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全程机械化技术(共13篇)
1.马铃薯全程机械化技术 篇一
广西马铃薯免耕全程稻草覆盖栽培技术
从选择播种田、开沟做畦、选薯、播种施肥、覆盖稻草、管理水分、病虫害防治和收获等方面介绍了马铃薯免耕全程稻草覆盖栽培技术,以期为该技术在广西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作 者:韦目阔 韦健 刘玉佩 黄雪琳 梁和 作者单位:韦目阔(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广西河池,547000)
韦健(东兰县切学乡农技推广站)
刘玉佩,黄雪琳,梁和(广西大学农学院)
刊 名:现代农业科技英文刊名:XIANDAI NONGYE KEJI年,卷(期):2009“”(2)分类号:S532关键词:马铃薯 免耕 稻草覆盖 栽培技术 广西
2.马铃薯全程机械化技术 篇二
在秋马铃薯全机械化栽培时, 应尽量选择交通方便、土壤肥沃、地势平坦的缓坡中的地块, 且土壤尽量为中性或者微酸性。播前需要进行机械旋耕地作业, 通常耕作深度至少要求40cm以上, 必要时需要进行深松作业[1]。在土壤施肥方面, 通常按照每亩施用商品有机肥150kg的标准进行施肥, 另外, 还需要考虑前茬农药残留量, 如果农药残留量超标则可能导致马铃薯植株生长缓慢、叶片皱缩甚至死亡。秋马铃薯全程机械化作业所配备的拖拉机必须经过安全技术检验、要求技术性能良好、液压装置操纵灵活且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2 选种
在播种之前的10 天左右将种薯出库并放置在通风向阳的位置, 使种薯内部温度能够上升到与室外温度相同的水平, 由于机械化播种的过程中, 种薯块之间相互摩擦较大, 会碰掉薯块表面的嫩芽, 因此, 需要避免种薯在播种前发芽而影响播种后的生长。在夜间, 需要采取一定的保温措施, 避免昼夜温差冻坏种薯。在选择脱毒种薯的基础上, 需要进一步精选, 保证马铃薯产量。在播种前的2~3 天将种薯切为立块, 多带薯肉, 并且需要保证每个薯块上至少有一个芽, 需要注意的是, 在切块之前或者切到病薯时, 一定要对切刀消毒再继续切块操作。
3 深耕整地
机械深松耕作业需要严格执行拖拉机配套铧式犁机作业质量标准, 即要求播前整地土块直径应小于3cm;深浅一致, 耕深保持在16~20cm之间;用于化肥深施的耙整地应覆盖严密。深耕应达到20cm以上, 深松应达到30cm, 同时, 针对秋季播种的气候特点, 需要适度镇压, 确保土壤中具有足够的水分。另外, 播前用圆盘耙进行耙耱整地, 或者利用旋耕机等机具, 浅耕耙耱, 深度一般为10~15cm, 使地表平整, 上下输送, 耕层绵软, 土块细碎, 保证播种质量。
4 施肥
在施肥过程中, 需要对施肥位置进行合理选择, 确保所有的肥料均匀分布, 施肥深度通常应选择6~10cm, 且与种薯保持3cm以上的间隔。施肥量应该按照农艺要求进行严格控制, 采用测土配方的方式确定肥料的用量, 同时各类肥料应按照相关要求制定配比。采机械方式进行深施肥, 在施种肥时选择分层马铃薯种植机, 复式作业, 将种肥一次性施入土壤中, 或者利用化肥抛洒机先将肥料抛撒在土壤表面, 然后利用旋耕机旋耕耙耱。
5 机械播种
首先需要选择机播种, 当10cm土层温度在7~8℃以上时种, 如果温度较低, 则可以采用地膜覆盖方式适当提高地温3~5℃。播种时, 采用高垄双行种植, 播种机开沟、施肥后, 将种薯点播在开沟器开出的沟内湿土中, 同时覆土、起垄、镇压。一次性完成从开沟到起垄的所有供需。进行机械化种植时, 每亩播种量需要控制在140~150kg左右, 行距60~70cm, 株距18~22cm, 播种深度为15~18cm为宜, 漏播率应控制在4%以下[2]。目前, 马铃薯播种排种方式较多, 其中, 勺式排种器是当前世界上最常用的马铃薯播种机排种装置之一, 比如2CM-2、2BSL-2 型马铃薯起垄播种机等均采用勺式排种装置。该种排种装置采用链或带传动, 将取种勺通过勺柄与传动链或带进行连接。该装置在工作过程中, 首先由地轮驱动主动链轮作顺时针转动, 传动链左侧及上面的取种勺一起由下向上运动, 深处传动链一定距离的取种勺搅动种箱内的薯种, 然后舀取一颗或数颗种薯;种薯通过弯管进入排种管, 当托种勺通过出口时, 薯种投落到开沟器开出的播种沟中, 再由圆盘覆土, 完成播种。除了勺式排种方式外, 常用的排种方式还包括取种转盘式排种、传输带式排种等方式, 各种排种方式的播种行距、深度以及生产率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实际播种过程中, 需要根据实际需求具体选择。通过机械化的排种方式, 能够提高排种准确率, 且伤种率较低, 并且能够有效提高播种效率, 降低播种成本[3]。
6 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主要是中耕和病虫害的防止。首先, 进行适时的中耕能防止马铃薯露出地面见光变成青色, 影响食用品质。机械化中耕应该做到幼苗清洁。在整个马铃薯的生长阶段, 需进行两次中耕培土, 第1 次是在幼苗发根期机械中耕培土, 如幼苗植株较为矮小, 则在中耕培土的时施用硫酸钾型复合肥;第2 次在块茎形成阶段, 中耕培土, 促进块茎的生长。封垄之后需要停止中耕, 避免对块茎造成损伤而影响产量。马铃薯不能进行连作, 也不能和茄科植物轮作, 在翻地之前利用植保机械喷施90%敌百虫粉剂100 倍混合液喷施, 还可以采取一定的生物措施, 降低对块茎及土壤的污染。另外, 在整个生长阶段, 马铃薯存在早疫病和晚疫病, 在早疫病发病阶段, 喷施70%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 倍混合液, 每10 天为1 个周期喷施1 次, 连续喷施2~3 个周期, 对于晚疫病发病时, 则喷施30%百菌清500 倍混合液, 喷施1 次[4]。
7 收获
当植株大部分茎叶干枯, 块茎停止膨大, 并且植株易于脱落时, 选择晴天进行收获。在收获过程中, 应该保持98%以上的挖净率, 挖出的薯块应集中铺放于作业带上, 方便人工捡拾。
8 结束语
秋马铃薯的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的应用, 能够减少人工投入, 提高生产效率。种植机械的选择需要结际种植规模和经济实力,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 进口农业机械的质量最好, 而国内大型农业机械厂商的农业机械则要优于小厂的农业机械以及自制机械, 但是质量越好价格越高, 因此, 需要结合需求选择最具经济性的机械设备。另外, 结合种植规模, 对机械进行合理配套, 避免浪费资源和资金的无效占用。最后, 应该加大秋马铃薯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的推广, 推动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吉福.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应用效益分析[J].青海农技推广, 2015, (3) :16-18.
[2]张正云.推进临夏州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思考[J].农业机械, 2015, (17) :88-89.
[3]查显明, 张阳, 李高中.山区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初探[J].南方农机, 2015, (9) :12+15.
3.玉米全程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 篇三
关键词 玉米栽培模式;机械化;高产栽培
中图分类号 S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12-0091-01
1 推广应用“Ⅱ1465”综合增产栽培模式
即Ⅱ—垄上双行种植方式,1—大垄高台,垄宽110 cm,4—垄上双行的行距45 cm,6—垄间行距65 cm,5—平均行距55 cm。该栽培模式的优点:选择大垄高台种植,即抗旱又抗涝,同时又能增加地表土壤温度(较70 cm小垄增加0.4度—0.8度),利于根系生长和肥料的吸收利用,适宜密植,使植株分布的更加趋于合理。正常情况下,可比70 cm小垄栽培增产20%以上。
2 选茬与整地起垄
2.1 选差
玉米根系发达,适应性强,对土壤种类的要求不严格,肥地、瘦地均可种植。但玉米植株高大、根系多、分枝多,要從土壤中吸取大量的水分和养分,故要选择地势较平坦,土层深厚、质地较疏松,通透性好,肥力中等以上,保水、保肥较好的岗平地或缓坡地,才能获得较高的产量。
2.2 整地起垄
采取以深松(深度30 cm以上)为基础的耕作方式,实行秋整地、秋起垄、秋施肥,做到封墒越冬,有效地提高了土壤的保墒能力,为春天提早播种,有效地保证播种质量,创造了良好的苗床。措施为:联合整地一遍,重耙两遍后进行起垄荚肥。起垄的标准达到:垄体高度不低于22 cm,垄体宽度不少于60 cm,百米弯曲度不超正负10 cm,并达到结合堑严密,误差不超正负2 cm。
3 高标准精选生产用种
任何良种都对温、光、水、热、日照长短等自然资源及土肥等环境条件存在一定的要求,因此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用良种,并做到良种良法配套,才能发挥良种的增产潜力。
在品种选择上,要针对各地不同类型的气候特点,土壤情况,栽培管理水平,种植习惯,茬口安排,消费习惯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择适合当地推广的杂交玉米新品种,荣军农场近几年主要选用的玉米品种为德美亚1号。该品种为黑龙江垦丰种业有限公司从德国KWS公司引进的早熟玉米三交种,生长日数110天左右,需≥10 ℃活动积温2 100 ℃。叶色深绿,抗倒伏。品质好,籽粒橙黄色,百粒重30 g,容重780 g/L,
活秆成熟。喜肥水,宜密植,适应机械化栽培。
4 合理密植
根据生产条件、气候条件、土壤肥力、品种特性、管理水平、种植方式、产量水平等实际情况,做到合理密植,使构成玉米产量的三要素(有效穗数、穗粒数、粒重),相互协调,发挥群体优势。通过多年生产实践,玉米要想获得高产,必须有足够的收获穗数做保证。依据玉米品种德美亚1号喜密的特性,将玉米的密度设计在9万株/公顷-10万株/公顷(株距20 cm)。
5 施肥
玉米是一种喜肥作物,要获取高产,必须有足够的肥料供给。依据以往的经验,结合土壤化验结果,进行测土配方施肥。施肥水平设计为N20P12K7(亩纯量,市斤),为提高肥料利用率,防止后期脱肥,做到化肥深施。方法为:P、K肥全部用做底肥,做到深施肥,N肥1/2做底肥,1/2做追肥,追肥中2/3做根际追肥,1/3做叶面肥。种下深施肥深度,第一层于种下6 cm-8 cm,占深施肥总量的40%;第二层于种下10 cm-12 cm,
占深施肥总量的60%。
6 播种
适时早播:充分利用返浆水,促进早发苗,发壮苗,能够抢回积温。当连续5日活动气温通过7 ℃时开播,玉米在我场适宜播期一般在4月25日-5月5日之间,播深压后3 cm-4 cm。播种机械全部应用进口的意大利马斯奇奥公司生产的盖斯帕多12行气吸式精量点播机,精密播种。该播机具有以下优点:1)采用V型镇压轮为主镇压,实现播后镇压强度一致,播深一致。2)气吸式排种盘精确的保证每穴一株,并且株距均匀,亩节约用种0.5斤。3)播种机每个播种单体仿形,确保种子播种在同样的深度,出苗一致。4)行距45 cm -75 cm可调,14速的排种变速箱,可以将作物株距控制在2.5 cm-45cm可调,并且株距均匀。5)是圆盘式开沟器可实现侧深施肥,每行的软塑立式排肥器,不会在施肥过程中造成肥料的堵塞,施肥量最大45公斤/亩。6)可选择电子监视,监视排种、播种机工作量等数据。
7 坚持“四防”
1)防病:主要防治玉米的大、小斑病,可用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用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每隔7天喷施1次,连续2-3次。做到正确选择药剂,确定适宜的喷洒浓度,把握喷药时间,讲究喷药方法,保证喷药质量。2)防虫:一是防治玉米地下害虫(金针虫、蛴螬、地老虎等),可用35%呋南丹拌种,药量占种子量的2.5%;也可用35%多克福种衣剂拌种,药量占种子量的1.5%。二是防治玉米螟可在玉米抽穗期(雄穗抽出10%)进行药剂防治。选用2.5%功夫300毫升/公顷;2.5%敌杀死300毫升/公顷;10%氯氰菊酯225毫升/公顷-300毫升/公顷;5%来福灵225-300毫升/公顷进行喷雾。3)防草:①土壤处理:90%乙草胺1800毫升/公顷+75%宝收20克/公顷-30克/公顷。②叶面处理:4%玉农乐1500毫升/公顷。4)防徒长:采用化控技术,利用进口凯斯3310自走式喷药机在玉米展开叶12-14片叶时喷施玉金香20毫升/亩,可与防大斑病、玉米螟同时进行。能降低株高20 cm -40 cm,百粒重增加0.3 g-0.5 g,穗位降低15 cm,行粒数增加3-5粒,成熟期提前3-5天,增产15%-20%。
8 确保“两个到位”
1)中耕管理到位:第一遍中耕于玉米显行时进行,主要以深松、放寒、增温、保墒为主,深松放寒深度达到28 cm以上,标准以深松后不起粘条为准,深松必须要合理搭配前浅后深两个深松钩,前钩深度
18 cm-20 cm,后钩深度28 cm。同时整机深松钩后边必须改装配带碎土装置,有利保墒;第二遍中耕于玉米拔节前结束,在不压苗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培土,促进次生根发育,防止后期遇风倒伏。并做好玉米的追肥工作,时期是在玉米大喇叭口期进行根际追肥,随后进行第三遍中耕。使土肥融合,避免尿素挥发,提高利用率。机械中耕作业,一定要防止偏墒、压苗、埋苗和伤苗现象发生。2)适时收获到位:在玉米籽粒含水量降到30%以下时,进行机械联合脱粒直收。应用轴流式3518型联合收获机,嫁接石家庄天人农机装备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TR系列玉米割台来完成玉米脱粒直收,同时将玉米茎杆粉碎抛洒还田。
收回的产品,及时进行烘干处理,使籽粒含水率降至安全水分贮存待售,既保证了产品的安全,又可以提质增效。
参考文献
[1]郑巍.黑龙江省西部地区玉米生产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农业信息,2011,6.
[2]王丽松.浅谈玉米机械化精播技术[J].中国农业信息,2011,8.
[3]刘正涛,王宇先,等.寒地玉米高产栽培模式初探[J].作物杂志,2011,05.
4.马铃薯全程机械化技术 篇四
关于呈报《2011年会宁县
马铃薯种植与挖掘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
项目所需资金》的报告
市农机局:
现将《2011年会宁县马铃薯种植与挖掘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项目所需资金的报告》随文呈报,请审阅。
二0一0年十一月十六日
2011年会宁县马铃薯种植与挖掘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项目所需资金的报告
会宁县地处甘肃中部,白银市南端,年降雨量312.9毫米,而蒸发量高达1651.7毫米,降雨多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海拔高度1420-3941毫米,南北气温差异较大,气候凉爽,区域内以黄绵土、红绵土为主,土层深厚,耕地养分富钾,是我省马铃薯的主要产区,马铃薯种植是全县三大粮食之一,2010年全县种植面积达到100.9万亩,总产量达到116万吨,总产值达到18.56亿元,为我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特别为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截止目前,由于我县马铃薯的生产,大面积仍旧沿袭传统的生产方式和农艺措施,人畜力耕整播种,小垄稀植,分散经营,效率低,用工多,劳动强度大,投入高,产出低,形不成规模化,产业化,经济效益上不去,严重制约着我县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2011年县农机局承担实施甘肃省农机局下达实施的甘肃省农机化科技推广《马铃薯种植与挖掘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在县农机局的精心组织安排和农机推广部门及实施乡镇及农户的紧密配合下,按照项目合同及实施方案的要求,已确定在我县新添乡新添村建立“会宁县马铃薯种植与挖掘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示范点”1个,在示范点完成马铃薯机械化种植1000亩,马铃薯机械化挖掘1000亩,完成示范推广面积2000亩。该项技术包括机械化整地,机械覆膜栽植,田间管理和机械收获等环节,核心是马铃薯的机械种植和机械收获,结合机械深松整地及机械化中耕技术突出发挥机械化配套技术的优势。该技术通过示范推广,改革我县马铃薯落后的生产方式和旧的传统农艺,将大大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因此,该项目在我县推广前景广阔。
一、项目投入
1、农机具投入
为确保项目实施,农机局将引进投入东方红-55拖拉机2台及配套深松机2台,18-25马力小四轮5台,引进投入马铃薯种植机5台,马铃薯收获机5台,中耕施肥机5台,铺膜机40台。完成示范推广面积2000亩。
2、资金投入
项目实施中共计需投入资金60万元,其中申请市上解决50万元,(其中:机具购置补贴费45万元,示范推广费3万元,技术宣传及培训费2万元),地方配套及农户自筹10万元,主要用于示范推广作业中农机燃油补贴及购买肥料等费用。
二、项目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和技术路线
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以机械全方位深松、机械种植、机械挖掘为主体技术,辅之以机械喷药防治病虫害、机械化节水补灌等农机化技术。县农机局在示范推广中主要做到以下六个统一:一是组织大中型拖拉机对示范田统一进行深松耕;二是统一进行种子处理和刀具消毒,组织农户有严格选种的基础上进行晒种,给农户发放高锰酸钾和旱地宝,进行刀具消毒和拌种;三是统一种植模式,结合当地实际,全部采用一空二的种植模式,种植密度每亩3500株左右;四是统一进行机械配方施肥。在重施农肥的基础上,增施磷肥,合理施用氮肥,巧施钾肥,按照N:P:K为1:1:0.5的比例进行统一配方施肥;五是统一进行培训,在播种前,技术人员逐社开展技术培训,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六是统一田间管理,及时组织群众进行中耕培土摘花打顶、追肥等工作,同时调运机动喷雾器2台,对马铃薯晚疫病进行了集中连片防治。通过示范推广,总结出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即机械全方位深松一机械播种施肥一机械喷洒农药一机械挖掘。
三、预期效益
在项目实施中,累计推广马铃薯优质高效生产集成技术示范面积2000亩,获得直接经济效益72万元。
1、增产增收:亩均增产马铃薯100公斤(其中机械收获减少损失80公斤),共增产20万公斤,每公斤1.8元计,共计增收36万元。
2、节约开支:亩均节省薯种10公斤,共节省2万公斤,每公斤3元计,节约支出6万元;亩均节省人工5个,共节省人工1万个,人工日工值以30元/个计,共节省人工费30万元。
以上合计节约开支36万元。
四、保障措施
1、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县农机局采取行政技术措施相结合,成立项目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组织协调、资金、机具、任务落实;成立技术小组、负责培训、技术骨干和农民技术人员,并进行田间技术指导,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2、引进马铃薯种植、挖掘机具,作好机具的组装配套。
3、在示范乡选择好示范推广地块,认真做好示范推广数据检测及管理工作。
主题词:马铃薯种植与挖掘 示范项目 所需资金 报告 抄报:市农机局
会宁县农业机械管理局
5.马铃薯全程机械化技术 篇五
1 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集成内容
1.1 播种施肥技术
现阶段推广的两种播种施肥技术包括免耕直播技术和相应的配套技术。免耕直播技术是一种保护性耕作技术,主要技术特点是在农作物收获之后,进行秸秆处理,然后进行播种施肥,并注意播种深度保持一致,播籽均匀,保证所选用种子的纯净度,并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药剂搅拌或者浸泡。播种施肥配套技术主要选用了气吸式精量播种机进行播种,可以实现种子的单粒播种,节省劳动力。同时兼顾使用施肥器,保证播种的同时保证肥料的供给。
1.2 除草技术
在玉米的生长过程中,要抓住两个除草的关键时期。一是玉米播种后、出苗前要喷洒与杂草种类和数目相关的除草剂进行灭草;二是在玉米形成喇叭口时期,采用自动或者手动的植保机械,进行药物喷洒,在防治杂草的同时防治各种病虫害。
1.3 联合收获技术
玉米联合收割机主要分为自走式、背负式和牵引式三种,可以一次性完成玉米的收摘、捡拾、脱皮和玉米秸秆的处理。若实施秸秆还田应注意在玉米籽完全成熟 3~5 天的时间再进行收割,因为此时的玉米粒比较饱满并且秸秆的水分含量比较低,利于秸秆的粉碎。
2 实行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的效益分析
2.1 经济效益
实行全面的玉米机械化进程会在很大程度上节省劳动力,提高各项作业的效率,也减少了生产资料的浪费,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便于相关耕种人员实行管理,为实现大规模生产提供了可能,实现了农业的增收、增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进一步提高了农村的.生活水平。
2.2 社会效益
实行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可以很大程度上解决我国粮食问题中的饲料粮问题,更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粮食生产的自给自足,也保障了粮食的安全生产问题。同时实行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节省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加快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利于我国实现支柱产业的转型和升级,提高了国际竞争地位,产生了很大的社会效益。
2.3 环境效益
6.马铃薯全程机械化技术 篇六
多年来特别是“十二五”以来,我省农业机械化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全省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1.3%。同时应当看到,我省农业机械化发展中还存在许多突出问题。一是粮食生产机械化与全程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玉米机收仍是薄弱环节;传统低端播种机仍然占据主流,播种质量不高;粮食机械化干燥发展严重滞后;机械化植保、秸秆处理水平不高。二是经济作物机械化总体水平较低。高效、适宜机械相对缺乏,部分生产环节机械化还是空白。花生联合机收率低,棉花机采刚刚破题。为进一步加快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推进工作,各地要因地制宜,找准工作定位,聚焦薄弱环节,明确主攻方向,确定发展目标,深入开展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全力以赴抓好落实。
一、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
(一)目标任务
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调整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布局,主攻薄弱环节机械化,推广先进适用农机装备技术,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提高农业机械化综合产能和效益,推进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可持续发展。力争到2020年,全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4%,其中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达到98%,经济作物机械化水平达到56%,农业机械化发展在全国继续保持领先优势。
在小麦、玉米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方面,主要是提高小麦和玉米机播机收质量,解决粮食干燥问题。确保到2017年粮食干燥机械保有量达3000台套,粮食机械化干燥作业量达400万吨,小麦免耕播种覆盖率达45%,玉米贴茬直播率达90%;到2020年粮食干燥机械保有量达6000台套,粮食机械化干燥作业量达800万吨,小麦免耕播种覆盖率达50%,玉米联合机收率达85%,玉米贴茬直播率达95%。
在花生、棉花经济作物机械化方面,主要是提升发展花生、棉花两大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到2017年花生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62%、棉花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58%,到2020年,花生基本实现全过程机械化,棉花耕、种、管等环节实现机械化,机械采收取得大幅进展,花生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5%,棉花综合机械化水平达65%。
(二)基本原则
1、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坚持规划先行,基础好的区域,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鼓励大面积推广;其他区域,加强试点工作,由点及面,逐步推开。突出重点作物、重点区域、重点环节,进行集中攻关、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提升。
2、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从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生产实际出发,根据各地土壤状况、种植制度、经济水平、经营规模,确定适宜的技术路线和主推机型,坚持农机农艺融合,完善技术模式,推动技术集成和标准化。
3、创新驱动,持续发展。坚持产学研管推用相结合,自主开发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着力加快农业机械化技术与机具研发创新、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由环节化、低端化向全程化、高端化升级。鼓励和支持农业机械报废更新,推广保护性耕作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推进农业机械化可持续发展。
4、政策扶持,市场主导。综合运用农机购置补贴、农机报废更新补贴、农机深松作业补助、农机研发创新计划、农业机械化创新示范工程、农机规模化作业推进工程等政策、项目,不断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财政投入和政策扶持。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发挥市场在农业机械化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高农业机械化质量效益。
二、工作重点
(一)着力推进小麦、玉米粮食作物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
重点区域:菏泽、德州、聊城、临沂、济宁、潍坊。主攻方向:围绕推进小麦和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重点提升产前种子加工、产后干燥机械化水平和产中机械化作业质量,主攻高效低损收获、宽幅精量播种、干燥机械化、保 护性耕作、秸秆综合利用和精准施肥、高效植保。
发展路径:大力推进机械化干燥,菏泽、德州、聊城、潍坊、临沂、济宁辖区内每个县(市、区)建立粮食干燥机械化示范基地4个以上,基本解决规模在100亩以上的种植主体粮食干燥问题。充分利用农机购置补贴、农机报废更新政策,加快推进小麦、玉米播种机、联合收获机升级换代,宽幅精量播种机、大喂入量小麦联合收获机、带扒皮功能玉米联合收获机在平原地区成为主流机型。努力提升玉米机收水平,在菏泽、潍坊、临沂等地着力发展玉米联合收获机械化;在滨洲市阳信县、聊城市临清市、泰安市肥城市、潍坊市临朐县等畜牧养殖重点地区积极推进粮改饲,大力发展青贮玉米收获机械化。在鲁西北沿黄灌区、鲁中高产井灌区、半岛和鲁南山丘旱作区积极推广适宜当地特点的保护性耕作机具和技术模式。积极推进以机械化还田为主的小麦、玉米秸秆综合利用,在机场周边、高速公路沿线地区大力推广带有秸秆切碎装置小麦、玉米联合收获机,推行小麦、玉米机收、秸秆切碎还田、免耕播种“一条龙”作业模式,在泰安、滨州等地大力发展玉米秸秆青贮收获机械化,在东营、淄博等地积极发展食用菌种植,在聊城等地积极探索利用秸秆造纸、发电等利用途径。开展到2020年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推进种肥同播、统防统治,推广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植保无人机等现代植保机械,提高施肥、植保机械 化、精准化水平。
在抓好小麦、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同时,注重突破水稻、马铃薯生产薄弱环节机械化发展瓶颈,补短板、上水平,实现全面发展,全程推进。
(二)加快推进花生、棉花等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
1、花生。
重点区域:主要包括三大区域,即以胶东半岛、鲁东南为主的春花生种植区,以鲁西、鲁西南为主的夏花生种植区和以鲁中地区为主的花生套种区。
主攻方向:机械播种、联合收获。
发展路径:在推进耕整地、机械播种、灌溉、植保、施肥等环节机械化技术的基础上,加速推广应用分段收获机械,同时研发创新和示范推广多行高效多功能花生播种机和两段(捡拾、摘果)收获机械。从区域分布上,胶东半岛、鲁东南等春花生种植区为花生生产机械化发展核心区。重点是加快推广普及多垄多行大型花生精确播种联合作业机械、联合收获机械和两段收获机械,全力推进花生种植与收获的规范化、规模化生产。到2020年,该区域春花生规范化机播400万亩;高效收获机发展到4000台,完成花生联合机收250万亩。其中,平度、胶州、招远、莱阳、诸城、高密、文登、莒县、莒南、临沭、沂南、沂水等12个重点县(市、区)全程机械化程度达到85%以上,带动整个发展区域达到 75%以上。
鲁西、鲁西南为主的夏花生种植区为花生生产机械化发展示范区。重点推广夏花生直播与收获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推进种植与收获机械化扩大发展规模,实现花生机械化种植、收获新突破。到2020年,该区域实现夏花生规范化机播150万亩以上;夏花生高效收获机发展到600台,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试验示范面积达到100万亩以上。其中,台儿庄、邹城、泗水、冠县、东明、鄄城等6个重点县(市)全程机械化程度达到65%以上,示范带动整个区域达到50%以上。
鲁中地区为主的花生套种区为花生生产机械化发展辐射区。重点开展机收花生种植的示范引导,进行花生全程机械化种植模式探索试验,带动花生种植模式机械化、现代化的转变。到2020年,该区域花生规范化机播50万亩;花生高效收获机发展到600台以上,完成机收花生30万亩。其中,济阳、莱城、新泰、宁阳等4个重点县(市、区)全程机械化程度达到50%以上,示范带动整个区域花生生产机械化实现根本性改观。
2、棉花。
重点区域:主要包括以滨州、东营、潍坊为主的黄河三角洲一年一熟区、以聊城、德州为主的鲁西北一年一熟与两熟区和以菏泽、济宁为主的鲁西南一年两熟区。主攻方向:机械播种、植保化控、机械采收。发展路径:在普及应用机械深耕深松、中耕施肥、机械植保的同时,重点推广应用规范化播种机械,引进示范国外摘锭式先进采棉机,研发推广适合黄淮海地区棉花采收的中小型自走式采棉机和大型高地隙对靶施药高效植保机械以及秸秆处理机械。加强棉花加工企业技术改造,选育适于机采的棉花品种。黄河三角洲一年一熟区作为机械化发展核心区,重点推广应用规范化播种和机械采收。到2020年,该区域实现按机采棉模式种植50万亩;大型采棉机发展到30台,完成机采棉14万亩;大型高地隙高效植保机械作业达到20%,秸秆处理达到30%,全程机械化程度达到65%以上。其中利津、河口、寿光、昌邑、无棣、滨城等6个重点县(市、区)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程度达到75%以上。
鲁西北一年一熟与两熟区作为机械化发展示范区,重点推进按机采棉模式种植与收获试验示范,加快引导机采棉种植规模扩大发展,实现棉花机械化采摘突破。到2020年,该区域实现按机采棉模式种植10万亩;采棉机发展到5台,完成机采棉2000亩;机械播种达到80%;大型高地隙高效植保10%,秸秆处理15%。其中夏津、武城、高唐、临清等4个重点县棉花全程机械化程度达到50%以上。
鲁西南一年两熟区作为机械化发展辐射区,重点开展机采棉机械化种植模式探索试验,示范引导机采棉种植,辐射 带动棉农加快转变棉花种植模式。到2020年,该区域实现按机采棉模式种植1万亩、采棉机发展到2台,完成机采棉1000亩;大型高地隙高效植保和秸秆处理技术实现良好起步。其中金乡、嘉祥、巨野、成武等4个重点县率先在这一区域实现突破,并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通过花生、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的重点突破,积聚经验,探索路子,带动蔬菜、茶叶、林果等经济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的整体提升。
三、保障措施
(一)推进农机装备创新示范。以推进大宗粮食和战略性经济作物育、耕、种、管、收、运、贮等主要生产过程机械化为核心,以实施农机装备研发创新计划和农业机械化创新示范工程为抓手,整合农机生产企业、高校科研单位、农机推广机构等各类社会资源,进一步加大先进农机装备研发创新、示范推广力度。鼓励农机生产企业自主创新,以雷沃、五征、时风、常林等大型农机骨干企业为重点,打造一批集大型拖拉机、高效联合收割机等高端农业装备研发、生产、销售、培训于一体的农业生产全过程解决方案服务商。以大华、国丰、巨明、金亿、工力、宁联、东泰、弘盛等企业为主,建设一批致力于土地深松、免耕播种、联合收获等关键环节复式作业机具研发生产的农机企业。以山东农机研究院、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理工大学、青岛农业大学等高校科 研单位为主,建设一批关键核心农机部件研发基地,加强农机基础和应用研究,着力提升农机装备信息收集、智能决策和精准作业能力。以省、市、县农机推广机构、农业机械化创新示范基地或示范园区为主,进行品种、栽培、机具和加工等技术集成探索、试验示范,打造一批可看、可学、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以点带面,不断加快先进成熟的粮食和经济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普及应用。
(二)培育农机新型经营主体。围绕“扩大规模、规范管理、提升能力、增强后劲”,进一步加强以农机合作社为重点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深入实施农机作业规模化推进工程,加大对农机合作社奖补力度,加强农机合作社农业装备、库棚设施、办公条件等硬件建设。深入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充分发挥我省农机装备制造业的优势,鼓励开展“企社共建”活动,加大对农机合作社理事长、经理人、财务人员培训力度,引导农机合作社加强建章立制,提高规范管理水平。深入开展农机合作社示范社创建活动,积极探索带机、带地、带资或技术入社的资本合作方式,完善农业生产过程“作业标准、服务价格、技术模式、生产资料”等“几统一”的劳动合作方式,建立合理公平、效率优先的分配机制和利益联结机制。充分发挥农机合作社(含供销社农机合作社)和农机作业能手作用,鼓励和支持开展土地全程托管或主要生产环节托管、跨区作业、订单作业,推动农 业生产向装备智能化、种植规模化、过程机械化、服务社会化方向发展。
(三)促进农机农艺融合。成立农机农艺融合协调小组和农机农艺融合专家组,发挥省政府农业专家顾问团的作用,构建农科教、管推用紧密配合的工作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相互适应的机械化农艺体系、作业规范和质量标准,培育适于机械化作业的作物良种,强化农机从业人员农艺知识培训,组织引导农民统一作物品种、播期、行距、行向、施肥和植保,为机械化作业创造条件。实施高效农机化规模生产示范引领工程,加强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农场建设。
(四)提高农机信息化水平。开展“互联网+农机”推进行动,建设农机管理服务信息化指挥调度平台,通过互联网、移动通讯、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化手段,加强农机管理部门、科研单位、生产企业、农民和农机手的互联互通,推进互联网、物联网和农业机械化的深度融合,形成面向农业生产的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提升农机管理服务科技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
(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深入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突出补贴重点,对花生、棉花联合收获机、深松机、免耕播种机和配套大马力拖拉机以及水稻插秧机、干燥机等重点机械,实行应补尽补、有购就补,进一步向粮食和大宗经济作物主产区倾斜,提高补贴的指向性、精准性和实效性。鼓励 有条件的市、县对粮食干燥、秸秆还田、花生和棉花联合收获等机械化作业实施补助。积极开展农机报废更新补贴试点,加快老旧高耗能机械更新步伐,促进农机装备结构“腾笼换鸟”、优化升级。鼓励和支持大型农机企业开展农机金融租赁服务。
7.马铃薯全程机械化技术 篇七
关键词: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研究,推广
1 马铃薯机械化发展现状
马铃薯是甘肃省天水市3大粮食作物之一,分布范围广泛,常年播种面积在6.67万hm2以上,在全市农业农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天水市委市政府把马铃薯产业作为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来扶持,促进了马铃薯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市农机部门积极推进马铃薯机械化,马铃薯机具保有量和机械化作业水平有了较大提升。但总体来看,由于受自然条件、耕作习惯和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天水市马铃薯机械化程度低,发展缓慢。马铃薯生产过程除耕整地应用机械外,铺膜播种、施肥、中耕培土、植保及收获等生产环节机械化作业率仅在5%~10%。马铃薯生产目前仍停留在分散经营的基础上,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低,农机和农艺融合及配套差,机械化作业水平低,种植效益不高,严重制约了马铃薯产业快速发展。
2 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研究
为突破马铃薯主推技术薄弱环节的机械化“壁垒”,积极探索不同条件下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努力推进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天水市农机推广站从2013年开展实施“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集成推广”项目,从省内外引进马铃薯生产机械进行试验示范,总结提出了适宜天水推广的马铃薯全程机械化技术模式,为推进马铃薯机械化奠定了基础。
2.1 机具选型试验
根据天水市马铃薯生产情况,引进了青岛洪珠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2CM-1/2型马铃薯种植机、2TD-S2型马铃薯上土机、1JH-110型马铃薯打秧机和4U-90型马铃薯收获机,临洮中兴轻工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2CMF-2型马铃薯播种机、4UM-80型马铃薯挖掘机,山东永佳农机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3WX-200型杆式喷药机、1FMJS-125A型耙齿式残留地膜清理机,形成了马铃薯全程生产机具系统。分别对2CMF-2型马铃薯种植机、2CM-1/2型马铃薯种植机和4UM-80型马铃薯挖掘机、4U-90型马铃薯挖掘机的主要性能进行了试验测定。
通过对试验数据分析研究,对不同厂家生产的同一类型的机具作业性能指标进行比对,筛选出适宜天水市推广应用的机型,对不适宜推广应用的机型提出了改进意见。
青岛洪珠农业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马铃薯机械化生产系列机具、定西三牛农机有限公司生产的马铃薯挖掘机适宜天水市示范推广。
青岛洪珠农业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马铃薯机械化生产系列机具除了植保和耕整地环节之外实现了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系列化,机具配套有多种规格可供选择,机具设计制造水平较高,可列为首选机型。
2.2 生产成本试验
建立了对比试验,对半膜垄作、露地垄作两种技术模式各环节机械化作业与人工作业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显示,半膜垄作全程机械化作业比人工作业降低成本10 397.25元/hm2,露地垄作全程机械化作业比人工作业降低成本8 617.20元/hm2,马铃薯机械化作业与人工作业相比,可提高工效20倍以上。
2.3 技术模式研究
对应用比较广泛的半膜垄作、露地垄作和露地平作3种马铃薯栽培模式进行研究,经试验,半膜垄作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模式适宜大面积推广。
2.3.1 技术特点
采用起垄覆膜施肥播种机在耕整好的地块一次完成起垄、开沟、喷药、施肥、播种和覆膜等多道作业,每垄播种2行,2行之间薯块呈三角形插空播种(即V形播种),出苗用自动上土机覆土,机械化植保,薯块成熟后完成机械化收获。
2.3.2 主要技术工艺流程
机械深松整地→播前浅旋(根据需要)→起垄覆膜播种→机械覆土→高效植保→机械打秧→机械收获→机械捡拾废膜。
2.3.3 种植规范
起垄高15~25 cm、垄宽60~70 cm、垄距80~100cm,播种深度10~15 cm、株距25~35 cm,漏种(空穴)率≤3%,株数4.95万~6万株/hm2。
2.3.4 机具配备方案
(1)小型规模方案。配备66.15 k W以上拖拉机1台,22.05~29.40 k W四轮驱动拖拉机1台;作业机械8台,其中深松机1台、旋耕机1台、种植机1台、上土机1台、杆式喷药机1台、中耕机1台,收获机1台和残膜捡拾机1台。此方案适合规模13.33~26.67 hm2,最佳规模20hm2。适合以为千家万户农民开展农机化作业服务的农机大户采用。
(2)大中型规模方案。配备66.15 k W以上四轮驱动拖拉机1台,22.05~29.40 k W四轮驱动拖拉机3台。作业机械18台,其中深松机1台、旋耕机1台、种植机3台、2TD-S2型上土机1台、中耕机2台、喷药机3台、打秧机2台、收获机3台和残膜捡拾机2台。此方案适合规模53.33~80.00 hm2,最佳规模66.67 hm2。此方案适合土地流转规模在66.67 hm2左右的大户或专业合作社采用。
2.3.5 主推机型
主推机型有青岛洪珠农业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2CM-1/2型马铃薯种植机、2TD-S2型马铃薯上土机、1JH-110马铃薯打秧机和4U-90型马铃薯收获机,山东永佳动力有限公司生产3WX-200型杆式药机。
3 示范推广
3.1 示范带动
为了进一步大面积推广积累经验,发挥以点带面作用,在张川、秦州、武山等县区分别建立了4个马铃薯机械化示范基地,共投入马铃薯生产机具19台,完成核心示范面积183.33 hm2,辐射带动0.27万hm2。充分发挥基地建设示范带动作用,由点到面,从而带动全市的马铃薯全程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
3.2 部门联动
与天水市科技局、国家马铃薯产业体系天水综合试验站及天水市农技推广站等部门联合行动,加强农机与农艺融合,从马铃薯生产全过程统筹农机化集成技术配套,研究农机、农艺融合的最优技术模式,完善各作业环节、重点区域的农机化技术路线和经营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
3.3 宣传推动
加强宣传与培训,共召开机具现场演示会6次,媒体宣传报道12次,印发宣传材料4 000份,培训农民技术人员1 100人(次),形成了良好的推广氛围,为全面推广该技术奠定了基础。
4 结论
通过项目示范突破了旱作农业区马铃薯全程机械化作业的制约瓶颈,实现了马铃薯种植、铺膜、施肥和起垄一体化作业。解决了产量低而不稳及地膜覆盖种植用工量大的难题,探索出了适合天水特色种植的马铃薯全程机械化作业合理的技术模式,筛选和完善配套机具,推进全程机械化技术组装配套应用,有力地推动力了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路丽萍.天水市马铃薯产业现状及发展建议[J].甘肃农业,2010(05):74-75.
8.马铃薯全程机械化技术 篇八
关键词: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小麦;经济效益;效率
中图分类号:S23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6)11-0006-03
小麦是我国乃至全世界上总产量位居第二的粮食作物,我国的种植面积较大。但是纵观我国一些经济发展滞后的地区,种植小麦依然采用传统的人工撒种、手工施肥、人工除草方式,导致小麦出苗不齐、行株距不均、施肥量多、产量低。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作为一种新型推广技术,可有效改善小麦传统耕作方式存在的问题,且经济效益显著。
小麦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主要指在小麦种植的全过程中运用机械化生产技术,主要包括机械旋耕筑埂技术、机械播种施肥技术、机械化药剂除草技术、机械联合收获技术、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及机械化小麦烘干技术。在小麦种植全过程运用机械化生产技术,不仅有助于提高小麦的产量、降低种植成本,还能降低农民劳动强度。
1 小麦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
1.1 机械旋耕筑埂技术
机械化整地技术作为小麦种植的基础,常用泰山-25拖拉机配备IGX-110型旋耕机,机架和筑埂机具选用自制通用型,构成联合旋耕筑埂机组。联合旋耕筑埂机组可以一次性完成平畦、整地及筑埂三项操作。耕筑作业后的耕地土质松软、地面平整,可以用于机械化翻地和生茬地上作业。据统计,联合旋耕筑埂机组的生产效率为0.20~0.22 hm2/d。
旋耕筑埂機是在旋耕机和筑埂机之间加装机架,将筑埂机固定在通用机架的衡梁上,可以根据耕筑条件调节深浅;机架上可以根据种植需求安装不同机具,在完成旋耕后再平畦和筑埂。待小麦下茬时再播种大豆、大田起垅或开展播种作业,实现一机三用,极大地提高机车和机具利用率。为提高畦区的平整度,可在筑埂机两边内侧的尾部装悬挂的耢子或齿钉。
1.2 机械化播种技术
机械化播种技术主要是指借助机械将小麦种子按照固定的株距、行距、深度、播种量翻入土壤的技术。除满足一般的播种要求,小麦播种还应满足以下要求:一是注意土壤墒情。播种季节气候干燥需要造墒;播种季节降雨量较大需要及时排洪。二是提高整耕作质量,保证整地平整、土壤细碎。三是选择适用的播种机。四是为提高播种质量,播种前需加强机手培训。
运用机械化方式播种时,还应该把握好“三质”“三适”及“三度”。“三质”即整地质量、种子质量、播种质量;“三适”即适墒、适量、适期;“三度”即整齐度、均匀度、深浅度。其中:整齐度是指小麦的行距应该一致,播种行呈直线,地头整齐;均匀度是指播种均匀,无漏播、无断条等情况,建议采用宽行种植,行距最好控制在20~25 cm;深浅度是指小麦的播种深度最好为3~5 cm,水分不足时可将深度加至5~6 cm,砂土壤也可适当增加深度,但是不能超过6 cm。
1.3 机械化施肥技术
机械化施肥技术主要指借助某些机械,将化肥按照所需量施于土壤表层以下一定深度的施肥技术,主要有深施底肥、深施种肥及深施追肥。在对小麦施肥时,建议选用比较先进的2BF-9小麦播种施肥机。该机能够在已耕地上一次性完成开沟、播种、施肥、覆土等操作,且施肥量和施肥深浅可以调整。通常情况下,化肥应该深施于土壤6~10 cm以下。
1.4 机械化药剂除草技术
小麦属于密生型农作物,密度高行距小,因此使用动力机械除草的难度较大。传统的人工除草方式费时费工,且劳动强度大,除草效果不显著。机械化药剂除草技术具有成本低、除草效果佳等优点,可用于小麦除草。通过机械化对茎叶喷洒农药,喷药时间在小麦3~4叶期分蘖前,用药剂封闭小麦地中的土壤表面,达到防止杂草生长的目的。小麦种植面积较大且属于连片种植,建议选用3W-200悬挂横杆式喷雾机,其药箱容量大,喷杆可以折叠,性能可靠,操作简单。为最大程度发挥药剂的作用,一般选择风级低于4级的天气作业,且选用高效、低毒、残留低的药剂。
1.5 机械化联合收割技术
小麦的收割季节集中在5月,这段时间为雨季,小麦常因无法及时脱粒而长期堆放。小麦在长期堆放期间易发生霉变,进而降低产量和质量,因此保证小麦增产丰收的关键是及时收获。用稻麦联合收割机收割小麦,可以同时完成小麦的切割、输送、脱粒、分离及清选等,是理想的小麦连片种植收获机具。
1.6 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
跟水稻相比,小麦茎秆更短,柔韧性更差,产量少且容易切碎,秸秆还田更为容易。机械化收割小麦时,割茬高度控制在15 cm以下,切碎长度低于10 cm,此后均匀地抛洒在田间。为促进小麦秸秆腐解,在保证总施肥量与不还田土壤总施肥量相同的前提下,增施5 kg/667 m2的尿素作为腐熟剂,再旋耕2次,以实现灭茬的目的。
1.7 机械化小麦烘干技术
刚收获的小麦水分含量在20%左右,若不及时烘干会引起霉变,降低产量和质量,因此要及时将小麦烘干。机械化小麦烘干技术以新型谷物烘干机或多功能烘干机为载体,根据农艺要求的工艺流程,采用批式低温循环烘干方式使小麦中的含水率达到国家安全储存技术标准。机械化小麦烘干技术的操作和温度选择,需要根据小麦的含水率及用途确定。操作程序要严格按照烘干机生产厂家或者说明书进行。小麦的水分达到安全储藏标准后,在烘干机中降温冷却,并及时送至仓库中储藏。当前很多地方使用低温循环烘干机,该烘干机主要由供热装置、主机、粮食自动控制装置等构成,主机结构包括干燥箱、提升器、定时排粮结构、吸引风机、卸粮装置、传送搅拌、传动结构等。
2 小麦全程机械化生产效益分析
2.1 生产效率
nlc202309081011
小麦全程机械化生产与传统手工生产的效率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与传统的手工生产相比,小麦全程机械化生产节省工时902.4 h/hm2,比传统人工生产快近9倍。
2.2 劳动力费用
小麦全程机械化生产与传统手工生产的劳动力费用支出如表2所示。
从表2中可以看出:与传统的手中生产相比,小麦全程机械化生产节省劳动费用支出7 210元/hm2。
2.3 种肥用量
小麦机械化播种技术保证播种深度一致,因此小麦出苗齐、发芽率高、分枝多,且节省种子。同时,能够将化肥集中深施在土壤中,将肥效充分发挥出来,减少肥料用量。小麦全程机械化生产跟传统手工生产的种肥用量如表3所示。
从表3可以看出:与传统手工生产相比,小麦全程机械化生产节省种子278.1 kg/hm2,节肥145 kg/hm2。
2.4 产量
小麦机械化播种技术的播种深度、株距、行距均符合农艺技术要求,因此增产效果显著。其与传统手工生产的产量情况如表4所示。
从表4可以看出:跟传统的手中生产相比,小麦全程机械化生产多产小麦1 895 kg/667 m2。
2.5 增收节支显著
假如按照小麦1.5元/kg、小麦种子2.8元/kg、化肥2.4元/kg计算,与传统的手中生产相比,小麦全程机械化生产可节约劳动费用支出7 210元/667 m2,增收1 895×1.5=2 842.5(元/667 m2),节省小麦种子278.1×2.8元=778.6(元/667 m2);节约化肥145×2.4=348(元/667 m2)。经济效益增量为:7210+2842.5+778.6+348=11 179.1(元/667 m2)
3 结语
由对比分析结果可知:与传统手工生产相比,小麦种植全程机械化技术的经济效益显著,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刘勇.小麦全程机械化技术实践与应用—以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为例[J].安徽农机,2012(2):11-14.
[2] 陈雅丽,周敏,蔡建峰.濉 溪县小麦高产高效农机化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2(21):85-88
[3] 葛長俊.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J].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2(3):39-40.
[4] 冯娜,刘欣.小麦生产机械化技术研究[J].农业机械,2012(31):97-100.
Abstract: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main content, operation essentials and effect of wheat whole course mechanized production technology. By specific test data calculating, we analyzed work efficiency, labor expense, seed manure dosage, yield and economic benefit of wheat whole course mechanized production, which provided experience and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and benefit of wheat production.
Key words: whole course mechanized production technology; wheat; economic benefit; efficiency
9.马铃薯全程机械化技术 篇九
目前,枣庄市的粮食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0%以上,顺利跨入农机化发展高级阶段。但经济作物机械化水平较低,仍是制约农机化发展的重要“瓶颈”。为加快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进程,我们组织人员对全市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进行了深入的调研。
一、基本情况。枣庄市的经济作物除蔬菜外,主要有马铃薯、花生、地瓜等,常年种植面积约130余万亩。
(一)种植情况。
1、马铃薯种植。马铃薯主要为菜薯,分为春种夏收和夏种秋收两种,常年种植面积80万亩左右,主要分布在滕州市,是全市面积最大的经济作物。种植方式以垄作主,主要有一垄单行和一垄双行两种种植模式,平均亩种植4500穴左右,一般亩产2500-3500公斤。
2、花生种植。全市各地均有种植,比较集中的有滕州市、山亭区和峄城区,以夏种花生为主,除山地外。全市常年种植面积约40万亩左右,单产为280公斤/亩左右,是仅次于马铃薯种植面积的一项重要经济作物。品种主要有鲁花、潍花、花玉、海花系列等。
3、地瓜种植。全市的地瓜常年种植约14万亩,主要分布在山亭区。
(二)机械化生产情况。
1、马铃薯生产机械化。近年来,全市各级农机部门根据马铃薯种植实际,并积极借鉴外地先进推广工作经验,重点抓了马铃薯扶垄播种、收获机械化的推广和应用。成功研制出了适宜的马铃薯收获机械。目前,在马铃薯生产过程中,土地的耕整作业已全面机械化;小型机械扶垄播种已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但收获水平较低,全市不足10%。
2、花生生产机械化。除山地外,其他花生种植地块全部为机械化耕翻;去年在全市引进了20台花生收获机械,分别在山亭区和市中区进行了试验示范,效果较为显著。但全市花生的种植和收获还基本是人工作业。
3、地瓜生产机械化。目前,除地瓜种植的机械化耕翻重要外,在地瓜收获机械化方面仍是空白。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近几年,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办的正确领导下,枣庄市的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迈出了可喜的发展步伐,但整体水平较低,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马铃薯、花生、地瓜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相对较小,且一家一户小地块种植,不利于机械作业;二是马铃薯机播技术还存在较大的难度;三是因马铃薯属一年两季种植,生长期较短,马铃薯表皮较嫩,机收时仍有一定的破损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群众的使用;四是一家一户种植的马铃薯、花生、地瓜面积较小,不少农民群众仍习惯于人工种植和收获;五是各级用于马铃薯、花生、地瓜等经济作物机械化的推广经费不足,影响了农民群众发展经济作物的积极性;等等。
三、几点建议
(一)明确工作思路。发展马铃薯、花生、地瓜等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强机富农,全面实现农村各业机械化”的总体工作目标,深入实施经济作物农机化创新示范工程,以点带面,全面发展,解决农业种植各方面机械化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要把发展经济作物机械化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重中之重的工作,选择一至二种经济作物作为突破点,制定发展规划和工作措施,努力破解推广工作中的各种难题,加快发展步伐。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市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达到70%以上,基本实现机械化。其中马铃薯生产机械化水平达到80%以上;花生收获、覆膜播种等机械化水平达到60%以上;地瓜种植、收获机械化水平达到50%以上。
(二)完善技术路线。
1、马铃薯生产机械化技术模式。机械耕整土地—机械开沟起垄—播种——覆膜—田间管理—机械收获。以先进适用的小型机械为主。
2、花生生产机械化技术模式。春播花生:施肥-机械播种—喷施除草剂—开花前施肥—植保—机械收获或起垄—施肥-机械播种-喷撒除草剂—机械覆膜—施肥植保—机械收获。夏播花生:在小麦收获后人工直接播种,行距、株距及种植路线基本同春播花生平作。
3、地瓜生产机械化技术模式。可根据平作或垄作可参照花生生产技术模式。
(三)强化试验示范。一是利用各级新闻媒体,并充分利用各种农机培训、安全教育等机会,广泛宣传,提高农民群众自觉应用马铃薯、花生、地瓜等经济作物生产机械;二是要在做好机械的引进、试验、示范的基础上,搞好机械定型各自,并加以大力推广;三是加强示范基地建设。根据各自整体发展规划,有计划地建设一批马铃薯、花生、地瓜生产机械化示范基地(点),召开好现场会,逐步宽展到所有的乡镇和村庄,以点带面,全面快速发展。
(四)强化扶持政策。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的支持和重视。把马铃薯、花生、地瓜生产机械作为补贴重点,对种植区域有条件、有基础、积极性高的农机合作社等专业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在购机补贴上给予保证,优先进行补贴;地方政府可以追加补贴。对马铃薯、花生、地瓜等机械作业予以补贴。
(五)强化技术服务。开展技术培训,对购买经济作物机械的农户免费进行技术培训和机具操作培训,使机手懂机械工作原理,熟悉机械构造,能够熟练操作,提高机械利用率;组织农机技术人员深入到田间地头,现场进行技术服务,确保作业机械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10.马铃薯机械化种植技术 篇十
关键词:马铃薯;机械化栽培;技术要点
中图分类号:S532.0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4)-01-60-1
马铃薯是仅次于水稻、玉米和小麦的四大农作物之一,其营养丰富,含有大量淀粉和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其所含维生素C、维生素A、维生素B的含量比稻、麦、玉米都要高,所含赖氨酸也比稻麦高,有“地下苹果”之称,为食用者提供了丰富的营养能源。马铃薯作为一种粮菜兼用作物,随着产业化的进一步升级,作为加工原料和食用的需求都在逐步增大,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而人员工资的增长,又使传统栽培模式的成本太高。这样机械化栽培作为一种生产模式,以其在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机械,在大量减少用工的情况下,能大面积种植,实行统一管理,提高了管理水平,使成本下降,产量提高,防治病虫害及时,经济效益高。与传统耕作模式相比,有着明显的优势。
1品种选择
种植前首先要做的是马铃薯品种选择,应根据市场、订单等不同的需求选择种植加工品种还是鲜食品种,同时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种植早熟、中熟或晚熟品种。种薯最好选择一级原种以上级别正规繁种单位扩繁的脱毒种薯。
2整地施肥
马铃薯机械种植最好选择交通便利、土壤肥沃、地势平坦的缓坡地或岗地,土壤是中性或微酸性为佳,这样的地块有利于各种农业机械的作业,同时也有利于种植过程中的排水与通风。播种前要进行机械耕整地,整地深翻的深度要在30厘米以上,保持地表的平整。种植地块应避免前茬种植油菜、茄子等茄科作物或地下块茎作物。播种前施足基肥,一般每亩施5000公斤农家肥或150公斤商品有机肥,基肥一般是在整地的时候撒施,其他肥料可以在播种的时候沟施。同时,种植前还要考虑前茬作物的农药残留,否则会使植株生长迟缓、叶片皱缩甚至死亡。
3种薯准备
3.1品种
马铃薯的种植,品种选择非常重要,最好选择三代以内的脱毒种薯,应该根据市场需要求,选择适合当地环境条件的各种专用品种,同时也要考虑马铃薯的抗逆性,才能取得种植的丰产。
3.2种薯
小于50克可作整薯直接播种,大于50克的种薯应按机具作业要求切块。种薯切块应采用自薯顶至脐部纵切,使每一块都带有芽眼,保证顶端优势。种薯过大,则按芽眼切块,每块至少1~2个芽眼。切块工作在种植前5~7天进行,注意刀具采取消毒措施及避免交叉使用,并进行切块凉晒工作。
3.3肥料
选用尿素、马铃薯专用肥、磷酸二胺等颗粒肥料。
4机械播种
4.1机具
选用适合本地区的2CM-2型等马铃薯种植机。
4.2播种方式
播种方式采用单垄双行播种。播种机开沟、施肥后将种薯点播在开沟器开出的沟内湿土中,同时覆土、起垄、镇压。一次性完成开沟、施肥、播种、覆土、起垄等五道工序。
5技术要求
5.1整地技术要求
耕透、耙细、整平,整地后土垡最大直径≤50毫米,清除杂草、石块,达到土层虚实并存、地平土细的状态。
5.2施肥要求
一般亩施二胺、尿素30~50公斤,农家肥2~4立方米。
5.3播种期
当10厘米土壤温度稳定通过3℃~6℃时播种,采用地膜覆盖栽培可以提高地温3℃~5℃。
5.4机械化种植要求
机械化种植作业、播种量控制在140~150公斤/亩,行距600~700毫米,株距180~220毫米,播种深度150~180毫米,重、漏播率小于4%。
6播种机的调整
6.1播种量的调整
播量的调节可通过改变行距、改变流量控制来实现。调整时,种、肥箱里应分别装满种子和化肥,支起机架,使机具呈水平状态,地轮离地面能自由转动,以接近正常工作速度转动地轮若干圈,分别称出种子和化肥的质量。
6.2播深调整
拧松开沟器固定螺栓,上下移动开沟器可调整播种深度,各开沟器高度调整一致。
6.3垄高调整
通过调整起垄铲高低来实现,垄面不平整时通过调整刮垄板来进行。垄面拱顶不明显,垄顶有小沟,说明垄板太高,停机后,需降低垄板、加深入土量进行调整,以不雍土、垄形整齐为准。
6.4机具操作
按播种机使用说明与动力配套,进行调整、保养和使用;正式播种前,先在地头试播10米,检查种肥间的间距,播深、行距等各项技术指标,符合农艺要求后开始播种;播种时行进速度控制在2~2.5公里/小时;工作中保证安全生产;施颗粒状化肥时,允许混合适量的干细土,搅拌后加入肥料箱。
7马铃薯机械化种植技术效果检查
11.马铃薯全程机械化技术 篇十一
1 取得的成效
1.1 产量高
该示范区生产全程实行机械化作业, 优选鄂薯5号、青薯9号、费乌瑞它等优良品种, 采取“一推四改” (即大力推广高产高抗晚疫病脱毒马铃薯良种, 改稀大窝为合理密植、改平作为起垄栽培、改粗放用肥为配方施肥、改晚疫病见病防治为预防为主专业化统防统治) 高产创建栽培技术, 实现了高产高效。据马铃薯专家测产, 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核心示范区每0.067 hm2产量达到2 780 kg, 比全区预计平均单产1 250 kg高1 530 kg, 增产率122.4%。
1.2 节本增效
据测算, 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成本每0.067 hm2平均为853元 (不含机械装备投入) , 比全区大面积马铃薯人工生产成本平均1 080元减少了227元。按马铃薯市场价2元/kg计算, 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核心示范区专家测定单产每0.067 hm2收入5 560元, 而大面积平均单产收入仅为2 500元, 增加收入3 060元。一减一增, 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较传统人工种植增加经济效益3 287元。效益增长231.5%。
1.3 促进规模化种植及社会化服务发展
由于采取全程机械化生产, 由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提供全程机械化生产作业服务, 土地进一步向大户集中。2016年该核心示范区种植马铃薯281.3 hm2, 主要集中在10个业主种植, 其中:种植大户7户、家庭农场3个、合作社1家。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作业服务全由择实农业和黄家坪家庭农场两个新型经营服务组织就全部完成了, 并获得了176×104元的社会化生产作业服务收入。
2 主要做法
2.1 装备齐全
择实农业和黄家坪家庭农场两个新型经营服务组织近年开始引进马铃薯机械化生产装备, 特别是利用2015年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资金88×104元, 先后购买装备了东风904拖拉机、黄海金马304-604拖拉机、山东大华IS-200深松机、山东大华IGQN-150/IGQN-230旋耕机、青岛洪珠2CM-1/2播种机、青岛洪珠4U-83收获机及大中型植保喷雾器械等农机装备近30台 (套) 。机械装备配套齐全, 操作机手通过培训持证上岗。
2.2 机械化耕作
主要采取机械深松+旋耕整地, 结合增施农家有机肥, 对土壤进行培肥改良。机械深松动力采用东风904拖拉机+山东大华IS-200深松机, 旋耕动力采用黄海金马304-604拖拉机+山东大华IGQN-150/IGQN-230旋耕机。经过机械耕耘后的地块平整松软, 为机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2.3 机械化播种
机械化播种动力选择黄海金马604拖拉机加挂青岛洪珠2CM-1/2播种机作业完成。1.1 m开厢, 垄距80 cm、轮距20 cm, 株距27 cm, 密度4 500株/0.067 hm2, 每0.067 hm2用配方肥75 kg。机械化播种前, 要注意对出窖薯块进行严格的选种, 播前1~2 d晒种。切种前, 淘汰病薯, 切成25~50 g大小的机播块, 每个薯块需带1~2个芽眼。重视切刀消毒, 避免种薯交叉感染。机播种薯切块还要用稀土旱地宝100 m L兑水5 kg浸种65~75 kg, 浸泡20 min后, 捞出放在阴凉处晾干后即可机械播种。
2.4 机械化植保
采用大中型植保机械进行病虫害防治, 主要预防马铃薯晚疫病。在预防过程中注意如下3点: (1) 机械喷药时喷头距马铃薯植株保持一定的距离, 不能来回或上下摆动, 走速要均匀。 (2) 雨天和有露水时不能用药防治, 因用药被雨水冲走, 降低防治效果。喷药4 h内如遇下雨, 防治效果较差。 (3) 机械施用农药时, 必须配戴口罩及手套。操作机手要自我保护, 尽量减少裸露部位, 以免发生中毒。
2.5 机械化收获
机械化收获动力选择黄海金马604拖拉机加挂青岛洪珠4U-83收获机作业。
2.5.1 提前杀秧
正常地块提前1 d用杀秧机把薯秧割除, 田间湿度大或土湿黏重地块, 收前2~3 d割除秧苗, 以利土壤水分蒸发, 便于机械收获。一般要求将收割的秧苗运走;但当遇到较强的阳光照射同时收获的马铃薯又不能及时包装、运走, 则在不影响机械收获的情况下, 可把秧苗就近放置备用, 以便随时用其覆盖马铃薯, 避免阳光暴晒。
2.5.2 避免暴晒
机械收获时虽然选择晴天更便于机械作业、马铃薯捡拾及包装等田间操作, 但由于收获后的马铃薯经阳光暴晒后, 薯块不仅易变绿, 产生一种叫龙葵素的有毒化学物质, 而且很易腐烂变质。因此, 晴天收获时必须注意掌握好每天的收获时间, 尽量避开中午前后的高温和阳光暴晒。同时, 对于已经收获而当天不能包装或及时运走的马铃薯, 更不能被阳光直射, 应避光临时放置, 并尽快收储。
2.5.3 减少损伤
马铃薯收获前15 d要停止浇水, 便于促进薯皮老化, 减少机械损伤。参加收获田间作业人员需提前将手指甲盖剪短并佩戴手套, 减少人为薯块损伤。机械收获前, 地块两头要人工为收获机拐弯收出一定的空地, 避免机械损伤。
2.6 冷库储藏
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核心示范区项目投资500×104元, 建设了马铃薯标准化储藏冷库一座。储藏期间, 主要是要控制好温、湿度, 注意通风、换气。 (1) 库房消毒, 在储前2周左右, 用硫磺粉8~12 g熏蒸或用4 g高锰酸钾+6 g甲醛1 m3进行熏蒸, 或用百菌清烟剂熏蒸。马铃薯进库前可用多菌灵、百菌清、杀毒矾、甲霜灵锰锌均匀喷洒窖壁四周, 并用石灰水喷洒地面。 (2) 在阴凉、干燥、通风处堆放预储2~3周, 预储温度最好控制在15℃~20℃, 湿度85%~90%。 (3) 储藏初期应以降温散热、通风换气为主, 最适温度4℃;储藏中期应防冻保暖, 温度控制在1℃~3℃;储藏末期应注意通风, 温度控制在4℃。
3 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3.1 丘陵山地宜机化土地整治
丘陵山区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的最大障碍在于地块分散、高低错落、宜机性差。因此, 结合实施国土整治、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农业生产基础项目, 进行水平条田化、缓坡化或斜线式梯台等宜机化土地整治, 可以大大改善农业机械化生产田间作业基础条件。
3.2 农机农艺融合
传统的马铃薯种植技术与机械化生产作业方式存在一定的不协调性, 这就要求农艺农机加强融合。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和农机技术推广人员要建立密切联系, 既要体现高产栽培技术要求, 又要方便农业机械田间作业, 实现增产节本、高产高效。
3.3 适度规模化生产
12.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 篇十二
经过多年的水稻机械化生产实践, 经过农机推广工作人员反复试验研究、探索, 总结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水稻机械化技术操作规程》, 保证了插秧质量, 提高了插秧劳动生产率, 抢农时, 争积温, 促进了水稻产量的稳定提高。该项技术在我县已大面积推广应用, 它涉及棚盘育秧、机械整地、机械插秧、机械收获等生产环节, 具体操作规程如下:
1 水稻棚盘育秧技术
1) 盘土配制。本田土含量占85%, 腐殖土或草碳土占15%, 采用3次混拌法拌匀盘土药剂和化肥, 保证盘土粘结力, 提高秧片强度。
2) 播种。使用人力播种器, 严格控制播种量, 保证播种分布均匀, 秧苗整齐。在插秧机取秧量调至中间位置时, 单臂取秧常规的为3~5株/次, 稀植的为2~3株/次。
3) 盘土规格。厚度应控制在2~2.7cm, 其中:盖籽土厚0.3~0.4cm, 秧片宽度必须控制在于27~28cm, 四边平整, 保证插秧时秧片不卡箱和不出现断苗现象。
2 水田机械化整地技术
1) 基础整地。基础整地应用激光平地技术, 用激光机平地后, 可节省土地9%, 节水20%, 提高产量20%~30%, 并提高化肥利用率等。
2) 插秧前整地。插秧前使用碎土搅浆平地机作业, 具有田面平整、田表无稻茬、作业遍数少等优点。使用碎土搅浆平地机应注意:配套动力应选择284~404型拖拉机, 654型机身质量过大, 轧过后的轮辙难以平掉;选择碎土搅浆平地机作业幅宽要与动力机械相配套, 一般284型配2m幅宽较适宜;提早顶凌整地, 水耙轮在4月20日开始整地, 而碎土搅浆平地机应在4月10日开始整地。碎土搅浆后, 土质较疏松, 尤其是黑土地, 既要防止泡田时间长, 造成机车陷车, 又要争取沉降时间, 所以要把握好时间。
3 泡田技术
根据插秧作业时间决定泡田时间。一般沙壤地泡2~3天, 粘壤地泡3~4天, 放水沉淀后的田面应无硬块, 泥浆呈花达水, 用一节手指划出现沟并徐徐游合时为适宜机插, 过软继续沉淀, 过硬水耙后再沉淀, 直至达到要求。
4 水稻机械插秧技术
采用2ZT-9356型插秧机或韩国“水上漂”进行插秧作用, 机插同时可以进行深施肥。具体操作要求如下:
1) 插秧机下田前要考虑好插秧行走路线和转移地块进出时的路线。
2) 插秧时, 靠田边应留出一幅插秧机的作业宽度。插秧到两端地头时, 两端地头各留下一幅插秧机的作业宽度。
3) 在插秧作业转向时, 要切断栽植动力, 完成转向后再接合栽植动力继续作业。
4) 在往秧箱上初装秧片时, 可将秧片截取不等长度装入秧箱, 作业中可错开时间给各箱续秧, 边插边续即可完成, 减少停机次数。
5 水稻机械收获技术
通过对收获方式和现有收获机的调查, 认为收获方式应以6:2:2为宜, 即60%的面积割晒, 20%的面积半喂入收获和20%全喂入收获。3种收获方式的具体运用如下:
1) 寒地水稻站秆成熟, 茎秆量大, 在收获时难以清选;另外, 收获时气温低, 无处晾晒, 所以要以割晒为主。
2) 半喂入方式可提前收获, 糙碎低;全喂入工效高, 后期收获质量也不差, 更重要的是便于拾禾作业。所以半喂入与全喂入并行不悖, 不能互相替代, 要按比例分配。
6 粮食处理机械化技术
13.马铃薯全程机械化技术 篇十三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马铃薯;技术模式;播种机;排种装置
中图分类号:S223.2+4;S5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4)11-0029-02
辽西地区是辽宁省马铃薯主要种植区,其马铃薯种植习惯为大垄双行模式,即大垄距800 mm,垄上2小行,播种时由人工完成摆放薯种、施肥、培土、覆膜、打药等过程。这种模式采用机械化作业时,由于拖拉机轮距原因,无法达到800 mm垄距;若缩小大垄距,拖拉机轮就会刮碰到相邻行地膜,影响作业质量。为此,结合当地马铃薯栽培习惯,在研究马铃薯栽培农艺基础上,建立一种适应机械化作业的马铃薯大垄三行栽培模式,以解决现有大垄双行马铃薯播种机因垄距与拖拉机轮距不相匹配的问题。
1 马铃薯大垄三行机械化种植模式
马铃薯机械化生产技术就是将先进的农艺高产技术,通过机械化这一载体,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大量节省劳动力和生产费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从而提升马铃薯生产水平,增加广大农户的收益。马铃薯的种植与收获是马铃薯生产的主要环节,研究这两个环节的机械化是实现马铃薯生产机械化的关键。
马铃薯大垄三行机械化作业模式是指在1 200 mm大垄上种植3行马铃薯(如图1所示),与大垄距800 mm、垄上2小行相当,同时施行行间施肥、药剂灭草、铺膜及膜下滴灌的栽培模式。使用2BM-3型大垄三行马铃薯铺膜播种机进行大垄三行播种作业,可一次完成开沟、播种、施化肥、覆膜、打药、铺滴灌带等多道工序。收获时,先使用1JH-100型马铃薯杀秧机进行杀秧作业,然后使用4U-2型马铃薯收获机进行田间收获作业,可一次性完成挖掘、薯土分离、机后铺薯块3道工序,作业后将马铃薯条置于地表,由人工捡拾装袋,实现马铃薯主要生产过程机械化作业。
2 大垄三行马铃薯铺膜播种机具
根据马铃薯大垄三行栽培模式,遵循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原则,研究设计出2BM-3型大垄三行马铃薯铺膜播种机。该机具集播种、施肥、覆膜、铺滴灌带、打药功能于一体。使用该机具进行马铃薯种植,可一次完成开沟、施肥、播种、覆土、打药、铺滴灌带、覆地膜等作业,实现马铃薯种植机械化。
2BM-3型大垄三行马铃薯铺膜播种机由投种单体、施肥装置、搅土成大垄台装置、覆土装置、打药装置、铺膜装置等组成(如图2所示)。
工作时,拖拉机牵引机具在整好的地块上前行,由前置施肥开沟器进行开沟,施肥器将化肥施在沟内,投种单体同时进行排种;搅土成大垄台装置与覆土装置对种子、肥料覆土并形成大垄台,随后在台面上喷施灭草剂、铺滴灌带、覆膜,即完成全套农艺过程。该机具作业后的参数为:大垄1 200 mm、小垄250~280 mm、株距170~314 mm、覆膜后垄台宽700~800 mm,适宜常用的拖拉机作业,真正做到农机农艺相结合。
排种装置是该马铃薯播种机的核心工作部件,采用链勺式排种装置,主要由种箱、排种勺链、投种导管等组成(如图3所示)。
该排种装置工作时,驱动轮通过链条传动带动排种勺链作环形运动,其上均匀布置勺碗。当排种勺链在种箱中由下向上穿行时,其上的勺碗连续不断地将种块从种子箱中取出、升起、并运送至投种导管中;种块在投种导管中等距运行后,落入已开出的沟内。由于排种勺在排种勺链上分布均匀,且勺内只舀取一块种块,因此经过投种导管等距排种后,落到种沟中的种块间距一致,且不重种、不漏种,能够确保作物均匀生长。
3 结论
近年来,结合中央财政农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农作物高效复种模式及配套技术推广”及辽宁省科技厅项目“马铃薯花生复种机械化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两项课题,在辽西地区的试验示范结果表明:马铃薯大垄三行机械化种植模式配合2BM-3型大垄三行马铃薯铺膜播种机作业,可一次完成开沟、施肥、播种、起大垄台、种肥覆土、施除草剂、覆地膜、铺滴灌带等农艺过程,实现马铃薯种植机械化作业,省工、省时、节水、省费用,且增产效果明显,大大增加了广大马铃薯种植户的收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参考文献
[1] 俞学辉,吴英善.马铃薯机械化栽培技术[J].农业机械,2008(13):43-44.
[2] 杜宏伟,尚书旗,杨然兵,等.我国马铃薯机械化播种排种技术研究与分析[J].农机化研究,2011(2):214-217.
[3] 李伟红.2CM-2型马铃薯播种机的结构与性能研究[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2(5):16-17.
【马铃薯全程机械化技术】推荐阅读:
马铃薯生产机械化09-16
秋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06-10
2011马铃薯产业工作总结09-14
巉口镇马铃薯经销协会简介09-20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学反思07-06
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的教学反思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