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因监测培训试题

2024-09-03

死因监测培训试题(精选10篇)

1.死因监测培训试题 篇一

死因和肿瘤监测培训试题

单位: 姓名: 时间: 分数:

一、选择题(每题8分,共80分)

1、登记处主要通过 两种方法收集资料;(C)A、主动 B、被动、C、A+B D、以上都不是

2、目前中国肿瘤登记常使用 二套编码系统进行肿瘤编码;(C)A、ICD-10 B、ICD-O-2/3 C、A和B D、以上都不是

3、乳房解剖部位可分为:。(D)

A、上内 B、下内 C、下外和上外象限 D、以上都是

4、因肿瘤死亡的病人,需要报告的卡片有:。(D)

A、医学死亡证明书 B、肿瘤病例报告卡 C、A或B D、A和B

5、以下为肿瘤登记编码的常见结构:C _ _._C_ _._M-_ _ _ _/_ _ D _ _._C_ _._M-_ _ _ _/_ _ I ①②.③II ①②.③III-①②③④/⑤⑥其中I部分称为。(A)

A、ICD-10编码 B、ICD-O-2/3解剖部位编码 C、ICD-O-2/3病理学编码 D、ICD-O-2/3形态学编码、6、全国肿瘤登记中心要求上报登记资料中包括。(D)

A、新发病例数据库 B、死亡病例数据库 C、人口数据库 D、以上都是

7、肿瘤的形态可分为:、、、结节状、浸润性、溃疡状和囊状等。(D)

A乳头状 B、绒毛状 C、息肉状 D、以上都是

8、死因网络直报应在医生做出死亡报告(D)内将信息录入国家 死因监测信息管理系统。

A 3天 B 7天 C 10天 D 15天

9、《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第I部分要求:把(A)记入第一行,把(C)记入最后一行。

A、直接致死原因 B、最严重的疾病 C 导致引起一系列疾病而死亡的原因

10、《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第I部分a、b、c、d每行应填写(A)A 1个死因 B 同系统的几个死因 C 多个死因 D 无所谓

二、判断(每题4分,共20分)

1、I(a)坠积性肺炎1月、脑出血2年,根本死因为肺炎。(×)

2、死者男,47岁.《死亡医学证明书》填写致死的主要疾病诊断I(a)尿毒症(b)糖尿病。根本死因是尿毒症.(×)

3、死者男,41岁.《死亡医学证明书》致死的主要疾病填写I(a)肝硬化.调查记录中显示患慢性乙型肝炎多年。(×)

4、某患者因急病送到医院时已死亡,诊治医生不应给出具《死亡医学证明书》。(×)

5、死者患脑血管病不需写时间。(×)

2.2015年死因监测培训总结 篇二

为提高我院的死因报告专业知识、死因监测及网络直报质量、《死亡医学证明书》报告内容,从而更好地做好公共卫生工作。响应上级要求,我院公共卫生科于5月12日对医务人员共219人进行了相关业务培训。现将培训情况总结如下:

一、强化组织,精心准备

针对全院医务人员专业多、层次多和在死因报告工作中担负的责任、培训的内容与重点各不相同的实际情况,在培训前我科强化了组织领导,精心准备了课件和培训资料,在选取资料的时候注意了理论政策和时效性,丰富了培训内容,为此次培训成功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开展医务人员培训是医务工作者学习和提高的有效途径。为了使我院死因报告管理上一个新台阶,因此培训是保障。

二、培训工作开展情况

此次培训内容我们以《死亡医学证明书》填写手册为指导,死因监测网络直报工作为基础,并采取理论学习与实际演练相结合,形成了多渠道、多形式,立体式的培训格局,满足了医务人员的学习需要,确保了培训实效。

三、培训工作取得的成效

此次培训的开展,得到了广大医务人员的欢迎和好评,有利于发展公共卫生工作,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同时对《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写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培训的实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参训人员基本掌握了《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写与死因监测的基本知识,使《死亡医学证明书》的报告意识得到了提升。

凉州医院公共卫生科

3.死因监测领导小组 篇三

各科室:

根据相关文件精神,为进一步促进全院死因监测、上报工作的开展,更好的做好全院的死因登记信息报告管理工作,经研究决定成立濮阳市眼科医院死因监测工作领导小组,人员组成如下:

组 长:曾全 副组长:林风 成 员:屈光

附件:

1、死因监测领导小组职责

2、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

熙县人民医院

二○一一年五月二十日

死因监测领导小组职责

1、定期组织召开死因监测工作会议

2、加强死亡病例网络直报工作的管理

3、负责死亡病例档案资料的保存管理

4、定期开展死因监测培训

4.死因监测相关制度 篇四

1、所有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均为死因信息责任报告人。

2、凡在医院发生的死亡个案(包括到达医院时已经死亡、院前急救过程中死亡、院内诊疗过程中患者死亡),均应由诊治医生作出诊断并逐项认真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不明原因肺炎或死因不明者必须将死者生前的症状、体征、主要辅助检查结果及诊治经过记录在《医学死亡证明书》上的调查记录栏内。

3、辖区内在家、养老服务机构、其他场所正常死亡者,由临床医生根据家属或知情人提供的户籍所在地或居住地的居委(村委)开具的居委(村委)证明、家属或知情人的有效身份证件、死者身份证或户口本和生前病历,对其死亡进行推断,填写《医学死亡证明书》。

4、医院死因监测网报人员收到《医学死亡证明书》后应逐项认真审核,如发现有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问题,立 即向报告人进行核实、补充或订正,必要时组织医院有关专家对死亡病例进行实地调查核实,采集病史。

5、对院内死亡病例网络直报人员在开具死亡证明书后7天内完成网络直报工作。

6、医院死因监测人员要做好原始死亡医学证明书的保存与管理,协助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相关调查工作。

7、医院要定期检查各科室死亡报告情况,并对死亡病例网络直报工作进行定期督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死因监测档案管理制度

1、为妥善保管和利用死因监测资料,加强死因监测档案的管理,根据上级有关规定,制定本管理制度。

2、死因监测档案包括死亡报告卡片、登记册、报表等监测的原始资料和计算机数据库。

3、死因监测资料设专人负责管理,科室人员负责自身工作范围内业务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

4、档案管理人员要定期检查档案保管状况,注意防火、防虫、防潮、防鼠,保证档案的绝对安全。对有损坏的资料及时进行修复、复制。

5、档案管理人员要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注意死亡个案资料的保密工作,不得擅自公布。

6、死因监测工作的原始记录要长期保存,录入计算机的数据使用有效的方式备份保存。

7、对于其他需要使用死亡信息的,应由申请人按有关行政审批程序进行审批,申请书应明确信息的用途、范围、时段和类别。死因监测工作培训制度

1、为提高死因监测工作人员死因监测方面的业务素质,满足监测工作的需要,制定本制度。

2、医院每年组织对临床医生进行一次死亡监测培训,培训内容侧重于《死亡医学证明书》的正确填写及根本死因的确定。

3、对新从事死因监测的工作人员,上岗前应进行《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工作规范(试行)》、《全国死因登记信息网络直报工作规范(试行)》等有关等知识的培训,考核合格方可上岗。

4、医院每年派出死因监测管理工作人员以及死因网报人员参加上级培训班。

死因监测例会制度

1、为及时收集死因监测资料,了解监测工作开展情况,发现和解决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本制度。

2、组织各临床科室每季度召开一次死因监测工作会议,主要内容为死亡信息的收集、报告等,提高死亡报告的填报质量。

3、各科室要高度重视死因监测工作,每季度组织召开一次死亡报告讨论会,讨论死因监测相关事宜,对存在的问题要尽快解决,使《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写得到不断完善。

4、死因监测管理工作人员应及时参加上级主管部门的例会,了解死因监测工作的开展情况,协调处理各方面关系。

5、例会应有签到,做好会议记录并妥善保存。

死亡信息核实补充制度

1、为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管理,提高死亡报告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依据《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工作规范(试行)》等相关要求,制定死亡信息核实补充制度。

2、对认为死因填报不清、急诊死亡及来院时已死亡、无诊疗记录或病史不详的个案等需要核实的个案,需认真核实调查,提高死因推断准确性。

3、医务部负责医院内《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审核及盖章,对有疑问的死亡证明及时向诊治(填写)医生进行核实。

4、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医生,对在家中死亡,死亡信息不清楚、死因不明的,需核实调查,并在死亡证明书上填写调查记录。

死亡病例报告自查与奖惩制度

1、当班诊治医师为死亡病例报告责任人,不得因任何原因漏报、缓报、瞒报死亡病例。

2、各科室建立死亡病例登记本、自查登记本,各科室负责人每月自查一次,医务科每月自查一次,医院死亡病例报告管理小组每季度自查一次,自查情况要有记录。

3、对查出有漏报、缓报、瞒报死亡病例要责成有关人员立即进行补报。

4、对实习、进修和新参加工作的医务人员进行死亡病例报告的岗位培训。

5.死因监测实施方案 篇五

开县满月卫生院

关于进一步加强死因监测工作的通知

各科室、各村卫生室:

根据《开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下发县及县以下的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监测网络直报工作实施方案和质量控制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我乡实际,经满月卫生院院管会研究决定,现将满月卫生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死因监测工作的工作方案下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〇一一年二月二日

附:1、满月卫生院死因监测工作实施方案

2、满月乡死因监测工作小组

主题词:死因监测工作方案通知

—————————————————————————————

发:院内各科室各村卫生室

开县满月卫生院办公室2011年2月2日

—————————————————————————————

附件

1满月乡死因监测工作实施方案

为全面了解我乡死因构成,分析其动态变化趋势,为制定卫生工作政策和规划提供依据,依据《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工作规划(试行)》、《全国死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工作规范(试行)》,结合我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意义

通过持续、系统地收集死亡病例,了解人群的健康状况,以及影响健康因素,并分析收集的相关资料,确定全乡的主要卫生问题,通过采取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干预措施和卫生发展战略,提供群众需求的卫生服务,为制定和评价卫生规划提供依据。

二、监测目标与指标

1、目标

全面开展死因监测工作,定期开展漏报调查,按时上报出生人口和死亡监测资料,上报资料的准确、完整。

2、指标

⑴《死亡医学证明书》项目填写完整率≥95%,项目填写正确率≥95%。

⑵以乡为单位网络报告覆盖率达100%;各级报告单位从填卡至网络报告及时率≥95%

⑶乡、村医疗机构按时限网上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及时率应为100%;《死亡医学证明书》计算机录入率≥98%,月、年报表的差错率≤5%。

三、机构与职责

1、乡卫生院职责

⑴公共卫生科为承担监测工作任务科室,成立死因监测工作小组,组织村卫生室开展死因登记报告工作。

⑵负责收集村卫生室上报的《死亡医学证明书》,审核、登记后进行网上填报,对死因部明或主项填写不全的《死亡医学证明书》进行入户调查。

⑶每月与公安、民政、妇幼和计生等有关部门掌握的死亡资料核对,及时补报。

⑷对村卫生室的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按质控要求定期检查指导村卫生室的死因报告工作。

⑸负责本辖区的孕产妇及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报告管理工作,及时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协作,相互提高所需的死亡信息资料。

四、范围与内容

2011年起全乡范围实施,内容如下:

1、监测对象及责任报告人

⑴检测对象:对乡辖区内居民进行死因监测

⑵责任报告人:乡、村医疗卫生机构的医务人员为责任报告人。

2、报告内容

⑴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发病日期、诊断日期、报告日期、报告单位。

⑵死亡信息:死亡日期、死亡原因(直接死因、根本死因、与传染病相关的死因及不明死因)。

⑶对于不明原因死亡病例,要在《死亡医学证明书》背面(调查记录)一栏填写病人症状、体征,如果是呼吸系统不明原因死亡病例,须填写体温是否超过38℃,是否有咳嗽、呼吸困难、抗生素治疗无效及肺炎或SARS的影像学特征,以及白细胞是否正常。

3、报告程序与时限

⑴患者死亡后,由诊治医生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

⑵医疗机构应在开具死亡证明书后7天内完成ICD-10死因编码及网络直报。

⑶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应于7天内完成死因编码,并将填写完整的《死亡医学证明书》送交乡卫生院公共卫生科,并在当天完成网络直报。

4、数据审核

卫生院公共卫生科死因编码人员应对医生填写的《死亡医学证明书》进行审核,对报告中存在的问题(项目填写不清或不完整、死因填写不规范或存在逻辑错误等)应及时向诊治医生进行核对。

五、质量控制

1、培训指导

⑴村医、个体医生、社区卫生服务站医务人员有乡卫生院培训。⑵乡卫生院每季度召开乡村卫生人员会议,了解、审核报告资料的填写质量。

2、疑难个案核查

乡卫生院对村医报告情况不清的个案,须亲自查阅有关资料,或上门面访核实。

3、资料管理及相关档案管理

历年收集的资料应存档保管,以备分析,原始报表、卡片、计算机数据库应按档案管理的要求妥善保管存档,建立完整的数据库。乡卫生院建立登记册、数据库。对报告病例个案按要求进行登记,并录入计算机,定期对辖区内医疗机构人员的报告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

六、监督与考评

对辖区内死亡信息的报告和管理情况进行经常性的监督、检查,每年不少于4次,每年对辖区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年终考核。

满月卫生院2011年1月30日

附件2

满月卫生院死因监测工作小组

组长:

杨小斌负责死因监测工作的日常工作,包括死因监测工作例会及人员培训,资料的审核、编码录入上报。定期与民政、派出所等相关部门核对死亡报告。

成员:

赵昌芳:负责死因监测的原始资料和卡片的管理工作,并协助死亡报告卡的编码录入网络直报。

彭云科 : 负责死因监测工作儿童死亡报告卡收集、以及普通人群死亡报告卡收集。

颜建术: 负责死因监测工作孕产妇及新生儿死亡报告卡的收集。

6.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 篇六

一、为规范居民死亡证明书的管理和使用,提高死亡统计工作的质量,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要求,特制定本院死亡证明登记报告制度。

二、居民死亡证明书是判断死者性质的基本法律依据,同时也是进行死亡原因统计的基本信息来源。是研究人口自然变动规律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在服务区域内凡在我院发生的死亡(包括来院已死,院前急救过程中死亡),我院应出具卫生部,公安部制发的《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

四、《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医疗文书,必须由诊查医生认真如实填写,不得缺项和涂改,不得使用铅笔及红色笔填写,死亡主要疾病诊断要准确,勿填症状体征。对非经治疗的死亡原因不明者,或经诊查仍死因不明者必须将死者生前的病史、症状、主要的辅助检查结果及诊治记录在《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调查记录栏目中。

五、所有《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必须有诊治医生签名,加盖我院医疗专用章。

六、诊治医生须在死亡后7日内开具证明书报医务科,同时填写我院死亡信息卡报防保科信息管理网络直报人员处。

七、对住院死亡者所开具的《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第一联须粘贴在死亡者的病案中,随其病案一并保存,保存期限按病案管理有关规定执行;对急诊留观死亡者所开具的《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第一联须粘贴在死亡留观病史中,随其病案一并保存,保存期限按病案管理有关规定执行;对来院已死亡者及急诊抢救过程中死亡者开具的《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第一联由急诊科登记造册,交病案室保存,期限2年。

八、网络直报人员在死亡后7天内完成死因编码及网络直报工作。

九、病案室做好原始死亡医学证明书的保存与管理,协助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相关调查工作。

十、医教科要定期检查各科室死亡报告情况,并对预防保健科网络直报工作进行定期督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管理制度

领用、发放制度

一、《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领用、发放、收集由医务科负责管理,医务科设专人负责此项工作。

二、医务科建立《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领用、发放登记记录。

三、各临床科室由科主任指派我院在职人员领用,进行《居民死亡医学证明》领用数量、编号、时间、领用人等项目登记。

四、各临床科室对领用的《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进行专项管理,不得遗失。

使用登记制度

一、在我院发生的死亡(包括来院已死,院前急救过程中死亡),应出具卫生部,公安部制发的《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

二、各临床科室建立《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登记记录。

三、记录内容包括死者姓名、性别、年龄、死因诊断、死亡时间、开具的《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编号等内容。

四、医务科及各临床科室对登记记录进行检查,审核,进行考核。

死因培训工作制度

一、医院医教科每半年组织对临床医生进行培训一次,培训内容应侧重于《死亡医学证明证》的正确填写及根本死因的确定。

二、医院防保科、信息科每半年要开展对医生进行二级培训一次,培训内容应侧重于死亡信息的收集和报告工作。

三、每年派出死因管理工作人员以及死因编码人员参加市或区级培训班。

死亡证明考核制度

一、我院死亡证明的开具、上报、统计工作是在死因管理领导小组领导下的院、科两级负责制。

二、各职能责任部门负责全院死亡证明开具、上报、统计的检查、监督工作,每月检查各个职能科室一次并不定期进行抽查,发现问题督促改正;临床各科科主任本人或指派专人负责本科死亡证明开具、填报、上报、登记的检查、监督工作;信息管理网络直报人员负责网络直报及统计工作,定期与疾病控制中心(防疫站)联系。

三、对在死亡医学证明书填报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个人或集体给予奖励。

四、凡有下列行为之一,医院及市、区卫生局应责令改正,予以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可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或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1、虚假、瞒报、伪造、篡改死亡医学证明书的;

2、拒保或屡次迟报死亡医学证明书的;

五、对违反《统计法》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死亡信息核实制度

一、医院要建立死亡信息核实制度,对死因信息不清楚,死因不明的死亡病例要认真核实调查,提高死因推断准确性。

二、医院要安排专门人员及时收集院内死亡的信息,对有疑问的《死亡医学证明书》及时向诊治(填写)医生进行核实。

三、医院负责死亡报告工作的医生,对在院前急救中死亡,死亡信息不清楚、死因不明的,需核实调查,并在《死亡医学证明书》第二联及网络报告卡中填写调查记录。

例会制度

一、每年至少组织召开一次死因监测工作会议,主要内容为死因管理、死亡信息的收集、报告等。

二、医院要高度重视死因监测工作,不定期组织召开死亡报告讨论会,对存在的问题要尽快解决,使《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写得到不断的完善。

三、医院安排人员参加卫生所的死因监测工作会议,了解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技术上的指导和协调。

档案管理制度

一、医院要安排专人妥善保存死因登记信息原始资料(包括原始记录、死亡登记册、各种报表和个案数据),填报的《死亡医学证明书》由录入单位和县控中心按档案管理要求长期保存。

二、医院要定期下载死亡个案数据和储存本单位网络上报的原始数据库,并采取移动存储或光盘刻录等有效方式进行数据的长期备份,确保报告信息数据安全。

三、医院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对于死亡统计、信息分析的资料统一管理,不得擅自公布。

四、对于其他需要使用死亡信息的,应由申请人按有关行政审批程序进行审批,申请书应明确信息的用途、范围、时段和类别。

死亡证明书的填写基本要求

1、按照全国统一的死亡证明书的基本格式及填写要求,逐项认真填写,不能漏项或错项。

2、应用黑色或蓝黑色钢笔书写,字迹清楚,不得用圆珠笔、红笔或铅笔书写。

3、死亡原因填写应用医学专业疾病名称,并用中文书写,不得用英文或英文缩写。

4、死亡证明书正面内容不得涂改,必须有医生签名及医院公章。

5、死亡证明书如死因不明,必须当时填写调查记录,内容包括死者既往疾病名称、发病时间、诊断单位、诊断依据、以及相关慢性病史的一系列情况。

6、发生对死亡原因有怀疑(他杀、自杀)的,可以向警务部门反映,由警务部门协助确定死因。凡填报意外损伤、中毒死亡,死亡证明书上应进一步报告意外事故的外部原因。

基础项目的填写要求

1、医学证明书编号:由公安和卫生部门统一编号。

2、死者户口所在地:城镇以街道、农村以乡为单位。现住址:城市要填写到街道、里弄门牌或楼房单元号数,农村填写到行政村的村民组或自然寨。

3、死者姓名:指现时用的姓名;如为婴儿,可同时填写婴儿母亲的姓名;尚未起名者可记录其母姓名,按“某某之子”或“某某之女”记录,以备调查;

4、性别:填男或女。

5、民族:按汉、回、壮、维吾尔、藏、白族等填写。

6、主要职业及工种:按就职时间最长的职业填写,并尽可能同时填写职业和具体的工作。不符要求的填写如:工人、干部、操作工或退休。

7、身份证编号:填写15位或18位身份证号码,注意与出生日期保持一致。

8、婚姻状况:按法定的婚姻状况分为未婚、已婚(含再婚、复婚、分居)、丧偶、离婚、不详5种情况划记。

9、文化程度:按死者的最高学历的填写。文盲指不识字,半文盲指稍识字,中学含中专,大学含大专。

10、生前工作单位:指就业所在或死前最后所在的、工作时间较长的单位。

11、出生日期及死亡日期:按公历年、月、日填写。

12、实足年龄:按周岁计算。当年未过生日者:死亡年份-出生年份-1;已过生日者:死亡年份一出生年份。未满l周岁的婴儿,填写实足月龄;28天内的新生儿,填写存活天数;未满1天的新生儿,填存活小时。

13、死亡地点:按死亡证明书上的5种情况填写;来院已死的死亡地点应为家中、赴医院途中。

14、可以联系的家属姓名:指最了解死者生前疾病或其它情况的直系亲属或亲友。

15、住址或电话或工作单位:指联系人的常住地址、联系电话和所在工作单位。

特殊项目的填写要求

1、死亡原因:填写导致死亡的疾病、损伤或并发症。

第I部分:是《死亡医学证明书》的主要内容,需要填写导致死亡的疾病以及更早的原因,是必须要填写的部分。

①按照导致死亡的顺序填写,(a)由(b)引起,(b)由(c)引起,(c)由(d)引起;

②)每行只能填写一个疾病;、③(a)行至少要填写一个疾病;

④发病距死亡的时间间隔应尽量填写,(a)到(d)的时间长度一定是从短到长。

⑤填写的行数是不限定的,根据情况可增加填写(e)、(f)等行。⑥不要只填写临死方式/情形,例如“呼吸衰竭”、“循环衰竭”、“全身衰”等。

第II部分:是对第Ⅰ部分内容的补充,用于填写促进死亡,但与导致死亡的疾病或情况无关的其他有意义的情况,应根据具体情况填写。

①填写所有促进死亡、但与第I部分死亡原因顺序无关的疾病; ②按照严重程度依次填写,无数目限制

2、发病到死亡的大概时间间隔:指第Ⅰ部分报告的疾病从发病到死亡之间的间隔时间(时间单位为:分、小时、天、周、月或年),如询问不清,可以不填。

3、死者生前疾病的最高诊断医院:指第Ⅰ部分报告的主要疾病最高级确诊的单位。

4、最高诊断依据:按实际确诊的各项依据划记;如实行诊断分级,取最高级别的诊断依据,B超、X光、心电图等特殊检查均放到“临床+理化”一栏;

5、住院号:未住院就诊者不填;

6、医师签名:由填写死亡证明书并承担法律责任的医师签名;

7、单位盖章:由填写医生所在单位加盖公章;

8、填报日期:指出具证明书的日期;-般应是死者死亡当日或随后几日内,如间隔过长应予以说明。

调查记录的填写要求

如来院已死,由诊治该死亡者的医生填写调查记录。

1、死者生前病史及症状体征:病历摘要和家属提供情况;内容应包括:(1)本次发病的症状体征;包括起病急缓、病程长短、病情轻重、原发病的并发和继发、实验室检查结果、疾病的演变和治疗经过、有否后遗症即晚期效应等。

(2)发病时间;(3)诊断单位;(4)诊断依据;

(5)既往史及相关情况:包括死者生前以往患过的疾病以及可能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如生长发育史、家族史、遗传史、职业史、接触史等。以及死者生前的起居饮食、生活习俗、烟酒嗜好等。

2、被调查者姓名:指接受死因调查的对象在此签名;

3、与死者的关系:指受调查者与死者的关系,如直系旁系亲属或邻里同事等关系;

4、联系地址或工作单位:指被调查者的具体地址和所在工作单位电话号码:

5、电话号码:指被调查者的联系电话号码;

6、死因推断:应为明确的疾病诊断名称,不应填写为症状、体征或来院已死等情况。

7、调查者签名:由填写调查记录并承担法律责任的医师签名。

8、调查日期:对死亡病例的凋查时间。

统计项目的填写要求

1、根本死亡原因ICD编码:指ICD—10,采用4位数编码;

7.死因监测试卷及参考答案 篇七

1-5 CACCD 6-10 CBCDC

二、多选题

1、ABCD 2、ABC 3、ABCD 4、ABCD 5、BCD

三、判断题

1-5 √√×√√ 6-10 √√√√√

四.简答题答案

1.简述根本死亡原因的定义和根本死因的判定步骤。

定义:根本死亡原因 (A.) 引起直接导致死亡的一系列病态事件的那个疾病或损伤;或者(B.)造成致命损伤的事故或暴力的情况。

判定步骤:1.当只有一个死亡原因被记录时,就用这个原因进行死因统计制表。2.当不止一个死亡原因被记录时,选择根本原因的第一步就是通过应用总原则或选择规则1.2和3去确定; 3.下一步是去确定是否要应用一条或多条修饰规则A.-F(见后)处理上述情况,确定根本死亡原因;4.某些情况下根本死亡原因的确定要考虑应用ICD-10提供的某些有关注释进行再编码处理。总之,这是一个分步进行,但又是综合的判断推理的过程。

2.简述死亡原因填写的要求。

8.死因监测工作制度(医疗机构) 篇八

1.在医疗过程中患者死亡后,须填报《死亡证》,对死亡案例进行死因医学诊断并由诊治医生填报《死亡证》。

2.医务部组织有关专家对诊断死因不明的死亡病例进行实地调查核实,采集病史,并在死亡证明书上加盖公章。

3.网络直报人员在开具死亡证明书后 7 天内完成网络直报工作。在进行直报时要认真填写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发病日期、诊断日期、报告日期、报告单位等;死亡信息:死亡日期、死亡 原因(直接死因、根本死因)。对于不明原因死亡病例,要在《死亡证》背面〈调查记录〉一 栏填写病人症状、体征。

5.预防保健科要做好原始死亡医学证明书的保存与管理,对收集的死亡信息进行台帐登记,建立死亡登记册,同时上传国家监控网络。

9.死因监测培训试题 篇九

死因监测与报告工作实施方案

为全面了解我镇居民死因构成,分析其动态变化趋势,准确反映居民健康状况,为淮河流域癌症综合项目防治制定卫生工作政策和规划提供依据,依据《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工作规范(试行)》、《全国死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工作规范(试行)》,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意义

1、掌握居民死亡和死因构成情况,准确估计主要癌症死亡率地区与人群分布。

2、确保淮河流域癌症综合防治项目在我镇顺利实施,推动相关工作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

3、通过持续、系统地收集死亡病例,了解我镇人群的健康状况以及影响健康的因素,为上级卫生部门采取干预措施和卫生长远发展战略,提供提供依据。

二、监测目标与指标

(一)目标

全面开展我镇死因监测工作,定期开展村级漏报调查,按时上报死亡监测资料,上报资料准确、完整。

(二)指标

1、《居民死亡原因调查表》项目填写完整率≥95%,项目填写正确率≥95%;

2、以乡镇为单位网络报告覆盖率达100%;各村级报告单位从填卡至网络报告的及时率≥95%;

3、镇卫生院网络报告人员按时网上填报《居民死亡原因调查表》及时率应为100%;《居民死亡原因调查表》计算机录入符合率≥98%;月、年报表的差错率≤5%。

4、各村卫生室报告率100%,及时率≥95%,完整率≥95%、准确率≥95%。

三、机构与职责

1、镇卫生院职责

(1)根据国家统一制定的工作规范和工作要求,制定工作计划、考核方案,组织开展全镇死因监测工作。

(2)收集村卫生室上报的《居民死亡原因调查表》,审核、登记后进行网上填报,对死因不明或主项填写不全的《居民死亡原因调查表》进行入户调查,同时进行质量分析,及时网报给县卫生局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根据我镇的实际情况,针对村级死因报告人员的技术需求,定期组织培训,每年至少一次。

(4)负责日常技术指导,不定期的对全镇死因监测报告情况进行检查指导,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定期组织开展死亡漏报调查,核实和校正死亡信息的准确性。

(5)定期与当地公安、民政、妇幼和计生等有关部门核对死亡信息,及时做好补报工作。

(6)做好原始《居民死亡原因调查表》等相关资料的保存与管理。

(7)建立健全本单位死亡登记报告制度,定期开展自查工作,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防止院内漏报。

2、村卫生室工作职责

(1)根据镇卫生院制定的工作规范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出的工作要求,开展好本村死因登记报告工作。

(2)按时参加镇卫生院组织的,医疗机构死因报告与统计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

(3)负责对本村居民死亡统计报表,及时把本村居民伤、病死亡信息供上报给镇卫生院防保所。

(4)按照国家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对本村居民各种死因原始资料、统计资料等相关资料进行管理与保存。

(5)配合镇卫生院或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做好死亡漏报调查。

四、范围与内容

在全镇范围实施,内容如下:

(一)监测对象及责任报告人

1、监测对象:对在医院门(急)诊或住院发生的所有(包括院前诊治/医院救护车上及其他医疗机构死亡的本镇户籍常住

居民)死亡病例。

2、责任报告人:各村级卫生室负责人为责任报告人。

(二)报告内容

1、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发病日期、诊断日期、报告日期、报告单位;

2、死亡信息:死亡日期、死亡原因(直接死因、根本死因、与传染病相关的死因及不明死因)。

3、对于不明原因死亡病例,要在《居民死亡原因调查表》背面〈调查记录〉一栏填写病人症状、体征;如果是呼吸系统不明原因死亡病例,须填写体温是否超过38℃,是否有咳嗽、呼吸困难、抗生素治疗无效及肺炎或SARS的影象学特征,以及白细胞是否正常。

(三)报告程序与时限

1、患者在本院死亡后,由诊治医生填写《居民死亡原因调查表》。

2、患者在家中死亡或其他医疗机构死亡,由村卫生室人员入户调查并填写《居民死亡原因调查表》。

3、镇卫生院应在开具死亡证明书后7天内完成《居民死亡原因调查表》网络直报。

(四)数据审核

镇卫生院死因报告督导人员应对医生填写的《居民死亡原因调查表》进行审核,对报告中存在的问题(项目填写不清或不完

整、死因填写不规范或存在逻辑错误等)应及时向诊治医生或村级卫生室人员进行核对。

(五)死亡信息分析与利用

1、数据分析

镇卫生院应按月、年进行动态分析,重点分析内容包括:(1)肿瘤患者死亡在所有死亡病例中比例。(2)心脑血管患者在死亡病例中的比例。(3)慢性病患者在死亡病例中的比例。

(4)其他疾病患者和不明原因死亡在死亡病例中的比例。

2、信息的利用

对在死亡报告数据分析中发现的异常情况,卫生院应及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调查。

五、质量控制

(一)健全组织

镇卫生院成立了死因监测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任组长,防保所长任副组长,防保所相关同志为成员。成立了技术指导小组,由副院长任组长,防保所长任副组长,防保所及临床相关人员为成员。

(二)培训指导

1、镇卫生院死因监测相关人员接受上级卫生部门培训后,应及时对村级医务人员进行培训。

2、镇卫生院每季度召开全镇村级死因监测人员工作会议,讨论、协调死因监测工作的开展落实情况。

(三)疑难个案核查

乡镇卫生院对村医报告情况不清的个案,须亲自查阅有关资料,或上门面访核实,明确诊断。

(四)资料管理及相关档案管理

镇卫生院对历年收集的资料应存档保管,以备分析,原始报表、卡片、计算机数据库均应按档案管理的要求妥善保管存档,建立完整的数据库。对报告的病例个案按要求进行登记,并录入计算机,定期对医疗机构内部人员的报告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

(五)质量控制、漏报调查

卫生院每组织2次对村卫生室死亡报告卡片质量、漏报调查,并于12月底前汇总成专题报告上报县卫生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蒋济先

渔沟镇卫生院

附表:

10.死因监测工作计划 篇十

全人群死因监测网络直报工作是生命统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准确、可靠的全人群死亡信息对制定我国的人口和卫生政策,确定资源配臵和干预重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了加强我县死亡报告与死亡原因统计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提高死亡报告工作质量。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安部民政部关于进一步规范人口死亡医学证明和信息登记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卫规划发〔2013〕57号)和《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做好2014年慢性病防控重点工作的通知》(川疾发〔2014〕16号)有关精神及,特制定今年工作计划。

一、建立死因监测机构、明确职责

县疾控中心设立专门岗位落实死因监测工作,负责信息的收集、汇总、审核、编码、录入、整理、分析和上报,组织各类培训,对医院死亡报告工作进行督导、质控和考核,开展内部质控和评价。开展具体工作为:

1.组织和指导全县各级医疗机构开展死亡登记和报告。2.负责收集全县医疗机构的死亡病例报告,负责审核、整理、编码录入、分析,并按国家规范统计按时编制各类统计报表上报。

3.开展死因核实、组织实施漏报调查。

4.定期与县公安局、民政局、妇幼保健院和计生局核对死亡信息,及时做好补报工作。

5.对辖区死亡报告工作进行督导、质控和考核,每年不少于4次,撰写工作通报,及时反映评估结果。

6.做好全县人口死亡数据的统计分析,为我县社会发展和卫生政策的制定提供信息支持。

7.按照国家档案管理有关规定,在每年的3月底对各种死因原始资料、统计资料等相关资料进行管理与保存。

二、完成2013数据补报、审核、分析

(一)2013死亡数据补报、审核

在2014年3月底完成我县2013所有死亡卡片的补报、录入、根本死因确定、审核和剔重工作,保证全县数据的完整性和及时产出。死因监测全年总的填报完整率、审核率、根本死因正确率等主要指标达到《全国死因监测工作规范》要求,粗死亡率应当达到6‰的参考值水平。

(二)2013年县区级死因监测汇总

在2014年3月15日前完成2013死因监测统计工作的分析报告,内容包括工作总结工作总结及年报分析。

三、加强2014年死因监测管理,提高报告质量、完成各-2死亡登记对象为发生在辖区内的所有死亡个案,包括在辖区内死亡的户籍和非户籍中国居民,以及港、澳、台同胞和外籍公民。

1.医疗卫生机构死亡个案

凡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生的死亡个案(包括到达医院时已死亡,院前急救过程中死亡、院内诊疗过程中死亡),均应由诊治医生作出诊断并逐项认真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不明原因肺炎或死因不明者必须将死者生前的症状、体征、主要的辅助检查结果及诊治经过记录在《死亡医学证明书》上的调查记录栏内。

2.家庭或其他场所死亡个案

在家中或其他场所死亡者,由所在地的村医/村联络员,将死亡信息及时报告至乡镇卫生院,乡镇卫生院的防保医生,根据死者家属或其他知情人提供的死者生前病史、体征和/或医学诊断,对其死因进行推断,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并进行网络直报。

3.涉法死亡个案

凡需公安司法部门介入的死亡个案,由公安司法部门判定死亡性质并出具死亡证明,辖区乡镇卫生院负责该地区地段预防保健工作的医生根据死亡证明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并进-4好登记并进行第一级审核。网上填报之前应与门诊和出入院登记核对,发现漏报者及时补报。预防保健科负责死因网上填报的人员将收集到的《死亡医学证明书》在7日之内进行网络直报。家中及其他场所死亡者:由所在地的村医/联络员或社区医生将死亡信息定期报告至乡镇卫生院,乡镇卫生院的防保医生根据提供的信息,核实并开具《死亡医学证明书》后,做好登记,按质量控制的要求进行第一级审核,在30日内完成《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审核及网络直报。

3.死因编码:疾控中心负责对辖区内报告的全部死亡个案进行根本死因编码审核。死因编码执行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ICD-10)标准。死因编码人员遇到《死亡医学证明书》提供的信息不足以进行准确编码的,应及时询问出具《死亡医学证明书》的有关人员,核实相关信息;对于编码中存在的疑难问题,死因编码人员应及时咨询上级技术部门,不得随意编码。

五、资料收集分析与利用

(一)人口及其他信息的收集

1.出生资料的收集:疾控中心负责死因统计工作的专业人员于每年的3月份之前,到当地公安、计生、妇幼保健部门收集出生人数,进行比较,以漏报较少、符合实际情况的数据为准。

上一篇:十二个方面分析竞争对手的网站的推广优化情况下一篇:前期部经理求职简历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