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资料员2011考前练习题(7篇)
1.建筑资料员2011考前练习题 篇一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2011年药师资格考试考前复习资料一(药师药士用)
2010年药师资格考试考前复习资料一(药师、药士用)说明:其它科目资料还未到,来时发出。
一、药师(药士)考试科目为四科:
第一:药事管理与法规
第二:药学专业知识
(一)包括:药理学、药物分析学
第三:药学专业知识
(二)包括:药剂学、药物化学
第四: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二、本次发放内容的整理,以省药监组织的考前培训班中授课老师的讲授为依据,复习资料(考试大纲)
一起进行。
三、因考前培训班尚未结束,故本次发放内容仅为考核科目中部分科目的内容,剩余内容,将会根据考前培训班课程进度,逐一整理后陆续发放。
四、本次发放内容为药理学,具体内容见下:
第一部分
药理学
第一章 药理学总论--绪言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一.药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学科任务
药物:指用以防治及诊断疾病的物质
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及其原理的科学。
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研究在药物影响下机体细胞功能如何发生变化。
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研究药物本身在体内的过程(命运),即机体如何对药物进行处理。
任务:为阐明药物作用机制、改善药物质量、提高药物疗效、开发新药、发现药物新用途并为探索细胞生理生化及病理过程提供实验资料。
第二章 药动学
掌握药物的吸收、分布及其影响因素,P450酶系及其抑制剂和诱导剂,药物排泄途径及其影响肾排泄的因素,血浆蛋白结合率和肝肠循环的概念。
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为药动学,研究药物体内过程及体内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第一节 药物体内过程
一、药物的跨膜转运
药物在体内的过程:吸收、分布、生物转化、排泄,需进行跨膜转运的过程是吸收、分布、排泄。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1、被动转运 : 药物依赖于膜两侧的浓度差,从高浓度的一侧向低浓度的一侧扩散转运的过程。多数药物属于被动转运。可分为简单扩散和滤过两种。
(1)特点:不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无饱和现象和竞争性抑制。
(2)影响扩散速度的因素: ①膜两侧的药物浓度差。
②药物理化性质:分子量小、脂溶性大、极性小、非解离型的药易通过生物膜转运,反之难跨膜转运。
2、主动转运:是一种逆浓度差的转运。
特点:需要载体,消耗能量,有饱和现象和竞争性抑制。
二、吸 收
药物的吸收是指药物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静脉注射无吸收过程。吸收速度与程度主要取决于药物的理化性质、剂型、剂量和给药途径。
(一)胃肠道给药(口服、舌下、直肠给药)
1.胃肠道给药 口服给药是最常用的给药途径。小肠是主要吸收部位(pH接近中性,粘膜吸收面广,缓慢蠕动增加药物与粘膜接触机会)。
(1)舌下给药:脂溶性药物如硝酸甘油以简单扩散方式被吸收。
(2)胃:小的水溶性分子如酒精可自胃粘膜吸收。
(3)小肠、大肠:大多数药物在小肠被吸收。
2.首关消除:有些药首次通过肝脏就发生转化被灭活,进入体循环量减少。舌下及直肠给药虽可避免首关消除。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二)注射给药
注射给药可将药注射至身体任何部位发挥作用。
1)静脉注射可使药迅速而准确进入体循环,没有吸收过程。
2)肌肉注射(im)及皮下注射(sc)药物脂溶性高、局部血流量大易吸收,较口服快。
3)动脉注射(ia)可将药物输送至该动脉分布部位发挥局部疗效以减少全身反应。
(三)其他(吸入、鼻腔、局部、经皮给药)
三、分 布
分布:进入循环的药物从血液向组织、细胞间液和细胞内的转运过程。
影响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因素:
1、血浆蛋白结合率
药物分子与血浆蛋白结合的特点(和药物与受体蛋白结合情况相似):具有饱和性与可逆性;结合物无活性和竞争置换现象。
2、体液的pH值
3、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
4、器官的血流量
5、体内屏障(血脑屏障,胎盘屏障)
四、生物转化=代谢
生物转化:药物灭活与体内消除的过程。生物转化与排泄统称为消除。肝脏是药物代谢的主要器官。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药物在体内生物转化后的结果:
(1)失活—成为无药理活性
(2)活化—无药理活性成为有药理活性或产生有毒物质。
五、排 泄
排泄:药物原形和代谢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1.肾排泄(主要排泄途径--肾脏)
肾排泄的方式:
(1)药物及其代谢物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重吸收后随尿排出;
(2)肾小管外主动分泌到肾小管内排出。
肝肠循环:自胆汁排入十二指肠的结合型药物在小肠中经水解后再被重吸收。
第二节 药动学的基本参数及概念
一、药物的时量关系和时效关系
1、时量关系:血药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过程。时量曲线下面积AUC
二、药动学重要参数
1、半衰期 :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是决定给药间隔时间的重要参数之一。单次给药后,经 3.3 个半衰期消除药物约 90% 6.6 个半衰期消除药物约 99%
2、生物利用度F:药物吸收速度与程度的一种量度。
3、表观分布容积Vd :是指血药浓度与体内药物量间的一个比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值。可反映药物分布的广泛程度或药物与组织结合的程度。
4、清除率(Cl):即单位时间内多少容积血浆中的药物被消除干净(单位L/h)。
消除速率:单位时间内被机体消除的药量。常用表观分布容积(Vd)计算。
肝清除率大的药物,首关消除多,其口服生物利用度小。
第三章 药效学
第一节 药物的基本作用
一、药物的治疗作用
1.治疗作用:指凡符合用药目的或达到防治效果的作用。治疗目的分为对因和对症治疗。
1)对因治疗(治本):用药目的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子,彻底治愈疾病。
2)对症治疗(治标):用药目的在于改善症状。对症治疗未能根除病因
2.不良反应:凡与用药目的无关带来不适的作用统称为药物不良反应。
特点:药物固有的效应,可预知的,难避免。
1)副作用:在常用剂量下与治疗目的无关的效应(副作用)。发生的常用剂量下,不严重,难避免的。
2)毒性反应:量大或蓄积或机体敏感性高发生有害的反应,一般比较严重,可以预知和可避免的。
3)后遗效应: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理效应。
4)停药反应: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的加剧,又称回跃反应。如久服可乐定停药次日血压将激烈回升。
5)变态反应(过敏反应):指与药理作用无关的病理性免疫反应。
6)特异质反应:特点-遗传异常的免疫反应;与剂量成比;与固有药理作用基本一致;药理拮抗药有效。
7)继发反应:指继发于药物治疗作用之后的一种不良反应,如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引起的两重感染。第2节 药物量效关系
效能:药物所产生的最大效应。
效价:能引起等效反应的计量。
1、量效关系:药理效应与剂量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剂量或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的规律性变化。
浓度-效应关系:药理效应与血药浓度的关系较为密切药理学研究常用。
2、最小有效量:刚引起药理效应的剂量。
3、极量:引起最大效应而不发生中毒的剂量(即安全用药的极限)。
4、剂量:药物所用的分量。
5、治疗量:指药物的常用量,是临床常用的有效剂量范围,一般为介于最小有效量和极量之间的量。
6、常用量:比阈剂量大,比极量小的剂量。一般情况下治疗量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不应超过极量。
7、最小中毒量:超过极量,刚引起轻度中毒的量。
8、致死量:超过中毒量,引起死亡的剂量。
9、效价强度:药物达一定药理效应的剂量。反映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其值越小则强度越大。
10、效能:药物达最大药理效应的能力(增加浓度或剂量而效应量不再继续上升)。反映药物的内在活性。药物的最大效能与效应强度含意完全不同,二者并不平行。
11、安全范围:最小有效量和最小中毒量之间的距离。
12、半数致死量(LD50):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剂量。效应指标为中毒或死亡则可改用半数中毒浓度(TC50)、半数中毒剂量(TD50)或半数致死浓度(LC50)表示。
13、半数有效量(ED50):是能引起半数阳性反应(质反应)或半数最大效应(量反应)的浓度或剂量,用半数有效浓度(EC50)表示。
14、治疗指数:半数致死量和半数有效量的比值(LD50/ED50),比值越大相对安全性越大,反之越小。该指标的药物效应及毒性反应性质不明确,这一安全指标并不可靠。
15、安全范围:是ED95~TD5之间的距离,其值越大越安全。药物的安全性与药物剂量(或浓度)有关。
16、可靠安全系数(CSF):CSF=LD1/ED99,比值大于1,安全系数较大;比值小于1,安全系数小。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第三节 药物作用机
1、作用于受体
2、对酶的影响
3、作用于细胞膜离子通道
4、影响核酸代谢
5、参与或干扰细胞代谢
6、改变细胞周围环境的理化性质
7、影响生理活性物质及其转运
8、影响免疫力
9、非特异性作用
第四节 受体学说
(1)受体概念:介导细胞信号传到的功能蛋白质,存在于细胞膜、细胞浆或细胞核内。
配体: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2)受体的特点: ①特异性
②饱和性
③可逆性
④高度敏感性
受体类型
根据受体蛋白结构、信息传导过程、效应性质、受体位置等特点,受体大致可分为下列4类:
1.离子通道受体
又称直接配体门控通道型受体,存在于快速反应细胞的膜上,受体激动时离子通道开放使细胞膜去极化或超极化,引起兴奋或抑制效应。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2.G-蛋白偶联受体
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M-乙酰胆碱、阿片类、嘌呤类、前列腺素及一些多肽激素等的受体,神经递质及激素的受体需要G-蛋白介导其细胞作用,G-蛋白有两类,其一为兴奋性G-蛋白(GS),可激活腺苷酸环化酶(AC);另一为抑制性G-蛋白(Gi),抑制AC。
3.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的受体
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上皮生长因子、血小板生长因子及某些淋巴因子的受体属于这一类型。4.调节基因表达的受体
甾体激素受体和甲状腺素受体,触发的细胞效应很慢。
激动药与拮抗药
①激动药:能激活受体的配体,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和较强的内在活性(效应力)。
②部分激动药: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和较弱的内在活性。部分激动药具有激动药与拮抗药两重特性。
③拮抗药:能阻断其活性的配体,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但无内在活性。
竞争性拮抗药:能与激动药互相竞争与受体可逆结合。非竞争性拮抗药:能与激动药互相竞争与受体不可逆结合。
第四章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第一节 药物方面的因素
药物的结构、剂型、剂量、给药途径、给药时间和次数、联合用药(配伍禁忌,协同作用,拮抗作用)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给药途径对吸收速度的影响:静脉 > 吸入 > 舌下 > 肌肉 > 皮下 > 口服 > 直肠 > 皮肤 1.耐受性
连续多次应用某些药物后,机体反应性逐渐降低,需要不断加大剂量才能维持疗效的现象。
产生机制:①肝药酶诱导 ②受体下调 ③机体调节机制产生适应性变化
2.耐药性(抗药性)
3.依赖性
第二节 机体方面的因素
年龄、性别、病理因素、精神因素、时辰因素、遗传因素
第五章抗菌药物概论
1.化学治疗 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及肿瘤细胞所致疾病的药物治疗统称化学治疗。
2.抗菌药物 对细菌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
3.抗生素 指某些微生物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作用和其他活性的一类物质。
4.抗菌谱(窄谱、广谱)每种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菌的范围。
5.抗菌活性 每种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菌的能力。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
6.抑菌药 仅有抑制病原菌生长繁殖而无杀灭作用的药物。
7.杀菌药 不仅能抑制而且能杀灭病原菌的药物。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8.化疗指数LD50/ED50 安全系数LD5/ED95 安全界限LD1/ED99
9.抗菌后效应(PAE)当抗菌药物与细菌接触一段时间后,药物浓度逐渐降低,低于最小抑菌浓度或药物全部排出以后,仍然对细菌的生长繁殖继续有抑制作用,此种现象称为抗菌后效应。
抗菌药作用机制:1.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2.抑制细菌细胞膜合成3.抑制或干扰蛋白质合成4.抑制核酸代谢
1、耐药性的种类
固有耐药性
染色体介导的代代相传的天然耐药性。
获得性耐药性 多由质粒介导,也可由染色体介导,当微生物接触抗菌药物后,通过改变自身的代谢途径,从而避免被药物抑制或杀灭。
二、耐药性产生机制
1.产生灭活酶
2.改变靶部位
3.增加代谢拮抗物
4.改变通透性
5.加强主动外排系统
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的主要适应证:①严重创伤、开放性骨折、火器伤、腹内空腔脏器破裂、有严重污染和软组织破坏的创伤等。②大面积烧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伤。③结肠手术前肠道准备。④营养不良、全身情况差或接受激素、抗癌药物等的病人需做手术治疗时。⑤进行人造物留置手术。⑥有心脏瓣膜病或已植有人工心脏瓣膜者,因病需做手术时。
联合用药
抗菌药的联合用药目的:
1.协同作用
2.延缓耐药性的产生
3.扩大抗菌范围
4.减少用量
联合用药指征:
1.病因未明而又危及生命的严重感染。
2.混合感染。
3.减缓耐药的产生。
4.降低毒副作用。
5.患者的免疫功能低下。
第六章β-内酰胺类抗生素 第一节 青霉素类抗生素
一、β-内酰胺类抗生素分类
1.青霉素类
2.头孢菌素类
3.非典型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
二、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作用机制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1)作用靶位:青霉素结合蛋白
(2)抗菌机制:1.抑制转肽酶(细胞壁黏肽合成酶)2.增加自溶酶活性
三、青霉素类
青霉素母核:6-氨基青霉烷酸(6-APA)
(一)天然青霉素(青霉素G)
青霉素G的产量高,性质稳定,作用强,毒性低,仍是目前治疗敏感菌所致感染的首选药。
【体内过程(药动学)】
1.不耐酸不耐酶,需肌注给药
2.体内分布较广
3.t1/2:0.5-1hr,维持4-6hr
4.99%以原型经尿排泄
5.丙磺舒可竞争肾小管分泌
6.具有明显的PAE
【抗菌作用】
(G+球菌、G+杆菌、G-球菌、螺旋菌等)
1.G+球菌杀菌作用,首选
2.G-球菌:脑膜炎奈瑟球菌、淋病奈瑟球菌
3.螺旋体:梅毒螺旋体、钩端螺旋体
【临床应用】
1.链球菌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2.脑膜炎双球菌等引起的脑膜炎
3.螺旋体引起的钩端螺旋体病、梅毒、回归热、放线菌病等
4.革兰阳性杆菌:破伤风、白喉、炭疽病,同时加用相应的抗毒素,因其对杆菌产生的外毒素无效。
【不良反应】
局部刺激、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常见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
1.原因:青霉噻唑酸和青霉烯酸
2.注意事项:青霉素皮肤过敏试验
3.急救办法:肾上腺素
4.皮下或肌注0.1%肾上腺素0.5~1ml,严重者应稀释后缓慢静注或滴注,必要时可加糖皮质激素和抗组胺药。
(二)半合成青霉素
1.耐酸:青霉素V、非奈西林
特点:(1)抗菌谱与青霉素相同
(2)耐酸、可口服
(3)不耐酶(β-内酰胺酶)
(4)抗菌活性比青霉素弱
2.耐酶青霉素(抗金葡菌青霉素)(合成青霉素)
特点:(1)耐酸、可口服(甲氧西林例外)
(2)耐酶,用于耐药金葡菌引起的感染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3.氨苄西林类(广谱青霉素)
特点:(1)抗菌谱广
对G+菌的抗菌作用<青霉素
对G-杆菌的抗菌作用强
(2)耐酸、可口服
(3)对耐药金葡菌无效
氨苄西林(+氯唑西林→氨氯西林)
阿莫西林 口服吸收迅速完全,生物利用度大。
4.抗铜绿假单孢菌青霉素
特点:
(1)对铜绿假单孢菌有效
(2)对变形杆菌有较强的活性
(3)对厌氧菌有一定作用
5.主要用于革兰阴性菌的青霉素
美西林、匹美西林
特点:(1)对G-杆菌作用好
(2)对G+球菌效差
(3)对流感杆菌作用一般
(3)对沙雷菌和铜绿假单孢菌耐药
替莫西林
特点:(1)对大多数β-内酰胺酶稳定
(2)对产酶或耐庆大霉素的肠杆菌效强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3)对G+菌、铜绿假单孢菌、厌氧菌效差
(4)组织分布广
第二节 头孢菌素
一、头孢菌素类
1.头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2.中南建筑材料2011复习题 篇二
混凝土拌和物的流动性主要取决于(C)。
A:水灰比
B:含砂率
C:单位用水量
D:水泥用量
测定混凝土拌和物坍落度时,应测坍落度筒顶面与坍落后的混凝土拌和物顶面(A)处之间的距离。
A:最高点
B:中间点
C:最低点
D:任意一点
普通混凝土棱柱体强度fcp与立方体强度fcu之间的关系是(C)。A:fcp=fcu
B:fcp≈fcu
C:fcp D:fcp>fcu 决定建筑塑料性质的基本成分是(A)。 A:树脂 B:填料 C:增塑剂 D:固化剂 喷射混凝土选用的外加剂是(D)。 A;早强剂 B:普通减水剂 C:引气剂 D:速凝剂 普通硅酸盐水泥宜用于(D)。 A:大体积混凝土工程 B:受海水侵蚀的混凝土工程 C:耐热混凝土工程 D:抗冻性要求较高的混凝土工程 下列碳素结构钢中,塑性最大的钢材是(A)。A:Q215 B:Q235 C:Q255 D:Q275 一块普通粘土砖的长×宽×高标准尺寸为(A) A:240×115×53 B :230×115×53 C:240×120×60 D:115×240×53 用于砌筑粘土砖的水泥石灰混合砂浆,其强度大小取决于(D)。 A:水灰比 B:水泥标号 C:石灰膏的用量 D:水泥用量和水泥标号 材料吸水后,将使材料的 D 提高。 A:耐久性 B:强度及导热系数 C:密度 D:表观密度和导热系数 有一块砖重2625g,其含水率为5%,该湿砖所含水量为 D 。A:131.25g B:129.76g C:130.34g D:125g B 浆体在凝结硬化过程中其体积会发生微小膨胀。A:石灰 B:石膏 C:菱苦土 D:水玻璃 随着钢材含碳质量分数的提高 B。 A:强度,硬度和塑性都提高 B:强度提高,塑性降低 C:强度降低,塑性提高 D:强度和塑性都降低 木材中 B 含量的变化,是影响木材强度和胀缩变形的主要原因。A:自由水 B:吸附水 C:化学结合水 石油沥青的温度稳定性可以用软化点来表示,当沥青的软化点越高时,A 。A:温度稳定性越好 B:温度稳定性越差 C:温度稳定性不变 油分,树脂以及沥青质是石油沥青的三大组分,这三大组分长期在空气中是的。A:固定不变 B:慢慢挥发 C:逐渐递变 D:与日俱增 水泥体积安定性不良的主要原因是。 A:石膏掺量过多 B:游离氧化钙过多 C:游离氧化镁过多 D:以上都有 硅酸盐水泥熟料中对强度贡献最大的是。A:C3A B:C3S C:C4AF D:石膏 普通混凝土标准试件经28d标准养护后测得抗压强度为22.6MPa,同时又测得同批混凝土水饱和后的抗压强度为21.5MPa,干燥状态下测得抗压强度为24.5MPa,该混凝土的软化系数为。 A:0.96 B:0.92 C:0.13 D:0.88 颗粒材料的密度为ρ,表观密度为ρ0,松散密度为ρ0,则存在下列的关系。A:ρ>ρ0>ρ0,B:ρ0>ρ>ρ0,C:ρ0,>ρ0>ρ 宏观外形体积为1m3,孔隙体积占25%时,该材料质量为1800kg,其密度为()kg/ m3。A 1800 B 3600 C 2400 D 1280 要使材料的导热系数尽量小,应使()。 A.含水率尽量低 B.孔隙率大,特别是闭口孔隙率,小孔尽量多 C.含水率尽量低,大孔尽量多 D.(A项+ B项)钢材内部,()为有害元素。 A.锰、铝、硅、硼 B.硫、磷、氧 C.稀土元素 D.铬、镍、铜 为减小石灰硬化过程中的收缩,可以()。 A 加大用水量 B 减少单位用水量 C 加入麻刀、纸筋 D 加入水泥 碳素结构钢牌号增大,表示() A 强度增大,伸长率降低 B 强度降低,伸长率增大 C 强度增大,伸长率不变 D 强度降低,伸长率不变 水泥熟料中水化速度最快,水化热最大的是() A、C3S B、C2S C、C3A D、C4AF 木材的强度具有以下规律()。 A 顺纹抗压强度>顺纹抗拉强度 B顺纹抗拉强度>横纹抗压强度 C横纹抗压强度>顺纹抗压强度 D顺纹抗拉强度>抗弯强度 石油沥青软化点指标反映了沥青的()。 A 耐热性 B 塑性 C粘滞性 D 强度 E 耐久性 为了达到绝热和室内温度稳定的目的,在选择建筑物围护结构用的材料时,应选用()的材料。 A 导热系数小,热容量小 B 导热系数大,热容量小 C 导热系数小,热容量大 D 导热系数大,热容量大 工程上应用石灰,要提前一周以上将生石灰块进行熟化,是为了()。A.消除欠火石灰的危害 B.放出水化热 C.消除过火石灰的危害 D.蒸发多余水分 具有调节室内湿度功能的材料为() A 石膏 B 石灰 C 膨胀水泥 D 水玻璃 生产硅酸盐水泥时,若掺入过多石膏,可能获得的结果是()。 A 水泥不凝结 B 水泥的强度降低 C 水泥的体积安定性不良 D 水泥迅速凝结 表示砂浆流动性的指标为()。 A 坍落度 B 分层度 C 沉入度 D 维勃稠度 大体积混凝土应选用() A、矿渣水泥 B、硅酸盐水泥 C 普通水泥 D 高铝水泥 压碎指标是表示()强度 A、混凝土 B、空心砖 C、石子 D、水泥 石油沥青的粘性是以()表示的。 A 针入度 B 延度 C 软化点 D 溶解度 冬季混凝土施工时,应首先考虑加入()A、引气剂 B、缓凝剂 C、减水剂 D、早强剂 水泥使用前,必须检查其技术性能,()不合格,即为废品。A、强度 B、细度 C、安定性 D、终凝时间 配制混凝土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选择()的粗骨料。A、最大粒径大的、空隙率大的B、最大粒径大的、空隙率小的 C、最大粒径小的、空隙率大的D、最大粒径小的、空隙率小的 某一材料的下列指标中为常数的是()。 A 密度 B 表观密度(容重) C平衡含水率 D 强度 评价材料抵抗水的破坏能力的指标是()。 A.抗渗等级 B.渗透系数 C.软化系数 D.抗冻等级 炎热夏季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必须加入的外加剂是()。 A.速凝剂 B.缓凝剂 C.CaSO4 D.引气剂 现场拌制混凝土,发现粘聚性不好时最可行的改善措施为()A 适当加大砂率 B 加水泥浆(W/C不变)C 加大水泥用量 D 加CaSO4 用于吸水基底的砂浆强度,主要决定于()。 A.石灰膏用量 B.水泥用量和水泥强度 C.水泥强度和水灰比 D.砂的强度 已知混凝土的砂石比为0.54,则砂率为()。 A 0.35 B 0.30 C 0.54 D 1.86 检验水泥中f-CaO是否过量常是通过()。 A 压蒸法 B 长期温水中 C 沸煮法 D 水解法 某钢筋混凝土梁设计强度等级为C20,尺寸为200×500×5000mm3。采用碎石配制。钢筋最小净距为110mm。用混凝土泵泵送施工,混凝土泵输送管内径为120mm。则可选用的合理水泥强度等级与碎石最大粒径DM分别为() A、水泥强度等级32.5MPa,DM=40 mm B、水泥强度等级42.5MPa,DM=31.5mm C、水泥强度等级32.5MPa,DM=50 mm D、水泥强度等级42.5MPa,DM=20mm 粉煤灰水泥抗腐蚀性能优于硅酸盐水泥是因其水泥石中()。 A.Ca(OH)2含量较高,结构较致密 B.Ca(OH)2含量较低,结构较致密 C.Ca(OH)2含量较高,结构不致密 D.Ca(OH)2含量较低,结构不致密 为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使用引气剂,其是根据混凝土的()来控制的。A.坍落度 B.含气量 C.抗冻等级 D.抗渗等级 夏季泵送混凝土宜选用的外加剂为()。 A.高效减水剂 B.缓凝减水剂 C.早强剂 D.引气剂 关于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水灰比的选择是根据()要求确定的。 A.强度 B.和易性 C.耐久性 D.强度和耐久性 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处于强碱性环境中,钢筋表面形成一层钝化膜,其对钢筋的影响是()。A.加速锈蚀 B.防止锈蚀 C.提高钢筋强度 D.强化混凝土 下述指标中,哪一种是用来表征砂浆保水性的?() A.坍落度 B.沉入度 C.分层度 D.针入度 配制砌筑砂浆时,应满足的基本要求为()。 A.强度、耐久性 B.和易性、强度 C.和易性 D.和易性、强度、耐久性、经济性 存在于钢材中的元素,能对钢材性能产生良好影响的是适量的()A.适量S B.适量P C.适量O D.适量Mn 用于吸声的材料,要求其具有()孔隙。 A.大孔 B.内部连通而表面封死 C.封闭小孔 D.开口细孔 材料的塑性变形是指外力取消后()。 A.能完全消失的变形 B.不能完全消失的变形 C.不能消失的变形 D.能消失的变形 二.多选题(2×5=10分) 在纤维饱和点以下,随着含水率增加,木材的() A:导热性降低 B:重量增加 C:强度降低 D:体积收缩 E:体积膨胀 影响木材强度的因素有() A:含水量 B:负荷时间 C:温度 D:疵病 E:胀缩 矿渣水泥适用于()的混凝土工程。 A:抗渗性要求较高 B:早期强度要求较高 C:大体积 D:耐热 E:软水侵蚀 硅酸盐水泥不宜用于() A:大体积混凝土工程 B:早期强度要求较高的工程 C:受腐蚀作用的工程 D:抗冻性要求较高的工程 E:耐热混凝土工程 在选用含砂率时应考虑下列因素:() A:坍落度 B:水灰比 C:石子最大粒径 D:砂子的粗细 E:水泥标号 F:外加剂 为提高新拌混凝土流动性宜采用()等措施。 A:增加用水量 B:保持水灰比不变增加水泥浆的用量 C:掺入减水剂 D:掺入石膏 E:掺入速凝剂 施工现场检验普通硅酸盐水泥的质量标准是() A:水化热 B:标准稠度需水量 C:强度 D:细度 E:凝结时间 F:体积安定性 在混凝土拌合物中,如果水灰比过大,会造成()A、拌合物的粘聚性和保水性不良 B、产生流浆 C、有离析现象 D、严重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影响木材强度的因素有哪些() A含水率 B温度 C疵病 D荷载作用时间 对混凝土不利的变形为() A 徐变 B 干缩 C 湿涨 D 温度变形 随着温度的升高,热塑性塑料呈现出() A.玻璃态 B.高弹态 C.无定形态 D.粘流态 在原材料一定的情况下,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关键因素是()A.保证足够的水泥用量 B.严格控制水灰比 C.选用合理砂率 D.加强施工养护 一般石油沥青材料,牌号越高,则() A.粘性越小 B.粘性越大 C.温度稳定性越好 D.温度稳定性越差 石灰在生产中,因煅烧温度、时间不当,会产生过火石灰,影响石灰的品质及应用,在使用过程中,可通过以下()方式减轻或消除过火石灰的影响,提高其利用率? A.陈伏 B.磨细 C.熟化 D.过滤()是既满足强度要求,又满足和易性要求的配合比 A.初步配合比 B.试验室配合比 C.施工配合比 D.基准配合比 低碳钢受拉直至破坏,经历了几个阶段是()A.弹性阶段 B.屈服阶段 C.强化阶段 D.颈缩阶段 E拉伸阶段 水泥凝结时间的影响因素包括() A.水泥品种 B.细度 C.用水量 D.耐蚀性 E耐火性 材料耐久性主要包括() A.徐变 B.碱骨料反应 C.抗碳化能力 D.环境温度 E时间 F外加剂 三、简答题及论述题 简述硅酸盐水泥遭受环境介质腐蚀的类型、原因并提出防腐的措施。试述混凝土的四种基本组成材料及其在混凝土中的作用。为什么流动的软水对水泥石有腐蚀作用? 现有四种白色粉末,已知其为建筑石膏﹑生石灰粉﹑白色石灰石粉和白色硅酸盐水泥,请加以鉴别(化学分析除外)。 生石灰在使用前为什么要先进行“陈伏”?磨细生石灰为什么可不经“陈伏”而直接应用? 在维修古建筑时,发现古建筑中石灰砂浆坚硬,强度较高。有人认为是古代生产的石灰质量优于现代石灰。此观点对否?为什么? 影响硅酸盐水泥凝结时间的因素是什么。简述改善石膏制品耐水性的主要技术措施。简述试验条件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什么是混凝土的和易性,其影响因素有哪些? 简述防止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发生腐蚀的措施(至少四种)。简述涂料的基本类型及各自特点。 说明下列钢材牌号的含义:Q235Ab,HRB335,45Mn。 简述随含碳量的变化,钢材的晶体组织与强度、塑性变化的规律。何为钢材的屈强比?其在工程中的实际意义是什么? 混凝土采用减水剂可取得哪些经济、技术效果? 简述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选择合理砂率的原因。 表征石油沥青性能的三大技术指标是什么?分别表征沥青的什么性能? 简述沥青混合材料的两大基本组分及其作用。我国民间对于使用木材有一句谚语:“干千年,湿千年,干干湿湿两三年”。试用科学理论加以解释。 简述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的主要不同点有哪些? 什么是混凝土的和易性?和易性包括哪几方面内容?影响和易性的因素有哪些? 硅酸盐水泥遭受环境介质腐蚀的类型、原因并提出防腐的措施。简述防止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发生腐蚀的措施(至少四种)。 为什么生产硅酸盐水泥时掺入的适量石膏不会引起水泥的体积安定性不良,而硅酸盐水泥石处在硫酸盐溶液中时则会造成腐蚀? 水泥的组成是影响其技术性能的基本因素,为了满足下列技术性能要求,请分别对相应水泥的组成要求进行设计,并加以说明。(1)快硬早强;(2)较低的水化热;(3)抗硫酸盐侵蚀;(4)较高的抗折强度和耐磨性;(5)对蒸汽养护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某工程低温施工,现有强度等级同为42.5硅酸盐水泥和粉煤灰水泥可选用。试论述选用哪种水泥更为有利,为什么。 混凝土在下述情况下,均能导致裂缝,试分析裂缝产生原因,并说明主要防止措施。1)发生碱——集料反应;2)混凝土早期受冻;3)混凝土养护时缺水。混凝土强度影响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如何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试分析影响硅酸盐水泥水化、硬化和强度大小的主要因素。 某混凝土搅拌站原使用砂的细度模数为2.5,后改用细度模数为2.1的砂。改砂后原混凝土配方不变,发觉混凝土坍落度明显变小。请分析原因。 如果要设计用于我国南方沿海地区的密集钢筋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你是主要承包者的顾问,试从混凝土材料组成、结构与性能角度,关于材料、施工、养护等问题为承包者提出设计。现场浇注混凝土时,严禁施工人员向混凝土拌合物中加水,而在混凝土浇注成型完毕后则要求施工人员进行洒水养护,请说明其中的原因;并分析在混凝土拌合物单纯加水会产生何种危害? 一、辨析题 1. 合同义务就是合同当事人依据合同的约定而产生的义务。 解答: 错误 合同义务是相对于合同权利而言的,是合同当事人依据法律和合同的约定而产生的义务。但现代合同法的发展表明,合同义务的来源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表现在法律的规定也可以成为合同的内容。所以除了合同的约定义务外还有法定义务,合同法中的法定义务包括两大类:法律、行政法规等为合同当事人所设立的作为和不作为的义务;依据诚实信用原则所产生的附随义务。 2. 被撤销的合同不能溯及既往,自撤销时无效。 解答: 错误 根据合同法第56条的规定,合同被撤销以后将溯及既往,自合同成立之日起就是无效的。 3. 合同权利转让后,债务人不可以主张以其对让与人享有的债权与让与的合同权利抵销。 解答: 错误。 根据合同法第83条规定,债务人接到债权转让通知时,债务人对让与人享有债权,并且债务人的债权先于转让的债权到期或者同时到期的,债务人可以向受让人主张抵销。 4、合同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设立、变更、终止财产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解答: 错误。 题中合同法调整的主体错误,不仅包括自然人,还包括法人、其他组织。 5. 建设工程合同包括修缮合同、工程勘察合同、设计合同、施工合同。 解答: 错误。 根据《合同法》第269条的规定,建设工程合同不包括修缮合同。 6. 要约可以撤销。撤销要约的通知应当在要约到达受要约人之前或者与要约同时到达受要约人。 解答: 错误 根据合同法第18条的规定,撤销要约的通知应当在受要约人发出承诺通知之前到达受要约人。 7、仓储合同自提供仓储物时生效。 解答: 错误 根据《合同法》第382条的规定,仓储合同是诺成性合同,自成立时生效。 8、依法成立的车辆买卖合同,自成立时生效。 解答: 错误。 合同法第44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生效的,依照其规定。车辆、船舶、房屋等的买卖,依照法律规定必须办理登记手续,因此该合同在登记时生效,而不是成立时生效。 9、居间人没有促成合同成立的,不能要求委托人支付任何报酬和费用。 解答: 错误。 根据合同法第427条规定,居间人未促成合同成立的,不得要求支付报酬,但可以要求委托人支付从事居间活动支出的必要费用。 二、论述题(所附答案均为要点,应适当展开论述。) 1. 试述缔约过失责任。(提示:请从概念、构成要件、类型以及赔偿范围进行论述,不得完全照抄教材) 解答: 概念:缔约过失责任是指在订立合同过程中,当事人违反诚实信用原则而给他人造成损失的,应当予以赔偿的责任。 根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缔约过失责任的成立必须具备如下条件: (1)缔约上的过失发生在合同订立过程中; (2)一方违背其依诚实信用原则所应负的义务; (3)造成他人信赖利益的损失。 根据我国《合同法》第42、43条的规定,缔约过失责任主要有如下几个类型: (1)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 (2)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 (3)非法泄露或者不正当使用他人的商业秘密。 (4)其他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 在缔约过失责任中,应当以信赖利益作为赔偿的基本范围。信赖利益的损失限于直接损失,这里的直接损失,是指因信赖合同的成立和生效所支出的各种费用,具体包括:第一,因信赖对方要约邀请和有效的要约而与对方联系、赴实地考察以及检查标的物等所支出的各种合理费用。第二,因信赖对方将要缔约,为缔约作各种准备工作并为此所支出的各种合理费用。 2、试述合同法的基本原则。 解答: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四、五、六、七、八条的规定,合同法的基本原则包括: (1)合法原则 当事人订立、履行合同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当事人订立、履行合同,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2)平等原则 当事人在法律上的地位平等。任何一方都不得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对方。 (3)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原则 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受法律保护。当事人应当按照合同的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 (4)合同自愿原则 当事人享有自愿订立合同的权利,在是否订立合同、和谁订立合同、如何表达自己的意愿、合同的形式、合同的内容、合同的变更或者解除、争议解决的方式等方面都有充分的选择自由,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涉。 当然,上述权利的行使不能违背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5)诚实信用原则 当事人订立合同应当诚实信用,当事人履行合同也应该诚实信用,在违约责任的承担方面也应当诚实信用。 (6)公平原则 当事人应当依据公平原则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违反公平原则可能导致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依当事人一方的请求变更或撤销合同。执行法律的时候也应该考虑公平原则。 3、试比较无效合同与可撤销合同。(提示:综合课件及教材的内容,从概念、特点、条件、后果等方面进行比较论述。) 解答: 无效合同是相对于有效合同而言的,是最典型的违反生效要件的合同。无效合同是指合同虽然已经成立,但因其在内容上违反了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和社会公共利益而无法律效力的合同。 可撤销合同又称为可撤销、可变更合同,是指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因意思表示不真实,法律允许撤销权人通过行使撤销权而使已经生效的合同归于无效。 无效合同与可撤销合同既有相同的地方,又有不同之处。下面分别论述: 二者的特点不相同: 无效合同具有如下几个特点:(1)无效合同的违法性;(2)对无效合同实行国家干预; (3)无效合同具有不得履行性;(4)无效合同自始无效。 可撤销合同具有如下几个特点:(1)可撤销合同主要是意思表示不真实的合同;(2)可撤销合同须由撤销权人主动行使撤销权;(3)可撤销合同在未被撤销以前仍然是有效的;(4)可撤销合同中的撤销权人可以撤销或变更合同。 二者的条件不相同: 根据合同法第52条的规定,下列合同无效:(1)采取欺诈、胁迫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合同;(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合同;(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除此之外,根据合同法第54条的规定,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中的免责条款无效:(1)造成对方人身伤害的:这里指的是合同中有约定,造成他人的人身伤害不承担责任的免责条款,这种条款无效;(2)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 根据合同法第54条的规定,下列合同是可撤销或可变更的合同:(1)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2)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4)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方式订立合同的;(注意这种方式订立的合同只是损害了集体或第三人的.利益才可按可撤销合同处理。)(4)一方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 二者的后果相同: 无效的合同与可撤销的合同的后果是一样的,自始没有法律拘束力。即合同被确认无效或被撤销后,将溯及既往,自合同成立之日起就是无效的。 三、案例分析题(请自行查阅相关法规并论述,将案例回答完整。) 1. 4月5日,某服装公司委托东方航运公司“顺达号”船承运服装,“顺达号”按期抵达目的港,但在卸货时发现部分服装被船上混装的果汁污染,损失计40 000元。据查,承运人东方航运公司在装载服装的舱位混装了玻璃瓶装果汁,船在航行过程中遇到6级大风,船体倾斜,虽然采取了抢救措施,但终造成部分货物移动,少数果汁瓶被撞裂漏汁,污染了服装。某服装公司要求航运公司赔偿40 000元的服装损失,并返还运输费。承运人东方航运公司认为是不可抗力,可以免责,不愿赔偿。 请问:1.服装被污染应该由谁承担责任? 2.航运公司的免责理由是否成立? 解答: 1.承运人东方航运公司对服装被污染承担责任。我国《合同法》第290条规定:“承运人应当在约定期间或者合理期间内将旅客、货物安全运输到约定地点。”也就是说安全运输是承运人的基本义务,具体到本案,服装在运输过程中被污染,其价值大大贬损,承运人没有将货物安全运输到目的地。对此承运人不具有免责的理由。 2.我国《合同法》第311条规定:“承运人对运输过程中货物的毁损、灭失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但承运人证明货物的毁损、灭失是因不可抗力、货物本身的自然性质或者合理损耗以及托运人、收货人的过错造成的,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运输过程突遇大风不可预料,发生船体倾斜不可避免,但服装被污染是可以避免的。对于专业的运输人员,上述情况的出现不是百年不遇,而是经常发生,所以运输人员应当具有防范意识和措施。对本案不将果汁与服装混装,或者进行特殊的防护安置也能避免损害发生。但是承运人在本案中没有采取避免损失发生的措施,也没有要求托运人有特殊包装,发生货物毁损的责任自可以规责于承运人。 2、6月2日,徐某到国华车城购买了唯一的一辆X型号红色电动自行车。双方约定由徐某第二天到车城取车。第二天由于徐某临时接到一紧急出差任务来不及去取车。6月4日,国华车城因某材料自燃引起火灾,红色电动自行车被烧毁。6月5日,徐某找到店主要求返还车款。店主称车已卖给徐某,车烧毁损失由徐某自负。徐某称自己并没有取得电动车的所有权,店主未向自己交付,车的所有权仍然归店主,在电动车交付之前其毁损、灭失的风险应由店主承担。现在电动车已被烧毁,店主不能再交付电动车,理应将车款返还给自己。双方争执不下,徐某遂诉至法院,要求店主返还其车款。 请问:徐某有权要求店主返还车款吗?请说明理由。 解答: 无权。 本案中,徐某和店主约定的电动自行车交付时间为6月3日,如果徐某按期取车,根据我国合同法第142条规定:“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在标的物交付之前由出卖人承担,交付之后由买受人承担,但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他就取得了电动自行车的所有权,这以后的标的物风险应由徐某承担。 但是由于徐某的原因致使电动自行车在206月3日没有交付,根据合同法第143条的规定:“因买受人的原因致使标的物不能按照约定的期限交付的,买受人应当自违反约定之日起承担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在年6月4日发生的电动自行车被烧毁的损失应由徐某承担。 一、答题时需注意的事项 1.有些意义题、原因题、措施题都可以转换成体现题。 2.有些联系材料的话时需要概括的,而不是简单地抄写材料。 3.有些题不能太局限于所背诵的答案,要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4.有些题的答案需要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整合,不能局限于某一范围内的知识。 5.做经济、政治题时一定要注意题中的主体。 6.做文化、哲学题时一定要关注主观的东西是否定性。 7.做哲学主观题时的答案结构是:原理+方法论+材料 8.有的虽然是意义题,但也必须先写理论,再写意义。 二、经济图表型题的做法 1.首先看表头,搞清楚图表反映的核心问题; 2.其次是审图表,要纵向、横向比较,同类的内容合并【有时候将其中几项合并,会得出新的信息(如国有经济与集体经济合并得出公有制的信息)】、不同类的保留,使概括的内容简约而全面,如果是坐标图还要注意曲线升降的坡度变化; 3.把特殊年份还原成历史事件进行表述。 4.最后审读图标后面的注,注是对图表的文字补充说明。 5.组织答案时,要把标题与图表的内容结合起来写;既写现象又写本质;注解往往是一个要点。 三、关注辨析题和最后4分题 (广告词、举例子等) 四、常效热点:创新 【经济中的创新】 1.科技创新在推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推动科技创新,有利于加快生产力的发展。②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推动科技创新,有利于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③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推动科技创新,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技能和素质,积极主动地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要。 ④推动科技创新,有利于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激发科研人员的创造活力、创新能力。 ⑤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推动科技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利于经济增长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力素质提高的驱动。 2.从政府和企业角度说明如何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政府角度: 完善和落实激励企业自主创新的相关政策。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强企业研发条件和人才队伍建设。组织和动员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科技人员深入企业开展多元化的创新服务。 企业角度: 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树立企业创新理念。规范企业经营管理,鼓励员工参与企业创新活动; 加大研究开发经费投入,吸引优秀的技术人才。通过奖金、股权等方式激励科技人员。与大学、科研机构进行科技合作。积极申请专利,保护知识产权。创新企业合作方式,积极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理念。 【文化中的创新】 1.进行文化创新的原因 ①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②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主要保证。 2.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①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文化创新既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又要体现时代精神。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同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④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创新中的主体作用,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⑤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⑥反对两种错误倾向,既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也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哲学中的创新】 1.创新的哲学依据 ①唯物论: A 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客观实际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我们必须发扬创新精神。 B坚持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统一的,要求我们坚持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统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②认识论: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③辩证法: A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要求我们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B辩证的否定观要求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C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突破成规陈说,善于提出新问题,开拓新境界。 2.创新的社会作用: 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 文化的发展。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五、政治生活主体 公民为什么要做某事?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是国家的主人。②公民享有 权利。③公民要履行 义务。④公民做 有利于增强公民的主人翁意识,提高政治参与的热情、信心与能力,真正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公民做 有利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和地位,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⑤因为公民要坚持三原则。⑥【公民所做的事情涉及民主决策或民主监督时还需要写出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的意义。】 公民应如何参与政治生活? ①行使民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②坚持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三原则。③依法有序的参与。④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 ⑤各种民主方式的具体内涵、途径(渠道)和要求。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意义。 对公民:有利于公民更好地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有利于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 对政府: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不变质,增强政府的威信;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和工作效率;有利于政府审慎行使权力,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对社会:有利于全社会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有利于维护稳定,构建和谐社会。 政府为什么要做某一件事?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政府做 体现了我国的国家性质和政府性质,也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②是政府履行职能的要求。【联系材料用到哪些职能写哪些职能】 ③是政府依法行政,审慎行使权力,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的要求。 ④是政府自觉接受监督的要求。⑤是政府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树立政府权威的需要。⑥是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需要。⑦现实意义。 政府怎样做某一件事? ①要审慎行使权力,科学民主依法决策。②履行职能;【联系材料具体写,有时不只一个职能。】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建设服务型政府。③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④坚持依法行政,提高行政管理水平。⑤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⑥树立政府权威,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人大代表为什么要做某事? ①人大代表是我国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②人大代表做 是行使 权利的表现。③人大代表做 是履行 义务的需要。④人大代表做 体现了人大代表由人民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⑤开展某项活动的意义。 人大为什么这样做或怎样做某件事 ? ①全国人大在我国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各级人大是我国的权力机关】②人大做 体现了行使 权。 【怎样做某事时一定要注意立法权和监督权。】③民主集中制等。 党做某事的原因? ①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做 坚持了 执政。②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其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③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④是党加强自身建设的需要,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党的作用(三个只有……才能)决定的【一般不用,但要有这个要点的意识】 ⑤现实意义。 党如何做事情? ①发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党的 领导。②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联系材料具体写】③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地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④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做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⑤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⑥充分发挥党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在国际关系中,我国为什么要做某事? 必要性:①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的相悖则是引起摩擦或冲突的根源。联系材料 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联系材料 ③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联系材料,体现了我国外交政策的 。【还可能用到】 A符合联合国宗旨和原则,有利于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B主权国家的权利和义务。C主权作为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D我国在国际关系中必须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同时尊重其他国家合理的国家利益,维护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E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对国际事务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F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意义:①有利于为我国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有利于发挥我国在国际事务的作用,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②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抑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促进多极化发展,促进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有利于构建和谐世界。 从政治常识角度分析,我国应怎样做某事? ①遵守国际法准则和联合国宪章宗旨、原则,重视发挥联合国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作用。②主权国家在享有基本权利的同时,认真履行国际义务。③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④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⑤我国在国际关系中必须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同时,尊重其他国家合理的国家利益,并维护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⑥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经济实力。⑦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在国际事务中起到建设性作用,展示负责任大国形象。 六、哲学宏观结构 辩 证 唯 物 主 义 之——唯物论 (一)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作用。 ⑴意识活动的特点: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⑵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⑶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要求我们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二)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第一种表述方式 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认识和利用规律离不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要求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 第二种表述方式 【1】规律具有普遍性、客观性,①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2】人有主观能动性,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拓展】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 能动地认识世界,能动地改造世界,从客观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 (三)自然界的客观性 (四)社会的客观性 (五)如何才能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第一,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尊重客观规律。第二,我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第三,我们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第四,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第五,从当时当地客观条件出发,要把握整体的、全面的、发展的实际。 辩 证 唯 物 主 义 之——认识论 (一)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要求我们重视实践、勤于实践和善于实践。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要求我们坚持真理、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克服错误的认识。 (二)实践的基本特征: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三)真理具有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 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②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③真理都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④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要正确对待错误,我们要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 (四)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②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③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辩 证 唯 物 主 义 之——辩证法 辩证法的总特征之——联 系 观 (一)联系的普遍性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二)联系的客观性:①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②我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三)联系的多样性: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主观客观条件;有利不利条件;内部外部条件】 (四)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 【1】二者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2】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中,整体处于统率的决定地位,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部分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3】任何整体都是由部分组成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五)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1】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2】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辩证法的总特征之——发 展 观 (一)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求我们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二)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要求我们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三)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原理:【从事物发展的趋势看】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 (四)量质变辩证关系原理:【从事物发展的状态看】 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方法论: 【1】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2】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3】当我们要保持事物性质稳定时,要把量变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坚持适度原则。 (五)与发展相关的理论还有: 【1】辩证否定观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 【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3】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分析事物发展的原因时,要着重抓住事物发展的内部矛盾(内因),又不忽视事物发展的外部矛盾(外因)。 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 盾 观 (一)矛盾是对立统一 【124】 【134】 【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2】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斗争性和同一性。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3】矛盾的对立性和同一性的关系: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①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②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4】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二)矛盾的普遍性要求①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②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三)矛盾的特殊性,表现在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反对“一刀切”。 (四)关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五)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不可分割的,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A、二者相互联结:①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②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在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B、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 ①正确地认识事物,要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 ②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剖麻雀”、“抓好典型”、搞好试点工作等。 (六)主次矛盾辩证关系: 【1】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我们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2】次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但次要矛盾也会影响主要矛盾的解决,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我们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 【3】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 (七)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在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的地位、作用是不平衡的,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着事物的性质,但次要方面也会影响事物的性质。我们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不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 (八)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我们应该在认识和解决问题时要做到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既要反对一点论,也不搞均衡论。 辩证法的要求——树 立 创 新 意 识 (一)辩证否定观 【1】含义: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2】特点: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也是联系的环节。(或: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3】实质: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 【4】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立足实践,树立创新意识。 (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方法论要求 【1】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 【2】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三)创新的作用 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历 史 唯 物 主 义 之---- 历史观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①从根本上说,社会意识随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但它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②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三)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和规律: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 (五)社会发展的趋势和动力: 【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2】在社会主义社会,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只能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六)人民群众: 【1】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必须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 【2】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3】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历 史 唯 物 主 义 之---- 价值观 (一)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要求我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特征属性:社会历史性;阶级性;主体性。 (三)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 ①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②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四)人生价值及其实现 【1】人生的真正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2】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急性吸入性肺脓肿 急性吸入性肺脓肿起病急骤,患者畏寒、发热,体温可高达39℃~40℃。伴咳嗽、咳黏液痰或黏液脓痰。炎症波及局部胸膜可引起胸痛。病变范围较大,可出现气急。此外,还有精神不振、乏力、胃纳差。7~10天后,咳嗽加剧,脓肿破溃于支气管,咳出大量脓臭痰,每日可达300~500ml,因有厌氧菌感染,痰有臭味,静置后分为3层,由上而下为泡沫、黏液及脓渣,脓排出后,全身症状好转,体温下降,如能及时应用有效抗生素,则病变可在数周内渐好转。有时痰中带血或中等量咯血。如治疗不及时不彻底,病变可渐转为慢性。有的破向胸腔形成脓气胸或支气管胸膜瘘。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诊断 中年以上肥胖者多见,主要症状为日间嗜睡或有嗜睡感,睡眠时鼾声响亮,反复发生呼吸暂停并因蹩气而觉醒,可有疲乏、头痛、智力减退、性格改变等。临床分为: (一)阻塞型,多为肥胖者,因咽部组织松弛、腭垂或扁桃体肥大致咽腔狭窄,发生气道阻塞。 (二)中枢型,多见于有神经系统疾病者,如脑干或颈髓前侧病变,导致呼吸中枢驱动力减弱所致。 (三)混合型,兼有上述两种缺陷者。 急性单纯性膀胱炎和肾盂肾炎 1、急性单纯性膀胱炎 发病突然,女性患者发病多与性活动有关。主要表现是膀胱刺激征,即尿频、尿急、尿痛,膀胱区或会阴部不适及尿道烧灼感;尿频程度不一,严重者可出现急迫性尿失禁;尿混浊、尿液中有白细胞,常见终末血尿,有时为全程血尿,甚至见血块排出。一般无明显的全身感染症状,体温正常或有低热。 2、急性单纯性肾盂肾炎 (1)泌尿系统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征;血尿;患侧或双侧腰痛;患侧脊肋角有明显的压痛或叩击痛等; 一、单选题 1.将企业培养成一个学习型组织已经成为许多企业领导者的共识。为此,一些企业的领导者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开展企业内部培训工作,鼓励员工读书,为个人学习创造各种便利条件。这样是否意味着企业已经变成了学习型组织?() A.不是,因为个人学习并不等同于组织学习 B.是,因为组织是由个体组成的,个人学习就相当于组织学习 C.不是,因为学习型组织更强调创新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需要从实践中摸索 D.是,因为学习型组织的本质是挖掘和利用知识生产力,培训是非常重要的手段 2.下列关于组织文化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都是组织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B.既然组织文化的核心是精神范畴,就不应当包括物质层面和制度层面 C.制度是组织文化建设的基础和前提,和精神文化一起构成了完整的组织文化 D.产品外观与包装是组织文化的外部体现,与精神文化一起构成完整的组织文化 3.两个人学习了同样的管理学理论,并在相同的时间和相同的环境条件下担任了领导者。但在把管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过程中,两人的领导效果差异很大。从管理学的特性上看,这是()。 A.管理的科学性所决定的B.管理的艺术性所决定的C.管理的应用性所决定的D.管理的综合性所决定的 4.某公司新近从基层选拔了一批管理人员担任中层管理职务。上岗之前,公司委托你对他们进行培训,你应当把培训的重点放在()。 A.总结他们在基层工作的经验教训方面 B.熟悉公司有关中层管理人员的奖惩制度方面 C.帮助他们完成管理角色的转变方面 D.促进他们重新认识管理职能的重点方面 5.有一天,某公司总经理发现会议室的窗户很脏,好像很久没有打扫过,便打电话将这件事告诉了行政后勤部负责人,该负责人立刻打电话告诉事务科长,事务科长又打电话给公务班长,公务班长便派了两名员工,很快就将会议室的窗户擦干净。过了一段时间,同样的情况再次出现。这表明该公司在管理存在着什么问题()? A.组织层次太多 B.总经理越能级指挥 C.各部门职责不清 D.员工缺乏工作主动性 6.管理上有一条重要的格言“当看上去只有一条路可走时,这条路往往是错误的。”这条格言反映的道理是()。 A.如果只有一个方案是可行的,那么这个方案必然是错的 B.鼓励人们探求更多的出路,摆脱唯一选择的困境,力争在多种方案中选择 C.决策方案的拟定是多多益善 D.以上都不对 7.所谓的“冲突管理”是指()。 A.避免冲突、解决冲突、激发冲突 B.采取切实有效的策略解决冲突 C.加强沟通,以消除员工的不满和对立 D.接纳冲突,承认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8.一名直线主管直接管理的下属或下级部门的数量及范围,称为()。 A.管理幅度 B.管理层次 C.管理职能 D.管理结构 9.在组织绩效管理中,核心环节是()。 A.绩效设计 B.绩效改进 C.绩效评估 D.绩效反馈 10.()是指一种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 A.群体 B.团队 C.组织 D.集体 11.按照管理方格理论的观点,对工作和人都高度关心的领导行为类型是()。 A.乡村俱乐部式管理 B.任务式管理 C.中间型管理 D.团队式管理 12.对于管理人员来说,一般需具有多种技能,如概念技能、人际技能、技术技能。越是处于高层管理人员,其对概念技能、人际技能、技术技能的需要,就越是按()顺序排列。 A.概念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 B.技术技能、概念技能、人际技能 C.概念技能、人际技能、技术技能 D.人际技能、技术技能、概念技能 13.决策是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经常要进行的活动,但人们对其含义的理解不尽相同。以下哪种理解比较起来最正确?() A.出主意 B.拿主意 C.既出主意又拿主意 D.评价各种主意 14.车间主任老王最近发现,质检员小林一有空就与机关的小刘、设计室老张和门卫老杨等一起谈足球,个个眉飞色舞,而参加例会却经常没精打采。对此,车间主任老王最好采取什么措施()? A.批评小林,并对他提出要求,以后不许在厂里和他人谈足球 B.严格执行车间工作制度,对擅自违反规定者加以严厉惩罚 C.在强调必须遵守工作制度的同时,在车间搞一个球迷协会,并亲自参加协会活动 D.对上述情况不闻不问,任其自由发展 15.管理人员与一般工作人员的根本区别在于()。 A.需要与他人配合完成组织目标 B.需要从事具体的文件签发审阅工作 C.需要对自己的工作成果负责 D.需要协调他人的努力以实现组织目标 16.“管理的十四条原则”是由()提出的。 A.泰罗 B.法约尔 C.马克斯•韦伯 D.切斯特•巴纳德 二、多选题 1.学习型组织强调的修炼内容有()。 A.不断地追求自我超越 B.善于改善心智模式 C.善于为组织建立共同愿景 D.彻底改造流程 E.善于学会系统思考 2.组织内的职权类型不包括()。 A.管理职权 B.行政职权 C.直线职权 D.参谋职权 E.职能职权 3.组织常用的控制手段有()。 A.计划控制 B.时间控制 C.数量控制 D.质量控制 E.政策控制 4.按决策所要解决的问题在组织中所处的地位或重要程度不同,决策可分为(A.风险型决策 B.确定型决策 C.战术决策 D.战略决策 E.非确定型决策 5.法约尔首先对企业管理职能做了科学的概括,他认为企业管理职能包括(A.计划 B.组织 C.指挥 D.协调)。) E.控制 6.下列理论中属于领导行为理论的有()。 A.应变领导模式 B.不成熟-成熟理论 C.管理方格图理论 D.四分图理论 E.勒温理论 7.平衡计分卡的指标由哪些因素组成()。 A.财务 B.内部业务流程 C.学习和成长 D.管理效率 E.顾客 三、判断题 1.非程序性决策,是指对经常出现的重复性问题,并已有处理经验、程序和方法的问题的决策。如企业生产作业计划的制定、对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成本控制、对员工奖惩的实施等。2.管理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下,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环节来协调组织所拥有的各方面的资源,以期更好地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 3.现代组织变革有着由刚性组织向柔性组织转变的趋势,这必然带来组织内部分工的进一步细化,以及工作程序和规章制度的进一步规范化。 4.现场控制是指在对工作过程中反馈信息的分析基础上,采取纠偏措施进行的控制。实质属于一种事后控制,它的工作重点是对事物发生后的结果进行分析,并采取纠偏措施。5.马克斯·韦伯对管理理论的突出贡献是:从理论上概括出了一般管理的职能、要素和原则,把管理科学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6.在组织中的参谋部门并不重要,直线部门才是起关键作用的。 7.领导行为理论着重从领导者的个性特征(品行、素质、修养等)的角度来研究领导的有效性问题,力图通过这种研究找出一套有效领导者的标准,以此作为选拔领导者和预测领导者的工作是否有效的依据。 8.管理并不存在自己独立的目的或目标。管理不过是组织中的一个“器官”,是为服务于组织而存在的。 9.成就需要理论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三种:归属需要、权力需要和成就需要。应重视对各级管理人员的成就需要意识的培养,把满足人们的成就需要作为调动积极性的重要激励手段。 10.决策应有若干个可供选择的可行方案,只有多个方案的选择才能评价优劣,得到满意的结果。“多方案选择”是决策应该遵循的重要原则。 11.由激励过程可以看出,需要是动机和行为产生的基础,是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动机则是行为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 12.前馈控制是指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结果进行的预防性控制,即主管人员在工作进行之前,通过科学的预测,提前采取措施避免偏差的出现。 13.学习型组织理论的核心就是强调要能够不断地读书看报,更新和增长知识,这样才能保证组织的不断发展。14.组织文化是一种包装组织的方法,如用名言警句做口号、做广告或包装。 四、定量分析题 1.某企业为生产某种新产品而设计基建方案,即建设大工厂和建设小工厂,建设大工厂要投资300万元,建设小工厂要投资160万元。估计在使用期间,产品销路好的概率为0.8,销路差的概率为0.2,两个方案的损益值如下表所示,请用决策树法进行分析,对该企业做出决策。 方案的损益值 单位:万元 备选方案 自然状态 概率值 建大厂 销路好 销路不好 0.8 0.2 600-200 建小厂 300 100 2.某企业拟将一种新产品投放市场,有A、B、C三种方案可供选择。产品投入市场后预计有销路好、销路一般和销路差三种可能,三种可能的概率尚无法估计。预计A方案销路好时盈利为200万元,销路一般时盈利为100万元,销路差时盈利为30万元;B方案销路好时盈利为120万元,销路一般时盈利为60万元,销路差时盈利为40万元;C方案销路好时盈利为60万元,销路一般时盈利为30万元,销路差时盈利为10万元。试用期望值法中的极大极小损益值法、极大极大损益值法和极小极大后悔值法做出选择。 3.某企业生产一种机械设备,年生产能力最大为4000台,企业的年固定成本需要1500万元,单位产品变动成本为0.7万元。 试问:(1)企业盈亏平衡时的产品单价是多少? (2)若企业将目标利润定为200万元,产品单价定为多少方可实现目标利润? 五、论述题 1.理论结合实际谈谈如何理解领导者的影响力。2.理论结合实际谈谈提高团队绩效的途径。3.理论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六、案例分析题 三、案例分析题(本题20分) 李强已经在智宏软件开发公司工作了6年。在这期间,他工作勤恳负责,技术能力强,多次受到公司的表扬,领导很赏识他,并赋予他更多的工作和责任,几年中他从普通的程序员晋升到了资深的系统分析员。虽然他的工资不是很高,住房也不宽敞,但他对自己所在的公司还是比较满意的,并经常被工作中的创造性要求所激励。公司经理经常在外来的客人面前赞扬他:“李强是我们公司的技术骨干,是一个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去年7月份,公司有申报职称指标,李强属于有条件申报之列,但名额却给了一个学历比他低、工作业绩平平的老同志。他想问一下领导,谁知领导却先来找他:“李强,你年轻,机会有的是。” 最近李强在和同事们的聊天中了解到他所在的部门新聘用了一位刚从大学毕业的程序分析员,但工资仅比他少50元。尽管李强平时是个不太计较的人,但对此还是感到迷惑不解,甚至很生气,他觉得这里可能有什么问题。 在这之后的一天下午,李强找到了人力资源部宫主任,问他此事是不是真的?宫主任说:“李强,我们现在非常需要增加一名程序分析员,而程序分析员在人才市场上很紧俏,为使公司能吸引合格人才,我们不得不提供较高的起薪。为了公司的整体利益,请你理解。”李强问能否相应提高他的工资。宫主任回答:“你的工作表现很好,领导很赏识你,我相信到时会给你提薪的。”李强向宫主任说了声“知道了!”便离开了他的办公室,开始为自己在公司的前途感到忧虑。 问题: (1)用双因素理论解释李强的忧虑、困惑。 (2)谈一谈企业应如何做才能更好地、有效地激励员工。 案例二:海尔集团的企业文化 海尔集团CEO张瑞敏说:“海尔是海,海是无限的,海尔拥有员工18000余人,产品从白色家电到黑色家电,从厨房用具到药品共26大门类,7000余个品种。在海尔,每一天半就有一个新产品问世。 海尔还是一本书,是一部创业、改革的发展史,一部管理的百科全书,一部企业文化专著。海尔成功的妙诀是企业文化的建造和更新,用张瑞敏的话说,就是”有生于无,无形财富可以变成有形财富“。 海尔文化有七个层次: 1.表层海尔文化:海尔标志、海尔中心大楼、海尔广告、海尔样品展室、海尔园区绿化、可爱的海尔兄弟商标…… 2.浅层次海尔文化:海尔员工礼貌、素养、标准蓝色着装,迅速反应、马上行动的作风…… 3.中层海尔文化: 产品:注重环保、用户至上的海尔产品、”大地瓜“、”小小神童“洗衣机、”宽带电压“、瘦长的”小王子“电冰箱等所体现的”乡情“及其文化、科技内涵。 服务:海尔的客户需求调查、海尔生产线现场参观、工业旅游专线的设计、售后服务”用户永远都是对的“理念的建立和实施、无搬动服务及24小时安装到位的服务项目…… 4.深层海尔文化:OEC管理模式、”市场链“管理模式、定额淘汰、竞争上岗的组织平台、创自主管理班组做法…… 5.里层海尔文化:管理理念,包括:”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的质量理念;适应中国国情的”吃休克鱼,用文化激活休克鱼“的企业兼并理念;”东方亮了,再亮西方“的市场扩张理念;”首先卖信誉,其次卖产品“的营销理念;”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的人才观;”用户永远是对的“和把”用户的烦恼降到零“的售后服务理念;”先难后易,先创名牌,后创汇“的国际市场战略;”用户的难题就是我们开发的课题“和”要干就干“最好的科研开发理念;海尔的企业斜坡球体定律等等,可谓丰富多采,全面系统,配套协调。 6.内层海尔文化:海尔愿景,进入世界500强…… 7.海尔文化内核:也就是海尔的哲学和价值观,那就是”敬业报国,追求卓越“,”真诚到永远“。就像张瑞敏所说的:”我想无论哪个企业的目标应该都是一样的,都要追求长期利益的最大化,但这只是一个目标,并不是目的。企业存在的目的是和社会融为一体,推动社会的进步。“ 思考题: 1.海尔的企业文化是完美无缺的吗?说明你的理由。 2.海尔创建了一套完整的中国企业文化,他为推动海尔走向世界,在企业员工中起了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凝聚作用.在七个层次的海尔文化中,你认为哪一层次是最关键最重要的? 3.联系海尔实际谈谈你对企业文化的理解。 案例三:陷于困境的经理 彼得.王先生作为一名有能力的工程师,开创了一个小型生产企业。他的朋友帮他得到了了一些印刷电路板的订货。 这个公司位于一个平房厂房之中,员工大约有50个左右,公司是一个管理体制,王先生几乎处理公司所有的业务,包括从计划、采购、市场、人事到生产监督的每一项工作。 由于已经完全投入企业,王先生自然想全盘掌握他的公司。王先生制定所有的应决策。向他汇报工作的人们执行每天的日常工作,王先生处理以下问题: 1.企业计划 2.建立和保持与现有和潜在顾客的联系 3.招聘新员工 4.解决生产中的问题 5.监管库存、货物接收和发运 6.在秘书的帮助下管理日常的办公事务 他在工厂投入相当多的时间,指导工人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一旦他见到了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他就会叫附近的任何职工来改变它。 最近进行体检时,他的医生告诉他:”王先生,如果你再消瘦下去的话,你的心脏病可能很快发作。“ 王先生在考虑他的健康和公司的生存。问题: 1.你认为王先生的问题是什么? 2.王先生所面临的问题如何才能得到解决? 3.授权能帮助王先生吗,他该如何授权? 3.解: 盈亏平衡时产品单价15000.740001.075万元4000 15000.740002001.125(万元)4000 利润200万元时产品单价答:盈亏平衡时产品单价1.075万元,实现目标利润200万元时的产品单价为1.125万元。 参考答案 单选题: 1——4 C A B C 5——8 C B A A 9——12 C B D C 13——16 C C D B 多选题: 1——7 ABCE AB ABCD CD ABCDE BCD ABCE 判断题: 1——7 错 对 错 错 错 错 错 8——14 对 对 对 错 对 错 错 定量分析题: 1.解答: 第一步:画决策树 销路好0.8 600×0.8 建大厂 销路差0.2(-200)×0.2 决策点 销路好0.8 300×0.8 建小厂 销路差0.2 100×0.2 第二步:计算两个方案的损益值: 建大厂:600×0.8+(-200)×0.2-300=140(万元)建小厂:300×0.8+100×0.2-160=100(万元)第三步:做决策: 由此可见,建大厂比建小厂盈利更多,所以建大厂比较好。 2.解: (1)极大极小损益值法 A方案最小值为销路差时30万元;B方案最小值为销路差时40万元;C方案最小值为销路差时10万元。三个最小值中B方案的最小值40万元最大,按此考虑应选择B方案。(2)极大极大损益值法 A方案最大值为销路好时200万元;B方案最大值为销路好时120万元;C方案最大值为销路好时60万元。三个最大值中A方案的最大值200万元最大,按此考虑应选择A方案。(3)极小极大后悔值法 计算各方案的后悔值和最大后悔值 方案 A方案 B方案 C方案 后悔值 销路好 0 80 140 销路一般 0 40 70 销路差 10 0 30 最大 后悔值 10 80 140 根据极小极大后悔值法的选择原则,应选择A方案。 3.解: 盈亏平衡时产品单价15000.740001.075万元4000 15000.740002001.125(万元)4000 利润200万元时产品单价答:盈亏平衡时产品单价1.075万元,实现目标利润200万元时的产品单价为1.125万元。 论述题: 以下答案只给出了答题要点,学生要结合教材,查找相关内容,积极思考、扩充题目答案。 1.理论结合实际谈谈如何理解领导者的影响力。解答:(答题要点) 领导者的影响力是指领导者在与被领导者的交往过程中,影响和改变被领导者的心理与行为的能力。领导者影响力的有效发挥,可以促使被领导者自觉自愿而又有信心地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 (1)领导者影响力是由权力影响力和非权力影响力构成的。权力影响力来源于上级所赋予的职位权力,具有的法定的、强制的和奖惩的权力性质。非权力影响力来源于下属对上级的服从意愿,是由领导者所具备的专长和品质决定着下属对上级权威的认可。 (2)影响权力影响力和非权力影响力的因素有多种。影响权力影响力的因素主要有人们对领导的传统观念认识、领导者职位的高低、领导者的资历等因素,影响非权力影响力的主要因素有领导者的品格、才能、知识、感情等因素。 (3)权力影响力和非权力影响力同领导者职位高低的关系是不同的。权力影响力的大小是与领导者职位的高低直接联系。非权力影响力的大小并不与领导者的职位高低直接联系,而取决于领导者自身的素质和行为。 阐述中能够结合实际。 2.理论结合实际谈谈提高团队绩效的途径。解答:(答题要点) 团队是指一种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是由员工和管理层组成的一个共同体,它合理利用每一个成员的知识和技能协同工作,解决问题,达到共同的目标。 为提高团队绩效,需做好以下工作: (1)制定共享的团队目标。一个明确的、合理的、切合实际的目标存在,可以给团队成员增加动力,激发其激情去实现目标。 (2)分配团队成员角色,完善成员技能。一个团队需要不同技能类型的成员,能够充分利用每个人的优势,使团队成员各尽其能。 (3)培育团队精神。团队精神包含三个层面的内容:一是团队凝聚力;二是团队的合作意识;三是团队士气。 (4)培养相互信任精神,处理好团队内部的人际关系。团队一定要创造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使团队成员轻松而又全力以赴地进行工作。 (5)要积极创造良好的沟通渠道。通过沟通达成共识,有助于团队目标的实现,也有助于团队成员在愉悦的状态下工作。 (6)绩效辅导,有效激励。提升团队成员的绩效和保持旺盛的士气一定离不开良好的绩效管理系统和奖励机制。 阐述中结合实际。 3.理论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提高决策的科学性。解答:(答题要点) 决策是为了实现某一目的而从若干个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满意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决策的正确与否关系着组织的生存与发展,其在管理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要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决策要有明确的目的。在决策之初首先应明确为什么要进行决策,方向明确,目标清楚,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2.决策应有若干个可供选择的可行方案。”多方案选择“才是决策遵循的重要原则。因为只有多个方案的选择才能评价优劣,得到满意的结果。 3.决策要对方案进行分析评价。对方案的科学评价必须要建立在科学的价值评价准则的基础上,要有明确的价值评价指标,包括技术、经济和社会等多方面的价值指标。 4.决策的结果应是选择一个满意的方案。应分清主次目标,以获得足够好的满意方案为准。 5.科学的决策要求决策者要有较高的素质。科学的决策对决策者的素养有多方面的要求,一要有广博的知识和正确的思维方法;二要有创新和进取精神;三要有民主作风;四要有胆识和魄力,要善于决断,勇于负责。 6.要遵循科学的决策程序。要使决策富有成效,就必须遵循其工作的内在规律性。科学的决策应遵循发现问题、确定决策目标、拟定可行方案、分析评价方案、选择确定方案、实施方案、监督反馈等步骤循序渐进的进行。 实际分析中能够理论结合实际。 案例分析题: 以下答案只是答题思路和答题要点,学生要积极思考、结合教材,查找相关内容,扩充题目答案,并总结答题方法。 案例一: 问题: (1)用双因素理论解释李强的忧虑、困惑。 (2)谈一谈企业应如何做才能更好地、有效地激励员工。解答:(1)导致李强忧虑、困惑的原因是企业激励工作存在一定的问题; ①激励理论中的双因素理论将影响工作效率的因素分为两类: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②保健因素是指人们对本组织的政策和管理、监督、工作条件、人际关系、薪金、地位、职业安定及个人生活所需等,如果得到则没有不满,得不到则产生不满。尽管保健因素不能起到激励作用,但却是人们有效工作的必要条件,能防止职工产生不满情绪。 ③激励因素,包括赏识(认可)、艰巨的工作、晋升和工作中成长、责任感等因素,如果得到则感到满意,得不到则没有不满;它能产生使职工满意的积极效果。但企业必须提供某些条件以满足保健因素的需要,才可以保持人们一定的工作积极性。 (2)要取得有效的激励效果,该公司主管人员必须做到: ①坚持物质利益原则; ②坚持按劳分配; ③随机制宜,创造激励的条件; ④以身作则,发挥榜样的作用。 案例二: 思考题: 1.海尔的企业文化是完美无缺的吗?说明你的理由。 2.海尔创建了一套完整的中国企业文化,他为推动海尔走向世界,在企业员工中起了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凝聚作用.在七个层次的海尔文化中,你认为哪一层次是最关键最重要的? 3.联系海尔实际谈谈你对企业文化的理解。解答: 1.企业文化作为一个无形管理元素,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竞争、服务等方方面面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企业文化同其他要素如技术、人才、资本、设备、环境,信息等一样并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随外部环境或企业内部条件改变,特别是人的责任、能力及认识水平的提高是会发展变化的,其变化的方向应当是更加适应企业的发展战略要求,更加适应外部环境挑战和内部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更加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及人们需求的变化。海尔的企业文化是完善的综合的,但不能说是完美无缺的,因为一种文化理念是随着企业的发展,经济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完善和充实,在一定的时期可能是完美无缺的,但企业发展了,经济环境变化了,对原有的企业文化需要进行调整和充实,如果是完美无缺的,就不能随着企业的发展变化而调整和充实了,不能创造更新了。 2.从本案看海尔文化内核,即海尔”敬业报国,追求卓越“"真诚到永远”的价值观是最关键、最重要的。因为它属于企业文化的核心层,由这种价值观、哲学思想决定了海尔的内层管理文化,如质量观、人才观、品牌观、开发观等,并最终折射到海尔的中层文化和表层文化,如海尔的服务举措、产品创意、员工敬业勤奋的工作作风等。 3.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主要功能体现在: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的思想和行为起着导向作用.对企业员工具有激励和凝聚作用,对员工行为具有约束和辐射作用。海尔集团把企业文化划分为7个层次,实际上归纳了3个层次,即: (1)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包括呈现观念形态的价值观、理想和信仰等第五层、六层和七层海尔文化内核。 (2)制度文化是海尔的第三四层,是企业文化的中间层,使企业文化制度化,规范化和行为准则。如:OEC管理模式,日事日毕,日清日高和“三E卡”管理等,使海尔集团在规范的制度和行为准则下走向世界。 (3)物质文化是海尔文化的第一二层,是外围层,是呈现物质形态的产品设计,产品质量,厂容厂貌,员工服饰。 案例三: 问题: 1.你认为王先生的问题是什么? 2.王先生所面临的问题如何才能得到解决? 3.授权能帮助王先生吗,他该如何授权? 解答: 1.王先生没有把企业组织设计好,50多人的工厂权力集中在王先生一人手中,已超出他所管理的幅度,这种管理结构简单,权责不明,指挥统一、工作效率高,但王先生整天忙于日常繁杂事务,没有精力研究企业重大战略决策,工作效果不会好。 2.解决王先生面临的问题,必须根据企业生产特点进行组织设计。因为所亲自抓的工作,内容已超出他的能力,所以必须设计一些相应的职能部门,让权力下放,日常的繁杂事务交由职能部门处理,王先生集中抓好工厂的发展。 3.授权能帮助王先生,使其摆脱目前忙于繁杂事务的困境。 首先进行职能设计,可以设计这样几个职能部门:财务部,人事部,市场销售部,生产技术部,仓储部,办公室。 其次授权: 财务部:安排财务筹资并处理日常的财务问题。人事部:招募新员工。 1) describe the pictures briefly, 2) explain its intended meaning, and 3) give your comments. The cartoon vividly depicts people in expanding numbers are engaged in open and rampant cheating in business. In the drawing, a man is adding poisonous elements in the milk. Professional dishonesty has a very damaging effect. In the first place, since cheating in business reveals the moral deficiencies as well as the humanity weakness of those businessmen who engage in it, the dishonest practice will ultimately exerts a perverse influence on the whole society. In the second place, it not only puts honest businessmen at a competitive disadvantage, encouraging those who did not cheat to adopt similar practices later, but undermines the very foundation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business. It is often painful to impose sanctions in a specific case. But it is worthwhile. For one thing, to eliminate professional dishonesty thoroughly, serious forms of punishment for a willful offense―a suspension of the offender from business―should be applied. For another, since the incentives to engage in cheating in business are mainly due to a lack of adequate precautions, drastic actions should be taken to prevent one form of cheating or another. 考研考前必看十大范文-青年面对社会 (07真题) Directions: Write an essay of 160-200 words based on the following drawing. In your essay, you should 1) describe the drawing briefly, 2) explain its intended meaning, and then 3) support your view with an example/examples. You should write neatly on ANSWER SHEET 2. (20 points) As we can see from the picture, a football match is going on. On guarding the goal, the man on the left seems to be keeping a “huge goal” that is easy and inevitable for a goal, while the person on the right hesitates to kick the ball with an illusion about the “huge keeper”. It is obvious that both of them exaggerate the difficulties in front of them. This portrayal does reflect a thought-provoking social phenomenon which is not uncommon in China now. The young always give up because the problem is beyond their ability to cope with. Superficially, it seems to be somewhat reasonable, but when weighing in the mind, we find there is an apparent tendency underlying this phenomenon: the lack of confidence. Firstly, it is well-known that we exist in a dynamic world with various difficulties. We can do nothing but face them. Secondly, attitude is the key point to take the first step. Assume bravery and confidence to solve the problem, you will find the question is not as “huge” as you imagine. Take us for example, the entrance exam for graduate students even seems to be a horrible monster before us. Some people give up, some persist. So, with confidence and the right assessment of the difficulties, try and exert your strength, and then we will overcome all problems. On the whole, I believe we young people should face the difficulties in right manner. And nothing is impossible, just do it. 09年考研考前必看十大范文-责任/两代关系 (05真题) Directions: Write an essay of 160-200 words based on the following drawing. In your essay, you should first describe the drawing, then interpret its meaning, and give your comment on it. This picture reveals a not-uncommon phenomenon of how elders are treated by their grown-up children in some of the families in China. When they are too old to take care of themselves, the elders become burdens to be kicked around by their sons and daughters like a football, a pitiful and unjust sight that will arouse indignation among many Chinese. As a nation renowned in the world for many of its virtues, the Chinese people have been practicing filial piety throughout history. Many much-told stories reiterate this time-honored virtue of loving and respecting the elders, like the story of Ti Ying in the West Han Dynasty who risked her life in order to save her wronged father from corporal punishment. Those who tried every means to avoid their duty of looking after their elders should bear in mind that they are much indebted to their parents for their birth and growth. Without the loving care and unrelenting work of their parents, how could they have grown up healthy and successful? How could it possible for them to go about without the pricks of conscience? Everyone of us should live up to the virtues passed down to us by our ancestors Only in this way can we be worthy of the name of a Chinese. 09年考研考前必看十大范文-文化交流 (02真题) Directions: Study the following picture carefully and write an essay in which you should 1) describe the pictures briefly, 2) explain its intended meaning, and 3) give your comments. The picture vividly depicts a lovely American girl in traditional Chinese costume with a sweet smile on her face. She wears ribbons, necklaces and other accessories that are characteristic of the clothes of a certain Chinese minority group. Undoubtedly, the costume has added oriental charm/glamour to her beautiful look/appearance/features. What the picture conveys goes far beyond only/merely a new fashion trend. Instead, it carries cultural meanings/implications as well. The fact that people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are attracted to mysterious Chinese culture indicates that to some extent a culture can be accepted, respected, appreciated and shared internationally. In other words, a nation’s unique/distinctive culture can become international through worldwide economic and cultural exchanges. Since the trend of globalization become irresistible, the increasing cultural exchange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mutual understanding and friendship. It is my view that national culture as priceless spiritual treasure should be preserved and cherished. Meanwhile, there are good reasons to advocate international culture for those ideas from the other cultures, controversial or even absurd at first sight, can provide a different perspective for us to observe the world in the long run. Nevertheless, when we are confronted with a different culture, we should be sensible enough to absorb its essence and to resist its dark side. Only in this way can we promote cultural development positively and make our world dimensional, colorful and vigorous. 09年考研考前必看十大范文-爱心/奉献 (01真题) Directions: Among all the worthy feelings of mankind, love is probably the noblest, but everyone has his or her own understanding of it. There has been a discussion recently on the issue in a newspaper. Write an essay to the newspaper to 1) Show y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symbolic meaning of the pictures below. 2) Give a specific example, and 3) Give your suggestion as to the best way to show love. When we use the word “love”, we do not simply mean an attraction to a person of the opposite sex, which is a very narrow definition of the word. The picture below illustrates the real meaning of love, by stressing the fact that love is emotional strength, which can support us no matter how dark the world around us becomes. As a matter of fact, throughout history people of many different cultures have regarded love as the most sublime of human emotions.3.《合同法》考前练习题 篇三
4.高考政治考前复习资料总结 篇四
5.建筑资料员2011考前练习题 篇五
6.管理学原理考前练习题及答案 篇六
7.资料:考研英语考前必看十大 篇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