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作文教学的体会

2024-09-25

三年级作文教学的体会(16篇)

1.三年级作文教学的体会 篇一

浅谈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的几点体会

南吕小学 吴莲花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可是很多语文老师都觉得作文教学是很头疼的事情。每当遇到教授作文时,总觉得无从下手,不知道怎么讲,就即便是给学生讲了,在学生动笔的时候也还是觉得没有内容可写,更谈不上动口表达了。那怎么样才能做到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呢?

本人从事语文教育工作多年,从中悟到一点:“作文是对学生的一种综合能力的训练,他既是字、词、句、篇的综合训练,又是多种心理活动的综合训练。写作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学生认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具体体现,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因而,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作文能力的好坏,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去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小学三年级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启蒙阶段,学生要从一二年级的字词句段转到篇,这是一个艰难的上升过程。那么教师如何把好这个关?从下面五点我们可以试着去探讨一下:

三年级是学生作文的起步阶段,这一阶段以记叙文为主。这一环节到底要向学生传授什么样的知识?要教学生什么呢?很多教师都知道作文就是字、词、句、篇的训练。因此,他们在字、词、句、篇上狠下功夫。再然后就是把记叙文的要素一股脑儿的灌给学生,再把一篇篇例文让学生模仿。结果是学生无话可写,什么也写不出。学生为什么会没有话可写?问题很简单就是缺乏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分析,头脑中缺乏材料,因而才觉得无话可说,无从下笔。老师们很是懊恼,到底怎么做才好呢?其实在这里,我们的教师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环节,那就是跟学生认知活动有关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的训练培养。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什么是观察?所谓观察,就是用眼睛去看。要远“观”近“察”,事事留心,时时注意,并养成一种习惯。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的法国作家莫泊桑曾拜当时著名作家福楼拜为师。一天,他把自己坐在屋里编的准备写成小说的故事讲给福楼拜听。福楼拜听后,说:“我劝你不要忙于写这些虚拟的东西,你每天骑马到外面转一圈,把路上看到的一切准确地、细致地记录下来。”于是莫泊桑意识到福楼拜是教他首先学会用眼睛去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练好观察这一基本功。从此他花了一年左右的时间,每天外出观察,终于写成了小说《点 心》,并成为世界著名的小说家。后来莫泊桑在总结自己的创作经验时,说:“对你所要表现的东西,要长时间很注意地观察它,以便发现别人没有发现过和没有写过的特点。任何事物里,都有未被发现的东西……”由此可见,要想写好文章必须重视观察事物,提高观察能力。但怎样才能引起学生对周围事物的注意呢?那就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指导观察的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所得,再加上合理的想象分析概括,那么他所表达出来的语言就会显得有生机。上狠下功夫。再然后就是把记叙文的要素一股脑儿的灌给学生,再把一篇篇例文让学生模仿。结果是学生无话可写,什么也写不出。学生为什么会没有话可写?问题很简单就是缺乏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分析,头脑中缺乏材料,因而才觉得无话可说,无从下笔。老师们很是懊恼,到底怎么做才好呢?其实在这里,我们的教师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环节,那就是跟学生认知活动有关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的训练培养。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什么是观察?所谓观察,就是用眼睛去看。要远“观”近“察”,事事留心,时时注意,并养成一种习惯。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的法国作家莫泊桑曾拜当时著名作家福楼拜为师。一天,他把自己坐在屋里编的准备写成小说的故事讲给福楼拜听。福楼拜听后,说:“我劝你不要忙于写这些虚拟的东西,你每天骑马到外面转一圈,把路上看到的一切准确地、细致地记录下来。”于是莫泊桑意识到福楼拜是教他首先学会用眼睛去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练好观察这一基本功。从此他花了一年左右的时间,每天外出观察,终于写成了小说《点 心》,并成为世界著名的小说家。后来莫泊桑在总结自己的创作经验时,说:“对你所要表现的东西,要长时间很注意地观察它,以便发现别人没有发现过和没有写过的特点。任何事物里,都有未被发现的东西……”由此可见,要想写好文章必须重视观察事物,提高观察能力。但怎样才能引起学生对周围事物的注意呢?那就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指导观察的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所得,再加上合理的想象分析概括,那么他所表达出来的语言就会显得有生机。上狠下功夫。再然后就是把记叙文的要素一股脑儿的灌给学生,再把一篇篇例文让学生模仿。结果是学生无话可写,什么也写不出。学生为什么会没有话可写?问题很简单就是缺乏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分析,头脑中缺乏材料,因而才觉得无话可说,无从下笔。老师们很是懊恼,到底怎么做才好呢?其实在这里,我们的教师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环节,那就是跟学生认知活动有关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的训练培养。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什么是观察?所谓观察,就是用眼睛去看。要远“观”近“察”,事事留心,时时注意,并养成一种习惯。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的法国作家莫泊桑曾拜当时著名作家福楼拜为师。一天,他把自己坐在屋里编的准备写成小说的故事讲给福楼拜听。福楼拜听后,说:“我劝你不要忙于写这些虚拟的东西,你每天骑马到外面转一圈,把路上看到的一切准确地、细致地记录下来。”于是莫泊桑意识到福楼拜是教他首先学会用眼睛去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练好观察这一基本功。从此他花了一年左右的时间,每天外出观察,终于写成了小说《点 心》,并成为世界著名的小说家。后来莫泊桑在总结自己的创作经验时,说:“对你所要表现的东西,要长时间很注意地观察它,以便发现别人没有发现过和没有写过的特点。任何事物里,都有未被发现的东西……”由此可见,要想写好文章必须重视观察事物,提高观察能力。但怎样才能引起学生对周围事物的注意呢?那就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指导观察的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所得,再加上合理的想象分析概括,那么他所表达出来的语言就会显得有生机。

2.三年级作文教学的体会 篇二

一观察生活, 积累素材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 文章犹如溪流, 泉源丰盈, 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对小学生而言, 他们缺少的不是具体的生活, 而是缺乏对生活的观察和自我体验, 不懂得从生活中收集作文素材。观察是作文的前提, 教师应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有: (1) 有顺序地观察; (2) 抓住特点观察; (3) 有重点地观察; (4) 调动多种感官 (如手摸、鼻嗅、耳听) ; (5) 有联想地观察。运用多种方法观察, 才能较全面地了解事物, 把握事物特点。如有位学生观察小花猫, 就要引导他主要观察小花猫的耳朵、眼睛、嘴巴、胡子、爪子、尾巴、毛、走路的神态和玩耍的情景等。这样指导学生通过不断实践, 就能有顺序地观察事物, 作文也就做到言之有序了。

现在孩子们的生活内容是很丰富的。家庭、学校中每天发生许多有趣的事情, 有让人高兴的, 也有令人难忘的, 用小学生的眼光和语气把这些事情写下来, 就会是一篇感情真挚的作文。学生每天上学的路上, 观察到的周围丰富多彩的景色, 以及在校园内开展的各类活动等, 都是很好的写作素材。李吉林老师曾说:“儿童的眼睛是奇异的, 世界在儿童的眼里犹如童话一般。”教师应和孩子一起去欣赏这个童话般的世界, 引导他们仔细观察, 用心感受, 把看到的、听到的随时记录下来, 积累写作素材, 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的好习惯。可以让学生准备一本日记本, 把观察到的、印象深的、有体会的人、事、物、现象等用一两句话记录下来, 日子久了, 学生就能积累更多更丰富的写作素材。

二引发想象, 提高兴趣

丰富的想象是写好作文的不竭源泉, 在作文教学中, 除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外, 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也很重要。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经常为学生创设激发学生想象的情境, 引发他们的想象思维, 培养他们的想象创造能力。如学习了《陶罐和铁罐》的课文后, 习作里安排了编写童话,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如《雪花和梅花》、《大海和小溪》、《棉花和石头》、《黑猫和白猫》等题目请学生小组合作编写故事, 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 使他们的想象力更加充实、更加生动。

三鼓励阅读, 积累语言

光有作文的素材, 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 学生是无法把作文写得具体生动的, 也就写不出好作文。有了量的积累才有质的提升。文章源于丰富的语言积累, 只有语言积累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才能文思如涌, 笔下生花。三年级的学生大多缺乏自觉性, 只有不断地鼓励和督促, 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 提高语言的储备量。教师可以布置学生每天摘抄一些词好句, 定期检查。课外再向学生介绍一些名人名言、古诗词、儿童诗歌, 要求他们熟读成诵, 并学习运用。同时在班队课、阅读课, 校本课时, 开展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文学知识竞赛、成语接龙等有趣有益的活动, 提高学生自觉积累的兴趣和积极性, 加深他们对语言本身及其应用的印象。

四范文引路, 学会仿写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 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 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会写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目标, 读写结合是语文学习的一条宝贵经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还必须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写作方法。教材中有些课文就是很好的范文, 它们的结构或首尾呼应, 或由总到分, 或由分到总, 或先总再分再到总, 内容有详有略, 有的描写或点面结合, 或动静结合, 有的按一定的顺序来写……教学中就可以根据课文的写作特点让学生进行仿写。指导学生仿写时, 教师可出示总述部分, 让学生围绕总起句, 写分述部分。通过仿写让学生明白了应观察什么, 在重点段应写什么……同时也是使学生的作文从无话可说到说得多、说得好、说得精彩慢慢过渡的一个重要的阶段, 所以我们教师要想引导学生作文, 就必须教会学生仿写。

五先说后写, 降低难度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再强调作文要练习用自己的话, 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做到“我口说我心, 我手写我口”。要让学生说真话, 写真事。教学时, 我重视说的训练, 先让学生在教师或同学们面前讲述自己的作文思路, 然后在会说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将自己讲述的内容写成作文, 学生就不会感到困难了。

六激励为主, 增强信心

小学生对获得成功或对能带来愉快情绪的事情感兴趣, 进而就会对这件事更加关心。因此在作文讲评时要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 尽可能利用一切机会激励学生的闪光点, 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 从而给予他们更多的成功体验。

3.三年级作文教学的体会 篇三

小学数学教学中常只重算法,忽视数概念的掌握和算理的理解。因而只能机械地应用学过的东西,或简单地模仿做过的例题,不能在变化了的情况下迁移;或者只知道一些定义,而不能全面掌握属于这一概念的东西。

例如,学生能说出什么是圆的半径,但在作图或解题时又常常只能举出垂直方向上的半径,不能反转过来解决逆向问题,没有纳入到一般的范畴或嵌入数概念体系的认知结构中。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要重视算法和演算过程,而且要重视数概念的掌握和算理的理解,加强小学生运用数概念的能力培养。

我们举一个科学记忆的例子:换算单位的记忆。三年级数学中,会出现长度单位的认识,什么千米、毫米、厘米,很多孩子总是无法记清楚,怎么办呢?请大家伸出自己的右手,手心面向自己,从小拇指到大拇指,依次为: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两指之间的距离大小表示进率的大小。你们看,小指、无名指、中指、食指每相邻的两指间的距离相等,也就表示毫米、厘米、分米、米每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相等,都是10。而毫米与分米、厘米与米间的进率为100,毫米与米之间的进率为1000,食指与大拇指之间的距离较大,也是1000。记住单位对应的拇指,它们之间的换算就变得十分简单且准确了。

2.关于课外作业的布置

我在布置课外作业时力避重复性、防止单一化、克服封闭性,精心设计与安排训练内容,充分发挥作业的功能。设计时注意由浅入深、逐步提高、突出重点与关键、合理搭配题型,同时强化习题的趣味性与训练性、层次性与全面性、探索性与开放性,让“能飞的飞起来”,“能跑的跑起来”,“该扶的扶一把”,学生在做经过精心设计与安排的作业时,不仅能够掌握知识,而且创造性思维能够得到培养和发展。

2.1自编测验型作业。在学期快要结束,组织学生复习时,我要求每位学生根据本册的内容自制一份数学试卷。试卷中的习题可以来自于平时容易出错的题,也可以自创题。题型可以形式多样。然后在班上评选出优秀试卷供学生复习、考试。在此活动中设计了多种特色的试卷。(有兴趣的学生可以互相传阅、复印后试着做一做。)

2.2拓展型作业。拓展型作业是以某类知识为起点,把与其有关联的相关知识也容纳进来而设计的目的明确、层次清楚,从易到难,由浅入深的系统作业,目的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如:在学习了相遇的知识后,我让学生对比两个算式从而找出这类题的简便算法。虽然三年级还没学简便算法,但我觉得在这给学生讲授也顺理成章,为以后的简便运算打好基础。

3.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还得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

外在的知识,要转化成自身的一种能力,就得让知识参与我们的生活,并共同构建我们的生活世界。对于小学数学知识的学习,也就应当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之中,我们就生活在数学世界里,我们无时无刻不在用数学知识建构我们的生活。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先出示一些物品:水、柑子、饼子等,让学生分一分,要求做到公正公平。学生在这种亲手操作活动中,会自然而然地运用数学思想——平均分。当分到饼子的时候,学生会说分成两半或四份等,那么这个一半或四份等怎么用数字来表示呢,从而引出课题。学生便会对这门课程产生浓厚兴趣,因为是通过自己亲手操作产生的数学问题,他们就会有强烈的探究愿望。

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4.1常规学习习惯。①书写端正漂亮,卷面整洁规范;②计算认真仔细,画图符合要求;③学会观察事物,审题认真全面;④课前自学预习,课后回忆复习;⑤听课专心致志,活动积极参与;⑥作业独立按时,做完检查评价。

4.2独立思考习惯。数学是思考性极强的一门学科。在数学教学中,独立思考表现为:无论上课或做作业时遇到问题,学生能积极开动脑筋、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而不依赖老师提示或同学求出的答案。

4.3主动参与习惯。上课时,学生积极举手发言,发表自己的见解,有话敢说,有问题敢提,有想法敢补充,身心投入到课堂教学中,这就是主动参与的集中表现。

4.4合作性学习习惯。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相结合,数学课堂积极参与合作操作、实践。培养课外合作收集生活中数学,身边数学的信息,思考探究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习惯。

5.教师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能力

学生的学习由过程到达效果,都离不开学法。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学生学。”因此要落实素质教育加强学法指导是很关键的,基本学习方法有以下方面。

5.1模仿。老师一方面要做到例题教学的示范性和规范性,另一方面在安排练习时应有基本的练习,起到让学生模仿的作用。

5.2养成良好的好学习惯。例如新教学的内容要提前预习,学过的内容要复习整理后再做作业。

5.3自学。数学的自学不能像看小说那样,而应逐词、逐句地看,反复地看,并把不懂的地方记下来,问老师、问同学、问父母。

5.4听。专心听老师与同学的讲解和发言。

6.精心设计练习题

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是帮助学生解答应用题的重要教学手段。通过多变的练习可以达到这一目的。教学时,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实际情况,组织对应用题改变问题,改变条件或问题和条件同时改变的练习,达到目的。但“变”要为“练”服务,“练”要做到有计划、有针对性。因此,教师就要精心设计练习题,加强思维训练,使学生练得精、练得巧、练到点子上。

6.1一题多问。一题多问是就相同条件,启发学生通过联想,提出不同问题,以此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6.2一题多变。这种练习,有助于启发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其异同点,抓住问题实质,加深对本质特征的认识,从而更好地区分事物的各种因素,形成正确认识,进而更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增强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4.三年级写字教学心得体会 篇四

一、激发学生识字的欲望,调动学习情绪。

我认为学生对写字感兴趣是写好字的前提,教学中,我多鼓励学生,让他们感到写字是件很快乐的事情,才会以认真的态度去写好字。我经常表扬他们,利用每天中午写字课前的几分钟对学生前一次的作业作一个简单的肯定性的评价,表扬那些写得好的或有进步的同学,这样学生写好字的愿望很快被调动起来了。训练是写字教学的关键,也是写字课堂教学的重点。

二、我们要鼓励激励孩子自创各种各样的识字方法。

我们再进行写字教学时要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如:加一加、减一减、编谜语、归类、联系上下文理解记忆、利用形声字形旁、声旁等来记忆等。字形的识记肯定要,课堂上,学生自己动脑筋识记的字,比起课后机械的重复抄写效果要好得多。

三、在指导写字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板书示范。

指导不容易写好的笔画、容易写错的笔顺,要求学生把字写端正,写美观。写字过程中,我示范演示之后,学生对字的字形、笔画、运笔、笔顺,从整体到部分,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我指导学生开始写字。写字之前首先指导学生的坐姿、握笔的姿势及方法,并时时提醒学生姿势要端正。对不正确的姿势和方法,及时纠正。然后让学生按步骤进行书写。学生书写时,我巡回指导,随时提醒学生的运笔方法及其整个字的结构特点,及各部分的比例,做到防患于未然。对于写字稍差的学生手把手地教,手把手地写。教学中发现有共性的问题,如笔画不到位,结构不合理,笔顺不正确,要及时提醒观察或教师重新示范,指导学生努力做到最好。我还采用一种鼓励机制,就是集卡表扬。教学中,我是这样评价的:每次写字被评为优或有进步的作业,奖励给一朵红花;被评为优上的作业奖励两朵红花。学生集够了十朵红花,就可以得到一张设计精美的“书写卡”;集够三张“书写卡”就可以换一张“小小书法家”的奖状。在这个集卡前进的过程中,学生的兴致很高,都希望自己能得到相应的奖励。同时,我还精选字帖,把全册的会写字让学生反复临摹,得到了书法老师的赞同。

四、重视写字的批改,写字批改是识字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识字教学的继续。

总之,我为了让学生迈好这关键的一步,我煞费苦心,下了很大的功夫。整个书写过程要求学生真正做到眼到、心到、手到,每练一遍都能追求一个更高的标准。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写出正确、端正、整洁、具有一定美感的字,使学生的书写具有硬笔书法的韵味。

5.三年级英语新教材教学心得体会 篇五

今年的三年级英语使用的是改版后的人教PEP小学英语新教材。为了第一时间感受新教材和新理念,我自告奋勇地承担了三年级英语教学。在这一个学期的教学中,我的确遇到了许多新的挑战,同时也有不少收获。相信通过这套教材的使用,这届三年级的语音能力和语言能力都会有许多提高。

一、语音教学非常到位。

新教材与老教材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增加并改进了语音教学。

首先来看增加。在教材中字母教学是放在Book 2中的。且在Book 2中的字母教学也只要求三会掌握。而新教材

Book 1中要求学生四会掌握。同时增加了字母的语音教学。即在教学字母的名称音的同时,也教学字母在单词中最基本的发音。教材给出了两个例词。如Aa的教学:Aa, Aa, Aa, [?] [?] [?],Aa [?], apple.Aa [?], ant.这样一来,字母教学就做好字母的名称音和基本发音的教学,做到听、说、读、写,还要认读两个例词(有许多是话题以外的新单词),最终要培养学生的语音运用能力,如听单词找出单词的首字母。这样的设计对学生和教师来说,的确压力较大。一节课要完成4到6个字母这样全面的教学难度不小。但一学期上下来,发现学生掌握得不错。有了这样的语音能力,在单词的学习的确容易多了。比如以前学单词是要靠学生死记硬背的。许多使用老教材的学生在三年级时是完全靠字形来记忆单词的。而新教材的使用,学生记如pen 这样的单词时,只根据发音来拼读记忆了。而且给一个hen的新单词,现在大部分学生能自主拼读出来了。这样对于

后续教学肯定有很大帮助。

其次我们再来看语音教学的改进。原先的语音教学是到四上来首次出现的。现在三上就出现了。这样的改变是非常重要的。英语是表音文字,因此字词的认读与记忆与汉字这种象形文字的学习是有很大的区别的。所以在一开始就应该让学生感受到这一点。把英语这种音形对应规则放到英语学习一年后再上,显然已经迟了,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英语语言学习的方法。通过提前教学,看是提高了三年级英语学习的难度,其实是降低了学生英语认读和记忆的难度,反而能减轻学生英语学习的负担,提高学习的效率。

改进还体现在,以前的语音教学是放在C部分即选学内容中进行教学的。这样的就使得有些老师教,而有些老师不仅。新课程标准指出,语音是小学英语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的重要内容。语音是必学内容。另外,把语音单独列出来进行教学,就好象鱼儿离开了水,活不了了!语音是语言的固有属性,教语言就意味着教语音。语音教学是在语言教学中让学生发现并操练、掌握语音规律,从而提高是语言学习的效率和效果。三年级教材中把语音与字母教学相结合是必要的,也是合理的,更是有效的。

二、话题教学前后滚动。

新教材另一重大改进,是话题教学做到了前后联系与滚动。新教材调整了单词顺序,把colour话题调到了Body Part话题前,Stationery话题后。这样上好文具单元上颜色单元时,就能很好地把文具滚动进新话题的交流了。纵观新教材的安排,许多前面出现过的语言,在后面多次得到了复现。这样的教学大大减轻了学生语言学习的负担。其实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不是说教材少出现点语言就简单了。对学生来说,新语言如果能放旧语言堆中反而学起更有自信。因为在丰富的语言中,学生发现这么多语言自己都会,自信心就强了。新语言

相对于已学语言就显得量少多了。而且新语言在已学语言中出现,就更有语境了,更易理解了。

三、对话教学注重语用。

对话教学注重语用最好的体现是在第五单元Let’s eat中。这里出现了I’d like some….这一本来在第四册中才出现的语言。原因是这一话题会用到这一句型。而老教材是以及I like hamburgers.的句型出现的。语言与真实就餐时不符。还有老教材的语言虽然丰富,但对话教学中的主句型不明显。如老教材 We love animals一单元的句型有,I have a rabbit.Cool.Super.Great!还有 Really? May I have a look.Sure, here you are.Thank you!Wow.It’s nice.I like it.等。而新教材重点突出了What’s that? What’s this?的教学。但教材在这么简单的句型中,也动足了脑筋使之趣味化。如下图所示:

四、阅读教学循序渐进。

新材料在压缩选学内容(现在选学内容只有Story Time了,而且很好学又

与单元话题结合紧密,趣味性又强。教师一般也是当做必学内容在处理),增加了Start to read这一内容。体现了大阅读教学理念,即阅读从学生刚接触时就进行了。教材安排了字母的阅读、单词的阅读,从最基础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后几册教材没有看到,相信必定是循序渐进地进行阅读训练的安排。

6.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三点体会 篇六

作 者:张爱华 等 级:★★★ 录 入:小灯审 核:小灯 更新时间:2009-4-14 14:54:1

4培养高中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综合能力,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这就要求我们无论在指导思想方面,还是在具体实践操作方面,都应有周密的计划性、严密的科学性、训练力度的强化性、行文运笔的深广性及灵活性。

一、把握练习内容,分块收集习作素材

宏观上把握好训练题材内容,使学生对作文训练有一明确的目标。这就要求指导者积极关注生活热点话题,重视对社会焦点问题的收集和研究。例如:爱国主义;远大理想;传统美德;奉献精神;弘扬正气;见义勇为;艰苦奋斗;健康心理与热爱生活;望子成龙与家庭悲剧;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市场经济与腐败现象;环保意识的增强;做人与处世;以自“我”为中心与以天下为己任等等。指导者可适当“抛砖”(明确方法,做出示范)而“引玉”(要求学生参与进来,争做确定题材内容的先锋)。题材内容一经确定,就要围绕它做好系统收集素材的工作,可完全放给学生,分任务到组别,分块收集材料,教师只负责划分并审订材料而成册,把主动性完全交给学生。

二、拟题功底,增添作品亮色

⒈抓关键句拟定文章题目

有的文章,在确定材料后,文题的确立一时难以定夺。而作品中人物的某句话或作者直抒胸臆的语言,在文中有紧扣主题、画龙点睛、深化主题的作用,对内容而言颇具提纲挈领的核心效应,便可适当考虑以之为文章题目。

2.围绕联想材料来拟定文题

指导学生巧妙运用联想习作,是高中作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联想加强了众多事物间的联系,使众多事物紧抱成团,让材料内部体现出较强的类

比性及对比度,从而给文章带来浓厚的和强烈的美感效应。

三、转未知入已知领域,娴熟运笔

面对陌生的命题范围,难以下笔,这是现实,是必然。但我们可在不超出命题范围的情况下巧妙转换拟题,并在文中运用我们熟悉的素材,娴熟运笔,写成文章。如 1999 年全国考题要求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作文内容范围,自拟题目,写出文章。有不少学生从科学的角度记叙科学家不辞辛劳,终于完成人类记忆移植的发明过程,最后讴歌了这一伟大的发明创造。这样写,固然可以,但难出佳作。而一位考生,自拟题目:《伤心儿女》叙写三位不孝儿女,原想通过移植记忆,摸清母亲遗留下来的家底,可记忆移植之后,儿女们看到的是母亲的艰辛,母爱的伟大,母亲的忍辱负重。这样,作品就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考其原因,作者完成转未知领域入已知领域的思维过程,对平时训练的“传统美德”题材中“孝”这一古老而年轻的话

题进行重新审视,并取得较大成功。

7.三年级作文起步教学策略谈 篇七

一、强化兴趣引入, 以趣激写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对于初次接触作文的三年级学生来说, 刚起步时有一定的难度, 易产生畏难心理。这时, 教师就要采取多种手段, 降低难度, 激发兴趣, 引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情境:让学生描述一下自己或班级中一个同学的外貌, 然后让老师和同学一起猜猜是哪位同学。这样做, 既增加了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 同时也让学生学会了如何抓住人物外貌特点, 如何按一定顺序介绍人物, 为以后学习作文打下基础。

二、强化口语训练, 以说导写

说是写的先导和基础, 学生只有说得清楚才能写得流畅。实践证明, 以说导写既是小学作文教学应该遵循的程序, 也是作文教学的一条原则。《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指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 善于将读与写, 说与写有机结合, 相互促进”。从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体系上来看, 口语交际作为一项教学内容, 贯穿于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材始终。三年级学生由于具有了两年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 已具有初步说的能力, 掌握了初步的说的方法与技巧。因此, 三年级的起步作文, 就要把学生从说引导到写上来。把说和写的训练紧密地结合起来, 做到从说到写, 凡写必说, 说写并重, 相互促进。

如在三年级学生上第一堂作文课、写第一篇作文时, 我们就这样告诉学生:你们并不是今天才开始学作文的, 学说话就是学作文的开始。作文, 就是把你要说的话用笔写出来, 不会写的字可以查字典, 也可以问老师, 有什么可怕的呢?这样一讲, 学生的畏难情绪一下就给打消了。接下来, 我们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或听到的新鲜有趣的事, 每人说一件。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交流看法, 补充纠正不足, 使其完整流畅。这样做可使学生明白“我口说我心, 我笔写我口”便是作文。学生一点也不觉得作文困难, 从而轻松地跨过了由说到写这道“鸿沟”。

三、强化阅读引领, 以读助写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写诗也会吟”, 这些话鲜明地道出了读与写的关系。教学实践证明, 要想使学生有丰富的写作材料, 有准确优美的句子积累, 有新颖的作文思路, 就必须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内外阅读。

首先, 要引领学生学好教材, 打牢双基。小学语文课本中不论是寓理于事的寓言故事、意境优美的散文, 还是含蓄隽永的诗歌, 均为学生学习写作的优秀范文。作为小学语文教师, 有责任引导学生多读、多写一些妙语佳句, 学习课文的布局谋篇, 这样“日积月累, 方能生悟” (叶圣陶语) 。

其次, 要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教师要有目的地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三年级学生阅读的书刊, 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加强课外阅读指导, 教给阅读方法, 提高阅读兴趣。在阅读中培养他们认真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把看到的、听到的好词、好句、好段记下来, 并在习作中灵活运用, 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强化观察指导, 以看带写

作文是客观世界在学生头脑中反映的产物, 观察则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基础和起点, 是作文获得感性认识和“积蓄”写作材料的重要途径。因此, “在写作教学中, 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一个人的智慧从观察天上和地下的实在东西而来。同时, 观察越多, 学的知识越牢固。”那么, 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

其一, 激发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三年级可先让他们观察一些感兴趣的东西, 如小猫、小鸡、小鸟, 观察它们的外形和动作, 从而引起其对观察事物的兴趣。随着年级的递增和观察水平的不断提高, 可逐步扩大学生的观察范围, 提高其观察的自觉性, 培养他们善于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诸如观察周围的人, 观察自己的小玩具, 观察大自然, 观察树木花草, 观察丰富的课余生活, 观察社会生活, 进行参观访问, 等等, 逐步引导学生把观察的兴趣转移到把握事物的特征上来。

其二, 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低年级的学生无意性、情绪性表现明显, 让他们观察图画或事物的时候, 他们常常离开观察的目标, 注意力转移到次要的或者与观察要求不相干的方面去;而且他们观察时常伴有随意性, 东张西望, 注意力极不稳定。让他们长时间观察一样事物, 是十分困难的。因此, 教学时, 在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后, 教给常用的观察方法尤为重要。如教给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 (由远及近, 从上到下, 由前至后等) ;让学生有重点、有主次地观察, 或者从整体入手, 再具体观察每一个细节等等。学生掌握了观察事物的方法, 写作时就能得心应手了。

五、强化实践感悟, 以做引写

8.关于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的思考 篇八

关键词: 小学三年级 作文教学 教学思考

作文是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是老师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的具体反映,是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和感受的具体体现。可是,在农村偏远小学里,一些学生存在厌倦作文、怕写作文的现象,这一直阻碍语文教学成绩的提高。针对这种情况,笔者根据教学经验和体会,就如何提高农村作文后进生的写作水平谈谈看法。

一、激发兴趣

对于刚进入三年级的学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很重要的。根据三年级的学段目标,结合教材的特点,首先把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放在第一位。教材中的习作在编排上努力为学生自由习作提供方便,不规定习作的题目,一般划定一个大致的范围,使绝大多数学生都有可以写的内容。题目由学生自己拟定,学生可以把想写的写下来,存题目也行,设题目也行。这个宽泛的条件不再使学生感到写作有压力,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写就怎样写。另外,我在教学中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如让学生读自己的习作,请同学们评价;建立写作园地,自我欣赏、自我评价;以教师口头、书面评价等形式让学生感受习作的快乐。其次,我以赏识的眼光看待能表达真情实感、有创意的习作并及时给予肯定,把三维目标落实到习作中。

二、体验生活

学生的写作都需要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以往作文题目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学生平时没有写作材料的积累,到了写的时候感到无话可说,无从下笔,更谈不上真实情感。许多小学生一提起写作文就感到头疼,要么觉得没什么可写,要么心中有话说不出来。其实,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生活的积累,导致动笔时“无米下锅”。针对这一普遍现象,我结合教材对习作的要求,让那些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并在评价学生的习作时,既关注结果,更关注学生写作材料的积累过程,用积极的评价,引导和促进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例如,我让学生写“熟悉的小动物”,没有给学生划定范围,更没有念范文,而是让他们用眼睛观察,把观察到的写下来。有一个同学写我喜欢的“小花猫”,她不仅写出了小花猫的外形和习性等,还写出了与小花猫之间的感情。她写道:“我每天放学回家小花猫都会跑到我的面前用它的头蹭我的腿,是在欢迎我回来,让我抱抱它,还不断地用它的头拱我的脸,伸出脖子,这是让我给它抓痒痒,一边和它说话,它好像能听懂似的,等抓完痒痒,它就安静地回它的窝里趴着去了……”我把这篇作文读给大家听,当读到小花猫白天睡觉夜晚出来时,我随机问学生:这是为什么?他们答不出来了。这时,我没有立即告诉他们原因,而是让他们回去做个小调查或者查资料。过了几天,同学们把调查到的告诉了我,我随机引导学生要注意观察写事实。这就是要求每位学生平时多注意观察、积累大量生活素材,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使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乐于把亲眼看到的事写下来,密切了写作与生活的联系。

三、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学生从小学进入初中,作文训练踏上了新的历程,要特别注意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我总结出下面几种良好的写作习惯。

1.“天天动笔,多少写一点”的习惯。不少获奖学生说他们的作文获奖,归功于坚持写日记,时间多则多写,时间紧则少写,哪怕少到几十个字,也从不间断。这的确是经验之谈。“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天天动笔,既能使笔头子练得更灵巧,又能积累许多作文素材。

2.“通篇构思,写作文提纲”的习惯。写文章切忌写了上段还不知道下段写什么,一定要通篇构思,并且用提纲的形式把构思的作文“框架”固定下来。长期从事写作的人动笔前也是有提纲,甚至有人把提纲藏在肚子里,名曰“腹稿”罢了。

3.“认真修改”的习惯。古训云:“文章不厌百回改。”这是写好文章的金玉良言,如是没有这个习惯,要写出好文章几乎“是不可能的”。

4.“保持文面整洁,书写力求规范”的习惯。“文面”整洁和书写规范就是作文的仪表,自然是非讲究不可的。叶圣陶先生说:“学生作文教师改,跟教师命题作一样,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能不能把古来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对中年级的习作明确提出了以下阶段性目标: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这些目标对于三年级的作文教学来说,可以归结为一句话: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写作文。

9.三年级作文教学的几点收获 篇九

学生每逢作文总是无事可叙,无话可说,只好东拼西凑说一些空话套话甚至编一些假话,内容空洞缺乏真情实感。学习兴趣是激发学生积极性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因素,在学习中起着“小马达”的作用。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做到寓写于乐呢?以往的实践已证明:靠大谈作文意义、重要性之类的话并不能奏效。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巧妙的方法激活思维,才能使学生智力活动呈现最佳状态。以下是作文教学中的几点收获。

一、教师为人师表,激发兴趣

教师是学生崇拜的偶像,在学生中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因此教师兴趣浓厚,乐教、会教,才会指导得法,得力,得趣。所教学生才会兴趣浓厚。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学习,丰富自我,精钻细研,充分备课。再能适时写出漂亮的下水作文,学生更是对教师佩服至极,以至努力尝试写出优美文章。有了写作的冲动和欲望,何愁写不出好文章?

二、捕捉身边小事,激发兴趣

学生怕写作文的主要原因是愁没材料可写,为了解决定一问题,我采取了以下方法:

1.结合学校内的一切生活,巧设题目,写自己熟悉的材料。

2.写自己的亲朋好友。先布置观察,然后把观察结果说出来,最后整理成文。

3.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观察方法:用眼看,用耳听,用手摸用脑想。对眼前的花鸟草虫,阴晴雨雪都可留心,细致观察,整理成文。

用以上方法让学生平时多积累、勤写作,学生定会熟能生巧,对作文由恨到爱,增加兴趣。

三、利用各种情境,激发兴趣

1.实践活动感受情境。

实践活动也是学生所喜爱的活动形式,它不但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还让学生在实践过程的感知、体验中丰富了作文素材,培养了学作兴趣。如标本制作,科技实验,栽花种草,利用双休日深入社会;“三八妇女节”为母亲洗脚,“教师节”亲手制作贺卡送给老师。这样,不仅使学生丰富了生活,陶冶了情操,培养了兴趣,而且提高了道德情操。

2.表演活动体验情境。

运用“角色表演法”让学生按演写作题材中的人物,通过人物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栩栩如生地创演或重演事情经过,让扮演者亲自体验事件中的人和事,让观看者亲眼目睹事件的全过程,从而大家都能在写作中形象生动地反映出所见所闻所感,写出真切感人的文章来。如表演课本剧、相声、小品,开诗歌朗诵会等。

3.游艺活动创设情境。

喜欢活动,是孩子的天性和共性,活动中蕴含着丰富的作文内容,加之学生是活动的参与者,将“活动”与写作结合起来,文章自然会“言之有物”“言之有情”。因此,我经常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贴近自然,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的活动。如:参观盘古广场,访问信誉楼商厦,享受田园风光,进行歌咏比赛,智力竞赛,诗歌朗读比赛,硬笔书法比赛,作文比赛等等,让学生在缤纷的大千世界中观察生活,更多的吸收感性信息,丰富写作素材。

4.音乐播放渲染情境。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根据写作题材的需要,选择相应的音乐来渲染气氛,把学生带进写作的美妙景象中,给学生以强烈的感染。如“三八节”写《我的妈妈》,让学生听歌曲《懂你》和《烛光里的妈妈》,他们心中便会涌起对妈妈的感激之情,慈祥勤劳的妈妈如何关爱自己的生动场景就会闪现于眼前,流泻于笔端,笔下妈妈的形象就会更加丰满、感人。

5.多媒体教学再现情境。

媒体在作文教学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充分利用媒体形象性、再现性、可控性的特点将人、事、物、景等写作材料通过实物、图片、录音、投影、录像、电脑等多媒体进行再现,让声光色像充分刺激学生感官,唤起学生的记忆或再造想象。这不仅营造了情境氛围,激发了学生兴趣,还弥补了学生认识与实际的焦距,缩短了时空,把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融汇于五彩斑澜的画面之中。

四、多种形式鼓励,激发兴趣

1.利用评语进行鼓励。

作文教学中,教师对作文的评语是不可缺少的环节,是与学生沟通的桥梁。因此,必须坚持鼓励原则,以情诱情,以情激情。

责难、嘲讽、挖苦是否定式评语,只会激发抵触情绪。作文批语中,应尽量用鼓励式、商量式、谈心式、启发式语气。使学生读后,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信任和期望。同时,又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与缺点。在老师评语的引导下积极纠正认识,修改缺点。从老师对一个词,一个句的肯定与表扬,激发兴趣,尤其是对后进生的一点进步,都要及时肯定,多采取高分政策,使学生感到作文并不难,从而产生对作文的莫大兴趣。

2.班内范读进行鼓励。

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作文,努力将学生作文中的亮点找出来,用符号标出,然后在班内读给学生,如:一个好词,一个好句,一个好段,一个精彩的题目,一个漂亮的开头,一个出色的结尾,一个新颖的选材,一个独特的构思,一个深刻的立意„„每次作文从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找出其亮点,给予大力肯定,使其产生成就感,进而激发兴趣。

3.树立榜样进行鼓励。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树立榜样,激发其他同学向榜样学习。如对班里作文优秀者,对他们的作文多表扬,或办班级作文小报,或教室内张贴,甚至向报刊杂志投稿。让其他同学觉得他们很光荣,自己也能像他们一样写出令人羡慕的文章,从而激发作文兴趣。

五、创造环境氛围,激发兴趣

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环境育人越来越显示出它重要的功能,作文教学更是如此。因此,班级环境的设置要特别注意对学生文学的熏陶。优美的句子,精彩的语言,深刻的哲理在教室内随时看到,学生时刻耳濡目染,写作兴趣定会培养起来。

六、掀起读书高潮,激发兴趣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文离开“生活”这潭“活水”,根本无从说起。作为三年组的小学生,生活阅历浅,生活范围窄,主要靠阅读获得信息,丰富生活,提升思想。因此,大量阅读是丰富生活的重要途径。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许多优秀的文章会让学生爱不释手。一旦掀起读书高潮,学生的作作兴趣定会大增。总之,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关键是教师用心“寻找”,不断总结。有了教师的精彩引导,学生习作的百花园定会五彩斑斓。

三年级作文起步教学“四注意”

当前,作文教学仍然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不少学生一听写作文就头疼。有的小学毕业班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背习作;有的为了完成任务,胡编乱造,假话套话一大堆;有的甚至到作文书上一抄了事„„学生对作文没有兴趣,作文质量更无从谈起。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教师忽视了三年级作文起步教学,那么如何搞好三年级作文起步教学呢?我认为教师要做到

“四注意”:

㈠、要注意由低年级的口头作文向三年级书面起步作文的过渡。现实中,不少教师口口声声叮嘱学生:“三年级要写作文了,一定要认真学!”可这样无形中夸大了作文的难度。另外有些老师“心比天高”,开始就对学生要求过高,多挑剔,一味训斥,使学生对老师产生畏惧心理,更丧失了对作文的兴趣。因此说这个过度很重要,我们要积极创造保持作文兴

趣的条件,它能为学生今后的作文学习打下基础。

㈡、注意作文教学中趣味因素的渗透,减缓坡度,调动学生作文的学习积极性。导入方

式要多样,例如:

⑴、故事式导入。针对三年级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一上作文课,我就告诉学生作文就是把听到的大概内容写下来,接着由老师讲个小故事,学生听得专心,笑得开心,然后让几个同学复述,最后再分头写作,这样大家都感到较顺手。批改时,只要故事较完整,错别字

不多就判“优”等,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⑵、活动式导入。根据三年级学生精力旺盛、好奇心强的特点,老师先选大家都能做的小制作、小实验、游戏或 课外活动,让大家参与,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践讨论,最

后有重点的写下来,这样学生不仅有兴趣而且也有话可写,效果较好。

⑶、情境式导入。就是为学校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发挥想象,从而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在作文前运用录音、录象、投影等手段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形、声、色的感官和新颖的直观形象,如:播放一些动画片,成语故事或活动开展的录象等,引导学生听、看、说、议、写、想,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讲评时,可以把一些好词好句好段好文录音下来,这样不仅对学生作文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充分调动了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

㈢、注意命题,选材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及认知能力,只有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才会“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才能表达“真情实感”,因此我们在命题和选

材上都要尽量贴近小学生熟悉的生活,要写他们熟识的、易于理解的和他们感兴趣的真人真事,写他们观察到的实景实物,才能写得真实、具体、生动,才能达到“不说假话空话”的要求。另外也不能“老调重弹”,今天写“一件有意义的事”,明天写“一件印象深刻的 事”,时间一长,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无形中削弱了学生的作文兴趣。

10.三年级作文教学反思 篇十

于是,我再上口语交际,事前也让学生搜集了有关家乡的风景。小组讨论时,还有四分之一的学生讲不出什么东西。当全班交流时,叫了四个同学,尽管是“精英”,我发现了许多毛病:一是言之无语,说的是“优美的风景”,听起来一点都不美,用词单调,说得也短,更没什么特色;二是言之无序,刚开始说一处景物(或一种事物),才简略地说了一两句,又说到另一处景物(或一种事物)。当时我也进行了点评。但一节课时间有限,这节口语交际课就这样过了。

又到上作文知道课了,我带领学生回忆第一单元的课文,如《燕子》这课第二自然段,让学生明白作者如何写景;《翠鸟》这课第一自然段,看看作者写了翠鸟外形的那几个部分,那一点写得最详细(当然是翠鸟鲜艳的羽毛)。并告诉学生这是“先总后分”的写法。接着让学生想想写家乡的哪个地方、那些景物。然后提出作文要求:要按一定的顺序,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可以加上你平时积累的好此好句。

没想到收上来的学生作文,还是让我大失所望。我只好花一节课的时间来讲评。我念了有代表性的4篇文章。一边读,一边说出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应该如何改。并与学生一起总结出写作这篇文章要注意的地方:

1、写几个内容,就几个自然段,把一处景物(或一种事物)写完整、具体后,再另写一处景物(或一种事物)。

2、每处景物都可从它的方位、形状、颜色、大小、多少等方面来写,要抓住其特点重点写。

3、段与段之间注意衔接。

11.浅谈三年级观察作文的教学指导 篇十一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要求学生写一篇观察作文。本单元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是:观察自己最感兴趣的事物,选择自己最想写的内容,写出观察中的新发现。在学生完成习作后,笔者发现很多孩子不知道如何写观察作文,孩子们要么就是跑题,写身边发生的一件事;要么就是把观察作文变成了一篇科普文,如写观察到了金鱼睁着眼睛睡觉,但是大篇幅的内容都在介绍金鱼为什么睁眼睡觉,观察的部分只有一句话。那又如何指导孩子们写观察作文呢?通过实践,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途径。

一、目标明确,让学生观察有的放矢

教师在布置作文时,总是强调要孩子们仔细观察,却不告诉孩子们观察什么、如何观察。因此面对观察作文,很多孩子茫然一片,不知道该如何下笔。对于刚上三年级的孩子而言,他们还不会自己主动寻找观察对象,因此教师在布置作文时,应该目标明确。笔者在教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时,便要求孩子们回家种豆芽,并且每日写一篇观察日记,观察日记要记录每天浇水情况、豆芽成长情况、自己的心情等。对于种豆芽的建议,孩子们本身就很感兴趣,于是回家纷纷种豆芽,并且会按照老师的要求,写成每日的观察小日记。除了写观察日记外,由于一起种豆芽,孩子们有了共同语言,每天早上到学校后同学们都会进行沟通和交流,提出自己在种豆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的方法。

由于教师对观察对象有了具体要求,孩子们一下子就明确了观察目标,而同学们之间的交流,更有利于他们更好地观察,每天的观察日志则给将来的观察作文提供了很好的素材。那么除了种豆芽外,我们还可以引导孩子们观察一下我们身边触手可及的事物,如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们观察泡茶、观察家中的小动物等。这样一来,孩子们在写作文的时候就不会茫然,而是有针对性地观察事物,让孩子们在观察时有的放矢。

二、体验过程,让学生切实感受

黄厚江老师在《作文教学,我们教什么》中提到:对于学生作文来说,“不教而教”,让他们亲历写作的过程,体验写作的过程,去经历体验和积累种种写作的感受,是作文教学最基本的教学内容。因此我们在教育孩子们写观察作文时,明确目标之后,就应该让学生体验观察过程。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任何事情都必须自己亲身接触,通过自己的接触进行观察,才能全面地了解事物,才能产生真实、深刻的感受;自己有了切身的体会,才能写出生动有趣的文章。因此,我们教育学生写观察作文的时候,就一定要让学生切实感受,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探究能力和发现能力,让孩子们成为学习的有心人。

如我们要观察泡茶,我们就可以让孩子们在泡茶前,仔细摸摸茶叶,看看茶叶的样子,闻闻茶叶的味道。通过摸、看、闻,孩子们得到了直接的感受,对茶叶有了初步的感知。然后让孩子观察泡茶叶的过程,看看开水注入杯子时以及水平静之后,茶叶有着怎样的变化。最后让孩子们再次看到茶叶泡开之后的样子,闻闻茶水并品尝茶水。泡茶叶通过孩子们切实体验之后,孩子们得到了第一手资料,在写作时便得心应手,能够把观察到的一切通过文字呈现出来。教师在教学当中,不能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感受去替代学生的体验和感受,而应该让学生产生协作体验,只有自己有了体验,才能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三、丰富积累,让学生观察绽放光彩

学生有了明确的观察目标,又有了体验过程,按说作文应该可以完成得很好了,可是事实并非如此。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不难发现,同样一件事,同样的参与,可是有的同学作文感情真挚,文采飞扬,而有的同学的作文则清淡得犹如一杯白开水。为什么孩子们拥有同样的观察体验,可是作文内容呈现出来却不一样呢?这就和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积累有关了。

语文教师都知道,语文学习积累是关键,特别对于作文的提高而言,积累更是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写作而言,文章的感情和表达的思想才是最为重要的,如何判断一篇记述文的好坏,可能关键就在于有没有细腻的描写。现在大多数孩子都是泛泛而写,并不会描写细腻,这也源于他们的积累不够。对于同样的事物,也许孩子们眼睛观察到的是一样的,可是表达起来却千差万别。例如观察燕子的作文,同学在描写燕子的外貌时就差别很大,有的人这样描写:燕子,身子小小的,羽毛黑黑的,尾巴像剪刀。还有的人这样描写: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相信大家读了之后都会觉得后者写得比前者好,其实后者是我们语文课本上的内容,如果同学们在学习当中能够把这样的好词好句积累下来,在写作文的时候用上,就能比别的同学描写得更为细腻。丰富积累,并将其应用到作文当中,那么学生的文章一定会绽放光彩。

12.论小学三年级英语作文启蒙教学 篇十二

我们布置的第一篇英语作文, 题目是《苹果》。纵观全班学生的作文, 归结起来可以为三句话: 苹果的外形是圆圆的, 苹果的颜色是红红的, 苹果的味道是甜甜的。个别学生写了这样一句: 苹果看起来像婴儿的脸。 ( An apple looks like a babys face. ) 这个句型学生写不出, 在老师的帮助下才得以完成。有的人认为, 这太简单了, 不是作文。我们的态度是明确的, 这就是作文, 因为它符合英语作文的要求。

首先, 它有题目。有题目就有要求和限制。作文只能写苹果以及与苹果相关的事, 如果离开苹果写梨子、桃子等等, 就是离题了。其次, 它有具体的内容。内容涵盖了三个方面, 苹果的外形, 苹果的颜色, 苹果的味道。这就实实在在地表现了苹果的自然属性。第三, 它有写作特色。这种写作特色也许不是学生的着意刻划, 而是无意中形成。这三句话是并列的, 形成排比关系。而个别学生的一句话, 用了比喻手法。当然, 这种作文, 准确地说, 是英语启蒙作文。

在英语作文启蒙教学过程中, 我们主要强调两点。

第一, 作文题目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这一点主要是针对老师而言。老师在作文命题中, 一定要考虑, 这个题目是否与学生的生活相关, 学生们是否直接在生活中接触、感受、经历过, 或者是从书本、电视、网络中间接获取过。如小伙伴、小白兔、文具盒、我的英语老师等题目, 切合学生生活, 学生有内容可写。如果老师出的题目离开了学生们的生活, 其结果就是, 老师的题目远离学生实际, 学生的作文必然远离老师的题目。

第二, 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写作文, 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为什么要求学生写作文要用自己的语言?根据目前中学生写母语作文情况的调查, 我们知道, 有一部分中学生在写母语作文时, 名人的话会讲, 明星的话也会讲, 就是不会讲自己的话, 即不会用自己的话写作文, 而是讲一些假话、空话、大话。更有甚者, 抄袭拼凑别人的文章, 成为自己的作文。以上这些作文根本谈不上是好作文, 只能是不及格的差作文。针对这种情况, 中学提出母语作文教学要返朴归真, 要学生学会用自己的话表情达意, 用自己的话写作文。母语作文与英语作文有不同之处, 也有相同点, 它们在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写作文上是相通的。教师们要从小培养学生的这种写作文习惯, 不管学生是用朴实的或者华丽的语言, 只要是自己的语言, 就是好的, 就是对的, 就应该肯定, 予以坚持。《苹果》一文, 学生们用朴素的语言表现了从视觉、味觉、感觉等方面对苹果的认识, 这是正确的。决不允许学生们在作文中出现不会讲自己话的现象。当然, 自己的语言是要逐步锤炼的, 不能急于求成。只要学生从小养成了善于用自己的语言写作文的良好风气, 再过若干年, 中学生的母语作文也会发生质的变化。

要写出真情实感, 就是要写出自己的特色。文如其人, 每个学生有自己的特点, 作文也要有特点。不可否认, 启蒙的英语作文在开始训练的一段时间内学生们作文的共性比较多, 随着练习的逐步深入, 共性越来越少, 个性愈来愈多。老师布置《书包》这一作文时, 有的同学说, 书包装满了书, 也装满了知识。有的同学说, 我喜欢书包, 他是我的好朋友。有的同学说, 书包太重, 我的学习负担太重, 如此等等。无不体现了学生作文的特色。学生们把自己感受最深的情感写出来了。

当然, 要想作文写得有特色, 有个性, 并非易事。只有学生们开启自己的思路, 仔细琢磨, 反复推敲, 才能达到这个目标。因此, 老师改作文, 不仅要写评语, 用笔改, 还要与每个学生进行面批, 与学生面对面地说出你对其作文的评判。引导学生如何认识事物, 如何深入分析事物, 如何表达自己的看法, 怎样写出自己的心声。这两种批改作文的方法, 都要求教师不但要“身”入同学的作文, 还要“心”入学生的作文, 才能对学生的作文起到好效果。

13.三年级作文教学的体会 篇十三

李淑君

[摘要] 三年级是习作的起始年级,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方法,注意树立学生习作的自信心,注意帮助学生选好材料,注意加强习作基本功训练,就能化难为易,使习作教学成为我们学习生活中的一大乐事。

[关键词] 三年级

起步作文

自信心

材料

基本功

三年级是习作的起始年级,许多老师对三年级的习作教学觉得无所适从,学生一听到“作文”二字也常产生畏难情绪。的确,万事开头难,但只要我们注意方法,就能化难为易,使习作教学成为我们学习生活中的一大乐事。

一、注意树立学生习作的自信心。

学生对习作产生畏难情绪,主要是缺乏对习作的自信心,因此,我们在习作评价中加强激励显得尤为重要。

1.等第要高。

许多老师在批改作文时,要求比较严格,学生轻易不能得到“优秀”。我认为,在作文评价上,我们打等第时可大大放松要求,特别是三年级习作起始阶段,我们不能以成人文章的要求来批阅孩子的作文,要用宽容的、欣赏的心态来批阅他们的作文,用呵护的心境写下充满激励与期待的等第与评语,千万不要吝啬我们笔下的“优秀”“星”和“笑脸”。

一直以来我给学生的作文等第均为“优秀”,区别是得的星数不一样,而加星数是无极限的。一个好词可加星,写个好句可加星,题目好可加星,语言有个性可加星„„因为我觉得,作为学生是相当看重老师打下的这个等第的,等第与星数直接决定了他们习作的兴趣与信心。

2.多圈少改。

我认为无论大作还是小作,都应多圈少改。也就是说,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好词佳句甚至某个使用得当的标点符号的眼睛,将其圈画出来,大加表扬。而对于一些可改可不改的词句、段落,则保留原样为好。对于非改不可的重点处,则以教师面批指导下的学生自改为好。试想一下,两个老师批改同一篇作文,一个是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作文中的闪光点,而另一个则用批判的态度去挑出文中的不足之处。对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哪一个更有效?

3.多多发表。

学生的作文写出来了,光给老师批,打个不错的等第还不能足以激发学生习作的成功感。更糟糕的是,如果学生的习作读者总是仅老师一人,那他会觉得写作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目标不正确了,就难以保证他今后认真的写作态度了。因此,我们要多创造发表学生作文的机会,让更多的人为他们的精彩习作喝彩。投稿、建学生作文博客,每天读学生的作文,同学之间互相传阅、点评,把同学的作文带回家给自己父母看,办班级作文周刊、月刊,编个人作文集、班级优秀作文集。总之,目的是让学生的习作拥有更多的读者,让更多的读者给予作者以肯定、鼓励。

4.多搞活动。

孩子的特点就是喜欢参加活动。作文教学寓教于乐很需要。多搞些作文活动,使学生人人得奖,人人成星,这也是帮助学生树立习作自信心的很好办法。如开展班级日记新星、作文能手、作文状元等评比,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循环日记比赛,日记马拉松比赛等,设置的奖项要多,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得到不同级别的奖项。一张小小的奖状,一份教师精心准备的小纪念品,也许能让孩子们终生难忘。

二、注意帮助学生选好材料。

许多学生怕写作文,主要是觉得对于老师所出的作文题目,自己不知写些什么,从何写起。其实,这就涉及到作文中的一个选材问题。由于小学生的思维与观察能力尚处于发展阶段,因此疏于观察,钝于思考的现象比比皆是。而三年级学生对于生活素材的筛选能力就更加薄弱。因此,在作文起步阶段,教师帮助学生选材,选择他们爱写可写的内容显得十分必要。

所以老师要具备善于选材的敏感,时时捕捉学生周围的事物,大至国内外时事、社会新闻,小到天气变化,刮风下雨,均可顺手拈来,让学生马上成文。写这样的生活作文容易上手也容易写好。小练笔是如此,书上安排的大作文也可以采用现场体验式观察与活动。比如,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上册的习作安排中有写自画像,老师就可组织学生拿来镜子边看自己边写文章。

三、注意加强习作基本功训练。

1.在读中提高写的技能。

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大家比较认同。在教学中,我们不但要让学生知道文章写了什么,还要引导他们了解作者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比如学了《北大荒的秋天》第四自然段关于原野的描写后仿照课文总分构段方式来写写热闹非凡的菜场、丰富多彩的课间十分钟活动、天上千变万化的白云等。

2.加强习作序列练习。

学生习作基本技能与技巧的掌握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个周而复始、循序渐进,不断提高,逐步掌握的练习过程。而举一反三式的习作序列练习十分有必要。譬如:教学习作《我的自画像》,可在此次习作之前或之后安排人物肖像系列作文:先后写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家人,同学、老师等身边人的外貌。在多次的片段描写中逐步掌握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

3.加强习作系统练习。

14.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初探 篇十四

龙港利民小学 林晓苹

三年级是作文训练的起始阶段。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把自己的所做所想、所见所闻、所说所感用文字系统的表达出来,教师则应当注意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指导学生把自己最亲近、最熟悉、最喜爱的事物用文字写下来。

首先作文命题要细致具体。三年级学生刚开始作文还不能把活动和事物发展的过程具体的写出来,也不能更多的想象发挥,只能写一些较具体的事情。因此,作文命题时,不论写人、写事、写物都要细致具体,注意让学生写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情。例如:训练学生记事是这样命题的:《我看见的一件事》、《我喜欢的一件事》、《一件喜事》、《我第一次洗衣服》、《我第一次做饭》等等。这样内容具体的命题,学生写起来能够有话可说,有话可写,还有利于情感的表达。一名学生在写《一件喜事》时,写了她姨生了一个小弟弟,全家欢喜。她把毛茸茸的小婴儿写得活泼可爱,并且写出了她对小弟弟的特殊感情。在作文的结束句中她写道:我多么盼望小弟弟快些长大,喊我一声姐姐呀!在训练写人物时,是这样命题的:《妈妈为我操尽了心》、《我熟悉的人》、《我的老师》、《我的同桌》等。一名学生写《妈妈为我操尽了心》一文时,以四季为线索写母亲为他操劳,文章写得合情入理,真实动人。

第二,作文教学要开阔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写得真实具体。小学生模仿性强,在作文指导时,要注意防止学生不动脑筋“照葫芦画瓢”的生搬硬套。要注意指导学生弄清楚文题的要点是什么?即让学生明确作文的中心。如指导学生写《第一次做饭》一文时,要指导学生明确习作的侧重点是“ 第一次”,引导学生具体的写出第一次做饭的心情和过程。一名学生写了她第一次做饭时不会淘米,米被水冲走了。后来,邻居大婶教她学会了淘米,并且米饭煮得很好。中午,爸爸和妈妈都表扬了她,但她如实地告诉父母是邻居大婶教她的。如写一件喜事,要引导学生写出事情的可喜之处,要写清楚是什么喜事,为什么是喜事,喜在那里,总之,要突出喜的特点。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回忆学校今年有哪些喜事,家中有哪些喜事,班级中有哪些喜事,个人有哪些喜事,这样学生既写出了真实具体的喜事,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思维。防止了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现象发生。1

15.农村小学三年级的阅读教学反思 篇十五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没有任何兴趣, 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也就是说, 只有学生对于阅读产生兴趣, 他们才能产生自主阅读的内在动力和需要。

那么, 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其一, 可以通过故事诱导。爱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 每当我在教学中穿插一些与课文相关的故事时, 学生都会变得精神抖擞, 聚精会神。于是我在日常的教学中或是自习课上, 常会给学生讲一些趣味性的故事, 并适当留下悬念, 介绍相关的书籍给学生, 让他带着疑惑去主动阅读;其二, 可以通过竞赛活动。每一个孩子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赞扬。因此, 在教学中, 可适当开展一些“小小故事王”“班级读书会”等, 这样一方面让学生有自我展示的机会和舞台, 另一方面可以为学生营造阅读的氛围;其三, 可以通过榜样力量。通过给学生讲述一些名人名家的读书故事, 告诉学生, 这些对人类社会有贡献的人, 无一不是博览群书, 勤奋学习的典范, 鼓励学生热爱阅读并热情地去阅读。

二、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在阅读中光有兴趣是不行的, 学生不仅要爱读, 而且还要会读, 这样才能读得更有效果。因此,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 教师应该巧妙利用教材课文, 进行精讲多读, 教给学生独立的阅读方法, 提高学生的阅读自觉性。

16.浅谈三年级作文教学 篇十六

一、巧用媒体,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德国教育家斯多指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此,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能改变过去把作文当成是一个沉重包袱的畏惧情绪,从而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在广阔的思维空间中驰骋,写出更好的文章。如:为了写好一处自然景观,上课时,我首先播放了一段事先收集的图片音像资料,有美丽的星空,有神奇的溶洞,有奇形怪状的群山,有飞流直下的瀑布,看了令人心驰神往,唤起了学生想把看到的告之于众的欲望和无穷的想象力,激发了写作的兴趣。又如:写表扬稿前,我把事先录制好的有关同学们热心帮助别人,拾金不昧,为同学、老人送温暖等感人场面重现在大家的面前,同学心中除了有敬佩之意,不约而同地表示要写一份表扬稿表扬一下这些身边的好榜样。可见,巧妙地使用媒体,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创造欲望。

二、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积累素材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这就告诉我们,生活是习作的最重要的素材源泉之一。小学生的生活内容极为丰富。在学校,经历学习、文体、课余娱乐、交流等活动;在家里,参与家务活动,与家人亲密接触;社会上,目睹市场经济繁荣,家乡日新月异,充满着时代气息。学校、家庭、社会赋予了孩子们丰富的自然、人文的环境,这些都是孩子们习作的素材。可是,孩子们对这些素材熟视无睹,或者习作中轻描淡写。为此,教师需要引导孩子们调动自己的感官去关注周围的事物与现象,关注身边的生活,以此积累生活素材。如何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我的做法有:

(一)美化生活

如在教学“光彩夺目的春天”这一单元时,我给学生布置了一道作业题:利用一周的时间观察校园内春天景物的变化,把自己发现的点滴现象讲给身边的人听,最后把春天的校园画下来,涂上色,参加班级《美丽的校园》画展。为了便于学生交流,之前我特意引导学生认识校园内的不同品种的花草树木、景致,以及告诉他们这些花草树木的外形结构。

(二)感受生活

如在教学“感受关爱”单元时,课前五分钟让学生展示自己经历的印象最深的事,边说边演。这一单元课文学完,评选最佳“小演员”。

(三)讲述生活

建议学生与教师平时多交流。一方面让学生把自己生活中经历的想说的先告诉老师,然后老师推荐给班上交流。另一方面,老师注意观察学生生活,从中发现学生感兴趣有内容可说的话题,与学生主动交流,然后让学生在班上交流。

三、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

教育改革家魏书生,他指导学生写日记谓之“道德长跑”,外出讲课几乎每次向青年教师、学生真心诚意地建议:“坚持每天写日记。”语文老师经常苦口婆心向学生说明写日记的重要性,但很多学生不知道怎样提取有意义的生活素材,尤其是小学生。因而指导学生如何通过写日记积累生活素材也是很重要的一步。首先,是日记格式的指导,学生通常在日记中忽视了这些。留下日期、天气等更能使我们记住自己做过的事,见过的人,用过的物,记住自己的经验教训,回头看时产生历历在目的感觉。日记格式也毕竟是人们约定俗成的,就像写信必须有写信的规范,不得轻易改动。其次,在日记素材方面,可以指导学生随文练笔,遇到文质兼美、思想内涵丰富的课文,让他们随手写写感受;学校开展的大型的活动,可以趁机让学生在日记中聊聊自己的想法。比如:一次,学校组织学生学习黄业珍老师的先进事迹。她的事迹非常感人,于是萌生让学生写日记的念头,这样他们记录的是自己内心的触动与看法。当然,还可以指导学生写他们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包括他们发生矛盾,受到批评时等等,既可以练笔,又可以促使他们自我反省,找到自身的缺点与不足。

四、规范积累本

曾让学生准备一个积累本,把好词好句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后来在网上看到这么一段:对于一些非常优美的句子,可以先摘抄,再在摘抄的句子旁配以阅读的评语。有个同学是这样做的:摘抄——多么奇妙的化学啊!化学又是多么神秘的一门学科啊!评语——听他这么一说,再加上两个感叹号的提示,我也喜欢上化学了!摘抄——每到黄昏时分,太阳顺着这杨树缓缓地滑落下去,便出现了如诗般的夕阳。评语——这句话概括地描写了夕阳的时间及美景。“滑落”一词更突出了太阳落山时的动态美。这样的评语,或是真心流露,或是智慧闪现,或是个性彰显……同学们只要“对症下药”,阅读质量自然提高,更有助于语言积累的巩固。

上一篇:宋史徐积原文及翻译下一篇:生物二轮专题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