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源管理流程

2024-07-12

放射源管理流程(13篇)

1.放射源管理流程 篇一

放射科检查服务流程

◆亲切迎:

受检者来到检查室,目视对方,点头并保持微笑,释放给来访者亲切、热心的感觉。说“您好!” ◆双手接

当来访者递出相关物品(申请单)时,检查人员轻轻接过来访者的物件,确认业务:“好的,请问您是XXX吗?”。◆规范检

按规范进行检查操作,注意受检者隐私保护和放射防护。

“请躺下” 或“请到帘子后面更换指定的衣服”或“请站立”,摆好体位后,“请吸气”或“请呼气”等。◆提醒带

检查结束后,“请穿好衣服,携带好随身物品”。◆目相送

在受检者离开检查室时,工作人员要保持微笑,双目注视来访者,说:“报告大约***时间完成,请您在放射科候诊处等候领取”(门诊)或“检查已经完成,请回病房,报告将由工作人员送到您住院的科室”(住院)。使受检者感到温馨与真诚。

(为下一个流程做好铺垫)

2.放射源管理流程 篇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设备及药物

美国GE16排螺旋CT一台 (CT增强) , 日本岛津普通胃肠透视机一台 (静脉肾盂造影) ;药物:碘海醇 (2013年4月静脉肾盂造影由76%泛影葡胺改江苏产碘海醇) 。

1.1.2 科室设置

放射科登记室、普放及CT诊断室、DR及CR投照室、透视造影室、CT扫描及操作室等7个功能室间。

1.1.3 人员配备

放射科医技人员13名、护士2名。

1.1.4 案例资料

2012年1月18日~2013年6月30日共有造影检查374例, 其中CT增强252例, 静脉肾盂造影122例。其中男203例, 女171例;年龄4~90岁。

1.2 方法

1.2.1 科内培训

对比剂毒副反应预防理论培训2次;急救技能培训3次;碘对比剂不良反应应急演练2次;理论及技能考核平均90分以上。

1.2.2 评估旧流程

放射科护士2009年纳入功能科护理组统一管理, 已制作CT增强、静脉肾盂造影操作流程, 由于CT室与普放室相距较远, 护理工作各由1名护士独立完成;CT增强使用普通头皮钢针 (12#) , 护士手工推注碘对比剂;无观察室专门对造影患者实施造影前后的观察;科室无碘不良反应处理应急预案, 医生急救意识及技能欠缺。

1.2.3 成立流程再造小组

放射科护士2名, 放射科主任1名, 放射科医生2名, 临床科护长2名 (内、外科各1名) 组成流程再造小组, 分析再造流程的可能性, 并设计、完善流程图。

1.2.4 满意度调查方法

满意度调查分为患者满意度及临床科室满意度, 分为四个季度进行。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以百分比的形式表示, 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012、2013年度患者及临床科室满意度对比P值均在0.05以内,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2。

3 讨论

人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 因此对比剂毒副反应相关的因素中人的因素是最为组要, 这与个人的免疫、机体状态、年龄、心血管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紊乱、心理因素、环境因素等有关[1,2]。这就需要护理人员有很强的判断能力和非常专业的医学知识, 其涵盖量很大, 在日常的工作中, 会导致遗漏[3~5], 有鉴于此, 本院在科室硬件设备重建伊始, 对原本的房屋、人力资源进行了重新调配的同时, 对岗位指责也开始明确。流程图在医院各个科室的运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因此, 在本次研究中采用此种模式对本科室进行管理。

3.1 有利于各岗位人员熟悉工作程序, 提高工作效率

放射科房屋、人力资源的整合, 各岗位工作内容也相应调整, 而流程图全面展示了CT增强、静脉肾盂造影预约、检查前准备、检查中配合及碘对比剂副反应的处理流程, 明确了各岗位人员的工作内容及职责, 使每个人均能做到遵章行事, 紧密配合, 避免了不必要的人力浪费及环节遗漏, 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为新护士、实习生提供了比较直观的工作程序, 使其更快地掌握CT增强及静脉肾盂造影的相关知识及急救技能。

3.2 流程再造为患者提供便利、快捷的检查流程, 提高了满意度

流程再造打破了旧有流程工作方式, 通过重新评估创造, 目的是为患者提供便利、快捷的检查流程, 为临床提供清晰的检查指引, 为放射科工作人员提供合理的工作模式, 造影检查前必须由扫描医生对造影的目的及注意事项进行讲解, 签署知情同意书;护士测量体重、血压、脉率, 造影后1周内电话回访取得患者及家属对工作的信任, 保证检查质量, 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通过与患者、临床科室及本科医护间的沟通, 对检查各个环节的控制, 使患者及临床科室满意度不断提高, 全年无投诉, 被医院授予2013年度文明科室称号。

摘要:评估旧流程, 论证改造合理性制定流程图, 并申报医院内新技术项目, 按流程图培训实施一年半。2012、2013年度患者及临床科室满意度对比差异明显 (P<0.05) ;无医疗护理纠纷发生。流程图管理明确医护工作职责, 提高放射科医护人员急救意识及技能, 确保医疗护理安全;并能提高护士评估及健康教育能力。

关键词:流程图,放射静脉造影

参考文献

[1]李新春.浅谈护理单元管理模式在放射科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 (2) :66-69.

[2]李雪, 陈金华, 曾登芬, 等.护理与影像技术一体化管理在提高放射科护理质量中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 2014, 49 (3) :156-159.

[3]李玉云.电子计算机断层摄影 (CT) 增强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J].吉林医学, 2010, 31 (15) :2325.

[4]范云, 吴雷.心理护理干预对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效果的观察研究[J].医学信息, 2014, 27 (16) :16-19.

3.放射源管理流程 篇三

【关键词】 通化市;放射诊疗;措施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67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683-01

放射诊疗监管工作需要卫生监督机构、病人、放射工作人员以及放射诊疗机构等各个方面同时参与的复杂性工作。地方政府必须要高度重视放射防护监管的重要性,环保与卫生等监管机构应当切实加强执法、指导、培训以及宣传的力度,严格按照相关规定,针对违规违法的行为加大处罚力度,无论针对任何级别的放射诊疗机构都应当一视同仁。而各级放射诊疗机构也应当按照对应的规章制度加强对工作人员进行对应的培训,从而切实做好对于工作人员以及受检者的防护工作,要将各项防护措施落实到实处[1]。

1 通化市放射诊疗机构管理现状

1.1 调查各级放射诊疗机构分布情况 2010年——2013年,通化市共有各级放射诊疗单位23家,且数量基本无变化。本次调查即以此23家单位为调查对象,其中,三级医院2家占8.7%,二级医院4家占17.4%,乡镇卫生院6家占26.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家占34.8%,民营医院3家占13.0%。

1.2 各级放射诊疗单位放射防护管理情况 2010年——2013年,通化市各级放射诊疗单位在放射防护管理方面,成立专门的管理组织、制定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制定放射诊疗质量控制方案、建立放射防护管理档案等指标的合格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12年各级放射诊疗单位上述4项指标的合格率与2010年相比有较大的提升,2013年各级放射诊疗单位上述各项指标的合格率最高,分别为15%、65%、85%和100%。经过对2010年——2013年,被调查的各类放射诊疗单位在放射防护管理方面各项指标的合格率进行比较,三级医院的合格率总体高于其它类别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和民营医疗机构相对较低。

1.3 放射诊疗设备配置使用情况和行政许可情况 2010年——2013年,通化市各级放射诊疗单位共23家。2010年,共有放射诊疗设备44台,有放射诊疗许可的设备有6台;2011年,共有放射诊疗设备45台,有放射诊疗许可的设备有25台;2012年——2013年,共有放射诊疗设备49台,有放射诊疗许可的设备有47台;2010年——2013年,通化市各级放射诊疗单位的放射诊疗许可持证率,分别为26.1%,56.5%和,95.7%和95.7%,放射诊疗许可持证率逐年升高。

通过调查,笔者认为,通化市当前各级放射诊疗机构开展的放射防护管理的现状仍然存在许多不足,放射防护措施在通化市各级医院的落实情况也不容乐观,部分医疗卫生部门(尤其是三级以下医疗卫生部门)在个人防护用品与放射防护设施安装方面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一些基层的放射诊疗机构,因为受到自身财力的制约,一般都是购置二手的机器,防护性能堪忧,机房也非常简陋,根本不能达到相应的标准,个人防护用品的配备也就无从谈起。此外,因为部分放射诊疗机构的领导缺少对放射防护相关的方律法规的认知,导致其新建或者改建的放射诊疗场地自主性非常大,并且自主施工以后就开始投入使用,根本没有向相关的机构申请审查,因为这些自主型工程避开了预防性的卫生监督,其在放射防护设设施这方面没有实施“三同时”,所以存在的防护问题非常多。而关于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方面,三级以下的医院,特别是基层的乡镇卫生所,因为其领导为了节约开支,根本不能实现定期开展对应的健康检查。

2 措 施

2.1 落实放射防护措施 要切实落实放射防护措施,这就需要各地政府、放射诊疗机构、卫生以及环保等相关监管部门的协同合作。环保与卫生等相关监管机构必须加强对于放射诊疗部门的监督与管理力度,针对各级放射诊疗机构应当一视同仁[2]。此外,卫生行政机构还必须要督促放射诊疗机构完善各项放射防护的管理制度,切实落实各项放射防护的措施,从而做到依法监管。

2.2 加强培训宣传力度 卫生行政机构应当定期对放射诊疗机构的领导与放射工作人员开展对应的培训,向他们宣传放射防护相关的防护常识与对应的法律法规,让他们更加注重放射的防护工作,加强自身的法律意识,从而采取行之有效的防护手段。此外,卫生行政机构还应当运用互联网、电视、广播以及报纸书刊等媒介,采用各种形式的宣传模式,提升广大居民的防护意识[3]。

2.3 放射诊疗单位要不断健全内部放射防护管理 各级放射诊疗机构都应当完善其管理制度,配置专职的放射诊疗监管人员,并且要制定与自身从事的放射诊疗项目相符合的品质保障制度;各级放射诊疗机构必须要切实做好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并且加大对于病人与放射工作人员的宣传教育工作,为其提供必须的个人防护用品,同时提升放射工作人员的操作能力,降低漏诊率、重拍率以及误诊率。

2.4 抓住医改契机,进一步推动卫生监督体制改革 卫生监管部门的运行体系与管理制度都会对放射诊疗机构的发展产生影响,健全卫生监管体制的建设,从而构建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是当前社会对于卫生监管部门的要求。各地政府应当针对卫生监管机构实施科学的定位,切实明确卫生监管机构的身份,彻底改变卫生执法没有威慑力、没有刚性的问题。

3 小 结

综上所述,各级卫生行政机构要切实履行自身的职责,强化对于放射诊疗机构的监督、指导、培训以及宣传力度,并且严惩放射防护违法行为,让各级放射诊疗机构的放射防护行为更为科学、规范。

参考文献

[1] 陈正其,姚洪章,刘定理,柒挺,蒙宗树.低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健康影响的调查[J].中国辐射卫生,2005(02).

[2] 孙东红,曹波,曹国妹,等.医疗机构放射诊疗中受检者防护调查[J].中国辐射卫生,2007(3).

4.放射科影像报告审核制度与流程 篇四

一、医学影像检查报告均由取得执业医师资格人员书写相关的诊疗报告,并提交上级一时审核。

二、签发报告的医生必须具有相应专业的上岗资质。取得主治医师资格以上的人员审核并签发报告,严禁未经上级医师审核出具相关的诊疗报告。

三、审查报告时要审查:申请单的申请内容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查部位等基本信息,与医学影像图像、报告上的基本信息是否符合,结合患者临床资料,相关检查资料及相应影像表现提出合理的意见或者相关建议,审查报告时要认真仔细,不得遗漏。

四、每天在科主任领导下和总住院医师指导下集体阅片,由当班医师统计并阅片,经常研究影像诊断和投照技术,解决疑难问题,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五、工作人员应将每位患者的申请单进行扫描并保存。

放射科重点病例随访与反馈制度

1、经手术行病理检查的疑难病例,均列为诊断随访对象。

2、每月派专人到临床科室进行追踪随访。

3、随访内容包括病人的影像检查诊断、临床诊断、术中所见、病理组织学诊断等,并逐项记录,特殊情况应在备注中说明,以备复核。

4、随访的目的主要作为医疗质量和效率的考核依据;其次作为积累经验,以利提高诊断水平。

5、每月定期将追踪病例集中,由CT、普放组共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诊断质量。

6、年终将追踪的病例汇总,由专人保管,作为医学资料存档。

5.放射源管理制度 篇五

1.备用放射源存放在专用地点,钥匙由专人保管,做好防盗、防火等安全措施。严禁无关人员进入。

2.放射源由专人保管,保管员对厂所有放射源应进行登记。3.严格做好交接手续,由保管员做好出入登记和签名工作。4.放射源不得与易燃、易爆物存放在一起,每季度进行一次检查。

5.对下线的结晶器进行检修时,要先取出‘信号发生系统安装盒’(即放射源盒),存放到专用地点并加锁。6.检修或使用结晶器时,如发现‘信号系统发生安装盒’有损坏情况,要立即报告精铸部部长,部长视情况做出处理或上报。

***股份电炉炼钢厂

2009-1-20

放射源使用制度

1.使用放射源者凭“放射工作人员证”借用,经管理员同意并履行领用、归还手续。

2.使用者一定要严格按所用放射源物质的操作规程操作,避免放射性污染及人员受照的事故发生。

3.使用者对放射源应妥加保管,对放射源在使用期间的丢失损坏负责,用后应即时交管理员验收入库。

4.每生产横班接班时,首先检查‘信号系统发生安装盒’是否完好,螺丝返松的要即时紧固。有其他异常损坏的及时报告部长或副部长。

5.各横班班长对当班放射源的使用、维护保管负责,每班在作业记录纸上记录每流‘信号系统发生安装盒’情况并签名。

6.各横班更换结晶器时,要拆出‘信号系统发生安装盒’,即时安装到新的结晶器上,并紧固好所有螺丝。

7.如果更换结晶器时间较长,要把‘信号系统发生安装盒’锁到专用的源柜里,等结晶器安装好后再安装‘信号系统发生安装盒’。严禁把‘信号系统发生安装盒’随便乱放,违者严惩。

8.对于玩忽职守,造成丢失或发生事故者,将严肃处理并移交公安部门追究法律责任。

广钢股份电炉炼钢厂

2009-1-20 放射性事故预防措施和处理报告制度

1.备用放射源存放于专用库内,由广钢集团武装保卫部保管,钥匙由专人保管。

2.放射源有专人管理,定期检查。

3.严格执行放射源管理、维修制度和放射使用制度,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4.如发现放射源损坏或丢失,须立即报告精铸部部长和厂长。部长和厂长在报集团武装保卫部的同时,需立即组织人员查找和处理。5.发现放射源丢失而当天找不到时,由精铸部部组织人员写出事故报告,逐级上报同位素主管部门。在上级部门领导下,单位主管积极组织本单位人员参加事故处理工作。

6.事故后,要及时组织有关人员召开事故分析会,彻查事故原因,视情节轻重,追究有关人员责任,并制定整改预防措施,认真落实。

7.事故处理完毕后,写出事故报告上报同位素主管部门。

广钢股份电炉炼钢厂

6.放射源库管理规定 篇六

为了加强放射性同位素的安全管理,执行国家的有关放射性同位素生产、经营、销售的法律法规,保证从事该项工作人员及公众的健康,防止环境被污染,特制定如下规定:

一、非放射源库工作人员严禁进入源库储源室,工作人员进入必须登记,必须配戴剂量计及报警仪。

二、源库实行双人双锁,必须两人同时在场才允许进入源库。

三、为防止放射源丢失、被盗,源库装有安全报警系统。

四、为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源库装有剂量报警装置。进入源库后,应先打开剂量报警装置,离开源库时,关闭剂量报警装置。

五、工作人员离开源库时,必须做到人走断电、断水、锁门、关窗,防止火灾和被盗。

六、源库管理人员要做到收支帐目清楚,定期检查放射源,做到帐物相符,如发现帐物不符,应及时上报公司主管领导。如遇放射源被盗丢失,应立即上报公司主管领导并上报环保、公安等部门。

七、放射源库内严禁烟火。

八、放射性工作操作规定:

1.放射性物品入库

(1)检查物品外包装, 铅封是否完好;(2)检查产品说明书各项是否相符;

(3)登记、入库、编号、分单位、分类存放,码放整齐。2.放射源及放射物品的出库规定

(1)领用放射性物品,需有单位证明,单位负责人签署意见,需登记备案。设立放射源登记本,经手人必须详细登记有关事项;(2)对借出及归还的放射性物品要进行检验; 经检验合格后,入库销帐。

3.退还空容器时,必须登记,并用仪器监测确定为空铅罐并有人签字备案后方可退回。4.放射源的发货规定

(1)单位必须提交放射源准购证复印件;

(2)设立发货登记帐本, 出库时必须有出库单,才允许出库;(3)每次发运前应登记入册,核实后准许发运;(4)每件放射源必须用仪器监测后发送;

(5)每个单位发货要有专人负责,对其他人不接待。

九、凡使用吊车时,必须严格遵守吊车使用规定,轻开、轻停,行车速度不要过快,确保人员与货物的安全,并定期维修与保养。

十、环境卫生:

1.库区要保持卫生清洁, 经常打扫。

2.废旧的物品(不是放射源)要及时清理,不乱堆放。3.放射性废物要严格按放射性三废处置。

十一、严禁在库区内饮食,吸烟,存放食物。

十二、所有出源库的物品,包括垃圾,都必须测量并有记录。

十三、源库外门钥匙个人分别保管,两人同时在场才能进入源库。储源室钥匙不得带出源库区。

7.放射源管理流程 篇七

移动放射源主要是指用于测井、野外探伤等的放射源, 涉及到的核素主要有铱-192 (主要是Ⅱ类) 、铯-137 (主要是Ⅳ、Ⅴ类) 、镅铍中子源 (主要是Ⅱ~Ⅳ类) 和非密封放射性核素钡-131等。

由于移动放射源的流动性和现场使用条件的复杂性, 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更容易发生事故, 一直是各地环保部门监管的难点和重点。

从一起辐射事故的发生和处理, 从环保部门和涉源单位两方面探讨了移动放射源管理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以确保移动放射源安全。

1 一起放射源落井事故的发生和处理

2012年4月, 某煤田地质局勘探队在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南部进行测井作业时, 因钻孔内发生坍塌, 导致一枚Cs-137 (Ⅳ类) 放射源卡在井下1340m处。事故发生后, 该勘探队没有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向当地环保部门上报, 而是开始自行打捞。

经过近一个月, 打捞失败, 事故单位组织了钻探和测井专家召开了现场论证会, 决定终止处理, 并向省市环保部门报告。甘肃省环保厅、平凉市环保局收到报告后高度重视, 立即启动了辐射事故应急预案。平凉市环保局于当日赶赴事故现场进行调查, 并对施工场地进行了辐射环境监测, 未发现异常。

经过对事故的进一步调查, 甘肃省环保厅组织相关专家召开了事故处理方案专家评审会, 同意事故单位提出的封井处理方案。事故分析评价报告和善后处理方案经甘肃省环保厅批复后, 在平凉市环保局、灵台县环保局的监督下, 事故单位按照封井方案实施封井, 并于井口处设立了永久警示标志。

2 经验总结和原因分析

此次放射源落井事故主要是钻孔坍塌和应急处置不当造成的, 事故的发生和处理既体现了甘肃省放射源管理方面的长期积累的经验, 同时也暴露出存在的一些问题。

主要经验有:

1) 建立了放射源异地使用备案登记制度。在跨省放射源异地使用备案的基础上, 我省建立了省内跨市 (州) 使用的放射源在市级环保部门备案登记管理, 对移动放射源的管理做到了提前介入。此次发生事故的放射源是从白银到平凉作业, 在接到上报后的第一时间, 通过查阅备案资料, 环保部门很快掌握了放射源和事故单位的有关资料, 对事故的及时有效处理提供了依据。

2) 建立了省市两级放射源管理体系。Ⅳ、Ⅴ类放射源数量众多, 约占放射源总数的95%以上, 只靠省级环保部门监管, 工作难以做细做实。2009年, 我省将Ⅳ、Ⅴ类放射源的管理权限下放到市级, 对促进放射源管理起到了重要作用。

3) 加强市级环保部门辐射事故应急能力建设。近几年, 本省通过国家支持和自身能力建设, 市级环保部门配备了基本的辐射监测仪器, 能够第一时间赶赴现场, 完成辐射事故应急监测等工作。此次事故的处理, 充分发挥了市级环保部门在辐射事故应急中的作用。

主要不足有:

1) 管理仍存在薄弱环节。在现有监管工作的基础上, 环保部门缺乏更为详细科学和具有针对性的监督检查大纲, 监督检查内容不够明确, 检查频次较低, 未能做到对放射源的跟踪监管导致事故发生后的处置在监管缺失下进行。

2) 涉源单位法律意识淡薄。事故发生后, 事故单位未能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及时报告环保部门, 擅自处理, 最终导致放射源打捞失败, 造成安全隐患和经济损失。

3) 应急处置经验不足。放射性测井是一种常用的煤田测井方法, 由于操作原因和地质结构问题, 放射源落井或被卡事故偶有发生。此次事故应急处置不当, 造成最终打捞失败, 暴露了事故单位在应急处置经验和能力方面存在严重不足。

3 措施和建议

1) 管理精细化。不断完善放射源异地使用备案管理审批工作方案, 在放射源转入使用地前, 应了解移动放射源的贮存条件、作业安全距离、防护措施、社会环境和存在的主要风险, 做好事故应急和舆情预案, 有针对性的进行管理。

2) 监督检查专业化。环保部门应做好涉源单位资质、人员上岗证、监测仪器配备等情况的审查。应制定更具有针对性的移动放射源监督检查大纲, 重点检查制度落实情况, 如放射源领用记录、监测记录、仪器使用前检查记录、使用后检查记录等。根据作业时间长短, 合理安排监督检查频次, 以便及时发现问题。

3) 建立辐射事故零报告制度。放射源到达施工现场后, 涉源单位必须及时向当地环保部门报告放射源到达时间、数量、作业的详细时间等;每月定期向当地环保部门报告作业工作进展情况、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监测报告等。

4) 涉源单位应加强放射源使用管理。切实做到“管理有规定、过程有记录”。建立健全放射源管理台帐和使用制度, 做好关键环节的记录, 例如探伤作业前, 要进行剂量水平监测划定监督区和控制区并做好记录;测井作业前, 要检查确认辐射装置的安全锁等配件性能运行正常并作好检查记录;作业结束后, 用辐射剂量监测仪进行监测, 确定放射源已收回到源容器并做好监测记录等。

5) 加强应急演练与技术更新。用源单位和主管部门, 应总结常见的辐射事故类型, 如放射源被盗、丢失、落井等问题, 定期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应急演练和研讨。针对移动放射源使用过程中存在的辐射防护安全和辐射事故问题, 应不断关注技术发展并及时实施技术更新, 降低辐射事故发生的概率。

6) 加大对事故瞒报迟报单位的处罚力度。对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和整改措施没有落实的涉源单位, 根据有关规定予以批评教育和停业整顿等处罚。对发生事故后第一时间上报的单位, 环保部门应主要是指导企业应对事故;对瞒报迟报的单位一经发现予以严厉处罚。

辐射事故因其高度的社会敏感性, 易造成巨大的社会影响。预防辐射事故的发生责任重大, 需要环保部门、涉源单位、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8.煤炭企业放射源管理论文 篇八

煤炭企业放射源管理论文【1】

【摘 要】随着经济发展,企业安全管理面临全面升级,煤炭企业的放射源管理工作面临许多新问题、新情况,需要我们有一套新的方法,新的思路,并进行创新管理。

作为辐射安全管理的重点,放射源管理迎来了全新时期,为此我们从管理体制、管理制度、管理手段和管理理念等四个方面进行创新管理,四个方面相互影响,形成有效的创新发展能力,真正实现放射源安全管理。

【关键词】煤炭 放射源 环境管理

1 加强科学管理,实现管理体制的创新

(1)企业各级辐射管理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按照主管部门的指导和辐射安全管理程序,做好放射源管理。

对放射源管理要做到统一计划、统一培训、统一部署,形成有效的管理网络。

新建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执行率必须达到100%。

加大对放射源的日常监督管理力度,提高现场监督检查频次,规划执法程序,防止辐射污染事故的发生。

(2)强化人才管理机制,实现管理对象由物到人的转变、管理方式由强制到引导的转变、管理目的由单纯执行到充分调动积极性和创造性转变。

企业放射源各级管理人员应坚持“人尽其才、人尽其用”的原则,不盲目追求高学历,关键看能力,不仅看其技术能力,而且要看其道德操守、职业素养、团队意识。

2 严守法律法规,实现企业管理体系的创新

(1)顺应管理要求,建立有效管理制度,强化基础管理。

一是加强放射源全过程管理制度建设。

突出强化放射源的源头管理,确保放射源终生受控。

二是健全辐射环境监测制度、辐射防护制度、辐射工作人员查体制度、放射性个人剂量定期监测制度,确保辐射工作人员身体健康。

三是加强辐射培训制度建设,明确辐射从业人员先培训后上岗,从制度上堵塞无资质上岗的管理漏洞,增强企业防范作业风险的水平。

(2)健全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建立突发辐射环境事件预警机制和处置预案。

定期开展辐射事件的应急演练,达到应急处置快速反应、处置过程合理有序和处置效果明显有效的目的。

做好应急演练的效果评价,找出应急处置过程中的缺陷,逐步增强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各级辐射管理人员及作业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3)加强环境管理体系建设,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积极实施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规范企业环境管理。

突出预防为主、领导负责、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的科学管理思想,逐步提高企业的放射源管理水平。

通过各类管理体系的规范化程序文件建立和实施,逐步把有关放射源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升格为企业标准,用标准规范放射源的全过程管理。

3 依靠科技进步,实现管理手段的创新

(1)随着企业技术水平、仪器设备和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随之带来的不确定因素和未知因素不断增加,导致危险源和隐患呈现多样性与复杂性。

因此,要实现本质安全化、必须依靠技术进步,针对放射源使用过程及特点进行安全技术和新的生产工艺研究,努力提高装备水平和生产工艺水平,采用专家系统、模糊智能控制技术等预测并识别危险源,不断改进与完善监控预警系统,预防和控制事故发生。

(2)在科技创新上,要着重解决放射源使用管理的难题。

对重点课题积极组织科技人员进行技术攻关、技术创新活动,对有价值的创新成果,尽快转化成为生产力。

(3)借鉴采用先进科研成果和管理手段,增强安全管理的科技含量。

加强放射源安全监管和自动监控网络建设,涉源单位要安装红外监控报警系统,确保对放射源的有效监管;所有放射源暂存库必须达到规划要求,即确保有“三保一器”(即保险门、保险窗、保险箱,警报器),执行“双人双锁”制度;放射源工作场所必须有警示标志,落实安全防范距离规定,工作人员必须配带个人剂量装置,确保工作人员安全;严格执行放射源进出台账登记制度,杜绝放射源流失隐患。

(4)建立放射源定位监测系统,在放射源各个使用环节进行全过程跟踪。

放射源在线监控系统建设的主要目标是:防止放射源丢失以及放射源泄露,对放射源的丢失或者泄露提供报警信息。

系统的监测终端包含剂量率监测模块、GPS定位模块、视频监控模块,能够实现放射源剂量率、定位数据以及视频数据进行全天侯自动采集、传输、存储,可以为放射源监管部门提供大量全面准确的检测数据。

实现对用源单位及各类应用场景放射源进行相关信息的数据采集,然后相关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到监控中心,为相关的管理机构提供信息化工作平台,使得相关部门随时掌握放射源的信息,对放射源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

4 加速观念转变,实现管理理念的创新

(1)应具有前瞻性思维,要正确认识做好放射源管理对企业安全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

企业要树立起重视放射源全过程安全管理的理念,摒弃经济效益的提高是企业唯一目标的观点。

放射源应用企业要把放射源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充分认识到放射源管理安全与否直接与企业的和谐发展紧密相连,是对人类生存的环境负责,是对子孙后代负责,是对整个社会负责的头等大事。

(2)要实现从事后补救的被动型管理向事前预防的主动型管理转变。

放射源管理工作的重点应放在重特大事故隐患、重大危险源的预防控制、治理和整改上。

这样不仅能最大限度降低危害事件的发生几率,同时可以降低企业成本,使放射源应用企业把更多的人力、物力投入到企业的发展壮大的事业中。

(3)要实现由经验型管理向技术型、专业化管理转变。

过去放射源的管理更多的是凭经验的积累,规章制度的约束等。

这种管理方式起到一定作用,但是,随着当今生产社会化和专业化的迅速发展以及产业分工的日益技术化,这一传统管理方式,无疑已不适应时代的要求,应更多地依靠先进技术和专业化、职业化队伍来实施有效的监管。

(4)大力开展安全文化建设,创造全社会良好的企业安全文化理念。

以人为本,体现在放射源管理上,就是必须以保障人的生命权和健康机为最高原则。

一方面,要利用广播、宣传栏和网络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宣传载体向企业员工宣传放射源基本知识、辐射防护知识、辐射事件应急知识。

另一方面转变工作思路,培育全员安全文化理念,促使企业员工由被动接受管理到主动执行制度,营造企业安全文化氛围,以期达到促进企业安全发展的目的。

9.废放射源的安全管理 篇九

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密封放射源都被广泛用于农业、工业、医学和各研究领域。世界上的密封放射源估计达数百万个,尽管在册源的数量比这要少得多。

密封源是一种(a)永久密封在容器中或(b)紧密束缚在固态基质内的放射性物质。密封源的容器或基质材料应很牢固,足以在正常使用和磨损条件下以及可预见的事故工况下保持完整性和避免泄漏。如果某个源不再需要(例如被不同的技术所取代)或已变得不适合预期的应用(例如其活度已变得极弱,或与之相关的设备功能异常或过时,或如果源已发生损坏或泄漏),它就被定为乏源或废源。废源的活度可能仍在吉贝可(GBq)或太贝可(TBq)范围内。

此外,旧放射源的制造质量标准比过去十年中制造的源要低。例如,早些时候的源是用粉末或可溶性盐制造的,与接触水时容易发生泄漏和溶解,这尤其是因为当时所采用的包封技术也不如目前使用的技术。

旧源中使用的典型物质是镭;镭以针和管的形式被用于各种医学应用。由于镭-226半衰期长和放射性毒性高,所以目前镭源成为一个大问题。

IAEA及其成员国已采取步骤,减少与废放射源有关的危险和发生事件和事故的可能性。正在实施旨在改善废放射源的安全管理的各种活动。在有关这一主题的首批出版物之一,即1991年的一份技术文件(《废辐射源问题的性质和程度》TECDOC-620)中,提出了下列重要观点:

废放射源产生的危险既存在于发达国家,也存在于发展中国家。这个问题对于这两类国家来说,有许多相同方面,也有一些重大区别。

在发达国家,主要问题在于使用过的或使用中的源的数量大。因此,即使是其中一小部分丢失或不能说明,其数目也仍然很大。

在发展中国家,许多源有可能是在引入适当的国家立法和管制之前进口的,所以丢失或不能说明的源的百分比可能更高。另外这些国家管理废放射源的专门知识和经验也有限。

可以认为,发达国家有实施其废源管理计划所需的监管基础设施和技术专门知识,这和许多发展中国家情况形成鲜明对照。因此,对于机构来说,帮助后者更为迫切,于是,改善这些国家这方面的状况,一直是机构最优先考虑的工作。

与这些观点相一致,机构实施了各种主要针对发展中国家的活动。其主要类型如下: 收集、审查和发表最新信息和指南;

开发并推广使用管理工具(例如行政管理程序、计算机记录方法、数据库);

通过培训和其他技术合作项目传播技术和专门知识;和

直接提供帮助,解决具体的安全和技术问题(例如专家建议、行动小组,对紧急情况做出响应)。

机构正在下列领域实施其废放射源管理方面的计划:a)法律和监管框架,b)技术、管理和安全评估实践,和c)国际合作。下面简要介绍在这些领域已经实施或计划实施的各种活动。法律和监管框架

该领域活动的目标是,确保放射源从生产、商业应用直到处置都处于监管控制之下。IAEA的几个出版物(例如《基本安全标准》和放射性废物安全标准计划范围内的两份出版物)作为建议,向IAEA成员国提出一个有关放射源安全和一般放射性废物管理的法律和监管基础。关于国家监管基础设施的组织和实施的技术文件(《管理电离辐射防护和辐射源安全的国家监管设施的组织和实施:供评论用的临时报告》,TECDOC-1067)也已于1999年出版。关于放射源安全不同方面的几个出版物正在计划或编写中。

已开发了一个称作监管部门信息系统(RAIS)的数据库。尽管RAIS有着不同的目标,但它包括一个用于保存放射源记录的模块。RAIS从监管控制角度提供信息,涵盖所有系辐射源的设备(例如X光机和直线加速器);它包括有关许可证持有者的数据和许多具有监管意义的其他类信息。技术和管理作法

这些活动的目标是确保密封放射源以技术上合理、经济和安全的方式制造、操作、使用、再使用、运输、整备、贮存和处置。

经验业已表明,缺乏有关废源的信息是失控并造成事故或事件的主要原因。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手段,IAEA开发了简单数据库记录方法。这种密封放射源(SRS)记录方法是专门用来跟踪和贮存与密封放射源有关的数据的。有30多个成员国实施这种计算机记录方法。以技术手册形式出版技术文件,为这种工作的实际操作提供了更加切实可行的方案和更好的指导。用于处理和贮存废密封源的设施的通用设计(《集中废密封源设施的参考设计》,TECDOC-806,1995年印发),是与发达成员国的一些研究组织合作开发的,它正被用于就如何在国家一级建立这种设施提出建议。还有一份文件(《废密封放射源的操作、整备和贮存》,TECDOC-1145,2000年印发),就废密封源的操作、整备和贮存提供了详细的技术信息。还发表了有关废密封源的确定和定位的实用方法及废镭源的整备和贮存的信息(1995年,《废辐射源确定和定位的方法》,TECDOC-804;和1996年,《废镭源的整备和中间贮存》,TECDOC-886)。关于减少废放射源管理中的危险和涉及贮存或处置在井孔中的废放射源的管理的进一步文件处于最后准备阶段。

关于废放射源在井孔中的处置,正在对一份相关的讨论报告进行最终定稿。该报告的目的是评估采用这种处置方法的可行性,尤其是在没有旨在开发其他放射性废物处置库计划的国家。井孔可以设计成满足较大的包封处置系统的要求,这似乎是解决包括废放射源在内的较少量放射性废物处置的高效低费办法。

还在计划其他的技术文件,其目的是描述长寿命废放射源整备和贮存以及有关高放废密封源管理的方法和程序。国际合作

机构努力的一个主要目标是促进成员国、其他联合国组织和非政府组织(NGO)之间的合作,以减少与世界使用放射源有关的危险。

已开发的用于传播技术和专门知识的一个专门工具是“废物处置前管理方法和程序的示范”。这涉及在真正的、运行中的废物处理设施上,对小组进行实际动手操作培训。该计划自1996年以来一直在地区范围内实施,尤其是为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这种培训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废源的整备和贮存。迄今已在智利(针对拉美成员国)、土耳其(针对东欧、非洲和西亚国家)、菲律宾(针对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和俄罗斯联邦(针对前苏联新独立国家)进行了示范。到目前为止,已在这四个地区进行了12次示范,来自50个成员国的约100名专家参加了这些示范。

通过IAEA技术合作方面的关于管理放射性废物可持续技术地区间示范项目,正在向该计划提供支持。

为解决实际问题涉及国际合作的直接援助的例子是,机构应急响应活动(最近在土耳其和格鲁吉亚处理与“无管”放射源有关的事故中采用)和对镭源的整备。如果需要的话,后一项目可以确保缺乏足够基础设施的某一国家中发现的所有废镭源在一次活动中由一个与IAEA签约的专家组收集和处理,从而解决该国与废镭源有关的这一迫切问题。这一技术程序已被国际上认为是安全和可行的,可由此产生似乎可与各种未来的管理方案相适应的废物一揽子解决方案。最近3年,该计划主要在拉美国家实施,巴西“免费”专家提供了帮助和美国提供了预算外捐款。已对智利、哥斯达黎加、厄瓜多尔、危地马拉、牙买加、尼加拉瓜、巴拉圭、秘鲁和乌拉圭的国家镭库存进行了整备,并做了无害化处理。该计划已推广到东欧,在克罗地亚与奥地利塞伯斯多夫研究中心合作以及在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与克罗地亚的Ruder Boskovic研究所合作开展了类似活动。

1998年,该计划进一步扩大到非洲和亚洲。在非洲,已在加纳、马达加斯加、苏丹、坦桑尼亚和突尼斯由一个向IAEA提供免费服务的南非小组进行了这种活动;在埃及,这种活动由一国家小组进行。在亚洲,由国家小组在机构的指导下在中国和巴基斯坦和由巴基斯坦一小组在斯里兰卡进行了这种活动。

镭整备项目是管理放射性废物可持续技术地区间示范项目的另一项内容。迄今,已在20个发展中成员国进行了镭整备活动。机构开发了废物管理数据库(WMDB)。开发WMDB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个可访问的有关所有IAEA成员国废物(包括废源)管理的信息源。WMDB包括以下有关信息:目前废物存量和预测量;政策和监管发展;负责废物管理活动的组织;国家战略;废物管理研究与发展计划;业务活动和重大里程碑。

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确没有用以证明有理由开发全规模处置库的基础设施、资源和足够的放射性废物量。不过,含长寿命放射性核素的废源即使经过适当整备,也不能无限期地贮存。机构打算促进成员国间的合作,以便(例如)鼓励废源供应商取回废源进行回用,和如果不能回用,则接收废源进行处置。另外,机构还开始了旨在评估在井孔中处置废源的可行性的活动。该方案的可行性取决于所需的安全评定的结果,而这一结果则取决于能否获得有关放射性核素存量、专设屏障和地质屏障的特性、以及拟定场所的环境条件的具体信息。涉及若干非洲成员国的技术合作项目已经启动,其目的是帮助它们发展进行所必须的安全评定的能力。

为响应IAEA1998年大会的要求,机构制定了辐射源安全和放射性材料保安行动计划。1999年IAEA大会核准了这一行动计划,并开始立即执行。除了加强目前的相关活动外,该行动计划还包括在下列方面的新倡议:监管基础结构、废源的管理、源的分类、对异常事件的响应、信息交换、教育与培训以及国际约定。

10.选煤厂放射源管理规定 篇十

为了响应国家对放射性同位素的管理规定,保障放射人员及公众的健康与安全,洗煤厂特制定本岗位职责。

一、放射工作领导小组成员:

长:董为民 副组长:郭照江

成员:郭志勤、王鹏、段代勇、胡用成、樊拥军、孙金亮

二、放射工作领导小组职责:

1、负责制订有关放射源和射线装置的防护管理办法。

2、负责建立健全放射源相关规章制度与操作规程。

3、负责对放射人员的技能培训与定期体检工作。

4、负责对放射知识的普及和经常性的宣传、贯彻工作,使公众了解放射防治的相关知识。

5、随时检查放射安全防护管理工作制度的落实情况。

6、定期检查放射防护设施和设备的技术性能。

7、负责与上级管理部门的联系工作。

8、建立专人专管制度。

9、当发现放射源丢失、被盗等事故时,配合上级领导并组织单位内部对放射事故的应急处理和善后工作。

三、放射源和射线装置操作人员职责:

1、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持证上岗。

2、进入工作岗位,需将劳动防护服穿戴整齐。

3、要有足够的责任心,对设备出现的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4、熟练掌握放射源和放射装置性能与防护常识。

5、严格按操作规程正确操作,做到文明生产,安全无事故。

6、保持灰分仪四周的清洁。

11.放射源与射线装置保安管理制度 篇十一

一、与放射源有关的人员要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及国家和省内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并采取有效措施使本单位的放射防护工作符合有关规定和标准,不得违法违标。

二、专(兼)职放射性防护人员要相对稳定。其职责是:建立、健全辐射防护规章制度,检查执行情况,完成其交办的工作任务。

三、定期组织本单位辐射工作人员学习辐射防护知识和有关法规标准,加强管理,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四、放射源暂时存放场所要采取有效的放火、防盗、防泄露的安全防护措施,实行双人双锁,严格登记。发现放射源丢失、被盗立即向环保、公安部门报告,不得迟报、瞒报。

五、建立放射源巡视制度,班组每天巡视,车间每周巡视,公司(厂)每月巡视一次,填写巡视记录。为确保放射性作业人员每年接受的照射剂量低于国家标准限值,相关作业人员每年在放射源附近工作不超过280天,每天不超过8小时。

六、接受监督部门的安全检查,并认真汇报本单位的辐射防护情况,提供有关资料。

12.放射科放射防护管理制度 篇十二

一、放射科必须持有射线装置工作许可证。

二、放射工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知识和放射卫生防护知识的培训,经过考核合格后,持放射工作人员证及佩戴个人剂量证方可上岗。

三、机房门外必须安装“正在放射”指示灯及电离辐射警示标志。

四、照射期间除患者外,其他人员不得入内,若需要陪伴协助的,必须征得本人同意并穿戴防护服。

五、常规体检时只能一次一人,不得有多人在机器房内等候。

六、育龄妇女、孕妇及小儿的X线检查,必须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检查项目的注意事项,必须征得本人同意并签字,方可行下腹部屏蔽照射。

七、严格执行操作程序,在最大程度上防止放射事故发生,杜绝隐患。

八、机器发生故障,及时向院领导汇报,视其情况,由医院联系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1(共1页)

放射科技术操作规程

一、非本科人员未经许可,严禁擅自使用和操作诊断X线机及其他设备。

二、本科人员在上机操作前,必须掌握本科机器设备的性能指标及熟悉操作手册,熟悉机器的操作、控制,未熟悉前不得上机操作。

三、在设定暴光条件时,不得超过手册规定的上限值,如因设定不当导致设备损坏,操作者后果自负。

四、在机器使用中,必须按手册要求设定环境温度和湿度,随时观察设备的运行状态,发现问题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向相关人员报告。

五、除维修人员及指定的相关人员以外,任何人不得擅自处理设备故障,以避免设备进一步损坏,如因此而导致事故的发生,由本人负责。

六、当班人每天必须检查电源、设备、器材及药水情况,如有问题,立即停止运作,严禁设备“带病”运行!

七、严格执行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当班人员每天工作结束后,须将机器上粘附的照影剂等清除,每周进行一次设备的常规维护、保养。

八、严格执行双签名制,特殊照影检查,必须向患者解释清楚检查的目的、方法及使用照影剂可能出现的反应,如患者未签字进行检查而发生事故者,责任由操作者承担。

九、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女性患者做需要暴露特殊部位的检查时,需两人或请患者家属陪伴到场。

13.最新放射源管理制度 篇十三

放射性同位素管理及安全措施

1.放射性同位素安全管理措施

为了防止放射性污染,保护环境,保障职工健康,使核技术应用很好的为企业生产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放射性环境管理办法》的要求,特制定我厂放射性设备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1.1在放射源附近,为防止他人无故进入附近地区,应设置安全区,并在安全区的边界有明显的“电离辐射”标志牌。1.2定期对放射源进行监测,检查是否泄漏。

1.3对放射源照射的楼板上加设防护铅板,避免对其他人员不必要的的照射。

1.4安装使用新源时,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放射保护条例》。1.5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进行应急照射。

1.6废放射源必须请专业部门进行处理,不得擅自处理。

1.7从事放射性工作的人员,应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并接受个人计量检测。

1.8从事放射性工作人员应享受必要的保健。

1.9我厂从事放射性工作人员受到的射线照射,应低于国家《放射保护规定》中非放射性工作人员的限制标准。1.10在射源装置上设明显的放射性标志。

1.11洗选车间的岗位司机每班记录好详细的岗位交接班记录,包括设备的存在状态、运行情况。

1.12设备专业检修工作人员每周定期进行例行检查,并做好详细的记录,包括设备有无丢失、设备运行状况,检查人员的姓名、检查时间等。

1.13治安保卫队和生产技术科在节假日期间,对放射性设备进行检查,检查有无丢失情况,并做好记录。各检查人员检查中发现丢失、被盗、泄漏等情况应保护好现场并立即报告厂保卫部门,厂保卫部门立即报告市环保局、卫生局、公安局等相关部门。

1.14含源设备的使用场所不得有易燃易爆、腐蚀性物品,使用的设备必须进行登记,暂时不使用时,向自治区环保厅申请,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储藏,并做好相关的移交手续。

1.15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教育工作,使职工认识到它的作用以及由于不当使用发生泄漏或丢失、被盗对人员及环境所产生巨大的不可估量的危害。

厂各相关部门要严格按照本管理制度进行认真管理,防止出现意外,给国家、集体及个人造成损失。2.放射性同位素安全操作规程

2.1工作前要拟定好工作计划,准备好所需的设备、器材和防护用品,确保操作安全。

2.2作业时必须穿戴铅围裙、铅手套和铅眼镜。

2.3为防止放射性核素侵入身体,工作人员除穿戴个人防护用品外,还必须严格遵守个人卫生制度,注意搞好个人卫生。

2.4工作人员的皮肤暴露部位有伤口时,应很好保护,避免受到放射性物质污染或暂不从事开放型放射性设施操作。

2.5每次启停放射源铅罐时,只能有一人进行直接操作,非有关人员应离开放射源安装现场。

2.6在启停操作时,应将身体偏离铅罐照射孔,绝不允许将眼睛对准照射孔。每次操作时间不得超过5分钟。

2.7每人每年启动次数不得超过15次,最多只能连续操作5次。2.8工作结束离开工作现场时,应脱下个人防护衣物,仔细洗手。工作人员不得穿着防辐射服装离开放射性场所到非放射性工作场所。2.9如需对放射源进行“倒装”操作时,应请生产厂家专家人员操作。3.放射事故管理

3.1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严格事故管理,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消除不安全因素,防止事故发生和扩大。

3.2一旦发生放射事故,必须立即采取防护措施,控制事故影响,保护好事故现场,并向卫生、公安部门报告,对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的同时向当地环境保护部门报告。

3.3建立全面系统和完善的事故档案,防止同类事故再次发生。

密度计、在线测灰仪安全管理制度

1、厂主管领导对全厂放射源的安全使用负有全面管理职责。

2、厂使用单位的领导对本部门所使用的放射源安全使用负有直接管理职责:同时负有对本部门操作人员进行辐射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职责。

3、操作人员必须经过有关单位培训,懂得放射性工作知识,并接受体格检查合格的人员。

4、在线测灰仪、密度计维修人员要相对固定,不得随意更换。

5、非放射源使用人员严禁操作密度计、在线测灰仪,维修人员应严格执行说明书及放射安全规程之规定。

6、管理人员每月巡检两次,岗位司机每班巡检一次,调度室每班对放射性设施进行在线监控一次,并做好记录,发现问题按管理办法要求及时处理。

7、维护及近距离作业时,须配戴放射专用眼镜、手套等服装进行作业。

8、保持机体清洁,维护时严禁硬物撞击铅体,确保不泄露,维护时不得拆卸放射源体。

9、维护设备不得长时间在放射源直射位置停留。

10、放射源附件不得有易燃、易爆、腐蚀性物品。

11、自觉接受上级部门的检查,确保放射性设施安全使用。

密度计、在线测灰仪维护管理制度

1、厂维护人员必须经过本部门和上级有关培训,懂得放射性工作知识,并接受体格检查合格的人员。

2、密度计、测灰仪维护人员要相对固定,不得随意更换。

3、非放射源使用人员严禁操作密度计、在线测灰仪,维修人员应严格执行说明书及放射安全规程之规定。

4、管理人员每月巡检两次,岗位司机每班巡检一次,调度室每班对放射性设施进行在线监控一次,并做好记录,发现问题按管理办法要求及时处理。

5、取放样品、维护及近距离作业,须配戴放射专业眼镜、手套等相关防辐射服进行作业。

6、保持机体清洁,维护时严禁硬物撞击铅体,确保不泄露,维护时不得拆卸放射源体。

7、维护设备不得长时间在放射源直射位置停留。

8、使用单位的领导干部每月上岗检查放射设备使用情况频次不少于两次,并做好现场检查记录。

安全操作规程

放射源仪表现场操作必须有严格的规程,正确的方法,科学的操作保证,不允许有半点差错和误操作,要求做到准确、无误,保证人员和设备安全,特制定本规程。

人员要求:

1、工作人员要经过放射性基础知识、放射性同位素源操作培训,经考核合格,持有上级主管部门颁发的“放射性工作人员证”方可上岗。

2、新上岗或转岗人员必须经过健康体检,体检合格,并取得“放射性工作人员证”方可上岗。

3、严格禁止临时工在放射仪表关键岗位上工作。

灰分仪安全操作及规程

一、r射线输出器操作规程:

为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公众人员的身心健康,应遵守如下条例:

1、r射线输出器安装完好后,应用防护罩将r射线输出器罩住,并焊接牢固,同时在灰分仪周围安装合适的金属护栏。

2、r射线输出器必须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其钥匙必须由专人保管,非专业人员不得操作r射线输出器。

3、按照国家规定到当地环境保护部门办理放射性同位素使用许可证,并到公安、安全保卫部门登记备案。

4、必须在系统安装完后,才可将r射线输出器开关置于“开”状态,并加锁锁紧。

5、在灰分仪r射线输出器出于“开”状态时,任何人员不得进入灰分仪框架内的射线辐照区,不在r射线输出器旁坐卧或停留。

6、当r射线输出器下方皮带需要检修或维护时,将r射线输出器置于“关”状态,并加锁锁紧。

7、当r射线输出器失效或停用。需要更换或报废时,应保持旧源铅罐完好,并加锁密封,交当地城市放废库妥善保管或返回生产厂家,不得随意放置旧r射线输出器。

8、如果r射线输出器失窃,请立即报告安全保卫部门。

二、防护办法与安全措施

根据辐射防护最优化的原则,应积极做好防护工作,使照射保持在尽量低的照射水平。在应用本产品的过程中,放射性同位素处于人体外,所以是外照射,对外照射的防护,可以采用下列措施。

1、距离防护:本仪器所使用的放射性同位素很小,可以近似看成是点源(即几何形状较小,看成为点状放射性同位素),在其它条件不变时,操作人员所受到剂量的大小与人到放射性同位素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2、时间防护:人们所受剂量的大小与工作人员操作放射性同位素的时间成正比,如果其它条件都相同,则人在放射性同位素周围时间越长,所受剂量也就越大。因此,工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做到熟练操作,减少操作时间,从而减少操作所受到的剂量。平时没有操作任务时,不要再放射性同位素周围停留。

3、屏蔽防护:根据辐射通过物质被吸收减弱的原理,在人与放射性同位素之间加一层足够厚的屏蔽物,可以把外照射剂量降下来。对于r射线,一般采用铅、铁等重物质屏蔽;对于中子,一般采用含氢材料,如聚乙烯、石蜡等屏蔽。如7厘米厚的铅可使Cs-137的辐射减弱2000倍;4.5厘米厚的聚乙烯可使Am-Be中子源的辐射降低一倍。BAC1灰分仪所使用的采用屏蔽防护,具有足够的安全性。在核仪表的应用过程中,综合采用这些措施,完全能确保工作人员所受照射剂量当量低于国家标准规定的限值。

三、辐射工作人员的剂量限值

1、剂量限值是指不允许接受的剂量值的下限,是高优化的约束条件,剂量限值概念不适用于医疗照射和天然本底照射,给出的剂量限值也不包括医疗照射和天然本底照射所引起的剂量值。

2、辐射工作人员的年剂量限值包括内照射与外照射的总和,辐射工作人员全身照射的年剂量当量限值为50SV(5rem)。眼晶体的限值为150mSV,其他器官和组织的限值为500mSV,在没有特殊照射下,一般就按全身受照射来考虑,即年剂量当量限值以50mSV作为基本标准。3、50mSV年剂量当量限值,可按月剂量来进行控制。如此连续均匀的照射下,以每月4mSV作为控制值,并以此作为执行标准。评价一个辐射工作人员是否超剂量,就将其月剂量与4mSV比较,但最后的评价仍以年剂量当量限值作为标准。

4、有的工作需要,如换装r射线输出器、修理仪表等,在短时间内接受照射较多,有可能超过每月4mSV的控制值。国家标准规定,容许在三个月内辐射工作人员所受到的剂量当量总和可以超过12mSV,但全年仍不得超过50mSV。

5、从事辐射工作的育龄妇女接受照射时,应严格按月剂量当量控制值加以限定。对于已怀孕的妇女在一年内接受的剂量当量不得超过15mSV。

6、年龄在16-18周岁的学生和学徒工由于教学培训需要接受照射时,一年内接受照射的剂量当量不得超过15mSV,未满16岁者,不得参加辐射工作。

7、在正常的运行过程中有时会发生一些特殊情况,需要少数工作人员接受超过年剂量当量限值的照射,对这种事先计划的特殊照射必须经过周密计算,由主管部门批准,且在一次事件中接受的剂量当量不得超过100mSV,在一生中不得超过250Msv.对接受这种特殊照射的人应进行医学观察,并将剂量当量值和观察结果详细记入个人剂量和健康档案。育龄妇女,年龄在18岁以下的人员不得接受这种特殊照射。

四、公众中个人的剂量限度

公众成员的年剂量当量限值为5mV(0.5rem)。当长期受照射时,公众中个人在整个一生中每年全身照射年剂量当量限值为1mSV。公众人员的皮肤和眼晶体的年剂量当量限值为50mSV。一般日常中所接受的辐射剂量举例: 老式夜光表(手腕处)10uSV/h; 乘飞机50uSV/h; X光拍片一次0.2mSV/次; X光拍胸透片一次10mSV/次; 做CT一次50mSV/次;

另外北京地区天然本底为2mSV/a;有些高本底地区为13m/SV/a。注:辐射工作人员年剂量限值为50mSV/a(毫希伏每年),也即5雷姆/年,若按剂量率控制(每周工作5天,每天工作8小时)则为25uSV(微希伏每小时),也即2.5毫雷姆/小时。

五、灰分仪维护人员年剂量当量

以每月工作22日,每天检修1小时,年剂量量当量小于6mSV。比公众成员的年剂量当量(6mSV)略高一点,小于到医院拍一次胸透片,远远小于辐射工作人员的年剂量当量(50mSV)。

在线测灰仪岗位操作规程

测量部分:

1、本软件开机后自动进入测量程序。

2、离线测灰仪操作时,将煤样倒入指定桶内,保持均匀平整,放置到测量平台。

3、样量保持在3公斤左右,检测厚度保持在10cm左右,煤样粒度破碎到13mm以下。

4、待系统稳定后选择测量对象中的样品煤样回车(系统一般在开机后4个小时可稳定)。

5、弹出下级菜单,通过方向键选择种,编号及清零回车按ESC键退出,测灰仪开始进行测量煤样。

6、待测量结束,屏幕右方显示平均灰分,做好记录。

7、快捷键F9是停止测量,F10是开始测量。查询部分:

此项功能主要用于对历史煤灰分数据的查询及掌握。

1、选择数据查询回车。

2、弹出一级菜单选择样品煤数据回车。

3、弹出下级菜单,可通过日灰分和区灰分对数据进行查询。(1)进入日灰分菜单输入要查询的日期和煤种然后回车直到提示“参数是否正确(Y)”?按Y就可以进行查询了。

(2)选择区间灰分菜单输入起止日期,时间和煤种回车直到提示“参数是否正确(Y)”?按Y就可以进行查询了。安全操作部分:

1、每天查看标准块曲线是否平直,数据10分钟方差是否相差很大(一般都是在0.07左右)。

2、每天查看参数校验数据和前一天的差别是否相差很大(一般相差±0.005)。

3、如若前两项达不到要求设备应暂停测量煤样,并通知维修人员进行检查维修。

4、在测灰仪放射源附近挂放射源警示标志。

5、禁止接触到放射源以及放射源准直孔的范围。

6、取送样品或清扫设备卫生时需穿戴放射防护专用用品。

7、放射源附近不得有易燃、易爆及腐蚀性物品。

8、如测灰仪出现故障时立即向上级汇报,不得独自维修,长期不用时关闭放射源。

9、自觉接受上级部门年检,确保放射性设备使用安全。

10、每年对放射性工作人员按规定进行一次体检,确保放射性工作人员安全。

无压给料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操作规程

身体健康适合本岗位要求。必须经过培训并考试合格持证上岗。

必须熟悉所使用旋流器的结构、性能、工作原理、各种保护的原理和检查方法,熟悉设备完好标准,会维护保养旋流器,掌握消防器材的正确使用方法,能正确处理一般性故障。

接到开车指令,确认具备开车条件后,通知调度集控启车;就地启车时,确认具备开车条件后,通知介质泵司机,开启设备。生产过程中,给料量应保持均匀稳定。

生产过程中,经常检查入料情况,严禁金属及其他异物进入旋流器,以防止旋流器意外损坏,如发现杂物或来料粒度过大,应与上游岗位取得联系,及时检查,分析原因,进行处理。

生产过程中,通过观察精煤、中煤和矸石等产品情况,并结合煤质数据,调整分选密度,保证生产指标在车间要求范围。

生产过程中,随时观察精、中煤、矸石筛上产品质量、损失及脱介情况,做到及时调整密度,保证产品指标,介质损失,降低介耗。生产过程中,需保持介质桶液位适宜,如出现介质循环不足时,应与介质司机及时联系,添加新介质,防止发生缺介质停煤现象。生产过程中,应该经常检查旋流器原煤入口及各产品集料箱、分料箱,发现堵塞及其他异常情况要及时停机处理。处理堵塞和其他异常情况时,严禁用重锤敲击,以免损坏耐磨衬里。设备运转过程中,岗位人员应按照设备巡回检查制度要求进行检查。设备运行过程中,发现下列情况应立即停车处理,经查清原因并处理后,方可再次开车。

a.遇到危机人身安全或设备安全时; b.入料粒度超标,影响分选效果; c.生产指标连续3个超出指标控制范围;

d.杂物(木头、铁器等)或大粒度物料进入旋流器内; e.塞或卡住,使其不能正常工作。

接到停车信号后,停止给煤,待旋流器内物料排空后,停介质泵。

监测方案

放射源监测方案

一、监测项目:

四台测灰仪和八台密度计放射源周围γ辐射剂量率。

二、监测单位:

委托XXXX辐射环境监督站进行监测。

三、监测频次: 每年监测一次。个人剂量监测方案

一、监测项目:

我厂从事放射性设施操作及维护工作人员所受到的辐射剂量。

二、监测单位:

委托XXXXXX辐射环境监督站进行监测。

三、监测频次:

上一篇:台湾的蝴蝶谷课堂反思下一篇:土木毕业设计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