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技术基础知识培训(共8篇)
1.网络技术基础知识培训 篇一
专业户养鸡技术知识培训
育雏期(0-6)周龄前十天的管理技术要点:
育雏第一天
1.鸡未到达鸡舍前,先将鸡舍预温到35℃–37℃;湿度控制在65%–70%之间,并将疫苗、营养性药物、消毒药、水、饲料、垫料和消毒设施准备齐全。
2.雏鸡进入鸡舍后,应迅速上笼,安排好饲养密度,一般平养按每平方米20只–30只,笼养每平方米50只–60只。
3.上笼后立即给水,最好是室温的凉开水,饮水中加5%的葡萄糖和0.1%电解多维,每天饮水4次。
4.雏鸡饮水4小时后,可以往料槽或料盘放料,最好选用高蛋白水平的雏鸡开食料或强化料,粗蛋白水平不能低于19.5%,每天喂料4次;另外特别注意不能断水,否则影响雏鸡生长。
5.应给予全天光照(即24小时),光照强度为10勒克斯。具体控制方法:由于刚出壳的幼雏视力弱,为了让雏鸡尽早熟悉环境,采食和饮水,要求给雏鸡提供光照时间长、强度大的舍内环境,鸡舍灯泡的安装,应以靠近鸡群活动区域为好,高度一般距地面2.1米–2.5米,灯泡间的距离应等于其高度的1倍–1.5倍。此外,为了获得较均匀的光照度,灯泡应交错设置,灯炮的瓦数以60瓦为宜,灯炮距离鸡体的高度一般在1.8米–3.1米之间,如有灯罩为2.5米–3.1米,无灯罩的为1.8米–2.2米,千万不要让灯泡离鸡太近,避免发生啄肛、啄羽现象。
6.进雏当天晚上,应将鸡舍地面用消毒药喷雾消毒,以达到增加舍内温度,消毒地面和降低舍内粉尘的目的。同时,为了加大舍内湿度,可在火炉上煮水产生水汽,甚至直接在地面均匀洒水,以保持必须的舍内湿度。育雏第2天–3天
1.光照时间为22小时–24小时,光照强度为10勒克斯,湿度以70%为宜(光照强度和光照湿度的控制同第一天)。
2.采用新支/肾三联弱毒苗滴鼻点眼(2头份/只)和颈部皮下注射新城疫油苗0.3毫升/只,以避免早期新城疫肾型传支和生殖型传支的发生,但免疫当天绝对不能进行带鸡消毒。
3.饮水中停止使用葡萄糖,以减少雏鸡的糊肛现象。育雏第4天–7天
1.从第4天开始每天减少1小时光照时间,即4日龄23小时,5日龄22小时,6日龄21小时,7日龄20小时。
2.饮水和喂料每天三次,饮水可选用自来水,免疫前后两天不能使用,可根据雏鸡的健康状况适当减少水中的多维剂量,饲料的营养成分不能改变。
3.舍温可下调1℃–2℃,即保持34℃–36℃(光照强度和温度的控制方法同第一天)。
4.注意舍内的通风换气,一般通风前适当提高舍温2℃左右,每天排风3次–5次,特别是选用燃煤育温的鸡舍,更应加强通风换
气,以减少舍内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含量,同时防止煤气中毒。
5.每天坚持清粪,而且从育雏第4天开始每天坚持带鸡消毒一次,消毒安排在清粪之后。
6.第7天称重,一般抽取比例为5%,看是否达到标准,适当调整每天饲料用量。育雏第8天
1.光照时间为14小时,舍温可降至34℃–35℃,湿度为65%,光照强度适当减弱,可将60瓦灯泡换成40瓦灯泡。
2.断喙,可防止啄羽、啄趾、啄肛等,减少饲料浪费。断喙的位置:上喙从尖端到鼻孔1/2处,下喙剪断1/3,俗称地包天。断喙注意事项:
1.准备迅速、防止流血,可在饮水中加入维生素k3,剂量为5mg/百斤料。
2.体弱、病鸡不断喙。
3.断喙前后3天在饮水中加入抗菌素,可防止伤口感染。4.断喙后5天内料槽中的饲料应加厚,避免雏鸡啄空料槽,使伤口感染。若此时需要使用康球虫药,则在饲料消耗未恢复到正常之前,采用饮水投药。
5.及时挑出弱雏放在光线强、温度偏高的地方,并注射丁胺卡那庆大霉素单独治疗。育雏第9天–10天
1.光照时间每天减少1小时,即9天为18小时,第10天为17
小时(光照强度同第8天)。
2.给予充足的饮水和营养充分的饲料,适当增加通风量和通风的次数,一般以每隔2小时–3小时通风换气一次,有条件的鸡舍可采用机械自动控制通风。
3.第10天–15天颈部皮下或胸部皮下注射禽流感h5+h9型,0.5毫升/只。发病率,以便更好地发挥鸡群的生产性能。
4.舍温控制在33℃–34℃,湿度以60%为宜。
总之,在育雏前期应以予雏鸡舒适、优美、无病原微生物污染的饲养环境,良好的管理技能,充足的饮水和饲料,适当做好雏鸡的各项免疫工作,有利于增强鸡群的体质,可以减少马立克氏病、新城疫、生殖型传支的发病率,以便更好地发挥鸡群的生产性能。
育成鸡的饲养技术要点
雏鸡7周龄时转入育成舍开始进入育成阶段,该阶段培育的成功与否,极大程度决定蛋鸡性成熟后的体质和产蛋性能,因此要培育出高产后备蛋鸡,关键的一环是抓好育成鸡的饲养管理。
一、搞好鸡舍内外环境的消毒,为鸡群创造较为安全的生存环境蛋鸡场的很多疾病是通过横向传播方式造成的,所以通过对鸡舍、周围环境和鸡体的消毒,切断疾病横向传播的环节,是控制疾病发生,减少鸡只死亡 的有效途径。具体采取的技术措施是:①进鸡前2周首先进行彻底清扫、清洗鸡舍,然后用百毒杀或爱迪伏等消毒药品清洗消毒。②用福尔马林加高锰酸钾,按30毫升加15克的比例熏蒸消毒,密闭1~2天,并注意提高鸡舍的温湿度,以提高消毒的效果。
③在进鸡前1天用优氯净或碘制剂消毒液喷雾消毒一 次,地面用1%~2%的烧碱溶液消毒。④进鸡后每周进行1~2次带鸡消毒,消毒药物交替使用,避免耐药性的出现。在疾病的多发季节每周进行2~3次消毒。炎热的夏季每天进行1次消毒,还可同时起到一定的防暑降温作用。
二、按照鸡群的体重和体况提供不同配方饲料,培育出最佳体重、体型的鸡群在育成鸡的培养过程中,要调控出最佳体重体型的鸡群,不能简单地依据龄期的变化变更饲料配方,必须根据育成鸡的生长发育特点、鸡群的体重与体况,提供饲料配方。在养鸡生产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鸡群,由于育成阶段的频繁免疫,夏季的高温、疾病、不良环境等应激因素的作用,造成了育雏结束时鸡的体重不足。所以,我们应针对不同状态的鸡群,采取不同的营养对策,来加以“纠正”。具体采取的措施是:在鸡群转入育成舍后,继续饲喂雏鸡料充分利用12周龄前体重快速增长的潜力,使鸡的体重尽快达到育种公司提供的标准,在体重达到标准的上限时,将雏鸡料逐渐更换成营养浓度较低饲料,一直饲喂至达到理想的性成熟体重。此阶段建议使用的日粮营养水平:粗蛋白18%~19%,代谢能11.50~12.13兆焦耳/千克。另一类是育雏期末体重接近或达到标准的鸡群,对待这样的鸡群可采取下面的措施:鸡群转入育成舍后,经一周的恢复,在体重达到标准的上限时,将雏鸡料逐渐换成营养浓度较低的饲料,并对体重进行监控,以防鸡只过肥超重。当出现超重现象时,不要急于减料,应保持上一周的饲喂量使体重匀速达标,防止体重下降,影
响日后的产蛋性能。此阶段建议使用的日粮营养水平:粗蛋白15%~16 %,代谢能11.75~12.13兆焦耳/千克。近年来,由于品种的不断 改良,鸡只出现了早熟化,体重小型化,采食少量化等新特点,加之一系列应激因素以及充分利用现有设备与减少饲养密度的矛盾等问题的存在,在大的商品蛋鸡群,出现超重现象并不多见,笔者的经验是:限饲对商品蛋鸡来说,已不像种鸡那样重要,只要我们注意日粮中能量、蛋白质平衡,其他营养素齐全,就能保证育成鸡有一个良好的生长发育状态,不会出现个小体肥的鸡群。
三、分群管理,提高鸡群的均匀度,均匀度是衡量后备鸡群质量的一项重要生产指标,提高育成鸡的均匀度既减少了过肥鸡和瘦小鸡的数量,避免饲料浪费,降低死亡率,又可使鸡群按时达到产蛋高峰,且峰值高而平稳,持续时间长而多产蛋。有研究报道,在70%均匀度的基础上,均匀度每提高3%,鸡多产4枚蛋。因此提高均匀度是养好育成鸡的根本措施之一。在育成期里,要提高鸡群的均匀度,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分群管理,具体措施如下:按10%的比例随机抽样测定鸡群的均匀度,并以品种标准体重为指标,将鸡分为超重、适宜、不足三群,淘汰病残鸡和过于消瘦的鸡,对低于标准且生长发育缓慢但仍为健康的鸡和体重小的鸡,采取刺激食欲和喂给蛋白水平较高的饲料的方法,使其达到最大营养素进食量,尽快赶上标准体重。对体重过大的鸡适当限饲,避免过肥。在整个育成期里,每两周进行一次称重,并根据测定的结果及时调整鸡群;否则在接近性成熟时,以免体重太低的鸡难以补救;超重较多的鸡,严格限饲,以免影响生
殖系统的发。
四、光照管理,控制鸡群适时达性成熟
对育成鸡进行光照时间和强度的控制,是控制其适时达性成熟的主要手段之一。光照的基本原则是:育成期不增加光照时间和强度,具体措施是:控制光照强度在5个勒克司,这样既可省电,又可防止啄癖的发生。光照时间的控制:对密闭式鸡舍光照制度的制定较为容易,由于光照不受自然季节变化的影响,光照时间、强度完全靠人工控制,因此可采用恒定和渐减的光照制度,对开放式或半开放式鸡舍光照制度的制定比较繁琐,应根据出雏时间,确定具体的光照制度。
总之,欲使蛋鸡的遗传潜力得以充分发挥,体现高水平生产,保证良好的经济效益,就必须根据蛋鸡的生长发育及生理变化特点,提供合理的营养供给和饲养管理程序,养好育成鸡。
产蛋期饲养管理
产蛋期饲养管理的要求,是保证产蛋鸡的标准体重和健康体质,以满足产蛋生产的需要。美国某育种公司一位权威人士告诫:你要想得到满意的产蛋量,你就必须得关心它(母鸡)的体重。
供给预产料
自然光照的利用和育成后期继续供给高浓度饲料,促使体成熟和性成熟提前于传统饲养方法。开产日龄的提前,提出了预产期重新界定的新问题。传统饲养以19、20、21三周为预产期。高效型饲养管理以育成后期体重达到开产体重开始到产蛋率5%为预产期。预产期供给的预产料是1/2育成后期高浓度饲料(蛋白质15%~16%)+1/2
产蛋高峰期料(蛋白质17%~18%)的混合料。高效型饲养的预产料营养明显高于传统饲养的预产料营养。高营养预产料无疑能够保证开产营养要求和有利于维持高产持久。
供给产蛋高峰料
鸡群开产达5%,即更换产蛋高峰料。产蛋高峰料的浓度是:能量11.91MJ/kg,粗蛋白17%~18%。此时,饲料中钙、磷含量摆到了突出重要的位置,为了满足产蛋高峰的需要,饲料中钙含量要求达到3%~4%,有效磷达到0.4%~0.45%。但根据鸡产蛋的生理特点,蛋壳的钙化时间主要在夜间,因此建议饲料中钙含量适当留有余地,每天下午3:00~4:00在一次性补给缺额块状贝壳,这样做有利于钙的直接吸收利用,可提高蛋壳品质,且由于饲料中钙含量低而饲料适口性好。
产蛋期光照管理
1预产期光照 照时12h,照度3瓦/m2。
2从产蛋率5%开始,每周增加光照时间0.5h,直至达到产蛋高峰,最后,照时恒定16h,照度3瓦/m2。
高峰产蛋结束并开始滑坡,当产蛋率滑至70%时,照时16.5h,照度3瓦/m2;当产蛋率滑至50%时,照时17h,照度3瓦/m2;17h光照维持到鸡群淘汰。产蛋期舍温
鸡舍温度22℃~28℃,产蛋率最高。但实践证明,舍温保持4℃以上,并不明显影响产蛋率和蛋重。4℃~13℃低舍温环境的优点,不利于细菌繁殖和鸡屎、抛撒饲料的发酵,所以环境不易污染,空气质量高,缺点是耗料些许增加,但和高舍温产蛋环境相比,利大于弊,因此,在鸡舍设备条件不足情况下,提倡低舍温环境产蛋
蛋鸡的产蛋性能是由三个因素决定的:①品种的遗传因素;②环境因素;③管理因素。遗传因素是先天性的,是基础因素。饲养环境包括理化环境和生物学环境,虽然存在自然成分,但归根结底仍然属于人为范畴;环境和管理都是后天性的,体现着人为和创造。这样,当我们以育种技术为依托,给蛋鸡创造最佳、舒适的饲养环境,并根据蛋鸡的生理特点,认真研究蛋鸡的生物学特性,实施科学性饲养管理技术时,就能使蛋鸡的品种优良遗传性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和体现。笔者在两年多时间里,对规模500只到6000只12家不同饲养户、场的新罗曼和海兰褐壳系鸡群进行跟踪服务,实行高效型饲料管理新技术之后,育成期普遍缩短,开产日龄大多在130日龄前后,比要求的150日龄约提前20日左右;进入产蛋高峰期速度快,开产以后每周的产蛋率基本上都是成倍增长;90%以上产蛋率大多都能达到9个月,部分鸡群达到10个月,比最高要求延长1个月;产蛋率95%以上高峰大多都能达到3个月,有的达到4个月,比最高要求延长1个月;且产蛋高峰期之后产蛋率滑坡速度慢,真正地达到了稳产高产的目的。
祁东县职业中专培训部编
二0一五年十月
2.网络技术基础知识培训 篇二
关键词:社区卫生技术人员,管理知识,培训需求
社区卫生服务(简称CHS)已起步多年,发展迅速,是我国卫生健康发展的基石。鉴于此,社区卫生管理知识的学习显得十分重要,通过学习,使社区卫生服务理念、社区卫生管理知识渗透到社区卫生工作中,渗透到为居民的服务中,对促进社区卫生发展,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作用具有重要意义[1]。2009年,课题组对安徽省社区卫生技术人员抽样调查,全面了解社区卫生技术人员对社区卫生管理知识培训继续教育需求,将调查结果汇总,深入分析,并为改善社区卫生管理方面继续教育培训质量提出相应建议。
1 目的
通过调查安徽省社区卫生技术人员对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的继续教育需求,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提高此类继续教育活动开展效果,提高活动开展的实际意义,使培训人员切实感到学有所用。
2 资料来源与方法
2.1 资料来源
在安徽省17个省会及地级市中,选择合肥市、阜阳市、淮北市、蚌埠市、六安市、淮南市、安庆市、滁州市、芜湖市、马鞍山市、铜陵市和宣州市12个地市,随机抽取111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调查机构当日在岗全部卫生技术人员,共计1 109人,包括57个CHS中心计881人、54个CHS站计228人。填写“社区卫生技术人员继续教育需求调查表”。
2.2 方法
采用经专家论证的自制调查表,调查表包括有无接受社区卫生管理知识培训需求、具体培训内容、方式、级别和培训时间等情况。调查表现场发放,填写收回,结合现场访谈。使用EPIDATA 13.0数据库进行数据双录入,利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描述。
3 结果
3.1 调查对象的一般社会人口学特征
调查对象来自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人数为881人,占79.4%,来自社区卫生服务站人数为228人,占20.6%,见表1。
3.2 社区卫生技术人员进一步学习意愿和近3年参加学习培训情况
社区卫技人员继续教育需求意愿和近3年参加培训情况,见表2。
3.3 不同岗位人员在社区卫生管理知识培训需求方面的培训具体内容、方式、级别和培训时间等内容的需求情况
将社区卫生技术人员依照岗位分类为全科医生、护理人员、防保人员、管理人员岗位和其他岗位。不同岗位人员对培训具体内容、方式和时间的意愿情况见表3。
人
4 讨论
从总体看,社区卫生技术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积极性较高。但是,已接受社区卫生管理知识培训人员比例不高,调查显示,在1 109名卫生技术人员中,近几年,只有760人,占68.5%比例的人员接受过培训,得到继续教育机会与高涨的积极性同样重要,二者缺一不可。缺少机会,积极性会逐渐消退,最终影响培训质量。
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防治结合,预防为主,需将传统医学模式转变为现代医学模式。社区卫生管理知识涵盖社区服务理念、现代医学模式、社区卫生服务重要意义和国家发展社区卫生政策方针等,有利于社区医护人员正确理解社区卫生服务的内涵,有利于社区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然而,调查表明,医护人员期望接受社区管理方面的知识培训,从另外一方面反映出,现阶段,医护人员的社区卫生管理方面的继教培训不受重视,相对欠缺。这与医护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多以临床医疗护理专业知识为主要内容有关。
培训时间和培训级别对继续教育效果、质量具有很大影响。专业内容不同,培训时间不同,效果也就不同;培训级别不同,内容层次不同,效果质量也会不同。在1 109名调查对象中,绝大部分人员期望参加短期省级继续教育项目培训,符合现阶段单位继续教育资金有限和省级项目质量更高等特点。
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人员是在社区以CHS机构为依托,贯彻国家卫生方针的主力军,对这类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意义更为重大。此类人员倾向于以参观考察形式的学习,能够深入现场学习先进管理方法和理念,化抽象管理理论为具体实践。
综上所述,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积极性高是可喜的一面,给予医护人员更多机会的短期社区卫生管理方面的继教培训是需要进一步加强的,这也和其他类似研究相一致[2,3]。
参考文献
[1]郑容.社区医务人员继续教育必要性探索[J].继续教育研究,2008(4):7-8.
[2]马新翠,金瑞华,王翠玲.社区护士继续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09,6(3):118-120.
3.网络技术基础知识培训 篇三
关键词:信息技术;基础教育;教师素质
21世纪是信息时代,它的到来不仅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也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并促进学校教育越来越走向网络化、虚拟化和个性化。而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学生各种能力的创造性工具。所以,信息技术与教学改革、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优化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如何引导学生把信息技术当作获取信息、探索和解决问题以及建构知识的认知工具,更是教师在新时代教学中的主要任务。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教师把信息技术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有一个偏差,就是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演示工具,把太多注意力放在单纯事物的演示和知识呈现上,而未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具有数字化的优势,更忽视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可见,能否理解、认同和内化以上新观念,能否与信息时代相接轨的关键在于教师素质的高低。那么,我们就来讨论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及培训状况。
一、信息技术条件下基础教育中教师的素质
1.把握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近年来的课程改革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课程学习活动是在信息化处理后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这些都需要教师熟练掌握并运用多媒体技术。但就目前教师结构来看,有相当一部分,尤其是中老年教师对多媒体技术一无所知或一知半解,更谈不上熟练操作,他们连最基本的“文字处理”都不能熟练操作,计算机对他们而言可以说只是一种摆设,针对这一情况,我们首先要让教师知道多媒体的用途,然后再有针对性地做一些指导。
2.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正是将教学理论与多媒体技术有机结合的有效手段。它是开发和使用种种学习资源来便利学习的一种方法,而且它提供了多种教学设计过程模式,以使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时,将教学风格和特色与多媒体技术相融合,营造教师与学生配合协调的气氛,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兴趣盎然中掌握知识。
3.具有合作交流能力
现代教育改革的核心是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学习,让他们在真实环境中学习和接受。将信息技术与基础教育整合正是在实践这项改革,如今信息技术被引入教学中,在课上或课下为师生及生生间创设一定的交流机会。即使不是直接改变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也必然能促进师生间感情的培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能否引导学生说出心中的感受,与教师交流一些情感、学习、生活上的问题,成为能否更好地将信息技术作为交流工具的关键,因此交流也必然成为现代教师所必备的素质之一。
二、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的培训
1.开展教育理论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评选活动
首先,学校应聘请专家为教师开设教育理论和教育技术课程;其次,每位教师每半个学期应提交一个能代表自己最高水平的教学设计参加交流、评比,从教育理论、教育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情况、多媒体课件制作中艺术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水平等方面进行考查;然后按优、良、一般、差四个等级评定。同时,写出评语,指出优点和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努力的方向,后一次的评语还应写出与前一次教学设计的对比以肯定其进步,评定结果返回教师本人,审定后记入教师发展档案。
2.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师角色,提高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能力
合作、交流是一种人与人在平等关系条件下的互动。前面我提过合作、交流是现代教师所必备的素质,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和学生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概念。
过去我并没有意识到这些的重要性,但自从直接参与了教学过程才发现,只有教师与学生间建立良好的合作交流关系,才能使教学积极有效地开展下去。到目前为止,我从事了五年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工作,我的讲课过程完全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从实践中寻找事例,引起学生共鸣,使他们能够积极投入学习当中。这就打破传统教学中教师一味讲、学生被动听,课堂枯燥乏味,课后学生对自己所学感到毫无用处的教学模式。其次,我上课所用的课件也比较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以及教学需要。之所以能够如此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心理,是因为只有学生才知道自己最需要什么,什么才最能够引起他们的求知欲。所以,我的大部分教案是多年来和学生合作的结果。可见,师生间合作与交流在教学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3.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培养教师的创新精神
过去我们常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事实上,要使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必须允许教师创新。教师要敢于打破传统教学藩篱,大胆创新,将反映现代化水平的科学思想用于教学工作。
因此,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研究意识,在研究状态下工作。要想达到这一要求,需要学校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为教师具备创新、合作、交流等素质提供发展空间,学校应以“科研兴校”为切入点,建立激励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机制,提供必要研究硬件,如科研经费、研究的必要设备等。定期组织教师间、教师与专家的交流,确定将教育科研落到实处。同时,也应鼓励教师将科研中新的教学成果积极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去。
总之,通过这样的培训培养教师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所特有的素质,才能带动教育改革成功,将教育真正带入信息时代。
参考文献:
[1]周清.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素质、角色、地位.www.blog.edu.cn,2005-04-25.
[2]肖光娟.把握切入点,促进基础教育全面改革.日照师范学校.www.chinarizhao.com,2004-09-25.
[3]徐平.掌握课堂教学多媒体技术“五字诀”.日照一中岚山分校.www.rzyz.org.cn.
[4]谌业锋.专家型教师的思考.四川凉山州教育科学研究所.www.73w.net,2003-10-07.
[5]陈萍.小班化信息技术教学中合作学习.实验小学.
[6]湖北省荆山市龙泉中学课题组.“泉”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与应用研究中期报告.佛山现代教育技术网.
[7]马宁,余胜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和的层次.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www.beijing.org.cn.
[8]任长松.走向新课程:给教师的18条建议.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www.hneph.com.
4.网络技术基础知识培训 篇四
(基础普及篇)
无线局域网作为一种新的宽带数据网接入技术,使宽带数据网接入手段更加完善。从未来发展看,WLAN将与传统的ADSL和LAN接入方式一起在宽带数据网接入层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铜缆、光纤和无线接入)。上述三种接入方式与PON一起构成完整的网络,使“让网络无处不在、让沟通随心所欲”这个许多人的梦想和希望变成了现实。第一章 WLAN基础知识 第一节 WLAN介绍
在无线局域网的部署中,主要以室内分布系统覆盖、室外及热点覆盖为主,同时在特殊场合下辅以无线桥接于AP结合的方式覆盖,来完成无线局域网布局。
1、WLAN的发展前景
随着Internet的日益普及和移动终端(包括笔记本电脑、WiFi手机、PDA)的广泛使用,人们对无线IP接入的需求迅速增长,而WLAN网络因其应用灵活、安装简便、建设周期短以及不受地理应用环境限制等优势,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无线局域网也随着其技术的成熟而在接入部分占有一席之地。
2、WLAN技术发展演进
⑴、802.11x演进
⑵、带宽更宽:802.11b速率达到11Mbps,802.11a/g速率达到54Mbps,802.11r达到300Mbps,802.11n可达600Mbps(采用MIMO技术,09年9月份定稿)。
⑶、更广覆盖范围:从802.11a/g的100m到802.11n的500~1000m。
⑷、更强的障碍物穿透能力:可以使用于多堵墙壁的商务住宅、复杂房间结构的写字楼等环境中。
3、WLAN的定位 ⑴、WLAN 定位为无线局域网技术,提供慢速移动和游牧状态宽带接入,目前AP多支持802.11b/802.11g。
⑵、弥补固定网络的移动性不足,移动网络的宽带性不足,作为固定和移动网络数据业务的补充。
⑶、分流2G/3G/LTE 网络数据流,降低2G/3G/LTE 网络投资; 3G建成后,发展WIFI+3G融合业务双模数据卡。⑷、WLAN作为移动宽带数据业务引领者,同时成为2G/3G/LTE数据业务的重要补充形式,已得到世界广大运营商的认可和推动。
4、WLAN的适应范围 作为高速无线接入手段,WLAN将有利扩大电信网络覆盖和丰富网络应用,但由于WLAN技术本身的因素,目前主要定位如下覆盖区域:
⑴、无室内分布系统的室内热点区域:
机场车站、会展中心、会议中心、茶楼、咖啡厅、酒吧、水吧、休闲中心、会所等娱乐消费场所及其他有数据业务需求的局部热点楼宇。
⑵、室外热点区域:
校园、商贸广场、休闲娱乐广场等对数据业务需求较高的公共区域。
⑶、建设有三网合一室内分布系统的重要办公楼、交通枢纽、酒店宾馆、娱乐消费场所等。
5、铁通如何发展无线局域网
在地理、环境因素导致难以布放有线资源等场景下,作为快速占领市场的过渡手段,铁通可以发展部分无线局域网 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具体覆盖方案。适合铁通发展无线局域网的场所如下:
⑴、难以布放有线资源的区域。
⑵、布放有线资源成本过高的区域。⑶、因政策、人为等原因很难布放有线资源的住宅小区、偏远地区等有数据业务需求的区域。
⑷、大客户需求的热点区域。
6、PON承载无线局域网(WLAN)
⑴、FTTX网络如下图,FTTC→光纤到交接箱,FTTB→光纤到楼,FTTH→光纤到户,FTTO→光纤到办公楼,FTTM→接入无线覆盖。
⑵、PON网络通过ONU提供GE、FE、VoIP、xDSL、WiFi、CATV、TDM E1等接入接口,可实现有线无线一体化,语音、数据、多媒体综合业务接入等各种各样的可按需定制的用户接入形式。
第二节 关键词介绍
1、WLAN(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称为无线局域网,是计算机网络与无线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以无线多止信道作为传输媒介,利用电磁波完成数据交互,实现传统有线局域网功能。WLAN具备有线网络无法相比的可移动、漫游等特性,能够使用户真正实现随时、随地、随意的访问宽带网络。
2、WLAN技术包括: Bluetooth(蓝牙):
WiFi(Wireless Fidelity 无线保真): home RF(家庭射频)等多种技术。
3、WLAN技术优势: 可靠性高,抗射频干扰性能强,可提供可靠的无线传输;成本低,使用无线局域网可以节省线缆安装费用;组网灵活,由于没有线缆的限制,用户可以随心所欲地增加、重新配置工作站;可低速移动,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访问网络数据,并能在网络中实现漫游;带宽提供能力强,无线局域网可实现54Mbps数据传输速率;安装反便,安装工作非常简单,无需布线或开挖沟槽,大大缩短网络施工时间;应用广泛,家庭、企业、校园、无线城域网。
4、Wi-Fi :wireless fidelity(无线保真)由于现在WiFi是WLAN的绝对主流,所以一般都把WiFi等同于WLAN。
Wi-Fi是采用802.11技术的WLAN,WI-FI联盟1999年8月成立,负责WLAN产品之间的互操作性认证。
5、AP(Access Point):
称为无线接入点(可分为室内型和室外型),下面接入用户WLAN终端,可分为胖AP和瘦AP。其作用是,高工率无线射频设计,为用户提供良好的大范围信号覆盖。当光纤链路无法进入小区或楼宇时,利用无线接入点(AP)把附近的有线信号发射出去,从而对整个小区或整个楼宇进行覆盖,用户在无线接入点(AP)覆盖的范围内能够满足业务需求,从而解决了有线入户难的问题。
⑴、胖AP:分布式组网AP+有线交换机,即“胖AP”FAT AP方式,其特点是能够被配置、被管理、单独工作的AP,而无需借助AC来工作。
⑵、瘦AP:集中式组网AP+AC(无线控制器),即“瘦AP”FIT AP方式,其特点是能够通过无线交换机来实现其配置、管理和工作的AP,AC对AP的管理采用CAPWAP 协议。实时帧交换和 MAC 管理的某些实时部分在瘦AP中完成,而验证、安全管理和移动功能由 AC处理。
⑶、WLAN无线网络既可以单独由胖AP组成,也可以由瘦AP和AC(无线控制器)组成。目前我们铁通WLAN的发展初期只适合采用胖AP方式,主要解决布线困难或布线阻力较大的园区和楼宇。⑷、无委会规定,室内放装型AP的最大功率不得超过100mW,室内分布型AP的最大功率不得超过500mW,室外型AP的最大功率不得超过500mW。
AP设备高工率发射时,覆盖距离远,在空旷的区域可以覆盖400米,在有遮挡向室内覆盖时200米,足够满足用户上网业务的需求。当距离远时,则使用无线网桥传输。
6、AC(Access Controller): 称为无线控制器,其作用主要是对前端无线接入点(AP)的管理和控制。即前端无线接入点(AP)在实施安装时不需要配置,而是通过机房无线控制器AC的统一配置自动下发到每一个无线接入点(AP)上,AP与AC自动关联。随时随地的漫游,其漫游切换时间小于50ms,支持无线接入点(AP)的流量限制功能,不同的用户根据不同的付费情况分配不同的流量,支持多个网络标识符(SSID)。第三节 WLAN的相关知识
1、接入方式:
支持AP/Bridge/WDS工作模式,具有PPPoE、PPTP、DHCP、802.1X等接入方式要求。
2、频率:
2.4GHz频段共划分为13个子信道。
3、室内热点覆盖
对于用户比较集中或离室外AP距离较远的室内区域,可以采用室内部署AP来进行覆盖。
4、室外热点覆盖 ⑴、采用定向天线
采用定向天线的室外AP设备的布放可以采用如下图所示的方案。AP沿街道两边交错布放,每个站点采用两副定向天线分别朝向街道对面的覆盖区。
⑵、采用全向天线
在容量需求较小的地区,也可以采用全向天线进行覆盖。
在实际环境中,采用全向天线的AP布放方案,建议站间距不超过400米。
⑶、室内分布系统覆盖(简称市分覆盖)
室内分布系统是通过功率分配器件和馈线把信源的信号功率分布到建筑物内的各个区域,以保证各个区域获得基本均衡的信号覆盖。
5、馈线的选择 同时由于频率越高,相同线型的百米损耗越大;线型越粗,各频段的损耗差越小,所以多系统共用分布系统时,为了减小馈线引起的天线端输出功率差异,应尽量选用1/2”以上规格的粗馈线。
第四节 无线网桥覆盖
1、无线网桥的作用
通常用于室外是使用无线(微波)进行远距离数据传输的点对点网间互联。主要用于连接两个或多个独立的络,实现长距离的点对点连接。
2、在2.4G和5.8G两个频段上进行接入和回传 高速终端接入和回传方案
自适应波束赋形基站用作终端接入 – 2.4GHz 自适应波束赋形链路用作回传链路 – 5.8GHz 高性能, 高容量 优秀的非视距连接
允许多条连接使用一条回程链路传输
3、适用范围
− 大面积Wi-Fi覆盖的市场 − 免许可证宽带无线接入市场 − 被低价客户端催生的市场
4、市场需求
− 室外室内覆盖仍旧存在着巨大市场
− 笔记本以及智能电话无线上网的市场需求
− 新兴的市场需求包括:公共安全, 工业远程管理等公共事业
− 对于企业以及住宅,低成本的宽带接入有着巨大的需求
− 相对落后的基础建设(电缆接入)− 条件限制,无线基本上是唯一的选择
− 需要WiMAX的应用但是因为成本、无线资源等原因用户转向免许可证 第五节 关于WLAN干扰
一、干扰源分析
2.4GHz频段主要作为无线局域网、无线接入系统、蓝牙技术设备、点对点或点对多点扩频通信系统等各类无线电台站的共用频段,不仅如此在同频段内还有微波炉、防盗系统、无绳电话等常用设备。
5.8GHz频段主要作为点对点或点对多点扩频通信系统、高速无线局域网、宽带无线接入系统、蓝牙技术设备及车辆无线自动识别系统等无线电台站的共用频段。
二、解决干扰源的措施 WiFi系统内干扰 减少WiFi系统内干扰的主要方法是: ⑴、利用发射天线的方向性避开干扰源;
⑵、合理规划AP的覆盖区,选择干扰较小的工作频点来与其他WiFi系统设备共存,并采用合理的频率规划方案降低同频、邻频干扰。
与同频段内其它技术系统间干扰主要来自于无绳电话,AP设备应该远离干扰源设置,距离近的时候最好不同时开启。
在工程中,保证合适的隔离距离、增加额外隔离器件等手段都可以有效降低系统间干扰。第六节 组 网
1、AP的接入类型
目前布放AP的类型有室内型和室外型,国家无委会规定:室内放装型AP的最大功率不得超过100Mw,室内分布型AP的最大功率不得超过500mW,室外型AP的最大功率不得超过500mW。其具体布放方式有如下四种:
⑴、室内放装型,它是自带天线,满足单点覆盖; ⑵、室内分布型,可单独布点,也可同2G/3G室内分布系统结合,通过多个吸顶天线,满足多点覆盖;
⑶、室外普通型,用户侧无线接入,网络侧有线接入; ⑷、室外回传型,用户侧无线接入,网络侧同样无接入。上述四种类型的AP既可以是胖AP,也可以是瘦AP。
2、FAT AP方式
FAT AP方式是传统的WLAN组网模式,它采用AP+有线交换机的分布组网模式,各WLAN AP 分散在各自覆盖区域里,独立完成用户的无线接入、用户权限认证、用户安全策略实施,对WLAN 网络设备的管理也是分布式的。
3、FIT AP的组网方式
FIT AP的组网方式采用的是一种全新的WLAN 网络架构,即无线控制器(AC)+瘦AP 的集中模式(简称AC+AP),无线控制器(AC)+瘦AP 集中控制架构对设备的功能进行了重新划分,其中无线控制器负责无线网络的接入控制、转发和统计、AP 的配置监控、漫游管理、AP 的网管代理、安全控制;而瘦AP 负责802.11 报文的加解密、802.11的PHY 和MAC功能、接受无线控制器的管理、RF 空口的统计等简单功能。特别,802.11报文转换成802.3报文在瘦AP上完成,比在AC上进行报文转化的优势在于大大降低了对AC处理能力要求,降低运维的难度。
4、WLAN的认证和计费 对于热点场所WLAN的认证和计费,可以采用PPPoE方式或者DHCP+WEB等多种认证计费方式。通过运营商已有的BRAS和Radius系统,对用户登陆AP的身份及帐号进行认证和计费。对于胖AP的管理,AP直接通过SNMP协议与网管系统连接,实现管理功能。
第二章 WLAN 典型应用场景解决方案 第一节 无线网络系统应用
无线网络系统的应用范围:住宅小区接入,商业、办公无线接入,校园网,无线城市综合业务应用,村村通,公共安全,安防监控,高速公路监控,油田、煤矿、水电行业应用,工厂、园区无线网络,港口、码头、仓储网络,应急反应,移动视频,铁路行业应用,……。第二节 热点场所胖AP组网
1、热点场所包括室内场所
机场车站、酒店、咖啡厅、酒吧、会展中心;以及室外场所:商贸广场、市民休闲广场等。这类场所的用户一般是公共用户,用户一般较为分散。
2、热点场所的胖AP组网方案
对于室外场所的WLAN覆盖,可以考虑采用室外大功率AP进行覆盖;对于室内热点场所的覆盖,可以采用室内AP覆盖,具备室分系统的,可以采用室内分布系统进行覆盖;如室内覆盖因热点部署或房屋设计原因而无法全部覆盖的,可以附加室外AP对室内进行补充覆盖。
3、对于热点场所WLAN的认证和计费
可以采用PPPoE方式或者DHCP+WEB等多种认证计费方式。通过运营商已有的BRAS和Radius系统,对用户登陆AP的身份及帐号进行认证和计费。对于胖AP的管理,AP直接通过SNMP协议与网管系统连接,实现管理功能。
4、需要说明的是
对于室内AP的部署,如果已有室分系统,可以通过室分系统来进行室内WLAN的建设。第三节 热点场所瘦AP组网
对于热点场所,除采用胖AP进行组网外,还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瘦AP进行组网。
瘦AP组网中,无线交换机处在接入网,瘦AP通过加密隧道AC互通,由AC对AP的数据进行集中的转发处理,同时对瘦AP进行管理和维护。
AC通过SNMP协议与网管系统对接,实现网管系统对AC和瘦AP的统一管理、维护。第四节 学校校园
1、学校是非常重要的WLAN应用场所。在学校,学生是主要的用户群体,因此学生集中的场所,比如图书馆、宿舍、教学楼等,是用户比较集中的地方;而操场、校内花园、广场等场所则访问用户相对较少。
2、同时,在多数学校,校园内部的支付都采用了校园一卡通方式。因此,在对学生访问WLAN的计费上,存在这运营商与学校相互协作、共同运营的可能性。
3、针对校园场所的实际情况,在学生比较集中的地方,考虑到单个AP的接入用户数受限,可以通过部署室内AP+室外AP的方式,增加AP的整体接入用户能力,为用户提供更加可靠的网络服务。在较为空旷的场所,可以采用室外大功率AP,来实现WLAN网络的全覆盖。
4、通过BRAS与校园一卡通系统的对接,实现认证计费与校园一卡通的统一,方便学生用户的使用。同时,校园内一般都具有较为完善的校园内部网络,在部署AP时,运营商可以与学校协商,统一利用已有网络资源,降低建设成本。
5、在网管方面,考虑到校园网络的相对完善和独立性,可以把AP的网管部署在校园网内,由学校进行统一的维护和管理,从而进一步降低整体网络建设复杂度和运维成本。
6、对于学校场景,也可根据需要选择瘦AP进行组网。
第五节 居民小区
1、居民小区一般都有有线宽带网络,通过公共AP上网的用户数相对要少一些。因此,在AP的部署中,要做到尽量全覆盖,同时也要避免过多的部署AP,以免浪费AP的处理能力。对于高档别墅小区等,更是要注意合理的部署AP。
2、对于一些不具备网络条件,又不方便新铺设网络的小区
⑴、可以考虑将网络铺设到小区或者住宅的边缘,可以采用室外AP覆盖室内的方式。如果施工不便,也可以采用桥接AP的方式,扩大覆盖范围。
⑵、对于居民小区网络条件具备、施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根据实际业务需求,也可以采用瘦AP进行组网。
5.网络技术基础知识培训 篇五
今年暑假,我有幸参加了养成进修校组织的教育技术初级培训,尽管条件有点艰苦,但在为期3天的学习过程中,在授课老师的辛勤授课下,通过自己的努力,认为这次培训还是有了不小的收获。现在就谈谈我在这次培训之后的一点心得体会,与各位同仁一起探讨。
1、重新做了一回学生,自己更能体会到做学生的感受。首先,学生的主动性决定学习的效果,比如,有这次培训中,不论是老教师,还是青年教师,都抱着积极主动的求知态度,在课上认真听讲,特别是老教师,由于年龄大,对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不能得心应手,平时苦于没人指导,所以,更是课上认真听,课后随时请教,生怕漏掉一点知识。由于课时很紧凑,有些教学环节很快,有的知识跟不上,理解不了。为了能适应上课的速度,在课前我就进行了认真的预习,把不懂的地方做出记号,基本上能自己解决的问题就自己解决,这样,在上课时就能有重点地去听讲、去理解。在小组交流中,可以发言。发现自己上课时的确有种快乐。有种补充了新鲜血液的快乐。我终于明白了,人,真的需要终身学习,也明白了建立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性。
2、在本次培训过程中,课堂教学模式给我今后教学更多的启示。我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作为学员的感受是,自己有充分的思考空间,更重要是在小组合作中体会到了合作交流的快乐。回头想想,在以往的教学中,自己显得很累学生也很累,但效果也不明显,不知不觉中,自己似乎还是使用的是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学习的这几天,老师们新颖的教学方法给了我好多启示。也使自己反思了很多。想一
想今后的工作,想一想自己该怎样教学生,回去自己必须有所以改变才行,而改变就从教学模式开始。
3、由于平时自己就比较喜欢多媒体辅助教学辅助这种形式,而且在这方面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这次教育考核培训为自己提供了更科学的理论指导。原以为这次是什么电脑培训,但经过培训,我才发现教育技术培训更注重先进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培训。只是先进的教学理念、方法是需要先进的教学技术作为支撑的。这次培训学的教学理论还比较多,而我印象最深,也较感兴趣的是对于“授导型教学”和“探究型教学”两种模式的理解和运用。关于授导型教学,其中亮点就是教案的编写,相对于我们过去的传统教案它对于实际教学更具有现实可行性和科学性。主要是授导型教案多了几项内容:如学习内容的分析、学习者分析、教学重难点的解决措施、理论依据、教学流程图等,从教学的开始到时结束,教什么、怎么样教、为什么要这样教都解释得很清楚,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的各个因素都考虑很是全面。这样的教案经常写不但对自己的教学有帮助,而是对自己理论水平也是一个提升。只是这样的教案是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对教师的理论水平要求更高。今后工作我可以尝试写多一些这样的教案。关于探究型教学,其实自己并不算陌生,早在学校的课题研究中就曾多次探讨这种教学,而我在教学中也曾尝试运用过这样的教学。比如小组合作形式的教学,学生自己质疑、探究、自己解疑等教学方法,似乎不同程度上给学生自己探究的过程。然而这次的学习,我对探究型教学有了更科学的认识。并基本上大概了解“情境--任务--过程--资源--评估”这样的模式。这
对于教学实践是具有现实的指导作用的。反思过去自己的教学中,在于评估这方面几乎没有,这方面可以作为今后教学理论学习的一个重点内容。
6.网络技术基础知识培训 篇六
林业经济
(2010-------2014)第三年专业科目学习教材
东北林业大学
2012年3月
《林业企业管理学》讲义 东北林业大学 奚祥华
参考书目:
1、耿玉德主编,《现代林业企业管理学》,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4年3出版
2、周三多,主编《管理学-原理与方法》,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7月出版
3、孙成志,主编《管理学》,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年2月出版。
《林业企业管理学》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现代林业企业概述
第二节 现代林业企业管理活动的特征 第三节 现代林业企业经营方式 第二章 林业企业经营环境分析 第一节 林业企业外部环境分析 第二节 政府与企业关系分析 第三节 市场环境分析
第四节 林业企业间关系分析 第五节 林业企业内部环境分析
第三章 现代林业企业管理原理及应用 第一节 管理系统原理 第二节 管理人本原理 第三节 管理动态原理 第四节
效益协同原理
第四章 现代林业企业管理的方法与手段 第一节 现代林业企业管理的基本方法 3 目标管理 网络技术简介
第五章 现代林业企业制度
第一节 传统林业企业制度分析 2 现代林业企业制度的内涵及特征 3 现代林业企业制度的内容
第四节 建立现代林业企业制度的意义 第五节 现代林业企业制度的建立 第六章 现代林业企业组织管理
第一节 现代林业企业组织管理的基本问题 第二节 现代林业企业组织结构 第三节 现代林业企业组织发展 第四节 国有森工企业组织重构 第七章 现代林业企业经营战略 第一节 企业经营战略概述
第二节 企业经营战略制定的原则、过程 第三节 现代林业企业经营战略的制定 第四节 制定企业战略的一般原则 第八章 现代林业企业森林资源管理 第一节 现代林业企业森林资源概述 第二节 林地资源管理 第三节 林木资源管理 第四节 其他自然资源管理
第九章 林业企业生产过程的组织 第一节 生产过程组织概述 第二节:营林生产过程的组织 第三节:木材采运生产过程的组织 第四节:林产工业生产过程的组织 第十章 现代林业企业计划管理 第一节:林业企业计划管理概述 第二节:林业企业综合计划 第三节:林业企业年度生产计划 第四节:林业企业生产作业计划
第十一章 现代林业企业生产调度与生产控制 第一节:林业企业生产调度工作 第二节:生产控制概述
第三节:林业企业生产前控制 第四节:林业企业生产过程控制
第十二章 现代林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第一节:林业企业人力资源概述 第二节:林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第三节:林业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 第十三章 现代林业企业质量管理 第一节现代林业企业质量管理概述 第二节 全面质量管理
第三节 常用的几种质量统计方法 第四节:ISO9000系列标准 第五节 质量体系认证工作
第十四章 现代林业企业物资管理 第一节:林业企业物资管理概述
第二节:林业企业物资消耗定额和储备定额 第三节:林业企业物资供应计划
第四节:林业企业库存控制和仓库管理 第十五章 现代林业企业设备管理 第一节:林业企业设备选择与评价 第二节:林业企业设备的使用 第三节:林业企业设备维护与修理 第四节:林业企业设备改造与更新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现代林业企业概述
一、现代林业企业的基本特征与分类
1、企业及构成要素
(1)企业:从事生产、流通或服务工作,为赢利而自主经营,实行经济核算并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组织。
(2)构成要素:人、财、物、信息、时间。
2、现代林业企业的基本概念 是指以森林资源培育、开发利用、经营等活动为内容,各种生产要素的所有者为了追求一定的利益,通过契约关系而组成的经济组织。
3、现代林业企业的基本特征
(1)多产业性;(2)多目标的并存性;
(3)资源的约束性;(4)生产资源的地域组合性。
4、现代林业企业的分类
(1)按企业的财产关系划分:独资、合伙、公司型。(2)按所有制形式划分:国有、集体、私营企业。(3)按经营范围划分:综合性、专业性林业企业。(4)按企业规模划分:大、中、小型企业。(5)按经营形式划分:承包、租赁、股份制等。
二、现代林业企业的经营目标与社会责任
1、现代林业企业的经营目标:
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目标。
2、现代林业企业的社会责任:
对环境改善、对员工、对顾客、对投资者、对区域社会的责任。
第二节:现代林业企业管理活动的特征
一、现代林业企业管理内容的复杂性
二、现代林业企业管理目标的多元性
三、现代林业企业管理是以契约规则为手段
四、现代林业企业管理是责权利相对称的管理
五、现代林业企业管理是追求企业可持续发展
六、现代林业企业管理是在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双重作用下进行的的管理
第三节:现代林业企业经营方式
一、林业企业经营方式的含义
是指在一定的所有制条件下,实现林业企业再生产过程的经营组织、结构、规模、责权利关系及生产要素的组合方式。
二、林业企业经营方式确定的依据
1、经营主体责权利结合的程度;
2、经营主体的所有制性质和生产经营特点;
3、经营方式的具体特点和要求。
三、林业企业经营方式的具体形式
1、承包制经营方式:含义、特点、应考虑的问题。
2、租赁制经营方式:含义、与承包制的区别。
3、股份合作制经营方式:实现的途径。
4、股份制经营方式:含义、与股份合作制经营的区别。
5、企业集团经营方式:特点、林业企业集团的特点。
第二章 林业企业经营环境分析
第一节:林业企业外部环境分析
一、林业企业外部环境及其分类
1、现代林业企业外部环境
2、现代林业企业外部环境分类:(1)产业环境;(2)宏观环境。
二、现代林业企业外部环境的特点及其度量
1、现代林业企业外部环境的特点:(1)不可控性;(2)惟一性;(3)变化性。
2、外部环境的度量:(1)环境的复杂性;(2)环境的动荡程度或稳定性。
三、现代林业企业宏观环境分析
1、政治法律环境;
2、经济环境;
3、技术环境;
4、社会文化环境;
5、自然地理环境。
四、产业环境分析
1、产业竞争结构分析:行业中存在的五种竞争:
(1)新加入者的威胁;(2)现有竞争者之间的竞争程度;
(3)替代产品的威胁;(4)供方的讨价还价能力;(5)买方的讨价还价能力。
2、产业内部结构分析:分析产业内部的各战略集团之间的关系,从而认识产业及其竞争状况。
第二节:政企关系分析
企业遵守法纪,照章纳税,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法律关系。第三节:市场环境分析
一、商品市场分析(商品市场的特点)
1、商品市场是商品交换的场所;
2、商品交换受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的制约;
3、商品市场是开放性市场;
4、商品市场的竞争异常激烈。
二、资金市场分析
1、短期资金市场;
2、长期资金市场。
3、直接融资;
4、间接融资。
三、劳务市场分析
1、含义;
2、特征。
四、技术市场分析
1、含义:是指从事提供技术商品经营活动的领域或场所,包括技术商品交易、技术转让、技术服务、技术咨询、技术培训等的实现形式。
2、有别于一般商品市场的特点:
(1)技术市场的经营方式是多种多样的;(2)技术商品交易价格难以准确的确定;
(3)技术市场在组织结构上具有多层次、多环节、多渠道的特点。
第四节:企业间关系分析
一、企业之间的关系
1、相互协作的关系;
2、相互竞争的关系。
二、企业之间的横向联合
1、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的联合;
2、国有企业之间的联合;
3、生产单位与科研单位的联合。
三、企业之间的竞争
第五节:林业企业内部环境分析
一、林业企业内部环境分析的意义
二、企业自然状况分析
三、企业资产状况分析
四、企业产品状况分析
1、产品的市场引力;
2、企业经营实力分析。
五、企业财务状况分析
1、资金的运用效果;
2、企业的赢亏额。
六、企业素质分析
1、企业产品的竞争力;
2、企业管理者的能力;
3、企业生产经营能力;
4、企业的基础能力。
第三章
现代林业企业管理原理及应用
第一节:管理系统原理
一、系统的概念
系统,是指由若干彼此有关的,相互依存的部分(亦称要素或子系统)所组成的、在一定环境中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就其本质来说,系统是“过程的复合体”。2 系统的特征
集合性;层次性;相关性。3 系统原理的要点
1、整体性原理;2、开放性原理;3、环境适应性原理; 4、综合性原理:
a.系统目标的多样性与综合性;b.系统实施方案的多样性与综合性。4 系统原理在林业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1、具有全局观念;2、关注系统结构的状况; 3、处理好管理宽度与管理层次的关系。
第二节:管理人本原理
一、人本原理的内涵:
二、人本原理在林业企业管理实践中的运用: 1.坚持以人本原理作为管理的主导思想; 2.建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模式;
3.树立“人力资本”的观念,强化“人本投资”; 4.运用多样化的人本管理模式;
第三节:管理动态原理
一、管理与动态:
1.企业管理系统的组成要素是动态的; 2.管理系统各组成要素之间是相互关联的; 3.管理系统的外界环境是动态的。
二、管理动态原理的基本思想
1.必须承认管理系统和外界环境的运动、发展、变化; 2.没有万能的、一成不变的管理理论、原则、方式和方法; 3.动态原理的核心是权宜达变。
三、动态原理在林业企业管理实践中的应用:
1、反馈管理;
2、弹性原理;
3、竞争管理;
4、风险管理。
第四节: 效益协同原理
一、效益的含义:
二、效益协同原理:
1、确立以效益为中心的管理观念;
2、效益原理要求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
3、追求短期效益不能无视长期效益。
三、效益协同原理在林业企业管理实践中的作用
首先,林业企业经济效益的发挥必须建立在生态、社会效益发挥的基础之上,达到整体效益的最优。
其次,必须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建立行之有效的奖罚制度,是产品走向市场有可靠的保证。
第三,要加强林业企业经营过程中各项消耗品的控制,鼓励员工增收节支和废物利用。
第四,建立常设性的市场调查机构,以市场为主导开发产品,让技术人员与营销人员定期“碰头”,召开座谈会。
第五,为树立良好企业形象,要全方位地开展公共关系工作,导入CIS,对现代林业企业形象加以系统设计。第六,加强库存和在制品的控制。
第四章 现代林业企业管理的方法与手段 第一节
现代林业企业管理的基本方法
一、行政的方法
行政,泛指执行政策或权力的意思,还表示组织内部的管理机构及管理工作。
1、概念:是指依靠行政组织和领导的权力,通过强制的行政命令的手段,直接对管理对象施加影响,按照行政系统进行管理的方法。
2、实质:是以某种权威,指挥组织的人员去从事某种活动,并通过相应的杠杆加以实现。
3、主要职能:是接受上级领导的授权和命令,向下级授权和命令,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对上级命令负责贯彻执行,对下级的行为结果负责。
4、特点:A 政策性;B 强制性;C 单一性;D稳定性;E 无偿性;F 具体性; G时效性;H垂直性。
5、优点:集中统一;便于发挥企业管理职能;是实施其它管理方法的必要手段;具有一定的灵活性。缺点:受管理者的知识能力、道德修养、领导艺术等方面的影响较大;不便发挥下属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横向沟通困难;不能很好适应现代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管理要求。
7、作用:
(1)便于对下级进行集中统一的领导,能够迅速贯彻上级的方针和政策,有效的控制全局的活动;
(2)有利于管理职能的发挥和调节各种管理因素之间的关系,实现组织的目标。(3)便于解决一些特殊情况下的紧急问题。
8、正确运用:
不能单纯依靠行政方法进行管理,应该结合其他方法,使行政方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经济的方法
1、概念:是指按客观规律的要求,运用经济杠杆和经济方式来执行管理职能,进行管理活动的方式。
2、实质:是贯彻按劳分配、正确运用物质利益原则,从物质利益上来处理各方面的关系。
3、特点:A、利益性; B、平等性; C、关联性 ; D、多样性
E、灵活性; F、激励性 ; G、规律性; H、可测度性。
4、作用:
(1)有利于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2)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有利于正确评价管理机构的工作效率。
5、正确运用:
(1)现代社会发展对管理的要求:
A、要求有严格统一的计划,以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
B、在统一的计划下各个部门必须有 自己的独立性,实施分权管理。(2)在使用经济方法时要注意责、权、利三者之间的关系,切忌采取平均主义的做法,必须把经济的方法 和行政的方法结合起来。
三、法律的方法
1、概念:是指通过各种法律、法规、条例和司法、仲裁工作,调整社会经济总体活动和各个企事业单位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所发生的关系。
2、实质:是通过法治对社会经济活动实行强制的统一管理。
3、特点,(1)强制性;(2)规范性;(3)严肃性;(4)概括性;(5)控制性;(6)透明 性;(7)稳定性;(8)阶级性。
4、作用:(1)可以使组织资源的内部沟通及外部沟通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使管理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明确其职责、权力和义务,建立起稳定的管理秩序和营运秩序;
(2)处理问题比较公正、客观,还可以减少大量的调整工作,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5、正确运用
不能期望法律方法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它只在有限的范围内发生作用,在法律之外,还有大量的经济关系需要其它方法来调整,这说明法律方法不能取代其它方法,应与其它方法结合起来使用
四、社会学和心理学的方法
1、社会学的方法:
就是把社会学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应用到管理实践中去,通过调整和改善社会关系,进一步提高管理效率和人们积极性的管理方法。
2、心理学的方法。
就是在管理过程中,应用心理学的理论成果和研究方法,分析集体和个体的心理活动的特点,并按照人们的心理活动规律加以管理。
五、教育方法
1、概念:是指用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来解决各种问题。
2、实质:是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来促进和保证企业物质文明的建设。
3、特点:(1)启迪性;(2)全面性(3)权变性;(4)参与性;(5)经常性。
第二节:目标管理与网络技术
一、目标管理
1、定义及特点
目标管理,就是一个组织中的上级管理者和下级管理者,在一起确定共同的目标,以此为基础,并根据对每一成员所期待的成果,分别规定其主要的职责范围,把应该承担的事项分解到组织中的每一个成员。
特点是把以任务为中心的管理方法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把企业管理的总体目标、部门目标、个人目标有机结合起来,把管理系统有组织的行政管理和系统各部分乃至个人的自我控制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整个企业管理系统行动有方向,任务和职责明确,工作协调有序,管理效能得以发挥。
2、基本思想:
(1)将企业的任务转化为目标;(2)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
(3)分目标就是企业总目标对它的要求;(4)管理人员和员工是靠目标来管理;(5)管理人员对下级进行考核和奖惩也是依据这些分目标。
3、目标管理的步骤:
(1)制定目标;(2)明确组织的作用;(3)明确下级的目标;(4)执行目标;(5)目标的调节与控制;(6)成果评定.4、目标管理的原则:
(1)确定好总目标(2)充分协商(3)具体目标先进合理(4)注重集体成果。
5、目标管理的优缺点:
(1)目标管理的优点:(2)目标管理的缺点:
二、网络计划技术
1、绘制网络图的方法:
(1)网络图的组成:(2)网络图的绘制规则:(3)绘制网络图的要求:
2、网络图的时间参数及其计算:
(1)作业时间:(2)节点时间:(3)时差:
第五章
现代林业企业制度
第一节:传统林业企业制度分析
一、产权关系不顺
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企业的财产所有权不顺,二是企业财产经营权不顺。
二、投资主体单一
三、企业财产是靠行政机制来运行的
四、政企职责不分
五、企业经营方式的单一化
六、分配的平均化
七、劳动人事用工制度的不合理
第二节:现代林业企业制度的内涵及特征
一、现代林业企业制度的内涵
所谓现代林业企业制度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基础以有限责任制度为保证,以公司企业为主要形态,以产权明晰、责任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条件的新型企业制度。
二、现代林业企业制度的特性
1、产权明晰
2、以公司制度为主的企业组织制度
3、以董事会领带下的经理负责制为主要形式的企业领导制度
4、政企职责分开
5、企业独立自主经营制度
6、现代企业制度是一种管理科学的企业制度 第三节:现代林业企业制度的内容
一、现代企业法人制度
所谓企业法人制度:是确定企业具有民事权利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的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以营利为目的的运用生产要素从事商品和劳务生产经营的经济组织。现代企业组织制度
1.独资企业.2.合伙企业.3.国有企业.4.公司企业.3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1.现代企业用工制度.2.现代人事管理制度.3.现代企业分配制度.4.现代企业会计制度.5.企业机构的设置.第四节:建立现代林业企业制度的意义
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能使产权明晰,真正塑造林业企业市场主体地位;
二、有利于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
三、能够促进宏观调控的进行,进一步搞活国有林业企业; 有利于国有森林资源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促使国有森林资源资产的保值增值。第五节:现代林业企业制度的建立
一、企业组织形式
二、企业内部管理体制及其运作关系
采取公司制度的组织形式以后,企业内部按不同专业性质设立各个专业分公司或子公司,进行专业化管理。企业的组织机构采取事业部制。公司所采用的领导制度是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其最高权力机构是董事会。3 公司内部产权制度
是指林业公司内部以产权为依托,对财产关系进行合理有效的组合、调节、安排的制度。
四、公司经营方式的确定
对不同性质的生产经营活动采取不同的经营方式,对于营林生产、木材采运生产主要应实行费用承包制经营,而对于林产工业、多种经营生产实行独立经营,可采取租赁、股份制等形式,对于其他项目,可采取国有民营等方式。4 公司内部运行制度
企业内部运行制度是指在一定的组织框架下,维持企业既有活力,又有约束的运行的规则体系,它主要包括劳动、人事、分配制度和财务制度。第六节:建立现代林业企业制度所需要的配套改革 积极推进政府职能的转换,理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 大力培育市场,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为企业改革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4 积极推进财税体制改革 5 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建立和完善各类中介机构,在企业与市场、企业与国家之间建立起联系的纽带
六、建立完善的法制环境,使现代企业制度正常运转。
第一节:现代林业企业组织管理的基本问题
一、林业企业分工与协作
二、林业企业激励系统
三、林业企业的计划与控制
四、林业企业的人员配置与领导 第六章
现代林业企业组织管理
第二节:现代林业企业组织结构
一、组织结构在林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作用
1、组织结构的含义
2、组织结构的功能
二、传统林业企业组织结构评析
1、管理部门林立、机构臃肿
2、副职过多、层次重叠
3、职责划分不清
4、森林资源管理职能较弱
5、企业横向部门的协调较弱
三、设置组织结构的原则
1、正确处理权限关系的原则
2、解决好有效管理跨度与管理层次的原则
3、合理分工、明确责任、加强信息沟通的原则
4、精简机构、提高办事效率的原则
5、便于发扬民主的原则
四、设置组织结构应考虑的因素
1、行业特点
2、企业规模
3、生产技术复杂程度
4、宏观经济管理体制
5、企业管理水平
6、环境变化
五、现代林业企业组织结构的选择
1、U型结构 2、M型结构 3、H型结构 4、N型结构 第三节:现代林业企业组织发展
一、现代林业企业组织发展趋势
1、林业企业集团化发展趋势
2、林业企业专业化发展
二、现代林业企业组织发展形态
1、现代林业企业组织将向着柔性化发展
2、现代林业企业向着信息型组织发展
3、现代林业企业向着战略联盟组织模式发展
4、现代林业企业向着内部市场化发展 第四节:国有森工企业组织重构
一、国有森工企业组织重构的基本含义
二、国有森工企业组织重构的基本特征
1、营林生产与林产品加工生产之间的关系发生重大改变;
2、营林生产成为独立核算的生产项目,具有的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并成为国家经营林业的主体;
3、林产品加工将全面推向市场,按市场经济规律配置资源和组织生产;
4、原有国有森工企业框架下的经营制度将逐渐消失,新型的林业生产组织形式取而代之。
三、国有森工企业组织重构的必要性
四、国有森工企业组织重构的总体设计
第七章 现代林业企业经营战略
第一节:企业经营战略概述
一、企业经营战略的含义、特征和作用
1、企业经营战略的含义
是指在对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分析预测基础上,为求得企业生存和发展而作出的通盘的长远的谋划。
2、企业经营战略的特征
(1)全局性;(2)长远性;(3)抗争性;(4)纲领性;(5)风险性。
3、企业经营战略的重要性
(1)有利于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2)有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3)有利于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二、企业经营战略的内容 1 战略思想 2 战略目标
制定企业战略目标的要求
(1)目标层次清晰;(2)目标明确、具体;(3)目标切实可行;(4)目标具有应变性;(5)目标要具有激励作用。企业战略目标的构成
(1)总目标;(2)分目标;(成长、稳定、竞争)3 战略方针
是为实现战略目标而制定的行为规范和政策性决策。4 战略规划
是为实施企业经营战略而制定的影响企业全局和未来的重要措施和基本步骤。
三、企业经营战略体系 1 总体战略
是企业中某一层次战略体系的整体与核心。它奠定了该层次战略体系的基础,具有统帅全局的作用。企业总体战略的分类:
依据距离战略起点的程度分
(1)发展型战略。(2)紧缩型战略,又称退却型战略。(3)稳定型战略,又称防御型战略。
依据企业制定战略时主客观条件的结合程度不同分(1)保守型战略。确定的目标低于潜在能力(2)风险型战略。一旦成功将带来风险利益
根据战略确定的中心不同分
(1)低成本战略。核心是使成本低于对手(2)重点战略。集中全部力量实现专业生产(3)差异化战略。各方面与众不同 2 职能战略
是总体战略按专门职能的落实和具体化。
第二节 企业经营战略制定的原则、过程
一、林业企业经营战略制定的原则
1、必需正确反映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要求:
(1)林业企业经营战略必需正确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供求规律的要求;(2)林业企业经营战略必需正确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价值规律的要求,贯彻执行精益求精、提高效率的原则;(3)林业企业经营战略必需正确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分配规律的要求,贯彻执行统筹安排、全面兼顾的物质利益原则。
2、林业企业经营战略必需正确反映管理组织发展规律的要求:
(1)林业企业经营的组织结构,要与企业生 产经营活动的目标、特点、和发展趋势相适应;
(2)林业企业经营的有效性,取决于经营信息的客观性;(3)经营管理的集中;
(4)经营管理过程的连续性、比例性和节奏性。
3、林业企业经营战略必需正确反映人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发展规律的要求:(1)对人的管理意味着对人施加一定的影响,使之举止行为适合于社会、集体的要求,在个人、集体和社会的利益、状况和发展之间建立最佳的结合;
(2)在林业企业中,每个职工不仅是被管理者,同时也是管理者。吸引广大职工参加企业经营管理,是办好社会主义林业企业的基本原则之一。
二、林业企业经营战略的制定过程 1 战略环境分析 2 明确战略目标 3 战略选择 4 战略职责划分
(1)企业战略。由企业最高管理层负责;(2)经营战略。由企业具体经营单位负责;
(3)职能战略。由各经营单位内中层经理及其所属管理人员来负责。(4)运营战略。由各经营单位内基层经理及其所属管理人员来负责。
第三节 现代林业企业经营战略的制定
一、制定经营战略的指导思想 加强现有林地管理,积极更新造林,增加森林资源的数量,巩固森林资源培育业的基础地位; 加强森林资源的综合利用,大力发展林产工业,使其成为林业企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综合开发林区资源,大力发展多种经营; 实行森林资源的分类经营,确保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同发展。
二、林业企业经营战略重点 加强以人工林、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和中幼龄林抚育为重点的森林资源建设; 2 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合理确定木材产量; 加强森林资源的定向培育,加快林产工业的发展; 4 综合开发林区资源,大力发展多种经营生产; 5 依靠科技,重视人才; 6 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第四节 制定企业战略的一般原则
一.以社会需要为出发点.二.把握时机.三.扬长避短.四.出奇制胜.五.集中资源.六.量力而行.第八章
现代林业企业森林资源管理 第一节:现代林业企业森林资源概述
一、现代林业企业森林资源的涵义和构成。
是以林木资源为主体,以林地资源为基础,以其它自然资源为重要组成部分的综合资源系统。林业企业森林资源的特点
1、以林木资源为主体的综合性
2、分布的广袤性
3、多效性和公益性的外在性
4、现代林业企业森林资源的多元弹性:
(1)时间弹性;(2)空间弹性;(3)成熟弹性;
(4)生产的单向弹性;(5)结构弹性;(6)效用交叉弹性。
三、林业企业森林资源管理的含义
是以森林资源为对象,根据《森林法》及有关法规的规定,在科学的管理原则指导下,为达到增加和提高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充分发挥森林资源多种效益的目的,而对林业企业森林的培育、保护及合理经营利用等活动所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工作的总称。
四 林业企业森林资源管理的任务和意义
1、林业企业森林资源管理的任务
(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林业企业资源的重要认识;(2)掌握林业企业森林资源情况,搞好林业企业森林资源管理;(3)建立林业企业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监督体系,切实做好监督工作。
2、林业企业森林资源管理的意义(1)是林业企业发展的需要;
(2)能够促使林业企业产业结构更加合理;(3)是维护生态平衡的需要;
(4)能使国有森林资源资产保值增值
第二节:林地资源管理
一、林地资源的涵义及特点
1、林地资源的涵义
2、林地资源的特点
有限性、差异性、固定性、易变性、依附性。2 林地资源管理的任务和内容
1、林地资源管理的任务
2、林地资源管理的内容
三、林地资源管理 林地资源经营利用计划管理
(1)林地开发计划(2)林地利用计划
2、林地资源的经营利用管理
主要是管理占用林地:拨用林地; 临时占用;乡村占用;外企占用。
3、林地资源的数据管理
(1)林地地籍调查(2)林地登记发证(3)林地统计(4)林地评价 4、林地资源管理的监督
第三节:林木资源管理 林木资源的涵义、分类及特点
1、林木资源的含义(立木资源)
2、林木资源的分类(按权属、功能、商品属性、起源、发育阶段、其它标志等分类)
3、林木资源的特点
(1)有条件的更新性;(2)自然力主导性;(3)群体性;
(4)生产的长期性和高风险性(5)“贮量”和“产量”的稳态巨差性(6)两重经济性(7)定位性 二 林木资源管理的任务和内容 1 林木资源管理的任务 2 林木资源管理的内容 3 林木资源管理
是对林木资源经营利用全部活动,包括更新造林、抚育、采伐利用及森林保护活动的管理。林木资源经营利用规划
是根据林业企业的经营方针和指导思想,对林木资源经营利用活动所做出的科学安排。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方面:(1)林木资源经营规划
更新、造林规划;林木资源抚育规划;林分改造规划。(2)林木资源采伐利用规划(3)林木资源保护规划 2 林木资源经营利用管理(1)更新造林管理
更新造林作业设计;更新造林的检查验收;更新造林质量评定。(2)林木采伐管理
采伐限额管理;伐区拨交和验收。3 林木资源数据管理(1)林木资源档案管理
是指对森林资源档案的建立、保管、数据更新以及利用活动的管理,是林木资源管理的重要方面。
(2)林木资源统计管理 4 林价管理
(1)林价的含义及实施林价制度的意义(2)林价的构成及计算方法(3)林价运行的管理 5 林木资源管理的监督
第四节:其他自然资源管理 森林动植物资源的管理 1 森林动植物资源的概述 森林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1)森林动植物的保护(2)森林动植物的利用
二、森林水资源的管理 1 森林水资源概述
包括水面资源和地下水资源。
2森林水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
三、森林矿产资源的管理 4 森林景观资源的管理 1 森林景观资源概述
主要包括森林自然景观、森林生态环境景观、森林人文景观。2 森林景观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
第九章
林业企业生产过程的组织
第一节:生产过程组织概述
一、生产过程及其类型 1 产品生产过程的概念 2 产品生产过程的类型
(1)流程式生产过程(2)加工装配式生产过程(3)多级式产品生产过程
二、生产过程的组成 1 生产技术准备过程 2 基本生产过程 3 辅助生产过程 4 生产服务过程 多种经营生产过程
三、基本生产过程的结构和组织生产过程的原则 1 基本生产过程的结构(生产阶段、工序)2 生产过程组织的原则
(1)生产过程的比例性(2)生产过程的连续性(3)生产过程节奏性(4)生产过程的适应性 第二节:营林生产过程的组织
一、营林生产过程的特点
二、营林生产过程的划分(更新造林、成林抚育、成熟林经营)
三、营林生产过程组织的要求
四、营林作业制度管理 1营林作业制度管理的概念
营林作业制度是指营林生产活动规范化的技术组织措施体系。是从林木种子、苗木培育、整地造林、森林抚育一直到森林主伐更新等一整套营林作业规程和有关贮量检验办法,是营林生产过程经验的总结也是林学理论在营林生产中的运用.2 营林作业制度的基本内容
(1)良种制度(2)育苗技术规程(3)更新造林技术规程
(4)森林抚育技术规程(5)森林主伐更新制度(6)森林保护制度 第三节:木材采运生产过程的组织
一、木材采运生产工艺过程的类型 1 工艺过程的概念 2 工艺过程的类型
(1)原木集材原木运材
(2)原条集材、山场原条造材、原木运材(3)原条集运材
二、木材采运生产过程的主要组织形式 长年作业 2 季节作业 3 流水作业
三、木材采运生产周期
四、伐区开发顺序的确定及作业区的安排
1、伐区开发顺序的确定
合理的开发顺序,应考虑的基本要求:(1)应充分发挥运输系统的效能;
(2)应基本符合森林资源成熟的自然规律。
2、开发顺序一般可分别采取下列形式确定:
(1)逐片开发,顺序推进;2)远近结合,分段经营(3)全面铺开,广设网点。2 作业区的安排
(1)作业区的分布,应在已定的伐区开发顺序内;(2)作业区的安排,应尽量照顾原有运输系统;
(3)作业区的先后顺序,应根据伐区生产工艺类型和作业季节进行安排;
(4)每个作业伐区面积的大小和出才量的多少,应与作业季节和生产能力相适应;(5)确定作业区的位置,应在伐区开发顺序的基础上,按照“以线定点,以点定道,以道定号,点线道相结合”的原则进行确定。第四节:林产工业生产过程的组织
一、生产类型 生产类型及其划分 2 不同生产类型的特点 3 生产类型的选择:(1)社会需求的情况;(2)技术水平和设备情况;(3)企业的财力状况;(4)产品的生产加工特性。
二、生产过程的空间组织 1 工艺专业化形式 2 对象专业化形式 3 混合形式
三、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 1 顺序移动方式 2平行移动方式平行顺序移动方式
四、流水生产组织
1、流水生产的基本形式:
(1)按生产对象移动方式分:固定、移动(2)按流水线上生产对象的数目:单
一、多(3)按生产过程的连续程度:连续和间断
(4)按流水线的节奏性分为:强制节拍、自由节拍、粗略节拍流水线。
2、组织流水生产需要具备的主要条件是:(1)产品品种稳定,是长期大量需要的产品
(2)产品结构与工艺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结构的工艺性比较好,符合流水生产工艺的要求,如能分解成单独进行加工、装配与试验的零部件;有良好的互换性。
3、单一对象流水线的组织设计
(1)确定流水线的形式、节拍和节奏;
(2)进行工序同期化及设备(工作地)数量计算;(3)计算工序的设备负荷率和流水线平均设备负荷率;(4)确定流水线的工人人数;(5)选用运输装置;
(6)流水线的平面布置。
第十章 现代林业企业计划管理
第一节:林业企业计划管理概述
一、林业企业计划管理及其意义
计划是林业企业管理的重要职能,是指为执行经营决策而对未来行动进行规划、安排和组织实施等一系列的管理活动。
所谓计划管理,即根据国家、社会对企业的要求,在企业经营环境分析的基础上,为实现企业经营目标,对企业一切生产经营活动制定切实可行的全面计划,并拟定行之有效的措施保证其顺利完成,以便达到较高的生产效率,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而进行的管理活动。
(1)计划工作是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2)计划是执行决策的重要手段。
(3)计划是企业谋求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4)实行计划管理是企业合理配置和利用资源,取得最大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5)计划工作是实行经济责任制的要求。2 林业企业计划的种类
(1)按计划期先分为长期经营计划、中期经营计划、短期经营计划。
(2)按产业性质分为营林计划、采运计划、林产品加工计划、其他多种经营生产项目计划。
(3)按计划对象分为综合经营计划和单项经营计划。(4)按计划的内容分为经营计划和生产作业计划。
(5)按计划单位分为企业计划、车间计划、工段计划和班组计划。(6)按计划的性质分为战略计划和战术计划。
第二节:林业企业综合计划
一、林业企业经营计划的内容及其任务 1 林业企业经营计划的内容
(1)营林经营计划。(2)木材采运经营计划。
(3)木材加工和综合利用经营计划。(4)多种经营计划。(5)道路网计划。(6)基本建设计划。(7)科学研究计划。
(8)职工培训计划。(9)职工福利提高计划。(10)社会发展计划。(11)其他计划。如辅助生产计划等。2 林业企业经营计划的任务
是在国家宏观调控指导下,根据市场的需要和企业本身的条件及经营目标,通过计划的编制、执行和控制,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和外部环境联系起来,并把各项工作科学地组织起来,使其生产经营活动能适应市场变化的要求而协调发展,为社会提供尽可能多的适销对路的产品,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二、林业企业经营计划的编制、执行与控制 1 企业经营计划编制程序与方法(1)编制经营计划的主要依据:
①党和国家有关林业生产建设的方针、政策。
②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对林业的要求和上级对企业的要求。③企业外部环境及其发展变化的预测。④企业内部条件及发展变化的预测。(2)计划编制程序 ①准备阶段
②统筹安排,全面确定计划的具体目标阶段。③综合平衡,确定计划草案阶段。(3)确定计划指标的方法
①平均发展速度法
就是以某一经济现象最近若干年的平均发展速度作为主要依据,同时考虑计划期可能的变化,来确定计划期的指标。其步骤:
A、依据历年的统计资料,计算指标的平均发展速度。B、根据计划期的条件,确定计划期的发展速度。
C、根据确定的计划期发展速度,确定计划期的指标。公式如下:Q=L*V ②分析计算法
首先,要分析指标和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列出数学计算公式。
其次,分析研究各构成要素在计划期可能发生的变化和可能达到的水平。
最后,根据建立的共识和构成要素在计划期可能达到的水平,计算计划指标。
③平衡法
他是根据指标之间的平衡关系来确定计划指标的一种方法。例如,已知产品外销量为180000,内销量为20000,期初库存量为1000,期末库存量为2000,则:
计划期产品产量=18000+20000+2000-1000=201000 2 计划的执行
(1)层层落实计划(2)正确的落实作业计划 3 计划的控制
(1)计划控制的标准,主要有各种定额、限额、加工对象的技术标准。(2)计划控制分事前控制和事后控制。4 经营计划的调整
计划调整有被动调整和主动调整。
第三节:林业企业年度生产计划
一、企业年度生产计划作用及其编制原则
1、企业年度生产计划及作用
这是对企业的生产活动,在未来一年时间里,将在一种什么样的生产条件下进行,做出全面事先认识,预定出生产活动应达到的目标成果,并设计出实现目标成果时需要对各阶段、各环节的生产条件做出调整的方案。①年度生产计划能动地指导企业生产活动
②制定年度生产计划是建设兴旺发达新林区的重要工作环节。③年度生产计划是组织社会化大生产的必要手段。④年度生产计划是生产管理的核心
2、企业年度生产计划编制原则 ①产销平衡,产销衔接的原则。②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的原则。
③与其他各项计划协调平衡的原则。
④生产计划必须从资源实际情况出发兼顾销售的原则。⑤采用先进、适用生产技术的原则。
⑥从现实生产条件出发,考虑生产条件变化的原则。⑦实现经济效益目标的原则。
二、林业企业产品生产能力
1、企业产品生产能力的概念与分类
企业产品生产能力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能够直接参与生产活动的物质条件,在规定的技术组织条件正常发挥作用的情况下,所能生产的最大产品数量,通常是用年最大产品数量表示。
按用途分类:设计生产能力;查定生产能力;计划生产能力
按生产能力构成分类:综合生产能力;单项生产能力;阶段生产能力;工序生产能力。影响企业产品生产能力的因素:
生产者;生产设备工具;产品及劳动对象;自然地理条件;技术条件。
三、年度生产计划指标的确定
1、生产计划的主要指标:产品品种指标;产品质量指标;产品产量指标; 产值指标;各生产阶段工作量。
2、年度生产计划编制依据、过程 ①生产计划编制依据
编制生产计划,确定各项指标以及对生产活动作出基本安排,需要周密细致地考虑多方面的情况,搜集有关方面的情况,搜集有关方面的依据资料:
A、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文件资料;
B、上级下达的指令性任务及指导性计划指标; C、企业的长期发展计划;
D、国内外市场需求情况的调查、预测资料; E、生产需要的各种物资供应情况;
F、产品销售数量、价格及其库存数量资料; G、工艺技术资料及各种定额资料; H、上期生产计划执行情况;
I、设备数量、状态、检修情况方面的资料; J、劳动组织调整及劳动力调配方面的资料; K、企业资源状况资料;
L、外协生产安排等有关资料; M 其它条件方面的资料。生产计划编制过程
A、调查研究,收集资料; B、统筹安排,提出初步的生产计划指标; C、综合平衡,确定生产计划指标。
3、生产计划指标确定的量化分析
四、生产任务的安排与落实
1、生产任务的安排与落实的作用
①使各生产单位明确计划期内的任务和经济责任,使计划任务在各方面得到落实和保证; ②有利于各生产单位提前做好各项生产准备工作,有利于个生产环节的衔接; ③保证产销衔接,为销售工作提供良好条件; ④为合理组织生产,调动各种资源提供依据; ⑤有利于资源的开发利用,搞好长期经营。
2、生产任务的安排与落实的依据
(1)产品生产进度安排(2)生产单位生产任务的安排
第四节:林业企业生产作业计划 生产作业计划的一般性质、特点
生产作业计划是一种短期计划,是年度计划的具体化。有如下特点:
1、计划期跨越时间范围较小;
2、计划内容更为明确具体;
3、生产作业计划更突出时间性。
二、生产作业计划工作的程序 1 收集有关资料 选择作业计划单位(工作量单位)3 制定期量标准 确定编制分工和编制方法(目标管理、空间组织)5 进行能力上的平衡(任务与能力、生产条件)6 编制计划及时下达 营林、采运生产计划的制定 1 营林生产作业计划的制定
(1)各项作业活动在时间上的衔接与要求(季节(2)生产任务数量分配,作业单位和现场的落实 分配方法可以有两种:(1)简单分配法;
(2)利用现代化的数学方法。(线性规划)2 采运生产作业计划的制定
作业计划期各阶段工作量的制定,当计划期工作量确定下来以后,可按照反工艺顺序,计算各阶段的工作量。
(1)贮木场原木归楞工作量=计划期应完成的木材生产任务量-联路装车木材数量-途中拨交木材数量-直接拨给本企业加工厂的木材数量
(2)选材工作量=计划期应完成的木材生产任务量-途中拨交木材数量(3)造材工作量=选材工作量
(4)卸车工作量=造材工作量/原条造材出材率
(5)原条搬运到工作台工作量=造材工作量/原条造材出材率(设有原条贮存环节)(4)卸车工作量=原条搬运工作量+作业计划期末原条贮存量-作业计划期初原条贮存量
(6)运材工作量=卸车工作量
(7)装车工作量=运材工作量+途中拨交数量+在途数量+掉道材的数量(8)集材工作量=装车工作量+装车场期末贮存量-装车场期初贮存量
(9)打枝工作量=集材工作量+作业计划期末山上原条结存量-作业计划期初山上原条结存量
(10)伐木作业工作量=打枝工作量+作业计划期末山上伐倒木结存量-作业计划期初山上伐倒木结存量。
第十一章
现代林业企业生产调度与生产控制
第一节:林业企业生产调度工作
一、生产调度工作的任务与内容 1 生产调度工作的任务(1)贯彻企业领导组织生产的意图,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保证各项任务的按时完成;(2)、按作业计划的规定和要求,及时向基层生产单位下达生产任务,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的指挥和监督;(3)随时掌握生产动态信息,收集、处理各种生产信息,及时向领导汇报生产情况;(4)积极预防和处理生产中的事故和失调现象,保证良好的生产秩序,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和企业经济效益。
2、生产调度工作的内容
(1)根据生产作业计划组织日常生产作业活动,解决生产中出现的各类问题;(2)根据投产的时间要求,抓好准备作业的施工进度和质量,督促、协调有关部门做好生产服务工作;
(3)根据生产需要,合理调整劳动组织,调配劳动力,保证技术等级、工种之间同实际需要的协调配合;
(4)检查设备利用与运转情况,进行必要的配属调整;掌握物资供应情况,督促有关部门做好贮备和供应,防止停工待料现象发生;
(5)进行日常的调度统计分析工作,掌握生产信息,找出生产的薄弱环节和不利因素,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消除;
(6)抓好生产调度会议,协调各生产单位之间协作关系,明确合作中的各自责任。
二、生产调度工作的原则
1、计划性;
2、集中统一性;
3、预防性;
4、及时性;
5、客观性;
6、群众性。
三、生产调度工作制度 生产调度值班制度 2 生产调度工作会议制度 3 生产调度工作的报告制度
四、生产调度工作的组织机构
五、生产调度工作的工具设备 通讯设备 2 文件处理与传送装置 3 工业电视 4 电子计算机系统
六、生产调度的业务方法 追踪监督法 2 调度图表法 3 调度分析法 4 优化方法
(1)匈牙利分配任务法的步骤如下: ①列出成本矩阵,进行行约简。-行中SIN ②进行列约简,减本列中最小数。③检验是否可以取得优化分配方案。④任务分配。
(2)约翰逊---别尔曼加工排序法 ①多种产品经过两道工序生产
具体安排方法是:在所有的加工时间中找最小值,如在第一道工序,对应的产品安排在最前面加工;如果在第二道工序,对应的产品安排在最后加工,以同样的方法确定其它剩余产品的加工顺序。2 多种产品经过三道以上工序生产
求各产品的斜度指标:按照各产品的斜度指标递减的顺序排列各产品可得到最有利加工顺序。3 效率比法
第二节:生产控制概述 生产控制的概念及其实现的条件 1 生产控制的概念
在计划实施过程中,必须进行及时的检查对比,找出差距,分析原因,采取调整和纠正措施等,这一系列工作就是生产控制。2 生产控制实现的条件
(1)控制标准;(2)控制信息;(3)检查分析;(4)拟定和实施控制措施。
二、生产控制的重要意义
三、生产控制程序
1、制定计划目标、任务,建立控制标准;
2、测量比较;
3、控制决策;
4、实施执行。
四、林业企业生产控制类型及特点 1 林业企业生产控制类型
(1)按控制对象的主要阶段划分:生产前、生产过程、生产成果控制。(2)按控制主体分:自动、人为控制。(3)按控制方式划分:前馈、反馈控制。2 林业企业生产控制的特点
(1)控制的目标多,性质差异大;
(2)信息难以准确掌握,而且反馈和响应速度慢;(3)生产面积大、分散,难以采用自动化控制技术。
五、生产控制的要求
1、生产控制应有系统性;
2、应有重点;
3、生产控制应该具有客观性和适当的弹性;
4、生产控制应该具有经济性;
5、生产控制应该具有有效的纠偏措施。第三节:林业企业生产前控制 6 更新造林前的生产控制
1、更新造林地作业设计控制 2 整地作业的控制控制
二、木材生产伐区工艺设计控制 1 木材生产伐区调查控制 2 木材生产伐区工艺设计控制
(1)采伐方式控制;(2)采伐强度的控制;(3)集材方式的控制;(4)装车场的选设;(5)集材道布设。3 准备作业施工控制
三、生产前的其他准备活动控制
第四节:林业企业生产过程控制 生产进度控制 生产进度控制的内容
(1)投入进度控制;(2)工序进度控制;(3)出产进度控制。2 参与生产进度控制的部门与职能
(1)制定生产进度控制目标的职能部门;(2)执行测量比较的职能部门;
(3)制定控制措施与实施的职能部门。3 生产进度控制方式
(1)指标计算法(2)图表法
二、均衡生产的控制 1 指标计算法 2 图表法 品种出产控制
(1)按完成的品种数计算
(2)按完成计划产量的百分比计算
第十二章
现代林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第一节:林业企业人力资源概述
一、人力资源及其特点
人力资源一般是泛指能够作为生产要素投入经济活动中的劳动力数量。(宏观、企业)
特点:(1)主导性.(2)能动性.(3)动态性.(4)智力性.(5)再生性.(6)社会性.2、林业企业人力资源特点
1、林业企业劳动力整体质量欠佳,文化技术素质偏低;
2、技术人员相对短缺、结构欠合理(年令);
3、企业家综合素质不高,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4、缺乏有效的人力资源开发机制。
三、人力资源在现代林业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1、人力资源是林业企业最重要的资源;
2、人力资源是创造利润的主要来源;
3、人力资源是一种战略性资源。
第二节:林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
1、产业革命阶段
2、科学管理阶段
3、人际关系阶段
4、行为科学阶段
5、人力资本管理阶段
二、林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1、林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目标
探索最大限度地利用人力资源的规律和方法,正确处理和协调生产经营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实现最优组合,做到人事相益、人尽其才、人尽其用,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2、林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任务(1)预测人才需要,制订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及其发展战略,以及组织落实各项措施;(2)提高招聘与录用工作质量,为企业配备符合职务要求,能够认真履行职责的合格人才;
(3)加强教育与培训工作,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4)完善奖酬体系,保证奖励与惩罚的公平和公正,以各种有效的激励手段,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5)健全人员绩效的考评体系,规范岗位工作标准,激励员工不断提高工作绩效水平;
(6)为业务部门提供有关人员管理的专业服务,为员工提供咨询和帮助,改善人际关系,创造和谐的劳动环境。
3、林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原理
(1)系统功能原理;(2)能级相适原理;(3)互补增值原理;(4)公平竞争原理;(5)激励强化原理;(6)动态适应原理。
三、林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
1、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
(1)职务的设置规划;(2)人员的分配与使用规划;(3)人员补充与更新规划;(4)人员的教育与培训规划;(5)人员的维护规划。
2、人员的招聘与录用
3、员工的配置与使用
(1)聘任制;(2)考任制;(3)竞选制;(4)委任制。4 人员的绩效考评
绩效考评是指林业企业按一定的标准,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员工的思想、品德、学识、业务、以及身体状况等方面进行的考核及评定。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日常绩效考评,一般包括工作成绩、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三方面。人员激励 员工的教育与培训 7 奖酬制度
第三节:林业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企业家队伍建设
1、企业家的素质能力
道德品行素质、知识素质、个性心理素质、经验素质、身体与年龄素质。决策、组织、协调、创新、激励、用人、规划、判断、应变和社交能力。2 开发企业家资源 3 造就企业家群体
二、有效挖掘企业员工潜力 建立一个现代化的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部门 2 从招聘入手,严把质量关 3 加强员工的教育和培训 4 建立和健全激励机制 营造学习型企业氛围,引导和鼓励鼓励员工自我开发
第十三章
现代林业企业质量管理
第一节 现代林业企业质量管理概述
一、对质量概念的认识: 质量;产品质量;工作质量。
二、质量管理及其发展
1、质量检验阶段
2、统计质量控制阶段
3、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第二节 全面质量管理
一、全面质量管理的含义和要求
(一)全面质量管理的含义全面质量管理的定义是:“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二)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
1、全员质量管理。人人关心产品质量,人人做好本职工作,全体参加质量管理。
2、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包括了从市场调查、产品设计开发、生产、销售直到服务的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3、质量管理的方法是全面的。广泛、灵活地运用多种多样的现代化管理方法来解决质量问题。
二、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
(一)标准化工作 标准化的定义是:“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
(二)计量化工作 计量是关于测量和保证量值统一和准确的一项重要的技术基础工作。将产品质量和生产工艺的特性加以定量化的过程叫作计量。
(三)质量信息工作 质量信息指的是反映产品质量和产供销各个环节工作质量的基本数据、原始记录以及产品使用过程中反映处理的各种情报资料。
(四)质量教育工作及质量责任制 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必须从提高职工的素质抓起,把质量教育作为“第一道工序”。质量责任制要求明确规定企业每个职工在质量管理工作中的具体任务、职责、权限,以便做到质量工作人人有责、事事有人管、办事有标准、工作有检查、考核有奖罚。
(五)建立有效运转的质量管理组织机构
第三节 常用的几种质量统计方法
一、调查表法
二、排列图法
排列图,又称主次因素排列图或帕累托图,是指收集来的数据按影响质量特性的原因归类、整理,再按质量改进项目或损失金额的大小,从最主要到最次要依次排列而采用的一种简单的图示技法。
绘制排列图时,通常把影响因素按其频率高低分为三类:把包括在累计频率0~85%左右的有关因素称为主要因素,亦可称之为A类因素,其项目个数一般为1~2个;把累计频率在85%~95%左右的有关因素称为次要因素,亦可称之为B类因素。其于因素为一般因素,亦可称之为C类因素,其累计频率在95%~100%左右。
1、排列图的功能和用途。排列图,是一种寻找影响质量特性主要因素的方法。重点解决影响质量特性的A类因素,具有简单、方便、说服力强等特点。
用途,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主要因素,确定“主攻”目标。(2)可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3)掌握改进后的效果,用于进一步分析。
2、绘制排列图的注意事项:
(1)应正确进行影响因素的分类。(2)应有足够的数据。
(3)应注意循序渐进,逐步深入。
三、因素分析图 又称因果分析图、特性要因图、树枝图、鱼刺图等。它是在排列图的基础上为清晰而有效地整理和分析质量特性波动和影响要素项目之间的关系,从大到小、从粗到细、寻根溯源,直至找到问题症结所在的图示技法。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很多,概括起来有5M1E。可看成是一个一个的大原因。每一大原因下,包括很多中原因。每一中原因下,又包括很多小原因。
四、相关图法 相关图,称散布图,是指借助统计图表的形式,在直有坐标系上表示质量特性与影响因素之间,两种质量特性之间,两种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即:二者之间既有关系,但又不是一种严格的函数关系。
五、直方图法 直方图,又称频数直方图、质量分布图,是指通过生产过程中大量计量值数据的收集、整理,用一系列宽度相等、高度不等的矩形表示质量特性分布规律的图示技法。直方图的用途,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报告质量情况。2.寻找影响质量原因。3.用于工序能力调查和工序能力指数的计算4.用于工序控制。5.用于生产过程的统计推断。
六、控制图法
控制图,又称管理图,是指根据影响数据波动的原因和产品质量标准(公差范围),利用带有控制界限的图表形式,把表示数据波动的“点子”标注在图表相应的坐标上,借以研究数据随时间变化的统计规律的动态方法。
控制图的观察分析,就是要分析、判断点子排列出现缺陷的各种现象: 1.点子排列呈链状。
①当出现5点链时,应注意操作方法、工序或生产过程 发展动向; ②当出现6点链时,应开始进行原因调查;
③当出现7点链时,可判断为生产过程异常,说明出现了系统性因素的影响。2.多数点出现在中心线一侧。多数点出现在中心线一侧是指连续11(14、17、20)点中,最少有10(12、14、16)点出现在中心线一侧(即80%以上的点出现在中心线一侧)可判断为生产过程出现了异常。第四节:ISO9000系列标准
一、ISO9000概述
二、质量体系及其内容
三、质量保证体系模式标准的选择
四、证实程度的选择
第五节 质量体系认证工作
一、认证制度的由来
二、认证制度的基本内容
三、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
四、ISO9000与TQC的关系
五、ISO14000简介
第十四章
现代林业企业物资管理
第一节:林业企业物资管理概述
一、企业物资管理的任务和内容
1、企业物资管理的具体任务(1)保证生产所需物资的供应;
(2)坚强库存决策,建立合理的物资储备,加速流动资金周转;(3)合理使用物资降低物资消耗;(4)节省物资管理费用的支出。
2、物资管理的工作内容
(1)制定先进合理的物资消耗定额(2)确定正常的物资储备定额;(3)编制物资供应计划;(4)搞好库存控制和仓库管理;(5)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二、物资的分类 按物资在生产中的作用分
(1)主要原料和材料;(2)辅助材料;(3)燃料;(4)电力;(5)工具;(6)修理用备件。按物资的自然属性分类: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机电产品
三、物资管理的组织形式 1 职能式组织
是一种集权式管理。优点、缺点。2 区域式组织
是一种分权式的管理,一般适用于企业集团和大型企业。3 产品式组织
是一种专业化管理。这种形式适用于规模较大、品种较多的企业。4 内外分工式组织
实行企业内、外工作的高度分工。
第二节:林业企业物资消耗定额和储备定额
一、物资消耗定额
1、物资消耗定额的概念和作用(1)是编制物资供应计划的依据;(2)是科学地组织物资发放的基础
(3)是控制企业合理使用和节约物资的有力工具;
(4)是促进企业提高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工人操作水平的手段。
2、物资消耗定额制定的方法和程序(1)物资消耗定额制定的方法
①技术计算法(原材料)②统计分析法③实际测定法④经验估计法(2)物资消耗定额制定的程序一般是:
①全面收集整理分析有关资料;②分析物资消耗的构成; ③进行定额的测算并提出草案;④组织定额的试行; ⑤确定物资消耗定额并编制定额文件。3 物资消耗定额的具体制定(1)主要原材料消耗定额制定
单位产品原材料工艺消耗定额=单位产品净重消耗+各种工艺性消耗的总和
单位产品原材料物资供应定额=工艺消耗定额X(1+材料供应系数)(2)辅助材料消耗定额的制定
①按单位产品或单位工作量确定;②按设备开动时间确定; ③按主要原材料消耗定额比例确定④按使用期限确定。(3)燃料消耗定额(4)动力消耗定额
(5)工具消耗定额的制定 4 物资消耗定额的贯彻执行
①编制必要的定额文件; ②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度;
③坚强定额管理人员的培训;④要严格执行定额供料制度; ⑤建立健全物资消耗的原始记录和统计工作; ⑥做好定额执行情况的检查、考核和分析工作; ⑦及时修订物资消耗定额;
⑧定额的执行要同加强班组核算、开展劳动竞赛、实现物资节约奖励制度相结合。
二、物资储备定额 物资储备定额的概念和作用
(1)是编制物资供应计划的依据之一
(2)是企业监督库存动态,使库存经常保持在合理水平的必要工具;(3)是企业核算流动资金的重要依据
(4)是确定物资储备仓库面积和储备设施数量的依据。2 经常储备定额的确定方法(1)供应间隔期法
经常储备定额=物资储备天数X平均每日需要量(2)经济订购批量法Q0=(2PA/C)1/2
式中A:是全年物资需要量;C:是单位物资的年储备量;P:是每次订购费用。
3、保险储备定额的确定:保险储备定额=保险储备天数X平均每日需要量
4、季节性储备定额=季节性储备天数X平均每日需要量 第三节:林业企业物资供应计划
一、物资供应计划的准备工作
二、物资供应计划的编制 1 物资需要量的确定
(1)定额计算法(2)动态分析法(3)类比计算法(4)比例计算法 2 物资库存储备量的确定
(1)期初库存量(2)期末储备量
(3)编制物资平衡表,确定物资申请量或采购量
3、物资供应计划的组织措施
(1)订货与采购的组织(2)供料管理工作(3)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和分析 第四节:林业企业库存控制和仓库管理
一、库存控制
1、定期订购方式
订购量=平均每日需要量*(订购时间+订购间隔期)+保险储备定额-实际库存量-订货余额
2.定量订购方式
订货点=平均每日需要量*订购时间+保险储备量
二、ABC分类法在物资管理中的应用
1、确定分类标准
2、分类的程序
A类物资、B类物资、C类物资
3、进行分类管理控制
三、仓库管理 物资的验收入库 2 物资的保管 3 物资的收发 4 清仓盘点严格仓库管理制度
第十五章
现代林业企业设备管理
第一节:林业企业设备选择与评价
一、设备选择应考虑的因素
1、生产性;
2、可靠性;
3、安全性;
4、节约性;
5、耐用性;
6、维修性;
7、环保性;
8、成套性;
9、适应性;
10、经济性。
二、设备评价的方法
1、费用效率分析法
费用效率=系统效率/寿命周期费用
2、投资回收期法
投资回收期(年)=投资总额/年平均收益额
3、费用换算法(1)现值法
C=I+c*(1+i)n-1 / i(1+i)n I- 设备最初投资; i- 年利率;
C-设备每年使用费; N-设备使用年限。(2)年值法
C=I* i(1+i)n /(1+i)n-1 +c 第二节:林业企业设备的使用
一、设备的磨损与故障规律
1、设备的磨损规律(使用磨损)
(1)初期磨损阶段;(2)正常磨损阶段;(3)剧烈磨损阶段; 2、设备的故障规律
(1)早期故障期;(2)偶发故障期;(3)磨损故障期;
二、设备的合理使用
(1)合理安排机器设备的生产任务和工作负荷;(2)要正确配备各种类型的设备;(3)要为设备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4)要为设备配备一定熟练程度的操作者;
(5)建立健全设备使用与维护保养方面的规章制度;(6)要经常对职工进行爱护设备和合理使用设备的教育。
三、设备的日常管理
第三节:林业企业设备维护与修理
一、设备维护保养
1、概念与作用;
2、内容:清洁、润滑、紧固、调整、防腐。
二、设备的检查
1、概念与作用;
2、类型:日常、定期、机能、精度。
3、设备点检制:日常、定期;“厂控”、一般点检。
三、设备的修理
1、设备维修制度
(1)计划预修制;(2)计划保修制(三保一修);(3)预防维修制。
2、设备修理的类别
(1)小修理;(2)中修理;(3)大修理。
3、设备修理的方法
(1)标准修理法;(2)定期修理法;(3)检查后修理法;
在预防维修制下,设备修理的方法主要有:日常、预防、事后、生产、改善、预知维修和维修预防。
4、设备修理的组织
(1)设备修理的组织形式有:集中修理、分散修理、混合修理。(2)设备修理组织技术有:部件修理法、部分修理法、同步修理法。
第四节:林业企业设备改造与更新
一、设备的磨损与寿命
1、设备的磨损
(1)有形磨损(使用、自然)(2)无形磨损(劳动生产率、技术进步)
2、设备的寿命
(1)物质寿命(2)技术寿命(3)自然寿命
二、设备的改造
1、概念:
2、方法:
三、设备的更新
1、设备的最佳更新周期的确定
(1)面值法:(2)低劣化数值法:
2、设备更新的方式
7.网络技术基础知识培训 篇七
1 知识型企业员工的特点
1.1 重视精神激励
在知识型员工的职业需求中, 更加关注和重视精神激励, 他们希望工作成果得到企业肯定, 希望通过工作质量证明自身的实力和效率。知识型员工希望自己在工作中不断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进而创新工作方法, 为企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因此, 对知识型员工而言, 金钱物质等奖励机制并非处于首要地位, 他们更加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 更加看重企业、社会、同事的评价。
1.2 自我意识较强
相较于一般员工, 知识型员工具有更加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 在取得一定的物质奖励后, 他们会更加关注自我价值的实现, 因此, 在工作过程中, 他们希望接受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不断地挑战自我, 提升自我。在不断攻克工作难关的过程中, 体会到成就感。此外, 知识型员工在工作中对自身期望值较高, 为了既定目标不懈奋斗和投入, 以期实现自我价值。
1.3 流动性较大
知识型员工具有高超的技能和深厚的知识储备, 因此具备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知识资本。这些知识资本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大的利润空间, 帮助企业提高市场占有率, 是企业发展的主要资源。因此, 相较于普通员工, 知识型员工具有更多的自主决策权和选择权。知识型员工更加渴望实现自我价值, 关注职业发展前景, 因此, 对企业的忠诚度较低。他们为了实现自身价值, 往往选择能够为自身带来更大发展空间的企业, 因此, 总体而言, 知识型员工流动性更大。
1.4 强烈的自主创新意识
知识型企业员工在易变的工作系统中运用自身的知识技能从事创造性劳动, 这使得知识型员工更加依赖自身的才能和灵感, 而非外界事物, 他们在工作中更加关注自我控制和引导, 希望能够最大限度地掌控自己的工作进度和环境, 希望工作时间更有弹性。因此, 知识型员工往往没有明确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措施, 他们的工作场所和环境也相对轻松, 工作手段和内容更富有创新性。
2 知识型企业员工培训的重要性
2.1 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形象
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对员工起到良好的导向、激励、约束、凝聚、培养、协调等作用, 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而加强对知识型员工的培训则能够促使企业形成宽松自由的文化氛围, 树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形象, 增强知识型员工的归属感, 激励员工为企业奉献自身知识和技能。通过企业培训, 可以将不同信念、不同风格、不同价值观念的知识型员工, 依据企业发展需求, 凝结成一个和谐奋进的工作集体, 组建学习型工作团队, 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进而增强企业的生产效率。
2.2 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企业若要在市场中保持竞争力, 就需要不断发展, 增强自身实力, 而发展离不开对技术的开发、变革、创新, 这显然需要一支优秀的知识型员工工作团队为载体和支撑。进入新世纪, 知识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 企业的管理结构、知识结构、技术结构也在不断变化。因此, 企业若要增强自身实力, 提高生产效率, 就必须促使员工不断调整自身知识结构。而培训则是完善知识型员工能力结构和知识结构的重要途径, 通过企业培训不仅可以提高员工的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 还能够帮助员工端正工作态度, 增加企业的人力资本, 为企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保障。
2.3 提高员工成就感
企业加强对知识型员工的培训不仅可以树立企业文化形象, 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还能够有效提高员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经过企业培训, 员工能够完善自身的能力结构和知识结构, 增强自信心, 感受到企业对自己的关注和重视, 从而产生成就感。同时, 也会加强知识型员工对企业的信心, 进而增强对企业的忠诚度, 降低企业知识型人才的流动性。
3 知识型企业员工培训的主要策略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发现, 知识型企业员工更加关注自身的价值实现、职业前景和创新潜能, 企业若要满足知识型员工的这些内在需求, 就必须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 让知识型员工通过培训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 丰富工作途径, 拓展职业视野, 进而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本文根据多年研究经验, 认为对知识型企业员工的培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3.1 加强互动模式
相较于普通员工, 知识型员工拥有更强的自主性, 他们的工作能力越强, 就越渴望具有独立工作的机会和环境, 较为排斥外界的干涉。因此, 他们对单一僵化的灌输式培训模式并不感兴趣, 这种企业培训反而会降低他们的求职热情。因此, 企业应当为知识型员工提供更加宽松自由的培训环境, 按照培训内容和目的, 为知识型员工提供课堂讨论、案例分析、拓展训练、角色扮演等互动式培训。让知识型员工在宽松的氛围中,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培训中, 增强工作团队的活力和信心。此外, 知识型员工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资源, 往往具有较大的工作量, 工作占据较多时间, 但同时他们又渴望得到学习的机会和时间, 因此, 企业可以综合运用互联网、计算机、多媒体等作为培训媒介, 促使员工将工作与学习紧密结合起来。这种培训模式可以让员工摆脱时间、地点的限制, 并有效降低培训学习成本, 帮助知识型员工实现自我学习和提高, 提高培训效率。多样化的培训方式可以更好地调动知识型员工的参与性、互动性, 可以让知识型员工在自由宽松的培训环境中, 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 并在培训中自觉寻求弥补措施, 进而实现自我完善的目的。
3.2 构建双赢体系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员工的知识储备、创新能力和技能手段已经成为企业的宝贵资产。而知识型员工无疑就是这种资产的载体, 因此, 成了各大企业竞相争取的核心资源。同时, 知识型员工受自身特点影响, 更加关注自身价值的实现, 及职业发展前景。在这种需求背景下, 知识型员工的流动性也逐渐增强。因此, 企业若要最大限度地发挥知识型员工的潜能和作用, 就必须采取措施增强他们的忠诚度。企业若要留住知识型员工就必须增加他们的满意度, 这就需要企业更加关注知识型员工的个体发展需求, 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 制订科学的培训计划, 帮助知识型员工合理规划他们的职业生涯, 充分发挥他们的自我价值, 让他们充分感受到企业的重视和关注, 进而增强他们的满意度和成就感, 以及增强对企业的忠诚度。知识型人才的聚集, 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因此, 对企业而言, 拥有稳定的知识型员工团队, 就可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在这种企业与员工良性循环的工作系统中, 二者均可实现自身目标, 取得双赢发展。
3.3 重视员工个体差异
相对于普通员工, 知识型员工更加渴望获得个体尊重, 具体到实际工作中, 就是希望企业能够多了解他们的需要, 倾听他们的意见。因此, 在企业培训中要充分关注个体差异, 对知识型员工进行需求分析, 避免培训的盲目性, 最大限度地运用培训资源。知识型员工通常具有较高的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 因此, 企业在选择培训方式、培训师、培训课程时, 都应当更加个性化和多样化。在培训时要从任务需求、组织需求、个体需求等方面综合进行, 培训工作要制订周密的计划, 分步骤逐步进行。只有根据员工个体差异, 充分分析员工需求, 才能确定正确的培训方案, 确定员工与企业发展的契合点, 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
3.4 加强员工职业规划
知识型员工具有更加明确的工作目标, 他们在企业中工作, 并非只为了取得物质肯定, 而是为了实现自身价值, 证明自身能力。美国知识管理调查显示, 个体成长是激励知识型员工的首要因素。当然, 不同员工的个体成长的定义也会略有差异。依据知识型员工对专业发展和职业前景的考虑, 通常划分为管理升迁型、技术升迁型、专题研究型等三种事业发展模式。因此, 在对知识型员工进行培训时, 应充分关注他们的职业规划, 根据他们的职业发展需求, 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和课程, 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通过这种具有针对性的培训, 让知识型员工可以逐步实现自己的发展愿景。
3.5 实施后续评估
知识型员工通常非常渴望实现自我价值, 因此, 对他们的培训评估要合理客观。这就要求企业要确立完善的培训评估制度。培训的后续评估不能是单一性的, 而应当全方位、多层面的考察评价。可以根据培训结果进行行为、反应、结果、学习等方面的评价。在培训结束后可以立刻收集学习和反应方面的评价信息。而结果和行为层面的信息资料则要进行后续调查, 这是因为学习内容的吸收转化需要一定的时间, 因此, 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要充分调查知识型员工培训后的工作表现, 切忌短时间内仓促评估。同时, 针对知识型员工的评估, 一定要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这种激励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加以实现, 可以是职位晋升, 也可以是薪酬变动, 对知识型员工都能够起到极大的鼓励作用, 因为, 这表明他们在培训中的表现得到了企业的肯定, 他们的工作表现和能力得到了企业的认可。此外, 合理的培训评估, 还可以为企业提供员工的职业愿景信息, 帮助企业为员工制订合理的职业规划。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知识资本与人力资本已经成为企业最重要的竞争资本, 因此, 若要促进企业人力资本的不断升值, 就必须为知识型员工提供培训机会, 增强员工的综合素质, 进而提高企业竞争力。本文从重视精神激励、自我意识较强、流动性较大、强烈的自主创新意识等方面, 分析了知识型员工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知识型企业员工培训的重要性, 即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形象、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员工成就感。进而从加强互动模式、构建双赢体系、重视员工个体差异、加强员工职业规划、实施后续评估等方面, 分析了知识型企业员工培训的主要策略。
关键词:知识型,视角,企业培训
参考文献
[1]向征, 曾国平.重庆市国有企业高学历员工满意度的实证分析与对策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 2004 (02) .
[2]曹细玉.知识型企业新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2 (04) .
[3]张望军, 彭剑锋.中国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实证分析[J].科研管理, 2001 (06) .
[4]侯素美.知识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思考[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2 (04) .
8.知识型企业员工培训研究 篇八
关键词:知识型企业;员工培训;培训效果评估
中图分类号:C9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7)11-0044-02
一、知识型企业和培训的概念界定
鉴于学界对于“知识型企业”和“培训”的概念没有相对统一的界定,因此,本文在研究问题之前有必要对其概念进行界定,从而使本文所研究的问题更具实证性。
1.知识型企业的概念界定
学界对知识型企业并没有统一的概念,并且有不同的说法,如知识密集型企业(knowledge-intensive firms)、基于知识的企业(knowledge-based firms)、知识企业(knowledge firms?雪和智力型企业(intellectual firms)等。
鲁迪拉各斯认为,知识型企业是那些明确地把知识运用贯穿其整个企业模式(从基础架构到流程,到产品,到战略)的企业,这些组织集聚资源,以他们所掌握的知识为根本创造最大的价值。
彼得·德鲁克认为,知识型企业是以知识为基础,员工队伍由体力员工和文案员工迅速转向知识型员工,管理层级和管理人员将锐减。工作将由跨部门的专家小组来完成,协调与控制将更多地依赖于员工的自律意识。在决策结构上,知识型员工自主决策,自我管理?鸦在组织结构上,知识型企业应超越传统的矩阵形式。
对于学者们对知识型企业的定义本文不再一一列举。综观学界对知识型企业的定义,我们认为,知识型企业必须符合以下四点特征:第一,知识型企业是以知识作为竞争优势源泉的企业。知识型企业的利润源于使其人力资源即知识工作者创造的知识商业化。第二,知识型企业的成长和发展依赖于其员工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了保证员工不断更新其知识和技能,以跟上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就需要不断进行人力资源开发。第三,知识型企业具有通过知识创造市场价值的工作流程。第四,知识型企业在提供顾客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时,通过使用知识进行创新,构筑核心能力。
2.培训的概念界定
对培训的概念界定很重要,直接关系到计算培训投入产出的范围和口径。培训的定义有两种,狭义的培训是指企业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旨在改变员工态度,提高员工知识和技能的活动。广义的培训概念认为,培训应该是各种与企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的形成过程,包括正式培训与非正式培训,在岗培训与脱产的培训等,只要有助于员工态度改变、知识和技能的丰富和提高的活动都称之为培训。根据费用承担的主体不同,培训活动分为员工自我培训、政府培训以及企业培训。员工自我培训是指员工出资参与的培训,包括员工参与市场主体提供的各项知识和技能培训。政府培训是指国家为员工提供的免费培训,包括政府提供的再就业培训等。企业培训则是指企业为在职员工提供的各种有助于改善雇员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培训行为。
二、知识型企业培训的模式和效果评估
1.知识型企业培训的过程模型
安妮·F.史密斯和蒂姆·凯利提出了知识型企业培训的一种过程模型。此模型主要强调三个方面的培训过程,即正规培训、实时培训和及时反馈。
正规培训即组织对知识工作者集中进行的有计划的、有目的的培训过程。由于知识型企业外部环境变化及内部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为了能够适应环境,正规培训的频率会不断增加。但是,由于知识型企业中每位员工的工作内容都是不一样的,对培训内容的需求也各不相同,企业提供的正规培训常常难以满足不同员工的需要。另一方面,由于知识员工素质较高,能够根据工作需要随时进行自我指导式学习,这种自我指导式学习的效率常常令正规培训望尘莫及。正因为如此,与传统企业相比,知识型企业正规培训的时间会明显缩短,但各种其他形式的培训会不断增多。
实时培训是指一些临时性的、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培训方式。实时培训在知识型企业中会不断增加。根据工作的实际需要,知识型企业的工作团队可以在工作之余随时邀请有关方面的专家或资深员工,进行实时的短期培训,以提高员工技能和素质。
在知识型企业中,为了能够不断激励员工,提高培训效率,及时反馈是重要一环。马歇尔·戈德史密斯指出,企业领导者的工作效率与其得到的反馈以及他对员工所进行实时指导的效率是直接相关的。如果在培训过程中,半年、一年才进行一次评估或反馈,培训效果就会大受影响,也难以及时发现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员工的需求。对员工培训效果的反馈,包括两个方面?押如果培训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应及时对员工的行为进行肯定、赞许和奖励,使之能够热爱学习,及时吸取成功经验,从而有助于增强其信心和加快学习进度;如果培训活动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更要及时进行反馈,这样做,一方面能够更好地利用培训资源,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员工及时找出问题的症结——有人认为对个人最好的教育时间是在他失败之后。
2.培训效果评估
培训效果评估是指培训项目产生的影响评估,包括对各个利益相关主体的影响,侧重于评价培训项目本身目标实现的程度。根据英国管理服务委员会的定义,评估是对一个培训体系、培训课程或社会方案以及财务状况的总价值所进行的评价,培训效果评估是判断培训是否达到既定目标的过程。Hamblin认为,培训效果评估就是得到培训效果的反馈并对反馈信息进行评价。
一个完整的效果评估一般包括五个方面:一是对受训学员的评估,包括了解学员对于培训项目的态度,对培训项目本身的评价。这个层次的评价目的在于了解项目被接受的程度,以及对提供培训一方的考核。但是,对学员反应层次的评估并不能保证员工学到了什么,目的还在于通过学员反应的变化,及时调整培训,如改变课程或者更换培训师等。除了这一层级的评估,还包括学习层级的评估。这部分评估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了解员工通过培训是否掌握了应该掌握的知识,二是通过对受训人员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来考核培训师的工作效果。评估员工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并不意味着它会在工作中被使用,因此,还需要在培训项目结束后,跟踪学员们在工作中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运用情况,对此进行评估;并对由于运行知识和技能所带来企业绩效的变化进行分析和计量,包括有形的,如质量改善,产量提高,成本节约等;同时也包括无形的收益,包括人际关系融洽,员工满意度提高等。
三、企业培训的收益分析
培训收益是指由某个具体培训项目给各个利益相关者带来的效应增加。对于受训员工而言,其培训收益包括个人知识和能力的增长,工资的增加和职位的晋升,或者是增加的职业安全感;对于企业而言,培训能够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积极性,从观察到的结果看,培训能够带来成本的降低,产品质量的改善,企业的产品销量和产量会增加,最终带来企业效益的增加;对于社会其他主体而言,包括客户、供货商,也会因为企业培训活动受益,比如,结算速度的增加带来供货商更快的资金周转率,服务质量的改善提高了客户的效用等。因此,不同的利益相关者享受的培训收益种类和实现方式不同,本文主要分析企业的培训投入产出评估,其中的培训收益仅仅指企业获得的收益,受训员工的培训收益以及社会其他主体享有的培训收益不包括在内,纯粹分析培训对企业收益的影响。
1.培训的有形收益和无形收益
若将培训所有产生的、有助于企业价值增长的结果都称为收益,则收益包括有形的结果和无形的结果。所谓有形的结果是指能够观察到并能够客观计量的结果。如产量的增加、产品质量的提高、费用节约等。这些方面的效果能够进行量化,数据易于收集,并可以根据结果的经济意义进行效益上的换算。培训除了能够带来有形的现金收益,还包括一些无法进行客观计量的非现金形式的收益。如员工抱怨的减少,组织冲突减少,员工行为规范化等。当然这些结果也可以采用调查、访谈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用量化的数据来说明,但仍具有主观性,并且将这些结果进行收益上的换算较为困难。若对培训项目进行投入产出分析,可以将培训产生的无形收益作为辅助说明,以避免对无形收益进行估算导致的偏差,提高培训收益计量的可信度。
2.培训产生结果的层次性
培训产生的结果具有层次性,比如,培训员工的生产操作技能会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减少产品生产周期,带来产品产量增加,最后带来企业赢利水平的上升。这样一个培训,从结果观察,有多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如利润、产量以及时间等结果。显然这些结果之间具有内在一致性,分别处在整个价值链的不同环节。在进行培训收益的分析时,必须清晰展现培训项目对各项结果的影响,保证计量的准确性。无论培训产生的结果是有形的、无形的,表现在哪个层次上,都最终表现为企业的赢利能力的增长,都能经过价值链传递最终转化为企业利润。如果要衡量培训项目带来的收益,关键在于发现培训对企业利润创造的影响机制,究竟培训改善了哪些因素带来企业价值的增长。
参考文献:
[1] 鲁迪·拉各斯.知识优势[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2] 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
[3] 舒尔茨.论人力资本投资[M].上海:商务印书馆,1990.
【网络技术基础知识培训】推荐阅读:
网络实用技术基础06-29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应用论文10-24
在网络技术培训班开学时的讲话11-18
在网络技术培训班结业时的讲话08-20
网络安全知识培训心得体会10-28
网络安全员培训-法律法规知识06-18
人事培训专业技术知识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