递进式结构议论文(精选10篇)
1.递进式结构议论文 篇一
滚滚长江东逝水,多少豪杰都淹没在其中。古代有作为的君王必有贤才辅之,商鞅以“霸道”辅秦始皇,董仲舒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辅汉武帝。君王选取人才各有各的想法,但他们的宗旨却都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士为知己者死,只有对士人充分的信任,士人才会为报知遇之恩而流尽最后一滴血。
东汉末年,永安宫里,一位年迈的枭雄在病榻上安排着自己的后事。“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定国,终成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这是一份怎样的信任,“举国托孤于诸葛亮,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在那么一个乱世中,又有几人可以做到如此呢!而诸葛亮也不曾辜负了刘备。“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并不是开玩笑的,这在诸葛亮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一段“三顾茅庐”便将人中卧龙永远的困在了蜀地,只为报当初的知遇之恩。若不是托孤于诸葛亮,那个刘阿斗在那个的尔虞我诈的乱世中恐怕早就“乐不知蜀”了。在乱世的另一边连生性多疑的曹操也懂得“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官渡之战当许攸反水投靠曹操时,曹操军粮已不足了,早已心生退意。许攸献计火烧乌巢,曹操相信了这个刚从敌营投靠过来的谋士,而许攸回报他的信任的便是这场战争的胜利。
这也成了以少胜多的战争典范。南宋本来是有机会收复中原失地的。当岳飞在前线大举胜利时,宋高宗却连下十二道金牌急令岳飞班师。“十年之功,废于一旦!所得诸郡,一朝全休!社稽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而岳飞班师回朝后却被秦桧一个“莫须有”的罪名给速速处死了。宋高宗如此胆小又昏庸的君主怎可能收复失地,保祖宗基业。他宁愿相信一个从辽俘虏而回的秦桧,也不相信岳飞,宋高宗就如此的自毁长城了。等到宋孝宗再想收复失地之时,已无能担此重任的将领了。悲哉,岳飞!
成大事者必是一个识千里马的伯乐,他们懂得哪些人值得信任,他们会对这些人充分的信任,因为对他人的信任是一种尊重,士人会以身报知遇之恩。
2.递进式结构议论文 篇二
板柱结构是由楼板和柱组成承重体系的房屋结构。它的特点是室内楼板下没有梁、空间通畅简洁、平面布置灵活、能降低建筑物层高, 适用于多层厂房、仓库, 公共建筑的大厅, 也可用于办公楼和住宅等。板柱结构一般以钢筋混凝土材料为主。
一、板柱体系的设计
1. 板柱结构的定义
板柱结构的建筑由楼 (屋面) 板、柱等构件组成的、承受垂直及水平荷载的空间结构体系。板柱结构除具有框架结构的优点外, 还有结构高度小、顶棚平整、采光、通风及卫生条件好、模板及施工简单等优点, 采用升板法施工可节约大量模板。板柱结构常用于医药、食品、冷库、市场及医院等建筑, 预应力板柱体系常用于住宅建筑中。
2. 板柱结构体系计算原理
在进行板柱结构设计之前, 首先要对板柱的整体结构进行计算, 并且需要运用等代框架法进行计算。也就是说, 在采用PMCAD建模时, 可以将楼板等代成宽扁的框架梁, 然后在SATWE软件中进行全过程的解析, 通过此软件求其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值。
但如果只单独进行楼板模型运算, 此时便可以将板带划分成柱上板带和跨中板带两部分来进行运算, 并且运用有限元的方法来计算竖向荷载的内力值。接下来就是对板柱结构配筋进行运算, 此时要把水平和竖向荷载进行相互的组合, 按照宽扁梁的方法进行配筋。
3. 等代梁宽度的取值
依据《钢筋混凝土升板技术规范》的相关规定:在进行建筑板柱结构设计时, 可以按照等代框架来计算内力和位移。并且在侧向力的作用下, 可以沿着该方向来进行代框架梁的宽度计算, 应取下列公式计算结果的较小值。
说明:式中by为等代框架梁的计算宽度;
lx、ly为两个方向的跨度, 即柱距;
bce为柱帽的有效宽度。
在运用PMCAD软件进行建筑板柱建模时, 其等代梁的宽度可以按照《升板规范》的要求取值。同时也可以按照以下的办法来进行取值:等代梁两侧各取相邻房间跨度的1/4相加;当等代梁两端房间不等跨时, 等代梁需按偏心布置。这既可避免房间不等跨时宽度不好确定的问题, 又可使按房间1/4跨度划分出来的等代梁自重正好等于整个楼板的自重。
4. 板柱结构的破坏
(1) 未布置一定数量的抗震墙, 因而地震作用全由板柱框架承受
由于未布置抗震墙, 此种结构的节点刚度又相对较弱, 因此侧向位移常较大。由于它延性差, 抗弯和变形能力很弱, 再加上P-⊿效应, 在强震时造成严重破坏甚至倒塌是很可能的。
(2) 在板柱节点处, 楼板抗冲切能力差
在柱子周边板内未设置抗冲切的钢筋, 或设置得不恰当, 节点处不平衡弯矩对楼板造成的附加剪应力未适当考虑。柱周边板的厚度不够, 使抗剪箍筋不易充分发挥作用, 或柱子纵筋在节点处滑移。
由于这些原因, 在强震时使墙板产生冲切破坏, 随之楼板坠落, 造成巨大损失。明白了板柱的破坏原因, 在采取相应有效的措施之后, 板柱-抗震墙结构的抗震性能将能有很大的提高, 其设计强度也将提高。
顺便指出, “框架-核心筒结构中带有一部分仅承受竖向荷载的无梁楼板时, 不作为板柱-抗震墙结构”。此种结构可按框架-核心筒考虑, 但应考虑本文“设计建议”中的各条要求。
二、SLAB程序关于柱上板带宽度的取值
SLAB程序按两种方法划分柱上板带和跨中板带, 如图1所示。
1. 按PM中输入的等代梁宽度与位置划分板带
如果在PMCAD中输入了等代框架梁, 则建议选择此项。因为输入等代框架梁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计算板的水平荷载引起的内力。当选择此项后, 程序能够自动将等代梁范围内的楼板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内力进行积分, 得到截面弯矩M2。M2与水平荷载作用下在相同截面产生弯矩值M1进行组合, 从而得到配筋面积。因此, 该方法主要用于计算水平荷载时的情况。
2. 按升板规范自动划分板带
如果采用PMCAD软件进行板柱结构计算, 但是在计算时, 并没有输入等代梁而是输入的虚梁, 那么就建议选择此项。这是因为如果在计算时, 没有输入等代梁, 那么该程序就不会计算水平荷载引起的内力。
而如果采用SLABCAD软件尽心计算, 就只计算由竖向荷载引起的内力值, 该方法主要用于不需计算地震力的地下室车库顶板等情况。其主要优点是在PMCAD中无需输入等代梁, 从而使建模大大简化。
3. 板柱-抗震墙的设计建议
建筑板柱结构应布置足够数量的抗震墙 (包括核心筒) , 墙的位置宜避免偏心。在房屋周边, 应布置边梁, 以形成周边框架。如在周边布置确有困难, 则应在其他部位布置一定数量的框架梁, 使结构形成板柱-框架-抗震墙的综合体系, 此种布置不属于抗震规范中的板柱-抗震墙结构。抗震墙的厚度不应小于180 mm且不应小于层高的120;底部加强部位的抗震墙厚度不应小于200 mm, 且不应小于层高的116 (可取层高及无支长度二者) 。
三、结语
综上所述, 建筑结构中板柱结构设计在现代建筑结构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因其施工简单、结构本身高度较小以及造价低等优点对现代建筑的发展做出了一定了贡献。因此在实际工程施工中, 要认真研究板柱结构的设计要求, 并且严格工具设计规范进行施工。同时在施工时, 要加强板柱结构的施工, 以确保板柱结构的安全使用。
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我国建筑结构也开始偏向于多高层建筑结构体系发展。因此, 建筑设计中的板柱结构被广泛的应用于建筑工程中。本文针对建筑板柱的结构设计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 希望可以为提供设计者在进行板柱结构设计时参考。
关键词:建筑,板柱结构,使用高度
参考文献
[1]蒋懋, 程华, 董诚.无梁楼盖结构设计方法的探讨[J].山西建筑, 2005.
[2]张维江.无粘结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无梁楼盖配筋计算[J].铁道建筑, 1998.
[3]禤岳刚, 禤岳智.室内增加无梁楼盖技术在结构改建中的应用[J].广东土木与建筑, 2003.
3.递进式结构议论文 篇三
安排议论文层进式论证结构,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论述的范围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
在围绕中心论点分层展开论述时,层与层之间所论述的范围可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从而构成了递进关系。如论证中心论点“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可从“做一个对家庭有责任心的人”、“做一个对集体有责任心的人”、“做一个对国家有责任心的人”三方面加以论证说理。“家庭”、“集体”、“国家”论述范围由小到大,层层递进。
2.减加所论述的内涵
减加所论述的内涵,指的是先减去中心论点的部分内涵,然后再逐层增加所减去的内涵,使之所论述对象的外延由大到小,内涵不断丰富,层与层之间构成递进关系。如在论证“应树立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这一中心论点时,可先减去“崇高的共产主义”的内涵,用一个层次专门论述“一个人应该树立理想”。一个人只有树立了理想,才有动力,才有追求。可理想是多种多样的,有的人理想是追求物质财富,有的人理想是谋个好的职业,有的人理想是为改变落后边区的面貌出力流汗等等。这些理想,在某种程度上说,都是正当的,但其中有高下之分。接着就论述“一个人应该树立崇高的理想”。因为人不能只为物质而活着,应该有精神追求,有了高尚的精神,人活得才有意义。在诸多高尚的理想之中,“一个人应该树立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这是由我们党的性质所决定的,也是至高无上的精神追求。“理想”、“崇高的理想”、“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内涵不断丰富,段意层层推进。
3.相应变换所论述的内涵
相应变换所论述的内涵是指在分层论述时,在每个分论点的句式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变换其中的个别词句,使变换了的词句的语意逐步加深,层与层之间形成了递进关系。如在论证“只有经常反思,不断总结,才能进步,才能发展”的中心论点时,就可从“经常反思,具有自知之明,这是取得进步的前提”、“经常反思,敢于自我批评,这是取得进步的途径”、“经常反思,勇于改正错误,这是取得进步的关键”、“经常反思,始终追求真理,这是取得进步的源泉”等几个方面加以分析说理。这四个分论点句式大体一致,其中变换了的“具有自知之明”、“敢于自我批评”、“勇于改正错误”、“始终追求真理”四个短语,语意层层深入;“前提”“途径”“关键”“源泉”的语意也是逐层递进的。
4.三步式
三步式指的是“什么是”、“为什么”、“怎么样”。在提出中心论点之后,先从“什么是”的角度解释论点中的相关概念,为展开分析说理打好基础。“为什么”指的是阐释分析论点的诸种意义。“怎么样”是指该如何去做。如在提出“我们要提倡奉献精神”这一中心论点之后,可先解释“什么是”奉献。奉献就是不计报酬地给予,多做贡献。在弄清奉献的概念之后,再从“为什么”的角度分析说明提倡奉献的意义。提倡奉献是人生的意义所在,也是时代进步的需要,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最后可从“怎么样”的角度,谈该如何去做。怎样提倡奉献,就目前来说,应该不计报酬地做好本职工作,力所能及地为他人服务。“什么是”、“为什么”、“怎么样”的过程,也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它是层层相因,步步深入的。不过,在分析说理时,“为什么”与“怎么样”的部分,应根据不同的论述中心,说理是有所侧重的,不应该平均使用力量。
5.摆现象、析原因、论危害、挖根源、亮(或重申)观点、发号召
4.议英语中被动结构的翻译论文 篇四
内容摘要:英语中被动语态的翻译是大学教学论文“ target=”_blank“>英语教学的一个难点,笔者首先分析英语中被动语态的结构。然后从三方面论述了英语中被动语态的汉译问题,对当前的翻译教学及应用实践具有启示作用。
英语中被动语态的使用范围极为广泛,几乎所有的及物动词和部分由不及物动词+介词构成的短语均可用于被动语态。虽然在汉语中也有类似英语被动语态的结构,但它的使用范围和频率远远小于英语中被动语态的使用范围和频率。
从英语被动语态的构成来看,被动语态是通过“be+动词的过去分词(+by短语)”的形式体现被动的概念,用来表示不知道动作的执行者是谁,或者没有必要提及,或者是为了避免提及。有时,为了强调动作的承受者,英语中也使用被动语态的形式。
试比较以下两组句子。
例1 The bridge was built last year.
A.这座桥是去年被建的。
B.这座桥是去年建的。
例2 A.Obviously,you made a veryserious mistake here.
很显然,你这里犯了一个很严重的错误。
B.Obviously,a very serious mistakewas made here.
显然,这里存在着一个很严重的错误。
显然,例1中译文B“这座桥是去年建的”更好。可见,英语虽然用了被动语态,译成汉语时也并非一定要使用“被”字。尽管译文A中的“被”字好像“忠实”地体现了原文的结构,但读起来却十分别扭,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可见翻译过程中的“忠实”并非指结构上的一致。
例2中A和B两个英语句子,相比较而言,译文B优于译文A,因为它听起来更礼貌,同时听者也同样会感觉到是谁犯了错误。由此可见,英语的被动语态还可以用来委婉地提出批评。另外,我们在处理第二个例句的译文时,使用了“存在”,而没有采用“犯了”,因为汉语习惯讲“这里存在”一个错误,或者“这里出现了”一个错误,而非“这里犯了”一个错误。
汉语在表达被动的概念时,则是通过词序变化的方式或是通过在谓语动词前添加用来表示被动意义的词汇的方法来体现被动的含义,即在谓语动词前添加“被”、“受到”、“遭到”等词汇。有时也会使用判断句来表达被动的意思。值得注意的是,汉语中在使用“被”、“受到”、“遭到”等词汇时,有时含有谓语动词所表达的动作对宾语或动作的承受者不利,或该情况有些特殊,出人意料,如“被击败”、“受到嘲笑”、“遭受打击”等等。
在翻译含有被动语态的英语句子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原文的基础上,使用符合汉语习惯的句式来表达,避免发生“汉语的文字、英语的句式”的现象。常见英语被动结构的译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将英语的被动结构翻译成汉语
的主动结构英语原文中的主语在译文中仍作主语,并将英语的被动句译成汉语的`判断句,即“……是……的”句子,来体现英语原文中的被动概念。
例1 The cup is used todrink coffee.
A、这个杯子是被用来喝咖啡的。
B、这个杯子是用来喝咖啡的。/这个杯子是喝咖啡用的。
显然,在译文A中加入了“被”字,读起来很别扭,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以下例句中的译文A也存在类似的问题。
例2 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
A、罗马不是一天被建成的。
B、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例3 Such films are produced for chil-dren.
A、这些电影是为孩子们而被拍摄的。
B、这些电影是为孩子们拍摄的。
英语原文中的主语在译文中仍作主语,并在译文中适当使用“加以”“、予以”等词来加强语气,同时体现原文中的被动含义。
例1 Theotherquestionswillbediscussedbrieflly.
A、其他问题将简单地被讨论。
B、其他问题将简单地加以讨论。
译文B好于译文A,因为它更正式,更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例2 It has to be stressed that shipmentmust be effected within the prescribed timelimit,as a further extension will not be consid-ered.
必须强调的是,货物装运必须按期进行,任何进一步延期的要求将不予以考虑。
例2中,第一个被动结构It has to bestressed that…,翻译时处理成了无主语结构“必须强调的是”,也没有使用表示被动含义的词汇;第二个被动结构not be con-cidered翻译成“不予以考虑”,要比翻译成“不被考虑”更正式,更得体。
英语的结构是被动形式的,但表达的意思是主动的。翻译时,原文中的主语在译文中仍作主语,译文中也不使用表达被动的词汇。
例1 Two months later,Jessica was dis-charged from hospital.
两个月后,杰西卡出院回到家中。
例2 This liquid became mixed with thesalt at room temperature.
在室温条件下,这种液体与盐混合了。企业家天地第6期中旬刊将英语原文中的主语翻译为宾语,有里需要增加表示泛指概念的词语如“有人”“,人们”“、大家”、“我们”等,来作主语。
例1 Earth will be managed,like a farmor a factory.
人类将会像管理农场或工厂那样来管理地球。
增加“人类”作译文的主语,或者增加“人们”、“我们”作译文的主语,都是可取的。如果译文使用被动结构,“地球将会像农场或工厂一样受到管理”读起来会觉得“洋味”十足。
例2 It is odd that so little is knownabout the talented painter.
奇怪的是,人们对于这位有才华的画家知之甚少。
例3 It is generallyaccepted that the ex-periences of the child in his first years largelydetermine his character and later personality.
人们普遍认为,孩子们的早年经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的性格及以后的人品。
下列“It+系动词+动词的过去分词+that…”的结构中,也常使用这种译法:1)It is believed that…有人认为……2)It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that…大家认为……将英语原文中的by,in,for等作状语的介词短语翻译成汉语的主语,英语原文中的主语一般翻译成宾语。
例1 Doctors or teachers are needed inevery part of the world.
世界上的每一个地方都需要医生和教师。
例2 Our roofwas damaged in last night’s storm.
昨天的暴风雨损坏了我家的屋顶。
将英语的被动结构翻译成汉语
的被动结构英语中的一些被动结构可以翻译成汉语的被动句,常用“被”、“给”、“把”、“为……所”、“使”、“由”、“受到”、“得到”等表示。
例1 By whom will the children belooked after?孩子将由谁照看?例2 The two thieves had been caughtbefore the policemen arrived.
那两个小偷在警察到来之前就已经被抓住了。
将英语的被动结构翻译成汉语
的无主语句英语中的被动结构可以翻译成汉语的无主语名(译文A),特别是当英语被动语句“情态动词(must,can)+be+动词的过去分词”构成时,往往如此;也可以将其译成“主语+情态动词的含义+主动形式的谓语动作”的形式(译文B)。
例1 Wrongs must be righted when theyare discovered.
A.一旦发现了错误就一定要纠正。
B.错误一经发现就一定要纠正。
例2、Theseexercisesmustbefinished in class.
A.必须在课堂上完成这些练习。
B.这些练习必须在课堂上完成。
以下结构也常常翻译成汉语的无主语句。当然有时也可以根据行文的需要,将下列结构译成“添加泛指概念的词语作主语”的句子。
1)It is said that…据说……/有人说……2)It is estimated that…据估计……/有人估计……3)It is hoped that…希望……/人们希望……4)It is supposed that…据推测……/有人推测……5)It must be admitted that…必须承认……/大家必须承认……6)It is reported that…据报道……7)It cannot be denied that…无可否认……8)It must be pointed out tha…必须指出……9)It will be seen from this that…由此可见……10)It has been proved that…业已证明……打破原结构,译成新句型语言是变化多样的。英语被动结构的句子的译法灵活多样,无定规可寻,无一成不变的格式可套,就连被动语态的原来结构也可以打破,译成新的其他句型。
例:The conflict was intensified by thedifferent way in which the countries set outafter they achieved independence between thetwo World Wars.这一矛盾由于这些国家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间取得独立后起步的路子不同而加深了。
例1:This co-operation is rendered with-out calculation,without ulterior motive andwithout mercantile interest.进行合作时没有其他考虑,没有不可告人的用心,也不惟利是图。
5.浅议单层钢平台结构设计 篇五
在石油化工建筑中,钢平台结构随处可见,根据是否承重分为操作平台、承重平台两种;根据平台层数分为单层平台、多层平台两种;也可分为室内平台、室外平台。平台结构一般由钢柱、钢梁、支撑、平台钢板等组成,本文主要论述一下单层钢平台的结构设计过程和构造要求。
2 设计过程
2.1 荷载统计
1)恒荷载。包括结构自重、工艺设备荷载(适用于承重平台)等。花纹钢板平台结构自重一般按0.5 kN/m2计算,工艺设备荷载由主办专业提供。2)活荷载。包括人工操作荷载、雪荷载、积灰荷载等,风荷载、地震作用一般不考虑。其中人工操作荷载不与雪荷载同时考虑,仅取其中较大值计算。根据GB 50009-200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2006年版)工业建筑楼面(包括工作平台)上无设备区域的操作荷载,包括操作人员、一般工具、零星原料和成品的自重,可按均布活荷载考虑,采用2.0 kN/m2。
2.2 结构布置
平台结构布置主要是钢柱布置、平台梁布置等内容。结构布置在不影响工艺布置的前提下,按照均匀、对称的原则布置,钢柱一般采用H型钢、方钢等实腹式截面;钢梁布置应注意荷载传递的正确顺序,严格按荷载→次梁→主梁→钢柱或荷载→主梁→钢柱的顺序设计,钢梁一般采用工字钢、槽钢、H型钢等截面形式。
承重平台的工艺设备一般通过鞍座与平台相连。
2.3 结构计算
平台结构计算包括柱、梁承载力计算;结构刚度计算;基础计算等内容。梁、柱计算可以手工计算,也可以用软件建立模型进行电算。平台基础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
2.4 施工图设计
施工图设计包括平面设计、立面设计、节点设计、基础设计等。平台节点主要包括梁与柱连接、梁与梁连接、柱与基础连接等节点,节点设计应根据计算结果确定节点焊缝高度、焊缝长度、螺栓直径和数量、节点板厚度及尺寸等。
本文以一个工程实例简单介绍一下单层钢平台的设计过程。
该工程平台长11.7 m,宽6.7 m,高3.550 m,平台设钢梯两个,顶部需布置两个重12 t的设备,设备通过支座与平台梁相连,如图1所示。
平台恒荷载包括结构自重及设备荷载,活荷载为2.0 kN/m2。
平台柱共计6根,基本均匀、对称布置,平台梁布置时考虑设备荷载传递顺序,按荷载→次梁→主梁→钢柱的顺序,依次核算平台梁。平台计算包括柱、主梁、次梁承载力及稳定应力计算,本例仅简述一下平台柱的计算过程。平台柱截面为HW250×250×250×9×14,Mx=30.000 kN·m,N=100.000 kN。截面特性:A=8.998 0e-003;Xc=1.250 0e-001;Yc=1.250 0e-001;Ix=1.057 9e-004;Iy=3.647 2e-005;ix=1.084 3e-001;iy=6.366 6e-002;W1x=8.463 0e-004;W2x=8.463 0e-004;W1y=2.917 7e-004;W2y=2.917 7e-004。
根据GB 50017-2003钢结构设计规范第5.2.1条,钢柱截面塑性发展系数:γx=1.050,柱构件强度计算最大应力(N/mm2):44.874 N/mm2<f=215.000 N/mm2,柱构件强度验算满足。
根据GB 50017-2003钢结构设计规范第5.2.2条,平面内计算长度(m):3.550,平面内长细比λx=32.740,对x轴截面分类:b类,轴心受压稳定系数ϕx=0.926,等效弯矩系数βMx=1.000,Nex′=15 515.090 kN,柱平面内长细比:λx=32.740<[λ]= 150.000,柱构件平面内稳定计算最大应力(N/mm2):45.935 N/mm2<f=215.000 N/mm2,柱构件平面内验算满足。
根据GB 50017-2003钢结构设计规范第5.2.3条,平面外计算长度为3.550 m,平面外长细比λy=55.760,对y轴截面分类:c类,轴心受压稳定系数ϕy=0.737,受弯整体稳定系数ϕbx=0.999,等效弯矩系数βtx=1.000,柱平面外长细比:λy=55.760<[λ]=150.000,柱构件平面外稳定计算最大应力50.556 N/mm2<f=215.000 N/mm2,柱构件平面外验算满足。
腹板计算高厚比:H0/Tw=24.67<[H0/Tw]=65.7;翼缘宽厚比B/T=8.61<[B/T]=13.0。
3构造要求
1)平台柱长细比应符合规范要求。柱的长细比不应过大,主要是避免柱柔度大,在重力作用下产生过大的挠度和运输、安装过程中造成弯曲。根据GB 50017-2003钢结构设计规范第5.3.8条要求,柱的容许长细比为150。单层钢平台柱主要承受竖向荷载,一般柱截面很容易满足承载力要求,但平台柱较高时,往往控制柱截面的主要因素不是承载力要求,而是结构刚度即长细比要求,因此,必须控制钢柱长细比不超过规范要求。2)平台布置尽量减小悬挑长度。由于场地受限,钢柱无法靠平台外侧布置时,只能通过设置悬挑梁满足要求。对于有悬挑结构的平台,首先应保证悬挑结构满足承载力要求,其次应严格限制设备布置在悬挑部分。3)室外平台钢梯踏步应采用防滑踏步。对于室外平台,经常有雨、雪降落在表面,如不采取防滑踏步,容易引起工人滑倒等安全事故,因此,室外平台钢梯踏步必须采取防滑措施。4)平台四周应设置栏杆。由于工人经常上平台检查或操作设备,为避免工人从平台掉落,平台四周必须设置防护栏杆。
参考文献
[1]GB 50009-200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S].
6.浅议德语词义结构自然性 篇六
【关键词】die semantischen Werte, die symbolisierten Werten, die morphologische Natürlichkeit
1.Einleitung
Die semantischen Werte und symbolisierten Werte sind die Basis der m-werte. Sie legen fest: wenn eine Kategorie semantische unmarkiert ( sem< ) wird, dann wird sie auch symbolisiert unmarkiert ( sym< ), wird die endgültige Form unmarkiert ( m< ), das ist am einfachsten Fall, bei dem bei Basiskaterogie sem- und sym- und damit m- Werte überein stimmen. wenn eine semantische unmarkierte Kategorie symbolisierte markiert ( sym> ) wird, wird die endgültige Form markiert ( m>). In diesem Fall gibt es Konflikte zwischen sem- und sym- Werte, n?mlich dann, wenn die Kodierungen nicht ikonisch sind. Solche Kodierungen kommen durch die Wirkung von dem Prinzip des konstruktionellen Ikonismus v?llig oder partiell gegen l?ufigen Tendenzen im Sprachsystem zust?nde: Symbolisierungen von Kategorien gehen auf phonologischem Weg verloren, im Slavischen steht die W?rtern das Typs wie : knig-a - knig-?, wo das alte Flexiv - u phonologisch abgebaut worden ist. Es gibt auch innermorpholoische Konflikte zwischen verschiedener Auspr?gungen des konstruktionellen Ikonimus, z. B. bei Verben konstruktioneller Ikonismus der Numeruskodierung versus konstruktioneller Ikonismus in der Personenkodierung. wenn eine Kategorie semantisch markiert wird, kommt ihr die jeweilige komplement?ren Markierungswerte (m-werte) zu.
Zwischen den allgemeinen morphologischen Markierung befinden sich zwei grundlegende Relationen der Morphologie: (1) m> > m< (2) m> : m< > m<
Das Prinzip (1) zeigt, da? sich eine Richtung des morphologischen Wandels von mehr Markiertheit / weniger Natürlichkeit zu weniger Markiertheit / mehr Natürlichkeit entwickelt. Dieser Wandel ist ein natürlicher morphologischer Wandel.
Das Prinzip (2) zeigt, da? in allen innermorphologischen Ver?nderung bei denen eine st?rkere und eine schw?chere markiert Form miteinander konkurrieren, die weniger markierte Form den Erfolg erreicht.
Ein Beispiel ist gegeben, um die Wirkung von den Prinzipien (1) und (2) zu zeigen:. schwed, god - b?ttre - b?st > god - godare - godast ( vgl. Wurzel, W. U., 1984; 25 ). Hier sollte ein Ausgleich stattfinden, welcher Stamm würde sich durchsetzen? Der semantische Wert ist sem< für " god" und ist hinsichtlich des konstuktionellen Ikonismus der symbolisierte wert sym<, auf der Festlegung der beiden Werten ist der endgültige Wert von " god " m< ermittelt, für " b?ttre" gilt der entsprechende Wert m>. Wenn es ein Ausgleich im Paradigma auftritt, entwickelt sich es tats?chlich wie in diesem Fall : god - godare - godast. In dem gleichen Fall sind auch im Deutschen gut - besser- am bes-( s ) ten, vgl. mhdtsch. übel - wirser - wirsest > nhdtsch. übel - übler - am übelsten. Morphologische Markiert ist zusammenfassend festgelegt: " Prototypische Sprecherkategorie ( sem< ( Ki ) ) sind dann insgesamt perzeptiv ` leicht ` ( m< ) , wenn sie morphologisch gut' 'verpackt ' sind ( sym<( Ki , Si ) ), andernfalls nicht ( m> ) " ( Wurzel, W. U., 1984; 26 ). Morphologische Natürlichkeit wird diesem Sinne auf die Perzeption bezogen gefa?t: " Morphologische Markiertheit /Unnatürlichkeit ist Perzeptionskomplexit?t." ( Wurzel, W. U., 1984 ; 26 )
2. Die Natürlichkeit morphologischer Einheiten
Aus der Natürlichkeit der betrachteten Formativen ( Morpheme ) und W?rter resultiert die Natürlichkeit morphologischer Einheiten. Mayerthaler stellt fest, da? haupts?chlich die Perzeption die Natürlichkeit morphologischer Einheiten bestimmt. Nach dieser Feststellung von Mayerthaler ist exterme Flexion natürlicher als interne Flexion, und Pr?- und Suffixe sind natürlicher als Infixe. Es gibt in der Natürlichkeitsbewertung Zusammenh?nge zwischen syntaktischer und morphologischer Struktur der Sprachen. Suffixe mit der Basisrangordnung " Subjekt - Objekt - Verb " sind natürlicher als Pr?fixe in den Sprachen, aber hingegen sind Pr?fixe mit der Basisrangordnung " Verb - Subjekt - Objekt " natürlicher als Suffixe. Das entscheidende Prinzip ist, da? natürlicher Wandeln in der Morphologie auf natürliche Formen / W?rter hinzielt.
Um die Natürlichkeit der morphologischen Prozesse analysieren zu k?nnen, mu? zuerst der Begriff der morphologischen Prozesse erkl?rt werden. Ein morphologischer Proze? ist " jede Operation, welche eine morphologische Enkodierungsfuktion erfüllt " ( Wurzel, W. U., 1984; 27 ). Der Begriff wird von seiner Funktion hererfa?t, nicht von seiner Form hererfa?t. Wurzel bildet die Baumstruktur der morphologische Prozesse wie folgt ( Wurzel, W. U., 1984; 27):
( Wurzel, W. U., 1984; 27 )
3. Die Gliederungen der syntagmatischen Proze?typen
Die Gliederungen der syntagmatischen Proze?typen erfolgt nach Mayerthaler in additive und nichtadditive Prozesse. Segementale und nichtsegmentale Prozesse geh?ren zu den additiven Prozessen. Bei den segmentalen Prozessen werden Affgierung und Reduplikation unterschieden. Nur modulatorischadditive Prozesse geh?ren zu den nichtsegmentalen Prozessen. Nicht additiven Prozessen bestehen aus modulaorischen Prozessen, ?-Prozessen und subtraktiven Prozessen.
"Ein Proze? ist als natürlich angesehen, besteht darin, da? er innerhalb seines ikonischen Funktionspotentials angewandt wird, ansonsten ist er mehr oder weniger unnatürlich" ( Wurzel, W. U., 1984; 28 ). Es ist klar, da? nicht alle Prozesse für die Enkodierung aller Kategorien in gleicher Weise geeignet sind, damit k?nnen sich für die einzelnen Proze?typen spezifische ikonische Funktionspotentiale ergeben. ?-Prozesse, subtraktive Prozesse und modulatorische Prozesse haben nach Mayerthaler keine ikonischen Funktionspotentiale.
Um den Markiertheitsgrad eines morphologischen Prozessen genau zu bestimmen, werden wieder die Basisbegriffe semantische Markiertheit und Symbolisierungsmarkiertheit benutzt. Die semantische Markiertheit ist wie folgt festgelegt:
( i ) Ein Morphologischer Proze?, der innerhalb seines ikonischen
Funktionspotentials operiert, ist semantisch unmarkiert ( sem ), andernfalls
mehr oder minder markiert ( sem )
( ii ) Ein Morphologischer Proze?, der innerhalb seines ikonischen
Funktionspotentials operiert und einen konstruktionell durchsichtigen
Output erzeugt, ist semantisch maximal unmarkiert ( max sem )
( iii ) Ein Morphologischer Proze?, der au?erhalb seines ikonischen
Funktionspotentials operiert und der einen konstruktionell nicht
durchsichtigen Output erzeugt, ist semantisch maximal markiert ( max sem )
(Wurzel, w. u., 1984; 28 )
Wenn eine morphologische Form konstruktionell durchsichtig ist, wird der Grad Symbolisierungsmarkiertheit wie folgt bestimmt:
Ein morphologischer Proze?, der eine semantisch markierte ( sem ) Kategorie enkodiert, ist hinsichtlich seiner Symbolisierung
( i ) unmarkiert ( sym ), wenn der Proze? additiven Charakter hat;
( ii ) maximal unmarkiert ( max sym ), wenn der Proze? segmental-additiven
Charakter hat;
( iii ) markiert ( sym ), wenn der Proze? nichtadditiven Charakter hat;
( iv ) maximal markiert ( max sym ), wenn der Proze? subtraktiven Charakter
hat.
( Wurzel, W. U., 1984; 28 -29 )
4. Abschlu?
Ein morphologischer Proze? ist maximal unmarkiert ( max, m; maximal natürlich ), wenn er hinsichtlich seiner Kategorienmarkiertheit und hinsichtlich seiner Symbolisieruntgsmarkiertheit maximal unmarkiert ( max sem und max sym ) ist ( Wurzel, W. U., 1984; 29 ). D. h. maximale Unmarkiertheit besteht in der semantischen maximalen Unmarkiertheit und der maximalen Symbolisierungsunmarkiertheit.
Literatur
[1] W.U Wurzel. Flexionsmorphologie und Natürlichkeit - Berlin 1984
[2] W.U Wurzel. Studien zur deutschen Lautstruktur -Berlin 1972
[3] Mayerthaler Lexion der natürlichkeitstheoretischen Sytax und Morphosytax –Thübingen 1988
7.议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特征 篇七
摘 要 资本结构对于加强企业的治理结构管理和规范企业行为有重要的作用,能够提升企业的价值。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特征,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资本结构 股权结构 债权结构
一、国内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
20世纪90年代,国内很多学者对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其中,李远慧,郝宇欣对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研究比较有借鉴意义,他们认为影响因素主要是企业规模,非税务税盾,流动性,盈利能力,成长性,利息保障倍数,资产担保价值比例。根据2000一2004年北京地区上市公司的数据分析得出结论:企业规模与资本结构显著正相关;非税务税盾和资本结构显著负相关;流动性也和资本结构负相关,但相关性相对较弱;而盈利能力,成长性,利息保障倍数,资产担保价值比例与资本结构没有呈现出相关。
二、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中的股权结构特征
1.股权向国有股高度集中
这种不合理的股权结构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国的国有股一股独大的现象。上市公司的非流通股主要是国家股和法人股,其中国家股又居于主导地位。所以问题在于,国家股股东不仅关心上市公司的回报,而且还关注就业、社会稳定、财政收入等指标,在多重目标约束下,国家股股东有时会为了其他目标而忽略利润最大化,因此国家股股东的利益与流通股股东的利益有时候并不完全一致。
2.公司經营管理者没有持股或持股比例很低
我国上市经理人薪酬结构很单一,大部分公司实行的是以工资、奖金为主体的传统薪酬制度,上市公司没有用本公司股票对经理人员进行一项长期激励,只有部分公司经理人持有本公司一定的股权,而这部分公司经理人虽然持有股票或股票期权,但相对于公司总股本规模而言还是很小的。
三、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中的债权结构特征
1.流动负债比例偏高
一般而言,短期负债占总负债的一半较合理。有数据表明,当前在上市公司资产负债偏低的情况下,公司流动债务比率却偏高,很多公司流动负债在债务总额中约占70%以上。流动负债的债务风险较大,偏高的流动负债水平限制了上市公司扩大总负债的动机和能力,使上市公司很难面对金融市场环境发生的变化,如利率上调、银根紧缩时资金周转出现困难,从而增加上市公司的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
2.公司负债筹资结构不合理
企业债券融资比例极小。通过对沪深两市1000多家上市公司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总负债中债券融资所占比例极小,只有少数公司有债券融资,债务主要是银行贷款。我国自1986年发行企业债券以来,累计发行3000多亿元,平均每年只有200多亿元,2000年上市公司通过股票融资1554亿元,企业债券只有100亿元,是股票融资的6.4%。而美国公司2000年1到11月份通过债券融资达9350亿美元,同期发行股票融资只有1460亿元,债券融资是股票融资的6.4倍。
四、政策建议
1.降低国有股比例,调整股权结构
继续实行国有股减持计划,可以考虑国有股向优先股和债权转化。一方面可以稳定地获取收益,保障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另一方面可以大大降低政府对企业干预,落实企业的经营自主权。通过“ 股转债”,既降低国有股的比重,又不至于引起资本市场的动荡。其次在股权资本内部,实现股东多元化。只有对大股东进行有效的制衡,才会有可能实现公司内部结构的制衡。国有资本“股转债”有助于改变“一股独大”的情况,但是更好的股权结构是“多股制衡”。多元化股东结构中除了国家之外,还必须包括银行,企业法人,投资基金,本企业职工以及社会公众等多种主体,尤其是要加大企业投资者的持股比例。由于机构投资者代表个人投资者利益,加之其实行专家管理,因此,能激励也有能力对企业实行有效监督。
2.大力发展企业债券市场,提高上市公司债券融资的比例
发展企业债券市场有利于企业融资来源多元化,加快企业直接融资,减轻企业对银行贷款的依赖,改变我国企业银行债务融资比例过高的现状,形成债券、股票与银行贷款融资合理配置的融资结构。其次,在我国上市公司“软约束”的特殊情况下,发行企业债券将迫使企业增加经营压力,增强资金成本意识,建立有效的自我约束机制。目前,我国债券市场的落后已影响到企业的资本结构。政府要淡化或者逐步取消计划规模管理,尽快推行企业债券发行核准制,扩大企业债券的发行规模,减少对企业债券市场运行的不必要的行政干预,完善法规体系,促进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邓芸芸,田风.我国实行经营者持股制度的必要性.经济研究参考.
[2]顾瑞朋.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对公司治理影响的研究.
[3]杨立霏.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决定因素实证分析文献综述.学术交流.
8.浅议油画色彩结构中的秩序 篇八
所谓“秩序”是指事物存在的一种状态,按照一定的联系组织在一起。秩序包含自然秩序和社会秩序两大类。而秩序感的建立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和探究充斥于我们周围环境的各种规则。那么在油画艺术中,色彩结构的秩序感对于构成画面形式美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建立和谐的色彩秩序感是符合人在视知觉上对画面色彩审美形态的需要,这是经过画家的感觉以及在色彩运用经验积累的基础之上的主观构建,它既能符合客观色彩的和谐之美又能打破客观规律建立新的秩序美感,从而使画面色彩的构成摆脱对客观事物的束缚,在视觉心理和画面形式上建立新的色彩秩序来表达画家独到的主观感受。由此可见,色彩结构的秩序美对于构建画面形式美感的重要性。本文从以下几方面来试析油画色彩结构中的秩序,从而指导和完善今后的绘画实践活动。
一、色相对比秩序
从色彩艺术的历史上看,各个时期都有许多作品是用色相对比来完成的。因为这种色彩结构既具有原始神秘感又能表现现实的质朴情怀,展现了纯粹的色彩世界。也正是这一点,它是色彩结构中最基本的色彩秩序,在色相对比中色彩是由原色组成的对比效果,即展现了物体基本的色相,又能呈现稳定和谐的秩序美感,色彩对比效果简明有力,体现了最基本的秩序美感。不论是西方拜占庭时期的镶嵌彩色玻璃画用色相对比来暗示象征性,还是现代艺术家用色相对比来体现欢乐、深沉、悲伤等不同的意境,都表达了画家对物体最本真的色彩感受。
二、色彩冷暖对比
画面色彩的冷暖变化,是色彩结构中对人的情感影响最大的色彩秩序。人们见到暖色,如红、橙、黄等,会联想到阳光、火光、鲜血等景物,产生热烈、欢乐、温暖、开朗、活跃、恐怖等感情反应。见到冷色,如蓝、青等,会联想到海洋、月亮、冰雪、青山、绿水、蓝天等景物,产生宁静、清凉、深远,悲哀等感情反应。在生活中,我国喜庆活动多用暖色调装饰,以显示热烈欢快的气氛。酷夏避暑,冷饮场所中的环境多用冷色调装饰,使进入这种环境的人们心理上产生凉爽的感觉。冷暖是温度给人的感觉,怎么会与视觉领域的色彩感觉相联系?其原因是冷暖不同色调的色彩环境刺激人的感官,产生了降低血液循环或加快血液循环的生理现象。色彩通过人的视觉感官,进而产生心理反应,这种反应显示出色彩的感染力。而冷暖色彩在心理上产生的种种相对的反应,说明其具有复杂的表现力,但这种表现力并不是孤立的、绝对的,是需要与绘画中的情节、形象等构图中的种种其他因素相联系、相结合而产生的。正如野兽派的作品画面多呈现出黄、红、橙等颜色,视觉效果上使人产生温暖的感觉,其领袖马蒂斯说过“我的作品好像一种抚慰,像一种稳定剂,或者像一把合适的安乐椅,可以消除他的疲劳”。
三、补色对比秩序
在色环中的任何直径两端相对的色称为互补色,包括一切在对角线90度以内的色,比如红与黄绿、绿、蓝三色都能构成补色关系。因此在色彩应用中,补色关系的使用可以使画面产生对比强烈的色彩效果。尤其从德拉克罗瓦开始的画家,补色对比关系在画面中的应用成为突破传统色彩的深暗增添画面明朗的关键,随之而后的印象派通过光与色的科学研究,发现大自然中丰富的色彩关系,直至现代各流派画家更加大胆自由的发挥,使画面色彩呈现了巨大的创造力和形式美感。从色彩生理、心理上说人的眼睛生理本能的需要补色建立视觉平衡,互补的两色是彼此依靠的,若缺少任何一方,视觉上会本能的将其呼唤,或直接或间接。这就如同长期生活在干燥炎热地带的人就自然的喜欢蓝色,而生活于草原上的人就喜欢使用红色等对比色来建立视觉的舒适与平衡来达到情感上的满足。所以说画面色彩中补色对比所带来的鲜明和热烈是为达到画面色彩整体的和谐与秩序。那么一个画家只是知道补色对比能加强视觉的鲜明度是远远不够的,还需不断的创作时间中进行实验和总结,从而转化为自身内在的色彩感受。
四、纯度对比秩序
“美的色彩结构就等于色彩秩序”,这源于奥古斯丁“美在秩序”中的美学观点。那么在画面色彩的应用中,色彩的纯度强弱是指色相感觉明确或含糊、鲜艳或混浊的程度。高纯度色相加白或黑,可以提高或减弱其明度,但都会降低它们的纯度。如加入中性灰色,也会降低色相纯度。在绘画中,大都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色相的颜料调合的复色。根据色环的色彩排列,相邻色相混合,纯度基本不变(如红黄相混合所得的橙色)。对比色相混合,最易降低纯度,以至成为灰暗色彩。色彩的纯度变化可以产生丰富的、强弱不同的色相,而且使色彩产生韵味与美感。对于纯度的色彩的心理,纯度高的暖色给人以动感和兴奋感,而纯度低的冷色给人以沉静和安定感、轻重感。明度高的色彩给人以轻飘感,明度低的色彩给人以沉重感、软硬感。明度高、纯度也高的色彩给人以华丽感,纯度低、明度也低的色彩给人朴素感。
五、色彩面积与位置在画面中的秩序感
当颜色进入画幅以后,色彩的面积大小与位置应是形成画面结构与表达主题思想和感情的重要因素,对画面的均衡稳定、对比协调、色调位置交错、产生色彩呼应的节奏韵律感都起着重要作用。在油画中是用色彩的大小、形状、位置来表现三度空间,虽不像运用色彩平面构成的装饰绘画那样明显可辨,但对着画面色彩结构的秩序感也起着稳定性的作用。在色彩面积对比中,色彩的明度、纯度和色相是主要影响因素。在明度和纯度相同的色彩中,如红、黄、绿在视觉上有扩张感,而蓝、紫、黑则具有缩小感,因此在油画创作中把握画面色彩的面积、位置的平衡,才能达到和谐的色彩秩序。如蒙德里安的作品,色彩是那样的简单和单纯,以平面装饰的构成性语言来表现自我。他的画面中的色彩面积、位置的大小对比不仅仅是为了达到色彩视觉的平衡,而是在绘画创作中形成以色彩面积的大小与位置的经营来构成有节奏的色彩秩序。
9.浅议野营房便于运输之结构改动 篇九
1 目前野营房结构与运输的特点[3]
目前野营房的基本结构为正六面体、整体焊接式,这种结构方式对于生产和运输均有其便利之处,其底座与房顶、墙体牢固的焊接在一起,对房子的强度及防水性均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并且能够在车间内一次制作成型,达到成品的要求。对于吊装运输也能够满足井场频繁移动的需要,但运输中一个房子就占用一辆车,无形中增加了运输成本,这可以说是整体焊接式房子的一个缺点。以1栋8 m×2.8 m×2.8 m的房子为例,总体积约为63 m3,如果按200元/m3计算(陆运+海运),1栋房子的运输成本为1.25万元。如果井队搬家,10栋房子就要用10辆车来运输,这样无疑对整体成本有一定的影响。
2 野营房结构改动设想
经上分析,房子运输成本的增加主要是由房子的体积决定的,1栋房子的外壳是方的,里面大部分是空的,一般房子里面仅安装生活用基本设施,如桌、凳、床、洁具等,由此假想若将房子设计成为分体式结构,也就是说房子的房顶、墙面及底座均可拆分,在有住宿要求时其结构与普通房子无差别,在有运输及储存等要求时其房顶、墙面及底座拆开,几层叠放,再将几栋房子的内部设施放在其中一栋没有拆分的房子中,这样n栋房子的体积就与两栋房子的体积相当,无疑减少了成本。
3 运输成本初步估算
仍以1栋8 m×2.8 m×2.8 m的房子为例,其底座高度按300 mm计算、房顶高度按150 mm计算、墙板按100 mm×3(含前后墙板、隔板和门窗)计算,1栋房子叠放后总高度约为750 mm,4栋野营房叠放情况见图1,4栋房子叠放后高度约为3 m,叠放后总体积为67 m3,与原来1栋野营房63 m3的体积仅差4 m3。把5栋野营房的内部设施堆放在1栋野营房中是可行的,因此5栋野营房拆装叠放后的总体积便成为4栋拆装叠放后的体积和1栋整房的体积之和,即67+63=130 m3,未拆装叠放前5栋房子的体积为63×5=315 m3。其体积之差为185 m3,按200元/m3的运费,一次节约成本为3.7万元。如若井队搬家,原用5辆车减少至2辆车,在车辆紧张,路途遥远时节省下来的3辆车是十分可观的,而其所增加的仅仅是现场拆装问题。
4 方案实施可行性分析
4.1 结构可行性分析
为了拆装方便,减少现场工作量,所有拆装部分均设计为非焊接式,底座与房顶部分改动不大,仅是与墙板连接处做连接处理,4根立柱及门柱采用L箱形结构,上下两端向外卷边,在房子外侧留有螺栓安装位置,立柱结构及连接简图见图2。
墙板采用小折边形瓦楞板,以节约叠放后体积,墙板带窗及防盗窗(如果窗宽出墙板太多可用可拆式窗),门可拆,墙板与立柱、门柱(窗框)采用T形接口形式,用螺栓连接,连接简图见图3。墙板与底座、房顶连接采用上下两端向外卷边,在房子外侧安装螺栓。由于所有连接均为螺栓连接,为起到防水的作用所有连接处均要求增加橡胶垫。
4.2 内部设施拆分可行性分析
内部设施中床、写字台等均可用地脚固定,拆装方便;洁具固定用地脚固定,上下水使用由壬连接,所有电气元件均预埋,且不高于墙体,厚于墙体的均可拆卸,连接处均为快接电插件。
5 结语
这种结构的野营房对于大批野营房的长途运输所节约的成本是十分可观的,并且制造成本与传统野营房的成本差别是很小的,安装时2人~3人2 h内是能够完成安装的,如果批量生产,对于生产单位及使用单位均会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张小军,张玉泉,许新雷,等.野营房的结构设计及其制造工艺[J].石油矿场机械,2008,37(5):103-105.
[2]贾万录.长庆新型野营房的设计及制造[J].山西建筑,2007,33(33):104-105.
10.浅议厂房钢结构设计常见问题 篇十
1 厂房结构体系的选型问题
在进行厂房结构的方案选择时,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考虑确定, 如技术经济分析、结构设计分析、建筑节能设计以及满足工艺流程等。其中, 格构式钢框架也可选择, 它由析架以及钢缀条柱构成平面框架, 并使用双层保温压型钢板来为墙体以及屋盖进行围护。当然, 柱一网架结构方案也是必不可少的方案之一。它的特点就是:承重结构主要采用钢筋混凝土柱或轻钢, 上设双层保温压型钢板屋盖, 并以钢网架为屋盖承重。墙体则以保温压型钢板或砌体作保温围护。
现行方案具有经济性好、结构轻盈、造价较低、无论外形还是内部都较为美观、安装和制造周期短等优点, 并且能够符合建设单位的要求, 从而得以顺利实施。但是, 已建结构也存在着结构刚度差、耐久性差等其固有的问题。尤其是一些高寒地区, 由于存在长期积雪的可能, 刚度问题以及围护结构的耐久性问题就会表现出来。
2 门式刚架柱网尺寸的选择及结构体系的布置问题
门式钢架柱网在进行布置时, 应首先满足厂房工艺使用的要求, 门式钢架间距一般是6~9m, 不论是否具有吊车, 门式钢架的合理柱距, 建议采用8~9m。工程中构件数量的多少, 将直接影响施工进度、安装的工程量、工程的造价以及加工的工程量。若工程中采用9m的柱距, 此时的吊车梁、攘条、钢架等构件的数量, 比起6m柱距大约会减少30%。虽然如此情况会导致截面增大, 但是这样会降低工程造价并缩短施工周期。门式钢架的较经济跨度一般可以在21~24m范围内采用, 其合理的最大跨度一般不应大于36m。
其次, 结构体系的选择方面。墙梁和攘条不仅仅是承受水平以及竖向荷载的构件, 也是钢架之间的连系构件。每个温度区段, 在厂房的第二柱间或端部柱间应设置屋盖的横向支撑, 其纵向水平力一般应由支撑体系承受, 为使整个厂房形成一个稳定的空间结构, 需要在厂房其余的位置, 锤隔大约40m就设置一道横向的支撑。门式刚架轻型结构房屋的横向温度区段一般小于或等于150m, 而纵向温度区段则一般不大于300m。
3 檩条、墙梁及拉条应注意的问题
经济高效的实腹式带卷边C形和Z形冷弯薄壁型钢, 能够足以发挥材料的性能, 整体刚度好, 惯性矩及其截面回转半径相对较大, 因此, 一般情况下为门式刚架轻型钢结构厂房的墙梁及檩条所用。但是, 其同样具有一些缺点, 比如对荷载的偏心比较敏感, 截面抗扭刚度较小。因而, 在进行数据的计算过程中, 应该考虑到可能产生的约束翘曲应力以及扭转变形。
对檩条、墙梁及拉条等围护构件进行设计时, 需要注意几个方面:一是在施工过程中, 为了防止施工不便情况的出现, 一般不应采用双层拉条;二是风吸力组合作用下的檩条下翼缘受压时, 应该使用稳定计算加以解决;三是檩条的糙定性在风吸力作用下, 可以使用《冷弯薄壁型钢结构设计规范》以及《钢结构设计规范》中的公式进行验算。使用连续构件是为了节省墙梁及檩条, 但是不少单位没有进行试验确定其塔接长度, 因而导致塔接长度及连接无法满足连接梁的条件。因此, 在对其进行设计时, 如果使用连续的墙梁及檩条, 要对其塔接长度进行试验确定, 同时, 还需要对其在支座不均匀沉降及温度变化情况下可能出现的隐患加以注意。
4 门式轻钢钢架常见设计质量问题
在门市轻钢钢架设计过程中, 常见的质量问题主要有:
(1) 有的工程无论门式刚架跨度设计的有多大, 选用柱脚螺栓时都按照最小直径M20进行, 因而造成了工程事故。针对此种情况, 在考虑到与柱脚的刚度相称及相关的不利因素影响的情况下, 对锚栓的计算应该按照最不利的情况进行。建议按本措施:一般当刚架跨度不大于18m时, 应选用2个M24;不大于27m时, 应选用4个M24;不小于30m时, 应选用4个M30。
(2) 有的工程在设计过程中按刚接计算设计斜梁及钢柱, 但在实际施工中则省掉钢柱, 用钢筋混凝土柱或砖柱支承斜梁, 因而造成了工程事故。针对此类事件,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表达清楚节点的构造, 并使之与计算相符。梁、柱拼接点大都按照刚接点进行计算, 而因为端部封板较薄, 使得其与计算出入较大, 因此, 为保证短板刚度足够, 应该严格控制封板厚度。
(3) 有的工程在对门式刚架斜梁进行拼接时, 把腹板与翼缘的拼接接头放在一个截面上, 这样很易造成工程隐患。在对拼接接头进行设计时, 腹板接头与翼缘接头必须错开。也有单位在设计檩条时, 并没有提及镀锌方法以及镀锌量, 而只是简单的要求镀锌, 因此, 施工单位采用电镀, 导致施工尚未完成, 檩条就已经生锈。故而在设计时就应该提出需使用热镀锌带钢压制而成的翼缘, 并且对镀锌量加以要求。
(4) 保证整体稳定的重要措施是檩条或墙梁、拉条及隅撑位置的设置, 而有的工程设计却取消了它们的设置, 这样就很有可能造成工程隐患。在特殊情况下若无法设置隅撑, 为保证梁柱翼缘不出现屈曲, 应采取可靠有效地保障措施。门式刚架斜梁及钢柱的腹板或者翼缘板的厚度可变, 但是, 有的单位翼缘板由20mm骤然变成8mm, 相邻板的突变对整体受力非常不利, 因此, 在进行设计时, 需逐步变薄, 应以2~4mm的级差变化为佳。
(5) 有的工程, 可能会建筑在八度地震区域, 但是它的柱间支撑仍旧采用直径较小的圆钢, 这就可能导致工程隐患的发生。因此, 在八度地震区域的建筑工程, 应对柱间支撑进行严格的计算, 并且应该选用角钢断面。
5 结论
在现代建筑中, 钢结构具有工业化生产程度高、安装设计时间短、用钢量少等优点, 在仓库以及厂房等大跨度结构中得以广泛应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钢结构设计技术也在不断地进步, 钢结构现代建筑中也会越来越受到欢迎,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钢结构设计技术会取得进一步的突破。
参考文献
[1]闫德楼, 闫立红.多层工业厂房结构设计问题的若干探析[J].中国科技财富, 2011 (03) .
[2]龚辉.某厂房结构优化设计与分析[J].建筑结构, 2011 (S1) .
[3]高海强.多层工业厂房结构设计论议[J].科技资讯, 2012 (04) .
[4]张玮敏, 刘虎堂, 孔利萍, 周莉.多层工业厂房结构设计常见问题[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上旬刊) , 2012 (06) .
【递进式结构议论文】推荐阅读:
分层递进教学案例12-23
递进班学习心得体会01-21
数学教学法论文:“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尝试01-08
第四批人才递进培养心得体会11-27
“五环渐进式”课堂教学模式12-30
中年级分层渐进式语段教学有效性思考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