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共12篇)
1.战略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篇一
仓库管理软件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企业的仓库管理在企业的日常管理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文章通过三个部分来分析讲解仓库管理软件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第一部分:
如何管理好很乱的仓库
仓库管理现在在企业的发展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一些大的企业,不但有专门的仓管人员,并且还配置了先进的仓库管理软件平台,所以,如何管理好很乱的仓库,我们不妨参考一下大型企业的方法:
1,有制度。其实任何企业的管理都离开不了制度的约束,小到货物的摆放,大到进出库的程序,都应该有一个可以遵循的制度,这样才能井井有条的来做,井井有条就是治乱的开始。
2,有平台。仅有制度还不行,仓库的乱是我们都不愿意看到的,最终结果的造成,都是来源于我们在乱之前没有畅通的信息流,如果我们清清楚楚的知道,哪些货物应该多进,什么货物有破损应该何时交谁处理,那么仓库管理就不在盲目,所以,一个适合自身发展的中小企业仓库管理软件平台很有利于仓库的管理。
3,执行力。有了制度,有了,剩下最重要的就是执行力了,强化执行力,根据软件上的仓库信息,按制度执行,这样再乱的仓库,都会管理好的。
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有一些小企业或者商铺,由于自身实力的限制,在选择商铺仓库管理软件时,一定要量力而行,依据自身的条件,选择经济又实用的仓库管理软件也非常重要。
管理仓库方法各种各样,但最终目的却仅有一个,就是发展自己的企业。定制度、引进软件、强化执行力,提前做好准备,夯实根基,做成大企业那是早晚的事。
第二部分:
仓库管理软件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库房管理作为企业物质管理的基础,并直接通过进、销、存反映企业状况,库房管理混乱则企业管理混乱,企业管理混乱则企业发展无望。仓库管理软件作为库房管理的重要工具,在企业的管理中发挥中无比重要的作用,大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改善工作效率
库房管理停留在粗放状态的企业,大多数库房管理信息化落后,库房管理仍然采
用人工纸质记帐的方式,账目混乱,各账目的查询极为困难。相当一部分的库房信息都存在于管理员的头脑中,如果遇上人事变更,新的管理员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熟悉库房情况,这给库房管理平添了许多困难。而仓库管理软件的采用可以很彻底的改变这一局面,可以方便库房各种数据的查询,更不会受到人事变动的影响,进而改善企业整个的工作效率。
2,节省劳动力成本
企业能否做好仓库管理工作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劳动力管理。然而随着企业规模的壮大以及经济的发展,人工处理的程序越来越复杂,劳动力成本占库存成本的比例越来越大。是否能够分配好劳动力资源进行有效运作是高效仓库管理的重要评判标准之一。仓库管理软件的引入,可以帮助管理者大大减少人工仓库管理员工的数目,并且可以利用库房管理软件来评估劳动力工人的绩效。
3,降低错误风险
如今的仓库作业和库存控制作业已十分复杂多样化,仅靠人工记忆和手工录入,来抄写入库单和整理领料单,工作量大,工作重复,不但费时费力,而且容易出错。如果不能保证正确的进货、验收、质量保证及发货,就会导致浪费时间、产生库存、延迟交货、增加成本以致失去为客户服务的机会,进而会影响到企业的竞争力,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因此,在降低库房错误风险上,企业仓库管理软件的作用尤为明显。
4,调度作用
库房处于生产与销售、批发与零售以及采购与生产的中间地位,处于企业物流环节上处于中心地位。库房管理软件不但可以实现包括进出货管理、库存管理、订单管理、补货策略等作用,还可以实现与运输管理、客户管理、员工管理之间的衔接,为公司提供仓储、配送、综合物流一系列的信息化服务。整体上起到了公司运作的重要调度作用。
结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库房管理软件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所以,为了能更好的管理好企业的库房,为了能让企业管理跟得上经济发展的步伐,引进先进的仓库管理软件,对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上都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措施。
第三部分:
有没有比较好用的仓库管理软件
有没有比较好用的仓库管理软件?有,这个可以有,也确实真的有!不信?正在用百度度过来度过去的您,可以再百度一下:中小企业仓库管理软件,不说一大把,确实几十页,不过可要小心了,这玩意必须买个放心的,弄不好数据丢失,可不是好整的啊。
有好多夫妻店啊,兄弟店啊,姐妹店啊等等,租了个商铺,打理起来不容易,为图个方便确实应该买套商铺仓库管理软件,这样,铺前铺后管理方便,钞票才能滚进来啊!但是,买这玩意,关键的还是好用不好用啊,广告满天吹,好用的可就真的稀少了。
首先,先整个试用版,觉得质量不错再选择。如果试用一关过不了,那就不容易hold了,当然,新手使用不顺可不算。
其次,看售后保证,虽然这个不好判断(买有买呢咋判断啊),但也有好法,就是看这家软件公司有没有终身免费版的仓库管理软件,更看这版本有没有终身免费升级还终身服务,这样,才能看出来,这个企业是不是真心为大家服务、是不是真的比较好用。终身免费使用、终身免费升级、终身免费服务,能过得了这三关的,无论什么公司都没有几个,不信,上面这几个词您复制到百度里面试一下!搜到的,我保证确实是比较好用的,质量也确实是不错的。
唉,中小企业生存不容易,找仓库管理软件可一定要擦亮眼睛了!
2.战略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篇二
一、预算管理能够提高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的合理性
企业的预算管理工作并不是仅仅由财务管理部门单独完成的, 预算管理工作涉及到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规划, 必须由企业高层决策机构和企业各部门主要领导人员的配合。在企业其它方面的管理工作中, 往往使用自上而下的领导机制和监督机制, 而预算管理工作有所不同, 预算管理工作不仅要有自上而下的领导指挥, 还需自下而上的沟通建议, 这种科学的探讨机制使企业的决策者能够获得各方面不同意见和多角度思考方式, 最终制定出更加合理的企业发展战略, 促进企业的更好发展。另外, 如果企业的战略规划工作和领导工作仅仅由领导决策层和财务管理机构进行, 企业的其它下属机构将失去参与企业高层活动的机会, 会导致企业的工作人员由于不了解企业的具体情况而失去对公司科学的认识, 影响工作水平。企业的员工如果不能参与到规划工作当中, 员工的责任意识和工作热情也会受到很大的伤害。预算管理工作能够将企业各部门的工作人员集中起来, 在理性的氛围中进行企业发展规划探讨, 提高企业员工的责任意识和工作积极性, 并科学的制定企业每一个部门的预算管理方案, 既能够使企业的发展规划更加合理, 又能够使各部门员工在交流沟通当中增进了解, 使企业在友好祥和的氛围中更好发展。
二、预算管理可以使企业获得更加满意的经济效益
预算管理工作首先可以使企业建立起更加科学的经营指标和成本费用控制目标, 无论是企业的原材料采购, 还是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企业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 参考企业各部门工作人员的意见, 制定出成本费用控制目标, 在企业实际经营发展的过程中, 企业可以将每一阶段的预算管理情况是否达到目标进行考察, 并且将各个时间段的预算管理情况和全年的预算管理目标进行对比, 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预算管理科学性。企业在工作过程中, 将预算管理与员工绩效考核有机科学的结合起来, 切实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使每一位员工在工作当中, 参考预算管理目标, 对自己的工作规划进行细化, 并且尽力完成预算管理规划的目标, 从而能获得更加满意的经济收入;同时, 企业可以通过预算建立责任中心制度, 在企业的每一个下属部门设置预算管理中心, 对企业各部门每一项成本费用进行严格的跟踪调查和统计分析, 使企业能够尽可能的节约各项成本费用, 实现降本增效的目标, 因此, 实施预算管理不仅能使企业节约很多不必要的成本费用开支, 又能够使企业的员工获得更高的工作积极性, 使企业能够获得更加满意的经济效益。
三、预算管理工作可以提高企业抵御经营风险的能力
传统的企业管理方式存在很多不科学的问题, 容易导致企业出现经营风险。企业如果仅仅在出现问题时再进行错误的纠正, 企业将会承担高昂的纠偏成本。而预算管理工作的有效推行, 可以使企业对未来较长一段时期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规划, 有效的避免因计划准备不足而导致的经营风险。预算管理工作的高效进行, 还能使企业节约大量的成本资金, 这些成本资金会成为企业遭遇经营风险时的应急资金, 如果企业出现经营风险, 就可以启动这些资金使企业渡过难关, 避免因经营风险出现较大的经济损失。企业可以根据年度销售、生产经营预算以及投资预算, 制定年度资金预算, 并在年度预算的基础上, 每月编制月度资金收支预算, 通过资金预算, 有计划的进行筹资和融资, 合理安排使用资金, 有效的降低了资金成本, 并将节约的资金成本作为企业抗风险资金, 同时也提升了企业的经营效益, 使企业通过科学的预算管理工作获得更高的抗风险能力。
四、预算管理能够提升企业的内部控制能力
预算管理工作是一项覆盖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的大型管理工作, 企业各个下属部门在进行规划工作的过程中都必须参考企业的预算管理方案, 按照预算管理方案的要求制定本部门的工作规划。因此, 预算管理工作不仅仅是简单的对资金进行管理的工作, 也是一项对企业内部管理机制的完善具有促进作用的工作。企业的下属部门会将本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与企业预算管理方案进行对比, 并根据对比发现的差异调整本部门的预算管理方案。尤其在当今信息化时代, 我们可依托信息化技术平台, 将预算管理目标嵌入到信息化管理系统中, 实现预算与实际执行的跟踪比较与监督控制, 因此, 预算管理工作的推行使企业下属部门获得了科学的管理方案, 促进企业的下属部门制定更加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水平。
五、预算管理能够提高企业管理方式的科学性
企业的管理模式对企业的经济效益至关重要, 如果企业缺乏科学的管理模式, 企业的管理工作将无法高效开展。企业的预算管理工作, 能够以企业的经济效益目标作为基础, 对企业未来发展状况进行预测, 并且结合企业现阶段发展状况为企业制定出翔实的预算管理方案, 因此, 预算管理的实施可以很大程度上促进企业管理模式的转变, 使企业不再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到员工管理当中, 只需要将每一位员工所需承担的预算管理任务进行层层下发, 并合理的将预算管理业绩与员工的薪资待遇相结合, 就能够实现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目的。另外, 预算管理作为一种对企业员工具备约束力的制度, 应具有符合企业经营管理实际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如果没有科学的预算管理制度为基础, 容易出现管理指导上的偏差, 企业的员工将在具体工作中无所适从, 不知道自己怎样做才能为企业控制成本, 而企业的领导人有了预算管理方案的指导, 能够以更加科学的方式投入到管理工作当中, 就能切实提高管理水平。有了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 企业员工就能够充分认清企业预算执行的情况, 加强对自己的要求, 提升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在工作中主动为企业降本增效作贡献, 使企业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实施预算管理还能够从根本上改变企业的管理结构, 企业的管理只需要按照预算管理方案的要求进行督导, 不再需要对每一个员工进行深入的监督, 使管理工作变得简单, 有效的降低管理成本, 为企业节约更多的经营成本。
六、结束语
在我国市场经济体系逐步完善的背景下, 我国很多企业都将完善预算管理机制作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企业的预算管理工作是企业管理工作中至关重要的部分, 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和责任意识, 也能够使企业获得更高的抵御风险的能力, 提高企业发展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企业的预算管理还能够将企业的管理方式转变为科学的间接管理方式, 使企业能够在管理环节上节约大量的人力成本和物力成本, 将更多的资金用来提高企业竞争力。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完善, 我国各大企业面临着的竞争压力日益激烈, 预算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较为重要的一个部分。实践证明, 越早开始预算管理的企业能尽快提升竞争力, 因此分析预算管理的情况并探讨预算管理在企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对提高企业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预算管理,企业管理,重要性
参考文献
[1]谢阳春, 王春华.预算管理及其在我国企业中的运用[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4 (03) .
[2]刘亚坤.预算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作用[J].科技资讯, 2014 (04) .
3.电子管理在档案管理中的重要性 篇三
关键词:电子管理 图书档案管理 重要性
将图书档案进行电子管理最终形成电子档案,电子档案就是将具有一定价值的数据或文件进行整理、归档和保存而形成的电子文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这种方便、快捷、有效的管理方式在图书管理中大受欢迎,提升了图书管理的电子化水平,成为图书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最佳选择。
一.电子档案管理的优越性体现
1.电子档案方便快捷,能提高工作效率。相较于传统人工管理方式,电子档案管理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方便快捷,工作人员无需再进行繁重的手工操作,只需用计算机处理图书的归档、检索等工作,这大大减轻了档案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电子档案管理的准确性很高,操作起来也相对简单,增删信息的流程被简化,有效提高图书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之外,电子档案的传输速度也相应加快,档案管理者通过网络传播就可以将档案传输给需要者,达到网络资源共享的目的。
2.电子档案管理能够防止文件丢失。传统图书档案管理都是纸质存档,很容易丢失或者损坏,一旦丢失或者遗漏文件只能靠拆卷重装来补救,繁重的工作给图书管理者增加了不小的负担和麻烦。电子档案管理就避免了这一问题的出现,本来进行纸质归档的文件上传到网络以后,可以随时补漏增缺,可以多复制几份进行存档,就不会出现文件丢失等问题。
3.电子档案管理形式多样,易于保存。传统的纸质图书档案保存方式较为单一,电子档案则不同,它的存储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文字、图形、音像,影像等都可以保存在浩瀚的网络媒介中。纸质档案存在着被人乱涂乱画或被有意销毁的弊端,一旦损坏,很难有备份可以参考,那么,电子档案则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它能够将图书档案长久的安全的保存下去,供人调配使用。
二.加强电子图书档案管理的策略
虽然电子档案在实际应用中已经取得了较多的成绩,但是在具体的图书档案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电子图书档案管理的网络安全性问题,电子图书档案管理制度存在不完善现象,以及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有待提高等。因此,就电子图书档案管理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下面将一一提出解决策略。
1.提高电子图书档案存放空间的安全性。电子图书档案的存放环境是保障其信息安全可靠的基本条件,加强电子图书档案管理首先应该强化对电子图书档案存放环境的保护措施。因此,需要工作人员对办公场所加强管理,防止发生电击、火灾等突发事件,保证电子档案能够有一个安全可靠的存储环境。与此同时,工作人员最好将电子档案进行多个备份处理,放在不同的存储位置能够保证发生意外时及时予以补救。尤其是遇到电脑病毒入侵或者其他破坏程序的侵害时,因为有多个备份,就不必担心数据或文件大量丢失。
2.完善电子图书档案管理制度。在电子图书档案管理过程中,为了确保文件或数据的存储安全,务必要加强管理制度设计。要培养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工作人员来负责电子图书档案的编制工作,进行编制设计时要以确保文件真实可靠为前提和依据。而且,工作人员要以档案的级别作为划分依据,及时对图书档案进行整理、归档和保存,在存储之前必须要交给审查人员核实,以确保存储数据的准确无误。例如,针对单位档案的馆藏状况进行系统化整理,根据档案资料的实际情况来确定电子存储方式,包括照相机、扫描仪或者光盘的恰当使用,从而建立起相对完整的电子图书档案管理制度。
3.加强电子图书档案系统管理设计。除了提高电子图书档案的存放安全性以及完善电子图书档案管理制度以外,加强电子图书档案系统管理设计也显得尤为必要。电子图书档案管理系统的不健全会直接影响信息安全性,所以针对这一问题,需要设计者在设计管理系统时进行加密设计,并且定期更换密码,设置访问权限,以防止任何不法分子通过某些途径获取信息,破坏电子图书档案信息。同时,规定时间内要对管理系统进行维修和保护,防止病毒侵入而产生系统漏洞,以保障电子图书档案系统的安全性。
4.提升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水平。电子图书档案管理系统省去了大部分人力,但是并不意味着不用任何人力就能完成整个系统的运作,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决定了电子图书档案管理系统能否正常高校运行。所以,为了保证操作的安全,还应该加强培训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水平,包括对计算机技术的掌控能力和网络知识水平等。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当下,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电子科学技术,将电子档案运用到图书管理工作中,用智能机器取代人工操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那么,在档案信息化的建设中,需要人类将硬件开发与软件技术相结合,并且完善和健全电子图书档案管理制度,培养高素质的图书档案管理人才,提高电子文件制作,最终建构起一套完整的电子图书档案管理系统,以提高图书管理的工作效率。
4.战略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篇四
绩效考核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项重要活动,对公司长期且持续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HR流行一句话“成也绩效考核,败也绩效考核”。没有有效的绩效考核,就没有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
一、绩效及绩效管理定义的界定
简而言之,所谓绩效即是企业中员工的综合表现。它涉及到员工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业绩,也涉及到员工的发展前景、进一步培训的需要等。而绩效管理是一套建立在组织与个人间有系统的管理活动过程,主要用来评估员工的工作能力与表现及其结果实现程度,希望通过提供给员工适当的成长发展训练,以提升目标达成的可能性与整体组织的效能。
二、绩效的特点以及影响因素 绩效具有三个特点: 一是多因性。绩效是受到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并不是哪一个单一因素就可以决定的,而要受制于内外多种因素影响。影响绩效的因素主要有:激励条件、技能、环境与机会,其中前两者属于内部的、主观性影响因素,后两者则是外部的、客观性影响因素。
二是多维性。即需沿多种纬度或方面去分析与考评,需要综合考虑,逐一评估,根据各纬度考核权重不等,考评侧重点则会不同。
三是动态性。员工的绩效是会变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绩效差的可能改进转好,绩效好的也可能退化变差,因此管理者切不可凭一时印象,以僵化的观点看待员工的绩效情况。
三、企业导入绩效管理的作用 1.组织层面:一个有效的绩效管理系统对于企业的健康发展是非常重要的。经济一体化的加快使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在其他各项条件都日趋相同的情况下,人是最为重要的可变因素,决定着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能否取胜。对员工的有效管理是企业实现发展目标的关键,而绩效考核是对员工进行有效管理的根本。企业必须能透过绩效管理的过程和结果,不断地进行组织学习,通过了解绩效指标与战略目标间因果关系,达到改进战略规划和提高经营绩效管理的效率。
绩效管理系统的另一主要功能就是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强化过程、关注结果。企业通过绩效管理系统对于目标在任务的层面进行了有效分解和管理,并进行及时跟踪和评估,从而在过程控制的层面保证了企业目标的实现,有效推动了企业运营系统的高效运转,以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
2.人力资源层面:绩效管理可以推动 人力资源管理的系统化。企业的健康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其标志就是关键员工的向心力和员工的高绩效状态,而这种标志的形成直接取决于绩效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其科学化程度以及与人力资源其他模块的链接情况。
绩效管理体系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对人力资源其他模块加以整合。(1)用于培训与发展。经过一个绩效管理周期,确定了绩效考核的结果,针对该结果对员工的绩效进行分析,对被考核者影响绩效水平的部分进行培训。人力资源部门则根据员工目前绩效中有待改进的方面,设计整
体的培训开发计划,并帮助主管和员工共同实施培训开发。(2)用于薪酬的分配。以绩效管理体系的设计和实施为契机,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付薪观念,通过绩效评估与薪酬的全面链接激励员工不断地提高自身绩效。
(3)用于职务调整。对于考评在良好及以上等级、有发展潜力的员工,进行职位晋升或作为公司储备干部;对因工作环境不适应而造成绩效不佳的员工进行岗位调整;对因胜任力低或工作能动性差导致绩效不佳的员工予以降职或再培训。
(4)用于员工个人发展计划。一方面,员工能够了解自己的绩效水平,并可以通过比较而感受到企业对自己的认同和尊重;另一方面,绩效管理能为员工发现问题、找出差距、制定相应的计划和改进措施提供途径,为员工树立更高的目标,超越自我、实现自我。
绩效管理把人力资源的各项功能整合为一个内在联系的整体、促进员工内在潜能的提升以及员工目标与企业目标共识的达成。
3.员工层面:绩效管理可以提升员工工作的动机水平,起到约束员工工作行为的作用。
员工的动机水平是确保企业高效运作的基本前提,而绩效管理可以系统的通过两个方面提升员工工作的动机水平。一方面,绩效管理往往与工资收入挂钩,也就是说,员工的行为表现与预期结果均与自身的收入挂钩。薪酬关系到每个员工的切身利益,合理有效的绩效考核能够使企业根据员工的表现实行奖赏和惩罚,有利于调动工作认真努力的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使不认真努力的员工认识到自身的缺点和不足,从而克服缺点、改正不足。另一方面是企业通过目标设定以及目标管理制度,激励员工的奋斗热情和潜力,全体员工认真努力为企业创造利润,有利于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提高。
其次,绩效管理通过对员工清晰地表达组织和工作对员工的行为和绩效期望,使员工能够正确地选择自身的行为,最终能够将员工的努力和贡献纳入到帮助企业完成其目标,提升其核心能力的轨道中来。
再次,企业以KPI指标为核心的绩效考核体系和任职资格体系为核心的职业化行为评价体系构建了对人力资源的控制机制,对员工的工作行为以及工作结果起到了一定的控制作用。
5.战略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篇五
15春行政管理(专科)
试论行政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姓名:张小丽
专业类别:15春行政管理专科 学号:***60
指导老师:鄢老师
试论行政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企业管理工作已不仅仅是单一在企业特定的工作岗位,各行各业都迫切需要全面的行政管理人才,根据各类企业的规模和需求不同的岗位名称:行政总经理、行政总监、行政经理、办公室主任、秘书,总而言之行政管理人员相对于企业来说就象是一个家庭的主妇、管家,负责所有的后勤事务,保证企业正常运作。
关键词:企业管理、行政管理、核心竞争力、激励机制
前言:随着人们法治观念的不断增强,行政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显,企业管理需要进一步规范化,这不仅关系到企业管理效率的提高,甚至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充分认识行政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行政管理在企业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提高企业管理效率的对策,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企业管理的地位及作用
1、行政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
企业管理是行政管理理论在企业中的具体运用。企业管理区别于一般的行政管理,在其广度、深度、重要性及敏感性等方面也都不同于其他方面,具有相当的特殊性。企业管理更注重内容和实质,尽量减少繁文缉节,而且相对比较直接地与企业的经济效益相联系,即更讲究实效。企业的行政管理往往根据企业实际需要,对企业管理的诸多制度、程序、环节、形式、图表、文件等进行
剪裁和调整,使之变得精练、实用、简洁、便利、省时、省钱。企业管理工作具有灵活性。
因此,在现代企业中,行政管理部门是企业重要的管理部门。做好行政管理工作是企业有效运转的重要前提,也是经营者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一个切入点。
企业管理能够保证企业平稳有序健康发展。企业管理存在于行政管理之中,与企业的发展息息相关,而企业在发展中必然会遇到一些困难。如政治环境因素能影响政府的发展,争取有利企业的政治环境就是行政管理的的任务之一。同时,解决员工思想问题,了解员工思想动态,正确引导员工思想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也是行政管理的一个重要职责。
企业管理能够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除了经济实力以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上。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需要行政管理的正确引导与配合,企业通过行政管理,才能努力打造学习型企业,使企业不断注入新鲜血液,接受先进的管理理念与经营管理技术,并转化到生产中,使企业充满活力,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2、行政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企业中的行政管理工作可以说是千头万绪、纷繁复杂。企业人员每天都面临着大量的、琐碎的、不起眼的事务。但是,这些事务只不过是行政管理这棵大树上的枝枝叶叶而已。概括起来说,行政管理在企业中主要有管理、协调、服务三大功能;其中管理是主干,协调是核心,服务是根本。概而言之,行政管理的实质就是服务。企业专门的行政管理部门(通常称为办公室、总经理 2
办公室、行政人事部之类)担负着企业管理的组织实施、具体操作,是行政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部分、一个环节,是整个行政管理系统中的一个小系统。企业部门担负着种种行政事务工作,使领导和员工从繁重、琐碎的行政事务和生活琐事中解脱出来,可以集中精力、轻装上阵,全力投入生产经营之中,企业部门主要职责是考虑公司的发展战略,探讨公司的组织架构,任用公司的各级干部,实施公司的经营方针,解决公司所面临的重大问题等等。企业部门还必须在“管理”、“协调”和“服务”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从“管理”方面来说,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不能满足于在日常事务的层次上做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还必须在公司的经营理念、管理策略、企业精神、企业文化、用人政策等重大问题上有自己的思考,并且高屋建瓴地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贯彻落实,成为企业领导不可缺少的臂膀。
从“协调”方面来说,企业行政管理部门担负着协调公司内部各部门间的关系、协调公司与社会其他机构和企业部门的非业务关系重任。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对企业内部各部门间关系的协调,是以对计划的分工执行和控制为基础的。在执行计划控制的过程中,企业管理部门应该对各部门的计划执行情况和执行进度进行协调,以调整好企业内部的整体计划的实施。同时,还应该对各部门在执行工作计划的过程中在日常事务上所发生的矛盾冲突进行调解,使企业各部门之间能够团结和协调一致,维持政府的稳定和正常运行。企业管理的另一项协调任务,是协调本公司同其他企业、社会机构和政府部门的非业务 3
关系。这种关系之所以是非业务的,是因为企业的运行是在各部门明确分工的基础上才得以健康而稳定地进行的。其主要内容是在维护企业的基本权益的基础上,发展同社会各有关单位的友好交往,缓解矛盾冲突,从而为企业争取一个好的生存环境。
从“服务”方面来说,企业行政管理部门要甘当幕后英雄的角色。因为行政服务干得再出色,毕竟是服务企业的最终目的的。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特别是后勤服务工作,永远不要奢望成为企业关注的”中心”。否则,就影响了企业各方面的工作,影响了企业最终目的的实现,企业管理的理想境界应该是“润物细无声”。企业的行政管理必须时刻着眼于为企业的经济利益服务,反对“为管理而管理”;必须坚决摈弃形式主义,切实讲究实效;必须大力讲究勤俭节约,反对大手大脚;必须根据公司实际需要和可能采取灵活变通的方式方法,一切以公司利益为最高原则,反对泥古不化、因循守旧;最后,企业管理最终要落实到确立服务观念,克服老爷作风和衙门习气,切实搞好服务上来。
总之,企业管理在行政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是,许多企业在行政管理中还存在这样和那样的问题,因此,分析企业在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这对于探讨提高企业管理效率的对策是很有意义的。
二、现行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规范程度不够,观念陈旧
不少企业的管理方法仍停留在订制度,补台帐、翻报表、算奖金等等。还有些领导仅仅满足于听汇报,作报告,这些不切实 4
际的管理方法,只会引起职工的不满。企业管理的不够规范也导致了企业发展的方向不明、定位不准,企业内部各个环节之间脱节,推诿扯皮现象屡屡发生。我国企业因此而发展后劲不足、创新不够、竞争不强。面对近年来势凶猛的金融危机,许多企业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应对而是手足无措,使得企业的经济效益不断下降体制。
2、人力资源管理方式有待提高
部分企业只重眼前利益,缺乏长远规划,面对市场竞争趋势的加大,企业为相创造各自的利益,不愿意安排时间给职工培训。造成企业职工素质参差不齐,高素质人才缺乏。没有形成或完善有利于调动高技能人才积极性的分配制度。没有建立并完善职工凭职业技能资格得到使用提升、凭业绩贡献大小确定收入分配的使用待遇机制。
3、营销管理不科学
企业的发展关键在于营销策略的运用。目前我国企业发展速度不是很快,虽然与我国历史遗留的问题有一些关系,但是主要还是企业自身的问题——营销策略不合理。主要表现在营销手段有待改进、营销创新动力有限、忽视品牌建设、短线思维局限了企业营销战略的发展等。
4、企业文化不能跟进
企业文化可以被当作企业赖以生存的软环境,对于整个企业的健康发展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通常情况下企业文化具有导向,约束,凝聚以及激励思想基本功能。任何先进的管理理念必须要与员工形成强烈的共通才能够顺利开展。一旦管理理念和目标与 5
员工达不到精神上和心理上的共鸣,就难以取得预想的成效。然而,我国的不少往往忽略企业本身所处的背景和环境,增加了员工抵制情绪,阻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
三、提高企业管理效率的对策
1、更新观念,规范企业管理
管理理念的更新是企业发展的前提。针对我国企业的管理现状,特别是我国很多企业管理工作比较混乱,基础比较薄弱。它们迫于发展以及竞争的压力,加上思想认识不够,创新意识不强,这些企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必须更新管理理念,规范、创新企业管理。我国的企业发展过程中,管理跟不上企业发展需要是非常常见的现象。进一步规范企业管理,就要把企业经营与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起整套科学完整合理规范的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使企业管理科学有序化、规范化,促进企业全面持续健康地发展。
2、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拥有一支强有力的职工队伍,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根本,它直接决定了企业的生存位臵、档次和今后的发展。一是完善技能人才教育培养机制。积极探索技能人才的培养途径,充分利用一切资源,加快紧缺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二是建立完善的技能人才激励机制,落实人才选拔制度。要积极提高技工经济待遇,根据工作岗位要求的技能水平、责任大小和贡献等要素,确定岗位工资标准。要根据工职需要,开展竞争上岗,使大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对成效突出、业绩显着的高技能人才,要及时提拔;对解决重大技术难题、在技术革新创造发明方面取得较高效益的职工,6
要破格使用。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3、提高企业的营销能力
要创新营销理念。我国企业主要以传统产业的经营为主,随着传统产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利润率也越来越低,为获取比较高一些的利润,传统企业往往会忽视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因此,应当树立绿色营销、低碳营销观念。企业在选择产品生产技术、生产原料、制造程序时,应符合环保标准;在产品设计和包装设计时,应尽量降低产品包装或产品使用剩余物,以降低对环境的不利影响。积极引导消费者在产品消费、使用过程中减少污染,在产品的销售过程中,注意节约资源,从而使经济效益和环境、生态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4、充分发挥企业管理文化的作用
企业管理的文化是企业长期生产、经营、建设、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管理理论、群体意识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的总和。企业管理文化史对人的精神支配起到很大作用的力量,成功的企业都拥有良好稳定并具有特色化的企业文化。因此,在企业管理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引导作用,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对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些好的传统和做法,进行系统地提炼和总结,并通过企业管理强化企业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通过企业管理的文化的建设实施,使企业人文素质得以优化,归根结底是推进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
总之,企业管理水平是我国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关键要素,要正确处理好企业管理以及规范之间的关系,积极进行企业制度创 7
新,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形成科学完善的内部结构,强化组织的柔韧性,为企业快速发展提供动力和保证,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具体可以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
(1)对不同的行政管理层次提出不同的重点和要求。上层管理部门的主要活动,是规划、决策、控制、沟通等全局性工作,追求的是企业总体效率。重点要从领导方式、决策程序、组织结构、信息反馈、协调监督等方面改进工作,提高效率。中层行政管理主管要根据上层领导的意图和公司的发展战略,做好上下层联络沟通工作。对上级工作任务进一步分解并做好计划,同时做好部门各项工作的指挥、指导、协调、监督和管理,提高自身的职能作用。基层管理者是制定计划,进一步去实施指引、激励、沟通和营造氛围的工作以使能够影响员工的行为,促使他们共同努力去完成组织的目标。
(2)学会运用一系列现代化管理工具。一是制定客户关系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的核心是客户价值管理,它将客户价值分为即成价值和潜在价值,通过一对一营销原则,满足不同价值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提高客户忠诚度和保有率。实现客户价值持续贡献,从而全面提升企业盈利能力。二是提升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步伐。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和深化,互联网及各种应用系统的广泛使用。企业正在积累大量历史数据商务智能将数据仓库、联机分析和数据挖掘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到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中,通过集成来自不同数据资源的多种数据类型,提供从数据中发现新的关系,从而帮助企业识别优质客户,改善政府与客户关系,8
提高决策能力和运营能力,改善绩效管理。创新业务模式,增加产品销售和营业收入。
(3)建立学习型企业,实施绩效管理。每一个企业管理人员都必须是善于学习的模范,要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身地素质,使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得到提高。上世纪末我国企业开始接触绩效管理,本世纪初绩效管理模式正式引入我国。绩效管理理念让大多数员工在潜意识中都愿意为企业努力工作,并积极承担责任,具有相当的创新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只要企业在物质激励、精神激励上做到公平、公正,对员工的职业成长和人生价值实现有帮助,员工就认可企业的管理方法。企业中部门与部门、团队与团队、员工与员工、员工与管理者间的沟通将会和谐进行,企业的各类绩效目标就能够顺利得以实现。例如:世界上着名的爱立信公司,就认为推行绩效管理和能力管理,其评价结果一定要与薪酬挂钩等,以上这些都值得在我们的企业管理中大胆实践,逐步实施。
6.战略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篇六
摘要:
当下,越来越复杂的经营与管理环境,加剧了企业间的竞争,其核心是人才的竞争。竞争的能力取决于人力资源的整体实力和素质水平,也取决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性能。因此人力资源管理对现代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显得极为重要,一定程度上甚至决定了企业的成败。本文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重要性进行概括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优化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意义。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现代企业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经济活动联系的加强、国际化的程度不断深化,企业间的竞争愈演愈烈。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以人为本的思想愈加的被应用于各种理念之中。同样的,企业想要健康快速的发展,必须要深刻认识到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完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体系。现代管理企业大师彼得.德鲁克曾今说过“企业只有一项真正的资源,那便是人。”企业发展的命脉是人力资源。如何最大限度的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提高员工的积极主动性,是任何一个企业经营管理者不容忽视和必须正视的问题。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历史变迁
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一门新兴的现代学科,源于20世纪70年代。人力资源管理作为学术研究的历史虽然不是很长,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思想却源远流长,一脉相承。从世界来看,十八世纪工业革命到20世纪70年代末,这一时期被称为传统的人事管理阶段。而从二十世纪70年代至今,人事管理的名称早已被人力资源管理取代。从我国来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不尽完善,主要体现在在日常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不是围绕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展开的,同时,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没有与企业的管理体系有效结合,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无法对企业整体的管理工作形成有效推动作用。
二.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
管理有五项基本职能:计划、组织、人事、领导、控制,管理之道在于借力。这五大职能中人事包含的活动主要是:确定雇佣何种类型员工;招募选择员工;
确定员工业绩标准;向员工支付报酬;业绩评价;为员工提供合理咨询;对员工进行培训和技能开发等等。与此同时,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是由四大系统组成,包括:建立利于促进员工的职业发展,具有市场化特点的岗位职务系统;公平科学确认员工能力和业绩的系统;即期和预期分配相结合的薪酬激励系统;员工知识技能的能力开发系统。
简而言之,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就是对人力进行“选”“留”“用”“育”的过程。“选”即是人要符合公司的人力资源发展策略,根据工作的性质和要求,确定该雇佣什么样的人来从事工作。“留”则是企业通过激励机制的运行、职业管理来留住优秀人力。“用”通过企业绩效考核和岗位监管来用适当的人。通过有效的培训,提高员工的职业素质。企业应当为核心员工做好职业规划,留下核心人员。综上所述,人力资源管理可以理解为“在企业战略引领下,通过招聘、面试以及测评可获得企业人需要的人力资源,进而通过绩效管理、薪酬管理、职业管理、培训管理,让员工在企业中不断成长和进步,从而实现公司的战略要求。”
三.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
(1)岗位职务系统
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岗位职务系统旨在为员工的招聘、职责分配、劳动合同、业绩考评、薪酬分配和能力确认以及能力开发提供依据和准绳,为员工职位晋升、职业生涯设计和职业发展规划铺设路径。
(2)业绩评价系统
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业绩评价系统旨在对员工实际工作成效、能力表现和发展潜力进行科学、客观、公正的评价;为员工的薪酬分配、奖罚、升迁、职业生涯设计和能力开发提供依据和量化标准;为企业制定薪酬制度、考核员工岗位负荷、修订劳动定额、调整岗位职务设置、改革调整工艺和操作方式提供依据。这一系统不同于传统的阶段性考核评比,它是一个全方位、全过程的动态管理。注重数据,评价的标准是公正、客观、透明的,并以业绩为中心。在注重评价工作态度、责任心的同时,更注重业绩和能力的评价。
(3)薪酬激励系统
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动力系统,薪酬激励系统是在“市场机制调节、企业自主分配、职工民主参与、政府监控指导”这一国家关于企业内部收入分配制
度改革的大要求下建立的。它不同于传统的企业薪酬激励系统,现代企业分配主体是企业,企业拥有完整有效的分配自主权;分配的依据则是依赖于企业岗位职务系统、业绩评价系统和市场工资价位标准;其次参与分配的要素具有多种形式,包括劳动要素、技术、资本、管理要素,分配的形式不仅包括货币形式,还包括荣誉、职位晋升等等。
(4)能力开发系统
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再生或增值系统,旨在开发员工的个体能力和企业的系统组织能力。它包括对员工技能、知识、观念的开发,也包括对企业组织培训能力的开发。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其宗旨是通过开发,使企业的人力资源不断适应企业持续创新发展的需求。
四.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注意人才价值的国家,不仅注意开发本国人力资源,而且非常重视吸引外国人才资源。据统计,美国1900年以后的360名最杰出的科学家中,从国外引进的有65名,占总数的18%;在114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中,引进的有40名,占35%;在631名科学院院士中,外来人才有141名,占总数的22%;50%以上的高科技公司的外籍科学家和工程师占公司科技人员总数的90%,在加州“硅谷”工作的高级工程师和科研人员有33%以上是外国人,从事高级科研的工程学博士后研究生中66%是外国人。在美国援助菲律宾的条件中,其中有一条就是“允许菲律宾高级科学家进入美国”。在移民引进政策中,对高层次人才实行“绿卡”制,给予入籍优惠,并多次修改移民法以及雇佣机会均等方案,千方百计引进掌握高技术的人才。美国的“聚才”战略——通过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和优惠的移民政策,采取各种手段把世界各国的英才引入美国,使之成为人才高度集中的“世界大学”,推动了美国的经济发展。美国这一具体的实例告诉我们一个不容争辩的事实,那就是——人力资源的重要性。
(1)人力资源管理可以保证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劳动力,促进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企业目标是要通过员工的努力来实现,这就要求企业只有恰当的选用员工才能圆满的实现其预定的组织目标。很多的企业管理者常常会被这样一些问题所困惑,为什么招聘的员工经常不符合要求?为什么有许多员工不清楚自己该做些什么? 我想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借助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的工作分析以为人
力资源规划提供必要的信息。著名管理学家福莱特认为,管理是一种通过人去做好各项工作的技术。人的管理并非是管人,而在于用人,谋求人与事之间的最佳平衡。企业保证其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劳动力,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可以健康快速的发展。而人力资源管理的筛选、分配功能,又可以将系统内部结构合理优化,增强其整体功效。企业拥有三大资源,即人力、财力、物质,而物质资源和财力资源的利用则是通过人力资源的结合实现的,只有通过合理组织人力、不断协调劳动力之间,劳动力与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之间的关系,才能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在生产经营中发挥最大的效用,形成最优配置,从而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健康进行。
(3)人力资源管理有利于减少劳动损耗,控制人力资源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全面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组织劳动力,配置人力资源,就是减少劳动损耗,提高经济效益的过程。人力资源在提高经济效益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时目前的企业竞争,其实质就是人力资源的竞争。竞争力强调人力资源的成本方面,人力资源成本的减少是企业竞争力提升的标志,因此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4)人力资源管理有利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科学的企业管理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人力资源管理又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不具备优秀的管理者和劳动者,是无法最大限度的利用好企业的先进设备和技术。完善企业的现代化水平,员工的素质是先行棋。同时,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凝聚剂,对员工的行为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增进企业员工的团结合作,降低运营管理风险,并最终使得企业获益,也是企业能够树立其品牌的重要举措。
(5)人力资源管理便于企业评估所处的竞争环境,有助于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通过对同行业企业的信息分析,可以对比了解企业目前的基本现状,明确本行业的产业结构、发展趋势、发展潜力以及风险和趋势,从而及时调整相应对策。企业可以通过兼并、联合、研发合作以及借用核心技术人员方式,与相关企业建立人事合作关系。实现双赢局面,这其中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不言而喻。新技术的出现有利于企业发现专门人才,同样,新技术也有利于企业开发新产品,开拓企业未来视野,提高研发效率。
(6)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战略的核心,对企业管理工作具有指导作用。人力资源战略处于企业战略的核心,企业的发展取决于企业战略的制定,而最终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拥有量。有效利用与企业发展战略相适应的管理和技术人才,发掘其最大的才能,才可以推动企业战略的实施,促进企业的飞跃发展。人力资源管理同时也可以帮助企业根据市场环境变化和人力资源管理自身的发展,建立适合本企业特色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根据市场变化确定人力资源的供需计划,根据科技的发展趋势,对员工进行培训与开发,提高员工的适应能力。
(7)人力资源管理是对企业长远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使企业发展的需要。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管理模式也将与时俱进,人力资源管理愈加的受到重视。人力资源战略的制定将以企业的发展目标和方向为指导,以远景规划要求的为方向,也就是说,在确定人力资源发展战略时,必须着眼于企业的远景规划和战略目标。因此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改革与发展壮大的基础和保证,人力资源对企业长远发展具有基础性的作用。人是企业生存和发展最根本要素,这是因为企业管理目标是由企业管理者制定、实施和控制的,但在工作过程中,管理者是通过员工的努力来实现目标的,这就要求员工必须具备良好的能力素质,掌握市场运作规律,完全贯彻管理者意图。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能够创造灵活的组织体系,为员工发挥潜能提供必要的支持,从而确保企业反应的灵敏性和强有力的适应性,协助企业在竞争环境下目标的实现。
(8)人力资源管理有利于评估企业的法律风险。通过人力资源监视和分析竞争对手专利信息中的法律要素,可以掌握对手所拥有的专利产品和专利权的现状。了解竞争对手的专利权范围,找到竞争对手专利防线的突破点。同时对专利法律状态的分析有利于企业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了解该项专利的法律状态,尽可能的减少企业在未来经营竞争中的侵权风险。即使企业在进行对外贸易之前,对出口产品或技术中所包含的专利技术的法律状况进行调查,避免在国外发生法律纠纷,最大限度降低贸易风险。
(9)人力资源管理能够促进企业业绩目标的完成,增强企业竞争力。人力资源管理作用于企业业绩这是由其属性决定的。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是创造价值维持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战略性部门。强调其与企业岗位业绩考核的结
合,使得其能够在企业战略执行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凸显出人力资源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成为其命脉,谁能够最大限度的利用好人才、经营好人才、保留住人才,谁就具有最强的竞争力。
综上,新经济时期人力资源管理是新经济下现代企业的首要任务。谁能够最大化的拥有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谁就是市场经济的成功者。拥有成功的人力资源的企业毕竟是成功的企业,必将使得人才得到成分发挥和利用,最高层次的发扬人性。相应的,人力资源战略是实现企业战略目标,获得最大成效的关键。研究和分析应用人力资源战略,有利于提高企业自身竞争力,是达到人力资本储存和扩张的最有效途径。企业战略与人力资源战略必须相互一致,互相匹配,才能促进企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闫允栋.浅谈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J].科技信息,2008(14).(2)王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J].现代企业,2009(9).(3)王东飚.论人力资源管理的必要性[J].中国外贸,2009(3).(4)陶雅.浅谈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21).(5)任志云.试论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J].山西科
技,2009(6).(6)吕琴.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J].魅力中国,2010(2).(7)龙华.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性[J].企业技术开
7.战略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篇七
一、合同管理
(一) 合同管理概念
合同是企业进行经济活动的重要法律文件, 同时也是产生争议和纠纷的根源。合同管理是指企业为实现合同目的, 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 依照合同法等有关法律法规, 对以自身为当事人的合同依法进行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转让、终止、纠纷解决以及审查、监督、控制等的整个过程进行的一系列民商事法律行为的总称。①其中, 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转让、终止是合同管理的内容, 审查、监督、控制是合同管理的手段。其通过企业建立必要的合同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 通过专业人员加强对本企业合同签订、审批、履行等流程的管理和对合同文本的归档研究, 确保合同依法订立并得到全面履行, 以防范企业风险、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而实现企业各运营时期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二) 合同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
合同管理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地位不仅体现在外部管理中, 也体现在内部管理中。
1. 合同管理在企业外部经营活动中的地位
企业对外进行的一系列经营活动贯穿着企业的外部关系。这些外部关系包括横向的经济关系和纵向的经济关系, 这交织在一起的两个方面, 构成了企业经营的主要内容。企业外部经营活动的内容丰富繁多, 包括调查、预测、决策、采购、销售、协作、宣传、服务、旧产品改进和新产品开发等主要环节或项目。②但这些活动最终都表现为企业与企业或经济组织间的合同关系。合同在这里成为企业建立外部关系的纽带, 因此, 做好合同的管理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外部经济关系的构建。
2. 合同管理在企业内部管理中的地位
企业外部关系通过合同形式确立之后, 必然会反映到企业的内部关系上来。企业内部关系表现为企业内部间各构成要素间的关系, 其基本内容可概况为:人的要素和物 (财) 的要素。企业内部管理就是按照一定的形式和秩序, 把企业内部的各种人的要素和物的要素组织起来, 实现人的要素和物的要素的结合, 即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结合。③只有把企业内部管理活动处理好, 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才能正常运行, 才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企业订立的所有合同的目的, 都是为了使合同中约定的事项能够很好地付诸履行, 以达到相应的经济目的。合同履行的过程就是企业内部的人的要素和物 (财) 的要素相互结合、协调运行的生产经营的过程。为确保这一过程的顺利进行, 企业内部就必须实行计划管理、生产业务管理、技术质量管理、设备管理、财务管理等各项管理活动。合同能否顺利履行, 需要企业内部各项管理活动的紧密配合和共同努力。同时, 对合同履行过程进行管理, 还能为企业各项管理活动提出目标和具体要求创造一定的条件。
(三) 合同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1. 防范和降低企业法律风险
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及信息时代的到来, 使得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时刻面临着各种陷阱与威胁。稍有不慎, 各种法律风险就会接踵而至。合同是企业对外沟通的桥梁, 是企业发展的命脉, 也是法律风险的风口所在。在企业管理中切实规范合同的管理工作, 严把合同签订、履行等各个环节, 能有效防范和降低企业法律风险, 减少甚至避免合同陷阱给企业带来的损失。
2. 促进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合同的全面履行对企业尤为重要, 企业要确保合同能得到全面履行, 就必须以合同管理为中心轴, 搞好生产、计划、技术、劳动、物资、质量和财务等方面的管理活动, 因为一旦有一方面管理工作跟不上, 便会影响到整个合同的履行。企业如果能建立起一套自我管理、自我保护、自我约束的确保合同履行的运行机制, 可以使企业各方面管理都得到加强, 企业经营管理素质就可以得到全面提高。
3. 促使企业参与市场竞争, 维护企业信誉
在市场竞争中, 企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 良好的信誉是必不可少的, 也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在市场交易中, 交易的确立以合同的订立为标志, 买卖的成功以合同的履行为前提。企业在合同管理中, 会追求合同管理的细致化、精确化。合同管理水平可以作为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企业可以通过分析已经签订的合同, 看出企业的生产或销售是否合理;通过检查合同的履约或违约率, 推测公司的信誉状况。企业合同管理不力、盲目签约、不能有效地履行合同, 企业的信誉就会慢慢降低;相反, 企业合同管理科学, 签约谨慎、一旦签订即有效履行, 企业的信誉便会慢慢增强。可以毫不夸张的说, 合同管理水平能够反映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4. 促进企业生产经营与市场接轨, 适应市场需求
在市场经济活动中, 产品交换是关键环节。而产品交换又需要通过特定的法律形式进行规范, 这种特定的法律形式便是合同。合同是规范企业产品交换和衡量企业产品是否需要调整的一项重要依据。企业产品通过合同订出多少, 实际能够履行多少, 以此来衡量产品是否适销对路, 从而确定产品结构是否需要调整。可以说,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 合同的签订和实际履行情况, 已经成为一个企业的产品结构是否需要进行调整的先导。
5. 促进企业降低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
合同管理有利于合同的实际履行, 而合同的实际履行, 有利于企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促使产成品及时转换成商品, 这一定程度上加快了企业流动资金的周转速度, 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在现代化生产条件下, 分工和合作是提高效率和质量的必要途径, 企业的经济活动都离不开与别的企业的合作, 如果合作合同的履行出现问题, 很容易就会出现资金呆滞或外流无法回收, 产品积压, 流动资金周转不灵等现象。对合同进行科学管理, 可以促使合同的实际履行, 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二、现代企业合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国不少企业逐渐意识到了企业合同管理的重要性, 但是由于许多企业合同管理的工作人员专业知识缺乏、法律意识淡薄、规章制度落后, 使我国企业在合同管理方面仍有很多不足, 具体表现在:
(一) 合同管理制度不健全, 管理手段落后
如果一个企业没有健全的合同管理制度, 就会缺乏制定或执行合同的统一标准, 就会出现一系列问题, 例如部门的权责分工不明确, 就会造成规则的出处五花八门, 甚至会有冲突的现象。这些自然会对合同经办部门和经办人员造成很大的障碍。在现代社会, 部分企业合同管理仍以手工操作为主, 信息化程度低, 影响了合同归档、调阅以及进度分析。④甚至纸质合同损毁、遗失的现象也多有发生。随着全球一体化和网络经济的发展, 企业在采购、销售等方面越来越依赖网络。制度的不健全和管理手段的落后导致企业不能及时掌握市场信息, 这对合同管理中与对方的沟通协调以及合同履行都将产生影响。最终导致企业效率和效益的降低。
(二) 企业仅注重合同静态管理, 忽视合同动态管理
目前, 大多企业只注重合同相对方的静态指标, 而忽视合同履行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动态过程。例如, 企业在签订合同前, 虽然会注意审查签订合同的对方的资信状况和履约状况, 但大多情况下只注重对方以往的履约能力, 如企业会对注册资本的数量、生产规模的大小, 业内影响力的高低等方面进行调查。合同的履行是包括签约、交货、验收、结算等多环节的动态过程。对方当事人过去的履约能力强并不代表其当前签订合同的履约资信和能力高, 即使资信状况良好也同样存在着违约的法律风险。因此, 忽略合同的动态管理, 是做不好合同管理工作的, 也无法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
(三) 合同签订行为和合同文本不规范, 条款过于简单或不明确
企业对签订的合同, 总希望能达到合同条款细致严密, 尽可能面面俱到的目标。但在实际工作中, 一些企业签订合同时, 没有调查了解对方的资信状况, 没有审查对方的法人经营执照或自然人身份证明就签订合同。如根据我国的相关法律规定, 法人的分支机构须有法人的授权委托才可以对外签订合同, 现实中却出现了一些分支机构没有经过授权委托就对外签订合同的现象, 这就会给合同的安全埋下隐患。另外, 企业合同管理机构往往忽视对企业内部合同的要求, 合同文本格式不规范、内容不完整、文字表述不准确甚至合同主要条款不齐全等都会埋下合同隐患, 不规范的条款可能被居心不良者利用而造成坏的影响。
(四) 合同法制观念淡薄, 风险意识差, 合同管理专业人才缺乏
企业的合同管理部门不健全、企业对合同的风险管理意识缺乏的现象并不少见。合同管理人员需要有充分的法律知识、专业技术知识以及综合管理方面的知识。但在现实中, 许多企业的合同管理人员缺少培训、业务水平有限、法律知识匮乏, 没有能力按规定要求开展合同管理工作, 往往只是盲目机械的进行流程性工作, 无法对合同涉及的法律问题作出正确分析。相关人员对合同的签订及生效的审查把关不到位会使大量不规范的合同生效, 这自然会埋下许多隐患。
三、做好企业合同管理的探讨
如何解决目前我国合同管理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切实提高企业合同管理的水平和能力, 规范企业市场运作, 这是值得我们深刻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 规范合同管理, 解决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可以从如下方面做起。
(一) 建立健全企业合同管理体系, 完善合同管理制度
企业应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依据实际情况, 从合同的签订、履行、违约处理等方面制定全面的合同管理制度。这些制度应包括:合同归口管理制度, 即对企业合同实行全面统一的管理, 确定统一管理的机构和职责, 规定合同管理的原则和内容, 合同签订、履行、变更、解除的一般要求;⑤合同分类专项管理制度, 企业合同种类繁多, 不同种类合同各有不同特点, 对合同进行专项管理, 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合同管理的效率;合同专用章管理制度, 合同专用章是合同对外签订合同时专门使用的印章, 它代表法人确定合同权利和义务, 应切实加强合同专用章的管理, 合同专用章应由专人保管和使用。除此之外, 还应包括合同台账及统计报表制度, 合同归档制度, 合同履行监督管理制度等。使合同管理有章可循。
同时, 企业应加强合同管理机构的建设。设立企业总法律顾问和法务部门。⑥这样可以补充合同管理上的漏洞, 使合同管理更趋于专业化和法律化。
(二) 加强合同的动态管理。随时审查对方的资信和履行状况
合同管理不应该只体现在合同的签订上, 而应该贯穿合同的整个过程。加强合同的动态管理, 应做到合同从签订—履行—终止的全过程管理, 对于合同的全过程应做到实时监督跟踪, 定期检查确认。合同准备环节, 要注意审查对方的资信状况;合同谈判环节, 要全面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使用严谨高效的谈判方法;合同签署环节, 在签署时, 不仅要确保合同文本的规范、合乎法律, 同时仍要审查对方的资信状况和主体资格, 避免盗用公司合同专用章而签订合同等虚假行为的发生;合同履行环节, 要围绕合同履行, 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改善和提高合同履约水平, 同时要实时掌握对方的履约动态, 防止履约不能状况的出现;合同的结算与支付环节, 企业要整章建制, 完善管理, 严格把好支付关口。只有对合同的每个环节都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 才能更好地预防合同纠纷和法律风险, 更好地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三) 加大宣传力度、增强法律意识、切实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企业领导及其员工要认真努力学习相关法律、法规, 加深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合同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树立良好的法律意识, 学会用法律手段保护企业合法权益。同时, 企业对于合同管理人员应严格选拔, 建立健全考核和激励原则, 优胜劣汰。企业还要创造条件, 组织相关管理人员的法律学习和业务学习。切实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学会以法律为准绳, 以合同为依据, 对于合同签订—履行—终止全过程, 合同管理人员因尽到其应尽义务和职责, 不懈怠、不随意, 切实把好合同关口, 把企业面临的潜在风险最小化。
(四) 做好合同的违约索赔管理, 最大限度降低企业损失⑦
并不是每一个合同都能完美结束。在实际合同管理中往往存在着合同履行不能的违约情况, 此时合同管理部门要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正确处理合同违约带来的后果。若是我方违约, 则应积极与合同对方协商, 如履行中止, 当阻却事由消失后, 继续履行;或履行终止, 赔偿损失。无论何种情形, 应尽可能降低损失。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者自身的良好资信, 因此违约后, 应及时采取措施, 维护企业的信誉。如果是合同对方违约, 法律顾问要根据实际情况, 采取协商、仲裁或诉讼的方式, 要求对方承担缔约过失责任或违约责任。
四、结语
合同管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一环, 其是全过程、全方位、全系统的动态管理。合同管理水平的高低不仅牵动着企业的短期经济效益, 而且会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带来深远影响。因此, 现代企业要切实做好合同管理, 通过建全合同管理机构和建立合同管理制度, 规范企业合同的签订、履行, 及时准确地防范法律风险, 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保证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摘要:合同是企业对外沟通的桥梁, 是企业发展的命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 能否把好合同管理关, 关系着企业的经营成败。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 合同管理暴露出许多问题, 唯有解决这些问题, 对合同进行体系化, 动态化管理, 才能更加及时准确地防范法律风险, 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
关键词:现代企业管理,合同管理,重要性,规范
参考文献
[1]王嘉杰, 王怀远, 张长青.全国合同管理师职业认证考试辅导教材[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1:223-225.
[2]陈丽洁, 叶小忠.企业合同管理操作实务[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10:14-17.
[3]薛涛.合同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 (4) :28-31.
[4]凌光华.加强合同管理提升企业合同信用[J].合同管理, 2004 (2) :67-68.
[5]刘学.做好企业合同管理的几点探讨[J].政法论坛, 2010 (5) :182-184.
[6]杜岩.企业在合同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J].企业管理, 2009 (1) :66-70.
8.战略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篇八
关键词:薪酬体制;企业管理;人力资源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1)12-0021-02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也是人才竞争的时代。企业间的竞争逐步从单一的企业利润追求上升到企业管理以及人才储备的管理上。现代市场经济中,人力资源的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而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性因素是薪酬制度的管理。我国进入WTO以来,市场空前开放,相应的竞争压力不断提高,必须要很好地完善企业的管理机制,促进企业的效益升级。
对于现代企业管理而言,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薪酬体制始终是整个企业的重心,不仅仅关系到企业内部员工的切身利益,而且恰当的薪酬体制体现了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是整个企业加强凝聚力的主要表现形式。科学合理的薪酬体制必须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要加强薪酬管理对整个企业管理的效益提升,首先必须清楚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薪酬管理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和位置。
一、薪酬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地位
薪酬管理是企业成员普遍关注的内容,是企业员工最直接的工作目的,在人力资源管理效率中起决定性的作用。薪酬制度必须在保证劳动力得到充分的报酬的前提下,才能有效实现促进再生产的作用。另外,薪酬多少也从侧面体现了企业员工在企业中的绩效水平及部分的企业价值。
一般来说,企业的薪酬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起到较大的激励作用,它能够直接刺激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认真度。
薪酬体制的影响因素主要体现在企业自身的效益、员工的工作能力和市场经济的外部环境等方面,科学的薪酬体制能够激励和提升企业的员工的工作热情,使其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而不科学的薪酬体制则有可能造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瘫痪。
在当前人才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时代,建立科学的薪酬体制是保障人力资源管理能够充分发挥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前提,是企业员工个人价值和企业价值得以实现的最根本表现形式。所以说,薪酬管理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与否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薪酬管理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表现
一直以来,薪酬管理都是企业管理中的一项难点和重点,由于其本身具有的敏感性和特殊性,导致薪酬体制的建设必须处理得当。它直接关系到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体现企业员工利益的直观效应。一般来说,薪酬管理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有消极的和积极的两个方面。顾名思义,科学的薪酬体制促进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提升,而不合理的薪酬体制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人力资源分配的优化升级。
1.科学的薪酬管理
科学的薪酬体制体现在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的实际,在获得企业效益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薪酬机制的激励作用,站在员工的角度,最大限度的满足企业员工的需求。科学的薪酬管理是加强企业凝聚力的基本方式。具体来说,科学的薪酬体制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促进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有利于加强企业凝聚力
合理的薪酬管理站在企业员工的基本利益出发,在保障是企业成员的需求下,最大限度的实现企业效益。企业员工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就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企业的工作中,以十二分的热情和十分认真的态度工作。同时,合理的薪酬体制还能加强企业员工对企业的信任度,提高其对企业的认知度和荣誉感,是企业留住人才的必然手段。
第二,有利于促进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化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企业的薪酬管理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合理的薪酬体制是建立在人力资源管理体制中的一个分支,代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体特征和企业人才管理的宗旨,是企业管理理念的践行。科学的薪酬管理基于企业合理的内部管理秩序,在满足企业员工的基本需求的前提下,能够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的合理分配,在管理中能够做到充分发挥企业人才的最大效用,是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有利于建立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形象
薪酬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成员的基本利益,科学的薪酬体制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企业管理者的管理风格和企业的基本运行理念,也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实践活动。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要充分发挥资源配置的优化动能,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体制,提高企业成员的配合力度,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工作效益,所以说,企业的薪酬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企业的整体形象。
2.不合理的薪酬管理
不合理的新凑管理主要是指违背企业成员的整体意愿的前提下,企业管理者为获得最大剩余价值,而实行的经济活动中的员工劳动报酬。不合理的劳动报酬结构对企业的管理十分不利,严重者甚至会起到瓦解企业结构的消极作用。具体来说:
第一,不合理的薪酬体制不利益企业人才的挽留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步上升到知识竞争和人才竞争的高度上来,目前,经济市场的发展现状说明,企业招人难、人才就业难是普遍现状,愿意是企业难以招聘到对口的高技术专业人才,即便招聘到,由于不科学的薪酬体制和管理模式,也难以留住人才,人才流失是当前企业面临的重大难题。在企业的薪酬管理中,首先要考虑如何留住企业人才,才能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用。
第二,不科学的薪酬分配容易引起人力资源管理失调
薪酬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理的薪酬管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作用的发挥。一般来说,企业的薪酬分配都是按照企业员工的具体情况以及企业自身的特点结合市场经济的外部环境进行科学分配的,但是部分企业为了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不惜榨取企业内部人员的劳动成果,难免引起企业内部的不满,从而造成人力资源管理的失调,企业成员不听调派。
第三,不切实际的薪酬管理有损企业的整体形象
薪酬体制的管理是否科学的直观效应是企业凝聚力的表现,而企业凝聚力的形成对企业的整体形象和企业竞争实力的形成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说,企业的薪酬管理对企业的整体形象发挥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不科学的薪酬管理难以实现企业内部成员的价值观统一,也就难以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在资源分配中难以做到人尽其才,企业工作效益自然不高。在现代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形象是加强竞争的第一印象,要促进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形象的建立,势必要建立起科学的薪酬管理机制。
三、如何充分发挥薪酬管理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促进作用
面临21世界的机遇和挑战,要找到一个适当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市场主体必须在充分分析市场的竞争趋势的前提下,建立个性化的企业竞争优势,形成强大的企业凝聚力,提高企业形象,从而获得长足的发展。而薪酬管理体制是加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在建立科学的薪酬管理机制的前提下,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化是加强企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第一,建立科学的薪酬考核机制
建立科学的薪酬考核机制,即使企业在进行工资总额的制定时,要进行必要的员工调查和绩效考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企业员工的具体工作情况进行薪酬的安排。同时,根据企业的整体效益进行工资总额的制定,保障公司正常运营的工作情况下,获取一定的企业效益,合理安排企业员工的工资,保障其实施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同时,在进行工作薪酬增长机制建立时,也要经过科学的评估和考核。体现公平工作的工作原则。
第二,建立合理的薪酬分配机制
合理的分配机制是根据企业员工的不同层次和不同工作内容的企业员工进行有差别的工资分配形式。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和企业员工的具体工作效益,结合当前企业运行的市场环境,给予科学合理的薪酬安排。一般来说,现代企业的员工的薪酬分配机制都是按照其基本工资、绩效和福利等整体规划,虽然具有差异性但是,在现有的薪酬分配机制中具有通俗化的表现,所以建议,在安排薪酬分配时,加入一些具有激励性质的分配措施,例如股票期权、额外奖励等。
结语:总的来说,企业的薪酬管理机制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企业凝聚力的重要方法之一。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要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要具备合理的人才管理结构,也就是要建立科学的薪酬管理体系。
[1]中小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J].中国论文下载中心.2007.
[2]肖鹏飞.企业薪酬管理的七大问题[J].中国论文下载中心.2011.
9.浅论创新思维在管理中的重要性 篇九
【内容摘要】 管理是人类社会的一项重要活动,也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学科。管理的本质问题就是如何在变动的环境中激发人的潜能,将组织的有限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以达成组织既定的目标与责任。人类社会的车轮总是不断的在前进,只有在管理中不断的创新,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需求。创新也就成了管理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管理、实质、创新
管理是人类各种活动中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只有通过管理人们才能正常的进行各种活动。所谓的管理就是适应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有效地配置和利用可得到的有限的资源,进行整合,以实现本组织既定目标的动态的创造性活动。正因为人类社会的资源是有限的,人们不可能无节制的取用所需要的资源,但是人类的欲望又是无限的,总是希望能够在前进的路上,永远都不愿停留在一个水平线上,所以人们必须在管理中创新,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最优化的配置,收到最大的效益。因此,创新在管理中就尤为重要。
一、管理的实质在于创新
传统关于管理的理论认为管理就是通过计划、组织、人事、指挥、控制诸种职能的发挥,保证社会组织按预定的方向和规则运行。我们认为这样的说法有着明显的局限性,因为没有把管理的真正本质创新突显出来。
首先,创新是一个系统。创新由创新主体、创新对象、创新手段与创新环境四个基本要素构成,其中,创新主体是系统中唯一具有能动性的、活的要素,而人的意识的能动性形式是一切事物中最高级最复杂的能动性形式,可以开辟创新的深度、广度等可能性空间。在创新系统中,创新的各个要素是通过人的认识的创新和实践的创新的组织结合而形成有机整体的。认识的创新是一种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思维活动,是人们以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为前提,运用新的认识方法、手段以及特有的思维视角,开拓新的认知对象和领域,取得新的认识成果的思维活动。它是创新的先导并贯穿于整个创新活动之中,是取得新成果的关键。
其次,创新是一个过程。它是从思想到行动、从构想到现实的知行统一的发展过程。从哲学的角度看,创新是使整个世界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旧质到新质,有规律地运动变化的发展过程。因而,创新意味着发展,不仅是人的主观世界认识发展的过程,也是实践改变客观世界发展的过程,是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统一、认识与实践统一的运动发展过程。
最后,认识的创新与实践的创新彼此影响、交互作用,共同推动着创新系统的运动变化与发展。思维的创新、理论的创新的作用体现于人们的认识活动领域,发生的是客观见之于主观及客体主体化活动,最本质特征是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的创新的作用体现于人们的实践活动领域,发生的是主观见之于客观及主体客体化活动。由于认识活动具有不可直接感知性,而实践活动具有直接感知性,这就使认识活动的本质特征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得以实现,从而表现为实践活动的能动性。
二、管理创新的动因组织的管理
创新是随着人们的实践活动的展开而越来越受重视,越来越强化的过程。管理创新受内在动因及外在动因的驱使。
管理创新的内在动因包括以下各方面:第一,人的心理活动特征。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若干层次,而获得适应第一层次需要的具体满足物的欲望是无限多的。所以,由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交往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分别产生的具体欲望都是无穷无尽的,这成为人们不断追求创造新的满足物,以满足这些无止境的欲望的永不衰竭的动力源。第二,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创新主体对成就的追求、对自我价值实现的向往、对社会责任的道义渴望,更强化了他们创新的冲动。根据需要层次理论,人的多层次的需要有一个由低到高逐级强化的过程,当生理、安全、交往、尊重等方面的需要次第获得基本满足之后,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会突显出来,成为追求创新的动力。人们希望从创新的成功中获得成就感,显示自己的价值,从而得到满足。与自我价值的实现伴生的是对社会、对组织的强烈的责任感,这会在创新主体的思想上产生强大的激励力量,促使创新主体为了这崇高的对社会、对组织的使命而付出不懈的努力去从事创新活动。
管理创新还有着多方面的外部动因,这影响、激励着创新主体的内在动因,共同发挥作用。对某个具体的组织来说,创新的外部动因有以下诸方面:第一,社会文化环境的变迁。人们的价值观念、兴趣、行为方式、社会群体,随着时间的延续,都在变化之中,这要求社会组织的行为必须随之作相应调整,以适应这些变化。如果墨守成规,固步自封,就会落伍,乃至被淘汰。第二,经济的发展变化。经济的发展最直接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消费选择,呼唤着消费者对各种新产品、新服务、新时尚、新款式、新功能的追求。这极大地促使人们发挥创新的才智,发展生产力以满足上述丰富多彩的企盼。因此,也就需要不断进行管理创新,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第三,自然条件约束。人们越来越重视自然条件的挑战,自然原料日益短缺,运营成本日趋提高,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政府对自然资源的干预,对生态环境的治理不断加强,这些对企业都形成巨大压力,迫使企业进行管理创新,以适应严峻的形势。第四,科学技术的发展。一方面,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人类开辟了更新更广阔的新天地。作为管理主体,有责任通过不断创新,来引导和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过程。另一方面,科技的进步对管理主体形成强有力的挑战:大部分产品的生命周期有明显缩短的趋势;技术与信息贸易的比重增大;劳动密集型产业面临更大的压力,我国劳动力费用低廉的优势将逐步减弱;流通方式向更加现代化的方向演进;对社会组织的领导结构和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上述种种,都要求我们重视管理创新,通过创新,迎接挑战。
三、管理创新的内容管理创新
是指创造一种新型的、有更高效率的资源整合的范式,它既可以是有效整合资源以达到组织目标的全过程管理,也可以是某个具体方面的细节管理。所以,管理创新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第一,提出一种新的运行思路并加以有效实施。第二,创设一种新的组织机构,并使之有效运转。第三,发明或引进一项新的技术,并使之付诸实践。第四,创立或引进一项新的制度。第五,设计一种新的管理方式。所以,管理创新包括了思路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方式创新等诸方面的创新。这些相互之间又紧密联系。(一)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包括新发明、新创造的研究和取得成果的过程,又包括了新发明、新创造的应用和实施过程,还包括了这些新技术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的扩散过程,即新技术成果从开发研究和市场推广的全过程。技术创新的过程可归结为管理问题。进一步考察技术创新,可以看出它主要表现在要素创新、要素组合方法的创新以及产品创新几个方面。
1.要素创新。企业的运营过程实质在于对资源要素进行合理配置,其资源要素包括材料、设备、人员等多类。故要素创新包括材料创新、设备创新、人力资源创新。材料创新是指:开辟新的材料来源;开发和利用成本更低的替代性材料;提高材料的质量;改进材料的性能。设备创新是指:将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用于革新设备;采用全新的装备,代替原来的设备。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是指:不断从外部吸纳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对企业现有的人员进行培训提高。
2.要素组合方法的创新。要素组合方法包括了生产工艺与生产过程的组合。工艺创新主要指创造出新的加工方法和工艺条件。生产过程的组合创新是指企业研究和采用更合理的空间布局与时间组合,以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生产周期。3.产品创新。产品创新主要包括品种、结构、效用诸方面的创新。品种创新要求企业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生产方案,开发受市场欢迎的、适销对路的产品品种。结构创新是指通过改进使产品结构更合理、性能更提高、使用更安全、操作更方便、更具有市场竞争力。效用创新则是指通过了解用户的偏好,以此为依据改进原有产品,开发新产品,使产品能给用户带来更多满足,更受用户欢迎和喜爱。
(二)组织创新
经济组织与社会组织都必须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创新。在以往的管理理论中,往往把企业视为生产函数,从而把组织创新看作是技术创新。其实,这种认识是在说明技术创新对组织活动所作的要求,而不是组织创新本身。我们把研究的目光集中到组织本身则可以这样来看待组织创新:是指组织规制交易的方式、手段或程序的变化。这种变化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不改变原有规则结构的性质前提下的组织度量式创新;再一类是根本改变规制结构的彻底性创新。
管理创新的目标,是通过改变组织中人员的行为来提高组织的绩效。在以人为中心的组织创新方式中,管理人员首先致力于改变人员的态度,导致人员行为的修正,从而提高工作绩效。在以组织自身为中心的组织创新方式中,主要是通过管理人员修正组织机构、改变技术、增强沟通、改变奖励办法、改善工作环境等来改变人员的行为。上述两种理论的基础都是传统的组织理论。
在对传统组织理论突破后产生了以组织过程为中心的组织创新,构建出“过程组织”。以这种思路来重新设计组织,虽不是直接着眼于削减层次、部门和人员,但带来了组织构形扁平化和组织机构的精减。比如,企业再造理论提出以首尾相连的完整的“一体化过程”来取代以往那种碎片式的“隔裂式过程”,这样,企业组织的构成单位就从原来的职能部门变为以任务为导向,聚集多种适用人才的“过程小组”。组织创新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所以我们在组织创新中不可能完全抛弃组织的历史,企望突变出一个全新的组织。组织创新要注意掌握适度的原则,过于频繁的大规模的组织变动会使组织经常陷于动荡状态,不利于组织功能的发挥与组织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0.战略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篇十
期末论文
院系
专业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成绩评定 经济管理系 财务09k1 091906080134 朱良政
成本核算在电力企业经济管理中的重要性分析
摘要:电力企业关乎到国计民生,成本核算则是企业经济管理中的核心任务,探讨成本核算在电力企业经济管理中的作用,对于改善电力企业内环境、促进电力企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就从电力企业自身特点出发,对成本核算在电力企业经济管理中的作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成本核算电力企业经济管理
1.成本核算在电力企业经济管理中的作用
我国电力企业的销售电价由国家规定的,《电力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制定电价,应当合理补偿成本,合理确定收益,依法计入税金,坚持公平负担,促进电力建设。我们经常把物质消耗支出和劳动报酬称为成本,制定电费或拟定电价调整方案的基础工作也是掌握电力企业生产成本结构和成本分析。在国家统一电价和电力企业电能销售量不变的情况下,电力企业只有加大成本的控制才能提高收益。所以说,成本控制是企业永恒不变的主题,成本核算在电力企业经济管理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成本核算有助于控制电力企业生产经营耗费。电力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只有先补偿成本耗费,才能维持企业生产并获得收益,成本核算有助于控制电力企业各项生产经营的耗费,保证企业的基本运营。
1.1成本核算有助于提高电力企业生产经营利润。在目前的市场经济大环境下,允许电力企业自我发展,国家通过电价确定合理的收益水平和标准,作为电力企业自我积累的重要渠道,使电费企业能够扩大再生产。所以,企业只有通过加强成本核算管理,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的方式来增长利润。
1.2成本核算有助于促进电力企业的长远发展。行业内的企业竞争,比拼的是各企业的产品质量与价格,对于电力企业来讲,我国自2010年电力行业竞价上网政策的全面实施,电力企业必须通过降低自身的成本以降低供电价格来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发电企业做好成本核算工作,可以明确企业人力,资源等各方面的具体成本和相关费用情况,进而对各部门的活动开销和产品成本耗费有明确的调整尺度,努力降低成本,通过获得企业自身的信息可以发现并改进存在的问题,尤其是经济管理方面的问题。成本核算是电力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工具,不仅提高了企业各部门的协调能力,保证了资金链的运转通畅,还有助于减少企业经营中的各种隐患,有效的提高了电力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1.3成本核算有助于电力企业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目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市场经济对企业的经济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电力企业由于长期处于垄断地位,相
对来说缺乏市场竞争力,加强经济管理,不仅符合外部宏观环境的需要,更是电力企业发展的迫切要求。企业实行全成本核算,将提供真实的明细数据以便合理配备资源,为政府对电力企业的监管提供标准,也为电力系统的电力资费等方面提供定价的依据,同时满足了企业内部管理和外部宏观管理的要求。我国的电力企业肩负着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的重大责任,电力企业只有切实关注成本核算,重视提高自身的经济管理水平,才能促进电力企业提高效益,为国家和人民创造更大的财富,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2.成本核算在电力企业中存在的问题和改善措施
2.1电力企业成本意识不足。由于电力企业传统的垄断机制影响,管理人员和企业员工缺乏成本观念,工作中没有成本控制的意识,开支多少用多少,缺乏有效的成本管理方式和监督手段,没有注重人本特色的成本控制。
2.2缺乏健全的成本核算相关制度和专业人才。我国电力企业虽然多已建立了相关制度,但还不能够满足经济管理的需要,制度的责、权和方法都没有明确、可行的进行规范,而且制度也没有在实际管理工作中被严格的执行,使得建立的制度流于形式。另外很多人员的财务和管理知识、能力不足,成本核算的工作质量难以保证。
2.3成本预算管理流于形式。成本预算的编制没有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不能对成本核算工作进行有效的指导,执行过程中没有协调好部门间的利益,预算体系也不能适应经营环境的变化。
2.4全成本管理不到位。电力企业的成本核算目前存在着重经营费用控制,轻消费性费用管理和投资等方面的成本管理,管理责任也没有延伸到每个员工身上,没有合理的进行全过程、全员成本管理方式。
2.5树立企业内部的成本观念。电力企业的领导需要重视成本核算的重要作用,在企业内部树立起成本观念,变企业的被动成本管理为主动管理,为成本核算工作打下基础。
2.6重视成本核算的专业人才。成本核算工作的开展离不开专业人才,电力企业需要关注相关人才的招聘和培养,为其提供必要的培训和进修机会,为成本核算工作提供管理人才上的保障。
2.7健全成本核算的相关制度。企业的成本核算工作,需要依照相应政策和企业状况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让成本核算工作有规则可循,有制度可依。
2.8确立全员参与的成本管理体系。政策、制度的落实不仅需要相关人员的主动参与,还需要企业建立起相应的管理体系。通过考核、监督以及相应的奖惩制度来确保成本核算
工作良好的开展,相关政策能够落实到具体工作之中。
2.9注重成本预算和材料费等的管理。电力企业的成本预算需要协调好各部位共同完成核算工作,在成本管理上电力企业的可控成本费用主要是材料费和修理费等,需要管理人员加强相应的管理工作,规范标准来避免各项费用的不合理支出,以达到降低企业的成本效果。
3.加强电力企业经济管理中的成本核算是市场经济的需要
3.1加强成本核算的作用是店里企业自身战略发展的需要,在电力企业想外延展难以实现的大前提下,加强店里企业本身的成本核算,加强电力企业的经济管理,想内部管理要生产力,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才能促使电力企业内部管理的规范,加强自身竞争力,顺应潮流的发展。
3.2加强成本核算可以让电力企业为国家做出更多贡献,电力企业一直肩负着为国家、为人民服务创利的重大责任,肩负着国计民生的大计。我们只有切实关注成本核算,重视电力企业的经济管理,才能促进店里企业自身发展,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为国家和人民创造更大的收益。
结束语:
成本核算在电力企业经济管理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重视成本核算工作才能有助于电力企业的持续发展,加强成本核算工作可以帮助电力企业为国家和人民做出更多贡献。电力企业有着行业自身的特殊性,从成本核算方面来看,电力企业没有待生产和库存产品,整个产、供、销的过程瞬时完成。电能成本的内容是根据电力企业生产经营的特点,内容及用途相结合的原则设立的。主要包括:职工薪资、职工福利、材料费、水费以及修理费等其他费用,其中成本核算的重点是材料费用、修理费等可控费用。
参考文献
11.战略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篇十一
摘 要:随着竞争的激烈进行,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了战略性人力资源发展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性,煤电企业也不例外。
关键词:战略性人力资源;煤电企业;管理;
一、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概述
1.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含义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在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目标下对人力资源进行使用、管理、控制、监测、维护和开发的一种管理模式,它是对人力资源管理采取战略性发展目标,使用和激励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战略性组织管理体系对员工提出绩效、奖励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1]。
2.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职能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核心职能包括人力资源配置、人力资源开发、人力资源评价和人力资源激励四方面职能。主要是通过战略性目标来配置企业所需的人力资源,建立高效的发展和培养机制,实现企业的高效、快速发展。
3.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
一是战略性。用战略思维去组建人力资源管理团队,加强企业的实际竞争力。二是适应性。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更加能够切合企业的发展需要。三是科学高效性。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构建了科学高效的“招人、育人、用人和留人”人力资源管理机制[2]。
二、阐述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在煤电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民对煤电的需求大大降低,节能减排、创新环保理念的提出造成煤电行业发展势头缓慢,中国已然进入了相对电力过剩时代。“当前中国的煤电建设热潮急需冷却,”在这样的大环境背景下煤电行业急需重整改革,作为最重要的管理模式,自然也会跟着做相应的调整,如此,构建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获取更大的竞争优势就成为了煤电企业的管理课题中重中之重的。
简单来说,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就是现代企业通过制定内部的各种制度、规则来对员工进行合理战略管理,让员工拥有战略思维,以便于企业充满竞争氛围,管理科学,为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提供一个管理范本。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能够有效的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广大员工的工作潜能,构建竞争氛围,有效的吸引、开发和激励煤电企业的优秀员工进行优质的工作和服务。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能够让员工在煤电企业这个大环境中充分的展现自己、发挥自己。战略性人力资源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凸显企业的发展前景和发展前途。因为作为重要发展资源,企业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各项效益指标的达成以及各种发展的规划、策划等都是通过人力资源来完成、实现的,所以在原有的人力资源的管理基础上加入战略性发展理念和发展方法能够让现代企业以更稳健的步伐前进。所以只要煤电企业做好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员工就能够对企业多出一份忠诚,对企业多出一份责任。员工在工作中也就会更加规范自己,这对企业的发展绝对是锦上添花。总结概括下,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是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凸显该管理模式对煤电企业发展的重要性的。
1.战略性管理模式影响从业人员的工作意识和工作热情
在知识时代,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转变了煤电企业从业人员的理念。作为一种管理模式,它能够提升企业人员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意识,同时也会使广大煤电领域从业者的自我提升意识增强。因为优胜劣汰在战略性管理模式下得到深刻的阐述,从业人员即使存在以往的懒散工作态度,也会开始充满压力和自我实现的迫切感。
2.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重新配置了人力资源队伍
由于煤电行业是传统行业,历年来,该刚也的管理机构都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岗位设立和工作内容具有重复性与繁多性,这一弊端无疑增加了企业的成本,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但是,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的引进就重新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机构进行了调整,优化管理结构,能够使各大管理机构简化,并且部门职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具体的人力资源部门调整包括领导的重置、人员的精简、岗位的增减等。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得到战略性法调整后,企业的工作效率势必将得到显著的提高。但是,在工作开展过程中,还要坚持客观性、合理性和灵活性等原则,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对企业的实际工作人数、工作强度等进行统计并根据工作的具体要求进行重新配置,设置相应的简约的岗位,对于岗位人员要借助职业素质与能力测评的结果来进行甄别、选择和淘汰,只有这样,在岗人员才能够更加高效、自主为企业做出自身的贡献。在市场经济的大竞争环境下,企业为了保持自身的竞争优势,建立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并实时的根据市场的变化,企业的需求灵活调整其人力资源队伍。
3.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健全了企业的管理体制
目前,煤电企业的相关管理模式相对于新型行业来说还是有些落后的,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引进后从奖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规避了传统管理存在的問题。首先,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后企业的薪酬体系相对而言就比较完善、比较公平了,员工在利益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驱动下积极发挥良性该走状态和工作能力,主动性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其次,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也相应的提出了约束机制。该管理方式下,企业对员工的行为进行了规范与引导,员工也会进行自我约束,在此基础上,企业的发展才能够更加健康与持续。目前,市场经济是变化的,企业要保证自身对于大环境,大趋势的反应力,必须确保管理体制正确且规范。而且还要具有实时性,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运用就帮助企业建立了相对比较健全的管理体制,利于企业的一系列管理工作,战略性人力资源的优势显而易见。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发展到今天,早已成为了现代化企业的管理核心模式,它在原有的培训、选拔、考核等人力资源管理方式下演化出了具有持久竞争力的,能够开发人、引领人的一种人事管理方法。无论是观念上还是实践活动方面都表现出战略性特征,这对企业的发展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只有对人力资源管理采用战略性管理思维,才能更加合理的分配利用它,促进现代企业稳健、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邢鑫.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对组织效能的影响研究[J].中国外资月刊,2013(21):254-254.
12.战略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篇十二
1.管理会计的起源可追溯到19世纪早期企业管理层对内部计量的运用, 只体现在纺织、铁路、钢铁业对成本会计的应用。泰罗制的建立, 使科学管理运动为成本会计实务及技术方法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契机。之后, 杜邦公司和通用公司对管理控制方法有了进一步的创新, 纵向一体化的多元经营活动公司出现, 管理控制实务技术方法的需求应运而生。20世纪30年代初到70年代末, 管理会计实务性技术方法革新较少, 取而代之的是理论上的研究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 企业的发展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一方面, 企业追求零库存、零缺陷的弹性管理政策;另一方面, 企业普遍采用计算机控制技术, 再加上经济全球化的深化, 使得企业对内对外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这也对管理会计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2.我国管理会计发展的现状
我国对管理会计的探究和应用起步较晚, 约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短短20年时间, 管理会计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很多事实证明我国管理会计已逐步从数量、定额管理过渡到成本、价值的管理, 从项目、部门管理演变为全面管理、战略管理。随着理论探究的拓展和实践经验的积累, 现代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呈现出日趋融合之态势, 人们的目光已从过去转向现在和未来, 开始用全局的观点、战略的眼光进行财务活动管理。管理会计的发展对于指导和改进我国经营管理、提高宏观经济效益发挥了积极功能。
二、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一) 对企业的未来进行科学规划
现代企业管理理论提到, “管理的重心在于经营, 经营的重心在于决策, 决策的关键在于预测。”管理会计之所以重要, 就在于这一职位起到了预测经济前景的关键作用。管理会计人员在企业总目标与经营方针的基础上, 在考虑了经济规律作用的前提下, 在经营条件约束的条件下, 选择最合理、最合适的量化模型, 有目的地对企业未来的销售成本、利润甚至企业资金的变动趋势做出预测, 帮助企业管理者进行经营决策。管理者做出了正确决策, 企业的经济效益就能得到有利提高。在生产经营活动中, 企业经常会遇到大量需要决策但不能马上决策的问题, 这时, 管理会计就可以采用会计、数学、统计等各种各样灵活的技术方法, 用简单明了的数学模式表达及其复杂的经济活动, 并且揭示其内在联系以及最优的数量关系, 减少管理者的决策困难。另外, 在产品的开发过程中, 管理会计利用娴熟的预测、分析、决策技能, 通过估计产品在生命周中各环节中的成本与进入市场后产品成本的转换情况, 测算、评价产品的经济效益, 最终选择出合适的开发投资计划。在此过程中, 管理会计还可以指导产品设计者控制必要的成本与相应的投资, 帮助产品设计者、研发者设计研发出高效率、高回报的产品。
(二) 合理使用企业的经济资源
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优化是管理会计最终目标。管理会计在分析、评价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潜力以及利用状况时, 会用到弹性预算、保本分析、存货控制、投资决策、变动成本法等现代的数学方法与定性方法, 为很多企业的经营决策与经济效益提高发挥了很大作用。尤其是当管理会计参与产品的设计研发时, 管理会计使用的分析方法十分全面, 管理会计会充分考虑到市场的变化趋势, 以提高其预测与设计的回报率。管理会计可以使用的分析方法很多, 如对数分析、趋势平均、回归分析、指数平滑、因果预测等方法, 根据不同产品的实际情况, 管理会计还会灵活地从中选出最合适的方法, 及时为设计研发人员提供成本、回报方面的信息, 帮助管理者随时调整资源配置, 提高经济效益。
(三) 做好筹资工作, 加强现金流量管理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 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资金。企业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与发展, 重要的因素是资金的筹集是否适当和资金的运用是否有效。管理会计通过对资金成本分析比较、筹资效益不确定性的分析和企业发展实际需要的分析, 选择低风险、低成本的最优筹资方案, 确定合理筹资的数量标准, 保证企业最低必要资金的需求。一个缺乏资金筹划, 缺乏资金管理, 不能保证资金的良性循环, 造成企业不能正常运转, 就会给企业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所以在做好资金筹集工作的同时。必须切实加强现金流量的管理。
(四) 参与企业生产经营决策
管理会计对成本的分析是通过量本利的分析确定成本、业务量与利润的关系, 找出成本最低、利润最高、销售量最佳的信息, 同时还把机会成本运用到决策之中, 使其更合理、更接近实际。因此。预测、决策表现了管理会计系统中侧重发挥预测经济前景和实施经营决策职能的最具能动作用性的一面, 是企业经营决策的可靠依据。
三、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的作用
(一) 管理会计提升了现代企业的管理水平
现代企业制度是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依法规范的企业制度, 它的基本特征是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这样, 国家不再承担包袱, 责权分明, 独立核算, 自负盈亏, 自我约束, 自我发展, 公平竞争, 优胜劣汰。企业首先要以盈利为目的, 只有通过自身的发展去做大做强, 才能最终实现社会效益。财务管理为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要求, 就要加强自身建设, 扩大管理职能的外延, 把管理与会计有机地结合起来, 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之中, 这就客观上要求企业的财务工作人员要学习和掌握管理会计的理论知识, 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二) 管理会计有力地推动了企业的发展
管理会计的一整套新的理论、方法体系, 有力地推动了会计学科的发展。它的基本职能已不再局限于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进行事后的反映和监督, 而发展成为对企业的未来进行科学的预测和决策, 更重要的是对企业未来的经营管理提出多种方案, 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事前的规划和事中的控制。管理会计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为改进企业内部经营管理,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综上所述, 我国市场经济正在不断发展与完善, 企业自主经营的权利越来越大, 因此, 我国企业的经营管理将越来越需要借鉴与引进国外的现代管理方法, 并结合我国企业的经营管理实践经验, 加强管理会计在企业战略管理中的作用。可见, 管理会计工作可以渗透企业的各个方面, 它既服从于企业管理的总体要求, 为其提供服务, 本身又属于整体企业管理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 并处在价值管理的核心地位, 因而发挥着其他会计手段无法替代的巨大作用和重要性。
参考文献
[1]郭延琦.对管理会计在企业中应用的思索[J].北方经贸, 2006, (2) .
[2]颜敏.公司治理与管理会计创新研究[J].经济经纬, 2002, (4) .
[3]盛明泉.管理会计[M].上海:格致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
【战略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推荐阅读:
浅析企业文化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性06-13
浅谈《孙子兵法》 中的战略管理思想09-05
论人本管理在饭店管理中的应用08-23
财务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07-30
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作用08-17
浅谈管理会计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论文10-23
浅析组织沟通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08-10
班组长在管理中的作用07-30