩具秤来辩别物体的轻重。

第三层次 :尝试自己制作玩具秤,并能找出作品不成功的原因,并进行调整,直至成功。

四. 指导建议

1、引导幼儿发现随着重量的增加,秤砣离秤盘的距离越发来越长。

2、制作小小玩具秤时,要看看幼儿是否用四根一样长的红穿过打好的孔,如有失误可以适时进行引导。

五. 提示

4.幼儿园大班区角活动计划 篇四

一、活动目标

激发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学习运用多种感官感知事物现象,发展观察力。学习照料小动物,了解几种动物的生活习性,培养幼儿爱护大自然的情感,初步渗透人与自然界那种息息相关、互生共存的关系。

二、活动内容

1、玩线区(粘一粘)

目标:学习用毛线粘贴成各种美丽的画,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制作兴趣。

材料:各色毛线、白纸、胶水或糨糊、剪刀

玩法:幼儿在白纸上画好花、动物等图案,运用剪刀将毛线剪成线段或线绒进行粘贴。

2、手工角

目的:通过动手,发挥幼儿想象力,创造力。

材料:火柴盒、彩纸。

玩法:用火柴盒拼、插、粘制作多种物品,幼儿用彩纸折叠小动物。

3、动手角

目的:巩固幼儿对颜色的认识,数的形成,锻炼手的灵活性。

材料:毛线、塑料绳、皱纹纸

玩法:把材料分成相同的三份,教幼儿编小辫,颜色多种多样。

4、图书角

目的:培养幼儿阅读图画书的兴趣,组织幼儿安静的读书。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阅读水平。

材料:各种图书

玩法:向幼儿介绍图书的名称,引起幼儿对图书的兴趣,指导幼儿进行安静的阅读图书,并让幼儿互相讲述图书的内容。

5、角色区

目的:幼儿在会开商店的基础上学习开超市,要根据自选商品,熟悉超市的购买方式,有秩序购物。

三、区角活动的措施

1、制定计划,有条不紊的开展活动,把区角活动纳入教学计划,于教育一日活动中

2、我园从领导到教师明确开展区角活动对开发幼儿智能实施素质教育的意义,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性的设计区角活动,满腔热情的投入到活动中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们从小培养幼儿动手、动脑能力,制作粘贴一些漂亮的礼物,赠给每个幼儿,告诉他们是废旧物品制成的,激发起好奇心,培养他们的制作兴趣。耐心细致的教给幼儿剪贴,拼的技能。让幼儿用废旧火柴盒组合各种家具,用蛋壳制作不倒翁娃娃,教幼儿熟练剪贴技能对幼儿自己创作作品要予表扬和鼓励。

四、活动效果

1、幼儿利用废旧物品制作各种玩具,便宜,卫生绝不比高档玩具差,而那一双双灵巧的小手活动与锻炼,又是任何电动玩具不能比的,凡参加活动的幼儿,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在知识行为能力方面都超过其他未参加活动的幼儿。

2、教师 从根本上转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变重课堂教育以游戏为主,变重知识灌输为重能力培养,变重独力教学为综合主题教育。

5.幼儿园超市区角设计 篇五

——“班级美术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论文

众所周知,美术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艺术活动,对幼儿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创意美术会使幼儿通过不同的美术形式、视觉艺术来表达情感,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成果。在分享的快乐中去认识和体验艺术创作带来的独特魅力,从思考中开始了探索与创造、而创意美术的环境创设是一个让幼儿释放心灵、表达情感的创作空间,在属于自己的空间里,他们一起绘画、制作、体验与他人分享后的快乐,获得自信,体验创造的幸福,感受创造的乐趣等,通过感受让幼儿 了解美术创作的多种形式,通过理解让幼儿热爱美术这种独特的艺术活动,通过活动操作、体验更多地快乐。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颁布与实施,对幼儿园的艺术教育活动提出了新的规定和要求,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经验,我认为有效的组织和实施幼儿园创意美术环境创设与实施应从以下几点出发:

一、多功能的的美术区角环境,让幼儿主动地寻找创作契机

多功能的区角环境是把活动区划分成具有各种不同创造功能的活动角,使活动角的活动功能具有多样化、广泛化的特点,“包罗万象”的活动角,给予了幼儿多种选择的机会和条件。如:既可画画、又可创作,既可游戏、又可装饰。激发幼儿参与环境的兴趣和积极性、获得各方面的美感、经验和情绪的体验。

1、装饰角:提供给幼儿各种各样的彩色纸张、双面胶、剪刀、收集来的各种画册和图片、废旧纸盒和瓶子。让幼儿根据的自己的兴趣或是正在进行的主题活动,对这些废旧纸盒等物品进行“改头换面”,让其重新具有生命力。

2、绘画角:提供给幼儿纸、记号笔和蜡笔、颜料和毛笔,让幼儿进行命题或自由创作。

2、手工角:幼儿在这里可以进行一些折纸和泥塑的活动,鼓励幼儿根据老师提供的范例和步骤示意图,自主探索的完成作品。4.合作角:鼓励幼儿合作画一幅画,如“快乐六一儿童节”,幼儿开始在纸上自由的你画一人、我画一人,画完以后一看发现,纸上有许许多多的小朋友,甚至还有外国小朋友。鼓励幼儿商量怎么样进行再次创作。在一边画、一边欣赏、一边评价中完成画的构思。内容突出,布局有层次感。在合作中,幼儿欣赏美、评价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提高了,培养了幼儿团队合作精神。

二、丰富多样的材料投放,促使幼儿主动操作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个亘古不变的规律:动画片永远是幼儿的最爱;玩具永远是幼儿愿意拿在手上时间最长的物品;游乐场永远是幼儿开怀大笑、乐此不疲的场所„„是一种什么样的魅力深深地吸引着幼儿?我觉得,主要是源于这些事物都赋予了幼儿明快可爱的色彩,稚拙和夸张的卡通、动物、拟人形态以及便捷、可塑性强等三个方面的特点,让幼儿开心的被吸引着。那么在材料的投放上我们也可以融合借鉴以上的特点将美工区成为幼儿想玩、爱玩的小天地。

平时班级中,我们就让幼儿时刻留心收集自己身边的废旧物品。如:各种各样的盒子、瓶子、图片杂志和旧书等等。当有一天孩子带来了动物世界的书后,我灵机一动。何不让孩子利用这些他们非常感兴趣的图片来装饰废旧的纸袋。孩子们动了许多脑经,有的把图片贴满整个纸袋,有的按着图片上的图案画在纸袋,还有的孩子自己想象着动物画下来。这个创意让其他的孩子们为之兴奋、为之模仿。有的小朋友把自己喜欢的喜洋洋和灰太狼里面的人物也装饰到了袋子上。

三、主题性美术活动,发展幼儿美术各方面的能力

主题性美术活动有利于幼儿获得经验,构建能力。开展主题性美术教育活动对萌发幼儿美感,陶冶幼儿情感,促进幼儿认知、智力及创造性能力的发展都具有良好的作用。在主题性美术活动中,我们要认真学习并领会纲要精神,树立正确的教学目的,通过绘画、装饰和制作,发展幼儿的创造力,鼓励幼儿在动手的过程当中自主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探索精神。从培养幼儿的想象能力、求异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着手,在美术中创造一切可能的条件和机会,让幼儿在实践中去体会、思考、发展幼儿的多向思维。

在美术区角中好的选材能起到开启幼儿心灵的作用。老师在选材时,不要担心孩子的造型能力,怕他们画的不像,我们评判他们的作品不能以“像不像”作为“好不好”的标准,而是要使他们能够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并通过自主的创作过程,建立起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如:《我是中国人》主题活动中,相应的美术区角活动就有了《有趣的京剧脸谱》、《各种各样的面具》等欣赏、绘画的操作内容。幼儿通过对脸谱的欣赏,以幼儿自身为主体,来引发不同幼儿对同一事物(脸谱)的不同感受和看法以及表达、表现方式。由于没有固定的造型,幼儿不受“像与不像”的困绕,他们能够放开手笔大胆表现,从而调动起积极的思维活动,并能大胆发挥想象创造力,表达出自己对事物的感悟。

四、生活化、趣味性强的活动素材,让幼儿敏感地乐于参与

选择生活化,趣味性强,且幼儿很敏感的活动素材。教师要将美术活动与幼儿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引导和鼓励幼儿发现和挖掘日常生活中的美,将自己掌握或经历过的知识和事情带到活动中来,“活”化美术活动的素材。例如春天的时候我们就以《绿色的春天》为主题,在和幼儿一起做“春天在哪里”的游戏时,幼儿在教师的一道下知道可以用眼睛在天空、花丛、草坪上寻找,用心灵感受春姑娘已来到了人间,在区域活动中,幼儿能用画笔画出、折纸折出或各种方式的组合等艺术形式来表现自己的所见、所知和所感受到的事物。再例如:主题活动《我们的城市》,在一系列的观察和认知了解后,幼儿在美术区域中会尝试着用泥塑、绘画、制作等方法来表现自己对居住地方的认识及情感,幼儿也萌发了建设、美化家乡的美好愿望。

五、多元化的作品展示,激发幼儿持续不断的绘制兴趣

幼儿的作品尽量以多种形式,多种角度的展示,不仅能够带给孩子积极向上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为孩子的作品提供一个很好的展示平台,在添加入幼儿作品元素的环境中,感受环境给他们带来的自信。在布置“我要上小学”的主题环境时,墙面上有幼儿绘画的我眼中的小学生,我眼中的小学等等作品、折纸作品组成的“灵灵小学”。每一次当孩子看到他们的作品都神奇般的化身成不同的装饰品后,心里非常的自豪,教室里到处可见他们绘制的作品,“这个是我做的,我下次做多多的,拿回家挂!”这就是孩子,他们喜闻乐见的事物离不开自己熟悉的事物,作品的呈现让他们觉得教室是属于自己的,属于大家一起的,也激发了幼儿更加浓郁的创作欲望和兴趣,创作的目的也许很简单:让老师为我把它变成有趣的装饰!

美术区角不仅仅是一个区角,而更多的是,我们透过区角活动,向幼儿有效学习、自主学习、传递情感,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成长。

6.幼儿园学习性区角活动反思与体会 篇六

赵洪绯

2016.5 学习性区角活动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含主题学习的核心经验)和幼儿发展水平,有目的地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学习活动。

我们必须要明确它的四个特点:以学习为主;以操作摆弄类学习为主;以强调自主、注重过程性模式为主;是以教师预设与幼儿自发生成相结合的学习活动。在区角游戏中,宝宝们能根据自己的意愿来选择游戏,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操作游戏材料,实现自主学习,从而累积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情感。

根据近两天的观察和观摩,我从区域材料投放上和教师的指导上有所收获,现把想法整理出来。

一、材料提供与投放。1.材料的种类不断更新。

有些园所班级教师能看出游戏材料已经经过一段时间的操作了,孩子们对材料失去新意,教师没有仔细观察宝宝与材料互动的情况。当宝宝因反复操作对游戏材料失去兴趣时,应该如何做?我觉得应该及时撤旧添新。比如每个小托班都会设置传统游戏“喂小动物吃东西”,我们一开始可以提供大口勺和芸豆,一段时间后必须要将大口勺换成了小口勺,还可以将芸豆换成了蚕豆,等孩子们觉得无趣的时候还可以将蚕豆换成了黄豆。这样递进式地更新游戏材料,让孩子对游戏的兴趣始终不减,每一次都能专注、耐心地进行游戏。提供动态的材料,满足宝宝的操作需要,提升宝宝游戏的专注度。2.材料的数量按需提供。

个别班级教师区角游戏材料混乱,数量少,出现争抢学具现象。我觉得托小班的游戏材料要以份为单位,根据孩子的实际游戏需要来确定材料数量。特别是提供新材料时,考虑到宝宝爱模仿、从众心理强的特点,教师需要多提供几份材料,适当扩大游戏区域,避免出现我们看到的宝宝想玩却玩不了的情况。游戏材料的提供不追求多,但要秩序摆放。否则会使宝宝因选择过多而无从下手,也会造成区角环境的杂乱;追求精,教师需根据宝宝的实际操作情况来调整游戏材料,这其实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需要下功夫真研究和观察调整。3.情境性不够。

观摩中我们看到有些老师们只是简单地提供了单一地场景和材料,如整理衣服、叠衣服、夹衣服等等,没有游戏的情境性。孩子们玩一会儿就转移了注意力,扔下这个去玩别的。说明我们没有考虑到游戏是孩子们活动的主要形式和需要,试想如果我们将它们串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活场景,势必孩子们会更感兴趣。如:为练习宝宝的手部肌肉动作,可以设计“洗晒衣服”的游戏。提供不同形状、松紧不一的衣架、盛放脏衣服的箩筐、自治适用的洗衣机、玩具烫衣熨斗、熨衣板等等,宝宝可以先将箩筐里的衣服放进“洗衣机”清洗,再夹在衣架上晾晒,然后用玩具熨斗熨烫,最后将衣服折叠好。这样的游戏情景会大大增强趣味性和连续性,真实的操作情境,不管宝宝晾晒的衣服是否整齐,折叠的衣服是否服帖,宝宝仍然会玩得不亦乐乎。再如生活区“捞”的游戏,可以将材料设计成“吃火锅”游戏,除了投放乒乓球还可以提供木块、小海绵剪成的碎块代表火锅食材等等,同样具有很强的情境性,宝宝在捞捞、吃吃中真实地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增加注意持续的时间。4.阶梯型与挑战性不够、材料体现个体差异不够。大多数园所没有关注游戏材料本身的梯度,或者在投放上欠缺阶梯性和层次性。不能满足所有孩子们的“最近发展区”的需要,让宝宝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体验乐趣,激发宝宝不断探索的欲望。如:我班给妈妈串项链的游戏,形式卡以三原色、四原色、五个颜色的梯度呈现,并放置在不同的星袋里面,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又如某园教师在材料“种小树”中,宝宝可以将“小树”逐个种在泡沫板上,也可以按照不同颜色的组合来种树。教师在第一级别可以提供形式卡照片,便于幼儿选择操作模仿。能力稍强一些的孩子可以让其自由组合。另外,在区域的设置上没有明显的标识让孩子加以区分,教师应该考虑阶梯型学具的操作提示,如我园的几颗星设置,清晰明了,孩子自由选择。

二、教师指导的灵活性。1. 少干预多顺应。

孩子们在学习性区角中通过自主实践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实践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考。因此,教师面对宝宝的游戏行为,不要操之过急,要耐心等待,要相信宝宝会带给我们惊喜。在观摩中我们发现有些老师牢牢盯住秩序、规则,没有给予宝宝更多一些自主,如果多顺应一下孩子,他们会玩得更精彩。2. 少指责多建议

游戏中我们发现托班孩子将游戏材料弄乱,与同伴争抢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宝宝玩得兴奋至极,有的宝宝一动不动。面对这些情况,老师应给予更多耐心,多运用肯定、建议的语言鼓励。

3.学习活动前的情绪调整与活动后的交流分享。

7.幼儿园超市区角设计 篇七

区角活动的开展已越来越受到老师的重视,它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多的自主活动机会,其潜在的教育价值也不断被挖掘出来。但教师的最大困惑是如何适时介入幼儿的活动,做到既不干预太多,又不错失任何一个具有教育价值的教授时机。以下是自己在带领小班幼儿区角活动中的几种适时介入幼儿活动的时机。

一、“认知结”出现时。

“认知结”是指幼儿在探索和思考的过程中,遇到可能会使其行为受到阻碍后产生停顿的某个问题,即所谓的认知失衡时刻。这些“结”的解决可能意味着在同化和顺应基础上的知识结构的重新建构,也可能意味着创造性智慧的产生。教师要注意到这些“结”,并适时介入幼儿的活动,使这些“结”成为幼儿注意的焦点,从而使幼儿对问题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如:有一个幼儿扮演“交通警”站在马路中间指挥,这时有位车辆驾驶员说:“警察怎么没有红绿灯?”这可难住了“交通警”,眼看这位交通警因没有红绿灯而要停止游戏,这时,教师以交警队长的身份和这位交警共同想办法,找了三块红、黄、绿积木代替了红绿灯,使游戏顺利地开展下去了。在这里,教师的适时介入解决了交警没有红绿灯而使游戏无法正常进行下去的问题,用积木代替红绿灯不但使幼儿能够继续游戏的探索过程,让幼儿体验到解决问题的乐趣,而且还能点拨幼儿的创 造性思维,使小班幼儿受到启发后就会在以后游戏活动中寻找到其他的替代物来解决遇到的问题。在这以后,我班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确实学会了寻找替代物来解决遇到的问题,树立了这种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意识。

二、积极等待仍没有结果时。

积极等待是指对消极等待而言,它是指在活动中教师至始至终关注幼儿的活动,当幼儿出现困难时,不是急于介入,而是给予一定的等待时间,让幼儿通过充分的操作、探索,尽可能自己解决问题。幼儿的探索兴趣无穷无尽,他们经常会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困难,教师这时要“学会等待”,只要当幼儿的探索兴趣即将消失时,教师的干预才是积极的。教师如果不耐心等待,过早介入幼儿的活动,就可能导致幼儿原本富有创造性的想象活动因一个标准答案的出现而告终。如:在智力区幼儿探索排序的方法时,重点是要求幼儿自己寻找出物体间的规律,进行简单地排序。好长一段时间的探索结果却不外乎于AB.BA这几种方法,幼儿的探索的热情也慢慢地消退。这时,教师适时地介入幼儿的活动,指导幼儿尝试AAB.ABC的排序方法,幼儿通过操作探索,发现可以根据物体的规律进行多种方法的排序。教师的适时介入拓宽了幼儿的探索途径,提高了幼儿学习的兴趣。在这里,教师的适时介入促使了幼儿从发展的“功能水平”进入到“最适宜水平”,已经达到的实际发展水平为功能水平,在成人帮助下获得的发展水平为最适宜水平。

三、当幼儿把球抛向教师时。

在区角活动中,教师要经常加入幼儿的探索过程,成为幼儿探索、发现过程的目击者和共同参与者。因此,教师对幼儿要抱有具有弹性的可变的期望,教师不是一个教导者而是一个促进者。教师不要生硬地去抢幼儿的“球”,只在幼儿把“球”抛向自己的时候,以适当的方式去接,并以适当方式把球抛回给幼儿。在接抛的过程中不露痕迹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起到介入的目的。显然这种介入是支持的,而非干预性的。如:我在美工区中投入了许多大小不一的废旧纸盒,鼓励幼儿制作玩具。幼儿摆弄着各式各样的盒子思索着,拿起笔添画上眼睛、鼻子、嘴巴成为了盒子娃娃后,高兴地展示给老师看。我在肯定幼儿的同时,启发幼儿将盒子组合创作出更多的玩具。幼儿在老师的启发下制作出了手机、汽车、小轿车、卡车┄┄。在这里,教师时刻关注幼儿在活动中创意,对于幼儿只是单一的盒子绘画造型给予充分肯定。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幼儿而进一步尝试空间思维的探索,激活了幼儿天性中的大胆想象,从而取得了丰富的和更有价值的创作成果,有效地促进了幼儿发展。

8.小班区角活动设计 篇八

区角一主题名称:小手真能干

材料投放:串珠卡片、雪花片、颜色不同、形状不同的有孔串珠、有孔小球、小动物玩具;小动物张口塑料瓶、爽歪歪奶瓶若干、、塑料盒若干、小勺若干。

游戏玩法:

1、引导幼儿尝试操作摆弄不同的材料能把珠子串起来,按自己喜欢的一种卡片对照选用图形和颜色不同材料穿成项链或自由自由串珠创作项链,给小动物戴自己穿的项链,发展幼儿的手眼协调。

2、用小勺舀米粒、绿豆喂在张嘴的动物(大、中、小张口不同)嘴里,感受帮助小动物的快乐及发展幼儿小肌肉的协调能力。

后期更换设计:

1、改变卡片位置以改变幼儿选择的材料、规律激发幼儿创作灵感及增加难度;

2、用纸盒做固定的穿珠盘,幼儿合作穿珠;也可进行穿珠比赛;

3、用米粒绿豆等拼图粘贴;

4、帮小动物找尾巴。

9.小班语言区角活动设计 篇九

区角活动:小班语言

题目:变色蜗牛

1、目的:

(1)、知道一些常见物体的名称以及对物体颜色的认识。

(2)、在认识物体的基础上,学习看图讲故事,并根据物体的颜色进行创编句子。

(3)、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

2、材料的介绍

A:提供材料

(1)、图书一本(按故事内容完整的一本书)

(2)、在每张画面里按蜗牛的变化夹一张塑封的白纸条

(3)、根据图片中蜗牛的颜色变化提供相应颜色的图片

B:材料使用

(1)、幼儿根据图片所示,用完整的句子讲述

(2)、在会讲的基础上,根据蜗牛的颜色变化在塑料篓里选择一种与蜗牛颜色一样的实物图片,放在塑封的白纸条上,然后进行创遍句子。

3、教育功能

(1)、帮助幼儿认识一些常见的物体,巩固练习对颜色的认识以及物体读一颜色的配对。

(2)、根据蜗牛的变化选择实物图片,然后学说一句完整的话。

(3)、在会说的基础上,学习创编句子。如:在塑封的纸条上画上与蜗牛颜色相应的物体,然后进行创编句子。

指导重点:

教师重点指导幼儿能说一句完整的句子,如:蜗牛吃了什么颜色的东西,变成了什么颜色的蜗牛。

小班语言

逗蚂蚁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有节奏地朗诵,理解儿歌内容。

2、指导幼儿用一问一答的形式练习作品中间段的内容,并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仿编儿歌的中间部分。

3、激发幼儿参与情境表演的兴趣。

活动准备

1、依据诗歌内容,编排一个情境表演。

2、表演用的道具:

(1)画有蚂蚁的小图片若干,并用绳子系上。

(2)用黄色绉纸剪成碎片作黄米饭,用绿色绉纸剪出长条作青菜。

(3)一双筷子,一只用油泥做成的碗。

3、幼儿操作材料“逗蚂蚁”。

活动过程

1、借助幼儿操作材料,先让幼儿猜猜“老师要请谁到班上来做客”。再请三四个幼儿扮作小蚂蚁,老师做招呼的人。

2、请幼儿根据儿歌内容,进行表演。

3、请幼儿说一说看到的是什么。

(1)师:你们看见谁来了?我是怎么招呼它们的?

(2)小蚂蚁来了以后,对我说了些什么?

(3)我给它们准备的食物太多了,小蚂蚁吃不完怎么办?

4、让幼儿再次观看情境表演,然后学说其中的对话部分。

5、引导幼儿扩展想象,仿编对话部分的内容。

(1)师:如果你请小蚂蚁吃饭请它吃什么饭?

(2)什么菜?

(3)用什么筷?

(4)用什么碗?

6、请每位幼儿从椅子下面,拿出预先放好的蚂蚁图片,戴在脖子上,表演儿歌,念到最后两句“吃不了,往回搬,哼哟哼哟搬得欢”时,小朋友做出搬米或搬菜,或搬运其他食物的动作,要求幼儿的动作夸张一些。

10.幼儿园超市区角设计 篇十

本学期的第三个主题《大家一起来》,我们学习了早期阅读《鼹鼠搬新家》,通过这篇早期阅读,幼儿感受到了动物之间的分工合作,互相帮助的情谊,并且理解物质和精神的支持对朋友来说都是帮助。于是,我想何不将此活动延伸下去举行一个搬新家的party。让幼儿学习当个称职的小主人和小客人。体会与人共处的愉快气氛。正好,我们教室旁也有一个小阁楼,我可以利用这个自然资源把小阁楼扮成鼹鼠的新家,一部分幼儿扮小鼹鼠,一部分幼儿扮小客人,同时美术课的泥工和手工也得到了巩固,于是我设计了这个区角,取名为《童话小屋》。

二、区角名称:童话小屋

三、区角活动目标:

1.学习当个称职的小主人和小客人。

2.体会与人共处的愉快气氛。

四、区角设计说明:

我把这个区角分为三块:第一,利用小阁楼这个自然资源,把它设计成小鼹鼠的新家。第二,楼梯栏杆上挂上枝条、花草,根据早期阅读的内容挂上相关的动物,如:纺织娘、蟋蟀、小蜜蜂、小蝴蝶。第三,侧面的墙上有一个橱窗,把这个橱窗设计成小鼹鼠新家的窗子,并挂上窗帘,在墙上挂上一些小动物,让幼儿感受到新家的温馨和浪漫。

五、材料投放说明:

剪刀、固体胶等幼儿手工所需材料,蛋糕盘、橡皮泥、小鼹鼠头饰等办party所需要的材料。

六、游戏规则:

游戏过程中,选择自己需要的材料,不可争抢别人的材料,同伴之间应互相合作。

七、入区活动标志设计说明:

一个温馨、充满童话情趣的小房子。

八、游戏指导:

1. 师幼谈话:

小朋友们都知道,小鼹鼠在上个星期已经搬新家了,所以为了庆祝搬新家,我们大家来帮小鼹鼠举行一个搬新家的party吧。

2.组织幼儿讨论:

①师:我们大家一起来商量一下谁愿意当小鼹鼠呢?谁要当小客人呢?好,那我们就分成两组:一组是主人组,另一组是客人组。

②师:请主人组的小朋友自己商量一下,家里来客人了,我们都需要准备些什么呢?在这些工作里面有没有适合你的工作。

③师:请客人组的小朋友讨论一下,小鼹鼠搬新家了,我们送什么礼物给小鼹鼠呢?

④幼儿找自己需要的材料制作礼物。(教师巡视,照顾全体幼儿的活动,相机评价幼儿的表现)

⑤party当天,小鼹鼠热情招呼客人,跟客人交谈,带领客人参观新家。

11.幼儿园超市区角设计 篇十一

摘要: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生教育的奠基阶段,而农村学前教育是整个学前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有许多得天独厚的自然和社会资源,作为农村的幼儿教师,要巧借这些乡土资源,因地制宜地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教育活动。如何挖掘和有效利用这些乡土资源,使它们成为幼儿科学教育所需要的物质条件,成为农村幼儿学习科学的财富。农村幼儿教育事业发展一直都是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重点和难点。而区域活动是当前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推动幼教改革的一种重要的教育活动形式,也是最能体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1]的精神。因此,我们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挖掘了一切可利用的自然资源,为幼儿所用。农村的自然环境为幼儿提供了丰富、开放、天然、有趣的活动场所,农村丰富的乡土资源成为农村幼儿学习科学的财富,引领农村科学教育走上新的成长之路。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认真学习并进行大量的收集、整理、创编等工作,更好的发挥了我们内在的潜力。更营造了乡土材料应用的大教育环境,形成了实施乡土教育齐抓的合力,使孩子有了受到良好早期教育的环境。

关键词:乡土资源;区域活动;农村幼儿园

一、农村幼儿园区角活动存在的问题

幼儿园区域活动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足和缺失,我们应该对区域活动的现状作详细、全方位的调查和分析,为有效区域活动的开展提供借鉴与指导。

(一)区域设置形式化

幼儿园区域设置是指教师依据活动室可利用的空间,用橱、柜将空间的隔成大小不同的几块,摆放不同的材料,形成不同的活动区域的方式。各个幼儿园依据各自的需要和特色有的在教室内设置区域,有条件的幼儿园设有专门的活动室,更方便幼儿的活动的开展。我园就有专门的活动室,各个班级根据自己的方式设置区域。但各个幼儿园在区域设置上,教师往往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意愿,结合活动室的结构来布置些固定的形式。这些区域是否适合幼儿的意愿和兴趣,教师全然不顾。因此,孩子就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区域活动,形成了某些区域的创设只是一种摆设,经常 1

出现没有孩子“光顾”的现象。

(二)区域材料投放目的性不明确

区域材料投放的目的性是指教师依据幼儿发展的需要有目的地投放区域活动的材料。但从各个幼儿园材料投放的情况来看,往往缺乏一定的目的性。活动区域的材料有的一放就是

一、两个月,甚至一学期毫无变化,缺少经常性的变化是不能吸引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活动材料单一,不丰富,满足不了幼儿的需要,引发不起孩子去想、去操作,从而阻碍了区域活动的深入开展。另外,有些材料的投放,忽视了幼儿的年龄特点,无难易差异。

(三)教师对区域活动中自己角色把握尚不够准确

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的角色是指教师在区域游戏中以什么样的身份参与幼儿的游戏。很多教师在进行区域活动中常感到困惑,除了让幼儿在区域中进行探索以外,自己究竟该做些什么?对于自己的角色定位不清楚,有些幼儿园教师仍旧以主导的形式进行,在区域活动时间内将幼儿分成若干组,然后一组一组地根据预设内容进行辅导,使区域活动变成了分组活动,完完全全失去了以幼儿为中心的精神;有的教师又太在乎幼儿的认知,怀疑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忽略了幼儿的自我学习,甚至为了自己的引导而打断幼儿,反而让幼儿产生逃避之心;还有的教师又走向了“放牛吃草”的极端,不知道幼儿在想什么,想干什么,不了解孩子已有的经验和水平,觉得幼儿自己能玩就行,教师只要管管不出事就可以了,以致于观察不够,深入了解不全面。凡是种种,都体现了教师对区域活动中自己角色把握尚不够准确。

二、利用乡土资源的策略

东海是著名的水晶之乡,东海的黄川镇还是最大的草莓镇、石梁河的葡萄、驼峰的花生、桃林的烧鸡等具有丰富的乡土文化资源。随着四季更换,经常有不同的、新鲜的材料投放在活动区中,周边大自然的一草一木都成为我们可利用的资源。如春天的野花、野草、各种树叶;夏天的水果、蔬菜、沙石;秋天的种子、果实、昆虫等等,不仅激发了孩子们参与活动区活动的兴趣。而且可以节省大量的资金,还能让幼儿园的区域活动独具特色。

(一)乡土材料的收集 途径一: 通过幼儿收集

幼儿收集的活动区材料主要是通过采集、参观等活动收集

的, 如: 我们在春天来临时带幼儿去竹林采集竹壳、竹叶、竹笋;夏

天带幼儿到草地上捉蚂蚱, 到树下挖知了、捡石头;秋天时在散步、秋游中引导幼儿将落叶、树枝、野花、稻草带回来进行活动, 同时引导幼儿收集各类果实、种子、壳类等丰富活动区的材料。途径二: 通过家长收集

通过家长收集的活动区材料主要是在活动区开展中需要家长参与制作或提供的。如区角“好玩的稻草玩具”, 在开展中我们发动家长制作稻草玩具, 制作了许多如草垫、草绳、草榔头等。又如“竹艺铺”中, 我们又发动家长收集各种竹制品开展活动。我们还发动家长收集了民间故事、童谣、民间游戏、民间音乐等一系列材料。

途径三: 通过教师收集

通过教师收集活动区材料主要是通过教师自身及教师潜在的引导作用实现的。如教师利用空余时间采集、制作活动区材料, 同时通过教师作用引导幼儿与家长共同收集与活动区相适应的材料。如大班“竹的用处大”区角中, 教师首先收集了 一些常见的竹制品给幼儿一个感性的认知, 然后我们引导幼儿一起收集自己所知道的竹制品并发动家长与幼儿一起制作竹制玩具, 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活动区的材料不断丰富, 幼儿在丰富的材料、开放的环境中, 有了更为广阔的创造天地。

途径四: 通过社会收集

在大班开展的“民谣屋”区角活动中, 我们通过社会收集把广泛流传于本地的传说故事、民谣运用到活动区当中, 同时我们利用民间手工艺师傅的工艺技术让幼儿了解传统的手工艺制作。如清明节时我们请会做青团的农妇教幼儿做青团, 请 竹编大师耿月新来园介绍竹编艺术, 引导幼儿尝试玩泥瓦匠、蔑匠等角色游戏。从社会这个大家庭中收集的丰富的、生活的游戏素材促进了我们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

(二)乡土材料的利用

区域活动中的材料是不会说话的老师,[4]它为孩子和知识之间搭起了桥梁,是孩子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工具,是幼儿在区域中进行各类学习活动的有效载体。[5]适宜的材料能引发幼儿活动的兴趣,开发幼儿的智力,幼儿在操作、摆弄材料的过程中会不断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向自己挑战。因此,教师应非常重视材料的提供与利用。

一是植物资源的利用。我们在幼儿园里专门开辟了种植区,种一些简单易长的 3

蔬菜与农作物,让幼儿了解蔬菜、农作物的生长特性,了解其生长环境及生长过程,并引导幼儿做好观察记录。教师还组织幼儿采、摘、挖,并且带领幼儿烧菜、品菜,这样不仅能让幼儿体会到劳动的收获,更能知道怎样珍惜劳动的成果。我们还把采来的劳动成果陈列在自然角,让幼儿观察、比较、识别、分类,并对教师和幼儿共同收集的各种种子、野果、树叶、竹子、稻草、松果等进行了巧妙的利用:美工区给种子贴上“五官”制成种子娃娃,或进行种子、果核、果壳贴画;进行蔬菜瓜果创意制作,塑造一些活泼可爱的娃娃、小动物、小玩具等;用稻草制作稻草人、草帽、鸟窝等;表演区利用叶子、野草、野花编成头饰、服装,玩一玩“我的时装秀”:操作区让幼儿学大人用麦秸编篮子、筐子等麦秸编织工艺品。

二是动物资源的利用。对幼儿来讲自然界中“神秘”的小动物特别具有探究性。春天我们把小蝌蚪带进了自然角,教师与幼儿探索了蝌蚪生长变化过程。孩子们一来幼儿园便去自然角看小蝌蚪,他们会在每天的观察中发现小蝌蚪先长出后腿,再长出前腿,再蜕去尾巴。对每个发现,孩子都会奔走相告,并在自然角的记录纸上记下这一变化。幼儿对知了、蚯蚓、蛐蛐、蜗牛、蚂蚁,以及家禽、家畜等进行探索,观察这些动物的特点,并产生好奇、提出问题,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探索结果和与同伴分享。

三是自然物质的利用。自然资源的利用已突破了以往的观赏价值,教师们更多的是将教育目标融入其中。农村最缺不了的是沙土石木。于是我们把泥巴搬进了“玩泥区”,让幼儿用泥巴和色彩组合成各种生动有趣的动物、水果。在“木材区”放置不同大小的木材,让幼儿进行多种探索活动。高低不同的小树墩成为幼儿百玩不厌的“平衡木”;长长的木条放在一个木墩上可以玩翘翘板;幼儿还可以用木材搭桥、搭桌子、构建房子等。大班幼儿还可以利用木材边角、料钉做喜欢的小板凳、桌椅、小汽车、小飞机等。山区山涧、小溪里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卵石比比皆是,老师和孩子一起去溪涧拣了许多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卵石,然后让孩子们利用卵石画画、拼搭和建构游戏,利用卵石玩走石墩、小桥、小火车、跳房子、比比谁的小石头多等游戏,很好地促进了孩子的运动能力及数数能力的发展。

四是地方特色产业、文化资源的利用。独特的本土文化和产业使得农村幼儿园的孩子们拥有与众不同的活动区域内容。被誉为“中国水晶之乡”的东海有着丰富的物产资源、特色产业、旅游景观和独特的民俗文化资源。鉴于此,我们创设了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活动。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喜欢的区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活动,满足了他们参与成人劳作、市场交易活动的欲望,也挖掘了幼 4

儿潜在的创造力、表现力,同时激发了幼儿热爱家乡的真挚情感,发展了幼儿的社会性与交往能力。

我们还将本地的民俗风情带入区域活动中,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发动家长一起收集人们以前用的劳动工具和生活用品陈列在区域中,创设“勤劳农家”认知区,让幼儿了解农具的名称、作用以及农家生活。为让幼儿了解传统的手工艺制作,元宵节时我们请有经验的家长来幼儿园助教,教幼儿制作花灯;端午节时我们请家长教幼儿尝试包粽子,开展多种民俗活动来丰富劳作区的内容。孩子们在活动中懂得了协商谦让,乐意与人交往,学会了互助、合作和分享。又如在体育区开展“民间游戏亲子乐”的活动,我们先请家长和孩子一起制作民间游戏玩具,大大提高了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增强了幼儿的体质,锻炼了幼儿的意志。

(三)乡土材料的投放

区域材料的投放是区域活动实施与开展的核心,它对孩子行为的产生与发展有着非比寻常的作用。材料既是教育意图的物质载体,又是孩子与知识之间的桥梁,更是诱发孩子兴趣、促进其个性发展的媒介。我们注重材料投放的多用性、层次性、探究性,使每个孩子获得成功和自信,进而乐于创造。

1.材料投放的目的性

[6]区角活动中, 材料的投放是有的放矢的, 是与所要达成的教育目标紧密相关的, 将教育目标隐性地体现于材料之中, 是区角活动的一大特点。也就是说, 投放材料应有目的性。我们在开展区域活动中非常注重材料投放的目的性。比如在中班的美工区, 我们结合课题目标投放了许多乡土特色材料如: 种子、石头、竹片、芦杆等, 开展了种子粘贴、石头画、竹印画、做青团造型等活动。通过幼儿对材料的操作使用体现本土材料带给自己的乐趣, 并达到了教学的目标。

2.材料投放的多用性

丰富多样的材料能引发幼儿丰富的思维活动,从创造学的角度讲,它给幼儿带来了更多的灵感和顿悟。东海的硅资源丰富,在利用水晶制作区域活动材料中,教师根据本地特色和幼儿的兴趣创设了“水晶之家”,并根据材料的特性,使用同种材料在各个区角活动中创造出丰富的玩法。如在巧手区中幼儿用水晶珠子编制工艺品;数学区中有用花生做数数游戏;益智区用大豆做棋子;体育区中有花生跳跳洞;美术角中有花生叶拼图、装饰;自然角中有一些草莓、花生、大豆等。在果壳果核的利用中,教师在美工区投放了大量的果壳果核,让幼儿进行拼贴画。这些材料也可在计算区让幼儿进行分类、排序、数数等,又可在操作区中进行穿果核项链,夹 5

果核比赛等活动。在区角中,我们还避免了只有同类材料的单一组合,让不同材料之间相互自由组合,这使得各种材料在小朋友的一次次尝试、探索、操作中变成了美丽的工艺品和有趣的游戏玩具。

3.材料投放的层次性

合适的活动材料为孩子自主性探索提供了良好的前提。孩子们的探索水平和探索能力是各不相同的,因此我们也注重材料投放的层次性。我们以幼儿年龄特点为依据,首先挖掘同种材料在各个年龄阶段中的使用,充分让孩子按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学习和获得发展。如在“趣味编织角”中小班幼儿利用棕榈叶打结、编手镯;中班幼儿利用棕榈叶编制糖果、小鱼等;大班幼儿则利用棕榈叶编制长颈鹿、麻雀、带鱼等。其次是多种材料在各个年龄阶段中的使用,如:小班投放种子、叶子、竹等让幼儿进行比较分类、排列数数、粘贴等;中班投放稻草、木块、蔬菜、瓜果等进行装饰拼图、折叠粘贴等;大班投放稻草、贝壳、竹、木片等进行编织、搓、锯等。

4.材料投放的阶段性

[6]孩子的注意力和兴趣总是会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因此, 我们根据需要对幼儿进行有计划、有目的、分阶段的信息刺激, 定期更换和充实活动材料, 创设良好的操作探索环境。如在美工区中, 春天采集柳条进行拼图, 夏天投放形

色各异的石头开展石头画, 秋天用拾来的稻草编草帘等, 让幼儿始终处于与环境的积极互动之中。

5.材料投放的探究性

在区域活动中提供既有探索性又有操作性的材料才会吸引幼儿。幼儿通过对材料的探索,发现问题,体验一次次解决问题的喜悦,也只有在新材料的不断刺激下,才能使幼儿对区域活动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如在中班探索区投放麦管、木屑、木棒、老布、塑料笔管、化纤布、剪刀等,让幼儿探索摩擦起电的原理。小朋友饶有兴趣地尝试用木棒、塑料管、铁棒等与老布、化纤布摩擦后去吸木屑、麦管,在试验、比较、操作中判断使用物体,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有关事物的物理逻辑经验。

环境是幼儿成长的摇篮,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丰富多彩的大自然和乡土材料为农村幼儿提供了宝贵的教育资源。教师在挖掘乡土资源、创设农村幼儿园特色区域活动时,还应注意让孩子真正体现各自的个性特点,确保每个孩子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

三、利用乡土资源开展区角活动的策略:

(一)教师指导区角活动

建立活动区常规,引导幼儿自主进行区域活动,培养幼儿自主自律能力。1.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制定常规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由于区域活动是以幼儿自主活动为主,而幼儿年龄小,好动,且各方面能力都极为有限,如没有切实可行的活动常规来约束,任幼儿想怎么样就怎么样,那么活动肯定是没有成效的,且对幼儿的身心健康也是不利的。在幼儿喜欢的区域中会有许多幼儿同时涌进这个区,使得活动根本无法开展,于是我们制定了人数的限制的常规,这是保证区域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另外针对幼儿对区域活动有挑食现象,我们定出了相应的规则。

2.让孩子参与常规的制定。

要让幼儿主动学习,最重要的就是让幼儿主动思考。让幼儿参与常规制定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引发幼儿思考的过程。区域活动中的常规都是一些幼儿熟悉的事情,幼儿自己会出主意想办法,并要求到前面示范。所以说,幼儿自己出的主意比老师提的意见更有影响,更容易遵守。

3.将活动的常规要求落到实处

制定了相应的区域活动常规,如不进行贯彻落实,使它成为幼儿的自觉行动,那么常规的建立也是纸上谈兵,一句空话。我们的做法是:利用来园、离园、谈话活动等时间让幼儿对区域活动中的常规进行讨论,使他们理解区域活动常规的意义,督促幼儿自觉执行。活动结束讲评时,不单单讲幼儿的操作技能和任务的完成情况,把幼儿执行常规的情况也作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进行评讲。表扬遵守规则好的幼儿,把他们树为大家学习的榜样,请他们作老师的小助手,和我们一起管理好区域活动;同时还和家长沟通,让他们参与我们的管理工作,共同教育好孩子。

4.给孩子充分的、反复实践的机会。

充分的、不断反复的实践是建立良好常规的关键。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不断实践的机会,以达到自觉遵守活动常规的目的。

5.活动实践中完善区域常规

各种活动的常规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活动的不断深入而不断补充加以完善。在活动中不断发现新问题,不断补充新的规则内容,使区域常规日益合理完善。

(二)区角活动形式的乡土特色

在活动过程中, 我们通常采用与专门的节日庆贺活动、饮食活动、艺术欣赏活动相结合的策略。

1.传统节日

各种重要节日、纪念日都是宝贵的教育资源。我们结合本地各类传统节日为主题开展庆祝活动, 使孩子们有机会了解传统节日。如在“庙会”主题活动中, 我们用芦杆、稻草和竹竿等自然材料自制了花船、龙灯、高跷等让孩子们尽情表演, 元宵节带孩子们用糯米粉搓元宵, 三月三带孩子们外出放自制风筝。

2.特色饮食

一直以来, 腊八粥都是我们东海人一贯的传统饮食, 每逢腊月初八, 家家都要准备各种豆类食物煮上满满一大锅, 痛痛快快吃一顿。于是在中班“好吃的腊八粥”中, 我们先让幼儿初步认识各种豆类, 然后尝试自己动手制作腊八粥。期间可带幼儿进行分类、粘贴。又如端午节吃粽子, 六月六吃馄饨, 自制三叶草等。

3.艺术活动

我们结合本园特点为幼儿选择不同民间音乐、民间创作和民间工艺精品, 通过音乐活动、美工活动、戏剧活动等多种形式, 引导幼儿了解家乡的艺术文化, 如泥塑、淮海戏、剪纸、草编等等。

幼儿园在利用农村乡土资源开展区域活动中, 应该为幼儿提供了自主的环境, 创设了探索、实践、创造的自由情境, 在探索与实践中渐渐形成了幼儿园的特色——乡土的区域环境、乡土的活动材料、乡土的活动内容。在以后的活动开展中我们应本着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思想, 充分利用本地、幼儿园独特的自然、地理、人文等乡土资源, 为农村幼儿提供更为广阔的创造空间

(三)幼儿在区角活动

1.从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出发,积极主动地参与游戏。以往,幼儿在选择游戏时,大都听从老师的安排,游戏的操作往往按老师的意图去进行,唯命是从,从不敢怀疑老师,在交流中,不敢提出不同的意见。现在,幼儿可以自主地选择游戏,平时,我们采用插牌的方式让幼儿自由选择区角,区角活动中宽松的气氛也给幼儿带来了充分的自由,幼儿是区角活动的主体,是游戏的主人,他们自己决定游戏的内容,选择游戏的材料。幼儿在区角活动中自设区角,自订规则,使区角活动得到层进的发展,孩子们的能力也在预设的情感中得到进步。电视台热播的“今天谁会赢”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电视节目,他们崇拜那些获胜的选手,希望也能在类似的 8

活动中展示自我,弘扬个性。于是,在幼儿强烈的游戏要求下,我们和幼儿商讨了活动的场地、材料、制定了游戏的规则。起初,幼儿的游戏都是建立在对电视节目的模仿上,在几次活动后,幼儿又认为只有一个人胜出的规则不好,孩子们也不过瘾,就改成了分组比赛,以组内分数最高为胜出。游戏中,担当“主持人”的幼儿认为每次出很多题目太难了,孩子们的反映是让大家一起来出题目,形成了两组幼儿“你考我、我考你”的热烈气氛。孩子们在这些活动中,充分感受到了主人翁的精神,真正发挥了自主性、创造性。

2.不依赖他人,独立自主地进行操作。以往,幼儿的游戏总要经过教师示范操作才能进行,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常常根据教师的意愿,当遇到困难时,往往习惯于依赖教师帮助解决。而现在,幼儿在独立的操作过程中,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技能,“独立解决”以往看来“不会”、不可能的问题,经过锻炼,幼儿在区角活动中具有了较强的独立性。例如,在美工区活动中,教师投放了大量的难易程度不同的手工操作材料。以前,幼儿总是在教师的示范后彩绘操作,现在,他们会看着图示自己独立进行,碰到困难,学会了向同伴求助,独立性、交往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3.充分发挥想象力,不断探索新问题。以往的游戏中,幼儿容易对教师的师范形成定势,所谓习惯成自然,在游戏操作中的模仿,别人怎么做,我也怎么做。而在宽松自由的游戏中,由于自信的健康支持,独立操作和自发交流中经验的不断丰富,不同材料的操作都可能在幼儿的潜意识中酝酿成灵感。如在建构区中,幼儿搭建会飞的汽车,设计出有轮子的房子;美工区中,幼儿会将扇子设计成多功能裙子,将生活自理角的吸管做成项链等等,这些都说明幼儿想象力与创造力在慢慢地成长起来。

发挥农村地域优势,实现低成本、高质量的幼儿教育,是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推进农村幼教课程改革、优化幼教质量、提高农村幼儿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关键。不少农村幼儿园存在教育经费紧缺、教玩具和操作材料缺乏的问题,为此农村幼儿园应根据区角活动的新理念、结合本园的环境,从实际出发,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乡土资源,开展丰富多彩而又具有本土特色的区角活动

参考文献:

上一篇:现代家具设计的优秀论文下一篇:案例演讲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