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影公开课教案

2024-10-04

竹影公开课教案(精选14篇)

1.竹影公开课教案 篇一

《竹影》教案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吗

我们来猜个谜语:你有我有他也有,黑身黑腿黑黑头,灯前月下跟你走,就是从来不开口。(影子。)

请同学们再来听首儿歌: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影子是个小黑狗,常常跟着我;影子在左,影子在右,影子是个好朋友,常常陪着我。

每当我们唱起这样的儿歌,就想起自己的童年,想起和儿时的伙伴玩影子、玩各种有趣的游戏,从中获得了对生活的美好体验。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影子的文章—一《竹影》,希望今天的学习对同学们有所启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猜谜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充满童稚的儿歌,更能激发他们对童年趣事的美好回忆,以此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学习本文的热情,为下面环节的展开作一个良好的心理准备。)

二、作者介绍

(学生交流收集的丰子恺的资料,讲述有关作者生活创作的故事。)

师:丰子恺是一位在多方面卓有成就的艺术大师,在绘画、散文创作方面成就颇丰,这些成就与他从小就爱在生活中去发现、思考是分不开的。下面,就让我们从阅读作者的文章开始,走近丰子恺。(用讲故事的形式介绍作者,突破传统的介绍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也检验了课前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三、自由朗读,整体感知

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配以轻音乐,学生轻声朗读。学生回答有因难,教师可提示,文题是“竹影”,它是以写景为主,还是以写人物活动为主)

明确:叙述几个少年描竹影的充满童真、童趣的游戏。从中引出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从中获得了艺术美的发现。

(朗读是对课文语言及课文内容最直接、真切的感知,也是学生自主与文章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通过自读,学生初步感知了作者的写作意图,为品读课文作好铺垫。)

四、品味朗读,体验童趣

童心是天真烂漫的,童趣是发自天性的,一次平凡的游戏,却有了艺术美的发现。那么,你觉得文中哪些描写最生动地表现了童趣找出来,有感情地朗读。

(学生找到后在小组内朗读,然后教师点名朗读得好的学生示范朗读,也可鼓励学生自告奋勇来朗读。)

(“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对作品中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在品读交流中,让学生的思维互相碰撞,引起共鸣,产生更多的火花,当学生有了心得之后,读相关的语段时感情就会充沛、真挚。教师对学生的朗读应鼓励、肯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五、拓展欣赏

在一位独具慧心的艺术启蒙人“爸爸”的引领下,“我”和伙伴们从一次无意的游戏,走进了艺术的殿堂,并领略了中国画与西洋画各自的魅力。下面让我们借这次语文课。也来简单欣赏一下东西方文化不同的艺术魅力。

(多媒体展示几幅中国画和西洋画,配音乐。)

(中国画与西洋画的区别,是一个很专一的理论,教师如果过多解释,反而会“越描越黑”。借助多媒体的视听效果,加以音乐的陪衬,学生凭借自身的审美力、想像力,去感悟艺术的美。同时,扩充艺术的欣赏内容,也增加了语文课的容量,使学生得到艺术的熏陶,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六、口语交流

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过快乐的童年,也做过许多充满童趣的游戏。但当时没能像作者那样从中获得艺术美的体验,所以大多已成了过眼烟云,学了这篇文章,你现在回过头来想想,你儿时做过的哪一个充满童稚的游戏也是可以让你获得类似的发现、体验的后来它发芽成长了吗

(语文学习要基于教材,但又不能仅局限于教材,应向生活延伸。由童年的游戏引发的体验,应避免围绕竹子品格的空洞的说教,而应注重对艺术发现的认识,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引导,对学生自身修养的培养。)

七、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用一句话来归纳一下你的感受、收获吗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演示板书。)

艺术并非是高不可攀的东西,它就蕴含在孩子们童稚的游戏中。

一去不返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你拥有一颗童心,你就能拥有阳光般的快乐;只要你拥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你就会发现在平凡的生活中,美无处不在。罗丹也曾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希望同学们能走进生活这个语文大课堂,用你们的慧眼去发现、去描绘、去赞美生活的美。

(学要有所得。大家的合作交流,触动了学生的灵魂,就能让学生说出自己最深的体会,教师的寄语,让课堂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同时,让学生由课堂走入生活去进行语文学习,拓宽了语文课堂的宽度。)

2.竹影公开课教案 篇二

1、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2、领会艺术和美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

难点:领会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的艺术和美。

[教学准备]

1、收集整理有关作者的资料。

2、师生共同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一猜

(多媒体演示。)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吗?

我们来猜个谜语:你有我有他也有, 黑身黑腿黑黑头, 灯前月下跟你走, 就是从来不开口。 (影子。)

那么现在我们也来做一个关于影子的游戏, 好吗?

请大家举起你的右手, 竖起你的大姆指, 对, 你们真棒!再举起你的左手, 也竖起你的姆指, 对, 你们真的很棒!下面, 请你将两只手像这样合拢, 对, 你们真的真的真的很棒!

请大家把目光转移到老师的手上, 看看, 老师的手放在投影仪的光线下, 影布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哦, 对了, 现在老师的手形在光的直射下, 形成了一个影子, 这个影子变成了一只可爱的小动物。你们要不要也来试试, 我想你们一定会变出更多的可爱的图形的。

学生依次上台来展示。

同学们动手能力非常不错, 想象力也非常丰富, 有没有兴趣再来猜一个迷语?好, 大家请看大屏幕:远看灯火照, 近看像个庙, 里头人马喊, 外边哈哈笑。打一民间艺术剧目。对, 是皮影戏, 皮影戏在我国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我们的祖先早就学会了怎么利用影子的学问来丰富多彩的生活, 今天, 我们就一起进入课文, 看看丰子恺是怎样叙写儿时描竹影的趣事的。

二、筛一筛

丰子恺, 是我国现代漫画家、散文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 他的漫画风格独特, 富于创意, 内涵深刻, 耐人寻味。他的散文在中国文学史影响很大, 被国际友人誉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这些成就跟他平时在生活中去发现、思考分不开的。

(屏幕展示)

请同学们根据你对丰子恺的了解和老师所展示的资料, 你会发现丰子恺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学生获取重要信息)

过渡:为了更能走进丰子恺, 我们就从阅读他的文章开始, 走进《竹影》

三、读一读

快速浏览课文, 思考本文叙写了一件什么事, 用简洁的话概括出来。

可参照这种模式:本文叙述了……从中引出……

明确:叙述几个少年描竹影的充满童真、童趣的游戏。从中引出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 从中获得了艺术美的发现。

四、品一品

童心是天真烂漫的, 童趣是发自天性的, 孩子们在这样的夜晚, 一次平凡的游戏, 却有了艺术美的发现。那么, 你觉得文中哪些句子最能生动地表现童心、童趣?请找出来加以赏析。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并推荐一名同学进行朗读和赏析)

五、描一描

明月清风的夜晚是多么美好, 竹叶萧萧又是多么动听, 几个少年在这样的夜晚玩了什么? (画竹影)

竹影是谁画的? (学生答是丰子恺、华明、华明的弟弟、丰子恺的父亲)

老师用湿布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大大的“竹”字, 然后请一个同学把这个子的边沿用粉笔给描出来。问“这个竹字是谁写的?”学生……老师问理由……学生“依葫芦画瓢”。

六、找一找

爸爸也说我们这不是画竹, “不过好玩罢”, 现在我们假设一个人, 已经完成了“依样画葫芦”的模仿阶段, 他站在一丛竹前, 要真正的去创作, 如果此时, 丰子恺的父亲就站在他面前, 他会说些什么? (用课文里的话回答)

要画出竹的美的姿态, 活的神气。

要像我们闭目回想时所见的一种神气。

要注意竹叶的方向、疏密、浓淡、肥瘦, 以及集合的形体, 都要讲究。

七、辨一辨

很好, 现在这个人听了丰子恺的话以后开始画了, 他画得怎么样呢?请大家比较一下真竹的照片和图画, 然后看看课文第六自然段, 看看这个人对竹作了哪些改动?

颜色变了……疏密变了……

竹叶的方向变了……

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 竹可以表达各种各样的性格, 文雅、清高、虚心、坚韧……有许多诗人赞美它。当然, 也有人爱唱反调, 说, 竹似伪君子, 外坚中却空, 根细好穴, 腰柔善鞠躬……

八、说一说

假如现在站在竹丛前的人是你, 绿、红、黑、黄……眼前摆着无数颜料, 你会选哪一种颜料?你会把竹画成什么杨?

例:我会用黑笔, 把竹画成钢铁的模样, 表现“千磨万击还坚韧”的气概。

3.竹影公开课教案 篇三

关键词:公开课,常态课,凸现研究性,内容新颖性,课堂真实性

当前的课程改革正当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从常态课到公开课,教师们都在学校关心与课题工作的开展中努力地探索着,切合着新课程标准中学生各项能力发展的目标。我们的课堂是学生求知的主阵地,是教师成长的摇篮,而我们的公开课又是常规课的拓展和延伸,丰富与升华。一节公开课往往是一个教师团队集体的智慧与结晶,是师生共同进步与提高的媒介,公开课具有展示和研究的双重性质。然而一直以来我感觉我们的公开课存在着问题。

案例1:

在一次乡镇听课活动中连续听了三节英语课,内容是牛津小学英语6A Unit 7 At Christmas (Period 1),结合学校课题“立足课堂,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有效性”研究,开展了青年教师“同课异构”活动。三位教师有着共同的特点,以当前最流行的“阅读课”课型研究为主,都采用语篇教学贯穿课堂,多媒体中的图片与内容有很多的雷同,而且前阶段刚刚也听过别的学校老师上过,有点象“拿来主义”的性质,因为有位老师个人的驾御能力和个性特征并不适合这一操作环节,“表演”很难到位。

一、抓住主题,凸显研究性

其實刚才几位教师在上公开课时,抓住了一点“英语教学要以学生兴趣为前提,设计生动有趣的课堂活动内容”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持续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紧扣主题“立足课堂,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有效性”,但是很明显有些东西拿来课堂效果很好,有些并不一定适合自己操作。我觉得教师公开课的设计要以学生原有的学习能力为前提,以自己平时的教学经验和能力为基础,不是感觉好的、花哨的内容拿来就适合自己,相反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我就听课听到一位乡镇老师的好课,她在公开课中什么花哨的形式也没有用,只是跟自己学生默契配合地使用了一些传统的教具和教学形式,多媒体都没有,感觉自然清新、真实朴素,学生学习的效果很好。

公开课的主要功能是探讨教学规律,研究教学方法,推广教学经验和提升教学质量。老师们过多地强调公开课的形式化、表演化和作秀的功能,就不能很好地凸显对课堂的研究和探索意识,并彰显个性。所以教师应树立“只有平时注重教学智慧和经验的积累,才能上出属于自己的好公开课”。

案例2:

一次我上公开课,内容是牛津小学英语4A Unit 8 Open Day,我刚开始自己独立备课,通过试上教研组老师听课帮我修改,又试上了一遍,感觉学生的理解与配合很到位。正巧的是别的学校老师也上这节课,我就去听课取经,回来“移花接木”,把很多本属于自己的观点忍痛割爱删除,。结果上下来感觉还没有自己备课内容来得熟练、精彩。我校一位老师正好也要上这节课,她也是匆匆把我的资源借去,重新包装。她上完这节公开课后告诉我她课的特点就是“萝卜开会”——一盘大杂烩,没有新意。

二、独辟蹊径,选择内容新颖性

当前公开课的授课内容和方式有模式化的趋势。创新往往意味着会失败。老师们喜欢开别人开过的课,采用相对成熟的教学模式,导致因循守旧,教学模式千篇一律,创新意识不强。那位授课老师的教学风格与我教案内容不相吻合,虽然有值得学习的地方,但是不能生搬硬套,“课堂不是筐,什么东西往里装”。在材料猛烈堆积过程中,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遭受“狂轰滥炸”,丧失了理应有的思考空间和时间。公开课的反思让我坚信只有找准新颖性的内容,才更有火花迸发。我记得一位老师公开课选择了无人问津的课文语法知识点作为重点内容。通常情况下,教师都会回避语言知识的教学。不好操作以及难以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很多人望而却步,但是这位老师大胆尝试,教学中采用语言知识化的教学方式,使听课老师耳目一新,启发很大。教研室领导多次提到这一课改的成功案例,激发了英语老师对课堂语言知识教学的积极思考和激烈辩论。这位老师独辟蹊径,教学内容选择有新意,教学设计有创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案例3:

一位老师执教牛津小学英语5A Unit 9 Shapes ,良好的个人素质,扎实的基本功,漂亮的多媒体课件,跌宕起伏的教学环节,滴水不漏,尽善尽美,但是这些看似花哨却不实用的“花拳绣腿”很难被移植到常态教学中去。其中一个环节是学生说饶口令,这内容我都没看清,更没有听清,好奇的我过后就问学生:“你们提前彩排过吗?”他们毫无掩饰地说练过了。我在想:跟我一样的后进生他们会怎样想,是不是不带我玩?也许是我多虑了,但是我也真得是想参与。这节公开课上一些需要机会的孩子没有更多地参与到。除了这点我们拷贝了这位老师的课件回家上课,每位老师都说环节多来不及上,学生被漂亮的课件分散了本应属于学习的注意力,一节课下来等于没学,下节课还要重新教学。究竟怎样的课算是一节好课呢?

三、求真务实,体现教学本色

公开课的设计与平时的教学差距太大,超出了所有学生常态下接受知识的宽度。公开课要有值得“公开”的内容,教师不能是演绎现成的“教案剧本”。我们说要多么训练有素的学生才有这样的学习密度,而老师每天要是这样备课、上课该有多累。公开课中的学生是不是每人都象热闹的课堂表现一样,学得到位、扎实。相比常态课,是不是真得优势明显呢?公开课要有值得“公开”的内容,现在的公开课不够公开,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真实的课应该更多地还原课堂的本色。预设学生的学习活动与真实操作相结合,真实的课是应该有缺憾的,课堂教学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没有问题。唯有真实,课堂教学才能得出科学、可信的结论。

参考文献:

1、陈琳等的《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2、《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

3、《中小学外语教学》2011.第7期

4.《竹影》教案设计-教学教案 篇四

(七年级的学生活泼、大胆,对充满童稚的游戏有切身的体验和浓厚的兴趣,但他们往往忽视了游戏中蕴涵的艺术和美。让他们结合自身的实际体验,自主探究,有助于提高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故确立了第一个教学目标。

中西方艺术博大精深,学生了解一些它们的差异,可提高自身的审美观、价值观,从而提升人文素养。故确立了第二个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领会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的艺术和美。难点:体会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艺术特点。[教学准备] 2.师生共同制作多媒体课件。[设计思路] 1.“语文课要给学生一点什么?”我认为应是让学生的心灵得到自由放飞,在向生活的拓展中,让学生得到人文的熏陶,注重学生的终身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视听效果,采用“激趣——感知——品读——欣赏——迁移”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感观,让学生觉得语文课不仅有语言的文学美,而且有画面的艺术美,觉得上语文课既是知识的获得过程,又是一种美的享受过程。

2.改变以往语文课知识的构建方式,由单纯的教师传授转变为师生双方参与的互动,营造师生间和谐、平等、民主的语文课堂。学生自主地读、说、悟,教师恰当地引导、调控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合作交流学习中,师生共同体会童稚的活动中蕴含的艺术和美。

[教学过程]

一、谜语激趣,导入新课(多媒体演示。)师:同学们喜欢猜谜吗? 我们来猜个谜语:你有我有他也有,黑身黑腿黑黑头,灯前月下跟你走,就是从来不开口。(影子。)请同学们再来听首儿歌: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影子是个小黑狗,常常跟着我;影子在左,影子在右,影子是个好朋友,常常陪着我。

每当我们唱起这样的儿歌,就想起自己的童年,想起和儿时的伙伴玩影子、玩各种有趣的游戏,从中获得了对生活的美好体验。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影子的文章—一《竹影》,希望今天的学习对同学们有所启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猜谜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充满童稚的儿歌,更能激发他们对童年趣事的美好回忆,以此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学习本文的热情,为下面环节的展开作一个良好的心理准备。)

三、自由朗读,整体感知

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配以轻音乐,学生轻声朗读。学生回答有因难,教师可提示,文题是“竹影”,它是以写景为主,还是以写人物活动为主?)

明确:叙述几个少年描竹影的充满童真、童趣的游戏。从中引出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从中获得了艺术美的发现。

四、品味朗读,体验童趣

童心是天真烂漫的,童趣是发自天性的,一次平凡的游戏,却有了艺术美的发现。那么,你觉得文中哪些描写最生动地表现了童趣?找出来,有感情地朗读。(学生找到后在小组内朗读,然后教师点名朗读得好的学生示范朗读,也可鼓励学生自告奋勇来朗读。)(“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对作品中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在品读交流中,让学生的思维互相碰撞,引起共鸣,产生更多的火花,当学生有了心得之后,读相关的语段时感情就会充沛、真挚。教师对学生的朗读应鼓励、肯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五、拓展欣赏

在一位独具慧心的艺术启蒙人“爸爸”的引领下,“我”和伙伴们从一次无意的游戏,走进了艺术的殿堂,并领略了中国画与西洋画各自的魅力。下面让我们借这次语文课。也来简单欣赏一下东西方文化不同的艺术魅力。

(多媒体展示几幅中国画和西洋画,配音乐。)(中国画与西洋画的区别,是一个很专一的理论,教师如果过多解释,反而会“越描越黑”。借助多媒体的视听效果,加以音乐的陪衬,学生凭借自身的审美力、想像力,去感悟艺术的美。同时,扩充艺术的欣赏内容,也增加了语文课的容量,使学生得到艺术的熏陶,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六、口语交流

(语文学习要基于教材,但又不能仅局限于教材,应向生活延伸。由童年的游戏引发的体验,应避免围绕竹子品格的空洞的说教,而应注重对艺术发现的认识,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引导,对学生自身修养的培养。)

七、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用一句话来归纳一下你的感受、收获吗?(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演示板书。)艺术并非是高不可攀的东西,它就蕴含在孩子们童稚的游戏中。

一去不返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你拥有一颗童心,你就能拥有阳光般的快乐;只要你拥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你就会发现在平凡的生活中,美无处不在。罗丹也曾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希望同学们能走进生活这个语文大课堂,用你们的慧眼去发现、去描绘、去赞美生活的美。

5.《竹影》教案 篇五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

2、态度与方法目标: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3、道德情感价值观目标: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教学重点: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领会艺术和美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教学难点:体会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课时数:一课时 学习方式: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谜语激趣,导入新课:(多媒体演示)

导语:同学们喜欢猜谜吗? 我们来猜个谜语:你有我有他也有,黑身黑腿黑黑头,灯前月下跟你走,.就是从来不开口。(影子〉请同学们再来听首儿歌: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影子是个小黑狗,常常跟|着我,影子在左,影子在右,影子是个好朋友,常常陪着我。| 我现在也教我女儿唱这样的儿歌,每当这时,我就想起自己的童年,想起|和儿时的伙伴玩影子、玩各种有趣的游戏,从中获得了对生活的美好体验。|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影子的文章一一-《竹影》,希望今天的学习对同学们有所启发。

二、作者介绍:

(1)丰子恺(1898——1975),浙江人,我国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是一位在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特别是他的风格独特的漫画作品影响很大,内涵深刻,耐人寻味,深受人们的喜爱。他的散文除评论外,大多叙述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和日常接触的人事,文字朴实无华,有浓厚的生活情趣。(2)检查预习

qiâ

tīng

cēn cī piě

zhàn

chán 惬意

水门汀

参 差不齐

撇 蘸

口头 禅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题为“竹影”,它是写景————竹之影呢,还是主要写人物活动?请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明确:写人物活动。叙述几个少年描竹影的充满童真、童趣的游戏,引出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获得了艺术美的发现.(四〉研读课文,品位童趣

1、请同学们再次阅读课文,速度可以稍快些,看看文中的小伙伴在夏夜乘凉时都看了些什么?做了哪些富有童趣的事情?

明确: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研究天空中光线、颜色的变化;讨论人影头上有烟气的原因;用画笔描地上的人影和竹影„„

2、在这其中,你觉得最富有童趣的是哪些描写?为什么? 我个人觉得,第三小节的两处描写最有趣:

——华明“在水门汀上热心地描写自己的影。描好了,立起来一看,真像一只青蛙,他自己看了也要笑。”

——我学他的口头禅喊他“对起,对起,给我也带一枝来!”

这两处都很有趣,特别是华明描自己的影子,把自己描成一只青蛙竟然还笑。而大人这时候往往就会赶紧趁无人注意,把这影子涂掉,因为会觉得这是一种丑化。

其实每个人都有过童年,也有过充满童趣的心灵和思维,只是许多人在长大后就渐渐把童心丢失了。我们在童年时常常做游戏,用泥巴捏小动物,偷砖头垒房子,在墙壁、在地上到处画画„„还可能因此被家长、老师责怪。其实这就是一种艺术的创造。如果有人在这个时候关心你、引导你,也许你就会有艺术上的发现,也许日后,你就会在这些方面有所成就。

文中的父亲就是这样一位很好的引导者。读一读文章中对父亲的描写,想一想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父亲的善于引导,简要地作些评价。

主要有三处:

1、第3小节:

忽然一个大人的声音在我们头上慢慢地响出来:“这是管夫人的!”„„他明明是来得很久了。——父亲早就来了,却耐心地在一旁观察孩子的作为,在合适的时机参与话题,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引导孩子。

2、第3小节:

爸爸似乎很理解他的意思,立刻对着他说道:“谁想出来的?这画法真好玩呢!我也来描几瓣看。”

——能细心体察孩子的心情,并为他们解围,这真是难能可贵的长者风度。

3、第8小节:

我回到堂前,看见中堂挂着的立轴——吴昌硕描的墨竹,似觉更有意味。那些竹叶的方向、疏密、浓淡、肥瘦,以及集合的形体,似乎都有意义,表示着一种美的姿态,一种活的神气。

—— 童年时的作者活学活用,审美水平马上有了提高。这正是有了实践经验作为指导的结果,胜过多少空洞的理论教育。

由此可见,大人对孩子的指导,特别是引导孩子步入艺术的殿堂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丰子恺有这样一个好父亲,也许,这就是他后来之所以能成为艺术大家的原因之一吧。〈五〉拓展欣赏: 一次童稚的游戏,在一位独具慧心的艺术启蒙人“爸爸”的引领下,“我”和伙伴们从一次无意的游戏,走进了艺术的殿堂,并领略了中国画与西洋画各自的魅力,下面让我们借这次语文课,也来简单欣赏一下东西方文化不同的艺术魅力。梳理:(1)中国画不注意“像不像”,不像西洋画那样画得同真物一样。

(2)颜色:中国画以墨和朱砂为颜料;西洋画则以事物的本来颜色为颜色。归纳:中国画重神似、神韵;西洋画重形似、写实。补充:中西方在画法方面的基点区别:

(1)中国画盛用线条,西洋画线条都不显著(2)中国画不注重透视法,西洋画极注重透视法

(3)中国画人物画不讲解剖学,西洋画人物画很重解剖学。(艺术解剖学)(4)中国画不注重背景,西洋画很重背景

(5)中国画题材以自然为主,西洋画题材以人物为主(六)口语交流:

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过快乐的童年,也做过许多充满童趣的游戏,但当时没能像作者那样从中获得艺术美的体验,所以大多已成了过眼烟云,学了这篇文章,你现在回过头来想想,你儿时做过的哪一个充满童稚的游戏也是可以让你获得类似的发现、体验?后来它发芽成长了吗? 〈七〉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用一句话来归纳一下你的感受、收获吗?

6.《竹影》教案2 篇六

教学设想:竹影是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自读课文,通过这一篇文章的学习,主要希望学生能从本文中感受到天真烂漫的童趣,领会到在生活中一些平凡的有童稚的活动中所蕴含的艺术和美,初步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增加一些感受和鉴赏美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运用多媒体,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同学间合作交流,共同探究,提倡学生大胆发言,最后师生得出的结论尽量在学生的回答中总结,真正做到老师只是一个引导者,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知识迁移的能力,从而达到让学生学会学习的目的。

学习目标:

1、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

2、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3、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教学重点: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教学难点:初步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教学工具:多媒体 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 8

一,谜语激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吗? 我们来猜个谜语:

1谜语:(利用多媒体展示)你有我有他也有,黑身黑脸黑黑头,灯前月下跟你走,可就是不开口。(影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影子的文章。--竹影

二、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读音: piě zhàn yōu qiâ

撇 蘸 幽暗 惬意

chán cēn cī xiāo 口头禅 参 差不齐 萧萧 pái huái tīng jiâ

徘 徊 水门汀 芥子园 词义:

惬意:满,称心,舒服;包罗 :包括(指大范围);参差不齐: 长短,高低,大小不齐;又引申为有差别,不一致。口头禅:指经常挂在口头的词句。

三、走近作者:

师:丰子恺是一位在多方面卓有成就的艺术大师,在绘画、散文创作方面成就颇丰,这些成就与他从小就爱在生活中去发现、思考

/ 8

是分不开的。下面,就让我们从阅读作者的文章开始,走近丰子恺。

丰子恺(1898-1975)(利用多媒体出示丰子恺的山水画图)原名丰润,浙江崇德人,我国现代著名的画家、散文家和音乐教育家。丰子恺风格独特的漫画作品影响很大,深受人们的喜爱。主要作品有散文:<<缘堂随笔>><<再笔>><<随笔十二篇>><<甘美的回忆>><<率真集>>(不用全说,据学生回答的来说)他的一些成就和他从小就爱在生活中去发现、思考是分不开的, 大都是叙述他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和日常接触的人事,表现浓厚的生活情趣。下面就让我们从阅读他的文章开始,走近丰子恺,走进<<竹影>>。

四、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合作交流几个问题

1、文章以写什么为重点?

2、请用一句最简洁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3、“我”和小伙伴在乘凉时有哪些发现?

4、文中写了“我”和小伙伴哪些活动? 教师明确:

1、本文主要叙述了我们几个少年在水泥地上描竹影的充满童真、童趣的游戏。

2、我、弟弟和华明在月夜里画竹影,听爸爸讲中国画的艺术特征,获得了艺术美的发现。

/ 8

3、乘凉的发现:天色的变化 院里的光影 影子 我们眼中的月亮 月亮底下头上冒的烟气 在水门汀上描影 像脱版的印刷

4、看天 看景 看人影 描人影 看竹影 描竹影

强烈的好奇心 细致的观察力 丰富的想象力 极强的模仿力(教师引导讨论,多媒体明确)叙述几个少年描竹影的充满童真,童趣的游戏,引出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获得了艺术美的发现。

五、质疑探究 童心是天真烂漫的,童趣是发自天性的,一次平凡的游戏,却有了艺术美的发现。那么,你觉得课文写“我”和小伙伴看天看月看竹影,充满童趣,你觉得哪些描写最为生动,为什么?请同学把刚才找出的课文中体现了童真童趣的地方交流一下。(同学分组讨论。)

A,猜烟气---口里冒出的热气; 头上冒的汗; 遇事追根问底。

B,描自己的影子---画出来像青蛙;哈哈大笑。C,描竹影---像校长先生房间里的横幅呢;这一丛很像我家堂前的立轴呢;这是<<芥子园画谱>>里的;这是吴昌硕的。他们一个个自我欣赏的情态表现了出来,富于情趣。

过渡

/ 8

我们可以发现,作者运用富有想像力的,生动形象的语言,把我们带进了孩子们有趣的童稚游戏中,这时候来了一个独具慧心的艺术启蒙人(爸爸),由他深入浅出的说明,把我们又带进了艺术的殿堂,让我们领略了中国画与西洋画的各自的艺术魅力。爸爸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爸爸对孩子描竹影的游戏是支持和鼓励的,爸爸善于保护孩子的童真、童趣,善于保护孩子的创造力。“爸爸 ”是以艺术领路人的身份出现,他适时地利用孩子的游戏因势利导地给孩子们上了一堂艺术入门课。

3、为什么说“用墨来画竹,是最正当的?”

因为墨包罗世界上所有的颜色,是很好的一种颜料,而竹象征着纯洁、坦直、忠诚的内在精神,所以说“用墨来画竹,是最正当的”。

4、画竹除了用墨,还会用什么颜色?为什么?

红色画出来的叫做“朱竹”,画家所描的,已经不是竹,而是竹的一种姿势,一种活的神气。

5、让我们也来简单欣赏一下东西方文化不同的艺术魅力。(多媒体展示比较有中国画和西洋画特点的图画)请同学们找出书上的话来揭示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找出后请全班同学齐读。

“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

/ 8

“照相” 是对事物真实的反应,“符号” 是抽象地指称事物。中国画重写意,重神似; 西洋画则重写实,重形似。

教师总结:中国画趣味高远,西洋画趣味平易。作为艺术研究,西洋画不及中国画的精深。作为民众欣赏,中国画不及西洋画的普通。

6、你怎样看待游戏与艺术的关系?

其实,艺术并非高不可攀,它往往就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需要你用心发现。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我们不仅要善于发现美,而且更要善于创造美。这样,有一天你会发现,你拥有了自己的艺术人生。

六、拓展延伸

感受了作家童年时的童真童趣,同学们想一想你在童年时都做过哪些游戏?你留心一下,你也许正在进行着一种艺术的创造,也许会有艺术上的发现,让我们走进童年,想想你儿时的游戏,比如捏泥人、堆雪人、用花和柳条编花环、跳房子等等,留心想想,你在游戏中有美的发现吗?(四人小组讨论,然后推举同学到班上交流,时间控制在 6 / 8

两分钟左右)

(学生自由发言)可引导(比如你小时候玩堆雪人,也许你长大以后就会成为一个„„):

• 过家家、老鹰抓小鸡——戏剧表演艺术 • 涂鸦、在手臂上画手表——绘画艺术 • 堆积木、堆雪人、玩泥巴——建筑雕像艺术 • 起外号、编故事——文学创造 • 剪纸、叠纸飞机——手工艺术

七、自悟自得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用一句话来归纳一下你的感受、收获吗? 我们要细心品味自己的生活,学会欣赏美。

艺术并非是高不可攀的,它也许就蕴含在你童稚的游戏中。只要有一颗童心,一双敏锐的眼睛,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

八、教师总结:

童心童趣是天真烂漫的,一去不返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我们拥有一颗童心,就能拥有童年般的快乐;看似平凡的生活,用心体会处处有滋有味,做生活的有心人,其实生活中的美无处在。诚如罗丹所言: 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 8

7.一节“民主”的公开课 篇七

读着这段文字,我不禁想起了上学期的一堂公开课,课堂内容是“快乐跑”。在课堂上,笔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利用“教学导稿”(小组长每人一份)引导、指导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讨论、合作体验、交流展示、总结。对此,学生们兴趣浓厚、参与积极性高,而平时比较活跃、喜欢打断课堂节奏发表自己观点的王阳也表现得特别投入。

在“步频”和“步幅”两个教学环节的内容结束后,笔者利用课前划好的梯子形状方格场地,使用小垫子和沙包,组织学生进行“步频”和“步幅”的综合内容体验。“教学导稿”图示的提示如下:在8米长的方格(用于快频跑)前间隔放置4块小垫子(要求在男生练习中竖放、在女生练习中横放,距离要适中)用于跨越,在最远处的小垫子向前延伸若干米处放置沙包(建议:男生不少于5米,女生不少于4米),沙包为“胜利果实”,每人按顺序踏格子——跨垫子——取沙包返回,用时少的组获胜。各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根据“教学导稿”集体组织场地,在规定的时间内,都出色地完成了场地准备和练习准备,气氛非常活跃。通过一组体验练习,各组再次调整了垫子的间距和沙包的位置,然后在师生一起总结了步频和步幅合理结合的重要性后又顺利进行了一次比赛。当笔者正准备总结各小组的表现并进行下一个内容时,王阳举手了,“老师,对这个练习我有点想法!”当时,包括看课教师在内的所有人都把目光集中在了他的身上。

我知道王阳“爱说两句”。他很喜欢乒乓球,而且思想丰富、爱动脑筋,但在课堂上不分时机的发表看法是他的一个“特点”,打断教师教学是经常的事情。如果不让他说,他会搞点小动作希望引起教师的注意,对此,在日常的课堂中,笔者比较注意他的举动,但更多的是制止他的发言。

此刻,所有人都在注意着他,包括周围看课的教师。让他发言,还是不让他发言,笔者当时的心理非常矛盾。在略微沉思之后,笔者又将目光集中在了王阳身上,此时,笔者看到王阳的脸上露出了渴望而自信的表情,于是,笔者对他也有了信心,并微笑着对他说:“同学们,欢迎王阳同学说说他的想法!”他立刻走到前面,兴致勃勃地说道:“在练习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同学是踩着垫子跨过去的,而且非常不认真,但是,如果把小垫子看作‘水池’,同学们在跨越时踩到垫子,就判为掉进‘水池’里,然后,‘落水’的同学要站在垫子上不动并求救,小组立即派两位同学赶过去把其救回来(共同抬或背),被救的同学双脚要悬空、不能触地,三个人沿着方格爬‘梯子’返回,后面的同学再继续,‘胜利果实’沙包还属于小组,我感觉这样更有趣。”在他说的时候,所有的看课教师已经被吸引过来,所有人都以鼓掌和表扬肯定了他的想法。随后,大家对这个内容又进行了两次精彩的练习。由于这两次练习是教学设计之外的内容,笔者针对性地及时做了调整,并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8.竹影语文教案 篇八

1、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

2、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3、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学习重点: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语: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有幸福的回忆,有美好的向往,当然也会有小小的烦恼。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著名的画家丰子恺的童年,一起来了解他的童年生活。

二、介绍作家。

三、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1、你认为哪些字容易读错?给大家提示一下。

2、用简洁的一句话概括课文的内容。

3、课文题为竹影,它是写景-------竹之影呢?还是主要写人物活动?

4、本文除写人物活动外,作者在体文中究竟要表现什么样的中心?

(过渡语)童心童趣是天真烂漫的,月光下的竹影牵动了天真无邪的心,孩子们在婆娑的竹影中,感受到美,于是,他们开始本能的画画,这一切,被一位具有深厚艺术功底的基本特征。让我们也来领略一下这种寓教于乐的匠心美。

四、你品味到美了吗?

再次浏览课文,勾画文中你认为最美的语句,并试着说明理由。(分组合作,每组选代表发言)

(总结)通过大家的细细品味,我们可以发现本文的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同时借助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把我们带入了孩子们的童稚活动中,也让我们进入了美的世界……

五、比较鉴赏(了解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点)。同学们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可。

六、欣赏延伸:

(1)名人与竹:搜集有关画竹的名家或关于竹的成语,名句。

成语:胸有成竹,青梅竹马,势如破竹

诗句:竹外桃花三两支,春江水暖鸭先知。/当涂慈老山,竹堪为箫管。(慈老竹 唐·李白 )/《山居秋暝》诗句: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宋·苏轼 :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2)竹之悟:有人说,竹---每前进一步都要做一个小结;

也有人说,竹----外强内干。

你认为呢?请你联系实际,说说你的感想。

七、质疑大挑战:

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吗?

(过渡)大家在童年时都做过哪些游戏?(生答)

其实,你留心一下,你也许进行着一种艺术的创造,也许会有艺术上的发现,让我们走进童年

八、走进童年:

叙说一下一段童年的往事

要求:用语简洁,尽表现童真、童趣。

9.初一历史公开课教案(12课) 篇九

12课

元朝名族关系的发展

主讲:杨爱香

一、课标内容:简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说明民族关系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建立蒙古汗国

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

1279年,元统一全国

行省制度

宣政院和澎湖巡检司

元世祖重视农业

黄道婆对棉纺织业的贡献

元大都和泉州

元朝民族关系的发展

(1)通过对成吉思汗的评价,培养学生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引导学生正确评价文天祥抗元和元统一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阐释历史现象和辨证思维的能力。

(3)分析归纳元朝民族大融合的原因及其表现,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一分为二的方法,从是否有利于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来客观评价成吉思汗。

(2)从历史现象本身的复杂性,客观评价文天祥抗元和元朝统一。(3)了解今天哪些省的名称在元朝时已经确定,并对照《亚洲地图》,了解北海的位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知元朝对我国统一的多民族的巩固和发展做出的贡献。(2)通过了解成吉思汗的成长与统一蒙古的过程,感知困苦与挫折对英雄人物成长的磨砺,从而有意识培养承受挫折、适用生存环境的能力。(3)通过文天祥抗元和被俘后坚贞不屈、从容就义的事迹,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4)通过蒙古和元朝的统一及蒙古政权的扩张战争,认识战争的多样性,支持正义战争,反对非正义的战争。

三、教学重点:元朝的大统一与民族关系的发展

难点:客观评价成吉思汗和文天祥抗元

四、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法

问题讨论探究法

五、教具:课件等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视频

腾格尔歌曲《天堂》

师问:在蒙古草原上生活着一个“马背上的民族”,她是哪个民族?被毛泽东誉为“一代天骄”的蒙古族的首领成吉思汗为什么受到后人的崇敬?蒙古族建立的元朝在我国历史上有何贡献?

(二)预习

让我们来比一比

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后,快速预习教材,独立完成《金榜学案》预习热身的题目。前5名完成又快又对的同学分别给予小组计分1分

(三)小组合作探究

1、成吉思汗被人赞誉为“一代天骄”,你认为合适吗?请说说理由。

2、元世祖忽必烈有哪些历史贡献?

3、元朝的统一有什么历史意义?

4、有人认为:既然肯定元朝统一全国的历史意义,为什么还要赞扬文天祥抗元呢?这不是自相矛盾吗?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5、元朝为什么会出现民族大融合的盛况?元朝民族大融合表现在哪些方面?

(四)课堂展示小组探究结果,教师点拨。

(五)知识盘点

1、四个重要的历史年代: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政权;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1276年,元灭南宋;1279年,元统一全国。

2、四个重要的历史人物以及他们对历史的贡献:成吉思汗、忽必烈、文天祥、黄道婆。

3、一个重要的制度:行省制度

4、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六)当堂检测:闭卷完成基础训练,其中选择题必做,探究乐园每小组1、2号同学必做,其余同学选作。

10.如何上好一堂公开课 篇十

一、调整心态, 理清认识

我们清楚地知道, 教师怕上公开课, 是因为在上课教师的心里, 总认为听课者是来挑刺的, 如果被他们挑出些毛病, 便会“死”在他们手里。教师一旦受到这些不良因素的干扰, 就会变得瞻前顾后、心神不定, 教学效果也可想而知。要解决这个问题, 上课教师应该转变观念, 主动把听课者看成是同行, 是来交流切磋的, 而不是来挑毛病的。必要时, 教师可以在上课时, 用眼神与听课者对视交流, 以获得他们的“暗中”支持。这样, 上课教师就能接受听课者, 在心理上获得对他们的亲近感, 不良心理因素也会大大消减。上公开课时, 教师一般很容易出现心理因素不稳定、难以进入状态的情况。如果教师能以学习、研究的心态来上课, 改变这种心境, 就比较容易进入上课状态。既然是学习, 就说明上课教师本身就存在不足, 有提高的必要。这样想, 也就不怕听课者对自己的课“说三道四”;既然是研究, 就不怕课堂上出现种种问题, 因为没有问题, 也就谈不上研究。如果教师把这些问题想通了, 那就不会在乎听课者“不客气”的评价, 教师只要想着怎么上课、怎样上好课, 这样就能逐渐进入状态, 非常有利于教学水平的发挥, 也很容易上出精彩的课。

二、认真准备, 注意选题

公开课一定要恰当选题, 课型不同, 选题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也不同。公开课有竞赛课、示范课、研究课三种类型, 在选题时要从各种类型加以考虑。竞赛课目的明确, 即充分展示个人教学水平。竞赛课通常为异地课, 要面对陌生的学生、陌生的教学环境, 所以选题要符合当地学情, 对当地的课程设置、教学进度、内容深度、教材版本, 以及学生以前学过什么和学习程度等信息作充分调研, 然后根据调研信息, 结合个人优势选择课题。示范课具有示范、引领作用, 选题一般应注意几点:第一, 从内容上讲是教学中的重点、难度, 具有普遍性, 是广大教师普遍感到困惑、需要引领的问题;第二, 要体现出创新性、先进性和成熟性。通过示范课, 能真正反映出讲课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策略方法、课堂管理等方面的创新和独到之处, 有利于帮助其他教师解决教学中的难点、重点。研究课重在“研究”二字, 以解决问题为目的, 选题范围比较广, 可以是教学实践中面临的问题、困惑, 也可以是新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探索, 还可以是新理念的实施等。

三、全面思考, 构建框架

公开课的教学设计既是一门科学, 也是一门艺术。进行有效的数学教学设计应主要围绕三个基本问题展开: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合理分析与组织教学要素;正确评价教学效果。同样的教材, 同样的学生, 同样的40分钟, 同样的教师, 由于教学设计思路不同, 课堂教学效果会大不相同。如在示范课“百分数的认识”中, 我首先让学生玩“丢乒乓球”的游戏, 让大家在玩中体验命中率;在学习百分率之后, 让学生不断在“谁是谁的百分之几”中学习认识百分数;最后, 让学生看成语说百分数, 玩石头剪子布算百分数, 读有关百分数名言掌握百分数。一节课下来, 学生意犹未尽, 我也很轻松。努力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才能把教师讲解的内容尽可能变成适合学生探讨研究问题的素材。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 多一点活动的余地, 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 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悦, 让学生自始自终参与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中来, 使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让学生“动”起来, 让课堂“活”起来。

四、反复试讲, 不断修改

要想上好一堂公开课, 试讲是非常有必要的。试讲的目的, 是通过试讲发现教学设计中的问题, 不断完善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每一次试讲, 试讲也并非越多越好, 我个人认为五遍即可。第一遍, 自己讲, 主要是熟悉教学环节和教案, 检查各个环节有没有大的纰漏, 主讲教师不必过于在乎教学的效果怎样。第二遍, 邀请两到三位教师旁听, 教师要努力完成整个教学过程。随后, 请这几位教师评课, 对于不同教师的意见, 要虚心听取, 没有必要进行多余的争辩, 对于相差很大的观点, 可以尝试接受并加予检验。经过第二遍的修改后, 第三遍可以邀请骨干教师及其学校领导参与听课, 这样做能使教师站在更高的理论角度去思考这堂课, 同时也可以检验原来修改的效果。此时, 主讲教师对于听课教师、领导评课的意见, 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如果有问题不能解决, 可以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 授课教师针对这些意见再根据自己的情况加以取舍。第四遍, 关门自己讲, 因为整堂课的教学过程基本成型, 可以有小的改动尝试, 建议不作大的改动, 同时仍要熟悉教学环节。第五遍, 邀请部分教师和领导再听一次, 主讲教师必须完成整个教学环节, 相当于正式课的模拟, 并仔细检查各个环节还有什么以前没有注意到的问题。

五、临场发挥, 升华课堂

首先, 克服紧张情绪。有的教师在讲课之前很紧张, 其实这是很正常的。克服紧张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准备、准备、再准备!准备好了, 进课堂还紧张, 那就需要进教室之前自我调节一下, 通常可以进行深呼吸或是和学生交流一下, 拉近和学生的距离, 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 以稳定自己紧张的情绪。其次, 要有课前调动。我讲公开课, 从来不去提前熟悉学生, 但是上课之前一定要有课前调动, 要找机会和学生套套近乎, 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 如果时间允许, 可以和学生做个小游戏、讲个笑话等, 这样可以为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奠定基础, 更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次, 在授课过程中力求使自己的教学语言风趣幽默、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 教师除了要有激情, 还要注重手势等肢体语言的运用, 努力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使学生能够轻松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最后, 就是临场高效发挥, 争取课堂的升华。

六、课后反思, 总结提升

新课程积极倡导:“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 更是反思的实践者。”课后反思, 是教师对所授课程的一种拓展。课后反思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画龙点睛之作用。因为, 再完美的课堂教学或多或少都会留下这样、那样的缺憾。课后反思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思“情景设计”;二思“上课效果”;三思“教学策略”;四思“精彩片断”;五思“评价手段”;六思“疏漏之处”。因此, 一节课下来, 主讲教师应认真从每一位学生的上课表情、上课反应、课堂作业、回答问题、临场应变以及课堂操作等环节, 反思本节课的实际效果, 做到心中有数。效果好的课要有经验积累, 效果差的课要找出原因, 并在教案上的“课后反思”栏内作好详细的记载以便及时修正。总之, 写课后反思追求“短、平、快”, 定位要准确, 思考有深度。

11.七年级语文竹影教案设计 篇十一

教学目标:

1、通过研读课文的前半部分,体会文中充满童趣的生动描写,摹仿课文说说自己的童年趣事。

2、通过讨论课文有关内容,观看多媒体演示了解中国画相对于西洋画的技法特点,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调动学生以往的生活经验,体会文章充满童趣的描写。

教学难点:让学生了解中国画的技法特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内容、过程:

1、导入:在去年6月6日举行的一次拍卖会上,著名国画大师潘天寿的《松鹰图》以880万元的高价成交,中国画为什么有这么高的魅力驱使人们花这么多的钱去买一幅画呢?带着这个问题,今天我们去看一下中国的另一位著名画家丰子恺小时候是怎样学画画的,也去领略一下我们中国画的神奇魅力。

2、整体感知:朗读整篇课文,试着用简洁的话说说这篇课文写了什么事情。

(不作具体要求,能大致讲出课文内容即可)

3、自主探究:体会课文充满童趣的生动描写。

A、作者花了很多笔墨,写了小时候描竹影、学画画的事。课文中的这些描写生动、活泼,富有童趣,让我不禁想起自己的童年生活,现在请大家结合自己的童年生活经历,他细研读课文,勾画出你自己喜爱的句子,然后在课堂上跟大家交流一上,并说说自己喜欢这些句子的.理由。比如:语言好在哪里,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作用是什么等。(答案不强求一致,理之有理即可)

4、拓展延伸:摹仿课文大家说说自己的童年趣事,让大家共同分享。(准备3分钟左右,然后举手发言,)

5、过渡转入:中国画的技法特点

看来,许多同学都有自己的童年趣事,而丰子恺的童年乐趣之一就是画画,那么接下来丰子恺的一幅中国画并比较一下中国画相对于西洋画有什么特点:(多媒体大屏幕展示丰子恺的一幅竹画和一幅油画)

6、联系课文有关内容结合多媒体演示,大家讨论一下中国画相对于西洋画有什么特点,然后,叫几个同学谈谈自己的看法(问题较难,教师视需要进行适当提示、点拔)。然后明确:

(明确: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符号包括内容和形式两部分,中国画的关键在内容而不在形式,注重写意,西洋画注重写实,中国画强调神韵,西洋画强调神似,所以西洋画更容易为大众所接受,中国画要更精深一些。现在大家明白中国画中的竹子为什么多是墨竹了吗?因为中国画像符号,符号只用墨笔就够了。)

板书:

中国画:强调神似意境深远,情趣高雅

西洋画:强调形似客观再现,趣味平谈

6、大屏幕再次显示,让学生欣赏,以加深他们对中国画的了解。

7、质疑大挑战:课文今天就学到这里,关于文章,你还有没有不明白的问题了,有的话提来大家一起讨论解决。

8、总结:今天我们品味了画家丰子恺富有情趣的童年生活,也初步了解我们中国画的博大精深,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收获。其实,丰子恺也正是这们从一个画画的爱好者一步一步而成为画家的。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能从此拥有一颗充满好奇的童心,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一双善于创造得手,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力,让生活随时变成学习的课堂,让我们平凡的生活变的更加多姿多彩,更希望未来的艺术家就在我们这里诞生……

9、作业:①、收集有关丰子恺的材料,课后交流

12.《秋天》公开课教案 篇十二

何其芳

上课教师:夏兰

教学目标:

1.掌握 “丁丁”、“梦寐”等词语的读音。学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2.学习品位诗歌优美的语言以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的方法。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品位诗歌优美的语言以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的方法。教学方法设定:

1.以绘秋导入,以读导品,以品味诗句的方法来体会秋天优美的意境。2.采取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方式进行学习。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演示文稿。

2.学生课前解决生字词的音、义,完成预习案。教学过程:

一、找词绘秋

1.导入:同学们,当阵阵细雨带走夏日的炎热,我就不由得想起唐代诗人刘禹锡《秋词》第二首中的两句诗“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是啊,秋天到了,山和水都是那样的明净,草上还残留着白霜。几棵枫树的叶子已由深红替代了浅黄。看到“秋”这个词,同学们,你们能找到些什么词语来形容它、描绘它呢?(指名学生回答)

2.同学们的脑海真是一个个知识的宝库啊,储存了这么多的词语,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词语,同学们来看一看,哪一些词语可以作为秋天的景物代表或者用来描绘秋天。(出示词语)

莺歌燕舞、晴云秋月、花红柳绿、骄阳似火、霜天红叶、冰天雪地、金桂飘香、秋阳杲杲、烈日炎炎、枫林尽染、稻谷飘香、梧桐叶落、3.就是这一些秋天的景物,诗人借助他们来表达自己对秋天的情怀。现代诗人何其芳就选取了其中的一些景物成就了一首非常有名的诗歌《秋天》。(出示诗歌)

二、读诗感秋

同学们,想不想读一读呢? 1.读诗之前,我们先看看本课需要强调的字词读音吧,顺便检查检查预习情况。(指名学生读重点字词,进行强调。)

2.现在我们就来读一读诗人笔下的秋天,去感受一下这秋天的意蕴。请注意要求:准确、流利,并按老师预习时的指导,注意停顿。(齐读)

3.请两个同学评价一下大家读得怎么样。举个实例哪里读得好或不好,自己做出示范。老师听了同学们的朗读和评价,忍不住也想要秀一把了。那接下来老师也读一遍,同学们听一听,对照老师的朗读,看看自己还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4.现在就请大家参照老师的朗读、刚刚这两位同学的示范再读一次。

三、品诗言秋

其实,要读好诗歌,首先必须要投入,要对诗歌内容有深入地理解。这秋和诗一样是含蓄的,要真正领略她的魅力,还要用心去品。现在我们就一起进入品诗言秋的环节。1.怎么“品”,就是从诗中找出自己喜爱的诗句读一读,赏一赏。

(方法:可以从词义的角度出发,品味诗中词语的生动性、精准性;可以从修辞的角度出发,品味用词的精妙性;也可以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出发,品味词语或句子的作用。)老师先举例。

例:秋天游戏在渔船上。(赏析:“游戏”一词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秋天像儿童一样游戏,秋天本来是抽象的,到这里就变得具体可感了,并且“游戏”就是玩耍,充满了轻松、活泼、高兴的情调。)

学生四人小组互相讲述自己欣赏的诗句,就从老师讲的这些角度去赏析。各组选学生代表全班交流,赏析后并将这句诗读一读。

2.从同学们的交流中老师感受到了同学们的用心,也从你们对诗歌的赏析中感受到了秋景的优美,我已经爱上了这浓浓的秋意,爱上了这四季轮回美色无边的大自然,你们爱上了吗?好,那接下来我们就再一次朗读诗歌,请带上爱心去读,带着欣赏的语气去读。

3.诗歌的语言是比较凝练的,如果让你来用自己的语言来阐释诗中的画面,你会吗?这也是我们课前的预习任务,同学们完成没有?那我请三个同学来分别描绘一下诗歌的三节。预设:

◆农家丰收图:清晨朝露未唏的时候,有位农人来到幽谷,丁丁的伐木声震荡山谷;田野里发散出稻香的气息,金黄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个身影在挥镰割稻,晶莹的汗珠湿透衣衫;还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飘香,沁人心脾,摘下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礼物,放进背篓,这份喜悦要与亲友一起分享……

◆霜晨归渔图:清晨的江面还弥漫着冷冷的雾气,可以感受到些许的凉意。远远地有个渔人摇着船桨向岸边驶来。依稀可见船篷上挂着层白霜,渔人熟练地撒下鱼网,网上的青鳊鱼就像乌桕叶,闪着银色的光泽。归航了,江面上传来动人的渔歌,还有阵阵爽朗的笑声……

◆少女思恋图:原野上一片蟋蟀的鸣叫声,溪水清澈见底。羊儿的咩咩声阵阵传来,秋天的美景让人赏心悦目,牧羊女却失去了往日的活泼。夏日里的笛声热情、绵长,怎不见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的心事谁能猜得透?

四、写诗颂秋(拓展)

同学们,何其芳的诗歌给我们展现了这样美的一幅乡村秋景图,我想大家学习了他的诗之后,心中或许会有一点蠢蠢欲动,也想用充满诗意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秋天的认识,那我们今天的作业就是仿照例句,补写三句诗,使其组成一首小诗。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秋天

在。秋天

在。秋天

13.钢琴公开课教案 篇十三

幼教部钢琴公开课教案

授课班级幼一(4)班 开课时间2011.9.28 一. 教学目的

1.通过对连奏技法的学习,纠正部分学生的手型。2.学习休止符,附点音符,连线。

3.通过对乐曲《骑木马》的学习,让学生学会连奏的正确方法和乐句的呼吸。

二. 教学重点:连奏的学习三. 教学难点:乐句的呼吸 四. 教学过程

(一)连奏技法的学习

1.复习上节课内容,请几位同学弹奏断奏小练习。

2.导入新课,弹奏肖邦遗作《夜曲》,让学生回答和上节课学习的断奏有什么不同。

3.学习连奏的方法:以右手五个手指为例:

大拇指(1指):将右手抬起至谱架高度落下去后,其它四个手指离键,和弹奏断奏一样,手腕高于白键低于掌关节,掌关节应立好撑住。

食指(2指):弹食指时,由掌关节活动,抬起食指,指关节不动,手指呈弧形,弹完的大拇指立刻抬起。

中指(3指):弹中指前,由掌关节处活动,同食指,指关节不动,手指呈弧形,弹完的食指立刻抬起。

无名指(4指):直接由掌管节抬4指是抬不起来的,应和小拇指一起抬起,弹完的中指立刻抬起。

小拇指(5指):由小拇指掌关节处活动,其它手指离键,弹完的无名指立刻抬起。

4.同样的方法让学生练习左手连奏练习。

(二)能用到的乐理知识的学习1.连线: 连线的定义。

带连线的乐句用连奏的方法来弹。2.休止符: 四分休止符

二分休止符 全休止符

3.附点音符:

加上附点等于加上原来时值的一半。附点四分音符 附点二分音符 附点全音

(三)乐曲《骑木马》右手的练习1.先给学生弹奏一遍

2.带领学生分析乐谱:提问四三拍什么意思。3.带学生打节拍唱右手 4.让学生用连奏的方法弹奏三分钟

5.进行个别指导,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并正确演奏给学生看

14.《竹影》教案 篇十四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

1、把握文章内容,体会为文章所表现出的童真、童趣。

2、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3、味本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把握课文内容。

2、通过合作探究,老师点拨深入感受绘画之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确艺术并非高不可攀的东西,它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使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把握文章内容,体会为文章所表现出的童真、童趣。

2、难点: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将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写在作业本上。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明确目标

童年时,你最感兴趣的事情是什么?学生说童年。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丰子恺的童年生活,了解他的童年趣事。

二、预习检查

1、作者简介。

丰子恺,浙江崇德(今桐乡)人。我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漫画家和翻译家,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

他的文章风格雍容恬静,漫画多以儿童作为主人公,幽默风趣,耐人寻味,深受人们喜爱。

2、字词

惬意 水门汀 口头禅 撇 蘸 参差不齐 徘徊

三、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简洁的一句话概括课文的内容。

2、课文题为“竹影”,它是写景————竹之影呢?还是主要写人物活动?

明确:1、这篇文章以几个少年描描画画的游戏,引出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

2、人物活动。

四、研读课文

1、梳理父亲讲述的中国画特点及有关画家的一些知识,了解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点。

2、本文除写人物活动外,作者在本文中究竟要表现什么样的中心?

3、课文写“我”和小伙伴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充满童趣。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你觉得哪些描写最为生动?试着说明理由。

五、点拨提升

1、梳理:(1)中国画不注意“像不像”,不像西洋画那样画得同真物一样。

(2)颜色:中国画以墨和朱砂为颜料;西洋画则以事物的本来颜色为颜色。

归纳:中国画重神似、神韵;西洋画重形似、写实。

补充:中西方在画法方面的基点区别:

(1)中国画盛用线条,西洋画线条都不显著

(2)中国画不注重透视法,西洋画极注重透视法

(3)中国画人物画不讲解剖学,西洋画人物画很重解剖学。 ( 艺术解剖学)

(4)中国画不注重背景,西洋画很重背景

(5)中国画题材以自然为主,西洋画题材以人物为主

2、童心是天真烂漫的,童趣是发自天性的。孩子们的游戏之中蕴藏着他们独特的“艺术”创造。

3、如:原来月亮已在东天的竹叶中间放出她的清光。院子里的光景已由暖色变成寒色,由长音阶(大音阶)变成短音阶(小音阶)了。

大家蹲下去,用木炭在水门汀上参参差差地描出许多竹叶来。

六、拓展延伸 走进童年。

1、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做游戏,比如用泥巴造城堡,用雪堆娃娃,用野花编花环……留心一下,想一想,你是否也在进行着一种艺术上的创造,是否也有艺术上的发现呢?

2、说出自己熟悉的一种艺术形式(如:音乐、舞蹈、绘画等)以及它带给你的乐趣。

七、小结

通过大家的细细品味,我们可以发现本文的作者不仅运用生动、形象的词语,同时借助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把我们带入了孩子们的童稚活动中,让我们进入了美的世界。一去不返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你们拥有一颗童心,就能拥有童年般的快乐;看似平凡的生活美好的,只要你们拥有一颗爱心和一双敏锐的眼睛,你们就能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东西无处不在--------正如法国著名雕刻家罗丹曾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八、作业

1、识记字词。

2、填《练习册》习题。

3、喜欢画画的给童年生活画一幅画;擅长写作的将童年生活写成一篇文章。

板书设计:

上一篇:探析医院计算机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下一篇:中医怎么治疗慢性鼻炎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