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大考研备考秘籍

2024-10-04

湖大考研备考秘籍(共2篇)

1.湖大考研备考秘籍 篇一

湖大结构工程考研高分党必备计划

摘要:湖南大学的结构工程专业还是挺难考的,不知道大家现在心中还有没有疑问,是否已经准备好了。看看过来的学长当年是如何备考的。

▶英语

身为工科屌丝男,英语一直是我的短板。由于我自身基础比较差,一开始我一直在背外语单词。我先用的是新东方的绿皮考研词汇,背了差不多一个月,感觉效果很差。后来看到有人推荐刘一男的,就去下载了刘一男的考研词汇讲解重头开始,差不多那时已经是4月份了。

先说一下刘一男这个方法,就是词源记忆法。他会很详细的给你讲解一个单词是从什么角度造词的,词根之间怎么变化,很有用,很全面。

我用的一共有122讲,我基本上每天上晚自习回来(差不多9点半)以后看2-3讲,差不多1个小时,然后第二天就把昨天看的都消化掉。每天背单词的时候,我有个习惯,那就是把每天感觉有难度的词汇写在一个本在上。只写单词本身,不写含义,标明日期,一天天写下来,接下来这一步就很重要了。就是复习巩固,每天背过的单词都要及时复习。这里我向大家强烈推荐科学记忆法,我把单词写在一个本上就是为了这一步。具体做法是每天背完当天的任务,然后复习一天前,3天,7天,12天,20天,30天前背诵的单词,每天差不多背新档次要一个半小时,复习旧单词在一个半小时(到后来复习的东西到,前期的话背新单词为主)。

要特别说一点,必须要坚持下来,不要间断。122讲就算每天2讲,过完第一轮也要2个月。大家从四月开始的话,也就是过完第一轮最早也要6月了,而且有些专业在这期间还有别的事情(我们连着做了5周的课程设计,考研的东西我都没时间来看)。

友情提示,一定要去看视频,然后再按照讲义上面的去背诵,不看视频直接看讲义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还有就是大家最好去找一下2015的讲课视频,毕竟这几年词汇还是会变一下的,而且李一男本身的讲课水平一定时逐步提高的。

背单词要注意的是不能偏听偏信视频上说的。因为有时刘一男讲的单词含义并不全面,为考研词汇基本上要求熟练掌握单词的每一个含义,所以遇到不确定的大家最好去查字典(用有道就可以,上网查看网络释义)。

还有就是看视频不要放在教室里,那样很浪费时间的。最好晚上回到宿舍用自己的休闲时间来完成,毕竟上半年大家都不会复习到特别晚,9点半回去在学习一个小时进度正好。

我就按照上面的方法背完第一轮,已经进入暑假了。然后我又用半个月的时间过完了第二轮,因为我看的很仔细,这个阶段过后基本上看到一个单词我就可以熟练地说出他的全部含义,大家也应该以这个标准要求自己。之后我买了张剑的阅读模拟150篇的上册(共78篇),很耐心的做完了这本书。但是后来发现这完全是个坑,这本书出题的逻辑很烂,而且也没有很详细的解释,完全是浪费时间,强烈建议大家不要去这样做,很拖节奏。

大家感觉单词背诵完全没问题的时候,可以直接做真题。从1997年(记不太清楚是不是97的了,要是从89年开始也行,只不过以前的太简单,很4级似的)的做起,开始只做阅读A部分。每天用2小时做一到2篇,建议用张剑的泛黄的那个真题解析。开始不要太纠结时间,做的慢点没关系,自己一边做一边总结技巧(这个实在看个人领悟)。做错的地方先不要去看答案,自己稳重找线索,独立思考,然后再去看答案。

大家做一定要很仔细很仔细,不要贪进度,真题毕竟有限,大概做到2011年差不多了。其余留给自己作为最后的考前模拟。时间的话自己把握,一般做到阅读A2005年的时候,稍作调整。开始每天做一篇阅读,翻译几个句子,翻译要说的是翻译完了以后要详细去对照答案,看采分点在哪里,自己总结技巧。

翻译应该有专门的参考书,我自己的话没有去买,因为我完全看不懂语法。所以就是自己慢慢的练习,大家也可以去下视频去看一下,不过自己感觉也没多大用处。也别强调大家就算不会语法,也要知道句子里面那个成分修饰谁,分清主句从句,主句里面确保只有一个谓语动词(我经常翻出两个来,应为很多单词都可以作动词的)。

进度大家参考我的,保证每天至少作一篇阅读,千万不要断开,保持一个良好的状态。没题做的话可以把考研题重新来一遍,或者到后面买外面的模拟题。这种题一般还算比较严谨的。

再说一下阅读C,也就是传说中的新题型,有7选5,排序,还有解释每段的含义。这种题目的特点是词汇量大,而且比较难,想弄清楚意思然后再去做题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所以这里就要用到一些技巧。很多人不知道技巧,完全搞不定这一块,所以基本上这里得不到多少分的。大家一定要克服这种心理,找点视频看一下,很稳的。我看完视频就做真题,基本上一篇20分钟,全队或者最多错一个,小感觉还是很好的。

到了后来就是作文。作文有两篇,大作文20分,英语一是看图作文,小作文10分,就是所谓的应用文。强调一下,考前5周一定要准备作文了。市面上的作文书很多,我用的那本倒也一般般的,感觉没什么。大家可以自己去选,基本上就是每天择优背一篇作文,自己去总结一些比较好的语句,多背多看多总结。到最后大作文总结3个模板,一个正面,一个反面,一个正反两面的。小作文的话,也要准备几个模板,小作文很灵活,一般用不上。建议大家去看一下往年的真题,看看别人是怎么拓展的,怎么组织语句的,这个很有用。

考场做题的顺序一般是先写作文,然后阅读A,B,C,最后再看完型。

在上面我没有写完型的训练方法,主要是我自己练了一段时间发现练和不练一个样子,考研的完型突出一个坑。大家看自己的时间来对待,不过往年的真题还是要做一下的。▶数学

数学我考数一。首先大家要下一个15年的大纲(因为所有科目的考试大纲都是9月份发布,大家只能用早一年的)。从三月份开始,先看课本,进度就是暑假前把四本课本都看完。数学的话大家一定要有笔记本,我有2个,一个高数上下,一个线代概率论。我的笔记都是只写一面,不是浪费,而是别有深意。最初的笔记基本上就是课本上一些重要的定理什么的,大家不要感觉麻烦不去写,这不但是一种记忆的手段,而且后来用起来会很方便的。

看完一节的课本大家就在课后习题里面抽一两道做一下,练手,每一节都这样。看完一章做后面的总习题,这个要全部做掉,数学这门课大家一定要多算,不能眼高手低。

接下来就是看数学的那个复习全书。基本上每天看20页,在暑假结束前搞定(我是暑假最后一天看完的)。里面的例题都是题目之后直接跟着答案,大家一定不要直接去看答案,一定要先自己去想,自己动手算。看全书时候一些有难度或者重要的东西,大家都做好相应的标记,而且要写到笔记本上(之前空着的那一面现在就派上用场了)。线代部分我没用全书的那一块儿,我专门买了一本线代辅导讲义,这本书很好,只能这么说。

这里我有用到了传说中的科学记忆法。比如我看完第一章的全书了,后面的章练习题我只做了一部分,留了一部分没做。然后我看完第三章的全书了,我会返回来把第一张没做的题做掉,当然这种情况下会有很多东西都忘掉的,忘掉先不去看书,自己努力想想再说。通过这种手段,不断巩固自己忘掉的东西。过完第一轮,紧接着我做了那个基础训练660题,用了一个月。

现在已经是10月份了。然后是第二轮全书,只看第一轮的时候做过标记的部分,然后第二轮基础660,这是就是12月份了。时间比较紧张了,接下来我做了一年的真题(从后往前做,我是先做的98年的)。发现自己遇到综合性的东西脑子有点乱,然后做了这么一件事情。对照着考试大纲,自己回想里面的内容,然后写下来,尤其是泰勒公式,级数以及线性微分方程这些内容,比较考察记忆,一定要滚瓜烂熟。

接下来正式做真题,两天一套,掐着时间3个小时一套,就算提前做完,也不要急,返回去自己检查答案。完全按照考场的状态要求自己,然后第二天去对答案,反思。

以上进度仅供参考,因为实际操作起来大家可能觉得过不了两次,但是全书一定至少2次。实际上我自己全书的话技术和重积分以及多元微分那里我看了三遍的。660的话大家可以看完第二次全书在做,只做一次就可以了。

还有就是全书以及660里面的题,难度都是高于真题的,不会做的比较多,也不要气馁,一定要有信心。真题的话,由于后来时间也比较紧张了,只做了一轮,但是自己感觉已经够了,基本上05年以后得没有低于130分,经常性140+。自己认为有短板的地方可以多看几次全书以及真题,自己总结做法。

▶政治

政治我是从9月初开始的,先看马克思。这部分要求大家能够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由于个人领悟能力较差,这一块儿我看了视频,是新东方杨佳宁的。他讲的比较快,给自己做铺垫最好了,然后自己再仔细的去看红宝书。有的老师讲的很详细,但同时很繁琐,很费时间,我没去管。其他科目的话我就没见看视频,一本红宝书就ok了。

政治一般就是看一章,做一章的题。题目建议大家用肖秀荣的1000题,很好。我这里还是采用科学记忆法,看完一章先不做题。过两三天,把那个笔记本里面的重点摘录一下(只抓重点字和词),这算过了第二次。紧接着过个2、3天做题,在回顾一次,做错的查书,这算第三次,每门课都这样。用2个月的时间把红宝书看完(不看最后的时事政治),再买个风中劲草过一次,这就算光课本就过了4次。

在这期间,前面做的摘录也是很有用的。每天复习到晚上快回的时候,拿出来看个10几分钟,帮自己回忆以前的内容,哲学部分效果不太明显。但是后面的毛概以及史纲什么的,这样做很有用,因为后者偏于记忆,多看几次就是在记忆。

在这之后,我过了第二次肖1000题,接下来距离考试差不多只有6、7周的时间。我去买了肖秀荣讲真题,每天做一套,里面的选择题都比较精华,仔细做一下。大题的话,大家要去学习别人怎么解析题意怎么答题的。因为就算大题后来背了,能用得上的还是少数,要自己回分析题意,随机应变。早上的时间,现在就开始背政治大题了,买了个被政治的小本本。也是肖秀荣的,里面的东西,自己感觉什么重要背什么,完全背下来感觉是不现实的。

还有就是这段时间也该看时事政治了,肖秀荣的时事政治小册子,大概浏览一下黑体字和标题,然后做一下后面的题目。

等肖4预测卷出来就背上面的大题,任4的大家也可以买来看一下,感觉好一点的大题就背一下。肖4建议大家尽量背,要感觉有些出的不好的题也可以不管。

说到最后那个预测卷,大家有一套买一套,回去只做选择题(除肖4以外)。因为考试遇到原题就赚大发了,表示我遇到3道当时做错的原题。

▶专业课

每个专业不一样,我就说一下我们的结构力学,我先看的课本。基本上是和政治同时开始看的,认认真真的看一遍课本,做适量的课后习题。接下来做于玲玲的那本参考书,再后来就是去淘宝买真题来做。这个过程没什么好讲的,就是大家要自己在弄懂课本的基础上去总结做题的方法。

▶总的时间安排

3月份开始先看数学和外语单词。这一过程持续到暑假刚开始,然后暑假就是继续看单词,数学看全书,保证暑假结束前数学过完第一轮全书,单词做到熟练掌握90%以上的词汇。

暑假开学后每天2小时外语阅读,3.5小时数学,2.5小时政治,2.5小时专业课。我这里说的是纯粹的学习时间,吃饭睡觉什么的已经出掉了,大家可以看到现在的学习强度已经很大了。

学习时间基本上保持这样,专业课的时间到后来的时候要再多一点,大家自行安排。

我的一套方案仅供大家参考,我认为还比较科学,大家要根据自身情况作出调整。尤其是有的专业不考数学,时间安排就要和这个差很多。

再说一点,考研期间,大家尽量戒掉游戏和小说什么的,在自习室的时间要充分利用。有的时候累了,也不要玩手机游戏(我自己把手机游戏全部删掉了的),可以看点新闻或者比较有趣的。起到不太浪费时间而又能够很好地放松自己调节状态的效果。

2.你不能错过的高考物理备考秘籍 篇二

20高考物理考试大纲与相比基本没有变化,考试内容和范围与20保持一致。在对问题解决过程中“探究能力”的要求上,高考考纲把“高考对考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等探究能力的考查渗透在其他五大能力的考查中”改为“高考对考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加以论证解决等探究能力的考查渗透在五大能力的考查中”,增加了“并加以论证解决”,对“探究能力”的要求更加具体。

02

从近三年考题看趋势

对2018年考纲的解读应该放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从前后各两三年的考查续列中综合分析。年,新的高考改革方案在上海、浙江试行,17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首批将有北京、天津、山东、海南四省市,在三年后的实施新的高考方案,随后的两年,新的高考方案将陆续全面铺开。从某种意义上说,18、19两年的高考,将是现行方案下的“末代高考”。站在课程改革的转折点上,这两年的高考可以用两个关键词来概括:一是稳定、二是过渡。

1

稳定:末代高考稳定第一

与17年考纲相比,18年考纲知识内容表中知识点和考查要求均无改变。试卷结构固定,必考部分的题型、题量和分值保持不变。即8个选择、2个实验题(其中力学实验1个、电学实验1个)、2个计算题,自17年起,选修3-5内容调整为必考模块,选考部分由原来的三选一改为二选一。必考题和选考题的命题方式不变。最后两年,高考物理全国新课标卷将会延续这一模式。

2

过渡:从过渡的需求看变化

2017年物理考纲相比作了较大调整,选修3-5调整为必考模块,17年高考是选修3-5内容回归的过渡年份,在试题中此部分考查比较简单,共两道选择题,分别是14题的动量和17题的聚变核能,均为单项选择题,难度很小。2018年考纲虽无变化,但对选修3-5知识的考查将会正式展开,3-5在18年的考查方式将成为关注的热点。比如,17年动量没有进入计算题的综合考查,18年在计算题中出现的概率将大大增加,但是否进入压轴题则模棱两可。电磁场综合问题以及电磁感应的压轴题也应引起复习时的关注。

新课程对提升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对体现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核心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等要素的考查会有所体现,对模型抽象、推理论证等能力的考查将会加强。

3

近三年全国新课标Ⅰ卷考试落点分析

(1)选择题落点

相对于前三年来说,17年选择题知识落点变化较大。15、16和此前的(表中未列),选择题必考知识点为:

①电场的性质、②洛仑兹力(实际应用)、③交变电流(变压器电路)、④万有引力、⑤速度图象

17年选择题除电场的性质外,其余四个均作了调整。综合前三年考查情况,选择题考查的高频知识点为:

电场的性质、复合场、万有引力、电磁感应、速度图象、牛顿定律、变力平衡、功能关系、平抛运动、竖直面圆周运动。

17年考纲将3-5调整为必考后,选择题中增加了一道核聚变核能的题目,正常情况下,后续两年的选择题中,应该有一道原子结构原子核的题目。

从题目编排比例上来看:15、16年均为力学4题+电磁学4题;17年为力学3题(必修1、2+动量1题)+电磁学3题+力电综合1题+原子核聚变1题。

后续两年可能调整为:力学3题+电磁学4题+原子物理1题;或者力学4题+电磁学3题+原子物理1题;又或者力学3题+电磁学3题+力电综合1题+原子物理1题。

(2)实验题落点

实验基本环节的考查分布

从题目编排和符分比例上来看:近四年一直是力学和电学实验各一题,分数5+10或6+9。

新课标卷对实验环节的考查范围广。交叉分布,但近四年一直是小力大电。

立足于实验原理、实验仪器选取和读数、实验操作及数据处理等传统考查点,近两年开始向数据处理与分析论证倾斜。

误差分析14年考查,15、16、17年均未考查。

新课标卷实验题的最明显的特点是在基本实验的基础上有拓展创新。创新实验情境为一个粗制玩具小车通过凹形桥最低点时的速度的实验。16年为电路设计创新:将滑动变阻器与热敏电阻、报警器相结合的电路控制设计。17年为滴水小车的匀变速运动,且在电学实验原理设计上也有创新。

(3)计算题落点

两道计算题,24题12分,25题20分。其中一道为纯力学,另一题为力学与电磁学结合。两道题交叉分布,编排顺序不定。

力学计算题:15年为25题,板块问题,深入考查牛顿运动定律;16年为25题,以斜面、弹簧情境综合考查牛顿定律、平抛运动及功能关系;17年为24题,以飞船返回地面为情境,考查重力恒定条件下的机械能问题。

力电结合计算题:15年为24题,考查安培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16年为24题,考查导体棒切割类的电磁感应问题;17年为25题,以恒定重力加恒定电场力考查直线运动中牛顿定律的复杂应用。

从新课程实施以来电磁学计算题的考查重心来看,的前后五年,电磁学计算题集中在带电粒子在复合场及有界磁场中的圆周运动问题,包括质谱仪、回旋加速器、电磁流量计、霍尔效应等实际应用。跟踪这部分内容的考查轨迹发现,14、15年在选择题中考查了洛伦兹力作用下的圆周运动,均不涉及有界磁场,但16年新课标Ⅱ卷中考查了圆形有界磁场;新课标Ⅰ卷16年为质谱仪,17年为电场、磁场、重和场的叠加场。与此同时,14年17年在25题考查电场和重力场叠加,分别与平抛运动和直线运动结合;15年在24题考查安培力平衡;16年在24题考查导体棒切割类电磁感应问题。不难发现,近些年计算题的考查重心已经发生了转移,转向了带电质点在重力场、电场或磁场中的动力学分析和功能关系,以及电磁感应的动态分析、安培力应用等问题,电磁学部分的涉及面更广,力学色彩更浓,且不影响另一题纯力学知识的考查。

力学计算题相对稳定,考查高中力学的主干知识,包括直线运动、受力分析与牛顿定律、平抛、圆周、功能关系与能量守恒等。可以针对某一个知识点深入考查,也可以横向综合。

万有引力的考查具有特殊性。14、15、16为选择题,17为计算题(人造卫星情境,重力恒定时的机械能问题),18应调整为选择题,或者在计算题中直接考查人造卫星的机械能问题。

动量及其守恒定律在经过17年的选择题过渡后,可能纳入计算题的序列综合考查,从平稳过渡的角度讲,出现在24题中的可能性更大些,不一定局限于力学,可以在电磁学计算题中体现。当然,也可能一步到位,直接出现在25题中。

(4)选考题落点

选考题的的考查方式和知识落点相对固定。

选修3-3知识点分布。综合选择5分,热力学定律、气体分子动理论、晶体与非晶体、气态变化中的热力学定律;计算10分,气体实验定律与气态方程。综合选择注意主干知识的考查,包括分子动理论与统计学观点、固体液体与气体、热力学定律。

选修3-4知识点分布。振动和波与几何光学各一题,为综合解答题,可有选择、填空、作图、计算等。振动和波5分,机械振动和机械波交叉考查,几何光学10分,考查折射定律与全反射问题。实验、物理光学等内容尚未单独考查,需适当关注。

作者:姜连国

上一篇:实例探讨:有机磷农药中毒少见并发症分析下一篇:职场工作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