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地方病防治实施方案

2024-09-12

小学地方病防治实施方案(15篇)

1.小学地方病防治实施方案 篇一

2014年上墅乡地方病防治工作方案

今年,根据安公卫委﹝2014﹞1号文件《安吉县2014年地方病防治工作意见》的通知要求,切实加强领导,加大工作力度,紧紧围绕以血防为重点的地方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标本兼治,实施因地制宜、科学防治、分类指导的工作策略,巩固和提高血防和地方病防治成果。为进一步加强今年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保障人民群众健康,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结合上墅乡实际情况,特制定《2014年上墅乡地方病防治工作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贯彻落实《血吸虫病防治条例》,按照《浙江省综合治理血吸虫病“十二五”规划》的要求,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管理、综合治理、联防联控”的方针,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依法、科学防治,进一步巩固成果,保障全乡人民身体健康,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发展。

二.血吸虫病防治工作:

(一)查、灭螺工作:

1.2014年上墅乡应查螺村为大竹园村、刘家塘村、田垓村、上墅村、罗村村、施阮村,四月初做好查螺前准备工作,建好应查村新图帐,各村委自行组织好专业查螺队;由安吉县疾控中心、上墅乡卫生院统一进行上岗培训,培训地点:上墅乡政府会议室培训时间定于月日上午时;于四月上旬按部署要求的查螺方法开展查螺,严把质量关,接受县疾控中心、乡卫生院现场督导查螺工作。

2、查螺任务:今年全乡总计要完成 40900平方米的查螺任务。重点查清各村的螺情,开展全面查螺,对复杂环境、原有螺区进行细查。各村查螺专业队,随机设框和环境细查相结合,专人负责记录当天的查螺地名、区域类别、面积大小、分布、环境框数、机械框数、投工数量;对查出的螺点,计算好面积,及时上报,并按要求及时杀灭。

3、查螺时间:春季是钉螺活动繁殖的季节,25℃左右的气温最适合钉螺的活动,所以要求各村在4月日开始开展查螺工作。

4、投工:每个村不少于15工,5月1日前提交现场查螺情况表。

三、今年的病情监测工作:

1.开展门诊血吸虫病监测工作:对各村门诊医生做好培训,落实报病任务,对不明发热和有体征的疑似血吸虫病人作血清学监测查病,阳性者再作粪检,并进行扩大治疗,做好报告制度。

2.对外来流动人口的监测工作:开展对上墅乡外来流动人口集中的企业中来自疫区的打工人员采用血清学方法,进行血吸虫病查病工作,发现阳性者再进行粪检追踪确认及进行扩大治疗,作输入性传染源监测。

3.加强对晚血病人的管理:及时掌握晚血病人的动态,如发现切脾、死亡等要做好调查,统计,上报工作,根据上级有关项目要求做好晚血内科救治工作。

4.家畜的监测工作:积极配合乡政府的农业管理部门开展家畜的引进,屠宰,病情的监测。

四、其它寄生虫病防治:

1.疟疾防治:卫生院“三热”病人开展疟原虫血片镜检,血检总数要达到辖区总人口的0.2%,在疟疾传播季节(5—10月)血检人数不低于年血检人数的80%,发现病人迅速上报县疾控中心,对血检阳性病人要进行正规治疗,同时进行疫点处理,流行病学调查周围人群预防服药。

2.丝虫病防治:根据《浙江省达到消灭丝虫病病原学监测工作》的要求,对往来于丝虫病疫区人员开展丝虫病监测。继续开展对慢丝病人的关怀照料工作,要结合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对慢丝病人上门进行随访、体检、登记和建立健康档案,一方面要及时掌握慢丝病人的动态,对慢丝病人发“流火”者及时给予药物治疗及改善体征的治疗,并给予适当优惠;认真做好资料的积累、汇总工作,完善慢丝病人关怀照料工作档案

3、布鲁氏菌病防治

开展重点人群监测、健康教育工作;及时做好布病散发病例和暴发疫情的调查、疫点处置工作;对全体医务人员开展布病临床和防治知识培训。

五、碘缺乏病防治工作:

根据卫生部《全国碘缺乏病监测工作方案》要求,坚持落实以食盐加碘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开展碘盐监测、病情监测,巩固消除碘缺乏病成果。

1、碘盐监测:根据县地慢科要求,于4月20日前完成采集60户食盐样品,做好半定量检测并及时送县地慢科进行全定量检测。

六、加强宣传教育:

1.在查螺期间开展血防宣传教育,在各村利用会议、广播,黑板报,宣传橱窗等形式宣传,适时发动群众报螺,对报螺点进行现场鉴定并作好记录。

2.利用碘缺乏病“宣传日”采用短信、宣传橱窗、宣传资料、上街咨询等形式开展宣传活动,使碘缺乏病防治工作长期开展,确保上墅乡居民食用合格碘盐,防止碘缺乏病的发生。

地方病防治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是一项民心工程,消灭地方病的危害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巩固监测工作更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各村委负责人、公共卫生联络员和服务站工作人员必须高度重视。要加强领导、加强协作确保各项监测工作任务全面落实,确保地方病防治成果长期巩固。

上墅乡卫生院地防科2014.4.8

2.小学地方病防治实施方案 篇二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根据国家卫生部、发改委、财政部联合下发的《全国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 (2004~2010年) 中期考核评估方案》的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调查。

1.2 调查内容及对象

碘盐分装批发单位的环境条件、工艺流程、质量监管、碘盐均匀度等, 抽取5家食盐销售点, 重点查看食盐种类、销售碘盐常识和是否持证销售等;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尿碘和居民户合格碘盐食用率三项指标同步进行现场抽样调查, 全县按5个不同方位抽查5个乡镇, 每乡调查2所小学, 记录该小学的在校学生人数, 每所小学调查40名8~10岁学生 (全县400人) 的甲状腺肿大情况, 其中检测尿碘和盐碘样本各10份 (全县总数100份) , 同时调查30名五年级学生健康问卷 (全县总数300人) ;每乡10户家庭主妇 (20~50岁) 健康教育问卷, 同时进行家中碘盐半定量测定;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分布、病情底数和改水范围, 病区改善工程数量及运行情况, 水质卫生检测和群众防治知识知晓情况。

2 结果

2.1 碘盐检测结果

(表1)

注:第一层次采样为碘盐批发企业, 第二层次采样为居民户采样

2.2 碘盐分装、贮存、销售点检查结果

碘盐分装批发单位环境好, 仓储条件符合卫生学要求, 有防鼠、防尘、防蝇设施, 符合质量标准, 宣传工作做得好。我们对全县10个乡镇50个村商店食盐销售点进行调查, 食盐零售许可证持证率54%, 96%从正规渠道进货, 全部有碘盐标志, 有加碘量说明和产品说明, 市售全部为小包装。

2.3 家庭妇女碘缺乏病健康教育问卷调查情况

全县共抽取100家, 得分优秀占27%, 良好占38%, 及格占79%。问卷结束后将正确答案告知并进行了碘盐知识宣传。碘盐半定量测定全部为合格碘盐。

2.4 8~10岁学生甲状腺肿大情况

全县共抽取400名学生, 检查甲状腺情况, 1名学生有I度甲状腺肿大, 甲状腺肿大率为0.25%。

2.5 尿碘检测结果

抽查100名学生, 经检测中位数为249μg/L。

2.6 盐碘定量检测结果

检测100份碘盐, 盐碘含量均在20~40mg/kg, 合格率100%。

2.7 学生健康教育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300名五年级学生, 及格人数300, 及格率为100%。

2.8 水氟中毒情况

病区村数159个自然村, 2004年以前改水41个, 改水率为25%, 正常使用率为100%;2004~2006年改水村数75个, 改水率63%, 正常使用率100%。病区人口数45 258人 (其中2004年以前受益12 609人, 2004~2006年受益20 568人) 。本次调查采集水样66份, 其中水源水12份, 中段水12份, 末梢水42份;水氟含量超标25份 (氟化物正常值<1mg/L) , 占37%, 其中水源水、中段水各5份, 末梢水15份, 25份含量超标;分布在白马乡白路村、鸣沙镇五道渠村、新堡镇吴桥村 (均属于改水村) , 氟化物含量最高可达2.97mg/L。抽查氟中毒病区按高、中、低抽样进行问卷调查60人 (其中中学生30人, 家庭妇女30人) , 知识知晓率为100%。全县无砷中毒病区。

2.9 省级考评结果

经过自治区地方病考核评估小组综合考评验收, 评分为优, 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的阶段目标。

3 讨论

从2004~2006年的碘盐检测结果看, 中宁县碘盐分装批发企业销售碘盐是均匀的, 居民户碘盐食用率较高, 这与卫生部门的大力宣传和盐业部门的严格执法有关;从儿童的尿碘检测中位数含量 (249μg/L) 分析, 更能证实全县碘盐食用率是较高的[1,2], 与陕西省商洛市碘缺乏病监测结果一致[3];由于目前经费投入不足, 中宁县部分高氟地区还未进行降氟改水工程建设, 仍有37%的村饮用高氟水, 建议县政府筹措资金进行改水建设;在实施降氟改水工程前, 水利部门应先对水源水质进行检测化验, 水质检验合格后再进行改水工程建设, 减少盲目性, 防止工程项目竣工后水质检验不合格, 无法保证群众饮用上放心水, 无法控制氟中毒的发生, 反映出水利和卫生部门的配合非常重要;宣传经费不足, 家庭主妇对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还不高;商店的食盐零售许可证持证率较低, 建议盐业部门继续加大对盐业市场的执法力度。

参考文献

[1]孙校楼, 吴玉梅.吉林省碘缺乏病原国家级监测点6年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地方病防治, 1996, 11 (6) :356-357.

[2]王锋锐, 伊利夏提, 等.新疆米泉县碘缺乏病防治基本控制六年后的现状调查[J].中国地方病学, 1996.15 (1) :49.

3.小学地方病防治实施方案 篇三

一、效果:

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我校地方病发生率为0.二、主要措施:

1、成立领导小组 组

长:陈会超

成员:胡留岚

左朝霞

荣秀芝

刘红强

常英杰

马书芳

马金伟

2、加强宣传。由高灿英老师负责每学期最少开2节地方病防治课。利用班主任的班会,学校的宣传专栏,政教处印发的宣传材料。

3、学校加强对食堂的管理。学校经常的学校的伙食进行检查,保证学生的营养。

4、班主任在凯家长会时向家长宣传。中学生正是生长发育,长身体的时候,应多加强营养。

5、由体育组组织学生参与地方病防治考试。

以后我们将一如既往的开展地方病防治,为学生的健康做好工作,为学校教学工作做好铺垫。

4.小学防治小学生肥胖方案 篇四

超重及肥胖学生明显增多,已成为小学生的重要健康问题。学生中的肥胖检出率,小学生是最高的人群,男生12%,女生6.7%;其中男生在10~12岁年龄段最高,达17%。爱吃油腻、油炸、方便食品和甜食、食欲好、进食速度快、爱看电视、睡眠时间短、爱坐着、活动量少是导致儿童肥胖的主要原因。据《全国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具体要求,结合学校整体工作一年一度的学生体检的安排,确定“预防小学生肥胖”为我校本学年度小学生常见病防治中工作之一,特制定此计划。

一、成立“预防小学生肥胖”工作领导小组

(一)组长:

(二)副组长:

(三)组员:

二、领导小组职责

负责“预防小学生肥胖”工作计划的制定;组织落实预防中小学生肥胖的各项措施;检查各班预防学生肥胖工作情况;做好预防学生肥胖的年度总结交流工作;将各班预防肥胖好的经验进行推广。

三、预防小学生肥胖的相关知识

(一)肥胖的发生原因:主要原因是由于饮食、生活习惯造成的,现在的小学生,从食物中摄取的热量超过了生长发育和日常活动所需消耗的热量,多余的热量在体内转变成过多脂肪储存起来形成肥胖,即营养过剩。城市学生因活动空间少,运动量减少,能量消耗少,也容易造成脂肪堆积而肥胖。小部分小学生肥胖是因内分泌失常、神经系统疾病、长时间服用激素药物或遗传等因素引起的。

(二)肥胖的危害

1、身体方面的危害:1)儿童、青少年肥胖的首先表现是体重增加,大量脂肪沉积,增加了机体负担和耗氧量,肥胖症孩子比正常人消耗氧多。这样致使他们身体笨重,行动迟缓,活动能力差。不少儿童青少年常有平足、膝内弯、下肢弯曲、脊柱和椎间软骨损害等。2).肥胖儿童青少年的胆固醇和脂肪酸过高,血脂也高,免疫系统受到抑制,抗病能力较差,易患呼吸道感染,还容易导致一些“成年疾病”年轻化,如糖尿病、高血压、脂肪肝、冠心病等。3).肥胖儿童存在性发育障碍。如男孩导致性发育滞后,女孩导致性早熟,初潮早,多伴有月经紊乱。

2、心理方面危害

身体和心理是两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肥胖除对儿童青少年有生理上影响外,对心理也造成较大影响。1).影响体型美

青春期是塑造体型的良好时机,如果抓紧这个有利时机适当注意营养、饮食和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不但使人高矮胖瘦适中,而且还可以把体型塑造得更加健美。但由于肥胖的原因,致使皮下脂肪过多,给人以“臃肿、疲软、懒散、笨拙”等印象,影响体型美。集体活动中常常因为肥胖儿童青少年笨拙、落后,常成为被嘲笑和取绰号的对象,使得肥胖儿童青少年产生自卑感和精神压力。2).影响智力发展 食物中的苯丙氨酸过多,常引起氨基酶的不足,从而使大量氨基酸堆积在脑细胞中,形成“脂肪脑”,影响脑细胞活动,致使智力落后于同龄人。还因为肥胖儿童青少年体内脂肪过多,耗氧量比正常人高出30%~40%,体内氧气“入不敷出”,具体表现无精打采,容易疲劳,嗜睡,精神不易集中,影响学习效率致使成绩下降。3).影响心理健康

很多儿童青少年肥胖学生由于动作不灵活,参加集体活动也少,上体育课也不太积极。在心理成长青春发育这一个容易受外界影响的敏感期常有自卑感,学习成绩又不及别人,又有一点笨手笨脚,致使性格上显得孤僻。如此以往就有一些肥胖儿童青少年形成不愿与人交往的“自闭症”。

四、肥胖的预防

1、让小学生认识到肥胖对身体的危害程度,肥胖产生原因及减肥方法,提高预防肥胖的知识和能力。

2、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进食量适中,不过饱,为了增加饱腹感,餐前可先吃水果和汤类。少吃糖果、点心等甜食,少吃油腻食物,吃饭要细嚼慢咽,防止狼吞虎咽,两餐间的零食可以以水果和玉米花一类的小食品来代替糖果糕点。做到这一点要靠家长的配合!进餐时保持愉快的心情,克服不良情绪。不良情绪如抑郁、悲伤会使生理机能发生紊乱、代谢减慢引起肥胖。有心理问题时及时向心理教师求助。

3、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合理安排作息制度,睡眠时间不要过多,饭后不要马上看书或看电视,晚饭与上床睡觉之间最好有三小时的间隔。晚饭后适量运动,周末、假期不要过分休息,要适量户外运动。

4、如果已发胖,千万不要强行采取饥饿疗法或减肥药物来降低体重,这样会影响孩子正常发育甚至发生青春期厌食症,应该及时进行饮食成分的调整,如减少主食,限制吃肥肉、奶油、精制糕点、糖果;多吃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如新鲜蔬菜和水果;瘦肉、鸡蛋、黄豆,则不宜减少。鼓励孩子克服自卑心理,积极主动地进行减肥,并且坚持到底

5、合理营养平衡膳食,在膳食安排上一定要做到食物多样、定食定量、合理安排饮食,每日膳食中应包含粮食薯类、蔬菜水果、禽鱼蛋奶、海产品、油脂类调味品以及其他营养物质。多吃谷类、粗粮和杂粮,供给充足的热能,保证鱼、肉、蛋、奶、豆类和蔬菜水果的摄入。

5.小学地方病防治实施方案 篇五

为进一步提高凉州区空气质量,改善群众生活环境,保障群众身体健康,提升城市整体形象,根据区委区政府和《凉州区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做好学校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通 知》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重要精神为指导,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和保护人民群众健康为宗旨,认真贯彻《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采取标本兼治、防治结合,源头控制、齐抓共管,全力实施大气污染整治,切实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提高城市文明程度,促进全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二、学校基本情况

刘沛小学是一所农村全日制小学,现有学生267人,教学班10个,教师19人,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共产党员4名。学校占地面积7420平方米,建筑面积1530平方米。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以德育人,学会做人、学会感恩”的办学理念,以“全面发展打基础,培育个性育人才”为宗旨;以团结、求实、进取为校风,以求实创新、好学上进为校训。积极创建以经典古诗文诵读为特色的书香校园,努力打造一个校风正、学风浓的示范学校。

经过多年的建设,如今的刘沛小学已经成为一所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景的花园式学校。学校拥有一支师德高尚、素质精良的教师队伍。教学质量多年名列前茅,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学校正在朝着向现代化强校的目标迈进。

二、大气污染源排查

经学校认真进行大气污染源排查,我校教师食堂采用燃煤炉灶,对大气有一定程度污染。

三、完成时限

(一)宣传发动、排查核实阶段(5月25日——5月31日)按区委、、区市政府的要求做好宣传工作,印发宣传单。召开动员会议,安排部署大气污染整治工作任务,及时宣传这次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意义,提高广大师生对大气污染整治工作的认识。切实达到上下联动全民参与环保工作的新高潮。

(二)集中整治阶段(6月1日——7月20日)学校对燃煤炉灶进行拆除,使用清洁燃气炉灶。

四、主要措施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学校成立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校长李生平任组长,教导主任王霖和总务主任王之春任副组长。信息报送负责人为王霖同志,报送人员为王之春同志。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及时解决治理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二)实行领导治理责任制。这次大气污染整治实行 “谁主管、谁负责”和“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校长为大气治理的责任人主要负责污染治理工作。

(三)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认识

学校认真贯彻执行上级文件精神,通过悬挂宣传标语,发放宣传材料和倡议书,召开主题班会,刊出黑板报,举行国旗下演讲,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和主题作文、周记、日记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使师生牢固树立“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意识,自觉做到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四)加大治理力度,清除污染源

经排查,学校教师食堂使用燃煤火炉,对大气有一定污染。学校坚决对燃煤炉灶进行拆除,使用清洁燃气炉灶。

刘沛小学

6.关于地方性氟中毒防治工作探讨 篇六

1 地方性氟中毒类型及分布情况

经过50多年的防治,我国地方性氟中毒病情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局部地区病情仍然较重。我国幅员辽阔,地方性氟中毒在分布非常广泛,到目前为止,除上海市、海南省以外,其余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中均有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存在。其中我国北方病区主要为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西南的山区病区为燃煤污染型氟中毒为主;西部具有大量饮用砖茶习惯的少数民族居民区以饮茶型氟中毒。

2 地方性氟中毒防治措施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地方病防治工作,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安排了地方病防治项目,建立了地方病防治机构和专业技术人员,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开展研究与防治,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截至2010年底,基本完成已知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中、重病区的饮水安全工程和改水工程建设。在燃烧污染型地方病氟中毒区全部落实改炉改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居民正确使用炉灶率达到92.5%以上,降低了室内外的空气污染。基本查清饮茶型地方病氟中毒的流行范围,有效落实低氟砖茶,各种除氟、固氟技术不断推陈出新,控制了其危害,降低人群氟的摄入水平[1]。“十二五”规划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地方病防治长效工作机制,全面落实防治措施,基本消除重点地方病危害。

通过多年的病因研究,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观察,基本完善了我国地方性氟中毒相关标准体系。从病区的确定到程度的轻中重度划分;并规定了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在采取预防措施后达到控制水平的指标;消除、考核验收等防治标准。根据牙齿的临床表现,形成了氟斑牙Dean分度诊断方法及氟骨症诊断等病情判定标准。在各种各样品种氟含量检测及正常限值的标准都已出台不断完善和修订。在发病机制研究方面,我国提出了氟中毒氧自由基损伤学说和“钙矛盾”疾病学说,在骨相组织和牙齿损伤研究领域已拓展到分子水平,同时,在非骨相神经系统损伤研究领域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体系[2]。

3 地方性氟中毒防治前景讨论

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院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对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地方病的监测和预防控制,基本健全了地方病防治监测体系,有效的控制地方病严重流行趋势,但是,由于自然或生态环境的复杂性,人们无法将其从根本上改变,因此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的技术策略,遵循“政府领导、部门配合、群众参与”的工作原则,进一步做好地方性氟中毒防治工作,全面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有效巩固地方病防治成果,发挥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作用[3]。

3.1 职责与分工:

各级地方病防治机构实行逐级划分,担当不同的责任,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监测体系。(1)省级地方病防治机构,负责对市级地方性氟中毒防治专业人员培训;指导防治工作并定期进行监督检查,评估工作质量,汇总、分析和上报调查数据。(2)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县级地方病专业人员进行培训;参与指导各县级防治工作,承担水氟含量的复检工作;对防治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和质量控制;汇总、分析和上报本市调查数据。(3)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承担本县改水工程水样的采集和水氟检测及地方性氟中毒的病情监测和健康教育工作;收集、汇总、分析和上报调查数据。

3.2 质量控制:

采取逐级培训的方式对各级防治、检测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确保方法统一、技术规范和协调有序。同时加强实验室质量管理,严格按照有关标准进行水氟检测,确保数据准确。为地方性氟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及政策制定提供可靠的依据。

3.3 动态及病情监测:

做好改水降氟工程及病情监测是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重点工作。对改水降氟工程采集水样,测定水氟含量,并了解工程的运转状况。病情监测是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每年定期开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三个村,做三项监测:(1)一般情况监测:调查监测村入口学资料,即采取改水工程在枯水期和丰水期水样测定水氟含量;同时对未实施改水工程的监测村按照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在枯水期和丰水期采取水样测定水氟含量。(2)氟斑牙病情监测:对监测村在读的8~12岁学生全部进行氟斑牙检查,记录其结果。(3)氟骨症病情监测:抽取不同的年龄阶段人员拍摄右侧小腿加膝关节和右侧前臂加肘关节两个部位的X线正位片,进行氟骨症的X线检查。保存这些原始的监测数据及时分类、归档和上报调查数据。

3.4 健康教育:

地方性氟中毒的发生与人们的生活习惯密切相关,通过电视、广播、报刊及宣传栏使群众对了解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知识,使居民自觉、广泛参与到地方性氟中毒的防治中来,实现永久控制的目的。

综上所述,随着地方病防治工作的有序推进,地方性氟中毒病得到有效控制,由于自然环境的干扰,我们必须做好可持续控制机制,以实现消除及稳定控制地方性氟中毒病的目标。

关键词:地方病,地方性氟中毒,防治工作

参考文献

[1]孙殿军,高彦辉.我国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研究进展与展望.中华地方病学杂志,2013,32(2):119-121.

[2]官志忠,高勤,桂传枝,等.慢性氟中毒脑损伤机制探讨.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11,30(3):352-354.

7.小学地方病防治实施方案 篇七

实施情况自查报告

为全面贯彻落实上级教育管理部门有关课堂教学改革推进情况及地方课程实施情况的文件精神,我校按照要求,积极行动起来,本着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积极开展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自查。现从以下几方面汇报。

一、课程设臵

在课程开设方面,我校认真落实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的设臵与开发。认真贯彻落实《陕西省义务教育课程设臵方案》的有关要求,开全课程,开足课时。

(1)国家课程。我校严格按陕西省义务教育课程设臵实验方案设臵课程。开齐了国家课程科目,从不随意增减每周的课时数,教师个人课程表与学校总课程表、班级课程表一致;严格遵守统一的作息时间。综合学习与实践及音体美课程都有专职的教师,实在是为学生提供了学习过程中的空间选择和内容选择,体现了教学内容的多元性和选择性。

(2)地方课程。针对不同的年级和当地的实际情况,我校按照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设臵的要求,选用的地方课程教材《可爱的榆林》,都符合陕西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设臵的要求。虽然在师资上,还不能够有专职教师,但与从前相比,实在是为学生提供了学习过程中的空间选择和内容选择,体现了教学内容的多元性和选择性。

(3)学校课程。我校根据学校的校本资源实际,开发了《美丽的一家》、《弟子规》等校本课程,总之,我校严格执行基础教育课程文件,确保国家课程计划与课程 标准的严肃性,杜绝随意增减科目或课时。目前,我校共开设思想品德、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校本、综合实践等课程。各门课程周课时数均按榆阳区课程计划进行设臵。

二、课程实施

我校严格执行课程标准,认真贯彻新课程理念,本着“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我校教师全员参加了省、区组织的新课程相关学科的跟进培训。为了让广大教师了解新课程、走进新课程、掌握新课程理念,我校为教师订购了各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等一批有关新课程的书刊。教研组积极开展新课程及校本教研活动,几年来,我校按照上级安排先后组织组织骨干教师参加了省、区的相关培训活动。为了给教师横向交流和学习成果展示创设平台,我校发动和鼓励教师积极撰写教学论文、案例等参加省、市有关竞赛活动。几年来,我校教师撰写的论文、案例等获得省、市奖项的有10多人次。几年来我们努力做到:

1、狠抓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现有教师的作用,保证了开齐课程。教学设施配臵上正逐步完善,力争与现在的教学要求平衡。

2、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活动,做到了教研机构健全、制度完善、计划有针对性,便于操作;定期开展主题明确、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参与了公开课、优质课的评选。教师上课,备课上能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吃透教材,对重难点的分析到位,结合我校生源的实际情况安排教学目标;合理设计教学环节,练习安排适当,绝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以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基本能力为中心,运用灵活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分层次培养,面向全体,因材施教。作业设臵和批改有记录分析,及时矫正。学校同时开展了常规教育和主题教育,有班会、校会等制度,利用重大节日开展各 种主题活动,对学生开展爱国、爱家乡、爱学校、安全、道德法制等教育活动,有效地落实素质教育目标。

3、强化体育锻炼,确保阳光活动。我们知道体育是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鼓励学生到阳光下,到操场上,到大自然中锻炼身体,陶冶情操,有效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和师生的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使学生有健康的体魄,更好地学习,更好地生活,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本着这一指导思想,我校的做法:①周一至周五每个学习日确保学生有一个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学校针对课程表安排课外活动内容,有效地保证了学生们的体育锻炼时间。

三、课程管理

为确保学校顺利且有效地实现课程实施,我校在课程管理上制定了明晰的新课程理念学习制度,以集体与自学相结合为学习方式,每位教师做到学习有记录有反思。对于新的课程理念,学校通过会议、网络等渠道进行宣传;在校园文化建设上,能够紧紧围绕先进的教学理念,使校园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尽最大努力地体现教育理念。在新课程实施的管理中,结合学校实际,确立了符合素质教育的办学思想,形成了学校、少队、教研组多层次的管理机制,学校的发展思路清晰,有自己的发展规划、工作计划和总结。

四、取得的成果

经过多年的努力,新课程在我校顺利得到落实,教师学习新课程、实践新课程,全面贯彻新课程理念。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教学致力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方面 教师在教学目标的确定方面由过去的单单强调知识和智能目标转变为关注学生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再强调巩固知识、训练技能的同时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学习方法的指导以及学生学习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教师的教学过程体现了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理念,教师不再是课堂的操纵者、主宰者,而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着和促进者,使学生学习过程中平等中的首席,教学过程由过去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授,学生接转变为师生互动、共同生成、相互促进。教师一改过去的教教材到用教材教。

2、学生方面

学生的学习由过去的被动接受转变为自主参与、合作探究的主动性学习方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敢于、乐于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能主动恰当地表达自己对学习的体会和想法。学生的思维活跃,乐于交流,良好的学习习惯正在逐渐养成。

3、课程评价、检测和作业方面

围绕课程标准,我校在对学生评价上以激励性评价为核心,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几方面进行评价,内容上分成过程评价和期末评价两种。学校不公布学生考试成绩,不排列名次。学生的成绩只是作为调整和改进教学的依据,不作为评价或奖励教师的唯一标准。对于地方课程,学校也制定了相应的评价方法和标准,为每个学生建立了成长记录袋,评价结果都以等级形式表达。各学科的评价以激励性评语为核心,让学生树立起了良好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课业完全依照省标准执行,学生每天在校时间不超过六小时,双休日与其他法定节假日不安排上课。作业部臵,严格遵循不同年级的不同要求布臵作业。

4、培养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通过对《可爱的榆林》进行系统的学习,培养了学生了解家乡、认识家乡,从而对自己的家乡产生喜爱之情。

五、存在问题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部分教师教学理念还是比较保守,不能真真正正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且缺乏学习意识,对业务学习和校本研训活动仅是应付了事。

2、教师在处理新课程教学和应考方面存在困惑,不能很好地协调好教学和考试的关系,易走极端,难以做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3、许多家长对学校、教师的教学评价仍停留在学生的考试成绩上,大大制约了新课程的推进。

总而言之,新课程的改革,需要我们孜孜以求地不断探究和反思;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提高教学水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进一步改进教学管理,分析课程实施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使课程改革之路越走越稳、越走越宽!

8.地方病防治工作安排 篇八

一、成立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

组长:路银川(校长)

副组长:何强军(副校长)

组员:全体教师

二、主要工作安排。

1、学习地方病知识。

(1)我国的现状。

我国是世界上少数民族最多分布最广的地区之一,为配合《全国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提高广大师生健康意识,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同时也是按上级部门的要求,我们将地方病病的内容进行一下学习。

(2)什么是地方病?

地方病是指在一定地区内发生的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自然疫源性疾病和与特定的生产生活方式有关的疾病的总和。

(3)判断某病属于地方性疾病的依据是:

A、居住在该地区的人群组发病率均高。

B、迁入该地区的人居住一段时间后,发病同当地居民。

C、当地易感动物发病同当地居民。

(4)分类

自然环境:碘缺乏病、地方氟中毒、地方砷中毒

自然疫源:鼠疫、布鲁氏菌病

(5)传播途径:触摸、呼吸道、消化道

(6)传播源:牲畜(猪、狗、猫、牛、马、羊、鹿、家兔、骆驼等)

(7)症状:发热;多汗;骨痛、关节肿胀;全身乏力;食欲不振;

(8)预防:切断传播途径;控制传播源;

2、我校的应对措施。

9.小学地方病防治实施方案 篇九

1治疗

(1) 穿心莲每千克体重0.1ml, 1日1次, 氟苯尼考注射液每千克体重0.5ml, 每3天1次, 3天后补充1次。

(2) 磺胺脒片每千克体重0.2g, 口服1日2次, 连2~3日, 碳酸银片每千克体重10~20g。

(3) 烟酸诺氟沙星溶液口服每日100kg体重10ml (上述的 (2) 、 (3) 只选择1种) 。

(4) 严重腹泻、涨肚, 静脉注射碳酸银钠100ml, 1日1次, 连续注射2~3日。

2防治

(1) 早发现、早治疗。

(2) 加强饲养管理、严格消毒, 初生牛犊喂足够的初乳是提高成活率的主要环节, 助产时消毒要严格;有条件的地区按要求注射疫苗。

(3) 牛舍必须通风干燥, 加强饲养管理。

(4) 条件不具备的场舍, 产犊牛3天后必须放舍外吸收新鲜空气。

10.地方病防治工作计划 篇十

在群体环境下如果存在结核病传染源就特别容易发生结核菌的传播。学校是典型的群体环境存在发生结核病聚集性病例疫情的高风险需要给予重点关注。

二、建立卫生、教育两部门协调工作

机制完善并落实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制度,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切实做到对结核病的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有效预防控制学校结核病的发生和流行保护广大师生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三、学校将结核病防治工作

列入区域卫生规划,负责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及时联系县疾控中心做好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学校要指定在校医护人员负责结核病防控工作,担负结核病监测、疫情报告、可疑病人转诊、管理、健康教育和日常管理等工作,并列入年度教育、卫生工作检查内容。

四、相关部门职责德育处?

1、负责学校结核病疫情预防控制工作的督促与检查建立学生健康体检制度。

2、会同卫生局制定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管理制度组织开展学校有关人员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培训;

3、加强与卫生局的沟通及时了解本地区学校结核病疫情等相关信息。

按规定设立校医室、配备卫生专业人员或兼职人员负责本单位内结核病疫情:

1、建立健全本班结核病疫情的发现、收集、汇总与报告管理工作制度?

2、做好因病缺勤等健康信息的收集、汇总与报告工作?

3、主动配合学校做好传染性病人的隔离、密切接触者筛查、环境消毒、宣传教育等疫情处置措施的落实。接受上级部门结核病疫情的督促、检查?

4、负责组织开展对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

5、班主任是本班结核病疫情防控工作第一责任人。

五、监测报告

1、学校要建立健全传染病防治工作制度指定专职或兼职传染病疫情报告人。

2、学校一旦发现肺结核报告病例,应详细记录病人的年级、班级?住址和联系方式立即通知并报当地教育局要求其采取相关防控措施,防止传播扩散并积极进行救治。

11.地方病防治宣传活动工作小结 篇十一

地方病防治宣传活动工作小结

为加地方病防治健康教育工作力度高度重视地方病宣传工作,结合社区实际,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对讲座做以下总结:

紧紧围绕“防治地方病”这一主题,宣传地方病防治的有利时机,组织开展了以“防治地方病”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发放宣传材料,解答群众咨询,针对防治地方病的合理饮食、早期发现与治疗重要性开展宣传,纠正了一些已患地方病患者的错误的饮食习惯。发放日常生活中防地方病的健康处方,为社区居民进行了免费咨询、讲解,健教宣传栏里及时更换防治地方病相关知识。通过此次宣传活动,提高了群众对地方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提高了预防地方病的意识。

12.小学地方病防治实施方案 篇十二

一、地方选修课实施过程的问题

(一) “高考指挥棒”效应及其基础设施的限制影响作用凸显

首先, 巫山中学具有70年的发展历史, 作为本县唯一重点高中, 承载了诸多学生和家长的升学期望, 在高考指挥棒作用下形成了一切以高考教学质量、一切以高考成绩为评价标准的浓厚氛围。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压力大, 选修课实施的积极轻松氛围不够。

其次, 地方选修课的实施需要相应的配套设施和成套的师资力量以及合理的管理方案。我校地处三峡库区国家贫困县, 很多课程在实施中缺乏必要的经费投入, 配套设施不够完备, 条件限制使“选”变成了“半选”, 没能够真正达到新课改“走班制”的个性化选修模式。

再次, 从事地方选修课程专业研究的教师人员严重不足, 有的选修学科开设了, 却只有一个人甚至没人真正去深入研究, 一支专业化的有效开展选修教学的教师队伍亟待建立。

另外, 学生要真正选修自己喜欢的专业, 必然打乱固定班制, 如何管理就是一个迫切且必要的问题。这一点, 学校已经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办法, 但还存在漏洞 (如家校之间关于学生选修课程的考核及时间安排上的沟通) 需要完善。

(二) 教师专业综合素质水平的瓶颈制约

我校除行政后勤外现有402名一线教师。其中近一半是外县籍教师, 平均年龄低于30岁。这些远道而来的外县籍教师大多来巫山时间不长, 对巫山地方文化了解得不深不细, 加上高考压力促使教师忙于备课、上课和应考。因此, 在将各学科与地方特色融合中存在难点。另外, 我校年轻教师多, 教师年轻化倾向凸显。年轻教师经验缺乏, 不够成熟, 在应对高考的教学中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 没有过多的时间精力研究选修课的有效实施。而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在传统教学模式的熏陶下, 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教学模式, 对新课改要求的理念和落实度不够。因此, 选修课堂往往一板一眼, 没有发挥选修课提趣的作用。

而选修课课程内容选择、上课模式、评价方式往往由老师自己完成, 很多时候, 由于教师个人素养的不完善导致选修课实施过程中, 往往出现备课不充分, 上课不严谨的现象, 上选修课似乎只是用于完成任务, 流于形式, 缺乏实效性。

(三) 学生选课意识薄弱化

学生方面主要有两大问题:选课盲目性, 对选修课的不重视。

第一、学生选课盲目性。选修课开设的初衷是想改变千篇一律的课堂学习内容, 满足学生自主性和个性化发展的需要。理想的选课必须是: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内容有初步的了解, 学生必须非常清楚学习该门课程需要具备的基础, 然后根据课程内容和自身情况进行理性选课。只有知己知彼地理性选课, 才能保证选修课程实施的有效性。我校学生选课之初感觉好奇新鲜, 对五花八门的选修课期望值很高, 选课时热情高涨, 大家急着去抢报自己喜欢的课程。但学生对选修课的了解甚少, 往往只是过目了课程标题后便匆忙进行选课。结果很快便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 没有达到选修课该有的效果。

第二、对选修课态度轻视。我校学生高考压力大, 背负着家长与老师的殷切希望。因此, 他们对待选修课的态度很多时候是一种放松和娱乐, 觉得不考试而且组织方式教自由。于是, 大部分同学对待选修课极其不重视, 走班学习纪律差, 这也给老师的课堂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老师学生的陌生化, 课程成绩的模糊性使得学生学习自由散漫, 没有达到选修课应有的效果。

(四) 选修课评价机制随意化

选修课学生的学习考核不纳入高考成绩, 只与高中毕业挂钩, 缺乏原动力。学校层面也无法统一组织考试, 学生的考评均由授课教师认定, 主观性很强。目前, 我校地方选修课程还处于开发摸索阶段, 教师实施选修课的教材、教案、评价体系等的能力还有所欠缺。于是, 往往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对学生进行评价, 选修课的课程评价缺乏客观性, 不利于选修课程的有效实施。

二、地方选修课实施的策略

(一) “软硬兼施”造氛围

地方选修课若要更加有效顺利实施, 学校就必须在硬软件上做出一定的调整和完善。在硬件上, 要为选修课的顺利开展提供专项经费支出, 完善配套设施 (如:选修场地、实验器具、选修活动策划小组等) , 制定出一套选修课程的实施计划和管理方案, 确保“走班制”安全、有序、稳定进行, 真正体现“选”。在软件上, 培养一支专业化的积极钻研的师资力量。鼓励教师在完成必修课教学任务的同时, 对地方特色文化进行全面深入了解, 积极编撰地方选修课程, 积极参加选修课程的研究并示范上课。如, 语文教师就可将自己的专业课程与巫山文化相结合, 对巫山民俗文化广泛涉猎编撰相关读本, 搜集整理民间对联俗语等形成系列, 搜集整理名家名篇与巫山神女、红叶、云雨等千丝万缕的关系形成系统读本。当然, 学校在年度考核中需要对这些老师的成绩加以认定并表彰奖励。

(二) “专而不专”教师素质多样化

首先, 让老师深刻领会选修课开设的意义。选修课的开设不仅仅是给学生提供自主选择学习、个性发展的机会, 更是给教师专业的提升开拓了广阔的空间。正好给老师的职业带来一股新鲜之风, 教师可以把自己擅长的感兴趣的内容, 汇编成教材, 向学生展示自己除了所教学科知识以外的才能。

其次, 要使选修课有效实施, 必须对教师进行相关的培训, 拓宽选修课教师的知识面, 特别是课程开发相关知识内容的培训。除了聘请专家讲座或其他人士参与选修课程的开发之外, 高中老师也可以走到职高, 走向初中, 了解职教的一些课程情况和初中的基础情况, 从中借鉴学习。使选修课的实施真正以学生的兴趣需求和实际能力水平为出发点, 不再流于形式, 真正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提高素质教育。

(三) 提高选课意识, 更新课改理念

学生对自己要选的课不了解, 老师往往也只简单的建议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 选择就很迷茫。因此, 学校可以加强对选修课开设内容进行详细的解读或者延长选课时间。比如, 下一学期的选课课程可在放寒暑假期前公布, 让学生趁放假空隙多方查阅资料、多方咨询以便对自己要选的课程有个全面的了解, 真正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进行学习, 学习效果必定事半功倍, 也才能真正体现选修课的价值。

学校也可以多举办有关地方文化的活动。如民俗活动进校园、摄影绘画大赛、我歌我家乡等活动, 强化学生对地方特色文化的认识, 从而提高对选修课的兴趣。

教师还可提升学生对选修课意义的认识, 让学生真正改变对选修课可有可无的意识, 让学生成为选修课的主体;这样, 端正了选修课的学习态度之后, 选修课将会更加有效地实施。

(四) 评价机制规范化

在我校高考成绩认定优先的前提下, 选修课开展后没有客观系统的考察评价机制。因此, 在学校行政层面上, 学校应该建立选修课管理部门, 制订完善的选修课教学管理制度, 加强对选修课过程的监督与指导, 关注选修课的课堂效果评价, 进行选修课的评比体系等来确保选修课的质量。

在教师层面上, 应该让学生清楚选修课的学习目标以及课程的评价方式。合理的评价方式应该由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组成。既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也关注学生最后的学习收获。评价必须实实在在地去做, 让学生每节课都有学习的目标以及要促使自己达到这个目标的内外压力。

摘要:近几年来, 巫山中学在地方选修课程的编排及实施上花了大量心血, 卓有成效;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高考效应问题、师资水平原因、学生引导方面和评价机制等问题。本文就如何更好地促进地方选修课程的有效实施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分析, 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地方选修,问题分析,策略探究

参考文献

[1]钟启泉, 崔允都, 吴刚平。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97~98。

13.2014年地方病防治工作总结 篇十三

一、年初召开了地方病防治工作会议,安排部署了地方性氟、砷中毒,地方性碘缺乏、高碘,人畜共患性布病的地方病防治目标和监测任务。配合县地病办完成布病流行学调查工作,配合县地病办完成,成人临床氟骨症检查60人,治愈2人,显效25人,有效数20人,无效数10人。

二、组织村卫生所和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了技术培训。

积极宣传预防工作

四、对高碘病区实施非碘盐供应措施的落实进行监督检查。

五、卫生院组织乡村两级地方病防治人员5人,进行了地方病防治知识培训。培训的内容为:地方病防治概述、地方性甲状腺肿(缺碘和高碘)、地方性氟中毒、布鲁氏菌病、地方病监测方案、地方病防治规划、地方病防治相关法规。内容丰富,讲述深刻,极大地提高了基层防治人员的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

14.小学地方病防治实施方案 篇十四

为了切实做好我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师生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根据《安全生产法》、《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法规以及休宁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组办公室《关于做好2012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休地灾组办„2012‟5号),结合我校地质灾害现状,制定工作方案。

一、学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机构

为了加强对学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中心小学成立学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把学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大隐患排查和治理力度,加强事故预警、预防和应急救援工作。

组长:吴冬来

成员:龙田小学全体教师

二、强化学校地质灾害安全督查

根据我校地质灾害点的特点,加强对高边坡地段安全防护和安全隐患排查;严禁在学校高边坡处乱砍乱伐,擅自取土等破坏边坡的行为,同时要求做好绿化工作,确保边坡稳定;对稳定性差、危害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及时组织勘查治理,消除隐患。要多方筹集资金,组织有专业资质地勘单位进行勘查治理。

三、加强动态监测,开展险情巡查,做好预警预报。

在汛期要进行现场实地检查,发现情况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做好监测和预警预报工作,并在隐患地段设立醒目的警戒牌,提示师

生和行人注意安全。同时,广大师生要时刻留意汛期天气预报,在降雨前,降雨过程中和降雨之后加强对居住地周围地形、地貌的巡查,发现地面出现裂缝、有下滑、塌陷崩塌等危险迹象及时撤离危险点,逐级汇报灾害情况,做好防灾自救,将灾害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小的程度。

四、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工作。

学校要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栏对全体师生进行宣传,要利用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等有效载体和印发宣传资料,发放《防灾避险明白卡》等方式,增强广大师生的防灾意识,提高防灾、抗灾减灾的能力。

五、坚持汛期值班、灾情速报制度。

在整个汛期,学校要落实值班制度,保持24小时不间断通讯联络,一旦出现灾情,学校立即将灾情速报当地政府和上级各有关部门。同时将师生撤离危险点。

龙田中心小学

15.实施中学地方课程教学的有效途径 篇十五

目前, 杭州市使用的地方课程教材主要有:反映浙江省丰富的区域教育资源, 面向本土、服务本土学生发展需要的通识教材《人·自然·社会》;整合了杭州的自然、历史、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本土知识, 融合了道德、法律、安全、人口、健康、城市、环境等社会常识的专题教材 (义务段) 《我与杭州》;立足于社会发展的宏观层面, 以开放的视角整合了杭州的自然生态、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社会现状并把第二课堂场馆的相关内容贯穿其中的专题教材 (高中段) 《杭州人文与社会》。

众所周知, 地方课程的师资队伍近乎“零起步”:一是没有基础, 上岗前的培训缺少课程的针对性和系统性;二是传统学科教学方式的巨大惯性, 使得很多教师在地方课程的教学中沿用了口授灌输的教学方式, 且许多教师对地方课程的教学仅有使命感和“良知”, 缺乏专业的荣誉感, 因此教学效果普遍不够理想, 离课程的根本目标有较大距离。这样的情况目前尚无法进行根本性的改观, 但在现有教学框架之下, 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效果, 向课程的根本目标前进一大步, 仍是有可为的。

近几年, 我们一直在探索改进地方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通过几年的努力, 我们体会到贴近生活选取资源、自拟目标重组资源、在亲身实践中学习提高是实施地方课程教学的有效途径, 也应该成为实施地方课程的指导理念。

一、贴近生活选取资源

地方课程要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关心社会,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能力。如果课堂教学中选定的题材脱离学生的具体生活, 与学生的距离比较远, 就不能引起学生共鸣, 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而如果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 我们“以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背景、生活中感受到的问题与需要为内容”开展地方课程教学, 就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 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案例一】“关注我们的生活环境”教学比较

“关注我们的生活环境”是《我与杭州》 (老版本) 第七册的第十九课, 主要内容有以下三目:让杭州的天更蓝, 让杭州的水更碧, 让天堂远离垃圾。以下是两位教师的教学过程 (教学对象为浙江省桐庐县三合中学的学生) :

教师一

[引入]介绍杭州的空气质量排位 (数字说明) 。

[提出问题]问题为:“你觉得杭州的环境如何?” (引出“生活环境”的概念并加以解释)

[情境创设]介绍杭州的重工业区半山的相关情况。

[活动]首先提问:“如果你是将入住半山的公民, 你会给我们主管部门提什么建议?”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关停搬迁半山重污染企业, 如杭州炼油厂、杭州玻璃厂、华丰半山发电厂。”接着向学生介绍:“杭州的大气污染主要是工业废气的排放。此外还有个严重的源头就是汽车尾气的排放。”之后, 学生再围绕“作为环保小公民, 你在这场空气保卫战中能做些什么?”这一问题开展活动。

教师二

[引言]教师提问:“在日常生活中, 你看到了什么?你闻到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学生回答 (答案是来自学生的生活) 。

[引出]教师介绍:“近年来, 我市采取了污染防治措施, 目前大气环境质量总体水平为轻度污染。我市的水经过排污控制与改造, 全市主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良好, 湖库型和地下水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我市的垃圾经过处理和利用, 资源的损失也大大降低。” (与当地资源紧密结合)

[活动]教师要求学生“寻”:“我们校园里有哪些主要的环境污染?”然后出示在校园里拍摄到的一段录像, 并让学生“思”:“哪些污染中有你的‘一笔’?我们需要一个纯净的校园, 你能为我们的校园做些什么?”最后, 教师出示在校园里与清洁工人对话的一段录像。 (学生身边的环境———学校环境)

对教师一的评析

教师个人素质非常好, 课堂表现也很成功, 环环紧扣, 从知识点的落实来讲, 相当到位, 重点也很突出。但是, 教师引用杭州的例子对桐庐的学生来讲太遥远, 就像是在听一个故事。纵观整节课, 教师的主导性很强, 学生的思想投入则远低于教师, 很难引发感情上的交流。

对教师二的评价

教师从地方课程的教材中选择了一个主题内容, 通过挖掘地方和校本资源,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 用熟悉的场景激起学生的探究愿望, 使学生感同深受、身临其境。只有这样, 才能“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充分提供有效的与学生生活情景有关的素材, 让学生有感受和体验的过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用自己的知识, 让我们的家园, 天更蓝, 水更碧;用自己的行动, 让我们的家园远离垃圾!”就会上升为实际的行动。

在地方课程的教学中, 教师往往都会选择一个典型的事例作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切入口, 而如果这种事例来自于学生身边, 往往比来自于教材上的要有效得多。地方课程的精髓就是“面向本土、来自本土、服务本土”。地方课程的教学要把真实的社会生活情境引入课堂, 使学生面对真实的、发生在身边的事物, 研究社会现实问题, 参与社会各种活动, 探究社会生活的本源, 形成作为合格公民应具有的判断能力和行动能力, 养成关爱生活、联系实际的习惯。这些也正是地方课程所追求的理想目标。地方课程的实施重点不是为掌握更多知识, 而是更多地引导学生成为一个关注社会、融入社会的有责任感的人。

二、自拟目标重组资源

地方课程的教材内容丰富, 但课时少, 授课取材的问题突出。实际上, 无论是哪一本教材, 与其说是教材, 倒不如说是教学资源, 它们只是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备课的资源或教学的参考。对于地方课程来说, 可以利用和开发的东西比其他学科还要多得多, 如教师自身的资源、学生的资源、环境因素的资源等等, 这使得内容与课时的矛盾更为突出。这时用“就地取材、因需命题、有效整合”的理念对这些资源进行整合就能提纲挈领、去繁就简, 从而使教学的实施具有生气。

【案例二】“教学内容处理”比较

以下是浙江省嘉兴市的两位教师在《人·自然·社会》 (七年级) 第14、15和20课的教学中对教学内容进行处理的方法:

教师一

教师逐课进行教学, 以下是各课教学的主要情况:

第14课·周游浙江:通过教学, 让学生了解浙江地形的分布。

第15课·七山一水二分地:让学生体会浙江的“七山一水二分地”, 通过收集反映家乡地形情况的数据资料, 归纳出自己家乡的地形特点。

第20课·两大“粮仓”:通过材料阅读, 让学生了解杭嘉湖平原和宁绍平原是浙江的主要农耕区, 是浙江的两大“粮仓”。

教师二

教师重组了三课内容, 根据嘉兴学生的发展需要, 将嘉兴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等地方性资源进行了整合重组, 并形成了“周游浙江之走近嘉兴”的课题。师生通过共同了解嘉兴的社会经济特点和区域文化特色, 探究如何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本土资源, 有效激发爱乡情感, 感悟“嘉兴的也是浙江的, 浙江的也是中国的, 本土的也是世界的”。

对教师一的评析

教师根据教材原有文本, 按章节的重、难点要求详细地介绍书本上呈现的内容, 从教材传授的角度来讲很全面, 学生对基础知识的了解也比较好, 但学生是被动学习, 兴趣不浓, 他们得到的仅仅是对浙江资源的一般认识。这种“见教材上教材”的做法, 教师准备时间少, 与地方课程的设置理念有一定距离。

对教师二的评析

教师在自主选择教材原有三课内容的基础上, 根据当地的地域资源特点, 将三课内容再度进行重组, 形成“周游浙江之走近嘉兴”这一课题, 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家乡的资源, 并在了解家乡的同时也了解家乡在浙江的地位。这样, 由小到大、由点及面,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动的。学生既学到了知识, 也学会了关心身边的事物, 还学到了观察事物的思想方法。需要指出的是, 这种自拟目标进行资源重组的做法, 教师在课前的备课量大, 工作有一定的难度。

重组教材内容, 不是简单地将教材资源进行汇集, 更不是全盘否定, 而是要根据学情需要, 适当地拟定教学目标, 再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有目的地将原有的材料进行有机整合, 并选择一个内容作为切入点, 围绕目标, 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文本。实施这样的文本, 贴近学生, 引人入胜, 教学效果是很不一样的。

三、在亲身实践中学习提高

在实践中学习强调亲身参与, 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 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在教学中指导教师只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 不能包揽学生的工作。多个实例证明, 采用这一教学方法可以把地方课程演绎得十分精彩。我们可以利用地方课程的教材资源丰富的优势, 放手让学生组织开展各种与之相关的活动, 定目标, 订方案, 实施活动, 对活动进行小结, 让学生在分工合作中都有参与的机会, 都有成功的体验, 并使自己的思想逐渐得到升华。

【案例三】“杭州市第二课堂活动场馆之一——历史的踪迹”教学比较

“杭州的第二课堂活动场馆”是杭州市高中学生用的专题教材《杭州人文与社会》中的一个篇章, 介绍了杭州市的各级各类场馆。此内容是基于杭州市“青少年学生第二课堂行动计划”, 是市委市政府着眼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建设覆盖城乡、全民共享“生活品质之城”, 提升公益性场馆社会效益而作出的一项重大部署。那么如何引领高中学生走进熟悉的场馆寻访故人的足迹、了解杭州的历史呢?下面是两位教师教学“杭州市第二课堂活动场馆之一———历史的踪迹”的相关情况:

教师一

教师通过教学向学生展示了三大博物馆的藏品, 让学生了解中国良渚文化博物馆和良渚文化的意义;了解杭州历史博物馆、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以及我国古代伟大工程———大运河;了解钱王祠、南宋官窑博物馆, 把握古都杭州的发展轨迹。

教师二

1.导入。播放杭州部分第二课堂场馆的图片, 引起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趣。请学生说说自己去过哪几个场馆, 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内容。

2.思考。第二课堂场馆的意义和作用分别是什么?

3.讨论。提出问题:如果要去参观, 你喜欢何种形式, 并且最想参观的是哪些场馆?为什么?

4.设计活动方案。发放辅助资料, 明确活动要求。

5.汇报交流, 修改活动方案。

6.课外实施活动方案。

对教师一的评析

教师只是机械地讲解教材文本的内容, 而未从课程设置的目的出发, 引领学生自主了解杭州的场馆。

对教师二的评析

教师不是把重点放在对知识的架构上 (场馆内容介绍) , 更没有说教, 而是让学生选择最想去的场馆、设计去场馆的活动方案, 不知不觉地把学生从学校引入了场馆。学生带着好奇心到场馆了解杭州的历史和文化。在这里, 一切以学生为主, 一切以活动为载体, 在活动中注重学生的实践体会、强调学生的自主意识, 同时又调动了学生的集体的智慧。

我们知道, 社会需要的并不是仅仅知识丰富的人, 而是大量受过全面教育的人———会思考、会行动、有能力并关爱他人、有责任感的人。地方课程的核心作用正在于培养学生形成关爱他人的情怀, 成为有能力、关爱他人也值得人爱的人。关爱能力与责任感的形成不具有先天性, 需要在各种实践锻炼中获得。

上一篇:我心中的学校作文600字下一篇:游青秀山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