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阅读教学大纲(15篇)
1.汉语阅读教学大纲 篇一
对外汉语教学法阅读书目
(2009)
1.D•J•马森、S•X•史密斯著,《记忆博士》,华东师大出版社2007
2.Emesto Macaro, Learning strategies in Foreign and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 外语与第二语言课堂教学中的学习策略,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 3.H.D.Brown 《语言学习与语言教学的原则》,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4.Neil J.Anderson, Exploring Second Language Reading issues and strategies, 第二语言阅读探索,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5.Pstsy M.Lightbown and Nina Spada, How Languages are Learne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6 6.W.F麦基 《语言教学分析》,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0 7.陈昌来主编,《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8.陈枫主编,《对外汉语教学法》,中华书局2008 9.崔永华 《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10.戴桂芙 刘德联 《对外汉语教学法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11.付
克 《中国外语教育史》,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6 12.顾圣皓 金宁 《华文教育教学法研究》,暨南大学,2000 13.哈利(Haley,M.H.)(美),奥斯汀(Austin,T.Y.)著,《基于内容的第二语言教与学:互动的思路》,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 14.胡文华,汉字与对外汉字教学,学林出版社,2008 15.黄锦章、刘焱著,《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理论和方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16.靳洪刚 《语言获得理论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17.黎天睦 《现代外语教学法》,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7 18.李
泉,《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思考》,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19.李
泉,《汉语语法考察与分析》,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1 20.李
杨,《对外汉语本科教育研究》,北京语言文化大学,1999 21.李
杨,《中高级对外汉语教学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22.李
颖,双语策略的效果研究,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3.李宇明 陈前瑞,《语言的理解与发生》,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24.李宇明,《儿童语言的发展》,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25.李宇明,《语言学习与教育》,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 26.刘
珣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简论》,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2
27.刘颂浩著,《第二语言习得导论》,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 28.刘颂浩著,《汉语听力教学理论与方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9.柳英绿等 《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延边大学出版社,1997 30.鲁健骥 《对外汉语教学思考集》,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 31.陆俭明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32.陆俭明 《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本体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33.路易·G·亚历山大 《语言教学法十讲》,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2 34.吕必松 《对外汉语教学发展概要》,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0 35.吕必松 《华语教学讲习》,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 36.吕必松 《语言教育问题研究论文集》,华语教学出版社,1999 37.吕文华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探索》,语文出版社,1994 38.吕文华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研究》,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 39.罗伯特·W·布莱尔 《外语教学新方法》,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7 40.孟繁杰、陈璠著,《对外汉语阅读教学法》,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 41.彭增安、陈光磊主编,《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概论》,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6 42.钱玉莲,《现代汉语词汇讲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3.盛 炎著,《语言教学原理》,重庆出版社2006 44.施向东著,《音史寻幽—施向东自选集》,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 45.孙德金,让科学成就教学---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6.孙德金主编,《对外汉语语音及语音教学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 47.孙德金主编,《对外汉字教学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 48.王
还 《门外偶得集》,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4 49.王吉辉,《固定语研究》,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 50.王建勤,《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 51.吴旭东编著,《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方法与实践》,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52.奚博先编,著名语言学家谈治学经验,商务印书馆,2008 53.肖奚强 《现代汉语语法与对外汉语教学》,学林出版社,2002 54.邢褔义、汪国胜主编,《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1978-2008语言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55.徐子亮 《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认知理论研究》,华语教学出版社,2000 56.徐子亮 吴仁甫 《实用对外汉语教学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57.许嘉璐 《语言文字学论文集》,商务印书馆,2005 58.杨惠元主编,《汉语听力说话教学法》,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6 59.姚晓波,中介语与对外汉语教学,学林出版社,2009 60.约翰·D·布兰斯福特 John D Bransford,Ann L Brown 安·L·布朗,Rodney R Cocking 罗德尼·R· 科金等编著,《人是如何学习的—大脑、心理、经验及学校》,《Brain, Mind, Experience and school》华东师大2002 61.张和生主编,《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 62.张和生主编,白荃等编,汉语可以这样教:语言要素篇,商务印书馆,2006 63.张普、王铁琨,中国语言资源论丛
(一),商务印书馆,2009 64.张亚军,对外汉语教法学》,现代出版社,1990 65.章兼中,《国外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华东师大出版社,1986 66.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商务印书馆2004 67.赵金铭,汉语与对外汉语研究文录》,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68.赵永新,语言对比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华语教学出版社,1995 69.周健著,《汉字教学理论与方法》(含一张DVD),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70.周小兵,《第二语言教学论》,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71.周小兵、宋永波主编,《对外汉语阅读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72.周小兵主编,《对外汉语教学导论》,商务印书馆2009 73.朱曼殊 《儿童语言发展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2.汉语阅读教学大纲 篇二
(一) “自下而上”阅读模式 (Bottom up Reading Model) 。
Gough的“自下而上”阅读模式也被称作信息加工模式。它把阅读过程看成一个直线形的过程, 即阅读过程由音素开始, 再到音节、词语、句子及语篇各个由低到高的语言层次, 较低层次的语言识别不受较高层次的影响。读者通过实施阅读, 从书面语言平台接触与接收信息。
(二) “自上而下”阅读模式 (Top down Reading Model) 。
心理语言学理论的代表人物Goodman (1967) , Smith (1971) 等人提出了阅读的“自上而下”模式。“自上而下”阅读模式强调读者对文本材料的综合理解。读者利用本人已有的知识去构建篇章意义的过程, 即读者根据自己已有的语音、句法和语义知识以及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 有选择地捕捉最有意义的语言提示, 进行一系列的推断、预测、验证和修改, 以获得意义的过程。
(三) “交互”阅读模式。
上世纪70年代末, Rumelhart等人提出了交互模式阅读理论。“交互”模式认为每一阶段的知识分析既有来自低级阶段, 也有来自高级阶段的分析。只有当低级阶段和高级阶段的信息吻合时, 才能产生令人满意的正确理解, 否则假设就要重新修改和建立, 直至两种信息完全吻合。也就是说, 阅读是一个多种语言知识, 包括文字、词汇、句法和语义等知识的复杂相互作用过程。
二、模式在教学方法上的体现
(一) “自下而上”模式。
该模式认为, 阅读教学的重点应在于语音、词汇的教学, 体现为以词汇、语法为主线, 教师为中心。过分强调语言知识的传授, 则往往忽略阅读文章所传递的信息, 其阅读教学的目的只是帮助学习者读懂课文中的字、词、句等, 虽然为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 但不利于学习者阅读能力的提高。
(二) “自上而下”模式。
该理论认为教学的重点在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对课文进行积极的预期、核实、修正、扩展, 然后再预期。在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角, 教师只是对一些学生普遍认为的难点问题加以指导。把阅读材料作为传递信息的载体, 重视通过语言形式所表达出来的信息, 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 交互模式。
交互模式强调语言知识与背景知识的重要性。阅读课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图式, 以便学生更好地利用图式完成预测、假设、验证等阅读过程, 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 对课文进行积极的认知加工, 这强调了背景知识在阅读过程中的地位。
三、对汉语阅读课教学的启示
综合以上理论研究, 我们认识到, 阅读不仅是获取信息、培养思维的过程, 还是学习语言知识、培养语言能力的过程。因此, 在对外汉语阅读教学的过程中究竟采取何种模式, 就成为摆在汉语阅读课教师面前的问题。
(一) 纵向。
第二语言的习得是一个不断向目的语发展、靠近的过程, 因此, 在不同的学习阶段, 学习者的阅读模式也是在发展变化的, 我们采用的教学模式就应该是变化的、分阶段侧重的。
对初学者来说, 因为受词汇、语法等语言学知识水平的限制, 他们往往采用自下而上的阅读模式, 阅读是为了学习语言知识而进行的。因此这一阶段的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扎实的语言能力为目的, 加强词汇、语法的教学。
在中级阶段, 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语言知识, 阅读目的不仅是为了提高语言能力、语言技巧, 而且包括获取交际信息、丰富自身文化背景知识等。阅读的模式既可能是自下而上的, 也可能是交叉进行的。教学的重点应该以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和策略为主, 注重培养学生的联想、猜测能力, 甚至包括语篇思维能力等。
(二) 横向。
1. 提高语言知识水平
学习者首先必须具备相当的语言能力。如果词汇量、语法知识和语言知识欠缺, 就会造成“自下而上”的阅读方式受阻, 也就谈不上“相互作用”和“双向交流”的阅读活动。只有达到了一定的语言水平, 学习者才能与文本发生意义上的联系。
2. 扩大文化背景知识
阅读不是一个单纯吸收信息的消极过程, 而是读者运用已有的语言知识和非语言知识, 结合文字信息进行理解的积极过程。因此, 影响读者阅读能力的重要因素除语言知识外, 还有非语言知识。因此文章读不懂或理解错误不应完全归咎于词汇量不足、语法知识不够、句子结构不懂等, 而有可能是学习者背景知识的欠缺, 从而导致文本理解错误或困难。
因此, 教师应该向学习者介绍与文本内容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 以在学习者的头脑中建立丰富的非语言知识, 帮助他们减少阅读障碍, 促使“自上而下”阅读渠道的畅通。
四、小结
综上所述, 阅读理论从上世纪开始就有了很大的发展, 对阅读模式的认识也不断深入。而对阅读过程的不同认识反映在教学上就是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此, 教师应该对不同的阅读理论有所了解, 并根据学生的特点, 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 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 不仅学到语言知识, 更在阅读能力上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卞鲁霞, 王明初.背景知识与语言难度在英语阅读理解中的作用[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88, (14) .
[2]束定芳, 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
[3]杜学增.英语阅读的方法和技能[M].北京:外语教学和研究出版社, 1996.
[4]周健.汉语课堂教学技巧与游戏[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1998.
[5]宋华, 张厚桨.在中文阅读中字音、字形的作用及其发展转换[J].心理学报, 1995, (2) .
[6]季秀清.外国留学生汉语阅读中字形与字音的作用初探[A].语言与文化研究论集[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7]Carrell.P.L.Introduction:Interactive Approaches to Sec-ondLanguageReading[A].InteractiveApproache4stoSecondLan-guage Reading[C].Ed.P.L.Carrell et al.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Press, 1988:1-7.
3.浅谈初中汉语阅读教学 篇三
关键词:初中汉语;阅读教学;综合能力;重要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153-01
引言:
在新课标的要求和指导下,初中汉语课程教学应将培养学生汉语素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教学的重点。因此,在汉语教学中,我们倡导学生养成自主探索和团结协作的学习方式,教师不再成为课堂的主人,而应将课堂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中,让学生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教师应鼓励学生带着自己的想法、思考、兴趣、经验及灵感参与到日常课程教学中,给学生充足的发挥空间,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学习热情。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问题上,每位教育工作者都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教师一方面要注重教材知识点的讲解,另外还要重视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汉语阅读兴趣与阅读效率。
一、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让学生一遍又一遍重复去读课本文章,不仅会使学生显得很疲乏,越读越不想读,甚至就是简单的应付差事;而且也会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俗语说的好,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课堂中教师应尝试安排一些与课本知识相关的游戏形式,让学生在阅读的时候感觉好玩,有意思,在玩的过程中学到知识。教师既能完成自己的教学目标,还能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较为清晰的了解。比如教师在进行课文讲授时,通过四次汉语阅读来对学生进行逐步提升。首先,我们要求学生自由对全文进行通读,若遇着生字,让学生自己结合拼音多读几次,在学生脑海中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教师在一读中扮演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再次,教师需提高要求,此时教师应要求学生碰到生字时反复读几遍,最好能够进行相关生字的记忆,教师在这其中仅仅是一个引导者,只需将学习的主动性交到学生手中;然后是做一些类似“读书小能手”的竞争性游戏,主要是同桌之间进行,通过这些竞争游戏的举办,让学生感受到课堂的乐趣;最后主要让学生听听范读,适当给学生提供课堂上的放松时间,范读也能规范学生的发音和识字。接下来,便是集中识字,玩一些同识字相关的游戏,如开火车读字卡等。读识字过后便是让学生写字环节了,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将字写好,并且鼓励学生自己去总结写字的窍门,将课堂的主动权交还到学生手中,让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学习热情。
二、引导学生想象,体会汉语阅读的乐趣
每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境,都有其独特的魅力,这种意境美用语言很难直接表达出来,阅读能够通过文字来将这种美丽传达给读者,让读者在文章体会语文的魅力。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工具来创设一定的符合教材要求的情境,引导学生将感情融入到文章中,与文章产生共鸣,对教材有更一个更深层次的体会和理解。新课标对语文定义为,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即语文学科既是工具性学科,也体现了人文素养,而阅读的教学正是通过各种方式和方法对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行培养和锻炼。在意境与文章产生共鸣,在意境产生自己独特的思考,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进行汉语文章教学时,通过采取播放影像或者多媒体技术来加强学生对文章意境的感知,用一种声情并茂的引导将学生带到文章的环境中,让学生在此类环境中更好的理解文章,感知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及文章的意境,帮助学生提升阅读质量和效率。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在阅读中享受文字的魅力,语文的美丽。学生在自己的想象中建立的美景,比任何文字所描述的情景更加广阔,更加美好。学生通过阅读感知到美丽、悲伤及喜悦,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文学思维,为以后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阅读意境的引入,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对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设身处地,形成思想共鸣
初中汉语教师在进行汉语阅读教学时,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工具来创设一定的符合教材要求的情境,引导学生将感情融入到文章中,与文章产生共鸣,对教材有更一个更深层次的体会和理解。新课标对语文定义为,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即语文学科既是工具性学科,也体现了人文素养,而阅读的教学正是通过各种方式和方法对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行培养和锻炼。这些要求的实现仅仅依靠简单的启发式教学或机械的讲授式教学是难以达到的,教师需结合当下的科技成果,运用各种科技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与教材要求相近的意境,在意境中完成对教材的学习,在意境与文章产生共鸣,在意境产生自己独特的思考,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学习者的自主阅读实践,不要以教师繁琐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感悟。因此,在初中汉语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鼓励学生多多阅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质疑,形成语感与审美意识,提高阅读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另外,在初中汉语阅读教学中,读的形式是丰富多样的,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灵活组合运用,让学生内化文中的语言,完善语言结构,在写作与交际中有效地运用。另外,汉语文是我们学习其他科目的一门基础学科,其他学科的学习都要建立在对汉文字的阅读以及理解上,所以,在初中阶段运用不同的阅读教学方式去引导学生掌握汉语阅读,加强他们对初中汉语阅读的理解,这不仅对于他们学习其他科目也很有帮助,而且对初中学生的智力发展和个性发展,对提高初中学生的探究和创造能力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虹. 论语文自主性阅读的培养[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8).
[2]潘秀萍. 怎样培养学生的自主性阅读能力[J].文学教育(下),2011,(5).
4.汉语阅读教学大纲 篇四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认读生词理解生词
2.正确书写四个难点汉字
题 糟 糕 熟 3.按正确的笔画顺序描写汉字 4.理解课文和课后短文
5.结合HSK词汇,并能正确运用
二、教学环节及内容 第一课时
处理生词 1.识读并记住生词和词组
成绩
句子
糟糕
回信
故事
会画
办法
打开
合上看见
听见
写对
做对 回答对 写错
做错 回答错
看完
听完 写完
念完 做完
吃完
喝完 2.按正确笔画书写下列汉字
题
糟
糕
3.区分下列形近字并组词
成 句
业
故
熟
页 或
旬
亚
敌
热
员 4.结合HSK词汇,并能运用
成绩/成就/成熟/成立
回信/回答/回忆
故事/故意
会话/会议
办法/办理
打开/打扮/打扰/打算/打印/打折/打针
合上/合格 5.作业:完成练习与课外练习第二课时
处理课文 教学目标
1.理解短文内容,并正确回答问题
2.流利的背说短文内容,并让学生口述方式回答判断题
(一)处理课文
1.学生自己认读课文内容,并完成判断题
2.教师领读短文内容,并让学生口述方式回答判断题 3.背诵课文并检测 回答问题
1.什么时候会有期中考试? 2.中国朋友怎么帮助我? 3.我是怎么复习的?
(二)处理短文
1.认读短文内容后回答问题。要求学生在书上划出答案 2.教师领读,学生跟读——齐读练习3.学生完成判断题 回答问题
1.照片都是在哪里照的? 2.写汉字的照片的故事?
熟
3.和中国朋友照相片的故事?
(三)作业:预习下一课
第二十九课
练习题
一、看拼音写汉字并翻译
Chengji juzi zaogao huixin gushi huihua banfa dakai heshang
二、HSK填空
1.成绩/成就/成熟/成立
(1)你的期末考试()怎么样?(2)新中国()于1949年10月。(3)过了十八岁,他越来越()了。(4)中国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2.回信/回答/回忆
(1)真快!收到你的信后,他立刻()了。(2)请你()这个问题。
(3)在中国学习的这段时期,是她一生中最美的(3.故事/故意
(1)老师给学生们讲了许多()。(2)他()打碎了杯子。4.会话/会议
(1)请你和他表演一段()。(2)这个()在9:00召开。5.办法/办理
(1)你有()处理这件事吗?(2)()这件事情很麻烦。6.打开/打扮/打扰/打算/打印/打折/打针(1)他生病了,需要()。(2)这家超市在(),商品都很便宜。(3)()窗户透透气。
(4)他很爱美,爱()自己。(5)正在休息,请勿()。(6)你()如何做这项工作?
(7)你去把这个doc文件()出来。7.合上/合格
(1)请把那本书()。
5.包拯(俄语汉语对照阅读) 篇五
包拯(999—1062),汉族,宋庐州合肥(在今安徽省)人,字希仁。宋仁宗时,包拯通过科举考试,高中进士后,任监察御史。(在任监察御史期间,)他屡次建议充实边备。后改任知谏院,多次弹劾权幸大臣。随后又先后担任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dū)转运使,在知瀛州、扬州等地也都做过官。(再后来,)历任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等职。1061年,任枢密院副使。一年后,卒于位,谥号“孝肃”。包拯做官以断狱英明刚直而著称于世。知庐州时,惩毙了不少贪官污吏。
Бао Чжэн(999 г.— 1062 г.), по национальности хань, роди́лся в го́роде Хэфэ́й области Лучжо́у(в совреме́нной прови́нции Аньхо́й).По второму имени — Шижэ́нь.При импера́торе Жэнь-цзу́не эпохи Сун Бао Чжэн сдал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е экзамены и получил вы́сшую учебную степень цзиньши.По́сле этого он работал цензором.Он не раз рекомендова́л укрепить национальную оборону.Зате́м работал ревизором и не раз подавал жа́лобу на императорских фаворитов.Пото́м он работал академиком в тереме Лунту, нача́льником по перевозке хлебного налоги в столице Хэбэй, прави́телем в областя́х Чжии́н и Янчжоу, дове́ренным прави́телем столичной области Кайфун, мини́стром(у него относи́тельно мало опыта среди́ мини́сторов)и так далее.В 1061 году́ он стал заместителем нача́льником Верховного Военного совета.Че́рез год скончался на этом посту́.Ему́ присво́ено посмертное звание “Сяосу́”.Бао Чжэн изве́стен как прообраз мудрого и справедли́вого судьи.Когда́ он работал правителем области Лучжо́у, он провѐл немало суде́бных процессов против чиновников-расхити́телей и коррумпированных госслужащих.原名:包拯
Фами́лия и имя при рождении: Бао Чжэн 尊称:包公
Уважи́тельное название: Бао-гу́н 国籍:中国 Гражда́нство: Кита́й 民族:汉
Национа́льность: хань 出生地:安徽合肥
Ме́сто рождения: го́род Хэфэ́й прови́ниции Аньхо́й 出生日期:999年 Да́та рождения: в 999 году́ 逝世日期:1062年 Да́та смерти: в 1062 году́ 职业:官员
Профе́ссия: сано́вник 注解:
直学士:“阁”一般是管理书籍典藏、校正整理的。宋朝有一种特殊的阁学士职名,简称“阁职”。有(大)学士、直学士、待制和直阁四个级别。直学士在唐代只是六品以下官员。宋代时,该职务一般是赐给转运使、知府等级别的官员,是一种荣耀。在宋徽宗政和年间,龙图阁直学士的级别是从三品。不同的阁级别也是不一样的,龙图阁当时是若干个阁中级别较高的,主要负责收藏太宗御书、御制文集、各种典籍、图画、宝瑞之物,以及宗正寺所进宗室名籍、谱牒等。
权知:宋代,暂时代理称作“权知”。
6.汉语阅读教学大纲 篇六
1、结合文意,标题“汉语,心灵的慰藉”中“慰藉”的含义是。(1分)
2、中国社会缺乏一种入世的宗教,表现在哪里?(4分)(1)(2)
3、第1、11节里都写到了锁的例子,它们在文中的作用分别是:(2分)(1)
(2)
4、汉语是怎样构筑中国民间的吉祥符号体系的?(3分)(1)(2)(3)
5、以下对吉祥符号的介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A、长命锁是代表了中国民间吉祥符号之奥妙。B、中国人在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吉祥符号。C、中国的吉祥符号体系完全是由汉语构成的。D、汉语借助谐音表意构建吉祥符号,成为百姓希望的承载。
6、结合上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简述中国民间的吉祥符号对人们的生活的影响。(4分)参考答案:
1、希望(1分)
2、(1)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和人生的重要时刻都缺乏宗教仪式(2)佛教是出世的宗教,面对现实,选择出家到深山用“悟”来解决(4分)
3、(1)引出中国人的吉祥文化(2)具体说明构建吉祥符号有时要通过联想,再经过谐音(2分)
4、(1)借助汉字的谐音表意法(2)谐音可以通过动物的形象或动作来构建吉祥符号(3)通过联想,再经过谐音,经过几个转折来构建吉祥符号(3分)
5、D(2分)
7.汉语阅读教学大纲 篇七
一、汉语文阅读教学设计应该遵循的几点原则
(一) 适合性
孔子曾经说过, 应该“因材施教”。教学设计应该结合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地域文化, 而不应该采用千篇一律的设计方案, 特别是这些少数民族地区, 要求我们在汉语文阅读设计的过程中应该遵守“适合性”。例如, 对于藏族学生来说, 教师在进行汉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就应该充分地考虑西藏地区的民族特点、地域特点, 并结合学生对汉语文阅读的学习程度。如果教学设计过于简单或者过于困难, 就会使学生产生一些不良情绪, 例如, 困难失望或者骄傲自满等。因此, 适合性的中学汉语文阅读教学课程的设计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更能让他们充分地了解汉语文的博大精深, 起到文化传播的作用。
(二) 服务性
任何教学都应该遵循育人的原则, 汉语文阅读教学课程在设计的过程中也应该遵循这一服务性宗旨。教学应该与时代发展相结合, 培育出社会需要的人才, 汉语文阅读教学应该走出传统的教学模式, 将教学与生活相结合,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育出自己的生活能力。21世纪的我们肩负着更大的使命, 这个时代需要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培育出具有创新能力和奉献精神的新一代, 这对我们的西部建设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 创新性
事物的发展离不开创新的思维。在中学汉语文阅读教学设计中, 教师应该不断开拓思维, 为学生学习创造一种语言环境, 设计出不同的语言情境、思想模式, 通过设置问题和思考问题, 进一步激发学生深入思考的动力。对于一些传统的教学科目, 我们也应该采用一种新的角度去解读其中的内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也尤为重要。教师需要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性格特点, 尊重每一位学生的想法, 为学生提供一个能够不断创新思维的环境, 这将会使学生受益终身。
(四) 整体性
汉语文阅读的教学应该具有层次性和条理性, 教学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各环节之间的有效组合, 使得多种教学模式协调配合。同时, 教学设计也应该将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有效的结合。例如, 在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 首先, 我们应该让学生充分地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以及时代背景;其次, 浏览文章, 对文章有大概的了解;再次, 要精读文章, 了解文章的结构;最后, 掌握文章的主旨, 品味文学语言特点。层次并调理地展开汉语文阅读教学, 可以让少数民族的学生更轻松地了解汉语的博大精深。
二、汉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的突破
(一) 我们应该突破原有的基本性质观
中学汉语文阅读教学在经过了多年的发展之后, 已经形成了许多操作性阅读模式, 但是始终都只是单纯地进行工具性训练以及文章的分析。阅读教学必须将词汇、语音、修辞以及写作能力有效地结合, 而不能将它们孤立。阅读的教学应该在与作文教学、语文知识教学保持联系的基础之上, 还能保持一定的独立性。汉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充分地分配好精读和粗读部分, 这样能够有效地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因此, 教师必须明确教学的基本性质, 采用科学的教学手段, 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 突破教学中的目标观
在新课标的要求之下, 中学汉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但是现在许多学校的学生阅读能力并没有提高, 反而基础知识的学习时间变少, 这一现象不得不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现在一些教师盲目地追求“知识转变为能力”的理念, 可是许多教师也不清楚什么样的知识可以转换为能力, 更谈不上如何转变了。因此, 在进行中学汉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将训练能力, 指导做法以及习惯培养有效地结合, 这样才能达到培养能力的目的。
(三) 突破传统的课堂结构观
目前, 中学的汉语文阅读教学依然在使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 这严重地阻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智力的开发。因此, 我们必须突破现有的课堂结构观。
8.对外汉语报刊阅读课教学研究 篇八
【摘 要】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开设的“报刊”课,是以报纸、杂志类刊物上文章为文本的一门课程。目的是,使外国学生通过“报刊”课,了解当代中国的国情以及世界各地的最新信息,学以致用,以期达到促进汉语水平提高的目的。
本文根据作者的研究和分析,剖析了对外汉语报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理论研究,教材选取和课堂教学方面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教学对策。希望能给现行的对外汉语报刊科研究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 报刊课 教学目标 教材体系 教学手段
一、当前报刊教学的普遍做法
从当前来看,对外汉语报刊教学三原则(语言与文化相结合、固定教材与补充教材相结合、精读训练与泛读训练相结合),已经成为绝大多数教材编写者和教学者的共识,并且在各类型教材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但是,与其他汉语课程的教材相比,报刊阅读课程的教材还显得有欠成熟。所以,从实际报刊阅读能力培养出发,对以上三个原则做出进一步的深化和完善,是目前提高报刊阅读课程教材编写质量的关键。
二、报刊阅读课教学原则
怎么样才能上好报刊课,既满足教学的要求又满足学生们对于报纸杂志的需要?我认为,在报刊阅读课中应该以以下几个原则作为教学的重点:
1.工具型的教学目标
报刊课程是一类课程的总称。学生学习此课程时抱有工具型的动机,实际上,这种明确的学习目的也就是我们的教学目的,即通过学习掌握新闻语体的一般结构和语言特点,从而具备阅读媒体语料(包括文本形式和视听语言形式)的能力。
2.开放性的教材体系
在报刊阅读课的教材选取上要采用开放的教材体系,即固定教材的指导性与补充教材的实践性相结合,具有新闻时效性和实践的补充教材教学也同样是报刊阅读课程不可缺少的内容。
3.多样化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手段
目前的报刊教学主要以报纸、杂志和课本为主,学生接受的知识范围相对而言比较狭窄,教学手段的优劣,必将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的实施。
怎样实现多样化教学手段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出发:
(1)文本语料和视听语料两者兼顾
文本语料和视听语料同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决定了多样化教学手段的必然性。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应当把广播、电视引入新闻汉语课程,因为广播、电视和报纸、杂志同为新闻媒体,同是将新闻语体作为语言载体的,具有共同性.
(2)丰富运用视听手段使教学内容的方式呈现多样化
过去,报刊课除了新闻听力课外,课堂教学都只能采用单一的教学手段,教学内容还老是将学生听这一过程中呈现出来的,不免有些单调。视听手段的运用,是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多了,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活跃了课堂。多媒体手段的运用也增加了教学的层次性。
(3)多渠道反复刺激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会活跃课堂气氛,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从心理学角度而言,多种信息传送渠道的反复刺激会加深所学内容在大脑皮层的痕迹,从而较快较好地掌握学习内容。
4.语言与中国报刊文化和社会文化常识相结合
从报刊阅读的实际来看,“语言与文化相合”的原则,不仅体现于具体的篇章阅读内,还应该体现于整体的报刊语言教学和中国报刊文化教学的相结合。
和很多其他汉语课程不同,在多数汉语课程中,并不需要培养学生的选择性信息接收能力,但报刊阅读课程则相反。报刊阅读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员的实际的报刊阅读能力。要求学员具备实际的报刊阅读能力,就意味着不仅仅要求学员能够阅读经过别人选择、别人提供的报刊材料,而且首先要让学员能够主动地在浩如烟海的报刊资料中寻找到自己需要或者感兴趣的报刊信息,并判断出信息的来源和价值——报刊信息自主采集能力。
5.词语教学与范文阅读并重
报刊语言和词汇是学员学习中最大的问题,也是报刊阅读能力形成的关键因素之一。构成报刊阅读可称词语教学系统的内容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报刊常用的书面词语及报刊常用的格式:《报刊阅读》语言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向学员介绍中国报刊语言的特点,并通过相对集中系统的教学活动,使学员尽快熟悉和适应汉语报刊的基本表达习惯,突破报刊阅读中的一个重要语言障碍。
(2)重点词语的教学:正确了解所报道的事件,准确理解报道中所表述的立场、态度、观点,是衡量学员报刊阅读能力的主要标准,也是报刊阅读教学的一个主要任务。因此,突出重点词语教学,特别是重点词语辨析,就显得非常重要。
(3)培养自主扩展词语的能力:报刊阅读课程要培养的是学员实际阅读报刊的能力,因此,如果把报刊阅读课程的教学目标仅仅限定为掌握教材中所划定的词语范围,实际上并不能很好地达到培养学员报刊阅读能力的要求。
三、关于对外汉语报刊阅读课教学的反思
报刊阅读基础性教材应该大致包括较为系统的中国报刊常识、中国当代社会文化常识、具有长期阅读指导作用的范文体系、纳入教学计划的补充教材教学设计、与反问教学并重的词语教学训练体系等。练习设计中,除了报刊阅读方面一些专门性训练外,也要围绕报刊阅读能力的形成,强化相关汉语知识技能的复习、巩固、运用和提高,以促进教学目标的最终实现。
【参考文献】
[1]白崇乾,朱建忠.报刊语言教程[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204-209.
[2]潘兆明,陈如.读报刊、看中国[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68-72.
9.汉语阅读教学大纲 篇九
对外汉语报刊阅读课程与中国国际形象传播
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通过对外传播途径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已经成为各国的共识,而要从根本上抵制全球化浪潮对发展中国家的文化传播冲击,应在全球文化语境的基础上建构国家形象,树立起具有本土化特色和持久吸引力的国家形象.报刊阅读课程因其教学内容的特殊性和教学目标的针对性,成为包括外国学生在内的各类社会人士学习现实汉语和流行汉语的.最佳资源;成为学习者获取中文信息、熟悉中国文化的重要媒介,引导着学习者在更大范围内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最真实的中国社会.因此,报刊阅读课以它承载中国文化的丰富性,成为促进中国国际形象传播的重要途径.
作 者:朱波 ZHU Bo 作者单位:大理学院,政法经管学院,云南,大理,671003 刊 名: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YUNAN NORMAL UNIVERSITY(TEACHING AND RESEARCH ON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EDITION) 年,卷(期):2008 6(6) 分类号:H195 关键词:报刊 阅读 国家形象 传播10.汉语阅读教学大纲 篇十
高考文言文阅读考点全突破之三-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考点解说] <考试大纲>在文言文阅读方面,对“句子”的理解提出两条要求:一是“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二是“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前一条要求,往往是糅合在其他项(尤其是“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中,间接作考查的.
作 者:唐惠忠 作者单位:江苏太仓高级中学刊 名:中学语文(中旬・读写新空间)英文刊名:ZHONGXUE YUWEN年,卷(期):“”(12)分类号:G63关键词:
11.汉语阅读教学大纲 篇十一
一、记叙文阅读的重要性
要探讨影响中学生阅读记叙文的因素和相关教学建议,首先需要清楚什么是记叙文。有关记叙文的定义很多,笔者个人比较赞同赵曙东在《记叙文读写基本能力培养》中从文学角度对记叙文的定义:“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而写成的文章(非文学作品)和反映真人真事的散文、报告文学等文学作品。”记叙文阅读无论是在课本中,还是在考试中都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例如:《人教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2009年3月第1版,2011年5月河南第1次印刷),该教材分为三个年级六册书,共180篇课文。其中,记叙文有63篇,议论文有7篇,说明文有15篇,并且记叙文贯穿六册书的始终。由此可见,记叙文在初中课本中的重要地位。再如:河南省鹤壁市近十年中考试题中的两篇现代文阅读,每年都有一篇记叙文阅读。可见,记叙文阅读也是备受考试青睐。因此,记叙文是初中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一种文体,是学习其它文体的基础。此外,记叙文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如:整体感知能力、归纳概括能力、感受评价能力、语言鉴赏能力等。记叙文阅读还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字、词、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对文章的审美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所以,记叙文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和学生都应该予以重视。
二、影响中学生阅读记叙文的因素
自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便有大量的一线教师积极响应,他们尝试通过自己的实践来提高初中生阅读记叙文的能力,但是,效果并不是特别明显。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一)相关知识不熟
随着新的教学思想和教育理论的提出,有些教师和学生犯了舍本逐末的错误,过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从而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凡事要求创新,却误解了“创新”的内涵,以为只要是与传统教学方式不同的就是创新,从而忽视了相关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初中生记叙文阅读的相关知识包括文体知识(记叙文六要素、记叙文的表达方式、记叙文的语言特点、记叙文的写作顺序、线索等)、背景知识(该文章的背景知识以及读者与之相关的个人经历)、语篇结构知识、科学文化知识等。教师和学生应该清楚,掌握记叙文阅读的相关知识是提高记叙文阅读能力的基础,阅读技巧只有在掌握扎实的相关知识后才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切不可本末倒置。
(二)考查方向不清
《孙子兵法》提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话同样可以运用到我们的记叙文阅读当中。在记叙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掌握主动权,了解初中生记叙文阅读的考查方向,并引导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总结,以学生为中心,启发他们自己发现考查的内容和出题的形式,从而加深同学们对记叙文的理解。例如:河南省鹤壁市近十年的中考题中记叙文第一题往往考查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和概括能力,出题形式一般为:概括说明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答题形式一般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由此可见,考察的是记叙文的六要素。
(三)语言意识不强
任何一项教育计划都必须包含语言意识的教学。建立对一种语言的语音、句法、语义和语篇系统运作的一般语言意识是必要的,也是学生掌握的比较好的。除此以外,学生还需要培养批判性语言意识,这是学生比较薄弱的地方。例如:鼓励学生认可并尊重各种不同的观点;改变学生唯答案是从的传统思想,语文阅读答案有模糊性和丰富性特点,但是学生往往视参考答案为标准答案,从而禁锢了他们的思想。例如:记叙文阅读最后一题往往要求读者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对XX的看法,或者是问读者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为什么。这类题属于开放性的提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这正是考查学生的批判性语言意识。
(四)人生阅历不多
在笔者的教学经历中遇到过很多这样的学生:他们基础知识很扎实,阅读技巧也较为熟练,同时具备了相应的语言意识,但是在理解文章的深度上不够,以致答题时答不全或答不到点上。这是因为阅读理解和读者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读者需要通过文本与作者形成共鸣,从而对文章进行感悟和鉴赏。不同经历的人,阅读同一篇记叙文,理解和体会是不一样的:有的停留于字面的表层意义,有的能透过字面,领会其深层意义。例如:朱自清的《背影》一课,寄宿生比走读生更能体会父亲对儿子的爱和儿子对父亲的思念之情。这是因为寄宿生有与父亲离别的经历,很容易与作者形成共鸣。而中学生年纪较轻,人生阅历有限,所以,中学生很难理解有些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三、提高初中生记叙文阅读能力的教学建议
传统的记叙文阅读多为学生读,教师通过问问题或出题的形式来检测学生的阅读情况。并且问题多为封闭性问题,答案多为固定答案。学生很少有自己阅读思考的时间,总是机械的、毫无主见的等待老师读出所谓的“标准答案”,然后把课本或卷子写的满满的,其实这只是一种自我安慰的表现,并没有起到有效的提高。此外,因为应试压力,很多学校都会搞题海战术,一味地做题和讲技巧,就题论题,致使学生缺乏真正对文本解读的能力。最后,只能是事倍功半。针对以上问题,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本人提出以下提高初中生记叙文阅读能力的教学建议,以供大家参考。
(一)阅读前的准备与思考
在读前阶段,结合记叙文阅读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可以从语言和内容上帮助学生做好阅读准备,保证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而非盲目的阅读。例如:明确阅读的目标,有目标才有方向,有方向才有动力;激活已有的文化背景知识、文体知识等;根据文章题目预测文章内容,并引导学生就课文主题进行头脑风暴,讨论各自已有的信息,回顾与主题相关的个人经历,帮助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减少他们的阅读障碍,以期获得最大的阅读效果。
(二)阅读中的自主与启发
常见的阅读是学生不假思索的一口气读完,然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或者是做阅读理解时,先看题目,然后读文章的阅读方法。笔者认为,这种常见的阅读形式或许不是最有效的提高初中生记叙文阅读能力的办法。笔者认为,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有效的教学干预,使学生在阅读时与文章形成即时互动,要求他们能跟上课文发展的思路,就课文中的观点性问题及时做出自己的回应,随时联系自己已有的知识,思考并解决阅读中出现的问题。学生也要在教师的帮助下,自己总结阅读经验和答题技巧。教师在阅读中主要起到引导和启发作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慢慢养成了积极思考的好习惯,也充分体现了新课标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提高了学生阅读的主动性。
(三)阅读后的拓展与升华
传统的教学在分析完文章或做完相关习题后就基本上结束了,但是,笔者认为,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意识和多种能力,有必要在阅读后做适当的拓展与升华。具体的阅读活动可以就不同的记叙文内容做调整,理想的读后活动应与读前目标相联系,可以检测阅读的效果,也可以很好的利用阅读的成果。例如:组织朗读比赛,记叙文不同于说明文和议论文,记叙文蕴含着丰厚的人文情怀,充满灵动的气息,学生通过朗诵体会记叙文的情感,加深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可以组织辩论赛,就作者观点提出不同的看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语言意识;也可就文章的主题,写一段自己的经历,通过记叙文阅读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结语
记叙文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虽然,重在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但记叙文阅读与学生的说、读、写等多种能力密切相关,提高初中生记叙文阅读能力有利于其他能力的提高,同时也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积累与提升。磨刀不误砍柴工,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以及因跨专业形成的不同思维方式,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希望对各位同仁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赵曙东.记叙文读写基本能力培养[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0.
[2]库玛.超越教学法语言教学的宏观策略[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3]程晓堂.第二语言教学研究中的前沿问题[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4]高四华.提高初中生记叙文阅读能力的策略研究[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4,(66).
[5]崔雅楠.初中语文教师记叙文解读能力的培养[D].河北师范大学,2014.
12.汉语阅读教学大纲 篇十二
一、传统模式下留学生高级汉语阅读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一) 缺乏明确的教学规划目标
在当前的留学生高级汉语阅读教学过程当中存在教学规划目标不明确的现象。 汉语作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一种语言, 在当今世界得到了广泛应用。 因此, 在高级汉语阅读教学之时, 需要根据本班留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进行。 但是,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部分任课教师未能因材施教, 对不同国别、身份学生的实际需求对汉语教学方式未作出适当调整, 缺乏明确的教学规划目标, 学生学习的知识无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影响了学生汉语知识的有效转化。
(二) 缺乏实用性的教学
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 部分任课教师还存在应试教育的思想, 只重视对知识的掌握, 使得留学生在进行高级汉语阅读的学习时逐步丧失热情, 而高等院校作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 过于重视汉语知识的掌握, 而忽略知识的实际应用, 会极大地阻碍留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如在留学生高级汉语阅读教学中仍然采用这种教育方式, 学生的汉语技能知识的实用性必然受到影响, 无法满足留学生高级汉语阅读教学的要求。
二、任务型教学的含义及优势
(一) 含义
“任务型”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 学生带着真实的目的任务去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情感教学的应用, 使得学生的认知、情感及技能目标得到均衡发展。“任务型”教学主要强调让学生学习的心理得到满足, 通过完成一系列任务, 满足学生对学习的归属感, 最终感受到学习的意义所在, 促进他们更好地学习。
(二) 优势
任务型教学模式主要指留学生高级汉语阅读教学过程中, 学生通过完成教师所布置的教学任务, 掌握好教材的内容, 提高留学生高级汉语阅读的水平, 从而促进汉语的实用性发挥。 当教师进行任务型教学时, 应根据教学的目标及内容, 通过不断引导, 激发出留学生对高级汉语阅读知识学习的兴趣, 使得留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促进高级汉语阅读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除此之外, 在使用任务型教学模式之时, 要重视留学生的主体地位, 围绕学生开展教学活动, 使学生在语言实践过程中, 逐渐提高汉语语言的应用能力, 更加积极地参与各种教学活动。
三、任务型教学模式在留学生高级汉语阅读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一) 任务的设置
要想任务型教学模式在留学生高级汉语阅读的教学过程中发挥出应有作用, 任课教师必须在上课之前对所讲内容及教学目标有一个全面掌握, 制定出与教学目标及内容相关的学习任务, 利用情景导入学生的学习过程, 激发学生好奇心, 为完成学习任务打下良好基础。 同时, 在设置问题时, 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 分层次地设置不同类型的学习任务, 为学生的全面参与奠定基础。
(二) 任务的执行
设置好学习任务后, 教师在进行高级汉语阅读教学时, 应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把相关学习任务交给学生, 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经过独立思考之后, 再进行小组合作讨论, 同时协调好学生之间沟通交流, 使全体学生能够积极完成学习任务。 此外, 教师应深入学生的学习讨论, 有针对性地解决交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使留学生能够掌握好汉语阅读学习的方法, 完成相应教学任务。
(三) 任务的总结
任务型高级汉语阅读教学结束后, 任课教师需要对上课的流程做好总结工作, 归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并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同时, 教师应对任务执行过程中各小组的表现情况进行评价, 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优势及不足, 以利于今后加以改正, 从而使得留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高级汉语阅读的学习。另外, 教师应利用课上时间向学生布置好课下任务, 让学生能够利用课余时间对任务进行思考并解决, 巩固已学知识。
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 留学现象愈加普遍, 我国对留学生进行高级汉语阅读教学时, 应逐渐改变以往教育教学模式, 把任务型教学模式引入实际教学中, 设置好相应的教学任务, 调动留学生高级汉语阅读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做好任务型教学模式效果的总结, 对留学生高级汉语阅读教学过程进行综合分析, 不断完善教学方式, 提升高级汉语阅读教学质量。
摘要: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提升, “汉语热”在全球范围内也不断升温, 汉语国际教育工作全面开展, 来华留学的外国学生和海外学习汉语的学生规模都迅速扩大。而在留学生的高级汉语阅读教学过程当中, 传统的教学方法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如注重知识的掌握而缺乏对知识应用的重视, 这与留学生汉语阅读教学的目的不相符合。而任务型教学模式的采用, 能够有效改善当前留学生高级汉语阅读教学中的不足, 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从传统模式下留学生高级汉语阅读课程教学的问题着手, 分析任务型教学的含义及优势, 探究任务型教学在留学生高级汉语阅读课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留学生,高级汉语阅读,教学应用
参考文献
[1]管璇.任务型教学模式在对外汉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 2011.
13.汉语阅读教学大纲 篇十三
11外汉1 汪甜甜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汉语。毋庸置疑,任何语言作为第一语言或母语进行学习都不会存在太大的困难,然而作为第二语言,尤其是汉语这一普遍被认为较为难学的语言作为第二语言,总会存在许多的问题。因此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也就存在着许多难点。
当然,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巨大的。老师们可能经常会告诉那些学习汉语的学生:不要认为汉语很难。任何事情一旦你觉得它很难,那么即使它很容易你也会存在心理障碍。当然,我承认从某些方面来讲这是一个客观的事实,你可以告诉学生汉语没有法语中那么多的动词变位需要记,也没有德语那么多的阴、阳、中性单词需要区分,但是对于大部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来说,他们在听过无数人陈述汉语是最难学的语言以后,已经形成了这一条件反射,这时候再让他们相信汉语不难学几乎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当他们已经开始了一段时间的汉语学习以后。
所以我们不能单单依靠学生自身的心里调节来解决问题,更要通过对于难点的梳理和讲解使学生彻底了解和掌握这些难点。接下来,我将就语音、字词和语法三个方面来分析其中的教学难点并就其中的部分难点简单讲一下个人解决方案。
一.语音方面的教学难点主要包括声调、拼音和音变三个方面。声调方面的第一个问题是难以发出四声。汉语声调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调。而许多其他的语言,如英语、法语等语言来说,只有整个句子的句调,例如问句尾音上扬等,而不存在单个字词的声调。这就给许多母语没有声调的学习者带来巨大的困难,他们很难准确地发出四声调值。对于初学者的这种情况,可以用四声手势在上课进行声调练习的时候多加提醒。然而第二个问题就随之而来了,许多学习者在学习了一段时间以后仍然会发不出调,当然,通常来说一、三、四声没有太大的问题,问题最明显的是二声声调找不准基调,因为二声要求上扬,许多学习者容易感到困惑的是从哪里开始上扬。我对于这些学者采取的一个方法是用一声做比较,比如你想说“十”,你现在心里念一个一声的字,如“一”,然后再接上自己想说的,让他们连城“一十”,有了“一”做基调,就容易发出二声了。
拼音方面的第一个问题是送气音和不送气音的区别。汉语里面的p、t、k、c、ch、q都是送气的,b、d、g、j、z、zh是不送气的。但是许多语言的送气与不送气规则存在略微差异,如果仅是这样还是比较容易解决的,例如对于母语是英语的学习者讲到送气,可以用英语中的字母s举例。但是对于许多语言,就单个字母来说,根本就不存在送气这一说,例如法语中,p、t、k、c、q都是不送气的,所以对于法语为母语的学者,单讲一个字母送气就会比较困难,这也是许多法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经常把te发成de的原因。但是法语中一些字母组合是有送气音的,例如ch就与汉语拼音中的sh相当接近,可以通过举一些字母组合的送气音来引入到汉语单个字母的送气音。对于其他的语言,也可以通过这个方法进行尝试。第二个问题是前鼻
音和后鼻音问题。当然,这个问题即使对于许多汉语为母语和第一语言的学者来说也是很大的难题,突出表现在-en和-eng上。值得庆幸的是这个问题不会对平常的生活和学习产生太大的影响,因为即使你说的时候分得不是很清楚,听者也能分辨出意思,因此这个问题可以在长期的操练中慢慢改善,只要学习者能够记住并区分出带这两个音的字,就可以解决该问题。
关于音变可以说是学习者最头疼的问题。轻声和儿化相对来说不是太困难,但是变调就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了,因为规则太多了,记到最后一团乱还是不会用。因此个人编了一个小口诀用于简单记忆:三三相连变二三(你好),三个三是二二三(演讲稿)。“一”“不”遇四变二四(一共、不是),“一”没遇四全变四(一生)。口诀主要讲的是比较明显的变调,但是对于“上声+非上声→半上+非上声”等变调较为不明显的,个人认为不适合初期阶段的学习者。对于中高级阶段的学习者也不必过于苛求,因为要从人耳上分辨出24与34间的细微区别还是过于困难,相信通过长期的汉语会话,中高级学者在无意识的情况下也能自己进行变调。
二.字词方面的教学难点主要包括汉字的认读与书写、同义词与近义词、带有历史文化特色的词语、成语与熟语等四个方面。留学生经常说汉语难,因为“如果是英语,只要你说出来,我就能写出来,即使是一个我没见过的生词。但是汉字不可以。”汉字作为表意文字,与英语等表音文字最大的区别就在这里,这也给汉语学习者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个人建议可以把一些学生认为比较难的字编成故事的形式
讲给学生,故事最好既能表达该汉字的意思,又能体现该汉字的写法,让学生在一种相对较为轻松愉悦的环境中习得汉字。
第二,汉语中还有许多的同义词和近义词,学习者通常会不知道如何选择。现在的许多教材都采用中英文互译的方法来解释词语,这会在一定程度上给学习者在同义词和近义词的使用上带来困扰。例如刘珣在《新使用汉语课本2》中写道:得——to need, must, to have to,一定——must, surely,学习者就会在must的层面上感到迷惘,这两个词是一样的意思吗?再比如有一天一个留学生问我:“想是think,感觉是think,它们一样?”,这就是课本的简单注释造成的误解,所以需要教师给出具体的语境来进行区分。当然,这是很考验教师教学能力和知识掌握水平的,一些我们平时不注意的问题对于学习者来说可能会是难点。比如六六就在《蜗居》中借海萍的口写出:“戴”与“穿”的区别在于“穿”是每个人都必须的,比如衣服、裤子,而“戴”并不是必须的或者每个人都有的,比如帽子,男子成年以后才有的。而袜子在古代是必须的,所以用的是穿。所以对于同义词和近义词的分析需要我们平时多加关注和积累,给学习者具体的语境进行区分。
第三,现代汉语中保留了许多带有鲜明汉文化色彩的词语,如贵姓、令尊、家母、有喜等,其教学的难点在于词义的模糊难以把握和运用方面。个人建议可以简单讲解以后让学生利用这些词语进行分角色扮演一段小剧,让学生在娱乐的氛围中自己慢慢去体会和掌握。
第四,汉语中有丰富的成语和熟语,例如:缘木求鱼、刻舟求剑、竹篮打水一场空、说曹操曹操就到等,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讲述与
成语有关的故事的方式来解释成语,然后在造一些句子让学生进行辨析和理解,最后通过练习让学生加以掌握。
三.相信语法无论对于哪一种语言来说都是最复杂、最难掌握的部分。汉语语法的教学难点主要包括虚词、大量的量词、离合词、兼类词、语序和句式辨析等五个方面。第一,汉语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可以说这是汉语相对于其他语言比较容易的地方,但是同时用以表达语法意义的虚词也成为了汉语教学的一大的难点。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等虚词中相对而言连词和语气词比较容易掌握,而介词和助词就成为了学习者巨大的障碍。比如的、地、得的使用应该如何区分,什么时候用哪个,甚至什么时候可用、什么时候可不用、什么时候可用可不用,相信连很多汉语为母语的学习者也感到头疼。
第二,大量的量词是汉语的独特现象,例如:张、片、双、只、碗、件、条等。其教学的难点在于量词过多导致教师无法系统地将所有的量词归纳和梳理起来,学习者在使用过程中总会不知所措。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进行归纳。但是主要还是要依靠大量的操练,让学习者更多地接触和使用这些量词。
第三,离合词这个问题可以说许多汉语为母语的人都不会去注意,但它却成为了汉语为第二语言学习者遇到的一大难题。比如:唱歌、见面等,学习者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说“我们有一次见面”而不是“我们见过一次面”。而离合词也是教学中一大难点,由于离合词实在过多并且无法系统地进行归纳或者总结,给我们在教学上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第四,兼类词是汉语学习者异常头疼的话题。由于一个词常常具有多种词性,因此这个词往往具有多种功能。例如“方便”,即可以做谓语,又可以做定语和主语,作谓语既可以带宾语,又可以受程度副词修饰,具有名词、动词和形容词多种此类的语法特点,让外国学生难以准确地把握词性和用法。关于这一点,我的建议是在这个词的每一种词性和用法下给出一个例句,让学生记住例句,那么举一反三也不会太难,当然,有些兼类词的词性和用法实在太多,用例句似乎也就不可行了。
第五,汉语中表达同一含义的句式可以有多种,不同句式间的差异和使用成为汉语教学的难点。例如“把”字句,学生即便已经理解和掌握了把字句,但在日常生活中也不会去使用。当我们说“我把课件发给你”,他们会选择使用“我发给你课件”而不是把字句。再比如他挥手、他挥了挥手、他的手挥了挥手、他把手挥了挥这几个句式,学生就无法理解其中的细微差异,也就不会进行适当的选择和使用。这时候教师可以给出具体的语境,比如赵薇在《离别的车站》一曲中唱道:我早已把手儿挥断挥断。让学生体会用“把”与其他句式的区别。
参考文献:
14.汉语阅读教学大纲 篇十四
2010年10月我有幸被教育部公派到老挝国立大学语言学院中文系进行汉语援助教学工作。老挝是联合国公布的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刚到的时候十分不 适应,这里气候长年炎热,食物以生食和冷食为主,再加上老挝被称为亚洲屋脊,属高原地区,总感觉心慌气短,很不适应。可是作为一名公派汉语教师,我此行的 目的就是要推广汉语,传播友谊。为了不辱使命,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生理和心理的调整之后,我逐渐适应了老挝的工作和生活,也收获了经验和快乐。回忆这一年来 的生活历程,我觉得有三点体会最深:
第一,要善于与人沟通。国外生活不容易,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时候光靠自己的力量难以解决,这时候就要找人帮忙,只要抱着一颗真诚的心求助,不论是外 国人还是在国外的中国人,都还是乐于帮助的。如果遇到困难不去解决,而是自己拖着,就会心情越来越坏,事情越变越糟。我所在的学校位于万象市中心十多公里 处的郊区,周围十分荒凉,交通特别不便,门前仅有一趟固定路线的随叫随停的小巴经过。这种小巴是日本淘汰老爷车,非常破旧,有时甚至是人货、人畜同车,空 气污浊,拥挤不堪,路上还经常抛锚等待,10多公里的路程往往要走上一两个小时。有一段时间,我的热水器、电脑、电磁炉同时不工作了,因为距离市区遥远,出门不便,我就自己先倒腾了一番,可一连几天都没搞好,严重影响了心情和生活。有一天我上课时无意给学生说起老师的东西都坏了,没想到学生很快就请来了水 电工,给我修好了热水器,并带我到市里的修理店重装了电脑系统,买了新的电磁炉,极大的方便了我的生活。真的很感谢这些出手相助的学生朋友们,让我在异国 他乡感受到了友谊的温暖。
第二,要善于调整自己的情绪。在国外最难过的还是感情关,出国教师大都正当中年,家中上有老下有小,身上的责任和义务很重,在国外教书就等于把这些责任和 义务都推给了配偶,感情的牵绊和愧疚之情常常会使人情绪低落,特别是节日期间,更觉形单影只。我在老挝临近暑假的时候,家中突然传来噩耗,七十多岁的老父 查出癌症,医生断言只有半年的寿命。我一下子懵了,恨不得马上回到家中,可那时还没有放假,学生还在上课,毕业班的同学还在写作毕业论文,答辩尚未进行。如果此时离开,可能会延误学生的毕业时间。更不幸的是那几天家中还进了贼,偷走了一部新电脑,这简直是雪上加霜。当时我的心情低落到了极点,一方面为自己 抛下家中年幼的孩子和病榻中的父亲没有尽到责任和义务而深深自责,一方面又为工作能不能按时完成而担忧。可理智告诉我不能老陷在这种负面的情绪中,事情必 须积极面对,既然暂时不能离开就要坚持将这边的工作做好,学期结束后再回家好好照顾老父,于是我主动跟家中保持电话联系,随时了解父亲的病情,当得知父亲 在积极治疗中,病情有所缓解后心情也稍稍放松,就这样将工作坚持最后放假。正是这是这段特殊时期的情感经历,才让我变得更加坚强乐观。
第三,要积极融入当地生活,体验独特的异域文化。国外教学虽然辛苦,但也不是完全无趣,要善于融入当地文化,充分体验异域文化的魅力,这也是一种独特的人 生体验。老挝是一个佛教国家,佛寺林立,佛教节日众多,佛教仪式丰富多彩,在老挝我就充分体验了这种佛教文化的魅力。工作之余,我常到万象城里有着悠久历 史的寺庙到处走走看看,那些金碧辉煌、庄严肃穆的寺庙建筑让我惊叹于人类古代文明的伟大,悠远的晨钟暮鼓又让我的心情特别的平和。如果有机会的话,我也会 亲身参与一些佛教活动,既增长了见识又觉得特别有趣。每年的四月十三到十五日是老挝的传统节日泼水节,这一天我也会跟着老挝籍老师一起来到寺庙参与盛大的 佛教仪式,布施、听经、拴线、浴佛,不分男女老幼、尊卑贵贱地互相泼水祝福,彼此感受发自内心的那种快乐。这些佛教文化只有身在其中才可以真正体会到。
15.汉语阅读教学大纲 篇十五
一、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的筛选模式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差异评估模式。1965年Bateman首次提出了“能力与成绩之间的差异”。其潜在的假设是智力代表人的潜能,并且能够预测学业成绩。因此,智力测验在能力—成绩差异模式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受学习障碍鉴定模式的影响,广大学者们在这一模式基础上根据ICD-10对阅读障碍的定义确定了阅读障碍的排除标准,包括以下几方面:(1)智力中等或中等以上;(2)排除感觉、情绪和文化等不利因素造成的阅读障碍;(3)阅读能力表现落后。美国在使用差异评估模式时没有评估差异的详细办法,所以出现了不同的评估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年级水平差异法,如果儿童阅读成绩低于现在年级两个年级水平以上,就达到了规定的差距标准;(2)智商—阅读成就差异法,如果儿童的阅读分数与其智商之间的差距超过一定限度就可以被诊断为阅读障碍,这一限度通常为1个标准差或1.5个标准差;(3)回归分析法,首先要建立阅读成绩与智商之间的回归方程,然后利用此方程计算出某一智商水平相对应的预期阅读成绩,如果阅读成绩低于预期成绩两个标准差以上,就可以做出阅读障碍的鉴定;(4)标准分数比较法,标准分数比较法也被称为简单差异法,它将智力分数与学习成绩转化为标准分数直接进行比较。
大多数学者对差异模式持批评的态度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没有揭示阅读障碍的原因,不能为干预提供可操作性的指导;智力能够预测人的阅读能力这一基本假设是否成立;差异模式的信度和鉴别效度都很有限;存在“等待失败效应”。
干预—反映模式由Heller在1982年最早提出,他用这一模式来鉴别学习障碍儿童。其基本假设是,如果某学生在接受有效的干预后,成绩仍显著低于其他同龄人,就可以确定其为学习不良者。1995年Fuchs将其引入学习障碍的评估中,把儿童在课堂中的表现作为差异评估的基础。阅读出现困难的学生在接受普通教育干预后,那些与同伴在阅读水平和发展速度方面都存在差异的学生被认为是应该接受特殊教育的对象。干预—反映模式也有自身的缺点,例如:干预的层级或阶段到底需要几个、干预的时间如何确定、对干预的反映又如何确定等。但相对于能力—差异模式来说,干预—反映模式又有自己的优点,例如,它避免了讨论智力与阅读之间的相关、能够提供更多的关于干预的信息、研究证明干预反映模式对于障碍儿童的鉴别准确率要大大高于能力—成绩差异模型,它能够及时地鉴别出阅读障碍儿童,避免了“等待失败效应”等。
PASS(Planning(计划)—Attention(注意)—Simultaneous(同时)—Successive(继时性)Processing)模式由心理学家Das等人提出。PASS理论认为人的认知活动有注意、信息加工、计划三个系统。注意系统是基础,信息加工系统(同时性加工和继时性加工)处于中间层次,计划系统为最高层次。
二、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鉴定量表的修订
研究者根据我国实际情况,以不同的角度为切入点陆续编修了系列诊断量表。杨志伟在1997年根据认知心理语言学与神经语言学理论,结合汉语阅读障碍症状学特点,编制了《汉语阅读技能诊断测验》。其分半信度为0.77—0.81;重测信度为0.90(0.67—0.94);A系数为0.90;因素分析所获二因子模型(字识别、词句理解、记忆—把握)可解释64.4%的变异,符合汉语失读症的神经语言学层级理论。
刘靖、王玉凤等根据大陆的教学情况,修订了台湾徐澄清教授等的阅读测验,包括阅读的各个主要方面:朗读、读字辨认、阅读理解,能够全面反映儿童阅读水平,可供小学一至六年级使用。修订后的测试结果表明:四、五年级阅读测验有较好的信度,同时能有效区分不同层次的阅读水平,具有良好的效度。
根据听力理解—阅读理解差异理论,阅读障碍可能分别由解码成分、理解成分,以及这两个成分的共同损伤而造成。由于“听力理解”与阅读能力存在高相关,所以可以用听力理解来预测阅读能力。
吴汉荣认为单纯使用基于语文教学实践编制的量表,会使测试难度难以统一,测验内容难以标准化,也很难获得合理的、可操作性的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诊断和分型的结构。他根据《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和《诊断与统计手册:精神障碍》第4版中阅读障碍的定义和诊断标准,结合儿童阅读障碍的临床表现和行为特点,自编了《儿童汉语阅读障碍量表》(DCCC)。DCCC共包括58个检测条目和8个分量表,各条目因子负荷平均值为0.644,共通性为0.583,因素分析所获8因子模型可解释56.32%的变异,符合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的神经语言学层次理论。
盖笑松认为必须从两个方面改进现有的诊断手段:一是诊断工具不仅要针对结果性指标,而且要根据过程性指标即阅读障碍临床症状的表现来设计;二是诊断工具应该尽可能区分由阅读障碍引起的特异性表现和由环境、动机和情绪及其他非阅读障碍原因引起的阅读水平落后。以此为目的编制的《汉语阅读障碍儿童识字状况测验》不仅静态地考查儿童的基础识字量,而且动态地考查儿童的识字能力。一个儿童的检测结果如果是两个指标都正常,那么基本可以认为他不存在识字方面的问题;如果是两个指标都较低,则其存在阅读障碍问题的风险最高;如果是基础识字量低,但识字能力正常,则更可能是由环境原因或动机原因引起的学业不良;如果是基础识字量高,而识字能力低,则可能是由于教育或努力方面的原因对识字量形成了补偿作用,仍可能存在阅读障碍的风险。因此,本测验将对阅读障碍儿童的诊断起到辅助作用。
彭虹、舒华等根据儿童在词汇、语素识别、句法、非词重复、看图说词五个方面的发展状况筛选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的高危儿童。筛出率为8%。这一结果与吴思娜、舒华等5%—10%的研究结果非常接近。他们将研究结果与国内外发展性阅读障碍的研究结果进行了比对,推断认为语音能力在学前阶段相对比较重要,而语素能力可能在学龄阶段相对更重要。
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的筛选与诊断是研究质量和研究深入发展的基本保证,全面分析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筛选模式与鉴定方法还可为以后的研究建立基础,这项工作更需要实证研究的进一步佐证。
摘要:本文从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的筛选模式、量表修订两个方面对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的筛选与鉴定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诊断模式,量表
参考文献
[1]李芳.PASS认知历程模式及其在阅读障碍儿童中的运用.中国特殊教育,2003,(5):56-59.
【汉语阅读教学大纲】推荐阅读:
对外汉语阅读课教学01-12
汉语可以治病阅读理解附答案08-17
大连微笑汉语学校对外汉语教学系列 经验分享 (十二)对外汉语教学心得12-28
从对外汉语教学到汉语国际推广06-09
快乐汉语教学大纲10-27
对外汉语教学口语07-20
对外汉语教学声母08-28
对外汉语教学了12-22
对外汉语教学文化教材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