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毕业生自我鉴定(精选16篇)
1.高职高专毕业生自我鉴定 篇一
三年的高职读过来,有迷茫和失望,走过很多艰辛的路,但是最终都在学校努力的度过了,对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也都有所长进,临近毕业,发现自己再也不是刚进入学校的那个人了,变化真的很大。现就我高职毕业做个鉴定:
三年来,我在自己的专业学习方面,努力的把理论的知识学好,同时还与实践结合起来,所学专业有一定的成就。专业不仅学好了,而且其他科目我也尽量的.学习,所以整体来说,在这三年的学习中,我很好的掌握了技能,达到了学校的毕业标准。思想也越来越成熟,我不仅提高了自身的德道修养,思想品质也有一定的提升,有个人独立的一个思维方式,处理问题可以从深处看待,不再是浅显的理解了。
这三年来,我不断的锻炼自己,不仅是身体,还有健康。现在的我有一个很健康的体格,这都是因为三年间我不间断的锻炼,每天跑步,不论刮风下雨,只要有时间和机会,就一定要去跑步和健身,因为我知道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是有多么重要。性格方面我也是塑造了一个自信和自强的我,做事情再也不会畏畏缩缩了,不管面前有多大的困难,我都会尝试着去解决,而不是逃避。我选择了努力向前,让自己追逐自己想要的东西,亦是建立了自己的一个规划,按着规划一步步的往前走。
现在我即将就要毕业离校,我知道自己虽然经历了三年的学习,但是还是有很多的不足,走向社会也会碰到很多的困难,但我深知只有有想去克服就能找到解决的办法。未来很长,我的人生也很长,道路亦是艰难的,但只要我坚持,就一定可以取得胜利的。我也知道自己在学校里学的都是一些皮毛,还不能够跟经验十足的人作比较,可是我相信,在我踏上工作的旅程,我一定会改掉自己的缺点,努力弥补自己的不足,总有一天,我会变成更好的自己。
在学校的三年,我至少做好了学生的本分和责任,没有辜负自己和家人老师的期望,我无悔读这个高职,亦是没有遗憾的,因为我做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同时我也在学校里拿到了属于我的那份荣誉。我有自信自己未来一定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取得属于自己的那份成功。
2.高职高专毕业生自我鉴定 篇二
近年来, 随着我国高等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 高等教育逐渐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 大学毕业生数量每年递增, 劳动力“供大于求”成为我国就业问题的基本矛盾, 而且这一矛盾将在未来较长时期内存在, 在这种大背景下, 毕业生就业压力逐年增大。
目前本科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 但不少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就业情况却较好。据报道, 一些应用型专业的毕业生“吃香”依旧, 有相关人士分析, 高职高专毕业生因动手能力强, 就业姿态相对较低, 市场需求旺盛等, 就业率相对较高。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来看, 产业结构升级是必然趋势, 对高职专科生的需求也将会更大。
面对社会需求, 各高职院校在发展传统学科的同时, 适时探索开设新专业, 加强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优势得以凸现, 因此, 高职高专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形势应该说是喜忧参半。
1 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优势分析
虽然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时会遇到不少难题, 但与本科生相比, 我们发现, 高职高专毕业生也具有不少优势。
1.1 高职高专毕业生动手操作能力强
本科院校培养的是研究型人才, 注重所学知识的理论化、系统化, 往往忽视了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 所以本科层次的学生“眼高手低”者较多。而目前在我国企业中, 缺乏的是既懂理论知识, 又有较强动手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适应企业的用人需求, 培养的正是“理论知识够用, 同时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的技能型人才。高职高专毕业生具备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 掌握了较硬的专业技能虽然理论水平和本科生相比有所欠缺, 但拥有非常多的实践机会, 培养了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 这使得高职高专毕业生能够很快适应岗位要求, 这是企业欢迎高职高专毕业生的主要原因。
与本科生、研究生相比, 高职高专毕业生更踏实肯干, 这种就业态度是其就业时的一大优势, 如果高职专科生愿意从基层做起, 则更受企业欢迎。
与本科生相比, 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观念更实际、更理性, 这使得他们的就业空间更广阔, 就业层次更丰富, 抗就业风险的能力也更强。
1.2 高职高专毕业生更符合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
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有了“用人成本”的意识, 这种成本不但包括员工的薪酬待遇, 还包括培训员工所花费的成本。而对于某些岗位来说, 录用专科生比录用本科生可以花费更少的用人成本, 获得更好的用人效果。据调查显示, 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认可, 就业率远远超过本科院校[1]。
1.3 订单培养, 更具竞争优势
“订单式”人才培养, 是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的一个重要形式, 是高职院校适应高职教育的办学模式, 以就业为导向, 以能力为本位, 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目标定位准确, 既有扎实的专业知识, 较强的实践能力, 又有良好的综合素质, 颇受用人单位青睐。
用人单位需要的是上岗后在短时间内能很快适应工作、并且能做出好的业绩、创造更多价值的毕业生。而高职院校就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这一点要求, 毕业生在校期间能够掌握高水平的专业技能, 加之在各大企业的实习经验, 所以高职生一毕业就可以很快适应工作, 并做出骄人的业绩, 深受一线和基层的欢迎。学生毕业参加工作, 既满足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又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
据了解, 目前国内不少高职高专院校摸准了市场的脉搏, 按照市场需求培养的学生成了就业市场上的“香饽饽”, 拿着比不少本科毕业生还要高的薪水, 甚至学生还没有毕业就被用人单位抢购一空, 去年某高职学校的应届毕业生, 有95%以上都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合同, 高职高专在就业方面的优势越来越凸现[2]。
2 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据了解, 高职高专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不是就业难, 而是择业难”的问题。在就业经验交流会上, 许多高校负责人认为不少毕业生仍存在期望值偏高、自我定位不准确、不愿意到私营企业、非公务员单位不进, 甚至有业不就等现象。
2.1 好高骛远, 就业期望值偏高
目前, 高职院校毕业生普遍就业期望值偏高, 很多学生对就业的工作地域、经济待遇、环境条件等期望值仍过高, 单位好、收入高、工作稳定仍然是毕业生选择就业单位的首要因素。不少毕业生不愿意到落后地区和一般企业特别是乡镇企业工作;在择业时希望到大城市、沿海地区, 喜欢挑选公务员、大企业, 追求高薪酬;而最需要人才的中西部地区、中小城市、乡镇企业, 毕业生却不愿意去, 这就造成供需两方面在需求结构上的矛盾。
2.2 缺少信心, 自我认识不够准确
有些毕业生自信心不强, 不能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 不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里, 盲目与人攀比学历, 总认为是高职专科生就比本科学生低一等、矮一截。在校期间, 没有对自己的职业进行较好的规划, 未充分分析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气质、能力水平、自己的求职技能和技巧、自己的竞争力如何, 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 不了解自己的价值观、就业倾向、就业态度。就业时显得过于急躁, 在并不完全了解用人单位的情况下就匆匆签约, 一旦发现实际情况与自己想象的不一样或发现更好的工作时, 又追悔莫及, 甚至毁约, 给自己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与心理困扰。这些毕业生给用人单位的印象是什么都能做, 但什么都做得不是很好。
高职高专毕业生遇到挫折心理易出现偏差, 就会出现摇摆不定的情况, 会感到无能为力、失去信心, 表现为较强的职业逆反心理, 变得消极、胆怯、出现消极怠工或不愿参加工作等情况, 这就极大程度地削弱了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2.4 高职专科生社会实践活动有待加强
目前高职院校对于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全面、客观, 大多停留在教学实践的重要性认识上, “重课堂, 轻课外”的倾向仍十分突出, 往往只重视形式, 不够注重实际效果, 既无法确保每一个高职生都能参加, 也难以在经费、场地、指导等方面满足活动开展的需要。同时高职专科学生本身对社会实践活动认识不够, 认为不是主课无关紧要, 在参加教学实训时, 出现迟到早退, 甚至逃课现象。
3 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对策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高职高专毕业生具备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 上岗适应性强;有吃苦耐劳精神, 更愿意从基层做起, 更受企业欢迎;为使毕业生就业时少走弯路, 及早适应岗位、适应社会, 提出以下建议:
3.1 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高职高专毕业生在校期间应打好扎实的基本功, 要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 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包括素质与能力, 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和创新精神, 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有坚强的自制力和信念, 应更看重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到相关行业实习, 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培养处理信息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系统看待事物的能力、运用技术的能力等, 同时还要具有良好身体素质。
3.2 准确定位,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高职专科生要面对现实, 转换思路, 改变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就业观念, 树立脚踏实地从基层做起的职业理念, 选择适合自己、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岗位、职业, 不要过分关注工资水平及地理位置等;要有先站稳脚跟, 充实和打造自己, 再展翅飞翔、谋划未来的战略目光。
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 毕业生一定要转变就业观, 可以先就业, 后择业。毕业生必须对自己的兴趣、心理、能力、价值观念等进行调整, 根据自身情况, 准确定位, 做到正确认识自我, 确定发展目标, 把自己从“我想干什么”转变到“我能干什么”的现实定位中;就业时不要追求一步到位, 斤斤计较眼前的岗位, 否则会失去许多起步的机会, 可以在先就业过程中积累工作经验, 为以后找到理想的工作奠定基础。
3.3 加强社会实践的锻炼
通过社会实践培养高职高专生的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创业能力、创新能力, 是高职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 也是高职生形成与普通高等教育的本、专科生优势的一个关键所在。高职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掌握文化专业知识同样重要。在目前新的就业机制下,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已成为高职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 也是高职生立德成才的一个重要平台。
高职学生要充分利用假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 到相关的行业实习,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将课本中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中, 做到学有所用, 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积累工作经验和对社会现状的认知程度。
3.4 树立良好的就业择业心态
毕业生就业成功与否与是否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有着密切关系。保持良好的心态, 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对大学毕业生成功就业十分重要。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众多的竞争对手, 如果没有良好的就业择业心态, 没有正确的择业技巧和方法是难以成功的。因此, 毕业生在就业择业前, 一定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 树立良好的就业择业心态, 克服不良的心理障碍, 排除不利的心理干扰。平时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 努力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勤于学习、勤于思考, 敢于接受挑战和面对失败, 培养自己面对困难和挫折的能力, 并能积极地找出应对困难的方法, 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 具备在困难和挫折面前表现出的坦然和镇定, 这样才能顺利就业。
4 结束语
总之, 就业形势虽然严峻, 但困难与办法同在, 机遇和挑战并存。只要毕业生能准确定位, 稳妥应对, 积极转变就业观念, 把握正确的择业原则, 调整就业期望值,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满怀信心, 迎新市场挑战, 从基层做起, 脚踏实地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未来仍将充满光辉和灿烂。
参考文献
[1]刘芳芳.[调查]毕业十年:电力专业就业三样本[EB/OL].http://www.indaa.com.cn/sucai/fg/20100915_426444.html.2010-09-15.
[2]周友珍, 郑颖.订单培养更具竞争优势江西高职生就业受热捧[N].江西日报, 2008-01-02.
3.高职高专毕业生自我鉴定 篇三
关键词: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意向
高职高专院校已占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是提高大学生整体就业率的最大潜力所在,也可能成为制约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全局性问题。因此,加强对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研究已成为高等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和任务。
调查方法
调查对象本文采用的研究数据均来自“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课题组2006年在江苏部分高校中开展的大学生就业情况的调查。调查对象为某高校2007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共发出调查问卷480份,回收424份,回收率为88%,其中有效问卷390份。
调查内容采用自编的《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问卷》,设计的问题由样本基本情况和就业意向考察两部分构成。调查以问卷与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分析方法调查问卷用spss10.0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主要采用百分比分析与卡方显著性分析方法。
结果分析
择业观念的调查笔者设计的问题分别涉及就业目的、择业标准、职业定位等几个方面。经过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果。
1.就业目的有明显的功利价值取向。毕业生对就业有明确的判断和意愿,而不是茫然不知所措。毕业生对于就业目的的选择依次是:生计需要(32.6%)、实现自身价值(27.7%)、享受物质生活(11.0%)等。这表明现代社会中讲求利益导向、效率优先等观念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毕业生的就业行为,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专业水平的发挥。值得注意的是,以“为社会做贡献”为就业目的的仅占4.6%,这表明目前高职高专毕业生择业具有较强的利己性和功利性。女生在就业目的中选择“生计需要”的高达40.0%,而男生则把“实现自身价值”作为就业目的的首选因素。经卡方检验,X2=45.156,df=7,P=0.00<0.05,性别在就业目的的差異上呈显著性。
2.择业标准呈现多重性趋势。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主要考虑的因素依次是:工作稳定性(19.7%)、经济收入与福利待遇(19.5%)、行业发展前景(16.7%)。而选择“适合兴趣爱好”、“发挥能力”、“专业对口”等因素的只占很小的比例。这表明毕业生在选择职业时更加注重实惠、注重稳定、注重发展,说明毕业生在择业标准上呈现出明显的多重性。
3.职业定位的多变性与不确定性。虽然有45.1%的学生在刚上大学时就确定了未来的职业,但仅有14.4%的毕业生表示对自己将来的择业目标具有清晰的定位,31.8%的学生进大学时对将来要从事的职业还不确定,在毕业前对今后的职业选择仍然不太明确或根本没有定位的学生分别占29%和3.6%。个别访谈结果显示,多数大学生的择业目标曾经发生过变化。因此,必须加强就业指导,特别是面向低年级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指导,促使毕业生尽早明确自己的择业目标。
择业心态的调查为了解毕业生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心态有哪些变化,本研究针对就业压力、专业对口、就业期望等问题设计了问卷,统计结果如下。
1.就业压力的调查。毕业生普遍感受到巨大的就业压力,93.3%的毕业生觉得就业压力较大或很大;61%的学生看到校友毕业时找工作的情形后十分着急;88.5%的学生担心自己毕业时找不到好工作;62%的学生对就业前景感到不太乐观或者不乐观,这表明毕业生对就业形势的严峻性认识比较清楚,并表现出复杂而矛盾的心理,有平静、乐观、兴奋,更多的是紧张、无奈、烦躁、焦虑。
2.专业对口的调查。有53.6%的毕业生希望以后从事的工作能够专业对口,只有16.7%的学生不愿意从事专业不对口的工作,有36.4%的毕业生明确表示愿意从事专业不对口的工作,有46.9%的毕业生主张“先接受,再调整”。在竞争面前,毕业生理智地选择了“先就业,后择业”。女生希望以后从事的工作能够专业对口的占57.2%,男生只占42.9%,经卡方检验,X2=6.088,df=2,P=0.048<0.05,性别在专业对口方面呈显著性差异。
3.就业期望的调查。77.9%的毕业生表示如果求职状况不尽如人意,会降低就业标准。只有2.1%的毕业生表示不接受与期望值不一致的工作。而在选择接受与期望值不一致的工作的毕业生中,只有23.8%愿意努力适应工作,有高达74.2%的毕业生则准备“跳槽”或继续深造。如此高比例的毕业生选择就业后再调整,意味着他们在初次就业后流动的可能性和比例都较大,这会给用人单位带来不良影响。有25.9%的毕业生希望直接就业,有71%的毕业生打算继续深造或在参加工作后继续深造,这说明高职高专毕业生对学历的看重,相当多的学生并没有把“高职高专毕业”与“就业”直接联系起来,这将直接表现为求职行为的被动与消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部分毕业生的就业积极性有待提高。男生选择“参加工作后继续深造”的占47.0%,而女生则高达66.1%。经卡方检验,X2=16.707,df=3,P=0.001<0.05,性别在毕业去向上呈显著性差异。
就业去向的调查在问卷中,用“择业地区”、“择业单位”、“择业行业”、“薪酬期望”四个关于职业的显性特征的变量测量毕业生具体的就业意向偏好,统计结果如下。
1.择业地区的选择重自我利益。51%的毕业生首选城市就业,愿意去县级及以下地区就业的只占3.3%,愿意去西部地区就业的只占5.6%。这说明毕业生在择业选择中更加看重自我利益,忽略了社会责任。尽管学校大力宣传并采取了许多鼓励措施,但仍然收效甚微,这不能不引起重视。有36.4%的毕业生选择回生源地,其中一部分是独生子女,父母有这样的要求;另一部分则是希望借助亲朋好友的社会关系获得理想的工作。女生选择回生源地的高达39.7%,男生只有26.5%;而愿意去西部边远地区就业的男生占10.2%,而女生只有4.1%。经卡方检验,X2=21.413,df=6,P=0.002<0.05,性别在择业地区上呈显著性差异。
2.择业单位的选择呈多元化趋势。学生的理想就业单位依次是:学校及科研单位(占52.8%)、国家机关(占21.5%)、自主创业(占8.5%)、外资企业(占7.4%)、国有企业(占4.9%)、中小及私营企业(占2.1%),其他(占2.8%)。虽然毕业生对就业单位有了更为广泛的选择,但由于国家机关、各类学校等事业单位工作比较稳定,在工资待遇、工作环境、福利等方面占有优势,仍是毕业生就业的首选。只有8.5%的毕业生有自主创业的想法,虽然所占的比例不高,但应该是今后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选择的趋势。政府相关部门应建立大学生创业的有效扶持体系,学校在就业指导中应进一步加大创业教育的宣传,以此激发大学生创业的热情。男生选择自主创业的占14.3%,而女生只有6.5%,经卡方检验,X2=37.072,df=6,P=0.00<0.05,性别在择业单位上呈显著性差异。
3.择业行业的选择期望值较高。毕业生希望从事的职业排序在前三位的是:教师(占36.9%)、公务员(占30.0%)、管理人员(占13.3%)。毕业生不切实际地抱着过高的期望值,必然会导致就业难。过高的期望值是大学生为自己顺利择业设置的一道障碍,这就需要高校及早进行就业观的指导和教育。
4.薪酬期望的选择趋于理性化。有73.3%的大学生月薪期望值为1000~2000元,只有6.7%的学生月薪的期望值在3000元以上,这说明大部分毕业生薪酬期望趋向理性化,面对日趋激烈的就业市场,大学生的就业心理较为健康,就业心态日趋成熟。男生对月薪的期望值在1000~2000元之间的占61.2%,女生则高达77.4%,月薪期望值在2000~3000元之间的男生占23.5%,女生则只占11.7%,经卡方检验,X2=14.129,df=3,P=0.003<0.05,性别在薪酬期望上呈显著性差异。
择业渠道的调查在就业渠道的问题上,有36.9%的学生选择家长和亲友介绍,17.7%的学生选择校外招聘会,16.4%的学生选择校内招聘会。这表明相当一部分毕业生视野开阔,希望多渠道、多途径地收集信息。亲友介绍工作不但可靠,而且有良好的发展预期,因而受到毕业生的普遍关注。互联网和大众传媒可使信息传递更加迅捷,使毕业生的选择面大大拓宽,降低了择业成本,但许多毕业生面对大量的信息无从下手,不知所措而错失良机。主动联系用人单位的占13.8%,反映了学生主动就业意识的增强。毕业生选择学校提供的信息的较少,这说明学校提供的大量信息没有被充分利用,或者学校需要考虑提供给学生的信息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影响择业因素的调查在影响择业的因素的调查中,学生对“用人单位看重毕业生的哪些条件”进行排序,排在前三位的是:学历(占23.3%)、职业能力与特长(占22.3%)、所学专业(占16.9%);对于影响择业的不利因素,毕业生的选择是:学历层次偏低(占25.1%)、社会关系不足(占16.4%)、自身竞争力有限(占13.3%)、缺少实践经验(占13.3%);对于影响择业的主要问题,毕业生的选择是:人才供大于求(占37.2%)、就业市场不规范及凭关系走后门现象严重(占13.6%)、毕业生就业思想不端正,期望值过高(占8.5%)。以上调查结果说明:(1)毕业生已经认识到用人单位首先看重的已不是学习成绩,而是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2)高职高专毕业生对自己的学历与就业竞争力信心不足。(3)多数毕业生认为社会关系是影响就业的重要因素,这表明目前我国人才资源的市场配置程度与公平性较低,大学生在择业时仍然存在依赖心理。(4)毕业生认为现在的人才市场是供大于求,这反映了毕业生对当前就业形势的忧虑。
对学校工作滿意度的调查笔者的问题涉及学校就业指导工作与学校教学工作两部分。
1.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调查。有66.2%的毕业生表示不太满意或不满意。对于“学校就业指导中存在的问题”,排在前三位的是:与毕业生的沟通和个别咨询指导不够(占23.6%),就业指导工作未得到充分重视(占21.5),就业指导工作者的专业知识与能力不足(占13.8%);对于“你希望学校就业指导部门提供哪些服务”的回答是:为就业单位和毕业生双向选择搭桥(占32.6%),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占16.4%),宣传国家有关就业政策(占13.6%)。在访谈中,有的毕业生提出应提高校内招聘会的针对性,只有专业对口率较高的招聘会才能提高签约成功率。部分学生还提出学校就业指导部门应该主动与用人单位联系,了解就业市场行情,然后把信息提供给学生。有的学生对就业指导的效果表示不满,认为针对不同的专业,就业指导应有所区别,特别是对就业相对比较困难的专业更应该加强针对性的指导。校内的学习和求职招聘,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过程,如果要在比较短的时间里提高就业率,就业指导就显得特别重要,但从目前所反映的情况来看,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还需要进一步深化与完善。
2.对学校教学工作的调查。学生对专业课程设置的满意度不高,认为合理的只占2.6%。当问及如何改进课程设置时,有48.7%的毕业生要求“多开实用性课程”,有32.3%的毕业生要求“增加社会实践课程”。在访谈中,很多学生反映在学校所学的课程到社会上用处不大,究其原因,有的是内容陈旧,与实际脱节;有的是只学理论,不讲操作,等到实习的时候还要从头学起。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对策建议
高职高专毕业生在对待择业的问题上存在就业期望值较高、择业功利性较强、竞争自信心不足、缺乏职业规划、创业意识不足等问题。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学生对高校教育教学及就业服务工作的满意度不高,为此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学生教育: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加强创业意识的培养大学生在择业时,要正确地认识自我,给自己一个客观正确的定位。在正确评估自己的同时,要充分地了解社会需求,将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结合起来,给自己确定一个适当的位置,树立合理的就业期望,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要鼓励学生从基层做起,自觉服从社会需要,到基层和艰苦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努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要注意培养学生面临挫折与不利处境时的心理耐受能力,同时要加强创业意识的培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8年发表的《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中明确指出:有首创精神和学会创业,应当是高等教育主要的关注点,目的是使毕业生更容易就业。高等院校培养的未来的毕业生不仅是求职者,而且还应该是成功的企业家和就业岗位创造者。因此,学校要多渠道地对大学生进行创业知识与创业技能的培养训练,多渠道地培养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使学生拓宽就业思路,从被动就业转向积极创业。
学校教学:加快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根本上说,大学生就业取决于社会需要与大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市场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归根到底取决于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只有增强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才能有效地解决毕业生的就业难题。这就要求高职高专院校必须从社会对人才的近期和长远需要出发,进行教学体系的改革,在进行专业调整、课程设置、学科建设以及调整培养规格与培养目标的时候,一定要以学生的就业作为重要衡量依据,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习实践机会,全面培养“宽口径、厚基础”的应用型人才。大学生在校期间,应更多地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培养,关注自身文化素质的提高,不断积累社会工作经验,为成功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就业服务:完善机制,创新方法,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建设对毕业生进行有效的就业指导,能够使其准确定位求职目标,避免在求职过程中因非能力因素而影响就业,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与就业效率。因此,应建立完善的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在就业指导中,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帮助毕业生客观分析就业形势,全面了解就业现状及前景,加大分析和开拓就业市场的力度。要将提供有效信息作为就业服务的重点,积极、主动地与用人单位联系,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牵线搭桥。要加强政策宣传,收集就业信息,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另外,还要加强对毕业生情况的调查分析,及时掌握毕业生的就业心态及就业意向,抓重点专业、重点人群,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指导与咨询。要加强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指导。在学生入学后就要有计划地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大学生就业指导》等课程,向大学生系统地传授求职择业的方法与技巧,帮助大学生从心理上、方法上全面做好择业的准备。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2000年中国教育绿皮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2]王国宇,曾宪皆,何艺辉,黄劲.关于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意向的调查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4,(12).
[3]闵维方,丁小浩,文东茅,岳昌君.200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6,(1).
[4]王永珍,苏煜.大学毕业生就业意向的调查分析与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06,(3).
作者简介:
4.高职学生毕业自我鉴定 篇四
“毕业”,这个词在之前的高职学习中,也不是不曾想过,只是没想到忽然自己就这么毕业了。回想这几年的学习,或许本人是因为太努力了,才会到了毕业这一天还没有反应过来,自己要毕业了。
因为自己以前的不努力,也因为自己以前同学所在的高等学校,这两点让我在这几年里完全改变了自己。要简单概况起来的话,那就是我本人可以说是成为“努力”这个词本身,凡是可以改变我未来的事情,我都会努力去做,凡是可以改造我的大脑的知识,我都会努力去学,凡是可以改变我这一生的事情,我都会努力去进行,只为不辜负自己对于人生的终于开悟。
在这几年里,我在学习上刻苦。这是过去的我万万想不到的,刻苦程度不亚于一个考上重点本科的同学在高考之前的刻苦。每次我觉得这苦恐怕要吃不下去了时,我都会想起过去我因为吃不了苦而受过的`罪,与其在过后一边受罪一边后悔,不如在该吃苦的时候,咬着牙把苦吃下去!这几年我不仅学了职业教育的知识,也自学了许多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这些应该都能帮到我在社会上更好的发展,未来的我会感谢这个刻苦的我的!
在这几年里,我在生活上也非常努力。学费是早就不再让家里给我掏了,我也利用课余不学习的时间去打了几份工,这几份工并不是本人为了挣一些快钱而想去做的事情,是本人深刻考虑了,这几份工可以给未来我毕业了要从事的职业增加足够的经验和阅历才去做的事情,既挣到了钱,也挣到了经验,可以说本人在生活上,完全没有浪费自己宝贵的青春,甚至说用有限的时间创造出了无限的价值。这是我自己在几年学习之后变得自信的根本原因,我很感谢自己因为在高职的这几年,既没有成为一个书呆子,又越来越成熟了。
5.高职高专毕业生自我鉴定 篇五
自我鉴定的写作方法
自我鉴定是个人在电大学习期间,对自已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的一个自我总结。
自我鉴定主要内容可包括:1.学习目标。2.学习表现。3.所学知识对工作的帮助。电大毕业生登记表自我鉴定4.工作和思想道德进步表现。5.缺点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自我鉴定范文
为了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学历层次、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我于某年某月入读了东莞市广播电视大学。三年 的大学校园学习生活是我人生的一大转折点。在这三年中,我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关心国家大事,认真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遵守校纪校规,尊敬师长,团结同学,政治上要求进步;学习目的明确,态度端正,争做一个有高尚思想品德的公民。
大学对于我们这群接受成人教育的大学生来说有着更深刻的含义,通过社会的实践和自我的发现,大学对于我们来说更多的是对知识的渴望与需求,所以在学习上我热爱自己的专业,学习认真刻苦,要求自己在专业知识和各项技能上全面发展,对学习一丝不苟,认真完成学校规定的学习任务且取得优良成绩。
三年的大学校园生活给我的人生赋予无限的亮点。使自己的知识水平、思想境界、工作能力等方面都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我将以饱满的热情、坚定的信心、高度的责任感去迎接新的挑战,攀登新的人生高峰,实现人生价值。
电大毕业生登记表自我鉴定范文
本人就读于xx电视大学20xx年春季法学专业。在电大两年多的学习中,我注意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经常运用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研究分析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矛盾,寻求解决矛盾的方法。三年的电大学习,使我获益良多。学校严格的管理,严明的纪律,良好的校风,为我们营造了优良的学习氛围。在学校的严格要求和辅导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刻苦学习,积极参加辅导,按时完成课程作业,及时通过各种渠道与老师交流,获取知识。顺利通过了全部课程考试,完成毕业论文,修完学分。经过电大学习,使我增长了知识,增强了工作能力,提高了思想文化素质。毕业后,我将一如既往地做好本职工作,把所学专业知识运用于工作实践中去;同时,争取创造更多的条件,继续参与更高层次的学习深造
在电大两年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一直在思想上、学习上和生活中严格要求
自己。在思想上,我持明礼诚信、爱国守法、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和作风,勇于追求真理,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学习上,通过良师的教导和自身的刻苦学习,我已掌握如何运用法律知识进行工作,也养成了认真对待学习和工作的好习惯!我圆满地完成本专业课程,并具备了较强的法律应用能力。在生活上,我崇尚质朴的生活,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派的作风。工作上,我爱岗敬业,任劳任怨,充分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一致好评。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本人将继续保持并发扬严谨治学的作风,兢兢业业,争取取得更大的成绩。
参加电大学习后,我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认识到通过这次电大的学习,能够学到许多理论知识,将对本人知识更新及提高素质有许多帮助,并且能够学到今后工作所需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不断增强工作办事能力,为比较顺利完成各项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能够合理使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充分利用时间,勤学苦练,虚心向同学和老师请教。能够严守学校的各项纪律和规章制度,做到尊敬老师和同学。经过三年的电大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年的电大学习生涯和实践活动,是我不断挑战自我,充实自己的一段光辉历程。电大毕业生登记表自我鉴定经过三年的学习,使我在短时间内更新了理论知识,自身素质有了很大提高,掌握了多门理论基础知识,学会了基本操作技能等等。
通过两年多的学习,我必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人的一生就在于取长补短,不断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成长进步。才能不断丰富知识,才能更好地工作,为走完今后的人生道路打下良好的基础。
【更多相关内容分享】
建筑毕业生自我鉴定
自考毕业生自我鉴定2016
电大毕业生自我鉴定2016
6.函授毕业生鉴定自我鉴定 篇六
函授毕业生鉴定自我鉴定篇一
小时候,有一个愿望就是读大学,一直梦想能跨入大学的校园,也一直非常羡慕大学生。大学,在我的幼小的心灵中一直是神圣的。
初中毕业,我选择了中等师范,从此,进入大学深造与我无缘,也算是我今生最大的遗憾吧。
成为小学教师后,发现身边的同事都在进行大专自学考试,一边教书,一边捧着书本自学,尤其到了临近考试的阶段,更是摩拳擦掌,使出浑身解数……看见他们“及格”的高兴样子,真有点让人蠢蠢欲动。
我曾经以为自学考试也好,函授学习也好,对自己教学业务上的提高可以说是微乎其微。因为“考过就忘记了”,还不如扎扎实实地读几本教育教学专著,花更多的时间钻研自己的课堂教学。可这样做谁来给你发文凭呢?毕竟现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衡量一个人的价值高低,最快捷的办法就是看看你的“红本子”,没有它,谁来承认你是有水平的呢?
于是,“高考之风”盛行,“自考之风” 蔓延,“函授之风”横扫!对于我们身处“下游”的小学教师来讲,“高考”已经成为妄想,获取高学历的途径主要有两条:自考和函授。
上级教育部门早已下出“命令”:小学教师必须达到专科学历!若干年后,本科学历必须达到百分之多少。更为欣喜的是某某大城市的某某名校,小学教师学历已经达到“本科化”,研究生学历的小学教师占了百分之几……真的是形势逼人!小学教师提高学历势在必行啊!没有“红本子”你就落伍了,一“本”在手才能与时俱进!
为了大面积提高小学教师的高学历,自学考试一时“难以满足需求”,于是,函授考试的“年龄条件”取消了!后来,各地新兴大学“雨后春笋”,大学扩容、兼并、扩招,好不热闹!莘莘学子们真的是赶上了大好时代,前景一片灿烂!
上大学已不再是“遥远的梦”,周围的大学生是越来越多。我常常跟孩子们讲,你们这一代读完初中还是“文盲”,读完高中算是“半文盲”,读完大学才是“有文化”。对现在的孩子来讲,十几年之后个个都是大学生,触手可及!十几年后,公民的文化程度、社会的文明程度空前高涨!
起先,为了追赶“潮流”,我也加入到了自学考试的队伍,顺利地考出了四科,有一科成绩还达到了91分!对于我这个“笨鸟”来讲,自学真的很苦,到了考试关头,真的没心思给孩子们上课了,捧着一本(有时两本)自学教材出入于办公室、教室之间,真的跟“傻瓜”一样。还在学生面前美其名曰:老师也在读书,老师也要考试。
1997年,我放弃了自学考试,参加了“成人高考”(专科),“高考”成绩令人满意,在班级里是第三名。我和我的“大学同学”又苦苦奋斗了三年,期间还参加了几次补考,丢尽了我的脸面,班主任都对我另眼相看了,说话好不客气。我一再提醒自己:算了,我总算尝到了“大学”的滋味,先放松一下,至于“本科”,以后考虑也不迟。
没想到我专科毕业后,不少同事已经考取了本科函授,更有甚者,已经在参加本科自学考试了!我又一次落伍了,我可不想成为一只落伍的“丑小鸭”,我得“奋起直飞”啊!XX年,我“先上车后买票”进入了本科班函授学习,依然是原来的专业:小学教育,“咬定青山不放松”嘛,为的就是“专业对口”,希望在“大学”里学点实实在在的有用的东西。XX年,我又一次参加了“成人高考”(本科),胜利地买到了“车票”。
本科函授期间,我的思想觉悟比专科时大大提高。不说别的,就说“出勤率”,因为“出勤率”是衡量函授学员是否认真的重要标志,在班级中我的“出勤率”算是高的。如今,毕业在即,一切都很顺利,没有“补考”的忧虑,只是那本令人神往的“红本子”要到XX年才能归到手中,不过这也是迟早的事。
本科函授三年,要说“果实累累”,我不敢说,但或多或少有些收获,也或多或少会对我的工作有帮助、起作用。三年中,接触了大学里的教授学者,聆听了他们深邃的学术讲座和独特的讲课方式,感慨颇深,曾写过一篇《享受过程》的随笔描述我的喜悦和收获。
函授终归是函授,我始终找不到“上大学”的感觉,毕竟不是每天在大学校园里与学友们同窗三载,毕竟读书时代的“花样年华”、“青春烂漫”已渐渐逝去。肩上所背负的已不仅仅是“读书求知”了,我们还背负着属于自己的生活与工作……
说到底,高学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工作,为了更美的前程。这就难免“学历”带有很强的“功利主义”。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机,“假学历“、”假文凭”也就应运而生,最可悲的还是那些购买者,低成本换取了“高学历”!
虽说是本科学历,可我总觉得自己顶多是个“高中学力”,学历与“学力”有时是不能划等号的,“学历”也不能证明自己的全部能力和潜力。怎样才能对得起自己的本科学历呢?我想:应该尽量抛开“功利”的缰绳,安安静静地、扎扎实实地多读点书,学点东西,更好地服务于工作,真正提高自己的“学力”,才能问心无愧地面对自己的高学历!
为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能力,我参加了XX年的成人高考,考取了曲阜师范大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于是开始了三年的学习。通过学习,本人各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函授毕业生鉴定自我鉴定篇二
在二年的工作实践中,感觉到自己有许多的不足之处,所以我又返回到学校,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机电专业.如此一来,我就成了公司里的兼职技术人员.在学习方面,我觉得学生的首要任务还是学好文化知识,所以在学习上我踏踏实实,一点也不放松.我认为好的学习方法对学好知识很有帮助,所以在每次的课堂上,我认真的听讲,不懂就问,针对作业我认真对待,一丝不苟,不明之处主动找专业老师;每次考试后,我会总结一下学习的经验.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每每看到自己可喜的成绩,我就会感叹只要你有决心,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对于现在21世纪信息化来讲,学好计算机也是非常地重要的,虽然我们开设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但是光光学好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我利用课余的时间经常阅览计算机类的书籍,并参加了一些计算机相关的培训,都得到了良好的效果.双休期间,我又报读了自学考试大专——汽车专业.我认为学习是学生的职业,这份职业同样需要有智慧、毅力和恒心,在当今这快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我们只有不断地吸取新的知识,才不会落后.俗话讲:水不流要发臭;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习要落后.还真是一点也不假呀!
学习固然重要,一个人能力的培养也不容忽视.中专+大专+实践的生活给了我很多挑战自我的机会:如系学习中,我可以用自己在公司的亲身实际工作经验来理解所学的知识,使我更快更好的学习,我还可以辅导学生们学习;在公司里,我又可以用所学习的相关知识来懂得其中的工作原理,使我工作更加事半功倍.在学生会我在秘书处工作,负责各部门的统计工作,还有各文件资料的处理,使我的知识面更加宽阔,在参加这些工作的过程中,我结交了很多的朋友,学到了为人处事的方法,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在思想觉悟上,我始终对自己有较高的要求,能用科学发展观来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能清醒的意识到自己所担负的责任,对个人的人生理想和发展目标,有了相对成熟的认识和定位.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上,我极大程度的提高了自学能力,根据专业方向的要求,我有针对性的学习有关课程,掌握了很多有关知识,为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此外,我也涉猎了一部分其他课程,开阔了视野,对专业知识的应用背景以及整个学科的结构有了宏观的认识.函授毕业生鉴定自我鉴定篇三
为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能力,我参加了成人高考,考取了贵州省函授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于是开始了三年的函授学习。通过学习,本人各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一)政治思想上
本人有坚定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函授期间,我努力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尊敬师长,热爱自己的班级,与班级同学和睦相处,且关系融洽。班中事务主动参与,且乐此不疲。我相信:乐于助人是快乐之本。
(二)学习目的及态度
我已圆满的完成了学院规定的课程。函授虽然只有三年,但真正参加面授的时间只有几个月,所以我非常珍惜面授的时间。上课期间,我保持以往学习时代的风格,不迟到、不早退。有要事则向班主任请假。上课认真听老师的讲解,作好学习笔记,并把自己的困惑拿出来和老师共同探讨。对老师布置的作业,我从来都是不折不扣的高质量的完成。因为我深深明白:这是我提高自己水平和能力的机会。
(三)收获和体会
平时不常读书,函授学习使我感受到自身知识的欠缺,并促使我研读各种与工商管理专业有关的书籍,并把它与平时的工作相结合。工作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个人素质也得到了很大提高。
(四)工作与学习的处理上
在职工作期间,我一边尽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一边不忘中科大任课教师的学习指导。充分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通过自习预先了解学科的基本知识,把自习中遇到的难题记录下来,到面授时再和同学交流和请教老师。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学习上的毫不懈怠使我能从容面对每一次考试,并取得不错的成绩。
(五)存在问题及努力方向
虽说是三年的函授学习,实际上面授只有三个月左右。虽说函授教师备课认真负责,但学员真正能从老师那学到的东西还是有限的,大部分的知识还得靠自己的积累和工作实践中的领悟、提升。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我将以此为基础,不断的研究学习,提升自己。
有人把函授学员读书的目的归纳为:一拿文凭,二长知识,三交朋友。的确,我的专科函授学习认真而充实。三年的严寒酷暑,我有很大的收获。今后,我会把人生的路走得更好,更充实!
7.高职高专毕业生自我鉴定 篇七
一、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1. 从整个社会来看, 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问题主要是劳动力供给增大与就业岗位不足之间的矛盾。
没有经济的发展, 社会就无法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 就必然引起就业矛盾。在这种形势下, 高职高专院校要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提高毕业生的竞争力。
目前, 用人单位录用高职高专毕业生的条件与毕业生的实际相脱节。很多用人单位录用毕业生的自主空间较大, 自行制定的录用标准和条件不切合毕业生的实际。事实上, 不少用人单位不是从岗位的实际需要挑选人才, 而是盲目“攀高学历”。有些企业吸纳人才不是从企业的长远发展来考虑, 而是目光短浅, 招聘一些离退休技术人员或廉价雇用一些农民工。此外, 用人单位在招聘相同的工作岗位时, 给予本科生的待遇与给予专科生的待遇有较大的差别, 这些直接或间接地造成了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难的状况。
另外, 从政府的就业管理来看, 我国劳动就业准入制度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劳动人事部门在高职高专人才供需信息管理、高职人才的行业及区域流动上调控、引导不到位。而且, 鼓励高职高专学生自主创业、就业前再培训、短期失业救济方面的政策还有待完善。
2. 从高职高专教育自身来讲, 高职高专院校在人才培养及就业管理上存在的误区主要有3个。
一是专业设置不合理。很多高职高专院校在专业设置上缺乏深入的市场调查和严格的科学论证, 对市场需要人才的数量、规格、发展趋势的分析缺乏前瞻性, 盲目地开设“热门”专业。到学生毕业时, 专业人才供给与社会需求失衡, 导致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加剧。很多高职高专毕业生不是没有市场, 而是他们所学的专业不适合市场。
二是师资力量匮乏, 对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不够。有关调查显示, 高职高专院校教师大多数是从学校到学校, 缺乏实践经验。虽然各高职高专院校都对专职教师提出了专业实践方面的要求, 但是真正通过实际锻炼而使专业实践能力得到显著提高的教师并不多。最终的结果是, 许多高职高专毕业生因为实践技能不过关或职业能力欠佳而难以顺利就业。
三是高职高专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存在问题。面对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 高职高专院校就业指导工作有待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目前还没有引起高职高专院校的足够重视, 特别是有些学校只重视招生工作而忽视就业工作, 无法为毕业生提供全方位、高层次的就业服务。就业指导工作的不力主要表现在:就业指导中心没有与劳动人事部门、用人单位、职业中介等建立信息共享、供需联动机制, 没有为毕业生搭建充分的就业平台。
3. 从毕业生自身来看, 高职高专毕业生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一是就业期望值过高, 没有给自己正确定位。在就业时, 高职高专毕业生很容易受到利益取向的制约, 往往对劳动报酬、工作地点以及工作稳定性等诸多实际问题的考虑多于对事业发展的考虑, 反映了高职高专学生择业的务实性、功利性, 反映了高职高专学生择业的价值取向与择业行为之间的冲突。一项问卷调查表明, 在高职高专毕业生的择业标准中, 36.15%的人选择工资福利好, 而选择社会需要和社会贡献大的人仅占1.85%。二是综合素质尚需提高。当前,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注重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面对这一要求, 许多高职高专毕业生显得能力不足, 综合素质尚需提高, 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欠佳。
二、解决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目前, 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存在着诸多困难,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机遇与挑战共存、困难与希望同在。未来一段时期, 我国的经济仍将快速发展, 社会每年都会增加一大批就业岗位。在这些人才需求中, 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高等技术型人才将占相当大的比重。这就为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就业提供了良好的前景。
1. 学校完善培养模式, 突出“订单式”培养。
调查表明, 高职高专院校可以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做起, 进行教学体系改革, 完善“订单式”培养模式, 在满足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方面迈出大胆的步伐。
一些高职高专院校本来就与相应的产业集团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他们可以积极利用这种关系开展“订单式”培养。另外, 一些学校瞄准市场需求, 主动根据用人需要进行教学改革, 包括实施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创新, 适应了企业技术岗位对技术、工艺、技能性专门人才的需要, 使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很快能适应职业环境, 用人单位非常喜欢这类培养方式。
实施毕业设计、岗前训练和就业安置相结合的措施。在高职高专院校, 传统的毕业设计方式正逐渐被毕业设计、岗前训练和就业安置“三合一”的方式取代。学校大都把毕业设计环节放到企业中进行, 同时对学生进行上岗训练, 而企业通过这一环节也考查了毕业生的能力。
2. 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
高职高专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要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正确对待新形势下的择业与就业。高职高专毕业生首先要正确认识社会和评价自我, 一定要对自己的职业发展进行科学规划, 不高估自己, 不低看自己, 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社会发展实际来确定自己的求职定位。同时, 要珍惜就业机会, 按照“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思想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积极实现就业。
3. 学校要加强和改进毕业生就业思想教育工作。
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大学生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内容。认真做好这项工作, 对构建和谐校园、保持学校良好秩序、维护校园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尽管就业指导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各有侧重点和针对性, 但二者在各自的开展过程中也都存在一定的互动空间。高校如果能实现二者的互相渗透、互相补充, 就可达到就业指导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共同目的。因此, 高职高专院校要高度重视对毕业生的形势教育、政策教育、创业教育和诚信教育, 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帮助毕业生准确把握就业形势, 了解国家的就业方针、政策, 增强他们的基层就业意识和自主创业意识, 帮助他们确立符合实际的就业期望, 把握正确的就业取向。高校要大力宣传优秀毕业生艰苦奋斗、自主创业、扎根基层的事迹, 激发高职高专毕业生到基层干事业的热情, 引导高职高专毕业生确立切合实际的就业期望值, 营造有利于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特别是到基层和艰苦地区就业的良好社会氛围。
总之, 在就业形势严峻的大环境下, 高职高专院校要教育和引导毕业生正确定位, 确立“先就业、后择业, 先就业、后发展”的就业观念, 努力提高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从而真正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
摘要:当前, 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面临着就业总量压力大、专业设置不合理、学校就业指导不到位、学生实践能力不强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 高职高专院校应积极转变人才培养模式, 采用“订单式”培养方式, 加强和改进毕业生就业思想教育工作。同时, 毕业生也应转变就业观念, 提高自身素质, 以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
关键词:高职高专,毕业生,“订单式”培养模式,专业设置
参考文献
[1]李迎军.大学生就业——高校的责任及对策[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 (6) .
[2]杨金荣.加强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探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0, (3) .
8.高职高专毕业生自我鉴定 篇八
关键词:高职高专;医学类毕业生;就业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1-0218-02
高职高专医学类学校在就业工作中不断完善“以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制度。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在充分了解自身能力、个性、特长、专业等基础上,准确定位。做到“先就业,再择业”,树立“大学生是普通劳动者”的就业观念,坚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学校不断加强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鼓励毕业生到省外甚至到国外就业,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企业就业,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使毕业生多渠道、多形式地就业。
一、以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各专业三届毕业就业情况为例
为了更好地了解目前医学类高职高专毕业生在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形势下存在的就业心态,寻找差距,深入调查研究毕业生的择业观,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全面提高就业技能,提升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质量,结合医学类高职高专科专业的特点,我校就业办对三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及分析,供大家参考。
1.中医学、针灸推拿专业毕业生的平均升学率为:中医学46.21%,针灸推拿27.49%,中医学、针灸推拿专业學生近一半有升学意愿。
2.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的平均升学率为12.9%。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入学时文理兼招,对专升本所涉及的基础性课程(数学、英语)掌握程度参差不齐,导致许多毕业生都选择了放弃升学或升学率低。
3.护理学专业情况。目前护理学专业就业情况良好,毕业生的主要精力放在了护士执业资格证备考上,所以选择升学的毕业生基数小。毕业生的平均升学率仅为0.84%。
4.中药专业因无对口专业学校招生,因此升学率为0。
二、以我校各专业就业对口率及医疗卫生单位就业情况为例
专业对口率、医疗卫生单位就业比例三年中有波动,但幅度不大。
1.中医类毕业生。以专升本、医疗卫生单位和中医养生企业就业为主。专业对口率为:中医95.09%,针灸推拿96.74%;针灸推拿、中医学专业在医疗卫生单位方向就业比例分别为43.37%、20.86%。
2.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以基层、私立医院、专升本为主,其他就业类型为辅。专业平均对口率为84.62%,医疗卫生单位就业比例为69.54%。
3.护理学专业对口情况。由于护士执业资格证考取率较高,毕业生就业呈现专业对口率高、就业率高的态势。专业平均对口率为93.42%,医疗卫生单位就业比例达91.55%。
4.中药专业。从药材种植、药品生产、药品销售等多方向、多渠道就业,专业对口率为92.6%,医疗卫生单位就业比例为30.6%。主要集中在药品生产企业比例达40.6%。
三、高职高专医学类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1.学生方面。①学生自身因素。学生的就业观念还未转变,行动不积极,不能正确认知自身,对自己的大学生活和职业生涯没有一个清晰的规划,部分学生因学习目标不明确,表现出了对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的现象。自身定位不准,部分毕业生就业方向首选为事业单位,但目前我国事业单位逢进必考,因此必定有人落榜。就业意向目标单一,导致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且事业单位录取率远比高考入学率低得多,导致事业岗位挤破头,其他行业方向无人问的现象。②学生的专业知识、通识、学习能力等综合能力素质不强,主要表现在学生综合能力素质不高,基础知识、专业技能、人际交流沟通能力、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方面存在欠缺,从而导致毕业生一年后相关执业助理资格考试的通过率低,进而导致就业的层次低或质量不高(毕业一年后仍然是合同或院内合同形式)。
2.社会层面。①就业方面。近年来,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成为一个必须解决的紧迫问题。从1999年开始,我国大中专院校开始大规模扩大招生,2003年至2006年每年增加的毕业生人数分别为68万、58万、75万,每年的就业率保持在70%左右,而2001年待业的毕业生有34万,2002年37万,2003年52万,2004年69万,2005年达79万……与毕业生总人数、待业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近几年全国新增就业岗位数量基本持平,岗位的增长比例低于毕业生的增加幅度,劳动力供求量远远超过需求量。高职高专医学类学生专业的针对性较强,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来自于社会供大于求及高一级层次本科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压力,不少学生将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困境。②创业方面。创业方面是高职高专医学类毕业生较薄弱的环节,这其中存在着多方面局限,包括了创业情况项目及行业有局限,学生对创业政策不熟悉,创业的目标不明确,一般都是停留在“有想法”这个初级阶段,没有实质性的进展。
3.学校层次。①地域影响学校声誉。高职高专医学类院校,特别是分布在非省会地州市学校受到了地域、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限制,导致很多的用人单位对学校声誉不了解,导致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有偏差,信息滞后。②就业指导与服务。高职高专类院校,有部分是由中专层次升格为专科层次,就业指导与服务的制度化建设还有待完善。目前就业指导专业化和专家化程度还不高,还属于课堂大众化教育,不能做到具体和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的问题值得学校进一步深入研究探讨;就业工作开展的激励机制还不完善,形成系统、完备的奖惩机制对推进就业工作有重要作用;学生毕业后的就业跟踪服务工作的开展,因学生毕业后存在着联系方式的变更等情况(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质量不高、就业单位变更快),所以对于往届毕业生的就业跟踪服务产生了一定的困难。
总之,只有政府、社会、院校和高职高专医学毕业生一起努力,抓住机遇、把握时机、消除影响、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才会进入一个崭新的天地。
参考文献:
[1]云南省教育厅.云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读本[M].云南大学出版社,2006.
[2]黄中天.生涯规划理论与实践[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张丽芬,王宏.高职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的调查与展望[J].卫生职业教育,2005,(23).
[4]王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9.毕业生鉴定表自我鉴定 篇九
说出来不怕人笑话,大一刚入校时,我还是一个由父母“护送”着去大学报到的“小孩”,我记得学长还为此“夸”我生活得很幸福。现在看来,的确是太幸福了,以致于大一的我,除了上好专业课之外,其余的时间都是懵懵懂懂的,遇到了什么问题,找父母撒撒娇,大一也就过去了。
是从什么时候,我像是换了一个人一样呢?是从大二上学期的辩论赛开始。虽然我的确挺喜欢撒娇卖萌这样不够成熟的表现,但是在学校开展我最喜欢的辩论赛时,我不得不放下那一面“可爱”的自己,树立一个伶牙俐齿的辩论选手形象来。本人的专业就是需要靠嘴皮子来吃饭的专业,大一时未正经起来,大二一旦正儿八经开始辩论之后,整个人也就换了一个人一样了。在大二时,本人与班级里的几位辩友一起打赢了全校的赛友,在取得了这么好的成绩之后,本人没有时间回到过去那个小我了。
到了大三,本人除了继续进行伶牙俐齿的辩论外,开始了专业课的知识补充,时常将自己泡在图书馆里,查阅相关的知识与资料,以备突如其来的实习。在大三下学期还不到的时候,本人就经专业课老师的推荐来到了xx律所实习,在这里的实习工作,让我忽然意识到自己的伶牙俐齿,不仅可以为人们找寻到真相以及正义,而且还可以给未来的自己带来足够丰厚的回报,这一切认识,让我在大四时,继续在不同的律所里实习了。
10.初中毕业生毕业自我鉴定 篇十
初中毕业生毕业自我鉴定篇一
在初中阶段的三年时间里,我成长了许多。
在学校里,我尊敬老师,团结同学,乐于助人,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爱护公物,能自觉遵守中学生守则,不迟到,不早退。我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自强进取,努力学好各门功课,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合理安排时间。积极培养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
体育的成绩上,经过锻炼有所进步,但还不是很优异.所以还是要加把劲才行.在家里我会帮助家里人做家务,勤劳节俭。
总结三年来失败的经验,以及老师和家长的建议和教导,改正自己不足的方面,争取在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全面发展,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初中毕业生毕业自我鉴定篇二
本人自入学以来,一直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 质,各方面表现优秀。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工作责任心,坚持实事求事的原 则。本人思想端正,能吃苦耐劳,有崇高的理想和伟大的目标。在日常生活中,我十分重视锻炼身体,具有良好的心理和身体素质,体育 成绩优秀,体锻达标。在校运会上取得优秀的成绩。生活上,我拥有严谨认真的作风,为人朴实真诚,勤俭节约,生活独立性 较强。热爱集体,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乐于助人,对班级交给的任务都能认 真及时完成。经过三年学习,我在德、智、体诸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清醒地 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学习还应更细心,防止因审题粗心而失分,争取在中考中发挥自己的最好水平。
初中毕业生毕业自我鉴定篇三
在这初中三年里,学校、老师、家长、同学给予我关怀和教导,使我学到许多知识,懂得了做人的道理。我是一个聪明、善良、懂事、好学的人,在学校我能做到团结同学,尊敬老师,按时完成老师安排的作业和事情。热爱劳动,乐于助人是老师常常教导我们的做人之道。在家里,尊敬父母,耐心听取家长的教导,帮助父母做家务,减轻父母的负担。虽然我在学习上思维没有其它同学灵敏,但我勤奋好学,比别人多做多练。性格开朗、活泼、天真、成熟、温柔的我擅长有唱歌、跳舞、古筝、运动。在特长里,我曾拿过五个荣誉证书。我的理想是当一名广播音员。有理想有目标才能让人进步,我会继续发扬我的长处,努力改正自己的短处。努力学习,不断进步,朝着目标前进,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11.高职高专毕业生自我鉴定 篇十一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心理状态;自我调整
收稿日期:2010-10-29
作者简介:王波(1982-),男,辽宁昌图人,齐齐哈尔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人数570万,2009年突破了610万,2010年6月达到630余万人。毕业生的人数在不断的增加,供求关系的偏离值却越来越大,使得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一年大于一年。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出现“毕业即失业”的情况,这对于只有理论而缺乏实践的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大学生就业思想和观念有误是大学生就业的最大障碍,突出的表现是有业不就,导致很多宝贵的就业机会擦肩而过。而对严酷的就业形势,他们依旧热衷于金饭碗、高收入,甚至“宁要城市一张床,不要西部一间房”。事实上,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在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大学生也从过去的天之骄子回归到普通劳动者。应教育学生理性地面对现实和自我,转变择业观念,先求生存,再求发展,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所以,切实地转变就业观念,调整不良的心理状态,选择适合自己的就业对策,才是有效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当务之急。
一、及时调整不良的就业观念
(一)选择单位只注重经济待遇
很多大学生在求职择业的标准中,往往把经济收入、福利待遇放在第一位,过分注重这些经济条件。作为工作与事业的物质基础本来属于正常现象。然而,把工作单位的好坏标准只限定在工资的高低上去显然是一个误区。选择一个单位或行业是否理想,应当综合考虑:首先看是否适合自身的发展,是否对自己事业的成功有所帮助,是否可将自己实现个人人生价值与服务人民、报效祖国紧密联系起来,要放开眼界,改变观念,不要被眼前的一点点实惠所迷惑。
(二)认为企业规模越大越好
很多同学认为择业时,一定要选择规模最大的一些公司与企业,认为它们经营失利或倒闭的可能性小。其实,在选择时应当着重去看企业的管理水平、经营观念与综合实力,同时也应该看到与自己专业的关系。权衡多方面的因素,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好客观正确的选择,而不是一味的企业规模越大越好。
(三)认为没有“后门”,很难找到理想的职业
一些大学生受到一些不正之风的影响,认为好的职业与部门只是吸收一些关系户,如果家里、亲戚没有什么社会关系,很难攀其高门。其实,事实并非如此,在改革开放的市场经济氛围中,各地均引进了良好的竞争机制。它是人与人之间综合能力与敬业精神的竞争,而不是“关系”的竞争。只要自己有才华,爱岗又敬业,理想的职业一定能很快找到。相反,那些想通过“拉关系、走后门"找一个好职业的人,是终究会被社会所淘汰的。
(四)一定要去大都市工作
有大部分大学生认为,毕业后找工作首选应该是环境优雅、交通便利、美如花园、比较发达的大都市,在那里才会更加适合自己的发展。其实,这也是一个误区。试想,大家全选择在上海工作,而我国拥有那么多省、自治区与直辖市,其他地方谁去工作。我国幅员辽阔,处处需要我们大学生去献身祖国,服务人民,每个地方均衡发展,才能使我们的国家向发达国家的行列迈进,才有可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择业时不能一窝蜂地向一个方向涌,应当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地方去,同时也要考虑党和国家以及人民的利益,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祖国的兴旺发达做出自己的贡献。
(五)由于自赏,过分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
大学生是社会中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知识水平的特殊就业群体,社会需要大学生,特别是在学校表现较为优秀的大学生。一些认为自己业务素质高、专业知识扎实牢固的大学生认为一定会有最理想的职业或单位找上门来,而忽视了大学生就业要通过双向选择这一中间环节,没有积极主动地寻找机会,创造机会,推销与自荐,坐以等待良好时机,这样往往失去了许多好的就业机会。因此客观评价自我,顺应现行的双向选择的就业政策,积极参与选择与被选择,为自己的求职择业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大学生就业前心理障碍及其调整
(一)大学生面对就业常常会出现以下心理障碍
就业忧患和恐惧心理。就业忧患是由于大学生意识到就业的客观形势与自我主观条件的矛盾而产生的体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只有简单的书本知识已经不能应付社会,面临选择职业,大学生一方面渴望理想职业,另一方面又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选择过程中患得患失,在压力面前心理失衡,难以自控,表现出恐惧、焦虑、有的学生甚至害怕参与就业,表现出择业恐惧心理。
就业盲从和冲动心理。部分大学生既缺乏对社会的认识,又缺乏对自我的认识,不能客观的分析社会的需要,对自己的竞争能力缺乏信心,因此在就业时产生了随大溜儿的盲从心理。有些学生择业时表现出极端化,心理受多重择业因素困扰,面对现实处境缺乏应有冷静、自控能力、表现出心情急躁、盲目攀比,满腹牢骚。
过于自负或过于自卑心理。有的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自我评估失当,学习成绩好的对自己就业条件评价过高,所以对择业有自负、挑剔的心理;而成绩平平或差点对自我就业条件评价则不高或过低,择业信心不足,对自身条件缺乏信心,内心十分焦虑,不敢主动出击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而采取被动的态度。
思维定势和求稳求全心理。有的学生由于对所学的专业存在思维定式,他们用过去职业门类的老观念,凭借已有定势思考问题,找工作也一定要专业对口,结果失去很多机会,也有的学生在择业过程中求稳求全,不敢冒风险,考虑到职业选择对未来人生和工作十分重要,所以择业时顾虑重重,思前想后,求稳求全也会表现出“这山望着那山高”缺乏果断性。
(二)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大学生就业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做好心态调整
正视现实。就业难是无法逃避的社会现实,双向选择在择业过程中不可避免。在选择工作时,大学生要摆正自己的态度,敢于承认和面对现实,这是成功就业的前提。逃避现实只会让自己就业的道路越走越窄。
客观看待自己,正确认识自己。面对招聘单位,大学生既不要自视过高也不要怀疑自己的能力,要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和理性的评价,只有这样才能找准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
培养自信心。不要因为被一两个招聘单位拒绝就怀疑自己的能力,在广阔的职场中肯定会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就业不一定会一步到位,从小事做起也有成大事的可能,要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
培养竞争意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现在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实际上为毕业生提供了公开、平等参与竞争的环境和机会。对于即将毕业或已经开始择职谋业的大学生,必须强化意识,崇尚竞争,敢于竞争。
培养坚强的意志。“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坚韧不拔之志”坚韧不拔的意志是实现人生目标的顽强意识,在求职过程中大学生们也应该面对挫折不气馁。
一般来说,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主动的心理调适,绝大部分大学生都能够在短期内弱化、或消除不良的心理状态,以健康的心理状态面对就业问题、从容择业、顺利就业。
三、选择适合自己的就业对策
(一)升学与就业,如何选择
对于毕业后是选择升学还是选择就业这个问题,几乎每个大学生都会进行深入的思考。继续升学的优点是:可以获得更高的学历,学习更多的专业理论知识。毕业后直接选择升学相对于就业后在去升学,会容易许多。而选择就业,可以立即获得收入和工作经验。对于每一个大学生来说,毕业后是选择升学还是选择就业,在做出选择时,还要考虑到自身的学习动机问题,学习目标问题,学习兴趣和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在对自己进行合理分析,了解自身性格、兴趣、专业以及自己的职业目标与优势之后,再去选择,就会比较清楚了。
(二)自主创业,是否适合
对于毕业后想要选择创业的大学生来说,资金问题、场地问题、管理能力问题、经营能力问题和社会经验等问题是阻碍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几个重要因素,大学生一定要理性认识自主创业。创业需要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国家大力支持和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不是鼓动学生毕业后都去创业,更不是放弃专业所学去创业,而是通过了解创业政策,学习创业的理论知识以及一些成功者的创业经验,掌握创业技能、提高创业素质,达到“就业有实力,创业有能力”目的。走出校门后,在适当的条件下,就有可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以此增加创业成功的筹码,拓宽就业途径。所以是否选择自主创业,还要看时机和自身的内外部条件是否适合,再去作出决断。
参考文献
[1]张振笋.职业心理健康[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0,(9).
[2]李书友.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发展2006年度调查报告[EB/OL].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
[4]浦瑛瑛.大学生就业心理剖析及调适优化途径[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5).
[5]陈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12.高职高专毕业生自我鉴定 篇十二
一、高职高专艺术设计类毕业生的就业现状
近年来随着艺术设计行业的发展, 就业市场对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少高职高专艺术设计类毕业生缺少实践经验、缺乏创新能力、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等缺陷日益凸显, 成为影响毕业生顺利就业, 制约职业生涯长期发展的重要因素, 总体来看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并不容乐观。集中表现在, 首先专业对口率不高, 据“江苏省高校毕业生社会需求与质量培养调查”显示, 高职高专艺术设计类毕业生09、10届专业对口率分别为58%和60%。其次高职高专设计类毕业生大多服务于小型设计企业且工作流动性大, 就业质量不高。再次高职艺术设计类毕业生创新能力弱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制约了职业生涯的发展。提升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率和就业质量, 实现毕业生职业的可持续发展, 是当前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面临的新课题。
二、造成毕业生就业现状的主要原因
(一) 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存在差异
长期以来我国高职教育缺乏有效的市场定位, 难以处理好专业教学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关系。不少院校在设计类专业设置上缺乏对就业市场的风险评估意识和专业前瞻性, 教学设置或是盲目求新做大造成就业环节的恶性竞争, 或是专业滞后于市场的需求造成毕业生就业困难。专业教育与就业市场需求脱节不少毕业生需要经过企业的“二次培训”才能胜任岗位需要, 导致一方面大量毕业生难以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 另一方面市场紧俏专业人才缺口依旧巨大。
(二) 缺乏有效的实践环节
实践能力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 但目前在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尚缺乏有效的市场实践教学环节。近年来不少学校虽然强调实践能力, 但在实际操作上多是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做简单“嫁接”。多数院校实行的“2+1”教学模式在一年的顶岗实践阶段片面强调学生了自身的实践忽视了学校的管理与辅导, 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指导不少学生的专业实践流于形式, 有的甚至直接改行从事了其他行业, 致使“2+1”教学成了“放鸭散养”, 浪费了工学结合提升实践能力的最佳时机。
(三) 就业指导滞后
作为高职类院校, 就业是学校办学成果的重要体现, 健全就业指导体系不但是辅导学生就业重要保障也是对专业教学的反馈。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多种原因, 就业指导体系建设缺乏保障, 就业指导流于形式。从现行的就业指导运行机制来看, 就业辅导教师多由学工人员构成, 缺乏相应的职业背景, 教师对毕业生所从事的职业缺少了解, 加之就业辅导教材的编写也多为“蜻蜓点水”缺乏具体职业背景, 致使授课时教师在课堂上照本宣科, 未能通过就业辅导帮助学生解决“认识职业、规划自己”的核心问题。
(四) 设计行业自身发展带来的行业新需求
近年来艺术设计行业的自身发展出现新的趋势, 随着各种科技辅助设计技术的发展设计的技术运用已呈现大众化的趋势。设计行业愈发的强调设计的思维和创意, 强调设计的跨学科运用。从业人员的构成, 已不再是设计、美术类毕业生“独霸一方”, 众多如:影视传媒、中文策划、建筑规划等“亚艺术”专业的毕业生凭借复合专业的特点在设计行业就业中颇具优势。设计行业愈发强调从业者有具有不断创新专业素养, 宽泛的知识面, 良好的综合素质和沟通能力, 其中具有不断创新的专业素养已经成为从业者在设计行业持久发展的核心动力。而创新能力的缺乏正是不少高职高专毕业生的“短板”, “创新能力”的缺乏是导致很多毕业生职业生涯难以长期发展的重要原因。
三、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下的几点思考
(一) 专业与市场的对接
高职院校的毕业生需要进入工作一线, 因此专业的设置和课程的建设必须以实际需求为基本依据展开。专业与市场的对接是确保学生在市场中学有所用的基础, 同时以市场为导向的办学并非盲目跟风, 还需建立专业预警机制, 既要看见就业市场的近况更要对就业市场远景有一定的预估, 紧密结合市场的实际需求及时调整课程设置。
(二) 构建有效的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环节不仅是学生对工作岗位的适应还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需要建立有管理指导、有成果、有评价的运行机制。学校可以建立实践导师制确保对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有管理有辅导确。同时应当将毕业设计、毕业论文与实践环节相挂钩鼓励学生以实践的作品作为毕业设计, 要求学生在论文中要重点论述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 在答辩中也要重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对设计的理解和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通过多项措施确保实践环节的实效性。
(三) 就业指导专业化
就业辅导的专业化就是要改变照本宣科的就业辅导现状, 引入职业背景教师深入了解行业特点和从业要求, 将就业指导深化为职业教育。艺术设计专业的就业辅导要以设计市场需求为导向, 引导学生逐步了解设计行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和职业长期发展所需要的基本素质。帮助学生“认识职业, 了解自我”, 继而规划好大学生活高效利用好在校的时间。
(四) 拓宽毕业生专业就业面
艺术设计行业专业性强, 不少专业方向之间存在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共通的优势, 毕业生在设计行业内实现跨专业方向就业也较为常见。作为学校应当为学生提供更多宽基础的课程, 鼓励学生学习不同专业方向课程, 获得不同专业方向的技能证书, 实现“一专多能”拓宽自身的专业面。我国艺术设计行业通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从设计到制作再到设计作品的销售, 作为艺术设计类的毕业生在设行业内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要鼓励学生由基础做起全方位的了解设计行业, 帮助学生树立, 专业就是最大的就业资本立足专业先就业后择业的观点。
面对就业环境竞争压力的加剧, 作为高职高专类的毕业生唯有不断提升综合素质夯实专业基础拓宽专业视野, 才能在就业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实现提高就业质量和职业生涯长期发展的双提升。
摘要:近年来艺术设计行业高速发展, 但随着设计类毕业生的增加和设计行业自身的发展对从业人员也提出许多新要求, 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式并不容乐观, 给就业辅导工作带来许多新的课题。
关键词:高职高专,艺术设计,就业
参考文献
[1]潘鲁生.设计艺术教育笔谈[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5.
[2]马健.艺术设计类学生就业问题探析[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0.
13.毕业生自我鉴定 篇十三
在校期间,我始终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目的,以个人的全面发展为奋斗方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思想上,要求积极上进,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 各项方针政策,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及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有很强的上进心,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树立了 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习上,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我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对本专业一丝不苟,由于所学的是电气自动化专业,因此非常注重实际操作能力,除了理论学习之外,我的实践能力也得到非常大的提高。再有就是懂得了运用学习方法同时注重独立思考。在学习时,以“独立思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不忘警戒。做什么都勤于思考,遇有不懂的地方就请教于他人。随着学习的进步,我不止是学到了公共基础学科知识和很多专业知识,我的心智也有了一个质的飞跃,能较快速的掌握一种新的技术知识,我认为这对于将来很重要。
在工作上,作为班干部,我积极协助班主任处理日常工作,帮助同学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同时,我也参加了学校生活管理委员会,作为卫生部的部员,我与卫生部的其他成员一起检查宿舍卫生状况;在检查卫生过程中,我不断学习,提高自己共同协作的能力。经过我们卫生部所有成员的努力,使我学院宿舍卫生状况得到很大改善,并获得了上级领导和老师的肯定。
在大学生活中,我坚持着自我反省且努力的完善自己的人格。现在我理解道理,乐于助人不仅能铸造高尚的品德,而且自身也会得到很多利益,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是在帮助自己。回顾这几年,我很高兴能在同学有困难的时候曾经帮助过他们,同样的,在我有困难时我的同学们也无私的伸出了援助之手。对于老师,我一向是十分敬重的,因为他们在我彷徨的时候指导帮助我。如果没有老师的帮助,我可能将不知道何去何从。我现在领悟到,与其说品德是个人的人品操行,不如说是个人对整个社会的责任。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得对社会负起一定的责任义务,有了高尚的品德,就能正确认识自己所负的责任,在贡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悄然溜走的岁月,转瞬即逝的年华。曾有的美好,今朝的梦。怀想是因为离别的钟声已经敲响。大学,我以拼搏的汗水洗净了知识的尘埃,却忘记到了作别的长亭,离去的码头。暮然回首,得失之间。惆怅与欢悦羁绊着前行的心。惟有追忆,方觉拥有的永恒!收获是对奋斗的馈赠,四年的点点汇集,四个春夏秋冬的孜孜以求,日以夜继的孤身书海,心领神会的倾听慧语,兢兢业业的投身事业,我学会了珍惜,懂得了追求。失去,是因时间的无情与付出的匮乏而酸楚,独思的天性,丢失了对智慧的交流,对精华的吸收。时光已逝,良晨难在,获取超于失去,何乐而不为,憧憬,是因为新的梦想在开启斗士的豪情!
14.自我鉴定 毕业生 篇十四
大学毕业生自我鉴定
时光荏苒,大学生活已经接近尾声,自我鉴定范文 毕业生。在大学期间,我始终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以自我的全面发展为努力方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努力将自己塑造成为一个专业功底扎实、知识结构完善、适应能力强、具有团体协作精神的青年,为实现人生的价值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学习上,端正了自己的学习态度,努力的改正自己有缺点的地方,同时,向老师和同学学习到一些有用的学习方法,不断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三年来,除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外,通过对在图书馆借的课外书的阅读,扩展了自己专业以外的知识.在校期间,也参加过很多次的考试,期末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英语等级考试,通过考试,使我更加明白了自己哪些地方不足,也发现了学习中存在的新问题,这让我在以后的学习中会更有目的性,可以有的放矢的学习。
在思想上,通过在课堂上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系统学习,在课余时间看了许多的名人传记,使我树立了正确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了更明确的判断是非能力,自我鉴定《自我鉴定范文 毕业生》。思想上的进步让我在学习和平常的生活上能做到自律、自学、自省.因此始终能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生活的态度.在生活中,大学时期的校园生活是丰富多采的.在大一刚进校的时候,我也积极参加了系学生会的招聘,并有幸成为系学生会的成员,而系学生会的经历大大锻炼了我的工作和交际能力,开阔自己的视野.在校期间参加了校里面的唱歌比赛,并获得了校“十佳歌星”的称号,比起名次更重要的是我收获了许多精神上的东西,让自己在做事情的时候比以往多了份从容.如果说大学生活给了我什么的话,那就是友谊和经历。友谊让我有了很多新的朋友,经历让我的思维灵活,可以从多种角度考虑问题。为以后的人生道路做了铺垫。
大学生活学习的经历对我受益非浅。所以,我会深深地感激我的同学和老师他们对我的帮助,更要感谢我的母校,感激他给我的这一切。
15.高职高专毕业生自我鉴定 篇十五
1 高职高专医学类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理论知识相对欠缺
尽管教育部在对高职高专培养人才方面提出了“理论够用”的原则, 但各校在制订教学计划时, 由于学制的限制和课程结构的拓展, 医学类专业基础课和临床课课时相对较少, 导致教学内容深入不够, 加之学生厌学思想等因素的影响, 绝大多数学生医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不够, 在临床实习及工作时被普遍反映出来。面对临床问题时, 由于基础知识薄弱, 思辨困难, 不能很好地分析解决, 从而产生茫然、不知所措的现象。具体为不熟悉正常生理数值、不知道疾病的一般临床表现、常用操作技术规程和步骤不熟悉等。因而在理论教学方面应予以加强和练习。
1.2 理论和实践结合欠佳
由于基本理论知识欠佳, 加之基本技能训练不够, 个别院校的见习、实习、实训操作较少, 导致学生初到临床后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 致使处理临床事务的能力明显不足, 这是目前出现的普遍现象。
1.3 动手操作能力差
大多数专科层次的医学类毕业生因条件所限, 实践教学环节不够, 在学校学习时对临床操作技术训练少, 临床见习次数也少, 学生模拟训练能力没有加强 (限于实验实训条件不足等原因) , 学生在实习期间亲自动手操作机会少, 就出现到了临床工作时, 许多基础性操作技能都不会, 因而很难顺利实施临床救治和为患者很好服务。
1.4 适应临床环境能力差
好多专科层次毕业生, 因在临床实习时各医院安排的轮转科室多少不一, 每科的实习时数又不统一, 导致大多数学生对医院的有关科室全面了解少, 对个别科室的病员情况、疾病范围、常见疾病处理方法等一概不知, 全方位的医疗环境了解甚少, 毕业后适应临床的能力明显不足, 进入临床工作时, 表现为对医疗程序不知所措, 不能顺利开展相关业务工作, 临床适应期大大延长, 技术水平提高较慢, 发展后劲不足。
1.5 医护患沟通能力低
缘于各专科层次医学院校对各专业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的安排不一, 学生各自特点又有所不同, 许多院校在对学生诸如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人文素养方面的教育相对欠缺。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和交流技巧欠佳, 导致毕业生在进入临床一线工作时, 不能很好地处理医患、护患关系, 造成心理上的压力增大, 从而影响技术水平的发挥和提高, 大大降低了医疗服务的水平。
2 对高职高专教学工作的反思与分析
以上问题的出现, 反映了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在教学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综合分析, 笔者认为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
2.1 基本能力及素养培养不够
从医院对毕业生的反馈情况看, 高职高专的大多数医学类毕业生对医学基本知识学习不够, 掌握的知识点不多, 所学知识不能很好地相互联系和统一, 交叉思维欠缺, 表现在临床上对一些基本问题分析能力欠佳, 说不出病理机制, 推理不严, 基础操作也不规范, 书写病历不系统、不严谨。这充分反映了毕业生既缺乏理论知识, 又缺乏临床实践能力。
2.2 与临床相结合的实践不够
这方面主要表现在许多高职高专医学院校由于办学资金紧张, “双师型”教师引进不足, 没有充分建立起与现代临床零距离的各科模拟病房和实训室, 没有让各专业学生很好地训练相关操作技术, 特别是与快速发展的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没有衔接, 致使毕业生进入临床后对许多现代临床技术的开展产生陌生感。正如学生自己所言:我们在临床上见到的许多药物、治疗技术和设备, 在学校学习期间就从来没有见过, 也没有接触和学习过, 到了临床工作时感到很迷茫。学生的临床操作能力低下, 实践技能不高, 这不能不说明高职高专教育在实践教学方面存在缺失。
2.3 教师缺乏临床实践经验
目前, 大多数专科层次医学院校的“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 不能完全满足实践教学需要, 教师大多数属于“理论型”教师, 临床实践经验不足。他们在教学时, 往往对学生的培养只是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和传授, 而忽略了对学生专业基本素养和操作技能的着重训练, 实践教学仅停留在口头教学上。教师自己开展临床技能的水平也不高, 许多教师甚至于不会开展。如内科教师不会诊疗内科疾病, 外科教师不能开展一般手术等, 导致对学生实践操作指导不够, 理论与实践不能很好地结合。因此, 要培养技术型、应用型人才, 各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必须加强具有临床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的引进和培养工作, 此为医学实践教学的重要因素。
2.4 校内外见习实习不够
目前, 大多数专科层次医学院校没有自己的直属附属医院。学生学习专业课时, 没有便利的场所去逐一见习, 也无法实习所学的疾病临床表现及诊疗过程, 尤其对一些特殊病例、典型病例了解不多, 认识不够。见习和实习走过场, 没有起到真正训练学生临床技能的作用, 造成学生工作后的“先天不足”现象, 这已成为大专层次医学院校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瓶颈之所在。尽管个别学校也开展了一些院校合作培养计划和工作, 但因医院方面的某些原因, 特别是与医院联系合作不力, 也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完成见习实习任务, 临床技能锻炼不够。
2.5 学生基本功训练不足
医学生的基本功是职业素质的基础要求, 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也是要求培养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技术型、应用型专门人才。各医疗卫生行业聘用专业人员也是要求具有很好的医学基本素质, 在人员的聘用和岗位安排上, 看重毕业生的职业素养, 综合起来包括学生的职业道德、业务能力、业务水平、岗位职责等。毕业生是否具有较好的病案书写能力、沟通表达能力、业务操作能力等已经成为医院招聘或考核的重点。在实际工作中, 很多刚毕业参加工作的医学生连门诊病历或入院病历都不能顺利完成, 不知道常用药物的剂量、剂型、使用方法、常规检查项目、正常数值等, 这足以说明基本功的缺失。
3 加强教学质量应采取的措施
3.1 准确把握专业培养目标
从教师到学生都应该清楚地知道, 高职高专医学类各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级技术型、应用型专门人才, 这一目标也是教育教学的最终结果。技术的本质属于方法, 方法实质上是行为活动, 即实践。技术是“做什么”和“怎么做”的一整套实践操作方式、程序、规范。只有达到熟练运用技术知识, 才能算掌握技术。应用技术可以学习, 但对技术深入实践, 达到熟练运用技术的专门能力, 需要一个实践化的过程, 甚至长时间的实践活动才能达到[1]。此外, 要准确把握“高级”二字, “高级”体现在较强操作能力和运作能力的前提下, 能完成临床工作中技术较复杂、难度较大的常规与非常规工作, 同时能独立处理专业技术性的“疑难杂症”, “高级”还体现在“手脑并用”上。对现代仪器设备操作应具有高超的动手能力和心智技术。
3.2 加强学生基本理论学习及基本技能训练
鉴于高职高专是培养应用型、技术型高级专门人才, 教师在教学时应紧紧围绕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原则, 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操作为重点, 充分认清所培养的学生将来在临床工作中的职能和作用, 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得到全面的综合培养, 既要使学生具备较扎实的理论知识, 也要加强实践课教学, 增加实践课时数, 改进实践教学方法, 紧扣临床培养学生, 尽可能缩小将来临床工作的需求与自身动手能力之间的差距, 掌握必备的专业基本技能。
3.3 加强和改进各专业模拟训练实验室建设
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应把学生技术应用的实践能力放在教学的首要位置。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用新知识、新技术教学生, 用引领明天的技术知识培养今天的学生[2]。这就要求各院校要加大模拟仿真实验实训室的建设, 在数量和质量 (超前设备) 上加以保证, 让学生能真正体验到临床实际业务工作和流程。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能经常性训练内科各种诊疗方法, 如心肺复苏术、各种穿刺术、外科手术操作等;护理和助产专业学生能模拟临床病房开展相关流程性、技术性操作训练, 如导尿、灌肠、静脉穿刺术等。这种真实感的实验室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取得良好的实践教学效果。
3.4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高职高专担任医学实践课教学的教师大部分是专任教师, 他们大部分是在学校毕业后, 就直接从事教学工作, 缺乏临床锻炼和实践经验, 因此, 对学生的实践教学很难达到好的效果。笔者认为要解决好这一问题, 一要制订相应的制度, 联系落实好有关医院, 增加资金投入, 设立激励和惩处机制, 制订考核方法。通过以上措施, 要求教师到有关医院定期或不定期进修培训, 以提高他们的临床工作能力, 掌握医学前沿技术和理论, 为下一步培养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二要大力引进一些临床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担任实践教学指导教师, 或聘请一些临床刚退休的老专家做校外指导教师, 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接受实践教学。
3.5 改革教学模式
为了加强高职高专医学生的教育教学, 培养他们的工作能力, 在大一年级应以基础知识与基本实践技能为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2];在大二年级应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力度, 全面进行专业技能操作训练, 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大三年级主要对毕业生进行专业技能的临床实践和应用锻炼。将以上教学模式真正落到实处, 才能培养出优秀的技术应用型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卫京.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探索[J].大连大学学报, 2005 (6) :24-25.
16.浅析高职毕业生就业 篇十六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工作思路措施问题对策
0引言
就业是学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它关系到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学校录取生源的质量和教学管理。就业率更是社会评价高校办学水平、学生高考择校的重要指标,和学校的发展密切相关。大学生就业问题是时下的一个热点话题,也是一个困扰政府和高校的难题。大学生就业难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就大学生自身而言存在一些就业观念上的偏差:大学生对个人现实的切身利益考虑过多,而对个人成长的长远意义考虑不足:就业目标定位过高,仍有一步到位的思想:而对就业是一个逐步实现目标,不断调试目标的过程认识不足,个人期望超越社会需求,形成较大反差。
1工作思路
由于毕业生人数增加,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较高,加之全球经济萧条,学生的就业形势严峻,同时学生的就业期望始终居高不下,也为更好的开展就业工作带来很大难度。针对毕业生就业情况的特点和且前就业形势,广泛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活动,采取相应措施促进毕业生好就业、就好业。近几年的学生就业工作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1.1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和咨询工作,帮助学生克服各种择业心理问题。
大学生的心理是复杂多变的,他们既为自己即将走向社会,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本领奉献给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感到由衷的高兴,同时也常常表现出矛盾的心理,所以调整好择业心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积极参与竞争,勇敢地迎接挑战,在择业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我系开展的就业指导和就业咨询工作,帮助学生克服自卑、胆怯的心理,树立自信心,树立勇于竞争的勇气,勇于向挫折挑战。避免从众心理,一切从自身的特点、能力和社会需求出发,不与同学攀比,从各个方面精心策划,面对就业。
1.2鼓励学生在毕业前学习本专业以外的其他技能,许多用人单位招聘时对专业背景的限制也逐渐的淡化。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知识更新的加快、再学习和培训的机会增加,个人专业背景的限制已经不像以前那样严格,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意识到员工的专业知识在经过短期培训中就能掌握,有“轻专业重能力”的观念。
1.3鼓励毕业生报考专升本和公务员
面对学生毕业生数多、用人单位少的专业的客观情况,考取本科和公务员无疑又是毕业生的一条出路。对于那些有能力考上本科和公务员的毕业生,为他们提供信息,给予指导,充分重视这项工作。
2具体措施
2.1做好学生的就业准备工作
通过就业指导专题讲座、就业指导专栏、网上就业指导、就业指导咨询等多种形式,在毕业生中进行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和就业程序的指导,同时加强了在需求信息、就业技巧和就业观念等方面的指导。帮助毕业生及时了解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降低就业期望值,积极做就业前思想和心理准备。
2.2制定毕业生就业工作方针“先就业再择业,稳定自己的工作”,并在督促毕业生签约过程中,对指导教师做出四个针对的要求:
2.2.1首先,针對学校周边地区工作的毕业生展开工作。
2.2.2其次,针对学生干部展开工作,让学生干部起到带动作用。
2.2.3然后,针对优秀毕业生展开工作,让优秀毕业生起到带动作用。
2.2.4最后,针对特困毕业生展开工作,确保1 00%的就业签约。
采用层层扒皮、逐一击破的办法,最终达到人人就业、优质就业的目的。
2.3发动全员参与
努力建立全员参与就业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各指导教师、各专业教师在就业工作中的优势和潜力,强化服务意识,积极拓展就业市场,稳步提高就业率。广泛发动教师积极联系用人单位,获取单位需求信息;要求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论文的同时关心所一指导学生的就业状况,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就业指导,帮助毕业生就业签约。
2.4制定奖惩措施
在近几年的就业工作中,我系不断的改进完善就业制度,加强就业考核,对于我系的签约情况,每周例会都进行通报,对于签约率比较低的团队及时督促。
2.4,1电话费用补贴:为了更好的让指导教师与毕业生沟通交流,督促毕业生签约,经系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开设与毕业生联系的专线长途电话,并对每位指导教师补贴电话费。(补贴电话费数=指导毕业生数*10元)
2.4.2指导教师费与毕业生签约率挂钩。
2.5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小窍门
2.5.1建立QQ群,便于与学生沟通交流,并可以及时摸清毕业生岗位变动情况。
2.5.2建立公共邮箱,如果谁有招聘信息就可以发到公共邮箱,为没有就业单位或将要更改就业单位的毕业生提供最新的招聘信息。
2.5.3指导教师建立个人博客,经常收集招聘信息,为没有就业单位或将要更改就业单位的毕业生提供最新的招聘信息。
2.5.4经常与毕业生沟通最新的就业政策、就业形势、就业理念等,让他们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理念,并取得毕业生的信任,为以后的就业签约工作打好基础。
2.5.5与往届毕业生取得联系,是否能够提供就业岗位。
3存在问题和对策
大学生是宝贵的人力资源,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社会稳定发展以及实现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需要,直接关系着社会、家庭和个人的切身利益。2000年高等院校扩大招生后、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由于毕业人数增加,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较高及用人单位竞相追求高学历,同时学生的就业期望值始终居高不下,这些都给就业工作带来很大难度。
3.1就业工作中的主要问题:
3.1.1指导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任度。
3.1.2学生就业稳定性差。
3.2针对就业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在以后的工作中应该更进一步开拓思路,转变观念和思路,拟采取以下对策:
3.2.1积极实施“就业基地”战略,为更好地拓展就业渠道,努力使实习、实训基地成为就业基地。
【高职高专毕业生自我鉴定】推荐阅读:
高职高专土建类专业介绍08-02
高职高专英语第四单元教案07-14
湖北省高职高专提前批有哪些学校06-21
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的问题及策略08-17
新时代下高职高专院校实验室建设探讨06-22
高职高专全国造价员资格考试现状及对策研究06-27
谈高职高专公共外语教学与多媒体的应用10-08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课程实践教学与实训探索08-22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创新研究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