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实施素质教育规划

2024-08-23

镇实施素质教育规划(精选10篇)

1.镇实施素质教育规划 篇一

*****村尼姑坪水库移民2011-2015

年后期扶持规划

**镇****村位于金水河上中游,北邻**村,西与**村接壤,南邻**村,东面以**村相邻。共有**个村民小组***人。草林村尼姑坪水库,涉及一个组,涉及户数**户、**人。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根据《**省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方案》精神,为了做好我镇尼姑坪水库移民2011-2015年后期扶持规划工作,特编制本规划。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加快岳坝经济发展这一大局,以解决移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困难和问题为出发点,以有效增加移民收入为目标,维护和促进库区移民的稳定和发展,努力把库区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的小康库区、安定稳定的和谐库区、公开公平的阳光库区、环境优美的生态库区。

规划原则:一是以人为本,改善民生。突出解决移民群众最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不断改善移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提高移民群众的收入水平。二是集中资金,突出重点。集中资金解决一批涉及移民人数较多、影响面广的突出问题;谋划一批带动性强、能有效促进移民增收的项目,让广大移民群众得到更大的实惠。三是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从实际出发,处理好需要和可能的关系,合理确定规划目标和任务,合理确定项目和造价,合理确定规模和盘子,增强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可操作性。

二、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为尼姑坪水库现状移民人口为**人。项目规划范围为列入库区移民后期扶持范围的村民小组,重点为由政府组织集中安置移民所在组。通过对移民户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分轻重缓急提出的规划项目安排意见,规划扶持项目主要分为水利设施、交通设施、生产开发等三大类。

三、规划目标

本规划基准年为2011年,近期规划水平年为2015年。本规划期内,重点帮助解决移民安置涉及组的基本农田建设、小型水利设施、组容环境整治、道路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及产业发展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改善移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移民生活水平。并结合镇“十二五”规划,以及政府性资金社会捐助和对口扶持等投资渠道,提出解决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的措施,并分析解决实施后的效果。

规划目标首先解决水库移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其次解决移民安置区饮水、交通及其他突出问题,重点解决吃水、农田水利、交通道路等问题。通过加大投入解决制约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使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生产生活条件有明显改善,经济社会发展争取达到当地“十二五”末的平均水平。

1.基本解决组内的交通问题; 2.基本实现移民群众饮水安全;

四、库区现状和可供开发的资源状况

**村尼姑坪水库兴建于五六十年代,属于农业学大寨的工程,由于其设计标准低、施工质量差、工程管理措施跟不上,工程经过多年运行,老化、退化严重,防洪能力大大降低。水库的管理运行无固定管理人员,均属镇管理,其管理方式比较松散。水库建成后,已运行四十多年,缺乏资金和正常的管理维护,致使工程不同程度的存在安全隐患。

据调查统计,**村尼姑坪小型水库周边,共有耕地5.43亩,园地330亩,经济林53.5亩,水面13亩,山林5458亩。可供开发利用资源较少,多以大山深沟为主,土层薄。地少、地薄、地碎、产量低,难以形成规模化生产,单纯种植农作物很难脱贫致富。

五、移民安置区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均耕地少、质量差。移民户人均耕地1.5亩,而且以旱地、坡地为主,集约化程度低,水利设施配套差,年久失修、毁坏严重。2.交通不便。目前,通往尼姑坪水库移民区的道路仍为简易的山路,还有金水河横亘其前,机械无法通行,遇阴雨天气,群众出行困难。

3.饮水困难。尚有一部分移民户的安全饮水问题没有解决,生产生活条件较差,严重影响着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发展。

六、主要任务

2011年以产业发展为主,解决农户的生产生活问题。农户以**、**、***为主,依托所在地的森林资源,大力发展林下经济。

2012年为三组农户修建漫水桥一座,拓宽改造现有道路?公里,解决出行难的问题。

2013年修建蓄水池一座,解决***多人的安全饮水问题。2014年加强基本口粮田水利设施建设,翻修加固现有灌溉设施,努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2015年以水库开发为中心,让有能力的农户开办以休闲、娱乐、垂钓等为一体的农家乐,增加农户收入。

七、项目规划

根据移民区经济现状、资源及基础设施现状及其自然发展趋势,对照规划水平年(2015年)规划目标,规划期(2011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计5年)内共需投入100万元,其中需移民部门扶持资金80万元。1.水利设施项目2个,修建堰头1座,引水渠2公里,解决60亩的水田灌溉问题;修建蓄水池一座,解决80余人的安全饮水困难。

2.交通建设项目2个,修建连接三组和秧岳路横跨金水河的26米长漫水桥一座;拓宽改造现有通往移民区的组级道路2.5公里

3、生产开发项目4个,拟规划建设3处可直接增加移民收入的生产开发项目。并根据当地实际,规划1处旅游观光项目。生产开发项目重点谋划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有利增加移民收入的主导产业项目,让广大移民群众在第二个五年规划实施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2.镇实施素质教育规划 篇二

刘延东同志强调, 要加强领导, 周密组织, 精心部署, 注重实效, 以积极进取的奋斗精神、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把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学习宣传好、贯彻落实好。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任务繁重复杂, 必须加强顶层设计, 全面规划部署, 分步有序推进;必须落实领导责任, 完善协调机制, 强化督导检查;要开展调查研究, 制定配套政策, 细化部门和地方工作任务, 构建分工明确、相互支持的工作体系;要系统规划, 重点突破, 扎实开展各项改革试点;要启动实施教育发展项目, 精心设计, 精细管理, 使每一个项目都成为得民心、惠民生的项目, 成为让人民群众满意、为教育发展增添后劲的项目;要建立相互衔接的教育规划体系, 完善分区域教育规划, 制定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和民办教育等七个分领域专题规划;要拓宽经费来源渠道, 切实加大教育投入, 通过科学配置、严格监管, 提高经费使用效益;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加强教育质量管理, 形成涵盖各级各类教育的科学质量标准体系, 健全以教师、教材、教法为重点的质量保障体系, 完善政府、学校、家长共同参与的质量监测体系, 推动教育事业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贯彻落实好《教育规划纲要》, 应坚持从实际出发, 只要符合中央确定的原则精神, 只要有利于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就要振奋精神, 大胆探索, 勇于实践, 敢于突破, 以坚持不懈的努力开创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

教育部下发通知, 要求全国教育系统认真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 全面实施《教育规划纲要》。一要大力学习宣传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 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要求和部署上来。二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统筹推进贯彻落实。三要积极推进改革创新, 有序开展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四要抓紧启动实施重大项目, 切实加强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五要认真制定实施方案和配套政策, 确保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六要完善体制机制, 强化督促检查。

3.普通高中实施职业规划教育的构想 篇三

一、普通高中职业规划教育的主要内容

1.高一年级

在高中阶段确定生涯教育课程内容时,必须注意到我国大多数初中没有开展职业规划教育、学生普遍缺乏职业规划意识这一事实。同时,高一学期末学生要进行文理科的选择,这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对自己未来职业方向的第一次选择,因为文理分科会在一定范围内限定了学生对专业的选择,继而影响到学生对未来职业的定向。因此,在高一阶段,职业规划教育的重点应放在对职业规划相关理论的学习上,并且针对文理分科教育学生对自身的个性、兴趣、能力倾向有初步的认识和把握,从而客观、科学地选择文理科。

(1)引入职业规划概念

教育学生基本掌握职业规划的概念及职业发展理论,根据自己的成长经历分析自己已经经过的发展阶段、现在所处的阶段、将来要经历哪些阶段;使学生掌握职业规划的基本步骤,即确定志向—了解自我—评估职业生涯机会—职业选择—选择职业生涯路线—确定生涯目标—制定行动计划;让学生理解高中阶段开展职业规划教育的意义及重要性,使职业规划的理念深入人心,为职业规划教育的顺利开展作好准备。

(2)唤起自我认知意识

教育学生通过各种测评来科学、全面、理智地了解自己的语言能力、计算能力、组织能力、身体素质、灵巧程度、创造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等方面的能力。比如运用“斯特朗兴趣问卷”、“库德普通兴趣量表”测试学生的兴趣倾向,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分析”了解学生的人格特征,使学生清楚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劣势与不足,从而扬长避短、有的放矢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教育学生正视自己测评中的长处与不足,不好高骛远,也不妄自菲薄,明确自己的不足之处是否可以弥补又该如何弥补,并能写出自我测评材料,提出改进方案。

(3)合理选择文理科

教育学生在充分认识自己、对自己作出科学评价的基础上,再结合对未来职业的基本定向选择文理科。文理分科将会影响到高考专业的填报,继而影响到未来职业的选择。可以说,文理科及专业的选择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对未来职业的初步定位,是未来职业选择的起点。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学习成绩不是主要的考虑因素,因为高一的学习成绩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可能随着学生生理、心理等因素的变化及课业难度的增加而产生较大的波动。只有符合自己兴趣、能发挥自己特长的选择才能为将来的学习增加动力。教育学生勇于为自己的未来承担责任,父母、老师的意愿只能作为一个参考,最终的选择要靠自己来决定,要克服从众心理和依赖思想,以免将来因为糊涂或被动地选择文理科而丧失对学习的兴趣。

2.高二年级

通过高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对职业规划理论和自身个性特征已经有了相对理性的认识和理解。因此,在高二阶段可以让学生对职业世界展开探索,并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使他们在了解自我、了解职业世界的基础上,开始有意识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在这一阶段的教育活动中可以更多地加入实践和体验的内容,活动要贴近社会生活,让学生实际检验自己在前一阶段形成的认识,把学习到的知识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

(1)对职业的初步探索

教育学生注意了解、收集各行业的最新资讯,如行业特点、就业机会、发展前景、薪酬情况、工作条件、工作环境、从业要求等;引导学生初步设想自己将来打算干什么,希望选择怎样一种生活方式,将在社会中扮演怎样的角色;让学生明确自己喜欢的职业将需要如数学、物理、化学等哪个范围的知识基础,从而使学生了解从事一种行业必须学习和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职业价值观的培养

教育学生懂得选择职业不仅仅是个人谋生的手段,而且是个人发展的需要,把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统一起来;教育学生明白职业生涯的成功并不是仅以金钱、权力、地位等这类外显的东西来衡量,而是应该看职业能否带给自己工作的快乐、能否促进自己的生涯发展、能否实现自我价值;教育学生明确职业生涯的成功主要靠自身的能力和不懈的努力,而不能单纯归因于机遇、家庭背景或社会关系等因素,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坚定学习目标、增强学习动力;教育学生学会从自我做起,能够为自己的未来承担起责任,而不是依赖父母、老师,能够承受打击和挫折,勇于创新,知难而进。

(3)对职业环境的分析

教育学生主动参加各种类型的社会实践活动,如职业岗位人才需求调查、人才招聘市场观摩、应聘面试模拟、寒暑假实践活动等,贴近社会、贴近生活,以规划和修正自己未来职业发展之路;教育学生初步分析当地经济特色以及相关的产业特点、发展前景,为自己将来专业的选择或就业作好准备。

3.高三年级

在高三阶段,学生面临升学或就业的抉择,这将是决定他们未来职业定向的关键时刻。虽然这时的选择不具有终身性,但仍会对个体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高三的职业规划教育应侧重培养学生职业生涯决策能力,帮助学生提高对自己未来职业生涯目标的决断和选择的能力,同时,对学生如何正确填报志愿、选择专业作科学的指导。

(1)编制职业规划方案

教育学生编制职业规划方案不仅要有长远目标,而且要有合理、清晰的短期目标,更要有切实可行的执行步骤,来指引自己的行动方向。

(2)继续对职业的探索

教育学生理智对待纷繁复杂的职业信息,能从中找到与自己相匹配的职业,并不断充实相关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教育学生针对自己喜欢的职业对照从业人员的要求来查找自己的不足,并积极拟定计划,逐渐弥补自己与从业人员的差距;教育学生有意识地培养自己求职的技能、方法与策略,如怎样写简历,如何成功推销自己,如何与不同的人沟通等,使学生日后能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多一分成功的把握。

(3)填报高考志愿

教育学生明确专业的选择、学校的选择对未来的职业定向有很大的作用,要让学生将选择学校和专业与自己的职业目标紧密联系起来,作好进一步的升学计划,科学地设计人生、规划未来;教育学生在填报志愿时要做到“知己知彼”,也就是说,要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兴趣、性格、能力等方面,也要对专业的学科特点、职业定向、素质要求、培养目标等做到了然于胸,这样才能使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和学校;教育学生掌握填报志愿的技巧和注意事项,避免造成高分低就甚至高分脱档的现象;帮助学生了解国家有关高考的方针政策,如助学金贷款政策、教育类专业学费优惠政策等;教育学生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做好独立面对日常生活的准备,以使学生在进入大学后能够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

对于那些学习成绩较差、升学无望的学生,指导教师可以针对学生个性特征,在普遍指导的同时,实施一对一的个别咨询和指导。帮助学生消除心理矛盾和冲突,克服挫折、焦虑、自卑等一系列不良心理问题和行为。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塑造良好的心理素质,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以积极的心态迎接各种竞争和挑战。此外,还应增加对学生就业和创业方面的指导,积极解答学生在就业政策、就业观念、求职技巧、就业心理、角色转换等方面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引导和鼓励学生多渠道就业、自谋职业、艰苦创业。

二、职业规划教育的实施途径

1.学科渗透

学科渗透是指任课教师在日常的学科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教材的深刻理解,充分挖掘学科领域中丰富的职业规划教育资源,融入职业规划教育的理念,引入职业规划相关的理论知识,向学生提供与本学科相关的一些职业情况和职业信息,使学生了解社会的人才需求及其与本学科的联系,帮助学生摆正当前学习与未来职业的关系,使各门学科成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基础,从而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规划能力。例如:与德育结合,可以引入职业理想、职业价值观的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与心理辅导课程结合,引入心理测评,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与劳动技术课程结合,可以引入职业、职业规划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协作意识;与现代信息技术课程结合,可以培养学生收集职业信息、运用职业信息的能力;与各学科课程结合,可以向学生说明各学科知识与各种职业基本技能之间的关系,它们目前的状况和发展前景怎样。如经常需要用到语文知识的职业有记者、编辑、秘书、办公职员、图书或档案管理员等,经常应用数学知识的职业有会计、出纳、统计员、审计员、采购员、营业员等,通过讲解学科知识的应用价值,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增强学习动力。也可以经常对学生讲述本学科成功人士的职业发展历程,让学生明确树立职业理想,积极设定发展目标,并按步骤对自己的职业生涯积极进行探索。

2.开设课程

将职业规划列入教学计划,进行课程开发、课程建设,可以使职业规划教育更为科学、有效。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开设必修课、选修课或校本课程,通过正规教学的形式,由专职教师或职业规划专家担任教学工作,全面系统地向学生传授职业知识,帮助学生探索自我,了解职业世界,合理地设计自己接受教育的计划、选定未来的职业。课程目标的制定应以高中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为主要依据,结合职业规划的理论,做到重点明确,可操作性强。积极建设和开发职业规划课程材料,力求教材形式多样,内容符合我国国情,体现时代特征,以便让学生学会对自我和职业进行客观的认识,探索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在课程实施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既注重学生对必要的职业规划理论的认知,又注重引导学生在不断体验自我潜能开发的过程中领悟职业规划的积极意义,使学生能够把自身愿望与社会需要结合起来,高效地实现生涯目标。要以能否促进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为评价依据,帮助学生对自我和职业进行探索,协助学生拟定职业规划和作出职业决策,以促进学生生涯的成熟和潜能开发。

3.活动体验

活动体验是指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一定的活动项目,让学生通过主动地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内涵,加深对自我、对职业的认知,提高职业能力及决策能力,以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和生涯发展。同时,教师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了解学生,引导和帮助学生达到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的目的。

4.职业咨询与指导

职业咨询与指导是针对学生职业规划中遇到的问题,由职业规划指导教师根据所掌握的信息,通过谈话、问卷调查、心理测试等方法协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个性特点等,并选择适合其实际情况的学校、专业或职业岗位供其参考。职业咨询和指导主要起着启发疏导、答疑解惑、指明方向等作用,帮助和引导学生用更有效的方式处理自我认知、职业规划、职业决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三、职业规划教育的实施方法

1.指导学生掌握职业规划理论的方法

(1)讲授法

以教学班为单位,通过教师的系统讲解来使学生掌握有关职业规划的基础知识。也可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用图片、录像等作成课件,使课堂教学更直观、更形象,内容更丰富。通过对职业规划的理论基础、国内外的发展状况、职业规划方法及策略等的系统学习,可以使学生深刻理解职业规划的重要意义,关注自我发展,培养职业意识。

(2)专题讲座

根据学生的需求,以职业规划的相关内容设定一个主题,如志愿填报的策略、各类职业的具体要求和发展趋势、个人求职或创业的经历、职业规划对个人发展的意义等,邀请各界人士来校为学生进行专题讲座。主讲者不应仅限于学校领导或职业规划教师,还应该从校外广泛邀请职业规划方面的专家、企事业单位代表、学生家长以及往届毕业生等。通过主讲人对自己亲身经历的讲述,使学生深切体会各种职业生活,一方面可以为学生将来的职业选择提供依据,培养学生对某种职业的兴趣,拓宽学生的职业视野;另一方面可以让主讲人以自己为实例来证明学科知识,特别是基本学科技能在工作中的重要性,以鼓励学生努力学习打好基础。

(3)互动座谈

按学生的不同职业定向将学生分组,如医生、记者、建筑师等,再邀请各行各业的职业人士到校与学生见面、座谈,向学生介绍各自的职业活动情况及其对人员素质的要求,回答学生的种种提问。互动座谈可以促使学生敞开心扉地与别人交流,增强对各种职业的理性认识,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价值观,增强学习动力。

(4)辩论会

针对学生对于自我或职业认知中存在的困惑,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设定为辩论主题,如评价职业成功的标准是什么、在填报志愿时是否听从父母的意见等,将学生分为两组,通过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辩论,引导学生对自我、对职业进行探索。再引入相关的理论知识,使学生能够将职业规划理论与自己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为自己的职业生涯作好准备。教师也可以借此全面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以及真实想法,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合理地填报志愿和规划职业生涯。

2.指导学生体验职业环境的方法

(1)社会调查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针对自己喜欢的职业进行社会调查,通过对人才和劳动力市场、用人单位的考察,对从业人员的调查、访问等方式,了解该行业的就业情况、发展前景、对从业人员的要求等,并写出调查报告。通过调查,可以使学生多方面地了解自己喜欢的职业,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对自己的未来职业展开理性思考,增强了学生的职业意识,更能明确自己与从业人员的差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企业参观

根据当地经济的现实情况与优势产业的发展态势,学校积极联系当地企业,有目的、有主题地组织学生参观企业。这里的“企业”是一个笼统的称呼,泛指生产、管理、服务等各个领域的工作岗位,如工厂、医院、银行、饭店、商场等等。在参观结束后,要让学生根据主题写出心得体会。通过参观不同的企业,可以使学生直观地了解不同职业从业人员的工作过程,感受不同的职业环境,从而拓宽学生关于现实劳动与职业世界的经验范围和视野。

(3)实习锻炼

学校组织学生在假期深入到实习场所,增加学生体验职业生活的机会,使学生真正走进职业群体和职业环境,获得切实的职业体验,并能培养基本的职业技能。更重要的是,在实习中提供了与各行各业人员交流的机会,学生可以从中获得现实生活中人际交往之间语言表达、为人处世的技巧,增强团队合作的能力和责任感。

(4)职场模拟

教师组织学生对各种职业活动情境、形式、人物进行模拟,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职业身份,营造“类真实”情境,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训练,使学生了解不同职业的特点,以帮助学生增强职业抉择能力、职业耐挫能力、求职面试能力等。同时,让学生在体验自己角色的过程中也充分考虑对方角色的心理,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理解、容忍、表达、沟通等职业能力的目的。

3.指导学生作出职业决策的方法

(1)个别咨询

是指教师对学生存在的个性问题进行个性化的辅导。不同的学生其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兴趣、职业定向等各不相同,个别咨询满足了这种个性化的要求,也利于学生对时间与精力的充分、合理利用;同时,学生的职业理想、职业兴趣等属于学生的个人秘密,集体辅导容易导致学生掩盖自己的真实想法,个别咨询可以尊重学生的隐私,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2)团体辅导

又称集体咨询、群体咨询或小组咨询,是指教师对学生团体进行讲解和训练,同时接受多个学生咨询的辅导方法。团体咨询可分为两大类:一是重点关注个体,咨询方法、手段等直接针对每个成员,如针对团体的讲解、训练等,其目的在于让每个成员获得相应的知识与技能等;二是重点关注团体成员的交互作用,教师将具有类似问题或相同需求的学生组成小组,小组成员在教师的组织与引导下,相互启发、讨论,解决问题,达成目标。学生对职业前景的疑问、对职业现实的误解、对未来的迷惘、对自我认识的偏差等问题,通过团体咨询的方式,调动同伴参与活动,互动启发,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范例引导

是指通过对职业规划成功案例的分析和研究,引导和激励学生,并形成自我的职业规划设计。范例引导以事实说服为主,具有真实性、现实性、可模仿性,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普通高中职业规划教育的实施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的工程。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作为一种积极应对策略,必须要使人们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在中学开展职业规划教育的重要性及对学生深远的影响,认识到职业规划教育对打造高素质实用人才的重要作用;更要使职业规划教育成为普通教育系统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人人都应接受的、基本的职业准备教育,而不是对学科知识教育的可有可无的补充。为此,国家应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职业规划教育的领导与监督,同时要加强宣传舆论工作,大力宣传职业规划教育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更新人们传统的职业观、人才观,营造全社会认可、接受、支持和重视职业规划教育的良好局面。此外,要强化全民共同参与实施职业规划教育的观念,加强学校、社会、家长等各方面的配合,共同促进生涯教育的发展。教育界、理论界也要大力开展关于高中生职业规划教育的理论研究,从高中生自身特点及需求出发,开发出适合高中生的测量及评价工具,并根据形势的变化不断为高中生提供全面的职业信息和灵活的教育方法。

参考文献

[1] 沈之菲.生涯心理辅导.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 黄天中.生涯规划—理论与实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 《中学职业指导研究与实验》总课题组.《中学职业指导研究与实验》课题总报告.教育与职业,2001(3).

[4] 李金碧.生涯教育:基础教育不可或缺的领域.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4).

[5] 宋倩,李融亲.中学生职业选择和择业标准的调查研究—谈中学职业指导存在的问题及开展途径.柳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3).

[6] 常学勤.普通高中开展生涯教育的途径与策略.教学与管理,2010(8).

4.黄柏镇教育强镇实施方案 篇四

为深入实施科教兴镇战略,加快教育现代化、信息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综合实力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结合我镇的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以建设教育现代化为主线,以深化教育改革为动力,以提高基础教育为重点,全力推进创建教育强镇工作。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快规范化学校和教育信息化建设,促进教育均衡和谐发展,提升综合竞争力,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把太平镇建设成为富裕、文明的小康社会作出积极的贡献。

二、目前的教育现状

我镇现有镇属初中2所,小学8所,幼儿园2所,在校学生2315人,其中初中学生808人,小学生1302人,在园幼儿205人。幼儿入园率67 %,小学入学率100%,初中入学率100 %;17周岁完成率100%。

三、总体目标及主要任务

(一)总体目标

实施“科教兴镇”战略,切实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充实中小学现代化教育设备,优化学校资源整合,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办学效益和综合实力,促进幼教、普教、成人教育和谐发展,成为汨罗市教育强镇。

(二)主要任务

1、调整学校布局,优化教育资源

大力实施学校布局调整。撤并树冲中学,加大黄柏中学的寄宿制建。撤并冷水小学,改建成黄柏镇第一所公办幼儿园。

2、创建规范化学校,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加大投入,全力创建规范化学校,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实现教育均衡发展。8月份将冷水小学建设成为黄柏镇第一所公办幼儿园。

3、加强现代教育装备,推进教育技术信息化 认真落实《中小学教育装备管理规定》,强化学校教育装备,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提高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全镇教育信息化水平。初级中学建设校园网,其它小学连通宽带,连接基础教育网;每间学校建设电教平台,建电脑室;从小学三年级起开设英语课,四年级起开设信息技术课。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打造高素质师资队伍 强化师资,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采取业务培训、在职进修,走出去、请进来等手段开展培训,建设有现代教育

理念,教学业务精良,有竞争拼搏意识,敬业奉献的优良教师队伍。加快教育改革发展步伐,加强研究,积极鼓励老师参与教育科研,争取有更多教育、教学科研立项,有更多教育、教学科研获奖,有更多的论文在市、省和全国发表,不断将教育、教学科研工作推向深入。

5、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整体水平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教学质量上新台阶。加强德育工作,拓宽德育渠道,完善德育网络;认真抓好新课程的实施,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重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开展丰富多彩的适合学生心理、年龄特点的课外活动,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全力打造特色学校,力争中考及各类竞赛名列县的前列,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体现资源整合优势。

四、计划投资项目及资金来源 1、2011年计划投资27万元新建黄柏中学传达室、及部分围墙、门楼、厕所。2、2011年新建中心小学文化长廊、一幢教师综合办公房,预计投资18万元。3、2011年投资120万元拆除丰仓学校平屋,新建800平方米的教学楼及280平方米的食堂。4、2011年撤并冷水学校,建成黄柏镇第一所公办幼儿园。计划投资90万。

5、村级文化建设:增设设施设备一批,预算资金200万元。

以上各项投入,共计需要资金2555.1万元。主要采取“县政府、教育局支持一点,镇财政解决一点,村(居)委、单位筹集一点,社会各界捐赠一点”的办法解决,确保各项建设资金落实到位。

五、具体措施

(一)调整组织机构,加强“创强”工作的领导 为了加强对“创强”工作的领导,确保“创强”工作顺利进行,对太平镇创建清远市教育强镇工作领导小组进行调整充实:

组 长:冯勇刚 副组长:黄建敏

成 员:周果豪、胡又稳、吴玖云、黄秀文、江明华、黎奇林、陈 虎、舒雨阳,各村委会书记。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规划组、经费落实组、宣传组、资料组、幼儿、成人、村级文化教育组、基建报建、募捐组七个工作组,其中办公室设在镇党政办,由陈 虎同志兼任主任。

(二)加强宣传舆论,营造良好氛围

各村委会、各单位、各部门要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积极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大造舆论,在全镇掀起一个关心教

育、支持教育,为创建教育强镇,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作贡献的高潮,凝聚社会力量支持教育、发展教育,形成“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民以支教为贵、师以授教为荣”的氛围。

(三)明确责任,通力协作

根据汨罗市教育强镇督导评估指标体系明确各自的工作任务。镇党政部门作为创强工作的责任主体,主要领导一定要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各部门、各单位也要明确自己的职责,相互配合、通力协作,做到思想到位,工作到位,扎扎实实地推进各项创强工作。

(四)强化监督机制,确保创强工作落实

确立教育优化发展的地位,将创强工作纳入干部任期目标和实绩考核内容,强化监督机制,加强督促检查,促进工作落实。对不作为或工作不力,未按时完成目标任务,影响创强工作进程的,实行责任追究。

六、实施步骤和完成时间

(一)第一阶段:宣传发动阶段(2010年2月上旬)

1、制定创建市教育强镇的实施方案,调整创强领导小组和工作组,明确分工,责任到人。

2、召开创强工作加温鼓劲大会,利用各种媒体开展广泛的宣传发动工作,努力营造建设市教育强镇的良好氛围。

(二)第二阶段:实施推进阶段(3月 — 11月)

1、组织各工作组成员学习、培训,并进行具体分工。

2、制定学校整改方案,精心规划、精心组织、精心实施,认真落实各项整改工作。

3、对照市教育强镇建设的有关要求,完善好各学校的硬件建设,如场地、器材、电脑室,学校计算机添置,校园网络建设等。

4、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加强对学校和教师队伍的管理,继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5、认真做好评估方案印证材料的清点、整理、补缺工作。

6、切实做好自评工作,邀请市督导专家亲临指导。

(三)第三阶段:迎检验收阶段(12月)

1、再次召开加温鼓劲大会,落实迎检工作。

5.镇实施素质教育规划 篇五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方案

(二〇一三年六月)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望非常迫切,为了真正能让教育改革成果惠及千家万户,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切实保证教育的公平性,根据省、市、县相关文件精神,特制定我校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方案:

一、基本情况

罗布镇幅员面积164平方公里,辖11个村21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2148人,本年初全镇共有小学教学点28个,教学班156个,其中完小17所,单小教学点11个。在校学生4881人,教职工265人。近年来,学校遵循 “依法执教、科学管理、突出质量”的办学思想,以加强教育科研为重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巩固提高“两基”成果为基石,推进全镇小学教育科学发展。

二、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十八大精神为引领,结合我镇实际情况,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大胆探索与创新,努力在校点布局及标准化学校建设、薄弱学校设备改造、网络教育资源共享、教育管理、教师队伍建设、营养改善计划、幼儿教育等方面改善办学条件,使存在地区差异的不同群体学生最大程度地享受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三、具体规划

(一)、科学布局校点,实现校舍标准化建设。近年来,随着生源自然流动和减少,我镇辖区内校点必须重新调整和科学布局。我校将以校点布局为契机,以校舍标准化建设为重点,力争6年内把辖区内校点收缩到16个,进一步整合资源,改善办学条件。在2020年前完成全镇11个村中心校标准化校舍改造。现已改造修建完成顺河村中心校、青龙村中心校、簸箕村中心校。拟在2013-2016年间修建完成簸火村中心校、罗布村中心校、郭家村中心校。在2017-2020年间修建完成庙坪村中心校、新田村中心校、黑龙村中心校、桃坝村中心校。

(二)、改造薄弱学校设备,提升办学水平。

“薄改计划”现已实施了全镇11个校点,下一步将继续争取上级的投入,使全镇学校在体育、科学、音乐、美术、数学等方面的教学器材(包括图书)和电子白板等先进教学设备达到标准化配备,缩小城乡差距,提升办学水平。

(三)、构建网络平台,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为进一步优化网络教育资源,实现云端教育资源共享,我校现已开始互联网校校通工程施工,2013年首先在8个村中心校实施网络光缆传输,3个村中心校暂时实现无线网络 到校。计划全镇所有校点在2015年前实现互联网络全覆盖。预计全镇学校每年的网络费用将达到8万余元。此外,随着电子白板、多媒体等先进教学设备的配备和安装,在三年内逐步实现互联网班班通。

(四)、抓好教育管理,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1、继续巩固“两基”成果,进一步采取落实责任、宣传发动、贯彻好党的惠民政策等措施,做好“控辍保学”工作,确保适龄儿童入学率保持在99.8%以上,辍学率控制在0.4%以下,小学生升入初中直升率达到95%以上,适龄残疾儿童入学率达90%以上。

2、为实现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我校近期将出台《教师流动管理办法》,对教师相对集中的罗布、顺河、簸火小学实行教师支教制度,提倡、鼓励教师到我镇偏远学校支教1至2年,促进教师的合理流动。同时,继续提高奖励性绩效工资艰苦地区补贴标准,修订完善奖励性绩效工资考评发放制度,进一步提高偏远学校教师待遇。

3、定期开展教学扶贫交流活动。镇中心校每年都要在偏远学校巡回开展送教到校活动。同时,村与村之间,校与校之间定期开展教学交流活动,在活动中实现共同学习、取长补短、相互提高。

4、大力探索教育改革,推动学校内涵发展。积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实施 “访学”活动和“以培代奖”的教师外出学习活动,开阔教师视野,让我镇教师从 名校和名师身上看到自身的差距,树立危机意识和责任感,有效提升教育管理和教学水平,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

5、努力探索高效课堂。在教学中全面推行我镇研究的“两辅一主〃六步教学”模式,积极开展示范课引路、评优课激励、研讨课提高、常态课指导的“四课”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6、加强教育科研,认真开展好学校教研组工作,大力表彰在教学研究中作出贡献及取得成果的优秀教研组和教师个人。同时,针对实际做好课题申报研究工作,做到校校有课题,人人有研究。

7、抓实常规管理和教学“六环”建设。强化学校、班级的德育工作常规、“三室”工作常规、班务工作常规、学生一日学习生活常规和安全工作常规,继续坚持把德育工作寓于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之中。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科学合理地安排课程表,保证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严格保障学生在校学习、体育锻炼时间。科学合理地安排学生的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学校领导继续带头抓实“六环”建设,认真落实学校行政领导及教师听课制度,实行推门听课。

(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育人水平。

1、在教师中认真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加强政治及法律法规的学习,将师德考核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职务晋升、评优奖励和绩效工资发放的重要依据,实行师德考核一票否决。加大对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的处罚力度,大力表彰教 育教学工作中涌现出来的优秀教育工作者、先进教师。促进教师遵纪懂法、依法执教。

2、认真落实《云南省中小学校长守则》,有针对性地开展校长培训,重点提高校长贯彻教育方针、依法治校、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善管理、素质高的校长队伍。

3、做好教师培训工作,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一是做好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二是新教师培训工作;三是抓好教师学历补偿工作;四是抓好教师远程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五是保证教师培训经费的投入;六是认真落实“国培计划”。通过加大培训力度,创新培训方法,拓展培训渠道,提高培训实效,力争使我校教师在各类培训中合格率达100%。此外,通过各类培训,要求教师努力掌握多媒体教育手段,人人会制作课件,人人会使用电子白板等先进教学设备,从而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服务于学生。

(六)加快食堂改造步伐,实施好“营养改善”工程。随着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我镇部分校点硬件设施欠缺,开餐条件落后,我校将加快学校食堂改造步伐,改善学生用餐条件,拟用三年时间完成11个村中心校的学生食堂规范化建设,现已完成了青龙村、簸箕村、新庄村、黑龙村中心校学生食堂建设。同时,进一步加强食品卫生安全管理,落实食堂安全管理制度,加大对食堂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力度,健全食品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切实提高学生餐饮 质量。

(七)大力发展幼儿教育,为学生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我镇目前有公立幼儿园一所,私立幼儿园一所,民办学前班7个,在园幼儿608人,我校将创造条件,大力倡导和鼓励民办幼儿教育的发展。同时,积极争取资金投入,在未来十年内每村建成一所中心幼儿园,大面积提高幼儿入园率。

6.镇实施素质教育规划 篇六

“十一五”以来,在省、市、县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正确指导下,我镇教育工作者开拓创新、团结拼搏,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在全员培训、骨干培训、校本研修等活动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和丰富的经验。教师培训机构建设得到跨跃式发展,教师全员培训取得了显著成效,中小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十二五”是我镇教育事业发展又一个重要时期,要努力实施“人才强教”战略,建设一支德才兼备、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造就一批德艺双馨、教有专长、有较高声望的名校长、名教师,使全镇中小学教师队伍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为我镇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国家及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和省、市教师继续教育“十二五”规划要求,积极推进新一轮教师全员培训,健全和落实教师全员培训制度,创新工作方法,追求培训实效,构建开放灵活的教师继续教育体系,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适应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要求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二.具体目标

1.建立科学管理体制,形成高效培训机制。明确责任,相互协调,形成合力,增强教师培训工作的效率和活力。落实“校长是教师培训第一责任人”责任,提高校长在教师教育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完善培训制度建设,建立对中小学及教师的培训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实施对学校教师培训工作的质量保障、监管、评估制度。

2.高质量实施全员培训

(1)实施新一轮教师、校长全员培训。提高网络培训水平,深入推进校本研修,突出师德教育,开展旨在提高教师教育教学基本能力的“备好课、上好课、说好课、命好题、育好人”的培训活动,促进中小学教师素质整体提升。保证教师每年培训学时不少于72学时,五年不少于360学时。

1(2)加强对薄弱学校教师的培训 加强薄弱学区、薄弱学段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队伍素质得到均衡发展、协同并进。加强幼儿园教师学历培训,使幼儿园教师学历整体水平达到或超过省、市“十二五”发展规划要求。

(3)加大名师队伍建设 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学科齐全的骨干教师队伍,培养一批德艺双馨、业务精湛、在县具有一定声望的“名特优”教师。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后备干部人才梯队,适应我镇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要求。

(4)不断创新培训模式 加强培训科研,探索全员培训“全覆盖、低成本、高效益”的方法和手段。改进培训方式,初步形成教师根据需要,自选培训内容、时间和形式自主学习,学校积极支持、教师自觉参训的教师培训格局,不断提高培训质量。三.主要任务

1.优化实施网上培训

网上培训是依托优质网络培训资源开展教师全员培训的方式,是实现 “全覆盖、低成本、高效益”教师全员培训的必然选择。“十二五”期间,大力推进教师网上培训。

2.深入推进校本研修

学校是实施教师教育的有效阵地,教育局相关部门和教师进修学校要加强对中小学(幼儿园)校本研修的策略研究、方案审批、过程指导、经验总结、成果推广等工作,完善校本研修管理和考核办法,加强校本研修领军人才的培养和管理。

3.突出幼儿教师培训

“十二五”时期是幼教事业加速发展的五年,对幼教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根据形势发展要求,结合我县幼教工作者的基本素质,突出幼儿教师岗位培训、教育科研能力培训。

4.按需开展专题培训

作为对教师全员培训的补充和完善,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实际及教师专业发展需要,积极参加进修进修组织的班主任、心理咨询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应用能力等主题的培训。

5.加强“名特优”教师队伍建设

(1)骨干教师培训 为形成教师专业成长梯队,实施“十二五”新一轮中小幼教师培训,采取系统性集中培训或主题性短期培训等不同形式,五年内培训骨干教师总量占全镇专任教师的25%。建设一支适应教育发展要求的、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发挥骨干带头作用和示范辐射作用的优秀教师群体。(2)名优教师培养 实施中小学“名特优”教师培养计划。力争到2015年,新增县学科带头人40名,形成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骨干教师梯队。

(3)名教师带动建设 “十二五”期间,促进名师的再成长、发挥名师的引领示范作用。

新一轮的骨干培训中,我镇将积极配合上级教师培训机构的安排,选派优秀骨干教师、教育管理干部参加县、市级培训。

6、进一步提升中小学教师学历水平

充分发挥我镇教师教育机构职能,继续多渠道开展中小学教师学历提高培训工作。到2015年,全镇幼儿教师力争专业学历达95%、大专学历达20%;小学教师大专学历达50%,本科学历达30%;初中教师本科学历达70%,硕士研究生学历达2%。

9、加强干部队伍培训

(1)校(园)长提高培训 加快中小学校长专业化进程。所有在职中小学校长必须参加规定学时的提高培训,认真做好校长学历提高和骨干培训工作,鼓励校长带头参加研究生学历(学位)培训。确保参加骨干培训的中小学校长不低于校长总数的50%。

(2)校(园)长专题培训 积极参加以“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创新与实践”为主题的分管德育校长培训班、以“校本研修的实践与研究”为主题的分管教学校长培训班和“安全和谐校园建设与研究”为主题的分管后勤校长培训班,着力奠定学校内涵发展力。

(3)中层干部培训 积极参加教学、科研、团队(辅导员)等为主题的学校中层干部培训班。

(4)后备干部培训 积极参加年青优秀的校级后备干部培训,着力打造一支素质全面的后备干部人才队伍。

四、主要措施和保障机制

1.加强领导,明确工作责任

为确保“十二五”教育继续教育目标任务的完成,要建立教师培训工作责任制,进一步完善教师继续教育责任体系。

(1)成立领导小组 成立由镇教办主任任组长、分管主任及师训站站长为副组长,教办其他人员、办属部门负责人、中小学校长为成员的安庄镇“十二五”教师继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统一领导。

3(2)建立中小学教师培训机构 进一步明确中小学校长是学校教师继续教育第一责任人,分管教学校长任培训组组长,统筹规划实施校本研修,精心组织教师参加各级教师培训机构举办的教师培训活动。

2.完善制度,强化培训管理

(1)完善教师培训管理制度体系 认真贯彻和落实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修订完善《肥城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管理规定》、《肥城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校本研修规定》等相关制度;各中小学、幼儿园必需制定相关教师继续教育管理与考核办法,将教师继续教育制度的实施与教育人事制度的改革有效衔接,把培训情况作为教师业务档案和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职务评聘、岗位设置和晋升、评优、评先的必要条件。凡没有完成上继续教育任务的教师,当年考核不能评为优秀等次,不能评为先进教师、优秀教师或其它荣誉称号;加强对培训过程中学员的出勤、学习态度、培训效果等的考核。

(2)加强评估督导 将中小学开展的继续教育工作质量纳入中小学教育督导评估范畴,并作为对中小学校长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3)严格执行签证验证制度 实行教师继续教育证书制度,严格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管理,依法执行教师继续教育签证验证,确保继续教育签证验证率100%。

3.更新理念,创新工作体系

加强实践研究,创新培训机制。随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不断推进和中小学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升,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也出现了新的需求,必须加强学习、更新理念、创新培训机制,加强培训科研,以培训科研促进培训发展,加强具溧水特色的培训文化建设。

4.深入研究,探索培训模式

树立培训紧紧为学校发展、为教师专业发展服务的意识,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教师培训的特点和规律。深入研究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中出现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有组织地开展培训工作的课题研究。注重培训的开放性、民主性和参与性,坚持集中培训与校本研修、自修提高相结合,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培训活动,不断提高培训的质量。

7.镇实施素质教育规划 篇七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 指的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 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现代学制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双轨学制、二是单轨学制、三是分支型学制。其图示如下。

1. 双轨学制

在十八、十九世纪的西欧, 形成双轨制。一轨自上而下, 其结构是大学、中学;另一轨从下而上, 其结构是小学 (后来是小学和初中) 及其后的职业学校 (先是与小学相连的初等职业教育, 后发展为和初中相连的中等职业教育) 。双轨制是两个平行的系列, 这两轨既不相通, 也不相接, 最初甚至也不对应, 因为一轨从中学开始, 一轨只有小学。这样就剥夺了在群众性小学上学的劳动人民子女升入中学和大学的权利。后来群众性小学发展到中学时, 才有了初中这个相对应的部分。初中阶段的双轨制, 一轨是文法中学 (英国) 、国立中学 (法国) 和文科中学 (德国) 的第一阶段, 另一轨相应的是现代中学 (英国) , 市立中等学校 (法国) 和初级中学 (德国) 。欧洲国家的学制都曾是这种双轨学制。

2. 单轨学制

这种学制最早产生于美国。18世纪末, 美国由农业国迅速向工业国发展, 19世纪初, 美国小学及中学得到迅速的发展, 从而形成单轨学制。美国单轨学制呈现自下而上的阶段:即小学、中学、大学。其特点是一个系列, 多种分段。数十年来没有多大变化, 因为它有利于教育的普及, 后被世界其他国家先后采纳。经教育教学的实践证明, 单轨制对现代生产和现代科技的发展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

3. 分支型学制

这种学制既有单轨的特点, 又有双轨的因素。它一开始并不分轨, 职业学校的学生也可以进入对口的高等学校学习, 但又不同于单轨, 因它进入中学阶段后又开始分叉。这种学制的前段小学、初中是单轨, 后段分叉 (各级各类的中等专业学校、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 是界于单轨与双轨之间的一种学制。

二、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实施窥探我国学制的发展变革

2010年初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中强调指出:教育要发展, 根本在改革。要以体制改革为重点, 加快调整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办学体制、教育管理体制, 建立新型的现代学校制度。进而对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终身教育都作了不同层面的诠释。

1. 学制改革应贯彻党的全面发展教育方针, 切实践行素质教育思想

(1) 学制系统。学制系统的主干由学前教育、义务教育、中等教育 (职业教育) 、高等教育四级组成。办学规模呈正金字塔型。学校类别主要有:普通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为主类, 成人教育、培训教育、特殊教育等为辅类的教育系统所组成。高中教育分为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两种。普通高中以升学为主, 就业为辅。约占高中学校的40%, 职业高中以就业为主, 升学为辅。约占学校的60%。大学教育可尝试分为学术型、技术型大学两种, 前者约占25%, 以培养基础科学研究人才为目标, 后者以培养应用科研和高级技术人才为目标, 约占75%;前者可从目前的部管综合型大学筛选, 后者包括目前的工、农、商、医、法和艺、军事类高校以及高等职业大学。

(2) 评价选拔。配合学制改革的需要, 建立健全人才鉴评与选拔机制可尝试建立从幼儿园到高中逐步进行职业理想、职业陶冶和职业指导。在初中、高中阶段重点开展可培养方向和可培养基础测评并实行两次分流。初、高中不再承担学生升学责任, 学生参照测评结果, 依据个人志向分别报考不同种别高一级院校组织的升学考试

2. 从学校系统分析双轨学制向分支型和单轨制发展

这种发展趋势有两个层面的含义:20世纪初, 西欧双轨学制中一轨只有小学, 一轨只有中学和大学, 经过两次世界大战后, 德、法、英先后实行了统一的初等义务教育, 初等义务教育并轨了。它明确地告诉我们:义务教育延长到哪里, 双轨学制就并轨并到哪里。单轨学制是机会均等地普及教育的好形式。

3. 从教育的各个阶段分析

(1) 延长普及义务教育的年限。义务教育即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普及义务教育是现代社会生活所必须, 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从国外看, 提早入学年龄, 延长义务教育的年限成了普遍的要求和新的趋向。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9年出版的《世界各国教育制度指南》一书中列举的85个国家, 7岁入学的有18个国家, 6岁入学的有51个国家, 5岁入学的有16个国家, 绝大多数是6岁入学。许多国家的义务教育的年限由原来的七八年延长到现在的十二三年。把中学阶段纳入义务教育, 是当代学制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2) 扩大学前教育及高等教育。长期以来, 许多教育学家、教育心理学家、生理学家作了大量的不同方面的幼儿智力发展问题的理论研究。相关研究证明, 4~5岁是儿童智力发展的最迅速的时期。而儿童一生的成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早期教育。因此, 早期智力开发问题引起许多国家的重视, 都加强了幼儿教育工作。有的国家已达到普及的程度。如法国、朝鲜入园率已达到100%。《教育规划纲要》强调要加强幼儿教育特别是农村幼儿教育的普及。

二次世界大战后, 高等教育得到迅速的发展, 一是得益于生产力突飞猛进的发展, 一是现代生产和现代科技的发展需要高等教育为其培养各级各类高级专业人才。高等教育正逐步由精英向大众及普及发展, 向多类型、多专业、多层次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教育规划刚要》对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的一大新亮点。日本一著名学者对高等教育国际化提出了相应的三个标准:一是“通用性”, 即能为他国、他民族所承认和接受;二是“交流性”, 即能与国外进行平等的交流;三是开放性, 即能够充分地对外开放。《教育规划纲要》在对高等教育论述时强调要求各种层次、类型的学校合理分布、功能互补、相辅相成。如研究性大学主要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在科研方面以技术创新研究和基础理论原创型为主;教学研究型高校主要培养技术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和创新型人才, 在科研方面以技术的应用研究和技术创新研究为主;技术应用教学型高校 (一般本科高校) 主要培养技术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科研方面以技术的应用为主;技能教学型高校 (高职高专) 主要培养技能型人才, 在科研贡献上主要体现为技术和技能的运用。

(3) 重职业技术教育、终身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是现代大工业生产的必然产物, 一些经济发达, 教育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提出“职业教育普通化, 普通教育职业化。”在20世纪80年代, 职业学校与普通学校在校学生的比例:美国4∶6, 苏联和日本是4∶6, 德国是6∶4, 意大利是3∶1, 他们提出在此基础上还要有所提高。美国拟达到5∶5。

终身教育是人一生各阶段当中所受各种教育的总和。也是人所受的不同类型教育的综合。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 终身教育作为一种最具有影响的教育思潮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很多国家把它作为国家教育改革的总政策, 有的国家则设立了“终身教育委员会”, 不少国家制订了关于保证终身教育实施的法律。有人提出, 终身教育是打开21世纪之门的金钥匙。学制改革越来越朝着“终身教育”的方向发展

(4) 师范教育升格。师范教育升格也就是提高师范教育的办学水平及办学质量, 表现为停办中等师范学校, 大力发展高等师范教育。英、日、法、美均要求中、小学教师达到大学毕业的专业水平。比如英国在大学毕业生中招收学员, 进行为期一年的教育专业训练, 考试合格后方能取得教师资格。日本鼓励综合类大学兼办“师范教育”, 如东京大学、名古屋大学、京都大学均设有教育学院, 实际上是通过竞争来提高师资培养的质量。前苏联把师范教育的改革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中心问题, 除修改师范教育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外, 还把高等师范院校的学制由4年改为5年。许多国家还采取经济手段:提高教师工资、教师教龄补贴, 推行休假、旅游的规定和带薪脱产进修制度, 吸收优秀人才报考师范院校, 甚至出现争取进师范的报考热。

参考文献

[1]王道俊, 王汉斓主编.教育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8.

[2]王汉斓主编.教育学.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1989.

[3]王道俊, 郭文安主编.教育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9.

8.镇实施素质教育规划 篇八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途径研究

近几年来,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逐年增多。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已成为国家经济建设与发展的顶梁柱。至此,国家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非常重视。国家希望通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提早规划个人职业生涯,并朝着个人目标发展,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做准备,实现更高自我价值,同时也为社会经济发展做贡献。

一、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分析

(一)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不足

1.专业选择不正确

我国许多中职学生在选择专业上普遍存在盲目性,大部分学生的专业并非主观选择,主要是听取老师、家长或亲戚朋友的意见,以至于所选专业并不符合自身职业发展所需。目前,许多中职学生对所学专业表示不感兴趣,其根本原因以下两点:第一对自我的了解不够全面,学生不能充分了解自身专长与兴趣所在;第二对专业了解不全面,学生在选专业之前并未对所选专业进行仔细了解,仅仅只通过宣传资料、教师或相关人士的介绍来获取专业信息,以至于学生对专业的了解只停留在表面上,没有结合自身情况及社会状况对专业做深入了解。

2.自我职业生涯目标定位不明确

目前,许多中职学生在就业方向的选择上面主要考虑是否符合个人兴趣爱好,收入及福利待遇是否好,职业是否稳定。由此可看出学生在选择就业时仅仅只考虑自身利益,旨在追求收入高、福利好的工作,一味处于理想状态,脱离社会轨道,对当前就业形式缺乏了解,完全没有认识到当前就业形式的严峻,一直以先择业再就业的态度发展职业生涯,便会出现就业难的状况。另外,一部分学生对职业生涯的成功要点产生了错误的认识,认为人际关系、家庭背景及机遇是决定职业成功的关键,从而对个人自身方面的客观因素产生忽略。容易形成消极懈怠心理。

3.对自身职业发展认知模糊

中职学生没有对目前自身职业能力和兴趣进行分析,对未来的职业生涯状态没有认知。许多学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没有进行认真思考,对相关职业生涯规划的了解情况也相对较少。绝大部分学生并不清楚自身的职业态度、职业能力、职业技能,学习缺乏目标,没有针对性,盲目性大。

(二)学校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中的缺陷

1.组织机构不健全

目前,许多中等职业学校的职业指导工作非常具有局限性,仅仅只有一些基础的形式,比如提供就业信息,组织学生参加面试,进行就业安置等。缺乏专业的职业指导。许多职业指导办公室教师和专业教师均对学生的职业进行指导,因而缺乏统一的领导,管理缺乏条理性,无专门针对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相关活动计划、考评机制等,造成指导工作不科学,开展效率不高。

2.教学师资力量单薄、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

对于中职学生大部分教师并未接受系统的职业指导方面的学习,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理论基础,导致指导能力受限,多数中职学校对学生的就业指导仅仅只提供规定的教材内容,内容比较宽泛,没有具体的规划和安排。另外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没有针对学生的长期职业生涯发展做出规划,且教学内容缺乏完整性,致使实施步骤混乱。

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途径

(一)把握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定位方向

对于怎样准确定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方向,应主要遵从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帮助学生培养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每个人都有其天赋所在,学生应该学会选择自己适合的职业,了解自身能力特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首先应该帮助学生了解职业成功的关键因素,如成功条件,机遇等。学生通过认识自我,明确发展目标,提前做好职业规划,定位职业方向,树立职业理想。在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需要关注学生个体,以团队辅导的方式进行;第二,提高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如:职业生涯课外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使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设计,学生通过设计发展目标、实施方案,培养个人综合职业能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对行业进行调查深入实践以便获取职业体验。然后剖析个人能力特点,挖掘自身潜在能力,规划职业发展方向。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也提高学生积极性;第三,确保学生职业价值观清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规范学生的纪律,促使学生建立合作精神,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培养积极的事业进取心,健康的心理素质。

(二)建立全面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系统

健全的组织结构,科学的课程安排、丰富的课程内容是组成完善的课程系统的三个重要方面。对于开展完善职业生涯规划的首要任务是建立完善的工作组织结构,对于各部门人员之间要合理调配,任务分工明确,安排得当,有计划地开展工作,做到管理有条不紊。刚入校的新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非常模糊,对专业认识不足,对社会行情认识不深。所以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应从学生跨入校门开始,对于课程的安排应做到循序渐进,从基础知识课程逐步到专业技能课程,使学生一步一步对个人职业规划进行调整或完善。教学课程内容应多样化,在专业课程的前提下,可适当设置一些实训或比赛课程,如职业生涯规划方案设计比赛,通过这种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了解更为深入。

(三)增强中职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师资力量

师资力量决定着教育的质量,教师的知识能力直接关系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效果。对于提升教师的个人素质及专业技能可采取以下做法:对相关教师进行专业的培训,督促教师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定期对教师人员进行资格考试。另外也可组织安排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的教师进行实践学习,进入到企业内部了解企业的管理规范,掌握行业动态,在实踐中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四)通过模拟实训指导学生落实职业生涯规划

学校应该设置模拟仿真的实训环境让学生感受真实的职业生涯,对于一些学校可设立电子电工实验室、数控机床、生产车间等。通过实训,学生可认识到自己是否适合这个职业,以及在那些方面还需要加强学习、应该如何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或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是否需要调整,及早地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另外,学校也可与一些企业合作,安排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学生在实践中能够感受行业情况及企业文化,及时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

三、结束语

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决定着我国未来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要想提高我国目前的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质量,改善教育现状,不仅需要国家、学校的共同努力,更需要教师、学生、家长等相关人员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参考文献:

[1]万东.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与策略探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14(15).

[2]汪祥. 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与策略探究[D].苏州大学,2010.

[3]高慧. 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及实施策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

9.镇实施素质教育规划 篇九

关于印发《政德教育“集中教育年”活动实施方案》的

各支部、镇属各单位:

根据区委《关于在全区党员领导干部中开展“政德教育”主题活动的意见》精神,经镇党委2012年2月27日会议研究,现就我镇开展政德教育“集中教育年”活动,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中央组织部《关于加强对干部德的考核意见》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党员领导干部为重点,以强化政德教育实践为内容,以提高政德素质、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为目标,立足经常性,注重实践性,着眼长效性。

二、总体要求 坚持教育与实践相结合、自律与他律相结合,通过教育实践、监督考评、制度规范等措施,着立解决领导干部在政治品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建立健全政德建设长效机制,逐步将政德纳入干部队伍建设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树立“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正确导向,形成“八个方面”良好风气,努力造就讲党性、知荣辱、重品行。比奉献、能干事、不出事的高素质领导队伍,为建设“陕南强区,幸福商州”提供强大动力和人才支持。

三、方法步骤

镇政德教育活动“集中教育年”从2012年2月开始,至12月底,分三个阶段实施。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2年2月上旬-----2月底)本阶段着眼于统一思想认识、营造浓厚氛围,重点抓好三个环节。

1、动员部署。镇党委决定于2月29日召开全镇“政德教育”主题活动动员大会,下发意见及实施方案,进行安排部署。全面推动政德教育活动广泛深入开展。

2、广泛宣传。通过板报、横幅标语、宣传专栏等形式。大张旗鼓的宣传加强政德教育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目标要求、主要内容和方法步骤等,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和干部自觉参加政德教育活动的积极性,营造浓厚的政德教育氛围。

3、公开承诺。党员领导干部要结合岗位实际,就履行责任、服务发展、工作作风、廉政建设等方面进行承诺,采取适当形式行社会公开,加强群众监督和社会监督。

(二)全面实施阶段(2012年3月1日-----11月30日)本阶段着眼于政德教育实践,重点抓好六个环节。

1、开展集中教育。积极开展“干部素质提升年”活动,紧紧把握活动主题,把学习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关于领导干部道德建设的论述,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论述,党章、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党员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国家公务员行为规范》区委政德教育指定读本等作为学习的重点。将其作为政德教育学习教材。指定学习培训计划,采取中心组学习、个人自学、集中培训、专题辅导、组织讨论、等形式,促进党员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广泛开展“政德意识不断加强、发展业绩优不优、工作作风好不好”大讨论努力使党员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道德修养、工作作风和廉洁自律等方面有明显提高。班子主要领导要带头学习,参加集中学习时间不少于10天,到联系点做辅导报告1次以上,学习笔记不少于1万字,心得体会不少于3篇。

2、广泛征求意见。坚持“重点找问题、深入找原因、关键查自身”,通过印发征求意见函,开通举报电话、设臵征求意见箱等方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对征求意见和建议,要分门别类的进行汇总梳理,初步查找出领导干部政德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

3、开展“五个一”活动。要围绕政治品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内容,策划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重点开展好“五个一”活动,即:一次辅导讲座活动。开展领导干部讲课活动,促使领导干部加深对政德教育活动的理解和把握,不断加强党性修养;一次政德论坛活动。组织举办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论坛,阐述加强政德教育方式方法,探讨交流政德建设的心得体会;一次政德知识演讲赛活动。组织开展政德建设演讲赛,弘扬政德文化,强化自觉意识;一次政德建设大家谈活动。扩大社会覆盖面和影响力;一次警示教育活动。通过举办警示教育报告会、观看警示教育片、述职述廉述德和廉政等活动,提高自律意识。

4、深化创先争优活动。以“三为三争”的创先争优为主题,积极开展结对共建,有计划的派驻党建指导员,试行党代表任期制,加大服务型党组织创评,深入推进“三亮三创三评”活动,实施便民服务项目公开、全程代理等制度,进一步提升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为民服务质量和水平。

5、开展“十百千万“践德为民活动。积极开展目标责任考核争先进位对手赛,党(工)委书记抓党建点竞赛与万名党员联户帮致富、千名机关干部驻村兴产业、百名领导干部一线抓项目、区级领导干部联点促和谐的“十百千万”践德为民活动,实行工作全程纪实,力促各级领导干部深入一线攻坚克难、争创一流,在发展“五大产业“、推进“五区建设”中检验和提升政德教育成果。

6、评选表彰先进。结合创先争优活动表彰,对活动中评选出的政德模范予以表彰奖励。

(三)整改完善阶段(2012年12月1日-----12月31日)本阶段着眼于分析评议和完整改善,重点抓好三个环节。

1、开展分析评议。要召开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围绕政德教育深入开展评议工作,全面剖析和解决班子成员政德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坚持征求意见不广泛不放过、相互谈心不透彻不放过、党性分析材料不深刻不放过、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深入不放过的“四不放过”,确保分析评议不走过程。评议可根据实际情况召开座谈会或者书面评议等方式进行。参加评议的人员,既要有本单位的党员群众,也要有一定数量的基层单位和服务对象代表,特别是注意吸收熟悉情况。有较强议政能力的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加。党员领导干部要深刻对照检查,撰写分析材料,明确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

2、开展群众满意度测评。采取召开测评大会填写测评表的方式,对开展政德教育情况进行群众满意度测评。测评结果作为考核评价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的和重要内容,并在一定范围内公布。

3、全面整改完善。针对征求意见、分析评议中查找出的问题,各级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结合存在的问题,扎实认真的进行整改,并将结果进行公布,充分听取群众意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要通过查找问题,整改调整,总结经验,进一步健全完善加强政德教育的各项制度,为活动更加有效的开展提供机制保障。

四、保障措施

(一)成立机构,落实责任。镇党委成立政德教育主题活动领导活动小组。各基层党组织也要成立相应机构,制定具体措施,把政德教育活动贯穿落实到实际工作中。要时刻注意以德修身、以德立威、以德养廉、以德服众,用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他人。

(二)注重宣传引导。要利用各种方式方法,广泛宣传开展政德教育的重大意义、活动部署、目标任务和做法成效。要注重选树一批立得起、站得住、叫得响、推得开的先进典型,通过示范引导,在全社会营造为政以德、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科学发展的浓厚氛围。

(三)坚持统筹兼顾。要把德政教育活动当做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与深入贯彻落实市、区党代会精神的一系列重大部署相结合,与“陕南强区,幸福商州”建设相结合,与深化创先争优活动相结合,与扎实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相结合,通过政德教育促进工作,用各项工作的实际成果检验活动成效,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

10.镇法制宣传教育月活动实施方案 篇十

为认真落实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推进我镇民主法制建设,根据***文件精神,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5月份在全镇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

开展农村法制宣传

教育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具体任务和措施,是促进农村民主法制建设,构建和谐稳定社会的必要途径和方法,为了认真开展好此次法制宣传教育月活动,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为组长,镇人大主席(分管政法领导)***为副组长,综治办、派出所、司法所、国土所、农技站、畜牧站、民政办、信访办等镇属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法制宣传领导小组。将各个部门、单位紧密的结合起来,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分工负责,确保工作落实到实处。

二、活动主题

第五届农村法制宣传教育月活动以“建设新农村,送法进万家”为活动主题。通过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将法律送到千家万户,进一步提高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的民主法制意识和法律素质,提高村民依法行驶权力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提高农村基层干部依照法律和规章制度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能力,提高村民群众依法自治和农村基层法治化管理水平。

三、活动内容

1、以维护稳定、促进和谐为目标,增强群众法制观念。宣传的重点法律法规是:选举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治安管理处罚、道路交通安全法、土地管理法、农业法、农村土地承包法、森林法、信访条例、湖南省可再生能源条例法律法规。同时要将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重要的宣传教育内容。

2、把法制宣传教育与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要通过法制宣传教育月,继续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和村民自治模范村、模范乡镇创建活动,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让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推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切实提高农村群众依法自治和农村基层法治化管理水平。

3、以服务“三农”为宗旨,联系实际解决突出问题。要针对农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题,围绕农村改革发展稳定中的突出矛盾开展法制宣传,要通过深入细致的工作,做好各类矛盾纠纷的调处工作,把问题解决在基层,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依法打击“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创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要积极为农民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切实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四、活动步骤

全镇农村法制宣传教育月活动,具体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5月14日至21日):宣传发动。认真召开有关部门和各村干部工作会议,各单位、村组召开群众大会,传达、贯彻文件精神,提高认识;同时制定方案,明确任务。

第二阶段(5月21日至6月16日):组织实施。围绕这次活动确定的目标任务,组织工作组,进村入户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第三阶段(6月16日至21日):搞好总结上报工作。以各村、各单位搞好活动开展情况专题材料,上报镇法制宣传领导小组办公室,并及时归总写书面材料上报县依法治县办。

五、活动措施

围绕活动主题,本着贴进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利用多种形式和方法开展好这次宣传教育活动,使党的政策、国家法律法规真正进村入户,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1、组织全镇干部深入村组,利用法制分校、学习室等宣传阵地举办村、组干部、党员法制培训班。利用赶集的机会,组织干部上街摆摊设点,散发法制宣传资料,解答群众法律咨询,同时,利用向外出务工人员寄发宣传资料等形式进行宣传。

2、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其“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的观念。要求中小学兼职法制副校长要在宣传月活动期间,深入学校为师生上两堂法制课和作法制报告一次,并由学生将所学法律知识带回家中,送法到田间地头,开展“全家共学法”活动。

3、围绕法制宣传教育的重点,认真开展好“**端午节龙舟赛”及***镇第二届“人口杯”大型文艺汇演活动,利用***等形式宣传法制、法规。同时利用广播电视、宣传车、电影、墙报、挂图和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网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使宣传教育月活动既有声势又有实效。

***人民政府

二ΟΟ六年五月十一日7

上一篇:平顶山心医堂心理咨询工作室:《心理问题治疗常用音乐列表》——整理许允刚(心理学副教授)下一篇:内审末次会议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