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写作十讲笔记

2024-06-20

时评写作十讲笔记(6篇)

1.时评写作十讲笔记 篇一

看大师“讲”新闻

——《新闻理论十讲》读书笔记

安生

合上书本,第一印象,与之前读的《传者图像——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与消解》那样的学术论文截然不同,摒弃了抽象的论述,而是用第一人称,以漫谈和对话的方式表达新闻理论,犹如亲临课堂倾听陈力丹老师讲课,直白生动,深入浅出。而讲课的同时,又像是在同你讲话、讨论,激起你的共鸣,引发你的思考。另外,正如作者在“写在前面”所说“不说套话,可能是本书的特色”。读完本书,受益颇多,对新闻学的基本问题的认识又深入了一些。

第一,形式新颖。

本书以新闻理论关键词作为章名,以重要论断作为节名,每一节犹如一节课,既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另外,因为本书是由录音整理, 作者结合自身经验,用第一人称,以漫谈和对话的方式表达新闻理论,好像一位长者站在对面与你交流心得, 娓娓而谈,亲切自然,直白生动,深入浅出,结构上跳出了原有新闻理论教材的套路, 讲得让人入境。而讲课的同时,又像是在同你交流、讨论,激起你的共鸣,引发你的思考。

第二,厘清新闻学的基本概念。

不管是作者对新闻的定义的分析,还是宣传、舆论,亦或是中国特色的“舆论监督”,甚至是“有闻必录”。作者指出“有闻必录”与新闻的客观性完全不是一回事。中国最早出现“有闻必录”是在19世纪末,是一种新闻招徕的广告语言,从来都不是新闻客观性的内涵表述。例如当时上海传媒上的“有闻必录,无言不详”、“有闻必录,无奇不搜”、“人吉如是,未知确否,姑志之,以符有闻必录之例”。同时,举出了我国第一部新闻学著作徐宝璜的《新闻学》中就对“有闻必录”作出过批评。

第三,审慎、批判的学术态度。

例如开篇时,作者说不是讲什么是新闻,而是“通过比较来体会‘新闻应该是什么’”。再如,提到舆论时,“你必须要拿出证据证明你说的那个‘舆论’是舆论”。在一定范围内,持某种意见的人数超过总数的三分之一,才可以将这样的意见视为舆论。作者举出统筹学上通用的黄金分割比例“0.618”以示佐证。并且强调,用这个词的时候必须要谨慎,说“舆论认为”,要有调查数据作支撑,或者要有一个大体的估算,而不是空口说白话。再如,作者批判了关于其他著作断章取义的引证恩格斯关于传媒党派属性的那段语录,即”在大国里报纸都反映自己党派的观点,它永远也不会违反自己党派的利益”,忽视了对恩格斯关于英国社会当时言论自由的表现特征的论述,明显是对恩格斯原话的歪曲。作者把恩格斯的这段话完整地予以展示,在上述这句话后面,恩格斯写道:“而这种情况也不会破坏论战的自由,因为每一个派别,甚至是最进步的派别,都有自己的机关报。”作者说明,恩格斯叙说的是一种客观的现实,即欧洲主要国家从政党报刊向商业报刊时期转变过程中新闻自由的表现形式。在行文之间,作者对引证的例子、名人言论不是单一的截取出某个字词、某句话,而是力求完整的再现原作者的原意,这样审慎的学术态度是值得我们深思、学习的。另外,作者还对“把传媒的职能比喻为‘喉舌’”的“喉舌”一词作了较为详尽的探讨。1896年梁启超在《实务报》上发表论文《论报馆有益于国事》一文中指出,报刊的作用是“通上下”——“上有所措置,不能喻之民,下有所思患不能告之君,则有喉舌而无喉舌”。梁启超把报刊比喻成喉舌,认为报刊既可以做皇帝的喉舌,又可以做百姓的喉舌。在我国,中国共产党的党报是党的喉舌的比喻出现频率最高。博古曾经在讲话中使用过这一比喻,而这样的表述得到了党的新闻工作领导人和其他高级领导人的肯定。

第四,寻求一个“平衡”、一个“折中”。

首先是在冲突性事件的报道过程中,对报道双方态度、立场的平衡。在第四讲新闻客观性原则中,在对《羊城体育》揭露裁判陆俊赛前接收了客队20万元现金的《“首尾”之战场外音》文章分析时指出:《羊城体育》报道时完全忽略了“平衡”这个客观性原则的操作要求。在冲突性事件的报道过程中,如作者所言,没有不能报道的公开发生的事实,即使这个事实不利于报道一方的利益,关键在于要找到合适的报道角度和客观的报道方式,为涉事各方提供应答机会,努力做到公正和平衡。其次,传媒身兼的两种职能:文化产业和为社会公共利益服务之间的平衡。从大众传媒在市场领域和社会领域的不同作用入手,从自由、自由保护、传播、舆论、媒介职能、观点一致性的显现等角度作出比较。以《新京报》

转载其他报纸照片“我是小偷”的新闻报道为例,把小偷绑起来,把其脸画成鬼画符状,挂着“我是小偷”的牌子示众。这种做法显然是非法的、侮辱人格的。按理说,这样的照片是不应该登出来的,但是传媒在处理这张照片的时候,市场的逻辑占了上风,社会的逻辑被打败了。“两类传媒的职能的认识上存在矛盾,需要协调,从而达到一种折中。”再次,在提到传媒与政治的关系时,指出我国的新闻,通常是有组织的和一元的,带有国家的意识形态印记。但是,这种总体认识不能直接用于说明具体的微观问题。在对新闻的整体进行分析时缺失能够看到明显的意识形态的痕迹。如西方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新闻受多种无形的政治、经济、文化传统的力量之约着,社会主义国家的新闻,要求与中央权力组织的观点一致。作者既看到了宏观上的意识形态印记,又看到了微观层面,并不是所有具体的新闻都反映国家或阶级的意识形态,比如某一个演员表演得好或不好,只是大家的评价不同,而不是要像“文革”时荒谬的上纲上线到阶级性、政治性。新闻有没有党性、阶级性、政治性?总体上是有的,但是不能太绝对,这时就要找到一个平衡点。

第五,既批评得鞭辟入里,又和蔼、温和。

对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节目套路分析、和当下传媒“紧跟快转”的新闻的剖析时,作者写道:“学习能够立竿见影, 谁也不相信。但我们经常有这种情况:昨天公布了一个很长的讲话, 第二天传媒上就说某个地方学习这个讲话如何见了行动。” 这类情形我们已经司空见惯, 但是谁这样公开提出批评了呢? 很少。批评是为了警醒, 也是为理想的坚守。作者在前言中说:“我的目的就是告诉你理想的状态应该是什么样儿的”。另外,作者批判法西斯主义的宣传观念时提到了艺术评价极高的纪录片《意志的胜利》,直截了当的指出其目的不正当,方法再精致,也是一种罪恶。该纪录片是由德国女导演莱妮·瑞芬斯塔尔执导,可以说拍电影时的她是个不折不扣的法西斯分子。但作者仍提及她的另一面:“二战后瑞芬斯塔尔受到审判,之后就隐名埋姓仍然从事摄制工作,一直很努力,晚年在非洲做了很多有益的事情。”

第六,书中穿插大量案例和图片分析,增添了阅读上的快乐和理解上的便利。书中穿插了大量的图片,有报纸的原样、有单纯的新闻图片,也有制作的分析图例,大大提升了阅读上的乐趣。更重要的是对案例分析,解说穿插于案例之

间,既一针见血,也方便读者更好的理解,达到透彻的效果。如关于《人民日报》在1952年12月关于黄继光牺牲的报道的分析。在引用该篇文章时,直接以括号注释的方式,直接批评,如“黄继光已经牺牲了,你怎么知道是由于强烈的意志把他唤醒了?带有太强烈的作者的主观想象”等等评析。

第七,高屋建瓴,开放包容。

作者视野开阔、兼容并包,打破了特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和意识形态局限,从世界的眼光来看新闻、讨论新闻,例如,作者有意避开出处而引证了一段话:“为了确保新闻真实就要贯彻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路线”。接着他分析道:“中国以外的人大多不是辩证唯物主义者, 难道他们报道的新闻就做不到真实了吗? „„ 世界的观念是多元的, 你的观念存在,也应该允许别人的观念存在。” 再如,书本上分析《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的通讯《中国铁嘴沙祖康》,标题中为之贴上“中国铁嘴”的标签。文章的本意是为了形象的表达沙祖康在国际会议和谈判过程中激情张扬,勇于击败对手,让中国人扬眉吐气的中国外交官,总之传媒认为这是个正面的帽子。但是陈教授援引了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的洪俊浩教授关于“中国铁嘴”的见解,从东西方传播文化理念的差异性方面来评述“铁嘴”称谓。他说,外交上的“铁嘴”在国际上是反面形象。沙祖康是外交官,咄咄逼人、寸步不让的形态,不是一个外交官应该做的,外交官的风度应该是温文尔雅、柔中有刚,因此这实际上影响了中国的国家形象。再如,关于大众传媒的职能,没有像以往那样简单地说传媒具有党性、阶级性,而是说“从总体上说是有的”,从微观层面上来说,并不是所有具体的新闻都反映国家或阶级的意识形态。因此,党性、阶级性不能落实到新闻的每句话、每个字,不能直接用来说明所有的具体问题。

第七,“得有一个前进或效仿的目标,但是很可能根本达不到”——建构新闻理想。

作者既结合新闻实践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阻碍,同时又树立新闻理想,勉励新闻界的同仁共同为之奋斗。

2.2015有效教学十讲读书笔记 篇二

有效教学十讲读书笔记,《有效教学十讲》是余文森教授对课堂教学观察几十年后的思考,这本书如今也成为了当今教师的学习的范本,以下是关于这本书的一些感受,也是有效教学的一些独特方法

有效教学十讲读书笔记

读完《有效教学十讲》一书之后,我深有感触,也受益匪浅。

这本书语言简洁朴实,内容浅显易懂。从我们的实际教学生活出发,展示了精彩的理论依据,为教师怎样经营好课堂提供了大量的教学策略。

大家都十分清楚,教学有效性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

我觉得要想取得教学的有效性,应该做到下面几点:

一、有效备课。

有效备课是有效教学的首要条件。备课是否有效,不是看教学流程、教学设计写的如何,关键是教学设计是否与课堂表现相一致,与学生需求相吻合,与教学实际相结合。有效备课更关注教学对象,更关心教学效益,更注重教学实践,更注意教学反思。

二、有效指导。

教学中要做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也就是在教学中,从学习目标的确定到教学内容的选择,从教学手段的安排到教学语言的运用,都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有的放矢。

三、灵活运用教法。

学生的参与程度与教师传授知识的难易程度关系很大,如果知识难度超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脱离原有的知识基础,学生会心有余而力不足,如果知识过与简单,学起来毫不费力,学生就会感到厌烦。只有难度适中,才能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积极的内心体验,以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充分激发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新课程中,教材与教学参考只是作为教学活动重要的参考资料,而并非唯一依据,老师必须根据教学环境、学生实际,结合自身吃透教材,对教材进行增、散、调、补的深度加工,灵活的处理学习材料,设计出独具匠心的教案,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生动性。

四、注重学生有效学习,关注课堂效率。

一堂课的效果如何,应当首先关注学生学的如何。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体现在学习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学习过程,学生是否在原有基础上取得进步和发展;教师教学的有效性体现在能否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注重过程教学,改变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我们教师应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具有一切为学生发展的思想,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尽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合适教法、努力地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使他们乐学、学会、会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能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环境

五、注重教后反思。

教学反思是在课堂教学告一段落之后,把课堂上的反馈信息、自我感觉以及引发的诸多思考形成文字。促进教者及时总结教学中的经验教训,从而更有效的处理和运用教材,步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水平。

我觉得应该写自己实际教学中碰到的问题,有亲身感受,内容新鲜、具体,见微知着。也就是说从实际出发,在教学实例中探及某种教育规律。事例可小,但要善于上升到理论高度,作一些有深度的分析,用以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

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超越自我,完善自我。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把握学科发展最新动态,积极学习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永保与时俱进的思想,主动优化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推荐:有效教学十讲读书心得体会

3.09短评、时评写作 篇三

短评写作

所谓短评,即指短小精悍的评论,属于议论文的一种。它可以就某一件事、某个人谈一点看法,也可以对某本书,某部电影或电视进行评论,还可以对某一则或几则新闻进行简要的评述。短评可以表彰新人、新事、新思想、新风尚,也可以批评错误观点或言行。

一、短评特点

(1)针对性强无论哪种短评,都是针对某一特定的具体对象而发的,或一件事、一个人,或一种现象、一种行为,作者的见解总以评论的对象为凭借。

(2)观点鲜明无论哪种短评,无论评论哪一问题,都要求有明确的态度,是赞扬,还是反对,赞扬什么,反对什么,都要旗帜鲜明。

(3)有论证性对所提出的观点,要做必要的论证,使自己的观点为读者信服和接受,这是短评与读后感的主要区别之一。

(4)情理兼备短评既要求说理透辟,令人信服,也要求情辞恳切,给人以认同感。

二、写作技法

⑴要突出评论中心。一定要做到一‚点‛一评,针对材料给自己印象最深的一点发表看法,好在哪里,误在哪里,启迪性在哪里,教育性在哪里,观点要鲜明、稳定。

⑵要安排好评论的结构。评论的总体结构也是三段式,即‚总—分—总‛、‚引论—本论—结论‛,写作成功的关键仍在于‚分论‛。分论的结构形式可采用:

a.分点式,如评析一件事的危害性,可用‚第一‛、‚第二‛、‚第三‛依次罗列。 b.层递式,如评析一件事的积极性,可用‚对一人—对集体—对社会’的模式。

c.纵深式,如为某种现象叫好,就要写明:好—好在哪里—好的原因—如何更好。 d.正反式,如评析一种做法值得提倡,可运用这样的思路:提倡的好处在哪里——不提倡的弊端有哪些。

不管运用哪种模式,考场评论都要重在评,重在讲道理。它与读后感有区别,如果说:感‛像‚第一人称‛的话,评则像‚第三人称‛;它与一般的立论有区别,如果说‚立‛需要更多的举例来证明观点的话,‚评‛则只需从本身的例子去讲述道理。(4)把握感情色彩

⑶要讲究语言技巧。语言应尽量做到生动而饶有情味,或借助形象,或寓情于理,或寓庄于谐,或运用设问、反诘、反语、排比等,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三、注意事项

(1)短评贵‚短‛:所以评议的问题不能太大,太多,太抽象。如果评议角度、内容杂乱,那么就不可能在短小的篇幅内把道理说清楚。

(2)短评重‚评‛:如果叙述材料的文字过多,势必影响评论说理的深度和力度,造成主次颠倒,中心不明。

(3)短评贵‚深‛:如果不抓住评论材料的实质,泛泛而谈,或者脱离材料,架空分析,那么短评就很难评到点子上,就无从使读者得到明确、深刻的认识。

四、短评欣赏

1、阅读下面一则新闻,写作一篇短评。

《武汉晚报》2009年9月15日报道,‚我是东北人,在汉口火车站下车想问个路,结果别人都指着一个大大的蓝色提示牌不理我,牌上写着:‘请不要搭理陌生人问话,谨防上

当受骗。’这牌子让人看了很不舒服。‛昨日,汉口火车站旁的一块提示牌引起了外地游客的异议。警方表示,车站一带常发诈骗案,这属于善意提醒。

例文一:善意提示牌?不善!

警方在火车站挂出提示牌的行为不妥。警方初衷虽好,但把所有人都当作了为非作歹的‚假想敌‛,让人看了不舒服,也把初到武汉而不熟悉道路的客人推到了无助的境地。面对火车站治安秩序不好的状况,及时打击违法活动,维护正常社会秩序,才是警察的职责所在。

例文二:应该倡导善行

警方悬挂提示牌,这一行为不妥。在一个正常的社会,搭理陌生人的问话,为他人提供热情帮助,这类向善的行为彰显了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这既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必需。警方这一提示反其道而行之,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例文三:善意提示牌的隐喻

警方悬挂提示牌,这一行为隐喻了社会的信任危机和人情冷漠。任何一个民族及其政府职能部门本应倡导善行,但武汉警方却挂出如此雷人的提示牌,无疑有其深刻的现实背景——在这个信任匮乏、陷阱林立的社会,也许唯有躲避才是免祸之道——这一提示牌背后的社会隐喻,才真正值得我们深思和警醒。

2、下面是从电视新闻中截取的三个电视画面,请在分析画面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写一则100字左右的短评。

第一幅画面:西北某地的一个小女孩,把半瓶水小心翼翼地捧在手心里,她说:‚我要靠它喝整整一天。‛

第二幅画面:某大会主席台排桌上,许多瓶水只是被拧开了瓶盖,喝了一小口,主席台上空无一人。

第三幅画面:某饮用水展销会上,玻璃展窗内,一瓶600毫升装的水,标签上醒目地写着:售价198元。

【参考答案】水是生命之源,要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有水喝的人,要想想没水喝的人,今天有水喝的人,要想想明天。如果一味地浪费,每600毫升198元甚至1980元,就会成为明天的现实。

五、练习

我国学龄儿童中,仍然有3000多万人滞足校门之外,每年有100万儿童因家庭贫困而失学。为帮助失学的儿童少年摆脱愚昧和无知,社会各界为这些孩子们无私地奉献爱心,发起、组织了‚希望工程‛。成千上万的人为孩子们捐献钱物,许许多多的少年儿童得到了受教育的机会。请根据此材料内容,以‚美好的希望——赞‘希望工程’‛为题,写一篇评论。

【提示:这篇文章可从‚以事明理‛的角度来写。全文可采用‚分点式‛的结构:①阐述‚希望工程‛的含义,②‚希望工程‛的意义之一,在于人们重视了对未来劳动者文化、道德素质的教育,③‚希望工程‛的意义之二,在于人们爱心的奉献,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净化了社会风气,熏陶感染了大量失学儿童的心灵,④‚希望工程‛的意义之三,表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⑤‚希望工程‛充满了希望,希望工程一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

时评写作

一、时评概念

时评,即时事评论,是指对新近发生的一件事发表自己看法的文章。

它往往以社会生活中的种种现象作为评论的对象,上至国家大事,小到凡人琐事,都可以有感而发,作出评论。它可以是对先进的新生事物赞颂、褒扬;也可以是对落后丑恶现象批评、鞭挞;还可以就某一社会问题进行分析,阐发某种具有现实意义的道理。

二、时评特点

1、鲜味,讲究时效性,细心触摸社会的潮流,寻找新颖的题材。

2、杂味,以事实说话,古今中外、天南地北的材料可以信手拈来。

3、辣味,思想深刻,讴歌时让读者喜,抨击时让读者怒,具有一定的战斗性。

4、趣味,语言议论机智、幽默风趣、寓庄于谐,选择让老百姓感兴趣的题材。

5、诗味,语言简短铿锵而又含义深刻,富于哲理,让读者读罢掩卷而长思。

三、写作模式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1、引材料:引用材料,概述新闻事实或社会现象。

2、析材料,针对新闻事实或社会现象加以多角度、多层次评析,分析造成某一现象的 原因,揭示现象背后所隐藏的实质。(就事论事,一事一议,是全文的重点)

3、联现实:联系实际说道理,或解决问题(即揭示出造成某一社会现象的原因后,探 求一定的解决问题的手段)

4、得结论:针对新闻事实或社会现象,在评析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强化自己的观点。

四、写作例文

1、学生需要减负、教师需要减负、农民需要减负、工作压力太大需要减负……可见减负的必要性。请你根据当下‚负担过重‛的现象写一篇时评。

【标题设计】①减负,请从学生作息表减肥开始 ②减数不等于‚减负‛ ③减负缺少‚铁手腕‛

【例文展示】 ‚减负‛已势在必行 ‚我们的孩子苦得没有道理,苦得没有价值!‛——一位全国人大代表的感慨。

书包越来越重,眼镜越来越厚,身体素质越来越差……这是当前中小学生成长状态的真实写照。

越来越多的家庭作业,越来越多的辅导班……许多中小学生不再享有自由支配的课余时间。学生一进校门,就像上了紧张有序的流水线,今天的中小学校,俨然成了制造大学生的‚工厂‛。在升学率这个数字的背后,丢掉了孩子多少求知的乐趣,牺牲了孩子多少宝贵的童年。竞争的压力,过早地填满了孩子的世界。

‚减负‛势在必行,否则将影响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顺民心,顺民意,站在教育发展、社会发展的角度,用长远的眼光来看问题,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学生过重的学习课业负担严重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名目繁多的课程、考试、作业、补习、竞赛,使学生幼小的心灵承受了沉重的压力和负担,致使学生怕老师、怕上课、怕考试。

湖南一位多才多艺的少女敖晓虹在写给《夏令营中的较量》的作者孙云晓的信中夹了一张漫画:画中一只老虎张开大口瞪圆眼睛,在追赶她,那老虎的身上写了‚作业‛两个字,最可悲的

是,少女已经跑进了死胡同,‚作业‛大山堵住了去路。信中她写道:现在这个学校,不知老师把我们当做人还是别的什么东西,作业多的可怕!就拿今天来说,作文两篇,数学留了十几道复杂的计算题,还有英语、化学和物理作业。如此多的作业要求明天早上早读前交,不交后果自负!多么可悲,中学生难道是一个做作业的机器吗?

学生学习时间过长,导致学生睡眠严重不足,身体素质下降。近视眼、神经衰弱、脊柱弯曲等病症的学生越来越多,从而严重摧残了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出题者绞尽脑汁,出一些偏题、怪题、难题去为难学生。学校、老师为了对付考试,不惜牺牲学生宝贵的时间,增加课时,加大课业量,搞‚题海战术‛,办各种名目的收费补习班;一些学校和任课老师为了一己荣誉,不惜以占用学生大量时间为代价,学生因完不成繁重课业任务而受罚的现象十分普遍,造成师生情感对立,学生厌学、辍学现象十分严重。一些学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眼睛只盯着中考和高考学科,即中考和高考考什么就教什么,不能开足开齐国家规定的所学课程,有的学科干脆不开,致使学生知识面狭窄。如此教育现状,与党的教育方针背道而驰。

有个上小学的孩子天真地问爸爸:‚爸爸,我要能当爸爸该多好啊!‛爸爸觉得很奇怪,便问孩子,孩子很认真地说:‚当爸爸可以晚上看电视,不写家庭作业。‛听了此话,怎能不让我们深思吗?但愿徐力杀母的悲剧不要再上演了,让我们静下心来去反思一下教育吧。重智育而轻德育;重分数而轻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岂能造就社会有用人才?

照此下去,推行素质教育就成了一句空话。素质教育要求教育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发挥学生个性特长。因此,要真正推进素质教育,‚减负‛已势在必行。

2、雷锋精神过时了吗

1963年3月5日,毛泽东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从此以后,每年的3月5日,都成为全国人民纪念和学习雷锋的日子。47年过去了,面对经济社会生活的巨变,今天的人们还有没有必要学习雷锋精神,雷锋精神会不会过时呢?答案是雷锋没有过时,时代需要雷锋精神。

雷锋作为一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曾经鼓舞了一代又一代青年人。今天的社会虽然在物质层面取得巨大进步,但在精神层面仍需要雷锋精神。

今天,依然有许多‚活雷锋‛。见义勇为、扶贫济困等雷锋精神的优良传统,在社会中继续得到发扬。结人梯救助落水儿童的大学生、机智阻拦飞车抢匪的‚抡车男‛,以及每年评选的‚感动中国人物‛等,这些人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在生活中也普普通通,但在他人有难之时,他们敢于站出来,以自己的行动,实实在在诠释着雷锋精神。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74615名志愿者为各国运动员、教练员提供了优质服务;5.12汶川大地震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以一己微薄之力,撑起了一片充满人间关爱的天空。热心公益、善待他人、奉献社会这些雷锋精神的代名词,在志愿者精神中得到全面体现。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的这句朴实话语,在这些新时代的‚雷锋‛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活雷锋‛虽然有很多,但是还不够。许多丑恶社会现象依然在提醒人们,社会需要更多的‚雷锋‛。七旬老人摔倒街头无人扶、孕妇公交车上无人让座突然昏厥,以及一些党员干部中饱私囊等社会丑陋现象,让人痛感雷锋精神的缺失。‚雷锋同志没户口、三月来了四月走‛等顺口溜,也暴露出一些人在学雷锋时过分强调形式、不注重实质的问题。

4.学生优秀时评写作选 篇四

【新闻标题】商务部:2017年春节黄金周零售餐饮业销售额约8400亿 【新闻摘要】2017年春节黄金周,全国消费市场红红火火、年味浓郁,民俗商品、家电数码、金银首饰等商品消费持续火爆,亲友聚餐、休闲旅游、文体娱乐等服务消费亮点纷呈,网办年货、网络订餐等线上线下消费加快融合,定制出游、拼车返乡等个性化共享型消费受到热捧,春节消费越来越注重品质、崇尚健康、追求时尚、彰显个性。据商务部监测,除夕至正月初六(1月27日至2月2日),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约8400亿元,比去年春节黄金周增长11.4%。【我的感受】

我参加过一个八千多亿的项目

高二(9)班 傅昊茗

“我参加过一个八千多亿的项目”这句话在商务部统计数据公布后,成了相当一部分网名的侃语,在各种社交平台都能看见它的身影。也有诸如“我给国家拖后腿了”之类的表达自己并没有在春节消费一定程度的自我调侃语句。

不难发现,经济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随着国际大环境的变化,国家一系列政策措施,以及财富创造主体的更迭,产业结构逐步调整,国民的腰包确确实实鼓了起来。以笔者父亲为例,家父是一名赶上改革开放,随着大流南下深圳大建设的“70”后,经过半辈子的打拼,虽不大富大贵,但也衣食无忧,有车有房,相信这也是当代南下谋生的大部分人的缩影吧。今年,家父与我同游时,说了这么句话:“其实我们都该改改观念,辛苦了半辈子谁没几个钱?出来玩就不要省这省那的,不如吃好的,玩好的,住好的。”

这句话点醒了我:国民的消费观念已经开始出现改变了。原先大家都忙着挣钱,然后把它放在银行变成一堆数字,扣死不留半点出来,不肯消费,那别人赚什么?别人赚不了钱,他的消费又受制了,造成自己的生意不景气,到头来赚不到钱的还是自己。而如广东谚语所说:“揾食揾食,揾到就要食”的思想,让相当一部分劳碌半辈子,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人肯放开手脚去消费了,给一潭死水的经济环境注入一股劲流,把它重新带活起来,财富创造财富,星火燎原,把经济运行结构带入良性循环,等于你用卖瓜的钱买了盐,盐商用这笔钱去买米,米贩又用那笔钱买了你的瓜,等于钱还在你手上,而你有了盐,盐商有了米,米贩有了瓜。这就是经济生活,也是当今社会所需要的一种环境。这种经济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而我们的生活又在改变着这种经济。

8400亿给我们看到的是中国日益强大的经济实力,但我们必须辩证的看这8000多亿,这里面有多少个亿是“铺张浪费”?有多少个亿是“价格泡沫”?有能力就去消费,这是我们所提倡的,但胡乱消费,铺张浪费则是我们所反对的。而这8000多亿我们更应看到它背后那群 “我给国家拖后腿的人”。就像当今许 多“90”后,被创业搞得焦头烂额的有,被繁重工作压力压得不成人形的有,被房贷车贷弄得夜不能寐的有,这些人的春节消费“账单”是否也值得我们仔细推敲一下?在我们吃好玩好睡好的时候,那一部分人在干什么?相关的福利制度是否应该完善一下?一些补贴慰问是否到位?临时工的“三工”问题能否解决?且不想多谈弱势群体的问题,因为这已是一块早被人谈烂的话题,多少专家撰文指出,多少新闻评论员的日谈夜谈?这些人群需要的不是给他们买张车票让他们回家,而是需要在这个城市有个他们的立足之地,有个岗位,有个床位,有个座位,在这8400个亿里,有他们的一部分。现在再次反观90后们,喝着地沟油毒奶粉长大的他们,扶着讹钱的老人家的他们,顶着巨大房价压力的他们,每天以青春换业绩还要被骂没经验愣头青的他们,在干什么?

“我参加了一个八千多亿的项目”希望往后之年,能从每一个人口中听到!

【新闻题目】《中国诗词大会》落幕

日本网友也开始了斗诗大赛

【新闻简介】 《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传到了日本,部分日本网友也掀起了“斗诗大赛”。

【我的感受】

优秀古诗文化需要发扬

高二(9)班

郭冠星

近日,备受关注的《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又一次落幕,人们对它的热情非但没有退却,反而是传到了日本人的视野中,使部分日本人也开始了“斗诗大赛”。

日本人也开始“斗诗”,表明日本人也有的喜爱中国古诗胡,而且他们的热爱程度不比我们研究古诗的程度差。说明了中国古诗文化有一定的魅力。作为中国胡邻国———日本,两国的文化互相交流、互相影响。中国古诗优秀文化并不是中国人自捧自吹,而是有目光共睹胡;俄罗斯、日本等周边国家都有许多不亚于中国古诗爱好者的人;它的博大精深同样是他们的欣赏点,中国优秀的古诗文化能够跨越国界,也许靠的也是它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吧。

放眼于当今的中国,人们从以前语言的博大精深到通俗再到粗俗,人们把最精深的东西忘掉了,如今,甚至需要开展节目来让人重新记起我们曾有博大精深的语言表达的能力。《中国诗词大会》的开展的目的也是为了能够让人们重新认识中国优秀古诗文化胡博大精深,为的是不让它在高速发展的世界中埋没。事实证明,开展《中国诗词大会》是对的,它不但让我们中国的人们能够重新享受中国古诗的魅力,且吸引了大批外国爱好者前来参与。但是,如果没有这个节目使我们重新拾起它,或许过了几个世纪、百个世纪,古诗这个词将成为宇宙中的尘埃,无人问津。所以优秀的古诗文化需要发扬。

看得出中国古诗的优秀成果不止中国人看得到,还有“斗诗”的日本人。他们也是相关胡爱好者、研究者,他们甚至用古诗来概括经济、政治方面,对政策 的看法,其研究程度不亚于我们中国人。作为中国人,随心所欲运用古诗表达是我们的能力,所以我们应该重拾这种能力,发扬中国优秀的古诗文化。

《中国诗词大会》为我们展示胃社会风貌、背景、感情等诸多的内容,它本是我们中国人人人皆知胡,人人都应该是用它对答如流,如同日常生活一般,我希望几个世纪、百个世纪也应如此。

【新闻标题】《中国诗词大会》武亦姝惊艳圈粉

【新闻内容】2月7日,《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迎来大结局,年仅16岁的上海女高中生武亦姝,最终在极高人气中摘得年度总冠军的桂冠。【相类新闻】湖南卫视节目《歌手》赵雷凭《成都》走红 【我的感受】

武亦姝为什么火了?(李栩辉)

近段时间,《中国诗词大会》受到的关注和褒扬达到了顶峰,而作为本赛季冠军的武亦姝更成为了朋友圈中的刷屏人物。

武亦姝,一名女高中生,在央视的《诗词》上一鸣惊人,成功问鼎。她的火不仅仅因为她高挑的个子、俊秀的外表、温婉的气质,更是她身上浸润的深厚文化底蕴对于集体记忆的唤醒。

正如她所带来的一句话“文化在我们身上的烙印终究显现出它的力量”,武亦姝在赛场上的表现也印证了文化的烙印的力量。从《诗经》里“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到《将进酒》的“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从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到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她用舞台上惊艳表现,唤醒了无数观众的文化记忆。这就是武亦姝刷屏朋友圈的原因,也是《诗词》所想达到的目的:唤醒人们对雅文化的渴望。

16年有句很火的话: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就在今年初,就把这句话“映”在屏幕上了。先有“才子”赵雷,后有“佳人”武亦姝。两人的“意外火爆”看似不搭边,而在这背后的正是人们对雅文化的渴望。很多人或许在忙碌的生活中,在红尘的追逐中,早已忘记了诗词的意义,但蓦然回首,却发现这种文化就隐藏在心灵深处。这怎能不令人泪崩?怎能不令人感动?

“人生需要不断地感动,才能守住那些干净的东西”,热闹和喧嚣已经落幕,在后《诗词》的时间里,应有诗和远方来守护心灵那一片纯洁

【新闻标题】孕妇被狗咬伤患狂犬病死亡 全镇开展大面积打狗行动

【新闻简介】 1月23日,四川修文镇35岁孕妇因被自家饲养的宠物狗抓伤,未及时接种疫苗,导致患狂犬病发病致死。此后,修文镇开始大面积的打狗行动,不管大小,不管品种,只要是狗,格杀勿论,无一幸免。【相关新闻】男子被狗咬伤信偏方 拒打疫苗身亡;男孩被狗抓伤不打疫苗身亡

女孩被狗咬伤23天后发病身亡 【适用主题】 尊重生命

【我的感受】

尊重生命是人的本分(叶天洋)

近日,四川修文镇的一名孕妇因被自家宠物狗抓伤,未及时接种疫苗导致患狂犬病发病而死。据此,该镇进行了大面积的打狗行动,所有的狗无一幸免。

对于修文镇的打狗行动,社会上争议颇大,主要是普通市民与爱狗人士的争议。市民们认为:人命关天,杀狗是为了更好的保护人类。而爱狗人士却回斥:狗也是生命,这般地杀害生命的做法应停止。但大部分人还是支持政府的做法,他们认为狗的肮脏污秽就足以应被杀光。

据此,我认为政府应用更妥善,更有人性的方式处理好人的安全与狗的存亡间的关系。

狗是人类最好的朋友。自古以来狗就作为宠物、生活工作上的助手的身份而存在。可以说,狗给人的贡献是无可替代的。如今,却因对狗的争议大而涌现出许多的爱狗人士,这是因为爱狗人士们尊重生命,他们认识到狗的价值及狗为人类做出的贡献。既然如此,为什么当地政府还是采用如此没有人性,蔑视生命的做法呢?为什么还是有不占少数的市民支持政府的此举?归根到底还是现代社会人性的缺失,以及人类长期自居自然界高位而产生的独尊心理。

狗也是生命,这般地做法正是对生命的蔑视。试想地球上生活着比人类更高级的生物,世界由他们主宰。若仅因人类会有危害他们的危险性,便要将人类屠杀得一干二净,我们会不会觉得不公、惨无人道?况且不少狗伤人致人患病死亡的事件都是因死者对自身的疏忽而起,又怎能让狗承担所有的责任呢?

抛开“格杀勿论”的做法,也许我们可以有更妥善的方式处理此问题:对真正的疯狗进行抓捕消灭,而对于普通流浪狗可进行疫苗处理,开展家犬定期检查及注射疫苗行动。这种做法可谓是更具人性,真正地尊重生命。

每条生命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尊重生命是每个人的本分。

【新闻标题】孕妇被自家狗弄伤后患狂犬病死亡,当地大面积打狗

【新闻简介】 四川眉山修文镇一孕妇被自家狗狗抓伤后没打疫苗,患狂犬病死亡,当地大面积打狗。相关人员表示,根据狂犬病病控防治条例,发生疫情街道及附近1-3公里内不能养犬,现正进行犬只处理,疫区市民免费接种疫苗。【适用范围】 生命平等、理性对待生命、加强农村人民教育、残忍与理性、人错或是狗错。

【我的感受】

生命本就平等(冯燕灵)

四川一名孕妇因被自家狗咬后没有及时注射疫苗,患狂犬病死亡,当地大面 积打狗。对此次杀狗事件,当地村民和网友也有不同意见,一些网友认为这样十分残忍,一些网友称表示理解,毕竟人的生命更重要。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件十分残忍的事情。

孕妇捡流浪狗养,领养前没有帮狗做检查,给流浪狗洗澡导致被咬,被咬后没有去打针,才导致了患上狂犬病而死亡。而如果孕妇在领养狗之前及时带狗去检查,按时给狗打疫苗,被咬后及时去医院处理伤口并且注射疫苗,那么事情是不是就会往另一个方向发展呢?那么是不是就不会导致一尸两命呢?

世间万物都是平等的,人的生命也不是大于狗命的,若是人与狗同时面对地震、泥石流等等的自然灾害,人与狗都是没有能力去改变这些灾难。人与狗在灾难面前都是无能为力的,并不能改变自然灾害与自然规律的,所以生命都是平等的,并不是分为三六九等的。倘若真的要把生命分为三六九等的话,那么我们还要“公平”二字何用呢?人是拥有利用规律来改造事物的能力,但是这也并不代表人名就比别的生命重要。当年国家非典时期,非典的传染性十分强,如果按照这件事情的性质来说,那么传染病流行的时候是否要杀人?当人染上传染病后是否也要将一到三公里的人全部杀光来防止传染病的蔓延发展。这是不可能事件的。所以将心比心,倘若你自己是无辜的却被杀害了,你会不会觉得委屈?你会不会觉得杀你是一件十分残忍的事情?既然自己都觉得残忍了,既然你自己都不愿意做的事情,何故把它放到狗的身上呢?

从这条新闻中也可以从侧面反映出中国农村教育水平还处于低水平。第一,孕妇在收养流浪狗的时候没有意识到流浪狗身上会带有许多病毒,更携带着会导致人死亡的狂犬病病毒。第二,孕妇在被咬后没有及时到正规医院清洗伤口以及注射相关疫苗。从这两点可以看出中国农村对待疫病防患意识并不强,并且还不懂得如何处理这些疫病,所以国家理应加强这一方面的宣传教育,并且要在农村设立这些疫病的医疗站点以及定时安排相关人员对农村的家养狗进行检查以及免费的帮狗注射疫苗。

并且从这条新闻中也可以看出农村流浪狗的问题还是很严重的。那么这些流浪狗是从何处来的呢?一部分本身是家养狗,可后来却被抛弃,而另一部分则是本身流浪狗繁殖下来的。所以流浪狗越来越多,逐渐的问题也就越来越多,一些爱狗人士就像新闻中的孕妇一样将狗收养回家,可是因为安全意识低所以就造成了孕妇的死亡,也正因有这样的例子,所以流浪狗的问题处理起来就十分棘手了。可是这也不代表流浪狗的生命就是可以被人们随意的猎杀的,正确的做法是设立流浪狗安置点,开放流浪狗领养区,由政府来统一管理。

生命在自然规律下是平等的,并不存在谁的命比谁的重要,所以要遵循规律,尊重生命,平等对待生命。

【新闻标题】5颗天鹅蛋被游客偷走,黑天鹅夫妻不吃不喝 【新闻内容】2月1日山东一天鹅湖景区游客偷走5颗黑天鹅蛋。园方称:两只黑天鹅已经死天不吃不喝,攻击性也增强了。天鹅是出了名重感情,一夫一妻相伴终生,每年只有在春天生产一次,据介绍孵化已经中断,即使送回也不能孵出天鹅了。

【相类新闻】游客动物园逃票翻墙被老虎咬死;中国游客在日本偷马桶盖 【适用主题】道德素质 【我的感受】

“天鹅蛋”需要共同守护(刘舒琦)

近日,山东一天鹅湖景区游客偷走5颗黑天鹅蛋。此后,黑天鹅已4天不吃不喝。攻击性也增强了。看完这条新闻,我对天鹅的丧子之痛感慨良多。

众所周知,天鹅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也是动物界为数不多严守“一夫一妻”制的动物,因此被视为忠贞爱情的象征。不仅对爱情忠贞,天鹅产蛋的过程也十分辛苦。而游客却将天鹅的“爱情结晶”偷走,实则令人愤怒!倘若他们的孩子被拐走,他们作为父母的会怎么想?

其次,据天鹅湖景区的工作人员介绍说,未孵化的天鹅蛋对普通市民来说毫无用处,既不能食用又不能孵化小天鹅,即使摆在家中观赏,天气炎热时也有可能爆裂,况且孵化过程已中断,这5颗蛋已不能孵化出天鹅。至于游客为何偷蛋,我们不得而知。倘若是利益熏心而偷走天鹅蛋,那就大错特错了。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游客在旅游中不文明不道德的现象时有发生,前有“游客在日本旅游偷走马桶盖”一事,后有“游客动物园逃票翻墙被老虎咬死”事件,这警示我们不仅要严格遵守旅游出行规则,还要加强自身道德素质,不做越轨之事。毕竟,“天鹅蛋”需要共同守护。

【新闻标题】妻子抢红包遭丈夫毒打

【新闻简介】 家住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的80后柳女士在春节里沉浸在抢红包,扫五福的乐趣中而忽视家庭,遭丈夫朱先生毒打。引来妻子娘家人上门讨说法,最后还惊动了警方。【我的感受】

凡事须有度(陆映君)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春节里很多人都沉浸在抢红包的乐趣中。家住重庆市的柳女士因“抢红包”被丈夫毒打一事发人深省。

据不完全统计显示,今年春节仅仅是从除夕到初五这6天时间里,全国就收发了460亿个微信红包,如果再加上支付宝、QQ等红包,数量更是惊人。这也难怪有人说继央视春晚成为春节“新年俗”之后,“抢红包”也成为了一种春节“新年俗”。

实话说,央视春晚只能在春节期间保持全民关注的热度,而“抢红包”是 在全年任何时候都可以发,都可以抢的,完全就是“一言不合就抢红包”的状况。客观而言,“抢红包”仅仅只是现代人的一种交际方式,它可以起到在亲朋好友之间活跃气氛,联络感情,密切关系的作用。

然而凡事都有度,一旦失去了“度”,好事就会变成坏事。丈夫毒打妻子的原因是妻子沉迷于抢红包而忽视了家庭,说明妻子已严重超越了这个“度”,才引发了丈夫的不满导致坏事的发生。

而事实上,围绕“抢红包”引发的闹剧和悲剧还有很多,例如有人在微信群里只抢红包而不发红包,会引起其他人的不满,甚至导致在现实中的冲突。“抢红包”本身只是一件乐事,却演变成了闹剧,何必呢?

所有的这一切说明,对于“抢红包”,应该适可而止,绝不能走火入魔。既然它的存在本身只是个游戏,我们就应该以对待游戏的心态来对待它。毕竟,“抢红包”不能发家致富,玩玩就算了。

凡事须有度,“抢红包”亦要适可而止。

【新闻标题】 特朗普安倍会谈,耳机成热点

【新闻简介】 特朗普与安倍在白宫会见记者时,不懂日语且没带同声翻译耳机的特朗普不时点头、报以微笑。事后白宫官员证实,特朗普看了安倍的讲话稿,所以他知道讲话内容。

【我的感受】 尊重应源自真心(余咏枝)

近日,不懂日语的特朗普在安倍用日语发言是,没有带上同声翻译耳机,且不时点头、微笑。尽管特朗普知道安倍讲话内容,但这是对安倍的不尊重,尊重应发自内心,而不只是敷衍的点头微笑。

首先,尊重是彼此平等相待的心态以及言行。纵使特朗普点头、微笑,也改变不了其根本没有倾听安倍发言的事实。相反,在特朗普发言时,安倍戴上耳机认真听。可见,特朗普的确缺乏了对安倍的尊重。戴上耳机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动作,特朗普不带是由于他没有尊重安倍的心态。一名商人给乞丐两块钱后径直离开,后又回去拿走了两本书,并和乞丐说:“悄和我一样是商人。”尊重是源自内心的,不管对哪个人都应平等对待。

其次,尊重并非表面。点头、微笑看起来的确是很礼貌,但只是把社交礼仪运用得恰到好处,点头背后是由于语言不通而大脑自动屏蔽了对方在讲话.难道这算得上对别人的尊重吗?难道在听一遍已知的内容很难吗?难道日本元首的话,美国总统如此不屑一听吗?这可是长达十分钟的演讲。

有这样一段流传甚广的故事。女儿觉得皮鞋很旧,跟母亲说拿去扔掉,母亲让她擦干净再扔,这是对捡皮鞋人的尊重。她们把皮鞋擦得发亮,女儿想直接拿给乞丐,母亲阻止她说让他们自食其果是对受施者的尊重。每一件小事的背后都是对他人的尊重,尊重不仅是流露在表面,更重要的是打心底就想着尊重他人。

最后,真正的尊重源自内心。在日益进步的社会,不可避免有许多或大或小的交际,而成功交际往往更需要尊重他人,倘若只是泛泛地点头、微笑,而完全不管别人在说什么,是极其不可取的。

【新闻标题】共享单车被恶意堆放,只因沟通未果

【新闻简介】 广州某公园内数量共享单车被恶意堆放或一座两至三米高的小山,其中多辆车车身已遭到破坏,车篮车轮以及一些零部件散落在“山脚”。经调查,由于共享的随意停放造成的生活困扰,村民与“共享”的负责任人进行沟通,因沟通未果,故将共享单车恶意破坏。【我的感受】

共享与自觉(简泳诗)

共享单车,是服务公众的,便利公众的公共资源,同时它的绿色概念“低碳、环保、方便”一时间得到了大众的支持,可慢慢地一些关于共享单车被破坏的图片,视频肆虐了微信、QQ、微博等社交软件,一些严重的行为更是经报稿上了电视。“共享单车”的实施真的不应该值得提倡吗?为什么要去恶意破呢?我认为造成这种恶意破坏行为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共享单车的随意性给群众造成了较大困扰。共享单车的便捷性使得它倍受青睐,只需微信扫一扫,立即支付,这辆自行车就暂时归你了。但一些没素质的人将共享单车随意停放,例如:横放在窄巷中,行道中央。影响了人们的出行。也给环卫工人造成极大的不便,因为共享单车的随意停放,今他们撤了清扫街道还要多一个义务,整理“共享单车”。此次新闻也是共享单车随意停放的结果。

第二,群众的道德也是原因之一。破坏者抱着“反正不是花我的钱,坏了也不关我的事”这样一种心态去实施破坏,可谓是“没素质”。“共享”是要靠群众的自觉性,它的便捷性不是你可以去摆放它的理由,它的共享性也不是你可以去恶意破坏它的亦有。不久前有一个新闻,在高速公路上发现一小车后尾箱中有一台共享单车,车主的说法是;“我拿出去那边骑,到时候会带回来的。”我就纳闷了,这共享单车是你的?你有什么资格去取用公共资源?许多共享单车会被人骑回家,并放在门外或家中,以方便自己再次使用可这是“共享”啊!不是自家的,既然那么需要自行车,干嘛不自己去买一辆,何必每天花1、2块钱去占用公家资源呢?其实,这是一种社会不良风气,贪小便宜。

第三,监控的力度加大,不是说GPS显示位置就好了,这并不能解决共享单车被破坏和随意停放问题。对于举报者也应加以奖励,调动群众们互相监督的积极性。

5.时评写作训练学案二 篇五

【学案一范文】

家长为什么要立规矩? 三川玲

很多家长都为怎样给孩子立规矩而烦恼。规矩轻了,孩子不听;规矩重了,自己心疼;规矩少了,孩子会不会放任?规矩多了,会不会约束孩子的发展?执行严格,担心孩子受不了;执行得宽泛,家长的权威就失去了„„真是规矩何其多,规矩何其难啊!每次出国,我都会感受到很多“没规矩”。譬如,我们乘坐火车卧铺从米兰到巴黎,从进入火车站,到上车进入车厢,一直到越过国界抵达巴黎,一路上不仅没有人查护照,连车票都没有查一次。同样,欧洲大多数国家的超市里,很多蔬菜水果,也是顾客自己拿袋子、自己称重、自己封口的,很多超市还可以自己付款结账,整个过程没有人监督。

是的,我们已经习惯了凡事都有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规矩还不乱了套了。可是,我所见到的欧洲车站和超市,并没有乱了套,反而提高了效率,让生活的体验更加舒适。我很喜欢这种基于信任的社会管理方式。这种信任首先认为每个人是好人,是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做坏事的人,是应该被尊重的人。因为被尊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尊严,都有自我约束的能力,反而很少有人会故意去占便宜、做坏事。

制定规矩的前提,大多是针对少数行为的。如果为了这些少数的东西,破坏了一个人的自尊自信,其实是得不偿失。所以,制定规矩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让人享有尊严,更好地学习和生活,而不是相反。对于孩子的成长,道理也是一样的。如果你相信自己的孩子是可信任的,是能够自我学习的,是能够自我成长的,是能够修正自己行为习惯的,就知道哪些行为应该立规矩,如何立规矩了。

是的,吃饭用手抓,做事很拖拉,早上不起床,晚上不睡觉,放学回家不马上写作业,见人不打招呼,看电视时间太长,痴迷看漫画、玩游戏,玩完玩具不收拾,不爱洗澡,不爱喝水,经常吃零食,和别的小朋友争东西„„都是问题,都需要管束。

但是,凡事都要立规矩的话,天呐,得立多少规矩啊!规矩永远是立不完的。孩子在成长,行为在成熟,爱好在变化,如果家长要给每一项事情都立上规矩,到后来,家长自己都会乱了套。

而且,家长怎么监督执行这些规矩呢?规矩越多,监督就越困难,很容易乱作一团麻。可如果不监督执行,那规矩根本就没有权威性,孩子也不会尊重规矩,最后,连对家长的信任和尊重也没有了。你往往会发现,孩子最不服从的,往往是那些立规矩最多、管教最严厉的家长。所以说,问题不在孩子,而在家长身上。

那么,面对孩子在成长和学习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问题,该怎么处理呢?

立规矩的目的,是让孩子从内心认可我们想告诉给他的道理,让孩子能够改正某项行为,甚至是让孩子从这个事情中学习到更多的方法,能够应对其他的问题。

明白了这个目的,我们就不能从家长的角度、从结果的角度去立规矩。好的做法,是在不损害孩子自尊的前提下,充分尊重孩子的选择权利,和孩子一起制定规矩。规矩要尽量少,简单,易执行,还要有趣。同时,最重要的,就是家长也要被规矩约束,不能超然法外。和孩子一起制定规矩的好处,就是不给孩子的行为贴标签,不能说不好好吃饭就是不乖,不好好收拾东西就是太懒,不好好写作业就是厌学,爱打游戏就是坏孩子,拿了别人的东西就是小偷„„孩子只是孩子,他们尝试一些事情的时候,如果家长早早就给孩子贴标签、给孩子压力,无异于把刚刚站在岸边的孩子推下水。别紧张,别害怕,别急躁,别武断,平等地参与进来,和孩子一起寻找解决方法。每个孩子的性格不同,自制力以及修正自己行为的模式也都不同。作为家长,不要先着急,后发火,然后就规定一二三。要知道,任何在气头上所立的规矩,都不是理性的。不如先平静下来,等一等,和孩子商量一下,根据孩子的性格,一起制定规矩。孩子参与并认可的规矩,大多都是会遵守的。而且,这本身就是一堂很好的、生动的民主实践课。

总之,尊重孩子成长的规律,充分相信你的孩子。立规矩的目的是让孩子快乐健康地成长,而不是剪掉天使的翅膀。

【写作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据光明日报报道,教育部副部长鲁昕近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我国即将出台的高考改革方案将实现两类人才、两种模式的高考:一是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考,考试内容为技能加文化知识;二是现在的高考,即学术型人才高考。对此改革,你有什么看法?请谈谈。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④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拟写作提纲】:

学生提纲

开放高考的天空 林海涛

我国即将出台新的高考改革方案,实现技术技能和学术知识两种模式的高考。对此我十分赞同。高考以前一直是华山自古一条道,不仅制度不灵活,还埋没了一些另有天赋的人才。开放高考的天空,让考生自由飞翔。开放高考的天空,考生成才。开放高考的天空,家庭幸福。开放高考的天空,祖国富强。开放高考的天空,给各成长的考生多了一片阳光,今后的高考可能会越分越细,越来越开放。因为给种子多一片阳光,它将还你绿野遍地、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自然。

给予更多的发展空间 黄政艺

雄鹰能翱翔于天空,是天空给予了它飞翔的空间;鲸鱼能畅游大海,是因为大海给予了它遨游的空间;人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而高考改革方案正是向考生们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让他们易于在自己擅长的行业上取得成功。

新型高考,选择多元人 万长泉

第一段,高考改革的重大变化,赞成。第二段,海外国家在这方面的做法。

第三段,过去的高考的弊端,人才选拔的单一化,学术型人才数量过在,技术型越来越少。第四段,改革后能有效缓解人才市场的人才单一化

第五段,从自身角度看高考改革问题,会改变我们的生活

让更多的翅膀飞翔于天空 肖瑜

对于现在的高考,有人称赞,有人漫骂,有人说是以读书看人才,忽略了其它个性。有人说是一场公平的竞争,提供机会打破寒门难出贵子的枷锁。依我看,他们各有各理,值得欣喜的是即将出台的改革方案,从双方角度平衡了传统高考的利弊。简而言之就是让学霸展翅时也让有一技之长的人才们得以翱翔,从而丰富祖国未来的天空。提倡支持技能型人才,维持现有科技水平。鼓励培养学术型人才,充实国家科研发展队伍。

人才有多样,术业有专攻。这个世界上从不缺少人才,缺少的是培养和打磨人才的方法。而高考改革方案正是使传统人才培养手段变得多元,让更多人才脱颖,让祖国的天空更加绚丽。

因才施“考” 潘丽霖

立意:有针对性地选拔人才更能助人成才。一此次高考的改革将有助于人才的培养。二针对不同型的人才进行不同考试,能筛选出社会所需不同类型的人才,使有能力的人不会因为一次考试而泯灭。

三不仅是考试,教育也须改革。因材施教来配合考试的进行。

6.《时评写作指导》问题导读单1 篇六

《时评写作指导》问题导读—评价单

设计人: 龙建新 课时数:2 班级: 组名: 姓名: 时间:

教学目标:通过例文的分析使学生掌握时评类作文的审题、构思及行文布局 教学重点及难点:例文的分析 教学步骤:

一、走近时评:时评达人

1、**

辽《老梁说天下》吉《天天五味评》

“没看过世界杯,不知道狼多肉少;不认识齐达内,不知道脾气不好;没见过姚明,不知道个儿太小;不认识奥尼尔,不知道自己是只小小小小鸟。”

岁月如梭天天天,寒来暑往年年年, 指点江山侃侃侃, 体育评书谈谈谈。三千年前崇尚守信,而现在守信的称为楷模,能说这个社会在进步么?

2、江岷钦:台湾著名的政论家及电视“名嘴”。有限的智慧:我的智慧是有限的,因为我姓江嘛!因为有江郎才尽。

硬实力与软实力:各位身上穿的品牌衣服,就叫硬实力,你买的起,但是你气质不够好,穿上龙袍也不像太子,这个叫软实力。

物以类聚:文化是一种气质嘛!看各位就知道了,物以类聚嘛!你选择进来而没有到隔壁就表示你的品位够好!

频频回首的人,走不了远路。

人老要三点,烦恼就全免:话少、体健、多钱。多读书,讲话才会强而有力。

当一个人自认为天才的时候,白痴就多了一位朋友。

3、大连

谷子

周立波的东西不如二人转

„„因为是上海人,周立波的优越感在他接受采访时常常体现,但那种得意嘴脸往往是恶俗不堪。尤其是他说他的幽默只为中产阶层与中产以上阶层的群体而服务的话更是显现出他自己的浅薄,比如,他北上到京表演“普及交响乐知识”的节目时,据说两小时一场,450次笑声。是什么东西让人乐成那种夸张程度呢?其实,作为嬉笑怒骂、插诨打科的周立波,也难逃为取悦一个权贵群体不惜自贬身价的命运,他在节目中用一种矮化自身的身份,像小丑似狂颠不止。能让人乐出来有许多方式,二人转的表演可以,赵本山的小品可以,在街上耍猴也可以,不能认为只要给人搞乐了,特别是给有钱人搞乐了,你的东西就是幽默。

4、精彩媒体推介

博客中国【推荐,言论自由些,且有学问的人也多】西陆军事【主要是军事】每日评论_

新闻中心_

新浪网

东方时事评论

国际时事评论

《南方周末》《新京报》

《观点致胜》是一档新闻性脱口秀节目,针对热点事件用轻松幽默的方式诠释深刻的人生哲理。评论不沉重、不刻薄、观点既出人意料,又字字珠玑。

二、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一段时间以来,“中学生有三怕,奥数、英文、周树人”成了校园流行语。实际情况是,有些同学有这“三怕”(或其中“一怕”“二怕”),有些同学不但不怕反倒喜欢。

你对上述“怕”或“不怕”(含喜欢)有何体验或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写记叙文或议论文。(2)不得透露个人信息。(3)不得抄袭,不得套作。(4)不少于700字。

三、指导

1、什么是时评文

时评是一种评论时事的议论文,主要是针对新闻或时文、时事、时人、时风等发表自己的看法。它可以评,可以争,也可以谏、可以讽、可以嘻笑怒骂、可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时评的写作是话题既定,但如何立意,取决于对材料的发掘。而这种发掘来自于对材料的理解。时评是对一件事发表看法的文章,它既要写事又要写看法。叙是基础,没有了具体事件,论说就无从展开,议是叙的目的,是主。即要夹叙夹议。时评是论说文,但它在对事件作出

理性判断和分析时并不排斥情感的作用。在情在理的评说才会让人心悦诚服。即要亦理亦情。

2、时评文基本结构和内容

(一)要引叙新闻事件,并从中提出看法,对题目所给材料毫不提及的,在表达方面会降一等级评分。

(二)重视时评的结构:(1)、开头引叙新闻事件。摘引或概叙

(2)、提出看法

(3)、分析评论:就事论事,(可借助思辩的方法适当引开)

(4)、提出建设性意见或提出呼吁。

或:(1)引材料:引用材料,概述新闻事实或社会现象。

(2)析材料:针对新闻事实或社会现象加以多角度、多层次评析,分析造成某一现象的原因,揭示现象背后所隐藏的实质。(就事论事,一事一议,是全文的重点)

(3)联现实:联系实际说道理,或解决问题。(即揭示出造成某一社会现象的原因后,探求一定的解决问题的手段)

(4)得结论:针对新闻事实或社会现象,在评析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强化自己的观点。

3、写时评文注意事项(1)、关注社会主旋律,弘扬社会正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2)、认真观察社会问题,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尤其对表现社会负面内容的材料要能明辨是非对错,学会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3)、对新近出现的社会热点保持敏感,与时代同步,学会用发展的眼光分析问题。

(4)、写作时要注意选好角度,求准求新;表述时要紧扣观点,或精要概括或抓住细节,灵活应变,有效运用。

4、学会就事评事

写时评,主要是评事,旗帜鲜明地发表自己对某件事或某现的看法,或褒或贬,或弹或赞,实话实说。写时评,不要象写短论那样,为论证中心论点而忙于找论据,查资料。写时评,最需要的是集中精力对所评之“事”作出分析思考,形成自己的看法。评事可以有多种思路:

(1)、评事的对错,如果认为这事是对的,还可以进一步指出这事的意义,有哪些好的影响,等等;如果认为这事是错的,则可以进一步指导出这事错在哪里,会造成哪些不良后果,等等。

(2).评事的成因,分析出现此事的种种原因。

(3).反思此事的教训。

(4).提出解决此事的办法。

评“事”可以不限于一点或一个角度上,可以多点或多角度。但需切记,所评所说,必须与所评之“事”密切相关,不能游离于此“事”高谈阔论。

5、为自己的评判写出分析和理由:写时评,不但要写出自己怎么看,还要写出自己这些看法的依据和理由。评事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才能评得文明,才能让人心悦诚服,才能收到辨是非、明事理的效果。写时评最要避免的是强词夺理,人身攻击,像骂街似的低俗。能把看法说清楚,又能将看法的依据和道理写深写透,这样的时评才是好时评。

6、写好由头:因为写时评要就事评事,所以时评需要把所评之“事”交代出来。这“事”是引发评论的缘由,所以称之为“由头”。这由头就写得既让读者明了,又尽量少占篇幅为好。由头写长了,时评就写成复述事情(件)了,所以应该少复述多评说。将由头写好,颇需技巧,这是写好时评的一个必要环节,要用心写好。

四、优秀作文点评

难易相生,怕与不怕相生

道学学派的鼻祖老子有言:“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几千年前的老子就道出矛盾的对立统一性,怕与不怕是相依相赖而存在的,没有绝对的畏惧或喜欢,一切取决于你的态度。有时,怕与不怕就像天平的两端,你起他就落,你落他便起。

“中学生有三怕,奥数、英文、周树人”成了流行语,一定有其根源。

何为畏惧?英国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说:“畏惧是当一个人没有能力解决某一事物时产生的恐惧、退缩的情绪。”

在此,我便暂且以“怕奥数”为例来说明吧!众所周知,奥数是一门十分难的学问,特别是文科生,更想对其敬而远之。我们可以把“奥数”理解为“深奥的数学”,对一般人而言,深奥的数学往往超出其承受范围,所以,同学们会对奥数产生畏惧感,怕触碰奥数;然而,俗话我主动,我参与,我体验,我成功!

问题导读—评价单

第1页(共8页)

我主动,我参与,我体验,我成功!

问题导读—评价单

第2页(共8页)

吉安县立中学“三五三”学导型课堂有效教学工具单

说“跳一跳,摸得到”,对于一些智商较高的同学,他们有能力去解决这一类的问题,于是乎,他们对于奥数的喜爱便胜于害怕。

由此,我们得出一个结论:一个人害怕与否,其能力的高低是关键因素。

然而,我们也不能完全说是如此,大多数的中学生智力相当,却还会出现害怕与不怕的区别。

林徽因说:“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而我要说:真正的不畏,不是避开难题,而是敢于直面问题。中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并不是一个数学天才,然而他有一颗强大的心,面对数学问题,他从不退缩、不逃避,反而选择直面难题、认真钻研,体味其中的乐趣。于是,他强了,畏惧便弱了,他对数学的喜爱也就多了一分。最终,他登上了数学的“高峰”。

徐志摩在《想飞》中说:“是人没有不想飞的,老是在这地面上爬着够多厌烦,不说别的。飞出这圈子,飞出这圈子„„凌空去看一个明白——这才是做人的趣味,做人的权威,做人的交代。”怕与不怕,是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的,只有当你鼓起勇气,鉴定你那颗追求向上的心,直面问题,你的喜爱便会战胜畏惧,你便会攀上高峰。

【点评】本文最大的特点就是善于引用。一开始就引用道家学派的鼻祖老子的名言,从对立统一的观点出发,指出“怕与不怕是相依相赖而存在的,没有绝对的畏惧或喜欢”,既巧妙地切入了所要论述的话题,又自然地引出中学生“三怕”的分析。在具体分析“三怕”时,先引用理查德?怀斯曼的名言,进而引出第一个层面的分析,指出“一个人害怕与否,其能力的高低是关键因素”。之后又化用林徽因的话,从第二个层面展开论述,指出“真正的不畏,不是避开难题,而是敢于直面问题”。两个层面各有侧重,前者侧重思维能力,后者侧重思想心态。最后又引用徐志摩的话巧妙地结束全篇。这些直接引用或化用的名言,既可以作为行文的线索衔接起论证的过程,同时也彰显了考生丰富的文化积淀。(在怕的背后

“奥数、英文、周树人”,大多数中学生谈之色变,我们因奥数难寻的解题方法而退缩,因英文脱离母语原则而不敢迈进,最后面对周树人艰深难懂的文字,我们彻底恐惧。这一系列的胆怯,有我们自己的原因,也有学校、国家的责任。

“怕”的背后,有你我的“惰性思维”。

我们所惧怕的“奥数、英文、周树人”恰恰是需要我们进行长时间、深度思考的。但如今的中学生早已被家庭、社会圈养成一个个只知享乐、不会思考的“沙发人”。现盛行的娱乐节目一步步地蚕食着青少年走向勇于探索的好奇心,一步步地引导者青少年走向仅仅满足于大脑皮层微量兴奋的深渊。想想古时“闻鸡起舞”的志士,“头悬梁,锥刺股”的学子,还有“凿壁偷光”的读书人,他们抛却惰性思维,勇于向课本中艰深难懂的知识发起挑战,终将难以降服的知识收入囊中。“奥数、英文、周树人”,确有难以接受之处,但如果我们能破除惰性思维,征服这一切自然不在话下。

“怕”的背后,有老师的引导不当。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一语点破老师的作用。著名英语专家俞敏洪在创立“新东方”初期,便坚持“新东方式教授方式”,并规定所有新进老师,必须经过培训才能上岗。这是因为俞敏洪知道,只有正确的教学之道,才能让学生真正爱上英语,只知道照着教辅念,不注重教学方法,无法让学生打开知识这扇大门,最终让学生对知识感到恐惧。

“怕”的背后,有国家教育体制的不健全。

在德国,青少年不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需要将文化知识不断运用到生产实际中,也正因为这样,德国的青少年乐于接受知识,也乐于应用知识。相反,在我们国家,不健全的教育体制制造出一堆眼睛仅停留在书本上的扫描仪,而非真正四肢健全、头脑发达的知识分子。学习方式的单一化以及应试教育制度下学习目标的绝对化,让我们对一切与学习有关的东西产生不满、厌倦甚至恐惧的情绪。

在“怕”的背后,我们逐渐慵懒的思维宣告着对“难点”的让步;老师的不当引导尘封了我们探索新知识的热情;另外,教育体制存在的漏洞抹杀了我们探索的兴趣。“奥数、英文、周树人”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我们惰性的思维、学校和国家不完善的引导方式以及由此导致的整个社会的畸形的价值取向。

【点评】这是一篇规范的议论文,开头扣住材料中的“三怕”现象,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这一系列的胆怯,有我们自己的原因,也有学校、国家的责任”,观点明确,旗帜鲜明。紧接着从个人(自己)、学校(老师)、国家(教育体制)三个方面,设置了三个分论点(怕”的背后,有你我的“惰性思维”,“怕”的背后,有老师的引导不当,“怕”的背后,有国家教育体制的不健全),并逐一展开论证,思路清晰,说理透彻。最后又对这三个方面加以总结,结束全文,铿锵有力,引人深思。

全文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时时处处紧扣材料,既不旁逸斜出,也不拖泥带水,充分挖掘“三怕”背后的原因,深入思考学校教育的现状,既显示了考生善于思辨、精心布局的能力,也表现了中学生敢于直面现实、勇于揭露问题的胆略和勇气,确实是一篇立意深刻、结构严谨的考场佳作。(“树人”需要鲁迅

在当下,中学生有三怕,怕奥数、怕英文、怕鲁迅。对于前两者,我倒心有戚戚焉;对于后者,我不仅不怕,反而喜欢。

当今中国的中学生,目光盯着升学,压力山大。奥数、英文是两种特别的东西,它能帮助中学生走上升学的捷径,中学生总是怕学得不好,拿不到高分,而语文学科无论怎么考,分数既高不上去,也拉不下多少(这是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的“共识”),且语文课程中的“鲁迅”更是难得如同蜀道,以致大部分同学都“仰天胁息坐长叹”。

先生的文章博大精深甚至晦涩难懂,确实并不浅显。但这能成为我们怕的理由吗?纵观先秦诸子散文、唐宋诗词、明清小说,又有哪一个是既浅显的?对于精华,唯有一字一句仔细琢磨,方得真滋味。“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当生活安逸了,人就被生活所累了。”“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字字珠玑,意味深长,发人深省,难道都让红尘掩盖了它们?

世事沧海桑田,思想却亘古不变。

“鲁迅”这个名词就其本质,已经不再是周树人的笔名,也不是一代文豪的代称,而是正义力量的象征。试看当今社会,孔乙己化身为教授,不是“窃书”,而是“抄书”;阿Q复活了,在网络炫富炫阔;祥林嫂复活了,在底层呻吟;乏走狗复活了,披着专家学者的镀金外衣,依然向着穷人狂吠;闰土复活了,失学打工,没有了美丽的家园„„谁怕鲁迅?只有孔乙己、乏走狗、鲁四老爷之流。

中学生不应怕鲁迅,应当正视社会现实,不能只沉迷于书本。脱离社会的书本知识断然不能有助于中国的进步!

如果中学生只被奥数、英文统治头脑,只为分数而学,到头来,思想必定是一片废墟。急功近利的学习只能损毁我们的未来,未来中国一定需要思想深邃的学者。怕鲁迅,就必定不能“树人”。“人”树不起来,地平线上就不会升起复兴崛起的希望晨曦!

【点评】文章首先援引材料,概述了“三怕”的原因,随即迅速将话题重点转到“怕周树人”,表现出考生对材料的深切理解以及把握重点的写作能力,接下来驳斥鲁迅文章“晦涩难懂”的论调,并以古代文学作为反证,指出“对于精华,唯有一字一句仔细琢磨,方得真滋味”,并枚举了鲁迅的一些格言。尤为醒目的是,联系当前社会阴暗面,以鲁迅小说中的人物“复活”来表现作者对现实问题的深切关注,以及对正义的渴求。这样写文章,本身就有对鲁迅精神的传承。最后,文章站在国家繁荣富强的层面上论及“怕周树人”的后果,回应本文立论“‘树人’需要鲁迅”。文章首尾呼应,脉络清晰,论理有据,表现出了一种人文情怀。

五、范文引路 时评类 写作六法

1、析材料

2、论危害

3、挖根源

4、提办法

5、联现实

6、作结论(作呼告)【例如】:阅读下面文字,选准角度,自定立意,写一篇论述类文章发表你的见解,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由《新京报》推出的“中国最美50人评选”活动启动已经一周,截至昨日,网络投票已近25万票,李宇春等人继续领跑“选秀美人”的排行榜。身为女性的李宇春的中性打扮和阳刚气派被热捧引发了读者关于“美的标准”的大讨论,读者见仁见智,褒贬不一。

(一)材料分析:步骤一:理解事件——李宇春中性打扮被追捧

我主动,我参与,我体验,我成功!

问题导读—评价单

第3页(共8页)

我主动,我参与,我体验,我成功!

问题导读—评价单

第4页(共8页)

吉安县立中学“三五三”学导型课堂有效教学工具单

步骤二:明确观点——美还是不美【肯定还是否定,还是有保留的肯定或否定】 1.女子中性打扮、阳刚气质,也是一种美,飒爽英姿,阳光时尚,符合时代特点。2.女子应以阴柔、娇弱为美,男子以阳刚壮硕为美,阴阳自成天地,男女各具特性。步骤三:组织论据【说理、举例】论证你对美的标准的定义或看法。

(二)时评一般结构:

1、叙述新闻事件,说清楚消息来源。

2、针对事件提出问题。(李宇春究竟算不算美人?)

3、对问题作出判断(提出中心论点)。(什么是美?)

4、提出如此判断的理据(证明论点)【理据可以旁征博引、说古论今】 ①联想同类事件:显示其普遍性或特殊性,引起注意 ②联系自身、他人(目前、说古论今)论述

5、对问题的解决提出建设性意见或提出呼吁。

(三)例析:

1、叙述新闻事件,说明清楚消息来源。[可以开门见山,直述事件;也可以略做铺垫]

最近,《新京报》推出“中国最美50人评选活动”,身为女性的李宇春的中性打扮和阳刚气派被热捧,李宇春凭25万票的高人气一度领跑排名榜。这25万的票数让许多人都大吃一惊,以至在网络、舆论界引起一场关于“美的标准”的“大讨论”。一时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2、针对事件提出问题。李宇春究竟算不算美人?(针对材料话题分析其成因)

单纯美丽的外表是不够的,美丽的外形需要有个性和气质的衬托。就李宇春而言,她的与众不同已让人眼前一亮。她将自身的缺点化为独特的一面,以硬朗的线条与阳光的气息完美地诠释了中性美,她没有拘泥于传统的审美观念而怨天尤人,她跳出了死板的条条框框,以个性的方式展现着美,这便是她成功登上榜首的原因。

3、对问题作出判断(提出中心论点)。

美由心生。你的容颜固然可以让别人打心眼里赞赏你,却又怎如用美丽的、善良的心,直接触动别人的心弦?套句广告,心的美,才是真的美。

4、提出如此判断的理据(证明论点)[理据可以旁征博引、说古论今]。

[1] 毕淑敏说:“我说的美,就是善良。一个姑娘要是经常和善地笑着对人,她的嘴角就会往上翘,眉梢就会挑起来,天长日久就变美了。而漂亮的女人,则不一定真美。”这是对美的最好诠释。————道理论证:引用

4、提出如此判断的理据(证明论点)[理据可以旁征博引、说古论今]。

[2]外在美之美是“小我”的美,心灵之美才是“大我之美”。帕斯卡尔说:“人的躯体只是自然界中脆弱的一根芦苇,只有思想使人伟大。”既然外貌之美在岁月洪流里孱弱如芦苇,那为什么不让心灵美和思想美的纤维使这根芦苇更坚韧些呢?

4、提出判断的理据(证明论点)【理据可以旁征博引、说古论今】

[3]说到底,真正的美的东西必定是自然、简单的。女孩们脱下有折皱摇摆的长裙,换下娇滴艳媚的花边小衫,将长发剪去只留清新发香,摘掉繁缀手饰,这一切,不都在追求一种简单么?她们带上新世纪女孩固有的与男性平等的心理,清爽利落站在了人们面前,怎么又能说这不是一种美丽呢? 就如同所有外在的神圣都源自于内在的圣洁一样,她们外在的这种简单的中性打扮也是其简单纯净内心的反映。真正内心“干净”的又怎能不与美相钩挂呢?

——-——联系现实(目前、近处)发表意见,反问分析

4、提出如此判断的理据(证明论点)[理据可以旁征博引、说古论今]。

[4]如果细细分析热爱中性打扮女孩们的心理,得到的答案绝不只是追求简单、自然的形象美,还暗暗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自尊自立感。她们走出所谓传统女生的形象,像男生一样独立于世上,她们不要复杂的裙摆,只希望更坚强更清爽面对世界。这种中性的打扮,让她们找到不再娇弱的理由,让她们开始挺直腰板,撑起曾只被男人们支撑的天地,这种中性的装束是新世纪女生对世界又一种承诺,是她们具有独立奋斗意识的外在表现。

————-联想同类事件:显示其普遍性或特殊性,引起注意

我们在寻找心中那把“美”的标尺之时不应只局限于表面:夸父逐日不舍,长眠虞渊,能说他不美么?花木兰女扮男装,为父征战,忠孝两全,能说她不美么?卡西莫多外貌奇丑,而灵魂

纯洁,内心善良,能说他不美么?圣女贞德蔑视教会,断发易服,为解放法国而战斗,又能说她不美么?大到这些有着心灵之美的英雄人物,小到家里岁月催老的父母,纵使他们白发苍苍,面容枯槁,但你能直视他们眼中无私的爱而说他们不美么?

——————联想同类事件:显示其普遍性或特殊性,引起注意

反观韩国美的标准,都是统一的脸蛋,没有了个性,他们将美统一为镜头前低头鼓脸噘嘴眼上翻,用一缕头发遮住其中的一只眼,这是愚蠢而不幸的。现在的年轻人,也有的染一头稀奇古怪的头发为美的,这都是不健康的审美观。所以李宇春的中性打扮、阳刚气质,飒爽英姿,表现出来的是一个健康活泼的形象,符合时代特点,显得阳光时尚,这是一种美。

——————对比论述

5、对问题的解决提出建设性意见或提出呼吁希望等。

人在成长,社会在进步,思想视野开阔了,对美的评价就不该拘泥。但应以健康形象为美。不同的美的表现形式的出现,正是思想与社会的一种进步。

(四)、如何拟题 1.赞誉式:《中性打扮是一种美》

《有阳刚气派的女孩是美的》 2.否定式:《中性打扮是不是一种美》 3.告诫式:《女孩应以阴柔为美》

《应提倡传统美》 4.其他(与事件有关的):

《美的标准》、《时尚美》

六、课堂练习作文训练:

(一)材料:有人说现在是知道“周迅”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鲁迅”的越来越少了;知道“比尔”的越来越多了,知道“保尔”的越来越少了;知道“景岗山”的越来越多了,知道“井冈山”的越来越少了;知道“爱情”的越来越多了,知道“艾青”的越来越少了;知道“就要发”的越来越多了,知道“九一八”的越来少了。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审

1、材料主要展示了当前的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重娱乐,轻内涵;重物质,轻精神。

2、对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想?表明落脚点应该是反思当前的文化,也可以在此基础上说开去。

2、立

(1)否定当前文化,力主重建。(2)赞成当前文化,与时俱进。(3)辩证看待当前文化,既要追求时尚,又要优良文化传统。

3、选

材料可以使用,但不能仅仅使用这些,要再联想一些当前中国社会(也可是其他国家)的现象;引用原材料也不能照般,要根据自己的目的侧重点取舍或强化。还有以下材料可以适当使用:

(1)韩流席卷中国;(2)韩寒等新生代作家流行

(3)英美娱乐影视、歌曲很流行(4)大话西游等“恶搞”很流行

(5)网络文化风靡

(6)快餐文化

(7)选秀现象(8)读经思潮

(9)日本、韩国对传统文化的扬弃与变革(如儒学、花道、剑道)

(10)晚明时期消费文化成风,加速灭亡

(11)美国文化以其开放性和创新能力风靡世界

4、思路提纲

题目:反思我们当前的文化

中心:通过分析当前文化的本质、产生原因、正负两方面的作用,提出一些怎样使当前文化健康发展的方法。

段落层次:第一段:开头:简括材料,提出观点 第二段:当前文化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文化?

浅层的、重感官享受的、重物质的、缺乏深度的、甚至是恶俗的;但有强烈的新鲜感的。第三段:这种文化何以会产生?

(1)社会节奏快,竞争激烈,压力大,人们需要轻松文化来调剂。(2)和传媒的导向、政府的管理、教育的效力有关。(3)受众,主观上不追求深刻的东西,不善于分辨。第四段:应该用怎样的态度对待当前的文化?

我主动,我参与,我体验,我成功!

问题导读—评价单

第5页(共8页)

我主动,我参与,我体验,我成功!

问题导读—评价单

第6页(共8页)

吉安县立中学“三五三”学导型课堂有效教学工具单

(1)有其合理性,是随着社会发展而产生的。对于人们的生活有很多正面作用。(2)深度不够,有其严重的缺陷。任由发展,对个人、民族均不利。第五段:怎样使当前文化健康地发展?

要建设优秀文化,需要每个人的努力,要有兼收并蓄的心态,要保持对高雅事物的热情,从而建设深层的、理性的、重视精神的、高雅的、有发展潜力的文化。

(1)吸收优秀的传统文化。(2)吸收优秀的外来文化。(3)与时俱进,推陈出新。(4)从我做起,从每个人做起。

第六段:结尾: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5、例文:少一点泡沫,多一点清香

茶,有着质朴恬淡的外表,却可以给你舒适深刻而以静制动的澎湃感发;红酒,有着雍华神秘的美貌,却可以给你热烈幽远而不失仪态的心灵呐喊。一个是东方的绿油之叶,一个是西方红果之实,它们饱含着人类文明经典流长的魅力„„(比喻开篇)

然而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电视、电脑、随身听、股票、名车的频频亮相,人们逐渐放弃需要静下心来品味的茶与红酒,选择了直接刺激大脑神经,快感涌现的可乐、啤酒。而可乐啤酒的出现,也标志着实用主义、流行文化强占历史、文学等正统文化的地位的攻势正式开始了„„(点明本质)

正如老一辈的人们所感叹:“周杰伦”“比尔”“爱情”的声音越来越喧闹,人们品味高尚宁静的精神遗产的空间小了,拜金、实用主义的地盘大肆扩大了。本来体现真挚、善美、雄厚的历史文学和刻苦精神应该占主体地位,而那些“周杰伦”“股票”“比尔”充其量也只是调剂品,为什么现今竟本末倒置,使根本的屈居第二呢?(追问原因)

因为许多聪明的中青年人没有耐性去逐步探索、领略,他们喜欢直接到达成功,喜欢稍纵即逝的刺激,喜欢甩头晃脑的激烈和快意。这种看似精彩却极少内涵的流行文化让他们如此痴迷,是因为快;是因为日益膨胀的享乐;是因为竞争压力的大而致使他们不得不加紧脚步接受泡沫四溅的可乐与啤酒;是出生至今的安逸使他们抛弃艰苦耐劳,放弃用心认真的态度,砸碎茶与红酒的杯子!(分析原因)

我们要把这个怪现象扭转消除,首先必须端正自己的心态。可乐啤酒即使再浓烈刺激,但常常让大脑、肠胃浸泡在其中就会使人的身体瘫痪;红酒、茶虽然平静缓慢,却能让大脑清醒开阔振奋精神。我必先放弃急功近利的心态,摆脱浅短庸俗之利的诱惑,挣脱出温适深幽的泥淖中,才能找回真挚、质朴、深刻可爱的纯净之心。其实越在这优越发达的世界中,我们越应该注重高尚情操的陶冶,艰苦努力精神的培养,这才是真正跟上时代的脚步。(分析扭转的做法)

和辛弃疾一起感怀历史苍凉;和鲁迅一起讨论救国忧思;和马克·吐温讨论人间幸福;和马克思研究发展进程;和巴尔扎克讨教人生意义有什么不好?这样可以深入潜进知识海洋底部,挖掘见识的金矿,获取智明的珍珠,通过艰苦和热情来发现海底下的迷幻世界,层层渐进,历经磨难,这样的成功才让人陶醉铭记,分外珍惜;这样的享受才是对心灵的滋养。(将做法形象化和具体化)

人啊,还是选择茶和红酒吧!少一点灯红酒绿的纷乱迷茫,多一点高山流水的整洁清明;少一点甜腻肤浅的泡沫,多一点悠远甘淳的清香„„(呼应开头,总结全文)

(二)材料:美国《新闻周刊》最新报道,根据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国家的网民投票,评选出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最具影响力的12大文化国家,居前两位的是美国和中国。代表美国文化的符号有华尔街、好莱坞、麦当劳、NBA、哈佛大学、感恩节、自由女神像,代表中国文化的符号有汉语、长城、孔子、唐帝国、丝绸、京剧、功夫。

请在全面理解材料的基础上,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立意---认识水平:

1、美国:文化影响力为何排第一?

①多元文化强国----国力是根本

②经济强势带来文化强势---国力是根本

2、中国:文化影响力为何榜上有名?

①文化本身:经典文化魅力永存---向世界展现我们的文化魅力 ②经济发展:中国文化正在走向世界---传承文化,传递文化

3、中国美国文化特点比较反思

①排前两位:现代与传统文化兼容并包。

②褒中抑美:文化更需深沉;文化回归,而不是下海

③扬美抑中:让文化与时代同行;文化的延续在于创新 提示:归因或反思,均要结合结果和“符号”进行分析。美文欣赏 千年寂寞

一个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千百年前的中国人宽袖缓袍,深谙儒学礼数,唇边是文雅的微笑;一个是当今世界走在最前沿的国家,千百年后高举自由的火种点亮尖端与新潮。

今日,当这两个国家相逢于12大文化国家的榜单,我似乎看到那儒雅书生的微笑中竟多了几分苦涩。

也许是根植得太深,沉淀的太厚,可千年后中国的代言仍是一身已泛了黄的长袍,丝绸的水袖甩不过时光的长河,仿佛中国的光辉只能定格在那个早已远去的时代。未免太过寂寞。

喧嚣却从大洋的另一岸传来,金融、影视、餐饮、运动、教育„„无不独占鳌头。其影响力席卷全球,在当代社会中扮演着领军的角色,一呼百应。最新、最先进、最权威,这些词汇往往是美国的声音。正如他们的文化符号一样,美国的手指着世界的方向,他们无疑是现代社会的代名词。

站在太平洋的西岸向东眺望,就像是站在历史的坐标上眺望远方。千年过去,原来我们在他人眼中仍站在原地,四顾无人,只有空空的寂寞。

太寂寞了,我们的文化。我们以为新时代早已为我们漆上了崭新的色彩,我们以为用摩天楼推到四合院就是社会变革,我们以为用滚滚黑烟熏散农田炊烟就是工业化,我们以为用靡靡之音驱逐牙板长歌就是时尚潮流。但我们错了,我们失去了文物古迹,失去了晴明蓝天,失去了京腔韵味,却没有换来别人眼中的新身影。而我们取得的种种辉煌成就,却仍不及外国人心中神圣的大唐帝国。一方面,我们的新文化确实未到世界前列的水平;另一方面,我们对新文化的宣传远远赶不上世界旋转的步伐。

历史固然不应丢弃,却也不能捧着历史吃老本。作为一种宝贵的文化资源,我们更应该充分地传承并利用它,让千年的积淀成为新文化成长的土壤,古为今用,使其不失价值。只有当我们真正以一个与时俱进的大国的身份,在榜单上写下“中国”二字时,才能化解中国古典文化千年的寂寞。

七、掌握写法:总结

1、科学全面分析材料,鲜明地作出价值判断。

2、分析现象。

3、分析原因。

4、分析本质。

5、分析作用(或危害)

6、预测趋势

7、提出正确做法

8、一般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尖锐不失义理;深刻不失趣味;犀利不失亲和;睿智彰显智慧!

高考作文“时评化”“乐府化”,对青年才俊发出了新的信号:不可死读书、读死书,要做生活的思想者,在一个公民表达日益丰富的社会里,能够转化为能力的知识、能够表达出来的思想、能够推动个人与社会共成长的青年责任,才是国家所望、社会所需、个人所要努力的方向。能在这样的高考中脱颖而出,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工作、生活竞争,谁又何惧。

我主动,我参与,我体验,我成功!

问题导读—评价单

第7页(共8页)

我主动,我参与,我体验,我成功!

问题导读—评价单

上一篇:高空蜘蛛人安装施工安全措施下一篇:十七届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