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初一语文上册课本

2025-01-06

新版初一语文上册课本(共4篇)

1.新版初一语文上册课本 篇一

【自主学习】

1、niàng sǒu hè liáo shū cháo chēng yùn

2、散文,朱自清,佩弦,学者,民主战士,《荷塘月色》、《背影》、《绿》、《春》、《匆匆》

3、欣欣然:欢欢喜喜的。

朗润:明朗润泽。

酝酿:文中是说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繁花:密密的开着的花

赶趟儿:文中是各种果树也争先恐后地开花。

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招展,迎风摆动。

4、①拟人,排比 ②拟人 ③引用,比喻

【合作探究】

5、春草图 春花图 春风图 春雨图 迎春图

6、略

7、如:第2段:总写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情态。用拟人手法勾画大自然“刚睡醒的样子”,为下文具体的春景描绘提供了美好的背景;再说,山、水、太阳最能向人显示春天气息,作者选用“朗润”、“涨”和“红”分别描绘山、水、太阳睡过一冬而醒来的情态,非常传神。

第3段:春草图。先正面写,第一句用拟人手法,第二句由近而远,把春草人格化,显示春草的生命力,“嫩嫩的”、“绿绿的”,从质地、颜色的角度,突出了春草新鲜的特点,“满是的”用口语显示春草的生机勃勃的特点;后侧面写,第三、四句写春草给人的欢乐与感受,充满活力。

第4段:春花图。首先,这一段写得很有层次:树上-花下-遍地;其次,这一段文字注意色与味、虚与实、动与静的配合:由与前后照应的“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说到“花里带着甜味儿”色彩与甜味相勾连;由花味甜联想到果实,实与虚相结合,蜂闹蝶舞与繁茂鲜艳的花们相映衬;第三,巧用拟人、排比、比喻,写春花竞相开放。总之,画面五彩缤纷,富有立体感。(这一节应当让学生充分讨论,言之成理,都应予以肯定、鼓励)

第5段:春风图。风是无形的,但可以感觉到它的存在。作者分别用触觉、嗅觉、听觉写春风。触觉:引用诗句,又打一个比方,让人感到春风的温暖;嗅觉:“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让人闻到春风的芳香;听觉:鸟鸣的清脆、婉转,风声水声的轻盈,笛声的嘹亮,让人听到春风的柔和。风是无形的,但作者笔下的春风却有形、有味、有声、有情。

第6段:春雨图。引出春雨后,用“可别恼”这一口语,显得特别亲切而有情趣,下面就引导读者品味江南春雨的妙处:细密、闪烁、绵长;亲吻着“树叶儿”、“小草儿”;烘托出“安静而和平的夜”;滋润着乡间的行人与农民,这一切充满了诗情画意。

第7段:迎春图。“风筝”是春天的信使,写风筝渐渐多了,实质是写屋外的人多了,因为春天来了。全段都用短句,读来富有节奏感,让人感到精神抖擞,充满希望,充满力量。

8、结尾三个句子,不仅比喻巧,意义深,而且分行排列,先后有序。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因为她是“新生”的;把春天比作“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因为她非常“娇美”;把春天比作“健壮的青年”,因为她有“无穷活力”。这正是对五幅春景图含义的概括,点明了全文的中心。这三句的顺序,从“娃娃”到“小姑娘”到“青年”,又形象地点明春天成长进程。最后说“领着我们向前去”,表达了作者追求美好未来的强烈感情。而且用“去”字结尾,正与开头“东风来了”的“来”字相呼应。开头是在盼春中到来,最后是进入春天的行列向前去,一来一去,一呼一应,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这三个比喻句,从“新”“美”“力”赞美春之生机。

9、如:①“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明确:这句寓树以人的情态、动作,“赶趟儿”表明争先恐后地,要赶上这明媚的春光,百花争春,这就是把花写活了。

②“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明确:这句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方法,不仅使色彩更鲜明,而且激起读者丰富的想象。

③“野花遍地是,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明确:把野花比喻成眼睛,星星,能让人感受到一股明媚的阳光,没有直接写到风,却能够让人明显地感到一股习习的春风。等等。

【精读精练】

10、①写出了小草旺盛的生命力。②用拟人的手法,既写出了声音,也写出了气势。

11、写人的动作行为,实际上是间接地写草地,突出草地的嫩绿可爱。

12、繁花似锦

13、表现春花色艳,惹人喜爱。

14、正面 侧面

2.新版初一语文上册课本 篇二

如果一个整式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而且末知数的次数是1,那么这个方程就叫做一元一次方程。解一元一次方程方法及步骤:合并同类项—移项—系数化为1—去括号—去分母。

角的概念: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是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是角的两条边。角度制的换算:1°=60′;1′=60″;1周角=360°;1平角=180°;1直角=90°

概念总结:

1、正负符号相反、而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称作互为相反数。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为0,相除等于-1,0的.相反数仍是0。

2、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次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同类项相加时,同类项的系数相加作为新的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这个过程也叫合并同类项。

3.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本预习资料 篇三

【课前预习】

1、自学生字词,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举世闻名 众星拱月 玲珑剔透 奇珍异宝 金碧辉煌 不可估量 天南海北 风景名胜 历史文物 象征 精华 灰烬

2、查一查,你对圆明园的辉煌与毁灭有哪些了解?

3、自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4、熟读并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预习作业】

一、找近反义词。

(近义词)宏伟—— 瑰宝—— 仿造——

掠走—— 销毁—— 估量—

(反义词) 破坏—— 热闹——

二、词语解释:

举世闻名—— 宏伟——

殿堂—— 饱览——

象征—— 瑰宝——

名胜— 诗情画意——

三、填空。

1、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被称为“ ”、“ ”,课文主要写了 。

4.五年级上册语文S版 电子课本 篇四

语文S版

第一单元:

童话:文章主旨、品味语言、体会感情 小 麻 雀

高尔基

有只黄嘴小麻雀名叫普季克,住在屋檐下那个温暖的窝里。他还不会飞,只能拍着翅膀,伸着脖子,往窝外东张西望,想快点儿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合不合自己的心意。麻雀妈妈看见了,有些不放心,就说:“孩子,小心,会摔下去的!”

“摔下去会怎么样呢?”普季克歪着脑袋问。

“一摔下去,猫就会把你吃了!”妈妈向他解释。

日子就这么过去了,可普季克的翅膀长得不紧不慢。

有一回,天上刮起了风,普季克又问妈妈:“这„„这是怎么回事啊?”

妈妈向他解释:“这是刮风。刮风时,你要当心,不然的话,被风刮到地上,就会让猫给吃了!”

普季克不爱听这些,他摇着脑袋说:“树为什么要摇来晃去呢?树不摇,风就没了„„”

妈妈说不是那么回事儿,可普季克还是不相信,他样样都爱按照自己的意思解释。

一个庄稼汉从屋檐下走过,两条胳膊摆来摆去。普季克就说:“他翅膀上的毛都让猫给咬掉了,光剩两根骨头了!”

妈妈纠正说:“你说得不对。他是人,人没有翅膀。”

“为什么?”

“人是高一等的动物,他们不是用翅膀飞,而是用双脚走。”

“不对!谁都该有翅膀。我长大了,要让所有东西都能飞。”

普季克不相信妈妈的话。他还不知道,自作聪明,不听劝告是要吃亏的。一天,他蹲在窝边,扯着嗓子,唱着自己编的歌。他越唱越高兴,不知不觉就手舞足蹈(dǎo)起来,一不留神,掉到窝下边去了。一只大花猫,眼睛绿莹莹的,正好蹲在那里。普季克惊慌失措,拼命扇动着翅膀。

妈妈从树上扑下来。她把普季克推到一边,浑身的毛竖起来,张大了嘴巴,双眼直瞪(dâng)着大花猫。她那凶猛的样子,使大花猫大吃一惊。

普季克又害怕又着急,一下子竟从地上飞了起来,落到了窗台上。紧跟着,妈妈也飞了起来,可尾巴上的羽毛却让扑上来的大花猫咬掉了。不过,她好像一点儿也不在乎,蹲在普季克身边,啄啄他的后脑勺,欢天喜地地问:“怎么样?怎么样?”

“嗯,没什么!”普季克说,“总得一样一样学嘛!”

大花猫蹲在地上,舔(tiǎn)了舔爪子上麻雀妈妈的羽毛,绿莹莹的眼睛盯着他们,懊恼地叫着:“妙极了的一只肥嫩小麻雀,像老鼠一样妙,喵喵,可惜没有了!”

普季克终于会飞了,他感到十分高兴;可看着妈妈那光秃秃的尾巴,他又觉得鼻子酸酸的。

1.文章麻雀妈妈是怎样的,普季克是怎样的一只小麻雀?

2、读一读文中带括号句子的中画线句子,说一说表达了麻雀妈妈和普季克什么心情? 金 奖 章

天已经亮了,可鸟国的王宫(gōng)大厅里依然静悄悄的。昨天鸟王孔雀过生日,鸟儿们喝得酩酊(mǐngdǐng)大醉,现在都还在梦里呢!只有乌鸦不声不响地在收拾着大家吃剩的残渣(zhü)碎屑。

太阳出来了,鸟儿们纷纷醒了。突然,鸽子风尘仆(pú)仆地从外面飞了进来,雪白的衣服上沾了不少灰尘。大家的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了鸽子。

鸽子跑到鸟王面前,气喘吁吁地说:“大„„大王,好消息,地球环保组织要派使者到鸟国来,还要颁发一枚金奖章呢!”

这个消息太令人惊喜了,大家都欢呼起来。能得到地球环境保护组织颁发的奖章,该是多么荣耀啊!

喜鹊清了清嗓子,大声说:“恭喜大王!”

“是啊,金奖章非大王莫属!”大伙儿异口同声地说。

鸟王得意地仰仰脖子,好像脖子上已经挂上了金奖章。人类给鸟国颁发奖章,当然只有鸟王才配获得。

鸽子摇摇头,说:“不,不是颁发给大王的。我听他们说,这次要把奖章颁发给一只对地球有功的鸟。我没顾得上打听,就急着回来报信了。”

黄莺一听,马上嚷开了:“准是颁发给我的。我唱的歌最动听!”

百灵不服气了:“唱得最动听的要数我!”他们俩你一言我一语地吵了起来。

喜鹊平时总夸他俩歌声悦耳动听,这时却说:“歌唱得好有啥用,我天天向人类报喜讯,奖章当然是我的。”

老鹰说:“我看还是抢吧!谁抢到手就归谁。”

鸟儿们一扫平时彬(bÿn)彬有礼的斯文样子,吵吵闹闹,吹胡子瞪眼。鸟王看着它们,又伤心又失望,一时竟不知所措。突然,喜鹊大声说:“要是我得了奖章,就献给大王。”鸟王听了这句话,像喝了一杯甘露,精神一振,心想:“喜鹊真是忠心耿(gþng)耿!”于是,他连忙高声宣布:“我决定推荐(jiàn)喜鹊领金奖章!”

鸟王一声大喊,大厅里立即安静了下来。等大伙儿回过神来,都不由得暗暗赞叹喜鹊的乖巧。

隆隆隆,隆隆隆,天上传来直升飞机的轰鸣声,使者到了!只见他捧着一个系着红绸带的盒子,健步走进大厅。那一定是装金奖章的盒子!鸟儿们的眼珠子都快飞出来了。

鸟王赶忙迎上去,说:“欢迎您,尊敬的使者!”

使者笑着说:“谢谢鸟王!我是来向贵国的一位公民颁发奖章的!”

鸟王快活地说:“太好啦,我郑重向您推荐,金奖章应授(shîu)予劳苦功高的喜鹊!”

鸟儿们都屏[bǐng]住呼吸,大厅里安静极了。喜鹊心里怦(pýng)怦乱跳:金奖章就要挂在脖子上了,这多么值得自豪啊!更何况这还是地球环保组织颁发给鸟国的第一枚奖章呢!

使者笑了笑,说:“谢谢您的推荐。不过,这次的奖章获得者已经确定了,是我们组织调查后作出的决定。”

使者打开盒子,拿出奖章。大厅里顿时就像炸开了锅,鸟儿们叽叽喳喳的,个个伸长了脖子,盼望着使者把金灿灿的奖章挂到自己的脖子上。

“金奖章授予——”使者清了清嗓子,大声宣布,“乌鸦!”

乌鸦大吃一惊,抬起头来。使者已经走到他面前,把金奖章挂在了他的脖子上。乌鸦连忙说:“您大概弄错了!我既不像黄莺和百灵那样会唱歌,又不像喜鹊那样会说好听的话,也不像老鹰那样有力气„„我怎么可能得到奖章呢?”

使者说:“没错。你看,奖章上刻着‘地球的清道夫——乌鸦’。大家知道吗?乌鸦每天把腐烂的动物尸肉、别人吃剩的残渣碎屑,都收拾得干干净净,还默默地捕捉害虫。他对净化自然环境、防止疾病蔓(màn)延作出了特殊而重要的贡献!”

鸟儿们不再争了。大家用敬佩的目光望着乌鸦。金光闪闪的奖章配上那身黑衣服,显得格外端庄、高雅。在大家的眼里,他一下子变得美丽起来。

1.童话中鸟国发生一件什么事?

2.文中有许多关于鸟儿语言、神态和心理的句子。请找出你喜欢的句子,并说说理由。

3“没头脑”和“不高兴”

我有个邻居,今年十二岁,外号叫“没头脑”。他记什么都打折扣,想什么都不周全,想到这个,就忘了那个。

这孩子常上我家串门儿,玩儿了半天,走了。我刚关上门,“嘭(pýnɡ)嘭嘭!”外面就敲起门来。开门一看,是他。“对不起,忘拿书包了。”他一边摘下帽子和手套,一边进屋找书包。他找到书包,走了。一会儿,“嘭嘭嘭!”外面又敲起门来。开门一看,还是他。“对不起,忘拿帽子了。”他找到帽子,走了。又一会儿,“嘭嘭嘭!”门又响了。这回我也不看是谁,一开门就把一副手套递出去:“没头脑,你的,拿去!”进屋再一看,那不是他的书包吗?

他妈妈很为他发愁:“瞧你这模[mú]样,长大了能干什么呢?”“没头脑”却满不在乎地说:“那有什么?等我长大了,干几件大事让你们瞧瞧。”

一天,“没头脑”正在想心事,他的好朋友“不高兴”来找他。

这个“不高兴”的外号也有由来。他脾气有点儿怪,什么事都要跟别人反着干。大伙儿向东,他偏要向西;大伙儿向西了,他又要向东。别人劝他,他就说:“我偏不高兴跟你们一样!”由于他不高兴与别人一样,结果经常吃苦头,于是就真的经常不高兴了。

这天刚下过雨,“不高兴”跟几个同学一块儿放学回家。大家都走大道,“不高兴”偏要抄近道走泥地。他一边迈着大步,一边还大叫大嚷:“不高兴!不高兴!不高„„”没想到扑通一声,掉进了一个大水坑。他垂头丧气地爬起来,看见面前站着一个白胡子老头儿。

老头儿对他说:“我是仙人,刚才听你一个劲儿地说‘不高兴’,现在又见你一脸不高兴的模样,我就想让你高兴高兴。说吧,你有什么愿望,我一定帮你办到。”

“不高兴”想了想,说:“我想变个大人,做件大事让大家瞧瞧。”

仙人说:“好啊,我就让你变个大人。可是你想干什么呢?”

“不高兴”想了半天,这不高兴干,那也不高兴干。最后他决定当一名演员。仙人正要说“变”,“不高兴”一把拦住他:“我有个好朋友,也让他高兴高兴吧!”他急忙找来了“没头脑”。“没头脑”说,他想当个建筑工程师。

仙人说:“我还要在这儿呆一个月,有事儿可以来找我,一个月后我就要回天上去了!”他念了几声咒(zhîu)语,“不高兴”和“没头脑”呼的一下高了起来。他们一个成了演员,一个成了建筑工程师。

“没头脑”成了建筑工程师以后,首先就想设计一座少年宫,让全市小朋友能同时在里面玩儿。他画了张图纸,是一片三四百层高的大楼群,剧场、运动场、游艺场、图书馆„„应有尽有。

少年宫很快就建成了。“没头脑”还收到请帖,被邀请去那儿看戏。一路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孩子们身上背着行军袋,脚下穿着运动鞋,有的还抬着锅碗瓢盆、蚊帐被褥(rù)„„“没头脑”心想:“去少年宫玩儿怎么跟去露营一样呢?”

“没头脑”来到少年宫,刚想进门,门卫拦住他,问他怎么没带食物和被褥。“没头脑”挺纳闷儿:“看戏还用带那些玩意儿?这可太新鲜了!”门卫解释说:“这地方太大了,楼房太多太高,楼里光有楼梯,没有电梯,也没有指示牌,要找到剧场,没有十天半个月还真不行。不带吃的还不饿死?”

“没头脑”呆住了,门卫安慰他说:“不要紧,我给你开一张条子,一路上会有人照顾你食宿的。”

“没头脑”心里直懊恼:电梯和指示牌给忘了!设计图纸的时候怎么不好好想想呢?没法儿,“没头脑”只能跟着大伙儿,像没头的苍蝇一样,乱碰乱撞地往里走,一层一层地往上爬。起先几天还好,五六天后,大伙儿全爬得垂头丧气的,没了精神。

走了快半个月,“没头脑”总算找到了剧场。一看节目单,演的是《武松打虎》。正巧,他的老朋友“不高兴”扮演剧中的老虎。

幕拉开了,锣鼓锵(qiünɡ)锵锵敲了起来。武松手拿棍棒,醉醺(xūn)醺地走出来。呼的一声,从树丛后面扑出一只猛虎,就是“不高兴”。他向武松扑来,跳得高,窜得快,观众都使劲鼓掌。武松迎头给他一棒,棒断了,就赤手空拳地打。锣声锵锵锵敲个不停,武松、老虎打个不停,你来我往,一连打了两三个钟头。武松累得呼呼直喘气,老虎还是精神十足。武松轻声跟老虎说:“够了够了,你得倒下去装死了!”老虎回答说:“不高兴!”锵锵锵,又打下去,足足打了四五个钟头,武松拳头都举不起来了,求老虎快点儿躺下去,老虎还是那句话:“不高兴!”锵锵锵,还打下去,武松累得都快不能动了,躺在地上央求老虎,老虎蹦过来跳过去,一个劲儿说:“不高兴,不高兴!”剧场只好宣布暂(zàn)时休息。

戏一连演了好多天,武松怎么也打不死老虎,老虎怎么也不高兴死。台下的观众可就着急了,再这么打下去,带的粮食就不够吃了!

“没头脑”越看情形越不对,觉得“不高兴”的毛病跟自己的一样,都给大家带来了害处。他冲到台上,一把抓住老虎的尾巴,把他倒着拖下台,奔到剧场门口,骑上楼梯把手往下滑,只用了一天就滑到了楼下。他们来到原先遇见仙人的地方,看见仙人正要上天,急忙请求道:“请把我们变回去吧!”

一眨眼,他们又成了原来的样子。他们回到家里,倒头就睡。第二天“没头脑”一觉醒来,把自己浑身上下看了个够,就像什么也没发生过。他上学前到我家,把整件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我。我说这一定是他做的梦。他说不管是不是梦,从小养成好习惯总是对的!他还说,放学后,一定给我讲讲“不高兴”的变化。最后,他把帽子、手套、围巾、书包都检查了一遍,看一样儿也不少,才哼着歌上学去了。

默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再说说课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大拇指汤姆

从前有个魔法师,名叫默林。一天,他装扮成乞丐在乡村乞讨。他来到—个农夫家里,农夫和他的妻子热情地接待了这个衣衫褴褛(lánlǚ)的乞丐。

默林发现,虽然夫妇俩有温暖的房子,食物也够吃,但似乎不太愉快。

“怎么啦?”默林问,“为什么愁眉苦脸呢?”

“唉,”农夫的妻子说,“我俩结婚(hūn)快二十年了,日子还算过得去,只是没有孩子。这是多大的不幸啊!我老是想啊想啊,想有个儿子,哪怕只有我丈夫的大拇指那么大也行啊!”

默林很同情他们。他暗暗施展法力,让农夫的妻子生了个跟她丈夫的大拇指差不多大的小男孩儿。夫妇俩很喜爱这个孩子,给他取名为大拇指汤姆。几年过去了,汤姆一点儿也不见长大。

有一次,汤姆的母亲调[tiáo]好面糊,准备做点心。汤姆趁她不注意,爬上盆沿儿,想看里面是什么。忽然,他脚下一滑,扑通—声掉进面糊里,顿时,嘴里塞满了面糊。他又踢又踹,拼命挣扎。

“哎呀。”母亲说,“这面糊着[zháo]魔了,好像有个妖精在里面。”她赶紧把面糊从窗口倒了出去。恰好有个补锅匠经过。“嘿,这面糊可以做顿饭吃!”他一边想,一边包好面糊,放进工具袋。汤姆吐光了嘴里的面糊,哇哇地大声喊叫起来。

“奇怪,”补锅匠自言自语道,“什么东西跑到我袋子里去了?难道是我捡了团面糊,妖精就来吓唬我?”他连忙打开工具袋,一股脑儿倒出里头的东西,然后转身跑了。汤姆带着满身的面糊跑回了家。母亲正在为找不到汤姆而痛哭流涕,一见到他,喜出望外,赶紧把他放在盛满温水的茶杯里洗了又洗。

第二天,母亲带着汤姆到院子里去挤牛奶。她怕汤姆被风刮跑,挤牛奶时,就把他拴在一棵蓟(jì)草上。一头奶牛正在寻找食物,看见那棵蓟草,伸出舌头就把蓟草和汤姆卷到嘴里。汤姆吓坏了,放声大喊:“妈妈,妈妈,救命啊!”

母亲听到了汤姆的喊声,连忙站起身来,一边大喊:“你在哪儿?”一边到处寻找那棵拴汤姆的蓟草。

“在这儿!“汤姆喊,“在牛嘴里!”

奶牛听到自己嘴里发出尖叫声,吓了—跳,把嘴一张,汤姆掉了出来。母亲飞快地打开围裙,及时接住了汤姆。真是好险哪!

没多久,汤姆拿着父亲用大麦秆为他做的鞭子,骑在牛背上玩儿。一只乌鸦飞过来,把他当做食物叼走了。乌鸦翻山越岭,一直飞到大海上空。它想喘口气,谁知刚一张嘴,汤姆就从它嘴里掉了出来。

汤姆在空中飘哇,飘哇,最后落到了海里。一条大鱼游过来,张开大嘴,把他吞进肚子里。没多久,那条鱼让渔民逮住了,第二天被送到了王宫。当厨娘剖(pōu)开鱼肚子,准备给国王做菜时,发现了鱼肚里活蹦乱跳的汤姆。她惊讶得张大了嘴,连菜刀砸到自己的脚背上都没反应。厨娘把汤姆带到国王面前。汤姆站在国王的餐桌上,向周围的人鞠躬问好,还跳起了舞。大家的肚子都笑疼了。从此,汤姆便成了国王的玩偶,非常受宠(chǒng)。

有一天,国王问汤姆:“你父母是什么样儿的?也像你这么小吗?”

“不,”汤姆说,“我的父母是穷苦的农民。他们长得不比别人大,也不比别人小。”

国工说:“那好吧,你到我的宝库里去,拿点儿金银,给你穷苦的父母亲带去,能拿多少就拿多少。”

于是,汤姆带了一个鱼鳔(biào)做的袋子来到国王的宝库。他挑了一枚三便士的银币,这对他来说已经很重了。汤姆背上钱,走了两天两夜才到家。他的父母因为找不到他,眼睛都哭肿了。看见儿子回来,他俩高兴极了,连忙做了一顿可口的饭菜给汤姆吃,还细心地照料他,因为他扛着银币走了这么远的路,简直要累死了。

此后,汤姆住在王宫里。他每月都要回父母的小屋一趟,给他们讲王宫里的故事,逗他们开心。农夫和他的妻子很为自己的儿子骄傲。但是他们不会想到,这一切都是因为多年前他们款(kuǎn)待过一个素不相识的乞丐。是他们的善良,给自己带来了幸福。

1、想一想,大拇指汤姆都有哪些神奇的经历?

2、农夫和妻子为什么为她的儿子骄傲?

3、读下面句子,说一说加横线词语的意思,再用它说一句话并写下来。

母亲正在为找不到汤姆而痛哭流涕,一见到他,喜出望外,赶紧把他放在盛满温水的茶杯里洗了又洗。* 坚定的锡兵

在一个精致的小房间里,放着许多玩具。这是一个小男孩儿的游戏室。每天,他都要到这里来玩儿。

在这些玩具中间,有—个锡兵。他有二十四个哥哥,他们是用一把旧的锡汤勺铸(zhù)出来的。他们的肩上扛着长枪,眼睛直视前方。他们的制服一半是红的,一半是蓝的,光彩夺目。可是这个锡兵和他的哥哥们相比,却少了一条腿,因为他是最后铸成的,锡不够用了。但是,他从没有为自己残疾悲哀过,总是用一条腿坚定地站着。

这个锡兵被摆放在—张小圆桌上。跟他正对面的不远处,摆放着一个纸做的宫殿(diàn)。从宫殿的那些小窗子望进去,可以看到里面的大厅。大厅前面有几棵小树,围着—面小镜子——这算是—个湖吧。几只蜡做的小天鹅在湖上游来游去,它们的影子倒映在水里。—位纸做的小姑娘站在敞开的宫殿门口。她穿着一件漂亮的裙子,肩上飘着一条小小的蓝色缎(duàn)带,上面点缀着一些亮晶晶的装饰品。这位小姑娘是一个舞蹈家,她伸着双手,一条腿高高地举着。锡兵看不见那条腿,他以为小姑娘也像自己一样,只有一条腿。

“多可爱的小姑娘啊!”他心里想,“可她也只有一条腿。我们倒可以做朋友,我一定会好好保护她的,因为我是—个锡兵。”他真怕这位弱不禁[jÿn]风的小姑娘被风吹倒了,被小男孩儿碰倒了,或者被别的玩具撞倒了。他直直地望着她——她一直是用—条腿站着的,丝毫没有失去平衡。

有—天,小男孩儿玩儿玩具时,顺手把锡兵移到窗台上。忽然一阵风刮来,窗户开了,踢兵一个倒栽葱从三楼摔了下去。他倒立在自己的钢盔中,腿直直地立起来,刺刀插在街上的石缝里。

天开始下起了雨,越下越大,最后简直是倾盆大雨了。锡兵倒立着,水流哗哗地冲刷着他的身体,好像要把他带走。可是他依然一动不动。他默默地想着那位跳舞的小姑娘:“她还能在那儿站多久呢?她身体那么柔弱,—定需要我的保护。我一定能够回去的,主人一定会来找我的。”想到这里,錫兵的脸上露出了微笑。

雨停了,有两个孩子从这儿走过。

“瞧,锡兵!”一个孩子说,“我们让他去远航吧!”

他们用一张报纸折了一条船,把锡兵放在里面,又把纸船放进水沟里。纸船沿着水流向前驶去。啊!多么湍急的水流啊!多么骇(hài)人的巨浪啊!纸船一上一下地颠簸着,不时嘟噜噜(dūlūlū)地打着转。锡兵有些头晕,但是他依然牢牢地站着,肩上扛着长枪,眼睛坚定地向前看。“我会回去的,我一定会回去的,因为那里有我要保护的人。”他暗暗地想着。

纸船被冲进—条下水道里,在一片漆黑中行驶了很长时间。突然,锡兵的眼前一亮,纸船冲出了下水道,冲进了一条宽大的运河。纸船已经损坏得不太像样了,在旋涡(wō)里打着转,慢慢地往下沉。锡兵还是挺直了身子,紧紧地扛着他的长枪。“不,我不会在这里死去,我一定能回去,因为那里有我要保护的人。”他的心里依然充满着希望。

纸船破了,锡兵向河底沉去。这时候,一条大鱼一口把他吞进了肚里。

啊,那里面是多么黑暗哪,而且空间又那么狭(xiá)小!但是锡兵没有放弃自己的想法。他是坚定的,就是当他直直地躺下来的时候,仍然紧紧地扛着自己的长枪。

忽然,锡兵眼前一亮,同时听到有一个人在大声叫喊:“锡兵!”原来这条鱼已经被捉住,卖给了小男孩儿家的女仆,女仆把鱼带进厨房,用一把大刀剖开鱼的肚子。她用两个手指把锡兵拦腰掐住,拿到客厅里,让家里人看看这位在鱼腹里做了一番旅行的了不起的人物。

他们把他放在桌子上。锡兵高兴地发现,自己又来到了他以前的那个房间!他看到那个熟悉的小男孩儿;他看到桌上都是自己熟悉的伙伴;他看到那座美丽的宫殿和那位可爱的小舞蹈家:她仍然用一条腿站着。她也是—样坚定啊!她的精神使锡兵很受感动,他简直要流出眼泪来了,但是他不能这样做,他只有牢牢地握住手中的长枪。他望着她,她也望着他,但是他们没有说一句话。

第二单元人与自然

单元目标:1.注意作者是怎样观察大自然的 2.文章的表达方法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注释】

1.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

2.楚江:即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3.至此回:长江东流至天门山附近回旋向北流去。

4.回:回旋。

5.出:突出。

6.日边:天边。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他的诗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

【古诗情感】

《望天门山》这首诗是李白第一次经过天门山时所作,通过描绘长江流经天门山时的壮观景象及内心体验,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诗人乐观豪迈的情感。

山 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作者简介】

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诗以七绝最为出色。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词语解释】 寒山:深秋的山。石径:石子小路。白云生处:山的深处。坐:因为。【诗文解释】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停下来欣赏这枫林的景色,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还要红。

暮江吟 唐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古诗赏析】

这首写景诗约作于唐长庆二年(822)。这年七月白居易由中书舍人出任杭州刺史,经襄阳、汉口,于十月一日抵抗,此诗当作于赴杭的江行途中。海上日出

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那时天还没有大亮,周围很静,只听见船里机器的声音。天空还是一片浅蓝,很浅很浅的。转眼间,天水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道红霞。红霞的范围慢慢扩大,越来越亮。我知道太阳就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目不转睛地望着那里。

果然,过了一会儿,那里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红得很,却没有亮光。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到了最后,它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真红得可爱。一刹那间,这深红的圆东西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也突然有了光彩。

有时候太阳躲进云里。阳光透过云缝直射到水面上,很难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有时候天边有黑云,而且云片很厚,太阳升起来,人就不能够看见。然而太阳在黑云背后放射它的光芒,给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后来,太阳慢慢透出重围,出现在天空,把一片片云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这时候,不仅是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己也成了光亮的了。

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 大自然的语言 作者:戴巴棣[dì]

别以为人才说话,大自然也有语言。

这语言到处都有,睁开眼就能看见。

你看那天上的白云,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白云飘得高高,明天准是晴天。

你看那地上的蚂蚁,这也是大自然的语言:

蚂蚁忙着搬家,出门要带雨伞。

蝌蚪在水中游泳,不就像黑色的“逗号”? 大自然在水面上写着: 春天来到人间。大雁编队南飞,不就像“省略号”一串? 大自然在蓝天上写着: 秋天就在眼前。大树若被砍倒,你会把年轮发现—— 一年只长一圈,这是大自然的语言。你若钓到大鱼,鱼鳞上也有圈圈—— 一圈就是一岁,这又是大自然的语言。大自然把“三叶虫”化石,嵌在喜马拉雅山巅。这是在告诉人们: 那儿曾是汪洋一片。大自然把一块“漂砾”,撒在江南的庐山。那又在提醒大家,这儿有过寒冷的冰川。大自然的语言并不难懂,只要你肯刻苦钻研; 假如你害怕开动脑筋,那就常常会视而不见。比如斗转星移,那何止千年万年!可直到哥白尼出现,才把“太阳中心说”创建。

阿基米德洗澡的时候,学会了鉴别皇冠。

可别人也都洗澡,为什么不会把浮力计算?

在暴雨中放风筝,富兰克林捉到雷电。放风筝的人千千万,为什么没有这项发现?

大自然的语言啊,真是妙不可言。

不爱学习的人看不懂,粗心大意的人永远看不见。

西 风 胡 杨 作者:潘岳

胡杨,秋天最美的树,是一亿三千万年前留下的最古老的树种,只生在沙漠。全世界百分之九十的胡杨在中国新疆的塔里木。我去过塔里木。在那里,一边是世界第二大的三十多万平方千米的塔克拉玛(mǎ)干大沙漠,一边是世界第一大的三千八百平方千米的塔里木胡杨林。

胡杨,是最坚韧(rân)的树。胡杨的根茎(jīng)很长,能深达二十米,穿透虚浮漂移的流沙,去寻找地下的泥土,并深深植根于大地。它能在零上四十摄氏(shì)度的炙(zhì)热中耸(sǒng)立,能在零下四十摄氏度的严寒中挺拔,不怕侵入骨髓(suǐ)的斑斑盐碱(jiǎn),不怕铺天盖地的层层黄沙。

胡杨,是最无私的树。胡杨是挡在沙漠前的屏障,身后是城市,是村庄,是青山绿水,是并不了解它们的芸(yún)芸众生,可它们不在乎。它们将一切浮华虚名让给了牡丹,让给了桃花,让给了所有稍纵即逝的奇花异草,而将这摧(cuī)肝裂胆的风沙留给了自己。

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悲壮的树。胡杨生下来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下去千年不朽。在塔里木和内蒙古的额济纳旗,我都看见了大片壮阔无边的胡杨林,它们生前为保卫所挚爱的热土战斗到最后一刻,死后枝丫奇屈的身躯仍坚定地挺立着。

胡杨曾孕育了整个西域(yù)文明。两千年前,西域被大片葱郁的胡杨覆盖,塔里木、罗布泊等水域得以长流不息,水草丰美,滋润出楼兰、龟兹[qiūcí]等西域文明。可是,拓荒与征战,使水和文明一同消失在干涸的河床上。

胡杨也有哭的时候,每逢烈日蒸(zhēng)熬,胡杨树身都会流出咸咸的泪。它们想求人类,将上苍原本赐(cì)给它们的那一点点水留下。上苍每一滴怜悯的泪,只要洒在胡杨林的沙土上,即便是入地即干,也会让这批战士继续屹(yì)立在那里奋勇杀敌。我看到塔里木与额济纳旗的河水在骤减,我听见上游的人们要拦水造坝围垦(kěn)开发,我怕他们忘记曾经呵护他们爷爷和爷爷的爷爷的胡杨,我担心他们的子孙会重温那荒漠残城的噩(â)梦。

我站在这孑(jiã)然凄立的胡杨林中,祈求上苍的泪,哪怕仅仅一滴;我祈求胡杨,请它们再坚持一会儿,哪怕几十年;我祈求所有饱食终日的人们背着行囊在大漠中静静地走走,哪怕就三天。我看着胡杨林中坚持拼搏着的“战士”,看着那些倒下去的伤者,无比心痛。然而我坚信:胡杨还在,胡杨的精神还在,生命还在,苍天还在,苍天的眼睛还在。那些伤者将被疗治,那些死者将被祭奠,那些来者将被激励。

直到某日,被感动的上苍猛然看到这一大片美丽忠直、遍体鳞伤的树种,问:你们是谁?烈烈西风中会有无数声音回答:我们是胡杨!

* 我家门前的海

作者:张岐

人们都说渔家孩子有着海一般晶莹的生命:心,装着海;眼,荡漾着诲;笑,就是海的声韵……

多变的脸

多么像人哪,海的脸一天多变。

清晨,常常是安恬的。安恬得没有一丝涟漪(liányī),就像是刚睡醒还没睁开惺忪(xīngsōng)眼睛的脸,还羞怯(qiâ)地蒙[mãng]着一层薄薄的面纱。

当风提着裙子姗(shān)姗走来,安恬的海面顿时泛起密匝(zā)匝的弧纹,就像是老奶奶皱巴巴的脸。

涨潮了。海浑身抖动,一边跳,一边吼,那扬起的雪白的浪花,多像是发脾气的爷爷翘起的白胡须……

我喜欢宁静安恬的脸。

我喜欢慈祥温柔的脸。

我也喜欢严肃冷峻的脸。

爸爸和妈妈的脸不也是常常变化吗?当我潜心做功课的时候,当我学雷锋叔叔做好事的时候,当我不讲礼貌和淘气的时候……

嬉笑和严肃常常有同样的内涵:因为深沉的爱。

我喜欢海,喜欢有着丰富感情的海。

牧 场

我家门前是一个无边的牧场。牧场有着望不透的绿草,开不败的白花,但是,没有牧鞭,风吹草低也不见牛羊。

牧场上见到的是轻轻荡漾的琉璃浮漂,—串串像是巨大的晶莹的珍珠;波面下是一条条吊绳,牵引着数不尽的水产:楔(xiē)子形的贻(yí)贝、芭(bā)蕉扇状的扇贝、耳朵模样的盘大鲍(bào)、天鹅蛋般的蛤蜊(gãli)……

最壮观的是从墨西哥引进的“海藻(zǎo)之王”——巨藻,硕(shuî)大的茎叶组成葱郁的海底森林,把海的颜色都染红了……

海上牧场,驱走了海的荒芜。一道道无形篱笆,圈住了渔家人金色的梦。

海上牧场,放牧着渔家人今日的欢欣,明日的希冀。

海上牧场,跳跃着我的一颗童稚的心……

我常常跟妈妈到牧场上放牧,驱着小舟,追逐应接不暇的目光和飞驰(chí)的好奇心。

我暗暗地下了决心:长大了也要做这大牧场的放牧人……

我家门前挂着一幅画,从门口一直延伸到天边。画面有动有静,颜色有浓有淡。

这画很大很大,太阳、月亮、云彩、飞鸟和春秋四季都描摹在上边。

这画天天在变,变得新,变得奇,变得梦幻般的迷离……

岛上人,都是画中人。

岛上人,又都是画师。

当我拎着篮子赶潮,当我捧着贝壳在湿漉漉的潮印上寻觅记忆,当我搂着浪花跳舞,当我乘着骏(jùn)马——小船儿在波流上疾跑的时候……我也便在画中了。

我永远永远看不腻这幅画。

我要快快长知识、增智慧,用灵巧的手,蘸着朝霞般的色彩,为画面添上崭新崭新的几笔……

我相信,这幅画会愈(yù)来愈美。

第三单元 难忘的岁月 长律·长征

毛泽东

1935年10月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wēi yí)腾细浪,乌蒙磅礴(páng bï)走泥丸(wán)。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mín)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狼牙山五壮士 作者:沈重

1941年秋,日寇集中兵力,向我晋察冀根据地大举进犯。当时,七连奉命在狼牙山一带坚持游击战争。经过一个多月英勇奋战,七连决定向龙王庙转移,把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交给了六班。

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五位战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面前有两条路:一条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走这条路可以很快追上连队,可是敌人紧跟在身后;另一条是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那儿三面都是悬崖绝壁。走哪条路呢?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山路上又留下了许多具敌人的尸体。到了狼牙山峰顶,五位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不少敌人坠落山涧,粉身碎骨。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又一群敌人扑上来了。马宝玉嗖的一声拔出手榴弹,拧开盖子,用尽全身气力扔向敌人。随着一声巨响,手榴弹在敌群中开了花。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的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小英雄雨来 作者:管桦

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条还乡河,河里长着很多芦苇。河边有个小村庄。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因此,这村就叫芦花村。十二岁的雨来就是这村的。

雨来最喜欢这条紧靠着村边的还乡河。每到夏天,雨来和铁头、三钻儿,还有许多小朋友,好像一群鱼,在河里钻上钻下,藏猫猫,狗刨,立浮,仰浮。雨来仰浮的本领最高,能够脸朝天在水里躺着,不但不沉底,还要把小肚皮露在水面上。

妈妈不让雨来耍水,怕出危险。有一天,妈妈见雨来从外面进来,光着身子,浑身被太阳晒得黝黑发亮。妈妈知道他又去耍水了,把脸一沉,叫他过来,扭身就到炕上抓笤帚。雨来一看要挨打了,撒腿就往外跑。

妈妈紧跟着追出来。雨来一边跑一边回头看。糟了!眼看要追上了。往哪儿跑呢?铁头正赶着牛从河沿回来,远远地向雨来喊:“往河沿跑!往河沿跑!”雨来听出了话里的意思,转身就朝河沿跑。妈妈还是死命追着不放,到底追上了,可是雨来浑身光溜溜的像条小泥鳅,怎么也抓不住。只听见扑通一声,雨来扎进河里不见了。妈妈立在河沿上,望着渐渐扩大的水圈直发愣。

忽然,远远的水面上露出个小脑袋来。雨来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着气,望着妈妈笑。

秋天。

爸爸从集上卖苇席回来,同妈妈商量:“看见了区上的工作同志,说是孩子们不上学念书不行,起码要上夜校。叫雨来上夜校吧。要不,将来闹个睁眼瞎。”

夜校就在三钻儿家的豆腐房里。房子很破。教夜课的是东庄学堂里的女老师,穿着青布裤褂,胖胖的,剪着短发。女老师走到黑板前面,嗡嗡嗡嗡说话的声音立刻停止了,只听见哗啦哗啦翻课本的声音。雨来从口袋里掏出课本,这是用土纸油印的,软鼓囊囊的。雨来怕揉坏了,向妈妈要了一块红布,包了个书皮,上面用铅笔歪歪斜斜地写了“雨来”两个字。雨来把书放在腿上,翻开书。

女老师斜着身子,用手指点着黑板上的字,念着:“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大家就随着女老师的手指,齐声轻轻地念起来: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有一天,雨来从夜校回到家,躺在炕上,背诵当天晚上学会的课文。可是背不到一半,他就睡着了。

不知什么时候,门吱扭响了一声。雨来睁开眼,看见闪进一个黑影。妈妈划了根火柴,点着灯,一看,原来是爸爸出外卖席子回来了。他肩上披着子弹袋,腰里插着手榴弹,背上还背着一根长长的步枪。爸爸怎么忽然这样打扮起来了呢?

爸爸对妈妈说:“鬼子又‘扫荡’了,民兵都到区上集合,要一两个月才能回来。”雨来问爸爸:“爸爸,远不远?”爸爸把手伸进被里,摸着雨来光溜溜的脊背,说:“这哪有准儿呢?说远就远,说近就近。”爸爸又转过脸对妈妈说:“明天你到东庄他姥姥家去一趟,告诉他舅舅,就说区上说的,叫他赶快把村里民兵带到区上去集合。”妈妈问:“区上在哪儿?”爸爸装了一袋烟,吧嗒吧嗒抽着,说:“叫他们在河北一带村里打听。”

雨来还想说什么,可是门哐啷响了一下,就听见爸爸走出去的脚步声。不大一会儿,什么也听不见了,只从街上传来一两声狗叫。

第二天,吃过早饭,妈妈就到东庄去,临走说晚上才能回来。过了晌午,雨来吃了点儿剩饭,因为看家,不能到外面去,就趴在炕上念他那红布包着的识字课本。

忽然听见街上咕咚咕咚有人跑,把屋子震得好像摇晃起来,窗户纸哗啦哗啦响。

雨来一骨碌下了炕,把书塞在怀里就往外跑,刚要迈门槛,进来一个人,雨来正撞在这个人的怀里。他抬头一看,是李大叔。李大叔是区上的交通员,常在雨来家落脚。

随后听见日本鬼子呜哩哇啦地叫。李大叔忙把墙角那盛着一半糠皮的缸搬开。雨来两眼楞住了,“咦!这是什么时候挖的洞呢?”李大叔跳进洞里,说:“把缸搬回原地方。你就快到别的院里去,对谁也不许说。”

十二岁的雨来使尽气力,才把缸挪回到原地。

雨来刚到堂屋,见十几把雪亮的刺刀从前门进来。他撒腿就往后院跑,背后喀啦一声枪栓响,有人大声叫道:“站住!”雨来没理他,脚下像踩着风,一直朝后院跑去。只听见子弹向他头上嗖嗖地飞来。可是后院没有门,把雨来急出一身冷汗。靠墙有一棵桃树,雨来抱着树就往上爬。鬼子已经追到树底下,伸手抓住雨来的脚,往下一拉,雨来就摔在地上。鬼子把他两只胳膊向背后一拧,捆绑起来,推推搡搡回到屋里。

鬼子把前后院都翻遍了。

屋子里也遭了劫难,连枕头都给刺刀挑破了。炕沿上坐着个鬼子军官,两眼红红的,用中国话问雨来说:“小孩,问你话,不许撒谎!”他突然望着雨来的胸脯,张着嘴,眼睛睁得圆圆的。

雨来低头一看,原来刚才一阵子挣扎,识字课本从怀里露出来了。鬼子一把抓在手里,翻着看了看,问他:“谁给你的?”雨来说:“捡来的!”

鬼子露出满口金牙,做了个鬼脸,温和地对雨来说:“不要害怕!小孩,皇军是爱护的!”说着,就叫人给他松绑。

雨来把手放下来,觉得胳膊发麻发痛,扁鼻子军官用手摸着雨来的脑袋,说:“这本书谁给你的,没有关系,我不问了。别的话要统统告诉我!刚才有个人跑进来,看见没有?”雨来用手背抹了一下鼻子,嘟嘟囔囔地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扁鼻子军官把书扔在地上,伸手往皮包里掏。雨来心里想:“掏什么呢?找刀子?鬼子生了气要挖小孩儿眼睛的!”只见他掏出来的却是一把雪白的糖块儿。

扁鼻子军官把糖往雨来手里塞,说:“吃!你吃!你得说出来,他在什么地方?”他又伸出那个戴金戒指的手指,说:“这个,金的,也给你!”

雨来没有接他的糖,也没有回答他。

旁边一个鬼子嗖地抽出刀来,瞪着眼睛要向雨来头上劈。扁鼻子军官摇摇头。两个人唧唧咕咕说了一阵。那鬼子向雨来横着脖子翻白眼,使劲把刀放回鞘里。

扁鼻子军官压住肚里的火气,用手轻轻地拍着雨来的肩膀,说:“我最喜欢小孩。那个人,你看见没有?说啊!”

雨来摇摇头,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扁鼻子军官的眼光立刻变得凶恶可怕,他向前弓着身子,伸出两只大手。啊!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个耳朵,向两边拉。雨来疼得直咧嘴。鬼子又抽出一只手来,在雨来的脸上打了两巴掌,又把他脸上的肉揪起一块,咬着牙拧。雨来的脸立刻变成白一块,青一块,紫一块。鬼子又向他胸脯上打了一拳。雨来打个趔趄,后退几步,后脑勺正碰在柜板上,但立刻又被抓过来,肚子撞在炕沿上。

雨来半天才喘过气来,脑袋里像有一窝蜂,嗡嗡地叫。他两眼直冒金花,鼻子流着血。一滴一滴的血滴下来,溅在课本那几行字上: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鬼子打得累了,雨来还是咬着牙,说:“没看见!”

扁鼻子军官气得暴跳起来,嗷嗷地叫:“枪毙,枪毙!拉出去,拉出去!”

太阳已经落下去。蓝色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映在还乡河上,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苇塘的芦花被风吹起来,在上面飘飘悠悠地飞着。

芦花村里的人听到河沿上响了几枪。老人们含着泪,说:

“雨来是个好孩子!死得可惜!”

“有志不在年高。”

芦花村的孩子们,雨来的好朋友铁头和三钻儿几个人,听到枪声都呜呜地哭了。

交通员李大叔在地洞里等了好久,不见雨来来搬缸,就往另一个出口走。他试探着推开洞口的石板,扒开苇叶,院子里空空的,一个人影也没有,四处也不见动静。忽然听见街上有人吆喝:“豆腐啦!卖豆腐啦!”这是芦花村的暗号,李大叔知道敌人已经走远了。

可是雨来怎么还不见呢?他跑到街上,看见许多人往河沿跑,一打听,才知道雨来被鬼子打死在河里了!

李大叔脑袋轰的一声,眼泪就流下来了。他一股劲儿地跟着人们向河沿跑。

到了河沿,别说尸首,连一滴血也没看见。

大家呆呆地在河沿上立着。还乡河静静的,河水打着漩涡哗哗地向下流去。虫子在草窝里叫着。不知谁说:“也许鬼子把雨来扔在河里,冲走了!”大家就顺着河岸向下找。突然,铁头叫起来:“啊!雨来!雨来!”

在芦苇丛里,水面上露出个小脑袋来。雨来还是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扒着芦苇,向岸上的人问道:“鬼子走了?”

“啊!”大家都高兴得叫起来,“雨来没有死!雨来没有死!”

原来枪响以前,雨来就趁鬼子不防备,一头扎到河里去。鬼子慌忙向水里打枪,可是我们的小英雄雨来已经从水底游到远处去了。

我的战友邱少云

敌人控制的“391”高地,像一颗毒牙,揳入我们志愿军的阵地。我们准备在黄昏时分发动突然袭击,拔掉这颗毒牙,把战线往南推移。

那一天,天还没有亮,我们连悄悄地摸进“391”高地下面的山坳,潜伏在一条比较隐蔽的山沟里。太阳渐渐爬上山头。我发现前面六十多米的地方就是敌人的前沿阵地,不但可以看见铁丝网和胸墙,还可以看见地堡和火力点,甚至连敌人说话都听得见。敌人居高临下,当然很容易看见我们。我们趴在地上必须纹丝不动,咳嗽一声或者蜷一下腿,都可能被敌人发觉。我看了一下前面,班长和几个战士伏在枯黄的茅草丛里。他们身上披着厚厚的茅草作伪装,猛一看去,很难发现他们。我又看了看伏在我身边不远的邱少云,他也全身伪装,隐蔽得更好。相隔这么近,我几乎找不到他。

我们的炮兵不断地轰击敌人的阵地,山顶上腾起一团团的青烟。敌人阵地前沿的地堡一个接一个被掀翻了。看着这种情景,我只盼望天快点儿黑,好痛痛快快地打一仗。

到了中午,敌人突然打起炮来,炮弹一排又一排,在我们附件爆炸。显然,敌人已经察觉到他们的前沿阵地不太安全了,可是没有胆量冒着我军的炮火出来搜索,只好把看家的本领“火力警戒”拿出来了。

排炮过后,敌人竟使用了燃烧弹,我们附近的荒草着火了。火苗子呼呼地蔓延,烧得枯黄的茅草毕毕剥剥地响。我忽然闻到一股浓重的棉布焦味,扭转头一看,哎呀!火烧到邱少云身上了!他的棉衣已经烧着,火苗趁着风势乱窜,一团烈火把他整个身子包住了。

这个时候,邱少云只要从火里跳出来,就地打几个滚,就可以把身上的火扑灭。我趴在他附近,只要跳出去,扯掉他的棉衣,也能救出自己的战友。但是这样一来,我们就会被山头上的敌人发觉,我们整个班,我们身后的整个潜伏部队,都会受到重大的损失,这一次作战计划就全部落空了。

我的心绷得紧紧的。这怎么忍受得了呢?我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会突然跳起来,或者突然叫起来。我不敢朝他那儿看,不忍眼巴巴地看着我的战友被活活地烧死。但是我忍不住不看,我盼望出现什么奇迹——火突然间熄灭。我的心像刀绞一般,泪水迷糊了我的眼睛。

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灭。这个伟大的战士,直到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

黄昏时候,漫山遍野响起了激动人心的口号:“为邱少云同志报仇!”我们怀着满腔怒火,勇猛地冲上“391”高地。敌人全部被歼灭。看看时间,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二十分钟。

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1952年10月12日。* 紫桑葚 作者:高军

“小鬼,怎么好像不太对头啊?”他四下里扫了一眼,问警卫员。

警卫员扭头向西面的山峰看了一下——每个山头硝烟滚滚,枪声炮声此起彼伏——就把两脚啪地一并:“报告首长,老乡都躲了,门没顾上锁。”

“唉,打仗嘛。”他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咱们就在这里落脚吧,老乡的东西,我们要照管好啊。”

紧张忙碌过后,瞅点儿空隙,他走出房门,两手举过头顶,伸了个懒腰,然后看看田野里的青草和绿树,感到舒坦了一些。正想转回身去,钻进耳朵里的枪炮声中,似于夹杂着一种若有若无的咝(sÿ)咝的声音。他仔细听了—阵,就来到西屋门口。警卫员立即跟了过来。他先敲了敲门,没动静,就慢慢推开虚掩着的秫枯(shújiý)扎的门。迎门是一个大秫秸笸箩(pǒluo),里面养着已长到一寸左右的蚕宝宝。一条条蚕虫,在蠕(rú)动着,叠压着,有的还把头抬起来,来回扭动几下。他笑了笑,慢慢退出来,又轻轻地把门关上。

回到正房的指挥所,他问了一下25、26、27师所在的具体位置,命令道:“不许从任何人手下漏掉一个敌人!”

他端起茶杯,举到嘴边,还没碰到嘴唇,又猛地放下,桌面被碰得响了一声,人们都抬起了头。他谁也没看,大声叫道:“警卫员!”

“到!”两个警卫员跑到他跟前,举手敬礼。

他严肃地看了他俩一眼:“我命令你俩,马上去给我采一筐桑树叶子来,要干净,要肥实。”

警卫员稍一愣神,随即大声应道:“是!”看着警卫员跑步出了院子,他的脸上露出一丝微笑。然后,又大步走到地图前,看了看部队目前所在的位置,轻轻地舒了一口气。

—个多小时过去了,两个警卫员还没回来。他默默地站起来,又慢慢地走到西屋门前。手刚伸到门上,又猛地缩回来。他自嘲地笑了笑,走到大门口:“这两个小鬼,怎么搞的?”

又过了一会儿,门口传来怯怯的声音:“报告首长!我俩没看到桑叶。”

他看了他俩一眼,见他们还喘着粗气,—副疲劳的样子,就把心里腾起的火强压下去,指指他俩,冷冷地问:“怎么回事?”

警卫员回答:“在方圆两公里之内我们找了一圈,没有桑树,所以„„”

另一警卫员说:“西边倒是有三棵桑树,但被炮火打得光秃秃的了,树上一片树叶也没有了。”

他锁着眉头,没吭声。过了半天,才又轻声说道:“你俩再去一趟,要扩大搜索的范围。”他把手使劲儿往下一按,声音略大了—点儿,“但必须采到桑叶。”

“保证完成任务!”两人的眼角有点儿湿,敬礼后拿着筐又跑了出去。

四下里的炮火仍很激烈。他的心里有点儿为自己的警卫员担心,两个小鬼可要小心哟。他不敢分散自己的精力,又马上把注意力转回到对战事的考虑上。

太阳已经过午,当他再次抬眼往大门外看时,两个警卫员终于走进了视野。

两人抬着一大筐碧绿的桑叶回来了,脸上显露着兴奋的神情。

他走出来,高兴地说:“给我给我,你俩快去喝口水。”

但警卫员并没有走,与他一起抬着桑叶来到西屋。

他瞅着一个个蚕宝宝,嘿嘿地笑着,慢慢抓起一把桑叶,反过来顺过去地看了看,没有杂质,只是叶柄上带着几个紫色的桑葚。他把桑葚摘下来,塞到警卫员的嘴里。

警卫员没防备,只好吃了:“首长?”

他笑了:“慰劳你俩一下。”

说着,他小心地把桑叶撒[sǎ]到笸箩里。蚕宝宝快速地蠕动起来。刷刷刷,绿油油的桑叶一会儿就被咬出一个个大豁(huō)口。他又抓起一把桑叶,摘下桑葚,放到旁边的一个小凳子上,再把桑叶撒给蚕宝宝。

警卫员看到首长非常投入,就咂(zü)咂嘴,小声说:“首长,桑葚真好吃,您尝尝吧。”

他摇摇头:“不,给房东的孩子留着吧。”

炮火越来越猛了„„

不久以后,被写入战史的孟良崮(gù)战役(yì)胜利结束。

躲出去的房主人回来了,他发现自己养的蚕吃得很饱,旁边一只筐里还有小半筐桑叶。在一紫色的桑椹边,还压着一张纸条:

打扰了,感谢给我们留门。

许世友

1947.5.13

看到这里,老乡的眼睛湿润了。蒙眬(lïng)中,他发现那堆紫桑葚更加鲜亮了。

第四单元 真诚的心 酿

吱呀—声,门轻轻地开了。东东不声不响地走进屋里,放下书包,坐在椅子上,耷拉着脑袋,没精打采的。

奶奶挽着袖子,从厨房里走出来,一看他蔫(niün)头耷脑的,有点儿吃惊。平时他放学回来,总是高高兴兴的,不是拿着腔调儿朗诵(sîng)“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就是喊“奶奶,我饿了”,从来没有这样的老实劲儿。该不是病了吧?奶奶担心地抚摸一下他的额头,凉丝丝的,一点儿也不热。他是怎么啦?

“东东,告诉奶奶,出了什么事儿?”

“奶奶,语文老师读课文,我给她挑了一个错儿,她会不会生气?”他仰着脸问。

奶奶一听是这么一件小事,毫不在意地笑了。不过,照例又数[shǔ]落了他几句:“你这个孩子,总好多嘴多舌,大家尊敬老师,你给老师挑毛病,老师会不生气?”

他轻轻地“啊”了一声,心里还有些想不通。说他不尊敬老师,实在委屈,尤其对这位年轻的语文老师。她刚从师范学校毕业,给学生的印象一直很好。她个子不高,身体单薄,脸色有些苍白,扎着刷把辫儿,像个高中生,一点儿老师的架子也没有。下课时把教案放在窗台上,不是跟男生掷飞碟(diã),就是同女生跳橡(xiàng)皮筋。她的课讲得也好,清楚明白。她特别善于朗读课文,那柔和悦耳的声音,那么富有感染力,仿佛能把人带入诗的境界。东东喜爱听她朗读,时常模仿她的腔调和姿态,练习朗读。

今天语文课学习朱自清的《春》。老师朗读课文时,教室里静静的,—点儿杂音也没有,只有她那充满青春气息的声音在回荡。东东平心静气地倾听着,他被深深地打动了,陶醉在一种不可名状的对春天的向往中。

老师读得越来越起劲,脸上焕(huàn)发着怡(yí)然自得的神情。当她读到“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yùn)酿”时,他忽然听出她把“酿”字念成“yàng”,不觉感到有些惋(wǎn)惜。要是别的老师读错一个字,他也许不会这么注意。这个老师却是他敬佩的有水平的老师。他感到应当立即向老师提出来,禁不住大声说:“老师,您把‘酿’字读错了!”

霎(shà)时,教室里肃穆(mù)的气氛被破坏了。老师吃了一惊,微微皱了一下眉,黑亮的眼睛闪着冰冷的光,注视着他。同学们也扭过头,投来抱怨的目光——好像剧场里的观众发现了一个捣(dǎo)乱分子。他意识到自己太冒失,想申辩,但缺乏(fá)勇气,便懊恼地低下头,满脸通红。

老师迟疑片刻,什么也没说,又接着朗读了下去。然而,她读得不那么流畅了,声音呆板,并且又念错几个字。下课的铃声一响,她就收起教案走了,显得很不开心。

这时,班里就像开了锅,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有的说,老师根本没念错,他瞎(xiü)挑刺儿;有的说,老师即使念错了,也不奇怪,不应该当场就提,不尊重老师,影响了课堂教学。他被说得晕头转向,担心老师记他的仇。

“奶奶,老师会记我的仇吗?”他走进厨房,又问。

“吃一堑(qiàn),长—智,明天上学向老师认个错吧!”

怎么向老师认错呢?他感到很苦恼,晚饭吃得也不香。

第二天上语文课,看见老师一进教室,东东就有些紧张,难为情地低下了头,生怕老师看他。老师站在讲台上,坦然地环视一下大家,清澈(châ)的目光停留在他身上。他吓得心突突乱跳,—动也不敢动,担心老师挑他的毛病„„

“同学们,打开书,翻到六十八页。”等大家翻开书之后,老师郑重地说,“昨天,我把‘酝酿’的‘酿’字念错了。当时刘东东同学给我指出来了,我还不相信,因我读书的时候老师也教我读‘yàng’。我回去向几位老师一请教,才知道念‘yàng’是吉林地方音,标准音要读‘niàng’,请大家注意。多亏刘东东同学及时给我纠正了,不然我就要一错再错了。所以,我要感谢刘东东同学,并欢迎大家帮我改正错误。”

东东一听老师不但没有生他的气,而且还表扬了他,就激动得站起来说:“老师,我昨天没举手就在下面说话,影响了上课,请您原谅。”

老师清澈的眼睛里闪烁着亲切的微笑,点了点头。

他高兴地坐下了,心里流淌着一股热流。他想,要是这时能飞回家去,该有多好啊!那样,他就可以立刻告诉奶奶:我们的老师,是一位多么好的老师啊!十年后的礼物

帕乌斯 托夫斯基 选自《一篮枞果》

守林人的女儿达格妮十八岁了,她第一次离开挪威西部的大森林,来到了首都奥斯陆,第一次参加一个在公园举行的露天音乐会。白桦树上眨着眼睛的彩灯,庄严、华丽的舞台,交响乐的美妙旋律,使她深深地陶醉了。

忽然,她坐直了身子,睁大了眼睛,她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因为,台上的报幕人分明在向观众报告:“下一个节目是我们挪威的音乐大师爱德华·格里格的得意之作——《献给守林人的女儿达格妮》。”

这是怎么一回事儿?这个著名的音乐家怎么会知道她的名字,而且将一支乐曲献给她呢?起初,由于心情激动,她无法静下心来听音乐。渐渐地,她不由自主地沉浸到乐曲中去了。她听到了森林的喧哗、大海的咆哮、小鸟的鸣唱、牧童的笛声„„啊,她明白了。她想起了十年前的一件事儿„„

那时,她还是个八岁的金发小姑娘。秋天,她提着篮子到森林中去捡野果。在林间小道上,遇到一个穿着风衣的人正在散步。那人虽然是城里人,却异常和气。他帮她提着装满了野果的篮子,一边送她回家,一边微笑着说:“咳,真糟,我没有什么礼物可以送给你。我口袋里连一根丝带也没有,更不要说会唱歌的洋娃娃了。”但他答应送给她一件很好的礼物,“不是现在——大约十年以后”。

当她渐渐长大的时候,有时会微笑着想起这次相遇,期待着那件礼物。终于,她仿佛明白过来:“那个人真会哄我,哄一个八岁的小姑娘。送我一件很好的礼物,在十年以后!即使他有这样的心意,也无法把礼物送到我的手中啊。”

现在她知道了,那个和气的城里人就是大音乐家爱德华·格里格。他信守了十年前的诺言,而且用这样奇妙的方式。他的乐曲会传遍四方,也就将礼物送给了她!这是最好的礼物——对于一个十八岁的少女来说,这是比华美的衣服、漂亮的项链更珍贵的礼物。

达格妮听完乐曲,眼泪流满了双颊。她竭力抑制住呜咽,弯下身子,把脸埋在双手里。她从音乐的洪流里感到了音乐家对她的祝福:“你是黎明的曙光,你就是幸福。”

音乐会结束以后,这位十八岁的姑娘走到海边,望着沉睡中的大海,她觉得有一种她所陌生的情感在心中萌芽了。于是,她面对大海高声说:“生活啊!我爱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苏联作家巴乌苏斯托夫斯基的《一篮枞果》改写,作者曾卓。* 月下桨声 作者:韩少功

雨后初晴,水面长出了长毛,有千丝万缕的白雾萦绕飞扬。我一头扎入浩荡碧水,感到肚皮和大腿突然一阵冰凉。远远看见几只野鸭,在雾气中不时出没。哗的一声,身旁冒出几圈水纹,肯定是刚才有一条鱼跃出了水面。

一条小船近了,船上一点红也近了,原来是一件红色上衣,穿在一个女孩儿身上。女孩儿在船边小心翼翼地放网。船头上,一个更小的男孩儿在划桨。他们各忙各的,一言不发。

我已经多次在黄昏时分看见这条小船,还有这两个小小的“渔夫”。他们在远处忙碌,总是不说话,也不看我一眼。

有城里的客人要来我家,得买点儿鱼才好。于是,我朝着小船吆喝了一声:“有鱼吗?”

他们望了我一眼。

“我是说,你们有鱼卖吗?大鱼小鱼都行。”

他们仍未回话。隔了好半天,女孩儿朝这边摇了摇手。

我指了一下自己院子的方向:“我就住在那里,有鱼就卖给我好吗?”

他们没有反应,不知是没有听清楚,还是有什么为难之处。

第二天一早,院子里传来持久的狗吠(fâi)。我来到院门口,发现那个红衣女孩儿站在门外,提着一只泥水糊糊的塑料袋,被狗吓得进退两难,赤裸(luǒ)的双脚在石板上留下水淋淋的脚印。

我愣了一下,记起了昨天我在水上问购。我接过她的塑料袋,发现里面有一二十条鱼,大的约摸半斤,小的只有指头那么粗,鲫(jì)鱼、草鱼杂得有点儿不成样子。从她疲惫的神色来看,大概这就是他们忙了半个夜晚的收获。

我收下了鱼。

她走后不久,狗又叫了。窗外橘红色一晃,是她急急地返回来,跑得有点儿气喘吁吁。

“对不起,刚才错了„„”她大声说。

“错了什么?”

“你们把钱算错了。”

“不会错吧?刚才是你看的秤,是你报的价,你说多少就是多少,我并没有„„”

“不是,是你们们多给了。”

她红着脸说,刚才回到船上,弟弟一听钱的数字,就—口咬定她算错了,肯定没有这么多钱。他们又算了一次,发现果然多收了一块钱。

我看着她沾着泥点的手,撩(liüo)起橘红色衣襟(jÿn),取出紧紧埋在腰间的一个布包,十分复杂地打开它,又十分复杂地分拣布包中的大小纸票,心里有些过意不去。一块钱,值得她这样急匆匆地赶来,并做出这么多复杂的动作吗?“也就是一块钱,你送鱼来,就算是你的脚力钱吧。”我说。

“不行不行„„”她把头摇成了拨浪鼓。

“再说,我们以后还要找你买鱼的,这一块钱就先存在你那儿吧。”

“不行不行„„”拨浪鼓还在摇。

她固执地要寻找一块钱。然而,她的小钞票凑不起一块钱。递来一张大钞票,我们又没有合适的零钱找。就这样你三我四你七我八地凑了好一阵,还是无法做到两清。最后,我满足她的要求,好歹收下了七角,并一再强调:“不要再说了,就这样算了,你再说我就不高兴了。”

她像做了什么亏心事似的,浑身不自在,犹犹豫豫地低头而去。

傍晚,我和妻子从外面回家,发现院门前有一把葱。一位正在路边锄草的妇人说,一个穿红衣的姑娘来过了,见我们不在,就把葱留在门前。

不用说,这一大把葱就是她对鱼款的补偿。

妻子叹了口气,说如今难得还有这样的诚实。

我说不出话来„„

每天早上,我推开窗子,发现远处的水面上总有—叶或者两叶小船,像什么人无意中遗落了一两个发夹,轻轻地别在青山绿水之中。但那些船上没有一点红。每天晚上,我走在月光下的时候,偶尔听到竹林那边还有桨声,是一条小船均匀的足迹,在水面上播出了月光的碎片,还有一个个梦境。但我依稀听得出桨声过于粗重,不是来自一个孩子的腕力。

我来到水边,发现近处根本没有船。原来是月夜太静了,仿佛缩短了声音传递的距离,远和近的动静根本无法区别。

我也不明白,是何处的桨声悠悠飘落到我家的墙根。装在信封里的小太阳

圣诞节后第—天上课,老师让孩子们讲述自己的节日生活。坐在库伯前的丹尼斯讲的是和父母在游乐场的抽奖趣闻,他激动地拿出得奖的那张十美元钞(chüo)票向同学们展示。那张绿色的钞票,在—帮七八岁孩子的眼里,的确很值得炫(xuàn)耀。

下午的游戏时间,班里的同举纷纷离开教室。库伯也收拾好自己的东西。起身时,他突然发现,那张十美元的钞票静静地躺在丹尼斯的课桌下。库伯立即朝教室门口的丹尼斯叫了—声。但是,只顾着跟同学打闹的丹尼斯没听见。库伯又叫了一声,依然没有回应。库伯张开嘴,刚要叫第三声,—个念头忽然从脑中闪过。十美元哪!家境贫寒的库伯想起商店橱(chú)窗里那些价格不菲(fþi)的漂亮玩具和文具,那都是父母不可能满足他的。现在眼前就有十美元,这对他来说,是多大的诱惑呀!

没有人注意到教室里发生的事情。可—走出教室,库伯就后悔了。他竭力说服自己,那只是从地上捡到十美元;但是,另一个声音总是不断提醒他:那不是捡,是偷!整整一个下午,库伯一直非常不安。最后,库伯决定找个机会,神不知鬼不觉地把钞票还回去。然而,事情却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丹尼斯发现自己丢了钱,报告了老师。全班的孩子都留了下来。由于没有人承认,校长只好请丹尼斯的家长来学校协商。这下库伯慌了,可他又不敢承认。他害怕一旦自己站出来,同学们会把他看成一个小偷。

不久,丹尼斯的爸爸来到学校,他是个穿着制服、身材魁梧的警察。班上的同学们开始叽叽喳喳地议论起来,有人说校长请警察抓小偷来了。

丹尼斯的爸爸在校长陪同下走进教室,孩子们都好奇地望着他。只有库伯吓得心里乱跳,手掌出汗,生怕丹尼斯的爸爸—个箭步冲过来,像老鹰抓小鸡似的把他这个“小偷”给楸出来。校长讲话的时候,丹尼斯的爸爸用眼睛扫视了一下所有的孩子。有一瞬间,他的目光甚至跟库伯对个正着。

轮到丹尼斯的爸爸讲话了,他站到孩子们中间,手上握着厚厚—摞(luî)浅蓝色的信封。他微笑着说:“每个信封里都有—个小太阳,一模—样的小太阳。”说完,他还拿出了—个给大家看。那是个用红水彩涂画在一张正方形白纸上的小太阳,上面泛着金色的光芒。

丹尼斯的爸爸继续说:“丹尼斯今天在教室里弄丢了—张十美元的钞票。是小偷偷走了吗?我做了很多年警察,知道小偷是什么样子,所以我敢肯定在这个班里绝对没有小偷,只有一个犯了错误的孩子,只是这个孩子目前还投有足够的勇气承认错误。怎么办呢?我想了一个办法,每人从我这里拿一个装着小太阳的信封回家。如果你是没犯错的孩子,明天请把里面的东西封在信封里交给丹尼斯;如果你是那个犯了错的孩子,就把十美元放在信封里封好交给丹尼斯,留下那个小太阳,等到你承认错误那天亲自还给我。”说着,他开始分发那些浅蓝色的装着小太阳的信封。

第二天,丹尼斯收齐了全班孩子的信封带回家。晚上,父子俩一封一封地拆(chüi)开,果然有一个信封里多了一张十美元的钞票,少了火红的小太阳。丹尼斯的爸爸满意地笑了。

这件事情就此了结,而且孩子们也渐渐遗忘了。即便长大后的丹尼斯偶尔提起,警察父亲也只淡然一笑——说起来,十美元真是件小事,重要的是那个犯错的孩子用特别的方式承认了。

多年以后,库伯也当了一名警察。他勇敢正直,工作努力,侦破了多起重大案件,获得了总部的嘉(jiü)奖。总部派来颁奖的竟然是多年不见的丹尼斯的爸爸。开始,丹尼斯的爸爸并没有认出这个年轻的同行。他们相互敬礼后,库伯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白纸,慢慢展开,白纸上画着一个火红的小太阳,空白处是一行孩子的笔迹:“我知道今天犯了大错,是我拿走了丹尼斯的十美元。”后面落款是库伯的名字和多年前的那个日期。

丹尼斯的爸爸怔(zhâng)了一下,他打量着库伯,笑道:“哦,我想起来了,你就是那个被吓坏了的孩子。”库伯不解地问:“什么?当时您知道是我吗?可您没说呀!”丹尼斯的爸爸点点头,说:“凭我的经验,第一眼就知道是你。但我从你的眼睛里看见了焦灼(zhuï)和懊悔,那不是真正小偷的眼神,所以我必须给一个犯错的孩子改正的机会。”

说完,丹尼斯的爸爸接过那张画着小太阳的纸,把一枚奖章端端正正地别到库伯警服襟(jÿn)前,随后两位警察立正,又相互庄严地敬了个礼。* 彩 票

作者:毛勇强

一天,一位在外地出差的先生,通过电话,向一个他经常光顾的彩票投注站买了七百零七元钱的彩票。他对彩票投注站的一位女工作人员说,帮他留着彩票,等他出差回来后再把钱给她送去。但是,因为工作的原因,他耽搁了归程。彩票开奖后不久,他接到了彩票投注站的电话,说他委托买的彩票中了大奖,奖金是五百一十八万元。

然而,这个电话并没有使他欣喜若狂,相反,他心里还有一丝气愤和鄙夷(bǐyí)。他冷冷地说:“你别蒙[mýng]我了,我怎么可能中大奖呢?即使中了大奖,彩票也在你那里。”说完,他搁下电话,不再理她。他想,大概那位工作人员以为他不想付那七百零七元钱了,故意骗他去投注站呢!

“唉,现在的人哪,大家相互不信任。”他在心里感叹着。

第二个电话又随即而来,打电话的还是那位工作人员。电话中,她显得十分焦急,甚至都带着点儿恳求的语气对他说:“先生,你委托我买的彩票真的中了大奖,你快回来拿吧!”

工作人员迫切的语气让他犹豫了。片刻间,他觉得自己仿佛真的中了大奖。想到这里,他不禁怦(pýng)然心动。可是转念一想,几百万的巨奖哪能这么轻飘飘地降临在自己头上呢?不可能,还是不可能!再说,这时还在别人手里的彩票就像水中之月,离自己远着呢!于是,他还是没好气地回应那位工作人员:“你我算是熟人了,我不会少你钱的。”说完就不耐烦地撂(liào)下了电话。

三天后,他拿着七百零七元钱来到投注站,想结清欠款。他一进投注站,那位工作人员马上迎了过来,激动地把一张彩票放到他的手中,说:“终于把你盼来了!这是你的彩票,你真的中了大奖,快去兑(duì)奖吧!”

他看了看手中的彩票,真的中了大奖?他有些反应不过来,半信半疑地到了兑奖中心,等领到五百一十八万元巨奖时,他还仿佛在梦中一般。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广东省化州市。那个在大奖面前毫无贪念的彩票投注站的工作人员名叫林海燕。2003年底,她被中国体彩中心授予“中国体育彩票发行诚信先进个人”称号,化州市和附近的市民纷纷慕名前来看望这位真诚得有些“愚蠢(chǔn)”的普通人。

她的行为在一些人看来真的有些不可思议。当彩票没有交给他人,还在自己手上的时候,五百一十八万元归谁只不过是一个说法问题,她只要说是自己购买的,别人就没有权利获取那笔巨款。而她偏偏没有这样做。

面对这种可贵的行为,我们不得不为人性中的闪光点而感动。它们犹如夜空中的星辰熠(yì)熠生辉,让人相信世界的美好。

第五单元 中华文化 孔 子

孔子名丘,字仲(zhîng)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rú)家学派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优秀的有七十二人。

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最后专心从事整理《诗经》《尚书》《春秋》等古代文献的工作。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把他平时的言行记录下来,编纂(zuǎn)成一部书——《论[lún]语》。这部著作是我们今天认识孔子最直接、最可靠的文献。在这部著作中,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早期儒家学说,教导人们怎样为人处[chǔ]世。

《论语》记载,弟子子贡曾经问孔子:“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呢?”孔子回答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用今天的话,就是自己所不愿意的,不要施加给别人。人们很推崇这种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处世准则,便把这句话概括成“推己及人”的成语,一直沿用至今。

有一次,孔子在游历讲学途中,口渴得厉害。他看见路边有一眼泉水,正要畅饮解渴时,发现泉边石头上刻有“盗泉”二字。孔子非常厌恶这个“盗”字,虽然干渴难忍,也不喝一口“盗泉”里的水。

还有一次,孔子在陈、蔡(cài)两国之间的路上断了粮,跟随的弟子都饿得爬不起来了。弟子子路向孔子抱怨道:“难道君子也有穷困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在穷困的时候能安守节操,小人穷困了就会为所欲为。”

后来,他最得意的弟子颜回好不容易找到一点儿米,便赶紧埋锅做饭。饭快熟的时候,孔子看到颜回从锅里抓出一把米饭送入口中。等到颜回请孔子吃饭时,孔子假装说:“我刚刚梦见了父亲。我想用这干净的米饭来祭祀(jìsì)他。”颜回连忙说:“不行,不行,这饭不干净,刚才烧饭时有些烟尘掉到锅里,我觉得弃之可惜,便抓出来吃掉了。”

孔子这才知道颜回并没有偷吃,心中不由感慨万分,便对弟子们说:“我们相信自己的眼睛,以为眼睛看到的就是事实,但眼睛不一定可信;我们依靠自己的内心,以为内心的判断一定正确,但内心不一定可靠。你们一定要记住,了解一个人实在不容易啊!”

孔子到了晚年,喜欢读《周易》。春秋时期没有纸,字是写在一片片竹简上的,一部书要写许多竹简,还必须用熟牛皮绳子把这些竹简编联在一起。平时卷起来放着,读的时候就打开。《周易》文字艰涩(sâ),内容隐晦(huì),孔子就翻来覆去地读,这样读来读去,把编联竹简的牛皮绳子磨断了许多次。这就是“韦(wãi)编三绝”成语的由来。即便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是不满意,说:“如果我能多活几年,就可以多理解些《周易》的文字和内容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史记·孔子世家》及相关资料编写。“心正笔正”的柳公权

柳公权是唐朝著名的大书法家。他的字结构紧凑,骨力秀挺,洒脱而有法度,对后世影响极大。人们将另一位著名书法家颜真卿(qÿng)与柳公权并称“颜柳”,并用“颜筋柳骨”来形容他们的字。

柳公权不仅字写得好,做人也和他的字—样,铁骨铮(zhýng)铮,深得世人钦(qÿn)佩。

据说,有—次柳公权在写字,穆宗(zōng)皇帝一边看着柳公权运笔写字,一边连连赞叹,还惊诧地问道:“你的字怎么写得这么好呢,能告诉我书法的秘诀(juã)吗?”柳公权毫不犹豫地回答:“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笔法出自内心,只有心地正直才能写出好字来!这确实是柳公权写字的“法”。但在此时此刻,他作为穆宗的“书法指导”,向穆宗说这样的话,显然是有弦(xián)外之音的。原来,柳公权是在告诉穆宗,写字和治理国家一样,都必须“心正”。难怪当时正沉溺(nì)酒色的穆宗半天没有说话,脸色都变了。这个劝告是真诚而大胆的。真诚在于柳公权以自己的书法心得来打动穆宗,希望穆宗能够律己清政;大胆则在于他毫不虚伪做作,直言答对。如此劝告,自然是对穆宗的一次不小的触动。

十几年后的一天,穆宗之子文宗在偏殿上与担任中书舍人的柳公权等人谈话。说着说着,文宗忽然扬起袖子来让柳公权等人“欣赏”他的龙袍,并洋洋自得地说:“这件衣服已经洗过三次了!”

刚刚说罢,在场众人立刻赞颂不已,都说穿洗过三次的衣服体现了皇上俭(jiǎn)朴的美德。文宗被捧得喜不自胜,猛然间却发现站在身旁的柳公权竟然始终一言不发。文宗禁不住问他怎么不说话,柳公权答道:“陛下,您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应当选用贤良,罢黜(chù)不肖(xiào)之臣;还应接受劝谏(jiàn),赏罚分明,这才能使天下真正和乐光明。至于穿一件洗过几回的衣服,只不过是细枝末节罢了。”这番话显示了“心正笔正”的柳公权又一次机智大胆的直言。幸运的是,这些话非但没有惹(rþ)恼文宗,反而得到文宗的格外垂青。

文宗当时便说道:“我知道以你现在这么高的职(zhí)位,是不应再兼任劝诫为职务的谏议大夫的。可是,因为你实在具有正直敢言的诤(zhâng)臣风采,所以还是委屈你兼任此职。”

第二天,文宗就正式任命柳公权为谏议大夫,他所任的其他职务照旧不变。这下他向皇帝进言就名正言顺,也更加方便、更加直接了。就这样,柳公权一面写出一个个筋骨秀挺的好字,—面讲出一句句有利国家的直言,直到他八十八岁去世。

“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柳公权以“心正”练成了流芳百世的“柳骨”,而更难得的是,他又以“心正”给历史与后人塑造了一个正直敢言的良臣形象,这将作为另一种“柳骨”而留存后世。

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旧唐书》新唐书》等相关材料编写。* 黄 帝

传说,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是中华文明的奠基者和创始人。黄帝时代一系列灿烂的制作和发明,诸如衣冠、宫室、舟车、蚕桑、文字、音乐、历法、指南车,等等,为古代中国的悠久文明和传统文化奠定了基础(chǔ)。

黄帝本姓公孙,因为出生于轩辕(xuünyuán)之丘,因此号称轩辕氏。黄帝是在姬(jÿ)水边长大的,所以又以姬为姓。由于黄帝是有熊国国君,人们又称他为有熊氏。

黄帝生活在五千多午前,是著名的部落首领。据说他一生下来就异常聪慧,青年时敦(dūn)厚能干,成年后聪明坚毅。当时,发明了农耕和医药的天下共主炎帝族已经衰落,而九黎族的部落首领蚩(chÿ)尤十分强悍暴虐(nûâ),侵凌弱小,兼并其他部落。炎帝族也被他们打得落花流水,只好向黄帝求援。黄帝毅(yì)然肩负起安定天下的责任,联合炎帝族与蚩尤大战于涿(zhuō)鹿。这是远古时代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大战,在后来的传说中也真的加进了鬼神。双方的将士英勇无畏,战斗进行得异常惨烈。最终黄帝胜利了,擒(qín)获蚩尤,并将他处死。战争之后,各部落一致拥戴轩辕氏为天子,取代炎帝,成为天下的共主。古人认为生长万物的大地土色呈黄,黄色是大地的正色,象征着吉祥喜庆,是大家所崇尚的颜色,因此,他们称轩辕氏为黄帝。

不久,天下又出现骚乱。黄帝一面让人画了蚩尤的像送给那些企图妄(wàng)动的部落,提醒他们不要忘记蚩尤败亡的教训,一面用武力讨伐(fá)那些敢于作乱的人。于是,来归附黄帝的部落更多了。后来,炎帝族不满黄帝成为天下共主,企图夺回失去的地位,终于和黄帝族发生了冲突。炎帝族战败后,并入了黄帝部落,黄帝族的力量更大了。从此,黄帝族、炎帝族和九黎族的一部分在黄河流域定居下来,繁衍生息,构成了华夏族的主干。他们共同开发了黄河中下游,使这个地区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相传尧、舜及夏、商、周三代帝王均是他的后裔(yì),因此黄帝被奉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

黄帝在位时间很长,他带领先民们为中华民族从蛮荒时代进入文明时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几千年来,凡是中华儿女,不论在国内还是在海外,都公认轩辕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现在,在陕西省黄陵(líng)县松柏常青的桥山上,还保留着黄帝陵和轩辕庙。每年清明节,各界人士都要前往黄帝陵公祭黄帝,缅(miǎn)怀这位中华民族的始祖。

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史记·五帝本纪》及相关资料编写。梅 兰 芳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不久,上海沦(lún)陷。

日本侵略者打着“中日亲善”的幌(huǎng)子,找到了著名的京剧艺术家梅兰芳,请他到电台去为他们播一次音。虽然并没有明说播音的内容,但梅兰芳心里明白,他们是想利用自己的影响,美化侵略者的丑恶行径。于是,他便以去香港演出为由拒(jù)绝了。

然而,日本人并未善罢甘休,他们又“邀请”梅兰芳登台演出。梅兰芳平时性情温和,但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纠缠,他发怒了。他明白,虽然这场戏的大多数观众是普通百姓,但一旦应邀登台唱戏,日后如果日本人邀请去唱戏,去“满洲国”或东京演出,那么又有什么理由回绝呢?于是,他又一次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著名画家丰子恺(kǎi)曾慨叹:“茫茫青史,为了爱国而摔破饭碗的‘优伶(líng)’,有几人欤(yú)?”作为当时的中国四大名旦之首——梅兰芳便是其中之一!

当然,梅兰芳也意识到,只要他留在上海一天,日本人对他的骚(süo)扰就一天不会停止。深思熟虑之后,梅兰芳离开了上海,来到了香港。

因为战乱,梅兰芳被迫滞留在香港达四年之久。在日军围攻香港期间,日本人仍然别有用心地邀请他。只要梅兰芳答应登台演戏,一切奢华的生活都唾(tuî)手可得。然而,他对这些不屑一顾。他不愿也不可能为侵略者粉饰太平。他宁[nìng]愿每顿只有一碗饭、一点点罐头食品或者一小块咸鱼,宁愿时刻提心吊胆地面对头顶上呼啸而过的炸弹,也不愿失去作为一个正直的中国人所应当具备的民族气节。尽管他视艺术为生命,但在民族存亡关头,他毫不犹豫地将艺术让位于民族气节。

香港沦陷后,日本占领军又三番五次地邀请梅兰芳登台演出。生活上的困顿,梅兰芳能够忍受;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危险,他也能坦然面对;但难以排遣的苦闷是:为抗拒日本人一次又一次的骚扰,他需要太多拒绝的借口。

怎样才能让日本人断绝请他登台演出的念头呢?冥思良久,梅兰芳终于有了一个办法,那便是“蓄须”。一向爱好整洁的梅兰芳,开始改变自己的形象:衣着变得极其随便,头发很长时间才理一次,而以前每天都要刮掉的胡须,也开始出现在嘴边了。孩子们好奇地问他:“爸爸,你怎么留起卓别林的小胡子来了?”

梅兰方起初笑而不答,只是抚摸着胡须,露出一副得意的样子。孩子们追问急了,他才装作幽默地答道:“我留了小胡子,日本鬼子还能强迫我演戏吗?”

谁都知道,梅兰芳在京剧舞台上,从来都是扮演旦角的。一旦他蓄须,便是宣告不再登台了。

但是,对他这样一个视艺术为生命的人来说,不能演出,不能创作,这是多么痛苦的事情呀!多少次,他冲上太平山顶,想狂歌,想飞舞,积聚在内心的对唱的渴望与对舞的向往,就像是被挡在堤坝后的滚滚洪流,澎湃(pãngpài)激荡,却又无法冲破阻隔,奔腾万里。

老奸巨猾的日本驻港部队司令酒井猜到了梅兰芳蓄须的目的。但面对这样一位世界级的文化名人,这样一位同样受日本人民爱戴的艺术家,他着(zhuï)实有些无奈。况且,梅兰芳以“我是个唱旦角的,年纪老了,扮相不好看了,嗓子也坏了”为由拒绝登台,也合情合理。

然而,“蓄须”也不是一劳永逸(yì)的。当他最终从香港返回上海之后,日本人、汉奸轮番登门,有的说“小胡子是可以剃(tì)掉的嘛”,有的说“年纪大不再登台,也可以,出来说一段话,与年纪大和胡子都是没有关系的嘛”。面对这些劝诱甚至威胁,梅兰芳一律斩钉截铁地拒绝。他一方面坚持蓄须,一方面甚至不惜自伤身体。为了拒绝日伪的邀请,对疫苗过敏的他曾请私人医生为他一连注射三针伤寒疫苗,致使自己连日高烧不退,差点失去性命。梅兰芳的良苦用心,终于击碎了日伪的痴心妄想。

就这样年复一年,虽然不能登台演出,生活日渐窘(jiǒng)迫,但梅兰芳始终坚持着,等待着抗战胜利。

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梅兰芳画传》等相关资料编写。* 唐玄奘(zàng)西行取经

玄奘是唐朝的一位和尚。他精通佛教经典,被尊称为三藏法师(三藏是佛教经典的总称)。在研读佛经时,他发现以前翻译过来的佛经错误很多,就决定到佛教的起源地天竺(zhú)去学习。

公元629年(一说627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到了凉州(今甘肃武威)。当时,朝廷禁止唐人出境,他在凉州被驻守边境的兵士发现,命他回长安去。他设法绕过边防关卡,向西来到玉门关附近的瓜州(今甘肃安西)。

在瓜州,玄奘打听到玉门关外有五座堡垒,每座堡垒之间相隔一百里,中间没有水草,只有堡垒旁才有水源,并且由兵士把守。这时候,凉州的官员已经发现玄奘偷越边防,发出公文到瓜州缉(jÿ)拿他。如果经过堡垒,他—定会被兵士捉住;可是不经过堡垒,他又无法补充水源。玄奘正束手无策,碰到了一个当地人,说愿意给他带路。玄奘变卖了衣物,买了两匹马,连夜出发,跟着他混出了玉门关。谁知走了一程,那人就不想再走了,甚至想谋杀玄奘。玄奘发现他不怀好意,就把他打发走了。

玄奘单人匹马在关外的沙漠地带摸索前进。约莫走了八十乡里,才到了第一堡边。他怕被守兵发现,白天躲在沙沟里,等天黑了才走近堡垒前的水源。他正想用皮袋盛水,忽然一支箭射来,差点儿射中他的膝盖。玄奘知道躲不过,索性朝着堡垒喊道:“我是长安来的和尚,你们别射箭!”

堡中的人停止射箭,打开堡门,把玄奘带进堡垒。守堡的校尉王祥信奉佛教,问清玄奘的来历后,不但没为难他,还派人帮他盛水,又送了一些食物,亲自把他送到十几里外,给他指引一条通向第四堡的小道。

第四堡的校尉是王祥的同族兄弟,听说玄奘是王祥那里来的,也很热情地接待他,并且告诉他,第五堡的守兵十分凶暴,叫他绕过第五堡,到野马泉去取水,再往西走,就是—片长八百里的大沙漠了。

玄奘离开第四堡,又走了一百多里,迷了路,没有找到野马泉。他正要拿起随身带的水袋喝水,哪知一失手,水都撒在沙土上了。没有水,怎么越过沙漠呢?玄奘想折回第四堡去取水,走了十几里,忽然想起临走的时候,他曾经立下誓言,不到达目的地,决不后退—步。于是,他拨转马头,继续朝西前进。

大沙漠里一片茫茫,上不见飞鸟,下不见走兽,有时一阵旋风,卷起漫天沙土,像暴雨一样落下来。玄奘在沙漠里接连走了四夜五天,没有一点儿水喝,口干的像火烧一样,终于支撑不住,昏倒在沙漠上。到了第五天半夜,天边起了凉风,把玄奘吹得清醒过来。他站起来,牵着马又走了十几里,发现了一片草地和一个池塘。有了水草,人和马才摆脱绝境。又走了两天,终于走出大沙漠,经过伊吾(今新疆哈密),到了高昌(在今新疆吐鲁番东)。

高昌王也信佛,听说玄奘是大唐来的高憎,十分敬重,请他讲经,还恳求他留住高昌。玄奘不肯,高昌王只好给他准备行装,派二十五人,随带三十匹马护送;他还写信给沿路各国的国王,请他们保护玄奘过境。

玄奘带领人马,越过雪山冰河,冲过暴风雪崩,经历了千辛万苦,终于通过西域各国,来到天竺。玄奘在天竺游历各地,朝拜圣迹,向高憎学经。玄奘的游历,不但在佛学上取得很大成功,而且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公元645年,他带了六百多部佛经,回到阔别十多年的长安。

玄奘和尚百折不挠的取经事迹,轰动了长安城。唐朝皇帝对玄奘的壮举十分赞赏,亲自召见了玄奘。

从此,玄奘就在长安的大慈恩寺专心翻译从天竺带回来的佛经。他还和弟子们一起,编写了一部《大唐西域记》。在这本书里,他把亲自到过的一百一十个国家和听到过的二十八个国家的地理情况、风俗习惯都记载了下来,成为重要的历史和地理著作。

由于玄奘取经这件事本身带有传奇色彩,后来,在民间流传了许多关于唐僧(sýng)取经的神话,说他取经路上,遇到许多妖魔精怪,这当然是虚构出来的。到了明朝,小说家吴承恩根据民间传说做了艺术加工,写成优秀的长篇神活小说《西游记》。这部著作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也使得唐憎取经的故事家喻户晓。

第六单元 名著之旅 天 窗 作者:茅盾

乡下的房子只有前面一排木板窗。暖和的晴天,木板窗扇扇打开,光线和空气都有了。

碰着大风大雨,或者北风呼呼叫的冬天,木板窗只好关起来,屋子就黑得像地洞里似的。

于是乡下人在屋顶上面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做天窗。

夏天阵雨来了时,孩子们顶喜欢在雨里跑跳,仰着脸看闪电,然而大人们偏就不许,“到屋里来呀!”孩子们跟着木板窗的关闭,也就被关在地洞似的屋里了;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

从那小小的玻璃,你会看见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跳,你会看见带子似的闪电一片;你想象到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你想象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十倍百倍。小小的天窗会使你的想象活跃起来。

晚上,当你被逼着上床去“休息”的时候,也许你还忘不了月光下的草地河滩,你偷偷地从帐子里伸出头来,你仰起了脸,这时候,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

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颗星,一朵云,想象到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歌的夜莺,也许是恶霸似的猫头鹰——总之,美丽而神奇的夜的世界的一切,立刻会在你的想象中展开。

啊唷唷!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它会使你看见了,若不是有了它你就想不起来的宇宙的秘密;它会使你想到了,若不是有了它你就永远不会联想到的种种事件!

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该被感谢的。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会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任何他看到的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

我是猫

作者:[日本] 夏目漱石

我虽说是猫,却并不挑食,不管什么,能填饱肚子就行。因此,如今想吃年糕,绝非贪馋(chán)的结果,而是从“能吃便吃”的观点出发。我思忖(cǔn),主人也许会有吃剩的年糕放在厨房里,于是,便向厨房走去。

粘在碗底的还是早晨见过的那块年糕。坦率地说,年糕这玩艺儿,我至今还未曾粘过牙哩(li)。展眼一瞧,好像又香又瘆(shân)人。我搭上前爪,将粘在表面的菜叶挠下来。一瞧,爪子上沾了一层年糕的外皮,黏(nián)乎乎的;一闻,就像把锅里的饭装进饭桶里时所散发的香气。我向四周扫了一眼,吃呢,还是不吃?不知是走运,还是倒霉(mãi),连个人影都看不见。女仆在门外踢毽(jiàn)子,小孩儿在里屋唱着歌。若想吃,趁此刻,如果坐失良机,只好胡混光阴,直到明年也不知道年糕是什么滋味。刹那间,我虽说是猫,倒也悟出一条真理:“难得的机缘,会使所有的动物敢于干出他们并非情愿的事来。”

其实,我并不那么想吃年糕。相反,越是仔细看它在碗底里的丑样,越觉得瘆人。这时,假如女仆拉开厨房门,或是听见屋里孩子们的脚步声向这边走来,我就会毫不吝(lìn)惜地放弃那只碗,而且直到明年,再也不想那年糕的事了。然而,一个人也没来。不管怎么迟疑、徘徊(páihuái),也仍然不见一个人影。这时,心里在催促自己:“还不快吃!”

我一边盯住碗底一边想:假如有人来才好呢!可是,终于没人来,也就终于非吃年糕不可了。于是,我将全身重量压向碗底,把年糕的一角叼住一寸多长。使出这么大的力气叼住,按理说,差不多的东西都会被咬断的。然而,我大吃一惊。当我以为已经咬断而将要拔出牙齿时,却怎么也拔不动。本想再咬一下,可牙齿又动弹不得。当我意识到这年糕原来是个妖怪时,已经迟了。宛(wǎn)如陷进泥沼的人越是急着要拔出脚来,却越陷得深;越咬,嘴却越不中用,牙齿一动不动了。那东西倒是很有嚼头,但却对它奈何不得。正烦躁之时,我忽地又悟到了第二条真理:“所有的动物,都能直觉地预测吉凶祸福。”

真理已经发现了两条,但因年糕粘住牙,一点儿也高兴不起来。牙被年糕牢牢地钳(qián)住,就像被拔掉了似的疼。若不快些咬断它逃跑,女仆可就要来了。孩子们的歌声已停,一定是朝厨房奔来。烦躁已极,便将尾巴摇了几圈儿,却不见任何功效。将耳朵竖起再垂下,仍是没用。想来,耳朵和尾巴都与年糕无关,摇尾竖耳,也都枉然,所以干脆作罢。急中生智,只好借助前爪之力拂掉年糕。我先抬起右爪,在嘴巴周围来回摩挲[müsü],可这并不是靠摩挲就能除掉的。接着抬起左爪,以口为中心画了个圆圈儿。单靠如此咒语,还是摆脱不掉妖怪。心想:最重要的是忍耐,便左右爪交替着伸缩。然而,牙齿依然嵌在年糕里。唉,这太麻烦,干脆双爪一齐来吧!谁知这下,破天荒第一次,两只脚竟然直立起来。我都觉得我已经不是猫了。

可是,到了这种地步,是不是猫,又有何干?无论如何,不把年糕这个妖怪打倒,决不罢休,便大鼓干劲儿,两爪在妖怪的脸上胡抓乱挠。由于前爪用力过猛,常常失重,险些跌倒。必须用后爪调整姿势,又不能总站在一个地方,只得在厨房里到处转着圈儿跑。跑着,转着,第三条真理又蓦(mî)地闪现在心头:“临危之际,平时做不到的事这时也能做到。”

正在与年糕妖怪决战时,忽听有脚步声,好像有人走来。这当儿有人来,那还了得!我跳得更高,在厨房里绕着圈儿跑。脚步声逐渐近了。啊,遗憾(hàn),终于被女孩儿发现,她高声喊:“哎哟,小猫吃年糕,在跳舞哇!”第一个听见这话的是女仆。她扔下毽子,叫了一声“哎哟”,便从厨房门跑了进来。女主人穿着绉(zhîu)绸和服,说:“哟,这个该死的猫!”男主人也从书房走出,喝道:“混帐东西!”只有小家伙们喊叫:“好玩儿啊,好玩儿!”接着像一声令下似的,齐声咯(gý)咯地笑了起来。我恼火、痛苦,可又不能停止蹦蹦跳跳。这回领教了。总算大家都不再笑,可是,就怪那个五岁的小女孩儿说什么:“妈呀,这猫也太不成体统了。”于是,又掀了一阵笑声。

我大抵也算见识过人类缺乏同情心的各种行径,但从来没有像此时此刻这样恨在心头。我只好哑口无言,直到演完一场四条腿爬和翻白眼的丑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节选自[日]夏目漱石《我是猫》,有改动。* 杨子荣借题发挥

作者:曲波

侦查员杨子荣潜入虎穴打探情报,他举止不露痕迹,受到座山雕的赏识,封他当老九。不过,狡诈(zhà)多疑的座山雕还是不放心,他设计试探这个新来投奔他的人„„

腊月二十四日拂晓。

杨子荣经过一整夜的思考,正要入睡,突然东北山包上传来两响清脆的枪声,接着便是一片慌乱的喊叫声。

杨子荣和七大金刚惊跳起来,刚一出门,座山雕已经站在他们的门前。只见东北小山包上两个匪(fþi)徒在吼叫:“敌人来了!”

杨子荣一听,刷地全身冷下来,心脏紧张地跳动,内心一阵苦思:“怎么?二零三首长真的这样冒失吗?真的随着匪徒的脚印袭来吗?如果真的这样,战斗的结果是不堪设想的!我现在怎么办呢?一阵大肚匣(xiá)子和手榴弹先消灭自己跟前的匪首吗?”

他在这一秒钟之内,想了许多,手里捏着两把汗。突然,对面来的枪声提醒了他,这枪声是那样的远,子弹又飞得那样的高,并可听到隐约的喊声,座山雕这个老匪又事先站在他们的门前,他一定早知道今天的事情,确切一点儿说,是他布置的把戏。想到这些,他的脑子顿时开朗了。他默默地确信自己的判断:“听枪声就不是小分队的战术,小分队对匪徒的袭击,向来不喧哗,也绝不会这样远距离射击,这一点我深信战士们的军事素养和白刃拼杀的勇气。二零三首长即便袭来,也绝不会从夹皮沟方向,因为他的虚张声势,就是为了把匪徒的注意力吸引到那里去。”他完全相信自己那位青年首长的作战智谋。

“那么这个老匪用的又是什么伎(jì)俩呢?是为了提高匪徒们的警惕(tì)而作军事演习吗?还是这个老匪对我进一步试探呢?为了斗争得胜利,我没有权利来设想前者的可能,而只有后者。现在的问题是我怎样在这个老匪跟前表现表现。”

一阵空前激烈的枪声传来,子弹掠空而过。

“三爷!我上去指挥。”

杨子荣一面向座山雕请示,一面迈开大步奔向东北山包。杨子荣隐蔽在山头上的一棵树旁,借着晨光向正前方观察,看到几个不密的黑影,向这里射击,从他的观察中更证实了自己的判断。

“好机会!”杨子荣一阵高兴地想,“再来一个借题发挥!”

他抽出大肚匣子,“我打死几个匪徒,在座山雕面前显显我的本事,解除这个老匪对我的怀疑。”想着,他把大肚匣子上了把,点射两发,把快慢机一拨,嘟嘟嘟„„一梭(suō)子,子弹雨点儿似的落在几个黑影周围,翻起几点儿雪尘。

他立即再换上梭子,刚要射击,突然一只手搭上他的肩膀,“老九!慢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节选自曲波《林海雪原》,有改动。

武松打虎

作者:施耐庵

武松乘着酒兴,只管走上冈子来。走不到半里多路,见一个败落的山神庙。行到庙前,见这庙门上贴着一张印信榜文,武松住了脚读时,上面写道:

阳谷县示:为这景阳冈上新有一只大虫,近来伤害人命,见今杖(zhàng)限各乡里正并猎户人等,打捕未获。如有过往客商人等,可于巳(sì)、午、未三个时辰,结伴过冈。其余时分及单身客人,白日不许过冈,恐被伤害性命不便。各宜知悉。

武松读了印信榜文,方知端的有虎。欲待转身再回酒店里来,寻思道:“我回去时,须吃他耻(chǐ)笑,不是好汉,难以转去。”存想了一回,说道:“怕甚么!且只顾上去,看怎地!”武松正走,看看酒涌上来,便把毡笠儿背在脊梁(jǐliang)上,将梢棒绾(wǎn)在肋(lâi)下,一步步上那冈子来。回头看这日色时,渐渐地坠下去了。此时正是十月间天气,日短夜长,容易得晚。武松自言自说道:“哪得甚么大虫!人自怕了,不敢上山。”

武松走了一阵,酒力发作,焦热起来,一只手提着梢棒,一只手把胸膛前袒(tǎn)开,踉(liàng)踉跄(qiàng)跄,直奔乱树林来。见一块光挞(tà)挞大青石,把那梢棒倚在一边,放翻身体,却待要睡,只见发起一阵狂风来。那一阵风过处,只听得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

武松见了,叫声:“呵呀!”从青石上翻将下来,便拿那条梢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cuün)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kuà)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闪,闪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pÿlì),震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

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轮起梢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sù)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慌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梢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大虫却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胳月荅(gýda)地①揪住,一按按将下来。那只大虫急要挣扎,被武松尽气力纳定,哪里肯放半点儿松宽?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扒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武松把那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了些气力。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得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bâng)出鲜血来,更动弹不得,只剩口里兀(wù)自气喘。武松放了手,来松树边寻那打折的棒橛(juã),拿在手里;只怕大虫不死,把棒橛又打了一回。那大虫气都没了。武松再寻思道:“我就地拖得这死大虫下冈子去。”就血泊里双手来提时,哪里提得动!原来使尽了气力,手脚都酥(sū)软了,动掸不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节选自(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三回,有删改。插图作者刘继卣。

①胳(月荅)地:这里是一下、一把的意思。* 齐天大圣大战二郎神

作者:[明] 吴承恩

真君只到那水帘洞外,见那一群猴,齐齐整整,排作个蟠(pán)龙阵势;中军里,立一竿旗,上书“齐天大圣”四字。真君道:“那泼妖,怎么称得起齐天之职?”梅山六弟道:“且休赞叹,叫战去来。”那营口小猴见了真君,急走去报知。那猴王即掣(châ)金箍(gū)棒,整黄金甲,登步云履(lǚ)。按一按紫金冠,腾出营门,急睁睛观看,那真君的相貌,果是清奇,打扮得又秀气。

大圣见了,笑嘻嘻的,将金箍棒掣起,高叫道:“你是何方小将,辄(zhã)敢大胆到此挑战?”真君喝道:“你这厮有眼无蛛,认不得我也!吾乃玉帝外甥(shýng),敕(chì)封昭(zhüo)惠灵显王二郎是也。今蒙上命,到此擒你这反天宫的弼(bì)马温猢狲(húsūn),你还不知死活!”大圣道:“我记得当年玉帝妹子思凡下界,配合杨君,生—男子,曾使斧劈桃山的,是你么?我行要骂你几声,曾奈无甚冤仇;待要打你一棒,可惜了你的性命。你这郎君小辈,可急急回去,唤你四大天王出来。”真君闻言,心中大怒道:“泼猴!休得无礼!吃吾一刃(rân)!”大圣侧身躲过,疾举金箍棒,劈手相还。

真君与大圣斗经三百余合,不知胜负。那真君抖擞神威,摇身一变,变得身高万丈,两只手,举着三尖两刃神锋,好似华山顶上之峰,青脸獠(liáo)牙,朱红头发,恶狠狠,望大圣着[zhuï]头就砍。这大圣也使神通,变得与二郎身躯一样,嘴脸一般,举一条如意金箍棒,却就似昆仑顶上擎(qíng)天之柱,抵住二郎神。

正斗时,大圣忽见本营中妖猴惊散,自觉心慌,收了法象,掣棒抽身就走。真君见他败走,大步赶上道:“哪里走?趁早归降,饶你性命!”大圣不恋战,只情①跑起。将近洞口,正撞着康、张、姚、李四太尉,郭申、直健二将军,一齐帅众挡住道:“泼猴!哪里走!”大圣慌了手脚,就把金箍棒捏做绣花针,藏在耳内,摇身一变,变作个麻雀儿,飞在树梢头钉住。那六兄弟慌慌张张,前后寻觅不见,一齐吆喝道:“走了这猴精也!走了这猴精也!”

正嚷处,真君到了,问:“兄弟们,赶到哪厢(xiüng)不见了?”众神道:“才在这里围住,就不见了。”二郎圆睁凤目观看,见大圣变了麻雀儿,钉在树上,就收了法象,撇了神锋,卸下弹弓,摇身一变,变做个饿鹰儿,抖开翅,飞将去扑打。大圣见了,嗖的一翅飞起去,变作一只大鹚(cí)老,冲天而去。二郎见了,急抖翎(líng)毛,摇身一变,变作一只大海鹤,钻上云宵来(qiün)。大圣又将身按下,入涧中,变作—条鱼儿,淬(cuì)②入水内。二郎赶至涧边,不见踪迹。心中暗想道:“这猢狲必然下水去也,定变做鱼虾之类。等我再变变拿他。”果一变变作个鱼鹰儿,飘荡在下溜头波面上,等待片时。那大圣变鱼儿,顺水正游,忽见一只飞禽,似青鹞(yào),毛片不青;似鹭鸶(lùsÿ),顶上无缨(yÿng);似老鹳(guàn),腿又不红:“想是二郎变化了等我哩!„„”急转头,打个花③就走,二郎看见道:“打花的鱼儿,似鲤(lǐ)鱼,尾巴不红;似鳜(guì)鱼,花鳞不见;似黑鱼,头上无星;似鲂(fáng)鱼,鳃(süi)上无针。他怎么见了我就回去了?必然是那猴变的。”赶上来,刷的啄一嘴。那大圣就撺出水中,一变,变作一条水蛇,游近岸,钻入草中。二郎因他不着。他见水响中,见一条蛇撺出去,认得是大圣,急转身,又变了一只朱绣顶的灰鹤,伸着一个长嘴,与—把尖头铁钳子相似,径来吃这水蛇。水蛇跳一跳,又变做一只花鸨(bǎo),木木樗(chū)樗④的,立在蓼汀(liǎotÿng)之上。二郎即现原身,走将去,取过弹弓拽(zhuài)满,一弹子把他打⑤(lïngzhǒng)。

两个嚷嚷闹闹,半雾半云,且行且战,复打到花果山,慌得那四大天王等众,提[dÿ]防愈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节选自(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回,有删改。

①只情:尽情。②淬:铸刀剑烧红了放在水中叫淬。这里指钻进水里。③花:旋涡。④木木樗樗:形容痴呆、孤单的样子。⑤:行动不灵便。

生字表一

(会认字174个)

1 蹈 瞪 舔

2 宫 渣 仆

3 咒 暂 彬 耿 荐 授 蔓

4 姆 褴

5 铸 殿

6 吟 瑟

8 雁 庐

9 韧 茎 怯 芭 逶 迤 寇 冀 絮 脊 蜷 伪 葚 蠕 诵 碟 桦 喧 吠 裸 钞 炫 鄙 夷 仲 儒 钦 宗 褛 婚 剖缎 涡 狭鉴 筝

氏 炙 耸藻 硕 驰磅 礴 丸葛 绷 涧姥 槛 糠挪 呻 歼豁 役 眬橡 焕 怡咆 哮 颊鲫 撩 襟橱 菲 拆兑 蠢 祭 祀

弦 溺宠 款 摧 域 蒸骏 愈 岷 屹 劫 谎 吆 酝 穆 捣曙 嘉 灼 俭 肖 惹赐 垦乏 瞎职 础 虐 毅 沦 幌 拒 奘 缉 僧 擒 妄 伐 陵 缅 骚 唾 澎 湃 逸 剃 窘 藉 霸 馋 霉 毽 诈 匪 匣 杖 耻 梁 履 甥 刃

生字表二

(会写字210个)

1 檐 脖 摔

2 宫 渣 屑

4 拇 汤 姆

6 吟 瑟

7 纵 刹 痛

9 韧 茎 氏 逶 迤 磅 庙 榴 弹 制 堡 咳 酿 耷 朗

吝 徘 徊惕 梭 肋 袒 迸 擎 厢 鲤蹲 扯 嗓仆 沾 鹊趁 妖 倒辨 镶

炙 摧 肝礴 丸 渡抡 绷 瞄嗽 伪 轰诵 例 橡宛 钳 憾鳃 拽

蹈 莹 瞪配 获 彬厨 剖 鞠裂 朽 躯索 岷

壁 坠 拧仗 搜 蔓练 焕 酝啄 舔 懊忠 耿 荐躬 宠 肿润 蒸 熬雹 眺

棉 扭 熄肃 穆 氛鼠 秃 盒 授 腐 趟 逗 款 类 垦 祈 呻 激 歼 皱 捣 乏 雅善瞎桦 律 喧 哗 咆 哮 糟 链 珍 颊 曙钞 票 炫 橱 菲 诱 惑 揪 瞬 嘉 颁仲 育 儒 核 厉 粮 怨 祭 祀 覆

唐 凑 宗 诀 弦 殿 袍 罢 俭 富 贤 肖 罚 惹 职爆 沦 丑 拒 邀 普 骚 扰 饰 蓄 幽 堤 坝 猾 逸 胁 妄藉 蝙糕 贪杖 限 蝠 霸 宙馋 瞧 挠耻 脊 膛霉 缘 压纳

上一篇:干部个人述职述廉报告下一篇:错过的感受中学生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